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02015B - 喷墨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喷墨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02015B
CN103502015B CN201280019857.7A CN201280019857A CN103502015B CN 103502015 B CN103502015 B CN 103502015B CN 201280019857 A CN201280019857 A CN 201280019857A CN 103502015 B CN103502015 B CN 1035020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 medium
ink
adsorption hole
retaining layer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1985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02015A (zh
Inventor
立石智隆
松井康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5020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020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020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020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85Using suction for maintaining printing material fla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41J11/0021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irradi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41J11/0021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irradiation
    • B41J11/00214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irradiation using UV radi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2Platens
    • B41J11/06Flat page-size platens or smaller flat platens having a greater size than line-size platen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喷墨记录装置,其使用了根据温度而相变为凝胶状或固体状、或液状的墨,其中,在通过经由与记录介质相接触的吸附孔的空气吸引来将记录介质吸附固定的记录介质固定装置的应用时,防止吸附孔的花纹浮出于图像。通过经由与记录介质(M)相接触的吸附孔(61)的空气吸引来将该记录介质吸附固定的记录介质固定装置(2),具有形成吸附孔、保持为墨成为凝胶状或固体状的温度的记录介质保持层(6)和由支承记录介质保持层的至少一层构成、形成了与吸附孔连通的吸引孔(71)的支承层(7),吸附孔的与记录介质相接触的开口端的开口面积比吸引孔的与记录介质保持层相接触的开口端的开口面积小。由此降低在吸附孔上和吸附孔周围的部件上的温度不均,防止吸附孔的花纹浮出于图像。

Description

喷墨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喷墨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喷墨记录方法,可以用比较简单的装置记录高精细的图像,在各方面得到迅速地发展。另外,使用的用途也遍及多方面,因此,使用符合各目的记录介质或墨。特别是近年来,也发现记录速度的大幅提高,具有也可耐受轻印刷用途的性能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开发也正在进行。
为了从喷墨记录头的微细的喷嘴顺利地射出墨,优选墨为较低的粘度。
但是,射出较低粘度的墨、着落于记录介质时,存在如下的画质降低的问题。
首先,在墨吸收性低的记录介质的情况下,产生在不同颜色间颜色混杂的被称为渗色的现象、在同颜色间颜色的深浅成为念珠状而看到的被称为珠化的现象,成为使画质降低的原因。
在墨吸收速度快的普通纸等的纸介质的情况,引起沿纸的纤维而产生不规则的渗入的被称为洇润的现象等,同时产生墨浸透至背面的被称为透墨的现象,即使为普通纸也成为画质降低的大的原因。
为了防止以上情况,提案有各种方法,其中,尝试有以下的感温增粘型墨:通过使墨具有感温性、在喷墨记录头和记录介质上设置温度差,由此在射出时为低粘度,在着落于记录介质时形成高粘度,一边确保射出性一边防止渗色、珠化、洇润等。
例如,开发有使用由在常温下为液状的通过加热后进行冷却而形成固体树脂状物的物质构成的墨、将记录头的喷嘴加热至该墨进行固化的温度以上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一方面,作为喷墨记录时、输送时的记录介质的固定保持方法,如专利文献2、3中也记载的那样,可优选利用以下方法:使将记录介质的墨着落的记录面的相反面与设有吸附孔的支承部件接触、经由该吸附孔而负压吸引空气、由此使记录介质吸附的吸附方法。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3-7185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02037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1-03203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根据本申请发明人等的研究,在同时采用上述的感温增粘型墨的技术和吸附方法的情况下,在着落于记录介质的墨相变为固体状态的冷却过程中,在吸附孔上和吸附孔周围的部件上因热环境不同而产生温度不均,其结果在图像上浮出起因于光泽差的吸附孔的花纹这样的现象得到了确认。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的以往技术中的问题而完成的,其课题在于:提供喷墨记录装置,其为使用了根据温度而相变为凝胶状或固体状、或液状的墨,其中,在通过经由与记录介质相接触的吸附孔的空气吸引来将记录介质吸附固定的记录介质固定装置的应用时,防止吸附孔的花纹浮出于图像。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为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使用了根据温度而相变为凝胶状或固体状、或液状的墨的喷墨记录装置,具备:
通过经由与记录介质相接触的吸附孔的空气吸引来将该记录介质吸附固定的记录介质固定装置;
用于产生用于上述空气吸引的负压的负压产生装置;
对于上述记录介质喷出液状的上述墨的喷墨记录头,
上述记录介质固定装置具有:
形成上述吸附孔、保持为上述墨成为凝胶状或固体状的温度的记录介质保持层;
由支承上述记录介质保持层的至少一层构成、形成了与上述吸附孔连通的吸引孔的支承层,
上述吸附孔的与上述记录介质相接触的开口端的开口面积,比上述吸引孔的与上述记录介质保持层相接触的开口端的开口面积小。
第二方面所述的发明为第一方面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相对于上述记录介质的厚度t,收纳在上述吸附孔的与上述记录介质相接触的开口端的开口内的最大圆的直径D满足D≤4t的关系。
第三方面所述的发明为第一或第二方面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以上述吸附孔的开口面积占与上述记录介质相接触的上述记录介质保持层的表面区域比率来表示的开口率,为5%以上且75%以下。
第四方面所述的发明为第一方面~第三方面的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记录介质保持层的厚度为0.05mm以上且0.4mm以下。
第五方面所述的发明为第一方面~第四方面的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记录介质保持层的材质为不锈钢。
第六方面所述的发明为第一方面~第五方面的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将上述记录介质固定装置加热至规定的温度的加热装置。
第七方面所述的发明为第一方面~第六方面的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记录介质的厚度为0.15mm以下。
发明的效果
在将部件穿孔的情况下,其穿孔直径依赖于穿孔方向的厚度,其厚度越薄,越可以穿孔小的孔,但部件的刚性降低。
根据本发明,由于设有具有用于确保吸附记录介质的吸附面的定形性的刚性的支承层和与其另外的形成有与记录介质相接触的吸附孔的记录介质保持层,因此可以容易地进行吸附孔的微细化,通过进行微细化直到吸附孔的与记录介质相接触的开口端的开口面积比吸引孔的与记录介质保持层相接触的开口端的开口面积小,在着落于记录介质的墨变化为凝胶状或固体状态的冷却过程中,可以降低吸附孔上和吸附孔周围的部件上的温度不均,防止吸附孔的花纹浮出于图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的主要构成的示意图。
图2是包括记录介质地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中所具备的记录介质固定装置及吸引泵以及连接它们的配管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凝胶化墨的温度-粘度特性的一个例子的图表。
图4A是选出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记录介质保持层及支承层的一部分的区域而描绘的部分平面图。
图4B是对于选出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记录介质保持层及支承层的一部分的区域而描绘的部分平面图的A-A线的剖面图。
图5A是选出表示比较例涉及的记录介质保持层及支承层的一部分的区域而描绘了的部分平面图。
图5B是对于选出表示比较例涉及的记录介质保持层及支承层的一部分的区域而描绘了的部分平面图的B-B线的剖面图。
图6是表示比较例涉及的墨表面的温度变化的图表。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例子涉及的墨表面的温度变化的图表。
图8A是表示可应用于本发明的吸附孔的平面形状例的平面图。
图8B是表示可应用于本发明的吸附孔的平面形状例的平面图。
图8C是表示可应用于本发明的吸附孔的平面形状例的平面图。
图9A是表示可应用于本发明的吸附孔的剖面形状例的剖面图。
图9B是表示可应用于本发明的吸附孔的剖面形状例的剖面图。
图9C是表示可应用于本发明的吸附孔的剖面形状例的剖面图。
图10A是选出表示本发明的其它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记录介质保持层及支承层的一部分的区域而描绘的部分平面图。
图10B是对于选出表示本发明的其它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记录介质保持层及支承层的一部分区域而描绘的部分平面图的C-C线的剖面图。
图11是将记录介质的厚度t设为横轴、将收纳在吸附孔的与记录介质相接触的开口端的开口内的最大圆的直径D设为纵轴、表示有无吸附孔花纹的产生的图表。
图12是将记录介质的厚度t设为横轴、将收纳在吸附孔的与记录介质相接触的开口端的开口内的最大圆的直径D设为纵轴、表示有无吸附孔花纹的产生的图表。
图13是用箭头示意性地表示吸引时的空气流的路径的记录介质、记录介质保持层及支承层的部分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使用附图进行说明。但是,在以下叙述的实施方式中,为了实施本发明而附加技术上优选的各种限定,但并不将发明的范围限定为以下的实施方式及图示例。
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使用根据温度而相变为凝胶状或固体状、或液状的感温增粘型墨。
如图1中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具备以下装置而构成:吸附固定记录介质M的记录介质固定装置2、作为负压产生装置的吸引泵3、喷墨记录头41、光照射装置42、容纳记录介质M的给纸托盘51、从给纸托盘51向记录介质固定装置2输送记录介质M的输送装置52、记录介质固定装置2的移动装置53、从记录介质固定装置2向排纸托盘55输送记录介质M的输送装置54、排纸托盘55和包含吸引泵3的吸引动作、喷墨记录头41的记录动作、光照射装置42的点亮、输送装置52、54及移动装置53的输送动作而控制本装置全体的控制装置(未图示)。
图2中,表示记录介质M、记录介质固定装置2及吸引泵3以及连接它们的配管31的示意图。对于记录介质M、记录介质固定装置2及配管31,表示剖面。
如图2中所示,记录介质固定装置2具有形成吸附孔61、保持为墨成为凝胶状或固体状的温度的记录介质保持层6和支承记录介质保持层6的支承层7。
记录介质保持层6,主要适用对薄板穿孔了吸附孔61的。
支承层7为具有内部空间72的结构,在支承层7形成从内部空间72与吸附孔61连通的吸引孔71。另一方面,内部空间72经由配管31而与吸引泵3连接。
通过吸引泵3的空气吸引驱动,经由配管31、内部空间72、以及吸引孔71及吸附孔61而吸引记录介质M,将记录介质M吸附而固定于记录介质保持层6的表面上的吸附孔61的开口。
喷墨记录头41内的墨,以保持液状地进行温度调整。另外,具备将记录介质固定装置2加热至规定的温度的加热装置。是为了转换为将着落于记录介质固定装置2上的记录介质M的墨进行凝胶状化或固体状化的温度。作为该加热装置,用对于记录介质固定装置2进行接触而配置的电热线等的加热器、以非接触进行加热的红外线灯等来实施。
如上所述相对于吸附固定于录介质保持层6的记录介质M,从喷墨记录头41喷出液状的墨而形成图像。从喷墨记录头41喷出的墨着落在记录介质M上,比喷出时的温度低温化,由此进行凝胶状化或固体状化而定影于记录介质M。
此时,将进行凝胶状化的凝胶化墨的温度-粘度特性的一个例子示于图3。该凝胶化墨的墨温度为80℃以上时,粘度为10[mPa秒]以下,但一旦下降至室温水平(20~30℃)时,粘度成为数千[mPa秒]。
在以上的喷墨记录中,有助于防止吸附孔的花纹浮出在图像上的效果的,是形成有多个与支承层7的吸引孔71相比微小的吸附孔61的记录介质保持层6。
如图4中所示,形成于记录介质保持层6的一个吸附孔61的与记录介质M相接触的开口端(在图4B中为上端)的开口面积,比一个吸引孔71的与记录介质保持层6相接触的开口端的开口面积小。
在记录介质保持层6以大致均等间隔形成多个这样的微小的吸附孔61,如图4中所示包含与吸引孔71重叠的区域和吸引孔71的周边区域而被分散配置。吸引孔71也纵横分散地设有多个,图4中所示的结构重复连续而构成。
可以根据使形成了吸附孔61的部件和形成了吸引孔71的部件进行重合的制作方法,也可以根据从吸附孔61及吸引孔71的加工前作为记录介质保持层6及支承层7的部分相对于一体的材料在与记录介质M相接触的一方的面上形成较小的孔作为吸附孔61、从其相反侧的面凹陷而形成大的孔作为吸引孔71的制作方法。
在放置有吸附孔61进行开口的记录介质M的面的吸附力可以用(开口总面积)×(吸附压力)表示。吸附力,可以通过提高用记录介质M覆盖的区域中的吸附孔61所占的面积的比例、即开口率来提高。但是,增大一个一个的吸附孔61的面积,容易使吸附孔的花纹浮出于图像,因此为了防止吸附孔的花纹浮出于图像、同时提高吸附力,需要更多地、高密度地配置微小的吸附孔来形成。
关于以上的事项,在将记录介质保持层6和支承层7分开的情况下,具有以下的优点。
在例如厚度5mm的铝板上开多个低于φ1.0mm、具体而言为φ0.4mm的微小孔的加工难度高。吸附力根据开口率和吸附压力而决定,因此为了确保适当的开口率,需要孔径越小越增多孔数。在具有5mm左右的厚度的支承层7上开微小孔时,微小孔通过钻孔加工等而一个个地打开,而且对于各个孔也需要毛刺处理,因此在制作中花费庞大的成本。
使记录介质保持层6为薄板、具体而言为厚度0.1mm的不锈钢时,通过蚀刻可以一次开多个φ0.4mm或进一步微小的孔,而且也不需要毛刺处理,因此可以以低成本制作。
为了确认使吸附孔61比支承层7的吸引孔71小的效果,如图5中所示,将在相对于在厚度5mm的铝中开φ1.0mm的吸引孔71的支承层7上载置了在厚度0.1mm的不锈钢中开φ1.0mm的吸附孔62的记录介质保持层6的记录介质固定装置、将厚度0.056mm(定量73.3gsm)的OK外涂层+(王子制纸)作为记录介质而被吸附的状态下通过喷墨而形成了图像时的墨表面的温度变化示于图6的图表。
将记录介质M和记录介质固定装置的温度设为45℃、将墨的射出温度设为90℃时,将位于上述φ1.0孔的中心的上部的墨表面温度(孔部、点划线的图表)的变化和从φ1.0孔充分离开的位置、在该例中为位于离开了2mm的位置的上部的墨表面温度(接触部、实线的图表)的变化示于图6的图表。记录介质M和记录介质固定装置,为了得到优选的光泽,加热至45℃。
将图6中所示的2个图表进行比较时,可知在孔部(点划线)和接触部(实线)中,墨温度降低的过程产生大的差异。在图6中,孔部(点划线)和接触部(实线)的温度差最大达到4.0℃。认为孔部和接触部的墨温度降低过程产生差异是以下原因:在接触部时,在记录介质M的下面没有吸附孔62,存在吸附孔62的周围的热传导性良好的金属等部件,因此墨温度容易逃逸,但在孔部时,记录介质M的下面为空气,因此墨温度不易逃逸。
在使用根据温度而相变为凝胶状或固定状或液状的墨来形成图像的情况下,在同一图像内如图6所示产生温度过程的差异时,在形成了的图像上浮出起因于光泽差的吸附孔的花纹。
相对于空气的热传导率0.026[W/(m·K)],不锈钢SUS304的热传导率为16.8[W/(m·K)],碳钢SS400的热传导率为51.6[W/(m·K)],铝A5052的热传导率为235[W/(m·K)],存在640~9000倍的差异。如果应用金属作为记录介质保持层6,则孔部(简言之,空气)和接触部(简言之,金属)的热传导率之差即使在SUS304的情况下也为640倍,非常大。
记录介质保持层6的材质不管是不锈钢,还是碳钢或铝,孔部和接触部的墨温度降低的过程都相同地产生大的差异。
另一方面,根据图4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对于在厚度5mm的铝开φ1.0mm的吸引孔71的支承层7上载置了在厚度0.1mm的不锈钢开φ0.4mm的吸附孔61的记录介质保持层6的记录介质固定装置,在厚度0.056mm(定量73.3gsm)的OK外涂层+(王子制纸)作为记录介质而被吸附的状态下,通过喷墨而形成了图像时的墨表面的温度变化示于图7的图表。其它的条件与图6的图表同样。如图7的图表中所示,得知孔部和接触部的温度差最大为1.4℃,与图6的图表相比,孔部和接触部的温度差变小。
在图6和图7的图表中产生的差异取决于记录介质保持层6的吸附孔径的差异。记录介质保持层6的吸附孔径为φ1.0mm时,在形成了的图像浮出吸附孔的花纹,但在记录介质保持层6的吸附孔径为φ0.4mm时,在形成了的图像上不产生吸附孔的花纹。
如上所述,为了得到防止吸附孔的花纹的产生的效果,记录介质保持层6上所形成的吸附孔的开口形状并不限定于图4中所示的圆,开口形状也可以采用四边形、六边形、十字形等。但是,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
在此,对于直径D参照图8来进行定义。由于图8A中所示的吸附孔61a为圆形状,因此收纳在开口的内部的最大面积的圆的直径D=吸附孔61a的直径。在吸附孔不是圆形状的情况下,例如在图8B中所示的吸附孔61b、图8C中所示的吸附孔61c时,在其内侧用点划线表示的圆,为收纳在开口的内部的最大圆,将该圆的直径定义为D。
需要说明的是,吸附孔的开口形状,存在方形时,由于应力集中在角部,因此优选使角部为圆形的形状。
另外,吸附孔的剖面形状并不限定为柱状。通过钻孔加工、激光加工、蚀刻等的加工手段,剖面形状可采用如图9A中所示的吸附孔61a那样直径一定的直孔形状,如图9B中所示的吸附孔61d那样的锥形状,如图9C中所示的吸附孔61e那样的向两端扩径的形状等各种形状。在吸附孔61d、61e的情况下,为收纳在与记录介质相接触的开口端的开口内的最大圆的直径D。
另外,支承层7的吸引孔71并不限定于仅图4中所示的直孔的吸引孔,也可以采用如图10中所示的包含下孔71a和与记录介质保持层6相接触的吸附沟71b的构成。
在支承层7的与记录介质保持层6相接触的面吸附沟71b进行开口的情况下,设于支承层7的吸引孔71的开口面积,是指在支承层7的与记录介质保持层6相接触的面进行开口的吸附沟71b的开口面积。
吸附压力不足时,担心吸附力不足所引起的记录介质M的错位,吸附压力为过量时,担心记录介质M的变形。
以记录介质M的厚度t和收纳在吸附孔61的与记录介质相接触的开口端的开口内的最大圆的直径D作为参数,研究有无吸附孔花纹的产生。
图11及图12是记录介质保持层6为厚度0.1mm的不锈钢、吸附孔61的配置为间距1.5D的60°交错配置(开孔率40.3%)时的有无吸附孔花纹的产生的评价结果。在得出图11的评价结果时,使用OK外涂层+(王子制纸)作为记录介质M。在得出图12的评价结果时,使用npi优质(日本制纸)作为记录介质M。
如图11及图12中所示,为了即使薄的记录介质也防止吸附孔花纹的产生,通过直径D满足D≤4t的关系,可以防止吸附孔花纹的产生。这是因为通过缩小从记录介质M的吸附孔61的中心上的孔部至与记录介质保持层6的接触部的距离,可以降低在孔部和接触部中在墨中产生的温度不均,由于记录介质越薄,记录介质保持层6和记录介质M上的墨的距离越小,越容易产生温度不均,因此需要记录介质越薄越缩小直径D。
记录介质M越厚,记录介质保持层6和记录介质M上的墨的距离越大,记录介质M所引起的隔热作用也越大,因此墨的温度不均得以缓和。如图12中所示,在记录介质M的厚度超过0.15mm的情况下,不论直径D均不易产生吸附孔花纹。因此,特别是在记录介质M的厚度为0.15mm以下的喷墨记录装置中,可以有效地应用本发明。
吸附孔61的开口率,可以根据吸附孔径、孔形状、孔间距、孔配置来进行设定。优选在5%以上且75%以下的范围内确定由吸附孔61的开口面积占与记录介质相接触M的记录介质保持层6的表面区域的比率来表示的开口率。因为开口率低于5%时,无法以充分的吸附力吸附记录介质,开口率超过75%时,虽然可以确保吸附力,但担心刚性不足所引起记录介质保持层的变形,同时接触部低于25%而成为局部,因此有可能无法充分地降低孔部和接触部的温度不均。更优选为开口率10%以上且50%以下。吸附孔61的配置没有特别限定,为了高密度地配置多个吸附孔61,优选为60°交错配置。
如以下进行吸附力的测定。
在以间距6mm的60°交错配置开有作为吸引孔71的φ1.0mm的孔的支承层7上,载置以间距0.3mm的60°交错配置开有作为吸附孔61的φ0.2mm的孔的厚度0.1mm的不锈钢的记录介质保持层6,用拉力规测定以50kPa的负压使作为记录介质M的100mm×297mm尺寸的用纸吸附了时的用纸的剥离力。
该剥离力的测定结果为180N。
排除记录介质保持层6而在支承层7上直接放置用纸,除此以外,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结果,剥离力测定为112N。
根据以上的条件,相对于排除了记录介质保持层6的情况,在插入了记录介质保持层6的情况下,对于记录介质的开口率减少。
但是,如以上的测定结果,对吸附力而言,插入了记录介质保持层6者增加。认为这是因为,如图13中所示,未与支承层7的吸引孔71重叠的吸附孔61,也通过记录介质保持层6和支承层7之间的空气泄漏而发挥了吸附记录介质M的作用。
因此,在具有未与吸引孔71直接连通的吸附孔61的情况下,为了得到高的吸附力,不将记录介质保持层6和支承层7一体化地在支承层7上层叠记录介质保持层6而在该层间通过吸引泵3的吸引可以泄漏空气地构成,是有效的。
作为吸附孔61的形成方法,要求开多个小的吸附孔61,因此考虑生产率时优选通过蚀刻或激光加工来制作。在蚀刻加工的情况下,基本上无法开比板厚小的图案的孔,因此,需要板厚比吸附孔径小。记录介质保持层6的吸附孔径优选为0.4mm以下,因此板厚优选为0.4mm以下。在激光加工的情况下,板厚增加时,开孔困难,在开孔时锥形也紧密,无法提高吸附孔61的开口率。
作为记录介质保持层6的厚度,需要为0.05mm以上。
记录介质保持层6的板厚薄时,担心即使吸附孔61的开口率低也陷入刚性不足。
另外,记录介质保持层6的板厚薄时,担心记录介质保持层6的热容量不充分,喷墨记录时的记录介质保持层6的温度变化变大,孔部和接触部的温度差扩大,产生吸引孔花纹。
记录介质和记录介质保持层的每单位面积的热容量的比率优选1:4~1:10左右。
记录介质保持层6为SUS304时,在厚度0.4mm中,每单位面积的热容量为1862[J/(m2·K)],在厚度0.05mm中,每单位面积的热容量为204[J/(m2·K)]。记录介质为0.06mm的优质纸时,每单位面积的热容量为102[J/(m2·K)]。
记录介质保持层6的材质,从实现适当的吸附孔形状、开口率、同时确保记录介质保持层6的刚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不锈钢。在使用不锈钢以外的材料的情况下,考虑使用的材料的柔软性及刚性、疲劳限度来设定吸附孔形状、开孔率、厚度。
铝A5052的抗拉强度为230[N/mm2],不锈钢SUS304的抗拉强度为520[N/mm2]。
记录介质保持层6,由于重复进行记录介质M的吸附、排出,因此需要注意重复应力所引起的机械强度的降低。
不锈钢存在对于重复应力的疲劳限度,但铝不具有明确的疲劳限度,增多重复应力的次数时,断裂应力降低,因此从该观点考虑记录介质保持层6的材质也优选不锈钢。
本发明并不限于记录介质保持层6及支承层7为平面,即使记录介质保持层6及支承层7为曲面,也可以发挥该效果。即使应用保持、输送记录介质的鼓、通过记录介质保持层6而形成该鼓的周面来实施本发明,也可以得到本发明的效果。
以下对于可优选应用于墨的墨进行详述。
作为墨可以优选应用通过照射能量线(活性光线)而进行固化的活性光线固化型墨。该活性光线固化型墨,其特征在于,含有1质量%以上且低于10质量%的凝胶化剂,根据温度可逆地进行溶胶凝胶相转变。溶胶凝胶相转变是指在高温下具有流动性的溶液状态、而通过冷却至凝胶化温度以下则液体整体凝胶化而变化为失去了流动性的状态,相反为低温下失去流动性的状态、而通过加热至溶胶化温度以上则恢复至具有流动性的液体状态的现象。
在此,所谓凝胶化,是指通过层状结构;通过非共价键、氢键形成的高分子网孔;通过物理性的凝聚状态形成的高分子网孔;通过微粒的凝聚结构等的相互作用、析出了的微结晶的相互作用等,物质失去独立的运动而集合了的结构,是指伴有急剧的粘度上升、弹性增加而固化了的或半固化了的、或增粘了的状态。另外,所谓溶胶化是指通过上述凝胶化形成了的相互作用得到解除而变化为具有流动性的液体状态的状态。另外所谓溶胶化温度,为加热凝胶化了的墨时,通过溶胶化而表现出流动性的温度,所谓凝胶化温度,是指冷却处于溶胶状态的墨时,发生凝胶化而流动性降低时的温度。
上述溶胶凝胶相转变的活性光线固化型墨,在高温下为液体状态,因此可进行利用喷墨记录头的喷出。如果使用该高温状态的活性光线固化型墨进行记录,则墨滴着落于记录介质后,由于温度差而自然冷却,由此墨迅速固化,作为结果,可以防止相邻的墨点彼此的融合一体而防止画质劣化。但是,在墨滴的固化力强的情况下,有时由于墨点彼此孤立而在图像部产生凹凸、招致极端的光泽低下、不自然的闪烁感这样的光泽不均质感。发明人等进行了潜心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使墨滴的固化力、墨的凝胶化温度、及记录介质的温度为以下的范围,可以防止墨滴彼此的融合一体而防止画质劣化,进而可得到最自然的光泽感。即,使用含有0.1质量%以上且低于10质量%的凝胶化剂的墨在25℃下的粘度为102mPa·s以上且低于105mPa·s的墨,且将利用该凝胶化剂的墨的凝胶化温度(Tgel)和记录介质的表面温度(Ts)的差控制为5℃~15℃来进行印字,可以兼备防止墨液滴融合一体所引起的高画质和自然的光泽感。需要说明的是,此时,介质的调温范围相当于42℃~48℃。
对于该理由,发明人等如下考虑。墨滴着落于记录介质后,如果墨在相邻的墨滴着落之前固化,则产生光泽降低、图像部的不自然的闪烁感。另一方面,如果相邻的墨滴着落而融合一体后经过时间来进行固化,则液滴彼此聚在一起,因此导致极端的画质劣化。发明人等进行了潜心研究,结果得知,通过控制墨着落时的粘度,可以防止液的融合一体,且相邻墨滴适度地流平而得到自然的光泽感。
另外,通过使用含有0.1质量%以上且低于10质量%的凝胶化剂的墨在25℃下的粘度为102mPa·s以上且低于105mPa·s的墨,可控制上述基材温度范围下的粘度,可兼备画质和自然的光泽。作为其理由,如下推测。25℃下的粘度低于102mPa·s的墨中,为了防止液体的融合一体,粘度不充分,在上述温度范围中画质劣化。另外,25℃下的粘度为105mPa·s以上的墨中,存在凝胶化后的粘度高、且在冷却过程中粘度大幅增加的倾向,在上述温度范围下控制为适度地流平的粘度变得困难,产生光泽降低。另外,由于在凝胶化后成为具有适度的粘性的粘性凝胶,因此可以更适当地抑制墨点的固化力,作为结果,认为可得到具有更自然的光泽感的画质。
需要说明的是,所谓光泽均质感,不是指绝对的光泽值、例如60度正反射光泽值等,而是指未发现起因于图像上的微观的光泽差的不自然的闪烁感、不需要的光泽降低、条纹状的光泽不均这样的在图像的一部分中光泽变得不均质的状态,图像整个面、特别是实地印字部的光泽变为均质的状态。
通过使用活性光线固化型墨而将墨的凝胶化温度(Tgel)和记录介质的表面温度(Ts)的差调温为5℃~15℃,可以形成没有画质劣化、文字等的细线的尖锐性优异、具有自然的光泽感的图像,但通过将记录介质的温度调温为5℃~10℃以下,可以形成更优异的图像。
以下,对可应用于本发明的活性光线固化型墨的墨组合物依次进行说明。
(凝胶化剂)
所谓凝胶化,是指通过层状结构、通过非共价键、氢键形成的高分子网孔、通过物理的凝聚状态形成的高分子网孔、通过微粒的凝聚结构等的相互作用、析出了的微结晶的相互作用等,物质失去独立的运动而集合了的结构,是指伴有急剧的粘度上升、弹性增加而固化了的、或半固化了的或增粘了的状态。
一般而言,凝胶有通过加热而成为具有流动性的溶液(有时也称为溶胶)、如果进行冷却则恢复至原本的凝胶的热可逆性凝胶和如果一旦凝胶化则即使进行加热也不会再次恢复至溶液的热不可逆性凝胶。通过油凝胶化剂而形成的凝胶,从防止头内的堵塞的观点考虑,优选为热可逆性凝胶。
在活性光线固化型墨中,墨的凝胶化温度(相转变温度)优选为40℃以上且低于100℃,更优选为45℃以上且70℃以下。如果考虑夏季环境下的气温,如果墨的相转变温度为40℃以上,则从记录头喷出墨液滴时,可以在不被印字环境温度影响地得到稳定的射出性,另外,如果低于90℃,则可以不需要将喷墨记录装置加热至过度的高温地降低向喷墨记录装置的头、对墨供给系的部件的负荷。
所谓凝胶化温度,是指粘度从具有流动性的溶液状态急剧地发生变化而成为凝胶状态的温度。与被称为凝胶转变温度、凝胶溶解温度、相转变温度、溶胶-凝胶相转变温度、凝胶化点的术语同义。
墨的凝胶化温度的测定方法,例如,可使用各种流变仪(例如使用了锥板的应力控制型流变仪、PhysicaMCR系列、AntonPaar公司制)、由通过将处于溶胶状态的高温的墨一边以低剪切速度进行温度变化一边测定得到的粘度曲线、动态粘弹性的温度变化而得到的粘弹性曲线求出。另外,可以举出将封入玻璃管的小铁片放入膨胀计中,将相对于温度变化在墨液中没有自然落下的时刻作为相转变点的方法(J.Polym.Sci.,21,57(1956)),在墨上放置铝制滚筒、改变凝胶温度时、将铝制滚筒自然落下的温度作为凝胶化温度来进行测定的方法(日本レオロジー学会志Vol.17,86(1989))。另外,作为简便的方法,可以在加热板上放置凝胶状的试验片、对加热板进行加热而测定试验片的形状破坏的温度、将其作为凝胶化温度来求出。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改变使用的凝胶化剂的种类、凝胶化剂的添加量、活性光线固化型单体的种类,可调整墨的凝胶化温度(相转变温度)。
在应用于本发明的墨中,优选墨在25℃下的粘度为102mPa·s以上且低于105mPa·s,更优选为103mPa·s以上且低于104mPa·s。如果墨粘度为102mPa·s以上,则可以防止墨点的融合一体所引起的画质的劣化,如果低于105mPa·s,则通过控制墨着落时的记录介质的表面温度,可通过适度地流平而得到均质的光泽。需要说明的是,墨的粘度可通过改变使用的凝胶化剂的种类、凝胶化剂的添加量、活性光线固化型单体的种类来适宜调制。墨粘度使用利用了锥板的应力控制型流变仪(PhysicaMCR系列、AntonPaar公司制)以剪切速度11.7s-1进行测定。
墨中所使用的凝胶化剂,可以为高分子化合物,也可以为低分子化合物,但从喷墨射出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低分子化合物。
以下,示出可以在本发明涉及的墨中使用的凝胶化剂的具体例,但本发明并不仅限定于这些化合物。
作为本发明中优选使用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具体例,可以举出硬脂酸菊粉等的脂肪酸菊粉及棕榈酸糊精、肉豆蔻酸糊精等的脂肪酸糊精(作为レオパール系列,可由千叶制粉获得)及山萮酸二十烷二酸甘油酯、山萮酸二十烷二酸聚甘油酯(作为ノムコート系列,可由日清オイリオ获得)等。
作为本发明中优选使用的低分子化合物的具体例,可以举出例如日本特开2005-126507号、日本特开2005-255821号、日本特开2010-111790号的各公报中记载的低分子油凝胶化剂、N-月桂酰基-L-谷氨酸二丁基酰胺、N-2乙基己酰基-L-谷氨酸二丁基酰胺等的酰胺化合物(可由味の素ファインテクノ获得)、1,3:2,4-双-O-苯亚甲基-D-葡萄糖醇(ゲルオールD可由新日本理化获得)等的二苯亚甲基山梨糖醇类、石蜡、微晶蜡、矿脂等石油系蜡、堪地里拉蜡、卡那巴蜡、米蜡、木蜡、荷荷芭油、荷荷芭固体蜡、荷荷芭酯等的植物系蜡、蜜蜡、羊毛脂、鲸蜡等的动物系蜡、褐煤蜡、氢化蜡等的矿物系蜡、硬化蓖麻油或硬化蓖麻油衍生物、褐煤蜡衍生物,石蜡衍生物,微晶蜡衍生物或聚乙烯蜡衍生物等的改性蜡、山萮酸、花生酸、硬脂酸、棕榈酸、肉豆蔻酸、月桂酸、油酸、芥酸等的高级脂肪酸、硬脂醇、山萮醇等高级醇、12-羟基硬脂酸等的羟基硬脂酸、12-羟基硬脂酸衍生物、月桂酸酰胺、硬脂酸酰胺、山萮酸酰胺、油酸酰胺、芥酸酰胺、蓖麻酸酰胺、12-羟基硬脂酸酰胺等的脂肪酸酰胺(例如,ニッカアマイド系列日本化成公司制、ITOWAX系列伊藤制油公司制、FATTYAMID系列花王公司制)、N-十八烷基硬脂酸酰胺、N-油基棕榈酸酰胺等的N-取代脂肪酸酰胺、N,N’-亚乙基双硬脂酰胺、N,N’-亚乙基双12-羟基硬脂酰胺、N,N’-亚二甲苯双硬脂酰胺等的特殊脂肪酸酰胺、十二胺、十四胺或十八胺等的高级胺、硬脂酸十八烷基酯、棕榈酸油醇酯、甘油脂肪酸酯、山梨醇脂肪酸酯、丙二醇脂肪酸酯、乙二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等的脂肪酸酯化合物(例如EMALLEX系列日本エマルジョン公司制、リケマール系列理研ビタミン公司制、ポエム系列理研ビタミン公司制)、蔗糖硬脂酸酯、蔗糖棕榈酸酯等的蔗糖脂肪酸酯(例如リョートーシュガーエステル系列三菱化学フーズ公司制)、聚乙烯蜡、α-烯烃马来酸酐共聚物蜡等的合成蜡、聚合性蜡(UNILIN系列Baker-Petrolite公司制)、二聚酸、二聚二醇(PRIPOR系列CRODA公司制)等。另外,上述的凝胶化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2种以上。
墨,通过含有凝胶化剂,由喷墨记录头喷出后,着落在记录介质上时立即成为凝胶状态,墨点彼此的混合·墨点的融合一体得到抑制,可在高速印字时形成高画质,然后,通过照射活性光线进行固化,在记录介质上定影,形成牢固的图像膜。作为凝胶化剂的含量,优选1质量%以上且低于10质量%,更优选2质量%以上且低于7质量%。通过设为1质量%以上,可充分地进行凝胶形成而抑制墨点的融合一体引起的画质的劣化,且可通过凝胶形成所引起的墨液滴的增粘来进行在光自由基固化系中使用时因氧抑制所引起的光固化性降低,另外,通过设为低于10质量%,可以降低活性光线照射后的未固化成分所引起的固化膜的劣化、喷墨射出性的劣化。
(活性光线固化型组合物)
活性光线固化型墨,含有凝胶化剂、色料以及用活性光线来进行固化的活性光线固化型组合物。
对于该活性光线固化型组合物(以下,也称为光聚合性化合物)进行说明。
所谓活性光线,例如可以举出电子束、紫外线、α线、γ线、X线等,但从对人体的危险性、操作容易的方面考虑,优选在工业方面其利用也普及的紫外线或电子束。在本发明中特别优选紫外线。
在本发明中,作为通过活性光线的照射来进行交联或聚合的光聚合性化合物,可以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其中优选使用光阳离子聚合性化合物或光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
(阳离子聚合性化合物)
作为光阳离子聚合性单体,可以使用各种公知的阳离子聚合性的单体。例如可以举出日本特开平6-9714号、日本特开2001-31892号、日本特开2001-40068号、日本特开2001-55507号、日本特开2001-310938号、日本特开2001-310937号、日本特开2001-220526号的各公报中所例示的环氧化合物、乙烯基醚化合物、氧杂环丁烷化合物等。
在本发明中,以抑制墨固化时的记录介质的收缩的目的,优选含有至少1种氧杂环丁烷化合物和选自环氧化合物及乙烯基醚化合物的至少1种化合物作为光聚合性化合物。
作为芳香族环氧化物而优选的物质,为通过具有至少1个芳香族核的多元酚或者其环氧烷烃加成物和表氯醇的反应而制造的二或聚缩水甘油醚,可以举出例如双酚A或者其环氧烷烃加成物的二或聚缩水甘油醚、氢化双酚A或者其环氧烷烃加成物的二或聚缩水甘油醚、以及酚醛清漆型环氧树脂等。在此作为环氧烷烃可以举出环氧乙烷及环氧丙烷等。
作为脂环式环氧化物,优选通过将具有至少1个环己烯或环戊烯环等的环烷烃环的化合物用过氧化氢、过酸等的适当的氧化剂进行环氧化而得到的含有环己烯氧化物或环戊烯氧化物的化合物。
作为脂肪族环氧化物优选的物质,有脂肪族多元醇或者其环氧烷烃加成物的二或聚缩水甘油醚等,作为其代表例,可以举出乙二醇的二缩水甘油醚、丙二醇的二缩水甘油醚或1,6-己二醇的二缩水甘油醚等的亚烷基二醇的二缩水甘油醚、甘油或者其环氧烷烃加成物的二或三缩水甘油醚等的多元醇的聚缩水甘油醚、聚乙二醇或者其环氧烷烃加成物的二缩水甘油醚、聚丙二醇或者其环氧烷烃加成物的二缩水甘油醚等的聚亚烷基二醇的二缩水甘油醚等。在此作为环氧烷烃,可以举出环氧乙烷及环氧丙烷等。
这些环氧化物中,如果考虑速固化性,则优选芳香族环氧化物及脂环式环氧化物,特别优选脂环式环氧化物。在本发明中,可以单独使用1种上述环氧化物,也可以适宜组合使用2种以上。
作为乙烯基醚化合物,例如可以举出乙二醇二乙烯基醚、二乙二醇二乙烯基醚、三乙二醇二乙烯基醚、丙二醇二乙烯基醚、二丙二醇二乙烯基醚、丁二醇二乙烯基醚、己二醇二乙烯基醚、环己烷二甲醇二乙烯基醚、三羟甲基丙烷三乙烯基醚等的二或三乙烯基醚化合物、乙基乙烯基醚、正丁基乙烯基醚、异丁基乙烯基醚、十八烷基乙烯基醚、环己基乙烯基醚、羟基丁基乙烯基醚、2-乙基己基乙烯基醚、环己烷二甲醇单乙烯基醚、正丙基乙烯基醚、异丙基乙烯基醚、异丙烯基醚邻亚丙基碳酸酯、十二烷基乙烯基醚、二乙二醇单乙烯基醚、十八烷基乙烯基醚等的单乙烯基醚化合物等。
这些乙烯基醚化合物中,如果考虑固化性、密合性、表面硬度,则优选二或三乙烯基醚化合物,特别优选二乙烯基醚化合物。在本发明中,可以单独使用1种上述乙烯基醚化合物,也可以适宜使用2种以上。
本发明中所谓的氧杂环丁烷化合物,为具有氧杂环丁烷环的化合物,可以使用如日本特开2001-220526号公报、日本特开2001-310937号公报中记载那样的公知的所有的氧杂环丁烷化合物。
在本发明中可以使用的氧杂环丁烷化合物中,如果使用具有5个以上氧杂环丁烷环的化合物,则由于墨组合物的粘度变高,因此操作变得困难,另外由于墨组合物的玻璃化温度变高,因此有时得到的固化物的粘合性变得不充分。本发明中使用的具有氧杂环丁烷环的化合物,优选具有1~4个氧杂环丁烷环的化合物。
作为本发明中可以优选使用的具有氧杂环丁烷环的化合物,可以举出日本特开2005-255821号公报的段落编号(0089)中记载的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相同地日本特开2005-255821号公报的段落编号(0092)中记载的通式(2)、段落编号(0107)的通式(7)、段落编号(0109)的通式(8)、段落编号(0166)的通式(9)等所示的化合物。
具体而言,可以举出日本特开2005-255821号公报的段落编号(0104)~(0119)中记载的例示化合物1~6及段落编号(0121)中记载的化合物。
(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
接着,对于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进行说明。
作为光自由基聚合性单体,可以使用各种公知的自由基聚合性的单体。例如已知日本特开平7-159983号、日本特公平7-31399号、日本特开平8-224982号、日本特开平10-863号的各公报中记载的使用了光聚合性组合物的光固化型材料和阳离子聚合系的光固化性树脂,最近敏化至可见光以上的长波长域的光阳离子聚合系的光固化性树脂也例如公开于日本特开平6-43633号公报、日本特开平8-324137公报等。
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为具有可自由基聚合的烯属不饱和键的化合物,只要为在分子中具有至少1个可自由基聚合的烯属不饱和键的化合物就可以为任何化合物,包含具有单体、低聚物、聚合物等的化学形态的化合物。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可以仅使用1种,另外为了提高目标特性,也可以以任意的比率并用2种以上。
作为具有可自由基聚合的烯属不饱和键的化合物的例子,可以举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衣康酸、巴豆酸、异巴豆酸、马来酸等的不饱和羧酸及它们的盐、酯、氨基甲酸酯、酰胺、酐、丙烯腈、苯乙烯、进而各种不饱和聚酯、不饱和聚醚、不饱和聚酰胺、不饱和氨基甲酸酯等的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
作为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可以使用公知的所有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及/或低聚物。在此所谓的“及/或”是指可以为单体,也可以为低聚物,还可以包括两者。另外,关于以下所述的事项也同样。
作为具有(甲基)丙烯酸酯基的化合物,例如可以举出丙烯酸异戊酯、丙烯酸十八烷基酯、丙烯酸月桂酯、丙烯酸辛酯、丙烯酸癸酯、丙烯酸异十四烷基酯、丙烯酸异十八烷基酯、2-乙基己基-二甘醇丙烯酸酯、丙烯酸2-羟基丁酯、2-丙烯酰氧基乙基六氢邻苯二甲酸酯、丙烯酸丁氧基乙酯、乙氧基二乙二醇丙烯酸酯、甲氧基二乙二醇丙烯酸酯、甲氧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甲氧基丙二醇丙烯酸酯、丙烯酸苯氧基乙酯、丙烯酸四氢糠基酯、丙烯酸异冰片酯、丙烯酸2-羟基乙酯、丙烯酸2-羟基丙酯、2-羟基-3-苯氧基丙基丙烯酸酯、2-丙烯酰氧基乙基琥珀酸酯、2-丙烯酰氧基乙基邻苯二甲酸酯、2-丙烯酰氧基乙基-2-羟基乙基邻苯二甲酸酯、内酯改性挠性丙烯酸酯、叔丁基环己基丙烯酸酯等的单官能单体、三乙二醇二丙烯酸酯、四乙二醇二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丙烯酸酯、1,4-丁二醇二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1,9-壬二醇二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二羟甲基-三环癸烷二丙烯酸酯、双酚A的PO加成物二丙烯酸酯、羟基特戊酸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聚四亚甲基二醇二丙烯酸酯等的2官能单体、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二三羟甲基丙烷四丙烯酸酯、甘油丙氧基三丙烯酸酯、己内酯改性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乙氧基四丙烯酸酯、己内酰胺改性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等的三官能以上的多官能单体。此外,聚合性的低聚物类也可与单体同样地配合。作为聚合性低聚物,可以举出环氧丙烯酸酯、脂肪族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芳香族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直链丙烯酸类低聚物等。更具体而言,可以使用山下晋三编、“交联剂手册“、(1981年大成公司);加藤清视编、“UV·EB固化手册(原料编)”(185年、高分子刊行会);ラドテック研究会编、“UV·EB固化技术的应用和市场”、79页、(1989年、シーエムシー);泷山荣一郎著、“聚酯树脂手册”、(1988年、日刊工业新闻公司)等中记载的市售品或者业界公知的自由基聚合性乃至交联性的单体低聚物及聚合物。
需要说明的是,从灵敏性、皮肤刺激性、眼刺激性、致突变性、毒性等的观点考虑,上述单体中,特别优选丙烯酸异戊酯、丙烯酸十八烷基酯、丙烯酸月桂酯、丙烯酸辛酯、丙烯酸癸酯、丙烯酸异十四烷基酯、丙烯酸异十八烷基酯、乙氧基二乙二醇丙烯酸酯、甲氧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甲氧基丙二醇丙烯酸酯、丙烯酸异冰片酯、内酯改性挠性丙烯酸酯、四乙二醇二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二三羟甲基丙烷四丙烯酸酯、甘油丙氧基三丙烯酸酯、己内酯改性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乙氧基四丙烯酸酯、己内酰胺改性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
进而,这些化合物中,特别优选丙烯酸十八烷基酯、丙烯酸月桂酯、丙烯酸异十八烷基酯、乙氧基二乙二醇丙烯酸酯、丙烯酸异冰片酯、四乙二醇二丙烯酸酯、甘油丙氧基三丙烯酸酯、己内酯改性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己内酰胺改性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
在本发明中,作为聚合性化合物也可以并用乙烯基醚单体及或低聚物和(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及或低聚物。作为乙烯基醚单体,例如可以举出乙二醇二乙烯基醚、二乙二醇二乙烯基醚、三乙二醇二乙烯基醚、丙二醇二乙烯基醚、二丙二醇二乙烯基醚、丁二醇二乙烯基醚、己二醇二乙烯基醚、环己烷二甲醇二乙烯基醚、三羟甲基丙烷三乙烯基醚等的二或三乙烯基醚化合物、乙基乙烯基醚、正丁基乙烯基醚、异丁基乙烯基醚、十八烷基乙烯基醚、环己基乙烯基醚、羟基丁基乙烯基醚、2-乙基己基乙烯基醚、环己烷二甲醇单乙烯基醚、正丙基乙烯基醚、异丙基乙烯基醚、异丙烯基醚邻亚丙基碳酸酯、十二烷基乙烯基醚、二乙二醇单乙烯基醚、十八烷基乙烯基醚等的单乙烯基醚化合物等。在使用乙烯基醚低聚物的情况下,优选分子量为300~1000、在分子内具有2~3个酯基的2官能的乙烯基醚化合物,可优选举出例如可作为ALDRICH公司的VEctomer系列而获得的化合物、VEctomer4010、VEctomer4020、VEctomer4040、VEctomer4060、VEctomer5015等,但并不限定于此。
另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并用使用作为聚合性化合物的各种乙烯基醚化合物和马来酰亚胺化合物。作为马来酰亚胺化合物,例如可以举出N-甲基马来酰亚胺、N-丙基马来酰亚胺、N-己基马来酰亚胺、N-月桂基马来酰亚胺、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N-苯基马来酰亚胺、N,N’-亚甲基双马来酰亚胺、聚丙二醇-双(3-马来酰亚胺丙基)醚、四乙二醇-双(3-马来酰亚胺丙基)醚、双(2-马来酰亚胺乙基)碳酸酯、N,N’-(4,4’-二苯基甲烷)双马来酰亚胺、N,N’-2,4-甲苯双马来酰亚胺或另外日本特开平11-124403号公报中所公开的马来酰亚胺羧酸和各种多元醇类的酯化合物即多官能马来酰亚胺化合物等,但并不限定于此。
上述阳离子聚合性化合物及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的添加量优选为1~97质量%,更优选为30~95质量%。
(墨的各构成要素)
接着,对于可应用于本发明的墨,对于除上述项目以外的各构成要素进行说明。
(色料)
作为构成墨的色料,可以没有限制地使用染料或者颜料,但优选使用对于墨成分具有良好的分散稳定性、且耐候性优异的颜料。作为颜料,没有特别限定,在本发明中,例如可以使用颜色指数中所记载的下述的编号的有机或无机颜料。
作为红色或者品红颜料,可以根据目的使用颜料红3、5、19、22、31、38、43、48:1、48:2、48:3、48:4、48:5、49:1、53:1、57:1、57:2、58:4、63:1、81、81:1、81:2、81:3、81:4、88、104、108、112、122、123、144、146、149、166、168、169、170、177、178、179、184、185、208、216、226、257、颜料紫3、19、23、29、30、37、50、88、颜料橙13、16、20、36,
作为蓝色或青色颜料,可以根据目的使用颜料蓝1、15、15:1、15:2、15:3、15:4、15:6、16、17-1、22、27、28、29、36、60,
作为绿色颜料,可以根据目的使用颜料绿7、26、36、50,
作为黄色颜料,可以根据目的使用颜料黄1、3、12、13、14、17、34、35、37、55、74、81、83、93、94,95、97、108、109、110、137、138、139、153、154、155、157、166、167、168、180、185、193,
作为黑色颜料,可以根据目的使用颜料黑7、28、26等。
如果具体地示出商品名时,则例如可以举出クロモファインイエロー2080、5900、5930、AF-1300、2700L、クロモファインオレンジ3700L、6730、クロモファインスカーレット6750、クロモファインマゼンタ6880、6886、6891N、6790、6887、クロモファインバイオレットRE、クロモファインレッド6820、6830、クロモファインブルーHS-3、5187、5108、5197、5085N、SR-5020、5026、5050、4920、4927、4937、4824、4933GN-EP、4940、4973、5205、5208、5214、5221、5000P、クロモファイングリーン2GN、2GO、2G-550D、5310、5370、6830、クロモファインブラックA-1103、セイカファストエロー10GH、A-3、2035、2054、2200、2270、2300、2400(B)、2500、2600、ZAY-260、2700(B)、2770、セイカファストレッド8040、C405(F)、CA120、LR-116、1531B、8060R、1547、ZAW-262、1537B、GY、4R-4016、3820、3891、ZA-215、セイカファストカーミン6B1476T-7、1483LT、3840、3870、セイカファストボルドー10B-430、セイカライトローズR40、セイカライトバイオレットB800、7805、セイカファストマルーン460N、セイカファストオレンジ900、2900、セイカライトブルーC718、A612、シアニンブルー4933M、4933GN-EP、4940、4973(大日精化工业制)、KETYellow401、402、403、404、405、406、416、424、KETOrange501、KETRed301、302、303、304、305、306、307、308、309、310、336、337、338、346、KETBlue101、102、103、104、105、106、111、118、124、KETGreen201(大日本インキ化学制)、ColortexYellow301、314、315、316、P-624、314、U10GN、U3GN、UNN、UA-414、U263、FinecolYellowT-13、T-05、PigmentYellow1705、ColortexOrange202、ColortexRed101、103、115、116、D3B、P-625、102、H-1024、105C、UFN、UCN、UBN、U3BN、URN、UGN、UG276、U456、U457、105C、USN、ColortexMaroon601、ColortexBrownB610N、ColortexViolet600、PigmentRed122、ColortexBlue516、517、518、519、A818、P-908、510、ColortexGreen402、403、ColortexBlack702、U905(山阳色素制)、LionolYellow1405G、LionolBlueFG7330、FG7350、FG7400G、FG7405G、ES、ESP-S(东洋インキ制)、TonerMagentaE02、PermanentRubinF6B、TonerYellowHG、PermanentYellowGG-02、HostapeamBlueB2G(ヘキストインダストリ制)、NovopermP-HG、HostapermPinkE、HostapermBlueB2G(クラリアント制)、カーボンブラック#2600、#2400、#2350、#2200、#1000、#990、#980、#970、#960、#950、#850、MCF88、#750、#650、MA600、MA7、MA8、MA11、MA100、MA100R、MA77、#52、#50、#47、#45、#45L、#40、#33、#32、#30、#25、#20、#10、#5、#44、CF9(三菱化学制)等。
上述颜料的分散中,例如可以使用球磨机、砂磨机、磨碎机、辊磨机、搅拌机、亨舍尔混合机、胶体磨、超声波均质器、珠磨机、湿式喷墨机、油漆搅拌器等。
另外,在进行颜料的分散时,也可以添加分散剂。作为分散剂,可以使用高分子分散剂,作为高分子分散剂,例如可以举出Avecia公司的Solsperse系列、味の素ファインテクノ公司的PB系列。进而,可以举出下述的分散剂。
作为颜料分散剂,可以举出含羟基羧酸酯、长链聚氨基酰胺和高分子量酸酯的盐、高分子量聚羧酸的盐、长链聚氨基酰胺和极性酸酯的盐、高分子量不饱和酸酯、高分子共聚物、改性聚氨酯、改性聚丙烯酸酯、聚醚酯型阴离子系活性剂、萘磺酸甲醛缩合物盐、芳香族磺酸甲醛缩合物盐、聚氧乙烯烷基磷酸酯、聚氧乙烯壬基苯基醚、十八烷基胺乙酸酯、颜料衍生物等。
作为具体例,可以举出BYKChemie公司制“Anti-Terra-U(聚氨基酰胺磷酸盐)”、“Anti-Terra-203/204(高分子量聚羧酸盐)”、“Disperbyk-101(聚氨基酰胺磷酸盐和酸酯)、107(含羟基羧酸酯)、110(含有酸基的共聚物)、130(聚酰胺)、161、162、163、164、165、166、170(高分子共聚物)”、“400”、“Bykumen”(高分子量不饱和酸酯)、“BYK-P104、P105(高分子量不饱和酸聚羧酸)”、“P104S、240S(高分子量不饱和酸聚羧酸和硅系)”、“Lactimon(长链胺、不饱和酸聚羧酸和硅)”。
另外,可以举出EfkaCHEMICALS公司制“エフカ44、46、47、48、49、54、63、64、65、66、71、701、764、766”、“エフカポリマー100(改性聚丙烯酸酯)、150(脂肪族系改性聚合物)、400、401、402、403、450、451、452、453(改性聚丙烯酸酯)、745(酞菁铜系)”;共荣化学公司制“フローレンTG-710(氨基甲酸酯低聚物)”、“フローノンSH-290、SP-1000”、“ポリフローNo.50E、No.300(丙烯酸系共聚物)”;楠本化成公司制“ディスパロンKS-860、873SN、874(高分子分散剂)、#2150(脂肪族多元羧酸)、#7004(聚醚酯型)”等。
进而,可以举出花王公司制“デモールRN、N(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MS、C、SN-B(芳香族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EP”、“ホモゲノールL-18(聚羧酸型高分子)”、“エマルゲン920、930、931、935、950、985(聚氧乙烯壬基苯基醚)”、“アセタミン24(椰油胺乙酸酯)、86(十八烷基胺乙酸酯)”;ゼネカ公司制“ソルスパーズ5000(酞菁铵盐系)、13240、13940(聚酯胺系)、17000(脂肪酸胺系)、24000、32000”;日光ケミカル公司制“ニッコールT106(聚氧乙烯山梨醇单油酸酯)、MYS-IEX(聚氧乙烯单硬脂酸酯)、Hexagline4-0(六甘油基四油酸酯)”等。
这些颜料分散剂,优选在墨中以0.1~20质量%的范围含有。另外,作为分散助剂,也可以使用根据各种颜料的增效剂。这些分散剂及分散助剂,优选相对于颜料100质量份添加1~50质量份。分散介质使用溶剂或聚合性化合物进行,但由于在印字后使墨进行反应·固化,因此优选为无溶剂。如果溶剂残留于固化图像,则产生耐溶剂性的劣化、残留的溶剂的VOC的问题。因此,从分散适性的方面考虑,优选分散介质不是溶剂而是聚合性化合物、其中选择粘度最低的单体。
颜料的分散优选将颜料粒子的平均粒径设为0.08~0.5μm,以最大粒径为0.3~10μm、优选为0.3~3μm的方式适宜设定颜料、分散剂、分散介质的选定、分散条件、过滤条件。通过该粒径管理,可以抑制记录头的喷嘴的堵塞,维持墨的保存稳定性、墨透明性及固化灵敏度。
另外,可以根据需要使用以往公知的染料、优选油溶性染料。作为可以在本发明中使用的油溶性染料,以下举出其具体例,但本发明并不仅限定于这些染料。
[品红染料]
MSMagentaVP、MSMagentaHM-1450、MSMagentaHSo-147(以上为三井东压公司制)、AIZENSOTRed-1、AIZENSOTRed-2、AIZENSOTRed-3、AIZENSOTPink-1、SPIRONRedGEHSPECIAL(以上为保土谷化学公司制)、RESOLINRedFB200%、MACROLEXRedVioletR、MACROLEXROT5B(以上为バイエルジャパン公司制)、KAYASETRedB、KAYASETRed130、KAYASETRed802(以上为日本化药公司制)、PHLOXIN、ROSEBENGAL、ACIDRed(以上为ダイワ化成公司制)、HSR-31、DIARESINRedK(以上为三菱化成公司制)、OilRed(BASFジャパン公司制)。
[青色染料]
MSCyanHM-1238、MSCyanHSo-16、CyanHSo-144、MSCyanVPG(以上为三井东压公司制)、AIZENSOTBlue-4(保土谷化学公司制)、RESOLINBR.BlueBGLN200%、MACROLEXBlueRR、CERESBlueGN、SIRIUSSUPRATURQ.BlueZ-BGL、SIRIUSSUPRATURQ.BlueFB-LL330%(以上为バイエルジャパン公司制)、KAYASETBlueFR、KAYASETBlueN、KAYASETBlue814、Turq.BlueGL-5200、LightBlueBGL-5200(以上为日本化药公司制)、DAIWABlue7000、OleosolFastBlueGL(以上,ダイワ化成公司制)、DIARESINBlueP(三菱化成公司制)、SUDANBlue670、NEOPENBlue808、ZAPONBlue806(以上为BASFジャパン公司制)。
[黄色染料]
MSYellowHSm-41、YellowKX-7、YellowEX-27(三井东压)、AIZENSOTYellow-1、AIZENSOTYelloW-3、AIZENSOTYellow-6(以上为保土谷化学公司制)、MACROLEXYellow6G、MACROLEXFLUOR.Yellow10GN(以上为バイエルジャパン公司制)、KAYASETYellowSF-G、KAYASETYellow2G、KAYASETYellowA-G、KAYASETYellowE-G(以上为日本化药公司制)、DAIWAYellow330HB(ダイワ化成公司制)、HSY-68(三菱化成公司制)、SUDANYellow146、NEOPENYellow075(以上为BASFジャパン公司制)。
[黑色染料]
MSBlackVPC(三井东公司制)、AIZENSOTBlack-1、AIZENSOTBlack-5(以上为保土谷化学公司制)、RESORINBlackGSN200%、RESOLINBlackBS(以上为バイエルジャパン公司制)、KAYASETBlackA-N(日本化药公司制)、DAIWABlackMSC(ダイワ化成公司制)、HSB-202(三菱化成公司制)、NEPTUNEBlackX60、NEOPENBlackX58(以上为BASFジャパン公司制)等。
颜料或者油溶性染料的添加量优选为0.1~2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0.4~10质量%。如果为0.1质量%以上,则可以得到良好的图像品质,如果为20质量%以下,则可以得到墨射出中的适当的墨粘度。另外,颜色的调整等中也可以适时混合使用2种以上的着色剂。
(光聚合引发剂)
在使用紫外线等作为活性光线的情况下,优选含有至少1种光聚合引发剂。但是,在使用电子束作为活性光线的情况下,在许多情况下不需要光聚合引发剂。
光聚合引发剂大致分为分子内键开裂型和分子内夺氢型的这2种。
作为分子内键开裂型的光聚合引发剂,例如可以举出如二乙氧基苯乙酮、2-羟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苄基二甲基缩酮、1-(4-异丙基苯基)-2-羟基-2-甲基丙烷-1-酮、4-(2-羟基乙氧基)苯基-(2-羟基-2-丙基)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2-甲基-2-吗啉代(4-硫代甲基苯基)丙烷-1-酮、2-苄基-2-二甲基氨基-1-(4-吗啉代苯基)-丁酮这样的苯乙酮系;如苯偶姻、苯偶姻甲醚、苯偶姻异丙醚这样的苯偶姻类;如2,4,6-三甲基苯偶姻二苯基氧化膦这样的酰基氧化膦系;苯偶酰(ベンジル)、甲基苯基乙醛酸酯等。
另一方面,作为分子内夺氢型的光聚合引发剂,例如可以举出如二苯甲酮、邻苯甲酰基苯甲酸甲酯-4-苯基二苯甲酮、4,4’-二氯二苯甲酮、羟基二苯甲酮、4-苯甲酰基-4’-甲基-二苯硫醚、丙烯酰化二苯甲酮、3,3’,4,4’-四(叔丁基过氧化羰基)二苯甲酮、3,3’-二甲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这样的二苯甲酮系;如2-异丙基噻吨酮、2,4-二甲基噻吨酮、2,4-二乙基噻吨酮、2,4-二氯噻吨酮这样的噻吨酮系;如米氏酮、4,4’-二乙基氨基二苯甲酮这样的氨基二苯甲酮系;10-丁基-2-氯吖啶酮、2-乙基蒽醌、9,10-菲醌、樟脑醌等。
使用光聚合引发剂的情况下的配合量,优选为活性光线固化型组合物的0.01~10质量%的范围。
另外,作为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可以举出日本特公昭59-1281号、日本特公昭61-9621号、及日本特开昭60-60104号等的各公报记载的三嗪衍生物、日本特开昭59-1504号及日本特开昭61-243807号等的各公报中记载的有机过氧化物、日本特公昭43-23684号、日本特公昭44-6413号、日本特公昭44-6413号及日本特公昭47-1604号等的各公报以及美国专利第3,567,453号说明书中记载的重氮化合物、美国专利第2,848,328号、美国专利第2,852,379号及美国专利2,940,853号各说明书中记载的有机叠氮化合物、日本特公昭36-22062号、日本特公昭37-13109号、日本特公昭38-18015号、日本特公昭45-9610号等的各公报中记载的邻醌二叠氮类、日本特公昭55-39162号、日本特开昭59-14023号等各公报及“マクロモレキュルス((Macromolecules)、第10卷、第1307页(1977年)中记载的各种鎓化合物、日本特开昭59-142205号公报中记载的偶氮化合物、日本特开平1-54440号公报、欧洲专利第109,851号、欧洲专利第126,712号等的各说明书、“ジャーナル·オブ·イメージング·サイエンス”(J.Imag.Sci.)”、第30卷、第174页(1986年)中记载的金属丙二烯络合物、日本专利第2711491号及日本专利第2803454号说明书中记载的(氧代)硫鎓有机硼络合物、日本特开昭61-151197号公报中记载的二茂钛类、“コーディネーション·ケミストリー·レビュー(CoordinationChemistryReview)”、第84卷、第85~第277页(1988年)及日本特开平2-182701号公报中记载的含有钌等过渡金属的过渡金属络合物、日本特开平3-209477号公报中记载的2,4,5-三芳基咪唑二聚物、四溴化碳及日本特开昭59-107344号公报记载的有机卤素化合物等。优选相对于具有可自由基聚合的烯属不饱和键的化合物100质量份以0.01~10质量份的范围含有这些聚合引发剂。
另外,作为光聚合引发剂也可以使用光酸产生剂。
作为光酸产生剂,例如使用化学增幅型光致抗蚀剂及光阳离子聚合中所利用的化合物(有机电子材料研究会编、“成像用有机材料”、ぶんしん出版(1993年)、参照187~192页)。以下举出适于本发明的化合物的例子。
第一,可以举出重氮、铵、錪鎓、硫鎓、磷鎓等的芳香族鎓化合物的B(C6F5)4 -、PF6 -、AsF6 -、SbF6 -、CF3SO3 -盐。
作为可以在本发明中使用的鎓化合物的具体的例子,可以举出日本特开2005-255821号公报的段落编号(0132)中记载的化合物。
作为第二中举出的产生磺酸的磺化物的具体的化合物,可以举出日本特开2005-255821号公报的段落编号(0136)中记载的化合物。
第二,也可以使用光产生卤化氢的卤化物,作为其具体的化合物,可以举出日本特开2005-255821号公报的段落编号(0138)中记载的化合物。
第三,可以举出特开2005-255821号公报的段落编号(0140)中记载的铁丙二烯络合物。
(其它的添加剂)
在活性光线固化型墨中,除上述说明以外,可以使用各种添加剂。例如可以添加表面活性剂、流平添加剂、消光剂、用于调整膜物性的聚酯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乙烯基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橡胶系树脂、蜡类。另外,出于改良保存稳定性的目的,可以使用公知的所有碱性化合物,作为代表性的化合物,可以举出碱性碱金属化合物、碱性碱土金属化合物、胺等的碱性有机化合物等。
以下,列举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墨的具体例。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在以下的墨组合物中使用的颜料分散体而言,将ソルスパーズ32000(ルーブリゾール公司制)5份和HD-N(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中村化学公司制)80份放入不锈钢烧杯中进行加热搅拌溶解,将其冷却至室温后,加入炭黑(#56:三菱化学公司制)15份,与0.5mm的氧化锆珠一起放入玻璃瓶,密封,用油漆搅拌器分散处理10小时后,除去氧化锆珠。
[表1]
名称 制造商 添加量(份)
聚合性化合物 A-600 新中村化学公司制 50
聚合性化合物 A-GLY-9E 新中村化学公司制 5
聚合性化合物 HD-N 新中村化学公司制 4.85
颜料分散体 20
凝胶化剂 カオーワックスT-1 花王公司制 5
光聚合引发剂 イルガキュア379 BASF公司制 3
光聚合引发剂 ダロキュアTPO BASF公司制 5
感光剂 KAYACURE DETX-S 日本化药公司制 2
阻聚剂 UV-10 BASF公司制 0.1
表面活性剂 KF351 信越シリコーン公司制 0.05
[表2]
名称 制造商 添加量(份)
聚合性化合物 9G 新中村化学公司制 35
聚合性化合物 U-200PA 新中村化学公司制 5
聚合性化合物 3G 新中村化学公司制 19.85
颜料分散体 20
凝胶化剂 カオーワックスT-1 花王公司制 5
光聚合引发剂 ダロキュアTPO BASF公司制 3
感光剂 プロキュアTPO BASF公司制 5
感光剂 KAYACURE DETX-S 日本化药公司制 2
阻聚剂 UV-10 BASF公司制 0.1
表面活性剂 KF351 信越シリコーン公司制 0.05
[表3]
名称 制造商 添加量(份)
聚合性化合物 14G 新中村化学公司制 45
聚合性化合物 A-HD-N 新中村化学公司制 14.85
颜料分散体 20
凝胶化剂 カオーワックスT-1 花王公司制 5
光聚合引发剂 イルガキュア379 BASF公司制 3
光聚合引发剂 ダロキュアTPO BASF公司制 5
感光剂 KAYACURE DETX-S 日本化药公司制 2
阻聚剂 UV-10 BASF公司制 0.1
表面活性剂 KF351 信越シリコーン公司制 0.05
[表4]
名称 制造商 添加量(份)
聚合性化合物 UA-4200 新中村化学公司制 35
聚合性化合物 A-HD-N 新中村化学公司制 24.85
颜料分散体 20
凝胶化剂 カオーワックスT-1 花王公司制 5
光聚合引发剂 イルガキュア379 BASF公司制 3
光聚合引发剂 ダロキュアTPO BASF公司制 5
感光剂 KAYACURE DETX-S 日本化药公司制 2
阻聚剂 UV-10 BASF公司制 0.1
表面活性剂 KF351 信越シリコーン公司制 0.05
[表5]
名称 制造商 添加量(份)
聚合性化合物 AD-TMP 新中村化学公司制 30
聚合性化合物 A-GLY-9E 新中村化学公司制 20
聚合性化合物 HD-N 新中村化学公司制 9.85
颜料分散体 20
凝胶化剂 カオーワックスT-1 花王公司制 5
光聚合引发剂 イルガキュア379 BASF公司制 3
光聚合引发剂 ダロキュアTPO BASF公司制 5
感光剂 KAYACURE DETX-S 日本化药公司制 2
阻聚剂 UV-10 BASF公司制 0.1
表面活性剂 KF351 信越シリコーン公司制 0.05
[表6]
名称 制造商 添加量(份)
聚合性化合物 U-200PA 新中村化学公司制 13
聚合性化合物 A-GLY-9E 新中村化学公司制 5
聚合性化合物 HD-N 新中村化学公司制 41.85
颜料分散体 20
凝胶化剂 カオーワックスT-1 花王公司制 5
光聚合引发剂 イルガキュア379 BASF公司制 3
光聚合引发剂 ダロキュアTPO BASF公司制 5
感光剂 KAYACURE DETX-S 日本化药公司制 2
阻聚剂 UV-10 BASF公司制 0.1
表面活性剂 KF351 信越シリコーン公司制 0.05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涉及的喷墨记录装置,在使用了根据温度而进行相变的墨的图像形成领域中具有可利用性。
符号的说明
1喷墨记录装置
2记录介质固定装置
3吸引泵
41喷墨记录头
6记录介质保持层
61吸附孔
7支承层
71吸引孔
M记录介质

Claims (7)

1.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为使用了根据温度而相变为凝胶状或固体状、或液状的墨的喷墨记录装置,具备:
通过经由与记录介质相接触的吸附孔的空气吸引来吸附固定该记录介质的记录介质固定装置;
用于产生用于所述空气吸引的负压的负压产生装置;
对于所述记录介质喷出液状的所述墨的喷墨记录头;和
使所述记录介质固定装置移动的移动装置,
所述记录介质固定装置具有:
形成所述吸附孔、保持为所述墨成为凝胶状或固体状的温度的记录介质保持层;和
由支承所述记录介质保持层的至少一层构成、形成了与所述吸附孔连通的吸引孔的支承层,
所述吸附孔的与所述记录介质相接触的开口端的开口面积,比所述吸引孔的与所述记录介质保持层相接触的开口端的开口面积小,
相对于所述记录介质的厚度t,收纳在所述吸附孔的与所述记录介质相接触的开口端的开口内的最大圆的直径D满足D≤4t的关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以所述吸附孔的开口面积占与所述记录介质相接触的所述记录介质保持层的表面区域比率来表示的开口率,为5%以上且75%以下。
3.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为使用了根据温度而相变为凝胶状或固体状、或液状的墨的喷墨记录装置,具备:
通过经由与记录介质相接触的吸附孔的空气吸引来吸附固定该记录介质的记录介质固定装置;
用于产生用于所述空气吸引的负压的负压产生装置;
对于所述记录介质喷出液状的所述墨的喷墨记录头;和
使所述记录介质固定装置移动的移动装置,
所述记录介质固定装置具有:
形成所述吸附孔、保持为所述墨成为凝胶状或固体状的温度的记录介质保持层;和
由支承所述记录介质保持层的至少一层构成、形成了与所述吸附孔连通的吸引孔的支承层,
所述吸附孔的与所述记录介质相接触的开口端的开口面积,比所述吸引孔的与所述记录介质保持层相接触的开口端的开口面积小,
以所述吸附孔的开口面积占与所述记录介质相接触的所述记录介质保持层的表面区域比率来表示的开口率,为5%以上且75%以下。
4.如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介质保持层的厚度为0.05mm以上且0.4mm以下。
5.如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介质保持层的材质为不锈钢。
6.如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将所述记录介质固定装置加热至规定的温度的加热装置。
7.如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介质的厚度为0.15mm以下。
CN201280019857.7A 2011-04-27 2012-04-25 喷墨记录装置 Active CN1035020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99562 2011-04-27
JP2011-099562 2011-04-27
PCT/JP2012/061024 WO2012147760A1 (ja) 2011-04-27 2012-04-25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02015A CN103502015A (zh) 2014-01-08
CN103502015B true CN103502015B (zh) 2016-07-06

Family

ID=470722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19857.7A Active CN103502015B (zh) 2011-04-27 2012-04-25 喷墨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049590A1 (zh)
EP (1) EP2703173A4 (zh)
JP (1) JP5954317B2 (zh)
CN (1) CN103502015B (zh)
WO (1) WO201214776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208970A1 (en) * 2011-08-22 2014-07-31 Windmoeller & Hoelscher Kg Machine and method for printing material webs
EP2748005B1 (de) * 2011-08-22 2015-10-14 Windmöller & Hölscher KG 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m bedrucken von materialbahnen
WO2015015481A1 (en) 2013-07-28 2015-02-05 Hewlett-Packard Industrial Printing Ltd. Media support
JP6277624B2 (ja) * 2013-08-05 2018-02-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6672825B2 (ja) * 2016-01-20 2020-03-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FR3051718A1 (fr) * 2016-05-27 2017-12-01 Mgi Digital Tech Dispositif et procede de maintien/transport de substrats dans une machine d'impression
JP6931182B2 (ja) * 2017-04-07 2021-09-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TWI812812B (zh) * 2018-12-20 2023-08-21 美商凱特伊夫公司 使用具有溫度控制的基材支撐件之噴墨式印刷機以及將材料沉積在基材上的方法
JP7457346B2 (ja) 2019-11-27 2024-03-28 アジア・ラゲージ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WO2023211452A1 (en) * 2022-04-28 2023-11-0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ing on a garm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97522B2 (en) * 2000-04-17 2002-12-24 Hewlett-Packard Company Edge lift reduction for belt type transports
CN101544111A (zh) * 2008-03-27 2009-09-3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N101676114A (zh) * 2008-09-19 2010-03-2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目标物支承装置、目标物输送机构及液体喷射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763288A (en) 1954-06-16 1956-12-12 Kodak Ltd Improvements in photo mechanical processes and materials therefor
US2852379A (en) 1955-05-04 1958-09-16 Eastman Kodak Co Azide resin photolithographic composition
US2940853A (en) 1958-08-21 1960-06-14 Eastman Kodak Co Azide sensitized resin photographic resist
JPS3622062B1 (zh) 1960-01-14 1961-11-15
JPS3713109B1 (zh) 1960-01-14 1962-09-06
JPS3818015B1 (zh) 1960-11-11 1963-09-12
JPS4323684B1 (zh) 1965-04-01 1968-10-12
DE1550705B2 (de) 1965-06-28 1975-05-22 Caterpillar Tractor Co., (N.D.Ges. D.Staates Kalifornien), San Leandro, Calif. (V.St.A.) Hydrodynamisch-mechanisches Wechselgetriebe
JPS459610B1 (zh) 1965-07-19 1970-04-07
US3567453A (en) 1967-12-26 1971-03-02 Eastman Kodak Co Light sensitive compositions for photoresists and lithography
JPS471604B1 (zh) 1968-12-06 1972-01-17
US3987037A (en) 1971-09-03 1976-10-19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Chromophore-substituted vinyl-halomethyl-s-triazines
US4026705A (en) 1975-05-02 1977-05-3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Photocurable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JPS54151024A (en) 1978-05-18 1979-11-27 Fuji Photo Film Co Ltd Photopolymerizable composition
JPS591504A (ja) 1982-06-26 1984-01-06 Nippon Oil & Fats Co Ltd 光重合開始剤組成物
JPS5914023A (ja) 1982-07-15 1984-01-24 Chugoku Denki Seizo Kk フリツカ抑制装置の制御方式
US5089536A (en) 1982-11-22 1992-02-18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Energy polmerizable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organometallic initiators
JPS59107344A (ja) 1982-12-13 1984-06-21 Hitachi Chem Co Ltd 感光性樹脂組成物
JPS59142205A (ja) 1983-02-02 1984-08-15 Nippon Oil & Fats Co Ltd 高感度光開始剤組成物
US5073476A (en) 1983-05-18 1991-12-17 Ciba-Geigy Corporation Curable composition and the use thereof
JPS6060104A (ja) 1983-09-12 1985-04-06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光重合性組成物
US4713401A (en) 1984-12-20 1987-12-15 Martin Riediker Titanocenes and a radiation-polymerizabl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these titanocenes
JPH0731399B2 (ja) 1984-12-21 1995-04-10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光重合性組成物
JPH0757765B2 (ja) 1985-04-23 1995-06-21 日本油脂株式会社 光重合開始剤
JPS6454440A (en) 1987-08-24 1989-03-01 Toyo Boseki Photopolymerizable composition
US4954414A (en) 1988-11-08 1990-09-04 The Mead Corporation Photosensitiv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transition metal coordination complex cation and a borate anion and 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employing the same
JP2853192B2 (ja) * 1989-08-11 1999-02-0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印字記録方法
JP2775649B2 (ja) 1989-10-13 1998-07-16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アルミナート錯体からなる光重合開始剤及び光重合性組成物
JP2711491B2 (ja) 1992-02-07 1998-02-10 東洋インキ製造株式会社 スルホニウム錯体またはオキソスルホニウム錯体
JP2803454B2 (ja) 1992-03-13 1998-09-24 東洋インキ製造株式会社 スルホニウム錯体またはオキソスルホニウム錯体
JP3283329B2 (ja) 1992-05-06 2002-05-20 協和醗酵工業株式会社 化学増幅型レジスト組成物
JP3178091B2 (ja) 1992-06-29 2001-06-18 住友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光重合性組成物及び光制御板の製造方法
JP3223222B2 (ja) 1993-12-03 2001-10-29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感光性印刷版
JPH08224982A (ja) 1995-02-22 1996-09-03 Konica Corp 転写箔及びそれを用いたidカード
JP3040716B2 (ja) 1996-07-01 2000-05-15 コニカ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599160B2 (ja) 1997-05-16 2004-12-08 大日本インキ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マレイミド誘導体を含有する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性組成物及び該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性組成物の硬化方法
JP3726568B2 (ja) 1999-07-23 2005-12-14 東洋インキ製造株式会社 紫外線硬化型塗料組成物及びその利用
JP2001040068A (ja) 1999-07-27 2001-02-13 Asahi Denka Kogyo Kk 光重合性組成物
JP4358375B2 (ja) 1999-08-19 2009-11-04 関西ペイント株式会社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性組成物およびその被膜形成方法
US6315404B1 (en) * 1999-12-21 2001-11-13 Hewlett-Packard Company Heated vacuum platen
JP3893833B2 (ja) 2000-02-09 2007-03-1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式用エネルギー線硬化型組成物
JP2001310937A (ja) 2000-04-27 2001-11-06 Hitachi Chem Co Ltd 硬化性オキセタン組成物およびその硬化方法ならびにその方法により得られる硬化物
JP2001310938A (ja) 2000-04-28 2001-11-06 Showa Denko Kk 重合性組成物、その硬化物と製造方法
JP2002221616A (ja) * 2000-11-21 2002-08-09 Seiko Epson Corp 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液晶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el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の制御装置、材料の吐出方法及び材料の吐出装置、並びに電子機器
JP3839316B2 (ja) * 2001-12-25 2006-11-01 武藤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EP1958783B1 (en) * 2002-12-11 2010-04-07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Ink jet printer and image recording method
JP4556414B2 (ja) 2003-10-22 2010-10-06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用インク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4765256B2 (ja) 2004-03-11 2011-09-07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活性光線硬化型インクジェットインクとそれ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4849673B2 (ja) * 2006-07-06 2012-01-11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印刷装置、搬送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JP4600483B2 (ja) * 2008-01-28 2010-12-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滴吐出装置、吐出方法、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有機el装置の製造方法
JP5239827B2 (ja) * 2008-03-25 2013-07-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2010111790A (ja) 2008-11-07 2010-05-20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活性光線硬化型インクジェット用インクとそれ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5458373B2 (ja) * 2009-05-13 2014-04-02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吸着装置及び吸着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1020377A (ja) 2009-07-16 2011-02-03 Fujifilm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5230016B2 (ja) 2009-07-31 2013-07-1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媒体固定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WO2011086718A1 (ja) * 2010-01-13 2011-07-21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及びメディアの送り方法
JP5747463B2 (ja) * 2010-08-20 2015-07-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およびそのワーク除給材方法
JP5708076B2 (ja) * 2011-03-15 2015-04-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97522B2 (en) * 2000-04-17 2002-12-24 Hewlett-Packard Company Edge lift reduction for belt type transports
CN101544111A (zh) * 2008-03-27 2009-09-3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N101676114A (zh) * 2008-09-19 2010-03-2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目标物支承装置、目标物输送机构及液体喷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147760A1 (ja) 2012-11-01
JP5954317B2 (ja) 2016-07-20
EP2703173A1 (en) 2014-03-05
US20140049590A1 (en) 2014-02-20
CN103502015A (zh) 2014-01-08
EP2703173A4 (en) 2014-10-01
JPWO2012147760A1 (ja) 2014-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02015B (zh) 喷墨记录装置
CN104144788B (zh) 喷墨记录方法
US9523012B2 (en) Photo-curable ink composition
JP5741870B2 (ja) 活性線硬化型インクジェット用インク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記録方法
CN104284779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6211269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インク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画像形成方法
JP5811021B2 (ja) 光硬化型インクジェットインク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
JP2014058623A (ja) 活性光線硬化型インクジェットインク、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6187588B2 (ja) 記録ヘッド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5050817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WO2017126439A1 (ja) 活性光線硬化型インクジェットインク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2012121288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6569729B2 (ja) 結晶成長阻害剤を含む活性光線硬化型インクジェットインク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5867274B2 (ja) インク流路ユニット
JP5874518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811101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6948769B2 (ja)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型インクジェットインク組成物、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2012121287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3230630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