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78541B -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ducing post-stretched cellulose spun threads - Google Patents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ducing post-stretched cellulose spun thread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78541B
TWI278541B TW093105330A TW93105330A TWI278541B TW I278541 B TWI278541 B TW I278541B TW 093105330 A TW093105330 A TW 093105330A TW 93105330 A TW93105330 A TW 93105330A TW I278541 B TWI278541 B TW I27854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pinning
spun
stretching
wet
solv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31053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422447A (en
Inventor
Stefan Zikeli
Klaus Weidinger
Lutz Glaser
Werner Schumann
Original Assignee
Zimmer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immer Ag filed Critical Zimmer Ag
Publication of TW2004224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4224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785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7854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1/00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 D02G1/12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using stuffer box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2/00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cellulose or cellulose derivatives; Manufacture thereof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6/00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6/02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homopolym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D01F6/18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homopolym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from polymers of unsaturated nitriles, e.g. polyacrylonitrile, polyvinylidene cyanide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6/00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6/28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copolym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D01F6/38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copolym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mprising unsaturated nitriles as the major constituent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9/00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other substances; Manufacture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9/08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other substances; Manufacture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of inorganic material
    • D01F9/12Carbon filamen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9/14Carbon filamen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by decomposition of organic filaments
    • D01F9/20Carbon filamen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by decomposition of organic filaments from polyaddition, polycondensation or polymerisation products
    • D01F9/21Carbon filamen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by decomposition of organic filaments from polyaddition, polycondensation or polymerisation products from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D01F9/22Carbon filamen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by decomposition of organic filaments from polyaddition, polycondensation or polymerisation products from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from polyacrylonitriles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JFINISHING OR DRESSING OF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CORDS, ROPES OR THE LIKE
    • D02J1/00Modifying the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resulting from a particular structure; Modifying, retaining, or restoring the physical form or cross-sectional shape, e.g. by use of dies or squeeze rollers
    • D02J1/22Stretching or tensioning, shrinking or relaxing, e.g. by use of overfeed and underfeed apparatus, or preventing stretch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JFINISHING OR DRESSING OF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CORDS, ROPES OR THE LIKE
    • D02J13/00Heating or cooling the yarn, thread, cord, rope, or the like, not specific to any one of the processes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9Coated or structually defined flake, particle, cell, strand, strand portion, rod, filament, macroscopic fiber or mass thereof
    • Y10T428/2913Rod, strand, filament or fiber

Description

1278541 玖、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一種從含有紡絲溶液的水、纖維素、以及叔 胺氧化物製造溶劑拉紡(Lyocell)纖維的方法及裝置,以及 以這種方法製造出來的紡絲。 先前技術 本發明的製造方法是先將紡絲溶液擠壓成紡絲,接著 將紡絲拉伸,並使其通過一個沉澱槽,最後再凝結出紡絲 的纖維素。 從溶解在一種叔胺氧化物(例如N-甲基-嗎福淋氧 化物)及水中的纖維素製造出纖維的製造方法(在以下的說 明中”纖維”和,,絲線,,代表的意義是相同的,也就是說二者 是同義字)是由 US-A-4 142 913、US-A-4 144 080、US-A-4 211 574、US_A-4 246 211、US-A-4 261 941、以及 US-A-4 416 698等專利所提出,這種常造方法京稱為溶劑拉紡製造方 法。這些由McCorsely提出的專利首度提出以下製造溶劑 拉紡絲的基本原則:在一個空隙中分三個步驟將紡絲溶液 擠壓成纺絲、在空隙中拉伸被擠壓出來的紡絲、以及在沉 澱槽中沉澱出纖維素。 在沉澱及凝結出纖維素後,即可對紡絲進行進一步的 加工,例如可以對紡絲進行洗滌、乾燥、加入添加物等加 1278541 工步騍 纖維。 或疋將纺絲浸潤 也可以將紡絲切割以製造人造 溶劑拉紡製造方法的優點 以噴纺方式製造出力學特性優 還對溶劑拉紡製造方法進行多 獲得大幅度的提升。 是合乎環保要求,而且能夠 良的絲線(纖維)。McC〇rSely 方面的改良,使其經濟效益 >谷劑拉紡纖維的結構 稱紡織特性、以及製造方法均不 同於如 DE-A-100 16 307、DE_A 197 q 加 β A-197 53 806、DE-A-197 21 609、£>E-1 二 19S 11 1 s 1 r\T^ 312 219等專利提出的其他 纖維素纖維的結構、紡織特性、以及製造方法。 相較於上述專利提出的製造方法,溶劑拉紡製造方法 的個特殊問題是剛擠壓出來的纺絲具有很大的表面膠黏 性:只要紡絲一碰觸到空隙就會立刻黏在空隙上,結果不 但會造成纖維品質變差,甚至可能導致製造過程中斷,而 必須重新接上紡絲。為解決這個問題,在 DE-A-284 41 63中提出的方法是使紡絲在空隙中通過一個 帶有沉殿槽溶液的滾筒。但是這種裝置對於高速噴絲並非 切實可行。因此一系列針對McC〇rsely的製造方法提出的 改良措施均致力於降低紡絲在空隙中的表面膠黏性,以及 改善製造過程的穩定性。 1278541 目前在製造溶劑拉紡纖維(或稱溶劑拉紡絲線)時被廣 泛採用的一種措施是對在空隙中的紡絲吹以一種冷卻氣 體’使剛被擠壓出來的紡絲的表面泠卻,以降低紡絲的表 面膠黏性。在專利 W〇-A_93 9230、WO-A-95 01470、 WO-A-95 01473中都有關於這種吹冷措施的說明。根據這 些專利的說明’在實際操作時應依據將紡絲擠壓出來的擠 壓開口的配置,使用不同的吹冷方式及吹冷裝置。 製造溶劑拉紡纖維的另外一個問題是沉澱槽的配置。 由於擠壓速度很快,紡絲會以很快的速度浸入沉澱槽溶液 中,並帶動其周遭的沉澱槽溶液。這樣就會在沉澱槽中造 成’儿歲槽溶液的流動,導致沉澱槽表面動蕩不安,使紡絲 在浸入沉澱槽時會承受可能會其拉斷的機械應力。 如果擠壓開口是按照圓形方式配置,為了使沉澱槽表 面k可祀保持平靜,專利DE_A l〇〇 6〇 π?及 879提出的方法是使紡絲通過裳有沉殿槽的沉殿漏斗。在 這些沉殿料巾,沉澱槽溶液及紡絲會m澱漏斗的 底部流出。如專利,-44〇96〇9指出,這個因重力而形 成的沉殿槽溶液及紡絲的流動可以被利用來拉伸纺絲。 如果擠壓開口是按照矩形方式配置,則只要按照專利 d”e^1()() 37 923的方式使紡絲構成—片平坦的幕簾,並在 >儿澱槽中將這片平坦的幕簾朝㈣槽表面翻轉,即可得到 1278541 好的效果。铋用此配置方式時應在沉澱槽中設置一個翻 轉裝置。 J目A為止現有的專利對於在經過擠壓及纖維素的 凝結後’如何將溶劑拉紡纖維再加工製成具有特定力學性 質的紡絲均甚少提及。 在一篇纺織學的基礎研究文章“溶劑拉紡類的新纖維 有什麼新的特色?”(Lenzinger報告9/94,37一4〇頁)中的基 本出發點是’纖維結構及纖維特性是由在擠壓過程及緊接 在擠壓過程之後進行的拉伸過程中的分子定位所決定。在 這點上溶劑拉紡纖維與專利DE-1-197 53 806、DE-A-197 21 609、DE-A-195 11 151、DE-A-100 16 307、DE-A-43 12 219所描述的纖維有極大的差異。 這個構想被新的專利採納,並被應用在實際的製造工 作中。因此在 EP-A-823 945、EP-A-853146、以及 DE-A-1〇〇 23 391提出的裝置中,被擠壓出來的紡絲在經過拉伸後及 在被拉伸的紡絲中的纖維素凝結後都會在不受到應力作用 的狀態下接受進一步的加工。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這些專利 的基本構想是經過拉伸及凝結的紡絲的力學特性不會再發 生變化。 專利EP-A-494 851單獨提出一種與上述方式反其道而 1278541 仃的方法:使被擠壓出來及凝結的纖維素在幾乎沒有應力 的ft況下被拉伸。這種方法的重點是不對剛擠壓出來的紡 、、糸進仃拉伸動作。這個由專利Ep-A_494 851提出的看似不 可能再進一步發展下去的不尋常的溶劑拉紡加工方法應該 要能夠對紡絲進行後續的造型作業。因此專利ep_a_494 85i提出的這種方法類似於一種塑性變形程序,其中初始 材料(未經拉伸的溶劑拉紡纖維)僅具有類似於軟橡膠般的 緊實度。但是以專利ερ.α·494 851提出的方法製造出來的 纖維所具有的力學特性並不能符合現今的要求。 專利DE-A-102 23 268指出,如果將浸濕裝置同時用 於纺絲的拉伸,即可使—種多段式沉殿制時對纺絲進行 多段式拉伸的製造方㈣得實現。不過這種方法雖然能夠 減少處理媒介,以及改善對沉澱過程的控制,但是這種再 拉伸的方式對紡絲的紡織特性幾乎不能產生任何影響。 如,,來自胺氧化物之纖維素纖維的結構形 成”(Lenzinger 報告 9/94,31—35 頁)一文扑出,_ 曰,目前業界 主要疋以動用指令系統的方法來改變溶劑拉纺纖維的力鬼 特性(例如抗纏繞強度、原纖維化作用的傾 予 x J 祝拉強度)。 這種方法疋經由改變紡絲溶液中的纖維素濃度(试參 利W〇-A-96 1876〇)、卸料條件的變化(請參考專利号專 19 658)、使用添加劑(請參考專利DEa_44 26 966 E-A_42 DD-a-218 121、獨韻20656)、以及改變沉^件(請參 1278541 考專利ΑΤ-Β-395 274)等方式來改變溶劑拉紡纖維的紡織物 理特性。不過這些方法不但在製程中要法被精破的控制, 而且都只能夠以間接的方式改變溶劑拉紡纖維(或稱溶劑 拉紡絲線)的力學特性。 發明内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進一步改良已知的製造溶劑拉紡纖維 的方法及設備,以便能夠經由一種易於控制的操作程序達 到改善溶劑拉紡纖維的力特性(例如抗纏繞強度及抗拉強 度)的目的。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出的方法是對以前面說明 的製造方法製造出來的經過拉伸的紡絲同時進行再拉伸及 熱處理。 至於對前面說明的製造設備,本發明提出的改良方式 是另外裝設第二個拉伸裝置,其作用是將經過第一個拉伸 裝置拉伸的紡絲進行再拉伸,以及在第二個拉伸裝置所在 的範圍内裝設一個加熱裝置,其作用是在第二個拉伸裝置 對紡綵進行再拉伸時同時將紡絲加熱。 另人驚言牙的是,在空隙中已經被拉伸過一次並在之後 凝結的紡絲在經過再拉伸之後,其力學性_別是渴式模 數)通較-般的溶劑拉紡纖維為佳。在第_次試驗後,渴式 11 !278541 模數會因為在再拉伸過程中進行的熱處理而略微降低,同 時纖維的彈性也會變得更大一些。 和專利DE-A_102 23 268提出的方法和設備相比,本 發明提出的在再拉伸過程中同時進行熱處理的方法對於改 善溶劑拉紡纖維的紡織特性具有決定性的貢獻。 以本發明的方法製造出來的溶劑拉紡纖維的濕式模數 至少可以達到250 cN/tex,每25根纖維的濕式耐磨數/耐打 光數至少可以達到18。以本發明的方法甚至可以使濕式模 數達到至少300 cN/tex及/或350 cN/tex的程度。可以將濕 式最大拉伸量設定為一個相當小的值,例如最大為12%。 事先設定用來再拉伸紡絲的拉應力愈大,所製造出來 的絲線及纖維顯現的濕式模數就愈大。如果按照本發明的 方法的-種有利的實施方式將用來再拉伸紡絲的拉應力定 大幅度的超過一般纖維的濕式模數。如果按照本發明的方 法的另外-種有利的實施方式將用來再拉伸纺絲的拉應力 定設定為至少3.5 cN/tex,則可以達到一更大的濕式模數。 -般來講’如果在再拉伸之前先使紡絲凝結,則可以 達到一較大的濕式模數。 可以作為乾燥過程的 在洗滌或浸潰過程之後的熱處理 12 1278541 方式進行,也就是所謂的應力乾燥。另外一 η / 是以蒸汽及/或乾蒸汽進行熱處m 卩行的方式 熱處理時,可以在蒸汽及/或乾蒸汽中加: 潰劑會作用在紡絲上’以產生特定的化學處理:-些浸 熱處理最好是在-個烘箱巾進行,在這個洪 兩個高迪特式輪之間的經過拉伸及凝結的纺絲被以一 先没定的拉應力再拉伸。在再拉伸的過程中,可以用古田 的隋性氣體、熱空氣、蒸汽、或是乾蒸汽吹過高迪特:: 的表面,使位於其上的紡絲通過高迪特式輪。 由於在經過再拉伸後,紡絲的自然捲曲的傾向會大為 降低,因此當再拉伸的㈣結束後即可將料捲曲成形。 在將紡絲捲曲成形的過程中也可以同時以乾蒸汽進行熱處 理0
最後可以切割紡絲以製造人造纖維。 實施方式 以下以本發明的方法的一種實施方式並配合圖、試驗 數據、以及試驗範例對本發明的方法做進一步的說明。 以下首先依據圖1的示意圖說明製造溶劑拉紡纖維 的設備(1)的基本結構。圖1的設備(1)是用來製造溶劑拉紡 13 1278541 人造纖維。 含有高黏滯性的紡絲溶液的水、纖維素、以及叔胺氧 物(例如N-甲基·嗎福淋·N_氧化物)是經由一個管路系統 ()則入。官路系統⑺是由多個經由標準法蘭㈣聯結在 一起的具有-定長度的模組化流體管路(2a)所構成。 在流體管路(2a)内裝有—個内部溫度調節裝置(3),這 個經由在管㈣統(2)内流動的纺絲溶液的溫度被調節的 内部溫度調節裝置(3)是裝設在流體管路(2a)内紡絲溶液的 核心流動路徑上。 如前頭(5)所示,一道經溫度調節的流體會經由設置在 兩段相鄰的流體管路之間的供料模組⑷被引導通過内部 溫度調節裝置。供料模組⑷具有與標準法蘭相同的尺寸, 並且可以和標準法蘭聯結在-起。在管路系統(2)中,每間 隔一定的距離就由一個言免置在流體管路㈣之間的爆裂模 組⑹取代供料模組⑷。爆裂模組⑹具有與供料模組⑷ 相同的尺寸。爆裂模組⑹具有在圖工中繪出的爆裂體,當 管路系統(2)内的壓力超過一個事先設定的壓力時,這些二 裂體就會爆裂,以便將壓力向外釋放,尤其是在因為紡絲 溶液過度老化或過熱而突然發生放熱反應時,更容易造成 爆裂體爆裂。爆裂時向外逸出的紡絲溶液會被收集到儲存 箱(7)内,然後再被回收或排出。 14 1278541 紡絲液經由官路系統(2)被送至喷絲頭(8)。噴絲頭(8) · 具有一個喷絲嘴(9),喷絲嘴(9)上有多達數千個擠壓開口 (未在圖1中繪出)。紡絲溶液會經由這些擠壓開口被擠壓 成紡絲(10)。譏些擠壓開口在噴絲嘴(9)上的配置方式可以 是圓形、圓ί哀形、或是矩形,在以下的說明中僅以矩形配 置的喷絲嘴為例加以說明。 為了能夠在擠壓開口上達到理想的喷絲條件,除了在 管路系統(2)内設置溫度調節裝置(3)外,還可以在管路系統 麵 (2)内設置其他的裝置,這些裝置也都可以經由標準法蘭與 流體管路(2a)、供料模組(4)、或是爆裂模組(6)聯結在一起。 例如可以在管路系統(2)内設置一個均壓容器(lla),這個均 壓各器(11a)可以經由改變内容積的方式來平衡管路系統(?) 内紡絲溶液的壓力起伏及體積流量起伏,並確保在噴絲頭 (8)的喷絲開口能夠維持均勻的擠壓壓力。 此外’可以在管路系統(2)内設置一個帶有一個可回沖 · 的過濾70件(圖中未繪出)的機械式過濾裝置(nb)。這個過 據T件的細度介於5,,m&25”m之間。在輸送紡絲溶液的 過秸中,通過過濾裝置(llb)的紡絲溶液會受到連續式的過 濾(使用交替運作的中間容器)或不連續式的過濾。 々擠壓開口緊鄰一個空隙(12),剛被擠壓出來的纺絲(叫 從扶向通過這個空隙,並在這個空隙(12)中受到一個拉 15 1278541 應力拉伸。在空隙(12)中有一道由氣流產生裝置(14)產生的 冷卻氣流(13)對著紡絲(1 〇)吹拂。經由一個空調裝置(1 $)可 以將溫度、濕度、以及冷卻氣流(13)的成份調整到一個事 先設定的數值,或是在數個可以事先設定的數值之間進行 調整。 冷卻氣流(13)在與喷絲嘴間隔一段距離的位置作用於 紡絲(10)上,並在擠壓方向(E)上具有一個速度分量,因此 纺絲也會受到冷卻氣流(13)的拉伸。為了達到良好的熱傳 遞效果,故將冷卻氣流(13)設計成一種紊流/渦流。 紡絲(10)在橫向通過空隙(12)後進行一個沉殿槽(16)。 為了避免沉澱槽(16)的表面(17)產生動盛,冷卻氣流(13)應 與沉澱槽(16)的表面(17)相隔一足夠的距離,以免吹到沉澱 槽(16)的表面(17)。 在沉澱槽(16)中紡絲(10)被一個滾筒狀的翻轉裝置(28) 翻轉到一個位於沉澱槽(16)上方的聚束裝置(19)上,在這個 過程中,紡絲(10)會穿出沉澱槽(16)的表面(17)。翻轉裝置 (18)可以是一種固定式的翻轉裝置,也可以是一種會隨著 紡絲一起轉動的轉動式翻轉裝置。可以使聚束裝置(i9)轉 動以作為作為第一個拉伸裝置的,此時聚束裝置(19)會經 由翻轉裝置(18)對紡絲(10)施以一個一直作用到喷絲嘴(9) 的擠壓開口的反轉拉應力’以便拉伸紡絲(1 〇)。當然也可 16 1278541 以用翻轉裝置(18)作為拉伸裝置。 為了盡可能小心、有節制的拉伸紡絲(1〇),也可以僅 用冷卻氣流(13)作為第一個拉伸裝置。這樣做的好處是, 拉應力是經由一個分佈作用在紡絲表面上的磨擦應力被引 入紡絲(10)。 紡絲(10)被聚束裝置(19)聚集成一道紡絲束(20)。接著 這些仍沾有沉澱槽溶液(i 6 )的被聚集成紡絲束(2 〇)的紡絲 (10)會在沒有受到拉應力的情況下被放置在一個輸送裝置 (21)上,並在其上以沒有受到拉應的的狀態被向前輸送。 在紡絲在輸送裝置(21)上被向前輸送的過程中,紡絲的纖 維素可以在盡可能最小的應力作用下完全凝結或幾乎完全 凝結。 如圖1所示,輸送裝置(21)可以是一種振動式輸送器, 其作用是以振動方式將一道或多道紡絲束(2〇)朝輸送方向 (F)輸送。圖1中的雙箭頭(22)代表輸送裝置(21)的來回振 動。經由輸送裝置(21)的來回振動,紡絲束(2〇)會被整齊的 放置在輸送方向上。如果不使用以雙箭頭(22)代表的振動 式輸送器,也可以使用其他種類的輸送裝置,例如由多個 依序排列的高迪特式輪構成的輸送裝置,構成這種輸送裝 置的每一個高迪特式輪均以幾乎相同的圓周速度轉動,或 是以朝著輸送方向逐漸變小的圓周速度轉動。 17 1278541 在紡絲束(20)於輸送裝置(21)上被輸送的過程中,可以 紡絲束(20)進行各種不同的處理,例如可以對纺絲束㈣ 進行一次或數次洗滌及乾燥處理,以及經由一個噴水裝置 (23)將處理媒介物(24)喷灑在紡絲束(2〇)上。 、 輸送裝置(21)將紡絲束(2〇)通過一個高迪特式輪送 入再拉伸裝置(26)内,使完全凝結的紡絲(1〇)在再拉伸裝置 (26)内被再拉伸。 ^ 在圖1顯示的實施方式中,再拉伸的過程同時伴隨以 應力乾燥為方式進行的熱處理,以便對紡絲(1…的力學特 性造成最利利的影響。如果僅對紡絲(10)進行再拉伸的動 作而不做熱處理,雖然會使紡絲(10)所能達到的力學特性 略受影響,但仍優於以現有技術所能達到的力學特性。 也可以將再拉伸裝置(26)直接設置在聚束裝置(19)的 後方,也就是設置在輸送裝置(21)及沉澱槽之間,這樣 就可以對經過再拉伸的紡絲進行後續的處理。 為了進行熱處理工作,可以在紡絲束(2〇)進入再拉伸 裝置(26)的位置設置一個加熱裝置(27),這個加熱裝置(2乃 的作用是將紡絲束(20)加熱到一個事先設定的溫度,同時 至少使紡絲束(20)達到表面乾燥的程度。 18 1278541 纺絲在再拉伸裝置(26)内會被引導通過兩個高迪特式 輪(28,29),這兩個高迪特式輪(28,29)被轉動的方式使其 會以一事先設定的再拉伸拉應力Zn拉伸位於其間的紡絲 束(20)。被這個拉應力再拉伸的紡絲束於再拉伸期間會受 到高溫的隋性氣體、熱空氣、蒸汽、乾蒸汽的吹拂,使其 保持在一個事先設定的高溫狀態,並且可以如箭頭(30)所、 示將其浸泡在膨脹劑或其他化學藥劑中,以進行化學纖維 處理。為了強化乾燥的效果,也可以將高迪特式輪(Μ 一併加熱。 由於經過再拉伸的紡絲束㈣的捲曲度小於—般纖維 的捲曲度SJ此接下來要使紡絲束(2Q)通過—個填塞箱(31) 被捲曲。錢再以切割裝置(32)切割紡絲束(2q)。如果要製 造的是連續不斷的纖維,當然就不需要進行捲曲和切割的 / 2顯示再拉伸裝置㈣的-種實施方式的示意圖。 在這種實施方式中,再拉伸作 ^ Μ 4, ^ ^ 订ί 1甲作菜疋以一種應力乾燥的方 進行。 如,關於^的說明中所指出的,再拉伸裝置⑽具 有兩個面迪特式輪(28,29),這兩個高迪特式輪(28,29) 被轉動的方式使其會以—事先設^的再拉伸拉應力4(至 19 1278541 少疋〇·8 cN/tex ’且最好是至少3·5 cN/tex)拉伸位於其間的 紡絲束(20)。例如可以使接在輸送方向(F)之後的高迪特式 輪(29)以比位於輸送方向(F)之前的高迪特式輪(28)更快的 速度轉動,使高迪特式輪(29)及纏繞在高迪特式輪上的紡 絲束(20)之間會形成一個決定拉應力zN的轉差率。 也可以利用紡絲束(20)在乾燥過程中的收縮來拉伸紡 絲束(20):由於紡絲束在乾燥過程中的長度會變短,因此 如果這個長度縮短的效應沒有被高迪特式輪(28,29)的轉 動速度抵消掉,則在長度縮短的同時就已經產生再拉伸的 作用。因此,只要使高迪特式輪(28, 29)以相同或相差極 小的速度轉動,就可以利用這種方式(紡絲束收縮)達到再 拉伸的作用。 高迪特式輪(28)及/或高迪特式輪(29)可以具有一個至 少可以讓氣體透過的表面(30),使從高迪特式輪(28,29) 的内。P透出這個表面的鬲溫的隋性氣體、熱空氣、蒸汽、 或是乾蒸汽會被纏繞在高迪特式輪(28,29)上的紡絲束(2〇) 的壓迫。 除了如圖2所示的纏繞方式外’另外一種可行的方式 疋如圖3所示在高迪特式輪(28,29)的對面分別設置一個 同樣是可以讓蒸汽透過且會主動會被動跟著轉動的滾筒 (=2叫。滾筒(28a,29a)也具有透氣的表面,隋性氣體 或瘵汽會透過此透透氣表面被吸走。如果不使用滾筒,也 20 1278541 可以用大型的軋輥來取代。 也可以用較大的軋輥或吸鼓來取代高迪特式輪,這此 較大的札親或吸鼓需具有穿孔表面’以便讓熱氣能夠透過 穿孔表面被吸走。 同樣的,熱空氣或其他的一種隋性氣體、蒸汽、乾蒸 汽也會在高迪特式輪(28,29)之間的區域被氣體或紡絲束 (20)引導。以下是關於以一系列的試驗來證明再拉伸的效 果的說明。 這些試驗是以一道由79270根紡絲構成的紡絲束及總 滴定量為110978 dtex(相當於單一滴定量為14 dtex)為試 體來進行,並將試驗數據詳列於表1。 在第一系統的試驗(試驗i至試驗7)中,紡絲束是在不 同的條件下以73°c的溫度乾燥15分鐘。 在忒驗1中,紡絲束是在無應力作用的情況下被乾燥。 在4驗2中,紡絲束是在無應力作用的情況下被乾 燥,然後再被弄濕,接著再在有應力作用的情況下被乾燥。 同時將紡絲束引導通過兩個相距5〇 cm的吊環,並在乾燥 過程中於兩端各加上19 kg的重量。 21 1278541 在試驗3中,紡絲束是在無應力作用的情況下被^ 燥’然後再被弄濕’接著再在有應力作用的情況下被乾燥 同時將紡絲束引導通過兩個相距50 cm的吊援,并+ J φ衣,並在兩端 各加上38 kg的重量。 在試驗4中,紡絲束被兩個相距38 cm的失子拉緊 然後再被乾燥。 ' 在試驗5中,潮濕的紡絲束是在有應力作用的情況下 被乾燥。紡絲束被引導通過兩個相距5〇 cm的s2 口、J叩味,並在 兩端各加上9 kg的重量。 在試驗6中,潮濕的紡絲束是在有應力作用的情況下 被乾燥。紡絲束被引導通過兩個相距5〇 cm的吊琿並在 兩端各加上19 kg的重量。 在試驗7中,潮濕的紡絲束是在有應力作用的情況下 被乾燥。紡絲束被引導通過兩個相距5〇 cm的吊環,並在 兩端各加上38 kg的重量。 第二系列的試驗是在將紡絲束乾燥之前先以氫氧化鈉 溶液(_)處理:先將纺絲以_5%的氫氧化鈉溶液處 理5分鐘,接著再以完全去電離的水清洗。將氫氧化納溶 22 1278541 液以濃度為1%的蟻酸中和’然後再以完全去電離的水清 洗。 接著將紡絲束放在乾燥器中以73。〇的溫度乾燥3〇分 鐘0 在試驗8中,紡絲束是在無應力作用的情況下被乾燥。 在試驗9中,紡絲束是在無應力作用的情況下被乾 燥,然後再被弄濕,接著再在有應力作用的情況下被乾燥。 同時將纺絲束引導通過兩個相距50 cm的吊環,並在兩端 各加上19 kg的重量。 在δ式驗10中’纺絲束疋在無應力作用的情況下被乾 燥,然後再被弄濕,接著再在有應力作用的情況下被乾燥。 同時將紡絲束引導通過兩個相距50 cm的吊環,並在兩端 各加上38 kg的重量。 在試驗11中,紡絲束被兩個相距38 cm的史子拉緊, 然後再被乾燥。 在試驗12中,潮濕的紡絲束是在有應力作用的情彡兄τ 被乾燥。紡絲束被引導通過兩個相距50 cm的吊環,並在 兩端各加上9kg的重量。 23 1278541 在試驗13中,潮濕的紡絲束是在有應力作用的情況下 被乾燥。紡絲束被引導通過兩個相距50 cm的吊環,並在 兩端各加上19 kg的重量。 在試驗14中,潮濕的紡絲束是在有應力作用的情況下 被乾燥。纺絲束被引導通過兩個相距50 cm的吊環,並在 兩端各加上38 kg的重量。 接著測定乾燥的紡絲束的滴定量、與細度有關的最大 拉力、最大拉力伸長量、與細度有關的濕式最大拉力、濕 式最大拉力伸長量、與細度有關的纏繞最大拉力、濕式模 數、以及濕式耐磨數/耐打光數。測定方式係按照以下的試 驗步驟進行。 按照DIN EN ISO 1973規定的方式測定滴定量。按照 DIN EN ISO 5079規定的方式測定(濕式)最大拉力及(濕式) 最大拉力伸長量。按照DIN EN ISO 53843第2部分規定的 方式測定纏繞最大拉力。 按照Alceru Schwarza GmbH(股份有限公司)制定的試 驗步驟ASG N 211對DIN EN 1973定義之可以應用的纖維 束來測定濕式模數。測定濕式模數的試驗是在一部具有固 定的伸長速度及小位移量的電子測力裝置的拉力試驗機上 24 1278541 進行。紡絲束的伸出長度為10·0 mm+/- 0·1 mm。如果滴定 量大於2.4 dtex,則與細度有關的預應力為2.5 mNAex +/_ 〇·5 mN/tex。如果滴定量小於或等於2·4 dtex,則使用一個 50 mg的預應力塊。如果平均濕式撕裂伸長小於或等於 10%,則使用2.5 mm/min的伸長速度;如果平均濕式撕裂 伸長在10%至20%之間,則使用5·0 mm/min的伸長速度; 如果平均濕式撕裂伸長大於20%,則使用7.5 mm/min的伸 長速度。 將5道紡絲束放入裝有濕潤劑溶液的淺盤中至少浸泡 1〇秒鐘,在將紡絲束放入淺盤之前先將預應力塊連接在每 一道紡絲束的一端。從淺盤中將浸泡時間最久的試體(紡絲 束)取出進行拉力試驗,每完成一次拉力試驗就將一個新的 試體放入淺盤中浸泡。 在預應力作用期間將要被夾住的紡絲束的沒有連接預 應力塊的一端固定在拉力試驗機上,接著將位於下方的固 定夾關上,並將裝有濕潤劑溶液的浸泡容器升高,使濕潤 劑溶液的液面盡可能接近但並不致於碰觸到位於上方的固 定夾。上下固定夾之間的距離應隨著前述說明的伸長速度 的增加而變大,直到伸長度達到5 %為止。當伸長度達到 5 %時,應立即使位於下方的固定夾停止移動,並測定濕式 拉力(單位:mN)至小數點以下一位。 1278541 濕式模數Μ(單位:mN/tex)是由經試驗的紡絲束的濕 式拉力F的算術平均值(單位:mN)及平均細度τ(單位:tex) 按照M = F/(T*0.05)的公式計算而得,並進位至整數。 以 SMK 股份有限公司(SMK Prazisi〇nsmechanik GmbH)生產的FNP纖維濕式試驗機測定濕式耐磨數/耐打 光數。濕式耐磨數/耐打光數是指在一定的預應力作用下, 固定在FNP纖維濕式試驗機中的纖維被打光軸打光至斷裂 時的打光軸的轉動次數。滴定量在12至18^以之間時, 所使用的預應力塊的重量為7〇mg。打光轴的轉數為每分 鐘働轉’纏繞角為45度。打光軸具有—條織物軟管。 從表1的試驗數據可以看出,相較於一般未經過再拉 伸的纖維(試驗D,料再”㈣㈣濕式錢及濕式耐 磨數m打光數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在無應力㈣的情況下 被乾餘、然後再被弄濕、接著再在有應力作用的情況下被 乾燥的紡絲束(試驗2、3、9、1〇)在荷重為叫(相當於312 的情況下所能達到的濕式模數會大於荷重為19 g(才田於1.6 cN/tex)的情況下所能達到的濕式模數,但是 濕式耐磨數/耐打光數則會略微變少。在承受較大荷重的情 ^所能達到的濕式模數會大於試驗5—7及試驗IΗ 濕式模數。 乍用的^兄下魏燥所能達到的 26 1278541 不論是在潮濕或乾燥狀態下對經過再拉伸的纖維夠^ 的最大拉力和試驗1中未經過再拉伸的纖維相比幾乎都w ▼ 有任何改變。經過再拉伸的纖維的最大拉力伸久 、 = 里及纏繞 最大拉力之所以變小可以由其濕式模數及濕式耐磨數/耐 打光數的提高獲得解釋,也就是說,經過再拉伸的纖維比 未經過再拉伸的纖維更容易脆裂、但更富有延展性。 以上的試驗結果證實經由再拉伸(應力乾燥)可以使纖 維具有更好的濕式模數及濕式耐磨數/耐打光數。 鲁 表1 量 dtex 與細度 有關的 最大拉 力 N/tex 最大 拉力 伸長 量% 與細度有 關的濕式 最大拉力 cN/te 濕式最 大拉力 伸長量 % 與細度有 關的纏繞 最大拉力 cN/te 濕式 模數 cN/te 每25根纖 維的濕式 耐磨數/ 耐打光數 j式驗1 試驗2 1378 42.1 11.5 334_ 」2·2 11.8 244 22 1.450 43.2 9.7 ~3Z9 11.2 7.3 272 48 試驗3 1.379 46.2 8.7 38.8 11.7 5.5 366 42 试驗4 1.420 「43.6 10.5 29.3 11.8 11.9 308 34 試驗5 1.538 42.3 10.1 32.5 11.6 9.3 260 56 試驗6 1.423 42.3 10.0 32.5 12.4 7.7 288 38 試驗7 1.434 42.2 10.8 31.7 11.7 7.5 286 31 吞式驗8 1.390 3.94 10.6 31.8 12.4 9.6 ?58 23 試驗9 1.415 4.13 9.5 30.5 10.6 4.5 308 48 ί式驗10 1.436 40.4 8.6 33.4 11.2 5.0 346 35 試驗11 1.441 42.3 10.4 31.0 12.9 11.9 278 47 試驗12 1.369 42.6 9.7 27.8 11.0 8.8 294 39 試驗13 1.425 41.2 8.5 33.4 10.7 6.7 356 38 1 式驗14 1.381 42.1 9.3 28.0 9.5 5.6 334 40 27 1278541 圖式簡單説明 圖1 :製造再拉伸之溶劑拉紡纖維的設備示意圖。 圖2:再拉伸裝置的一種實施方式示意圖。 圖3·再拉伸裝置的另外一種實施方式示意圖。 主要元件之圖號說明
1··設備;2··管路系統;2a•.流體管路;2b··標準法蘭 3..調節裝置;4..供料模組;6..爆裂模組;7..儲存箱; 8··噴絲頭;9喑致办… ^ ••赁絲鳴,10··紡絲;12··空隙;13·.冷卻氣流 14··氣流產生炎番· 、’ 5··空調裝置;16··沉殿槽;17··表面 18··翻轉裝置;μ 1喷水裝置;24媒人裝置;2〇..纺絲束;21..輸送裝置 25、28、29古、^媒,丨物;26..再拉伸裝置心..加熱裝置 ^ A 阿、特式輪;31··填塞箱;32··切割妒罟·
Ua··均壓容器 裝置, b••過濾裝置;28a、29a··滾筒
28

Claims (1)

12785❿牛.:A」 〜 (2006年4月修正) 拾、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從含有紡絲溶液的水、纖維素、以及叔胺氧化 物製造溶劑拉紡纖維的方法,該方法包含以下的步驟: —將紡絲溶液擠壓成紡絲(10); —拉伸紡絲(10); —使紡絲(10)通過一個沉澱槽(16); 該方法的特徵為以下的步驟: —在被拉伸過的紡絲(10)通過沉澱槽(16)之後,同時 對其進行再拉伸及熱處理。 徵為以下的步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方法,其特 纖維素凝結 在拉伸之前先使紡絲(10)的 驟 :3.如巾請專利範圍第i項的方法,其特 徵為以下的步 在進行熱處理 驟 期間以高溫的隋性氣體加熱紡絲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方 法,其特徵為以下的步 在進行熱處理 期間以蒸汽加熱紡絲 驟 5.如申請專利範圍帛i項的方法, 其特徵為 以下的步 29 1278541 (2006年4月修正) —使紡絲(10)在進人沉澱槽(16)之前先通過一個空隙 (12)〇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的方法,其特徵為以下的步 驟: --以一道冷卻氣流(13)吹拂位於空隙(12)中的纺絲 (10)。 ^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方法,其特徵為以下的步 驟: ’ —在拉伸過程及再拉伸過程之間以無拉應力的方式 使紡絲前進。 X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方法 其特徵為以下的步 —將經過再拉伸的紡絲(10)捲曲。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i項的方法,其特徵為以 驟: 、^ ―將經過再拉伸的紡絲切割,以製造人造纖維。 10. —種從含有紡絲溶液的纖維素、水、 化物製造紡絲⑽的設備⑴’該設備⑴具有一個 礼 (9)、-個裝有使纖維素崎的沉澱劑的沉殿槽(1〜、 30 1278541 (2006年4月修正) 將纺絲拉伸的第一個拉伸裝置(13,18,19)、以及可以將 經過第一個拉伸裝置(13,18,19)拉伸的紡絲(10)再拉伸的 第一個拉伸裝置(28,29),紡絲溶液可以從噴絲嘴(9)被擠 壓出來成為紡絲(10),紡絲(10)會被引導通過沉澱槽(16), 該&備(1)的特徵為:在第二個拉伸裝置,29)所在區域 "又置—個可以在再拉伸過程中將紡絲(10)加熱的加熱裝置 (27 , 3〇)。 11 · 一種溶劑拉紡纖維,尤其是一種以前述申請專利 範圍第1至9項中任一項的方法製造出來的溶劑拉纺纖 維’其特徵為:濕式模數是250-366 cN/tex,且每25根纖 維的濕式耐磨數/耐打光數是18-56。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u項的溶劑拉紡纖維,其特徵 為·濕式拉力伸長率為0-12%。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的溶劑拉紡纖維,其特徵 為·每25根纖維的濕式耐磨數/耐打光數是25-56。
TW093105330A 2003-04-01 2004-03-01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ducing post-stretched cellulose spun threads TWI278541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314878A DE10314878A1 (de) 2003-04-01 2003-04-01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nachverstreckter Cellulose-Spinnfäde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22447A TW200422447A (en) 2004-11-01
TWI278541B true TWI278541B (en) 2007-04-11

Family

ID=330388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3105330A TWI278541B (en) 2003-04-01 2004-03-01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ducing post-stretched cellulose spun threads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20060083918A1 (zh)
EP (1) EP1608803B1 (zh)
KR (1) KR100691913B1 (zh)
CN (1) CN100410430C (zh)
AT (1) ATE400677T1 (zh)
BR (1) BRPI0409544B1 (zh)
DE (2) DE10314878A1 (zh)
TW (1) TWI278541B (zh)
WO (1) WO2004088010A1 (zh)
ZA (1) ZA20050794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405A1 (de) 2002-01-08 2002-08-01 Zimmer Ag Spinn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mit Kühlbeblasung
DE10200406A1 (de) * 2002-01-08 2003-07-24 Zimmer Ag Spinn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mit turbulenter Kühlbeblasung
DE10204381A1 (de) 2002-01-28 2003-08-07 Zimmer Ag Ergonomische Spinnanlage
DE10206089A1 (de) 2002-02-13 2002-08-14 Zimmer Ag Bersteinsatz
DE10213007A1 (de) * 2002-03-22 2003-10-09 Zimmer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Regelung des Raumklimas bei einem Spinnprozess
DE10223268B4 (de) * 2002-05-24 2006-06-01 Zimmer Ag Benetzungseinrichtung und Spinnanlage mit Benetzungseinrichtung
DE102004024030A1 (de) 2004-05-13 2005-12-08 Zimmer Ag Lyocell-Verfahren mit polymerisationsgradabhängiger Einstellung der Verarbeitungsdauer
DE102004024028B4 (de) * 2004-05-13 2010-04-08 Lenzing Ag Lyocell-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mit Presswasserrückführung
DE102004024029A1 (de) * 2004-05-13 2005-12-08 Zimmer Ag Lyocell-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mit Steuerung des Metallionen-Gehalts
DE102005024433A1 (de) * 2005-05-24 2006-02-16 Zimmer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Schneiden von NMMO-haltigen Spinnfäden sowie für Zellulose-Stapelfasern
AT503803B1 (de) * 2006-06-14 2008-01-15 Chemiefaser Lenzing Ag Lyocell-stapelfaser
AT504144B1 (de) * 2006-08-17 2013-04-15 Chemiefaser Lenzing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zellulosefasern aus einer lösung von zellulose in einem tertiären aminoxid und vorrichtung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ES2434019T3 (es) * 2006-12-22 2013-12-13 Reifenhäuser GmbH & Co. KG Maschinenfabrik Procedimiento y dispositivo para la fabricación de una tela hilada por adhesión a partir de filamentos de celulosa
KR101205940B1 (ko) * 2007-06-11 2012-11-28 코오롱인더스트리 주식회사 라이오셀 번들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타이어 코드
AT505511B1 (de) * 2007-07-11 2014-03-15 Chemiefaser Lenzing Ag Füllfaser mit verbessertem öffnungsverhalten,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und deren verwendung
EP2235240B1 (en) * 2008-01-16 2012-02-08 Lenzing AG Fibre blends, yarns and fabrics made thereof
CN106894114A (zh) * 2017-04-18 2017-06-27 广东洪兴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服装用的高韧性天丝纤维的制备工艺
JP2020536186A (ja) * 2017-10-06 2020-12-10 レンチング アクチエンゲゼルシャフト 難燃性リヨセルフィラメント
EP3505659A1 (de) * 2018-08-30 2019-07-03 Aurotec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filamentspinnen mit umlenkung
CN112442775A (zh) * 2019-09-02 2021-03-05 连津格股份公司 在莫代尔纺丝方法中施加拉伸
CN114351316B (zh) * 2022-01-13 2023-09-19 碧菲分离膜(大连)有限公司 一种纳米细菌纤维素超细纤维加工设备
CN115386991A (zh) * 2022-06-14 2022-11-25 青纺联(枣庄)纤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仿麻型莱赛尔花式纱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655433A (en) * 1924-08-23 1928-01-10 Int Paper Co Vacuum relief means for water-pipe lines
US1765883A (en) * 1926-07-14 1930-06-24 Ruschke Ewald Safety device for boiler feed and delivery pipings
US2518827A (en) * 1945-02-23 1950-08-15 Dryco Corp Protected metal water confining means
US3061402A (en) * 1960-11-15 1962-10-30 Dow Chemical Co Wet spinning synthetic fibers
US3404698A (en) * 1965-05-26 1968-10-08 Navy Usa Fluid charging valve
IT987063B (it) * 1973-04-06 1975-02-20 Smia Viscosa Soc Nazionale Ind Macchina perfezionata per la fila tura ed il trattamento in continuo di filamenti e filati di rayon viscosa
FI752732A (zh) * 1974-10-03 1976-04-04 Teijin Ltd
US3932576A (en) * 1974-12-23 1976-01-13 Concorde Fibers, Inc. Apparatus for and method of melt spinning
US4033742A (en) * 1976-02-13 1977-07-05 Kaiser Glass Fiber Corporation Method for producing glass fibers
US4246221A (en) * 1979-03-02 1981-01-20 Akzona Incorporated Process for shaped cellulose article prepared from a solution containing cellulose dissolved in a tertiary amine N-oxide solvent
US4142913A (en) * 1977-07-26 1979-03-06 Akzona Incorporated Process for making a precursor of a solution of cellulose
US4144080A (en) * 1977-07-26 1979-03-13 Akzona Incorporated Process for making amine oxide solution of cellulose
US4416698A (en) * 1977-07-26 1983-11-22 Akzona Incorporated Shaped cellulose article prepared from a solution containing cellulose dissolved in a tertiary amine N-oxide solvent and a process for making the article
US4211574A (en) * 1977-07-26 1980-07-08 Akzona Incorporated Process for making a solid impregnated precursor of a solution of cellulose
US4219040A (en) * 1978-02-15 1980-08-26 Draft Systems, Inc. Rupture disc safety valve
US4193962A (en) * 1978-08-11 1980-03-18 Kling-Tecs, Inc. Melt spinning process
US4477951A (en) * 1978-12-15 1984-10-23 Fiber Associates, Inc. Viscose rayon spinning machine
US4263929A (en) * 1979-01-08 1981-04-28 Kearney John G Electropneumatic pressure relief indicator
US4261941A (en) * 1979-06-26 1981-04-14 Union Carbide Corporation Process for preparing zeolite-containing detergent agglomerates
US4261943A (en) * 1979-07-02 1981-04-14 Akzona Incorporated Process for surface treating cellulose products
US4425293A (en) * 1982-03-18 1984-01-10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Preparation of amorphous ultra-high-speed-spun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yarn for texturing
US4713290A (en) * 1982-09-30 1987-12-15 Allied Corporation High strength and modulus polyvinyl alcohol fibers and method of their preparation
US4529368A (en) * 1983-12-27 1985-07-16 E. I. Du Pont De Nemours & Company Apparatus for quenching melt-spun filaments
US4869860A (en) * 1984-08-09 1989-09-26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Spinning process for aromatic polyamide filaments
JPH0376822A (ja) * 1989-03-17 1991-04-02 Toray Ind Inc アクリル系耐炎化繊維の製造方法
AT395863B (de) * 1991-01-09 1993-03-25 Chemiefaser Lenzing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cellulosischen formkoerpers
AT395862B (de) * 1991-01-09 1993-03-25 Chemiefaser Lenzing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cellulosischen formkoerpers
US5191990A (en) * 1991-06-24 1993-03-09 Bs&B Safety Systems, Inc. Flash gas venting and flame arresting apparatus
JP3076822B2 (ja) * 1991-07-18 2000-08-14 ウェルファイド株式会社 イソチオシアン酸アリル噴霧剤
US5658524A (en) * 1992-01-17 1997-08-19 Viskase Corporation Cellulose article manufacturing method
US5275545A (en) * 1992-02-26 1994-01-04 Kabushiki Kaisha San-Al Vacuum cast molding apparatus
ATA53792A (de) * 1992-03-17 1995-02-15 Chemiefaser Lenzing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cellulosischer formkörper, vorrichtung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sowie verwendung einer spinnvorrichtung
US5262099A (en) * 1992-04-01 1993-11-16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Process of making high tenacity polyamide monofilaments
DE4312219C2 (de) * 1993-04-14 2002-05-08 Thueringisches Inst Textil Verfahren zur Reduzierung der Fibrillierbarkeit von lösungsgesponnenen Cellulosefasern
MY115308A (en) * 1993-05-24 2003-05-31 Tencel Ltd Spinning cell
US5362430A (en) * 1993-07-16 1994-11-08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Aqueous-quench spinning of polyamides
AT403584B (de) * 1993-09-13 1998-03-25 Chemiefaser Lenzing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cellulosischer flach- oder schlauchfolien
DE4336097A1 (de) * 1993-10-22 1995-04-27 Bayer Ag Kontinuierliches Verfahren zum Schmelzspinnen von monofilen Fäden
DE4444140A1 (de) * 1994-12-12 1996-06-13 Akzo Nobel Nv Lösungsmittelgesponnene cellulosische Filamente
US5984655A (en) * 1994-12-22 1999-11-16 Lenzing Aktiengesellschaft Spinning process and apparatus
DE19511151A1 (de) * 1995-03-27 1996-10-02 Alfred Steinfort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multifilen Spinnen semipermiabeler Hohlfäden aus Cellulose
DE19512053C1 (de) * 1995-03-31 1996-10-24 Akzo Nobel Nv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von cellulosischen Fasern
DE19600090A1 (de) * 1996-01-03 1997-07-10 Bayer Faser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von schmelzgesponnenen Monofilen
US6173767B1 (en) * 1996-10-11 2001-01-16 Sgcm Partnership, L.P. Pressure release device for cooling coils
DE19753806A1 (de) * 1996-12-12 1998-06-18 Barmag Barmer Maschf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kontinuierlichen Herstellen von einem Viskose-Faden
DE19721609A1 (de) * 1997-05-23 1998-11-26 Zimmer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Verspinnen von Cellulosecarbamat-Lösungen
AT406386B (de) * 1998-07-28 2000-04-25 Chemiefaser Lenzing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cellulosischer formkörper
US6117379A (en) * 1998-07-29 2000-09-12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ed quenching of nonwoven filaments
US6692687B2 (en) * 2000-01-20 2004-02-17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Method for high-speed spinning of bicomponent fibers
DE10005163A1 (de) * 2000-02-08 2001-08-16 Thueringisches Inst Textil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und Verarbeitung einer Celluloselösung
DE10016307C2 (de) * 2000-03-31 2002-05-08 Thueringisches Inst Textil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und Verarbeitung einer Celluloselösung
DE10200405A1 (de) * 2002-01-08 2002-08-01 Zimmer Ag Spinn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mit Kühlbeblasung
DE10200406A1 (de) * 2002-01-08 2003-07-24 Zimmer Ag Spinn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mit turbulenter Kühlbeblasung
US6890435B2 (en) * 2002-01-28 2005-05-10 Koch Membrane Systems Hollow fiber microfiltration membranes and a method of making these membranes
DE10204381A1 (de) * 2002-01-28 2003-08-07 Zimmer Ag Ergonomische Spinnanlage
DE10206089A1 (de) * 2002-02-13 2002-08-14 Zimmer Ag Bersteinsatz
DE10213007A1 (de) * 2002-03-22 2003-10-09 Zimmer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Regelung des Raumklimas bei einem Spinnprozess
DE10223268B4 (de) * 2002-05-24 2006-06-01 Zimmer Ag Benetzungseinrichtung und Spinnanlage mit Benetzungseinrichtu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608803A1 (de) 2005-12-28
CN1774527A (zh) 2006-05-17
CN100410430C (zh) 2008-08-13
TW200422447A (en) 2004-11-01
US20060083918A1 (en) 2006-04-20
DE502004007553D1 (de) 2008-08-21
DE10314878A1 (de) 2004-10-28
BRPI0409544B1 (pt) 2014-07-22
BRPI0409544A (pt) 2006-04-18
ATE400677T1 (de) 2008-07-15
KR100691913B1 (ko) 2007-03-09
EP1608803B1 (de) 2008-07-09
KR20050119675A (ko) 2005-12-21
WO2004088010A1 (de) 2004-10-14
ZA200507946B (en) 2009-0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78541B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ducing post-stretched cellulose spun threads
JP3595846B2 (ja) ポリケトン繊維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642232B2 (ja) 染色した編み縫合糸の形成方法
RU2514757C2 (ru) Найлоновое штапельное волокно с высокой несущей способностью и изготовленные из него смешанные найлоновые пряжи и материалы
US4016236A (en)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aromatic polymer fibers
JP2003013326A (ja) ポリケトン繊維、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ポリケトン撚糸物
JP3704015B2 (ja) ポリケトン繊維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140779B2 (ja) 高い粘り強さと高い破壊伸びを示すポリ(p−フェニレンテレフタルアミド)繊維の紡糸方法
JP4570273B2 (ja) ポリケトン繊維、コー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172888B2 (ja) モノフィラメン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0129530A (ja) 合成繊維の製造法
RU2623253C2 (ru) Полностью ароматическое пара-типа сополиамидное вытянутое волокно и способ его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JP5744505B2 (ja) パラ型全芳香族ポリアミド繊維、当該繊維からなる布帛、ホース、および魚網、ならびに当該繊維の製造方法
JPH04228607A (ja) 溶融紡糸可能な有機合成ポリマーの紡糸方法
JP2003027333A (ja) ポリケトン繊維
JP5796433B2 (ja) 細径中空状多孔質膜
CN112105765B (zh) 全芳香族聚酰胺纤维
JP4446531B2 (ja) 漁網
JPS61119708A (ja) 高強度アクリル系繊維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8156770A (ja) ポリアミドマルチフィラメン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287169B2 (ja) 仮撚り用ポリアミドマルチフィラメントおよびポリアミド仮撚り加工糸
JP2820426B2 (ja) ゴム補強用耐熱性紡績糸
JPS6158565B2 (zh)
JPS6297913A (ja) ポリ−パラフエニレンテレフタルアミド系繊維の製造方法
JP4603210B2 (ja) ポリケトン繊維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