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02258A - 移動要照護者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移動要照護者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02258A
TW202402258A TW112135361A TW112135361A TW202402258A TW 202402258 A TW202402258 A TW 202402258A TW 112135361 A TW112135361 A TW 112135361A TW 112135361 A TW112135361 A TW 112135361A TW 202402258 A TW202402258 A TW 20240225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ed
bed body
cared
person
pilla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353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味岡淳二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優護床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優護床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優護床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4022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02258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7/00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 A61G7/10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e.g. special adaptations of hoists thereto
    • A61G7/1025Lateral movement of patients, e.g. horizontal transfer
    • A61G7/1036Lateral movement of patients, e.g. horizontal transfer facilitating loading and unloading of the patient, e.g. using flaps or additional til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7/00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 A61G7/10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e.g. special adaptations of hoists thereto
    • A61G7/1049Attachment, suspending or supporting means for patients
    • A61G7/1057Supported platforms, frames or sheets for patient in lying posi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7/00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 A61G7/10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e.g. special adaptations of hoists thereto
    • A61G7/1013Lifting of patients by
    • A61G7/1015Cables, chains or cor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7/00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 A61G7/10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e.g. special adaptations of hoists thereto
    • A61G7/1013Lifting of patients by
    • A61G7/1019Vertical extending columns or mechanis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7/00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 A61G7/10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e.g. special adaptations of hoists thereto
    • A61G7/1025Lateral movement of patients, e.g. horizontal transfer
    • A61G7/1034Rollers, rails or other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7/00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 A61G7/10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e.g. special adaptations of hoists thereto
    • A61G7/104Devices carried or supported by
    • A61G7/1042Rail syste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7/00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 A61G7/10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e.g. special adaptations of hoists thereto
    • A61G7/104Devices carried or supported by
    • A61G7/1046Mobile bases, e.g. having whe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7/00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 A61G7/10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e.g. special adaptations of hoists thereto
    • A61G7/1049Attachment, suspending or supporting means for patients
    • A61G7/1051Flexible harnesses or sl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7/00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 A61G7/10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e.g. special adaptations of hoists thereto
    • A61G7/1063Safety means
    • A61G7/1065Safety means with electronic monitor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33/00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2200/00Information related to the kind of patient or his position
    • A61G2200/30Specific positions of the patient
    • A61G2200/32Specific positions of the patient lyin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Nursing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REA)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 Measur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照護裝置,其可容易地將要照護者自照護裝置上移動至配置於床邊之醫療、照護機器。 本發明之特徵在於具有:床本體22,其於上表面具有床部23;一及另一支持台11、12,其等支持床本體22之兩端;支柱13a、13b、14a、14b,其等相對於床部23朝上方向延設;及升降機構16,其使床本體22及支柱13a、13b、14a、14b升降;且於支柱13a、13b、14a、14b,安裝有吊起構件95,藉由升降機構16,使床本體22上升之情形時,支柱13a、13b、14a、14b下降,使床本體22下降之情形時,支柱13a、13b、14a、14b上升,支柱13a、13b、14a、14b下降之情形時,吊起構件95之最下部移動至較床本體22之床部23更下方。

Description

移動要照護者的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照護裝置,詳細而言,關於一種可容易地將要照護者自照護裝置上移動至配置於床邊之其他醫療、照護機器,例如輪椅、擔架、簡易浴缸等之照護裝置。
作為可容易地將要照護者自照護裝置,例如照護床上移動至配置於床邊之輪椅等之其他醫療、照護機器之照護裝置,例如於下述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附機器人之照護裝置。
根據下述專利文獻1所揭示之附機器人之照護裝置,其特徵在於其係如下構成之照護床:具有床本體、及支持上述床本體之長邊方向之兩端之一及另一支持台,上述床本體具有供要照護者躺臥之具有特定面積及厚度之矩形狀床部,於上述一及另一支持台,設有自上述床本體突出之支柱、與使上述支柱及上述床本體升降之升降機構,於上述支柱之上方,設有可裝卸自如地安裝懸架構件之安裝部,上述床本體上升時,上述床部與上述安裝部之距離縮短,上述床本體下降時,上述床部與上述安裝部之距離拉開,上述懸架構件具有可沿離開上述床本體之方向滑動,且構成用以吊起上述要照護者之吊起構件之一對皮帶體,上述一對皮帶體沿上述一支持台側之上述安裝部與上述另一支持台側之上述安裝部間之長邊方向安裝,藉由上述升降機構將上述要照護者自上述床部向上方吊起,其後,使上述懸架構件沿橫向滑動,藉此,使上述要照護者向位於上述床本體旁邊之其他醫療、照護機器之場所側滑動,進而藉由上述升降機構,使之向下方下降而可將上述要照護者移動至其他醫療、照護機器。
又,下述專利文獻2中,揭示有藉由照護機器人支援將躺臥於床上之要照護者向輪椅等換乘之發明。根據下述專利文獻2之發明,特徵在於包含如下順序:於床上鋪好於兩端部形成有保持於機器人之機械臂之被保持部之床單之順序;使要照護者躺臥於上述床單上之順序;相對於上述要照護者定位機器人及機器人之機械臂之順序;使上述機器人向上述床前進,並藉由上述機械臂保持上述被保持部之順序;使上述機械臂上升特定量之順序;於使上述臂上升特定量之狀態下,使上述機器人自上述床後退之順序。
又,於下述專利文獻3中,揭示有將病人或殘疾人等以照護用升降機吊起或懸掛移動時所用之照護升降機用懸吊器械之發明,根據下述專利文獻3之發明,特徵在於,其係一種由兩者皆於兩端部具備相對於照護升降架懸掛自如之懸掛部的腿部帶與軀幹帶構成之帶式照護升降機用懸吊器械,且如下構成:將上述腿部帶設為於中央部設置腿支撐部,於該腿支撐部之左右兩側,且與設置於上述兩端部之懸掛部之各者間,設有可插通上述軀幹帶之兩端部側之軀幹帶插通口的構成,且將軀幹帶之兩端部插通於該等各插通口後,將兩端之懸掛部懸掛於照護升降吊架。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實用新案註冊第3205662號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14-061035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開2003-038584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於上述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將要照護者自照護床移動至輪椅之機構,但由於僅藉由床本體與吊起構件之移動而使之移動至輪椅等,若未正確進行該等床本體與吊起構件之移動,則存在難以確實地移動至輪椅等之情形。另,難以僅靠此種床本體與吊起構件之移動進行之情形時,使用吊起構件或皮帶體等之伸縮等進行。
又,雖於上述專利文獻2及3中揭示有將要照護者自照護床移動至輪椅之機構,但於該等機構中,有未消除要照護者跌落等之不安,進而亦需照護者操作照護機器人等之勞力,又,維持費用亦高價之問題。
發明者為了解決如上所述之先前技術之問題而重複各種研究,結果,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照護裝置,其具有可藉由床本體與各支柱之移動,將要照護者簡單且可減輕照護幫手等照護者之負擔,尤其是轉移時之負擔地移動至輪椅、擔架、簡易浴缸等配置於床邊之其他醫療、照護機器的機構。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之第1態樣之照護裝置之特徵在於具有:床本體,其於上表面具有供要照護者躺臥之具有特定面積及厚度之矩形狀之床部;支持台,其支持上述床本體;支柱,其相對於上述床本體之上述床部朝上方向延設;及升降機構,其使上述床本體及上述支柱升降;於上述支柱,安裝有吊起要照護者之吊起部,藉由上述升降機構,上述床本體上升之情形時,上述支柱下降,且上述床本體下降之情形時,上述支柱上升,上述支柱下降之情形時,安裝於上述支柱之上述吊起構件之至少最下部之位置移動至特定位置。
又,第2態樣之照護裝置之特徵在於,如第1態樣之照護裝置,上述支柱下降之情形時,安裝於上述支柱之上述吊起構件之至少最下部移動至較上述床本體之上述床部上表面更下方。
又,第3態樣之照護裝置之特徵在於,如第1或第2態樣之照護裝置,於上述支柱,安裝有懸架構件以使上述吊起構件沿離開上述床本體之方向滑動自如,上述吊起部藉由上述懸架構件移動至離開上述床本體之特定位置後,可根據上述支柱之升降而升降。
又,第4態樣之照護裝置之特徵在於,如第3態樣之照護裝置中,於上述支柱設置有樑構件,且上述懸架構件安裝於上述樑構件。
又,第5態樣之照護裝置之特徵在於,如第1至第4中任一態樣之照護裝置,於上述支柱之與上述床本體相反側之端部,以沿上述床本體之長邊方向之方式設有桿狀體。
又,第6態樣之照護裝置之特徵在於,如第1至第5中任一態樣之照護裝置,上述吊起構件以至少4點受支持之方式安裝。
又,第7態樣之照護裝置之特徵在於,如第1至第6中任一態樣之照護裝置中,於上述床部形成有開口部,且於上述床本體設有蓄水槽。
又,第8態樣之照護裝置之特徵在於,如第1至第7中任一態樣之照護裝置,上述支持台可與上述床本體分離,上述支持台與上述床本體可藉由連結機構連結。 [發明之效果]
根據第1態樣之照護裝置,由於吊起構件之至少最下部之位置可移動至特定位置,故可容易進行利用位於較床部更低位置之其他醫療、照護裝置,例如設置於床本體之蓄水槽之入浴等,又,亦易於照護。
又,根據第2態樣之照護裝置,由於吊起構件可降低至較床本體之床部上表面更下方,故可容易進行利用位於較床部更低位置之其他醫療、照護裝置,例如設置於床本體之蓄水槽之入浴等,又,亦易於照護。
又,根據第3態樣之照護裝置,由於可將吊起構件藉由懸架構件移動至離開床本體之位置,又,可將吊起構件降低至較床本體之床部更下方,故可容易進行向位於較床部更低位置之其他醫療、照護裝置,例如輪椅等之移動,又,亦易於照護。
又,根據第4態樣之照護裝置,藉由將樑構件設置於支柱,並經由該樑構件設置懸架構件,更易於安裝懸架構件,亦可使移動更穩定。
又,根據第5態樣之照護裝置,藉由於床本體之上部設置桿狀體,可採用懸吊吊起構件、或安裝防濕防寒罩等之使用方法。
又,根據第6態樣之照護裝置,藉由於4點例如矩形狀之吊起構件之4個角部懸吊吊起構件,可更穩定地吊起要照護者。
又,根據第7態樣之照護裝置,藉由於床本體設置蓄水槽,可作為浴缸使用。
又,根據第8態樣之照護裝置,由於可將支持台與床本體分開設置,故可對既存之床設置升降機構。
以下,參照圖式,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照護裝置。但,以下所示之實施形態係例示用以將本發明之技術思想具體化之照護裝置者,本發明並非限定於該等者,亦可同樣適用於申請專利範圍所含之其他實施形態。
[實施形態1] 參照圖1~圖3,針對作為實施形態1之照護裝置之照護床10進行說明。如圖1及圖2所示,實施形態1之照護床10具備:床本體22,其用以供要照護者就寢;及支持台,其至少具有一個而支持床本體22,於實施形態1中為一對之支持台11、12,其等配置於床本體22之長邊方向之兩端部。又,於實施形態1之床本體22設有蓄水槽28,再者,可以覆蓋該蓄水槽28之方式,配備柵格狀之框體33、床墊36。
又,如圖1~圖3所示,於實施形態1之床本體22,設有作為構成用以使該床本體22升降之升降機構16之床側升降機構之床用致動器104、及藉由該床用致動器104運轉之受電弓106,該等之詳情於下文敘述。另,構成升降機構16之床用致動器104具備眾所周知之電動致動器,但只要為可使床本體22升降者,則亦可使用例如起重器或絞車機構等。該起重器或絞車機構可為電動者亦可為手動者,若為電動者則可使照護者輕鬆升降,若為手動者則可低價製造。再者,若為組合電動與手動者,則於停電等時無法以電動進行時可以手動進行。另,由於該致動器或起重器、絞車機構係眾所周知,故省略其詳細說明。以下,針對各構成進行說明。
接著,針對一對支持台11、12進行說明。另,一對支持台11、12配置於床本體之長邊方向之兩端,但由於構成共通,故以一支持台11(以下,簡稱為「支持台」)為代表進行說明。
支持台11如圖1~圖3所示,具有與床本體22之長邊方向垂直之寬度方向之長度大致相同之長度,且以長方體形成,該長方體於其之內部如圖3所示,具有收納作為構成使支柱13a、13b升降之升降機構16之支柱側升降機構之支柱用致動器100a、100b(100b係省略圖示)之空間。於該長方體之矩形狀之上表面11a,分別形成有供藉由連結於支柱13a、13b之支柱用致動器100a、100b作動之動作部102a、102b(102b係省略圖示)貫通,而可上下移動之一對上表面貫通口11a1(另,動作部102b側係省略圖示)。另,實施形態1中,作為升降機構16,以床側升降機構與支柱側升降機構構成。
又,於矩形狀之上表面11a周圍形成有各側面部,在與該各側面部之上表面11a對向之下方側,設有底面11f。該底面11f係設置於房間內之地板面上之部分。因此,亦可於底面中與地板面相接之部分,設置若干個腳部(腳輪)17(參照圖6)。藉由設置腳部,可抑制地板面受損。又,藉由使用可移動之腳輪,可容易進行照護床10之移動。
又,與設置於支持台11之支柱用致動器100a、100b之各動作部102a、102b連結之一對支柱13a、13b例如分別以圓柱體形成,於其上部之一對支柱相向之方向,以與床本體之寬度方向平行而跨及一對支柱13a、13b之方式設有樑構件15。又,於一對支柱13a、13b之上端,設有分別安裝有桿狀體37之安裝部13a1、13b1。該等桿狀體37跨及一支持台11之一支柱13a、13b與另一支持台12之一支柱14a、14b各者之上端部,沿床本體之長邊方向設置。另,該桿狀體37不僅為直線狀者,亦可為彎曲者。關於該桿狀體37之構成之詳情,於下文敘述。又,關於構成設置於支持台11內側之升降機構16之支柱用致動器之詳情亦於下文敘述。
另,該等支柱亦可能配合照護床10之使用形態而予以裝卸。再者,支持台11、12或支柱13a、13b、14a、14b等較佳經抗菌處理,藉由進行抗菌處理而可將支持台及支柱等保持清潔,可抑制對要照護者之感染或來自支持台及支柱等之臭味。
接著,參照圖1~圖3,針對床本體22進行說明。床本體22以人可就寢之大小之特定面積及厚度之矩形狀形成,且於上表面具有供人躺臥之床部23,於該床部23之中央部分設有開口部23a。再者,該床部23中,與各支柱13a、13b、14a、14b對應地設置供設置於上述一對支持台11、12之支柱13a、13b、14a、14b貫通之床部貫通口23b床部。又,形成於床部23之開口部23a中,裝卸自如地設有柵格狀之框體33與床墊36。另,實施形態1中,床本體22之長邊方向之各端部為突出之形狀,形成床頭板及床尾板之各板部。且,供支柱13a、13b、14a、14b貫通之床部貫通口23b設置於該各板部中。
又,如圖1所示,於床部23之開口部23a之床頭板側之周圍,設有斜靠機構38。該斜靠機構38具有:大致コ字狀配置之框體38a、分別旋轉自如地支持與床頭板側相反側之端部之軸部38b;及連接於動力部(省略圖示),且受框體38a按壓之軸構件38c(參照圖23C)。且,成為如下之構成:當軸構件38c藉由動力部可動時,框體以端部之軸部38b為軸,以描繪圓弧之方式上下移動。該斜靠機構38中,對應於斜靠機構38之框體38a之上下移動,載置於上部之框體33之一部分,實施形態1中係框體33a及床墊36之一部分,於實施形態1中,床墊36a上下移動。
另一方面,於矩形狀床部23之各端邊,以包圍床部23之方式,且以覆蓋一及另一支持台11、12之方式,設有下垂之側面部24、25、26、27。該等側面部24~27下方之長度為於床本體22位於下方時,覆蓋各支持台之全部或大致一半左右,又,位於上方時,覆蓋各支持台之上部左右之長度。該等側面部24~27尤其具有使照護床10之外觀良好之效果,覆蓋各支持台11、12或蓄水槽28,可施加如不會妨礙要照護者或照護者之各種裝飾,又,亦可設為具有美觀之形狀。另,床本體22較佳經抗菌處理,藉由進行抗菌處理可將床本體保持清潔,可抑制對要照護者之感染或來自床本體之臭味。
另,由於床本體22與支持台11、12獨立構成,故進行修理或更換時,可按照床本體22或支持台11、12之各構成部分進行,無須修理及更換照護床全體,可抑制製造及修繕費用。又,由於一對支持台11、12係使用具有同一構成者,故可抑制製造費用。
又,如圖1所示,藉由於床部23設置蓄水槽28,亦可作為附升降機構之簡易浴缸使用。再者,藉由將載置床墊36之框體33設為可自蓄水槽28或床部23裝卸,亦可作為設有簡易浴缸之照護床使用。
接著,針對實施形態1之照護床之使用形態進行說明。圖2所示之實施形態1之照護床10表示要照護者就寢時之狀態。即,設置於各支持台11、12上之床本體22係以框體33及床墊36覆蓋整個床部23之開口部23a之狀態。此時,如圖2A及圖2B所示,藉由操作升降機構16,改變床本體22之高度,照護者可將要照護者設為易於照護之高度。例如,要照護者就寢時或於輪椅、擔架、簡易浴缸等配置於床邊之其他醫療、照護機器與照護床間移動時,如圖2A所示,降低床本體22之高度即可。又,要照護者就寢時,於床本體設置防跌倒用之護欄(省略圖示)即可。另,關於作為設置於一對支持台11、12內部之升降機構16之各支柱用致動器100a、100b、101a、101b之使用形態,於下文敘述。
又,如圖1所示,由於設置於床本體22之床墊36被分割,故亦可配合要照護者之喜好,以分割之單位更換素材或觸感不同之床墊。例如,可選擇反彈係數不同者、透氣性良好者、具有防水性者、及對應於具有疾病之部位者等。又,藉由將床墊36分割,可容易進行清洗、乾燥。藉此,不僅對要照護者之就寢舒適度,亦對照護者之照護便利性帶來良好影響。另,床墊36較佳經抗菌處理,藉由進行抗菌處理,可將床墊保持清潔,可抑制對要照護者之感染或來自床墊之臭味。
此處,參照圖3A~圖3D,針對利用實施形態1之升降機構16之照護床10A中之床本體22之升降與各支柱13a、13b、14a、14b之升降進行說明。另,圖3A、圖3B中,由於以自支柱13a、14a側觀察之狀態進行說明,故僅說明13a、14a側,但於對向之13b、14b側亦設有同樣構成。實施形態1之照護床10A中,於一對支持台11、12之各者,設有支柱13a、14a與支柱用致動器100a、101a,該等支柱用致動器100a、101a之動作部102a、103a之前端與支柱13a、14a結合,可藉由該等動作部102a、103a之伸縮,使支柱13a、14a升降。
另,於省略圖示之支柱13a、14b側,設有對應於支柱用致動器100a、101a之支柱用致動器100b、101b,該等支柱用致動器100b、101b之動作部102b、103b之前端與支柱13b、14b結合,可藉由該等動作部102b、103b之伸縮使支柱13b、14b升降。因此,實施形態1中,使用4個支柱用致動器。
於床本體22之下部,設有床用致動器104,該床用致動器104之動作部105之前端及床用致動器104之底面與受電弓106之水平兩端107結合,該受電弓106之垂直端108與床本體22及與支持台11、12或支柱用致動器100a、101a結合之底板109結合,藉由該動作部105之伸縮,受電弓106伸縮,可使床本體22升降。另,實施形態1之升降機構16至少以支柱用致動器及床用致動器構成。
且,如圖3C所示,支柱用致動器100a、100b、101a、101b與床用致動器104藉由纜線或無線等電性連接於控制部110,於該控制部110,藉由纜線或無線等電性連接有升降開關111。該控制部110將升降開關111之指令轉換成支柱用致動器100a、100b、101a、101b與床用致動器104之動作。
因此,藉由將如圖3D所示之時序圖之動作條件以電氣電路或軟體等設定於控制部110,可控制為床本體22上升時,支柱13a、14a下降,床本體22下降時,支柱13a、14a上升。
此處,該動作條件未必使支柱用致動器100a、101a與床用致動器104完全同步,亦可將升降開關111分別設置於支柱用致動器100a、100b、101a、101b與床用致動器104,而使之個別動作。
藉此,床本體22上升時,支柱13a、13b下降,相反,床本體22下降時,支柱13a、13b上升。另,升降機構16亦可為與致動器或絞車之組合以外者,又,不限於如實施形態1之電性構成,亦可使用連桿機構等之機械構成。另,由於該等致動器或絞車之構造眾所周知,故省略詳細說明。
且,可藉由該升降機構16之床用致動器104,使床本體22平行升降。又,由於支柱13a、13b、14a、14b之升降亦可藉由支柱用致動器100a、100b、101、101b平行進行,故安裝於支柱上端之桿狀體37亦可平行升降。因此,例如亦可使安裝於該桿狀體37之後述之作為用以將要照護者吊起之吊起構件之吊床上所載之要照護者穩定而安全地升降。
又,藉由實施形態1之升降機構16,床本體22上升,各支柱13a、13b、14a、14b下降之情形時,懸吊後述之吊床之狀態下,至少吊床之最下部移動至較床本體22之上表面之床部23(例如,可供要照護者躺下之面,亦可稱為較床墊更下方)更下方。此時,於吊床中載有要照護者之狀態之情形時,例如,成為要照護者載於吊床上之部分之最下部的臀部下降至較床本體22之床部23更下方。另,吊床之一部分乃至全體亦可移動至較床本體22之床部23更下方。
接著,參照圖4A及圖4B,說明作為用以吊起要照護者之吊起構件之實施形態1之吊床80之一例。另,圖4A係顯示吊床之一例之俯視圖,圖4B係顯示圖4A所示之吊床之使用狀態之模式側視圖。
實施形態1之吊床80例如為了吊起要照護者,可以超出要照護者之身高之程度之長度形成。又,亦可使用如可吊起要照護者之有耐性之材質,例如以尼龍或玻璃纖維等編織者。吊床80如圖4A所示,於沿吊床80之長邊方向之兩端部,設有較吊床80之長度更長條之皮帶體81。且,於吊床80之長度之大致一半左右之長度處,設有供要照護者P躺坐之網狀物82及滑動構件84。且,該皮帶體81例如如圖4b所示,固定於跨及支持台11之各支柱13a、13b、14a、14b(13b、14b係省略圖示)安裝之樑構件15(參照圖1、圖2等。圖4B中省略圖示)。
藉此,吊起吊床80之情形時,藉由使床本體22下降,使各支柱13a、13b、14a、14b等上升,從而安裝於該支柱13a、13b、14a、14b之樑構件15亦上升,而可使吊床80上升。
藉此,吊起要照護者P時,如圖4B所示,可以坐著之狀態進行,與以躺臥之狀態吊起之情形相比,可抑制對要照護者P造成之不安感。又,實施形態1之吊床80以4點受支持,藉此可以更穩定之狀態吊起要照護者。
又,對於懸掛吊床80之情形亦成相同步驟。即,隨著床本體22上升,安裝於支柱13a、13b、14a、14b之樑構件15下降,藉此皮帶體81之經由樑構件15之部分下降,從而可進行吊床80之懸掛。又,實施形態1之吊床80以4點受支持,可對要照護者穩定地進行懸掛。
因此,藉由使用實施形態1之照護床之吊起構件及升降構件,可容易地將要照護者自床墊上吊起,可容易進行床墊或鋪於床墊上之床單等之更換,可保持床清潔。又,藉由於支持台11之地板面安裝腳輪等,亦可容易地進行床之移動。
又,支柱可設置一根長條之構件,又,亦可分割成2根。例如,可裝卸自如地分成自床本體顯現之部分與在支持台之內部驅動之部分,並視需要裝卸自床本體22顯現之部分。藉此,未使用支柱之態樣之情形時,藉由拆除自床本體顯現之部分,易於照護者照護。又,藉由可後續安裝支柱,而可容易地追加其他功能。
[吊床之變化例1] 另,於吊床80設置有皮帶體81之情形時,由於皮帶體81變長,故於裝卸吊床80之作業等時,若皮帶體81之端部擺動而撞上要照護者或照護者,則有受傷之虞,又,若撞上物品等,則有破損之虞。又,皮帶體81之端部必須確實地安裝於床本體22,為了獲得強度而以金屬等形成,故受傷或破損之虞更為顯著。因此,較佳為儘可能縮短設置於吊床之皮帶體。
因此,圖5A所示之吊床90中,縮短設置於吊床90之作為吊起皮帶體之皮帶體91,且不於其之端部設置金屬製之結合部,而將皮帶體91之端部繞一圈形成形成為環狀之環狀部92。又,設有以與吊床90不同之構件形成之安裝皮帶體94。該安裝皮帶體94於一端及另一端分別設有用以將其等結合之裝卸自如之金屬製連接部94a、94b,將該等連接部94a、94b連接成環狀而使用。
將該安裝皮帶體94捲繞於樑構件15之安裝部15 1,形成環狀之圈。另,亦可於安裝皮帶體94,設置用以調節該使用之安裝皮帶體94之長度之構造。該調節可以連接部94a、94b進行,又,亦可於安裝皮帶體94設置搭扣等。
另,該等連接部94a、94b以金屬等形成。藉此,可縮短設置於吊床90之皮帶體91,且不於皮帶體91設置金屬製之構件,故可提高安全性。又,可以一鍵式裝卸連接部94a、94b,藉此,亦容易裝卸連接部94a、94b。另,該等連接部94a、94b亦可使用市場售賣者。
又,上述中,已說明使用吊床作為吊起構件之情形,但不限於此,亦可將鋪於床墊上之床單作為吊起構件。於該情形時,於床單之長邊方向之兩端部設置如上述吊床所用之皮帶體,而成為可與支柱或床本體等連接之構造。該等構成與上述吊床所用之皮帶體共通。藉此,由於可使用要照護者使用之床單進行吊起,故可省去如上述將吊床設置於要照護者之下方之作業。另,床單必須具有如可支撐吊起時之要照護者之重量之材質或構造。
[安全裝置] 又,實施形態1之照護床10中,使用致動器進行床本體22之升降或其他動作。因此,必須藉由控制該等致動器而安全地使用照護床。因此,於照護床設有控制該等致動器之動作之控制部。以下,參照圖6之方塊圖,針對照護床之安全裝置進行說明。
照護床所裝備之各致動器基本上係藉由照護者按壓身邊之控制器之各種開關,例如升降用開關SW1而進行操作者。另,圖6中,將升降用致動器(例如,圖3所示之床用致動器104或支柱用致動器100a、100b、101a、101b)設為AC1。此時,各致動器AC1之動作以藉由控制部Co僅於按壓控制器之各種開關SW1期間作動之方式控制,且以開關鬆開後,致動器AC1之動作立即停止之方式控制。即,不自動作動,再者亦不因慣性而作動。
又,為了提高床本體之升降安全性,而為如於停電或插頭自插座脫落而主電源斷開(OFF)時,保持床本體之升降狀態之機構。作為該保持之機構,可設置蝸桿齒輪等齒輪制動機構或油壓及氣壓缸體等機構。藉此,即使致動器之作動停止,亦可保持床本體之升降及狀態,故即使停止自主電源供給電氣,亦可抑制床本體之劇烈動作,故可提高安全性。另,該等機構可組入於作為支持台內之升降機構之致動器及連接於其之傳遞機構,又,亦可作為其他機構安裝。
再者,致動器AC1之動作與設置於照護床之各種感測器SE聯動。於該情形時,可於框體之下部或床本體之床部,設置感測有無框體之感測器或開關等。
同樣地,感測到床本體下降時之夾入時,亦可停止致動器AC1。於該情形時,藉由於床本體之側面之下側設置與上述同樣之各種感測器SE或開關類SW3,可感測夾入。
再者,如構成為利用長條支柱,或不使利用升降機構之床本體之升降與支柱聯動之情形時,亦可採取藉由於長條支柱及桿狀體與天花板間,設置抗震用之構件,例如伸縮自如且可以特定長度固定之桿狀構件,而實現抗震對策,如地震等災害時防止晃動等。
[吊床之變化例2] 另,作為懸掛構件之吊床之懸掛方法,除實施形態1所示外,亦可如圖7A所示,於支柱13a與支柱14a、及支柱13b與支柱14b間安裝吊起構件導軌39,且經由可於該吊起構件導軌39移動之可動部40而懸掛。藉由如此使用吊起構件導軌39,如圖7B所示,藉由使吊床95之端面移動,可變更懸吊吊床95之形狀或角度。
再者,吊床95之懸掛位置如圖7C所示,亦可於支柱13a、13b與支柱14a、14b改變吊起構件安裝部41之高度。
又,吊床95之懸掛位置如圖7D所示,亦可將吊起構件安裝部41設置於桿狀體37。另,圖7中,顯示使用吊床95之情形,但其他吊床亦可同樣使用。
另,由於照護床放置於住宅或照護設施等之室內,故若為較大之狀態則難以搬入至室內。因此,設為可於室內簡單地進行照護床之各構成零件之組裝之構成。
又,實施形態1之照護床一般係自作為床使用之狀態,追加對應於如上所述之要照護者之照護狀況之多種功能者,又,且係可容易進行各構成之變更或追加者。
又,實施形態1中,已說明將吊床90經由安裝皮帶體94安裝於樑構件15之情形,但不限於此,亦可將吊床具有之皮帶體直接安裝於樑構件。
[吊床之變化例3] 又,除了實施形態1所說明之吊床80外,亦可使用如圖8A所示之吊床98。圖8A所示之吊床98為例如如可容易自輪椅移動至床本體22之構成。
吊床98具有例如網狀之具有特定面積之平面部98a、及於中心部分具有切縫98d,而被一分為二之具有特定面積之網狀分割平面部98b、98c。此時,作為吊床98之使用形態,如下配置:平面部98a為載置要照護者之脊背至頭部之部分,分割平面部98b、98c以載置要照護者之臀部至大腿部分。
又,於分割平面部98b、98c之與平面部98a相反側之切縫98d部分,至少具有1個,吊床98中為2個之搭扣98e1、98e2,各搭扣98e1、98e2藉由進行特定之操作而裝卸自如。且,藉由各搭扣98e1、98e2,各分割平面部98b、98c成為如裝卸自如之構成。
又,吊床98中,於4個角部設有環形部98f,例如,使用獨立之皮帶體,安裝於樑構件15等之照護床10。另,吊床98中,於分割平面部98b、98c側,設有延設皮帶部98g。
使用該吊床98時,首先如上述,使懸架構件250自床本體22側沿橫向移動,配置於輪椅所在之位置。其後,如圖8B所示,解開吊床98之各搭扣98e1、98e2,設為將分割平面部98b與分割平面部98c展開之狀態,於輪椅上之要照護者之脊背與椅背間插入平面部98a。
接著,安裝各分割平面部98b、98c之各搭扣98e1、98e2,並固定(參照圖8A)。且,如上述所,藉由床本體22與各支柱13a、13b、14a、14b之移動將吊床98吊起,從而可將要照護者自輪椅上吊起。
此時,藉由安裝各分割平面部98b、98c之搭扣98e1、98e2,例如要照護者之大腿部分被包裹,從而可確實地進行要照護者之升起。又,抬起時,藉由使各分割平面部98b、98c亦包裹要照護者之臀部部分,可以更穩定之狀態進行要照護者之升起。且,如上所述,使懸架構件250移動至床本體22上後,下降至床本體22上,藉此,要照護者之自輪椅移動至床本體22之移動結束。
另,吊床98中,構成為以2個搭扣98e1、98e2連接分割平面部98b、98c之切縫98d,使該等2個搭扣98e1、98e2裝卸自如,藉此,可開閉分割平面部98b、98c,但不限於此,亦可以拉鏈等連接切縫98d部分,並藉由該拉鏈或魔術貼(Magic Tape,註冊商標)等開閉。
又,亦可如圖8C所示之吊床98A,於支持要照護者之臀部之部分設置孔98h。藉由設為此種構成,以吊床98A懸吊之要照護者可容易進行排洩。另,圖8C中,孔98h與切縫98d一起形成。另一方面,如吊床98A般設有孔98h之情形時,不限於如分割平面部98Ab、98Ac般分割之情形,亦可不設置切縫98d,即,不分割分割平面部98b、98c,而於作成一整片平面部之部分設置孔98h。
又,亦可如圖8D所示之吊床98B,將搭扣98e3重新設置於切縫98d間。藉由設為此種構成,如上述之變化例3般吊起要照護者後,連接搭扣98e3,從而可更穩定地吊起要照護者。
又,亦可如圖8E所示之吊床98C,設置使分割平面部98Cb、98Cc之分割側之部分重疊之重疊部98i。藉由此種構成,可更穩定地吊起要照護者。
[變化例1] 實施形態1中,各支柱13a、13b、14a、14b之升降係由各支柱用致動器100a、100b、100a、100b聯動而移動,但不限於此,亦可使各支柱用致動器100a、100b、100a、100b獨立升降。即,可藉由支柱用致動器100a、101a僅使支柱13a、14a上升,或藉由支柱用致動器100b、101b僅使支柱13b、14上升。藉此,例如如圖9A~圖9C之變化例1之照護裝置10A所示,可於床本體22之床部23鋪設吊床95之狀態下支援躺臥之要照護者P之翻身,而抑制褥瘡。
即,如圖9B所示,藉由以支柱用致動器100a、101a(支柱用致動器101a係省略圖示)僅使支柱13a、14a側(支柱14a係省略圖示)自圖9A所示之狀態上升,經由皮帶體60懸掛吊床95之樑構件15傾斜上升,使要照護者P躺臥之吊床95之長邊方向之一側上升,而可使要照護者P於床部23上傾斜,要照護者P可翻身。
欲使相反側傾斜之情形時,如圖9C所示,可藉由以支柱用致動器100b、101b(支柱用致動器101b係省略圖示)僅使支柱13b、14b(支柱14b係省略圖示)上升而進行。
另,吊床95之皮帶體60對樑構件15之安裝位置可為任意位置。再者,亦可將皮帶體60安裝於各支柱13a、13b、14a、14b。
[變化例2] 又,如圖10所示之變化例2之照護裝置10B,亦可僅使支持台11側之支柱13a、13b升降,或相反地僅使支持台12側之支柱14a、14b升降。於該情形時,變更吊床95之懸掛方式,例如如圖10A所示,將一側經由皮帶體60懸掛於樑構件15,將另一側安裝於床本體22之床部23之吊起構件安裝部41,藉此,以傾斜之狀態安裝吊床95,並使安裝於樑構件15側之支柱,例如支柱14a、14b側上升,而如圖10B所示,可變更吊床95之角度。
再者,如圖10C所示,亦可將吊床80安裝於桿狀體37之吊起構件安裝部41,可將吊床80設為更傾斜之狀態。此時,亦可使安裝於桿狀體37之吊起構件安裝部41之側之吊床80移動。藉此,可設為使吊床之角度更傾斜之狀態。
[實施形態2] 接著,參照圖11說明實施形態2之照護床10C。已說明實施形態1之照護床10之床本體22與各支持台11、12為一體之情形,但實施形態2之照護床10C中,針對床本體22C與各支持台11C、12C分開構成之情形進行說明。另,對與實施形態1共通之構成標註同一符號,省略詳細說明。
實施形態2之照護床10C如圖11A所示,以床本體22C、及以隔著該床本體22C之方式配置之一對支持台11C、12A構成之升降機構300構成。即,實施形態2之照護床10C為將實施形態1之照護床10之床本體22與各支持台11、12分開之構成。
實施形態2之床本體22C與實施形態1之床本體22同樣地,床本體22具有以人可就寢之大小之特定面積及厚度之矩形狀形成之床部23,於該床部23之中央部分,設有開口部(省略圖示)。又,形成於床部23之開口部中,裝卸自如地設有柵格狀之框體(省略圖示)與床墊36。另,於各支持台11C、12C之下部,分別設有可使該等各支持台11C、12C移動之腳輪17。
另,於床本體22C,設有構成升降機構16C之床側升降機構之床用致動器104或受電弓106等(參照圖3A、圖3B),但由於該等構成與實施形態1共通,故省略詳細說明。另,作為床本體,亦可使用眾所周知之床本體。
另一方面,升降機構300如圖11B、圖11C所示,以至少1個,實施形態2中為2個之支持台11C、12C構成,且具有支持台11C具有之支柱13a、13b、及支持台12C具有之支柱14a、14b,支柱13a與支柱14a之上部、及支柱13b與支柱14b之上部分別由桿狀體37連接。又,於支柱13a與支柱13b、及支柱14a與支柱14b間,分別設有樑構件15。另,由於該等之構成及作動機構與實施形態1共通,故省略詳細說明。
又,如圖3A、圖3B所示,藉由組合床本體22C與升降機構300,可發揮與實施形態1同樣之效果。即,可於升降機構300之各支柱13a、13b、14a、14b、或樑構件15及桿狀體37之任一者,安裝作為吊起構件之吊床,並使該吊床升降。此時,吊床構成為可移動至較設置之床本體22C之床部23更靠下方。又,使用眾所周知之床本體之情形時,亦可使之移動至較與該床本體之床部對應之部分更靠下方。藉此,可容易地進行向其他醫療、照護機器,例如輪椅等之轉移。
另,升降機構300與床本體22C之升降之上下移動週期可藉由於床本體22C或升降機構300之至少一者設置感測器,並以與床本體22C之上下鏈結之方式設定而進行。此時,感測器可使用光感測器等。又,藉由對床本體22C與升降機構300之各支持台11、12使用連桿機構,亦可謀求同步升降。
又,於升降機構300中,吊起要照護者之情形時,為了抑制各支持台11C、12C變得不穩定,可進行如將各支持台11C及12C相連之補強。作為該各支持台11C、12C之補強,如圖12A所示,可設置如將各支持台11C、12C之側面側相連之補強構件302、304。
該等補強構件302及304具有如將支持台11C及支持台12C相連之長度,且可以具有特定厚度及寬度之板狀體構成。另,只要可補強,則不限於板狀體,亦可為圓狀或角狀等任意形狀之桿狀體等。
此時,於將補強構件302、304設置於各支持台11C、12C之側面側之情形時,可於兩側面側設置補強構件302及補強構件304,又,亦可於任一側面側設置補強構件302或補強構件304。
再者,設置補強構件302、304之情形時,構成為例如可自大致中央部分分割以便另外設置之床本體22C能進入,亦可設為如將該分割之部分以特定方法固定之構成。
此時,如圖12B所示,經分割之補強構件302之一補強構件302a及另一補強構件302b以及經分割之補強構件304之一補強構件304a及另一補強構件304b可構成為能以可旋轉地安裝於各支持台11C、12C之補強構件軸部308為軸旋轉而朝大致上方移動。又,使各補強構件302a、302b、304a、304b如此移動之情形時,可以能於大致垂直方向固定之固定機構(省略圖示)固定。
另,補強構件302及304亦可對各支持台11C、12C裝卸自如。
又,亦可如圖12C所示之升降機構300,設置如將各支持台11C、12C之底面側相連之補強構件306。此時,補強構件306之情形亦同樣,可構成為能於中央部分分割,亦可自各支持台11C、12C裝卸自如。再者,補強構件306之情形時,亦可對床本體進入側之角部進行倒角處理,形成傾斜狀,以便床本體22C可於補強構件306上移動。藉此,可容易進行床本體22C之移動。
另,組合床本體與升降機構之情形時,可使床本體相對於先配置之升降機構移動而設置,相反地,先配置床本體之情形時,亦可使升降機構移動而設置。
[實施形態3] 又,實施形態1之照護床10係不僅可適用於輪椅,亦可適用於擔架、簡易浴缸等配置於床邊之其他醫療、照護機器,但以下,作為實施形態3之照護床10D,參照圖13A~圖13F,以使用輪椅作為其他醫療、照護機器之情形為例,針對將要照護者自照護床10移動至輪椅之動作進行說明。首先,參照圖13E及圖13F,針對懸架構件之作動狀態進行說明,但對與圖1~圖5所示者同一之構成要件標註同一參照符號,省略其之詳細說明。另,圖13E係顯示使懸架構件朝離開床本體之方向滑動而拉出之狀態,圖13F係顯示收納懸架構件之狀態。
將可沿橫向滑動之懸架構件250經由結合構件251,與安裝於一支柱13a、13b之樑構件15結合。另,實施形態3之懸架構件250以於結合構件251內滑動移動之滑桿250a、及經由皮帶體60懸掛吊床95之吊桿250b構成。另,滑桿250a與吊桿250b以連結構件250f等將各端部側連結。於結合構件251之內部具有軸承等,懸架構件250之滑桿250a可以沿橫向,即床本體22之短邊方向之方式,於固定之結合構件251內往復移動。
懸架構件250之滑動操作可手動進行,亦可電動進行。再者,於懸架構件250之吊桿250b,藉由皮帶體60安裝有例如作為具有圖5所示構成之吊起構件之吊床95。另,在安裝於相反側之支柱14a、14b之樑構件15,同樣經由結合構件251結合有朝離開床本體22之方向,沿橫向滑動之懸架構件250。又,於結合構件251設有開關機構251a,與懸架構件250之滑桿250a相連。且為操作該結合構件251之開關機構251a之情形時,懸架構件250移動之構成。
懸掛吊床95之情形時,隨著床本體22上升,安裝於支柱13a、13b、14a、14b之各樑構件15下降,藉此,將吊床95懸掛至床本體22之床部23,由於床本體22略微上升,故照護者可容易地將要照護者P以躺臥之狀態安心地橫移至吊床95上,而如圖13A所示將其載於吊床95上。
接著,吊起吊床95之情形時,藉由使床本體22下降,安裝於支柱13a、13b、14a、14b之各樑構件15上升,故如圖13B所示,將吊床95與要照護者P一起自床本體22之床部23吊起。與之同步,床本體22下降,故可獲得吊床95與床本體22之床部23之距離為吊床95之上升距離之大致2倍的距離,即使上升距離較少,亦可充分取得與床部23之空間。
接著,照護者將輪椅270移動至床本體22之旁邊,如圖13C所示,使樑構件15上與結合構件251結合之懸架構件250橫移(滑動)至輪椅270之正上方。由於懸架構件250之滑桿250a以結合構件251內部之軸承等結合,故該移動可容易且振動較少地移動。又,可於結合構件251之內部,設置滑動固定懸架構件250之滑桿250a之滑動固定機構(省略圖示),若不解除滑動固定機構,則懸架構件250不橫移,藉此,可抑制懸架構件250不經意地開始移動。
其後,如圖13D所示,藉由使安裝於支柱13a、13b、14a、14b之樑構件15下降,與樑構件15結合之兩端之懸架構件250下降,可使吊床95上之要照護者P移動至輪椅270。此時,藉由將至少吊床95之最下部,例如實施形態3中吊床95上之要照護者P之臀部部分移動至較床本體22之床部23更靠下方,可進行向輪椅之移動。又,照護者亦可僅以照護床之電動之上下移動與手動之橫移,而幾乎無負擔、安全地使要照護者P自照護床移動至輪椅270。
另,若於結合構件251安裝滑動之懸架構件250之樑構件15為與支柱聯動之構件,則亦可設置於任意部位。例如,可如本說明設置於支柱13a、13b、14a、14b、或與其等不同之和支柱連結之頂板部之桿狀體37。
又,亦可於吊床設置可調節皮帶長度之調節部。該調節部可以手動進行,又,亦可設置絞車等之機械機構。
另,已說明實施形態3之懸架構件250以於結合構件251滑動之滑桿250a與懸掛吊床95之吊桿250b構成之情形,但不限於此,亦可如圖13G、13H所示之懸架構件250A,於滑桿250a與吊桿250b間,設置卡合桿250c。該卡合桿250c與設置於樑構件15之爪構件250d卡合,藉此可使懸架構件250以特定角度固定。又,爪構件250d之角度可為任意角度。此時,藉由將樑構件15設為板狀體,可確保設置爪構件250d之空間。又,滑桿250a、卡合桿250c及吊桿250b以連結構件250f等將各端部側連結。
再者,懸架構件250移動至床外側時,為不使床傾倒,可如圖14A所示,設置防翻倒機構252。該防翻倒機構252於照護床10移動時或不使懸架構件250滑動移動之情形時,較佳為可收納於床側面等。作為該防翻倒機構252之收納,例如如圖14B所示,可相對於安裝於床本體22之各支持台11、12之部分即支持台安裝部252a,將自該支持台安裝部252a延設之部分即防翻倒延設部252b以角部252c為軸,朝上方折疊,而以依循床本體22之側面部24、25之方式進行收納。另,防翻倒機構252設置於例如兩支持台11、12。
具體而言,如圖14C所示,於至少具有對向之側面252a 1之支持台安裝部252a與防翻倒延設部252b間,以相對於支持台安裝部252a乃至防翻倒延設部252b傾斜之狀態,設有具有平面部256 2及至少對向之側部256 1之可動構件256。
該可動構件256中,於各側部256 1,設有旋轉自如地支持於角部252c之防翻倒延設部252b側所設置之肋狀之一對角構件254之軸承部254a之至少一者,實施形態3中係一對角軸部256a,又,於各側部256 1,設有形成於支持台安裝部252a之側面252a 1,且設有至少一個曲柄部258a之至少一者,實施形態3中係使一對槽部158移動之至少一者,即,實施形態3係一對可動銷256b。
另,該可動構件256以具有各側部256 1及平面部256 2之大致コ字狀板狀體形成,且分別於一側設有角軸部246a,於另一側設有可動銷256b。又,於槽部258之防翻倒延設部252b側之下端部,設有供可動銷256b進入,限制可動構件256之移動之限制槽部258b,藉由可動銷256b進入至該限制槽部258b,可限制翻倒狀態之防翻倒延設部252b移動。另,圖14C、圖14D中,省略支持台等。
又,欲折疊防翻倒機構252之防翻倒延設部252b之情形時,以朝上方描繪大致圓弧之方式抬起防翻倒延設部252b之與角部相反側之端部,藉此,可動構件256之角軸部256a旋轉移動,且可動構件256之可動銷256b在設置於支持台安裝部252a之槽部258內,朝上方,即離開角部252c之方向移動,又,以使可動構件256之傾斜接近大致直角之方式移動。此時,於以自限制槽部258b拔出可動銷256b之方式移動後進行。
其後,如圖14D所示,防翻倒機構252藉由使支持台安裝部252a與防翻倒延設部252b大致平行而完成折疊。此時,防翻倒延設部252b使用磁力或使用皮帶體、魔術貼等,固定於支持台安裝部252a或支持台11、12。
另一方面,欲將防翻倒機構252之防翻倒延設部252b翻倒之情形時,將固定狀態之防翻倒延設部252b自支持台安裝部252a分離,直至將防翻倒延設部252b翻倒至載置於載置床本體22之地板而進行。此時,藉由於槽部258設置有曲柄部258a,於防翻倒延設部252b翻倒時,猛烈翻倒之情形時,可以該曲柄部258a使之暫時停止,可抑制夾到使用者或照護者等之不良。
另,防翻倒機構252藉由設置鎖定機構259,可使防翻倒延設部252b以翻倒之狀態與支持台安裝部252a鎖定,而抑制防翻倒延設部252b不經意地朝折疊方向移動。該鎖定機構259可設置於例如可動構件256之平面部256 2,又,亦可設置例如彈簧鎖等先前之機構。
又,如圖14E所示之防翻倒機構252A,亦可使延設之部分即防翻倒延設部252Ab,相對於安裝於支持台11、12之部分即支持台安裝部252Aa旋轉,移動至床本體22側而收納。
具體而言,如圖14F、圖14G所示,防翻倒機構252A係以如下者構成:支持台安裝部252Aa,其設置於支持台12之下方側,即與支柱14a、14b(參照圖1)相反側之地板側;旋轉構件280,其與該支持台安裝部252Aa旋轉自如地安裝,又,可升降地安裝有防翻倒延設部252Ab;及防翻倒延設部252Ab,其安裝於旋轉構件280。另,圖14F、圖14G中,以設置於支持台12側之防翻倒機構252A為代表進行說明。
支持台安裝部252Aa具有:平面板部281,其以特定厚度之板狀體形成,且自支持台12伸出;及旋轉槽部282,其係使形成於該平面板部281之後述之旋轉構件側操作構件283突出,且該旋轉構件側操作構件283可大致圓弧狀地移動。
旋轉構件280具有:旋轉板部284,其與支持台安裝部252Aa相鄰,且大致平行設置;旋轉構件側操作構件283,其安裝於旋轉板部284,且自旋轉槽部282朝支持台安裝部252Aa側突出;及垂下構件285,其以相對於旋轉板部284下垂之方式設置。該垂下構件285形成為L字狀。另,支持台安裝部252Aa與旋轉構件280以藉由未圖示之軸部旋轉自如地安裝。
防翻倒延設部252Ab具有可升降地安裝於旋轉構件280之垂下構件285之角部252Ac,於該角部252Ac,設有以成為與垂下構件285大致平行之方式設置之立設構件287。又,於立設構件287,設有長方形狀之升降槽部286,於垂下構件285,設有自該升降槽部286突出,進行防翻倒延設部252Ab之升降之固定與固定解除之立設構件側操作構件288。另,於立設構件287,除升降槽部286外,亦可設置其他之升降槽部,又,於垂下構件285設置突起構件,使該突起構件貫通其他之升降槽部,支持防翻倒延設部252Ab之升降。
另,使用防翻倒延設部252Ab之情形時,旋轉構件280朝使用防翻倒延設部252Ab之位置,即離開床本體22之方向旋轉,並藉由旋轉構件側操作構件283固定於支持台安裝部252Aa,又,立設構件側操作構件288將防翻倒延設部252Ab以與下方,即地板相接之狀態固定。
且,自使用防翻倒機構252A之防翻倒延設部252Ab之狀態變為收納該防翻倒延設部252Ab之情形時,首先,解除自防翻倒延設部252Ab之角部252Ac側之立設構件287突出之立設構件側操作構件288之固定,使防翻倒延設部252Ab朝上方移動。此時,立設構件側操作構件288使升降槽部286移動至上方。其後,於防翻倒延設部252Ab移動至上方之狀態下,再次操作立設構件側操作構件288,於上方固定防翻倒延設部252Ab。
接著,解除旋轉構件280之旋轉構件側操作構件283之固定,旋轉構件280與防翻倒延設部252Ab一起旋轉移動至床本體22側。此時,旋轉構件側操作構件283於支持台安裝部252Aa之平面板部281所形成之旋轉槽部282移動。
其後,防翻倒延設部252Ab移動至床本體22側後,藉由旋轉構件側操作構件283,固定旋轉構件280之旋轉(參照圖14G)。
另,收納防翻倒機構252之延設部分252b之情形時,可使用磁鐵、或使用彈簧構件,使之固定於收納位置。再者,亦可以L字狀或コ字狀之金屬零件或細繩構件使之固定於特定之框體。
再者,藉由設置僅於設定有該防翻倒機構252時,懸架構件250可滑動之安全功能,可防止忘設定防翻倒機構252所致之事故。
又,如圖14A所示,為不使懸架構件250不經意地突出,亦可安裝覆蓋懸架構件250之滑蓋250e。該滑蓋250e如圖14A所示,於懸架構件250可滑動之情形時,移動至不限制懸架構件250之移動之位置。另一方面,如圖14B、圖14E所示,於如防翻倒機構252被收起之不使懸架構件250移動之情形時,滑蓋250e移動至限制懸架構件250之移動之位置。
又,實施形態3之照護床10D中,亦可如圖15A~圖15C所示,由設有罩簾之防濕防寒罩150覆蓋。藉由設置此種防濕防寒罩150,可容易地進行照護者之室溫之溫度管理。又,藉由設置罩簾,照護者可容易地進出防濕防寒罩150內。另,實施形態3中,為了亦以防濕防寒罩150覆蓋懸架構件250移動之範圍,如圖15B、圖15C所示,可於床本體22之上部設置簷151。
又,於各支柱用致動器100a、100b、101a、101b與床用致動器104之關係中,藉由懸架構件250將吊床95配置於自床本體22上離開之位置之情形時,亦可解除各支柱用致動器100a、100b、101a、101b與床用致動器104之聯動,而使之分別單獨可動。即,藉由改變床用致動器104之移動距離、與各支柱用致動器100a、100b、101a、101b之移動距離,增大各支柱用致動器100a、100b、101a、101b之移動距離,可更增大吊床95之移動距離,可更容易進行要照護者P向輪椅等之移動。
[變化例3] 另,實施形態1之照護床10中,已說明使用1個使床本體22升降之床用致動器104或受電弓106等之情形,但不限於此,亦可於各支持台11、12設置使床本體22升降之床用致動器104a、104b或受電弓106等。
即,如變化例4之圖16A、圖16B所示之照護床10E,可構成為如分別於各支持台11、12(圖16B中僅顯示支持台11側)設置床用致動器104a、104b(床用致動器104b係省略圖示),支持床本體22之長邊方向之各端部側,並使之升降。另,由於該等構成與實施形態1之床用致動器104或受電弓106等共通,故省略詳細說明。
又,與實施形態1同樣地,如圖16C所示,支柱用致動器100a、100b、101a、101b與床用致動器104a、104b藉由纜線或無線等電性連接於控制部110A,升降開關111A藉由纜線或無線等電性連接於該控制部110。該控制部110A將升降開關111A之指令轉換成支柱用致動器100a、100b、101a、101b與床用致動器104a、104b之動作。
又,亦可使支持台11側之床用致動器104a與支持台12側之床用致動器104b聯動升降,又,亦可不使各者聯動而獨立升降。
此時,使支持台11側之床用致動器104a與支持台12側之床用致動器104b聯動升降之情形時,成為圖16D所示之關係,成為與實施形態1同樣之動作。
又,使支持台11側之床用致動器104a與支持台12側之床用致動器104b獨立升降之情形時,如圖16E所示,藉由僅操作床本體22之一側例如支持台12側之床用致動器104b,使床本體22之單側上升,可使床本體22傾斜。此時,床本體22與各支持台11、12為可撓性連接。藉此,易於照護者照護。
另,使床本體22傾斜之情形時,如上所述,不限於使支持台11側及支持台12側獨立上下移動之情形,亦可以使側面部側之一側或另一側分別傾斜之方式移動。於該情形時,亦可藉由設置於各支持台11、12之床用致動器104a、104b進行,又,還可於至少一側面部側設置其他之床用致動器(省略圖示)。再者,藉此,可使床本體22沿扭轉方向移動,可有助於要照護者之移動,或照護者之照護容易度。
[變化例4] 又,變化例4之照護床10F中,如圖1所示,由於將蓄水槽28設置於床本體22,故藉由使床本體22上升,又,使懸吊吊床95之各支柱13a、13b、14a、14b下降,亦可將要照護者以懸吊於吊床95之狀態放入至蓄水槽28。此時,藉由於蓄水槽28預先蓄滿熱水而可入浴,又,可藉由使用另外準備之淋浴裝置而進行淋浴。
此時,變化例4之蓄水槽28A中,如圖17A所示,於蓄水槽28A之下方設有可使蓄水槽28A移動之引導部29。且,藉由設置有該引導部29,蓄水槽28A如圖17B所示,可沿與實施形態3之懸架構件250移動之方向相同之方向移動。
此時,使懸掛於懸架構件250之吊床95上所載之要照護者(省略圖示)移動至蓄水槽28A上,其後,如實施形態3所說明,使床本體22上升,使安裝有懸架構件250之各支柱13a、13b、14a、14b下降,藉此,如圖17C所示,可於離開床本體22之位置入浴等。此時,藉由設置上述之防翻倒機構(省略圖示),可抑制傾倒。
另,實施形態3之照護床10D中,已顯示支柱之根數為4根(支柱13a、13b、14a、14b)之情形,但不限於此,亦可為其他之根數,例如,支柱之根數可為1根,可為2根,亦可為更多根。
例如,圖18A、圖18B所示之照護床10G中,以於各支持台11、12各設置1根,合計2根之支柱13c、14c構成。另,於該等支柱13c、14c分別設有支柱用致動器100c、101c,並可升降。
又,圖18C、圖18D所示之照護床10H中,於床本體22之大致中央部分,以1根支柱13d構成。且,於該支柱13d設有支柱用致動器100d,並可升降。另,圖18C中,省略床用致動器而顯示。
另,支柱之根數為1根或2根、其他根數之情形時,懸吊吊床時,亦以可於各四個角部之4點支持之方式懸掛吊床。
另,實施形態2之照護床10C之升降機構300中,可適用對應之實施形態3所示之構成或各變化例所示之構成,又,與床本體22C組合之情形時,亦可適用實施形態3所示之構成。
例如,可與圖13A~圖13D所示者同樣,使用升降機構300,自床本體22C移動至輪椅270。另,圖13E、圖13F係顯示懸架構件250與結合構件251,但該等亦可使用與實施形態1同樣之構成。
又,藉由將升降機構300之桿狀體37設為可折疊之構成,而並列設置升降機構300之各支持台11C、12CD,可實現小型化。
[參考例、變化例5~7] 此處,使用圖19說明將要照護者自圖13所示之實施形態3之照護床10D移動至輪椅時之動作。另,圖19A係參考例,圖19B~圖19D分別係對應於變化例5~7之例。又,圖19A~圖19D分別係以於要照護者之腹部所對應之部分沿橫向且垂直方向切斷之狀態顯示要照護者躺臥在床上之狀態的模式圖,為了易於理解動作,適當省略、縮小或放大各部而記載,未必為顯示正確形狀或尺寸者。
又,圖19A~圖19D中,對與實施形態1~3所示之照護床10、10A~10D之情形同樣之構成標註同一參照符號,省略其之詳細說明。再者,圖19中,樑構件(參照圖13之參照符號15)係由於會阻礙理解動作,故省略具體之圖式,但圖19之各圖中,以表示構成相對於樑構件之吊起機構之吊床98A~98D之固定位置之2個圓部分15'代替表示樑構件之構成。因此,於以下,將參照符號15'之部分表現為樑構件。另,圖19A係假設使用不垂下或伸長者作為吊床98A。
首先,使用圖19A說明參考例。圖19A(a)係顯示通常之要照護者P躺臥於床本體22之狀態。另,圖19A中所示之長虛線L1表示樑構件15'可與床本體22同步移動之最高位置,二點鏈線L2同樣表示通常之要照護者P躺臥於床本體22時之樑構件15'之高度,短虛線L3同樣表示通常之要照護者P躺臥於床本體22時之床本體22之高度,一點鏈線L4表示床本體22可與樑構件15'同步移動之最低高度。另,於床本體22之旁邊,配置有照護用品,例如輪椅270。此處,一點鏈線L4之高度低於輪椅270之最高高度。
於要照護者P躺臥於床本體22之狀態下,如圖19A(b)所示,將構成吊起構件之吊床98A插入於要照護者P與床本體22之間,且安裝於樑構件15'。接著,如圖19A(c)所示,樑構件15'升至虛線L1之位置時,與其同步,床本體22下降至一點鏈線L4之位置。此時,樑構件15'之上升距離與床本體22之下降距離設定為相同之h1。h1設定為例如30 cm。如此,床本體22之上部與要照護者P間之距離變為例如60 cm,確保充分之照護空間。此處,期望床本體22之上部與要照護者P間之距離大於特定距離,可設定為例如20 cm以上。
於該狀態下,如圖19A(d)所示,使樑構件15'沿床本體22之橫向移動,使要照護者P移動至輪椅270之上部。接著,如圖19A(e)所示,使樑構件15'下降而使吊床98A下降時,床本體22上升,但僅可使要照護者P下降至與床本體22相同之高度。因此,要照護者P成為於輪椅270之上部懸空之狀態。於該狀態下,亦可大體輕鬆地使要照護者P就坐於輪椅270之座面。又,為了使就坐於輪椅270之要照護者P躺臥於床本體22,只要反向進行上述行程即可。然而,不僅使要照護者P就坐於輪椅270之座面時,自輪椅270載於吊床98A時,照護者皆必須抱起要照護者,無益於照護者之省力化。
[變化例5] 圖19B所示之變化例5係解決對圖19A之參考例之問題者。圖19B中,L1~L4之設定與圖19A之情形同樣,但於長虛線L1與二點鏈線L2間,設定有樑構件15'之中間上升位置(細虛線L5),又,於短虛線L3與一點鏈線L4間,設定有床本體22之中間下降位置(細虛線L6)。a為樑構件15'之上下方向之可動距離,b為床本體22之上下方向之可動距離,d為樑構件15'在最高位置時之床本體22之上部與要照護者P間之距離。雖未特別限定,但此處以例如a=30 cm,b=30 cm進行說明。此時之樑構件15'之中間上升距離與床本體22之中間下降距離設定為相同之h2。例如h1設定為30 cm,h2設定為20 cm。如此,床本體22之上部與要照護者p間之距離d為例如20 cm,易於滑動移動,且確保大體之照護空間。
圖19B(a)與圖19A(a)之情形同樣,顯示通常之要照護者P躺臥於床本體22之狀態。如圖19B(b)所示,將樑構件15'自該狀態升至細虛線L5之位置時,與其同步,床本體22降低至細虛線L6之位置。於該狀態下,將構成吊起構件之吊床98B插入於要照護者P與床本體22間,且安裝於樑構件15'。雖假設該吊床98B亦使用不下垂或伸長者,但吊床98B之尺寸必須較圖19A所示之吊床98A增大樑構件15'上升,床本體22下降之量。
接著,將樑構件15'升至虛線L1之位置時,與其同步,床本體22降低至一點鏈線L4之位置。此時,自圖19B(b)之狀態之樑構件15'之上升距離與床本體22之下降距離設定為相同(h1-h2),要照護者P之高度設定為高於輪椅270之最高高度。於該狀態下,如圖19B(d)所示,使樑構件15'沿床本體22之橫向移動,使要照護者P移動至輪椅270之上部。接著,如圖19B(e)所示,使樑構件15'下降,使得吊床98B降低h1時,床本體22上升,與圖19A所示之狀態相同,但要照護者P之高度與圖19B(b)所示之狀態相樣,低於床本體22之高度(例如低10 cm),且可下降至輪椅270之座面附近。藉此,可容易使要照護者P就坐於輪椅27,亦容易將就坐於輪椅270之要照護者P載於吊床98B並使其躺臥於床本體22。
此處,作為一例,已說明設定為h2=20 cm之情形,但一般而言,可根據a、b、d、x及y之尺寸,特定圖19B(b)中之床本體22之位置h2之位置。若將圖19B(c)之床本體22之最低位置與圖19B(b)之床本體22之位置之差設為y,將圖19B(b)之床本體22與圖19B(c)之要照護者P之高度差設為x, 則d=x+y・・・(第1式)。 d為樑構件15'在最高位置時之床本體22之上部與要照護者P間之距離,作為易於要照護者P之滑動移動,且確保大體之照護空間之距離設定。
圖19B(b)之床本體22之位置h2之位置可根據x與y特定。由於a範圍內之樑構件15'之移動量與b範圍內之床本體22之移動量存在比例關係,故 x/y=a/b・・・(第2式) 成立。若解開第1式與第2式,則可獲得 x=(a・d)/(a+b)・・・(第3式) y=(b・d)/(a+b)・・・(第4式)。
[變化例6] 圖19B所示之例中,假設作為吊床98B,使用不伸長或不收縮者。相對於此,圖19C所示之變化例6者係使用伸長或收縮者作為吊床98C,其係可發揮與圖19B之情形同樣之效果者。圖19C中,與圖19B之情形同樣,設定有樑構件15'之中間上升位置(細虛線L5)及床本體22之中間下降位置(細虛線L6),樑構件15'之中間上升距離與床本體22之中間下降距離設定為相同之h2,但h2係考慮到吊床98C之伸長而設定為例如10 cm。
圖19C(a)與圖19A(a)之情形同樣,顯示通常之要照護者P躺臥於床本體22之狀態。如圖19C(b)所示,將樑構件15'自該狀態升至細虛線L5之位置時,與其同步,床本體22下降至細虛線L6之位置。於該狀態下,將構成吊起構件之吊床98C插入於要照護者P與床本體22之間,且安裝於樑構件15'。該吊床98C使用伸長或收縮者,吊床98C之尺寸必須較圖19A所示之吊床98A增大樑構件15'上升,床本體22下降之量。此處,H為樑構件15'與要照護者P之高度差,為伸長前之吊床98C之高度方向之尺寸。
接著,如圖19C(c)所示,將樑構件15'升至虛線L1之位置時,與其同步,床本體22下降至一點鏈線L4之位置。此時,自圖19C(b)之狀態之樑構件15'之上升距離與床本體22之下降距離設定為相同之(h1-h2),吊床之高度方向之尺寸為(H1+α),吊床伸長α。吊床98C之伸長考慮到要照護者P之高度高於輪椅270之最高高度、又,可使要照護者P適當滑動移動、又,確保照護空間。於該狀態下,如圖19C(d)所示,使樑構件15'沿床本體22之橫向移動,使要照護者移動至輪椅270之上部。接著,如圖19C(e)所示,使樑構件15'下降時,使得吊床98C下降h1時,床本體22上升,與圖19A所示之狀態相同,但由於增加了吊床98C伸長α之量,且要照護者P之高度位於較圖19C(b)所示之狀態更低位側,故低於床本體22之高度,可降低至輪椅270之座面附近。藉此,可容易使要照護者P就坐於輪椅27,將就坐於輪椅270之要照護者P載於吊床98C,並使之躺臥於床本體亦較為容易。伸長或收縮之吊床98C之種類雖未特別限定,但可採用各種態樣者,如吊床98C之素材伸長或收縮者、吊床本身伸長或收縮者、皮帶體伸長或收縮者、於皮帶體安裝致動器,使皮帶體之長度可變者、於皮帶體設置例如皮帶長度調整金屬零件(例如與捆包用者同樣之皮帶長度調整金屬零件等)、使用魔術貼等手動調整長度之機構等者。亦可代替使用皮帶及伸長或收縮之吊床98C,而於圖19C(b)之狀態下,使吊床鬆弛特定量,藉此,即使使用不伸長或收縮之吊床98B(圖19B所示者),亦可發揮與伸長或收縮之吊床98C同樣之效果。
[變化例7] 又,上述實施形態3之照護床中,如圖14所說明,已顯示懸架構件250移動至床之外側時,為不使床本體22傾倒,而設有防翻倒機構252之情形,但不限於此,為了抑制床本體22之翻倒或傾斜,亦可如圖20A~圖20C所示之照護床10I,設置自下側支持懸架構件250之滑動支持桿260。另,該滑動支持桿260設置於一支持台11側及另一支持台12側之兩側,且設置於配置有作為懸架構件之吊床95之各皮帶體60A之部分。此時,可使吊床95自圖20B所示之狀態經由懸架構件250移動,而成為如圖20C之狀態。另,為了防止移動之皮帶體60A卡住,與實施形態3相比,支柱13a與支柱13b間及支柱14a與支柱14b間變窄。作為此種構成,藉由設有滑動支持桿260,亦可支持吊床95等。
該滑動支持桿260係以自滑動移動之懸架構件250突出之下方到達載置照護床之地板之程度的長度之桿狀體形成,於地板側,設有可移動之腳輪262等,可根據懸架構件250之移動而移動。又,該滑動支持桿260分割而構成,可於分割成上部桿260a及下部桿260b之部分,設置阻尼器(省略圖示)。該阻尼器使上部桿260a朝上方,即懸架構件250側施加應力,且根據懸架構件250之上下移動,滑動支持桿260之上部桿260a亦可上下移動。
又,於各滑動支持桿260之下部桿260b之地板側且較腳輪262更上方,設有突出之皮帶卡合部264。於該皮帶卡合部264,連接有自吊床95延設之各皮帶體60A。藉此,相對於各柱之上下移動,可將吊床95之移動設為大致成倍之移動距離。
另,該滑動支持桿260亦可適用於上述各實施形態及變化例以及升降機構。
[變化例8] 又,實施形態2所示之升降機構300如圖21A所示,可設為如於上部之桿狀體37及補強構件302之大致中央部分彎曲、折疊之構成。即,將設置於升降機構300之桿狀體37之桿狀體側折疊部37c、及設置於補強構件302之補強構件側折疊部302c分別折疊,藉此,如圖21B所示,可使支持台11C與支持台12C以接近之方式移動。此時,將桿狀體37之一支持台11C側設為桿狀體37a,將另一支持台12C側設為桿狀體37b,又,將補強構件302之一支持台11C側設為補強構件302a,將另一支持台12C側設為補強構件302b。
且,藉由如此將桿狀體37之桿狀體側折疊部37c及補強構件302之補強構件側折疊部302c設為分別折疊之構成,可使升降機構300之各支持台11C、12C接近,可較小地完成升降機構300,例如,可實現不使用時之收納之省空間化、或容易進行搬送。
另,圖21中,顯示自一側觀察之圖,但於另設有桿狀體37及補強構件304之情形時,可分別設置同樣之桿狀體側折疊部37c及補強構件304之補強構件側折疊部302c。
又,桿狀體37及補強構件302等之折疊不限於圖21所示之一處折疊之情形,亦可於複數處進行折疊。
又,桿狀體37亦可使一桿狀體37a進入另一桿狀體37b而較小地完成。同樣地,補強構件302亦可使一補強構件302a進入另一補強構件302b而較小地完成。
[變化例9] 又,顯示例如設置於實施形態1之床本體22之床墊36被分割成3個之情形,但不限於此,進而如圖22A、圖22B所示,可設為以自床墊36A之短邊方向之大致中央部分沿長邊方向之方式分割之構成。即,床墊36A以床墊36Aa、36Ab、36Ac構成,再者,床墊36Aa以床墊36Aa1與床墊36Aa2構成。又,床墊36Ab亦以床墊36Ab1與床墊36Ab2構成、及床墊36Ac亦以床墊36Ac1與床墊36Ac2構成。
如此分割之床墊36A如圖22C所示,可設為如能將床本體22之長邊方向之側邊側作為軸,自中央部分立設之構成。另,圖22C中,顯示床墊36Aa之床墊36Aa1及床墊36Aa2。且,藉由立設床墊36A(床墊36Aa1及床墊36Aa2等),可抑制例如要照護者使用蓄水槽28時之水飛濺。
又,作為其他之立設方法,如圖22D所示,於床墊36Aa之床墊36Aa1及床墊36Aa2中,使該等之床本體22之側面部24及25側朝上方,即離開床部23之方向移動,且於中央部側,分別使床部23側之床墊36Aa1及床墊36Aa2朝床本體22之側面部24及25側滑動移動,藉此可使各床墊36Aa1及床墊36Aa2大致垂直地立設。
再者,如圖22E所示,亦可將立設之床墊36A(床墊36Aa1、36Aa2等)收納於床本體22之側面部24、25側之內部。
[變化例10] 又,實施形態1中,顯示將床墊36分割成3個,且分別以不同大小形成之情形,但不限於此,亦可例如如圖23A、圖23B所示之床墊36B,分割成4個,且各個床墊36Ba、36Bb、36Bc、36Bd以相等大小形成。
此時,欲使用斜靠機構38之情形時,如圖23C所示,可設為如使分割成4個內之2個(變化例10中為床墊36Ba、36Bb)傾斜之構成。
藉此,由於可以相同形狀形成床墊,故易於製造,又,可正確地進行床墊之設置。
又,例如實施形態1之照護裝置10中,為了防止要照護者自床本體22跌落等,可將護欄構件32安裝於床本體22之側面部24、25側之床部23。此時,如圖24所示,以板狀體形成該護欄構件32,且可設為如具有一定高度,例如要照護者使用蓄水槽28時飛濺之水不會濺出至外部程度之高度的形狀。藉此,可抑制要照護者使用蓄水槽時之水飛濺。又,護欄構件32亦可設為如收納於床本體22之內部之構成。另,護欄構件32較佳以自一支持台11跨及另一支持台12之大小形成。
[變化例11]床本體、桿狀體長度調節 又,例如,實施形態1之照護裝置10中,可設為能根據使用之要照護者之身高,調節床本體22之長度及上部之桿狀體37之長度之構成的照護裝置10J。
首先,作為調整照護裝置10J之床本體22之長度之構成,例如如圖25A所示,可設為將床本體22A分割成複數個,例如2個,且使一床本體22Aa可進出另一床本體22Ab之構成(亦稱為嵌套)。
藉由設為此種構成,於例如身高較高之要照護者使用之情形時,如圖25B所示,可自一床本體22Aa拉出另一床本體22Ab,以較長狀態使用床本體22A。另一方面,於身高較矮之要照護者使用之情形時,如圖25C所示,使另一床本體22Ab以特定長度進入一床本體22Aa,藉此可以較短狀態使用床本體22A。
又,構成為調整床本體22A之長度之同時,亦可同樣地調整上方之桿狀體37之長度。
桿狀體37A之長度調整亦可構成為能使另一桿狀體37Ab進出一桿狀體37Aa(參照圖25A~圖25C)。
另,床本體及桿狀體不限於被分割成2個之情形,亦可分割成3個以上。
又,床本體之長度調整結束後,使用對應於其長度之蓄水槽或框體、床墊。
又,上述實施形態1等,已經說明使用吊床80、95、98等作為之吊起構件之情形,但不限於此,將照護裝置10作為床使用時,亦可如吊床般使用鋪於床墊36上之床單。
該吊床床單99如圖26所示,例如以由具有覆蓋床本體22上之床墊36之大小的布構件形成之平面部99a、及設置於該平面部99a之四個角部之各角部99b之環形部99f構成。另,圖26中,該等平面部99a與各環形部99f以皮帶體99g連接。又,各環形部99f安裝於床本體22之各支柱13a、13b、14a、14b或樑構件15、懸架構件250、桿狀體37等而使用。
如此,藉由將鋪於床墊36之床單作為吊床床單99,如吊床般使用,無須將要照護者換載於其他之吊床80等,可容易進行要照護者之移動或復健、褥瘡之抑制等。
又,亦可於平面部99a之長邊方向之兩側面99c,設置側面環形部99h。
[變化例12] 又,例如作為實施形態1之床本體22之側面部24、25側之形狀,可設為輪椅等照護用設備不會被夾於升降之床本體22與地板間、或即使被夾亦安全之形狀。
例如,作為圖27A所示之照護裝置10K之床本體22D之側面部24D、25D之形狀,如圖27B所示,可為如形成隨著自地板側朝向上方而朝床本體22D之外側傾斜之傾斜部24Da、25Da的構成。藉由形成此種傾斜部24Da、25Da,被夾之輪椅沿該傾斜被推出至外側,而抑制被床本體22D所夾。再者,為了提高安全性,床本體22D之側面部24D及25D之下側,即與床部23相反側之面與地板之距離G較佳為約45 cm以下。藉由具有此種距離G,可抑制將輪椅等照護用具或醫療器械等夾在中間。
又,作為其他形狀,如圖27C所示之床本體22E,可自側面部24E、25E之中途部分形成傾斜部24Ea、25Ea。形成此種傾斜部24Ea、25Ea,亦與上述同樣可抑制輪椅等被夾。再者,為了提高安全性,如上所述,床本體22E之側面部24E及25E之下側,即與床部23相反側之面與地板之距離G較佳為約45 cm以下。藉由具有此種距離G,可抑制將輪椅等照護用具或醫療器械等夾在中間。
又,作為進而另一構成,如圖27D所示之床本體22F,可於床本體22F之各側面部24F、25F之下方設置波紋狀之幕體24Fa、25Fa。藉由設置此種波紋狀幕體24Fa、25Fa,可抑制輪椅等侵入,而抑制被床本體22F所夾。另,幕體24Fa、25Fa藉由形成為波紋狀,可對應於床本體22F之升降而變形,且幕體24Fa、25Fa不會自地板離開,而可謀求更安全。
[變化例13] 又,要照護者將蓄水槽28作為浴缸使用時,可使用實施形態1所示之斜靠機構38,使之傾斜以便在入浴中支撐要照護者之頭部至上半身。即,如圖28A所示,例如於斜靠機構38之框體38a,以覆蓋框體38a之方式架設網構件97。且,於入浴中之要照護者由該網構件97支撐之狀態下,使斜靠機構38可動,如圖28B所示,將軸部38b作為軸,使框體38a藉由軸構件38c移動,從而可進行傾斜。且,藉由如此於框體38a設置網構件97,可於使要照護者入浴之狀態下進行傾斜,可有效活用框體38a,易於要照護者起身,且可抑制照護者之負擔。另,圖28中,已說明於框體38a設有網構件97之情形,但不限於此,只要為皮帶體或竹席等可支撐要照護者之構件,則可代替網構件而使用。
又,例如實施形態1之照護裝置10中,如圖29A所示,於蓄水槽28中使用淋浴之情形時,可將固定淋浴裝置31之花灑31a之花灑支架30安裝於支持台11之上部。
花灑支架30如圖29A、圖29B所示,以安裝於床頭板23c之床頭板側安裝部30a、與供安裝花灑31a之支架部30b構成。
另,淋浴裝置31具有放出液體之花灑31a、及連接於花灑31a,供給水或熱水等液體之軟管部31b,於軟管部31b之端,連接有送出液體之泵裝置或水龍頭(省略圖示)。
又,花灑支架30之床頭板側安裝部30a以如掛於床頭板23c之上部之形狀,例如コ字狀形成,且以配置於床頭板23c上部之上表面部30a1、沿床頭板23c之與蓄水槽28相反側延設之一延設部30a2,及沿蓄水槽28側延設,設有支架部30b之另一延設部30a3構成。
且,使用淋浴之情形時,將花灑支架30之床頭板側安裝部30a掛於床頭板23c,其後,對支架部30b插入花灑31a,藉此進行花灑31a之安裝。且,藉由自泵裝置等送出液體,而使用淋浴。
另,圖29中,已說明將花灑支架30安裝於床本體22之床頭板23c側之情形,但不限於此,亦可安裝於床尾板側。
[變化例14] 又,例如可將實施形態1之照護裝置10所使用之蓄水槽28設為如圖30所示之構成。即,圖30A、圖30B所示之照護裝置10L之蓄水槽28B以支持於床本體22之蓄水槽支持部28Ba、自該蓄水槽支持部31Ba周圍下垂之蓄水槽側面部28Bb、及設置於蓄水槽側面部28Bb之下部端部之蓄水槽底面部28Bc構成。
且,圖30B所示之蓄水槽28B中,蓄水槽側面部28Bb形成為波紋狀。藉由設為此種構成,如圖30C所示,可使蓄水槽側面部28Bb伸縮,即使為較低之床本體,亦可作為深蓄水槽使用。另,圖30B中,顯示蓄水槽側面部28Bb之波紋收縮之狀態,圖30C中,顯示蓄水槽側面部28Bb之波紋管伸長之狀態。
又,作為蓄水槽28C之其他構造,如圖30D、圖30E所示,可設為將蓄水槽28C分割成複數個,並以波紋狀之伸縮構件連接各構件之構成。即,如圖30D所示,蓄水槽28C具有:安裝於床本體22之側壁部24、25之一對第1蓄水槽構件28Ca、成為蓄水槽28C之底部之第2蓄水槽構件28Cb、及連接該等第1蓄水槽構件28Ca與第2蓄水槽構件28Cb之蓄水槽連接構件28Cc,且該等以伸縮自如之波紋構件28Cd連接。第1蓄水槽構件28Ca之與與側壁部24、25安裝之側相反側具有下垂後,沿正交方向延設之第1爪部28Ca1。又,蓄水槽連接構件28Cc以具有與該第1爪部28Ca1卡合之第2爪部28Cc1、及自該第2爪部28Cc1下垂後,沿大致正交方向延設之第3爪部28Cc2的曲柄狀構件構成。又,第2蓄水槽構件28Cb分別形成有設置於蓄水槽連接構件28Cc側,與蓄水槽連接構件28Cc之第3爪部28Cc2卡合之第4爪部28Cb1,且以其等與蓄水槽28C之底部28Cb2構成。且,第1蓄水槽構件28Ca之第1爪部28Ca1與蓄水槽連接構件28Cc之第2爪部28Cc1以波紋構件28Cd連接,又,蓄水槽構件28Cc之第3爪部28Cc2與第2蓄水槽構件28Cb之第4爪部28Cb1以波紋構件28Cd連接。
且,如圖30D所示,於各波紋構件28Cd伸長之狀態下,使第2蓄水槽構件28Cb及蓄水槽連接構件28Cc朝上方移動,藉此成為小型收納蓄水槽28C之狀態。相反,於各波紋構件28Cd收縮之狀態下,使第2蓄水槽構件28Cb及蓄水槽連接構件28Cc朝下方移動,藉此,成為蓄水槽28C可用狀態。
[變化例15] 又,例如可將構成實施形態1之照護裝置10之床本體22之側面部24、25設為圖31所示之構成。即,圖31A、圖31B所示之照護裝置10M之側面部24G、25G中,成為於內側,即設有蓄水槽28之側,設置有空間24Gd之構成。該空間24Gd於側面部24G中,由以自床部23下垂,且朝向蓄水槽28側之方式傾斜設置之垂下部24Ga、自該垂下部24Ga之端部與床部23大致平行地朝內側,即蓄水槽28側延設之延設部24Gb、及自該延設部24Gb之端部朝上方,即床部23立設之立設部24Gc構成,由床部23、垂下部24Ga、延設部24Gb及立設部24Gc包圍之部分成為空間24Gd。如此,藉由於床本體22G之側面部24G之內側設置空間24Gd,可於該空間24Gd放置照護所需之物品、或照護裝置之操作機構(控制器)、排水管等,或亦可抑制照護裝置周圍變雜亂。另,上述中,已以側面部24G為代表進行說明,但相反側之側面部25G亦可設為同樣之構成。於該情形時,於由床部23、垂下部25Ga、延設部25Gb及立設部25Gc包圍之部分設置有空間25Gd。
又,亦可於延設部24Gb,形成到達至空間24Gd之孔或縫隙之開口部。該開口部將孔狀者或與孔狀相比長條者空出特定間隔設置於複數處。藉此,可自延設部24Gb之底面側以帶子等固定配置於空間24Gd內之配線或配管、特定之裝置等。
[變化例16] 又,如上述實施形態3所示,已說明使用懸架構件250及結合構件251,使吊起狀態之要照護者滑動移動至離開床本體22之位置(參照圖32A),此時,亦可追加使懸架構件250之滑動移動中途停止之構成。即,如圖32B~圖32D所示,藉由將設置於結合構件251之開關機構251a嵌入至形成於懸架構件250之滑桿250a之停止槽部250g,抑制滑動移動猛烈地移動至最後,使之於停止槽部250g暫時停止後,再次操作開關機構251a,可進行剩餘之滑動移動。
此處,參照圖32E、圖32F,針對開關機構251a之構造進行說明。開關機構251a配備於結合構件251之箱體251h內。且,其具有:由使用者按壓之開關按鈕部251b、傳遞該開關按鈕部251b之按壓之傳遞構件251c、由彈簧體251d按壓之彈簧體按壓部251e、卡合於懸架構件250之滑桿250a之卡合部251f、及對應於傳遞構件251c之移動而往復移動之卡合構件251g。此時,如圖32E所示,於未按壓開關按鈕部251b之狀態下,藉由彈簧體251d之彈力,卡合構件251g被按壓於滑桿250a側,滑桿250a被卡合部251f卡合,而限制懸架構件250之移動。另一方面,如圖32F所示,按壓開關按鈕部251b時,藉由該按壓,傳遞構件251c移動,卡合構件251g對抗彈簧體251d之彈力而移動,卡合部251f自滑桿250a離開,卡合被解除,懸架構件250可移動。
另,作為開關機構,不限於圖32E、圖32F所示之構成,一次按壓開關之情形時,亦可設為如保持開關被按壓之狀態之機構。此時,藉由再次按壓開關,而成為如可解除開關被按壓狀態之構成。
又,作為開關機構,亦可如圖32G、圖32H所示,設置壓接開關253。根據該壓接開關253,於一次按壓開關之情形時,成為保持按壓構件253a自滑桿250a離開狀態之狀態,懸架構件250之移動可不停止地進行。因此,藉由設置壓接開關253,解除單側之懸架構件250之固定,藉由操作另一懸架構件250,可使兩懸架構件250同時移動。欲停止懸架構件250之移動之情形時,藉由再次按壓壓接開關253,由按壓構件253a按壓滑桿250a,而可限制懸架構件250之移動。
[變化例17] 又,實施形態3之照護裝置10C中,由於設有一支持台11側與另一支持台12側之各個懸架構件250及結合構件251,故分別獨立作動。因此,圖33A、圖33B所示之照護裝置10O中,設有將一支持台11側之懸架構件250B之端部與另一支持台12側之懸架構件250B之端部相連之連接構件255。又,於該連接構件255,設有開關機構251Ba。該開關機構251Ba中,構成為藉由進行開關之操作,而為一支持台11側之懸架構件250B及另一支持台12側之懸架構件250B可同時移動之狀態。藉由設為此種構成,可以一個照護者同時移動兩側之懸架構件250B,而易於照護。
另,作為使一支持台11側之懸架構件250與另一支持台12側之懸架構件250同時移動之方法,亦可使用馬達控制驅動。
此處,參照圖34,針對其他之床本體22與各支柱13a、13b、14a、14b之聯動關係進行說明。另,圖34中,將一部分放大,針對支柱13b與床本體22之聯動進行說明。
連接於床本體22之床側升降構件500係對應於使床本體22升降之致動器之移動而上下移動之構件。於該床側升降構件500與支柱13b間,設有聯動構件504。該聯動構件504於支柱13b側以旋轉軸部301固定,且設有設置於支柱13b與床側升降構件500間之固定軸部502。又,於聯動構件504之床側升降構件500設有升降軸部303。且,於聯動構件504,設有支柱13b側之旋轉軸部301、及供嵌入固定軸部502與升降軸部303之兩者之長條移動槽部305。
且,如圖34A所示,配置各構件,而成為將床本體22側之床側升降構件500配置於下側,將支柱13b配置於上方之狀態。
其後,使床本體22側之致動器作動,使得床本體22及床側升降構件500朝上方移動時,如圖34B所示,床側升降構件500之升降軸部303上升,藉此聯動構件504將固定軸部502作為軸而旋轉,且將支柱13側之旋轉軸部301作為軸而旋轉,支柱13b移動至下方。
再者,使床本體22之致動器作動時,聯動構件504進而將固定軸部502作為軸旋轉,床本體22之床側升降構件500移動至上方,且支柱13b移動至下方。
如此,藉由將旋轉軸部301設置於支柱13b,於聯動構件504旋轉時,可使之不自床本體22朝外側突出而旋轉。
[變化例18] 參照圖35,說明對支柱13a、13b、14a、14b、樑構件15、桿狀體37設置感測器50之變化例。圖35係顯示感測器之配置之立體圖。作為感測器50,可採用例如圖像感測器、紅外線感測器、加速度感測器、陀螺儀感測器、溫度感測器、濕度感測器等各種感測器。藉由設置各種感測器50,可檢測要照護者之姿勢、動作、狀態等,並根據該檢測結果,自動判定要照護者所期望之床的姿勢、高度、動作等,而適當控制床各部。例如,要照護者一定時間以上持續相同姿勢之情形時,有長褥瘡之風險,故使床本體22之角度傾斜、或使用吊床之情形時,調整吊床之各皮帶體之吊起量,而可自然地改變要照護者之姿勢。又,例如檢測出要照護者想要抬高上半身之情形時,可使斜靠機構作動,而以可獲得要照護者所期望之上半身之角度之方式進行調整。另,感測器之數量或種類、配置並未特別限定,但由於可對支柱13a、13b、14a、14b、樑構件15、桿狀體37固定感測器50,故各感測器50可穩定適當地檢測要照護者之之狀態。又,作為感測器50,亦可使用可動式感測器。
再者,感測器50不僅可檢測要照護者之狀態,亦可一併檢測照護者之姿勢、動作、狀態等或床周邊存在之物體,例如輪椅之形狀或位置等。藉此,控制裝置可根據照護者、要照護者及床周邊之物體狀態,掌握要照護者所需之照護動作,並適當控制床之各部之動作以維持要照護者舒適之姿勢,減輕照護者之負擔。又,藉由使控制裝置具有如例如機械學習之學習功能,可配合每個要照護者之特徵或喜好,而如其所願地進行床各部之控制。使控制裝置具備通信功能之情形時,可進而利用電腦網路或各種資料庫之資訊,亦考慮例如亦包含其他要照護者之照護排程、活動、季節、天氣等,而適時適當提供要照護者所需之照護。再者,由於亦可考慮照護者方之狀況,故照護者方之負擔亦可大幅減輕,於照護設施或醫院等中,提高全體之照護效率,且可提供更細微舒適之照護。
[實施形態4] 參照圖36及37,針對本案之實施形態4之發明進行說明。圖36係實施形態4之皮帶驅動裝置之說明圖。圖37係圖36之吊床位於高位時之說明圖。
皮帶驅動裝置400包含支持體405、懸掛皮帶403之皮帶掛鉤部401、支持體405及腳輪402。另一方面,升降台驅動裝置410包含升降台411、台座412、致動器413及腳輪。皮帶403之兩端分別藉由皮帶連接部407,可裝卸地連接於升降台411。於皮帶403之中央部分,藉由例如一對吊床連接部406固定有吊床404。吊床404及皮帶403之連接並未特別限定,但可採用各種構造,如例如於一條皮帶之2處之吊床連接部406連接吊床404之兩端之構造,又,例如於2條皮帶之一端部連接吊床404之兩端,將兩皮帶之另一端連接於皮帶連接部407之構造等,皮帶不限於一條,亦可為複數條。皮帶連接部為易於裝卸皮帶之構造。 吊床404經由皮帶,對應於升降台411之升降而改變高度。升降台411位於高位時,吊床404為低位(參照圖36),相反地,升降台411位於低位時,吊床404為高位(參照圖37)。驅動升降台411之致動器413可使用例如電動致動器、油壓致動器、空壓致動器、水壓致動器等各種致動器。另,本實施形態中,已說明於升降台412設置蓄水槽28之例,但本實施形態並非限定於此,升降台412可適用於例如床、椅子、輪椅、擔架等。
圖36中,蓄水槽28可自升降台411分離。又,皮帶驅動裝置400與升降台驅動裝置410獨立構成。如上所述,由於皮帶連接部407易裝卸地連接皮帶,故可簡單地進行兩裝置400及410之搬送或處理。另,設置各腳輪402、424等後,易於搬送各裝置,但於固定各裝置而使用之情形等時,亦可省略腳輪。
[變化例4-1] 參照圖38,針對本實施形態之變化例4-1之發明進行說明。圖38係實施形態4之變化例4-1之說明圖。變化例4-1中,可使升降台驅動裝置410與皮帶驅動裝置400一體化。藉此,可減少零件件數,且易提高剛性。
[變化例4-2] 參照圖39,針對本實施形態之變化例4-2之發明進行說明。圖39係實施形態4之變化例4-2之說明圖。作為升降床420,無須專供皮帶驅動裝置400用者,亦可利用通用之升降床,例如市場售賣者。皮帶403藉由升降床下方之床部卡合部408卡合,藉此,皮帶403與床部421之驅動聯動,且可驅動吊床404。
[變化例4-3] 參照圖30,針對本實施形態之變化例4-3之發明進行說明。圖40係實施形態4之變化例4-3之說明圖。亦可配置為如於皮帶驅動裝置400與升降台驅動裝置410間,設置固定蓄水槽之高度之蓄水槽固定裝置430。藉此,可使用任意蓄水槽28,例如市場售賣之蓄水槽,使要照護者P升降,而謀求輸入照護之省力化。
[實施形態5] 參照圖41~圖43,針對本案之實施形態5之發明進行說明。圖41係實施形態5之吊床升降裝置之說明圖,圖42係圖41之立體圖,圖43係圖41之吊床升降裝置之局部立體圖。吊床升降裝置440具備:支持台441、升降部442、腳輪443、吊床安裝部444、吊床445及感測器446。升降部442藉由設置於支持台441之致動器升降,藉此可使吊床445升降。升降床420與吊床升降裝置440分開設置,且具備床部421、支柱421、支柱用致動器426、台座422、腳輪424及框體427。
吊床升降裝置440可相對於升降床420,沿圖41之左右方向相對移動,可將要照護者P自其它場所搬送至升降床,或將要照護者P自升降床移送至其他場所。要照護者位於升降床上方時,若提高升降床,降低吊床445,則可使要照護者P躺臥於床部421,另一方面,若降低升降床,提高吊床,則可將要照護者P自床部421升起(以下,有時稱為「反動作」)。由於感測器446可檢測升降床420之床部421之高度,故可對應於升降床之升降,以可成為反動作之方式,自動控制吊床升降裝置440之吊床445之高度。
為了提高吊床安裝部444及升降部442之剛性,該等強固一體化,例如一體成形。另,亦有僅藉由吊床升降裝置440,或升降床420之升降動作,可進行要照護者P之升降動作之情形。根據要照護者P、床部421、吊床445等之尺寸關係及各裝置之驅動距離等決定是設為僅吊床升降裝置440之升降動作、僅升降床420之升降動作還是兩裝置之反動作。例如,兩裝置440、420之移動距離不大之情形時,使兩裝置進行反動作較為有效。
[變化例5-1] 參照圖44,針對本實施形態之變化例5-1之發明進行說明。圖44係實施形態4之變化例5-1之說明圖。變化例5-1中,於支持台441設有2根支柱。
[變化例5-2] 參照圖45,針對本實施形態之變化例5-2之發明進行說明。圖45係實施形態4之變化例5-2之說明圖。變化例5-2中,支持台441之基底為與圖44反方向之コ字狀之形狀。
[變化例5-3] 參照圖46,針對本實施形態之變化例5-3之發明進行說明。圖46係實施形態4之變化例5-3之說明圖。藉由設置伸縮裝置455,吊床升降裝置440C較寬之情形時,吊床404為高位。另一方面,吊床升降裝置440C之寬度較窄之情形時,吊床404為低位。於伸裝置455設有致動器,可藉由該致動器,使吊床升降裝置440C沿長度方向(圖46之左右方向)伸縮驅動。藉此,即使較窄處,亦可進行使要照護者P升降之動作。又,藉由驅動伸縮裝置,可使要照護者P升降至高度方向之期望位置。
[變化例5-4] 參照圖47,針對本實施形態之變化例5-4之發明進行說明。圖47係實施形態4之變化例5-4之說明圖。變化例5-4中,吊床升降裝置440D進而具備滑動構件450、致動器451及防翻倒構件。藉由滑動構件450,吊床安裝部444可手動或藉由未圖示之致動器,沿圖47之左右方向滑動。藉此,吊床445及床部421可進行相反動作。防翻倒構件例如沿水平方向旋轉,或沿長度方向滑動,藉此可收納於支持台441之下方。又,吊床升降裝置440D與具有床部421之升降床420分開設置,照護床420無須專用者,可利用市場售賣之升降床。圖46中,已顯示蓄水槽28及床部421之移動例,但本實施形態並非限定於此,可用於例如將要照護者P自擔架或輪椅搬送至床部或蓄水槽等多種用途。
[變化例5-5] 參照圖48,針對本實施形態之變化例5-5之發明進行說明。圖48係實施形態4之變化例5-5之說明圖。變化例5-4係顯示設有4根支柱作為支持台441之例,但變化例5-5係支柱為2根之例。變化例5-5中,由於設有滑動構件450,故藉由滑動構件450,吊床安裝部444可手動或藉由未圖示之致動器,沿圖47之左右方向滑動。
另,各變化例等中,對與各實施形態共通之構成標註同一符號,省略詳細說明。以上,雖已說明各實施形態及各變化例之照護裝置,但該等實施形態係例示用以將本發明之技術思想具體化之照護裝置者,並非將本發明限定於該等者,可同樣適用於各實施形態或組合各實施形態者、各實施形態或對各實施形態施加改良者等其他實施形態者。例如,關於有無腳輪、致動器之種類(電動、油壓、空壓、水壓或手動等)、用途(床、浴缸、輪椅、椅子、擔架等)等,可參考各實施形態、各變化例,以適當改良者實施本實施形態。
10:照護床(照護裝置) 10A~10O:照護床(照護裝置) 11:支持台 11a:上表面 11a1:上表面貫通口 11A:支持台 11C:支持台 11D:支持台 11f:底面 12:支持台 12a:上表面 12a1:上表面貫通口 12A:支持台 12C:支持台 12D:支持台 12f:底面 13a:支柱 13a1:安裝部 13b:支柱 13b1:安裝部 13c:支柱 13d:支柱 14a:支柱 14a1:安裝部 14b:支柱 14b1:安裝部 14c:支柱 15:樑構件 15':樑構件 16:升降機構(床側升降機構、支柱側升降機構) 16D:升降機構(床側升降機構、支柱側升降機構) 17:腳部(腳輪) 22:床本體 22A:床本體 22Aa:床本體 22Ab:床本體 22C:床本體 22D:床本體 22E:床本體 22F:床本體 22G:床本體 23:床部 23a:開口部 23b:床部貫通口 23c:床頭板 24~27:側面部 24D:側面部 24Da:傾斜部 24E:側面部 24Ea:傾斜部 24F:側面部 24Fa:波紋狀幕體 24G:側面部 24Ga:垂下部 24Gb:延設部 24Gc:立設部 24Gd:空間 25D:側面部 25Da:傾斜部 25E:側面部 25Ea:傾斜部 25F:側面部 25Fa:波紋狀幕體 25G:側面部 25Ga:垂下部 25Gb:延設部 25Gc:立設部 25Gd:空間 28:蓄水槽 28A:蓄水槽 28B:蓄水槽 28Ba:蓄水槽支持部 28Bb:蓄水槽側面部 28Bc:蓄水槽底面部 28C:蓄水槽 28Ca:第1蓄水槽構件 28Ca1:第1爪部 28Cb:第2蓄水槽構件 28Cb1:第4爪部 28Cb2:底部 28Cc:蓄水槽連接構件 28Cc1:第2爪部 28Cc2:第3爪部 28Cd:波紋構件 29:引導部 30:花灑支架 30a:床頭板側安裝部 30a1:上表面部 30a2:延設部 30a3:延設部 30b:支架部 31:淋浴裝置 31a:花灑 31b:軟管部 32:護欄構件 33:框體 33a:框體 33b:框體 33c:框體 36:床墊 36a:床墊 36A:床墊 36Aa1:床墊 36Aa2:床墊 36Ab1:床墊 36Ab2:床墊 36Ac1:床墊 36Ac2:床墊 36b:床墊 36B:床墊 36Ba:床墊 36Bb:床墊 36Bc:床墊 36Bd:床墊 36c:床墊 37:桿狀體 37a:桿狀體 37A:桿狀體 37Aa:桿狀體 37Ab:桿狀體 37b:桿狀體 37c:桿狀體側折疊部 38:斜靠機構 38a:框體 38b:軸部 38c:軸構件 39:吊起構件導軌 40:可動部 41:吊起構件安裝部 50:感測器 60:皮帶體 60A:皮帶體 80:吊床 81:皮帶體 82:網狀物 84:滑動構件 90:吊床 91:皮帶體 92:環狀部 94:安裝皮帶體 94a:金屬製連接部 94b:金屬製連接部 95:吊床 97:網構件 98:吊床 98A~98D:吊床 98a:平面部 98Ab:平面部 98Ac:平面部 98b:分割平面部 98c:分割平面部 98Cb:分割平面部 98Cc:分割平面部 98d:切縫 98e1:搭扣 98e2:搭扣 98e3:搭扣 98f:環形部 98g:延設皮帶部 98h:孔 98i:重疊部 99:吊床 99a:平面部 99b:角部 99c:兩側面 99f:環形部 99g:皮帶體 99h:環形部 100a:支柱用致動器 100b:支柱用致動器 100c:支柱用致動器 100d:支柱用致動器 101a:支柱用致動器 101b:支柱用致動器 101c:支柱用致動器 102a:動作部 102b:動作部 102c:動作部 102d:動作部 103a:動作部 103b:動作部 103c:動作部 104:床用致動器 104a:床用致動器 104b:床用致動器 105:動作部 106:受電弓 107:水平兩端 108:垂直端 109:底板 110:控制部 110A:控制部 110D:控制部 111:升降開關 111A:升降開關 111D:升降開關 150:防濕防寒罩 151:安裝部 151:簷 250:懸架構件 250A:懸架構件 250a:滑桿 250b:吊桿 250B:懸架構件 250c:卡合桿 250d:爪構件 250e:滑蓋 250g:停止槽部 250f:連結構件 251:結合構件 251a:開關機構 251b:開關按鈕部 251Ba:開關機構 251c:傳遞構件 251d:彈簧體 251e:彈簧體按壓部 251f:卡合部 251g:卡合構件 252:防翻倒機構 252A:防翻倒機構 252a:支持台安裝部 252a 1:側面 252Aa:支持台安裝部 252Ab:防翻倒延設部 252Ac:角部 252b:防翻倒延設部 252c:角部 253:壓接開關 253a:按壓構件 254:角構件 254a:軸承部 255:連接構件 256:可動構件 256 1:側部 256 2:平面部 256a:角軸部 256b:可動銷 258:槽部 258a:曲柄部 258b:限制槽部 259:鎖定機構 260:滑動支持桿 260a:上部桿 260b:下部桿 262:腳輪 264:皮帶卡合部 270:輪椅 280:旋轉構件 281:平面板部 282:旋轉槽部 283:旋轉構件側操作構件 284:旋轉板部 285:垂下構件 286:升降槽部 287:立設構件 288:立設構件側操作構件 300:升降機構 301:旋轉軸部 302:補強構件 302a:補強構件 302b:補強構件 302c:補強構件側折疊部 303:升降軸部 304:補強構件 304a:補強構件 304b:補強構件 305:長條移動槽部 306:補強構件 308:補強構件軸部 400:皮帶驅動裝置 401:皮帶掛鉤部 402:腳輪 403:皮帶 404:吊床 405:支持體 406:吊床連接部 407:皮帶連接部 408:床部卡合部 410:升降台驅動裝置 411:升降台 412:台座 413:致動器 414:腳輪 420:升降床 421:床部 422:台座 423:致動器 424:腳輪 425:支柱 426:支柱用致動器 427:框體 430:蓄水槽固定裝置 431:蓄水槽台座 432:腳輪 440:吊床升降裝置 440A~440E:吊床升降裝置 441:支持台 442:升降部 443:腳輪 444:吊床安裝部 445:吊床 446:感測器 450:滑動構件 451:防翻倒構件 455:伸縮裝置 500:床側升降構件 502:固定軸部 504:聯動構件 a:可動距離 Ac1:升降用致動器 b:可動距離 Co:控制部 G:距離 h1:距離 h2:距離 H1: 高度尺寸 L1:長虛線 L2:二點鏈線 L3:短虛線 L4:一點鏈線 L5:細虛線 L6:細虛線 P:要照護者 SE:感測器 SW1:開關 SW3:開關 XXIB-XXIB:線 XXIIB-XXIIB:線 XXIIE-XXIIE:線 XXVIIB-XXVIIB:線 XXXB-XXXB:線
圖1係實施形態1之照護床之分解立體圖。 圖2A係顯示實施形態1之照護床之使用形態之立體圖,圖2B係顯示其他使用形態之立體圖。 圖3A及圖3B係顯示使用升降機構之實施形態1之照護床之剖面構造之圖,圖3C係方塊圖,圖3D係顯示動作條件等之圖。 圖4A係顯示吊床之一例之俯視圖,圖4B係顯示圖4A所示之吊床之使用狀態之模式側視圖。 圖5A係顯示另一吊床之皮帶體之固定狀態之立體圖,圖5B係圖4A之VB部之放大圖。 圖6係安裝裝置之方塊圖。 圖7係顯示吊床之變化例2之圖,圖7A及圖7B係顯示吊起構件導軌之使用形態之圖,圖7C、圖7D係顯示吊起構件安裝部之使用形態之圖。 圖8A、圖8B係顯示吊床之變化例3之俯視圖,圖8C~圖8E係進而顯示其他變化例之俯視圖。 圖9A~圖9C係說明使用變化例1之照護裝置翻身之情形之圖。 圖10A~圖10C係顯示將變化例2之吊起構件安裝部用於床本體之情形之圖。 圖11A係實施形態2之照護床之立體圖,圖11B及圖11C係升降機構之立體圖。 圖12A係顯示於升降機構設有補強構件之情形之一例之立體圖,圖12B係顯示使圖12A之補強構件移動之情形之立體圖,圖12C係顯示其他補強構件之例之立體圖。 圖13A~圖13D係依序顯示將要照護者自實施形態3之照護床移動至輪椅時之動作之圖,圖13E及圖13F分別係說明使懸架構件滑動而拉出之狀態及收納之狀態之圖,圖13G及圖13H係顯示其他懸架構件與爪構件之圖。 圖14A~圖14G係顯示防翻倒機構及滑蓋之使用形態之圖。 圖15A~圖15C係顯示使用防濕防寒罩之情形之圖。 圖16A及圖16B係顯示使用其他升降機構之照護床之剖面構造之圖,圖16C係方塊圖,圖16D係顯示動作條件等之圖,圖16E係顯示使用之一例之圖。 圖17A~圖17C係顯示將蓄水槽沿橫向移動之情形之照護床之使用形態之圖。 圖18A及圖18B係顯示支柱為2根之情形之照護床之圖,圖18C及圖18D係顯示支柱為1根之情形之照護床之圖。 圖19係依序顯示將要照護者自照護床移動至輪椅時之動作之圖,圖19A係參考例,圖19B及圖19C分別係變化例5及6之例。 圖20A~圖20C係顯示變化例7之照護床之立體圖。 圖21係顯示變化例8之升降機構,圖21A係顯示折疊前之狀態之側視圖,圖21B係顯示折疊狀態之側視圖。 圖22係顯示變化例9之照護裝置,圖22A係立體圖,圖22B係圖22A之XXIIB-XXIIB線之剖視圖,圖22C係顯示立設床墊之狀態之與圖22B對應之剖視圖,圖22D係顯示立設其他床墊之步驟之剖視圖,圖22E係顯示收納床墊之狀態之與圖22B對應之剖視圖。 圖23係顯示變化例10之照護裝置,圖23A係立體圖,圖23B係側視圖,圖23C係使用斜靠機構之狀態之側視圖。 圖24係設有護欄構件之照護裝置之立體圖。 圖25係顯示變化例11之照護裝置,圖25A係側視圖,圖25B係顯示使床本體及桿狀體伸長之狀態之側視圖,圖25C係顯示使床本體及桿狀體收縮之狀態之側視圖。 圖26係顯示吊床床單之俯視圖。 圖27係顯示變化例12之照護裝置,圖27A係立體圖,圖27B係圖27A之XXVIIB-XXVIIB線之剖視圖,圖27C係顯示其他形狀之與圖27B對應之剖視圖,圖27D係進而顯示其他形狀之與圖27B對應之剖視圖。 圖28係顯示變化例13之照護裝置,圖28A係不使斜靠機構作動之狀態之局部立體圖,圖28B係使斜靠機構作動之狀態之局部立體圖。 圖29A係顯示於床頭板設有花灑支架之狀態之局部立體圖,圖29B係顯示花灑支架之立體圖。 圖30係顯示變化例14之照護裝置,圖30A係立體圖,圖30B係顯示使蓄水槽之波紋收縮之狀態之圖30A之XXXB-XXXB線之剖視圖,圖30C係顯示使蓄水槽之波紋伸長之狀態之與圖30B對應之剖視圖,圖30D係顯示蓄水槽之波紋之其他構成之波紋伸長狀態之剖視圖,圖30E係顯示使圖30D之蓄水槽之波紋伸長狀態之剖視圖。 圖31係顯示變化例15之照護裝置,圖31A係立體圖,圖31B係圖31A之XXXIB-XXXIB線之剖視圖。 圖32係顯示變化例16之照護裝置,圖32A係顯示將要照護者自照護床移動至輪椅時之動作之一部分之立體圖,圖32B~圖32D係顯示懸架構件及結合構件之動作之部分放大圖,圖32E係圖32B之XXXIIIB-XXXIIIB線之剖視圖,圖32F係按壓開關之狀態之與圖32E對應之剖視圖,圖32G、圖32H係顯示其他開關機構之圖。 圖33A、圖33B係顯示變化例17之照護裝置之立體圖。 圖34A~圖34C係顯示連桿機構之模式圖。 圖35係顯示感測器之配置之立體圖。 圖36係實施形態4之皮帶驅動裝置之說明圖。 圖37係圖36之吊床位於高位時之說明圖。 圖38係實施形態4之變化例1之說明圖。 圖39係實施形態4之變化例2之說明圖。 圖40係實施形態4之變化例3之說明圖。 圖41係實施形態5之吊床升降裝置之說明圖。 圖42係圖41之立體圖。 圖43係圖41之吊床升降裝置之局部立體圖。 圖44係實施形態5之變化例1之說明圖。 圖45係實施形態5之變化例2之說明圖。 圖46係實施形態5之變化例3之說明圖。 圖47係實施形態5之變化例4之說明圖。 圖48係實施形態5之變化例5之說明圖。
10D:照護床(照護裝置)
11:支持台
12:支持台
13a:支柱
13b:支柱
14a:支柱
14b:支柱
15:樑構件
17:腳部(腳輪)
22:床本體
37:桿狀體
60:皮帶體
95:吊床
250:懸架構件
250A:懸架構件
250a:滑桿
250b:吊桿
250c:卡合桿
250f:連結構件
251:結合構件
252:防翻倒機構
270:輪椅
P:要照護者

Claims (7)

  1. 一種移動要照護者的方法,係使用一照護裝置將一要照護者從該照護裝置移動至其他醫療機器或照護機器,該照護裝置包含:一床本體,該床本體的一上表面具有矩形狀的一床部,該床本體具有一特定面積及一特定厚度以供該要照護者躺臥;一支持台,其支持該床本體;一支柱,其相對於該床本體之該床部朝上方向延設;一升降機構,其使該床本體及該支柱升降;以及於該支柱安裝有吊起該要照護者之一吊起構件;其中,藉由該升降機構,該床本體上升之情形時,該支柱同步下降,且該床本體下降之情形時,該支柱同步上升; 該移動要照護者的方法包含: 將該床本體的該床部的一床上表面設置於一中間下降位置,或是設置該吊起構件以使固定至該支柱的該吊起構件的一部分位於一中間上升位置,其中該中間下降位置係介於躺在該床本體上的該要照護者的高度與該床本體可與該支柱同步移動到的最低高度之間,而該中間上升位置係介於該吊起構件可與該床本體同步移動到的最高高度與躺在該床本體上的該要照護者的該高度之間; 將該吊起構件放置在該要照護者和該床本體之間,並且將該吊起構件安裝到該支柱,其中具有該上表面的該床本體的該床部係位於該中間下降位置,或是固定至該支柱的該吊起構件的該部分係位於該中間上升位置;及 將該吊起構件放置且安裝之後,升起該支柱以從該床本體的該床部的該床上表面吊起該要照護者,降低該支柱以移動安裝至該支柱的該吊起構件的至少一最下部,使該至少一最下部位於該最低高度以下,其中該床本體的該床部的該床上表面可與該支柱同步移動到該最低高度。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移動要照護者的方法,其中該照護裝置更包含安裝至該支柱的一懸架構件,以使該吊起構件沿離開該床本體之方向滑動自如,且 該吊起構件藉由該懸架構件移動至離開該床本體之特定位置後,可根據該支柱之升降而升降,且 該支柱之升降包含:將該吊起構件放置且安裝之後,將該支柱升起以將該要照護者從該床本體的該床部的該床上表面吊起,使用該懸架構件將該吊起構件移動到遠離該床本體之該特定位置,並且降低該支柱以將安裝到該支柱的該吊起構件的該至少一最下部移動到該最低高度以下,其中該床本體的該床部的該床上表面可與該支柱同步移動到該最低高度。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移動要照護者的方法,其中於該支柱安裝有一樑構件,且 該懸架構件安裝於該樑構件。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移動要照護者的方法,其中於該支柱之與該床本體相反側之一端部,以沿該床本體之長邊方向之方式設有一桿狀體。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移動要照護者的方法,其中該吊起構件以至少4點受支持之方式安裝於該支柱。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移動要照護者的方法,其中於該床部形成有一開口部,且 於該床本體設有一蓄水槽。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移動要照護者的方法,其中該支持台可與該床本體分離,該支持台與該床本體可藉由一連結機構連結。
TW112135361A 2019-03-08 2020-03-09 移動要照護者的方法 TW20240225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43227 2019-03-08
JP2019-043227 2019-03-08
JP2019106597 2019-06-06
JP2019-106597 2019-06-0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02258A true TW202402258A (zh) 2024-01-16

Family

ID=7242597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35361A TW202402258A (zh) 2019-03-08 2020-03-09 移動要照護者的方法
TW109107739A TWI819199B (zh) 2019-03-08 2020-03-09 移動要照護者的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07739A TWI819199B (zh) 2019-03-08 2020-03-09 移動要照護者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813215B2 (zh)
JP (3) JP7066239B2 (zh)
CN (2) CN115919578A (zh)
SG (1) SG11202108586WA (zh)
TW (2) TW202402258A (zh)
WO (1) WO202018452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13215B2 (en) * 2019-03-08 2023-11-14 Wellcare Bed Co., Ltd. Nursing-care device
CN114452141A (zh) * 2022-02-17 2022-05-10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用于儿科急诊治疗的监护应急抢救装置
CN114767422B (zh) * 2022-05-06 2023-05-05 常州中进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纳米洗浴护理床
CN116421423B (zh) * 2023-04-27 2024-01-30 宜兴市人民医院 一种泌尿外科冲洗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46138U (zh) * 1986-09-12 1988-03-29
US4843665A (en) * 1988-04-08 1989-07-04 Cockel Ray S Patient transport and bed comfort aid
US5235712A (en) * 1991-06-21 1993-08-17 Ary Lift, Inc. Apparatus for bathing a patient confined to a bed
AU659788B2 (en) * 1992-06-15 1995-05-25 Aprica Kassai Kabushiki Kaisha Human body moving apparatus
US5539941A (en) * 1993-04-13 1996-07-30 Fuller; Carmel U. Bed patient health care system
JPH10165459A (ja) * 1997-02-28 1998-06-23 Onozaki Seisakusho:Kk 介護用揚腰装置
JP3048277U (ja) 1997-10-21 1998-05-06 毅 福崎 介護用ベッド
JP2000005264A (ja) * 1998-06-18 2000-01-11 Hiroshi Okumura 寝たきり患者用入浴介護装置
JP2000189473A (ja) 1998-12-25 2000-07-11 Toru Matsuzaki 介護用ベッド装置
JP3549511B2 (ja) * 2000-11-17 2004-08-04 利博 森井 介護用ベッド
JP2003038584A (ja) 2001-07-27 2003-02-12 Amano Corp 介護リフト用吊り具
JP3112802U (ja) * 2005-05-25 2005-08-25 株式会社コスモテック ネット昇降装置付介護ベッド
JP4316552B2 (ja) 2005-10-31 2009-08-19 敏博 芹澤 介護用ベッドシステム
JP2010172630A (ja) 2009-01-30 2010-08-12 Morishita Kaigo Service:Kk 電動ベッドを利用した病弱者や寝たきり老人等の移送装置
CN101716114B (zh) * 2009-12-15 2011-09-28 叶强 自动起吊病员转运车
JP2011161197A (ja) * 2010-02-15 2011-08-25 Nobuhiro Aoki 患者の身体移動することなく入浴と同時に介助作業のできる介護医療機具。
JP4698762B1 (ja) * 2010-10-26 2011-06-08 孝行 石田 介護用ベッド
WO2013094765A1 (ja) 2011-12-24 2013-06-27 Iida Kazuyoshi 介護ベッド
JP6142116B2 (ja) 2012-09-19 2017-06-07 マッスル株式会社 介護方法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る介護ロボット
CN205041677U (zh) * 2015-05-11 2016-02-24 褚乃斌 Dlp-1医用手术患者升降横移移送装置
CN204814585U (zh) * 2015-06-29 2015-12-02 李红宾 多功能护理床
CN205548883U (zh) * 2016-03-25 2016-09-07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一种患者过床装置
JP3205662U (ja) * 2016-05-27 2016-08-04 株式会社ウエルケアベッド ロボット付介護装置
CN106137640B (zh) * 2016-08-17 2018-08-28 河北省霸州市长城医用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升降的医疗护理床体
CN106361519B (zh) * 2016-09-22 2019-11-08 常州工学院 一种吊带式搬运病床
CN107028721A (zh) * 2017-05-18 2017-08-11 姚碧 一种手术病人过床设备
US10499153B1 (en) * 2017-11-29 2019-12-03 Boomcloud 360, Inc. Enhanced virtual stereo reproduction for unmatched transaural loudspeaker systems
CN109350389A (zh) * 2018-10-11 2019-02-19 王玉瑶 一种医疗护理用病床
US11813215B2 (en) * 2019-03-08 2023-11-14 Wellcare Bed Co., Ltd. Nursing-care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0122A (zh) 2021-01-01
CN115919578A (zh) 2023-04-07
US11813215B2 (en) 2023-11-14
TWI819199B (zh) 2023-10-21
JP7066239B2 (ja) 2022-05-13
JPWO2020184527A1 (ja) 2021-10-14
JP2022089937A (ja) 2022-06-16
JP2020199244A (ja) 2020-12-17
US20220168164A1 (en) 2022-06-02
CN113573681B (zh) 2022-12-09
JP7333977B2 (ja) 2023-08-28
SG11202108586WA (en) 2021-09-29
CN113573681A (zh) 2021-10-29
WO2020184527A1 (ja) 2020-09-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819199B (zh) 移動要照護者的方法
JP6733906B2 (ja) 入浴介護装置
US20130212807A1 (en) Bed chair
JPH08500022A (ja) 患者用の抱え上げおよび移動装置
JP6755477B2 (ja) ベッド装置
JP2868873B2 (ja) ベッド装置
JP6870809B2 (ja) 介護装置
JP3205662U (ja) ロボット付介護装置
JPH0426856B2 (zh)
JP2011041728A (ja) 介護用リフト装置
JP2005168554A (ja) 介護ベッド
JP2002136549A (ja) 介護用キャリア
RU223739U1 (ru) Кровать для малоподвижных больных
JPH07284510A (ja) 寝た切り療養者用移動看護用具
JP4050786B2 (ja) ベッド用上掛排除装置
JP2010017246A (ja) 介護用ベッド装置
JPH04218160A (ja) 入浴のための介護システムおよび介護設備
JP4028590B2 (ja) 可動床式ベッド
JP2528062Y2 (ja) ベッド装置
JP2010142666A (ja) 介護用移送入浴装置
JP2009268884A (ja) 介護用の吊り上げ枠、これを使用する被介護者の入浴方法、ならびにこれを使用する介護ハウス
JP2001017506A (ja) 浴槽付ベッド
JPH0241159A (ja) おむつ取り替え用補助具
JP2002119568A (ja) 浴槽付きベッド
JPH1199182A (ja) 介護用ベッ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