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41755A - 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 - Google Patents

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41755A
CN102741755A CN2010800630044A CN201080063004A CN102741755A CN 102741755 A CN102741755 A CN 102741755A CN 2010800630044 A CN2010800630044 A CN 2010800630044A CN 201080063004 A CN201080063004 A CN 201080063004A CN 102741755 A CN102741755 A CN 1027417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er
wax
adhesive resin
electrostatic image
part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6300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41755B (zh
Inventor
渡边真弘
霜田直人
岩本康敬
斯波正名
小岛智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7417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417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417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4175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75Natural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 G03G9/08782Wax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02Preparation methods
    • G03G9/0804Preparation methods whereby the components are brought together in a liquid dispersing medium
    • G03G9/0806Preparation methods whereby the components are brought together in a liquid dispersing medium whereby chemical synthesis of at least one of the toner components takes plac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21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paramet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84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 G03G9/08795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hemical properties, e.g. acidity, molecular weight, sensitivity to reacta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84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 G03G9/08797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e.g. viscosity, solubility, melting temperature, softening temperature,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其包括:粘合剂树脂;着色剂;和蜡,其中得自蜡的在2,850cm-1处的吸光度对得自粘合剂树脂的在828cm-1处的吸光度的强度比,表示为“得自蜡的吸光度/得自粘合剂树脂的吸光度”,为0.1~0.5,其中吸光度通过FTIR-ATR测量,并且该强度比用作用于确定在将调色剂加热至140°C然后冷却之后存在于距离调色剂颗粒表面0.3μm深度范围内的蜡的量的值,和其中所述调色剂在140°C具有5,000Pa以上的储能弹性模量。

Description

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为了简单起见,下文中也称为“调色剂”)、显影剂、调色剂容器和处理盒。
背景技术
基于电子照相方法的成像通常通过包括如下的过程进行:在感光体(静电图像承载部件)上形成静电图像,用显影剂使静电图像显影以形成可视图像(调色剂图像),将可视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例如纸上,和通过施加热、压力、溶剂气体等使转印的可视图像定影至记录介质以获得定影图像(参见PTL1)。
关于显影剂,已知仅使用磁性调色剂或者非磁性调色剂的单组分显影剂、以及由调色剂和载体组成的双组分显影剂。取决于是否使用磁力将调色剂颗粒保持在显影辊上,单组分显影方法分为磁性单组分显影方法和非磁性单组分显影方法。关于调色剂,各调色剂通常通过捏合粉碎方法制造,其中将热塑性树脂与着色剂等一起熔融捏合,然后精细地粉碎和分级。此外,在一些情况下,根据需要将无机细颗粒或者有机细颗粒添加至调色剂颗粒的表面,以改善调色剂颗粒的流动性和清洁性。
通过捏合粉碎方法获得的调色剂通常通过使用热辊加热和熔融而定影。在这样做时,当热辊的温度太高时,可出现其中调色剂过度熔融并且与热辊熔合在一起的热反印;相反,当热辊的温度太低时,调色剂未充分熔融,并且因此调色剂的定影可不足。近年来,考虑到节能和设备例如复印机的小型化,一直需要这样的调色剂:其在耐热反印性和低温定影性之间实现有利平衡,从而容许热反印出现时的温度更高和降低定影温度。特别是对于全色复印机、全色印刷机等,需要具有较低熔点的调色剂,因为所产生的图像的光泽度和混色性是重要的;然而,具有低熔点的调色剂容易导致热反印并且在高温和高湿环境中的耐热存储稳定性差。因此,常规的全色设备采用了向热辊涂布硅油等以提供调色剂脱模性的方法。
然而,该方法需要油罐、油涂布装置等,其导致成像设备的复杂性和大型化。而且,由于热辊容易退化,需要定期维护。此外,存在其中油附着至记录介质例如复印纸或者OHP膜,从而导致图像的色调恶化的问题。
因此,通常采用如下方法:不向热辊涂布油而提供调色剂脱模性,和将脱模剂例如蜡添加至调色剂以防止调色剂的熔合问题。这里,调色剂脱模性受到蜡在调色剂中的分散状态的极大影响。如果蜡与调色剂的粘合剂相容,则无法充分呈现调色剂脱模性。在蜡与粘合剂不相容的情况下,蜡可作为畴(domain)颗粒存在,从而呈现调色剂脱模性。在此情况下,如果畴颗粒的分散直径太大,则存在于调色剂颗粒表面附近的蜡的比例相对升高;因此畴颗粒会聚集,导致颗粒流动性恶化;在长期使用期间,蜡或载体会转移至感光体等,导致成膜,并且因此可能不能获得优质图像。如果畴颗粒的分散直径太小,则蜡被过度地精细分散并且因此可能得不到足够的调色剂脱模性。
在捏合粉碎方法中,由于难以控制畴颗粒的分散直径并且蜡倾向于存在于断裂表面上,暴露于调色剂表面的蜡的量大,并且因此可出现以上问题例如颗粒流动性恶化和发生成膜。此外,存在以下问题:通过捏合粉碎方法获得的调色剂通常具有宽的粒度分布、摩擦带电性变化并且容易导致雾化(fogging)等;而且,由于与制造效率有关的原因而难以获得小粒径(体均粒径2μm~8μm)的调色剂,并且对图像品质改善的要求几乎无法得到满足。
因此,注意到可通过在水相中造粒获得的调色剂。所述调色剂具有窄的粒度分布,粒径可容易地减小,使得可获得高品质、高清晰度图像,并且由于脱模剂例如蜡的高度分散,耐反印性和低温定影性出色。而且,由于它们均匀的带电性,所述调色剂的转印性优异,并且流动性是有利的,这提供了显影装置设计方面的优点(例如,可更自由地设计料斗并且降低显影辊旋转的扭矩)。
作为可通过在水相中造粒获得的调色剂,已经常规地开发了可通过悬浮聚合方法或者乳液聚合聚集方法获得的调色剂(下文中也称为“化学调色剂”)。
悬浮聚合方法是通过在搅拌下将单体、聚合引发剂、着色剂、蜡等加入到含有分散稳定剂的水相中以形成油滴,然后升温以实施聚合反应的方法。悬浮聚合方法可实现调色剂颗粒直径的减小。关于悬浮聚合方法,难以使蜡适当地存在于调色剂颗粒的表面上,除非使用分散稳定剂,因为在形成油滴时,蜡倾向于容易地进入到油滴中;此处,存在如果分散稳定剂残留,其导致导电性下降的问题。
作为乳液聚合聚集方法,例如提出了如下方法:使用聚酯树脂作为粘合剂树脂;使通过使聚酯树脂在水相中经历乳液分散,然后除去溶剂而获得的细颗粒与通过将着色剂、脱模剂(蜡)等分散在水相中而形成的分散体聚集;和对所聚集的物质进行加热和熔合以制造调色剂颗粒(参见PTL 2和PTL 3)。根据该方法,由于未产生超细颗粒,没有乳化损失,并且此外,可制造具有尖锐粒度分布的调色剂而无需分级。然而,当使在除去溶剂之后获得的细颗粒聚集时,仅仅使细颗粒聚集导致其不充分的凝聚(unification),从而在凝聚后在界面处产生开裂等。因此,通过加热来允许进行颗粒凝聚的加热步骤是必需的。
然而,当进行加热时,可出现精细分散在调色剂颗粒中的蜡组分的起霜(blooming)(蜡组分会沉积在表面上),和/或可出现蜡的精细分散颗粒的聚集等,从而使得不可能保持其中蜡充分地精细分散的状态。特别是在其中使用具有低熔点的蜡的情况下,其在加热步骤中容易熔融,并且因此存在无法保证有利的调色剂脱模性,因此调色剂对使用热辊的无油调色剂定影的适应性不足的问题。
同时,已经提出了以下方法:当对调色剂组合物进行乳化时,将其中通过将能聚合的乙烯基单体和水溶性的聚合引发剂加入到蜡乳液中以实施聚合而被乙烯基聚合物覆盖或浸渍的蜡细颗粒添加至调色剂组合物中,并且由此蜡细颗粒均匀且牢固地附着至调色剂表面(参见PTL 4)。
然而,该方法要求蜡乳液和能聚合的乙烯基单体的聚合;而且蜡细颗粒中包含的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高;因此,存在调色剂的低温定影性和在低温下的脱模性差的问题。
同时,已经提出了如下方法:其中,使含有含极性基团的物质和蜡的能聚合单体在水中进行悬浮聚合以制造调色剂,并且因此调色剂包含不能用于通过粉碎方法制造的调色剂的低熔点的蜡(参见PTL 5)。在该方法中,采用准胶囊结构,其中,非极性组分例如蜡不是存在于调色剂颗粒表面附近(这与极性组分相反),而是被表面处的极性组分覆盖。
然而,未对蜡在调色剂颗粒内的分散进行分析,并且因此该分散是未知的。
同时,已经提出了使用这样的调色剂:其中,该调色剂中所含蜡的量为0.1质量%~40质量%,并且暴露于调色剂表面的蜡占暴露于调色剂表面的构成化合物的1质量%~10质量%(参见PTL 6)。通过ESCA测量并且由此确定暴露于调色剂表面的蜡的比例。
然而,基于ESCA的分析仅在从调色剂的最外层表面起的约0.1μm深度范围内是可行的,并且因此难以知晓位于更里面且在定影步骤中合适地呈现调色剂脱模性的蜡的分散状态。
同时,已经提出了使用如下调色剂:其中,蜡被包封在调色剂颗粒中并且在调色剂颗粒表面处局部存在(参见PTL 7)。然而,在调色剂表面附近的蜡的分散状态的细节是未知的。
同时,已经提出了其中通过FTIR-ATR测量并且由此确定暴露于调色剂表面的蜡的比例的方法(参见JP-A No.PTL 8)。然而,在调色剂的抗粘连性和调色剂的耐热反印性之间以及在防止成膜和防止纸的缠绕之间存在完全的折衷。仅仅改善调色剂的性质和控制蜡的分散状态不足以进一步改善调色剂的定影性。
因此,强烈需要稳定且高效地获得如下调色剂的方法:所述调色剂能够保持化学调色剂的优点(即,小的粒径、窄的粒度分布和出色的流动性)、得到出色的在低温下的脱模性、减少成膜的出现、确保低温定影性和耐热存储稳定性之间有利的平衡,由此形成高品质图像。然而,实际上尚未提供这样的方法。
通常,对于调色剂的定影,考虑到热效率、定影机构的简便、定影部件的制造成本等,优选采用直接使定影部件(例如定影辊或定影带)压接未定影图像,以使调色剂热熔融并且将熔融的调色剂定影至图像承载部件(例如纸)的方法,换而言之热加压定影法。
图1为带型定影装置(在图中由字母Z表示)的说明图。如图1中所示,该定影装置包括通过加热辊R3和定影辊R1以可旋转方式提供的定影带B。定影带B接触加热辊R3和定影辊R1之间的清洁辊R4。定影辊R1包括芯金属和该芯金属外周上的耐热的海绵状橡胶层。加热辊R3包括容纳热源H例如卤素灯的金属芯,并且通过热源H的辐射热从内部对定影带B进行加热。该定影装置还包括加压辊R2,其以使定影辊R1与位于其间的定影带B接触的方式提供。通过加压弹簧P,加压辊R2对定影辊R1加压并且向定影带B提供张力。而且,加压辊R2通过驱动单元(未显示)旋转,并且这导致定影辊R1取决于加压辊R2的旋转而旋转。在这样的带型定影装置中,转印纸沿着导向器(guide)G穿过位于通过加热辊R3加热的定影带B和加压辊R2之间的部分,并且附着在该转印纸上的调色剂通过加压辊R2加压,同时通过定影带B的热量而软化,由此定影在该转印纸上。
利用电磁感应加热的带型定影装置包括:定影辊;对向辊,其与定影辊并列布置并且由非磁性材料制成;环形带形式的定影带,其以卷绕方式布置在定影辊和对向辊之间;从外部对定影带进行加热的感应线圈;以及加压辊,其对定影辊进行挤压,其中定影带位于其间。使记录纸穿过定影带和加压辊之间;此时,通过来自定影带的热以及加压辊的挤压力,使记录纸上的未定影调色剂定影至其上(参见PTL 9)。如图2中的横截面所示,定影带(在图中由字母C表示)通常具有层叠结构,其中基材1、发热层2、弹性层3和脱模层4从下到上以此顺序布置。
基材1为由耐热性树脂制成的环形带的形式。用于该耐热性树脂的材料的实例包括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和聚醚酮(PEEK)。考虑到定影带的刚性和热容量,基材1的厚度通常设置为20μm~100μm。
对于发热层2,使用金属例如SUS、铁、镍、锰、钛、铬或铜。弹性层3对于产生图像均一性是必要的,并且为此使用耐热性橡胶(厚度约100μm~约300μm)例如有机硅橡胶或者氟橡胶。考虑到其在压力下与转印纸和调色剂的接触,脱模层4由耐热性和耐久性出色的氟树脂等形成。
然而,在上述常规定影装置中,定影带仅仅通过感应线圈加热并且定影带的温度不受控制。因此,在该带的两端均容易出现热反印。特别地,当连续供应小尺寸的记录纸时,该带的两端未被该记录纸夺去热量并且因此温度升高;在此状态下,当供应大尺寸的记录纸时,存在其中在该带的两端出现热反印的问题。
而且,在该常规定影装置中,对向辊的端部由于在该端部存在轴承等而具有大的热容量。因此,当已经开始通过感应线圈对定影带进行加热时,热量朝着对向辊的端部传播,并且对向辊的端部的升温速率比对向辊的中央的升温速率低,如图3中所示。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其中,直到定影装置变为可使用的而消耗的时间,即,上升时间变长。
同时,已经提出了包括定影带的定影装置,所述定影带在通过具有小的带曲率的定影辊和加热辊支承并且通过加热辊加热时以环形方式运动,其中使该定影带压接转印材料上的调色剂图像以对该转印材料上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加热和定影(参见PTL 10)。该定影带通常具有由如下组成的三层结构:由耐热性树脂(例如聚酰亚胺)或金属制成的基底,由耐热性橡胶或弹性体制成的弹性层,以及由氟树脂制成的脱模层(最外层)。由氟树脂制成的脱模层通过如下形成:用氟树脂管(通过挤塑形成)覆盖该弹性层,然后对该氟树脂进行加热和熔融(下文中也称为“烧结(firing)”)。或者,脱模层通过如下形成:通过喷射等将氟树脂颗粒涂布在弹性层上,然后对该氟树脂进行烧结。如刚描述的,通过形成氟树脂的脱模层,该定影带的调色剂脱模性和耐热性可为出色的。定影带特别是在调色剂脱模性方面产生了很大效果,并且因此针对调色剂的热反印和纸张的缠绕是有效的。
然而,氟树脂的弯曲性差,使得当定影带长期使用,被具有小的带曲率的定影辊和加热辊支承时,存在其中在脱模层中产生开裂并且因此无法保证该带的耐久性充分的问题。
已经进行了定影机构的研究(参见NPL 1)。由于与以上理由类似的理由,定影机构单独的这种研究和提议未导致问题的根本解决。
现在,将电子照相成像方法应用于具有高图像面积和在高速度下的印刷(例如胶版印刷)领域正变得普遍。此处,使用最低可能的能量将图像定影至图像转印介质是该电子照相成像方法的目标。同时,关于成像中使用的调色剂,重要的是调色剂自身的定影温度降低并且防止在高温下的热反印。因此,已经提出了通过使用在低温定影方面有利的聚酯树脂降低定影温度。而且,作为用于防止热反印的方法,以下方法是公知的:通过将树脂状聚合物引入到调色剂中而控制调色剂的粘弹性的方法;和通过使用脱模剂例如蜡增强调色剂从定影部件的脱模性而抑制调色剂的粘弹性的方法。
关于蜡的使用,已经提出了使用石蜡(参见PTL 11);进一步地,已经提出了限定根据DSC方法的蜡的熔点范围。在许多这样的提议中,已经证实了对调色剂脱模性的影响。此处,如上所述,在高速印刷领域中需要(即使当以大的图像面积大量进行印刷时也)与初始图像品质没有不同的高的图像品质。
在其中将常规提议的蜡用于进行大量印刷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中的情况下,已经证明高度挥发性的石蜡导致例如如下的问题:成像设备的部件的污损,以及转印介质自身的污损。
例如,已经提出,通过确定在220°C的加热损失,可呈现在保证存储稳定性和防止废载体、以及在感光体上成膜方面有利的效果(参见PTL 12)。然而,即使当未满足在该温度下的加热损失的要求时,在使用某种类型的蜡和水性介质的调色剂制造方法的情况下,上述问题也可不出现。如果有的话,则已经证明了即使当满足该加热损失的要求时,在高速印刷中部件污损的防止可不充分,并且在高速印刷时,转印介质的分离性也可不充分。而且,已经证明,当未满足该加热损失的要求时,通过满足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可导致对部件污损的防止的有利影响。同时,在其中仅使用具有高熔点的石蜡的情况下,难以保证期望的调色剂脱模性,从而可能导致热反印和/或降低图像品质(例如,降低光泽度)。实际上,仅仅确定石蜡的熔点不足以防止机器内的污损或者保证期望的调色剂定影性。
而且,通过高速印刷产生的图像在大多数情况下为具有高的图像面积率的全色图像。在其中在定影步骤中加热介质和转印介质需要高速且确定地彼此分离的情况下,在防止机器内的污损以及使用蜡来保证调色剂脱模性之间实现有利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已经提出通过使用微晶蜡来除去在定影时导致的图像的非均一性,从而提高图像品质(参见PTL 13)。为了除去图像的非均一性,限定了蜡的吸热峰和该吸热峰的半宽度。虽然这使得可除去图像的非均一性,但是所述蜡具有高熔点,这对于低温定影是不利的。同时,考虑到低温定影性,仅仅降低蜡的吸热峰留下了关于在高温下纸和辊之间的分离性的问题。
如刚刚描述的,实际上,需要进一步改进以保证低温定影性和耐热存储稳定性之间的有利平衡以及低温定影性和高温下纸从辊的分离性之间的有利平衡,减少定影时的挥发性物质含量并且由此获得高品质图像。
引用文献列表
专利文献
PTL 1  美国专利No.2,297,691
PTL 2  日本专利申请特许公开(JP-A)No.10-020552
PTL 3  JP-A No.11-007156
PTL 4  JP-A No. 2004-226669
PTL 5  日本专利(JP-B)No.2663016
PTL 6  JP-B No.3225889
PTL 7  JP-A No.2002-6541
PTL 8  JP-A No.2004-246345
PTL 9  JP-A No.11-329700
PTL 10  JP-A No.2002-268436
PTL 11  JP-B No.3376019
PTL 12  JP-A No.2005-331925
PTL 13  JP-A No.2006-195040
非专利文献
NPL 1在Japan Hardcopy’94(1994.6.23-24,日本电子照相协会主办)上发表的“Examination of On-demand Fixation Technology”(A-11)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旨在解决相关领域中的问题并且实现以下目的。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具有小的粒径和窄的粒度分布的调色剂、成像方法和成像设备,所述调色剂在低温下的脱模性出色,减少成膜的出现,增强抗粘连性,减少定影时的挥发性物质含量,保证低温定影性和耐热存储稳定性之间的有利平衡以及低温定影性和高温下纸从辊的分离性之间的有利平衡,并且因此使得可获得高品质图像。
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由于进行认真研究来实现以上目的,因此本发明人已经发现,在低温下的脱模性出色、减少成膜的出现、增强抗粘连性、减少定影时的挥发性物质含量、保证低温定影性和耐热存储稳定性之间的有利平衡以及低温定影性和高温下纸从辊的分离性之间的有利平衡,并且因此使得可获得高品质图像的调色剂可通过如下实现:提供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其包括粘合剂树脂、着色剂和蜡,其中得自蜡的在2,850cm-1处的吸光度对得自粘合剂树脂的在828cm-1处的吸光度的强度比,表示为“得自蜡的吸光度/得自粘合剂树脂的吸光度”,为0.1~0.5,其中吸光度通过FTIR-ATR (傅立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法)测量,并且该强度比用作用于确定在将调色剂加热至140°C然后冷却之后存在于距离调色剂颗粒表面0.3μm深度范围内的蜡的量的值,且其中所述调色剂在140°C具有5,000Pa以上的储能弹性模量。这导致本发明的完成。
本发明基于本发明人的该发现,并且用于解决所述问题的手段如下。
<1>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包括:粘合剂树脂;着色剂;和蜡,其中得自蜡的在2,850cm-1处的吸光度对得自粘合剂树脂的在828cm-1处的吸光度的强度比,表示为“得自蜡的吸光度/得自粘合剂树脂的吸光度”,为0.1~0.5,其中吸光度通过FTIR-ATR(傅立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法)测量,并且该强度比用作用于确定在将调色剂加热至140°C然后冷却之后存在于距离调色剂颗粒表面0.3μm深度范围内的蜡的量的值,且其中所述调色剂在140°C具有5,000Pa以上的储能弹性模量。
<2>根据<1>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其中所述蜡具有65°C~95°C的熔点并且在165°C下质量减少10%以下。
<3>根据<1>或<2>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其中所述蜡为选自微晶蜡、石蜡、聚乙烯蜡和聚丙烯蜡的至少一种。
<4>根据<1>~<3>中任一项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其中所述粘合剂树脂包含通过使含有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和与活性氢基团具有反应性的聚合物一起反应而获得的反应产物。
<5>根据<1>~<4>中任一项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其中所述粘合剂树脂的组分包括粘合剂树脂和粘合剂树脂前体之一、或者粘合剂树脂和粘合剂树脂前体两者。
<6>根据<5>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其中所述粘合剂树脂前体为所述含有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和所述与活性氢基团具有反应性的聚合物的组合,且其中以通过在将所述含有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和所述与活性氢基团具有反应性的聚合物在水性介质中乳化或分散时使所述含有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和所述与活性氢基团具有反应性的聚合物一起反应而获得的反应产物的形式包括所述粘合剂树脂前体。
<7>根据<6>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其中所述与活性氢基团具有反应性的聚合物具有3,000~45,000的重均分子量。
<8>根据<1>~<7>中任一项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进一步包括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所述蜡为10质量份~300质量份的蜡分散剂。
<9>根据<1>~<8>中任一项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其中所述粘合剂树脂包含聚酯树脂。
<10>根据<1>~<9>中任一项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其中所包括的所述粘合剂树脂的量为50质量%~100质量%。
<11>根据<1>~<10>中任一项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其中所述粘合剂树脂具有3,000~30,000的重均分子量。
<12>根据<1>~<11>中任一项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其中所述粘合剂树脂具有12mgKOH/g~30mgKOH/g的酸值。
<13>根据<1>~<12>中任一项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其中所述粘合剂树脂具有35°C~65°C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14>根据<1>~<13>中任一项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其中所述调色剂颗粒的体均粒径对所述调色剂颗粒的数均粒径之比,表示为“体均粒径/数均粒径”,为1.00~1.25。
<15>根据<1>~<14>中任一项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其中所述调色剂颗粒具有1μm~7μm的体均粒径。
<16>根据<1>~<15>中任一项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具有40°C~70°C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17>根据<1>~<16>中任一项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其中得自蜡的在2,850cm-1处的吸光度对得自粘合剂树脂的在828cm-1处的吸光度的强度比,表示为“得自蜡的吸光度/得自粘合剂树脂的吸光度”,为0.01~0.150,其中吸光度通过FTIR-ATR(傅立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法)测量,且所述强度比用作用于确定在23°C存在于距离调色剂颗粒表面0.3μm深度范围内的蜡的量的值。
<18>根据<1>~<17>中任一项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其中所述调色剂通过如下获得:将所述粘合剂树脂、所述着色剂和所述蜡溶解或分散在有机溶剂中,将该溶液或分散液分散在水性溶剂中,随后除去所述有机溶剂。
<19>根据<18>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其中在所述有机溶剂的除去中,当残留有机溶剂的量为2质量%~15质量%时,在30°C~65°C进行60分钟或更长时间的加热。
<20>显影剂,包括:根据<1>~<19>中任一项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和载体。
<21>调色剂容器,包括根据<1>~<19>中任一项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
<22>能以可拆卸方式安装至成像设备主体的处理盒,包括选自如下的至少一个:静电潜像承载部件,配置为使用调色剂使形成于所述静电潜像承载部件上的静电潜像显影的显影单元,带电单元,和清洁单元,其中所述调色剂为根据<1>~<19>中任一项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
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使得可提供:具有小的粒径和窄的粒度分布的调色剂,其在低温下的脱模性出色,减少成膜的出现,增强抗粘连性,导致出色的长期存储稳定性,降低定影时的挥发性物质含量,保证低温定影性和耐热存储稳定性之间的有利平衡以及低温定影性和高温下纸从辊的分离性之间的有利平衡,并且因此使得可获得高品质图像;成像方法;和成像设备。
附图说明
图1为带型定影装置的示意性说明图。
图2为定影带的横截面图。
图3为显示对向辊的温度升高的图。
图4为显示用于测量记录介质的推力的测量装置的实例的示意性说明图。
图5为显示用于本发明中的处理盒的实例的示意性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
本发明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包含粘合剂树脂、着色剂和蜡,并且可进一步包括带电控制剂、树脂颗粒、无机颗粒、流动性改进剂、清洁性改进剂、磁性材料、金属皂、蜡分散剂等。
而且,关于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得自蜡的在2,850cm-1处的吸光度对得自粘合剂树脂的在828cm-1处的吸光度的强度比,表示为“得自蜡的吸光度/得自粘合剂树脂的吸光度”,为0.1~0.5,其中吸光度通过FTIR-ATR(傅立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法)测量,并且该强度比用作用于确定在将调色剂加热至140°C然后冷却之后存在于距离调色剂颗粒表面0.3μm深度范围内的蜡的量的值;进一步地,所述调色剂在140°C具有5,000Pa以上的储能弹性模量。
常规地,其中包封有蜡组分的调色剂已经用于保证调色剂表面和定影辊或带之间分离性的目的。然而,已知在长期印刷期间,蜡组分经常附着至其它部件例如感光体等,从而导致图像品质降低等。因此,重要的是,抑制蜡组分附着至其它部件,保证调色剂的定影性和脱模性,实现高温下调色剂表面和定影辊或带之间的分离性。
通过减少调色剂中蜡组分的量可抑制蜡组分的附着。然而,当减少蜡组分的量时,难以保证调色剂的定影性和脱模性、以及调色剂表面和定影辊或带之间的分离性。当蜡的畴直径减小时,也出现类似问题。
因此,以下要点是重要的:蜡组分的量和畴直径足以保证调色剂的定影性和脱模性,蜡组分包封在调色剂中使得其它部件例如感光体不被污损,由于在定影时蜡组分暴露于调色剂表面而抑制蜡组分对其它部件的附着,和保证调色剂的定影性和脱模性以及调色剂表面和定影辊或带之间的分离性。
<储能弹性模量>
所述调色剂在140°C的储能弹性模量为5,000Pa以上,优选6,000Pa以上。储能弹性模量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根据预期用途适当地选择,但是优选为10,000Pa以下。当储能弹性模量小于5,000Pa时,在高温下,调色剂表面和定影辊或带之间的分离性可恶化。当储能弹性模量大于10,000Pa时,调色剂的低温定影性可恶化。
调色剂的储能弹性模量、以及得自蜡的在2,850cm-1处的吸光度对得自粘合剂树脂的在828cm-1处的吸光度的强度比可通过改变脱溶剂时的时间长度以及温度而适当地调整,其中吸光度通过FTIR-ATR (傅立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法)测量。特别是在调色剂包括包含通过使含有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和与活性氢基团具有反应性的聚合物一起反应而获得的反应产物的粘合剂树脂的情况下,调色剂的储能弹性模量可通过改变脱溶剂时的时间长度和温度而控制。调色剂内存在的蜡的状态可通过在脱溶剂期间在残留一定量的溶剂时引起温度变化而控制,并且可通过提高温度或者延长时间使蜡转移至调色剂表面附近,这使得在定影时蜡更容易渗出。即,蜡在140°C大量渗出。而且,在调色剂包括包含通过使含有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和与活性氢基团具有反应性的聚合物一起反应而获得的反应产物的粘合剂树脂的情况下,反应可更容易地进行,并且储能弹性模量更高。虽然不清楚为什么储能弹性模量更高,但是推断,通过在残留一定量的溶剂的情况下进行加热,调色剂内物质的转移容易发生并且涉及活性氢基团的反应容易进行。当在残留大量溶剂的情况下进行加热时,调色剂颗粒可结合在一起或者蜡可暴露于调色剂颗粒表面;进一步地,所述聚合物和所述活性氢基团之间的反应可过度进行,其使得储能弹性模量更容易是高的。当残留溶剂的量小时,调色剂颗粒几乎不结合在一起,但是调色剂颗粒内蜡的转移几乎不发生,并且进一步地,储能弹性模量倾向于是低的。
储能弹性模量如下测量。将调色剂成型为直径20mm且厚度2.00mm的圆片(加压:40kN)并且使用动态粘弹性测量设备(RHEOSTRESS RS50,由Haake GmbH制造),固定至直径20mm的平行板。然后,测量储能弹性模量。
所述测量在以下条件下进行:频率扫描;频率0.1Hz~5Hz;温度140°C;扭曲(distortion)0.1。储能弹性模量基于1.47Hz频率获得。
<粘合剂树脂>
粘合剂树脂呈现出对记录介质例如纸的粘附性,并且优选的是,粘合剂树脂的组分包括粘合剂树脂和粘合剂树脂前体。包括这些使得将凝胶组分加入到调色剂中更容易。进一步地,调色剂中可包括从已知粘合剂树脂适当选择的粘合剂树脂。
调色剂中包括的粘合剂树脂的量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根据预期目的适当选择,但是优选为50质量%~95质量%,更优选80质量%~95质量%。当该量小于50质量%时,调色剂的耐热反印性和耐冷反印性可恶化。当该量超过95质量%时,定影下限温度可变高并且调色剂的着色能力可降低。
粘合剂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3,000以上,更优选为3,000~30,000,甚至更优选4,000~30,000,特别优选4,000~20,000。当重均分子量小于3,000时,调色剂的耐热反印性可降低。当重均分子量大于30,000时,定影下限温度可变高。
重均分子量可例如通过使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量在四氢呋喃中可溶解的粘合剂树脂组分的分子量分布而确定。
此处,利用GPC的测量可例如如下进行。首先,将柱子在设置为40°C的热室中稳定化。在此温度下,以1mL/min的流速施加作为柱溶剂的四氢呋喃,并且注入其中样品浓度调节为0.05质量%~0.6质量%的50μL~200μL四氢呋喃溶液以进行测量。分子量基于使用若干种标样产生的校正曲线的对数值和计数之间的关系计算。作为用于产生标准曲线的标样,可使用分别具有6×102、2.1×102、4×102、1.75×104、1.1×105、3.9×105、8.6×105、2×106和4.48×106的分子量的单分散聚苯乙烯(由Pressure Chemical Company或ToyoSoda Manufacturing Co.,Ltd.制造)。在此情况下,优选使用10种左右的标样。附带说明的是,可采用折射率检测器作为检测器。
粘合剂树脂的酸值优选为12mgKOH/g~30mgKOH/g,更优选12mgKOH/g~25mgKOH/g。通常,当调色剂具有酸值时,调色剂可容易地带负电。酸值可例如根据JIS K0070中定义的方法测量。
粘合剂树脂的羟值优选为25mgKOH/g以上,更优选30mgKOH/g~60mgKOH/g,更优选35mgKOH/g~58mgKOH/g。当羟值小于35mgKOH/g时,可难以实现调色剂的耐热存储稳定性和低温定影性之间的有利平衡。
羟值可例如根据JIS K0070中定义的方法测量。
粘合剂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优选为35°C~65°C,更优选45°C~65°C。当玻璃化转变温度低于35°C时,调色剂的耐热存储稳定性可恶化。当玻璃化转变温度高于65°C时,调色剂的低温定影性可不足。注意,包括作为粘合剂树脂的通过交联反应或扩链反应获得的聚酯树脂的调色剂具有有利的存储稳定性,即使其玻璃化转变温度低也是如此。
玻璃化转变温度可例如通过热分析设备和差示扫描量热仪测量。作为热分析设备,可例如使用TA-60WS(由SHIMADZU CORPORATION制造)。作为差示扫描量热仪,可例如使用DSC-60(由SHIMADZU CORPORATION制造)。
粘合剂树脂可根据预期目的适当选择。例如,可使用聚酯树脂等。为了改善低温定影性和光泽度,未经改性的聚酯树脂(未改性聚酯树脂)的使用是优选的。
未改性聚酯树脂的酸值优选为12mgKOH/g~30mgKOH/g,更优选15mgKOH/g~25mgKOH/g。通常,当调色剂具有酸值时,调色剂可容易地带负电。
未改性聚酯树脂的羟值优选为5mgKOH/g以上,更优选10mgKOH/g~120mgKOH/g,甚至更优选20mgKOH/g~80mgKOH/g。当羟值小于5mgKOH/g时,可难以实现耐热存储稳定性和低温定影性之间的有利平衡。
未改性聚酯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优选为30°C~70°C,更优选35°C~60°C,甚至更优选35°C~55°C。当玻璃化转变温度低于30°C时,调色剂的耐热存储稳定性可降低。当玻璃化转变温度高于70°C时,调色剂的低温定影性可降低。
未改性聚酯树脂的实例包括多元醇和多元羧酸的缩聚产物。就低温定影性和耐热反印性而言,期望未改性聚酯树脂的一部分与脲改性聚酯树脂相容,即具有与脲改性聚酯树脂的结构相容并且类似的结构。
未改性聚酯树脂的质均分子量优选为1,000~30,000,更优选1,500~15,000。当质均分子量小于1,000时,耐热存储稳定性可降低。因此,质均分子量小于1,000的组分的量优选为8质量%~28质量%。当未改性聚酯树脂的质均分子量大于30,000时,低温定影性可降低。
在其中调色剂包括未改性聚酯树脂的情况下,后述含有异氰酸酯基团的聚酯预聚物对未改性聚酯树脂的质量比优选为5/95~25/75,更优选10/90~25/75。当质量比小于5/95时,耐热反印性可降低。当质量比大于25/75时,低温定影性和图像光泽度可降低.
在后述调色剂包括含有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和与活性氢基团具有反应性的聚合物且其中包括通过在将所述化合物和所述聚合物在水性介质中乳化或分散时使所述化合物和所述聚合物一起反应而获得的反应产物作为粘合剂树脂的情况下,发现以下(虽然其理由不能一概而论):当未改性聚酯树脂的酸值低于12mgKOH/g时,反应速率提高,调色剂材料液的粘度提高并且难以将所述化合物和所述聚合物在水性介质中乳化或分散;当其酸值高于30mgKOH/g时,耐热反印性恶化。
<<粘合剂树脂前体>>
粘合剂树脂前体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根据预期目的适当选择,但是优选为与活性氢基团具有反应性的聚合物(下文中也称为“预聚物”)。
所述预聚物可从已知的树脂等适当地选择。其实例包括多元醇树脂、聚丙烯酸类树脂、聚酯树脂、环氧树脂、以及这些树脂的衍生物。就熔融时的流动性和透明性而言,使用其中的改性聚酯树脂是优选的。以上树脂可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
能够与含有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反应的改性聚酯树脂优选为作为与活性氢基团具有反应性的聚合物的含有异氰酸酯基团的聚酯。另外,当使含有异氰酸酯基团的聚酯与含有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反应时,通过加入醇可形成氨基甲酸酯键。由此产生的氨基甲酸酯键对脲键的摩尔比(该摩尔比用于区分前述氨基甲酸酯键和含有异氰酸酯基团的聚酯预聚物中包含的氨基甲酸酯键)优选为0~9,更优选1/4~4,特别优选2/3~7/3。当该比大于9时,耐热反印性可降低。
能够与活性氢基团反应的预聚物官能团的实例包括异氰酸酯基团、环氧基团、羧基、以及由“-COC-”表示的官能团。其中优选异氰酸酯基团。预聚物可具有一个这样的官能团或者可具有两个以上这样的官能团。
作为预聚物,包含能够形成脲键的异氰酸酯基团等的聚酯树脂的使用是优选的,因为可容易地调节聚合组分的分子量且因为可保证干调色剂的无油低温定影性质,特别是保证干调色剂的有利的脱模性和定影性,即使没有将脱模油涂布至用于定影的加热介质的机构也是如此。
含有异氰酸酯基团的聚酯预聚物可根据预期目的适当选择。其实例包括多异氰酸酯和通过使多元醇和多元羧酸进行缩聚而获得的含有活性氢基团的聚酯树脂的反应产物。
多元醇没有特别限制且可根据预期目的适当选择。其实例包括二元醇、三元以上的醇、以及二元醇和三元以上的醇的混合物。优选二元醇,以及各自由二元醇和少量三元以上的醇构成的混合物。这些可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
二元醇的实例包括亚烷基二醇例如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和1,6-己二醇;含有氧亚烷基的二元醇例如二甘醇、三甘醇、一缩二丙二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和聚四亚甲基二醇;脂环族二元醇例如1,4-环己烷二甲醇和氢化双酚A;脂环族二元醇的环氧烷烃(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环氧丁烷等)加合物;双酚例如双酚A、双酚F和双酚S;以及双酚的环氧烷烃(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环氧丁烷等)加合物。亚烷基二醇优选地各自具有2-12个碳原子。在以上实例中,C2-C12亚烷基二醇、以及双酚的环氧烷烃加合物是优选的,特别是双酚的环氧烷烃加合物、以及双酚的环氧烷烃加合物和C2-C12亚烷基二醇的组合。
三元以上的醇的实例包括三元以上的脂族醇、三元以上的多酚、以及三元以上的多酚的环氧烷烃加合物。其具体实例包括甘油、三羟甲基乙烷、三羟甲基丙烷、季戊四醇和山梨糖醇。三元以上的多酚的具体实例包括三酚A、酚醛清漆和甲酚醛清漆。三元以上的多酚的环氧烷烃加合物的具体实例包括加成有环氧烷烃例如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和环氧丁烷的三元以上的多酚。
在其中将二元醇和三元以上的醇混合在一起的情况下,三元以上的醇对二元醇的质量比优选为0.01质量%~10质量%,更优选0.01质量%~1质量%。
多元羧酸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根据预期目的适当选择。作为多元羧酸,可使用例如二羧酸、三价以上的羧酸、或者二羧酸和三价以上的羧酸的混合物。优选二羧酸、以及二羧酸和少量三价以上的羧酸的混合物。这些可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
二羧酸的实例包括二价链烷酸、二价链烯酸和芳族二羧酸。二价链烷酸的实例包括琥珀酸、己二酸和癸二酸。二价链烯酸优选地各自具有4-20个碳原子;其实例包括马来酸和富马酸。芳族二羧酸优选地各自具有8-20个碳原子;其实例包括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和萘二羧酸。这些之中优选地是C4-C20二价链烯酸和C8-C20芳族二羧酸。
作为三价以上的羧酸,可使用三价以上的芳族羧酸等。三价以上的芳族羧酸优选地具有9~20个碳原子;其具体实例包括偏苯三甲酸和均苯四甲酸。
作为多元羧酸,还可使用二羧酸、三价以上的羧酸、以及二羧酸和三价以上的羧酸的混合物中的任一种的酸酐或低级烷基酯。低级烷基酯的具体实例包括甲酯、乙酯和异丙酯。
在其中将二羧酸和三价以上的羧酸混合在一起的情况下,三价以上的羧酸对二羧酸的质量比优选为1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0.01质量%~1质量%。
对于缩聚时多元醇和多元羧酸之间的混合比,多元醇的羟基对多元羧酸的羧基的当量比通常为1~2,优选1~1.5,特别优选1.02~1.3。
含有异氰酸酯基团的聚酯预聚物中的得自多元醇的结构单元的量优选为0.5质量%~40质量%,更优选1质量%~30质量%,特别优选2质量%~20质量%。当该量小于0.5质量%时,耐热反印性可降低,并且可难以实现调色剂的耐热存储稳定性和低温定影性之间的有利平衡。当该量大于40质量%时,低温定影性可降低。
多异氰酸酯可根据预期目的适当选择。其实例包括脂族二异氰酸酯、脂环族二异氰酸酯、芳族二异氰酸酯、芳族-脂族二异氰酸酯、异氰尿酸酯、以及被酚衍生物、肟、己内酰胺等封端的这些化合物。
脂族二异氰酸酯的具体实例包括四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2,6-二异氰酸酯基己酸甲酯、八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十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十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十四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甲基己烷二异氰酸酯和四甲基己烷二异氰酸酯。脂环族二异氰酸酯的具体实例包括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芳族二异氰酸酯的具体实例包括甲苯二异氰酸酯,二异氰酸酯基二苯基甲烷、1,5-萘二异氰酸酯、4,4’-二异氰酸酯基联苯、4,4’-二异氰酸酯基-3,3’-二甲基联苯、4,4’-二异氰酸酯基-3-甲基二苯基甲烷和4,4’-二异氰酸酯基-二苯基醚。芳族-脂族二异氰酸酯的具体实例包括α,α,α’,α’-四甲基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异氰尿酸酯的具体实例包括三(异氰酸酯基烷基)异氰尿酸酯和三(异氰酸酯基环烷基)异氰尿酸酯。这些可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
在其中使多异氰酸酯和含有羟基的聚酯树脂一起反应的情况下,通常优选的是多异氰酸酯的异氰酸酯基团对聚酯树脂的羟基的当量比为1~5,更优选1.2~4,特别优选1.5~3。当该当量比大于5时,低温定影性可降低。当该当量比小于1时,耐反印性可降低。
含有异氰酸酯基团的聚酯预聚物中包含的得自多异氰酸酯的结构单元的量优选为0.5质量%~40质量%,更优选1质量%~30质量%,甚至更优选2质量%~20质量%。当该量小于0.5质量%时,耐热反印性可降低。当该量大于40质量%时,低温定影性可降低。
每个聚酯预聚物分子的异氰酸酯基团的平均数量优选为1以上,更优选1.2~5,甚至更优选1.5~4。当该平均数量小于1时,脲改性聚酯树脂的分子量降低并且耐热反印性可降低。
粘合剂树脂前体的具体实例包括:(i)用异佛尔酮二胺进行脲改性的聚酯预聚物(通过使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与双酚A环氧乙烷(2mol)加合物和间苯二甲酸的缩聚产物反应而获得)、和(ii)双酚A环氧乙烷(2mol)加合物和间苯二甲酸的缩聚产物的混合物;(i)用异佛尔酮二胺进行脲改性的聚酯预聚物(通过使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与双酚A环氧乙烷(2mol)加合物和间苯二甲酸的缩聚产物反应而获得)、和(ii)双酚A环氧乙烷(2mol)加合物和对苯二甲酸的缩聚产物的混合物;(i)用异佛尔酮二胺进行脲改性的聚酯预聚物(通过使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与双酚A环氧乙烷(2mol)加合物、双酚A环氧丙烷(2mol)加合物和对苯二甲酸的缩聚产物反应而获得)、和(ii)双酚A环氧乙烷(2mol)加合物、双酚A环氧丙烷(2mol)加合物和对苯二甲酸的缩聚产物的混合物;(i)用异佛尔酮二胺进行脲改性的聚酯预聚物(通过使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与双酚A环氧乙烷(2mol)加合物、双酚A环氧丙烷(2mol)加合物和对苯二甲酸的缩聚产物反应而获得)、和(ii)双酚A环氧丙烷(2mol)加合物和对苯二甲酸的缩聚产物的混合物;(i)用六亚甲基二胺进行脲改性的聚酯预聚物(通过使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与双酚A环氧乙烷(2mol)加合物和对苯二甲酸的缩聚产物反应而获得)、和(ii)双酚A环氧乙烷(2mol)加合物和对苯二甲酸的缩聚产物的混合物;(i)用六亚甲基二胺进行脲改性的聚酯预聚物(通过使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与双酚A环氧乙烷(2mol)加合物和对苯二甲酸的缩聚产物反应而获得)、和(ii)双酚A环氧乙烷(2mol)加合物、双酚A环氧丙烷(2mol)加合物和对苯二甲酸的缩聚产物的混合物;(i)用乙二胺进行脲改性的聚酯预聚物(通过使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与双酚A环氧乙烷(2mol)加合物和对苯二甲酸的缩聚产物反应而获得)、和(ii)双酚A环氧乙烷(2mol)加合物和对苯二甲酸的缩聚产物的混合物;(i)用六亚甲基二胺进行脲改性的聚酯预聚物(通过使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与双酚A环氧乙烷(2mol)加合物和间苯二甲酸的缩聚产物反应而获得)、和(ii)双酚A环氧乙烷(2mol)加合物和间苯二甲酸的缩聚产物的混合物;(i)用六亚甲基二胺进行脲改性的聚酯预聚物(通过使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与双酚A环氧乙烷(2mol)加合物、双酚A环氧丙烷(2mol)加合物、对苯二甲酸和十二烷基琥珀酸酐的缩聚产物反应而获得)、和(ii)双酚A环氧乙烷(2mol)加合物、双酚A环氧丙烷(2mol)加合物和对苯二甲酸的缩聚产物的混合物;以及(i)用六亚甲基二胺进行脲改性的聚酯预聚物(通过使甲苯二异氰酸酯与双酚A环氧乙烷(2mol)加合物和间苯二甲酸的缩聚产物反应而获得)、和(ii)双酚A环氧乙烷(2mol)加合物和间苯二甲酸的缩聚产物的混合物。
与活性氢基团具有反应性的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1,000~45,000,更优选3,000~45,000,特别优选1,500~15,000。当重均分子量小于1,000时,耐热存储稳定性可降低。当重均分子量大于45,000时,低温定影性可降低。
<<含有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
含有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在与活性氢基团具有反应性的聚合物在水性介质中进行扩链反应、交联反应等时起到扩链剂、交联剂等作用。
活性氢基团的实例包括羟基(醇羟基和酚羟基)、氨基、羧基和巯基。这些活性氢基团可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
含有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可根据预期目的适当选择。在其中与活性氢基团具有反应性的聚合物为含有异氰酸酯基团的聚酯预聚物的情况下,所述含有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优选为胺,因为其可通过与聚酯预聚物的扩链反应、交联反应等而具有高的分子量。
胺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根据预期目的适当选择。其实例包括二元胺、三价以上的胺、氨基醇、氨基硫醇、氨基酸、以及通过对这些化合物的氨基进行封端而获得的化合物。优选二元胺、以及各自由二元胺和少量三价以上的胺组成的混合物。这些可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
二元胺的实例包括芳族二元胺、脂环族二元胺和脂族二元胺。芳族二元胺的具体实例包括苯二胺、二乙基甲苯二胺和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脂环族二元胺的具体实例包括4,4’-二氨基-3,3’-二甲基二环己基甲烷、二氨基环己烷和异佛尔酮二胺。脂族二元胺的具体实例包括乙二胺、四亚甲基二胺和六亚甲基二胺。三价以上的胺的实例包括二亚乙基三胺和三亚乙基四胺。氨基醇的具体实例包括乙醇胺和羟乙基苯胺。氨基硫醇的具体实例包括氨乙基硫醇和氨丙基硫醇。氨基酸的具体实例包括氨基丙酸和氨基己酸。通过对氨基封端获得的化合物的具体实例包括唑啉化合物和通过用酮例如丙酮、甲乙酮和甲基异丁基酮对氨基进行封端而获得的酮亚胺化合物。
对于含有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和与活性氢基团具有反应性的聚合物之间的扩链反应和交联反应,发生以下:将含有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具有能够与含有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反应的部位的聚合物、着色剂和蜡溶解或分散在有机溶剂中,和将该溶液或分散液分散在水性溶剂中(A步骤);和在使含有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和具有能够与含有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反应的部位的聚合物一起反应之后或同时,除去有机溶剂(B步骤);关于经洗涤和干燥的调色剂,含有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和具有能够与含有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反应的部位的聚合物之间的反应主要在A和B步骤中进行。通过控制含有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和具有能够与含有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反应的部位的聚合物之间的反应,可获得在140°C下储能弹性模量为5,000Pa以上的调色剂。关于含有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和具有能够与含有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反应的部位的聚合物之间的反应,优选的是,在除去有机溶剂的步骤中,当残留有机溶剂的量为2质量%~15质量%时在30°C~65°C进行加热。当残留有机溶剂的量小于2质量%时,反应可未充分进行。当残留有机溶剂的量大于15质量%时,调色剂颗粒可结合在一起。
加热的时间长度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根据预期目的适当选择。时间长度优选为30分钟以上,更优选60分钟以上,特别优选120分钟以上。
可使用反应终止剂使含有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和与活性氢基团具有反应性的聚合物之间的扩链反应、交联反应等停止。反应终止剂的使用使得可将粘着性基材等的分子量保持在期望范围内。反应终止剂的具体实例包括一元胺例如二乙基胺、二丁基胺、丁基胺和月桂基胺、以及通过对这些化合物的氨基进行封端而产生的酮亚胺化合物。
聚酯预聚物的异氰酸酯基团对胺的氨基的当量比优选为1/3~3,更优选1/2~2,特别优选2/3~1.5。当该当量比小于1/3时,低温定影性可降低。当该当量比大于3时,脲改性聚酯树脂的分子量降低并且因此耐热反印性可降低。
<蜡>
存在于调色剂颗粒表面处的蜡的量可通过FTIR-ATR测量。根据该测量原理,分析深度为约0.3μm。通过该分析,可计算出存在于距离调色剂颗粒表面0.3μm深度范围内的蜡的量。
得自蜡的在2,850cm-1处的吸光度对得自粘合剂树脂的在828cm-1处的吸光度的强度比,表示为“得自蜡的吸光度/得自粘合剂树脂的吸光度”,为0.1~0.5,优选为0.1~0.4,特别优选0.1~0.3,其中吸光度是在将调色剂加热至140°C然后冷却之后通过FTIR-ATR测量的。当强度比小于0.1时,在对调色剂加热之后存在于调色剂颗粒表面处的蜡的量小,使得定影时图像表面处蜡的量小并且图像和定影辊或带之间的分离性差。当强度比大于0.5时,蜡大量暴露于调色剂颗粒表面;由于显影装置内的长期搅拌,蜡容易从调色剂颗粒表面脱离,并且蜡可附着至载体颗粒的表面和显影装置内的部件表面,导致显影剂的带电量的下降,使得抗成膜性差并且可出现图像缺陷。应注意,存在于距离调色剂颗粒表面0.3μm深度范围内的蜡有效地呈现调色剂的脱模性,并且在定影时,在加热和加压时,蜡渗出至调色剂颗粒的表面。该强度比可适当地通过水相造粒获得的调色剂调节至0.1~0.5的范围并且可更适当地利用蜡分散剂调节至其中。
通过FTIR-ATR测量调色剂颗粒表面处的蜡的量的方法如下。
首先,将作为样品的0.02g调色剂在圆片成型设备(TYPE NH-200,由Nakaseiki Co.,Ltd.制造)中用600N的负载压制1分钟,由此制得直径6mm(厚度:约1mm)的调色剂圆片。使用如下所述的在对圆片进行加热之后测量的关于调色剂圆片的值作为在将调色剂加热至140°C之后的关于调色剂的值。所使用的显微FTIR装置具有SPECTRUM ONE MULTISCOPE FTIRUNIT(由PerkinElmer Inc.制造),并且该测量通过使用直径100μm的锗(Ge)晶的显微(micro)ATR进行。红外线的入射角为41.5°,分辨能力为4cm-1,并且总次数为20。
得自蜡的在2,850cm-1处的吸光度对得自粘合剂树脂的在828cm-1处的吸光度的强度比(P2850/P828)定义为调色剂颗粒表面处的蜡的相对量。作为该相对量的值,使用通过在不同位置进行四次测量所获得的相对量的平均值。
对于调色剂的加热,使用MOISTURE DETERMINATION BALANCEFD600。加热温度设置为140°C,一旦调色剂的温度以10°C/min的升温速率达到140°C,就施加空气流将调色剂冷却至40°C以下。
将调色剂圆片置于盖玻片上,然后放置在FD600的加热面上。随后,将盖子复位,然后开始加热。在冷却之后,使用所取出的调色剂圆片的位于与盖玻片相对的侧上的部分进行ATR测量。
而且,峰强度比(得自蜡的在2,850cm-1处的吸光度(P2850)/得自粘合剂树脂的在828cm-1处的吸光度(P828))(表示在23°C气氛中存储的调色剂的蜡组成,通过FTIR-ATR观察)优选为0.01~0.15,更优选0.04~0.10。当该强度比小于0.01时,定影图像的耐摩擦性差。当强度大于0.15时,载体被污损,并且进一步地,在高温下出现与显影剂有关的粘连。
存在于距离调色剂颗粒表面0.3μm深度范围内的蜡的量可由上述强度比(P2850/P828)度量并且以质量表示。以下为用于表示该量(以质量计)的方法的实例:通过将蜡分别以1质量%、3质量%、5质量%、8质量%和10质量%混入到聚酯树脂中并且使用玛瑙研钵充分且均匀地分散所述蜡而制造圆片,然后通过基于FTIR-ATR的方法测量得自蜡的2,850cm-1处的峰和得自粘合剂树脂的在828cm-1处的峰之间的强度比(P2850/P828),随后基于测量结果产生校正曲线,和可由校正曲线计算表面处蜡的量。
调色剂中包含的蜡的量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根据预期目的适当选择。该量优选为1质量%~10质量%,更优选2质量%~6质量%。当该量小于1质量%时,耐热反印性可降低。当该量大于10质量%时,(由于显影装置内的长期搅拌)蜡容易从调色剂颗粒表面脱离,并且蜡可附着至载体颗粒的表面和显影装置内的部件的表面,导致显影剂的带电量的降低,使得抗成膜性差并且可出现图像缺陷。
蜡没有特别限制,只要其极性小,并且其可根据预期目的从已知的蜡中适当地选择。蜡的实例包括微晶蜡、石蜡、聚乙烯蜡、聚丙烯蜡、含有羰基的蜡和长链烃。这些可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优选的是,所述蜡为选自微晶蜡、石蜡、聚乙烯蜡和聚丙烯蜡的至少一种。
蜡的熔点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根据预期目的适当选择。其优选为65°C~95°C,更优选65°C~90°C,特别优选65°C~85°C。当熔点低于65°C时,可对调色剂的耐热存储稳定性有不利影响。当熔点高于95°C,在低温定影时容易出现冷反印。
蜡在165°C下优选地质量减少10%以下,更优选8%以下,特别优选5%以下。当蜡在165°C下质量减少超过10%时,机器内部可被蜡污损,并且因此可形成异常图像。
在比蜡的熔点高20°C的温度下测量的蜡的熔体粘度,优选为1cp~500cp,更优选1cp~250cp。当熔体粘度低于1cp时,调色剂脱模性可降低。当熔体粘度高于500cp时,耐热反印性和低温定影性可不能得到改善。
用于控制蜡暴露于调色剂颗粒表面的程度(上述强度比(P2850/P828)以及表面处的蜡的量对蜡的总量之比)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根据预期目的适当选择。优选的方法是在蜡中包含乙烯基改性的树脂。此处,当所包含的蜡的量由X表示并且所包含的乙烯基改性的树脂的量由Y表示时,质量比Y/X优选为0.4~3。当质量比Y/X小于0.4时,暴露于调色剂颗粒表面的蜡的量如此大使得可出现成膜和所谓的“载体耗废(spent)现象”(调色剂不利地附着至载体颗粒表面)并且显影剂的耐久性可不足。当质量比Y/X大于3时,大部分的蜡分散在调色剂颗粒内部而不暴露于其表面;然而,蜡的分散直径如此小使得在定影时,可未呈现充分的调色剂脱模效果。
乙烯基改性的树脂是通过用平均酯基团浓度为8质量%~30质量%的乙烯基单体对蜡的至少一部分进行改性而制造的。乙烯基改性的树脂主要由由蜡形成的主链和由乙烯基聚合物形成的侧链(接枝链)组成。由乙烯基聚合物形成的侧链包含平均酯基浓度为相对于由乙烯基聚合物形成的侧链的总质量的8质量%~30质量%的含有酯基的乙烯基单体组分。
乙烯基改性的树脂中包含的蜡的软化点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根据预期目的适当选择。其通常为80°C~170°C,优选90°C~160°C。乙烯基改性的树脂中包含的蜡的数均分子量(Mn)优选为500~2,000,更优选1,000~15,000。其重均分子量(Mw)优选为800~100,000,更优选1,500~60,000。Mw/Mn之比优选为1.1~7.0,更优选1.3~4.0。
乙烯基改性的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根据预期目的适当选择,但是优选为40°C~90°C,更优选50°C~70°C。乙烯基改性的树脂的软化点优选为80°C~150°C,更优选90°C~130°C。
乙烯基改性的树脂的数均分子量(Mn)优选为1,500~100,000,更优选2,800~20,000。其重均分子量(Mw)优选为60,000~100,000,更优选50,000~70,000。Mw/Mn之比优选为1.1~40,更优选3~30。
<着色剂>
着色剂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根据预期目的从已知的染料和颜料中适当地选择。着色剂的实例包括炭黑、苯胺黑染料、氧化铁黑、萘酚黄S、汉萨黄(10G、5G、G)、镉黄、氧化铁黄、黄土、铅黄、钛黄、多偶氮黄、油黄、汉萨黄(GR、A、RN、R)、颜料黄L、联苯胺黄(G、GR)、永久黄(NCG)、富尔坎坚牢黄(5G、R)、酒石黄色淀、喹啉黄色淀、蒽吖嗪黄BGL、异二氢吲哚酮黄、氧化铁红、铅丹、橙铅、镉红、镉汞红、锑橙、永久红4R、对位红、火红、对氯邻硝基苯胺红、立索尔坚牢猩红G、亮坚牢猩红、亮洋红BS、永久红(F2R、F4R、FRL、FRLL、F4RH)、坚牢猩红VD、富尔坎坚牢玉红B、亮猩红G、立索尔玉红GX、永久红F5R、亮洋红6B、颜料猩红3B、酒红5B、甲苯胺栗、永久酒红F2K、埃利奥酒红BL、酒红10B、淡BON栗、中BON栗、曙红色淀、若丹明色淀B、若丹明色淀Y、茜素色淀、硫靛红B、硫靛蓝栗、油红、喹吖啶酮红、吡唑啉酮红、多偶氮红、铬朱红、联苯胺橙、芘橙、油橙、钴蓝、青天蓝、碱性蓝色淀、孔雀蓝色淀、维多利亚蓝色淀、无金属酞菁蓝、酞菁蓝、坚牢天蓝、阴丹士林蓝(RS、BC)、靛青、深蓝、普鲁士蓝、蒽醌蓝、坚牢紫B、甲基紫色淀、钴紫、锰紫、二
Figure BDA00001966604400241
烷紫、蒽醌紫、铬绿、锌绿、氧化铬、翠绿、翡翠绿、颜料绿B、萘酚绿B、绿金、酸性绿色淀、孔雀石绿色淀、酞菁绿、蒽醌绿、氧化钛、锌白、和锌钡白。这些可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
调色剂中包含的着色剂的量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根据预期目的适当选择,但是优选为1质量%~15质量%,更优选3质量%~10质量%。当着色剂的量小于1质量%时,调色剂的着色能力可降低。当着色剂的量大于15质量%时,颜料在调色剂中的分散可为差的,使得调色剂的着色能力可降低并且调色剂的电性质可恶化。
着色剂可与树脂配混以形成母料。该树脂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根据预期目的从已知的树脂适当选择。其实例包括苯乙烯或取代苯乙烯的聚合物、苯乙烯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丁酯、聚氯乙烯、聚乙酸乙烯酯、聚乙烯、聚丙烯、聚酯、环氧树脂、环氧多元醇树脂、聚氨酯、聚酰胺、聚乙烯醇缩丁醛、聚丙烯酸树脂树脂、松香、改性松香、萜烯树脂、脂族烃树脂、脂环族烃树脂、芳族石油树脂、氯化石蜡和石蜡。这些可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
苯乙烯或取代苯乙烯的聚合物的实例包括聚酯树脂、聚苯乙烯、聚对氯苯乙烯和聚乙烯基甲苯。苯乙烯共聚物的实例包括苯乙烯-对氯苯乙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基甲苯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基萘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辛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乙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共聚物、苯乙烯-α-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基甲基酮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苯乙烯-异戊二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腈-茚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酸共聚物和苯乙烯-马来酸酯共聚物。
母料可通过在施加高剪切力的情况下将用于母料的着色剂和树脂混合或捏合而获得。在这样做时,优选地加入有机溶剂以增强着色剂和树脂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且,可适当地采用所谓的冲洗方法,因为可使用着色剂的湿滤饼而无需使其改变并且因此不需要干燥。冲洗方法是这样的方法:其中,将含有着色剂和水的水性糊料与树脂和有机溶剂混合或捏合,然后使着色剂转移至树脂以除去水和有机溶剂。对于所述混合或捏合,优选使用高剪切分散设备例如三辊磨。
<调色剂材料液>
调色剂材料液是通过将构成调色剂的材料溶解或分散在油性介质中而制造的。构成调色剂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制,只要它们可形成调色剂,并且它们可根据预期目的适当选择。例如,所述材料至少包括:蜡;着色剂;以及单体、聚合物、含有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和能够与含有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反应的聚合物(预聚物)中的任意物质。如果必要,所述材料可进一步包括其它组分例如蜡分散剂和带电控制剂。
在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制造方法中,调色剂材料液可通过将调色剂材料例如含有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能够与含有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反应的聚合物、蜡、着色剂和带电控制剂溶解或分散在油性介质中而制备。除了能够与含有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反应的聚合物(预聚物)之外的调色剂构成材料可在制备后述水性介质时加入到水性介质中并且混合,或者可在将调色剂材料液加入到水性介质中时与调色剂材料液一起加入到水性介质中。
-油性介质-
油性介质是其中可溶解或分散构成调色剂的材料的溶剂,并且该溶剂优选地包含有机溶剂。所述有机溶剂优选地在形成调色剂基础颗粒的同时或之后除去。考虑到其容易的除去,所述有机溶剂优选为挥发性的,具有低于150°C的沸点。当所述有机溶剂具有150°C以上的沸点时,当将其除去时可出现调色剂颗粒的聚集。所述溶剂的实例包括甲苯、二甲苯、苯、四氯化碳、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1,1,2-三氯乙烷、三氯乙烯、氯仿、单氯苯、偏二氯乙烯、乙酸甲酯、乙酸乙酯、甲乙酮和甲基异丁基酮。在这种之中优选甲苯、二甲苯、苯、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氯仿、四氯化碳等,特别是乙酸乙酯。这些可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
所使用的有机溶剂的量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根据预期目的适当选择。该量优选为40质量份~300质量份,更优选60质量份~140质量份,特别优选80质量份~120质量份,相对于100质量份的调色剂材料。
-蜡分散剂-
蜡分散剂没有特别限制,只要其容许蜡均匀地分散在调色剂颗粒中,并且其可根据预期目的适当选择。基本上,使用包括对于蜡具有高的亲和性的部位和还包括对于粘合剂树脂具有高的亲和性的部位的材料。其实例包括通过用基于苯乙烯-丙烯酸类的化合物对聚烯烃蜡(例如聚乙烯或聚丙烯)进行接枝聚合而产生的蜡分散剂。
蜡分散剂的量优选为10质量份~300质量份,更优选10质量份~100质量份,特别优选30质量份~80质量份,相对于100质量份的蜡。当蜡分散剂的量小于10质量份时,蜡在调色剂中的分散差,并且调色剂颗粒表面处的蜡的量可提高。当蜡分散剂的量大于300质量份时,防止反印的能力可不足。
-带电控制剂-
带电控制剂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根据预期目的适当选择。但是,使用无色或者具有类似于白色的材料是优选的,因为如果使用有色材料,色调可变化。带电控制剂的具体实例包括三苯基甲烷染料、钼酸螯合物颜料、若丹明染料、烷氧基胺、季铵盐(包括氟改性季铵盐)、烷基酰胺、磷、磷化合物、钨、钨化合物、含氟化合物表面活性剂、水杨酸金属盐、和水杨酸衍生物的金属盐。这些可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
带电控制剂可为市售产品,并且所述市售产品的实例包括
Figure BDA00001966604400271
P-51(季铵盐)、E-82(基于羟萘甲酸的金属络合物)、E-84(基于水杨酸的金属络合物)和E-89(苯酚缩合物)(由ORIENT CHEMICAL INDUSTRIES CO.,LTD.制造);TP-302和TP-415(季铵盐钼络合物)(由HODOGAYA CHEMICALCO.,LTD.制造);COPY CHARGE PSY VP2038(季铵盐)、COPY BLUE PR(三苯基甲烷衍生物)、COPY CHARGE NEG VP2036和COPY CHARGE NXVP434(季铵盐)(由Hoechst AG制造);LRA-901和LR-147(硼络合物)(由JapanCarlit Co.,Ltd.制造);喹吖啶酮、基于偶氮的颜料、和含有例如磺酸基团和羧基、或季铵盐的官能团的聚合物。
带电控制剂可在与母料熔融-捏合之后溶解或分散,或者可与调色剂的组分一起溶解或分散在溶剂中,或者可在已经制得调色剂之后固定至调色剂的表面。
调色剂中带电控制剂的量取决于使用的粘合剂树脂的类型、是否存在添加剂、所采用的分散方法等变化并且因此不能一概而论。然而,该量优选为0.1质量%~10质量%,更优选0.2质量%~5质量%,相对于粘合剂树脂的量。当带电控制剂的量小于0.1质量%时,可得不到有利的带电控制性。当其量大于10质量%时,调色剂的带电性如此大使得调色剂和显影辊之间的静电吸引增加,从而可能导致显影剂流动性的恶化以及图像密度的降低。
-树脂颗粒-
关于树脂颗粒,用于其的树脂没有特别限制,只要其能够在水性介质中形成水性分散液,并且其可根据预期目的从已知树脂适当地选择。所述树脂可为热塑性树脂或者可为热固性树脂。所述树脂的具体实例包括乙烯基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聚酯树脂、聚酰胺树脂、聚酰亚胺树脂、硅树脂、酚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脲树脂、苯胺树脂、离聚物树脂和聚碳酸酯树脂。在这些树脂中,优选选自乙烯基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和聚酯树脂的一种或多种树脂,因为可容易地获得球形的树脂细颗粒的水性分散液。这些可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
附带说明的是,乙烯基树脂为通过使乙烯基单体均聚或共聚而获得树脂。乙烯基树脂的具体实例包括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丙烯酸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和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
而且,作为树脂颗粒,也可使用通过使包含多个不饱和基团的单体聚合而获得的共聚物的颗粒。所述包含多个不饱和基团的单体可根据预期目的适当选择并且其具体实例包括甲基丙烯酸环氧乙烷加合物硫酸酯的钠盐(ELEMINOL RS-30,由Sanyo Chemical Industries,Ltd.制造)、二乙烯基苯和二丙烯酸1,6-己二醇酯。
树脂颗粒可通过使用已知方法的聚合获得;优选使用树脂颗粒的水性分散液。树脂颗粒的水性分散液的制备方法的实例包括:(在乙烯基树脂的情况下)通过使用悬浮聚合方法、乳液聚合方法、种子聚合方法或分散聚合方法使乙烯基单体聚合而制造树脂颗粒的水性分散液的方法;(在加聚或缩合树脂例如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或环氧树脂的情况下)在某分散剂的存在下将前体例如单体或者低聚物、或者其溶液分散在水性介质中,然后通过施加热或加入固化剂使其固化以制造树脂颗粒的水性分散液的方法,将某乳化剂溶解在前体例如单体或者低聚物、或者其溶液中,然后加入水以实施相转变乳化的方法;使用机械旋转型、射流型等精细粉碎机将树脂粉碎并且分级以获得树脂颗粒,然后在某分散剂的存在下将树脂颗粒分散在水中的方法,将树脂溶液以细雾形式喷射以获得树脂颗粒,然后在某分散剂的存在下将树脂颗粒分散在水中的方法,通过向树脂溶液中加入贫溶剂或者通过使通过加热而溶解在溶剂中的树脂溶液冷却而沉淀出树脂颗粒,然后除去溶剂以获得树脂颗粒,随后在某分散剂的存在下将树脂颗粒分散在水中的方法,在某分散剂的存在下将树脂溶液分散在水性介质中,然后进行加热、减压等以除去溶剂的方法,和将某乳化剂溶解到树脂溶液中,然后加入水以实施相转变乳化的方法。
调色剂中包含的树脂颗粒的量优选为0.5质量%~10质量%,更优选1质量%~5质量%。
-无机颗粒-
无机颗粒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根据预期目的从已知的无机颗粒适当地选择。其具体实例包括如下的颗粒: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钛、钛酸钡、钛酸镁、钛酸钙、钛酸锶、氧化锌、氧化锡、硅砂、粘土、云母、硅灰石、硅藻土、氧化铬、氧化铈、氧化铁红、三氧化锑、氧化镁、氧化锆、硫酸钡、碳酸钡、碳酸钙、碳化硅和氮化硅。这些可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
无机颗粒的初级粒径优选为5nm~2μm,更优选5nm~500nm。通过BET方法测量的无机颗粒的比表面积优选为20m2/g~500m2/g。
调色剂中包含的无机颗粒的量优选为0.01质量%~5质量%,更优选0.1质量%~2.0质量%。
-流动性改进剂-
当使用流动性改进剂进行表面改性时,调色剂表面的疏水性改善,并且即使在高湿度下也可抑制调色剂的流动性和带电性的恶化。流动性改进剂的具体实例包括硅烷偶联剂、甲硅烷基化试剂、包含氟化烷基的硅烷偶联剂、基于有机钛酸酯的偶联剂、基于铝的偶联剂、硅油和改性硅油。
-清洁性改进剂-
将清洁性改进剂添加至调色剂使得更容易除去在图像转印之后残留在感光体和/或一次转印介质上的显影剂。清洁性改进剂的具体实例包括脂肪酸金属盐例如硬脂酸锌、硬脂酸钙和硬脂酸,和通过无皂乳液聚合等获得的树脂颗粒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颗粒和聚苯乙烯颗粒。所述树脂颗粒的粒度分布优选为窄的,并且其体均粒径优选为0.01μm~1μm。
-磁性材料-
磁性材料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根据预期目的从已知的磁性材料适当地选择。其实例包括铁粉、磁铁矿和铁氧体。其中,就色调而言,白色磁性材料是优选的。
(调色剂制造方法)
调色剂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根据预期目的适当选择。其实例包括:其中将至少包含粘合剂树脂、着色剂和蜡的油相悬浮在水性介质中以形成颗粒的聚合方法(悬浮聚合方法和乳液聚合方法);粉碎方法;其中将包含特定结晶聚合物和含有异氰酸酯基团的预聚物的组合物在水相中用胺直接扩链和/或交联的加聚反应方法;使用含有异氰酸酯基团的预聚物的加聚反应方法;将材料溶解在溶剂中,除去溶剂并且进行粉碎的方法;和熔融-喷射方法。
在通过将油相和/或调色剂组合物的初级颗粒分散在水性介质中形成调色剂颗粒的方法中,调色剂中材料的存在和偏置(biased)分布受到水性介质的极性、所述材料的极性、以及构成油相的溶剂和单体的极大影响。
例如,当进行粘合剂树脂和蜡之间的比较时,蜡趋于具有较低的极性。通常,具有与水性介质更接近的极性的材料相对地趋于以偏置方式存在于调色剂颗粒的表面侧附近,虽然该趋势还取决于构成油相的溶剂和单体的类型。因此,在其中调色剂的粘合剂树脂具有高极性而蜡具有特别低的极性的情况下,蜡趋于在调色剂颗粒的中央附近以偏置方式存在并且还趋于被包封在粘合剂树脂中。
由于粘合剂树脂和蜡经常具有这样的性质和趋势,因此粘合剂树脂和蜡的性质(例如,极性和得自取代基的影响)的适当选择使得可达成本发明中所规定的蜡的存在状态。
关于粘合剂树脂,极大影响其极性的要素包括其酸值和羟值。粘合剂树脂的酸值和羟值的选择决定了例如其对水性介质和蜡的亲和性状态。
同时,与粘合剂树脂相比,蜡经常具有低的极性。因此,关于蜡,除了其极性的观点之外,为改善其相对于粘合剂树脂的分散性和亲和性,还可通过任选添加的蜡分散剂而适当地产生其在粘合剂树脂中的分散状态;蜡分散剂的类型和量也极大地影响蜡相对于粘合剂树脂的分散性。适当改变蜡的类型、蜡分散剂的类型以及它们的量使得可产生其中蜡畴被包封在粘合剂树脂中的状态。因此,可使暴露于调色剂颗粒表面的蜡组分减少并且产生这样的状态:其中取决于如何进行加热,蜡以能够从调色剂颗粒表面渗出的方式存在于调色剂颗粒中。
为了提高蜡在调色剂颗粒中的包封程度,例如存在这样的方法:其中将蜡分散剂的量调节至每100质量%蜡的10质量%~300质量%的范围,将粘合剂树脂的酸值调节至12mgKOH/g~30mgKOH/g,并且使用具有低极性的蜡。
蜡相对于粘合剂树脂的分散性和亲和性还受到蜡的分散直径的很大影响。当蜡的分散直径大时,存在如下可能性:调色剂颗粒表面附近的蜡的量大;因此,蜡以偏置方式存在的程度大。
而且,在其中通过使调色剂组合物的初级颗粒聚集而形成调色剂颗粒的制造方法(例如乳化聚集方法)的情况下,通过以多个步骤进行聚集以减少在最外表面层处包含蜡的初级颗粒,或者对于聚集前的初级颗粒,通过制备用粘合剂树脂覆盖蜡初级颗粒的周围而形成的初级颗粒,可容易地形成调色剂颗粒。
关于基于聚合方法的调色剂制造方法,以下将描述在制造粘着性基材的同时形成调色剂基础颗粒的方法。这样的方法包括:水性介质相的制备、包含调色剂材料的液体的制备、调色剂材料的乳化或分散、粘着性基材的制造、溶剂的除去、与活性氢基团具有反应性的聚合物的合成、和含有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的合成。
水性介质相可通过将树脂颗粒分散到水性介质中而制备。添加到水性介质中的树脂颗粒的量优选为0.5质量%~10质量%。
包含调色剂材料的液体可通过将调色剂材料例如含有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与活性氢基团具有反应性的聚合物、颜料、蜡、带电控制剂和未改性聚酯树脂溶解或分散在溶剂中而制备。
除了与活性氢基团具有反应性的聚合物之外的调色剂材料可在将树脂颗粒分散到水性介质中时加入到水性介质中并且混合,或者可在将包含调色剂材料的液体加入到水性介质中时加入到水性介质中。
可通过将包含调色剂材料的液体分散到水性介质中而对调色剂材料进行乳化或分散。当对调色剂材料进行乳化或分散时,通过使含有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和与活性氢基团具有反应性的聚合物进行扩链反应和/或交联反应而制造粘着性基材。
例如,脲改性聚酯树脂等的粘着性基材可通过将包含与活性氢基团具有反应性的聚合物例如含有异氰酸酯基团的聚酯预聚物的液体与含有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例如胺一起在水性介质中乳化或分散,并且在水性介质中使包含所述聚合物的液体和所述化合物进行扩链反应和/或交联反应而制造;粘着性基材可通过将包含调色剂材料的液体在已经预先添加有含有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的水性介质中乳化或分散,并且在水性介质中使所述液体和所述化合物进行扩链反应和/或交联反应而制造;或者粘着性基材可通过将包含调色剂材料的液体在水性介质中乳化或分散,然后加入含有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并且在水性介质中使所述液体和所述化合物基于颗粒界面进行扩链反应和/或交联反应而制造。另外,在其中使所述液体和所述化合物基于颗粒界面进行扩链反应和/或交联反应的情况下,在所制造的调色剂的表面处优先形成脲改性聚酯树脂,这使得可在调色剂中提供脲改性聚酯树脂的浓度梯度。
用于制造粘着性基材的反应条件可根据含有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和与活性氢基团具有反应性的聚合物的组合而适当选择。
稳定地形成包含能够与活性氢基团反应的聚合物例如含有异氰酸酯基团的聚酯预聚物的分散液的方法包括如下方法:其中,将通过将调色剂材料例如与活性氢基团具有反应性的聚合物、颜料、颜料分散剂、蜡、带电控制剂和未改性聚酯树脂溶解或分散在溶剂中而制备的液体加入到水性介质相中并且通过剪切力分散。
分散可使用已知的分散机等进行。分散机的实例包括低速剪切分散机、高速剪切分散机、摩擦式分散机、高压射流分散和超声分散机。优选高速剪切分散机,因为可将分散体的粒径调节至2μm~20μm的范围。
在使用高速剪切分散机的情况下,例如转速、分散时间和分散温度的条件可根据预期目的适当选择。转速优选为1,000rpm~30,000rpm,更优选5,000rpm~20,000rpm。在间歇型情况下,分散时间优选为0.1分钟~5分钟。分散温度在压力下优选为150°C以下,更优选40°C~98°C。注意,通常,当分散温度高时可促进分散。
在对调色剂材料进行乳化或分散时使用的水性介质的量优选为50质量份~2,000质量份,更优选100质量份~1,000质量份,相对于100质量份的调色剂材料。当其使用量小于50质量份时,调色剂材料的分散状态可恶化,可能使得不可能获得具有预定粒径的调色剂基础颗粒。当其使用量大于2,000质量份时,制造成本可增加。
在对包含调色剂材料的液体进行乳化或分散的步骤中,分散剂的使用是优选的,因为分散体例如油滴可被稳定化并制成具有期望的形状,并且粒度分布可锐化。
分散剂可根据预期目的适当选择。其实例包括表面活性剂、在水中微溶的无机化合物分散剂、和聚合物型保护胶体,优选表面活性剂。这些可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
表面活性剂的实例包括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两性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实例包括烷基苯磺酸盐、α-烯烃硫酸盐和磷酸盐,优选含有氟烷基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含有氟烷基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实例包括氟烷基(C2-C10)羧酸或其金属盐、全氟辛烷磺酰基谷氨酸二钠、3-[ω-氟烷基(C6-C11)氧]-1-烷基(C3-C4)磺酸钠、3-[ω-氟烷酰基(C6-C8)-N-乙基氨基]-1-丙烷磺酸钠、氟烷基(C11-C20)羧酸或其金属盐、全氟烷基羧酸(C7-C13)或其金属盐、全氟烷基(C4-C12)磺酸或其金属盐、全氟辛烷磺酸二乙醇酰胺、N-丙基-N-(2-羟基乙基)全氟辛烷磺酰胺、全氟烷基(C6-C10)磺酰胺丙基三甲基铵盐、全氟烷基(C6-C10)-N-乙基磺酰基甘氨酸盐和单全氟烷基(C6-C16)乙基磷酸酯。
作为市售产品的含有氟烷基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实例包括SURFLONS-111、S-112和S-113(由Asahi Glass Co.,Ltd.制造);FLUORAD FC-93、FC-95、FC-98和FC-129(由Sumitomo 3M Limited制造);UNIDYNE DS-101和DS-102(由DAIKIN INDUSTRIES,LTD.制造);MEGAFAC F-110、F-120、F-113、F-191、F-812和F-833(由Dainippon Ink And Chemicals,Incorporated制造);ECTOP EF-102、103、104、105、112、123A、123B、306A、501、201和204(由Tochem Products Co.,Ltd.制造);以及FTERGENT 100和150(由NEOS COMPANY LIMITED制造)。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实例包括胺盐表面活性剂例如烷基胺盐、氨基醇脂肪酸衍生物、多元胺脂肪酸衍生物和咪唑啉;和季铵盐表面活性剂例如烷基三甲基铵盐、二烷基二甲基铵盐、烷基二甲基苄基氨盐、吡啶
Figure BDA00001966604400331
盐、烷基异喹啉
Figure BDA00001966604400332
盐和苄索氯铵。其中优选的是含有氟烷基的脂族伯、仲或叔胺酸,脂族季铵盐例如全氟烷基(C6-C10)磺酰胺丙基三甲基铵盐、苄烷铵盐、苄索氯铵、吡啶
Figure BDA00001966604400333
盐和咪唑啉
Figure BDA00001966604400334
盐等。作为市售产品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优选实例包括SURFLON S-121(由Asahi Glass Co.,Ltd.制造)、FLUORAD FC-135(由Sumitomo 3M Limited制造)、UNIDYNE DS-202(由DAIKIN INDUSTRIES,LTD.制造)、MEGAFAC F-150和F-824(由Dainippon Ink And Chemicals,Incorporated制造)、ECTOP EF-132(由Tochem Products Co.,Ltd.制造)、和FTERGENT F-300(由NEOS COMPANY LIMITED制造)。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实例包括脂肪酸酰胺衍生物和多元醇衍生物。
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实例包括丙氨酸、十二烷基二(氨基乙基)甘氨酸、二(辛基氨基乙基)甘氨酸和N-烷基-N,N-二甲基铵甜菜碱。
在水中微溶的无机化合物分散剂的实例包括磷酸三钙、碳酸钙、氧化钛、胶态二氧化硅和羟基磷灰石。
聚合物型保护胶体的实例包括均聚物或共聚物(通过使例如含有羧基的单体、含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乙烯基醚、乙烯基羧酸酯、酰胺单体、酰氯的单体、含有氮原子或者其杂环的单体等聚合而获得)、聚氧乙烯类树脂和纤维素。注意,通过使上述单体聚合而获得的均聚物或共聚物包括具有得自乙烯醇的结构单元的那些。
含有羧基的单体的实例包括丙烯酸、甲基丙烯酸、α-氰基丙烯酸、α-氰基甲基丙烯酸、衣康酸、巴豆酸、富马酸,马来酸和马来酸酐。含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的实例包括丙烯酸β-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β-羟基乙酯、丙烯酸β-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β-羟基丙酯、丙烯酸γ-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γ-羟基丙酯、丙烯酸3-氯-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3-氯-2-羟基丙酯、二甘醇单丙烯酸酯、二甘醇单甲基丙烯酸酯、甘油单丙烯酸酯和甘油单甲基丙烯酸酯。乙烯基醚的实例包括乙烯基甲基醚、乙烯基乙基醚和乙烯基丙基醚。乙烯基羧酸酯的实例包括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和丁酸乙烯酯。酰胺单体的实例包括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二丙酮丙烯酰胺、N-羟甲基丙烯酰胺和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酰氯的单体的实例包括丙烯酰氯和甲基丙烯酰氯。含有氮原子或者其杂环的单体的实例包括乙烯基吡啶、乙烯基吡咯烷酮、乙烯基咪唑和乙烯亚胺。聚氧乙烯类树脂的实例包括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烷基胺、聚氧丙烯烷基胺、聚氧乙烯烷基酰胺、聚氧丙烯烷基酰胺、聚氧乙烯壬基苯基醚、聚氧乙烯月桂基苯基醚、聚氧乙烯苯基硬脂酸酯、和聚氧乙烯苯基壬酸酯。纤维素的实例包括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和羟丙基纤维素。
在对调色剂材料进行乳化或分散时,如果必要,可使用分散剂。分散剂的实例包括在酸和/或碱中可溶解的化合物,例如磷酸钙。在使用磷酸钙作为分散剂的情况下,磷酸钙盐可例如通过将该钙盐溶解在盐酸等中并且用水进行洗涤的方法、或者通过用酶进行分解的方法除去。
在当制造粘着性基材时采用的扩链反应和/或交联反应中,可使用催化剂。催化剂的具体实例包括月桂酸二丁基锡和月桂酸二辛基锡。
从分散液例如乳化浆料除去有机溶剂的方法包括逐渐提高反应体系的温度并且由此使油滴中的有机溶剂蒸发的方法、和将分散液喷射到干燥气氛中并且由此除去油滴中的有机溶剂的方法。
当已除去有机溶剂之后,形成调色剂基础颗粒。调色剂基础颗粒可进行洗涤、干燥等,并且进一步地,可进行分级等。分级可通过使用旋风分离器、倾析器、离心等在液体中除去细颗粒而进行,或者可在干燥之后进行。
所获得的调色剂基础颗粒可与着色剂、蜡、带电控制剂等的颗粒混合。在此情况下,通过施加机械冲击,可抑制蜡等的颗粒从调色剂基础颗粒的表面脱离。
施加机械冲击的方法的实例包括:利用高速旋转的桨叶向混合物施加冲击的方法,和将混合物注入高速空气流中并且对混合物进行加速使得颗粒彼此碰撞或者颗粒与特定碰撞板碰撞的方法。这些方法中使用的设备的实例包括ANGMILL(由Hosokawa Micron Corporation制造)、通过将I型磨(由NipponPneumatic Mfg.Co.,Ltd.制造)改进成具有降低的粉碎空气压力而制造的设备、HYBRIDIZATION SYSTEM(由Nara Machinery Co.,Ltd.制造)、KRYPTRON SYSTEM(由Kawasaki Heavy Industries,Ltd.制造)和自动研钵。
本发明的调色剂可用于多种领域、特别是电子照相成像中。
本发明调色剂的体均粒径优选为1μm~7μm,更优选3μm~6μm。当体均粒径小于1μm时,(在双组分显影剂的情况下)在显影装置内长期进行搅拌时调色剂可熔融并且粘至载体表面,从而可能使载体的带电性降低。当体均粒径大于7μm时,难以获得高分辨率、高品质的图像,使得当供应和消耗显影剂中的调色剂时,调色剂的粒径可极大地变化。
本发明调色剂的体均粒径对数均粒径之比,表示为“体均粒径/数均粒径”,优选为1.00~1.25,更优选1.05~1.25。因此,在双组分显影剂的情况下,(即使当长期供应和消耗调色剂时)显影剂中的调色剂的粒径(也)未很大变化,并且(即使当在显影装置中长期进行搅拌时也)可实现有利的、稳定的显影性。同时,在单组分显影剂的情况下,(即使当供应和消耗调色剂时)调色剂的粒径(也)未很大变化,调色剂在显影辊上成膜或者熔融并且粘至例如用于降低调色剂层厚度的刮片的部件的机会降低,并且(即使当显影装置长期使用时或者其中长期进行搅拌时也)可实现有利的、稳定的显影性,这使得可获得高品质图像。当前述比率大于1.25时,难以获得高分辨率、高品质的图像,并且当供应和消耗显影剂中的调色剂时,调色剂的粒径可极大变化。
此处,体均粒径、以及体均粒径对数均粒径之比可使用MULTISIZER III(由Beckman Coulter,Inc.测量)如下测量。首先,将0.1mL~5mL的表面活性剂例如烷基苯磺酸盐作为分散剂加入到100mL~150mL的电解质水溶液例如约1质量%的NaCl水溶液中。接着,加入2mg~20mg测量样品。使用超声分散机对其中悬浮有所述测量样品的电解质水溶液进行分散处理1分钟~3分钟,然后使用100μm孔测量调色剂(颗粒)的体积和数量,并且计算体积分布和数量分布。基于所获得的分布,可确定体均粒径和数均粒径。
调色剂的针入度优选为15mm以上,更优选为20mm~30mm。当针入度小于15mm时,调色剂的耐热存储稳定性恶化。
此处,针入度可根据针入度试验(JIS K2235-1991)测量。具体地,提供调色剂以填充50mL玻璃容器,然后在设置为50°C温度的恒温浴中放置20小时;之后将调色剂冷却至室温并且进行针入度试验。注意,针入度的值越大,耐热存储稳定性越好。
考虑到调色剂的低温定影性和耐反印性之间的有利平衡,优选的是,本发明调色剂的定影下限温度低并且未出现反印的温度高。因此,优选的是定影下限温度低于140°C且未出现反印的温度为200°C以上。此处,定影下限温度为所获得图像在用衬垫摩擦之后的图像密度的剩余率为70%以上的定影温度的下限。未出现反印的温度可通过使用成像设备测量未出现反印的温度而确定,其中调节所述成像设备使得以预定量的调色剂使图像显影。
基于调色剂的软化点、流动开始温度、1/2法软化点等评价所述调色剂的热性质(也称为“流动测试仪性质”)。这些热性质可通过适当选择的方法测量并且可使用高架式流动试验仪CFT500(由SHIMADZU CORPORATION制造)等测量。
调色剂的软化温度优选为30°C以上,更优选50°C~90°C。当软化温度低于30°C时,调色剂的耐热存储稳定性可恶化。
本发明调色剂的流动开始温度优选为60℃以上,更优选80°C~120°C。当流动开始温度低于60℃时,调色剂的耐热存储稳定性和耐反印性的至少一种可恶化。
本发明调色剂的1/2法软化点优选为90°C以上,更优选100°C~170°C。1/2法软化点低于90°C时,调色剂的耐反印性可恶化。
本发明调色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优选为40°C~70°C,更优选45°C~65°C。当玻璃化转变温度低于40°C时,调色剂的耐热存储稳定性良好并且不恶化。当玻璃化转变温度高于70°C时,调色剂的低温定影性可不足。玻璃化转变温度可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60(由SHIMADZUCORPORATION制造)等测量。
使用本发明调色剂形成的图像的密度优选为1.40以上,更优选1.45以上,甚至更优选1.50以上。当图像密度小于1.40时,图像密度如此低使得可能不能获得高品质图像。图像密度可如下测量:使用串联彩色成像设备(IMAGIO NEO 450,由Ricoh Company,Ltd.制造);将定影辊的表面温度设置为160℃±2℃;在复印纸TYPE 6200(由Ricoh Company,Ltd.制造)上形成实地图像,其中附着的显影剂的量为0.35mg/cm2±0.02mg/cm2;使用光谱仪938 SPECTRODENSITOMETER(由X-Rite,Inc.制造)在所获得的实地图像上的任意5个位置测量图像密度;并且对所获得的图像密度取平均。
本发明调色剂的颜色可根据预期目的适当选择。颜色可为选自黑色、青色、品红色和黄色中的至少一种。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可通过适当地选择相应的着色剂而获得。
(显影剂)
显影剂包括本发明调色剂并且可进一步包括适当选择的其它组分例如载体。因此,可稳定地形成转印性、清洁性等出色的高品质图像。显影剂可为单组分显影剂或者可为双组分显影剂。然而,应注意,在将显影剂用在适合于现今在信息处理速度上的增长的高速印刷机等中的情况下,显影剂优选为双组分显影剂,因为其寿命可延长。
在将显影剂作为单组分显影剂使用的情况下,(即使当供应和消耗所述显影剂时)调色剂的粒径(也)未很大变化,调色剂在显影辊上成膜或者熔融并且粘至例如用于降低调色剂层厚度的刮片的部件的机会降低,并且(即使在显影装置中长期进行搅拌时也)可获得有利的、稳定的显影性和图像。
在将显影剂作为双组分显影剂使用的情况下,(即使当长期供应和消耗调色剂时)调色剂的粒径(也)未很大变化,并且(即使在显影装置中长期进行搅拌时也)可获得有利、稳定的显影性和图像。
载体可根据预期目的适当选择,并且载体优选地包括芯材料、和覆盖芯材料的树脂层。
用于所述芯材料的材料可从已知材料适当地选择。其实例包括锰-锶材料(50emu/g~90emu/g)和锰-镁材料(50emu/g~90emu/g)。为了保证合适的图像密度,使用高度磁化的材料例如铁粉(100emu/g以上)或磁铁矿(75emu/g~120emu/g)是优选的。而且,使用弱磁化的材料例如铜-锌材料(30emu/g~80emu/g)是优选的,因为处于竖立位置的显影剂颗粒对感光体的冲击可减少并且图像品质可有利地升高。这些材料可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
芯材料的体均粒径优选为10μm~150μm、更优选40μm~100μm。当体均粒径小于10μm时,在载体中存在大量细粉,其导致每个颗粒的磁化强度的降低以及因此的载体飞散。当体均粒径大于150μm时,载体的比表面积降低,由此可能导致调色剂的飞散并且(特别是在主要被实地部分占据的全色图像的情况下),可能导致实地部分的再现性恶化。
用于树脂层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根据预期目的从已知树脂适当地选择。其实例包括氨基树脂;聚乙烯基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卤化烯烃;聚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乙烯;聚氟乙烯;聚偏氟乙烯;聚三氟乙烯;聚六氟丙烯;偏氟乙烯和丙烯酸类单体的共聚物;偏氟乙烯和氟乙烯的共聚物;含氟的三元共聚物例如由四氟乙烯、偏氟乙烯以及不含氟基团的单体构成的共聚物;以及有机硅树脂。这些可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
氨基树脂的具体实例包括脲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苯并胍胺树脂、脲树脂、聚酰胺树脂和环氧树脂。聚乙烯基树脂的具体实例包括丙烯酸类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腈、聚乙酸乙烯酯、聚乙烯醇和聚乙烯醇缩丁醛。聚苯乙烯树脂的具体实例包括聚苯乙烯和苯乙烯-丙烯酸类共聚物。聚卤化烯烃的具体实例包括聚氯乙烯。聚酯树脂的具体实例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如果必要,树脂层可包含导电粉末等。导电粉末的具体实例包括金属粉末、炭黑、氧化钛、氧化锡和氧化锌。导电粉末的平均粒径优选为1μm以下。当所述平均粒径大于1μm时,可能难以控制电阻。
树脂层可通过如下形成:将有机硅树脂等溶解在溶剂中以制备涂覆溶液,然后通过已知的涂覆方法将涂覆溶液施加在芯材料的表面上,并且干燥涂覆溶液,之后进行烧结。涂覆方法的实例包括浸涂、喷射、和使用刷子进行涂覆。溶剂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其实例包括甲苯、二甲苯、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和丁基溶纤剂乙酸酯。所述烧结可基于外部加热或内部加热进行,并且可例如根据使用固定式电炉、流体型电炉、旋转式电炉、燃烧炉等的方法或者使用微波的方法进行。
载体中包括的树脂层的量优选为0.01质量%~5.0质量%。当该量小于0.01质量%时,可能不能在芯材料的表面上形成均匀的树脂层。当该量大于5.0质量%时,形成厚的树脂层,使得载体颗粒可彼此熔合因此载体的均匀性可降低。
双组分显影剂中包括的载体的量优选为90质量%~98质量%,更优选93质量%~97质量%。
显影剂可用于基于任何已知的电子照相法例如磁性单组分显影法、非磁性单组分显影法、或者双组分显影法的成像。
(调色剂容器)
本发明中使用的调色剂容器将上述调色剂或者上述显影剂容纳在其中。
容器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从已知容器适当地选择。其适宜的实例包括结合显影剂容器主体和帽的容器。
调色剂容器主体的尺寸、形状、结构、材料等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根据预期目的适当选择。其形状的优选实例包括圆柱形。特别优选的是,例如,在主体的内圆周表面上以螺旋形式形成凹凸,使得作为所容纳物质的调色剂通过旋转向排出口侧移动,并且螺旋部分的一部分或全部起到风箱(bellow)的作用。
用于调色剂容器主体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制,并且优选的是所述材料在尺寸精度方面是良好的所述材料的适宜实例包括树脂,优选聚酯树脂、聚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树脂、ABS树脂、聚缩醛树脂等。
本发明中的调色剂容器可容易储存、运输等并且可操作性出色,并且调色剂容器可适宜用于供应调色剂或显影剂,可拆卸地安装至后述的本发明处理盒、成像设备等。
(处理盒)
本发明中的处理盒可安装在成像设备中并且包括:静电潜像承载部件,其配置为承载静电潜像;和显影单元,其配置为使用显影剂使静电潜像承载部件上承载的静电潜像显影,从而形成可视图像。如果必要,处理盒可进一步包括适当选择的其它单元例如带电单元、曝光单元、显影单元、转印单元、清洁单元和电荷消除单元。
显影单元至少包括:容纳上述调色剂或上述显影剂的显影剂容器;和静电潜像承载部件,其配置为承载和输运容纳在显影剂容器中的调色剂或显影剂。进一步地,显影单元可例如包括调节所承载的调色剂层的厚度的层厚调节部件。
本发明中的处理盒可以可拆卸方式安装在任何电子照相设备、任何传真机或任何印刷机中并优选以能可拆卸地安装的方式安装在后述成像设备中。
此处,处理盒包括例如感光体101、带电单元102、显影单元104和清洁单元107,如图5中所示。如果必要,处理盒可进一步包括其它部件。在图5中所示的处理盒的实例中,提供配置为将感光体101上的显影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接收纸105的转印单元108。感光体101可为以上所述的任何感光体。使用能够以高分辨率进行写入的光源作为曝光单元103。可使用任何带电部件作为带电单元102。
实施例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然而,应注意,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此。在实施例中,术语“份”和符号“%”均基于质量,并且术语“摩尔”表示摩尔比。
(调色剂的制造)
(实施例1)
--未改性聚酯(低分子聚酯)的合成--
向装有冷凝管、搅拌器和氮气引入管的反应器中注入229份双酚A环氧乙烷(2mol)加合物、529份双酚A环氧丙烷(3摩尔)加合物、208份对苯二甲酸、46份己二酸和2份氧化二丁锡。随后,使各成分在常压下在230°C一起反应8小时,然后使该反应液进一步在10mmHg~15mmHg的减压下反应5小时。之后,将44份偏苯三甲酸酐注入反应器中,然后使各成分在常压下在180°C一起反应2小时,由此合成未改性聚酯。
该未改性聚酯具有2,500的数均分子量(Mn)、6,700的重均分子量(Mw)、47°C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18mgKOH/g的酸值。数均分子量、重均分子量、玻璃化转变温度和酸值如下测量。
[重均分子量和数均分子量的测量]
该未改性聚酯的重均分子量(Mw)和数均分子量(Mn)使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量设备(GPC-8220GPC,由TOSOH CORPORATION制造)测量。
●柱子:TSK GEL SUPER HZM-H 15cm 3根连续柱子(由TOSOHCORPORATION制造)
●温度:40°C
●溶剂:THF
●流速:0.35mL/min
●样品:注入0.4mL具有0.15%浓度的样品。
在分子量测量中,样品的分子量分布基于使用若干种单分散聚苯乙烯标样产生的校正曲线的对数值和计数之间的关系计算。
作为用于产生校正曲线的聚苯乙烯标样,使用SHOWDEX STANDARDStd.No.S-7300、S-210、S-390、S-875、S-1980、S-10.9、S-629、S-3.0和S-0.580、以及甲苯。作为检测器,采用RI(折射率)检测器。
[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量]
玻璃化转变温度(Tg)根据以下程序测量。作为测量设备,使用热分析设备(TA-60WS,SHIMADZU CORPORATION制造)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60,SHIMADZU CORPORATION制造),并且在以下测量条件下进行测量。
(测量条件)
样品容器:铝样品盘(带盖)
样品量:5mg
参比:铝样品盘(10mg氧化铝)
气氛:氮气(流速:50mL/min)
温度条件
初始温度:20°C
升温速率:10°C/min
终止温度:150°C
温度保持的时间:温度未保持。
降温速率:10°C/min
终止温度:20°C
温度保持的时间:温度未保持。
升温速率:10°C/min
终止温度:150°C
使用数据分析软件TA-60ver.1.52(由SHIMADZU CORPORATION制造)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
[酸值的测量]
酸值(AV)在以下条件下并且基于JIS K0070-1992中定义的方法测量。
将0.5g作为测量样品的调色剂加入到120mL甲苯中并在室温(23°C)下在搅拌下在其中溶解10小时。进一步地,加入30mL乙醇以制备样品溶液。
使用以下设备进行测量结果的计算。具体地,如下进行计算:用经预先标定的N/10氢氧化钾-醇溶液对样品溶液进行滴定,并且基于氢氧化钾醇溶液的消耗,根据以下方程确定酸值。
酸值=KOH(毫升数)×N×56.1/样品质量
(N表示N/10KOH的系数)
(测量设备)
测量设备:自动电位滴定仪DL-53TITRATOR(由Mettler-Toledo制造)
使用的电极:DG113-SC (由Mettler-Toledo制造)
分析软件:LABX LIGHT Version 1.00.000
设备校正:使用120mL甲苯和30mL乙醇的混合溶剂。
测量温度:23°C
(测量设备)
Figure BDA00001966604400421
Figure BDA00001966604400431
--母料(MB)的制备--
使用亨舍尔(Henschel)混合器(由Mitsui Mining Co.,Ltd.制造)混合600份水、400份作为着色剂的炭黑(PRINTEX 35,由Degussa GmbH制造,DBP吸油值=42mL/100g,pH=9.5)、和600份未改性聚酯。混合物使用双辊磨在150°C捏合30分钟。之后,对混合物进行辊压和冷却,然后使用粉碎机(由Hosokawa Micron Corporation制造)粉碎。这样,制得母料。
--蜡分散剂的合成--
在装有温度计和搅拌器的高压釜反应器中,放入600份二甲苯和300份低分子量聚乙烯(SANWAX LEL-400,由Sanyo Chemical Industries,Ltd.制造;软化点:128°C),使聚乙烯充分溶解在二甲苯中,并且进行氮气置换。之后,将2,310份苯乙烯、270份丙烯腈、150份丙烯酸丁酯、78份二叔丁基过氧基六氢对苯二甲酸酯和455份二甲苯的混合溶液在175°C用3小时滴加以实施聚合,并且进一步地,将混合物在该温度下保持30分钟。随后,进行脱溶剂,由此获得蜡分散剂。
--蜡分散液的制备--
在装有搅拌棒和温度计的反应容器中,放入378份未改性聚酯、110份蜡(BE SQUARE 180WHITE,由TOYO ADL CORPORATION制造;熔点:86.4°C,在165°C的质量减少:1.7%)、33份蜡分散剂和947份乙酸乙酯。随后,在搅拌下将温度升高至80°C,该混合物在温度保持为80°C的情况下保持5小时,然后进行1小时的冷却,使得温度降低至30°C,由此获得蜡分散液(1)。
--有机溶剂相的制备--
通过将2,493份蜡分散液(1)、500份母料和1,012份乙酸乙酯一起混合1小时而获得原料溶液。然后,将1,324份原料溶液移至反应容器中,随后,使用珠磨机(ULTRA VISCO MILL,由AIMEX CO.,Ltd.制造),使各成分在以下条件下通过3次以分散炭黑和蜡:液体送料速率为1kg/hr,圆盘圆周速度为6m/秒,并且提供各自具有0.5mm尺寸的氧化锆珠以占据80体积%。之后,向获得的分散液中加入1,324份65%的未改性聚酯的乙酸乙酯溶液。然后,在与以上条件类似的条件下使用珠磨机使各成分通过一次,由此制备有机溶剂相。
该有机溶剂相的固体内容物浓度(测量条件:在130°C加热30分钟)为50%。
--预聚物的合成--
在装有冷凝管、搅拌器和氮气引入管的反应容器中,放入682份双酚A环氧乙烷(2mol)加合物、81份双酚A环氧丙烷(2mol)加合物、283份对苯二甲酸、22份偏苯三甲酸酐和2份氧化二丁锡。随后,使各成分在常压下在230°C一起反应7小时,然后进一步地在10mmHg~15mmHg的减压下一起反应5小时,由此获得中间聚酯1。中间聚酯1具有2,200的数均分子量、9,700的重均分子量、3,000的峰值分子量、54°C的Tg、0.5mgKOH/g的酸值和52mgKOH/g的羟值。
接着,在装有冷凝管、搅拌器和氮气引入管的反应容器中注入410份中间聚酯1、89份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500份乙酸乙酯,然后使各成分在100°C一起反应5小时,由此获得预聚物1。预聚物1的游离异氰酸酯质量百分数为1.53%并且固含量为49.1%。
--酮亚胺(含有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的合成--
在装有搅拌棒和温度计的反应容器中,放入170份异佛尔酮二胺和75份甲基乙基酮,然后使各成分在50°C一起反应5小时,由此合成酮亚胺化合物(含有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
该酮亚胺化合物(含有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具有418mgKOH/g的胺值。
--调色剂材料液的制备--
在反应容器中,放入749份有机溶剂相、115份预聚物1、2.9份酮亚胺化合物和0.4份叔胺化合物(U-CAT660M,由Sanyo Chemical Industries,Ltd.制造)。随后,使用T.K.均化器(HOMO MIXER)(由Tokushu Kika Kogyo Co.,Ltd.制造),将各成分以7.5m/s一起混合1分钟,由此制备调色剂材料液。
-有机树脂细颗粒分散液的制备-
在装有搅拌棒和温度计的反应容器中,放入683份水、20份甲基丙烯酸环氧乙烷加合物硫酸酯的钠盐(“ELEMINOL RS-30”,由Sanyo ChemicalIndustries,Ltd.制造)、78份苯乙烯、78份甲基丙烯酸、120份丙烯酸丁酯和1份过硫酸铵。随后,以400转/分钟进行搅拌15分钟,由此获得白色乳液。加热该乳液,使得体系温度达到75°C,并且使该乳液进行5小时的反应。随后,加入30份1%过硫酸铵水溶液,然后在75°C进行陈化5小时,由此制备乙烯基树脂颗粒(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环氧乙烷加合物硫酸酯的钠盐的共聚物)的水性分散液(有机树脂细颗粒分散液)。
使用粒度分布测量设备(NANOTRAC UPA-150EX,由NIKKISO CO.,LTD.制造)测量的包含于该有机树脂细颗粒分散液中的有机树脂细颗粒的体均粒径(Dv)为55nm。进一步地,将一部分有机树脂细颗粒分散液干燥,由此分离树脂内容物,并且经测量该树脂内容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48°C并且重均分子量(Mw)为450,000。
-水性介质相的制备-
通过混合和搅拌990份水、37份48.5%十二烷基二苯基醚二磺酸钠水溶液(ELEMINOL MON-7,由Sanyo Chemical Industries,Ltd.制造)、15份有机树脂细颗粒分散液和90份乙酸乙酯,获得乳白色液体(水性介质相)。
<调色剂造粒步骤>
-乳化或分散-
向调色剂材料液中加入1,200份水性介质相,然后将各成分使用T.K.均化器(由Tokushu Kika Kogyo Co.,Ltd.制造)以15m/s的圆周速度一起混合20分钟,由此制备水包油型分散液(乳化浆料)。
-有机溶剂的除去-
在装有搅拌棒和温度计的反应容器中,放入已经在粒径方面进行控制的所述乳化浆料,然后在减压下在30°C进行脱溶剂8小时。当残留的乙酸乙酯的量变为5%时,改变压力回到常压,并且在气密密封状态下在45°C进行加热2小时。之后,进行冷却,继续脱溶剂,由此获得分散浆料。
-洗涤和干燥-
将100份分散浆料在减压下过滤,然后向获得的滤饼中加入100份离子交换水,之后使用T.K.均化器混合(以10.0m/s的转速10分钟),随后对混合物进行过滤。向所获得的滤饼中加入100份离子交换水,之后使用T.K.均化器混合(以10.0m/s的转速10分钟)。此时混合物的pH为6.3。之后,进行减压过滤。向所获得的滤饼中加入100份10%氢氧化钠水溶液,之后使用T.K.均化器混合(以10.0m/s的转速10分钟),随后对混合物进行过滤。向所获得的滤饼中加入300份离子交换水,之后使用T.K.均化器混合(以10.0m/s的转速10分钟),随后将混合物过滤两次。在此情况下,对于第一次过滤,含水分散体的pH为6.2,对于第二次过滤,pH为6.4。向所获得的滤饼中加入300份离子交换水,之后使用T.K.均化器混合(以10.0m/s的转速10分钟);随后,使用10%盐酸溶液将混合物的pH调节至4,然后将混合物搅拌1小时并且过滤。向所获得的滤饼中加入300份离子交换水,之后使用T.K.均化器混合(以10.0m/s的转速10分钟),然后将混合物过滤两次,由此获得最终的滤饼。将该最终的滤饼使用风循环干燥器在45°C干燥48小时,然后使用具有75μm筛网尺寸的筛子进行筛分,由此获得实施例1的调色剂基础颗粒。
-用外部添加剂处理-
使用亨舍尔混合器(由Mitsui Mining Co.,Ltd.制造),将用作外部添加剂的1.5份疏水性二氧化硅和0.5份疏水化的氧化钛与100份实施例1的调色剂基础颗粒混合,然后使用具有35μm筛网尺寸的筛子对该混合物进行筛分,由此制造实施例1的调色剂。
<峰强度比和储能弹性模量的测量>
关于该调色剂,通过FTIR-ATR (SPECTRUM ONE MULTISCOPE,由PerkinElmer Inc.制造)在23°C测量的表示蜡组成的峰强度比的值为0.15。
将调色剂置于加热设备(MOISTURE DETERMINATION BALANCEFD600)中,然后加热至140°C。在加热至140°C之后立刻通过空气流将调色剂冷却至40°C。然后,通过FTIR-ATR(SPECTRUM ONE MULTISCOPE,由PerkinElmer Inc.制造)测量表示蜡组成的峰强度比四次,并且平均值为0.45。使用储能弹性模量测量设备(RHEOSTRESS RS50,由Haake GmbH制造)测量的调色剂的储能弹性模量为5,500Pa。
<调色剂的平均粒径>
调色剂的体均粒径(Dv)和数均粒径(Dn)、以及Dv/Dn使用具有100μm孔直径的粒度测量设备(MULTISIZER III,由Beckman Coulter,Inc.制造)测量并且使用分析软件(BECKMAN COULTER MULTISIZER 3 Version 3.51)分析。具体地,向100mL玻璃烧杯中注入0.5mL 10%表面活性剂(烷基苯磺酸盐,NEOGEN SC-A,由DAI-ICHI KOGYO SEIYAKU CO.,LTD.制造),注入0.5g调色剂,然后使用小刮勺对这些进行搅拌。随后,加入80mL离子交换水。所获得的分散液使用超声分散设备(W-113MK-II,由HondaElectronics Co.,Ltd.制造)进行分散处理10分钟。使用MULTISIZER III,还使用ISOTON-III(由Beckman Coulter,Inc.制造)作为测量溶液对该分散液进行测量。在测量中,滴加作为调色剂样品的分散液,使得通过设备显示的浓度变为8%±2%。在该测量过程中,考虑到粒径测量的再现性,将浓度调节为8%±2%是重要的。假如将浓度保持在该范围内,则粒径没有差错(error)。
<调色剂的定影性的评价>
调色剂的定影性如下评价。该评价使用结合图1中所示的带型热定影装置的IMAGIO NEO C600(由Ricoh Company,Ltd.制造)进行。带的基材由聚酰亚胺(100μm厚度)制成,弹性层由有机硅橡胶(100μm厚度)制成,表面处的脱模层由PFA(15μm厚度)制成,定影辊由有机硅泡沫材料制成,加压辊具有由SUS(1mm厚度)制成的金属圆柱体,加压辊还具有由PFA管和有机硅橡胶构成的反印防止层(2mm厚度),加热辊由铝(2mm厚度)制成,并且表面压力为1×105Pa。
[评价标准]
-低温定影性-
A:低于120°C
B:120°C以上,但低于130°C
C:130°C以上,但低于140°C
D:140°C以上,但低于150°C
E:150°C以上
[评价标准]
-耐热反印性-
A:200°C以上
B:低于200°C,但是190°C以上
C:低于190°C,但是180°C以上
D:低于180°C,但是170°C以上
E:低于170°C
<分离性>
如图4中所示,使用用于测量记录介质推力的测量装置评价分离性。在图4中,记录介质S以被推得顶着测量钩28一端的方式输送。通过设置在测量钩28另一端的负载传感器(load cell)27读出此时的推力值。如图4中所示,测量钩28设置成在定影辊15侧、紧邻着定影辊隙部分16后面。而且在图4中,字母F表示支点(fulcrum)。
通过负载传感器27读出的推力值是将记录介质S从定影辊15分离所需要的力,并且将该力定义为分离阻力。基于在这些预定条件下测量的分离阻力的程度判断是否能够将记录介质S从定影辊15分离。在该评价中,将160℃定影温度下的分离阻力定义为调色剂的分离阻力。测量时附着的调色剂的量为0.9g/cm2
[评价标准]
-分离性-
A:50gf以下
B:大于50gf,但是200gf以下
C:大于200gf,但是400gf以下
D:大于400gf
<抗成膜性>
当已经使用彩色电子照相设备(IPSIO COLOR 8100,由Ricoh Company,Ltd.制造)复印50,000张时,目视观察显影辊或感光体上是否已经出现调色剂成膜,并且根据以下标准评价抗成膜性。
[评价标准]
-抗成膜性-
A:未观察到成膜。
B:几乎未观察到条状成膜。
C:部分观察到条状成膜。
D:在每个部分都观察到成膜。
<抗粘连性>
测量调色剂的量并且将其调整为10g,然后将该调色剂置于20mL玻璃容器中,并且将该玻璃容器轻敲100次。之后,将置于该玻璃容器中的调色剂在设置为55°C温度和80%湿度的恒温浴中放置24小时,然而使用针入度计测量调色剂的针入度。
[评价标准]
-抗粘连性-
A:20mm以上
B:15mm以上,但是小于20mm
C:10mm以上,但是小于15mm
D:小于10mm
(实施例2)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造调色剂,除了在蜡分散液的制备中将蜡分散剂的量从33份改变为66份之外。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进行测试和评价。
(实施例3)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造调色剂,除了在蜡分散液的制备中将蜡分散剂的量从33份改变为88份之外。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进行测试和评价。
(实施例4)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造调色剂,除了在蜡分散液的制备中将蜡分散剂的量从33份改变为88份,并且在有机溶剂的除去中在45°C进行加热6小时代替在45°C进行加热2小时之外。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进行测试和评价。
(实施例5)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造调色剂,除了在蜡分散液的制备中将蜡分散剂的量从33份改变为88份,并且在有机溶剂的除去中在50°C进行加热6小时代替在45°C进行加热2小时之外。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进行测试和评价。
(实施例6)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造调色剂,除了在蜡分散液的制备中将蜡分散剂的量从33份改变为22份之外。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进行测试和评价。
(对比例1)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造调色剂,除了在蜡分散液的制备中将蜡分散剂的量从33份改变为0份之外。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进行测试和评价。
(对比例2)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造调色剂,除了在有机溶剂的除去中未进行在45°C下2小时的加热之外。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进行测试和评价。
关于实施例1~6以及对比例1和2的粘合剂树脂的酸值、玻璃化转变温度(Tg)等、蜡的类型、等等一起示于表2中。
Figure BDA00001966604400511
如从表1可理解的,实施例1~6在低温定影性、耐热反印性、分离性和抗成膜性方面导致有利的结果。同时,可理解,除了低温定影性,对比例1和2次于实施例1~6。即,可理解,通过将得自蜡的吸光度对得自粘合剂树脂的吸光度的强度比调节至0.1~0.5的范围(其中吸光度通过FTIR-ATR测量并且该强度比用作用于确定在将调色剂加热至140°C然后冷却之后存在于距离调色剂颗粒表面0.3μm深度范围内的蜡的量的值)、和通过将调色剂在140°C的储能弹性模量调节至5,000Pa以上,导致关于低温定影性、耐热反印性、分离性和抗成膜性的有利结果。
附图标记说明
Z   定影装置
R1  定影辊
R2  加压辊
R3  加热辊
R4  清洁辊
B   定影带
P   加压弹簧
G   导向器
H   热源
C   定影带
1   基材
2   发热层
3   弹性层
4   脱模层
15  定影辊
16  定影辊隙部分
27  负载传感器
28  测量钩
F   支点
S   记录介质
101 感光体
102 带电单元
103 曝光单元
104 显影单元
105 接收纸
107 清洁单元
108 转印单元

Claims (15)

1.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包括:
粘合剂树脂;
着色剂;和
蜡,
其中得自蜡的在2,850cm-1处的吸光度对得自粘合剂树脂的在828cm-1处的吸光度的强度比,表示为“得自蜡的吸光度/得自粘合剂树脂的吸光度”,为0.1~0.5,
其中吸光度通过FTIR-ATR测量,并且该强度比用作用于确定在将调色剂加热至140°C然后冷却之后存在于距离调色剂颗粒表面0.3μm深度范围内的蜡的量的值,和
其中所述调色剂在140°C具有5,000Pa以上的储能弹性模量。
2.根据权利要求1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其中所述蜡具有65°C~95°C的熔点并且在165°C质量减少10%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其中所述蜡为选自微晶蜡、石蜡、聚乙烯蜡和聚丙烯蜡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其中所述粘合剂树脂包含通过使含有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和与活性氢基团具有反应性的聚合物一起反应而获得的反应产物。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其中所述粘合剂树脂的组分包括粘合剂树脂和粘合剂树脂前体之一、或者粘合剂树脂和粘合剂树脂前体两者。
6.根据权利要求5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其中所述粘合剂树脂前体为所述含有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和所述与活性氢基团具有反应性的聚合物的组合,且其中以通过在将所述含有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和所述与活性氢基团具有反应性的聚合物在水性介质中乳化或分散时使所述化合物和所述聚合物一起反应而获得的反应产物的形式包括所述粘合剂树脂前体。
7.根据权利要求6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其中所述与活性氢基团具有反应性的聚合物具有3,000~45,000的重均分子量。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进一步包括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所述蜡为10质量份~300质量份的蜡分散剂。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其中所述粘合剂树脂包含聚酯树脂。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其中所述粘合剂树脂具有3,000~30,000的重均分子量。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其中所述粘合剂树脂具有12mgKOH/g~30mgKOH/g的酸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其中所述粘合剂树脂具有35°C~65°C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其中所述调色剂颗粒的体均粒径对所述调色剂颗粒的数均粒径之比,表示为“体均粒径/数均粒径”,为1.00~1.25。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其中得自蜡的在2,850cm-1处的吸光度对得自粘合剂树脂的在828cm-1处的吸光度的强度比,表示为“得自蜡的吸光度/得自粘合剂树脂的吸光度”,为0.01~0.150,
其中吸光度通过FTIR-ATR测量,且所述强度比用作用于确定在23°C存在于距离调色剂颗粒表面0.3μm深度范围内的蜡的量的值。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其中所述调色剂通过如下获得:将所述粘合剂树脂、所述着色剂和所述蜡溶解或分散在有机溶剂中,将该溶液或分散液分散在水性溶剂中,随后除去所述有机溶剂,且其中,在所述有机溶剂的除去中,当残留有机溶剂的量为2质量%~15质量%时,在30°C~65°C进行60分钟或更长时间的加热。
CN201080063004.4A 2009-12-02 2010-12-01 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417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74985A JP5446792B2 (ja) 2009-12-02 2009-12-02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現像剤、トナー入り容器及びプロセスカ−トリッジ
JP2009-274985 2009-12-02
PCT/JP2010/071942 WO2011068240A1 (en) 2009-12-02 2010-12-01 Electrostatic image developing tone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41755A true CN102741755A (zh) 2012-10-17
CN102741755B CN102741755B (zh) 2014-05-07

Family

ID=441150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63004.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41755B (zh) 2009-12-02 2010-12-01 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835086B2 (zh)
EP (1) EP2507670B1 (zh)
JP (1) JP5446792B2 (zh)
KR (1) KR101410066B1 (zh)
CN (1) CN102741755B (zh)
WO (1) WO201106824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118499A (ja) 2010-11-12 2012-06-21 Ricoh Co Ltd 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919839B2 (ja) * 2012-01-24 2016-05-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方法
JP2013156430A (ja) 2012-01-30 2013-08-15 Ricoh Co Ltd トナー、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00789B2 (ja) 2012-01-30 2016-04-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280684B2 (ja) 2012-01-31 2018-02-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212494A (ja) 2012-03-05 2013-10-17 Ricoh Co Ltd 樹脂微粒子の製造方法
JP5966464B2 (ja) 2012-03-14 2016-08-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二成分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90667A (ja) 2012-03-14 2013-09-26 Ricoh Co Ltd トナーセット、現像剤、並びに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95621A (ja) 2012-03-19 2013-09-30 Ricoh Co Ltd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二成分現像剤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36166B2 (ja) 2012-03-22 2016-11-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現像剤及びカラートナーセット
JP5868817B2 (ja) * 2012-09-27 2016-02-2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JP6160100B2 (ja) 2013-02-05 2017-07-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36798B2 (ja) 2013-02-21 2017-11-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JP6237024B2 (ja) * 2013-09-17 2017-11-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417540B2 (en) * 2013-12-26 2016-08-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and two-component developer
MX2016009210A (es) 2014-01-17 2016-10-05 Ricoh Co Ltd Toner para electrofotografia, metodo de formacion de imagen, y cartucho de procesamiento.
JP2015166766A (ja) * 2014-03-03 2015-09-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
JP2016057591A (ja) * 2014-09-12 2016-04-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二成分系の現像剤及び一成分系の現像剤
JP6690236B2 (ja) 2015-01-05 2020-04-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トナー収容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865525B2 (ja) 2015-01-05 2021-04-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トナー収容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107138A (ja) 2015-01-05 2017-06-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トナー収容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838273B2 (ja) * 2015-03-12 2021-03-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トナー収容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520471B2 (ja) 2015-06-29 2019-05-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現像剤、現像剤収容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097216A (ja) 2015-11-26 2017-06-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トナー収容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012918B2 (en) * 2016-02-19 2018-07-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oner
JP6838274B2 (ja) * 2016-02-23 2021-03-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トナー収容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EP3425453B1 (en) 2016-03-03 2019-11-13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toner contain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700878B2 (ja) * 2016-03-16 2020-05-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及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2017191312A (ja) 2016-04-11 2017-10-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JP6921678B2 (ja) * 2016-08-16 2021-08-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製造方法及び重合体
JP2018163305A (ja) * 2017-03-27 2018-10-18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トナー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トナー収容体、現像装置なら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EP3521934B1 (en) * 2018-02-06 2021-11-10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method,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03878A (zh) * 2001-09-06 2003-03-19 佳能株式会社 调色剂和热定影方法
JP2004246345A (ja) * 2003-01-20 2004-09-02 Ricoh Co Ltd トナー、現像剤、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CN101520618A (zh) * 2008-02-28 2009-09-02 株式会社理光 调色剂、显影剂和成像方法
JP2009237166A (ja) * 2008-03-26 2009-10-15 Fuji Xerox Co Ltd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静電荷像現像用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297691A (en) 1939-04-04 1942-10-06 Chester F Carlson Electrophotography
JPH03225889A (ja) 1990-01-30 1991-10-04 Nec Corp 流体冷却式金属ベース配線基板
JP3225889B2 (ja) 1996-06-27 2001-11-0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静電潜像現像剤用トナー、その製造方法、静電潜像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3577390B2 (ja) 1996-07-03 2004-10-13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静電潜像現像用トナー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117156A (ja) 1997-06-17 1999-01-12 Fuji Xerox Co Ltd 静電写真用トナー及びそれを用いる画像形成方法
JPH11329700A (ja) 1998-05-18 1999-11-30 Canon Inc 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363856B2 (ja) * 1998-12-17 2003-01-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正帯電性トナー、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006541A (ja) 2000-06-20 2002-01-09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法
JP2002268436A (ja) 2001-03-09 2002-09-18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167382A (ja) 2001-03-19 2003-06-13 Ricoh Co Ltd 乾式トナー及びそれを用いる画像形成方法
JP4115793B2 (ja) 2001-09-21 2008-07-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乾式トナー
WO2004066031A1 (ja) 2003-01-20 2004-08-05 Ricoh Company, Ltd. トナー、現像剤、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4226669A (ja) 2003-01-22 2004-08-12 Ricoh Co Ltd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JP2004258170A (ja) 2003-02-25 2004-09-16 Ricoh Co Ltd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4449810B2 (ja) 2004-04-23 2010-04-1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4955965B2 (ja) * 2004-09-07 2012-06-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定着方法、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6195040A (ja) 2005-01-12 2006-07-27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
JP2006258901A (ja) 2005-03-15 2006-09-28 Ricoh Co Ltd 非磁性一成分静電荷現像用トナー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
JP2007065620A (ja) 2005-08-01 2007-03-15 Ricoh Co Ltd トナー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49850B2 (ja) 2005-09-16 2012-01-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
JP4616782B2 (ja) 2006-03-17 2011-01-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8076452A (ja) 2006-09-19 2008-04-03 Ricoh Co Ltd トナー定着方法及びトナー定着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4850098B2 (ja) 2007-03-14 2012-01-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JP5102078B2 (ja) 2007-03-15 2012-12-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859058B2 (ja) 2007-03-16 2012-01-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JP4909182B2 (ja) 2007-05-31 2012-04-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2009053357A (ja) 2007-08-24 2009-03-12 Ricoh Co Ltd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二成分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4886635B2 (ja) * 2007-09-03 2012-02-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JP5152646B2 (ja) * 2008-02-27 2013-02-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及び製造方法、該トナー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
US8265527B2 (en) * 2008-02-28 2012-09-11 Ricoh Company, Limited Developing unit,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mounts of toner
JP5311282B2 (ja) * 2008-02-29 2013-10-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トナー入り容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5403393B2 (ja) * 2008-03-28 2014-01-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並びに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9251414A (ja) * 2008-04-09 2009-10-29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65311A (ja) * 2008-04-24 2009-11-12 Ricoh Co Ltd 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2009282134A (ja) * 2008-05-20 2009-12-03 Ricoh Co Ltd 連続乳化装置及び該装置を用いた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2010078683A (ja) 2008-09-24 2010-04-08 Ricoh Co Ltd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二成分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03878A (zh) * 2001-09-06 2003-03-19 佳能株式会社 调色剂和热定影方法
JP2004246345A (ja) * 2003-01-20 2004-09-02 Ricoh Co Ltd トナー、現像剤、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CN101520618A (zh) * 2008-02-28 2009-09-02 株式会社理光 调色剂、显影剂和成像方法
JP2009237166A (ja) * 2008-03-26 2009-10-15 Fuji Xerox Co Ltd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静電荷像現像用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118128A (ja) 2011-06-16
KR20120096521A (ko) 2012-08-30
EP2507670B1 (en) 2017-07-12
EP2507670A4 (en) 2014-01-01
US20120264043A1 (en) 2012-10-18
JP5446792B2 (ja) 2014-03-19
CN102741755B (zh) 2014-05-07
WO2011068240A1 (en) 2011-06-09
EP2507670A1 (en) 2012-10-10
KR101410066B1 (ko) 2014-06-25
US8835086B2 (en) 2014-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41755B (zh) 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
CN102262365B (zh) 调色剂
CN102466995B (zh) 调色剂、调色剂的制造方法、显影剂以及成像方法
CN101995783B (zh) 调色剂、其制备方法、和处理盒
CN102243449B (zh) 调色剂、双组分显影剂、处理盒以及彩色成像装置
CN101271288B (zh) 调色剂、显影剂、调色剂容器、处理盒、成像装置及成像方法
CN102262364B (zh) 调色剂、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方法和处理盒
KR101277399B1 (ko) 정전하상 현상용 토너 및 2성분계 현상제
CN102804077A (zh) 调色剂、显影剂、处理盒、成像方法和成像设备
CN102681371B (zh) 调色剂、双组分显影剂、和成像方法
CN103189804A (zh) 调色剂、该调色剂的制造方法、以及成像方法
TWI452450B (zh) 靜電圖像顯影用之調色劑及含彼之顯影劑
CN105518535B (zh) 调色剂、显影剂和图像形成设备
US20110255899A1 (en) Toner, developer, toner contain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778826A (zh) 调色剂、图像形成方法、图像形成设备和处理盒
JP2010204431A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CN103635860A (zh) 调色剂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4769504A (zh) 调色剂、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方法、处理卡盒、和双组分显影剂
CN105051613A (zh) 调色剂、图像形成设备、处理卡盒和显影剂
CN101995782B (zh) 制备调色剂的方法和由其制备的调色剂
JP2010061068A (ja) 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492954A (zh) 调色剂及使用该调色剂的全色成像方法和全色成像设备
JP2012118362A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JP5458840B2 (ja) トナーの製造方法とそれにより得られたトナー及び現像剤、トナー入り容器並びに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18155829A (ja) トナー、トナー収容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507

Termination date: 2020120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