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38116B - 调色剂和显影剂 - Google Patents

调色剂和显影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38116B
CN103238116B CN201180058367.3A CN201180058367A CN103238116B CN 103238116 B CN103238116 B CN 103238116B CN 201180058367 A CN201180058367 A CN 201180058367A CN 103238116 B CN103238116 B CN 1032381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er
polyurethane resin
crystallized polyurethane
resin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5836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38116A (zh
Inventor
渡边真弘
杉本强
穗积守
佐藤智行
花谷慎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2381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381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381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381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42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compris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9/08755Polyest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02Preparation methods
    • G03G9/0804Preparation methods whereby the components are brought together in a liquid dispersing medium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02Preparation methods
    • G03G9/0804Preparation methods whereby the components are brought together in a liquid dispersing medium
    • G03G9/0806Preparation methods whereby the components are brought together in a liquid dispersing medium whereby chemical synthesis of at least one of the toner components takes plac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02Preparation methods
    • G03G9/081Preparation methods by mixing the toner components in a liquefied state; melt kneading; reactive mix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21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paramet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75Natural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 G03G9/08782Wax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84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 G03G9/08795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hemical properties, e.g. acidity, molecular weight, sensitivity to reacta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84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 G03G9/08797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e.g. viscosity, solubility, melting temperature, softening temperature,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Developing Agents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提供调色剂,其包含:粘合剂树脂;着色剂;脱模剂;和结晶聚酯树脂,其中所述调色剂满足以下式(1)-(3):40℃≤X≤55℃式(1),85℃≤Y≤92℃式(2),35℃≤Y-X≤50℃式(3),其中X是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量的所述调色剂的差示扫描量热(DSC)曲线上吸热峰的开始温度和Y是所述吸热峰的结束温度。

Description

调色剂和显影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照相、静电记录、静电印刷等中的用于将静电潜像可视化的调色剂和显影剂。
背景技术
近来,市场上的要求包括减小调色剂的粒径以改善输出图像的图像品质,和改善调色剂的低温定影性以节约能量。
通过常规的捏合-粉碎方法获得的调色剂具有不规则的形状以及宽的粒度分布,且难以通过这样的方法获得更小粒径的调色剂。而且,通过该方法获得的调色剂具有包括以上在内的多种问题,例如,高的定影能量需求。特别地,在定影期间,通过捏合-粉碎方法制造的调色剂在调色剂颗粒的表面处存在有大量的脱模剂(蜡),因为捏合产物通过粉碎(以制造调色剂颗粒)而在脱模剂(蜡)的表面处裂开。由于该原因,脱模效果增强,但是调色剂趋于沉积在载体、感光体和刮片上。因此,这样的调色剂总的来说不具有令人满意的特性。
为了解决捏合-粉碎方法中的上述问题,已经提出了通过聚合方法制造调色剂的方法。通过该聚合方法制造的调色剂可容易地制成具有小的粒径,并且其具有比通过粉碎方法获得的调色剂尖锐的粒度分布,并且其具有包封在调色剂颗粒中的蜡。
作为通过这样的聚合方法制造调色剂的方法,已经提出了这样的调色剂制造方法:其中使用氨基甲酸酯改性的聚酯的扩链反应产物作为调色剂粘合剂来制造具有0.90-1.00的实用球形度的调色剂,以改善调色剂的流动性、低温定影性和耐热反印性(参见PTL1)。
此外,已经公开了用于制造这样的调色剂的方法:所述调色剂具有其中调色剂粒径降低的情况下的优异的粉末流动性和转印性,并且其具有优异的调色剂耐热存储稳定性、低温定影性和耐热反印性(参见PTL2和PTL3)。
此外,已经公开了这样的调色剂制造方法:其中,制造具有稳定的分子量分布的调色剂粘合剂,并且提供熟化步骤以获得调色剂的低温定影性和耐反印性两者(参见PTL4和PTL5)。
还已经公开了这样的方法:其中,通过聚合方法引入结晶聚酯以改善调色剂的低温定影性。作为结晶聚酯分散液的制备方法,例如,PTL6公开了使用相分离用溶剂的分散液的制备方法。然而,通过该提出的方法,仅获得具有几十微米到几百微米的分散粒径的粗分散液。该方法无法得到可用于制造调色剂的具有1.0μm或更小的体均粒径的分散液。
此外,在PTL7中,通过将结晶聚酯单独混合到溶剂中并且将该混合物加热和冷却以实现分散液中分散的结晶聚酯的降低的粒径来尝试降低调色剂的粒径。然而,所得分散液不稳定,这是不令人满意的。
此外,PTL8公开了:为了实现调色剂的低温定影性和耐热存储稳定性两者,使用结晶聚酯,并且将其热熔合前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然而,该提出的方法未实现调色剂充分的低温定影性。
此外,为了实现低的定影温度、印刷图像高的透明性、和在双面印刷期间图像降低的粘附,PTL9公开了这样的调色剂:在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量的所述调色剂的差示扫描量热曲线上,所述调色剂在第一次升温过程中在50℃-100℃处具有清楚的吸热峰,并且在第二次升温过程中具有减小为1/3或更小的峰面积。然而,其未实现调色剂充分的低温定影性。
PTL1、PTL2和PTL3提出的调色剂制造方法包括提高分子量的步骤,其中使包含异氰酸酯基团的聚酯预聚物与胺在其中将有机溶剂和水性介质混合的反应体系中进行加聚反应。
在前述方法和通过这样的方法获得的调色剂的情况下,所得调色剂的耐热反印性改善,但是其低温定影性退化,并且定影之后图像的光泽度降低。因此,这些方法尚不足以解决所述问题。
此外,PTL4和PTL5中公开的调色剂制造方法可容易地用于作为高温反应的缩聚反应,但是无法用于其中将有机溶剂和水性介质混合的前述反应体系,除非对各种条件进行优化。
虽然在PTL6和PTL7中通过聚合反应引入结晶聚酯树脂来改善调色剂的低温定影性,但是无法稳定地获得具有小粒径的分散液。结果,提供不期望的调色剂粒度分布,而且所述结晶聚酯树脂被挤到调色剂颗粒的表面上,这导致成膜。因此,这些是不够的。
因此,目前情况是,期望立刻提供如下的调色剂和包含所述调色剂的显影剂:其具有优异的低温定影性和耐反印性,并且能够长期形成具有优异清晰度(sharpness)的高品质图像,而不导致结晶聚酯树脂的成膜。
引用文献列表
专利文献
PTL1日本专利申请待审公开(JP-A)No.11-133665
PTL2JP-ANo.2002-287400
PTL3JP-ANo.2002-351143
PTL4日本专利(JP-B)No.2579150
PTL5JP-ANo.2001-158819
PTL6JP-ANo.08-176310
PTL7JP-ANo.2005-15589
PTL8JP-BNo.4347174
PTL9JP-BNo.4023119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这样的调色剂:其具有优异的低温定影性、和期望的耐反印性,并且能够长期形成具有优异清晰度的高品质图像而不导致结晶聚酯树脂的成膜;以及提供包含所述调色剂的显影剂。
问题的解决方案
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手段如下:
<1>调色剂,包含:
粘合剂树脂;
着色剂;
脱模剂;和
结晶聚酯树脂,
其中所述调色剂满足以下式(1)-(3):
40℃≤X≤55℃式(1)
85℃≤Y≤92℃式(2)
35℃≤Y-X≤50℃式(3)
其中X是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量的所述调色剂的差示扫描量热(DSC)曲线上吸热峰的开始温度(起始温度,onsettemperature)和Y是所述吸热峰的结束温度(endsettemperature)。
<2>根据<1>的调色剂,其中所述调色剂通过包含如下的方法获得:
将包含有机溶剂、以及溶解或分散在所述有机溶剂中的至少所述结晶聚酯树脂和非晶聚酯树脂的油相分散在水性介质中以制备O/W分散液;和
从所述O/W分散液除去所述有机溶剂。
<3>根据<2>的调色剂,其中所述油相进一步包含粘合剂树脂前体。
<4>根据<3>的调色剂,其中所述调色剂通过包含如下的方法获得:
将包含所述有机溶剂,以及溶解或分散在所述有机溶剂中的至少所述着色剂、所述脱模剂、所述结晶聚酯树脂、含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和具有与所述含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反应的位点的粘合剂树脂前体的油相分散在包含分散剂的所述水性介质中,以制备乳化的分散液;
使所述粘合剂树脂前体和所述含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在所述乳化的分散液中反应;和
从所述乳化的分散液除去所述有机溶剂。
<5>根据<1>的调色剂,其中所述调色剂通过包含如下的方法获得:
将至少包含所述结晶聚酯树脂、和非晶聚酯树脂的调色剂材料熔融和捏合以获得熔融-捏合产物;
将所述熔融-捏合产物粉碎以获得粉碎产物;和
将所述粉碎产物分级。
<6>根据<5>的调色剂,其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在开始温度±5℃的温度下退火,其中所述开始温度是由所述结晶聚酯树脂的DSC曲线计算的,所述DSC曲线是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在升温的情况下测量的。
<7>根据<1>的调色剂,其中所述调色剂通过包含如下的方法获得:
将所述结晶聚酯树脂和非晶聚酯树脂分别分散在单独的水性介质中,以将所述结晶聚酯和所述非晶聚酯分别乳化为结晶聚酯树脂颗粒和非晶聚酯树脂颗粒;
将所述结晶聚酯树脂颗粒、所述非晶聚酯树脂颗粒、其中分散有所述脱模剂的脱模剂分散液、和其中分散有所述着色剂的着色剂分散液混合,以制备其中分散有聚集颗粒的聚集颗粒分散液;和
将所述聚集颗粒分散液加热至等于或高于所述聚集颗粒中包含的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温度,以使所述聚集颗粒熔合和结合,从而形成调色剂颗粒。
<8>根据<7>的调色剂,其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在开始温度±5℃退火,其中所述开始温度是由所述结晶聚酯树脂的DSC曲线计算的,所述DSC曲线是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在升温的情况下测量的。
<9>根据<1>-<8>任一项的调色剂,其中所述结晶聚酯树脂具有60℃-80℃的熔点。
<10>根据<1>-<9>任一项的调色剂,其中所述调色剂满足以下关系表达式:
10mgKOH/g<A<40mgKOH/g
0mgKOH/g<B<20mgKOH/g
20mgKOH/g<A+B<40mgKOH/g
其中A表示所述结晶聚酯树脂的酸值,和B表示所述结晶聚酯树脂的羟值。
<11>根据<2>-<10>任一项的调色剂,其中所述调色剂满足以下关系表达式:
-10mgKOH/g<A-C<10mgKOH/g
其中A表示所述结晶聚酯树脂的酸值,和C表示所述非晶聚酯树脂的酸值。
<12>根据<1>-<11>任一项的调色剂,其中所述结晶聚酯树脂是由C4-C12饱和二羧酸和C4-C12饱和二元醇制备的。
<13>根据<1>-<12>任一项的调色剂,其中具有500或更小的数均分子量的结晶聚酯树脂的比例为结晶聚酯树脂的0%-2%,和具有1,000或更小的数均分子量的结晶聚酯树脂的比例为结晶聚酯树脂的0%-4%。
<14>根据<1>-<13>任一项的调色剂,其中所述脱模剂具有60℃-75℃的熔点。
<15>根据<1>-<14>任一项的调色剂,其中所述脱模剂为选自微晶蜡、石蜡(paraffinwax)和酯蜡的至少一种。
<16>显影剂,包含:
如<1>-<15>任一项中定义的调色剂。
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解决了本领域中的所述多种问题并且实现了上述目的,且提供如下调色剂:其具有优异的低温定影性、和期望的耐反印性,并且能够长期形成具有优异清晰度的高品质图像而不导致结晶聚酯树脂的成膜;以及提供包含所述调色剂的显影剂。
附图说明
图1为表明在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量的调色剂的差示扫描量热曲线上的吸热峰的开始温度X和结束温度Y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调色剂)
本发明的调色剂至少包含粘合剂树脂、着色剂、脱模剂和结晶聚酯树脂,并且如果必要,可进一步包含其它组分。
在本发明中,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量的调色剂的差示扫描量热(DSC)曲线的开始温度X和结束温度Y满足以下式(1)-(3):
40℃≤X≤55℃式(1)
85℃≤Y≤92℃式(2)
35℃≤Y-X≤50℃式(3)
注意,调色剂的吸热峰的开始温度X表示调色剂中的结晶聚酯树脂的吸热开始温度,和调色剂的吸热峰的结束温度Y表示调色剂中的脱模剂(例如,蜡)的吸热结束温度。
调色剂的吸热峰的开始温度X为40℃-55℃。当开始温度X低于40℃时,调色剂可具有差的耐热存储稳定性,并且此外,在将调色剂在高温下存储之后,可看到形成异常图像,例如,非有意的在实地图像(solidimage)中形成的白线。当开始温度X高于55℃时,调色剂的低温定影性可削弱。
调色剂的吸热峰的结束温度Y为85℃-92℃。当结束温度Y低于85℃时,所得调色剂可导致成膜、以及在将调色剂在高温下存储之后形成异常图像,例如,非有意的在实地图像中形成的白线,并且可具有差的耐热反印性。当结束温度Y高于92℃时,调色剂的低温定影性可削弱。
开始温度可通过适当地调节结晶聚酯的熔融开始温度而调节,和结束温度可通过适当地调节脱模剂(例如,蜡)的熔融结束温度而调节。
为了获得具有优异的低温定影性和期望的耐反印性、不导致结晶聚酯树脂的成膜、并且能够长期形成具有优异清晰度的高品质图像的调色剂,优选的是,脱模剂(例如,蜡)的熔点高于结晶聚酯的熔点。
吸热峰的开始温度X和结束温度Y满足下式:35℃≤Y-X≤50℃,优选地满足下式:35℃≤Y-X≤45℃。
当Y和X之间的差值即Y-X小于35℃时,所得调色剂的耐热存储稳定性可削弱。当该差值大于50℃时,所得调色剂的最低定影温度可能不是期望的。
注意,调色剂的吸热峰的开始温度X和结束温度Y可例如通过DSC测量。
开始温度X和结束温度Y可使用DSC系统(差示扫描量热仪,Q-200,TAINSTRUMENTSJAPANINC.制造)通过以下方法测量。首先,称取约5.0mg调色剂并且将其加入到铝样品容器。将该样品容器置于托架单元上,并且设置在电炉中。接着,在氮气气氛(流速:50mL/min)中,将样品以1℃/min的升温速率、60秒的温度调制周期、0.159℃的温度调制幅度从-20℃加热至150℃。之后,将样品以10℃/min的降温速率从150℃冷却至0℃。在该过程中,用差示扫描量热仪(Q-200,TAINSTRUMENTSJAPANINC.)测量样品的DSC曲线(参见图1)。从所获得的DSC曲线,选择初始升温期间的DSC曲线的吸热峰,和该曲线在如下位置处的温度宽度:其高度为从基线到吸热峰的顶部的高度的1/3。
“峰温度”指吸热峰(热流(W/g)值为负的方向表示吸热)的峰顶温度。
“开始温度X”指在基线与在由吸热峰导出的吸热峰的峰曲线给出最大导数的点处引出的切线之间的交点处的温度(参见图1)。
“结束温度Y”指,与对应于吸热开始的开始温度相比,在基线与表明吸热结束的峰曲线上的点之间的交点处的温度(参见图1)。
用于本发明的结晶聚酯树脂优选地具有60℃-80℃、更优选65℃-75℃的熔点。
当结晶聚酯树脂的熔点低于60℃时,所得调色剂的耐热存储稳定性可为差的。当其熔点高于80℃时,所得调色剂的低温定影性可为差的。
此外,脱模剂(例如,蜡)优选地具有60℃-75℃的熔点。
当脱模剂(例如,蜡)的熔点低于60℃时,所得调色剂的耐热存储稳定性可为差的。当其熔点高于75℃时,所得调色剂的低温定影性可为差的。
注意,结晶聚酯树脂和脱模剂(例如,蜡)的熔点可例如通过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TG-DSC系统TAS-100(RigakuCorporation制)测量最大吸热峰而获得。
通过将结晶聚酯树脂的熔点和脱模剂(例如,蜡)的熔点设置在上述范围内,可实现优异的调色剂低温定影性。在脱模剂(例如,蜡)的熔点高的情况下,所得调色剂的耐热反印性可为期望的,但是低温定影性差。在其熔点低的情况下,可实现优异的低温定影性,但是耐热存储稳定性差。考虑到此,通过使脱模剂(例如,蜡)在结晶聚酯树脂熔融的温度范围内熔融,所得调色剂可实现优异的低温定影性,而且具有未被削弱的期望的耐热存储稳定性。即,在对满足这些条件的调色剂进行DSC测量的情况下,观察到结晶聚酯树脂的吸热峰,并且观察到脱模剂(例如,蜡)的吸热与结晶聚酯树脂的吸热峰重叠。因此,为了实现期望的低温定影性和耐热存储稳定性两者,重要的是,在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量的调色剂的DSC曲线上的吸热峰的开始温度X和结束温度Y满足以下式(1)-(3):
40℃≤X≤55℃式(1)
85℃≤Y≤92℃式(2)
35℃≤Y-X≤50℃式(3)
为了使常规已知的粉碎调色剂满足35℃≤Y-X≤50℃,优选的是进行退火。
退火优选地在开始温度±5℃进行,其中开始温度是由结晶聚酯树脂的DSC曲线计算的,所述DSC曲线是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在升温的情况下测量的。
通过将至少包含结晶聚酯树脂和非晶聚酯树脂的调色剂材料熔融和捏合而获得粉碎调色剂。在将调色剂材料熔融和捏合时,结晶聚酯树脂和非晶聚酯树脂变为相容状态。如果对这样的调色剂进行DSC测量,吸热峰不是清楚地示出的,并且吸热峰温度变得低于50℃。具有这样的吸热性质的调色剂具有优异的低温定影性,但是其耐热存储稳定性非常差。通过进行退火,结晶聚酯树脂和非晶聚酯树脂之间的相分离被推进(progress)。换而言之,结晶聚酯树脂和非晶聚酯树脂之间的相容状态消失。在其相分离被推进的情况下,在DSC测量中,在50℃-100℃处出现清楚的吸热峰。
作为所述调色剂,也可使用化学调色剂。但是关于通过乳化聚集方法获得的调色剂(其为化学调色剂),优选的是进行退火。
在乳化聚集方法中,调色剂可通过如下获得:将调色剂材料在水中乳化或分散,使所得的经乳化的或分散的成分聚集并对其进行加热。由于在所使用的粘合剂树脂的熔点附近的温度下进行加热,结晶聚酯树脂和非晶聚酯树脂变成相容状态,并且因此,与粉碎调色剂的情况类似,无法同时实现期望的耐热存储稳定性和低温定影性两者。由于该原因,期望进行退火。
退火优选地在开始温度±5℃进行,其中开始温度是由在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的DSC测量中在升温期间获得的结晶聚酯树脂的DSC曲线计算的。
在其中使用结晶聚酯树脂和非晶聚酯树脂,以其中将调色剂材料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并且将所得溶液在水中乳化或分散的方法来获得调色剂的情况下,优选地在低温下将结晶聚酯树脂分散在有机溶剂中。通常,分散在有机溶剂中的结晶聚酯树脂得到高的粘度。这在实验室实验规模上不是很成问题,但是在无法进行搅拌或者流体进料的批量制造规模上导致这样的问题。为克服该问题,可加入非晶聚酯树脂以降低粘度。在其中将结晶聚酯树脂和非晶聚酯树脂混合,然后分散在有机溶剂中的情况下,如果温度高,则它们变为相容状态。在此情况下,与粉碎调色剂的情况类似,所得调色剂无法实现期望的耐热存储稳定性和低温定影性两者。因此,当将结晶聚酯树脂和非晶聚酯树脂混合并分散在有机溶剂中时,期望在分散期间充分冷却该体系。分散期间的冷却温度比结晶聚酯树脂的DSC测量中的开始温度低10℃或更多。类似地,当将所使用的有机溶剂除去时,温度比结晶聚酯树脂的DSC测量中的开始温度低10℃或更多。
有机溶剂优选为这样的有机溶剂:其可在高温下使结晶聚酯树脂完全溶解以形成均匀的溶剂,并且一旦冷却,可导致与结晶聚酯树脂的相分离以形成不透明的非均匀溶液。
有机溶剂的实例包括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甲基乙基酮、和甲基异丁基酮。这些可单独或组合使用。
由于调色剂中的结晶聚酯树脂具有高的结晶性,调色剂具有这样的热熔合性质:在定影开始温度附近,调色剂的粘度大大降低。特别地,由于在恰低于熔融开始温度时结晶聚酯的结晶性,调色剂具有优异的耐热稳定性,并且在熔融开始温度其粘度大大降低(呈现出急(sharp)熔融性质)从而被定影。因此,可获得具有优异的耐热存储稳定性和低温定影性两者的调色剂。而且,这样的调色剂还具有优异的熔合范围(fusinglatitude)(即,最低定影温度和热反印温度之间的范围)。
<结晶聚酯树脂>
结晶聚酯树脂可由醇组分和酸组分合成,所述醇组分例如C2-C12饱和二元醇化合物(例如,1,4-丁二醇、1,6-己二醇、1,8-辛二醇、1,10-癸二醇、1,12-十二烷二醇、和其衍生物),所述酸组分至少包括具有双键(C=C)的C2-C12二羧酸、或者C2-C12饱和羧酸(例如,富马酸、1,4-丁二酸、1,6-己二酸、1,8-辛二酸、1,10-癸二酸、1,12-十二烷二酸、和其衍生物)。在它们之中,结晶聚酯树脂优选地由选自1,4-丁二醇、1,6-己二醇、1,8-辛二醇、1,10-癸二醇和1,12-十二烷二醇的饱和C4-12二元醇组分与选自1,4-丁二酸、1,6-己二酸、1,8-辛二酸、1,10-癸二酸和1,12-十二烷二酸的饱和C4-12二羧酸组分组成,其是特别优选的,因为所得结晶聚酯树脂具有高的结晶性并且在其熔点附近显示出急剧的粘度变化。
作为用于控制结晶聚酯树脂的结晶性和软化点的方法,存在如下方法:其中,在聚酯合成期间,将三元以上的多元醇例如甘油加入到醇组分中和将三价以上的多元羧酸例如偏苯三甲酸酐加入到酸组分中进行缩聚,以得到非线型聚酯,和设计与使用这样的非线型聚酯。
结晶聚酯树脂的分子结构可通过X-射线衍射、GC/MS、LC/MS、和IR测量、以及其溶液或固体的NMR而确认。一种简单的方法是通过在965±10cm-1或990±10cm-1处具有由烯烃的δCH(面外变形振动)产生的吸收的其红外吸收光谱确认其分子结构。
关于结晶聚酯树脂的分子量,具有尖锐的分子量分布和低的分子量的结晶聚酯树脂具有优异的低温定影性,和具有大量的低分子量结晶聚酯分子的结晶聚酯树脂具有差的耐热存储稳定性。因此,在通过邻二氯苯可溶组分的GPC测量的分子量分布中,其重均分子量优选为5,000-20,000。
在其中相对于整个结晶聚酯树脂,具有500或更小的数均分子量的结晶聚酯树脂的比例为0%-2%,并且具有1,000或更小的数均分子量的结晶聚酯树脂的比例为0%-4%的情况下,可同时获得低温定影性和耐热存储稳定性两者。
假定将结晶聚酯树脂的酸值定义为A并且将结晶聚酯树脂的羟值定义为B,则结晶聚酯树脂优选地满足以下关系表达式:
10mgKOH/g<A<40mgKOH/g
0mgKOH/g<B<20mgKOH/g
20mgKOH/g<A+B<40mgKOH/g
当结晶聚酯树脂的酸值A为10mgKOH/g或更低时,所得调色剂具有差的对作为记录部件的纸的相容性,并且这可导致差的耐热存储稳定性。当结晶聚酯树脂的酸值A为40mgKOH/g或更高或者结晶聚酯树脂的羟值B为20mgKOH/g或更低时,所得调色剂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可具有差的带电性。
当其酸值和羟值之和为20mgKOH/g或更低时,结晶聚酯具有低的对非晶聚酯树脂的相容性,这可导致调色剂的低温定影性不足。当其酸值和羟值之和为40mgKOH/g或更高时,结晶聚酯树脂和非晶聚酯树脂之间的相容性过高,所得调色剂可具有差的耐热存储稳定性。
注意,酸值和羟值可例如根据JISK0070中规定的方法测量。
结晶聚酯树脂对于70℃的有机溶剂的溶解度优选为10质量份或更大。当其溶解度小于10质量份时,有机溶剂和结晶聚酯树脂之间的相容性差,因此难以将结晶聚酯树脂在有机溶剂中分散至亚微米级的尺寸。结果,结晶聚酯树脂不均匀地存在于调色剂中,这可导致调色剂差的带电性、或者在长期使用之后用所得调色剂形成的图像的差的图像品质。
结晶聚酯树脂对于20℃的有机溶剂的溶解度优选地小于3.0质量份。当其溶解度为3.0质量份或更大时,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的结晶聚酯树脂趋于与非晶聚酯树脂相容(即使在加热之前),这可导致所得调色剂差的耐存储稳定性、显影单元的污染、以及用所得调色剂形成的图像的品质的恶化。
-结晶聚酯树脂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和重结晶方法-
结晶聚酯树脂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和重结晶方法如下。
将结晶聚酯树脂(10g)和有机溶剂(90g)在70℃搅拌1小时。
将搅拌后获得的溶液在20℃冷却20小时,从而使结晶聚酯重结晶。
将其中重结晶的结晶聚酯树脂分散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液引入到KIRIYAMA漏斗(KiriyamaGlassCo.,Ltd.制)(其中设置了用于KIRIYAMA漏斗的4号滤纸(KiriyamaGlassCo.,Ltd.制))中,并且通过抽吸装置(aspirator)进行抽滤,以分离为有机溶剂和结晶聚酯树脂。将通过分离获得的结晶聚酯树脂在35℃干燥48小时,从而得到重结晶的结晶聚酯。
-结晶聚酯树脂对于有机溶剂的溶解度的评价-
结晶聚酯树脂对于有机溶剂的溶解度通过以下方法确定。
将结晶聚酯树脂(20g)和有机溶剂(80g)在预定温度搅拌1小时。
将由所述搅拌获得的溶液引入到KIRIYAMA漏斗(KiriyamaGlassCo.,Ltd.制)(其中设置了用于KIRIYAMA漏斗的4号滤纸(KiriyamaGlassCo.,Ltd.制))中,并且在该预定温度下通过抽吸装置进行抽滤,以分离为有机溶剂和结晶聚酯树脂。将分离后获得的有机溶剂在有机溶剂沸点+50℃的温度下加热1小时以蒸发有机溶剂。基于加热前后的重量变化,计算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的结晶聚酯树脂的量。
本发明的调色剂通过包括如下的方法获得:将包含有机溶剂、以及溶解或分散在所述有机溶剂中的至少结晶聚酯树脂和非晶聚酯树脂的油相分散在水性介质中以制备O/W分散液;和从所述O/W分散液除去所述有机溶剂。
所述油相优选进一步包含粘合剂树脂前体。
此外,本发明的调色剂优选为通过包含如下的方法获得的调色剂:将包含所述有机溶剂,以及溶解或分散在所述有机溶剂中的至少所述着色剂、所述脱模剂、所述结晶聚酯树脂、含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和具有与所述含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反应的位点的粘合剂树脂前体的油相分散在包含分散剂的所述水性介质中,以制备乳化的分散液;使所述粘合剂树脂前体和所述含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在所述乳化的分散液中反应;和从所述乳化的分散液除去所述有机溶剂。
<粘合剂树脂>
粘合剂树脂取决于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而没有任何限制,但是优选的是,粘合剂树脂包含非晶聚酯树脂、改性聚酯树脂、未改性聚酯树脂、和其它粘合剂树脂(一种或多种)。
<<改性聚酯树脂和粘合剂树脂前体>>
作为粘合剂树脂前体,可使用以异氰酸酯或环氧改性的聚酯预聚物。通过使聚酯预聚物与含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反应以进行交联和/或扩链反应,获得改性聚酯树脂(即,包含氨基甲酸酯键和/或脲键的改性聚酯树脂)。通过使用改性聚酯树脂,所得调色剂可具有合适程度的交联结构,这增强了熔合范围(即,在最低定影温度和热反印温度之间的范围)的改善。
改性聚酯树脂可通过一锅法等制造。作为一个实例,下文中将解释脲改性聚酯树脂的制造方法。
首先,将多元醇和多元羧酸在催化剂例如钛酸四丁氧基酯和氧化二丁基锡的存在下加热至150℃-280℃,任选地将所产生的水在降低的压力下除去,从而得到包含羟基的聚酯树脂。接着,使该包含羟基的聚酯树脂和多异氰酸酯在40℃-140℃反应,从而得到包含异氰酸酯基团的聚酯预聚物。然后,使该包含异氰酸酯基团的聚酯预聚物和胺在0℃-140℃反应,得到脲改性聚酯树脂。
该脲改性聚酯树脂的数均分子量(Mn)优选为1,000-10,000、更优选1,500-6,000。
注意,对于所述包含羟基的聚酯树脂和所述多异氰酸酯之间的反应、以及所述包含异氰酸酯基团的聚酯预聚物和所述胺之间的反应,任选地使用溶剂。
溶剂取决于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而没有任何限制。其实例包括对异氰酸酯基团惰性的化合物,例如芳族溶剂(例如,甲苯和二甲苯)、酮(例如,丙酮、甲基乙基酮和甲基异丁基酮)、酯(例如,乙酸乙酯)、酰胺(例如,二甲基甲酰胺和二甲基乙酰胺)、和醚(例如,四氢呋喃)。
-聚酯预聚物-
聚酯预聚物可通过使常规已知的异氰酸酯化用试剂、环氧化用试剂等与聚酯树脂(基础反应物)反应而容易地合成。异氰酸酯化用试剂的实例包括:脂族多异氰酸酯(例如,四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和2,6-二异氰酸酯基己酸甲酯);脂环族多异氰酸酯(例如,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芳族二异氰酸酯(例如,甲苯二异氰酸酯和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芳族脂族二异氰酸酯(例如,α,α,α’,α’-四甲基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异氰尿酸酯;各自用苯酚衍生物、肟、己内酰胺等封端的上述多异氰酸酯;以及任意所列那些的组合。此外,环氧化用试剂的代表性实例为表氯醇等。
异氰酸酯化用试剂的比率是以异氰酸酯基团[NCO]对作为基础物的聚酯的羟基[OH]的当量比[NCO]/[OH]确定的,并且当量比[NCO]/[OH]优选为5/1-1/1、更优选4/1-1.2/1、和甚至更优选2.5/1-1.5/。当当量比[NCO]/[OH]大于5/1时,所得调色剂可具有低温定影性。
当[NCO]的摩尔比小于1时,聚酯预聚物的脲含量低,并且因此所得调色剂可具有差的耐热反印性。
聚酯预聚物中异氰酸酯化用试剂的量优选为0.5质量%-40质量%、更优选1质量%-30质量%、和甚至更优选2质量%-20质量%。异氰酸酯化用试剂的量小于0.5质量%,所得调色剂的耐热反印性差,并且在实现耐热存储稳定性和低温定影性两者方面可为不利的。当其量大于40质量%时,所得调色剂的低温定影性可为差的。
此外,每分子的聚酯预聚物的异氰酸酯基团的数目通常为1或更大、优选平均为1.5-3、并且更优选平均为1.8-2.5。当每分子的异氰酸酯基团的数目小于1时,扩链反应之后的脲改性聚酯树脂的分子量小,这可导致所得调色剂差的耐热反印性。
聚酯预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1×104-3×105
-含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
含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为能够与具有与所述含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的活性氢基团反应的官能团的粘合剂树脂前体(预聚物)进行扩链反应或交联反应的化合物,并且所述化合物的代表性实例包括胺。
胺的实例包括二胺化合物、三元以上的多元胺化合物、氨基醇化合物、氨基硫醇化合物、氨基酸化合物、和其氨基被封端的前述化合物。
二胺化合物的实例包括:芳族二胺(例如,苯二胺、二乙基甲苯二胺、和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脂环族二胺(例如,4,4’-二氨基-3,3’-二甲基二氯己基甲烷、二胺环己烷、和异佛尔酮二胺);和脂族二胺(例如,乙二胺,四亚甲基二胺、和六亚甲基二胺)。三元以上的多元胺化合物的实例包括二亚乙基三胺和三亚乙基四胺。氨基醇化合物的实例包括乙醇胺和羟乙基苯胺。氨基硫醇化合物的实例包括氨基乙基硫醇和氨基丙基硫醇。氨基酸化合物的实例包括氨基丙酸和氨基己酸。其氨基被封端的化合物的实例包括由胺和酮(例如,丙酮、甲基乙基酮和甲基异丁基酮)得到的酮亚胺化合物和唑啉化合物。在这些胺中,单独的二胺化合物、或者二胺化合物和少量的多元胺化合物的混合物是优选的。
<<非晶聚酯树脂>>
非晶聚酯树脂通过使用多元醇组分和多元羧酸组分例如多元羧酸、多元羧酸酐和多元羧酸酯获得。
注意,在本说明书中,术语“非晶聚酯树脂”表示如上所述的通过使用多元醇组分和多元羧酸组分例如多元羧酸、多元羧酸酐和多元羧酸酯获得的聚酯树脂,并且改性聚酯树脂,例如,下述预聚物以及通过所述预聚物的交联和/或扩链反应获得的改性聚酯树脂(即,包含氨基甲酸酯键和/或脲键的改性聚酯树脂)不被认为是非晶聚酯树脂,并且在本说明书中被定义为改性聚酯树脂。
多元醇组分取决于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而没有任何限制。多元醇组分的实例包括:双酚A的环氧烷烃(C2-C3)加合物(平均加成摩尔数1-10)例如聚氧丙烯(2,2)-2,2-双(4-羟基苯基)丙烷、和聚氧乙烯(2,2)-2,2-双(4-羟基苯基)丙烷;和其它例如乙二醇、丙二醇、新戊二醇、甘油、季戊四醇、三羟甲基丙烷、氢化双酚A、山梨糖醇、或者前述化合物的环氧烷烃(C2-C3)加合物(平均加成摩尔数1-10)。这些可单独或组合使用。
多元羧酸组分取决于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而没有任何限制。其实例包括:二羧酸例如己二酸、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富马酸和马来酸;C1-C20烷基取代的或C2-C20烯基取代的琥珀酸例如十二碳烯基琥珀酸、和辛基琥珀酸;其它例如偏苯三甲酸、和均苯四甲酸;和前述酸的酸酐或烷基(C1-C8)酯。这些可单独或组合使用.
所述非晶聚酯树脂、所述预聚物、以及通过所述预聚物的交联和/或扩链反应获得的树脂(即,包含氨基甲酸酯键和/或脲键的改性聚酯树脂)取决于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而没有任何限制,但是这些优选为至少在其部分处彼此相容。这些聚合物的相容性有助于所得调色剂的低温定影性和耐热反印性的改善。为了使它们彼此相容,构成所述非晶聚酯树脂的多元醇组分和多元羧酸组分与构成所述预聚物的多元醇组分和多元羧酸组分优选为相同或相似的。
假定将结晶聚酯树脂的酸值定义为A并且将非晶聚酯树脂的酸值定义为C,则结晶聚酯树脂和非晶聚酯树脂优选地满足以下关系表达式:
-10mgKOH/g<A-C<10mgKOH/g,
当从结晶聚酯树脂的酸值扣除非晶聚酯的酸值的值为10或更大时,结晶聚酯树脂和非晶聚酯树脂可具有对彼此差的相容性,这可导致所得调色剂差的低温定影性。此外,结晶聚酯树脂趋于被挤到调色剂颗粒的表面上,这可导致显影单元的污染、或导致成膜。
油相中包含的粘合剂树脂组分可组合包含结晶聚酯树脂、非晶聚酯树脂、粘合剂树脂前体、和未改性聚酯树脂,并且除这些之外,还可进一步包含其它粘合剂树脂物质。粘合剂树脂组分优选地包含聚酯树脂,更优选地包含50质量%或更大的量的聚酯树脂。当聚酯树脂的量小于50质量%时,所得调色剂可具有差的低温定影性。特别优选的是,整个粘合剂树脂组分由聚酯树脂(包括所述结晶聚酯树脂、非晶聚酯树脂、改性聚酯树脂等)形成。
除了聚酯树脂之外的其它粘合剂树脂组分取决于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而没有任何限制,并且其实例包括苯乙烯-丙烯酰基树脂、多元醇树脂、乙烯基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聚酰胺树脂、聚酰亚胺树脂、基于硅的树脂、酚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脲树脂、苯胺树脂、离聚物树脂、和聚碳酸酯树脂。这些可单独或组合使用。
-着色剂-
着色剂从本领域中已知的染料和颜料适当地选择而没有任何限制,并且其实例包括炭黑、苯胺黑染料、黑锑粉、萘酚黄S、汉萨黄(10G、5G和G)、镉黄、氧化铁黄、黄土、黄丹、钛黄、多偶氮黄、油黄、汉萨黄(GR、A、RN和R)、颜料黄L、联苯胺黄(G和GR)、永久黄(NCG)、富尔坎坚牢黄(5G和R)、酒石黄色淀、喹啉黄色淀、蒽吖嗪黄BGL、异二氢吲哚酮黄、铁丹、铅丹、铅朱红、镉红、镉汞红、锑朱红、永久红4R、对位红、火红、对氯邻硝基苯胺红、立索尔坚牢猩红G、亮坚牢猩红、亮洋红BS、永久红(F2R、F4R、FRL、FRLL和F4RH)、坚牢猩红VD、富尔坎坚牢玉红B、亮猩红G、立索尔玉红GX、永久红F5R、亮洋红6B、颜料猩红3B、酒红5B、甲苯胺栗、永久酒红F2K、埃利奥酒红BL、酒红10B、淡BON栗、中BON栗、曙红色淀、若丹明色淀B、若丹明色淀Y、茜素色淀、硫靛红B、硫靛栗、油红、喹吖啶酮红、吡唑啉酮红、多偶氮红、铬朱红、联苯胺橙、芘橙、油橙、钴蓝、青天蓝、碱性蓝色淀、孔雀蓝色淀、维多利亚蓝色淀、无金属酞菁蓝、酞菁蓝、坚牢天蓝、阴丹士林蓝(RS和BC)、靛青、深蓝、铁蓝、蒽醌蓝、坚牢紫B、甲基紫色淀、钴紫、锰紫、二烷紫、蒽醌紫、铬绿、锌绿、氧化铬、翠绿、翡翠绿、颜料绿B、萘酚绿B、绿金、酸性绿色淀、孔雀石绿色淀、酞菁绿、蒽醌绿、氧化钛、氧化锌、锌钡白、以及其混合物。这些可单独或组合使用。
相对于调色剂,着色剂的量优选为1质量%-15质量%、更优选3质量%-10质量%。
着色剂可以其中着色剂与树脂形成复合物的母料的形式使用。用于制造母料或者与母料一起捏合的树脂包括上述的改性聚酯树脂和未改性聚酯树脂。所述树脂的其它实例包括:苯乙烯聚合物以及其取代产物(例如,聚苯乙烯、聚对氯苯乙烯和聚乙烯基甲苯);苯乙烯共聚物(例如,苯乙烯-对氯苯乙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基甲苯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基萘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辛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乙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共聚物、苯乙烯-α-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基甲基酮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苯乙烯-异戊二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腈-茚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酸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酸酯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丁酯;聚氯乙烯;聚乙酸乙烯酯;聚乙烯;聚丙烯;环氧树脂;环氧多元醇树脂;聚氨酯树脂;聚酰胺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聚丙烯酸树脂;松香;改性松香;萜烯树脂;脂族或脂环族烃树脂;芳族石油树脂;氯化石蜡;和石蜡。这些可单独或组合使用。
母料可通过如下制备:通过施加高剪切力,将着色剂与用于母料中的树脂混合或捏合。优选地,可使用有机溶剂以改善着色剂和树脂之间的相互作用。进一步地,优选地使用所谓的冲洗法(flashingmethod),因为着色剂的湿滤饼可直接使用,即,无需干燥。此处,所述冲洗法是其中将包含着色剂的水性糊料与树脂和有机溶剂一起混合或捏合,然后使着色剂转移到树脂以除去水和有机溶剂的方法。在该混合或捏合中,例如,优选使用高剪切分散器(例如,三辊磨)。
-脱模剂-
脱模剂取决于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而没有任何限制,但是其优选为具有60℃-75℃的熔点的蜡,因为这样的蜡在定影过程中在施加热时具有足够低的粘度,并且其是不与定影部件的表面相容或者不容易溶胀的材料。
所述蜡取决于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而没有任何限制,并且其实例包括:石蜡类(例如,石蜡和萨素尔(sasol)蜡);合成酯(例如,三羟甲基丙烷三山萮酸酯、季戊四醇四山萮酸酯、季戊四醇二乙酸酯二山萮酸酯、甘油三山萮酸酯、1,18-十八烷二醇二硬脂酸酯、偏苯三甲酸三硬脂基酯、马来酸二硬脂基酯、和硬脂酸十八烷基酯);聚烯烃(例如,聚乙烯蜡、和聚丙烯蜡);天然植物蜡(例如,巴西棕榈蜡、米蜡、和小烛树(candelilla)蜡);天然矿物蜡(例如,褐煤蜡、地蜡(ozokelite)和纯地蜡(ceresin));和基于脂肪酸酰胺的合成蜡(例如,硬脂酸酰胺)。这些可单独或组合使用。
在它们之中,微晶蜡、石蜡和酯蜡中的任何均是特别优选的。
调色剂中脱模剂的量取决于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而没有任何限制,但是其优选为40质量%或更少,更优选3质量%-30质量%。当其量大于40质量%时,所得调色剂的流动性可为差的。
-带电控制剂-
带电控制剂取决于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而没有任何限制。带电控制剂的实例包括苯胺黑染料、三苯基甲烷染料、含铬的金属络合物染料、钼酸螯合物颜料、若丹明染料、烷氧基胺、季铵盐(包括氟改性季铵盐)、烷基酰胺、磷、磷化合物、钨、钨化合物、基于氟的活性剂、水杨酸金属盐、和水杨酸衍生物的金属盐。
其具体实例包括:BONTRON03(苯胺黑染料)、BONTRONP-51(季铵盐)、BONTRONS-34(含金属偶氮的染料)、E-82(基于羟基萘甲酸的金属络合物)、E-84(基于水杨酸的金属络合物)和E-89(苯酚缩合物),其全部由ORIENTCHEMICALINDUSTRIESCO.,LTD制造;TP-302和TP-415(季铵盐钼络合物),两者均由HodogayaChemicalCo.,Ltd.制造;COPYCHARGEPSYVP2038(季铵盐)、COPYBLUEPR(三苯基甲烷衍生物)、COPYCHARGENEGVP2036和COPYCHARGENXVP434(季铵盐),其全部由HoechstAG制造;LRA-901和LR-147(硼络合物),两者均由JapanCarlitCo.,Ltd.制造;铜酞菁;二萘嵌苯;喹吖啶酮;偶氮颜料;和具有作为官能团的磺酸基团、羧基、季铵盐等的聚合物型化合物。
所使用的带电控制剂的量是取决于所使用的粘合剂树脂、任选使用的添加剂的存在、以及调色剂制造方法(包括分散方法)确定的,并且因此不能无条件地确定。然而,其优选为0.1质量份-10质量份、更优选0.2质量份-5质量份,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粘合剂树脂。当带电控制剂的量大于10质量份时,所得调色剂的静电倾向(propensity)过大,这使带电控制剂的效果降低。结果,对显影辊的静电吸引力可增大,这可导致显影剂差的流动性、和低的图像密度。带电控制剂可通过在与母料和树脂一起熔合和捏合之后溶解和分散而添加,或者通过直接溶解或分散在有机溶剂中而添加,或者通过在调色剂颗粒的制备之后固定在各调色剂颗粒的表面上而添加。
-外部添加剂-
本发明的调色剂可包含外部添加剂以有助于调色剂的流动性、显影性和静电倾向。
作为外部添加剂,优选使用无机颗粒。
所述无机颗粒的初级粒径优选为5nm-2μm、更优选为5nm-500nm。此外,通过BET法测定的所述无机颗粒的比表面积优选为20m2/g-500m2/g。
相对于所述调色剂,所述无机颗粒的量优选为0.01质量%-5质量%、更优选0.01质量%-2.0质量%。
所述无机颗粒取决于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而没有任何限制。所述无机颗粒的实例包括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钛、钛酸钡、钛酸镁、钛酸钙、钛酸锶、氧化锌、氧化锡、石英砂、粘土、云母、砂石灰、硅藻土、氧化铬、氧化铈、氧化铁红、三氧化二锑、氧化镁、氧化锆、硫酸钡、碳酸钡、碳酸钙、碳化硅、和氮化硅。
外部添加剂的其它实例包括聚合物颗粒,例如,通过无皂乳化聚合、悬浮聚合、或分散聚合制造的颗粒(例如,聚苯乙烯颗粒、(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颗粒);通过缩聚制造的聚合物颗粒,例如有机硅颗粒、苯并胍胺颗粒、和尼龙颗粒;和热固性树脂的聚合物颗粒。
流动性改进剂是这样的试剂:其能够对调色剂颗粒进行表面处理以改善调色剂的疏水性,使得在高湿环境中防止调色剂在流动性或带电特性方面的退化。流动性改进剂的实例包括硅烷偶联剂、甲硅烷基化剂、包含氟代烷基的硅烷偶联剂、基于有机钛酸酯的偶联剂、基于铝的偶联剂、硅油、和改性硅油。
将清洁性改进剂加入调色剂中以除去残留在感光体或一次转印部件上的显影剂。其实例包括:脂肪酸(例如,硬脂酸)的金属盐,例如硬脂酸锌和硬脂酸钙;通过无皂乳化聚合制造的聚合物颗粒,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颗粒和聚苯乙烯颗粒。所述聚合物颗粒优选地具有相对窄的粒度分布,特别优选地具有0.01μm-1μm的体均粒径(Dv)。
磁性材料从本领域中已知的常规材料适当地选择而没有任何限制。其实例包括铁粉、磁铁矿粉末和铁氧体粉末。在它们之中,就彩色调色剂而言,白色磁性材料是优选的。
-调色剂体均粒径(Dv)和数均粒径(Dn)-
本发明的调色剂的体均粒径(Dv)和数均粒径(Dn)可通过如下而确定:通过颗粒分析仪(CoulterMultisizerIII,由BeckmanCoulter,Inc.制造)使用100μm的孔直径对调色剂进行测量,并且使用分析软件(BeckmanCoulterMultisizer3Version3.51)进行分析。
具体地,向100mL玻璃烧杯中加入0.5mL10质量%表面活性剂(烷基苯磺酸盐,NeogenSC-A,由Dai-IchiKogyoSeiyakuCo.,Ltd.制造),和向其中加入0.5g各调色剂并且通过微刮勺(microspartel)搅拌,之后加入80mL去离子水。将所获得的分散液用超声波分散器(W-113MK-II,由HondaElectronicsCo.,Ltd.制造)分散10分钟。通过MultisizerIII,使用ISOTONIII(BeckmanCoulter,Inc.)作为试剂对所获得的分散液进行测量。对于该测量,滴加调色剂样品分散液,使得该装置显示浓度为8%±2%。在该测量方法中,考虑到粒径的测量结果再现性,重要的是将浓度设置为8%±2%。只要浓度在该范围内,则在粒径方面不会出现错误。
-调色剂的酸值-
本发明调色剂的酸值是调色剂的低温定影性和耐热反印性的重要指标,并且是由未改性聚酯树脂的末端羧基得到的。为了控制低温定影性(例如,最低定影温度和热反印温度),调色剂的酸值优选为0.5mgKOH/g-40mgKOH/g。
当酸值高于40mgKOH/g时,改性聚酯树脂的扩链反应和/或交联反应进行得不充分,并且这可导致调色剂差的耐热反印性。当其酸值低于0.5mgKOH/g时,相反,在调色剂制造期间可能得不到碱基使分散稳定性改善的效果,或者趋于加速改性聚酯树脂的扩链反应和/或交联反应,这可降低生产稳定性。
调色剂的酸值可例如通过JISK0070-1992中规定的方法测量。
调色剂的颜色取决于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而没有任何限制,并且其可选择成选自如下的至少一种:黑色调色剂、青色调色剂、品红色调色剂和黄色调色剂。各颜色的调色剂可通过适当地选择所使用的着色剂而获得,但是调色剂优选为彩色调色剂。
调色剂的制造方法取决于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而没有任何限制,并且其实例包括捏合-粉碎方法、聚合方法、溶解悬浮方法、和喷雾造粒方法。聚合方法的实例包括在水性介质中制造调色剂的方法和乳化聚集熔合方法。下文中将对捏合-粉碎方法、在水性介质中制造调色剂的方法、和乳化聚集熔合方法进行具体解释。
<在水性介质中制造调色剂的方法>
在水性介质中制造调色剂的方法包括:将与粘合剂树脂前体反应的含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溶解在包含有机溶剂以及溶解或分散在其中的至少着色剂、脱模剂、结晶聚酯树脂和粘合剂树脂前体的油相中,之后将油相分散在包含分散剂的水性介质中,以获得乳化的分散液;使粘合剂树脂前体和含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在乳化的分散液中反应;和从乳化的分散液除去有机溶剂。
作为水性介质,可单独使用水,或者可将水和与水混溶的溶剂组合使用。与水混溶的溶剂的实例包括醇(例如,甲醇、异丙醇和乙二醇)、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溶纤剂类(例如,甲基溶纤剂)、和低级酮(例如,丙酮和甲基乙基酮)。
可在于水性介质中形成分散成分时加入粘合剂树脂前体、着色剂、脱模剂、结晶聚酯分散液、带电控制剂、未改性聚酯树脂等。然而,更优选的是,将这些材料预先混合以形成调色剂材料(即,用于形成调色剂的材料的混合物),和将调色剂材料加入和分散在水性介质中。此外,包含着色剂、脱模剂、带电控制剂等的调色剂材料不一定在于水性介质中形成颗粒时加入,并且可在形成颗粒之后加入。例如,在形成不含着色剂的颗粒之后,以常规的染色方法加入着色剂。
分散方法取决于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而没有任何限制,并且其实例包括常规的分散器例如低速剪切分散器、高速剪切分散器、摩擦分散器、高压射流分散器和超声波分散器。在它们之中,为了得到直径为2μm-20μm的分散成分,高速剪切分散器是优选的。
在使用高速剪切分散器时,转速取决于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而没有任何限制,但是优选为1,000rpm-30,000rpm、更优选5,000rpm-20,000rpm。分散的持续时间取决于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而没有任何限制,但是在间歇系统的情况下,其优选为0.1分钟-60分钟。分散期间的温度优选为0℃-80℃(在加压状态下)、更优选10℃-40℃。
相对于100质量份的调色剂材料,水性介质的量优选为100质量份-1,000质量份。当水性介质的量小于100质量份时,调色剂材料可未处于期望的分散状态,并且因此可得不到预定粒径的调色剂颗粒。当其量大于1,000质量份时,其在经济上是不合宜的。此外,对于所述分散,任选地使用分散剂。分散剂的使用是优选的,因为可获得分散颗粒的尖锐粒度分布,并且分散状态被稳定地保持。
作为使粘合剂树脂前体(聚酯预聚物)和含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反应的方法,含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可在调色剂材料分散在水性介质中之前加入和反应。替代地,可在将调色剂材料分散在水性介质中之后加入含活性氢的化合物,从而从颗粒的界面引发反应。在后一情况下,在所形成的调色剂基础颗粒的表面上优先产生聚酯预聚物的改性聚酯,使得可在颗粒内产生浓度偏差。
用于将包含调色剂材料的油相分散在包含水的水性介质中的分散剂包括: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例如烷基苯磺酸盐、α-烯烃磺酸盐和磷酸酯;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例如胺盐(例如,烷基胺盐、氨基醇脂肪酸衍生物、多元胺脂肪酸衍生物和咪唑啉)、和季铵盐(例如,烷基三甲基铵盐、二烷基二甲基铵盐、烷基二甲基苄基铵盐、吡啶盐、烷基异喹啉盐、和苄索氯铵);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例如脂肪酸酰胺衍生物和多元醇衍生物;和两性表面活性剂例如丙氨酸、十二烷基二(氨基乙基)甘氨酸、二(辛基氨基乙基)甘氨酸和N-烷基-N,N-二甲基铵甜菜碱。
而且,含氟代烷基的表面活性剂即使少量也可发挥其分散效果。含氟代烷基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优选实例包括具有2-10个碳原子的氟代烷基羧酸以及其金属盐、全氟辛烷磺酰基谷氨酸二钠、3-[ω-氟代烷基(C6-C11)氧基)-1-烷基(C3-C4)磺酸钠、3-[ω-氟代烷酰基(C6-C8)-N-乙基氨基]-1-丙烷磺酸钠、氟代烷基(C11-C20)羧酸和其金属盐、全氟烷基羧酸(C7-C13)和其金属盐、全氟烷基(C4-C12)磺酸和其金属盐、全氟辛烷磺酸二乙醇酰胺、N-丙基-N-(2-羟基乙基)全氟辛烷磺酰胺、全氟烷基(C6-C10)磺酰胺丙基三甲基铵盐、全氟烷基(C6-C10)-N-乙基磺酰基甘氨酸的盐和单全氟烷基(C6-C16)乙基磷酸酯。
含氟代烷基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市售产品的实例包括:SURFLONS-111、S-112和S-113(这些产品来自AsahiGlassCo.,Ltd.);FRORARDFC-93、FC-95、FC-98和FC-129(这些产品来自Sumitomo3MLtd.);UNIDYNEDS-101和DS-102(这些产品来自DaikinIndustries,Ltd.);MEGAFACEF-110、F-120、F-113、F-191、F-812和F-833(这些产品来自DainipponInkandChemicals,Inc.);EFTOPEF-102、103、104、105、112、123A、123B、306A、501、201和204(这些产品来自TohchemProductsCo.,Ltd.);和FUTARGENTF-100和F150(这些产品来自NEOSCOMPANYLIMITED)。
含氟代烷基的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实例包括含氟代烷基的伯、仲或叔型脂族化合物、脂族季铵盐(例如,全氟烷基(C6-C10)磺酰胺丙基三甲基铵盐)、苄烷铵盐、苄索氯铵、吡啶盐和咪唑啉盐,且其产品名称为:SURFLONS-121(AsahiGlassCo.,Ltd.的产品);FRORARDFC-135(Sumitomo3MLtd.的产品);UNIDYNEDS-202(DaikinIndustries,Ltd.的产品);MEGAFACEF-150和F-824(这些产品来自DainipponInkandChemicals,Inc.);EFTOPEF-132(TohchemProductsCo.,Ltd.的产品);和FUTARGENTF-300(NeosCOMPANYLIMITED的产品)。
此外,还可使用水溶性差的无机分散剂例如磷酸三钙、碳酸钙、氧化钛、胶态二氧化硅和羟基磷灰石作为所述分散剂。
此外,可使用聚合物型保护胶体或不溶于水的有机颗粒来稳定所分散的液滴。不溶于水的有机颗粒的实例包括:酸(例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α-氰基丙烯酸、α-氰基甲基丙烯酸、衣康酸、巴豆酸、富马酸、马来酸和马来酸酐);含羟基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例如,丙烯酸β-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β-羟基乙酯、丙烯酸β-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β-羟基丙酯、丙烯酸γ-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γ-羟基丙酯、丙烯酸3-氯-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3-氯-2-羟基丙酯、二甘醇单丙烯酸酯、二甘醇单甲基丙烯酸酯、甘油单丙烯酸酯、甘油单甲基丙烯酸酯、N-羟甲基丙烯酰胺和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乙烯醇和其醚(例如,乙烯基甲基醚、乙烯基乙基醚、和乙烯基丙基醚)、乙烯醇和含羧基的化合物之间形成的酯(例如,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和丁酸乙烯酯);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二丙酮丙烯酰胺和它们的羟甲基化合物;酰氯(例如,丙烯酰氯和甲基丙烯酰氯);含氮的化合物和含氮的杂环化合物(例如,乙烯基吡啶、乙烯基吡咯烷酮、乙烯基咪唑和乙烯亚胺);聚氧乙烯类(例如,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烷基胺、聚氧丙烯烷基胺、聚氧乙烯烷基酰胺、聚氧丙烯烷基酰胺、聚氧乙烯壬基苯基醚、聚氧乙烯月桂基苯基醚、聚氧乙烯硬脂基苯基酯和聚氧乙烯壬基苯基酯);和纤维素类(例如,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和羟丙基纤维素)。
当使用酸溶性或碱溶性化合物(例如,磷酸钙)作为分散稳定剂时,优选的是,将所使用的磷酸钙用酸(例如,盐酸)溶解,之后用水洗涤,从而将其从所形成的细颗粒(调色剂颗粒)除去。而且,磷酸钙可通过酶法分解而除去。
替代地,所使用的分散剂可残留在调色剂颗粒的表面上。但是,就所形成调色剂的带电性而言,分散剂优选地通过洗涤除去。
此外,为了降低调色剂材料的粘度,可使用其中通过聚酯预聚物的反应获得的改性聚酯可溶解在其中的溶剂。从获得尖锐的粒度分布的观点来看,所述溶剂的使用是优选的。所使用的溶剂优选为具有低于100℃的沸点的挥发性溶剂,因为溶剂的除去可容易地进行。其实例包括甲苯、二甲苯、苯、四氯化碳、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1,1,2-三氯乙烷、三氯乙烯、氯仿、单氯苯、偏二氯乙烯、乙酸甲酯、乙酸乙酯、甲基乙基酮和甲基异丁基酮。这些可单独或组合使用。在它们之中,芳族溶剂例如甲苯和二甲苯,以及卤代烃例如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氯仿和四氯化碳是优选的。
对于100质量份的聚酯预聚物,所述溶剂的量优选为300质量份或更少、更优选100质量份或更少、和甚至更优选25质量份-70质量份。当使用所述溶剂时,优选地在扩链和/或交联反应之后通过在常压或减压下加热而除去所述溶剂。
扩链和/或交联反应的持续时间取决于反应性(其归因于聚酯预聚物和含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的组合)适当地调节,但是其优选为10分钟-40小时、更优选30分钟-24小时。反应温度优选为0℃-100℃、更优选10℃-50℃。此外,如果必要,可使用常规催化剂。催化剂的具体实例包括:叔胺例如三乙基胺;和咪唑。
为了从所获得的乳化的分散液除去有机溶剂,采用这样的方法:将整个液体逐渐地加热,以完全蒸发和除去分散的液滴中包含的有机溶剂。以下也是可能的:将乳化的分散液喷射到干燥气氛中,以在蒸发和除去水性分散剂的同时完全蒸发和除去液滴中的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剂从而形成调色剂颗粒。对于乳化的分散液喷射到其中的干燥气氛,通常使用经加热的气体(例如,空气、氮气、二氧化碳和燃烧气体),特别是加热至等于或高于所用溶剂沸点的温度的气流。通过使用例如喷雾干燥器、带式干燥器或者旋转窑即使在短时间内除去有机溶剂,所得产物也具有令人满意的品质。
在其中乳化和/或分散颗粒的粒度分布宽并且对具有相同的宽粒度分布的颗粒进行洗涤和干燥的情况下,可通过分级将经洗涤和干燥的颗粒的粒度分布控制为具有预定的粒度分布。
分级是在液体中通过使用旋风分离器、滗析器、离心分离器等除去非常细的颗粒而进行的。不必说,可对干燥后获得的粉末进行分级,但是从高效率的观点来看,优选在液体中进行分级。在此情况下,细颗粒或粗颗粒可为潮湿状态。
优选地以尽可能大的程度将所使用的分散剂从所获得的分散液除去。优选地,在进行上述分级的同时,除去分散剂。
可将所得的干调色剂颗粒与其它颗粒例如脱模剂细颗粒、带电控制剂细颗粒和着色剂细颗粒混合,并且还可向该混合物施加机械冲击,用于将其它颗粒固定或熔合在调色剂表面上,从而防止所述其它颗粒从调色剂颗粒的表面剥落。
用于混合或施加机械冲击的方法的具体实例包括:其中使用高速旋转桨叶向混合物施加冲击的方法,和其中通过将混合颗粒置于高速空气流中并且对空气速度进行加速使得颗粒彼此碰撞、或者使颗粒撞到合适的碰撞板而施加冲击的方法。这些方法中使用的设备的实例包括ANGMILL(HosokawaMicronCorporation的产品)、通过改造I型磨机(NipponPneumaticMfg.Co.,Ltd.的产品)使得其粉碎空气压力降低而制造的设备、混杂(hybridization)系统(NaraMachineryCo.,Ltd.的产品)、Kryptron系统(KawasakiHeavyIndustries,Ltd.的产品)和自动研钵。
<根据乳化聚集熔合方法制造调色剂的方法>
根据乳化聚集熔合方法制造调色剂的方法包括:将结晶聚酯树脂和非晶聚酯树脂分别分散在单独的水性介质中,以将结晶聚酯和非晶聚酯分别乳化为结晶聚酯树脂颗粒和非晶聚酯树脂颗粒;将结晶聚酯树脂颗粒、非晶聚酯树脂颗粒、其中分散有脱模剂的蜡分散液、以及其中分散有着色剂的着色剂分散液混合,以制备其中分散有聚集颗粒的聚集颗粒分散液;和将聚集颗粒分散液加热至等于或高于聚集颗粒中包含的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温度,以使聚集颗粒熔合和结合,从而形成调色剂颗粒;并且可进一步包含退火步骤,和如果必要的其它步骤。
混合通过乳化分散而制备的树脂颗粒分散液、单独制备的着色剂分散液、和任选的脱模剂分散液(蜡分散液)以引起材料的聚集,从而形成聚集颗粒被称为聚集颗粒分散液制备步骤(下文中也可称为“聚集步骤”),和将聚集颗粒加热和熔合以形成调色剂颗粒被称为调色剂颗粒形成步骤(下文中也可称为“熔合步骤”)。该调色剂制造方法包括聚集步骤和熔合步骤。
在聚集步骤中,通过多相聚集(异相聚集,heteroaggregation)等形成聚集颗粒。在聚集颗粒形成期间,可加入具有与聚集颗粒相反极性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或具有一价或更高电荷的化合物例如金属盐,以使聚集颗粒稳定化和控制聚集颗粒的粒径和/或粒度分布。在熔合步骤中,在等于或高于聚集颗粒中包含的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温度进行加热以使聚集颗粒熔合。
在熔合步骤之前,可进行沉积步骤。沉积步骤是将其它细颗粒的分散液加入和混合到聚集颗粒分散液中,以将细颗粒均匀地沉积在聚集颗粒的表面上以形成沉积颗粒。
在熔合步骤中通过熔合而形成的熔合颗粒在水性介质中作为着色的熔合颗粒分散液存在。在洗涤步骤中,在除去各步骤中混入的杂质等的同时,将熔合颗粒从水性介质分离。然后将所分离的颗粒干燥,从而获得作为粉末的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
在洗涤步骤中,向熔合颗粒中以该熔合颗粒的量几倍的量加入酸性的水、或者在一些情况下加入碱性的水,并且对所得物进行搅拌,之后将所得物过滤以分离固体组分。向其中以该固体组分的量几倍的量加入纯水,并且对所得物进行搅拌,之后过滤。该操作重复几次,直至过滤后的滤液的pH变为约7,从而获得着色的调色剂颗粒。在干燥步骤中,将洗涤步骤中获得的调色剂颗粒在低于调色剂颗粒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温度下干燥。在加热期间,可对干燥空气进行循环,或者如果必要,在真空条件下进行加热。
通过将聚集颗粒在等于或高于聚集颗粒中包含的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温度下加热而进行熔合。在其中将结晶聚酯树脂和非晶聚酯树脂组合使用的情况下,它们通过加热而变为相容状态。因此,进行退火。退火可在洗涤步骤之前或期间、或者在干燥步骤期间或之后进行。
如上所述,退火优选地在开始温度±5℃的温度进行,其中开始温度是由结晶聚酯树脂的DSC曲线计算的,所述DSC曲线是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在升温的情况下测量的。
为了稳定树脂颗粒分散液、着色剂分散液和脱模剂分散液的分散性,可使用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的实例包括: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例如例如基于硫酸酯盐的表面活性剂、基于磺酸盐的表面活性剂、基于磷酸酯的表面活性剂、和基于皂的表面活性剂;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例如基于胺盐的表面活性剂、基于季铵盐的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例如基于聚乙二醇的表面活性剂、基于烷基酚环氧乙烷加合物的表面活性剂、和基于多元醇的表面活性剂。在它们之中,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是优选的,并且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是更优选的。在本发明的调色剂的制造中,由于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通常具有强的分散能力并且在分散树脂颗粒和着色剂方面是优异的,有利地使用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作为用于分散脱模剂的分散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优选地与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或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组合使用。所述表面活性剂可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实例包括:脂肪酸皂例如月桂酸钾、油酸钠、和蓖麻油钠盐;硫酸酯例如辛基硫酸酯、月桂基硫酸酯、月桂基醚硫酸酯、和壬基苯基醚硫酸酯;磺酸盐例如月桂基磺酸盐、十二烷基苯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例如,三异丙基萘磺酸盐、和二丁基萘磺酸盐)、萘磺酸盐-福尔马林缩合物、磺基琥珀酸单辛基酯、磺基琥珀酸二辛基酯、月桂酸酰胺磺酸盐、和油酸酰胺磺酸盐;磷酸酯例如月桂基磷酸酯、异丙基磷酸酯、和壬基苯基醚磷酸酯;和磺基琥珀酸盐例如二烷基磺基琥珀酸盐(例如,二辛基磺基琥珀酸钠)、和月桂基磺基琥珀酸2-钠。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实例包括:胺盐,例如月桂基胺盐酸盐、硬脂基胺盐酸盐、油基胺盐酸盐、硬脂基胺乙酸盐、和硬脂基氨基丙基胺乙酸盐;和季铵盐,例如月桂基三甲基氯化铵、二月桂基二甲基氯化铵、二硬脂基氯化铵、二硬脂基二甲基氯化铵、月桂基二羟基乙基甲基氯化铵、油基二聚氧乙烯甲基氯化铵、月桂酰氨基丙基二甲基乙基乙硫酸铵、月桂酰氨基丙基二甲基羟乙基高氯酸铵、烷基苯二甲基氯化铵、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实例包括:烷基醚,例如聚氧乙烯辛基醚、聚氧乙烯月桂基醚、聚氧乙烯硬脂基醚、和聚氧乙烯油基醚;烷基苯基醚,例如聚氧乙烯辛基苯基醚、和聚氧乙烯壬基苯基醚;烷基酯例如聚氧乙烯月桂酸酯、聚氧乙烯硬脂酸酯、和聚氧乙烯油酸酯;烷基胺例如聚氧乙烯月桂基氨基醚、聚氧乙烯硬脂基氨基醚、聚氧乙烯油基氨基醚、聚氧乙烯大豆-氨基醚、和聚氧乙烯牛脂-氨基醚;烷基酰胺,例如聚氧乙烯月桂酸酰胺、聚氧乙烯硬脂酸酰胺、和聚氧乙烯油酸酰胺;植物油醚例如聚氧乙烯蓖麻油醚、和聚氧乙烯菜子油醚;烷醇酰胺二乙醇月桂酰胺、二乙醇硬脂酰胺、和二乙醇油酰胺;和山梨聚糖酯醚,例如聚氧乙烯山梨聚糖单月桂酸酯、聚氧乙烯山梨聚糖单棕榈酸酯、聚氧乙烯山梨聚糖单硬脂酸酯、和聚氧乙烯山梨聚糖单油酸酯。
各分散液中的表面活性剂的量取决于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而没有任何限制,但是通常为小的。特别地,在树脂颗粒分散液的情况下,表面活性剂的量优选为0.01质量%-1质量%、更优选0.02质量%-0.5质量%、和甚至更优选0.1质量%-0.2质量%。当其量小于0.01质量%时,在其中树脂颗粒分散液的pH不是足够碱性的状态下可出现聚集。
在着色剂分散液和脱模剂分散液的情况下,表面活性剂的量优选为0.01质量%-10质量%、更优选0.1质量%-5质量%、和甚至更优选0.5质量%-0.2质量%。当其量小于0.01质量%时,在聚集期间颗粒之间的稳定性变化,并且因此一些颗粒可离析(isolate)。当其量大于10质量%时,颗粒的粒度分布宽,并且因此难以控制粒径。
取决于预期目的,可向调色剂中加入除了粘合剂树脂、着色剂和脱模剂之外的其它物质的颗粒,例如内部添加剂、带电控制剂、无机颗粒、有机颗粒、润滑剂、研磨剂等。
内部添加剂为没有不利地影响作为调色剂特性之一的静电倾向的量,并且例如为磁性材料例如金属(例如,铁氧体、磁铁矿、还原铁、钴、锰、和镍)、合金、或包含前述金属的化合物。
带电控制剂取决于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而没有任何限制,并且优选为无色或者淡色的材料(特别是用于彩色调色剂时)。其实例包括季铵盐化合物,基于苯胺黑的化合物,由铝、铁或铬的络合物组成的染料,和基于三苯基甲烷的颜料。
无机颗粒的实例包括所有通常用作调色剂颗粒表面上的外部添加剂的颗粒,例如二氧化硅、二氧化钛、碳酸钙、碳酸镁、磷酸三钙和二氧化铈。
有机颗粒的实例包括所有通常用作调色剂表面上的外部添加剂的颗粒,例如乙烯基树脂、聚酯树脂和有机硅树脂。注意,这些无机颗粒和有机颗粒可用作流动性改进剂、和清洁助剂。润滑剂的实例包括:脂肪酸酰胺例如亚乙基双硬脂酸酰胺、和油酸酰胺;和脂肪酸金属盐例如硬脂酸锌、和硬脂酸钙。研磨剂的实例包括上述的那些,例如二氧化硅、氧化铝和二氧化铈。
当将树脂颗粒分散液、其至少一部分已经用有机离子改性的层状无机矿物的分散液、着色剂分散液、和脱模剂分散液一起混合时,所使用的着色剂的量没有特别限制,只要其为50质量%或更小,并且其优选为2质量%-40质量%。其至少一部分已经用有机离子改性的层状无机矿物的量优选为0.05质量%-10质量%。此外,其它组分的量没有特别限制,只要它们没有不利地影响本发明可获得的效果,并且通常非常小。特别地,其它组分的总量优选为0.01质量%-5质量%、更优选0.5质量%-2质量%。
作为树脂颗粒分散液、其至少一部分已经用有机离子改性的层状无机矿物的分散液、着色剂分散液、脱模剂分散液、和其它组分的分散液中的分散介质,例如,使用水性介质。水性介质的实例包括:水例如蒸馏水和离子交换水;和醇。这些可单独或组合使用。
在制备聚集颗粒分散液期间,通过pH调节乳化剂的乳化本领,从而容许发生聚集,使得可控制所得聚集颗粒。与以上同时,可加入聚集用试剂以稳定和立即形成具有窄粒度分布的聚集颗粒。聚集用试剂优选为具有一价或更高电荷的化合物。聚集用试剂的具体实例包括:水溶性表面活性剂,例如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酸,例如氯酸、硫酸、硝酸、乙酸、和草酸;无机酸的金属盐例如氯化镁、氯化钠、硫酸铝、硫酸钙、硫酸铵、硝酸铝、硝酸银、硝酸铜、和碳酸钠;脂族酸或芳族酸的金属盐,例如乙酸钠、甲酸钾、草酸钠、邻苯二甲酸钠、和水杨酸钾;酚的金属盐,例如苯酚钠;氨基酸的金属盐;和脂族或芳族胺的无机酸盐,例如三乙醇胺盐酸盐、和苯胺盐酸盐。考虑到聚集颗粒的稳定性、聚集用试剂对热或时间流逝的稳定性、以及洗涤期间其可除去性,就其性能和可用性而言,无机酸的金属酸优选作为聚集用试剂。
所使用的聚集用试剂的量取决于电荷价态而变化,但是在任何情况下均是小的。在单价聚集用试剂的情况下,其量为约3质量%或更小。在二价聚集用试剂的情况下,其量为约1质量%或更小。在三价聚集用试剂的情况下,其量为约0.5质量%或更小。聚集用试剂的量越小越优选。具有多价的化合物作为聚集用试剂是优选的,因为其量可保持小。
<通过粉碎方法制造调色剂的方法>
根据粉碎方法制造调色剂的方法包括:将至少包含结晶聚酯树脂和非晶聚酯树脂的调色剂材料熔融和捏合;将所获得的熔融捏合产物粉碎;和对粉碎产物进行分级,并且可进一步包含表面处理步骤、退火步骤、和如果必要的其它步骤。
在退火中,退火优选地如以上所述在开始温度±5℃的温度进行,其中开始温度是由结晶聚酯树脂的DSC曲线计算的,所述DSC曲线是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在升温的情况下测量的。
在熔融和捏合(即,熔融-捏合)中,将用于形成调色剂的材料混合以形成调色剂材料(所述材料的混合物),和将调色剂材料设置在熔融-捏合机中以进行熔融-捏合。作为熔融-捏合机,例如,可使用单轴或双轴连续捏合机、或者具有辊磨机的间歇型捏合机。其优选实例包括由KOBESTEEL,LTD.制造的双螺杆挤出机KTT、由TOSHIBAMACHINECO.,LTD.制造的挤出机TEM、由ASADAWORKSCO.,LTD.制造的双螺杆挤出机、由IkegaiCorp.制造的双螺杆挤出机PCM、以及由Buss制造的共捏合机。熔融-捏合优选在适当条件下进行以不导致粘合剂树脂的分子链的切断。特别地,在以粘合剂树脂的软化点作为考虑因素的情况下调节熔融-捏合的温度。当熔融-捏合的温度与软化点相比非常高时,切断显著地发生。当其温度与软化点相比非常低时,可能不推进分散。
粉碎是对熔融-捏合中获得的捏合产物进行粉碎。在粉碎中,优选的是,捏合产物最初粗略地粉碎,然后精细地粉碎。对于粉碎,优选地使用其中通过使捏合产物在射流中碰撞到冲击板而粉碎的方法、其中使捏合产物在射流中彼此碰撞从而粉碎粘合产物的方法、或者其中在机械旋转的转子和定子之间的窄的间隙中对捏合产物进行粉碎的方法。
分级是将通过粉碎获得的粉碎产物分级为具有预定粒径的颗粒。分级可通过经由旋风分离器、滗析器、离心分离器等除去细颗粒组分而进行。
在完成粉碎和分级之后,通过离心力等在空气流中对经分级的粉碎产物进行分级,从而制造具有预定粒径的调色剂基础颗粒。
接着,向所获得的调色剂基础颗粒中添加外部添加剂。通过混合器混合和搅拌调色剂基础颗粒和外部添加剂,从而使外部添加剂破碎并且用外部添加剂涂覆调色剂基础颗粒的表面。考虑到所得调色剂的耐久性,重要的是,外部添加剂例如无机颗粒和树脂颗粒均匀且牢固地附着在调色剂基础颗粒上。
(显影剂)
本发明的显影剂至少包含本发明的调色剂,并且可进一步包含适当选择的其它组分,例如载体。所述显影剂可为单组分显影剂、或双组分显影剂。
-载体-
载体取决于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而没有任何限制,但是载体优选地包含芯和包覆芯的树脂层。
芯的材料从本领域中已知的常规材料适当地选择,并且优选地,例如,选自50emu/g-90emu/g的基于锰-锶(Mn-Sr)的材料、50emu/g-90emu/g的基于锰-镁(Mn-Mg)的材料。为了达到确保足够的图像密度,使用高磁性材料例如铁粉(100emu/g或更高)和磁铁矿(75emu/g-120emu/g)是优选的。此外,弱磁性材料例如基于铜-锌(Cu-Zn)的材料(30emu/g-80emu/g)是优选的,因为所得载体使得能够降低调色剂刷对感光体的冲击,并且因此,对于形成高品质图像而言是有利的。这些可单独或组合使用。
芯的体均粒径优选为10μm-150μm、更优选40μm-100μm。当芯的平均粒径(体均粒径(D50))小于10μm时,载体的粒度分布中细颗粒的比例增加,并且因此每个载体颗粒的磁化强度是小的,这可导致载体的飞散。当其平均粒径大于150μm时,所得的载体颗粒的比表面积小,这可导致载体的飞散。当印刷具有大面积的实地图像部分的全色图像时,使用这样尺寸的芯可降低图像的再现性(特别是在实地成像部分中)。
树脂层的材料取决于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而没有任何限制。其实例包括基于氨基的树脂、基于聚乙烯基的树脂、基于聚苯乙烯的树脂、卤化烯烃树脂、基于聚酯的树脂、基于聚碳酸酯的树脂、聚乙烯树脂、聚氟乙烯树脂、聚偏氟乙稀树脂、聚三氟乙烯树脂、聚六氟丙烯树脂、偏氟乙烯和丙烯酸类单体的共聚物、偏氟乙烯和氟乙烯的共聚物、含氟三元共聚物(例如,四氟乙烯、偏氟乙烯和非氟化物单体的三元共聚物)、和有机硅树脂。这些可单独或组合使用。
基于氨基的树脂的实例包括脲-甲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苯并胍胺树脂、脲树脂、聚酰胺树脂、和环氧树脂。基于聚乙烯基的树脂的实例包括丙烯酰基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腈、聚乙酸乙烯酯、聚乙烯醇和聚乙烯醇缩丁醛。基于聚苯乙烯的树脂的实例包括聚苯乙烯和苯乙烯-丙烯酰基共聚物。卤化烯烃树脂的实例包括聚氯乙烯。基于聚酯的树脂的实例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此外,如果必要,树脂层可包含导电粉末。导电粉末的材料的实例包括金属、炭黑、氧化钛、氧化锡和氧化锌。导电粉末的平均粒径优选为1μm或更小。当其平均粒径大于1μm时,可难以控制电阻。
树脂层可例如通过如下形成:通过将有机硅树脂等溶解在溶剂中而制备涂覆液,通过常规的涂覆方法将涂覆液施加在芯表面上,干燥和烘焙涂覆液。涂覆方法的实例包括浸涂、喷涂和刷涂。
溶剂取决于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而没有任何限制,且其实例包括甲苯、二甲苯、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溶纤剂和乙酸丁酯。
烘焙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为外部加热或内部加热的烘焙方法。烘焙方法的实例包括使用固定式电炉、流动式电炉、旋转电炉、燃烧器电炉、或微波的方法。
载体中树脂层的量优选为0.01质量%-5.0质量%。当树脂层的量小于0.01质量%时,在芯颗粒的表面上可能无法形成均匀的树脂层。当其量大于5.0质量%时,所得树脂层的厚度过厚,使得所得载体可导致聚集,以致可能无法得到均匀的载体颗粒。
在其中本发明的调色剂用作双组分显影剂的情况下,将调色剂与载体混合。显影剂中载体和调色剂的混合比优选地使得相对于100质量份载体,调色剂的量为1质量份-10质量份。
本发明的调色剂和显影剂具有优异的低温定影性、和期望的耐反印性,并且能够长期形成具有优异清晰度的高品质图像而不导致结晶聚酯树脂的成膜。因此,所述调色剂特别适合用于调色剂容器、和显影剂,并且所述调色剂和所述显影剂特别适合用在处理盒和成像设备中,和用于成像方法。
关于其中使用本发明调色剂的成像设备的定影部件,合适地使用装备有辊定影系统或带定影系统的定影部件。
实施例
下文中将解释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这些实施例绝对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实施例和对比例中,调色剂的DSC测量,以及对结晶聚酯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具有500或更小的数均分子量(Mn)的结晶聚酯树脂的比例、具有1,000或更小的数均分子量(Mn)的结晶聚酯树脂的比例、调色剂的酸值、调色剂的羟值、调色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结晶聚酯树脂的熔点、蜡的熔点、及调色剂的体均粒径(Dv)和粒度分布(Dv/Dn)的测量以如下方式进行。
<调色剂的DSC测量>
调色剂的该测量以如下方式进行。
对于该测量,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SystemQ-200(由TAINSTRUMENTSJAPANINC.制造)。首先,向铝样品容器中加入约5mg调色剂,并且将托架单元设置在电炉中。将样品容器置于托架单元上,并且设置在电炉中。接着,在氮气气氛(流速:50mL/min)中,将样品以1℃/min的升温速率、60秒的温度调制周期、0.159℃的温度调制幅度从-20℃加热至150℃。之后,将样品以10℃/min的降温速率从150℃冷却至0℃。在该过程中,用差示扫描量热仪(Q-200,TAINSTRUMENTSJAPANINC.)测量样品的DSC曲线。从所获得的DSC曲线,选择初始升温期间的DSC曲线的吸热峰,并且计算曲线在如下位置处的温度宽度:其高度为从基线到吸热峰的顶部的高度的1/3。峰温度为吸热峰(热流(W/g)值为负的方向表示吸热)的顶部峰温度。
“开始温度X”为在基线与在由吸热峰导出的吸热峰的峰曲线给出最大导数的点处引出的切线之间的交点处的温度(参见图1)。
“结束温度Y”是,与对应于吸热开始的开始温度相比,在基线与表明吸热结束的峰曲线上的点之间的交点处的温度(参见图1)。
<结晶聚酯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具有500或更小的数均分子量(Mn)的结晶聚酯树脂的比例、具有1,000或更小的数均分子量(Mn)的结晶聚酯树脂的比例>
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量装置:GPC-8220GPC(TosohCorporation)
柱:TSKgelSuperHZM-H,15cm,三根连接的柱(TosohCorporation)
温度:40℃
溶剂:THF
流速:0.35mL/min
样品:提供0.4mL0.15%样品
样品的预处理:将样品溶解在四氢呋喃(含稳定剂的THF,由WakoChemicalIndustries,Ltd.制造)中,以得到0.15质量%的浓度,然后将所得溶液通过具有0.2μm的孔尺寸的过滤器过滤,并使用来自该过滤的滤液作为样品。通过供应100μL该四氢呋喃(THF)样品溶液进行测量。对于样品分子量的测量,由从若干单分散聚苯乙烯标准样品制作的校准曲线的对数值和计数的数量之间的关系计算样品的分子量分布。作为用于制作校准曲线的标准聚苯乙烯样品,使用SHOWADENKOK.K.的ShowdexSTANDARDStd.No.S-7300、S-210、S-390、S-875、S-1980、S-10.9、S-629、S-3.0和S-0.580,以及甲苯。作为检测器,使用折射率(RI)检测器。
<酸值和羟值的测量>
酸值(AV)和羟值(OHV)以具体如下的方式测定。注意,在其中样品不溶解的情况下,使用溶剂,例如,二氧六环或四氢呋喃(THF)。
测量装置:电位自动滴定仪DL-53(Mettler-ToledoK.K.的产品)
使用的电极:DG113-SC(Mettler-ToledoK.K.的产品)
分析软件:LabXLightVersion1.00.000
装置的校准:120mL甲苯和30mL乙醇的混合溶剂
测量温度:23℃
测量条件如下:
搅拌
速率[%]25
时间[s]15
EQP滴定
滴定剂/传感器
滴定剂CH3ONa
浓度[mol/L]0.1
传感器DG115
测量单位mV
预分配到体积
体积[mL]1.0
等待时间[s]0
滴定剂添加动态
dE(设定)[mV]8.0
dV(最小)[mL]0.03
dV(最大)[mL]0.5
测量模式平衡控制
dE[mV]0.5
dt[s]1.0
t(最小)[s]2.0
t(最大)[s]20.0
识别
阈值100.0
仅最速突越否
范围无
趋势无
终止
最大体积[mL]10.0
电位无
斜率无
在n次EQP之后是
n=1
组合终止条件无
评价
程序标准
电位1无
电位2无
停止以进行再评价否
-酸值的测量方法-
酸值根据JISK0070-1992中规定的测量方法在以下条件下测量。
样品的制备:将0.5g调色剂(0.3g的可溶于乙酸乙酯的组分)加入到120mL甲苯中,并且将混合物在室温(23℃)搅拌约10小时,从而使样品溶解。向其中进一步加入30mL乙醇,从而制备样品溶液。
对于酸值的测量,可通过上述装置进行计算。具体地,其以以下方式计算。
将样品溶液用预先标定的N/10氢氧化钾/醇溶液滴定,然后由该醇钾液体的消耗量计算酸值。
酸值=KOH(摩尔数)×N×56.1/样品质量(N为(N/10)KOH的系数)
-羟值的测量方法-
在100mL量瓶中精确地称取样品(0.5g),然后向其中加入5mL乙酰化试剂。之后,将量瓶在设定为100℃±5℃的热水浴中加热1小时-2小时,然后从该热水浴取出并且使其冷却。然后,摇动该量瓶以使乙酸酐分解。为了使乙酸酐完全分解,将该量瓶在该热水浴中再次加热10分钟或更长,之后将该量瓶从该热水浴取出并且使其冷却。之后,用有机溶剂充分地洗涤瓶壁。用N/2氢氧化钾乙醇溶液使用所述电极对该液体进行电位滴定,从而确定羟值(按照JISK0070-1966)。
<玻璃化转变温度(Tg)>
玻璃化转变温度(Tg)具体地以如下方式测定。作为测量装置,使用ShimadzuCorporation的DSC-60和TA-60WS,并且测量在以下测量条件下进行。
[测量条件]
样品容器:铝样品盘(具有盖)
样品量:5mg
参比:铝样品盘(容纳10mg氧化铝)
气氛:氮气(流速50mL/min)
温度条件
开始温度:20℃
升温速率:10℃/min
结束温度:150℃
保持时间:无
降温速率:10℃/min
结束温度:20℃
保持时间:无
升温速率:10℃/min
结束温度:150℃
使用ShimadzuCorporation的数据分析软件(TA-60,1.52版)对测量的结果进行分析。分析方法如下:以在DrDSC曲线上在最低温度侧显示最大峰的点作为中心,指定±5℃的范围,其中DrDSC曲线是二次升温的DSC微分曲线。然后,通过使用该分析软件的峰分析功能获得峰温度。接着,通过使用该分析软件的峰分析功能,在DSC曲线的峰温度+5℃和-5℃的范围上获得DSC曲线的最大吸热温度。此处所指示的温度对应玻璃化转变温度(Tg)。<调色剂的体均粒径(Dv)和粒度分布(Dv/Dn)的测量>
调色剂的体均粒径(Dv)和数均粒径(Dn)通过如下确定:通过颗粒分析仪(CoulterMultisizerIII,由BeckmanCoulter,Inc.制造)使用100μm的孔直径对调色剂进行测量,并且使用分析软件(BeckmanCoulterMultisizer3Version3.51)进行分析。
具体地,向100mL玻璃烧杯中加入0.5mL10质量%表面活性剂(烷基苯磺酸盐,NeogenSC-A,由Dai-IchiKogyoSeiyakuCo.,Ltd.制造),和向其中加入0.5g各调色剂并且通过微刮勺搅拌,之后加入80mL离子交换水。将所获得的分散液用超声波分散器(W-113MK-II,由HondaElectronicsCo.,Ltd.制造)分散10分钟。通过MultisizerIII,使用ISOTONIII(BeckmanCoulter,Inc.)作为试剂对所获得的分散液进行测量。对于该测量,滴加调色剂样品分散液,使得该装置显示浓度为8%±2%。在该测量方法中,考虑到粒径的测量结果再现性,重要的是将浓度设置为8%±2%。只要浓度在该范围内,则在粒径方面不会出现错误。
<结晶聚酯树脂和蜡的熔点>
结晶聚酯树脂和蜡的熔点是通过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TG-DSC系统TAS-100(由RigakuCorporation制造)测量最大吸热峰而确定的。
(制造例1)
-结晶聚酯树脂1的合成-
向装备有氮气引入管、排水管、搅拌器和热电偶的5L四颈烧瓶中加入2,500g1,12-癸二醇、2,330g1,8-辛二酸和2.9g对苯二酚,并且使该混合物在180℃反应30小时,然后在200℃反应10小时,之后在8.3kPa下反应15小时,从而合成结晶聚酯树脂1。
对获得的结晶聚酯树脂1进行熔点、重均分子量(Mw)、其具有500或更小的数均分子量(Mn)的比例、其具有1,000或更小的数均分子量(Mn)的比例、酸值、和羟值的测量。结果示于表1中。
(制造例2)
-结晶聚酯树脂2的合成-
向装备有氮气引入管、排水管、搅拌器和热电偶的5L四颈烧瓶中加入2,500g1,12-癸二醇、2,330g1,8-辛二酸和6.9g对苯二酚,并且使该混合物在180℃反应10小时,然后将该混合物加热到200℃并且反应4小时,之后在8.3kPa反应5小时,从而合成结晶聚酯树脂2。
对获得的结晶聚酯树脂2进行熔点、重均分子量(Mw)、其具有500或更小的数均分子量(Mn)的比例、其具有1,000或更小的数均分子量(Mn)的比例、酸值、和羟值的测量。结果示于表1中。
(制造例3)
-结晶聚酯树脂3的合成-
向装备有氮气引入管、排水管、搅拌器和热电偶的5L四颈烧瓶中加入2,500g1,12-癸二醇、2,330g1,8-辛二酸和8.9g对苯二酚,并且使该混合物在180℃反应6小时,然后将该混合物加热到200℃并且反应3小时,之后在8.3kPa反应4小时,从而合成结晶聚酯树脂3。
对所获得的结晶聚酯树脂3进行熔点、重均分子量(Mw)、其具有500或更小的数均分子量(Mn)的比例、其具有1,000或更小的数均分子量(Mn)的比例、酸值、和羟值的测量。结果示于表1中。
(制造例4)
-结晶聚酯树脂4的合成-
向装备有氮气引入管、排水管、搅拌器和热电偶的5L四颈烧瓶中加入2,160g富马酸、2,320g1,6-己二醇和3.9g对苯二酚,并且使该混合物在180℃反应15小时,然后将该混合物加热到200℃并且反应5小时,之后在8.3kPa反应4小时,从而合成结晶聚酯树脂4。
对所获得的结晶聚酯树脂4进行熔点、重均分子量(Mw)、其具有500或更小的数均分子量(Mn)的比例、其具有1,000或更小的数均分子量(Mn)的比例、酸值、和羟值的测量。结果示于表1中。
表1
(实施例1-1)
-非晶聚酯树脂1的合成-
向装备有氮气引入管、排水管、搅拌器和热电偶的5L四颈烧瓶中加入229质量份双酚A环氧乙烷2摩尔加合物、529质量份双酚A环氧丙烷3摩尔加合物、100质量份间苯二甲酸、108质量份对苯二甲酸、46质量份己二酸和2质量份氧化二丁基锡。使该混合物在常压下在230℃反应10小时,并且进一步地在10mmHg-15mmHg的降低的压力下再反应5小时。反应之后,向反应容器中加入30份偏苯三甲酸酐,并且使该混合物在常压下在180℃反应3小时,从而合成非晶聚酯树脂1。
所获得的非晶聚酯树脂1具有1,800的数均分子量(Mn)、5,500的重均分子量(Mw)、50℃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20mgKOH/g的酸值。
-聚酯预聚物的合成-
向装备有冷凝器、搅拌器和氮气引入管的反应容器中加入682质量份双酚A环氧乙烷2摩尔加合物、81质量份双酚A环氧丙烷2摩尔加合物、283质量份对苯二甲酸、22质量份偏苯三甲酸酐和2质量份氧化二丁基锡。使所得混合物在常压下在230℃反应8小时并且进一步在10mmHg-15mmHg的降低的压力下反应5小时,从而合成中间聚酯1。
所获得的中间聚酯1具有2,100的数均分子量(Mn)、9,500的重均分子量(Mw)、55℃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0.5mgKOH/g的酸值和51mgKOH/g的羟值。
接着,向装备有冷凝器、搅拌器和氮气引入管的反应容器中加入410质量份中间聚酯1、89质量份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500质量份乙酸乙酯,并且使该混合物在100℃反应5小时,从而合成预聚物1。预聚物1中包含的游离异氰酸酯的量为1.53质量%。
-酮亚胺的合成-
向装备有搅拌棒和温度计的反应容器中加入170质量份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75质量份甲基乙基酮,并且使该混合物在50℃反应5小时,从而合成酮亚胺化合物1。酮亚胺化合物1的胺值为418。
-母料(MB)的制备-
用亨舍尔混合器(MitsuiMiningCo.,Ltd的产品)将水(1,200质量份)、炭黑(Printex35,Degussa的产品)[DBP吸油值=42mL/100mg,pH=9.5](540质量份)和所合成的非晶聚酯1(1,200质量份)混合在一起。将所得混合物用双辊磨机在150℃捏合30分钟,然后辊压、冷却和用粉碎机粉碎,从而制造母料1。
-油相的制备-
向装备有搅拌棒和温度计的容器中加入378质量份所合成的非晶聚酯树脂1、110质量份微晶蜡(Hi-Mic-1090,由NipponSeiroCo.,Ltd.制造,熔点:68℃)、22质量份带电控制剂(CCA)(水杨酸金属络合物E-84,由OrientChemicalIndustries,Ltd.制造)和947质量份乙酸乙酯,并且在搅拌的情况下将混合物加热至80℃。所得混合物保持其温度在80℃5小时,然后用1小时冷却至30℃。随后,向该反应容器中加入500质量份母料1和500质量份乙酸乙酯,之后将该混合物混合1小时,从而制备原料溶液1。
将所获得的原料溶液1(1,324质量份)倒入容器中,并且用珠磨机(ULTRAVISCOMILL,由AIMEXCO.,Ltd.制造)在以下条件下分散炭黑和蜡:1kg/h的液体进料速率,6m/s的圆盘圆周速度,0.5mm锆珠填充至80体积%,和3遍。接着,向其中加入所合成的非晶聚酯1的65质量%乙酸乙酯溶液(1,042.3质量份),并且用所述珠磨机在以上条件下通过一次,从而获得颜料-蜡分散液1。
所获得的颜料-蜡分散液1的固体含量为50质量%。
-结晶聚酯分散液1的制备-
向20L金属容器中加入1,600g所合成的结晶聚酯树脂1和11,200g乙酸乙酯,并且将混合物在75℃加热以使其中的结晶聚酯树脂1溶解,之后将所得溶液在冰-水浴中以27℃/min的速率骤冷。所得物通过珠磨机(LMZ2,由AshizawaFinetechLtd.制造)在以下条件下分散,从而制备结晶聚酯分散液1:0.3mm-锆珠填充至85体积%,20遍,并且珠磨机轴的密封液的温度为18℃。
-结晶聚酯分散液2的制备-
以与结晶聚酯分散液1的制备中相同的方式制备结晶聚酯分散液2,条件是将结晶聚酯树脂1用结晶聚酯树脂2代替。
-结晶聚酯分散液3的制备-
以与结晶聚酯分散液1的制备中相同的方式制备结晶聚酯分散液3,条件是将结晶聚酯树脂1用结晶聚酯树脂3代替。
-结晶聚酯分散液4的制备-
以与结晶聚酯分散液1的制备中相同的方式制备结晶聚酯分散液4,条件是将结晶聚酯树脂1用结晶聚酯树脂4代替。
-有机颗粒乳液的合成-
向装备有搅拌棒和温度计的反应容器中加入水683质量份、甲基丙烯酸-环氧乙烷加合物的硫酸酯的钠盐(ELEMINOLRS-30,由SanyoChemicalIndustries,Ltd.制造)11质量份、苯乙烯138质量份、甲基丙烯酸138质量份和过硫酸铵1质量份,并且将所得混合物以400rpm搅拌15分钟,以制备白色乳液。加热该获得的乳液,直至内部体系温度达到75℃,之后反应5小时。随后,向该反应混合物中加入1质量%过硫酸铵水溶液(30质量份),之后在75℃陈化5小时,从而制备乙烯基树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环氧乙烷加合物的硫酸酯的钠盐的共聚物)的水性分散液(细颗粒分散液1)。
通过粒度分布分析仪(LA-920,由Horiba,Ltd.制造)对所制备的细颗粒分散液1进行体均粒径的测量。其体均粒径为0.14μm。将部分细颗粒分散液1干燥以分离树脂组分。
-水相的制备-
将水(990质量份)、83质量份颗粒分散液1、37质量份48.5%十二烷基二苯基醚二磺酸钠水溶液(ELEMINOLMON-7,SanyoChemicalIndustriesLtd.的产品)和90质量份乙酸乙酯混合在一起并且搅拌以获得不透明的白色液体,其用作水相1。
-乳化和溶剂的除去-
向容器中加入664质量份所制备的颜料-蜡分散液1、109.4质量份所合成的预聚物1、73.9质量份所制备的结晶聚酯分散液1、和4.6质量份所合成的酮亚胺化合物1,将混合物用TK均混器(由TokushuKikaKogyoCo.,Ltd.制造)以5,000rpm混合1分钟。之后,向容器中加入1,200质量份水相1,并且将所得混合物使用TK均混器以13,000rpm混合20分钟,从而制造乳化淤浆1。
向装备有搅拌器和温度计的容器中加入乳化淤浆1,之后在30℃从乳化淤浆1除去溶剂8小时,并且在45℃陈化4小时,从而制造分散淤浆1。
-洗涤和干燥-
将分散淤浆1(100质量份)在降低的压力下过滤,然后经历下述的一系列处理(1)-(4):
(1):向滤饼中加入离子交换水(100质量份),并且将混合物用TK均混器混合(在12,000rpm下,10分钟),之后过滤;
(2):向(1)中获得的滤饼中加入10%氢氧化钠水溶液(100质量份),并且将混合物用TK均混器混合(在12,000rpm下,30分钟),之后在降低的压力下过滤;
(3):向(2)中获得的滤饼中加入10%盐酸(100质量份),并且将混合物用TK均混器混合(在12,000rpm下,10分钟),之后过滤;和
(4):向(3)中获得的滤饼中加入离子交换水(300质量份),并且将混合物用TK均混器混合(在12,000rpm下,10分钟),之后过滤,并且该操作进行两次,从而产生滤饼1。
将滤饼1用空气循环干燥器在45℃干燥48小时,然后使其通过具有75μm筛目大小的筛子,从而制备调色剂1-1。
所获得的调色剂1-1具有5.3μm的体均粒径(Dv)、4.7μm的数均粒径(Dn)、和1.12的Dv/Dn。
(实施例1-2)
以与实施例1-1中相同的方式制造实施例1-2的调色剂1-2,条件是在乳化和溶剂的除去中将结晶聚酯分散液1改变为结晶聚酯分散液2。
(实施例1-3)
以与实施例1-1中相同的方式制造实施例1-3的调色剂1-3,条件是在油相的制备中,将微晶蜡(Hi-mic-1090,由NipponSeiroCo.,Ltd.制造,熔点:68℃)用微晶蜡(BeSquare180white,由TOYOADLCORPORATION制造,熔点:62℃)代替。
(实施例1-4)
以与实施例1-1中相同的方式制造实施例1-4的调色剂1-4,条件是将在乳化和溶剂的除去中使用的预聚物1的量从109.4质量份改变为87.5质量份。
(实施例1-5)
以与实施例1-1中相同的方式制造实施例1-5的调色剂1-5,条件是将在乳化和溶剂的除去中使用的预聚物1的量从109.4质量份改变为127.6质量份。
(实施例1-6)
以与实施例1-5中相同的方式制造实施例1-6的调色剂1-6,条件是在油相的制备中,将微晶蜡(Hi-mic-1090,由NipponSeiroCo.,Ltd.制造,熔点:68℃)用微晶蜡(BeSquare180white,由TOYOADLCORPORATION制造,熔点:62℃)代替。
(实施例1-7)
以与实施例1-1中相同的方式制造实施例1-7的调色剂1-7,条件是在乳化和溶剂的除去中,将结晶聚酯分散液1用结晶聚酯分散液4代替。
(对比例1-1)
以与实施例1-1中相同的方式制造对比例1-1的调色剂1-8,条件是在乳化和溶剂的除去中,将结晶聚酯分散液1用结晶聚酯分散液3代替。
(对比例1-2)
以与实施例1-1中相同的方式制造对比例1-2的调色剂1-9,条件是在油相的制造中,将微晶蜡(Hi-mic-1090,由NipponSeiroCo.,Ltd.制造,熔点:68℃)用石蜡(HNP-9,由NipponSeiroCo.,Ltd.制造,熔点:76℃)代替。
(对比例1-3)
以与实施例1-1中相同的方式制造对比例1-3的调色剂1-10,条件是将在乳化和溶剂的除去中使用的预聚物1的量从109.4质量份改变为58.3质量份。
(对比例1-4)
以与实施例1-1中相同的方式制造对比例1-4的调色剂1-11,条件是将在乳化和溶剂的除去中使用的预聚物1的量从109.4质量份改变为182.3质量份。
(对比例1-5)
以与实施例1-1中相同的方式制造对比例1-5的调色剂1-12,条件是在结晶聚酯分散液1的制备中,将珠磨机轴的密封液的温度从18℃改变为35℃。
-用外部添加剂处理-
向100质量份所获得的各调色剂中加入0.7质量份疏水性二氧化硅和0.3质量份疏水性氧化钛,并且通过亨舍尔混合器混合,以用外部添加剂进行处理,从而由以上制备的调色剂制造经外部添加剂处理的调色剂。
-显影剂的制造-
将各经外部添加剂处理的调色剂(5质量%)与95质量%的铜-锌铁氧体载体(用有机硅树脂包覆,并且具有40μm的平均粒径)混合,从而制备显影剂。
以如下方式评价所获得的调色剂和显影剂的各种特性。结果示于表2-1和2-2中。
<定影性>
对复印机MF2200(RicohCompanyLimited)的定影部进行改造以采用TEFLON(注册商标)辊作为定影辊,并且使用该经改造的复印机,用6200型纸张(RicohCompany,Ltd.的产品)进行印刷试验。
特别地,通过改变定影温度确定冷反印温度(最低定影温度)和热反印温度(最高定影温度)。
最低定影温度的评价条件如下设置:供纸的线速度:120mm/秒-150mm/秒,表面压力:1.2kgf/cm2和辊隙宽度:3mm。
最高定影温度的评价条件如下设置:供纸的线速度:50mm/秒,表面压力:2.0kgf/cm2和辊隙宽度:4.5mm。
-最低定影温度的评价标准-
A:110℃或更低
B:高于110℃,但是为115℃或更低
C:高于115℃,但是为120℃或更低
D:高于120℃
-最高定影温度的评价标准-
A:185℃或更高
B:175℃或更高但低于185℃
C:170℃或更高但低于175℃
D:低于170℃
<耐热存储稳定性>
在将各调色剂在50℃存储8小时之后,使调色剂通过42目的筛子2分钟,并且测量调色剂在金属丝网上的残留率。注意,具有越好的耐热存储稳定性的调色剂得到越小的残留率。
[评价标准]
A:低于10%的残留率
B:10%或更高、但低于20%的残留率
C:20%或更高、但低于30%的残留率
D:30%或更高的残留率
<图像评价>
将供应瓶用各调色剂填充,并且在30℃和60%RH存储4星期。使用该显影剂和调色剂供应瓶通过每分钟可输出45张(A4尺寸)的成像设备(RicohCompanyLimited的ImagioNeo450)在100张上连续印刷实地图像。基于以下标准对所得图像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
A:均匀且优异的实地图像
B:略微观察到宽度小于0.3mm的白线,但是其在实地图像中未清楚地显示。
C:观察到宽度为0.3mm或更大的白线,并且在100张中的少于20张上的实地图像中观察到白线。
D:观察到宽度0.3mm或更大的白线,并且在100张中的20张或更多张上的实地图像中观察到白线。
<成膜性的评价>
作为被调色剂中包含的蜡污染的其它部件的评价,使用数码全色复合机(ImagioMPC5000,由RicohCompanyLimited制造)在50,000张上印刷具有5%成像率(相对于印刷纸的面积,所印刷的调色剂图像具有5%的面积)的图像。之后,目视观察显影辊或感光体上是否出现调色剂成膜的状况,并且基于以下标准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
A:没有观察到成膜.
B:几乎未辨认出线形状的成膜。
C:在部件的部分上辨认出线形状的成膜。
D:在整个部件上观察到成膜。
<总的评价>
基于以下标准对由以上获得的评价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I:评价结果具有2个或更多的“A“并且没有“D”。
II:评价结果具有1个或更多的“A”并且没有“D”。
III:评价结果具有1个或更多的“D”。
表2-1
开始温度X(℃) 结束温度Y(℃) Y-X(℃) 体均粒径Dv(μm) Dv/Dn
实施例1-1 45 90 45 5.3 1.12
实施例1-2 43 90 47 5.1 1.11
实施例1-3 45 86 41 5.1 1.13
实施例1-4 42 91 49 5.3 1.1
实施例1-5 50 89 39 4.9 1.14
实施例1-6 49 85 35 5.0 1.12
实施例1-7 47 92 35 5.3 1.15
对比例1-1 39 90 51 5.1 1.12
对比例1-2 41 70 29 5.1 1.13
对比例1-3 38 90 52 5.4 1.09
对比例1-4 56 90 34 5.3 1.17
对比例1-5 32 91 59 5.2 1.16
表2-2
(实施例2-1)
-非晶聚酯树脂2的合成-
向已经加热和干燥的双颈烧瓶中加入作为原料的780摩尔份的聚氧丙烯(2,2)-2,2-双(4-羟基苯基)丙烷、18摩尔份的聚氧乙烯(2,2)-2,2-双(4-羟基苯基)丙烷、47摩尔份的对苯二甲酸、24摩尔份的富马酸和24摩尔份的正十二碳烯基琥珀酸,和作为催化剂的氧化二丁基锡,并且在引入氮气以保持惰性气氛的同时加热。之后,使混合物反应以在230℃进行共缩聚反应12小时,之后在230℃逐渐降低压力,从而合成非晶聚酯树脂2。
所获得的非晶聚酯树脂2具有6,700的数均分子量(Mn)、17,400的重均分子量(Mw)、61℃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14mgKOH/g的酸值。
-调色剂材料的配方-
粘合剂树脂:结晶聚酯树脂1(8质量份)
粘合剂树脂:非晶聚酯树脂2(86质量份)
着色剂:炭黑C-44(由MitsubishiChemicalCorporation制造,平均粒径:24nm,BET比表面积:125m2/g)(7质量份)
带电控制剂(CCA):BONTRONE-84(由ORIENTCHEMICALINDUSTRIESCO.,LTD制造)(1质量份)
微晶蜡:Hi-mic-1090(由NipponSeiroCo.,Ltd.制造,熔点:68℃)(6质量份)
使用超级混合器(SMV-200,由KAWATAMFGCo.Ltd.制造),将以上配方的材料充分混合,从而获得用于调色剂的材料的混合物,即调色剂材料。将所获得的调色剂材料通过原料供应料斗供应至Buss共捏合机(TCS-100,Buss),并且以120kg/h的进料速率捏合。
将所获得的捏合产物辊压和冷却,然后通过锤磨机粗略地研磨,之后通过射流研磨机(I-20JetMill,由NipponPneumaticMfg.Co.,Ltd.制造)精细研磨。之后,通过风力式分级器(DS-20,DS-10分离器,由NipponPneumaticMfg.Co.,Ltd.制造)对所得物进行细粉末的分级。然后,将由该分级获得的产物在50℃放置24小时以进行退火。以此方式,制得实施例2-1的调色剂2-1。
(实施例2-2)
以与实施例2-1中相同的方式制造实施例2-2的调色剂2-2,条件是将调色剂材料中的微晶蜡(Hi-mic-1090,由NipponSeiroCo.,Ltd.制造,熔点:68℃)用微晶蜡(BeSquare180white,由TOYOADLCORPORATION制造,熔点:62℃)代替。
(对比例2-1)
以与实施例2-1中相同的方式制造对比例2-1的调色剂2-3,条件是将调色剂材料中的微晶蜡(Hi-mic-1090,由NipponSeiroCo.,Ltd.制造,熔点:68℃)用石蜡(HNP-9,由NipponSeiroCo.,Ltd.制造,熔点:76℃)代替。
(对比例2-2)
以与实施例2-1中相同的方式制造对比例2-2的调色剂2-4,条件是不进行退火(在50℃放置24小时)。
-用外部添加剂处理-
向100质量份各获得的调色剂中加入0.7质量份疏水性二氧化硅和0.3质量份疏水性氧化钛,并且通过亨舍尔混合器混合以用外部添加剂进行处理,从而由以上制备的调色剂制造经外部添加剂处理的调色剂。
-显影剂的制造-
将各经外部添加剂处理的调色剂(5质量%)与95质量%的铜-锌铁氧体载体(其用有机硅树脂包覆,并且具有40μm的平均粒径)混合,从而制备显影剂。
以与实施例1-1到1-7和对比例1-1到1-5中相同的方式评价所获得的调色剂和显影剂各自的各种特性。结果示于表3-1到3-2中。
表3-1
开始温度X(℃) 结束温度Y(℃) Y-X(℃) 体均粒径Dv(μm) Dv/Dn
实施例2-1 54 90 36 6.1 1.25
实施例2-2 49 91 42 6.3 1.26
对比例2-1 50 75 25 6.2 1.25
对比例2-2 27 88 61 6.5 1.27
表3-2
(实施例3-1)
-结晶聚酯分散液5的制备-
向不锈钢烧杯中加入180份结晶聚酯树脂1和585份去离子水,并且通过将该烧杯置于热浴中而将混合物加热至95℃。
当结晶聚酯树脂1溶解于水中并且溶液变得澄清时,向溶液中加入1%铵水以将其pH调节为7.0,同时通过T.K.ROBOMIX(由PRIMIXCorporation制造)以10,000rpm搅拌。随后,通过滴加20质量份的水溶液(其通过稀释0.8质量份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NEOGENR-K,由Dai-ichiKogyoSeiyakuCo.,Ltd.制造)和0.2质量份非离子型乳化剂(EMULGEN950,由KaoCorporation制造)的混合物获得)进行乳化分散,从而制备结晶聚酯分散液5(固体含量:11.9质量%),其具有0.22μm的体均粒径。
-非晶聚酯分散液2的制备-
以与结晶聚酯分散液5的制备中相同的方式制备非晶聚酯分散液2(固体含量:12.3质量%),条件是将结晶聚酯树脂1用非晶聚酯树脂2代替。
-颜料分散液的制备-
向容器中加入20质量份炭黑(MA100S,由MitsubishiChemicalCorporation制造)、80质量份离子交换水和4.0质量份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NEOGENR-K,由Dai-ichiKogyoSeiyakuCo.,Ltd.制造),并且通过珠磨机(ULTRAVISCOMILL,由AIMEXCO.,Ltd.制造)在以下条件下分散颜料:1kg/h的液体进料速率,6m/s的圆盘圆周速度,0.3mm锆珠填充至80体积%,和15遍,从而获得颜料分散液1(固体含量:19.8质量%),其具有0.07μm的体均粒径。
-蜡分散液的制备-
将蜡(Hi-mic-1090,NipponSeiroCo.,Ltd.,熔点:68℃)(20份)、80份离子交换水、和4份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NEOGENR-K,由Dai-ichiKogyoSeiyakuCo.,Ltd.制造)混合在一起并且在搅拌的同时将该混合物加热至95℃,并且将温度在95℃保持1小时。之后,将所得物冷却,并且通过珠磨机(ULTRAVISCOMILL,由AIMEXCO.,Ltd.制造)在以下条件下将蜡分散在其中:1kg/h的液体进料速率,6m/s的圆盘圆周速度,0.3mm锆珠填充至80体积%,和25遍,从而制备蜡分散液1(固体含量:20.8质量%),其具有0.15μm的体均粒径。
-带电控制剂(CCA)分散液的制备-
向容器中加入5质量份带电控制剂(CCA)(BONTRONE-84,由OrientChemicalIndustriesCo.,Ltd.制造)、95质量份离子交换水和0.5质量份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NEOGENR-K,由Dai-ichiKogyoSeiyakuCo.,Ltd.制造),并且通过珠磨机(ULTRAVISCOMILL,由AIMEXCO.,Ltd.制造)在以下条件下将带电控制剂分散在其中:1kg/h的液体进料速率,6m/s的圆盘圆周速度,0.3mm锆珠填充至80体积%,和5遍,从而获得带电控制剂(CCA)分散液1(固体含量:4.8质量%)。
<调色剂的制备方法>
将以下组分混合并且通过分散器在25℃搅拌2小时。
颜料分散液135.4质量份
带电控制剂(CCA)分散液120.8质量份
结晶聚酯分散液567.2质量份
非晶聚酯分散液2634.1质量份
蜡分散液128.8质量份
将所得分散液加热至60℃,并且用铵将其pH调节至7.0。然后,将该分散液进一步加热至90℃,并且保持该温度6小时。之后,将该分散液冷却至50℃,并且将温度在50℃保持24小时以进行退火,从而获得分散淤浆2。
将分散淤浆2(100份)在降低的压力下过滤,然后进行下述的一系列处理(1)-(3):
(1):向滤饼中加入离子交换水(100份),之后用TK均混器混合(12,000rpm,10分钟),然后过滤;
(2):向(1)中获得的滤饼中加入10%盐酸以将其pH调节至2.8,之后用TK均混器混合(12,000rpm,10分钟),然后过滤;和
(3):向(2)中获得的滤饼中加入离子交换水(300份),之后用TK均混器混合(12,000rpm,10分钟),然后过滤,并且该操作进行两次,从而产生滤饼2。
将滤饼2用空气循环干燥器在45℃干燥48小时,然后使其通过具有75μm筛目大小的筛子,从而制备调色剂3-1,其具有5.9μm的体均粒径Dv和1.17的Dv/Dn。
(实施例3-2)
以与实施例3-1中相同的方式制造实施例3-2的调色剂3-2,条件是在蜡分散液的制备中,将微晶蜡(Hi-mic-1090,由NipponSeiroCo.,Ltd.制造,熔点:68℃)用微晶蜡(BeSquarel80white,由TOYOADLCORPORATION制造,熔点:62℃)代替。
(对比例3-1)
以与实施例3-1中相同的方式制造对比例3-1的调色剂3-3,条件是在蜡分散液的制备中,将微晶蜡(Hi-mic-1090,由NipponSeiroCo.,Ltd.制造,熔点:68℃)用石蜡(HNP-9,由NipponSeiroCo.,Ltd.制造,熔点:76℃)代替。
(对比例3-2)
以与实施例3-1中相同的方式制造对比例3-2的调色剂3-4,条件是不进行退火(在50℃放置24小时)。
-用外部添加剂处理-
向100质量份各获得的调色剂中加入0.7质量份疏水性二氧化硅和0.3质量份疏水性氧化钛,并且通过亨舍尔混合器混合以用外部添加剂进行处理,从而由以上制备的调色剂制造经外部添加剂处理的调色剂。
-显影剂的制造-
将各经外部添加剂处理的调色剂(5质量%)与95质量%的铜-锌铁氧体载体(其用有机硅树脂包覆,且具有40μm的平均粒径)混合,从而制备显影剂。
以与实施例1-1到1-7和对比例1-1到1-5中相同的方式评价所获得的调色剂和显影剂各自的各种特性。结果示于表4-1到4-2中。
表4-1
开始温度X(℃) 结束温度Y(℃) Y-X(℃) 体均粒径Dv(μm) Dv/Dn
实施例3-1 53 89 36 5.8 1.17
实施例3-2 48 90 42 5.9 1.16
对比例3-1 51 73 22 6.1 1.19
对比例3-2 27 88 61 5.7 1.21
表4-2
本发明的调色剂和显影剂具有优异的低温定影性和耐反印性,并且能够长期形成具有优异清晰度的高品质图像而不导致结晶聚酯树脂的成膜。因此,所述调色剂和显影剂可适宜地用于高品质电子照相成像中。

Claims (17)

1.调色剂,包含:
粘合剂树脂;
着色剂;
脱模剂;和
结晶聚酯树脂,
其中所述调色剂满足以下式(1)-(3):
40℃≤X≤55℃式(1)
85℃≤Y≤92℃式(2)
35℃≤Y-X≤50℃式(3)
其中X是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量的所述调色剂的差示扫描量热(DSC)曲线上吸热峰的开始温度和Y是所述吸热峰的结束温度,
其中开始温度X表示调色剂中的结晶聚酯树脂的吸热开始温度,和结束温度Y表示调色剂中的脱模剂的吸热结束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调色剂,其中所述调色剂通过包含如下的方法获得:
将包含有机溶剂、以及溶解或分散在所述有机溶剂中的至少所述结晶聚酯树脂和非晶聚酯树脂的油相分散在水性介质中以制备O/W分散液;和
从所述O/W分散液除去所述有机溶剂。
3.根据权利要求2的调色剂,其中所述油相进一步包含粘合剂树脂前体。
4.根据权利要求3的调色剂,其中所述调色剂通过包含如下的方法获得:
将包含所述有机溶剂以及溶解或分散在所述有机溶剂中的至少所述着色剂、所述脱模剂、所述结晶聚酯树脂、含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和具有与所述含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反应的位点的粘合剂树脂前体的油相分散在包含分散剂的所述水性介质中,以制备乳化的分散液;
使所述粘合剂树脂前体和所述含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在所述乳化的分散液中反应;和
从所述乳化的分散液除去所述有机溶剂。
5.根据权利要求1的调色剂,其中所述调色剂通过包含如下的方法获得:
将至少包含所述结晶聚酯树脂、和非晶聚酯树脂的调色剂材料熔融和捏合以获得熔融-捏合产物;
将所述熔融-捏合产物粉碎以获得粉碎产物;和
将所述粉碎产物分级。
6.根据权利要求5的调色剂,其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在开始温度±5℃的温度下退火,其中所述开始温度是由所述结晶聚酯树脂的DSC曲线计算的,所述DSC曲线是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在升温的情况下测量的。
7.根据权利要求1的调色剂,其中所述调色剂通过包含如下的方法获得:
将所述结晶聚酯树脂和非晶聚酯树脂分别分散在单独的水性介质中,以将所述结晶聚酯和所述非晶聚酯分别乳化为结晶聚酯树脂颗粒和非晶聚酯树脂颗粒;
将所述结晶聚酯树脂颗粒、所述非晶聚酯树脂颗粒、其中分散有所述脱模剂的脱模剂分散液、和其中分散有所述着色剂的着色剂分散液混合,以制备其中分散有聚集颗粒的聚集颗粒分散液;和
将所述聚集颗粒分散液加热至等于或高于所述聚集颗粒中包含的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温度,以使所述聚集颗粒熔合和结合,从而形成调色剂颗粒。
8.根据权利要求7的调色剂,其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在开始温度±5℃退火,其中所述开始温度是由所述结晶聚酯树脂的DSC曲线计算的,所述DSC曲线是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在升温的情况下测量的。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的调色剂,其中所述结晶聚酯树脂具有60℃-80℃的熔点。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的调色剂,其中所述调色剂满足以下关系表达式:
10mgKOH/g<A<40mgKOH/g
0mgKOH/g<B<20mgKOH/g
20mgKOH/g<A+B<40mgKOH/g
其中A表示所述结晶聚酯树脂的酸值,和B表示所述结晶聚酯树脂的羟值。
11.根据权利要求2-8任一项的调色剂,其中所述调色剂满足以下关系表达式:
-10mgKOH/g<A-C<10mgKOH/g
其中A表示所述结晶聚酯树脂的酸值,和C表示所述非晶聚酯树脂的酸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的调色剂,其中所述结晶聚酯树脂是由C4-C12饱和二羧酸和C4-C12饱和二元醇制备的。
13.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的调色剂,其中具有500或更小的数均分子量的结晶聚酯树脂的比例为结晶聚酯树脂的0%-2%,且具有1,000或更小的数均分子量的结晶聚酯树脂的比例为结晶聚酯树脂的0%-4%。
14.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的调色剂,其中所述脱模剂具有60℃-75℃的熔点。
15.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的调色剂,其中所述脱模剂为选自微晶蜡、石蜡和酯蜡的至少一种。
16.显影剂,包含:
根据权利要求1-15任一项的调色剂。
17.成像方法,包括:
用调色剂形成图像,
其中所述调色剂是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的调色剂。
CN201180058367.3A 2010-10-04 2011-09-15 调色剂和显影剂 Active CN1032381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24787 2010-10-04
JP2010-224787 2010-10-04
JP2011146993A JP2012098697A (ja) 2010-10-04 2011-07-01 トナー及び現像剤
JP2011-146993 2011-07-01
PCT/JP2011/071761 WO2012046584A1 (en) 2010-10-04 2011-09-15 Toner and develope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38116A CN103238116A (zh) 2013-08-07
CN103238116B true CN103238116B (zh) 2016-05-25

Family

ID=459275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58367.3A Active CN103238116B (zh) 2010-10-04 2011-09-15 调色剂和显影剂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857709B2 (zh)
JP (1) JP2012098697A (zh)
CN (1) CN103238116B (zh)
WO (1) WO201204658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048551A (ja) 2012-09-03 2014-03-17 Ricoh Co Ltd トナー、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現像剤
JP6089635B2 (ja) * 2012-11-29 2017-03-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画像形成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
WO2014112488A1 (ja) * 2013-01-21 2014-07-24 花王株式会社 樹脂粒子分散液の製造方法及び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5892089B2 (ja) * 2013-03-07 2016-03-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用トナー、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14178422A (ja) * 2013-03-14 2014-09-25 Ricoh Co Ltd トナー、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366981B2 (en) 2013-06-27 2016-06-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and toner production method
EP2818931B1 (en) * 2013-06-27 2016-07-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and toner production method
US9575424B2 (en) * 2014-03-12 2017-02-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of producing a toner particle
JP2015176068A (ja) * 2014-03-17 2015-10-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355455B2 (ja) * 2014-06-30 2018-07-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粒子の製造方法
EP3243108A4 (en) 2015-01-05 2017-12-06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toner stored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596836B2 (ja) * 2015-02-13 2019-10-30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静電画像加湿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32313B2 (ja) * 2015-03-26 2018-05-30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黒色トナー
JP6520471B2 (ja) 2015-06-29 2019-05-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現像剤、現像剤収容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661933B2 (ja) * 2015-09-17 2020-03-1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6991701B2 (ja) * 2015-12-04 2022-01-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JP6376113B2 (ja) 2015-12-14 2018-08-22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KR102643181B1 (ko) 2016-02-29 2024-03-06 미첼만, 인크. 생분해성 중합체의 가수분해에 안정한 수계 분산물
JP6699238B2 (ja) 2016-03-01 2020-05-27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2018066843A (ja) * 2016-10-19 2018-04-26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現像装置
JP7161336B2 (ja) * 2018-08-06 2022-10-26 花王株式会社 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US20210080846A1 (en) * 2019-09-13 2021-03-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18801A (zh) * 2005-01-26 2006-08-16 株式会社理光 调色剂和使用其的成像方法
CN101661232A (zh) * 2008-08-29 2010-03-03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
CN101846899A (zh) * 2009-03-26 2010-09-2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制法、静电图像显影剂及成像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79150B2 (ja) 1986-10-27 1997-02-05 日本合成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トナ−用バインダ−
JP2802672B2 (ja) 1990-05-18 1998-09-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アレイディスクおよびそのデータ復元方法
JPH04347174A (ja) 1991-05-23 1992-12-02 Riken Corp 温熱療法用発熱体
JP3885090B2 (ja) 1992-08-25 2007-02-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KR0148831B1 (ko) 1994-09-29 1998-10-15 김은영 결정성 폴리에스테르 분말의 제조 방법
JP3762075B2 (ja) 1997-10-31 2006-03-29 三洋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乾式トナー
JP4011246B2 (ja) 1999-12-02 2007-11-21 花王株式会社 ポリエステル系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JP4101542B2 (ja) 2001-03-23 2008-06-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方法
JP2002287400A (ja) 2001-03-27 2002-10-03 Ricoh Co Ltd 乾式トナー及び該トナー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該トナー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023119B2 (ja) 2001-08-08 2007-12-19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と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170065B2 (ja) * 2002-10-31 2008-10-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用トナー、トナー容器、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286842A (ja) * 2003-03-19 2004-10-14 Ricoh Co Ltd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US7306887B2 (en) 2003-03-19 2007-12-11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and developer for electrostatic development, production thereof, image forming process and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2005015589A (ja) 2003-06-25 2005-01-20 Ricoh Co Ltd 結晶性ポリエステル分散液の製造方法、分散液、その分散液を用いた画像形成用トナー、現像剤、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4164477B2 (ja) 2003-08-01 2008-10-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JP4352924B2 (ja) * 2004-02-16 2009-10-2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電子写真用現像剤、並びに、画像形成方法
US7413839B2 (en) 2004-03-18 2008-08-19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developer, toner contain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557639B2 (ja) * 2004-08-27 2010-10-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用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065015A (ja) * 2004-08-27 2006-03-09 Ricoh Co Ltd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製造方法
JP4651331B2 (ja) * 2004-09-01 2011-03-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用トナー、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608393B2 (ja) * 2004-09-10 2011-01-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用現像剤及び電子写真現像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347174B2 (ja) 2004-09-15 2009-10-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
JP4829489B2 (ja) * 2004-09-17 2011-12-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並びに、現像剤、トナー入り容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WO2006035862A1 (ja) 2004-09-30 2006-04-06 Tomoegawa Co., Ltd.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550245B2 (en) * 2004-12-28 2009-06-23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and production method of the same,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5041716B2 (ja) * 2005-03-18 2012-10-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方法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4525505B2 (ja) * 2005-07-21 2010-08-1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該トナーを含有する電子写真用現像剤、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
JP4708129B2 (ja) * 2005-09-09 2011-06-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用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と現像剤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と画像形成装置
CN100559298C (zh) 2006-02-07 2009-11-11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用于该图像形成装置的电子照相调色剂和显像剂
JP4944457B2 (ja) * 2006-03-02 2012-05-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
JP4928851B2 (ja) 2006-03-14 2012-05-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および該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US20070218390A1 (en) 2006-03-15 2007-09-20 Tsuyoshi Nozaki Ton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images,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developer, image forming metho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US7829254B2 (en) 2006-03-16 2010-11-09 Ricoh Company, Ltd. Non-magnetic tone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JP4806580B2 (ja) 2006-03-17 2011-11-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15230A (ja) * 2006-07-06 2008-01-24 Canon Inc トナー
US8309290B2 (en) 2006-09-15 2012-11-13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08116580A (ja) 2006-11-01 2008-05-22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用トナー、トナー供給方法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127313B1 (ja) * 2007-02-01 2008-07-3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03841B2 (ja) * 2007-02-23 2013-10-0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US8377618B2 (en) 2007-09-14 2013-02-19 Ricoh Company Limited Image forming metho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toner
JP5104435B2 (ja) * 2008-03-17 2012-12-1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090286176A1 (en) * 2008-05-16 2009-11-19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Electrophotographic color toner
JP5237902B2 (ja) * 2008-08-26 2013-07-17 三洋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結晶性樹脂粒子
JP5386268B2 (ja) * 2008-08-26 2014-01-15 花王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
JP4572249B2 (ja) * 2008-08-29 2010-11-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トナー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トナー、二成分現像剤、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5299616B2 (ja) * 2008-10-23 2013-09-2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方法、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5855808B2 (ja) 2009-02-26 2016-02-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潜像現像用トナー
US8227164B2 (en) 2009-06-08 2012-07-24 Ricoh Company, Limited Toner, and developer, developer container, process cartridg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ing the toner
JP5467505B2 (ja) 2009-09-30 2014-04-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の製造方法、トナー及び現像剤
JP5505704B2 (ja) 2010-03-10 2014-05-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結晶性ポリエステルを用いたトナー並びに現像剤
JP2011203433A (ja) * 2010-03-25 2011-10-13 Fuji Xerox Co Ltd 静電潜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潜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77106B2 (ja) * 2010-03-26 2014-04-2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用現像剤、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45046B2 (ja) * 2010-06-07 2014-07-0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12118499A (ja) 2010-11-12 2012-06-21 Ricoh Co Ltd 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18801A (zh) * 2005-01-26 2006-08-16 株式会社理光 调色剂和使用其的成像方法
CN101661232A (zh) * 2008-08-29 2010-03-03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
CN101846899A (zh) * 2009-03-26 2010-09-2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制法、静电图像显影剂及成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046584A1 (en) 2012-04-12
US20130177846A1 (en) 2013-07-11
JP2012098697A (ja) 2012-05-24
US9857709B2 (en) 2018-01-02
CN103238116A (zh) 2013-08-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38116B (zh) 调色剂和显影剂
CN102236275B (zh) 含有结晶聚酯的调色剂
CN103154825B (zh) 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和显影剂
CN103189804B (zh) 调色剂、该调色剂的制造方法、以及成像方法
CN102466995B (zh) 调色剂、调色剂的制造方法、显影剂以及成像方法
CN102037411B (zh) 调色剂、显影剂、容纳调色剂的容器、处理盒和成像方法
CN101038453B (zh) 调色剂
CN101424893B (zh) 调色剂、制备该调色剂的方法、以及显影剂
US8227164B2 (en) Toner, and developer, developer container, process cartridg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ing the toner
CN103765319B (zh) 调色剂、显影剂、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CN103282836B (zh) 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颗粒和显影剂
CN103163751B (zh) 调色剂和显影剂
CN101017336B (zh) 调色剂及制备方法和显影剂、成像方法和装置、处理盒
CN102262365B (zh) 调色剂
US8455172B2 (en) Toner,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developer
CN102262364B (zh) 调色剂、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方法和处理盒
CN102023500B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处理盒
CN103309186A (zh) 调色剂、显影剂、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2262366B (zh) 调色剂及其制造方法、显影剂、图像形成方法和形成装置
CN102193355A (zh) 调色剂和显影剂
CN102741755A (zh) 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
CN104793470B (zh) 调色剂及用其的图像形成方法、图像形成设备和处理卡盒
CN103635860A (zh) 调色剂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4769504A (zh) 调色剂、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方法、处理卡盒、和双组分显影剂
CN108475029A (zh) 调色剂、显影剂和图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