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47992A - 展宽轧制方法以及展宽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展宽轧制方法以及展宽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47992A
CN107847992A CN201680005376.9A CN201680005376A CN107847992A CN 107847992 A CN107847992 A CN 107847992A CN 201680005376 A CN201680005376 A CN 201680005376A CN 107847992 A CN107847992 A CN 1078479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ab
broadening
rolling
incidence angle
wid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0537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47992B (zh
Inventor
中村洋二
斋藤俊明
益子悟
岸本哲生
鹤田明久
中田达也
片冈尚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pon Stee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Stee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Steel Corp filed Critical Nippon Stee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8479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479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479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479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1/00Metal-rolling methods or mills for making semi-finished products of solid or profiled cross-section; Sequence of operations in milling trains; Layout of rolling-mill plant, e.g. grouping of stands; Succession of passes or of sectional pass alternations
    • B21B1/02Metal-rolling methods or mills for making semi-finished products of solid or profiled cross-section; Sequence of operations in milling trains; Layout of rolling-mill plant, e.g. grouping of stands; Succession of passes or of sectional pass alternations for rolling heavy work, e.g. ingots, slabs, blooms, or billets, in which the cross-sectional form is unimportant ; Rolling combined with forging or pressing
    • B21B1/024Forging or press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37/00Control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rolling mills or the work produced thereby
    • B21B37/16Control of thickness, width, diameter or other transverse dimensions
    • B21B37/22Lateral spread control; Width control, e.g. by edge rol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1/00Metal-rolling methods or mills for making semi-finished products of solid or profiled cross-section; Sequence of operations in milling trains; Layout of rolling-mill plant, e.g. grouping of stands; Succession of passes or of sectional pass alternations
    • B21B1/02Metal-rolling methods or mills for making semi-finished products of solid or profiled cross-section; Sequence of operations in milling trains; Layout of rolling-mill plant, e.g. grouping of stands; Succession of passes or of sectional pass alternations for rolling heavy work, e.g. ingots, slabs, blooms, or billets, in which the cross-sectional form is unimportant ; Rolling combined with forging or press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15/00Arrangements for performing additional metal-working operations specially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etal-rolling mi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39/00Arrangements for moving, supporting, or positioning work, or controlling its movement,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etal-rolling mills
    • B21B39/14Guiding, positioning or aligning wor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15/00Arrangements for performing additional metal-working operations specially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etal-rolling mills
    • B21B15/0035Forging or pressing devices as 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2261/00Product parameters
    • B21B2261/02Transverse dimensions
    • B21B2261/06Wid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2261/00Product parameters
    • B21B2261/20Temperature
    • B21B2261/21Temperature prof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2263/00Shape of product
    • B21B2263/10Lateral spread defects
    • B21B2263/12Dog bo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37/00Control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rolling mills or the work produced thereby
    • B21B37/68Camber or steering control for strip, sheets or plates, e.g. preventing meande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39/00Arrangements for moving, supporting, or positioning work, or controlling its movement,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etal-rolling mills
    • B21B39/14Guiding, positioning or aligning work
    • B21B39/16Guiding, positioning or aligning work immediately before entering or after leaving the pa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tal Rolling (AREA)
  • Registering Or Overturning Sheets (AREA)
  • Separation, Sorting, Adjustment, Or Bending Of Sheets To Be Conveyed (AREA)
  • Forging (AREA)
  • Control Of Metal Rol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展宽轧制方法,基于在展宽轧制前以及展宽轧制后的至少一方取得的板坯的信息,使所述板坯相对于一对展宽轧制部件的入射角变化,所述一对展宽轧制部件配置在所述板坯的输送线上,并对所述板坯进行展宽轧制。

Description

展宽轧制方法以及展宽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展宽轧制方法以及展宽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热轧工艺的粗轧工序中,有时在钢板产生被称为翘曲(camber)的弯曲变形。在粗轧工序中,作为在钢板产生翘曲的原因之一,可列举出在加热炉内产生的板坯(slab)的宽度方向的温度偏差。
特开平3-254301号公报中公开的技术中,在板坯的宽度方向存在温度偏差的情况下,使一对模具在输送线方向上相对移动,并以与展宽轧制装置的输送线中心对齐的方式移动输送线上游侧的一对侧引导件,由此抑制翘曲。
此外,实开昭62-96943号公报中公开的技术中,在精整压力机的板坯的进入侧或者送出侧设置带引导辊的引导装置,并以板坯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位置与精整压力机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位置一致的方式来约束板坯,由此抑制翘曲。
发明的概要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特开平3-254301号公报中公开的技术中,展宽轧制装置送出侧的板坯的翘曲得到抑制,但是,在犬骨形状的板坯剖面的宽度方向的两方的侧面部会产生板厚偏差(板厚分布的非对称性)。
此外,实开昭62-96943号公报的方法中,在板坯宽度方向产生温度偏差的情况下,压力机送出侧的板坯的翘曲得不到抑制。此外,在板坯剖面的宽度方向的两方的侧面部会产生板厚偏差(板厚分布的非对称性)。
即使冲压后不存在翘曲,若在板坯剖面的宽度方向的两方的侧面部存在板厚偏差(板厚分布的非对称性),则在此后通过水平辊进行轧制时,板厚较厚的一侧比板厚较薄的一侧在长度方向延伸,结果在板坯产生翘曲。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事实,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抑制热轧工艺的粗轧工序中经由板坯的展宽轧制工序而产生的板坯的翘曲。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公开的展宽轧制方法基于在展宽轧制前以及展宽轧制后的至少一方取得的板坯的信息,使所述板坯相对于一对展宽轧制单元的入射角变化,所述一对展宽轧制单元配置在所述板坯的输送线上,并对所述板坯进行展宽轧制。
本公开的展宽轧制装置具备:一对展宽轧制单元,配置于板坯的输送线上,从所述板坯的宽度方向两侧按压所述板坯,对所述板坯进行展宽轧制;板坯入射角变更单元,配置于所述输送线的一对所述展宽轧制单元的上游侧,使所述板坯的入射角变化;板坯信息取得单元,取得展宽轧制前以及展宽轧制后的至少一方的所述板坯的信息;以及,板坯入射角控制单元,基于通过板坯信息取得单元所取得的所述板坯的信息,控制板坯入射角变更单元。
发明效果
本公开能够抑制热轧工艺的粗轧工序中经由板坯的展宽轧制工序而产生的板坯的翘曲。
附图说明
图1是使用第一实施方式的展宽轧制方法以及展宽轧制装置的热轧工艺的粗轧工序的概略构成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展宽轧制装置的概略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展宽轧制装置中对板坯进行展宽轧制之前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图3中一边对板坯的顶端侧进行展宽轧制,一边使由一对板部件夹持的板坯的尾端侧在输送线的宽度方向移动并对板坯赋予了入射角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相对于图4的状态,使板坯的尾端侧在输送线的宽度方向移动并增大入射角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相对于图5的状态,进一步使板坯的尾端侧在输送线的宽度方向移动并增大入射角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板坯的尾端侧被展宽轧制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被展宽轧制的板坯移动至输送线的展宽轧制部件的下游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通过比较例1的展宽轧制方法对板坯进行展宽轧制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通过比较例2的展宽轧制方法对板坯进行展宽轧制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展宽轧制前的板坯的剖面形状以及板坯的宽度方向的温度分布的概念图。
图12是表示展宽轧制后的板坯的剖面形状的概念图。
图13是表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展宽轧制装置中对板坯进行展宽轧制之前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4是图13的L14-L14线剖面图,表示用于求出展宽轧制前的板坯的宽度方向的板厚偏差的单元。
图1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展宽轧制装置的第一变形例,是表示用于求出展宽轧制前的板坯的宽度方向的板厚偏差的单元的剖面图(与图14对应的剖面图)。
图1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展宽轧制装置的第二变形例,是表示用于求出展宽轧制前的板坯的宽度方向的板厚偏差的单元的剖面图(与图14对应的剖面图)。
图17是表示展宽轧制后的板坯的剖面形状的概念图(与图12对应的概念图)。
图18是表示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展宽轧制装置中对板坯进行展宽轧制前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9是表示展宽轧制后的板坯的剖面形状的概念图(与图12对应的概念图)。
图20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展宽轧制装置的概略的俯视图。
图21是表示在第四实施方式的展宽轧制装置中对板坯进行展宽轧制前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22是表示图21中,一边对板坯的顶端侧进行展宽轧制,一边使由一对板部件夹持的板坯的尾端侧在输送线的宽度方向移动并对板坯赋予了入射角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23是表示相对于图22的状态,使板坯的尾端侧在输送线的宽度方向移动并增大入射角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24是表示相对于图23的状态,进一步使板坯的尾端侧在输送线的宽度方向移动并增大了入射角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25是表示板坯的尾端侧被展宽轧制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26是表示被展宽轧制的板坯移动至输送线的展宽轧制部件的下游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27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展宽轧制装置的概略的俯视图。
图28是图27的L28-L28线剖面图,表示用于求出展宽轧制后的板坯的宽度方向的板厚偏差的单元。
图29是第五实施方式的展宽轧制装置的第一变形例,是表示用于求出展宽轧制后的板坯的宽度方向的板厚偏差的单元的剖面图(与图28对应的剖面图)。
图30是第五实施方式的展宽轧制装置的第二变形例,是表示用于求出展宽轧制后的板坯的宽度方向的板厚偏差的单元的剖面图(与图28对应的剖面图)。
图3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展宽轧制装置的变形例的概略的俯视图。
图32是表示在使用了图31的展宽轧制装置的展宽轧制方法中,使由一对辊部件夹持的板坯在输送线的宽度方向移动并对板坯赋予了入射角的状态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展宽轧制方法以及展宽轧制装置加以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在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展宽轧制方法以及展宽轧制装置加以说明之前,基于图1对钢板热轧工艺加以说明。
(热轧工艺)
如图1所示,在钢板的热轧工艺的粗轧工序中,首先,在加热炉10中被加热至规定温度的板坯S从加热炉10的排出口10A被排出,并载于输送线L上。该输送线L是用于将从排出口10A排出的板坯S输送至输送方向(图1中由箭头C所示的方向)的下游的路径,例如,由辊式输送机、耐热性优良的带输送机等构成。再者,输送线L只要能够输送板坯S,则不限于如上所述的输送机。
接着,从加热炉10排出的板坯S通过本实施方式的展宽轧制装置20在宽度方向被轧制(以下,适当地记载为“展宽轧制”)。通过展宽轧制装置20进行了展宽轧制的板坯S沿着输送线L被输送至下游的水平轧钢机12。
被输送至水平轧钢机12的板坯S通过水平轧钢机12在板厚方向(图11以及图12中箭头T所示的方向)被轧制(以下,适当地记载为“厚度轧制”)。
被厚度轧制的板坯S在位于输送线L的水平轧钢机12的下游的竖辊14与位于竖辊14的下游的水平辊16之间反复移动,由竖辊14实现的微小展宽轧制和由水平辊16实现的厚度轧制反复进行。由此,板坯S被加工成被称为粗棒料B的例如板厚为40mm左右的半成品。
此后,粗棒料B被送至热轧工艺的精轧工序,通过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水平辊18被精轧,并通过卷绕辊19被卷绕。
(展宽轧制装置)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展宽轧制装置加以说明。
如图2所示,展宽轧制装置20是对在粗轧工序中从加热炉10排出的板坯S进行展宽轧制的装置,具备:作为一对展宽轧制单元的一例的展宽轧制部件22;作为板坯入射角变更单元的一例的一对板部件24;作为板坯信息取得单元的一例的温度传感器26;以及,作为板坯入射角控制单元的一例的控制装置28。再者,在图4~图8中,省略控制装置28和温度传感器26的图示。
一对展宽轧制部件22配置于板坯S的输送线L上,并构成为从板坯S的宽度方向两侧按压板坯S并对其进行展宽轧制。具体而言,展宽轧制部件22能够通过按压机构30在输送线L的宽度方向(与展宽轧制前的板坯S的宽度方向相同的方向(图2中箭头W所示的方向))移动。一对展宽轧制部件22通过来自按压机构30的按压力,从宽度方向两侧反复按压板坯S并对其进行展宽轧制。该按压机构30由后述的控制装置28控制。再者,作为按压机构30,例如,可列举出使用电动机的机构、使用液压缸等的机构。
一对板部件24是相对于一对展宽轧制部件22配置于输送线L的上游侧、并沿着输送线L朝向一对展宽轧制部件22延伸的引导件。该板部件24能够通过移动机构32在输送线L的宽度方向移动,且能够相对于输送线中心LC(输送线L的宽度方向的中心)倾斜。此外,一对板部件24能够通过来自移动机构32的移动力,从宽度方向两侧夹持板坯S来调整板坯S的输送线L的宽度方向的位置以及相对于输送线中心LC的入射角θ(详细内容将在后面记述)。该移动机构32由后述的控制装置28控制。再者,作为移动机构32,例如,可列举出使用电动机的机构、使用液压缸等的机构。此外,板部件24中,输送线L的宽度方向内侧(输送线中心LC侧)的板面24A与板坯S的宽度方向的侧面LF抵接。
温度传感器26沿输送线L的宽度方向在加热炉10与展宽轧制装置20之间配置有多个,对展宽轧制前的板坯S的温度(表面温度)进行测定。由多个温度传感器26测定的温度信息(温度分布)被送至控制装置28。
在控制装置28,基于从多个温度传感器26送来的板坯S的宽度方向的温度分布,使移动机构32工作来分别控制一对板部件24的输送线L上的宽度方向的位置和相对于输送线中心LC的角度。具体而言,控制装置28根据板坯S的宽度方向的温度偏差,以板坯S的温度低的一侧(以下,适当地记载为“低温侧”)的侧面LFL的后端远离输送线中心LC的方式控制移动机构32。由此,板部件24在输送线L的宽度方向移动并相对于输送线中心LC倾斜,对板坯S赋予入射角θ。再者,这里所说的“板坯S的入射角θ”是指板坯S相对于一对展宽轧制部件22的入射角(板坯中心SC相对于输送线中心LC的角度)。
此外,除了板坯S的温度信息,例如,板坯的展宽轧制方法、板坯S的尺寸、板坯S的展宽轧制量、板坯S的钢种等信息也被送至控制装置28。对于这些信息,可以由操作者通过外部输入设备进行输入,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取得。在控制装置28,除了板坯S的温度信息,也可以基于板坯的展宽轧制方法、板坯S的尺寸、板坯S的展宽轧制量、板坯S的钢种的至少一个信息,使入射角θ变化。换言之,也可以基于温度分布和上述至少一个信息来决定入射角θ。
此外,在输送线L上设有多个对板坯S的位置进行检测的未图示的位置传感器(例如光学传感器),输送线L上的板坯S的位置信息被送至控制装置28。
(展宽轧制方法)
接着,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展宽轧制方法加以说明。再者,在本实施方式的展宽轧制方法中,使用展宽轧制装置20。
首先,通过多个温度传感器26来测定从加热炉10的排出口10A排出的加热后的板坯S的温度,将所测定的温度信息(温度分布)发送至控制装置28。
接着,如图2所示,通过一对板部件24从两侧夹持板坯S,使板坯中心SC的宽度方向位置与输送线中心LC的宽度方向位置对齐(所谓定中心)。之后,如图3所示,使一对板部件24向输送线L的宽度方向外侧(远离输送线中心LC的一侧)移动而与板坯S分离。
接着,控制装置28基于所取得的温度信息,在板坯S存在宽度方向的温度偏差的情况下,控制移动机构32来对板坯S赋予入射角θ。具体而言,如图4~图6所示,再次通过一对板部件24从宽度方向两侧夹持板坯S,在此状态下,以板坯S的低温侧的侧面LFL(在图4~图6中为板坯S的上侧的侧面)的后端远离输送线中心LC的方式,对板坯S赋予入射角θ。再者,根据板坯S的宽度方向的温度偏差和板坯S的展宽轧制进行状况,对本实施方式的入射角θ进行设定。具体而言,由于在板坯S的顶端部的展宽轧制时(参照图4)几乎不产生翘曲,因此,将入射角θ设为零或接近零的值,按照板坯S的展宽轧制进行状况(换言之,板坯S的长度方向被展宽轧制的位置)的推进,增大入射角θ(参照图5、图6)。然后,随着板坯S的尾端的展宽轧制的临近而减少入射角θ(参照图7),在板坯S的尾端的展宽轧制时,将入射角θ设定为零或接近零的值(参照图8)。此外,对于入射角θ的增加量,设定为板坯S的宽度方向的温度偏差越大,入射角越增加。再者,基于来自上述位置传感器的板坯S的位置信息,计算出板坯S的展宽轧制进行状况。
此外,除了板坯S的温度信息,还优选基于板坯S的展宽轧制方法、板坯S的尺寸、板坯S的展宽轧制量、板坯S的钢种的至少一个信息来使入射角θ变化。除了板坯S的温度信息,还基于关于板坯S的上述信息来设定入射角θ,由此能够获得更合适的板坯S的入射角θ。
然后,在板坯S移动至输送线L的一对板部件24的下游时,如图7所示,控制装置28使移动机构32工作,使板部件24的宽度方向的位置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并使板部件24相对于输送线中心LC的倾斜恢复到原来的倾斜。之后,如图8所示,一对板部件24以在输送线L的宽度方向分离的状态形成待机状态。
再者,在板坯S不存在宽度方向的温度偏差(或容许下限值)的情况下,控制装置28使一对板部件24保持与板坯S分离的状态(图3所示的状态)。因此,板坯S穿过一对板部件24之间并通过一对展宽轧制部件22被展宽轧制。
接着,对第一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加以说明。
首先,对本公开中未包含的比较例1、2的板坯S的展宽轧制方法加以说明,之后,对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的差异加以说明。以下,如图11所示,对在板坯S存在宽度方向的温度偏差的情况加以说明。再者,在图11中,纵轴K表示板坯S的温度,板坯S的宽度方向两端的温度的差表示温度偏差ΔK。
在比较例1中,如图9所示,在通过一对板部件24使板坯S的板坯中心SC的宽度方向位置与输送线中心LC的宽度方向位置对齐之后,以使一对板部件24与板坯S分离的状态(非约束状态)对板坯S进行展宽轧制。在比较例1的展宽轧制方法中,一对展宽轧制部件22相对于输送线中心LC对称地往复运动,由此,对板坯S进行展宽轧制。此时,相对于板坯S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两方的侧面部LP变形更大,板厚也变大,由此,变形为被称作所谓犬骨的形状。在板坯S不存在宽度方向的温度偏差的情况下,板坯S的剖面形状相对于板坯中心SC对称,也不产生翘曲。但是,在板坯S存在宽度方向的温度偏差的情况下,板坯S两方的侧面部LP中,温度高的一侧(以下,适当地记载为“高温侧”)的侧面部LPH的变形阻力比低温侧的侧面部LPL小,容易变形。因此,即使两方的板部件24的移动量相同,板坯S的高温侧的侧面部LPH与低温侧的侧面部LPL相比,宽度方向的变形量变大。即,如图11所示,与输送线中心LC一致的展宽轧制前的板坯中心SC(将板坯S的宽度尺寸二等分的线)在展宽轧制之后,向高温侧的侧面部LPH侧移动,成为由双点划线所示的SCB。
此时,板坯S的高温侧的侧面部LPH比低温侧的侧面部LPL容易变形,因此,板厚也增加(参照图11的虚线)。所以,经过展宽轧制工序后的板坯S的剖面形状(参照图11的虚线)并不相对于板坯中心SC(或板坯中心SCB)对称,即,在板坯S的两方的侧面部LP会产生板厚的偏差。
而且,板坯S的变形的偏差也作为板坯S在长度方向的拉伸的偏差表现出来。具体而言,在板坯S的高温侧的侧面部LPH,板坯S的长度方向的拉伸大,在低温侧的侧面部LPL,板坯S的长度方向的拉伸小。因此,在展宽轧制时,板坯S以高温侧的侧面LFH凸起的方式弯曲。结果,由于板坯S的展宽轧制时的板坯S的长度方向的拉伸偏差,在经过展宽轧制工序后的板坯S产生翘曲。
像这样,在板坯S存在宽度方向的温度偏差的情况下,在比较例1的展宽轧制方法中,若经过展宽轧制工序,则在板坯S发生翘曲,并且在板坯S的两方的侧面部LP产生板厚偏差。若通过水平轧钢机12对像这样在宽度方向存在板厚偏差的板坯S进行厚度轧制,则板坯S的两方的侧面部LP中,板厚较厚一侧的侧面部LPH在长度方向的拉伸比板厚薄的一侧的侧面部LPL大,板坯S的翘曲进一步增加。
另一方面,在相当于实开昭62-96943的比较例2中,如图10所示,以通过一对板部件24使板坯S的板坯中心SC的宽度方向位置与输送线中心LC的宽度方向位置对齐的状态保持约束并对板坯S进行展宽轧制。在实开昭62-96943中并未记载减少翘曲的机理,但发明者经过锐意探讨发现产生了以下的现象。在比较例2的展宽轧制方法中,随着使板坯S的板坯中心SC的宽度方向位置与输送线中心LC的宽度方向位置对齐来进行约束,在板坯S的展宽轧制部分会产生力矩M。通过该力矩M,在板坯S的两方的侧面部LP中高温侧的侧面部LPH,压缩力FC在板坯S的长度方向发挥作用,在低温侧的侧面部LPL,拉伸力FT在板坯S的长度方向发挥作用。因此,在高温侧的侧面部LP侧,长度方向的压缩力发挥作用,由此,由展宽轧制所产生的板坯S的变形与没有约束的情况相比变难。另一方面,在低温侧的侧面部LPL,长度方向的拉伸力发挥作用,由此,比没有束缚的情况容易变形。结果,在板坯S的两方的侧面部LP中,高温侧的侧面部LPH与低温侧的侧面部LPL的变形难易度的偏差变小。因此,与比较例1相比,板坯S的翘曲和板厚偏差均变小。但是,由上述束缚所赋予的力矩M并非基于作为产生翘曲和板厚偏差的原因的、板坯S的宽度方向的温度偏差的信息,所以,也有时非但不能消除翘曲和板厚偏差,反而会过剩地产生翘曲和板厚偏差。
发明者对上述探讨进行拓展,终于发现:如果基于板坯的信息而适当地赋予力矩,则即使在板坯S存在宽度方向的温度分布,也能够使高温侧的侧面部LPH和低温侧的侧面部LPL的变形难易度为相同程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所取得的温度信息,以板坯S的低温侧的侧面LFL的后端远离输送线中心LC的方式对板坯S赋予入射角θ,因此,与像比较例2那样使板坯S的板坯中心SC的宽度方向位置与输送线中心LC的宽度方向位置对齐来进行束缚的情况相比,能够给予适当的力矩M。由此,能够适当地调整板坯S的两方的侧面部LP中作用于高温侧的侧面部LPH的压缩力FC和作用于低温侧的侧面部LPL的拉伸力FT。因此,能够使板坯S的高温侧的侧面部LPH以及低温侧的侧面部LPL的变形难易度为相同程度。结果,能够使板坯S的宽度方向的变形量、板厚方向的变形量、长度方向的变形量在高温侧的侧面部LPH以及低温侧的侧面部LPL为相同程度,并能够抑制经过展宽轧制工序后的板坯S的翘曲以及板坯S的宽度方向的剖面形状的非对称性(即,板厚偏差)。结果,也能够抑制对板坯S实施了由水平轧钢机12实现的厚度轧制的情况下的翘曲。再者,在图12中,由虚线表示通过本实施方式进行了展宽轧制的板坯S的剖面形状,由双点划线表示在比较例1的技术中进行了展宽轧制的板坯S的剖面形状。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图6所示,根据板坯S的宽度方向的温度偏差和板坯S的展宽轧制进行状况来使入射角θ变化。具体而言,在板坯S的顶端部的展宽轧制时,将入射角θ设为零或接近零的值,按照板坯S的展宽轧制进行状况的推进,增大入射角θ,随着板坯S的尾端的展宽轧制的临近而减少入射角θ,在板坯S的尾端的展宽轧制时,使入射角θ变为零或接近零的值。因此,能够进一步适当地调整作用于板坯S的高温侧的侧面部LPH的压缩力FC和作用于低温侧的侧面部LPL的拉伸力FT。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采用了通过板坯S的表面的温度分布来设定入射角θ的构成,但本公开并不限于该构成。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构成:根据从板坯S的侧面LF向宽度方向在固定范围内的推定平均温度或板坯S的表面温度,并基于导热理论,推定板坯S的厚度方向中央部的温度,计算出板坯S的宽度方向的温度偏差,并基于该温度偏差来设定入射角θ。在采用该构成的情况下,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能够更高精度地获得板坯S的展宽轧制时的变形难易度等性状,因此,能够抑制经过板坯的展宽轧制工序所产生的板坯S的翘曲以及宽度方向的板厚偏差。
再者,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采用了根据板坯S的展宽轧制进行状况来使入射角θ变化的构成,但本公开并不限于该构成。例如,入射角θ也可以是固定的。对于上述构成,也可以应用于后述的实施方式。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二实施方式的展宽轧制方法以及展宽轧制装置加以说明。再者,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赋予相同的符号,适当地省略说明。
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展宽轧制装置40中,作为板坯信息取得单元的一例,将CCD摄像机42设于加热炉10与板部件24之间,除此构成以外,其他构成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展宽轧制装置20相同的构成。
CCD摄像机42分别配置于输送线L的宽度方向两外侧,并构成为分别从侧方对板坯S的两方的侧面LF进行拍摄。通过该CCD摄像机42拍摄的图像被送至控制装置28。
在本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28中,基于来自CCD摄像机42的图像信息,计算出板坯S的两方的侧面LF的板厚偏差。然后,控制装置28使移动机构32工作,以板厚较厚的一侧的侧面LFB远离输送线中心LC的方式,对板坯S赋予入射角θ。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展宽轧制方法加以说明。再者,在本实施方式的展宽轧制方法中,使用展宽轧制装置40。
在本实施方式的展宽轧制方法中,取代板坯S的宽度方向的温度分布,通过板坯S的两方的侧面LF的板厚偏差来设定入射角θ,除此构成以外,其他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展宽轧制方法相同。因此,由控制装置28进行的板坯S的入射角θ的控制顺序与图4~图6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的展宽轧制工序中,基于从CCD摄像机42取得的板坯S的图像信息,控制装置28在板坯S的两方的侧面LF存在板厚偏差的情况下对移动机构32进行控制,对板坯S赋予入射角θ。具体而言,通过一对板部件24从宽度方向两侧夹持板坯S,在此状态下,以板坯S的板厚较厚的一侧的侧面LFB(图4~图6中为上侧的侧面)的后端远离输送线中心LC的方式控制移动机构32,使板部件24移动并倾斜,对板坯S赋予入射角θ。再者,本实施方式的入射角θ是根据板坯S的两方的侧面LF的板厚偏差和板坯S的展宽轧制进行状况设定的。具体而言,板坯S的顶端部的展宽轧制时(参照图4),几乎不产生翘曲变形,因此,将入射角θ设为零或接近零的值,按照板坯S的展宽轧制进行状况(换言之,板坯S的长度方向的被展宽轧制的位置)的推进,增大入射角θ(参照图5、图6)。然后,随着板坯S的尾端的展宽轧制的临近来减少入射角θ(参照图7),在板坯S的尾端的展宽轧制时,将入射角θ设定为零或接近零的值(参照图8)。此外,对于入射角θ的增加量,设定为板坯S的两方的侧面LF的板厚偏差越大,入射角越增加。再者,基于来自上述位置传感器的板坯S的位置信息,计算出板坯S的展宽轧制进行状况。
此外,优选除了板坯S的两方的侧面LF的板厚偏差,还基于板坯S的展宽轧制方法、板坯S的尺寸、板坯S的展宽轧制量、板坯S的钢种的至少一个信息来使入射角θ变化。除了板坯S的两方的侧面LF的板厚偏差,还基于关于板坯S的上述信息来设定入射角θ,由此能够获得更合适的板坯S的入射角θ。
接着,对第二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加以说明。再者,对于通过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所获得的作用效果,省略说明。以下,如图17的假想线(双点划线)所示,对在板坯S的两方的侧面LF存在板厚偏差的情况加以说明。
在以板坯S的两方的侧面LF存在板厚偏差的状态实施了展宽轧制的情况下,包含板厚较薄的一侧的侧面LFA(图17中为左侧的侧面)的侧面部LPA比包含板厚较厚的一侧的侧面LFA(图17中为右侧的侧面)的侧面部LPB容易变形。因此,板坯S的板厚较薄的一侧的侧面部LPA比板厚较厚的一侧的侧面部LPB的板厚方向的变形大(参照图17的虚线)。由此,展宽轧制后的板坯S的两方的侧面LF的板厚偏差增加。若在此状态下对板坯S实施由水平轧钢机12进行的厚度轧制,则在展宽轧制后,以板厚较厚的一侧(在展宽轧制前为板厚较薄的一侧)的侧面LFA凸起的方式产生翘曲。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板坯S的两方的侧面LF存在板厚偏差,也能够根据板坯S的两方的侧面LF的板厚偏差来设定板坯S的入射角θ。因此,能够抑制经过板坯S的展宽轧制工序所产生的板坯S的翘曲以及宽度方向的板厚偏差(参照图17的虚线)。由此,即使对板坯S实施由水平轧钢机12实现的厚度轧制,也会抑制翘曲。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14所示,基于通过CCD摄像机42拍摄的图像信息,计算出板坯S的宽度方向两侧面的板厚偏差,但本公开并不限于此。例如,如图15所示,取代CCD摄像机42,也可以采用如下构成:在输送线L的上方沿宽度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多个距离传感器44,测定与所输送的板坯S的上表面的距离,并基于所测定的信息,计算出板坯S的宽度方向的板厚偏差。此外,如图16所示,也可以采用如下构成:使用未图示的移动装置使一个距离传感器44在输入线L的宽度方向移动,由此,测定与板坯S的上表面的距离,并基于所测定的信息,计算出板坯S的宽度方向的板厚偏差。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三实施方式的展宽轧制方法以及展宽轧制装置加以说明。再者,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赋予相同的符号,适当地省略说明。
如图1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展宽轧制装置50中,作为板坯信息取得单元的一例,将CCD摄像机52设于加热炉10与板部件24之间,除此构成以外,其他构成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展宽轧制装置20相同的构成。
CCD摄像机52分别配置于输送线L的宽度方向两外侧,并构成为分别从侧方对板坯S的两方的侧面LF进行拍摄。通过CCD摄像机52拍摄的图像被送至控制装置28。
在本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28中,基于来自CCD摄像机52的图像信息,计算出板坯S的两方的侧面LF的摩擦系数的偏差。例如,能够根据图像信息的附着物的状态的差、亮度分布差计算出摩擦系数的偏差。例如,在两方的侧面LF中,附着物(锈(scale))的附着量多的一侧的侧面LF相对于展宽轧制部件22的摩擦系数比附着量少的一侧的侧面LF低,由此,能够基于两方的侧面LF的附着物的附着量的差来计算出摩擦系数的偏差。此外,例如,在两方的侧面LF中,亮度高的一侧的侧面LF的摩擦系数比亮度低的一侧的侧面LF低,由此,也能够基于两方的侧面LF的亮度的差来计算出摩擦系数的偏差。然后,控制装置28使移动机构32工作,以摩擦系数高的一侧的侧面LFC(图18中为上侧的侧面)远离输送线中心LC的方式,对板坯S赋予入射角θ。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展宽轧制方法加以说明。再者,在本实施方式的展宽轧制方法中,使用展宽轧制装置50。
在本实施方式的展宽轧制方法中,取代板坯S的宽度方向的温度分布,通过板坯S的两方的侧面LF的摩擦系数的偏差来设定入射角θ,除此构成以外,其他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展宽轧制方法相同。因此,由控制装置28进行的板坯S的入射角θ的控制顺序与图4~图6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的展宽轧制工序中,基于从CCD摄像机52取得的板坯S的图像信息,控制装置28在板坯S的两方的侧面LF的摩擦系数存在偏差的情况下对移动机构32进行控制,对板坯S赋予入射角θ。具体而言,通过一对板部件24从宽度方向两侧夹持板坯S,在此状态下,以板坯S的摩擦系数大的一侧的侧面LFC(图4~图6中为上侧的侧面)的后端远离输送线中心LC的方式控制移动机构32,使板部件24移动并倾斜,对板坯S赋予入射角θ。再者,本实施方式的入射角θ是根据板坯S的两方的侧面LF的摩擦系数的偏差和板坯S的展宽轧制进行状况设定的。具体而言,板坯S的顶端部的展宽轧制时(参照图4),几乎不产生翘曲变形,因此,将入射角θ设为零或接近零的值,按照板坯S的展宽轧制进行状况(换言之,板坯S的长度方向的被展宽轧制的位置)的推进,增大入射角θ(参照图5、图6)。然后,随着板坯S的尾端的展宽轧制的临近来减少入射角θ(参照图7),在板坯S的尾端的展宽轧制时,将入射角θ设定为零或接近零的值(参照图8)。此外,对于入射角θ的增加量,设定为板坯S的两方的侧面LF的摩擦系数的偏差越大,入射角越增加。再者,基于来自上述位置传感器的板坯S的位置信息,对板坯S的展宽轧制进行状况进行计算。
此外,优选除了板坯S的两方的侧面LF的摩擦系数的偏差,还基于板坯S的展宽轧制方法、板坯S的尺寸、板坯S的展宽轧制量、板坯S的钢种的至少一个信息来使入射角θ变化。除了板坯S的两方的侧面LF的摩擦系数的偏差,还基于关于板坯S的上述信息来设定入射角θ,由此能够获得更合适的板坯S的入射角θ。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加以说明。再者,对于通过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所获得的作用效果,省略说明。以下,如图19的假想线(双点划线)所示,对在板坯S的两方的侧面LF存在摩擦系数的偏差的情况加以说明。
在以板坯S的两方的侧面LF存在摩擦系数的偏差的状态实施展宽轧制的情况下,包含摩擦系数高的一侧的侧面LFC(图19中为右侧的侧面)的侧面部LPC与包含摩擦系数低的一侧的侧面LFD(图19中为左侧的侧面)的侧面部LPD相比难以变形。因此,如图19所示,板坯S的摩擦系数低的一侧的侧面部LPD比摩擦系数高的一侧的侧面部LPC的板厚方向的变形大(参照图19的虚线)。由此,展宽轧制后的板坯S的两侧面LF的板厚偏差增加。若在此状态下对板坯S实施由水平轧钢机12进行的厚度轧制,则在展宽轧制后,以板厚较厚的一侧(摩擦系数薄的一侧)的侧面LFD凸起的方式产生翘曲。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板坯S的两方的侧面LF存在摩擦系数的偏差,也能够基于板坯S的两方的侧面LFD的摩擦系数的偏差来设定板坯S的入射角θ。因此,能够抑制经过板坯S的展宽轧制工序所产生的板坯S的翘曲以及宽度方向的板厚偏差(参照图19的虚线)。由此,即使对板坯S实施由水平轧钢机12进行的厚度轧制,也会抑制翘曲。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基于通过CCD摄像机52拍摄的信息,计算出板坯S的两方的侧面LF的摩擦系数的偏差,但本公开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构成:根据通过CCD摄像机52拍摄的信息,计算出板坯S的两方的侧面LF的板厚偏差,并基于板厚偏差以及摩擦系数的偏差,确定板坯S的入射角θ。在该情况下,能够通用CCD摄像机,因此,能够减少构成装置的零部件的数量。
(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四实施方式的展宽轧制方法以及展宽轧制装置加以说明。再者,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赋予相同的符号,适当地省略说明。
(展宽轧制装置)
如图2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展宽轧制装置60中,作为板坯信息取得单元的一例,将CCD摄像机62设于板坯S的展宽轧制送出侧,根据板坯S的展宽轧制送出侧的翘曲来决定板坯S的入射角θ,除此构成以外,其他构成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展宽轧制装置20相同的构成。
CCD摄像机62配置于展宽轧制装置60的板坯S的展宽轧制送出侧(换言之,一对展宽轧制部件22的下游侧)的上方,并构成为从侧方对板坯S的被展宽轧制的部分进行拍摄。该CCD摄像机62的拍摄区域设定为图20~图26中由双点划线表示的区域。此外,通过CCD摄像机62拍摄的图像被送至控制装置28。另外,在图21~图26中,省略控制装置28和CCD摄像机62的图示。
在本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28中,基于从CCD摄像机62送来的图像信息,计算出板坯S的被展宽轧制的部分的翘曲量。例如,能够根据与板坯S的侧面LF的一点的展宽轧制的进行相伴的输送线L的宽度方向的位移,计算出板坯S的被展宽轧制的部分的翘曲量。控制装置28根据所计算出的翘曲量,以展宽轧制时板坯S的两方的侧面LF中作为弯曲的内周侧的侧面LFI的后端远离输送线中心LC的方式,使板坯S的入射角θ变化。
再者,除了板坯S的被展宽轧制的部分的图像信息,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例如,板坯的展宽轧制方法、板坯S的尺寸、板坯S的展宽轧制量、板坯S的钢种等信息被送至控制装置28。在控制装置28中,除了板坯S的被展宽轧制的部分的图像信息,也可以基于板坯的展宽轧制方法、板坯S的尺寸、板坯S的展宽轧制量、板坯S的钢种的至少一个的信息来决定入射角θ。
(展宽轧制方法)
接着,对第四实施方式的展宽轧制方法加以说明。再者,在本实施方式的展宽轧制方法中,使用展宽轧制装置60。此外,以下,对板坯S的展宽轧制送出侧产生翘曲的情况加以说明。
首先,如图20所示,通过一对板部件24从两侧夹持被加热的板坯S,使板坯中心SC的宽度方向位置与输送线中心LC的宽度方向位置对齐(所谓定中心)。之后,如图21所示,使一对板部件24向输送线L的宽度方向外侧(远离输送线中心LC的一侧)移动而与板坯S分离。
接着,如图22所示,再次通过一对板部件24从宽度方向两侧夹持板坯S,在此状态下,以作为板坯S的弯曲的内周侧的侧面LFI(在图23~图25中为上侧的侧面)的后端远离输送线中心LC的方式,对板坯S赋予入射角θ。再者,到板坯S的顶端部以规定量进入拍摄区域62A为止,例如,基于事先设定的信息、板坯S的温度信息、板厚偏差以及摩擦系数的偏差中的任一个或多个信息来决定入射角θ,在板坯S的顶端部以规定量进入拍摄区域62A内之后,基于翘曲量来计算出入射角θ(详情后述)。
接着,如图23所示,在板坯S的被展宽轧制的部分进入拍摄区域62A之后,控制装置28基于图像信息计算出板坯S的被展宽轧制的部分的翘曲量。之后,控制装置28根据计算出的翘曲量和展宽轧制进行状况,以展宽轧制时成为板坯S的弯曲的内周侧的侧面LFI的后端远离输送线中心LC的方式,使板坯S的入射角θ变化。再者,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4所示,伴随着板坯S的展宽轧制的进行,逐渐增大入射角θ。
接着,如图25所示,控制装置28随着板坯S的尾端的展宽轧制的临近,减小入射角θ。然后,在板坯S的尾端的展宽轧制时,将入射角θ设定为零或接近零的值。
此外,优选除了板坯S的被展宽轧制的部分的图像信息,还基于板坯S的展宽轧制方法、板坯S的尺寸、板坯S的展宽轧制量、板坯S的钢种的至少一个信息,使入射角θ变化。除了板坯S的被展宽轧制的部分的图像信息,还基于关于板坯S的上述信息来设定入射角θ,由此能够获得更合适的板坯S的入射角θ。
然后,在板坯S移动至输送线L的一对板部件24的下游之后,如图26所示,控制装置28使移动机构32工作,使板部件24的宽度方向的位置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并使板部件24相对于输送线中心LC的倾斜恢复到原来的倾斜。之后,如图26所示,一对板部件24以在输送线L的宽度方向分离的状态形成待机状态。
接着,对第四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加以说明。再者,对于通过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所获得的作用效果,省略说明。
即使板坯S的展宽轧制量相同也产生翘曲是因为在两方的侧面部LP,变形的难易度不同。就是说,在板坯S的展宽轧制时,容易变形侧的侧面部LP与难以变形侧的侧面部LP相比,板厚增加,长度方向的拉伸也变大,因此,在板坯S产生翘曲和宽度方向的板厚偏差。
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板坯S的被展宽轧制的部分的翘曲量,以板坯S的弯曲的内周侧的侧面LFI(图21~图26中为上侧的侧面LF)的后端远离输送线中心LC的方式,对板坯S赋予入射角θ。因此,与不根据板坯S的被展宽轧制部分的翘曲量对板坯S赋予入射角θ的构成相比,能够适当地调整压缩力FC和拉伸力FT,该压缩力FC作用于板坯S的两方的侧面部LP中包含成为弯曲的外周侧的侧面LFO(图21~图26中为下侧的侧面)的侧面部LPO,该拉伸力FT作用于包含成为弯曲的内周侧的侧面LFI的侧面部LPI。由此,能够调整板坯S的弯曲的外周侧的侧面部LPO以及弯曲的内周侧的侧面部LPI的变形的难易度,并能够设为同等的变形难易度。因此,能够抑制经过展宽轧制工序后的板坯S的翘曲以及板坯S的宽度方向的剖面形状的非对称性(即,板厚偏差)。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基于展宽轧制初期的翘曲量以外的信息来决定入射角θ,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该构成。例如,也可以从展宽轧制的初期到末期,基于板坯S的被展宽轧制的部分的翘曲量以及翘曲量以外的信息来决定入射角θ。再者,作为翘曲量以外的信息,例如,可列举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板坯S的温度分布、第二实施方式的板坯S的板厚偏差、以及第三实施方式的板坯S的摩擦系数的偏差的任一个或多个信息。在该情况下,能够获得更合适的板坯S的入射角θ。
(第五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五实施方式的展宽轧制方法以及展宽轧制装置加以说明。再者,对于与第四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赋予相同的符号,适当地省略说明。
(展宽轧制装置)
如图2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展宽轧制装置70中,作为板坯信息取得单元的一例,将CCD摄像机72设于板坯S的展宽轧制送出侧,根据板坯S的展宽轧制送出侧的两方的侧面部LP的板厚偏差来决定板坯S的入射角θ,除此构成以外,其他构成是与第四实施方式的展宽轧制装置60相同的构成。
CCD摄像机72分别配置于展宽轧制装置70的板坯S的展宽轧制送出侧(换言之,一对展宽轧制部件22的下游侧)的输送线L的宽度方向两外侧,并构成为分别从侧方对板坯S的被展宽轧制的部分的两方的侧面部LP进行拍摄。通过该CCD摄像机72拍摄的图像被送至控制装置28。
在本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28中,基于来自CCD摄像机72的图像信息,从板坯S的被展宽轧制的部分的两方的侧面部LP的最大板厚部分计算出板厚偏差。然后,控制装置28使移动机构32工作,以板坯S的被展宽轧制的部分的两方的侧面部LP中板厚较薄的一侧(展宽轧制钱难以变形的一侧)的侧面LFB的后端远离输送线中心LC的方式,对板坯S赋予入射角θ。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展宽轧制方法加以说明。再者,在本实施方式的展宽轧制方法中,使用展宽轧制装置70。
在本实施方式的展宽轧制方法中,取代板坯S的展宽轧制送出侧的翘曲量,通过板坯S的两方的侧面部LP的板厚偏差来设定入射角θ,除此构成以外,其他构成与第四实施方式的展宽轧制方法相同。因此,由控制装置28实现的板坯S的入射角θ的控制顺序与图21~图26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的展宽轧制工序中,基于从CCD摄像机72取得的板坯S的图像信息,控制装置28计算出板坯S的被展宽轧制的部分的两方的侧面部LP的板厚偏差。然后,控制装置28根据所计算出的板厚偏差和展宽轧制进行状况,以板坯S的展宽轧制后的板厚较薄的一侧的侧面LFB的后端远离输送线中心LC的方式,使板坯S的入射角θ变化。再者,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4所示,伴随着板坯S的展宽轧制的进行,逐渐增大入射角θ。
接着,如图25所示,控制装置28随着板坯S的尾端的展宽轧制的临近,减小入射角θ。然后,在板坯S的尾端的展宽轧制时,将入射角θ设定为零或接近零的值。
此外,优选除了板坯S的被展宽轧制的部分的两方的侧面部LP的板厚偏差,还基于板坯S的展宽轧制方法、板坯S的尺寸、板坯S的展宽轧制量、板坯S的钢种的至少一个信息,使入射角θ变化。除了板坯S的被展宽轧制的部分的两方的侧面部LP的板厚偏差,还基于关于板坯S的上述信息来设定入射角θ,由此能够获得更合适的板坯S的入射角θ。
然后,在板坯S移动至输送线L的一对板部件24的下游之后,如图26所示,控制装置28使移动机构32工作,使板部件24的宽度方向的位置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并使板部件24相对于输送线中心LC的倾斜恢复到原来的倾斜。之后,如图26所示,一对板部件24以在输送线L的宽度方向分离的状态形成待机状态。
接着,对第五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加以说明。再者,对于通过与第四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所获得的作用效果,省略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板坯S的被展宽轧制的部分的两方的侧面部LP的板厚偏差,以板坯S的展宽轧制后的板厚较薄的一侧的侧面LFB(图27中为上侧的侧面,图28中为右侧的侧面)的后端远离输送线中心LC的方式,对板坯S赋予入射角θ。因此,与不根据板坯S的被展宽轧制部分的两方的侧面部LP的板厚偏差对板坯S赋予入射角θ的构成相比,能够适当地调整压缩力FC和拉伸力FT,该压缩力FC作用于板坯S的两方的侧面部LP中、包含展宽轧制后的板厚较厚的一侧的侧面LFA(图27中为下侧的侧面,图28中为左侧的侧面)的侧面部LPA,该拉伸力FT作用于板坯S的两方的侧面部LP中、包含展宽轧制后的板厚较薄的一侧的侧面LFB的侧面部LPB。由此,能够调整板坯S的展宽轧制后板厚变厚的一侧的侧面部LPA以及板厚变薄的一侧的侧面部LPB的变形的难易度,并能够设为同等的变形难易度。因此,能够抑制经过展宽轧制工序后的板坯S的翘曲以及板坯S的宽度方向的剖面形状的非对称性(即,板厚偏差)。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如图28所示,基于通过CCD摄像机72所拍摄的图像信息,计算出展宽轧制侧的板坯S的两方的侧面部LP的板厚偏差,但本公开并不限于该构成。例如,如图29所示,取代CCD摄像机72,也可以采用如下构成:在输送线L的上方沿宽度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多个距离传感器74,测定与所输送的板坯S的上表面的距离,并基于所测定的信息,计算出板坯S的宽度方向的板厚偏差。此外,如图30所示,也可以采用如下构成:使用未图示的移动装置使一个距离传感器74在输送线L的宽度方向移动,由此,测定与板坯S的上表面的距离,并基于所测定的信息,计算出展宽轧制送出侧的板坯S的宽度方向的板厚偏差。
在第一至第五实施方式中,采用了使用板部件24对板坯S赋予入射角θ的构成,但本公开并不限于该构成。例如,也可以如图31至图32所示的展宽轧制装置80的那样,采用如下构成:使用位于板坯S的两侧、能够以板坯S的板厚方向为轴向进行旋转的一对辊部件84,对板坯S赋予入射角θ。这些辊部件84能够通过由控制装置28控制的移动机构82在输送线L的宽度方向移动。在使用像这样能够旋转的辊部件84的情况下,移动机构82无需使辊部件84相对于输送线L倾斜,因此,机构变得简单。此外,由于辊部件84能够相对于所输送的板坯S连带转动,所以,辊部件84与板坯S之间的摩擦得到抑制。
在第一至第五实施方式中,采用了由控制装置28对使一对展宽轧制部件22在宽度方向移动的按压机构30进行控制的构成,但本公开并不限于该构成。例如,也可以采用通过与控制装置28不同的控制装置来控制按压机构30的构成。
以上,对本公开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内容,显然,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在上述以外进行各种变形并实施。例如,也可以任意地对第一至第五实施方式的构成进行组合使用。即,也可以对展宽轧制前的板坯S的温度分布、板厚偏差、摩擦系数的偏差、被展宽轧制的部分的翘曲量以及被展宽轧制的部分的板厚偏差的任意两个以上的信息与其他信息进行组合来决定板坯S的入射角θ。
关于以上的实施方式,进一步公开以下的附加记载。
(附加记载1)
一种展宽轧制方法,基于在展宽轧制前以及展宽轧制后的至少一方取得的板坯的信息,使所述板坯相对于一对展宽轧制单元的入射角变化,所述一对展宽轧制单元配置在所述板坯的输送线上,并对所述板坯进行展宽轧制。
(附加记载2)
根据附加记载1所述的展宽轧制方法,在所述信息中包含展宽轧制前的所述板坯的宽度方向的温度分布,根据所述温度分布,使所述板坯的入射角变化。
(附加记载3)
根据附加记载1所述的展宽轧制方法,在所述信息中包含展宽轧制后的所述板坯的翘曲,根据所述板坯的翘曲,使所述板坯的入射角变化。
(附加记载4)
根据附加记载1所述的展宽轧制方法,在所述信息中包含展宽轧制前以及展宽轧制后的至少一方的所述板坯的宽度方向的板厚偏差,根据所述板厚偏差,使所述板坯的入射角变化。
(附加记载5)
在所述信息中包含展宽轧制前的所述板坯的宽度方向两侧面相对于所述展宽轧制单元的摩擦系数的偏差,根据所述摩擦系数的偏差,使所述板坯的入射角变化。
(附加记载6)
根据附加记载2~5中的任一个所述的展宽轧制方法,除了所述信息,还基于所述板坯的展宽轧制方法、所述板坯的尺寸、所述板坯的展宽轧制量、所述板坯的钢种的至少一个,使所述板坯的入射角变化。
(附加记载7)
根据附加记载1~6中的任一个所述的展宽轧制方法,在所述输送线的一对所述展宽轧制单元的上游侧,使能够在所述板坯的宽度方向移动的移动部件抵接于所述板坯的宽度方向的侧面来使所述入射角变化。
(附加记载8)
一种展宽轧制装置,具备:
一对展宽轧制单元,配置于板坯的输送线上,从所述板坯的宽度方向两侧按压所述板坯,对所述板坯进行展宽轧制;
板坯入射角变更单元,配置于所述输送线的一对所述展宽轧制单元的上游侧,使所述板坯的入射角变化;
板坯信息取得单元,取得展宽轧制前以及展宽轧制后的至少一方的所述板坯的信息;以及,
板坯入射角控制单元,基于通过板坯信息取得单元所取得的所述板坯的信息,控制板坯入射角变更单元。
(附加记载9)
根据附加记载8所述的展宽轧制装置,所述板坯信息取得单元包含取得展宽轧制前的所述板坯的宽度方向的温度分布的单元,
所述板坯入射角控制单元根据所述温度分布,控制所述板坯入射角变更单元。
(附加记载10)
根据附加记载8所述的展宽轧制装置,所述板坯信息取得单元包含取得展宽轧制后的所述板坯的翘曲量的单元,
所述板坯入射角控制单元根据所述板坯的翘曲量,控制所述板坯入射角变更单元。
(附加记载11)
根据附加记载10的展宽轧制装置,所述板坯信息取得单元包含取得展宽轧制前以及展宽轧制后的至少一方的所述板坯的宽度方向的板厚偏差的单元,
所述板坯入射角控制单元根据所述板厚偏差的大小,控制所述板坯入射角变更单元。
(附加记载12)
根据附加记载8的展宽轧制装置,所述板坯信息取得单元包含取得展宽轧制前的所述板坯的宽度方向两侧面相对于所述展宽轧制单元的摩擦系数的偏差的单元,
所述板坯入射角控制单元根据所述摩擦系数的偏差,控制所述板坯入射角变更单元。
(附加记载13)
根据附加记载8~12中的任一个所述的展宽轧制装置,所述板坯入射角变更单元具有:可旋转的一对辊部件,位于所述板坯的两侧,将所述板坯的板厚方向作为轴向;以及,移动单元,使所述辊部件在所述板坯的宽度方向移动。
(附加记载14)
根据附加记载8~12中的任一个所述的展宽轧制装置,所述板坯入射角变更单元具有:板部件,朝向一对所述展宽轧制单元延伸,板面抵接于所述板坯的宽度方向的侧面;以及,移动单元,使所述板部件在所述板坯的宽度方向移动。

Claims (14)

1.一种展宽轧制方法,基于在展宽轧制前以及展宽轧制后的至少一方取得的板坯的信息,使所述板坯相对于一对展宽轧制单元的入射角变化,所述一对展宽轧制单元配置在所述板坯的输送线上,并对所述板坯进行展宽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展宽轧制方法,
在所述信息中包含展宽轧制前的所述板坯的宽度方向的温度分布,根据所述温度分布,使所述板坯的入射角变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展宽轧制方法,
在所述信息中包含展宽轧制后的所述板坯的翘曲,根据所述板坯的翘曲,使所述板坯的入射角变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展宽轧制方法,
在所述信息中包含展宽轧制前以及展宽轧制后的至少一方的所述板坯的宽度方向的板厚偏差,根据所述板厚偏差,使所述板坯的入射角变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展宽轧制方法,
在所述信息中包含展宽轧制前的所述板坯的宽度方向两侧面相对于所述展宽轧制单元的摩擦系数的偏差,根据所述摩擦系数的偏差,使所述板坯的入射角变化。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展宽轧制方法,
除了所述信息,还基于所述板坯的展宽轧制方法、所述板坯的尺寸、所述板坯的展宽轧制量、所述板坯的钢种的至少一个,使所述板坯的入射角变化。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展宽轧制方法,
在所述输送线的一对所述展宽轧制单元的上游侧,使能够在所述板坯的宽度方向移动的移动部件抵接于所述板坯的宽度方向的侧面来使所述入射角变化。
8.一种展宽轧制装置,具备:
一对展宽轧制单元,配置于板坯的输送线上,从所述板坯的宽度方向两侧按压所述板坯,对所述板坯进行展宽轧制;
板坯入射角变更单元,配置于所述输送线的一对所述展宽轧制单元的上游侧,使所述板坯的入射角变化;
板坯信息取得单元,取得展宽轧制前以及展宽轧制后的至少一方的所述板坯的信息;以及,
板坯入射角控制单元,基于由板坯信息取得单元所取得的所述板坯的信息,控制板坯入射角变更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展宽轧制装置,
所述板坯信息取得单元包含取得展宽轧制前的所述板坯的宽度方向的温度分布的单元,
所述板坯入射角控制单元根据所述温度分布,控制所述板坯入射角变更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展宽轧制装置,
所述板坯信息取得单元包含取得展宽轧制后的所述板坯的翘曲量的单元,
所述板坯入射角控制单元根据所述板坯的翘曲量,控制所述板坯入射角变更单元。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展宽轧制装置,
所述板坯信息取得单元包含取得展宽轧制前以及展宽轧制后的至少一方的所述板坯的宽度方向的板厚偏差的单元,
所述板坯入射角控制单元根据所述板厚偏差的大小,控制所述板坯入射角变更单元。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展宽轧制装置,
所述板坯信息取得单元包含取得展宽轧制前的所述板坯的宽度方向两侧面相对于所述展宽轧制单元的摩擦系数的偏差的单元,
所述板坯入射角控制单元根据所述摩擦系数的偏差,控制所述板坯入射角变更单元。
13.根据权利要求8~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展宽轧制装置,
所述板坯入射角变更单元具有:
可旋转的一对辊部件,位于所述板坯的两侧,将所述板坯的板厚方向作为轴向;以及,
移动单元,使所述辊部件在所述板坯的宽度方向移动。
14.根据权利要求8~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展宽轧制装置,
所述板坯入射角变更单元具有:
板部件,朝向一对所述展宽轧制单元延伸,板面抵接于所述板坯的宽度方向的侧面;以及,
移动单元,使所述板部件在所述板坯的宽度方向移动。
CN201680005376.9A 2016-05-13 2016-05-13 展宽轧制方法以及展宽轧制装置 Active CN1078479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6/064391 WO2017195373A1 (ja) 2016-05-13 2016-05-13 幅圧下方法及び幅圧下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47992A true CN107847992A (zh) 2018-03-27
CN107847992B CN107847992B (zh) 2019-08-16

Family

ID=59366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05376.9A Active CN107847992B (zh) 2016-05-13 2016-05-13 展宽轧制方法以及展宽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1) US10799925B2 (zh)
EP (1) EP3281715B1 (zh)
JP (1) JP6103158B1 (zh)
KR (1) KR101973878B1 (zh)
CN (1) CN107847992B (zh)
BR (1) BR112017014946B1 (zh)
CA (1) CA2977816C (zh)
ES (1) ES2804904T3 (zh)
MX (1) MX2017009663A (zh)
RU (1) RU2685308C2 (zh)
WO (1) WO201719537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05153A (zh) * 2021-05-31 2021-08-27 安徽马钢重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板带热轧线定宽压力机拉杆装置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128964A (en) * 1978-03-30 1979-10-05 Sumitomo Metal Ind Ltd Reverse rolling method for steel ingot
US4651550A (en) * 1983-11-28 1987-03-24 Hitachi, Ltd. Method of decreasing width of thin slab and apparatus therefor
JPS6296943U (zh) * 1985-12-05 1987-06-20
JPS62137134A (ja) * 1985-12-11 1987-06-20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連続幅圧下プレス
JPS63194803A (ja) * 1987-02-10 1988-08-12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板反り防止装置
JPH03254301A (ja) * 1990-01-11 1991-11-13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幅圧下プレス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H04172101A (ja) * 1990-11-07 1992-06-19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スラブの幅圧下方法及び装置
JPH07328701A (ja) * 1994-06-03 1995-12-19 Sumitomo Metal Ind Ltd スラブ幅圧下時のスラブ搬送制御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1113338A (ja) * 1999-10-20 2001-04-24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スラブのキャンバー矯正方法及び矯正金型
US20020148254A1 (en) * 2001-04-13 2002-10-17 Central Glass Company,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nding glass sheets
JP2014076465A (ja) * 2012-10-10 2014-05-01 Nippon Steel & Sumitomo Metal 幅圧下プレス方法および幅圧下プレス装置
CN103906583A (zh) * 2011-10-25 2014-07-02 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热轧板坯的形状调节设备以及形状调节方法
JP2015123486A (ja) * 2013-12-27 2015-07-06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スラブ幅圧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63076A (en) * 1975-12-26 1977-12-13 Hitachi, Ltd. Method of automatic width control of hot rolled strips
JPS6018481B2 (ja) 1978-11-01 1985-05-10 石川島播磨重工業株式会社 幅圧下圧延装置
SU1014601A1 (ru) * 1981-07-29 1983-04-30 Донецкий Ордена Трудового Красного Знамени Политехниче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Способ прокатки листов
JPS61222602A (ja) * 1985-03-29 1986-10-03 Kawasaki Steel Corp 熱間スラブの連続式全長巾圧下プレス装置のキヤンバ−制御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H0196208U (zh) 1987-12-16 1989-06-26
JP2687647B2 (ja) 1990-02-07 1997-12-08 石川島播磨重工業株式会社 圧延材の横曲り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JP2794875B2 (ja) * 1990-02-07 1998-09-10 石川島播磨重工業株式会社 幅圧下プレスによる鋼材のキャンバ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US5634360A (en) * 1992-09-21 1997-06-03 Ishikawajima-Harima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Guiding apparatus for roughing mill
JPH08132117A (ja) 1994-11-11 1996-05-28 Nippon Steel Corp 板圧延における蛇行制御方法
JPH0929301A (ja) 1995-07-19 1997-02-04 Sumitomo Metal Ind Ltd プレスによるスラブ幅サイジング方法
JP2001179301A (ja) * 1999-12-27 2001-07-03 Kawasaki Steel Corp 熱間スラブのセンタリング方法および装置
DE102005021769A1 (de) * 2005-05-11 2006-11-23 Sms Demag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gezielten Beeinflussung der Vorbandgeometrie in einem Vorgerüst
EP2014380A1 (fr) 2007-06-11 2009-01-14 ArcelorMittal France Procédé de laminage d'une bande métallique avec régulation de sa position latérale d'une bande et laminoir adapté
DE102007035283A1 (de) * 2007-07-27 2009-01-29 Siemens Ag Verfahren zur Einstellung eines Zustands eines Walzguts, insbesondere eines Vorbands
DE102007049062B3 (de) 2007-10-12 2009-03-12 Siemens Ag Betriebsverfahren zum Einbringen eines Walzguts in ein Walzgerüst eines Walzwerks, Steuereinrichtung und Walzwerk zum Walzen eines bandförmigen Walzgutes
AU2009348758B2 (en) * 2009-06-23 2013-08-29 Sms Siemag Ag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cessing a slab
RU2525954C2 (ru) * 2012-10-16 2014-08-20 От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Тяжпрессмаш" Способ 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заготовок на прокатных станах
DE102012224505A1 (de) * 2012-12-28 2014-07-03 Sms Siemag Aktiengesellschaft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seitlichen Führen eines Walz- oder Gießerzeugnisses auf einer Transportstraße
JP2016078057A (ja) 2014-10-14 2016-05-16 新日鐵住金株式会社 スラブのキャンバー抑制方法及びキャンバー抑制装置、並びにスラブのガイド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128964A (en) * 1978-03-30 1979-10-05 Sumitomo Metal Ind Ltd Reverse rolling method for steel ingot
US4651550A (en) * 1983-11-28 1987-03-24 Hitachi, Ltd. Method of decreasing width of thin slab and apparatus therefor
JPS6296943U (zh) * 1985-12-05 1987-06-20
JPS62137134A (ja) * 1985-12-11 1987-06-20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連続幅圧下プレス
JPS63194803A (ja) * 1987-02-10 1988-08-12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板反り防止装置
JPH03254301A (ja) * 1990-01-11 1991-11-13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幅圧下プレス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H04172101A (ja) * 1990-11-07 1992-06-19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スラブの幅圧下方法及び装置
JPH07328701A (ja) * 1994-06-03 1995-12-19 Sumitomo Metal Ind Ltd スラブ幅圧下時のスラブ搬送制御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1113338A (ja) * 1999-10-20 2001-04-24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スラブのキャンバー矯正方法及び矯正金型
US20020148254A1 (en) * 2001-04-13 2002-10-17 Central Glass Company,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nding glass sheets
CN103906583A (zh) * 2011-10-25 2014-07-02 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热轧板坯的形状调节设备以及形状调节方法
JP2014076465A (ja) * 2012-10-10 2014-05-01 Nippon Steel & Sumitomo Metal 幅圧下プレス方法および幅圧下プレス装置
JP2015123486A (ja) * 2013-12-27 2015-07-06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スラブ幅圧下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05153A (zh) * 2021-05-31 2021-08-27 安徽马钢重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板带热轧线定宽压力机拉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685308C2 (ru) 2019-04-17
BR112017014946A8 (pt) 2023-01-03
US20180214919A1 (en) 2018-08-02
CN107847992B (zh) 2019-08-16
JP6103158B1 (ja) 2017-03-29
EP3281715A1 (en) 2018-02-14
BR112017014946B1 (pt) 2023-03-28
WO2017195373A1 (ja) 2017-11-16
CA2977816A1 (en) 2017-11-13
KR101973878B1 (ko) 2019-04-29
MX2017009663A (es) 2018-03-01
CA2977816C (en) 2019-11-26
EP3281715A4 (en) 2018-10-31
US10799925B2 (en) 2020-10-13
KR20170137696A (ko) 2017-12-13
EP3281715B1 (en) 2020-05-13
ES2804904T3 (es) 2021-02-09
JPWO2017195373A1 (ja) 2018-05-31
RU2017130614A (ru) 2019-02-28
BR112017014946A2 (pt) 2018-06-19
RU2017130614A3 (zh) 2019-0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84652B (zh) 根据中间坯镰刀弯控制精轧机架跑偏的方法
TWI358332B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pecifically influencing the
KR20150093802A (ko) 금속 평탄 제품의 평탄도 측정 및 잔류 응력 측정
JP6801833B1 (ja) 熱間圧延鋼帯の蛇行制御方法、蛇行制御装置及び熱間圧延設備
US20130263634A1 (en) Rolling mill for producing steel for tubes and thin strip
CN107847992A (zh) 展宽轧制方法以及展宽轧制装置
JP6809488B2 (ja) 熱間圧延の粗圧延方法、熱間圧延の粗圧延装置、熱延鋼板の製造方法及び熱延鋼板の製造装置
CN103128099A (zh) 一种热轧系统和方法
JP4623230B2 (ja) T形鋼熱間圧延ラインの冷却装置、t形鋼の製造設備及び製造方法
CN103769436B (zh) 前和后金属板的横向校正的方法和装置,以及连续压延设备
JP5727907B2 (ja) 制御装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TWI664033B (zh) 修邊方法及修邊裝置
CN103906583A (zh) 热轧板坯的形状调节设备以及形状调节方法
WO2021014811A1 (ja) 熱間圧延鋼帯の蛇行制御方法、蛇行制御装置及び熱間圧延設備
TWI541081B (zh) 鋼胚之熱軋方法
JP5332922B2 (ja) T形鋼の矯正方法および矯正設備
JP6795008B2 (ja) 鋼矢板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CN111215454B (zh) 一种热轧带钢平整板形控制方法
KR101428306B1 (ko) 강판 쏠림 제어 시스템, 제어 방법 및 열간 압연 장치
JP2002028711A (ja) 熱間圧延設備および熱間圧延方法
JP6354956B2 (ja) サイジングプレスにおける鋼片の曲がり制御方法および曲がり制御装置
JP5581668B2 (ja) T形鋼の製造設備及び製造方法
JPH04228206A (ja) 板ばね製造装置
JPH0773737B2 (ja) 形鋼の矯正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Nippon Iron & Steel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Nippon Steel Corpor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