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56156A - 碳酸亚乙酯及乙二醇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碳酸亚乙酯及乙二醇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56156A
CN102656156A CN2010800551235A CN201080055123A CN102656156A CN 102656156 A CN102656156 A CN 102656156A CN 2010800551235 A CN2010800551235 A CN 2010800551235A CN 201080055123 A CN201080055123 A CN 201080055123A CN 102656156 A CN102656156 A CN 1026561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thylene carbonate
catalyzer
liquid
reaction solution
carbonic ac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5512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56156B (zh
Inventor
山岸昌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Kase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Kasei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Kase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6561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561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561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561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303/00Compounds containing three-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oxy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C07D303/02Compounds containing oxirane rings
    • C07D303/04Compounds containing oxirane rings containing only hydrogen and carbon atoms in addition to the ring oxygen ato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317/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having two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C07D317/08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having two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having the hetero atoms in positions 1 and 3
    • C07D317/1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having two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having the hetero atoms in positions 1 and 3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 C07D317/3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having two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having the hetero atoms in positions 1 and 3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hetero atoms or with carbon atoms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one bond to halogen, e.g. ester or nitrile radicals, directly attached to ring carbon atoms
    • C07D317/34Oxygen atoms
    • C07D317/36Alkylene carbonates; Substituted alkylene carbonates
    • C07D317/38Ethylene carbon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9/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atom not belonging to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 C07C29/09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atom not belonging to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by hydrolysis
    • C07C29/12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atom not belonging to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by hydrolysis of esters of mineral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303/00Compounds containing three-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oxy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C07D303/02Compounds containing oxirane rings
    • C07D303/04Compounds containing oxirane rings containing only hydrogen and carbon atoms in addition to the ring oxygen atoms
    • C07D303/06Compounds containing oxirane rings containing only hydrogen and carbon atoms in addition to the ring oxygen atoms in which the oxirane rings are condensed with a carbocyclic ring system having three or more relevant r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6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 H01M10/0564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the electrolyte being constituted of organic materials only
    • H01M10/0566Liquid materials
    • H01M10/0569Liquid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solv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41Feedstock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50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 Y02P20/52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using catalysts, e.g. selective catalys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Low-Molecular Organic Synthesis Reactions Using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碳酸亚乙酯的制造方法,包括在催化剂存在下令二氧化碳与环氧乙烷反应而得到含碳酸亚乙酯的反应液、将生成的碳酸亚乙酯通过析晶而纯化的工序,从上述反应液提取含催化剂的液体,加入相对于提取液中溶解的催化剂的20重量倍以上的水,令不溶成分析出,除去析出的不溶成分后,循环至上述反应液。这样可高效制造除去了着色成分的碳酸亚乙酯,此外,乙二醇制造工艺中可防止堵塞,实现长期稳定运转。

Description

碳酸亚乙酯及乙二醇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碳酸亚乙酯和/或乙二醇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碳酸亚乙酯被用作各种高分子化合物的溶剂、各种化学反应的反应溶剂、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电解液溶剂、萃取溶剂、发泡剂及润滑油稳定剂等。碳酸亚乙酯通常由环氧乙烷与二氧化碳于高温高压下反应而合成。因此,碳酸亚乙酯中含有源自这些合成原料的乙二醇及二乙二醇等二元醇类。此外,碳酸亚乙酯中,除了上述杂质,还含有微量的水分,该水分会与碳酸亚乙酯反应,进一步生成乙二醇。
用作各种溶剂的碳酸亚乙酯优选尽量不含杂质,作为碳酸亚乙酯的纯化方法,提案有蒸馏法、析晶法等各种方法。
蒸馏法是工业最通用的纯化方法。但是,由于碳酸亚乙酯的沸点高达246℃(常压),因此通过蒸馏法纯化碳酸亚乙酯的话,即使在减压下蒸馏,也会引起热劣化,碳酸亚乙酯容易与二元醇和水分反应,出现高分子量化。此外,从本发明人们进行的研究可知,由于高分子量化的碳酸亚乙酯的部分键断裂,变回为二元醇,因此即使进行了蒸馏,碳酸亚乙酯中也会残留有约100ppm的二元醇。此外,蒸馏法除了必须有该物质的蒸发潜热的能量,回流比也必须大。因此,较之于仅通过除去显热而冷却即可的析晶法,耗能非常大。
析晶法,是利用了在令目标成分结晶时,该温度下不结晶的杂质成分不会进入晶体中的纯化方法。析晶法仅通过冷却析晶和微加温溶解的操作即可进行纯化,因此不易出现副反应造成的劣化,耗能少。此外,专利文献1中披露,使用本文献记载的析晶法可获得99.999%以上高纯度的碳酸亚乙酯。
但是,使用析晶法纯化碳酸亚乙酯时,经纯化的碳酸亚乙酯中会存在微量的着色成分,特别是在要求高纯度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等的电解液用途中,该着色成分成为问题。
通过本发明人等的研究可知,这些着色成分不能通过例如,为了回收催化剂而获取部分含催化剂的反应液、添加水、回收催化剂后再循环至工艺中的方法(专利文献2及3)除去,而残存于循环至工艺中的催化剂溶液中,随着连续运转而被浓缩。
此外,已知还有在环氧乙烷与二氧化碳于高温高压下反应的碳酸亚乙酯化反应液中再添加水,进行水解反应而制造乙二醇的方法(专利文献4~7)。上述工艺会出现循环使用催化剂的同时连续运转的话,水解反应槽中的出口调节阀等堵塞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7-284427号公报
【专利文献2】英国专利第209898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04-262767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特公昭55-47617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特开昭59-13741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专利特开2000-128814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专利特开2004-19672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除去了上述碳酸亚乙酯所含有的着色成分的碳酸亚乙酯的制造方法,以及提供上述乙二醇制造工艺中可防止堵塞并长期稳定运转的乙二醇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人们为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锐意研究后发现,通过在碳酸亚乙酯制造方法中——该碳酸亚乙酯制造方法包括在催化剂存在下令二氧化碳与环氧乙烷反应而得到含碳酸亚乙酯的反应液,并通过将生成的碳酸亚乙酯晶析而纯化的工序(本说明书中有时将此称为“EC制造工艺”)——提取部分碳酸亚乙酯化反应液(本说明书中有时将此称为“碳酸酯化反应液”),加入相对于提取液中溶解的催化剂的20重量倍以上的水,令不溶成分析出而从提取液除去析出的不溶成分后,循环至上述工艺的方法,可制造除去了着色成分的碳酸亚乙酯。此外,本发明人们发现,在进一步向上述碳酸酯化反应液添加水、生成乙二醇(以下有时称为“水解工序”)的工艺中,通过提取部分碳酸酯化反应液,加入相对于提取液中溶解的催化剂的20重量倍以上的水,令不溶成分析出,而从提取液除去析出的不溶成分后,循环至上述工艺的方法,即使经过1年的连续运转,在水解工序中也没有出现反应槽出口调节阀堵塞,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为:
(1)一种碳酸亚乙酯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催化剂存在下令二氧化碳与环氧乙烷反应而得到含碳酸亚乙酯的反应液、并将生成的碳酸亚乙酯通过析晶而纯化的工序,从所述反应液提取含催化剂的溶液,加入相对于提取液中溶解的催化剂的20重量倍以上的水,令不溶成分析出,除去析出的不溶成分后,循环至所述反应液;
(2)根据上述(1)所述的方法,其中,含催化剂的液体是令二氧化碳与环氧乙烷反应而生成碳酸亚乙酯的反应器的出口液的一部分;
(3)一种乙二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催化剂存在下令二氧化碳与环氧乙烷及水反应而得到含碳酸亚乙酯及乙二醇的反应液、并进一步向该反应液加水而将碳酸亚乙酯转变为乙二醇的工序,从所述反应液提取含催化剂的液体,加入相对于提取液中溶解的催化剂的20重量倍以上的水,令不溶成分析出,除去析出的不溶成分后,循环至所述反应液;
(4)根据上述(3)所述的方法,其中,含催化剂的液体是令二氧化碳与环氧乙烷及水反应而生成碳酸亚乙酯及乙二醇的反应器的出口液的一部分和/或向该反应液中加水而将碳酸亚乙酯转变为乙二醇的反应器的出口液的一部分;
(5)根据上述(1)~(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不溶成分的除去是通过静置分离或过滤分离或通过吸附物质吸附除去;
(6)根据上述(1)~(5)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催化剂为季
Figure BPA00001563843200031
碘和/或溴化物;
(7)一种碳酸亚乙酯,其哈森色度在10以下且纯度在99.999%以上;
(8)一种非水系电解液,其特征在于,含有上述(7)所述的碳酸亚乙酯。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除去了着色成分的高纯度碳酸亚乙酯的制造方法。此外,可提供即使长期连续运转也不会堵塞且可稳定运转的乙二醇的制造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1)关于着色成分
本发明的乙二醇的制造方法要除去的碳酸亚乙酯中的着色成分,是照射紫外线后会发出荧光的物质。包括在催化剂存在下令二氧化碳与环氧乙烷反应而生成碳酸亚乙酯、并将生成的碳酸亚乙酯通过析晶而纯化的工序的本发明的碳酸亚乙酯制造工艺中,通过荧光分析寻求其由来可知,用于制造原料环氧乙烷的氧化反应器的出口气体的排出管中已经存在,经过之后的环氧乙烷吸收塔、环氧乙烷扩散塔,也包含于作为本发明的EC制造工艺原料的环氧乙烷中。此外,EC制造工艺中,该着色成分与催化剂共同在该工艺中循环而被浓缩。
通过析晶法高纯度地回收生成的碳酸亚乙酯的话,该浓缩的着色成分会混入碳酸亚乙酯产品中,而变为微红色。
该着色成分的结构解析结果是,它由聚乙二醇、聚乙烯、芳香族组成的成分所构成。此外,着色成分可溶于甲醇等极性溶剂,但对水的溶解性低,因此添加一定程度的水的话,是可析出、除去的物质。
(2)碳酸亚乙酯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碳酸亚乙酯制造方法,是包括在催化剂存在下令二氧化碳与环氧乙烷反应而生成碳酸亚乙酯(本说明书中有时将其称为“碳酸酯化反应”)、并将生成的碳酸亚乙酯通过析晶而纯化的工序的工艺。
作为上述碳酸亚乙酯化反应使用的催化剂,可从碱金属的溴化物或碘化物(例如,日本专利特公昭38年23175号公报记载的物质)、碱土类金属的卤化物(例如,美国专利2,667,497号说明书记载的物质)、烷基胺、季铵盐(例如,美国专利2,773,070号说明书记载的物质)、有机锡或锗或碲化合物(例如,日本专利特开昭57-183784号公报记载的物质)、卤化有机
Figure BPA00001563843200041
盐(例如,日本专利特开昭58-126884号公报记载的物质)等公知物质中适当选择使用。
其中,优选使用碱金属的溴化物或碘化物、或
Figure BPA00001563843200042
盐。作为优选例可举出有,碘化钾、溴化钾、季碘化物或季
Figure BPA00001563843200044
溴化物,例如三苯基甲基碘化
Figure BPA00001563843200045
三苯基丙基碘化
Figure BPA00001563843200046
三苯基苄基碘化
Figure BPA00001563843200047
三丁基甲基碘化或它们的溴化物等。此外,也可并用盐和形成碱金属碳酸盐的化合物。由于碱金属碳酸盐可在碳酸酯化反应中抑制乙二醇、碳酸亚乙酯以外的副产品的生成,因此较为理想。作为碱金属,优选溶解度大的钾盐。作为并用催化剂的优选例,如日本专利特开2000-128814号公报所记载的。
用作本发明的碳酸酯化反应原料的环氧乙烷,可使用市售的高纯度的环氧乙烷,也可使用例如,如Ullmanns Encyclopedia of Industrial Chemistry,5thEd.,volA10,p117以下记载的那样,令原料乙烯、氧以及作为稀释气体的以甲烷为主成分的气体通过填充有银催化剂的多管式反应器进行反应而合成,并经过纯化的物质。纯化的方法例如如下。通常乙烯到环氧乙烷的选择率为80%左右,剩余的20%左右通过完全氧化反应变为碳酸气及水。从上述反应器流出的氧化反应气体由生成的环氧乙烷、未反应乙烯,以及碳酸气、氧、稀释气体等组成。生成的环氧乙烷在以水为吸收液的吸收塔中被吸收至液相中。被吸收至吸收液中的环氧乙烷,在环氧乙烷扩散塔中被扩散,从塔顶作为高浓度的环氧乙烷的水溶液被回收,再于蒸馏塔中进行脱水纯化。此外,也可将上述从塔顶得到的高浓度环氧乙烷的水溶液用作直接原料。
碳酸酯化反应可使用任意的装置进行。作为一个例子,可使用具有中途具备除热用热交换器及循环用泵的液体循环导管的气泡塔,令塔内的反应液经过液体循环导管而循环,从而控制反应温度,从塔底连续供给原料环氧乙烷、二氧化碳及催化剂,进行连续反应。此外,也优选使用日本专利特开平11-269110号公报披露的具备喷射型喷嘴的反应器。反应温度通常为70~200℃,优选100℃~170℃。
此外,反应压力通常为0.6~5.0MPa,优选1.0~3.0MPa。本发明的碳酸酯化反应中也可添加水,由于在水存在下,环氧乙烷不仅转化为碳酸亚乙酯,也转化为乙二醇,因此二氧化碳的供给量为相对于环氧乙烷等摩尔以下也可容易地进行反应。通常相对于环氧乙烷的二氧化碳供给摩尔比在5以下,优选0.5~3.0。
此外,相对于环氧乙烷的水的供给摩尔比通常在10以下,优选0.5~5.0。另外,由于在气泡塔令环氧乙烷完全反应的效率很低,因此优选在气泡塔后配置管型反应器,令溶液中的环氧乙烷进一步反应。此时,上述催化剂的添加量为,相对于环氧乙烷的摩尔比为1/1000~1/20,优选1/200~1/50。碳酸酯化反应得到的反应液的一部分被送至后述的碳酸亚乙酯的纯化工序,剩余部分优选可在后述的催化剂回收操作后,进行后述的着色成分除去操作,循环至碳酸酯化反应器,催化剂回收操作和着色成分除去操作也可分别进行。为防止催化剂劣化而进行的催化剂回收操作,可举出例如,日本专利特开2004-262767号公报、日本专利特开2004-284976号公报或日本专利特开2004-292384号公报等记载的方法。
作为从上述碳酸酯化反应液通过析晶分离碳酸亚乙酯的方法,一般可通过冷却碳酸酯化反应液来制作粗碳酸亚乙酯晶体。作为冷却方法,可通过公知的方法进行冷却。具体可使用例如日本专利特开平7-89905号公报所记载的,令晶体在较冷的垂直间壁上析出后,通过加温令部分晶体融解,令其流下分离,从而回收纯度得以提高的晶体的方法。此外,作为连续式的析晶法,所知的还有逆流接触法(日本专利特开2007-284427号公报及英国专利第1086028号公报、分离技术第35卷6号45~49页(2005年)等记载)。逆流接触法是通过碳酸亚乙酯晶体与液体接触而提高碳酸亚乙酯纯度的方法。
本发明的EC制造工艺中,从该反应液提取含催化剂的液体,加入相对于提取液中溶解的催化剂的20重量倍以上的水,令不溶成分析出,将析出的不溶成分从提取液除去,从而除去着色成分(本说明书中有时将其称为“着色成分除去操作”)。提取含催化剂的液体的位置只要是含有循环的催化剂的位置即可,优选例如,提取碳酸酯化反应器的出口液的一部分。由于要在除去着色成分后再循环至EC制造工艺,因此提取量为本工艺中着色成分不会浓缩的程度即可,是碳酸酯化反应器出口液的1/500~1/5,优选1/100~1/10。
向提取的含催化剂的液体添加水的量,必须添加着色物质析出所必需的量,相对于含有的催化剂在20重量倍以上,优选50重量倍以上,最优选60重量倍以上。此外,作为最大量,由于工艺中所含的水较多的话,最终除水要消耗很大的能量,因此相对于含有的催化剂量在1000重量倍以下,优选200重量倍以下是适当的。
对于上述提取的含催化剂的液体,可继续进行上述的催化剂回收操作和着色成分除去操作。也可以首先,从提取的含催化剂的液体如上回收催化剂,将回收的催化剂直接或溶解在乙二醇等中的溶液,作为含催化剂的液体,向其中添加水,除去着色成分。此时的水的添加量也同上。
对于水的添加方法,当催化剂浓度较低时,无需特别的装置,例如,连接含催化剂的液体和水的配管,在配管中混合即可。此外,当催化剂浓度例如高达40重量%时,添加水时,由于催化剂会暂时析出,因此优选在带搅拌装置的溶解槽中进行。
由于添加水后着色成分会析出,因此要通过适当的方法将其分离除去。具体的分离除去方法可任意为静置分离、过滤、吸附分离等方法。静置分离时,必须保持着色成分沉淀所需的时间,优选0.5小时以上、更优选1小时以上的静置后,将上清液作为催化剂溶液回收。静置分离时的装置可使用例如,在通常的容器上将入口配管与出口配管设置在相对的位置,将中间的令流速变小的装置用作沉淀槽。
过滤分离时,可使用通常的过滤装置进行分离,由于加水后着色成分逐渐凝集、变得容易过滤,因此基于着色成分的过滤性的角度,优选保持5分钟以上、更优选保持30分钟以上后进行过滤。过滤装置使用通常市售的过滤装置即可。
此外,吸附分离也可使用通常的活性炭和沸石等吸附剂,但基于具有着色成分容易物理性地附着的性质,优选玻璃绒、聚丙烯绒、棉、金属棉等的状物。作为使用的装置,具体例如,通过令上述添加了水的含催化剂的液体通过填充了玻璃绒的吸附槽,可良好地除去着色物。
通过时间并无特别限制,当吸附剂的密度较低时需要令液体缓慢流动,但密集填充了吸附剂时可进行短时间的吸附处理。供给至吸附槽前,也可留有用于着色成分凝集的时间,为了在吸附槽中令吸附、凝集两者同时进行,可通过花费15分钟~3小时左右的吸附时间而达成2个效果。令除去了着色成分后的含催化剂的液体循环至EC制造工艺的碳酸酯化反应。作为送回含催化剂的液体的位置,只要是有催化剂循环的位置都可以,可举出例如,碳酸酯化反应器的入口、碳酸酯化反应器的出口、催化剂分离工序等。
经本发明的EC制造工艺制造的碳酸亚乙酯没有着色,且纯度高,因此优选用作非水系电解液等的原料。没有着色具体指的是,哈森色度(Hazen number)在10以下。本发明也包括哈森色度在10以下、纯度在99.999%以上的碳酸亚乙酯及含有该碳酸亚乙酯的非水系电解液。本发明的非水系电解液,与常用的非水系电解液相同,是含有电解质及溶解其的非水溶剂的物质,通常含有这些作为主成分,可通过通常使用的方法制造。
(3)乙二醇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形态是一种乙二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包括在催化剂存在下令二氧化碳与环氧乙烷及水反应而得到含碳酸亚乙酯及乙二醇的反应液,并进一步向该反应液加水而将碳酸亚乙酯转变为乙二醇的工序(水解工序)的工艺(本说明书中有时将其称为“EG制造工艺”),从上述反应液提取含催化剂的液体,加入相对于提取液中溶解的催化剂的20重量倍以上的水,令不溶成分析出,从提取液除去析出的不溶成分后,循环至上述工艺。上述碳酸亚乙酯的制造方法中除去的碳酸亚乙酯的着色成分,另一方面会成为上述乙二醇制造方法的水解工序中引起堵塞的原因,因此通过相同方法将其除去,可长期稳定地制造乙二醇。
本发明的乙二醇的制造方法中,在催化剂存在下令二氧化碳与环氧乙烷及水反应而生成碳酸亚乙酯及乙二醇的工序与上述EC制造工艺相同。碳酸酯化反应液被供给至水解工序,但也可以从中将部分碳酸亚乙酯以适当的方法分离纯化。此时的碳酸亚乙酯的纯化方法并不仅限于上述的析晶方法,也可使用公知的蒸馏方法等。当然,通过上述的析晶方法纯化时可得到无着色的高纯度碳酸亚乙酯。
水解工序中,在高温下反应基于反应速度角度是有利的,但温度过高的话乙二醇的品质可能会下降,因此通常优选100~180℃。反应压力在液体的沸点以内的范围的话则可以任意,但通常优选在常压~2.1MPa下进行,此外,优选随着水解的进行而提高反应温度或降低反应压力,从而促进水解。原料及水的添加量等具体可使用例如,日本专利特开昭59-13741号公报、日本专利特开2000-128814号公报记载的方法等。
对于水解生成的乙二醇,可通过公知的方法得到乙二醇。通常经过蒸馏、优选减压蒸馏将水分离,得到乙二醇、二乙二醇、其他高沸点成分及碳酸酯化催化剂等组成的粗乙二醇后,为分离催化剂和乙二醇,供给至蒸发装置,令乙二醇的大部分和高沸点成分的一部分蒸发、回收,得到由催化剂及剩余部分的乙二醇、高沸点成分等组成的残留液,将其作为“催化剂液”供给至上述碳酸酯化反应。为了促进乙二醇及高沸点成分的蒸发,该催化剂回收工序也在减压下进行。作为蒸发装置,使用具备有再沸器的装置,补给蒸发所需的能量,且控制蒸发量。
本发明的EG制造工艺中,也从反应液中提取含催化剂的液体,加入相对于提取液中溶解的催化剂的20重量倍以上的水,令不溶成分析出,从提取液除去析出的不溶成分后,再循环至该工艺。此处,含催化剂的液体,只要是含有EG制造工艺中的催化剂的液体即可,优选碳酸酯化反应器的出口液,优选使用水解工序的反应液等。
此外,本EG制造工艺中对催化剂回收工序所回收的催化剂还可进行催化剂回收操作,以防止催化剂劣化,将回收的催化剂溶解于乙二醇等中的溶液用作含催化剂的液体。此外,此时作为送回循环液的位置,可举出例如碳酸酯化反应器、水解反应器等。
【实施例】
实施例1碳酸亚乙酯的制造
(1)碳酸酯化反应
向二氧化碳加压为2.0MPa的停留时间1小时、向100℃的第1反应器中供给三丁基甲基碘化
Figure BPA00001563843200081
5重量部/Hr、碳酸钾0.8重量部/Hr、原料环氧乙烷水溶液(60重量%)78重量部/Hr,从而得到含有碳酸亚乙酯及乙二醇(EG)的碳酸酯化反应液。以3重量部/Hr提取得到的反应液,加入相对于含有的催化剂量的60重量倍的水,令其以SV=1通过填充了聚丙烯绒(DCM japan株式会社制造)的吸附槽。通过后的催化剂溶液的颜色为浅黄色。将该液体循环使用于碳酸酯化反应器。
(2)碳酸亚乙酯的纯化
上述运转持续1个月后,从碳酸酯化反应液根据WO2007/108213号公报记载的方法析晶纯化碳酸亚乙酯。具体的,作为析晶装置,使用日本专利特开平6-91103号公报记载的立式熔融纯化装置。纯化装置具备有搅拌装置,作为搅拌装置所连接的搅拌翼,使用具有水平搅拌棒的搅拌轴。此外,使用的析晶装置在侧面设置有用于确认晶体堆积的狭缝状观察窗。
将碳酸酯化反应得到的反应液的一部分以日本专利特开平6-91103号公报记载的带冷却套的结晶化装置冷却至17℃,制作含碳酸亚乙酯晶体的悬浮液,从上述析晶装置的结晶供给管进行供给。结晶在析晶装置中沉淀,过剩的母液从析晶器上部作为溢流液回收,循环至水解反应器。
晶体沉淀,在塔底堆积起来的晶体经加热器加热,晶体熔化,形成熔融液。熔融液作为初始回流液与沉淀下来的晶体一边逆流接触一边上升,从上部提取管被提取,经过结晶化装置,返回水解反应。
此时不从成品提取管提取碳酸亚乙酯,在熔融液上形成晶体的堆积层。然后,从观察窗确认晶体堆积层的厚度,调整成品提取管的提取量,使晶体堆积层厚度是析晶装置的高度的95%。
上述运转持续3天后,使用气相色谱仪以及卡尔费休水分测定仪评价成品碳酸亚乙酯的品质,发现成品中的乙二醇浓度为1ppm,水分含有量为2ppm。即,成品碳酸亚乙酯的纯度在99.999%以上。此外,色相为哈森色度(APHA)10以下。
比较例1
除了不进行上述碳酸酯化反应得到的反应液的提取、加水除去析出物的工序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造碳酸亚乙酯。运转1年后,得到的成品碳酸亚乙酯的乙二醇浓度及水的含有量与实施例1相比没有变化,但色相稍带红色,颜色浓度以哈森色度(APHA)表示为约25。
实施例2~6
除了在提取上述碳酸酯化反应得到的反应液、加水除去析出物的工序中,改变了添加的水的量及不溶解成分的除去方法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进行除去析出的不溶解成分的工序。其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可知,加入到含催化剂液体中的水的量为相对于催化剂量的20重量倍时,从含催化剂的液体除去了不溶解成分后的液体没有发现着色。
【表1】
Figure BPA00001563843200091
比较例2
除了在提取上述碳酸酯化反应得到的反应液、加水除去析出物的工序中,添加的水的量改为相对于催化剂量的10重量倍、以及不溶解成分的除去方法改为过滤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进行除去析出的不溶解成分的工序。其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可知,加入到含催化剂的液体中的水的量为相对于催化剂量的10重量倍时,从含催化剂的液体除去了不溶解成分后的液体与过滤前相比没有变化,没有除去着色成分。
实施例7乙二醇的制造方法
截至碳酸酯化反应,与实施例1相同地进行,将上述碳酸酯化反应液移至停留时间2小时、压力0.5MPa、150℃的第2反应器,将含有的碳酸亚乙酯水解,得到含催化剂的乙二醇的水溶液66.5重量部/Hr。此时,从第1反应器以3重量部/Hr提取部分碳酸酯化反应液,加入相对于该溶液所含的催化剂量的60重量倍的水,令其以SV=1通过填充了聚丙烯绒(DCM japan株式会社制造)的吸附槽,将通过液于碳酸酯化反应工序中循环使用。
将得到的水解反应的反应液通过塔底140℃、80torr的减压蒸馏等进行蒸馏,从塔底得到脱水液,再通过在140℃、60torr下操作的减压蒸发器,令乙二醇的大部分蒸发,从蒸发器底部回收催化剂经浓缩的催化剂液13重量部/Hr。将回收的催化剂液作为催化剂于第1反应器中循环使用。运转开始时呈食醋颜色的催化剂液,在连续运转1年后,催化剂液的颜色没有发现大的变化。此外,水解反应器的出口调节阀没有堵塞,运转稳定。
比较例3
除了不进行提取碳酸酯化反应液、添加水、除去析出的不溶解成分后再循环的操作以外,与实施例7相同地运转1年。运转开始时呈食醋颜色的催化剂液,在连续运转1年后,催化剂液的颜色变为酒红色。此外,水解反应器的出口调节阀出现堵塞,难以稳定运转。
实施例8
截至水解反应,与实施例7相同地进行,提取上述水解反应器出口液,加入相对于该溶液中的催化剂量的60重量倍的水后,用5C滤纸过滤析出的不溶解成分,浑浊被除去,回收到了没有着色的催化剂溶液。
实施例9
截至从水解反应液令乙二醇的大部分蒸发、从蒸发器底部以13重量部/Hr回收催化剂被浓缩的催化剂液,与实施例7相同地进行,相对于得到的催化剂液中所含的催化剂量,加入180重量倍的水,原来酒红色的液体出现浑浊,用5C的滤纸过滤析出的不溶解成分,浑浊被除去,回收到了没有着色的催化剂溶液。此外,将滤纸上附着的沉淀用水洗涤,然后用甲醇洗涤,甲醇着色为深酒红色,催化剂溶液所含的着色成分被分离。

Claims (8)

1.一种碳酸亚乙酯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催化剂存在下令二氧化碳与环氧乙烷反应而得到含碳酸亚乙酯的反应液、并将生成的碳酸亚乙酯通过析晶而纯化的工序,在所述碳酸亚乙酯的制造方法中,从所述反应液提取含催化剂的液体,加入相对于提取液中溶解的催化剂为20重量倍以上的水,令不溶成分析出,除去析出的不溶成分后,循环至所述反应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含催化剂的液体是令二氧化碳与环氧乙烷反应而生成碳酸亚乙酯的反应器的出口液的一部分。
3.一种乙二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催化剂存在下令二氧化碳与环氧乙烷及水反应而得到含碳酸亚乙酯及乙二醇的反应液、并进一步向该反应液加入水而将碳酸亚乙酯转变为乙二醇的工序,在所述碳酸亚乙酯的制造方法中,从所述反应液提取含催化剂的液体,加入相对于提取液中溶解的催化剂为20重量倍以上的水,令不溶成分析出,除去析出的不溶成分后,循环至所述反应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含催化剂的液体是令二氧化碳与环氧乙烷及水反应而生成碳酸亚乙酯及乙二醇的反应器的出口液的一部分和/或向该反应液中加入水而将碳酸亚乙酯转变为乙二醇的反应器的出口液的一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不溶成分的除去是通过静置分离或过滤分离或通过吸附物质吸附除去。
6.根据权利要求1~5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催化剂为季碘化物和/或溴化物。
7.一种碳酸亚乙酯,其哈森色度在10以下且纯度在99.999%以上。
8.一种非水系电解液,其特征在于,含有权利要求7所述的碳酸亚乙酯。
CN201080055123.5A 2009-11-30 2010-11-29 碳酸亚乙酯及乙二醇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26561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72416 2009-11-30
JP2009272416 2009-11-30
PCT/JP2010/071251 WO2011065528A1 (ja) 2009-11-30 2010-11-29 エチレンカーボネート及びエチレングリコール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56156A true CN102656156A (zh) 2012-09-05
CN102656156B CN102656156B (zh) 2014-03-12

Family

ID=440666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55123.5A Active CN102656156B (zh) 2009-11-30 2010-11-29 碳酸亚乙酯及乙二醇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JP (1) JP5660048B2 (zh)
KR (1) KR101699575B1 (zh)
CN (1) CN102656156B (zh)
BR (1) BR112012012895B1 (zh)
SG (1) SG181079A1 (zh)
TW (1) TWI449690B (zh)
WO (1) WO2011065528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06713A (zh) * 2018-11-22 2019-03-01 东莞市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卡尔费休容量法用试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431132A (zh) * 2017-03-22 2019-11-08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含有高纯度碳酸亚乙酯的组合物的稳定化方法
CN111100003A (zh) * 2018-10-25 2020-05-0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高纯碳酸乙烯酯的结晶提纯工艺
CN113304774A (zh) * 2020-02-27 2021-08-27 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 碳酸亚乙酯和乙二醇制造用催化剂、其制造方法及利用上述催化剂的乙二醇制造方法和装置
CN113423758A (zh) * 2019-09-30 2021-09-21 Lg化学株式会社 从聚碳酸亚烷基酯聚合溶液中分离有机锌催化剂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02985B2 (ja) * 2012-03-30 2016-04-13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エチレングリコール類の製造方法
KR101653026B1 (ko) * 2013-04-15 2016-08-31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에틸렌글라이콜의 제조방법
JP6349940B2 (ja) * 2013-06-26 2018-07-04 セントラル硝子株式会社 電解液用溶媒中の不純物含有量の判定方法、それを用いた電解液の製造方法、及び電解液
TWI801462B (zh) * 2017-12-08 2023-05-11 荷蘭商蜆殼國際研究所 用於使用烷基碘化物護床系統製備碳酸伸乙酯及乙二醇之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00667A (zh) * 2006-03-20 2009-04-01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碳酸亚乙酯的纯化方法、纯化的碳酸亚乙酯的制造方法和碳酸亚乙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98985A (en) 1935-03-20 1937-11-16 Winthrop Chem Co Inc 7-hydroxy-cholesterol
JPS5419905A (en) * 1977-07-15 1979-02-15 Showa Denko Kk Preparation of alkylene glycols
US4152413A (en) 1978-08-18 1979-05-01 Chromalloy American Corporation Oral vaccine for swine dysentery and method of use
JPS6059218B2 (ja) * 1980-12-23 1985-12-24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アルキレングリコ−ルの製造方法
GB2098985B (en) * 1981-05-22 1985-10-09 Ici Plc Production of alkylene glycols
JPS5913741A (ja) * 1982-07-14 1984-01-24 Mitsubishi Petrochem Co Ltd 高純度エチレングリコ−ルの製造法
JPH0232045A (ja) * 1988-07-22 1990-02-01 Toagosei Chem Ind Co Ltd アルキレンカーボネートの製造方法
JPH0967365A (ja) * 1995-08-29 1997-03-11 Mitsubishi Chem Corp アルキレンカーボネートの製造方法
JP3921843B2 (ja) * 1998-10-27 2007-05-30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エチレングリコールの製造方法
JP3659109B2 (ja) * 2000-01-19 2005-06-15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エチレングリコールと炭酸エステルの併産方法
JP4370777B2 (ja) * 2002-12-19 2009-11-25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アルキレンカーボネートの製造方法
JP4333153B2 (ja) * 2003-02-07 2009-09-16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アルキレングリコールの製造方法
JP5282366B2 (ja) * 2006-03-20 2013-09-04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エチレンカーボネートの精製方法、精製エチレンカーボネートの製造方法及びエチレンカーボネート
WO2007135154A1 (de) * 2006-05-23 2007-11-29 Basf S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olyetherpolyolen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00667A (zh) * 2006-03-20 2009-04-01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碳酸亚乙酯的纯化方法、纯化的碳酸亚乙酯的制造方法和碳酸亚乙酯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31132A (zh) * 2017-03-22 2019-11-08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含有高纯度碳酸亚乙酯的组合物的稳定化方法
US20200020979A1 (en) * 2017-03-22 2020-01-16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Method for stabilizing high-purity ethylene carbonate-containing composition
CN111100003A (zh) * 2018-10-25 2020-05-0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高纯碳酸乙烯酯的结晶提纯工艺
CN111100003B (zh) * 2018-10-25 2022-08-1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高纯碳酸乙烯酯的结晶提纯工艺
CN109406713A (zh) * 2018-11-22 2019-03-01 东莞市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卡尔费休容量法用试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423758A (zh) * 2019-09-30 2021-09-21 Lg化学株式会社 从聚碳酸亚烷基酯聚合溶液中分离有机锌催化剂的方法
CN113423758B (zh) * 2019-09-30 2023-03-17 Lg化学株式会社 从聚碳酸亚烷基酯聚合溶液中分离有机锌催化剂的方法
CN113304774A (zh) * 2020-02-27 2021-08-27 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 碳酸亚乙酯和乙二醇制造用催化剂、其制造方法及利用上述催化剂的乙二醇制造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065528A1 (ja) 2011-06-03
KR20120086352A (ko) 2012-08-02
CN102656156B (zh) 2014-03-12
TW201139363A (en) 2011-11-16
KR101699575B1 (ko) 2017-02-13
JP5660048B2 (ja) 2015-01-28
BR112012012895A2 (pt) 2015-09-08
SG181079A1 (en) 2012-07-30
TWI449690B (zh) 2014-08-21
JPWO2011065528A1 (ja) 2013-04-18
BR112012012895B1 (pt) 2018-0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56156B (zh) 碳酸亚乙酯及乙二醇的制造方法
TWI419865B (zh) 製備烷二醇之方法
KR101378819B1 (ko) 에틸렌 카보네이트의 정제 방법, 정제 에틸렌 카보네이트의제조방법 및 에틸렌 카보네이트
EA012736B1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эпихлоргидрина и эпоксидных смол
US10279280B2 (en)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lkylene glycol
SE459089B (sv) Foerfarande foer framstaellning av etylenglykol fraan en vattenhaltig loesning av etylenoxid
KR20220086665A (ko) 기체-액체 기포층 반응기, 반응 시스템, 및 카보네이트 합성 방법
CN103476739B (zh) 二烷基碳酸酯的制备方法
CN114917848A (zh) 一种合成硫酸乙烯酯的装置和方法
SU1176835A3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 метансульфохлорида
CN103788112B (zh) 一种苄基生物素脱苄制备生物素的方法
CN101268030B (zh) 碳酸二烷基酯和二醇的制备方法
JP5282366B2 (ja) エチレンカーボネートの精製方法、精製エチレンカーボネートの製造方法及びエチレンカーボネート
CN114225880A (zh) 多塔逆流式连续高效合成六甲基二硅氮烷的系统及方法
JPH10218798A (ja) 有機溶剤の精製法
CN116768767B (zh) 一种双酚s合成方法
CN110003027A (zh) 一种甘氨酸酯盐酸盐连续化合成方法
CA2871022C (en) Method for reacting glycerin to form organic salts
JPH08325183A (ja) ビスフェノールaの製造方法
JP2023086457A (ja) エチレンカーボネートの製造方法
CN114805162A (zh) 一种美罗培南侧链关键中间体o粉的连续化生产方法及装置
CN112521276A (zh) 在熔盐水合物中合成氯乙酸甲酯的方法
CN104341349A (zh) 一种低含量2-甲基咪唑的精制方法
CN112679360A (zh) 一种噁草酮中间体1,5-二氯-2-异丙氧基-4-硝基苯制备方法
JPH10168007A (ja) 高純度ベンジルアルコールの製造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Within Japan Tokyo Chiyoda pill 1 chome No. 1

Patentee after: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

Address before: Within Japan Tokyo Chiyoda pill 1 chome No. 1

Patentee before: MITSUBISHI RAYON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918

Address after: Within Japan Tokyo Chiyoda pill 1 chome No. 1

Patentee after: MITSUBISHI RAY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