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14446C - 片材输送装置以及片材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片材输送装置以及片材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14446C
CN100414446C CNB2005100509559A CN200510050955A CN100414446C CN 100414446 C CN100414446 C CN 100414446C CN B2005100509559 A CNB2005100509559 A CN B2005100509559A CN 200510050955 A CN200510050955 A CN 200510050955A CN 100414446 C CN100414446 C CN 10041444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material
mentioned
original copy
test section
detection 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05095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61486A (zh
Inventor
泽中启
杉田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6614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614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1444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14446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0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originals
    • G03G15/607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originals for detecting size, presence or position of original

Abstract

本发明具有:片材装载托盘、输送部件、第一片材检测部、第二片材检测部以及控制部,片材装载托盘装载片材;输送部件输送被装载在上述片材装载托盘上的片材;第一片材检测部检测上述片材装载托盘上是否有片材;第二片材检测部被设置在片材输送方向上比第一片材检测部更上游侧,检测上述片材装载托盘上是否有片材;控制部根据上述第一片材检测部和上述第二片材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对通过上述输送部件进行的片材的输送动作进行控制。在上述第一检测部处于检测片材的状态,上述第二检测部处于不检测片材的状态时,上述控制部控制上述输送部件不进行片材的输送动作。

Description

片材输送装置以及片材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送片材的片材输送装置以及对片材进行处理的片材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数字复印机或传真机等的图象形成装置中具有读取原稿的图象读取装置。在图象读取中,为了读取原稿的图象信息,具有作为片材输送装置的自动原稿传送装置(ADF:Auto Document Feeder,以下称为ADF),该装置的构成是将作为片材的原稿自动向原稿台玻璃上的读取位置输送(参照特开平9-188420号公报)。
现有的图象读取装置具有ADF读取模式和书籍读取模式两种读取模式,ADF读取模式是通过停止的光学系统读取被设置在原稿台玻璃的上方的ADF传送来的原稿图象,书籍读取模式是将原稿装载在原稿台玻璃上、移动光学系统进行读取。
ADF具有检测原稿托盘上是否有原稿的原稿有无检测传感器。因此,使用者将原稿设置在原稿托盘上后,原稿有无检测传感器检测出原稿被设置在原稿托盘上。
另外,ADF具有检测装载在原稿托盘上的原稿(片材)长度的原稿长度检测传感器。该原稿长度检测传感器由两个第一原稿长度传感器、两个第二原稿长度传感器构成。第一原稿长度传感器和第二原稿长度传感器与原稿有无检测传感器一样是透过式传感器。因此,将原稿设置在原稿托盘1上后,第一原稿长度传感器和第二原稿长度传感器通过原稿(片材)的负荷移动,分别将第一原稿长度传感器和第二原稿长度传感器遮光。
在此,在只有第一原稿长度传感器遮光的状态下,与通过宽度限制板进行检测的宽度检测装置连动、识别A4·A5·B5·LTR·EXE等小尺寸的原稿。另外,在第一原稿长度传感器和第二原稿长度传感器遮光的状态下,与宽度检测装置连动识别A3·B4·LGL·LDR等大尺寸的原稿。
另外,如果装载在原稿托盘上的原稿输送完毕,则设置在ADF上的各传感器标志从原稿检测位置通过无图示的弹性部件返回到规定的位置。并且,原稿有无传感器成为检测关(OFF)的状态后,装置则识别原稿托盘上没有原稿。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ADF的构成中,使用者将原稿装载在ADF的输送托盘上时,有时进行错误的装载。并且,使用者进行错误的装载时,现有的ADF不但不对使用者进行适当的错误播报,有时还进行使用者的无意识的错误的动作。
例如,可以以将原稿装载在正规的原稿设置位置的上游侧的情况为例。这样可以考虑到以下情况,即使用者虽然将原稿装载在原稿托盘上,但原稿有无传感器标志和原稿有无传感器是不能检测到原稿的状态。因此,不形成允许(OK)传送原稿的状态或显示没有原稿的错误。
另外,将原稿装载在正规的原稿设置位置的上游侧时,使用者按下读取开始键后,ADF有进行以下错误动作的情况,即,错误地识别原稿没有被装载在输送托盘上,虽然原稿台玻璃上没有装载任何原稿,但是还是进行用于读取原稿台玻璃上的原稿、利用书籍模式进行的读取等。此时,虽然将原稿设置在原稿托盘上,但不开始原稿的输送,显示出没有原稿的错误后,使用者没有意识到是自己设置错误,而认为是不是装置的故障。
近年来,在迟迟不能提高可用性的状况中,装置的大型化或复杂化、并且多功能化却不断发展,不熟悉操作的使用者越来越多。因此,担心如上述那样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设置错误、而是认为发生故障的使用者会不断增加。
另外,具有即使将原稿装载在宽度限制板上面、装置也运转的问题。这种现象在使用者将原稿装载在原稿托盘上时,将原稿装载在宽度限制板上面时发生。这是由于尽管是原稿的宽度不被限制的状态,但是原稿的前端被推到正规的位置,因此,原稿有无传感器标志、原稿有无传感器(原稿有无检测装置)检测到原稿的存在。
这样,尽管原稿没有被正确地设置而是被装载在宽度限制板上面,但还是进行了原稿的输送。如果在这种状态下传送原稿,由于宽度方向完全没有限制,因此,引起原稿大幅度走斜或受到意想不到的阻力而滑动,造成传送速度降低等,更严重的情况下发生卡纸的问题。
另外,被装载的原稿是严重起皱的原稿或具有折痕的原稿的情况下,输送原稿后,有可能由于起皱或折痕不能传送、发生卡纸。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了上述现有的技术上的问题,目的是提供可以提高操作性、进行稳定的片材输送的片材输送装置。
本发明的片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片材装载托盘、输送部件、第一片材检测部、第二片材检测部以及控制部,该片材装载托盘装载有片材;该输送部件输送被装载在上述片材装载托盘上的片材;该第一片材检测部用于检测在上述片材装载托盘上的第一预定检测位置是否存在片材;该第二片材检测部用于检测在上述片材装载托盘上的第二预定检测位置是否存在片材,其中,上述第二预定检测位置在上述输送部件的片材输送方向上位于上述第一预定检测位置的上游侧;该控制部在上述第一检测部检测出在第一预定检测位置存在片材、且上述第二检测部检测出在第二预定检测位置不存在片材的状态下,控制上述输送部件不进行片材的输送动作。
另外,本发明的片材输送装置具有:片材装载托盘、输送部件、第一片材检测部、第二片材检测部、通报部以及控制部,该片材装载托盘装载有片材;该输送部件输送被装载在上述片材装载托盘上的片材;该第一片材检测部在第一检测位置检测上述片材装载托盘上的片材的有无;该第二片材检测部在比上述第一片材检测部更位于上述输送部件的片材输送方向的上游侧,检测上述片材装载托盘上的片材的有无;该通报部通报片材没有被正确地装载在上述片材装载托盘的情况;该控制部在上述第一检测部处于不检测片材的状态、上述第二检测部处于检测片材的状态时,控制上述输送部件不进行片材的输送动作,并且,对上述通报部通报片材没有被正确地装载在上述片材装载托盘情况进行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有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原稿传送装置的图象形成装置的简略剖视图。
图2是表示具有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原稿传送装置的图象读取装置的部分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原稿传送装置的简略剖视图。
图4是图3的主要部位放大图。
图5是本实施方式中的检测OFF(透过)状态的概略图。
图6是本实施方式中的检测ON(遮光)状态的概略图。
图7是表示将原稿正确地装载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原稿托盘上的状态图。
图8是表示将原稿正确地装载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原稿托盘的错误位置上的状态(第一状态)图。
图9是表示将原稿正确地装载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原稿托盘的错误位置上的状态(第二状态)图。
图10是本实施方式的图象读取装置中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11是表示控制部根据原稿有无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进行的动作图。
图12是将原稿错误地装载在原稿托盘上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以适合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为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构成零件的尺寸、材质、形状的相对配置等应根据发明所适用的装置构成或各种条件进行适当的变更,本发明的范围不局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附图、就本发明的图象形成装置进行说明。图1是具有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片材输送装置的自动原稿传送装置30的图象形成装置101的简略剖视图。
如图1所示,图象形成装置101具有图象记录用的激光扫描器102和感光体鼓103。激光扫描器102在对由图象读取装置(以下称为扫描器部)90读取的图象进行图象处理后、按照记录信号向感光体鼓103照射激光。通过向感光体鼓103照射激光形成潜像。
另外,图象形成装置101具有存储盒104、拾取辊105、传送辊106和分离辊107,存储盒104收容纸或胶片等片材(记录媒体);拾取辊105作为用于将片材传送到感光体鼓103的输送部件。在此,收容在存储盒104中的片材按照记录信号通过拾取辊105被拾取、通过传送辊106和分离辊107一张一张地向与感光体鼓103相对的位置供给。
并且,图象形成装置101具有复写装置108、定影装置110和排出辊109,复写装置108是将调色剂形成的调色像复写在片材上,调色剂是被无图示的调色剂供给装置供给;定影装置110使被复写在片材上的调色像定影;排出辊109被设置在定影装置110的下游侧,将调色像的定影结束后的片材向设置在图象形成装置101外部的排出托盘上排出。
在图象形成装置101上设置有控制板P,控制板P设有显示部H和读取开始键G,显示部H向使用者显示规定的信息;读取开始键G是使用者为了开始进行扫描器部90的读取而按下。读取开始键G发挥操作部的功能,该操作部是使用者为了开始原稿输送而进行操作。
以下,利用图1和图2,就装载在图象形成装置101上部的扫描器90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具有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原稿传送装置1的扫描器部90的部分简略剖视图。在扫描器部90上设置有装载原稿的原稿台玻璃15。
另外,如图1所示,扫描器部90具有图象读取滑架51,该图象读取滑架51沿着导轨轴52被可以移动地安装在图面的横向,一面移动装载在原稿台玻璃15上的原稿、一面进行读取。驱动传递是从滑架驱动马达经过驱动齿轮53、驱动带轮54、55、驱动带56,被传送到作为读取装置的图象读取滑架51上。
另外,如图2所示,在图象读取滑架51上装载有照射原稿的灯57、反射镜58、59、60、透镜61和光电变换元件62。被该灯57照射的原稿图象通过反射镜58、59、60、经过透镜61被向光电变换元件62引导。
另外,读取由ADF30(自动原稿传送装置)传送来的原稿的情况下,该图象读取滑架51停止在规定的读取位置Q上的状态下进行读取。
如图1所示,就装载在上述扫描器部90上部的ADF(自动原稿传送装置)进行说明。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ADF30的简略剖视图,图4是图3的部分放大图。
如图3所示,ADF30具有装载原稿(片材)的作为原稿装载盘的原稿托盘1、限制原稿的侧部的宽度限制板2、拾取辊3和分离辊4,该拾取辊3为了输送原稿可以下降到与原稿接触的位置(原稿上面3′的位置);该分离辊4一直与相对的分离垫片5接触、进行摩擦分离,将原稿一张一张传送。
并且,ADF30具有第一传送辊6和传送滚柱7以及内导轨8和外导轨9,第一传送辊6和传送滚柱7是为了传送被分离辊4分离的原稿;内导轨8和外导轨9是为了引导被第一传送辊6和传送滚柱7夹住的原稿。并且,ADF30还具有向着ADF本体的下方弯曲倾斜的读取前辊10和读取加压滚柱11。原稿通过这些传送装置、被传送到读取位置Q。
并且,在读取位置Q附近的原稿背面侧(与读取面相反的一侧)设置有引导原稿的读取导轨12。并且,在该读取导轨12的相对侧安装有引导聚酯薄膜13,该引导聚酯薄膜13作为引导原稿表面侧的手段,是作为透明薄膜部件的透明薄片。引导聚酯薄膜13是诸如由PET形成的透明的塑料薄膜,由100μm左右的厚度构成。另外,将利用突起部固定引导聚酯薄膜13的部件称作聚酯薄膜夹具14。即,如图4所示,引导聚酯薄膜13的一端被聚酯薄膜夹具14的突起部14a固定,另一端经过原稿台玻璃15安装在排出导轨16上。
另外,如图4所示,读取导轨12由平面部12a、上游侧倾斜部12b和下游侧倾斜部12c形成,平面部12a是与读取位置Q相对的面与原稿台玻璃15平行;上游侧倾斜部12b以该平面部12a为基点向着上游弯曲倾斜;下游侧倾斜部12c向着下游弯曲倾斜。
并且,读取导轨12被以旋转支点12d为中心、旋转自如地安装,通过加力装置17被向原稿台玻璃15方向加力。
并且,在与传送方向的直交方向的平面部12a的两端上作为突起部件设置有碰撞突起12e,与引导聚酯薄膜13保持一定的微小间隔d。因此,引导聚酯薄膜13在读取位置Q附近与原稿台玻璃15接触,原稿图象通过引导聚酯薄膜13和原稿台玻璃15被读取。
并且,通过读取位置Q的原稿被沿着引导聚酯薄膜13传送,该引导聚酯薄膜13被安装在向着ADF30本体的上方倾斜的排出导轨16的上面,被作为下游侧传送装置的排出辊18和排出加压滚柱19向排出托盘20排出。
如上所述,ADF30用U型线路构成从原稿托盘1通过读取位置Q到排出托盘20的传送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ADF30的原稿托盘上设置有三个检测装置。一个是原稿前端检测装置A(第一片材检测部)。原稿前端检测装置A由图3所示的第一原稿有无传感器标志21和第一原稿有无检测传感器22构成。原稿前端检测装置A,在相当于设置在原稿托盘1上的原稿前端的位置(第一检测位置)上检测是否有原稿。
在ADF30上,在比原稿托盘1的原稿前端检测装置A更向原稿的传送方向的上游侧上,设置有原稿检测装置B(第二片材检测部)。在比原稿托盘1的原稿检测装置B更向原稿的传送方向的上游侧上,设置有原稿后端检测装置C(第三片材检测部)。
原稿检测装置B由第二原稿有无传感器标志23和第二原稿有无检测传感器24构成。原稿后端检测装置C由第三原稿有无传感器标志25和第三原稿有无检测传感器26构成。原稿检测装置B在比设置在原稿托盘1上的原稿被原稿前端检测装置A检测的位置更向传送方向上游侧、原稿的前端侧的位置(第二检测位置)上检测是否有原稿。原稿后端检测装置C在被设置在原稿托盘1上的原稿后端侧的位置(第三检测位置)上检测是否有原稿。
另外,ADF30还具有从宽度限制板2的卡定位置检测设置原稿宽度的宽度检测传感器(宽度检测装置)(无图示)。该宽度检测传感器与原稿检测装置B(第二原稿有无传感器标志23、第二原稿有无检测传感器24)连动、检测A4·A5·B5·LTR等规定的定型片材。
根据原稿检测装置B的第二原稿有无检测传感器24和原稿后端检测装置C的第三原稿有无检测传感器的输出,检测设置在原稿托盘1上的原稿的传送方向的尺寸。即,若第三原稿有无检测传感器26与第二原稿有无检测传感器24同时成为检测状态后,检测出是使刚才的介质伸长后的A3·B4·LDR·LGL等大尺寸的原稿。另外,在第二原稿有无检测传感器24处于检测状态,第三原稿有无检测传感器26处于非检测状态的情况下,检测出比规定尺寸小的尺寸的原稿被设置的情况。在本实施方式中,检测原稿的传送方向的尺寸是以第一原稿有无检测传感器22处于检测状态为前提而进行。
另外,在此,各个检测装置A、B、C上的原稿有无检测传感器处于检测状态是指各个原稿有无检测传感器检测原稿存在于设置有各个原稿有无检测传感器的地方的状态,非检测状态是指原稿有无检测传感器检测原稿不存在于设置有各个原稿有无检测传感器的地方的状态。
利用图5、图6,就第一原稿有无传感器标志21和第一原稿有无检测传感器22(参照图4)的构成进行说明。图5是检测OFF(透过)状态的概略图,图6是检测ON(遮光)状态的概略图。另外,由于第二原稿有无传感器标志23和第二原稿有无检测传感器24、第三原稿有无传感器标志25和第三原稿有无检测传感器26与第一原稿有无传感器标志21和第一原稿有无检测传感器22的构成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第一原稿有无传感器标志21的两端被可以旋转地支撑在旋转支撑轴21a上,第一原稿有无传感器标志21被传感器标志加力弹簧27加力,该弹簧27是扭转螺旋弹簧。
传感器加力弹簧27通过以下方式对传感器标志21向顺时针方向(图5中箭头X方向)加力,即,线圈部27a和该线圈部27a的弹簧腿的一端27b被支撑在挡块28上,另一端27c被挂在钩挂部21b上。
另外,在图1所示的原稿托盘1上,为了确保图5和图6所示的第一原稿有无传感器标志21的可动区域,形成有切口1a。切口1a的端部1b作为传感器标志21的旋转固定。将原稿设置在原稿托盘1上后,如图6所示,第一原稿有无传感器标志21通过原稿的自重、与传感器标志加力弹簧27相反,向逆时针方向(图6中箭头Y方向)旋转。第一原稿有无传感器标志21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后,形成扇子状的遮光部21c被向第一原稿有无检测传感器22引导,该传感器22是透过式传感器。
并且,第一原稿有无检测传感器22在受光侧22b接收从发光侧22a发出的LED光,受光时检测在原稿托盘1上没有原稿的情况,遮光时检测原稿托盘1上有原稿的情况。检测信号被传送到控制器(控制装置)60(参照图1),该控制器60被设置在通过连接器22c进行ADF30的动作控制的图象形成装置101上。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器60被作为设置在图象形成装置101上进行说明,控制器60也可以被设置在扫描器部90、ADF30的任何一个上。另外,虽然是以第一原稿有无检测传感器22受光时检测没有原稿的状态、遮光时检测有原稿的状态的构成进行为例,也可以是传感器受光时检测有原稿的状态、遮光时检测没有原稿的状态的构成。
图10是扫描器部90控制系统的框图。控制器60通过ADF30的原稿传送驱动部对拾取辊3和分离辊4、第一传送辊6、读取前辊10、排出辊18的各个驱动以及停止进行控制。另外,控制器60控制读取部,该读取部由图象读取滑架51、滑架驱动马达、灯57和光电变换元件62等构成,控制图象读取滑架51的移动、灯57的灭灯和通过光电变换元件62进行的读取动作。并且,在控制器60上,使用者输入的输入信号被输入在控制板P上的同时,控制器60在控制板P的显示部H上进行规定的显示。
在控制器60上,通过第一原稿有无检测传感器22、第二原稿有无检测传感器24和第三原稿有无检测传感器26检测的检测结果被输入,并且,根据第一原稿有无检测传感器22、第二原稿有无检测传感器24和第三原稿有无检测传感器26的检测结果实行各种控制。
图11是表示读取开始键G被按下时,根据第一原稿有无检测传感器22、第二原稿有无检测传感器24和第三原稿有无检测传感器26的检测结果,控制器60实行的动作图。
第一原稿有无检测传感器22和第二原稿有无检测传感器24以及第三原稿有无检测传感器26同时处于检测状态的情况下(编号(1)时),则识别出装载在原稿托盘1上的原稿的传送方向的长度是大的尺寸,并且,控制ADF30的原稿传送驱动部使原稿的输送动作开始。另外,控制读取部对被ADF30传送来的原稿的图象进行读取。
第一原稿有无检测传感器22和第二原稿有无检测传感器24处于检测状态,第三原稿有无检测传感器26处于非检测状态的情况下(编号(2)时),读取开始键G被按下、识别出装载在原稿托盘1上的原稿的传送方向的长度是小的尺寸,并且,控制ADF30的原稿传送驱动部使原稿的输送动作开始。另外,控制读取部对被ADF30传送来的原稿的图象进行读取。
上述编号(1)和(2)的情况是原稿被正确地装载时,其详细内容如后所述。
第一原稿有无检测传感器22处于检测状态,第二原稿有无检测传感器24处于非检测状态的情况下(编号(3)时),即使读取开始键G被按下,也禁止原稿的输送、不进行原稿输送。这种情况下,进一步通过控制板P的显示部H进行将原稿正确装载的通报。
第一原稿有无检测传感器22处于非检测状态,第二原稿有无检测传感器24和第三原稿有无检测传感器26处于检测状态的情况下(编号(4)时),即使读取开始键G被按下,也禁止原稿的输送、不进行原稿输送。这种情况下,进一步通过控制板P的显示部H进行将原稿正确装载的通报。另外,第一原稿有无检测传感器22和第三原稿有无检测传感器26处于非检测状态,第二原稿有无检测传感器24处于检测状态的情况下(编号(5)时)、第一原稿有无检测传感器22和第二原稿有无检测传感器24处于非检测状态,第三原稿有无检测传感器26处于检测状态的情况下(编号(6)时),控制器也进行与编号(4)相同的控制。
另外,上述编号(3)到编号(6)是原稿没有被正确地装载的状态,其详细内容如以下所述。
第一原稿有无检测传感器22和第二原稿有无检测传感器24以及第三原稿有无检测传感器26都处于非检测状态的情况下(编号(7)时),控制器60控制读取部(书籍读取模式)读取装载在原稿玻璃上的原稿、一面移动图象读取滑架51一面读取原稿。
以下,就使用者将原稿设置在正确位置上的情况下的原稿传送过程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将原稿正确地设置在原稿托盘1状态的简略剖视图。如图7所示,将原稿设置在原稿托盘1上后,原稿的前端部29a使第一原稿有无传感器标志21向下方旋转、第一原稿有无检测传感器22检测原稿的存在。
另外,根据原稿的中间部29b或原稿的尺寸,原稿的后端部29c也同样使第二原稿有无标志23和第三原稿有无标志25向下方旋转。在此,若原稿的尺寸被检测出,使用者通过将读取开始键G按下,原稿被向图象读取装置的读取位置Q传送。
以下,就使用者将原稿设置在错误的位置上的情况下的原稿的传送过程进行说明。
<第一种状态>
图8是表示一例使用者将原稿进行错误装载状态的简略剖视图。如图8所示,使用者装载的原稿被错位装载在对于规定的装载位置、原稿托盘1的原稿传送方向的上游侧。此时,由于原稿的前端部29a没有到达第一原稿有无传感器21,因此,ADF30是不能检测到原稿被装载在原稿托盘1上的状态。
本实施方式中的ADF30的控制器60在第二原稿有无检测传感器24和第三原稿有无检测传感器26的至少一方的传感器处于成为原稿检测状态的状态下,接收到来自第一原稿有无传感器22的没有原稿的信号后(图11的编号(4)至编号(6)的状态),识别到原稿没有被正确地装载在原稿托盘1上。在这种状态下、使用者按下读取开始键G后,ADF30的控制器60通过在作为通报方式的操作板P的显示部H上显示原稿没有被正确装载的内容,向使用者通报。这种形式的错误装载的情况下,作为原稿没有被正确装载的内容的通报,也可以是提醒使用者将原稿靠近拾取辊3的通报。
<第二种状态>
图9是表示另一例使用者将原稿进行错误装载状态的简略剖视图。如图9所示,在宽度限制板2上具有装载限制部2a,该装载限制部2a决定向原稿托盘1的装载量的上限。装载限制部2a通过与装载在原稿托盘1上的原稿的上面接触,以此防止使用者将超过产品规格的总厚度的一摞原稿装载在原稿托盘1上。
使用者装载原稿时,错误地将原稿碰到装载限制部2a后,有时形成原稿窜到装载限制部2a上面的状态。由于原稿前端部29a被推入到规定位置,因此,通过第一原稿有无传感器22检测有原稿,原稿后端部29c被第三原稿有无检测传感器26检测。
但是,原稿中间部29b成为窜到装载限制部2a上的状态的下,第二原稿有无检测传感器24成为非检测状态(图10的编号(3)的状态)。另外,原稿的尺寸小的情况下,原稿后端部29c够不到第三原稿有无检测传感器26,第二原稿有无检测传感器24和第三原稿有无检测传感器26都处于非检测状态。
这样,如果第一原稿有无检测传感器22为检测状态、第二原稿有无检测传感器24为非检测状态,控制器60则识别到原稿没有被正确地装载在原稿托盘1上。
因此,在这种状态下、使用者按下读取开始键G后,控制器60进行以下控制,即,禁止通过ADF30的原稿的传送,不进行原稿的传送,在操作板P的显示部H上显示原稿没有被正确装载的内容。并且,这种形式的错误装载的情况下,作为原稿没有被正确装载的内容的显示,也可以显示窜上宽度限制板2的内容。
另外,有时使用者将严重起皱的原稿或有折痕的原稿进行装载。输送原稿后,有可能由于起皱或折痕的原因不能进行传送、发生卡纸。图12所示的是错误地装载了有折痕的原稿的状态。象这样装载了可以成为输送不良的原因的严重起皱的原稿或有折痕的原稿的情况下,第一原稿有无传感器22也处于检测状态、第二原稿有无传感器24处于非检测状态。如上所述,在这种状态下、使用者按下读取开始键G后,控制器60进行以下控制,即,在操作板P的显示部H上显示原稿没有被正确装载的内容。
在此,作为第一原稿有无传感器22处于检测状态、第二原稿有无传感器24处于非检测状态时的原稿没有被正确装载的内容的显示,也可以进行例如督促修缮折痕、重新装载原稿的显示。另外,图1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的宽度限制板2M的构成是没有与原稿的上面接触的装载限制板。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ADF30可以避免使用者不希望的书籍模式的读取。这样,防止使用者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操作错误、坚信是机械的故障,提高操作性,该操作性是为了了解以下应该进行何种操作。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通报方式,以操作板P的显示部H为例、以显示部H显示原稿装载错误为例,也可以在与ADF30连接的通用计算机(PC)的显示器上显示,或通过声音进行通报的构成。
使用者将原稿装载在ADF上时,发生装载错误时,不只进行在操作板或PC的显示部H等上单纯显示「没有原稿」的控制,而是除了「没有原稿」的显示以外,进行以下控制,即,输出「原稿装载错误」的声音播报或在正确的位置或正确的状态下装载原稿的方法。通过这样的实施方式,由于使用者当场可以知道原稿的正确装载位置或正确的装载方法,因此可以提高使用者的操作性。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构成,可以提供圆滑地输送片材、提高操作性的自动原稿传送装置。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片材输送装置,以进行原稿的输送为目的的原稿自动传送装置为例,但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例如将作为片材的记录纸向图象形成部输送的片材输送装置。即,本发明的片材输送装置在片材处理装置中,该片材处理装置具有进行在片材上形成图象的处理或读取片材上的图象的处理的片材处理部,可以作为将片材输送到片材处理部的装置使用,该片材处理部对片材进行规定的处理。

Claims (9)

1. 一种片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片材装载托盘、输送部件、第一片材检测部、第二片材检测部以及控制部,该片材装载托盘装载有片材;该输送部件输送被装载在上述片材装载托盘上的片材;该第一片材检测部用于检测在上述片材装载托盘上的第一预定检测位置是否存在片材;该第二片材检测部用于检测在上述片材装载托盘上的第二预定检测位置是否存在片材,其中,上述第二预定检测位置在上述输送部件的片材输送方向上位于上述第一预定检测位置的上游侧;该控制部在上述第一检测部检测出在第一预定检测位置存在片材、且上述第二检测部检测出在第二预定检测位置不存在片材的状态下,控制上述输送部件不进行片材的输送动作。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检测部检测出在第一预定检测位置存在片材、且上述第二检测部检测出在第二预定检测位置存在片材的状态下,上述控制部控制上述输送部件进行片材的输送动作。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通报部,该通报部在上述第一检测部检测出在第一预定检测位置存在片材、且上述第二检测部检测出在第二预定检测位置不存在片材时,通报片材没有被正确地装载在上述片材装载托盘上。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第三片材检测部,该第三片材检测部用于检测在上述片材装载托盘上的第三预定检测位置是否存在片材,其中,所述第三预定检测位置在片材输送方向上位于上述第二预定检测位置的上游侧,
其中,在上述第一片材检测部检测出在第一预定检测位置存在片材的状态下,根据上述第二片材检测部和上述第三片材检测部的检测结果,上述控制部判断装载在上述片材装载托盘上的片材的片材输送方向的尺寸。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第三片材检测部,该第三片材检测部用于检测在片材装载托盘上的第三预定检测位置是否存在片材,其中,上述第三预定检测位置在上述片材输送方向上位于上述第二预定检测位置的上游侧,
其中,在上述第一片材检测部检测出在第一预定检测位置存在片材、上述第三片材检测部检测出在第三预定检测位置存在片材、且上述第二片材检测部检测出在第二预定检测位置不存在片材的状态下,上述控制部控制上述输送部件不进行片材的输送动作。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通报部,该通报部在上述第三片材检测部检测出在第三预定检测位置存在片材、且上述第二片材检测部检测出在第二预定检测位置不存在片材时,通报片材没有被正确地装载。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检测位置与上述输送部件接近。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操作者进行操作的操作部,在上述操作部进行用于开始片材的输送动作的操作时,上述控制部控制上述输送部件开始输送动作;在上述第一片材检测部检测出在第一预定检测位置存在片材、且上述第二片材检测部检测出在第二预定检测位置不存在片材的状态下,即使在上述操作部上进行开始片材输送动作的操作,上述控制部也控制上述输送部件不进行片材的输送动作。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片材检测部具有标志和传感器,该标志与装载在上述片材装载托盘上的片材接触、进行摆动,该传感器检测上述标志的摆动。
CNB2005100509559A 2004-02-27 2005-02-24 片材输送装置以及片材处理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1444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054301 2004-02-27
JP2004054301A JP4351932B2 (ja) 2004-02-27 2004-02-27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画像読み取り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61486A CN1661486A (zh) 2005-08-31
CN100414446C true CN100414446C (zh) 2008-08-27

Family

ID=348797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50955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14446C (zh) 2004-02-27 2005-02-24 片材输送装置以及片材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460825B2 (zh)
JP (1) JP4351932B2 (zh)
CN (1) CN100414446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06538A (ja) * 2005-04-26 2006-11-09 Canon Inc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画像読取装置
TWI294242B (en) * 2005-09-16 2008-03-01 Avision Inc Method of transporting and processing documents
JP4641503B2 (ja) * 2006-02-03 2011-03-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TWI271316B (en) * 2006-03-07 2007-01-21 Avision Inc Simplex and duplex continuous 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
JP2008211321A (ja) * 2007-02-23 2008-09-11 Kyocera Mita Corp 原稿読取装置
JP2008247503A (ja) * 2007-03-29 2008-10-16 Sharp Corp 給紙カセ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90889B2 (ja) * 2009-07-13 2013-09-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38653B2 (ja) * 2009-09-30 2013-02-0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TW201242782A (en) * 2011-04-18 2012-11-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Paper outputting device
JP5868031B2 (ja) * 2011-05-31 2016-02-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画像処理装置のコンピュータに実行させるためのプログラム
JP5825549B2 (ja) * 2011-06-08 2015-12-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ート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42491B2 (ja) * 2012-03-07 2016-06-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自動原稿給紙装置、画像読み取り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4036425A (ja) * 2012-08-10 2014-02-24 Canon Inc 原稿読取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CN103029463B (zh) * 2012-12-28 2015-12-02 王万龙 复印机设备
EP2878393B1 (de) * 2013-11-27 2017-01-11 TRUMPF Werkzeugmaschinen GmbH + Co. KG Verfahren zum Erfassen einer Außenabmessung eines plattenförmigen Werkstücks
JP6341443B2 (ja) * 2014-02-25 2018-06-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ート載置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6482156B2 (ja) 2014-05-21 2019-03-13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ニスカ株式会社 給紙装置
JP6388394B2 (ja) * 2014-10-08 2018-09-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132600A (ja) 2016-01-28 2017-08-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
US10138084B2 (en) 2017-03-21 2018-11-2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guidance method for paper feeding work
JP7325198B2 (ja) * 2019-03-13 2023-08-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98133A (en) * 1988-06-30 1991-03-05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an 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
US5347350A (en) * 1991-08-28 1994-09-13 Mita Industrial Co., Ltd. Sheet feeder
US6361038B1 (en) * 1999-05-20 2002-03-26 Fuji Xerox Co., Ltd.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sheet feeding method
CN1375748A (zh) * 2001-03-12 2002-10-23 佳能株式会社 原件馈送装置
CN1583535A (zh) * 2003-08-18 2005-02-23 夏普株式会社 纸张输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92368A (ja) * 1988-05-20 1989-11-24 Ricoh Co Ltd 複写機のトレイ上昇制御方法
JP3869863B2 (ja) * 1993-12-28 2007-01-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DK0790056T3 (da) * 1995-08-07 2005-03-21 Suntory Ltd Anvendelse af præparat til forebyggelse eller behandling af sygdomme forårsaget af abnormiteter i bruskvæv
JPH09188420A (ja) 1996-01-10 1997-07-22 Canon Inc シートサイズ検知装置および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読取装置
JP3332844B2 (ja) * 1998-03-09 2002-10-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US6493534B2 (en) * 2000-02-01 2002-12-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convey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3684166B2 (ja) 2001-03-13 2005-08-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孔あけ装置とこの装置を備えたシート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51743A (ja) * 2003-07-15 2005-02-24 Canon Inc 原稿読み取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98133A (en) * 1988-06-30 1991-03-05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an 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
US5347350A (en) * 1991-08-28 1994-09-13 Mita Industrial Co., Ltd. Sheet feeder
US6361038B1 (en) * 1999-05-20 2002-03-26 Fuji Xerox Co., Ltd.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sheet feeding method
CN1375748A (zh) * 2001-03-12 2002-10-23 佳能株式会社 原件馈送装置
CN1583535A (zh) * 2003-08-18 2005-02-23 夏普株式会社 纸张输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460825B2 (en) 2008-12-02
CN1661486A (zh) 2005-08-31
JP4351932B2 (ja) 2009-10-28
JP2005244798A (ja) 2005-09-08
US20050191065A1 (en) 2005-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14446C (zh) 片材输送装置以及片材处理装置
JP445461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492657B2 (ja) 原稿送り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170504B (zh) 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107787B (zh) 供纸装置、原稿运送装置、图像形成装置
JP5195781B2 (ja) 原稿送り装置
JP3467144B2 (ja) 綴じ原稿検出機能を備えた自動原稿送り装置
US5754934A (en) Recirculating document feeder
EP1757997B1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JP7455673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0826293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7448618B2 (en) Sheet transport apparatus,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that aligns various sheet types
JP6937991B2 (ja) 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811296B (zh) 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控制方法
JP200314652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7471919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S59203031A (ja) 自動原稿送り装置
JP200608506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54896A (ja) 用紙給送装置、原稿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420479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53640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記録紙後処理装置
JP2022041695A (ja) 原稿送り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59253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10752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234338B2 (ja) 原稿搬送装置、原稿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827

Termination date: 201702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