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47515A - 护环 - Google Patents

护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47515A
CN102047515A CN2008801296034A CN200880129603A CN102047515A CN 102047515 A CN102047515 A CN 102047515A CN 2008801296034 A CN2008801296034 A CN 2008801296034A CN 200880129603 A CN200880129603 A CN 200880129603A CN 102047515 A CN102047515 A CN 1020475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portion
inclined surface
retaining ring
vehicle body
inclined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2960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奥原崇
坂田勉
宇治田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475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475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07Wire harnesses
    • B60R16/0215Protecting, fastening and routing means therefor
    • B60R16/0222Gromm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22Installations of cables or lines through walls, floors or ceilings, e.g. into build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sulating Bodies (AREA)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Abstract

一种护环,其中用于与车体接合的接合凹槽适于在不被卡持的情况下与车身壁板中的通孔相接合,允许护环光滑地插入到该通孔中。该护环具有内管和外管,电线线束中的电线贯穿该内管且与内管紧密接触,该外管经由环形连接部连接到内管的外周表面,且具有倾斜壁部。该外管具有连接至倾斜壁部的较大直径端侧的厚壁部分,其平行于所述外管的轴向而延伸。在所述厚壁部分和外管之间的边界的外周表面上设有环形接合凹槽,用于与车体接合。在倾斜壁部的外周表面上设有多个阶梯状凸出肋,所述阶梯状凸出肋周向间隔且以径向模式布置,以从倾斜壁部的小直径端延伸至大直径端。所述阶梯状凸出肋的前端位于接合凹槽的侧表面处。每个肋的顶表面朝接合凹槽的侧表面倾斜,以形成第一倾斜表面,且保持所述第一倾斜表面的每个肋的两个侧表面倾斜为形成第二和第三倾斜表面。从而,每个肋的前端具有三个倾斜表面。

Description

护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护环,并且更具体地是涉及一种安装在将布线在机动车辆中的线束上并附接至车身壁板中的通孔以对线束的插在通孔中的一部分进行保护、防水和防尘的护环。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从机动车辆中的发动机室布线至乘客室的线束安装有护环,并且护环附接至设置在用于将机动车辆的车身分隔成发动机室和乘客室的车身壁板中的通孔,以便保护经过通孔的线束并且使从发动机室侧到乘客室侧防水、防尘和隔音。
本申请人已经提出了一种所谓的单动式护环,在所述单动式护环中,仅通过将护环从一侧推入到车身壁板中的通孔中就使设置在外周表面上的车身闭锁凹槽与通孔周围的周缘接合。
如图9A所示,在JP2002-171647A(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单动式护环100安装在线束W/H上,仅通过在发动机室X将线束推入到通孔3中,就使该护环100连接至在将车身分隔成发动机室X和乘客室Y的车身壁板2中的通孔3,并且将线束W/H从发动机室X拉出到乘客室Y。也就是说,发动机室X的横过壁板2的一侧限定了线束W/H的推入侧P1,同时乘客室Y的横过壁板2的一侧限定了线束W/H的拉出侧P2。
护环100包括线束W/H以紧密接触方式从其中经过的较小直径管状部103,和设置在较小直径管状部103的推入侧端上的扩大直径管状部104。扩大直径部104的较小直径端104a与较小直径管状部103的推入侧端连续。车身闭锁凹槽101设置在扩大直径管状部104的扩大直径端104b的外周表面中。
当将护环100插入并附接至在车身壁板2中的通孔3时,较小直径管状部103插入到通孔3中,线束W/H从推入侧P1推入到拉出侧P2中。然后,扩大直径管状部104向内偏转并且通孔3周围的周缘落入车身闭锁凹槽101中。因此,护环100与车身壁板2接合。
此时,扩大直径管状部104在其倾斜外周表面上沿周向设有阶梯状凸出肋105,由此减小护环100与通孔3的内周表面之间的接触面积,以降低插入阻力。如图9B所示,凸出肋105的凸出量沿着向车身闭锁凹槽101的侧表面101a的前端的方向减少,使得凸出肋的凸出量在侧表面101a的前端处变为零。
如上所述,如果凸出肋的凸出量朝向车身闭锁凹槽101逐渐减少,则使降低插入力成为可能。
然而,在将护环插入到通孔中时,难以使护环的中心轴与通孔3的轴一致以便将护环笔直地插入到通孔中。因此,护环在稍微倾斜的位置中插入到通孔中。在这种情况下,车身闭锁凹槽相对于通孔倾斜,并且存在凸出肋的侧表面的边缘可能被通孔周围的周缘卡住的问题。具体地,在毛口从通孔周围的周缘突出的毛口孔的情况下,毛口的前端可能卡住凸出肋的侧表面。因此,存在通孔几乎不能光滑地落入车身闭锁凹槽中并且凸出肋可能被损坏的问题。
专利文献1:JP2002-171647A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考虑到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设置一种护环,该护环通过在护环的倾斜外周表面上设置凸出肋可以减小插入到在车身壁板中的通孔的插入力,并且可以在不导致凸出肋被通孔周围的周缘卡住的情况下光滑地接合通孔。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针对一种护环,该护环安装在待插入到车身中的通孔中的线束上、与车身接合并且由弹性材料制成。该护环包括:内管,该内管用于使在线束中的电缆以紧密接触方式经过,和外管,该外管经由环形联接部联接到内管的外周表面,并且设有倾斜壁部。该外管在倾斜壁部的较大直径端上设有与轴向方向平行的较厚部分。环形车身闭锁凹槽设置在倾斜壁部的较大直径端与较厚部分之间的边界区域处的外周表面中。该倾斜壁部在外周表面上设有多个阶梯状凸出肋,所述阶梯状凸出肋从倾斜壁部的较小直径端径向延伸到较大直径端,并且所述阶梯状凸出肋在周向上相互分隔开。每个凸出肋的前端配置在车身闭锁凹槽的侧表面端处。每个凸出肋在阶梯状顶表面上设有第一倾斜表面,所述第一倾斜表面向下倾斜到车身闭锁凹槽的侧表面端,并且每个凸出肋在两个侧表面上设有第二倾斜表面和第三倾斜表面,所述第二倾斜表面和第三倾斜表面从顶表面向下倾斜与第一倾斜表面交叉。第一倾斜表面、第二倾斜表面和第三倾斜表面形成三侧切除部分。
如上所述,每个凸出肋在其前端上不仅设有通过切除肋的顶表面而形成的第一倾斜表面,而且设有通过切除肋的两个侧表面而形成的第二倾斜表面和第三倾斜表面。因此,每个凸出肋的靠近车身闭锁凹槽的前端设置在三侧切除部分上。根据该三侧切除部分,即使车身闭锁凹槽相对于通孔倾斜并且凸出肋被通孔的内表面或从通孔的内周表面突出的毛口卡住,内表面也会滑动到三侧切除部分的倾斜表面上并且被引导到车身闭锁凹槽中,使得通孔周围的内周缘和毛口可以光滑地落入车身闭锁凹槽中。
外管的倾斜壁部和凸出肋在具有与车身壁板中的通孔的内径相对应的外径的外径位置处设有弯曲部分。该弯曲部分在倾斜壁部上具有不同的倾斜角度。倾斜壁部的外周表面在较大直径侧处相对于弯曲部分的倾斜角度设定为比在较小直径侧处相对于弯曲部分的倾斜角度小。第一倾斜表面、第二倾斜表面和第三倾斜表面设置在从弯曲部分到车身闭锁凹槽的较大直径侧上。第一倾斜表面、第二倾斜表面和第三倾斜表面之间交叉的凸脊以及顶表面与第二倾斜表面和第三倾斜表面之间的凸脊是圆形的。
因此,由于每个凸出肋在肋与通孔周围的内周缘接触的位置处形成为三侧切除部分,所以使降低护环的插入力并且消除肋与通孔周围的内周缘的干涉成为可能。这可以允许车身闭锁凹槽可以与通孔周围的内周缘光滑地接合。
优选地,第一倾斜表面、第二倾斜表面和第三倾斜表面相对于顶表面的倾斜角度设定为30度至60度(三十度至六十度)。
凸出肋的数量设定为4个至8个(四个至八个)。
每个凸出肋具有沿圆周方向具有期望宽度的阶梯状凸起。当阶梯状凸起的顶表面与通孔的内周表面接触时,护环可以以稳定的位置进入通孔。此时,形成较小的接触面积,施加较小的插入力。然而,如果凸出肋的接触面积小,则没有设置凸出肋的一部分将与通孔的内周表面接触。根据上述相互条件确定凸出肋的最优数量和接触面积。考虑到这些条件,凸出肋的数量优选地为4个至8个(四个至八个)。最优选地,该数量为6个(六个)。
优选地,环形联接部在内管沿纵向方向的推入侧和拉出侧的两端之间的中间部分处从内管的外周表面突出。外管的较厚部分与环形联接部的外周端连续。在倾斜壁部的较小直径端处的内周表面经由给定间隙与内管的外周表面间隔开。内管在拉出侧上的端从倾斜壁部向外突出。
倾斜壁部可以在较小直径端上设有与内管的轴向方向平行地延伸的拉出前端侧管状部。分离间隙可以限定在拉出前端侧管状部的内周表面与内管的外周表面之间。
在上述护环中,线束以紧密接触方式经过的护环的内管以大的间隙与其中设有车身闭锁凹槽的外管分离。
在该分离式护环中,即使从护环中拉出且设置在乘客室中的线束以大约90度的角度急剧地弯曲并且内管变形以跟随线束的弯曲,也可能不直接将内管的变形传递至外管。同样地,由于内管经由在沿纵向方向远离拉出侧的内管的中间部分上设置的环形联接部联接到外管,所以环形联接部也可以吸收内管的变形,并且变形作用不施加至在外管的较大直径端侧中设置的车身闭锁凹槽。
优选地,环形联接部从与内管的联接部分朝向推入侧倾斜突出。推动肋从环形联接部的倾斜部分朝向外管的倾斜壁部的内表面突出。在弯曲部分的、位于推动肋与倾斜壁部相接触的位置一侧配置弯曲应力吸收部分。
当护环插入到在车身壁板中的通孔中时,工作人员在内管的推入侧保持并推动线束。由于内管经由环形联接部联接到外管,所以推动力几乎不传递至在外管的拉出侧的倾斜壁部。因此,推动肋从环形联接部突出,并且推动肋在拉出侧与倾斜壁部的内周表面接触,以将推动力传递至倾斜壁部,由此增强了插入护环的可操作性。
由于环形联接部具有较小的厚度并且不直接沿径向方向突出而是沿轴向方向倾斜,所以当内管由于线束的弯曲而变形时,环形联接部可以吸收该变形,使得该变形不影响外管。因此,即使线束在发动机室侧中的推入侧急剧地弯曲,环形联接部也可以吸收线束的变形,使得在外管中设置的车身闭锁凹槽不变形。
优选地,环形联接部形成为V形构造,其中的一个部分从内管朝着推入侧倾斜,并且另一部分从顶部朝着拉出侧倾斜。该V形构造可以增加在环形联接部中吸收线束变形的量。
如果推动肋在环形联接部的整个圆周上是连续的,则推动肋可以将推入力均匀地传递至倾斜壁部。然而,在电缆或软管必须经过护环的情况下,推动肋在电缆或软管的经过部分处是分离的。
优选地,推动肋的厚度设定为环形联接部的厚度的2倍至4倍(二倍至四倍),并且设定为大于倾斜壁部的厚度。
本发明的护环不限于分离式护环。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如图9A和9B所示的护环,其中倾斜壁部的较小直径端经由环形联接部联接到所述内管。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护环,由于在外管的倾斜壁部上设置的每个阶梯状凸出肋在靠近车身闭锁凹槽的前端上设有三侧切除部分,所以可能的是,防止凸出肋被通孔的内周表面卡住,并且使通孔周围的内周缘光滑地落入到车身闭锁凹槽中,从而增强了插入时的感觉。
附图说明
图1A是从拉出侧得到的根据本发明的护环的第一实施例的透视图。图1B是从推入侧得到的本发明的护环的透视图。
图2是图1中示出的护环的平面图,图示了从拉出侧得到的护环。
图3是图1A中示出的护环的主要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4是沿图2的IV-IV线截取的护环的纵截面视图。
图5是沿图4的V-V线截取的护环的横截面视图。
图6是与图4相似的护环的纵截面视图,图示了其中插有线束并且连接至车身的护环。
图7A是在线束在护环的拉出侧上弯曲的情况下护环的示意性侧视图。图7B是在线束在护环的推入侧上弯曲的情况下护环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护环的第二实施例的纵截面视图。
图9A是现有技术护环的纵截面视图。图9B是图9A中示出的现有技术护环的一部分的放大的纵截面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护环
2:车身壁板
3:通孔
5:内管
6:环形联接部
8:外管
9:较厚部分
10:车身闭锁凹槽
11:倾斜壁部
11h:平行表面部分
15:凸出肋
15a:顶表面
15c:第一倾斜表面
15f:第二倾斜表面
15g:第三倾斜表面
18:推动肋
具体实施例
现在参照附图,将在下面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护环的实施例。
图1A至图7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护环的第一实施例。
如图6所示,将护环1安装在从在机动车辆中的发动机室X经由在车身壁板2中的通孔3布线至乘客室Y的线束W/H上。护环1与通孔3周围的周缘接合以附接到车身上。护环1是从发动机室X插入到通孔3中以附接到车身上的单动式护环。护环1的一端限定推入侧P1,同时另一端限定拉出侧P2。护环1由橡胶或弹性体模制而成。
第一实施例中的护环1是分离式护环,其中在倾斜壁部的较小直径端与内管之间限定有间隙。
护环1包括:内管5,所述内管5具有较小直径并且允许线束W/H中的一组电缆以紧密接触方式经过;环形联接部6,所述环形联接部6从内管5的中间部分上的外周表面5a突出,所述中间部分沿内管5的纵向方向在推入侧P1上的推入端5P1和拉出侧P2上的拉出端5P2之间;以及外管8,所述外管8具有较大直径并且与环形联接部6的外周表面连续。
外管8与内管5同轴,并且配置成沿其纵向方向经过在内管5的中间部分上的空间。内管5沿纵向方向在推入侧P1和拉出侧P2从外管8的相反端突出。
外管8从外管8与环形联接部6的外周表面之间的连接部分延伸至拉出侧P2。倾斜壁部11与在连接部分上设置的较厚部分9连续并且延伸至拉出侧P2以沿轴向方向减小倾斜壁部11的直径。在较厚部分9与倾斜壁部11的较大直径端之间的边界区域上的外周表面中设置环形车身闭锁凹槽10。倾斜壁部11在其较小直径端上设有与内管5的轴向方向平行地延伸的拉出前端侧管状部分12。
在拉出前端侧管状部分12的内周表面与内管5的外周表面5a之间限定环形间隙S(图4),以将该部分12与内管5分离开。也就是说,外管8的较小直径端经过环形间隙S围绕内管5的外周表面5a,并且拉出侧端5P2从外管8向外突出。
如图4所示,环形间隙S的径向距离d1设定为内管5的半径d2的1/2至3/2(一半至一倍半)。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径向距离d1为半径d2的3/4(四分之三)。拉出前端侧管状部分12的经过环形间隙S与内管5的外周表面5a平行地延伸的长度L1可以根据护环1的尺寸改变。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长度L1是5闭锁凹槽mm至15mm(五毫米至十五毫米)。
如图4所示,外管8的较厚部分9从较厚部分9与环形联接部6的外周端6a之间的连接部分略微朝着推入侧P1突出。推入侧前端表面9a限定了与轴O垂直的垂直表面。在较大直径部分9与倾斜壁部11的较大直径端11a之间设置环形车身闭锁凹槽10。从车身闭锁凹槽10的底面10a竖立的拉出侧表面10b的前端与倾斜壁部11的较大直径端11a连续。在较大直径端11a与较小直径端11b之间设置弯曲部分11c,以便改变倾斜壁部11的外周表面的倾斜角度。在较小直径端侧相对于弯曲部分11c的倾斜角度设定为大的,同时在较大直径端侧相对于弯曲部分11c的倾斜角度设定为小的。
倾斜壁部11在改变倾斜角度的外周表面上设有六个轴向阶梯状凸出肋15,所述六个轴向阶梯状凸出肋15从在车身闭锁凹槽10上的拉出侧表面10b的前端的较大直径端11a延伸至较小直径端11b,并且沿周向相互间隔开。由于这六个凸出肋15沿周向具有相同的宽度,所以从较小直径端以放射状延伸至较大直径端的凸出肋15沿周向在较小直径端侧的相邻肋15之间具有窄的距离,并且在较大直径端侧的相邻肋15之间具有宽的距离。
通过使阶梯状的凸出肋15沿弯曲部分11c的周向连续而产生的假想圆设定为与在车身壁板2中的通孔3的内径相等。
如图1A、图2和图3所示,每个凸出肋15在其较大直径端11e上从车身闭锁凹槽10的拉出侧表面10b至弯曲部分11c设有三侧切除部分。
也就是说,三侧切除部分包括:第一倾斜表面15c,所述第一倾斜表面15c从每个凸出肋15的顶表面15a朝向车身闭锁凹槽10的拉出侧表面10b的前端倾斜;以及第二倾斜表面15f和第三倾斜表面15g,所述第二倾斜表面15f和第三倾斜表面15g从与第一倾斜表面15c交叉的侧表面15d和15e向下倾斜。
凸脊15m限定第一倾斜表面15c与第二倾斜表面15f之间的相交线,凸脊15n限定第一倾斜表面15c与第三倾斜表面15g之间的相交线,并且凸脊15p限定顶表面15a与第二倾斜表面15f和第三倾斜表面15g之间的相交线。凸脊15m、15n和15p是圆形的。
第一倾斜表面15c、第二倾斜表面15f和第三倾斜表面15g相对于顶表面15a以30度至60度(三十度至六十度)的角度倾斜。在本实施例中,倾斜角度设定为48(四十八)度。
如图1A和图2所示,倾斜壁部11在没有设置凸出肋15的外周表面中在肋15的近端处并且在相邻肋15之间的中心部分处设有纵向沟槽15k和15i,以便于倾斜壁11的偏转。
外管8的从较厚部分9至倾斜壁部11的弯曲部分11c、也就是说从较厚部分9至较大直径侧端11e的内周表面限定与轴向O平行的平行表面11h。
如图5所示,每个凸出肋15在其内周表面中设有沿着在纵向方向上的整个长度延伸的凹槽15h,以便于凸出肋15的变形。
如图4所示,将外管8与内管5互连的环形联接部6以V形构造从与内管5的外周表面5a连续的内周端6b突出至推入侧P1。与内周端6b相比,环形联接部6的外周端6a位于推入侧P1,并且与外管8的较厚部分9连续。
也就是说,尽管在图9A和9B中示出的现有技术中的单动式护环100中扩大直径管状部的较小直径侧与较小直径管状部连续,但是在本发明的护环1中,外管8的较大直径侧(对应于扩大直径管状部)经过环形联接部6联接到内管5。
环形联接部6的厚度t3(图3)设定为大致等于或小于内管5的厚度t4(图4)以能够偏转。环形联接部6的倾斜联接到内管5的外周表面5a的角度θ(theta)设定为20度至30度(二十度至三十度)。因此,内管5和外管8不沿径向直接彼此互连,而是经过V形的环形联接部6彼此互连。因此,当内管5随着线束W/H的弯曲变形时,环形联接部6吸收内管5的变形,使得内管5的变形不直接传递至外管8。该环形联接部6起到释放部分的作用。
如图4所示,环形联接部6在其在内周端6b与V形凸出端6c之间的倾斜部分上设有朝向倾斜壁部11弯曲的弯曲部分6d。具有较厚的推动肋18从弯曲部分6d朝向倾斜壁部11突出。如图5所示,推动肋18沿其周向连续但是在与引导内管28和29对应的位置处分开,用于允许开启电缆和给水软管经过。
推动肋18的厚度t5(图4)足够大直到环形联接部6的厚度t3的2倍至4倍(二倍至四倍),大于倾斜壁部11的厚度t1,并且与较厚部分9的厚度大致相同。
推动肋18具有较厚的原因可归因于这样的事实:当将护环1插入到车身壁板2的通孔3中时,推动肋18的凸出端18a与倾斜壁部11的内周表面接触,以允许将推动力传递至外管8。当护环1附接至车身壁板2时,推动肋18的凸出端18a设置在倾斜壁部11附近,使得它们可以相互接触。因此,在推动肋18、内管5、环形联接部6和外管8之间限定隔音空间B(图4)。
如图4所示,推动肋18沿其外径方向稍微倾斜。凸出端18a与倾斜壁部11的和拉出前端侧管状部分12连续的较小直径端相对。拉出前端侧管状部分12在倾斜壁部11的与推动肋18接触的一侧上设有止动凸起12a,所述止动凸起12a从倾斜壁部11向内突出。由于在拉出前端侧管状部分12上设置止动凸起12a,所以可能的是,防止推动肋18的凸出端18a向下滑动到拉出前端侧管状部分12中,并且可以使推动肋18与倾斜壁部11确定接触,以便将推动力传递至倾斜壁部11。
此外,如图6所示,倾斜壁部11在从外径侧至弯曲部分11c的内表面中设有环形浅槽,推动肋18的凸出端18a与所述外径侧接触。因此,倾斜壁部11设有具有较小厚度t6的较小厚度部分19。由于倾斜壁部11设有从弯曲部分11c至较小直径侧的较小厚度部分19,所以当拉出前端侧管状部分12由于线束的弯曲而变形时,较小厚度部分19用作应力吸收部。也就是说,弯曲应力集中在较小厚度部分19中,使得拉出前端侧管状部分12难以将其变形传递至车身闭锁凹槽10。较小厚度部分19的厚度t6小于环形联接部6的厚度t3。
例如用于释放阀帽的开启电缆和用于洗涤的给水软管的两个导线构件穿透护环1。如图2所示,倾斜壁部11设有通孔24和25,使得用于开启电缆和给水软管的外引导管26和27从通孔24和25突出。外引导管26和27在其前端上设有封闭端部分26a和27a。当使用外引导管26和27时,将封闭端部分26a和27a切除以打开外引导管26和27。
线束W/H以紧密接触方式从其中经过的较小直径内管5沿纵向方向从外管闭锁凹槽8的相反端伸出。内管5在超出外管8的每个突出端部分的内周表面上设有三个防水凸缘33(图4)。
如图6所示,由于在车身壁板2中的用于接纳护环1的通孔3是具有从通孔3的周缘3a突出至推入侧P1的毛口3b的孔,所以在外管8中的车身闭锁凹槽10具有与毛口3b对应的构造。
通过在由夹具(未示出)将内管5的内周表面扩大的同时将电线插入线束W/H来执行用于将线束W/H附接至护环1的过程。在将线束W/H插入到内管5中之后,线束W/H从内管5的相反端5P1和5P2拉出,并且通过将胶带40绕相反端5P1和5P2缠绕而使相反端5P1和5P2相互固定。
线束W/H的直径的变化尺寸在环形联接部6中吸收,使得经过环形联接部6连接至内管5的外管8不承受由变化尺寸而导致的影响。因此,使将外管8的外径保持为设计尺寸成为可能。也就是说,由于环形联接部6具有足以变形的较小厚度并且形成为V形,所以环形联接部6可以仅通过改变弯曲角度来响应直径的变化尺寸。
如图6所示,将安装在线束W/H上的护环1插入到并连接到将车身分隔成发动机室X和乘客室Y的车身壁板2中的具有毛口3b的通孔3中。
通过将内管5的拉出端5P2从发动机室X插入到通孔3中,然后在由工作人员将线束W/H与护环1保持在一起的同时由发动机室X中的工作人员将护环1推动到通孔3中来执行将护环1插入到通孔3中的工作。通过从一侧一次实现推入动作的单动操作来将护环1锁定在通孔3中。
具体地,由于外管8的倾斜壁部11的较小直径侧的部分11d小于通孔3的内径,所以可以容易地将护环1插入到通孔3中。当倾斜壁部11的弯曲部分11c到达通孔3的内周表面3a时,倾斜壁部11的阶梯状凸出肋15与内周表面3a接触,由此产生插入阻力。然后,不能够进一步地将外管8容易地从内周表面3a推动到通孔3中。
然而,如果工作人员保持并推动待从内管5的推入侧P1拉出的线束W/H,则与线束W/H紧密接触的内管5沿拉出方向朝拉出侧P2前进。通过内管5的移动,连接至内管5的环形联接部6的推动肋18也朝着外管8的倾斜壁部11的内表面前进,并且推动肋18的凸出端18a撞击到倾斜壁部11的内周表面上。因此,由于倾斜壁部11被推动肋18向前推动并移动,所以具有倾斜壁部11的外管8经过通孔3而到达乘客室Y。
当推动肋18推动倾斜壁部11时,由于凸出肋15设置在倾斜壁11的外周表面上并且凸出肋的顶表面15a仅与通孔3的内周表面3a和毛口3b的内周表面接触,所以减小了倾斜壁部11与通孔3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了插入力。此外,由于在凸出肋15的内周表面中设置凹槽15h,使得凸出肋的刚度降低以能够向内偏转,所以可能的是,减小了插入力并且避免在弯曲部分11c中的过大的插入力。
当推动肋18挤压倾斜壁部11并且阶梯状凸出肋15的较大直径端到达通孔3的内周表面3a时,三侧切除部分的第一倾斜表面15c、第二倾斜表面15f和第三倾斜表面15g与内周表面3a接触。此时,即使车身闭锁凹槽10不与通孔3的内周表面3a以及毛口3b的内周表面同轴并且相对于圆周表面倾斜,在每个凸出肋15的侧表面15d和15e上设置的第二倾斜表面15f和第三倾斜表面15g也不会被毛口3b的前端卡住并且在毛口3b上滑动,使得凹槽10接纳毛口3b。因此,通孔3的内周表面3a和毛口3b的内周表面在每个凸出肋15的三侧切除部分上滑动并且落入车身闭锁凹槽10中,从而将护环1固定至车身壁板2。
如上所述,在将护环1固定至车身壁板2之后,如图7A所示,拉出到乘客室Y中的线束W/H在许多情况下以90度(九十度)的角度向下(或向上、向右或向左)急剧地弯曲。
如果线束W/H以90度的角度向下弯曲,则线束W/H以紧密接触方式从其内部经过并且通过胶带40固定至线束W/H的内管5跟随线束W/H的弯曲角度,并且内管5在拉出端5P2处向下弯曲。
在本实施例的护环1中,即使内管5的拉出端5P2向下弯曲,外管8也不在拉出端5P2处联接到内管5,并且在外管8的拉出前端侧管状部分12与内管5之间存在大的间隙S。因此,由于内管5仅在内管5与外管8之间的间隙S中弯曲,所以外管8不在拉出侧P2弯曲。
在线束W/H以90度等的角度急剧地弯曲的情况下,内管5通过线束W/H的弯曲而大大地弯曲,该弯曲将经过连接至内管5的环形联接部6传递至外管8。即使在这种情况下,V形的环形联接部6也将吸收内管5的变形。
此外,在与车身闭锁凹槽10的内周表面连续的倾斜壁部11的内周表面中不形成任何凹槽,并且倾斜壁部11的内周表面限定与轴向方向平行的平行表面11h,从而增强了支撑力。因此,可能的是,防止车身闭锁凹槽10浮动,并且获得良好的密封功能。
另一方面,即使线束W/H在发动机室X中的推入侧P1弯曲,如图7B所示,对于环形联接部6来说也可能的是,吸收线束W/H的弯曲,从而将车身闭锁凹槽10确定地保持在通孔3中。因此,可能的是,防止车身闭锁凹槽10由于弯曲影响而浮动,并且防止密封功能降低。
图8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护环1-1的第二实施例。
护环1-1是联接式护环,其中倾斜壁部52在拉出侧P2的较小直径端联接到内管50,这与图9A中示出的现有技术护环100的情况相同。
护环1-1包括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内管5对应的较小直径管50和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外管8对应的扩大直径管部51。扩大直径管部51具有倾斜壁部52,其较小直径端经由环形联接部分53而连接至较小直径管50。
倾斜壁部52设有弯曲部分52c和从倾斜壁部52的较小直径端延伸至较大直径端并且径向地配置在倾斜壁部52上的阶梯状凸出肋15,这与第一实施例的情况相同。
每个凸出肋15在较大直径侧上设有限定三侧切除部分的第一倾斜表面15c、第二倾斜表面(未示出)和第三倾斜表面(未示出),这与第一实施例的情况相同。
倾斜壁部52在较大直径端上设有较厚部分54。在较厚部分54与倾斜壁部52之间的边界区域中设置环形车身闭锁凹槽10。
较小厚度封闭表面部分56(56A、56B)从扩大直径部51的与车身闭锁凹槽10的底面相反的内周表面突出。沿直径方向划分封闭表面部分56的中心部分以形成线束经过部分。封闭表面部分56具有较小的厚度和朝向推入侧P1突出的V形构造。
半圆柱形管状部55(55A、55B)从封闭表面部分56突出,以便通过将带绕半圆柱形管状部55缠绕以与线束紧密接触。用于给水软管的引导管58和用于开启电缆的引导管(未示出)从封闭表面部分56突出。
由于在上述护环1-1中每个凸出肋15在前端上设有三侧切除部分,所以可能的是,防止凸出肋15被通孔周围的周缘卡住,从而光滑地执行护环的插入工作。
即使线束弯曲然后半圆柱形管状部55弯曲,由于半圆柱形管状部55经过环形联接部56联接到倾斜壁部52,所以封闭表面部分56可以吸收线束的弯曲,并且车身闭锁凹槽10不跟随该弯曲,从而防止凹槽10浮动。

Claims (6)

1.一种护环,所述护环安装在插入到车身的通孔中的线束上,所述护环与车身接合,并且由弹性材料制成,
所述护环包括:
内管,所述内管用于使得所述线束中的多根电缆以紧密接触的方式从中经过;和
外管,所述外管经由环形联接部联接到所述内管的外周表面,并且所述外管设有倾斜壁部;
其中,所述外管在所述倾斜壁部的较大直径端上设有与轴向方向平行的较厚部分;在所述倾斜壁部的所述较大直径端与所述较厚部分之间的边界区域的外周表面中设置环形车身闭锁凹槽;并且所述倾斜壁部在外周表面上设有多个阶梯状凸出肋,所述阶梯状凸出肋从所述倾斜壁部的较小直径端以放射状延伸到所述较大直径端,并且所述阶梯状凸出肋在周向上相互分隔开;并且
每个所述凸出肋的前端配置在所述车身闭锁凹槽的侧表面端处,每个所述凸出肋在阶梯状顶表面上设有第一倾斜表面,所述第一倾斜表面向下倾斜到所述车身闭锁凹槽的所述侧表面端;并且每个所述凸出肋的两个侧表面倾斜形成为第二倾斜表面和第三倾斜表面,所述第一倾斜表面介于所述第二倾斜表面和第三倾斜表面之间,并且所述第一倾斜表面、第二倾斜表面和第三倾斜表面形成三侧切除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环,其中,所述外管的所述倾斜壁部和所述凸出肋在具有与所述车身壁板中的所述通孔的内径相对应的外径的外径位置处设有弯曲部分,所述弯曲部分在所述倾斜壁部上具有不同的倾斜角度,所述倾斜壁部的外周表面在较大直径侧处相对于所述弯曲部分的倾斜角度设定为小于在较小直径侧处相对于所述弯曲部分的倾斜角度,并且所述第一倾斜表面、所述第二倾斜表面和所述第三倾斜表面设置在从所述弯曲部分到所述车身闭锁凹槽的所述较大直径侧上;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倾斜表面、所述第二倾斜表面和所述第三倾斜表面之间相交的凸脊以及所述顶表面与所述第二倾斜表面和所述第三倾斜表面之间的凸脊是圆形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护环,其中,所述第一倾斜表面、所述第二倾斜表面和所述第三倾斜表面相对于所述顶表面的倾斜角度设定为30度至60度(三十度至六十度),并且所述凸出肋的数量设定为4个至8个(四个至八个)。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护环,其中,所述环形联接部在位于所述内管的、沿纵向方向的推入侧和拉出侧的两端之间的中间部分处从所述内管的外周表面突出,所述外管的所述较厚部分与所述环形联接部的外周端连续,所述倾斜壁部的所述较小直径端处的内周表面经由给定间隙与所述内管的所述外周表面间隔开,并且所述内管的、位于所述拉出侧上的端部从所述倾斜壁部向外突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护环,其中,所述环形联接部从与所述内管相连的联接部分朝向所述推入侧倾斜突出,推动肋从所述环形联接部的倾斜部分朝向所述外管的所述倾斜壁部的内表面突出,并且在所述弯曲部分的、位于所述推动肋与所述倾斜壁部相接触的位置一侧配置弯曲应力吸收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护环,其中,所述倾斜壁部的所述较小直径端经由所述环形联接部联接到所述内管。
CN2008801296034A 2008-06-03 2008-12-17 护环 Pending CN10204751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46301 2008-06-03
JP2008146301A JP5176698B2 (ja) 2008-06-03 2008-06-03 グロメット
PCT/JP2008/072984 WO2009147760A1 (ja) 2008-06-03 2008-12-17 グロメッ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47515A true CN102047515A (zh) 2011-05-04

Family

ID=413978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296034A Pending CN102047515A (zh) 2008-06-03 2008-12-17 护环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375513B2 (zh)
EP (1) EP2284970B1 (zh)
JP (1) JP5176698B2 (zh)
KR (1) KR101118771B1 (zh)
CN (1) CN102047515A (zh)
AU (1) AU2008357389B2 (zh)
WO (1) WO2009147760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44826A (zh) * 2014-07-03 2016-01-1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护线套
CN108291668A (zh) * 2015-11-23 2018-07-17 庞巴迪公司 索环
CN110635421A (zh) * 2019-09-10 2019-12-31 广州博盟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车身过线孔用带塑料骨架密封圈护套
CN110884445A (zh) * 2018-09-10 2020-03-17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护环
CN111791667A (zh) * 2019-04-03 2020-10-20 马勒国际公司 一种加热、通风或者空调设备
CN112864986A (zh) * 2019-11-12 2021-05-28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线束索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239342A (ja) * 2011-05-13 2012-12-06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グロメット
US20140250631A1 (en) * 2013-03-06 2014-09-1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Tuned hinge
JP6040951B2 (ja) * 2014-03-27 2016-12-07 コベルコ建機株式会社 作業機械の索状体保持具及びこれを備えた作業機械
JP6512136B2 (ja) * 2016-03-01 2019-05-1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グロメット及びグロメット付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US9944239B1 (en) * 2017-05-19 2018-04-17 Newfrey Llc Fluid and dust resistant split grommet
JP6793695B2 (ja) * 2018-08-30 2020-12-0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グロメット
JP2020043676A (ja) * 2018-09-10 2020-03-1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グロメット
JP6843098B2 (ja) * 2018-09-10 2021-03-1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グロメット
KR102350465B1 (ko) * 2021-04-29 2022-01-13 (주)티에이치엔 확장 가능한 그로멧
CN217145872U (zh) * 2022-02-08 2022-08-09 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防火墙线束保护套及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98414B2 (ja) * 1996-06-27 2002-07-0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グロメット
USRE38788E1 (en) * 1997-07-04 2005-09-06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Grommet
DE60128630T2 (de) * 2000-01-11 2008-01-31 Yazaki Corp. Durchführungstülle
JP3480422B2 (ja) 2000-05-23 2003-12-2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グロメット
US6603078B2 (en) 2000-09-22 2003-08-05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Grommet
JP3743553B2 (ja) 2000-09-22 2006-02-0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グロメット
US6495767B2 (en) 2000-09-22 2002-12-17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Grommet
JP4049537B2 (ja) * 2000-09-22 2008-02-2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グロメット
EP1190914B1 (en) * 2000-09-22 2004-03-31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Grommet
JP2003032854A (ja) * 2001-07-18 2003-01-31 Yazaki Corp グロメット
JP4056727B2 (ja) * 2001-10-29 2008-03-0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グロメット
US6897380B2 (en) * 2002-11-29 2005-05-24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Grommet for a wire harness
JP4036135B2 (ja) * 2003-04-18 2008-01-2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グロメット
JP2005085644A (ja) * 2003-09-10 2005-03-31 Hitachi Displays Ltd 画像表示装置
JP4482327B2 (ja) * 2003-12-26 2010-06-1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グロメット
JP4412148B2 (ja) * 2004-10-26 2010-02-1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グロメット
US7105750B1 (en) * 2005-10-31 2006-09-12 Yazaki North America, Inc. Low insertion force grommet
JP4851830B2 (ja) * 2006-04-04 2012-01-1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グロメット
JP4933854B2 (ja) * 2006-07-20 2012-05-1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グロメット及び該グロメットの成形方法
JP5266670B2 (ja) * 2007-06-13 2013-08-2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グロメット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44826A (zh) * 2014-07-03 2016-01-1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护线套
CN108291668A (zh) * 2015-11-23 2018-07-17 庞巴迪公司 索环
CN108291668B (zh) * 2015-11-23 2020-03-03 庞巴迪公司 索环
CN110884445A (zh) * 2018-09-10 2020-03-17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护环
CN110884445B (zh) * 2018-09-10 2023-01-17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护环
CN111791667A (zh) * 2019-04-03 2020-10-20 马勒国际公司 一种加热、通风或者空调设备
CN111791667B (zh) * 2019-04-03 2023-10-27 马勒国际公司 一种加热、通风或者空调设备
CN110635421A (zh) * 2019-09-10 2019-12-31 广州博盟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车身过线孔用带塑料骨架密封圈护套
CN110635421B (zh) * 2019-09-10 2020-11-20 义乌市添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车身过线孔用带塑料骨架密封圈护套
CN112864986A (zh) * 2019-11-12 2021-05-28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线束索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9147760A1 (ja) 2009-12-10
EP2284970B1 (en) 2013-01-23
AU2008357389B2 (en) 2013-01-31
US20110067201A1 (en) 2011-03-24
JP5176698B2 (ja) 2013-04-03
AU2008357389A1 (en) 2009-12-10
EP2284970A1 (en) 2011-02-16
KR101118771B1 (ko) 2012-03-20
JP2009296740A (ja) 2009-12-17
EP2284970A4 (en) 2012-07-11
KR20100134763A (ko) 2010-12-23
US8375513B2 (en) 2013-0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47515A (zh) 护环
CN105531890B (zh) 线束以及连接器
CN100508869C (zh) 内窥镜插入管的可弯曲部分及其制造方法
CN100340204C (zh) 内窥镜用罩子
CN105575527A (zh) 线束的密封构造
EP2278675A1 (en) Grommet
CN102089947A (zh) 护环
CN101932477B (zh) 护环
CN101784419B (zh) 护环
US20110079417A1 (en) Grommet
CN102934306B (zh) 护线环
CN107091029A (zh) 柱栓组件
US20130291335A1 (en) Grommet
CN101170246B (zh) 电缆接头装置的制造方法
JP4858403B2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用のグロメット
JP4540881B2 (ja) 電線保護用チューブ
JP2021129478A (ja) グロメット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3754141B2 (ja) 下水管
CN107203019A (zh) 光纤适配器
JP2008271731A (ja) グロメットおよび該グロメットの製造方法
CN210881965U (zh) 一种线缆防扯结构及车载配置箱
JP5470110B2 (ja) 分岐管継手
JP2008234946A (ja) グロメット
JPH02250616A (ja) 電気ケーブル布設済管路内の通線ヘッド
JP2004343889A (ja) グロメ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