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46752A - 显影装置、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影装置、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46752A
CN103946752A CN201280057958.3A CN201280057958A CN103946752A CN 103946752 A CN103946752 A CN 103946752A CN 201280057958 A CN201280057958 A CN 201280057958A CN 103946752 A CN103946752 A CN 1039467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veloper
parts
kaifeng
opening
bear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5795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松下正明
松永智教
水越俊翼
松田考平
三浦淳
金泽贵之
向井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9467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4675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87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 G03G15/0889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for agitation or stirr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03G15/0874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non-rigid containers, e.g. foldable cartridges, bag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03G15/0881Sealing of developer cartridg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6Developing structures, details
    • G03G2215/066Toner cartridge or other attachable and detachable container for supplying developer material to replace the used material
    • G03G2215/0682Bag-type non-rigid contain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显影装置,其包括:具有开口并用于容纳显影剂的柔性容器;用于容纳该容器的框架;可旋转地设置在框架内部的推压部件,用于通过旋转来推压容器以使容器变形;和用于在其表面承载显影剂以给送显影剂的显影剂承载部件。从推压部件的旋转中心到显影剂承载部件的表面的距离X和从推压部件的旋转中心到其用于推压容器的自由端的长度T满足X<T的关系。在推压部件的旋转中心和显影剂承载部件的表面之间或在其附近,设置用于防止推压部件与显影剂承载部件接触的屏蔽部件。

Description

显影装置、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承载容纳在显影剂容纳容器中的显影剂以给送显影剂的显影装置、包括该显影装置的可拆卸地安装的盒以及包括该盒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电子照相成像设备通过使用例如电子照相成像法在记录材料(媒介)上形成图像,该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可以包括例如电子照相复印机、电子照相打印机(如LED打印机或激光打印机)、电子照相传真机等。
此外,盒指的是至少包括显影装置并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设备主组件上的盒,并且指的是通过将显影装置和至少电子照相感光部件一体地装配而构成并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设备主组件上的盒。
此外,显影装置容纳在成像设备或盒中。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使用电子照相成像法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中,采用处理盒的类型,其中,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和作用于该感光部件上的处理部件被一体地装配在盒中,该盒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主组件上。
在这种处理盒中,如图34(b)所示,用密封部件密封设置在用于容纳显影剂(调色剂、载体等)的显影剂容纳框架34上的开口。此外,作为密封部件的一个示例,有这样一种类型,其中,将如图34(a)所示的片状密封部件32通过热密封等方式焊接在显影剂容纳框架31的开口周围。为了减小在通过焊接形成焊接部33时用户的负荷,已经广泛地使用一种结构,其中,密封部件32的自由端被折叠,并能够在与折叠部所处一侧相对的另一侧(沿图34(a)中箭头方向)被撕开(日本特开专利申请(JP-A)Hei04-66980,图13)。
如图34(b)所示,在处理盒的实际形式中,用调色剂密封件32密封开口。在开封开口之后或者在没有调色剂密封件的情况下,将旋转轴40旋转以通过显影剂给送部件41将显影剂给送到显影剂承载部件13附近。
此外,已经提出如下的一种结构,在该结构中,设置了可与处理盒主组件分离和可安装于处理盒主组件上的显影剂容纳单元,并且,撕开片状部件等以给送显影剂。根据JP-A Hei04-166963,用户拉开容纳有显影剂的袋状片薄膜的一端以开封袋,使得能够供给显影剂。根据日本实用新型申请(JP-U)Hei01-128351,由可旋转部件卷起用于把允许排出显影剂的开口阻塞的片,使得显影剂的供给自动开始。JP-A2008-134483主要旨在防止显影剂结块,搅拌片阻塞容纳显影剂的料斗部的开口,并在开封开口之后用作搅拌部件。
此外,为了解决在处理盒制造过程中在显影剂填充步骤时显影剂在处理盒中飞散的问题,已经提出使用可变形内部容器的结构(JP-AHei04-66980,图1)。
然而,在上述传统的结构中伴随着以下问题。
在显影剂容纳单元中设置了用于施加显影剂的容器和搅拌部件的结构中,大型化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将上述的传统结构用于可拆卸地安装的处理盒的显影剂容纳部的情况下,会使处理盒大型化,使得安装该处理盒的成像设备也大型化。
因此,为了使此处理盒小型化,考虑的是,例如如图35(a)和(b)所示,缩短显影辊13和显影剂给送部件41的旋转轴40之间的距离。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无论调色剂密封件32是否存在,显影剂给送部件41和显影辊13都彼此接触,使得可能在输出的图像上产生图像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在防止显影剂给送部件和显影辊接触的同时使处理盒小型化的显影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显影装置,其包括:包括允许排出显影剂的开口并用于容纳显影剂的柔性容器;用于容纳柔性容器和用于容纳从柔性容器排出的显影剂的框架;可旋转地设置在框架内部的推压部件,用于通过旋转推压柔性容器以使柔性容器变形;和用于在表面承载显影剂以给送显影剂的显影剂承载部件,其中,从推压部件的旋转中心到显影剂承载部件的表面的距离X和从推压部件的旋转中心到其用于推压柔性容器的自由端的长度T满足X<T的关系,以及其中,在推压部件的旋转中心和显影剂承载部件的表面之间或在其附近,设置用于防止推压部件与显影剂承载部件接触的屏蔽部件。
结合附图考虑下面对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以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处理盒的主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主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从具有密封部件的显影剂容纳容器的横截面来看的透视图。
图4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显影剂容纳单元在开封前的剖视图。
图5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显影剂容纳单元在即将开封前的剖视图。
图6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排出部被开封到中途的显影剂容纳单元的剖视图。
图7(a)、(b)和(c)以及图8(a)和(b)是示出了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将排出部开封的过程的剖视图。
图9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显影剂容纳单元在开封后的剖视图。
图10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显影剂容纳容器在开封前的说明图。
图11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排出部被开封到中途的显影剂容纳容器的说明图。
图12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排出部的剖视图。
图13(a)和(b)、图14(a)至(c)以及图15是在不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难以将排出部开封的显影剂容纳单元的说明图。
图16(a)至(d)和图1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显影剂容纳单元的剖视图。
图18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显影剂容纳容器的透视图。
图19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显影剂容纳单元的剖视图。
图20、图21(a)和(b)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显影剂容纳容器的说明图。
图22(a)和(b)是不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显影剂容纳容器的说明图。
图23(a)和(b)以及图24(a)和(b)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显影剂容纳单元的说明图。
图25和图26(a)至(c)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显影剂容纳单元的说明图。
图27(a)至(d)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显影剂容纳容器的固定部的说明图。
图28(a)至(d)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显影剂容纳容器的开口的说明图。
图29(a)至(c)以及图30(a)至(c)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显影剂容纳容器的说明图。
图31(a)和(b)是具有开封部件的显影剂容纳容器的说明图。
图32(a)和(b)以及图33(a)和(b)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显影剂容纳单元的说明图。
图34(a)和(b)是传统处理盒的说明图。
图35(a)至(e)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显影剂容纳单元的剖视图。
图36(a)至(c)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屏蔽部件的效果的说明图。
图37(a)和(b)以及图38(a)至(d)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屏蔽部件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39(a)和(b)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显影剂容纳单元的说明图。
图40是在密封件还用作推压部件的情况下处理盒的主剖视图。
图41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显影剂容纳容器的开口的说明图。
图42和43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扩散部件的说明图。
图44和45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显影剂容纳单元的说明图。
图46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扩散部件的剖视图。
图47、48以及图49至52中每幅图的(a)和(b)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扩散部件的说明图。
图53和54是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显影剂容纳单元的说明图。
图55至58是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显影剂容纳单元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示例性地具体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然而,在下面实施例中描述的构成元件的尺寸、材料、形状和相对布置等可以根据应用本发明的装置(设备)的结构或各种条件适当地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此,除非另外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显影剂容纳容器至少是指柔性容器和用于密封开口的密封部件,开口设置在密封部件上且用于允许显影剂排出。在将显影剂容纳于其中之前的显影剂容纳容器是指用于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容器37。容纳显影剂并具有用于去除(开封)密封部件的开封部件的显影剂容纳容器是指包括开封部件的显影剂容纳容器30。容纳显影剂且不具有密封部件的显影剂容纳容器是指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容器26。
顺带地,为了简化,通过使用不同的附图标记将上述显影剂容纳容器描述为显影剂容纳容器37、显影剂容纳容器30以及显影剂容纳容器26。
显影剂容纳单元至少包括显影剂容纳容器和用于容纳显影剂容纳容器的框架。
(第一实施例)
图1是包括可应用本发明的显影剂容纳单元的处理盒的主剖视图,图2是可应用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剖视图。
<处理盒的总体结构>
处理盒包括图像承载部件(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和作用于图像承载部件的处理部件。处理部件的示例包括用于使图像承载部件的表面充电的充电部件、用于在图像承载部件上形成图像的显影装置,以及用于去除残留在图像承载部件表面上的显影剂(调色剂、载体等)的清洁部件。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处理盒A包括作为图像承载部件的感光鼓11,在感光鼓11的外周还包括作为充电部件的充电辊12以及具有作为清洁部件的弹性清洁刮刀14的清洁单元24。此外,处理盒A包括具有第一框架17和第二框架18的显影装置38。处理盒A可通过将清洁单元24和显影装置38一体地装配而构成,并构成为能够可拆卸地安装至如图2所示的成像设备主组件B。显影装置38包括作为显影部件的显影辊13、显影刮刀15、显影剂供给辊23以及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容器26。显影辊13和显影刮刀由第一框架17支撑。
<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总体结构>
如图2所示,处理盒A安装在成像设备主组件B上并用于成像。成像时,由给送辊7从安装在设备下部的片材盒6给送片材S,并且,与该片材的给送同步地,感光鼓11由曝光装置8选择性地曝光,以形成潜像。显影剂由海绵状的显影剂供给辊23供给到显影辊13(显影剂承载部件)上,并以薄层的形式承载在显影辊13的表面上。通过向显影辊13施加显影偏压,根据潜像供给显影剂,从而把潜像显影成显影剂图像。该显影剂图像在施加给转印辊9的偏压电压的作用下被转印到给送的片材S上。将片材S传送到定影装置10,在定影装置10中将图像定影在片材S上,接着将片材S排出到位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上部的排出部3。
<显影剂容纳单元的结构>
接着,将参考图3、图4、图7(a)和图20描述显影剂容纳单元25的结构。图3是显影剂容纳容器30从横截面侧来看的透视图,图7是用于允许从作为柔性容器的显影剂袋16排出显影剂的排出部35附近的详细剖视图,图20是从横截面侧来看时显影剂容纳容器26的剖视图。顺带地,这些剖视图是沿着通过开封部件20、开口35a以及固定部16d和16e的平面示出的。此外,这些剖视图是沿着垂直于开封部件20的旋转轴的平面示出的。
(显影剂容纳单元)
如图4所示,显影剂容纳单元25由显影剂容纳容器30、显影辊13、显影刮刀15、显影剂供给辊23以及支撑这些部件的第一框架17和第二框架18构成。第一和第二框架的组合是容纳显影剂容纳容器30的框架。
在本实施例中,显影剂容纳单元25与显影装置38相同。这是因为,显影剂容纳单元25包括显影辊13、显影刮刀15和显影剂供给辊23。然而,显影辊13、显影刮刀15和显影剂供给辊23也可以由与显影剂容纳单元25分离的框架支撑,因此它们可以与显影剂容纳单元25分离。在这种情况下,显影装置38由显影剂容纳单元25、显影辊13、显影刮刀15和显影剂供给辊23构成(未示出)。
在本实施例中,显影辊13和显影剂供给辊23用作显影剂承载部件,并以包括显影辊13和显影剂供给辊23的结构作为显影剂承载部件的例子。显影辊13是用于在表面承载显影剂并将显影剂给送到其与感光鼓11对向的显影部的显影剂承载部件(部)。显影剂供给辊23是用于从显影辊13去除在显影部处显影后残留在显影辊13上的显影剂并用于向显影辊13供给(给送)新显影剂的显影剂承载部件(部)。显影剂承载部件的结构不限于上面的结构,而也可以是例如仅包括作为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显影辊13的结构。
(包括开封部件的显影剂容纳容器)
如图3和图4所示,包括开封部件的显影剂容纳容器30由开封部件20和显影剂容纳容器26构成。
开封部件20包括要与密封部件19接合的接合部20b,通过使显影剂容纳容器26的被接合部19b与接合部20b接合,构成包括开封部件20的显影剂容纳容器30。
(容纳有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容器)
如图30(c)所示,显影剂容纳容器26由显影剂、显影剂袋16和密封部件19构成。该显影剂为粉末。
显影剂容纳容器26的显影剂袋16在多个用于排出显影剂的开口35a处用密封部件19密封,并且该显影剂袋16包括密封填充口的连接(结合)部,该填充口用于允许填充显影剂。这样,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容器26的各个开口35a和填充口39被密封,因此容纳的显影剂不会漏到外面,使得显影剂容纳容器26能够作为单个单元。此外,密封部件19包括要与开封部件20接合的作为被接合部19b的孔,从而密封部件19可与开封部件20接合。
(用于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容器)
如图30(a)所示,用于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容器37由显影剂袋16和密封部件19构成,该密封部件19用于密封允许排出显影剂的多个开口35a,并用于通过被移开而露出开口35a。用于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容器37的显影剂袋16包括用于允许填充显影剂的填充口39和用于允许排出显影剂的开口35a。开口35a设置在显影剂袋16上的多个位置处。
这里,在用于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容器37中,还没有填充显影剂,同时显影剂容纳容器37处于用于允许填充显影剂的填充口39打开的状态。
(填充和显影剂容纳容器)
将描述用于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容器37和容纳有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容器26之间的关系。
首先,如图30(a)所示,用于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容器37未填充显影剂,同时其具有用于允许填充显影剂的填充口39。
接着,如图30(b)所示,从用于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容器37的允许填充显影剂的填充口39填充显影剂。此外,利用显影剂袋16的柔性,用于允许填充显影剂的填充口39相应于填充装置可变形,因而可以在不导致显影剂飞散的条件下便于显影剂的填充。为了填充显影剂,使用已知的螺旋式填充装置,但是也可以使用具有相同功能的其他方法(工具)。
然后,如图30(c)所示,结合并密封用于允许填充显影剂的填充口39。在本实施例中,利用超声波焊接实现用于允许填充显影剂的填充口的结合部39a的结合,但是也可以利用其他使用热、激光等的结合方法实现。
接着,当完成用于允许填充显影剂的填充口的结合部39a的结合时,显影剂就被填充到了显影剂袋16中,从而提供了容纳有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容器26。
用于允许填充显影剂的填充口39的位置和尺寸可以根据显影剂填充装置和处理盒A的形状等适当地选择。
(在显影装置中并入显影剂袋的效果)
通过把容纳了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容器26形成袋状,能够将显影剂看作一个单元。为此,显影剂填充步骤可以与处理盒A的主装配步骤(生产线)分开。因此,可防止显影剂在处理盒A的主装配步骤(生产线)中飞散,从而能够减少诸如清扫生产线的维护。通过防止显影剂在装配步骤中飞散,能够省略在显影剂填充后执行的处理盒A的清扫步骤。
同样,在显影剂袋16的显影剂填充步骤中,显影剂袋16具有柔性,因而用于允许填充显影剂的填充口39也是柔软的,因此能够被容易地密封,而使显影剂很少飞散。
此外,容纳有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容器26具有柔性,因此能够在顺应框架形状的同时进行装配。
此外,在填充步骤中,显影剂容纳容器37具有柔性,因此可使其横截面变形以增大能够填充显影剂的容积,从而能够在填充过程中增加填充量。
此外,显影剂容纳容器37在填充显影剂之前具有柔性,因而其能够被做得很小(薄),使得与树脂结构的框架相比,能够减小填充前在存放时的存放空间。
(显影剂袋的结构)
如图3和图4所示,容纳有显影剂的显影剂袋16具有可变形的袋状形状,并在用于允许排出所容纳的显影剂的排出部35处具有多个开口35a。
此外,显影剂袋16包括将被固定在第一框架17和第二框架18上的显影剂袋固定部(被固定部)16d和16e。
(显影剂袋的材料和透气性)
图29(a)至(c)是示出了显影剂容纳容器26的剖视图。如图29(a)所示,通过将具有排出部35且没有透气性的薄片16u和具有透气性并作为透气部的薄片16s彼此结合而构成显影剂袋16。
这里,可以适当地选择透气部(薄片)16s的透气度,使得基于与要被容纳的显影剂的尺寸(粉末粒径)的平衡,防止显影剂从显影剂袋16泄漏。
作为透气部16s的材料,优选地可以使用由厚度为0.03-0.15m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形成的非织造布等。此外,即使在透气部16s的材料不是非织造布时,也可以使用具有微孔的材料,该微孔的直径比粉末(如容纳在显影剂袋16中的显影剂)小。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29所示,透气部16s布置在第二框架18侧相对纵向方向的显影剂袋16的整个区域上。如图29(b)所示,透气部16s也可以构成整个显影剂袋16。
作为除透气部16s外的显影剂袋16的材料,优选地可以使用具有柔性的材料,从而在后述的显影剂排出过程中提高效率。此外,透气部16s的材料也可以具有柔性。
(具有透气性的显影剂袋的效果)
如上所述地赋予显影剂袋16透气性的原因在于,显影剂袋16能够满足制造时、用户使用盒A前的输送时以及存放时的状态。首先,对于满足制造时状态的原因在于,显影剂袋16可变形并可缩小,从而方便显影剂袋16在框架17、18上的装配。在显影剂袋16不具有透气部16s的情况下,其尺寸不能从显影剂袋16被显影剂填充(显影剂袋16被封闭)的状态下的尺寸改变,因此显影剂袋16不容易变形。为此,要耗费时间来装配显影剂袋16,且步骤复杂。因此,当至少一部分显影剂袋16被赋予透气性时,显影剂袋16的尺寸能够从显影剂袋16被显影剂填充的状态改变,然后被封闭,从而便于装配显影剂袋16。
接着,对于满足运输和存放时状态的原因在于,显影剂袋16能够在运输和存放处理盒A时满足显影剂袋16的内部和外部之间的气压变化(差)。在显影剂袋16在运输等时比在制造时处于更低气压环境下的情况下,或者在比制造时更高的温度下存放显影剂袋16的情况下,会在显影剂袋16的内部和外部之间产生气压差。为此,由于显影剂袋16的膨胀,接触显影剂袋16的部件可能会变形或破裂。因此,需要控制运输和存放时的气压和温度,使得需要满足此目的的设备,并增加了成本。然而,通过部分地赋予透气性给显影剂袋16,能够解决由于显影剂袋16的内部和外部之间的气压差导致的问题。
此外,在非织造布具有排出部35和处于排出部35外周的结合部22的情况下,非织造布的纤维可能会在开封时随着密封部件19的剥除而脱落,然后进入显影剂进而不利地影响图像。为此,排出部35设置在与具有透气性的薄片16s不同的薄片16u上,从而防止上述的纤维从非织造布脱落。
此外,通过在排空显影剂袋16的同时填充显影剂,能够增加填充密度。
(显影剂袋的排出部的结构)
如图3和图10所示,显影剂袋16包括显影剂排出部35,该排出部由用于允许排出显影剂的多个开口35a和限定多个开口35a的连接部35b组成。此外,排出部35由将被可开封地结合的结合部22连续包围,使得容纳在显影剂袋16中的显影剂被密封部件19密封。
(显影剂袋的结合部的结构)
结合部22具有矩形形状,其由沿长方向(箭头F方向)延伸的两行和沿短方向(箭头E方向)延伸的两行组成,用以包围排出部35,因此结合部22能够密封排出部35。
这里,在沿长方向(箭头F方向)延伸的焊接结合部22的两行中,首先被开封的结合部被称为第一结合部22a,稍后被开封的结合部被称为第二结合部22b。在本实施例中,在顺着密封部件19的表面来看结合部22的情况下,更靠近后述的折叠部19d(或被接合部19b)的结合部是第一结合部22a。此外,经由开口35a与第一结合部22a对向的结合部是第二结合部22b。此外,在横向方向(箭头E方向)的结合部是横向结合部22c。
在本实施例中,开封方向是箭头E方向。如下定义开封方向。在通过移动密封部件19实行开封的情况下,在经由开口35a彼此对向的第一结合部22a和第二结合部22b中,第一结合部22a首先被开封(剥除)。因此,从首先被开封的第一结合部22a指向第二结合部22b的方向是开封方向(箭头E方向)。
当沿箭头E方向从显影剂袋16开封(剥除)密封部件19时,在一些情况下,由于在第一结合部22a和第二结合部22b中的开封力导致显影剂袋16变形,因此该剥除还在箭头F方向微观地进行。然而,在本实施例中开封方向不指这种微观的开封方向。
(显影剂袋的开口的布置)
接着将参考图10、11和30描述开口35a的布置。密封部件19的移动方向(即通过可旋转部件20拉动密封部件19的方向)是箭头D方向,该密封部件用于密封开口35a和通过被移动而露出开口35a。通过密封部件19的移动,在开封方向(箭头E方向)露出开孔35a。在下文中,密封部件19的移动方向是箭头D方向。
多个开口35a和多个连接部35b沿垂直于开封方向(箭头E方向)的方向(箭头F方向)交替地布置。此外,密封部件19配置成通过旋转开封部件20而被卷起,但是箭头F方向与开封部件20的旋转轴的轴线(轴线)是相同的方向。
使显影辊13的旋转轴线方向和多个开口35a的布置方向(箭头F方向)相同的原因在于,在排出显影剂时可容易将显影剂在整个纵向方向而非局部地供给到显影辊13。
多个开口35a沿箭头F方向错开布置,因此排出部35在箭头F方向长而在箭头E方向短。也就是说,在箭头F方向,从多个开口35a的一端到另一端的距离比在箭头E方向更长。
因此,多个开口35a沿垂直于开封方向(箭头E方向)的方向(箭头F方向)错开布置,这样的排出部35在箭头F方向长而在箭头E方向短。为此,能够使开封所需的距离比在长方向(箭头F方向)开封所需的距离更短,因此也能够缩短开封所需的时间。
此外,采用了这样的结构,其中,由开封部件20卷起用于覆盖排出部35的密封部件19。使开封部件20的旋转轴线方向和大体上垂直于开封方向(箭头E方向)的方向(箭头F方向)相同,从而能够缩短密封部件19的卷绕距离和时间。
(显影剂袋开口的形状和方向)
在第一实施例中多个开口35a中的每一个都是圆形的。当考虑排出性时,开口35a的面积优选地较大。此外,限定开口35a的连接部35b优选地较大(厚),以便增强显影剂袋16的强度。因此,考虑到排出部35的材料和厚度以及在后述的开封时与剥离强度的力关系,开口35a的面积和连接部35b的面积需要实现平衡,并适当地进行选择。除了圆形外,每个开口35a的形状也可以是多边形(如矩形)、如后述第四实施例的图18所示的长圆形等形状。
开口35a的布置可以仅需要使得开口35a在垂直于开封方向(箭头E方向)的方向(箭头F方向)错开(隔开)。即使在如图28(c)所示的从垂直于开封方向(箭头E方向)的方向(箭头F方向)来看相邻的开口35a彼此重叠时,或者在如图28(d)所示的从该方向(箭头F方向)来看相邻的开口35a彼此不重叠时,也可以实现后述的连接部35b的效果。
此外,开口35a的方向优选地使得在成像时的姿势下可容易地排出容纳在显影剂袋16中的显影剂。为此,在成像时的姿势下,开口35a布置成在重力方向向下敞口。开口35a在重力方向向下敞口的状态是指开口35a的方向在重力方向具有向下的分量。
(显影剂袋和框架之间的固定)
如图3和4所示,显影剂袋16通过固定部16d和16e而固定在第一框架17和第二框架18内。
(第一固定部)
首先,作为第一固定部,设置显影剂袋16的第一固定部16d,其在如后所述地从显影剂袋16开封(去除)密封部件19时接受力。第一固定部16d设置在多个与布置多个开口35a的方向(箭头F方向)平行的位置处。与在该多个位置处的布置不同地,第一固定部16d也可以是平行于箭头F方向伸长的单个固定部(未示出)。
第一固定部16d定位在显影剂袋16的开口35a附近。
显影剂袋16的第一固定部16d固定在框架的第一固定部18a上。
第一固定部16d是开封显影剂袋16时需要的固定部,其动作和布置将在后面描述开封时进行描述。
(第二固定部)
此外,作为第二固定部,设置第二固定部16e,用于防止显影剂袋16向下或朝显影辊13和显影剂供给辊23移动。
设置第二固定部16e有以下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防止显影剂袋16的第二固定部16e在成像时的姿势下向下移动显影剂袋16。为此,在成像时的姿势下第二固定部16e优选地布置在上部位置。
此外,第二个原因是,防止在成像时显影剂袋16与显影辊13和显影剂供给辊23接触而干扰图像。为此,显影剂袋16的第二固定部16e优选地可以设置在远离显影辊13和显影剂供给辊23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显影剂袋16的第二固定部16e布置在远离显影辊13的上部位置。
显影剂袋16的第二固定部16e固定在框架的第二固定部18b上。
(显影剂袋和框架之间的固定方法)
将参考图27和4描述显影剂袋16和框架之间的固定方法。图27(a)至(d)是显影剂容纳容器的固定部的说明图。
(第一固定部的固定方法)
作为显影剂袋16的第一固定部16d的固定方法,可以使用通过超声夹持进行固定,使得第二框架18的凸台穿过显影剂袋16的孔而变形。如图27(a)所示,在固定之前,第二框架18的第一固定部18a为圆柱凸台形状,显影剂袋16的第一固定部16d具有敞开的孔。下面描述装配步骤。
首先,将第二框架18的第一固定部18a的突出部穿过显影剂袋16的第一固定部16d的孔(图27(b))。
接着,通过超声夹持工具36熔化第二框架18的第一固定部18a的一个端部(图27(c))。
然后,使第二框架18的第一固定部18a的该端部变形,使得其比显影剂袋16的第一固定部16d的孔更大,因此显影剂袋16被固定在第二框架18上(图27(d))。
(第二固定部的固定方法)
如图4所示,作为显影剂袋16的第二固定部16e的固定方法,利用两个框架17和18进行夹持。在显影剂袋16中开孔以构成显影剂袋16的第一固定部16e,同时在第二框架18上设置突出部构成框架的第二固定部18b。
装配步骤如下。将第二框架18的第二固定部(突出部)18b穿过显影剂袋16的第二固定部(孔)16e,然后利用第一框架17夹持显影剂袋16,使得显影剂袋16的第二固定部(孔)16e不与待被固定的第二固定部(突出部)18b分离(脱落)。
(其他固定方式)
作为与上述超声夹持不同的其他固定方式,也可以采用利用超声波的固定方式。例如,也可以采用使用热的热夹持、把显影剂袋16直接焊接到第一框架17或第二框架18上的(热)焊接或超声焊接、使用溶剂或粘合剂的粘接、在两框架之间插入显影剂袋16、使用热夹持的钩挂、超声夹持、螺钉、或孔和突出部(如凸台)的组合等方式。此外,也可以基于显影剂袋16与第一和第二框架17、18之间的空间、布置等关系进行的适宜设计,通过设置在第一和第二框架17、18之间的单独部件固定显影剂袋16(未示出)。
<密封部件的结构>
如图3和4所示,在使用盒A之前,密封部件19覆盖显影剂袋16的排出部35,以封住显影剂袋16中的显影剂。移动密封部件19,使得开口35a露出。密封部件19由片状密封部件构成,该片状密封部件包括用于覆盖(密封)显影剂袋16的排出部35的密封部19a、与后述的开封部件20固定(接合)的被接合部19b以及连接密封部19a和被接合部19b的密封部件连接部19c。该片状密封部件由具有密封层的层合材料形成,该密封层具有后述的易开封性,用于该片状密封部件的基材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乙烯、聚丙烯等。片状密封部件的厚度可以适当地设定在0.03–0.15mm的范围内。
(密封部件的密封部)
密封部19a是指密封部件19密封显影剂袋16的多个开口35a和连接部35b的区域。利用密封部19a,可以防止在使用处理盒A之前显影剂从显影剂袋16的内部泄漏。
(密封部件的接合部)
密封部件19在开封方向(箭头E方向)的一个端侧上具有自由端部,在该自由端部设置有与用于移动密封部件19的开封部件20接合的被接合部19b。用于移动密封部件19以露出开口35a的开封部件20与被接合部19b接合。开封部件20也可以配置成通过从成像设备主组件B接受驱动力而自动执行开封。或者,开封部件20也可以配置成通过由用户抓住并移动来执行开封。在本实施例中,开封部件20是设置在框架中的旋转轴,拉动与开封部件20接合的密封部件19,使得容纳有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容器26被开封。
(密封部件的密封部件连接部)
连接结合部22和密封部件接合部(被接合部)19b的部分是密封部件连接部19c。密封部件连接部19c是用于通过从开封部件20接受力以传递力来扯开结合部22的部分。
(密封部件连接部的折叠)
参考图12,开封时在第一结合部22a和第二结合部22b之间形成的表面为N1。垂直于表面N1且穿过第一结合部22a的表面为N2。
开封部件20布置在第二结合部22b侧,而不是布置在穿过第一结合部22a的表面N2。换句话说,当沿片状密封部件19的表面来看时,密封部件19包括折叠部19d,在折叠部19d处,密封部件19在连接部22和与开封部件20接合的被接合部19b之间的部分(连接部19c)折叠。折叠部19d可以具有或不具有折痕(折缝)。密封部件19的折叠角度Q优选地为90度以下。该折叠角度Q是显影剂袋16的结合部22的表面和沿拉动密封部件19的方向(箭头D方向)的表面之间的狭角Q。
(密封部件的固定)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一固定部16d的情况相同地,利用超声夹持实现密封部件19和开封部件20之间的固定。除了超声夹持之外,与固定第一固定部16d和第二固定部16e的方式相同地,也可以通过(热)焊接、超声焊接、粘接、在两框架之间插入、利用孔和突出部的钩挂等实现固定。
(密封部件的具有易开封性的部分)
将描述使接合部22的剥离力具有期望值的方法。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剥离力具有期望值(能够保持调色剂密封性的范围内的最小力),主要采用两种方法。
在第一种方法中,应用具有密封层的层合材料,该密封层使得能够容易地开封密封部件。此外,第一种方法是,通过使用片材(例如由聚乙烯或聚丙烯制成)作为显影剂袋16的材料使得能够在结合部容易地开封,该片材可与密封层焊接并具有柔性。通过改变密封层的配方和待结合材料的组合,能够根据期望的条件调节剥离力。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了对热密封柔性包装(JIS-Z0238)的试验方法测量的剥离强度为大致3N/15mm的材料。
第二种方法是,如图4和7所示,显影剂袋16的排出部35处于这样的状态,其中,密封部件19相对开封方向(图中的箭头E方向)折叠。例如,在图4的状态下,(沿箭头C方向)旋转开封部件20,使得通过开封部件20沿拉开方向(箭头D方向)拉动密封部件19。结果,如图12所示,显影剂袋16和密封部件19提供倾斜的剥离位置关系,其中,显影剂袋16的结合部22的表面和沿密封部件19的拉开方向(箭头D方向)的表面之间的狭角Q为90度以下。众所周知,通过形成倾斜的剥离位置关系,能够减小分离两个上述表面所需的剥离力。因此,如上所述地,排出部35处于相对开封方向(箭头E方向)折叠密封部件19的状态下,使得密封部件19和显影剂袋16的结合部22处于倾斜的剥离位置关系,因而能够调节剥离力以使其减小。
<开封部件的结构>
开封部件20用于通过向密封部件19施加力移动密封部件19来从显影剂袋16剥除密封部件19。开封部件20包括:支撑部(未示出),其具有轴形状且其两端部由第二框架18可旋转地支撑;以及接合部20b,密封部件19的被接合部19b固定在该接合部上。在本实施例中,开封部件20具有矩形轴形状,密封部件19的被接合部19b在矩形轴的四个表面中的一个处与接合部20b接合。
(兼用作开封部件、推压部件和搅拌部件)
用于从外部作用于显影剂袋16以排出容纳在显影剂袋16中的显影剂的推压部件21和开封部件20可以是分开的部件,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同一部件执行开封部件20和推压部件21的功能。
此外,可以通过分开的部件执行搅拌从显影剂袋16排出的显影剂的功能和开封部件20的功能,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开封部件20也执行搅拌部件的搅拌功能。
(兼用作开封部件、推压部件和搅拌部件的效果)
因此,通过使用相同部件(构件)作为开封部件20、推压部件21和搅拌部件,减少了部件数量,从而能够减少成本并节省空间。
<显影剂袋的开封概要>
将参考图7和8描述显影剂袋16的开封。
为了开封显影剂袋16,显影装置38包括:施力点部20a,在该处开封部件20施加力以拉动密封部件19;和框架上的固定部18a,用于固定待拉开的显影剂袋16。
施力点部20a是在开封时密封部件19和开封部件20接触的部分中最靠近结合部22的部分。在图7(b)中,开封部件20的角部20c构成施力点部20a。第二框架18的固定部18a包括固定部18c,用于抑制因开封时的力导致的显影剂袋16的移动。在本实施例中,从结合部22处,通过超声夹持将框架的第一固定部18a和显影剂袋16的第一结合部16d彼此结合,如图7(b)和(c)以及图8(a)所示,通过超声夹持而结合的第一固定部18a的更靠近结合部22的部分构成固定部18c。
如图4所示,通过传递由未示出的驱动部件从主组件向开封部件的驱动力,使得开封部件20沿箭头C方向旋转。
图5和图7(c)示出了刚要通过进一步旋转开封部件20拉动密封部件19以开始开封之前的状态。利用该旋转,通过被接合部19b固定至开封部件20的密封部件19由矩形开封部件20的角部20c(施力点部20a)沿箭头D方向拉动。
在拉开密封部件19时,经由结合部22拉开显影剂袋16。接着,向显影剂袋16的第一固定部16d施加力,使得通过固定部18c从固定部18c朝施力点部20b拉开显影剂袋16。然后,在垂直于开封部件20的旋转轴的横截面上,第一结合部22a被移动而接近连接施力点部20a和固定部18c的连线。此时,在箭头D方向上,从靠近开封部件20的旋转轴的一侧,各部分按照开口35a、第一结合部22a、折叠部19d和固定部18c(图7(b))的顺序排列。此外,在第一结合部22a和被接合部19b之间折叠开封部件19,因此使得力被施加给第一结合部22a的部分,从而在箭头D方向将其倾斜剥离。接着,进行第一结合部22a的剥离,以开始排出部35的开封。
施力点部20a与角部20c一起沿箭头C方向移动,当密封部件接触角部20d时,施力点部20a从角部20c移动到角部20d。图7(b)示出了施力点部20a是角部20c的状态,图7(c)示出了开封部件20进一步旋转因而施力点部20a移动到角部20d的状态。
如图6和7(c)所示,当随着开封部件20的进一步旋转而继续开封时,折叠部19d也沿箭头E方向移动。接着,进一步实行开封,使得开口35a露出。图8(a)示出了在露出开口35a之后开始第二结合部22b的剥离的状态。在此时,与第一结合部22a的剥离的情况相同地,也朝施力点部20a拉开密封部件19,显影剂袋16朝固定部18c的方向(箭头H方向)立起。然后,在垂直于开封部件20的旋转轴的横截面上,第二结合部20b被移动而接近连接施力点部20a和固定部18c的连线。接着,沿箭头D方向对结合部22b的部分施加力,从而将第二结合部22b分离。这样,第二接合部22b被剥离,完成开封(图8(b)和图9)。然后,显影剂袋16内的显影剂通过排出部35的开口35a沿箭头I方向排出。
这样,通过开封部件20的旋转,围绕开封部件20将密封部件19卷起,从而开封了结合部22。密封部件19通过旋转而被卷起,因此移动开封部件20所需的空间可以仅需是开封部件20的旋转空间,并且与通过旋转以外的运动来移动密封部件19的情况相比,能够节省空间。
通过在密封部件19上设置折叠部19d,能够在不使用剪切剥离的条件下倾斜剥离结合部22,因而能够可靠地开封。
此外,设置了与开封部件20接合的被接合部19b,该开封部件用于沿与布置多个开口35a的方向(图3中箭头F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在密封部件19的一个端侧开封密封部件19,从而能够将密封部件19可靠地接合和开封。
此外,通过在框架上设置显影剂袋16,在开封时显影剂袋16由框架支撑,使得即使柔软且可变形的显影剂袋16也可以可靠地开封。
对于开封时显影剂的排出,如上所述地,结合部22沿连接施力点部20a和固定部18c的连线运动(按照图7(a)、图7(b)、图7(c)和图8(a)的顺序)。利用该运动,开口35a周围的显影剂移动,因而能够碎裂显影剂的结块。
(与开封相关的固定部的位置关系)
如图4所示,为了可靠地剥除第一结合部22b,在第一结合部22b和固定部18c之间需要以下位置关系。在开封时,相对于固定部18c,开封部件20沿箭头D方向拉开密封部件19。此时,在利用开封部件20移动密封部件19的方向(箭头D方向)上,固定部18c设置在开口35a的上游。为此,如图5所示,沿箭头H方向对固定部18c施加力。因此,当施加开封力时,在固定部18c和开封部件20之间沿箭头H方向和箭头D方向拉开密封部件19,以向第一结合部20a施加力,因而推进开封。这样,当固定部18c没有设置在密封部件19的移动方向(箭头D方向)的上游时,在拉动密封部件19的方向上将整个显影剂袋16拉动,使得力不能施加给第一结合部22a,因而不能开封第一结合部22a。
通过这种方式,固定部18c设置在密封部件19的移动方向(箭头D方向)的上游,使得能够可靠地开封。
(与开封相关的固定部的距离关系)
如图22和23所示,为了可靠地剥离第一结合部22b,在第一结合部22a和固定部18c之间需要以下长度关系。首先,当从穿过开封部件20、开口35a和固定部18c并垂直于开封部件20的旋转轴的平面来看时,第一结合部22a被最后剥离的点是第一点22d。第一点22d是第一结合部22a的靠近开口35a的端点。沿着显影剂袋16从固定部18c到第一点22d的距离为M1。在包括开口35a的方向上沿着显影剂袋16从第一固定部18c到第一点22d的距离为M2。开口35a提供一个空间,在该空间中不存在显影剂袋16的材料,但是开口35a的宽度也包括在距离M2中。
在这种情况下,满足M1<M2的关系以允许剥除第一结合部22a。将具体地描述M1<M2的关系。
(M1<M2)
首先,在满足M1<M2的情况下,如图22所示,用于通过开封部件20而朝第一结合部22a拉动密封部件19的力(沿箭头D方向)和固定部的保持力(沿箭头H方向)被施加至第一结合部22a,从而能够实行第一结合部22a的倾斜剥离。通过实行该倾斜剥离,能够将剥离力设定在低的水平。图22(a)示出了开封前的状态,图22(b)示出了即将开封第一结合部22a之前的状态。
(M1>M2)
另一方面,在M1>M2的情况下,如图23所示,开封部件20的拉力不施加给第一结合部22a,而是施加给第二结合部22b。在这种情况下,力不施加给第一结合部22a,因此不会剥离第一结合部22a。在这种情况下,来自开封部件20的力(沿箭头D方向)和固定部18c的保持力(沿箭头H方向)被施加给第二结合部22b。在这种状态下,通过开封部件20拉动密封部件19的力(沿箭头D方向)和固定部18c的保持力(沿箭头H方向)被施加给第二结合部22b。在第二结合部22b的部分处,剥离关系是剪切剥离关系,因此难以开封第二结合部22b。这是因为剪切剥离需要比倾斜剥离更大的力。
图23(a)示出了开封前的状态,图23(b)示出了在利用开封部件20的旋转通过开封部件20拉动密封部件19的力(沿箭头D方向)施加给结合部(在这种情况下给第二结合部)时的状态。力被施加给第二结合部22b,但是是基于剪切剥离而施加,因此与倾斜剥离的情况相比,需要非常大的力,使得难以减小剥离力。
(在存在突出部的情况下的距离)
将描述测量上述距离M1和M2的方式的定义。在开封过程中拉动密封部件19时距离M1和M2是很重要的。在M1和M2的路径的中间位置没有突出部(突出的连接部)16t(图24)的情况下,仅需要测量如图22和23所示展开的距离。此外,在形成有突出部16t的情况下,通过在制造过程中在M1和M2的路径中间位置的结合,即使在开封过程中拉开密封部件19时,突出部16t也不会伸长(剥离),因此突出部16t的部分不包括在距离M1和M2中。也就是说,不影响力传递的部分如突出部16t不包括在距离M1和M2中。
如上所述地,基于M1<M2的关系,第一结合部22a比第二结合部22b早开封。因此,密封部件19的折叠部19d设置得更靠近第一结合部22a。利用该折叠部19d,使得剥离不是剪切剥离,而是倾斜剥离。结果,能够从显影剂袋16可靠地剥离密封部件19,从而能够提供可开封的显影装置38。
(多个固定部)
将参考图31(a)和(b)描述多个固定部和开封之间的关系,其中,图31(a)示出了开封前的状态,图31(b)示出了开封部件20从图31(a)的状态旋转即将开封第一结合部22a之前的状态。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了第一固定部18a和第二固定部18b。开封时的力被施加给靠近先开封的第一结合部22a设置的第一固定部18a,该第一结合部22a经开口35a与第二结合部22b隔开。为此,在上述距离M1和M2(图23和24)的测量方式中不需要考虑第二固定部18b。这样,在多个固定部的情况下,在布置于靠近先被开封的第一接合部22a的位置的固定部的基础上实行开封,该第一结合部22a经开口35a与第二结合部22b隔开,开封时的力被施加给第一结合部。
(第二结合部的位置关系)
参考示出了即将开封第一结合部22a之前的状态的图12,描述第二结合部22b在不围绕开封部件20卷起的条件下被令人满意地开封的布置。首先,第一结合部22a的远离开口35a的端部是第二点22e。第二结合部22b的远离开口35a的端部是第三点22f。从第二点22e到第三点22f的距离为L1。从第二点22e到施力点部20a的距离为L2。在这种情况下,距离L1和L2需要满足L1<L2的关系。
这是因为,在L1大于L2的情况下,在第二结合部22b的剥离结束之前第二结合部22b到达施力点部22a,这样第二结合部22b会围绕开封部件20卷起。因此,不能施加力而从第二结合部22b剥离密封部件19。为此,难以从显影剂袋16开封密封部件19。
如上所述地,使距离L1和L2之间的关系满足L1<L2,密封部件19可在不围绕开封部件20卷起的条件下令人满意地开封。
(限定开口的连接部的功能)
将描述限定开口35a的连接部35b的概要,该连接部在显影剂袋16的开封操作中具有较大的作用。
图11是在结束先被剥离的第一结合部22a处的剥离而露出开口35a时排出部35的示意图,示出了没有结束在第二结合部22b的剥离的状态。如上所述地,排出部35包括多个开口35a,这些开口沿与使开口35a得以露出的开封方向(箭头E方向)垂直的方向(箭头F方向)错开布置。为此,限定了多个开口35a的多个连接部35b也沿箭头F方向布置。结果,多个连接部35b在开口35a的开封方向(箭头E方向)连接第一结合部22a和第二结合部22b。为此,在图8(a)中结束了第一结合部22a的开封的状态时,用于开封第二结合部22b的力可经由连接部35b被第一固定部16d接受,使得能够传递用于从显影剂袋16剥离密封部件19的力。也就是说,沿箭头D方向和箭头E方向对第二结合部22b施加力,使得在第二结合部22b处也可剥离密封部件19。
在除了上述如图28(b)所示在垂直于开封方向(箭头E方向)的方向上(箭头F方向)布置开口35a的情况之外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相同的效果。即使如图28(c)所示地在开口35a没有完全沿垂直于开封方向的方向布置时,连接部35b也能够沿箭头P方向传递用于从显影剂袋16剥离密封部件19的力。此外,即使如图28(d)所示地在开口35相对于开封方向彼此重叠时,连接部35b也能够沿箭头P方向传递用于从显影剂袋16倾斜剥离密封部件19的力。也就是说,多个开口35a仅需在垂直于开封方向(箭头E方向)的方向(箭头F方向)错开布置。
此外,如图28(b)所示,也可以使用包括设置在开口35a周围的连接部35b的部分作为结合部22。同样地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存在连接部35b,因此能够传递力直到在结合部22处完全剥离密封部件19为止,从而可靠地实行开封。
至于开封部件20的旋转轴和开口35a之间的关系,可以说,开口35a沿开封部件20的旋转轴方向(箭头F方向)错开布置。结果,连接部35b用于在垂直于开封部件20旋转轴的方向(箭头E方向)上连接第一和第二结合部22a和22b。开口35a仅需在开封部件的旋转轴线方向(箭头F方向)上错开布置。即使如图28(b)所示地开口35a在旋转轴线方向(箭头F方向)彼此重叠时以及如图28(d)所示地在旋转轴线方向(箭头F方向)彼此完全不重叠时,都能够沿箭头P方向传递力,因而能够实现连接部35b的效果。
这样,由于在容纳了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容器26和具有开封部件20的显影剂容纳容器30的排出部35处存在用于连接第一和第二结合部22a和22b的连接部35b,因此能够传递开封部件20的开封力直到第二结合部22b被开封为止,使得能够可靠地开封排出部35。
将描述开口35a和密封部件19的被接合部19b之间的关系(图3)。在与布置多个开口35a的方向大体上垂直的方向上,被接合部19b设置在密封部件19的一个端侧。
将描述开口35a和开封部件20之间的关系(图3)。在与布置多个开口的方向大体上垂直的方向上,开封部件20设置在密封部件19的一个端侧。
同样地在这种结构中,能够通过连接部35b获得传递开封部件20的开封力的效果,直到第二结合部22b被开封为止。
(连接部作为单独部件的示例)
如图21所示,限定开口35a的连接部35b也可以设置成单独部件(连接部件16f)。在这种情况下,采用这样一种结构,其中,具有沿垂直于开封方向(箭头E方向)的方向(箭头F方向)伸长的单个细长的开口16a,然后在开口16a上设置了沿开封方向(箭头E方向)作为连接开口16a的两侧的单独部件的连接部件16f。此时,连接部件16f通过粘接、焊接等方式结合在开口16a的第一结合部22a侧和第二结合部22b侧。
同样地在显影剂袋16具有连接部件16f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地密封部件19在结合部22和被接合部18b之间被折叠并围绕开封部件20卷绕,使得显影剂袋16可开封。通过采用这种结构,连接部件16f和在设置了多个开口35a的情况下限定开口35a的连接部35b执行相同的功能。也就是说,通过设置连接部件16f,单个细长的开口16a与多个开口35a相同。
因此,当在第一结合部22a的开封结束之后在第二结合部22b处剥离密封部件19时,在通过开封部件20开封第二结合部22b时的力(箭头D方向)能够在箭头H方向经连接部件16f由第一固定部16d接受。这样,能够传递用于从显影剂袋16剥离密封部件19的力。也就是说,沿箭头D方向和箭头H方向对第二结合部22b施加力,使得第二结合部22b也可开封。
通过这种方式,单个长开口16a与连接部件16f相组合,以形成多个开口35a,使得也能够仅增强连接部件16f。
(在没有连接部的情况下开封性的问题)
将描述不应用本发明因而难以开封显影剂袋16的示例,即,如图13、图14和图15所示地没有连接部36b因而难以开封显影剂袋16的情况。图13(a)和(b)示出了没有连接部35b但设置了单个长开口16a的一个示例。图13(a)示出了在第二结合部22b处剥离之前的状态,图13(b)和图15示出了在第二结合部22b处剥离密封部件19时的状态。图8(a)和(b)是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结合部22b处剥离密封部件19之前和之后的状态下开口35和其周围的放大剖视图,图14(a)至(c)是在没有连接部35b因而难以开封显影剂袋16的情况下开口16a和其周围的剖视图。
在这种情况下,图14(a)示出了开封推进到第二结合部22b的状态,从该状态起,通过开封部件20的进一步旋转,沿箭头D方向拉动并移动密封部件19。然后,由于没有连接部35b,因此来自第一固定部16d的力不能在开口16a的中央部传递到第二结合部22b侧。为此,如图14(b)和13(b)所示,消除了框架的固定部18a对第二结合部22a的结合力,使得开口16a沿箭头D方向逐渐大大地打开。此外,第二结合部22b由密封部件19拉动,使得如图14(c)所示地使开口16a变形。在这种情况下,作用于第二结合部22b上的力不能提供如图8所示的倾斜剥离位置关系,并且如图14(c)所示地由于开口16a的变形导致剪切剥离(大致0度剥离),从而需要施加大的力来进行剥离。此外,第一固定部16d的支撑力不能传递给第二结合部22b。因此,开封部件20拉开第二结合部22b,但密封部件19未从第二结合部22b剥离。为此,处于第二结合部22b的纵向中央部附近的开口16a进一步大大地打开,使得第二结合部22b围绕开封部件20卷起。
顺带地,当显影剂容纳部件是刚性结构时,则没有这种变形,使得密封部件如传统示例那样地可开封。然而,在显影剂容纳在柔软可变形的袋状部件中以及在开封能够在开封时变形的开口的结构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地,当没有连接部35b时,难以实行开封。
如上所述地,使密封部件19(调色剂密封件)可开封并向开封部件20传递成像设备主组件B的驱动力,因而不需要用户来剥离调色剂密封件,使得显影装置38和处理盒A能够简单容易地更换和使用。此外,开封后密封部件19被固定在开封部件20上,使得能够在不从处理盒A取出废材料的情况下实行开封。
<推压部件和显影剂排出的概要>
参考附图将描述通过推压部件排出显影剂。
(推压部件)
如图16(a)至(d)所示,推压部件21包括轴部21a和固定在轴部21a上的推压片21b,并且推压部件21可旋转地设置在第一框架17和第二框架18内。
轴部21a作为与开封部件20相同的部件执行功能(21a=20)。因此,如上所述地,驱动力通过成像设备主组件B的未示出驱动部件传递给推压部件21,使得推压部件21(=20)沿箭头C方向旋转。
推压片21b固定在横截面为矩形的轴部21a的表面上,并与轴部21a一起旋转。推压片21b是由厚度为0.05-0.1mm的如PET、PPS(聚苯硫醚)或聚碳酸酯的材料形成的柔性片,其端部突出到轴部21a的外接圆的外部。在本实施例中,密封部件(第一推压部件)19和推压片(第二推压部件)21b固定在轴部21a的不同表面上,但是也可以固定在轴部21a的同一表面上。
如图16和17所示,推压片21b也执行搅拌显影剂并朝显影辊13和显影剂供给辊23给送显影剂的功能。
<显影剂从显影剂袋排出的概要>
接着,将参考附图描述从显影剂袋排出显影剂。
(从开封前到开封时的排出的概要)
首先,将描述从开封之前到开始开封时显影剂的排出。参考图7和8如上所述地,密封部件19被朝施力点部20a(沿箭头D方向)拉动,显影剂袋16由固定部18c支撑。为此,在开封过程中,由施力点部20a、框架的固定部18c以及密封部件19被剥离处的结合部位置组成的三个位置沿着这三个位置在垂直于开封部件20旋转轴的横截面上直线对齐的方向移动。这样,在开封部件20施加力给密封部件19以执行开封操作之前的时间和开始开封操作以开封第一结合部22a的时间之间,开口35a的位置发生变化,使得能够防止显影剂在开口35a附近滞留,因而排出性良好。
(开封后/推压过程中排出的概要)
在如图8(b)所示地当从上述显影剂袋16开封密封部件19时,开口35a布置成在显影剂袋16的下部敞开,因此开口35a附近的显影剂因重力作用和开封时显影剂袋16的振动等而排出。
开封后,当开封部件20进一步旋转时,固定在开封部件20上的用于推压显影剂袋16的推压片21b也旋转,使得如图9所示通过显影剂袋16使推压片21b围绕开封部件20卷绕。如图16所示,推压片21b具有弹性,因此容易恢复到初始形状,从而沿箭头J方向推压显影剂袋16。此时,显影剂袋16由推压片21b推压,并借助调色剂而被压靠在第二框架18上,从而使整个显影剂袋16变形。显影剂袋16由推压片21b推压,以减小其内部容积。这样,通过显影剂袋16的内部容积的减小和整体形状的变化,显影剂袋16内部的显影剂被搅拌,结果从开口35a能容易地排出显影剂。此时,显影剂袋16除了开口35a外都被封闭,因而除了开口35a外没有逸出路径,因此从开口35a的排出性高。利用如上所述的排出操作,沿箭头I方向能容易地排出显影剂。
在这种情况下,当显影剂袋16的至少一部分接触并压靠第二框架18a时,显影剂袋16可变形。
通过将显影辊13的旋转轴线方向和多个开口35a的布置方向(箭头F方向)对齐,能够在排出时在显影辊13的整个纵向方向上(而非局部化)容易地供给显影剂。
当把显影装置38安装在成像设备主组件B中时,通过将开口35a设置成朝重力方向敞口,能够提高显影剂的排出性。
此外,设置在框架17和18中的推压片21推压柔性容器16,以使其压靠在框架18上,从而能够提高显影剂的排出性。
(排出/显影剂袋形状恢复的概要)
如图17所示,开封部件20进一步旋转,使得推压片21b与显影剂袋16分开。此时,显影剂袋16具有柔性,因此由于显影剂的重量(箭头K方向)而容易恢复到推压之前的状态。接着,如图16所示,推压片21b也旋转并朝第二框架18推压显影剂袋16,使得显影剂袋16变形,从而移动处于除开口35a附近之外的位置的显影剂,因而从开口35a排出显影剂。
(排出/反复推压和恢复的概要)
在刚刚开封后在显影剂袋16中容纳了较多量的显影剂的情况下,反复地改变推压片21b和开封部件20相对于柔性容器16的贯入深度(进入量),使得显影剂袋16变形而压靠在第二框架18上。反复地进行利用推压部件21的推压使显影剂袋16收缩以及利用显影剂袋16内部的显影剂重量和显影剂袋16的柔性使显影剂袋16的形状恢复。此外,利用上述操作,移动显影剂袋16本身,因此使显影剂袋16振动,从而使显影剂袋16内部的显影剂也因显影剂袋16的振动而从开口35a排出。推压部件21旋转,因此能够反复地推压显影剂袋16。
(把显影剂袋贴附在框架上的示例)
图25示出了显影剂袋16压靠第二框架18的部分27,即使在设置如粘合剂或双面胶的结合部28以将显影剂袋16粘接到第二框架18上的情况下,推压片21b也能够推压显影剂袋16以排出显影剂。
(显影剂量小的情况)
将参考图32(a)和(b)描述显影剂袋16内部的显影剂量因成像而减少的情况。在刚开封之后,如图32(a)所示,显影剂袋16的形状顺应由推压部件21限定的形状,使得显影剂袋16因所容纳显影剂的重量总是接触推压部件21,因而周期地改变尺寸(内部容积)。然而,当容纳的显影剂量变小时,如图32(b)所示,显影剂重量变轻,使得显影剂袋16不会跟随推压部件21,因而周期性重复与推压部件21的分开和接触。为此,显影剂袋16的尺寸(内部容积)不怎么变化。为此,因显影剂袋16内部容积变化导致的显影剂排出效果减小,但是通过显影剂袋16和推压部件21之间的周期接触,能使显影剂袋16振动,因而能够排出显影剂。
(兼用作推压片和密封部件)
可以使用单个部件作为推压部件21b和密封部件19,以具有这两个部件的功能。在开封后,结合部22与显影剂袋16分离,因此密封部件19在结合部22侧的端部是自由端。为此,密封部件19能够具有推压片21b的功能。因此,开封部件20能够具有推压部件21的轴部21a的功能,同时密封部件19能够具有推压片21b的功能。因此,能够减小部件的数量,实现成本的降低。
如上所述地,能够在不提供另外的排出部件(如在作为显影剂排出口的开口35a处的显影剂排出辊)的条件下,能令人满意地排出显影剂袋16内的显影剂,从而能够防止显影剂在开口35a附近结块和架桥。结果,即使在输送、存放等时显影剂袋16中的显影剂因碰撞而结块的情况下,结块的显影剂可如上所述地通过整个显影剂袋16和开口35a周边的移动而被破碎,从而能够防止难以排出显影剂的状态。
(用于推压部件的单个部件的示例)
推压部件21不是由轴部21a和推压片21b这两个单独部件构成,而是如图26(a)所示地可以由单个部件构成,该单个部件可通过使推压部件21一体地设置有用作推压片21b的突出部21e而制成。在这种情况下,同样地也能够排出显影剂。在推压部件21仅由轴部21a构成的情况下,当从推压部件21的垂直于其旋转中心的横截面来看时,即使在轴部21a(推压部件21)的横截面为多边形(图26(b))或为凸轮形状(图26(c))的情况下,也能够将显影剂袋16压靠在框架29上以使其变形。这是因为,当推压部件21设置成至少接触显影剂袋16时,从推压部件21的旋转中心到推压部件的外端部的距离改变,因此推压部件21相对于显影剂袋16的贯入深度也改变。也就是说,只要轴部(推压部件)不是具有圆形横截面(包括旋转轴作为其中心)的轴部,就能够通过推压部件21的旋转使显影剂袋16变形。如图26(a)所示,从推压部件21的中心到推压部件21的远端外端部的距离21c和从推压部件21的中心到推压部件的近端外端部的距离21d彼此不同,因此也改变了推压部件21相对于显影剂袋16的贯入深度。
图33(b)是横截面为十字形的推压部件21的剖视图,图33(a)是包括十字形推压部件21的显影剂容纳单元25的剖视图。如图33所示,在设置了四个突出部21e且每个突出部从推压部件21的中心到相应外端部的距离相同的情况下,四个突出部21e的外形(距离21c)是相同的。然而,推压部件21包括除突出部21e外的部分,其具有靠近中心的外端部(距离21d),因此能够改变相对显影剂袋16的贯穿深度。也就是说,推压部件21能够构成为可旋转部件,该可旋转部件包括在垂直于推压部件21的旋转中心的横截面上从旋转中心到其外端部的距离不同的部分。
这样,显影剂袋16由推压部件21(沿箭头J方向)开封而压靠在框架29上,因而变形成减小其内部容积,使得内部的显影剂被推出而从开口35a排出(箭头I方向)。
在成像时的姿势下,推压部件21的轴部21a(=20)定位在显影剂袋16下方,并在重力方向上与显影剂袋16接触。推压部件21的轴部21a(=20)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而不是圆形,因此通过轴部21a(=20)的旋转,如上所述地周期地改变轴部21a(=20)相对显影剂袋16的贯穿深度。同样,通过轴部21a(=20)相对显影剂袋16的贯穿深度的变化,能够改变显影剂袋16的容积并使其振动,从而能够提高显影剂的排出性。
<开封部件和显影剂承载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概要>
将描述开封部件20的旋转轴、密封部件19以及显影剂供给辊23之间的位置关系。如图36(c)所示,从作为开封部件20旋转中心的轴心到显影剂供给辊23表面上的最近点的距离定义为X,从开封部件20的轴心到密封部件19被开封时密封部件19的自由端的最大长度定义为T。下面将具体地描述位置关系。
密封部件19是具有弹性的柔性板(第一推压部件),因此即使在被开封后也能容易地恢复到初始片状态。因此,如图36(b)所示,在距离X和长度T之间的关系满足X<T的情况下,在开封部件20旋转时,每当密封部件19的自由端接近显影剂供给辊23时,显影剂供给辊23和密封部件19就彼此接触。在这种情况下,显影剂在显影剂供给辊23上的涂覆状态会因密封部件19接触显影剂供给辊23而受干扰,使得当成像设备输出图像时干扰部分被识别为是图像不均匀。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6(a)所示,屏蔽部件42设置在作为显影剂承载部件(显影剂给送部件)的显影剂供给辊23和开封部件20的旋转轴(轴部)之间。结果,每当密封部件19接近显影剂供给辊23时,密封部件19的自由端就被屏蔽部件42弯曲,从而能够防止显影剂供给辊23和密封部件19之间的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0.05mm厚的柔性PPS片作为推压部件21,其布置在设定条件下,使得推压部件21不接触屏蔽部件42。如图40所示,在开封部件19也用作推压部件21的情况下,不存在推压部件21,因而结构与本实施例中的相同。
<屏蔽部件的结构的概要>
如图37(a)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设置的屏蔽部件42是肋状。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显影剂容纳单元25的纵向宽度为240mm。屏蔽部件42是直径为2mm、横向高度为15mm的圆柱(柱形屏蔽部件),多个屏蔽部件42(在本实施例中是5个屏蔽部件)在纵向方向上以40mm的间隔布置。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屏蔽部件配置成使得用于防止密封部件19与显影剂供给辊23接触的多个屏蔽部件42以预定间隔设置,从而允许显影剂通过。此外,如图37(a)所示,屏蔽部件42布置成处于显影剂供给辊23的延伸到密封部件19的旋转轴线中心的切线M上。当密封部件19接触屏蔽部件42时,密封部件19弯曲,从而能防止显影剂供给辊23和密封部件19之间的接触。
然而,在开封部件20的旋转轴和显影剂供给辊23之间没有屏蔽部件42,即,通过在它们附近存在屏蔽部件,因而能够防止密封部件19与显影剂供给辊23接触。首先,如图38(a)所示,密封部件19由处于旋转方向上游的屏蔽部件42a弯曲。接着,如图38(b)所示,在屏蔽部件42a和密封部件19的自由端接触的过程中,处于旋转方向下游的屏蔽部件42b和一部分密封部件19接触,因而改变密封部件19的端部的轨迹,从而能够防止显影剂供给辊23和密封部件19之间的接触。屏蔽部件42a和屏蔽部件42b是与参考图37(a)描述的屏蔽部件42的结构相同的肋状式。
此外,图38(c)和(d)示出了仅设置处于旋转方向上游的屏蔽部件42a的结构。在该结构中,首先如图38(c)所示,一部分密封部件19接触屏蔽部件42a进而开始弯曲,之后如图38(d)所示,密封部件19的自由端与屏蔽部件42a分开。此时,密封部件19的端部的轨迹改变,从而能够防止显影剂供给辊23和密封部件19之间的接触。
顺带地,当屏蔽部件42和显影剂供给辊23之间的间隔狭窄、且屏蔽部件(肋)的数量少且在纵向方向上的间隔过宽时,在密封部件接触屏蔽部件时,在一些情况下屏蔽部件在肋之间的中间位置弯曲。在这种情况下,显影剂供给辊23和密封部件19接触,使得存在不能实现屏蔽效果(防止接触的效果)的可能性。因此,当想要使显影剂容纳单元25小型化时,还需要注意设定条件,如显影剂供给辊23和屏蔽部件42之间的横向布置间隔、相对于屏蔽部件42的纵向方向布置的肋的数量、肋的纵向间隔等。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需要将显影剂给送到显影剂供给辊23附近,因此屏蔽部件42可防止密封部件19通过,但是确定允许显影剂通过。
如图37(b)所示,屏蔽部件42的形状也可以是平行于开封部件20旋转轴的杆状。具体地,设置纵向宽度为240mm、直径为2mm的多个(在本实施例中是三个)杆状屏蔽部件42,使得能够防止显影剂供给辊23和密封部件19之间的接触。与图37(a)示出的屏蔽部件的肋状的情况相同地,如图37(b)所示,屏蔽部件42布置成处于显影剂供给辊23的延伸到密封部件19的旋转轴线中心的切线M上。
然而,当得到了防止密封部件19和显影剂供给辊23之间接触的效果时,屏蔽部件42的位置不限于密封部件19的旋转中心和显影剂供给辊23的表面之间的位置,与图38(a)和(b)的情况相同地,当屏蔽部件也可布置在该位置附近时也没有问题。
作为一个比较例,如图36(c)所示在距离X和长度T满足X>T的情况下,即使在密封部件的端部接近显影剂供给辊23附近的情况下,这两个部件彼此也不接触。在这种情况下,开封部件20的旋转轴的布置位置与显影剂供给辊23隔开从而在开封部件20和显影剂供给辊23之间提供大的空间。也就是说,布置显影剂袋的位置受开封部件20的位置的影响,因此在显影装置中形成了不能布置显影剂袋16的死区,使得在显影剂容纳单元中的显影剂填充率有降低的倾向。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在由于显影装置的小型化等使密封部件19能够接触显影剂供给辊23的结构中,屏蔽部件42设置在显影剂供给辊23和开封部件20之间。结果,能够防止显影剂供给辊23和密封部件19之间的接触。此外,在密封部件会接触显影辊13和显影剂供给辊23的情况下,通过在开封部件20的旋转轴和显影辊13之间以及在开封部件20的旋转轴和显影剂供给辊23之间都设置屏蔽部件42,能够防止密封部件19接触显影辊13和显影剂供给辊23。
如上所述地,仅通过沿密封部件19的旋转轴线方向(图4中箭头C方向)拉动密封部件,就能够实行开封,从而稳定可靠地开封显影剂袋16。此外,通过沿处理盒A的宽度方向拉动密封部件19能够实行开封,因此能够显著地缩短剥离距离,该剥离距离原来是传统处理盒的纵向长度的大致两倍。开封后密封部件19固定在开封部件20上,因此能够在不从处理盒取出废材料的条件下实行开封。此外,通过推压部件21能够可靠地实行从显影剂袋16的内部排出显影剂。此外,密封部件19能够与开封部件20一起移动,因此能够实现处理盒中的调色剂搅拌效果。此外,能够在不使显影剂容纳单元大型化的条件下,给用户提供不会导致图像缺陷的处理盒,该图像缺陷是由作为推压部件的密封部件19和作为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显影剂供给辊23(显影辊13)之间的接触导致的。
[第二实施例]
接着,将描述作为第二推压部件的推压片21b处于与屏蔽部件42接触的位置关系的情况。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在确保显影剂供给的同时使处理盒小型化,建立使推压片21b接触屏蔽部件42的位置关系。顺带地,在该位置关系中,推压片21b不接触显影辊13和显影剂供给辊23。也就是说,当从推压片21b的旋转中心到推压片21b的自由端的长度定义为Y时,推压片21b的长度Y构成为比密封部件的长度T小,并与距离X满足X>Y的关系。
如图16所示,与密封部件19分开地设置在开封部件20上的推压片21b也具有通过其旋转来搅拌显影剂以朝显影辊13和显影剂供给辊23给送显影剂的功能,并具有通过冲击等使显影剂的局部化均匀的功能。为此,推压片21b的长度需要能够充分搅拌第一框架17和第二框架18中的显影剂,因此推压片21b具有与屏蔽部件42接触的位置关系。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充分地发挥搅拌性,使用具有刚性的厚度为0.05mm的柔性PPS片作为推压片21b。为此,当推压片21b随着旋转而开始接触屏蔽部件42时,屏蔽部件42开始弯曲。当推压片21b进一步旋转时,弯曲的屏蔽部件42被一下子释放。此时,产生弹击声,该声音被认为是操作时的噪声。
如图16(b)所示,为了避免噪声,推压片21b在其接触屏蔽部件42的位置处的自由端侧具有切除部43。切除部43设置成使得推压片21b不接触屏蔽部件42。结果,即使在推压片21b和屏蔽部件42处于彼此接触的位置关系的情况下,也能够在保持显影剂搅拌效果的同时抑制噪声的产生。通过使用本实施例中的结构,不需要为了避免产生噪声而在推压片21b和屏蔽部件42之间建立不接触的位置关系,因此能够给用户提供小型化的处理盒和小型化的显影剂容纳单元。顺带地,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允许产生噪声时,将图16(c)示出的切除部43或图16(d)示出的切入部44设置在推压片21b上,使得能够在抑制噪声产生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显影剂的搅拌性。
在本实施例中,列举了包括作为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显影辊(显影剂承载部件)和显影剂供给辊23(显影剂给送部件)的结构为例子,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不设置显影剂供给辊而仅设置显影辊作为显影剂承载部件的结构。此外,列举了包括用于容纳显影剂的柔性容器和用于推压柔性容器的推压部件的显影装置为例子,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不包括柔性容器而包括用于给送容纳的显影剂的显影剂给送部件的显影装置。利用这种结构,也能够获得相同的效果。
[第三实施例]
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显影装置中,主要描述了使用非磁性调色剂且需要显影剂供给辊23作为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情况。在本实施例中,将描述通过在显影辊内部设置磁辊(未示出)作为显影剂承载部件以利用磁力实行显影剂给送而不需要显影剂供给辊23的情况。此外,显影剂是非磁性调色剂且不需要显影剂供给辊23的情况同样也包含在本实施例中。
如图39(b)所示,从开封部件20的轴心到显影辊13表面上的最近点的距离定义为X,下面将具体地描述该实施例。此外,与图36(c)的情况相同地,开封后从开封部件20的轴心到密封部件19的自由端的最大长度为T。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9(a)所示,屏蔽部件42设置在显影辊13和开封部件20之间。然而,当获得防止密封部件19和显影辊13之间接触的效果时,屏蔽部件42的位置不限于此,当其位置定位在开封部件20的旋转轴和显影辊13的表面之间或处于这些部件附近时也没有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厚度为0.05mm的柔性PPS片作为推压部件21,并将其布置在与屏蔽部件42不接触的设定条件下。此外,在密封部件19也兼作推压部件21的情况下,由于没有推压部件,因此其结构与本实施例相同。
如图39(b)所示,在距离X和长度T之间的关系满足X<T的情况下,在使开封部件20旋转时,每当密封部件19的自由端接近显影辊13时,显影辊13和密封部件19就彼此接触。在这种情况下,在显影辊13上显影剂的涂覆状态因密封部件19与显影剂供给辊23的接触而被干扰,从而当成像设备输出图像时该干扰部分被认为是图像不均匀。因此,如图39(b)所示,通过设置屏蔽部件42,能够在防止显影辊13和密封部件19之间接触的同时使处理盒小型化。在这种情况下,每当密封部件19接近显影辊13时,密封部件19的自由端就被屏蔽部件42弯曲,并配置成不与显影辊13接触。
此外,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相同地,屏蔽部件42被构成为防止密封部件19通过,但确定允许显影剂通过。
[第四实施例]
如图18、19以及29(c)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使用显影剂容纳部件34代替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的显影剂袋16。屏蔽部件42的结构和效果与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的相同,并省略对其的详细描述。
(真空成型)
将描述显影剂容纳部件34的细节。通过真空成型、气压成型和加压成型来成形片状材料,以形成显影剂容纳部件34,并使用该显影剂容纳部件。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地,具有开封部件的显影剂容纳容器30包括显影剂容纳部件34、密封部件19、开封部件20、第一框架17和第二框架18。顺带地,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地开封部件20是具有推压部件21的功能和显影剂搅拌功能的部件。
(显影剂袋的结构)
如图18和29(c)所示,显影剂容纳部件34由通过真空成型、气压成型和加压成型形成的柔性容器即成型部34a、以及片状透气部34b构成。成型部34a和透气部34b通过(热)焊接、激光焊接、粘合剂结合、胶带结合等结合。赋予显影剂容纳部件34透气性的原因是,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地,使显影剂容纳部件34满足制造、运输以及存放时的状态。
优选地使用诸如ABS、PMMA、PC、PP、PE、HIPS、PET、PVC的材料以及这些材料的复合多层材料作为成型部34a的材料。片状成型部34a的厚度在成型前优选为大约0.1-1mm。成型部34a的材料和厚度可以根据成本、产品规格、制造条件等合适地选择。
成型部34a在其外周部34c结合到透气部34b。显影剂容纳部件34内容纳显影剂。此外,在一部分外周部34c上设置显影剂容纳部件34的固定部16d(被固定部)。成型部34a的形状顺应框架17和18的内部形状(图19)。
容纳有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容器26由显影剂容纳部件34和密封部件19构成,该密封部件用于可开封地覆盖显影剂容纳部件34的排出部35,以密封显影剂容纳部件34内部的调色剂。
具有开封部件的显影剂容纳容器30由用于从显影剂容纳部件34开封密封部件19的开封部件20和容纳有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容器26构成。
显影装置38由具有开封部件的显影剂容纳容器30、作为显影部件的显影辊13、显影刮刀15以及支撑这些部件的第一框架17和第二框架18构成。
排出部35设置在成型部34a上。该排出部35的结构也与第一实施例的相同,同时在大体上垂直于开封方向(箭头E方向)的方向(箭头F方向)上设置多个开口35a和用于限定该多个开口的多个连接部35b,显影剂容纳部件34的开封沿所述开封方向推进。也就是说,多个开口35a相对于与开封方向(箭头E方向)垂直的方向(箭头F方向)错开布置。此外,多个开口35a相对于开封部件20的旋转轴方向错开布置。此外,在与布置多个开口35a的方向大体上垂直的方向上,被接合部19b设置在密封部件19的一个端侧。此外,在与布置多个开口35a的方向大体上垂直的方向上,开封部件20设置在密封部件19的该一端侧。固定部包括开封需要的固定部16d,其相当于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一固定部16d。当显影剂容纳部件34本身的形状要通过成型部34a而保持时,显影剂容纳部件34具有顺应框架的形状,因此显影剂容纳部件34整个地由框架支撑,使得显影剂容纳部件34不容易朝显影剂供给辊23和显影辊13移动。
作为用于将固定部固定的方式,能够使用(热)焊接、超声焊接、粘合剂结合、在两框架之间插入、热夹持、超声夹持、使用孔和突出部的钩挂等。
密封部件19和开封部件20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相同。
<开封显影剂袋的概要>
将描述显影剂袋的开封。固定部及其位置与第一实施例大体上相同,力的关系也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开封步骤也与第一实施例的相同(图7和8)。
在第二实施例中,开口35a布置在成型部34a上,但是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地成型部34a也是柔性的,使得力的关系也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在第二实施例中,在开封推进的方向(箭头E方向)上多个连接部35b也连接第一结合部22a和第二结合部22b。为此,当第一结合部22a的开封结束并开封第二结合部22b时,能够传递用于从显影剂容纳部件34剥离密封部件19的力。为此,在结合部22b处的开封也可以。
开封后显影剂排出口也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当从上述显影剂容纳部件34开封密封部件19时,首先,开口35a布置在显影剂容纳部件35a的下部,因此在重力作用在开口35a上的同时,开封时开口35a的位置移动,从而排出显影剂。此外,通过显影剂容纳部件34的振动等,开口35a附近的显影剂排出。开封部件20也用作推压部件21。此外,推压部件21在垂直于其旋转轴线方向的横截面上为矩形形状,如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那样通过推压部件21的旋转加速显影剂的排出(图20)。推压部件21接触表面34f,该表面是与设置显影剂容纳部件34的开口35a的表面相同的表面。显影剂容纳部件34由多个表面构成,该多个表面包括设置显影剂容纳部件34的开口35a的表面和通过弯曲部34d连接到该表面的其它表面。
通过利用这种结构,除了第一实施例的效果外,还可以实现以下效果。
(真空成型的效果)
通过利用真空成型形成显影剂容纳部件34的一部分,可获得以下效果。
作为第一个效果,显影剂容纳部件34能够成形为顺应框架的内部形状。为此,在如第一实施例所描述的袋状形态下,难以将袋布置到框架的角部,从而在显影剂袋和第一框架17之间形成空间(间隙),因而不能构成有效的显影剂容纳空间。
作为第二个效果,显影剂容纳部件34能够成形为顺应框架的形状,因此能够容易地与框架装配。这是因为装配时不需要将显影剂容纳部件推入框架中来使其形状顺应框架的形状。
作为第三个效果,显影剂容纳部件34不容易朝显影剂供给辊23和显影辊13移动。这是因为,由于显影剂容纳部件34本身的形状如上所述地通过真空成型保持并顺应框架的形状,因此显影剂容纳部件34整体地由框架支撑。为此,能够省去如第一实施例中所描述地用于防止显影剂袋朝显影剂供给辊23和显影辊13移动的第二固定部。
此外,如图19所示,推动与设置开口35a的表面相同的表面34的效果如下。显影剂容纳部件34通过真空成型由多个表面构成。因此,在部分表面的表面之间存在弯曲部34d。显影剂容纳部件34的表面由弯曲部限定。将描述推压具有开口35a的表面34f的情况和推压不具有开口35a的表面35e的情况之间的效果差异。表面34e通过弯曲部34d连接到具有开口35a的表面34f。通过弯曲部34d传递由表面34e接受的力。该力在其到达具有开口35a的表面34f之前在弯曲部34d大大地衰减。为此,与直接推压具有开口35a的表面34f的情况相比,用于移动开口35a的力也变小。为此,通过移动开口35a而排出显影剂的作用变小。因此,当推压部件21推压具有开口35a的表面34f时,推压部件21能够有效地提高内部显影剂的排出性并能防止显影剂滞留。
因此,通过推压部件21(其功能由开封部件20执行)的旋转,推压显影剂容纳部件34将其压靠在第二框架18上,使得显影剂容纳部件34变形进而改变开口35a的位置,因而排出内部的显影剂。此外,设置有多个开口35a,因此与单个开口的情况相比可更加容易地排出显影剂。此外,开口35a在成像时的姿势下相对于重力方向向下布置,因此可容易地排出显影剂。
[第五实施例]
如图3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一至第四实施例不同地,将描述作为柔性容器的显影剂袋16和显影剂容纳部件34没有布置在显影剂容纳单元内的情况。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将描述其中未设置容纳显影剂的柔性容器而仅设置作为用于容纳显影剂的框架的显影剂容纳容器的显影装置的情况。
在本实施例的显影装置中,设置弹性的显影剂给送部件41和显影辊13,其中,该显影剂给送部件41可旋转地设置于显影剂容纳容器内部并且其旋转而给送显影剂,显影辊13作为用于在其表面上承载和给送显影剂的显影剂承载部件。
将描述显影剂给送部件41和作为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显影辊(显影剂承载部件部分)13之间的位置关系。如图35(c)所示,从显影剂给送部件41的旋转中心到显影辊13表面上的最近点的距离定义为Z,从显影剂给送部件41的旋转中心到其自由端的最大长度定义为T。下面将具体地描述位置关系。
在一般的处理盒中,如图35(a)所示,容纳在作为框架的显影剂容纳容器中的显影剂由使用柔性片的显影剂给送部件41给送到显影辊13附近。为了使处理盒小型化,如图35(b)所示,在显影剂给送部件41和显影辊13之间处于接触的位置关系的情况下(在距离Z和长度T之间的关系满足Z<T的情况下),每当显影剂给送部件41的自由端接近显影辊13时,显影辊13和显影剂给送部件41就彼此接触。在这种情况下,显影剂在显影剂供给辊23上的涂覆状态会因显影剂给送部件41接触显影辊13而受干扰,使得当成像设备输出图像时干扰部分被认为是图像不均匀。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5(d)所示,在显影剂给送部件41的旋转中心和显影辊13的表面之间(或这些部件附近)设置屏蔽部件42,用于防止显影剂给送部件41和显影辊13接触。结果,能够在防止显影辊13和显影剂给送部件41接触的同时使处理盒小型化。在显影辊13和显影剂给送部件41的旋转轴40之间存在屏蔽部件42的情况下,每当显影剂给送部件41接近显影辊13时,显影剂给送部件41的自由端就被屏蔽部件42弯曲并配置成不与显影辊13接触。
此外,与第一至第四实施例相同地,屏蔽部件42构成为防止显影剂给送部件41通过,但是构成为确定允许显影剂通过。此外,图35(e)示出了除了显影辊(显影剂承载部件部分)13外还存在作为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显影剂供给辊(显影剂给送部件)23的情况。如图35(e)所示,同样在设有显影剂供给辊23的情况下,通过在显影剂供给辊23和显影剂给送部件41的旋转轴之间设置屏蔽部件42,能够防止这些部件之间的接触。顺带地,同样在图35(e)示出的结构中,与显影辊13的情况相同地,从显影剂给送部件41的旋转中心到显影剂供给辊23表面上的最近点的距离定义为Z,从显影剂给送部件41的旋转中心到其自由端的最大长度定义为T。
[第六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将描述从显影剂袋16排出的显影剂的扩散方式。在下文中,除非另外说明,“纵向”表示显影剂容纳单元25的纵向方向。类似地,除非另外说明,“宽度”表示开口35a、连接部35b等在纵向方向的长度。此外,开口35a和连接部35b在显影剂排出方向(箭头I方向)的下游侧纵向位置是指开口35a和连接部35b的“紧邻下游(下方)(位置)”。
如图41所示,排出部35包括沿纵向方向(箭头F方向)的多个开口35a,连接部35b处于相邻的两个开口35a之间。显影剂袋16中的显影剂从开口35a排出,因此在开口35a的紧邻下游位置和连接部35b的紧邻下游位置之间局部地产生显影剂供给(自由端)量的不均匀。为此,在刚开封显影剂袋16之后,供给到显影辊13的相应于连接部35b的紧邻下游位置的部分的显影剂量变得局部不足,从而存在产生纵向带状留白图像的可能性。
通过缩短每个连接部35b的宽度和减小连接部35b的数量,可缓解显影剂供给的不均匀性。然而,如上所述地,当每个连接部35b过细(窄)时,显影剂袋16不能足以承受开封时力的强度。为此,作为连接部所需的条件,需要提供一定程度的(连接部的)厚度和数量。此外,显影剂从显影剂袋16连续排出,因此显影剂逐渐堆积在显影剂容纳单元中,使得显影剂根据其安息角在一定程度上沿纵向方向扩散。然而,这会引起不利的效果,即,从开封显影剂袋16直到能够形成图像需要较长的时间,因而会削弱用户的方便性。
因此,在第六实施例中,如图42所示,为了将显影剂快速地供给到连接部35b的紧邻下游位置,在开口35a的紧邻下游位置设置柱状扩散部件45。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扩散部件45设置成与穿过相关开口35a的垂直线交叉。作为柱状部件的扩散部件45的一端固定在第二框架18上(后述的并在图44中示出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此外,扩散部件45具有相对纵向方向倾斜的倾斜表面45a,该倾斜表面45a与开口35a对向。为此,从开口35a排出的显影剂一旦撞击扩散部件45,就会沿倾斜表面45a的方向(箭头N方向)扩散。结果,能够将显影剂快速地供给到连接部35b的紧邻下游位置。
然而,另一方面,供给到扩散部件45的紧邻下游位置的显影剂量因受扩散部件45的阻碍而减小。为此,扩散部件45的宽度优选地尽可能地窄。此外,如图43所示,通过布置两个以上彼此靠近的扩散部件45a,由扩散部件45扩散的显影剂供给到相邻(另一个)扩散部件45的紧邻下游位置。
此外,通过在扩散部件45的突出方向上调节扩散部件45的长度,能够防止显影剂不供给到扩散部件45的紧邻下游位置的状态。将参考图44对此进行描述。在开口35a中,定位在与第二框架18最接近位置的部分被称为最近部35a1,定位在与第二框架18相距最远位置的部分被称为最远部35a2,其中,扩散部件45的一端固定在该第二框架18上。如上所述地,显影剂袋16具有柔性,因此在开封时开口35a的位置会改变,从而能够防止显影剂滞留在开口35a附近。此外,如上所述地,显影剂袋16被推压部件(未示出)推压,因此容易沿箭头I方向排出显影剂。这样,在假定显影剂的流动性相对较高且从开口35a强劲地排出显影剂的状态的情况下,可在显影剂排出方向(箭头I方向)上在从最近部35a1的下游侧(点划线I1)到最远部35a2的下游侧(点划线I2)的区域中排出显影剂。
从上面可知,通过在点划线I1和I2限定的区域中设置扩散部件45,能够扩散从开口35a排出的显影剂。扩散部件45的一端固定在第二框架18上,扩散部件45的另一端是自由端。此外,箭头W1表示从显影剂容纳单元25的内部来看扩散部件45的突出方向的方向,箭头W2表示垂直于箭头W1方向的方向。
因此,扩散部件45设定成使得其自由端定位在由点划线I1和I2限定的区域中。在本实施例中,扩散部件45设定成使得其自由端与穿过开口35a的垂直线交叉。此时,在扩散部件45的从其自由端到点划线I1的部分,从开口35a排出的显影剂由扩散部件45扩散。另一方面,在扩散部件45的从自由端到点划线I2的部分,从开口35a排出的显影剂在不撞击扩散部件45的条件下沿排出方向(箭头I方向)被排出。也就是说,在从开口35a排出的显影剂中,仅有一部分撞击扩散部件45而被扩散,其余的部分在不撞击扩散部件45的条件下被排出。显影辊13和显影剂供给辊23都是可旋转部件,因此在每个辊的圆周方向上显影剂供给量的不均匀性随着每个辊的旋转操作而被均匀化。结果,不仅能够将显影剂供给(给送)到连接部35b的紧邻下游位置,而且能够供给到扩散部件45的紧邻下游位置。
然而,即使在使显影剂处于如上所述尽可能高的流动性的状态下,显影剂在一定程度上也处于低流动性的状态,从而也可以认为显影剂是在部分结块的状态下排出的。在这种状态下,如上所述地,也期望将扩散部件的长度设定成使仅仅一部分从显影剂袋16排出的显影剂撞击扩散部件45而被扩散。
接着,将参考图45描述在考虑显影剂的低流动性状态的情况下扩散部件45的结构。在显影剂的流动性低的情况下,当从开口35a排出显影剂时,显影剂不能强劲地排出,而是自由地落下到从穿过最近部35a1的垂直线(点划线O1)到穿过最远部35a2的垂直线(点划线O2)的区域中。箭头O表示重力方向。在这种情况下,扩散部件45的自由端可优选地布置在由点划线O1和O2限定的区域中。结果,仅有一部分排出的显影剂撞击扩散部件45而被扩散,从而也能够将显影剂供给到扩散部件45的紧邻下游位置。此外,如上所述地,在显影剂的高流动性状态下通过根据自由端位置条件进行设定,即使在显影剂的流动性状态波动到各种状态时,也能够将显影剂供给到扩散部件45的紧邻下游位置。
然后,将描述扩散部件45在纵向方向与开口35a和连接部35b的位置关系。在图42中,在开口35a和扩散部件45之间没有大的宽度差异,在从图44中箭头W1方向来看扩散部件45的情况下,扩散部件45配置成包括在纵向方向具有相同(对称)形状的两个倾斜表面。此外,扩散部件45布置成使得其顶部定位在开口35a的中心的紧邻下游(下方)位置。结果,沿扩散部件45的两个倾斜表面45a在纵向方向扩散的显影剂供给到相邻连接部35b的紧邻下游位置。
另一方面,如图46所示,开口35a的宽度比扩散部件45的宽度大一定程度或甚至更大的情况下,扩散部件45优选地布置在开口35a的紧邻下游位置且位于更靠近相邻连接部35b的位置。此外,在这种情况下,扩散部件45仅需要扩散仅处于更靠近连接部35b的紧邻下游位置的一侧的显影剂,使得不需要使扩散部件45设置有两个倾斜表面45a以在纵向方向扩散显影剂。为此,扩散部件45可以具有如图47所示的大致三角形的形状和如图48所示的平板状的形状。此外,当扩散部件45在连接部35b的紧邻下游位置处具有倾斜表面45a以允许显影剂的供应时,扩散部件45的形状不限于上述形状,而是也可以变化成各种形状。
此外,如上所述地在考虑显影剂的流动性低且显影剂不容易扩散的状态的情况下,扩散部件45优选地如图49(a)和(b)所示地布置。对于扩散部件45和开口35a,图49(a)示出了从图44中箭头W1方向来看这些部件的情况,图49(b)示出了从图44中箭头W2方向来看这些部件的情况。对于图49(a)和(b)中的虚线F1至F5,每个相同的虚线表示相同的纵向位置。在图49示出的形态下,为了接收从开口35a排出的显影剂,一部分倾斜表面45a布置在开口35a的紧邻下游位置。另一方面,倾斜表面45a的下端45b布置在连接部35b的紧邻下游位置。在本实施例中,扩散部件45设置成使得倾斜表面45a的下端45b与穿过连接部35b的垂直线交叉。在这种情况下,在倾斜表面45a中,在位于开口35a的紧邻下游位置的部分(第一倾斜表面部)处,从开口35a排出的显影剂直接撞击扩散部件45。另一方面,在倾斜表面45a中,在位于连接部35b的紧邻下游位置的部分(第二倾斜表面部)处,从开口35a排出的显影剂不直接撞击扩散部件45。然而,从开口35a排出的显影剂撞击第一倾斜表面部上的点P1,并沿倾斜表面45a的方向(箭头N方向)移动。为此,显影剂也供给到在构成第二倾斜表面部的倾斜表面部的下端45b的点P2,在第二倾斜表面部处从开口35a排出的显影剂不会撞击扩散部件45。之后,显影剂从点P2沿重力方向(箭头O方向)落下,使得显影剂也能够供给到连接部35b的紧邻下游位置。
然而,在图49示出的结构的情况下,由扩散部件45扩散的显影剂仅供给到连接部35b紧邻下方的多个纵向位置中的一个纵向位置。因此,图50(a)和(b)示出了用于将显影剂均匀地供给到连接部35b的多个紧邻下游位置的结构。与图49(a)和(b)相同地,图50(a)示出了从图44中箭头W1方向来看时扩散部件45和开口35a的情况,图50(b)示出了从图44中箭头W2方向来看时的情况。类似地,在图50(a)和(b)中的虚线F1至F9中,每个相同的虚线表示相同的纵向位置。在图50的结构中,扩散部件45具有多个倾斜表面45a,倾斜表面45a的倾角在更靠近扩散部件45的端部的位置处变得更陡。为此,扩散部件45的宽度在更靠近扩散部件45的端部的位置处变得更窄,使得倾斜表面45a的下端45b的纵向位置接近扩散部件45的上端45c的纵向位置。因此,扩散部件45具有作为改变部的倾斜表面45a,在改变部处,扩散部件45在框架纵向方向上的宽度随位置而变化。与在图49中的结构相同地,从开口35a排出的显影剂落下到倾斜表面45a的点P1上,之后在沿倾斜表面45a的方向(箭头N方向)移动,使得显影剂沿重力方向(箭头O方向)从倾斜表面45a的下端点P2落下。此外,对于落下到倾斜表面45的点P3上而不是包括点P1的倾斜表面45a上的显影剂,显影剂从纵向位置的点P4而不是点P2的纵向位置落下。这样,在图50的结构中,设置了多个倾斜表面45a,其配置成具有在纵向方向不同的相应下端45b,使得显影剂能够通过单个扩散部件供给到若干个纵向位置。
此外,类似地,图51示出了作为将显影剂供给到若干个纵向位置的扩散部件45的另一种结构。与图49和50相同地,图51(a)示出了从图44中箭头W1方向来看时扩散部件45和开口35a的情况,图51(b)示出了从图44中箭头W2方向来看时的情况。类似地,在图51(a)和(b)中的虚线F1至F8中,每个相同的虚线表示相同的纵向位置。在图49和50的结构中,作为改变部的每个倾斜表面45a是与图44中箭头W1方向平行的表面,因此一个倾斜表面45a仅在一个纵向位置具有下端45b。另一方面,在图51的结构中,作为改变部的倾斜表面45a不是与图44中箭头W1方向平行的表面,而是具有下端45b,该下端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对于纵向方向的宽度。例如,落下到倾斜表面45a的点P1上的显影剂沿倾斜表面45a的方向(箭头N方向)移动,使得显影剂沿重力方向(箭头O方向)从倾斜表面45a的下端点P2落下。另一方面,落下到还包括点P1的倾斜表面45a的另一个点P3上的显影剂从纵向位置的点P4而非点P2的纵向位置落下。因此,当从显影剂袋16排出的显影剂的落下位置彼此不同时,显影剂沿倾斜表面45a移动到的倾斜表面下端上的点的纵向位置也彼此不同,使得能够进一步均匀地供给显影剂。
此外,图52(a)和(b)示出了作为将显影剂供给到若干个纵向位置的扩散部件45的另一种结构。在图52(a)和(b)的结构中,图52(a)示出了从图44中箭头W1方向来看时扩散部件45和开口35a的情况,图52(b)示出了从图44中箭头W2方向来看时的情况。类似地,对于图52(a)和(b)中的虚线F1至F8,每条相同的虚线表示相同的纵向位置。在图52的结构中,使扩散部件45在重力方向(箭头O方向)的长度在更靠近扩散部件45端部的位置处更短。即使在以这种方式配置扩散部件45的改变部时,与图51的结构相同地,倾斜表面45a的下端45b的形状使得其在纵向方向具有一定宽度,从而能够将显影剂供给到若干个纵向位置。
顺带地,用于将显影剂供给到连接部35b的紧邻下游位置的扩散部件45的形状不限于图49至52示出的这些结构,而是也可以变化成各种形状。
[第七实施例]
第六实施例中描述的扩散部件45也可以是与屏蔽部件42分开的部件,如第一至第五实施例中描述的屏蔽部件42用于防止密封部件19与显影剂供给辊23接触。在这种情况下,与第一至第五实施例相同地,屏蔽部件42配置成确定允许显影剂通过。
此外,另一方面,扩散部件45也可以具有屏蔽部件42的功能,用于防止密封部件19与显影剂供给辊23接触。在这种情况下,如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需要满足屏蔽部件42和扩散部件45的布置和形状。对于屏蔽部件42的用于防止密封部件19接触显影剂供给辊23的功能,屏蔽部件42需要在突出方向具有一定程度甚至更多的长度。另一方面,为了供给显影剂到扩散部件45的紧邻下游位置,扩散部件45在突出方向的长度优选短到一定程度。在这种情况下,如图54所示,在扩散部件45中,仅从开口35a的紧邻下游位置到其自由端的一部分仅需要构成非扩散部46,该非扩散部具有在一定程度上不会削弱显影剂供给的宽度和形状。结果,能够在防止密封部件19接触显影剂供给辊23的同时将显影剂供给到扩散部件45的紧邻下游位置。
[第八实施例]
在第六和第七实施例中,描述了扩散部件45的一端固定在第二框架18上且另一端是自由端的情况。然而,另一端可以不必是自由端,如图55所示,扩散部件45也可以具有梁状形状,使得其另一端固定在第一框架17上。这样,通过在框架中设置梁状部件,能够提高显影剂容纳单元25的强度,使得显影剂容纳单元25不容易变形。此外,通过在两端固定扩散部件45,能够使作用在扩散部件45上的应力朝两端分散,从而也能够提高扩散部件45自身的强度。同样地在这种情况下,从显影剂袋16排出的显影剂由扩散部件45扩散,使得显影剂能够快速地供给到连接部35b的紧邻下游位置。
此外,如图56所示,固定在第一框架上的部分也可以是非扩散部46。
此外,如图57(a)和(b)所示,也可以在扩散部件45的自由端处设置交叉连接部件(连接部件)47,用于连接多个扩散部件45。图57(b)是从图57(a)中箭头W2方向来看的示意图。同样地在设置交叉连接部件47的情况下,能够提高扩散部件45的强度。类似地,如图58(a)和(b)所示,多个扩散部件45的每一个都具有非扩散部46,非扩散部46可以通过交叉连接部件47连接。图58(b)是从图58(a)中箭头W2方向来看的示意图。
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主组件上的处理盒,列举了一体地包括感光鼓、作为作用于感光鼓上的处理部件的充电部件、显影部件以及清洁部件的处理盒为例子。然而,处理盒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除了感光鼓之外还包括充电部件、显影部件和清洁部件中的任一个的处理盒。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列举了包括感光鼓的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到成像设备主组件上的结构作为例子,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包含有各个构成元件的成像设备和每个构成元件可拆卸地安装于其上的成像设备。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将打印机作为成像设备的例子,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其他成像设备,如复印机、传真机、具有这些机器的组合功能的多功能机等机器。通过将本发明应用于这些成像设备能够获得相同的效果。
尽管已经参考这里公开的结构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所阐述的细节,本申请意在涵盖落入改进目的或随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修改或变化。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能够在防止显影剂给送部件和显影辊之间接触的同时将处理盒小型化的显影装置。

Claims (24)

1.一种显影装置,其包括:
用于容纳显影剂的柔性容器,其具有允许显影剂排出的开口;
框架,其用于容纳所述柔性容器和用于容纳从所述柔性容器排出的显影剂;
推压部件,其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框架内部,用于通过旋转来推压所述柔性容器以使所述柔性容器变形;和
显影剂承载部件,用于在其表面承载显影剂以给送显影剂,
其中,从所述推压部件的旋转中心到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的表面的距离X和从所述推压部件的旋转中心到推压部件的用于推压所述柔性容器的自由端的长度T满足X<T的关系,以及
在所述推压部件的旋转中心和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的表面之间,或在其附近,设置屏蔽部件,用于防止所述推压部件与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是用于向显影部给送显影剂的显影剂承载部件,在该显影部处,在显影剂承载部件的表面承载显影剂的同时该显影剂承载部件与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对向;或者,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是显影剂供给部件,用于从显影剂承载部件上去除显影后残留在显影部的显影剂和用于向显影剂承载部件供给新显影剂,并且
其中,所述屏蔽部件防止所述推压部件接触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或显影剂供给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所述屏蔽部件包括多个屏蔽部,用于防止所述推压部件与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接触,以及
其中,以预定间隔设置所述多个屏蔽部,从而允许显影剂排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所述推压部件包括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框架中的轴部、安装在轴部上并具有弹性并满足X<T的关系的第一推压部件,以及安装在轴部上的第二推压部件,该第二推压部件的从旋转中心到自由端的长度Y比第一推压部件的长度T短并满足X>Y的关系,
其中,第二推压部件在其与所述屏蔽部件接触的位置具有缺口部或切除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第一推压部件是用于密封所述柔性容器的开口的密封部件,以及
其中,通过轴部的旋转而卷起密封部件,进而开封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所述推压部件设置成使得其能够将所述柔性容器推压在所述框架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所述推压部件通过推压所述柔性容器而改变所述柔性容器的开口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所述柔性容器具有多个开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所述柔性容器的形状包括多个表面,在这些表面之间设有弯曲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所述柔性容器设置成使得其开口在成像过程中朝重力方向的向下方向敞开。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所述推压部件是用于搅拌从所述柔性容器排出到所述框架内部的显影剂的搅拌部件。
12.一种显影装置,其包括:
框架,其用于容纳显影剂;
显影剂给送部件,其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框架内部并具有弹性,用于通过旋转来给送显影剂;和
显影剂承载部件,用于在其表面承载显影剂以给送显影剂,
其中,从所述显影剂给送部件的旋转中心到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的表面的距离Z和从所述显影剂给送部件的旋转中心到所述显影剂给送部件的自由端的长度T满足X<T的关系,以及
其中,在所述显影剂给送部件的旋转中心和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的表面之间,或在其附近,设置屏蔽部件,用于防止所述显影剂给送部件与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接触。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是用于向显影部给送显影剂的显影剂承载部件,在该显影部处,在显影剂承载部件的表面承载显影剂的同时该显影剂承载部件与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对向;或者,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是显影剂供给部件,用于从显影剂承载部件上去除显影后残留在显影部的显影剂和用于向显影剂承载部件供给新的显影剂,以及
其中,所述屏蔽部件防止所述显影剂给送部件接触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或显影剂供给部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所述屏蔽部件包括多个屏蔽部,用于防止所述显影剂给送部件与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接触,以及
其中,以预定间隔设置所述多个屏蔽部,从而允许显影剂排出。
15.一种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设备主组件上的盒,其包括:
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和
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部件一体设置的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
16.一种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设备主组件上的盒,其包括:
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和
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部件一体设置的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影装置。
17.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盒。
18.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盒。
19.一种显影装置,其包括:
柔性容器,其具有多个开口并用于容纳显影剂,每个开口用于允许排出显影剂;
框架,其用于容纳所述柔性容器和用于容纳从所述柔性容器排出的显影剂;
柱状部件,其设置在所述框架内部并固定在所述框架上,其中,柱状部件的至少一个端部固定在所述框架上;以及
其中,所述柱状部件与穿过开口的垂直线交叉。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所述柱状部件具有至少一个与开口对向的倾斜表面,该倾斜表面相对于所述框架的纵向方向倾斜。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所述柔性容器包括用于连接各相邻开口的连接部,以及
其中,倾斜表面的下端与穿过连接部的垂直线交叉。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所述柱状部件具有与穿过开口的垂直线交叉的自由端。
23.一种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设备主组件上的盒,其包括:
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和
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部件一体设置的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影装置。
24.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盒。
CN201280057958.3A 2011-11-29 2012-11-28 显影装置、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Pending CN10394675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60032 2011-11-29
JP2011-260032 2011-11-29
JP2012249882A JP5771797B2 (ja) 2011-11-29 2012-11-14 現像装置、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249882 2012-11-14
PCT/JP2012/081433 WO2013081173A2 (en) 2011-11-29 2012-11-28 Developing device,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46752A true CN103946752A (zh) 2014-07-23

Family

ID=475013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57958.3A Pending CN103946752A (zh) 2011-11-29 2012-11-28 显影装置、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091963B2 (zh)
EP (1) EP2786211B1 (zh)
JP (1) JP5771797B2 (zh)
CN (1) CN103946752A (zh)
PH (1) PH12014501432A1 (zh)
WO (1) WO2013081173A2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11269A (zh) * 2014-11-28 2017-08-29 佳能株式会社 盒、构成盒的构件和成像设备
CN110320775A (zh) * 2018-03-29 2019-10-11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调色剂容器
US11131960B2 (en) 2014-11-28 2021-09-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member constituting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733543B1 (en) 2011-07-14 2020-04-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er storage contain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device
JP5420025B2 (ja) 2011-07-14 2014-02-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納ユニット、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EP2733547B1 (en) 2011-07-14 2020-04-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er housing unit,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device
JP5932491B2 (ja) 2012-05-30 2016-06-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納ユニット、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6053404B2 (ja) 2012-06-15 2016-12-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納ユニット、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6116162B2 (ja) * 2012-09-10 2017-04-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容ユニット、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66841B2 (ja) 2012-09-10 2017-01-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93678B2 (ja) 2012-09-10 2015-04-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納容器、現像剤収納ユニット、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
JP6120730B2 (ja) 2012-09-13 2017-04-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納ユニット、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
JP5490273B1 (ja) * 2013-02-04 2014-05-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納ユニット、現像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6116254B2 (ja) 2013-01-11 2017-04-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納ユニット、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
JP6112971B2 (ja) 2013-01-11 2017-04-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納容器、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6116253B2 (ja) 2013-01-11 2017-04-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納ユニット、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これら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202820B2 (ja) 2013-01-11 2017-09-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納ユニット、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82149B2 (ja) 2013-06-05 2018-02-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納ユニット及び現像装置並びに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028594A (ja) * 2013-06-24 2015-02-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81222B2 (ja) 2014-02-18 2018-08-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納ユニ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406928B2 (ja) * 2014-08-29 2018-10-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容器、現像剤収納ユニット、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752596B2 (ja) * 2016-03-14 2020-09-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容器、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753112B2 (ja) * 2016-03-31 2020-09-0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現像剤収容ユニット
JP6699312B2 (ja) * 2016-04-14 2020-05-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
US10642189B2 (en) * 2018-07-31 2020-05-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er container unit, develop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JP7150517B2 (ja) 2018-08-10 2022-10-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409053B2 (ja) * 2019-12-02 2024-01-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剤収容器、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WO2023120623A1 (ja) * 2021-12-24 2023-06-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容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23477A (ja) * 2000-07-13 2002-01-23 Ricoh Co Ltd 現像装置、該現像装置へのトナー収容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EP1367459A1 (en) * 2002-05-28 2003-12-03 Oki Data Corporation Developer cartridge for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a waste toner chamber
CN1519661A (zh) * 2003-02-04 2004-08-11 佳能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
CN2924594Y (zh) * 2006-06-27 2007-07-18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激光打印机用显影装置
JP2008268593A (ja) * 2007-04-20 2008-11-06 Fuji Xerox Co Ltd 現像剤収容容器の再生方法
JP2009157398A (ja) * 2009-04-13 2009-07-16 Fuji Xerox Co Ltd 現像剤収容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N201373979Y (zh) * 2009-01-20 2009-12-30 特新机电(东莞)有限公司 供粉辊和显影装置
WO2011136129A1 (ja) * 2010-04-27 2011-11-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粉体収容器、粉体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20252A (ja) 1982-07-28 1984-02-01 Toyo Soda Mfg Co Ltd エチレンアミン類の抽出方法
JPH0311377A (ja) * 1989-06-09 1991-01-18 Ricoh Co Ltd 現像装置
JPH0466980A (ja) * 1990-07-04 1992-03-03 Canon Inc 現像剤供給装置
JPH04109272A (ja) * 1990-08-29 1992-04-10 Mita Ind Co Ltd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
JPH04152369A (ja) * 1990-10-16 1992-05-26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この装置に着脱自在な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H04166963A (ja) 1990-10-31 1992-06-12 Brother Ind Ltd トナー補給装置
JP3200141B2 (ja) 1991-04-08 2001-08-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に着脱自在な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H05197288A (ja) * 1992-01-20 1993-08-06 Canon Inc 現像装置
JP3285417B2 (ja) 1993-04-28 2002-05-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3320144B2 (ja) 1993-04-28 2002-09-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3285413B2 (ja) 1993-04-28 2002-05-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感光体ドラム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06313996A (ja) 1993-04-28 1994-11-08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組み立て方法及び現像装置
JP3236124B2 (ja) 1993-04-28 2001-12-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トナーテープ取り付け方法
JP3285414B2 (ja) 1993-04-28 2002-05-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347476B2 (ja) 1993-06-30 2002-11-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方法
JPH0922176A (ja) * 1995-07-04 1997-01-21 Canon Inc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トナーホッパー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1063072A (ja) * 1996-08-22 1998-03-06 Tec Corp 現像装置
JPH10171233A (ja) 1996-10-07 1998-06-26 Canon Inc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472105B2 (ja) 1996-10-07 2003-12-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148155B2 (ja) 1997-07-14 2001-03-19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窒素酸化物および/または硫黄酸化物の吸着剤およびその使用方法
JPH11119536A (ja) 1997-10-20 1999-04-30 Canon Inc 乾式電子写真用トナーボトル
JP3604919B2 (ja) 1998-08-31 2004-12-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ラー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2000284557A (ja) 1999-03-29 2000-10-13 Canon Inc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535818B2 (ja) 2000-08-31 2004-06-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容器およびこれの支持構造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EP2048546A3 (en) 2000-09-01 2011-03-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having developer supply opening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able therewith
JP3745644B2 (ja) * 2000-12-15 2006-02-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JP4672893B2 (ja) 2001-03-30 2011-04-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補給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241606A (ja) 2002-02-20 2003-08-29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US6980755B2 (en) 2002-09-30 2005-12-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cycling method for developer supplying unit including the step of driving a feeding member in a direction to feed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supply port to a developer accommodating portion
JP2004126018A (ja) 2002-09-30 2004-04-22 Canon Inc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385318B2 (ja) * 2003-10-31 2009-12-16 富士電機デバイス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正帯電型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22035A (ja) 2004-01-09 2005-08-18 Canon Inc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997213B2 (ja) 2004-03-31 2007-10-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856974B2 (ja) 2005-02-22 2012-01-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帯電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134483A (ja) 2006-11-29 2008-06-12 Kyocera Mita Corp トナー供給装置
JP4407703B2 (ja) * 2007-02-20 2010-02-0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565667B2 (ja) 2008-09-29 2010-10-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ラー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384251B1 (ja) 2009-03-11 2009-12-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5697420B2 (ja) 2010-01-13 2015-04-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41685B2 (ja) 2010-02-12 2014-07-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23477A (ja) * 2000-07-13 2002-01-23 Ricoh Co Ltd 現像装置、該現像装置へのトナー収容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EP1367459A1 (en) * 2002-05-28 2003-12-03 Oki Data Corporation Developer cartridge for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a waste toner chamber
CN1519661A (zh) * 2003-02-04 2004-08-11 佳能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
CN2924594Y (zh) * 2006-06-27 2007-07-18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激光打印机用显影装置
JP2008268593A (ja) * 2007-04-20 2008-11-06 Fuji Xerox Co Ltd 現像剤収容容器の再生方法
CN201373979Y (zh) * 2009-01-20 2009-12-30 特新机电(东莞)有限公司 供粉辊和显影装置
JP2009157398A (ja) * 2009-04-13 2009-07-16 Fuji Xerox Co Ltd 現像剤収容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WO2011136129A1 (ja) * 2010-04-27 2011-11-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粉体収容器、粉体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11269A (zh) * 2014-11-28 2017-08-29 佳能株式会社 盒、构成盒的构件和成像设备
CN107111269B (zh) * 2014-11-28 2020-12-29 佳能株式会社 盒、构成盒的构件和成像设备
US11131960B2 (en) 2014-11-28 2021-09-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member constituting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1307529B2 (en) 2014-11-28 2022-04-1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member constituting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1314199B2 (en) 2014-11-28 2022-04-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member constituting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1693355B2 (en) 2014-11-28 2023-07-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member constituting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1698601B2 (en) 2014-11-28 2023-07-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member constituting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10320775A (zh) * 2018-03-29 2019-10-11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调色剂容器
CN110320775B (zh) * 2018-03-29 2022-02-22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调色剂容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771797B2 (ja) 2015-09-02
JP2013137522A (ja) 2013-07-11
EP2786211A2 (en) 2014-10-08
US9091963B2 (en) 2015-07-28
EP2786211B1 (en) 2021-09-01
PH12014501432B1 (en) 2014-09-22
US20130164040A1 (en) 2013-06-27
PH12014501432A1 (en) 2014-09-22
WO2013081173A3 (en) 2013-11-14
WO2013081173A2 (en) 2013-06-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46752A (zh) 显影装置、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CN103959177B (zh) 显影剂容纳容器、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CN103688224A (zh) 显影剂容纳单元、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CN103649847B (zh) 显影剂容纳容器、显影剂容纳单元、处理盒、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CN103649845A (zh) 显影剂容纳容器、显影剂容纳单元、处理盒、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CN103649846A (zh) 显影剂容纳单元、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CN103454881A (zh) 显影剂容纳单元、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CN103676557A (zh) 显影剂容纳容器、显影装置、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US20130336679A1 (en) Developer containing unit,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3649843A (zh) 显影剂容纳容器、处理盒、电子照相型成像设备
CN103676554A (zh) 显影剂容纳容器、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JP6214744B2 (ja) 現像剤収納ユニット、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6045477B2 (ja) 現像剤収納容器、現像剤収納ユニット、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5921167B2 (ja) 現像剤収納ユニット、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32425A (ja) 現像剤収納容器、現像剤収納ユニット、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814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