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57640B - Method for forming transfer film and metal back layer,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 Google Patents

Method for forming transfer film and metal back layer,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57640B
TWI257640B TW090102264A TW90102264A TWI257640B TW I257640 B TWI257640 B TW I257640B TW 090102264 A TW090102264 A TW 090102264A TW 90102264 A TW90102264 A TW 90102264A TW I257640 B TWI257640 B TW I25764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layer
transfer
transfer film
met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01022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akeo Ito
Hajime Tanaka
Tomoko Nakazawa
Taichiro Nakayama
Takaaki Shinohara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Nikka Techno Inc
Fuji Pigmen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Nikka Techno Inc, Fuji Pigment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576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5764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9/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installation, removal, maintenance of 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discharge lamps, or parts thereof; Recovery of material from discharge tubes or lamps
    • H01J9/20Manufacture of screens on or from which an image or pattern is formed, picked up, converted or stored; Applying coatings to the vessel
    • H01J9/22Applying luminescent coat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1/00Cathode ray tubes; Electron beam tubes
    • H01J31/08Cathode ray tubes; Electron beam tubes having a screen on or from which an image or pattern is formed, picked up, converted, or stored
    • H01J31/10Image or pattern display tubes, i.e. having electrical input and optical output; Flying-spot tubes for scanning purposes
    • H01J31/12Image or pattern display tubes, i.e. having electrical input and optical output; Flying-spot tubes for scanning purposes with luminescent screen
    • H01J31/123Flat display tub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9/00Details of cathode-ray tubes or of electron-beam tubes of the types covered by group H01J31/00
    • H01J29/02Electrodes; Screens; Mounting, supporting, spacing or insulating thereof
    • H01J29/10Screens on or from which an image or pattern is formed, picked up, converted or stored
    • H01J29/18Luminescent screens
    • H01J29/28Luminescent screens with protective, conductive or reflective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329/00Electron emission display panels, e.g. field emission display panels
    • H01J2329/18Luminescent screens
    • H01J2329/28Luminescent screens with protective, conductive or reflective lay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14Layer or component removable to expose adhesive
    • Y10T428/1476Release lay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5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and including a second componen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particles
    • Y10T428/253Cellulosic [e.g., wood, paper, cork, rayon, et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6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the element or component having a specified physical dimension
    • Y10T428/263Coating layer not in excess of 5 mils thick or equivalent
    • Y10T428/264Up to 3 mils
    • Y10T428/2651 mil or les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31504Composite [nonstructural laminate]
    • Y10T428/31678Of metal
    • Y10T428/31681Next to polyester, polyamide or polyimide [e.g., alkyd, glue, or nylon, et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31504Composite [nonstructural laminate]
    • Y10T428/31678Of metal
    • Y10T428/31692Next to addition polymer from unsaturated monom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Formation Of Various Coating Films On Cathode Ray Tubes And Lamp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Decoration By Transfer Pictures (AREA)

Description

1257640 A7 B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1 ) 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轉印薄膜和使用該轉印薄膜之螢光面 的金屬敷層形成方法,以及具有金屬敷層的畫像顯示裝置 〇 背景技術 從前’在陰極射線管(CRT ),或場輻射方式之畫像 顯不裝置(FED )等的螢光面,廣泛採用在螢光體層之內 面(與正面平板相反側之面)上被形成金屬膜的金屬敷層 方式的構造。此金屬敷層,使藉由電子源放出的電子而從 螢光體發出的光線之中,行進於電子源側的光線往正面平 板側反射而提高亮度,發揮使螢光體層之電位安定的功效 。此外,還具有防止殘留於真空外圍器內的氣體電離產生 的離子損傷螢光體層的功能。 從前金屬敷層的形成,係以旋轉塗佈法等在螢光體層 上形成由硝酸纖維素所構成的薄膜(塗漆法),於其上真 空蒸鍍鋁(A1),進而燒成除去有1機物的方法來進行。 另一方面’在日本專利特開昭63- 1 02 1 39號等,作爲簡 便的金屬敷層形成方法,它提案出預先在施以脫模劑的薄 膜上形成金屬蒸鍍膜,再將此使用黏著劑轉印至螢光體層 上的方法(轉印方式)。 然而,在根據轉印方式形成金屬敷層的方法,必須要 同時確保對螢·光體層的充分黏著力,以及在燒成工程之耐 烘烤特性,但這些特性難以兩全,從前轉印方式的實用化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4 - 1257640 A7 B7 五、發明説明(2 ) 是很困難的。 亦即,爲了確保良好的轉印性,必須使黏著劑層增厚 確保充分黏著力,但是增厚黏著劑層的話,在次一工程之 燒成工程必須分散大量有機物並使其飛散。因此,此時所 產生的分解氣體會引起熱膨等金屬膜的破壞,要確保良好 的耐烘烤特性是困難的。 此外,於特開平3-49131號、特開平4-5 1 423號、特開 平5- 1 900 84號公報等,揭示出藉由在金屬膜設供分解氣體 逃逸之用的微細孔,以改善在轉印方式之金屬膜的熱膨導 致的不良。但是這些方法都會引起金屬敷層的光反射性能 的劣化之副作用,因此適用上仍有問題。 另一方面,特開昭64-30 1 34號公報揭示出在金屬敷層 與脫模劑層之間’形成由丙烯系等樹脂所構成的錨層之構 成,但此方法也不易形成良好的金屬膜。 進而’前述利用塗漆法之金屬敷層之形成,因爲是在 具有大凹凸之下底面上藉由真空蒸鍍形成金屬膜,所以要 形成薄的高反射率膜是困難的。亦即,要得到高亮度的螢 光面很困難’特別是在低速電子線區域動作的fed這種顯 示裝置的螢光面,會發生亮度不均的問題。 此外,進而在FED ,具有螢光面的正面平板與具有電 子放出元件的背面平板之間的間隙,係1〜數mm程度,由 解析度或是間隔件的特性上來看不能夠使其增大。結果, 因爲在正面平板與背面平板之極爲狹窄的間隙施加l〇kV前 後的高壓電形成強電場,所以有容易產生放電(絕緣破壞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 5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訂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1257640 A7 B7 五、發明説明(3 ) )的問題。接著,產生放電的話’有電子放出元件或螢光 面被破壞或者是有劣化之虞。 本發明爲解決這些問題,以提供:在轉印方式可以形 成特性良好的金屬敷層之轉印薄膜、以轉印方式作業性佳 地形成高效金屬敷層的方法,以及金屬敷層效果高耐電壓 性優異、可以在局壳度進彳了筒品質的顯不之畫像顯示裝置 爲目的。 · 發明之揭示 本發明之第1發明之轉印薄膜,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項所述,係至少具有基層薄膜、以及在此基層薄膜上層積 形成的脫膜劑層、保護膜以及金屬膜的轉印薄膜,其特徵 爲:前述保護膜以樹脂爲主體,含有由:磷酸酯、脂肪族 一氯酸酯、脂肪族二氯酸酯、二價醇酯、(羥)基酸酯、 油酸丁酯、乙二酸二丁酯、鏈烷氯化物、甲苯磺醯乙醯胺 、甲苯磺醯甲醯胺、磺胺化合物、磺醯胺化合物、松香酸 甲酯、二壬基(萘)、檸檬酸乙醯基三丁酯、氨基甲苯磺 西胺、N-丁苯磺胺所構成之群中所選出的一種以上之柔軟 劑。 於第1發明之轉印薄膜,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記載 ,柔軟劑,對構成保護膜之全部材料之含有質量比,在i 〜30 %的範圍者較佳。此外,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 ,保護膜的膜厚’以0.1〜3 0 A m較佳。進而,如申請專 利範圍第4項所述,金屬膜上,以進而具有黏著劑層者較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訂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1257640 A7 ______B7 _ 五、發明説明(4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佳。接著,作爲黏著劑,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 可以由聚乙酸乙烯酯、乙烯一乙烯基乙酸酯共聚合物、苯 乙烯一丙烯酸樹酯、乙烯一乙烯基乙酸酯一丙烯酸之三元 共聚合物樹酯、氯乙烯一乙烯基乙酸酯共聚合物樹酯、聚 丁烯樹酯、聚醯胺樹酯所構成之群中選出的一種以上的樹 月旨爲主成分。 第2發明之轉印薄膜,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記載, 係至少具有基層薄膜、以及在此基層薄膜上層積的脫膜劑 層及轉印層之轉印薄膜,其特徵爲:前述轉印層,具有具 1〇2〜108 Ω : square )之表面電阻率之高電阻層。 接著,於第2發明之轉印薄膜,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記 載的,轉印層可以具有:表面電阻率1〇2〜1〇8 Ω : square )之高電阻層,及具有被層積於其上層之不滿ι〇2 Ω / □ : square )之表面電阻率之光反射層。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發明之第3發明之金屬敷層的形成方法,如申請專 利範圍第8項所記載的,其特徵爲具備:在正面平板办^ pi ate)內面形成螢光體層的工程,及將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 所記載之轉印薄膜,以其金屬膜中介著黏著劑接於前述螢 光體層的方式配置、將前述轉印薄膜按壓/黏著於前述螢光 體層上之後,剝取該轉印薄膜之基層薄膜的金屬膜轉印工 程,及加熱處理在前述螢光體層上被轉印前述金屬膜之正 面平板的工程。 於第3發明之金屬敷層形成方法,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 項所記載,在金屬薄膜轉印工程之前,具有在轉印薄膜之 -7-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1257640 A7 B7 五、發明説明(5 ) 金屬膜或者螢光體層上之至少一方,形成黏著劑層之工程 〇 (請先閎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發明之第4發明之金屬敷層的形成方法,如申請專 利範圍第1 0項所記載的,其特徵爲具備:在正面平板(face ρ 1 a t e)內面形成螢光體層的工程,及將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 所記載之轉印薄膜,以其轉印膜中介著黏著劑接於前述螢 光體層的方式配置、將前述轉印薄膜按壓/黏著於前述螢光 體層上之後,剝取該轉印薄膜之基層薄膜的金屬膜轉印工 程,及加熱處理在前述螢光體層上被轉印前述轉印膜之正 面平板的工程。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發明之第5發明之金屬敷層的形成方法,如申請專 利範圍第11項所記載的,其特徵爲具備:在正面平板(face pi ate)內面形成螢光體層的工程,及將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 所記載之轉印薄膜,以其轉印膜中介著黏著劑接於前述螢 光體層的方式配置、將前述轉印薄膜按壓/黏著於前述螢光 體層上之後,剝取該轉印薄膜之基層薄膜的金屬膜轉印工 程’及加熱處理在前述螢光體層上被轉印前述轉印膜之正 面平板的工程。 於第4以及第5發明之金屬敷層形成方法,如申請專利 範圍第1 2以及1 3項所記載,在轉印工程之前,具有在轉印 薄膜之轉印膜或者螢光體層上之至少一方,形成黏著劑層 之工程。 本發明之第6發明之畫像顯示裝置,如申請專利範圍 第14項所記載的,其特徵爲··在正面平板(face plate)內面 8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Z97公釐) 1257640 A7 p--- B7 五、發明説明(6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具備藉由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記載的金屬敷層的形成 方法來形成金屬敷層的螢光面。此外,於第6發明之畫像 顯示裝置’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5項所記載,其特徵爲:具 備:具背面平板(rear plate),與具有與前述背面平板相對方 向配置的正面平板的外圍器,及被形成於前述背面平板上 的多數之電子放出元件,及在前述正面平板上被形成爲與 前述背面平板相對方向,藉由前述電子放出元件所放出的 電子束來發光的螢光體層;於前述背面平板內面,具備藉 由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記載的金屬敷層的形成方法來形 成金屬敷層的螢光面。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發明之第7發明之畫像顯示裝置,如申請專利範圍 第16項所記載的,係於正面平板的內面,具備螢光體層與 .被形成於該螢光體層之上的金屬敷層之畫像顯示裝置,其 特徵爲··前述金屬敷層,具有表面電阻率1〇3〜1〇" Ω /□( □ · square )之局電阻層。接著,於此畫像顯示裝置,如 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記載,金屬敷層,可以具有:表面 電阻率不滿103Ω/[ϋ (□ : square )之光反射層,及被層 積於其上層之表面電阻率103〜l〇iG Ω : square )之 高電阻層。 本發明之第8發明之畫像顯示裝置,如申請專利範圍 第18項所記載的,其特徵爲:在正面平板(face piate)內面 ,具備藉由申請專利範圍第1 0項所記載的金屬敷層的形成 方法來形成金屬敷層的螢光面。第9發明之畫像顯示裝置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9項所記載的,其特徵爲:在正面平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g . 1257640 A7 ____ B7 ___ 五、發明説明(7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板(face plate)內面,具備藉由申請專利範圍第丨1項所記載 的金屬敷層的形成方法來形成金屬敷層的螢光面。接著, 於第7至第9發明之畫像顯示裝置,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 至23項所記載,可以具備與正面平板相對方向配置的背面 平板’背面平板上具有多數之電子放出元件。 本發明於根據轉印方式之金屬敷層的形成,係針對黏 著劑層以及保護膜之各材料等,實施詳細實驗之後的結果 而達成之發明。以下顯示實驗之詳細內容。 首先’關於必要特性之耐烘烤特性,從前僅考慮熱膨 現象而已,本發明確認了必須要再多加考慮從前所未被考 慮到的龜裂特性。種之,於轉印方式之金屬敷層形成,必 須平衡性佳地滿足轉印性、熱膨特性、龜裂特性等3個特 .性。此處,轉印、形成的金屬敷層之代表性的不.良圖案以 及良品的圖案顯示於第1圖。第1圖A係轉印性不良的狀態 ,第1圖B係熱膨不良的狀態,第丨圖^係龜裂不良的狀態 。又,第1圖D係良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以下根據貫驗結果說明轉印性、熱膨特性與龜裂特性 等3個特性之相關關係。首先,轉印性與熱膨特性,與黏 者劑的S吴厚密切相關係屬習知。在此,藉由從前的轉印方 式之形成方法製作金屬敷層,調查轉印性與熱膨特性之黏 著劑厚度依存性。手續如下所示。 首先,在膜厚2〇 // m的聚酯製基層薄膜上,將甲苯75 份(質量份,以下相同)、甲基異丁基酮12份、甲基乙基 酮12份、乙二酸0.2份、蠘類〇.2份、醋酸纖維素〇.2份、 本紙張尺錢用中國國家標準^yA4規格( -10- 1257640 A7 B7 五、發明説明(8 ) 松香系樹脂0.2份、矽膠樹脂0.2份所構成之脫模劑,藉由 凹版塗層器塗佈乾燥,形成0.5 // m厚之脫模劑層。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其次,於此脫模劑層上,將甲基異丁基酮25份、甲基 乙基酮25份、變性酒精6份、甲苯10份、乙酸丁酯10份、 乙酸乙酯10份、三聚氰胺5份、尿素樹脂5份、纖維素誘 導體1份、松香系樹脂1份、二甲基矽氧烷1份、磷酸0.5 份、p -甲苯磺酸〇. 5份所構成之樹脂組成物,藉由凹版塗層 器塗佈乾燥,形成1 // m厚之保護膜層後,於此保護膜上 蒸鍍鋁,形成厚度50nm的鋁膜。其次,於此鋁膜上,將純 水90份、聚丁烯醇1 〇份所構成之樹脂組成物,藉由凹版塗 層器塗佈乾燥,形成黏著劑層。此時,改變黏著劑層的膜 厚,製作十幾種膜厚。藉由以上構成製作轉印薄膜。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其次,顯示螢光面的製作手續。首先,將縱1 OcmX橫 lOcmX厚3mm的蘇打玻璃板做爲正面平板,於其上將 Y2〇2S:Eu 40份、純水50份、聚丙烯醇1.4份、重鉻酸銨 0.05份、界面活性劑3份所構成之螢光體泥漿,藉由旋轉塗 佈器塗佈、乾燥。其次,藉由水銀燈以〇.5mW/cm2的強度全 面曝光30秒鐘之後,藉由純水顯影,除去未有架橋硬化之 剩餘的泥漿。其後,乾燥所得的螢光體層,除去水分。藉 由以上的構成,製作螢光面之測試片。 其次’使用前述轉印薄膜,在測試片上藉由轉印方式 形成金屬敷層。 此處,金屬敷層形成之各程序的詳細顯示於第2圖。 轉印薄膜’如第2圖A所示,於基層薄膜1上,依序層積脫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八4規格(210X 297公釐) -11- 1257640 A7 _ B7 _ 五、發明説明(9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模劑層2、保護膜3、金屬膜4以及黏著劑層5而構成的, 將此轉印薄膜6如第圖B所示,使用橡膠滾筒7按壓黏著於 螢光體層8上,剝取基層薄膜1,其次如第2圖C所示,於 燒成工程使有機物分解飛散。如此,如第2圖D所示,完 成金屬敷層(金屬膜)4。又,圖中的符號9是正面平板, 10是遮光層。爲形成良好的金屬敷層,在第2圖B所示的 轉印工程要沒有不均地均勻轉印,以及在第2圖C所示的燒 成工程在金屬膜不引起損傷是很重要的。 具體而言,轉印薄膜的黏著劑層5 ,以接於測試片的 螢光體層8的方式配置,藉由硬度50度,表面溫度200 °C 的橡膠滾筒7,以2m/min的速度,以300kg/cm2的按壓力壓 接,以10m/min的速度剝下基層薄膜1,將金屬膜(鋁膜) .4轉印至測試片的螢光面上。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其次,將如此被轉印鋁膜之測試片,加熱處理(烘烤 )將有機成分分解、除去。此時爐溫的控制表,是從室溫 至200 °C爲止爲10 t /min,從200 °C至380 °C爲止爲9 °C /min ,從3 80 至450 °C爲止爲3 °C /min的升溫梯度,在 450 °C加熱30分鐘之後,以3 °C /min的溫度梯度降溫至常溫 。如以上進行,製作被形成金屬敷層的試料。 其次,針對這些金屬敷層試料,以如下所示的方式評 估轉印性及熱膨特性。首先,準備以5mmX5mm的間隔劃上 格子線的透明的塑膠薄片,將此作爲評估薄片。將此評估 薄片,載於鋁膜轉印後之測試片上,計算測試片上的格子 數。此時,僅有一部份格子位於測試片上的場合,僅有一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 X 297公釐-1 2 - 1257640 A 7 一 —__B7 __ 五、發明説明(1〇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半以上的格子面積位於測試片上的場合才納入計算。接著 ’以對所省的格子數之鋁1 00 %轉印格字數的比例,作爲 在金屬膜轉印工程之良品面積率,以評估轉印性。 此外,加熱處理也進行同樣的評估。以對鋁100 %轉 印格字數之未發生熱膨不良的格子數的比例,作爲在加熱 處理工程之良品面積率,以評估熱膨特性。此時,發生熱 膨不良的格子,無論發生面積爲何均要計算。藉由以上的 實驗與評估所得到的結果顯示於第3圖。第3圖中,(a)顯 示轉印特性,(b 1)顯示熱膨特性。 由此圖,雖然黏著劑的膜厚越厚,對螢光體之黏著性 越局,轉印性變佳,但在烘烤工程產生很多飛散氣體,引 起熱膨產生。另一方面,黏著劑層的膜厚太薄的話,雖然 改善熱膨特性,但轉印性變差,可知轉印性與熱膨特性雙 方都不存在著會使良品面積率達到1 00 %的區域。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此外,嘗試從前之改善熱膨特性的方法,亦即將微細 孔開於金屬膜的手法,依照以下的手續進行測試。首先, 以與前述相同的程序分別製作轉印薄膜以及測試片,將銘 膜轉印於螢光體層上。其後,在被轉印的鋁膜上配置砂紙 (# 1000 ),藉由硬度50度表面溫度25 °c的橡膠滾筒以 2m/min的速度,10kg/cm2的按壓力進行微細孔製作處理。 此時,分別製作處理次數1次的以及2次的。其次,進行同 樣的加熱處理,製作金屬敷層。 接著,藉由與前述同樣的方法進行評估。第3圖中(b2) 、(b3)顯示熱膨特性之評估結果。(b2)係微細孔處理(微細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_ 13 _ 1257640 A7 B7 五、發明説明(11 ) 孔製作處理)進行1次的場合,(b3)係微細孔處理進行2次 的場合。微細孔處理的次數越多,產生熱膨的黏著劑層的 膜厚變大。以1次微細孔處理,於圖中的區域A可以設定 轉印性與熱膨特性雙方均有良品面積率達丨〇〇 %的黏著劑 膜厚,進而2次微細孔處理,可知其膜厚的範圍擴展到圖 中的區域A及區域B,作業性也增大。 其次,將上述試料的金屬敷層效果,藉由以下的手續 以簡單的方法來評估。首先,以壓克力板製作一邊爲30cm 的立方體。此時,內面塗佈消除光澤的黑色塗料,將立方 體內部設爲擬似無反射空間。其次,在立方體的一邊中央 ,設直徑2cm的孔’藉由以上的構成,製作可見光反射率 評估盒。 於此可見光反射率評估盒的孔上,使測試片以其螢光 面側接於盒上的方式密接配置。其次,對測試片的正面平 板前面,由45度角的位置照射白熱燈。如此,將位於可見 光反射率評估盒的孔上的測試片的正面平板前面側作爲測 定面。接著,由垂直於測定面的位置測定反射亮度,由測 定的反射亮度之値,經由以下數式之計算,·求出可見光反 射率Rf(%)。
Rf(%) = (TRf/SRf)X100 式中,Rf(%)爲可見光反射率,TRf係被形成金屬敷層 的測試片的反射亮度’ SRf係僅有螢光體層的測試片的反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14-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訂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1257640 A7 B7 五、發明説明(12 ) 射亮度。Rf値以越接近200 ,越具有良好的金屬敷層效果 ,越接近100金屬敷層效果越小。 以上述方法評估Rf値的結果顯示於第1表。 【第1表】_ __ 微細孔處理 黏著劑的膜厚 Rf(%) 迦 J k \\ 25 // m 190 1次 25 // m 160 2次 25 β m 130 由第1表可知,未施以微細孔處理的場合,Rf値爲1 90 金屬敷層效果明顯很大,微細孔處理的次數越多,Rf値變 得越小。亦即,可知良品面積率越接近100 %者,金屬敷 .層效果變得減半。 在此,發明人著眼於隨著黏著劑的種類可以提高金屬 膜與螢光體層之轉印性這一點,針對種種黏著劑進行檢討 的結果,將黏著劑藉由其黏著力的不同,分類爲3群。第1 群係與黏著劑厚度無關,均無法黏著金屬膜與螢光體層之 群,例如可以舉出以松香系樹脂、人工樟腦系樹脂、環戊 二烯系樹脂、香豆酮樹脂、醇酸樹脂、環氧樹脂、氯化聚 烯烴樹脂、苯酚樹酯、丙烯酸矽膠樹酯、酮樹酯爲主成分 者。第2群因爲黏著力低,所以必須要有對熱膨不良之對 策,以聚丙烯醇爲首,可以舉出以EPDM (乙烯一丙烯一二 烯共聚合物)、氯丁二烯苯酌橡膠、異戊二嫌橡膠、丙烯 氰橡膠、硝基苯酚橡膠、異丁烯樹脂、聚丁烯樹脂、丁二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嫠Ί二1 5: 一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1T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1257640 A7 -------B7 五、發明説明(13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烯系橡膠、聚氨酯樹脂、丙烯酸酯樹酯、聚酯系樹酯等爲 主成分者。進而,第3群因爲黏著力強,於較薄的膜厚也 具有良好的轉印性’因此係不需要對熱膨不良的對策之黏 著劑。作爲第3群,可以舉出以醋酸丙烯樹脂,乙烯一醋 酸丙烯共聚合物、苯乙烯一丙烯酸樹酯、乙烯一醋酸丙烯 一丙烯酸三元共聚合物樹酯、氯化乙烯一醋酸丙烯共聚合 樹酯、聚丁烯樹脂、聚醯胺樹脂等爲主成分者。 作爲第3群的黏著劑的代表例,使用醋酸丙烯樹脂的 甲苯溶液的場合之轉印性以及熱膨特性顯示於第4圖。除 了黏著劑的種類以外,其餘皆以相同於前述之方法進行實 驗以及評估。第4圖(a)顯示轉印性,(b)顯示熱膨特性。 由此圖可知,黏著劑的膜厚於1〜10 μ m的區域,可 .得轉印性、熱膨特性二者良品率接達100 %。但是,使用 黏著劑的黏著力較低的第2群黏著劑的場合,發生轉印性 並不充分,會發生在第3群的黏著劑使用時所不會發生的 龜裂不良之新的問題。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這是在加熱處理時金屬膜損傷爲龜裂狀者,發生原因 可能爲按壓處理時所產生的微細縐折,或是轉印後的金屬 膜與螢光體層之張力不同等。龜裂特性顯示於第4圖(〇。 由此圖可知,龜裂特性,在黏著劑的膜厚越低時越惡 化。將此龜裂特性,追加於前述(a)轉印性與(b)熱膨特性而 綜合考量轉印方式的性能時,在第4圖的區域A ’ 3個特性 的良品面積率全部成爲1 〇〇 %。但是,雖然可以使3個特性 的良品面積率全部成爲1 00 %,但是這樣能使3個特性的良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16 - 1257640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___ B7 ______五、發明説明(14 ) 品面積率成爲100 %的黏著劑膜厚的區域很窄,只要有稍 許的fl吴厚變動就會成爲良品或是成爲不良’作業性並不好 〇 亦即,發明人等爲了解決此龜裂產生的問題,進而經 過銳意硏究改良的結果,在金屬膜於脫模劑層之間配置以 樹酯爲主體的保護膜,藉由使在該保護膜,含有:磷酸酯 、脂肪族一氯酸酯、脂肪族二氯酸酯、二價醇酯、(羥) 基酸酯、油酸丁酯、乙二酸二丁酯、鏈烷氯化物、甲苯磺 醯乙醯胺、甲苯磺醯甲醯胺、磺胺化合物、磺醯胺化合物 、松香酸甲酯、二壬基(萘)、檸檬酸乙醯基三丁酯、氨 基甲苯磺西胺、N-丁苯磺胺所構成之群中所選出的一種以 上之柔軟劑,發現可以具有防止龜裂產生的效果。 藉由‘在保護膜含有前述之柔軟劑,可以提高保護膜的 柔軟性。如此提高保護膜的柔軟性,提高轉印時對螢光面 的凹凸表面之追隨性,防止金屬膜之微細的縐折產生,同 時可以減輕對金屬膜施加的過度張力。又,於此時因爲金 屬膜並不會追隨至螢光體粒子之間而侵入,所以可以維持 金屬敷層的光反射性能。 作爲柔軟劑,使用甲苯磺醯乙醯胺,使其含有於保護 層的場合的龜裂特性的實驗結果顯示於第5圖。又,作爲 黏著劑,使用前述之第3群之醋酸丙烯樹酯之甲苯溶液, 其他條件與前述相同進行實驗。第5圖中(cl)係前述柔軟劑 以0.5 %的比例(質量比),(c2)係以1 %的比例,(c3)係以 10 %的比例,(c4)係以30 %至40 %的比例,含有於保護層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17- 1257640 A7 B7 五、發明説明(15 ) 的樹酯組成物的場合之良品面積率(龜裂特性)。在保護 層添加1 %以上的柔軟劑時,因應其添加量龜裂特性也跟 著提高,在3 0 %的添加其效果趨於飽和。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另一方面,將此時的轉印性與熱膨特性顯示於第6圖 。第6圖中(al),(a2),(a3)顯示轉印性,(b)顯示熱膨特性 。(a 1)係將茱軟劑以〇〜2 0 %的比例、(a 2)係以3 0 %的比例 、U3)係以40 %的比例分別含有於保護層的樹酯組成物的 場合之轉印性。柔軟劑添加多於30 %時,轉印性顯著惡化 〇 由以上所述,柔軟劑的添加量,以對保護層的樹酯組 成誤爲1〜30 %的比率較佳。此時,於第5圖中的區域A ,可以使良品面積率成爲100 %。 此外,於第2表顯示這些試料的金屬敷層效果。 【第2表】 微細孔處理 柔軟劑添加量 黏著劑的膜厚 Rf(%) J \\\ 0% 16 // m 190 Μ 1% 8 // m 190 Μ j \w 10% 2 β m 190 M j\\\ 3 0% 2 β m 190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由第2表可知,即使添加柔軟劑Rf値也不會劣化,均 爲良好之190。 如此,藉由使用本發明之轉印薄膜,可以形成於轉印 性、熱膨特性、龜裂特性之各特性’達成良品面積率1 〇〇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18 - 1257640 A7 __ _____B7 五、發明説明(16 ) % ’而且黏著劑膜厚的設定範圍很寬作業性良好,可見光 反射效果也很大的金屬敷層。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進而’於本發明’藉由在轉印薄膜,將金屬敷層形成 用的轉印層,形成爲表面電阻率102〜ΙΟ8 Ω /□之高電阻層 ’可以形成具有1〇3〜1〇1〇Ω/□之表面電阻率之金屬敷層。 而且’螢光面的亮度也不太會降低,可以抑制放電顯著改 善耐電壓特性。前述之表面電阻率的範圍,係針對金屬敷 層的表面電阻率與放電開始電壓之關係,由本發明的發明 人經過多次實驗而獲得之結果。 供實施發明之最佳型態 以下’說明本發明較佳之實施型態。又,本發明並未 .以下列實施例爲限。 第7圖,係本發明之轉印薄膜之第1實施型態之剖面圖 。圖中,符號1 1顯示基層薄膜,於此基層薄膜11上,依序 層積形成脫模劑層12、保護膜13、金屬膜14以及黏著劑 層15。 基層薄膜11 ,並未特定材質,可以從一般做爲基層薄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膜使用的聚酯(聚乙烯對苯二酸酯、聚丁烯對苯二酸酯) 、聚乙烯、聚丙烯、尼龍(聚醯胺)、賽璐珞、聚碳酸酯 、聚丙烯酸酯.、聚醯亞胺、芳香族聚醯胺等樹酯中任意選 擇使用。此基層薄膜1 1的厚度以5〜50 // m程度較佳。基 層薄膜1 1的厚度太薄的話,轉印薄膜之按壓處理時變形會 很顯著,容易在金屬膜1 4產生縐折,太厚的話與下底之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19 - 1257640 A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B7 五、發明説明(17 ) 隨性會劣化,降低轉印性。 作爲脫模劑,可以舉出醋酸纖維素、蠟、脂肪酸、脂 肪酸醯胺、脂肪酸酯、松香、聚丙烯樹酯、矽膠、氟化樹 酯等,由其中因應基層薄膜1 1與保護膜1 3之剝離性適當選 擇使用。此外,這樣的脫模劑層12 ,藉由凹版塗層器形成 於基層薄膜11上,其膜厚以0.1〜30 // m較佳。脫模劑層 1 2厚度太薄的話,剝離性降低,太厚的話保護膜1 3的成膜 性惡化因此不佳。 於保護膜1 3 ,熱硬化性樹酯.、熱可塑性樹酯、光硬化 性樹酯等作爲基層使用。具體而言,考慮轉印性、熱膨特 性、龜裂特性之3特性,在考慮與後述之黏著劑之組合下 適當選擇。例如,由聚丙烯樹酯、三聚氰胺樹酯、尿素樹 .酯、聚丙‘烯一三聚氰胺共聚合樹酯、三聚氰胺一尿素共聚 合樹酯、聚尿烷樹酯、聚酯樹酯、環氧樹酯、醇酸樹酯、 聚醯胺樹酯、賽璐珞類、聚丙烯系樹酯、橡膠類等所選出 的1種以上的高分子作爲基層使用。 接著,爲了提高龜裂特性,由:磷酸酯、脂肪族一氯 酸酯、脂肪族二氯酸酯、二價醇酯、(羥)基酸酯、油酸 丁酯、乙二酸二丁酯、鏈院氯化物、甲苯磺醯乙醯胺、甲 苯磺醯甲醯胺、磺胺化合物、磺醯胺化合物、松香酸甲酯 、二壬基(萘)、檸檬酸乙醯基三丁酯、氨基甲苯磺西胺 、N-丁苯磺胺等所選出的柔軟劑,對保護膜全體以丨〜3〇 %的比例被混入。 此外,這樣的保護膜1 3 ,藉由凹版塗層器形成於脫模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on _ ~~ :~" 一 丨|-丨-----裝-——-II—訂 __.——0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257640 A7 B7 五、發明説明(18 ) 劑層1 2上’其膜厚以〇 · 1〜3 〇 # ^較佳。保護膜1 3的膜厚 太薄的話’被形成的金屬膜1 4 (金屬敷層)的可見光反射 性能劣化,太厚的話熱膨特性惡化因此不佳。 金屬S吴14由鋁、金、鎳等金屬中適當選出,藉由蒸鍍 形成於保護膜1 3上。金屬膜丨4的膜厚,由加於螢光面的陰 極電壓等之使用環境,考慮固定電壓(dead volt?Lge)等而設 疋’通常爲10〜200nm程度。 黏著劑’由對螢光體層以及金屬膜14雙方黏著性良好 者之中,考慮與保護膜1 3的組合而適當選擇,以使用前述 之第3群黏著劑較佳。例如,有以醋酸丙烯樹脂,乙烯一 醋酸丙烯共聚合物、苯乙烯一丙烯酸樹酯、乙烯一醋酸丙 烯一丙烯酸三元共聚合物樹酯、氯化乙烯一醋酸丙烯共聚 合樹酯、聚丁燃樹脂、聚醯胺樹脂等爲主成分之黏著劑, 也可以並用2種以上的樹酯。此外,爲了黏著性以外的膜 質改善,可以應需要並用前述以外的樹酯或安定劑、塡充 劑等。 這樣的黏著劑層1 5,藉由凹版塗層器形成於金屬膜1 4 上’其膜厚以1〜2 0 // m較佳。黏著劑層1 5的膜厚太薄的 話,轉印性以及龜裂特性惡化,太厚的話熱膨特性惡化因 此不佳。進而不將這樣的黏著劑層1 5設於轉印薄膜側,而 設於螢光體層側亦可。此外,設於轉印薄膜與螢光體層側 雙方亦可。 其次,說明使用如此構成的轉印薄膜形成金屬敷層之 實施型態。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21 - - ....... - - - - - ==- I I - - -I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1257640 A7 B7 五、發明説明(19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首先,於正面平板上形成螢光體層。亦即,將ZnS系 、Y2〇3系、YzChS系等螢光體(平均粒徑爲4〜15 y m)藉 由泥漿法、噴霧法、印刷法等,塗佈於正面平板上加以乾 燥,應需要使用光飩刻法進行圖案化,形成螢光體層。 其次’於此螢光體層上,以黏著劑層接於螢光體層上 的方式配置前述之實施例之轉印薄膜,進行按壓處理。作 爲按壓方式’有戳記方式、滾筒方式等。構成按壓部的材 料,以天然橡膠、矽膠等可調整硬度者較佳。其硬度爲20 〜100度左右。此外,按壓時加熱亦可,與使用於轉印薄 膜的樹酯等配合,可以加熱於40至250 t:程度。按壓力爲1 〜1000kg/cm2程度。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其次,剝取基層薄膜。剝取速度並未有特別限定,但 若不連續剝取的話會產生轉印性不均的情性因而不佳。此 時,於螢光面上殘留黏著劑層、金屬膜、保護膜以及脫模 劑層之一部分。其後,將被形成金屬膜等之螢光面依照各 個正面平板加熱燒成於450 °C程度之溫度,除去殘留的有 機成分。經過以上的工程,完成被形成良好的金屬敷層之 螢光面。 其次’ I兌明本發明的轉印薄膜之第2實施型態。在此 轉印薄膜,如第8圖所示,於基層薄膜1 i上,被形成脫模 劑層12,於其上層積表面電阻率1〇2〜ίο8 Ω /□之高電阻層 1 6與黏著劑層1 5。又,於脫模劑層1 2與高電阻層1 6之間 中介設有保護膜的構造亦可。高電阻層1 6的膜厚以5〜 15 0nm較佳,尤以1〇〜i〇〇nm的範圍更佳。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22 1257640 A7 B7 五、發明説明(2〇 ) 構成商電阻層1 6的材料,可以使用鋁之氧化物、二氧 化矽、A1N或者TiN之類的各種無機材料。於轉印薄膜, 要形成鋁之氧化物的高電阻層,可以採用以下所示的方法 〇 亦即’抽至1X1 (T4Pa程度的高真空度之後,導入氧氣 同時於剝離層或者保護膜上蒸鍍鋁,可以藉以形成高電阻 層。 此處’藉由調整蒸鍍時之氧氣導入量,可以控制被形 成的高電阻層之表面電阻率。本案發明人,以2 SCMM, 4 SCMM , 6 SCMM之氧氣導入量進行鋁之蒸鍍時,形成分 別具有102 Ω /□、1〇4 Q /□、1〇6 Ω /□之表面電阻率之蒸鍍 膜。接著’於形成後將此蒸鍍膜進而在450 °C程度的溫度 進行加熱處理(烘烤),進行氧化,可知表面電阻率可以 上升1〜3個數量級。顯示此實驗的結果,所得之氧氣導入 量與表面電阻率之關係之圖顯示於第9圖。 此外,於轉印薄膜,要形成二氧化矽、A1N或者丁iN 所構成之高電阻層,通常採用濺鍍等方法。 其次,說明使用具有這樣的高電阻層之轉印薄膜形成 之金屬敷層。第1 0圖係槪略顯示使用第2實施型態之轉印 薄膜被形成金屬敷層之螢光面的構造之擴大剖面圖。於該 麗中,符號1 7係如玻璃面板之透光性基板,1 8係螢光體層 ,19係金屬敷層。金屬敷層19,膜厚5〜150nm具有103 〜1 01 ° Ω /□之表面電阻率。此外,金屬敷層1 9的反射率’ 以通常之鋁膜爲%之相對亮度時爲40〜95 % °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 X 297公釐)-23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11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1257640 A7 B7 五、發明説明(21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將具有如此的螢光面之正面平板與具有電子放出元件 的背面平板,以基板間距離1 mm組裝而得的FED,其金屬 敷層的表面電阻率與放電開始電壓之關係顯示於第1 1圖。 由此圖可知,藉由將金屬敷層的表面電阻率提高到1 〇3 Ω /□以上,可以確認有顯著的放電抑制效果,表面電阻率 超過101° Ω /□以上時,電流變得極端不易流動,無法得到 安定的亮度。達成這樣的耐電壓特性的提高的理由並不淸 楚,但是加上藉由配置高電阻層帶來之放電抑制效果,也 有可能是由於膜質不同的關係所造成的。 如此,於具有前述之螢光面的FED ,基板間的放電被 抑制,提高耐電壓特性。此外,具有103〜1〇1() Ω /□之高表 面電阻率的金屬敷層19 ,因爲係藉由轉印方式形成的緣故 ,與藉由塗漆法或者乳劑法形成的金屬敷層相比·,即使非 常薄也不易產生光線透過率的增大,可得反射性高的層, 特別是有利於FED這種低電壓驅動的顯示裝置。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其次,說明本發明之轉印薄膜之第3實施型態。於此 轉印薄膜,如第1 2圖所示,在基層薄膜1 1上被形成脫模劑 層1 2,於其上層積形成金屬敷層形成用之轉印膜20與黏著 劑層15。轉印膜20,係在具有1〇2〜1〇8 Ω /□之表面電阻 率的高電阻層21上,層積形成表面電阻率未滿之 反射性良好的低電阻層2 2之2層構造。如此的2層構造之 轉印膜20的全膜厚,以5〜150nm較佳,尤以1〇〜i〇〇、nm 的範圍更佳。 藉由使用這樣的轉印薄膜,形成第1 3圖所示的具有金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24 - " :- 1257640 A7 B7 五、發明説明(22 ) 屬敷層之螢光面。在此螢光面,由表面電阻率未滿1〇3Ω/ □之反射性良好的低電阻層22與被層積於其上之具有1 03 寧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01° Ω /□之表面電阻率的高電阻層21所構成的金屬敷層 1 9 ’被形成於螢光體層1 8上。金屬敷層丨9的反射率,以通 常之鋁膜爲100 %之相對亮度下,下層的低電阻層22爲85 〜100%,上層的高電阻層21爲20〜90%。 其次,將具有如此的螢光面之正面平板與具有電子放 出元件的背面平板,以基板間距離丨mm組裝而得的FED, 其相對亮度與放電開始電壓之關係同樣測定之後的結果, 在圖中以虛線顯示。 由此圖,在具有被層積低電阻層2 2與高電阻層2 1的2 層構造之金屬敷層19的FED,可知基板間的放電被抑制, 耐電壓特性提高,進而在金屬敷層1 9的光反射性被充分確 保,具有高亮度。相對於此.,在金屬敷層丨9僅由高電阻層 構成的FED ,反比於表面電阻率之上升膜的反射性降低, 產生亮度的降低。 其次,說明將本發明適用於顯示裝置的具體實施例。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第1實施例 首先,依照以下的手續,製作轉印薄膜。於厚度 2 0 // m的聚酯樹酯製的基層薄膜上,將由甲苯75份、甲基 異丁基酮12份、甲基乙基酮12份、乙二酸0.2份、蠘類〇.2 份、醋酸纖維素0.2份、松香系樹脂0.2份、矽膠樹脂〇.2 份所構成之脫模劑,藉由凹版塗層器塗佈乾燥,形成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25 - 1257640 A7 B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23 ) 0.5 // m厚之脫模劑層。接者,於此脫模劑層上,將甲基異 丁基酮25份、甲基乙基酮25份、變性酒精6份、甲苯1 0份 、乙酸丁酯10份、乙酸乙酯1 〇份、三聚氰胺5份、尿素樹 脂5份、纖維素誘導體1份、松香系樹脂1份、二甲基矽氧 烷1份、磷酸0.5份、P-甲苯磺酸0.5份所構成之樹脂組成 物,藉由凹版塗層器塗佈乾燥,形成1 // m厚之保護膜。 接著,於此保護膜上蒸鍍鋁,形成厚度1 00nm的鋁膜 之後,於此鋁膜上,將甲苯90份、聚乙酸乙酯1 〇份所構成 之樹脂組成物,藉由凹版塗層器塗佈乾燥,形成厚度 1 2 v m之黏著劑層。如此,製作轉印薄膜。 其次,如第15圖A,於32吋彩色映像管用之正面平板 2 3內面,將由黑色顏料所構成的條紋狀的遮光層18,藉由 光蝕刻法形成之後,在遮光層上之遮光部與遮光部之間, 將紅(R )、綠(G )、藍(B ) 3色之螢光體層18以條 紋狀分別相鄰接的方式藉由光蝕刻法形成。 其次,前述之轉印薄膜24的黏著劑層以接於螢光體層 1 8的方式配置,具有沿著正面平板23內面的形狀,藉由硬 度50度表面溫度200 °C的橡膠滾筒25,以按壓時間1秒, 300kg/cm2的按壓力於箭頭方向上壓接。其後,如第15圖B 所示’以lOm/ππη的速度剝下基層薄膜11,於正面平板23 的螢光體層18上黏著金屬膜(鋁膜)14。 其次,依照習知的映像管製造工程,進行正面平板與 漏斗的接合,以接合時的尖峰溫度約450 °C之加熱處理工 程’分解除去有機成分。如此,如第15圖C所示,形成金 本紙張^^適用中國國家標準( 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26: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11 - 1257640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五、發明説明(24 ) 屬敷層19。其後,進行電子槍的密封、排氣、防爆帶之安 裝等必要的處理。完成具有第1 6圖所示的構造之3 2吋彩色 映像管。又,圖中符號26爲漏斗,27爲電子槍,28爲遮 光層與螢光體層以及金屬敷層,29爲陰影遮罩,30爲防爆 帶。 於如此之彩色映像管的金屬敷層之形成,加熱處理工 程之生產率爲90 %,係充分可以實用化的區域。起因於金 屬敷層的不良原因,熱膨不良佔4 %,龜裂不良佔5 %,係 由於黏著劑的厚度不一致所導致者。此外,加速電壓32kV ,電流密度0 · 5 // A / c m2,全面以光柵(r a s t e r)訊號測定中心 亮度時,無論是R、G、B ,與塗漆法形成金屬敷層的場 合相比,均顯示+ 20 %之高數値,得到良好的金屬敷層效 果。. 第2實施例 首先,依照以下的手續,製作轉印薄膜。於厚度 2 0 μ m的聚酯樹酯製的基層薄膜上,將由甲苯7 5份、甲基 異丁基酮12份、甲基乙基酮12份、乙二酸〇·2份、砂膠樹 脂0.2份所構成之脫模劑,藉由凹版塗層器塗佈乾燥,‘形成 0.5 μ m厚之脫模劑層。接者,於此脫模劑層上,將甲基異 丁基酮25份、甲基乙基酮25份、變性酒精6份、甲苯10份 、乙酸丁酯1 0份、乙酸乙酯1 0份、三聚氰胺5份、尿素樹 脂5份、纖維素誘導體1份、松香系樹脂1份、二甲基砂_ 院1份、磷酸0.5份、p -甲苯磺酸0 · 5份、N - 丁苯磺酸2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iox 297公釐·) 「27: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257640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五、發明説明(25 ) 所構成之樹脂組成物,藉由凹版塗層器塗佈乾燥,形成 1 V m厚之保護膜。 接著,於此保護膜上蒸鍍鋁,形成厚度1 〇〇nm的鋁膜 之後,於此鋁膜上,將甲苯90份、聚乙酸乙酯10份所構成 之樹脂組成物,藉由凹版塗層器塗佈乾燥,形成厚度4 // m 之黏著劑層。使用如此製作之轉印薄膜,與第1實施例同 樣完成3 2吋之彩色映像管。 於如此之彩色映像管的製造,加熱處理工程之生產率 爲99 %非常良好,未有起因於金屬敷層的不良。此外,加 速電壓32kV,電流密度0.5 # A/cm2,全面以光柵(raster)訊 號測定中心亮度時,無論是R、G、B ,與塗漆法形成金 屬敷層的場合相比,均顯示+ 20 %之高數値,得到良好的 金屬敷層效果。 第3實施例 首先,於第2實施例同樣製作轉印薄膜。但是鋁膜的 膜厚爲5Onm。 接著,於10吋FED用的正面平板之單面上,藉由網版 印刷形成由黑色顏料構成的條紋狀遮光層之後,在遮光層 上之遮光部與遮光部之間,將紅(R )、綠(G )、藍(B )3色之螢光體層以條紋狀分別相鄰接的方式藉由網版印 刷法形成。 其次,轉印薄膜的黏著劑層以接於螢光體層的方式配 置’藉由硬度50度表面溫度200 °C的橡膠滾筒,以2m/min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TJqZ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_
、1T 1257640 A7 _ B7 五、發明説明(26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的速度,300kg/cm2的按壓力壓接之後,以l〇m/min的速度 剝下基層薄膜,於正面平板螢光體層上形成鋁膜。其後, 將正面平板,從室溫至200 °C爲止爲10 °C /nun,從200 t: 至380 °C爲止爲9°C/min,從380 °C至450 °C爲止爲3°C /min的升溫梯度進行升溫,在450 °C加熱30分鐘之後,以 3 °C /min的溫度梯度降溫至常溫。藉由此加熱處理,由各樹 酯層燒去有機成分,於螢光體層上形成金屬敷層。 其次,於基板上將表面傳導型電子放出元件多數形成 爲條紋狀的電子發生源,固定於背面平板之後,將此背面 平板,透過支撐框藉由遷徙玻璃密封於正面平板。其後, 施以排氣、密封等必要的處理,完成具有第17圖所示的構 造的10吋彩色FED。又,圖中符號31爲高壓端子,32爲 背面平板,33爲基板,34爲表面.傳導型電子放出元件,35 爲支撐框,36爲正面平板,37爲被形成金屬敷層的螢光面 〇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於如此之FED之金屬敷層之形成,加熱處理工程之生 產率爲99 %爲良好,無起因於金屬敷層的不良。此外,加 速電壓5kV,電流密度20 // A/cm2,全面以光柵(raster)訊 號測定中心亮度時,無論是R、G、B ,與塗漆法形成金 屬敷層的場合相比,均顯示+ 5 0 %之高數値,得到良好的 金屬敷層效果。 進而,藉由以下的方法,評估亮度不均。亦即,將正 面平板的畫像顯示部,分爲縱向10列橫向10列之1 〇 〇個區 域,以加速電壓5kV,電流密度20 // A/cm2,全面以延時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29 - _·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1257640 A7 B7 五、發明説明(27 ) 訊號測定各區的白色亮度,藉由區域的亮度値的標準偏差 來評估亮度不均。結果,藉由塗漆法形成金屬敷層的場合 之標準偏差(σ )爲3 0.5,相對於此,在本實施例爲2.6,亮 度的參差幾乎完全解消。這是由於鋁膜的膜厚均勻性所造 成的,在FED這種低電壓驅動的顯示裝置的場合,根據本 發明的轉印方式之金屬敷層形成,已證明爲特別有效。 第4實施例 首先,依照以下的手續,製作轉印薄膜。於厚度 20 // m的聚酯樹酯製的基層薄膜上,形成以矽膠樹脂爲主 成分之厚度0.5 // m厚之脫模劑層之後,於其上形成以三聚 氰胺爲主成分之厚度1 // m之保護膜。 接著,於此保護膜上蒸鑛鋁,形成厚度70nm的鋁氧化 物之膜。此時,首先將真空度提高至1X1 (T4Pa程度之後, 以4 SCMM之比例導入氧氣,同時進行鋁之蒸鍍。如此,形 成表面電阻率103Ω/□之高電阻膜。進而於其上形成以聚 乙酸乙烯酯爲主成分的厚度1 2 // m的黏著劑層,完成轉印 薄片。 接著,於FED用的正面平板之單面上,藉由網版印刷 形成由黑色顏料構成的條紋狀遮光層之後,在遮光部之間 ,將紅(R )、綠(G )、藍(B ) 3色之螢光體層以條紋 狀分別相鄰接的方式藉由網版印刷法形成。 其次,轉印薄膜的黏著劑層以接於螢光體層的方式配 置,與第3實施例同樣形成高電阻層之後,在45 0 °C加熱處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30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257640 A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B7五、發明説明(28 ) 理30分鐘。藉由此加熱處理,在轉印之後原爲1 Ο3 Ω /□之 高電阻膜的表面電阻率上升,形成具有1〇5 Ω /□的數量級 之表面電阻率之金屬敷層。 其次,於基板上將表面傳導型電子放出元件多數.形成 爲條紋狀的電子發生源,固定於背面平板之後,將此背面 平板,與具有前述之金屬敷層的正面平板隔著約lmm的間 隔相對方向配置,透過支撐框藉由遷徙玻璃密封。其後, 施以排氣、密封等必要的處理,完成1 0吋彩色FED。 將如此得到之FED,以加速電壓5kV,電流密度 2 0 // A / c m2,全面以光柵(r a s t e r)訊號測定中心亮度時,與 以金屬敷層爲通常的鋁膜的場合相比,顯示90 %的相對亮 度。此外,放電開始電壓由從前的4kV上升至12kV,確認 .放電被抑制耐電壓特性良好。 第5實施例 首先,與第4實施例同樣製作轉印薄膜。但是將金屬 敷層形成用之轉印膜的形成,以如下所示的方式進行。亦 即,真空度提高至lX10_4Pa程度之後,以4 SCMM之比例導 入氧氣同時進行鋁之蒸鍍,在保護膜上形成表面電阻率約 103 Ω /□之高電阻膜(厚度35nm )之後,以通常的條件進 行鋁的蒸鍍,在高電阻膜上形成具有1 〇 Ω /□以下的表面電 阻率之鋁膜(厚度35nm )。 接著’使用此轉印薄膜,與第4實施例同樣完成1 〇吋 彩色FED。將所得到的FED,以加速電壓5kV,電流密度 石氏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八4胁(2獻297公釐1 ^31 -'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257640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一____ B7 __五、發明説明(29 ) 20 // A/cm2,全面以光柵(raster)訊號測定中心亮度時,與 以金屬敷層爲通常的鋁膜的場合相比,顯示95 %的相對亮 度,可知在此實施例所得的金屬敷層的反射性比第4實施 例還高。此外,放電開始電壓由從前的4kV上升至12kV, 確認具有與第4實施例同等的高耐壓特性。 產業上利用可能性 如以上所說明的,在本發明,於根據轉印方式之金屬 敷層的形成,可以改善耐轉印性與耐烘烤特性(特別是龜 裂特性),藉此可以良好的生產率獲得良好的金屬敷層。 此外,設於轉印薄膜等的黏著劑層的厚度範圍,也可以設 定得相當寬廣,黏著劑層形成之作業性亦佳。而且,被形 成的金屬敷層之反射效果很高,可得高亮度的螢光面。此 外,基板間的放電被抑制,提高耐電壓特性。 進而此外金屬敷層形成的工程相當簡便,可以降低顯 示裝置的製造成本。特別是在低電壓驅動的顯示裝置,可 以得到沒有亮度不均勻的品質良好的顯示面。 圖面之簡單說明 第1圖係顯示藉由轉印方式形成的金屬敷層之圖案, 第1圖A係轉印性不良的狀態之相片,第1圖B係熱膨不良 的狀態之相片,第1圖C係龜裂不良的狀態之相片,第1圖 D係良品之相片。 第2圖顯示根據轉印方式之金屬敷層之形成方法之一 本&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32 -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257640 A7 -—______B7 _ 五、發明説明(30 ) 例’第2圖A係轉印薄膜的剖面圖,第2圖B係顯示金屬膜 轉印工程之剖面圖,第2圖C係顯示加熱處理工程之剖面圖 ’第2圖D係顯示被形成金屬敷層的正面平板的剖面圖。 第3圖係顯示從前的轉印方式所形成的金屬敷層的轉 印性與熱膨特性之圖。 第4圖顯示使用黏著力高的黏著劑,藉由轉印方式形 成的金屬敷層的轉印性、熱膨特性以及龜裂特性之圖。 第5圖係使用於保護層添加柔軟劑之轉印薄膜所形成 的金屬敷層之龜裂特性之圖。 第6圖係使用於保護層添加柔軟劑之轉印薄膜所形成 的金屬敷層之轉印性及熱膨特性之圖。 第7圖係本發明之轉印薄膜之第丨實施型態之剖面圖。 第8圖係本發明之轉印薄膜之第2實施型態之剖面圖。 第9圖係於第2實施型態的轉印薄膜之作成,於蒸鍍時 之氧氣導入量與表面電阻率之關係圖。 第10圖係槪略顯示使用第2實施型態之轉印薄膜被形 成金屬敷層之螢光面的構造之擴大剖面圖。 第1 1圖係顯示金屬敷層的表面電阻率與FED的放電開 始電壓之關係圖。 第1 2圖係顯示本發明的轉印薄膜之第3實施例之剖面 圖。 第1 3圖係槪略顯示使用第3實施型態之轉印薄膜被形 成金屬敷層之螢光面的構造之擴大剖面圖。 第1 4圖係顯示FED的相對亮度與放電開始電壓之關係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1T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_A4規格(21〇><297公釐) ^33 - 1257640 A7 B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31 ) 〇 第1 5圖顯示在第1實施例,於彩色映像管用的正面平 板藉由轉印方式形成金屬敷層的方法,第1 5圖A顯示金屬 膜的轉印工程之剖面圖,第1 5圖B顯示基層薄膜的剝離工 程,第1 5圖C顯示被形成金屬敷層之正面平板的剖面圖。 第1 6圖顯示具備由第1實施例所形成的金屬敷層之彩 色映像管的剖面圖。 第1 7圖顯示具備由第3實施例所形成的金屬敷層之彩 色FED的剖面圖。 符號說明 11 基層薄膜 12 脫模劑層 13保護膜 13 金屬膜 15 黏著劑層 17 透光性基板 18 螢光體層 19 金屬敷層 2 6 漏斗 .27 電子槍 29 陰影遮罩 30 防爆帶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Η)Χ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Claims (1)

1257640 A8 B8 C8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第90 1 02264號專利申請案 中文申請專利範圍修正本 (諳先聞讀背面之注意事哼再填寫本頁) 民國94年8月26日修正 1、一種轉印薄膜,係至少具有基層薄膜、以及在此基 層薄膜上層積形成的脫膜劑層、保護膜以及金屬膜的轉印薄 膜,其特徵爲= 前述保護膜以樹脂爲主體,含有由:磷酸酯、脂肪族一 氯酸酯、脂肪族二氯酸酯、二價醇酯、(羥)基酸酯、油酸 丁酯、乙二酸二丁酯、鏈烷氯化物、甲苯磺醯乙醯胺、甲苯 磺醯甲醯胺、磺胺化合物、磺醯胺化合物、松香酸甲酯、二 壬基(萘)、檸檬酸乙醯基三丁酯、氨基甲苯磺西胺、N-丁 苯磺胺所構成之群中所選出的一種以上之柔軟劑。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轉印薄膜,其中 前述柔軟劑,對構成前述保護膜之全部材料之含有質量 比,在1〜30%的範圍。 -ΦΙ.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轉印薄膜,其中 則述保護膜的膜厚,係0.1〜3 0 // m。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轉印薄膜,其中 前述金屬膜上,進而具有黏著劑層。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轉印薄膜,其中 萷述黏著劑,係以由聚乙酸乙烯酯、乙烯一乙烯基乙酸 酯共聚合物、苯乙烯一丙烯酸樹酯、乙烯一乙烯基乙酸酯一 丙烯酸之三元共聚合物樹酯、氯乙烯一乙烯基乙酸酯共聚合 物樹酯、聚丁烯樹酯、聚醯胺樹酯所構成之群中選出的一種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1 - 1257640 A8 B8 C8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以上的樹脂爲主成分。 6、 一種轉印薄膜,係至少具有基層薄膜、以及在此基 層薄膜上層積的脫膜劑層及轉印層之轉印薄膜,其特徵爲: 前述轉印層,具有具102〜1〇%/口: square)之表 面電阻率之高電阻層。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轉印薄膜,其中 前述轉印層,具有:表面電阻率1〇2〜ι〇8 Ω : square)之高電阻層,及具有被層積於其上層之不滿ι〇2Ω/ □ : square )之表面電阻率之光反射層。 8、 一種金屬敷層的形成方法,其特徵爲具備: 在正面平板(face plate)內面形成螢光體層的工程,及 將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轉印薄膜,以其金屬膜 中介著黏著劑接於前述螢光體層的方式配置、將前述轉印薄 膜按壓/黏著於前述螢光體層上之後,剝取該轉印薄膜之基 層薄膜的金屬膜轉印工程,及 加熱處理在前述螢光體層上被轉印前述金屬膜之正面平 板的工程。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金屬敷層的形成方法,其 中 在前述金屬薄膜轉印工程之前,具有在前述轉印薄膜之 金屬膜或者前述螢光體層上之至少一方,形成前述黏著劑層 之工程。 10、 一種金屬敷層的形成方法,其特徵爲具備: 在正面平板(face plate)內面形成螢光體層的工程,及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揉準(CNS ) A4現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2- ABCD 1257640 六、申請專利範圍 將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記載之轉印薄膜,以其轉印膜 中介著黏著劑接於前述螢光體層的方式配置、將前述轉印薄 膜按壓/黏著於前述螢光體層上之後,剝取該轉印薄膜之基 層薄膜的金屬膜轉印工程,及 加熱處理在前述螢光體層上被轉印前述轉印膜之正面平 板的工程。 11、 一種金屬敷層的形成方法,其特徵爲具備: 在正面平板(face plate)內面形成螢光體層的工程,及 將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記載之轉印薄膜,以其轉印膜 •中介著黏著劑接於前述螢光體層的方式配置、將前述轉印薄 膜按壓/黏著於前述螢光體層上之後,剝取該轉印薄膜之基 層薄膜的金屬膜轉印工程,及 加熱處理在前述螢光體層上被轉印前述轉印膜之正面平 板的工程。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記載之金屬敷層的形成 方法,其中 在前述轉印工程之前,具有在前述轉印薄膜之轉印膜或 者前述螢光體層上之至少一方,形成前述黏著劑層之工程。 1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1項所記載之金屬敷層的形成 方法,其中 在則述轉印工程之則’具有在前述轉印薄膜之轉印膜或 者前述螢光體層上之至少一方,形成前述黏著劑層之工程。 14、一種畫像顯示裝置,其特徵爲: 在正面平板(face plate)內面,具備藉由申請專利範圍第 —^ϋ m ·ϋ·ϋ mi lfi_— nn n el···— t—ϋ 11>1 emmtmMMm ml n·—· l 1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悦格(210X 297公釐) -3 - 1257640 s88 C8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8項所記載的金屬敷層的形成方法來形成金屬敷層的螢光面 〇 1 5、一種畫像顯示裝置,其特徵爲: 具備:具背面平板(rear plate),與具有與前述背面平板 相對方向配置的正面平板的外圍器,及被形成於前述背面平 板上的多數之電子放出元件,及在前述正面平板上被形成爲 與前述背面平板相對方向,藉由前述電子放出元件所放出的 電子束來發光的螢光體層;於前述背面平板內面,具備藉由 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記載的金屬敷層的形成方法來形成金 屬敷層的螢光面。 1 6、一種晝像顯示裝置,係於正面平板的內面,具備螢 光體層與被形成於該螢光體層之上的金屬敷層之畫像顯示裝 置,其特徵爲: 前述金屬敷層,具有表面電阻率1〇3〜ι〇1()Ω/[ΐΐ([ΐ]·· square)之高電阻層。 1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6項之畫像顯示裝置,其中 前述金屬敷層,具有:表面電阻率不滿1〇3 〇/□(□: square)之光反射層,及被層積於其上層之表面電阻率1〇3〜 (□ : square)之高電阻層。 1 8、一種畫像顯示裝置,其特徵爲: 在正面平板(face plate)內面,具備藉由申請專利範圍第 1 0項所記載的金屬敷層的形成方法來形成金屬敷層的螢光 面。 1 9、一種畫像顯示裝置,其特徵爲: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奶^料見格^丨^別公楚)-4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i A'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8 B8 C8 D8 1257640 六、申請專利範圍 在正面平板(face plate)內面,具備藉由申請專利範圍第 1 1項所記載的金屬敷層的形成方法來形成金屬敷層的螢光 面。 2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6項之晝像顯示裝置,其中 具備與前述正面平板相對方向配置的背面平板,前述背 面平板上具有多數之電子放出元件。 2 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7項之畫像顯示裝置,其中 具備與前述正面平板相對方向配置的背面平板,前述背 面平板上具有多數之電子放出元件。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8項之畫像顯示裝置,其中 具備與前述正面平板相對方向配置的背面平板,前述背 面平板上具有多數之電子放出元件。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9項之畫像顯示裝置,其中 具備與前述正面平板相對方向配置的背面平板,前述背 面平板上具有多數之電子放出元件。 ---------V»---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T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TW090102264A 2000-02-03 2001-02-02 Method for forming transfer film and metal back layer,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TWI257640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0026476 2000-02-0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257640B true TWI257640B (en) 2006-07-01

Family

ID=185522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0102264A TWI257640B (en) 2000-02-03 2001-02-02 Method for forming transfer film and metal back layer,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6841926B2 (zh)
EP (1) EP1255275A1 (zh)
KR (1) KR100460468B1 (zh)
CN (1) CN1204587C (zh)
TW (1) TWI257640B (zh)
WO (1) WO200105790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31150A (ja) * 2001-07-13 2003-01-31 Toshiba Corp メタルバック付き蛍光面、メタルバック形成用転写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4152538A (ja) * 2002-10-29 2004-05-27 Toshiba Corp メタルバック付き蛍光面とその形成方法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KR100874453B1 (ko) * 2002-11-26 2008-12-1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전계 방출 표시장치의 전자 방출원 형성 방법
JP4098121B2 (ja) * 2003-03-03 2008-06-1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平面型表示装置
JP2004303682A (ja) * 2003-04-01 2004-10-28 Toshiba Corp メタルバック付き蛍光面の形成方法
JP2004335346A (ja) * 2003-05-09 2004-11-25 Toshiba Corp 画像表示装置
JP4068070B2 (ja) * 2004-01-13 2008-03-26 株式会社東芝 メタルバック層の形成装置
KR100986893B1 (ko) * 2004-03-19 2010-10-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전계 방출 소자 제조 방법
EP1959377A4 (en) * 2005-11-16 2009-12-02 Kyodo Printing Co Ltd INTEGRATED CIRCUIT BOARD WITHOUT CONTACT
KR100813241B1 (ko) * 2006-01-13 2008-03-13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전계방출형 백라이트 유니트 및 그 상부패널의 제조방법
KR100803214B1 (ko) * 2006-06-28 2008-02-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유기막을 채용한 전사필름 및 이를 이용한 금속막 형성방법
JP5401132B2 (ja) * 2009-01-20 2014-01-29 信越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電波透過性装飾部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691472B (zh) * 2009-09-22 2011-10-12 东莞光群雷射科技有限公司 镭射烫金用三聚氰胺离型剂
KR101150186B1 (ko) 2009-12-04 2012-05-25 주식회사 비에스이 멤스 마이크로폰 및 그 제조방법
KR20140147925A (ko) * 2013-06-19 2014-12-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사필름, 전사필름의 전사방법 및 전자기기
US9764579B2 (en) 2013-09-30 2017-09-19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Protective layer transfer sheet
CN106891635B (zh) * 2017-01-18 2019-03-05 深圳市恒久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四周曲面3d盖板的转印加工方法
CN107093680B (zh) * 2017-05-04 2019-01-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金属辅助电极及使用其的显示器件的制造方法
CN111081624A (zh) * 2019-11-28 2020-04-28 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 电子器件的柔性化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02139A (ja) 1986-10-17 1988-05-07 Toshiba Corp 陰極線管の蛍光面製造方法
JPH0795424B2 (ja) 1989-07-17 1995-10-11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金属膜転写シートと蛍光面の形成方法
JPS6430134A (en) 1987-07-24 1989-02-01 Nissha Printing Metal back forming method
JPS6430134U (zh) 1987-08-11 1989-02-23
JPH0823317B2 (ja) * 1988-06-08 1996-03-06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建設機械の発進時制御方法
EP0382554A3 (en) * 1989-02-10 1992-09-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ethod of forming a metal-backed layer and a method of forming an anode
DE69032843T2 (de) * 1989-07-14 1999-08-12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Thermische Übertragungsschicht
JPH0821320B2 (ja) * 1990-03-08 1996-03-0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金属膜転写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アノード形成シート、並びにアノード製造方法
JPH0451423A (ja) 1990-06-18 1992-02-19 Nissha Printing Co Ltd メタルバック層形成用転写材、その製造方法及び該転写材を用いた蛍光膜形成方法
JPH0784648B2 (ja) * 1990-07-05 1995-09-13 東レ株式会社 金属膜転写用シート基材及び金属膜転写用シート
JPH05190084A (ja) 1992-01-17 1993-07-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金属膜転写シートとアノードの形成方法
JPH0821320A (ja) 1994-07-04 1996-01-23 Katsuyoshi Yamagata 石炭による電子活性化方法並びに付随の電子活性化装置
JPH09283025A (ja) 1996-04-10 1997-10-31 Sony Corp 陰極線管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10149108A (ja) 1996-11-20 1998-06-02 Hitachi Ltd 画像表示装置
JP3199682B2 (ja) * 1997-03-21 2001-08-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放出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H10340693A (ja) * 1997-06-06 1998-12-22 Futaba Corp カラー電界放出型表示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
KR19990020173A (ko) * 1997-08-30 1999-03-25 엄길용 음극선관의 수지필름층 도포용액, 이를 이용한 음극선관의 스크린 제조방법과 이에 의한 음극선관
KR100258730B1 (ko) 1997-10-23 2000-06-15 토마스 더블유. 버크맨 열전사 기록 매체
US6201945B1 (en) * 1998-01-08 2001-03-13 Xerox Corporation Polyimide and doped metal oxide fuser components
JP2000251804A (ja) * 1999-03-02 2000-09-14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6653777B1 (en) * 1999-11-24 2003-11-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6841926B2 (en) 2005-01-11
US20050062394A1 (en) 2005-03-24
CN1397082A (zh) 2003-02-12
US7157843B2 (en) 2007-01-02
KR100460468B1 (ko) 2004-12-08
WO2001057905A1 (fr) 2001-08-09
EP1255275A1 (en) 2002-11-06
US20030006696A1 (en) 2003-01-09
CN1204587C (zh) 2005-06-01
KR20020074492A (ko) 2002-09-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57640B (en) Method for forming transfer film and metal back layer,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KR20060136318A (ko) 평면형 표시장치용 애노드 패널의 제조 방법, 평면형표시장치의 제조 방법, 평면형 표시장치용 애노드 패널과,평면형 표시장치
TWI220997B (en) Metal back-carrying fluorescent surface, metal back forming transfer film and image display unit
US4122213A (en) Method for metallizing a phosphor screen for a cathode ray tube
WO2002037522A1 (fr) Couche de materiau fluorescent a fond metallique, son procede de fabrication et dispositif d'affichage d'images
WO2005099315A1 (ja)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TW565872B (en) Method of forming phosphor screen
JP2001291469A (ja) 転写フィルムとメタルバック層形成方法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KR100608198B1 (ko) 메탈백이 달린 형광면의 형성 방법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JPH08212929A (ja) Ac型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350184B2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製造方法及び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JP2562372B2 (ja) Crt画面の電極用転写材料
US20060238109A1 (en) Phosphor screen substrate, image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of
JP2002304945A (ja) メタルバック付き蛍光面の形成方法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3330637B2 (ja) 蛍光膜基板の製造方法
JP4072560B2 (ja) 蛍光面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869754A (ja) 平面型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H0436928A (ja) 陰極線管蛍光面形成方法
JP2004327398A (ja) 画像表示装置用金属部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2160337A (ja) 蛍光表示装置の表示部形成方法および蛍光表示装置の表示部形成用転写材
JP2001076618A (ja) 陰極線管用背面電極の製造方法
JP2003229075A (ja) メタルバック付き蛍光面とその形成方法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H0757627A (ja) 蛍光体基板の製造方法と転写箔
WO2005050692A1 (ja) メタルバック付き蛍光面の形成方法
JPH02227942A (ja) カラー受像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