CN115666986B - 带嵌条挡风玻璃与前围通风盖板的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带嵌条挡风玻璃与前围通风盖板的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66986B
CN115666986B CN202180039973.4A CN202180039973A CN115666986B CN 115666986 B CN115666986 B CN 115666986B CN 202180039973 A CN202180039973 A CN 202180039973A CN 115666986 B CN115666986 B CN 1156669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lding
vehicle
windshield
clip
glass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3997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666986A (zh
Inventor
井上贵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GC Inc
Original Assignee
Asahi Glas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ahi Glas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ahi Glas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6669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669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6669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669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0J1/004Mounting of windows
    • B60J1/006Mounting of windows characterised by fixation means such as clips, adhesive, et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0Sealing arrangements
    • B60J10/70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ndows or windscree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0J1/02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front, e.g. structure of the glazing, mounting of the glaz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081Cow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Vehicl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rnaments, Soundproofing, A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嵌条挡风玻璃与前围通风盖板的连接结构,其能够抑制水从车外侧浸入车厢内侧。带嵌条挡风玻璃与前围通风盖板的连接结构具有前围通风盖板和嵌条,前围通风盖板在其后端侧具有由第1夹持部和具有被卡合部的第2夹持部形成的纵剖面为U字形的夹持部,嵌条由第1嵌条部和第2嵌条部构成并具备卡合部,夹持部具有在被卡合部前方与第2嵌条部的前方部的至少一部分接触的接触区域,在第2嵌条部收纳于夹持部之前,前方部的至少一部分的纵剖面的长度比接触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处第1夹持部的车内侧面与第2夹持部的车外侧面之间的距离更长。

Description

带嵌条挡风玻璃与前围通风盖板的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嵌条挡风玻璃与前围通风盖板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带嵌条挡风玻璃与前围通风盖板的连接结构,其沿着车辆的挡风玻璃的下端部具备支撑前围盖后端部的前围盖支撑构件(也称为嵌条),前围盖支撑构件具有卡止部和卡合部,卡止部于支撑部中在车宽方向上隔开间隔形成多个、并与前围盖的所述后端卡合部的后端面抵接,卡合部形成于支撑部中卡止部相互隔开的部分、并与前围盖的后端卡合部卡合以限制前围盖在车宽方向上的移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5/181960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专利文献1的连接结构中,前围盖支撑构件的卡合部与前围盖的被卡合部是仅仅卡合的结构,因此难以抑制水从车外侧浸入车厢内侧。
本发明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水从车外侧浸入的带嵌条挡风玻璃与前围通风盖板的连接结构。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带嵌条挡风玻璃与前围通风盖板的连接结构为安装于车辆的带嵌条挡风玻璃与前围通风盖板的连接结构,该带嵌条挡风玻璃具备具有配置于车外侧的第1玻璃板、配置于车内侧的第2玻璃板、和将第1玻璃板和第2玻璃板接合的中间膜的夹层玻璃,以及组装于夹层玻璃的下缘部的嵌条,该前围通风盖板具有夹持部,该夹持部由车辆的后端侧处露出于车外侧的第1夹持部、和形成于前围通风盖板的车内侧并与第1夹持部隔开规定间隔向车辆后方延伸配置的第2夹持部构成,其纵剖面为U字形,夹持部中,嵌条与前围通风盖板嵌合,嵌条具有上表面粘接于第2玻璃板的车内侧面的第1嵌条部、收纳于夹持部中并从第1嵌条部向车辆前方延伸设置的第2嵌条部、突出于车内侧面的卡合部,第2嵌条部具有位于比卡合部更靠前方的前方部,第2夹持部具有与卡合部卡合的被卡合部,夹持部具有在被卡合部前方与前方部的至少一部分接触的接触区域,第2嵌条部收纳于夹持部之前,前方部的至少一部分的纵剖面的长度比接触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处第1夹持部的车内侧面与第2夹持部的车外侧面之间的距离更长。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带嵌条挡风玻璃与前围通风盖板的连接结构,能够抑制水从车外侧浸入车厢内侧。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带嵌条挡风玻璃与前围通风盖板的连接结构的组装立体图。
图2所示为带嵌条挡风玻璃与前围通风盖板的连接结构的立体图。
图3所示为沿图2的3-3线的第1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4所示为从夹持部侧观察前围通风盖板的立体图。
图5所示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6所示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7所示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8所示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9所示为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10所示为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带嵌条挡风玻璃与前围通风盖板的连接结构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以下附图中,对于相同或类似的构件会赋予相同的符号进行说明,重复的情况下有时会省略其说明。另外,本说明书中,表示方向、位置的“上(U)/下(D)”、“前(F)/后(R)”、“内(In)/外(Out)”和“左(Le)/右(Ri)”是指安装在车辆上时的方向、位置。
(第1实施方式)
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组装挡风玻璃、嵌条和前围通风盖板之前的立体图,图2所示为将前围通风盖板与带嵌条挡风玻璃连接的状态下带嵌条挡风玻璃与前围通风盖板的连接结构的立体图。图3所示为沿图2的带嵌条挡风玻璃与前围通风盖板的连接结构1的3-3线的纵剖视图。
如图1-图3所示,第1实施方式的带嵌条挡风玻璃与前围通风盖板的连接结构1具备具有挡风玻璃12和嵌条14的带嵌条挡风玻璃10、以及前围通风盖板18。
如图3所示,挡风玻璃12为安装于车身前方侧的窗框(未图示)上的前窗玻璃,其由夹层玻璃20构成。即,挡风玻璃12由具有配置于车外侧的第1玻璃板22、配置于车内侧的第2玻璃板24、和将第1玻璃板22和第2玻璃板24接合的中间膜26的夹层玻璃构成。
构成第1玻璃板22和第2玻璃板24的材料可以是无机玻璃也可以是有机玻璃。作为无机玻璃,例如可以采用钠钙玻璃、铝硅酸盐玻璃、硼硅酸盐玻璃、无碱玻璃、石英玻璃等,没有特别限定。从耐划伤性的观点考虑,配置于车外侧的第1玻璃板22优选为无机玻璃,从成形性的观点考虑,更优选为钠钙玻璃。在第1玻璃板22和第2玻璃板24为钠钙玻璃的情况下,可以适宜地使用透明玻璃、含有规定量以上的铁成分的绿色玻璃和UV截止绿色玻璃。
无机玻璃可以是未强化玻璃、强化玻璃的任一种。未强化玻璃是将熔融玻璃成形为板状并退火而成的玻璃。强化玻璃是在未强化玻璃的表面形成压缩应力层而成的玻璃。
强化玻璃可以是例如风冷强化玻璃等物理强化玻璃、化学强化玻璃中的任一种。在其为物理强化玻璃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例如在弯曲成形过程中将均匀加热后的玻璃板从软化点附近的温度急冷等退火以外的操作,利用玻璃表面与玻璃内部间的温度差而在玻璃表面产生压缩应力层,从而将玻璃表面强化。
在其为化学强化玻璃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例如在弯曲成形后利用离子交换法等使玻璃表面产生压缩应力,从而将玻璃表面强化。此外,也可以使用吸收紫外线或红外线的玻璃,进一步优选为透明的玻璃,但也可以使用以不损害到透明性的程度着色过的玻璃板。
而作为有机玻璃的材料,可列举聚碳酸酯、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丙烯酸树脂、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等透明树脂。
第1玻璃板22和第2玻璃板24的形状并不特别限定为矩形,可以是各种形状和加工成曲率的形状。第1玻璃板22和第2玻璃板24的弯曲成形采用重力成形、加压成形、轧制成形等。对于第1玻璃板22和第2玻璃板24的成形法也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在无机玻璃的情况下,优选由浮法等成形的玻璃板。
第1玻璃板22的板厚的最薄部分优选在1.1mm以上3mm以下。若第1玻璃板22的板厚为1.1mm以上,则耐飞石性能等强度足够,若为3mm以下,则夹层玻璃20的质量不会过大,从车辆的油耗角度考虑是优选的。第1玻璃板22的板厚的最薄部分更优选在1.8mm以上2.8mm以下,进一步优选在1.8mm以上2.6mm以下,进一步优选在1.8mm以上2.2mm以下,进一步优选在1.8mm以上2.0mm以下。
第2玻璃板24的板厚优选在0.3mm以上2.3mm以下。若第2玻璃板24的板厚在0.3mm以上则操作性良好,若在2.3mm以下则质量不会过大。
例如在将夹层玻璃20用于抬头显示器的情况下,第1玻璃板22和第2玻璃板24的板厚不固定,根据需要,厚度可以根据部位而变化。例如,第1玻璃板22和第2玻璃板24中的任一块或两块可以是在前窗玻璃安装在车辆上的状态下从前窗玻璃的下边向上边而板厚变厚的剖面楔形。该情况下,若中间膜26的膜厚固定,则第1玻璃板22与第2玻璃板24的合计楔角在例如大于0mrad且1.0mrad以下的范围内变化。
第1玻璃板22和/或第2玻璃板24的外侧可以设置具有拒水、紫外线或红外线截止功能的被膜或具有低反射特性、低放射特性的被膜。另外,第1玻璃板22和/或第2玻璃板24的与中间膜26相接的一侧也可以设置紫外线或红外线截止、低放射特性、可见光吸收、着色等的被膜。
在第1玻璃板22和第2玻璃板24是弯曲形状的无机玻璃的情况下,第1玻璃板22和第2玻璃板24可以在通过浮法成形之后、介由中间膜26粘接之前进行弯曲成形。弯曲成形通过加热使玻璃板软化来进行。弯曲成形时的玻璃板的加热温度约为550℃~700℃。
作为中间膜26,常用热塑性树脂,可列举增塑性聚乙烯醇缩醛类树脂、增塑性聚氯乙烯类树脂、饱和聚酯类树脂、增塑性饱和聚酯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增塑性聚氨酯类树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类树脂、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类树脂、环烯烃聚合物树脂、离聚物树脂等以往用于该种用途的热塑性树脂。此外,也可以适宜地使用日本专利第6065221号中记载的含有改性嵌段共聚物氢化物的树脂组合物。
其中,从透明性、耐候性、强度、粘接力、耐贯穿性、冲击能量吸收性、耐湿性、隔热性以及隔音性等各项性能的平衡优异的观点考虑,适宜使用增塑性聚乙烯醇缩醛类树脂。此类热塑性树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2种以上并用。上述增塑性聚乙烯醇缩醛类树脂中的“增塑性”表示可以通过添加增塑剂来增塑的含义。对于其它增塑性树脂也表示相同含义。
但在中间膜26中封入了发光装置15的情况下,根据封入物的种类,可能会因特定增塑剂而导致劣化,在该情况下,优选使用实质上不含该增塑剂的树脂。即,有时优选中间膜13不含增塑剂。作为不含增塑剂的树脂,可列举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类树脂等。
作为上述聚乙烯醇缩醛类树脂,可列举通过使聚乙烯醇(PVA)和甲醛反应而得的聚乙烯醇缩甲醛树脂、使PVA和乙醛反应而得的狭义的聚乙烯醇缩乙醛类树脂、使PVA和正丁醛反应而得的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PVB)等,特别是从透明性、耐候性、强度、粘接力、耐贯穿性、冲击能量吸收性、耐湿性、隔热性以及隔音性等各项性能的平衡优异的观点考虑,作为有利的材料可列举PVB。此类聚乙烯醇缩醛类树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2种以上并用。
但是,形成中间膜26的材料并不限于热塑性树脂。中间膜26还可以包含红外线吸收剂、紫外线吸收剂、发光剂等功能性粒子。此外,中间膜26可以具有称之为遮光带(带有使可见光透射率下降的功能的着色加工部)的着色部。作为用于形成着色部的着色颜料,只要可以用作为塑料来使用且着色部的可见光透射率达到40%以下的着色颜料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偶氮类、酞菁类、喹吖啶酮类、苝类、芘酮类、二噁嗪类、蒽醌类、异吲哚啉酮类等有机着色颜料,或氧化物、氢氧化物、硫化物、铬酸、硫酸盐、碳酸盐、硅酸盐、磷酸盐、砷酸盐、亚铁氰化物、碳、金属粉等无机着色颜料等。这些着色颜料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2种以上组合使用。着色颜料的添加量只要使着色部的可见光透射率达到40%以下即可,匹配目标色调可以是任意的,没有特别限定。
中间膜26膜厚的最薄部分优选为0.5mm以上。中间膜26最薄部分的膜厚为0.5mm以上时,作为夹层玻璃所必需的耐冲击性足够。中间膜26膜厚的最厚部分优选为3mm以下。若中间膜26的最厚部分的膜厚在3mm以下,则夹层玻璃的质量不会过大。中间膜26膜厚的最大值更优选为2.8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6mm以下。
例如在将夹层玻璃20用于抬头显示器的情况下,中间膜26的膜厚不固定,根据需要,膜厚可以根据部位而变化。例如,中间膜26可以是在前窗玻璃安装到车辆上的状态下从前窗玻璃的下边向上边而膜厚变厚的剖面楔形。该情况下,若第1玻璃板22和第2玻璃板24的板厚固定,则中间膜26的楔角在例如大于0mrad且1.0mrad以下的范围内变化。
另外,中间膜26可以具有3层以上的层。例如,由3层以上的层形成中间膜,通过增塑剂的调整等使得除两侧的层以外的若干层的剪切弹性模量小于两侧的层的剪切弹性模量,能够提高夹层玻璃20的隔音性。该情况下,两侧的层的剪切弹性模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夹层玻璃20的总厚度优选为2.8mm以上10mm以下。若夹层玻璃20的总厚度为2.8mm以上,则可以确保足够的刚性。若夹层玻璃20的总厚度为10mm以下,则能够在获得足够的透射率的同时降低雾度。
制造夹层玻璃20时,将中间膜26夹在第1玻璃板22和第2玻璃板24之间而成为层叠体。然后,例如将该层叠体放入橡胶袋或橡胶室、树脂制的袋等中,在-65~-100kPa的真空中、约70~110℃的温度下进行粘接。加热条件、温度条件和层叠方法可以考虑发光装置15的性质、例如使得层叠过程中不发生劣化来适当选择。
进一步,例如通过在温度为100~150℃、压力为0.6~1.3MPa的条件下进行加热加压的压接处理,可以获得耐久性更优异的夹层玻璃20。但是,根据情况,考虑到工序的简化以及夹层玻璃20中封入的材料的特性,有时也不使用该加热加压工序。
即,也可以使用第1玻璃板22或第2玻璃板24中的任意一块或两块玻璃板互相在弹性变形的状态下接合的被称为“冷弯”的方法。冷弯可以通过使用由用胶带等临时固定手段固定的第1玻璃板22、第2玻璃板24和中间膜26构成的层叠体以及以往公知的夹持辊或橡胶袋、橡胶室等预压接装置和高压釜来实现。
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除了中间膜26以外,第1玻璃板22和第2玻璃板24之间还可以存在具有电热线、红外线反射、发光、发电、调光、触摸屏、可见光反射、散射、装饰、吸收等功能的膜和装置。此外,夹层玻璃20的表面也可以存在具有防雾、拒水、隔热、低反射等功能的膜。此外,第1玻璃板22的车外侧面或第2玻璃板24的车内侧面还可以存在具有隔热、发热等功能的膜。
前围通风盖板18例如是由聚丙烯制的注塑成形品构成的板状构件。前围通风盖板18配置于引擎盖(未图示)与挡风玻璃12之间,其沿挡风玻璃12的下端部在车辆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上延伸。前围通风盖板18在车辆的后端侧具有纵剖面为U字形的夹持部30。
嵌条14起到用于将前围通风盖板18的夹持部30连接到挡风玻璃12的下缘部12A的作为连接构件的作用。嵌条14沿挡风玻璃12的下缘部12A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嵌条14介由双面胶粘带16(参照图3)组装到挡风玻璃12的下缘部12A的车内侧面上。
如图2所示,准备具备挡风玻璃12和嵌条14的带嵌条挡风玻璃10、以及前围通风盖板18。前围通风盖板18的夹持部30中,嵌条14与前围通风盖板18嵌合,前围通风盖板18与带嵌条挡风玻璃10的嵌条14连接。籍此,构成带嵌条挡风玻璃与前围通风盖板的连接结构1。
如图3所示,嵌条14具备上表面粘接于第2玻璃板24的车内侧面的第1嵌条部40、和收纳于前围通风盖板18的夹持部30中并从第1嵌条部40向车辆前方(F)延伸设置的第2嵌条部42。第2嵌条部42具有突出于车内侧(In)面的卡合部44、和位于比卡合部44更靠前方(F)的前方部46。
第2玻璃板24的车内侧面与第1嵌条部40的上表面可以介由双面胶粘带16粘接。代替双面胶粘带16,可以通过丙烯酸树脂类、聚氨酯树脂类、环氧树脂类等公知的粘合剂来粘接。
第1实施方式中,第1嵌条部40由不锈钢、钢铁等薄板形状的金属构件构成。金属构件的板厚例如在0.2mm以上1.2mm以下。第1嵌条部40在其后端侧具有向前端侧折返的曲部40A。曲部40A是所谓的卷边弯头,第1嵌条部40由曲部而增强。第1嵌条部40向第2嵌条部42延伸。
第2嵌条部42由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TPO:Thermoplastic OlefinicElastomer)、ALCLEAN(注册商标:热塑性弹性体)、PVC等软质树脂构件构成。作为第2嵌条部42的硬度(JIS K 6253硬度计A型硬度(以下称为“硬度”)),例如优选在40度以上70度以下。
卡合部44优选具有第2嵌条部42在车辆的车宽方向(左右方向)上的长度的90%以上的长度。卡合部44可以是连续的90%以上,也可以是具有一部分隔开部分、即不连续部分的90%以上。
第1实施方式中,构成第1嵌条部40的金属构件的一部分向第2嵌条部42侧延伸并向车内侧弯折。第1嵌条部40的弯折部分处形成有卡合部44。第1嵌条部40的一部分收纳于夹持部30中,作为第2嵌条部42的一部分构成卡合部44。
嵌条14的第1嵌条部40可以是通过轧制成形连续形成的轧制成形品。嵌条14的第2嵌条部42可以是通过挤出成形连续形成的挤出成形体品。因此,嵌条14中,可以通过轧制成形连续形成第1嵌条部40,通过挤出成形在轧制成形而得的第1嵌条部40上连续形成第2嵌条部42。即,嵌条14可以是由作为轧制成形品的第1嵌条部40和作为挤出成形品的第2嵌条部42构成的连续成形品。由于卡合部44具有车宽方向上的长度的90%以上的长度,因此嵌条14可以通过轧制成形和挤出成形连续制造。另外,在第1嵌条部40为金属构件的情况下,通过使第1嵌条部40变形,使得嵌条14能够顺应复杂的形状。
前围通风盖板18的夹持部30具备露出于车外侧的第1夹持部32、和形成于前围通风盖板18的车内侧并与第1夹持部32隔开规定间隔向车辆后方(R)延伸设置的第2夹持部34。夹持部30由第1夹持部32和第2夹持部34构成U字形的纵剖面。纵剖面是指将前围通风盖板18在与车宽方向大致正交的面上切割而成的剖面。
第2夹持部34具有与嵌条14的卡合部44卡合的被卡合部36。被卡合部36可以收纳卡合部44的一部分,其由形成于第2夹持部34的多个贯通孔构成。若被卡合部36能够收纳卡合部44的一部分,则也可以不是贯通孔而是形成于第2夹持部34的槽。
如图4所示,前围通风盖板18中,第1夹持部32具有在车宽方向上连续延伸的形状。同样,第2夹持部34优选具有在车宽方向上连续延伸的形状。因此,夹持部30具有在车宽方向上连续延伸的形状,可以在水从车外侧浸入的情况下发挥出槽的功能。
如图4的放大图所示,被卡合部36在夹持部30中沿车辆的车宽方向隔开形成。由于被卡合部36隔开形成,因此能够维持第2夹持部34的刚性。相邻被卡合部36的距离优选在50mm以上2000mm以下。
如图4所示,被卡合部36可以由贯通孔36A、和相对于贯通孔36A在前后方向上形成的肋36B构成。
之后,如图3所示,夹持部30具有在被卡合部36前方与第2嵌条部42的前方部46的至少一部分、以及夹持部32的车内侧面和夹持部34的车外侧面接触的第1和第2接触区域38。
第1实施方式中,前方部46在第2嵌条部42的车辆的车宽方向上连续延伸并收纳于前围通风盖板18的夹持部30中。如图3所示,前方部46与第1夹持部32的车内侧面接触并构成第1接触区域38,前方部46与第2夹持部34的车内侧面接触并构成第2接触区域38。
第2嵌条部42收纳于夹持部30之前,至少前方部46的至少一部分的纵剖面的长度比第1和第2接触区域38的至少一部分处第1夹持部32的车内侧面与第2夹持部34的车外侧面之间的距离(也称为夹持部30的接触区域间距离)更长。第1实施方式中,在前方部46收纳于夹持部30之前,其纵剖面具有大致四边形。
第1和第2接触区域38的纵剖面中,夹持部30的接触区域间距离与前方部46具有上述长度关系,因而能够对前方部46与夹持部30的第1夹持部32的车内侧面和第2夹持部34的车外侧面施加压力。因此,第1和第2接触区域38处,前方部46与夹持部30因压力而接触,所以能够抑制水从车外浸入车厢内侧。
如图3所示,第1和第2接触区域38中,前方部46与第1夹持部32、以及前方部46与第2夹持部34具有面接触的部位。面接触使得第1和第2接触区域38的距离变长,可以使得抑制水从车外浸入车厢内侧的抑制力变大。前方部46变形为顺应夹持部30内壁的形状。
第2嵌条部42的前端部与第1夹持部32的车内侧面和第2夹持部34的车外侧面形成的夹持部30的内壁之间有空隙S。由于存在空隙S,因此即使水通过第1接触区域38,夹持部30仍然能够起到槽的作用,能够将水移到任意部位。排水位置配置在避开雨刮电机等电子部件的位置为宜。此外,排水位置可以任意设定。
如图3所示,第2嵌条部42具有突出于第1玻璃板22侧并位于第1夹持部32与夹层玻璃20之间的突出部48。第1夹持部32、突出部48和第1玻璃板22配置在同一平面上。第1夹持部32、突出部48和第1玻璃板22构成流线面(フラッシュサーフェス)。同一平面包括完全同一平面和大致同一平面(±1.0mm的范围)。
(第2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5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带嵌条挡风玻璃与前围通风盖板的连接结构进行说明。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有时赋予相同符号并省略说明。
如图5所示,第2实施方式的带嵌条挡风玻璃与前围通风盖板的连接结构2具备具有挡风玻璃12和嵌条214的带嵌条挡风玻璃10、以及前围通风盖板18。
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挡风玻璃12由第1玻璃板22、中间膜26和第2玻璃板24所构成的夹层玻璃20构成。
如图5所示,第2实施方式具备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形状的嵌条214。嵌条214具备上表面介由双面胶粘带16粘接于第2玻璃板24的车内侧面的第1嵌条部240、和收纳于前围通风盖板18的夹持部30中并从第1嵌条部240向车辆前方(F)延伸设置的第2嵌条部242。嵌条214在第1嵌条部240处具有突出于车内侧(In)面的卡合部244,第2嵌条部242具有位于卡合部244前方(F)的前方部246。
第2实施方式中,第1嵌条部240由板形的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TPO)、聚氯乙烯(PVC:polyvinyl chloride)等硬质树脂构件构成。作为第1嵌条部240的硬度,例如优选60度以上100度以下。第1嵌条部240的后端侧具有突出于车内侧的突出部240A。第1嵌条部240由突出部240A而增强。第1嵌条部240向第2嵌条部242延伸。
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第2嵌条部242由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Alclean(注册商标)、聚氯乙烯等软质树脂构件构成。作为第2嵌条部242的硬度,例如在40度以上70度以下,比第1嵌条部240的硬度更小。第2实施方式中,构成第1嵌条部240的树脂构件与构成第2嵌条部242的树脂构件不同。不同是指组成和特性(机械的、化学的)中至少一者不同。
卡合部244优选具有第2嵌条部242在车辆的车宽方向(左右方向)上的长度的90%以上的长度。卡合部244可以是连续的90%以上,也可以是具有一部分隔开部分的90%以上。
第2实施方式中,构成第1嵌条部240的树脂构件的一部分构成向第2嵌条部242侧延伸并向车内侧突出的突出部。第1嵌条部240的一部分收纳于夹持部30中,第1嵌条部240的突出部作为嵌条214的一部分构成卡合部244。
第2实施方式中,可以是将第1嵌条部240与第2嵌条部242同时挤出成形而连续成形而成的挤出成形品。即,嵌条214可以是由第1嵌条部240与第2嵌条部242构成的挤出成形品。由于卡合部244具有车宽方向上的长度的90%以上的长度,因而嵌条214可以通过挤出成形连续制造。因此,可以高效地制造嵌条214。
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前围通风盖板18在其后端侧具有由第1夹持部32和第2夹持部34所形成的纵剖面为U字形的夹持部30。第2夹持部34具有与嵌条214的卡合部244卡合的被卡合部36。被卡合部36可以是多个贯通孔、多条槽、以及多个贯通孔和多条肋的组合。
如图5所示,夹持部30具有在被卡合部36前方与第2嵌条部242的前方部246的至少一部分接触的第1和第2接触区域38。
前方部246在第2嵌条部242的车辆的车宽方向上连续延伸并收纳于前围通风盖板18的夹持部30中。
第2实施方式中,前方部246向第1夹持部32侧延伸,其具有与第1夹持部32的车内侧面接触的凸缘250。凸缘250从前方部246的前端侧向后端侧延伸,其构成为能够将前方部246的连接部分变形为支点。凸缘250与第1夹持部32的车内侧面接触,形成第1接触区域38。前方部246的凸缘250的相反侧与第2夹持部34的车外侧面接触形成第2接触区域38。凸缘250与第1夹持部32接触而变形。第2实施方式的前方部246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的前方部46不同的形状。第2实施方式中,凸缘250对作为夹持部30之一的第1夹持部32的一个车内侧面按压接触。
如图5所示,在第2嵌条部242收纳于夹持部30之前,前方部246的凸缘250的前端、以及前方部246处凸缘250与凸缘250的相反侧位置之间的纵剖面的长度比接触区域38的至少一部分处第1夹持部32的车内侧面与第2夹持部34的车外侧面之间的距离更长。
第1和第2接触区域38的纵剖面中,夹持部30的接触区域间距离与前方部246具有上述长度关系,因而能够对前方部246与夹持部30的第1夹持部32的车内侧面和第2夹持部34的车外侧面施加压力。因此,第1接触区域38处,前方部246与夹持部30因压力而接触,所以能够抑制水从车外浸入车厢内侧。
如图5所示,接触区域38中,前方部246的凸缘250与第1夹持部32的车内侧面具有面接触的部位。前方部246的凸缘250的相反侧与第2夹持部34的车外侧面线接触。包含凸缘250的前方部246变形为顺应夹持部30内壁的形状。
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第2嵌条部242的前端部与第1夹持部32的车内侧面和第2夹持部34的车外侧面形成的夹持部30的内壁之间有空隙S。
如图5所示,第2嵌条部242具有突出于第1玻璃板22侧并位于第1夹持部32与夹层玻璃20之间的突出部248。第1夹持部32、突出部248和第1玻璃板22配置在同一平面上。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第1夹持部32、突出部248和第1玻璃板22构成流线面。同一平面包括完全同一平面和大致同一平面。
(第3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6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带嵌条挡风玻璃与前围通风盖板的连接结构进行说明。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有时赋予相同符号并省略说明。
如图6所示,第3实施方式的带嵌条挡风玻璃与前围通风盖板的连接结构3具备具有挡风玻璃12和嵌条314的带嵌条挡风玻璃10、以及前围通风盖板18。
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挡风玻璃12由第1玻璃板22、中间膜26和第2玻璃板24所构成的夹层玻璃20构成。
如图6所示,第3实施方式具备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形状的嵌条314。嵌条314具备上表面介由双面胶粘带16粘接于第2玻璃板24的车内侧面的第1嵌条部340、和收纳于前围通风盖板18的夹持部30中并从第1嵌条部340向车辆前方(F)延伸设置的第2嵌条部342。嵌条314具有突出于车内侧(In)面的卡合部344,第2嵌条部342具有位于比卡合部344更靠前方(F)的前方部346。
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第3实施方式的第1嵌条部340由不锈钢、钢铁等薄板形状的金属构件构成。第1嵌条部340在前端部处具有曲部340A,其向第2嵌条部342延伸。
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第2嵌条部342由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Alclean(注册商标)、聚氯乙烯等软质树脂构件构成。
卡合部344优选具有第2嵌条部342在车辆的车宽方向(左右方向)上的长度的90%以上的长度。
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嵌条314可以通过轧制成形和挤出成形连续制造。即,嵌条314可以是由作为轧制成形品的第1嵌条部340和作为挤出成形品的第2嵌条部342构成的连续成形品。
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前围通风盖板18在其后端侧具有由第1夹持部32和第2夹持部34所形成的纵剖面为U字形的夹持部30。第2夹持部34具有与嵌条314的卡合部344卡合的被卡合部36。被卡合部36可以是多个贯通孔、多条槽、以及多个贯通孔和多条肋的组合。
如图6所示,夹持部30在被卡合部36前方具有与第2嵌条部342的前方部346的至少一部分接触的第1和第2接触区域38。
前方部346在第2嵌条部342的车辆的车宽方向上连续延伸并收纳于前围通风盖板18的夹持部30中。
第3实施方式中,前方部346向第1夹持部32和第2夹持部34侧扩展,其具有与第1夹持部32的车内侧面和第2夹持部34的车外侧面接触的第1和第2厚壁部350。第1和第2厚壁部350分别与第1夹持部32的车内侧面和第2夹持部34的车外侧面接触,其在夹持部30的第1夹持部32和第2夹持部34处形成第1和第2接触区域38。
如图6所示,在第2嵌条部342收纳于夹持部30之前,前方部346的第1和第2厚壁部350的纵剖面的合计长度比第1和第2接触区域38的至少一部分处第1夹持部32的车内侧面与第2夹持部34的车外侧面之间的距离更长。第1和第2厚壁部350的纵剖面的合计长度为分别向第1夹持部32侧与第2夹持部34侧扩展的第1和第2厚壁部350间的距离。
第1和第2接触区域38的纵剖面中,夹持部30的接触区域间距离与前方部346具有上述长度关系,因而能够对前方部346与夹持部30的第1夹持部32的车内侧面和第2夹持部34的车外侧面施加压力。因此,第1接触区域38处,前方部346与夹持部30因压力而接触,所以能够抑制水从车外浸入车厢内侧。
如图6所示,第1和第2接触区域38中,前方部346的2个厚壁部350具有分别与夹持部30的第1夹持部32和第2夹持部34面接触的部位。此外,第3实施方式中,嵌条314压入夹持部30中,与第1夹持部32的车内侧面和第2夹持部34的车外侧面按压接触。包含2个第1和第2厚壁部350的前方部346变形为顺应夹持部30内壁的形状。
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第2嵌条部342的前端部与第1夹持部32的车内侧面和第2夹持部34的车外侧面形成的夹持部30的内壁之间有空隙S。
如图6所示,第2嵌条部342具有突出于第1玻璃板22侧并位于第1夹持部32与夹层玻璃20之间的突出部348。第1夹持部32、突出部348和第1玻璃板22配置在同一平面上。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第1夹持部32、突出部348和第1玻璃板22构成流线面。同一平面包括完全同一平面和大致同一平面。
(第4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7对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带嵌条挡风玻璃与前围通风盖板的连接结构进行说明。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到第3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有时赋予相同符号并省略说明。
如图7所示,第4实施方式的带嵌条挡风玻璃与前围通风盖板的连接结构4具备具有挡风玻璃12和嵌条414的带嵌条挡风玻璃10、以及前围通风盖板18。
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挡风玻璃12由第1玻璃板22、中间膜26和第2玻璃板24所构成的夹层玻璃20构成。
如图7所示,第4实施方式具备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形状的嵌条414。嵌条414具备上表面介由双面胶粘带16粘接于第2玻璃板24的车内侧面的第1嵌条部440、和收纳于前围通风盖板18的夹持部30中并从第1嵌条部440向车辆前方(F)延伸设置的第2嵌条部442。嵌条414在第1嵌条部440处具有突出于车内侧(In)面的卡合部444,第2嵌条部442具有位于比卡合部444更靠前方(F)的前方部446。
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第4实施方式的第1嵌条部440由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TPO)、聚氯乙烯(PVC:polyvinyl chloride)等硬质树脂构件构成。第1嵌条部440的后端侧具有突出于车内侧的突出部440A。第1嵌条部440向第2嵌条部442延伸。
与第3实施方式相同,第2嵌条部442由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Alclean(注册商标)、聚氯乙烯等软质树脂构件构成。
卡合部444优选具有第2嵌条部442在车辆的车宽方向(左右方向)上长度的90%以上的长度。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第1嵌条部440的突出部作为第2嵌条部442的一部分构成卡合部444。
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嵌条414可以是通过挤出成形连续制造而成的挤出成形品。即,嵌条414可以是由第1嵌条部440与第2嵌条部442构成的挤出成形品。因此,可以高效地制造嵌条414。
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前围通风盖板18在其后端侧具有由第1夹持部32和第2夹持部34所形成的纵剖面为U字形的夹持部30。第2夹持部34具有与嵌条414的卡合部444卡合的被卡合部36。
如图7所示,夹持部30在被卡合部36前方具有与第2嵌条部442的前方部446的至少一部分接触的第1和第2接触区域38。
前方部446在第2嵌条部442的车辆的车宽方向上连续延伸并收纳于前围通风盖板18的夹持部30中。
与第3实施方式相同,第4实施方式中,前方部446向第1夹持部32和第2夹持部34侧扩展,其具有与第1夹持部32的车内侧面和第2夹持部34的车外侧面接触的第1和第2厚壁部450。第1和第2厚壁部450分别与第1夹持部32的车内侧面和第2夹持部34的车外侧面接触,其在夹持部30的第1夹持部32和第2夹持部34处分别形成第1和第2接触区域38。
如图7所示,第4实施方式与第3实施方式相同,在第2嵌条部442收纳于夹持部30之前,前方部446的第1和第2厚壁部450的纵剖面的合计长度比第1和第2接触区域38的至少一部分处第1夹持部32的车内侧面与第2夹持部34的车外侧面之间的距离更长。第1和第2厚壁部450的纵剖面的合计长度为分别向第1夹持部32侧与第2夹持部34侧扩展的第1和第2厚壁部450间的距离。
第1和第2接触区域38的纵剖面中,夹持部30的接触区域间距离与前方部446具有上述长度关系,因而能够对前方部446与夹持部30的第1夹持部32的车内侧面和第2夹持部34的车外侧面施加压力。因此,第1接触区域38处,前方部446与夹持部30因压力而接触,所以能够抑制水从车外浸入车厢内侧。
如图7所示,第1和第2接触区域38中,前方部446的2个厚壁部450具有分别与夹持部30的第1夹持部32和第2夹持部34面接触的部位。此外,第4实施方式中,嵌条414压入夹持部30中,与第1夹持部32的车内侧面和第2夹持部34的车外侧面按压接触。包含2个第1和第2厚壁部450的前方部446变形为顺应夹持部30内壁的形状。
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第2嵌条部442的前端部与第1夹持部32的车内侧面和第2夹持部34的车外侧面形成的夹持部30的内壁之间有空隙S。
如图7所示,第2嵌条部442具有突出于第1玻璃板22侧并位于第1夹持部32与夹层玻璃20之间的突出部448。第1夹持部32、突出部448和第1玻璃板22配置在同一平面上。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第1夹持部32、突出部448和第1玻璃板22构成流线面。同一平面包括完全同一平面和大致同一平面。
(第5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5对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带嵌条挡风玻璃与前围通风盖板的连接结构进行说明。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到第4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有时赋予相同符号并省略说明。
如图8所示,第5实施方式的带嵌条挡风玻璃与前围通风盖板的连接结构5具备具有挡风玻璃12和嵌条514的带嵌条挡风玻璃10、以及前围通风盖板18。
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挡风玻璃12由第1玻璃板22、中间膜26和第2玻璃板24所构成的夹层玻璃20构成。
如图8所示,第5实施方式具备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形状的嵌条514。嵌条514具备上表面介由双面胶粘带16粘接于第2玻璃板24的车内侧面的第1嵌条部540、和收纳于前围通风盖板18的夹持部30中并从第1嵌条部540向车辆前方(F)延伸设置的第2嵌条部542。嵌条514具有突出于车内侧(In)面的卡合部544,第2嵌条部542具有位于比卡合部544更靠前方(F)的前方部546。
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第5实施方式的第1嵌条部540由薄板形状的不锈钢、钢铁等金属构件构成。第1嵌条部540在前端部处具有曲部540A,其向第2嵌条部42延伸。
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第2嵌条部542由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Alclean(注册商标)、聚氯乙烯等软质树脂构件构成。
卡合部544优选具有第2嵌条部542在车辆的车宽方向(左右方向)上的长度的90%以上的长度。
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嵌条514可以通过轧制成形和挤出成形连续制造。即,嵌条514可以是由作为轧制成形品的第1嵌条部540和作为挤出成形品的第2嵌条部542构成的连续成形品。
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前围通风盖板18在其后端侧具有由第1夹持部32和第2夹持部34所形成的纵剖面为U字形的夹持部30。第2夹持部34具有与嵌条514的卡合部544卡合的被卡合部36。被卡合部36可以是多个贯通孔、多条槽、以及多个贯通孔和多条肋的组合。
如图8所示,夹持部30在被卡合部36前方具有与第2嵌条部542的前方部546的至少一部分接触的第1和第2接触区域38。
前方部546在第2嵌条部542的车辆的车宽方向上连续延伸并收纳于前围通风盖板18的夹持部30中。
第5实施方式中,前方部546向第1夹持部32和第2夹持部34侧扩展,其具有与第1夹持部32的车内侧面和第2夹持部34的车外侧面分别接触的第1和第2凸缘550。各个凸缘550从前方部546的前端侧向后端侧延伸,其构成为能够将前方部546的连接部分变形为支点。第1和第2凸缘550分别与第1夹持部32的车内侧面和第2夹持部34的车外侧面接触,第1和第2凸缘550变形,其在夹持部30的第1夹持部32和第2夹持部34处分别形成第1和第2接触区域38。
如图8所示,在第2嵌条部542收纳于夹持部30之前,前方部546的第1和第2凸缘550的纵剖面的合计长度比第1和第2接触区域38的至少一部分处第1夹持部32的车内侧面与第2夹持部34的车外侧面之间的距离更长。第1和第2凸缘550的纵剖面的合计长度为分别向第1夹持部32侧与第2夹持部34侧扩展的2个第1和第2凸缘550的后端部间的距离。
第1和第2接触区域38的纵剖面中,夹持部30的接触区域间距离与前方部546具有上述长度关系,因而能够对前方部546与夹持部30的第1夹持部32的车内侧面和第2夹持部34的车外侧面施加压力。因此,第1和第2接触区域38处,前方部546与夹持部30因压力而接触,所以能够抑制水从车外浸入车厢内侧。
如图8所示,第1和第2接触区域38中,前方部546的2个第1和第2凸缘550具有分别与夹持部30的第1夹持部32和第2夹持部34面接触的部位。包含第1和第2凸缘550的前方部546变形为顺应夹持部30内壁的形状。
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第2嵌条部542的前端部与第1夹持部32的车内侧面和第2夹持部34的车外侧面形成的夹持部30的内壁之间有空隙S。
如图8所示,第2嵌条部542具有突出于第1玻璃板22侧并位于第1夹持部32与夹层玻璃20之间的突出部548。第1夹持部32、突出部548和第1玻璃板22配置在同一平面上。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第1夹持部32、突出部548和第1玻璃板22构成流线面。同一平面包括完全同一平面和大致同一平面。
(第6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9对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带嵌条挡风玻璃与前围通风盖板的连接结构进行说明。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到第5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有时赋予相同符号并省略说明。
如图9所示,第6实施方式的带嵌条挡风玻璃与前围通风盖板的连接结构6具备具有挡风玻璃12和嵌条614的带嵌条挡风玻璃10、以及前围通风盖板18。
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挡风玻璃12由第1玻璃板22、中间膜26和第2玻璃板24所构成的夹层玻璃20构成。
如图9所示,第6实施方式具备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形状的嵌条614。嵌条614具备上表面介由双面胶粘带16粘接于第2玻璃板24的车内侧面的第1嵌条部640、和收纳于前围通风盖板18的夹持部30中并从第1嵌条部640向车辆前方(F)延伸设置的第2嵌条部642。嵌条614在第1嵌条部640处具有突出于车内侧(In)面的卡合部644,第2嵌条部642具有位于比卡合部644更靠前方(F)的前方部646。
与第4实施方式相同,第6实施方式的第1嵌条部640由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TPO)、聚氯乙烯(PVC:polyvinyl chloride)等硬质树脂构件构成。第1嵌条部640的后端侧具有突出于车内侧的突出部640A。第1嵌条部640向第2嵌条部642延伸。
与第5实施方式相同,第2嵌条部642由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Alclean(注册商标)、聚氯乙烯等软质树脂构件构成。
卡合部644优选具有第2嵌条部642在车辆的车宽方向(左右方向)上的长度的90%以上的长度。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第1嵌条部640的突出部作为嵌条614的一部分构成卡合部644。
与第4实施方式相同,嵌条614可以是通过挤出成形连续制造而成的挤出成形品。即,嵌条614可以是由第1嵌条部640与第2嵌条部642构成的挤出成形品。因此,可以高效地制造嵌条614。
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前围通风盖板18在其后端侧具有由第1夹持部32和第2夹持部34所形成的纵剖面为U字形的夹持部30。第2夹持部34具有与嵌条614的卡合部644卡合的被卡合部36。被卡合部36可以是多个贯通孔、多条槽、以及多个贯通孔和多条肋的组合。
如图9所示,夹持部30在被卡合部36前方具有与第2嵌条部642的前方部646的至少一部分接触的第1和第2接触区域38。
前方部646在第2嵌条部642的车辆的车宽方向上连续延伸并收纳于前围通风盖板18的夹持部30中。与第5实施方式相同,第6实施方式中,前方部646向第1夹持部32和第2夹持部34侧扩展,其具有与第1夹持部32的车内侧面和第2夹持部34的车外内面接触的第1和第2凸缘650。各个凸缘650从前方部646的前端侧向后端侧延伸,其构成为能够将前方部646的连接部分变形为支点。第1和第2凸缘650分别与第1夹持部32的车内侧面和第2夹持部34的车外侧面接触,第1和第2凸缘650变形,其在夹持部30的第1夹持部32和第2夹持部34处分别形成第1和第2接触区域38。
如图9所示,在第2嵌条部642收纳于夹持部30之前,前方部646的第1和第2凸缘650的纵剖面的合计长度比第1和第2接触区域38的至少一部分处第1夹持部32的车内侧面与第2夹持部34的车外侧面之间的距离更长。
接触区域38的纵剖面中,夹持部30的接触区域间距离与前方部646具有上述长度关系,因而能够对前方部646与夹持部30的第1夹持部32的车内侧面和第2夹持部34的车外侧面施加压力。因此,第1和第2接触区域38处,前方部646与夹持部30因压力而接触,所以能够抑制水从车外浸入车厢内侧。
如图9所示,第1和第2接触区域38中,前方部646的2个凸缘550具有分别与夹持部30面接触的部位。包含第1和第2凸缘650的前方部646变形为顺应夹持部30内壁的形状。
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第2嵌条部642的前端部与第1夹持部32的车内侧面和第2夹持部34的车外侧面形成的夹持部30的内壁之间有空隙S。
如图9所示,第2嵌条部642具有突出于第1玻璃板22侧并位于第1夹持部32与夹层玻璃20之间的突出部648。第1夹持部32、突出部648和第1玻璃板22配置在同一平面上。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第1夹持部32、突出部648和第1玻璃板22构成流线面。同一平面包括完全同一平面和大致同一平面。
(第7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10对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的带嵌条挡风玻璃与前围通风盖板的连接结构进行说明。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到第6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有时赋予相同符号并省略说明。
如图10所示,第7实施方式的带嵌条挡风玻璃与前围通风盖板的连接结构7具备具有挡风玻璃12和嵌条714的带嵌条挡风玻璃10、以及前围通风盖板18。
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挡风玻璃12由第1玻璃板22、中间膜26和第2玻璃板24所构成的夹层玻璃20构成。
如图10所示,第7实施方式具备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形状的嵌条714。嵌条714具备上表面介由双面胶粘带16粘接于第2玻璃板24的车内侧面的第1嵌条部740、和收纳于前围通风盖板18的夹持部30中并从第1嵌条部740向车辆前方(F)延伸设置的第2嵌条部742。嵌条714在第1嵌条部740处具有突出于车内侧(In)面的卡合部744、和从第1嵌条部740沿挡风玻璃12的端部突出于车外侧的立壁部745,第2嵌条部742具有位于比卡合部744更靠前方(F)的前方部746。
与第4实施方式、第6实施方式相同,第7实施方式的第1嵌条部740由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TPO)、聚氯乙烯(PVC:polyvinyl chloride)等硬质树脂构件构成。第1嵌条部740的后端侧具有突出于车内侧的突出部740A。第1嵌条部740向第2嵌条部742延伸。进一步,第1嵌条部740还具有沿挡风玻璃12前端的端面突出于车外侧的立壁部745。由于第7实施方式的第1嵌条部740具有由硬质树脂构件构成的立壁部745,因此能够提高嵌条714的刚性。
与第6实施方式相同,第2嵌条部742由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Alclean(注册商标)、聚氯乙烯等软质树脂构件构成。
卡合部744优选具有第2嵌条部742在车辆的车宽方向(左右方向)上的长度的90%以上的长度。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第1嵌条部740的突出部作为嵌条714的一部分构成卡合部744。
与第4实施方式、第6实施方式相同,嵌条714可以是通过挤出成形连续制造而成的挤出成形品。即,嵌条714可以是由第1嵌条部740与第2嵌条部742构成的挤出成形品。因此,可以高效地制造嵌条714。
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前围通风盖板18在其后端侧具有由第1夹持部32和第2夹持部34所形成的纵剖面为U字形的夹持部30。第2夹持部34具有与嵌条714的卡合部744卡合的被卡合部36。被卡合部36可以是多个贯通孔、多条槽、以及多个贯通孔和多条肋的组合。进一步,第2嵌条部34的后端侧还具有突出于车内侧的引导部34A。由于第2夹持部34的后端侧具有突出于车内侧的引导部34A,因此容易将嵌条714插入前围通风盖板18的夹持部30中。
如图10所示,夹持部30在被卡合部36前方具有与第2嵌条部742的前方部746的至少一部分接触的第1和第2接触区域38。
如图10所示,在第2嵌条部742收纳于夹持部30之前,前方部746的凸缘750的纵剖面的长度比第1和第2接触区域38的至少一部分处第1夹持部32的车内侧面与第2夹持部34的车外侧面之间的距离更长。
接触区域38的纵剖面中,夹持部30的接触区域间距离与前方部746具有上述长度关系,因而能够对前方部746与夹持部30的第1夹持部32的车内侧面和第2夹持部34的车外侧面施加压力。因此,第1和第2接触区域38处,前方部746与夹持部30因压力而接触,所以能够抑制水从车外浸入车厢内侧。
前方部746在第2嵌条部742的车辆的车宽方向上连续延伸并收纳于前围通风盖板18的夹持部30中。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第7实施方式中,前方部746的凸缘750与第1夹持部32的车内侧面具有面接触的部位。前方部746的凸缘750的相反侧与第2夹持部34的车外侧面线接触。包含凸缘750的前方部746变形为顺应夹持部30内壁的形状。
如图10所示,第1和第2接触区域38中,前方部746的凸缘750具有与第1夹持部32的车内侧面面接触的部位。前方部746的凸缘750的相反侧与第2夹持部34的车外侧面线接触。包含凸缘750的前方部746变形为顺应夹持部30内壁的形状。
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第2嵌条部742的前端部与第1夹持部32的车内侧面和第2夹持部34的车外侧面形成的夹持部30的内壁之间有空隙S。
如图10所示,第2嵌条部742具有突出于第1玻璃板22侧并位于第1夹持部32与夹层玻璃20之间的突出部748。第1夹持部32、突出部748和第1玻璃板22配置在同一平面上。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第1夹持部32、突出部748和第1玻璃板22构成流线面。同一平面包括完全同一平面和大致同一平面。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以上的示例,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改良或变形。
另外,在这里引用2020年6月2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20-096183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和摘要的全部内容作为本发明说明书的公开。
符号说明
1,2,3,4,5,6带嵌条挡风玻璃与前围通风盖板的连接结构、10带嵌条挡风玻璃、12挡风玻璃、14嵌条、16双面胶粘带、18前围通风盖板、20夹层玻璃、22第1玻璃板、24第2玻璃板、26中间膜、30夹持部、32第1夹持部、34第2夹持部、34A引导部、36被卡合部、38接触区域、40第1嵌条部、40A曲部、42第2嵌条部、44卡合部、46前方部、48突出部、240第1嵌条部、240A突出部、242第2嵌条部、244卡合部、246前方部、248突出部、250凸缘、340第1嵌条部、340A曲部、342第2嵌条部、344卡合部、346前方部、348突出部、350厚壁部、440第1嵌条部、440A突出部、442第2嵌条部、444卡合部、446前方部、448突出部、450厚壁部、540第1嵌条部、540A曲部、542第2嵌条部、544卡合部、546前方部、548突出部、550凸缘、640第1嵌条部、640A突出部、642第2嵌条部、644卡合部、646前方部、648突出部、650凸缘、740第1嵌条部、740A突出部、742第2嵌条部、744卡合部、745立壁部、746前方部、748突出部、750凸缘、S空隙

Claims (13)

1.一种带嵌条挡风玻璃与前围通风盖板的连接结构,
其为安装于车辆的带嵌条挡风玻璃与前围通风盖板的连接结构,其中,
所述带嵌条挡风玻璃具备具有配置于车外侧的第1玻璃板、配置于车内侧的第2玻璃板、和将所述第1玻璃板和所述第2玻璃板接合的中间膜的夹层玻璃,以及组装于所述夹层玻璃的下缘部的嵌条,
所述前围通风盖板具有夹持部,所述夹持部由所述车辆的后端侧处露出于车外侧的第1夹持部、和形成于所述前围通风盖板的车内侧并与所述第1夹持部隔开规定间隔向所述车辆后方延伸设置的第2夹持部构成,其纵剖面为U字形,
在所述夹持部中,所述嵌条与所述前围通风盖板嵌合,
所述嵌条具有上表面粘接于所述第2玻璃板的车内侧面的第1嵌条部、收纳于所述夹持部中并从所述第1嵌条部向所述车辆的前方延伸设置的第2嵌条部、和突出于车内侧面的卡合部,
所述第2嵌条部具有位于比所述卡合部更靠前方的前方部,
所述第2夹持部具有与所述卡合部卡合的被卡合部,
所述夹持部具有在所述被卡合部前方与所述前方部的至少一部分接触的接触区域,
在所述第2嵌条部收纳于所述夹持部之前,所述前方部的至少一部分的纵剖面的长度比所述接触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处所述第1夹持部的车内侧面与所述第2夹持部的车外侧面的距离更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嵌条挡风玻璃与前围通风盖板的连接结构,其中,所述被卡合部以在所述夹持部中沿着所述车辆的车宽方向隔开的方式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嵌条挡风玻璃与前围通风盖板的连接结构,其中,所述卡合部具有所述第2嵌条部在所述车辆的车宽方向上的长度的90%以上的长度。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嵌条挡风玻璃与前围通风盖板的连接结构,其中,所述第2夹持部具有在车宽方向上连续延伸的形状。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嵌条挡风玻璃与前围通风盖板的连接结构,其中,所述前方部具备至少一个凸缘。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嵌条挡风玻璃与前围通风盖板的连接结构,其中,所述第2嵌条部具有突出于所述第1玻璃板侧并位于所述第1夹持部与夹层玻璃之间的突出部,所述第1夹持部、所述突出部和所述第1玻璃板配置在同一平面上。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嵌条挡风玻璃与前围通风盖板的连接结构,其中,所述第2嵌条部的前端部与由所述第1夹持部的车内侧面和第2夹持部的车外侧面形成的所述夹持部的内壁之间有空隙。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嵌条挡风玻璃与前围通风盖板的连接结构,其中,所述嵌条中,所述第1嵌条部由金属构件构成,所述第2嵌条部由树脂构件构成。
9.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嵌条挡风玻璃与前围通风盖板的连接结构,其中,所述嵌条中,所述第1嵌条部和所述第2嵌条部由树脂构件构成。
10.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嵌条挡风玻璃与前围通风盖板的连接结构,其中,构成所述第1嵌条部的树脂构件与构成所述第2嵌条部的树脂构件不同。
11.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嵌条挡风玻璃与前围通风盖板的连接结构,其中,所述接触区域中,所述前方部与所述夹持部具有面接触的部位。
12.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嵌条挡风玻璃与前围通风盖板的连接结构,其中,所述接触区域中,所述前方部与所述夹持部具有线接触的部位。
13.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嵌条挡风玻璃与前围通风盖板的连接结构,其中,所述接触区域中,所述前方部对所述第1夹持部的车内侧面和所述第2夹持部的车外侧面中的任一方按压接触。
CN202180039973.4A 2020-06-02 2021-05-28 带嵌条挡风玻璃与前围通风盖板的连接结构 Active CN1156669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96183 2020-06-02
JP2020-096183 2020-06-02
PCT/JP2021/020442 WO2021246330A1 (ja) 2020-06-02 2021-05-28 モール付きウインドシールドとカウルルーバとの連接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66986A CN115666986A (zh) 2023-01-31
CN115666986B true CN115666986B (zh) 2024-04-30

Family

ID=788305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39973.4A Active CN115666986B (zh) 2020-06-02 2021-05-28 带嵌条挡风玻璃与前围通风盖板的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21180A1 (zh)
JP (1) JPWO2021246330A1 (zh)
CN (1) CN115666986B (zh)
DE (1) DE112021001969T5 (zh)
WO (1) WO2021246330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57643B1 (en) * 2000-01-20 2001-07-10 Creative Extruded Products, Inc. Window trim molding with adhesion promoter
JP2012111385A (ja) * 2010-11-25 2012-06-14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カウルルーバの固定構造
JP2015048029A (ja) * 2013-09-04 2015-03-16 東海興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モールディング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4648090A (zh) * 2013-11-19 2015-05-27 铃木株式会社 嵌条的安装构造
CN108688447A (zh) * 2017-04-12 2018-10-23 旭硝子株式会社 前罩板通风孔与风挡玻璃的连接结构
CN110573367A (zh) * 2017-04-28 2019-12-13 Agc株式会社 带嵌条的挡风玻璃以及发动机罩通风孔与带嵌条的挡风玻璃的连接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65221B2 (ja) 2013-06-13 2017-01-25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合わせガラス板
WO2015181960A1 (ja) 2014-05-30 2015-12-03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カウルカバー組付構造
JP7504584B2 (ja) 2018-12-14 2024-06-24 エーエスエム・アイピ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ベー・フェー 窒化ガリウムの選択的堆積を用いてデバイス構造体を形成する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57643B1 (en) * 2000-01-20 2001-07-10 Creative Extruded Products, Inc. Window trim molding with adhesion promoter
JP2012111385A (ja) * 2010-11-25 2012-06-14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カウルルーバの固定構造
JP2015048029A (ja) * 2013-09-04 2015-03-16 東海興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モールディング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4648090A (zh) * 2013-11-19 2015-05-27 铃木株式会社 嵌条的安装构造
CN108688447A (zh) * 2017-04-12 2018-10-23 旭硝子株式会社 前罩板通风孔与风挡玻璃的连接结构
JP2018176978A (ja) * 2017-04-12 2018-11-15 Agc株式会社 カウルルーバとウインドシールドとの連接構造
CN110573367A (zh) * 2017-04-28 2019-12-13 Agc株式会社 带嵌条的挡风玻璃以及发动机罩通风孔与带嵌条的挡风玻璃的连接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246330A1 (ja) 2021-12-09
US20230121180A1 (en) 2023-04-20
CN115666986A (zh) 2023-01-31
JPWO2021246330A1 (zh) 2021-12-09
DE112021001969T5 (de) 2023-0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87923B (zh) 带密封构件的窗玻璃
US11175497B2 (en) Laminated glass
CN110636994A (zh) 夹层玻璃
US11780300B2 (en) Fixed window glass with division bar
CN115666986B (zh) 带嵌条挡风玻璃与前围通风盖板的连接结构
US20230173893A1 (en) Vehicle window glass
US20220105709A1 (en) Glass
JP7255441B2 (ja) 合わせガラス
US12043014B2 (en) Window glass for vehicle
US20230086792A1 (en) Vehicle window structure
JP7336080B2 (ja) 樹脂製枠体付き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
JP7328625B2 (ja) 機能性部材付き合わせガラス及び機能性部材付き合わせガラスの製造方法
JP2022130753A (ja) 合わせガラス
JP7441427B2 (ja) チャンネル付きウインドウガラス
JP7363547B2 (ja) 合わせガラス
US20220410682A1 (en) Window glass for vehicle
WO2022113881A1 (ja) 車両窓用部品
CN115991015A (zh) 夹层玻璃及其制造方法
CN116547123A (zh) 车窗用带树脂框体玻璃板及带树脂框体玻璃板的制造方法
EP4117906A1 (en) Laminated glazing
CN114148146A (zh) 车窗用的带树脂框体的玻璃板
JP2020082854A (ja) カウルルーバとブラケット付きウインドシールドとの連接構造
CN112912786A (zh) 用于平视显示器的复合安全玻璃板
EA044432B1 (ru) Стекло
CN117412936A (zh) 车辆用夹层玻璃和车辆用窗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