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02307C - 片材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片材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02307C
CN100402307C CNB2004100841728A CN200410084172A CN100402307C CN 100402307 C CN100402307 C CN 100402307C CN B2004100841728 A CNB2004100841728 A CN B2004100841728A CN 200410084172 A CN200410084172 A CN 200410084172A CN 100402307 C CN100402307 C CN 10040230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material
aforementioned
sheet
task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8417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08857A (zh
Inventor
中村智一
佐藤彰洋
清水昭博
后藤达也
平井克明
栉田秀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35673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18584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35673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5121909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6088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088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0230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02307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26Duplicate, alternate, selective, or coacting fee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9/00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 B65H29/58Article switches or diverters
    • B65H29/60Article switches or diverters diverting the stream into alternative path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7/00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devices for performing specified auxiliary oper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10Selective handling proc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20Continuous handling processes
    • B65H2301/23Continuous handling processes of multiple materials in parallel to each oth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50Auxiliary process performed during handling proc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40Identification
    • B65H2511/415Identification of job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3/00Dynamic entities; Timing aspects
    • B65H2513/40Movement
    • B65H2513/42Route, path

Abstract

一种片材处理系统,包括:多个片材处理装置,主片材输送路径,副片材输送路径,控制片材处理装置的控制器。控制器在使用主片材输送路径执行一件任务的同时,使用副片材输送路径执行与前述一件任务并列的另一件任务。

Description

片材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多个片材处理装置任意组合、可以并行地执行多件任务的片材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提供有在复印机等成像装置上,一连串地连接有片材装载装置,插页机,整理器等,连续进行从作为成像处理的印刷处理起,直到特殊纸张的插入处理、折叠处理、钉缀处理等装订处理的片材处理系统。
这种现有技术的片材处理系统示于图32。
在特开2003-89473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将多个片材后处理装置与成像装置连接的成像系统。图32是示意性表示现有的成像系统的一个例子的概括剖面图。图32所示的成像系统B包括:由原稿给送装置1100、图像读取器1200及复印部1300构成的成像装置1000;缓冲模块1400;折叠装置1500;整理器1600。
但是,在成像系统B中,例如,在某一任务中,在从复印部1300向缓冲模块1400输送片材期间,折叠装置1500或整理器1600本身不能使用。需要等待至前述任务完成为止,才能执行其它的任务。因此,系统整体的使用效率非常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片材处理系统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的片材处理系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结构。
在本发明的第一种形态中,片材处理系统,包括:输出片材的多个片材输出装置,对从前述片材输出装置输出的片材实施后处理的多个片材后处理装置,主片材输送路径,该主片材输送路径从输送方向最上游的片材输出装置一直配置到最下游的片材后处理装置,副片材输送路径,该副片材输送路径独立于前述主片材输送路径设置,在前述多个片材输出装置中的一个和前述多个片材后处理装置中的一个之间输送片材,控制前述多个片材输出装置和前述多个片材后处理装置的控制器,前述控制器,在使用前述主片材输送路径执行采用一个片材输出装置的一件片材处理任务的同时,使用前述副片材输送路径与前述一件任务并行地执行采用另外的片材输出装置的其它的片材处理任务。
在本发明的第二种形态中,片材处理系统包括:输出片材的多个片材输出装置,对从前述片材输出装置输出的片材进行后处理的多个片材后处理装置,控制前述多个片材输出装置和前述多个片材后处理装置的控制器。这里,前述控制器,可以将片材输出装置与片材输出装置组合,或者将片材输出装置和片材后处理装置组合,执行任务,并且,通过共用前述多个片材输出装置和前述多个片材后处理装置中至少其中之一,并行地执行多件任务。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片材处理系统的结构的简略结构图。
图2是表示根据第一种实施形式的片材处理系统的内部结构的简略结构图。
图3是表示片材装载装置的变型例的图示。
图4是表示盖构件的结构的简略结构图。
图5是表示控制片材处理系统的控制器的整体结构的框图。
图6是表示驱动控制片材装载装置的片材装载装置控制部的结构的框图。
图7是表示驱动控制插页机的插页机控制部的结构的框图。
图8是表示驱动控制整理器的整理器控制部的结构的框图。
图9是对片材处理系统的第一件任务进行说明的图示。
图10是对片材处理系统的第二件任务进行说明的图示。
图11是对片材处理系统的第三件任务进行说明的图示。
图12是对片材处理系统的第四件任务进行说明的图示。
图13是对并行地执行第一件任务和第四件任务时进行说明的图示。
图14是对并行地执行第二件任务和第三件任务时进行说明的图示。
图15是对片材处理系统的盖的开闭动作进行说明的图示。
图16是对片材处理系统的盖的开闭动作进行说明的图示。
图17是说明间隔壁结构的图示。
图18是表示根据第二种实施形式的片材处理系统的内部结构的简略结构图。
图19是表示根据第三种实施形式的片材处理系统的内部结构的简略结构图。
图20是表示根据第四种实施形式的片材处理系统的内部结构的简略结构图。
图21是表示片材装载装置的变形例的图示。
图22是表示盖构件的结构的简略结构图。
图23是表示驱动控制片材装载装置的片材装载装置控制部的结构的框图。
图24是表示驱动控制插页机的插页机控制部的结构的框图。
图25是表示驱动控制整理器的整理器控制部的结构的框图。
图26是对片材处理系统的第一件任务进行说明的图示。
图27是对片材处理系统的第二件任务进行说明的图示。
图28是对片材处理系统的第三件任务进行说明的图示。
图29是对片材处理系统的第四件任务进行说明的图示。
图30是表示根据第五种实施形式的片材处理系统的内部结构的简略结构图。
图31是表示根据第六种实施形式的片材处理系统的内部结构的简略结构图。
图32是表示现有技术的片材处理系统的结构的简略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以举例的方式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形式。但是,在本实施形式中所描述的结构部件的尺寸、材质、形状、它们的相对配置等,除非特别声明,并不对本发明的范围构成限制。
〔第一种实施形式〕
图1是表示根据第一种实施形式的片材处理系统的内部结构的简略结构图。
片材处理系统配备有具有各种不同的片材处理功能的多个片材处理装置。在本实施形式中,成像装置10(复印部300),插页机600a,片材装载装置500a,以及整理器700a四个片材处理装置依次串联连接。
〔成像装置10〕
成像装置10,进行原稿的读取,并将进行过成像的片材输出。成像装置10配备有:复印部300,装载于复印部300上部的图像阅读器200,可自由开闭地载置于图像阅读器200上面的原稿进给装置100,设于图像阅读器200的上部的操作显示装置400。
原稿进给装置100将朝上置于原稿托盘上的多个原稿从最前面的一页开始、依次一张张分离,经由弯曲的通路将原稿输送到图像阅读器200的原稿图像读取位置上,被图像阅读器200流动读取。然后,将原稿排放到设于原稿进给装置100右端的排纸托盘112上。
图像阅读器200进行原稿的读取,在其上面有压板玻璃102。在压板玻璃102的下方设置扫描单元104,用于读取从原稿进给装置100输送到压板玻璃102上的原稿图像读取位置上的原稿的图像。
在原稿的流动读取过程中,在原稿通过压板玻璃102上的原稿图像读取位置时,利用设置在扫描单元104上的灯103照射该原稿的读取面。利用设于扫描单元104上的反射镜105,以及设于图像阅读器200上的反射镜106及107,将从所述原稿来的反射光经由透镜108引导到图像传感器109上。图像传感器109将该光变换成电信号。即,通过重复进行一面将原稿沿副扫描方向输送、一面用图像传感器109读取主扫描方向(与原稿的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的相当于一行的原稿图像的动作,进行整个原稿的读取。
从图像传感器109输出的图像数据,在进行规定的图像处理后,作为视频信号被输入到复印部300上。
复印部300是根据用图像阅读器200读取的原稿图像数据进行向片材上成像的装置。复印部300配备有:曝光控制部110,光学多面体110a,感光滚筒111,显影器113,转印部116,定影部117,盒114、115,手动给纸装置125,反转通路122,双面输送通路124,挡板121,排出辊对118。曝光控制部110,根据由图像数据生成的视频信号对激光进行调制并输出。通过利用光学多面体110a扫描激光,在感光滚筒111上形成静电潜影。然后,利用显影器113将静电潜影显影,在感光滚筒111上形成显影剂像。另一方面,从作为片材供应装置的盒114、115,手动给纸部125中之一,将片材进给到配置在感光滚筒111下方的转印部116。在转印部116处,将形成在感光滚筒111上的显影剂像转印到片材上。利用定影部117将显影剂像定影到片材上。通过定影部117后的片材,被排出辊对118排出到复印部300的外部。
图2是表示根据第一种实施形式的片材处理系统的插页机600a,片材装载装置500a及整理器700a的内部结构的简略结构图。
〔插页机600a〕
插页机600a,例如,将封面及表格等特殊纸张(例如彩色复印纸)插入到从复印部300输出的片材的最前面的纸页及途中的纸页中。插页机600a本身不在片材上进行成像。插页机600a,如图2所示,包括:将从复印部300排出的片材引导到片材载置装置500a或整理器700a上的作为主片材输送路径的水平输送通路612;设置在水平输送通路612上的输送辊对602、603及604;储存封面及表格等特殊纸张的片材储存部630、631及632;作为将储存在片材储存部630、631及632内的特殊纸张输送到邻接的片材处理装置(片材装载装置500a)上的副输送路径的第二水平输送通路646、设于第二水平输送通路646上的输送辊对643、644及645;对存储在片材储存部630、631及632内的特殊纸张进行给纸的给纸分离部636、637及638;将从片材储存部630、631及632给纸的特殊纸张引导到第二水平输送通路646上的垂直输送通路611a;设置在垂直输送通路611a上的输送辊对640a、641a及642a。
这种插页机600a,将另外单独印刷的特殊纸张储存在片材储存部630、631及632内。同时,适当地,以规定的定时,将封面及表格纸等特殊纸张从片材储存部630、631及632中给纸,将所述特殊纸张插入到从复印部300输出的纸页中。
〔片材装载装置500a〕
片材装载装置500a是一种使从另外的片材输出装置(例如复印部300或插页机600a)输出的片材暂时地待机、然后再次输出的缓冲装置。片材装载装置500a,如图2所示,包括:作为将从复印部300或插页机600a排出的片材引导到整理器700a的主片材输送路径的水平输送通路502;设置在水平输送通路502上、输送片材的输送辊对503、504及505;设置在水平输送通路502的入口部侧(插页机600a侧)的挡板510;能够保管从复印部300或插页机600a输出的片材的片材装载部530;将从复印部300或插页机600a输出的片材引导到片材装载部530上的通路520。此外,本实施形式的片材装载装置500a,包括:将从插页机600a的第二水平输送通路646输出的片材输送到片材装载部530上的垂直输送通路542;设置在垂直输送通路542上的输送辊对547、548及549;将从插页机600a的第二水平输送通路646输出的片材输送到邻接的整理器700a上的第二水平输送通路(副片材输送路径)546;设置在第二水平输送通路546上的输送辊对543、544及545;设置在第二水平输送通路546及垂直输送通路542的入口侧、选择性地将片材引导到片材装载部530或整理器700a上的通路选择挡板539。
在片材装载装置500a进行片材的装载处理的情况下,将挡板510切换到将片材向水平输送通路502上的导入挡住的位置上。借此,将复印部300排出的片材引导到通路520。被引导到通路520上的片材,依次装载到片材装载部530上。
另一方面,在不向片材装载部530上装载片材的情况下,将挡板510切换到将片材向通路520上的导入挡住的位置上。借此,从复印部300排出的片材,通过水平输送通路502被输送到整理器700a。
进而,在片材装载装置500a进行从插页机600a的第二水平输送通路646输出的片材的装载处理的情况下,将通路选择挡板539切换到将片材向第二水平输送通路546上的导入挡住的位置上。借此,从插页机600a输出的片材,被引导向垂直输送通路542。然后,被引导到垂直输送通路542上的片材,被依次装载在片材装载部530上。
此外,在并行地执行从复印部300输出的片材向片材装载部530上的装载处理、和从插页机600a输出的片材向片材装载部530上的装载处理时,交替地使用或者轮流地使用通路520。借此,可以并行地进行两个装载处理。
此外,在不进行从插页机600a输出的片材的装载处理的情况下,将通路选择挡板539切换到将片材向垂直输送通路542上的导入挡住的位置上。借此,从插页机600a输出的片材,通过作为与水平输送通路502独立的路径的第二水平输送通路的546,被输送到整理器700a。这样,优选地,将各个片材处理装置配备的副片材输送路径连接,进而向下游的片材处理装置输送片材。借此,可以将并行地执行任务的片材处理装置进行组合。
此外,如图3所示,优选地,在片材装载装置500a上设置再给纸机构(再给纸辊)528。利用再给纸机构528,使装载在片材装载部530上的片材再次返回到作为主片材输送路径的水平输送通路520上或者返回到作为副片材输送路径的第二水平输送通路546上,被输送到整理器700a上。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进行复印部300及插页机600a、和整理器700a的处理能力的调整控制。此外,片材装载装置500a也可以不具有缓冲功能,只简单地具有片材的装载功能。
〔整理器700a〕
整理器700a进行分类处理、钉缀处理、穿孔处理等。整理器700a,如图2所示,包括:经由水平输送通路502或第二水平输送通路546,用于将从片材装载装置500a输出的片材导入的整理器通路711及入口辊对702;不将片材进行分类、而输送到样品托盘721的不分类通路712;将片材输送到分类处理部的分类通路713;选择性地切换不分类通路712及分类通路713的切换挡板710;用于分类处理或钉缀处理等的中间托盘730;对装载整合于中间托盘730上的片材进行钉缀处理的钉书机720;将在中间托盘730上进行过分类处理或钉缀处理等的片材排出的堆积托盘722;将从片材装载装置500a的第二水平输送通路546输送的片材引导到入口辊对702上的垂直输送通路746;设置在垂直输送通路746上的输送辊对743、744及745。
在这种整理器700a中,在不进行分类处理等的情况下,将切换挡板710切换到将片材向分类通路713上的导入挡住的位置上。从片材装载装置500a输出的片材被引导到不分类通路712,经由设置在不分类通路712上的输送辊对706及分类排出辊对703,排出到样品托盘721上。
另一方面,在进行分类处理等的情况下,将切换挡板710切换到将片材向不分类通路712的导入挡住的位置上。将从片材装载装置500a输出的片材引导到分类通路713,经由分类排出辊704以捆扎状装载到中间托盘730上。然后,装载在中间托盘730上的片材,在适当地进行整合处理、钉钉书钉的处理、穿孔处理等之后,经由排出辊对705a、705b排出到堆积托盘722上。此外,堆积托盘722能够适当地沿上下方向自行移动地构成。
〔外装盖结构〕
图4是表示复印部300、插页机600a、片材装载装置500a及整理器700a的外装盖的结构的简略结构图。
本实施形式的片材处理系统,配备有能够分别打开片材处理装置(复印部300、插页机600a、片材装载装置500a及整理器700a)各自的内部的盖。
在片材装载装置500a上,设置有:覆盖水平输送通路502的盖551;覆盖片材装载部530的盖552;覆盖第二水平输送通路546的盖553;覆盖垂直输送通路542的盖554。盖551、552、553、554、可以分别独立地开闭。
盖551及552的开闭状态,分别由盖开闭检测传感器S54及S55进行检测。此外,由盖开闭传感器S56检测盖554的开闭状态,由盖开闲检测传感器S57检测盖553的开闭状态(参照图6)。
同时,盖551、552、553及554在片材装载装置500a的阻塞处理时,或零部件更换、清扫、调整、取出纸张等维修时开闭。
在插页机600a上,设置有:覆盖水平输送通路612的盖651;覆盖垂直输送通路部611的盖652;覆盖片材储存部630、631及632和给纸分离部636、637及638的盖653;覆盖第二水平输送通路646的盖654。盖651、652、653及654可以分别独立地开闭。此外,盖651、652、653及654的开闭状态,分别由盖开闭检测传感器S64、S65、S66及S67进行检测(参照图7)。
同时,盖651、652、653及654,在阻塞处理时,或零部件更换、清扫、调整、补充纸张等维修时进行开闭。
在整理器700a上,设置有:覆盖整理器通路711的盖751;覆盖不分类通路712的盖752;覆盖包含钉书机720的钉书处理部的盖753;覆盖垂直输送通路746的盖754。盖751、752、753及754可以分别独立地开闭。此外,盖751、752、753及754的开闭状态,分别由盖开闭检测传感器S74、S75、S76及S77进行检测(参照图8)。
同时,盖751、752、753及754,在阻塞处理时,或零部件更换、清扫、调整、补充纸张等维修时进行开闭。
在复印部300中,设置有:覆盖纸张补充部的盖351;覆盖感光滚筒111、转印部116、定影部117、挡板121以及将片材分别引导到它们上用的输送通路的盖352;覆盖双面输送通路124的盖353。盖351、352及353能够分别独立地开闭。此外,盖351、352及353的开闭状态由盖开闲传感器(图中未示出)进行检测。
同时,盖351、盖352及盖353,在阻塞处理时,或零部件更换、清扫、调整、补充纸张等维修时进行开闭。
〔控制器的结构〕
图5是表示控制片材处理系统的控制器的整体结构的框图。
如图5所示,控制器包括CPU回路部150。CPU回路部150内置CPU(图中未示出),ROM151及RAM152。
CPU回路部150,利用存储在ROM151中的控制程序,统一控制原稿进给装置控制部101、图像阅读器控制部201、图像信号控制部202、外部接口209、复印部控制部301、操作显示装置控制部401、片材装载装置控制部501、插页机控制部601、整理器控制部701。
内置于CPU回路部150中的RAM152,用作暂时保存控制各控制部等的控制数据的暂时存储区域,此外,也用作伴随着这些控制的运算处理作业区域。
原稿进给装置控制部101,根据从CPU回路部150来的指示,驱动控制原稿进给装置100。
图像阅读器控制部201,进行扫描单元104及图像传感器109等的驱动控制,将从图像传感器109输出的模拟图像信号传送到图像信号控制部202。
信号控制部202,根据从CPU回路部150来的指示,将从图像传感器109传送来的模拟图像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后,进行各种处理,将该数字信号变换成视频信号,输出到复印部控制部301。此外,图像信号控制部202,对从计算机210经由外部I/F209输入的数字图像信号进行各种处理,将该数字图像信号变换成视频信号,输出到复印部控制部301。复印部控制部301根据从图像信号控制部202输入的视频信号驱动曝光控制部110。
操作显示装置控制部401,在配置于成像装置10中的操作显示装置400与CPU回路部150之间进行信息交换。操作显示装置400,具有设定有关成像的各种功能的多个键,以及显示表示各个片材处理装置的设定状态的信息用的显示部等。与设置在操作显示装置400上的各个键的操作相对应的键信号,经由操作显示装置控制部401输出至CPU回路部150。此外,操作显示装置控制部401控制操作显示装置400,以便根据从CPU回路部150来的信号,将对应的信息显示在操作显示装置400的显示部上。
片材装载装置控制部501搭载在片材装载装置500a上,通过与CPU回路部150进行信息交换,进行片材装载装置500a的驱动控制。
插页机601,搭载在插页机600a上,通过与CPU回路部150进行信息交换,进行插页机600a的驱动控制。
整理器控制部701搭载在整理器700a上,通过与CPU回路部150进行信息交换,进行整理器700a的驱动控制。
〔片材装载装置控制部的结构〕
图6是表示驱动控制片材装载装置500a的片材装载装置控制部501的结构的框图。
如图6所示,片材装载装置控制部501具有由CPU561、ROM562及RAM563等构成的CPU回路部560。CPU回路部560,经由通信IC564与设置在成像装置10侧的CPU回路部150通信,进行数据交换,根据来自CPU回路部150的指示,执行存储在ROM562内的各种程序,进行片材装载装置500a的驱动控制。此外,从检测输送当中的片材的迟滞及阻塞用的各种通路传感器S51、S52及S53来的检测信号,以及从盖开闭检测传感器S54、S55、S56及S57来的检测信号,输入到CPU回路部560。
在CPU回路部560上连接有驱动器565、566、567及568。
驱动器565根据来自CPU回路部560的信号驱动输送处理模块的马达M51、螺线管SL51。
驱动器566根据来自CPU回路部560的信号驱动片材装载处理模块的马达M52及M53。
驱动器567根据来自CPU回路部560的信号驱动垂直输送处理模块的马达M54。
驱动器568根据来自CPU回路部560的信号驱动第二水平输送处理模块的马达M55、螺线管SL52。
这里,输送处理模块,由设于片材装载装置500a上的输送辊对503、504及505,作为它们的驱动源的水平路径输送马达M51,以及进行挡板510的切换的螺线管SL51构成。
此外,片材装载处理模块,由作为构成片材装载部530的片材装载板521的驱动源的片材装载板马达M52,作为设于通路520上的输送辊对527的驱动源的片材装载输送马达M53构成。
此外,垂直输送处理模块,由设于垂直输送通路542上的输送辊对547、548及549,以及作为它们的驱动源的垂直通路输送马达M54构成。
此外,第二水平输送处理模块,由设于第二水平输送通路546上的输送辊对543、544及545,和作为它们的驱动源的水平通路输送马达M55,以及进行通路选择挡板539的切换的螺线管SL52构成。
在利用从盖开闭检测传感器S54来的检测信号检测出盖551为打开的状态的情况下,将驱动器565的电源断开,强制地使输送处理模块的驱动停止。同时,驱动器566的电源也断开,强制地使片材装载处理模块的驱动停止。
在利用从盖开闲检测传感器S55来的检测信号检测出盖552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况下,只将驱动器566的电源断开,只强制性地使片材装载处理模块的驱动停止。
在利用从盖开闭检测传感器S56来的检测信号检测出盖554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况下,将驱动器567的电源断开,只强制性地使垂直输送处理模块的驱动停止。
在利用从盖开闭检测传感器S57来的检测信号检测出盖553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况下,只将驱动器568的电源断开,强制性地使第二水平输送处理模块的驱动停止。
〔给纸装置控制部的结构〕
图7是表示驱动控制插页机600a的插页机控制部601的结构的框图。
如图7所示,插页机控制部601,具有由CPU661、ROM662及RAM663等构成的CPU回路部660。CPU回路部660,经由通信IC664与设于成像装置10侧的CPU回路部150通信,进行数据交换,根据从CPU回路部150来的指示,执行存储在ROM662中的各种程序,进行插页机600a的驱动控制。此外,从通路传感器S61、S62及S63来的检测信号,以及从盖开闭检测传感器S64、S65、S66及S67来的检测信号,被输入到CPU回路部660上。
在CPU回路660上连接有驱动器665、666、667及668。
驱动器665根据从CPU回路部660来的信号,驱动水平输送处理模块的马达M61。
驱动器666根据从CPU回路部660来的信号,驱动垂直输送处理模块的马达M62。
驱动器667根据从CPU回路部660来的信号,驱动给纸处理模块的马达M63及M64。
驱动器668根据从CPU回路部660来的信号,驱动第二水平输送处理模块的马达M65。
这里,水平输送处理模块,由输送辊对602、603、604和作为它们的驱动源的水平通路输送马达M61构成。
此外,垂直输送处理模块,由输送辊对640、641、642和作为它们的驱动源的给纸纵向通路输送马达M62构成。
此外,给纸处理模块,由给纸分离部636、637、638和作为它们的驱动源的给纸分离部马达M63,以及作为中板633、634、635的升降驱动源的中板升降马达M64构成。
此外,第二水平输送处理模块,由输送辊对643、644、645和作为它们的驱动源的第二水平通路输送马达65构成。
在利用从盖开闭检测传感器S64来的检测信号检测出盖651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况下,将驱动器665的电源断开,强制地使水平输送处理模块的驱动停止,同时,将驱动器666及667的电源断开,强制地使插页机600a的全部驱动停止。
在利用从盖开闭检测传感器S65来的检测信号检测出盖652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况下,将驱动器666的电源断开,强制地使垂直输送处理模块的驱动停止,同时,将驱动器667的电源断开,强制地使给纸处理模块的驱动停止。
在利用从盖开闭检测传感器S66来的检测信号检测出盖653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况下,将驱动器667的电源断开,强制地使给纸处理模块的驱动停止。
在利用从盖开闭检测传感器S67来的检测信号检测出盖654处于打开的状态的情况下,将驱动器668的电源断开,在强制地使第二水平输送处理模块的驱动停止,同时,也将驱动器666的电源断开,强制地使垂直输送处理模块的驱动停止。
〔整理器控制部的结构〕
图8是表示驱动控制整理器700a的整理器控制部701的结构的框图。
如图8所示,整理器控制部701具有由CPU761,ROM762及RAM763等构成的CPU回路部760。CPU回路部760经由通信IC764与设置在成像装置10侧的CPU回路部150通信,进行数据交换,根据从CPU回路部150来的指示,执行存储在ROM762内的各种程序,进行整理器700a的驱动控制。此外,从通路传感器S71、S72及S73来的检测信号及从盖开闭检测传感器S74、S75、S76及S77来的检测信号,输入到CPU回路部760中。
在CPU回路部760上连接有驱动器765、766、767、768及769。
驱动器765,根据从CPU回路部760来的信号,驱动输送处理模块的马达M71及螺线管SL71。
驱动器766,根据从CPU回路部760来的信号,驱动不分类排纸处理模块的马达M72。
驱动器767,根据从CPU回路部760来的信号,驱动分类排纸处理模块的马达M75及M73。
驱动器768,根据从CPU回路部760来的信号,驱动装载处理模块的马达M74。
驱动器769,根据从CPU回路部760来的信号,驱动垂直输送通路理处理模块的马达M76。
这里,输送处理模块,由入口辊对702及作为其驱动源的输送马达M71,和进行切换挡板710的切换的螺线管SL71构成。
不分类排纸处理模块,由输送辊对706及不分类排出辊对703,和作为它们的驱动源的排纸马达M72构成。
此外,分类处理模块,由分类排出辊704及作为其驱动源的分类排纸马达M75,和排出辊对705及作为其驱动源的捆输送马达M73构成。
此外,装载处理模块,由堆积托盘722及作为其驱动源的托盘升降马达M74构成。
此外,前述垂直输送通路处理模块,由设于垂直输送通路746上的输送辊对743、744及745,以及作为它们的驱动源的垂直通路输送马达M76构成。
输送马达M71、不分类排纸马达M72、分类排纸马达M75及垂直通路输送马达M76由步进马达构成,通过控制励磁脉冲重复频率,可以使借助各个马达驱动的辊对以等速旋转,或者以各自的速度旋转。此外,捆输送马达M73由DC马达构成。
在利用从盖开闭检测传感器S74来的检测信号检测出盖751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况下,断开驱动器765的电源,强制地停止输送处理模块的驱动,同时,断开驱动器766、767、768及769的电源,强制地停止整理器700a的全部驱动。
另一方面,在利用从盖开闭检测传感器S75来的检测信号检测出盖752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况下,断开驱动器766的电源,只强制地停止不分类处理模块的驱动。
另一方面,在利用从盖开闭检测传感器S76来的检测信号检测出盖753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况下,断开驱动器767的电源,只强制地停止分类处理模块的驱动。
另一方面,利用从盖开闭检测传感器S77来的检测信号检测出盖754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况下,断开驱动器769的电源,只强制地停止垂直输送通路处理模块的驱动。
〔片材处理系统的动作说明〕
其次,对根据本实施形式的片材处理系统的动作进行说明。
根据本实施形式的片材处理系统备有多个片材处理装置。在片材处理装置中,有输出片材的片材输出装置,对从片材输出装置输出的片材进行后处理的片材后处理装置。在本实施形式中,作为片材输出装置,设置有:在片材上进行成像并将其输出的成像装置10(复印部300),不在片材上进行成像并将其输出的插页机600a,使输出的片材暂时待机后再次输出的片材装载装置(缓冲装置)500a,以及将片材供应给其它片材处理装置的片材供应装置(盒114、115)。此外,作为片材后处理装置,设置有整理器700a。
片材处理系统,使用将从复印部300输出的片材输送到插页机600a、片材装载装置500a给整理器700a上的主片材输送路径,执行作为片材的处理作业单位的一件任务。此外,可以不等待该件任务结束,而使用将片材从插页机600a输送至片材装载装置500a及整理器700a的副片材输送路径,能够与前述一件任务并列地执行另外的任务。
图9是说明第一件任务的图示。
第一件任务,是将复印部300、插页机600a、片材装载装置500a以及整理器700a组合,用整理器700a将多页由复印部300形成图像的片材打捆,进行钉缀处理后输出的装订任务。
在执行第一件任务的情况下,成像装置10的CPU回路部150,由插页机600a的CPU661使水平输送模块的水平通路输送马达M61动作。借此,驱动水平输送通路612的输送辊对602、603及604。
此外,成像装置10的CPU回路部150,由片材装载装置500a的CPU561使螺线管SL51和输送处理模块的马达M51动作。借此,将挡板510切换到将片材向通路520上的导入挡住的位置上,同时,驱动输送辊对503、504及505。
进而,成像装置10的CPU回路部150,由整理器700a的CPU回路部761,使螺线管SL71、输送处理模块的输送马达M71、分类排纸马达M75、捆输送马达M73及托盘升降马达M74动作。借此,在将挡板710切换到将片材向不分类通路72上的导入挡住的位置上,同时,驱动入口辊对702,分类排出辊704,排出辊对705及堆积托盘722。
这样,通过控制片材处理系统,用复印部300形成图像的片材,通过插页机600a的水平输送通路612以及片材装载装置500a的水平输送通路502,被输送装载到整理器700a的中间托盘730上。然后,以捆扎状装载在中间托盘730上的片材,在被整合之后,用钉书机720进行钉缀处理,被排出到堆积托盘722上。此外,用钉书机720可以适当地选择钉缀处理或穿孔处理等。
图10是说明第二件任务的图示。
第二件任务,是将复印部300、插页机600a及片材装载装置500a组合,将由复印部300形成图像的片材装载到片材装载装置500a上的任务。通过将从复印部300输出的片材暂时装载到片材装载装置500a上,能够进行复印部300及插页机600a、和整理器700a的处理能力的调整控制。
在执行第二任务时,成像装置10的CPU回路部150,由片材装载装置500a的CPU561使螺线管SL51、片材装载处理模块的马达M53及片材装载板马达M52动作。借此,将挡板510切换到将片材向水平输送通路502上的导入挡住的位置上,同时,驱动输送辊527和片材装载板521。
此外,成像装置10的CPU回路部150,由插页机600a的CPU661使水平输送模块的水平通路输送马达M61动作。借此,驱动水平输送通路612的输送辊对602、603及604。
这样,通过控制片材处理系统,由复印部300形成图像的片材,通过插页机600a的水平输送通路612,被引导到片材装载装置500a的输送通路520,装载到片材装载部530上。这时,片材装载板521根据片材的装载量适当下降。
图11是说明第三件任务的图示。
第三件任务,是将插页机600a、片材装载装置500a及整理器700a组合执行的任务。更详细地说,是将储存在插页机600a内的特殊纸张(例如,彩色复印件),经由插页机600a的第二水平输送通路646、片材装载装置500a的第二水平输送通路546及整理器700a的垂直输送通路746,输送到整理器700a的中间托盘730上,将输送的多页特殊纸张打成捆并进行钉缀处理后输出的装订任务。
在执行第三件任务时,成像装置10的CPU回路部150,由插页机600a的CPU661使给纸处理模块的给纸分离部马达M63及中板升降马达M64动作。借此,驱动给纸分类部636、637及638,以及中板633、634及635。
此外,CPU回路部150,由插页机600a的CPU661使垂直输送处理模块的马达M62动作。借此,驱动输送辊对640a、641a及642a。
此外,CPU回路部150,由插页机600a的CPU661使第二水平输送处理模块的马达M65动作。借此,驱动输送辊对643、644及645。进而,CPU回路部150,由片材装载装置500a的CPU561使第二水平处理模块的马达M55动作。借此,驱动输送辊对543、544及545。
进而,CPU回路部150,由整理器700a的CPU761使垂直输送通路处理模块的马达M76动作。借此,驱动输送辊对743、744及745。此外,CPU回路板150,由整理器700a的CPU761使螺线管SL71、输送处理模块的输送马达M71、分类排纸马达M75、捆输送马达M73及托盘升降马达M74动作。借此,将切换挡板710切换到将片材向不分类通路712上的导入挡住的位置上,同时,驱动入口辊对702、分类排出辊704、排出辊对705及堆积托盘722。
这样,通过控制片材处理系统,由插页机600a给纸的彩色复印件等特殊纸张,通过插页机600a的垂直输送通路611a及第二水平输送通路646、片材装载装置500a的第二水平输送通路546、整理器700a的垂直输送通路746,被输送并装载到整理器700a的中间托盘730上。
然后,以捆扎状装载到中间托盘730上的特殊纸张,在被整合之后,由钉书机720进行钉缀处理等并排出到堆积托盘722上。此外,用钉书机720,可以适当选择钉缀处理或穿孔处理等。
图12是说明第四件任务的图示。
第四件任务,是将插页机600a及片材装载装置500a组合,将储存在插页机600a上的特殊纸张(例如彩色复印件)经由插页机600a的第二水平输送通路646、片材装载装置500a的垂直输送通路542,装载到片材装载装置500a的片材储存部530上的任务。通过将从插页机600a输出的片材暂时装载到片材装载装置500a上,可以进行复印部300及插页机600a、和整理器700a的处理能力的调整控制。
在执行第四件任务的情况下,成像装置10的CPU回路部150,由插页机600a的CPU661使给纸处理模块的给纸分离部马达M63、中板升降马达M64动作。借此,驱动给纸分离部636、637及638,以及中板633、634及645。
此外,CPU回路部150,由插页机600a的CPU661使垂直输送处理模块的马达M62动作。借此,驱动输送辊对640a、641a及642a。此外,CPU回路部150,由插页机600a的CPU661使第二水平输送处理模块的马达M65动作。借此,驱动输送辊对643、644及645。
进而,CPU回路部150,由片材装载装置500a的CPU561使垂直输送处理模块的马达M54动作,借此,驱动输送辊对547、548及549。
此外,CPU回路部150,由片材装载装置500a的CPU561使片材装载处理模块的马达M53及片材装载板马达M52动作。借此,驱动输送辊527及片材装载板521。
这样,通过控制片材处理系统,经由插页机600a的垂直输送通路611a及第二水平输送通路646、片材装载装置500a的垂直输送通路542,将从插页机600a给纸的彩色复印件等特殊纸张装载到片材装载部530上。这时,片材装载板521根据片材的装载量适当下降。
〔多件任务并行执行〕
图13是对第一件任务和第四件任务的并行执行进行说明的图示。
这里,对并行地执行第一件任务(使用主片材输送路路径(水平输送通路612及水平输送通路502),将由复印部300形成图像的片材输送到整理器700a上、用整理器700a将多页片材打捆并进行钉缀处理后输出的任务)和第四件任务(使用副片材输送路径(第二水平输送通路646及垂直输送通路542)将储存在插页机600a内的特殊纸张(例如彩色复印件)输送到片材装载装置500a上,装载到片材装载装置500a的片材装载部530上的任务)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该动作中,设置在主片材输送路径上的主片材输送机构,包括:设置在水平输送通路612上的输送辊对602、603及604、以及作为它们的驱动源的水平输送马达M61,设于水平输送通路502上的输送辊对503、504及505、以及作为它们的驱动源的水平输送马达M51。此外,设于副片材输送路径上的副片材输送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二水平输送通路646上的输送辊对643、644及645、以及作为它们的驱动源的第二水平输送马达M65。由于主片材输送机构和副片材输送机构是独立的,所以,可以并行地执行第一及第四两件任务。
设于片材装载装置500a上的挡板(遮挡机构)510,被切换到将从复印部300输送来的片材向通路520内的导入挡住的位置上。
因此,可以防止在主片材输送路径上输送的片材与在副片材输送路径上输送的片材混杂在一起,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此外,成像装置10的CPU回路部150,由片材装载装置500a的CPU561、插页机600a的CPU661及整理器700a的CPU761使各个处理模块动作,在这一点上,和在前述第一件任务及前述第四件任务时的情况一样。
图14是对并行地执行第二件任务和第三件任务进行说明的图示。
这里,对并行地执行第二件任务(使用主片材输送路径(水平输送通路612),将由复印部300形成图像的片材输送到片材装载装置500a上,装载到片材装载装置500a的片材装载部530上的任务)和第三件任务(使用副片材输送路径(第二水平输送通路646、第二水平输送通路546及垂直输送通路764),将储存在插页机600a中的特殊纸张(例如彩色复印件)输送到整理器700a,用整理器700a将多张片材打捆并进行钉缀处理后输出的任务)的动作进行描述。
在该动作中,设于主片材输送路径上的主片材输送机构包括:设置在水平输送通路612上的输送辊对602、603及604,以及作为它们的驱动源的水平通路输送马达M61。此外,设于副片材输送路径上的副片材输送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二水平输送通路646上的输送辊对643、644及645、以及作为它们的驱动源的第二水平输送马达M65,和设于第二水平输送通路546上的输送辊对543、544及545、以及作为它们的驱动源的第二水平输送马达M55。由于主片材输送机构和副片材输送机构是独立的,所以,可以并行地执行第二及第三两件任务。
设于片材装载装置500a上的通路选择挡板(遮挡机构)539,被切换到从插页机600a、经由第二水平输送通路646输送的片材向片材的垂直输送通路542的导入被挡住的位置上。
因此,可以防止在主片材输送路径上输送的片材与在副片材输送路径上输送的片材混杂在一起,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此外,成像装置10的CPU回路部150,由片材装载装置500a的CPU561,插页机600a的CPU661及整理器700a的CPU761使各个处理模块动作,在这一点上,与前述前述第二件任务及前述第三件任务时的情况一样。
其次,对根据本实施形式的片材处理系统的盖的开闭动作进行说明。
图15是对根据本实施形式的片材处理系统的盖开闭动作进行说明的图示。
如图15所示,在第一及第四件任务的并行执行过程中,当打开设置在片材装载装置500a上的盖551时,可以从装置外接近构成作为第一片材处理模块的输送处理模块的水平输送通路502、输送辊对503、504及505。
此外,当打开设置在整理器700a上的盖753时,可以从装置外拉出包括构成装载处理模块的钉书机720的分类处理部740。
这里,即使进行盖551或盖735的开闭动作,也不会妨碍第四件任务的执行,经由副片材输送路径从插页机600a将片材输送到片材装载装置500a上。即,对覆盖第一件任务中使用的各个处理模块的各个盖的开闭动作及执行第一件任务的控制,与对覆盖第四件任务中使用的各个处理模块的各个盖的开闭动作及执行第四件任务的控制,是独立的。
此外,虽然这里省略了说明,但是对于覆盖在第四件任务中不使用的片材处理模块的其它的盖,同样地,其开闭动作不会妨碍第四件任务的执行。此外,覆盖在第一件任务中不使用的片材处理模块的盖的开闭动作,不妨碍第一件任务的执行。
如图16所示,在第二及第三任务的并行执行过程中,当打开设于片材装载装置500a上的盖552时,可以从装置外接近构成片材装载处理模块的片材装载部530。
此外,当打开设于复印部300上的盖352时,可以从装置外接近感光滚筒111及定影部117等。
这里,即使进行盖552或盖352的开闭动作,也不会妨碍第三件任务的执行,将片材从插页机600a经由副片材输送路径输送到整理器700a。即,覆盖第二件任务中使用的各个片材处理模块的各个盖的开闭动作及第二件任务的执行的控制,和第三件任务的执行的控制,是独立的。
此外,虽然这里省略了说明,但是对于覆盖第三件任务中不使用的片材处理模块的其它的盖,同样地,其开闭动作不妨碍第三件任务。此外,覆盖第二件任务中不使用的片材处理模块的盖的开闭动作,不妨碍第二件任务的执行。
在根据本实施形式的片材处理系统中,覆盖用于一件任务的各个处理模块的盖及其动作控制系统,和覆盖用于其它任务的各个处理模块的盖及其动作控制系统,以不妨碍各个片材处理装置的任务的并行处理的方式独立设置。借此,在并行地处理多件任务的情况下,即使执行一件任务的片材处理模块停止,其它任务还可以继续执行。
即,在第一及第四件任务的并行执行过程中,当打开插页机600a的盖652时,用盖开闭传感器S65检测出盖652的打开状态,将驱动器666、667及668的电源断开。
结果,垂直输送处理模块(输送辊对640a、641a及642a,垂直通路输送马达M62),给片材处理模块(输送辊对636、637及638,给纸分类部马达M63),以及第二水平输送处理模块(输送辊对643、644及645,水平通路输送马达M65)的电源被切断。此外,将配备在片材装载装置500a上的驱动器566及567的电源断开。
从而,垂直输送处理模块(输送辊对547、548及549,垂直通路输送马达M54),以及片材装载处理模块(输送辊527、片材装载输送马达M53)的驱动也被强制地停止,第四件任务停止。
但是,复印部300,设于插页机600a上的水平输送通路612上的水平输送模块,设于片材装载装置500a的水平输送通路上的输送处理模块及整理器700a,可以执行第一件任务。
此外,即使将覆盖第一件任务中不使用的其它处理模块的其它的盖653、654、553、554及552打开,情况也是一样。
在第一及第二件任务的并行执行过程中,在打开覆盖复印部300或整理器700a的第一件任务中使用的处理模块的盖的情况下,强制性地停止这些处理模块的动作,第一件任务停止。
但是,插页机600a及片材装载装置500a的第四件任务中使用的处理模块的动作继续进行,可以继续执行第四件任务。
因此,在并行地执行多种任务时,即使由于阻塞、零部件更换、清扫或补充片材等原因,打开覆盖任何处理模块的盖,停止驱动的也只是需要维修的处理模块。用于其它任务的各个处理模块的驱动继续进行,可以继续执行其它任务。
图17是说明间隔壁的结构的图示。
如图17所示,根据本实施形式的片材处理系统,具有将片材装载装置500a和整理器700a间隔开的间隔壁591。
此外,如图17所示,根据本实施形式的片材处理系统,具有将构成片材装载装置500a的片材装载处理模块的片材装载部530和具有第二水平输送处理模块的第二水平输送通路546间隔开的间隔壁592。
图17用于对间隔壁591及592进行说明,图中省略了片材装载装置500a的盖552及其内部结构。
间隔壁591,使得不能从片材装置装置500a向整理器700a接近,或者不能反过来接近。此外,间隔壁592,使得不能从片材装载装置500a的片材装载部530向第二水平输送通路546靠近,或者不能反过来靠近。
借助间隔壁591及592,例如,可以防止从第二件任务处于停止状态的片材装载装置500a侧向正在执行第三件任务的整理器700a侧接近,以免妨碍第三件任务的执行(例如,触及正在输送当中的片材,或者触及通路传感器)。此外,反过来,可以防止从正在执行第三件任务的整理器700a侧向正在执行第二件任务的片材装载装置500a侧的靠近。
在根据本实施形式的片材处理系统中,按照每个通路分开设置各个输送处理模块的驱动源,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利用同一个驱动源驱动复印部300的排纸辊118,和片材装载装置500a的水平输送通路502。
此外,也可以用同一个驱动源驱动插页机600a的水平输送通路612和整理器700a的入口辊对702。
配备在各个片材处理装置上的盖的结构也可以改变。例如,配备在复印部300上的盖352和配备在片材装载装置500a上的盖551可以用同一个盖构成。进而,配备在插页机600a上的盖651和配备在整理器700a上的盖751,也可以用同一个盖构成。
〔第二种实施形式〕
其次,对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形式进行说明。
图18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形式的片材处理系统的内部结构的简略结构图。
片材处理系统配备有分别具有不同处理功能的多个片材处理装置。在本实施形式中,依次串联连接有复印部300、插页机600a、装订装置800a、以及整理器700a共四个片材处理装置。
〔装订装置800a〕
装订装置800a,包括:将从复印部300或插页机600a输出的片材引导到整理器700a侧用的装订输送水平通路(主片材输送路径)812;设置在装订输送水平通路812上的输送辊对802、803及804;从装订水平输送通路812向下方分支的装订通路811;设置在装订通路811上的输送辊对805;装订通路选择挡板810,该装订通路选择挡板设置在装订输送水平通路812的入口部处,进行切换动作,以便选择性地将片材引导到装订通路811或插页机600a侧;设置在装订通路811的途中的两对钉书机815;配置在与钉书机815对向的位置上的砧座816;配置在钉书机815下方的折叠辊对820;配置在与折叠辊对820对向的位置上的突出构件821;配置在折叠辊对820下方、进行引导到装订通路811上的片材的前端定位的可动式片材定位构件825;装订排出托盘830。此外,装订装置800a,包括:将从插页机600a输出的片材经由第二水平输送通路646输送到装订通路811的垂直输送通路842;设置在垂直输送通路842上的输送辊对847、848及849;将从插页机600a的第二水平输送通路646输出的片材输送到邻接的整理器700a上的第二水平输送通路(副片材输送路径)846;设置在第二水平输送通路846上的输送辊对843、844及845;设置在第二水平输送通路846及垂直输送通路842的入口侧、选择性地将片材引导到装订通路811或整理器700a的选择挡板839。
由于对从插页机600a的水平输送通路612输出的片材进行的动作与第一种实施形式一样,所以省略其说明。下面,说明从第二水平输送通路646输出的片材进行的动作。
在执行装订任务时,将从复印部300或插页机600a输出的片材引导到装订通路811。这些片材被输送到其前端与可动式的片材定位构件825接触为止,被暂时储存。
然后,储存在装订通路811中的片材捆由突出构件821突出到折叠辊对820上,利用折叠辊对820将其折叠。被折叠的片材捆,从折叠辊对820之间排出到装订排出托盘830上。此外,在折叠由钉书机815进行过钉缀处理的片材捆的情况下,在钉缀处理结束后,为了使片材捆的钉钉书钉的位置处于折叠辊对820的中央位置,使定位构件825适当地下降。
另一方面,在不进行装订任务时,将装订选择挡板810切换到将片材向装订通路811的导入挡住的位置上。借此,片材经由装订输送水平通路812被输送到整理器700a侧。
在对经由第二水平输送通路646输出的片材进行装订任务时,将通路选择挡板839切换到将片材向第二水平输送通路846的导入挡住的位置上。借此,从插页机600a输出的片材被引导到垂直输送通路842。然后,被引导到垂直输送通路842的片材,被引导到装订通路811,并进行装订。
此外,在不进行装订任务时,将通路选择挡板839切换到将片材向垂直输送通路842的导入挡住的位置上。借此,从插页机600a输出的片材,经由第二水平输送通路846输送到整理器700a上。
在配备有这种装订装置800a的片材处理系统中,也可以利用复印部300、插页机600a、装订装置800a及整理器700a、和插页机600a及装订装置800a同时执行两件任务。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主片材输送路径执行一件任务,同时,使用副片材输送路径与一件任务并行地执行另一件任务。
由于其它结构和根据前述第一种实施形式的片材处理系统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
〔第三种实施形式〕
下面,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种实施形式。
图19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种实施形式的片材处理系统的内部结构的简略结构图。
本实施形式的片材处理系统,配备有分别具有不同片材处理功能的多个片材处理装置。在本实施形式中,依次串联地连接复印部300、片材装载装置500a、两组插页机600Aa及600Ba、装订装置800a、整理器700a六个片材处理装置。
在这种片材处理系统中,例如,可以并行地进行以下任务,即,将从复印部300至整理器700a的全部片材处理装置组合起来执行的第一件任务,以及将复印部300、片材装载装置500a、插页机600Aa及装订装置800a组合起来执行的第二件任务,将插页机600Aa、装订装置800a、插页机600Ba及整理器700a组合起来执行的第三件任务。
在根据本实施形式的片材处理系统中,片材装载装置500a、插页机600Ba及装订装置800a,具有前后连接配置的与其它后处理装置分别连通的主片材输送路径(水平输送通路502、水平输送通路612及装订水平输送通路812),以及副片材输送路径(第二水平输送通路546、第二水平输送通路646及第二水平输送通路846)。在配置于最后部的整理器700a中,主片材输送路径和副片材输送路径合流。
因此,可以根据装订作业内容自由地进行片材装载装置500a、插页机600Ba及装订装置800a的排列、组合。此外,也可以适当地连接其它的片材处理装置。
从而,可以根据设置空间或装订作业的内容,自由地组合构成片材处理系统的这些片材处理装置,以适应于各种各样的装订作业。
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在使用主片材输送路径执行一件任务的同时,利用副片材输送路径与一件任务并行地执行另外一件任务。
此外,通过上述之外的片材处理装置的组合,也可以自由地执行其它任务。
其它结构,由于和前述第一种实施形式的片材处理系统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
将前述第一至第三种实施形式归纳起来,如下所述。
(1)片材处理系统,包括;具有片材处理功能的多个片材处理装置(例如,复印部300、片材装载装置500a、插页机600a、整理器700a、装订装置800a),将从前述多个片材处理装置中的一个片材处理装置输出的片材输送到另一个片材处理装置的主片材输送路径(例如,水平输送通路502、612,装订水平输送通路812),与前述主片材输送路径独立地设置、在前述多个片材处理装置之间输送片材的副片材输送路径(例如,第二水平输送通路546、646、846),控制前述多个片材处理装置的控制器。前述控制器,在使用前述主片材输送路径执行一件任务的同时,使用前述副片材输送路径、与前述一件任务并行地执行另外一件任务。
因此,可以提高片材处理系统的生产效率。
(2)前述主片材输送路径,从配置在片材输送方向最上游的片材处理装置(例如,复印部300)连通至配置在最下游的片材处理装置(例如,整理器700a),前述副片材输送路径(例如,第二水平输送通路646),从一个片材处理装置(例如,插页机600a)向邻接的另外一个片材处理装置(例如,装订装置800a)输送片材。
因此,可以同时执行不同的多件任务。
(3)前述多个片材处理装置,分别配备有前述主片材输送路径、以及前述副片材输送路径,通过连接设置前述多个片材处理装置,形成前述主片材输送路径及前述副片材输送路径。
(4)在配置于片材的输送方向最下游的片材处理装置(例如,整理器700a)中,前述主片材输送路径和前述副片材输送路径合流。
因此,可以根据装订作业的内容,自由地进行片材处理装置(例如,片材装载装置500a、插页机600a、装订装置800a)的排列、组合。此外,也可以连接其它的片材处理装置。从而,可以根据设置空间或装订作业的内容,自由地组合构成片材处理系统的这些片材处理装置,以适应于各种各样的装订作业。
(5)设置设于前述主片材输送路径(例如,水平输送通路502)上的主片材输送机构(例如,输送辊对503、504及505),设于前述副片材输送路径(例如,第二水平输送通路546)上的副片材输送机构(例如,输送辊对543、544及545)。前述控制器独立地控制前述主片材输送机构和前述副片材输送机构。
因此,可以并行地执行两件不同的任务。
(6)优选地,设置:用于前述一件任务的第一片材处理模块(例如,输送辊对503、504、505及作为其驱动源的水平通路输送马达M51),用于前述另外的任务的第二片材处理模块(例如,输送辊对643、644、645及作为它们的驱动源的第二水平通路输送马达M65),覆盖前述第一片材处理模块的第一盖构件(例如,盖551),覆盖前述第二片材处理模块的第二盖构件(例如,盖654),检测前述各个盖构件的开闭状态的传感器。前述控制器根据前述传感器的信号,分别独立地进行前述第一片材处理模块和前述第二片材处理模块的停止控制。
因此,在并行地执行多件任务时,即使由于阻塞处理、零部件更换、清扫或者片材的补充等原因,打开覆盖任何一个处理模块(例如,输送辊对503、504、505)的盖(例如盖551),停止驱动的也只是需要维修的处理模块(例如,输送辊对503、504、505),用于其它任务的各个处理模块(例如,输送辊对643、644、645)的驱动仍然继续,可以继续执行其它任务。
(7)至少具有隔开前述第一片材处理模块和其它部分的间隔壁、以及隔开前述第二片材处理模块与其它部分的间隔壁中的一个。
因此,可以防止从第一片材处理模块侧接近第二片材处理模块侧,以免妨碍其它任务的执行(例如,触及正在输送中的片材,或者触及通路传感器)。
(8)具有将执行前述一件任务的片材处理装置,和执行前述另一件任务的片材处理装置隔开的间隔壁。
因此,可以防止从一个处理装置(例如片材装载装置500a)侧接近另一个片材处理装置(例如,整理器700a)侧,以免妨碍其它任务的执行(例如,触及正在输送中的片材,或者触及通路传感器)。
(9)前述片材处理装置是输出片材的片材输出装置,或者,是对从前述片材输出装置输出的片材施行后处理的后处理装置。
(10)前述片材输出装置,是在片材上进行成像并输出的成像装置(复印部300),不在片材上形成图像而输出的插页机装置(插页机600a),使输出的片材暂时待机后再次输出的缓冲装置(片材装载装置500a),或者,将片材供应给其它的片材处理装置的片材供应装置(盒114、115)。
(11)前述后处理装置,是在片材上穿孔的穿孔装置(整理器700a),将片材钉缀到一起的钉缀装置(整理器700a),储存片材的储存装置,对片材进行整合的整合装置(整理器700a),将片材折叠的折叠装置(整理器700a),或者将片材装订的装订装置(装订装置800a)
此外,在第一~第三种实施形式中,对于经由副片材输送路径将片材从片材输出装置向邻接的片材输出装置进行交接,或者从片材输出装置向邻接的片材后处理装置进行交接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连接各个片材处理装置配备的副片材输送路径(例如,图2中的第二水平输送通路646、546),进一步将片材向下游的片材处理装置上输送。
其次,说明本发明的第四~第六种实施形式。下面,对于和第一~第三种实施形式共同的结构,使用相同的标号,省略其详细说明。
〔第四种实施形式〕
图20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种实施形式的片材处理系统内部结构的简略结构图。
本实施形式的片材处理系统,配备有分别具有不同的片材处理功能的多个片材处理装置。在本实施形式中,复印部300、插页机600、片材装载装置500、以及整理器700四个片材处理装置依次串联连接。此外,和第一种实施形式同样,复印部300设置在成像装置10上。
〔插页机600〕
插页机600,例如,用于将封面及表格等特殊纸张(例如彩色复印纸)插入到从复印部300输出的片材的开头的纸页及途中的纸页内。插页机600本身不在片材上进行成像。插页机600,如图20所示,包括:作为将从复印部300排出的片材引导到片材装载装置500或整理器700上的输送路径的水平输送通路612;设置在水平输送通路612上的输送辊对602、603及604;储存封面及表格等特殊纸张的片材储存部630、631及632;将储存在片材储存部630、631及632内的特殊纸张给纸的给纸分离部636、637及638;将从片材储存部630、631及632给纸的特殊纸张引导到前述水平输送通路612上的垂直输送通路611;设置在垂直输送通路611上的输送辊对640、641及642。
〔片材装载装置500〕
片材装载装置500,是一种使从其它的片材输出装置(例如复印部300或插页机600)输出的片材暂时待机后再次输出的缓冲装置。片材装载装置500,如图20所示,包括:作为将从复印部300或插页机600排出的片材引导到整理器700上的输送路径的水平输送通路502;设置在水平输送通路502上、输送片材的输送辊对503、504及505;设置在水平输送通路502的入口部侧(插页机600侧)的挡板510;能够保管从复印部300或插页机600输出的片材的片材装载部530;将从复印部300或插页机600输出的片材引导到片材装载部530上的通路520。
在片材装载装置500进行片材装载处理的情况下,将挡板510切换到将片材向水平输送通路502的导入挡住的位置上。借此,将从复印部300排出的片材引导到通路520。被引导到通路520上的片材依次装载到片材装载部530上。如图21所示,优选地,在片材装载装置500上设置再给纸机构(再给纸辊)528。装载到片材装载部530上的片材,借助再给纸机构528再次返回到水平输送通路502,被输送至整理器700。
另一方面,在不向片材装载部530上进行片材的装载时,将挡板510切换到将片材向通路520上的导入挡住的位置上。借此,从复印部300排出的片材,通过水平输送通路502,被输送到整理器700上。
此外,虽然图中没有示出,但是,优选地,另外单独设置将暂时装载在片材装载部530上的片材输送到整理器700上用的通路。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进行复印部300及插页机600、和整理器700的处理能力的调整控制。此外,片材装载装置500也可以不具备缓冲功能,只简单地具备片材的装载功能。
〔整理器700〕
整理器700,进行分类处理,钉缀处理,穿孔处理等。整理器700,如图20所示,包括:用于将从片材装载装置500输出的片材导入的整理器通路711及入口辊对702;不将片材分类而输送到样品托盘721上的不分类通路712;将片材输送到分类处理部的分类通路713;选择性地切换不分类通路712及分类通路713的切换挡板710;分类处理或钉缀处理等用的中间托盘730;对在中间托盘730上装载整合的片材进行钉缀处理的钉书机720;将在中间托盘730上进行过分类处理及钉缀处理等的片材排出的堆积托盘722。
在这样的整理器700中,在不进行分类处理时,将切换挡板710切换到将片材向分类通路713的导入挡住的位置上。从片材装载装置500输出的片材,被引导到不分类通路712,经由设置在不分类通路712上的输送辊对706及不分类排出辊对703,排出到样品托盘721上。
另一方面,在进行分类处理时,将切换挡板710切换到将片材向不分类通路712的导入挡住的位置上。从片材装载装置500输出的片材,被引导到分类通路713,经由分类排出辊704以捆扎状装载到中间托盘730上。然后,装载在中间托盘730上的片材,在进行适当的整合处理、钉钉书钉处理或穿孔处理等之后,经由排出辊对705a、705b排出到堆积托盘722上。此外,堆积托盘722,能够适当地沿上下方向自行移动的构成。
〔外装盖结构〕
图22是表示复印部300、插页机600、片材装载装置500及整理器700的外装盖的结构的简略结构图。
本实施形式的片材处理系统,备有能够将片材处理装置(例如,复印部300、插页机600、片材装载装置500及整理器700)的各自的内部打开的盖构件(下面称之为“盖”)。
在片材装载装置500上,设置覆盖水平输送通路502的盖551,以及覆盖片材装载部530的盖552。盖551和盖552能够分别独立地开闭。此外,盖551及盖552的开闭状态,分别由盖开闭检测传感器S54及S65检测(参照图23)。
同时,盖551及盖552,在片材装载装置500的阻塞处理时、以及零部件更换、清扫、调整、取出纸张等的维修时进行开闭。
在插页机600上设置覆盖水平输送通路612的盖651;覆盖垂直输送通路部611的盖652;覆盖片材储存部630、631及632和给纸分离部636、637及638的盖653。盖651、盖652及盖653可以分别独立地开闭。此外,盖651、盖652及盖653的开闭状态,由盖开闭检测传感器S64、S65及S66检测(参照图24)。
同时,盖651、盖651及盖653,在阻塞处理时、以及零部件更换、清扫、调整、纸张补充等的维修时进行开闭。
在整理器700上,设置覆盖整理器通路711的盖751,覆盖不分类通路712的盖752,覆盖包含钉书机720的钉书处理部的盖753。盖751、盖752及盖753可以分别独立地开闭。此外,盖751、盖752及盖753的开闭状态,由盖开闭检测传感器S74、S75及S76检测(参照图25)。
同时,盖751、盖752及盖753,在阻塞处理时、以及零部件更换、清扫、调整、纸张补充等的维修时进行开闭。
复印部300的盖结构和第一种实施形式的结构相同。
〔控制器的结构〕
控制片材处理系统的控制器的整体结构和第一种实施形式相同(参照图5)。下面,对各个片材处理装置的控制部的结构进行说明。
〔片材装载装置控制部的结构〕
图23是表示驱动控制片材装载装置500的片材装载装置控制部501的结构的框图。
如图23所示,片材装载装置控制部501具有由CPU561、ROM562及RAM563等构成的CPU回路部560。CPU回路部560,经由通信IC564与设置在成像装置10侧的CPU回路部150通信并进行数据交换,根据从CPU回路部150来的指示,执行存储在ROM562中的各种程序,进行片材装载装置500的驱动控制。此外,将检测输送过程中片材的迟滞以及阻塞用的各种通路传感器S51、S52及S53来的检测信号,以及从盖开闭检测传感器S54及S55来的检测信号,输入到CPU回路部560内。
在CPU回路部560上连接有驱动器565及566。
驱动器565,根据从CPU回路部560来的信号,驱动输送处理模块的马达M51,螺线管SL51及SL52。
驱动器566根据从CPU回路部560来的信号,驱动片材装载处理模块的马达M52及M53。
这里,输送处理模块,由设于片材装载装置500上的输送辊对503、504及505,作为它们的驱动源的水平通路输送马达M51,进行挡板510的切换的螺线管SL51及进行挡板506的切换的螺线管SL52构成。
此外,片材装载处理模块,由作为构成片材装载部530的片材装载板521的驱动源的片材装载板马达M52,设置在通路520上的作为输送辊527的驱动源的片材装载输送马达M53构成。
在利用盖开闭检测传感器S54来的检测信号检测出盖551处于打开的状态时,驱动器565的电源被切断,强制性地使输送处理模块的驱动停止。同时,驱动器566的电源也被切断,片材装载处理模块的驱动也被强制性地停止。
另一方面,当利用盖开闭检测传感器S55来的检测信号检测出盖552处于打开的状态时,只将驱动器565的电源切断,只强制性地使片材装载处理模块的驱动停止。
〔给纸装置控制部的结构〕
图24是表示驱动控制插页机600的插页机控制部601的结构的框图。
如图24所示,插页机控制部601,具有由CPU661、ROM662及RAM663构成的CPU回路部660。CPU回路部660经由通信IC664与设置在成像装置10侧的CPU回路部150通信并进行数据交换,根据从CPU回路部150来的指示,执行存储在ROM662中的各种程序,进行插页机600的驱动控制。此外,从通路传感器S61、S62及S63来的检测信号,以及从盖开闭传感器S64、S65及S66来的检测信号,被输入到CPU回路部660内。
在CPU回路部660上连接有驱动器665、666及667。
驱动器665根据从CPU回路部660来的信号,驱动水平输送处理模块的马达M61。
驱动器666根据从CPU回路部660来的信号,驱动垂直输送处理模块的马达M62。
驱动器667根据从CPU回路部660来的信号,驱动给纸处理模块的马达M63及M64。
这里,水平输送处理模块,由输送辊对602、603及604,和作为它们的驱动源的水平通路输送马达M61构成。
此外,垂直输送处理模块,由输送辊对641、642及643,和作为它们的驱动源的给纸纵向通路输送马达62构成。
此外,给纸处理模块,由给纸分离部636、637及638,和作为它们的驱动源的给纸分类部马达M63,作为中板633、634及635的升降的驱动源的中板升降马达M64构成。
在利用从盖开闭检测传感器S64来的检测信号检测出盖651处于打开的状态的情况下,驱动器665的电源被切断,强制性地使水平输送处理模块的驱动停止,同时,将驱动器666及667的电源断开,使插页机600的全部驱动强制性地停止。
另一方面,当利用盖开闭检测传感器S65来的检测信号检测出盖652处于打开的状态的情况下,驱动器666的电源被切断,强制性地使垂直输送处理模块的驱动停止,同时,驱动器667的电源被切断,给纸处理模块的驱动也被强制性地停止。
另一方面,当利用盖开闭检测传感器S66来的检测信号检测出盖653处于打开的状态的情况下,驱动器667的电源被切断,强制性地使给纸处理模块的驱动停止。
〔整理器控制部的结构〕
图25是表示对整理器700进行驱动控制的整理器控制部701的结构的框图。
如图25所示,插页机控制部701,具有由CPU761、ROM762及RAM763等构成的CPU回路部760。CPU回路部760经由通信IC764与设置在成像装置10侧的CPU回路部150通信并进行数据交换,根据从CPU回路部150来的指示,执行存储在ROM762中的各种程序,进行整理器700的驱动控制。此外,从通路传感器S71、S72及S73来的检测信号,以及从盖开闲传感器S74、S75及S76来的检测信号,被输入到CPU回路部760内。
在CPU回路部760上连接有驱动器765、766、767及768。
驱动器765根据从CPU回路部760来的信号,驱动输送处理模块的马达M71及螺线管SL71。
驱动器766根据从CPU回路部760来的信号,驱动不分类排纸处理模块的马达M72。
驱动器767根据从CPU回路部760来的信号,驱动分类排纸处理模块的马达M75及M73。
驱动器768根据从CPU回路部760来的信号,驱动装载处理模块的马达M74。
这里,输送处理模块,由入口辊对702和作为它的驱动源的输送马达M71、以及进行切换挡板71的切换的螺线管SL71构成。
不分类排纸处理模块,由输送辊对706及不分类排出辊对703、以及作为它们的驱动源的排纸马达M72构成。
此外,分类处理模块,由分类排出辊704及作为其驱动源的分类排纸马达M75、以及排出辊对705及作为其驱动源的捆输送马达M73构成。
此外,装载处理模块,由堆积托盘722和作为其驱动源的托盘升降马达M74构成。
输送马达M71,不分类排纸马达M72及分类排纸马达M75由步进马达构成,通过控制励磁脉冲重复频率,使由各个马达驱动的辊对以等速旋转,或者使之以各自独立的速度旋转。此外,捆输送马达M73由DC马达构成。
当由盖开闲检测传感器S74来的检测信号检测出盖751处于打开状态时,驱动器765的电源被断开,强制性地使输送处理模块的驱动停止,同时,驱动器766、767及768的电源被切断,强制性地使整理器700的全部驱动停止。
另一方面,当由盖开闭检测传感器S75来的检测信号检测出盖752处于打开状态时,驱动器766的电源被断开,只强制性地使不分类处理处理模块的驱动停止。
另一方面,当由盖开闭检测传感器S76来的检测信号检测出盖753处于打开状态时,驱动器767的电源被断开,只强制性地使分类处理处理模块的驱动停止。
〔片材处理系统的动作说明〕
其次,对根据本实施形式的片材处理系统的动作进行说明。
根据本实施形式的片材处理系统配备有多个片材处理装置。在片材处理装置中,具有输出片材的片材输出装置、对从片材输出装置输出的片材进行后处理的后处理装置。在本实施形式中,作为片材输出装置,设置配备有在片材上进行成像并输出的复印部300的成像装置10,不在片材上进行成像而将其输出的插页机600,使输出的片材暂时待机后再次输出的片材装载装置(缓冲装置)500,以及,将片材供应给其它的片材处理装置的片材供应装置(盒114、115)。此外,作为后处理装置,设有整理器700。
片材处理系统,将多个片材处理装置进行任意组合,执行作为处理作业单位的任务。此外,在正在执行一件任务的过程当中,共用执行该任务的片材处理装置中的至少一个片材处理装置来执行另外的任务。借此,可以并行地执行多件任务。
图26是说明第一件任务的图示。
第一件任务,是将复印部300、插页机600、片材装载装置500及整理器700组合,对于由复印部300形成图像的片材、用整理器700将多张片材打捆并进行钉缀处理后输出的装订任务。本实施形式的第一件任务的处理和第一种实施形式中的第一件任务(参照图9)一样,所以,省略其详细说明。
图27是说明第二件任务的图示。
第二件任务,是将复印部300、插页机600及片材装载装置500组合,将用复印部300形成图像的片材装载到片材装载装置500上的任务。本实施形式的第二件任务的处理和第一种实施形式中的第二件任务(参照图10)相同,所以省略其详细说明。
图28是说明第三件任务的图示。
第三件任务,是将插页机600、片材装载装置500及整理器700组合,对于储存在插页机600内的特殊纸张(例如,彩色复印件)用整理器700将多张片材打捆、并进行钉缀处理后输出的装订任务。
在执行第三件任务时,成像装置10的CPU回路部150,由插页机600的CPU661,使给纸处理模块的给纸分类部马达M63及中板升降马达M64动作。借此,驱动给纸分类部636、637及638以及中板633、634及635。
此外,成像装置10的CPU回路部150,由片材装载装置500的CPU561,使螺线管SL51和输送处理模块的马达M51动作。借此,将挡板510切换到将片材向通路520中的导入挡住的位置上,同时,驱动输辊对503、504及505。
进而,成像装置10的CPU回路部150,由整理器700的CPU761,使螺线管SL71、输送处理模块输送马达M71、分类排纸马达M75、捆输送马达M73及托盘升降马达M74动作。借此,将挡板710切换到将片材向不分类通路712的导入挡住的位置上,同时,驱动入口辊对702、分类排出辊704、排出辊对705及堆积托盘722。
这样,通过控制片材处理系统,从插页机600给纸的彩色复印件等特殊纸张,通过片材装载装置500的水平输送通路502,输送装载到整理器700的中间托盘730上。同时,以捆扎状装载在中间托盘730上的特殊纸张,在被整合之后,由钉书机等进行钉缀处理,排出到堆积托盘722上。
此外,用钉书机720可以适当地选择钉缀处理或穿孔处理等。
图29是说明第四件任务的图示。
第四件任务,是将插页机600及片材装载装置500组合,将储存在插页机600内的特殊纸张(例如,彩色复印件)装载到片材装载装置500上的任务。通过将从播页机600输出的片材暂时装载在片材装载装置500上,可以进行复印部300及插页机600、和整理器700的处理能力的调整控制。
在执行第四件任务时,成像装置10的CPU回路部150,由片材装载装置500的CPU561,使螺线管SL51、片材装载处理模块的马达M53及片材装载板马达M52动作。借此,将挡板510切换到将片材向水平输送通路502上的导入挡住的位置上,同时,驱动输送辊527及片材装载板521。
此外,成像装置10的CPU回路部150,由插页机600的CPU661,使给纸处理模块的给纸分离部马达M63、中板升降马达M64及水平输送模块的水平输送马达M61动作。借此,驱动给纸分离部636、637及638以及中板633、634及635,水平输送通路612的输送辊对602、603及604。
这样,通过控制片材处理系统,从插页机600给纸的彩色复印件等特殊纸张,经由片材装载装置500的输送通路520装载到片材装载部530上。这时,片材装载板521根据片材的装载量适当地下降。
〔多件任务并行执行〕
下面,说明在根据本实施形式的片材处理系统中,并行地执行多件任务时的动作的一个例子。
这里,对并行地执行第一件任务(对于用复印部300形成图像的片材,由整理器700将多张片材打捆进行钉缀处理后输出的任务)和共用执行第一件任务的插页机600及片材装载装置500的第四件任务(将储存在插页机600内的特殊纸张(例如彩色复印件)装载到片材装载装置500上的任务)的动作进行描述。
首先,成像装置10的CPU回路部150,判断在第一件任务的片材之间能否进行与第四件任务的执行相关的片材的输送。
然后,在判断为能够进行片材的输送的情况下,CPU回路部150开始第四件任务的执行。这时,CPU回路部150使执行第一件任务及第四件任务的各个驱动系统动作。
另一方面,在判断为片材的输送是不可能的情况下,CPU回路部150不执行第四件任务,将该信息显示在操作显示装置400上。
此外,在第四件任务的执行过程当中,在指定第一件任务的执行的情况下,也进行同样的控制。
在上述动作中,通过在一件任务的执行过程中插入另一件任务,共用执行一件任务的多个片材处理装置中的至少一个片材处理装置,并行地执行另一件任务。
即,在前述第一件任务及前述第四件任务中,共用作为片材输送路径的插页机600的水平输送通路612。下面进行详细说明。
例如,令输送第一件任务中使用的片材的顺序依次为A1、A2、A3、A4、A5...,输送第四件任务中使用的片材的顺序依次为B1、B2、B3、B4、B5...。
首先,第一件任务中使用的片材A1从复印部300中输出,通过插页机600的水平输送通路612,然后,通过片材装载装置500的水平输送通路502。
在片材A1的后端脱离水平输送通路612的部位处,插页机600开始进行在第四件任务中使用的片材B1的给纸。片材B1通过水平输送通路612,被引导到片材装载装置500的通路520上,装载到片材装载部530上。
在片材B1的后端脱离水平输送通路612的部位处,从复印部300输出第一件任务中使用的下一张片材A2,并引导到水平输送通路612上。
在片材A2的后端脱离水平输送通路612的部位处,插页机600将在第四件任务中使用的下一张片材B2从插页机600给纸。然后,片材B2通过水平输送通路612,被引导到片材装载装置500的通路520上,并被装载到片材装载部530上。
在片材B2的后端脱离水平输送通路612的部位处,由复印部300输出在第一件任务中使用的片材A3,并引导到水平输送通路612上。
这样,通过按照A1、B1、A2、B2、A3、B3、A4、B4...的顺序使片材依次交互地通过插页机600的水平输送通路612,共用插页机600的水平输送通路612,将第四件任务插入到第一件任务中,可以并行地执行两件任务。
不言而喻,用于两件任务的片材,不仅可以交互地使用插页机600的水平输送通路612,也可以交替地使用该水平输送通路612。即,在从复印部300输出的片材之间,可以按照片材A1、A2、B1、A3、A4、B2、A5、A6、B3...的顺序在水平输送通路612上输送片材。进而,也可以在从插页机600给纸的片材之间,使片材按照A1、B1、B2、B3、A2、B4、B5、B6、A3、B7、B8、B9、A4...的顺序在水平输送通路612上通过。
进而,例如,即使片材A的后端没有脱离水平输送通路612,也可以在脱离输送辊对602的时刻,将片材B1导入到水平输送通路612上,在片材A1的后端脱离输送辊对603之后,B1的前端到达输送辊对603,在片材A1的后端脱离输送辊对604之后,片材B1的前端到达输送辊对604,在片材A1的后端通过挡板510之后,切换挡板510,将片材B1引导到通路520上。
此外,也可以按下述方式构成,即,在片材B1的后端脱离输送辊对602的时刻,将在第一件任务中使用的下一张片材A2导入到水平输送通路612上,在片材B1的后端脱离输送辊对603之后,片材A2的前端到达输送辊对603处,片材B1的后端脱离输送辊对604之后,片材A2的前端到达输送辊对604。
即,第一件任务中使用的片材和第四件任务中使用的片材,只要不被重复输送到水平输送通路612上的同一个部位,就可以将用于各件任务中的片材同时输送到水平输送通路612上。
〔第五种实施形式〕
其次,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五种实施形式。
图30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种实施形式的片材处理系统的内部结构的简略结构图。
片材处理系统配备有分别具有不同的片材处理功能的多个片材处理装置。在本实施形式中,依次串联连接有复印部300、插页机600、装订装置800、以及整理器700四个片材处理装置。
〔装订装置800〕
装订装置800,包括:作为将从复印部300或插页机600输出的片材引导到整理器700侧用的片材输送路径的装订水平输送通路812;设置在装订水平输送通路812上的输送辊对802、803及804;从装订水平输送通路812向下方分支的装订通路811;设置在装订通路811上的输送辊对805;设置在装订水平输送通路812的入口部侧、进行用于选择性地将片材引导到装订通路811或插页机600侧的切换动作的装订通路选择挡板810;设在装订水平输送通路812的出口侧的挡板806;设置在装订通路811的途中的两对钉书机815;配置在与钉书机815对向的位置上的砧座816;配置在钉书机815下方的折叠辊对820;配置在与折叠辊对820对向的位置上的突出构件821;配置在折叠辊对820的下方、进行引导到装订通路811上的片材的前端定位的可动式的片材定位构件825;装订排出托盘830。
在执行装订任务的情况下,从复印部300或插页机600输出的片材被引导到装订通路811。这些片材,被一直输送到其前端与可动式的片材定位构件825接触为止,被暂时储存。
然后,储存在装订通路811内的片材捆,利用突出构件821突出到折叠辊对820上,被折叠辊对820折叠。被折叠的片材捆,从折叠辊对820之间排出到装订排出托盘830上。此外,在折叠由钉书机815进行过钉缀处理的片材捆的情况下,在钉书处理结束后,使定位构件适当下降,以便片材捆的钉书钉的位置处于折叠辊对820的中央位置。
另一方面,在不进行装订任务时,切换装订通路选择挡板810,使之处于将片材向装订通路811的导入挡住的位置上。借此,经由装订水平输送通路812将片材输送到整理器700侧。
在配备有这种装订装置800的片材处理系统中,也可以利用复印部300、插页机600、装订装置800和整理器700,以及插页机600和装订装置800,同时执行两件任务。
在这种情况下,在从复印部300输送到整理器700上的片材之间,通过将片材从插页机600输送到装订装置800上,共用插页机600的水平输送通路612,可以同时执行两件任务。
由于其它结构和根据前述第四种实施形式的片材处理系统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
〔第六种实施形式〕
其次,对本发明的第六种实施形式进行说明。
图3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六种实施形式的片材处理系统的内部结构的简略结构图。
本实施形式的片材处理系统,配备分别具有不同片材处理功能的多个片材处理装置。在本实施形式中,依次串联地连接复印部300、片材装载装置500、两组插页机600A及600B、装订装置800、整理器700共六个片材处理装置。
在这种片材处理系统中,例如,可以并行地实行将从复印部300到整理器700的全部片材处理装置组合执行的第一件任务,将复印部300、片材装载装置500、插页机600A及装订装置800组合执行的第二件任务,和将插页机600A、装订装置800、插页机600B及整理器700组合执行的第三件任务。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将第二件任务及第三件任务插入到第一件任务中执行,所以并列执行多件任务,可以提高片材处理系统的生产率。
此外,通过上述之外的片材处理装置的组合,可以自由地执行其它任务。
由于其它结构与根据前述第四种实施形式的片材处理系统A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
将前述第四~第六种实施形式归纳起来,如下所述。
(1)片材处理系统,包括:将片材输出的多个片材输出装置(复印部300、插页机600、片材装载装置500),对从前述片材输出装置输出的片材进行后处理的多个片材后处理装置(整理器700、装订装置800),控制前述多个片材输出装置和前述多个片材后处理装置的控制器。前述控制器,可以将片材输出装置与片材输出装置组合,或者将片材输出装置与片材后处理装置组合,以执行任务,并且,通过共用前述多个片材输出装置和前述多个片材后处理装置中的至少一个,并行地执行多件任务。
因此,可以提高片材处理系统的生产效率。
(2)前述控制器,在前述多件任务中的一件任务的执行过程当中,插入执行另外的任务。
因此,不必等待先前的任务结束,就可以同时执行不同的多件任务。
(3)设置将片材从片材输出装置向片材输出装置输送,或者从片材输出装置向片材后处理装置输送的片材输送路径,前述控制器共用前述片材输送路径的至少一部分,执行并行执行的前述多件任务。
(4)前述控制器,交互地使用前述片材输送路径,执行并行执行的前述多件任务。
借此,以相互不重叠的方式在片材输送路径内输送在备件任务中处理的片材。
(5)设置有:在前述多件任务中的一件任务中使用的第一片材处理模块(例如,输送辊对602、603及604,以及它们的驱动源),在与前述一件任务并行地执行的另一件任务中使用的第二片材处理模块,(例如,输送辊对640及641,以及它们的驱动源),覆盖前述第一片材处理模块的第一盖部件(例如,盖651),覆盖前述第二片材处理模块的第二盖构件(例如,盖652),检测前述各个盖构件的开闭状态的传感器。前述控制器根据前述传感器的信号,分别独立地进行前述第一片材处理模块和前述第二片材处理模块的停止控制。
因此,在并行地执行多件任务时,即使由于阻塞处理、零部件更换、清扫或片材的补充等原因,打开任何一个片材处理模块的盖,停止驱动的也仅限于必须维修的片材处理模块,其它的任务可以继续进行。
(6)前述片材输出装置,是在片材上进行成像并输出的成像装置(10),不在片材上进行成像而输出的插页机装置(插页机600),使输出的片材暂时待机后再次输出的缓冲装置(片材装载装置500),或者向其它片材处理装置上供应片材的片材供应装置(盒114、115)中的任何一种。
(7)前述后处理装置,是在片材上穿孔的穿孔装置(整理器700),将片材钉缀到一起的钉缀装置(整理器700),储存片材的储存装置(装订装置800),整合片材的整合装置(整理器700),将片材进行折叠的折叠装置(装订装置800),或者对片材进行装订的装订装置(800)中的任何一个。

Claims (9)

1.一种片材处理系统,包括:
输出片材的多个片材输出装置,对从前述片材输出装置输出的片材实施后处理的多个片材后处理装置,
主片材输送路径,该主片材输送路径从输送方向最上游的片材输出装置一直配置到最下游的片材后处理装置,
副片材输送路径,该副片材输送路径独立于前述主片材输送路径设置,在前述多个片材输出装置中的一个和前述多个片材后处理装置中的一个之间输送片材,
控制前述多个片材输出装置和前述多个片材后处理装置的控制器,
前述控制器,在使用前述主片材输送路径执行采用一个片材输出装置的一件片材处理任务的同时,使用前述副片材输送路径与前述一件任务并行地执行采用另外的片材输出装置的其它的片材处理任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处理系统,
前述多个片材输出装置和前述多个片材后处理装置分别备有前述主片材输送路径,通过连接设置前述多个片材输出装置和前述多个片材后处理装置,形成前述主片材输送路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处理系统,
在配置于片材输送方向最下游的片材后处理装置中,前述主片材输送路径和前述副片材输送路径合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处理系统,包括:
设置在前述主片材输送路径中的主片材输送机构,
设置在前述副片材输送路径中的副片材输送机构,
前述控制器独立地控制前述主片材输送机构和前述副片材输送机构的驱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处理系统,包括:
具有片材处理功能且在前述一件任务中使用的第一片材处理模块,
具有片材处理功能且在前述另一件任务中使用的第二片材处理模块,
覆盖前述第一片材处理模块的第一开闭构件,
覆盖前述第二片材处理模块的第二开闭构件,
检测前述各个开闭构件的开闭状态的检测机构,
前述控制器根据前述检测机构的信号,分别独立地进行前述第一片材处理模块和前述第二片材处理模块的停止控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片材处理系统,
具有将前述第一片材处理模块与其它部分隔开的间隔壁、以及将前述第二片材处理模块与其它部分间隔开的间隔壁的至少其中之一。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片材处理系统,
具有将执行前述一件任务的片材输出装置和片材后处理装置的组合与执行前述另一件任务的片材输出装置和片材后处理装置的组合隔开的间隔壁。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处理系统,
前述片材输出装置是下述任何一种装置:在片材上进行成像并将其输出的成像装置,不在片材上进行成像而将其输出的插页机装置,使输出的片材暂时待机后再次输出的缓冲装置,或者,向其它的片材处理装置供应片材的片材供应装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处理系统,
前述后处理装置是下述任何一种装置:在片材上穿孔的穿孔装置、将片材钉缀到一起的钉缀装置、储存片材的储存装置、整合片材的整合装置、将片材折叠的折叠装置、或者对片材进行装订的装订装置。
CNB2004100841728A 2003-10-16 2004-10-15 片材处理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0230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56734/2003 2003-10-16
JP356733/2003 2003-10-16
JP2003356734A JP4185842B2 (ja) 2003-10-16 2003-10-16 シート処理システム
JP2003356733A JP2005121909A (ja) 2003-10-16 2003-10-16 シート処理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08857A CN1608857A (zh) 2005-04-27
CN100402307C true CN100402307C (zh) 2008-07-16

Family

ID=345254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84172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02307C (zh) 2003-10-16 2004-10-15 片材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2) US7380779B2 (zh)
CN (1) CN100402307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80779B2 (en) * 2003-10-16 2008-06-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processing system
JP4262159B2 (ja) * 2004-07-20 2009-05-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143578B2 (ja) 2004-07-20 2008-09-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429219B2 (ja) * 2004-07-20 2010-03-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該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732026B2 (ja) * 2004-07-21 2011-07-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663571B2 (ja) * 2005-06-10 2011-04-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積載装置、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579788B2 (ja) * 2005-08-08 2010-11-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434796B2 (en) * 2005-08-11 2008-10-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US7703758B2 (en) * 2005-08-31 2010-04-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stacking device and sheet process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therewith
JP5031346B2 (ja) * 2006-01-20 2012-09-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システム、ジョブ処理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5207622B2 (ja) * 2006-01-20 2013-06-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制御装置、印刷システム、印刷制御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2007304322A (ja) * 2006-05-11 2007-11-22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4926801B2 (ja) * 2006-06-07 2012-05-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22984B2 (ja) * 2006-08-23 2011-11-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の搬送装置、搬送方法、および記録装置
JP5089108B2 (ja) * 2006-08-31 2012-12-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8080648A (ja) * 2006-09-27 2008-04-10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4777211B2 (ja) * 2006-10-13 2011-09-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155576B2 (en) * 2007-05-30 2012-04-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90136255A1 (en) * 2007-11-26 2009-05-28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335533B2 (ja) * 2009-04-22 2013-11-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8432571B2 (en) * 2010-08-23 2013-04-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ostprocessing apparatus, option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system, and controller
JP6321368B2 (ja) * 2013-12-17 2018-05-09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ニスカ株式会社 シート綴じ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10104250B2 (en) * 2015-06-25 2018-10-16 Albiceleste Maritime Inc. Preprinting method and system of secured information for gaming system
JP6793294B2 (ja) * 2016-08-17 2020-12-02 ホリゾン・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株式会社 中綴じ製本システム
JP6957209B2 (ja) * 2017-05-31 2021-11-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965027B2 (ja) 2017-05-31 2021-11-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KR20210044629A (ko) * 2019-10-15 2021-04-23 휴렛-팩커드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엘.피. 수동 제본 구조를 갖는 후처리 장치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48136A (en) * 1991-08-21 1993-09-28 Konica Corporation Sorting apparatus with two sorters
US6126162A (en) * 1997-03-12 2000-10-03 Nisca Kabushiki Kaisha Sheet distribution device
JP2003089473A (ja) * 2001-09-19 2003-03-25 Canon Inc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
US20030168796A1 (en) * 2002-03-07 2003-09-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9725A (en) * 1897-09-07 And harvey m
US5100119A (en) * 1989-01-18 1992-03-31 Ricoh Company, Ltd. Paper handling apparatus
US5671917A (en) * 1992-06-26 1997-09-30 Canon Aptex Inc. Original convey apparatus with last original detection sensor
US5465949A (en) * 1993-06-24 1995-11-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Automatic sheet feeding device with selectively applied pressure member
JPH07214936A (ja) 1994-01-27 1995-08-15 Canon Inc 製本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07228415A (ja) 1994-02-16 1995-08-29 Canon Inc 後処理手段を備えるシート材分配装置
JP2980515B2 (ja) * 1994-05-10 1999-11-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材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319654B2 (ja) 1994-05-16 2002-09-03 キヤノンアプテックス株式会社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
US6003853A (en) * 1995-12-28 1999-12-21 Canon Aptex Kabushiki Kaisha Sheet folding apparatus
US5897250A (en) 1996-04-26 1999-04-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US5697040A (en) * 1996-07-10 1997-12-09 Xerox Corporation Print job intermixing within marking machine
JP3533871B2 (ja) * 1997-03-05 2004-05-31 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073515B2 (ja) * 1997-03-06 2008-04-09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255414A (ja) 1998-03-13 1999-09-21 Canon Inc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6120015A (en) * 1998-10-05 2000-09-19 Xerox Corporation Dual sheet hole punching system for the output of reproduction apparatus
JP3526226B2 (ja) * 1998-11-11 2004-05-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3559718B2 (ja) * 1998-11-27 2004-09-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6347203B1 (en) * 1999-01-14 2002-02-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job control apparatus for sheet discharge processing unit
JP3483504B2 (ja) * 1999-07-15 2004-01-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孔明け装置とこの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062573B2 (ja) 1999-09-03 2008-03-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用紙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6474633B1 (en) * 1999-10-04 2002-11-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tapler with interchangeable cartridges
US6616135B1 (en) * 1999-11-08 2003-09-09 Konica Corporation Bookbinding apparatus using pasting process
JP3685966B2 (ja) 1999-11-25 2005-08-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6647243B2 (en) * 2000-10-16 2003-11-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treating apparatus, method of mounting sheet treat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2370469A (ja) 2001-06-18 2002-12-24 Konica Corp 糊付け製本装置、糊付け製本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095501A (ja) * 2001-09-26 2003-04-03 Canon Inc シート材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805239B2 (ja) * 2001-11-28 2006-08-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3697217B2 (ja) * 2002-03-08 2005-09-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109899B2 (ja) * 2002-05-14 2008-07-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
JP4261826B2 (ja) * 2002-06-12 2009-04-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250407B2 (ja) * 2002-11-25 2009-04-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4012061B2 (ja) * 2002-12-26 2007-11-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7380779B2 (en) * 2003-10-16 2008-06-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processing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48136A (en) * 1991-08-21 1993-09-28 Konica Corporation Sorting apparatus with two sorters
US6126162A (en) * 1997-03-12 2000-10-03 Nisca Kabushiki Kaisha Sheet distribution device
JP2003089473A (ja) * 2001-09-19 2003-03-25 Canon Inc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
US20030168796A1 (en) * 2002-03-07 2003-09-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08857A (zh) 2005-04-27
US20090066997A1 (en) 2009-03-12
US7380779B2 (en) 2008-06-03
US20050082735A1 (en) 2005-04-21
US7673868B2 (en) 2010-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02307C (zh) 片材处理系统
CN100410081C (zh) 纸处理系统
EP0496435B1 (en) Sheet aligning apparatus
CN100464258C (zh) 图像形成系统和适用于该图像形成系统的维护方法
US7437093B2 (en) Sheet-processing system
US6027107A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a plurality of processes on sheet provided with image
JP401206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6029026A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executing a plurality of processes at proper position on sheet
JP4272969B2 (ja) シート処理システム
JP2006347634A (ja) 用紙搬送方向変更装置
JP4185842B2 (ja) シート処理システム
JP3130507B2 (ja) 2in1モード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21909A (ja) シート処理システム
JP432362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034123A (ja) 後処理装置、機能ユニット無効化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H07315668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用紙排出装置
JP2005119136A (ja) シート処理システム
JP314927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9115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8133565A (ja) ロック機構付ソータ装置
JPH10236721A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1026367A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H11327374A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716

Termination date: 20151015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