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03187C - 图像形成方法及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方法及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03187C
CN100403187C CNB011371943A CN01137194A CN100403187C CN 100403187 C CN100403187 C CN 100403187C CN B011371943 A CNB011371943 A CN B011371943A CN 01137194 A CN01137194 A CN 01137194A CN 100403187 C CN100403187 C CN 10040318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recording medium
image
mentioned
mounting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113719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51285A (zh
Inventor
持丸英明
小俣安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130563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03192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131005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2202639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512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512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0318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0318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05Details of unit
    • G03G15/0131Details of unit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42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 G03G15/0178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 G03G15/0194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primary transfer to the final recording medium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2Means for discharging uncollated sheet copy material, e.g. discharging rollers, exit tray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016Special arrangement of entire apparatu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443Copy medium
    • G03G2215/00447Plural types handled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03Plural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119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03Plural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119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 G03G2215/0122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 G03G2215/0125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or slanted
    • G03G2215/0129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or slanted horizontal medium transport path at the secondary transf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03Plural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119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 G03G2215/0122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 G03G2215/0125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or slanted
    • G03G2215/0132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or slanted vertical medium transport path at the secondary transf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16Transferring device, details
    • G03G2215/1676Simultaneous toner image transfer and fixing
    • G03G2215/1695Simultaneous toner image transfer and fixing at the second or higher order transfer poi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78Frame structur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在记录媒体两面形成图像的方法及其装置。使用厚纸或信封等特殊纸场合,使得施加在第1转印装置21及第2转印装置22上的转印电流比通常纸场合高出10~30%左右,同时,使得定影辊18,19的温度比通常纸场合高出10~30%左右。从筒纸供给装置300供给比中间转印带10周长长的纸场合,禁止两面印刷,禁止向中间转印带10转印墨像,且使得定影辊18,19的温度比通常纸场合高出10~30%左右。防止转印不良与定影不良,即使是使用厚纸,信封,长纸等特殊纸场合,也能形成高质量的图像。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记录媒体两面形成图像的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有的装置能在记录媒体(为简单起见,以下简记为“纸”)两面形成图像。在以往的可两面记录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一般使用以下方式:将形成在像载置体上的一面图像(显图像)转印在纸上,进行定影,再通过翻转通道等将该纸翻转,再次送纸,在纸的背面转印另一面的图像(显图像),进行定影。
用上述方式进行两面记录场合,由于纸的运送方向切换,以及单面图像定影引起纸卷曲等原因,在确保纸运送的可靠性上存在许多课题。
鉴于上述情况,在特开平1-209470号公报、特开平10-142869号公报中公开了这样的装置:使用第1像载置体和第2像载置体,在纸的两面转印墨像后,一次性地进行定影。
在特开平1-209470号公报中记载的装置是用第1转印装置将形成在感光体上的第1图像转印在转印带上,然后用第1转印装置将形成在感光体上的第2图像转印在纸的一面上。此后,用第2转印装置将转印带上的第1图像转印在纸的另一面上,这样,将图像转印在纸的两面,将该纸运送到定影装置进行定影。
在特开平10-142869号公报中记载的装置设有两个转印装置,将彩色图像转印在纸两面,运送到定影装置,一次性地进行定影。在该装置中,设有导向部件,对两面保持着未定影墨像的纸运送进行导向,该导向部件的周面设有若干突起。
但是,在上述这种可两面记录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由于转印图像的纸的面被固定(例如,通常定为在纸上面转印第1页图像,在纸下面转印第2页图像等),因此,有时会因纸排出形态不同发生页码排列错乱。
对于上述问题,在特开2000-19799号公报中记载着这样的装置:通过在装置内设置翻转运送部,能对排纸形态进行切换,切换为面朝下或面朝上。
按照该装置场合,通过翻转运送部使纸翻转,在固定纸的图像转印面状态下,能切换为面朝下或面朝上。
但是,在上述装置中,有时需要使用特殊纸。
例如在厚纸等特殊纸场合,若与通常纸场合一样形成图像,通过运送通道时,对纸来说很勉强,会发生纸折曲,纸堵塞,或在图像浓度或定影性等方面,发生图像质量低下等问题。对于这种问题,上述各公报中所记载的装置没有考虑。
另外,在设有中间转印带作为第2像载置体可两面记录场合,使用长记录纸等特殊纸时,存在如何处理超过中间转印带周长的长图像数据的问题。
而且,作为特殊纸的长纸定影时,存在定影温度降低,供纸部与排纸部对于长纸的对应,以及使记录纸为长纸的信息输入装置中的方法容易化等课题。对上述问题,上述各公报所记载的装置没有涉及。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解决上述先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而提出来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解决上述先有技术问题,即使是特殊纸也能形成合适图像的图像形成方法及其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设有第1像载置体和第2像载置体,从上述第1像载置体将显像暂且转印在第2像载置体上,再将该显像从第2像载置体转印到记录媒体一面上,且从上述第1像载置体将另一显像转印在记录媒体另一面上,可将显像转印在记录媒体两面上;其特征在于,对于特殊记录媒体,可控制包含定影条件的图像形成条件。
根据本发明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上述特殊记录媒体是指具有特定特性的记录媒体。
根据本发明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
设有第1转印装置及第2转印装置,上述第1转印装置将载置在上述第1像载置体上的显像转印在上述第2像载置体或记录媒体一面上,上述第2转印装置将载置在上述第2像载置体上的显像转印在记录媒体另一面上;
在上述第2像载置体与记录媒体叠合状态下,使转印在记录媒体上的显像定影。
根据本发明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将形成在上述第1像载置体上的第1图像转印到第2像载置体上之后,在第2像载置体上使第1图像的带电极性反转,将上述第1图像及形成在上述第1像载置体上的第2图像大致同时转印到记录媒体两面上。
根据本发明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设有与上述第2像载置体的非像载置面接触的接触型转印装置作为与上述第1像载置体对向配置的转印装置。
根据本发明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设有从供纸部到排纸部的记录媒体运送通道大致成为直线状的供纸部及排纸部。
根据本发明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上述记录媒体的特定特性是厚度。
根据本发明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上述记录媒体的特定特性是具有重叠部分。
根据本发明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上述记录媒体的特定特性是表面平滑度。
根据本发明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对于上述特定特性的记录媒体进行控制的图像形成条件是转印条件。
根据本发明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上述转印条件控制是指控制转印工序的顺序。
根据本发明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上述转印条件控制是指控制将显像转印在记录媒体上的转印工序中向转印装置的施加输出。
根据本发明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对于上述特定特性的记录媒体进行控制的图像形成条件是定影条件,上述定影条件是指记录媒体单面或两面记录时的定影温度。
根据本发明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设有记录媒体排出时页顺序不同的若干排纸部,根据特定特性的记录媒体可选择排纸部。
根据本发明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选择排纸部,使得记录媒体排出时按页顺序排出。
根据本发明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根据特定特性的记录媒体选择排纸部,使得排出时记录媒体的面不翻转。
根据本发明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上述第2像载置体形成无端带状,其延伸到定影区域附近。
根据本发明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设有手供纸装置,将记录媒体载置到该手供纸装置上场合,识别为特定特性的记录媒体。
根据本发明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从操作面板可指定特定特性的记录媒体,以控制包含定影条件的图像形成条件。
根据本发明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从与该图像形成装置连接的外部装置可指定特定特性的记录媒体,以控制包含定影条件的图像形成条件。
根据本发明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上述特殊记录媒体是指长记录媒体,能根据记录媒体长度控制图像形成条件,上述记录媒体长度以上述第2像载置体的周长为基准。
根据本发明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在上述第2像载置体上转印并载置若干图像,将该第2像载置体上的若干图像顺序转印在连续供纸的若干张记录媒体上。
根据本发明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上述记录媒体的长度超过第2像载置体周长场合,控制图像形成条件。
根据本发明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设有若干供纸装置,从该若干供纸装置中至少一个能供给比第2像载置体周长长的记录媒体。
根据本发明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上述能供给比第2像载置体周长长的记录媒体的供纸装置设有长纸收纳部,在该长纸收纳部中收纳比上述第2像载置体周长长的纸状记录媒体。
根据本发明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上述能供给比第2像载置体周长长的记录媒体的供纸装置是筒纸供纸装置,其收纳筒状记录媒体进行供纸。
根据本发明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上述长纸收纳部或筒纸供给装置相对装置本体可装卸。
根据本发明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上述进行控制的图像形成条件是转印条件。
根据本发明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上述记录媒体的长度超过第2像载置体周长场合,禁止向记录媒体两面转印图像。
根据本发明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上述记录媒体的长度超过第2像载置体周长场合,禁止从上述第1像载置体向上述第2像载置体转印图像。
根据本发明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上述进行控制的图像形成条件是定影条件。
根据本发明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上述记录媒体的长度超过第2像载置体周长场合,设定定影控制温度此通常场合高。
根据本发明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设有长纸用排纸盘。
根据本发明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上述长纸用排纸盘配置在通常纸排纸盘的下方。
根据本发明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上述长纸用排纸盘的一部分能收纳在装置本体中。
根据本发明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在所定长度以上的记录媒体上形成图像时,切换纸运送通道,使得该所定长度以上的记录媒体排出到上述长纸用排纸盘。
根据本发明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从操作面板可指定记录媒体长度,以控制图像形成条件。
根据本发明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从与该图像形成装置连接的外部装置可指定记录媒体长度,以控制图像形成条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图像形成装置设有第1像载置体和第2像载置体,从上述第1像载置体将显像暂且转印在第2像载置体上,再将该显像从第2像载置体转印到记录媒体一面上,且从上述第1像载置体将另一显像转印在记录媒体另一面上,可将显像转印在记录媒体两面上;其特征在于,对于特殊记录媒体,可控制包含定影条件的图像形成条件。
根据本发明中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还在于,上述特殊记录媒体是指具有特定特性的记录媒体。
根据本发明中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还在于,上述特殊记录媒体是指长记录媒体,能根据记录媒体长度控制图像形成条件。
根据本发明中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还在于,在上述第2像载置体与记录媒体叠合状态下,使转印在记录媒体上的显像定影。
根据本发明中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还在于,将形成在上述第1像载置体上的第1图像转印到第2像载置体上之后,在第2像载置体上使第1图像的带电极性反转,将上述第1图像及形成在上述第1像载置体上的第2图像大致同时转印到记录媒体两面上。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方法及其装置,对于特定特性的记录媒体,能控制包含定影条件的图像形成条件,能使图像形成条件最适,得到高质量的图像。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在第2像载置体与记录媒体叠合状态下,使转印在记录媒体上的显像定影,能防止定影时图像偏移,得到高质量的图像。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可大致同时在记录媒体两面转印图像,能使图像形成条件最适,得到高质量的图像。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第1像载置体与记录媒体的密接性好,能得到良好的转印性。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提高厚纸或信封等特殊纸的运送性,能得到高质量图像。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能根据记录媒体厚度,控制包含定影条件的图像形成条件为最适,得到高质量的图像。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对于具有重叠部分的记录媒体,能控制包含定影条件的图像形成条件为最适,得到高质量的图像。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能根据记录媒体表面的平滑度,控制包含定影条件的图像形成条件为最适,得到高质量的图像。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能根据特定特性的记录媒体,控制转印条件,使得转印条件为最适,防止图像脱落或浓度不足。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转印条件的控制是转印工序的控制,能变更转印图像的记录媒体的面,以面朝上或面朝下排出。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转印条件的控制是向转印装置的施加输出,能使对于特定特性的记录媒体的转印偏压为最适,防止图像脱落或浓度不足。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能根据单面记录还是两面记录控制定影温度,合适且可靠地进行定影。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能选择页排列顺序不同的排纸部,对于特定特性的记录媒体,能指定按页顺序排出。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能选择排纸部,使得记录媒体排出时能按页顺序排出,因此,对于特定特性的记录媒体,能指定按页顺序排出。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对于特定特性的记录媒体,能选择排纸部,使得排出时记录媒体的面不翻转,不损害运送性,能合适地排出特定特性的记录媒体。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能防止损伤定影前的未定影图像,防止图像劣化。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将记录媒体载置到手供纸装置上场合,识别为特定特性的记录媒体,因此,能简单地将记录媒体具有特定特性的信息输入到装置中。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从操作面板可指定特定特性的记录媒体,控制包含定影条件的图像形成条件,因此,很容易将记录媒体的特性信息输入到装置中。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从与该图像形成装置连接的外部装置可指定特定特性的记录媒体,控制包含定影条件的图像形成条件,因此,很容易从外部装置将记录媒体的特性信息输入到装置中。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方法及其装置,特殊记录媒体是指长记录媒体,能根据记录媒体长度控制图像形成条件,上述记录媒体长度以第2像载置体的周长为基准,因此,能根据记录媒体的长度,使图像形成条件为最适,得到高质量图像,即使是例如长纸也能形成合适的图像。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在第2像载置体与记录媒体叠合状态下,使转印在记录媒体上的显像定影,能防止定影时图像偏移,能根据记录媒体长度,使图像形成条件为最适,得到高质量图像,即使是例如长纸也能形成合适的图像。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大致同时将图像转印在记录媒体两面上,不管记录媒体长度如何,都能使图像形成条件为最适,得到高质量图像,即使是例如长纸也能形成合适的图像。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在第2像载置体上转印并载置若干图像,将该第2像载置体上的若干图像顺序转印在连续供纸的若干张记录媒体上,因此,形成小尺寸图像时能提高生产性。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记录媒体的长度超过第2像载置体周长场合,控制图像形成条件,因此,对于长度超过第2像载置体周长的记录媒体,能控制图像形成条件为最适。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能从若干供纸装置中至少一个供给比第2像载置体周长长的记录媒体,因此,能在长度超过第2像载置体周长的长纸上形成图像。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能供给比第2像载置体周长长的记录媒体的供纸装置设有长纸收纳部,在该长纸收纳部中收纳比上述第2像载置体周长长的纸状记录媒体,因此,能容易地供给长度超过第2像载置体周长的纸状记录媒体。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能供给比第2像载置体周长长的记录媒体的供纸装置是筒纸供纸装置,其收纳筒状记录媒体进行供纸,因此,能容易地供给长度超过第2像载置体周长的纸状记录媒体。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长纸收纳部或筒纸供给装置相对装置本体可装卸,因此,对于不需要的用户来说,能抑制装置初期成本,而当需要使用长纸时,能容易地安装到装置本体上。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能根据记录媒体长度控制转印条件,因此,不管记录媒体长度如何,都能使转印条件为最适,防止发生图像脱落或浓度不足,即使是例如长纸也能形成合适的图像。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记录媒体的长度超过第2像载置体周长场合,禁止向记录媒体两面转印图像,因此,在两面记录时不会形成不良图像。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记录媒体的长度超过第2像载置体周长场合,禁止从第1像载置体向第2像载置体转印图像,因此,不会在记录媒体的第2像载置体侧的面上形成不良图像。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能根据记录媒体长度控制定影条件,因此,不管记录媒体长度如何,都能使定影条件为最适,防止发生定影不良,能得到高质量图像。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记录媒体的长度超过第2像载置体周长场合,设定定影控制温度比通常场合高,因此,即使对于长度超过第2像载置体周长的记录媒体也能可靠进行定影,防止定影不良。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设有长纸用排纸盘,因此,能可靠接纳长记录媒体。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长纸用排纸盘配置在通常纸排纸盘的下方,因此,能减小长纸用排纸盘的配置空间。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长纸用排纸盘的一部分能收纳在装置本体中,因此,不使用长纸用排纸盘时,能减小长纸用排纸盘所占用的空间。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在所定长度以上的记录媒体上形成图像时,切换纸运送通道,使得该所定长度以上的记录媒体排出到长纸用排纸盘,因此,所定长度以上的记录媒体能合适地排出到长纸用排纸盘,防止记录媒体落下。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容易地从操作面板指定记录媒体长度,控制图像形成条件。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容易地从与图像形成装置连接的外部装置指定记录媒体长度,控制图像形成条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适用的作为图像形成装置一例的打印机概略截面构成图;
图2是该打印机的操作面板平面图;
图3是该打印机与主计算机连接状态的斜视图;
图4是定影部构成不同的另一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5是模式表示该实施例中两面记录时成像工序的图;
图6是表示在中间转印带上能使墨像极性反转的又一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7是模式表示该实施例中两面记录时成像工序的图;
图8是能形成彩色图像的实施例的截面构成图;
图9是表示该实施例中成像组件构成的截面图;
图10是根据纸特性控制图像形成条件的流程图;
图11是各实施例的打印机中控制部构成方框图;
图12是与彩色对应的实施例的截面构成图;
图13是该实施例中开放纸运送通道状态的局部截面图;
图14是与彩色对应的定影装置构成不同的又一实施例的截面构成图;
图15是该实施例中开放纸运送通道状态的局部截面图;
图16是图12或图14所示实施例的打印机与网络连接状态的斜视图;
图17是图像形成部构成与图14实施例不同的又一实施例的截面构成图;
图18是图像形成部构成与图14实施例及图17实施例不同的又一实施例的截面构成图;
图19是表示原稿读取装置与ADF及支承台的斜视图;
图20是详细表示该原稿读取装置的图像传感器的截面图;
图21是图12或图14所示实施例的打印机装有可选择的供纸装置及图像读取装置的系统的斜视图;
图22是定影部构成不同的又一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23是通常纸与长纸的定影温度变化曲线示意图,其中,图23A表示A3纸(长度420mm)场合,图23B表示长纸(长度900mm)场合;
图24是能形成彩色图像的实施例的截面构成图;
图25是根据纸长度控制图像形成条件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适用的作为图像形成装置一例的打印机概略截面构成图。
图中所示打印机100在装置内的大致中央配置作为第1像载置体的感光体鼓1。在感光体鼓1周围配设清洁装置2、消电装置3、带电装置4、显影装置5。图中在感光体鼓1上方设有曝光装置7,由该曝光装置7发出的激光L在带电装置4与显影装置5之间的写入位置照射在感光体1上。
在本实施例中,感光体鼓1、清洁装置2、消电装置3、带电装置4、显影装置5等组装成一体被组件化,成为处理卡盒,到达寿命时该处理卡盒可整体更换。
在感光体鼓1的下方配置带组件20,该带组件20包括作为第2像载置体的中间转印带10,感光体1局部与中间转印带10相接。中间转印带10张架在辊11、12及13上,被支承为可按图中逆时钟方向回转移动。该中间转印带10具有耐热性,且具有可转印墨粉的电阻值。
在中间转印带10的环内侧配置辊14、15、冷却装置16、16、定影辊18、第1转印装置21等。定影辊18内藏加热器等热源,将转印在纸上墨像定影在纸上。第1转印装置21设置在与感光体1对向的位置,两者夹持中间转印带10,第1转印装置21用于将形成在感光体1上的墨像转印在中间转印带10或纸上。中间转印带10的环内侧配置的各装置除第1转印装置21之外,都与装置框架连接接地。
在中间转印带10的外周部配置第2转印装置22、定影装置30、带用清洁装置25。
定影装置30包括内藏加热器等热源的定影辊19,用于将转印在纸上的墨像定影在纸上。该定影装置30可以支点30a为中心回转。且能通过没有图示机构按箭头G所示回转,夹持中间转印带10及纸,与定影辊18压接或离开。在定影装置30左上方设有风扇F1,用于排出机内空气,防止机内温度过高。
中间转印带10用的清洁装置25在内部设有清洁辊25a、刮板25b、墨粉运送机构25c等,具有刮去残留在中间转印带10表面的不需要的墨粉的功能。滞留在清洁装置25内的墨粉由墨粉运送机构25c运送到没有图示的回收容器。该清洁装置25能以回转支点25d为中心如箭头H所示回转。通过没有图示的机构使清洁装置25整体回转,清洁辊25a能相对中间转印带10接离。
在装置本体下部设置供纸盒26,该供纸盒26能朝装置前侧(与图面垂直方向的往外侧)拉出,在供纸盒26内收纳作为记录材的转印纸P。在供纸盒26的供纸方向前端侧(图中右侧)的上部位置设置供纸辊27。另外,在感光体鼓1的右方设有一对定位辊28,以及将纸从定位辊28导向转印位置的导向部件29。在供纸盒26上方,配置电气部E1及控制装置E2。在装置右侧设有手供纸盘35,并设有供纸辊36,用于将载置在纸载置台37上的纸P送出。从手供纸盘35送出的纸在导向部件29被导向,送向定位辊28。
在图1中,在定影装置30的左侧位置设有切换爪42,该切换爪42可以支点43为中心摆动,将从带组件20送出的纸的运送方向切换为设于装置本体上面的排纸载置部40或设于装置侧面的排纸盘44。切换爪42通过没有图示的传动装置、例如螺线管等动作。切换爪42位于图示位置时,纸被送向排纸载置部40,而当切换爪42按箭头J方向切换,纸被送向排纸盘44。
在切换爪42的上方,配设用于运送纸的一对运送辊33。另外,在更上方配设用于将纸排出到排纸载置部40的一对排纸辊34。在运送辊33和排纸辊34之间由导向部件31a、31b进行导向。另一方面,在切换爪42的左方配设用于将纸排出到排纸盘44的一对排纸辊32。
下面说明上述结构的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动作。
先说明在纸两面得到图像场合的动作。在纸两面得到图像场合,将先形成的图像称为第1面图像,后形成的图像称为第2面图像,转印第1面图像的纸面称为纸第1面,转印第2面图像的纸面称为纸第2面。
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是打印机,从主机例如计算机HC(参照图3)送来用于写入的信号。根据受信的图像信号驱动曝光装置7,从曝光装置的激光光源(没有图示)发出的光通过由马达驱动回转的多面镜7a进行扫描,经反射镜7b、fθ透镜7c等,照射在通过带电装置4均一带电的感光体鼓1上,在感光体1上形成与写入信息对应的潜像。
通过显影装置5将感光体1上静电潜像显影,在感光体表面形成墨粉构成的显像保持着。感光体1墨像通过作为第2像载置体的位于中间转印带10背面侧的第1转印装置21转印在与感光体1同步移动的中间转印带10的表面上。
清洁装置2除去感光体1表面残存的墨粉,在消电装置3对感光体1表面进行消电,备作此后形成图像之用。
中间转印带10载置被转印在表面的墨像(转印在纸第1面的图像)按图示逆时钟方向移动。这时,控制第2转印装置22、定影装置30及清洁装置25,使它们保持非动作状态(断开电力输入,或离开中间转印带10),以便不损伤墨像。
中间转印带10移动到某所定处,在感光体1上开始用于形成在纸第2面上图像的上述那样的工序,开始供纸。供纸辊27或36按箭头方向回转,送出供纸盒26内或手供纸盘35的最上部的纸P,将其送向定位辊28。
中间转印带10与感光体1同步移动,上述先转印在中间转印带10上的墨像(第1面图像)回转一周,运向中间转印带10与感光体1接触的位置。
感光体1表面的墨像通过第1转印装置21转印在经定位辊28送入中间转印带10与感光体1之间的纸第2面上。进行上述转印时,通过定位辊28控制时间,使得纸与图像(第2面图像)的位置达到规定要求。当然,不用说,纸与第1面图像的位置也应达到规定要求。
在本实施例中,第1转印装置21配置在与作为第1像载置体的感光体鼓1对向的位置,该第1转印装置21与作为第2像载置体的中间转印带10的背面压接,为转印辊型,所以,感光体鼓1与纸之间密接性良好,转印性良好。
从感光体1将第2面墨像转印在纸上期间,纸另一面与载置在中间转印带10上的墨像一起(纸第1面与转印在中间转印带10上的第1面墨像密接)移动。纸通过第2转印装置22的作用区域时,电压施加在该第2转印装置22上,中间转印带10上的墨像转印在纸上。
通过第1转印装置21和第2转印装置22的作用在纸两面转印墨像,通过中间转印带10移动,该转印有墨像的纸被送向定影区域。这时,定影装置30回转,使得定影辊19与定影辊18夹持中间转印带10而压接,通过定影辊19与定影辊18的协同作用,一次性地使纸上两面墨像定影。在图1结构中,中间转印带10延伸到定影区域,因此,转印墨像后,纸与中间转印带10不分离,在纸与中间转印带10叠合状态下进行定影,所以,墨像不会损伤,能防止图像模糊。
定影后的纸在辊11处与中间转印带10分离,通过切换爪42切换运送方向,排向位于装置上面的排纸载置部40或位于装置侧面的排纸盘44。
纸排向位于装置上面的排纸载置部40场合,两面图像之中的第2面即从感光体1直接转印在纸上的面成为朝下面,载置在排纸载置部40上,所以,为了按页顺序排列,可以先形成第2页图像,将该墨像保持在中间转印带10上,后形成第1页图像,从感光体1表面直接转印在纸上。因此,在上述说明中,按页顺序将纸排出到排纸载置部40(面朝下排纸)场合,第1面图像是第2页图像,第2面图像是第1页图像。此后图像按同样原理形成,偶数页有图像场合,先形成该偶数页图像,将其转印保持在中间转印带10上,后形成该偶数页前一页的奇数页图像,从感光体1表面直接转印在纸上。这种场合的作像顺序若用页数表示,成为以下顺序:2→1→4→3→6→5......。
另一方面,纸排向位于装置侧面的排纸盘44场合,两面图像之中的第2面即从感光体1直接转印在纸上的面成为朝上面,载置在排纸盘44上。所以,纸排向排纸盘44时,为了按页顺序排列(面朝下排纸)场合,第1面图像是第1页图像,第2面图像是第2页图像。此后图像按同样原理形成,奇数页有图像场合,先形成该奇数页图像,将其转印保持在中间转印带10上,后形成该奇数页后一页的偶数页图像,从感光体1表面直接转印在纸上。这种场合的作像顺序若用页数表示,成为以下顺序:1→2→3→4→5→6......。
上述按页顺序排列的作像顺序的变更可用将图像形成装置数据储存在存储器的公知技术实现。
在本实施例中,从手供纸盘35供纸排出到排纸盘44中场合,纸不翻转,从供纸部到排纸部的纸运送通道大致成为直线状。因此,当记录在刚性大的记录媒体例如厚纸或投影用薄膜等场合,使用手供纸盘35,通过指定排纸盘44,即使是厚纸或刚性大的记录媒体,也不会影响运送性,能得到按页顺序排列的两面印刷件。用长纸进行记录场合,可以使用手供纸盘35进行供纸。
使用通常纸场合,可从供纸盒26或手供纸盘35进行供纸,排纸部也可以指定排纸载置部40或排纸盘44。当然,这种场合也能得到按页顺序排列的两面印刷件。可以将使用频率高的通常纸作为对象,将从供纸盒26供纸排出到排纸载置部40的动作作为标准设定。
通常在感光体1上形成逆像(镜像),若将其直接转印在纸上得到正像,但在将转印在中间转印带10上的图像再转印在纸上场合,在感光体1上形成镜像时,转印在纸上的图像成为镜像。于是,在本实施例中,将从中间转印带10转印在纸上的图像(第1面图像)在感光体1表面形成正像,从感光体1直接转印在纸上的图像(第2面图像)在感光体1表面形成镜像,进行曝光。这种正逆像切换曝光能通过公知的图像处理技术实现。
从中间转印带10将图像转印在纸上后,使得离开中间转印带10的清洁装置25回转,以使清洁辊25a接触中间转印带10,使得转印在纸上后残留中间转印带10上的墨粉移到清洁辊25a的表面,再用刮板25b刮取。通过墨粉运送机构25c将刮取的墨粉收集在没有图示的收纳部。由定影辊18和定影辊19加热的上述残留墨粉在冷却前易转移到清洁辊25a上,因此,清洁装置25最好位于冷却装置16、17的上游。
通过上述清洁区域的中间转印带10受冷却装置16、16冷却。可以使用各种排热方式作为冷却装置16、16。在使空气流通方式中,最好在转印到记录媒体上后再使空气流通,以便不损伤保持在中间转印带10表面的墨像。也可以采用热管作为冷却装置16、16,其与中间转印带10的环内面直接接触,吸收中间转印带10的热量。
下面说明在纸单面得到图像场合的动作。
关于纸单面记录时的动作,分别对纸排向位于装置上面的排纸载置部40场合及纸排向位于装置侧面的排纸盘44场合进行说明。
先说明纸排向位于装置上面的排纸载置部40场合的单面记录动作。
这种场合,可以省去将墨像转印在中间转印带10上的工序,直接将形成在感光体1表面的墨像转印在纸上。在单面图像场合,在感光体1上的墨像是镜像,若转印在纸上则得到正像。
在图1中,为了与形成在感光体1上的墨像进行对位,纸P同步被送向感光体1与中间转印带10之间,通过第1转印装置21将墨像从感光体1转印在纸上(纸上面:感光体1侧的面)。
第2转印装置22不作用,纸与中间转印带10一起移动,使墨像定影。此后,纸离开中间转印带10,经导向部件31a、31b、排纸辊34朝箭头A1方向排出,以图像面朝下状态载置在排纸载置部40上。根据这种结构,数页原稿从第1页开始顺序处理,从排纸载置部40取出时,印刷件按页顺序排列。这种场合的作像顺序为以下顺序:1→2→3→4→5→6......。
下面说明纸排向位于装置侧面的排纸盘44场合按页序排列的单面记录动作。
这种场合,形成在感光体1上的墨像暂时转印在中间转印带10上(第1转印装置21作用)。载置该墨像的中间转印带10回转一周,为了与形成在中间转印带10上的墨像进行对位,纸P同步被送向感光体1与中间转印带10之间,通过第2转印装置22将墨像从中间转印带10转印在纸上(纸下面:中间转印带10侧的面)。根据这种结构,数页原稿从第1页开始顺序处理,从排纸盘44取出时,印刷件按页顺序排列。这种场合的作像顺序为以下顺序:1→2→3→4→5→6......。
单面印刷场合,无论纸排向位于装置上面的排纸载置部40还是排向位于装置侧面的排纸盘44,作像顺序一样,都为:1→2→3→4→5→6......,但转印图像的纸面不同。即前者将墨像从感光体1转印在纸上面(感光体1侧的面),而后者将墨像从中间转印带10转印在纸下面(中间转印带10侧的面)。
在单面印刷场合,当记录在刚性大的记录媒体例如厚纸或投影用薄膜等场合,使用手供纸盘35,通过指定排纸盘44,纸不翻转,即使是厚纸或刚性大的记录媒体,也不会影响运送性,能得到按页顺序排列的单面印刷件。用长纸进行记录场合,也可以使用手供纸盘35进行供纸。
无论是两面印刷场合还是单面印刷场合都一样,将厚纸或信封(记录材局部重叠状态)等作为记录媒体使用场合,转印不良会引起图像脱落或浓度不足等。于是,在本实施例中,厚纸或信封等特殊纸场合,使得转印电流(将墨像转印在纸上场合,施加在第1转印装置21上的转印偏压的输出,施加在第2转印装置22上的转印偏压的输出)比通常纸场合高出10~30%左右。
另外,将厚纸或信封等作为记录媒体使用场合,若定影装置中定影温度与通常场合相同,则温度不足。于是,在本实施例中,厚纸或信封等特殊纸场合,使得定影辊18,19的温度比通常纸场合高出10~30%左右。
关于使得转印电流及定影温度比通常场合增加的特殊纸的种类,除上述厚纸,信封之外,可以进行适当设定。例如,将表面平滑度低的纸(多少有凹凸的纸)或混入纤维的纸等设定为特殊纸。
关于定影温度,在两面印刷和单面印刷场合,通过个别控制与纸各面相对的定影辊的温度,能使定影性更合适。
举具体例,单面模式时(从感光体鼓1直接将图像转印在纸上场合),将定影辊19温度设定为160~180℃,将定影辊18设定为不加热;两面模式时,将定影辊19温度设定为160~180℃,将定影辊18温度设定为180~190℃。之所以将两面模式时处于带环内侧的定影辊18温度设定为比定影辊19高是由于通过中间转印带10加热纸的缘故。另外,两面模式时,由于定影辊18热的影响,也可以将定影辊19温度设定为比单面模式时低。在此所述的各定影装置温度不过是一例,其应根据所使用墨粉的特性,中间转印带10的材质,厚度等条件设定合适的值。
另外,虽然没有图示,在各定影辊18,19上附设有温度检测装置,可根据该温度检测装置的输出控制各定影辊的定影加热器。例如,温度检测装置检测温度结果,温度过高场合,可进行控制,减弱对各定影加热器的赋能。
图2是本实施例的打印机的操作面板平面图。
如该图所示,在操作面板50上除液晶显示画面51之外,设有各种设定按钮52-59。联机按钮52是用于切换打印机的联机/脱机的输入键;复位按钮53是用于使现在的设定复位的输入键;供纸按钮54是用于指定选择所使用纸种类的输入键,使用厚纸等特殊纸场合,按压该供纸按钮54进行设定;两面模式按钮55是用于指定两面印刷的输入键;设定按钮56是用于进行各种设定的输入键,通过按压该设定按钮,用上下箭头键58,59选择显示在液晶显示画面51上的设定项目,通过按压实行按钮57,指定选择该项目。作为设定按钮56的设定项目,有供纸部的选择及排纸部的选择,按页序排出等。也可以指定手供纸盘35作为供纸部场合,自动地将纸种类设定为特殊纸。
在本实施例中,进行两面印刷场合,按压两面模式按钮55,选择两面印刷模式,能得到在纸两面进行印刷的印刷品。此时,从设定按钮56指定供纸部,能选择供纸盒26或手供纸盘35。另外,从设定按钮56指定供纸部,能选择装置上面的排纸载置部40或装置侧面的排纸盘44。当然,也可以对供纸部和排纸部进行组合指定,或进一步将按页序排出指定进行组合指定。进行单面印刷场合,也同样能选择供纸部,排纸部及按页序的指定。
在本实施例中,进行供纸部,排纸部及按页序的指定场合,能合适地控制成像顺序及转印工序的顺序,自动地从所希望的供纸部供纸,以及自动地得到所希望的排出形态(排纸部的选择,是否需要按页序排列)。
图3是打印机100与作为其主机的计算机HC通过网络连接状态的斜视图。当然,打印机100连接的主机也可以是若干台。另外,也可以是不通过电缆而用无线连接的系统。在这种系统中,可从主计算机HC进行与从打印机100的操作面板50进行的各种设定同样的设定。因此,主计算机的使用者能在离开打印机本体的场所设定供纸部,排纸部,纸种类等,进行这种设定场合,自动进行必要的成像·转印控制,无论对于哪个排纸部都能得到合适的按页序的单面或两面印刷物。
可从主计算机HC或打印机100的操作面板50输入所使用的记录媒体的特性。此外,可以在打印机100的供纸盒26设置纸选择开关,选择与载置的纸对应的开关。或者也可以准备信封专用盘(盒)或明信片专用盘(盒),将该盘或盒设置到打印机100上,识别该盘或盒,输入所使用的记录媒体的特性。也可以设置用于检测手供纸盘35开放的传感器38(参照图1),设定为当该传感器接通场合判断为使用特殊纸。
下面参照图4说明定影装置构成不同的另一实施例。
如该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中间转印带10环外配设定影装置30B。该定影装置包括两个定影辊18、19,各定影辊内藏加热器。不管在中间转印带10上有无转印墨像,上述两个定影辊18、19常时压接。并且,定影装置30B固定配置,没有必要设置使该定影装置30B相对中间转印带10接离的机构。其它结构与图1实施例相同。
图5表示该实施例中两面记录时的作像工序。
在图5中,表示将两面记录时的作像工序分为以下四工序:图5A的显影和一次转印,图5B的二次显影(第2面显影),图5C的二次转印,图5D的三次转印、定影及带清洁。为了说明方便,图5中感光体1与中间转印带10之间为离开,但是实际上感光体1与中间转印带10是接触的。
在图5A中,通过带电装置4使感光体1带负电,通过曝光装置以写入光L形成静电潜像,通过显影装置5对所形成的静电潜像附加带负电的墨粉,在图中用实心黑圆表示,进而,通过第1转印装置21的作用(施加正电压),将墨像一次转印在中间转印带10上。
在图5B中,在感光体1上形成带负电的第2面的墨像,同时,载置在中间转印带10上的墨像(第1面墨像)回转一周,通过定位辊28控制时间送出纸P,以使墨像与纸取得同步。
在图5C中,通过第1转印装置21的作用(施加正电压),将感光体1上的第2面墨像(带负电)转印(二次转印)在纸P上。这时,纸的第1面与中间转印带10上的第1面墨像叠合。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中电阻的中间转印带10作为第2像载置体,以与纸具有的电荷相对的自然电荷将纸保持在中间转印带10上,不施加偏压等。
在图5D中,通过第2转印装置22的作用(施加正电压),将中间转印带10上的第1面墨像(带负电)转印(三次转印)在纸P上,进而,将纸P运向定影区域,通过定影装置30B加热(接通),将墨像定影在纸两面上。中间转印带10延伸到接近定影装置30B的位置,不会损伤纸上墨像,能将纸平滑地从中间转印带10交接到定影装置30B。另外,带用清洁装置25与中间转印带10压接,除去中间转印带10上残留墨粉。
图6表示可使中间转印带10上墨像极性反转的实施例。
如图6所示,在中间转印带10的下侧,靠近从动辊12的位置设置带电装置(在本实施例中为带电充电器)17。并且,在本实施例中不设置第2转印装置22(参照图1,图4)。其它结构与图4实施例相同。
图7表示该实施例中两面记录时的作像工序。
在图7中,表示将两面记录时的作像工序分为以下四工序:图7A的显影和一次转印(往中间转印带10的转印),图7B的二次显影(第2面显影),图7C的二次转印(往纸的两面转印),图5D的定影及带清洁。为了说明方便,图7中感光体1与中间转印带10之间为离开,但是实际上感光体1与中间转印带10是接触的。
在图7A中,通过带电装置4使感光体1带负电,通过曝光装置以写入光L形成静电潜像,通过显影装置5对所形成的静电潜像附加带负电的墨粉,在图中用实心黑圆表示,进而,通过转印装置21的作用(施加正电压),将墨像一次转印在中间转印带10上。
在图7B中,在感光体1上形成带负电的第2面的墨像,同时,载置在中间转印带10上的墨像(第1面墨像)被运送,在运送中途,通过带电装置17的充电,,载置在中间转印带10上的墨像极性反转为正极性。通过定位辊28控制时间送出纸P,以使墨像与纸取得同步。
在图7C中,通过转印装置21的作用(施加正电压),将墨像一次性地转印(二次转印)在纸的正反两面(纸的第1面与第2面)上。中间转印带10上的墨粉(带正电)因转印辊21(施加正电压)静电相斥,转印在纸上,而从感光体1墨粉(带负电)被静电吸引转印到纸上,这样,墨像同时被转印到纸两面上。
在图7D中,纸从中间转印带10运向定影装置30B,将墨像定影在纸两面上。另外,带用清洁装置25与中间转印带10压接,除去中间转印带10上残留墨粉。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在中间转印带10上,通过带电充电器17使得载置在中间转印带10上的一次转印墨像的极性切换,能通过一个转印装置(转印辊21)同时将墨像转印在纸两面上(二次转印),而且,没有必要改变一次转印及二次转印中转印装置的施加电压的极性,不需要转印装置施加电压极性切换机构,成本低。由于没有从转印有墨像的纸的开放面进行充电(不需要第2转印装置22),不会损伤转印在纸上面(第2面)上的墨像,能防止转印纸因充电引起定影时静电粘附等。
在纸单面(感光体1侧的面)得到图像场合,可以将在感光体1上形成的墨像直接转印在纸上,通过施加有正电压的转印辊21吸引感光体1上墨粉(带负电)进行转印。但是,在纸单面(中间转印带10侧的面)得到图像场合,通过带电充电器17进行极性切换。
上述感光体带电极性及墨粉带电极性为举例,也可以设为与本实施例相反的极性。
在图4及图6所示实施例中,与图1实施例同样,在厚纸或信封等特殊纸场合,使得转印电流比通常纸场合高出10~30%。另外,在厚纸或信封等特殊纸场合,使得定影辊18,19的温度比通常纸场合高出10~30%。关于定影温度,在两面印刷场合和单面印刷场合,通过个别控制与纸各面相对的定影辊的温度,能得到更合适的定影性。在各定影辊18,19上设置温度检测装置,可以根据该温度检测装置的检测输出,控制各定影辊的定影加热器。
下面,说明可在纸两面形成彩色图像的实施例。
在图8所示实施例中,可形成彩色图像的图像形成部PU配置在装置本体的大致中央部。在该图像形成部PU中,中间转印带60张架在四个回转辊61,62,63,64上,沿该中间转印带60上边并设四个成像组件SU,该四个成像组件SU与中间转印带60相接触。在成像组件SU上方配置曝光装置7。各成像组件SU的结构相同,仅仅墨粉颜色不同,取一个作为代表,参照图9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在成像组件SU中,感光体鼓1的周围配设清洁装置2、消电装置3、带电装置4、显影装置5。各成像组件SU的显影装置5分别收纳青色,品红色,黄色,黑色墨粉,将各色墨粉赋与形成在感光体鼓1上的静电潜像。带电装置4与显影装置5之间成为写入位置,由曝光装置7发出的激光L照射在感光体1上。曝光装置7采用公知的激光方式,在本实施例中,进行色分解并与所显影的墨粉色对应的光信息照射在均一带电的感光体1表面上形成潜像。也可以采用由LED阵列和成像装置构成的曝光装置。另外,配设转印辊65,其与感光体鼓1对向,夹持中间转印带60。符号66为背面相接辊,通过转印辊65的作用,形成在感光体鼓1上的墨像被转印在中间转印带60上。中间转印带60环内各装置除了转印装置之外,都与装置框架相接接地。
形成彩色图像时,用四个成像组件SU,将形成在感光体鼓1上的青色,品红色,黄色,黑色墨像顺序叠合转印在中间转印带60上,在中间转印带60上形成彩色图像。形成黑白图像场合,仅仅黑色墨粉成像组件SU形成墨像,在中间转印带60上形成黑白图像。
在图像形成部PU下方配置带状中间转印体110。该中间转印体110能按图所示逆时钟方向回转,由回转辊111,112,113,114张架支承着。在中间转印体110的带环内,配置作为转印装置的转印辊21,其与支承图像形成部PU的中间转印带60的辊63对向。在带环外侧,配置带清洁装置25及转印充电器22。通过上述转印辊21,从动辊114,支承中间转印带60的辊63,中间转印体110与中间转印带60接触,形成预先设定的转印接触部。中间转印体110带环内各装置除了转印装置之外,都与装置框架相接接地。
在装置的下部位置配设三段供纸装置(供纸盒)26-1,26-2,26-3。收纳在各盒内的最上面纸通过供纸辊27一张张地供纸,送向一对定位辊28。
在中间转印体110的左方设有定影装置30B,该定影装置与图4实施例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图像形成部PU作成的墨像载置在中间转印带60上,该中间转印带60上墨像转印在中间转印体110的带表面或由一对定位辊28送出的纸的单面上。
在本实施例中,在纸两面得到图像场合,图像形成部PU作成的第1面墨像从中间转印带60转印到中间转印体110上,接着,在图像形成部PU作成第2面墨像。从中间转印带60将第2面墨像转印在由一对定位辊28送出的纸的第2面上。该第2面墨像的转印通过配置在中间转印体110带环内的转印辊21进行。这时,先转印在中间转印体110上的第1面墨像载置在中间转印体110上回转一周,与纸的第1面叠合。单面转印第2面墨像、另一面与第1面墨像叠合的纸由中间转印体110运向左方,在转印充电器22位置通过转印充电器22作用将中间转印体110上墨像(第1面墨像)转印在纸第1面上。
这样,将墨像转印在纸两面的纸在辊111与中间转印体110分离,通过定影装置30B将墨像定影在纸上。定影后的纸排出到装置上面的排纸载置部40或装置侧面的排纸盘44上。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在纸单面得到图像场合,没有必要将墨像转印在中间转印体110上,图像形成部PU作成的墨像直接转印在纸上。但是,按页序排出到装置侧面的排纸盘44上场合,也可以在单面打印中通过中间转印体110将墨像转印在纸的下面。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图像形成部PU作成的墨像从中间转印带60转印到纸或中间转印体110上。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图像形成部PU的中间转印带60相当于第1像载置体,中间转印体110相当于第2像载置体。
即使在可两面印刷彩色图像的本实施例中,使用刚性大的纸场合,通过从手供纸盘35供纸,排向装置侧面的排纸盘44上,对于厚或刚性大的纸,也不会损害运送性,能得到按页序的两面印刷物。通常纸场合,可以指定从供纸盒26-1,26-2,26-3或手供纸盘35中某个供纸,也可以指定将纸排出到装置上面的排纸载置部40或装置侧面的排纸盘44上。当然,这种场合也能得到按页序排列的两面印刷物。在单面印刷中,使用刚性大的纸,例如厚纸或投影用薄膜等记录场合,通过指定使用手供纸盘35及排纸盘44,纸不反转,即使对于厚或刚性大的记录媒体场合,也不会损害运送性,能得到按页序排列单面印刷物。
在本实施例中,与图1实施例同样,在厚纸或信封等特殊纸场合,使得转印电流(从中间转印带60转印到纸场合施加在转印装置上的转印偏压输出,从中间转印体110转印到纸场合施加在转印装置上的转印偏压输出)比通常纸场合高出10~30%。另外,在厚纸或信封等特殊纸场合,使得定影辊18,19的温度比通常纸场合高出10~30%。关于定影温度,在两面印刷场合和单面印刷场合,通过个别控制与纸各面相对的定影辊的温度,能得到更合适的定影性。在各定影辊18,19上设置温度检测装置,可以根据该温度检测装置的检测输出,控制各定影辊的定影加热器。
在此,参照图10流程图说明上述实施例共用的根据所使用的记录纸特性对图像形成条件的控制。
在图10的流程图中,在步骤S1,用户从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面板或主计算机设定模式。这里所谓模式设定是指供给纸的供纸部的指定,排出打印后纸的排纸部的指定,使用纸的种类的指定等。在步骤S2,判断所设定的模式是否能实行。例如,指定厚纸等特殊纸作为纸种类,指定装置上面的排纸载置部40作为排纸部场合,判断为模式不可实行。另外,指定特殊纸以及指定供纸盒26-1,26-2,26-3作为供纸部场合,也判断为模式不可实行。在步骤S2判断为模式不可实行场合(步骤S2的“否”),就进入步骤S2-1,在操作面板显示部和/或主计算机的显示画面上表示警告,要求再设定模式。若在步骤S2判断为模式可实行场合(步骤S2的“是”),就进入步骤S3,在操作面板显示部和/或主计算机的显示画面上表示模式内容。
接着,在步骤S4,判断是否特殊纸,若在步骤S4判断为特殊纸场合(步骤S4的“是”),就进入步骤S4-1,将转印电流设定为比通常纸场合高出10~30%左右。接着进入步骤S4-2,将定影温度设定为比通常纸场合高出10~30%左右。另一方面,在步骤S4判断为通常纸场合(步骤S4的“否”),就不指示增大转印电流及定影温度,进入步骤S5。
在步骤S5,判断是否两面印刷,若在步骤S5判断为两面印刷场合(步骤S5的“是”),就进入步骤S5-1,对与纸各面相对的定影辊温度个别进行控制。
若在步骤S5判断为不是两面印刷场合(步骤S5的“否”),就进入步骤S6,在步骤S6,根据上述设定的模式及条件,决定控制顺序(形成图像的页顺序,是否将图像转印在第2像载置体上等)以及成像条件(转印电流,定影温度等),进而进入步骤S7,实行图像形成动作。
图11表示实行上述控制的控制部的构成方框图。主控制板70设有CPU,ROM,RAM等,根据从操作面板50或没有图示的通过接口连接的主计算机所输入的模式设定,控制曝光装置7,转印装置21,22,CH,清洁装置2,供纸装置26,35,定影装置30,30B,排纸切换爪42等。另外,上述模式内容的显示或警告显示输出到操作面板50或主计算机。
图12是形成彩色图像的另一实施例的截面构成图。
在图12所示实施例中,可形成彩色图像的图像形成部PU配置在装置本体的大致中央部。在该图像形成部PU中,中间转印带60斜向配置,沿该中间转印带60下边并设四个成像组件SU,该四个成像组件SU与中间转印带60相接触。在成像组件SU下方配置曝光装置7。各成像组件SU的结构与图9说明相同,仅仅位置关系不同。
中间转印带60张架在驱动辊11和从动辊12上,按图示箭头所示,朝逆时钟方向回转。中间转印带60环内各装置除了转印装置之外,都与装置框架相接接地。在从动辊12位置设有带清洁装置25。在中间转印带60上方,设有墨粉收纳部TS,其包括收纳补给用墨粉的墨粉盒TC。在a,b,c,d各墨粉盒中分别收纳着青色,品红色,黄色,黑色墨粉,通过没有图示的粉体泵补给对应色的显影装置。
形成彩色图像时,用四个成像组件SU,将形成在感光体鼓1a,1b,1c,1d上的青色,品红色,黄色,黑色墨像顺序叠合转印在中间转印带60上,在中间转印带60上形成彩色图像。形成黑白图像场合,仅仅黑色墨粉成像组件SU形成墨像,在中间转印带60上形成黑白图像。
在图像形成部PU右方配置带状中间转印体110。该中间转印体110能按图所示逆时钟方向回转,由回转辊113,115,116,117张架支承着。在中间转印体110的带环内,配置作为转印装置的转印辊120,其被配置在支承图像形成部PU的中间转印带60的辊11附近。此外,还配置加热辊130,垫辊114,115,垫板BP。回转辊116兼用作冷却装置。中间转印体110带环内各装置除了转印装置之外,都与装置框架相接接地。在带环外侧,配置带清洁装置250,充电器CH等。带清洁装置250在内部设有辊250A,刮板250B,墨粉运送机构250C等,将墨粉转印到纸上后,刮取残留在中间转印体110表面上的不需要的墨粉或纸粉。图中表示辊250A处于离开中间转印体110表面的状态。其可绕支点250D为中心回转,可与中间转印体110表面接离。将图像转印在纸上前,中间转印体110载置墨像时离开,需要清洁时,按图示逆时钟方向回转而接触。
通过上述转印辊120,垫辊115及支承中间转印带60的辊11,中间转印带60与中间转印体110接触,形成预先设定的转印接触部。在中间转印体110的带环外侧,设有充电器CH,其与位于转印辊120上方的垫板BP对向。
在图像形成部PU下方的装置下部位置配设二段供纸装置(供纸盒)26-1,26-2。收纳在各盒内的最上面纸通过供纸辊27一张张地供纸,由各导向板29导向,送向一对定位辊28。
设有定影装置30,使得其与设在中间转印体110带环内的加热辊130对向。该定影装置30与图1实施例中定影装置30相同,通过没有图示的接离机构,能使定影辊与中间转印体110接离。图中表示定影装置30的定影辊中间转印体110接触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在纸两面得到图像场合,图像形成部PU作成的第1面墨像从中间转印带60转印到中间转印体110上,接着,在图像形成部PU作成第2面墨像。从中间转印带60将第2面墨像转印在由一对定位辊28送出的纸的第2面上。该第2面墨像的转印通过配置在中间转印体110带环内的转印辊120进行。这时,先转印在中间转印体110上的第1面墨像载置在中间转印体110上回转一周,与纸的第1面叠合。单面转印第2面墨像、另一面与第1面墨像叠合的纸由中间转印体110运向上方,在转印充电器CH位置通过转印充电器CH作用将中间转印体110上墨像(第1面墨像)转印在纸第1面上。这样,将墨像转印在纸两面的纸在被运向定影区域,通过带环外的定影装置30的定影辊以及带环内的加热辊130,将墨像定影在纸上。定影动作时,定影装置30的定影辊与加热辊130夹持中间转印体110压接。定影后的纸通过一对排纸辊34排出到装置上面的排纸载置部40上。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在纸单面得到图像场合,没有必要将墨像转印在中间转印体110上,图像形成部PU作成的墨像直接转印在纸上。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图像形成部PU作成的墨像从中间转印带60转印到纸或中间转印体110上。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图像形成部PU的中间转印带60相当于第1像载置体,中间转印体110相当于第2像载置体。
本实施例也与上述实施例一样,厚纸或信封等特殊纸场合,使得转印电流(从中间转印带60转印到纸场合施加在转印装置上的转印偏压输出,从中间转印体110转印到纸场合施加在转印装置上的转印偏压输出)比通常纸场合高出10~30%。另外,在厚纸或信封等特殊纸场合,使得定影温度比通常纸场合高出10~30%。关于定影温度,在两面印刷场合和单面印刷场合,通过个别控制与纸各面相对的定影辊和加热辊130的温度,能得到更合适的定影性。在定影辊和加热辊130上设置温度检测装置,可以根据该温度检测装置的检测输出,控制各辊的定影加热器。
在本实施例装置中,设有手供纸盘及装置侧面的排纸盘,若从设在装置下部的供纸盒26-1,26-2将纸运向上方,排向装置上面的排纸载置部40,纸运送通道大致呈直线状,能使用特殊纸。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包含中间转印体110的部分能从装置本体开放。在该开放部分,有中间转印体110,配置在其带环内的装置以及带清洁装置250等。一对排纸辊34的上部辊34a设在可开放侧,下部辊34b设在本体侧。如图13所示,,包含中间转印体110的部分从装置本体开放场合,从装置下部的供纸部到装置上部的一对排纸辊34的纸运送通道开放,发生纸堵塞时容易处理。
图14与图12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定影装置30的配置位置,与图12实施例相比,定影装置30B配置在稍离开中间转印体110带环的位置。其它结构与图12实施例相同,重复说明省略。在该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该定影装置30B固定配置在本体装置侧,包含中间转印体110的部分开放场合,也被支承在本体装置侧。包含中间转印体110的部分开放时,若定影装置30B的二定影辊互相离开,发生纸堵塞时容易处理。
图16表示图12或图14所示实施例的打印机二台通过网络与主计算机HC连接状态。也可以不通过电缆,而是无线连接的系统。符号OP表示操作面板。
在图12或图14所示实施例的打印机中,如图12所示,排纸载置部40的底面成为墨粉收纳部TS的罩盖40A,该罩盖40A能以回转轴40B为支点开闭。如图16所示,通过开放罩盖40A,能处理墨粉盒。回转轴40B处于一对排纸辊34侧,当已记录的纸在排纸载置部40上时,即使开放罩盖40A,该已记录的纸也不会落下,不会搞乱页序。
设在装置前面的门67能以左边为支轴朝前面打开,通过打开该门67,能对图像形成部PU进行维修保养。图像形成部PU中的中间转印带60,四个成像组件SU及其周围构成零件除了曝光装置7留在本体中之外,能朝装置前侧拉出。在拉出状态下,可取出中间转印带60及各成像组件SU。通过没有图示的导轨导向,能使得上述拉出容易且可靠地进行。门67由垂直方向铰链支承,打开门时,对其下方的保养零件的视认性好。另外,在打开门67状态下,更容易向供纸盒26-1,26-2补给纸。还设有密封部件(没有图示),用于防止墨粉对曝光装置7等构成零件的污染。曝光装置7的曝光需要实行镜像,正像两方,用控制写入的控制器(没有图示)对应。
另外,二段供纸盒26-1,26-2可朝装置前侧拉出,在拉出状态下补给或更换记录纸。图16下方所示装置表示打开门67拉出供纸盒26-2的状态。
图17表示图像形成部PU的构成与图14实施例不同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截面构成图。在该实施例中,在图像形成部PU中,中间转印带60张架成三角形状,沿其下边在水平方向并设四个成像组件SU。位于其下方的曝光装置7沿水平方向配置。其它结构与图14实施例大致相同,重复说明省略。
图18表示图像形成部PU的构成与图14实施例及图17实施例不同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截面构成图。在该实施例中,在图像形成部PU中,中间转印带60张架成上边成为水平,沿其上边在水平方向并设四个成像组件SU。位于其上方的曝光装置7沿水平方向配置。其它结构与图14实施例大致相同,重复说明省略。
在图18实施例中,原稿读取装置200及自动原稿供给装置(ADF)250通过支承架STD安装在打印机100D的上部,构成可作为复印机使用的系统。图19是原稿读取装置200,自动原稿供给装置(ADF)250及支承架STD的斜视图。
参照图18说明原稿读取装置200及自动原稿供给装置(ADF)250。
在原稿读取部的壳体201的上部配设稿台玻璃202,203。大稿台玻璃202用于将原稿固定载置在该稿台玻璃上读取原稿图像场合。小稿台玻璃203用于通过ADF250一边使原稿移动一边读取原稿图像场合。
在原稿读取装置200内部设有第1移动体204及第2移动体205,第1移动体204搭载照明用光源和反射镜,第2移动体205搭载二面反射镜,上述第1移动体204及第2移动体205能作与稿台玻璃202平行的移动。第2移动体205采用以第1移动体204的二分之一速度移动的公知光学系统,上述第1移动体204及第2移动体205一边移动一边对稿台玻璃202上原稿图像进行扫描。另外,一边使原稿移动一边读取图像场合,使得第1移动体204及第2移动体205在图18所示位置停止,在这种停止状态下,对在稿台玻璃203上移动的原稿图像进行扫描。
用上述光源照明的原稿在固定透镜206成像,被固体摄影元件(CCD)207取入。该数据作为数字信号经适当处理,通过传真功能送向远隔地,或在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印刷。该数据也可取入计算机,经图像处理以便于利用。
ADF250设有用于载置原稿的原稿台251,在原稿台251设有可动板252。在图18中,原稿台251的左侧部分成为ADF250的供纸运送部253。在供纸运送部253设有位于可动板252的前端上部的供纸辊254,一对分离辊255,一对运送辊256,图像传感器258,与图像传感器258对向设置的运送辊257,压板259,运送辊260,排纸辊261等。另外,在原稿台251下方有排纸台262,原稿台251与排纸台262之间成为排纸空间。在排纸台262的下部位置有压板263,该压板263压住载置在稿台玻璃202上的原稿。在压板263的下面粘附白色材。包括压板263的ADF250能以稿台玻璃202,203为界朝上方开放。在本实施例中,还设有机构,即使是书等厚原稿场合,该机构也能使压板263正常压住原稿。一张张原稿场合,以使用ADF250自动供给为好。
两面图像原稿场合,若干页的张状原稿载置在原稿台251的可动板252上,以第1页为上面。供纸辊254朝箭头方向(图中顺时钟方向)回转,送出最上部原稿,送向供纸运送部253。通过一对分离辊255能可靠地一张张地运送原稿。该原稿经运送用辊256,257,260,从排纸辊261按箭头方向排出,以第1页朝下状态载置在原稿排纸台262上。
在排出之前,通过图像传感器258,读取第2页图像。此后,第1页图像通过纸压板259与稿台玻璃203之间期间,用上述原稿读取部200读取。在该原稿读取部200读取通过稿台玻璃203的原稿场合,使得第1移动体204及第2移动体205在该读取位置停止。
即,通过ADF250读取原稿图像场合,通过一次运送,能在错开配置的二处读取场所读取原稿两面。下面,将一边运送原稿一边进行读取的读取部称为Y1,将原稿固定、通过第1移动体204及第2移动体205进行读取的读取部称为Y2。
在此,在图18中,对ADF内的图像传感器258部分标以Y1,在原稿读取部200内标以Y2,但是,实际上,当使用压板263固定原稿进行读取场合,原稿读取部200为读取部Y2,而当使得移动体在读取位置静止、通过ADF250一边运送原稿一边进行读取场合,原稿读取部200成为读取部Y1的一部分。即,读取部Y1由ADF内以图像传感器258为中心的部分以及移动体处于停止状态的原稿读取部200构成。
在可能透过的薄原稿场合,读取装置恐怕会将压板色作为背景进行读取。因而,压板263的与原稿相接部分粘附白色材使其成为白色。同样,使得运送辊257和压板259也成为白色。
图20是详细表示图像传感器258的截面图。由与原稿相对的玻璃271、照明原稿的读取面的光源例如LED阵列272、作为成像元件的透镜组273、等倍传感器274构成。除上述型式之外,也可以采用例如不使用成像透镜的密接传感器等。
将厚书等原稿载置在图18所示ADF250的读取部Y2场合,压板263可以正常压住,但与ADF本体一体化构成的第1读取部Y1也有若干上升,第2稿台玻璃203和纸压板259离开。为此,设置传感器(没有图示),用于检测纸压板259与稿台玻璃203的脱离,根据该检测结果,禁止使用第1读取部Y1。
用第1读取部Y1读取原稿场合,需要紧急读取形成图像时,即使原稿存在于原稿台251或原稿排纸台262上,也可以使用稿台玻璃202和压板263即使用第2读取部Y2,作为插入作业。指令插入的操作可以通过操作面板OP(参照图16)上的键进行指示。
图21表示在打印机100D下部装有选择供纸装置264且装有图像读取部200的系统斜视图。在该图中,表示图像读取部200的压板263处于开放状态。
图22是定影部构成不同的又一实施例的截面图,其基本构成与图4实施例相同,不同的是在该实施例中装有与长纸对应的选择装置,重复说明省略,仅说明与图4实施例不同部分。
如图22所示,在打印机本体100E的下部设有二段供纸盒261,262。在打印机本体100E与二段供纸盒261,262叠合的组件侧面,安装筒纸供纸装置300。在手供纸盘35上装有长纸保持架310。在与卷纸供纸装置300相反侧的侧面装有长纸用排纸盘45,其可插入上述二段供纸盒261,262之间,或从二段供纸盒261,262之间拉出。
设在打印机本体100E下部的二段供纸盒261,262收纳通常尺寸(A3尺寸纸及小于A3尺寸纸的纸),能搭载若干种纸尺寸。
安装在手供纸盘35上的长纸保持架310以卷绕长纸LP状态保持长纸,能进行供给长纸。长纸LP用人工进行卷绕,放入保持架310的内部。从保持架310的上部开口部拉出长纸LP的前端,喂入供纸辊36。保持架310安装在手供纸盘35的保持架安装部311中。
筒纸供纸装置300收纳筒纸RP,筒纸RP可通过运送辊301,302输出到打印机本体100E,由切断器303将纸切断为所定长度。送入打印机本体100E内的筒纸(若被切断器303切断,则成为片状)由运送辊39送向定位辊部。
长纸保持架310及筒纸供纸装置300可作为选择装置安装,不需要这些装备的用户可以不设置这些装置,减轻经济负担。即能降低初始装置成本,在需要使用长纸场合,安装长纸保持架310及筒纸供纸装置300,能适应使用长纸。另外,这里是将长纸保持架310及筒纸供纸装置300安装在图4实施例的装置上,但是也可安装在图1实施例装置上。
在长纸、严格地说在比中间转印带10周长长的记录纸上形成图像时,若选择两面记录模式,将会发生不良状态。即图像数据不能全部记录在第2像载置体上。于是,在上述实施例中,控制转印工序,使用长纸场合,禁止使用两面记录模式。即使在单面记录场合,记录在长纸下面侧(中间转印带10侧的面)时,不能记录比中间转印带10周长长的图像数据。于是,在上述实施例中,控制转印工序,使用长纸场合,禁止往中间转印带10侧的面进行单面记录。
但是,从作为第1像载置体的感光体鼓1可直接将墨像转印在长纸上,因此,在上述实施例中,控制转印工序,使用长纸场合,将图像转印在长纸的靠感光体鼓1侧的面上。
使用长纸场合,即使是单面记录,从定影装置供给热不足。因此,随着定影到纸的尾部,定影性低下。于是,在本实施例中,当使用长纸场合,将定影温度设定为比通常纸场合高。在上述实施例中,通常纸最大为A3尺寸,比其大的纸作为长纸。
图23是通常纸与长纸的定影温度变化曲线示意图,其中,图23A表示A3纸(长度420mm)场合,图23B表示长纸(长度900mm)场合。图中,纵轴表示温度,横轴表示通纸时间。
在图23A中,温度T1表示通常纸场合的定影设定温度。如图所示,纸进入定影区域前,定影装置(定影辊)温度上升,多少有点超过设定温度T1。若进行通纸后,热量被记录媒体吸取,温度低下,则控制向定影加热器的通电,以维持设定温度。纸通过定影区域,结束向定影加热器的通电,温度低下。
在图23B中,温度T2表示长纸场合的定影设定温度,T1<T2。在此,表示定影长度为900mm纸场合,其比中间转印带10的周长长得多,通过将定影温度T2设定为比通常纸场合高,能抑制温度低下,能防止长纸长度方向的定影不良。温度T2比通常纸场合的定影设定温度T1高出10~30%。
下面,参照图23实施例说明长纸记录场合的动作。
使用长纸场合,可从长纸保持架310拉出长纸LP的前端,喂入手供纸盘的供纸辊36。
使用筒纸作为长纸场合,从操作面板50或主计算机HC发出选择筒纸的指令,一对引纸辊301回转送出筒纸RP。通过一对运送辊302运送筒纸RP,当送出所定长度,切断器303动作切断纸。选择筒纸场合的长度指定可从操作面板50或主计算机HC进行。
对于从长纸保持架310送出的长纸或从筒纸供给装置300送出的已切断的长纸,通过第1转印装置21作用,从感光体鼓1直接将墨像转印在其上。通过定影装置30B将墨像定影在长纸上,排出到长纸排纸盘45中。这时,切换爪42朝箭头J方向切换,按箭头A2方向排出的长纸经排纸盘44收纳长纸排纸盘45中。该长纸用排纸盘45可插入上述二段供纸盒261,262之间收纳,不使用时能减少占用空间。
图24是能形成彩色图像的实施例的截面构成图,其与图8大致相同,重复部分说明从略,仅说明不同之处。
如图24所示,在打印机本体100F的下部设有三段供纸盒26,261,262。在打印机本体100F与三段供纸盒26,261,262叠合的组件侧面,安装筒纸供纸装置300。在手供纸盘35上装有长纸保持架310。在与筒纸供纸装置300相反侧的侧面装有长纸用排纸盘45,其可插入上述三段供纸盒中供纸盒261,262之间,或从供纸盒261,262之间拉出。
在长纸、严格地说在比中间转印带10周长长的记录纸上形成图像时,若选择两面记录模式,将会发生不良状态。即图像数据不能全部记录在第2像载置体上。于是,在上述实施例中,控制转印工序,使用长纸场合,禁止使用两面记录模式。即使在单面记录场合,记录在长纸下面侧(中间转印带10侧的面)时,不能记录比中间转印带10周长长的图像数据。于是,在上述实施例中,控制转印工序,使用长纸场合,禁止往中间转印带10侧的面进行单面记录。
但是,从作为第1像载置体的感光体鼓1可直接将墨像转印在长纸上,因此,在上述实施例中,控制转印工序,使用长纸场合,将图像转印在长纸的靠感光体鼓1侧的面上。
使用长纸场合,即使是单面记录,从定影装置供给热不足。因此,随着定影到纸的尾部,定影性低下。于是,在本实施例中,当使用长纸场合,将定影温度设定为比通常纸场合高,具体地说,例如,当使用长纸场合,将定影温度设定为比通常纸场合高出10~30%左右。在上述实施例中,通常纸最大为A3尺寸,比其大的纸作为长纸。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在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场合,也能使用长纸。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将图像转印在作为第2像载置体的中间转印带10或中间转印体110上的打印机场合,第2像载置体载置所转印的图像回转一周,转印在纸上。因此,不管图像尺寸大小,都使第2像载置体回转一周,一张打印件所需要的时间没有大变化。即在小尺寸场合,浪费时间。
于是,在记录小尺寸图像(副扫描方向长度短)场合,在作为第2像载置体的中间转印带10或中间转印体110上载置若干墨像,连续转印在若干纸上(两面图像场合,从第1像载置体连续将墨像转印在若干张纸的另一面上),能提高生产性。当然,这种场合的图像大小为:若干图像能转印在中间转印带10或中间转印体110上。
例如,在中间转印带10或中间转印体110上能转印A3纵向尺寸的图像,在上述各实施例中,能将二个A4横向尺寸图像同时载置在中间转印带10或中间转印体110上。当然,B5横向尺寸等场合也同样。若是名片尺寸等更小图像,也可能同时载置三个或三个以上图像。因此,上述图像尺寸场合,连续形成若干页图像(n个图像),将其顺序转印在中间转印带10或中间转印体110上,这样,在中间转印带10或中间转印体110上载置若干图像(n个图像)。接着,连续供给若干张(n张)纸,将图像分别转印在该若干张纸上。或者也可以将若干图像(n个图像)汇总,转印在一张长纸上。两面记录场合,形成的页顺序与通常场合不同,这种页顺序的变更可以使用将图像数据存储在存储器中读取的公知技术对应。
按上述方法动作场合,中间转印带10或中间转印体110的一周能实现若干张印刷,能提高小尺寸印刷物时的装置生产性。若干图像同时载置在该第2像截置体上连续转印在若干张纸上的动作(以下简记为“小尺寸连续印刷”)可从装置的操作面板上或主计算机进行指定实行。在小尺寸连续印刷中,与通常印刷相比,纸间隔不同,所以,指定小尺寸连续印刷场合,控制成像时间及供纸时间,以与纸间隔对应。
在上述实施例中,A4横向尺寸以下的纸(图像)尺寸场合可实行该小尺寸连续印刷,因此,控制转印工序,使得对于比A4横向尺寸大的图像(纸)不可实行小尺寸连续印刷。
在此,参照图25流程图说明上述实施例共用的根据所使用的记录纸长度对图像形成条件的控制。
图25是根据纸长度控制图像形成条件的流程图,在图25的流程图中,在步骤S1,用户从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面板或主计算机设定模式。这里所谓模式设定是指供给纸的供纸部的指定,排出打印后纸的排纸部的指定,使用纸的种类或长纸的指定等。在步骤S2,判断所设定的模式是否能实行。例如,指定厚纸等特殊纸作为纸种类,指定装置上面的排纸载置部40作为排纸部场合,判断为模式不可实行。另外,指定特殊纸以及指定供纸盒26,(261,262)作为供纸部场合,也判断为模式不可实行。或者对于长纸的两面记录以及向中间转印带10侧的单面记录也判断为模式不可实行。在步骤S2判断为模式不可实行场合(步骤S2的“否”),就进入步骤S2-1,在操作面板显示部和/或主计算机的显示画面上表示警告,要求再设定模式。若在步骤S2判断为模式可实行场合(步骤S2的“是”),就进入步骤S3,在操作面板显示部和/或主计算机的显示画面上表示模式内容。
接着,在步骤S4,判断是否长纸,若在步骤S4判断为长纸场合(步骤S4的“是”),就进入步骤S4-1,控制转印工序,禁止两面记录,禁止向第2像载置体的单面记录。然后进入步骤S4-2,控制定影温度,使其比通常纸场合高。另一方面,在步骤S4判断为通常尺寸纸场合(步骤S4的“否”),就进入步骤S5。
在步骤S5,判断是否指定小尺寸连续印刷,若在步骤S5判断为指定小尺寸连续印刷场合(步骤S5的“是”),就进入步骤S5-1,判断图像(纸)尺寸是否比A4横向尺寸大,若在步骤S5-1判断为图像(纸)尺寸小于等于A4横向尺寸场合(步骤S5-1的“否”),就进入步骤S6,若在步骤S5-1判断为图像(纸)尺寸大于A4横向尺寸场合(步骤S5-1的“是”),就进入步骤S5-2,控制禁止向第2像载置体转印图像。接着,进入步骤S5-3,显示警告,返回步骤S1,再设定模式。也可以不返回步骤S1,控制实行通常的印刷,即实行不是小尺寸连续印刷动作。
在步骤S6,判断是否指定两面印刷,若在步骤S6判断为指定两面印刷场合(步骤S6的“是”),就进入步骤S6-1,对与纸各面相对的定影辊温度个别进行控制。
若在步骤S6判断为没有指定两面印刷场合(步骤S6的“否”),就进入步骤S7,在步骤S7,根据上述设定的模式及条件,决定控制顺序(形成图像的页顺序,转印控制等)以及成像条件(转印电流,定影温度等),进而进入步骤S8,实行图像形成动作。
实行上述控制的控制部的构成方框图与图11相同,说明省略。
上面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发明技术思想范围内可以作种种变更,它们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例如,转印装置21,65在上述实施例中为与中间转印带接触的辊型,但也可以采用刷状或以刷形成辊状,或者也可采用不接触中间转印带的放电型(充电器)。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1像载置体设为感光体鼓,但也可以是带式像载置体。对于感光体的带电装置、显影装置、定影装置等结构也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可以采用其它合适方式。不用说,操作面板的结构以及操作面板上各种设定机构也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
在图4和图6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将纸保持在中间转印带10上进行定影方式(参照图1)的定影装置。或者在图8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将纸保持在中间转印带110上进行定影方式(参照图1)的定影装置。
不用说,作为图像形成装置,并不局限于打印机,也可以是复印机、传真机等。

Claims (46)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装置既可用于通常记录媒体,还可用于长、厚或表面不平滑的具有特定特性的特殊记录媒体,该图像形成装置设有第1像载置体和第2像载置体,从上述第1像载置体将显像暂且转印在第2像载置体上,再将该显像从第2像载置体转印到记录媒体一面上,且从上述第1像载置体将另一显像转印在记录媒体另一面上,可将显像转印在记录媒体两面上;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若干排纸部,根据具有特定特性的记录媒体可选择排纸部;
若干供纸部,根据具有特定特性的记录媒体可选择供纸部;
转印装置,用于将图像转印在像载置体或者纸张上,并且一转印电流施加其上;
定影装置,用于通过加热加压方式将转印的图像定影;
控制装置,当判断为特殊记录媒体时,控制设定的定影温度比对通常的记录媒体设定的定影温度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对特殊记录媒体,控制装置控制设定的转印电流比对通常的记录媒体设定的转印电流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对特殊记录媒体,控制装置控制设定的转印电流或定影温度比对通常的记录媒体设定的转印电流或定影温度增大10%-30%。
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有第1转印装置及第2转印装置,上述第1转印装置将载置在上述第1像载置体上的显像转印在上述第2像载置体或记录媒体一面上,上述第2转印装置将载置在上述第2像载置体上的显像转印在记录媒体另一面上;
设置一定影单元夹持上述第2像载置体,在上述第2像载置体与记录媒体叠合状态下,使转印在记录媒体上的显像定影。
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将形成在上述第1像载置体上的第1图像转印到第2像载置体上之后,在第2像载置体上使第1图像的带电极性反转,将上述第1图像及形成在上述第1像载置体上的第2图像大致同时转印到记录媒体两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中任一个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与上述第2像载置体的非像载置面接触的接触型转印装置作为与上述第1像载置体对向配置的转印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1中任一个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从供纸部到排纸部的记录媒体运送通道大致成为直线状的供纸部及排纸部。
8.根据权利要求1中任一个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于上述特定特性的记录媒体进行控制的图像形成条件是转印条件。
9.根据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转印条件控制是指控制转印工序的顺序。
10.根据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转印条件控制是指控制将显像转印在记录媒体上的转印工序中向转印装置的施加输出。
11.根据权利要求1中任一个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于上述特定特性的记录媒体进行控制的图像形成条件是定影条件,上述定影条件是指记录媒体单面或两面记录时的定影温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中任一个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记录媒体排出时页顺序不同的若干排纸部,根据特定特性的记录媒体可选择排纸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选择排纸部,使得记录媒体排出时按页顺序排出。
14.根据权利要求12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特定特性的记录媒体选择排纸部,使得排出时记录媒体的面不翻转。
15.根据权利要求1中任一个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像载置体形成无端带状,其延伸到定影区域附近。
16.根据权利要求1中任一个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手供纸装置,将记录媒体载置到该手供纸装置上场合,识别为特定特性的记录媒体。
17.根据权利要求1中任一个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操作面板可指定特定特性的记录媒体,以控制包含定影条件的图像形成条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中任一个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从与该图像形成装置连接的外部装置可指定特定特性的记录媒体,以控制包含定影条件的图像形成条件。
19.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特殊记录媒体是指长记录媒体,能根据记录媒体长度控制图像形成条件,上述记录媒体长度以上述第2像载置体的周长为基准。
20.根据权利要求19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有第1转印装置及第2转印装置,上述第1转印装置将载置在上述第1像载置体上的显像转印在上述第2像载置体或记录媒体一面上,上述第2转印装置将载置在上述第2像载置体上的显像转印在记录媒体另一面上;
在上述第2像载置体与记录媒体叠合状态下,使转印在记录媒体上的显像定影。
21.根据权利要求19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将形成在上述第1像载置体上的第1图像转印到第2像载置体上之后,在第2像载置体上使第1图像的带电极性反转,将上述第1图像及形成在上述第1像载置体上的第2图像大致同时转印到记录媒体两面上。
22.根据权利要求19-21中任一个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2像载置体上转印并载置若干图像,将该第2像载置体上的若干图像顺序转印在连续供纸的若干张记录媒体上。
23.根据权利要求19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记录媒体的长度超过第2像载置体周长场合,控制图像形成条件。
24.根据权利要求23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若干供纸装置,从该若干供纸装置中至少一个能供给比第2像载置体周长长的记录媒体。
25.根据权利要求24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能供给比第2像载置体周长长的记录媒体的供纸装置设有长纸收纳部,在该长纸收纳部中收纳比上述第2像载置体周长长的纸状记录媒体。
26.根据权利要求24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能供给比第2像载置体周长长的记录媒体的供纸装置是简纸供纸装置,其收纳筒状记录媒体进行供纸。
27.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长纸收纳部或筒纸供给装置相对装置本体可装卸。
28.根据权利要求19-21中任一个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进行控制的图像形成条件是转印条件。
29.根据权利要求28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记录媒体的长度超过第2像载置体周长场合,禁止向记录媒体两面转印图像。
30.根据权利要求28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记录媒体的长度超过第2像载置体周长场合,禁止从上述第1像载置体向上述第2像载置体转印图像。
31.根据权利要求19-21中任一个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进行控制的图像形成条件是定影条件。
32.根据权利要求31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记录媒体的长度超过第2像载置体周长场合,设定定影控制温度比通常场合高。
33.根据权利要求19-21中任一个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像载置体形成无端带状,其延伸到定影区域附近。
34.根据权利要求19-21中任一个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长纸用排纸盘。
35.根据权利要求34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长纸用排纸盘配置在通常纸排纸盘的下方。
36.根据权利要求35或367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长纸用排纸盘的一部分能收纳在装置本体中。
37.根据权利要求35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定长度以上的记录媒体上形成图像时,切换纸运送通道,使得该所定长度以上的记录媒体排出到上述长纸用排纸盘。
38.根据权利要求19-21中任一个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操作面板可指定记录媒体长度,以控制图像形成条件。
39.根据权利要求19-21中任一个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从与该图像形成装置连接的外部装置可指定记录媒体长度,以控制图像形成条件。
40.一种图像形成方法,该方法既可用于通常记录媒体,还可用于长、厚或表面不平滑的具有特定特性的特殊记录媒体,图像形成装置设有第1像载置体和第2像载置体,从上述第1像载置体将显像暂且转印在第2像载置体上,再将该显像从第2像载置体转印到记录媒体一面上,且从上述第1像载置体将另一显像转印在记录媒体另一面上,可将显像转印在记录媒体两面上;其特征在于:
其中进行图像形成前,控制装置判断从供纸部送入的记录媒体是否是特殊记录媒体,如果是特殊记录媒体,则设定成像条件增加定影温度,然后进行图像形成动作。
41.根据权利要求40中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特殊记录媒体,控制装置控制增大设定的转印电流。
42.根据权利要求40或41中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特殊记录媒体,控制装置控制设定的转印电流或定影温度比对通常的记录媒体设定的转印电流或定影温度增大10%-30%。
43.根据权利要求40中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装置根据从外部输入设定的模式判断使用的记录媒体的种类以及使用的供纸部和排纸部是否能匹配。
44.根据权利要求40中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判断是否为双面图像形成,如果是双面图像形成,则对与纸各面相对的定影辊的温度进行各别控制,如果不是双面图像形成,则根据上述设定的模式,所述控制装置确定形成图像的页顺序。
45.根据权利要求40中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一定影单元夹持上述第2像载置体,在上述第2像载置体与记录媒体叠合状态下,使转印在记录媒体上的显像定影。
46.根据权利要求40中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形成在上述第1像载置体上的第1图像转印到第2像载置体上之后,在第2像载置体上使第1图像的带电极性反转,将上述第1图像及形成在上述第1像载置体上的第2图像大致同时转印到记录媒体两面上。
CNB011371943A 2000-10-27 2001-10-24 图像形成方法及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0318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0328955 2000-10-27
JP328955/00 2000-10-27
JP330567/00 2000-10-30
JP2000330567 2000-10-30
JP305635/01 2001-10-01
JP2001305635A JP4031923B2 (ja) 2000-10-27 2001-10-01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310057/01 2001-10-05
JP2001310057A JP2002202639A (ja) 2000-10-30 2001-10-05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415892A Division CN100495236C (zh) 2000-10-27 2001-10-24 图像形成方法及其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51285A CN1351285A (zh) 2002-05-29
CN100403187C true CN100403187C (zh) 2008-07-16

Family

ID=274817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137194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03187C (zh) 2000-10-27 2001-10-24 图像形成方法及其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6633733B2 (zh)
EP (4) EP1986053B1 (zh)
CN (1) CN100403187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96202A3 (en) 2001-09-21 2003-06-18 Ricoh Company,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duplex print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using the same
JP3728244B2 (ja) * 2001-12-26 2005-12-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954431B2 (ja) * 2002-04-26 2007-08-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29057A (ja) * 2002-06-21 2004-01-29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4500511B2 (ja) * 2002-07-03 2010-07-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37889A (ja) * 2002-07-04 2004-02-05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US6983117B2 (en) * 2002-08-23 2006-01-03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onfigured for double sided printing
KR100564958B1 (ko) 2002-09-12 2006-03-30 가부시키가이샤 리코 컬러 화상 형성 장치
US7197269B2 (en) * 2002-10-11 2007-03-27 Ricoh Company, Ltd.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transferring toner images to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medium
US6862422B2 (en) * 2003-02-12 2005-03-0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having pressing members for pressing a belt-like member
JP4280520B2 (ja) * 2003-03-07 2009-06-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7136613B2 (en) * 2003-03-10 2006-11-1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Multi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making device
US7248820B2 (en) * 2003-04-14 2007-07-24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a method for operating
JP4319448B2 (ja) * 2003-04-17 2009-08-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7016629B2 (en) * 2003-04-17 2006-03-21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discharging unit of increased capacity
US7224932B2 (en) * 2003-06-25 2007-05-29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conveyance unit for passing a recording medium
JP2005164765A (ja) * 2003-11-28 2005-06-23 Toshib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と画像形成方法
JP2005200192A (ja) * 2004-01-19 2005-07-28 Ricoh Co Ltd ベルト部材、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るベルト装置、紙搬送装置、定着装置、転写装置、両面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58125A (ja) * 2004-03-12 2005-09-22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7289757B2 (en) * 2004-03-26 2007-10-30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Shared high voltage power supply for image transfer in an image forming device
JP2006084716A (ja) * 2004-09-15 2006-03-30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JP2006237945A (ja) * 2005-02-24 2006-09-07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51246A (ja) * 2005-03-09 2006-09-21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923481B2 (ja) * 2005-08-24 2012-04-2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842197B2 (en) * 2005-11-30 2014-09-23 Scenera Mobile Technologies, Llc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metadata for a digital image based on ambient conditions
JP4544180B2 (ja) * 2006-03-01 2010-09-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279338B2 (ja) * 2008-05-12 2013-09-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0047418A (ja) * 2008-07-23 2010-03-04 Ricoh Co Ltd 紙折り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紙折り方法
JP5067883B2 (ja) 2008-07-30 2012-11-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264971B2 (ja) * 2010-10-14 2013-08-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82796B2 (ja) 2011-02-25 2013-09-0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529282B2 (ja) * 2015-02-27 2019-06-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サイド部材およびカートリッジ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6164246B2 (ja) * 2015-04-27 2017-07-19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97144A (ja) * 1996-09-20 1998-04-14 Toshib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H1124443A (ja) * 1997-07-04 1999-01-29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5991563A (en) * 1997-08-06 1999-11-23 Konica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6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9181B1 (zh) 1970-12-26 1975-04-10
US3724944A (en) 1971-10-01 1973-04-03 Ricoh Kk Light intercepting screen winding and paying-out device for copying machines
US3884576A (en) 1972-02-05 1975-05-20 Ricoh Kk Exposure unit for a copying machine having a variable magnification
JPS5240863B2 (zh) 1972-12-28 1977-10-14
JPS5837530B2 (ja) 1975-05-10 1983-08-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フクシヤキ
JPS5220837A (en) 1975-08-09 1977-02-17 Ricoh Co Ltd Variable multiplication type electrophotographic copying machine
US4086007A (en) * 1976-11-01 1978-04-25 Xerox Corporation Dual purpose document and copy sheet feed cassette
JPS5997168A (ja) * 1982-11-26 1984-06-04 Konishiroku Photo Ind Co Ltd 静電記録装置
US4535982A (en) 1983-02-01 1985-08-20 Ricoh Company, Ltd. Sheet feeding cassette latching system
JPS6026528A (ja) * 1983-07-25 1985-02-09 Minolta Camera Co Ltd 複写機等における給紙装置
US4703334A (en) 1983-08-26 1987-10-27 Ricoh Company, Ltd. Optical recording head and belt positioning apparatus
JPS6156370A (ja) 1984-08-28 1986-03-22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H0229217B2 (ja) * 1984-11-13 1990-06-28 Konishiroku Photo Ind Zokirokuhoho
US4753543A (en) 1985-06-24 1988-06-28 Ricoh Company, Ltd. Electrostatic printing apparatus with heated adjustable pressure toner fixing rolls
US4757344A (en) 1985-07-16 1988-07-12 Ricoh Company, Ltd. Imaging apparatus with detachable cartridges
JPH0661968B2 (ja) * 1985-08-10 1994-08-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記録装置
JPS6364068A (ja) 1986-09-05 1988-03-22 Ricoh Co Ltd 静電記録装置
DE3823607A1 (de) * 1987-07-13 1989-01-26 Canon Kk Blattbehandlungsvorrichtung und hiermit ausgestattetes bildaufzeichnungsgeraet
JPH01172884A (ja) * 1987-12-26 1989-07-07 Konica Corp 静電記録装置
JPH01209470A (ja) 1988-02-17 1989-08-23 Minolta Camera Co Ltd 電子写真式画像形成装置
US5204716A (en) * 1988-12-05 1993-04-20 Ricoh Company, Ltd. Side-free recording apparatus
US4987446A (en) 1988-12-15 1991-01-22 Ricoh Company, Ltd. Process unit cartridge for an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JPH0445463A (ja) * 1990-06-13 1992-02-14 Toshib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3075764B2 (ja) 1990-06-20 2000-08-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装置
US5493366A (en) * 1990-09-07 1996-02-20 Konica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H04189254A (ja) * 1990-11-20 1992-07-07 Ricoh Co Ltd 記録装置の排紙装置
JP3137465B2 (ja) 1992-07-31 2001-02-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5619311A (en) 1993-05-31 1997-04-08 Ricoh Company, Ltd. Roller charg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H0736233A (ja) * 1993-07-16 1995-02-07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H07128958A (ja) 1993-09-10 1995-05-19 Ricoh Co Ltd 帯電ローラ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US5541720A (en) * 1993-10-14 1996-07-30 Konica Corporation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a process cartridge and a color developing unit
JP3223013B2 (ja) 1993-11-18 2001-10-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H07248693A (ja) 1994-01-19 1995-09-26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H07248669A (ja) 1994-01-23 1995-09-26 Ricoh Co Ltd 電荷付与部材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337304B2 (ja) 1994-02-23 2002-10-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
JP3236169B2 (ja) 1994-08-01 2001-12-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
JPH0887151A (ja) * 1994-09-16 1996-04-02 Toshib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US5521692A (en) * 1995-05-05 1996-05-28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dentifying substrate surface relief and controlling print quality
JPH096066A (ja) 1995-06-14 1997-01-10 Canon Inc 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09127750A (ja) 1995-10-26 1997-05-16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3652756B2 (ja) * 1995-11-17 2005-05-25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方法及び装置
US5832354A (en) 1995-12-05 1998-11-03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ix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ing the image fixing device and rotor used in the image fixing device and having induction coil inside
KR0175581B1 (ko) * 1996-03-08 1999-04-01 김광호 수동급지시 자동 모드변경에 의한 전사전압 및 정착온도 세팅방법
JPH10142869A (ja) 1996-09-12 1998-05-29 Konic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H10207247A (ja) * 1997-01-21 1998-08-07 Konic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3450623B2 (ja) * 1997-01-21 2003-09-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109767A (ja) * 1997-08-04 1999-04-23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3374056B2 (ja) * 1997-09-24 2003-02-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143220A (ja) * 1997-11-05 1999-05-28 Casio Electron Mfg Co Ltd 現像装置及び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H11202644A (ja) * 1998-01-16 1999-07-30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KR100324101B1 (ko) 1998-02-14 2002-02-20 이토가 미찌야 화상형성장치
JPH11231579A (ja) * 1998-02-16 1999-08-27 Konica Corp 両面画像形成装置
JPH11327352A (ja) 1998-05-15 1999-11-26 Konica Corp 両面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019799A (ja) 1998-06-26 2000-01-21 Konica Corp 両面画像形成装置
US6088565A (en) * 1998-12-23 2000-07-11 Xerox Corporation Buffered transfuse system
JP2000330567A (ja) 1999-03-18 2000-11-30 Yamaha Corp 音響制御装置
JP2000293065A (ja) 1999-04-06 2000-10-20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3727488B2 (ja) 1999-05-21 2005-12-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発電機
US6088547A (en) * 1999-07-16 2000-07-11 Hewlett-Packard Company Automatic fuser temperature control
JP3973810B2 (ja) 1999-10-29 2007-09-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転写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305635A (ja) 2000-04-25 2001-11-02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カメラ
JP2001310057A (ja) 2000-05-01 2001-11-06 Kunihiro Miyazaki 遊技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97144A (ja) * 1996-09-20 1998-04-14 Toshib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H1124443A (ja) * 1997-07-04 1999-01-29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5991563A (en) * 1997-08-06 1999-11-23 Konica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51285A (zh) 2002-05-29
EP1986053A8 (en) 2010-06-09
EP1986053A2 (en) 2008-10-29
US20020051646A1 (en) 2002-05-02
EP1744224A3 (en) 2007-02-07
US6633733B2 (en) 2003-10-14
EP1202131A3 (en) 2003-11-05
EP1986053B1 (en) 2014-03-26
EP1202131A2 (en) 2002-05-02
EP1986053A3 (en) 2009-04-01
EP1744224B1 (en) 2011-09-14
EP1744224A2 (en) 2007-01-17
EP1503256A1 (en) 2005-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03187C (zh) 图像形成方法及其装置
KR100421126B1 (ko) 화상 형성 장치 및 화상 형성 방법
CN101105656B (zh) 图像形成设备
KR0137095B1 (ko) 화상 형성 장치
US6240264B1 (en) Image output processing apparatus
US6895195B2 (en)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cording image according to feature/typ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CN101082792B (zh) 图像形成系统和透明涂覆装置
CN100587615C (zh) 用于图像形成设备的盖件
JP4152235B2 (ja)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
US779690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first and second image processing units and corresponding conveyance paths
JP2001255771A (ja) 定着器および定着方法
JP438571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0495236C (zh) 图像形成方法及其装置
JP200022180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03192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H0531353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70201889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3441824B1 (en) Decoloring apparatus
JP200616274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212168B2 (ja) 消色装置、画像消色システム、シート上の画像の消色方法
JP2005010434A (ja) 両面印刷機能がある画像形成装置
JP340301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9297498A (ja) カラー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カラー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透過性記録媒体の投影方法
KR20000012988A (ko) 칼라/흑백 겸용 화상인쇄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JPH1019455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716

Termination date: 2010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