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69176A - 布料的缝迹结构 - Google Patents

布料的缝迹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69176A
CN104769176A CN201480002951.0A CN201480002951A CN104769176A CN 104769176 A CN104769176 A CN 104769176A CN 201480002951 A CN201480002951 A CN 201480002951A CN 104769176 A CN104769176 A CN 1047691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oth
ora terminalis
needlework
looper
looper thr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0295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69176B (zh
Inventor
今野广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f This Spy Of Co Ltd General Hundred
Original Assignee
If This Spy Of Co Ltd General Hundre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f This Spy Of Co Ltd General Hundred filed Critical If This Spy Of Co Ltd General Hundred
Publication of CN1047691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691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691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6917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27/00Details of garments or of their making
    • A41D27/24Hems; Seam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1/00General types of 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out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 D05B1/08General types of 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out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for making multi-thread seams
    • D05B1/18Seams for protecting or securing edges
    • D05B1/20Overedge seams
    • D05B1/22Overedge seams combined with joining or securing seam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1/00General types of 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out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 D05B1/08General types of 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out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for making multi-thread seams
    • D05B1/18Seams for protecting or securing edges
    • D05B1/20Overedge seam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93/00Stitches; Stitch sea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缝上部分不会在与肌肤接触的衣服的里面突出且能够平滑地缝合布料、而且布料的端缘不会出现在衣服的表面、还富有美感的布料的缝迹结构和缝制方法。其解决手段是一种布料的缝迹结构,在一布料(2)的上表面,将针线(6)的一部分自设成恒定间隔的针迹孔(4)贯穿至下表面而形成的针迹(5)沿着布料的端缘(2a)延伸,在另一布料(3)的上表面,沿着布料的端缘(3a)排列多个线环(7),该线环(7)是通过贯穿一布料(2)的针迹孔(4)而在两块布料的下表面通过的针线(6)的环形的顶端突出而形成的,第2弯针线(9)将自另一布料(3)突出的线环(7)和缠绕穿过一布料(2)的针迹孔(4)的两根针线并在布料上表面以朝向另一布料(3)的方式呈之字形行进的第1弯针线(8)连结起来,将两块布料以各端缘对接的状态连接起来。

Description

布料的缝迹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两块布料的各端缘以相互对接的状态连接起来的布料的缝迹结构和缝制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以来,为了缝合用于缝制衣服等的两块布料,一般的做法是(图11的(a)):通常使用包缝机(日文:ロックミシン),一边用针线将端缘对齐并重叠的两块布料缝合起来,一边用两根弯针线在布料的端缘进行边缘包缝,使得将两块布料接合起来的同时不会使纤维自布料的端缘散开。并且,像这样用包缝机缝合起来的缝上部分,不会有纤维的散开但布料的端缘会暴露,外观不佳,因此,使该缝上部分配置在衣服的里面而从外部无法看见。
然而,若像这样将用包缝机缝制后的缝上部分配置在衣服的里面,则缝上部分使布料变厚(图11的(a)、(b)),并自衣服的表面和里面突出而刺激肌肤。特别是近年,特应性皮肤炎等皮肤的过敏性疾病成为问题,在肌肤与衣服接触的情况下,存在衣服造成的摩擦引起发痒而使症状恶化的趋势。另一方面,将与肌肤接触的内衣或衣服翻过来穿,从而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即使突出的缝上部分不直接接触肌肤、布料的较厚的缝上部分位于衣服的外面,与其他的部分相比给肌肤带来的压力也更大,人们在运动时会产生拖拽运动、刺激肌肤。此外,将内衣或衣服翻过来穿较麻烦,不仅外观也变差,而难以发挥具有近年开发的较高的功能性的布料所具有的本来的功能,使衣服的价值降低。
因此,谋求缝上部分不会在衣服的与肌肤接触的里面突出而平滑地缝合布料、而且布料的端缘不会出现在衣服的表面、还富有美感的布料的缝迹结构和缝制方法的开发。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3466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缝上部分不会在衣服的与肌肤接触的里面突出而能够平滑地缝合布料、而且布料的端缘不会出现在衣服的表面、还富有美感的布料的缝迹结构和缝制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人进行研究后的结果发现:在一布料的上表面,将针线的一部分自设成恒定间隔的针迹孔贯穿至下表面而形成沿着布料的端缘延伸的针迹,在另一布料的上表面,沿着布料的端缘排列多个线环,该线环是通过贯穿一布料的针迹孔而在两块布料的下表面通过的针线的一部分呈环形突出而形成的,第1弯针线缠绕穿过一布料的针迹孔的两根针线并在布料上表面以朝向另一布料的方式呈之字形行进,反复进行第2弯针线进入由第1弯针线形成的线圈孔、缠绕自另一布料突出的相邻的两个线环的相对的两根线并自线圈孔出来、进入相邻的线圈孔的动作而将第1弯针线和自另一布料突出的线环连结起来,从而能够使缝上不会突出地将两块布料的端部接合起来,以至完成本发明。
即本发明是一种布料的缝迹结构,其用于将两块布料连接起来,其特征在于,在一布料的上表面,将针线的一部分自设成恒定间隔的针迹孔贯穿至下表面而形成的针迹沿着布料的端缘延伸,在另一布料的上表面,沿着布料的端缘排列多个线环,该线环是通过贯穿一布料的针迹孔而在两块布料的下表面通过的针线的环形的顶端突出而形成的,第1弯针线缠绕穿过一布料的针迹孔的两根针线并在布料上表面以朝向另一布料的方式呈之字形行进,反复进行第2弯针线进入由第1弯针线形成的线圈孔、缠绕自另一布料突出的相邻的两个线环的相对的两根线并自线圈孔出来、进入相邻的线圈孔的动作而将第1弯针线和自另一布料突出的线环连结起来,从而将两块布料以各端缘对接的状态连接起来。
此外,本发明是一种布料的缝迹结构,其用于将两块布料连接起来,其特征在于,在一布料的上表面,将针线的一部分自设成恒定间隔的针迹孔贯穿至下表面而形成的针迹沿着布料的端缘延伸,在另一布料的上表面,沿着布料的端缘排列多个线环,该线环是通过贯穿一布料的针迹孔而在两块布料的下表面通过的针线的环形的顶端突出而形成的,第1弯针线缠绕穿过一布料的针迹孔的两根针线并在布料上表面以朝向另一布料的方式呈之字形行进,反复进行第2弯针线进入由第1弯针线形成的线圈孔、缠绕自另一布料突出的相邻的两个线环的相对的两根线并自线圈孔出来、进入相邻的线圈孔的动作而将第1弯针线和自另一布料突出的线环连结起来,使一布料的端缘折边,以在该折边部分重叠有另一布料的端缘的状态连接两块布料。
而且,本发明是一种布料的缝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自端缘对齐并上下重叠的两块布料的上方使针线的一部分一边以恒定间隔贯穿两块布料一边沿着端缘形成针迹,并且,在上侧的布料的上表面,将第1弯针线缠绕穿过针迹孔的两根针线并使第1弯针线以朝向端缘外侧的方式呈之字形行进而形成线圈,在下侧的布料的下表面,使贯穿的针线的环形的顶端延伸至布料的端缘外侧而形成线圈,在布料的端缘外侧,反复进行第2弯针线自上方进入第1弯针线所形成的线圈孔、缠绕位于该线圈孔的下方的针线所形成的相邻的两个线圈的相对的两根线并自线圈孔出来、进入第1弯针线所形成的相邻的线圈孔的动作而将第1弯针线和针线连结起来,在与布料的端缘分开的位置进行边缘包缝之后,展开两块布料,从而将两块布料以各端缘对接的状态连接起来。
此外,本发明是一种布料的缝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自端缘对齐并上下重叠的两块布料的上方使针线的一部分一边以恒定间隔贯穿两块布料一边沿着端缘形成针迹,并且,在上侧的布料的上表面,将第1弯针线缠绕穿过针迹孔的两根针线并使第1弯针线以朝向端缘外侧的方式呈之字形行进而形成线圈,在下侧的布料的下表面,使贯穿的针线的环形的顶端延伸至布料的端缘外侧而形成线圈,在布料的端缘外侧,反复进行第2弯针线自上方进入第1弯针线所形成的线圈孔、缠绕位于该线圈孔的下方的针线所形成的相邻的两个线圈的相对的两根线并自线圈孔出来、进入第1弯针线所形成的相邻的线圈孔的动作而将第1弯针线和针线连结起来,在与布料的端缘分开的位置进行了边缘包缝之后,展开两块布料,从而使一布料的端缘折边,以在该折边部分重叠有另一布料的端缘的状态连接两块布料。
而且,本发明是一种包缝机,使将针线贯穿顶端部的线孔并进行上下动作的针、将第1弯针线贯穿顶端部的线孔并在与布料的输送方向交差的方向上进行工作的上弯针及将第2弯针线贯穿顶端部的线孔并在与布料的输送方向交差的方向上进行工作的下弯针彼此协同动作而进行边缘包缝,其特征在于,将针板的爪的侧面的用于进行边缘包缝的位置设置在自利用上下的刀具进行裁切的布料的端缘向外侧与该布料的端缘分开的位置。
此外,本发明是一种由包缝机进行的缝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松缓针线的张力,从而下弯针运送已贯穿了两块布料的针线的环形的顶端,在自布料的端缘向外侧与该布料的端缘分开的位置进行利用第1弯针线、第2弯针线及针线的边缘包缝。
而且,本发明是一种由包缝机进行的缝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使针线穿过弯针用挑线器的穿线孔,下弯针运送伴随弯针的移动而松驰的针线的环形的顶端。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缝上部分不会在与肌肤接触的衣服的里面突出且能够平滑地缝合布料、而且布料的端缘不会出现在衣服的表面、还富有美感的衣服。
此外,对于本发明的布料的缝迹结构,两块布料的接合的彼此的端缘没有被固定,能够进行拖拽运动,因此,当人在运动时布料会追随皮肤的运动而运动,因此,布料不会摩擦肌肤表面。因此,即使穿着衣服也易于运动,此外,例如即使运动也不会在衣服的里面刺激过敏性肌肤,且能够有效地减轻不舒适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布料的缝迹结构的图((a)俯视图、(b)仰视图)。
图2是表示使两块布料重叠并进行缝制的状态的图。
图3是表示针、上弯针及下弯针的动作的图。
图4是表示针线、第1弯针线及第2弯针线进行包缝的图。
图5是表示调整针线的张力状态的第1实施方式((a)表示针线张紧后的状态的图,(b)表示针线松驰后的状态的图)。
图6是表示调整针线的张力状态的第2实施方式((a)表示针线张紧后的状态的图,(b)表示针线松驰后的状态的图)。
图7是包缝机所使用的针板的结构图。
图8是包缝机的结构图。
图9是表示布料的缝迹结构的图(另一实施方式)((a)俯视图、(b)仰视图)。
图10是表示以往的包缝机进行包缝的图。
图11是表示以往的包缝机进行的布料的缝迹结构的图((a)缝合部分立起后的状态,(b)缝合部分倒下后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布料的缝迹结构和缝制方法。
如图1的(a)所示,本发明的布料的缝迹结构是将两块布料(2、3)的各端缘(2a、3a)以相互对接的状态连接的布料的缝迹结构(1),其特征在于,在一布料(2)的上表面,将针线的一部分自设成恒定间隔的针迹孔(4)贯穿至下表面而形成的针迹(5)沿着布料的端缘(2a)延伸,在另一布料(3)的上表面,沿着布料的端缘(3a)排列多个线环(7),该线环(7)是通过贯穿一布料(2)的针迹孔(4)而在两块布料(2、3)的下表面通过的针线(6)的环形的顶端突出而形成的,第1弯针线(8)缠绕穿过一布料(2)的针迹孔(4)的两根针线(6)并在布料上表面以朝向另一布料(3)的方式呈之字形行进,第2弯针线(9)进入由第1弯针线(8)形成的线圈孔(10),并缠绕自另一布料突出的相邻的两个线环(7、7)的相对的两根线并自线圈孔(10)出来,进入相邻的线圈孔,反复进行上述动作将第1弯针线(8)和自另一布料(3)突出的线环(7)连结起来,从而将两块布料(2、3)以各端缘(2a、3a)对接的状态连接起来。
通过这样的布料的缝迹结构,从而能够提供一种缝上部分不会在与肌肤接触的衣服的里面突出且能够平滑地缝合布料、而且布料的端缘不会出现在衣服的表面、还富有美感的衣服。
以往,为了缝合用于制作衣服等的两块布料,一般的做法是(图11的(a))通常使用包缝机,一边用针线将端缘对齐并重叠的两块布料缝合起来,一边用两根弯针线在布料的端缘进行边缘包缝,以使得在将两块布料接合起来的同时不会使纤维自布料的端缘散开。并且,像这样用包缝机缝合起来的缝上部分,不会有纤维的散开但布料的端缘会暴露,外观不佳,因此,使该缝上部分配置在衣服的里面而从外部无法看见。
然而,若像这样将用包缝机缝制而成的缝上部分配置在衣服的里面,则缝上部分使布料变厚(图11的(a)、(b)),并自衣服的里面突出而刺激肌肤。特别是近年,特应性皮肤炎等皮肤的过敏性疾病成为问题,在肌肤与衣服接触的情况下,存在衣服造成的摩擦引起发痒而使症状恶化的趋势。
采用本发明的布料的缝迹结构将布料连接起来,能够提供一种缝上部分不会在与肌肤接触的衣服的里面突出且能够平滑地缝合布料、而且布料的端缘不会出现在衣服的表面、还富有美感的衣服。此外,连接的两块布料的彼此的端缘没有被固定,能够进行拖拽运动,因此,当人在运动时布料会追随皮肤的运动而拖拽运动,因此,布料不会摩擦肌肤表面。因此,即使穿着衣服也易于运动,此外,例如即使运动也不会在衣服的里面刺激过敏性肌肤,且能够有效地减轻发痒等不舒适感。
此外,如图1的(b)所示,本发明的布料的缝迹结构是针线(6)相对于两块布料(2、3)的端缘(2a、3a)呈直角排列在布料的下表面而成的结构,不仅在布料的上表面并且在下表面布料也是平滑的而不存在突出的部分,所以,两块布料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均能够配置在衣服的表面或里面。
本发明的布料的缝迹结构不限定于例如机织物、针织物(针织品布料)、编带、毛毡、无纺布等、纤维的材质或机织方法、针织方法等,只要是将许多纤维加工成薄而宽的板状而成的布料,能够用于所有的布料的接合。
为了高精度且高效率地形成图1那样的布料的缝迹结构,如图2所示,优选采用将两块布料上下重叠进行缝合的缝制方法。
即、作为布料的缝制方法,自将端缘(2a、3a)对齐而上下重叠的两块布料(2、3)的上方,一边将针线(6)的一部分以恒定间隔贯穿两块布料(2、3)一边沿着端缘(2a、3a)形成针迹(5),并且,在上侧的布料(2)的上表面,将第1弯针线(8)缠绕穿过针迹孔(4)的两根针线(6、6)并使第1弯针线(8)以朝向端缘外侧的方式呈之字形行进而形成线圈,在下侧的布料(3)的下表面,使贯穿后的针线(6)的环形的顶端延伸至布料的端缘外侧而形成线圈,在布料的端缘(2a、3a)外侧,第2弯针线(9)自上方进入第1弯针线(8)形成的线圈孔(10),并缠绕位于该线圈孔(10)的下方的针线(6)形成的相邻的两个线圈的相面对的两根线并自线圈孔(10)出来,进入第1弯针线(8)形成的相邻的线圈孔,反复进行上述动作将第1弯针线(8)和针线(6)连结起来,在与布料(2、3)的端缘(2a、3a)分开的位置进行边缘包缝之后,展开两块布料(2、3),从而将两块布料以各端缘(2a、3a)对接的状态进行连接,以上方法能够实现较高的缝制精度,而且作业的效率优异,因此是最佳的。
此外,这样的缝制方法能够使用包缝机来进行(图3、4)。包缝机是指以下缝纫机:使将针线(6)贯穿顶端部的线孔(11a)并进行上下动作的针(11)、将第1弯针线(8)贯穿顶端部的线孔(12a)并在与布料的输送方向交差的方向上进行工作的上弯针(12)及将第2弯针线(9)贯穿顶端部的线孔(13a)并在与布料的输送方向交差的方向上进行工作的下弯针(13)彼此协同动作而进行边缘包缝,图3的(a)至图3的(i)表示用于进行包缝机的边缘包缝的针(11)、上弯针(12)及下弯针(13)的动作步骤。
(1)在针(11)位于上方的状态下上弯针(12)向左方移动,配置在针(11)的下方(图3的(a))。
(2)针(11)自上方向下方移动,针(11)勾住第1弯针线(8)(图3的(b))。
(3)上弯针(12)向右方移动,第1弯针线(8)被拉伸。此外,针到达下止点(图3的(c))。
(4)针在到达下止点之后上升,下弯针(13)勾住松缓的针线(6)的一部分(图3的(d))。
(5)针(11)向上方升起并且下弯针(13)向右方移动,针线(6)被拉伸(图3的(e))。
(6)上弯针(12)自下向上方移动并勾住松缓的第2弯针线(9)的一部分(图3的(f))。
(7)上弯针(12)向左方移动,自上方下降后的针(11)勾住第1弯针线
(8)(图3的(g))。
(8)上弯针(12)向右方移动,第1弯针线(8)被拉伸(图3的(h))。
(9)当上弯针(12)向右方移动时,第2弯针线(9)自上弯针(12)脱离而缠在第1弯针线(8)上(图3的(i))。
反复进行这样的图3所示的(a)至图3的(i)的动作,从而能够进行图4所示那样的边缘包缝。
通常,包缝机提高针线(11)的张紧进行缝制,但是,为了形成本发明的缝迹结构,重要的是下弯针(12)一边顺畅地拉伸针线(11)一边向右方移动。因而,对于包缝机优选采用下弯针(12)向右方移动时、松缓针线的张紧那样的结构。
如图5所示,包缝机具有用于向上弯针(12)顺畅地供给线的上弯针用挑线器(25)和用于向下弯针(13)顺畅地供给线的下弯针用挑线器(26)。并且,沿着导线器(27)自设置于包缝机的上方的线卷向缝纫机内导入线,第1弯针线(8)穿过被设于上弯针用挑线器(25)的顶端的穿线孔(25a)向上弯针(12)供给,第2弯针线(9)穿过下弯针用挑线器(26)的顶端的穿线孔(26a)向下弯针(13)供给。
上弯针用挑线器(25)与上弯针(12)的动作相对应以顶端的穿线孔(25a)上下动作的方式摆动。即、上弯针用挑线器(25)在上弯针(12)在图中向左方移动时以顶端的穿线孔(25a)向上方移动的方式摆动而顺畅地放出第1弯针线(8),在上弯针(12)向右方移动时,为了使第1弯针线(8)不在缝纫机内松缓,上弯针用挑线器(25)以顶端的穿线孔(25a)向下方移动的方式摆动。另一方面,下弯针用挑线器(26)与下弯针(13)的动作相对应以顶端的穿线孔(26a)上下动作的方式摆动。即、下弯针用挑线器(26)在下弯针(13)在图中向右方移动时以顶端的穿线孔(26a)向下方移动的方式摆动,而成为顺畅地放出第2弯针线(9)的状态,在下弯针(13)向左方移动时顶端的穿线孔(26a)向上方移动,而成为抑制发生第2弯针线(9)的松缓的状态。
为了形成本发明的缝迹结构,重要的是下弯针(13)将针线(6)顺畅地向右方拉伸,但是,在下弯针(13)向右方移动时,为了松缓针线(6)的张紧,例如,将沿着导线器导入缝纫机内的针线(6)穿过上弯针用挑线器(25)的穿线孔(25a)和下弯针用挑线器的穿线孔(26a),从而能够容易实现松缓针线(6)的张紧(图5)。
图5的(a)表示像图3的(c)那样的上弯针(12)和下弯针(13)分开了时的上弯针用挑线器(25)和下弯针用挑线器(26)的状态。在处于针(11)到达下止点、上弯针(12)和下弯针(13)分开的状态时,上弯针用挑线器(25)的穿线孔(25a)位于上方,下弯针用挑线器(26)的穿线孔(26a)位于下方,因此,两个穿线孔(25a和26a)分开而成为针线(6)张紧的状态。并且,自该状态(图3的(c)的状态)渐渐地上弯针(12)向左方移动,下弯针(13)向右方移动,从而针线(6)渐渐地松驰。
图5的(b)表示像图3的(g)那样的上弯针(12)和下弯针(13)接近了时的上弯针用挑线器(25)和下弯针用挑线器(26)的状态,成为两个穿线孔(25a和26a)接近而针线(6)松驰的状态。像这样,与下弯针(12)的动作相对应针线(6)松驰,因此,下弯针(12)能够不会承受针线(6)的阻力而将针线(6)顺畅地拉伸,并向右方移动,因此,能够稳定地形成本发明的缝迹结构。
图5表示将针线(6)穿过上弯针用挑线器(25)的穿线孔(25a)和下弯针用挑线器(26)的穿线孔(26a)的例子,但是,只要是在下弯针(13)向右方移动时缓和针线的张紧的结构,就不限定于此而能够广泛采用其它结构。
例如,图6是表示以下第2实施方式:不将针线(6)穿过下弯针用挑线器的穿线孔(26a)而仅穿过上弯针用挑线器的穿线孔(25a),从而调整针线的张力状态。特别是,若在上弯针用挑线器的穿线孔上方附近将针线(6)在第1弯针线(8)上缠绕1.5~2次,则如图6的(a)所示,在上弯针用挑线器的穿线孔(25a)下降了的状态下,第1弯针线(8)的张紧的同时针线(6)也易于张紧,另一方面,如图6的(b)所示,当上弯针(12)向左方移动、第1弯针线(8)被提起时,第1弯针线(8)的移动的同时针线(6)被提起,因此,能够有效地松缓针线(6)。
像这样,使针线穿过与弯针的运动相对应上下动作的弯针用挑线器的穿线孔,从而在下弯针移动时,能够有效地使针线松驰,下弯针能够一边拉伸针线一边顺畅地运送针线的环形的顶端。
在用包缝机以将两块布料重叠的状态进行缝制之后,为了展开两块布料而使彼此的端缘成为对接的状态,需要在与重叠的布料(2、3)的端缘(2a、3a)分开的位置进行边缘包缝以使得能够展开下侧的布料。因此,在包缝机中,重要的是将针板(15)的爪(16)的侧面的用于进行边缘包缝的位置(边缘包缝位置(18))设置在自用上下的刀具(19、20)进行裁切的布料的端缘向外侧与布料的端缘分开的位置。
图7表示包缝机所使用的针板的结构。针板(15)固定在包缝机的框上的与针(11)的运动相对应的部位。针板(15)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穿的落针部(17),并且,以与该落针部(17)邻接的部分作为起点一体形成有向后方侧延伸的爪(16)。
在落针部(17)的近前侧的侧部、爪(16)的近前侧配置有切断装置(21),该切断装置(21)由固定于缝纫机的下刀具(20)和能够上下动作的上刀具(19)构成,并利用伴随着该上刀具(19)的向下动作的两刀具(19、20)的相对滑动接触来切断即将缝制之前的布料的侧缘部(图8)。针板(15)的上表面配置有压板(未图示),在针板(15)与压板之间夹持布料,从而能够稳定地送出布料。
在针板(15)上沿着布料的输送方向形成有3列长孔(23),自长孔(23)突出的输送齿(22)沿着长孔(23)在上下、前后方向上运动,从而构成将针板(15)上的布料朝向后方进行输送的布输送机构(图8)。
当启动包缝机时,在利用上刀具(19)的上下动作切齐布料的侧缘的同时,利用输送齿(22)将布料的顶端送入落针部(17),在爪(16)的侧面的边缘包缝位置(18)进行边缘包缝。
将针板(15)的爪(16)设定为宽幅,将针板(15)的爪(16)的侧面的用于进行边缘包缝的位置(边缘包缝位置(18))设定在自利用上下的刀具(19、20)进行裁切的布料的端缘向外侧与该布料的端缘分开的位置,从而能够在与重叠的布料(2、3)的端缘(2a、3a)分开的位置进行边缘包缝。像这样在自端缘分开的位置进行边缘包缝,从而在以将两块布料重叠的状态进行缝制之后、展开两块布料时,能够下侧的布料一边移动一边展开,能够使彼此的端缘成为对接的状态。
针板(15)的爪(16)的宽度需要根据线的张力、布料的刚性适当进行调整,但是,若针板(15)的爪(16)的侧面的用于进行边缘包缝的位置(边缘包缝位置(18))设定为与利用上下的刀具(19、20)进行裁切的布料的端缘(切断位置(24))位置向外侧分开约1mm的距离,则在展开两块布料时,能够使彼此的端缘成为对接的状态。
此外,通过调整上下的刀具(19、20)的位置(使切断位置(24)和边缘包缝位置(18)接近),从而在展开两块布料时,仅一布料的端缘折边,能够以在该折边部分重叠有另一布料的端缘的状态进行接合(图9)。若像这样以端缘重叠的方式接合,则强度优异,并且,即使将两块布料向左右拉伸,也不会在布料之间产生间隙,因此,优选用于衣服的肩线部分等易于施加力的部位。此外,像这样,即使在端缘的一部分重叠的状态下,与以往的缝上方法(图11的(a)、(b))相比,缝制部分的突出的程度十分小,因此能够减轻对肌肤的压力。
为了使用包缝机在与重叠的布料(2、3)的端缘(2a、3a)分开的位置进行边缘包缝,优选松缓针线(6)的张力,下弯针将贯穿两块布料的针线的环形的顶端运送到自布料的端缘向外侧与布料的端缘分开的位置,在自布料的端缘向外侧与布料的端缘分开的位置进行利用第1弯针线、第2弯针线及针线的边缘包缝。
如图4所示,通过松缓被穿过针(11)的针线(6)的张力,从而在下弯针(13)以勾住针线(6)的状态向右方移动时,针线(6)的环形的顶端部伴随下弯针的动作被拉伸至自布料的端缘向外侧与布料的端缘分开的位置,并利用第2弯针线(9)套在第1弯针线(8)上。此外,若像这样拉伸针线(6)进行缝制,则在展开重叠的两块布料时,下方的布料能够以贯穿了针线的状态无阻力地在针线的侧面滑动,能够顺畅地展开两块布料。
在以往的包缝机中,针线(6)的张力较高,因此,即使下弯针(13)勾住针线进行移动,若针线自下弯针(13)脱下则被拉回,针线在针上下动作的铅垂面上呈之字形配置(图10)。并且,呈之字形配置的针线在上部套在第1弯针线上,在下部套在第2弯针线上,因此,即使欲展开重叠的两块布料,由于存在套口部分而无法将布料左右展开(图10)。
附图标记说明
1、布料的缝迹结构;2、布料;2a、端缘;3、布料;3a、端缘;4、针迹孔;5、针迹;6、针线;7、线环;8、第1弯针线;9、第2弯针线;10、线圈孔;11、针;11a、线孔;12、上弯针;12a、线孔;13、下弯针;13a、线孔;14、包缝机;15、针板;16、爪;17、落针部;18、边缘包缝位置;19、上刀具;20、下刀具;21、切断装置;22、输送齿;23、长孔;24、切断位置;25、上弯针用挑线器;25a、穿线孔;26、下弯针用挑线器;26a、穿线孔;27、导线器。

Claims (7)

1.一种布料的缝迹结构,其用于将两块布料连接起来,其特征在于,
在一布料的上表面,将针线的一部分自设成恒定间隔的针迹孔贯穿至下表面而形成的针迹沿着布料的端缘延伸,在另一布料的上表面,沿着布料的端缘排列多个线环,该线环是通过贯穿一布料的针迹孔而在两块布料的下表面通过的针线的环形的顶端突出而形成的,第1弯针线缠绕穿过一布料的针迹孔的两根针线并在布料上表面以朝向另一布料的方式呈之字形行进,反复进行第2弯针线进入由第1弯针线所形成的线圈孔、缠绕自另一布料突出的相邻的两个线环的相对的两根线并自线圈孔出来、进入相邻的线圈孔的动作而将第1弯针线和自另一布料突出的线环连结起来,从而将两块布料以各端缘对接的状态连接起来。
2.一种布料的缝迹结构,其用于将两块布料连接起来,其特征在于,
在一布料的上表面,将针线的一部分自设成恒定间隔的针迹孔贯穿至下表面而形成的针迹沿着布料的端缘延伸,在另一布料的上表面,沿着布料的端缘排列多个线环,该线环是通过贯穿一布料的针迹孔而在两块布料的下表面通过的针线的环形的顶端突出而形成的,第1弯针线缠绕穿过一布料的针迹孔的两根针线并在布料上表面以朝向另一布料的方式呈之字形行进,反复进行第2弯针线进入由第1弯针线所形成的线圈孔、缠绕自另一布料突出的相邻的两个线环的相对的两根线并自线圈孔出来、进入相邻的线圈孔的动作而将第1弯针线和自另一布料突出的线环连结起来,使一布料的端缘折边,以在该折边部分重叠有另一布料的端缘的状态连接两块布料。
3.一种布料的缝制方法,其用于形成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料的缝迹结构,其特征在于,
自端缘对齐并上下重叠的两块布料的上方使针线的一部分一边以恒定间隔贯穿两块布料一边沿着端缘形成针迹,并且,在上侧的布料的上表面,将第1弯针线缠绕穿过针迹孔的两根针线并使第1弯针线以朝向端缘外侧的方式呈之字形行进而形成线圈,在下侧的布料的下表面,使贯穿的针线的环形的顶端延伸至布料的端缘外侧而形成线圈,在布料的端缘外侧,反复进行第2弯针线自上方进入第1弯针线所形成的线圈孔、缠绕位于该线圈孔的下方的针线所形成的相邻的两个线圈的相对的两根线并自线圈孔出来、进入第1弯针线所形成的相邻的线圈孔的动作而将第1弯针线和针线连结起来,在与布料的端缘分开的位置进行边缘包缝之后,展开两块布料,从而将两块布料以各端缘对接的状态连接起来。
4.一种布料的缝制方法,其用于形成权利要求2所述的布料的缝迹结构,其特征在于,
自端缘对齐并上下重叠的两块布料的上方使针线的一部分一边以恒定间隔贯穿两块布料一边沿着端缘形成针迹,并且,在上侧的布料的上表面,将第1弯针线缠绕穿过针迹孔的两根针线并使第1弯针线以朝向端缘外侧的方式呈之字形行进而形成线圈,在下侧的布料的下表面,使贯穿的针线的环形的顶端延伸至布料的端缘外侧而形成线圈,在布料的端缘外侧,反复进行第2弯针线自上方进入第1弯针线所形成的线圈孔、缠绕位于该线圈孔的下方的针线所形成的相邻的两个线圈的相对的两根线并自线圈孔出来、进入第1弯针线所形成的相邻的线圈孔的动作而将第1弯针线和针线连结起来,在与布料的端缘分开的位置进行了边缘包缝之后,展开两块布料,从而使一布料的端缘折边,以在该折边部分重叠有另一布料的端缘的状态连接两块布料。
5.一种包缝机,其用于进行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布料的缝制方法,使将针线贯穿顶端部的线孔并进行上下动作的针、将第1弯针线贯穿顶端部的线孔并在与布料的输送方向交差的方向上进行工作的上弯针及将第2弯针线贯穿顶端部的线孔并在与布料的输送方向交差的方向上进行工作的下弯针彼此协同动作而进行边缘包缝,其特征在于,
将针板的爪的侧面的用于进行边缘包缝的位置设置在自利用上下的刀具进行裁切的布料的端缘向外侧与该布料的端缘分开的位置。
6.一种缝制方法,其由权利要求5所述的包缝机来进行,其特征在于,
通过松缓针线的张力,从而下弯针运送已贯穿了两块布料的针线的环形的顶端,在自布料的端缘向外侧与布料的端缘分开的位置进行利用第1弯针线、第2弯针线及针线的边缘包缝。
7.一种缝制方法,其由权利要求6所述的包缝机来进行,其特征在于,
使针线穿过弯针用挑线器的穿线孔,下弯针运送伴随弯针的移动而松驰的针线的环形的顶端。
CN201480002951.0A 2013-04-04 2014-04-02 布料的缝迹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7691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78563 2013-04-04
JP2013078563 2013-04-04
PCT/JP2014/059708 WO2014163102A1 (ja) 2013-04-04 2014-04-02 布地の縫い目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69176A true CN104769176A (zh) 2015-07-08
CN104769176B CN104769176B (zh) 2016-08-24

Family

ID=516583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02951.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769176B (zh) 2013-04-04 2014-04-02 布料的缝迹结构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309046B2 (zh)
EP (1) EP2985378B1 (zh)
JP (1) JP5896042B2 (zh)
CN (1) CN104769176B (zh)
WO (1) WO2014163102A1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26177A (zh) * 2016-05-13 2016-09-07 利郎(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冷染工艺中布料接头的缝制方法
CN106666932A (zh) * 2016-12-27 2017-05-17 洛阳润信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鞋机拉帮斜向单线锁线方法
CN106858919A (zh) * 2016-12-27 2017-06-20 洛阳润信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鞋机排楦斜向单线锁线方法
CN106858918A (zh) * 2016-12-27 2017-06-20 洛阳润信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鞋机排楦十字交叉双线锁线方法
CN106858920A (zh) * 2016-12-27 2017-06-20 洛阳润信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鞋机拉帮十字交叉双线锁线方法
CN110685079A (zh) * 2019-10-15 2020-01-14 北京佰力郎服装有限公司 一种皮草衣物的编织方法
CN113017163A (zh) * 2021-03-31 2021-06-25 内蒙古鄂尔多斯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针织带的封口方法、针织带和针织衫
CN114269189A (zh) * 2019-06-28 2022-04-01 尚科纺织企业工业及贸易公司 具有包缝线迹的服装及相关生产工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87410B2 (ja) * 2014-08-04 2017-08-30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ステッチラインの形成方法
EP3475873A4 (en) 2016-06-24 2020-02-19 Relevant Play, LLC. AUTHENTICABLE DIGITAL CODE AND CORRESPONDING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6333405B (zh) * 2016-08-30 2017-07-28 山东舒朗服装服饰股份有限公司 挂里子服装叠门衩结构制作方法
JP2019209095A (ja) * 2018-06-09 2019-12-12 ヤマトミシン製造株式会社 衣類の縫目拡張装置
US11505962B2 (en) 2020-03-26 2022-11-22 Dee Volin Method of manfacturing and using five-device-in-one water-collecting-and-decelerating fruit- and-nut-collecting-and-decelerating wind-diffusing-and-redirecting multi-function-transversable-ridge-and-seam multi-function-twist-locking-base carapac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246621A (en) * 1963-03-01 1966-04-19 Rubco Products Inc Waterproof seam construction
JPH01299585A (ja) * 1988-05-26 1989-12-04 Brother Ind Ltd 縁かがりミシン
JPH06134163A (ja) * 1992-10-23 1994-05-17 Brother Ind Ltd オーバーロックミシンの自動糸調子装置
JPH08141233A (ja) * 1994-11-24 1996-06-04 Izumi:Kk 布の縫合方法
JP2007169812A (ja) * 2005-12-20 2007-07-05 World:Kk 布地の縫製方法及び縫製製品
CN102797120A (zh) * 2011-05-23 2012-11-28 大和缝纫机制造株式会社 线迹脱散防止方法、线迹脱散防止装置和线迹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157373A (en) * 1936-12-29 1939-05-09 Willcox & Gibbs Sewing Machine Thread handling device for sewing machines
US3079882A (en) * 1960-08-19 1963-03-05 Merrow Machine Co Throat plate for overedge sewing machine
US4117792A (en) * 1977-08-31 1978-10-03 Union Special Corporation Overedge stitch formation
US4175499A (en) * 1977-08-31 1979-11-27 Union Specia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an overedge stitch
JPS59160488A (ja) * 1983-03-04 1984-09-11 蛇の目ミシン工業株式会社 複合縁かがり縫目及びその形成方法
JPH07112517B2 (ja) * 1985-07-15 1995-12-06 ジャガー株式会社 オ−バロツク縫いミシン
IT1197008B (it) * 1986-07-28 1988-11-25 Complett Spa Tipo di punto a sopraggitto nonche' procedimento e dispositivo per la sua produzione
JPH02252489A (ja) * 1989-03-28 1990-10-11 Nitsutoubou Itami Kako Kk 織物の結反方法
US5237942A (en) * 1991-03-01 1993-08-24 Juki Corporation Overlock sewing machine having upper and lower looper thread takeup lever drive mechanisms
JP2885530B2 (ja) * 1991-04-12 1999-04-26 株式会社鈴木製作所 オーバーロックミシンのかがり方式変換装置
DE4135456C1 (zh) * 1991-10-28 1992-08-27 Union Special Gmbh, 7000 Stuttgart, De
DE4325387A1 (de) * 1992-08-07 1994-02-10 Union Special Corp Überwendlichstich-Nähvorrichtung
JPH08266767A (ja) * 1995-03-30 1996-10-15 Jaguar Kk オーバーロックミシン
JP2836024B2 (ja) * 1995-05-17 1998-12-14 株式会社イノアック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表皮一体発泡用表皮材及び表皮一体発泡製品
CZ296411B6 (cs) * 1996-06-28 2006-03-15 Golden Lady S. P. A. Zarízení pro obnitkovací sicí stroje
JP3877829B2 (ja) * 1997-03-31 2007-02-07 株式会社鈴木製作所 オーバーロックミシンの糸供給装置
JP2007075362A (ja) * 2005-09-14 2007-03-29 Yamato Sewing Mach Co Ltd 縫目構造
GB2454932B (en) * 2007-11-26 2010-07-14 Montfort Services Sdn Bh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joining stretchable fabric portions to one another
JP5341961B2 (ja) 2011-08-08 2013-11-13 株式会社ゴタリオ 縫製品、及び生地の縫製方法
JP6078736B2 (ja) * 2012-07-13 2017-02-15 株式会社鈴木製作所 ミシンの気体搬送糸通し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246621A (en) * 1963-03-01 1966-04-19 Rubco Products Inc Waterproof seam construction
JPH01299585A (ja) * 1988-05-26 1989-12-04 Brother Ind Ltd 縁かがりミシン
JPH06134163A (ja) * 1992-10-23 1994-05-17 Brother Ind Ltd オーバーロックミシンの自動糸調子装置
JPH08141233A (ja) * 1994-11-24 1996-06-04 Izumi:Kk 布の縫合方法
JP2007169812A (ja) * 2005-12-20 2007-07-05 World:Kk 布地の縫製方法及び縫製製品
CN102797120A (zh) * 2011-05-23 2012-11-28 大和缝纫机制造株式会社 线迹脱散防止方法、线迹脱散防止装置和线迹结构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26177A (zh) * 2016-05-13 2016-09-07 利郎(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冷染工艺中布料接头的缝制方法
CN106666932A (zh) * 2016-12-27 2017-05-17 洛阳润信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鞋机拉帮斜向单线锁线方法
CN106858919A (zh) * 2016-12-27 2017-06-20 洛阳润信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鞋机排楦斜向单线锁线方法
CN106858918A (zh) * 2016-12-27 2017-06-20 洛阳润信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鞋机排楦十字交叉双线锁线方法
CN106858920A (zh) * 2016-12-27 2017-06-20 洛阳润信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鞋机拉帮十字交叉双线锁线方法
CN114269189A (zh) * 2019-06-28 2022-04-01 尚科纺织企业工业及贸易公司 具有包缝线迹的服装及相关生产工艺
CN110685079A (zh) * 2019-10-15 2020-01-14 北京佰力郎服装有限公司 一种皮草衣物的编织方法
CN110685079B (zh) * 2019-10-15 2021-09-03 北京佰力郎服装有限公司 一种皮草衣物的编织方法
CN113017163A (zh) * 2021-03-31 2021-06-25 内蒙古鄂尔多斯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针织带的封口方法、针织带和针织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024700A1 (en) 2016-01-28
CN104769176B (zh) 2016-08-24
JPWO2014163102A1 (ja) 2017-02-16
JP5896042B2 (ja) 2016-03-30
EP2985378A4 (en) 2016-12-21
EP2985378A1 (en) 2016-02-17
EP2985378B1 (en) 2020-12-02
US10309046B2 (en) 2019-06-04
WO2014163102A1 (ja) 2014-10-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69176A (zh) 布料的缝迹结构
CN103732818A (zh) 缝制品及布料的缝制方法
JP2018003236A (ja) 飾り帯及びその成形方法
JP5610405B2 (ja) 生地の縫製方法及び二重環縫いミシン
EP3170932B1 (en) Stitch structure
CN105970490B (zh) 缝制品及布料的缝制方法
CN105637134A (zh) 缝纫机及针板构造、以及链牙列的缝纫方法
JP2011050482A (ja) 複数針偏平縫いミシンおよび飾り縫目
JP2008142498A (ja) 上飾り機構付きミシン
JP2019010498A (ja) 衣類の縫目拡張装置
JP2010051429A (ja) ミシンの押え及びブラインドステッチ縫い目用の縫製方法
CN202482607U (zh) 一种装拉链压脚
KR101909809B1 (ko) 원단의 연결부에 돌출부를 형성하는 재봉틀
TWM512600U (zh) 包縫機鬆線回勾裝置
JP2018130517A (ja) ミシンの生地移送装置
US530218A (en) Seam for fabrics
KR101517982B1 (ko) 미싱
JP2009207512A (ja) ヘム縫い用ミシン
CN207552618U (zh) 设置用于三体缝合压脚装置的缝纫机
US3478708A (en) Knot-tying mechanism for sewing machine
CN103866495B (zh) 一种手工锁驳头眼方法
JP2014198145A (ja) ミシンの糸切断装置
CN203382974U (zh) 缝纫机
JPS6040196Y2 (ja) 二本針本縫いミシン
JP2015144728A (ja) 2本針二重環縫い目形成用針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