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50672A - 带盒和带式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带盒和带式打印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850672A CN101850672A CN200910262675A CN200910262675A CN101850672A CN 101850672 A CN101850672 A CN 101850672A CN 200910262675 A CN200910262675 A CN 200910262675A CN 200910262675 A CN200910262675 A CN 200910262675A CN 101850672 A CN101850672 A CN 10185067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ape drum
- band
- indicator
- color
- ar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9—Detecting type of paper, e.g. by automatic reading of a code that is printed on a paper package or on a paper roll or by sensing the grade of translucency of the pap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7—Conveyor belts or like feeding devic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04—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 B41J15/044—Cassettes or cartridges containing continuous copy material, tape, for setting into printing devices
Landscapes
- Printer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Purpose (AREA)
-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s And Handling Thereof (AREA)
Abstract
带盒和带式打印机。带盒(30)包括盒壳(31)和安装在盒壳(31)内的带。臂指示器部分(800)设于盒壳(31)的臂前表面(35)中。后指示器部分设于盒壳(31)的底表面中。带式打印机(1)包括臂探测部分和后探测部分(300),当带盒(30)安装于带盒壳体部分(8)中时,臂探测部分和后探测部分分别与臂指示器部分(800)和后指示器部分相对。臂探测部分和后探测部分(300)每一个均包括多个探测开关。基于多个探测开关的打开和关闭状态识别分别由臂指示器部分(800)和后指示器部分指示的带类型的不同要素。简单地通过在视觉上检查第一指示器部分和第二指示器部分,人员便能够识别安装在壳体内的带的大数目带类型中的带类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盒和一种带式打印机,该带盒以可移除方式安装在带式打印机中,该带式打印机配置为在其中以可移除方式容纳带盒并且在包含于带盒中的带上执行打印。
背景技术
一种带盒是已知的,当安装于带式打印机的带盒壳体部分中时,该带盒选择性地按下设于带盒壳体部分中的多个探测开关,以使得带式打印机探测在盒壳内侧存储的带的类型(带宽度、打印模式等)(如例如在日本公开专利公报No.4-133756中和在日本专利No.3543659中公开的)。更加具体地,带盒探测部分设于带盒底表面的一个部分上,在此处以对应于带类型的样式形成通孔。当带盒安装于带盒壳体部分中时,被恒定地沿着向上方向推压的多个探测开关根据在带盒探测部分中形成的通孔的样式而被选择性地按压。带式打印机基于在该多个探测开关中的按压和非按压开关的组合而探测安装于带盒壳体部分中的带盒中的带的类型。
发明内容
通过增加设于带盒壳体部分中的探测开关的数目和能够在设于带盒底表面上的带盒探测部分中形成的通孔的数目,可以增加能够被带式打印机探测到的带类型的数目。然而,在带盒的当带盒已被安装时与带盒壳体部分相对的底表面中,还设置各种孔隙以支撑带供给辊、各种卷轴等。据此,能够在其中形成带盒探测部分的区域有限。因此,为了使得传统的带盒能够探测更大数目的带类型,可能需要更大的区域用于在带盒探测部分中形成更大数目的通孔,并且因此带盒的尺寸可能变大。
在带式打印机的带盒壳体部分中,设置有用于供给被安装于带盒中的带和墨带的驱动轴、具有热式打印头的头部保持器等。据此,能够在其中设置探测开关的区域有限。因此,为了使得传统带式打印机探测更大数目的带类型,可能需要更大的区域用于在带盒壳体部分中设置更大数目的探测开关,并且因此带式打印机的尺寸可能变大。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盒,其能够指示大数目的带类型中的带类型而不使得带盒的尺寸变大。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式打印机,其能够探测出安装在带式打印机中的带盒的大数目带类型中的带类型而不使得带式打印机的尺寸变大。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一种带盒包括:箱状壳体,所述箱状壳体包括顶壁、底壁和侧壁,所述顶壁具有顶表面,所述底壁具有底表面并且与所述顶壁相对,所述侧壁具有特定高度并且沿着所述顶壁和所述底壁的周边形成;带,所述带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第一指示器部分,所述第一指示器部分设于所述壳体的所述侧壁中,并且指示所述带的带类型的多个要素中的第一要素;和第二指示器部分,所述第二指示器部分设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底壁中,并且指示所述带类型的所述多个要素中的第二要素,所述第二要素不同于所述第一要素。
在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带盒中,第一指示器部分和第二指示器部分布置在分离的位置处。因此,即便壳体的每一个壁具有有限面积,也能够有效地设置第一指示器部分和第二指示器部分。能够特别有效地在不同的壁中(即,分别地在侧壁和底壁中)设置第一指示器部分和第二指示器部分。此外,因为第一指示器部分和第二指示器部分指示带类型的不同要素(即,分别地第一要素和第二要素),所以第一指示器部分和第二指示器部分能够适于指示大数目的带类型。因此,简单地通过在视觉上检查第一指示器部分和第二指示器部分,人员便能够识别安装在壳体内的带的大数目带类型中的带类型。
在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带盒中,第一指示器部分可以至少指示带的宽度作为第一要素。在这种情形中,通过在视觉上检查第一指示器部分,人员能够识别带的宽度,带的宽度是用于正确打印的重要信息。
在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带盒中,第一指示器部分可以进一步指示打印模式是正像还是镜像作为所述第一要素。在这种情形中,通过在视觉上检查第一指示器部分,人员能够识别带的宽度和打印模式这两者,这是用于正确打印的两项重要信息。
在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带盒中,第二指示器部分可以指示带颜色和打印颜色作为所述第二要素,所述带颜色是所述带自身的颜色,并且所述打印颜色是将在所述带上形成的颜色。在这种情形中,通过在视觉上检查第二指示器部分,人员能够识别带颜色和打印颜色,这是与例如用于正确打印的重要信息的其它信息不同的另外两项信息。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带盒可以进一步包括安装在所述壳体内并且用于在所述带上打印的墨带,并且第二指示器部分可以指示所述墨带的墨颜色作为所述打印颜色。在这种情形中,通过在视觉上检查第二指示器部分,人员能够容易地识别墨带的墨颜色。
在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带盒中,可以根据与安装在所述壳体中的所述带的带类型对应的预定样式,在所述第一指示器部分中的多个特定位置中的每一个特定位置处设置孔隙或者非孔隙,并且可以根据与安装在所述壳体中的所述带的带类型对应的预定样式,在所述第二指示器部分中的多个特定位置中的每一个特定位置处设置孔隙或者非孔隙。在这种情形中,通过在视觉上检查孔隙还是非孔隙被设于第一指示器部分和第二指示器部分中的每一个特定位置之处,人员能够容易地识别带类型。
在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带盒中,孔隙可以是形成在壳体中的通孔或者凹部。在这种情形中,能够容易地在壳体中形成孔隙。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一种带式打印机包括带盒、带盒壳体部分、供给装置、打印装置、第一探测装置、第二探测装置、第一识别装置和第二识别装置。带盒包括:箱状壳体,所述箱状壳体包括顶壁、底壁和侧壁,所述顶壁具有顶表面,所述底壁具有底表面并且与所述顶壁相对,所述侧壁具有特定高度并且沿着所述顶壁和所述底壁的周边形成;带,所述带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第一指示器部分,所述第一指示器部分设于所述壳体的所述侧壁中,并且指示所述带的带类型的多个要素中的第一要素;和第二指示器部分,所述第二指示器部分设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底壁中,并且指示所述带类型的所述多个要素中的第二要素,所述第二要素不同于所述第一要素。该带盒以可移除方式安装于带盒壳体部分中。该供给装置从安装于带盒壳体部分中的带盒的壳体沿着预定供给路径供给带。该打印装置在由供给装置供给的带上执行打印。该第一探测装置与设于安装在带盒壳体部分中的带盒的壳体的侧壁中的第一指示器部分相对,并且探测第一识别信息。该第一识别信息是与由第一指示器部分指示的第一要素有关的信息。该第二探测装置与设于安装在带盒壳体部分中的带盒的壳体的底壁中的第二指示器部分相对,并且探测第二识别信息。该第二识别信息是与由第二指示器部分指示的第二要素有关的信息。该第一识别装置基于由第一探测装置探测到的第一识别信息识别安装于壳体中的带的第一要素。该第二识别装置基于由第二探测装置探测到的第二识别信息识别安装于壳体中的带的第二要素。
在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带式打印机中,第一探测装置和第二探测装置被布置在分离的位置处,从而第一探测装置和第二探测装置从不同的方向与安装在带盒壳体部分中的带盒相对。因此,第一探测装置和第二探测装置中的每一个均能够被设计成紧凑的单元。因此,该带式打印机能够探测大数目的带类型而尺寸不会变大。另外,第一探测装置和第二探测装置分开地探测与带类型的不同要素有关的第一识别信息和第二识别信息。因为第一识别装置和第二识别装置分开地处理第一识别信息和第二识别信息,所以第一识别装置和第二识别装置能够分别容易地识别第一要素和第二要素。
在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带式打印机中,第一指示器部分可以至少指示所述带的宽度作为所述第一要素,并且第一识别装置可以至少识别所述带的宽度作为所述第一要素。在这种情形中,如果第一探测装置探测到第一识别信息,则基于第一识别信息识别带的宽度,带的宽度是用于正确打印的重要信息。因此,该带式打印机能够根据带的宽度执行正确的打印。
在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带式打印机中,第一指示器部分可以进一步指示打印模式是正像还是镜像作为所述第一要素,并且第一识别装置可以进一步识别所述打印模式是正像还是镜像。在这种情形中,如果第一探测装置探测到第一识别信息,则基于第一识别信息识别打印模式,打印模式也是用于正确打印的重要信息。因此,该带式打印机能够根据打印模式执行正确的打印。而且,该带式打印机能够仅仅利用第一探测装置识别带的宽度和打印模式这两者。
在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带式打印机中,第二指示器部分可以指示带颜色和打印颜色作为所述第二要素,所述带颜色是所述带自身的颜色,并且所述打印颜色是将在所述带上形成的颜色,并且第二识别装置可以识别所述带颜色和所述打印颜色作为所述第二要素。在这种情形中,如果第二探测装置探测到第二识别信息,则基于第二识别信息识别带颜色和打印颜色。因此,带式打印机能够探测带颜色和打印颜色,它们是与例如用于正确打印的重要信息的其它信息不同的另外两项信息。
在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带式打印机中,带盒可以进一步包括安装在所述壳体内并且用于在所述带上打印的墨带,第二指示器部分可以指示所述墨带的墨颜色作为所述打印颜色,并且第二识别装置可以识别所述墨颜色作为所述打印颜色。在这种情形中,该带式打印机能够识别安装在壳体内的墨带的墨颜色。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带式打印机可以进一步包括存储第一表格、第二表格和第三表格的表格存储装置,所述第一表格是将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和第一信息相互关联的表格,所述第一信息是与所述第一要素有关的信息,所述第二表格是将所述第二识别信息和第二信息相互关联的表格,所述第二信息是与所述第二要素有关的信息,所述第三表格是将所述第二识别信息和第三信息相互关联的表格,所述第三信息是与所述第二要素有关并且不同于所述第二信息的信息。另外,第一探测装置可以包括多个第一探测开关,当带盒被安装于带盒壳体部分中时,该多个第一探测开关朝向与第一探测装置相对的第一指示器部分凸出,第二探测装置可以包括多个第二探测开关,当带盒被安装于带盒壳体部分中时,该多个第二探测开关朝向与第二探测装置相对的第二指示器部分凸出。而且,可以根据与所述第一要素对应的预定样式,在所述第一指示器部分中在分别与所述多个第一探测开关相对的多个位置中的每一个位置处设置孔隙或者非孔隙,并且第一识别信息可以指示所述多个第一探测开关中的哪一个第一探测开关被按压。此外,可以根据与所述第二要素对应的预定样式,在所述第二指示器部分中在分别与所述多个第二探测开关相对的多个位置中的每一个位置处设置孔隙或者非孔隙,并且第二识别信息可以指示该多个第二探测开关中的哪一个第二探测开关被按压。此外,第一识别装置可以基于在第一表格中与第一识别信息相关联的第一信息识别第一要素,并且第二识别装置可以在第一识别信息指示多个第一探测开关中特定开关已被按压的情形下,基于在第二表格中与第二识别信息相关联的第二信息识别第二要素,并且第二识别装置可以在第一识别信息指示特定开关未被按压的情形下,基于在第三表格中与第二识别信息相关联的第三信息识别第二要素。
在这种情形中,基于多个第一探测开关中的特定开关是否已被按压,在第二表格和第三表格之间切换第二识别装置所参考以识别第二要素的表格。在第二表格和第三表格中,第二识别信息和与第二要素有关的不同的信息(即,第二信息和第三信息)分别相关联。因此,即使该多个第二探测开关的数目未被增加,第二识别装置也能够探测与第二要素有关的项数更大的信息。
附图说明
将在下面参考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1是当带盒盖6被关闭时带式打印机1的透视图;
图2是示意带盒30和带盒壳体部分8的透视图;
图3是当压板保持器12在待用位置处时安装有层叠式带盒30的带盒壳体部分8的平面视图;
图4是当压板保持器12在打印位置处时安装有层叠式带盒30的带盒壳体部分8的平面视图;
图5是当压板保持器12在打印位置处时安装有接收器式带盒30的带盒壳体部分8的平面视图;
图6是当压板保持器12在打印位置处时安装有热式带盒30的带盒壳体部分8的平面视图;
图7是其中如沿着箭头的方向看到的沿着图2所示的I-I线的截面视图被旋转180度的视图;
图8是在其上设置臂探测部分200的带盒对向表面12B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9是如沿着箭头的方向看到的沿着图8所示的III-III线的截面视图;
图10是示出带式打印机1的电气配置的框图;
图11是如从顶表面30A看到的带盒30的外部透视图;
图12是如从底表面30B看到的带盒30的外部透视图;
图13是大宽度带盒30的臂部34的放大和分解透视图;
图14是大宽度带盒30的臂前表面35的放大前视图;
图15是将在大宽度带盒30上使用的标签片700的平面视图;
图16是如从顶表面30A看到的、图15所示的标签片700被贴附于此的大宽度带盒30的外部透视图;
图17是图15所示的标签片700被贴附于此的大宽度带盒30的后凹口68C的放大底表面视图;
图18是小宽度带盒30的臂部34的放大透视图;
图19是小宽度带盒30的臂前表面35的放大前视图;
图20是将在窄宽度带盒30上使用的标签片700的平面视图;
图21是如从顶表面30A看到的、图20所示的标签片700被贴附于此的窄宽度带盒30的外部透视图;
图22是图20所示的标签片700被贴附于此的窄宽度带盒30的后凹口68C的放大底表面视图;
图23是当图9所示的压板保持器12与图14所示的大宽度带盒30相对时如沿着箭头的方向看到的沿着图14所示的IV-IV线的截面视图;
图24是其中当图7所示的后支撑部分8C与图17所示的小宽度带盒30相对时如沿着箭头的方向看到的沿着图5所示II-II线的截面视图被旋转180度的视图;
图25是当图9所示的压板保持器12与图19所示的窄宽度带盒30相对时如沿着箭头的方向看到的沿着图19所示的V-V线的截面视图;
图26是其中当图7所示的后支撑部分8C与图22所示的小宽度带盒30相对时如沿着箭头的方向看到的沿着图6所示II-II线的截面视图被旋转180度的视图;
图27是示出带式打印机1的主要处理的流程图;
图28是示出第一识别表格510的数据结构的图表;
图29是当带式打印机1探测到错误时示出其中带盒30与压板保持器12相对的状态的第一解释图表;
图30是当带式打印机1探测到错误时示出其中带盒30与压板保持器12相对的状态的第二解释图表;
图31是当带式打印机1探测到错误时示出其中带盒30与压板保持器12相对的状态的第三解释图表;
图32是示出第二识别表格520的数据结构的图表;
图33是另一小宽度带盒30的臂前表面35的放大前视图;
图34是将在另一小宽度带盒30上使用的标签片700的平面视图;
图35是在修改实施例中当图9所示的压板保持器12与图14所示的带盒30相对时如沿着箭头的方向看到的沿着图14所示的IV-IV线的截面视图;
图36是在另一修改实施例中带盒30的臂部34的放大透视图;
图37是在又一个修改实施例中带盒30的臂部34的放大透视图;
图38是示意底壳31B和传感器部件750的透视图;
图39是如在传感器部件750下方沿着斜向看到的透视图;
图40是如在传感器部件750被联结到此的底壳31B上方沿着斜向看到的透视图;以及
图41是如在传感器部件750被联结到此的底壳31B下方沿着斜向看到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在下面参考附图解释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在图中所示的设备配置、各种处理的流程图等仅仅是示例性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
将在下文中参考图1到图34解释根据本实施例的带式打印机1和带盒30。在解释本实施例时,在图1中的左下侧、右上侧、右下侧和左上侧分别地被定义为带式打印机1的前侧、后侧、右侧和左侧。另外,在图2中的右下侧、左上侧、右上侧和左下侧分别地被定义为带盒30的前侧、后侧、右侧和左侧。
实际上,一组齿轮,包括图2所示的齿轮91、93、94、97、98和101被空腔8A的底表面覆盖和隐藏。然而,为了解释的目的,在图2中未示出空腔8A的底表面。此外,在图2到图6中,概略地示出形成围绕带盒壳体部分8的周边的侧壁,但这仅是概略示图,并且例如,图2所示的侧壁可以被描绘成比它们实际上更厚。而且,在图3到图6中,为了便于理解,在移除顶壳31A的情况下示出其中各种类型的带盒30被安装于带盒壳体部分8中的状态。
首先,将解释根据本实施例的带式打印机1的概要配置。在下文中,将作为实例解释被配置成通用装置的带式打印机1。作为通用装置,带式打印机1通常可以使用具有各种类型的带的多个类型的带盒30。带盒30的类型可以包括仅仅包括热敏纸带的热式带盒30、包括打印带和墨带的接收器式带盒30,和包括双面胶带、薄膜带和墨带的层叠式带盒30。
如在图1中所示,带式打印机1设有在平面视图中具有矩形形状的主单元盖2。键盘3被设于主单元盖2的前侧上。键盘3包括用于字符(字母、符号、数字等等)的字符键、各种功能键,等等。显示器5被设于键盘3的后侧上。显示器5显示输入字符。带盒盖6被设于显示器5的后侧上。当更换带盒30时,带盒盖6可以被打开和关闭。此外,虽然在图中未示出,但是排出狭缝被设于主单元盖2的左侧的后部,已经打印的带被从该排出狭缝排到外侧。而且,在带盒盖6的左侧上形成排出窗口,从而当带盒盖6在关闭状态中时,排出狭缝被暴露于外侧。
下面,将参考图2到图9解释在带盒盖6下方在主单元盖2内的内部配置。如在图2中所示,带盒壳体部分8在带盒盖6下方被设于主单元盖2的内部中。带盒壳体部分8是能够在其中安装或者移除带盒30的区域。带盒壳体部分8包括空腔8A和带盒支撑部分8B。空腔8A被形成为具有平坦底表面的凹部,并且当带盒30已被安装时,空腔8A的形状基本上对应于盒壳31(将在以后描述)的底表面30B的形状。带盒支撑部分8B是从空腔8A的外部边缘水平地延伸的平坦部分。
带盒支撑部分8B在平面视图中的形状基本上对应于带盒30在平面视图中的形状,即,沿着左右方向更长的矩形。空腔8A的后边缘在平面视图中具有如此形状,使得两个圆弧沿着左右方向被彼此靠近地排成直线。带盒支撑部分8B的位于该两个圆弧之间的一部分被称作后支撑部分8C。后支撑部分8C是当带盒30被安装于带盒壳体部分8中时与带盒30的后凹口68C对应的部分(参考图12)。带盒支撑部分8B除后支撑部分8C之外的其余部分是当带盒30被安装于带盒壳体部分8中时与带盒30的公共部分32(更加具体地,将在以后描述的角部部分32A)的下表面相对的部分。
后支撑销301和后探测部分300被设于后支撑部分8C上。后支撑销301是在该两个圆弧在空腔8A的后边缘处结合的位置附近从后支撑部分8C沿着向上方向凸出的圆柱形部件。当带盒30被安装于带盒壳体部分8中时,后支撑销301从下方支撑带盒30的后接收部分910。
后探测部分300包括多个探测开关310。探测开关310的开关端子322分别地从设于后支撑部分8C中的通孔8D沿着向上方向凸出。在本实施例中,后探测部分300包括五个探测开关310A到310E。在探测开关310A到310E中,四个(探测开关310A到310D)沿着后支撑部分8C的后边缘以这个次序从右侧(在图7中的左侧)布置于单行中。其余的单一探测开关310E被定位于探测开关310B的前面,探测开关310B是从右数的第二个探测开关。在下文中,设于后探测部分300上的探测开关310将被称作后探测开关310。
将参考图7更加详细地解释后探测开关310的结构。如在图7中所示,每一个后探测开关310(后探测开关310A到310E)包括基本圆柱形的主单元321和开关端子322。主单元321位于后支撑部分8C的下方,即,在主单元盖2的内部中。杆形开关端子322能够从主单元321的一端沿着轴线的方向伸出和缩进。后探测开关310的主单元321的另一端被联结到开关支撑板320并且位于主单元盖2内侧。
另外,在主单元321的一端上,开关端子322能够通过在后支撑部分8C中形成的通孔8D伸出和缩进。由于设于主单元321内侧的弹簧部件(在图中未示出),每一个开关端子322被恒定地保持在其中开关端子322从主单元321伸出的状态中。当开关端子322未被按压时,开关端子322保持从主单元321伸出从而处于关闭(off)状态中。在另一方面,当开关端子322被按压时,开关端子322被推回主单元321中从而处于打开(on)状态中。
如在图2中所示,当带盒30未被安装于带盒壳体部分8中时,后探测开关310从带盒30分离。因此,所有的后探测开关310都处于关闭状态中。在另一方面,当带盒30已安装于带盒壳体部分8中时,后探测开关310与带盒30的后指示器部分900(将在以后描述)相对,并且后探测开关310被后指示器部分900选择性地按压。然后,基于后探测开关310的打开和关闭状态的组合探测到在带盒30中容纳的带的类型(在下文中被称作带类型)。将在以后分开地解释利用后支撑销301支撑带盒30和利用后探测部分300探测带类型。
如在图2中所示,两个定位销102和103在带盒支撑部分8B上被设于两个位置处。更加具体地,定位销102被设于空腔8A的左侧上并且定位销103被设于空腔8A的右侧上。当带盒30被安装于带盒壳体部分8中时,定位销102和103被设于分别地与销孔62和63相对的位置处。销孔62和63是在带盒30的公共部分32的底表面中形成的两个凹口(参考图12)。当带盒30被安装于带盒壳体部分8中时,定位销102和103被分别地插入销孔62和63中以在带盒30的周边部分的左和右位置处从下方支撑带盒30。
带盒壳体部分8配备有供给机构、打印机构等。供给机构从带盒30拉出带和供给带。打印机构在带的表面上打印字符。如在图2中所示,头部保持器74被固定于带盒壳体部分8的前部中,并且包括加热元件(在图中未示出)的热式打印头10被安装在头部保持器74上。此外,如在图3到图6中所示,上游支撑部分74A和下游支撑部分74B(在下文中被一起地称作头部支撑部分74A和74B)被设于头部保持器74的右端和左端这两者上。当带盒30被安装于带式打印机1中时,头部支撑部分74A和74B从下方支撑带盒30。带盒钩75被设于头部保持器74的后侧上。当带盒30被安装于带盒壳体部分8中时,带盒钩75与带盒30接合。
作为一种步进马达的带供给马达23被设于带盒壳体部分8的外侧(在图2中右上侧)。驱动齿轮91被锚固到带供给马达23的驱动轴的下端。驱动齿轮91通过开口与齿轮93啮合,并且齿轮93与齿轮94啮合。墨带卷取轴95在齿轮94的上表面上向上立起。墨带卷取轴95驱动墨带卷取卷轴44的旋转,这将在以后描述。另外,齿轮94与齿轮97啮合,齿轮97与齿轮98啮合,并且齿轮98与齿轮101啮合。带驱动轴100在齿轮101的上表面上向上立起。带驱动轴100驱动带驱动辊46的旋转,这将在以后描述。
如果在其中带盒30被安装于带盒壳体部分8中的状态中带供给马达23被驱动以沿着逆时针方向旋转,则墨带卷取轴95经由驱动齿轮91、齿轮93和齿轮94而被驱动成沿着逆时针方向旋转。墨带卷取轴95导致装配有墨带卷取轴95的墨带卷取卷轴44旋转。此外,齿轮94的旋转经由齿轮97、齿轮98和齿轮101而被传递到带驱动轴100,以由此驱动带驱动轴100沿着顺时针方向旋转。带驱动轴100导致通过插入而装配有带驱动轴100的带驱动辊46旋转。
如在图3到图6中所示,在头部保持器74的前侧上,臂形压板保持器12被围绕支撑轴12A以可枢转方式支撑。压板辊15和可移动供给辊14均被以可旋转方式支撑在压板保持器12的前端部上。压板辊15面对热式打印头10,并且可以被移动靠近和离开热式打印头10。可移动供给辊14面对可以装配有带驱动轴100的带驱动辊46,并且可以被移动靠近和离开带驱动辊46。
响应于带盒盖6的打开和关闭而沿着左右方向移动的释放杆(在图中未示出)被联接到压板保持器12。当带盒盖6被打开时,释放杆沿着向右方向移动,并且压板保持器12朝向图3所示的待用位置移动。朝向图3所示的待用位置,压板保持器12从带盒壳体部分8移开。因此,当压板保持器12在待用位置处时,带盒30能够被安装于带盒壳体部分8中或者被从带盒壳体部分8拆离。利用在图中未示出的螺旋形弹簧,压板保持器12被恒定地以弹性方式推压从而保持在待用位置中。
在另一方面,当带盒盖6被关闭时,释放杆沿着向左方向移动并且压板保持器12朝向图4到图6所示的打印位置移动。朝向图4到图6所示的打印位置,压板保持器12移动至更加靠近带盒壳体部分8。在打印位置处,如在图3和图4中所示,当层叠式带盒30被安装于带盒壳体部分8中时,压板辊15经由薄膜带59和墨带60按压热式打印头10。同时,可移动供给辊14经由双面胶带58和薄膜带59按压带驱动辊46。
以类似的方式,如在图5中所示,当接收器式带盒30被安装于带盒壳体部分8中时,压板辊15经由打印带57和墨带60按压热式打印头10,而可移动供给辊14经由打印带57按压带驱动辊46。此外,如在图6中所示,当热式带盒30被安装于带盒壳体部分8中时,压板辊15经由热敏纸带55按压热式打印头10,而可移动供给辊14经由热敏纸带55按压带驱动辊46。
如上所述,在图4到图6所示的打印位置处,能够使用被安装于带盒壳体部分8中的带盒30执行打印。将在以后更加详细地解释热敏纸带55、打印带57、双面胶带58、薄膜带59和墨带60。
如在图3中所示,沿其供给已经打印的带50的供给路径从带盒30的带排出孔隙49延伸到带式打印机1的排出狭缝(在图中未示出)。在预定位置处切割已经打印的带50的切割机构17被设于供给路径上。注意在图4到图6中未示出切割机构17。切割机构17包括固定刀刃18和与固定刀刃18相对并且被支撑为能够沿着来回方向(在图3中沿着上下方向)移动的可移动刀刃19。利用刀具马达24(参考图10)而沿着来回方向移动可移动刀刃19。
如在图3到图6中所示,臂探测部分200被设于压板保持器12的后侧表面,即,在与热式打印头10相对的一侧上的表面(在下文中被称作带盒对向表面12B)上。沿着带盒对向表面12B的纵向方向从中心位置稍微朝右地设置臂探测部分200。臂探测部分200包括多个探测开关210。探测开关210的开关端子222(参考图9)分别地以基本水平的方式从带盒对向表面12B朝向带盒壳体部分8凸出。换言之,探测开关210沿着与相对于带盒壳体部分8插入和移除带盒30的方向(在图2中的上下方向)基本上垂直的方向凸出,从而探测开关210与被安装于带盒壳体部分8中的带盒30的前表面(更加具体地,将在以后描述的臂前表面35)相对。
当带盒30在正确位置处被安装于带盒壳体部分8中时,探测开关210分别地位于面向臂指示器部分800的一定高度处。在下文中,臂探测部分200的探测开关210将被称作臂探测开关210。
将参考图8和图9更加详细地解释臂探测开关210在压板保持器12中的布置和结构。如在图8中所示,在压板保持器12的带盒对向表面12B中沿着竖直方向在三行中形成五个通孔12C。更加具体地,通孔12C被如此布置,使得两个孔被布置于上行中,两个孔被布置于中间行中并且一个孔被布置于下行中。
通孔12C的位置沿着左右方向相互不同。具体地,该五个通孔12C以以下次序从带盒对向表面12B的右侧(在图8中的左侧)被布置成锯齿形样式:下行、上行的右侧、中间行的右侧、上行的左侧,并且然后中间行的左侧。在对应于该五个通孔12C的位置处以次序210E、210C、210D、210A和210B从带盒对向表面12B的右侧设置该五个臂探测开关210。
如在图9中所示,每一个臂探测开关210包括基本圆柱形的主单元221和开关端子222。主单元221位于压板保持器12内侧。杆形开关端子222能够从主单元221的一端沿着轴线的方向伸出和缩进。臂探测开关210的主单元221的另一端部被联结到开关支撑板220并且位于压板保持器12内侧。
另外,在主单元221的一端上,开关端子222能够通过在压板保持器12的带盒对向表面12B中形成的通孔12C伸出和缩进。由于设于主单元221内侧的弹簧部件(在图中未示出),每一个开关端子222被恒定地保持在其中开关端子222从主单元221伸出的状态中。当开关端子222未被按压时,开关端子222保持从主单元221伸出从而处于关闭状态中。在另一方面,当开关端子222被按压时,开关端子222被推回主单元221中从而处于打开状态中。
如果在带盒30已被安装于带盒壳体部分8中的状态中压板保持器12朝向待用位置移动(参考图3),则臂探测开关210被从带盒30分离。因此,所有的臂探测开关210由此处于关闭状态中。在另一方面,如果压板保持器12朝向打印位置移动(参考图4到图6),则臂探测开关210与带盒30的前表面(更加具体地,将在以后描述的臂前表面35)相对,并且臂探测开关210被臂指示器部分800选择性地按压,这将在以后描述。如将在以后更加详细地描述地,基于臂探测开关210的打开和关闭状态的组合探测到带类型。
此外,如在图3到图6中所示,闭锁件225被设于压板保持器12的带盒对向表面12B上。闭锁件225是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板状凸起。以与臂探测开关210的开关端子222类似的方式,闭锁件225以基本上水平的方式从带盒对向表面12B朝向带盒壳体部分8凸出。换言之,闭锁件225凸出成闭锁件225与被安装于带盒壳体部分8中的带盒30的前表面(更加具体地,臂前表面35)相对。当带盒30在正确的位置处被安装于带盒壳体部分8中时,闭锁件225位于面向在带盒30的臂前表面35中形成的闭锁孔820的一定高度处。
将参考图8和图9更加详细地解释闭锁件225在压板保持器12上的位置和结构。如在图8中所示,在压板保持器12的带盒对向表面12B上,闭锁件225位于在上行中的臂探测开关210A和210C上方,和在下行中的臂探测开关210E的右侧(在图8中的左侧)。
如在图9中所示,闭锁件225与压板保持器12一体地形成从而闭锁件225沿着向后方向(在图9中的左侧)从压板保持器12的带盒对向表面12B凸出。闭锁件225从带盒对向表面12B凸出的长度基本上与臂探测开关210的开关端子222从带盒对向表面12B凸出的长度相同,或者稍大。此外,为闭锁件225的下表面的水平倾斜部分的倾斜部分226,在闭锁件225上形成从而闭锁件225的厚度朝向前端部(在图9中的左侧)变得更小。
下面,将参考图10解释带式打印机1的电气配置。如在图10中所示,带式打印机1包括在控制板上形成的控制电路400。控制电路400包括控制每一个器件的CPU401、ROM402、CGROM403和RAM404以及输入/输出接口411,它们全部经由数据总线410而被连接到CPU401。
ROM402存储用于控制带式打印机1的各种程序,包括显示驱动控制程序、打印驱动控制程序、脉冲数确定程序、切割驱动控制程序,等等。显示驱动控制程序与从键盘3输入的字符,例如字母、符号、数字等等的代码数据相关联地控制液晶驱动电路(LCDC)405。打印驱动控制程序驱动热式打印头10和带供给马达23。脉冲数确定程序确定对应于用于每一个打印点的形成能量的量而被应用的脉冲的数目。切割驱动控制程序驱动切割马达24在预定的切割位置处切割已经打印的带50。CPU401根据每一程序类型执行各种计算。
ROM402还存储被用于识别被安装于带式打印机1中的带盒30的带类型的各种表格。将在以后更加详细地解释所述表格。
CGROM403存储将被用于打印各种字符的打印点样式数据。打印点样式数据是与用于字符的相应代码数据相关联的。打印点样式数据根据字体而被分类(Gothic、Mincho,等等),并且用于每一种字体的存储数据包括六种打印字符尺寸(例如16、24、32、48、64和96的点尺寸)。
RAM404包括多个存储区域,包括文本存储器、打印缓冲器等等。文本存储器存储从键盘3输入的文本数据。打印缓冲器存储点样式数据,包括关于字符的打印点样式和作为用于每一个点的形成能量的量的、将被应用的脉冲的数目,等等。热式打印头10根据在打印缓冲器中存储的点样式数据执行点打印。其它存储区域存储在各种计算中获得的数据等等。
输入/输出接口411被分别地连接到臂探测开关210A到210E、后探测开关310A到310E、键盘3、具有视频RAM(在图中未示出)以将显示数据输出到显示器(LCD)5的液晶驱动电路(LCDC)405、驱动热式打印头10的驱动电路406、驱动带供给马达23的驱动电路407、驱动刀具马达24的驱动电路408,等等。
将在下面参考图2到图6和图11到图22解释根据本实施例的带盒30的配置。在下文中,将作为实例解释被配置成通用带盒的带盒30。作为通用带盒,通过适当地改变在带盒30中安装的带的类型并且通过改变墨带的存在与否,等等,带盒30可以被组装成已在上面解释的热式、接收器式和层叠式。
图2和图11在其中将在以后描述的标签片700未被贴附于此的状态中示出带盒30。图13到图17是涉及其中带的宽度(在下文中被称作带宽度)等于或者大于预定宽度(例如18mm)的带盒30(在下文中被称作大宽度带盒30)的图。更加具体地,在图13到图17中代表的大宽度带盒30被组装成层叠式带盒(参考图3和图4),该带盒包括具有白色衬底材料的双面胶带58、薄膜带59和具有黑色墨颜色的墨带60,并且带的宽度是36mm。
图18到图22是涉及其中带宽度小于预定宽度的带盒30(在下文中被称作小宽度带盒30)的图。更加具体地,在图18到图22中代表的小宽度带盒30被组装成接收器式带盒(参考图5),该带盒包括具有灰色带颜色的打印带57和具有蓝色墨颜色的墨带60,并且带的宽度是12mm。
如在图2和图11中所示,带盒30包括盒壳31,盒壳31是在平面视图中带有被圆化的角部部分的、具有基本上长方体形状(箱状形状)的壳体。盒壳31包括底壳31B和顶壳31A,底壳31B包括盒壳31的底表面30B,顶壳31A包括盒壳31的顶表面30A。顶壳31A被固定到底壳31B的上部。
当顶壳31A和底壳31B被结合时,形成具有预定高度的侧表面30C。侧表面30C沿着顶表面30A和底表面30B的周边在顶表面30A和底表面30B之间延伸。换言之,盒壳31是具有顶表面30A和底表面30B以及侧表面30C的盒形壳体,顶表面30A和底表面30B是沿着竖直方向彼此相对的一对矩形平坦表面,侧表面30C(在本实施例中,由前表面、后表面、左侧表面和右侧表面这四个表面形成)具有预定的高度并且沿着顶表面30A和底表面30B的周边延伸。
在盒壳31中,顶表面30A和底表面30B的周边可以不必被侧表面30C完全地包围。侧表面30C的一部分(例如后表面)可以包括将盒壳31的内部暴露于外侧的孔隙。此外,连接顶表面30A和底表面30B的凸部可以被设于面向该孔隙的位置中。在下面的解释中,从底表面30B到顶表面30A的距离(沿着竖直方向的长度)被称作带盒30的高度或者盒壳31的高度。在本实施例中,盒壳31的竖直方向(即,其中顶表面30A和底表面30B彼此相对的方向)基本上对应于带盒30的插入和移除方向。
如在图14和图19中所示,盒壳31具有与带盒30的类型无关地具有相同宽度(沿着竖直方向的相同长度)的角部部分32A。角部部分32A每一个均沿着向外方向凸出以当在平面视图中看时形成直角。然而,因为带排出孔隙49被设于左下角部部分32A中,所以左下角部部分32A并不在平面视图中形成直角。当带盒30被安装于带盒壳体部分8中时,角部部分32A的下表面与带盒壳体部分8内侧的上述带盒支撑部分8B相对。
盒壳31包括被称为公共部分32的一部分。公共部分32包括角部部分32A并且沿着盒壳31的竖直(高度)方向在与角部部分32A相同的位置处沿着侧表面30C围绕盒壳31并且还具有与角部部分32A相同的宽度。更加具体地,公共部分32是关于沿着盒壳31的竖直(高度)方向的中心线沿着竖直方向具有对称形状的部分。带盒30的高度根据被安装于盒壳31中的带(热敏纸带55、打印带57、双面胶带58、薄膜带59等等)的宽度而不同。然而,公共部分32的高度(宽度T)被设定为是相同的,而与带盒30的带的宽度无关。
例如,当公共部分32的宽度T是12mm时,因为带盒30的带宽度更大(例如18mm、24mm、36mm),所以盒壳31的高度据此变得更大,但是公共部分32的宽度T保持恒定。如果带盒30的带宽度等于或者小于公共部分32的宽度T(例如6mm、12mm),则盒壳31的高度是公共部分32的宽度T(12mm)加上预定的宽度。在此情形中盒壳31的高度处于它的最小值。
如在图2和图11中所示,顶壳31A和底壳31B分别地具有以可旋转方式支撑将在以后解释的第一带卷轴40、第二带卷轴41和墨带卷取卷轴44的支撑孔65A、66A和67A以及支撑孔65B、66B和67B(参考图12)。
在图3和图4所示的层叠式带盒30的情形中,在盒壳31中安装三种类型的带卷,即,在第一带卷轴40上缠绕的双面胶带58、在第二带卷轴41上缠绕的薄膜带59和在墨带卷轴42上缠绕的墨带60。
支撑孔65A和65B以可旋转方式支撑第一带卷轴40,双面胶带58以其剥离纸面向外地缠绕在第一带卷轴40上。当盒壳31沿着沿左右方向的中心线C被划分成左侧区域和右侧区域时(参考图4),与离左侧区域内的盒壳31的前部相比,支撑孔65A和65B更加靠近后部。因此,在第一带卷轴40上缠绕的双面胶带58的旋转中心即质心更加靠近在左侧区域内的后部。
在其上缠绕薄膜带59的第二带卷轴41被支撑孔66A和66B以可旋转方式支撑。当盒壳31沿着沿左右方向的中心线C被划分成左侧区域和右侧区域时,与离右侧区域内的盒壳31的前部相比,支撑孔66A和66B更加靠近后部。因此,在第二带卷轴41上缠绕的薄膜带59的旋转中心即质心被置于右侧区域中。而且,以与双面胶带58类似的方式,薄膜带59的质心更加靠近盒壳31的后部。
在墨带卷轴42上缠绕的墨带60被以可旋转方式设于与薄膜带59相同的盒壳31的右侧区域内。与离盒壳31的后部相比,墨带60更加靠近前部。因此,墨带60的旋转中心即质心更加靠近在右侧区域内的前部。
在盒壳31中的第一带卷轴40和墨带卷轴42之间,墨带卷取卷轴44被支撑孔67A和67B以可旋转方式支撑。墨带卷取卷轴44从墨带卷轴42拉出墨带60并且卷取已被用于打印字符的墨带60。离合器弹簧(在图中未示出)被联结到墨带卷取卷轴44的下部以防止已被卷取的墨带60由于墨带卷取卷轴44的反向旋转而变松。
在图5所示的接收器式带盒30的情形中,两种类型的带卷被安装于盒壳31中,即,在第一带卷轴40上缠绕的打印带57和在墨带卷轴42上缠绕的墨带60。与离左侧区域内的前部相比,在第一带卷轴40上缠绕的打印带57的旋转中心即质心更加靠近后部。与离右侧区域内的后部相比,墨带60的旋转中心即质心更加靠近前部。接收器式的带盒30并不包括第二带卷轴41。
在图6所示的热式带盒30的情形中,单一带卷被安装于盒壳31中,即,在第一带卷轴40上缠绕的热敏纸带55。与离左侧区域内的前部相比,在第一带卷轴40上缠绕的热敏纸带55的旋转中心即质心更加靠近后部。热式带盒30并不包括第二带卷轴41和墨带卷轴42。
如在图2中所示,在平面视图中具有半圆形形状的半圆形凹槽34K被设于盒壳31的前表面中,并且在盒壳31的高度上延伸(换言之,从顶表面30A延伸到底表面30B)。半圆形凹槽34K是用于当带盒30被安装于带盒壳体部分8中时防止在支撑轴12A和盒壳31之间的干涉的凹部。支撑轴12A是压板保持器12的旋转中心。在盒壳31的前表面中,从半圆形凹槽34K向左伸展的部分(更加具体地,将在以后描述的外部壁34B)被称作臂前表面35。由臂前表面35和臂后表面37限定并且从带盒30的右前部向左延伸的部分被称作臂部34。臂后表面37被分开地设于臂前表面35的后部处并且在盒壳31的高度上延伸。
将参考图13解释在臂部34中引导作为打印介质的带(例如热敏纸带55、打印带57、薄膜带59)和墨带60的结构。底壳31B的形成臂部34的一部分包括外壁34B、内壁34C和分离壁34D。外壁34B形成底壳31B的臂前表面35的一部分。内壁34C高于外壁34B并且具有与墨带60的宽度(在下文中被称作墨带宽度)大致相同的高度。内壁34C形成底壳31B的臂后表面37的一部分。分离壁34D立于外壁34B和内壁34C之间,并且具有与内壁34C相同的高度。
一对引导调节件34E在分离壁34D的两侧的下边缘上形成。引导销34G被设于在底壳31B的臂部34中的分离壁34D的上游侧(在图13中的右侧)处。引导调节件34F被设于引导销34G的下边缘上。分别地对应于设于分离壁34D的两侧的下边缘上的该一对引导调节件34E,相匹配的一对引导调节件34H被设于顶壳31A的形成臂部34的一部分中。臂前表面35的前端部被向后弯曲,并且沿着竖直方向延伸的出口34A在臂前表面35和臂后表面37的左端处形成。
当顶壳31A和底壳31B被结合以形成盒壳31时,带供给路径和墨带供给路径在臂部34内侧形成。带供给路径利用外壁34B、分离壁34D和引导销34G引导作为打印介质的带(在图13中薄膜带59)。墨带供给路径利用内壁34C和分离壁34D引导墨带60。
当薄膜带59的下边缘被引导调节件34F调节时,薄膜带59的方向被引导销34G改变。在薄膜带59被分离壁34D的下边缘上的与顶壳31A的每一个引导调节件34H相协调地工作的每一个引导调节件34E沿着带宽度方向调节时,薄膜带59被进一步地供给。以此方式,薄膜带59被在臂部34内侧在外壁34B和分离壁34D之间引导和供给。
墨带60被具有与墨带宽度大致相同的高度的分离壁34D和内壁34C引导,并且因此被在臂部34内侧在内壁34C和分离壁34D之间引导和供给。在臂部34中,墨带60沿着墨带宽度方向被顶壳31A的底表面和底壳31B的顶表面调节。然后,在薄膜带59和墨带60被沿着每一个供给路径引导之后,薄膜带59和墨带60在出口34A处被结合到一起并且被排出到打印头插入部分39(更加具体地,将在以后描述的开口77)。
利用上述结构,带供给路径和墨带供给路径被形成为臂部34内侧的由分离壁34D分离的不同的供给路径。因此,可以在对应于相应的带宽度和墨带宽度的每一个供给路径内可靠地并且独立地引导薄膜带59和墨带60。
在带盒30内侧,在上述带供给路径和臂前表面35之间形成薄板形分离壁90。分离壁90从盒壳31的顶表面30A延伸到底表面30B并且基本上平行于作为打印介质的带的打印表面。分离壁90防止通过将在以后描述的非按压部分801进入臂部34中的臂探测开关210接触带的打印表面。此外,分离壁90在臂部34的内侧沿着带供给路径平稳地引导带。
虽然图13示出层叠式带盒30的一个实例(参考图3和图4),其它类型的带盒30的臂部34是类似的。具体地,在接收器式带盒30中(参考图5),打印带57被沿着带供给路径引导和供给,而墨带60被沿着墨带供给路径引导和供给。在热式带盒30中(参考图6),热敏纸带55被沿着带供给路径引导和供给,而墨带供给路径未被使用。
如在图3到图6中所示,被臂后表面37和从臂后表面37连续地延伸的周边壁表面围绕的空间是打印头插入部分39。打印头插入部分39在平面视图中具有基本矩形的形状并且沿着竖直方向延伸通过带盒30。打印头插入部分39更加靠近盒壳31的前部(即,更加靠近与热敏纸带55、打印带57、双面胶带58和薄膜带59相反的侧)。通过在带盒30的前表面中形成的开口77,打印头插入部分39也在带盒30的前表面侧处被连接到外侧。
支撑带式打印机1的热式打印头10的头部保持器74可以被插入打印头插入部分39中。被从臂部34的出口34A排出的带(热敏纸带55、打印带57和薄膜带59之一)在开口77处被暴露于盒壳31的外侧,在开口77处利用热式打印头10执行打印。
支撑接收部分被设于面向盒壳31的打印头插入部分39的位置处。支撑接收部分被用于确定当带盒30被安装于带式打印机1中时带盒30沿着竖直方向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上游接收部分39A被设于热式打印头10的插入位置(更加具体地,打印位置)的沿着作为打印介质的带(热敏纸带55、打印带57、薄膜带59)的供给方向的上游侧上,并且下游接收部分39B被设于下游侧上。支撑接收部分39A和39B在下文中被一起地称作头部接收部分39A和39B。当带盒30被安装于带盒壳体部分8中时,头部接收部分39A和39B分别地与设于头部保持器74上的头部支撑部分74A和74B接触从而被头部支撑部分74A和74B从下方支撑。
在底壳31B中,闭锁部分38面向打印头插入部分39被设于在上游接收部分39A和下游接收部分39B之间的位置处。闭锁部分38是在底视图(参考图12)中具有基本矩形形状的凹口。当带盒30被安装于带盒壳体部分8中时,闭锁部分38用作带盒钩75与之接合的部分。
此外,如在图12中所示,销孔62和63对应于带式打印机1的上述定位销102和103被设于在角部部分32A的下表面上的两个位置处。更加具体地,定位销102被插入其中的销孔62是朝着被设于盒壳31的左前部中(在图12中的右下侧)的支撑孔64的后部而被设于角部部分32A的下表面中的凹口。注意带驱动辊46和一些其它构件在图12中未被示出。定位销103被插入其中的销孔63是在盒壳31的右端部(在图12中的左侧)的中央部分附近被设于角部部分32A的下表面中的凹口。
在销孔62和63的位置和作为在盒壳31中容纳的打印介质的薄膜带59沿着竖直方向的中心位置之间沿着带盒30的竖直(高度)方向的距离是恒定的,而与带盒30的带类型(例如带宽度)无关。换言之,即使当带盒30的高度不同时,该距离也保持恒定。
当带盒30被安装于带盒壳体部分8中并且压板保持器12朝向打印位置(参考图4到图6)移动时,设于带盒对向表面12B上的臂探测部分200和闭锁件225与臂前表面35相对。如在图2中所示,臂指示器部分800和闭锁孔820被设于臂前表面35上。臂指示器部分800通过选择性地按压臂探测开关210而使得带式打印机1探测带类型。闭锁件225被插入闭锁孔820中。
将参考图13、图14、图18和图19详细地解释臂指示器部分800和闭锁孔820的结构。如上所述,图13和图14示出具有36mm的带宽度的大宽度带盒30的臂部34。图18和图19示出具有12mm的带宽度的小宽度带盒30的臂部34。
臂指示器部分800包括多个指示器。每一个指示器被形成为非按压部分801和按压部分802之一并且被设于对应于每一个臂探测开关210的位置处。具体地,臂指示器部分800包括以对应于打印信息的样式布置的非按压部分(一个或者多个)801和按压部分(一个或者多个)802的组合。在带盒30的带类型中,打印信息对于在带式打印机1中执行正确打印而言是必须的。在本实施例中,臂指示器部分800包括五个指示器800A到800E,其每一个被形成为当带盒30被安装于带盒壳体部分8中时在分别与五个臂探测开关210A到210E相对的位置处布置的非按压部分801或者按压部分802。
非按压部分801是在前视图中具有正方形形状的开关孔。开关端子222可以被插入非按压部分801中或者被从非按压部分801移除。因为开关端子222被插入非按压部分801中,所以与非按压部分801相对的臂探测开关210保持关闭状态。按压部分802是并不允许插入开关端子222的表面部分。因为按压部分802与开关端子222接触,所以与按压部分802相对的臂探测开关210被改变成打开状态。
臂指示器部分800被设于与臂前表面35(臂前表面35的左部分)上的出口34A相邻的位置处。换言之,邻近于使薄膜带59暴露于外侧的开口77设置臂指示器部分800。另外,被形成为基本垂直于臂前表面35(换言之,基本平行于顶表面30A和底表面30B)延伸的通孔的孔隙是非按压部分801。结果,非按压部分801的形成方向基本以直角与臂部34内侧的带供给路径相交叉。臂前表面35的未形成非按压部分801的表面部分当与臂探测开关210相对时用作按压开关端子222的按压部分802。
如上所述,在带盒30中,带供给路径和墨带供给路径形成在夹在外壁34B和内壁34C之间的窄区域中。因为本实施例的非按压部分801是在臂部34的外壁34B中形成的通孔,所以形成用作非按压部分801的孔隙的部件仅仅是外壁34B,并且因此孔隙并不到达内壁34C。换言之,形成用作非按压部分801的孔隙的部件并不限制在外壁34B和内壁34C之间形成带供给路径和墨带供给路径。因此,带供给路径和墨带供给路径可以在有限区域中有效地形成,并且可以形成用作开关孔并且还用作指示器的孔隙,如在以后描述地,利用该指示器,人员能够通过目视检查而识别带类型。
在臂前表面35的预定高度范围T1(在下文中被称作预定高度T1)内设置臂指示器部分800的指示器(非按压部分(一个或者多个)801和按压部分(一个或者多个)802)中的至少一个。预定高度T1是在具有不同带宽度的带盒30中盒壳31高度最小的带盒30的高度。如上所述,预定高度T1是公共部分32的宽度T加上预定宽度。
在臂前表面35的预定高度T1的范围内的区域被称作公共指示器部分831。优选地,指示器(非按压部分(一个或者多个)801和按压部分(一个或者多个)802)中的至少一个被设于相对于中心线N沿着竖直方向对称的公共指示器部分831内,中心线N示意臂前表面35沿着盒壳31的竖直(高度)方向的中心。
在本实施例中,在臂指示器部分800中的相应指示器的位置沿着左右方向相互不同。换言之,无任何指示器沿着竖直方向排成直线,并且指示器被布置成锯齿形样式。因此,将指示器中的任何一个与另一个连接的线与带盒30的竖直方向相交叉,该竖直方向是带盒30的插入和移除方向。将在以后更加详细地解释使用具有这种结构的臂指示器部分800探测带类型。
在大宽度带盒30的情形中,指示器还可以在臂前表面35的预定高度范围T2(在下文中被称作预定高度T2)内被设于公共指示器部分831的上方或者下方。在公共指示器部分831外侧并且在臂前表面35的预定高度T2内的区域被称作延伸部分832。
在例如图13和图14所示具有36mm的带宽度的大宽度带盒30的情形中,分别对应于五个臂探测开关210A到210E(参考图8)的五个指示器800A到800E被设于臂指示器部分800中。更加具体地,对应于臂探测开关210A到210D的四个指示器800A到800D被设于预定高度T1内(即,在公共指示器部分831中)的两行中。对应于臂探测开关210E的指示器800E被跨着公共指示器部分831和在公共指示器部分831下方的延伸部分832设置。
进一步更加具体地,在公共指示器部分831中的上行中,是按压部分802的指示器800A被设于带盒30的左侧上,并且,是非按压部分801的指示器800C被设于指示器800A的右侧。在公共指示器部分831中的下行中,是非按压部分801的指示器800B被设于带盒30的左侧上,并且是非按压部分801的指示器800D被设于指示器800B的右侧。此外,是按压部分802的指示器800E被跨着公共指示器部分831和占据公共指示器部分831下方的区域的延伸部分832设置。
以此方式,在大宽度带盒30中,臂指示器部分800可以形成有对应于更宽的臂前表面35的更大区域。因此,能够被带式打印机1探测到的带类型的数目和相应的样式的数目可以被增加。
在另一方面,在小宽度带盒30的情形中,指示器仅被设于预定高度T1的范围内(换言之,在公共指示器部分831内)。如上所述,小宽度带盒30的高度等于预定高度T1。因此,当带式打印机1是通常能够使用小宽度带盒30和大宽度带盒30的通用装置时,小宽度带盒30的盒壳31的上边缘部分或者下边缘部分可能不理想地按压预期与被跨着大宽度带盒30的公共指示器部分831和延伸部分832设置的指示器(在图14中,指示器800E)相对的臂探测开关210(在图8中,臂探测开关210E)。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对应于被跨着大宽度带盒30的公共指示器部分831和延伸部分832设置的指示器的位置处,避让孔803在小宽度带盒30的臂前表面35上被形成为指示器。避让孔803可以被形成为通孔,通过该通孔,与该指示器相对的臂探测开关210被插入而不被按压。可替代地,替代避让孔803,可以设置通过朝向内侧被逐步弯曲而形成的避让台阶。
在图18和图19所示具有12mm的带宽度的小宽度带盒30的情形中,例如,四个指示器800A到800D被设于公共指示器部分831中的两行中,这四个指示器800A到800D分别对应于与公共指示器部分831相对的四个臂探测开关210A到210D(参考图8)。如在图19中所示,指示器800A到800D分别是按压部分802、非按压部分801、按压部分802和按压部分802。对应于跨着公共指示器部分831和延伸部分832相对的臂探测开关210E(参考图8),避让孔803在臂前表面35的下边缘上被形成为指示器800E(在对应于图14所示的最下一行中的指示器800E的位置处)。
以此方式,即使当在设有预期与大宽度带盒30的延伸部分832相对的臂探测开关210的带式打印机1中使用小宽度带盒30时,也可以防止正被讨论的臂探测开关210被错误地按压。因此,即使当小宽度带盒30和大宽度带盒30通常均被用于带式打印机1中时,也能够防止带类型的错误探测。
在图13和图14所示的大宽度带盒30的实例中,在最下一行中的指示器(按压部分802)被跨着公共指示器部分831和在公共指示器部分831下方的延伸部分832设置。然而,指示器(按压部分802)可以被全部地包括于延伸部分832中,而不延伸到公共指示器部分831中。在这种情形中,当图18和图19所示的小宽度带盒30被安装于带盒壳体部分8中时,臂前表面35的下边缘位于对应于正被讨论的指示器的高度位置的上方。结果,在此情形中,可以不需要在小宽度带盒30中设置避让孔803或者避让台阶。另外,指示器(一个或者多个)可以仅被设于在大宽度带盒30的公共指示器部分831上方的延伸部分832中,或者指示器可以被设于在公共指示器部分831上方和下方的延伸部分832中。
如上所述,臂指示器部分800包括以对应于带盒30的打印信息的样式布置的非按压部分(一个或者多个)801和按压部分(一个或者多个)802的组合。然而,在根据本实施例的臂指示器部分800中,以下两种样式未被采用。一种是其中所有的指示器(指示器800A到800E)都是非按压部分801的样式。另一种是其中设于公共指示器部分831的范围内的所有的指示器(指示器800A到800D)都是按压部分802的样式。换言之,根据本实施例的臂指示器部分800具有以下样式,即,其中指示器(指示器800A到800E)中的至少一个是按压部分802,并且同时,设于公共指示器部分831的范围内的指示器(指示器800A到800D)中的至少一个是非按压部分801。
如在图2、图13、图18和图19中所示,闭锁孔820是沿着左右方向更长并且被设于臂指示器部分800的右上侧上的狭缝形通孔。当带盒30被安装于带盒壳体部分8中时,闭锁孔820与闭锁件225相对从而闭锁件225能够被自由地插入或者移除。更加具体地,闭锁孔820在顶壳31A和底壳31B之间的接头部分上延伸,并且形成在位于臂指示器部分800中的最右侧的指示器(在图13和图18中,下行指示器800E)上方从而闭锁孔820的左边缘位于该指示器上方。闭锁孔820是在前视图中具有基本矩形形状的通孔,其中长边缘沿着左右方向延伸。另外,闭锁孔820的下部内壁的一部分被形成为倾斜部分821,倾斜部分821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从而闭锁孔820沿着竖直方向的开口宽度在臂前表面35上最大,并且朝向内侧逐渐地减小(参考图23)。
在前视图中具有竖立矩形形状的通孔850被朝着臂指示器部分800的左侧设于底壳31B的臂前表面35中。通孔850被设为用于将在盒壳31的模制过程中使用的模具的排料孔,并且并不具有任何特定功能。
如在图3到图6中所示,沿着从臂部34的出口34A到带排出孔隙49的带供给路径,支撑孔64(参考图12)被设于打印头插入部分39沿着带供给方向的下游侧上。带驱动辊46被以可旋转方式支撑在支撑孔64的内侧。在其中安装图3和图4所示的层叠式带盒30的情形中,通过与相对的可移动供给辊14相协调地移动,带驱动辊46从第二带卷轴41拉出薄膜带59。同时,带驱动辊46从第一带卷轴40拉出双面胶带58,然后将双面胶带58引导到薄膜带59的打印表面并且将双面胶带58和薄膜带59结合到一起。
沿着竖直方向匹配的一对调节部件36被设于带驱动辊46的上游侧上。调节部件36沿着竖直方向(沿着带宽度方向)调节在热式打印头10的下游侧上的已打印薄膜带59,并且朝向带排出孔隙49引导已打印薄膜带59。调节部件36适当地将薄膜带59和双面胶带58结合到一起而不引起任何位置偏移。
引导壁47立在调节部件36的附近。引导壁47从薄膜带59分离已经经由打印头插入部分39供给的已用的墨带60,并且朝向墨带卷取卷轴44引导已用的墨带60。分离壁48立在引导壁47和墨带卷取卷轴44之间。分离壁48防止被沿着引导壁47引导的已用墨带60和缠绕在第一带卷轴40上并且由其支撑的双面胶带58之间相互接触。
在安装图5所示的接收器式带盒30的情形中,打印带57被与可移动供给辊14相协调地移动的带驱动辊46从第一带卷轴40拉出。在热式打印头10的下游侧上,已打印的打印带57被调节部件36沿着竖直方向(沿着带宽度方向)调节,并且被朝向带排出孔隙49引导。另外,已经经由打印头插入部分39供给的已用墨带60被引导壁47从打印带57分离并且被朝向墨带卷取卷轴44引导。
在安装图6所示的热式带盒30的情形中,热敏纸带55被与可移动供给辊14相协调地移动的带驱动辊46从第一带卷轴40拉出。在热式打印头10的下游侧上,已打印的热敏纸带55被调节部件36沿着竖直方向(沿着带宽度方向)调节,并且被朝向带排出孔隙49引导。
如在图2和图11中所示,标签贴附部分68被设于盒壳31的后部的表面上。在标签贴附部分68中,将在以后解释的标签片700被贴附于三个表面上,即,顶表面30A、侧表面30C(更加具体地,后表面)和底表面30B。更加具体地,标签贴附部分68具有顶表面贴附部分68A、后表面贴附部分68B和后凹口68C。顶表面贴附部分68A在平面视图中具有矩形形状并且被设于顶表面30A的后部上。后表面贴附部分68B在后视图中具有矩形形状并且在侧表面30C上沿着竖直方向延伸。后凹口68C在底视图中具有基本三角形形状并且被设于底表面30B的后部中。顶表面贴附部分68A、后表面贴附部分68B和后凹口68C具有大致相同的宽度并且被设于盒壳31的后部沿着左右方向的基本中央位置处,并且形成在顶表面30A、侧表面30C和底表面30B这三个表面之上延伸的连续区域。
后凹口68C是在第一带卷轴40上缠绕的第一带(例如双面胶带58)和在第二带卷轴41上缠绕的第二带(例如薄膜带59)之间在盒壳31的后部处形成的阶形部分。换言之,后凹口68C被设于分别在盒壳31内侧容纳第一带和第二带的两个区域之间。更加具体地,如在图12中所示,后凹口68C被形成为在底表面30B中的凹口,其形状基本上对应于图2所示的后支撑部分8C的形状,并且后凹口68C基本上与角部部分32A的下表面在相同的平面上。
多个探测孔600形成在后凹口68C中从而探测孔600沿着竖直方向穿过后凹口68C。每一个探测孔600具有自由地允许插入和移除后探测开关310的开关端子322(参考图7)的开口宽度。探测孔600形成在当带盒30被安装于带盒壳体部分8中时分别地与后探测开关310相对的位置处。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后探测部分300包括五个后探测开关310A到310E。据此,在后凹口68C中形成五个对应的探测孔600。更加具体地,探测孔600中的四个被沿着后凹口68C的后边缘布置于单一行中,并且其余的一个探测孔600被形成于从右数第二探测孔600(在图12中,从左数第二探测孔600)的前面并且与之共线。
后指示器部分900和后接收部分910被设于后凹口68C中。后指示器部分900是通过选择性地按压后探测开关310而使得带式打印机1探测带类型的部分。后接收部分910是被后支撑销301支撑的部分。将在以后更加详细地描述后指示器部分900和后支撑销301。
如上所述,公共部分32被形成为关于盒壳31沿着竖直(高度)方向的中心线在竖直方向上是对称的,并且公共部分32的高度T被设定为是恒定的,而与带盒30的带宽度无关。因此,如公共部分32那样,从盒壳31沿着竖直(高度)方向的中心线到后凹口68C的距离是恒定的,而与带盒30的带宽度无关。
将参考图15到图17以及图20到图22解释被贴附到盒壳31的标签贴附部分68的标签片700和标签片700关于带盒30的贴附模式。
如在图15和图20中所示,标签片700是具有允许它被保持在被以至少90度角度弯曲的状态中的挠性的聚氯乙烯绝缘带。在标签片700的、能够在其上打印字符的前表面上形成打印层,并且剥离纸经由粘结剂层而被贴附到后表面。在标签片700上沿着竖直方向(在图15和图20中的上下方向)连续地设置第一注释部分701、第二注释部分702和探测设定部分703。第一注释部分701、第二注释部分702和探测设定部分703具有分别与顶表面贴附部分68A、后表面贴附部分68B和后凹口68C的形状和尺寸基本匹配的形状和尺寸。
标签片700能够被沿着折叠线B1弯曲,折叠线B1沿左右方向(在图15和图20中的左右方向)延伸以划分第一注释部分701和第二注释部分702。标签片700还能够被沿着折叠线B2弯曲,折叠线B2沿左右方向延伸以划分第二注释部分702和探测设定部分703。折叠线B1和B2可以预先被清楚地打印,或者可以沿着折叠线B1和B2预先形成穿孔或者凹口等,从而可以沿着折叠线B1和B2容易地弯曲标签片700。
当工人将标签片700贴附到标签贴附部分68上时(参考图11),工人可以从标签片700的后表面移除剥离纸。然后,当沿着折叠线B1和B2弯曲标签片700时,工人可以将第一注释部分701、第二注释部分702和探测设定部分703贴附为分别与顶表面贴附部分68A、后表面贴附部分68B和后凹口68C匹配。如在图16、图17、图21和图22中所示,当标签片700被以此方式贴附到标签贴附部分68时,标签片700附着到盒壳31的后部处的三个表面。
第一注释部分701和第二注释部分702是在其上指示标签片700所贴附的带盒30的带类型的部分。带类型的实例可以包括带颜色、打印模式、带宽度和字符的颜色(在下文中被称作字符颜色)。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注释部分701上指示带盒30的带颜色、打印模式和带宽度。带盒30的带颜色对应于热敏纸带55、打印带57或者双面胶带58的颜色。打印模式指示正像打印模式(所谓的“接收器式”)和镜像打印模式(所谓的“层叠式”)之一。在第二注释部分702上指示带盒30的带宽度和字符颜色。字符颜色对应于热敏纸带55的打印颜色或者墨带60的字符颜色。
在探测设定部分703中,从标签片700所贴附的带盒30的带类型中,对应于带盒30的带颜色和字符颜色,形成孔(一个或者多个)703A或者阻挡部分(一个或者多个)703B(参考图15和图20)。更加具体地,在当探测设定部分703被贴附到后凹口68C时分别与以贯穿方式穿过后凹口68C而形成的探测孔600相对的位置处形成孔703A和阻挡部分703B。在本实施例中,对应于如上所述在后凹口68C中形成的五个探测孔600中的每一个,孔703A或者阻挡部分703B在五个位置处形成。
孔703A是开口宽度比探测孔600的开口宽度稍大的圆形孔。当标签片700被贴附时,通过孔703A暴露出与孔703A相对的探测孔600。因此,后探测开关310的开关端子322能够因此被自由地插入和移除。因为开关端子322被插入探测孔600中,所以与通过孔703A暴露的探测孔600相对的后探测开关310保持在关闭状态中。
因为孔703A每一个均具有比探测孔600更大的开口宽度,所以即便探测设定部分703的贴附位置相对于后凹口68C稍微地错位,与孔703A相对的探测孔600也被可靠地暴露出来。以此方式,可以容许在探测设定部分703的贴附位置中的一些错位,并且能够使得贴附标签片700的操作更加容易。
阻挡部分703B是其中没有形成孔703A的表面部分。当标签片700被贴附时,与阻挡部分703B相对的探测孔600被阻挡部分703B覆盖。因此,后探测开关310的开关端子322不能被插入。与被阻挡部分703B覆盖的探测孔600相对的后探测开关310被改变成打开状态,这是因为开关端子322未被插入探测孔600中并且与阻挡部分703B接触。
图15所示的标签片700是将被贴附到具有36mm的带宽度、白色带颜色和黑色字符颜色并且为此打印模式为镜像打印模式(层叠式)的大宽度带盒30的实例。因此,第一注释部分701示出关于带宽度的注释“36mm”、关于带颜色的注释“白色”和关于打印模式的注释“层叠式”。第二注释部分702示出关于带宽度的注释“36mm”和关于字符颜色的注释“黑色”。结果,如在图16中所示,利用在这里描述的标签片700所贴附的带盒30,能够通过目视检查注释部分701和702而识别上述带类型。
此外,在图15所示的标签片700的探测设定部分703上,根据带盒30的带颜色白色和字符颜色黑色,在对应于五个探测孔600的所有的五个位置处形成孔703A。结果,如在图17中所示,利用在这里描述的标签片700所贴附的带盒30,所有的五个探测孔600被暴露从而能够通过每一个孔703A插入和移除开关端子322。
图20所示的标签片700是将被贴附到具有12mm的带宽度、灰色带颜色和蓝色字符颜色并且为此打印模式是正像打印模式(接收器式)的小宽度带盒30的实例。因此,第一注释部分701示出关于带宽度的注释“12mm”、关于带颜色的注释“灰色”和关于打印模式的注释“接收器式”。第二注释部分702示出关于带宽度的注释“12mm”和关于字符颜色的注释“蓝色”。结果,如在图21中所示,利用在这里描述的标签片700所贴附的带盒30,能够通过目视检查注释部分701和702而识别上述带类型。
此外,在图20所示的标签片700的探测设定部分703上,根据带盒30的带颜色灰色和字符颜色蓝色,在对应于五个探测孔600的五个位置中的三个处形成三个孔703A。更加具体地,对应于在具有四个探测孔600的第一行中从右数第二和第四探测孔600(在图20中从左数第二和第四探测孔600),以及对应于未被布置于第一行中的探测孔600形成三个孔703A。另外,对应于其余两个探测孔600设置两个阻挡部分703B。结果,如在图22中所示,利用在这里描述的标签片700所贴附的带盒30,探测孔600中的三个被暴露从而能够通过每一个孔703A插入和移除开关端子322,并且探测孔600中的两个分别被阻挡部分703B覆盖从而开关端子322不能被插入。
如在图17和图22中所示,在标签片700被贴附到标签贴附部分68的状态中(更加具体地,在探测设定部分703被贴附到后凹口68C的状态中),后指示器部分900包括探测孔600,每一个探测孔600通过孔703A而被暴露出来或者被阻挡部分703B覆盖。当带盒30被安装于带盒壳体部分8中时,后指示器部分900通过选择性地按压后探测开关310而使得带式打印机1探测带类型。
后指示器部分900包括多个指示器。每一个指示器被形成为非按压部分901和按压部分902之一并且被设于对应于每一个后探测开关310的位置处。具体地,后指示器部分900包括以对应于颜色信息的样式布置的非按压部分(一个或者多个)901和按压部分(一个或者多个)902的组合。在带盒30的带类型中,颜色信息指示带盒30的带颜色和字符颜色。在本实施例中,后指示器部分900具有五个指示器900A到900E,每一个指示器被形成为在当带盒30被安装于带盒壳体部分8中时分别与后探测开关310A到310E相对的位置处布置的非按压部分901或者按压部分902。
非按压部分901是开关孔,通过该开关孔,开关端子322能够被插入和移除。非按压部分901对应于通过标签片700的孔703A而被暴露出来的探测孔600。因为开关端子322被插入非按压部分901中,所以与非按压部分901相对的后探测开关310保持在关闭状态中。按压部分902是并不允许插入开关端子322的表面部分。按压部分902对应于被标签片700的阻挡部分703B覆盖的探测孔600。因为阻挡部分703B接触开关端子322,所以与按压部分902相对的后探测开关310被改变成打开状态。
在图17所示实例中,在设于后凹口68C中的后指示器部分900中,对应于五个后探测开关310A到310E的所有的五个指示器900A到900E被形成为非按压部分901。
在图22所示实例中,在设于后口68C中的后指示器部分900中,对应于四个后探测开关310A到310D的四个指示器900A到900D被沿着盒壳31的后边缘布置在一行中。更加具体地,四个指示器900A到900D按照从右侧(在图22中的左侧)的次序被分别地形成为非按压部分901、按压部分902、非按压部分901和按压部分902。由非按压部分901形成的指示器900E被设于指示器900B的前面,指示器900B是在该行中从右数(从在图22中左数)的第二指示器。
以此方式,能够简单地通过将标签片700贴附到标签贴附部分68(参考图11)而改变设于后指示器部分900上的指示器900A到900E的样式(换言之,非按压部分(一个或者多个)901和按压部分(一个或者多个)902的组合)。
如在图2和图11中所示,在标签片700未被贴附到带盒30的状态中,在后指示器部分900中的所有的探测孔600形成非按压部分901。换言之,通过将标签片700贴附到标签贴附部分68,可以将其中所有的指示器900A到900E被形成为非按压部分901的后指示器部分900自由地改变为包括以任何样式即非按压部分(一个或者多个)901和按压部分(一个或者多个)902的任何组合布置的指示器900A到900E的后指示器部分900。
如在图12、图17和图22中所示,后接收部分910在后凹口68C中被设于后指示器部分900的前面。当带盒30被安装于带盒壳体部分8中时,后接收部分910与设于带式打印机1的后支撑部分8C上的后支撑销301接触。换言之,后接收部分910被后支撑销301从下方支撑,并且是底表面30B的包括在后凹口68C中的一部分。在本实施例中,在后凹口68C中,后接收部分910被定位到后指示器部分900的指示器的前面。然而,指示器和后接收部分910的布置可以被适当地改变,只要后指示器部分900的指示器在后凹口68C的区域内即可。将在以后更加详细地描述利用后支撑销301的支撑。
将在下面参考图2到图6和图12解释带盒30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带式打印机1中的安装模式。
将参考图2到图6解释利用头部支撑部分74A和74B支撑头部接收部分39A和39B。当带盒30被安装于带盒壳体部分8中时,带盒30被从上方竖直地插入从而带盒30的底表面30B与空腔8A的底表面相对。头部保持器74、墨带卷取轴95和带驱动轴100从空腔8A的底表面凸出(在图中未示出)。使用者因此分别将以上部件插入打印头插入部分39、墨带卷取卷轴44和带驱动辊46的轴孔中以将带盒30装配到带盒壳体部分8中。
如上所述,上游支撑部分74A和下游支撑部分74B被分别地设于头部保持器74的右端和左端上。上游接收部分39A和下游接收部分39B被设于带盒30上的与上游支撑部分74A和下游支撑部分74B的位置对应的位置处。换言之,上游接收部分39A和下游接收部分39B被分别设置在打印头插入部分39的右侧和左后侧上与打印头插入部分39面对的位置处。
因此,当使用者向下推动已被插入的带盒30时,带盒30的上游接收部分39A与设于头部保持器74上的上游支撑部分74A形成接触,并且上游接收部分39A沿着向下方向超过该点的运动受到限制。此外,带盒30的下游接收部分39B与设于头部保持器74上的下游支撑部分74B形成接触,并且下游接收部分39B沿着向下方向超过该点的运动受到限制。然后,带盒30被保持在头部接收部分39A和39B被头部支撑部分74A和74B从下方支撑的状态中。
以此方式,利用根据本实施例的带盒30和带式打印机1,可以在作为打印介质的带(热敏纸带55、打印带57或者薄膜带59)上执行打印的热式打印头10附近的位置处精确地执行带盒30沿着竖直方向的定位。然后,热式打印头10沿着竖直方向的打印中心位置可以精确地匹配薄膜带59沿着带宽度方向的中心位置。具体地,沿着作为打印介质的带的供给方向,带盒30在关于热式打印头10的插入位置更加具体地关于打印位置的上游和下游侧上均被支撑。结果,沿着竖直方向的定位可以被特别精确地执行。因此,热式打印头10沿着竖直方向的打印中心位置和沿着带宽度方向的中心位置可以特别精确地相互匹配。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带盒30的上游接收部分39A和下游接收部分39B从相互正交的交叉方向形成打印头插入部分39的表面。作为凹陷部分的头部接收部分39A和39B均被沿着相互正交的交叉方向延伸的头部支撑部分74A和74B支撑。因此,带盒30的运动不仅沿着竖直方向而且还沿着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受到限制。结果,能够在热式打印头10和打印头插入部分39之间保持正确的位置关系。
下面,将参考图3到图6和图12解释利用后支撑销301支撑带盒30,以及利用后探测部分300探测带盒30的带类型。如上所述,当带盒30从上方被使用者插入带盒壳体部分8中并且被向下推动时,头部支撑部分74A和74B与带盒30的头部接收部分39A和39B形成接触,并且同时在带盒30的后凹口68C中的后接收部分910与后支撑销301的顶表面形成接触。结果,后接收部分910沿着向下方向超过接触点的运动受到后支撑销301限制。然后,带盒30被保持在后接收部分910被后支撑销301从下方支撑的状态中。
另外,设于带盒支撑部分8B上的定位销102和103被插入设于带盒30的周边部分上的销孔62和63中,并且带盒30被从下方支撑(也参考图24和图26)。
以此方式,除了上述头部接收部分39A和39B之外,根据本实施例的带盒30还包括后接收部分910,后接收部分910位于分别容纳缠绕在第一带卷轴40上的带(例如双面胶带58)和缠绕在第二带卷轴41上的带(例如薄膜带59)的存储区域之间,并且在这些带卷的后面。换言之,带盒30至少在将具有相当重量的带夹在中间的两个位置中具有支撑接收部分。
因此,当如上所述正在安装带盒30时,或者在带盒30已被安装之后,即便带盒30存在朝向其更重的后部倾斜的趋势,后接收部分910也与从带式打印机1的后支撑部分8C向上立起并且支撑带盒30的后支撑销301形成接触。因此,带盒30的后部处沿着竖直方向的定位可以被精确地执行,而且,当带盒30被安装于带式打印机1中时,带盒30的稳定安装状态可被保持。
另外,如在图3到图6中所示,当带盒30被安装于带盒壳体部分8中时,带盒钩75与闭锁部分38接合。因此,在带盒30被安装于带式打印机1中之后,带盒30的任何上升运动即带盒30沿着向上方向的运动可以受到限制,并且带供给和打印可以被稳定地执行。
下面,将参考图3到图6以及图21到图24解释利用根据本实施例的带式打印机1探测带盒30的带类型的模式。图23和图24示出探测图13到图17所示具有36mm的带宽度的大宽度带盒30的带类型的模式。图25和图26示出探测图18到图22所示具有12mm的带宽度的小宽度带盒30的带类型的模式。
将参考图3到图6和图25解释利用臂探测部分200的臂指示器部分800的探测模式。当带盒30被使用者安装于带盒壳体部分8中的正确位置处并且带盒盖6被关闭时,压板保持器12从待用位置(参考图3)移动到打印位置(参考图4到图6)。然后,设于压板保持器12的带盒对向表面12B上的臂探测部分200和闭锁件225移动到分别与设于带盒30的臂前表面35上的臂指示器部分800和闭锁孔820相对的位置。
在带盒30被安装于带盒壳体部分8中的正确位置处的情形中,闭锁件225被插入闭锁孔820中。结果,闭锁件225并不妨碍带盒30,并且臂探测开关210的从带盒对向表面12B凸出的开关端子222(参考图9)与在臂指示器部分800中被设于对应位置处的指示器(非按压部分(一个或者多个)801和按压部分(一个或者多个)802)相对,并且被选择性地按压。更加具体地,与非按压部分801相对的臂探测开关210通过插入作为非按压部分801的开关孔中而保持关闭状态。与按压部分802相对的臂探测开关210通过被臂前表面35的作为按压部分802的表面部分按压而改变为打开状态。
在图13到图17所示的大宽度带盒30的臂指示器部分800的情形中,四个指示器800A到800D(按压部分802、非按压部分801、非按压部分801、非按压部分801)被设于公共指示器部分831的范围内,并且其余的一个指示器800E(按压部分802)被跨着公共指示器部分831和位于公共指示器部分831下方的延伸部分832设置。因此,如在图23中所示,在五个臂探测开关210A到210E中,与按压部分802相对的两个臂探测开关210A和210E处于打开状态,并且与非按压部分801相对的三个臂探测开关210B、210C和210D处于关闭状态。
在图18到图22所示的小宽度带盒30的臂指示器部分800的情形中,四个指示器800A到800D(按压部分802、非按压部分801、按压部分802、按压部分802)被设于公共指示器部分831的范围内,并且避让孔803(指示器800E)形成在公共指示器部分831的下端部分中。因此,如在图25中所示,在五个臂探测开关210A到210E中,与按压部分802相对的三个臂探测开关210A、210C、和210D处于打开状态,并且分别与非按压部分801和避让孔803相对的两个臂探测开关210B和210E处于关闭状态。
在带式打印机1中,基于利用臂探测部分200的探测样式,即,五个臂探测开关210A到210E的打开和关闭状态的组合识别带盒30的打印信息,并且这将在以后更加详细地解释。
在本实施例中,当带盒30被安装于带式打印机1中时,用于沿着竖直方向定位带盒30的头部接收部分39A和39B被设于面向打印头插入部分39的位置处,即,邻近于在其上设置臂指示器部分800的臂部34。因此,当带盒30被安装于带式打印机1中时,可以精确地保持臂探测部分200和臂指示器部分800之间的位置关系,并且可以防止臂探测开关210产生错误探测。
此外,在大宽度带盒30的情形中,指示器(一个或者多个)(在图14中,指示器800E)可以被设于臂前表面35的沿着带盒30的竖直方向从公共指示器部分831延伸的预定区域(即,延伸部分832)中。以此方式,设于臂前表面35上的延伸部分832可以被有效地使用,并且即使当能够被带式打印机1探测的带类型和探测样式的数目增加时,也可以保持探测精度。具体地,基于臂指示器部分800识别的打印信息是使得带式打印机1执行正确打印而必要的信息。通过向延伸部分832增加指示器(一个或者多个),可以灵活地增加打印信息的探测样式的数目。
在小宽度带盒30的情形中,可以通过提供避让孔803防止带类型的错误探测,避让孔803并不按压与大宽度带盒30的延伸部分832相对的臂探测开关210(在图8中,臂探测开关210E)。通过如此使得能够在带式打印机1中共同地使用小宽度带盒30和大宽度带盒30,可以增加能够被带式打印机1使用的带盒30的数目。
此外,如上所述,由于在闭锁件225的下表面上形成的倾斜部分226,闭锁件225的厚度朝向闭锁件225的前端部降低。由于在闭锁孔820的下壁上形成的倾斜部分821,闭锁孔820沿着竖直方向的开口宽度朝向臂前表面35增加。结果,如果闭锁件225的位置沿着向下方向相对于闭锁孔820稍微错位(即,如果盒壳31相对于在带盒壳体部分8中的正确位置稍微地升高),则当压板保持器12朝向打印位置移动时,倾斜部分226和倾斜部分821互相作用以将闭锁件225引导到闭锁孔820中。以此方式,即使当盒壳31相对于在带盒壳体部分8中的正确位置稍微升高时,闭锁件225也可以被正确地安装于闭锁孔820中,并且臂探测部分200可以被精确地定位成与臂指示器部分800相对。
根据本实施例的闭锁件225被设于臂探测部分200沿着带盒30的插入方向的上游侧上(换言之,在臂探测部分200上方)。因此,当带盒30被插入时,闭锁件225在臂探测开关210之前与臂前表面35相对。换言之,如果闭锁件225不插入闭锁孔820中,臂探测开关210就不与臂前表面35接触。换言之,如果带盒30不安装在正确位置处,则无任何臂探测开关210被按压(即,臂探测开关210保持在关闭状态中)。因此,可以甚至更加可靠地防止带类型的错误探测。
将参考图3到图6、图24和图26解释利用后探测部分300的后指示器部分900的探测模式。当带盒30被使用者安装于带盒壳体部分8中的正确位置处时,设于带式打印机1的后支撑部分8C上的后探测部分300与设于带盒30的后凹口68C中的后指示器部分900相对。然后,在后探测开关310上从后支撑部分8C凸出的开关端子322(参考图7)与在后指示器部分900中被设于对应位置处的指示器(非按压部分(一个或者多个)901和按压部分(一个或者多个)902)相对,并且因此被选择性地按压。
更加具体地,与非按压部分901相对的后探测开关310被插入非按压部分901(通过孔703A暴露的探测孔600)中并且保持在关闭状态中。与按压部分902相对的后探测开关310被按压部分902(被阻挡部分703B覆盖的探测孔600)按压并且被改变成打开状态。
在图13到图17所示的大宽度带盒30的后指示器部分900的情形中,五个指示器900A到900E全部被形成为非按压部分901。结果,如在图24中所示,所有的五个后探测开关310A到310E均分别通过非按压部分901而被插入,并且保持在关闭状态中。
在图18到图22所示的小宽度带盒30的后指示器部分900的情形中,五个指示器900A到900E被分别地形成为非按压部分901、按压部分902、非按压部分901、按压部分902和非按压部分901。结果,如在图26中所示,在五个后探测开关310A到310E中,与按压部分902相对的两个后探测开关310B和310D被改变为打开状态,并且与非按压部分901相对的三个后探测开关310A、310C和310E保持在关闭状态中。
在带式打印机1中,基于后探测部分300的探测样式(即,五个后探测开关310A到310E的打开和关闭状态的组合)识别带盒30的颜色信息,并且这将在以后更加详细地解释。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带盒30中,后指示器部分900被邻近于由后支撑销301支撑的后支撑部分910设置。结果,在带盒30沿着竖直方向正确地定位的状态中,可以通过后探测部分300精确地执行带盒30的带类型探测。
下面,将参考图27解释根据本实施例的带式打印机1的主要处理。图27所示的主要处理是当带式打印机1的电源被打开时由CPU401根据在ROM402中存储的程序执行的。更加具体地,在带式打印机1中,每次经由键盘3等输入执行涉及打印的处理的指令时,CPU401执行主要处理。换言之,在下面描述的主要处理描述了涉及由带式打印机1执行的单一打印操作的处理流程。
如在图27中所示,在主要处理中,首先,执行带式打印机1的系统初始化(步骤S1)。例如,在于步骤S1处执行的系统初始化中,RAM404中的文本存储器被清空,计数器被初始化成默认值,等等。
接着,基于臂探测部分200的探测样式(即,基于臂探测开关210的打开和关闭状态的组合)识别带盒30的打印信息(步骤S3)。如上所述,打印信息是使得带式打印机1执行正确打印必须的信息。在步骤S3,参考在ROM402中存储的第一识别表格510,对应于臂探测开关210的打开和关闭状态的组合的打印信息得以识别。
如在图28中所示,对应于五个臂探测开关210A到210E的打开和关闭状态的组合,在第一识别表格510中定义了带盒30的打印信息。本实施例的打印信息指示带宽度(在本实施例中,从3.5mm到36mm的七个尺寸)以及带盒30的打印模式(镜像打印模式(层叠式)和正像打印模式(接收器式))。另外地,打印信息指示带盒30的其中带类型不能被正确地识别(即,错误)的非合适的安装状态。在图28所示的第一识别表格510中,臂探测开关210A到210E分别地对应于开关SW1到SW5,并且臂探测开关210的关闭状态(OFF)和打开状态(ON)分别地对应于数值0(零)和1(一)。
利用图28所示的第一识别表格510,可以识别对应于最大三十二种探测样式的最大三十二组打印信息,三十二是总共五个臂探测开关210A到210E的打开和关闭状态的组合数目。在图28所示实例中,在最大三十二种探测样式中,对应于二十八种探测样式中的每一个设定打印信息,并且关于其余四种探测样式中的每一个示出“空闲”,指示空字段。
可以对应于被示为“空闲”的探测样式新添加任何选定的打印信息。另外,在第一识别表格510中记录的打印信息可以被删除,在每一种探测样式和打印信息之间的对应可以被改变,并且对应于每一种探测样式的打印信息的内容可以被改变。
在图13到图17所示的大宽度带盒30被安装于带盒壳体部分8中的正确位置处的情形中,臂探测开关210B、210C和210D处于关闭状态,并且臂探测开关210A和210E处于打开状态(参考图23)。在这种情形中,指示对应于臂探测开关210A到210E的开关SW1到SW5的打开和关闭状态的数值被分别地识别为1、0、0、0和1。因此,在主要处理中的步骤S3处(参考图27),参考第一识别表格510,打印信息被识别为“36mm的带宽度和镜像打印模式(层叠式)”。
在其中图18到图22所示的小宽度带盒30被安装于带盒壳体部分8中的正确位置处的情形中,臂探测开关210B和210E处于关闭状态,并且臂探测开关210A、210C和210D处于打开状态(参考图25)。在这种情形中,指示对应于臂探测开关210A到210E的开关SW1到SW5的打开和关闭状态的数值被分别地识别为1、0、1、1和0。因此,在主要处理中的步骤S3处(参考图27),参考第一识别表格510,打印信息被识别为“12mm的带宽度和正像打印模式(接收器式)”。
如上所述,在主要处理中,当带盒30被安装在正确位置处时,带盒30的带宽度和打印模式在步骤S3处被识别为打印信息(参考图27)。在另一方面,当带盒30未被安装在正确位置处时,在步骤S3处识别出指示带盒30未被正确地安装的错误。将在下面与带盒30的非正确安装模式一起地给出其中错误被识别为打印信息的实例。
如在图29中所示,例如,在带盒30未被沿着向下方向足够地推入的情形中,闭锁件225未被插入闭锁孔820中,并且与臂前表面35的表面部分形成接触。如上所述,闭锁件225的凸出长度基本与开关端子222的凸出长度相同或者更大。结果,当闭锁件225与臂前表面35的表面部分接触时,无任何开关端子222与臂前表面35(包括臂指示器部分800)接触。
因为闭锁件225如此防止开关端子222和臂前表面35之间的接触,所有的臂探测开关210A到210E均保持在关闭状态中。然后,对应于臂探测开关210A到210E的开关SW1到SW5被分别地识别为0、0、0、0和0。因此,参考第一识别表格510,在主要处理中,打印信息在步骤S3处被识别为“错误1”(参考图27)。
如在图30和图31中所示,在带盒30并不具有闭锁件225的情形中(在图30和图31中,通过短划双点线示出闭锁件225),即便带盒30未被安装在正确位置处,如果臂探测开关210与臂前表面35的表面部分相对,开关端子222也可以被按压(换言之,被改变到打开状态)。如上所述,设于臂指示器部分800中的指示器800A到800E被布置成锯齿形样式,并且因此无任何指示器800A到800E沿着左右方向处于相同位置。因此,在带盒30相对于在带盒壳体部分8中的正确位置沿着竖直方向错位的情形中,可以采用以下模式探测到错误。
如在图30中所示,在带盒30相对于在带盒壳体部分8中的正确位置沿着向上方向稍微错位的情形中,臂前表面35的下边缘的高度位置在位于下行中的臂探测开关210E下方。所有的臂探测开关210A到210E因此均与臂前表面35的表面部分相对并且因此所有的臂探测开关210A到210E均处于打开状态。然后,指示对应于臂探测开关210A到210E的开关SW1到SW5的打开和关闭状态的数值被分别地识别为1、1、1、1和1。因此,参考第一识别表格510,在主要处理中,打印信息在步骤S3处被识别为“错误3”(参考图27)。
如在图31中所示,在带盒30相对于在带盒壳体部分8中的正确位置沿着向上方向显著错位的情形中,臂前表面35的下边缘的高度位置在包括臂探测开关210B和210D的中间行和包括臂探测开关210E的下行之间。臂探测开关210A到210D因此与臂前表面35的表面部分相对并且处于打开状态,而臂探测开关210E并不与臂前表面35的表面部分相对并且处于关闭状态。然后,指示对应于臂探测开关210A到210E的开关SW1到SW5的打开和关闭状态的数值被分别地识别为1、1、1、1和0。因此,参考第一识别表格510,在主要处理中,打印信息在步骤S3处被识别为“错误2”(参考图27)。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的臂指示器部分800被形成为如此样式,其中指示器(指示器800A到800E)中的至少一个是按压部分802,并且同时,设于公共指示器部分831的范围内的指示器(指示器800A到800D)中的至少一个是非按压部分801。换言之,臂指示器部分800的布置样式并不包括所有的指示器(指示器800A到800E)都是非按压部分801的样式,也不包括设于公共指示器部分831的范围内的所有的指示器(指示器800A到800D)都是按压部分802的样式。
在臂指示器部分800中不采用上述两种样式的原因在于,由于上述样式产生的臂探测开关210A到210E的打开和关闭状态的组合对应于上述“错误1”、“错误2”和“错误3”中的任何一种。因此,根据本实施例的带式打印机1不仅能够探测带盒30的带类型,而且还能够探测带盒30相对于带盒壳体部分8的安装状态。
如上所述,臂部34是引导从第二带卷轴41拉出的薄膜带59和被从墨带卷轴42拉出的墨带60的部分,并且该部分使得薄膜带59和墨带60在出口34A处结合然后将它们朝向打印头插入部分39(更加具体地,开口77)排出。因此,由臂部34确定了在被插入打印头插入部分39中的热式打印头10、薄膜带59和墨带60之间沿着高度方向的位置关系。
因此,如果带盒30未被正确地安装于带盒壳体部分8中,则可能在与热式打印头10的位置关系中发生错误,并且可能在相对于薄膜带59的带宽度方向(高度方向)错位的位置中执行打印。这还适用于打印带57和热敏纸带55。
考虑这种情况,在本实施例中,臂指示器部分800被设于在热式打印头10被插入的打印头插入部分39附近的臂部34的臂前表面35上。因此,臂部34(更加具体地,臂前表面35)形成在与热式打印头10的位置关系中容易地探测到错误的基础,并且,可以通过确定带盒30是否被安装于带盒壳体部分8中的正确位置处而提高打印精度。
在主要处理中(参考图27),在步骤S3随后,确定在步骤S3处识别的打印信息是否是“错误”(步骤S5)。如果打印信息是“错误”(在步骤S5处是),则在显示器5上显示消息以通知不能开始打印(步骤S7)。在步骤S7,在显示器5上显示文本消息,其内容例如为“带盒未被正确地安装”。
在执行步骤S7之后,处理返回到步骤S3。即使当带盒30被正确地安装于带盒壳体部分8中时,如果带盒盖6打开,则压板保持器12也在待用位置中(参考图3)。在这种情形中,在显示器5上显示出指示不能开始打印的消息(步骤S7)。
如果打印信息不是“错误”(在步骤S5处否),则确定开关SW4即探测开关210D是否处于打开状态(步骤S9)。如果开关SW4处于打开状态(在步骤S9处是),则从存储于ROM402中的第二识别表格520中包括的颜色表格中选择第二颜色表格522(参考图32)(步骤S13)。如果开关SW4处于关闭状态(在步骤S9处否),则从存储于ROM402中的第二识别表格520中包括的颜色表格选择第一颜色表格521(步骤S11)。
然后,基于后探测部分300的探测样式,即,后探测开关310的打开和关闭状态的组合,带盒30的颜色信息得以识别(步骤S15)。如上所述,颜色信息是指示带盒30的带颜色和字符颜色的信息。在步骤S15,参考在步骤S11或者步骤S13选择的颜色表格,对应于后探测开关310的打开和关闭状态的组合的颜色信息得以识别。
如在图32中所示,在第二识别表格520中,对应于五个后探测开关310A到310E的打开和关闭状态的组合定义带盒30的颜色信息。在本实施例中,颜色信息指示带盒30的带颜色(11种样式)和字符颜色(4种样式)。在图32所示的第二识别表格520中,后探测开关310A到310E分别地对应于开关T1到T5并且后探测开关310的关闭状态(OFF)和打开状态(ON)分别地对应于数值0(零)和1(一)。
第二识别表格520包括多个颜色表格以分别地识别对应于后探测部分300的探测样式(后探测开关310A到310E的打开和关闭状态的组合)的不同的颜色信息(带颜色和字符颜色)。在本实施例中,对应于后探测开关310A到310E的打开和关闭状态的组合,第二识别表格520包括用于识别一组颜色信息的第一颜色表格521,和用于识别另一组颜色信息的第二颜色表格52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颜色表格521和第二颜色表格522中并不包括相同的颜色信息,但是可以在颜色表格521和522中的每一个中包括相同颜色信息。
如在图32中所示,对应于作为总共五个后探测开关310A到310E的打开和关闭状态的组合的总数的最大三十二种探测样式,在包括于第二识别表格520中的颜色表格521和522的每一个中能够识别最大三十二组颜色信息。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颜色表格521中,在最大三十二种探测样式中,对应于三十一种探测样式中的每一个设定颜色信息,并且为其余的一种探测样式设定空字段。在第二颜色表格522中,在最大三十二种探测样式中,对应于八种探测样式中的每一种设定颜色信息,并且为其余二十四种探测样式设定空字段。
可以对应于任何空字段新添加任何选定的颜色信息。此外,在颜色表格521和522中的每一个中,可以删除所被记录的颜色信息,在每一种探测样式和颜色信息之间的对应可以被改变,并且对应于每一种探测样式的颜色信息的内容可以被改变。
如上所述,在图13到图17所示的大宽度带盒30被安装于带盒壳体部分8中的正确位置处的情形中,所有的后探测开关310A到310E都处于关闭状态(参考图24)。在这种情形中,指示对应于后探测开关310A到310E的开关T1到T5的打开和关闭状态的数值分别地被识别为0、0、0、0和0。
此外,当大宽度带盒30已被安装时,如上所述在主要处理中的步骤S3处指示开关SW4的状态的数值被识别为0(参考图23)。因此,从第二识别表格520选择第一颜色表格521(步骤S11)。因此,在步骤S15,参考第一颜色表格521,对应于开关T1到T5的打开和关闭状态的组合的颜色信息被识别为“带颜色:白色;字符颜色:黑色”。
如上所述,在图18到图22所示的小宽度带盒30被安装于带盒壳体部分8中的正确位置处的情形中,后探测开关310A、310C和310E处于关闭状态,并且后探测开关310B和310D处于打开状态(参考图26)。在这种情形中,指示对应于后探测开关310A到310E的开关T1到T5的打开和关闭状态的数值被分别地识别为0、1、0、1和0。
另外,当小宽度带盒30已被安装时,在上述主要处理中的步骤S3处,指示开关SW4的状态的数值被识别为1(参考图25)。因此,从第二识别表格520选择第二颜色表格522(步骤S13)。因此,在步骤S15,参考第二颜色表格522,对应于开关T1到T5的打开和关闭状态的组合的颜色信息被识别为“带颜色:灰色;字符颜色:蓝色”。
以此方式,在本实施例中,根据特定的臂探测开关210的探测状态(具体地,臂探测开关210D的打开或者关闭状态)选择被用于识别带盒30的颜色信息的颜色表格。因此,能够增加能够被带式打印机1识别的颜色信息样式的数目而不增加后探测开关310的数目,换言之,不用增加由后探测部分300占据的区域。
在主要处理中(参考图27),在步骤S3识别的打印信息和在步骤S15识别的颜色信息作为文本信息被显示在显示器5上(步骤S17)。在上述大宽度带盒30被正确地安装的情形中,在步骤S17,消息例如“36mm的层叠式带盒已被安装。带颜色是白色,并且字符颜色是黑色”被显示在显示器5上。在上述小宽度带盒30被正确地安装的情形中,在步骤S17,消息例如“12mm的接收器式带盒已被安装。带颜色是灰色,并且字符颜色是蓝色”被显示在显示器5上。
接着,确定是否存在来自键盘3的任何输入(步骤S19)。如果存在来自键盘3的输入(在步骤S19处是),则CPU401接收来自键盘3的字符输入为打印数据,并且在RAM404的文本存储器中存储该打印数据(文本数据)(步骤S21)。如果无任何来自键盘3的输入(在步骤S19处否),则该过程返回步骤S19并且等待来自键盘3的输入。
然后,如果存在来自键盘3的开始打印的指令,则根据在步骤S3识别的打印信息处理在文本存储器中存储的打印数据(步骤S23)。例如,在步骤S23,打印数据被处理,从而与在步骤S3识别的带宽度对应的打印范围和打印尺寸,以及与在步骤S3识别的打印模式(镜像打印模式或者正像打印模式)对应的打印位置得以并入。基于在步骤S23处理的打印数据,在作为打印介质的带上执行打印处理(步骤S25)。在于步骤S25执行打印处理之后,主要处理结束。
将在下面更加具体地解释上述打印处理(步骤S25)。在图3和图4所示的层叠式带盒30被安装于带盒壳体部分8中的情形中,经由带驱动轴100驱动而旋转的带驱动辊46通过与可移动供给辊14相协调地移动而从第二带卷轴41拉出薄膜带59。此外,经由墨带卷取轴95驱动而旋转的墨带卷取卷轴44与打印速度同步地从墨带卷轴42拉出未被使用的墨带60。
已从第二带卷轴41拉出的薄膜带59经过墨带卷轴42的外部边缘并且被沿着臂部34内的供给路径供给。然后,在墨带60被结合到薄膜带59的表面的状态中朝向打印头插入部分39从出口34A排出薄膜带59。然后在带式打印机1的热式打印头10和压板辊15之间供给薄膜带59。然后,字符被热式打印头10打印到薄膜带59的打印表面上。
随后,已用墨带60在引导壁47处被从已打印薄膜带59分离并且被缠绕到墨带卷取卷轴44上。同时,双面胶带58被与可移动供给辊14相协调地移动的带驱动辊46从第一带卷轴40拉出。在双面胶带58被引导和捕获于带驱动辊46和可移动供给辊14之间时,双面胶带58被层置于并且被贴附到已打印薄膜带59的打印表面。双面胶带58已被贴附于此的已打印薄膜带59(即,已经打印的带50)然后被朝向带排出孔隙49供给并且被切割机构17切割。
在安装图5所示的接收器式带盒30的情形中,经由带驱动轴100驱动而旋转的带驱动辊46通过与可移动供给辊14相协调地移动而从第一带卷轴40拉出打印带57。此外,经由墨带卷取轴95驱动而旋转的墨带卷取卷轴44与打印速度同步地从墨带卷轴42拉出未用的墨带60。
已被从第一带卷轴40拉出的打印带57在盒壳31的右前部中被沿着向左方向弯曲,并且被沿着臂部34内的供给路径供给。然后,在墨带60被结合到打印带57的表面的状态中,打印带57被从出口34A朝向打印头插入部分39排出。打印带57然后被在带式打印机1的热式打印头10和压板辊15之间供给。然后,字符被热式打印头10打印到打印带57的打印表面上。
随后,已用的墨带60在引导壁47处被从已打印的打印带57分离并且被缠绕到墨带卷取卷轴44上。同时,已打印的打印带57(换言之,已经打印的带50)然后被朝向带排出孔隙49供给并且被切割机构17切割。
在安装图6所示的热式带盒30的情形中,经由带驱动轴100驱动而旋转的带驱动辊46通过与可移动供给辊14相协调地移动而从第一带卷轴40拉出热敏纸带55。已被从第一带卷轴40拉出的热敏纸带55在盒壳31的右前部中被沿着向左方向弯曲,并且被沿着臂部34内的供给路径供给。然后,热敏纸带55被从臂部34的出口34A朝向开口77排出并且然后被在热式打印头10和压板辊15之间供给。然后,字符被热式打印头10打印到热敏纸带55的打印表面上。
随后,已被打印的热敏纸带55(即,已经打印的带50)被与可移动供给辊14相协调地移动的带驱动辊46进一步朝向带排出孔隙49供给,并且被切割机构17切割。
当正在利用热式带盒30进行打印时,墨带卷取卷轴44也经由墨带卷取轴95驱动而旋转。然而,无任何墨带卷轴被容纳于热式带盒30中。因此,墨带卷取卷轴44并不拉出未用的墨带60,也不缠绕已用的墨带60。换言之,即使当在配备有墨带卷取轴95的带式打印机1中使用热式带盒30时,墨带卷取轴95的旋转驱动也不对热敏纸带55的打印操作产生影响并且能够正确地执行打印。在热式带盒30中,可以不设置墨带卷取卷轴44,并且墨带卷取轴95可以以类似的方式在支撑孔67A和67B内侧执行怠速运行。
在上述打印处理中(步骤S25),在安装层叠式带盒30的情形中执行镜像打印。在镜像打印中,墨带60的墨被转印到薄膜带59上使得字符被示为镜像。在安装接收器式带盒30的情形中执行正像打印。在正像打印中,墨带60的墨被转印到打印带57上使得字符被示为正像。在安装热式带盒30的情形中,在热敏纸带55上执行热式正像打印从而字符被示为正像。
在本实施例中,“层叠式”打印模式被应用于用来执行镜像打印的带盒30,而“接收器式”打印模式被应用于用来执行正像打印的带盒30。因此,“接收器式”打印模式不仅被应用于图5所示的接收器式带盒30,而且还被应用于图6所示的热式带盒30。
通过上述主要处理(参考图27),基于臂探测部分200的探测样式和后探测部分300的探测样式,带式打印机1识别出被安装于带盒壳体部分8中的带盒30的带类型。更加具体地,在臂探测部分200上的臂探测开关210A到210E被设于臂前表面35上的臂指示器部分800选择性地按压,并且带盒30的打印信息因此得以识别。此外,后探测部分300的后探测开关310A到310E被设于带盒30的底表面30B(更加具体地,后凹口68C)上的后指示器部分900选择性地按压,并且带盒30的颜色信息因此得以识别。
在本实施例中,指示器部分(臂指示器部分800和后指示器部分900)被设于带盒30的多个表面上,同时从相应的不同方向探测每一个指示器部分的探测装置(臂探测部分200和后探测部分300)被设于带式打印机1中。结果,可以实现以下效果。
传统的带式打印机具有包括朝向带盒的底表面从下方凸出的多个探测开关的带盒探测装置。探测开关在特定区域中集中在一定位置处,从而带盒探测装置并不对打印机构和供给机构等等有不利的影响。在大数目的带类型和样式要从带盒探测的情形中,可能在带盒探测装置中要求大数目的探测开关。在这种情形中,带盒壳体中被带盒探测装置占据的特定区域可能变大,从而导致带盒探测装置的设计受到限制,以及带式打印机的尺寸增加。
此外,传统的带盒具有包括与上述多个探测开关对应的多个指示器的带盒指示器部分。指示器在盒壳的底表面上的特定区域中集中在一定位置处,从而指示器并不对打印带的存储区域和供给路径等等有不利的影响。在大数目的带类型和样式要从带盒探测的情形中,由于探测开关的数目增加,盒壳的底表面上被带盒指示器部分占据的特定区域变大。结果,可能限制了带盒指示器部分的设计,并且增加了带盒的尺寸。
相反,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带式打印机1中,带盒探测装置(臂探测部分200和后探测部分300)沿着多个方向被分散在不同的位置处,并且因此各个带盒探测装置可以被利用并且被紧凑地设计。因此,可以提高带盒探测装置的设计自由度,并且即便带类型和样式的数目增加,也可以防止带式打印机1的尺寸增加。
而且,利用根据本实施例的带盒30,带盒指示器部分(臂指示器部分800和后指示器部分900)在盒壳31的多个表面上被分散在不同的位置处,并且因此可以使得各个带盒指示器部分更小。因此,带盒指示器部分可以被自由地并且有效率地形成,并且即便带类型和样式的数目增加,也可以防止带盒30的尺寸增加。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带盒探测装置(臂探测部分200和后探测部分300)基于分别与带盒探测装置相对的带盒指示器部分(臂指示器部分800和后指示器部分900)探测不同的带类型要素(打印信息和颜色信息)。换言之,因为每一个带盒探测部分能够探测不同的带类型要素,所以带式打印机1可以在带类型要素中选择性地识别仅仅必要的要素。
如果带式打印机1识别出带盒30的打印信息,则根据本实施例的带式打印机1可以执行正确的打印操作。因此,通过仅仅提供臂探测部分200,臂探测部分200探测由臂指示器部分800指示的打印信息,可以降低成本并且可以提供廉价的带式打印机1。在另一方面,通过提供臂探测部分200和后探测部分300,可以提供如上所述不仅识别打印信息,而且还从带盒30识别颜色信息的高功能带式打印机1。
根据本实施例的带盒30被如此配置,使得带盒30不仅使带式打印机1能够识别由臂指示器部分800指示的打印信息,而且还使人员能够目视检查臂指示器部分800并且识别带盒30的打印信息。将在下面参考图2、图13、图14、图18、图19和图28解释通过目视检查臂指示器部分800而识别打印信息的方法和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带盒30被如此配置,使得带式打印机1能够基于臂探测部分200的探测样式(臂探测开关210的打开和关闭状态的组合)而根据预定规则探测不同的带类型要素。在下面的表格1到表格3示出根据本实施例能够被臂探测开关210A到210E探测到的带类型要素。
<表格1>
带宽度 | SW1 | SW2 | SW5 |
3.5mm | 1 | 1 | 0 |
6mm | 0 | 0 | 0 |
9mm | 0 | 1 | 0 |
12mm | 1 | 0 | 0 |
18mm | 0 | 0 | 1 |
24mm | 0 | 1 | 1 |
36mm | 1 | 0 | 1 |
<表格2>
打印模式 | SW3 |
接收器式(正像打印模式) | 1 |
层叠式(镜像打印模式) | 0 |
<表格3>
颜色表格选择 | SW4 |
第一颜色表格 | 0 |
第二颜色表格 | 1 |
如在表格1中所示,参考图28所示的第一识别表格510,基于开关SW1(臂探测开关210A)、SW2(臂探测开关210B)和SW5(臂探测开关210E)的打开和关闭状态的组合,在主要处理中的步骤S3处识别打印信息的带宽度(参考图27)。换言之,带式打印机1被如此配置,使得带式打印机1能够仅仅基于开关SW1、SW2和SW5的打开和关闭状态识别带宽度,而与其它开关SW3和SW4的以及后探测部分300(后探测开关310A到310E)的打开或者关闭状态无关。因此,人员能够简单地通过目视检查臂指示器部分800中对应于开关SW1、SW2和SW5的指示器800A、800B和800E而识别带盒30的带宽度。
更加具体地,根据预定规则将指示带盒30的带宽度的指示器800A、800B和800E布置在臂指示器部分800上。如在图13、图14、图18和图19中所示,指示器800A到800E在臂指示器部分800中沿着竖直方向被布置在三行中。更加具体地,如按照沿着带供给方向从下游侧的次序看到的,指示器800A和800C在上行中,指示器800B和800D在中间行中,并且指示器800E在下行中。在这些指示器之中,指示器800A、800B和800E是分别在上行、中间行和下行中设置到沿带供给方向的最下游侧的指示器。换言之,指示器800A、800B和800E在每一行中分别到开口77最近。
在所有的指示器800A到800E中,指示器800E到开口77最远。如在表格1中所示,如果带宽度等于或者大于预定宽度(18mm),则开关SW5处于打开状态,并且因而指示器800E不是开关孔。换言之,指示器800E被形成为按压部分802。在另一方面,如果带宽度小于预定宽度(18mm),则开关SW5处于关闭状态。换言之,指示器800E被形成为避让孔803。因此,简单地通过目视检查避让孔803是否被设于臂前表面35的下边缘处,人员便能够识别指示器800E是按压部分802还是避让孔803,即,开关SW5是处于打开状态还是处于关闭状态。
换句话说,通过检查避让孔803存在与否,人员可以识别带宽度是等于还是大于预定带宽度(18mm)。除此之外,如果人员预先知道在其中设置指示器800A和800B的相应行的总体高度位置,则简单地通过目视检查在臂前表面35的开口77附近是否形成开关孔,人员使能够识别指示器800A和800B中的每一个是非按压部分801还是按压部分802,(即,开关SW1和开关SW2中的每一个是处于打开状态还是处于关闭状态)。
如在表格1中所示,与带宽度是等于还是大于预定宽度或者小于预定宽度无关地,能够通过非按压部分801和按压部分802相对于指示器800A和800B的组合识别在带宽度的相对尺寸之间的关系。
具体地,如果指示器800A和800B都是并不具有孔的按压部分802,即,开关SW1和开关SW2都将在打开状态中,则这指示在所有的带宽度中的最小带宽度(在表格1所示实例中,3.5mm)。如果指示器800A和800B都是非按压部分801(即,开关SW1和开关SW2都将处于关闭状态中),则在两种带宽度范围(等于或者大于预定宽度和小于预定宽度)内,这指示的带宽度(在表格1的实例中,6mm或者18mm)大于由都是按压部分802的指示器800A和800B指示的带宽度。
如果指示器800A是非按压部分801并且指示器800B是按压部分802(即,开关SW1将处于关闭状态中并且开关SW2将处于打开状态中),则在两种带宽度范围(等于或者大于预定宽度和小于预定宽度)内,这指示的带宽度(在表格1的实例中,9mm或者24mm)大于由都是非按压部分801的指示器800A和800B指示的带宽度。如果指示器800A是按压部分802并且指示器800B是非按压部分801(即,开关SW1将在打开状态中并且开关SW2将在关闭状态中),则这指示的带宽度大于由作为非按压部分801的指示器800A和作为按压部分802的指示器800B指示的带宽度。换言之,这指示在两种带宽度范围(等于或者大于预定宽度和小于预定宽度)内的最大带宽度(在表格1的实例中,12mm或者36mm)。
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一识别表格510并不包括其中当带盒30的带宽度等于或者大于18mm时在臂指示器部分800中的指示器800A和800B都是按压部分802的布置样式。因此,作为指示等于或者大于18mm的任何带宽度的指示器800A和800B的组合,其中指示器800A和800B都是按压部分802的布置样式也能够被包括在第一识别表格510中。例如,作为指示在12mm带宽度和18mm带宽度之间的带宽度(例如15mm)的布置样式,布置样式可以被如此设定,使得指示器800A和800B都是按压部分802。
如上所述,因为臂指示器部分800是根据预定规则配置的,所以人员能够通过目视检查指示器800E而容易地确定带宽度是等于还是大于预定宽度或者小于预定宽度。而且,人员能够通过目视检查指示器800A和800B而容易更加明确地的识别带宽度。
基于带式打印机1能够使用大宽度带盒30和小宽度带盒30的假设解释了上述实例。在带式打印机1是仅仅使用小宽度带盒30的专用装置的情形中,与大宽度带盒30的延伸部分832相对的开关SW5(臂探测开关210E)可以是不必要的。因此,在仅仅使用小宽度带盒30的专用装置带式打印机1中,可以基于开关SW1和SW2的打开和关闭状态识别带宽度。
同时,仅仅在专用装置带式打印机1中使用的小宽度带盒30可以不需要避让孔803。在这种情形中,人员可以通过目视检查在开口77附近的两个指示器(即,指示器800A和800B)而识别小宽度带盒30的带宽度。换言之,为了通过目视检查而识别带盒30的带宽度,臂指示器部分800可以在开口77的附近包括至少两个指示器。
如在表格2中所示,参考图28所示的第一识别表格510基于开关SW3(臂探测开关210C)的打开或者关闭状态在主要处理中的步骤S3处识别出打印信息的打印模式(参考图27)。换言之,带式打印机1被如此配置,使得带式打印机1能够仅仅基于开关SW3的打开或者关闭状态识别打印模式,而与其它开关SW1,SW2,SW4和SW5以及后探测部分300(后探测开关310A到310E)的打开或者关闭状态无关。因此,人员还能够简单地通过目视检查臂指示器部分800中的指示器800C而识别带盒30的打印模式。
更加具体地,指示带盒30的打印模式的指示器800C根据预定规则而被设于臂指示器部分800中。如在图13、图14、图18和图19中所示,指示器800C位于臂指示器部分800的上行中沿着带供给方向的最上游侧上。此外,在所有的指示器800A到800E中,指示器800C最靠近闭锁孔820。因此,人员能够简单地通过目视检查开关孔是否形成在靠近闭锁孔820的位置处而识别指示器800C是非按压部分801还是按压部分802(即,开关SW3是处于打开状态还是处于关闭状态)。
如果打印模式是“接收器式”(正像打印),则开关SW3将处于打开状态,如在表格2中所示。因此,指示器800C并不具有开关孔。换言之,指示器800C被形成为按压部分802。在另一方面,如果打印模式是“层叠式”(镜像打印模式),则开关SW3将处于关闭状态,并且指示器800C具有开关孔。换言之,指示器800C被形成为非按压部分801。
因此,人员能够简单地通过目视检查是否靠近闭锁孔820形成开关孔(即,指示器800C)而将打印模式识别为“层叠式”(镜像打印模式)或者“接收器式”(正像打印模式)。如上所述,“接收器式”打印模式(正像打印模式)包括除了镜像打印的所有类型的打印,例如其中来自墨带的墨被转印到作为打印介质的带上的打印类型,和其中热敏带不使用墨带地被彩色显影的打印类型。
如在表格3中所示,参考图28所示的第一识别表格510,基于开关SW4(臂探测开关210D)的打开或者关闭状态,在主要处理中的步骤S3处识别出颜色表格选择(参考图27)。换言之,带式打印机1被如此配置,使得带式打印机1能够仅仅基于开关SW4的打开或者关闭状态选择颜色表格,而与其它开关SW1到SW3和SW5以及后探测部分300(后探测开关310A到310E)的打开或者关闭状态无关。因此,人员还能够简单地通过目视检查臂指示器部分800上的对应于开关SW4的指示器800D而识别哪一个颜色表格将被使用。
如在表格3中所示,如果第一颜色表格521将被使用,则开关SW4将处于关闭状态中,并且指示器800D是开关孔。换言之,指示器800D被形成为非按压部分801。在另一方面,如果第二颜色表格522将被使用,则开关SW4将处于打开状态,并且指示器800D不是开关孔。换言之,指示器800D被形成为按压部分802。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实施例的主要处理中(参考图27),基于开关SW4的打开或者关闭状态,第一颜色表格521或者第二颜色表格522被选择(步骤S9到步骤S13)。
由开关SW4识别的颜色表格选择可以是用于带式打印机1识别带盒30的颜色信息而必要的信息。然而,对于使得带式打印机1执行正确的打印,颜色信息并不总是有必要的。因此,人员可能不必通过目视检查指示器800D而识别将被使用的颜色表格。在另一方面,通过基于臂探测开关210D的打开或者关闭状态识别颜色表格选择,如上所述,后探测部分300(后探测开关310A到310E)的结构可以被简化,并且还可以增加可探测颜色信息样式的数目。
如上所述,基于每一个臂探测开关210的探测结果,带式打印机1能够根据预定规则识别不同的带类型要素。因此,用于识别在带类型中包括的各个要素的处理可以被简化。
此外,在传统的带式打印机中,多个探测开关的打开和关闭状态的随机组合是与相应的带类型相关联的。因此,如果由探测开关之一作出错误探测,则所有的带类型要素可能被错误地识别。相反,在本实施例中,将基于每一个臂探测开关210的探测结果而识别的带类型要素被预先地设定。结果,如果由臂探测开关210之一作出错误探测,则对应于臂探测开关210的要素可能被错误地识别,但是对应于其它臂探测开关210的要素可以被正确地识别。因此,即使当由臂探测开关210中的一些作出错误探测时,也可以保持在通过带式打印机1识别带类型时的误差最小。
在本实施例中,带式打印机1被如此配置,使得带盒探测装置(臂探测部分200和后探测部分300)每一个均探测不同的带类型要素。因此,如果对于每一个带盒30,带盒30的带类型要素(打印信息和颜色信息)之一是相同的但是其它要素是不同的,则指示相同要素的带盒指示器部分(臂指示器部分800或者后指示器部分900)在每一个带盒30中具有以相同样式布置的孔的组合。而且,在臂指示器部分800中,如果根据预定规则打印信息的一部分是不同的,则仅仅对于对应于那个部分的指示器而言,孔的存在与否是不同的。
例如,图33所示的带盒30是容纳热敏纸带55的热式带盒30(参考图6),热敏纸带55的衬底材料颜色是橙色,字符颜色是黑色,并且带宽度是12mm。如上所述,利用热式带盒30执行正像打印,并且因此打印模式与用于接收器式带盒30(参考图5)的相同。换言之,图33所示的带盒30在打印信息(带宽度:12mm;打印模式:接收器式)方面与图18到图22所示的接收器式小宽度带盒30匹配。
因此,在图33所示的臂指示器部分800中,以与在图19中相同的方式,指示器800A到800C和800E被分别地形成为按压部分802、非按压部分801、按压部分802和避让孔803。然而,在图33所示的带盒30中,指示器800D被形成为非按压部分801从而当带式打印机1识别颜色信息时选择第一颜色表格521。
如果图33所示的带盒30被正确地安装于带盒壳体部分8中,则指示分别地对应于臂探测开关210A到210E的开关SW1到SW5的打开和关闭状态的数值被分别地识别为1、0、1、0和0。因此,在主要处理中的步骤S3处,参考第一识别表格510,打印信息被识别为“带宽度:12mm;正像打印模式(接收器式)”。此外,通过目视检查图33所示的臂指示器部分800,与图19中所示的臂指示器部分800一样,人员能够将打印信息识别为“带宽度:12mm;正像打印(接收器式)”。
图34所示的标签片700是将被贴附到图33所示的带盒30的标签片700的一个实例。因此,第一注释部分701示出关于带宽度的注释“12mm”,关于带颜色的注释“橙色”,和关于打印模式的注释“热式”。第二注释部分702示出关于带宽度的注释“12mm”和关于字符颜色的注释“黑色”。结果,利用在这里描述的标签片700所贴附的带盒30,能够通过目视检查注释部分701和702而识别上述带类型。
另外,图34所示的标签片700的探测设定部分703具有三个孔703A和两个阻挡部分703B,这是与图20所示的标签片700的探测设定部分703相同的布置样式。结果,在这里描述的标签片700所贴附的带盒30上,以与图22相同的方式,探测孔600中的三个均通过孔703A而被暴露从而开关端子322能够被插入或者移除,并且探测孔600中的两个均被阻挡部分703B覆盖从而开关端子322不能被插入。
如果图33所示的带盒30被正确地安装于带盒壳体部分8中,则指示分别地对应于后探测开关310A到310E的开关T1到T5的打开和关闭状态的数值被分别地识别为0、1、0、1和0(参考图26)。因为对应于臂探测开关210D的开关SW4被识别为0,所以参考第一颜色表格521,在主要处理中的步骤S15处带颜色被识别为橙色并且字符颜色被识别为黑色(参考图27)。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的带盒30被如此配置,使得人员能够通过目视检查臂指示器部分800而识别带盒30的打印信息。结果,可以实现以下效果。
在用于带盒的传统的制造方法中,通常的做法是在高度对应于打印带的高度(所谓的壳体尺寸)的盒壳中容纳作为打印介质的带。与之相反,提出这样一种带盒制造方法,其中具有不同带宽度的带被分别地容纳于具有相同高度(相同的壳体尺寸)的盒壳中。利用使用公共壳体尺寸的这种带盒制造方法,可以预期获得以下的益处。
首先,传统上,当从部件制造工厂到组装工厂输送具有对应于不同的带宽度的不同的壳体尺寸的盒壳时,在不同的输送容器中输送盒壳,每一个输送容器被制备用于每一种壳体尺寸。相反,通过使用公共壳体尺寸,当从部件制造工厂到组装工厂输送盒壳时,能够使用公共输送容器。因此,用于盒壳的的输送成本可以被降低。
第二,如果壳体尺寸对于每一种带宽度是不同的,则当产品被从组装工厂运送时,有必要使用不同的包装箱,每一个包装箱被制备用于每一种壳体尺寸。相反,通过使用公共壳体尺寸,当运送产品时能够使用公共包装箱并且还能够使用公共包装格式。因此,还可以降低包装成本。
第三,如果具有相同宽度的墨带被用作具有窄的带宽度的带,则墨带自身的宽度(墨带宽度)是窄的。在这种情形中,墨带可能在打印操作期间受到切割。相反,通过使用能够保持具有足够强度的墨带宽度的公共壳体尺寸,即便带的宽度是窄的,也可以防止墨带在打印操作期间受到切割。
在另一方面,在制造带盒时,如果具有不同带宽度的带被分别地安装于公共尺寸的盒壳中,则具有错误的带宽度的带可以被容纳于盒壳中。例如,工人可能错误地在旨在用于容纳12mm带的盒壳中安装具有6mm或者9mm宽度的带。这是可能发生的,因为能够容纳12mm带的公共尺寸盒壳具有允许容纳宽度小于12mm的带的肋条高度。
此外,如上所述,带盒的打印模式包括所谓的接收器式和层叠式,利用接收器式,直接在打印带上执行正像打印,利用层叠式,在于透明带上执行镜像打印之后,双面胶带被贴附到打印表面。公共尺寸盒壳具有相同的外观,并且因此,在错误打印模式中错误的带可能被安装于盒壳中。例如,当盒壳旨在用于层叠式带盒时,工人可能在盒壳中安装错误的带而组装接收器式带盒。
然而,利用根据本实施例的带盒30,人员能够简单地通过目视检查臂指示器部分800而识别带盒30的打印信息。换言之,工人能够确定应该被安装于盒壳31中的带的带宽度,和旨在用于盒壳31的打印模式。结果,在带盒30的制造过程中,工人能够在确认将被容纳于盒壳31中的内容物时进行工作,并且因此可以减小在带盒30制造中的误差。
此外,当从工厂运送带盒30时,检查员能够通过简单地目视检查臂指示器部分800而确认在盒壳31中容纳的内容物是否是正确的,并且因此能够在带盒30上执行产品检查。更加具体地,检查员能够确认在已制造带盒30的开口77处暴露的带是否匹配能够被从臂指示器部分800识别的打印信息(即,带宽度和打印模式)。
具体地,根据本实施例的臂指示器部分800被设于暴露带的开口77的附近的臂前表面35上。而且,臂前表面35是能够从与在开口77处暴露的带相同的方向(更加具体地,从带盒30的前面)看到的部分。换言之,臂指示器部分800和带位于相邻位置中并且能够被从相同的方向看到,并且因此检查员能够在检验臂指示器部分800时检查带。结果,可以提高在带盒30的产品检查中的工作效率。
另外,臂指示器部分800具有由开关孔的存在或者不存在的组合(即,非按压部分(一个或者多个)801和按压部分(一个或者多个)802的组合)形成的简单结构。因此,可以预先在盒壳31上容易地形成臂指示器部分800。因此,在制造盒壳31时,可能不需要打印将在每一个盒壳31中容纳的内容物,也不需要贴附标签以指示该内容物,并且因此能够以低的成本降低在带盒30的制造中的误差。
在带盒30的制造过程中,与盒壳31中容纳的内容物对应的标签片700被贴附到标签贴附部分68。此时,工人能够首先检查由臂指示器部分800指示的打印信息(带宽度和打印模式),并且然后能够将其注释部分701和702指示与打印信息匹配的内容的标签片700贴附到标签贴附部分68上。因此,当工人贴附标签片700时可以防止误差。
另外,当标签片700被贴附到标签贴附部分68时,后指示器部分900(指示器900A到900E)由探测设定部分703形成,从而非按压部分(一个或者多个)901和按压部分(一个或者多个)902的组合对应于根据盒壳31中容纳的内容物的颜色信息(带颜色和字符颜色)。结果,可以防止其中带盒30的实际颜色信息并不匹配基于后指示器部分900的探测样式的缺陷。
在本实施例中,能够通过贴附标签片700而改变后指示器部分900(指示器900A到900E)的布置样式。因此,在制造盒壳31时,可以在与相应后探测开关310相对的位置处均匀地形成数目与后探测开关310的数目相同的探测孔600。结果,可以进一步地利用公共盒壳31,并且可以降低带盒30制造成本。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在通用带式打印机1中使用从通用带盒形成的层叠式带盒30。因此,能够利用每一种类型的带盒30,例如热式、接收器式和层叠式等使用单一带式打印机1,并且可以不必要为每一种类型使用不同的带式打印机1。此外,通常通过将塑料注入多个组合模具中而形成带盒30。除了包括形成臂指示器部分800的部分的模具,在对应于相同带宽度的带盒30的情形中,能够使用公共模具。因此,可以显著地降低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因为臂指示器部分800被设于盒壳31的臂前表面35上,所以臂指示器部分800沿着竖直方向(即,高度)的长度受到盒壳31的高度限制。因此,当臂指示器部分800具有小的高度时,如果保持臂探测开关210处于关闭状态的开关孔(即,非按压部分801)被沿着竖直方向对齐,则在开关孔之间的距离是小的。在这种情形中,盒壳31的强度可以被降低。因此,当工人或者使用者拿持或者按压带盒30的臂部34时,盒壳31的臂前表面35可被损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根据本实施例的臂指示器部分800中,保持臂探测开关210处于关闭状态的开关孔(即,非按压部分801)未被沿着竖直方向对齐,而是指示器800A到800E每一个均被布置在沿着左右方向的不同位置处。因此,不仅可以如上所述正确地探测带盒30的安装状态,而且还能够增加在臂指示器部分800中的开关孔之间的距离并且因此可以提高盒壳31的强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盒壳31对应于本发明的壳体。热敏纸张带55、打印带57、双面胶带58和薄膜带59中的每一个对应于本发明的带。臂指示器部分800对应于第一指示器部分,并且后指示器部分900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二指示器部分。打印信息对应于带类型的第一要素,并且颜色信息对应于本发明的带类型的第二要素。非按压部分801和901每一个均对应于孔隙,并且按压部分802和902每一个均对应于本发明的非孔隙。臂探测部分200对应于第一探测装置,并且后探测部分300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二探测装置。执行图27所示的主要处理的CPU 401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一识别装置和第二识别装置。ROM 402对应于本发明的表格存储装置。臂探测开关210A到210E对应于多个第一探测开关,并且后探测开关对应于本发明的多个第二探测开关。
本发明的带盒和带式打印机不限于在上述实施例中的那些,并且当然可以作出各种修改和改变,只要它们是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即可。
臂指示器部分800和后指示器部分900的非按压部分(一个或者多个)801和901以及按压部分(一个或者多个)802和902的形状、尺寸、数目和布置样式不限于在上述实施例中表现的实例,而是能够被修改。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臂指示器部分800的非按压部分801是在前视图中具有正方形形状的通孔,并且后指示器部分900的非按压部分901是在前视图中具有圆形形状的通孔。然而,非按压部分801和非按压部分901均可以具有相同形状,或者可以具有其它不同的形状。此外,设于臂指示器部分800中的非按压部分801可以不是通孔,而是可以是在臂前表面35上形成的凹口810,如在图35中所示。凹口810延伸到分离壁90,但是并不到达内壁34C。因此,形成凹口810的部件可以形成孔隙,而不限制带供给路径和墨带供给路径的形成,该孔隙用作开关孔并且还用作指示器,人员能够通过目视进行检查而识别该指示器。
在其中在臂指示器部分800中沿着竖直方向的同一行中紧邻地设置分别与多个臂探测开关210相对的多个非按压部分的情形中,非按压部分可以被沿着水平方向相互连接以形成凹槽811和812,如在图36中所示。另外,如在图37中所示,在臂指示器部分800中,可以形成紧邻的非按压部分被相互连接的凹槽813。利用图37所示的小宽度带盒30,通过连接作为图19所示的小宽度带盒30的非按压部分的两个指示器800A和800D而沿着斜向形成凹槽813。
如上所述,臂指示器部分800的指示器未被沿着竖直方向对齐,并且因此,如果形成连接指示器的多个凹槽811、812和813,则凹槽811、812和813是沿着水平方向(参考图36)或者沿着斜向(参考图37)形成的。凹槽811、812和813还可以被形成为连接到避让孔803或者通孔850。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贴附标签片700并且因此暴露或者覆盖形成在后凹口68C中的探测孔600,能够根据带盒30的带类型改变后指示器部分900(指示器900A到900E)的布置样式,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个实例。例如,如在图38到图41中所示,可以通过将传感器部件750联结到后凹口68C而改变后指示器部分900(指示器900A到900E)的布置样式。
如在图38到图41中所示,在盒壳31的底壳31B的内部中,在形成后凹口68C的后部中并且在与公共部分32相同的高度位置处形成部件联结部分69。部件联结部分69具有平坦表面并且在平面视图中具有对应于后凹口68C的形状的三角形形状。传感器部件750能够被自由地联结到部件联结部分69的平坦表面或者被从那里移除。部件联结部分69包括形成在后凹口68C中并且面对底壳31B的内部的探测孔600,和在探测孔600的前面沿着向上方向凸出的闭锁销69A。闭锁销69A的前端部具有如此形状,其中直径沿着向上方向逐渐地降低从而闭锁销69A能够被容易地插入将在以后描述的圆柱体部件753的轴孔中。
如在图39中所示,传感器部件750具有基本对应于部件联结部分69的、在平面视图中具有三角形形状的基部751,和沿着向上方向从基部751的后边缘延伸的平板手柄部分752。阻挡销754在与探测孔600中的至少一些对应的位置处形成在基部751的下表面上并且沿着向下方向凸出。每一个阻挡销754具有圆柱形形状和基本等于探测孔600的开口宽度的直径。在本实施例中,分别地对应于所有的五个探测孔600,阻挡销754中的四个沿着基部751的后边缘被布置在单一行中,并且其余的阻挡销被定位到在该行中布置的四个阻挡销754的前面。在基部751的前部中,对应于图38所示的闭锁销69A,设置圆柱体部件753。圆柱体部件753具有沿着竖直方向延伸的轴孔,并且轴孔的开口宽度与闭锁销69A的直径基本相同。
当传感器部件750被联结到部件联结部分69时,工人在手指之间拿持手柄部分752并且沿着向下方向移动传感器部件750,从而闭锁销69A被插入圆柱体753的轴孔中并且阻挡销754被装配到相应的探测孔600中。然后,如在图40和图41中所示,圆柱体753在圆柱体753的下端与部件联结部分69接触的位置处与闭锁销69A接合。同时,阻挡销754被固定于相应探测孔600的内侧。
当传感器部件750被以此方式联结到部件联结部分69时,后探测开关310不能被插入阻挡销754已被装配到其中的探测孔600中。结果,阻挡销754已被装配到其中的探测孔600形成按压后探测开关310的按压部分802,并且以与被上述标签片700的阻挡部分703B覆盖的探测孔600类似的方式使得后探测开关310处于打开状态。在另一方面,阻挡销754尚未被装配到其中并且因此被暴露的探测孔600形成非按压部分801,后探测开关310被插入穿过非按压部分801,并且以与通过上述标签片700的孔703A暴露的探测孔600类似的方式使得后探测开关310处于关闭状态中。
在带盒30制造过程中,工人可以将传感器部件750联结到部件联结部分69,部件联结部分69具有以对应于容纳在盒壳31中的内容物的样式布置的阻挡销754。以与在贴附标签片700的情形中类似的方式,通过以此方式暴露和阻挡形成在后凹口68C中的探测孔600,能够根据带盒30的带类型改变后指示器部分900(指示器900A到900E)的布置样式。
Claims (17)
1.一种带盒,包括:
箱状壳体,所述壳体包括顶壁、底壁和侧壁,所述顶壁具有顶表面,所述底壁具有底表面并且与所述顶壁相对,所述侧壁具有特定高度并且沿着所述顶壁和所述底壁的周边形成;
带,所述带安装在所述壳体内;
第一指示器部分,所述第一指示器部分设于所述壳体的所述侧壁中,并且指示所述带的带类型的多个要素中的第一要素;和
第二指示器部分,所述第二指示器部分设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底壁中,并且指示所述带类型的所述多个要素中的第二要素,所述第二要素不同于所述第一要素。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带盒,其中所述第一指示器部分至少指示所述带的宽度作为所述第一要素。
3.根据权利要求2的带盒,其中所述第一指示器部分进一步指示打印模式是正像还是镜像作为所述第一要素。
4.根据权利要求1的带盒,其中所述第二指示器部分指示带颜色和打印颜色作为所述第二要素,所述带颜色是所述带自身的颜色,并且所述打印颜色是将在所述带上形成的颜色。
5.根据权利要求2的带盒,其中所述第二指示器部分指示带颜色和打印颜色作为所述第二要素,所述带颜色是所述带自身的颜色,并且所述打印颜色是将在所述带上形成的颜色。
6.根据权利要求3的带盒,其中所述第二指示器部分指示带颜色和打印颜色作为所述第二要素,所述带颜色是所述带自身的颜色,并且所述打印颜色是将在所述带上形成的颜色。
7.根据权利要求4到6中任一项的带盒,进一步包括:
安装在所述壳体内并且用于在所述带上打印的墨带,
其中所述第二指示器部分指示所述墨带的墨颜色作为所述打印颜色。
8.根据权利要求1到6中任一项的带盒,其中:
根据与安装在所述壳体中的所述带的所述带类型对应的预定样式,在所述第一指示器部分中的多个特定位置中的每一个特定位置处设置孔隙或者非孔隙;并且
根据与安装在所述壳体中的所述带的所述带类型对应的预定样式,在所述第二指示器部分中的多个特定位置中的每一个特定位置处设置孔隙或者非孔隙。
9.根据权利要求8的带盒,其中所述孔隙是形成在所述壳体中的通孔或者凹部。
10.一种带式打印机,包括:
带盒,所述带盒包括:
箱状壳体,所述壳体包括顶壁、底壁和侧壁,所述顶壁具有顶表面,所述底壁具有底表面并且与所述顶壁相对,所述侧壁具有特定高度并且沿着所述顶壁和所述底壁的周边形成;
带,所述带安装在所述壳体内;
第一指示器部分,所述第一指示器部分设于所述壳体的所述侧壁中,并且指示所述带的带类型的多个要素中的第一要素;和
第二指示器部分,所述第二指示器部分设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底壁中,并且指示所述带类型的所述多个要素中的第二要素,所述第二要素不同于所述第一要素,
带盒壳体部分,所述带盒以可移除方式安装在所述带盒壳体部分中;
供给装置,所述供给装置从安装在所述带盒壳体部分中的所述带盒的所述壳体沿着预定供给路径供给所述带;
打印装置,所述打印装置在由所述供给装置供给的所述带上执行打印;
第一探测装置,所述第一探测装置与所述第一指示器部分相对,所述第一指示器部分设于安装在所述带盒壳体部分中的所述带盒的所述壳体的所述侧壁中,并且所述第一探测装置探测第一识别信息,所述第一识别信息是与由所述第一指示器部分指示的所述第一要素有关的信息;
第二探测装置,所述第二探测装置与所述第二指示器部分相对,所述第二指示器部分设于安装在所述带盒壳体部分中的所述带盒的所述壳体的所述底壁中,并且所述第二探测装置探测第二识别信息,所述第二识别信息是与由所述第二指示器部分指示的所述第二要素有关的信息;
第一识别装置,所述第一识别装置基于由所述第一探测装置探测到的所述第一识别信息识别安装在所述壳体中的所述带的所述第一要素;和
第二识别装置,所述第二识别装置基于由所述第二探测装置探测到的所述第二识别信息识别安装在所述壳体中的所述带的所述第二要素。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带式打印机,其中:
所述第一指示器部分至少指示所述带的宽度作为所述第一要素;并且
所述第一识别装置至少识别所述带的宽度作为所述第一要素。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带式打印机,其中:
所述第一指示器部分进一步指示打印模式是正像还是镜像作为所述第一要素;并且
所述第一识别装置进一步识别所述打印模式是正像还是镜像。
13.根据权利要求10的带式打印机,其中:
所述第二指示器部分指示带颜色和打印颜色作为所述第二要素,所述带颜色是所述带自身的颜色,并且所述打印颜色是将在所述带上形成的颜色;并且
所述第二识别装置识别所述带颜色和所述打印颜色作为所述第二要素。
14.根据权利要求11的带式打印机,其中:
所述第二指示器部分指示带颜色和打印颜色作为所述第二要素,所述带颜色是所述带自身的颜色,并且所述打印颜色是将在所述带上形成的颜色;并且
所述第二识别装置识别所述带颜色和所述打印颜色作为所述第二要素。
15.根据权利要求12的带式打印机,其中:
所述第二指示器部分指示带颜色和打印颜色作为所述第二要素,所述带颜色是所述带自身的颜色,并且所述打印颜色是将在所述带上形成的颜色;并且
所述第二识别装置识别所述带颜色和所述打印颜色作为所述第二要素。
16.根据权利要求13到15中任一项的带式打印机,其中:
所述带盒进一步包括安装在所述壳体内并且用于在所述带上打印的墨带;
所述第二指示器部分指示所述墨带的墨颜色作为所述打印颜色;并且
所述第二识别装置识别所述墨颜色作为所述打印颜色。
17.根据权利要求10到15中任一项的带式打印机,进一步包括:
存储第一表格、第二表格和第三表格的表格存储装置,所述第一表格是将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和第一信息相互关联的表格,所述第一信息是与所述第一要素有关的信息,所述第二表格是将所述第二识别信息和第二信息相互关联的表格,所述第二信息是与所述第二要素有关的信息,所述第三表格是将所述第二识别信息和第三信息相互关联的表格,所述第三信息是与所述第二要素有关并且不同于所述第二信息的信息;
其中:
所述第一探测装置包括多个第一探测开关,当所述带盒安装在所述带盒壳体部分中时,所述多个第一探测开关朝向与所述第一探测装置相对的所述第一指示器部分凸出;
所述第二探测装置包括多个第二探测开关,当所述带盒安装在所述带盒壳体部分中时,所述多个第二探测开关朝向与所述第二探测装置相对的所述第二指示器部分凸出;
根据与所述第一要素对应的预定样式,在所述第一指示器部分中在分别与所述多个第一探测开关相对的多个位置中的每一个位置处设置孔隙或者非孔隙;
所述第一识别信息指示所述多个第一探测开关中的哪一个第一探测开关被按压;
根据与所述第二要素对应的预定样式,在所述第二指示器部分中在分别与所述多个第二探测开关相对的多个位置中的每一个位置处设置孔隙或者非孔隙;
所述第二识别信息指示所述多个第二探测开关中的哪一个第二探测开关被按压;
所述第一识别装置基于在所述第一表格中与所述第一识别信息相关联的所述第一信息识别所述第一要素;
在所述第一识别信息指示所述多个第一探测开关中的特定开关被按压的情形下,所述第二识别装置基于在所述第二表格中与所述第二识别信息相关联的所述第二信息识别所述第二要素;并且
在所述第一识别信息指示所述特定开关未被按压的情形下,所述第二识别装置基于在所述第三表格中与所述第二识别信息相关联的所述第三信息识别所述第二要素。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195767.4A CN104015506B (zh) | 2009-03-31 | 2009-12-25 | 带盒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0)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088440 | 2009-03-31 | ||
JP2009-088460 | 2009-03-31 | ||
JP2009-088441 | 2009-03-31 | ||
JP2009-088456 | 2009-03-31 | ||
JP2009088460A JP4962524B2 (ja) | 2009-03-31 | 2009-03-31 | テープ印字装置 |
JP2009088456A JP5229067B2 (ja) | 2009-03-31 | 2009-03-31 | テープ印字装置 |
JP2009088468A JP5233800B2 (ja) | 2008-12-25 | 2009-03-31 | テープカセット |
JP2009088440A JP4962522B2 (ja) | 2008-12-25 | 2009-03-31 | テープカセット |
JP2009088441A JP4962523B2 (ja) | 2009-03-31 | 2009-03-31 | テープカセット |
JP2009-088468 | 2009-03-31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195767.4A Division CN104015506B (zh) | 2009-03-31 | 2009-12-25 | 带盒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850672A true CN101850672A (zh) | 2010-10-06 |
CN101850672B CN101850672B (zh) | 2014-06-18 |
Family
ID=4278443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195767.4A Active CN104015506B (zh) | 2009-03-31 | 2009-12-25 | 带盒 |
CN200910262675.2A Active CN101850672B (zh) | 2009-03-31 | 2009-12-25 | 带盒和带式打印机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195767.4A Active CN104015506B (zh) | 2009-03-31 | 2009-12-25 | 带盒 |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00247206A1 (zh) |
EP (3) | EP3871890B1 (zh) |
KR (2) | KR101774190B1 (zh) |
CN (2) | CN104015506B (zh) |
DE (1) | DE102009059954B4 (zh) |
DK (1) | DK2414165T3 (zh) |
ES (1) | ES2460619T3 (zh) |
PL (1) | PL2414165T3 (zh) |
PT (1) | PT2414165E (zh) |
WO (1) | WO2010113236A1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57287A (zh) * | 2011-10-20 | 2013-04-24 | 江西镭博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带式打印机和打印方法 |
CN104191844A (zh) * | 2014-08-10 | 2014-12-10 | 北京鼎一伟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盒装碳带 |
WO2015027760A1 (zh) | 2013-09-02 | 2015-03-05 |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 一种标签打印装置用色带盒 |
CN106103116A (zh) * | 2014-03-24 | 2016-11-09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带盒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240123744A1 (en) * | 2009-03-31 | 2024-04-18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cassette |
US9550381B2 (en) | 2013-04-15 | 2017-01-24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cassette |
JP6144221B2 (ja) | 2014-03-24 | 2017-06-07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
JP6100721B2 (ja) | 2014-03-24 | 2017-03-22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
JP6374191B2 (ja) | 2014-03-24 | 2018-08-15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
US9956798B2 (en) | 2014-03-24 | 2018-05-01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Tape printing device and tape printing system |
JP6508904B2 (ja) | 2014-09-30 | 2019-05-08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
JP6397719B2 (ja) * | 2014-10-16 | 2018-09-26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
JP6543979B2 (ja) * | 2015-03-18 | 2019-07-17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テープ印刷装置 |
JP6365377B2 (ja) | 2015-03-31 | 2018-08-01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テープカセット |
KR102032486B1 (ko) * | 2015-04-03 | 2019-10-15 | 세이코 엡슨 가부시키가이샤 | 테이프 카트리지 |
USD844699S1 (en) * | 2015-07-17 | 2019-04-02 | Zebra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 Media processing device |
JP6447398B2 (ja) | 2015-07-24 | 2019-01-09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カートリッジつき印刷装置 |
EP3459748B1 (en) | 2016-11-16 | 2021-09-08 | Mangoslab Co., Ltd. | Printer and printer system for printing re-adherable memo paper |
JP6798360B2 (ja) | 2017-03-01 | 2020-12-09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テープ印刷装置 |
JP6790916B2 (ja) * | 2017-03-01 | 2020-11-25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テープ印刷装置 |
JP6852473B2 (ja) | 2017-03-10 | 2021-03-3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テープ印刷装置 |
USD893605S1 (en) * | 2017-07-27 | 2020-08-18 | Aimo Marking Co., Ltd | Label cartridge |
US11117388B2 (en) * | 2017-12-05 | 2021-09-14 |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 Thermal transfer printing device and thermal transfer sheet |
JP7306197B2 (ja) | 2019-09-30 | 2023-07-11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用カセット |
JP7347077B2 (ja) | 2019-09-30 | 2023-09-20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印刷用カセット |
JP7395912B2 (ja) | 2019-09-30 | 2023-12-12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印刷用カセット及び印刷装置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915516A (en) * | 1987-07-24 | 1990-04-10 | Hitachi, Ltd. | Thermal transfer recording apparatus with ink paper cassette |
EP0635375A2 (en) * | 1993-07-23 | 1995-01-25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unit and tape printer |
JP2003285522A (ja) * | 2002-03-27 | 2003-10-07 | Brother Ind Ltd | カセット |
EP1502758A1 (en) * | 1994-05-25 | 2005-02-02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cassette |
CN1835867A (zh) * | 2003-08-12 | 2006-09-20 | 勃来迪环球股份有限公司 | 打印机带盒 |
US20060233582A1 (en) * | 2005-03-30 | 2006-10-19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cassett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2119457A (en) | 1975-10-18 | 1977-10-06 | Sato Tekko Co Ltd | Device for upsetting bar steel or the like |
NL7606690A (nl) * | 1976-06-21 | 1977-12-23 | Philips Nv | Magneetbdndcassetteapparaat. |
US4880325A (en) * | 1980-03-17 | 1989-11-14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nk ribbon cassette including means for identifying the type of ink ribbon contained therein and containing an ink ribbon having end indication means |
FR2554391B1 (fr) * | 1983-11-07 | 1994-05-13 | Canon Kk | Cassette a ruban encreur et appareil d'impression l'utilisant |
JPS60139465A (ja) * | 1983-12-28 | 1985-07-24 | Fuji Xerox Co Ltd | サ−マルヘツド駆動装置 |
DE3439089A1 (de) * | 1984-10-25 | 1986-05-07 | Olympia Werke Ag, 2940 Wilhelmshaven | Farbbandkassette fuer eine schreib- oder aehnliche bueromaschine |
US4892425A (en) * | 1987-01-09 | 1990-01-09 | Hitachi, Ltd. | Thermal transfer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nk sheet cassette therefor |
US4927278A (en) * | 1987-12-29 | 1990-05-22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cassette and tape printer for use therewith |
US4815875A (en) * | 1988-02-01 | 1989-03-28 | Kroy Inc. | Tape-ribbon cartridge and receiver tray with pivoted cover and cam |
JPH0247281A (ja) * | 1988-08-09 | 1990-02-16 | Idemitsu Petrochem Co Ltd | ホスファゼン組成物 |
US5188469A (en) * | 1988-10-14 | 1993-02-23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feed cassette with tape cutter and guide |
JPH0434048Y2 (zh) * | 1988-10-17 | 1992-08-13 | ||
US5203951A (en) * | 1988-10-19 | 1993-04-20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alignment mechanism |
US5193919A (en) * | 1989-11-09 | 1993-03-16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Tape printer |
JP2969884B2 (ja) | 1990-09-26 | 1999-11-02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US5193949A (en) * | 1991-02-22 | 1993-03-16 | Marantette William F | Arrangement for driving a rotary tool |
JP3008541B2 (ja) * | 1991-04-16 | 2000-02-14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プリント方法 |
JP2596263B2 (ja) * | 1991-07-22 | 1997-04-02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テープカセット製造方法及びテープカセット |
US5350243A (en) * | 1992-01-08 | 1994-09-27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cassette |
US5429443A (en) * | 1992-04-06 | 1995-07-04 | Alp Electric Co., Ltd. | Thermal transfer printer with ink ribbon feed controller |
US5595447A (en) * | 1992-10-13 | 1997-01-21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Tape cartridge and printing device having print medium cartridge |
JP2995314B2 (ja) * | 1992-10-15 | 1999-12-27 |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 テープカセットおよび印字装置 |
JP2927146B2 (ja) * | 1993-06-15 | 1999-07-28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テープカセット |
GB9314387D0 (en) * | 1993-07-12 | 1993-08-25 | Esselte Dymo Nv | Printing apparatus |
JPH0768814A (ja) * | 1993-09-06 | 1995-03-14 | Brother Ind Ltd | テープ印字装置 |
JP3378622B2 (ja) * | 1993-09-21 | 2003-02-17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テープ印刷装置 |
AU122157S (en) * | 1993-12-06 | 1994-12-09 | Dymo Nv | A cassette |
US5411339A (en) * | 1993-12-09 | 1995-05-02 | Kroy, Inc. | Portable printer and cartridge therefor |
JPH07175412A (ja) * | 1993-12-17 | 1995-07-14 | Brother Ind Ltd | 反射印字ラベ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US6196740B1 (en) * | 1994-05-25 | 2001-03-06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shaped label printing device |
US6190069B1 (en) * | 1994-05-25 | 2001-02-20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shaped label printing device |
US6042280A (en) * | 1995-05-25 | 2000-03-28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label printing device |
JP3111445B2 (ja) * | 1995-03-29 | 2000-11-20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テープ状ラベル作成装置 |
JP3009827B2 (ja) * | 1994-09-22 | 2000-02-14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熱転写型プリンタ |
US5727888A (en) * | 1995-03-29 | 1998-03-17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Printer and a composite cassette including a tape cassette and a ribbon cassette used in the printer |
US6132120A (en) * | 1995-03-29 | 2000-10-17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shaped label printing device |
US5620268A (en) * | 1995-03-29 | 1997-04-15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Composite cassette including a tape cassette and a ribbon cassette |
US5659441A (en) * | 1995-06-07 | 1997-08-19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Mechanical device enclosure for high performance tape drive |
EP0786351B1 (en) * | 1995-08-10 | 2001-10-31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Cartridge for ink-jet printers and ink-jet printer |
GB9517440D0 (en) * | 1995-08-25 | 1995-10-25 | Esselte Dymo Nv | Printing apparatus |
JPH0985928A (ja) * | 1995-09-25 | 1997-03-31 | Brother Ind Ltd | テープカセット |
US5825724A (en) * | 1995-11-07 | 1998-10-20 | Nikon Corporation | Magneto-optical recording method using laser beam intensity setting based on playback signal |
JP3564848B2 (ja) * | 1996-02-16 | 2004-09-15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テープカセット |
JPH1056604A (ja) * | 1996-08-07 | 1998-02-24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プリンタ内蔵型電子カメラおよび被記録体 |
JPH1110929A (ja) * | 1997-06-25 | 1999-01-19 | Sony Corp | インクリボン、プリンタ装置及びプリント方法 |
GB9808445D0 (en) * | 1998-04-21 | 1998-06-17 | Esselte Nv | Tape printing device |
JP3711427B2 (ja) * | 1997-09-18 | 2005-11-02 |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 テープ印字装置 |
JPH11185441A (ja) * | 1997-12-24 | 1999-07-09 | Aiwa Co Ltd | データストレージ用カセットおよびデータ用記録再生装置 |
US6168328B1 (en) * | 1998-07-01 | 2001-01-02 | Alps Electric Co., Ltd. | Thermal transfer printer with a plurality of cassette holder plates |
JP2000025316A (ja) | 1998-07-15 | 2000-01-25 | Canon Inc | 画像出力装置及びインクカセット |
US6048118A (en) * | 1998-08-07 | 2000-04-11 | Axiohm Transaction Solutions, Inc. | Compact ribbon cassette with integral friction plate |
US6406202B1 (en) * | 1998-11-27 | 2002-06-18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Tape cartridge-holding mechanism and tape print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
JP3543659B2 (ja) * | 1999-01-25 | 2004-07-14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テープカセット |
EP1564005B1 (en) * | 1999-08-06 | 2009-05-27 | Brother Industries, Ltd | Tape supply cartridge |
US6476838B1 (en) * | 1999-09-03 | 2002-11-05 | Oki Data America, Inc. | Method of driving a thermal print head |
US6485206B1 (en) * | 1999-09-14 | 2002-11-26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Cassette and detecting device for installation thereof |
JP2002042441A (ja) * | 2000-05-19 | 2002-02-08 | Tdk Corp |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
JPWO2002032680A1 (ja) * | 2000-10-19 | 2004-02-26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テープカセット及びテープユニット |
USD534203S1 (en) * | 2002-05-15 | 2006-12-26 | Brother Industries, Ltd. | Tape cartridge for tape printing machine |
USD542334S1 (en) * | 2002-05-15 | 2007-05-08 | Brother Industries, Ltd. | Tape cartridge for tape printing machine |
JP3994804B2 (ja) * | 2002-06-25 | 2007-10-24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テープ印字装置及びテープカセット |
JP3700692B2 (ja) * | 2002-09-27 | 2005-09-28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リボンカセット |
GB0230199D0 (en) * | 2002-12-24 | 2003-02-05 | Esselte Nv | Information on consumables |
KR100466180B1 (ko) * | 2003-03-17 | 2005-01-13 | 변영광 | 버튼 개방식 화장품 케이스 |
JP2004345179A (ja) * | 2003-05-21 | 2004-12-09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及びその冷却ファン制御方法 |
US8045288B2 (en) * | 2003-11-11 | 2011-10-25 | Hitachi Maxell, Ltd. | Tape drive with cartridge thickness detecting sensors |
JP4333367B2 (ja) * | 2004-01-06 | 2009-09-16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ロールシートホルダ及びテープ印刷装置 |
JP4001132B2 (ja) * | 2004-07-08 | 2007-10-3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テープ印刷装置 |
CN102152655B (zh) * | 2004-07-30 | 2013-06-19 | 迪默公司 | 标签打印机和标签带盒 |
GB0417795D0 (en) * | 2004-08-10 | 2004-09-15 | Esselte Nv | Cassette locking and ejecting arrangement |
JPWO2006033430A1 (ja) * | 2004-09-24 | 2008-05-15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テープカセット及びテープ印字装置 |
US7841790B2 (en) * | 2004-09-24 | 2010-11-30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printer and tape cassette with IC circuit part |
CN100564046C (zh) * | 2004-09-24 | 2009-12-02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带式打印机 |
CN101060988B (zh) * | 2004-09-24 | 2010-05-26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带盒和带式打印机 |
DE102005007220B4 (de) * | 2005-02-15 | 2007-08-16 | Francotyp-Postalia Gmbh | Verfahren und Anordnung zum Steuern des Druckens eines Thermotransferdruckgeräts |
US7942594B2 (en) * | 2005-02-24 | 2011-05-17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Ribbon cartridge and printing apparatus |
JP2006248059A (ja) * | 2005-03-11 | 2006-09-21 | Brother Ind Ltd | テープ印刷装置、テープ印刷プログラム及びテープカセット |
WO2006099625A2 (en) * | 2005-03-16 | 2006-09-21 | Panduit Corporation | Hand-held thermal transfer printer for labeling |
JP4274144B2 (ja) * | 2005-04-25 | 2009-06-03 |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シートカートリッジ |
US7330201B2 (en) * | 2005-09-28 | 2008-02-12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Thermal printer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same |
JP5017840B2 (ja) * | 2005-10-18 | 2012-09-05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テープ印刷装置 |
WO2007052522A1 (ja) * | 2005-11-04 | 2007-05-10 | Nok Kluber Co., Ltd. | グリース組成物 |
JP4904882B2 (ja) * | 2006-03-29 | 2012-03-28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印字用カセットとレタリングテープ |
JP2008062474A (ja) * | 2006-09-06 | 2008-03-21 | Casio Comput Co Ltd | プリンタ |
US20080226373A1 (en) * | 2007-03-12 | 2008-09-18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i | Lettering tape, tape cassette, tape printer |
JP2008265278A (ja) * | 2007-03-22 | 2008-11-06 | Brother Ind Ltd | ラベル用テープ、ラベル用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ラベル作成装置 |
US8109684B2 (en) * | 2007-06-11 | 2012-02-07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printing system with auxiliary cassette containing auxiliary medium for contacting printed tape |
JP5326950B2 (ja) * | 2009-09-09 | 2013-10-30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テープカセット |
CN106133197B (zh) * | 2014-03-24 | 2019-05-17 | 捷客斯能源株式会社 | 表面保护剂组合物、使用该组合物的电连接结构和该电连接结构的制造方法 |
-
2009
- 2009-12-22 DK DK09798973.5T patent/DK2414165T3/da active
- 2009-12-22 KR KR1020167035204A patent/KR101774190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9-12-22 DE DE102009059954.1A patent/DE102009059954B4/de active Active
- 2009-12-22 US US12/644,413 patent/US20100247206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9-12-22 ES ES09798973.5T patent/ES2460619T3/es active Active
- 2009-12-22 PL PL09798973T patent/PL2414165T3/pl unknown
- 2009-12-22 EP EP21168778.5A patent/EP3871890B1/en active Active
- 2009-12-22 PT PT97989735T patent/PT2414165E/pt unknown
- 2009-12-22 EP EP14156840.2A patent/EP2743089B1/en active Active
- 2009-12-22 KR KR1020117021961A patent/KR20120022727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9-12-22 EP EP09798973.5A patent/EP2414165B1/en active Active
- 2009-12-22 WO PCT/JP2009/007089 patent/WO2010113236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9-12-25 CN CN201410195767.4A patent/CN104015506B/zh active Active
- 2009-12-25 CN CN200910262675.2A patent/CN10185067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915516A (en) * | 1987-07-24 | 1990-04-10 | Hitachi, Ltd. | Thermal transfer recording apparatus with ink paper cassette |
EP0635375A2 (en) * | 1993-07-23 | 1995-01-25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unit and tape printer |
EP1502758A1 (en) * | 1994-05-25 | 2005-02-02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cassette |
JP2003285522A (ja) * | 2002-03-27 | 2003-10-07 | Brother Ind Ltd | カセット |
CN1835867A (zh) * | 2003-08-12 | 2006-09-20 | 勃来迪环球股份有限公司 | 打印机带盒 |
US20060233582A1 (en) * | 2005-03-30 | 2006-10-19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cassette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57287A (zh) * | 2011-10-20 | 2013-04-24 | 江西镭博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带式打印机和打印方法 |
CN103057287B (zh) * | 2011-10-20 | 2017-03-08 | 江西镭博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带式打印机和打印方法 |
WO2015027760A1 (zh) | 2013-09-02 | 2015-03-05 |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 一种标签打印装置用色带盒 |
US9415618B2 (en) | 2013-09-02 | 2016-08-16 |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 Ribbon cassette for label printing device |
CN106103116A (zh) * | 2014-03-24 | 2016-11-09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带盒 |
CN104191844A (zh) * | 2014-08-10 | 2014-12-10 | 北京鼎一伟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盒装碳带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K2414165T3 (da) | 2014-05-05 |
ES2460619T3 (es) | 2014-05-14 |
EP2414165B1 (en) | 2014-04-02 |
CN104015506B (zh) | 2016-10-05 |
US20100247206A1 (en) | 2010-09-30 |
EP2743089A3 (en) | 2015-04-15 |
DE102009059954B4 (de) | 2022-02-10 |
CN101850672B (zh) | 2014-06-18 |
EP2414165A1 (en) | 2012-02-08 |
CN104015506A (zh) | 2014-09-03 |
DE102009059954A1 (de) | 2010-10-07 |
EP3871890B1 (en) | 2024-09-04 |
KR20160148058A (ko) | 2016-12-23 |
KR20120022727A (ko) | 2012-03-12 |
WO2010113236A1 (en) | 2010-10-07 |
EP3871890A1 (en) | 2021-09-01 |
EP2743089A2 (en) | 2014-06-18 |
PL2414165T3 (pl) | 2014-08-29 |
KR101774190B1 (ko) | 2017-09-12 |
PT2414165E (pt) | 2014-04-17 |
EP2743089B1 (en) | 2021-05-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850672B (zh) | 带盒和带式打印机 | |
CN103692782A (zh) | 带盒 | |
CN103862894B (zh) | 带盒 | |
CN101850665B (zh) | 带盒 | |
CN101934647B (zh) | 带盒 | |
CN101758675B (zh) | 带式打印机 | |
EP2370265B1 (en) | Tape cassette and tape printer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