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48909A - 转印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转印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48909A
CN103048909A CN2012103803760A CN201210380376A CN103048909A CN 103048909 A CN103048909 A CN 103048909A CN 2012103803760 A CN2012103803760 A CN 2012103803760A CN 201210380376 A CN201210380376 A CN 201210380376A CN 103048909 A CN103048909 A CN 1030489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fer
overlapping
flop
flip
process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8037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48909B (zh
Inventor
民部隆一
田中真也
石井宏一
清水保伸
中村圭吾
荻山宏美
仙石谦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0489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489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489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489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6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 G03G15/167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 G03G15/16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with means for conditioning the transfer element, e.g. clean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转印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其能够提高对记录纸表面的凹部的调色剂转印率,即使是凹凸差较大的记录纸也能够均匀地转印调色剂,并能够长期使用转印部件。其包括与像载置体(51)抵接后在其与像载置体(51)之间形成转印夹持的自由转动的转印部件(56),和借助于像载置体(51)与转印部件(56)抵接的相对部件(53),以及通过施加转印偏压,在转印夹持部中将像载置体(51)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材料上的转印偏压施加机构,在转印偏压施加机构将交流成分和直流成分重叠后的偏压施加到转印部件(56)或相对部件(53)里的转印装置(50)中,设置有将保护剂(62)涂敷到转印部件(56)的表面里的涂敷机构(5)。

Description

转印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印机或打印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转印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是将通过在事先被均匀带电的的像载置体上形成光学的图像情报而得到的静电潜像由显影装置来的调色剂可视化,并通过将该可视像转印及定影在记录纸上后来进行图像形成的。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中,当记录纸的表面里存在有凹凸,并且比起凸部来调色剂要难以转印到凹部里,尤其是在将调色剂转印到凹凸的差较大的记录纸里时,就会发生调色剂没有转印到凹部里而导致的图像中空的问题。于是,在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里公开了将交流电压重叠在直流电压里后来提高转印率的技术。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是采用了将交流电压重叠到作为转印偏压的直流电压里,或者在转印前通过使得记录纸的表面根据凹凸来带电为与调色剂的极性相反的极性,来进行将调色剂转印到凹部里的控制的。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技术是采用了将交流电压重叠到作为转印偏压的直流电压里,并使得所重叠的交流电压的PP值(Peak to Peak)在直流电压的2倍以下。
但是,在将交流电压重叠到作为转印偏压的直流电压里时,比起仅有直流电压来,因为放电而产生的放电生成物会增多。这是因为在将交流电压重叠到直流电压里时会在中间转印带和转印部件之间引起反向放电,由直流放电引起的放电次数特别多的原因。作为放电生成物可以列举有臭氧、氮氧化物等。当臭氧以高浓度滞留在图像形成装置内时,就会在转印部件(橡胶材料)里引起龟裂后产生劣化加速、部件寿命降低等的问题。氮氧化物与空气中的水分反应后生成硝酸,或与金属等反应后生成金属硝酸盐。这些生成物在低湿环境下是高阻抗,但在高温环境下与空气中的水反应后就会变为低阻抗。因此,在转印体表面里形成生成物导致的薄膜时,就会因转印电流仅集中流过该部分而产生白色筋条等的异常图像的问题。另外,在转印体表面里采用清洁部件时,在上述生成物导致的薄膜形成部中还会产生清洁性能下降,不能除去附着在转印体表面里的调色剂而引起转印媒介的背面沾污的问题。更进一步地,在像载置体表面里采用清洁部件时,在生成物导致的薄膜形成部中还会产生清洁性能显著下降,不能除去附着在像载置体表面里的调色剂而引起清洁不良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8589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26748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8-058585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09-146381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平04-08687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转印装置,其能够提高对记录纸表面的凹部的调色剂转印率,即使是凹凸差较大的记录纸也能够均匀地转印调色剂,并能够长期使用转印部件及像载置体清洁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提供一种转印装置,其包括与像载置体抵接后在其与像载置体之间形成转印夹持的自由转动的转印部件,和通过施加转印偏压,在所述转印夹持部中将所述像载置体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材料上的转印偏压施加机构,在所述转印偏压施加机构将交流成分和直流成分重叠后的偏压施加到所述转印部件里的转印装置中,设置有将保护剂涂敷到所述转印部件的表面里的涂敷机构。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防止白色筋条图像或背面污染图像的发生,并防止重叠转印模式中的异常图像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所示是可以适用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图。
图2所示是可以适用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组件的概要图。
图3所示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切换直流偏压和重叠偏压后施加到2次转印部里的模式图。
图4所示是从用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里的交流电源输出的重叠偏压的波形的示例图。
图5所示是用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里的2次转印偏压施加部的构成例的模块图。
图6所示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概要图。
图7所示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概要图。
图8所示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概要图。
图9所示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实验结果表。
图10所示是可以将本发明适用于其他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图。
图11所示是用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里的轮带清洁装置的概要图。
图12所示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变化刷辊的转动数的同时,以直流转印模式及重叠转印模式进行图像形成的结果表。
【符号说明】
5     涂敷机构
11    像载置体(感光体鼓)
50    转印装置(转印组件)
51    像载置体(中间转印带)
52    相对部件(2次转印相对辊)
56    转印部件(2次转印辊)
60    清洁部件(清洁刮板)
61    第1刷辊(刷状辊)
62    固体形状表面保护剂
63    第2刷辊(纸粉除去刷辊)
98,99,100  图像形成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是作为采用了可以适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中间转印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彩色打印机100。彩色打印机100包括有作为中间转印体的环状轮带构成的中间转印带51,沿着中间转印带51的上部移动边,并列配设了用于形成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K)等各色调色剂像的4个图像形成组件1Y、1M、1C、1K,以构成串列型造像部。
由于各图像形成组件1Y、1M、1C、1K仅是所使用的调色剂的颜色不同,而构成都相同,所以就参照图2仅对其中的一个图像形成组件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图像形成组件1包括有作为像载置体的感光体鼓11、通过带电辊来对感光体鼓11的表面进行带电的带电装置21、将感光体鼓11上的静电潜像可视像化的显影装置31、作为将调色剂像从感光体鼓11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1里的1次转印机构的转印辊55,以及对感光体鼓11表面进行清洁的清洁装置41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图像形成组件1Y、1M、1C、1K被构成为相对于装置本体是可以装卸的。
本实施方式所示的感光体鼓11是在鼓本体的表面上形成有有机感光层的外径为60mm左右的鼓形状物,其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机构在图2中的顺时针转动方向里被转动驱动。带电装置21通过将被施加有带电偏压的带电辊接触或接近感光体鼓11的同时,在带电辊和感光体鼓11之间进行放电,来对感光体鼓11的表面进行均匀带电。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和调色剂的正规带电极性相同地带电为负极性。作为带电偏压,采用的是在直流电压里重叠交流电压。还有,也可以采用带电充电器(charger)的方式来代替带电辊。
显影装置31在收容了由调色剂和载体构成的双成分显影剂的收容容器31d内,设置了作为显影剂载置体的显影剂套筒31a,以及作为在搅拌的同时搬送显影剂的搅拌部件的2根螺杆部件31b、31c。还有,也可以采用使用单成分显影剂的显影装置。
清洁装置41包括有清洁刮板41a和清洁刷41b。清洁刮板41a从相对于感光体鼓11的转动方向为逆向的方向来与感光体鼓11抵接,而清洁刷41b在与感光体鼓11相反的方向里一边转动一边以接触的状态来清洁感光体鼓11的表面。
在图像形成组件1Y、1M、1C、1K的上方里配设了作为潜像写入机构的光写入组件80。光写入组件80根据从个人计算机等外部机器送来的图像情报,通过激光二极管发出的激光来对各感光体鼓11Y、11M、11C、11K进行光扫描。通过该光扫描,就在各感光体鼓11Y、11M、11C、11K上分别形成了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用的静电潜像。具体来说是,在感光体鼓11的均匀带电表面的全领域之中,被激光照射的部位的电位会衰减。由此,激光照射部位的电位就变成低于其他部位(体表部)的电位的静电潜像。还有,光写入组件80将光源发射的激光L通过由未图示的多面镜马达转动驱动的多面镜在主扫描方向里偏光的同时,借助于多个光学透镜或反光镜来照射到感光体鼓11里。也可以采用通过从LED阵列的多个LED发射的LED光来进行光写入的构成。
在各图像形成组件1Y、1M、1C、1K的下方里配设了作为在张架中间转印带51的同时使其在图1中反时针转动方向里作行走移动的转印装置的转印组件50。转印组件50除了作为像载置体的中间转印带51以外,还包括了驱动辊52、2次转印相对辊53、清洁支持辊54、4个1次转印辊55、2次转印辊56、轮带清洁装置57以及电位传感器58等。
中间转印带51被张架在配置在其环路内侧里的驱动辊52、2次转印相对辊53、清洁支持辊54以及4个1次转印辊55里,通过由未图示的驱动机构在图1中反时针转动方向里被转动驱动的驱动辊52的转动力来行走移动。作为中间转印带51,厚度在20μm-200μm,优选的是为60μm左右,体积电阻率在1×106Ω·cm-×1012Ω·cm,优选的是为1×109Ω·cm左右(使用三菱化学株式会社制的高电阻率分析仪MCP HT45,在施加电压为100V条件下测定),优选的是碳分散聚酰亚胺树脂。
4个1次转印辊55将行走移动的中间转印带51夹在其与感光体鼓11的之间,由此,就形成了中间转印带51的表面和各感光体鼓11分部抵接的Y、M、C、K用的1次转印夹持。在1次转印辊55里,通过未图示的转印偏压电源而被分别施加有1次转印偏压,由此,就在各感光体鼓11上的各色调色剂像和各色1次转印辊55之间形成了转印电场,通过转印电场或夹持压的作用,调色剂像就从感光体鼓11上被1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1上了。这时,通过在黄色调色剂像上依次重叠地1次转印品红色、青色、黑色调色剂像,就在中间转印带51上形成了4色重叠的调色剂像。
在形成黑白图像的时候,是将支持转印组件50中的1次转印辊55Y、55M、55C的未图示的支持部件分别移动后,来使得各1次转印辊55Y、55M、55C离开各感光体鼓11Y、11M、11C的。由此,就将中间转印带51的表面从感光体鼓11Y、11M、11C拉开,而使得中间转印带51仅与感光体鼓11K抵接。在该状态下,仅对各图像形成组件1Y、1M、1C、1K中的K用的图像形成组件1K进行驱动后,就在感光体鼓11K上形成了黑色调色剂像。
1次转印辊55由包括金属制的芯棒和固定在其表面上的导电性海绵层的弹性辊构成,其外径为16mm,芯棒的直径为10mm。另外,在以10N的力将接地的外径为30mm的金属辊按压到海绵层里的状态下,从1000V的电压施加在1次转印辊55芯棒里时的电流I根据欧姆法则(R=V/I)来算出的海绵层的电阻值R大约为3×107Ω。对于这样的1次转印辊55是以稳定电流控制来施加1次转印偏压的。还有,也可以采用转印充电器或转印刷等来代替转印辊。
2次转印辊56被配设在中间转印带51的环外侧里,并将中间转印带51夹在其与环内侧的2次转印相对辊53的之间。由此,就形成了中间转印带51的表面和2次转印辊56相抵接的二次转印夹持。相对于2次转印辊56的被接地,在相对部件的2次转印相对辊53里,通过2次转印偏压电源200而被施加了2次转印偏压。由此,就在2次转印相对辊53和2次转印辊56之间形成了使得调色剂从2次转印相对辊53侧向2次转印辊56侧做静电移动的2次转印电场。
在转印组件50的下方里,配设了以多页重叠的纸束的状态来收容记录用纸P的供纸卡盒500。供纸卡盒500将供纸辊301抵接在纸束最上面的记录用纸P里,通过以规定的时机转动驱动该供纸辊,来将该记录用纸P送出到供纸路径里。在供纸路径的末端附近,配设有对位辊对502,对位辊对502在将供纸卡盒500送出的记录用纸P夹入到辊之间里时立刻停止其转动。然后,以使得被夹入的记录用纸P和2次转印夹持内的中间转印带51上的调色剂像同步的时机重新转动驱动后,将记录用纸P送出到2次转印夹持里。在2次转印夹持中与记录用纸P密接的中间转印带51上的调色剂像通过2次转印电场或夹持压的作用而被一起2次转印到记录用纸P上。像这样地在表面里形成全彩色调色剂像或黑白图像的记录用纸P在通过2次转印夹持后,从2次转印辊56或中间转印带51进行曲率分离。
2次转印相对辊53如图6所示地,在由不锈钢或铝等构成的芯棒53a里层积了阻抗层53b。阻抗层是由在聚碳酸酯、氟素系橡胶、硅系橡胶里分散了碳或金属络合物等的导电粒子,或NBR或EPDM等的橡胶、NBR/ECO共聚的橡胶、聚氨酯等的半导电性橡胶构成,其体积阻抗在106Ω-1012Ω,优选的是107Ω-109Ω。另外,虽然既可以是橡胶硬度为20-50度的发泡型,也可以是橡胶硬度为30-60度的橡胶型,但因为是借助于中间转印带51来与2次转印辊56抵接的,所以优选的是即使是较小的接触压力也不会发生非接触部分的海绵型。这是因为,中间转印带51和2次转印相对辊53的接触压力越大,就越容易发生文字或细线的中空,是用于防止该问题的发生的。
2次转印辊56如图6所示地,是在由不锈钢或铝等构成的芯棒56a上层积了由导电性橡胶等构成的阻抗层56b和表层56c而成的,在本实施方式中,2次转印辊56的外径为20mm,芯棒56a是直径为16mm的不锈钢制,阻抗层56b是由NBR/ECO的共聚物构成的硬度为40-60度(JIS-A)的橡胶。表层56c由含氟素聚氨酯弹性体构成,其厚度优选为8-24μm。这是因为,表层56c较多的是通过涂敷工序来制造的,当表层56c的厚度在8μm以下时,因涂敷不均而造成的阻抗不均的影响较大,有可能在阻抗较低的部位发生电阻漏泄(leak)而不可取。另外,在辊表面里发生褶皱后也容易发生表层56c龟裂的问题。另一方面,表层56c的厚度超过24μm后阻抗会增大,当体积阻抗率较高时,将稳定电流施加到2次转印相对辊53的芯棒里后的电压会上升,由于超过稳定电流电源的电压可变范围,就会变成目标值以下的电流,或在电压可变范围足够高的范围里时,因为从稳定电流电源至2次转印相对辊53的芯棒的高压路径或2次转印相对辊53的芯棒变为高电压而容易发生电阻漏泄。另外,当2次转印辊56的表层56c的厚度超过24μm时硬度会变大,还存在着与记录媒介或中间转印带51的密接性变坏的问题。2次转印辊56的表面阻抗在106.5Ω以上,2次转印辊56的表层56c的体积阻抗率在1010Ωcm以上,优选的是在1012Ωcm以上。
电位传感器58被配设在中间转印带51的环外侧里,在中间转印带51的环方向中的全领域之中,相对于对着被接地的驱动辊52绕回的部位,借助于大约4mm的间隙被相向而对地配置,当被1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1上的调色剂像进入到与其相向而对的位置里时,就对该调色剂像的表面电位进行测定。还有,作为电位传感器58,使用的是TDK株式会社制的EFS-22D。
在2次转印夹持的图1中的右方里配设了定影装置90。定影装置90通过内包有卤素灯等的发热源的定影辊91和以规定的压力一边与其抵接一边转动的加压辊92来形成定影夹持。被送入到定影装置90内的记录用纸P以将其未定影调色剂像载置面密接到定影辊91里的姿势被夹入定影夹持。然后,通过加热或加压的影响,调色剂像中的调色剂被软化后,全彩色图像就被定影到记录用纸P上了。从定影装置90内排出的记录用纸P经过定影后搬送路径之后被排出到机外。另一方面,图像转印后的中间转印带51在通过轮带清洁装置57被除去图像转印后的残留调色剂后,去准备下一次的图像形成。
本实施方式所使用的2次转印偏压电源200是由输出直流成分的直流电源和输出在直流成分里重叠交流成分后的交流电源(重叠电源)构成,作为2次转印偏压,能够输出直流电压(以下称为“直流偏压”)和在直流电压里重叠交流电压后的电压(以下称为“重叠偏压”)。
图3所示是对直流偏压和重叠偏压切换后施加在2次转印部(在本实施方式中是2次转印相对辊53)里时的模式图。在同图中,2次转印偏压电源200由直流电源201和交流电源(重叠电源)202构成。图3(a)所示是从直流电源201来施加直流偏压,图3(b)所示是从交流电源202来施加重叠偏压。还有,在同图中,因为是概念地表示直流电源201和交流电源202的切换,所以采用的是开关形式,如后述的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使用2个继电器(relay)来进行切换的。
图4所示是从交流电源202输出的重叠偏压的波形的一例。在该图中,偏移(offset)电压Voff是重叠偏压中的直流成分的值,p-p电压Vpp是重叠偏压的交流成分的p-p电压。重叠偏压是将偏移电压Voff和p-p电压Vpp重叠,其时间平均值就与偏移电压Voff的值相同。如图所示,重叠偏压是正弦波形状,具有正的一侧的峰值和负的一侧的峰值。Vt所示是该两个峰值之中在2次转印夹持内使得调色剂从轮带一侧向记录纸一侧里移动的峰值(在本方式中是负的一侧),Vr所示是使得调色剂从记录纸一侧返回到轮带一侧里的峰值(在本方式中是正的一侧)。通过施加含有直流成分的重叠偏压后来使得其时间平均值的偏移电压Voff的极性(在本方式中为负)与调色剂相同,就可以使得调色剂在往返移动的同时,相对地从轮带一侧移动到记录纸一侧里后转移到记录纸上。作为交流电压虽然采用的是正弦波形状,但也可以采用矩形波形状。
在使用日本纸那样的用纸或进行了压花加工的用纸等的表面的凹凸较大的记录用纸时,通过施加重叠偏压来如上所述地使得调色剂在往返移动的同时,相对地从轮带一侧移动到记录纸一侧里后转移到记录纸上,就能够提高对用纸凹部的转印性后来提高转印率或改善中空等的异常图像。另一方面,在使用通常的转印纸等的凹凸较小的记录纸时,通过施加只有直流成分的2次转印偏压,就能够获得足够的转印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施加直流偏压作为2次转印偏压后来进行图像转印的直流转印模式,和施加了将交流重叠到直流里后的重叠偏压来进行图像转印的重叠转印模式,两者是可以切换的。然后,根据通过纸张的用纸的种类,通过将转印模式切换到直流转印模式或重叠转印模式,就能够在凹凸较小的用纸和凹凸较大的用纸里都能够进行良好的图像转印。转印模式的切换既可以是通过用纸种类的设定来自动地切换模式,也可以由用户来设定转印模式。这些设定通过彩色打印机100的未图示的操作面板来进行。
图5所示是2次转印偏压施加部的构成例的模块图。在本例中的构成是采用两个继电器来切换施加偏压的电源。如该图所示直流电源201借助于继电器211来将直流偏压施加到2次转印相对辊53里,交流电源202借助于继电器212来将重叠偏压施加到2次转印相对辊53里。各继电器211、212借助于继电器驱动机构205,通过控制机构300的控制来连接和切断后,作为2次转印偏压的直流偏压或重叠偏压就得到切换了。反馈电压从直流电源201及交流电源202被输出到控制机构300里。在本方式中,在施加直流偏压来作为2次转印偏压后进行图像转印的直流转印模式里,是根据来自于直流电源201的反馈电压计算出2次转印部处的阻抗值(包括中间转印带51或用纸的阻抗值)后,决定并控制转印电流值的(在本例中为稳定电流控制)。
接着,使用图6来说明本实施方式所使用的2次转印部的详细构成。由于在转印部件的2次转印辊56里接触有像载置体的中间转印带51,在没有载置转印纸等的转印材料或纸与纸之间,就会有中间转印带51上的本底污染调色剂及处理图样转印后被弄脏。因此,平时是通过清洁部件的清洁刮板60除去2次转印辊56上的调色剂来防止转印材料的表面的弄脏的,并且进一步地,即使重叠转印模式时生成的放电生成物附着在2次转印辊56里,也通过清洁刮板60来刮落,并防止放电生成物的堆集。
在比清洁刮板60更靠2次转印辊56的转动方向上游侧里,设置了作为第二的刷辊的纸粉除去刷辊63。纸粉除去刷辊63防止纸粉进入清洁刮板60后被夹入,并起到了在重叠转印模式时刮落放电生成物的作用。
在比清洁刮板60更靠2次转印辊56的转动方向下游侧里,设置了在2次转印辊56的表面里涂敷保护剂的涂敷机构5。涂敷机构5包括有固体形状表面保护剂62、与该固体形状表面保护剂62接触并将其刮取后供给到2次转印辊56里的作为第一的刷辊的刷辊61,以及以规定压力将固体形状表面保护剂62推压到刷辊61里的加压弹簧64等。刷辊61将其外周面接触到2次转印辊56的外周面里,通过未图示的马达以规定的速度在与2次转印辊56相同的方向里被转动驱动。
作为固体形状表面保护剂62可以采用干燥后的固体斥水性润滑剂,作为其代表可以列举有硬脂酸锌、硬脂酸钡、硬脂锌、硬脂酸铁、硬脂酸镍、油酸锌、油酸锰、油酸铅、棕榈酸铁,卡普隆(cupron)酸铅、亚麻酸锌等比较高阶的脂肪酸等。另外,也可以使用巴西棕榈蜡那样的天然蜡。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不损伤2次转印辊56的表面,在需要固体形状表面保护剂62为研磨性低的同时,还需要在2次转印辊56的表面里可以以薄膜化的状态来全体地均匀涂敷,更进一步地,是将作为摩擦系数低的润滑剂而采用的硬脂酸锌加工形成为块状。刷辊61在2次转印辊56的轴方向里为延伸的形状,固体形状表面保护剂62可以滑动地被配置在盒体65内后通过加压弹簧64被施加了朝向刷辊61的力,从而能够基本上用完。固体形状表面保护剂62因为是消耗品,其厚度随着时间会减少,通过加压弹簧64的加压,平时就以规定的压力被压接到刷辊61里后一点一点地以规定量来被刮取,然后被供给和涂敷到2次转印辊56里。刷辊61由聚酯纤维构成,由此即使经过30万张纸的耐久实验也不会发生纤维毛的倒下而导致的外径变小,并能够长时间稳定地将固体形状表面保护剂62涂敷到2次转印辊56里。另外,作为长边方向的长度具有以下的构成关系,即,清洁刮板60的宽度>固体形状表面保护剂62的宽度>刷辊61的宽度。通过这样的关系,在清洁刮板60的全领域里,通过刷辊61刮取的固体形状表面保护剂62被均匀地输入后,在防止放电生成物的附着的同时能够维持低摩擦,从而就可以实现清洁性的提高及防止刮板的卷入。
作为本方式以外的固体形状表面保护剂62的涂敷方法可以列举有通过刮板上游的纸粉刮取刷来涂敷的方法,或者是直接抵接在刮板下游里来涂敷的方法等。然而,在将固体形状表面保护剂62按压到刮板上游的纸粉刮取刷里的构成中,在纸粉刮取刷里因为刮取2次转印表面的调色剂而存在有调色剂,由于调色剂的输入不能在刷的全领域里均匀地进行,就会产生调色剂的输入量的差。刷上的调色剂在刮取固体形状表面保护剂62时会起到研磨材料那样的作用,在调色剂输入量多的部分中固体形状表面保护剂62的刮取量也多,所以就因为调色剂的输入量的差而使得涂敷在2次转印辊上的量也变化了,从而就不能稳定地均匀涂敷。另外,在将固体形状表面保护剂62直接抵接在刮板下游里来涂敷的构成中,因为是将固体形状表面保护剂62直接接触到转动体的2次转印辊56里,当异物混入到2次转印辊56和固体形状表面保护剂62之间时异物会埋入到固体形状表面保护剂62上,从而导致损伤2次转印辊56,并因该损伤而发生清洁不良或短时间内就需要交换2次转印辊56的问题。另外,随着2次转印辊56的表面状态的随时间的变化(变粗),固体形状表面保护剂62的涂敷量也会变化,从而就不能够维持适当的涂敷量。
图12所示是彩色打印机100里,在变化刷辊61的转动速度的同时,以直流转印模式及重叠转印模式分别进行10万张纸的图像形成的结果。其中,通过将刷辊61的转动数进行200rpm、400rpm、600rpm的变化后,固体形状表面保护剂62的削除量会变化,并且对2次转印辊56表面的保护剂的涂敷量也会变化。虽然实际上被削除的量并不一定全部被涂敷到2次转印辊56里,但可以将削除量定义为对2次转印辊56的保护剂涂敷量。
对于保护剂涂敷量,是以固体形状表面保护剂62和刷辊61的接触部中的垂直于刷辊转动方向的方向上的单位长度来测定2次转印辊56的表面移动量为1000m时的固体形状表面保护剂62的削除量的。具体来说是,在测定了初始状态的固体形状表面保护剂62的重量之后就将固体形状表面保护剂62安置在彩色打印机100里,并在多页的记录纸里连续输出测试图像后使得2次转印辊56的表面移动量达到1000m后,从试验用的打印机取下固体形状表面保护剂62并测定其重量,并从初始的重量中减去连续输出后的重量。然后,将固体形状表面保护剂62和刷辊61的接触部中垂直于刷辊61的转动方向的方向上的单位长度除以该重量后的结果作为消费量。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彩色打印机100中,因为是刷辊61>固体形状表面保护剂62,作为固体形状表面保护剂62的长度是33cm,所以就是以33cm来除以上述的重量后的结果。
在直流转印模式中,即使刷辊61的转动数为200rpm时也没有发生因放电生成物对2次转印辊56的附着而导致的白浊或背面污染图像,但在重叠转印模式中出现了2次转印辊56的表面的白浊后放电生成物对2次转印辊56的附着,并发生了随着2次转印辊56表面的摩擦系数的增大因清洁性降低而导致的背面污染图像。刷辊61的转动数为400rpm时,虽然没有在2次转印辊56的表面里发生白浊及放电生成物的附着,但2次转印辊56表面的摩擦系数与直流转印模式时比较后增大的倾向不变,从而因清洁性降低而发生背面污染图像。当刷辊61的转动数为600rpm时,即使在重叠转印模式中2次转印辊56表面的摩擦系数也不增大,也没有出现因清洁性降低而发生的背面污染图像。
在调查重叠转印模式中出现的2次转印辊56表面的摩擦系数增大的原因时发现,在作为转印偏压将交流电压重叠到直流电压里时,由于中间转印带51和2次转印辊56之间的放电对应于交流电压的频率被重复进行,其危害(hazard)变大,固体形状表面保护剂62的分子构造或表面能量变化后失去润滑性,固体形状表面保护剂62被慢慢削去后最终消失。因此,通过增加固体形状表面保护剂62的涂敷量,由于固体形状表面保护剂62被供给的量要多于因放电而受到危害的量,就可以将2次转印辊56表面的摩擦系数维持在较低里。
由于重叠转印模式时的保护剂涂敷量需要比直流转印模式时多3倍左右,在重叠转印模式时根据保护剂涂敷量来决定刷辊61的转动数时,因为固体形状表面保护剂62的寿命会显著变短,通过分别变化直流转印模式时和重叠转印模式时的刷辊61的转动数并形成最佳的条件,就能够延长固体形状表面保护剂62的寿命。更进一步地,通过对直流转印模式和重叠转印模式时的使用张数分别计数,并根据计数后的使用比例来设定固体形状表面保护剂62的寿命,就能够对模式的使用比例导致的寿命的偏差补正后来使得固体形状表面保护剂62的交换周期合理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的是通过变更刷辊61的转动数来获得重叠转印模式时必要的保护剂涂敷量的构成,但也可以是调整将固体形状表面保护剂62推压到刷辊61里的加压弹簧64,以变化固体形状表面保护剂62和刷辊61的接触压力后来变化保护剂涂敷量的构成。在这种情况下,将重叠转印模式时的接触压量设定的较高。而在这种构成中也能够获得与上述同样的作用效果。
图9所示是在彩色打印机100里将固体形状表面保护剂62切割并形成表面保护剂涂敷领域和表面保护剂非涂敷领域后,分别在直流转印模式和重叠转印模式中进行1万张纸的图像形成的结果。在直流转印模式中,无论是表面保护剂的涂敷领域还是非涂敷领域里都没有发生白色筋条图像或背面污染图像,而在重叠转印模式的表面保护剂涂敷领域中与直流转印模式同样地没有发生白色筋条图像或背面污染图像,但在非涂敷领域中出现了转印辊表面的自浊及放电生成物对转印辊的附着,出现了因清洁性降低而导致的背面污染图像,以及转印电流集中流过某一部分时发生的白色筋条图像。从以上结果可知,通过在转印辊表面里涂敷表面保护剂来形成薄膜化,就能够防止重叠转印模式中的异常图像的发生。
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中间转印方式(间接转印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也可以适用到如图7所示的将感光体上的调色剂像直接转印到记录纸里的直接转印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里。图像形成装置的彩色打印机99中的记录纸通过供纸辊32被搬送到搬送轮带131里去,各色的图像从各色的感光体鼓2Y、2C、2M、2K被依次直接转印到记录纸里,并通过定影装置70被定影。作为将转印偏压施加到各转印部里的电源,具有施加直流偏压的直流电源和施加交流偏压(交流直流重叠偏压)的交流电源等2个电源,并可以切换直流偏压和重叠偏压后来施加。在搬送轮带131的表面里设有清洁刮板60,通过在清洁刮板60的轮带移动方向下游侧里设置作为涂敷机构5的固体形状表面保护剂62,和与固体形状表面保护剂62接触后将其刮取并供给到搬送轮带131的表面里的刷辊61,就能够获得与上述同样的作用效果。
另外,如图8所示地,也可以将本发明适用到所谓的单鼓型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里。该彩色图像形成装置98在一个感光体鼓101的周围里设置了带电机构103,和对应于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等各色的显影组件104Y、104M、104C、104K等。在进行图像形成时,首先是通过带电机构103来对感光体鼓101的表面进行均匀的带电后,将根据黄色用图像数据来调制后的激光L照射到感光体鼓101的表面里,并在感光体鼓101的表面里形成黄色用静电潜像。然后,通过显影组件104Y以黄色调色剂来进行黄色用静电潜像的显影。由此获得的黄色用调色剂像被1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06上。之后,通过清洁装置120来除去残留在感光体鼓101的表面里的转印残留调色剂后,再次通过带电机构103对感光体鼓101的表面进行均匀的带电。接着,将根据品红色用图像数据来调制后的激光L照射到感光体鼓101的表面后,在感光体鼓101的表面里形成品红色用静电潜像。然后,通过显影组件104M以品红色调色剂来进行该品红色用静电潜像的显影。由此获得的品红色用调色剂像与被1次转印在中间转印带106上的黄色用调色剂像重叠地被1次转印。以后,对于青色及黑色也同样地1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06上。这样,在中间转印带106上处于相互重叠状态的各色调色剂像被转印到被搬送到2次转印轮带里的记录纸上。转印有调色剂像的记录纸被搬送到定影组件190里,在定影组件190中通过被加热及加压后,调色剂像就被定影到记录纸上了,定影后的记录纸被排出到未图示的排纸盘上。
在该彩色图像形成装置98中,作为将转印偏压施加到2次转印部里的电源,也设置了施加直流偏压的直流电源和施加交流偏压(交流直流重叠偏压)的交流电源等2个电源,并可以切换直流偏压和重叠偏压后来施加。在搬送轮带108的表面里设置有清洁刮板60,通过在清洁刮板的下游里设置作为涂敷机构5的固体形状表面保护剂62,和与固体形状表面保护剂62接触后将其刮取并供给到搬送轮带131的表面里的刷辊61,就能够获得与上述同样的作用效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显示的是将2次转印辊56接地后,将来自于2次转印偏压电源200的2次转印偏压施加到相对部件的2次转印相对辊53里的构成,但也可以是将2次转印相对辊53接地后,将来自于2次转印偏压电源200的2次转印偏压施加到2次转印辊56里。
图10所示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在该图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彩色打印机102与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彩色打印机100相比较,其不同点仅在于以轮带清洁装置72来代替轮带清洁装置57,而其他的构成都是相同的。轮带清洁装置72如图11所示地,包括了作为第2清洁部件的清洁刮板73、第2涂敷机构6、作为第4刷辊的纸粉除去刷辊74,以及作为接触部件的涂敷刮板75等。由于2次转印后的调色剂残留在中间转印带51里,是通过清洁刮板73在平时除去中间转印带51上的调色剂来防止图像污染的发生,更进一步地,即使是将交流重叠在直流里的重叠转印模式时生成的放电生成物附着在中间转印带51的表面里,也将其刮落来防止放电生成物的堆集。
在清洁刮板73的轮带移动方向上游侧里设置有纸粉除去刷辊74。纸粉除去刷辊74用于防止纸粉进入清洁刮板73后被夹入,并对重叠转印模式时的放电生成物进行刮落。
在清洁刮板73的轮带移动方向下游侧里设置了将保护剂涂敷到中间转印带51的表面里的第2涂敷机构6。第2涂敷机构6包括了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固体形状表面保护剂62,和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刷辊61同样的作为第3刷辊的刷辊76,以及加压弹簧64等。刷辊76将其外周面接触到中间转印带51的表面里,并随着中间转印带51的环绕移动而从动转动。在第2涂敷机构6的轮带移动方向的下游侧里,设置了将附着在中间转印带51里为粉状的固体形状表面保护剂62进行均匀涂敷的刮板75。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不损伤中间转印带51的表面,在需要固体形状表面保护剂62为研磨性低的同时,还需要在中间转印带51的表面里可以以薄膜化的状态来全体地均匀涂敷,更进一步地,是将作为摩擦系数低的润滑剂而采用的硬脂酸锌加工形成为块状。刷辊61在中间转印带51的轴方向里为延伸的形状,固体形状表面保护剂62通过加压弹簧64被施加了朝向刷辊61的力,从而能够基本上用完。
在直流转印模式中,虽然没有发生因放电生成物对中间转印带51的表面的附着而导致的白浊或背面污染图像,但在重叠转印模式中出现了中间转印带51的表面白浊后放电生成物对中间转印带51的附着,并出现了中间转印带51表面的摩擦系数增大,及因清洁性降低而发生的背面污染图像。
在调查重叠转印模式中出现的中间转印带51表面的摩擦系数增大的原因时发现,在作为转印偏压将交流电压重叠到直流电压里时,由于中间转印带51和2次转印辊56之间的放电对应于交流电压的频率被重复进行,其危害(hazard)变大,固体形状表面保护剂62的分子构造或表面能量变化后失去润滑性,固体形状表面保护剂62被慢慢削去后最终消失。因此,通过增加固体形状表面保护剂62的涂敷量,由于固体形状表面保护剂62被供给的量要多于因放电而受到危害的量,就可以将中间转印带51表面的摩擦系数维持在较低里。
由于重叠转印模式时的保护剂涂敷量需要比直流转印模式时多,在重叠转印模式时根据保护剂涂敷量来决定刷辊61的转动数时,因为固体形状表面保护剂62的寿命会显著变短,通过分别变化直流转印模式时和重叠转印模式时的刷辊61的转动数并形成最佳的条件,就能够延长固体形状表面保护剂62的寿命。更进一步地,通过对直流转印模式和重叠转印模式时的使用张数分别计数,并根据计数后的使用比例来设定固体形状表面保护剂62的寿命,就能够对模式的使用比例导致的寿命的偏差补正后来使得固体形状表面保护剂62的交换周期合理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的是通过变更刷辊61的转动数来获得重叠转印模式时必要的保护剂涂敷量的构成,但也可以是调整将固体形状表面保护剂62推压到刷辊61里的加压弹簧64,以变化固体形状表面保护剂62和刷辊61的接触压力后来变化保护剂涂敷量的构成。在这种情况下,将重叠转印模式时的接触压量设定的较高。而在这种构成中也能够获得与上述同样的作用效果。
图10所示是在彩色打印机102里将固体形状表面保护剂62切割并形成表面保护剂涂敷领域和表面保护剂非涂敷领域后,分别在直流转印模式和重叠转印模式中进行10万张纸的图像形成的结果。在直流转印模式中,无论是表面保护剂的涂敷领域还是非涂敷领域里都没有发生清洁不良,而在重叠转印模式的表面保护剂涂敷领域中与直流转印模式同样地没有发生清洁不良,但在非涂敷领域中出现了中间转印带表面的白浊及放电生成物对中间转印带的附着,出现了因清洁性降低而导致的清洁不良。从以上结果可知,通过在中间转印带表面里涂敷表面保护剂来形成薄膜化,就能够防止重叠转印模式中的异常图像的发生。
本专利申请的基础和优先权要求是2011年10月11日、在日本专利局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11-224183,和2012年01月31日、在日本专利局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12-018686,和2012年04月27日、在日本专利局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12-102413,其全部内容在此引作结合。

Claims (22)

1.一种转印装置,其包括:
自由转动的转印部件,其与像载置体抵接后在其与所述像载置体之间形成转印夹持;
相对部件,其借助于所述像载置体与所述转印部件抵接;
转印偏压施加机构,其通过施加转印偏压,在所述转印夹持部中将所述像载置体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材料上,
所述转印偏压施加机构将交流成分和直流成分重叠后的偏压施加到所述转印部件或所述相对部件里,
其特征在于,具有将保护剂涂敷到所述转印部件的表面里的涂敷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印偏压施加机构将仅为直流成分或为直流成分和交流成分重叠后的偏压选择性地施加到所述转印部件或所述相对部件里,并且比起施加仅为直流成分来,在施加将直流成分和交流成分重叠后的偏压的时候,通过所述涂敷机构来增加所述保护剂的涂敷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涂敷机构包括有涂敷部件,其一边与所述转印部件及所述保护剂接触,一边转动后刮取所述保护剂并涂敷到所述转印部件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至少在施加将直流成分和交流成分重叠后的偏压的时候,加快所述涂敷部件的转动速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至少在施加将直流成分和交流成分重叠后的偏压的时候,增大所述涂敷部件和所述保护剂的接触力。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涂敷机构具有第上刷辊来作为所述涂敷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采用的所述保护剂是由硬脂酸锌组成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采用的所述第1刷辊是由聚酯纤维构成的。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有接触到所述转印部件的表面里后清洁所述转印部件的清洁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比所述清洁部件更靠所述转印部件的转动方向上游侧里设置有与所述转印部件的表面接触的第2刷辊。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至少所述转印部件的表面是由氟素树脂构成的。
12.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像载置体和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转印装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2清洁部件,其接触到所述像载置体的表面里后清洁所述像载置体;
第2涂敷机构,其将第2保护剂涂敷到所述像载置体的表面里。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印偏压施加机构将仅为直流成分或为直流成分和交流成分重叠后的偏压选择性地施加到所述转印部件或所述相对部件里,并且比起施加仅为直流成分来,在施加将直流成分和交流成分重叠后的偏压的时候,通过所述第2涂敷机构来增加所述第2保护剂的涂敷量。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涂敷机构包括有第2涂敷部件,其一边与所述像载置体及所述第2保护剂接触,一边转动后刮取所述第2保护剂并涂敷到所述像载置体里。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至少在施加将直流成分和交流成分重叠后的偏压的时候,加快所述第2涂敷部件的转动速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至少在施加将直流成分和交流成分重叠后的偏压的时候,增大所述第2涂敷部件和所述第2保护剂的接触力。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涂敷机构具有第3刷辊来作为所述第2涂敷部件。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采用的所述第2保护剂是由硬脂酸锌组成的。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采用的所述第3刷辊是由聚酯纤维构成的。
21.根据权利要求18至20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比所述第2清洁部件更靠所述像载置体的移动方向上游侧里设置有与所述像载置体的表面接触的第4刷辊。
22.根据权利要求18至21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比所述第3刷辊更靠所述像载置体的移动方向下游侧里设置有与所述像载置体的表面接触的接触部件。
CN201210380376.0A 2011-10-11 2012-10-10 转印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30489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24183 2011-10-11
JP2011224183 2011-10-11
JP2012-018686 2012-01-31
JP2012018686 2012-01-31
JP2012-102413 2012-04-27
JP2012102413A JP6065406B2 (ja) 2011-10-11 2012-04-27 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48909A true CN103048909A (zh) 2013-04-17
CN103048909B CN103048909B (zh) 2015-06-10

Family

ID=471915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80376.0A Active CN103048909B (zh) 2011-10-11 2012-10-10 转印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934822B2 (zh)
EP (1) EP2581793B1 (zh)
JP (1) JP6065406B2 (zh)
CN (1) CN10304890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09312B2 (ja) * 2011-03-18 2017-10-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US8755723B2 (en) 2011-09-28 2014-06-17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eliminating a charge on a recording medium by applying an AC voltage
JP5721005B2 (ja) 2011-12-26 2015-05-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222542B2 (ja) 2012-05-18 2017-11-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729403B2 (ja) 2012-07-25 2015-06-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019965B2 (ja) 2012-09-10 2016-11-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77998A (ja) 2012-09-18 2014-05-01 Ricoh Co Ltd 転写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電源制御方法
JP6102490B2 (ja) 2012-09-18 2017-03-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77982A (ja) 2012-09-18 2014-05-01 Ricoh Co Ltd 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70116A (ja) 2013-03-04 2014-09-18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6369060B2 (ja) 2013-03-15 2018-08-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60907B2 (ja) 2013-04-17 2017-07-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86868B2 (ja) 2013-05-01 2018-03-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9395659B2 (en) 2013-05-01 2016-07-19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427898B2 (ja) 2013-05-30 2018-11-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476739B2 (ja) 2014-01-24 2019-03-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278270B2 (ja) 2014-05-23 2018-02-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300088B2 (ja) 2014-05-27 2018-03-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489409B2 (ja) 2014-10-15 2019-03-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080812A (ja) 2014-10-15 2016-05-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459445B2 (ja) * 2014-11-28 2019-01-3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9395658B2 (en) 2014-12-09 2016-07-19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6143014A (ja) * 2015-02-05 2016-08-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435916B2 (ja) 2015-02-24 2018-12-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156958A (ja) 2015-02-24 2016-09-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9817341B2 (en) 2015-03-18 2017-11-14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6177044A (ja) 2015-03-19 2016-10-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772463B2 (ja) * 2016-01-15 2020-10-2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008756A (ja) * 2018-07-10 2020-01-16 エイチピー プリンティング コリア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HP Printing Korea Co., Ltd.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7347034B2 (ja) * 2019-09-05 2023-09-20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358859B2 (ja) 2019-09-05 2023-10-11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66923A (ja) * 1995-12-18 1997-06-24 Fujitsu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40165919A1 (en) * 2003-02-21 2004-08-26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ransfer device provided in contact with image carrying body
US20080124155A1 (en) * 2006-11-27 2008-05-29 Ryuuichi Mimbu Transferring device having two devices for cleaning a transferring memb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339401A (zh) * 2007-07-05 2009-01-07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处理卡盒
US20100080631A1 (en) * 2008-10-01 2010-04-01 Hiromi Ogiyama Heat transmission member include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5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00179B2 (ja) 1991-10-24 2001-08-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の転写装置
JP3414514B2 (ja) 1993-09-28 2003-06-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転写装置
JP3484249B2 (ja) 1994-06-29 2004-01-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転写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H08278707A (ja) 1995-02-10 1996-10-22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3455347B2 (ja) 1995-07-03 2003-10-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転写分離装置
US5930573A (en) 1997-10-06 1999-07-27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transferring device thereof having conveying member with selected surface resistivity
JP3810936B2 (ja) 1999-02-15 2006-08-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転写搬送装置
JP2000310912A (ja) 1999-02-23 2000-11-07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3963638B2 (ja) 2000-09-07 2007-08-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EP1271259B1 (en) 2001-06-26 2013-11-20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therefor
JP2003029541A (ja) 2001-07-13 2003-01-31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004020B2 (ja) 2001-07-23 2007-11-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バイアス印加方法、バイアス印加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4718057B2 (ja) 2001-08-17 2011-07-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131497A (ja) 2001-10-29 2003-05-09 Ricoh Co Ltd 転写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US6901234B2 (en) 2002-03-18 2005-05-31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n intermediate image transfer belt and high resistance contact member
US6778802B2 (en) 2002-03-20 2004-08-17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transferring and sheet separat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JP2004061888A (ja) 2002-07-29 2004-02-26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EP1424608B1 (en) 2002-11-05 2015-07-22 Ricoh Company, Ltd. Colou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532370B2 (en) 2002-12-02 2009-05-12 Ricoh Company, Ltd. Optical encoder, motor driv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778671B2 (ja) 2003-07-02 2011-09-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に用いる転写用部材の抵抗変化判定方法
US7184678B2 (en) 2003-12-19 2007-02-27 Ricoh Company, Limite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improved separatability of transfer material
US7502583B2 (en) 2004-09-10 2009-03-10 Ricoh Company, Limited Transfer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or enhancement of an image stored on a recording medium
JP2006267486A (ja) 2005-03-23 2006-10-05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846452B2 (ja) 2005-06-30 2011-12-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ブラシ部材、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る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615386B2 (ja) 2005-07-15 2011-01-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328317A (ja) 2006-05-08 2007-12-20 Ricoh Co Ltd 転写分離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20819A (ja) * 2006-07-14 2008-01-31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ユニット
JP2008058585A (ja) 2006-08-31 2008-03-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90222A (ja) * 2006-10-05 2008-04-17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33357A (ja) 2007-03-19 2008-10-02 Ricoh Co Ltd 転写ニップローラ、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180271B2 (en) * 2007-06-27 2012-05-15 Ricoh Company, Ltd. Protective layer setting unit,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evaluating protective layer setting unit
JP2009058764A (ja) 2007-08-31 2009-03-19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5352992B2 (ja) 2007-12-03 2013-11-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574213B2 (ja) 2008-07-09 2014-08-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8433221B2 (en) 2008-12-04 2013-04-30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transfer nip adjustment function
JP5299772B2 (ja) 2009-03-02 2013-09-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522510B2 (ja) 2009-09-15 2014-06-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転写装置及びその転写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375592B2 (ja) 2009-12-24 2013-12-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転写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424123B2 (ja) * 2010-03-16 2014-02-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440952B2 (ja) 2010-05-19 2014-03-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248270A (ja) 2010-05-31 2011-12-08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5707787B2 (ja) 2010-06-10 2015-04-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転写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189577B2 (ja) 2010-08-18 2017-08-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転写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転写方法
JP5585870B2 (ja) 2010-08-20 2014-09-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522538B2 (ja) 2010-08-20 2014-06-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転写装置、画像形成装置、転写方法、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810684B2 (ja) 2010-11-04 2015-11-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915085B2 (ja) 2010-11-15 2016-05-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転写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764975B2 (ja) 2011-03-02 2015-08-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799783B2 (ja) 2011-03-09 2015-10-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転写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US9063472B2 (en) 2011-03-17 2015-06-23 Ricoh Company, Limite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belt tensioning unit
US8712267B2 (en) * 2011-03-18 2014-04-29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6012929B2 (ja) 2011-03-22 2016-10-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678841B2 (ja) * 2011-06-02 2015-03-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900056B2 (ja) 2011-06-08 2016-04-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765073B2 (ja) 2011-06-16 2015-08-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830956B2 (ja) 2011-06-21 2015-12-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900794B2 (ja) 2011-06-22 2016-04-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696678B2 (ja) 2011-06-28 2015-04-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891628B2 (ja) * 2011-07-15 2016-03-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66923A (ja) * 1995-12-18 1997-06-24 Fujitsu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40165919A1 (en) * 2003-02-21 2004-08-26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ransfer device provided in contact with image carrying body
US20080124155A1 (en) * 2006-11-27 2008-05-29 Ryuuichi Mimbu Transferring device having two devices for cleaning a transferring memb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339401A (zh) * 2007-07-05 2009-01-07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处理卡盒
US20100080631A1 (en) * 2008-10-01 2010-04-01 Hiromi Ogiyama Heat transmission member include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81793B1 (en) 2019-09-04
JP2013178451A (ja) 2013-09-09
JP6065406B2 (ja) 2017-01-25
US8934822B2 (en) 2015-01-13
CN103048909B (zh) 2015-06-10
US20130089363A1 (en) 2013-04-11
EP2581793A2 (en) 2013-04-17
EP2581793A3 (en) 2017-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48909B (zh) 转印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4756548B2 (ja) 潤滑剤供給装置、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096987B2 (ja) 清掃装置、像保持体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0862932B1 (ko) 클리닝 장치, 프로세스 카트리지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JP2010044123A (ja) 極性制御装置、クリーニング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多色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トリッジ
KR100866550B1 (ko) 클리닝 장치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JP201023077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87473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10158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96698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148779A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KR20090019682A (ko) 클리닝 장치, 화상 형성 장치 및 상유지체 유닛
JP2007171381A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JP2007147708A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070274749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2011164309A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ベルト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42295A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92939A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94462B2 (ja) 清掃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3576498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4834414B2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25076A (ja) 画像形成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1606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39529A (ja) 帯電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45685A (ja) 転写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