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70504B - 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70504B
CN102170504B CN201110043886.4A CN201110043886A CN102170504B CN 102170504 B CN102170504 B CN 102170504B CN 201110043886 A CN201110043886 A CN 201110043886A CN 102170504 B CN102170504 B CN 1021705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riginal copy
image
mounting table
glass plate
transport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4388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70504A (zh
Inventor
高田聪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1705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705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705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705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0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originals
    • G03G15/602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originals for transpor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04N1/00591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from the scanning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04N1/00599Using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N1/00602Feed roll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631Ejecting or stacking
    • H04N1/00633Ejecting or stacking selectively to one of a plurality of output tr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2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the sheet-feed movement or the medium-advance or the drum-rotation movement as the slow scanning component, e.g. arrangements for the main-scanning

Abstract

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包括原稿输送单元以及顶面设有原稿载置台和读取玻璃板的图像读取单元,其中原稿输送单元包括:从原稿载置台的上方向下倾斜以经过读取玻璃板的原稿输送路径,配置在读取玻璃板的下游侧且位置低于原稿载置台的输送装置,以及从原稿输送单元的底面向下突出并容纳输送装置的凸部。凸部被容纳在图像读取单元的凹部中。输送装置包括输送引导器,其具有充当支撑点的下游侧和被支撑在支撑点上围绕与原稿输送路径的宽度方向平行的轴线枢转运动的上游侧。输送引导器在原稿载置台侧从输送装置露出。当原稿处于从原稿载置台伸出到凹部上的状态下自动原稿输送器关闭时,输送引导器的上游侧被原稿上压而移动至上方位置。

Description

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读取被逐一输送的原稿的图像和放置在原稿载置台上的原稿的图像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及设有这种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9中所示的一种常规的图像形成装置130包括顶面设置有用于放置原稿(document)的原稿载置台21的图像读取单元20,以及能够覆盖和露出原稿载置台21的顶面的原稿输送单元120。图像读取单元20包括第一图像读取装置23。第一图像读取装置23在平行于原稿载置台21移动的同时,读取放置在作为第一原稿读取位置R1的水平布置的原稿载置台21上的原稿的图像。替代性地,第一图像读取装置23通过使原稿停止在不同于第一原稿读取位置R1的第二原稿读取位置R2,来读取由原稿输送单元120输送的原稿的图像。为此,第一原稿读取位置R1和第二原稿读取位置R2位于图像读取单元20中的同一平面内。
原稿输送单元120中形成有经由第二原稿读取位置R2逐页输送原稿的原稿输送路径101。原稿输送单元120具有从容纳图像读取前的原稿的原稿加载托盘91经由第二原稿读取位置R2延伸至容纳图像读取后的原稿的原稿收集托盘93的输送路径(包括原稿输送路径101和分支路径102)。原稿加载托盘91和原稿收集托盘93常常以上下布置的方式设置在原稿载置台21的上方,以满足节省空间的要求。
输送路径需要经过位于与原稿载置台21同一平面内的第二读取位置R2。输送路径设置有多个输送辊对,各辊对被配置成通过夹持原稿而输送原稿。至少一部分输送辊对位于原稿载置台21的上方。因此,输送路径包括在从位于原稿载置台21上方的原稿加载托盘91朝向第二原稿读取位置R2延伸时向下倾斜的倾斜部(即,原稿输送路径101),以及从第二原稿读取位置R2朝向位于原稿载置台21上方的原稿收集托盘93延伸的弯曲部(即,分支路径102)。例如卡片和名片的小尺寸原稿由于在弯曲部(即,分支路径102)中的变形而容易引起损伤和卡纸等输送故障。
为了减少这种小尺寸原稿的输送故障的发生次数,在日本特开平6-115789号公报中记载的图像读取装置,如图9中所示,除了弯曲部(即,原稿输送路径102)以外,还设置有从第二原稿读取位置R2的下游侧大致水平地延伸的原稿输送路径103。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130中,原稿收集托盘92位于原稿输送方向上的第二原稿读取位置R2的下游侧且位置低于第二原稿读取位置R2,同时容纳位于第二原稿读取位置R2的下游侧的输送辊对等输送部件的凸部201从原稿输送单元120的底面向下突出。在图像读取单元20的顶面上,在原稿载置台21的附近形成有形状与原稿输送单元120的凸部201配合以容纳凸部201的凹部131。
然而,在图像读取单元20的顶面上与原稿载置台21邻近的位置形成凹部131产生了以下问题。即,在横跨两页的书的仅仅一页将被读取等情况下,如图10中所示,有时以这样的方式放置原稿,即仅将原稿的一部分(将被读取的部分)放置在原稿载置台21上(即,第一读取位置R1),而将原稿的剩余部分(无需读取的部分)放置成从原稿载置台21伸出至凹部131上。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从原稿载置台21伸出至凹部131上的原稿的该部分被夹在处于闭合位置的原稿输送单元120的凸部201与凹部131之间从而损伤原稿的问题(参见图10中的空心箭头(non-relief arrow)指示的点)。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提供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能够在不对放置成伸出原稿载置台21外的原稿造成损伤的情况下,使原稿输送单元的输送路径基本上形成直线,从而抑制小尺寸原稿的输送故障的发生。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包括:图像读取单元,其顶面设置有原稿载置台和与原稿载置台的一端邻接的读取玻璃板;以及原稿输送单元,其能够覆盖和露出原稿载置台的顶面。
原稿输送单元包括输送路径、输送装置和凸部。输送路径从原稿载置台的上方向下倾斜以经过读取玻璃板。输送至输送路径的原稿经过读取玻璃板。输送装置配置在读取玻璃板的下游侧且位置低于原稿载置台。凸部从原稿输送单元的底面向下突出并容纳输送装置。图像读取单元包括凹部。凹部容纳原稿输送单元的凸部并且跨过读取玻璃板位于原稿载置台的相反侧。
输送装置包括输送引导器,其形成输送路径的底面的一部分,并且具有在输送路径的原稿输送方向上的充当支撑点的下游端,和延伸至该支撑点的上游侧并被支撑在支撑点上围绕平行于与原稿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的轴线枢转运动的上游侧部分。输送引导器的上游侧部分在原稿载置台侧从凸部露出。
利用这种配置,当原稿处于未从原稿载置台伸出至凹部上的状态下原稿输送单元关闭时,输送引导器的上游侧部分由于自重而下降以形成原稿输送路径的一部分。替代性地,当原稿处于从原稿载置台伸出至凹部上的状态下原稿输送单元关闭时,输送引导器的上游侧部分由从原稿载置台伸出至凹部上的原稿的一部分上压至上方位置,以防止原稿的该部分下降。
优选地,输送引导器包括在与原稿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各自被单独支撑的多个输送引导器。
利用这种配置,即使当原稿输送单元的框架具有在制造或使用过程中发生的翘曲、变形等情况时,因为输送引导器能够单独地移动至各自适当的位置,这种翘曲、变形等情况也不易形成阻碍原稿输送的因素。
优选地,原稿输送单元包括分支路径、检测装置和切换装置。分支路径从输送路径上的位于读取玻璃板的下游侧的分支点向上分支。检测装置被配置成检测输送至输送路径的原稿的尺寸。切换装置被配置成选择性地将原稿输送至延伸至读取玻璃板的下游侧的输送路径的一部分或者分支路径。当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原稿的尺寸小于预定尺寸时,切换装置将原稿输送至延伸至读取玻璃板的下游侧的输送路径的部分。
利用这种配置,原稿输送单元将容易造成卡纸等输送故障的小尺寸的原稿输送至从原稿载置台的上方向下倾斜的输送路径,因此降低了发生这种输送故障的可能性。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读取装置和配置成基于图像读取装置从原稿读取的图像数据在记录纸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
图像读取装置能够在不对放置成伸出原稿载置台外的原稿造成损伤的情况下,使原稿输送单元的输送路径基本上形成直线,从而抑制小尺寸原稿的输送故障的发生。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图像形成装置的截面主视图;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图像读取装置的截面主视图;
图3是示出从上方看到的图像读取单元的外部视图;
图4是示出自动原稿输送器的外部视图;
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图像读取装置的局部放大截面主视图;
图6是示出从下方看到的图像读取单元的外部视图;
图7是示出从下方看到的图像读取单元的局部放大外部视图;
图8是示出在基板上并排设置的输送引导器的外部视图;
图9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截面主视图;并且
图10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截面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包括图像读取装置130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取代作为多功能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图像读取装置可包括在复印机或传真机中。
如图1中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0包括装置主体110和图像读取装置130,并被配置成根据从外部传送的图像数据在记录纸上形成多色或单色图像。
装置主体110包括中间转印带单元40,图像形成站30A至30D,二次转印单元51,曝光单元52,以及定影单元53。中间转印带单元40包括可转动地缠绕在驱动辊42和从动辊43等周围的无端中间转印带41。
图像形成站30A至30D被配置成使用各种颜色即黑色、青色、品红色和黄色的显影剂执行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例如,图像形成站30A包括设置在感光鼓31A周围的静电充电器32A、显影装置33A和一次转印装置34A。图像形成站30B至30D各自的配置与图像形成站30A相似。
曝光单元52被配置成基于由图像读取装置130读取的与各种颜色即黑色、青色、品红色和黄色对应的图像数据项驱动半导体激光器(未示出),以将与各种颜色对应的激光图像分配给图像形成站30A至30D。除了半导体激光器以外,曝光单元52可采用包括例如配置成基于图像数据被驱动的LED阵列的光源。
例如,在图像形成站30A中,感光鼓31A的周面被静电充电器32A均匀地静电充电,随后暴露于根据黑色图像数据项从曝光单元52分配的激光。通过如此操作,在感光鼓31A的周面上形成根据黑色图像数据项的静电潜像。其后,对感光鼓31A的周面供应与黑色对应的显影剂,以将静电潜像显现成黑色调色剂图像。如此形成在感光鼓31A的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被一次转印装置34A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1的表面上。
在彩色图像形成中,图像形成站30B至30D对于各种颜色即青色、品红色和黄色执行与图像形成站30A相同的处理。产生的黑色、青色、品红色和黄色的调色剂图像在中间转印带41的表面上相互叠加。
装置主体110还包括进纸盒81、手动进纸托盘82和纸张输送路径83。进纸盒81内容纳使用频率较高的尺寸和种类的多张记录纸。手动进纸托盘82上放置使用频率较低的尺寸和种类的记录纸。
纸张输送路径83形成为从进纸盒81和手动进纸托盘82延伸至排纸部70。纸张输送路径83设置有二次转印单元51和定影单元53。二次转印单元51将承载在中间转印带41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纸上。定影单元53对承载转印的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纸加热和加压,以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记录纸上。
接着,将参照图2至4说明图像读取装置130。如图2中所示,图像读取装置130包括自动原稿输送器(ADF)120(相当于本发明所限定的“原稿输送单元”)和图像读取单元20。
图像读取单元20包括在图像读取单元20的顶面上并排设置的凹部131、原稿载置台21和第一读取玻璃板22,以及配置在它们下方的第一原稿读取装置23。原稿载置台21和第一读取玻璃板22各自由硬质玻璃板构成。原稿载置台21水平地设置。凹部131跨过第一读取玻璃板22位于原稿载置台21的相反侧(参见图3)。第一读取玻璃板22从高于原稿载置台21的位置向下倾斜。
图像读取单元20具有可水平移动地设置在原稿载置台21和第一读取玻璃板22下方的第一原稿读取装置23。第一原稿读取装置23读取被逐一输送后经过第一读取玻璃板22的每页原稿的图像或者放置在原稿载置台21上的原稿的图像。第一原稿读取装置23利用来自光源的光照射原稿的载像面,随后基于来自原稿的载像面的反射光生成图像数据。
到达经过第一读取玻璃板22的原稿的载像面的光路长度与到达放置在原稿载置台21上的原稿的载像面的光路长度相等。因此,图像读取单元20具有位于同一平面内的第一读取玻璃板22上的图像读取位置和原稿载置台21上的图像读取位置。
ADF 120被安装成在图1中的箭头M所示的方向上围绕其后缘进行枢转运动,以便覆盖和露出原稿载置台21的顶面。当通过使ADF 120枢转使得其前缘上升从而使原稿载置台21的顶面露出时,可不使用ADF 120而将原稿手动放置在原稿载置台21上。
ADF 120还包括第二原稿读取装置25。第二原稿读取装置25在被逐一输送的原稿经过第二读取玻璃板24时,读取每页原稿的图像。第二读取玻璃板24跨过原稿输送路径101与第一读取玻璃板22相对。
在读取放置在原稿载置台21上的原稿的图像时,图像读取单元20将第一原稿读取装置23移动至原稿载置台21的下方。第一原稿读取装置23在原稿载置台21的下方水平移动,以读取放置在原稿载置台21上的原稿的图像。
在读取由ADF 120输送的每页原稿的图像时,图像读取单元20将第一原稿读取装置23移动至第一读取玻璃板22的下方。第一原稿读取装置23在由ADF 120输送的原稿经过第一读取玻璃板22时读取原稿的第一面,同时第二原稿读取装置25在原稿经过第二读取玻璃板24时读取原稿的第二面。
ADF 120形成有从原稿加载托盘91经由第一读取玻璃板22延伸至原稿收集托盘93的输送路径(包括第一读取玻璃板22的上游侧的原稿输送路径101和第一读取玻璃板22的下游侧的原稿输送路径103)。ADF 120还形成有在第一读取玻璃板22的下游侧延伸至原稿收集托盘92的分支路径102。输送路径从原稿载置台21的上方向下倾斜。
特别地,在分别设置在第一读取玻璃板22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的输送辊对97与98之间延伸的输送路径的部分形成直线。这使得在输送路径上被输送的原稿的图像能够由第一原稿读取装置23和第二原稿读取装置25准确地读取。
如图5中所示,第一读取玻璃板22的下游侧的原稿输送路径103,在位于输送辊对98的下游侧的、延伸至原稿收集托盘92的分支路径102分支的分支点上,设置有门90(相当于本发明所限定的“切换装置”)。门90由控制部(未示出)控制,并且具有位于原稿输送路径103的原稿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且充当支撑点的下游侧部分,以及被支撑在支撑点上围绕平行于与原稿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以下将被称为“原稿输送路径103的宽度方向”)的轴线枢转运动的上游侧部分。当检测到原稿的尺寸时,控制部通过切换电磁线圈(未示出)的通电状态使门90枢转,从而执行原稿输送路径103(即,延伸至门90的下游侧的输送路径)与分支路径102之间的切换。
当被输送原稿的尺寸小于预定尺寸时,控制部使门90的上游侧部分枢转至图5中的虚线所示的位置,从而切换至到达原稿收集托盘93的原稿输送路径103。“尺寸小于预定尺寸的原稿”表示包括例如名片和其它卡片。当被输送原稿的尺寸不小于预定尺寸时,控制部使门90的上游侧部分枢转至图5中的实线所示的位置,从而切换至到达原稿收集托盘92的分支路径102。
控制部基于设置在原稿加载托盘91的相对的两边缘上的原稿限制引导器911(参见图4)之间的距离和配置成检测原稿移动距离的移动检测传感器912的检测结果来检测原稿的尺寸。通过设置在原稿限制引导器911上的传感器(未示出)测量等于原稿宽度的原稿限制引导器911之间的距离。原稿移动距离等于原稿的长度。原稿的尺寸可由用户指定。
ADF 120利用捡拾辊94从原稿加载托盘91逐一分出原稿,并利用输送辊95将每页原稿输送至原稿输送路径101。如此输送的原稿被输送辊对96和97进一步输送至第一读取玻璃板22,随后被输送辊对98输送至分支点。当原稿的尺寸小于预定尺寸时,原稿被输送辊对99排出到原稿收集托盘93上。当原稿的尺寸不小于预定尺寸时,原稿调头后被排出到原稿收集托盘92上。
第一读取玻璃板22的下游侧的原稿输送路径103设置有输送辊对98和99以及输送装置61。输送辊对98包括构成上侧辊的驱动辊和构成下侧辊的从动辊611。输送辊对99包括构成上侧辊的驱动辊和构成下侧辊的从动辊612。输送装置61构成原稿输送路径103的一部分。由于第一读取玻璃板22上的图像读取位置和原稿载置台21上的图像读取位置位于同一平面内,因此输送装置61位置低于原稿载置台21并被容纳在从ADF 120的底面向下突出的凸部201中。凸部201被容纳在图像读取单元20的凹部131中。
输送装置61包括多个输送引导器61A至61C(参见图6和7)。输送引导器61A至61C并排设置在原稿输送路径103的宽度方向上。
如图5和8中所示,每个输送引导器61A至61C具有从基板610露出的上游侧和被支撑在基板610上的下游侧。基板610构成凸部201的一部分,并以其纵轴与原稿输送路径103的宽度方向一致的方式安装在ADF 120的框架上(参见图6)。
每个从动辊611安装在基板610上、相关联的输送引导器61A的尖端的略微下游侧的位置。从动辊612安装在基板610上、一些从动辊611的下游侧的位置。从动辊611和612的旋转轴的位置固定。输送引导器61B位于基板610的两端,并且在原稿输送路径103的宽度方向上形状长于输送引导器61A和61C。输送引导器61C位于与两侧的每个输送引导器61A紧邻的位置,并且在原稿输送路径103的宽度方向上形状短于输送引导器61A和61B。
输送引导器61A至61C各自包括用于引导原稿的主体和从主体延伸的一对腿部。基板610包括轴线贯穿相应的输送引导器61A至61C的一对腿部的支撑轴613A至613C。支撑轴613A至613C各自插入在相应的一个输送引导器61A至61C的一对腿部的端部形成的竖直伸长孔,并可在伸长孔内上下移动(图5和8仅示出与输送引导器61A相关联的伸长孔)。伸长孔用于限制输送引导器61A至61C的枢转运动。
输送引导器61A至61C并排设置在基板610上。各个输送引导器61A至61C被支撑在充当支撑点的其自身的下游端,以允许延伸至支撑点的上游的其自身的上游侧部围绕与原稿输送路径103的宽度方向平行的轴线枢转。因此,各个输送引导器61A至61C的上游侧部分可单独地枢转运动。输送引导器61A至61C以其可枢转运动的上游侧部分从基板610露出的方式并排设置。因此,上游侧部分在原稿载置台21侧从凸部201露出。输送引导器61B和61C的支撑轴613B和613C的轴线在一直线上延伸,并且位于输送引导器61A的支撑轴613A的下游侧位置。
利用这种配置,当原稿处于未从原稿载置台21伸出到图像读取单元20的凹部131上的状态下ADF 120关闭时,支撑轴613A在相应的伸长孔中向下移动以使输送引导器61A的上游侧部分依靠自重下降而形成原稿输送路径的一部分。替代性地,当原稿处于从原稿载置台21伸出到凹部131上的状态下ADF 120关闭时,输送引导器61A的上游侧部分各自被原稿上压而移动至图5中的点划线所示的上方位置。
另外的输送引导器61B和61C的操作与输送引导器61A相似。即,当原稿处于未从原稿载置台21伸出到图像读取单元20的凹部131上的状态下ADF 120关闭时,支撑轴613B和613C在各自的伸长孔中向下移动以使输送引导器61B和61C的上游侧部分依靠自重下降而形成原稿输送路径的一部分。替代性地,当原稿处于从原稿载置台21伸出到凹部131上的状态下ADF 120关闭时,输送引导器61B和61C的上游侧部分被原稿上压而移动至其上方位置。
因此,即使当原稿处于从原稿载置台21伸出到凹部131上的状态时,图像读取装置130也不易对伸出原稿载置台外的原稿造成损伤。
由于输送引导器包括多个输送引导器61A至61C,因此,即使当位于ADF 120中的基板610具有翘曲、变形等情况时,输送引导器61A至61C也能够单独移动至适当的设计位置。结果,输送引导器61A至61C几乎不会成为阻碍原稿输送的因素,且因此能够抑制卡纸的发生。
尽管上述的实施方式具有并排设置在基板610上的输送引导器61A至61C,然而输送引导器61A至61C可直接并排设置在ADF 120的框架上。利用这种配置,即使当ADF 120的框架具有翘曲或变形时,输送引导器61A至61C也能够单独移动至适当的位置。
上述实施方式在所有点上均为例示性的,并且不应被解释为对本发明进行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不是由上述实施方式而是由以下权利要求限定的。此外,本发明的范围意在包括权利要求的范围内以及等效形式的意思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型。

Claims (4)

1.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包括:原稿输送单元,其能够覆盖和露出原稿载置台的顶面;以及图像读取单元,其顶面设置有所述原稿载置台和与原稿载置台的一端邻接的读取玻璃板,并且被配置成读取放置在所述原稿载置台上的原稿的图像和从所述原稿输送单元输送并经过所述读取玻璃板的原稿的图像,其中: 
所述原稿输送单元包括:从所述原稿载置台的上方向下倾斜以经过所述读取玻璃板的输送路径;配置在所述读取玻璃板的下游侧且位置低于所述原稿载置台的输送装置;以及从所述原稿输送单元的底面向下突出并容纳所述输送装置的凸部; 
所述图像读取单元包括凹部,其容纳所述原稿输送单元的凸部并且跨过所述读取玻璃板位于所述原稿载置台的相反侧; 
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输送引导器,其形成输送路径的底面的一部分,并且具有在所述输送路径的原稿输送方向上的充当支撑点的下游端,和延伸至所述支撑点的上游侧并被支撑在支撑点上围绕平行于与原稿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的轴线枢转运动的上游侧部分; 
所述输送引导器包括在与所述原稿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各自被单独支撑的多个输送引导器, 
所述输送引导器的上游侧部分在所述原稿载置台侧从所述凸部露出, 
当原稿处于未从所述原稿载置台伸出至所述图像读取单元的所述凹部上的状态下所述原稿输送单元关闭时,所述输送引导器的所述上游侧部分依靠自重而下降以形成所述输送路径的一部分, 
当所述原稿处于从所述原稿载置台伸出至所述凹部上的状态下所述原稿输送单元关闭时,所述输送引导器的所述上游侧部分各自被所述原稿上压而移动至上方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 
所述原稿输送单元包括:分支路径,从所述输送路径上的位于所述读取玻璃板的下游侧的分支点向上分支;检测装置,其配置成检测 被输送到所述输送路径的原稿的尺寸;以及切换装置,其位于所述分支点并被配置成选择性地将原稿输送到延伸至所述读取玻璃板的下游侧的所述输送路径的一部分或输送到所述分支路径;并且 
当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原稿的尺寸小于预定尺寸时,所述切换装置将原稿输送到延伸至所述读取玻璃板的下游侧的所述输送路径的所述部分。 
3.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及 
图像形成部,其配置成基于通过所述图像读取装置从原稿读取的图像数据在记录纸上形成图像。 
4.一种成像装置,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及 
图像形成部,其配置成基于通过所述图像读取装置从原稿读取的图像数据在记录纸上形成图像。 
CN201110043886.4A 2010-02-18 2011-02-18 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21705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33180 2010-02-18
JP2010033180A JP4958986B2 (ja) 2010-02-18 2010-02-18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70504A CN102170504A (zh) 2011-08-31
CN102170504B true CN102170504B (zh) 2014-08-27

Family

ID=443694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43886.4A Active CN102170504B (zh) 2010-02-18 2011-02-18 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804213B2 (zh)
JP (1) JP4958986B2 (zh)
CN (1) CN10217050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22141B2 (ja) 2011-09-30 2014-06-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5594270B2 (ja) * 2011-09-30 2014-09-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US9277070B2 (en) 2012-03-12 2016-03-0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scanning device
US8941877B2 (en) 2012-03-12 2015-01-27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scanning device
JP5686113B2 (ja) 2012-03-30 2015-03-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
JP5998650B2 (ja) 2012-05-31 2016-09-2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6060532B2 (ja) 2012-06-18 2017-01-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79955B2 (ja) * 2012-11-16 2017-02-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6341241B2 (ja) * 2016-08-17 2018-06-1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
JP6790958B2 (ja) * 2017-03-29 2020-11-2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187354B2 (ja) * 2019-03-06 2022-12-12 株式会社Pfu 画像読取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27506A (zh) * 2005-02-28 2006-09-06 佳能株式会社 薄片输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读取形成装置
JP2007264641A (ja) * 1999-05-21 2007-10-11 Ricoh Co Ltd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及びこれを具備した画像読取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15789A (ja) * 1992-10-09 1994-04-26 Ricoh Co Ltd 原稿搬送装置
JP3538240B2 (ja) * 1994-11-08 2004-06-14 パナソニック 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排紙装置
JP2002094740A (ja) * 2000-09-12 2002-03-29 Ricoh Co Ltd 画像読取装置
US7536148B2 (en) * 2004-03-19 2009-05-19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Image scanning device with a pivotable 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64641A (ja) * 1999-05-21 2007-10-11 Ricoh Co Ltd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及びこれを具備した画像読取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CN1827506A (zh) * 2005-02-28 2006-09-06 佳能株式会社 薄片输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读取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199654A1 (en) 2011-08-18
CN102170504A (zh) 2011-08-31
JP2011171957A (ja) 2011-09-01
JP4958986B2 (ja) 2012-06-20
US8804213B2 (en) 2014-08-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70504B (zh) 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556065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25336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reading device
JP5823454B2 (ja) 給紙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131512B2 (en) Document feed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the document feeder
JP2017204684A (ja) 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160086B2 (ja) 原稿搬送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読取り装置
US1055178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pressing member that presses sheets against a tray
US8523179B2 (en) Document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offset driven roller
US20080080916A1 (en) Transport apparatus and image-forming apparatus
JP6291783B2 (ja) 原稿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448614B2 (en) Sheet fee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2347986A (ja) シート供給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240109743A1 (en) Sheet conveyance apparatus,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5006938A (ja) 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7095254A (ja) シート搬送機能を有する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246115B2 (ja) 原稿読取装置及びその原稿読取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機
JP5941936B2 (ja) 用紙仕分け装置
JP200810752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169775A (ja) 原稿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308274A (ja) シート積載装置、画像読取り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055846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174428A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218178A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および制御方法
JP2013106110A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