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54622A -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54622A
CN104954622A CN201410528173.0A CN201410528173A CN104954622A CN 104954622 A CN104954622 A CN 104954622A CN 201410528173 A CN201410528173 A CN 201410528173A CN 104954622 A CN104954622 A CN 1049546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substrate
image read
distribution
ra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2817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54622B (zh
Inventor
北村智章
三国雄一
西田阳治
横田秀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9546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546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546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546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24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 H04N1/02409Focusing, i.e. adjusting the focus of the scanning he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57Connection or assembly of components or eleme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7/00Photographic printing apparatus
    • G03B27/32Projection printing apparatus, e.g. enlarger, copying camera
    • G03B27/50Projection printing apparatus, e.g. enlarger, copying camera with slit or like diaphragm moving over original for progressive expos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0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0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 H04N1/107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with manual scan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Optical Systems Of Projection Type Copiers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读取装置包括:基板,其包括光电转换元件,所述光电转换元件设置成面向成像透镜;折叠的配线,其一端与所述基板连接;以及导电倾斜部,其相对于所述基板的上下方向倾斜并且使所述配线的折叠部分接地。

Description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连接扫描仪部分和打印机部分的线束固定到具有凹形形状的导电部件的凹部上(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JP-A-9-321925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获得一种能够降低由与包括光电转换元件的基板连接的配线引起的电磁波噪声的图像读取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包括:基板,其包括光电转换元件,所述光电转换元件设置成面向成像透镜;折叠的配线,其一端与所述基板连接;以及导电倾斜部,其相对于所述基板的上下方向倾斜并且使所述配线的折叠部分接地。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所述配线折叠为通过所述基板的下侧。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根据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在所述倾斜部的外侧设置有导电盖部件,所述导电盖部件覆盖所述倾斜部、所述配线和所述基板。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根据第三方面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所述盖部件的下端延伸至所述倾斜部的下端。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根据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图像读取装置主体的底壁的设置有所述基板的一部分形成为朝向所述底壁的其它部分下方的一侧突出,并且所述倾斜部的下端和所述盖部件的下端朝向所述底壁的所述其它部分下方的所述一侧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包括:基板,其包括用于读取原稿图像的光电转换元件;折叠的配线,其一端与所述基板连接;以及导电倾斜部,其相对于垂直方向倾斜并且与所述配线的折叠部分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提供根据第六方面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所述配线的另一端沿着静止的所述原稿图像移动,从而读取所述原稿图像,并且所述倾斜部设置在所述配线的不可移动的所述一端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根据第五方面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壳体部,其形成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以容纳突出的底壁。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提供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应用设置有所述光电转换元件的所述基板是固定的CCD型。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提供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应用设置有所述光电转换元件的所述基板移动的CIS型,并且当读取静止的原稿时,接地部分设置在所述基板的不可移动的部分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第六、第九和第十方面,与通过使直线延伸的配线与平坦表面接触来使该配线接地的构造相比,可以稳定地降低电磁波噪声。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与配线在靠近基板的与配线连接的部分的位置处折叠的构造相比,可以减小图像读取装置的宽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与未设置有覆盖倾斜部、配线和基板的导电盖部件的构造相比,可以降低泄漏的电磁波噪声。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与盖部件的下端不延伸至倾斜部的下端的构造相比,可以降低电磁波噪声。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图像读取装置主体的底壁的设置有基板的一部分形成为朝向底壁的其它部分的下侧突出,与倾斜部的下端和盖部件的下端不朝向底壁的其它部分的下侧延伸的构造相比,可以降低电磁波噪声。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与通过配线的可移动部分来进行接地的构造相比,可以稳定地降低电磁波噪声。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不包括容纳突出底壁的壳体部的构造相比,可以抑制从能够降低由配线引起的电磁波噪声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底部起算的高度的增加。
附图说明
将基于下面的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是示出具有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构造的正视图;
图2以放大方式示出具有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部分的正视图;
图3是示出图像读取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以及
图4是示出图像读取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正视图中,箭头RI表示向右的方向,箭头LE表示向左的方向,箭头UP表示向上的方向,箭头DO表示向下的方向。此外,如图3所示,在图像读取装置100的平面图中,箭头FR表示向前的方向,箭头RE表示向后的方向。而且,在下面的说明中,记录介质(打印纸张P)的传送方向的上游可简称为“上游”,记录介质(打印纸张P)的传送方向的下游可简称为“下游”。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包括作为壳体的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A,壳体由多个框架部件和面板部件形成。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A的下侧设置有纸张收容部12,纸张收容部12收容作为记录介质实例的打印纸张P。在纸张收容部12的上侧设置有传送部14,传送部14用于将打印纸张P传送到下面要说明的主操作部16。
主操作部16设置在传送部14的上侧,主操作部16将图像形成在从纸张收容部12供应而来的打印纸张P上。用于读取原稿(未在附图中示出)的图像读取装置100设置在主操作部16的上侧。此外,主操作部16设置有控制部18,控制部18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和图像读取装置100的各部分的操作。
纸张收容部12包括第一收容部22、第二收容部24和第三收容部26,这些收容部分别收容尺寸不同的打印纸张P。另外,传送部14包括输送辊32、馈送辊34和36以及配准辊38,这些辊传送分别收容在第一收容部22、第二收容部24和第三收容部26中且具有不同尺寸的打印纸张P。
具体而言,输送辊32分别设置在第一收容部22、第二收容部24和第三收容部26的左侧上端,以逐一输送所收容的打印纸张P。馈送辊34分别设置在输送辊32的下游,以将所输送的打印纸张P馈送到传送部14的传送路径30。
在馈送辊34的下游的传送路径30中,设置有逐一传送打印纸张P的馈送辊36。在馈送辊36的下游设置有配准辊38,该配准辊38用于使打印纸张P临时停止,并且在预定定时将打印纸张P输送到下文将要说明的二次图像转印位置,以对准图像转印位置。
在传送路径30中在下文将要说明的定影装置80的下游以及纸张排出部28的上游,双面传送路径40与传送路径30连接。当图像形成在打印纸张P的背面上时,双面传送路径40传送打印纸张P并且使打印纸张P反转。另外,在传送路径30与双面传送路径40之间设置有输送部件(未在附图中示出)。该输送部件用于将打印纸张P从传送路径30输送到双面传送路径40。
双面传送路径40形成为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正视图中呈朝向下侧的直线状,并且包括临时使正面形成有图像的打印纸张P反转的纸张反转部42。双面传送路径40形成为从右侧朝向左侧的大致直线状,并且包括供给路径44,供给路径44将在纸张反转部42中反转的打印纸张P再次供给到馈送辊36。在下文要说明的二次图像转印位置处,图像被转印到通过供给路径44再次送到馈送辊36的打印纸张P的背面。
如图1和图2所示,主操作部16包括:图像形成部50,其将色调剂图像形成在打印纸张P上;以及定影装置80,其通过加热和加压将由图像形成部50形成在打印纸张P上的色调剂图像定影到打印纸张P上。
图像形成部50包括:图像形成单元52Y、52M、52C和52K,其具有与黄色(Y)色调剂、品红色(M)色调剂、蓝绿色(C)色调剂和黑色(K)色调剂对应的图像保持部件54Y、54M、54C和54K;曝光单元62Y、62M、62C和62K,其用光束L照射图像保持部件54Y、54M、54C和54K的外周表面并且对外周表面进行曝光;以及转印单元64,其将形成在图像保持部件54Y、54M、54C和54K的外周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打印纸张P上。
在下面的说明中,当需要具体描述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和黑色(K)等颜色时,将字母字符Y、M、C和K附到附图标记的末尾。此外,对于相同构造而言,当不需要具体描述Y、M、C和K时,将省略附图标记后的字母字符Y、M、C和K来进行描述。
图像形成单元52包括筒状图像保持部件54,当纵向被设定为轴向时,图像保持部件54形成为能够通过电动机(未在附图中示出)的驱动而沿箭头R方向(图中所示的顺时针旋转方向)旋转。图像形成单元52还包括充电单元56、显影单元58以及清洁装置60,这些部件面向图像保持部件54的外周表面并且沿旋转方向从上游到下游顺次排列。
曝光单元62构造为借助可旋转多面反射镜(多面体反射镜)来扫描从光源(未在附图中示出)发射出的光束L,以通过包括反射镜63在内的多个光学元件来反射光束L,并且照射图像保持部件54的外周表面。另外,图像保持部件54设置在曝光单元62的下方。
用从曝光单元62发射出的光束L照射图像保持部件54的位于充电单元56与显影单元58之间的外周表面。另外,下文要描述的中间图像转印带66与图像保持部件54的位于显影单元58与清洁装置60之间的外周表面接触。
充电单元56构造为例如电晕型充电部,其通过对丝线(放电丝)施加电压进行电晕放电并用具有与色调剂相同极性的电压对图像保持部件54的外周表面进行充电。另外,通过用基于图像数据的光束L来照射图像保持部件54的带电外周表面来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单元58收容有显影剂,显影剂中混合了带负电的色调剂以及由例如磁性体制成的载体粒子,并且显影单元58包括设置在筒状显影套筒59内部的磁性辊(未在附图中示出),在磁性辊的周向上布置有多个磁极。显影单元58构造为使得通过旋转显影套筒59而将磁刷形成在面向图像保持部件54的部分中。
通过电压施加部(未在附图中示出)将显影偏压施加到显影套筒59上,显影单元58用色调剂将静电潜像显影到图像保持部件54的外周表面上,从而形成色调剂图像(显影剂图像)。另外,从设置在图像形成部50上方的用于各个颜色的色调剂盒88向用于各个颜色的显影单元58供应各个色调剂。
清洁装置60包括清洁刮板61,清洁刮板61与图像保持部件54的外周表面接触,并且通过清洁刮板61刮除残留在图像保持部件54的外周表面上的色调剂来收集色调剂。此外,显影单元58所显影的色调剂图像一次转印到其上的中间图像转印带66沿图像保持部件54的旋转方向设置在显影单元58的下游。
如图1所示,转印单元64包括:环形中间图像转印带66;一次图像转印辊68,其将色调剂图像从图像保持部件54一次转印到中间图像转印带66上;以及二次图像转印辊70和辅助辊72,其将顺序叠加在中间图像转印带66上的色调剂图像二次转印到打印纸张P上。
在中间图像转印带66内部设置有旋转的驱动辊74以及可旋转的多个从动辊76。另外,中间图像转印带66卷绕在一次图像转印辊68Y、68M、68C和68K、驱动辊74、从动辊76和辅助辊72上。通过驱动辊74的旋转,中间图像转印带66沿图中的逆时针旋转方向旋转。
一次图像转印辊68构造为例如围绕由诸如不锈钢等金属制成的柱状轴设置有弹性层(未在附图中示出),并且由于轴的两端由轴承支撑而能够旋转。此外,将具有与色调剂的极性相反的极性的电压(正电压)从电源(未在附图中示出)施加到一次图像转印辊68的轴上。
二次图像转印辊70具有例如与一次图像转印辊68相同的构造、设置在传送路径30中的配准辊38的下游、并且构造为能够旋转。二次图像转印辊70与中间图像转印带66的表面(外表面)接触,使得在二次图像转印位置处,中间图像转印带66介于辅助辊72与二次图像转印辊70之间。
辅助辊72构造为形成二次图像转印辊70的相对电极,并且通过设置为与辅助辊72的外周表面接触的金属供电辊(未在附图中示出)将二次转印电压(负电压)施加到辊上。二次转印电压施加到辅助辊72上,从而在辅助辊72与二次图像转印辊70之间产生电位差。因此,中间图像转印带66上的色调剂图像二次转印到已被传送到二次图像转印辊70与中间图像转印带66之间的接触部分的打印纸张P上。
在二次图像转印辊70的下游设置有传送带78。传送带78将完成了色调剂图像的二次转印的打印纸张P传送到定影装置80。传送带78卷绕在支撑辊46和驱动辊48上,并且旋转以将打印纸张P传送到定影装置80。
定影装置80包括:加热带机构82,其具有定影带84,定影带通过加热对转印到打印纸张P上的色调剂图像进行定影;以及加压辊86,其将打印纸张P按压在定影带84上。结果,在传送纸张通过定影带84和加压辊86的同时通过对打印纸张P进行加热和加压,将转印到打印纸张P上的色调剂图像定影到打印纸张P上。
接下来,将对图像读取装置100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图像读取装置100包括:原稿台板102,其上可以放置多张原稿(未在附图中示出);台板玻璃104,其上放置有单张原稿;原稿读取部106,其读取放置在台板玻璃104上的原稿;以及原稿排出部108,其排出已被读取的原稿。
如图2所示,原稿读取部106包括作为由多个框架部件和面板部件形成的壳体的图像读取装置主体100A。图像读取装置主体100A设置有:光照射部110,其用光照射放置在台板玻璃104上的原稿;以及一个全速率反射镜112和两个半速率反射镜114,其沿平行于台板玻璃104的方向反射且返回由光照射部110射出且由原稿反射的反射光。
原稿读取部106包括:成像透镜116,全速率反射镜112和半速率反射镜114所反射和返回的光入射到该成像透镜116中;以及光电转换元件118,其将由成像透镜116成像的反射光转换成电信号。另外,设置为面向成像透镜116的光电转换元件118设置在基板120的表面的朝向图2中的左侧的一侧。此外,成像系统128至少包括成像透镜116以及具有光电转换元件118的基板120。
如图2所示,图像读取装置100设置在色调剂盒88的上方。即,覆盖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A的上部等的面板部件(未在附图中示出)不设置在色调剂盒88与图像读取装置100之间,而是图像读取装置100直接设置在色调剂盒88的上表面侧。
具体而言,在图像读取装置主体100A中,位于设置有基板120的部分正下方的底壁形成为朝向位于未设置有基板120的部分的正下方的底壁122下方的一侧突出的突出底壁126。另外,底壁122和突出底壁126通过连接壁124(参考图4)一体连接。
突出底壁126设置在色调剂盒88Y与色调剂盒88M之间。图像读取装置主体100A直接设置在色调剂盒88Y、88M、88C和88K的上表面侧。另外,连接壁124在上下方向上与色调剂盒88重叠。然而,在色调剂盒88Y与色调剂盒88M之间存在空间,并且该空间形成为壳体部20,该壳体部20形成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A中以容纳突出底壁126。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基板120形成为细长形状,其长度方向是装置的纵向。作为配线实例的线束136的一端136B和线束138的一端138B与基板120的面向图4中右侧的正表面侧的上端连接。
例如,前侧的线束136用于电源,而后侧的线束138用于发送图像数据的电信号。结果,通过光电转换元件118转换的电信号通过后侧的线束138发送到图像形成装置10,并且受到图像处理。
线束136和138分别被折叠且折回成经过基板120的下侧。如上所述,通过使线束经过基板120的下侧,在图4中的向右方向上扩大了可以由配线形成的空间。结果,抑制了图像读取装置100的宽度的增加。
具体而言,线束136和138从基板120的面向图4中右侧的表面侧的上端返回到下侧,并且通过基板120的下端120A与下文要说明的接地板140之间的间隙朝向基板120的左侧返回。通过该构造,线束136和138的另一端(未在附图中示出)与图像形成装置10连接。从纵向观察时,分别折叠成曲线形状(圆弧形状)或弯曲形状的折叠部分136A和138A形成在位于基板120右侧的线束136和138的下端处。
如图3和图4所示,接地板140设置在图像读取装置主体100A的内部。接地板140是金属导电壳体,其构造为周壁144围绕具有大致矩形板状的底壁142A一体形成,并且壳体的顶部是敞开的。底壁142的右侧(基板120正下方)上的一部分沿着连接壁124和突出底壁126向下突出。
从纵向观察时,倾斜壁146一体地形成在接地板140的周壁144的位于基板120右侧的下端处,从而在纵向上具有对应于整个装置的长度。倾斜壁146是相对于上下方向(竖直方向)成预定角度倾斜的倾斜部的实例。线束136和138的折叠部分136A和138A由于其自身重量而在线束136和138的宽度方向上总是与倾斜壁146的内表面线接触。
即,线束136和138总是接地到接地板140的倾斜部分。另外,如图4所示,成像透镜116在接地板140的底壁142的左侧部分沿纵向安装在上表面的中心处。像透镜116的光轴设定成沿着左右方向。
金属(导电)盖部件130设置在接地板140的外侧。盖部件130是构造为周壁134围绕矩形板状的顶壁132一体形成的壳体,并且盖部件130在下侧敞开。盖部件130形成为比接地板140大。因此,盖部件130是接地板140的盖,并且构造为覆盖接地板140、线束136和138、基板120等。
具体而言,接地板140的周壁144的顶面144A构造为与盖部件130的顶壁132的内表面接触。另外,表面不一定必须彼此接触,而是可以由不同的部分支撑。盖部件130的周壁134的下端134A延伸至与接地板140的倾斜壁146的下端146A的高度大致相同的高度的位置。
接地板140的周壁144和盖部件130的周壁134构成所谓的迷宫式结构(labyrinth structure)。在该结构中,电磁波噪声穿过的路径被复杂化,使得当电磁波噪声出现时电磁波噪声不通过直线线路连接到其他部分。
接地板140的倾斜壁146的下端146A和盖部件130的周壁134的下端134A延伸到底壁122下方的一侧。即,倾斜壁146的下端146A和盖部件130的下端134A延伸至端部与突出底壁126的底面126A接触的位置。因此,盖部件130的周壁134和连接壁124构成迷宫式结构,并且使整个迷宫式结构复杂化。
在具有带有上述构造的图像读取装置100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下面将主要对线束136和138的接地结构的效果进行说明。
当想要复印(或扫描)一张原稿时,将该一张原稿放置在图像读取装置100的原稿台板102上,或者放置在台板玻璃104上,通过操作未在附图中示出的操作面板来开始复印。即,该一张原稿由原稿读取部106进行读取。然后,将读取的图像数据发送到主操作部16。
然后,由各个充电单元56对各个图像保持部件54的外周表面进行充电,并且根据所发送图像数据由从各个曝光单元62发射出的光束L进行曝光。由此,在各个图像保持部件54的外周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然后,形成在各图像保持部件54的外周表面上的静电潜像由相应的显影单元58显影为具有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和黑色(K)等相应颜色的色调剂图像。
随后,在一次转印位置处,通过相应的一次图像转印辊68将形成在相应图像保持部件54的外周表面上的相应色调剂图像顺次转印到中间图像转印带66上。然后,在二次图像转印位置处,通过二次图像转印辊70和辅助辊72,将多重转印到中间图像转印带66上的色调剂图像二次转印到通过传送路径30传送的打印纸张P的正面上。
正面上转印有色调剂图像的打印纸张P由传送带78朝向定影装置80进行传送。然后,定影装置80对打印纸张P的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进行加热和加压。由此,色调剂图像定影到打印纸张P的表面上。其上定影有色调剂图像的打印纸张P被排出到纸张排出部28。以此方式,完成一系列图像形成过程。
在将色调剂图像形成在打印纸张P的未形成有图像的背面上的情况下(在双面打印的情况下),正面上定影有色调剂图像的打印纸张P被输送到双面传送路径40。然后,打印纸张P通过双面传送路径40再次传送至馈送辊36,并且色调剂图像在二次图像转印位置处转印到打印纸张P的背面上。通过定影装置80对背面上转印有色调剂图像的打印纸张P上的色调剂图像进行定影,之后将纸张排出到纸张排出部28。
此处,如图3和图4所示,线束136和138的一端136B和138B中的每一个连接到具有光电转换元件118的基板120的上端。另外,线束136和138的折叠部分136A和138A中的每一个总是与接地板140的倾斜壁146的内表面线接触。
即,即使线束136和138的长度或者具有光电转换元件118的基板120沿图4中左右方向相对于成像透镜116的位置调节上分别出现误差,线束136和138的折叠部分136A和138A也会由于其自身重量而总是与倾斜壁146的内表面上的任意位置接地,而不与内表面分离。结果,降低了由线束136和138引起的电磁波噪声。
盖部件130设置在接地板140的外侧。接地板140的周壁144和盖部件130的周壁134构成了迷宫式结构。即,接地板140的周壁144的顶面144A与盖部件130的顶壁132的内表面相接触,并且盖部件130的周壁134的下端134A延伸至与接地板140的倾斜壁146的下端146A的高度大致相同的高度的位置。
因此,通过迷宫式结构来衰减由线束136和138发生且通过接地板140降低的电磁波噪声。即,通过这种构造,降低了由线束136和138发生且泄漏到图像读取装置100的外部的电磁波噪声。
按与本示例性实施例类似的方式,接地板140的倾斜壁146的下端146A和盖部件130的周壁134的下端134A延伸到底壁122下方的一侧(延伸至端部与突出的底壁126的底面126A接触的位置)。在该情况下,通过围绕突出底壁126一体连接的连接壁124使迷宫式结构复杂化。因此,进一步降低了由线束136和138发生且泄漏到图像读取装置100外部的电磁波噪声。
如图2所示,在图像读取装置主体100A和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A之间未设置有面板部件等。另外,图像读取装置主体100A的突出底壁126设置在色调剂盒88Y和色调剂盒88M之间的壳体部20中。
结果,通过实现图像形成速度的提高、图像的图像品质的提升以及耗材寿命的增加,扩展了主操作部16的区域。甚至在该情况下,与面板部件设置在图像读取装置主体100A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A之间的构造相比,抑制或防止了图像读取装置100的从地板起算的高度的增加。
即,实现了图像形成速度的提高等,而不会损害图像读取装置100的可操作性。在该构造中,在图像读取装置主体100A和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A之间未设置有面板部件等。因此,与设置有面板部件的构造相比,在实现制造成本降低方面具有优势。
基于附图,上文已经对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100和图像形成装置10进行了说明。然而,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100和图像形成装置10不限于图中所示的实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内的情况下,可以在设计方面进行适当地修改。
例如,接地板140的倾斜壁146可以构造为仅形成在沿纵向与线束136和138的折叠部分136A和138A线接触的两端上,并且接地板140不限于图中所示的形状。此外,线束136和138的数量不限于如图所示的两个。
线束136和138可以朝向图4中的右侧折叠,而不通过基板120的下侧,并且倾斜壁146可以与折叠部分接触。通过该构造,可以使原稿读取部106的高度最小化。此外,当线束136和138与倾斜壁146接触时,线束136和138可被拉回且返回通过盖部件130的外部,而不被进一步折叠。此外,作为接地部分的实例,仅倾斜壁146可由金属制成且通过金属接地,其他部分可由塑料制成。
本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所谓的CCD型,即,设置有光电转换元件118的基板120是固定的。本示例性实施例可应用于所谓的CIS型,即,设置有光电转换元件118的基板120沿着原稿移动。在该情况下,在读取静止的原稿的情况下,当读取静止的原稿时,设置有光电转换元件118的基板120本身移动。因此,接地部分可以设置在不可移动的部分上。
出于解释和说明的目的提供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前面的说明。不意在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显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进行许多修改和变型。选择和说明本示例性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因此使得本技术领域的其他人能够为实现各种实施例理解本发明和各种适合于所构想的特定应用的修改。目的在于通过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内容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包括:
基板,其包括光电转换元件,所述光电转换元件设置成面向成像透镜;
折叠的配线,其一端与所述基板连接;以及
导电倾斜部,其相对于所述基板的上下方向倾斜并且使所述配线的折叠部分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
其中,所述配线折叠为通过所述基板的下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
其中,在所述倾斜部的外侧设置有导电盖部件,所述导电盖部件覆盖所述倾斜部、所述配线和所述基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
其中,所述盖部件的下端延伸至所述倾斜部的下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
其中,图像读取装置主体的底壁的设置有所述基板的一部分形成为朝向所述底壁的其它部分下方的一侧突出,并且
所述倾斜部的下端和所述盖部件的下端朝向所述底壁的所述其它部分下方的所述一侧延伸。
6.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包括:
基板,其包括用于读取原稿图像的光电转换元件;
折叠的配线,其一端与所述基板连接;以及
导电倾斜部,其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并且与所述配线的折叠部分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
其中,所述配线的另一端沿着静止的所述原稿图像移动,从而读取所述原稿图像,并且
所述倾斜部设置在所述配线的不可移动的所述一端上。
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及
壳体部,其形成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以容纳突出的底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
其中,应用设置有所述光电转换元件的所述基板是固定的CCD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
其中,应用设置有所述光电转换元件的所述基板能够移动的CIS型,并且
当读取静止的原稿时,接地部分设置在所述基板的不可移动的部分上。
CN201410528173.0A 2014-03-25 2014-10-09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49546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62450A JP6291951B2 (ja) 2014-03-25 2014-03-25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62450 2014-03-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54622A true CN104954622A (zh) 2015-09-30
CN104954622B CN104954622B (zh) 2019-01-25

Family

ID=541689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28173.0A Active CN104954622B (zh) 2014-03-25 2014-10-09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686430B2 (zh)
JP (1) JP6291951B2 (zh)
CN (1) CN10495462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362191B2 (en) * 2016-08-29 2019-07-23 Fuji Xerox Co., Ltd.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device and image reading device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17991A (ja) * 2000-02-04 2001-08-10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JP2004048653A (ja) * 2002-05-15 2004-02-12 Canon Inc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CN1479178A (zh) * 2002-04-23 2004-03-03 ������������ʽ���� 图像读取装置
US20040166542A1 (en) * 2002-10-07 2004-08-26 Cohly Hari Har Parshad Non-invasive urine test for potential prostate abnormalities
JP2005017572A (ja) * 2003-06-25 2005-01-20 Canon Inc 画像読取装置
JP2005057628A (ja) * 2003-08-07 2005-03-03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入出力装置
CN101150644A (zh) * 2006-09-20 2008-03-2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扫描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81803A (en) * 1990-11-26 1994-01-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sensor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JPH0830062A (ja) * 1994-05-11 1996-02-02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H08125814A (ja) * 1994-10-28 1996-05-17 Canon Inc 光電変換装置及び情報処理装置
JPH09321925A (ja) 1996-05-31 1997-12-12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のノイズ遮蔽方法
JP3728850B2 (ja) * 1997-03-07 2005-12-2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における電線の配線構造
JP3805100B2 (ja) * 1997-04-10 2006-08-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電変換装置
JP2001077983A (ja) * 1999-09-06 2001-03-23 Canon Inc 画像読取装置
JP3703374B2 (ja) * 2000-07-19 2005-10-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3798629B2 (ja) * 2001-01-12 2006-07-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読取装置
JP3800013B2 (ja) * 2001-02-09 2006-07-1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波ノイズの放射防止構造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読取装置
CN1199433C (zh) * 2001-05-16 2005-04-27 尼司卡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读取机构和图像读取装置
JP2003283727A (ja) * 2002-03-20 2003-10-03 Canon Inc 記録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116451B2 (en) * 2002-10-03 2006-10-03 Yu-Shan Chang Scanning apparatus
US7095532B2 (en) * 2002-10-03 2006-08-22 Yu-Shan Chang Scanning apparatus
JP4053469B2 (ja) * 2003-06-12 2008-02-2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静電潜像読取装置
JP4530939B2 (ja) * 2005-08-03 2010-08-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4795063B2 (ja) * 2006-03-17 2011-10-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4135751B2 (ja) * 2006-06-08 2008-08-2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US7384301B2 (en) * 2006-10-03 2008-06-10 Foxlink Image Technology Co., Ltd. Anti-wear flexible flat cable
US7817313B2 (en) * 2006-11-15 2010-10-19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scanne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scanning method
JP2009272540A (ja) * 2008-05-09 2009-11-19 Canon Inc 電子機器
JP5106298B2 (ja) * 2008-07-30 2012-12-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5493397B2 (ja) * 2009-03-10 2014-05-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画像読み取り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91653A (ja) * 2009-10-22 2011-05-06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52613B2 (ja) * 2011-03-30 2013-11-27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光学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WO2013069200A1 (ja) * 2011-11-11 2013-05-1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JP5962469B2 (ja) * 2012-11-30 2016-08-0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US9423754B2 (en) * 2013-04-26 2016-08-23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17991A (ja) * 2000-02-04 2001-08-10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CN1479178A (zh) * 2002-04-23 2004-03-03 ������������ʽ���� 图像读取装置
JP2004048653A (ja) * 2002-05-15 2004-02-12 Canon Inc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US20040166542A1 (en) * 2002-10-07 2004-08-26 Cohly Hari Har Parshad Non-invasive urine test for potential prostate abnormalities
JP2005017572A (ja) * 2003-06-25 2005-01-20 Canon Inc 画像読取装置
JP2005057628A (ja) * 2003-08-07 2005-03-03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入出力装置
CN101150644A (zh) * 2006-09-20 2008-03-2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扫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186132A (ja) 2015-10-22
US9686430B2 (en) 2017-06-20
US20150281485A1 (en) 2015-10-01
CN104954622B (zh) 2019-01-25
JP6291951B2 (ja) 2018-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8781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stably conveying recording medium
CN104914697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6842852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7471922B2 (en) Segmented transfer assist blade
US7509069B2 (en)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or printing photographic image and method for printing photographic image using the same
CN104954622A (zh)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US903145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detachable unit, and plural detachable units
CN102654738A (zh) 充电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US20100110508A1 (en) Printing apparatus having common scanning and printing feed path
JP684226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4434047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556446A (zh) 旋转驱动传递机构和使用该机构的成像设备
CN110018622B (zh) 电连接构造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1818039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06349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control unit controlling bias applied to a charging member and a transfer member
JP2010093406A (ja) 原稿送り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25134A (ja) 感光体ドラム、感光体ドラムの補強部材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156574A (ja) 検知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CN104954603B (zh) 图像形成设备
JP4239097B2 (ja) 定着器
JP6977525B2 (ja) 帯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16745A (ja) 画像書込み装置
JP2017194128A (ja) コイルばね、コイルばね保持機構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487295B2 (ja) トナー搬送装置、トナー供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3646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