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70490B - 缝制品及布料的缝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缝制品及布料的缝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70490B
CN105970490B CN201610141022.9A CN201610141022A CN105970490B CN 105970490 B CN105970490 B CN 105970490B CN 201610141022 A CN201610141022 A CN 201610141022A CN 105970490 B CN105970490 B CN 1059704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oth
ora terminalis
zipper strip
sewing
upper thr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4102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70490A (zh
Inventor
古川和秀
樋口宽巳
松岛春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KK Corp
Gotali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KK Corp
Gotali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Corp, Gotalio Co Ltd filed Critical YK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9704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704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704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704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35/00Work-feeding or -handling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5B35/06Work-feeding or -handling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attaching bands, ribbons, strips, or tapes or for binding
    • D05B35/064Work-feeding or -handling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attaching bands, ribbons, strips, or tapes or for binding for attaching slide fastener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93/00Stitches; Stitch seam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D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D05B AND D05C, RELATING TO SEWING, EMBROIDERING AND TUFTING
    • D05D2303/00Applied objects or articles
    • D05D2303/02Tape
    • D05D2303/06Tape comprising rigid objects, e.g. slide fasten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 Slide Fasteners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缝制品及其缝制方法,该缝制品是将布料端缘彼此缝合起来而制成,能够减小拉链带和主布料等厚度不同的两片布料的缝合部的厚度、异物感、硬度并且使缝合部不显眼地齐整地完成,且能够确保缝合部的强度。缝制品(10)是将拉链带(12)的带端缘(12A)和比拉链带厚的主布料(14)的布料端缘(14A)以对接的状态缝合起来而制成的缝制品,其特征在于,利用一根底线(20)和与该一根底线交织而形成多列锯齿状的针迹的两根面线(16、18),将带端缘和布料端缘缝合起来。另外,一边以均等压力按压拉链带及主布料一边利用进给量设定不同的进给齿(40a、41a、40b、41b)来分别输送拉链带及主布料。

Description

缝制品及布料的缝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缝制品及布料的缝制方法,尤其涉及将厚度不同的布料端缘彼此、例如将拉链带的端缘和主布料的端缘彼此缝合起来而制成的缝制品及其缝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将拉链用的拉链带和主布料缝合起来的情况下,为了确保缝合部的强度,在将主布料与拉链带的一面的宽度方向一端缘侧重叠的状态下进行了平缝后,将主布料折回并进一步缝合。此外,通常也将折边与拉链带的另一面重叠,与主布料一起平缝,并在折回折边后,进一步与主布料一起缝合。因此,缝合部变厚、变硬。另外,由于将拉链带和主布料局部重合、并进一步折回,所以与之相应地需要增大拉链带和主布料双方的尺寸。例如,需要将拉链带的横宽设定为链牙所占的横宽的5~6倍。因此,拉链带及主布料双方的材料费增大。
作为将布料端缘彼此不重叠地缝合起来的布料的缝制方法,已知有一种使用4针或5针的平缝缝纫机(flat seamer machine)用6根纱线缝合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根据采用该平缝缝纫机进行的缝合方法,通过将布料端缘彼此以对接的状态缝合,能够减少缝合部的凹凸,另外,通过用6根纱线将布料端缘彼此缝合起来,能够确保缝合部的强度。但是,在采用平缝缝纫机缝制布料的方法中,用6根纱线将布料端缘彼此缝合起来,由此,因纱线的粗细会导致缝合部的厚度增大,另外会使缝合部的宽度较宽,因而缝合部会很显眼。因此,在采用平缝缝纫机来将拉链带的端缘和主布料的端缘以对接的状态缝合起来的情况下,存在因针脚部分的针迹宽度大幅隆起而出现异物感、或齿孔线复杂从而导致难以成为雅致的成品的问题。另外在实际上通过平缝缝纫机进行缝制的情况下,由于对横向荷载进行抑止的力弱而在布料彼此之间产生间隙,所以在针迹形成期间进行重合缝制成为主流,通过对接的缝制少。
另外,在日本专利第5341961号(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解决利用上述平缝缝纫机进行的缝制方法的问题点的技术。但是,在该专利文献2中,并没有记载到解决在对厚度不同的布料彼此进行对接缝制时所产生的特有技术课题的地步。本发明人发现了在使用该技术将拉链带的端缘和主布料的端缘对接而缝合的情况下会导致将拉链带缝合成沿长度方向起伏的技术课题。而且,以往拉链如上述那样利用重合来缝制是技术常识,通过除此以外的缝制方法来缝制既没有在该专利文献2中有所启示,也没有公开这样的构思的现有技术文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9778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534196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研发的,其技术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小拉链带和主布料等厚度不同的两片布料的缝合部的厚度、异物感、硬度并且使缝合部不显眼地齐整地完成、且能够确保缝合部的强度的、将布料端缘彼此缝合起来而制成的缝制品及其缝制方法。
本发明的其他技术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布料的材料费、另外能够谋求缝制工序的简化的缝制品及布料的缝制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其他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或消除拉链带的起伏的布料的缝制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课题,本发明的缝制品是将第1布料的端缘和比第1布料厚的第2布料的端缘以对接的状态缝合的缝制品,其特征在于,利用一根底线和与该一根底线交织而形成多列锯齿状的针迹的多根面线,将上述第1布料的端缘和上述第2布料的端缘缝合起来。
在上述缝制品中,也可以是,由两根上述面线形成两列锯齿状的针迹,并利用两根上述面线中的一根面线和上述底线对上述第1布料的端缘进行锁缝,利用两根上述面线中的另一根面线和上述底线对上述第2布料的端缘进行锁缝。
在上述缝制品中,也可以是,由三根上述面线形成三列锯齿状的针迹,且三根上述面线中的一根面线交替地缝在上述第1布料的端缘和上述第2布料的端缘上,三根上述面线中的另外两根面线在隔着上述一根面线的两侧缝在上述第1布料的端缘或上述第2布料的端缘上。
在上述缝制品中,也可以是,上述第1布料是安装有链牙的拉链带。
在上述缝制品中,也可以是,上述拉链带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参照图9的T)为上述链牙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参照图9的E)的2~4倍。以往的拉链带和主布料的缝合需要将两者局部重叠,并与之相应地需要增大拉链带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因此,需要将拉链带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设定为链牙宽度的5~6倍。
另外,本发明的布料的缝制方法是将第1布料的端缘和比第1布料厚的第2布料的端缘以对接的状态缝合起来的布料的缝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将多根面线以上述多根面线形成多列锯齿状的针迹的方式与一根底线交织,将上述第1布料的端缘和上述第2布料的端缘缝合起来。
在上述布料的缝制方法中,也可以是,使用缝纫机将上述第1布料的端缘和上述第2布料的端缘缝合,该缝纫机包括垂直全旋梭和沿与上述第1布料及第2布料的进给方向正交的方向排列配置且在该方向上摆动的多根缝针。
在上述布料的缝制方法中,也可以是,一边以均等压力按压上述第1布料及第2布料一边利用进给量设定不同的进给齿来分别输送上述第1布料及第2布料。
在上述布料的缝制方法中,也可以是,针对上述第2布料的进给齿的进给量设定比针对第1布料的进给齿的进给量设定大。
在上述布料的缝制方法中,上述第1布料也可以是安装有链牙的拉链带。
在上述布料的缝制方法中,也可以是,上述拉链带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为上述链牙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的2~4倍。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可减小拉链带和主布料等厚度不同的两片布料的缝合部的厚度、异物感、硬度并且使缝合部不显眼地、齐整且雅致地完成、且可确保缝合部的强度的、将布料端缘彼此缝合起来而制成的缝制品及其缝制方法。另外,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可减少布料的材料费、另外可谋求缝制工序的简化的缝制品及布料的缝制方法。而且,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可减少或消除拉链带的起伏的布料的缝制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缝制品的一个面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缝制品的另一个面的俯视图。
图3是缝合部的缝型的立体图。
图4是图1的4-4剖视图。
图5是表示布料的缝制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立面图。
图6是表示布料的缝制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一边利用缝纫机的布料按压装置来按压拉链带和主布料一边利用进给齿来输送拉链带和主布料的状态的主视图,拉链带及主布料以截面来表示。
图8是表示露出在挺针板上的进给齿的立体图。
图9是缝合在主布料上的左右一对的拉链带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缝制品的一个面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缝制品的另一个面的俯视图。
图12是缝合部的缝型的立体图。
图13是图10的11-11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2 缝针
3 挺针板
4 垂直全旋梭
10 缝制品
12 拉链带
12A 带端缘
14 主布料
14A 布料端缘
15 链牙
16 面线
16A、16B 折回点
18 面线
18A、18B 折回点
20 底线
22 面线
22A、22B 折回点
30 布料按压装置
32a、32b 布料按压部
40a、41a、40a、41b 进给齿
100 缝制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缝制品10的一个面的俯视图,图2是表示缝制品10的另一个面的俯视图。如这些图所示,缝制品10是通过将作为第1布料的一个例子的拉链带12的端缘(以下也称为“带端缘”)12A、和比拉链带12厚的作为第2布料的主布料14的端缘(以下也称为“布料端缘”)14A不重叠地以对接的状态缝合而缝制成的缝制品。拉链带12为织物制或编物制。主布料14是形成衣服类、包类等的布料,例如为毛毡布料、针织品、羊毛针织压缩品、平针织物等,但并不限定于这些。缝制品10是使用了拉链(未图示)的衣服类、包类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拉链带12比主布料14薄(参照图4等),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存在主布料14比拉链带12薄的情况。
带端缘12A和布料端缘14A的缝合使用两根面线16、18和一根底线20。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缝制品10中面线16、18成为针迹而露出来的面称作正面,将缝制品10中底线20成为针迹而露出来的面称作反面。在拉链带12的表面上安装有链牙15(参照图7等)。
两根面线16、18夹着带端缘12A及布料端缘14A不重叠而是对接的边界线L并列,面线16在带端缘12A的正面侧形成锯齿状的针迹,面线18在布料端缘14A的正面侧形成锯齿状的针迹。面线16、18在其折回点16A、16B、18A、18B处与底线20交织而形成结头。
面线16的靠边界线L侧的折回点16A、及面线18的靠边界线L侧的折回点18A均位于边界线L上。另外,折回点16A、18B沿与边界线L正交的方向(图中X方向)排列,折回点16B、18A也沿X方向排列,它们之间的间隔L1被设定为预定值(例如2.00mm)。另外,折回点16A与折回点16B之间的X方向上的间隔L2、及折回点18A与折回点18B之间的X方向上的间隔L3被设定为预定值(例如2.00mm)。因此,由面线16、18形成的针迹的宽度L4成为预定值(例如4.00mm)。
如图2所示,底线20在带端缘12A及布料端缘14A的反面侧,经过折回点16A、16B、18A、18B向边界线L的方向(图中Y方向)延伸。在此,底线20在Y方向上前进时,底线20按照18B→18A→16B→18A→18B→16A→18B→(以下重复)的顺序经过各折回点。
图3是带端缘12A和布料端缘14A的缝合部的缝型的立体图。如该图所示,底线20的结构在Y方向上前进时,底线20在折回点18B处与面线18形成结头,在与折回点18B相邻的折回点16A处与面线16形成结头。然后,底线20经过折回点18B在折回点18A处与面线18形成结头,在与折回点18A相邻的折回点16B处形成结头。然后,底线20经过折回点18A在折回点18B处与面线18形成结头,在与折回点18B相邻的折回点16A处形成结头。重复以上的结构。
图4是图1的4-4剖视图。如该图所示,带端缘12A在折回点16B-16A之间利用面线16和底线20进行锁缝,布料端缘14A在折回点18B-18A之间利用面线18和底线20进行锁缝。
在此,由于互相交织而包围带端缘12A的面线16和底线20的张力起到压缩带端缘12A的作用,所以提高了带端缘12A的密度。另外,由于互相交织而包围布料端缘14A的面线18和底线20的张力起到压缩布料端缘14A的作用,所以提高了布料端缘14A的密度。
图5是表示布料的缝制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立面图,图6是表示该实施例的布料的缝制方法的立体图。如图5所示,用于缝合带端缘12A和布料端缘14A的缝纫机包括两根缝针1、2、垂直全旋梭4、和配置在它们之间的挺针板3。两根缝针1、2沿与布料的进给方向(图中从纸外侧到纸内侧)正交的方向(图中左右方向)平行地配置,能够上下移动,并且能够利用未图示的摆动机构在图中左右方向上摆动。在缝针1的线孔中穿入有面线16,在缝针2的线孔中穿入有面线18。
垂直全旋梭4是以与布料的进给方向平行的旋转轴为中心地沿图中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旋梭,其包括用于卷绕底线20的线轴和扩大面线16、18的线环的梭尖(均未图示)等。在挺针板3上形成有供缝针1、2通过的孔。
用于将带端缘12A和布料端缘14A缝合起来的缝纫机还包括:用于将拉链带12和比拉链带12厚的主布料14相对于挺针板3以均等的压力按压的布料按压装置30(参照图7);和包含用于以不同的进给量输送拉链带12和主布料14的进给齿40a、41a、40b、41b(参照图8等)的布料输送机构。虽然对使用以上那样的结构的缝纫机缝合带端缘12A和布料端缘14A的过程进行说明,但关于包含布料按压装置30及进给齿40a、41a、40b、41b的布料输送机构将在后叙述。如图6所示,使在线孔中穿入有面线16、18的缝针1、2分别贯穿折回点16B、18A,然后一边上提缝针1、2一边使垂直全旋梭4旋转。此时,利用垂直全旋梭4的梭尖使面线16、18的线环扩大,向该线环中穿入底线20,在该状态下上提面线16、18。由此,在折回点16B处面线16和底线20形成结头,在折回点18A处面线18和底线20形成结头。
接着,使拉链带12及主布料14向Y方向输送,使缝针1、2向图中右方摆动,分别贯穿折回点16A、18B。然后一边上提缝针1、2一边使垂直全旋梭4旋转。由此,在折回点16A处面线16和底线20形成结头,在折回点18B处面线18和底线20形成结头。
接着,使拉链带12及主布料14向Y方向输送,使缝针1、2向图中左方摆动而分别贯穿折回点16B、18A。然后,一边上提缝针1、2一边使垂直全旋梭4旋转。由此,在折回点16B处面线16和底线20形成结头,在折回点18A处面线18和底线20形成结头。通过重复以上的过程,带端缘12A和布料端缘14A在利用面线16、18及底线20进行锁缝的同时,形成两列曲折形线迹进行缝合。
像以上说明的那样,在利用由两根面线16、18及一根底线20进行的两列曲折形线迹将带端缘12A及布料端缘14A缝合而成的缝制品10的缝合部中,利用两根面线16、18及一根底线20的张力提高了带端缘12A及布料端缘14A的密度,从而具有充分的拉伸强度。
另外,由于用于缝合带端缘12A及布料端缘14A的纱线为三根且较少,所以与采用平缝缝纫机的利用6根纱线形成的缝合部相比,能够抑制缝合部的厚度,能够抑制缝合部的凹凸或异物感,使缝合部不显眼。另外,与采用平缝缝纫机的利用6根纱线形成的缝合部相比,能够缩窄针迹宽度,能够更进一步使缝合部不显眼。在此,通过能够使缝合部不显眼,在缝制品10是外衣等针迹露出在外的衣服的情况下,能够优化设计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缝制品10中,利用面线16和底线20对带端缘12A进行锁缝,利用面线18和底线20对布料端缘14A进行锁缝,由此能够防止带端缘12A及布料端缘14A脱散。
在将以上的带端缘12A和布料端缘14A缝合时,在挺针板3上利用布料按压装置30(参照图7)以均等的压力按压拉链带12和主布料14。并且,拉链带12及主布料14向Y方向的输送是利用布料输送机构的左方进给齿40a、41a及右方进给齿40b、41b(参照图7及8)以配置在右方的主布料14的进给量比配置在左方的拉链带12的进给量稍大的方式来设定的。进行这样的控制的理由如下。由于主布料14比拉链带12厚,所以若利用通常的缝纫机脚来缝制则无法利用缝纫机脚来牢固地按压较薄侧的拉链带12。若在这样的状态下进行缝制,则缝纫机会间歇输送,因此按压布料的压力也会发生变化,其结果为发生输送不均或间距不良。为了避免这些问题,首先,利用即使拉链带12和主布料14中厚度不同也应施加同样的按压压力的、具有布料按压装置30那样的杠杆功能(翘翘板功能)的缝纫机脚来按压布料。但是,本发明人已知,在以均等按压压力将拉链带12和主布料14缝合时,会在拉链带12侧沿长度方向产生起伏那样的褶皱。而且,发现了其原因为,在拉链带12和主布料14被拉入均等下压的布料按压部下时,比拉链带12厚的主布料14成为稍向进给方向伸长的状态并被缝合,而在缝合后伸长了的主布料14会缩短。为了避免这种问题,将均等按压下的更厚的主布料14侧的进给量设定得比拉链带12稍大。
图7是表示利用缝纫机的布料按压装置30在挺针板3上以均等压力按压拉链带12及主布料14的状态的正面说明图。该图中,附图标记40a、41a是用于将拉链带12向进给方向(在图7中从纸外到纸内)输送的左方进给齿,附图标记40b、41b是用于输送主布料14的右方进给齿。拉链带12在缝合于主布料14的端缘的宽度方向相反侧的端缘上具有链牙15。布料按压装置30包括装置主体31、和从装置主体31向下方且向前方(在图7中为纸外侧)延伸的左右一对的布料按压部32a、32b。在该实施方式中,左方的布料按压部32a按压拉链带12,右方的布料按压部32b按压主布料14。在装置主体31中内置有连动机构(杠杆功能、翘翘板功能),当布料按压部32a、32b中的一方上升时与之相应地另一方下降,由此,由布料按压部32a、32b施加于厚度不同的布料的按压压力相同。这样的连动机构在例如日本特公昭56-17112号公报中有所公开。利用该连动机构,从布料按压部32a、32b在挺针板3上以均等的压力按压拉链带12和主布料14。
图8表示从组入缝纫机的桌子(未图示)中的挺针板3的开口向上方露出的左方的进给齿40a、41a及右方的进给齿40b、41b。这些进给齿40a、41a、40b、41b也在图7中示出。进给齿41a、41b隔着针孔沿进给方向前后分开。在本实施方式中,左方的进给齿40a、41a用于输送拉链带12,右方的进给齿40b、41b用于输送主布料14。另外,右方的进给齿40b、41b以与左方的进给齿40a、41a相比进给量稍大的方式设定。像这样能够独立地设定左右的进给齿的进给量的技术例如在日本特开平3-191984号公报中有所公开。
如以上那样,通过一边以均等的压力按压拉链带12及主布料14一边增大更厚的主布料14侧的进给量,而能够不使两者中的一方相对于另一方过度伸长或过度缩短地将带端缘12A和布料端缘14A缝合起来。因此,能够防止拉链带12沿长度方向起伏。另外,由于在缝合时不需要折回主布料14,也不需要进一步折边,所以能够抑制拉链带12和主布料14的材料费,另外也会简化缝制工序。
图9是表示缝合在主布料14上的左右一对的拉链带12的局部剖切说明图。在本发明中,将带端缘12A和布料端缘14A不重叠而是以对接的状态缝合起来。因此,能够与以往相比缩短拉链带12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与之相应地能够减少材料费。更详细地说,以往,链牙15闭合状态下的左右的拉链带12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T)因考虑与主布料14的重合而需要设定为啮合状态下的左右的链牙15所占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E)的5~6倍。与此相对,在本发明中,能够将闭合状态的左右的拉链带12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T抑制为左右的链牙15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E的2~4倍。通常,在对拉链带进行重合缝制的情况下,对于链牙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E)为5mm~6mm的拉链,大多利用4mm宽度的缝纫机脚来按压拉链带部并进行缝制。在该情况下,缝制后露出的拉链带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T)为5mm~6mm+4mm+4mm,即为13mm~14mm,而成为作为当前的消费者看惯了的商品形态的常规商品,可以说为具有消费者所谋求的美观的商品形态。从提供抓住了这样的消费者需求的缝制商品的立场来看,在本发明中,虽然可以说使闭合状态下的左右的拉链带12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T为左右的链牙15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E的2.33~2.60倍(14/6~13/5)是最优选的范围,但实际上,若考虑缝制品加工方面的误差幅度和视觉方面的外形上的印象,则可以说2~3倍为优选的范围。但是,另一方面,若利用现有的自动制造机大量生产拉链,则需要通过自动制造机的夹具夹持拉链带并保持而在各制造的工序之间搬送。因此,也存在需要能够利用夹具保持的程度的拉链带宽度的情况,从该技术性的制约来看,可知闭合状态的左右的拉链带12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T至少需要为左右的链牙15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E的4倍。因此,在想要利用现有的自动制造机大量生产拉链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减少拉链的露出宽度的情况下,4倍这个数字成为上限。
图10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缝制品100的一个面的俯视图,图11是表示缝制品100的另一个面的俯视图。如这些图所示,带端缘12A和布料端缘14A的缝合采用三根面线16、18、22和一根底线20。在该实施方式中,也采用对于拉链带12及主布料14的上述的均等按压、和主布料14侧的进给量增加。
两根面线16、18夹着带端缘12A和布料端缘14A对接的边界线L并列,面线16在带端缘12A的正面侧形成锯齿状的针迹,面线18在布料端缘14A的正面侧形成锯齿状的针迹。另外,面线22跨着边界线L,在带端缘12A和布料端缘14A的正面侧形成锯齿状的针迹。面线16、18、22在其折回点16A、16B、18A、18B、22A、22B处与底线20交织而形成结头。
面线22的折回点22A、22B分别位于带端缘12A和布料端缘14A上。另外,折回点16A、22B、18B沿与边界线正交的方向(图中X方向)排列,折回点16B、22A、18A沿X方向排列。
如图11所示,底线20在带端缘12A和布料端缘14A的反面侧在经过折回点16A、16B、18A、18B、22A、22B的同时向边界线L的方向(图中Y方向)延伸。在此,底线20在Y方向上前进时,底线20按照18B→18A→22B→16B→22B→18A→18B→22A→16A→22A→18B(以下重复)的顺序经过各折回点。
图12是带端缘12A和布料端缘14A的缝合部的缝型的立体图。如该图所示,底线20的结构在Y方向上前进时,底线20在折回点18B处与面线18形成结头,在与折回点18B相邻的折回点22B处与面线22形成结头。然后,底线20在折回点16A处与面线16形成结头,经过折回点22B、18B在折回点18A处与面线18形成结头。然后,底线20在折回点22A处与面线22形成结头,在折回点16B处与面线16形成结头。然后,底线20经过折回点22A、18A在折回点18B处与面线18形成结头。重复以上的结构。
图13是图10中的11-11剖视图。如该图所示,互相交织的面线22、底线20跨着边界线L并包围带端缘12A及布料端缘14A,在其一侧,互相交织的面线16、底线20包围带端缘12A,在其相反侧,互相交织的面线18、底线20包围布料端缘14A。
在此,面线22和底线20的张力起到压缩带端缘12A及布料端缘14A的被面线22、底线20包围的部位的作用。由此,带端缘12A及布料端缘14A的该部位的密度提高。另外,面线16和底线20的张力起到压缩带端缘12A的被面线16、底线20包围的部位的作用。由此,带端缘12A的该部位的密度提高。而且,面线18和底线20的张力起到压缩布料端缘14A的被面线18、底线20包围的部位的作用。由此,布料端缘14A的该部位的密度提高。
即,在本实施方式的缝制品100的缝合部中,利用三根面线16、18、22和一根底线20压缩宽度方向中央及其两侧的这3个部位而使密度提高,因此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缝制品10相比能够进一步提高缝合部的拉伸强度。此外,缝制品100只要将缝针设为三根并利用与上述的缝制品10同样的方法缝制即可。
以上,说明了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但上述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本发明容易理解,并不是为了限定地解释本发明。本发明能够不脱离本发明主旨地进行变更、改良,并且本发明也包含其等同发明。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是将拉链带12的带端缘12A和比拉链带12厚的主布料14的布料端缘14A缝合起来,但也存在主布料14比拉链带12薄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在均等按压力下将拉链带12侧的进给量稍微增大。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缝制品10中,是将折回点16A、18A配置在带端缘12A及布料端缘14A的边界线L上,但也可以配置在带端缘12A上或者布料端缘14A上。

Claims (8)

1.一种缝制品,是将第1布料的端缘和比第1布料厚的第2布料的端缘以对接的状态缝合的缝制品,其特征在于,
利用一根底线和与该一根底线交织而形成多列锯齿状的针迹的多根面线,将所述第1布料的端缘和所述第2布料的端缘缝合起来,
所述第1布料为安装有链牙的拉链带,
所述拉链带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为所述链牙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的2~4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制品,其特征在于,
由两根所述面线形成两列锯齿状的针迹,
利用两根所述面线中的一根面线和所述底线对所述第1布料的端缘进行锁缝,利用两根所述面线中另一根面线和所述底线对所述第2布料的端缘进行锁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制品,其特征在于,
由三根所述面线形成三列锯齿状的针迹,
三根所述面线中的一根面线交替地缝在所述第1布料的端缘和所述第2布料的端缘上,三根所述面线中的另外两根面线在隔着所述一根面线的两侧缝在所述第1布料的端缘或所述第2布料的端缘上。
4.一种布料的缝制方法,是将第1布料的端缘和比第1布料厚的第2布料的端缘以对接的状态缝合起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将多根面线以所述多根面线形成多列锯齿状的针迹的方式与一根底线交织,将所述第1布料的端缘和所述第2布料的端缘缝合起来,
一边以均等压力按压所述第1布料及第2布料一边利用进给量设定不同的进给齿来分别输送所述第1布料及第2布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布料的缝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用缝纫机将所述第1布料的端缘和所述第2布料的端缘缝合,所述缝纫机包括垂直全旋梭和沿与所述第1布料及第2布料的进给方向正交的方向排列配置且在该方向上摆动的多根缝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布料的缝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针对所述第2布料的进给齿的进给量设定比针对第1布料的进给齿的进给量设定大。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布料的缝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布料是安装有链牙的拉链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布料的缝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链带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为所述链牙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的2~4倍。
CN201610141022.9A 2015-03-12 2016-03-11 缝制品及布料的缝制方法 Active CN1059704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49879A JP6512595B2 (ja) 2015-03-12 2015-03-12 縫製品及び生地の縫製方法
JP2015-049879 2015-03-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70490A CN105970490A (zh) 2016-09-28
CN105970490B true CN105970490B (zh) 2018-12-04

Family

ID=556610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41022.9A Active CN105970490B (zh) 2015-03-12 2016-03-11 缝制品及布料的缝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067456B1 (zh)
JP (1) JP6512595B2 (zh)
CN (1) CN10597049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73919A1 (ja) * 2017-10-13 2019-04-18 Juki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の縫着方法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製品
CN113017163B (zh) * 2021-03-31 2022-09-16 内蒙古鄂尔多斯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针织带的封口方法、针织带和针织衫
CN114575054B (zh) * 2022-02-24 2023-08-22 昆山富士龙自动化有限公司 工件连接料带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619610Y1 (zh) * 1968-09-16 1971-07-08
JPS5022145Y1 (zh) * 1973-04-05 1975-07-03
JPS5249156A (en) * 1975-10-15 1977-04-19 Tokyo Juki Industrial Co Ltd Cloth pressure foot for sewing machine
GB2192201B (en) * 1986-07-01 1989-12-13 Jacobsen As J A device for sewing a reticular material
JPH03191984A (ja) * 1989-12-22 1991-08-21 Juki Corp ミシンの送り歯駆動装置
JPH10295967A (ja) * 1997-04-24 1998-11-10 Mitsuboshi Belting Ltd ベルト用帆布のジョイント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2000197783A (ja) 1999-01-06 2000-07-18 Gunze Ltd 縫製方法及び縫製装置
CN103501651B (zh) * 2011-03-04 2016-01-06 Ykk株式会社 拉链及其制造方法
JP5341961B2 (ja) * 2011-08-08 2013-11-13 株式会社ゴタリオ 縫製品、及び生地の縫製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70490A (zh) 2016-09-28
JP6512595B2 (ja) 2019-05-15
EP3067456A1 (en) 2016-09-14
EP3067456B1 (en) 2017-11-29
JP2016168190A (ja) 2016-09-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69176B (zh) 布料的缝迹结构
CN103732818B (zh) 缝制品及布料的缝制方法
CN206350549U (zh) 带构件和拉链
CN105970490B (zh) 缝制品及布料的缝制方法
CN104955354B (zh) 带拉链的物品以及带拉链的物品的制造方法
CN104055283B (zh) 编织粘扣带
DE112013006554B4 (de) Reißverschlusskette ohne Tragband und Gegenstand mit Reißverschluss
CN103108565A (zh) 拉链链带和拉链
CN105637134B (zh) 缝纫机及针板构造、以及链牙列的缝纫方法
CN106795674A (zh) 线迹结构
CN106572727B (zh) 无拉链带牙链带、无拉链带拉链以及带拉链物品
TW201215729A (en) Cover stitch seam structure and cover stitch sewing machine
US3316870A (en) Method of making coil type zipper fastener stringers
CN1772993B (zh) 缝纫机
CN208676464U (zh) 拉链带及拉链
JP2019088833A (ja) 縫製品
US1943300A (en) Seam for sewed articles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CN207552618U (zh) 设置用于三体缝合压脚装置的缝纫机
JP3067122U (ja) 縫製品
WO2005116324A1 (fr) Tricotage a mailles cousues et procede correspondant
US2518949A (en) Seam for stitched articles
US3728979A (en) Method of producing slide-fastener stringers
CN114269189A (zh) 具有包缝线迹的服装及相关生产工艺
CN114262967A (zh) 装饰线及其车缝方法、织物
US1421438A (en) Stitch-forming mechanism for chain-stitch sewing machin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