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80050B - - Google Patent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80050B
TWI380050B TW097122554A TW97122554A TWI380050B TW I380050 B TWI380050 B TW I380050B TW 097122554 A TW097122554 A TW 097122554A TW 97122554 A TW97122554 A TW 97122554A TW I380050 B TWI380050 B TW I38005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lare
film
coating
resin
fine particle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225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912363A (en
Inventor
Shinichi Matsumura
Yumi Haga
Tsutomu Nagahama
Hitoshi Watanabe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9123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123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800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8005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02B1/105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4Protective coatings, e.g. hard coat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 G02B5/0226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having particles on the surfac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68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fabrication or manufacturing metho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73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 G02B5/0278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used in transmiss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73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 G02B5/0294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adapted to provide an additional optical effect, e.g. anti-reflection or filter

Description

1380050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防眩光性薄膜及其製造方法、偏光元 件與顯示裝置。詳細而言,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於液晶顯示 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電漿顯示器(Plasma Display Panel ’ PDP)' 電致發光(Eiectr0 Luminescence, EL)顯示器、背面投射型顯示器、使用雷射作為光源之背 面才又射型顯示裔(雷射TV)、CRT(Cathode Ray Tube,陰極 射線管)顯示器等各種顯示裝置之顯示面中所用之防眩光 性薄膜》 【先前技術】 先前,於液晶顯示器、電漿顯示器、CRT顯示器等各種 顯示裝置中,為防止螢光燈等之外光映入至表面而導致視 認性顯著受損,採用有(1)於顯示裝置表面設置光學多層膜 或低折射率膜’以降低反射率之技術;(2)設置表面具有微 細凹凸之防眩光性薄膜’以使外光擴散反射’從而減淡映 入像之技術。 此處’參照圖7對(1)及(2)之技術中之後者之技術進行說 明。防眩光性薄臈101具有基材1】丨及設置於該基材U11 之防眩光層112。防眩光層112包含微粒子in,該微粒子 113自防眩光層112之表面突出’藉此於表面形成有微細凹 凸形狀。該防眩光性薄膜101係藉由將含有二氧化石夕填充 料或有機填充料等微粒子113之塗料塗佈至基材丨丨丨上,並 使該塗料硬化而形成。於具有上述構成之防眩光性薄膜 130231-1010731.doc 6- 1380050 中,入射至防眩光層112之光會藉由自防眩光層112突出之 微粒子113而散射,因此可降低表面反射引起之映入。 然而存在以下問題:使用光學多層膜時,製造成本會上 升’且防眩光性不夠充分,而使用低折射率膜時,雖可抑 制製造成本,但由於反射率相對較高,故而會擔心映入問 題。另一方面,於使二氧化矽填充料或有機填充料等混合 而於表面形成微細凹凸,藉由擴散反射而減淡映入像之技 術中,由一個個粒子形成之突起形狀較陡峭,故而雖可獲 得防眩光性,但白濁感較強,尤其當外光較強時,存在對 比度下降而視認性下降之問題。 因此’近年來,正尋求一種既具有防眩光性又能抑制白 濁感.(即對比度較高)之表面處理,至今已對該技術作了若 干研究。 例如’於下述專利文獻!中揭示有一種防眩光性積層 體,其,了實現優異之防眩光性、對比度之改善、透過銳
度之提同文字模糊之減輕等,而使防眩光層内存在複數 個由5個以上微粒子形成之三維立體構造之凝聚部,並且 以使該等複數個凝聚部不會聚集之方式而形成防眩光層最 表面之凹凸形狀。 又’於下述專利文獻2中揭示有—種防眩光性薄膜,盆 Γϋ、光澤度、表面粗糖度之控制,而於觀察顯示器 面之圖像時,不會感到眩目 肩不之文予、其他圖像 之析像度較好’對比度亦呈鮮明之狀態。 又’於下述專利文獻3中揭示 有種可精狁控制所需凹 130231-1010731.doc 1380050 凸尺寸、頻率下之表面凹凸形狀且具有存在週期性的凹凸 形狀之防眩光薄膜、偏光薄膜、顯示裝置及防眩光薄膜之 製造方法。 又,為改善防眩光性薄膜之白濁感,考慮如圖8所示減 少防眩光層112中之微粒子113之含量,並延長表面之微細 凹凸形狀之週期。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5- 316413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〇〇6_ 1$4838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開2〇〇〇 — 2063 17號公報 【發明内容】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然而,由於防眩光性與白濁感之抑制這兩種特性係處於 此消彼長之關係,故而於先前之技術中,難以設計兼顧該 等特性之防眩光性薄膜》 例如,如上述專利文獻丨般,當藉由三維立體構造之凝 聚部而形成凹凸形狀時,表面會形成陡峭之突起,結果會 導致表面散射增加,白濁感增強。 又,如上述專利文獻2般,僅控制霧度、光澤度、表面 粗縫度’難以獲得充分之防眩光性與對比度。 又,如上述專利文獻3般,雖可藉由設計存在週期性之 凹凸形狀而獲得適度之防眩光性,但卻難以獲得充分之對 比度,又,亦有可能會因存在週期性之形狀而導致疊紋之 產生》 又,如圖8所示,當藉由延長表面之微細凹凸形狀之週 130231-101Q73l.doc &而抑制防眩光性時,如圖9所示,會於自表面突出之微 粒子113之間出現平坦部,故而會導致防眩光性下降。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兼顧防眩光性與白 ,蜀感之抑制之防眩光性薄膜及其製造方法、偏光元件與顯 示裝置。 ·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f發明者等潛心'研究之結果發現,藉由使各個粒子自表 φ 面突出’藉甴使微粒子主要於面内方向(in-plane directi〇n) 域聚而不於表面形成陡,肖之凹凸形狀,藉由於表面形成 緩和、週期較長且平緩之凹凸,可發明既能保持防眩光 性,對比度又優異之防眩光性薄膜。 本發明之防眩光性薄膜之特徵在於包含: 基材;以及 方眩光層’其6又置於基材之至少一個面上,且包含微粒 子及樹脂,且 鲁微粒子主要於面内方向(in_plane directi〇n)上凝聚, 藉由微粒子之凝聚,於防眩光層之表面形成有平緩之凹 凸。 本發月之防眩光性薄膜於表面上形成有平緩之凹凸,因 此可藉由平緩之凹凸而將光散射。 本發明之偏光元件之特徵在於具備防眩光層薄膜。本發 明之顯示裝置之特徵在於在顯示面上具備防眩光層薄膜。 本發明之防眩光性薄膜之製造方法之特徵在於包含以下 步驟: I30231-1010731.doc -9- U6UU50 將包含樹脂、微粒子及溶劑之塗料塗佈至基材上; 藉由使塗料乾燥,而使微粒子主要於面内方向(1一⑽ direction)上凝聚,從而於塗料之表面形成平緩之凹凸; 以及 使形成有平緩之凹凸之塗料硬化。 本發明之防眩光性薄膜之製造方法中,係藉由使塗佈於 基材上之塗料乾燥而使微粒子主要於面内方向 direction)上凝聚,因此可於表面形成平緩之凹凸。 [發明之效果] 如以上說明,根據本發明,對形成於表面之凹凸形狀進 行控制,並藉由平緩之凹凸而控制擴散反射特性,因此可 兼顧對比度與防眩光性這兩種相反之特性。因此,可提供 種具有咼對比度且保持防眩光性之防眩光性薄膜。 【實施方式】 以下,一面參照圖式一面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說 明。再者,於以下之實施形態之所有圖中,對相同或對應 之部分標註相同之符號。 (1)第1實施形態 (1-1)液晶顯示裝置之構成 圖1係表示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液晶顯示裝置之構成之 一例。如圖1所示,該液晶顯示裝置具備使光出射之背光3 以及對自背光3出射之光進行時間空間性之調變以顯示圖 像之液晶面板2 »液晶面板2之兩面分別設置有偏光元件 2a、2b。於設置於液晶面板2之顯示面側之偏光元件几 130231-1010731.doc -10· 1380050 上,設置有防眩光性薄膜1。 作為背光3,例如可使用正下型背光、端面型背光、平 面光源型背光。背光3例如具備光源、反射板、光學薄膜 等。作為光源,例如可使用冷陰極螢光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CCFL)、熱陰極營光管(Hot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HCFL)、有機電致發光(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OEL)、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LED)等。
作為液晶面板2,例如可使用扭轉向列(Twisted Nematic,TN)模式、超扭轉向列(Super Twisted Nematic, STN)模式、垂直配向(Vertically Aligned,VA)模式、水平 排列(In-Plane Switching,IPS)模式、光學補償彎曲配向 .(Optically Comp.ensated Birefringence,OCB)模式、鐵電 性(Ferroelectric Liquid Crystal,FLC)模式、高分子分散型 液晶(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PDLC)模式、相 轉移型賓主(Phase Change Guest Host,PCGH)模式等顯示 模式之面板。 於液晶面板2之兩面,例如以使其等之透過轴彼此正交 之方式而設置有偏光元件2a、偏光元件2a、2b僅使入 射之光中正交之偏光分量之一者通過,而藉由吸收來遮蔽 另一者。作為偏光元件2a、2b,例如可使用使聚乙烯醇系 薄膜、部分縮甲醛化聚乙烯醇系薄膜、乙烯•乙酸乙烯酯 共聚物系部分皂化薄膜等親水性高分子薄膜中吸附有碘或 二色性染料等二色性物質並加以單軸延伸者。 130231-1010731.doc 11 1380050 尤其,若將本發明之防眩光性薄膜與局部驅動方式(將 背光局部地打開、關閉,使黑色更黑之方法)之背光加以 組口,則可使黑色更深,並可提高對比度,因此可實現高 性能之液晶電視等。 (1-2)防眩光性薄膜之構成 圖2表不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防眩光性薄膜丨之構成之 一例《如圖2所示,該防眩光性薄膜丨具備基材丨丨以及設置 於該基材11上之防眩光層12,於其表面上具有平緩、蜿蜒 之微細凹凸形狀。該防眩光性薄膜丨例如可較好地適用於 文字處理機、電腦、電視及車載用儀錶盤等各種顯示器, 尤其可較好地適用於液晶顯示裝置。 表面霧度較好的是〇~5%,更好的是〇〜1%。若表面霧度 為5%以下,則不會感覺到白濁感,若為1%以下則可進 一步減少白濁感並提高對比度。再者’表面霧度係對表面 散射進行檢測時之值’纟面霧度越高,則白濁感越為增 加。 整體霧度較好的是3〜40%,更好的是3〜3〇%。藉由設為 3〜桃之範圍内,可獲得適度之防眩光性而不會降低圖像 銳度。即,若小於3%,則難以獲得充分之防眩光性。 又,若超過40%,則會導致圖像銳度降低。再者,整體霧 度係將表面霧度與内部霧度相加所得之值。 白濁度較好的是〇.5〜2.〇,更好的是〇 5〜15。若白濁度 為2.0以下,則可抑制對比度之下降,若為15以下,則可 實現更優異之對比度.又’若小於〇 5, 則會導致防眩光 13023M010731.doc •12· 1380050 性下降。 (基材)
作為基材11,例如可使用具有透明性之薄膜、片材、基 板等。作為基材11之材料,例如可使用眾所周知之高分子 材料。作為眾所周知之高分子材料,例如可列舉三乙醯纖 維素(Triacetyl cellulose,TAC)、聚醋(Polyester ’ TPEE)、聚 對苯二甲酸乙二醇 i 旨(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聚蕴 亞胺(Polyirnide,PI)、聚醯胺(Polyamide,PA)、芳族聚醯 胺、聚乙烯(Polyethylene,PE)、聚丙稀酸醋(Polyacrylate, PAR)、聚醚颯、聚颯、聚丙烯(Polypropylene,PP)、二乙 酿纖維素、聚氯乙稀、丙烯酸樹脂(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MMA)、聚碳酸脂(Polycarbonate,PC)、環氧樹脂、脲樹 脂、聚氨脂樹脂、三聚氰胺樹脂等。就生產性之觀點而 言,基材11之厚度較好的是38〜100 /z m,但並不特別限 定於該範圍。
基材11較好的是具有作為偏光元件2b之保護薄膜之功 能。其原因在於,由於無須另行對偏光元件2b設置保護薄 膜,因此可使具有防眩光性薄膜1之偏光元件2b薄型化。 (防眩光層) 防眩光層12包含樹脂及微粒子13。微粒子13主要於防眩 光層12之面内方向(in-plane direction)上凝聚,而成為二維 性之凝聚體。該凝聚體例如存在於防眩光層表面而不聚 集,藉由該凝聚體而於防眩光層12之表面形成連續且平 緩、蜿蜒之微細凹凸形狀。此處,作為「微粒子13主要於 130231-1010731.doc -13- 1380050 防眩光層12之面内方向(in_piane direction)上凝聚」係指: (1)所有微粒子13僅於面内方向(in_piane directi〇n)上凝聚 而不在防眩光層12之厚度方向上重疊;或者(2)幾乎所有微 粒子13於面内方向(in_piane directi〇n)上凝聚,並且除此以 外之剩餘微粒子13在不會導致白濁度增大(白濁度超過2〇) 之範圍内於厚度方向上重疊。 於防眩光層之表面’微粒子13由樹脂所覆蓋。此處,就 白濁感之抑制之觀點而言,較好的是微粒子13由樹脂完全 覆蓋,但只要在不會導致白濁度增大(白濁度超過2 〇)之範 圍内,則微粒子13之一部分亦可不由樹脂所覆蓋而露出。 又,較理想的是所有微粒子13形成二維性之凝聚體,但亦 可在不會導致白濁度增大之範圍内,一部分微粒子13孤立 地存在而不成為凝聚體。 防眩光層12之平均膜厚較好的是3〜2〇 μηι,更好的是 4 15 μηι。藉由a史為該範圍,可獲得充分之防眩光性及硬 度。又,若成為超過20 μιη之厚度,則捲曲會增大,有時 會對後步驟中之作業性帶來障礙。防眩光層12之表面之粗 链度曲線之算術平均粗縫度尺3较好的是〇 〇5〜〇 5 μπ^若 粗糙;度曲線之算術平均粗糙度Ra小於〇 〇5 pm,則會導致 防眩光性降低,若超過0.5 μιη,則會導致對比度降低。 作為填充料之微粒子13例如係無機微粒子或有機微粒子 專球形微粒子。微粒子13之平均粒徑較好的是〇〇1〜1〇 μηι。若為〇·01〜10 μΓΠ,則可在塗佈後、乾燥前之膜厚調節 中形成適度之對流與本納胞(BenarcI cell) ^即,若小於 130231-I010731.doc •14- 1380050
〇·〇1 μιη ’則乾燥前之膜厚較 Cell)。右超過ι〇 ,則乾 薄而難以形成本納胞(Benard 燥前之膜厚較厚而本納胞 (Benard Cell)變大’微粒子13形成三維立體構造之凝聚 體從而導致由該凝聚體形成之突起變得陡崎,白濁感增 加又’作為微粒子13,較好的是使用具有較防眩光層12 之製作時使用的塗液+所含之溶劑之表面張力更大之表面 能量者。 • #為有機微粒子’例如可使用由丙稀酸樹脂(PMMA)、 ^苯乙稀(Polystyrene,Ps)、@稀酸苯乙稀共聚物三聚 氛胺樹脂、聚碳酸酷(PC)等構成者。有機微粒子對於交聯 或未交聯等反應並不特別限定,只要是由塑膠等構成者便 可使用。 作為無機微粒·子’例如可使用由氧化矽、氧化鈦、氧化 鋁、氧化鋅、氧化錫、碳酸鈣、硫酸鋇、滑石、高嶺土、 硫酸#5等構成者。較好的是,藉由對該等無機微粒子實施 • 有機物處理而使其表面為非極性。其原因在於,於後述之 乾燥步驟中,容易適度產生微粒子13之對流或凝聚而形成 特定之本納胞(Benard Cell)。 如圖2所示,第丨實施形態之防眩光性薄膜丨具有連續且 平緩之微細凹凸形狀,與此相對,如圖7所示,先前之防 眩光性薄膜具有包含陡峭之角度分量之微細凹凸形狀。因 此,該第1實施形態之防眩光性薄膜i可抑制光大角度地擴 散,從而降低顯示晝面之白濁化,與此相對,先前之防眩 光性薄膜由於光會大角度擴散,因而會導致顯示晝面白濁 13023l-10iQ73i.doc 15 1380050 化。再者,圖7所示之先前之防眩光性薄膜中,係由粒子 尺寸及微粒子之突出量而決定微細凹凸形狀。 (1 -3)防眩光性薄膜之製造方法 其次,對具有上述構成之防眩光性薄膜丨之製造方法之 一例進行說明。該防眩光性薄膜之製造方法包括:製備塗 料之塗料製備步驟;將塗料塗佈於基材上之塗佈步驟;使 所塗佈之樹脂乾燥之乾燥步驟;以及使乾燥之樹脂硬化之 硬化步驟。 (塗料製備) 首先,將樹脂及微粒子13添加至溶劑中,獲得分散有微 粒子13之塗料。此時,亦可根據需要進而添加光穩定劑、 糸外線吸收劑、抗靜電劑、難燃劑、抗氧化劑等。又,亦 可進而添加二氧化矽微粒子等作為黏度調整劑。 作為樹脂,可單獨或混合使用藉由光或電子束而硬化之 電離放射線硬化型樹脂、或者藉由熱而硬化之熱硬化型樹 脂,就製造之容易性之觀點而言,最好的是藉由紫外線而 硬化之感光性樹脂。作為如此之感光性樹脂,例如可使用 丙烯酸胺基甲酸酯、環氧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聚醇 丙烯酸酯、聚醚丙烯酸酯、三聚氰胺丙烯酸酯等丙烯酸酯 系樹脂。例如,丙烯酸胺基甲酸酯樹脂可藉由下述方式而 獲得:於聚酯聚醇中使異氰酸酯單體或者預聚物反應,於 所獲得之生成物中,使具有氫氧基之丙烯酸酯或曱基丙烯 酸脂系之單體反應。硬化後之特性可適當選擇,例如,就 圖像透過性之觀點而言,較好的是透光性優異,就耐傷性 130231-1010731 .doc -16· 1380050 之觀點而言,較好的是具有高硬度H感光性樹脂並 不特別限定於紫外線硬化樹脂,只要具有透光性便可使 用,但較好的是透過光之色調或透過光量不會因著色或霧 度而變化者。 於使用感光性樹脂作為電離放射線硬化型樹脂之情形 時,作為感光性樹脂中所含之光聚合起始劑,例如可單獨 使用或者併用二苯曱酮衍生物、苯乙酮衍生物、g醌衍生 物4。於该感光性樹脂中,亦可進一步適當地選擇調配可 更好地形成皮膜之成分,例如丙烯酸系樹脂等。 作為熱硬化性樹脂,例如可使用酚醛樹脂、脲樹脂、鄰 苯二甲酸二烯丙酯樹脂、三聚氰胺樹脂、三聚氰二胺樹 脂、不飽和聚酯樹脂、聚胺脂樹脂 '環氧樹脂、胺基醇酸 樹脂.、三聚氰胺_脲共縮合樹脂、矽樹脂、聚矽氧烷樹 脂、乙酸丙酸纖維素等*亦可根據需要而添加交聯劑、聚 合起始劑等硬化劑、聚合促進劑、黏度調整劑等添加劑。 作為溶劑,較好的是使用具有小於微粒子13之表面能量 之表面張力者。其原因在於,藉由使用如此之溶劑,可使 试粒子13主要凝聚於面内方向(in-plane direction)上。作為 溶劑’例如可列舉由丙酿|、二乙酮、二丙嗣、甲基乙基 酮、曱基丁基酮、曱基異丁基酮、環己酮、甲酸曱醋、曱 酸乙酯、甲睃丙酯、甲酸異丙酯、甲酸丁酯、乙酸曱醋、 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乙酸異丁 酯、乙酸第二丁酯、乙酸戊酯、乙酸異戊酯、乙酸第二戍 酯、丙酸甲酯、丙酸乙酯、丁酸甲酯、丁酸乙酯、乳酸甲 13023M0i0731.doc -17- 1380050 酯等酮類或羧酸酯類構成之溶劑;甲醇、r萨 ^ ^ 畔 Ci私、異丙醇、 正丁醇、第二丁醇、第三丁醇等醇類。該等溶劑可為單一 成分’亦可為2成分以上之混合物,進而,在不會損害樹 脂成分物之性能之範圍内,亦可添加上述例示者以外之溶 劑。 較好的是使用溶劑之表面張力於塗佈溫度下為23 — 以下者。其原因在於’於作為後步驟之乾燥步驟中可良 好地形成本納胞(Benard Cell),從而可於防眩光層表面^ 得平緩之婉埏。若表面張力超過上述範g,則微粒子^ 凝聚劇烈’形成於防眩光層12表面之凹凸存在變大之傾 向’故而雖防眩光性優異,但有時會導致白濁而成為閃耀 之表面。作為如此之有機溶劑,例如可列料環境溫度抑 下表面張力為20.0 mN/m之第二丁醢,狄 乐一丁醇,於22<t之環境條件 下為22」调111之乙酸異丙醇等,只要滿足上述要件,則 並不限定於該等材料。 溶劑之表面張力例如可藉由下述
々式而s十算出,即,藉 由wUh-y法’使wUhelmy板與液體試料接觸以賦予J 變,測量wUh-y板於液體中欲拉伸之力。作為測量裝 置,例如可使用動態表面張 囬張力測里裝置(Ubm股份有限公 司製’商品名· Rheosurf)。 (塗佈) 其次’將以上述方式獲得之塗料塗佈於基㈣ =乾燥後之平均膜厚較好的是成為3〜2GMm、更好的 成為4〜15㈣之方式進行塗佈。當膜厚薄於該數值範 i3023M〇i〇73i.d〇c •18- 1380050 時,難以獲得所需之硬度,而當厚度厚於該數值範圍時, 有時會產生較大捲曲^塗佈厚度例如可藉由適當製備塗料 之固體成分而選擇。塗佈方法丙無特別限定,可使用眾所 周知之塗佈方法。作為眾所周知之塗佈方法,例如可列舉 微壓花輥筒式塗佈法、線棒塗佈法、直接凹版印刷塗佈 法、模塗法、浸潰塗佈法、喷塗法'反輥式塗佈、簾塗 法、刮刀塗佈法、刀塗法、旋塗法等。 (乾燥) 其次,使塗佈於基材11上之塗料乾燥,藉此使溶劑揮 發。繼而,藉由溶劑之乾燥時產生之對流及本納胞 (Benard Cell)之形成過程中產生之微粒子13之凝聚,於塗 膜表面形成微細凹凸形狀。此時,使微粒子13主要於防眩 光層12之面内方向(in_piane direeti〇n)上凝聚。其原因在 於,若於塗膜之厚度方向上出現微粒子13之重疊,則表面 形狀會形成陡峭之角度分量,從而會增加白濁感。 微粒子13之凝聚程度例如可藉由適當調整溶劑之表面張 力及微粒子之表面能量而選擇。又,乾燥溫度及乾燥時間 可根據塗料中所含之溶劑之沸點而適當決定。於此情形 時,乾燥溫度及乾燥時間較好的是考慮到基材丨丨之耐熱 性,而在不會因熱收縮引起基材丨丨變形之範圍内選定。 又,較好的是,藉由形成於本納胞(Benard Cell)内之液 狀樹脂之彎液面,而於塗佈膜表面形成平緩之蜿蜒之微細 凹凸形狀。為了於乾燥後亦能維持形成於該本納胞 (Benard Cell)内之彎液面,較好的是使用即便經乾燥步驟 130231-1010731.doc -19- 1380050 直至硬化為止仍為液狀之樹脂。其原因在於,藉此,即便 使其乾燥’仍可保持表面上平緩之婉蜒。 乾燥條件並無特別限定,可為自然乾燥,亦可調整乾燥 溫度及乾燥時間等而進行人工乾燥。但是,例如於乾燥時 有風吹至塗料表面時,較好的是使塗膜表面不會產生風 紋。其原因在於,若產生風紋,則存在難以於防眩光層表 面形成所需平緩之蜿蜒之微細凹凸形狀之傾向從而難以 兼顧防眩光性及對比度。 (硬化) 其次,例如藉由電離放射線照射或加熱而於基材丨〗上使 乾燥之樹脂硬化。藉此,可將二維之凝聚體作為丨個峰而 形成週期較大之微細凹凸形狀。即,於防眩光層12之表面 形成與先前相比週期較寬且平緩之微細凹凸形狀。如上所 述,該微細凹凸形狀係藉由溶劑乾燥時產生之對流及本納 胞(Benard Cell)之形成過程中產生之微粒子之凝聚而形 成β 作為電離放射線,例如可使用電子束、紫外線、可見光 線、伽瑪線、電子束等,就生產設備之觀點而言,較好的 疋紫外線。作為紫外線源,可使用超高壓汞燈、高壓汞 燈、低壓汞燈、碳弧燈、氙弧燈、金屬自素燈燈。累積照 射量較好的是考慮樹脂之硬化特性、樹脂或基材丨丨之黃變 抑制等而適當選擇。又,照射之環境可根據樹脂硬化之情 形而適當選擇,例如可列舉空氣、氮氣、氬氣等惰性氣體 之環境。 130231-1010731.doc -20- Ϊ380050 藉由以上步驟,獲得目標防眩光性薄膜i。 如上所述,根據該第1實施形態,使微粒子13主要於面 内方向(in-plane direction)上凝聚,因此可於防眩光層之表 面形成平緩之凹凸(經調整之角度分量因此,可抑制白 濁度,並且可賦予適度之防眩光性。即,可使防眩光性與 對比度均良好。又,亦可抑制粗糙感。因此,藉由使顯示 裝置具備如此之防眩光性薄膜,可提高圖像之視認性。 (2)第2實施形態 (2-1)防眩光性薄膜之構成
圖3表示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之防眩光性薄膜之構成之一 例二再者,對於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部分標註相同 之符號並省略其說明。該防眩光性薄膜10於上述第i實施 形態中,係於防眩光層12上設置具有低於如眩光層12之 折射率之低折射率層14者。於低折射率㈣之表面設有微 細凹凸形狀。該微細凹凸形狀例如具有與防眩光層表面之 微細凹凸㈣Μ或更為平緩之婉挺。 成之其晳!,曰14例如可藉由向由電離放射線硬化型樹脂構 成之基質中添加中空興撕工二&^a «子,折料化。料上述中空 歸、㈣“ 、氧化料無難粒子或者苯乙 歸丙席I·#有機微 子。該中允烬如 仁尤其好的疋二氧化矽微粒 "*微叔子由於在内部含 射率低於通常之鈿工 口此/、目身之折 —與此相對,I:例如,二氧切微粒子之折射率 又,於向基質中^ 一氧切微粒子之折射率以.45。 中空微粒子之情形時,由於該微粒子 13023I-101073I.doc 1380050 為中空,因此基質不會浸潰至微粒子内部,可防止折射率 上升。 作為低折射率層14,例如可使用包含中空微粒子之低折 射率層、包含氟系樹脂之低折射率層,但較好的是使用包 含中空微粒子之低折射率層。其理由如下。 (1)樹脂為丙烯酸且為UV硬化者,因此耐鹼性提高。(2) 當使用丙烯酸樹脂來作為構成低折射率層14之基質(樹脂) 時,基質與基底之防眩光層12之親和性良好,基質得以均 化,易追隨基底之防眩光層表面之凹凸。因此,於將低折 射率層14設於防眩光層12之表面之情形時,亦不會損害防 眩光性。⑺包含令空微粒子之樹脂與氟(F)系之樹月:相 比’與基底之防眩光層12之濡濕性良好。⑷包含中空微粒 子之低折射率層14與包含氟系樹脂之低折射率層丨斗相比, 與防眩光層12之密著性得到提高。(5)包含中空微粒子之低 折射率層14與包含氟系樹脂之低折射率層〗4相比,可降低 折射率。(6)當使用紫外線硬化樹脂來作為基質時表面硬 度不會降低》⑺包含中空微粒子之低折射率層_包含氟 系樹脂之低折射率層14相比,成本較低。(8)包含中空微粒 子之低折射率層丨4與包含氟系樹脂之低折射率層“相比, 可提高耐擦傷性。(9)包含中空微粒子之低折射率層】々與包 含氟系樹脂之低折射率層14相比,對環境影響較小。 中空微粒子之平均粒徑較好的是1〇〜2〇〇 nm,更好的是 30〜60 nm。若平均粒徑大於2〇〇 nm,則成為與可見光波2 相比無法忽視之尺寸,因此會於低折射率層14之表面導致 13023M010731.doc -22- 1380050 光之散射,看上去發白,透明性降低。又,若該平均粒徑 小於10 nm,則會導致中空微粒子容易凝聚。又,就提高 與樹脂之親和性之觀點而言,較好的是,中空二氧化矽微 粒子等中空微粒子係於其表面具有藉由電離放射線而聚合 之(甲基)丙烯酿基者。 低折射率層14例如係使藉由電離放射線而硬化之樹脂硬 化而成之層,該樹脂較好的是含有9〇。/。以上之多官能單 體。作為多官能單體,例如可列舉多價醇與(甲基)丙烯酸 之S曰(例如,乙二酵二(甲基)丙烯酸酯、丨,4_二環己烷二丙 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 丙烯酸酯、三羥曱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乙 烷二(甲基)丙烯酸酯' 二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 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稀酸 曰、1,2,3·環己烷四甲基丙烯酸酯、聚胺脂聚丙烯酸酯、 聚醋聚丙稀酸酯)。 亦可加入改質矽丙烯酸酯化合物等作為添加劑,具體而 5可列舉於二甲基矽分子内至少具有1個以上有機基者。 鍵合於二甲基矽之有機基當量為1630 g/moux上。作為有 機基當量之測量方法,可使用下述方法:使用核磁共振測 量法(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根據二甲基石夕 刀子内之甲基之Η與有機基之1Η之峰值強度比而計算出。 作為有機基,可列舉曱基丙烯基、丙烯基、毓基等。 (2-2)防眩光性薄膜之製造方法 其次,對第2實施形態之防眩光性薄膜之製造方法之一 -23· 130231-10i073I.doc 1380050 例進行說明。該第2實施形態之防眩光性薄膜之製造方法 係於上述第1實施形態中,在防眩光層之形成步驟後進而 包括低折射率層之形成步驟者。 以下,對低折射率層之形成步驟進行具體說明。 (塗料製備) 首先,獲得例如混合有樹脂及溶劑之塗料。此時,亦可 根據需要進而添加光穩定劑、紫外線吸收劑、抗靜電劑、 難燃劑、抗氧化劑等。 作為樹脂’可單獨或混合使用藉由光或電子束而硬化之 電離放射線硬化型樹脂、或者藉由熱而硬化之熱硬化型樹 脂’就製造之容易性之觀點而言,最好的是藉由紫外線而 硬化之感光性樹脂。作為電離放射線硬化型樹脂、熱硬化 型樹脂,可使用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相同者。 又’作為樹脂,較好的是使用包含藉由乾燥步驟之加熱 而硬化之熱硬化型樹脂等者。其原因在於,藉由使用如此 之樹脂’可抑制塗料流入防眩光層表面之凹部内而填埋凹 部,從而導致表面平坦化之狀況。又,就斥水斥油性之觀 點而言’較好的是使用含氟(F)之樹脂。 作為溶劑’較好的是將使用之樹脂原料溶解,且不會溶 解作為基底之防眩光層12者《作為如此之溶劑,例如可列 舉第3 丁醇、曱苯、甲基乙基酮(Methyi ethyl ket〇ne, MEK)、異丙醇(isopropyl alc〇h(^,IpA)、甲基異 丁基酮 (Methyl isobutyl ketone,MIBK)等有機溶劑。 (塗佈) 13023M010731.doc -24· /、-人,將以上述方式獲得之涂社备从Μ 泠# 役讦之塗枓塗佈於防眩光層12上。 黨佈方法並不特別限定,可 祥 使用與防眩光層之製作步騾同 樣之眾所周知之塗佈方法。藉 ^ ^ 秸田於防眩光層12上均勻地塗 疋里之厚度’可於塗膜之表面形成具有與防眩光層表 面之微細凹凸形狀同等或更為平緩之婉蜒的微細凹凸形 狀》 〜 (乾燥.硬化) 其次,使塗佈於防眩光層12上之塗料乾燥、硬化。藉 此,形成表面具有平緩之微細凹凸形狀之低折射率層14。 作為乾燥、硬化之方法,可使用與防眩光層之製作步驟同 樣者。 藉由以上步驟’獲得目標防眩光性薄膜10。 根據該第2實施形態,於防眩光層12上設置有低折射率 層14,因此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相比,可進一步降低反射 率’並且可對防眩光層12之表面賦予防汙性。 [實施例] 以下’藉由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具體說明,但本發明並 不僅限定於該等實施例》 於下述實抱例及比較例中,以下述方式求出防眩光層之 乾餘膜厚、平均粒徑。 (防眩光層之乾燥膜厚) 使用厚度測量器(TESA股份有限公司製’電子測微計)來 測量出防眩光層之厚度。 (平均粒徑) 130231-1010731.doc • 25- 1380050 藉由Coulter Muhisizer測量出粒子徑,將所獲得之資料 之平均值作為微粒子(顆粒)之平均粒徑。 (實施例1) 首先,對下述塗料成分所示之原料進行調配,利用電磁 授拌器授拌1個小時,獲得塗料。其次,湘棒塗機將所 獲得之塗料塗佈於厚度80 pm2TAC薄膜(富士軟片公司製) 上。繼而,利用80 t之乾燥爐乾燥2分鐘後,照射5〇〇 mJ/cm2之紫外線,形成乾燥膜厚丨丨μιη之防眩光層。藉由 以上步驟’獲得目標防眩光性薄膜。 <塗料成分> 祕脂.4官能丙烯酸胺基甲酸酯寡聚物1〇〇重量份 起始劑:Irgacurel 84 5重量份 溶劑:正丁醇 120重量备 微粒子:交聯性笨乙烯珠SBX6(積水化成品工業股份有 限公司製)’平均粒徑6 μπι,6重量份 (實施例2) 對下述塗料成分所示之原料進行調配,利用電磁攪拌器 授掉1個小時’獲得塗料。其次,除了使用該塗料以外, 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獲得具有乾燥膜12 防眩光 層之防眩光性薄膜。 <塗料成分> 樹脂.4官能丙烯酸胺基甲酸酯寡聚物100重量份 起始劑:Irgacurel 84 5重量份 溶劑:正丁醇 120重量份 130231 -1010731 .doc •26· 1380050 微粒子:交聯性苯乙烯珠SBX6(積水化成品工業股份有 限公司製),平均粒徑6 ,7重量份 (實施例3) 對下述塗料成分所示之原料進行調配,利用電磁攪拌器 攪拌1個小時,獲得塗料。其次,除了使用該塗料以外, 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獲得具有乾燥膜厚12 μηι之防眩 光層之防眩光性薄膜。 〈塗料成分> 樹脂:4官能丙烯酸胺基甲酸酯寡聚物1〇〇重量份 起始劑:Irgacurel 84 5重量份 溶劑:正丁醇 120重量份 微粒子:交聯性苯乙烯珠SBX6(積水化成品工業股份有 限公司製),平均粒徑 6 μιη,15重量份 (實施例4) 對下述塗料成分所示之原料進行調配,利用電磁授拌器 攪拌1個小時’獲得塗料。其次,除了使用該塗料以外, 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獲得具有乾燥膜厚9 5私爪之防 眩光層之防眩光性薄膜。 <塗料成分> 樹脂:4官能丙烯酸胺基曱酸酯寡聚物 100重量份 起始劑:Irgacurel84 5重量份 溶劑:正丁醇 120重量份 微粒子:交聯性苯乙烯珠SBX6(積水化成品工業股份有 限公司製)’平均粒徑6 μπι,3重量份 I3〇231-l〇1073,dpc •27- 1380050 (實施例5) 首先,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獲得防眩光性薄膜。其 次,於所獲得之防眩光性薄膜上,藉由浸潰塗佈法塗佈 120 nm之厚度之含鼠(f)之咼分子聚合物之後,使其硬 化。藉此,於防眩光層上形成低折射率層(防反射塗層 藉由以上步驟’獲得目標防眩光性薄膜。 (實施例6) 對下述塗料成分所示之原料進行調配,利用電磁攪拌器 攪拌1個小時,獲得塗料。其次,除了使用該塗料以外, 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獲得具有乾燥膜厚2〇 μιη之防眩 光層之防眩光性薄膜。 <塗料成分> 樹脂:4官能丙烯酸胺基甲酸酯寡聚物1〇〇重量份 丙烯酸苯W共聚物填充料(Ms填充料)(積水 起始劑:Irgacurel84 溶劑:甲苯 微粒子: 化成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 (實施例7) 5重量份 120重量份 平均粒徑1 〇 μιη,5重量份 對下述塗料成分所示之原料 竹退仃凋配,利用電磁撥拌™ 攪拌1個小時,獲得塗料。其次, 丹人除了使用該塗料以外, 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獲得 岛膜厚3 μιη之防眩 光層之防眩光性薄膜。 <塗料成分> 100重量份 樹脂:4官能丙烯酸胺基〒酸酯寡聚物 13023I-I0I0731.doc -28- 1380050 起始劑·· Irgacurel84 溶劑:乙睃丁酯 甲基異丁基酮(MIBK) 100重量份 微粒子.二氧化矽填充料(積水化成品工業股份有限公 司製),平均粒徑0.01 μιη,3重量份 (實施例8)
首先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獲得防眩光性薄膜。其 次’於所獲得之防眩光性薄膜上,藉由棒塗法塗佈由下述 成分構成之低折射率塗佈溶液以使乾燥膜厚為i〇〇 nm,於 80C下乾燥1分3〇秒後,於氮氣環境下(氧濃度麵叩叫 硬化形成低折射率層。藉此,於防眩光層上形成低折射率 層(防反射塗層),獲得目標防眩光性薄膜。 <塗料成分> _ 樹脂:聚酯丙烯酸酯寡聚物
5重量份 20重量份 8重量份 35重量份 57重量份 19重量份 2·5重量份 120重量份 500重量份 7400重量份 三羥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 1,6-已二醇二丙烯酸酯 起始劑:Irgacurel27 改質石夕丙缔酸酯化合物
中空二氧化矽溶膠(平均粒徑60 nm) 溶媒:IPA 正丁醇 (比較例1) 作為溶劑,使用表面能量大於填充 之沐心曰之甲本’將微粒子 之添加1設為10重量份,除此以外, 丁 M與實施例1相同之 I3023H01Q73J d〇) •29- 1380050 方式’獲得具有乾燥膜厚12 μιη之防眩光層之防眩光性薄 膜。 (比較例2) 將填充料之添加量改為20重量份,除此以外,以與實施 例3相同之方式’獲得具有乾燥膜厚12 μιη之防眩光層之防 眩光性薄膜。 (比較例3) 使用平均粒徑12 μηι之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填充料(積水 化成品工業製),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6相同之方式,獲 得具有乾燥膜厚17 μπι之防眩光層之防眩光性薄膜。 (防眩光性) 對於實施例1〜8及比較例1〜3之防眩光性薄膜,進行防眩 光性之評價。具體而言,使裸露之螢光燈映入至防眩光性 薄膜’按下述基準來評價反射像之模糊程度.將其結果示 於表2。 Α:無法分辨螢光燈之輪廓(2根螢光燈看上去為1根) B :可一定程度地辨識出螢光燈,但輪廟模糊 C :螢光燈維持原樣映入 (白濁度) 針對實施例1〜8及比較例1〜3之防眩光性薄膜,進行白濁 度之測里。將其結果示於表2。白濁感可藉由對經防眩光 層表面擴散之反射光進行檢測而感覺到。此處,使用市售 之为光測色s·}· ’模擬再現上述現象,將定量化之值作為白 濁度。再者,本測量之白濁度與視覺上感覺到之白濁感之 130231-1010731.doc -30· 1380050 相關關係藉由實驗而確認。 白濁度之具體測量法如以下所示。首先,為了抑制背面 反射之影響以評價防眩光性薄膜自身之擴散反射,將實施 例1〜8及比較例1〜3之防眩光性薄膜之背面經由黏著劑而貼 合於黑色玻璃上。其次,使用積分球型分光測色計(XRite 公司製,商品名:SP64),將擴散光照射至試料表面,並 利用d/8°光學系統進行測量,該d/8。光學系統係利用自試 料法線方向傾斜成8。方向之位置上存在的檢測器來測量反 射光。測量值係採用去除正反射分量而僅檢測擴散反射分 量之SPEX模式’以2。之檢測視角來測量。 (粗糙度評價) 針對實施例1及比較例1〜3之防眩光性薄膜,測量表面 粗糙度,根據二維剖面曲線獲取粗糙度曲線,並計算出算 術平均粗糙度Ra以作為粗糙度參數。將其結果示於表2。 再者,測量條件遵照jIS B0601 : 2001。以下表示測量裝 置及測量條件。 測量裝置:全自動微細形狀測量機(小阪研究所股份有 限公司製,商品名:SurfcoderET4000A) 測量條件:截止值(Xc)0.8 mm,評價長度4 mm(截止值X 5倍)’資料取樣間隔〇 5 μιη (霧度測量) 針對實施例1〜8及比較例1 ~3之防眩光性薄膜,測量表面 及内部霧度。將其結果示於表2。再者,整體霧度(總霧度) 為表面霧度與内部霧度相加所得之值。 130231-101073! d〇| 31 1380050 評價裝置:霧度計(村上色彩技術研究所製,商品名: HM-150 型) 評價條件:JIS K7136 (表面觀察) 針對實施例1〜8及比較例1〜3之防眩光性薄膜,藉由雷射 顯微鏡及光學顯微鏡觀察表面。將其結果示於表2。 再者,表2中之「二維凝聚」'「三維凝聚」、「分布於整 個表面」表示以下内容。 二維凝聚:幾乎所有微粒子凝聚於防眩光層之面内方向 (in-plane direction)上 三維凝聚:微粒子凝聚於防眩光層之面内方向(in_plane direction)及厚度方向上 整個表面:微粒子大致無間隙地分布於整個防眩光層表 面上 又,以實施例1〜8、比較例u中的實施例i、比較例^ 之防眩光性薄膜之表面照片為代表而示於圖4〜6。圖4A、 圖5A、圖6A分別係實施例}、比較例i、比較例2之防眩光 性薄膜於雷射顯微鏡下之表面照片(反射像)。圖4B、圖 5B、圖6B分別係實施例!、比較例i、比較例2之防眩光性 薄膜於光學顯微鏡下之表面照片(透過像)。 13023M010731.doc •32- 1380050
【I ΐ 低折射率層 碟 碟 防眩光層之厚度 (μιη) (N (N 〇\ m CN OJ 卜 表面能量之大小 溶劑 < 微粒子 溶劑 < 微粒子 溶劑 < 微粒子 溶劑 <微粒子 溶劑 < 微粒子 溶劑< 微粒子 溶劑< 微粒子 溶劑微粒子 溶劑 > 微粒子 溶劑 < 微粒子 溶劑 <微粒子 微粒子 郐? Μ 3 Ό Ό v〇 VO VO 〇 〇 〇 Ό VO 添加量 (wt %) v〇 卜 m VO cn VO 〇 in 4 1笨乙烯| 苯乙烯 I苯乙烯| 1苯乙烯| 苯乙烯 MS填充料 二氧化矽 |苯乙烯| 苯乙烯 笨乙烯| MS填充料 姨 t-BuOH t-BuOH t-BuOH t-BuOH t-BuOH 〇 Η MIBK+乙酸丁酯 t-BuOH i4 S- t-BuOH 〇 Η 樹脂 4官能UV寡聚物 4官能UV寡聚物 4官能UV寡聚物 4官能UV寡聚物 4官能UV寡聚物 4官能UV寡聚物 4官能UV寡聚物 4官能UV寡聚物 4官能UV寡聚物 4官能UV寡聚物 4官能UV寡聚物 |實施例1 | I實施例2 1 |實施例3 j |實施例4 | |實施例5 | |實施例6 1 |實施例7 I |實施例8 I 比較例1 I比較例2 I 比較例3 -33- 130231-1010731.doc 1380050 [表2] 防眩度 評價 — 白濁度 整體霧度(%) 表面霧度(%) Ra(um) 粒子狀態 實施例1 B 1.0 15.0 1.0 0.16 二維凝聚 實施例2 B____ 2.0 28.1 2.1 0.36 二維凝聚 女施例3 B 1.7 40.0 4.4 0.28 二維凝聚 實施例4 B 1.4 15.0 0.2 0.30 二維凝聚 實施例5 B 0.5 15.0 0.0 0.05 二維凝聚 實施例6 B 1.8 3.0 0.0 0.50 二維凝聚 實施例7 B 0.9 15.0 0.0 0.10 二維凝聚 實施例8 B ---- 0.5 14.5 0.6 0.13 二維凝聚 _比較例1 A 4.2 54.0 8.8 0.55 三維凝聚 _比較例2 A 2.6 63.5 10.4 0.42 整個表面 比較例3 B 2.2 18.0 6.0 0.60 三維凝聚 由表2可知如下β 實施例1〜8之防眩光性薄膜中,藉由溶劑之乾燥時產生 之對流而使幾乎所有微粒子於面内方向(in_plane 上凝聚,因此可形成二維凝聚體。因此,算術平均粗糙度 Ra為0.05〜〇·5〇 μπι,從而可於防眩光層表面形成平緩之凹 凸。因此,防眩度為「Β」,良好,且,白濁度為〜2.〇 之良好範圍。即,可兼顧防眩光性與白濁感之抑制。又, 表面之霧度為0〜5%,薄膜整體霧度為3〜40。/。,可使兩霧度 均處於良好之範圍内。 與此相對,比較例1之防眩光性薄膜中,由於溶劑之表 面能量大於微粒子之表面能量,因此會因溶劑之乾燥時產 生之對流而形成較大之微粒子之凝聚(三維凝聚體因 此’箅術平均粗糙度Ra為0.55,從而造成粗鏠之表面狀 態。因此,雖防眩度為「A」,良好,但白濁度之值變大為 4.2。又,整體霧度及表面霧度之值亦分別變大為54 〇%、 13023M010731.doc •34 1380050 8.8%。 • 比較例2之防眩光性薄膜中,由於填充料之添加量相對 於樹脂之比例超過15 wt%,因此微粒子不會分散而大致 無間隙地分布於整個防眩光層表面。因此,算術平均㈣ 度Ra為0.42 μπι’從而造成粗梭之表面狀態。因此,雖防 眩度為「Α」’良好,但白濁度之值變大為“。又,整體 S度及表面霧度之值亦分別變大為63 5%、1〇 4%。 • 比較例3之防眩光性薄膜中,由於微粒子之平均粒徑超 過10 μΓΠ,因此乾燥前之膜厚變厚而本納胞(Benard Ce⑴ 變大,微粒子形成三維立體構造之凝聚體’由該凝聚體形 成之突起變得陡山肖。因此,算術平均粗链度以為〇6〇,從 而造成粗糙之表面狀態。因此,雖防眩度為「B」,良好, 但白濁度之值變大為2·2β χ,整體霧度及表面霧度之值 亦分別變大為18.0%、6.0〇/。。進而’比較例3之防眩光性薄 膜亦會導致閃耀感之產生。 • 又,實施例1〜,由於微粒子二維凝聚,因此可獲得 優異之防眩光性,且可使白濁度為2〇以下,而與此相 對,比較例1〜3中,由於微粒子三維凝聚,因此雖可獲得 優異之防眩光性,但白濁度超過2.0。即,藉由使微粒子 二維凝聚,可兼顧防眩光性與白濁感之抑制。 以上’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及實施例進行了具體說明, 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及實施例,可根據本發 明之技術思想進行各種變形。 例如’上述實施形態及實施例中所列舉之數值僅為例 13023M010731.doc •35- 1380050 示’亦可根據需要而使用與此不同之數值。 又’上述實施形態中,對將本發明適用於液晶顯示裝置 之不例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例如,本發 明可適用於電漿顯示器、有機EL顯示器、無機EL顯示 器、CRT顯示器、背面投射型顯示器、表面傳導型放電元 件顯示器场發射顯示器(Field Emission Display, FED)、LED顯示器、使用雷射作為光源的背面投射型顯示 器(雷射TV)等各種顯示裝置、觸控面板。 【圖式簡單說明】 圖1係表示本發明第丨實施形態之液晶顯示裝置構成之一 例的概略剖面圖。 圖2係表示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防眩光性薄膜構成之一 例的概略剖面圖。 圖3係表示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之防眩光性薄膜構成之一 例的概略剖面圖。 圖4A、4B係實施例丨之防眩光性薄膜之表面照片。 圖5A、5B係比較例丨之防眩光性薄膜之表面照片。 圖6A、6B係比較例2之防眩光性薄膜之表面照片。 圖7係先前之防眩光性薄膜之構成之概略剖面圖。 圖8係表示將表面之微細凹凸形狀之週期延長後之防眩 光性薄膜構成之概略剖面圖。 圖9係將表面之微細凹凸形狀之週期延長後之防眩光性 薄膜之表面照片。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U023M 010731.doc •36· 1380050 1、10 防眩光性薄膜 2 液晶面板 2a、2b 偏光元件 3 背光 11 基材 12 防眩光層 13 微粒子 14 低折射率層
13023M010731.doc -37-

Claims (1)

1380050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防眩光性薄膜,其特徵在於包含: 基材;以及 防眩光層’其設置於上述基材之至少一個面上,且包 含微粒子及樹脂, 其中上述微粒子主要於上述防眩光層之面内方向(in_ plane direction)上構成二維性之凝聚體, 藉由上述微粒子之二維性之凝聚體,於上述防眩光層 之表面形成有平緩之凹凸; 上述微粒子之平均粒徑為0.01 μιη以上、1 〇 μιη以下; 薄膜表面霧度為〇%以上、5%以下;且 白濁度為2.0以下。 2. 如請求項1之防眩光性薄膜,其中 薄膜整體霧度為3 %以上、4〇%以下。 3. 如凊求項1之防眩光性薄膜,其中 上述平緩之凹凸之形成方式為:將包含樹脂、微粒子 及溶劑之塗料塗佈至上述基材上,藉由溶劑乾燥時所產 生之對流與本納胞(Benard Cell)之形成過程中產生之上 述微粒子之凝聚而形成。 4. 如請求項3之防眩光性薄膜,其中 上述塗料中所含之溶劑之表面張力小於上述微粒子之 表面能量。 5·如s青求項1之防眩光性薄膜,盆中 上述防眩光層之厚度為3 μιη以上、2〇 μιη以下。 130231-I010731.doc 1380050 6. 如請求項1之防眩光性薄膜,其中 上述防眩光層表面之瞀输伞的如n & 術千均粗糙度Ra* 0 05 μιη& 上、0.5 μηι以下。 7. 如請求項1之防眩光性薄膜,其中 ::防眩光層令所含之微粒子為有機微粒子及無機微 粒子中之至少一者。 8. 如請求項1之防眩光性薄膜其中 上述防眩光層中所含之妈Λ θ W 3之微粒子之含量相對於樹脂之比 例為3 wt%以上、15 wt。/。以下。 9. 如請求項丨之防眩光性薄膜其中 上述微粒子由上述樹脂所包覆。 10. 如請求項1之防眩光性薄膜,其中 於上述防眩光層上更具備具有低於該防眩光層之折射 率之低折射率層。 11. 一種偏光元件,其特徵在於具備如請求項中任一 項之防眩光性薄膜。 12. —種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 _ 八竹傲隹;^ .其於顯不面上具備如請求 項1至10中任一項之防眩光性薄膜。 13. —種防眩光性薄膜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包含以下步 驟: 將包含樹脂、微粒子及溶劑之塗料塗佈至基材上; 藉由使上述塗料乾燥,而使上述微粒子主要於面内方 向(in-plane direction)上二維凝聚,從而於上述塗料之表 面形成平緩之凹凸;以及 J30231-1010731.doc -2· 1380050 使形成有上述平緩之凹凸之塗料硬化; 其中上述微粒子之平均粒徑為〇.〇1 μπι以上、10 μπι以 下; 薄膜表面霧度為0%以上、5%以下;且 白濁度為2.0以下。 14. 如請求項13之防眩光性薄臈之製造方法,其中 於形成上述平缓之凹凸之步驟中,藉由上述塗料乾燥 時所產生之對流與本納胞(Benard Cell)之形成過程中所 產生之上述微粒子之凝聚,而形成上述平緩之凹凸。 15. 如請求項13之防眩光性薄膜之製造方法,其中 塗料中所含之溶劑之表面張力小於微粒子 县 、辰面能
130231-1010731.doc 1380050 七、指定代表圖: (一) 本案指定代表圖為:第(2)圖。 (二) 本代表圖之元件符號簡單說明: 1 防眩光性薄膜 11 基材 12 防眩光層 13 微粒子
八、本案若有化學式時,請揭示最能顯示發明特徵的化學式: (無)
130231-1010731.doc
TW097122554A 2007-07-11 2008-06-17 Antiglare film,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polarizer, and display device TW200912363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82439A JP2009020288A (ja) 2007-07-11 2007-07-11 防眩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偏光子ならびに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12363A TW200912363A (en) 2009-03-16
TWI380050B true TWI380050B (zh) 2012-12-21

Family

ID=402466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22554A TW200912363A (en) 2007-07-11 2008-06-17 Antiglare film,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polarizer, and display device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081385B2 (zh)
JP (1) JP2009020288A (zh)
CN (1) CN101344602B (zh)
TW (1) TW200912363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39781B2 (ja) * 2007-11-21 2013-02-0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機能性フィルム及び表示装置
JP2009244382A (ja) * 2008-03-28 2009-10-22 Sharp Corp 機能性フィルム及び表示装置
JP2010015109A (ja) * 2008-07-07 2010-01-21 Sony Corp 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防眩性偏光子、ならびに表示装置
JP2010204479A (ja) * 2009-03-04 2010-09-16 Nitto Denko Corp 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10244016A (ja) * 2009-03-18 2010-10-28 Toppan Printing Co Ltd 防眩フィルム、偏光板、透過型液晶ディスプレイ
CN102460225B (zh) * 2009-06-02 2014-10-22 3M创新有限公司 包括微结构化表面的防眩膜
WO2010141261A2 (en) 2009-06-02 2010-12-09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Light redirecting film and display system incorporating same
JP5340128B2 (ja) * 2009-12-11 2013-11-1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コーティング物品
JP4788830B1 (ja) * 2010-03-18 2011-10-0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性フィルム、防眩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4893840B2 (ja) * 2010-03-31 2012-03-07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性フィルム、防眩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KR101842728B1 (ko) 2010-05-07 2018-03-27 쓰리엠 이노베이티브 프로퍼티즈 컴파니 미세구조화 표면을 포함하는 반사방지 필름
JP2012063504A (ja) * 2010-09-15 2012-03-29 Nof Corp 防眩性フィルム
EP2650124B1 (en) * 2010-12-09 2019-05-15 Asahi Kasei Kabushiki Kaisha Fine-structure laminate, method for preparing fine-structure laminate, and production method for fine-structure laminate
JP2012226038A (ja) * 2011-04-18 2012-11-15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12224735A (ja) * 2011-04-19 2012-11-15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樹脂組成物、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3415791B (zh) * 2011-06-29 2017-02-08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防眩性薄膜、偏振片、图像显示装置及防眩性薄膜的制造方法
KR101463949B1 (ko) * 2011-07-18 2014-11-2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고 명암비를 나타내는 눈부심 방지 필름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US9568646B2 (en) * 2011-11-04 2017-02-14 Cam Holding Corporation Methods for reducing diffuse reflection of nanostructure-based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s and touch panels made of the same
SG11201401965SA (en) 2011-11-04 2014-09-26 Cambrios Technologies Corp Methods for reducing diffuse reflection of nanostructure-based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s and touch panels made of the same
JP5120490B2 (ja) * 2011-12-19 2013-01-16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性フィルム、防眩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6105930B2 (ja) * 2012-06-28 2017-03-2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防眩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防眩性フィルム、塗工液、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5843024B1 (ja) * 2014-08-22 2016-01-13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JP2015057655A (ja) * 2014-10-14 2015-03-2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ならびに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N104280811B (zh) * 2014-11-04 2017-09-2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偏光片、液晶面板以及液晶显示器
JP6869629B2 (ja) * 2014-12-12 2021-05-1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6706088B2 (ja) * 2015-03-02 2020-06-03 株式会社きもと 表示装置、それに用いられる保護フィルム、表示装置の作製方法、および保護フィルムを使用する方法
US20170087586A1 (en) * 2015-09-30 2017-03-30 Toto Ltd. Method for forming a coating film and a functional member comprising the same
CN109153601B (zh) * 2016-04-28 2022-02-25 Dnf有限公司 防眩玻璃及其制造方法
JP6871756B2 (ja) * 2017-02-20 2021-05-12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位置検出機能付き画像表示装置
JP6714529B2 (ja) * 2017-02-22 2020-06-24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機器用帯電部材および電子写真機器用帯電部材の製造方法
US10670775B2 (en) 2017-06-05 2020-06-02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Manufacturing methods of anti-glare covers, anti-glare covers, and display panels
CN107153225B (zh) * 2017-06-05 2019-08-0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盖板的抗眩目处理方法、抗眩目盖板及显示装置
CN107290809A (zh) * 2017-07-20 2017-10-24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抗眩层的制作方法及显示面板
TW201908263A (zh) * 2017-07-25 2019-03-01 華創噴墨科技有限公司 抗眩光玻璃成型方法及其製品
CN109143432B (zh) * 2018-09-17 2020-12-01 合肥通路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防露珠凝结的反光膜
CN109459806A (zh) * 2018-12-18 2019-03-12 合肥乐凯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高遮盖性的光学薄膜
US11118070B2 (en) 2018-12-21 2021-09-14 Eastman Kodak Company Low specular reflectance surface
US10793727B2 (en) 2018-12-21 2020-10-06 Eastman Kodak Company Matte paint composition
EP3898854B1 (en) * 2018-12-21 2024-04-10 Eastman Kodak Company Low specular reflectance surface and coating composition
KR102608213B1 (ko) * 2019-01-14 2023-11-29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편광판,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WO2020194719A1 (ja) * 2019-03-28 2020-10-01 堺ディスプレイプロダクト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TWI693734B (zh) * 2019-05-16 2020-05-11 明基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防眩膜及具有此防眩膜之偏光板
KR20210077035A (ko) * 2019-12-16 2021-06-2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커버 윈도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N111708210A (zh) * 2020-06-12 2020-09-25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15216040A (zh) * 2022-07-18 2022-10-21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防眩光膜层的制备方法、防眩光膜层以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86528B2 (ja) * 1993-10-01 2003-03-17 株式会社きもと 光学用フィルム
JP2006154838A (ja) 1994-05-18 2006-06-15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防眩性フィルム
JP3507344B2 (ja) * 1998-10-14 2004-03-1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透過型表示装置
JP2000206317A (ja) 1999-01-14 2000-07-28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防眩フィルム、偏光板、表示装置及び防眩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4127923B2 (ja) 1999-03-18 2008-07-30 サカタインクス株式会社 水性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液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822102B2 (ja) * 2001-12-27 2006-09-13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拡散フイルム、その製造方法、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4347780A (ja) * 2003-05-21 2004-12-09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光学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315001B2 (ja) 2004-01-19 2009-08-19 Basfコーティングス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オーバーコートクリヤー塗料組成物の塗装方法及び塗装物品
JP4390578B2 (ja) 2004-02-10 2009-12-24 ダイセル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防眩シート
JP4641829B2 (ja) 2004-03-29 2011-03-0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性積層体
JP4739720B2 (ja) 2004-10-01 2011-08-03 ダイセル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防眩性膜の製造方法
JP4556613B2 (ja) 2004-10-21 2010-10-06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防眩性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622472B2 (ja) * 2004-11-16 2011-02-02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防眩性反射防止フィルム、防眩性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及び表示装置
US20060153979A1 (en) 2004-11-30 2006-07-13 Fuji Photo Film Co., Ltd. Anti-glare and anti-reflection film, polarizing plate using the anti-glare and anti-reflection film,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polarizing plate
JP2007041495A (ja) 2004-11-30 2007-02-15 Fujifilm Corp 防眩性反射防止フィルム、該防眩性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を用いた偏光板、該偏光板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US7502088B2 (en) * 2005-03-17 2009-03-10 Fujifilm Corporatio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an antiglare layer
US8999463B2 (en) 2005-03-30 2015-04-07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Glare-proofing optical laminate
JP4116045B2 (ja) 2005-06-28 2008-07-0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JP2007034027A (ja) 2005-07-28 2007-02-08 Nof Corp ディスプレイ用表面材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ディスプレイ
US20070042173A1 (en) * 2005-08-22 2007-02-22 Fuji Photo Film Co., Ltd. Antireflection film,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polarizing plate using the sam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JP5102958B2 (ja) * 2005-12-15 2012-12-1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07249191A (ja) * 2006-02-17 2007-09-27 Fujifilm Corp 光学フィルム、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US20100079701A1 (en) * 2006-12-08 2010-04-01 Yoshiaki Murayama Lens sheet,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008191310A (ja) * 2007-02-02 2008-08-21 Toppan Printing Co Ltd 防眩フィルム
EP1962110A1 (en) * 2007-02-14 2008-08-27 Sony Corporation Anti-glare film,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2009008782A (ja) * 2007-06-27 2009-01-15 Toppan Printing Co Ltd 防眩フィル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081385B2 (en) 2011-12-20
US20090015927A1 (en) 2009-01-15
CN101344602B (zh) 2011-11-16
JP2009020288A (ja) 2009-01-29
TW200912363A (en) 2009-03-16
CN101344602A (zh) 2009-0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80050B (zh)
JP4155337B1 (ja) 防眩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表示装置
JP5407545B2 (ja) 防眩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表示装置
TWI431330B (zh) An optical film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 antiglare film, an optical layer polarizing element, and a display device
TWI409511B (zh) 光學薄膜及其製造方法,防眩薄膜,附加光學層之偏光器及顯示裝置
TW201002523A (en) Optical fil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nti-glare film, polarizing element with optical layer, and display device
JP2008304638A (ja) 防眩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偏光子ならびに表示装置
TW200916836A (en) Optical film and its production method, and glare-proof polarizer using same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8081281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009217065A (ja) レーザーポインタ視認性向上フィルム、偏光板、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レーザーポインタ表示方法
JP2010156893A (ja) 光学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表示装置
JP2010060743A (ja) 防眩フィルム、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TW201000944A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nti-glare film
TW201219849A (en) Light-diffusing element, polarizer having light-diffusing elemen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same
JP2010054737A (ja) 防眩フィルム、防眩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11102881A (ja) 防眩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表示装置
JP4993654B2 (ja) 防眩性フィルムおよび防眩性光学素子
WO2014167665A1 (ja) 光拡散素子および光拡散素子の製造方法
WO2014167666A1 (ja) 光拡散素子
TWI491931B (zh) Anti-glare film, anti-glare film manufacturing method,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JP2009075360A (ja) 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20122926A (ja) 防眩性反射防止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防眩性反射防止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WO2024038397A1 (ko) 수지막, 수지막의 제작 방법, 표시 장치, 광학 부재 및 편광 부재
JP2009271255A (ja) 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13195814A (ja) 光拡散素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