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86873B - 车辆用送风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送风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86873B
CN103386873B CN201310098515.5A CN201310098515A CN103386873B CN 103386873 B CN103386873 B CN 103386873B CN 201310098515 A CN201310098515 A CN 201310098515A CN 103386873 B CN103386873 B CN 1033868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radiating gill
longitudinal radiating
transverse sheet
heatsink transver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9851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86873A (zh
Inventor
关和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uki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uzuki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uki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Suzuki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3868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868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868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8687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4Nozzles; Air-diffusers
    • B60H1/3414Nozzles; Air-diffusers with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air stream direction
    • B60H1/3421Nozzles; Air-diffusers with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air stream direction using only pivoting shut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4Nozzles; Air-diffus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车辆用送风结构,其能够在多个方向上吹气但是具有较少部件且吹气部的尺寸较小并且吹气部还能够被布置在窄小空间内。用于将送风管(9)内流动的空气吹入车室内的吹气部(7)设置有多个横向散热片(11),并且吹气部(7)设置有纵向散热片(12),并且纵向散热片(12)的倾斜度为,使纵向散热片的下流侧的位置靠近横向散热片(11)的一侧部(11S1)侧,并且凸部(14)从送风管(9)的位于纵向散热片(12)的上流侧的一侧部(9S1)侧向空气的流路内突出。

Description

车辆用送风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送风结构,其中用于将送风管内流动的空气吹入车室内的吹气部设置有多个横向散热片。
背景技术
仪表板具有设置在其侧部的空气调节器的吹气部,吹气部对前车窗玻璃和侧车窗玻璃进行除雾。
为了对这些车窗玻璃进行除雾,必须从吹气部沿多个方向向前车窗玻璃和侧车窗玻璃吹气。
作为为此目的的解决方案,提出如下解决方案:设置用于分别在多个方向上吹气的多个吹气部并且各吹气部均设置有散热片和管。然而,根据该解决方案,部件的数量将增加。
因此,已研发出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技术。在该技术中,形成在一个吹气部处的吹气口通过分区板分成上侧吹气口和下侧吹气口。
该技术以如下方式构成:经由多个第一横向散热片从上侧吹气口向前车窗玻璃的角部吹气并经由多个第二横向散热片从下侧吹气口向侧车窗玻璃吹气。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用新型No.2598089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现有技术中的结构,散热片等部件需要分别布置在上侧吹气口和下侧吹气口,使得部件的数量不能充分地减少。此外,吹气部尺寸增大,因此使得难以将吹气部布置在窄小空间内。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多个方向上吹气但是具有较少部件并且能够具有较小吹气部并且还可以使吹气部布置在窄小空间内的车辆用送风结构。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是车辆用送风结构,其中用于将送风管内流动的空气吹入车室内的吹气部设置有多个横向散热片,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吹气部设置有纵向散热片,所述纵向散热片的倾斜度为,使所述纵向散热片的下流侧的位置靠近所述横向散热片的一侧部侧,并且凸部从所述送风管的位于所述纵向散热片的上流侧的一侧部侧或者从所述吹气部的位于所述纵向散热片的上流侧的一侧部侧向所述空气的流路内突出。
根据该构造,纵向散热片的倾斜度为,使得纵向散热片的下流侧的位置靠近横向散热片的一侧部侧。因此,从送风管供给并且撞击在纵向散热片上的空气以越靠近下流侧就越靠近横向散热片的该一侧部侧的方式沿着纵向散热片流动。换言之,撞击在纵向散热片上的空气沿相对于纵向散热片的上流侧的空气流动方向(下文称作“直进方向”)倾斜的方向流动。
在该情况中,仅用于使从供给管供给的空气撞击在纵向散热片上的结构不能保持空气沿倾斜方向流动。即,空气在刚刚通过纵向散热片的下流侧的端缘之后就被在横向散热片的一侧部与纵向散热片的下流侧的端缘之间流动的空气吸引,由此由于康达效应(Coandaeffect)而再次在直进方向上流动。
然而,根据本发明的构造,凸部使空气变成紊流并且变成了紊流的空气撞击在纵向散热片上。以此方式,能够减少在横向散热片的一侧部与纵向散热片的下流侧的端缘之间直进通过的空气,并且能够增加撞击在纵向散热片上的空气。
因此,能够防止康达效应,并且能够使撞击在纵向散热片上的空气在通过纵向散热片的下流侧的端缘之后还在倾斜方向上流动。
另一方面,从送风管供给并且未撞击在吹气部的纵向散热片上而是被迫在纵向散热片周围流动的空气由横向散热片引导并且被迫沿直进方向流动。以此方式流动的空气包括在横向散热片的另一侧部与纵向散热片的上流侧的端缘之间流动的空气。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构造,即使设置有单个吹气口的结构也能够使从送风管供给至吹气部的空气在倾斜方向和直进方向两个方向上流动。
因此,与从两个吹气口沿两个方向吹气的结构相比,可以减小第一吹气部的部件的尺寸和数量并且可以减小吹气部的尺寸。此外,能够减小安装空间并且还能够将第一吹气部布置在窄小空间内。
在本发明中,如果当从所述空气的流动方向观察时,所述凸部的突出方向上的顶端与所述纵向散热片重叠,则能够产生如下效果。
由于凸部而被变成紊流的空气能够容易地撞击在纵向散热片上,并且能够减少在横向散热片的一侧部与纵向散热片的下流侧的端缘之间直进通过的空气,还能够增加撞击在纵向散热片上的空气。
以此方式,能够防止康达效应并且能够使撞击在纵向散热片上的空气在通过纵向散热片的下流侧的端缘之后还沿倾斜方向流动。
在本发明中,当通过使所述送风管的侧壁向所述流路的内侧凹入而形成所述凸部时,能够产生如下效果。
通常,送风管由树脂形成。根据上述构造,可以在未增加厚度的情况下在送风管上形成凸部,使得不容易由于树脂的收缩而发生尺寸上的变化,由此防止形成误差并且防止增加送风管的重量。
在本发明中,当所述纵向散热片与上下相邻一对横向散热片连接并与所述一对横向散热片形成为一体时,能够产生如下效果。
能够提高横向散热片的刚性。
在本发明中,当所述吹气部布置在仪表板的侧部,并且在所述送风管的所述凸部的周边布置有固定到布置在所述仪表板上的被固定部的固定部时,能够产生如下效果。
固定部布置在送风管的凸部的周边,使凸部对固定部产生加强筋效果(beadeffect),由此提高固定部的刚性。这能够提高固定部的固定强度。
因此,即使送风管容易弯曲变形,送风管也能够提高凸部相对于纵向散热片的方向和位置的精度。结果,通过凸部能够正确地产生撞击在纵向散热片上的紊流。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车辆用送风结构,其能够在多个方向上吹气但是具有较少部件并且具有较小吹气部,并且吹气部还能够被布置在窄小空间内。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车室中的前侧部分的立体图。
图2是吹气部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吹气部和送风管的下流部的立体图。
图4(a)是用于示出送风管内和吹气部内的气流的截面图,并且图4(b)是与图4(a)相对应的比较例的截面图。
图5是示出送风管和与该送风管连通且连接的吹气部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列表
7:吹气部(第一吹气部)
7S1:吹气部的一侧部
9:送风管
9D:送风管的侧壁
9S1:送风管的一侧部
11:横向散热片
11S1:横向散热片的一侧部
12:纵向散热片
14:凸部
14A:凸部的顶端
15:固定部(固定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基于附图描述用于实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汽车的前侧门2设置有自由地上下移动的侧车窗玻璃4和作为固定型小视窗的前车窗玻璃5。前车窗玻璃5位于侧车窗玻璃4的车辆前侧Fr并且位于仪表板1的侧方。
在侧车窗玻璃4与前车窗玻璃5之间设置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窗框8。当侧车窗玻璃4上下移动时窗框8变成导轨。附图标记3表示朝后上方倾斜的前柱。
在仪表板1的上壁1J的侧部设置有用于将送风管9内流动的空气吹入车室内的第一吹气部7。此外,在仪表板1的纵壁1T的侧部设置有用于将送风管9内流动的空气吹入车室内的第二吹气部6。
送风管9具有从空气调节器供入其中的空气,该空气具有被空气调节器调节过的温度。第一吹气部7对侧车窗玻璃4的前下方的角部和前车窗玻璃5的后下方的角部吹气,由此对各个车窗玻璃进行除雾。第二吹气部6对车室内的车辆纵向中央侧吹气。
空气调节器、送风管9、第一吹气部7和第二吹气部6构成了车辆的送风结构。送风管9、第一吹气部7和第二吹气部6由树脂形成。
如图2、图3和图5所示,第一吹气部7设置有具有梯形截面的有角的筒状周壁10。在周壁10的与梯形截面的各个边对应的第一壁部10A至第四壁部10D中,彼此连续的、第一壁部10A至第三壁部10C中的彼此相邻的壁部被定位成彼此成直角。第一壁部10A和第三壁部10C被定位成彼此平行。在截面中,第一壁部10A被设为长于第三壁部10C,并且用于将第一壁部10A的端部联接至第三壁部10C的端部的第四壁部10D是倾斜的。
第二壁部10B设置有仪表板1的被固定部(未示出)用的联接片13和仪表板1的第一被接合部用的第一接合爪32。在联接片13中形成有供紧固构件穿过的通孔13H。此外,第四壁部10D设置有仪表板1的第二被接合部(未示出)用的第二接合爪33。
如图1、图3和图5所示,在周壁10被固定至仪表板1的状态下,第一壁部10A和第三壁部10C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第一壁部10A位于比第三壁部10C靠近车辆前侧Fr的位置。此外,第二壁部10B位于比第四壁部10D靠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W2的位置并且沿着车辆的纵向延伸。第四壁部10D倾斜为越靠近前侧Fr就越靠近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内侧W1。
如图5所示,周壁10的上流侧的端部10F具有扩大了的直径并且与送风管9的下流侧的端部连通并连接。周壁10的下流侧的端部向上开口(见图1)并且该开口被构造在吹气口7H中。吹气口7H被称作除雾开口部。
在周壁10的内周面之间设有彼此平行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个)横向散热片11。多个横向散热片11中的每一个均形成为在垂直于气流的方向上长的矩形板形状。此外,横向散热片11倾斜为越靠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W1越靠近车辆后侧Rr并且越靠近下流侧越位于上方。
如图2和图4(a)所示,用于联接三个横向散热片11中的、上下彼此相邻的、位于上侧的一对横向散热片11的纵向散热片12与该对横向散热片11形成为一体。横向散热片11垂直于纵向散热片12。纵向散热片12形成为矩形板状并且纵向散热片的倾斜度为,使得纵向散热片的空气流路的下流侧的位置靠近横向散热片11的一侧部11S1侧。
另外,纵向散热片12的几乎整个上端缘都连接到位于上侧的横向散热片11的下面。此外,纵向散热片12的下流侧的下端缘部被连接至位于下侧的横向散热片11的上面,并且纵向散热片12的其余下端缘部从位于下侧的横向散热片11的下流侧朝向上流侧突出并露出(见图2)。
此外,具有三角形截面的凸部14从送风管9的位于纵向散热片12的上流侧的一侧部9S1向空气的流路内突出。通过使送风管9的侧壁9D朝向空气流路的内侧凹入而形成凸部14。图3、图4(a)和图5中的附图标记14U示出凸部14的反面。
如图3和图5所示,用于固定到仪表板1的被固定部(未示出)的固定支架15(对应于固定部)与送风管9的凸部14的周边部形成为一体。固定支架15由如下部分构成:板状腿部15K,其从送风管9的位于凸部14的反面14U附近的侧壁9D立起;固定片15L,其相对于腿部15K弯折。固定片15L位于凸部14的反面14U的外侧,并且在固定片15L中形成有供紧固构件穿过的通孔。
当从空气流动方向观察时,凸部14的突出方向上的顶端14A与纵向散热片12重叠。在本实施方式中,当从空气流动方向观察时,凸部14的突出方向上的顶端14A与纵向散热片12的下流侧的端缘12B几乎一致。当从空气的流动方向观察时,顶端14A可以位于比纵向散热片12的下流侧的端缘12B靠近纵向散热片12的中央侧的位置。
如图1所示,第二吹气部6设置有上下配置的多个横向散热片20和位于这些横向散热片20的上流侧的多个纵向散热片21。吹气口6H指向车辆后侧Rr。
根据本发明的构造,能够产生如下效果。
(1)如图4(a)所示,第一吹气部7的纵向散热片12的倾斜度为,使得纵向散热片12的下流侧的位置靠近横向散热片11的一侧部11S1侧。因此,从送风管9供给并撞击在纵向散热片12上的空气S2以越靠近下流侧就越靠近横向散热片11的一侧部11S1侧的方式沿着纵向散热片12流动。换言之,撞击在纵向散热片12上的空气S2沿着相对于纵向散热片12的上流侧的空气S1的流动方向A(下文称作“直进方向”)倾斜的方向B流动。
在该情况中,仅用于使送风管9供给的空气撞击到纵向散热片12上的结构(不具有凸部14的结构)不能保持空气沿倾斜方向B(沿着纵向散热片12的方向)流动。即,如图4(b)中示出的未设置有凸部14的比较例的结构所示,刚刚通过纵向散热片12的下流侧的端缘12B之后的空气S5被在横向散热片11的一侧部11S1与纵向散热片12的下流侧的端缘12B之间流动的空气S4吸引,由此由于康达效应而再次在直进方向上流动。
然而,根据本发明的构造,如图4(a)所示,凸部14使空气S4变成紊流并且变成了紊流的空气S4撞击在纵向散热片12上。以此方式,能够减少在横向散热片11的一侧部11S与纵向散热片12的下流侧的端缘12B之间直进通过的空气,并且能够增加撞击在纵向散热片12上的空气S1、S4。
因此,能够防止康达效应,并且能够使撞击在纵向散热片12上的空气S1、S4在通过了纵向散热片12的下流侧的端缘12B之后还在倾斜方向B上流动。在倾斜方向B上流动的空气S2被吹在前车窗玻璃5的后下方的角部上(同样见图1)。
另一方面,从送风管9供给并且未撞击在第一吹气部7的纵向散热片12上而是被迫在纵向散热片12周围流动的空气S3由横向散热片11引导并且被迫在直进方向A上流动。以此方式流动的空气包括在横向散热片11的另一侧部11S2与纵向散热片12的上流侧的端缘12A之间流动的空气S3。在直进方向A上流动的空气S3被吹在侧车窗玻璃4的前下方的角部上(同样见图1)。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构造,即使设置有单个吹气口7H的结构也能够使从送风管9供给至第一吹气部7的空气S1、S3和S4在倾斜方向B和直进方向A两个方向上流动。
因此,与从两个送风口沿两个方向A、B吹气的结构相比,可以减小第一吹气部7的部件的尺寸和数量并且可以减小第一吹气部7的尺寸。此外,能够减小安装空间并且还能够使第一吹气部7布置在窄小空间内。
(2)当从空气流动方向看时,突出部14的突出方向上的顶端14A与纵向散热片12重叠,使得由于凸部14而变成了紊流的空气能够容易地撞击在纵向散热片12上。能够更加减少在横向散热片11的一侧部11S1与纵向散热片12的下流侧的端缘12B之间直进通过的空气并且能够增加撞击在纵向散热片12上的空气。
这能够防止康达效应并且能够使撞击在纵向散热片12上的空气在通过纵向散热片12的下流侧的端缘12B之后还在倾斜方向B上流动。
(3)通过使送风管9的侧壁9D向流路的内侧凹入而形成凸部14,使得能够在未增加厚度的情况下形成凸部14并且不容易由于树脂的收缩而发生尺寸上的变化,这能够防止有误差的成形且防止增加供给管9的重量。
(4)纵向散热片12与上下相邻一对横向散热片11连接并与该对横向散热片11形成为一体,由此能够提高横向散热片11的刚性。
(5)固定支架15布置在送风管9的凸部14的周边,使得凸部14对固定支架15产生加强筋效果,由此提高固定支架15的刚性。这能够提高固定支架15的固定强度。
因此,即使送风管9容易弯曲变形,送风管9也能够提高凸部14相对于纵向散热片12的方向和位置的精度。结果,通过凸部14能够正确地产生撞击在纵向散热片12上的紊流。
[其他实施方式]
(1)凸部14可以从第一吹气部7的位于纵向散热片12的上流侧的一侧部7S1侧向空气的流路内突出。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纵向散热片12配置为联接三个横向散热片11中的位于上侧的两个横向散热片11,但是纵向散热片12可以配置为联接两个位于下侧的横向散热片11。
(3)可以以增加送风管9的部分壁部的厚度的方式将凸部14形成为立起状。

Claims (3)

1.一种车辆用送风结构,其中用于将送风管内流动的空气吹入车室内的吹气部设置有多个横向散热片,
其中,所述吹气部设置有纵向散热片,
所述纵向散热片的倾斜度为,使所述纵向散热片的下流侧的位置靠近所述横向散热片的一侧部侧,
凸部从所述送风管的位于所述纵向散热片的上流侧的一侧部侧向所述空气的流路内突出,
当从所述空气的流动方向观察时,所述凸部的突出方向上的顶端与所述纵向散热片重叠,
所述纵向散热片与上下相邻一对横向散热片连接并与所述一对横向散热片形成为一体,并且
所述纵向散热片的几乎整个上端缘都连接到位于上侧的所述横向散热片的下面,所述纵向散热片的下流侧的下端缘部被连接至位于下侧的所述横向散热片的上面,并且所述纵向散热片的其余下端缘部从位于下侧的所述横向散热片的下流侧朝向上流侧突出并露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送风结构,其特征在于,
通过使所述送风管的侧壁向所述流路的内侧凹入而形成所述凸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送风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吹气部布置在仪表板的侧部,并且
在所述送风管的所述凸部的周边布置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固定到布置在所述仪表板上的被固定部。
CN201310098515.5A 2012-05-09 2013-03-26 车辆用送风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868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07267 2012-05-09
JP2012107267A JP6015902B2 (ja) 2012-05-09 2012-05-09 車両の送風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86873A CN103386873A (zh) 2013-11-13
CN103386873B true CN103386873B (zh) 2016-01-20

Family

ID=494756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98515.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86873B (zh) 2012-05-09 2013-03-26 车辆用送风结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303071A1 (zh)
JP (1) JP6015902B2 (zh)
CN (1) CN103386873B (zh)
DE (1) DE102013004819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08227B2 (ja) * 2011-10-31 2014-02-0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室内機
JP5338895B2 (ja) * 2011-12-28 2013-11-13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室内機
US9924984B2 (en) 2013-12-20 2018-03-27 Crossroads Extremity Systems, Llc Polyaxial locking hole
JP6266763B2 (ja) * 2014-04-25 2018-01-24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空調グリル取付構造および空調グリル取付方法
AU2015287901A1 (en) 2014-07-10 2017-02-23 Crossroads Extremity Systems, Llc Bone implant and means of insertion
US11202626B2 (en) 2014-07-10 2021-12-21 Crossroads Extremity Systems, Llc Bone implant with means for multi directional force and means of insertion
JP6593061B2 (ja) * 2014-12-22 2019-10-2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空気吹出装置
JP6560434B2 (ja) 2015-07-13 2019-08-14 クロスローズ エクストリミティ システムズ リミテッド ライアビリティ カンパニー 動的要素を備える骨プレート
US11864753B2 (en) 2017-02-06 2024-01-09 Crossroads Extremity Systems, Llc Implant inserter
EP3579762A4 (en) 2017-02-07 2021-04-07 Crossroads Extremity Systems, LLC COUNTER TORQUE IMPLANT
JP7194657B2 (ja) * 2019-09-09 2022-12-22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空調用レジスタのベゼル、及び空調用レジスタ
USD961081S1 (en) 2020-11-18 2022-08-16 Crossroads Extremity Systems, Llc Orthopedic impla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690707A1 (fr) * 2005-02-09 2006-08-16 Key Plastics International Aérateur pour véhicule comprenant un corps sphérique défini par des déflecteurs
CN101153741A (zh) * 2006-09-29 2008-04-02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空调器可调风口
CN101868681A (zh) * 2007-09-21 2010-10-20 艾尔格林有限公司 分散来自空调系统的空气射流并使它们与环境空气混合的方法
CN102343785A (zh) * 2010-06-04 2012-02-08 佛吉亚汽车内部设备工业公司 包括偏转件的机动车出气口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46963Y2 (zh) * 1986-12-29 1993-12-09
JPH02149309U (zh) * 1989-05-24 1990-12-19
JP2567138B2 (ja) * 1990-08-08 1996-12-25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空気調和装置のデフロスタ吹出口構造
JPH0616034A (ja) * 1992-06-30 1994-01-25 Suzuki Motor Corp 自動車空調装置の空気吹出口構造
JPH0650918U (ja) * 1992-12-22 1994-07-12 株式会社イノアック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ルーバ構造
DE19648736C1 (de) * 1996-11-25 1998-01-15 Daimler Benz Ag Belüftungsdüse
DE19843364C1 (de) * 1998-09-22 2000-01-05 Daimler Chrysler Ag Belüftungselement
JP2001063355A (ja) * 1999-08-31 2001-03-13 Suzuki Motor Corp インストルメントパネルの空調用吹出部
US6582293B1 (en) * 1999-11-01 2003-06-24 Andrew Siniarski Air vent damper apparatus
JP2001301450A (ja) * 2000-04-25 2001-10-31 Nissan Shatai Co Ltd 送風ダクト及び配風チューニング方法
DE10143262C1 (de) * 2001-09-04 2003-01-02 Porsche Ag Luftausströmeinrichtung
JP2004299461A (ja) * 2003-03-28 2004-10-28 Toyoda Gosei Co Ltd 空調用レジスタおよび操作装置
DE10320645A1 (de) * 2003-05-07 2004-12-02 Behr Gmbh & Co. Kg Klappe für Luftkanäle und Strömungsleiteinrichtung
JP4356440B2 (ja) * 2003-12-12 2009-11-0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ITTO20031008A1 (it) * 2003-12-16 2005-06-17 Fiat Ricerche Sistema di distribuzione di aria per una plancia di autoveicolo e plancia di autoveicolo comprendente tale sistema.
JP4379188B2 (ja) * 2004-04-22 2009-12-09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空調用レジスタ
KR100613712B1 (ko) * 2004-09-15 2006-08-22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차량용 에어 덕트 소음방지구조
FR2877271B1 (fr) * 2004-11-03 2007-02-02 Faurecia Interieur Ind Snc Aerateur de systeme de ventilation de l'habitacle d'un vehicule
KR101166267B1 (ko) * 2005-05-09 2012-07-17 한라공조주식회사 자동차용 공조장치
JP4327150B2 (ja) * 2005-11-14 2009-09-09 豊和化成株式会社 空気吹出調整用レジスタ
JP2007269114A (ja) * 2006-03-30 2007-10-18 Toyoda Gosei Co Ltd 空調用レジスタ
JP4890203B2 (ja) * 2006-11-20 2012-03-07 豊和化成株式会社 車室内用空気吹出装置
JP5529364B2 (ja) * 2007-01-26 2014-06-25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ダンパ、空気調和ユニットおよび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JP4669034B2 (ja) * 2008-10-15 2011-04-1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空調の吹出口構造
JP2010111207A (ja) * 2008-11-05 2010-05-20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空調装置用の導風装置
US20100124876A1 (en) * 2008-11-20 2010-05-20 Edilbert Yu Air duct outlet
DE102011051489C5 (de) * 2011-07-01 2023-01-19 Halla Visteon Climate Control Corporation 95 Gebläse-Luftansaugungsvorrichtung
US20140302769A1 (en) * 2011-10-28 2014-10-09 Howa Plastics Co., Ltd. Register
CN103930289B (zh) * 2011-11-11 2016-04-20 丰和化成株式会社 通风装置
JP5994376B2 (ja) * 2012-05-09 2016-09-21 スズキ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の給排気構造
JP5772775B2 (ja) * 2012-09-20 2015-09-02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空調用レジスタ
JP6192385B2 (ja) * 2013-06-27 2017-09-06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風向調整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690707A1 (fr) * 2005-02-09 2006-08-16 Key Plastics International Aérateur pour véhicule comprenant un corps sphérique défini par des déflecteurs
CN101153741A (zh) * 2006-09-29 2008-04-02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空调器可调风口
CN101868681A (zh) * 2007-09-21 2010-10-20 艾尔格林有限公司 分散来自空调系统的空气射流并使它们与环境空气混合的方法
CN102343785A (zh) * 2010-06-04 2012-02-08 佛吉亚汽车内部设备工业公司 包括偏转件的机动车出气口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86873A (zh) 2013-11-13
JP6015902B2 (ja) 2016-10-26
US20130303071A1 (en) 2013-11-14
DE102013004819A1 (de) 2013-11-14
JP2013233856A (ja) 2013-11-21
DE102013004819B4 (de) 2015-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86873B (zh) 车辆用送风结构
US20090255501A1 (en) Intake duct for vehicle
CN101218115A (zh) 具有通风通道的顶篷模块
US20130029582A1 (en) Air conditioner register
US20070128997A1 (en) Vehicle air duct structure
CN104417321B (zh) 通风管道连接结构
CN105365528A (zh) 用于车辆的出风口固定结构
EP2497673B1 (en) Vehicle interior part,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reof and mold thereof
JP6080656B2 (ja) 吹出口装置
CN209479629U (zh) 车用防雾装置
CN104908553B (zh) 车辆空调装置
CN103998318B (zh) 空调系统及具备该空调系统的铁道列车
CN211519426U (zh) 用于车辆的下护板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9972118U (zh) 用于车辆的出风口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0760270U (zh) 汽车仪表板总成与车身前围钣金的连接装配结构及汽车
JP2015058723A (ja) 車両用デフロスタ装置
CN103963608B (zh) 一种用于车辆的空调出风口装置
US11511602B2 (en) Wind direction adjusting apparatus
CN105904941B (zh) 一种出风口装置
CN209857341U (zh) 一种进风格栅及空调器
KR20150126592A (ko) 성에제거 파이프 네트워크를 포함하는 차량을 공기정화시키기 위한 장치
CN210191089U (zh) 一种结构经过改进的汽车通风管
CN212386453U (zh) 一种仪表板除霜除雾结构
CN202271965U (zh) 挡风玻璃的吹风装置和车辆
CN207335108U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20

Termination date: 202103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