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09511B - 光學薄膜及其製造方法,防眩薄膜,附加光學層之偏光器及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光學薄膜及其製造方法,防眩薄膜,附加光學層之偏光器及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09511B
TWI409511B TW098127302A TW98127302A TWI409511B TW I409511 B TWI409511 B TW I409511B TW 098127302 A TW098127302 A TW 098127302A TW 98127302 A TW98127302 A TW 98127302A TW I409511 B TWI409511 B TW I40951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ss
particles
resin
coating material
optical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273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011356A (en
Inventor
Ryo Suzuki
Yumi Haga
Tsutomu Nagahama
Shinichi Matsumura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0113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113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095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0951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1Anti-reflection coat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1Anti-reflection coatings
    • G02B1/113Anti-reflection coatings using inorganic layer materials only
    • G02B1/115Multi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 B32B3/2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shape of the outline of the cross-section of a continuous layer;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with cavities or internal voids ; characterised by an apertured layer
    • B32B3/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shape of the outline of the cross-section of a continuous layer;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with cavities or internal voids ; characterised by an apertured layer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formed with recesses or projections, e.g. hollows, grooves, protuberances, rib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7/00Features of coating composi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D5/00; Processes for incorporating ingredients in coating compositions
    • C09D7/40Additives
    • C09D7/65Additives macromolecula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1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1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16Grooves, prisms, gratings, scattering particles or rough surfa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3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4Scattering dots or dot-like elements, e.g. microbeads, scattering particles, nanopart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355Continuous and nonuniform or irregular surface on layer or component [e.g., roofing, et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355Continuous and nonuniform or irregular surface on layer or component [e.g., roofing, etc.]
    • Y10T428/24372Particulate matt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Description

光學薄膜及其製造方法,防眩薄膜,附加光學層之偏光器及顯示裝置
本發明一般而言係關於光學薄膜及其製造方法、防眩薄膜、附加光學層之偏光器及顯示裝置。特定而言,本發明係關於供在例如一液晶顯示裝置之一顯示裝置(顯示器)中使用之一光學薄膜。
在例如液晶顯示裝置之顯示器中,藉由在顯示表面側處提供防眩薄膜以漫射自內側所發射的光(背光)或來自外部的光可展示防眩性質且可減少由表面反射所引起之眩光。在此之前使用之典型防眩薄膜具有賦予該等薄膜以防眩性質之表面凸點。
如圖16中所顯示,藉由將含有微粒113(例如不規則形狀之二氧化矽微粒或有機微粒)之一塗佈材料施加於一基底構件111上並乾燥該所施加塗佈材料來形成一典型防眩薄膜101。根據具有此一結構之一防眩薄膜,自一防眩層112突出之微粒113散射入射於防眩層112上之光且減少由表面反射所引起之眩光。
已對可有效地給予防眩薄膜以防眩性質之凸點形狀進行了研究。舉例而言,第3821956號日本專利建議分別選擇凸點輪廓之範圍為0.08μm至0.5μm及範圍為20μm至80μm之一中心線平均粗糙度及一平均輪廓峰穀間隔以防止炫目。
為達成良好防眩性質,第3374299號日本專利教示:在表面中提供一粗糙凸點及一精細凸點,其中分別將具有此等凸點之表面之中心線平均粗糙度Ra及平均間隔Sm調整為0.1μm至1.0μm及20μm至120μm,分別將該粗糙凸點之中心線平均粗糙度Ra及平均間隔Sm調整為0.5μm至1.5μm及100μm至300μm,且分別將該精細凸點之中心線平均粗糙度Ra及平均間隔Sm調整為0.05μm至0.5μm及20μm至70μm。
第4001320號日本專利建議將構成一防眩層之一透光樹脂與透光微粒之折射率之間的差調整為0.02或更大及0.2或更小以在不降低散射或防眩性質之情形下改良透射清晰度且藉由增加霾度值並藉此降低表面處之眩目來維持一高位準之透射清晰度。
在第3821956及3374299號日本專利中所提出之上述建議旨在以一寬角度範圍散射光。該等表面凸點具有微小週期且該等表面輪廓具有陡峭的角度分量。因此,顯示裝置之螢幕總體上看似灰褐色。換言之,反差比被降級。
在第4001320號日本專利中所提出之建議旨在藉由控制一透光樹脂與透光微粒之折射率之間的差、顆粒直徑及欲添加的微粒量來防止閃爍,藉此增加內部散射。雖然藉由此配置可獲得一相對高透射清晰度,但由內部霾度所引起之背向散射增加且總光透射比降級。
解決此等問題之一可能方法係降低樹脂與顆粒之折射率之間的差並降低內部霾度。然而,仍難以達成足夠防眩性質。
於某些情形下,將用於提供機械、熱及風化保護及改良設計之面板安裝於例如液晶顯示器及有機EL顯示器之顯示裝置前面(在觀看者之側處)。於此等情形下,當一前板之一後表面(顯示裝置側)係平坦的且(例如)在使該前板偏轉時恰好接近該顯示裝置時,牛頓環發生,此係不期望的。
組件之偏轉及所導致之牛頓環發生之問題在其中一後表面組件安裝於一顯示裝置之後表面側處之情形下尤其嚴重。此乃因該顯示裝置與該後側處之組件之間的間隔由於該顯示裝置之厚度減小且由於該顯示裝置之大小增加而變窄。以一液晶顯示器為例。在一液晶顯示器中,以下組件提供為後表面組件:一漫射板,其用於使來自光源之光之照度在一平面內方向上均勻;一透鏡薄膜,其用於控制視角;及一偏光分離反射薄膜,其經組態以使光發生偏光及分離以供再使用。然而,位於該液晶面板之後表面側處且安置於此等後表面組件前面之一偏光板通常具有一平坦表面輪廓。因此,牛頓環之發生已成為薄液晶顯示器之問題。鑒於上述內容,需要可抑制此牛頓環之發生之一光學薄膜。
期望提供可達成良好反差比與防眩性質兩者之一光學薄膜及其一製造方法、一防眩薄膜、一附加光學層之偏光器及一顯示裝置。
亦期望提供可達成良好反差比與防眩性質兩者且可抑制牛頓環之發生之一光學薄膜及其一製造方法、一防眩薄膜、一附加光學層之偏光器及一顯示裝置。
本發明之發明者已進行了廣泛研究並發現:藉由減小一透光樹脂與透光微粒之折射率之間的差來降低內部霾度(亦即,以改良總光透射比)且藉由形成有效達成防眩性質且具有經控制角度分量之表面凸點可賦予防眩性質。換言之,已獲得可藉由經改良總光透射達成防眩性質與一經改良照度兩者之一光學薄膜。
一第一實施例提供一光學薄膜,其包含一基底構件及安置於該基底構件上之一光學層,該光學層在一表面中具有一凸點。該凸點係藉由將含有若干微粒及一樹脂之一塗佈材料施加於該基底構件上、藉由發生於該塗佈材料中之對流將該等微粒密集地分佈於某些部分中且稀疏地分佈於其他部分中且固化該塗佈材料而形成。該等微粒之平均直徑係2.4μm或更大及8μm或更小。該光學層之平均厚度係6.4μm或更大及18μm或更小。該光學層之表面之一粗糙度輪廓之算術平均粗糙度Ra係0.03μm或更大及0.15μm或更小且該粗糙度輪廓之均方根斜率RΔq係0.01或更大及0.03或更小。樹脂與微粒之折射率之間的差係0或更大及0.015或更小。
一第二實施例提供一種用於製作一光學薄膜之方法,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將含有若干微粒及一樹脂之一塗佈材料施加於一基底構件上;乾燥該塗佈材料以在該塗佈材料中形成對流且藉由該等對流分佈該等微粒以使得該等微粒密集地分佈於某些部分中且稀疏地分佈於其他部分中;及固化其中該等微粒密集地分佈於某些部分中且稀疏地分佈於其他部分中之該塗佈材料以形成一光學層。該等微粒之平均直徑係2.4μm或更大及8μm或更小。該光學層之平均厚度係6.4μm或更大及18μm或更小。該光學層之一表面之一粗糙度輪廓之算術平均粗糙度Ra係0.03μm或更大及0.15μm或更小且該粗糙度輪廓之均方根斜率RΔq係0.01或更大及0.03或更小。樹脂與微粒之折射率之間的差係0或更大及0.015或更小。
一第三實施例提供一防眩薄膜,其包含一基底構件及安置於該基底構件上之一防眩層,該防眩層在一表面中具有一凸點。該凸點係藉由將含有若干微粒及一樹脂之一塗佈材料施加於該基底構件上、藉由發生於該塗佈材料中之對流將該等微粒密集地分佈於某些部分中且稀疏地分佈於其他部分中且固化該塗佈材料而形成。該等微粒之平均直徑係2.4μm或更大及8μm或更小。該防眩層之平均厚度係6.4μm或更大及18μm或更小。該防眩層之表面之一粗糙度輪廓之算術平均粗糙度Ra係0.03μm或更大及0.15μm或更小且該粗糙度輪廓之均方根斜率RΔq係0.01或更大及0.03或更小。樹脂與微粒之折射率之間的差係0或更大及0.015或更小。
一第四實施例提供一附加光學層之偏光器,其包含一偏光器及安置於該偏光器上之一光學層,該光學層在一表面中具有一凸點。該凸點係藉由施加含有若干微粒及一樹脂之一塗佈材料、藉由發生於該塗佈材料中之對流將該等微粒密集地分佈於某些部分中且稀疏地分佈於其他部分中且固化該塗佈材料而形成。該等微粒之平均直徑係2.4μm或更大及8μm或更小。該光學層之平均厚度係6.4μm或更大及18μm或更小。該光學層之表面之一粗糙度輪廓之算術平均粗糙度Ra係0.03μm或更大及0.15μm或更小且該粗糙度輪廓之均方根斜率RΔq係0.01或更大及0.03或更小。樹脂與微粒之折射率之間的差係0或更大及0.015或更小。
一第五實施例提供一顯示裝置,其包含經組態以顯示影像之一顯示單元及安置於該顯示單元之一顯示表面側處之一光學層,該光學層在一表面中具有一凸點。該凸點係藉由施加含有若干微粒及一樹脂之一塗佈材料、藉由發生於該塗佈材料中之對流將該等微粒密集地分佈於某些部分中且稀疏地分佈於其他部分中且固化該塗佈材料而形成。該等微粒之平均直徑係2.4μm或更大及8μm或更小。該光學層之平均厚度係6.4μm或更大及18μm或更小。該光學層之表面之一粗糙度輪廓之算術平均粗糙度Ra係0.03μm或更大及0.15μm或更小且該粗糙度輪廓之均方根斜率RΔq係0.01或更大及0.03或更小。樹脂與微粒之間的折射率之差係0或更大及0.015或更小。
一第六實施例提供一顯示裝置,該顯示裝置包含:一顯示單元,其經組態以顯示影像;一前構件,其安置於該顯示單元之一前表面側處;及一光學層,其安置於該顯示單元之該前表面側及/或該前構件之一後表面側處,該光學層在一表面中具有一凸點。該凸點係藉由施加含有若干微粒及一樹脂之一塗佈材料、藉由發生於該塗佈材料中之對流將該等微粒密集地分佈於某些部分中且稀疏地分佈於其他部分中且固化該塗佈材料而形成。該等微粒之平均直徑係2.4μm或更大及8μm或更小。該光學層之平均厚度係6.4μm或更大及18μm或更小。該光學層之表面之一粗糙度輪廓之算術平均粗糙度Ra係0.03μm或更大及0.15μm或更小且該粗糙度輪廓之均方根斜率RΔq係0.01或更大及0.03或更小。樹脂與微粒之折射率之間的差係0或更大及0.015或更小。
一第七實施例提供一顯示裝置,該顯示裝置包含:一顯示單元,其經組態以顯示影像;一後構件,其安置於該顯示單元之一後表面側處;及一光學層,其安置於該顯示單元之該後表面側及/或該後構件之一前表面側處,該光學層在一表面中具有一凸點。該凸點係藉由施加含有若干微粒及一樹脂之一塗佈材料、藉由發生於該塗佈材料中之對流將該等微粒密集地分佈於某些部分中且稀疏地分佈於其他部分中且固化該塗佈材料而形成。該等微粒之平均直徑係2.4μm或更大及8μm或更小。該光學層之平均厚度係6.4μm或更大及18μm或更小。該光學層之表面之一粗糙度輪廓之算術平均粗糙度Ra係0.03μm或更大及0.15μm或更小且該粗糙度輪廓之均方根斜率RΔq係0.01或更大及0.03或更小。樹脂與微粒之折射率之間的差係0或更大及0.015或更小。
於此等實施例中,具有一表面凸點及6.4μm或更大及18μm或更小之一平均厚度之一光學層係藉由施加含有具有2.4μm或更大及8μm或更小之一平均直徑之微粒及一樹脂之一塗佈材料、藉由發生於該塗佈材料中之對流將該等微粒密集地分佈於某些部分中且稀疏地分佈於其他部分中且固化該塗佈材料而形成。因此,可將該光學層表面之算術平均粗糙度Ra調整為0.04μm或更大及0.15μm或更小且可將均方根斜率RΔq調整為0.01或更大及0.03或更小。換言之,可在該表面中形成有效地賦予防眩性質且具有經控制角度分量之一凸點。
此外,由於樹脂與微粒之折射率之間的差係0或更大及0.015或更小,因此可降低內部霾度,亦即,可改良總光透射比。
此等實施例之光學薄膜具有高透射清晰度,儘管有該表面凸點。因此,可將其等安裝於一顯示裝置前面並用作防眩層或防眩薄膜。此外,可將其等用作抗牛頓環層及或抗牛頓環薄膜。
如上所述,根據此等實施例,一透光樹脂與透光微粒之折射率之間的差減小,且內部霾度降低,亦即,總光透射比得以改良。因此,該等薄膜可有效地賦予防眩性質。由於具有經控制角度分量之一凸點形成於表面中,因此可達成經改良之照度與防眩性質兩者。由於來自背光之光效率可因該經改良總光透射比而得以改良,因此用於反差比之白色之亮度得以改良且能量消耗可降低。
現在將參照圖式闡述本發明之實施例。在下文所闡述之實施例中所參照之所有圖式中,相同參考符號表示相同或對應組件。
1. 第一實施例 1.1. 液晶顯示裝置之結構
圖1顯示根據一第一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之一結構之一個實例。如圖1中所顯示,該液晶顯示裝置包含:一背光3,其經組態以發光;及一液晶面板2,其經組態以在時間上及空間上調變自背光3所發射之光以顯示影像。偏光器2a及2b分別安置於液晶面板2之兩個表面上。一防眩薄膜1係安置於安置於液晶面板2之顯示表面側處之偏光器2b上。於此實施例中,稱具有形成於其一個主表面上之防眩薄膜1或一防眩層之偏光器2b為一「防眩偏光器4」。
一直下式背光、一旁側式背光或一平面光源型背光可用作背光3。舉例而言,背光3包含一光源、一反射板及一光學薄膜。該光源之實例包含一冷陰極螢光燈(CCFL)、一熱陰極螢光燈(HCFL)、一有機電致發光(OEL)及一發光二極體(LED)。
用於液晶面板2之可用顯示模式之實例包含一扭轉向列型(TN)模式、一超扭轉向列型(STN)模式、一垂直對準(VA)模式、一平面內切換(IPS)模式、一光學補償雙折射(OCB)模式、一鐵電液晶(FLC)模式、一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模式及一相變客主(PCGH)模式。
偏光器2a及2b係藉由(例如)使其等之透射軸線彼此垂直交叉而分別安置於液晶面板2之兩個表面上。偏光器2a及2b僅各自允許入射光之垂直偏光分量中之一者通過同時藉由吸收來阻礙其他分量。偏光器2a及2b可各自係具有吸附至其之一二色性材料(例如碘、一二色性染料或類似物)之一單軸向拉伸親水聚合物薄膜,例如一聚乙烯醇薄膜、一部分縮甲醛化聚乙烯醇薄膜、一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部分皂化薄膜或類似薄膜。
1.2. 防眩薄膜之結構
圖2顯示根據第一實施例之防眩薄膜1之一結構之一個實例。如圖2中所顯示,防眩薄膜1包含一基底構件11及安置於基底構件11上之一防眩層12。防眩層12含有微粒13且具有精細凸點形成於其中之一表面。
該表面霾度較佳地係0至5%,且更佳地0至1%。在5%或更小之一表面霾度下,混濁感覺降低。在1%或更小之一表面霾度下,大致無混濁感覺發生。應注意,表面霾度係藉由量測表面散射所偵測之一值。表面霾度愈高,混濁度愈高。
內部霾度係與總光透射比(亦即,透射性質)有關,且較佳地係0至20%且更佳地係0至10%。在超過20%之一內部霾度下,背向散射之效應出現且使透射性質降級。內部霾度愈小,透射性質愈好。然而,在其中因與一顯示元件或類似元件之干涉而發生眩目之情形下,可將內部霾度控制在0至20%之範圍內。
總霾度係表面霾度與內部霾度之和且可係任一值,只要表面霾度及內部霾度係在所指定範圍內即可。
總霾度較佳地係3%至45%,更佳地係3%至40%,且最佳地係3%至30%。在3%至45%之範圍中,可在不降低影像清晰度之情形下獲得一適當程度之防眩性質。換言之,在小於3%之一總霾度下,難以達成足夠防眩性質。在超過45%之一總霾度下,影像清晰度降低。
樹脂與微粒之折射率之間的差較佳地係0至0.015且更佳地係0至0.010。當樹脂與微粒之折射率之間的差大於0.015時,內部霾度相對於所增加量明顯地增加,且難以達成一目標表面粗糙度。在產生超出上述範圍之折射率差之丙烯基/苯乙烯共聚物微粒之情形下,該等微粒因該等微粒之表面能量與溶劑之表面張力之間的關係而往往發生聚集且表面霾度增加,從而導致更混濁之外觀。在上述折射率之一差下,可抑制光之散射,總光透射比展示91.5%或更大,且可降低防眩層內部之霾度。因此,可改良用以透射來自背光之光的性質且可達成一高反差比。
藉由在防眩薄膜1之後表面上結合一黑色丙烯板所量測之混濁程度較佳地係1.1或更小且更佳地0.9或更小。在1.1或更小之一混濁程度下,可抑制反差比之降低。在0.9或更小之一混濁程度下,可達成良好反差比。
藉由乾燥且在該乾燥後藉由熱或藉助離子化輻射之輻照進行固化來形成一顆粒分佈,藉由該顆粒分佈來形成表面輪廓。換言之,藉由控制該等微粒之分佈(顆粒之密度)及樹脂之固化收縮比可達成一所需表面粗糙度。
相對於該等微粒之分佈,樹脂之比率在其中微粒密集地存在之一部分中係低,且此外,此等微粒阻礙固化,從而導致一低固化收縮比。相反,在其中微粒稀疏地存在之一部分中,樹脂之比率係高且樹脂之固化收縮比增加。由於此兩個部分之固化收縮比之間的差異,中等凸點出現於塗佈材料表面中且該防眩層表面展示防眩性質。
控制固化收縮比尤其重要。根據本發明之發明者在試驗製程中得出之發現,相對於樹脂之總量併入3wt%至20wt%、較佳地5wt%至15wt%之聚合物可產生形成所需表面凸點之一適當固化收縮程度。在小於3wt%之一聚合物含量下,固化收縮顯著地大,且此增加表面之粗糙度、增加均方根斜率RΔq及算術平均粗糙度Ra,且因此增加混濁程度。於此實施例中,添加一聚合物以調整如上所述之固化收縮。然而,當添加過量(大於20wt%)之聚合物時,換言之,當抑制固化之材料之比率增加時,塗佈材料之黏度亦增加。因此,該等微粒之分散性降級,且其中微粒係稀疏之部分及其中微粒係密集之部分變得清楚地可識別達一不必要程度。因此,固化收縮之差異明顯地出現於密集部分與稀疏部分之間且增加混濁程度。此外,當添加過量(大於20wt%)之聚合物時,塗佈層之硬度明顯地降低。
基底構件
舉例而言,具有透明度之一塑膠薄膜可用作基底構件11之材料。舉例而言,該透明塑膠薄膜可係由一可廣泛購得之聚合物薄膜組成。該可廣泛購得之聚合物薄膜之實例包含三乙醯基纖維素(TAC)、聚酯(TPEE)、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醯亞胺(PI)、聚醯胺(PA)、芳族聚醯胺、聚乙烯(PE)、聚丙烯酸酯(PAR)、聚醚碸、聚碸、聚丙烯(PP)、二乙醯基纖維素、聚氯乙烯、丙烯樹脂(PMMA)、聚碳酸酯(PC)、環氧樹脂、尿素樹脂、胺基甲酸酯樹脂及三聚氰胺樹脂。鑒於生產率,基底構件11之厚度較佳地係38μm至100μm,但不限於此。
防眩層
防眩層12包含微粒13及一樹脂。微粒13密集地分佈於防眩層12中之某些部分中且稀疏地分佈於其他部分中。必要時防眩層12可含有一光穩定劑、一UV吸收劑、一抗靜電劑、一阻燃劑、一抗氧化劑等來作為添加劑。
較佳地,微粒13在防眩層12之表面處覆蓋有樹脂。如此覆蓋微粒13可防止微粒13自防眩層12突出且抑制由自該等微粒本身在表面中之曲率而導出之高角度分量之形成所引起之混濁程度之一增加。
比率R(=D/T×100,其中T係防眩層12之平均厚度且D係微粒13之平均直徑)較佳地係30%或更大及70%或更小,且更佳地係30%或更大及60%或更小。當比率R小於30%時,防眩性質降級。在超過70%之一比率R下,接近表面之微粒13之數目增加,從而導致一增加之混濁程度及較低之反差比。
防眩層12之厚度較佳地係6.4μm或更大及18μm或更小,更佳地8μm或更大及16μm或更小,且最佳地11μm或更大及13μm或更小。如此設定該等範圍乃係因在小於6.4μm之一平均厚度下,不能獲得足夠硬度,且在超過18μm之一平均厚度下,在固化該樹脂之步驟中之製造期間發生明顯彎曲。
舉例而言,將球形或平坦有機微粒用作微粒13。微粒13之平均直徑係2.4μm或更大及8μm或更小,且更佳地4μm或更大及6μm或更小。當微粒13之平均直徑減小時,接近表面之微粒之數目增加,藉此藉由表面散射來增加混濁程度。在小於2.4μm之一平均直徑下,混濁程度之增加變得明顯。在超過8μm之一平均直徑下,影像清晰度降低且在施加至高清顯示器時可發生眩目。在此實施例中,藉由一孔隙電阻方法來量測微粒13之平均直徑。
所添加之微粒13的量較佳地係每100樹脂重量份8重量份或更大及50重量份或更小、更佳地10重量份或更大及30重量份或更小且最佳地10重量份或更大及20重量份或更小。當所添加之微粒13的量小於8重量份時,微粒13在平面內方向上之稀疏度及密集度變得明顯地可分辨。因此,粗糙度增加且難以獲得一清晰影像。相反,當所添加之微粒13的量超過50重量份時,霾度增加,影像清晰度值降低,且因此顯示裝置之影像反差比降低。然而,藉由減小微粒13與透光樹脂之折射率之間的差可抑制防眩層之內部散射。因此,端視所需影像反差比,較佳地將所添加之微粒13的量及微粒13與透光樹脂之折射率之間的差調整在此實施例之範圍內。
達成基質樹脂與有機微粒之間的0或更大及0.015或更小之一折射率差之有機微粒係較佳。舉例而言,可使用丙烯基顆粒、主要由丙烯基/苯乙烯共聚物組成之微粒及苯乙烯顆粒,但該等有機微粒不限於此等物質。
如下文所闡述,一可廣泛購得之透光樹脂可用作該透光樹脂。鑒於影像透射性質及耐損性,具有良好透光性質及一高硬度之一材料係較佳。特定而言,含有一UV可固化樹脂及一聚合物之一透光樹脂係較佳。一般而言,此一透光樹脂之折射率係1.5至1.6。
在其中使用主要由一丙烯基/苯乙烯共聚物組成之微粒13之情形下,較佳地使用主要由具有55wt%至85wt%之一丙烯基含量之一交聯聚(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組成之微粒13與上述透光樹脂之組合。以此方式,可達成0或更大及0.015或更小之一折射率差。同時,可形成密集及稀疏部分之一適當分佈且可達成一所需表面粗糙度。由於丙烯基含量可用於控制聚集及分散,因此微粒13較佳地主要由一丙烯基/苯乙烯共聚物組成。
亦可在不使用丙烯基/苯乙烯共聚物(不併入一苯乙烯)之情形下控制形成於乾燥期間之顆粒分佈。亦即,在其中使用藉由控制具有不同結構及不同數目之官能團之丙烯基樹脂之摻合比而調整之丙烯基微粒之情形下,可親水化或疏水化微粒之表面以控制顆粒分佈。
在其中將略微偏光之微粒(例如丙烯基樹脂微粒)用作微粒13之情形下,塗佈材料中發生於乾燥期間之對流降低。因此,該等微粒係分散且難以達成一所需顆粒分佈。期望使用具有一高表面張力之一溶劑來克服此一問題。然而,此一溶劑具有一高沸點,且使所得塗佈薄膜不易乾燥,從而導致在製造期間難以處置。因此,較佳地使用其中摻合例如一苯乙烯之一非極性樹脂之微粒。當使用主要由一丙烯基/苯乙烯共聚物組成之微粒時,可藉由在合成期間改變丙烯基與苯乙烯之組成比率來改變表面能量。在主要由丙烯基/苯乙烯共聚物組成之微粒中,具有55wt%至85wt%之一丙烯基含量之微粒係尤佳。此乃因可達成所需顆粒分佈,且藉由添加控制固化收縮之一製程可形成所需表面輪廓。
防眩層12之表面之粗糙度輪廓之算術平均粗糙度Ra係0.03μm或更大及0.15μm或更小。當該粗糙度輪廓之算術平均粗糙度Ra小於0.03μm時,防眩性質降級。在超過0.15μm之Ra下,反差比降級。
圖3係用於解釋算術平均粗糙度Ra之一圖形。如下文藉由方程式(1)所顯示,算術平均粗糙度Ra係一取樣長度中Z(x)之一絕對平均值,且一較小Ra指示一較高平坦度。當算術平均粗糙度Ra小於0.03μm時,該防眩表面接近於一鏡表面,且此增加了相對於入射光之鏡反射分量並使防眩性質降級。
並不特定地限制算術平均粗糙度Ra之上限值,只要均方根斜率RΔq係在0.01或更大及0.03或更小之範圍內即可。然而,試驗顯示,均方根斜率RΔq隨算術平均粗糙度Ra一起增加。因此,當算術平均粗糙度Ra超過0.15μm時,均方根斜率RΔq超過0.03μm,藉此降低反差比。
雖然藉由對該表面之角度分量求平均所獲得之值可由上文所闡述之RΔq(θa)表達,但僅控制RΔq(θa)是不夠的。藉由使該表面均勻地緩和可達成一較高反差比。Ra可用作其參數。藉由將RΔq控制在0.01至0.03之範圍中且將Ra控制為0.15或更小可獲得具有一均勻緩和表面之一薄膜。
圖4係用於解釋均方根斜率之一示意圖。粗糙度輪廓之均方根斜率RΔq係藉由對小區域中之斜率求平均而獲得之一參數且由以下之方程式(2)定義:
其中RΔq(Rdq)表示粗糙度輪廓之一均方根斜率,PΔq(或Pdq)表示主輪廓之一均方根斜率,且WΔq(或Wdq)表示波形輪廓之一均方根斜率。
均方根斜率RΔq與光學特性(反差比(混濁感覺)與防眩性質)係相關的。換言之,可藉由控制均方根斜率RΔq來控制反差比及防眩性質。當均方根斜率RΔq係0.01或更大及0.03或更小時可同時達成良好反差比與良好防眩性質兩者。
均方根斜率RΔq係與混濁感覺相關。由於均方根斜率RΔq係小區域中之斜率之平均值,因此若構成該表面之分量中含有一陡峭斜率(亦即,若均方根斜率RΔq超過0.03),則表面散射將增加,藉此增加混濁感覺。換言之,適光反差比降級。在小於0.01μm之一均方根斜率RΔq下,表面接近於一鏡表面,鏡反射分量增加,且因此防眩性質明顯降級。類似於均方根斜率RΔq之一表面輪廓參數係一平均斜率角度θa(日本工業標準(JIS)B 0601-1994)。平均斜率角度θa類似於均方根斜率RΔq之處係在於其表示一斜率。然而,在上文用於確定均方根斜率RΔq之方程式中,對該小區域之微分值求平方並求平均。因此,強調一較大角度分量(其影響混濁感覺)。因此,均方根斜率RΔq比平均斜率角度θa具有對混濁程度之一更高敏感度。
粗糙度輪廓之平均寬度RSm係與如何展示防眩性質相關。粗糙度輪廓之平均寬度係取樣長度中之輪廓元件之長度X之平均值,且由以下方程式(3)表示:
粗糙度輪廓之平均寬度RSm較佳地係0.05mm或更大及0.2mm或更小,且更佳地係0.08mm或更大及0.15mm或更小。在小於0.05mm之RSm下,不可能展示防眩性質。在超過0.2mm之RSm下,表面往往變粗糙為用肉眼可識別之一程度。藉由將RSm控制在0.08mm或更大及0.15mm或更小之範圍中,即便是在其中強光垂直入射於一液晶顯示裝置上之一環境中仍可展示良好防眩性質。
該第一實施例之防眩薄膜1之均方根斜率RΔq小於相關技術之防眩薄膜之均方根斜率RΔq。考量到均方根斜率RΔq係藉由對小區域中之斜率求平均所獲得之一參數,此指示以下內容。亦即,如圖2中所顯示,第一實施例之防眩薄膜1具有一連續緩和凸點,而如圖16中所顯示,相關技術之一防眩薄膜則具有含有陡峭角度分量之一凸點。第一實施例之防眩薄膜1可抑制一寬角度範圍內之光散射且降低顯示器螢幕之混濁度,而相關技術之防眩薄膜則在一寬角度範圍內散射光且給予一混濁顯示器螢幕。應注意,在圖16中所顯示之相關技術之防眩薄膜中,由顆粒大小及突出微粒的量來確定該凸點。
可使用一傳導性碳、無機微粒、無機精細粉末、一表面活性劑、一離子液體或類似物來作為抗靜電劑。可單獨使用或組合地使用此等抗靜電劑。用於該等無機微粒及無機精細粉末之材料之實例包含主要由傳導性金屬氧化物組成之材料。該等傳導性金屬氧化物之實例包含氧化錫、氧化銦、銻摻雜氧化錫(ATO)、銦摻雜氧化錫(ITO)及氧化銻鋅。當將無機微粒用作抗靜電劑時,構成上述該等聚合體之微粒13中之至少一部分較佳地為充當抗靜電劑之無機微粒。
該表面活性劑之實例包含:陰離子或兩性化合物,例如羧基化合物及磷酸鹽;陽離子化合物,例如胺化合物及季銨鹽;非離子化合物,例如脂肪酸多元醇酯化合物及聚氧乙烯加合物;及聚合化合物,例如多元酸衍生物。離子性液體係在室溫下為液體之熔融鹽。離子性液體較佳地具有與溶劑及樹脂之相容性且較佳地在於下文所述之乾燥步驟中蒸發掉溶劑之後保持溶解於樹脂中。具有一小表面活性劑效應且在被添加於塗佈材料中時不影響微粒13之對流及聚集之離子性液體係較佳。離子對之陽離子物種之具體實例包含由含氮鎓組成之脂肪酸基季胺陽離子、具有含氮雜環結構之季胺陽離子、由含磷鎓鹽組成之鏻陽離子及由含硫鎓組成之鋶陽離子。離子對之陰離子物種之實例包含:鹵素陰離子、有機羧基陰離子及有機氟陰離子。特定而言,陰離子較佳地為例如三(三氟甲基磺醯基)硝酸之一有機氟陰離子,此乃因其在室溫下易形成一液體離子對。離子性液體較佳地在離子對中不含有長鏈烷基。當離子對中含有一長鏈烷基時,表面活化效應變強且影響微粒13之聚集。可組合地使用複數種類型之離子性液體。
1.3. 防眩薄膜之性質
可藉由根據JIS-K7105(用於塑膠之光學性質之測試方法)使用一影像清晰度測試器來評估防眩薄膜1之透射影像之清晰度。現在將參照圖5來闡述此測試方法。如圖5中所顯示,該影像清晰度測試器包含一光源31、一狹縫32、一透鏡33、另一透鏡35、光學梳36及一光接收器37。將作為欲被量測之一物件之一測試試樣34(例如,防眩薄膜1)安置於透鏡33與透鏡35之間。將狹縫32安置於透鏡33之焦點位置處,且將光學梳36安置於透鏡35之焦點位置處。提供具有2mm、1mm、0.5mm、0.25mm及0.125mm之梳寬度之光學梳來作為光學梳36,且選擇並使用光學梳36中之一適當光學梳。
在此測試方法中,透過狹縫32將自光源31所發射之光擷取為一人工線光源並允許其穿過透鏡33以使得光作為平行光而垂直入射於測試試樣34上。接著使用透鏡35使光再聚焦,且用光接收器37接收已穿過光學梳36之光。藉由計算來確定明亮部分與黑暗部分之間的反差比。在其中不存在測試試樣34或測試試樣34係一光學均勻介質之情形下,在光學梳36處將光聚焦至狹縫32之大小。因此,若光學梳36之孔隙大小大於狹縫32,則所接收之光之量在對應於光學梳36之透明部分之一部分處為100%且在對應於光學梳36之不透明部分之一部分處為0%。相反,當測試試樣34產生模糊時,狹縫32聚焦於光學梳36上之影像因模糊而更寬。因此,在對應於光學梳36之透明部分之一部分處所接收之光之量自100%減少,此乃因狹縫32之影像之兩個端與光學梳36之不透明部分重疊。在對應於光學梳36之不透明部分之一部分處所接收之光之量自0%增加,此乃因光自與狹縫影像之兩個端重疊之不透明部分洩露。
所觀察之透射影像清晰度值C係基於光學梳36之透明部分處之透射光最大值M及光學梳36之不透明部分處之透射光最小值m由以下方程式定義:
透射影像清晰度值C(%)={(M-m)/(M+m)}×100
一高透射影像清晰度值C指示透射影像清晰度為高且一低值C指示該影像模糊或失真。在下文之闡述中,視需要稱根據JIS-K7105藉助具有2mm之一梳寬度之一光學梳所量測之透射影像清晰度值C(2.0)為「一2mm梳寬度下之值C(2.0)」。同樣,視需要分別稱藉助具有1mm、0.5mm、0.25mm及0.125mm之梳寬度之光學梳所量測之透射影像清晰度值為「一1mm梳寬度下之值C(1.0)」、「一0.5mm梳寬度下之值C(0.5)」、「一0.25mm梳寬度下之值C(0.25)」、「一0.125mm梳寬度下之值C(0.125)」。
如下設定第一實施例之防眩薄膜1根據JIS K7105所量測之透射影像清晰度值C以便針對精細影像達成良好反差比且在達成防眩性質之同時獲得高清晰影像。
防眩薄膜1之一0.125mm梳寬度下之值C(0.125)係45或更大及100或更小,較佳地55或更大及98或更小,且最佳地65或更大及98或更小。一0.125mm梳寬度下之值C(0.125)係45或更大乃係因針對一精細間距透射影像可獲得一高反差比影像,且當將防眩薄膜1施加至具有精細間距像素之一顯示裝置時,可防止表面中之眩光。
防眩薄膜1之一0.125mm梳寬度下之值C(0.125)與一2mm梳寬度下之值C(2.0)之比率(亦即,([C(0.125)/C(2.0)]×100))較佳地係50%或更大及100%或更小,更佳地65%或更大及100%或更小,且最佳地80%或更大及100%或更小。於某些情形下,藉由量測所獲得之比率([C(0.125)/C(2.0)]×100)超過100。於此等情形下,該比率被視為100。可藉由將該比率控制為50%或更大來抑制所反射影像之粗糙度。此兩個值之間的一小比率意指宏觀上所觀察之表面之粗糙度(達可解析2.0mm之一程度)不同於微觀上所觀察之表面之粗糙度(達可解析0.125mm之一程度)。在此一情形下,形成局部投影之可能性係高且當一影像被此一表面反射時,該影像看似粗糙。
藉助分別具有0.125mm、0.5mm、1.0mm及2.0mm之梳寬度之光學梳所量測之透射影像清晰度之總值(亦即,C(0.125)+C(0.5)+C(1.0)+C(2.0))較佳地係230或更大及400或更小,更佳地270或更大及400或更小,且最佳地300或更大及400或更小。藉由此配置可針對任何類型之影像獲得具有一高反差比之一顯示。使用具有一大寬度之一梳所觀察之值不會過多地低於使用具有一小寬度之一梳所觀察之值。因此,在其中總值係220%之情形下,使用一2.0mm寬度之梳所觀察之透射影像清晰度最小為55。在小於此值之一反差比值下,影像看似模糊。
1.4. 製作防眩薄膜之方法 接下來,闡述用於製作具有上述結構之防眩薄膜1之一方法之一實例。根據用於製作防眩薄膜1之此方法,將含有微粒13、一樹脂及一溶劑之一塗佈材料施加於一基底構件11上,且在乾燥該溶劑之後固化該樹脂。 塗佈材料之製備
首先,舉例而言,將一樹脂、微粒13及一溶劑混合於一攪拌器(例如一分散器或一擴散器,例如一砂磨機)中以獲得含有散佈微粒13之一塗佈材料。在此製程期間,可視需要添加一光穩定劑、一UV吸收劑、一抗靜電劑、一阻燃劑、一抗氧化劑等。可進一步添加二氧化矽微粒來作為一黏度調節劑。
舉例而言,可將溶解所使用之樹脂材料、對微粒13具有良好可濕性且並不會漂白基底構件11之一有機溶劑用作溶劑。該有機溶劑之實例包含特丁醇、乙酸異丙酯等。
樹脂相對於樹脂之總量較佳地含有3wt%或更大及20wt%或更小之聚合物及80wt%或更大及97wt%或更小之寡聚物及/或單體,且更佳地含有5wt%或更大及15wt%或更小之聚合物及85wt%或更大及95wt%或更小之寡聚物及/或單體。添加聚合物以調整固化收縮。在小於3wt%之一聚合物含量下,固化收縮大,且此增加表面之粗糙度、增加均方根斜率RΔq及算術平均粗糙度Ra,且因此增加混濁程度。相反,若以大於20wt%之一量添加一過量之聚合物,則阻礙樹脂之固化之材料的百分比增加且塗佈材料之黏度增加。因此,微粒13之分散性降級,且其中微粒13係稀疏之部分及其中微粒13係密集之部分變得明顯地可分辨達一不必要程度。因此,在密集部分與稀疏部分之間明顯地出現固化收縮之差異且混濁程度增加。此外,當添加一過量(大於20wt%)之聚合物時,防眩層12之硬度明顯降低。
防眩層12之馬氏硬度較佳地係220N/mm2 或更大。當聚合物含量大於20wt%時,難以達成220N/mm2 或更大之一馬氏硬度。
在此實施例中,藉由以下測試方法來確定馬氏硬度。
在一基底構件11上形成一防眩層12。選擇其中不存在微粒13之一部分並藉由壓痕測試在以下條件下量測表面硬度:
量測儀器:PICODENTOR HM-500(Fischer儀器K.K.)
壓頭:Vickers壓頭
最大壓痕深度:防眩層之平均厚度之10%或更小
自便於製造之角度來看,樹脂較佳地為可由UV或電子束固化之一離子化輻射可固化樹脂或可由熱固化之一熱固性樹脂。可用UV光來固化之一光敏樹脂係最佳。該光敏樹脂之實例包含丙烯酸酯樹脂,例如甲酸酯丙烯酸酯、環氧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多元醇丙烯酸酯、聚醚丙烯酸酯及三聚氰胺丙烯酸酯。在固化之後展示良好透光性質及高硬度之一樹脂對達成良好影像透射性質及耐損性係尤佳。可適當地選擇此一樹脂。該離子化輻射可固化樹脂並不特定地限於UV可固化樹脂,且可使用具有透光性質之任一離子化輻射可固化樹脂。然而,不因著色及霾度而引起透射光之色調及透射光之量之明顯變化之一樹脂係較佳。
可藉由摻合一光聚合起始劑與可用於形成樹脂之例如單體、寡聚物及聚合物之有機材料來獲得此一光敏樹脂。舉例而言,可藉由使一聚酯型多元醇與一異氰酸酯單體或一預聚物發生反應並接著允許所得反應產物與一含羥基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單體發生反應來獲得一甲酸酯丙烯酸酯樹脂。
光敏樹脂中所含之光聚合起始劑之實例包含苯甲酮衍生物、苯乙酮衍生物及蒽醌衍生物。可單獨地或組合地使用此等物質。可選擇改良薄膜形成之一組份(例如一丙烯基樹脂)並將其摻合於光敏樹脂中。
可將光敏樹脂與一胺基甲酸酯樹脂、一丙烯基樹脂、一甲基丙烯樹脂、一苯乙烯樹脂、一三聚氰胺樹脂或一纖維素樹脂(可至少藉由乾燥來附加)、一離子化輻射可固化寡聚物或一熱固性寡聚物混合。可藉由充爭地混合此等樹脂來調整防眩層12之硬度及彎曲。此等樹脂僅係實例且並不具限制性。較佳地,使用具有一離子化輻射可固化官能團(例如一丙烯基雙鍵)或一熱固性基(例如-OH基)之一聚合物。
關於如此製備之塗佈材料,較佳地在施加製程之前調整塗佈材料中之微粒13與液體組份之間的具體比重之差異以使得微粒13可充分地沉降及/或聚集。此乃因包含具有相對低斜率角度之低角度反射部分及具有大斜率之寬角度反射部分之所需精細凸點可形成於藉由完成該施加之後的施加所形成之薄膜之表面中。較佳地,調整微粒13與溶劑之表面張力之間的差異。此係為了在乾燥樹脂之過程中控制微粒13之分佈。
施加
接下來,將如上文所獲得之塗佈材料施加於基底構件11上。施加塗佈材料以使得平均薄膜厚度在乾燥之後較佳地係6.4μm或更大及18μm或更小,更佳地8μm或更大及16μm或更小,且最佳地11μm或更大及13μm或更小。此乃因在一過小之平均薄膜厚度下不能達成足夠硬度。相反,在一過大之平均薄膜厚度下,在製造期間固化樹脂之過程中發生彎曲。
並不特定地限制施加技術且可採用任一廣泛可用之施加技術。廣泛可用之施加技術之實例包含微觀凹版塗佈技術、一環棒式塗佈技術、一直接凹版塗佈技術、一晶粒塗佈技術、一浸漬技術、一噴塗技術、一反向輥塗佈技術、一簾幕式塗佈技術、一逗點塗佈技術、一刮刀塗佈技術及一旋塗技術。
乾燥及固化
在施加塗佈材料之後,乾燥並固化經施加之塗佈材料以獲得一防眩層12。在此製程期間,與相關技術相比具有一較長週期及一緩和輪廓(亦即,足夠小之一均方根斜率RΔq)之一凸點係形成於防眩層12之表面中。代替均勻地散佈微粒13,刻意地散佈微粒13以使得由發生於乾燥期間之對流產生密集部分及稀疏部分。其中微粒13緊密地集合之一部分形成一個波峰。藉此形成具有緩和、平滑波形之一表面輪廓。可由塗佈材料中所含有之溶劑之沸點來適當地確定乾燥溫度及乾燥時間。在此一情形下,較佳地藉由考量基底構件11之耐熱性來設定乾燥溫度及乾燥時間且因此較佳地在熱收縮不引起基底構件11之變形之範圍內。
現在將具體闡述乾燥步驟及固化步驟。
首先,在一特定溫度下乾燥施加於基底構件11上之塗佈材料以在塗佈材料中產生對流且藉由該等對流將微粒13密集地分佈於某些部分中且稀疏地分佈於其他部分中。
舉例而言,可藉由適當地控制溶劑之表面張力及微粒13之表面能量來調整以不同密度分佈微粒13之程度。可以塗佈材料中所含有之溶劑之沸點為基礎來適當地選擇乾燥溫度及乾燥時間。在此一情形下,較佳地藉由考量基底構件11之耐熱性來設定乾燥溫度及乾燥時間且因此較佳地在熱收縮不引起基底構件11之變形之範圍內。
並不特定地限制乾燥條件。可藉由控制乾燥溫度、乾燥時間等來自然地或人工地乾燥塗佈材料。然而,在其中塗佈材料表面在乾燥期間曝露於風中之情形下,較佳地防止薄膜表面中之風成波痕。當形成風成波痕時,在防眩層之表面中往往難以達成所需緩和波狀凸點,且因此變得難以達成防眩性質與反差比兩者。
接下來,藉由藉助離子化輻射輻照或加熱來固化基底構件11上之經乾燥樹脂。因此,其中微粒13係稀疏之部分與其中微粒13係密集之部分之固化收縮比之間的差異在塗佈材料之表面中產生緩和的波峰及波谷。換言之,形成具有一大週期之其中微粒13密集地集合之一部分形成一個波峰之波形。換言之,與先前技術相比具有一較長週期及一緩和輪廓之一凸點係形成於防眩層12之表面中。
離子化輻射之實例包含一電子束、一UV射線、一可見射線及一伽瑪射線。自生產設備之角度來看,一UV射線係較佳。UV射線源之實例包含一超高壓汞燈、一高壓汞燈、一低壓汞燈、一碳弧燈、一氙弧燈及一金屬鹵化物燈。藉由考量樹脂之固化性質及對樹脂及基底構件11之變黃之抑制來較佳地適當選擇累積劑量。輻照氛圍之實例包含空氣、氮氣及一惰性氣體氛圍(例如氬氣)。
因此,獲得一目標防眩薄膜。
根據第一實施例,將含有微粒13及樹脂之塗佈材料施加於基底構件11上並乾燥該塗佈材料以使得在該塗佈材料中產生將微粒13密集地分佈於某些部分中且稀疏地分佈於其他部分中之對流且固化其中如此分佈微粒13之塗佈材料。樹脂含有相對於樹脂之總量之3wt%或更大及20wt%或更小之聚合物。微粒13之平均直徑係2.4μm或更大及8μm或更小。防眩層12之平均厚度係6.4μm或更大及18μm或更小。因此,可達成具有一高反差比及良好防眩性質之一防眩薄膜。
2.第二實施例 2.1.防眩薄膜之結構
圖6顯示根據一第二實施例之一防眩薄膜之一結構之一個實例。如圖6中所顯示,第二實施例之一防眩薄膜1不同於第一實施例之處係在於其在一防眩層12上進一步提供一低折射率層14。由於一基底構件11及防眩層12係與第一實施例中之基底構件及防眩層相同,因此由相同參考符號表示其等並省略其闡述以避免贅述。
如圖6中所顯示,較佳地提供低折射率層14以遵循防眩層表面中之波形。更佳地,低折射率層14具有一大致均勻厚度及大致與防眩層12之表面之波形相同之緩和表面波形。根據此配置,即便是在提供低折射率層14時仍可達成反差比與防眩性質兩者。應注意,雖然低折射率層14具有一大致均勻厚度係理想的,但無需在防眩層12之整個區域上方提供低折射率層14。若低折射率層14大致均勻地形成於防眩層12之除突出部分以外之主要部分上方(亦即,具有一高反射比之相對平坦、平滑部分上方),則可達成一足夠反差比。
圖7係圖6中所顯示之低折射率層14之一放大剖視圖。如圖7中所顯示,低折射率層14包含(例如)一樹脂及空心微粒15。空心微粒15較佳地散佈於防眩層12之整個表面上。空心微粒15較佳地隱埋於低折射率層14中且被隱埋空心微粒15較佳地形成一空心微粒15層,其中約兩個至三個空心微粒15沿低折射率層14之厚度方向堆疊。
2.2. 製作防眩薄膜之方法
接下來,闡述用於製作第二實施例之防眩薄膜之一方法之一個實例。製作第二實施例之防眩薄膜之此方法不同於第一實施例之處係在於其在形成防眩層12之步驟之後進行形成低折射率層14之一步驟。因此,下文僅闡述形成低折射率層14之步驟。
塗佈材料之製備
將空心微粒15、一樹脂及一溶劑混合於一攪拌器(例如一分散器或一擴散器,例如一砂磨機)中來製備一塗佈材料。必要時可添加例如一光穩定劑、一UV吸收劑、一抗靜電劑、一阻燃劑、一抗氧化劑等之添加劑。
可單獨地或組合地使用可藉由用光或一電子束輻照固化之一離子化輻射可固化樹脂及可由熱固化之一熱固性樹脂作為樹脂。自便於製造之角度來看,可藉助UV輻照而固化之一光敏樹脂係最佳。離子化輻射可固化樹脂較佳地含有90%或更多之一多官能單體。該多官能單體之實例包含多元醇與(甲基)丙烯酸之酯,例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4-二環己烷二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脂、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脂、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脂、三甲醇乙烷三(甲基)丙烯酸脂、二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脂、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脂、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脂、1,2,3-環己烷四甲基丙烯酸脂、聚胺基甲酸酯聚丙烯酸酯及聚酯聚丙烯酸酯。
空心微粒15之實例包含例如二氧化矽及氧化鋁之無機微粒以及例如苯乙烯及丙烯之有機微粒。二氧化矽微粒係尤佳。由於空心微粒15內含空氣,因此其折射率低於規則微粒之折射率。舉例而言,二氧化矽微粒之折射率係1.46,而空心二氧化矽微粒之折射率則係1.45或更小。
空心微粒15之平均直徑較佳地係10nm至200nm且更佳地30nm至60nm。當平均直徑超過200nm時,顆粒與可見波長相比不可忽略,且因此低折射率層14之表面散射光。因此,透明度降級且顯示表面看似淺灰色。當平均直徑小於10nm時,空心微粒15往往易於聚集。例如空心二氧化矽微粒之空心微粒15較佳地具有可藉助一離子化輻射在其等表面處聚合之(甲基)丙烯醯基以改良與樹脂之相容性。
舉例而言,經修飾之矽丙烯酸酯化合物可用作添加劑。其實例包含具有二甲基矽分子中之至少一個有機基團之化合物。鍵結至二甲基矽之有機基團之等效物較佳地係1630g/mol或更大。可藉由核磁共振(NMR)分析自二甲基矽分子中之甲基之1H與有機基團之1H之峰值強度比率來計算有機基團等效物。有機基團之實例包含一甲基丙烯基、一丙烯基及一巰基。
溶解欲使用之樹脂而非下伏防眩層12之一溶劑較佳地係作為溶劑。此一溶劑之實例包含有機溶劑,例如第三丁醇、甲苯、甲基乙基酮(MEK)、異丙醇(IPA)及甲基異丁基酮(MIBK)。
施加
接下來,將如上文所獲得之塗佈材料施加於防眩層12上。用於施加塗佈材料之技術之實例包含凹版塗佈、棒塗、晶粒塗佈、刮刀塗佈、逗點塗佈、噴塗及簾幕式塗佈。塗佈技術不限於上文所闡述之彼等技術且可使用可以一均勻厚度施加一指定量之塗佈材料之任一技術。
乾燥及固化
接下來,乾燥並固化施加於防眩層12上之塗佈材料。因此,具有一緩和凸點之一低折射率層14形成於防眩層12上。乾燥及固化方法可與用於製作上文所闡述之第一實施例之防眩層之製程中之方法相同。因此,獲得一目標防眩薄膜1。
根據第二實施例,由於低折射率層14係提供於防眩層12上,因此與第一實施例相比可進一步降低反射比。
3. 第三實施例
在一第三實施例中,將用作第一實施例中之一防眩薄膜之一光學薄膜用作一「抗牛頓環(ANR)薄膜」(下文中稱為「ANR薄膜」)。
圖8及9顯示根據第三實施例之顯示裝置之結構之實例。每一顯示裝置包含一顯示單元21及安置於顯示單元21前面之一前構件22。舉例而言,在顯示單元21與前構件22之間形成一空氣層。顯示單元21之前表面與前構件22之後表面中之至少一者具備一ANR薄膜23。更具體而言,圖8顯示在前構件22之後表面上具有一ANR薄膜23之一顯示裝置一實例。圖9顯示在顯示單元21之前表面上與前構件22之後表面上分別具有ANR薄膜23之一顯示裝置一實例。為抑制牛頓環之發生,顯示單元21之顯示表面與前構件22之後表面兩者較佳地具備ANR薄膜23。用一黏合劑或類似物將ANR薄膜23結合至前構件22或顯示單元21。於此實施例中,「前表面」係充當一顯示表面之表面,亦即,觀看者之側之表面,且「後表面」係與該顯示表面相對之表面。
可使用之顯示單元21之實例包含液晶顯示器、陰極射線管(CRT)顯示器、電漿顯示面板(PDP)、有機電致發光(EL)顯示器、無機EL顯示器、表面傳導電子發射顯示器(SED)及場發射顯示器(FED)。
前構件22旨在給顯示單元21之前表面(觀看者之側之表面)提供機械、熱及風化保護並改良其設計。前構件22係(例如)片形、薄膜形或板形。用於前構件22之材料之實例包含但不限於:玻璃、三乙醯基纖維素(TAC)、聚酯(TPEE)、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醯亞胺(PI)、聚醯胺(PA)、芳族聚醯胺、聚乙烯(PE)、丙烯酸酯、聚醚碸、聚碸、聚丙烯(PP)、二乙醯基纖維素、聚氯乙烯、丙烯樹脂(PMMA)及聚碳酸酯(PC)。可使用具有透明度之任一合適材料。
圖10顯示一ANR薄膜23之一結構之一個實例。ANR薄膜23抑制牛頓環在顯示裝置中之發生。如在圖10中所顯示,ANR薄膜23包含一基底構件24及安置於基底構件24上之一ANR層25。ANR薄膜23係藉助一黏合劑層46而結合至例如前構件22之一黏合體上。黏合劑層46主要由一黏合劑組成。通常可將用於關於光學薄膜之技術領域之一黏合劑用作黏合劑。出於本發明之目的,例如壓敏黏合劑(PSA)之膠黏劑亦可視為一種類型之黏合劑。
可將與第一實施例之防眩薄膜1相同之一薄膜用作ANR薄膜23。特定而言,可使用與用於第一實施例中之基底構件11及防眩層12相同之基底構件24及ANR層25。
如圖10中所顯示,一抗反射(AR)層27係較佳地安置於ANR層25上以降低反射。AR層27可係一乾燥類型或一濕類型,但較佳地係一濕類型。濕型AR層27之一實例係含有用於第二實施例中之空心微粒之一層。
根據第三實施例,由於ANR薄膜23係安置於顯示單元21之前表面側及/或前構件22之後表面側處,因此牛頓環之發生被抑制或降低至一可忽略之位準。
4. 第四實施例
圖11及12顯示根據第四實施例之顯示裝置之結構之實例。第四實施例不同於第三實施例之處係在於其顯示裝置包含一顯示單元21、安置於顯示單元21之後表面側處之一後構件26及位於顯示單元21之後表面側及/或後構件26之前表面側處之一ANR薄膜23。
更具體而言,圖11顯示在顯示單元21之後表面上具有一ANR薄膜23之一顯示裝置之一實例。圖12顯示在顯示單元21之後表面上與後構件26之前表面上分別具有ANR薄膜23之一顯示裝置一實例。由相同參考符號表示與第三實施例相同之組件並省略其闡述以避免贅述。
後構件26係(例如)片形、薄膜形或板形。當顯示單元21係一液晶顯示器時,後構件26係(例如)用於使來自光源之光之照度在一平面內方向上均勻之一漫射板或片、用於控制視角之一透鏡薄膜、經組態以使來自光源之光發生偏光及分離以供再使用之一偏光分離反射薄膜或類似物。
根據第四實施例,由於ANR薄膜23係安置於顯示單元21之後表面側及/或後構件26之前表面側處,因此牛頓環之發生被抑制或降低至一可忽略之位準。
5. 第五實施例
圖13顯示根據一第五實施例之一顯示裝置之一結構之一個實例。第五實施例不同於第四實施例之處係在於其一ANR層25直接形成於顯示單元21之前表面側及/或前構件22之後表面側上而無需使用任一黏合劑。圖13顯示其中ANR層25直接形成於前構件22之後表面上之一實例。由相同參考符號表示與第三實施例相同之組件並省略其闡述以避免贅述。
同樣,在第四實施例中,ANR層25可直接形成於顯示單元21之後表面側及/或後構件26之前表面側上。
根據第五實施例,由於ANR層25係直接形成於顯示單元21之前表面側及/或前構件22之後表面側上,因此與第四實施例相比可簡化顯示裝置之結構及生產製程。
實例
現在將以實例方式詳細闡述本發明。然而,此等實例並不限定本發明之範疇。在實例中,如下量測微粒之平均直徑及防眩層之乾燥厚度。
微粒之平均直徑
藉由用一庫爾特顆粒計數儀量測顆粒直徑並對所得資料求平均來確定微粒之平均直徑。
防眩層之乾燥厚度
如下用一接觸厚度計(TESA K.K之產品)來確定防眩層之乾燥厚度(平均厚度)。首先,引入具有6mm之一直徑之一圓柱形探針以在防眩層保持不破損之此一低負載下接觸防眩層。在任意五個點處採取量測並確定總防眩薄膜厚度之平均值DA。量測相同基底構件之未塗佈部分之厚度,並確定基底構件之厚度DB。假定平均值DA與基底構件之厚度DB之間的差為防眩層之厚度。在其中未塗佈部分不可用之情形下,可藉由藉助一顯微切片機技術或類似技術製備防眩薄膜之一橫截面來量測基底構件之厚度。然而,由於此給出一微觀厚度,因此較佳地如先前所闡述確定該厚度為平均薄膜厚度。
實例1
摻合以下塗佈材料組合物中所顯示之材料並用一磁攪拌器攪拌所得混合物達1小時以獲得一塗佈材料。用一刮棒塗佈機將所獲得之塗佈材料施加於具有80μm之一厚度之一TAC薄膜(Fujifilm公司)上。在一乾燥爐中以80℃乾燥所施加之塗佈材料達2分鐘並用UV光以1J/cm2 輻照以形成具有13.4μm之一乾燥厚度之一防眩層。因此,獲得一目標光學薄膜。
<塗佈材料組成>
六官能基胺基丙烯基寡聚物:90重量份
丙烯基聚合物:10重量份
起始劑:Irgacure 184,5重量份
溶劑:丙烯酸丁酯,55重量份
碳酸二甲酯,45重量份
矽流平劑:0.05重量份
交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微粒(由Sekisui Plastics Co.,Ltd.生產之Techpolymer,折射率:1.505,平均直徑:5.5μm,變化係數:8):10重量份
實例2
如實例1中獲得具有平均厚度為10.2μm之一防眩層之一光學薄膜,只是以下文中所闡述之量來添加以下微粒。
交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微粒(由Sekisui Plastics Co.,Ltd.生產之Techpolymer,折射率:1.510,平均直徑:4.5μm,變化係數:8):10重量份
實例3
如實例1中獲得具有平均厚度為12.1μm之一防眩層之一光學薄膜,只是以下文中所闡述之量來添加以下微粒。
交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微粒(由Sekisui Plastics Co.,Ltd.生產之Techpolymer,折射率:1.515,平均直徑:5.5μm,變化係數:8):10重量份
實例4
如實例1中獲得具有平均厚度為13μm之一防眩層之一光學薄膜,只是以下文中所闡述之量來添加以下微粒。
交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微粒(由Sekisui Plastics Co.,Ltd.生產之Techpolymer,折射率:1.525,平均直徑:5.0μm,變化係數:8):10重量份
實例5
如實例1中獲得具有平均厚度為13μm之一防眩層之一光學薄膜,只是以下文中所闡述之量來添加以下微粒。
交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微粒(由Sekisui Plastics Co.,Ltd.生產之Techpolymer,折射率:1.535,平均直徑:5.0μm,變化係數:8):10重量份
實例6
如實例1中獲得具有平均厚度為6.4μm之一防眩層之一光學薄膜,只是以下文中所闡述之量來添加以下微粒。
交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微粒(由Sekisui Plastics Co.,Ltd.生產之Techpolymer,折射率:1.510,平均直徑:4.5μm,變化係數:8):10重量份
實例7
如實例1中獲得具有平均厚度為8.8μm之一防眩層之一光學薄膜,只是以下文中所闡述之量來添加以下微粒。
交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微粒(由Sekisui Plastics Co.,Ltd.生產之Techpolymer,折射率:1.510,平均直徑:5.0μm,變化係數:8):10重量份
實例8
如實例1中獲得具有平均厚度為18μm之一防眩層之一光學薄膜,只是以下文中所闡述之量來添加以下微粒。
六官能基胺基丙烯酸寡聚物:87重量份
丙烯基聚合物:13重量份
交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微粒(由Sekisui Plastics Co.,Ltd.生產之Techpolymer,折射率:1.515,平均直徑:5.5μm,變化係數:8):25重量份
實例9
如實例1中獲得具有平均厚度為11μm之一防眩層之一光學薄膜,只是以下文中所闡述之量來添加以下微粒。
六官能基胺基丙烯酸寡聚物:97重量份
丙烯基聚合物:3重量份
交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微粒(由Sekisui Plastics Co.,Ltd.生產之Techpolymer,折射率:1.510,平均直徑:4.5μm,變化係數:8):15重量份
實例10
如實例1中獲得具有平均厚度為11μm之一防眩層之一光學薄膜,只是以下文中所闡述之量來添加以下微粒。
六官能基胺基丙烯酸寡聚物:80重量份
丙烯基聚合物:20重量份
交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微粒(由Sekisui Plastics Co.,Ltd.生產之Techpolymer,折射率:1.510,平均直徑:4.5μm,變化係數:8):15重量份
實例11
如實例1中獲得具有平均厚度為8.1μm之一防眩層之一光學薄膜,只是以下文中所闡述之量來添加以下微粒。
交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微粒(由Sekisui Plastics Co.,Ltd.生產之Techpolymer,折射率:1.535,平均直徑:2.5μm,變化係數:8):15重量份
實例12
如實例1中獲得具有平均厚度為14.3μm之一防眩層之一光學薄膜,只是以下文中所闡述之量來添加以下微粒。
六官能基胺基丙烯酸寡聚物:95重量份
丙烯基聚合物:5重量份
交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微粒(由Sekisui Plastics Co.,Ltd.生產之Techpolymer,折射率:1.515,平均直徑:8.0μm,變化係數:8):30重量份
實例13
如實例1中獲得具有平均厚度為8μm之一防眩層之一光學薄膜,只是以下文中所闡述之量來添加以下微粒。
交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微粒(由Sekisui Plastics Co.,Ltd.生產之Techpolymer,折射率:1.515,平均直徑:5.5μm,變化係數:8):10重量份
實例14
如實例1中獲得具有平均厚度為12μm之一防眩層之一光學薄膜,只是以下文中所闡述之量來添加以下微粒。
交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微粒(由Soken Chemical及Engineering Co.,Ltd.生產,折射率:1.515,平均直徑:5.0μm,變化係數:8):10重量份
實例15
如實例1中獲得一光學薄膜,只是以下文中所闡述之量來添加以下微粒。
交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微粒(由Sekisui Plastics Co.,Ltd.生產之Techpolymer,折射率:1.525,平均直徑:5.0μm,變化係數:8):10重量份
接下來,由一刮棒塗佈機在所獲得之光學薄膜上施加由空心二氧化矽組成之一低折射率塗佈材料達120nm之一厚度並接著將其固化。因此,一低折射率層(防反射塗層)係形成於該光學薄膜上。因此,獲得一目標光學薄膜。
實例16
如實例1中獲得具有平均厚度為14.5μm之一防眩層之一光學薄膜,只是以下文中所闡述之量來添加以下微粒。
交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微粒(由Sekisui Plastics Co.,Ltd.生產之Techpolymer,折射率:1.510,平均直徑:4.5μm,變化係數:8):10重量份
實例17
如實例1中獲得具有平均厚度為9.0μm之一防眩層之一光學薄膜,只是以下文中所闡述之量來添加以下微粒。
交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微粒(由Sekisui Plastics Co.,Ltd.生產之Techpolymer,折射率:1.525,平均直徑:6μm,變化係數:8):9重量份
實例18
如實例1中獲得一防眩薄膜。接下來,由一刮棒塗佈機在所獲得之防眩薄膜上施加由空心二氧化矽組成之一低折射率塗佈材料達120nm之一厚度並接著將其固化。因此,一低折射率層(防反射塗層)係形成於該防眩薄膜上。因此,獲得一目標光學薄膜。
比較實例1
如實例1中獲得具有平均厚度為18.2μm之一防眩層之一光學薄膜,只是以下文中所闡述之量來添加以下樹脂及微粒。
六官能基,胺基丙烯酸寡聚物:95重量份
丙烯基聚合物:5重量份
丙烯基微粒(由Sekisui Plastics Co.,Ltd.生產之Techpolymer,折射率:1.495,平均直徑:8μm,變化係數:8):10重量份
比較實例2
如實例1中獲得具有平均厚度為13μm之一防眩層之一光學薄膜,只是以下文中所闡述之量來添加以下樹脂及微粒。
六官能基胺基丙烯酸寡聚物:95重量份
丙烯基聚合物:5重量份
交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微粒(由Sekisui Plastics Co.,Ltd.生產之Techpolymer,折射率:1.570,平均直徑:5.0μm,變化係數:8):9.4重量份
比較實例3
如實例1中獲得具有平均厚度為5.2μm之一防眩層之一光學薄膜,只是以下文中所闡述之量來添加以下微粒。
交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微粒(由Sekisui Plastics Co.,Ltd.生產之Techpolymer,折射率:1.515,平均直徑:5.5μm,變化係數:8):10重量份
比較實例4
如實例1中獲得具有平均厚度為19.6μm之一防眩層之一光學薄膜,只是以下文中所闡述之量來添加以下樹脂及微粒。
六官能基胺基丙烯酸寡聚物:95重量份
丙烯基聚合物:5重量份
交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微粒(由Sekisui Plastics Co.,Ltd.生產之Techpolymer,折射率:1.515,平均直徑:8μm,變化係數:8):30重量份
比較實例5
如實例1中獲得具有平均厚度為11.5μm之一防眩層之一光學薄膜,只是以下文中所闡述之量來添加以下樹脂及微粒。
六官能基胺基丙烯酸寡聚物:100重量份
交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微粒(由Sekisui Plastics Co.,Ltd.生產之Techpolymer,折射率:1.510,平均直徑:4.5μm,變化係數:8):15重量份
比較實例6
如實例1中獲得具有平均厚度為11.2μm之一防眩層之一光學薄膜,只是以下文中所闡述之量來添加以下樹脂及微粒。
六官能基胺基丙烯酸寡聚物:75重量份
丙烯基聚合物:25重量份
交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微粒(由Sekisui Plastics Co.,Ltd.生產之Techpolymer,折射率:1.510,平均直徑:4.5μm,變化係數:8):15重量份
比較實例7
如實例1中獲得具有平均厚度為8μm之一防眩層之一光學薄膜,只是以下文中所闡述之量來添加以下微粒。
交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微粒(由Sekisui Plastics Co.,Ltd.生產之Techpolymer,折射率:1.515,平均直徑:1.8μm,變化係數:8):15重量份
比較實例8
如實例1中獲得具有平均厚度為13.58μm之一防眩層之一光學薄膜,只是以下文中所闡述之量來添加以下微粒。
交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微粒(由Sekisui Plastics Co.,Ltd.生產之Techpolymer,折射率:1.515,平均直徑:8.0μm,變化係數:8):30重量份
比較實例9
如實例1中獲得具有平均厚度為9.0μm之一防眩層之一光學薄膜,只是以下文中所闡述之量來添加以下微粒。
交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微粒(由Sekisui Plastics Co.,Ltd.生產之Techpolymer,折射率:1.495,平均直徑:6μm,變化係數:8):9重量份
如下評估實例及比較實例之防眩薄膜之粗糙度、影像清晰度、總光透射比、霾度、混濁程度、防眩性質、馬氏硬度及微粒狀態。
粗糙度評估
量測實例及比較實例之防眩薄膜之表面粗糙度。自一二維主輪廓獲得一粗糙度輪廓,且將該粗糙度輪廓之算術平均粗糙度Ra及均方根斜率RΔq以及該粗糙度輪廓之平均寬度RSm作為粗糙度參數來計算。結果顯示於表1至4中。量測條件遵從JIS B0601:2001。量測儀器及量測條件係如下。
量測儀器:全自動微型剖面儀,Surfcorder ET4000A(Kosaka Laboratory,Ltd.之產品)
λc=0.8mm,評估長度:4mm,截斷值×5
資料取樣間隔:0.5μm
影像清晰度
為評估實例及比較實例之相應防眩薄膜之透射精細間距影像之清晰度,根據JIS-K7105使用具有2mm、1mm、0.5mm、0.25mm及0.125mm之一梳寬度之光學梳。表1至3顯示藉助具有2mm、1mm、0.5mm及0.125mm之一梳寬度之光學梳所量測之透射影像清晰度之和。用於評估之量測儀器係Suga Test Instruments Co.,Ltd.生產之一影像清晰度計(ICM-1T型)。
總光透射比及霾度
量測實例及比較實例之防眩薄膜之總光透射比、表面霾度及內部霾度。結果顯示於表1至4中。表面霾度與內部霾度之和係總霾度。
評估儀器:Murakami Color Research Laboratory Co.,Ltd.生產之霾度計HM-150。
評估條件:
總光透射比,JIS K7136
霾度,JIS K7136
為將每一實例之光學薄膜之霾度劃分為內部霾度與表面霾度,用一光學黏合劑將一TAC薄膜結合至每一薄膜表面上以量測霾度。結果稍微大於單獨實例之光學薄膜之霾度,但其原因尚不清楚。在此態樣中,雖然表面霾度根據計算係負值,但負表面霾度在實例中視為零。試驗證明,有另一TAC藉助一光學黏合劑結合於表面上之TAC之霾度係0.5%或更小。
混濁程度
量測實例及比較實例之防眩薄膜之混濁程度。結果顯示於表1至3中。混濁感覺發生於感覺到散射於防眩層表面處之反射之時。此處,使用一可在市場上購得之分光光度計。模擬上文所闡述之現象且假定量化值為混濁程度。試驗證明,此處所量測之混濁程度係與用眼睛所觀察之混濁感覺一致。
用於混濁程度之具體量測程序如下。首先,為抑制後表面反射之影響並評估防眩薄膜之漫射反射,用一黏合劑將一黑色丙烯板(Mitsubishi Rayon Co.,Ltd.生產之聚丙烯酸酯塑膠L 502)結合至每一防眩薄膜之後表面。接下來,藉助一可攜式分光光度儀(SP64,X-Rite Inc.生產)及一D65光源在一d/8°光學系統中執行量測,在該光學系統中將漫射光施加至一試樣表面並用位於自試樣正常方向傾斜8°之一偵測器量測所反射的光。針對所量測的值採用其中移除光譜反射分量且僅偵測漫射反射分量之SPEX模式且偵測視角為2°。以此方式,可確定漫射反射強度與光源強度之比率。
防眩性質
如下評估實例及比較實例之防眩薄膜之防眩性質。首先,藉助一黏合劑層將一防眩薄膜結合至一黑色丙烯板(A4大小)以製備一評估樣本。接著在一300勒克斯照亮房間中將防眩薄膜(板)垂直固持在觀看者之眼睛之高度以使得觀看者的臉部投射至防眩薄膜。防眩薄膜與觀看者的臉部之間的距離為50cm。根據以下標準來評估此所反射影像之眩目程度。結果顯示於表1至3中。
A:所反射影像之眼睛不可辨識。
B:眼睛可辨識但其周線模糊。
C:眼睛直接可辨識。
馬氏硬度
對於實例及比較實例之防眩薄膜,選擇其中不存在微粒之一部分並在以下條件下進行壓痕硬度測試。結果顯示於表1至3中。
量測儀器:PICODENTOR HM-500(Fischer儀器K.K.)
壓頭:Vickers壓頭
最大壓痕深度:防眩層之平均厚度之10%或更小
微粒狀態
用一光學顯微鏡觀察實例及比較實例之防眩薄膜中之每一者之有機微粒之分佈狀態。結果顯示於表1至3中。應注意,其中有機微粒密集地分佈於某些部分中且稀疏地分佈於其他部分中之樣本被評定為「良好」,且其中有機顆粒大致均勻分佈之樣本被評定為「不良」。
觀察條件係如下。
觀察條件:Olympus公司生產之光學顯微鏡BX51,20倍放大,透射影像
在實例1至18及比較實例1至8中,實例1至4及比較實例1之防眩薄膜之表面影像係作為代表性實例顯示於圖14A至15中。
圖14A至14D顯示,在其中使用丙烯基/苯乙烯共聚物微粒之實例1至4中,微粒聚集。相反,在含有丙烯基微粒之比較實例1中,微粒分散。
牛頓環
將實例及比較實例中之每一者之一防眩薄膜置於一黑色丙烯板上,其中防眩層表面與該黑色丙烯板接觸。接下來,自與防眩層相對之表面施加一300g/cm2 之負載且用眼睛觀察是否發生牛頓環。結果顯示於表4中。
根據表1至4可理解以下內容。
於實例1至18中,樹脂與微粒之折射率之間的差係0或更大及0.015或更小,微粒之平均直徑係2.4μm或更大及8μm或更小,樹脂中之聚合物含量係3wt%或更大及20wt%或更小,且防眩層之平均厚度係6.4μm或更大及18μm或更小。因此,算術平均粗糙度Ra係在0.03μm至0.15μm之範圍內且均方根斜率RΔq係在0.01至0.03之範圍內。因此,可同時達成反差比及防眩性質。
在實例15中,由於在防眩層上形成一低反射層,因此在與實例1至14相比時,可在維持良好防眩性質之同時達成一高總光透射比。
在比較實例1中,折射率之差不在0至0.015之範圍內,且防眩層之乾燥厚度不在8至18μm之範圍內。因此均方根斜率RΔq不在0.01至0.03之範圍內。因此,不能達成良好防眩性質。此外,影像清晰度之不良程度達到小於230。
在比較實例2中,折射率之差不在0至0.015之範圍內且因此算術平均粗糙度Ra不在0.03至0.15之範圍內。因此,不能獲得良好防眩性質,霾度係高,且自總霾度與內部霾度之間的差所導出之表面霾度出現並引起混濁。此外,影像清晰度之不良程度達到小於230。
在比較實例3中,由於厚度不在6.4至18μm之範圍內且比率R不在30%至70%之範圍內,因此算術平均粗糙度Ra不在0.03至0.15之範圍內且均方根斜率RΔq不在0.01至0.03之範圍內。因此,雖然可獲得良好防眩性質,但混濁度增加。
在比較實例4中,由於厚度不在6.4至18μm之範圍內,因此總霾度及內部霾度顯示明顯高的值且混濁度增加。此外,影像清晰度之不良程度達到小於230。
在比較實例5中,聚合物含量不在3wt%至20wt%之範圍內。因此,算術平均粗糙度Ra不在0.03至0.15之範圍內且均方根斜率RΔq不在0.01至0.03之範圍內。因此,雖然可獲得良好防眩性質,但混濁程度增加。
在比較實例6中,聚合物含量不在3wt%至20wt%之範圍內。因此,算術平均粗糙度Ra不在0.03至0.15μm之範圍內且均方根斜率RΔq不在0.01至0.03之範圍內。因此,雖然可獲得良好防眩性質,但混濁程度增加。此外,由於聚合物含量過大,因此與實例9及10以及比較實例3相比馬氏硬度低。
在比較實例7中,顆粒直徑不在2.4至8μm之範圍內且比率R不在30%至70%之範圍內。因此,均方根斜率RΔq不在0.01至0.03之範圍內。雖然可獲得防眩性質,但混濁程度增加。
在比較實例8中,由於顆粒直徑不在2.4至8μm之範圍內,因此算術平均粗糙度Ra不在0.03至0.15之範圍內。因此,雖然獲得良好防眩性質,但影像清晰度因大顆粒大小而低至小於230。
根據其中評估牛頓環之存在之實例17及18以及比較實例9可理解以下內容。
在實例17及18中,樹脂與微粒之折射率之間的差係0或更大及0.015或更小,微粒之平均直徑係2.4μm或更大及8μm或更小,樹脂中之聚合物含量係3wt%或更大及20wt%或更小,防眩層之平均厚度係6.4μm或更大及18μm或更小,且微粒聚集。因此,牛頓環之發生得以抑制。
相反,在實例9中,樹脂與微粒之折射率之間的差係0或更大及0.015或更小,微粒之平均直徑係2.4μm或更大及8μm或更小,樹脂中之聚合物含量係3wt%或更大及20wt%或更小,且防眩層之平均厚度係6.4μm或更大及18μm或更小。然而,由於微粒未充分地聚集,因此牛頓環發生。
本申請案含有與於2008年8月13日在日本專利局提出申請之日本優先權專利申請案第JP 2008-208795號中所揭示內容有關之標的物,該申請案之全部內容藉此以引用方式併入。
雖然已以特定細節闡述了本發明之實施例及實例,但本發明之範疇不限於上文所闡述之實施例及實例且可以本發明之技術理念為基礎做出各種修改及改動。
舉例而言,闡述於以上實施例及實例中之數字、形狀、材料及結構僅係實例,且可根據需要使用任何其他數字、形狀、材料及結構。
在以上實施例中,闡述將本發明施加至安裝於液晶顯示器之顯示面上之光學薄膜之實例及用於製作此等光學薄膜之方法。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且可適用於安裝於各種其他顯示裝置(例如陰極射線管(CRT)顯示器、電漿顯示面板(PDP)、電致發光(EL)顯示器、表面傳導電子發射顯示器(SED)等)之顯示面上之光學薄膜且可適用於用於製作此等光學薄膜之方法。
此外,在以上實施例及實例中,闡述將光學薄膜用作一防眩薄膜及一抗牛頓環薄膜之實例。然而,光學薄膜之使用不限於此,且光學薄膜亦可適用於其中需要高透射清晰度與不規則輪廓兩者之各種其他使用。
雖然將上述實施例施加至顯示裝置,但本發明之範疇並不限於此。舉例而言,本發明可適用於觸摸面板。
1...防眩薄膜
2...液晶面板
2a...偏光器
2b...偏光器
3...背光
4...防眩偏光器
11...基底構件
12...防眩層
13...微粒
14...低折射率層
15...空心微粒
21...顯示單元
22...前構件
23...ANR薄膜
24...基底構件
25...ANR層
26...後構件
27...AR層
31...光源
32...狹縫
33...透鏡
34...測試試樣
35...透鏡
36...光學梳
37...光接收器
46...黏合劑層
101...防眩薄膜
111...基底構件
112...防眩層
113...微粒
圖1係顯示根據一第一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之一結構之一個實例之一示意性剖視圖;
圖2係顯示根據該第一實施例之一防眩薄膜之一結構之一個實例之一放大剖視圖;
圖3係用於解釋算術平均粗糙度Ra之一示意圖;
圖4係用於解釋均方根斜率之一示意圖;
圖5係用於解釋用於評估一透射影像之清晰度之一影像清晰度計之一結構之一示意圖;
圖6係顯示根據一第二實施例之一防眩薄膜之一結構之一個實例之一放大剖視圖;
圖7係圖6中所顯示之一低折射率層之一放大剖視圖;
圖8係顯示根據一第三實施例之一顯示裝置之一實例性結構之一示意性剖視圖;
圖9係顯示根據該第三實施例之一顯示裝置之另一實例性結構之一示意性剖視圖;
圖10係顯示根據該第三實施例之一抗牛頓環(ANR)薄膜之一結構之一個實例之一示意性剖視圖;
圖11係顯示根據一第四實施例之一顯示裝置之一實例性結構之一示意性剖視圖;
圖12係顯示根據該第四實施例之一顯示裝置之另一實例性結構之一示意性剖視圖;
圖13係顯示根據一第五實施例之一顯示裝置之一結構之一個實例之一示意性剖視圖;
圖14A至14D係實例1至4之防眩薄膜之表面照片;
圖15係比較實例1之一防眩薄膜之一表面照片;且
圖16係顯示相關技術之一防眩薄膜之一結構之一放大剖視圖。
1...防眩薄膜
11...基底構件
12...防眩層
13...微粒

Claims (12)

  1. 一種光學薄膜,其包括:一基底構件;及一光學層,其安置於該基底構件上,該光學層在一表面中具有一凸點,其中該凸點係藉由將含有若干微粒及一樹脂之一塗佈材料施加於該基底構件上、藉由發生於該塗佈材料中之對流將該等微粒密集地分佈於某些部分中且稀疏地分佈於其他部分中且固化該塗佈材料而形成,該等微粒之平均直徑係2.4 μm或更大及8 μm或更小,該光學層之平均厚度係6.4 μm或更大及18 μm或更小,該光學層之該表面之一粗糙度輪廓之一算術平均粗糙度Ra係0.03 μm或更大及0.15 μm或更小且該粗糙度輪廓之一均方根斜率R△q係0.01或更大及0.03或更小,且該樹脂與該等微粒之折射率之間的差係0或更大及0.015或更小。
  2. 如請求項1之光學薄膜,其中一比率R(=D/T×100,其中T係該光學層之該平均厚度且D係該等微粒之該平均直徑)係30%或更大及70%或更小。
  3. 如請求項1之光學薄膜,其中該等微粒主要係由具有55 wt%至85 wt%之一丙烯基含量之一交聯多(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組成。
  4. 如請求項1之光學薄膜,其中藉助具有0.125 mm、0.5 mm、 1.0 mm及2.0 mm之一梳寬度之光學梳所量測之透射影像清晰度之和係230或更大。
  5. 如請求項1之光學薄膜,其中該樹脂含有3 wt%或更大及20 wt%或更小之一聚合物及80 wt%或更大及97 wt%或更小之一寡聚物及/或一單體。
  6. 如請求項5之光學薄膜,其中該樹脂含有3 wt%或更大及20 wt%或更小之該聚合物及80 wt%或更大及97 wt%或更小之該寡聚物。
  7. 如請求項1之光學薄膜,其中該光學層為一防眩層。
  8. 一種用於製作一光學薄膜之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將含有若干微粒及一樹脂之一塗佈材料施加於一基底構件上;乾燥該塗佈材料以在該塗佈材料中形成對流且藉由該等對流分佈該等微粒以使得該等微粒密集地分佈於某些部分中且稀疏地分佈於其他部分中;及固化其中該等微粒密集地分佈於某些部分中且稀疏地分佈於其他部分中之該塗佈材料以形成一光學層,其中該等微粒之平均直徑係2.4 μm或更大及8 μm或更小,該光學層之平均厚度係6.4 μm或更大及18 μm或更小,該光學層之一表面之一粗糙度輪廓之一算術平均粗糙度Ra係0.03 μm或更大及0.15 μm或更小且該粗糙度輪廓之一均方根斜率R△q係0.01或更大及0.03或更小,且 該樹脂與該等微粒之折射率之間的差係0或更大及0.015或更小。
  9. 一種附加光學層之偏光器,其包括:一偏光器;及一光學層,其安置於該偏光器上,且該光學層在一表面中具有一凸點,其中該凸點係藉由施加含有若干微粒及一樹脂之一塗佈材料、藉由發生於該塗佈材料中之對流將該等微粒密集地分佈於某些部分中且稀疏地分佈於其他部分中且固化該塗佈材料而形成,該等微粒之平均直徑係2.4 μm或更大及8 μm或更小,該光學層之平均厚度係6.4 μm或更大及18 μm或更小,該光學層之該表面之一粗糙度輪廓之一算術平均粗糙度Ra係0.03 μm或更大及0.15 μm或更小且該粗糙度輪廓之一均方根斜率R△q係0.01或更大及0.03或更小,且該樹脂與該等微粒之折射率之間的差係0或更大及0.015或更小。
  10. 一種顯示裝置,其包括:一顯示單元,其經組態以顯示影像;及一光學層,其安置於該顯示單元之一顯示表面側處,該光學層在一表面中具有一凸點,其中該凸點係藉由施加含有若干微粒及一樹脂之一塗佈材料、藉由發生於該塗佈材料中之對流將該等微粒密 集地分佈於某些部分中且稀疏地分佈於其他部分中且固化該塗佈材料而形成,該等微粒之平均直徑係2.4 μm或更大及8 μm或更小,該光學層之平均厚度係6.4 μm或更大及18 μm或更小,該光學層之該表面之一粗糙度輪廓之一算術平均粗糙度Ra係0.03 μm或更大及0.15 μm或更小且該粗糙度輪廓之一均方根斜率R△q係0.01或更大及0.03或更小,且該樹脂與該等微粒之折射率之間的差係0或更大及0.015或更小。
  11. 一種顯示裝置,其包括:一顯示單元,其經組態以顯示影像;一前構件,其安置於該顯示單元之一前表面側處;及一光學層,其安置於該顯示單元之該前表面側及/或該前構件之一後表面側處,該光學層在一表面中具有一凸點,其中該凸點係藉由施加含有若干微粒及一樹脂之一塗佈材料、藉由發生於該塗佈材料中之對流將該等微粒密集地分佈於某些部分中且稀疏地分佈於其他部分中且固化該塗佈材料而形成,該等微粒之平均直徑係2.4 μm或更大及8 μm或更小,該光學層之平均厚度係6.4 μm或更大及18 μm或更小,該光學層之該表面之一粗糙度輪廓之一算術平均粗糙 度Ra係0.03 μm或更大及0.15 μm或更小且該粗糙度輪廓之一均方根斜率R△q係0.01或更大及0.03或更小,且該樹脂與該等微粒之折射率之間的差係0或更大及0.015或更小。
  12. 一種顯示裝置,其包括:一顯示單元,其經組態以顯示影像;一後構件,其安置於該顯示單元之一後表面側處;及一光學層,其安置於該顯示單元之該後表面側及/或該後構件之一前表面側處,該光學層在一表面中具有一凸點,其中該凸點係藉由施加含有若干微粒及一樹脂之一塗佈材料、藉由發生於該塗佈材料中之對流將該等微粒密集地分佈於某些部分中且稀疏地分佈於其他部分中且固化該塗佈材料而形成,該等微粒之平均直徑係2.4 μm或更大及8 μm或更小,該光學層之平均厚度係6.4 μm或更大及18 μm或更小,該光學層之該表面之一粗糙度輪廓之一算術平均粗糙度Ra係0.03 μm或更大及0.15 μm或更小且該粗糙度輪廓之一均方根斜率R△q係0.01或更大及0.03或更小,且該樹脂與該等微粒之折射率之間的差係0或更大及0.015或更小。
TW098127302A 2008-08-13 2009-08-13 光學薄膜及其製造方法,防眩薄膜,附加光學層之偏光器及顯示裝置 TWI4095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08795 2008-08-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11356A TW201011356A (en) 2010-03-16
TWI409511B true TWI409511B (zh) 2013-09-21

Family

ID=416727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27302A TWI409511B (zh) 2008-08-13 2009-08-13 光學薄膜及其製造方法,防眩薄膜,附加光學層之偏光器及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997743B2 (zh)
JP (1) JP5499561B2 (zh)
KR (2) KR20100020906A (zh)
CN (1) CN101650447B (zh)
TW (1) TWI40951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144094A4 (en) * 2007-05-09 2011-04-06 Sony Corp ANTIBLEND FILM, MANUFACTURING PROCESS THEREFOR AND THE FILM USING DISPLAY DEVICE
JP2009058862A (ja) * 2007-09-03 2009-03-19 Toppan Printing Co Ltd 防眩フィルム
US20090080081A1 (en) * 2007-09-20 2009-03-26 Katsumi Inoeu Optical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JP5200918B2 (ja) * 2008-12-25 2013-06-05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
JP5446345B2 (ja) * 2009-03-16 2014-03-19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
JP5204706B2 (ja) * 2009-03-30 2013-06-05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ニュートンリング防止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11204377A (ja) * 2010-03-24 2011-10-13 Sony Corp 光学機能膜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1232683A (ja) * 2010-04-30 2011-11-17 Tomoegawa Paper Co Ltd 光学積層体、偏光板および表示装置
US8836879B2 (en) 2010-06-10 2014-09-16 Apple Inc. Displays with minimized curtain mura
KR101779239B1 (ko) * 2010-07-27 2017-09-18 스미또모 가가꾸 가부시키가이샤 광확산 필름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광확산성 편광판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JP6275935B2 (ja) 2010-09-17 2018-02-0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拡散素子、光拡散素子付偏光板、およびこれら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2012083744A (ja) * 2010-09-17 2012-04-26 Nitto Denko Corp 光拡散素子および光拡散素子付偏光板
JP6275936B2 (ja) 2010-09-17 2018-02-0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拡散フィルム、光拡散フィルム付偏光板、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照明器具
JP5129379B2 (ja) * 2010-09-17 2013-01-3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拡散素子
JP5883598B2 (ja) * 2010-09-17 2016-03-1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拡散素子および光拡散素子付偏光板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これらの方法で得られた光拡散素子および光拡散素子付偏光板
JP6275934B2 (ja) * 2010-09-17 2018-02-0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拡散素子、光拡散素子付偏光板、偏光素子、およびこれら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US9316416B2 (en) 2010-10-27 2016-04-19 Gottlieb Binder Gmbh & Co. Kg Panel arrangement with clamping clip
EP2492251B1 (de) * 2011-02-23 2017-01-04 Schott Ag Substrat mit Antireflexionsbeschichtung und Ver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DE102014108058A1 (de) 2014-06-06 2015-12-17 Schott Ag Optisches Element mit hoher Kratzbeständigkeit
WO2012118594A1 (en) 2011-02-28 2012-09-07 Corning Incorporated Glass having antiglare surface with low display sparkle
KR101362112B1 (ko) * 2011-04-12 2014-02-12 케이와 인코포레이티드 광확산 시트, 광학 유닛,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US9535280B2 (en) 2011-05-27 2017-01-03 Corning Incorporated Engineered antiglare surface to reduce display sparkle
US9573842B2 (en) * 2011-05-27 2017-02-21 Corning Incorporated Transparent glass substrate having antiglare surface
EP2725393A4 (en) * 2011-06-29 2015-03-18 Nitto Denko Corp GLOSSY FOIL, POLARIZATION PLATE,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GLOSSY FOIL
TWI487621B (zh) * 2011-07-18 2015-06-11 Lg Chemical Ltd 改善對比度之防眩光膜及其製備方法
WO2013015039A1 (ja) * 2011-07-26 2013-01-31 株式会社きもと 静電容量式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防眩性フィルム
JP5746949B2 (ja) * 2011-09-30 2015-07-0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偏光板、画像表示装置、及び防眩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5440747B2 (ja) 2011-11-07 2014-03-12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静電容量式タッチパネル付き表示装置、静電容量式タッチパネル
KR101579393B1 (ko) * 2011-12-28 2015-12-21 코니카 미놀타 가부시키가이샤 위상차 필름, 위상차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편광판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JP5946289B2 (ja) * 2012-02-28 2016-07-0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テープ用フィルムおよび粘着テープ
JP6498857B2 (ja) * 2012-03-23 2019-04-10 株式会社きもと 表示素子前面用フィルムおよび表面部材付き表示素子
KR101273789B1 (ko) * 2012-04-19 2013-06-11 다이니폰 인사츠 가부시키가이샤 방현성 필름, 편광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TWI609907B (zh) * 2012-04-27 2018-01-01 Toagosei Co Ltd 光擴散性樹脂組成物及其成形品
JP5304939B1 (ja) 2012-05-31 2013-10-0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偏光板、偏光板の製造方法、画像表示装置、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画像表示装置の視認性改善方法
JP6261858B2 (ja) * 2012-06-28 2018-01-1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防眩性フィルムおよび防眩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US9588263B2 (en) 2012-08-17 2017-03-07 Corning Incorporated Display element having buried scattering anti-glare layer
WO2014031573A1 (en) 2012-08-21 2014-02-27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Articles with binder-deficient slip coating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CN105190371B (zh) * 2013-02-25 2017-07-21 帝人杜邦薄膜日本有限公司 白色反射膜
JP2015072412A (ja) * 2013-10-04 2015-04-16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
JP2015072413A (ja) * 2013-10-04 2015-04-16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
JP2015072411A (ja) * 2013-10-04 2015-04-16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
JP2015072414A (ja) * 2013-10-04 2015-04-16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
JP2015106041A (ja) * 2013-11-29 2015-06-0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
JP2015106039A (ja) * 2013-11-29 2015-06-0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
JP2015106040A (ja) * 2013-11-29 2015-06-0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
JP6656799B2 (ja) * 2013-11-29 2020-03-04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アンチニュートンリング積層体およびそのアンチニュートンリング積層体を用いた静電容量式タッチパネル
JP2015106038A (ja) * 2013-11-29 2015-06-0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
US9880328B2 (en) 2013-12-12 2018-01-30 Corning Incorporated Transparent diffusers for lightguides and luminaires
JP6269304B2 (ja) * 2014-05-08 2018-01-31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貼りつき防止機能を有した全光線透過率向上フィルム。
JP2016035575A (ja) * 2014-08-01 2016-03-1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20060781A (ja) * 2014-08-01 2020-04-1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04297988B (zh) * 2014-10-21 2017-05-03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04375306B (zh) * 2014-12-11 2018-02-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JP6479589B2 (ja) * 2015-06-22 2019-03-06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5182461B (zh) * 2015-09-22 2019-04-05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偏光板和显示面板结构以及显示装置
EP3150364B1 (en) * 2015-09-29 2018-11-14 Essilor International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n optical device
WO2017110038A1 (ja) * 2015-12-25 2017-06-2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と、こ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EP3251832B1 (en) 2016-03-09 2020-12-16 LG Chem, Ltd. Anti-reflection film
CN107850422A (zh) * 2016-05-23 2018-03-27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形状测定装置和形状测定方法
US10995624B2 (en) * 2016-08-01 2021-05-04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Article for high temperature service
JP2017049590A (ja) * 2016-09-21 2017-03-09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光学体、壁材、建具、および日射遮蔽装置
US10698139B2 (en) 2016-10-03 2020-06-30 Stephen M. Dillon Diffuse reflecting optical construction
JP6796997B2 (ja) * 2016-11-07 2020-12-09 フクビ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防眩性および反射防止性を有する透明基板用の中間積層体と透明基板の製造方法
JP7120241B2 (ja) * 2017-08-30 2022-08-17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透明物品
CN110120186A (zh) * 2018-02-06 2019-08-13 南京瀚宇彩欣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显示模块
CN108680973A (zh) * 2018-03-19 2018-10-19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高功率激光传输通道防杂散光的结构
JP6792743B1 (ja) * 2019-02-12 2020-11-25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ペン入力デバイス用表面材
EP3933220B1 (en) * 2019-02-27 2022-12-28 NOK Corporation Charged roller
CN111443410A (zh) * 2019-05-24 2020-07-24 宁波激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传感器调光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443409A (zh) * 2019-05-24 2020-07-24 宁波激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传感器调光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11435184A (zh) * 2019-05-24 2020-07-21 宁波激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调光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435180B (zh) * 2019-05-24 2022-12-16 宁波激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调光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11435183A (zh) * 2019-05-24 2020-07-21 宁波激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夹层调光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11435181A (zh) * 2019-05-24 2020-07-21 宁波激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调光片及其制备方法
JP7366807B2 (ja) 2020-03-11 2023-10-23 日鉄鋼板株式会社 塗装鋼板の縮み柄の評価方法
CN111580191A (zh) 2020-05-09 2020-08-25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表面处理方法、抗眩光涂层及显示装置
US11921368B2 (en) 2021-09-22 2024-03-05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s having antiglare films with transparent apertures
CN113946070A (zh) * 2021-09-26 2022-01-18 深圳市三利谱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相位延迟偏光片及其加工工艺和光学显示装置
CN114213694B (zh) * 2021-12-24 2023-06-06 苏州诺菲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雾度、低闪点的防眩光膜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21720B (en) * 1998-12-09 2001-02-11 Tomoegawa Paper Co Ltd Filler lens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it
TW200428023A (en) * 2002-11-25 2004-12-16 Fuji Photo Film Co Ltd Anti-reflection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200745591A (en) * 2006-04-26 2007-12-16 Nitto Denko Corp Hard-coated antiglare film, polarizing plate, image displa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hard-coated antiglare fil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74299B2 (ja) 1994-04-20 2003-02-0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
JP3645398B2 (ja) * 1997-05-02 2005-05-11 尾池工業株式会社 反射フィルム
JPH11129382A (ja) * 1997-10-30 1999-05-18 Toppan Printing Co Ltd 防汚性反射防止積層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821956B2 (ja) 1998-07-28 2006-09-13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拡散層、光学素子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US6502943B2 (en) * 2000-07-19 2003-01-07 Fuji Photo Film Co., Ltd. Antiglare and antireflection film, polarizer,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JP2002202109A (ja) 2000-11-01 2002-07-19 Seiko Epson Corp 間隙測定方法、間隙測定装置、形状測定方法、形状測定装置並びに液晶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2248712A (ja) * 2001-02-23 2002-09-03 Toppan Printing Co Ltd 防眩シート
WO2003091761A1 (fr) * 2002-04-25 2003-11-06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Feuille diffuseuse de lumiere, element optique, et afficheur d'image
CN1503009A (zh) * 2002-11-20 2004-06-09 力特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抗眩膜
TWI406770B (zh) * 2005-02-21 2013-09-01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Anti-glare optical laminate
CN101163994B (zh) * 2005-02-21 2011-07-13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性光学层叠体
US7505104B2 (en) * 2005-09-16 2009-03-17 Fujifilm Corporation Antiglare antireflective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20070104896A1 (en) * 2005-11-04 2007-05-10 Fujifilm Corporation Optical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JP2007193271A (ja) * 2006-01-23 2007-08-02 Lintec Corp 防眩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防眩性フィルム
JP2007293303A (ja) * 2006-03-28 2007-11-08 Fujifilm Corp 光散乱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US20100079701A1 (en) * 2006-12-08 2010-04-01 Yoshiaki Murayama Lens sheet,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EP2144094A4 (en) * 2007-05-09 2011-04-06 Sony Corp ANTIBLEND FILM, MANUFACTURING PROCESS THEREFOR AND THE FILM USING DISPLAY DEVICE
JP5352316B2 (ja) * 2009-03-30 2013-11-2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散乱フィルム、偏光板、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透過型/半透過型液晶表示装置
KR20120094039A (ko) 2009-11-18 2012-08-23 쓰리엠 이노베이티브 프로퍼티즈 컴파니 가요성 조립체, 및 그의 제조 및 사용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21720B (en) * 1998-12-09 2001-02-11 Tomoegawa Paper Co Ltd Filler lens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it
TW200428023A (en) * 2002-11-25 2004-12-16 Fuji Photo Film Co Ltd Anti-reflection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200745591A (en) * 2006-04-26 2007-12-16 Nitto Denko Corp Hard-coated antiglare film, polarizing plate, image displa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hard-coated antiglare fil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50447B (zh) 2011-12-07
KR20100020906A (ko) 2010-02-23
US20100039708A1 (en) 2010-02-18
TW201011356A (en) 2010-03-16
KR101711011B1 (ko) 2017-03-02
JP2010066761A (ja) 2010-03-25
CN101650447A (zh) 2010-02-17
US7997743B2 (en) 2011-08-16
JP5499561B2 (ja) 2014-05-21
KR20160048749A (ko) 2016-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09511B (zh) 光學薄膜及其製造方法,防眩薄膜,附加光學層之偏光器及顯示裝置
US8582204B2 (en) Optical fil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tiglare film, polarizer with optical layer, and display apparatus
TWI431330B (zh) An optical film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 antiglare film, an optical layer polarizing element, and a display device
RU2466437C2 (ru) Оптическая пленка и способ ее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противобликовый поляризатор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отображения
JP4155337B1 (ja) 防眩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表示装置
CN101344602B (zh) 防眩光膜及其制造方法、偏光板以及显示装置
TWI449964B (zh) An optical film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an anti-glare polarizing element and a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2008304638A (ja) 防眩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偏光子ならびに表示装置
CN103278871A (zh) 光学器件、其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
JP2013238867A (ja) 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防眩性フィルム、光学層付偏光子、ならびに表示装置
JP2022182093A (ja) 樹脂膜、樹脂膜の作成方法および表示装置
TW200302923A (en) Antiglare optical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display unit us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