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12936A - 车辆用夹层玻璃和车辆用窗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夹层玻璃和车辆用窗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12936A
CN117412936A CN202280037127.3A CN202280037127A CN117412936A CN 117412936 A CN117412936 A CN 117412936A CN 202280037127 A CN202280037127 A CN 202280037127A CN 117412936 A CN117412936 A CN 1174129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ielding layer
glass
laminated glass
glass plate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3712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仪间裕平
鹫见幸宽
金子怜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GC Inc
Original Assignee
Asahi Glas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ahi Glas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ahi Glass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22/020991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22249991A1/ja
Publication of CN1174129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129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Glass To Oth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对于具有调光膜的车辆用夹层玻璃,在抑制从车内和车外看到的外观恶化的同时提升滑动的耐久性。本车辆用夹层玻璃为具有彼此相向的第1玻璃板和第2玻璃板、设于所述第1玻璃板和所述第2玻璃板之间的中间膜、以及设于所述中间膜内部的能切换可见光透射率的调光膜的车辆用夹层玻璃,其中,其具有连接到所述调光膜的配线所连接的下边部、与所述下边部相向的上边部、以及连接所述上边部和所述下边部的侧边部,所述第1玻璃板具有位于所述中间膜相反侧的第1主面和面向所述中间膜的第2主面,所述第2玻璃板具有面向所述中间膜的第3主面和位于所述中间膜相反侧的第4主面,其具有设于所述第1主面到所述调光膜之间的第1遮蔽层和位于所述第4主面上的第2遮蔽层,所述侧边部和所述上边部中的至少一方在所述第4主面的周缘部设有透射部,所述第2遮蔽层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所述透射部在面方向上更靠内侧,所述第2玻璃板的俯视视角下,所述上边部中所述调光膜的周缘与所述第2遮蔽层重叠。

Description

车辆用夹层玻璃和车辆用窗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夹层玻璃和车辆用窗结构。
背景技术
作为机动车或铁路等车辆用的窗玻璃,已知具有能切换可见光透射率的调光膜的夹层玻璃。调光膜例如为液晶或电致发光元件等的膜,例如封入夹在2片玻璃板之间的中间膜中(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这样的夹层玻璃中,位于调光膜内部的调光层的周缘部可能会因水分或冲击等而劣化。因此,配置成调光膜的周缘位于比玻璃板的周缘在面方向上更靠近内侧。但是,在这样的配置下,由于调光膜的周缘可以从车内和车外被看到,因此从车内和车外所看到的外观恶化。
于是,为了使调光膜的周缘从车内和车外看不到,有时例如在位于车外侧的玻璃板的车内侧面或位于车内侧的玻璃板的车内侧面上设置遮蔽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2007/142319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上述那样的夹层玻璃在适用于车辆的侧门玻璃等能滑动的玻璃的情况下,若在位于车内侧的玻璃板的车内侧面上设置遮蔽层,则滑动的耐久性会恶化。具体而言,若夹层玻璃反复滑动,则位于车内侧的玻璃板的车内侧面上所设置的遮蔽层会因与玻璃滑槽的接触而磨损。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其目的在于,对于具有调光膜的车辆用夹层玻璃,在抑制从车内和车外所看到的外观恶化的同时提升对滑动的耐久性。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夹层玻璃为具有彼此相向的第1玻璃板和第2玻璃板、设于所述第1玻璃板和所述第2玻璃板之间的中间膜、以及设于所述中间膜内部的能切换可见光透射率的调光膜的车辆用夹层玻璃,其中,其具有连接到所述调光膜的配线所连接的下边部、与所述下边部相向的上边部、以及连接所述上边部和所述下边部的侧边部,所述第1玻璃板具有位于所述中间膜相反侧的第1主面和面向所述中间膜的第2主面,所述第2玻璃板具有面向所述中间膜的第3主面和位于所述中间膜相反侧的第4主面,其具有设于所述第1主面到所述调光膜之间的第1遮蔽层和设于所述第4主面上的第2遮蔽层,所述侧边部和所述上边部中的至少一方在所述第4主面的周缘部设有透射部,所述第2遮蔽层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所述透射部在面方向上更靠内侧,所述第2玻璃板的俯视视角下,所述上边部中所述调光膜的周缘与所述第2遮蔽层重叠。
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夹层玻璃为具有彼此相向的第1玻璃板和第2玻璃板、设于所述第1玻璃板和所述第2玻璃板之间的中间膜、以及设于所述中间膜内部的能切换可见光透射率的调光膜的车辆用夹层玻璃,其中,其还具有连接到所述调光膜的配线所连接的下边部、与所述下边部相向的上边部、以及连接所述上边部和所述下边部的侧边部,所述第1玻璃板具有位于所述中间膜相反侧的第1主面和面向所述中间膜的第2主面,所述第2玻璃板具有面向所述中间膜的第3主面和位于所述中间膜相反侧的第4主面,其在所述第1主面到所述调光膜之间具有第1遮蔽层,并在所述第4主面上具有第2遮蔽层,其具有以下的结构A或结构B,所述第2玻璃板的俯视视角下,所述上边部中所述调光膜的周缘与所述第2遮蔽层重叠。
结构A:所述侧边部和所述上边部中的至少一方在所述第4主面的周缘部设有透射部,
由所述第2遮蔽层形成的遮蔽部或半遮蔽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所述透射部在面方向上更靠内侧。
结构B:第2遮蔽层从所述第4主面的周缘在面方向上向内侧具有半遮蔽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对于具有调光膜的车辆用夹层玻璃,可以在抑制从车内和车外看到的外观恶化的同时提升滑动的耐久性。
附图说明
图1A和1B所示为例示第1实施方式的夹层玻璃的图。
图2所示为夹层玻璃的上边部附近的局部放大图(其1)。
图3所示为夹层玻璃的上边部附近的局部放大图(其2)。
图4所示为玻璃滑槽的说明图。
图5所示为夹层玻璃的上边部附近的其他示例的局部放大图(其1)。
图6所示为夹层玻璃的上边部附近的其他示例的局部放大图(其2)。
图7所示为夹层玻璃的上边部附近的其他示例的局部放大图(其3)。
图8A和8B所示为例示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夹层玻璃的图。
图9所示为例示车辆用窗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各图中,相同构成部分标以相同附图标记,有时会省略重复说明。此外,各图中,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的内容,有时会夸张显示一部分尺寸或形状。
另外,车辆典型地是指机动车,但是认为应指包括电车、船舶、飞机等在内的可搭载夹层玻璃的移动物体。
此外,俯视视角是指从通过对象物主面的重心的法线方向观察对象物,此时所看到的形状称为平面形状。
此外,“上”和“下”的表述是指夹层玻璃安装到车辆上时的上和下。此外,“上边部”、“下边部”的表述分别是指夹层玻璃安装到车辆上时包含上侧边的规定宽度的区域、包含下侧边的规定宽度的区域,“侧边部”的表述是指夹层玻璃安装到车辆上时包含右侧边和左侧边中至少一条边的规定宽度的区域。
此外,规定构件的俯视视角下的外缘称为“周缘”,规定构件中与“周缘”相接的带有宽度的区域称为“周缘部”。周缘部是包含上边部、下边部和侧边部的术语。在以夹层玻璃的重心为中心将夹层玻璃缩小的情况下,周缘部可以是指缩小前的“周缘”与缩小后的“周缘”之间的区域。缩小率例如是99%~70%,可以是95%,可以是90%,可以是80%,也可以是75%。
[夹层玻璃]
图1A和1B所示为例示第1实施方式的夹层玻璃10的图,图1A所示为从第2玻璃板的法线方向看到的夹层玻璃的形态的示意性示图,图1B所示为沿图1A的A-A线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如图1B所示,夹层玻璃10为具有第1玻璃板11、第2玻璃板12、中间膜13、第1遮蔽层14、第2遮蔽层15和调光膜16的车辆用夹层玻璃。夹层玻璃10具有夹层玻璃10安装到车辆上时位于下侧的下边部、与下边部相向的夹层玻璃10安装到车辆上时位于上侧的上边部、以及连接下边部和上边部的一对侧边部。图1B所示为夹层玻璃10的上边部附近的剖视图。
第1玻璃板11与第2玻璃板12隔着中间膜13粘接。第1玻璃板11配置于夹层玻璃10安装到车辆上时成为车外侧的第1侧,第2玻璃板12配置于夹层玻璃10安装于车辆成为车内侧的第2侧。
图1A和1B中,为了便于说明,夹层玻璃10在省略实际弯曲形状的同时将外形形状简略化而进行了图示。但是,夹层玻璃10不仅可以是图1A所示的平面形状(非弯曲形状),也可以是弯曲形状。夹层玻璃10例如可以是在安装到车辆上时的垂直方向或水平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上弯曲的单弯曲形状,也可以是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这两个方向上都弯曲的多弯曲形状。但是,单弯曲形状和多弯曲形状并不限于在安装到车辆上时的垂直方向和/或水平方向上弯曲的形状。单弯曲形状包含仅在任意1个方向上弯曲的形状。而多弯曲形状包含在任意不同的2个方向以上的方向上弯曲的形状。
在夹层玻璃10为弯曲形状的情况下,夹层玻璃10优选弯曲成向车外侧凸起。即,第1玻璃板11优选弯曲成向中间膜13相反侧凸起,第2玻璃板12则优选弯曲成向中间膜13侧凸起。另外,图1A中,俯视视角下,夹层玻璃10呈大致矩形,但是夹层玻璃10并不限于大致矩形,可以是任意形状。这里的“大致”是指对直线性、角的数目和大小等的几何严密性不作要求。夹层玻璃10也可以是大致梯形、大致三角形等。另外,在夹层玻璃10为大致三角形的情况下,夹层玻璃10具有一条侧边和一个侧边部。
夹层玻璃10可以用作车辆的窗玻璃或车辆内的隔板等。作为机动车用窗玻璃,夹层玻璃10例如可用于挡风玻璃、后窗玻璃、三角窗玻璃、天窗玻璃、附加窗玻璃。此外,在车辆的窗玻璃中,夹层玻璃10适合用作能在上下方向上滑动的窗玻璃。作为这样的窗玻璃,例如可列举机动车的前侧窗玻璃、后侧窗玻璃。
图1A的车身腰线BL是夹层玻璃10安装到车辆上时夹层玻璃10与车辆门板的边界线。图1A示意性示出了能在上下方向上滑动的夹层玻璃10完全关闭的状态(位于最上侧的状态)下夹层玻璃10与车身腰线BL的位置关系。
第1玻璃板11具有与中间膜13相反侧的第1主面111、中间膜13侧的第2主面112。第2玻璃板12具有中间膜13侧的第3主面123、与中间膜13相反侧的第4主面124。夹层玻璃10安装到车辆上时,第1主面111成为位于最靠近车外侧的面,第4主面124成为位于最靠近车内侧的面。
在夹层玻璃10为弯曲形状的情况下,夹层玻璃10的曲率半径的最小值优选在500mm以上100,000mm以下。第1玻璃板11和第2玻璃板12的曲率半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第1玻璃板11与第2玻璃板12的曲率半径不同的情况下,第2玻璃板12的曲率半径小于第1玻璃板11的曲率半径。
第1玻璃板11与第2玻璃板12为彼此相向的一对玻璃板,中间膜13和调光膜16位于一对玻璃板之间。第1玻璃板11与第2玻璃板12以夹持中间膜13和调光膜16的状态固定。中间膜13是将第1玻璃板11和第2玻璃板12接合的膜。
在夹层玻璃10的至少上边部,中间膜13的外周侧面露出。因此,中间膜13的外周侧面优选实施边缘处理。即,优选对中间膜13的外周侧面进行处理,使其不从第1玻璃板11和第2玻璃板12的外周侧面大幅突出。若中间膜13的外周侧面从第1玻璃板11和第2玻璃板12的外周侧面突出的突出量在1mm以下,则从不损害外观的角度考虑是合适的。中间膜13的外周侧面从第1玻璃板11和第2玻璃板12的外周侧面突出的突出量更优选在0.5mm以下,进一步优选在0.15mm以下。
此外,中间膜13的外周侧面可以埋没于比第1玻璃板11和第2玻璃板12的外周侧面更靠近面内的内侧。若中间膜13的外周侧面相对于第1玻璃板11和第2玻璃板12的外周侧面的埋没量在3mm以内,则从不损害夹层玻璃的强度的角度考虑是合适的。中间膜13的外周侧面相对于第1玻璃板11和第2玻璃板12的外周侧面的埋没量更优选2mm以内,进一步优选1mm以内。关于第1玻璃板11、第2玻璃板12和中间膜13在后文中详述。
第1遮蔽层14为不透明的层,例如在夹层玻璃10的至少上边部处设于第1主面111到调光膜16之间。第1遮蔽层14可以仅设于夹层玻璃10的上边部,也可以除夹层玻璃10的上边部以外还设于侧边部的一方或双方。在第1遮蔽层14设于夹层玻璃10的两侧边部的情况下,第1遮蔽层14可以仅设于比车身腰线BL更靠近上边部侧。但是,第1遮蔽层14也可以在夹层玻璃10的两侧边部延伸至比车身腰线BL更靠近下边部侧。
第1遮蔽层14可以如图1A和1B所示那样形成遮蔽部130,也可以在一部分或全部处形成半遮蔽部。后述的第2遮蔽层15也同样,可以如图1A、B所示那样形成遮蔽部130,也可以在一部分或全部处形成半遮蔽部。即,遮蔽部130和半遮蔽部分别由第1遮蔽层14和第2遮蔽层15中的至少一方形成。遮蔽部130在规定区域内的所有部分带来遮蔽效果。而半遮蔽部在规定区域内的一部分带来遮蔽效果。即,遮蔽部130不包含后述的点区域或线区域,半遮蔽部则包含后述的点区域或线区域等。
图1A的示例中,第1遮蔽层14在夹层玻璃10的上边部处设于第2主面112上。而且,第1玻璃板11的俯视视角下设于上边部的第1遮蔽层14的两端向夹层玻璃10的两侧边部延伸并仅设于比车身腰线BL更靠近上边部侧。
第2遮蔽层15为不透明的层,例如其在夹层玻璃10的至少上边部处设于第4主面124上。在夹层玻璃10的上边部处,第2玻璃板12的俯视视角下,第2遮蔽层15的下侧缘(内缘)与第1遮蔽层14的下侧缘(内缘)之间的距离L例如在0mm以上10mm以下。若距离L在10mm以下,则遮蔽层不易显眼,容易确保良好的识别性,因此优选。距离L也可以在8mm以下,还可以在6mm以下。此外,若距离L在0mm以上,则从车内和车外看,第1遮蔽层14的内缘与第2遮蔽层15的内缘之间的边界不易被看到。若距离L大于0mm,则由于可以减少设有遮蔽层的区域与未设遮蔽层的区域的边界部所产生的变形(接缝变形)的影响而因此优选,更优选在1mm以上,进一步优选在2mm以上。
距离L并不限于如图1B例示的那样第1遮蔽层14的内缘位于比第2遮蔽层15的内缘更靠近下侧(面内内侧)的情况,在第2遮蔽层15的内缘位于比第1遮蔽层14的内缘更靠近下侧(面内内侧)的情况下也是同样的。该情况下,距离L可以在第1玻璃板11的俯视视角下而不是在第2玻璃板12的俯视视角下测量。
在夹层玻璃10的上边部处,第2遮蔽层15的宽度WA优选在3mm以上35mm以下。若第2遮蔽层15的宽度WA在3mm以上,则可以充分遮蔽调光膜16的周缘部。若第2遮蔽层15的宽度WA在35mm以下,则第2遮蔽层15所引起的外观恶化可以得到抑制。在夹层玻璃10的上边部处,第2遮蔽层15的宽度WA更优选在5mm以上,进一步优选在8mm以上,更进一步优选在10mm以上,特别优选在15mm以上。此外,在夹层玻璃10的上边部处,第2遮蔽层15的宽度WA更优选在30mm以下。若在这样的范围内,则可以更可靠地遮蔽调光膜16的周缘部。另外,第2遮蔽层15的宽度WA可以不是一定的而是局部变化的。在第2遮蔽层15的宽度WA局部变化的情况下,优选平缓地变化。
第2遮蔽层15可以仅设于夹层玻璃10的上边部,也可以除夹层玻璃10的上边部以外还设于侧边部的一方或双方。在第2遮蔽层15设于夹层玻璃10的两侧边部的情况下,第2遮蔽层15可以仅设于比车身腰线BL更靠近上边部侧。但是,第2遮蔽层15也可以在夹层玻璃10的两侧边部延伸至比车身腰线BL更靠近下边部侧。
图1A的示例中,第2遮蔽层15在夹层玻璃10的上边部处设于第4主面124上,而第2玻璃板12的俯视视角下设于上边部的第2遮蔽层15的两端向夹层玻璃10的两侧边部延伸并仅设于比车身腰线BL更靠近上边部侧。
第2玻璃板12中,第4主面124的周缘部处设有透射部128。透射部128为在第4主面124的周缘部处第4主面124露出的部分。但是,在后述的点区域或线区域内第4主面124露出的部分(即点间或线间的间隙)不包含在透射部128之内。第2遮蔽层15在夹层玻璃10的上边部处位于比透射部128更靠近下侧的位置。第2遮蔽层15的周缘与透射部128相接。
图1A的示例中,遮蔽部130由第1遮蔽层14和第2遮蔽层15形成。更详细而言,遮蔽部130中,第1玻璃板11的俯视视角下与透射部128重叠的部分仅由第1遮蔽层14形成,与透射部128不重叠的部分(比透射部128更靠近下侧)由第1遮蔽层14和第2遮蔽层15形成。
在夹层玻璃10的上边部处,透射部128的宽度WB优选在5mm以上25mm以下。若透射部128的宽度WB在5mm以上,则将夹层玻璃10用作滑动用窗时,可以防止设于上边部的第2遮蔽层15与玻璃滑槽接触。若透射部128的宽度WB在25mm以下,则第2遮蔽层15所引起的从车内看到的外观恶化可以得到抑制。在夹层玻璃10的上边部处,透射部128的宽度WB更优选在20mm以下,进一步优选在15mm以下,更进一步优选在10mm以下。若在这样的范围内,则第2遮蔽层15所引起的从车内看到的外观恶化可以进一步得到抑制。另外,透射部128的宽度WB也可以在6mm以上,可以在7mm以上,还可以在8mm以上。此外,透射部128的宽度WB可以不是一定的而是局部变化的。在透射部128的宽度WB局部变化的情况下,优选平缓地变化。
在第2遮蔽层15设于侧边部的一方或双方的情况下,在设有第2遮蔽层15的侧边部处,透射部128的宽度可以在0mm以上3mm以下。在设有第2遮蔽层15的侧边部处,透射部128的宽度也可以在2mm以下,还可以在1mm以下。即,在第2遮蔽层15设于侧边部的一方或双方的情况下,设有第2遮蔽层15的侧边部处可以不设透射部128。
设有第2遮蔽层15的侧边部处可以不设透射部128是因为,即使侧边部的第2遮蔽层15在升降时与玻璃滑槽接触而损伤,侧边部的第2遮蔽层15也不从玻璃滑槽露出因而不会从车内侧被看到。
但是,由于第2遮蔽层15与玻璃滑槽有时会因滑动而产生滑动声,因此侧边部也可以设有能够避免与玻璃滑槽接触的程度的宽度的透射部128。该情况下,在夹层玻璃10的侧边部处,透射部128的宽度WB优选在5mm以上25mm以下。若透射部128的宽度WB在5mm以上,则将夹层玻璃10用作滑动用窗时,可以防止设于侧边部的第2遮蔽层15与玻璃滑槽接触。因此,夹层玻璃10的耐擦伤性提升。若透射部128的宽度WB在15mm以下,则第2遮蔽层15所引起的从车内看到的外观恶化可以得到抑制。在夹层玻璃10的侧边部处,透射部128的宽度WB更优选在20mm以下,进一步优选在15mm以下,更进一步优选在10mm以下。若在这样的范围内,则第2遮蔽层15所引起的从车内看到的外观恶化可以进一步得到抑制。至此,已示出第2遮蔽层15在夹层玻璃10的至少上边部处位于比透射部128更靠近下侧(面内内侧)的位置的示例。但是并不限于此,第2遮蔽层15也可以仅在夹层玻璃10的侧边部一方或双方处位于比透射部128更靠近面内内侧的位置。例如可以是夹层玻璃10的侧边部处透射部128的宽度WB在5mm以上25mm以下,上边部处透射部128的宽度WB在3mm以下。该情况下,上边部处透射部128的宽度WB也可以在2mm以下,还可以在1mm以下。
图1A和1B的示例中,第2玻璃板12的俯视视角下,夹层玻璃10的上边部中调光膜16的周缘与第1遮蔽层14重叠。此外,第2玻璃板12的俯视视角下,夹层玻璃10的上边部中调光膜16的周缘与第2遮蔽层15重叠。这样可以防止从车内侧和车外侧看到调光膜16的周缘部。
第1遮蔽层14优选配置于第2玻璃板12的俯视视角下与透射部128的全部重叠的位置。即,第1遮蔽层14的周缘优选与第1玻璃板11的第2主面112的周缘一致。这样可以可靠地防止从车外侧看到调光膜16的周缘部。但是,第1遮蔽层14也可以在第2玻璃板12的俯视视角下不与透射部128的全部重叠,换而言之,其可以与透射部128的一部分重叠并在第1玻璃板11的第2主面112的周缘部具有比透射部128更窄的间隙。即,第1遮蔽层14的周缘到第1玻璃板11的周缘的距离只要小于5mm即可,优选在2mm以下,更优选在1mm以下。
第1遮蔽层14和第2遮蔽层15例如为不透明的着色陶瓷层,颜色可以是任意的,但是优选黑色、茶色、灰色、藏青等深色或白色,更优选黑色。第1遮蔽层14和第2遮蔽层15也可以是带有遮光性的着色膜、着色膜与着色陶瓷层的组合。着色膜还可以与红外线反射膜等一体化。此外,可以将中间膜13中至少位于比调光膜16更靠近车外侧的部分作为着色中间膜。该情况下,位于比调光膜16更靠近车外侧的着色中间膜起到第1遮蔽层14的功能。
俯视视角下第1遮蔽层14的宽度例如为10mm~100mm左右。俯视视角下第1遮蔽层14的宽度更优选在20mm以上。俯视视角下第1遮蔽层14的宽度进一步优选在80mm以下,更进一步优选在60mm以下,特别优选在50mm以下,最优选在40mm以下。夹层玻璃10中存在不透明的第1遮蔽层14,可以在调光膜16的周缘部劣化的情况下仍能隠蔽。此外,即使在使用用于将夹层玻璃10的周缘部保持在车身上的聚氨酯等树脂所构成的粘接剂的情况下,也可以抑制粘合剂因紫外线而劣化。
第1遮蔽层14和第2遮蔽层15例如可以通过将包含含有黑色颜料的熔融性玻璃料的陶瓷色浆通过丝网印刷等涂布在玻璃板上并烧成来形成。但是,第1遮蔽层14和第2遮蔽层15的形成方法并不限于该方法。第1遮蔽层14和第2遮蔽层15例如也可以通过利用丝网印刷等将含有黑色或深色颜料的有机油墨涂布在玻璃板上并使其干燥来形成。
调光膜16是可以切换夹层玻璃10的可见光透射率的元件。夹层玻璃10的下边部处,调光膜16上连接有用于从夹层玻璃10的外部向调光膜16供电的配线17。若由电池等电源介由配线17对调光膜16施加电压,则调光膜16的可见光透射率会根据施加电压而切换。另外,即使在夹层玻璃10安装在车辆上且夹层玻璃10完全关闭的状态下,配线17仍位于比车身腰线BL更靠近下侧的位置。因此,在夹层玻璃10安装于车辆的状态下,配线17不会被看到。
调光膜16封入中间膜13的内部。即,调光膜16的周围被中间膜13包围。调光膜16的平面形状可以比夹层玻璃10的平面形状小。即,调光膜16的周缘位于比第1玻璃板11的第2主面112的周缘和第2玻璃板12的第3主面123的周缘在面方向上更靠近内侧的位置。
调光膜16例如包含2片彼此相向的带导电层透明基材和配置于该2片透明基材间的调光层。调光层例如为选自悬浮粒子装置、聚合物分散液晶、聚合物网络液晶、宾主型液晶、光致变色物、电致变色物、电动力物中的任一种以上。调光层优选为选自悬浮粒子装置、聚合物分散液晶、聚合物网络液晶、宾主型液晶的任一种以上。调光膜16的厚度例如在0.1mm以上1mm以下。调光膜16的厚度可以在0.8mm以下,也可以在0.5mm以下。此外,调光膜16的厚度可以在0.3mm以上。
如图2所示,调光膜16包含配置于带导电层162的透明基材161与带导电层164的透明基材165之间的调光层163,其外周侧面可以由密封材166密封。密封材166为树脂或粘胶带。密封是指用规定的密封材166包围至少调光层163的外周侧面,使得调光层163的外周侧面与空气或中间膜13不接触。密封调光膜16的外周侧面,可以抑制调光膜16的周缘部产生的劣化。树脂中,丙烯酸类、环氧类、有机硅类等固化树脂是合适的。固化树脂可以是藉由热或光、水分来固化的树脂,也可以是由主材和固化剂构成的2液固化形式的树脂。固化树脂的颜色希望是透明的,但是并不限于透明,也可以是黑色或白色。粘胶带的基材中,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乙烯、聚丙烯、聚酰亚胺、聚碳酸酯、聚氯乙烯、聚四氟乙烯等是合适的。粘胶带的粘接材料中,丙烯酸类、有机硅类、聚氨酯类等树脂是合适的。
如图3所示,彼此相向的带导电层162的透明基材161与带导电层164的透明基材165的尺寸可以不同。具体而言,带导电层162的透明基材161和带导电层164的透明基材165中的一方可以比另一方大,俯视视角下周缘部不重叠,即所谓的“半切”。从成为密封材166的固化树脂在涂布后容易保持的角度考虑,调光膜16优选周缘部半切。
俯视视角下调光膜16的密封宽度优选在2mm以上20mm以下。若密封宽度在2mm以上,则可以充分抑制调光膜的端部劣化。若密封宽度在20mm以下,则可以降低第1遮蔽层14和第2遮蔽层15所导致的外观上的恶化。
第2玻璃板12的俯视视角下,夹层玻璃10的上边部处第2遮蔽层15的周缘(面内外侧的周缘)与调光膜16的周缘之间的距离X(参照图1B)优选在10mm以下。若距离X在10mm以下,则第2遮蔽层15所引起的从车内看到的外观恶化可以得到抑制。第2玻璃板12的俯视视角下,距离X可以是0mm。关于距离X,可以将面内外侧朝向面内内侧的方向设为正。即,在夹层玻璃10的上边部处,距离X优选在0mm以上。另外,距离X根据需要也可以适用于夹层玻璃10的侧边部。
图4所示为说明玻璃滑槽的说明图。图4所示的玻璃滑槽130为安装到车辆窗框上的树脂制等密封部件,其填充夹层玻璃10与车辆窗框之间的间隙并防止噪音或风雨等进入车内。玻璃滑槽130以与夹层玻璃10的上边部和两侧边部相接的方式设置,夹层玻璃10的两侧边部在由玻璃滑槽130夹持的状态下升降。以下,以夹层玻璃10的上边部为主进行说明,但是也同样适用于侧边部的一方或双方。若夹层玻璃10滑动并移动至最上部,则如图4所示,夹层玻璃10的上边部由玻璃滑槽130夹持。夹层玻璃10即使滑动并移动至最上部,第2遮蔽层15也不与玻璃滑槽130接触。换而言之,玻璃滑槽130在第2玻璃板12的第4主面124的透射部128和第2遮蔽层15中仅与透射部128接触。另外,玻璃滑槽130在第2玻璃板12的第4主面124的透射部128和第2遮蔽层15中仅与透射部128接触的部分可以仅为上边部,也可以仅为侧边部的一方或双方,还可以是上边部和侧边部的一方或双方。
这样,夹层玻璃10中,在上边部处,第2玻璃板12的第4主面124的周缘部设有透射部128。而且,透射部128的宽度WB设定为即使夹层玻璃10移动至最上部第2遮蔽层15与玻璃滑槽130也不接触的值。籍此,即使将夹层玻璃10安装到车辆上并反复升降,也可以防止夹层玻璃10的上边部处第2遮蔽层15因与玻璃滑槽130摩擦时的摩耗而损伤。即,在将夹层玻璃10用作能滑动的玻璃的情况下,可以提升对滑动的耐久性。夹层玻璃10中与滑动方向平行的部分与玻璃滑槽130摩擦的时间长且频度高。因此,在夹层玻璃10的侧边部的一方或双方设置透射部128、使得夹层玻璃10滑动时设于该侧边部的一方或双方处的第2遮蔽层15的部分不与玻璃滑槽130接触,从而提升夹层玻璃10的耐擦伤性。
此外,夹层玻璃10中,在上边部处,第1玻璃板11的第1主面111到调光膜16之间设有第1遮蔽层14。籍此,由于从车外侧看不到调光膜16的周缘,因此可以抑制从车外看到的外观恶化。
此外,夹层玻璃10中,第2玻璃板12的俯视视角下,以与夹层玻璃10的上边部中调光膜16的周缘重叠的方式,在第2玻璃板12的第4主面124上的透射部128的面内内侧设置第2遮蔽层15。籍此,由于从车内侧看不到调光膜16的周缘,因此可以抑制从车内看到的外观恶化。另外,这里所说的重叠也包含图1B中X=0的情况。
此外,夹层玻璃10中,第2遮蔽层15的宽度WA[mm]和前述的距离X[mm]优选满足WA-X≥5。籍此,即使在调光膜16的周缘部经时劣化的情况下也能遮蔽劣化部分,因此可以抑制从车内看到的外观恶化。调光膜16的经时劣化因水分或中间膜13的成分从调光膜16的周缘浸透到内侧而产生。发明人经过研究,结果发现,虽然调光膜16的劣化部分处颜色会发生变化,但是劣化部分的宽度的生长在固定部位达到饱和而不会继续扩大。因此,以满足WA-X≥5的方式设置第2遮蔽层15,即使时间经过仍能遮蔽调光膜16的劣化部分。
从遮蔽调光膜16的劣化部分的观点考虑,WA-X的值只要在5以上即可。若WA-X的值过大,则第2遮蔽层15的宽度过于扩大,会导致作为车辆用玻璃的识别性降低。因此,WA-X的值例如优选35以下。
图5~图7所示为夹层玻璃的上边部附近的其他示例的局部放大图。如图5所示,第1遮蔽层14可以具有点区域141。即,可以是第1遮蔽层14具有半遮蔽部134,半遮蔽部134具有点区域141。另外,图5中,第1遮蔽层14除半遮蔽部134(点区域141)以外还具有遮蔽部130。此外,如图6和图7所示,第1遮蔽层14也可以具有线区域142。半遮蔽部134可以具有线区域142。另外,图6和图7中,第1遮蔽层14也可以除半遮蔽部134(线区域142)以外还具有遮蔽部130。第2玻璃板12的俯视视角下,第2遮蔽层15的周缘(例如面内内侧的周缘)可以与第1遮蔽层14的点区域141或线区域142重叠。该情况下,由于第2遮蔽层15的周缘不易显眼,因此外观上优选。
另外,第2遮蔽层15也可以具有点区域141或线区域142。即,可以是第2遮蔽层15具有半遮蔽部134,半遮蔽部134具有点区域141或线区域142。该情况下,第2玻璃板12的俯视视角下,即使点区域141与调光膜16的周缘重叠,也可以与图1A和1B的情况相同地获得遮蔽调光膜16的周缘的效果。第1玻璃板11的俯视视角下,第1遮蔽层14的周缘(例如面内内侧的周缘)可以与第2遮蔽层15的点区域141或线区域142重叠。该情况下,由于第1遮蔽层14的周缘不易显眼,因此外观上优选。
点区域141为俯视视角下沿着第1遮蔽层14的周缘以多个点散布的方式配置的区域。点区域141中,点的形状或大小可以根据需要决定,例如为直径0.5mm~2.5mm左右的圆形或其一半的半圆形。点区域141中,俯视视角下,各点例如以多列等间隔配置。各列中,点的大小或密度可以变化。例如,可以朝向夹层玻璃10的上侧或下侧以使点逐渐稀疏的方式调整点的密度,从而形成渐变图案。第1遮蔽层14具有点区域141,可以提升夹层玻璃10的设计性。
线区域142为俯视视角下沿着第1遮蔽层14的周缘多条线隔开配置的区域。线区域142中,多条线可以相对于第1遮蔽层14的周缘大致平行,也可以具有一定的角度。此外,线的条数或宽度可以根据需要决定,例如线的宽度可以是0.1mm~89.7mm,线的间隔可以是0.1mm~89.7mm。可以朝向夹层玻璃10的上侧或下侧以使线逐渐稀疏的方式调整线的密度,从而形成渐变图案。第1遮蔽层14具有线区域142,可以提升夹层玻璃10的设计性。
另外,在第1遮蔽层14具有点区域141的情况下,点区域141的遮蔽部130附近的周缘可以是多个点中最远离第1玻璃板11的周缘的点的前端相互连结而成的线。在第1遮蔽层14具有线区域142的情况下,线区域142的遮蔽部130附近的周缘可以是最远离第1玻璃板11的周缘的线(在线具有一定角度的情况下为将线前端相互连结而成的线)。关于第2遮蔽层15也同样。以上,用图5~图7对夹层玻璃的上边部附近的遮蔽层进行了说明,但是点区域141或线区域142可以仅设于夹层玻璃的上边部,也可以仅设于一方或双方侧边部,还可以仅设于上边部和一方或双方侧边部。
图8A和8B所示为例示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夹层玻璃的图,图8A所示为从第2玻璃板的法线方向看到的夹层玻璃的形态的示意性图,图8B所示为沿图8A的A-A线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如图8B所示,夹层玻璃20为具有第1玻璃板11、第2玻璃板12、中间膜13、第1遮蔽层14、第2遮蔽层15和调光膜16的车辆用夹层玻璃。夹层玻璃20具有夹层玻璃20安装到车辆上时位于下侧的下边部、与下边部相向的夹层玻璃20安装到车辆上时位于上侧的上边部、以及连接下边部和上边部的一对侧边部。图8B所示为夹层玻璃20的上边部附近的剖视图。
另外,夹层玻璃20在第2玻璃板12处第4主面124的周缘部未设透射部这一点上与夹层玻璃10不同。此外,夹层玻璃20在第2遮蔽层从第4主面124的周缘在面方向上向内侧具有半遮蔽部134这一点上不同。除此以外的事项与夹层玻璃10共通,因此援引夹层玻璃10的说明。
图8A和图8B的示例中,第1遮蔽层14具有遮蔽部130。而第2遮蔽层15具有半遮蔽部134。
第2玻璃板12的俯视视角下,夹层玻璃20的上边部中调光膜16的周缘与第1遮蔽层14重叠。此外,第2玻璃板12的俯视视角下,夹层玻璃20的上边部中调光膜16的周缘与第2遮蔽层15重叠。因此,可以防止从车内侧和车外侧看到调光膜16的周缘部。
此外,第2玻璃板12的第4主面124处,第2遮蔽层15在与玻璃滑槽接触的部分处具有半遮蔽部134。因此,玻璃滑槽与第2遮蔽层15的摩擦所导致的滑动声比第2遮蔽层15形成遮蔽部的情况更容易降低。
下面对第1玻璃板11、第2玻璃板12以及中间膜13进行详述。另外,以下说明中用夹层玻璃10来说明,但是以下说明也同样可以适用于夹层玻璃20。
〔玻璃板〕
第1玻璃板11和第2玻璃板12可以由无机玻璃形成也可以由有机玻璃形成。作为无机玻璃,例如可以采用钠钙玻璃、铝硅酸盐玻璃、硼硅酸盐玻璃、无碱玻璃、石英玻璃等,没有特别限定。位于夹层玻璃10外侧的第1玻璃板11从耐损伤性的观点考虑优选由无机玻璃形成,从成形性的观点考虑优选由钠钙玻璃形成。在第1玻璃板11和第2玻璃板12由钠钙玻璃形成的情况下,可以适宜地使用透明玻璃、含有规定量以上的铁成分的绿色玻璃和UV截止绿色玻璃。此外,第1玻璃板11和第2玻璃板12中的至少一块可以是具有灰色等暗色的所谓的隐私玻璃。对于隐私玻璃例如在国际公开第2015/088026号中有详细的描述,其内容可以作为参考援引用于本说明书中。
无机玻璃可以是未强化玻璃、强化玻璃中任一种。未强化玻璃是将熔融玻璃成形为板状并退火而成的玻璃。强化玻璃是在未强化玻璃的表面形成压缩应力层而成的玻璃。
强化玻璃可以是例如风冷强化玻璃等物理强化玻璃、化学强化玻璃中任一种。在物理强化玻璃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例如在弯曲成形过程中将均匀加热后的玻璃板从软化点附近的温度急冷等退火以外的操作,利用玻璃表面与玻璃内部间的温度差而在玻璃表面产生压缩应力层,从而将玻璃表面强化。
在化学强化玻璃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例如在弯曲成形后利用离子交换法等使玻璃表面产生压缩应力,从而将玻璃表面强化。此外,也可以使用吸收紫外线或红外线的玻璃,玻璃板进一步优选为透明的,但是也可以使用以不损害到透明性的程度着色过的玻璃板。
而作为有机玻璃的材料,可列举聚碳酸酯、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丙烯酸树脂、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等透明树脂。
第1玻璃板11和第2玻璃板12的成形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在无机玻璃的情况下,优选使用由浮法等成形的玻璃板。第1玻璃板11和第2玻璃板12的形状并不限于矩形或梯形,也可以是加工成各种形状和曲率的形状。
第1玻璃板11的板厚的最薄部分优选在1.1mm以上3mm以下。若第1玻璃板11的板厚为1.1mm以上,则耐飞石性能等强度足够,若为3mm以下,则夹层玻璃10的质量不会过大,从车辆的油耗角度考虑是优选的。第1玻璃板11的板厚的最薄部分更优选在1.8mm以上2.8mm以下,进一步优选在1.8mm以上2.6mm以下,进一步优选在1.8mm以上2.2mm以下,进一步优选在1.8mm以上2.0mm以下。
第2玻璃板12的板厚优选在0.3mm以上2.3mm以下。若第2玻璃板12的板厚在0.3mm以上则操作性良好,若在2.3mm以下则质量不会过大。
此外,在第2玻璃板12的板厚不合适的情况下,若作为第1玻璃板11和第2玻璃板12成形为曲率特别深的2块玻璃,则2块的形状产生不匹配,会对压接后的残留应力等玻璃品质产生很大影响。
但是通过使第2玻璃板12的板厚为0.3mm以上2.3mm以下,能够维持残留应力等玻璃品质。使第2玻璃板12的板厚为0.3mm以上2.3mm以下对于维持曲率较深的玻璃的玻璃品质特别有效。此外,第2玻璃板12的板厚更优选在0.5mm以上2.1mm以下,进一步优选在0.7mm以上1.9mm以下。如果在该范围内,则上述效果变得更显著。
第1玻璃板11和/或第2玻璃板12的外侧可以设置具有拒水、紫外线或红外线截止功能的被膜或具有低反射特性、低放射特性的被膜。此外,第1玻璃板11和/或第2玻璃板12的与中间膜13相接的一侧也可以设置紫外线或红外线截止、低放射特性、可见光吸收、着色等的被膜。
在第1玻璃板11和第2玻璃板12由弯曲形状的无机玻璃形成的情况下,第1玻璃板11和第2玻璃板12可以在通过浮法成形后在介由中间膜13粘接前进行弯曲成形。弯曲成形通过加热使玻璃软化来进行。弯曲成形时的玻璃的加热温度控制在约550℃~700℃的范围内即可。第1玻璃板11和第2玻璃板12的弯曲成形可以采用重力成形法、加压成形法、辊成形法等。
〔中间膜〕
作为中间膜13,常用热塑性树脂,可例举增塑性聚乙烯醇缩醛类树脂、增塑性聚氯乙烯类树脂、饱和聚酯类树脂、增塑性饱和聚酯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增塑性聚氨酯类树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类树脂、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类树脂、环烯烃聚合物树脂、离聚物树脂等以往用于该种用途的热塑性树脂。此外,也可以适宜地使用日本专利第6065221号中记载的含有改性嵌段共聚物氢化物的树脂组合物。
其中,从透明性、耐候性、强度、粘接力、耐贯穿性、冲击能量吸收性、耐湿性、隔热性以及隔音性等各项性能的平衡优异的观点考虑,适宜使用增塑性聚乙烯醇缩醛类树脂。此类热塑性树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2种以上并用。上述增塑性聚乙烯醇缩醛类树脂中的“增塑性”表示可以通过添加增塑剂来增塑的含义。对于其它增塑性树脂也表示相同含义。
但是,在中间膜13中封入特定物的情况下,根据封入物的种类,可能会因特定增塑剂而导致劣化,在该情况下,优选使用实质上不含该增塑剂的树脂。作为不含增塑剂的树脂,可列举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类树脂等。
作为上述聚乙烯醇缩醛类树脂,可列举通过使聚乙烯醇(PVA)和甲醛反应而得的聚乙烯醇缩甲醛树脂、使PVA和乙醛反应而得的狭义的聚乙烯醇缩乙醛类树脂、使PVA和正丁醛反应而得的聚乙烯醇缩丁醛(PVB)树脂等,其中,从透明性、耐候性、强度、粘接力、耐贯穿性、冲击能量吸收性、耐湿性、隔热性以及隔音性等各项性能的平衡优异的观点考虑,PVB是合适的。此类聚乙烯醇缩醛类树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2种以上并用。
但是,形成中间膜13的材料并不限于热塑性树脂。此外,中间膜13可以包含红外线吸收剂、紫外线吸收剂、发光剂等功能性粒子。此外,中间膜13还可以具有被称为遮光带的着色部。作为用于形成着色部的着色颜料,只要可以作为塑料用来使用且调整添加量使得着色部的可见光透射率达到40%以下即可,例如可列举偶氮类、酞菁类、喹吖啶酮类、苝类、芘酮类、二噁嗪类、蒽醌类、异吲哚啉酮类等有机着色颜料,或氧化物、氢氧化物、硫化物、铬酸、硫酸盐、碳酸盐、硅酸盐、磷酸盐、砷酸盐、亚铁氰化物、碳、金属粉等无机着色颜料。这些着色颜料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2种以上组合使用。
中间膜13可以具有多个层。例如,中间膜13可以具有3层以上的层。例如,如果由3层以上的层形成中间膜、且通过增塑剂的调整等使得除两侧层以外的任一层的剪切弹性模量小于两侧层的剪切弹性模量,则能够提高夹层玻璃10的隔音性。该情况下,两侧层的剪切弹性模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中间膜13膜厚的最薄部分优选为0.5mm以上。另外,在中间膜13具有多个层的情况下,中间膜13的膜厚是指各层膜厚合计的膜厚。中间膜13最薄部分的膜厚为0.5mm以上时,作为夹层玻璃所必需的耐冲击性足够。此外,中间膜13膜厚的最厚部分优选为3mm以下。若中间膜13膜厚的最大值在3mm以下,则夹层玻璃的质量不会过大。中间膜13膜厚的最大值更优选在2.8mm以下,进一步优选在2.6mm以下。
此外,在中间膜13具有多个层的情况下,中间膜13中所含的各层由相同材料形成为宜,但是也可以用不同材料形成。但是,从与第1玻璃板11和第2玻璃板12的粘接性、或在夹层玻璃10中掺入的功能材料等的观点考虑,中间膜13膜厚的50%以上的部分希望由上述材料形成。
制造中间膜13时,例如适当选择形成中间膜23的上述树脂材料,使用挤出机,以加热熔融状态进行挤出成形。设定挤出机的挤出速度等挤出条件,从而均匀地制备中间膜13。然后,使挤出成形而得的树脂膜匹配夹层玻璃的设计,例如根据需要进行拉伸以使上边和下边具有曲率,藉此完成中间膜13。
〔夹层玻璃〕
夹层玻璃10的总厚度优选为2.8mm以上10mm以下。若夹层玻璃10的总厚度为2.8mm以上,则可以确保足够的刚性。此外,若夹层玻璃10的总厚度为10mm以下,则能够在获得足够的透射率的同时降低雾度。
在夹层玻璃10的至少1条边处,第1玻璃板11与第2玻璃板12的板偏差优选在1.5mm以下,更优选在1mm以下。这里,第1玻璃板11与第2玻璃板12的板偏差是指俯视下第1玻璃板11的外周侧面与第2玻璃板12的外周侧面的偏差量。
在夹层玻璃10的至少1条边处,第1玻璃板11和第2玻璃板12的板偏差在1.5mm以下,在不损害外观的方面是合适的。在夹层玻璃10的至少1条边处,第1玻璃板11和第2玻璃板12的板偏差在1.0mm以下,在不损害外观的方面是更为合适的。另外,夹层玻璃10的下边部处,第1玻璃板11和第2玻璃板12的板偏差可以大于1.0mm。为了牢固地安装后述的支架160等,第1玻璃板11和第2玻璃板12中的至少一块可以具有贯通孔。
制造夹层玻璃10时,将中间膜13夹在第1玻璃板11和第2玻璃板12之间而成为层叠体。并且,例如将该层叠体放入橡胶袋或橡胶室、树脂制的袋等中,在表压控制在-100kPa~-65kPa的范围内的真空中,控制温度在约70℃~110℃的范围内进行压接。加热条件、温度条件和层叠方法可以适当选择。
压接后,例如若在温度控制在100℃~150℃、绝对压力控制在0.6MPa~1.3MPa的范围内的条件下进行加热加压的压接处理,则可以获得耐久性更优异的夹层玻璃10。但是,根据情况,考虑到工序的简化以及夹层玻璃10中所封入的材料的特性,有时也不使用该加热加压工序。
也可以使用第1玻璃板11和第2玻璃板12中的一块或两块互相在弹性变形的状态下接合的被称为“冷弯”的方法。冷弯可以通过使用由用胶带等临时固定手段固定的第1玻璃板11、中间膜13和第2玻璃板12构成的层叠体以及以往公知的夹持辊或橡胶袋、橡胶室等预压接装置和高压釜来实现。
在不损害本申请效果的范围内,除了中间膜13以外,第1玻璃板11和第2玻璃板12之间还可以存在具有电热线、红外线反射、发光、发电、调光、触摸屏、可见光反射、散射、装饰、吸收等功能的膜和装置。此外,夹层玻璃10的表面也可以存在具有防雾、拒水、隔热、低反射等功能的膜。此外,第1玻璃板11的第1主面111或第2玻璃板12的第4主面124还可以存在具有隔热、发热等功能的膜。
[车辆用窗结构]
图9所示为例示车辆用窗结构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在夹层玻璃10为能在上下方向上滑动的侧门玻璃的情况下,门板的内部配置有支架160或升降装置170。此外,主要在升降装置170的上方配置有夹持夹层玻璃10的上边部和两侧边部的玻璃滑槽130。另外,虽然图9中省略了详细图示,但是在夹层玻璃10的上边部处,与图4所示的示例相同,玻璃滑槽130在第2玻璃板12的第4主面124的透射部128和第2遮蔽层15中仅与透射部128接触。玻璃滑槽130到第2遮蔽层15的距离、即从车内侧看夹层玻璃10时识别到的透射部128的宽度可以在0mm以上,优选大于0mm,可以在1mm以上,也可以在2mm以上,还可以在3mm以上。若玻璃滑槽130到第2遮蔽层15的距离大于0mm,则即使在考虑制造误差或使用时的车辆振动等的情况下,耐擦伤性也得以提升。该宽度的上限值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在10mm以下,也可以在8mm以下,还可以在6mm以下。若该宽度在10mm以下,则第2遮蔽层15所引起的外观恶化可以得到抑制。
图9所示为能在上下方向上滑动的夹层玻璃10处于完全关闭的状态(位于最上侧的状态)。图9的状态中,夹层玻璃10的上边部和两侧边部夹持于玻璃滑槽130中。另外,夹层玻璃10即使在完全关闭的状态下也位于比夹层玻璃10的车身腰线BL更下侧的门板内,因此不会露出于外部。
支架160为以能滑动的方式支持夹层玻璃10的支持构件。支架160例如由聚氨酯形成,其支持一对玻璃板中的至少一块。具体而言,支架160例如支持夹层玻璃10的下端部,进而从下端部延伸至第1玻璃板和/或第2玻璃板的下边部而支持第1玻璃板和/或第2玻璃板的下边部。或者,支架160也可以不支持夹层玻璃10的下端部,而是通过夹持一对玻璃板的两侧来支持夹层玻璃10。另外,支架160的材料并不限于聚氨酯。
升降装置170为使夹层玻璃10沿着玻璃滑槽130上下滑动进行升降的装置。升降装置170例如为臂式调节器,其由两根臂171和172、升降轨道173、以及固定轨道174等构成。支架160安装于升降装置170的升降轨道173上。
两根臂171和172以支点175为轴以可以旋转的方式相互连结。升降轨道173在水平方向上延伸,是相对于车门可以上下升降的轨道。臂171和172的上端均以可以在水平方向上滑动的方式安装于升降轨道173上。此外,固定轨道174在水平方向上延伸,是固定在车门上的轨道。
臂171的下端以可以在水平方向上滑动的方式安装于固定轨道174上,臂172的下端介由齿轮176连接于调节器。这样的构成中,齿轮176介由调节器驱动,臂171和172以支点175为轴旋转,升降轨道173升降。另外,升降装置170并不限于该构成,也可以是利用引线的升降装置等。
〈实施例、比较例〉
以下对实施例、比较例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示例。另外,例1和例4为实施例,例2和例3为比较例。
[例1]
作为制成夹层玻璃时成为外板(车外侧玻璃板)的第1玻璃板、制成夹层玻璃时成为内板(车内侧玻璃板)的第2玻璃板,分别准备了板厚2mm的隐私玻璃。此外,作为中间膜,准备了2块膜厚0.38mm的PVB膜(伊士曼化学日本公司(ソルーシア·ジャパン社)制的RK11),作为调光膜,准备了厚度0.4mm的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膜。
第1玻璃板采用制成夹层玻璃时成为车内侧的第2主面上印刷有黑色陶瓷作为第1遮蔽层的玻璃板。第2玻璃板则采用制成夹层玻璃时成为第2玻璃板的车内侧的第4主面上印刷有黑色陶瓷作为第2遮蔽层的玻璃板。另外,第1遮蔽层和第2遮蔽层的尺寸关系如后述的表1的例1所示。
之后,将第1玻璃板、第1块中间膜、调光膜、第2块中间膜、第2玻璃板依次配置制成层叠体,将表压控制在-100kPa~-65kPa的范围内,在真空中将温度控制在约70℃~110℃的范围内进行压接。进一步,在将温度控制在100℃~150℃、绝对压力控制在0.6MPa~1.3MPa的范围内的条件下加热加压进行压接处理,制备夹层玻璃。
[例2]
除了第1遮蔽层和第2遮蔽层的尺寸关系如后述的表1的例2所示以外,以与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夹层玻璃。
[例3]
除了第1遮蔽层和第2遮蔽层的尺寸关系如后述的表1的例3所示以外,以与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夹层玻璃。
[例4]
除了第1遮蔽层和第2遮蔽层的尺寸关系如后述的表1的例4所示以外,以与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夹层玻璃。
[评价]
将例1~例4制备的夹层玻璃分别安装到车辆门板上,实施上下反复升降的升降试验。每升降100次向各夹层玻璃喷洒灰尘液,再进行5000次升降。通过目视确认5000次升降后的外观,第2玻璃板的第4主面上确认到擦伤的情况以“不良”表示,未确认到的情况以“良”表示。灰尘液使用JIS Z 8901:2006中规定的溶解有2种和8种试验用粉体的水。
此外,将例1~例4制备的夹层玻璃分别放入90℃的恒温槽,实施耐热试验。1000小时后将各块夹层玻璃从恒温槽中取出,评价调光膜的周缘部的劣化部分是否可以从车内侧看到。具体而言,从车内侧看,调光膜的劣化部分从第2遮蔽层露出而看到的情况以“不良”表示,未看到的情况以“良”表示。另外,升降试验使用的夹层玻璃与耐热试验使用的夹层玻璃不同。
[表1]
例1 例2 例3 例4
WA[mm] 20 20 10 30
X[mm] 3 3 6 3
WA-X[mm] 17 17 4 27
WB[mm] 5 2 5 10
L[mm] 4 4 4 4
升降试验 不良
耐热试验 不良
如表1所示,升降试验的结果为,例2为“不良”,例1、3和4为“良”。即,例2中,透射部的宽度WB窄至2mm,因此第2遮蔽层与玻璃滑槽接触而产生擦伤。另一方面,例1、3和4中,透射部的宽度WB在5mm以上,第2遮蔽层未与玻璃滑槽接触,因此未产生擦伤。
此外,耐热试验的结果为,例3为“不良”,例1、2和4为“良”。即,例2中,WA-X窄至4mm,因此第2遮蔽层无法完全隐藏调光膜的周缘部的劣化部分,可以从车内侧看到劣化部分。另一方面,例1、2和4中,WA-X在17mm以上,第2遮蔽层可以充分隐藏调光膜的周缘部的劣化部分,因此劣化部分未从车内侧看不到。
以上对优选的实施方式等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并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等所限,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记载的范围的情况下,可对上述实施方式等进行各种变形或替换。
另外,在这里引用2021年5月25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21-87419号和2021年7月15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21-117142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和摘要的全部内容作为本发明说明书的公开。
符号说明
10、20 夹层玻璃
11 第1玻璃板
12 第2玻璃板
13 中间膜
14 第1遮蔽层
15 第2遮蔽层
16 调光膜
111 第1主面
112 第2主面
123 第3主面
124 第4主面
128 透射部
130 遮蔽部
134 半遮蔽部
141 点区域
142 线区域
160 支架
161,165 透明基材
162,164 导电层
163 调光层
166 密封材
170 升降装置
171,172 臂
173 升降轨道
174 固定轨道
175 支点
176 齿轮

Claims (19)

1.一种车辆用夹层玻璃,
该车辆用夹层玻璃具有彼此相向的第1玻璃板和第2玻璃板、设于所述第1玻璃板和所述第2玻璃板之间的中间膜、以及设于所述中间膜内部的能切换可见光透射率的调光膜,其中,
其还具有连接到所述调光膜的配线所连接的下边部、与所述下边部相向的上边部、以及连接所述上边部和所述下边部的侧边部,
所述第1玻璃板具有位于所述中间膜相反侧的第1主面和面向所述中间膜的第2主面,
所述第2玻璃板具有面向所述中间膜的第3主面和位于所述中间膜相反侧的第4主面,
其在所述第1主面到所述调光膜之间具有第1遮蔽层,并在所述第4主面上具有第2遮蔽层,
其具有以下的结构A或结构B,
所述第2玻璃板的俯视视角下,所述上边部中所述调光膜的周缘与所述第2遮蔽层重叠,
结构A:所述侧边部和所述上边部中的至少一方在所述第4主面的周缘部设有透射部,
由所述第2遮蔽层形成的遮蔽部或半遮蔽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所述透射部在面方向上更靠内侧;
结构B:第2遮蔽层从所述第4主面的周缘在面方向上向内侧具有半遮蔽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夹层玻璃,其中,所述第2遮蔽层的宽度在3mm以上35mm以下。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夹层玻璃,其中,所述第2玻璃板的俯视视角下,所述上边部处所述第2遮蔽层的周缘与所述调光膜的周缘之间的距离在10mm以下。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夹层玻璃,其中,将所述第2遮蔽层的宽度设为WA[mm]、将所述第2遮蔽层的周缘与所述调光膜的周缘的距离设为X[mm]时,满足WA-X≥5。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夹层玻璃,其满足WA-X≤35。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夹层玻璃,其中,所述第2玻璃板的俯视视角下,所述第2遮蔽层的内缘与所述第1遮蔽层14的内缘之间的距离在0mm以上10mm以下。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夹层玻璃,其中,
所述上边部具有所述第1遮蔽层、所述第2遮蔽层和所述透射部,
所述上边部中,所述透射部的宽度在5mm以上25mm以下。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用夹层玻璃,其中,
所述侧边部具有所述第1遮蔽层,
所述第2遮蔽层和所述透射部仅设于所述上边部。
9.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夹层玻璃,其中,
所述侧边部具有所述第1遮蔽层、所述第2遮蔽层和所述透射部,
所述侧边部中,所述透射部的宽度在3mm以下。
10.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夹层玻璃,其中,
所述侧边部具有所述第1遮蔽层、所述第2遮蔽层和所述透射部,
所述侧边部中,所述透射部的宽度在5mm以上25mm以下。
11.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夹层玻璃,其中,
所述侧边部和所述上边部具有所述第1遮蔽层、所述第2遮蔽层和所述透射部,
所述侧边部中,所述透射部的宽度在5mm以上25mm以下,
所述上边部中,所述透射部的宽度在3mm以下。
12.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夹层玻璃,其中,所述第1遮蔽层或所述第2遮蔽层所形成的所述半遮蔽部具有点区域或线区域。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用夹层玻璃,其中,
所述第1遮蔽层所形成的所述半遮蔽部具有所述点区域或所述线区域,
所述第2玻璃板的俯视视角下,所述第2遮蔽层的周缘与所述第1遮蔽层的所述点区域或所述线区域重叠,
或者,
所述第2遮蔽层所形成的所述半遮蔽部具有所述点区域或所述线区域,
所述第1玻璃板的俯视视角下,所述第1遮蔽层的周缘与所述第2遮蔽层的所述点区域或所述线区域重叠,
14.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夹层玻璃,其中,所述调光膜具有2片彼此相向的带导电层透明基材,所述2片透明基材间包含选自悬浮粒子装置、聚合物分散液晶、聚合物网络液晶、宾主型液晶、光致变色物、电致变色物、电动力物中的任一种以上的调光层。
15.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夹层玻璃,其中,所述调光膜的外周侧面用树脂或粘胶带密封。
16.如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夹层玻璃,其中,所述中间膜包含选自增塑性聚乙烯醇缩醛类树脂、增塑性聚氯乙烯类树脂、饱和聚酯类树脂、增塑性饱和聚酯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增塑性聚氨酯类树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类树脂、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类树脂、环烯烃聚合物树脂的任一种以上的树脂。
17.一种车辆用窗结构,其具有
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夹层玻璃、
以能滑动的方式支持所述车辆用夹层玻璃的支持构件、以及
夹持所述侧边部和所述上边部的玻璃滑槽。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车辆用窗结构,其中,所述玻璃滑槽在所述侧边部和所述上边部中的至少一方的所述透射部和所述第2遮蔽层中仅与所述透射部接触。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车辆用窗结构,其中,所述玻璃滑槽与所述第2遮蔽层的间隔在0mm以上10mm以下。
CN202280037127.3A 2021-05-25 2022-05-20 车辆用夹层玻璃和车辆用窗结构 Pending CN11741293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87419 2021-05-25
JP2021-117142 2021-07-15
JP2021117142 2021-07-15
PCT/JP2022/020991 WO2022249991A1 (ja) 2021-05-25 2022-05-20 車両用合わせガラス、及び車両用窓構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12936A true CN117412936A (zh) 2024-01-16

Family

ID=894930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37127.3A Pending CN117412936A (zh) 2021-05-25 2022-05-20 车辆用夹层玻璃和车辆用窗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1293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73496B2 (en) Laminated glass for vehicle
US20210394488A1 (en) Laminated glass
US20240092152A1 (en) Vehicular laminated glass and vehicular window structure
US20230347626A1 (en) Laminated glass
CN113767080B (zh) 车辆
US20220250359A1 (en) Laminated glass
JP7472620B2 (ja) 合わせガラス及び合わせガラスユニット
CN114126856B (zh) 夹层玻璃
CN117412936A (zh) 车辆用夹层玻璃和车辆用窗结构
CN112533883A (zh) 玻璃、夹层玻璃
JP7255441B2 (ja) 合わせガラス
WO2021075294A1 (ja) 合わせガラ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複層ガラス
JP7259547B2 (ja) 合わせガラス
WO2021065616A1 (ja) 合わせガラス
WO2023032889A1 (ja) 車両用合わせガラス及び車両用窓構造
JP7363547B2 (ja) 合わせガラス
US20230202266A1 (en) Vehicle window glass and vehicle window glass system
CN114364531B (zh) 玻璃
CN113518711A (zh) 夹层玻璃
US20230086792A1 (en) Vehicle window structure
CN115991015A (zh) 夹层玻璃及其制造方法
CN117207616A (zh) 车辆用夹层玻璃
CN115674820A (zh) 车辆用窗玻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