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35748B -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35748B
CN102135748B CN201110009509.9A CN201110009509A CN102135748B CN 102135748 B CN102135748 B CN 102135748B CN 201110009509 A CN201110009509 A CN 201110009509A CN 102135748 B CN102135748 B CN 1021357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metal parts
fixing band
heater
f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0950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35748A (zh
Inventor
石谷康功
进士晃
长谷川健一
吉永洋
山科亮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357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357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357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357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6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combined with press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0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2016Heating belt
    • G03G2215/2035Heating belt the fixing nip having a stationary belt support member opposing a pressure memb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定影装置设有:管状的金属部件(22),固定设置为在除夹持部的位置,与定影带(21)的内周面对向,加热定影带(21);以及凸缘部件,与金属部件(22)的宽度方向端部的内周面相接,加强金属部件(22)。在与金属部件(22)的内周面对向的位置,设置加热金属部件(22)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的第一加热器(25A),以及加热金属部件(22)的宽度方向端部的第二加热器(25B)。并且,第一加热器(25A)与第二加热器(25B)相比,配设在离夹持部远的位置。提供加热时间或首张打印时间短、不因加热定影带的金属部件的热变形在输出图像上产生定影不匀等定影不良的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Description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或其复合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其中设置的定影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复印机、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即使加热时间或首张打印时间短、装置高速化场合,也难以产生定影不良的定影装置,为人们所公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详细地说,专利文献1等的定影装置由作为定影部件的定影带,与定影带内周面局部或全部对向地、固定设置的大致呈圆筒状的金属部件(对向部件),用于加热金属部件、内设在金属部件的加热器,与定影带压接形成夹持部的作为加压回转体的加压辊等构成。
并且,通过加热器加热金属部件,由金属部件加热定影带,朝着夹持部运送的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像在夹持部受到热和压力,定影在记录介质上。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设置通过定影带与加压辊压接、形成夹持部的固定部件(第一对向部件),以及加强固定部件的加强部件的定影装置。
上述专利文献1等的定影装置为了缩短加热时间,使得金属部件薄壁化,加热时易产生金属部件热变形。并且,当金属部件热变形为局部性,或比较大时,定影带和金属部件的间隙局部地或整体地变化,随着定影带的加热不匀或加热不良,存在定影不匀等的定影不良产生在输出图像上的可能性。
尤其,如专利文献1的图8等的定影装置那样,当设置通过定影带与加压辊压接、形成夹持部的固定部件,构成为金属部件在除夹持部的位置加热定影带的场合,在金属部件的夹持部附近,在从难以产生热分散的夹持部离开部分,易产生热分散,金属部件易产生局部变形,因此,成为不能忽视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2008-15848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来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加热时间或首张打印时间短、不因加热定影带的金属部件的热变形在输出图像上产生定影不匀等定影不良的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经研究得知,若定影带和金属部件的间隔量设定为不超过1mm程度,当设置温度检测机构(接触型温度传感器),使其与管状金属部件的内周面相接场合,能通过该温度检测机构灵敏度良好地高精度地检测定影带的表面温度。
本发明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1)一种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环状定影带,朝着所定方向移动,加热熔融调色剂像,且具有可挠性;
固定部件,固定设置在上述定影带的内周面侧,通过该定影带与加压回转体压接,形成运送记录介质的夹持部;
管状的金属部件,固定设置为在除上述夹持部的位置,与上述定影带的内周面对向,加热上述定影带,且通过固定设置在其内周面侧的加热机构被加热;以及
凸缘部件,与上述金属部件的宽度方向端部的内周面相接,加强该金属部件;
上述加热机构在与上述金属部件的内周面对向的位置,包括加热上述金属部件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的第一加热器,以及加热上述金属部件的宽度方向端部的第二加热器;
上述第一加热器与上述第二加热器相比,配设在离上述夹持部远的位置。
(2)在上述技术方案(1)所述的定影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凸缘部件藉由与上述定影带的宽度方向端部相接,限制上述定影带的宽度方向的移动。
(3)在上述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定影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凸缘部件设置为不与上述金属部件粘接。
(4)在上述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定影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凸缘部件用与上述金属部件相同材料形成。
(5)在上述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定影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加热器的每单位面积的发热量相对上述第二加热器的每单位面积的发热量,构成为同等以下。
(6)在上述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定影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设有加强部件,固定设置在上述金属部件的内周面侧,与上述固定部件相接,加强该固定部件,且配设为将上述金属部件内部分为二个空间;
在上述二个空间之中,上述第一加热器以及第二加热器相对上述夹持部,配设在位于上述定影带的移动方向上游侧的空间。
(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有上述技术方案(1)-(6)中任一个记载的定影装置。
在本发明中,所谓“通纸区域”定义为在图像形成装置通纸的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与通纸方向垂直的方向)的范围,所谓“非通纸区域”定义为“通纸区域”范围外的区域。
又,在本发明中,所谓“宽度方向”定义为相对记录介质的通纸方向垂直的方向。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金属部件22在端部设置凸缘部件,与金属部件内周面对向,配设第一加热器在离开夹持部远的位置加热金属部件的宽度方向中央部,配设第二加热器在离开夹持部近的位置加热金属部件的宽度方向端部。由此,能提供加热时间或首张打印时间短、不因加热定影带的金属部件的热变形在输出图像上产生定影不匀等定影不良的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全体构成图。
图2是表示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设置的定影装置的构成图。
图3是从宽度方向看图2定影装置的图。
图4是表示夹持部附近的放大图。
图5是表示内设在金属部件的第一加热器及第二加热器的配光的放大图。
图6(a)是沿着宽度方向看第一加热器的图,图6(b)是沿着宽度方向看第二加热器的图。
图7是沿着宽度方向表示凸缘部件附近的放大图。
图8是表示另一定影装置的内设在金属部件的第一加热器及第二加热器的配光的放大图。
图9是沿着宽度方向表示又一定影装置的凸缘部件附近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在以下实施形态中,虽然对构成要素,种类,组合,位置,形状,数量,相对配置等作了各种限定,但是,这些仅仅是例举,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在各图中,相同或相当部件用相同符号表示,重复说明适当简化或省略。
[实施形态]
首先参照图1说明图像形成装置整体的构成及动作。
如图1所示,本实施形态的图像形成装置1是串列型彩色打印机。瓶收纳部101位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的上方,与各色(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对应的四个调色剂瓶102Y、102M、102C、102K装卸自如(更换自如)地设置在所述瓶收纳部101。
在瓶收纳部101下方配设中间转印单元85。与各色(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对应的成像部4Y、4M、4C、4K并列设置,与该中间转印单元85的中间转印带78对向。
在各成像部4Y、4M、4C、4K分别配设感光体鼓5Y、5M、5C、5K。又,在感光体鼓5Y、5M、5C、5K周围,分别配设充电部75Y、75M、75C、75K,显影部76Y、76M、76C、76K,清洁部77Y、77M、77C、77K,消电部(没有图示)等。并且,在各感光体鼓5Y、5M、5C、5K上实行成像处理(充电工序,曝光工序,显影工序,转印工序,清洁工序),在各感光体鼓5Y、5M、5C、5K上形成各色图像。
感光体鼓5Y、5M、5C、5K由没有图示的驱动电机驱动按图1顺时钟方向回转。并且,在充电部75位置,使得感光体鼓5Y、5M、5C、5K表面均已带电(充电工序)。
此后,感光体鼓5Y、5M、5C、5K表面到达从曝光部3发出的激光L的照射位置,通过在该位置的曝光扫描,形成与各色对应的静电潜像(曝光工序)。
此后,感光体鼓5Y、5M、5C、5K表面到达与显影装置76对向的位置,在该位置对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形成各色调色剂像(显影工序)。
此后,感光体鼓5Y、5M、5C、5K表面到达与中间转印带78及一次转印偏压辊79Y、79M、79C、79K的对向位置,在该位置,感光体鼓5Y、5M、5C、5K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78上(一次转印工序)。此时,在感光体鼓5Y、5M、5C、5K上残存少量的未转印调色剂。
此后,感光体鼓5Y、5M、5C、5K表面到达与清洁部77的对向位置,在该位置,残存在感光体鼓5Y、5M、5C、5K上的未转印调色剂由清洁部77的清洁刮板机械回收(清洁工序)。
最后,感光体鼓5Y、5M、5C、5K表面到达与没有图示的消电部的对向位置,在该位置,除去感光体鼓5Y、5M、5C、5K上的残留电位。
这样,结束在感光体鼓5Y、5M、5C、5K上实行的一连串的成像处理。
此后,经显影工序在各感光体鼓5Y、5M、5C、5K上形成的各色调色剂像叠合转印到中间转印带78上。这样,在中间转印带78上形成彩色图像。
在此,中间转印单元85由中间转印带78、四个一次转印偏压辊79Y、79M、79C、79K、二次转印支撑辊82、中间转印清洁部80等构成。中间转印带78由3个辊82-84架设支承,同时,通过驱动一个辊82回转,朝着图示箭头R1方向环状移动。
四个一次转印偏压辊79Y、79M、79C、79K和感光体鼓5Y、5M、5C、5K之间夹着中间转印带78,形成一次转印夹持部。并且,对一次转印偏压辊79Y、79M、79C、79K施加与调色剂极性相反的转印偏压。
并且,中间转印带78朝着箭头方向移动,顺序通过各一次转印偏压辊79Y、79M、79C、79K的一次转印夹持部。这样,感光体鼓5Y、5M、5C、5K上的各色调色剂像叠合在中间转印带78上进行一次转印。
此后,各色调色剂像叠合转印的中间转印带78到达与二次转印辊89的对向位置。在该位置,二次转印支撑辊82与二次转印辊89之间夹入中间转印带78,形成二次转印夹持部。并且,形成在中间转印带78的四色调色剂像转印到运送到该二次转印夹持部位置的记录介质P上。此时,在中间转印带78上残存没有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的未转印调色剂。
此后,中间转印带78到达中间转印清洁部80位置。并且,在该位置,回收中间转印带78上的未转印调色剂。
这样,结束在中间转印带78上实行的一连串的转印处理。
在此,运送到二次转印夹持部位置的记录介质P从配设在装置本体1下方的供纸部12经由供纸辊97以及定位辊98等运送。
更详细地说,在供纸部12收纳多张叠合的转印纸等记录介质P。并且,若驱动供纸辊97朝着图1所示逆时钟方向回转,则最上面的记录介质P朝着定位辊对98间供给。
运送到定位辊对98的记录介质P在停止回转的定位辊对98的辊夹持部位置一时停止。然后,与中间转印带78上的彩色图像一致,驱动定位辊对98回转,将记录介质P朝着二次转印夹持部运送。这样,在记录介质P上转印所希望的彩色图像。
此后,在二次转印夹持部位置转印彩色图像的记录介质P向着定影部20位置运送。接着,在该位置通过定影带21及加压辊31的热和压力,将表面转印的彩色图像定影在记录介质P上。
此后,记录介质P经排纸辊对99的辊之间,排出到装置外。通过排纸辊对99排出到装置外的记录介质P作为输出图像顺序码放在堆置部100上。
这样,结束图像形成装置的一连串的图像形成处理。
下面参照图2-图7详细说明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的定影装置20的构成及动作。
如图2至图4所示,定影装置20由作为定影部件的定影带21(带部件)、固定部件26、金属部件(加热部件)22、加强部件23、作为加热机构的第一加热器25A以及第二加热器25B(热源)、作为加压回转体的加压辊31、凸缘部件29、温度传感器40A、40B、隔热材料27、撑条部件28等构成。
在此,作为定影部件的定影带21是具有可挠性的薄型环状带,朝着图2所示箭头方向R2(逆时钟方向)回转(移动)。定影带21从内周面21a侧(与固定部件26的滑接面),顺序叠层基材层、弹性层、脱模层,其整体厚度设定为1mm以下。在本发明中,“设定为1mm以下”表示设定为小于或等于1mm(以下皆同)。
定影带21的基材层的层厚为30-50μm,以镍,不锈钢等金属材料或聚酰亚胺等树脂材料形成。
定影带21的弹性层的层厚为100-300μm,以硅酮橡胶,发泡性硅酮橡胶,氟橡胶等橡胶材料形成。通过设置弹性层,不会形成夹持部的定影带21表面的微小凹凸,向记录介质P上的调色剂像T传递均一热量,抑制发生柚子表皮状图像。
定影带21的脱模层的层厚为10-50μm,以PFA(四氟乙烯-全氟烷氧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TFE(聚四氟乙烯)、聚酰亚胺,聚醚亚胺,PES(聚醚砜树脂)等材料形成。通过设置脱模层,确保相对调色剂T(调色剂像)的脱模性(剥离性)。
又,定影带21的直径设定为15-120mm。在本实施形态中,定影带21的内径设定为30mm。
在定影带21内部(内周面侧)固定设置固定部件26、二个加热器25A、25B(加热机构)、金属部件22、加强部件23、隔热材料27、撑条部件28等。
在此,固定部件26被固定,与定影带21的内周面21a滑接。并且,固定部件26通过定影带21与加压辊31压接,形成运送记录介质P的夹持部NP。参照图3,固定部件26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固定支承在定影装置20的侧板43上。将在后文详细说明固定部件26结构。
参照图2,金属部件22(加热部件)大致为圆筒体,在除夹持部的位置,形成与定影带21的内周面对向,在夹持部NP位置,形成通过隔热材料27保持固定部件26。参照图3,金属部件22在其宽度方向两端部通过凸缘部件29固定支承在定影装置20的侧板43上。又,在金属部件22的两端部,设有用于限制定影带21偏移(宽度方向移动)的凸缘部件29。将在后文详细说明该凸缘部件29。
并且,形成为大致管状的金属部件22由加热器25A、25B的辐射热加热,再加热定影带21(热传递)。即,金属部件22由加热器25A、25B直接加热,通过金属部件22,定影带21被加热器25A、25B间接加热。为了良好地维持定影带21的加热效率,较好的是,金属部件22的厚度设定为0.1mm以下。
作为金属部件22的材料,可以使用不锈钢、镍、铝、铁等金属热传导体(具有热传导性的金属),其中,单位体积的热容量比(密度×比热)比较小的铁素体系不锈钢很合适。在本实施形态中,作为金属部件22的材料,使用铁素体系不锈钢SUS430。又,将金属部件22的厚度设定为0.1mm。
第一加热器25A和第二加热器25B分别为卤素加热器或石墨加热器,其两端部固定在定影装置20的侧板43上(参照图3)。并且,通过由装置本体1的电源部进行输出控制的加热器25A、25B(加热机构)的辐射热加热金属部件22。进而,通过金属部件22在除去夹持部的位置整体加热定影带21,从得到加热的定影带21表面,热量施加到记录介质P的调色剂像T。热敏元件等的温度传感器40A、40B与定影带21表面对向,检测带表面温度,加热器25A、25B的输出控制根据上述温度传感器40A、40B的检测结果实行。又,通过这样的加热器25A、25B的输出控制,能将定影带21的温度(定影温度)设定在所希望的温度。第一温度传感器40A构成为检测定影带21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的表面温度(定影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40B构成为检测定影带21的宽度方向端部的表面温度(定影温度)。
在本实施形态1中,第一加热器25A构成为加热金属部件22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第二加热器25B构成为加热金属部件22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第一加热器25A及第二加热器25B配设在与金属部件22内周面对向的位置。再有,第一加热器25A与第二加热器25B相比,配设在离夹持部远的位置。关于第一加热器25A以及第二加热器25B(加热机构)将在后文详细说明。
这样,本实施形态的定影装置20不是仅仅局部加热定影带21一部分,而是通过金属部件22,沿着周向大致整体加热定影带21,因此,即使装置高速化场合,也能充分加热定影带21,能抑制发生定影不良。即,能以比较简单的结构有效地加热定影带21,加热时间及首张打印时间缩短,同时实现装置小型化。
在此,大致呈管状的金属部件22被固定设置为与定影带21的内周面(除夹持部NP的位置)隔开间隔对向。较好的是,定影带21和金属部件22的间隔量δ(除去夹持部位置的间隔)设为:0mm<δ≤1mm。由此,金属部件22和定影带21滑接面积变大,抑制定影带21磨耗加速的不良状况,同时能抑制因金属部件22和定影带21过于离开引起定影带21加热效率降低的不良状况。再有,通过金属部件22设置在定影带21附近,某种程度上维持具有可挠性的定影带21的圆形姿势,因此,能减轻因定影带21变形引起的劣化/破损。
又,在定影带21的内周面21a,在双方部件21、22之间涂布氟润滑脂等润滑剂,使得金属部件22和定影带21即使滑接也能减轻定影带21磨耗。
在本实施形态中,金属部件22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大致呈圆形,但是,金属部件22的截面形状既可以形成为多边形,也可以在金属部件22的周面设有狭缝。
在此,在本实施形态中,用于加强形成夹持部的固定部件26强度的加强部件23固定设置在定影带21的内周面侧。参照图3,加强部件23的宽度方向长度形成为与固定部件26相同,其宽度方向两端部固定支承在定影装置20的侧板43上。并且,加强部件23通过固定部件26及定影带21与加压辊31相接,抑制在夹持部固定部件26受到加压辊31的加压力发生大变形的不良状况。在本实施形态中,加强部件23系板状部件,配设为将金属部件22内部大致分为二个空间。
加强部件23为了满足上述功能,优选用不锈钢或铁等机械强度高的金属材料形成。
又,加强部件23的与加热器25对向面的局部或全部,也可以设有隔热材料,或施以镜面处理。由此,从加热器25向着加强部件23的热量(加热加强部件23的热量)用于金属部件22的加热,进一步提高定影带21(金属部件22)的加热效率。
参照图2,在夹持部位置与定影带21外周面相接的作为加压回转体的加压辊31,直径为30mm,系在中空结构的金属芯32上形成弹性层33。加压辊31(加压回转体)的弹性层33用发泡性硅酮橡胶、硅酮橡胶、氟橡胶等材料形成。也可以在弹性层33的表层设置由PFA、PTFE等构成的薄脱模层。加压辊31与定影带21压接,在双方部件之间形成所希望的夹持部。又,参照图3,在加压辊31上,设有与没有图示的驱动机构的驱动齿轮啮合的齿轮45,驱动加压辊31朝着图2所示箭头方向R3(顺时钟方向)回转。又,加压辊31的宽度方向两端部通过轴承42回转自如地支承在定影装置20的侧板43上。也可以在加压辊31内部,设置卤素加热器等的热源。
用发泡性硅酮橡胶等海绵状材料形成加压辊31的弹性层33场合,能减小作用在夹持部的加压力,因此,能进一步减轻加热部件22产生的挠曲。再有,提高加压辊31的隔热性,定影带21的热量难以移动到加压辊31侧,提高定影带21的加热效率。
又,在本实施形态中,定影带21的直径形成为与加压辊31直径大致相等,但是,定影带21直径也可以形成为比加压辊31直径小。这种场合,夹持部的定影带21的曲率半径比加压辊31的曲率半径小,从夹持部送出的记录介质P易与定影带21分离。
参照图4,与定影带21的内周面21a滑接的固定部件26系在基体层26b上形成表面层26a。固定部件26与加压辊31的对向面(滑接面)按照加压辊31的曲率形成为凹状。由此,记录介质P按加压辊31的曲率从夹持部送出,因此,能抑制定影工序后的记录介质P吸附在定影带21上不分离那样的不良状况。
在本实施形态中,使得形成夹持部的固定部件26的形状形成为凹状,但是也可以使得形成夹持部的固定部件26的形状形成为平面状。即,固定部件26的滑接面(与加压辊31对向的面)可以形成为平面形状。由此,夹持部的形状相对记录介质P的图像面大致平行,提高定影带21和记录介质P的密接性,因此,定影性得到提高。再有,夹持部出口侧的定影带21的曲率变大,因此,从夹持部送出的记录介质P能很容易地与定影带21分离。
又,作为形成固定部件26的基体层26b的材料,用具有某种程度刚性的材料(例如高刚性金属或陶瓷等)形成,即使受到加压辊31的加压力也不会发生大的挠曲。
通过弯曲加工金属板形成大致呈管状的金属部件22由于能使得其壁厚薄,能缩短加热时间。但是,金属部件22本身刚性小,因此,有时不能抵抗加压辊31的加压力,发生挠曲或变形。若管状金属部件22变形,则会产生不能得到所希望的夹持宽度,定影性低下的问题。对此,在本实施形态中,除了薄壁的金属部件22,设置高刚性的固定部件26,形成夹持部,能防止发生上述那样的问题。
又,在本实施形态中,在固定部件26和加热器25A、25B(加热机构)之间设置隔热材料27。详细地说,在固定部件26和金属部件22之间,设置隔热材料27,以包覆固定部件26的除滑接面的面。作为隔热材料27的材料,可以使用隔热性良好的海绵状橡胶或具有空隙的陶瓷等。
在本实施形态中,定影带21和金属部件22大致全周接近,因此,即使加热待机时(打印动作待机时)也能沿着周向无温度不匀地加热定影带21。因此,接受打印要求后,能迅速实行打印动作。此时,在以往的请求方式的定影装置(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第2884714号公报)中,若在夹持部在加热待机时使得加压辊变形状态下给与热量,则因加压辊的橡胶材质会发生热劣化,缩短加压辊寿命,或加压辊发生永久压缩形变(橡胶的永久压缩形变因加热施加到橡胶变形而增大)。并且,若加压辊发生永久压缩形变,加压辊局部成为凹下状态,不能得到所希望的夹持宽度,会发生定影不良或回转时产生异常音。
与此相反,在本实施形态中,在固定部件26和金属部件22之间设置隔热材料27,因此,加热待机时金属部件22的热量难以到达固定部件26。因此,能减轻加热待机时在加压辊31变形状态下被加热到高温的不良状态,能抑制产生上述问题。
再有,为了减小固定部件26和定影带21的摩擦阻力,涂布在双方部件之间的润滑剂因夹持部的高压条件,再加上高温条件下使用,发生劣化,存在定影带21产生打滑等不良状况的可能性。
与此相反,在本实施形态中,在固定部件26和金属部件22之间设置隔热材料27,因此,金属部件22的热量难以到达夹持部的润滑剂。因此,能减轻润滑剂高温劣化,能抑制产生上述问题。
又,在本实施形态中,在固定部件26和金属部件22之间设置隔热材料27,因此,固定部件26被隔热,不会在夹持部积极地向定影带21加热。因此,送入夹持部的记录介质P的温度在从夹持部送出时变低。即,在夹持部出口,定影在记录介质P上的调色剂像的温度变低,调色剂粘性降低,相对定影带21的调色剂粘结力小的状态下,记录介质P从定影带21分离。因此,定影工序刚结束后的记录介质P能防止卷绕在定影带21上引起堵塞的不良状况,还能抑制调色剂对定影带21的固结。
又,在本实施形态中,参照图4,设置撑条部件28,从内周面侧保持金属部件22的插入设有固定部件26的凹部。
大致呈管状的金属部件22系对0.1mm厚的不锈钢板施以弯曲加工形成。因此,通过弯曲加工将不锈钢板加工成所希望的管状,在该状态下,因回弹力朝直径变大方向打开,不能形成所希望的管形状。并且,若金属部件22因回弹力而打开,则与定影带21内周面接触,会损伤定影带21,或因与定影带21接触不匀,引起定影带21加热不匀。在本实施形态中,为了抑制产生这种不良状态,用撑条部件28固定金属部件22的形成开口部的凹部(弯曲部),抑制金属部件22的因回弹力引起的变形。具体地说,一边抵抗回弹力地保持施以弯曲加工的金属部件22的形状,一边从金属部件22的内周面侧将撑条部件28压入凹部。
在此,为了提高金属部件22的加热效率,金属部件22的壁厚优选设定为0.2mm以下。
如上所述,通过弯曲加工金属板形成大致呈管状的金属部件22由于能使得其壁厚薄,能缩短加热时间。但是,金属部件22本身刚性小,因此,若加压辊31的加压力作用在金属部件22上,不能抵抗其加压力,发生挠曲或变形。并且,若管状金属部件22变形,则会产生不能得到所希望的夹持宽度,定影性低下的问题。对此,在本实施形态中,在薄壁的金属部件22上设置凹部(插入设置固定部件26的部分),使得该凹部离开夹持部,构成为加压辊31的加压力不直接作用在金属部件22上,能防止发生上述那样的问题。
下面,简单说明上述构成的定影装置20的通常时动作。
若接通装置本体1的电源开关,则电力供给加热器25A、25B,同时,驱动加压辊31按图2箭头R3所示方向开始回转。由此,因夹持部位置的与加压辊31之间的摩擦力,定影带21也按图2箭头R2所示方向从动动作(回转)。
此后,从供纸部12供给记录介质P,在二次转印辊89位置,在记录介质P上载置(转印)未定影彩色图像。载置未定影图像T(调色剂像)的记录介质P受没有图示的导向板导向,沿着图2箭头Y10所示方向运送,送入处于压接状态的定影带21和加压辊31的夹持部。
然后,因受金属部件22(加热器25A、25B)加热的定影带21加热,以及由加强部件23加强的固定部件26和加压辊31的挤压力,调色剂像T定影在记录介质P表面上。此后,从夹持部送出的记录介质P沿着箭头Y11方向运送。
下面,详细说明本实施形态的定影装置20的特征结构及动作。
参照图3和图7,在本实施形态的定影装置20的两端,分别设置与金属部件22的宽度方向端部的内周面相接加强金属部件22的凸缘部件29。详细地说,凸缘部件29用与金属部件22相同材料(本实施形态场合为SUS430)形成,由外径小的圆柱状的加强部29a以及外径大的圆柱状的带偏移制止部29b(座部)构成。并且,凸缘部件29的加强部29a插入设置在金属部件22的两端部的内周面,在大致全区域,以比较小的压接力接触。又,如图7所示,凸缘部件29的带偏移制止部29b的外径形成为比定影带21的外径大。再有,定影带21宽度方向(图3左右方向)长度形成为比金属部件22的宽度方向长度长,其宽度方向范围包含金属部件22的宽度方向范围。又,带偏移制止部29b和定影带21(或金属部件22)之间,沿宽度方向设有数mm程度的间隙。
在本实施形态中,由于金属部件22的两端部保持在凸缘部件29(加强部29a),薄壁的金属部件22难以产生热变形。尤其,通过凸缘部件29直接加强的金属部件22的宽度方向两端部与宽度方向中央部相比,难以产生热变形。
参照图2、图5、图6,在本实施形态的定影装置20中,作为加热机构,第一加热器25A与第二加热器25B设在与金属部件22的内周面对向的位置。
第一加热器25A构成为其主部(加热器部)与金属部件22的内周面的宽度方向中央部M对向,加热金属部件22的宽度方向中央部M。与此相反,第二加热器25B构成为其主部(加热器部)与金属部件22的内周面的宽度方向两端部N对向,加热金属部件22的宽度方向两端部N。在此,第一加热器25A与第二加热器25B沿着内周面并排设置,与金属部件22的内周面对向,但是,可以例如第一加热器25A配设在离开夹持部远的位置,第二加热器25B配设在离开夹持部近的位置。并且,参照图5,对第二加热器25B进行配光调整,使得其主要加热离开夹持部近的金属部件22的内周面的区域B(在图5中用箭头简单表示加热器配光)。这种第一加热器25A和第二加热器25B的配光调整能通过对加热器的玻璃管的局部施以镜面加工或遮蔽加工实现。
由于这种构成,金属部件22的两端部N在比较接近夹持部的位置由第二加热器25B加热,因此,难以产生热分散,尽管对于发生热变形不利,但是,通过凸缘部件29(加强部29a)直接加强,使其能抵消上述不利因素,因此,热变形几乎不发生。又,金属部件22的中央部M没有通过凸缘部件29(加强部29a)直接加强,尽管对于发生热变形不利,但是,通过第一加热器25A在离开夹持部比较远的位置(热分散活跃位置)加热,使其能抵消上述不利因素,因此,热变形几乎不发生。这样,在本实施形态中,金属部件22整体难以产生局部变形,因此,定影带21和金属部件22的间隙难以局部或整体地变化,难以产生因定影带21加热不匀或加热不良引起的在输出图像上产生定影不匀等的定影不良的不良状况。
又,在插入设置凸缘部件29的金属部件22的两端部N,金属部件22的热量移动到凸缘部件29侧,因此,在该状态下,与中央部M相比,加热效率易降低。但是,在本实施形态中,将加热金属部件22两端部N的第二加热器25B设置在接近夹持部的位置,加热金属部件22中央部M的第一加热器25A设置在离开夹持部远的位置,因此,金属部件22的加热效率在宽度方向平衡良好,在夹持部的位置移动的定影带21的宽度方向的加热不匀难以产生。较好的是,凸缘部件29的加强部29a的宽度方向长度以取得上述加热效率降低的缺点和金属部件22加强的优点的平衡最优化。
第一加热器25A和第二加热器25B的控制系根据检测定影带21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的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40A和检测定影带21的宽度方向端部的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40B的检测结果,进行合适的接通/断开控制。第一加热器25A和第二加热器25B的接通/断开控制分别实行,使得第一温度传感器40A和第二温度传感器40B平衡良好地检测所希望的温度(定影温度)。
又,参照图6,在本实施形态中,形成为使得第一加热器25A和金属部件22的内周面的对向距离W,与第二加热器25B和金属部件22的内周面的对向距离W相等。详细地说,第一加热器25A和第二加热器25B相对金属部件22的内周面的轨迹,并排设置在同心圆上。由此,通过第一加热器25A加热的金属部件22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和通过第二加热器25B加热的金属部件22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的温度控制很容易。
在本实施形态中,形成为使得第一加热器25A和金属部件22的内周面的对向距离W,与第二加热器25B和金属部件22的内周面的对向距离W相等,但是,也可以如图8(a)所示,形成为使得第一加热器25A和金属部件22的内周面的对向距离,与第二加热器25B和金属部件22的内周面的对向距离不同。
再有,也可以如图8(b)所示,通过使得加强部件23的形状可变,扩展由第一加热器25A加热的金属部件22的区域A。
在此,在本实施形态中,较好的是,第一加热器25A的每单位面积的发热量相对第二加热器25B的每单位面积的发热量,成为同等以下。例如,使用额定输出为640W的加热器作为第一加热器25A,额定输出为800W的加热器作为第二加热器25B。由此,能提高在金属部件22的中央部M对于因第一加热器25A的加热引起的热变形的余地,同时,能提高在金属部件22的两端部N对于因金属部件22的热量移动到凸缘部件29侧导致加热效率降低的不良状况的余地。
加热器的“每单位面积的发热量”并不单纯地由额定输出大小确定,也与加热器点亮的负荷率有关。具体地说,当使用相同额定输出的加热器场合,时间平均的点亮率大者,“每单位面积的发热量”大。
又,若比较以时间平均点亮率为80%使用额定输出800W的加热器的场合,和以时间平均点亮率为100%使用额定输出640W的加热器的场合,两者最终发热量相同,但是,前者瞬间发热量大,因此,对于金属部件22的热变形成为不利条件。
参照图2及图5,在本实施形态中,加强部件23配设为将金属部件22内部大致分为二个空间。并且,由加强部件23分隔的二个空间之中,第一加热器25A和第二加热器25B配设在位于夹持部上游侧(相对夹持部,定影带21的移动方向上游侧)的空间。
夹持部上游侧成为定影带21的张紧侧(张力大侧),因此,与夹持部下游侧相比,定影带21和金属部件22的间隙量比较小(整体设定为小的间隙量变得更小)。因此,容易有效地将金属部件22的热量传递到定影带21,因此,将第一加热器25A和第二加热器25B设置在夹持部上游侧的空间。
又,当将第一加热器25A和第二加热器25B设置在夹持部上游侧的场合,与设置在夹持部下游侧场合相比,定影带21的带表面到达夹持部的温度降低难以产生,因此,定影温度控制变得容易。
又,在本实施形态中,凸缘部件29用与金属部件22相同材料形成。由此,凸缘部件29和金属部件22的热膨胀率相同,因此,能减轻以下不良状况:因加热时热膨胀率不同,在凸缘部件29和金属部件22之间产生间隙,凸缘部件29加强金属部件22的功能降低的不良状况,以及凸缘部件29和金属部件22牢固地压接,凸缘部件29和金属部件22产生变形或损伤的不良状况。
又,在本实施形态中,凸缘部件29不与金属部件22粘接(除了通过粘接剂粘接,也包含通过焊接或压入等接合)地进行设置。由此,加热时即使金属部件22和凸缘部件29产生热膨胀,金属部件22和凸缘部件29互相之间难以限制其膨胀范围,因此,能减轻金属部件22和凸缘部件29变形或损伤的不良状况。
又,在本实施形态中,构成为凸缘部件29与定影带21的宽度方向端部相接,限制定影带21的宽度方向移动。
详细地说,如图7所示,在凸缘部件29形成具有比定影带21外径大的外径的带偏移制止部29b。由此,即使在定影带21移动中产生带偏移(图7所示左右方向移动),定影带21的端部在图7的虚线圆C所示位置与带偏移制止部29b相接,因此,能抑制定影带21因超过上述偏移的大的带偏移而引起的不良状况。
在本实施形态中,在凸缘部件29形成带偏移制止部29b限制定影带21的带偏移,但是,也可以如图9所示,在定影带21形成带偏移制止部21b,限制定影带21的带偏移。详细地说,如图9所示,在定影带21的两端部的内周面形成向着内侧突起的带偏移制止部21b。并且,当定影带21移动中发生带偏移时,在图9的虚线圆D所示位置,使得定影带21的带偏移制止部21b与凸缘部件29相接,抑制定影带21发生大的带偏移的不良状况。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形态中,金属部件22在端部设置凸缘部件29,与金属部件22内周面对向,配设第一加热器25A在离开夹持部远的位置加热金属部件22的宽度方向中央部,配设第二加热器25B在离开夹持部近的位置加热金属部件22的宽度方向端部。由此,加热时间或首张打印时间短,能抑制因加热定影带的金属部件22的热变形在输出图像上产生定影不匀等定影不良的不良状况。
在本实施形态中,作为定影带,使用多层结构的定影带21,但也可以使用由聚酰亚胺、聚酰胺、氟树脂、金属等构成的环状定影薄膜作为定影带。并且,这种场合也能得到与上述各实施形态相同的效果。
又,在本实施形态中,作为温度检测手段,使用接触型的温度传感器40A,40B(热敏元件),但是,也可以使用非接触型的温度传感器(热电元件)作为温度检测手段。又,也可以将上述温度传感器40A,40B的设置位置设为相对图2等所示位置,使其位于定影带21的移动方向上游侧或下游侧。
并且,这种场合也能得到与本实施形态相同的效果。
上面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形态,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各实施形态。在本发明技术思想范围内可以作种种变更,它们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上述构成部件的数量、位置、形状等并不局限于上述各实施形态,可以设为适合实施本发明的合适的数量、位置、形状等。

Claims (7)

1.一种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环状定影带,朝着所定方向移动,加热熔融调色剂像,且具有可挠性;
固定部件,固定设置在上述定影带的内周面侧,通过该定影带与加压回转体压接,形成运送记录介质的夹持部;
管状的金属部件,固定设置为在除上述夹持部的位置,与上述定影带的内周面对向,加热上述定影带,且通过固定设置在其内周面侧的加热机构被加热;以及
凸缘部件,与上述金属部件的宽度方向端部的内周面相接,加强该金属部件;
上述加热机构在与上述金属部件的内周面对向的位置,包括加热上述金属部件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的第一加热器,以及加热上述金属部件的宽度方向端部的第二加热器;
上述第一加热器与上述第二加热器相比,配设在离上述夹持部远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凸缘部件藉由与上述定影带的宽度方向端部相接,限制上述定影带的宽度方向的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凸缘部件设置为不与上述金属部件粘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凸缘部件用与上述金属部件相同材料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加热器的每单位面积的发热量相对上述第二加热器的每单位面积的发热量,构成为同等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设有加强部件,固定设置在上述金属部件的内周面侧,与上述固定部件相接,加强该固定部件,且配设为将上述金属部件内部分为二个空间;
在上述二个空间之中,上述第一加热器以及第二加热器相对上述夹持部,配设在位于上述定影带的移动方向上游侧的空间。
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有权利要求1-6中任一个记载的定影装置。
CN201110009509.9A 2010-01-26 2011-01-18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21357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13963A JP5381746B2 (ja) 2010-01-26 2010-01-26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013963/10 2010-01-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35748A CN102135748A (zh) 2011-07-27
CN102135748B true CN102135748B (zh) 2013-06-12

Family

ID=442955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09509.9A Active CN102135748B (zh) 2010-01-26 2011-01-18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8559860B2 (zh)
JP (1) JP5381746B2 (zh)
CN (1) CN10213574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94950B2 (ja) * 2010-03-05 2014-05-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85223B2 (ja) 2010-06-10 2014-09-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圧縮空気噴射による用紙分離を行う画像形成装置
JP5556527B2 (ja) 2010-07-16 2014-07-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499999B2 (ja) 2010-08-31 2014-05-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724500B2 (ja) 2010-10-13 2015-05-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熱定着装置の温度制御方法、熱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886071B2 (en) 2010-10-13 2014-11-11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fixing device control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2103672A (ja) 2010-10-13 2012-05-31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の温度制御方法、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36889B2 (ja) 2010-11-09 2014-12-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47502B2 (ja) 2010-11-12 2015-07-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25779B2 (ja) 2010-11-12 2014-11-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EP2453316B1 (en) 2010-11-12 2021-03-24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JP5585839B2 (ja) 2010-12-09 2014-09-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73053B2 (ja) 2010-12-09 2015-02-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25860B2 (ja) 2010-12-14 2014-11-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96835B2 (ja) 2010-12-14 2015-04-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25865B2 (ja) 2010-12-16 2014-11-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89820B2 (ja) 2010-12-17 2014-09-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40750B2 (ja) 2011-01-07 2014-12-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定着制御方法
JP5669010B2 (ja) 2011-01-11 2015-02-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その定着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825545B2 (ja) 2011-01-11 2015-12-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63617A (ja) 2011-02-03 2012-08-30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定着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85295A (ja) 2011-03-04 2012-09-27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68507B2 (ja) * 2011-03-17 2015-08-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447221B2 (en) 2011-04-04 2013-05-21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JP5773151B2 (ja) 2011-08-17 2015-09-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213281B2 (en) 2011-08-23 2015-12-15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with mechanism capable of heating fixing rotary body by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effectively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JP5737629B2 (ja) 2011-12-26 2015-06-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36221B2 (ja) 2011-12-27 2017-05-3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36220B2 (ja) 2011-12-27 2017-05-3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04325B2 (ja) 2011-12-28 2016-04-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96711B2 (ja) 2011-12-28 2015-10-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3186087B (zh) 2011-12-28 2016-08-03 株式会社理光 定影装置、成像装置和分离构件
JP5928783B2 (ja) 2012-01-11 2016-06-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96714B2 (ja) 2012-01-13 2015-10-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37520B2 (ja) 2012-01-13 2015-06-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61524B2 (ja) 2012-01-13 2015-08-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70828B2 (ja) 2012-01-19 2016-08-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分離部材、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67468B2 (ja) 2012-01-24 2016-08-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43231B2 (ja) 2012-01-26 2016-07-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35668B2 (ja) 2012-01-27 2016-11-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35668B2 (ja) 2012-01-27 2015-12-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52598B2 (ja) 2012-01-30 2016-12-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51428B2 (ja) 2012-01-31 2015-07-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51741B2 (ja) 2012-01-31 2016-12-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63105B2 (ja) 2012-02-02 2016-08-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01312B2 (ja) 2012-02-09 2017-09-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850326B2 (ja) 2012-02-09 2016-02-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32525B2 (ja) 2012-02-09 2016-11-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103679B2 (ja) 2012-02-09 2017-03-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95132B2 (ja) 2012-02-09 2016-09-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423994B2 (ja) 2012-02-09 2018-11-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48923B2 (ja) 2012-02-09 2016-07-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35051B2 (ja) 2012-02-09 2017-05-3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09311B2 (ja) 2012-02-09 2017-10-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03619B2 (ja) 2012-02-09 2016-10-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19785B2 (ja) 2012-02-09 2016-11-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96281B2 (ja) 2012-02-09 2016-03-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9026024B2 (en) 2012-02-09 2015-05-05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capable of minimizing damage of endless rotary body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JP6019779B2 (ja) 2012-02-09 2016-11-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50152B2 (ja) 2012-03-22 2016-07-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16071B2 (ja) 2012-05-18 2016-10-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98783A (ja) 2012-11-14 2014-05-29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の温度制御方法、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99417A (ja) 2013-03-15 2014-10-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535380B2 (en) * 2013-05-29 2017-01-03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5022270A (ja) * 2013-07-23 2015-02-02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052681A (ja) 2013-09-06 2015-03-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075525A (ja) 2013-10-07 2015-04-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72313B2 (ja) 2014-10-31 2018-08-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37577B2 (ja) * 2014-11-10 2017-11-29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874839B2 (en) 2015-06-23 2018-01-23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0152006B2 (en) * 2015-06-26 2018-12-11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583716B2 (ja) 2015-07-07 2019-10-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067449B2 (en) 2015-07-09 2018-09-04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691674B2 (ja) 2015-07-29 2020-05-1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84714B2 (ja) 1990-06-11 1999-04-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
JP3298354B2 (ja) 1995-03-24 2002-07-0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定着装置
JPH1152771A (ja) * 1997-07-31 1999-02-26 Canon Inc 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6131009A (en) * 1998-10-27 2000-10-10 Ricoh Company, Ltd. Fusing device,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controlled rotation of fusing and pressure rollers
JP2001201978A (ja) 2000-01-18 2001-07-27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
JP2002049267A (ja) * 2000-05-23 2002-02-15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JP3795770B2 (ja) * 2000-06-30 2006-07-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634669B2 (ja) * 2000-10-16 2011-02-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957968B2 (ja) * 2000-11-24 2007-08-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JP3880424B2 (ja) * 2001-03-29 2007-02-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372885A (ja) * 2001-06-18 2002-12-26 Ricoh Co Ltd 液体塗布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076189A (ja) * 2001-06-22 2003-03-14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691026B2 (ja) * 2002-04-12 2005-08-3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099098B2 (ja) * 2002-05-31 2008-06-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20451A (ja) * 2002-09-27 2004-04-15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増幅装置
JP2004157442A (ja) * 2002-11-08 2004-06-03 Canon Inc 加熱装置
JP3763815B2 (ja) 2002-12-16 2006-04-05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7070182B2 (en) * 2002-12-18 2006-07-04 Ricoh Company, Limited Sheet separating mechanism,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051598B2 (en) 2003-03-21 2006-05-30 Endress + Hauser Flowtec Ag Magnetic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a sensor
US7151907B2 (en) * 2003-07-30 2006-12-19 Ricoh Company Limited Fix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and process cartridge
JP4439885B2 (ja) * 2003-11-25 2010-03-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89461A (ja) 2003-12-25 2005-07-14 Ricoh Co Ltd ベルト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いて使用するトナー
JP2005316080A (ja) * 2004-04-28 2005-11-10 Ricoh Co Ltd ローラ及びそのローラを用いる定着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4732027B2 (ja) * 2004-06-30 2011-07-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925177B2 (en) 2004-07-21 2011-04-12 Ricoh Co, Ltd. Image fixing apparatus stably controlling a fixing temperatur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7333743B2 (en) * 2004-09-09 2008-02-19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fixing device, and fixing method
JP2006154487A (ja) * 2004-11-30 2006-06-15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定着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06162672A (ja) 2004-12-02 2006-06-22 Canon Inc 定着装置
JP2006201564A (ja) * 2005-01-21 2006-08-03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546049B2 (en) * 2005-01-21 2009-06-09 Ricoh, Ltd. Image forming device with a control means to correct the fixing control temperature
JP4883914B2 (ja) * 2005-01-24 2012-02-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
US20060257183A1 (en) * 2005-05-12 2006-11-16 Masanao Ehar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689370B2 (ja) * 2005-06-30 2011-05-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728059B2 (ja) * 2005-07-15 2011-07-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798699B2 (ja) * 2005-09-12 2011-10-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その定着制御方法
JP2007079187A (ja) * 2005-09-15 2007-03-29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7515850B2 (en) * 2005-09-30 2009-04-07 Ricoh Company Ltd. Sheet convey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7139882A (ja) * 2005-11-15 2007-06-07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13006A (ja) * 2006-01-13 2007-08-23 Toshiba Corp 定着器及び定着方法
CN101000484A (zh) 2006-01-13 2007-07-18 株式会社东芝 定影装置和定影装置的过热中断方法
JP2007206265A (ja) * 2006-01-31 2007-08-16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18826B2 (ja) 2006-06-19 2011-11-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19420B2 (ja) * 2006-08-04 2012-09-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65264A (ja) * 2006-09-11 2008-03-21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116670B2 (en) * 2006-11-14 2012-02-14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2008158482A (ja) 2006-11-28 2008-07-10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EP1927902B1 (en) * 2006-11-28 2015-10-14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Fixing Device
JP4999444B2 (ja) * 2006-12-20 2012-08-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63931B2 (ja) * 2007-03-08 2013-03-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61953A (ja) * 2007-04-10 2008-10-30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8428499B2 (en) * 2007-05-22 2013-04-23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fixing apparatus having a heating member to heat a fixing member
JP5042069B2 (ja) * 2007-05-22 2012-10-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59176B2 (ja) * 2007-06-15 2013-03-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8244168B2 (en) * 2007-06-25 2012-08-14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movable transfer device
JP2009069397A (ja) * 2007-09-12 2009-04-02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62073B2 (ja) * 2007-11-13 2013-08-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45417A (ja) * 2007-12-11 2009-07-02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EP2075645B1 (en) * 2007-12-26 2014-11-05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warming-up time of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940162B2 (ja) * 2008-02-01 2012-05-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52732B2 (ja) * 2008-03-31 2014-07-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58594B2 (ja) * 2008-06-03 2014-04-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365908B2 (ja) * 2008-06-16 2013-12-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08710A (ja) * 2008-06-26 2010-01-14 Canon Inc 像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66376A (ja) * 2008-09-09 2010-03-25 Ricoh Co Ltd 定着制御装置、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87884B2 (ja) * 2008-10-14 2014-01-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70842B2 (ja) * 2008-10-14 2013-03-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01478B2 (ja) * 2009-02-09 2013-06-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48561B2 (ja) * 2009-05-15 2013-11-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64411B2 (ja) 2009-07-29 2014-04-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40006B2 (ja) * 2009-07-29 2014-03-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43666A (ja) * 2009-08-21 2011-03-03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21905B2 (ja) * 2009-09-01 2013-10-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82455B2 (ja) * 2009-09-03 2014-09-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56343B2 (ja) * 2009-09-03 2014-07-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10886B2 (ja) 2009-09-08 2014-06-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49160B2 (ja) * 2009-09-10 2014-07-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41608B2 (ja) * 2009-09-10 2014-07-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99690B2 (ja) * 2009-09-10 2013-09-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66005B2 (ja) * 2009-09-10 2013-12-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64767A (ja) * 2009-09-15 2011-03-31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1132014B1 (ko) * 2009-09-18 2012-04-0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분배기 및 이를 구비한 고체산화물 연료전지 모듈
JP5440922B2 (ja) * 2009-09-28 2014-03-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72605B2 (ja) * 2009-10-09 2014-04-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61036B2 (ja) * 2009-10-15 2014-07-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故障判別装置、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故障判別システム
JP5440777B2 (ja) * 2009-11-17 2014-03-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32977B2 (ja) * 2009-11-30 2014-06-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010578A1 (en) 2014-01-09
US8682237B2 (en) 2014-03-25
JP5381746B2 (ja) 2014-01-08
US20110182634A1 (en) 2011-07-28
US8559860B2 (en) 2013-10-15
CN102135748A (zh) 2011-07-27
JP2011154076A (ja) 2011-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35748B (zh)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129197B (zh)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023543B (zh)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023546A (zh)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004427B (zh)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1989060B (zh)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998952B (zh)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193432B (zh)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854783B (zh)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KR100711228B1 (ko) 정착 장치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CN102193431B (zh)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US8126383B2 (en) Fixing apparatus having an enhanced planar heat generating body,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JP5633386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090263170A1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USRE48153E1 (en) Fixing apparatus for fixing toner onto a sheet
JP2011191348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890041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5242111A (ja) 定着装置
JP2009128887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600100B2 (ja) ベルト部材を駆動するロール部材を備えた装置、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090180821A1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JP2010078863A (ja) 無端ベルト、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79224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定着方法
JP2011154188A (ja) 加熱伝導体とこれを有する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75794A (ja) 中間転写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