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40481B - A roll of optical units, and a method of producing a display panel - Google Patents

A roll of optical units, and a method of producing a display panel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40481B
TWI540481B TW100139166A TW100139166A TWI540481B TW I540481 B TWI540481 B TW I540481B TW 100139166 A TW100139166 A TW 100139166A TW 100139166 A TW100139166 A TW 100139166A TW I540481 B TWI540481 B TW I54048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optical unit
display panel
bonded
lamin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391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34246A (en
Inventor
Tomotake Nashiki
Daisuke Kajihara
Hideo Sugawara
Tsuyoshi Chiba
Hiroaki Kishioka
Tomohide Banba
Masahiro Ooura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2342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342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404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4048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Input devices, e.g. touch pane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0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 Y10T156/1052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with cutting, punching, tearing or severing
    • Y10T156/1062Prior to assemb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Description

一卷光學單元、以及生產顯示面板的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具有觸控輸入機能之顯示面板裝置與包含供構成該顯示面板裝置之用的觸控輸入機能部的光學單元,以及其製造方法。特別是,本發明係關於具備靜電電容方式的觸控輸入機能之顯示面板裝置及光學單元,以及其製造方法。
具備觸控輸入之用的觸控面板的顯示面板裝置,已被揭示於很多文獻。例如,在日本特開2002-40243號公報(專利文獻1)、特開2002-55780號公報(專利文獻2)、特開2002-156920號公報(專利文獻3),揭示著在顯示面板的上方被配置觸控輸入用的觸控面板之顯示面板裝置。被記載於這些專利文獻的觸控面板,均為電阻膜方式者,兩個透明電極隔著間隔被對向配置,藉由按壓被配置於顯示面板裝置的視覺確認側的一方之透明電極使接觸於另一方的透明電極,而感測觸碰輸入。於這些專利文獻,於2個電極間存在空氣間隙,所以會有電極面之反射光透過至顯示面板裝置之視覺確認側而使顯示品質降低的問題。在前述專利文獻,為了對付此內部反射的問題,揭示著在觸控面板更接近視覺確認側配置圓偏光元件。詳細說明的話,在這些專利文獻,提倡由顯示面板之視覺確認側起依序配置直線偏光層、λ/4相位差層,於其下配置觸控面板。專利文獻1顯示在反射型液晶顯示裝置組合觸控面板的構成,專利文獻2顯示液晶顯示裝置及有機EL顯示裝置之任一種都可以適用。此外,專利文獻3顯示有機EL顯示裝置之例。
特開2010-198103號公報(專利文獻4),揭示靜電電容方式的觸控輸入裝置。記載於此專利文獻4的觸碰感測器,於作為單一個體構成的基材膜的兩側具有被圖案化的導電層。同樣層機構成的觸碰感測器,也記載於特開2009-76432號公報(專利文獻5)之圖5。進而,專利文獻5,於膜基材之一方之面中介著底塗層形成透明電極層,使膜基材之另一方之面中介著黏接劑層接合於第2膜基材,而且於此第2膜基材中介著第2底塗層形成第2透明電極層之雙面電極型觸碰感測器記載於圖7。此外,使用於觸碰感測器的透明電極之圖案形成,詳細記載於國際公開WO2006/126604號公報。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2-40243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2-55780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2-156920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2010-198103號公報
[專利文獻5]日本特開2009-76432號公報
[專利文獻6]WO2006/126604號公報
前述專利文獻之任一均未有記載,但在從前的顯示裝置,於顯示窗的背面,沿著其邊緣,被施以特定寬幅的邊飾印刷。接著,位於窗的下層的構件,沿著此邊飾印刷的背側,藉由黏接劑層接合於該窗。在從前的顯示裝置,因為以此方式構成,窗與該下層的構件之間存在著空氣間隙,因該空氣間隙產生內部反射,如專利文獻1~3所記載地把圓偏光元件配置於接近視覺確認側的場合,也會有內部反射光透過窗而使顯示品質降低。
此外,在專利文獻4所示的構成,觸控面板感測器之一方導電體層位於接近窗之保護蓋的位置,所以此導電體層之內部反射在顯示部顯現,而使顯示品質降低。在專利文獻5,針對如何對付內部反射的問題,沒有任何揭示也沒有暗示。
本發明,於具有靜電電容型觸控輸入機能的顯示面板裝置,以極力防止由於光的內部反射而使顯示品質降低作為第1課題。
進而,專利文獻4及專利文獻5之圖5所記載的觸控面板的構成,在製造上並不容易,此外在專利文獻5之圖7所記載的構成,也未解決製造上的困難性。
亦即,本發明,以製造容易而且實用的靜電電容型觸控輸入之用的構成作為另一課題。
本發明之進而其他課題,還包括把具有供觸控輸入機能之用的層積體之單元,移送至供與顯示面板組合之次一步驟變得容易,而且可以是比從前的裝置更為簡單且為薄型化之層構成。
為了解決前述課題,本發明於一型態,係供具備靜電電容型觸控輸入機能的顯示面板裝置之用的,觸控面板層積體與偏光機能層積體之組合所構成的光學單元。此光學單元之觸控面板層積體,具備:被層積在光學透明的黏接劑層之一方之面上的光學透明的第1基材層,在與該黏接劑層相反側的第1基材層的面上中介著第1底塗層而層積的第1透明導電層,被層積於該黏接劑層之另一方之面的光學透明的第2基材層,在與該黏接劑層相反側的第2基材層之面上中介著第2底塗層而層積的第2透明導電層。這些第1及第2透明導電層被圖案形成為特定的圖案。此外,偏光機能層積體,至少具備包含圓偏光元件之層,在觸控面板層積體之具有第1及第2透明導電層之一方的面上中介著光學透明的黏接劑層被層積。進而,觸控面板層積體,在第1及第2透明導電層之具有另一方的面上中介著光學透明的黏接劑層有剝離襯墊被可剝離地黏接。把剝離襯墊接合於觸控面板層積體之黏接劑層,以在剝離該剝離襯墊時層狀殘存於觸控面板層積體側的方式以弱的黏接力附著於前述剝離襯墊。
在本發明之這型態的構成,於第1及第2基材層與被配置於其間的黏接劑層所構成的介電質層的兩側,中介著第1及第2底塗層,分別被形成第1及第2透明導電性層,被構成一體的觸控輸入感測器單元。接著,此一體的觸控輸入感測器單元之一方的面上,中介著光學透明的黏接劑層,被層積偏光機能層積體。亦即,偏光機能層積體,跨其全面,藉由黏接劑層被接合於觸控輸入感測器單元。進而,於觸控輸入感測器單元之另一方之面,剝離襯墊中介著黏接劑層被接合,所以光學單元,不像從前的觸控輸入感測器那樣在外側進而設置基材膜與硬塗層,可以使移送至次一步驟時具有充分的剛性。亦即,可以減少作為顯示面板裝置被組裝的狀態之作為整體的層的數目,可以達成裝置的薄型化。
此外,於基材膜的雙面設透明導電性層的構成的場合,為了於雙面形成導電體層,必須要與從前的裝置不同的裝置。例如,藉由濺鍍形成導電性層的場合,必須要對雙面進行濺鍍之特別的裝置。但是,在根據本發明這型態之光學單元,把第1透明導電層形成於第1基材層上,將第2透明導電性層形成於第2基材層上,同時可以藉由黏接劑層接合該第1及第2基材層,所以可以使用從前的濺鍍裝置,藉由與從前同樣的步驟來形成導電層。
本發明之光學單元之前述構成的觸控輸入感測器單元,進而具有製造上的優點。詳言之,於第1及第2基材層上,中介著第1及第2底塗層分別形成第1及第2導電層的場合,這些基材層,只能夠取得由原料供應業者所規格化的厚度。此外,於構成基材層的基材膜上中介著底塗層形成導電層的步驟,基材膜越薄生產效率越高,而且可得品質安定的製品。
亦即,在本發明之根據前述型態的光學膜,作為基材膜選擇要由原料供應業者所取得的規格厚度的材料膜來選擇比較薄的,觸控輸入感測器所必要的介電率,藉由適當選擇黏接劑層的材料及厚度而能夠以具有柔軟性的手法來進行調整。
本發明之構成根據前述型態之光學單元的一部份的觸控輸入感測器單元,例如可以藉由以下的方法來形成。亦即,可以採用首先準備在形成為層狀的黏接劑的兩側之面可剝離地接合剝離膜之黏接劑薄片,於第1基材之一方之面層積第1底塗層,於該第1底塗層之上附著形成第1透明導電層,於第2基材之一方之面層積第2底塗層,於該第2底塗層之上附著形成第2透明導電層,由該黏著劑層之一方側之面剝下剝離膜,同時使藉由剝下該剝離膜而露出的黏接劑之層,依序接合於第1基材之另一方之面,由該黏接劑層之另一方側之面剝下剝離膜,同時使藉由剝下該剝離膜而露出的黏接劑之層,依序接合於第2基材之另一方之面的階段所構成的方法。或者,可以採用連續給送剝離膜之一方同時藉由於該一方剝離膜的單側之面塗佈前述黏著劑之溶液而被形成為層狀的黏接劑可剝離地接合於剝離膜的單側之面的黏接劑薄片,於第1基材之一方之面層積第1底塗層,使於該第1底塗層之上附著形成第1透明導電層的第1層積體,連續貼合於連續送來的前述黏接劑薄片之前述黏接劑之層,於第2基材之一方之面層積第2底塗層,使於該第2底塗層之上附著形成第2透明導電層之第2層積體,由黏著劑之層剝下剝離膜,同時依序接合於藉由剝下該剝離膜而露出的黏接劑之層的階段所構成的方法。
作為形成黏接劑層的黏接劑,例如可以使用丙烯酸系黏接劑、聚矽氧系黏接劑、聚酯系黏接劑、橡膠系黏接劑、聚氨酯系黏接劑等黏接劑。黏接劑可以單獨使用或組合兩種以上使用。其中以烷基的碳數為1~18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C1~18烷基酯]為主單體成分之丙烯酸系高分子為主成分或者含有作為基礎高分子之丙烯酸系黏接劑為佳。作為(甲基)丙烯酸C1~18烷基酯,例如可以舉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異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甲基)丙烯酸s-丁酯、(甲基)丙烯酸t-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異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異壬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二酯等(甲基)丙烯酸C1-18烷基酯等。這些(甲基)丙烯酸C1-18烷基酯可以單獨使用或者混合2種以上使用。
此外,於丙烯酸系高分子,亦可使用對於(甲基)丙烯酸C1-18烷基酯具有共聚合性的單體成分(共聚合性單體)。特別是在使丙烯酸系高分子架橋反應時,作為共聚合性單體,以使用丙烯酸系感壓性黏接劑之改質用單體為較佳。作為這樣的改質用單體,例如可以使用作為丙烯酸系感壓性黏接劑的改質用單體而廣為人知的各種單體之任何一種。共聚合性單體可以單獨使用或組合兩種以上使用。具體而言,作為共聚合性單體,例如可以舉出:醋酸乙烯酯等乙烯酯類;(甲基)丙烯腈等之含有氰基的共聚合性單體;(甲基)丙烯醯胺、N,N-二甲基(甲基)丙烯醯胺等含有醯胺基之共聚合性單體;2-羥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3-羥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4-羥基丁基(甲基)丙烯酸酯、6-羥基己基(甲基)丙烯酸酯等含羥基共聚合性單體;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等含有環氧基的共聚合性單體;N,N-二甲基胺基乙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等含胺基之共聚合性單體;(甲基)丙烯酸、丁烯酸、亞甲基丁二酸、順丁烯二酸、無水順丁烯二酸、反丁烯二酸等含羧基共聚合性單體等具有各種官能基(特別是極性基)的共聚合性單體(含官能基共聚合性單體)以外,還有苯乙烯等之苯乙烯系單體、乙烯、丙烯等之α-烯烴系單體等。作為改質用單體,可以使用含前述官能基共聚合性單體,這些之中以含有羥基之共聚合性單體,含有羧基的共聚合性單體為佳,特別是丙烯酸為最佳。又,利用來自改質用單體的官能基(特別是極性基)可以使丙烯酸系高分子產生架橋反應。作為供得到丙烯酸系高分子之用的聚合方法,可以採用偶氮系化合物或過氧化物等之聚合開始劑而進行之溶液聚合方法,乳液聚合方法或塊狀聚合方法、利用光開始劑而照射光或放射線進行的聚合方法等。
作為架橋劑,特別以多官能性三聚氰胺[甲醛]化合物、多官能性環氧化合物、多官能基異氰酸酯化合物為較佳。架橋劑可以單獨使用或混合兩種以上使用。作為多官能性三聚氰胺化合物,例如可以舉出甲基化三羥甲蜜胺、丁基化六羥甲基三聚氰等。此外,作為多官能性環氧化合物,例如可以舉出二缩水甘油基苯胺、甘油二缩水甘油基醚等。多官能性三聚氰胺化合物及/或多官能性環氧化合物之使用量,係對前述高分子100重量份,在例如0.001~10重量份的範圍,更佳者為0.01~5重量份的範圍。此外,作為多官能性異氰酸酯化合物,例如可以舉出甲苯二異氰酸酯、己異氰酸酯、聚亞甲基聚苯基異氰酸酯、二苯基亞甲基二異氰酸酯、二苯基亞甲基二異氰酸酯之二聚體、三羥甲基丙烷與甲苯二異氰酸酯之反應生成物、三羥甲基丙烷與己異氰酸酯之反應生成物、聚醚型異氰酸酯、聚酯型異氰酸酯等。多官能性異氰酸酯化合物之使用量,係對前述高分子100重量份,在例如0.01~20重量份的範圍,更佳者為0.05~15重量份的範圍。
作為剝離襯墊,可以適切地使用表面平化的塑膠膜(特別是PET膜)的表面被施以剝離處理的剝離襯墊。剝離襯墊的剝離力以0.05~1.00N/50mm為較佳。
<剝離襯墊的剝離力測定>
把製作的寬幅50mm,切斷為長度100mm的尺寸的附帶剝離襯墊的光學構件,以萬能拉伸試驗機以拉伸速度300mm/分(剝離角度180度)測定剝離時的剝離襯墊之剝離力。測定是在23℃×50%RH的環境下進行的。
黏接劑曾,以具有高透明性為較佳,例如,於可見光波長區域之全光線透過率(依據標準JISK7136)以85%以上(較佳者為87%以上,進而更佳者為90%以上)的透明性者為較佳。
此外,雙面黏接薄片1之.霧度(依據標準JISK7136),例如能夠從2.0%以下(較佳者為1.0%以下,進而更佳者為0.5%以下)的範圍來選擇。
第1及第2基材層,以藉由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膜形成為較佳。但是,使用其他材料也是可以的。底塗層,目的在防止內部反射,可使用的材料以及防反射機能詳述於專利文獻5。於本發明也可以把記載於專利文獻5的材料使用於底塗層。
偏光機能層機體,至少包含圓偏光元件。詳言之,偏光機能層積體,係將產生直線偏光的偏光子之層與λ/4相位差元件由光學單元被組入的顯示裝置之視覺確認側來看,依此順序重疊的構成。於此λ/4相位差元件,進而附加λ/2相位差元件的話,可以得到忠實度高的圓偏光。圓偏光元件的構成及作用,詳述於專利文獻3。
本發明之光學單元,在被組入顯示面板裝置的場合,於一態樣,剝離剝離襯墊。此時,剝離襯墊,係將透明黏接劑層層狀殘留於觸控面板層積體側而被剝離。接著,藉由殘留為層狀的黏接劑層將窗接合於觸控面板層積體。於窗,沿著邊緣部被施以邊飾印刷,但根據此邊飾印刷的階差藉由黏接劑層而掩埋。亦即,於窗側不殘留空氣間隙,抑制在此位置之內部反射。於此態樣,於偏光機能層積體被接合著顯示面板。顯示面板,可以為液晶顯示面板、或者有機EL元件板。
於其他態樣,藉由剝下剝離襯墊而使顯示面板被接合於觸控面板層積體側背殘留為層狀的黏接劑層。在此場合,偏光機能層積體側成為視覺確認側。於偏光機能層積體之外側表面,雖為任意,但可以中介著光學透明的黏接劑層把窗接合。
在本發明之其他型態,光學單元被形成為長尺寸,以被捲為卷狀的狀態使用於顯示面板裝置的製造。亦即,本發明,提供使用前述光學單元之卷而製造顯示面板的顯示面板裝置之製造方法。此方法,於一個態樣,係由把包含光學顯示元件的顯示面板依序送出至貼合位置,使光學單元由卷送出,把光學單元切斷為對應於該顯示面板的給送方向長度之給送方向長度尺寸而形成光學單元的薄片,於貼合位置以光學單元的薄片之偏光機能層積體重疊於顯示面板的方式,給送光學單元之薄片,將該光學單元之薄片中介著光學透明的黏接劑貼合於顯示面板的階段所構成。
此外,根據其他態樣的方法,係由把包含光學顯示元件的顯示面板依序送出至貼合位置,使光學單元由卷送出,把光學單元之除了剝離襯墊的部分切斷為對應於顯示面板的給送方向長度之給送方向長度尺寸而形成光學單元的薄片,於貼合位置由光學單元的剝離襯墊剝離光學單元之薄片,以該光學單元的薄片之與偏光機能層積體相反的側的面重疊於前述顯示面板的方式,給送該光學單元之薄片,將該光學單元之薄片,藉由黏接剝離襯墊的光學透明的黏接劑而貼合於顯示面板的階段所構成。
使用了使用本發明之根據此型態的長尺寸光學單元的方法的話,可以使光學單元由卷直接地,連續貼附於顯示面板,製造步驟更有效率。
根據本發明之進而其他型態,在供具備靜電電容型觸控輸入機能的顯示面板裝置之用的,觸控面板層積體與偏光機能層積體之組合構成的光學單元,觸控面板層積體,具備:被層積在光學透明的黏接劑層之一方之面上的光學透明的第1基材層,在與前述黏接劑層相反側的前述第1基材層的面上中介著第1底塗層而層積的第1透明導電層,被層積於前述黏接劑層之另一方之面的光學透明的第2基材層,在與前述黏接劑層相反側的前述第2基材層之面上中介著第2底塗層而層積的第2透明導電層。此第1及第2透明導電層,被圖案形成為特定的圖案。此外,偏光機能層積體,至少具備包含圓偏光元件之層,在觸控面板層積體之具有第1及第2透明導電層之一方的面上中介著光學透明的黏接劑層被層積。於觸控面板層積體,在第1及第2透明導電層之具有另一方的面上中介著光學透明的黏接劑層被貼合透明的窗。
進而,根據本發明之其他型態之供具備靜電電容型觸控輸入機能的顯示面板裝置之用的,觸控面板層積體與偏光機能層積體之組合構成的光學單元,觸控面板層積體,具備:被層積在光學透明的黏接劑層之一方之面上的光學透明的第1基材層,在與該黏接劑層相反側的第1基材層的面上中介著第1底塗層而層積的第1透明導電層,被層積於該黏接劑層之另一方之面的光學透明的第2基材層,在與該黏接劑層相反側的前.述第2基材層之面上中介著第2底塗層而層積的第2透明導電層。接著,該第1及第2透明導電層被圖案形成為特定的圖案。此外,偏光機能層積體,至少具備包含圓偏光元件之層,在觸控面板層積體之具有第1及第2透明導電層之一方的面上中介著光學透明的黏接劑層被層積。
根據本發明之其他型態之供具備靜電電容型觸控輸入機能的顯示面板裝置之用的,觸控面板層積體與偏光機能層積體之組合構成的光學單元,觸控面板層積體,具備:被層積在光學透明的黏接劑層之一方之面上的光學透明的第1基材層,在與該黏接劑層相反側的第1基材層的面上中介著第1底塗層而層積的第1透明導電層,被層積於該黏接劑層之另一方之面的光學透明的第2基材層,在與該黏接劑層相反側的前述第2基材層之面上中介著第2底塗層而層積的第2透明導電層,第1及第2透明導電性層被圖案形成為特定的圖案。偏光機能層積體,至少具備包含圓偏光元件之層,在觸控面板層積體之具有第1及第2透明導電層之一方的面上中介著光學透明的黏接劑層被層積。觸控面板層積體,在第1及第2透明導電層之具有另一方的面上中介著光學透明的黏接劑層有第1剝離襯墊被可剝離地黏接。進而,於偏光機能層積體,在與觸控面板層積體相反側之面,中介著光學透明的黏接劑層貝可剝離地接合著第2剝離襯墊,接合第1及第2剝離襯墊的黏接劑層,在剝離該剝離襯墊時以在偏光機能層積體側及前述觸控面板層積體側殘存為層狀的方式以弱的黏接力附著於該第1及第2剝離襯墊。
進而根據其他型態之供具備靜電電容型觸控輸入機能的顯示面板裝置之用的,觸控面板層積體與偏光機能層積體之組合構成的本發明之光學單元,觸控面板層積體,具備:被層積在光學透明的黏接劑層之一方之面上的光學透明的第1基材層,在與該黏接劑層相反側的第1基材層的面上中介著第1底塗層而層積的第1透明導電層,被層積於該黏接劑層之另一方之面的光學透明的第2基材層,在與該黏接劑層相反側的前述第2基材層之面上中介著第2底塗層而層積的第2透明導電層,這些第1及第2透明導電性層被圖案形成為特定的圖案。此外,偏光機能層積體,至少具備包含圓偏光元件之層,在觸控面板層積體之具有第1及第2透明導電層之一方的面上中介著光學透明的黏接劑層被層積。觸控面板層積體,在第1及第2透明導電層之具有另一方的面上中介著光學透明的黏接劑層被接合著硬塗膜。接著,於偏光機能層積體,中介著光學透明的黏接劑層剝離襯墊貝可剝離地接合,將該剝離襯墊接合於偏光機能層積體的黏接劑層,以在剝離該剝離襯墊時層狀殘存於偏光機能層積體側的方式以弱的黏接力附著於該剝離襯墊。
進而,作為本發明之其他型態,觸控面板層積體,具備:被層積在光學透明的黏接劑層之一方之面上的光學透明的第1基材層,在與該黏接劑層相反側的前述第1基材層的面上中介著第1底塗層而層積的第1透明導電層,被層積於該黏接劑層之另一方之面的光學透明的第2基材層,在與該黏接劑層相反側的前述第2基材層之面上中介著第2底塗層而層積的第2透明導電層;第1及第2透明導電層,被圖案形成為特定的圖案,偏光機能層積體,具備至少包含圓偏光元件之層;在具有觸控面板層積體之前述第1及第2透明導電層之一方的面上,中介著光學透明的黏接劑層被層積的光學單元,於偏光機能層積體,在具有第1及第2透明導電層之另一方的面上中介著光學透明的黏接劑層被貼合透明的窗,於觸控面板層積體,可以在與偏光機能層積體相反側的面上,中介著光學透明黏接劑層接合硬塗膜。
本發明,進而提供包含供靜電電容型觸控輸入之用的觸控面板層積體與偏光機能層積體之組合所構成的光學單元的顯示面板裝置。在此顯示裝置,光學單元之觸控面板層積體,具備:被層積在光學透明的黏接劑層之一方之面上的光學透明的第1基材層,在與該黏接劑層相反側的第1基材層的面上中介著第1底塗層而層積的第1透明導電層,被層積於前述黏接劑層之另一方之面的光學透明的第2基材層,在與前述黏接劑層相反側的前述第2基材層之面上中介著第2底塗層而層積的第2透明導電層;該第1及第2透明導電層,被圖案形成為特定的圖案,前述偏光機能層積體,具備至少包含圓偏光元件之層;在觸控面板層積體之具有前述第1及第2透明導電層之一方的面上,中介著光學透明的黏接劑層被層積。此外,於觸控面板層積體,在該第1及第2透明導電層之具有另一方的面上中介著光學透明的黏接劑層被貼合透明的窗,於偏光機能層積體,在與觸控面板層積體相反側之面上,中介著光學透明的黏接劑層被接合著顯示面板。
如以上所述,根據本發明之構成,於具有靜電電容型觸控輸入機能的顯示面板裝置,可以極力防止由於光的內部反射而使顯示品質降低。
進而,根據本發明的話,可得製造容易而且實用的靜電電容型觸控輸入之用的構成。此外,可以把具有供觸控輸入機能之用的層積體之單元,移送至供與顯示面板組合之次一步驟變得容易,而且可比從前的裝置更為簡單且為薄型化之層構成。
參照圖1時,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之光學單元1,具備觸控面板層積體3,及偏光機能層積體5。觸控面板層積體3,係於光學透明的黏接劑層31的兩側之面,具備分別中介著光學透明的第1及第2寡聚體防止層32、33而被黏接的光學透明的第1及第2基材層34、35。所謂寡聚體防止層32是在相反側的第1基材層34的面上被接合著光學透明的底塗層36,於該底塗層36上,光學透明的第1導電層37例如藉由濺鍍而被附著形成。同樣地,所謂寡聚體防止層33是在相反側的第2基材層35的面上,被接合著光學透明的底塗層38,於該底塗層38上,光學透明的第2導電層39例如藉由濺鍍而被附著形成。此觸控面板層積體3,構成觸控輸入感測器單元。如在此技術領域所廣為周知的,第1及第2導電層37、38,被圖案化為所要的圖案。
於構成觸控輸入感測器單元的觸控面板層積體3之一方之面,亦即具有第2導電層39之面上,中介著光學透明的黏接劑層7被接合著前述之偏光機能層積體5。此偏光機能層積體5,由位在面對黏接劑層7之側的偏光子膜51,及被貼合於該偏光子膜51的λ/4相位差膜52所構成,形成圓偏光元件。除了此λ/4相位差膜52,還如專利文獻3所教示的那樣設有λ/2相位差膜(未圖示)亦可。
於觸控面板層積體3之另一方之面,亦即具有第1導電層37之面上,中介著光學透明的黏接劑層9被接合著剝離襯墊11。剝離襯墊11之對黏接劑層9的黏接力,係在剝下該剝離襯墊11時,黏接劑層9在被圖案化的第1導電層37以及由該第1導電層37的圖案之間露出的第1底塗層36之上殘留為層狀的程度者。
在此圖1所示的光學單元1之層配置,在偏光機能層積體5,有顯示面板13中介著未圖示的光學透明的黏接劑層被接合。在圖示例,顯示面板13係包含有機EL元件之構成,但亦可為液晶顯示面板。
此外,剝下剝離襯墊11,藉由黏接劑層9,將透明的窗15接合於觸控面板層積體3。亦即,窗15,跨其全面,藉由黏接劑層9被接合於觸控面板層積體3。如圖1所示,於窗15,沿著期內面的邊緣,被施以邊飾印刷17,此邊飾印刷17,由圖可知形成為階部。但是,根據圖1的構成,窗15中介著黏接劑層9全面被接合於觸控面板層積體3,所以根據邊飾印刷17之階部成為藉由黏接劑層9的黏接劑所掩埋。亦即,根據圖1所示的實施型態,不會在窗15與觸控面板層積體3之間產生空氣間隙,可以抑制起因於空氣間隙的內部反射。
圖2係顯示本發明之其他實施型態。於此實施型態,對應於圖1的構成要素之構成要素,賦予與圖1相同的符號而省略詳細說明。圖2之構成,係將圖1的構成上下反轉而成者,偏光機能層積體5,是偏光子膜51被配置於外側,λ/4相位差膜52被接合於黏接劑層7。亦即,偏光機能層積體5之側成為視覺確認側。於此光學單元1,偏光機能層積體5的偏光子膜51,中介著光學透明的黏接劑層(未圖示)被接合於窗(15)。藉由剝下剝離襯墊11而露出的黏接劑層9上,被接合著顯示面板13。
圖3係顯示與圖1所示的本發明之光學單元1的變形實施型態之與圖1同樣的剖面圖。在圖3所示的實施型態,於偏光機能層積體5之外側之面,中介著光學透明的黏接劑層21被接合著光學透明的剝離襯墊23。於此光學單元1的構成,剝離襯墊23對黏接劑層21的黏接力,也是在剝離該剝離襯墊23時,黏接劑層21在偏光機能層積體5上殘留為層狀的程度。窗15之貼附,與圖1所示的實施型態為相同。圖3之實施型態,顯示面板,是剝下剝離襯墊23,藉由黏接劑層21而被接合於偏光機能層積體5。
圖4係顯示對應於圖2所示的實施型態的變形例之與圖2同樣的剖面圖。於此實施型態,在偏光機能層積體5的偏光子膜51,中介著光學透明的黏接劑層21被接合著剝離襯墊23。剝離襯墊23之對黏接劑層21的黏接力,與圖3所示的實施型態為相同。與偏光機能層積體5相反側的觸控面板層積體3之面上,中介著光學透明的黏接劑層25被接合著硬塗層27。窗15,藉由剝下剝離襯墊23而露出的黏接劑層21,接合於光學單元1。硬塗層27,中介著未圖示的光學透明的黏接劑層被接合於顯示面板13。
以下,針對使用於本發明的光學單元的製造之各層詳細說明實施例。
[實施例1] (光學透明的黏接劑層之形成)
圖5係顯示形成被使用於本發明的光學透明的黏接劑層的方法之一例之工程圖。首先,把成為黏接劑的基本構成材料之單體與聚合開始劑,與溶劑一起混合攪拌。作為單體成分,使用由2-丙烯酸-2-甲氧基乙酯70重量份與丙烯酸-2-乙基己酯29重量份、丙烯酸-4-羥基丁酯1重量份所構成的混合物。作為聚合開始劑,使用2,2'-偶氮二異丁腈0.2重量份,作為聚合溶媒,使用乙酸乙酯100重量份。將這些材料投入可拆式燒瓶,導入氮氣同時攪拌了1小時(S5-1)。如此進行,除去聚合系內的氧氣之後,升溫至63℃,使反應10個小時(S5-2),加入甲苯,得到固形成份濃度25重量%之丙烯酸系高分子溶液(S5-3)。此丙烯酸系高分子溶液,亦被稱為「丙烯酸系高分子溶液A」。此外,包含於此丙烯酸系高分子溶液A的丙烯酸系高分子,亦被稱為丙烯酸系高分子A,其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150萬。重量平均分子量Mw,可以藉由凝膠浸透色層分析法(GPC)來測定。具體而言,作為GPC測定裝置,使用TOSOH(股)製造之商品名「HLC-8120GPC」,藉由聚苯乙烯換算值,可以下列的GPC測定條件來測定而求出重量平均分子量Mw。
GPC測定條件
樣品濃度:0.2重量%(四氫呋喃溶液)
樣品注入量:10μl
溶離液:四氫呋喃(THF)
流量(流速):0.6ml/分
管柱溫度(測定溫度):40℃
管柱:商品名「TSKgelSuperHM-H/H4000/H3000/H2000」(TOSOH(股))
檢測器:示差折射計(RI)
於聚合後的丙烯酸系高分子,配合架橋劑與添加劑而得到黏接劑組成物(S5-4)。作為架橋劑,將多官能異氰酸酯化合物(日本聚氨基甲酸酯工業(股)製造之商品名[COLONATEL])對丙烯酸系高分子溶液A100重量份(丙烯酸系高分子A100重量份)加入0.3重量份,調整容液狀的黏接劑組成物。如此進行所得到的黏接劑組成物,塗佈於剝離襯墊(S5-5)。圖6(a)係顯示此塗工步驟之概略圖,剝離襯墊60,以卷型態60a來準備,經過導引輥61送至乾燥機62。由卷60a被送出的剝離襯墊60,在到達導引輥61的途中藉由塗工裝置63,被層狀塗布在前述步驟調整的黏接劑溶液。在本實施例,作為剝離襯墊60,使用把表面施以脫模處理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之厚度38μm的膜。黏接劑溶液,於剝離襯墊60的脫模處理表面,以乾燥後的厚度成為25μm的方式進行了塗布。被塗布黏接劑溶液的剝離襯墊60通過乾燥機62,黏接劑溶液的溶劑蒸發。離開乾燥機62的剝離襯墊60,通過成對的軋點輥64a、64b。進而,於該軋點輥64a、64b,由第2卷66送出的第2剝離襯墊65,以重疊於被形成在第1剝離襯墊60的層狀的黏接劑的方式被給送,藉由軋點輥64a、64b被按壓於黏接劑層。第2剝離襯墊65,藉由與第1剝離襯墊60同樣的膜所構成,但對於黏接劑層的剝離力,以比第1剝離襯墊60變得更輕微的方式,在被黏接於黏接劑層的面上進行脫模處理。
離開第1軋點輥64a、64b的層積體,如圖6(b)所示具有在黏接劑層67的兩側被貼合第1及第2剝離襯墊60、63的構造,作為卷68被捲取。於圖5,乾燥步驟在步驟S5-6顯示,第2剝離襯墊65的貼合步驟在步驟S5-7顯示。製造的黏接劑層機體69,經過製品檢查(S5-8)而被出貨(S5-9)。
(偏光子膜之形成)
於圖7以概略圖顯示偏光子膜之製造步驟。成為原材料的膜71,係由以聚乙烯醇(PVA)系樹脂為主成分的高分子材料所構成,以卷72的型態來準備。由卷72送出的PVA膜71,於水槽73浸漬於水,藉由水來膨潤。接著,藉由水來膨潤的PVA膜71,通過具有含碘的染色液的染色槽74,在該槽72始碘被含浸。
被含浸碘的PVA膜71,接著通過第1及第2架橋槽75、76。於架橋槽75、76被形成包含碘化鉀及硼酸的架橋浴,在此進行架橋處理。在此架橋處理的過程,於PVA膜71被施以延伸。此延伸,係藉由使通過架橋槽75、76而給送PVA膜71的卷的驅動速度,使出口側比入口側訂得更高的方式來進行的。經過延伸步驟的PVA膜71,在水洗槽77被水洗,於雙面被貼合保護膜78a、78b,成為如圖7b所示的層積體79。
(相位差膜之形成)
相位差膜,可以藉由控制樹脂膜的延伸倍率與延伸溫度來調整。延伸倍率,可以因應於所要的相位差、相位差膜的光學補償所必要的膜厚、使用的樹脂的種類、使用的膜的厚度、延伸溫度等而適當決定。這樣的相位差膜的製造,是習知的技術。於本發明使用的λ/4相位差膜,使用此習知的方法,以產生λ/4相位份的相位差的方式來進行調整。
(偏光機能層積體之形成)
如前所述進行而形成的λ/4相位差膜,藉由貼合於圖7(b)所示的偏光子層積體79,而得到於本發明使用的偏光機能層積體。
圖8(a),顯示偏光子層積體79與λ/4相位差膜之貼合步驟,首先,成為偏光子膜的基材的PVA膜,進行根據碘的染色的染色步驟(S8-1),經過延伸步驟(S8-2)成為圖7所示的偏光子膜71,被送至與保護膜78a、78b貼合之用的貼合步驟(S8-3)。在貼合步驟(S8-3),於偏光子膜71的雙面被貼合保護膜78a、78b。接著,於偏光子膜71之一方之面被塗布黏接劑(S8-4)。被塗佈黏接劑的偏光子膜71,因應必要,例如藉由打穿而被裁斷為對應於該偏光子膜被使用的光學單元的尺寸之尺寸(S8-5)。在光學單元為長尺寸的卷狀的型態,使用於與顯示面板之連續貼合步驟的場合,省略此裁斷步驟。
λ/4相位差膜,被施以黏接劑塗布(S8-6)後,被裁斷為對應於光學單元的尺寸之尺寸(S8-7)。與偏光子膜層積體79的場合同樣,光學單元在長尺寸的卷狀的型態被使用的場合,省略此裁斷步驟。因應必要而被裁斷的相位差膜,未必施以黏接劑塗布的面,藉由偏光子膜層積體79上的黏接劑層而被接合於該層積體79(S8-8)。所得到的製品,被施以邊緣部的成型等,必要的潤飾處理(S8-9),經過製品檢查(S8-10),被送到次一步驟。圖8(b),顯示所得到的偏光機能層積體81,偏光子膜層積體79,中介著黏接劑層79a被接合於λ/4相位差膜80。於λ/4相位差膜80的外側面存在黏接劑層80a。因應必要,於此λ/4相位差膜80的外側面之黏接劑層80a,被貼合剝離襯墊(未圖示)。此偏光機能層積體81,藉由使偏光子膜層積體79與λ/4相位差膜80由視覺確認側來看依此順序的組合,而成為具有圓偏光機能。
(觸控面板層積體之形成)
觸控面板層積體3之基本的構成層,為透明基材層、底塗層、黏接劑層、及透明導電層。作為構成基材層的材料,沒有特別限制,可以使用具有透明性的各種塑膠膜。作為基材層材料,例如可以舉出聚酯系樹脂、醋酸酯系樹脂、聚酯碸系樹脂、聚碳酸酯系樹脂、聚醯胺系樹脂、聚醯亞胺系樹脂、聚烯烴系樹脂、(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聚氯化乙烯系樹脂、聚氯化亞乙烯系樹脂、聚苯乙烯系樹脂、聚乙烯醇系樹脂、聚芳基係樹脂、聚苯硫醚系樹脂等。其中,特佳之材料為聚酯系樹脂、聚碳酸酯系樹脂、聚烯烴系樹脂。針對基材層材料,如專利文獻5所詳細記載的,在此記載的材料均可以使用,一般使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膜。作為市售的PET膜,有三菱聚酯(股)製造之膜,可以取得1085mm寬幅而厚度,23μm者與50μm者。可以取得賦予了供防止藉由層積步驟中所受到熱熱而產生的寡聚體之寡聚體防止層的PET膜。由視覺確認側來看在比偏光機能層積體更為內側被配置觸控面板層積體的構成,基材層不採PET而以聚碳酸酯、降冰片烯系樹脂材料所形成為較佳。
底塗層,可以藉由專利文獻5所記載的方法之任一種來形成。於圖9(a)顯示底塗層的塗布工程之例。作為底塗層的材料,例如使用將三聚氰胺樹脂與醇酸樹脂及有機矽烷縮合物,以重量比2:2:1之比例混合的混合物。此混合物,固形成份的重量比為30%,由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公司取得(商品名SHC900)。於此底塗層原材料混合物,加入稀釋用液狀混合溶劑,稀釋攪拌(S9-1)。此溶劑,例如可以使用把環戊醇與甲苯與甲乙酮以重量比4:3:3之比例混合者。溶劑的混合比例,以使底塗層原材料混合物的固形成份成為1.5重量%的方式決定。被稀釋的底塗層原材料混合物,被塗佈於單面被預先形成寡聚體防止層的PET膜之未被形成寡聚體防止層的面上(S9-2)。藉由此步驟,如圖9(b)所示,形成在PET膜91的一方之面上被形成寡聚體防止層92,而於另一方之面被形成底塗層93的底塗層層積體90。因應必要,亦可在底塗層93上形成第2底塗層。於圖9(b),為了表示被構成為2層的底塗層而把符號93a、93b顯示於括弧內。
對於如此形成的底塗層層積體90,進行供形成導電層之濺鍍步驟。圖10(a)係顯示此濺鍍步驟之一例之方塊圖。對於藉由圖9(a)的步驟形成的底塗層層積體90的外側之底塗層93b之面,在真空氛圍下,由氧化銦90重量%,氧化錫10重量%所構成的濺鍍靶材料,藉由氬氣98體積%及氧2體積%所構成的導入氣體在電漿化的狀態被濺鍍(S10-1)。如此進行,得到圖10(b)所示的導電層101被形成於外側的底塗層93b之上的導電性層積體100。對此導電性層積體100,藉由黏接劑層被貼合剝離襯墊(S10-2)。於圖10(c),顯示藉由此步驟得到的附有黏接劑層的導電層層積體104。如圖10(c)所示,附有黏接劑層的導電層層積體104,為在基材層91的一方之面,有第1底塗層93a與第2底塗層93b依此順序被形成,進而於第2底塗層93b上被形成導電層101,在基材層91之與底塗層93a相反側的面上中介著黏接劑層102被接合著剝離襯墊103的層積構造。
圖11(a)係顯示圖10之黏接劑層102的貼合步驟之圖。於圖11(a),導電性層積體100與圖6所示的步驟所形成的黏接劑層積體69,由分別的卷被送出,通做成對的軋點輥110a、110b之間。導電性層積體100,以寡聚體防止層92成為面對黏接劑層積體69的狀態的方式,由卷供應。黏接劑層積體69也同樣以卷的型態準備,藉由剝離輥111剝下設於一方之側的剝離襯墊60,同時以露出的黏接劑層67成為面對導電性層積體100的狀態的方式,被供給至軋點輥110a、110b間。如此進行,得到圖10(c)所示的附有黏接劑層的導電性層積體104。此附有黏接劑層的導電性層積體104,如圖11(a)所示被捲為卷狀。對於此附有黏接劑之層積體104,貼合如圖10(b)所示的導電性層積體100,形成觸控面板層積體3。圖11(b)係顯示該貼合步驟之概略圖。於圖11(b),導電性層積體100係以卷型態準備的。導電性層積體100,由卷送出,以基材層91上的寡聚體防止層92成為下側的狀態,被送至軋點輥112a、112b間。附有黏接劑的導電性層積體104,以剝離襯墊103成為上側的狀態,由卷送出,藉由剝離輥113剝下剝離襯墊103,在露出的黏接劑層102面對導電性層積體100的狀態,被送至軋點輥112a、112b之間。層積體100、104藉由軋點輥112a、112b相互被壓附而接合,成為觸控面板層積體。觸控面板層積體的雙面之導電層101,藉由通過乾燥烤爐等方法被加熱而結晶化後,藉由習知的蝕刻步驟圖案形成為所要的圖案。圖案形成的步驟係屬習知,例如,詳細記載於專利文獻6,所以在此省略詳細的說明。藉由圖案形成為導電層,得到使用圖1~圖4所示的光學單元知觸控面板層積體3。此觸控面板層積體之剖面顯示於圖11(c)。
(光學單元的形成)
於圖12(a)(b)顯示於觸控面板層積體3貼合偏光機能層積體5而形成圖2之光學單元1之一實施型態的步驟。在圖12(a)所示的步驟,觸控面板層積體3,以卷121的形態被準備,由該卷121送出而被送入軋點輥122a、122b之軋點。圖6所示的黏接劑層積體69,以卷123的形態被準備,由該卷123送出,藉由剝離輥124被剝下一方之剝離襯墊60後,在藉由剝下剝離襯墊60而露出的黏接劑層67面對觸控面板層積體3的狀態下,被送入軋點輥122a、122b間之軋點。黏接劑層67,構成圖2之構成的黏接劑層9,未被剝離而殘留的剝離襯墊63成為圖2的構成之剝離襯墊11。觸控面板層積體3與黏接劑層積體67,在軋點輥122a、122b間相互被壓接而黏接,形成層積體125。此層積體125被捲取為卷126的型態。其次,層積體125由卷126送出,以導電層被露出之側為上方,被送入成對的軋點輥127a、127b間之軋點。
圖8(b)所示的偏光機能層積體81,係在黏接劑層80a被貼合剝離襯墊81a之例,以卷128的型態準備。偏光機能層積體81,以在層積體125使黏接劑層80a面對層積體125的狀態,藉由剝離輥129剝下剝離襯墊,同時被送入成對的軋點輥127a、127b間之軋點。層積體125與偏光機能層積體81,係藉由軋點輥127a、127b而相互被壓接接合,成為圖2所示的光學單元1。此處,層積體81之黏接劑層80a成為圖2的構造之光學單元1的黏接劑層7,偏光機能層積體81成為圖2的構造之偏光機能層積體5。
形成圖1所示的光學單元1的場合,於偏光子膜層積體79之側形成對應於圖1的構造之黏接劑層7的黏接劑層,中介著此黏接劑層而把偏光機能層積體接合於觸控面板層積體3。
(窗或顯示面板的貼合)
藉由圖12的步驟形成的光學單元1,為圖2所示的層構成,於此光學單元1的黏接劑層9被黏接著顯示面板13。圖13(a)(b),係顯示其步驟者,光學單元1,作為被切斷為對應於顯示面板13的特定尺寸的狀態之光學單元1的薄片依序被送至貼合位置。顯示面板13,同步於光學單元1的薄片,被送至貼合位置。於貼合位置之前,剝離襯墊11由光學單元1剝離,被黏接於顯示面板13。如 圖13(b)所示,光學單元1,以使黏接劑層7面對顯示面板13的狀態藉由真空吸附盤131而被吸附保持,在與顯示面板13重疊的狀態,被送入成對的軋點輥132a、132b間之軋點。光學單元1與顯示面板13,係藉由通過輥132a、132b之間的軋點而相互藉由黏接劑層7接合。藉由同樣的步驟,可以使窗15,中介著未圖示的黏接劑層,跨其全面接合於偏光機能層積體5。藉由圖2所示的構成而得的顯示面板裝置,偏光機能層積體5被配置於窗15的正下方,所以可以防止比該偏光機能層積體5更內側的層間界面之反射光由窗15射出到外部。
圖1所示的光學單元1,也可以藉由相同的步驟被貼合於顯示面板13及窗15。在此場合,偏光機能層積體5,中介著未圖示的黏接劑層,跨其全面接合於顯示面板13。偏光機能層積體5,防止顯示面板13之面之反射光由窗15射出至外部。
圖14係藉由連續步驟將光學單元1貼合於顯示面板13的系統之概略圖。在此例,光學單元1,形成為長尺寸的連續體,以卷141的型態來準備。由卷141送出的光學單元1,藉由一對給送輥142a、142b來驅動給送,通過導引輥143、以特定的張力被彈壓往下方的可上下移動的張力維持輥144及導引輥145,經過切入形成位置146,經過導引輥147、張力調節輥148以及導引輥149而被送至貼合位置150。在切入形成位置146,光學單元1的給送被暫停,藉由切入刃146a於單元1的寬幅方向被形成狹縫1a,被形成對應於顯示面板13的長度或寬幅方向尺寸的間隔。在切入形成裝置單元1的給送被停止時也藉由輥142a、142b繼續給送,其間,張力維持輥144往下方移動,以在單元1部產生鬆弛的方式自動進行調整。此外,在貼合位置150也繼續給送,但是在此,張力維持輥148發揮調節機能。
切入形成位置之切入,於圖2所示之光學單元的構成,是由偏光機能層積體5之側來進行,直到到達黏接劑層7的深度為止。亦即,剝離襯墊11不被切斷地殘留。藉此,光學單元1之除了剝離襯墊1的部分,成為被切斷為對應於顯示面板13的尺寸的長度之薄片上的光學單元。在被形成狹縫1a的階段,光學單元1之薄片附著於剝離襯墊11而與該剝離襯墊11一起被給送。把這樣的切入形成,在此稱為「半切(half-cut)」。被形成狹縫1a的光學單元1,於貼合位置150,藉由藉著楔形的剝離葉片151使剝離襯墊11成銳角地折返,而由該剝離襯墊11剝下。此處,成為光學單元1的黏接劑層7露出的狀態。
為了捲取被剝下的剝離襯墊11,設有給送輥152a、152b,剝離襯墊11作為卷153被捲取。由剝離襯墊11剝下的光學單元1的薄片,藉由成對的貼合輥154a、154b於貼合位置150被送往給送方向。於貼合位置150,顯示面板13與光學單元1之薄片的給送同步地運送,重疊於該光學單元1的薄片而通過貼合輥154a、154b之軋點(nip)。藉此,形成光學單元1之薄板被接合於顯示面板13的顯示面板裝置。
以上,針對特定實施型態圖示、詳細說明了本發明,但本發明之保護範圍並不以圖示之實施型態的細部為限,而是藉由申請專利範圍的記載所決定的範圍來決定。
1...光學單元
3...觸控面板層積體
5...偏光機能層積體
7、9、31...黏接劑層
11...剝離襯墊
13...顯示面板
15...窗
17...邊飾印刷
32、33...寡聚體防止層
34、35...透明基材層
36、38...底塗層
37、39...透明導電層
51...偏光膜
52...λ/4相位差膜
圖1係以窗及顯示面板之關係來表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之光學單元之概略剖面圖。
圖2係顯示本發明的其他實施型態之光學單元之與圖1同樣的概略剖面圖。
圖3係顯示相關於本發明之其他實施型態之與圖1同樣的剖面圖。
圖4係顯示相關於本發明之其他實施型態之與圖2同樣的剖面圖。
圖5係顯示製造包含光學透明的黏接劑層之薄片的步驟之工程圖。
圖6係顯示圖5所示的步驟之塗工及貼合裝置,(a)係裝置全體之概略圖,(b)為貼合後的黏接劑層積體之概略剖面圖。
圖7係顯示供偏光子層積體製造之步驟,(a)為裝置全體的概略圖,(b)為所得到的偏光子層積體之概略剖面圖。
圖8係顯示偏光機能層積體之製造步驟,(a)為步驟全體的方塊圖,(b)為所得到的層積體之概略剖面圖。
圖9係顯示在成為觸控面板層積體的構成材料之基材上形成底塗層的步驟,(a)為該步驟之概略方塊圖,(b)係被塗布底塗層的基材之剖面圖。
圖10係顯示於具有底塗層的基材形成導電性層的步驟者,(a)為步驟之方塊圖,(b)為所得到的導電性層積體之剖面圖,(c)為在導電性層積體層積黏接劑層而得的附黏接劑層導電性層積體之剖面圖。
圖11(a)為形成導電性層積體的步驟概略圖,(b)顯示在導電性層積體層積附黏接劑導電性層積體的步驟之概略圖,(c)顯示所得到的觸控面板層積體之例之剖面圖。
圖12係顯示形成光學單元的步驟,(a)為使黏接劑層附著於觸控面板層積體的步驟之概略圖,(b)為貼合偏光機能層積體的步驟之概略圖。
圖13係顯示在光學單元接合顯示面板的步驟,(a)為說明概要之立體圖,(b)為剖面圖。
圖14係概略顯示把光學單元接合於顯示面板的連續步驟之立體圖。
1...光學單元
3...觸控面板層積體
5...偏光機能層積體
7、9、21、31...黏接劑層
11、23...剝離襯墊
13...顯示面板
15...窗
17...邊飾印刷
32、33...寡聚體防止層
34、35...透明基材層
36、38...底塗層
37、39...透明導電層
51...偏光子膜
52...λ/4相位差膜

Claims (12)

  1. 一卷光學單元,用於生產具有電容型觸控輸入機能之顯示面板裝置之用的,前述光學單元包含觸控面板層積體與偏光機能層積體的組合,前述光學單元被形成為狹長狀且被纏繞成卷狀;其中:前述觸控面板層積體包括:光學透明第1基材層,被層積至光學透明黏接劑層的一表面,第1透明導電層,經由第1底塗層而被層積至前述第1基材層之和前述黏接劑層相反之側上的表面,光學透明第2基材層,被層積至前述黏接劑層的另一表面,及第2透明導電層,經由第2底塗層而被層積至前述第2基材層之和前述黏接劑層相反之側上的表面,其中前述第1和第2透明導電層的每一者被圖案化成預定的圖案;和前述偏光機能層積體包括由至少一圓偏光元件所構成的一層,前述偏光機能層積體經由光學透明黏接劑層而被層積至前述觸控面板層積體之具有前述第1和第2透明導電層其中一者之側的一表面,其中,前述光學單元另外包含剝離襯底,其經由光學透明黏接劑層可剝離地接合至前述觸控面板層積體在具有前述第1和第2透明導電層其餘一者之側上的另一表面,將 前述剝離襯底接合至前述觸控面板層積體的黏接劑層,係以當前述剝離襯底被剝離時,前述黏接劑層足夠以層之形狀至少局部餘留在前述觸控面板層積體之前述側上的弱剝離力,被黏接至前述剝離襯底;和其中,前述觸控面板層積體和前述偏光基能層積體被接合在一起,以形成狹長連續的光學單元,前述光學單元用於被纏繞成卷。
  2. 一卷光學單元,用於生產具有電容型觸控輸入機能之顯示面板裝置,前述光學單元包含觸控面板層積體與偏光機能層積體的組合,前述光學單元被形成為狹長狀且被纏繞成卷狀;其中:前述觸控面板層積體包括:光學透明第1基材層,被層積至光學透明黏接劑層的一表面,第1透明導電層,經由第1底塗層而被層積至前述第1基材層之和前述黏接劑層相反之側上的表面,光學透明第2基材層,被層積至前述黏接劑層的另一表面,及第2透明導電層,經由第2底塗層而被層積至前述第2基材層之和前述黏接劑層相反之側上的表面,其中前述第1和第2透明導電層的每一者被圖案化成預定的圖案;和前述偏光機能層積體包括由至少一圓偏光元件所構成 的一層,前述偏光機能層積體經由光學透明黏接劑層而被層積至前述觸控面板層積體之具有前述第1和第2透明導電層其中一者之側的一表面,其中,前述觸控面板層積體具有硬塗層膜,其經由透明光學黏接劑層而被接合在具有前述第1和第2透明導電層之另一者的表面,其中,前述偏光機能層積體另外包含可剝離地接合的剝離襯底,經由光學透明黏接劑層,將前述剝離襯底接合至前述偏光機能層積體的前述黏接劑層,以足夠至少局部餘留在前述偏光機能層積體之前述側上的弱剝離力被黏接至前述剝離襯底;和其中,前述觸控面板層積體和前述偏光基能層積體被接合在一起,以形成狹長連續形狀的光學單元,前述光學單元被纏繞成卷。
  3. 一卷光學單元,用於生產具有電容型觸控輸入機能之顯示面板裝置,前述光學單元包含觸控面板層積體與偏光機能層積體的組合,前述光學單元被形成為狹長狀且被纏繞成卷狀;其中:前述觸控面板層積體包括:光學透明第1基材層,被層積至光學透明黏接劑層的一表面,第1透明導電層,經由第1底塗層而被層積至前述第1基材層之和前述黏接劑層相反之側上的表面, 光學透明第2基材層,被層積至前述黏接劑層的另一表面,及第2透明導電層,經由第2底塗層而被層積至前述第2基材層之和前述黏接劑層相反之側上的表面,其中前述第1和第2透明導電層的每一者被圖案化成預定的圖案;和前述偏光機能層積體包括由至少一圓偏光元件所構成的一層,前述偏光機能層積體經由光學透明黏接劑層而被層積至前述觸控面板層積體之具有前述第1和第2透明導電層其中一者之側的一表面,其中,前述偏光機能層積體另外包含第1剝離襯底,其經由光學透明黏接劑層可剝離地接合至具有前述第1和第2透明導電層之另一者的表面,前述黏接劑層將前述第1和第2剝離襯底接合至前述偏光機能層積體,且前述觸控面板層積體被以足夠使至少局部餘留在前述偏光機能層積體和前述觸控面板層積體之側上的弱剝離力而被黏合至前述剝離襯底;和其中,前述觸控面板層積體和前述偏光基能層積體被接合在一起,以形成狹長連續形狀的光學單元,前述光學單元被纏繞成卷。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一捲光學單元,其中前述偏光機能層積體至少包含直線偏光元件層與1/4 λ相位差層。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的一卷光學單元,其中前述 偏光機能層積體至少包含直線偏光元件層與1/4 λ相位差層。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的一卷光學單元,其中前述偏光機能層積體至少包含直線偏光元件層與1/4 λ相位差層。
  7. 一種生產顯示面板的方法,該方法包含下列步驟:準備如請求項1所定義的一卷光學單元;連續地饋給複數顯示面板單元至層積站;從該卷饋給前述顯示單元;以對應於前述顯示面板單元在饋給方向中之長度的間隔,切入前述光學單元之除了接合至前述觸控面板層積體的前述剝離襯墊的部份,以形成前述光學單元的複數薄片,前述光學單元的複數薄片被連續地承載在接合至前述觸控面板層積體的前述剝離襯墊上;在前述層積站,使前述光學單元的前述薄片從接合至前述觸控面板層積體的前述剝離襯墊剝離,且饋給前述光學單元之已剝離的前述薄片,使得前述光學單元的前述薄片面向前述顯示面板單元在和前述偏光機能層積體相反之前述薄片的一側;和在前述剝離襯墊已被剝離以後,經由保留在前述薄片上的前述黏接劑,將前述光學單元的前述薄片接合至前述顯示面板單元。
  8. 一種生產顯示面板的方法,該方法包含下列步驟:準備如請求項2所定義的一卷光學單元; 連續地饋給複數顯示面板單元至層積站;從該卷饋給前述顯示單元;以對應於前述顯示面板單元在饋給方向中之長度的間隔,切入前述光學單元之除了接合至前述觸控面板層積體的前述剝離襯墊的部份,以形成前述光學單元的複數薄片,前述光學單元的複數薄片被連續地承載在接合至前述觸控面板層積體的前述剝離襯墊上;在前述層積站,使前述光學單元的前述薄片從接合至前述觸控面板層積體的前述剝離襯墊剝離,且饋給前述光學單元之已剝離的前述薄片,使得前述光學單元的前述薄片面向前述顯示面板單元在和前述偏光機能層積體相反之前述薄片的一側;和在前述剝離襯墊已被剝離以後,經由保留在前述薄片上的前述黏接劑,將前述光學單元的前述薄片接合至前述顯示面板單元。
  9. 一種生產顯示面板的方法,該方法包含下列步驟:準備如請求項3所定義的一卷光學單元;連續地饋給複數顯示面板單元至層積站;從該卷饋給前述顯示單元;以對應於前述顯示面板單元在饋給方向中之長度的間隔,切入前述光學單元之除了接合至前述觸控面板層積體的前述剝離襯墊的部份,以形成前述光學單元的複數薄片,前述光學單元的複數薄片被連續地承載在接合至前述觸控面板層積體的前述剝離襯墊上; 在前述層積站,使前述光學單元的前述薄片從接合至前述觸控面板層積體的前述剝離襯墊剝離,且饋給前述光學單元之已剝離的前述薄片,使得前述光學單元的前述薄片面向前述顯示面板單元在和前述偏光機能層積體相反之前述薄片的一側;和在前述剝離襯墊已被剝離以後,經由保留在前述薄片上的前述黏接劑,將前述光學單元的前述薄片接合至前述顯示面板單元。
  10. 一種生產顯示面板的方法,該方法包含下列步驟:準備如請求項1所定義的一卷光學單元;連續地饋給複數顯示面板單元至層積站;從該卷饋給前述顯示單元;以對應於前述顯示面板單元在饋給方向中之長度的間隔,切入前述光學單元之除了接合至前述偏光機能層積體的前述剝離襯墊的部份,以形成前述光學單元的複數薄片,前述光學單元的複數薄片被連續地承載在接合至前述偏光機能層積體的前述剝離襯墊上;在前述層積站,使前述光學單元的前述薄片從接合至前述偏光機能層積體的前述剝離襯墊剝離,且饋給前述光學單元之已剝離的前述薄片,使得前述光學單元的前述薄片面向前述顯示面板單元在前述偏光機能層積體的一側;和在前述剝離襯墊已被剝離以後,經由保留在前述薄片 上的前述黏接劑,將前述光學單元的前述薄片接合至前述顯示面板單元。
  11. 一種生產顯示面板的方法,該方法包含下列步驟:準備如請求項2所定義的一卷光學單元;連續地饋給複數顯示面板單元至層積站;從該卷饋給前述顯示單元;以對應於前述顯示面板單元在饋給方向中之長度的間隔,切入前述光學單元之除了接合至前述偏光機能層積體的前述剝離襯墊的部份,以形成前述光學單元的複數薄片,前述光學單元的複數薄片被連續地承載在接合至前述偏光機能層積體的前述剝離襯墊上;在前述層積站,使前述光學單元的前述薄片從接合至前述偏光機能層積體的前述剝離襯墊剝離,且饋給前述光學單元之已剝離的前述薄片,使得前述光學單元的前述薄片面向前述顯示面板單元在前述偏光機能層積體的一側;和在前述剝離襯墊已被剝離以後,經由保留在前述薄片上的前述黏接劑,將前述光學單元的前述薄片接合至前述顯示面板單元。
  12. 一種生產顯示面板的方法,該方法包含下列步驟:準備如請求項3所定義的一卷光學單元;連續地饋給複數顯示面板單元至層積站; 從該卷饋給前述顯示單元;以對應於前述顯示面板單元在饋給方向中之長度的間隔,切入前述光學單元之除了接合至前述偏光機能層積體的前述剝離襯墊的部份,以形成前述光學單元的複數薄片,前述光學單元的複數薄片被連續地承載在接合至前述偏光機能層積體的前述剝離襯墊上;在前述層積站,使前述光學單元的前述薄片從接合至前述偏光機能層積體的前述剝離襯墊剝離,且饋給前述光學單元之已剝離的前述薄片,使得前述光學單元的前述薄片面向前述顯示面板單元在前述偏光機能層積體的一側;和在前述剝離襯墊已被剝離以後,經由保留在前述薄片上的前述黏接劑,將前述光學單元的前述薄片接合至前述顯示面板單元。
TW100139166A 2010-10-27 2011-10-27 A roll of optical units, and a method of producing a display panel TWI5404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41160A JP2012093985A (ja) 2010-10-27 2010-10-27 タッチ入力機能を有する表示パネル装置と該表示パネル装置のための光学ユニット、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34246A TW201234246A (en) 2012-08-16
TWI540481B true TWI540481B (zh) 2016-07-01

Family

ID=459939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39166A TWI540481B (zh) 2010-10-27 2011-10-27 A roll of optical units, and a method of producing a display panel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223165B2 (zh)
EP (1) EP2634675A4 (zh)
JP (1) JP2012093985A (zh)
KR (3) KR101561237B1 (zh)
CN (1) CN103282862A (zh)
TW (1) TWI540481B (zh)
WO (1) WO201205724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27647B (zh) * 2019-02-22 2021-05-11 南韓商Lg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面板排列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246650A (ja) * 2012-05-25 2013-12-09 Fujitsu Component Ltd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3250900A (ja) 2012-06-01 2013-12-12 Sony Corp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117620B2 (ja) * 2012-06-07 2017-04-1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部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40049892A1 (en) * 2012-08-15 2014-02-20 Wintek Corporation Touch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panel
CN103631455A (zh) * 2012-08-24 2014-03-12 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薄膜感应器、包含该感应器的电容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和终端产品
KR20140037643A (ko) * 2012-09-19 2014-03-27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터치패널
KR102116469B1 (ko) * 2012-11-20 2020-05-2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 표시 장치
TW201426103A (zh) * 2012-12-19 2014-07-01 Chih-Chung Lin 偏光板結構
CN104981760B (zh) * 2013-02-01 2018-01-02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及叠层光学膜
US20140293143A1 (en) * 2013-03-27 2014-10-02 Htc Corporation Touch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5851443B2 (ja) * 2013-04-11 2016-02-03 三菱樹脂株式会社 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6013397B2 (ja) * 2013-05-10 2016-10-25 サムソン エレクトロ−メカニックス 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 タッチセンサ
KR102080904B1 (ko) * 2013-08-23 2020-02-2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DE102013017627B4 (de) * 2013-10-23 2020-03-12 e.solutions GmbH Polarisierender Mehrschichtenfilm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den Film umfassenden Vorrichtung
KR20150059376A (ko) * 2013-11-22 2015-06-01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터치센서 모듈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2187253B1 (ko) * 2013-11-28 2020-12-0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점착 필름 및 그 제조 방법, 그리고 점착 필름을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N103682157A (zh) * 2013-12-10 2014-03-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KR102111384B1 (ko) * 2013-12-16 2020-05-1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패널 제조방법, 디스플레이패널 제조방법, 및 디스플레이패널
CN106030479B (zh) 2014-02-21 2019-04-19 株式会社Lg化学 电子板
CN105511658A (zh) * 2014-10-09 2016-04-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及终端
CN104391598A (zh) * 2014-10-31 2015-03-04 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JP2016103071A (ja) * 2014-11-27 2016-06-02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位置座標検出基材及び表示装置
JP6561474B2 (ja) * 2015-01-20 2019-08-2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フレキシブルな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KR101865686B1 (ko) * 2015-03-24 2018-06-08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필름 터치 센서 제조 방법 및 제조 장치
JP5885868B1 (ja) * 2015-03-24 2016-03-1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パネル部材への連続貼りに用いる光学フィルム積層体
KR20160124372A (ko) * 2015-04-17 2016-10-2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
JP6095745B1 (ja) * 2015-09-18 2017-03-1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タッチセンサセルに対して光学フィルムを貼り付ける方法
CN105425455A (zh) * 2015-12-31 2016-03-23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工艺
EP3417360B1 (en) * 2016-02-16 2019-09-18 SABIC Global Technologies B.V. Barrier film laminate, method of manufacture, and displays comprising the barrier film laminate
KR102534273B1 (ko) * 2016-03-25 2023-05-1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표시장치
US20180090720A1 (en) * 2016-09-27 2018-03-29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Flexible OLED Display Module
KR20180047473A (ko) * 2016-10-31 2018-05-1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편광판 및 이를 구비한 표시장치
CN106354341B (zh) * 2016-11-11 2019-07-0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KR102620962B1 (ko) * 2016-12-07 2024-01-0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2360850B1 (ko) * 2017-06-30 2022-02-1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WO2019009175A1 (ja) * 2017-07-07 2019-01-10 東レ・ダウコーニング株式会社 感圧接着層形成性オルガノポリシロキサン組成物およびその使用
KR102342822B1 (ko) * 2017-07-14 2021-12-2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09656419B (zh) * 2019-02-15 2021-01-26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的滚压制作方法
CN113970981A (zh) * 2021-09-26 2022-01-25 深圳市三利谱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偏光片及加工工艺和光学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66996A (ja) * 1997-08-12 1999-03-09 Nissha Printing Co Ltd 印刷表示部を有する透明タッチパネル
KR100467674B1 (ko) 1997-11-24 2005-03-16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소자의제조방법
JP2001030409A (ja) * 1999-07-16 2001-02-06 Teijin Ltd 透明導電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JP3862924B2 (ja) 2000-03-27 2006-12-2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積層体
JP2002040243A (ja) 2000-07-19 2002-02-06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円偏光板、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
JP2002055780A (ja) 2000-08-11 2002-02-20 Teijin Ltd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タッチパネル付表示装置
JP2002148592A (ja) * 2000-08-31 2002-05-22 Sumitomo Chem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2156920A (ja) * 2000-09-05 2002-05-31 Nitto Denko Corp タッチパネル付el表示装置
KR100630475B1 (ko) * 2001-09-06 2006-10-02 샤프 가부시키가이샤 표시장치, 그의 제조방법 및 그의 구동방법
US7248235B2 (en) 2001-09-14 2007-07-24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US8068186B2 (en) * 2003-10-15 2011-11-29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Patterned conductor touch screen having improved optics
JP2005179481A (ja) * 2003-12-18 2005-07-07 Nitto Denko Corp 積層シート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7272259A (ja) * 2004-04-08 2007-10-18 Gunze Ltd 透明タッチスイッチ
KR101143281B1 (ko) * 2004-08-20 2012-05-08 데이진 가부시키가이샤 투명 도전성 적층체 및 투명 터치 패널
KR101226502B1 (ko) * 2004-09-10 2013-02-07 군제 가부시키가이샤 터치 패널 및 터치 패널용 필름재료의 제조방법
EP1892609A4 (en) 2005-05-26 2013-03-27 Gunze Kk TRANSPARENT PLANAR BODY AND TRANSPARENT TOUCH SWITCH
PL2093041T3 (pl) 2006-10-17 2013-08-30 Nitto Denko Corp Sposób przyklejania elementu optycznego i urządzenie wykorzystujące ten sposób
US9710095B2 (en) 2007-01-05 2017-07-18 Apple Inc. Touch screen stack-ups
JP4667471B2 (ja) 2007-01-18 2011-04-13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タッチパネル
US20090194344A1 (en) * 2008-01-31 2009-08-06 Avago Technologies Ecbu Ip (Singapore) Pte. Ltd. Single Layer Mutual Capacitance Sensing Systems, Device, Components and Methods
WO2009128115A1 (ja) * 2008-04-15 2009-10-2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積層体ロールならびに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装置
JP4800363B2 (ja) * 2008-09-26 2011-10-2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部材貼り合わせ用粘着シート
WO2010074116A1 (ja) * 2008-12-25 2010-07-01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押圧検出機能を有するタッチパネル及び当該タッチパネル用感圧センサ
KR100921709B1 (ko) * 2009-02-23 2009-10-15 (주)이엔에이치 정전용량 방식의 터치스크린 패널
JP4775722B2 (ja) 2009-02-23 2011-09-2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を作製するための積層体、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の製造方法
JP5302060B2 (ja) * 2009-03-18 2013-10-02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ウェスト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27647B (zh) * 2019-02-22 2021-05-11 南韓商Lg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面板排列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071353A1 (en) 2014-03-13
WO2012057244A1 (ja) 2012-05-03
KR101677166B1 (ko) 2016-11-17
TW201234246A (en) 2012-08-16
JP2012093985A (ja) 2012-05-17
EP2634675A1 (en) 2013-09-04
EP2634675A4 (en) 2017-07-26
US9223165B2 (en) 2015-12-29
CN103282862A (zh) 2013-09-04
KR20140070675A (ko) 2014-06-10
KR101561237B1 (ko) 2015-10-19
KR20150002875A (ko) 2015-01-07
KR20130080052A (ko) 2013-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40481B (zh) A roll of optical units, and a method of producing a display panel
TWI541701B (zh) A display panel device with touch input function
KR102016267B1 (ko) 광학용 감압 점착 시트, 이를 포함한 액정 디스플레이 및 입력 장치
KR101625250B1 (ko) 필름 박리 방법, 광학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필름 박리 기구 및 광학 필름 제조 장치
CN101517438B (zh) 表面保护膜以及带表面保护膜的光学膜
JP6527053B2 (ja) ガスバリアフィルムおよびガスバリアフィルムの転写方法
JP6140774B2 (ja) 透明な粘着剤層を有する偏光フィルム積層体及び表示パネル
TW201418404A (zh) 影像顯示裝置用黏著片、影像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及影像顯示裝置
KR101738741B1 (ko) 점착제가 부착된 광학 부재의 제조 방법
US10259193B2 (en) Electroconductive film laminate comprising transparent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layer
JP2015174903A (ja) 両面粘着フィルム、粘着層付き透明面材
JP5711833B2 (ja) タッチ入力機能を有する表示パネル装置と該表示パネル装置のための光学ユニット、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JP5356449B2 (ja) ナイフエッジおよびこれを含む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システム
JP6133674B2 (ja) 光学部材の製造方法
KR101354297B1 (ko) 다층 반사형 편광자
JP2017024263A (ja) 透明な粘着剤層を有する導電性フィルム積層体
JP2015199801A (ja) 粘着層付き透明面材の製造方法、粘着層付き透明面材、両面粘着フィルム
JP6343365B2 (ja) 積層体
EP3950291A1 (en) Glass resin layered body production method
JP2015184539A (ja) 光学フィルム作製装置及び光学フィルムの作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