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73574C - 车辆前部构造 - Google Patents

车辆前部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73574C
CN100473574C CNB2005800332311A CN200580033231A CN100473574C CN 100473574 C CN100473574 C CN 100473574C CN B2005800332311 A CNB2005800332311 A CN B2005800332311A CN 200580033231 A CN200580033231 A CN 200580033231A CN 100473574 C CN100473574 C CN 10047357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er
anterior angle
angle parts
vehicle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8003323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31464A (zh
Inventor
木下有司
菅原智博
永泽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no Motors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no Motor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no Motors Ltd filed Critical Hino Motor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314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314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7357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73574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4Door pillars ; windshield pilla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在挡风玻璃(13)的侧缘与侧玻璃(14d)的前缘之间设有沿着所述挡风玻璃(13)的侧缘以及所述侧玻璃(14d)的前缘延伸的前角部件(16)。其特征在于,在车辆的驾驶席上落座的驾驶者所观察的前角部件(16)的宽度B为40~58mm。一边保持前角部件的刚性,一边在几乎不增加前角部件的部件数以及制造工时数的情况下提高从驾驶席对前角部件对面侧的辨认性。

Description

车辆前部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卡车、轿车、客车等的由前柱及门框架构成的前角部件、前柱构成的前角部件的构造。
背景技术
在小型卡车参与的死亡事故中,小型卡车在路口右拐时与横穿路口的步行者发生冲撞的事故最多。具体来说,根据2000年的小型卡车参与的死亡事故统计数据,作为事故的对象,如图5所示,步行者占465人中的98人,为最多,自行车驾驶者占465人中的96人,为第二多。而且当事故对象为步行者和自行车驾驶者时,以步行者和自行车驾驶者的行动来说,如图6所示,正在横穿路口的占194人中的99人(步行者:45人,自行车驾驶者:54人)为最多。进而,当事故对象为正在横穿路口的步行者的情况下,以小型卡车的行动来说,如图7所示,在路口右拐时占45人中的25人,为最多。这样地小型卡车在路口右拐时与横穿路口的步行者发生冲撞的事故多的一个原因,可列举如图8所示的例子,当小型卡车1要右拐而进入路口5时,小型卡车1的驾驶者2的注意力被直行的对面车辆吸引而没注意到右拐侧的横穿人行道3的步行者8,当直行的对面车辆消失而小型卡车1开始右拐后才观察到右拐侧的横断人行道3上,因此,步行者8被驾驶席侧的前角部件6隐藏而难以辨认。尤其是为了提高车辆1的刚性而加粗了前角部件6的车辆1,步行者8被驾驶席侧的前角部件6隐藏的比例更大。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在公开了形成有窗户等的前柱(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的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由金属材料形成的外框部,和由合成树脂等透明材料形成的中央窗部构成的车辆的前柱。所述车辆的前柱可以减少从驾驶席观察时的死角,可以谋求扩大驾驶室的可见区,因此可提高安全性。
另外,上述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这样的汽车,即,在汽车的前柱上设置窗户,在所述窗户上固定透明板。在前柱上设置了窗户的汽车,当右拐或左拐时可以透过前柱的窗户抢先确认步行者,可将交通事故防患于未然。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63-142276号公报(权利要求1、说明书第2页第15行~第16行、说明书第3页第17行~第19行、图1)
专利文献2:日本实用新案登录第3039981号公报(权利要求1、第[0005]段、图2)
发明内容
但是,上述现有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车辆的前柱、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在前柱上安装窗户的汽车,要确保前柱的刚性、对前柱的窗部的模糊加以考虑、而且部件数量和制造工时增大等必须克服的技术课题很多,难以实现。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前部构造,其可以一边保持前角部件的刚性,一边在几乎不增加前柱的部件数量和制造工时数的情况下提高从驾驶席观察的前角部件的对面侧的辨认性。
本发明的一方面涉及的发明,如图1~图3所示,涉及车辆前部构造的改良,所述车辆前部构造在挡风玻璃13的侧缘与侧玻璃14d的前缘之间设有沿着所述挡风玻璃13的侧缘以及所述侧玻璃14d的前缘延伸的前角部件16。
其特征在于,在车辆10的驾驶席上落座的驾驶者12所观察的前角部件16的宽度为40~58mm。
在所述第一方面记载的车辆前部构造中,例如当为了右拐而确认暂时停止在路口的车辆10的右斜前方的车外是否存在对象物18时,所述车辆10的驾驶者12将双眼12a、12b的焦点在比较远的上述对象物18上对合。为此,因双眼12a、12b的视差而造成存在于驾驶者12近处的宽度较窄的前角部件16看着模糊,因而,在前角部件16的对面侧的对象物18不会被前角部件16遮住,驾驶者12可以看到从车辆10的前方向右侧方连续的可见区。
本发明第二方面涉及的发明是第一方面涉及的发明,进而如图1~图3所示,其特征是,所述前角部件16具有这样的宽度,即,使得在车辆10的驾驶席上落座的驾驶者12以双眼12a、12b观察前角部件16的方向时,存在于所述驾驶者12朝着所述前角部件16的视线上并且从所述驾驶者12的瞳孔12c、12d至少离开5米的车外的对象物18不被所述前角部件16遮挡而可以辨认。
在所述第二方面记载的车辆前部构造中,例如在有相向行车线的最窄道路的路口,即对面通行的单侧一条行车线道路的路口进行右拐时,从车辆10的驾驶者12的瞳孔12c、12d到路口道路的右斜前方的车外的对象物18的距离为5米以上,因此驾驶者12不会被前角部件16遮住而可以辨认上述对象物18。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在车辆的驾驶席上落座的驾驶者所观察的前角部件的宽度为40~58mm,所以,例如当车辆的驾驶者为了右拐而将双眼的焦点在右斜前方的车外的对象物上对合时,因双眼的视差而造成近处的宽度较窄的前角部件看起来模糊化,在前角部件的对面侧的对象物不会被前角部件遮住,驾驶者可以看到从车辆的前方向右侧方连续的可见区。其结果,车辆驾驶者不必为了辨认前角部件的对面侧而左右移动上身,只要移动头部正视前角部件的方向就可以可靠辨认车外的对象物。由此可以减轻驾驶者的疲劳。
另外如果前角部件具有这样的宽度,即,使得在车辆的驾驶席上落座的驾驶者以双眼观察前角部件时,存在于驾驶者朝着前角部件的视线上并且从驾驶者的瞳孔至少离开5米的车外的对象物不被前角部件遮挡而可以辨认的话,在有相向行车线的最窄道路的路口,即对面通行的单侧一条行车线道路的路口右拐时,驾驶者不会被前角部件遮住而可以辨认上述对象物。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卡车的前角部件和驾驶者的双眼与车外的对象物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所述卡车在路口右拐时的状况的俯视图。
图3是图4的A-A线截面图。
图4是包括前角部件的卡车的主要部分轴测图。
图5是表示2000年的小型卡车参与的死亡事故的事故对象的种类及每个种类的死者数的图。
图6是表示图5的事故对象为步行者及自行车驾驶者的情况下的步行者及自行车驾驶者的行动的种类及每个种类的步行者等的死者数的图。
图7是表示图6的事故对象为横过路口时的步行者的情况下的小型卡车的行动种类及每个种类的步行者死者数的图。
图8是表示小型卡车在路口右拐时的状况的俯视图。
符号说明
10 卡车(车辆)
12 驾驶者
12a、12b 眼
12c、12d 瞳孔孔
13 挡风玻璃
14d 侧玻璃
16 前角部件
18 步行者(车外的对象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用来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
如图2~图4所示,在卡车10的驾驶室11的右侧设置驾驶者12落座的驾驶席,驾驶室11的前面的前开口部11a被透明的挡风玻璃13关闭。另外在驾驶室11的驾驶席侧的侧面设置驾驶者12乘降用的侧开口部11b,所述侧开口部11b被侧门14可以开放地关闭(图3和图4)。侧门14具有:门本体14a、设于该门本体14a的上面用来形成门窗14b的大致倒U字形的门框架14c、可开放地将门窗14b关闭的透明的侧玻璃14d。在挡风玻璃13的右侧缘和侧玻璃14d的前缘之间设有沿着挡风玻璃13的右侧缘以及侧玻璃14d的前缘延伸的前角部件16(图1和图3)。前角部件16在该实施方式中由前柱17和门框架14C和玻璃架14e和玻璃封条(ガラスラン)14f构成,落座在卡车10的驾驶席上的驾驶者12观察到的前角部件16的宽度B为40~58mm。另外,前角部件16具有这样的宽度B(图3),即,使得落座在驾驶席上的驾驶者12以双眼12a、12b观察前角部件16的方向时,存在于朝向前角部件16的驾驶者12的视线上并且从驾驶者12的瞳孔12c、12d至少离开5米的车外的对象物18(图1和图2)不被前角部件16遮挡而可以辨认。在该实施方式中,车外的对象物18是与卡车10行驶着的行驶道路19交叉的交叉道路21中的两条道路19、21的路22的从卡车10的驾驶者看到的右侧的横穿横断人行道21a的步行者(图1和图2)。车外的对象物也可以是横过横断人行道的自行车或者其它。另外,门框架14c通过将门内板14g和门外板14h接合而形成(图3)。进而,上述玻璃框架14e被插装在门框架14c上,玻璃封条14f为了将侧玻璃14d保持并对其导向而安装在玻璃框架14e上。
之所以使落座在驾驶席上的驾驶者12观察时的前角部件16的宽度处于40~58mm的范围,是因为如果不足40mm的话前角部件16就无法确保需要的规定的刚性。而且,将随机抽选的100名18岁以上的日本女性按照身高小的顺序排成一列,前五名日本女性的双眼的瞳孔间隔D为58mm(以下,将所述日本女性称为具有JF5%~58mm的瞳孔间隔的18岁以上的日本女性)。因此,前角部件16的宽度为58mm以下的话,即使是具有比较窄的双眼12a、12b的瞳孔间隔D的上述JF5%~58mm的驾驶者12,当看到从其瞳孔12c、12d离开规定距离的步行者18时步行者18也不会被前角部件16遮挡而可以辨认。由此,前角部件16的宽度为58mm以下的话,18岁以上的大部分的女性和可以说18岁以上的全部男性都可以辨认前角部件16的对面侧的步行者18等的对象物。另外,之所以将驾驶者12的瞳孔12c、12d与步行者18的距离L1(图1)规定为至少5米,是因为,卡车10在有相向行车线的最窄道路的路口22,即对面通行的单侧一条行车线道路的路口22从行驶道路19向交叉道路21右拐时(图2),从该卡车10的驾驶者12的瞳孔12c、12d到横穿交叉道路21右侧的横断人行道21a的步行者18为止的距离约为5米以上(图1和图2)。
进而,落座在驾驶席上的驾驶者12观察时的前角部件16的宽度优选限定为40~47mm的范围。该宽度不足40mm时前角部件16不能确保需要的规定的刚性,而且为47mm的话,即使具有JF5%~58mm的瞳孔间隔的18岁以上的日本女性,即具有比较窄的双眼12a、12b的瞳孔间隔D的驾驶者12,在观察从其瞳孔12c、12d至少离开5米的步行者18时该步行者18也不会被前角部件16遮挡而可以辨认,可以说全部18岁以上的驾驶者都可以辨认前角部件16对面侧的从驾驶者12的瞳孔12c、12d离开至少5米的步行者18等的对象物。另外,这是驾驶者12的瞳孔12c、12d和前角部件16的距离L2(图1)与大的卡车10等的关系,在轿车的情况下,上述距离L2比卡车10的短,所以即使具有比上述JF5%~58mm的瞳孔间隔窄的瞳孔间隔D的驾驶者12,也不会被前角部件16遮挡而可以用双眼12a、12b辨认从瞳孔12c、12d至少离开5米的步行者18。而且,落座在卡车10的驾驶席上的驾驶者12观察到的前角部件16的宽度,指的是:驾驶者12正视前角部件16(图1)、在包括驾驶者12的双眼12a、12b的瞳孔12c、12d的连线的大致水平面上将上述前角部件16切断(图3)、进而在大致水平面内从驾驶者12的双眼12a、12b的瞳孔12c、12d的连线的中点向前角部件16引出与该线正交的垂线S(视线方向、图1)时,由与该垂线平行的两根平行线S1和S2(图3)将前角部件16夹住,这两根平行线的间隔B(图3)。
前柱17通过将柱内板31的两侧缘与柱外板32的两侧缘分别接合而形成为例如大致沿着垂直方向延伸的筒状(图3)。由此使前柱17的横截面形成为封闭截面。柱内板31具有:沿着在车辆10的驾驶席落座的驾驶员12的视线方向设置的柱内本体31a、在柱内本体31a的前缘与所述柱内本体31a形成为一体的第一前凸缘31b、在柱内本体31a的后缘与所述柱内本体31a形成为一体的第一后凸缘31c。第一前凸缘31b在从挡风玻璃13的内面隔开规定间隙的驾驶室11内方与上述挡风玻璃13的内面大致平行并朝与门框架14c接近的方向延伸设置。另外,第一后凸缘31c在从门框架14c的内面隔开规定间隔的驾驶室11内方、与门框架14c的内面大致平行并朝后方延伸设置。
另一方面,柱外板32具有:与门框架14c的前面大致相向设置着的柱外本体32a、在柱外本体32a的前缘与所述柱外本体32a形成为一体的第二前凸缘32b、在柱外本体32a的后缘与所述柱外本体32a形成为一体的第二后凸缘32c(图3)。第二前凸缘32b,在从挡风玻璃13的内面隔开规定间隙的驾驶室11内方、在与上述挡风玻璃13的内面大致平行而且从门框架14c离开的方向上延伸设置。另外,第二后凸缘32c,在从门框架14c的内面隔开规定间隔的驾驶室11内方、与门框架14c的内面大致平行而且向后方延伸设置。在柱外板32的第二前凸缘32b的端缘设置朝挡风玻璃13的内面突出的折返部32d。
通过第一前凸缘31b的柱外面与第二前凸缘32b的柱内面的接合而形成前重合部33,通过第一后凸缘31c的柱内面与第二后凸缘32c的柱内面的接合而形成后重合部34(图3)。换言之,前重合部33将柱内板31以及柱外板32折曲,使得第一前凸缘31b的端面与第二前凸缘32b的端面相互朝相反方向,在该状态下通过接合而形成这些凸缘31b、32b,后重合部34,将柱内板31以及柱外板32折曲,使得第一后凸缘31c的端面与第二后凸缘32c的端面朝相互相同的方向,在该状态下通过接合而形成这些凸缘31c、32c。优选为通过激光焊接法进行前重合部33的接合,优选为通过点焊法进行后重合部34的接合。在前重合部33和挡风玻璃13的内面的间隙中填充玻璃用粘接剂36,借助所述粘接剂36将挡风玻璃13的侧缘安装到前柱17上。进而,在后重合部34上安装将前柱17和门框架14c的间隙塞住的压缝条37。图3的附图标记38表示用来提高挡风玻璃13周缘的美观性而嵌装在所述玻璃13的周缘上的模件(モ—ル)。
对这样构成的卡车10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卡车10在对面通行的单侧一条行车线道路上行驶,在路口22右拐时,在路口22停止等待,直至在行车道路19的对方行车线上直行的对方车辆通过为止。对面车辆通过之后,观察与卡车10的行驶道路19交叉的交叉道路21的右侧的横断人行道21a上,确认是否有正在横穿的步行者18。此时,卡车10的驾驶者12将双眼12a、12b的焦点在比较远的交叉道路21的横断人行道21a上对合,所以,因双眼12a、12b的视差而造成近处的宽度较窄的前角部件16看着模糊化。即,交叉道路21的横断人行道21a上的步行者18不在驾驶者12的双眼死角区域(图1),而位于驾驶者的双眼可辨认区域和右眼死角区域和左眼死角区域,因此,因双眼12a、12b的视差而造成近处的宽度较窄的前角部件16看着模糊。结果,前角部件16的对面侧的横断人行道21a上不会被前角部件16遮住,驾驶者12可以看到从卡车10的前方向右侧方连续的可见区。因此,卡车10的驾驶者12不必为了辨认前角部件16的对面侧而左右移动上身,只要移动头部正视前角部件16的方向就可以可靠辨认横断人行道21a上的步行者18,由此可以减轻驾驶者12的疲劳。另外,如果驾驶者12判断横断人行道21a上没有步行者18的话,则迅速在路口22右拐。另外由于驾驶者12观察时的前角部件16的宽度窄,所以扩大了挡风玻璃13的两侧部。扩大了的挡风玻璃13的两侧部可以由雨刷进行擦拭,而且可以用除霜器可靠地去除模糊。结果,可以进一步提高驾驶者12通过挡风玻璃对前方以及斜前方的辨认性。
在该实施方式中,作为车辆列举了卡车,然而也可以是轿车或客车。
另外,该实施方式中,驾驶席侧的前角部件由前柱、门框架、玻璃框架和玻璃封条构成,然而,在驾驶席侧没有侧门的卡车、在侧门的前方具有固定在驾驶室上的三角窗的卡车等的情况下,也可以仅由前柱构成前角部件。
工业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车辆前部构造,通过使前柱变窄而可以提高从驾驶席对前角部件的对面侧的辨认性、减轻驾驶者的疲劳。

Claims (2)

1.一种车辆前部构造,所述车辆前部构造在挡风玻璃(13)的侧缘与侧玻璃(14d)的前缘之间设有沿着所述挡风玻璃(13)的侧缘以及所述侧玻璃(14d)的前缘延伸的前角部件(16);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车辆(10)的驾驶席上落座的驾驶者(12)所观察的所述前角部件(16)的宽度为40~58m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角部件(16)具有这样的宽度,即,使得在车辆(10)的驾驶席上落座的驾驶者(12)以双眼(12a、12b)观察前角部件(16)的方向时,存在于所述驾驶者(12)朝着所述前角部件(16)的视线上并且从所述驾驶者(12)的瞳孔(12c、12d)至少离开5米的车外的对象物(18)不被所述前角部件(16)遮挡而可以辨认。
CNB2005800332311A 2004-09-30 2005-09-12 车辆前部构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357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86980/2004 2004-09-30
JP2004286980A JP4721683B2 (ja) 2004-09-30 2004-09-30 車両の前部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31464A CN101031464A (zh) 2007-09-05
CN100473574C true CN100473574C (zh) 2009-04-01

Family

ID=361425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80033231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3574C (zh) 2004-09-30 2005-09-12 车辆前部构造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4721683B2 (zh)
CN (1) CN100473574C (zh)
WO (1) WO200603843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7013956A1 (de) 2006-06-27 2008-01-24 Hino Motors, Ltd., Hino Vorderstruktur eines Fahrzeugs
JP2008006835A (ja) * 2006-06-27 2008-01-17 Hino Motors Ltd 車両の前部構造
JP4836689B2 (ja) * 2006-06-27 2011-12-14 日野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前部構造
JP6477286B2 (ja) 2015-06-22 2019-03-0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ピラー構造
CN105539595B (zh) * 2015-12-31 2018-04-06 常飞鹏 可旋转折叠的无盲区汽车a柱装置
JP6897222B2 (ja) 2017-03-27 2021-06-3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フロントピラー構造
JP6662338B2 (ja) 2017-03-27 2020-03-1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ピラー構造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35106A (zh) * 1998-05-08 1999-11-17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身上部的冲击能量吸收结构和冲击能量吸收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88718A (ja) * 1983-04-11 1984-10-26 Seiko Epson Corp キ−スキヤン入力方式マイクロコンピユ−タ
JPS59188718U (ja) * 1983-06-01 1984-12-1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フロントピラ−部構造
JPS6187175A (ja) * 1984-06-11 1986-05-02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S6187175U (zh) * 1984-11-13 1986-06-07
JPS61132165A (ja) * 1984-11-29 1986-06-19 Dowa:Kk 通電加工食品の製造方法
JPS61132165U (zh) * 1985-02-07 1986-08-18
JPH0610263B2 (ja) * 1986-02-25 1994-02-09 関西ペイント株式会社 ポリシロキサン系マクロモノマ−
JP3183422B2 (ja) * 1992-07-15 2001-07-09 日本軽金属株式会社 継手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671364A (ja) * 1992-08-26 1994-03-15 Nippon Light Metal Co Ltd 構造部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580501Y2 (ja) * 1992-08-28 1998-09-10 日本軽金属株式会社 自動車車体のスペースフレーム用構造部材
JPH0752822A (ja) * 1993-08-10 1995-02-28 Nissan Motor Co Ltd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JPH08332974A (ja) * 1995-06-07 1996-12-17 Kobe Steel Ltd 車体装架フレームの製造方法
JP4147797B2 (ja) * 2002-03-26 2008-09-10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フロントピラー構造
JP4244558B2 (ja) * 2002-03-26 2009-03-25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フロントピラー構造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35106A (zh) * 1998-05-08 1999-11-17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身上部的冲击能量吸收结构和冲击能量吸收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6096270A (ja) 2006-04-13
JP4721683B2 (ja) 2011-07-13
CN101031464A (zh) 2007-09-05
WO2006038431A1 (ja) 2006-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73574C (zh) 车辆前部构造
JP4854513B2 (ja) 車両用前部構造
EP2546103B1 (en) Device for visually confirming forward direction
US7954886B2 (en) Front structure of vehicle
CN101233041B (zh) 车辆前部构造
US2279751A (en) Rear view mirror
JP4854222B2 (ja) 車両の前部構造
JP4854232B2 (ja) 車両の前部構造
EP3659849B1 (en) Passenger compartment structure
US10953801B2 (en) Mirror assembly
CN203995572U (zh) 一种前挡风玻璃及具有该挡风玻璃的汽车
DE102020007643A1 (de) Verfahren zur Erfassung und Anzeige eines benachbarten zweiten Fahrzeugs durch ein erstes Fahrzeug
WO2006134832A1 (ja) 車両の前部構造
CN110466617A (zh) 一种汽车顶棚与车体之间的连接柱
US20070126256A1 (en) Automobile sun visor and attachment for use with an automobile sun visor
JPWO2002100671A1 (ja) フロントピラーによる視界死角軽減のためのフロントガラスの固定構造
EP1128985B1 (en) Vehicle provided with a rear-view mirror
CN210337752U (zh) 一种汽车a柱盲区视镜
KR101983212B1 (ko) 주차라인
WO2007045441A1 (de) Fahrzeugscheibe aus kunststoff mit blickwinkel-umlenkung
CN2363294Y (zh) 一种夜行车镜片
KR890006993Y1 (ko) 자동차용 창유리
CN111605623A (zh) 一种汽车a柱总成及汽车
JPH03125644A (ja) 改良型ドアミラー
CN1569520A (zh) U形球面车内后视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401

Termination date: 20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