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74900B - Polyester resin composition, method for its production and molded product - Google Patents

Polyester resin composition, method for its production and molded product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74900B
TWI374900B TW094144127A TW94144127A TWI374900B TW I374900 B TWI374900 B TW I374900B TW 094144127 A TW094144127 A TW 094144127A TW 94144127 A TW94144127 A TW 94144127A TW I374900 B TWI374900 B TW I37490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lyester resin
content
polyester
resin composition
ato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41441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630407A (en
Inventor
Takeshi Ogawa
Motohiro Munakata
Toshio Kambe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Che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Chem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Chem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6304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6304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749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7490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7/00Compositions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78Preparation processes
    • C08G63/82Prepara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atalyst used
    • C08G63/85Germanium, tin, lead, arsenic, antimony, bismuth, titanium, zirconium, hafnium, vanadium, niobium, tantalum, or compound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0Metal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3/00Applications
    • C08L2203/16Applications used for fil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2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666/00Composition of polymers characterized by a further compound in the blend, being 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natural resins, waxes or and bituminous materials,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inorganic substances or characterized by their function in the composition
    • C08L2666/02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natural resins, waxes or and bituminous materials
    • C08L2666/1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ccording to C08L59/00 - C08L87/00;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L2666/18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ccording to C08L67/00 - C08L69/00; Derivatives thereof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 Processes Of Treat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Description

1374900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聚醋系樹脂組成物、其製造方法及 使用其之成型品’更詳而言’係關於一種溶融成型時副生 成之環狀二聚物的生成量很少’成型時很少模具污染產生 等的聚酯系樹脂組成物、其製造方法及其成型品。 【先前技術】 自以往,聚醋系樹脂例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醋係機械 性強度、透明性、電氣特性、熱性質等之各種物性優,故 可使用於薄膜、薄片、瓶體等之各種用途,特別係用途可 擴大來作爲碳酸飮料、果汁飲料、各種飲料等之飮料食品 的容器。 此等聚醋系樹脂係以對苯二甲酸成分與乙二醇成分作 爲主要的成分’使此等酯化反應或酯交換反應後,藉由熔 融聚縮合及依需要而進行固相聚縮合來製造,其時鍊化合 物被廣泛使用來作爲聚縮合觸媒。 但’銻化合物係於聚酯系樹脂中析出成爲金屬銻,有 時造成成型爲薄膜等之時的異物。被使用來作爲飲料食品 容器時,殘存於樹脂中之銻會有溶出至飲料中之擔憂等, 故製造時完全不使用銻化合物而使用其他之金屬化合物作 爲觸媒,或即使使用之亦期盼形成極低量。 就聚縮合觸媒而言,可使用鍺化合物取代銻化合物, 但鍺化合物產出量很少,故昂貴,於聚酯製造中成本上很 1374900 不利。就相關於此而言,已提出各種廉價且安全之鈦化合 物的方法。作爲聚縮合觸媒之鈦化合物係活性高於銻化合 物或鍺化合物,故使用量很少即可,又,相較於鍺化合物 很廉價,故爲工業硏究上利用價値高的觸媒。 另外’聚酯系樹脂係藉熔融成型以形成薄膜、薄片、 瓶體等之成型品’但此熔融成型時,樹脂中所含有之環狀 3聚物或熔融成型時所生成之環狀3聚物等的副生成物,例 如薄膜成型時引起澆鑄輥污染等而造成問題。 降低如此之熔融成型時的環狀3聚物等之方法,自以 往有藉固相聚縮合預先使環狀3聚物等降低的方法(專利 文獻1、專利文獻2),但無法抑制熔融成型時所生成之環 狀3聚物等的副生成物而不充分。 抑制熔融成型時所生成之環狀3聚物等的副生成物之 方法係有:固相聚縮合後,藉熱水處理使樹脂中之聚縮合 觸媒失去活性的方法(專利文獻3 ),但其效果係依聚縮 合觸媒之種類而異’本發明等人之硏究結果中,瞭解到使 用鍺化合物作爲聚縮合觸媒時雖有效果,但使用銻化合物 或鈦化合物等作爲聚縮合觸媒之時係幾乎無效果。 進一步亦提出一種於聚酯系樹脂中調配含有磷化合物 之相異的聚酯系樹脂而使聚縮合觸媒失去活性的方法(專 利文獻4、專利文獻5 ),但只揭示磷化合物之調配,或即 使揭示含有磷化合物之聚酯樹脂,亦含有磷化合物,故以 押出機調配磷化合物’以此方法係很難製造一含有磷化合 物之聚酯樹脂。此等之例中,只不過揭示一種使用銻化合 -6- 1374900 物作爲聚縮合觸媒之例,而其效果不充分,又,銻之析出 所產生的異物等之問題仍存在。 又,藉由調配一含有磷化合物之聚酯樹脂,而使所得 到之聚酯樹脂組成物的熱安定性改善之方法(專利文獻6 ),但以該方法係只不過敘述有關以熔融聚合所得到之聚 酯樹脂的熱安定性改善,而未言及任何有關抑制寡聚物的 副生成物之效果。 其他亦藉由調配一種至少含有磷化合物2 5 Oppm作爲磷 原子之聚酯樹脂,而抑制所得到之聚酯樹脂組成物的寡聚 物產生量的方法(專利文獻7)已被揭示,但在該方法中 ,係使用150ppm以上之銻化合物作爲至少含有磷化合物 25 0ppm作爲磷原子之聚酯樹脂的聚合觸媒,在此方法中, 無法抑制起因於銻化合物之異物產生的不佳情形。 進一步’提案出一種方法’其係利用一使憐化合物共 聚合之聚酯樹脂而使用鈦化合物或鋁化合物作爲聚縮合觸 媒之聚酯樹脂中的聚縮合觸媒失去活性而於成型時抑制副 生成之環狀酯寡聚物的副生成量(專利文獻8、9 ),但以 此方法係未言及任何有關於薄膜成型具有較佳之體積固有 電阻値的聚酯樹脂,而在薄膜成型中係不適當者。 專利文獻1 :特開昭48- 1 0 1 462號公報 專利文獻2 :特開昭5 1 -4 8 5 0 5號公報 專利文獻3 :特開平3 -4 78 3 0號公報 專利文獻4 :特開平1 0 - 3 1 6 7 6 5號公報 專利文獻5 :特開平1 0-2 5 1 3 93號公報 1374900 專利文獻6 :特開平6- 1 709 1 1號公報 專利文獻7 :特開2004-3 3 9423號公報 專利文獻8 :特開2005-206747號公報 專利文獻9 :特開2005-2 1 3 29 1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之揭示〕 〔發明欲解決之問題〕 本發明係對上述之問題點而構成者,目的在於提供一 種抑制熔融成型時所成生之環狀3聚物等的副生成物,成 型時無污染產生等之聚酯系樹脂組成物及其製造方法。 〔用以解決問題之手段〕 本發明人等爲解決上述課題,有關觸媒之種類與其失 去活性行爲而累積各種硏究之結果,發現尤其於使用鈦化 合物作爲聚縮合觸媒所得到之聚酯系樹脂中含有磷原子, 且主要調配一使用鍺化合物作爲聚縮合觸媒所得到之聚酯 系樹脂而熔融形成時,磷原子對鈦原子之比率調配成特定 的範圍’可減少副生成物之環狀3聚物,終達成本發明。 即’本發明之要旨係在於提供一種聚酯系樹脂組成物 (C)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使含有可滿足下述式 )、(2)及(3)之磷原子及鍺原子的聚酯系樹脂(a) 、與含有可滿足下述式(4)之鈦原子的聚酯系樹脂(B) 進行溶融混練。 -8 - 1374900 pi ^ ίο c i) 0.1^ Gel ^ 1.5 ( 2 ) 0.001^ Gel/Pl^ 0.15 (3) 0 ^ Ρ2/ΤΠ ^80 ( 4 ) (但,式(1) 、 (2) 、(3)中’以Pi表示每一噸 聚酯系樹脂(A)之磷原子含量(莫耳)’以Gel表示鍺原 子之含量(莫耳),式(4)中’以P2表示每—噸聚酯系 樹脂(B)之磷原子含量(莫耳),以Til表示鈦原子之含 量(莫耳)。) 本發明之另一要旨係在於提供一種聚酯系樹脂組成物 (C )、及使用該組成物(C)之薄膜、薄片或瓶體,而前 述聚酯系樹脂組成物(C)其特徵在於:使含有一含有磷 原子及鍺原子之聚酯系樹脂(A)與含有鈦原子的聚酯系 樹脂(B )溶融混練而得到之聚酯系樹脂組成物(C ),該 組成物(C)係可滿足下述式(6)且可滿足下述(a)的 條件。 (Ρ3/ΤΪ2) ^ 5 ( 6) (但,式(6 )中,以P 3表示每一噸該組成物(c )的 磷原子之含量(莫耳),以Ti2表示鈦原子之含量(莫耳 )·) (a)使該聚酯系樹脂(A)與該聚酯系樹脂(b)在 氮氣下、285 °C中溶融混練20分鐘時,使溶融混練前之每1 噸聚酯系樹脂組成物的環狀3聚物之含量作爲X ( g ),使 溶融混練後之每1噸該組成物(C)的環狀3聚物之含量作 1374900 爲Y(g),則 YS8000 且 Y-XS2500。 〔發明之效果〕 藉本發明,抑制熔融成型時環狀3聚物等的副生成, 成型時很少污染產生等之聚酯系樹脂組成物,又,亦可得 到幾乎無銻化合物等之析出、異物很少之品質良好的薄膜 、薄片、瓶體等之成型品。 〔用以實施發明之最佳形態〕 以下,詳細說明本發明,但以下說明之構成要件的說明 係本發明之實施態樣的代表例,不限定於此等之內容。 依本發明之製造方法所得到的聚酯系樹脂(C)係使含 有特定比率之磷原子與鍺原子之聚酯系樹脂(A)與含有 特定比率之磷原子與鈦原子之聚酯系樹脂(B)熔融混練 所得到者。 〈聚酯樹脂(A ) 、( B )之原料〉 可適宜使用於本發明之製造方法的聚酯系樹脂(A) 及聚酯系樹脂(B ),係以對苯二甲酸及其酯形成性衍生 物作爲主成分之二羧酸成分與以乙二醇作爲主成分的二醇 成分’酯化反應或經過酯交換反應後,使用聚縮合觸媒, 藉熔融聚縮合、依需要而進行固相聚縮合來製造者。繼而 ’較佳係由對苯二甲酸成分爲占有全二羧酸成分之80莫耳 %以上、進一步宜90莫耳%、尤宜95莫耳%上以之二羧酸成 -10- 1374900 分’與較佳係由乙二醇爲占有全二醇成分之80莫耳%以上 、進一步宜90莫耳%、尤宜95莫耳%上以之二醇成分所製 造的聚縮合物者。又’亦可於反應系內副生成之二乙二醇 被共聚合。 在本發明之製造方法中所使用的聚酯系樹脂(A)及 (B)中’對苯二甲酸成分以外之二羧酸成分及酯形成性 衍生物’可舉例如:苯二甲酸、異苯二甲酸、二溴異苯二 甲酸、磺異苯二甲酸鈉、苯二氧二羧酸、4,4’-二苯基二 羧酸、4,4’-二苯基醚二羧酸、4,4’-二苯基酮二羧酸、 4,4’-二苯氧基乙烷二羧酸、4,4,-二苯基碾二羧酸、 2,6 -萘二羧酸、以及對苯二甲酸二甲酯、2,6 -萘二羧酸 二甲酯等之芳香族二羧酸、及此等芳香族二羧酸之碳數 1〜4左右的烷基酯、及鹵化物等。 又,前述芳香族二羧酸及其酯形成性衍生物以外的二 羧酸成分可舉例如:六氫對苯二甲酸、六氫異苯二甲酸等 之脂環式二羧酸、及琥珀酸、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 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十一碳烷二羧酸、十二碳烷二 羧酸等的脂肪族二羧酸、以及、·此等之脂環式二羧酸或脂 肪族二羧酸的碳數1〜4左右的烷基酯、及鹵化物等。 又,乙二醇以外之二醇成份係可舉例如:二乙二醇、 丙二醇、丁二醇、戊二醇、己二醇、辛二醇、癸二醇、異 戊二醇、2 -乙基-2- 丁基-1,3 -丙二醇、二乙二醇、 聚乙二醇、聚四亞甲基醚醇等的脂肪族二醇;1,2-環己 二醇、1,4 -環己二醇、1,1-環己二羥甲基,1,4 -環己二 -11 - 1374900 羥甲基、2,5-降冰片烷二羥甲基等之脂環式二醇、二甲 苯基二醇、4,4 -二羥基聯苯基、2,2 -雙(4’-羥苯基) 丙烷、2,2 -雙(4’- β-羥乙氧基苯基)丙烷、雙(4 -羥 基苯基)颯、雙(4 - Ρ-羥基乙氧基苯基)碾等之芳香族 二醇;及,2,2 -雙(4’-羥基苯基)丙烷之環氧乙烷加成 物或環氧丙烷加成物等。 進一步,例如,乙醇酸、對羥基安息香酸、對-冷-羥乙氧基安息香酸等之羥基羧酸或烷氧基羧酸、及、硬脂 基醇、苯甲基醇、硬脂酸、安息香酸、第三丁基安息香酸 、苯甲醯基安息香酸等之單官能成分、丙三羧酸、偏苯三 酸、均苯三酸、均苯四甲酸、沒食子酸、三羧甲基乙烷、 三羥甲基丙烷、甘油、季戊四醇等之3官能以上的多官能 成分等的一種或二種以上作爲共聚合成分。 〈聚酯系樹脂(A )〉 本發明之製造方法所使用的聚酯系樹脂(A)係其製 造之時’主要使用鍺化合物作爲聚縮合觸媒所製造之樹脂 。此處’所謂主要係基本上只使用鍺化合物作爲聚縮合觸 媒’但依需要亦可倂用少量其他之金屬化合物作爲聚縮合 觸媒。例如,併用銻化合物作爲其他之金屬化合物時,其 使用量係銻原子所得到之樹脂每一噸1 . 〇莫耳以下,宜爲 0.5莫耳以下。若使用鍺化合物作爲聚縮合觸媒,可抑制 使用來作爲安定劑之磷化合物的磷所產生之聚合觸媒失去 活性的影嚮至很小,可得到適當的聚合活性。 -12- 1374900 鍺化合物具體上例如,二氧化鍺、四氧化鍺、氫氧化 鍺 '氟化鍺、氯化鍺、溴化鍺、碘化鍺、二氯化氧化鍺、 硫化鍺、四醋酸鍺、四苯基鍺、草酸鍺、四乙氧基化鍺、 四正丁氧基化鍺等之鍺化合物等,尤宜爲二氧化鍺。 在聚醋系樹脂(A)中之鍺化合物的含量係樹脂每一 噸’鍺原子上限値爲1.5莫耳’但宜爲ι·2莫耳,更宜爲1莫 耳’尤宜爲0.7旲耳。若超過上限値’有時成爲乾燥時之 者色的原因’成本亦變高,不佳。下限値爲莫耳,但 宜爲0.15莫耳’更宜爲〇.2莫耳,尤宜爲025莫耳。若低於 下限値,有時無法得到充分的聚縮合活性,故不佳。 添加錬化合物作爲倂用於聚縮合觸媒之其他的金屬化 合物時’樹脂每一噸若銻原子超過1〇莫耳,於所得到之 樹脂中,會產生起因於銻金屬的異物,故不佳。又,亦可 使此等以外之金屬化合物與鍺化合物倂用作爲聚縮合觸媒 ’但有可能磷造成觸媒失去活性的影響或其他金屬化合物 成爲異物,故倂用係不佳。 聚酯系樹脂(A)必須含有磷原子,一般,此等之磷 原子係源自於樹脂製造時添加來作爲安定劑之磷化合物者 。所使用之磷化合物具體上可舉例:正磷酸、聚磷酸、磷 酸三甲酯、磷酸三乙酯、磷酸三正丁酯、磷酸三辛酯、磷 酸三苯酯、磷酸三甲酚酯、磷酸三(三乙二醇)酯 '乙 基二乙基磷乙二酸酯、酸式磷酸甲酯、酸式磷酸乙酯、酸 式磷酸異丙酯、酸式磷酸丁酯、磷酸單丁基酯、磷酸二丁 酯、磷酸二辛酯、磷酸三乙二醇氫酯等之5價磷化合物; -13- 1374900 及’亞磷酸、次亞磷酸、及亞磷酸二乙酯、亞磷酸三(十 二碳院基)酯 '亞磷酸三壬基癸基、亞隣酸三苯酯等之3 價磷化合物等。此等之中,3價之磷化合物一般還原性強 於5價之磷化合物’添加來作爲聚縮合觸媒之金屬化合物 會被還原而析出,有時成爲產生異物之原因,故宜爲5價 之磷化合物。 用於聚酯系樹脂(A)之製造的磷化合物,宜爲正磷 酸、聚磷酸、亞磷酸二乙酯' 酸式磷酸乙酯、磷酸三乙醋 ’尤宜爲正磷酸、聚磷酸、酸式磷酸乙酯。 聚酯系樹脂(A)中之磷化合物的含有量,若樹脂每i 噸之磷原子的含量(莫耳)作爲P1,如以下述式(1)所 示’樹脂每1噸磷原子爲10莫耳以上,但宜爲15莫耳以上 ,更宜爲20莫耳以上。 P1 ^ 1 0 ( 1 ) 磷化合物之含量少於此下限値時’熔融混練聚酯系樹 脂(A)與聚酯系樹脂(B)時,若提高聚酯系樹脂(A) 對聚醋系樹脂(B)之重量比[聚酯系樹脂(a) /聚酯系樹 脂(B )],有時無法充分得到所謂抑制生成之環狀3聚物 等副生成的效果,故不佳。磷化合物之含量的上限無特別 限制’但大量存在有時使聚合速度降低,故宜爲1〇〇莫耳 以下。 在聚醋系樹脂(A)中’若使樹脂每一噸的鍺原子的 含量爲Gel’樹脂(A)中之鍺原子對磷原子的比率( Ge 1/P1 )之下限値爲〇.〇〇 !,但宜爲〇 〇〇5,更宜爲〇 〇〇8, -14- 1374900 尤宜爲0.01。若低於下限値有時聚合性會不充分,上限値 爲0.15,宜爲0.1,更宜爲0.075,尤宜爲0.050。若超過上 限値’聚合物之著色有變激烈的傾向,結果所得到之聚醋 系樹脂組成物(C)的色調變差,故不佳。 聚酯系樹脂(A)若含有源自聚縮合觸媒、其他之添 加物等的異物’依本發明所得到之聚酯系樹脂組成物(c )的物性會降低’來自該組成物(C)所形成之薄膜或瓶 體等的成型品之品質會變差,故聚酯系樹脂(A )所含有 之〇· 1mm以上之大小的異物個數係聚酯系樹脂(a )每50g 爲1個以下,且宜不含0.3mm以上之大小的異物。此處,異 物之大小係以異物之最長部位的長度表示。 〈聚酯系樹脂(B)製造用的觸媒等〉 在聚酯系樹脂(B)之製造中聚縮合反應使用之觸媒 係可使用鍺化合物、銻化合物、鋁化合物、錫化合物、鈦 化合物等公知的聚縮合觸媒,但在本發明中,至少必須使 用鈦化合物,銻化合物等成爲異物因素之觸媒,宜儘可能 地少量或不使用。鈦化合物係可從以往公知之鈦化合物適 當選擇而使用,可舉例鈦之氧化物、氫氧化物、烷氧化物 、酯酸鹽、碳酸鹽、草酸鹽、及鹵化物等。 鈦化合物具體上可舉例:鈦酸四正丙酯、鈦酸四異丙 酯、鈦酸四正丁酯、鈦酸四正丁酯四聚物、鈦酸四第三丁 酯、鈦酸四環己酯、鈦酸四苯酯、鈦酸四苯甲酯等之鈦烷 氧化物、鈦烷氧化物之水解所得到的鈦氧化物、鈦烷氧化 -15- 1374900 物與矽烷氧化物或锆烷氧化物之混合物的水解所得到之 鈦-砂或锆複合氧化物、醋酸鈦、草酸駄、草酸鈦鉀、草 酸鈦鈉、鈦酸鉀、鈦酸鈉、鈦酸-氫氧化鋁混合物、溴化 鈦、氯化鈦-氯化鋁混合物、溴化鈦、氟化鈦、六氟化鈦 酸鉀、六氟化鈦酸鈷、六氟化鈦酸錳、六氟化鈦酸銨、鈦 乙醯基丙酮配位基等。其中’宜爲鈦酸四正丙酯、鈦酸四 異丙酯、鈦酸四正丁酯等之鈦氧化物、草酸酞、草酸鈦鉀 ,尤宜爲鈦酸四正丁酯。 聚酯系樹脂(B)中之鈦原子的含量係聚酯系樹脂(b )每一噸,其下限値宜爲0.002莫耳,更宜爲〇.〇2莫耳,最 宜爲0.04莫耳。若較下限値還少量,作爲觸媒之活性有不 充分的傾向。上限値宜爲1莫耳,更宜爲0.5莫耳,最宜爲 〇·3莫耳。若多於上限値’所得到之聚酯系樹脂(b)之帶 黃色的著色有很強的傾向,故結果,熔融混練後之聚酯系 樹脂(C )中有帶黃色很強之傾向。 聚酯系樹脂(B)宜含有磷原子,一般磷原子係源自 樹脂(B )製造時添加來作爲安定劑之磷化合物,所使用 之磷化合物係可舉例與上述聚酯系樹脂(A )製造所使用 者相同之化合物。亦即,於聚酯系樹脂(B)製造使用的 磷化合物宜爲5價之磷化合物,更宜爲正磷酸、三甲基磷 酸酯、酸式磷酸乙酯,尤宜爲酸式磷酸乙酯。 此係藉使用此等之磷化合物,可抑制聚縮合時所添加 之金屬化合物與磷化合物所構成之異物的產生。 聚酯系樹脂(B)中之磷原子的含量係使樹脂1噸之磷 -16- 1374900 原子的含量爲P2’鈦原子之含量爲Til,相對於鈦原子之 比率必須滿足下述式(4)。 0 ^ Ρ2/ΤΠ ^80 ( 4 ) 磷原子對鈦原子之比率.(P2/Til)宜爲0.^40,更宜 爲0_2〜20,尤宜爲1〜10。 隣原子之含量係樹脂每1_爲4莫耳以下,宜爲2莫耳 以下’更宜爲1莫耳以下,寧0莫耳以上,宜爲〇〇3莫耳以 上’更宜爲0.1莫耳以上’尤宜爲0.15莫耳以上。若磷原子 之含量超過0_03莫耳而太少’製造時作爲安定劑之效果會 不充分,若超過4莫耳而太多,聚縮合反應速度會降低而 不佳。 本發明之聚酯系樹脂(B)係其環狀3聚物之含量樹脂 每一噸爲8 000g以下,更宜爲5〇00g以下,尤宜爲3〇〇〇§以 下。環狀3聚物之含量樹脂每一噸若超過8〇〇〇§,例如使用 聚醋系樹脂(B )所得到之本發明的聚酯系樹脂組成物(c )成型爲薄膜時’易引起繞鑄輕污染之傾向。 〈聚酯系樹脂(A)及(B)製造用之其他觸媒等〉 又’本發明之製造方法所使用的聚酯系樹脂(A )及 聚醋系樹脂(B)係其製造時,亦含有一使用來作爲助觸 媒、醋化觸媒等且至少~種選自源自上述聚縮合觸媒以外 之其他金屬化合物的周期表第1A族金屬元素、周期表第 2A族金屬元素、锰、鐵、鈷所構成之群的金屬原子。此等 化合物係可舉例:鋰、鈉、鉀、鎂、鈣、錳、鐵、鈷等之 氧化物、氫氧化物、烷氧化物、醋酸鹽、碳酸鹽、草酸鹽 -17- 1374900 及鹵化物等。具體上可舉例如:醋酸鋰、醋酸鈉、醋酸鉀 、氧化鎂、氫氧化鎂、烷氧化鎂、醋酸鎂、碳酸鎂、氧化 鈣 '氫氧化鈣、醋酸鈣、碳酸鈣、氧化錳、氫氧化錳、醋 酸錳、醋酸第二鐵、蟻酸鈷、醋酸鈷、草酸鈷、碳酸鈷、 溴化鈷、鈷乙醯基丙酮配位基等,其中,宜爲鎂化合物, 尤宜爲醋酸鎂及其水和物。 在聚酯系樹脂(B)中,爲抑制其體積固有電阻値至 很低,宜含有二價之金屬化合物。二價之金屬化合物係爲 達到所希望之體積固有電阻値,適宜選擇自如上述之二價 金屬化合物而使用。 此等之金屬化合物係可於酯化反應或酯交換反應之開 始時至聚縮合反應之終了時的任意初期進行添加,但宜於 酯化反應或酯交換反應之開始時至聚縮合反應之開始時之 間進行添加,尤其於酯化反應之時宜於酯化反應終了後至 聚縮合反應開始之間進行添加。尤佳之金屬化合物可舉例 :鈣化合物及鎂化合物,其中,宜爲醋酸鈣及醋酸鎂,尤 宜爲醋酸鎂。 樹脂(B)之體積固有電阻値宜爲50χ107Ω · cm以下 ,更宜爲2〇Χ1 Ο7 Ω · cm以下。此處,體積固有電阻値係依 後述之測定法算出之値。體積固有電阻値高於上述之値時 ,使用所得到之聚酯系樹脂組成物(C )的薄膜成型時, 從模頭所押出之薄片與冷卻鼓的密接性會變差,結果成爲 冷卻不足,故很難提高薄膜之製膜速度。 1374900 〈聚酯系樹脂組成物(c) > 本發明之聚酯系樹脂組成物(c),其係使含有一含 有磷原子及鍺原子之聚酯系樹脂(A)與含有鈦原子的聚 酯系樹脂(B)溶融混練而得到之聚酯系樹脂組成物(c) ’該組成物(C)係滿足下述式(6),且滿足下述(a) 的條件之組成物。 (Ρ3/ΤΪ2) ^ 5 ( 6) (其中,式(6)中,以P3表示每一噸該組成物(C) 的磷原子之含量(莫耳):以Ti2表示鈦原子之含量(莫 耳))。 (a)使該聚酯系樹脂(A)與該聚酯系樹脂(B)在 氮氣下、285 °C中溶融混練20分鐘時,使溶融混練前之每1 噸聚酯系樹脂組成物的環狀3聚物之含量作爲X ( g ),使 溶融混練後之每1噸該組成物(C)的環狀3聚物之含量作 爲 Y ( g),則 YS8000 且 Y-XS2500。 在聚醋系樹脂組成物(C)中,以上述式(6)所示之 該組成物每1噸之磷原子的含量(莫耳)與鈦原子之含量 (莫耳)的比(P3/Ti2 )必·須爲5以上,但宜爲1〇以上, 尤宜爲2 0以上’若未達5 ’用以成型該組成物,熔融時副 生成之環狀3聚物等的生成量變多,有可能聚酯系樹脂(c )之色調變差’故不佳。該莫耳比宜爲1 00 0以下,更宜爲 5〇〇以下,尤宜爲200以下。若超過1000,製造聚酯系樹脂 組成物(C )之原料樹脂時,有時聚縮合速度變慢,不佳 -19· 1374900 又,本發明之聚酯系樹脂組成物(c )必須滿足 (a)之條件。亦即,使聚酯系樹脂(A)與聚酯系樹 B)在氮氣下285°C中熔融混練20分鐘時,熔融混練前 酯系樹脂組成物每一噸的環狀3聚物的含量爲X (克) 融混練後之組成物(C)每一噸的環狀3聚物的含量f 克),YS 8000 且 Y - 2500。Y 之上限値爲 8000, 爲6000,更宜爲4000。若Y超過8000,成型時易產生 的傾向,不佳。 (Y-X)之上限値爲2500,宜爲2000,更宜爲 。若(Y-X)超過25 00,在高溫下成型時之環狀3聚 的寡聚物之副生成變多,有時產生異物,故不佳。 又’得到本發明之聚酯系樹脂組成物(C )時之 系樹脂(A)與聚酯系樹脂(B)之重量[聚酯系樹月| )/聚酯系樹脂(B)]宜爲0.5以下,更宜爲0.25以下 宜爲0.1以下。若此重量比高於〇·5,組成物(C)中之 系樹脂(A)的量變多,伴隨此使用來作爲聚縮合觸 金屬化合物例如鍺化合物之使用量變多,成爲高價, 銻化合物時’其含量變多,結果於來自該組成物之成 中異物有變多之傾向。 又’該重量比之下限超過0,宜爲〇.〇1以上,更 〇·〇2以上。下限値爲〇,亦即不使用聚酯系樹脂(a ) 無法得到抑制所生成之環狀3聚物等的副生成物之效 而不佳。 本發明之聚酯系樹脂組成物(C)中,係於前述 上述 脂( 之聚 ,熔 I y ( 但宜 異物 1000 物等 聚酯 i ( A ,尤 聚酯 媒之 使用 型品 宜爲 時係 果, 聚酯 -20- 1374900 系樹脂(A)及聚酯系樹脂(B)中依需要亦可進—步使用 其他之樹β曰(第3成分),但於聚酯系樹脂組成物中 占有之聚醋系樹脂(Α)及(Β)的總量之重量比[(a) + (B) / ( C)]宜爲〇.9以上,更宜爲〇 95以上,尤宜爲〇 99 以上。該重量比未達0.9時,因聚酯系樹脂(Α)及(Β) 以外之第3成分的影響’有時抑制所生成之環狀3聚物等的 虽!|生成物之效果不充分,而不佳。 〈聚酯系樹脂(Α)及(Β)之製造〉 本發明之製造方法所使用的聚酯系樹脂(A)及聚酯 系樹脂(B)之製造係除分別含有特定量之磷原子及鍺原 子(樹脂(A))、及鈦原子(樹脂(B ))以外,其餘基 本上係可使用聚酯系樹脂之慣用的製造方法。亦即,以前 述對苯二甲酸或其酯形成性衍生物作爲主成分之二羧酸成 分與乙一醇作爲主成分之二醇成分,在酯化反應槽中,以 一般240〜280 °C左右之溫度’在一般對大氣壓的相對壓力 0~4xl05Pa左右的壓力下,攪拌下酯化反應卜1〇小時左右 ’或’在酯交渙觸媒的存在下酯交換反應後 > 所得到之酯 化反應生成物或酯交換反應生成物的聚酯低分子聚物移送 至聚縮合槽,在聚縮合觸媒及磷化合物的存在下,一般 2 5 0〜2 9 0 °C左右的溫度、常壓至漸次減壓而最終一般絕對 壓力1 3 3 3〜13.3Pa左右的減壓下,攪拌下,以1〜20小時左 右熔融聚縮合的方法,此等係可爲連續式、或分次式任一 者的方法。 -21 - 1374900 又,其時,對苯二甲酸或其酯形成性衍生物作爲主成 分之二羧酸成分與以乙二醇作爲主成分之二醇成分之原料 漿的調製,係宜全二醇成分對全二羧酸成分之莫耳比爲 1·0〜2.5的範圍。酯化反應生成物或酯交換反應生成物的聚 酯低分子聚物之酯化率(原料二羧酸成分的全羧基之中, 與二醇成分反應而酯化者之比率)宜爲9 5 %以上。 又,聚縮合時至少一種選自由聚縮合觸媒、磷化合物 、依需要所使用之周期表第1Α族的金屬元素、周期素第 2Α族的元素、錳、鐵、鈷所構成之群中的金屬化合物之添 加,係亦可爲原料之對苯二甲酸與乙二醇、以及依需所使 用之其他二羧酸成分及二醇成分等的漿液調製步驟、酯化 反應、或酯交換反應步驟的任意階段、或、熔融聚縮合步 縮之初期階段。 在不損及本發明效果之範圍,亦可使用其他公知之酯 化觸媒、酯交換觸媒、聚縮合觸媒、核劑、無機塡充劑、 滑劑、潤滑劑、抗黏劑、安定劑、防止帶電劑、防霧劑、 及顏料等之各種添加劑必須量。 藉上述熔融聚縮合所得到之樹脂,係—般從設於聚縮 合槽的底部之排出口呈股狀排出,一面水冷或水冷後,以 切刀割斷而成爲塑lii狀、晶片狀等之粒狀體。進_步依需 要,而此熔融聚縮合後之粒狀體,一般,在氮氣、二氧化 碳、氬等之惰性氣體環境下’或水蒸氣環境下或含有水蒸 氣之惰性氣體環境下,一般以60~180°C左右之溫度加熱而 使樹脂粒狀體表面結晶化後,在惰性氣體環境下,或/及 -22- 1374900 絕對壓力1 3 3 3〜13.3Pa的減壓下,一般,在樹脂之黏度溫 度〜8 0 °C之低溫下,以粒狀體間不膠著的方式流動等,同 時並在一般50小時左右以下之時間加熱處理而固相聚縮合 。藉此固相聚縮合,可進一步高聚合度化,同時可降底反 應副生成物之環狀3聚物含量或乙醛含量等。 〈聚酯系樹脂組成物(C )之製造〉 本發明之聚酯系樹脂組成物(C)係可以上述適當重 量比熔融混練前述聚酯系樹脂(A)及聚酯系樹脂(B)而 調製。一般,使聚酯系樹脂(A)及(B)均一混合之樹脂 調配物以押出機混練而押出,進行塑粒化而得到。又,即 使於薄膜成型用等之押出機或瓶體成型用之射出成型機等 之原料供料斗投入上述塑粒狀之聚酯系樹脂(A)及(B) ,亦可於押出機或射出成型機之料缸的熔融區域得到該組 成物(C ),可抑制於熔融中副成生之環狀3聚物的生成量 〇 本發明之聚酯系樹脂組成物(C )係可適宜使用來作 爲一利用熔融抨出成型、射出成型等之一般方法的各種成 型加工的原料亦即薄膜用、瓶體用、薄片用之原料。薄膜 用、薄片用係押出成型步驟中之熔融時間較瓶體用還長, 因適當發揮抑制副生成之環狀3聚物生成量的效果,故佳 。又,薄膜用、薄片用係成型加工時,因提高生產性,必 須降低體積固有電阻値。因此,宜使用聚酯系樹脂(B) 之體積固有電阻値低者。又,一般係聚酯系樹脂中之磷原 -23- 1374900 子的含量愈多,體積固有電阻値有變高之傾向,但,使用 一依本發明方法所生產出之聚酯系樹脂組成物(c)的薄 膜、薄片係就該組成物之磷原子的含量,低於一般所設想 之體積固有電阻値,生產性良好。 本發明方法所得到之聚酯系樹脂(C )的體積固有電 阻値爲60χ107Ω · cm以下,更宜爲30χ107Ω · cm以下。其 係若體積固有電阻値較此還高,如前述般薄膜成型時從模 頭所押出之薄片與冷卻鼓之密著性變差,結果成爲冷卻不 足,故很難提高薄膜之製膜速度。 由本發明方法所得到之聚酯系樹脂組成物(C )所形 成的薄膜,係於該薄膜表面上存在高0.27 μπι以上的突起爲 100個/10cm2以下且高0·54μηι以上之突起爲30個/10cm2以 下。薄膜表面上之突起的測定係依後述之測定法。 【實施方式】 實施例 其次依製造例及實施例,具體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 明只要不超過其要旨,不限定於此等。 又,本發明之各種測定方法係如以下般。 1.金屬原子之含量 使聚酯樹脂試料2.5 g在硫酸存在下依常用方法灰化, 完全分解後,以蒸餾水定容成5 0ml者,藉電漿發光分光分 析法進行定量。 -24- 1374900 2.固有黏度 使已凍結粉碎之聚醋樹脂試料〇 5〇g於酣/四氯乙烷( 重量比1: 1)之混合溶劑中,使濃度(a)爲kOg/di,在 110°c下溶解30分鐘後’使用烏貝洛德(Ubbelohde)型毛 細黏度管’在30 °C下’測定與原液之相對黏度(ηΓε1), 求從此相對黏度(iirel ) -1求出之比黏度(η3ρ )與濃度( a )之比(nsp/a ),使相同之濃度(a )爲〇 5g/di、〇 2g/dl 、0· 1 g/dl時’分別求出比(nSp/a ),從此等之値,求出以 濃度(a)外插於0時之比(nsp/a)作爲固有黏度^(dl/g 3 _環狀3聚物之含量 氯仿/六氟異丙醇(容量比2/1 )之混合溶劑3ml中,溶 解聚酯樹脂試料4mg後,進一步加入氯仿40ml而稀釋,對 於所得到之溶液使用GPC ( Tosoh公司製[HLC-8120GPC]) 而進行定量。 4.色調 使聚酯樹脂試料以刮刀充塡於內徑36mm、深15mm之 圓柱狀的粉體測色用格室中,使用測色色差計(日本電色 工業公司製「ZE-2000」),使於日本工業規格:1 970年 版(JIS Z8 730之參考1)所記載的Lab顯色系中之Hunter色 差式的色座標b以反射法、格室每90度旋轉一次而測定4處 -25- 1374900 之値的單純平均値。 5 ·體積固有電阻値 將聚酯樹脂試料1 5g置入於內徑2〇mm、長1 80mm之咐 枝試驗管,管內充分氮氣取代後,浸漬於250 °C之油浴中 使管內以真空泵形成ltorr以下而真空乾燥20分鐘,然後, 使油浴溫度昇溫至28 5 °C而熔融聚酯樹脂試料後,反覆氮 氣復壓與減壓而除去混在一起的氣泡。在此熔融體之中, 使面積lcm2之不銹鋼製電極2片以5mm之間隔並聯(以絕 緣體被覆不相向之背面)插入,溫度安定後,以電阻計( Hewlett-Packard公司製「Model HP43 3 9B」)施加直流電 壓1 00V,計算其時之電阻値而作爲固有體積電阻(Q · 6·聚酯樹脂(A)中之0.1 mm以上的異物數之測定 將聚酯樹脂試料5 0g置入於試料不會溢出之網目的網 中而從試料上流下純水以充分洗淨。所洗淨之試料以60 °C 乾燥1小時。 使試料展開於一具備螢光燈之背光的台上,使用2倍 的放大鏡而充分觀察每一粒試料。對於含有異物之試料以 PEAK公司製10倍尺規檢測各異物的大小,在試料中所含 有的異物中,計算0.1〜〇.2mm、0.2〜0.3 mm、0.3 mm以上 的異物個數,作爲異物數。異物之大小係以其最長部的長 度表示。結果表示於表1中。 •26- 1374900 7.二軸延伸膜表面之突起數的評估(FE評估) 使聚酯樹脂(C)試料10kg在熱風乾燥機中,以180 °C ;2小時結晶化及乾燥而使水分量形成i00ppm以下。於 40mm徑之一軸押出機中內藏金屬纖維燒結過濾器(95 %截 止過濾精度25μιη) ’藉由具備80mm徑之4條螺旋環狀模頭 之管狀膜成型機,使已乾燥之樹脂試料在樹脂溫度285 eC 、押出速度8kg/小時熔融押出,以60mm徑之冷卻環進行冷 卻而管狀成型,俾得到厚210μπι,折幅l〇cm之管狀膜。繼 而,使用二軸延伸機(T.M.Long公司製),在92°C下預熱 未延伸膜2分鐘後,以20000%/分之延伸速度,以縱方向 4.0倍、橫方向3 . 5倍之延伸倍率同時二軸延伸,延伸後, 在92 °C下進行熱固定1分鐘,俾使二軸延伸膜成型。 對於所得到之二軸延伸膜,以如下所示之方法,觀察 薄膜表面之突起數目,以如下所示之標準評估,結果表示 於表3中。 使二軸延伸膜張設於SUS製角形金屬框,於真空蒸鍍 機內鋁蒸鍍後,於表面任意地遮掩2.0cm X 2.5 cm之框,使 在其面積內之粗大突起數,對鹵素燈之白色光施加G過濾 器而形成光源二之光束顯微鏡進行觀察。粗大突起係觀察 干涉條紋封閉之等闻線,隨突起高度變大’其等局線之條 數愈多。在本發明中,依突起高度爲〇·27μηι及0·54μιη之各 等高線的條數,以如下之區分計算突起數,換算成每 10cm2之薄膜面積。 -27- 1374900 (1) 等高線數爲1條以上之高度〇.27μπι以上的突起數 (2) 等高線數爲2條以上之高度0.54μηι以上的突起 〈二軸延伸膜表面之評估〉 〇:非常良好的薄膜 高度0.27μιη以上的突起爲50個/10cm2以下且高度 〇·54μιη以上的突起爲10個/10cm2以下。 △:可使用之薄膜 高度0.27μιη以上的突起爲100個/10cm2以下且高度 〇.54μπι以上的突起爲30個/10cm2以下。 X :不可使用之薄膜 高度0.27 μιη以上的突起爲超過1〇〇個/10 cm2且高度 0.54μηι以上的突起超過30個/10cm2。 製造例A-1 〈聚酯系樹脂(A) -1之製造〉 在預先饋入雙(羥乙基)對苯二甲酸酯約5 0kg且保持 於溫度25 0 t、相對壓力1.2xl05Pa之酯化反應槽中花4小時 依序供給對苯二甲酸43kg ( 2 60莫耳)及乙二醇19kg ( 3 1 2莫耳)之漿液,供給終了後,進一步花1小時進行酯化 反應。將此酯化反應生成物之50 kg移送至聚縮合槽。 酯化反應生成物被移送之前述聚縮各槽中,繼而,依 序以5分鐘間隔添加正磷酸及二氧化鍺作爲乙二醇溶液。 各別所得到之樹脂每1噸,以含有磷原子4〇莫耳、鍺原子 -28- 1374900 〇·5莫耳之方式進f了添加。其後,於反應系內: 鐘從250 °C昇溫至28 0 °C ,同時並以1小時從 400Pa (絕對壓力)而保持同壓,所得到之樹 度成爲〇.64dl/g之時間溶融聚縮合,從設於聚 部的排出口呈股狀排出,水冷後,以切刀形成 造約40kg之聚醋系樹脂(A)。所得到之樹脂 於表1中。 製造例A-2 〈聚酯系樹脂(A ) -2之製造〉 在製造例A-1中除將正磷酸變更成聚磷酸 係與製造例A-1同樣地製造聚酯系樹脂(a) 樹脂的物性表示於表1中。 製造例A-3 〈聚酯系樹脂(A ) -3之製造〉 在製造例A-1中除將正磷酸變更成酸式磷 ,其餘係與製造例A-丨同樣地製造聚酯系樹脂( 所得到之樹脂的物性表示於表1中。 製造例A-4 〈聚酯系樹脂(A) -4之製造〉 將對苯二甲酸二甲酯50kg ( 260莫耳) 32.3kg ( 520莫耳)供給至150 °C之酯交換反 成乙二醇溶液所得到之樹脂每1噸,含有鎂原」 它2小時3 0分 常壓減壓至 脂的固有黏 縮合槽之底 塑粒狀,製 的物性表示 以外,其餘 。所得到之 酸乙酯以外 A ) -3。 、及乙二醇 應槽,以形 F 4.1莫耳的 -29- 1374900 方式添加醋酸鎂4水鹽作爲酯交換觸媒後,使反應槽之溫 度花3小時而昇溫至225 °C後,以其溫度保持1小時而使酯 交換反應終止。將此酯交換反應生成物移送至聚縮合槽。 酯交換反應生成物被移送之前述聚縮各槽中,繼而, 依序以5分鐘間隔添加正磷酸及二氧化鍺作爲乙二醇溶液 。各別所得到之樹脂每1噸,以含有磷原子3 5.5莫耳、鍺 原子0.6莫耳之方式進行添加。其後,於反應系內花2小時 30分鐘從225 °C昇溫至280 °C ’同時並以85分鐘從常壓減壓 至4〇OPa (絕對壓力)而保持同壓,所得到之樹脂的固有 黏度成爲0.64 dl/g之時間熔融聚縮合,從設於聚縮合槽之 底部的排出口呈股狀排出,水冷後,以切刀形成塑粒狀, 製造約40kg之聚酯系樹脂(A ) -4。所得到之樹脂的物性 表示於表1中。 製造比較例1 〈聚酯系樹脂(A) -5之製造〉 將對苯二甲酸二甲酯50kg ( 260莫耳)、及乙二醇 32.3kg ( 520莫耳)供給至150 °C之酯交換反應槽,以形成 乙二醇溶液所得到之樹脂每1噸,含有錳原子2.1莫耳的方 式添加醋酸錳4水鹽作爲酯交換觸媒後,使反應槽之溫度 花3小時而昇溫至22 5 °C。中途,從酯交換反應所產生之甲 醇開始餾出的時點,20分鐘後,以樹脂每1噸含有銻原子 1.6莫耳的方式進行添加。直接花特定的時間昇溫至225 〇c ’昇溫後以其溫度保持1小時而以樹脂每1噸含有磷原子13 -30- 1374900 莫耳之方式添加磷酸三甲酯(ΤΜΑ ),實質上使酯交換反 應終止。此反應生成物移至聚縮合槽,然後,以樹脂每1 噸含有鉀原子1.3莫耳之方式進行添加醋酸鉀。其後,於 反應系內花2小時30分鐘從225 °C昇溫至2 80 °C,同時並以 85分鐘從常壓減壓至400Pa (絕對壓力)而保持同壓,所 得到之樹脂的固有黏度成爲0.60dl/g之時間熔融聚縮合, 從設於聚縮合槽之底部的排出口呈股狀排出,水冷後,以 切刀形成塑粒狀,製造約40kg之聚酯系樹脂(A ) -5。所 得到之樹脂的物性表示於表1中。 製造比較例2 〈聚酯系樹脂(A) -6之製造〉 除使製造比較例1中所添加之磷酸三甲酯的量於樹脂 每1公噸中含有磷原子40莫耳以外,其餘係與製造比較例1 同樣地’進行聚縮合反應至固有黏度成爲0.6Odl/g,製造 聚酯系樹脂(A ) - 6。所得到之樹脂的物性表示於表1中。 在從此等製造比較例1及2所得到之聚酯樹脂(a )中 含有0.3 m m以上之異勸:其結果·.來自本發明樹脂組成物 (C)之薄膜的生產性爲不佳者。 製造例A-5 〈聚酯系樹脂(A) -7之製造〉 在製造例A-1之聚酯系樹脂(a) j之製造方法中,以 各別之樹脂每1噸含有磷原子12莫耳、錯原子15莫耳之方 -31 - 1374900 式進行添加磷酸及二氧化鍺以外’其餘係以同樣之方法使 所得到之樹脂的固有黏度成爲0.64dl/g的時間熔融聚縮合 ,從設於聚縮合槽之底部的排出口呈股狀排出,水冷後, 以切刀形成塑粒狀,製造約4〇kg之聚酯系樹脂(A )。結 果表示於表1中。此例中所得到之聚酯系樹脂(A) -7的色 調爲略差者。 製造比較例3 〈聚酯系樹脂(A) -8之製造〉 在製造例A-1之聚酯系樹脂(A) -1之製造方法中,除 以各別之樹脂每1噸含有磷原子40莫耳、鍺原子0.18莫耳 之方式進行添加磷酸及二氧化鍺以外,其餘係以同樣之方 法實施熔融聚縮合。在本反應系中係聚合性差,持續5小 時硏究’但固有黏度未達0.55 dl/g而無法得到目的之樹脂 。結果表示於表1中。 製造比較例4 〈聚酯系樹脂(A) -9之製造〉 在製造例A-1之聚酯系樹脂(a ) _丨之製造方法中,除 使用欽酸四正丁基酯取代二氧化鍺,進而添加醋酸鎂以外 ’其餘係以同樣的方法製造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對 於各別之添加劑’以樹脂每1噸含有磷原子4〇莫耳、鈦原 子〇·1莫耳、鎂原子0.4莫耳的方式進行添加。本反應系係 聚合性差’即使實施聚縮合反應5小時,亦無法成爲特定 -32- 1374900 之固有黏度的聚合物,故停止實驗》 製造比較例5 〈聚酯系樹脂(A) -10之製造〉 在製造例A-1之聚酯系樹脂(A) -1之製造方法中,除 以樹脂每1噸含有磷原子2莫耳之方式進行添加正磷酸以外 ’其餘係以同樣之方法實施熔融聚縮合。結果表示於表1 中〇 製造例B-1 〈聚酯系樹脂(B) -1之製造〉 在製造例A-1之上述聚酯系樹脂(A) -1之製造方法中 ’除使用酸式磷酸乙酯取代正磷酸,使用鈦酸四正丁酯取 代二氧化鍺,進而添加醋酸鎂以外,其餘係以同樣的方法 製造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對於各別之添加劑,以樹 脂每1噸含有磷原子0.2莫耳、鈦原子〇.1莫耳、鎂原子〇.4 莫耳的方式進行添加。 其次’使如此做法所得到之聚酯樹脂塑粒於保持在約 1 60 °C之攪拌結晶化機內以滞留時間約成爲5分鐘的方式連 續地供給而結晶化,在Inert烘箱(ESPEC公司製「IPHH-201型」)中,在40升/分之氮氣流下以160〇c乾燥4小時後 ’以215 °C ,加熱至固有黏度成爲〇·85 dl/g,而固相聚縮 合’得到聚酯系樹脂(B ) -1。測定所得到之聚酯樹脂(B )-1的環狀3聚物的含量,結果,樹脂每—噸爲2800g»又 -33- 1374900 ,體積固有電阻値爲18χ107Ω · cm。 製造例B-2 〈聚酯系樹脂(B) -2之製造〉 由圖1所示之1個攪拌槽所構成的漿液調製槽、串聯連 接之2個攪拌槽所構成之酯化反應槽、及由攪拌槽與繼此 之2個橫型活塞流形式之反應槽所構成之合計3個熔融聚縮 合反應槽所構成之連續聚縮合裝置,連續地製造樹脂試料 〇 於漿液調製槽1中,所生成之樹脂每1噸,磷原子殘存 0.48莫耳之量的酸式磷酸乙苯酯之乙二醇溶液(濃度0.3重 量°/〇)、與對苯二甲酸及乙二醇成爲對苯二甲酸:乙二醇 =865 : 48 5 (重量比)般進行供給而調製漿液。將此漿液 連續供給至酯化反應槽。酯化反應槽之反應條件係第1段2 在氮氣環境下爲270〇C、相對壓力l〇kPa( 0.1kg/cm2G )、 平均滯留時間2.5小時,第2段3相同地在氮氣環境下爲265 °C、相對壓力OkPa ( O.Okg/cm2G )、平均滯留時間1 .0小時 〇 在第2段酯化步驟中,通知一設於第2段之酯化反應槽 的配管4,供給乙二醇。此時,酯化第2段的酯化率爲9 5 % 。酯化反應生成物係經過導管7而連續地供給至熔融聚縮 合反應槽。此時,設於導管7之移送泵的吐出壓爲60 OkPa ,設於熔融聚縮合反應機之入口前的控制閥之前面壓力爲 150 kPa。在導管7之中途,於酯化反應生成物中,所生成 -34- 1374900 之樹脂每1噸,使醋酸鎂4水和物的乙二醇溶液(濃度0-6 重量%),鎂原子殘存0.82莫耳之量,連續地’進一步相 對於所生成之聚酯樹脂而鈦原子殘存0.11莫耳之量的酞酸 四正丁基酯之乙二醇溶液(濃度0.2重量% )經過導管5及6 而連續地添加。 熔融聚縮合反應器之反應條件係第1段爲266 °C,絕對 壓力3.25kPa(25t〇rr)、平均滯留時間0.85小時;第2段爲 2 70°C,絕對壓力〇.31kPa ( 25torr)、平均滯留時間0.90小 時;第3段8爲272 °C,絕對壓力0.26kPa ( 1.7torr )、平 均滯留時間0.6 6小時》熔融聚縮合反應生成物係從模頭呈 股狀押出而冷卻固化,以切刀割斷而形成1個之重量爲平 均粒重24mg的預聚物晶粒。此晶粒之固有黏度爲〇.54dl/g 〇 使此預聚物晶粒在氮氣下連續地供給至維特約1 60 t 之結晶化器中,攪拌下保持約60分鐘後,經過預熱器,連 續地供給至塔型之固相聚縮合裝置,氮氣下,210 °C下固 相聚縮合反應1 5小時,得到聚酯系樹脂(B ) _2。測定所 得到之聚酯樹脂(B ) -2的環狀3聚物的含量,結果,掛BS 每一噸爲4500g。又固有黏度爲〇.67dl/g,體積固有電阻値 爲 10χ107Ω · cm。 製造例B-3 〈聚酯系樹脂(B) -3之製造〉 將對苯二甲酸二甲酯50kg ( 260莫耳)、及乙二醇 -35- 1374900 32.3 kg (5 20莫耳)供給至150°C之酯交換反應槽,以形 成乙二醇溶液所得到之樹脂每1噸,含有鎂原子4.1莫耳的 方式添加醋酸鎂4水鹽作爲酯交換觸媒後,使反應槽之溫 度花3小時而昇溫至225 °C後,以其溫度保持1小時而使酯 交換反應終止。將此酯交換反應生成物移送至聚縮合槽。 酯交換反應生成物被移送之前述聚縮各槽中,繼而, 依序以5分鐘間隔添加酸式磷酸乙酯及鈦酸四正丁酯作爲 乙二醇溶液。各別所得到之樹脂每1噸,以含有磷原子0.4 莫耳、鈦原子0.4莫耳之方式進行添加。其後,於反應系 內花2小時30分鐘從225 °C昇溫至280 °C,同時並以85分鐘 從常壓減壓至400Pa (絕對壓力)而保持同壓,所得到之 樹脂的固有黏度成爲〇.64dl/g之時間熔融聚縮合,從設於 聚縮合槽之底部的排出口呈股狀排出,水冷後,以切刀形 成塑粒狀,製造約40kg之聚酯系樹脂。 其次’使如此做法所得到之聚酯樹脂塑粒於保持在約 160°C之攪拌結晶化機內以滯留時間約成爲5分鐘的方式連 續地供給而結晶化,在Inert烘箱(ESPEC公司製「IPHH-201型」)中’在40升/分之氮氣流下以160°C乾燥4小時後 ,以215 °C,加熱至固有黏度成爲0.78 dl/g,而固相聚縮 合’得到聚酯系樹脂(B ) -3。測定所得到之聚酯樹脂(B )-3的環狀3聚物的含量,結果,樹脂每一噸爲5400g。又 ’體積固有電阻値爲5.1 X 1 07 Ω · c m。所得到之樹脂的物 性表示於表2中。 -36- 1374900 製造例B-4 〈聚酯系樹脂(B ) -4之製造〉 在製造例B-1之聚酯系樹脂(B) -1之製造方法中,除 以所得到之樹脂每1噸含有鎂原子0 · 1莫耳之方式添加醋酸 鎂4水合物以外,其餘係以同樣之方法,製造聚酯樹脂。 其次’使如此做法所得到之聚酯樹脂塑粒於保持在約 1 60 °C之攪拌結晶化機內以滯留時間約成爲5分鐘的方式連 續地供給而結晶化,在Inert烘箱(ESPEC公司製「IPHH· 201型」)中’在40升/分之氮氣流下以16〇 t乾燥4小時後 ’以215 °C,加熱至固有黏度成爲〇.8〇 dl/g,而固相聚縮 合’得到聚酯系樹脂(B ) - 4。測定所得到之聚酯樹脂(b )-4的環狀3聚物的含量,結果,樹脂每—噸爲32〇〇g。又 ’體積固有電阻値爲5 6 X 1 0 7 Ω · c m。所得到之樹脂的物性 表示於表2中。 製造例B-5 〈聚酯系樹脂(B) _5之製造〉 在製造例B -1之聚醋系樹脂(B ) -1之製造方法中;除 未添加醋酸鎂4水合物,並以各別所得到之樹脂每〗噸含有 磷原子0.2莫耳、鈦原子0.12莫耳之方式添加正磷酸及酞酸 四正丁酯以外,其餘係與製造例B _丨相同做法而得到聚酯 樹脂(B ) - 5。測定所得到之聚酯樹脂(b ) _ 5的環狀3聚 物的a量,結果,樹脂每一噸爲2800g。又,體積固有電 阻値爲150X1 〇7Ω . cm。所得到之樹脂的物性表示於表2中 •37- 1374900 實施例1 〈聚酯系樹脂組成物(c)之製造〉 ' 使製造例A -〗及製造例B _丨所得到的聚酯系樹脂(A )-1與聚醋系樹脂(B) -1的塑粒以重量比[(a) /(B) ]0.05 均一地混合’得到聚酯系樹脂調配物。測定所得到之調配 物的環狀3聚物的含量(cti) ^ 其次’使聚酯系樹脂調配物在設定於2 85 °C,50 rpm 之 Laboplast硏磨機(東洋精機公司製「20C200型」)中 進行20分鐘熔融混練,得到聚酯系樹脂組成物(C )。定 量所得到之組成物(C)的環狀3聚物之含量(CT2)。在 組成物(C )中’調配物之熔融混練前與後的環狀3聚物之 含量的增加量[(CT2 ) - ( CT1 )]係樹脂每一噸爲300g » 又,實施二軸延伸薄膜評估而測定於薄膜所觀察到之突起 (FE)的數目。進一步,測定體積固有電阻値。其等之結 果表示於表3中。 比較例1 不調配聚醋系樹脂(A) -1,只使製造例β·ι所得到的 聚酯系樹脂(B) -1在實施例1相同的條件下藉Laboplastw 磨機進行熔融混練,進行所得到之樹脂的環狀3聚物之含 量(CT2 )定量。亦實施薄膜評估。 其結果表示於表3中。 -38- 1374900 實施例2、3,比較例2 除將上述聚酯系樹脂(A) -1與聚酯系樹脂(B) -1之 重量比變更成表1記載般以外,其餘係與實施例1相同做法 而調製聚酯系樹脂調配物,熔融混練而得到聚酯系樹脂組 成物(C)。又,與實施例1相同做法而定量環狀3聚物之 含量(CT1及CT2 ),實施薄膜評估、體積固有電阻値的 測定。其結果表示表3。 實施例4 於實施例1中除使用聚酯系樹脂(A) -2取代聚酯系樹 脂(A )_ 1以外’其餘係與實施例丨相同地熔融混練而得到 聚酯系樹脂組成物(C )。又,與實施例1相同做法而定量 環狀3聚物之含量(CT1及CT2),實施薄膜評估、體積固 有電阻値的測定。其結果表示表3。 實施例5 於實施倒〗中除使周聚醋系樹脂(A ) - 3取代聚酿系樹 脂(A ) - 1以外’其餘係與實施例1相同地熔融混練而得到 聚酯系樹脂組成物(C )。又,與實施例1相同做法而定量 環狀3聚物之含量(CT1及CT2),實施薄膜評估、體積固 有電阻値的測定。其結果表示表3。 實施例6 -39- 1374900 於實施例1中除使用聚酯系樹脂(A) -4取代聚酯系樹 脂(A )· 1以外,其餘係與實施例1相同地熔融混練而得到 聚酯系樹脂組成物(C)。又,與實施例1相同做法而定量 環狀3聚物之含量(CT1及CT2),實施薄膜評估、體積固 有電阻値的測定。其結果表示表3。 實施例7 於實施例1中除使用聚酯系樹脂(B) -2取代聚酯系樹 脂(B )· 1以外,其餘係與實施例1相同地熔融混練而得到 聚酯系樹脂組成物(C)。又,與實施例1相同做法而定量 環狀3聚物之含量(CT1及CT2),實施薄膜評估、體積固 有電阻値的測定。其結果表示表3。 實施例8 ' 於實施例1中除使用聚酯系樹脂(B) -3取代聚酯系樹 脂(B ) -1以外,其餘係與實施例1相同地熔融混練而得到 聚酯系樹脂組成物(C)。又,與實施例1相同做法而定量 環狀3聚物之含量(CT1及CT2),實施薄膜評估、體積固 有電阻値的測定。其結果表示表3。 實施例9 於實施例1中除使用聚酯系樹脂(B) 取代聚酯系樹 脂(B )· 1以外,其餘係與實施例1相同地熔融混練而得到 聚酯系樹脂組成物(C )。又’與實施例1相同做法而定量 -40 - 1374900 環狀3聚物之含量((:丁1及(:丁2),實施薄膜評估、體積固 有電阻値的測定。其結果表示表3。 實施例1 0 於實施例1中除使用聚酯系樹脂(B) -5取代聚酯系樹 脂(B ) -1以外,其餘係與實施例丨相同地熔融混練而得到 聚醋系樹脂組成物(C )。又,與實施例1相同做法而定量 環狀3聚物之含量((:丁丨及CT2 ),實施薄膜評估、體積固 有電阻値的測定。其結果表示表3。 比較例3 於實施例1中除使用聚酯系樹脂(A) -10取代聚酯系 樹脂(A ) -1以外,其餘係與實施例1相同地熔融混練而得 到聚酯系樹脂組成物(C )。又,與實施例1相同做法而定 量環狀3聚物之含量(CT1及CT2),實施薄膜評估、體積 固有電阻値的測定。其結果表示表3。在此例中可看到許 多熔融混練後之CT的增加量。 比較例4 於實施例1中除使用聚酯系樹脂(Α) _5取代聚酯系樹 月曰(Α) -1’將與聚酯系樹脂(β)-1的重量比[(α)/(β)]變爲 〇‘25以外’其餘係與實施例丨相同地熔融混練而得到聚醋 系樹脂組成物(C )。又,與實施例!相同做法而定量環狀 3聚物之含量(CT1及CT2) ’實施薄膜評估、體積固有電 -41 - 1374900 阻値的測定。其結果表示表3 〇 比較例5 於實施例1中除使用製造比較例A - 2所得到之聚酯系樹 脂(A) - 6作爲聚酯系樹脂(a ) ·丨、並以使重量比[(A ) /(B)]爲0.05以外,其餘係與實施例1相同地熔融混練而 得到聚酯系樹脂組成物(C )。又,與實施例1相同做法而 定量環狀3聚物之含量(CT1及CT2),實施薄膜評估、體 積固有電阻値的測定。其結果表示表3。 -42- 1374900 i
物性値 異物數 0.3< (mm) 〇 〇 Ο Ο — 一 Ο 未责施測定 未Κ施測定 〇 1 0.2 〜0.3 (mm) 〇 〇 ο Ο 〇 〇 ο 〇 (Μ 〜0,2 (mm) 〇 — ο ο (N CN ο 〇 色調 Co-b 〇〇 ίΝ Ο) Os Ο m (N Os Ο 不能聚合 不能聚合: 卜 聚酯系測旨(A) Gel/Pl (莫耳/莫耳) 0.0125 1 0.0125 0.0125 0.0169 1 1 0.1250 0.0045 1 0.5000 添加量 莫耳/T to d ο vq 0 0.18 5 — 重合 觸媒 0> 〇 <υ Ο α> Ο 0 Ο 汔 <υ Ο (D 〇 Η (D 〇 磷化合物 添加量 莫耳/T 〇 ο ο 35.5 m Ο 〇 § 化合物種 H3P04 聚磷酸 酸式磷酸乙酯 Η3Ρ04 TMP TMP Η3Ρ04 Η3Ρ04 Η3Ρ04 H3PO4 2價金屬 添加量 莫耳/T 1 I I 5 η 1 1 寸 〇 1 種類 摧 涯 摧 % c 2 涯 摧 &C 2 璀 No. — <Ν 寸 ^r\ ν〇 卜 00 Os 〇 製造例A-1 製造例Α-2 製造例A-3 製造例A-4 製造比較例1 製造比較例2 製造例Α-5 製造比較例3 製造比較例4 製造比較例5 glffl-llI隱:自 曁議:i: H -43- 1374900 i 物性値 體拟固有 抵抗値 (χ107Ω cm) 〇〇 Ο 環狀3聚物 (g/T) 2800 4500 5400 3200 1 2800 色調 Co-b (N cn On 寸 固有黏度 (dl/g) 0.85 0.67 0.78 00 d 0.85 Ρ2/ΤΪ (莫耳/莫耳) j 〇 (N — q 0 01 卜 重合觸媒 添加量 (莫耳/T) 5 0.11 ο d 0.12 種類 聚酯系樹脂(B: 磷化合物(P2) 添加量 (莫耳/T) CN 〇 1 0.48 寸 ο (N d <N 〇 化合物種 H3P04 ΕΑΡ ΕΑΡ EAP H3P04 2價金屣 添加量 (莫耳/T) Ο 0.82 μ· d 1 種類 tifl S GD 联 No. — <Ν cn 寸 製造例B-l 製造例Β-2 製造例B-3 製造例B-4 製造例B-5 暨ssig: 1 (爸 Μα-solld P1#3MKI邀整¾趦:Vd3 掘 -44- 1374900 i 體稂固有 抵抗値 (χ107Ω cm) οο m <Ν <N CN CS <N (N CS (N Ο v〇 FE評價 判定 〇 〇 〇 〇 〇 <1 〇 0 〇 〇 〇 〇 〇 X X 個數 0.54μ m以上 00 ν〇 ΟΟ ΟΟ v〇 ο v〇 cs 〇0 〇 〇0 Ο οο 0.27μ m以上 οο m 00 (N Ό m (N s Ό Μ 1000以上 Y-X CT2- CT1 p. ο 4200 ο (Ν 1600 3200 ο 600 o ro 1 200 1000 o <N 400 3000 300 300 CT2 s—✓ 3500 7000 3700 4500 6000 \ 3800 3800 3700 ΓΤοοο 6800 3700 3500 6200 4500 3500 X CT1 W 3200 2300 3500 2900 2800 i 3200 3200 3400 4800 i 5700 3500 3100 3200 4200 3200 Ρ3ΑΓΪ2 π I 寸 CN CN CN CN ON CN 調配比 (Α)/(Β) 0.05 I 0.11 0.01 0.0001 0.05 0.05 0.05 1 0.05 0.05 0.05 1 0.05 0.05 0.25 0.05 聚酯系樹脂 — (N 寸 — — — 涯 (N m 寸 ο 實施例1 比較例1 實施例2 實施例3 比較例2 實施例4 實施例5 實施例6 實施例7 實施例8 實施例9 實施例10 比較例3 比較例4 比較例5 -45- 1374900 〔產業上之利用可能性〕 藉本發明,可提供一種成型時很少污染產生等之聚酯 系樹脂組成物,並使生產異物很少之品質良好的薄膜、薄 片、瓶體等之成型品成爲可能。 又於此處引用2004年12月13日所申請之日本特許申請 2004-360484號之說明書、申請專利範圍、圖面及摘要的 全內容,取得作爲本發明之說明書的揭示。 【圖式簡單說明】 圖1係在製造例B-2中所使用之聚酯樹脂的製造裝置之 槪略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漿液調製槽 2、3 :酯化反應槽 4 :乙二醇供給管 5 :鎂化合物供給管 6 :鈦化合物供給管 7 ·反應物輸送管 8 :過濾器 9、10、11:聚縮合反應槽 -46 -

Claims (1)

1374900 十、申請專利範圍 1.—種聚酯系樹脂組成物(c)之製造方法,#胃胃 在於:使含有可滿足下述式(1) 、(2)及(3)之憐原 子及鍺原子之聚酯系樹脂(A)與含有可滿足下述式(4) 之鈦原子的聚酯系樹脂(B)進行溶融混練,聚旨 (A)與聚酯系樹脂(B)之重量比滿足下述式(5),且 聚酯系樹脂組成物(C)滿足下述式(6) P 1 ^ 1 0 (1 ) 0.1^ Ge 1 ^ 1.5 (2) 0.001 ^ Gel/Pl ^ 0.15 (3 ) 0 ^ Ρ2/ΤΠ ^ 80 (4) 〇〈聚酯系樹脂(A)/聚酯系樹脂(Β)$〇· 5 (5) (Ρ3/ΤΪ2) ^ 5 (6) (其中,式(1 )、( 2 ) 、 ( 3 )中, 以P 1表示每 噸聚酯系樹脂(A)之磷原子含量(莫耳),以Gel表示鍺 原子之含量(莫耳),式(4)中,以P2表示每一噸聚酯 系樹脂(B)之磷原子含量(莫耳),以Til表示鈦原子之 含量(莫耳),式(6)中,P3表示每一噸該組成物(C) 的磷原子之含量(莫耳);Ti2表示鈦原子之含量(莫耳 ))·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聚酯系樹脂組成物(C ) 之製造方法’其中聚酯系樹脂(B)之鈦原子的含量爲每 —噸樹脂含0.002莫耳以上、1莫耳以下。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聚酯系樹脂組成物(C -47- 1374900 )之製造方法,其中聚酯系樹脂(B)之環狀3聚物的含量 爲每一噸樹脂含8000g以下。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聚酯系樹脂組成物(C )之製造方法,其中聚酯系樹脂(B)之體積固有電阻値 馬 50χ107Ω · cm以下》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聚酯系樹脂組成物(c )之製造方法,其中聚酯系樹脂(A)所含有之磷原子爲 源自聚酯系樹脂(A)之製造時使用之5價磷化合物者。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聚酯系樹脂組成物(C )之製造方法,其中聚酯系樹脂(A )所含有之0.1 mm以 上的大小之異物個數爲每50g聚酯系樹脂爲1個以下,且不 含有0.3mm以上之大小的異物。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聚酯系樹脂組成物(c )之製造方法’其中於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中任一項的 製造方法所得到之聚酯系樹脂組成物(C )所形成的薄膜 ’於該薄膜表面上存在高0.27 μηι以上之突起爲100個 /10cm2以下、且高〇·54μηι以上之突起爲30個/10cm2以下。 8.—種聚酯系樹脂組成物(c),其特徵在於:使含 有磷原子及鍺原子之聚酯系樹脂(A)與含有鈦原子的聚 酯系樹脂(B )溶融混練而得到之聚酯系樹脂組成物(^) ’該組成物(C)係滿足下述式(6),且滿足下述(a) 的條件, (Ρ3/ΤΪ2 ) ^ 5 ( 6) (其中’式(6)中,以P3表示每一噸該組成物(C) -48- 1374900 的磷原子之含量(莫耳):以Ti2表示鈦原子之含量(莫 耳)) (a)使該聚酯系樹脂(a)與該聚酯系樹脂(B)在 氮氣環境下、285 °C中溶融混練20分鐘時,使溶融混練前 之每1噸聚酯系樹脂組成物的環狀3聚物之含量作爲X ( g) ’使溶融混練後之每1噸該組成物(C)的環狀3聚物之含 量作爲 Y ( g),則 YS 8000 且 Y-XS2500。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聚酯系樹脂組成物(C ) ,其係以申請專利範圍第1 項中任一項的製造方法所製 造者。 10. —種薄膜,其特徵係使用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 之聚酯系樹脂組成物(C )。 11. 一種片材,其特徵係使用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 之聚酯系樹脂組成物(C )。 12. 一種瓶體,其特徵係使用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 之聚酯系樹脂組成物(C ) ° -49-
TW094144127A 2004-12-13 2005-12-13 Polyester resin composition, method for its production and molded product TWI374900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360484 2004-12-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630407A TW200630407A (en) 2006-09-01
TWI374900B true TWI374900B (en) 2012-10-21

Family

ID=365878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4144127A TWI374900B (en) 2004-12-13 2005-12-13 Polyester resin composition, method for its production and molded product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8143356B2 (zh)
EP (1) EP1826240B1 (zh)
JP (1) JP5533898B2 (zh)
KR (1) KR101342821B1 (zh)
CN (1) CN100572447C (zh)
AT (1) ATE518911T1 (zh)
TW (1) TWI374900B (zh)
WO (1) WO200606477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108681A4 (en) * 2007-01-22 2012-08-01 Kureha Corp COMPOSITION BASED ON AROMATIC POLYESTER RESIN
JP5443765B2 (ja) * 2007-01-22 2014-03-19 株式会社クレハ 芳香族ポリエステル系樹脂組成物
JP6772747B2 (ja) * 2016-10-13 2020-10-21 東レ株式会社 ポリエチレンテレフタレ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フィルム
US10777331B2 (en) 2016-11-11 2020-09-15 Curium Us Llc Processes for generating germanium-68 with reduced volatiles
CN108530611A (zh) * 2018-04-23 2018-09-14 黄山学院 一种聚酯树脂及含有该聚酯树脂的粉末涂料
CN108484893A (zh) * 2018-04-23 2018-09-04 黄山市向荣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复合材料涂装用粉末涂料的加工方法
JP7243151B2 (ja) * 2018-11-30 2023-03-22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20183247A (ja) * 2019-04-26 2020-11-1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多層容器および多層プリフォーム
JP2020183246A (ja) * 2019-04-26 2020-11-1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多層容器および多層プリフォーム
JP2021038388A (ja) * 2019-09-02 2021-03-11 東洋紡フイルムソリュ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二軸配向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10368B2 (zh) 1972-04-03 1980-03-15
JPS5148505A (en) 1974-10-24 1976-04-26 Komatsu Mfg Co Ltd Dokokino sosasochi
US4551368A (en) * 1982-09-07 1985-11-05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Polyester melt blends having high gas barrier properties
JPH0714997B2 (ja) 1989-03-31 1995-02-22 三井石油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ポリエチレンテレフタレートの製造方法
JP3335683B2 (ja) 1992-12-11 2002-10-21 帝人株式会社 ポリエステルフイ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EP0658819B1 (en) 1993-11-30 2010-06-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and develop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image, process for production thereof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H08283393A (ja) 1995-04-10 1996-10-29 Mitsui Petrochem Ind Ltd ポリエチレンテレフタレ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10251393A (ja) 1997-03-07 1998-09-22 Unitika Ltd ポリエステル及びその製造法
JPH10316765A (ja) 1997-05-16 1998-12-02 Unitika Ltd 熱可塑性樹脂ペレッ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てなるポリエステル成形品
SG73592A1 (en) 1997-12-05 2000-06-20 Canon Kk Toner having negative triboelectric chargeability and developing method
US6020421A (en) * 1998-09-01 2000-02-01 Unitika Ltd. Polyester composition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2000309649A (ja) 1999-02-23 2000-11-07 Teijin Ltd 2軸配向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2000351840A (ja) 1999-06-14 2000-12-19 Teijin Ltd ポリエステル組成物及び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4596708B2 (ja) 2000-09-05 2010-12-15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その用途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金属ラミネート板、並びにそれからなる金属缶または金属缶蓋
AU2002224082B2 (en) * 2000-11-27 2006-04-06 Teijin Limited Dimethyl terephthalate composition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US6759460B2 (en) * 2001-03-08 2004-07-06 Asahi Kasei Kabushiki Kaisha Resin composition
TW555780B (en) * 2001-03-19 2003-10-01 Nanya Plastics Corp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reducing cyclic oligomer content in polyester
JP2002332336A (ja) 2001-05-09 2002-11-22 Teijin Ltd ポリアルキレンナフタレート組成物及びそれからなるフィルム
JP2003113259A (ja) * 2001-07-31 2003-04-18 Toray Ind Inc 二軸配向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2003096280A (ja) 2001-09-26 2003-04-03 Toray Ind Inc ポリエステル組成物およびフィルム
JP2003313318A (ja) 2002-04-23 2003-11-06 Teijin Dupont Films Japan Ltd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4670235B2 (ja) 2002-12-02 2011-04-13 東レ株式会社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2004204396A (ja) * 2002-12-25 2004-07-22 Toray Ind Inc ポリエステルモノフィラメントおよび工業用織物
JP2004339423A (ja) 2003-05-19 2004-12-02 Teijin Dupont Films Japan Ltd 2軸配向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5206747A (ja) 2004-01-26 2005-08-04 Toyobo Co Ltd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並びにポリエステル成形体
JP2005213291A (ja) 2004-01-27 2005-08-11 Toyobo Co Ltd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ポリエステル成形体
JP2005213292A (ja) * 2004-01-27 2005-08-11 Toyobo Co Ltd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ポリエステル成形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826240B1 (en) 2011-08-03
US20070265383A1 (en) 2007-11-15
ATE518911T1 (de) 2011-08-15
CN100572447C (zh) 2009-12-23
JP2012077313A (ja) 2012-04-19
JP5533898B2 (ja) 2014-06-25
CN101076566A (zh) 2007-11-21
TW200630407A (en) 2006-09-01
KR101342821B1 (ko) 2013-12-17
KR20070086068A (ko) 2007-08-27
WO2006064773A1 (ja) 2006-06-22
EP1826240A4 (en) 2007-11-28
EP1826240A1 (en) 2007-08-29
US8143356B2 (en) 2012-03-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74900B (en) Polyester resin composition, method for its production and molded product
TWI353994B (zh)
JP3745776B2 (ja) ボトル用エチレンテレフタレート/エチレン―2,6―ナフタレンジカルボキシレート共重合体
EP2371875B1 (en) Method for preparing a polyester resin in which isosorbide is copolymerized
KR102299987B1 (ko) 공중합 폴리에스테르 수지, 성형품 및 열수축성 필름
JP5598162B2 (ja) 共重合ポリエステル製成形体
JP4951951B2 (ja) ポリエステル系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TW202134313A (zh) 製造聚酯用聚合催化劑和使用該聚合催化劑製造聚酯的方法
JP3679264B2 (ja)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の製造方法
JP5455570B2 (ja) チタンを含む混合物、及びそのポリエステル化反応への応用
JP4134710B2 (ja) ポリエステル製造用チタン触媒溶液、及びそれを用いるポリエステルの製造法
WO2003106532A1 (ja)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の製造方法
TWI471355B (zh) 含鈦組合物及其在聚酯反應之應用
JP5443099B2 (ja)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成形体
TWI411641B (zh) 聚酯組成物及由它而成之聚酯成形體
JP2008013664A (ja) 共重合ポリエステルおよびその成形体
JP2002097262A (ja)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の製造方法
JPH11255880A (ja) 共重合ポリエステルの製造法
JP3782881B2 (ja) ポリエチレンナフタレンジカルボキシレート
JP2005015707A (ja)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の製造方法
JPH09208678A (ja)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成形体
JP6487838B2 (ja) ポリエステル重合触媒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ポリ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
JP2004217887A (ja) ポリエステル製造用触媒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るポリ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
JP2020075998A (ja)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
JPH11246658A (ja) 共重合ポリエステルの製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