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07616A - 车辆用夹层玻璃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夹层玻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07616A
CN117207616A CN202310675254.2A CN202310675254A CN117207616A CN 117207616 A CN117207616 A CN 117207616A CN 202310675254 A CN202310675254 A CN 202310675254A CN 117207616 A CN117207616 A CN 1172076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ective film
laminated glass
vehicle according
glass
functional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7525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木村里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GC Inc
Original Assignee
Asahi Glas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ahi Glas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ahi Glas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2076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076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Glass To Oth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抑制具备功能膜的车辆用夹层玻璃的强度下降。本发明的一个形态的车辆用夹层玻璃具有第1玻璃板(11)、第2玻璃板(12)、设置于第1和第2玻璃板(11、12)之间的中间粘接层(13)、和设置于中间粘接层(13)内部的功能膜(15)。第1玻璃板(11)包含与中间粘接层(13)相反侧的第1主面(21)和与中间粘接层(13)相向的第2主面(22),第2玻璃板(12)包含与中间粘接层13相向的第3主面(23)、和与中间粘接层(13)相反侧的第4主面(24),其在第4主面(24)处具有保护膜(31),在第4主面(24)的俯视视角下,保护膜(31)的至少一部分与功能膜(15)重叠、或与功能膜(15)的周缘的距离在0.6mm以内。

Description

车辆用夹层玻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夹层玻璃。
背景技术
近年来,透射率根据施加电压而变化的调光玻璃的开发正在推进中。这种调光玻璃有望用于车辆用窗玻璃等。例如,调光玻璃有望作为驾驶座的遮阳板、后门玻璃的窗帘、天窗玻璃的可动遮阳帘的替代功能来实际安装。
专利文献1公开了能够使光透射发生变化的窗玻璃的有关技术。
车辆用夹层玻璃具备2块玻璃板和设置于该2块玻璃板之间的中间粘接层。调光玻璃可以通过在车辆用夹层玻璃的中间粘接层内部设置调光膜来构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表2012-50312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由于调光膜等功能膜具备基材,因此在俯视车辆用夹层玻璃时,在存在功能膜的区域中,车辆用夹层玻璃的耐冲击性·耐贯穿性得以保证。但是,在功能膜的边缘部分或在俯视视角下不存在功能膜的区域中,车辆用夹层玻璃的强度(耐冲击性或耐贯穿性等)可能会下降。
考虑到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抑制具备功能膜的车辆用夹层玻璃的强度下降。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形态的车辆用夹层玻璃具备下述构成。
[1]
一种车辆用夹层玻璃,
其具有第1玻璃板、第2玻璃板、设置于所述第1和第2玻璃板之间的中间粘接层、和设置于所述中间粘接层内部的功能膜,
所述第1玻璃板包含与所述中间粘接层相反侧的第1主面、和与所述中间粘接层相向的第2主面,
所述第2玻璃板包含与所述中间粘接层相向的第3主面、和与所述中间粘接层相反侧的第4主面,
其在所述第4主面处具有保护膜,
在所述第4主面的俯视视角下,所述保护膜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功能膜重叠、或与所述功能膜的周缘的距离在0.6mm以内。
[2]
如上述[1]所述的车辆用夹层玻璃,其中,在所述第4主面的俯视视角下,所述保护膜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功能膜重叠。
[3]
如上述[1]或[2]所述的车辆用夹层玻璃,其中,在所述第4主面的俯视视角下,所述保护膜的全部与所述功能膜重叠。
[4]
如上述[1]或[2]所述的车辆用夹层玻璃,其中,在所述第4主面的俯视视角下,所述保护膜设置为跨越所述功能膜的端部。
[5]
如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夹层玻璃,其中,所述功能膜具有在俯视视角下向内侧凹陷的第1凹部。
[6]
如上述[5]所述的车辆用夹层玻璃,其中,所述第1凹部的最大弯曲角度在90°以上。
[7]
如上述[5]或[6]所述的车辆用夹层玻璃,其中,在所述功能膜的周缘处,相对于形成所述第1凹部的起点与终点用直线连结的尺寸,所述保护膜在与所述直线平行的方向上的尺寸的比例在0.2以上。
[8]
如上述[5]~[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夹层玻璃,其中,在所述第1凹部处,所述保护膜与所述第1玻璃板的周缘相距5mm以上。
[9]
如上述[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夹层玻璃,其中,所述第1玻璃板和所述第2玻璃板中的至少一块具有在俯视视角下向内侧凹陷的第2凹部。
[10]
如上述[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夹层玻璃,其中,所述保护膜的总厚度在0.06mm以上3.00mm以下。
[11]
如上述[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夹层玻璃,其中,在室温下且拉伸速度为300mm/min的条件下测定的所述保护膜的90°剥离粘接强度为15(N/25mm)。
[12]
如上述[1]~[11]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夹层玻璃,其中,所述中间粘接层在最薄部分处的总厚度在1.10mm以下。
[13]
如上述[1]~[12]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夹层玻璃,其中,
其在俯视视角下具有遮光区域、和比所述遮光区域更靠内侧的非遮光区域,
所述保护膜与所述遮光区域重叠。
[14]
如上述[13]所述的车辆用夹层玻璃,其中,所述保护膜与所述非遮光区域重叠。
[15]
如上述[13]所述的车辆用夹层玻璃,其中,在所述遮光区域和所述非遮光区域中,所述保护膜仅与所述遮光区域重叠。
[16]
如上述[1]~[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夹层玻璃,其中,所述功能膜的周缘位于距所述第1玻璃板和所述第15玻璃板中的至少一块的周缘10mm以上内侧的位置。
[17]
如上述[1]~[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夹层玻璃,其中,所述中间粘接层包含选自增塑性聚氯乙烯类树脂、饱和聚酯类树脂、增塑性饱和聚酯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增塑性聚氨酯类树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类树脂、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类树脂、环烯烃聚合物树脂、离聚物树脂、丙烯酸类树脂、环氧类树脂、有机硅类树脂中的至少1种树脂。
[18]
如上述[1]~[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夹层玻璃,其中,所述功能膜包含选自悬浊粒子装置、聚合物分散型液晶、聚合物网络液晶、宾主效应型液晶、光致变色装置、电致变色装置、电动力装置中的至少1种。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具备功能膜的车辆用夹层玻璃的强度下降。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夹层玻璃的构成例的剖视图。
图2所示为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夹层玻璃的构成例的剖视图。
图3所示为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夹层玻璃的构成例的剖视图。
图4所示为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夹层玻璃的构成例的剖视图。
图5所示为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夹层玻璃的构成例的剖视图。
图6所示为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夹层玻璃的俯视图。
图7所示为图6的虚线部分的放大俯视图。
图8所示为图6的虚线部分的放大俯视图。
图9所示为凹部的最大弯曲角度的说明图。
图10所示为实施例的车辆用夹层玻璃的俯视图。
图11所示为对车辆用夹层玻璃的试验方法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所示为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夹层玻璃的构成例的剖视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夹层玻璃1具有:第1玻璃板11,第2玻璃板12,设置于第1和第2玻璃板11、12之间的中间粘接层13_1、13_2,以及设置于中间粘接层13_1、13_2内部的功能膜15。
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夹层玻璃1例如可以用作车窗。作为车窗,例如包含天窗玻璃、前窗、后窗、嵌入窗等。车辆用夹层玻璃1能够特别有利地适用于车辆的天窗玻璃。另外,下文中,也将“车辆用夹层玻璃”简单记为“夹层玻璃”。此外,下文中,也将中间粘接层13_1、13_2统称记为中间粘接层13。
本实施方式的夹层玻璃1可以是平面状也可以是曲面状。此外,也可以是包含平面和曲面双方的形状。虽然第1玻璃板11和第2玻璃板12可以分别是平板或弯曲板,但是为了容易确保车辆用夹层玻璃的强度,其优选至少一者是弯曲的,更优选两者都是弯曲的。弯曲板可以是在一个方向上弯曲的单弯曲形状,也可以是在二个方向以上弯曲的三维形状。三维形状例如可以是在正交的2个方向上弯曲的多弯曲形状。以下示例对第1玻璃板11和第2玻璃板12均构成为平板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同样的说明也能够适用于至少一块构成为弯曲板的情况。
第1玻璃板11和第2玻璃板12在俯视视角下的外缘形状可以是任意形状,例如优选矩形或梯形、以及三角形。另外,第1玻璃板11和第2玻璃板12在俯视视角下的外缘形状可以部分包含后述的凹部。
第1玻璃板11包含与中间粘接层13相反侧的第1主面21、和与中间粘接层13相向的第2主面22。第2玻璃板12包含与中间粘接层13相向的第3主面23、和与中间粘接层13相反侧的第4主面24。例如,第1玻璃板11的第1主面21配置于车外侧,第2玻璃板12的第4主面24配置于车内侧。
第1和第2玻璃板11、12例如可以使用透明的无机玻璃构成。第1和第2玻璃板11、12例如可以使用钠钙玻璃、铝硅酸盐玻璃、硼硅酸盐玻璃、无碱玻璃、石英玻璃等。此外,第1和第2玻璃板11、12也可以使用有机玻璃(树脂)。有机玻璃例如可以使用聚碳酸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芳族聚酯树脂、丙烯酸树脂、聚酯树脂、聚芳酯树脂、卤代双酚A和乙二醇的缩聚物、丙烯酸氨基甲酸酯树脂、含有卤代芳基的丙烯酸树脂等。
第1和第2玻璃板11、12各自的厚度例如为0.1mm~10mm,从耐飞石冲击性的观点考虑优选0.3mm~3.0mm,更优选1.1mm~2.6mm,进一步优选1.7mm~2.1mm。第1和第2玻璃板11、12的厚度可以彼此相同,也可以彼此不同。例如,可以使配置于车外侧的第1玻璃板11的厚度比配置于车内侧的第2玻璃板12的厚度更厚。像这样使配置于车外侧的第1玻璃板11的厚度较厚的情况下,夹层玻璃1对于向夹层玻璃1飞来的物体的强度提升。
中间粘接层13_1、13_2配置为夹持在第1玻璃板11与第2玻璃板12之间。换而言之,第1玻璃板11和第2玻璃板12用中间粘接层13_1、13_2来粘接。具体而言,形成夹层玻璃1时,第1玻璃板11、中间粘接层13_1、功能膜15、中间粘接层13_2、第2玻璃板12依次层叠,通过将该层叠体加热加压进行压接来形成夹层玻璃1。此时,由于中间粘接层13_1、13_2加热熔融,因此在完成后的夹层玻璃1中,中间粘接层13_1、13_2构成为1层。另外,中间粘接层13_1与中间粘接层13_2之间的画框状的中间粘接层(未图示)也可以配置为包围功能膜15的周围。该情况下,夹层玻璃1中,中间粘接层13_1、13_2和画框状的中间粘接层构成为1层。
中间粘接层13_1可以与第1玻璃板11的第2主面22直接相接。而且,第1玻璃板11的第2主面22与中间粘接层13_1之间可以设置有其他构件(涂层等)。同样,中间粘接层13_2可以与第2玻璃板12的第3主面23直接相接。,第2玻璃板12的第3主面23与中间粘接层13_2之间可以设置有其他构件(涂层等)。
例如,中间粘接层13在最薄部分处的总厚度、即中间粘接层13在与功能膜15重叠位置处的总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但是优选1.10mm以下。此外,最薄部分处的中间粘接层13的厚度优选0.50mm以上,优选大于0.76mm,更优选0.80mm以上。此处,中间粘接层13在最薄部分处的总厚度是将图1所示的中间粘接层13_1在与功能膜15重叠位置处的厚度t1和中间粘接层13_2在与功能膜15重叠位置处的厚度t2相加而得的厚度。使中间粘接层13在最薄部分处的总厚度在该范围内,能够确保夹层玻璃的透明性,能够抑制夹层玻璃的重量变得过大。
中间粘接层13的厚度在最厚部分处优选3.00mm以下,可以在2.80mm以下,可以在2.60mm以下,可以在2.00mm以下,可以在1.60mm以下,也可以在1.30mm以下。此处,中间粘接层13在最厚部分处的总厚度是将图1所示的中间粘接层13_1在与功能膜15不重叠位置处的厚度和中间粘接层13_2在与功能膜15不重叠位置处的厚度相加而得的厚度。换而言之,其为第1玻璃板11与第2玻璃板12之间的距离。综上所述,中间粘接层13的厚度优选0.50mm以上3.00mm以下左右。
中间粘接层13可以包含选自增塑性聚氯乙烯类树脂、饱和聚酯类树脂、增塑性饱和聚酯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增塑性聚氨酯类树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类树脂、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类树脂、环烯烃聚合物树脂、离聚物树脂、丙烯酸类树脂、环氧类树脂、有机硅类树脂中的至少1种树脂。优选地,中间粘接层13可以包含选自增塑性聚氯乙烯类树脂、饱和聚酯类树脂、增塑性饱和聚酯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增塑性聚氨酯类树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类树脂、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类树脂、环烯烃聚合物树脂、离聚物树脂中的至少1种热塑性树脂。更优选地,中间粘接层13可以包含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类树脂。
功能膜15设置于中间粘接层13_1、13_2内部。如上所述,形成夹层玻璃1时,在中间粘接层13_1与中间粘接层13_2之间配置功能膜15加热加压。籍此,达到熔融成1层构成的中间粘接层13_1、13_2内部配置有功能膜15的状态。
本实施方式中,功能膜15的周缘可以位于距第1玻璃板11和第2玻璃板12中的至少一块的周缘10mm以上内侧的位置。即,如图1所示,可以使功能膜15的端部与第1和第2玻璃板11、12的端部的距离d2在10mm以上。此时,距离d2可以是12mm以上,优选15mm以上,更优选20mm以上。这样,在使距离d2在10mm以上的情况下,由于能够使功能膜15与第1和第2玻璃板11、12的端部分开,因此能够抑制从第1和第2玻璃板11、12的端部侵入的水分等所引起的功能膜15劣化。距离d2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定,但是为了容易确保夹层玻璃的强度,例如可以使其在50mm以内左右。
功能膜15可以包含选自悬浊粒子装置(SPD:Suspended Particle Device)、聚合物分散型液晶(PDLC: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聚合物网络液晶(PNLC:Polymer Network Liquid Crystal)、宾主效应型液晶(GHLC:Guest-Host LiquidCrystal)、光致变色装置、电致变色装置、电动力装置中的至少1种。在功能膜15为调光膜的情况下,功能膜15可以包含选自SPD、PDLC、PNLC、GHLC中的至少1种。
SPD为具有包含悬浊粒子的活性层的构件。例如,活性层夹持在透明电极形成的透明基材中,整体为膜状。而且,活性层对光的吸收可以通过对电极施加电压而变化。这种光的吸收基于分散于活性层中的悬浊液滴内的粒子的排列状态。光的吸收程度例如可以用可见光透射率来表示。SPD例如由国际公开第2005/102688号或国际公开第2012/009399而公知。
PDLC是具有聚合物基质中分散保持有液晶液滴而成的活性层的构件。例如,活性层夹持在透明电极形成的透明基材中,整体为膜状。而且,活性层对光的散射可以通过对电极施加电压而变化。这种光的散射基于液晶液滴的排列状态。光的散射程度例如可以用雾度来表示。PDLC例如在日本专利特开平07-239465号或美国专利第4688900号公报中公开。另外,PNLC的树脂成分比较小,液晶材料沿着三维网状聚合物网络结构而配置。PNLC例如由美国专利第5304323号公报而公知。
GHLC是具有将在分子的长轴方向和短轴方向上对光的吸收具有各向异性的二色性色素(宾)与液晶材料(主)混合而形成的活性层的构件。例如,活性层夹持在透明电极形成的透明基材中,整体为膜状。而且,活性层对光的吸收可以通过对电极施加电压而变化。这种光的吸收基于活性层中所含的液晶材料和二色性色素的取向状态。GHLC例如由日本专利第5729092号中而公知。
功能膜15的厚度例如在0.1mm以上0.5mm以下,优选0.1mm以上0.4mm以下。
保护膜31设置于第2玻璃板12的第4主面24上。保护膜31设置为在第4主面24的俯视视角下至少一部分与功能膜15重叠。
例如,如图1所示,保护膜31可以设置为跨越功能膜15的端部。通过设置保护膜31,能够在功能膜15的边缘部分或俯视视角下不存在功能膜15的区域中有效抑制夹层玻璃1的强度下降。例如,保护膜31与功能膜15重叠的部位32的尺寸d1在1mm以上,优选在3mm以上,更优选在5mm以上。
此外,保护膜31也可以设置为不跨越功能膜15的端部、即隔开的方式。该情况下,在第4主面24的俯视视角下,保护膜31与功能膜15的周缘的距离大于0mm。在第4主面24的俯视视角下,保护膜31可以设置成与功能膜15的周缘的距离达到0.6mm以内,优选0.5mm以内,更优选0.4mm以内,进一步优选0.3mm以内。具体而言,像图2所示的夹层玻璃1a那样,可以将保护膜31设置为保护膜31内侧的端部与功能膜15的周缘的距离d3达到0.6mm以内。该情况下也同样,通过设置保护膜31,能够在功能膜15的边缘部分或俯视视角下不存在功能膜15的区域中有效抑制夹层玻璃1a的强度下降。
此外,保护膜31可以设置为在第4主面24的俯视视角下全部与功能膜15重叠。具体而言,像图3所示的夹层玻璃1b那样,可以将保护膜31设置为保护膜31的全部与功能膜15重叠。该情况下也同样,通过设置保护膜31,能够在功能膜15的边缘部分或俯视视角下不存在功能膜15的区域中有效抑制夹层玻璃1b的强度下降。另外,图3作为一个示例示出俯视视角下功能膜15的周缘与保护膜31的端部重合的构成例。但是,保护膜31也可以配置在第4主面24的俯视视角下比功能膜15的周缘更靠内侧的位置,优选使功能膜15的周缘与保护膜31的端部(外缘)的距离在10mm以内。
保护膜31可以用具备基材和粘接层的构件构成。构成基材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聚氨酯、离聚物、聚氨酯、热塑性聚氨酯(TPU: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聚碳酸酯(PC)等。构成粘接层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丙烯酸类材料。
基材的厚度例如为0.05mm~2.00mm。基材的厚度优选0.10mm以上,更优选0.15mm以上。此外,基材的厚度优选1.00mm以下,更优选0.50mm以下。粘接层的厚度例如为0.01mm~1.00mm。粘接层的厚度优选0.02mm以上,更优选0.05mm以上。此外,粘接层的厚度优选0.80mm以下,更优选0.50mm以下。保护膜31的总厚度(包含基材和粘接层的厚度)例如为0.06mm~3.00mm。若保护膜31的总厚度在0.06mm以上,则能够有效提升夹层玻璃的强度。此外,若保护膜31的总厚度为3.00mm,则保护膜31所产生的高低差不会变得过大,容易抑制因卡住所导致的剥离。保护膜31的总厚度优选0.10mm以上,更优选0.20mm以上。此外,保护膜31的总厚度优选2.00mm以下,更优选1.00mm以下。
此外,保护膜31的90°剥离粘接强度、即在拉伸速度为300mm/min的条件下于室温下测定时的保护膜31的90°剥离粘接强度优选15(N/25mm)以上。另外室温设为23℃,粘贴保护膜的试验板使用普通的钠钙玻璃,其他条件可以依照1999年的JIS K 6854-1。保护膜31的90°剥离粘接强度更优选18(N/25mm)以上,进一步优选20(N/25mm)以上。保护膜31的90°剥离粘接强度的上限例如为100(N/25mm)。
此外,保护膜31在温度23℃、拉伸速度1000mm/min、哑铃5号型下的最大拉伸力优选20N以上,更优选25N以上,还更优选30N以上。其他条件可以依照2017年的JIS K 6251。保护膜31的最大拉伸力的上限例如为50N。
如上文所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夹层玻璃1、1a和1b在第2玻璃板12的第4主面24上设置有保护膜31。而且,其在第4主面24的俯视视角下配置为保护膜31的至少一部分与功能膜15重叠、或保护膜31与功能膜15的周缘的距离达到0.6mm以内。籍此,能够抑制功能膜15的边缘部分或俯视视角下不存在功能膜15的区域中夹层玻璃1、1a和1b的强度(耐冲击性或耐贯穿性等)下降。
图4所示为本实施方式的夹层玻璃的构成例的剖视图,其示出夹层玻璃的另一构成例。如图4所示,夹层玻璃1c可以具备遮光区域16。即,夹层玻璃1c可以具备遮光区域16、和在第4主面24的俯视视角下比遮光区域16更靠内侧的非遮光区域17。该情况下,保护膜31可以设置为与遮光区域16重叠。在设置遮光区域16的情况下,能够抑制紫外线等对保护膜31的照射,因此能够长时间维持夹层玻璃1c的强度。
图4所示的构成例中,在遮光区域16和非遮光区域17中,保护膜31仅与遮光区域16重叠。该情况下,由于保护膜31与非遮光区域17不重叠,因此能够抑制非遮光区域(透射区域)17中变形的产生。籍此,可以使非遮光区域(透射区域)17的透射率达到所希望的透射率。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像图5所示的夹层玻璃1d那样,保护膜31与遮光区域16和非遮光区域17重叠。保护膜31与非遮光区域17重叠的宽度d4在5mm以下,优选在3mm以下。通过像这样使保护膜31覆盖遮光区域16与非遮光区域17的边界,从而能够抑制遮光区域16与非遮光区域17的边界处的强度下降。
遮光区域16例如可以通过在第2玻璃板12的第4主面24上印刷黑色陶瓷膜来形成。具体而言,可以将包含含有黑色颜料的熔融性玻璃料的陶瓷色浆涂布、烧成来形成遮光区域16。
另外,在设置有遮光区域16的情况下,也可以像图2所示那样,将保护膜31设置为保护膜31与功能膜15的周缘的距离d3达到0.6mm以内。此外,还可以像图3所示那样,将保护膜31设置为保护膜31的全部与功能膜15重叠。
图6所示为本实施方式的夹层玻璃1e的俯视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功能膜15可以具有俯视视角下向内侧凹陷的凹部18。在第1和第2玻璃板11、12弯曲的情况下,通过设置凹部18,能够抑制将各构件层叠并加热加压进行压接时膜上产生褶皱。
凹部是指俯视视角下连结对象物的周缘上不同的2点时连结而成的线段与对象物不重叠的区域。例如,若对象物在俯视视角下为凹多边形,则形成凹角(大于180°小于360°的内角)的部分为凹部。凹部的平面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是矩形、梯形、三角形、半圆性、这些形状组合而成的形状。另外,该平面形状不必仅由严格的直线、顶点和平面构成,也可以包含曲线或曲面。
此外,如图6所示,第1玻璃板11和第2玻璃板12也可以具有俯视视角下向内侧凹陷的凹部19。该情况下,可以仅在第1玻璃板11和第2玻璃板12中的至少一块上设置凹部19。此外,也可以使功能膜15的凹部18、第1和第2玻璃板11、12的凹部19在俯视时重叠(即周缘部的边成为相同边)。
图7、图8所示为图6的虚线部分的放大俯视图。如图7、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在功能膜15的凹部18附近,将保护膜31设置为俯视视角下与功能膜15重叠。图7示出设置矩形保护膜31的示例。而图8示出设置具备沿着凹部18的形状的保护膜31的示例。由于剪切应力容易集中于凹部18,因此通过像这样在凹部18附近设置保护膜31,能够有效抑制夹层玻璃的强度下降。
例如,在将功能膜15的周缘处形成凹部18的起点P1与终点P2用直线连结的尺寸设为L1、将与该直线平行的方向上保护膜31的尺寸设为L2的情况下,优选使L2与L1之比(L2/L1)在0.2以上。通过使L2与L1之比(L2/L1)在0.2以上,可以有效抑制夹层玻璃的凹部18处夹层玻璃的强度下降。L2/L1越大越有效,可以在0.4以上,可以在0.6以上,可以在0.8以上,也可以在1.0以上。L2/L1只要保护膜31不从夹层玻璃突出就没有特别限定,通过使其止于2.0以下左右,能够抑制保护膜31所引起的夹层玻璃的外观设计性下降。
对象物的周缘处形成凹部的部分为俯视视角下至少一部分包含直线和曲线的连续线。可以将起点P1和终点P2分别设为该连续线的2个端点中的一个和另一个。
此外,保护膜31在凹部18处优选与第1玻璃板11(也可以是第2玻璃板12)的周缘相距5mm以上。即,优选使图7、图8中的第1玻璃板11(也可以是第2玻璃板12)的周缘与保护膜31的距离d5在5mm以上。在这样的构成的情况下,在第2玻璃板12的第4主面24用聚氨酯等粘合剂将夹层玻璃粘接于车身时,能够抑制粘合剂与保护膜31接触,因此可以确保聚氨酯的粘接强度,而不依赖于保护膜31的种类。另外,若保护膜31在凹部18处与第1玻璃板11(也可以是第2玻璃板12)的周缘相距8mm以上,则可以充分获得上述效果。相隔距离的上限例如可以是50mm,但是不限于此,只要考虑到与功能膜15的位置关系在不损害发明效果的范围内即可。
例如,功能膜15的凹部18的最大弯曲角度在90°以上。此外,功能膜15的凹部18的最大弯曲角度可以在100°以上,可以在130°以上,也可以在150°以上。凹部18的最大弯曲角度越大,设置保护膜31所带来的抑制夹层玻璃强度下降的效果越大。最大弯曲角度的上限只要小于180°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在170°以下,可以在160°以下。
此处,在将图9所示的形成凹部18的起点设为P1、将终点设为P2、将凹部18最凹陷的点设为P3的情况下,最大弯曲角度为起点P1与点P3连结而成的线段和终点P2与点P3连结而成的线段所成角度α所定义的角度。
点P3是构成凹部18的面(俯视时是边)上的点,是从连结起点P1与终点P2的线段起在与该线段正交的方向上最远离的点。另外,在满足该条件的点P3有多个的情况下,可以以起点P1与点P3连结而成的线段和终点P2与点P3连结而成的线段所成角度α达到最小的点P3为真正的点P3。
另外,在欲保护的区域中并列使用多块保护膜的情况下,多块保护膜优选相互没有间隙,更优选重叠1mm以上,进一步优选重叠3mm以上,最优选重叠5mm以上。
实施例
下面就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作为实施例的样品,制备了具备图10所示的平面形状以及图11所示的剖面形状的夹层玻璃1f。
样品的外板(对应于第1玻璃板11)使用1500mm(长)×1200mm(宽)×2mm(厚)的浮法玻璃(多弯曲形状)。中间粘接层13使用2块1500mm×1200mm×0.4mm的EVA(东曹株式会社(東ソー社)制的MERSEN G7055)。功能膜15使用1200mm×1100mm×0.1mm的调光膜。内板(对应于第2玻璃板12)使用1500mm×1200mm×2.1mm的浮法玻璃(多弯曲形状)。夹层玻璃1f的凹部的拐点间距离(对应于图9的起点P1与终点P2的距离)为260mm。夹层玻璃1f的凹部的最大弯曲角度α为130°。在各个样品的第2玻璃板12的第4主面24上设置保护膜31。另外,作为功能膜15,使用具备凹部的功能膜15a和不具备凹部的功能膜15b(参照图10)。以下对各个样品进行详细说明。
例1的样品中,从夹层玻璃1f的端部到功能膜15的端部的距离d2(参照图1)为40mm。此外,例1中使用不具备凹部的功能膜15b(参照图10)。此外,作为保护膜31,使用长100mm、宽31.5mm、厚0.36mm的保护膜A。功能膜15与保护膜31的重叠量(尺寸d1:参照图1)为5mm。该情况下,功能膜15与保护膜31的非重叠量达到26.5mm。
另外,保护膜A的基材为聚氨酯,粘接层为丙烯酸类材料。基材的厚度为0.31mm,粘接层的厚度为0.05mm,保护膜A的总厚度为0.36mm。保护膜A的90°剥离粘接强度、即在拉伸速度为300mm/min的条件下于室温下测定时的保护膜31的90°剥离粘接强度为19(N/25mm)。
例2的样品中,作为保护膜31,使用长100mm、宽29.5mm、厚0.36mm的保护膜A。功能膜15与保护膜31的重叠量(尺寸d1:参照图1)为3mm。该情况下,功能膜15与保护膜31的非重叠量达到26.5mm。除此以外,与例1的样品相同。
例3的样品中,作为保护膜31,使用长100mm、宽27.5mm、厚0.36mm的保护膜A。功能膜15与保护膜31的重叠量(尺寸d1:参照图1)为1mm。该情况下,功能膜15与保护膜31的非重叠量达到26.5mm。除此以外,与例1的样品相同。
例4的样品中,使用具备凹部的功能膜15a(参照图10)。功能膜15a的凹部的最大弯曲角度α为130°。从夹层玻璃1f的端部到功能膜15a的端部的距离d2(参照图11)为15mm。此外,作为保护膜31,使用长100mm、宽10mm、厚0.36mm的保护膜A。保护膜A面向夹层玻璃1f的端部的一端为俯视视角下距夹层玻璃1f的端部26.5mm内侧的地点。即,保护膜A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位置在俯视视角下与后述铁球的下落位置重合。保护膜31对功能膜15a凹部的覆盖率、即上述的L2/L1(参照图7)为0.38。功能膜15a与保护膜31的重叠量(尺寸d1:参照图1)为10mm。即,该情况下,保护膜31的全部与功能膜15a重叠。
例5的样品中,作为保护膜31,使用长200mm、宽10mm、厚0.36mm的保护膜A。保护膜31对功能膜15a凹部的覆盖率、即上述的L2/L1(参照图8)为0.77。除此以外,与例4的样品相同。
例6的样品中,功能膜15a的凹部的最大弯曲角度α为150°。除此以外,与例4的样品相同。
例7的样品中,功能膜15a的凹部的最大弯曲角度α为90°。除此以外,与例4的样品相同。
作为例8的样品,制备在例1的样品中不设置保护膜31的样品。
作为例9的样品,制备在例5的样品中不设置保护膜31的样品。
对于像上述那样制备的例1~例9的样品,实施2015年的JIS R 3212所规定的耐冲击性试验,调查贯穿的有无。具体而言,如图10所示,以一边为300mm的正方形为试验区域40,使铁球45下落于该试验区域40的下落点41。但是仅限于本试验,使铁球45的下落点41在例1~3、8中与从夹层玻璃1f的端部到功能膜15的端部的距离d2重合(参照图1)。而例4~7、9中,使铁球45的下落点41位于俯视视角下距夹层玻璃1f的端部31.5mm内侧的地点以使落球与试验框不重叠(参照图11)。耐冲击性试验将各个样品固定于试验框43中来实施。落球高度为9.14m。
耐冲击性试验的评价以下述内容为基准。
◎:10次耐冲击性试验中10次均未贯穿且保护膜31的剥离小于30mm的情况
○:10次耐冲击性试验中10次均未贯穿且保护膜31的剥离在30mm以上的情况
△:10次耐冲击性试验中未贯穿的次数为7~8次的情况
×:10次耐冲击性试验中未贯穿的次数小于7次的情况
表1所示为耐冲击性试验的结果。
[表1]
如表1所示,例1~例3中耐冲击性试验的评价为“◎”或“○”,是良好的结果。特别是,功能膜15与保护膜31的重叠量为5mm的例1、以及功能膜15与保护膜31的重叠量为3mm的例2中,耐冲击性试验的评价为“◎”。
此外,例4~例7中,例5和例6的耐冲击性试验的评价为“◎”,例4和例7的耐冲击性试验的评价为“△”。若比较例4和例5,则保护膜对功能膜凹部的覆盖率较高的例5中,耐冲击性试验的评价为“◎”。此外,若比较例6和例7,则在功能膜15凹部的最大弯曲角度α为90°的例7中,耐冲击性试验的评价为“△”。据此,可以说凹部的最大弯曲角度α越大,则耐冲击性试验的评价越良好。
另外,若考虑夹层玻璃破裂时呈同心圆状的变形区域,则保护膜的长度优选比100mm更长,更优选200mm以上。
此外,未设置保护膜的例8~例9中,耐冲击性试验的评价为“×”。
上述耐冲击性试验中,作为保护膜31使用上述说明的保护膜A。以下示出使用其他保护膜B~E的研究结果。
作为保护膜B,基材使用离聚物,粘接层使用丙烯酸类材料的保护膜。保护膜B的基材的厚度为0.15mm,粘接层的厚度为0.2mm,保护膜B的总厚度为0.35mm。保护膜B的90°剥离粘接强度、即在拉伸速度为300mm/min的条件下于室温下测定时的保护膜的90°剥离粘接强度为35(N/25mm)。在使用保护膜B制备上述例1~例7的样品的情况下,耐冲击性试验的评价也是良好的。
作为保护膜C,基材使用聚氨酯,粘接层使用丙烯酸类材料的保护膜。保护膜C的基材的厚度为0.15mm,粘接层的厚度为0.06mm,保护膜C的总厚度为0.21mm。保护膜C的90°剥离粘接强度、即在拉伸速度为300mm/min的条件下于室温下测定时的保护膜的90°剥离粘接强度为21(N/25mm)。在使用保护膜C制备上述例1~例7的样品的情况下,耐冲击性试验的评价也是良好的。
作为保护膜D,基材使用热塑性聚氨酯(TPU)的保护膜。保护膜D的基材的厚度为0.15mm。保护膜D的90°剥离粘接强度、即在拉伸速度为300mm/min的条件下于室温下测定时的保护膜的90°剥离粘接强度为19(N/25mm)。在使用保护膜D制备上述例1~例7的样品的情况下,耐冲击性试验的评价也是良好的。
作为保护膜E,基材使用聚碳酸酯(PC)的保护膜。保护膜E的基材的厚度为0.3mm。保护膜E的90°剥离粘接强度、即在拉伸速度为300mm/min的条件下于室温下测定时的保护膜的90°剥离粘接强度为32(N/25mm)。在使用保护膜E制备上述例1~例7的样品的情况下,耐冲击性试验的评价也是良好的。
以上就上述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构成,本申请权利要求书的权利要求的发明范围显然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进行的各种变形、修正、组合。
符号说明
1、1a~1f车辆用夹层玻璃(夹层玻璃)
11第1玻璃板
12第2玻璃板
13、13_1、13_2中间粘接层
15 功能膜
16 遮光区域
17 非遮光区域
18、19凹部
21第1主面
22第2主面
23第3主面
24第4主面
31保护膜31
40 试验区域
41 下落点
43 试验框
45 铁球

Claims (18)

1.一种车辆用夹层玻璃,
其具有第1玻璃板、第2玻璃板、设置于所述第1和第2玻璃板之间的中间粘接层、和设置于所述中间粘接层内部的功能膜,
所述第1玻璃板包含与所述中间粘接层相反侧的第1主面、和与所述中间粘接层相向的第2主面,
所述第2玻璃板包含与所述中间粘接层相向的第3主面、和与所述中间粘接层相反侧的第4主面,
其在所述第4主面处具有保护膜,
在所述第4主面的俯视视角下,所述保护膜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功能膜重叠、或与所述功能膜的周缘的距离在0.6mm以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夹层玻璃,其中,在所述第4主面的俯视视角下,所述保护膜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功能膜重叠。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夹层玻璃,其中,在所述第4主面的俯视视角下,所述保护膜的全部与所述功能膜重叠。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夹层玻璃,其中,在所述第4主面的俯视视角下,所述保护膜设置为跨越所述功能膜的端部。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夹层玻璃,其中,所述功能膜具有在俯视视角下向内侧凹陷的第1凹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夹层玻璃,其中,所述第1凹部的最大弯曲角度在90°以上。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夹层玻璃,其中,在所述功能膜的周缘处,相对于形成所述第1凹部的起点与终点用直线连结的尺寸,所述保护膜在与所述直线平行的方向上的尺寸的比例在0.2以上。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夹层玻璃,其中,在所述第1凹部处,所述保护膜与所述第1玻璃板的周缘相距5mm以上。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夹层玻璃,其中,所述第1玻璃板和所述第2玻璃板中的至少一块具有在俯视视角下向内侧凹陷的第2凹部。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夹层玻璃,其中,所述保护膜的总厚度在0.06mm以上3.00mm以下。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夹层玻璃,其中,在室温下且拉伸速度为300mm/min的条件下测定的所述保护膜的90°剥离粘接强度为15(N/25mm)。
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夹层玻璃,其中,所述中间粘接层在最薄部分处的总厚度在1.10mm以下。
1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夹层玻璃,其中,
其在俯视视角下具有遮光区域、和比所述遮光区域更靠内侧的非遮光区域,
所述保护膜与所述遮光区域重叠。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辆用夹层玻璃,其中,所述保护膜与所述非遮光区域重叠。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辆用夹层玻璃,其中,在所述遮光区域和所述非遮光区域中,所述保护膜仅与所述遮光区域重叠。
1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夹层玻璃,其中,所述功能膜的周缘位于距所述第1玻璃板和所述第2玻璃板中的至少一块的周缘10mm以上内侧的位置。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夹层玻璃,其中,所述中间粘接层包含选自增塑性聚氯乙烯类树脂、饱和聚酯类树脂、增塑性饱和聚酯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增塑性聚氨酯类树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类树脂、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类树脂、环烯烃聚合物树脂、离聚物树脂、丙烯酸类树脂、环氧类树脂、有机硅类树脂中的至少1种树脂。
1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夹层玻璃,其中,所述功能膜包含选自悬浊粒子装置、聚合物分散型液晶、聚合物网络液晶、宾主效应型液晶、光致变色装置、电致变色装置、电动力装置中的至少1种。
CN202310675254.2A 2022-06-09 2023-06-08 车辆用夹层玻璃 Pending CN11720761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93384A JP2023180264A (ja) 2022-06-09 2022-06-09 車両用合わせガラス
JP2022-093384 2022-06-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07616A true CN117207616A (zh) 2023-12-12

Family

ID=890395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75254.2A Pending CN117207616A (zh) 2022-06-09 2023-06-08 车辆用夹层玻璃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180264A (zh)
CN (1) CN117207616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180264A (ja) 2023-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12834B (zh) 用於調節光穿透之元件、其用途與其製造方法
CN109304907B (zh) 车辆用夹层玻璃
EP2871055A1 (en) Glass resin laminate
US20210394488A1 (en) Laminated glass
CN111542430B (zh) 包括具有可电控光学性能和活性物质浓度梯度的功能元件的复合玻璃板
US20220347975A1 (en) Switchable film with edge seal
KR20190133692A (ko) 적응성 라미네이트 패널 요소
CN108136881A (zh) 采用光电元件的天窗
US20220250359A1 (en) Laminated glass
US20240092152A1 (en) Vehicular laminated glass and vehicular window structure
CN116761731A (zh) 夹层玻璃
JP7261380B2 (ja) Aピラー用ガラス板
JP7472620B2 (ja) 合わせガラス及び合わせガラスユニット
CN117207616A (zh) 车辆用夹层玻璃
WO2021201275A1 (ja) 合わせガラス
CN114126856B (zh) 夹层玻璃
CN116018281A (zh) 车辆用夹层玻璃
WO2020179433A1 (ja) 合わせガラス
WO2021075294A1 (ja) 合わせガラ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複層ガラス
JP7255441B2 (ja) 合わせガラス
JP7363547B2 (ja) 合わせガラス
CN114650910A (zh) 在其表面的一部分上加热的用于轻型飞行器的层压窗玻璃
US20240198638A1 (en) Vehicular laminated glass and vehicular window structure
WO2023127677A1 (ja) 合わせガラスおよび合わせガラスの製造方法
JP7328625B2 (ja) 機能性部材付き合わせガラス及び機能性部材付き合わせガラス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