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16427A - 光學積層構件 - Google Patents

光學積層構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16427A
TW201816427A TW106134555A TW106134555A TW201816427A TW 201816427 A TW201816427 A TW 201816427A TW 106134555 A TW106134555 A TW 106134555A TW 106134555 A TW106134555 A TW 106134555A TW 201816427 A TW201816427 A TW 20181642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glare
hard coat
coat layer
transpar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345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64944B (zh
Inventor
中田侑助
細川武喜
小林和人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塗汽車塗料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塗汽車塗料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塗汽車塗料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164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164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49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494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B32B7/023Optical proper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32B27/3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 B32B3/2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shape of the outline of the cross-section of a continuous layer;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with cavities or internal voids ; characterised by an apertured layer
    • B32B3/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shape of the outline of the cross-section of a continuous layer;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with cavities or internal voids ; characterised by an apertured layer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formed with recesses or projections, e.g. hollows, grooves, protuberances, ri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B32B7/022Mechanical propert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0/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20/10Esters
    • C08F220/12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 C08F220/16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of phenols or of alcohol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carbon atoms
    • C08F220/18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of phenols or of alcohol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carbon atoms with acrylic or methacrylic acids
    • C08F220/1811C10or C11-(Meth)acrylate, e.g. isodecyl (meth)acrylate, isobornyl (meth)acrylate or 2-naphthyl (meth)acryl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65/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of unsaturated monocarboxylic aci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as defined in group C08F20/00
    • C08F265/0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of unsaturated monocarboxylic aci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as defined in group C08F20/00 on to polymers of esters
    • C08F265/06Polymerisation of acrylate or methacrylate esters on to polymer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90/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modified by introduction of aliphatic unsaturated end or side groups
    • C08F290/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modified by introduction of aliphatic unsaturated end or side groups on to polymers modified by introduction of unsaturated end groups
    • C08F290/04Polymers provided for in subclasses C08C or C08F
    • C08F290/046Polymers of unsaturated carboxylic aci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51/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graft polymers in which the grafted component i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D151/003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graft polymers in which the grafted component i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grafted on to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1Anti-reflection coat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4Protective coatings, e.g. hard coat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73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 G02B5/0294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adapted to provide an additional optical effect, e.g. anti-reflection or fil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5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mechan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538Roughn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70Other properties
    • B32B2307/732Dimensional proper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20Displays, e.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plasma display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光學積層構件,其兼顧提供在顯示器之影像顯示部所需求的防眩性能及在影像非顯示部所需求的設計性。 本發明提供一種光學積層構件,是在透明高分子基材之至少一面上依序積層有防眩硬塗層及透明硬塗層的光學積層構件;防眩硬塗層是防眩層形成用塗敷組成物之硬化層,且是在其表面具有連續隨機凹凸的層,防眩硬塗層表面之十點平均粗糙度RzJIS為0.1~2μm;透明硬塗層是透明硬塗敷組成物之硬化層,透明硬塗層是積層在前述防眩硬塗層之一部分上;防眩硬塗層之厚度為1~10μm、透明硬塗層之厚度為0.01~10μm;防眩硬塗層之霧度值Ha為2~45%,且內部霧度值Hi為0.01~2%;在防眩硬塗層上積層有透明硬塗層之部分的霧度值Hm為0.05~20%,並且,Ha及Hm在預定數值範圍。

Description

光學積層構件
發明領域 本發明有關於光學積層構件。
發明背景 顯示器(display)使用在電腦、電視、手機、可攜式資訊終端機器(平板電腦、行動機器及電子筆記本等),然後,數位表(digital meter)、儀錶板、導航、操縱板、中控(center cluster)及空調控制面板等車上用顯示面板等各式各樣的領域中。在該等顯示器之中,許多在顯示器表面上設置將表面進行粗面化的防眩(AG:Anti Glare)層。透過在顯示器表面上設置防眩層,利用防眩層表面的凹凸使外光漫射,可使反射到顯示器表面之像的輪廓變模糊。藉此,可降低顯示器表面上之反射像的可視性,然後,可解除使用顯示器時反射像之映射所致畫面可視性的障礙。
如上述之顯示器(例如液晶顯示器等)一般具有影像顯示部及影像非顯示部。例如,在將顯示器組到其他周邊構件的情況下,在顯示器表面上設置防眩層時,透過防眩層形成手段,會在影像顯示部及影像非顯示部雙方形成防眩層。另一方面,例如在車上用顯示面板等之中,在保持與其他車內裝周邊構件之整體感之同時並醞釀出高級感等理由,故許多影像非顯示部具有黑色等的濃色。在車上用顯示面板中,在影像非顯示部之濃色部亦形成防眩層有時會導致濃色部之亮澤感、高級感降低。
日本特開2014-41244號公報(專利文獻1)記載一種成型用積層薄膜,特徵在於在基材薄膜上依序具有裂紋伸長度為5%以上之硬塗層及折射率為1.47之低折射率層。 並記載到,該成型用積層薄膜之可視反射率低、外光之映射或眩光感小,並且可減輕發白、穿透率高。另一方面,專利文獻1之成型用積層薄膜無法兼顧提供在顯示器(例如液晶顯示器等)之影像顯示部所需求的防眩性能及在影像非顯示部所需求的設計性。
日本特開2015-57655號公報(專利文獻2)記載一種防眩性硬塗薄膜,是在透明塑膠薄膜基材的至少一面具有含微粒子之防眩性硬塗層的防眩性硬塗薄膜,且是設定前述防眩性硬塗薄膜之全霧度值及防眩性硬塗層表面之表面粗糙度等在特定範圍內等為條件。並記載到,該防眩性硬塗薄膜具有極低的霧度且優異的防眩性,能防止白暈(white blurring),並且在黑顯示時黑色的濃度優異。另一方面,該防眩性硬塗薄膜又與專利文獻1相同,其無法兼顧提供在顯示器之影像顯示部所需求的防眩性能及在影像非顯示部所需求的設計性。
習知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4-41244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5-57655號公報
發明概要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本發明為解決上述以往課題者,且其目的是在於提供一種光學積層構件,其兼顧提供在顯示器之影像顯示部所需求的防眩性能及在影像非顯示部所需求的設計性。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為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提供下述態樣。 [1]一種光學積層構件,是在透明高分子基材之至少一面上依序積層有防眩硬塗層及透明硬塗層的光學積層構件, 上述防眩硬塗層是防眩層形成用塗敷組成物之硬化層,且是在其表面具有連續隨機凹凸的層,上述防眩硬塗層表面之十點平均粗糙度RzJIS 為0.1~2μm; 上述透明硬塗層是透明硬塗敷組成物之硬化層, 上述透明硬塗層是積層在上述防眩硬塗層之一部分上; 上述防眩硬塗層之厚度為1~10μm, 上述透明硬塗層之厚度為0.01~10μm; 上述防眩硬塗層之霧度值Ha為2~45%,且內部霧度值Hi為0.01~2%, 在上述防眩硬塗層上積層有透明硬塗層之部分的霧度值Hm為0.05~20%,並且, 上述Ha及Hm滿足下述式: 5 ≦ (Ha-Hm)/Ha × 100 ≦ 99。 [2]在上述光學積層構件中,宜為: 上述防眩層形成用塗敷組成物含有第1成分及第2成分,且 上述防眩硬塗層之表面凹凸是源自上述第1成分及第2成分之相分離的表面凹凸。 [3]在上述光學積層構件中,宜為: 上述第1成分含有選自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及多官能胺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中之至少1種,且 上述第2成分為含不飽和雙鍵之丙烯酸共聚物。 [4]在上述光學積層構件中,宜為: 上述第1成分及第2成分之質量比在第1成分:第2成分=98.5:1.5~60:40的範圍內。 [5]在上述光學積層構件中,宜為: 上述防眩硬塗層之表面自由能為30~50mN/m,並且 將上述透明硬塗敷組成物朝上述防眩硬塗層表面滴下時,液滴的接觸角在5~75°之範圍內。 [6]在上述光學積層構件中,宜為: 上述透明硬塗敷組成物在20℃下之黏度為2~2000mPa・s。 [7]在上述光學積層構件中,宜為: 在透明高分子基材之一面上依序積層有上述防眩硬塗層及上述透明硬塗層,且 在透明高分子基材之另一面上積層有加飾層。 [8]上述光學積層構件為供配置在顯示器部的光學積層構件; 該光學積層構件宜為在透明高分子基材之一面上依序積層有上述防眩硬塗層及上述透明硬塗層,且該光學積層構件宜配置成透明高分子基材之另一面或已積層在透明高分子基材之另一面上的加飾層與顯示器部之表面相對。 [9]上述光學積層構件宜為車用機器觸控面板顯示器用光學積層構件。 [10]本發明亦提供一種光學積層構件之製造方法,包含下述步驟: 防眩硬塗層形成步驟,是在透明高分子基材之面上塗布防眩層形成用塗敷組成物並使之硬化,藉此形成表面具有連續隨機凹凸的防眩硬塗層;及 透明硬塗層形成步驟,是在所得防眩硬塗層之一部分上塗布透明硬塗敷組成物並使之硬化,藉此在防眩硬塗層之一部分上形成透明硬塗層; 上述防眩硬塗層表面之十點平均粗糙度RzJIS 為0.1~2μm; 上述防眩硬塗層之厚度為1~10μm, 上述透明硬塗層之厚度為0.01~10μm; 上述防眩硬塗層之霧度值Ha為2~45%,且內部霧度值Hi為0.01~2%, 在上述防眩硬塗層上積層有透明硬塗層之部分的霧度值Hm為0.05~20%,並且 上述Ha及Hm滿足下述式: 5 ≦ (Ha-Hm)/Ha × 100 ≦ 99。 [11]可舉下述光學積層構件作為本發明之1態樣: 上述防眩層形成用塗敷組成物含有具聚合性不飽和基之黏結劑成分,且 上述防眩硬塗層是一表面形成有凹凸形狀之層,該凹凸形狀是藉由使表面具有凹凸形狀之鑄模基材對防眩層形成用塗敷組成物之未硬化塗布層進行面接觸之後剝離鑄模基材而形成。 [12]就上述光學積層構件之1態樣可舉一下述態樣:上述防眩硬塗層是一表面形成有凹凸形狀之層,該凹凸形狀是藉由在已使表面具有凹凸形狀之鑄模基材對防眩層形成用塗敷組成物之未硬化塗布層進行面接觸的狀態下,使該未硬化塗佈層硬化之後剝離鑄模基材而形成。 [13]本發明亦提供一種光學積層構件之製造方法,包含下述步驟: 防眩硬塗層形成步驟,是藉由在已使表面具有凹凸形狀之鑄模基材對於透明高分子基材之面上塗布防眩層形成用塗敷組成物所得之未硬化塗布層進行面接觸的狀態下,使該未硬化塗布層硬化之後剝離鑄模基材,而形成表面具有連續隨機凹凸之防眩硬塗層,其中前述防眩層形成用塗敷組成物含有具聚合性不飽和基之黏結劑成分;及 透明硬塗層形成步驟,是在所得防眩硬塗層之一部分上塗布透明硬塗敷組成物並使之硬化,藉此在防眩硬塗層之一部分上形成透明硬塗層; 上述防眩硬塗層表面之十點平均粗糙度RzJIS 為0.1~2μm; 上述防眩硬塗層之厚度為1~10μm, 上述透明硬塗層之厚度為0.01~10μm; 上述防眩硬塗層之霧度值Ha為2~45%,且內部霧度值Hi為0.01~2%, 在上述防眩硬塗層上積層有透明硬塗層之部分的霧度值Hm為0.05~20%,並且, 上述Ha及Hm滿足下述式: 5 ≦ (Ha-Hm)/Ha × 100 ≦ 99。
發明效果 本發明光學積層構件可在顯示器之影像顯示部提供優異的防眩性能,另一方面,可在影像非顯示部降低防眩性能且提供具高級感之設計。本發明光學積層構件之特徵在於兼顧提供在顯示器之影像顯示部所需求的防眩性能及在影像非顯示部所需求的設計性。
用以實施發明之形態 本發明之光學積層構件是在透明高分子基材之至少一面上依序積層有防眩硬塗層及透明硬塗層之構件。 在此,特徵在於上述防眩硬塗層是防眩層形成用塗敷組成物之硬化層,且是在其表面具有連續隨機凹凸的層,上述防眩硬塗層表面之十點平均粗糙度RzJIS 為0.1~2μm; 上述透明硬塗層是透明硬塗敷組成物之硬化層; 上述透明硬塗層是積層在上述防眩硬塗層之一部分上; 上述防眩硬塗層之厚度為1~10μm, 上述透明硬塗層之厚度為0.01~10μm; 上述防眩硬塗層之霧度值Ha為2~45%,且內部霧度值Hi為0.01~2%, 在上述防眩硬塗層上積層有透明硬塗層之部分的霧度值Hm為0.05~20%,並且, 上述Ha及Hm滿足下述式: 5 ≦ (Ha-Hm)/Ha × 100 ≦ 99。
此外,本說明書所謂防眩硬塗層表面之「連續隨機凹凸」意味著發揮防眩性能之程度之大小的連續性凹凸形狀,並透過塗布及硬化塗敷組成物所形成的凹凸形狀。亦即,本發明中防眩硬塗層之表面凹凸並不意指例如藉由切削方法等所形成之規則性的表面形狀。
圖1是本發明光學積層構件之示意說明圖。如在圖1的示意性顯示,本發明之光學積層構件1是在透明高分子基材5之至少一面上積層防眩硬塗層3。然後,透明硬塗層7是積層在防眩硬塗層3之一部分上。以下將針對各構成等來詳述。
透明高分子基材  本發明中的透明高分子基材可舉下列由透明聚合物所構成之基材為例,如:聚碳酸酯系薄膜;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等聚酯系薄膜;二乙醯纖維素、三乙醯纖維素等纖維素系薄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丙烯酸系薄膜。又,本發明中的透明高分子基材亦可舉下列由透明聚合物所構成之基材為例,如:聚苯乙烯、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等苯乙烯系薄膜;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具有環狀或降冰片烯結構之聚烯烴、乙烯・丙烯共聚物等烯烴系薄膜;尼龍、芳香族聚醯胺等醯胺系薄膜。 再者,本發明中的透明高分子基材亦可舉列由如下透明聚合物所構成之基材等,如:聚醯亞胺、聚碸、聚醚碸、聚醚醚酮,聚苯硫醚、聚乙烯醇、聚偏二氯乙烯、聚乙烯醇縮丁醛、聚芳酯、聚甲醛、環氧樹脂以及上述聚合物的共混(blend)物。 進一步,透明高分子基材亦可為由透明聚合物所構成之複數個基材積層而成者。例如,可為由丙烯酸系樹脂所構成之薄膜及由聚碳酸酯系樹脂所構成之薄膜的積層體或片材的積層體。
就本發明透明高分子基材而言,在該等透明高分子基材之中,可視用途適當選擇光學性雙折射少者、或者將相位差控制在波長(例如550nm)之1/4(λ/4)或波長之1/2(λ/2)者、甚至是根本未控制雙折射者。
透明高分子基材之厚度可視光學積層構件之用途及構件加工方法等而適當選擇。一般而言,基於強度及操作等作業性等觀點,為10~5000μm左右,且以20~3000μm為宜、以30~3000μm為佳。
防眩硬塗層 本發明之光學積層構件是在透明高分子基材之至少一面上具有防眩硬塗層。該防眩硬塗層是藉由將防眩層形成用塗敷組成物塗布在透明高分子基材之至少一面上並使之硬化所形成。上述防眩硬塗層是一在其表面具有凹凸之層。透過在表面具有凹凸,可在層表面發揮防止背景反射之映射的性能。
本發明光學積層構件之防眩硬塗層的厚度(膜厚)為1~10μm。透過防眩硬塗層之厚度在上述範圍,在防眩硬塗層上設置有透明硬塗層的部分中,可提升塗膜之平滑性、降低防眩性能。藉此,在防眩硬塗層上設置有透明硬塗層的部分中,具有可有效回復鏡面感以及亮澤感等的優點。在防眩硬塗層之厚度(膜厚)超過10μm時,在防眩硬塗層上設置有透明硬塗層的部分中,無法提升塗膜之平滑性,而無法獲得防眩性能降低效果。又,在防眩硬塗層之厚度(膜厚)小於1μm時,在防眩硬塗層無法發揮充分的防眩性能。
此外,本說明書中防眩硬塗層之厚度是透過測定凹部10點及凸部10點之膜厚並算出其平均值來求出。膜厚之測定可藉由例如使用切片機(microtome)等器具使剖面析出,並使用雷射顯微鏡進行剖面觀察來測定。
上述防眩硬塗層之層表面的十點平均粗糙度RzJIS 在0.1~2μm之範圍內。在此,所謂「十點平均粗糙度RzJIS 」是1種規定在JIS B0601;2001之附錄JA之表示表面凹凸形狀(粗糙形狀)的參數。十點平均粗糙度RzJIS 是如下值:在應用截止值相位補償帶通濾波器所得基準長度之粗糙度曲線中,從最高之山頂(凸部)依高度順序到第5位之山高之平均與從最深之谷底(凹部)依深度順序到第5位之谷深之平均的和。十點平均粗糙度RzJIS 可例如使用雷射顯微鏡,並依據JIS B0601;2001的規定來求出。
上述防眩硬塗層在層表面之粗糙曲線要素的平均長度RSm宜為20μm~200μm。在此,所謂「粗糙曲線要素的平均長度RSm」是1種規定在JIS B0601;2001之顯示表面凹凸形狀(粗糙形狀)之大小・分布的參數。粗糙曲線要素之平均長度RSm意指在基準長度中輪廓曲線(粗糙曲線)要素之長度的平均。粗糙曲線要素之平均長度RSm可例如使用雷射顯微鏡(VK-8700 KEYENCE製等),並根據JIS B0601;2001規定來求出。
上述防眩硬塗層之霧度值Ha為2~45%,且內部霧度值Hi為0.01~2%。因霧度值Ha在上述範圍,而可發揮在顯示器部所需求的防眩性能。因內部霧度值Hi在上述範圍內,而可在防眩硬塗層上積層有透明硬塗層的部分獲得亮澤感及高級感優異的設計。
在此,所謂「霧度值Ha」是包含了表面凹凸形狀之防眩硬塗層整體上的霧度值,亦即,全霧度值。又,所謂「內部霧度值Hi」是在防眩硬塗層且不受表面凹凸形狀影響的霧度值,即源自構成層之成分本身的霧度值。霧度值Ha及內部霧度值Hi可藉由利用霧度計(日本電色製 NDH2000),並根據JIS K7136的方法來測定。具體而言,是使用霧度計,並依照JIS K7136來測定防眩硬塗層的霧度值Ha(全霧度值)。 之後,在防眩硬塗層的表面滴下甘油0.01ml,接著放上玻璃板。如此一來,防眩硬塗層之表面凹凸形狀會崩潰,而防眩硬塗層的表面會變平坦。然後可在此狀態下,使用霧度計並依照JIS K7136來測定霧度值,藉此求出內部霧度值Hi。
防眩層形成用塗敷組成物 從可獲得優異硬度等的觀點來看,形成防眩硬塗層所使用的防眩層形成用塗敷組成物宜為放射線硬化型防眩層形成用塗敷組成物,其中,以紫外線硬化型防眩層形成用塗敷組成物為佳。
放射線硬化型防眩層形成用塗敷組成物含有形成塗敷層的樹脂成分。如此樹脂成分宜含有放射線硬化性成分。放射線硬化性成分為可透過放射線(例如紫外線)來交聯並硬化的單體、寡聚物或聚合物。如此放射線硬化性成分之具體例可舉至少具有1個不飽和雙鍵基的單體、寡聚物或聚合物,更具體而言,可舉至少具有1個不飽和雙鍵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單體、(甲基)丙烯酸酯寡聚物、(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胺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單體、胺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寡聚物、胺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及該等之改質單體、寡聚物、聚合物等。此外,「(甲基)丙烯酸酯」表示丙烯酸酯及/或甲基丙烯酸酯。
從可讓硬化後之交聯密度變高、表面硬度之提升效果變高且透明性之提升效果變高的觀點來看,本發明中的放射線硬化性成分宜含有選自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及多官能胺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中之至少1種,諸如: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單體、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寡聚物或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等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多官能胺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單體、多官能胺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寡聚物、多官能胺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等多官能胺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
具有1個不飽和雙鍵基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或寡聚物亦可使用市售品。市售品可舉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基、(甲基)丙烯酸異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異硬酯、乙氧化鄰苯基酚丙烯酸酯、甲氧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甲氧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苯氧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琥珀酸2-丙烯醯基乙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丙酯、單(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單(甲基)丙烯酸丙二醇酯、 (甲基)丙烯酸2-羥基-3-甲氧基丙酯、N-羥甲基(甲基)丙烯醯胺、N-羥基(甲基)丙烯醯胺等。
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單體或寡聚物亦可使用市售品。市售品可使用例如DPHA(DAICEL-ALLNEX公司製)、PETRA(DAICEL-ALLNEX公司製:三丙烯酸新戊四醇酯)、PETIA(DAICEL-ALLNEX公司製)、ARONIX M-403(東亞合成公司製:五及六丙烯酸二新戊四醇酯)、ARONIX M-402(東亞合成公司製:五及六丙烯酸二新戊四醇酯)、ARONIX M-400(東亞合成公司製:五及六丙烯酸二新戊四醇酯)、SR-399(SARTOMER公司製:羥基五丙烯酸二新戊四醇酯)、KAYARAD DPHA(日本化藥公司製)、KAYARAD DPHA-2C(日本化藥公司製)、ARONIX M-404、M-405、M-406、M-450、M-305、M-309、M-310、M-315、M-320、TO-1200、TO-1231、TO-595、TO-756(以上,東亞合成公司製)、KAYARD D-310、D-330、DPHA、DPHA-2C(以上,日本化藥公司製)、NIKALAC MX-302(三和Chemical公司製)等。
單官能或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可舉上述單官能或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單體或寡聚物的高分子量化合物等。
多官能胺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單體或寡聚物亦可使用市售品。市售品可使用例如2官能胺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日本化藥公司製之「UX-2201」、「UX-8101」、「UX-6101」、共榮社化學公司製的「UF-8001」、「UF-8003」、DAICEL-ALLNEX公司製的「Ebecryl244」、「Ebecryl284」、「Ebecryl2002」、「Ebecryl4835」、「Ebecryl4883」、「Ebecryl8807」、「Ebecryl6700」)、3官能胺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DAICEL-ALLNEX公司製的「Ebecryl254」、「Ebecryl264」、「Ebecryl265」)、4官能胺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DAICEL-ALLNEX公司製的「Ebecryl8210」)、6官能胺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DAICEL-ALLNEX公司製的「Ebecryl1290k」、「Ebecryl5129」、「Ebecryl220」、「KRM8200」、「Ebecryl1290N」)、9官能胺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DAICEL-ALLNEX公司製的「KRM7804」)、10官能胺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DAICEL-CYTEC公司製的「KRM8452」、「KRM8509」)、15官能胺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DAICEL-ALLNEX公司製的「KRM8655」)等。
單官能或多官能之胺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單體或寡聚物亦可藉由例如使聚碳酸酯二醇、在分子中含有羥基和不飽和雙鍵基之(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與聚異氰酸酯反應來調製。
單官能或多官能胺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可舉上述單官能或多官能胺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單體或寡聚物的高分子量化合物等。
防眩層形成用塗敷組成物之較佳1態樣可舉防眩層形成用塗敷組成物含有第1成分及第2成分之態樣。此時,防眩硬塗層之表面凹凸會成為透過第1成分及第2成分之相分離所形成的表面凹凸。產生上述相分離之第1成分及第2成分的組合可舉在第1成分之SP值(SP1 )及第2成分之SP值(SP2 )滿足下述條件之態樣: SP2 <SP1 SP1 -SP2 ≧ 0.5。 若將含有滿足了上述條件之第1成分及第2成分之防眩層形成用硬塗敷組成物塗布在基材上,則基於第1成分及第2成分之SP值的差,第1成分與第2成分會相分離,而可在表面形成具有連續隨機凹凸的塗膜。
所謂SP值是solubility parameter(溶解性參數)的略稱,且為溶解性的尺度。SP值的數值越大則顯示極性越高,反之,數值越小則顯示極性越低。
例如,SP值可利用下述方法來實測[參考文獻:SUH, CLARKE, J.P.S.A-1, 5, 1671~1681(1967)]。
測定溫度:20℃ 樣品:在100ml燒杯中秤量樹脂0.5g,使用全量分注器(vollpipette)添加良溶劑10ml,並利用磁攪拌器來溶解。 溶劑: 良溶劑…二噁烷、丙酮等 貧溶劑…正己烷、離子交換水等 濁點測定:使用50ml滴定管並滴下貧溶劑,令產生混濁的點為滴下量。
樹脂之SP值δ利用下式獲得。
[數學式1][數學式2][數學式3]
Vi:溶劑的分子體積(ml/mol) φi:在濁點之各溶劑的體積分率 δi:溶劑之SP值 ml:低SP貧溶劑混合系 mh:高SP貧溶劑混合系
第1成分之SP值與第2成分之SP值的差宜在0.5以上,且以0.8以上為佳。此SP值之差的上限並無特別限定,然一般為15以下。可認為,當第1成分之SP值與第2成分之SP值的差在0.5以上時,相互成分之相溶性低,如此一來在塗布防眩層形成用硬塗敷組成物之後,會使第1成分與第2成分相分離。
在該實施態樣中,上述放射線硬化性成分宜使用作為第1成分。然後,第2成分宜使用含不飽和雙鍵之丙烯酸共聚物。
第1成分可適宜使用至少具有1個不飽和雙鍵基之單體、寡聚物或聚合物。第1成分之具體例可舉至少具有1個不飽和雙鍵基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甲基)丙烯酸酯寡聚物、(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胺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單體、胺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寡聚物、胺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及該等之改質單體、寡聚物或聚合物等。第1成分宜含有選自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及多官能胺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中之至少1種,如: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單體、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寡聚物、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多官能胺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單體、多官能胺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寡聚物、多官能胺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等。藉由含有如此化合物,會有可使硬化後之交聯密度變高、可使表面硬度之提升效果變高的優點。
上述(甲基)丙烯酸酯單體、胺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單體,然後,(甲基)丙烯酸酯寡聚物、胺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寡聚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宜小於5000。例如,(甲基)丙烯酸酯單體、胺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單體宜分子量為70以上且重量平均分子量小於3000,且以分子量為70以上且重量平均分子量小於2500為佳。又,(甲基)丙烯酸酯寡聚物、胺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寡聚物宜重量平均分子量為100以上且小於5000。又,上述(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胺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宜重量平均分子量小於50000。
第2成分之含不飽和雙鍵之丙烯酸共聚物可舉例如對下述樹脂加成丙烯酸或丙烯酸環氧丙酯等具有不飽和雙鍵且具有其他官能基之成分者等:將(甲基)丙烯酸單體與其他具有乙烯性不飽和雙鍵之單體進行共聚合的樹脂、使(甲基)丙烯酸單體與其他具有乙烯性不飽和雙鍵及環氧基之單體進行反應的樹脂、使(甲基)丙烯酸單體與其他具有乙烯性不飽和雙鍵及異氰酸酯基之單體進行反應的樹脂等。該等含不飽和雙鍵之丙烯酸共聚物可1種單獨使用,亦可2種以上混合使用。該含不飽和雙鍵之丙烯酸共聚物其重量平均分子量宜為3000~100000,且以3000~50000為佳。
上述第1成分及第2成分之質量比宜為第1成分:第2成分=98.5:1.5~60:40,且以98.5:1.5~85:15為佳、以98:2~86:14更佳。透過將摻合比設定在如此範圍,可獲得具有所欲之表面凹凸形狀及硬度的防眩硬塗層。進一步,透過第1成分與第2成分之相分離來形成表面凹凸形狀,藉此會有可將內部霧度值Hi設計成更低值的優點。
防眩層形成用塗敷組成物之其他1態樣可舉防眩層形成用塗敷組成物含有上述放射線硬化性成分及粒狀物的態樣。在此態樣中,防眩硬塗層具有之表面的凹凸形狀會是起因於粒狀物所形成。粒狀物可舉例如二氧化矽(SiO2 )粒子、氧化鋁粒子、二氧化鈦粒子、氧化錫粒子、摻銻氧化錫(略稱,ATO)粒子、氧化鋅粒子等無機氧化物粒子,及聚苯乙烯粒子、三聚氰胺樹脂粒子、丙烯酸粒子、丙烯酸-苯乙烯粒子、矽酮粒子、聚碳酸酯粒子、聚乙烯粒子、聚丙烯粒子等有機樹脂粒子等。該等無機氧化物粒子及有機樹脂粒子之平均粒徑宜為0.5~8μm,且以0.7~6μm為佳。此外,本說明書中粒狀物的平均粒徑是從剖面電子顯微鏡的影像並使用影像處理軟體來測定的值。
防眩層形成用塗敷組成物之其他1態樣可舉含有具聚合性不飽和基之黏結劑成分的態樣。含有具聚合性不飽和基之黏結劑成分的防眩層形成用塗敷組成物可用在如下形成防眩硬塗層之流程中:使表面具有凹凸形狀之鑄模基材的表面凹凸面對塗布該組成物所得之未硬化塗布層進行面接觸,並且,在鑄模基材已進行面接觸的狀態下使未硬化塗布層硬化,然後剝離鑄模基材,形成防眩硬塗層。在此態樣中,可將具有使用上述防眩層形成用塗敷組成物所形成之表面具凹凸形狀之層的基材適當用作為鑄模基材。
防眩層形成用塗敷組成物所含有之具聚合性不飽和基之黏結劑成分可使用上述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寡聚物、上述多官能胺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寡聚物、上述單官能或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上述單官能或多官能胺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及該等之混合物。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寡聚物及多官能胺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寡聚物之具體例與上述相同。
上述單官能或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單官能或多官能胺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亦可使用市售品。單官能或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之市售品可使用例如DIC公司製之UNIDIC V-6840、UNIDIC V-6841、UNIDIC V-6850、UNIDIC EMS-129、UNIDIC EMS-635、UNIDIC WHV-649等。 又,上述胺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寡聚物或聚合物之市售品可使用例如日本化藥公司製之UX系列;共榮社化學公司製之UF系列、UA系列;DAICEL-CYTEC股份有限公司製之EBECRYL系列、KRM系列;日本合成化學公司製之紫光UV系列;SARTOMER公司製之CN系列;新中村化學公司製之U系列;根上工業公司製之Art Resin UN系列;等。
光聚合起始劑 本發明之防眩層形成用硬塗敷組成物宜含有光聚合起始劑。透過光聚合起始劑之存在,利用紫外線等放射線照射,樹脂成分將會良好的聚合。光聚合起始劑之例子可舉例如烷基苯酮系光聚合起始劑、醯基膦氧化物系光聚合起始劑、二茂鈦系光聚合起始劑、肟酯系聚合起始劑等。烷基苯酮系光聚合起始劑可舉例如2,2-二甲氧基-1,2-二苯基乙烷-1-酮、1-羥基-環己基-苯基-酮、2-羥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1-[4-(2-羥基乙氧基)-苯基]-2-羥基-2-甲基-1-丙烷-1-酮、2-羥基-1-{4-[4-(2-羥基-2-甲基-丙醯基)-苄基]苯基}-2-甲基-丙烷-1-酮、2-甲基-1-(4-甲基硫基苯基)-2-嗎啉基丙烷-1-酮、2-苄基-2-二甲基胺基-1-(4-嗎啉基苯基)-丁酮-1、2-(二甲基胺基)-2-[(4-甲基苯基)甲基]-1-[4-(4-嗎啉基)苯基]-1-丁酮等。醯基膦氧化物系光聚合起始劑可舉例如2,4,6-三甲基苯甲醯基-二苯基-膦氧化物、雙(2,4,6-三甲基苯甲醯基)-苯基膦氧化物等。二茂鈦系光聚合起始劑可舉例如雙(η5-2,4-環戊二烯-1-基)-雙(2,6-二氟-3-(1H-吡咯-1-基)-苯基)鈦等。肟酯系聚合起始劑可舉例如1.2-辛烷二酮,1-[4-(苯基硫基)-,2-(O-苯甲醯基肟)]、乙酮,1-[9-乙基-6-(2-甲基苯甲醯基)-9H-咔唑-3-基]-,1-(0-乙醯基肟)、氧苯基醋酸、2-[2-側養基-2-苯基乙醯氧基乙氧基]乙酯、2-(2-羥基乙氧基)乙酯等。該等光聚合起始劑可1種單獨使用,亦可2種以上併用。
上述光聚合起始劑之中,宜使用2-羥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1-羥基-環己基-苯基-酮、2-甲基-1-(4-甲基硫基苯基)-2-嗎啉基丙烷-1-酮、2-苄基-2-二甲基胺基-1-(4-嗎啉基苯基)-丁酮-1及2,2-二甲氧基-1,2-二苯基乙烷-1-酮等。
相對於防眩層形成用硬塗敷組成物之樹脂成分100質量份,光聚合起始劑之適宜量為0.01~20質量份,且以1~10質量份為佳。上述光聚合起始劑可單獨使用,又,亦可組合2種以上之光聚合起始劑使用。
溶劑 本發明所使用之防眩層形成用硬塗敷組成物亦可含有溶劑。溶劑並無特別限定,可考慮組成物中所含有之成分、被塗布之基材的種類及組成物的塗布方法等適時選擇。可使用之溶劑的具體例可舉例如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系溶劑;甲基乙基酮、丙酮、甲基異丁基酮、環己酮等酮系溶劑;二乙基醚、異丙基醚、四氫呋喃、二噁烷、乙二醇二甲基醚、乙二醇二乙基醚、二乙二醇二甲基醚、二乙二醇二乙基醚、丙二醇單甲基醚、茴香醚、苯乙醚等醚系溶劑;乙酸乙酯、乙酸丁酯、醋酸異丙酯、乙二醇二乙酸酯等酯系溶劑;二甲基甲醯胺、二乙基甲醯胺、N-甲基吡咯啶酮等醯胺系溶劑;甲基賽路蘇、乙基賽路蘇、丁基賽路蘇等賽路蘇系溶劑;甲醇、乙醇、丙醇、異丙醇、丁醇、異丁醇等醇系溶劑;二氯甲烷、氯仿等鹵系溶劑;等。可單獨使用該等溶劑,又,亦可2種以上併用。該等溶劑之中,宜使用酯系溶劑、醚系溶劑、醇系溶劑及酮系溶劑。
上述防眩層形成用硬塗敷組成物可視需要添加各種添加劑。如此添加劑可舉例如抗靜電劑、塑化劑、界面活性劑、抗氧化劑、紫外線吸收劑、表面調整劑、整平劑等常用的添加劑。
防眩層形成用硬塗敷組成物可利用習於此藝者通常進行的手法來調製。可透過例如,塗料搖動器(paint shaker)、混合器(mixer)等通常使用之混合裝置混合上述各成分來調製。
防眩硬塗層之形成 在本發明之1態樣中,防眩硬塗層是透過在透明高分子基材上塗布上述之防眩層形成用硬塗敷組成物所形成。防眩層形成用硬塗敷組成物之塗布方法可視防眩層形成用硬塗敷組成物及塗布步驟之狀況來適時選擇,例如可利用浸漬塗布法、氣刀塗布法、簾狀塗布、輥塗法、線棒塗布法、模塗法、噴墨法、凹版塗布法或擠壓塗布法(美國專利2681294號說明書)等來塗布。
藉由使透過塗步防眩層形成用硬塗敷組成物所獲得之塗膜硬化,可形成防眩硬塗層。此硬化可藉由使用會發出所需波長之放射線(活性能量線)之光源並照射來進行。照射之放射線可使用例如累積光量50~1500mJ/cm2 的光。又,此照射光的波長並無特別限定,可使用例如具有360nm以下波長之紫外光等。如此光可使用高壓水銀燈、超高壓水銀燈等獲得。
在本發明中,上述防眩硬塗層宜為含有上述第1成分及第2成分之防眩層形成用硬塗敷組成物之硬化層的態樣。在此態樣中,防眩硬塗層會是具有透過上述第1成分及第2成分之相分離所形成的表面凹凸形狀。因此,可將防眩硬塗層內部之源自層形成成分的霧度(亦即,內部霧度)設計的較低。藉此,在防眩硬塗層上設置有透明硬塗層的部分,具有可有效降低霧度值而可有效提高鏡面感以及光澤感等的優點。
在本發明之其他1態樣中,是塗布含有具聚合性不飽和基之黏結劑成分的防眩層形成用塗敷組成物,並使表面具有凹凸形狀之鑄模基材對前述塗布所得未硬化塗布層進行面接觸,之後剝離鑄模基材,藉此形成在表面形成有凹凸形狀的防眩硬塗層。 上述態樣之更佳態樣可舉例如下之態樣:藉由在已使表面具有凹凸形狀之鑄模基材對塗布防眩層形成用塗敷組成物所得之未硬化塗布層進行面接觸的狀態下,使該未硬化塗布層硬化之後剝離鑄模基材而形成防眩硬塗層,其中前述防眩層形成用塗敷組成物含有具聚合性不飽和基之黏結劑成分。在此態樣中,是使鑄模基材之凹凸形狀面對未硬化塗布層之面以相互面對的方向來進行面接觸,並且在已進行此面接觸的狀態下使該未硬化塗布層硬化,藉此會轉印凹凸形狀,而在表面形成凹凸形狀。然後,在使該未硬化塗布層硬化之後,剝離鑄模基材,藉此可形成在表面具有連續隨機凹凸之防眩硬塗層。在此態樣中,防眩層形成用塗敷組成物之塗布方法及硬化方法可利用與上述相同的方法進行。
在此態樣,具有可形成在表面具有凹凸形狀且同時具有高硬度之防眩硬塗層的優點。
鑄模基材可無特別限制的使用表面具有連續隨機凹凸的鑄模基材。鑄模基材較宜使用具有藉由塗布及硬化上述防眩層形成用硬塗敷組成物所獲得之表面具有凹凸形狀之層的基材。
透明硬塗層 本發明之光學積層構件具有積層在上述防眩硬塗層之一部分上的透明硬塗層。上述透明硬塗層是透明硬塗敷組成物的硬化層。此外,在本發明中,是令上述透明硬塗層之厚度在0.01~10μm為條件。
在本發明中,上述透明硬塗層是積層在上述防眩硬塗層之一部分上。亦即,本發明之光學積層構件中,在其表面具有發揮防眩性能之部分(在防眩硬塗層上未設置透明硬塗層之部分)、與不發揮防眩性能或防眩性能經降低之部分(在防眩硬塗層上設置有透明硬塗層之部分)。然後,本發明之光學積層構件中,在上述防眩硬塗層上積層有透明硬塗層之部分的霧度值Hm為0.05~20%,並且,上述Ha及Hm滿足下述式: 5 ≦ (Ha-Hm)/Ha × 100 ≦ 99。 如此,在本發明中,藉由在具有特定物性值之防眩硬塗層之一部分上積層透明硬塗層,會具有可在設置有透明硬塗層之部分有效進行霧度值之降低及控制的優點。
防眩硬塗層上積層有透明硬塗層之部分的霧度值Hm可藉由使用霧度計(日本電色製 NDH2000),並根據JIS K7136之方法來測定。具體而言,可藉由使用霧度計,依照JIS K7136,測定在防眩硬塗層上積層有透明硬塗層之部分的霧度值Hm(全霧度值)來求得。
上述(Ha-Hm)/Ha × 100之值宜在15以上98以下,且以20以上98以下為佳。
透明硬塗層是藉由將透明硬塗敷組成物塗布在上述防眩硬塗層之一部分上並使之硬化所形成。透明硬塗敷組成物宜含有上述放射線硬化性成分、上述光聚合起始劑及視需要之上述溶劑。透明硬塗敷組成物所含有之放射線硬化性成分宜含有至少具有1個不飽和雙鍵基之單體、寡聚物或聚合物的至少1種。
至少具有1個不飽和雙鍵基之單體可舉上述(甲基)丙烯酸酯單體及上述胺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單體。至少具有1個不飽和雙鍵基之寡聚物可舉上述(甲基)丙烯酸酯寡聚物及上述胺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寡聚物。至少具有1個不飽和雙鍵基之聚合物可舉上述(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及上述胺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透明硬塗敷組成物所含有之放射線硬化性成分宜含有選自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及多官能胺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中之至少1種,如:上述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單體、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寡聚物、多官能胺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單體、多官能胺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寡聚物等。藉由含有如此化合物,會有可使硬化後之交聯密度變高、可使表面硬度之提升效果變高的優點。
透明硬塗敷組成物之調製可與防眩層形成用硬塗敷組成物相同的來調製。
透明硬塗層是藉由在上述防眩硬塗層之一部分上塗布透明硬塗敷組成物所形成。透明硬塗敷組成物的塗布方法可視透明硬塗敷組成物及塗布步驟之狀況適時選擇。透明硬塗敷組成物之塗布方法可藉由例如使用噴墨機器的噴墨法、輥塗法、線棒塗布法、氣刀塗布法、簾狀塗布、浸漬塗布法或凹版塗布法或擠壓塗布法(美國專利2681294號說明書)等來塗布。在透明硬塗敷組成物之塗布方法方面,使用噴墨法可在防眩硬塗層上之所欲之處簡便的設置透明硬塗層,而為更佳。
上述透明硬塗敷組成物在20℃下之黏度宜為2~2000mPa・s。因透明硬塗敷組成物在20℃下之黏度在上述範圍內,而具有可在設置有透明硬塗層之部分有效進行霧度值之降低及控制的優點。
透明硬塗敷組成物在20℃下之黏度測定可利用B型黏度計(TVB-22L 東機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製)來測定。B型黏度計可舉例如TVB-22L(東機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製)等。
透明硬塗敷組成物之黏度調整可透過例如使用稀釋溶劑變更塗敷組成物之固體成分濃度來進行。
在本發明之光學積層構件中,上述防眩硬塗層之表面自由能宜為30~50mN/m,並且,將上述透明硬塗敷組成物朝防眩硬塗層之表面滴下時,液滴的接觸角宜在5~75°之範圍內。
將透明硬塗敷組成物朝防眩硬塗層之表面滴下時的液滴接觸角可根據JIS R3257來求出。具體而言,可透過如下來測定:使透明硬塗敷組成物2μl的液滴滴到呈水平放置之防眩硬塗層上;接著,使用CCD攝影機,從與防眩硬塗層表面呈水平之方向(横向)放大攝影透明硬塗敷組成物之液滴,並從獲得之影像來分析液滴的輪廓形狀且算出接觸角。
因防眩硬塗層之表面自由能及透明硬塗敷組成物之接觸角在上述範圍,在防眩硬塗層之一部分上積層透明硬塗層時,會具有可簡便將具所欲厚度之透明硬塗層在所欲位置形成等的優點。
本發明之光學積層構件視需要亦可在上述防眩硬塗層及透明硬塗層上具有色差調整層。色差調整層可舉例如低折射率層、高折射率層,或含有低折射率層及高折射率層之複層。低折射率層可舉使含有一般所使用之樹脂成分(例如上述放射性硬化成分等)及金屬氧化物粒子的塗敷組成物硬化所獲得之層。又,高折射率層可舉使含有一般所使用之樹脂成分(例如上述放射性硬化成分等)及金屬氟化物粒子的塗敷組成物硬化所獲得之層。色差調整層整體之厚度宜為30~300nm,且以50nm~200nm為佳。色差調整層之形成可透過將上述塗敷組成物與防眩層形成用塗敷組成物進行塗布後使之硬化來形成。
加飾層 本發明之光學積層構件中,亦可在透明高分子基材之一面上依序積層有上述防眩硬塗層及透明硬塗層,且在透明高分子基材之另一面上積層有加飾層。如此具有加飾層之光學積層構件可用作為例如成形加飾用積層構件。
圖2是具有加飾層之光學積層構件的示意說明圖。如圖2之示意性顯示,在透明高分子基材5之一面上積層防眩硬塗層3,並且在該防眩硬塗層3之一部分上積層透明硬塗層7。然後,在透明高分子基材5之另一面上積層加飾層9。
圖3是具有加飾層之光學積層構件之另1態樣的示意說明圖。在圖3示意性顯示的態樣中,透明硬塗層7具有厚度變化之部分、亦即厚度傾斜部。在此厚度的傾斜部中,霧度值將會有階段性的變化。例如,如圖3所示,透明硬塗層7之厚度的傾斜部是沿著加飾層9的邊界部來設置,藉此可使加飾之邊界部的霧度值階段性的變化。
上述加飾層是在成形加飾用積層薄膜實施圖樣、文字或金屬光澤等加飾的層。如此加飾層可舉例如印刷層或蒸鍍層等。印刷層及蒸鍍層皆是用以實施加飾的層。在本發明中,作為加飾層可僅設置印刷層或蒸鍍層之任一,或者亦可設置印刷層及蒸鍍層二者。又,印刷層亦可是由複數層所構成的層。從作業步驟的容易度等來看,上述加飾層宜為印刷層。
印刷層是在成型體表面實施圖樣及/或文字等加飾者。印刷層可舉例如由木紋、石紋、布紋、砂紋、幾何學圖樣、文字、滿版立體印刷等構成的圖案。印刷層之材料可使用氯化乙烯/乙酸乙烯酯系共聚物等聚乙烯系樹脂,聚醯胺系樹脂、聚酯系樹脂、聚丙烯酸系樹脂、聚胺基甲酸酯系樹脂、聚乙烯縮醛系樹脂、聚酯胺基甲酸酯系樹脂、纖維素酯系樹脂、醇酸樹脂、氯化聚烯烴系樹脂等樹脂作為黏結劑,並使用含有適切顏色之顔料或染料作為著色劑的著色印墨。印刷層所使用之印墨的顔料可使用例如下述者。通常,就顔料而言,黃色顔料可使用聚偶氮等偶氮系顔料、異吲哚啉酮等有機顔料或鈦鎳銻氧化物等無機顔料,紅色顔料可使用聚偶氮等偶氮系顔料、喹吖酮等有機顔料或赤鐵氧化物等無機顔料,藍色顔料可使用酞青藍等有機顔料或鈷藍等無機顔料,黑色顔料可使用苯胺黑等有機顔料,白色顔料可使用二氧化鈦等無機顔料。
印刷層所使用之印墨的染料,可在不損害本發明效果之範圍使用各種周知的染料。又,印墨的印刷方法宜使用平版印刷法、凹版印刷法、網版印刷法等周知的印刷法或輥塗法、噴塗法等周知的塗布法。此時,若如本發明一樣不使用低分子量之交聯性化合物而是使用讓聚合物彼此交聯之構成的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的話,則在表面沒有黏著性,且印刷時的障礙少,而產率良好。
蒸鍍層可使用選自於鋁、鎳、金、鉑、鉻、鐵、銅、銦、錫、銀、鈦、鉛、鋅等之群組的至少一種金屬,或該等之合金或者化合物,並藉由真空蒸鍍法或濺射法、離子鍍法、鍍金法等方法來形成。
用以該等加飾之印刷層或蒸鍍層可視成形時之拉伸程度,利用通常所使用之方法來適宜選擇其厚度,以獲得所欲成型體之表面外觀。
光學積層構件 本發明之光學積層構件可適宜的用作為配置於顯示器部的構件。顯示器可舉例如液晶顯示器、有機EL顯示器、電漿顯示器等。將本發明之光學積層構件配置在顯示器部時,在透明高分子基材之一面上依序積層有防眩硬塗層及透明硬塗層之光學積層構件會配置成透明高分子基材之另一面、或積層在透明高分子基材之另一面上的加飾層與顯示器部之表面相對。
本發明之光學積層構件可適宜用作為例如車用機器觸控面板顯示器用光學積層構件。
實施例 藉由以下之實施例更具體說明本發明,然本發明並未受限於該等。實施例中之「份」及「%」,除非另有說明,是依據質量基準。
調製例1 調製含不飽和雙鍵之丙烯酸共聚物 混合出由171.6份甲基丙烯酸異莰酯、2.6份甲基丙烯酸甲酯、9.2份甲基丙烯酸所構成之混合物。將該混合液與含有1.8份過氧-2-乙己酸三級丁酯之丙二醇單甲基醚80.0份溶液同時花3小時以等速滴下到具備攪拌扇葉、氮導入管、冷卻管及滴液漏斗之1000ml反應容器中的已在氮環境下加溫到110℃之甲基異丁基酮330.0份中,然後在110℃下使之反應30分鐘。之後,滴下含有0.2份過氧-2-乙己酸三級丁酯之丙二醇單甲基醚17.0份溶液,並添加含有1.4份溴化四丁銨與0.1份氫醌的丙二醇單甲基醚溶液5.0份,邊進行空氣起泡,邊花2小時滴下22.4份4-羥基丁基丙烯酸酯環氧丙基醚與5.0份丙二醇單甲基醚之溶液,之後再花5小時進一步使之反應。獲得數量平均分子量5,500、重量平均分子量18,000之含不飽和雙鍵之丙烯酸共聚物。該樹脂之Sp值:10.0。
實施例1 防眩層形成用塗敷組成物之製造 於含有13.24份甲基異丁基酮、28.20份異丙醇及16.80份異丁醇之反應器中,混合36.98份作為第1成分之M-402(東亞合成股份有限公司製、以二新戊四醇五及六丙烯酸酯為主成分之多官能丙烯酸酯單體混合物)、2.52份第2成分之調製例1的含不飽和雙鍵之丙烯酸共聚物、2.26份光聚合起始劑(商品名:IRGACURE 184、BASF JAPAN股份有限公司製),製造固體成分濃度40%的防眩層形成用塗敷組成物。
透明硬塗敷組成物之製造 於含有19.72份甲基異丁基酮及44.17份異丁醇之反應器中,混合33.90份作為放射線硬化性成分之M-402(東亞合成股份有限公司製、以二新戊四醇五及六丙烯酸酯為主成分之多官能丙烯酸酯單體混合物)、2.21份光聚合起始劑(商品名:IRGACURE 184、BASF JAPAN股份有限公司製),製造固體成分濃度36%的透明硬塗敷組成物。
防眩硬塗層之形成 在厚度1.0mm且由PMMA及PC所構成之3層(PMMA/PC/PMMA)片(商品名:MT3LTR、kuraray股份有限公司製)的一面塗布防眩層形成用塗敷組成物。在65℃下使之乾燥4分鐘並使溶劑揮發後,藉由累積光量80mJ/cm2 的紫外線照射處理使之硬化,獲得膜厚為5μm的防眩硬塗層。
透明硬塗層之形成 對獲得之防眩硬塗層上的一部分,使用噴墨將透明硬塗敷組成物塗布成為下述表所記載之硬化後膜厚(亦即,0.3μm、0.6μm及1.0μm之3種膜厚)。在65℃下使之乾燥4分鐘並使溶劑揮發後,藉由累積光量500mJ/cm2 的紫外線照射處理使之硬化,獲得透明硬塗層。 塗布的位置是沿著事先作成的設計並對目標部分來塗布。 如此一來,獲得在防眩硬塗層之一部分上積層有透明硬塗層的光學積層構件。
實施例2 於含有7.96份甲基異丁基酮、28.20份異丙醇及16.80份異丁醇之反應器中,混合34.72份作為第1成分之M-402(東亞合成股份有限公司製、以二新戊四醇五及六丙烯酸酯為主成分之多官能丙烯酸酯單體混合物)、10.06份第2成分之含不飽和雙鍵之丙烯酸共聚物、2.26份光聚合起始劑(商品名:IRGACURE 184、BASF JAPAN股份有限公司製),製造固體成分濃度40%的防眩層形成用塗敷組成物。 使用獲得之防眩層形成用塗敷組成物,並與實施例1相同來形成防眩硬塗層。 接著,對獲得之防眩硬塗層上的一部分,使用噴墨將在實施例1製造之透明硬塗敷組成物塗布成為下述表所記載之硬化後膜厚。接著,與實施例1相同來使之硬化,形成透明硬塗層,而獲得光學積層構件。
實施例3 於含有4.43份甲基異丁基酮、28.20份異丙醇及16.80份異丁醇之反應器中,混合33.21份作為第1成分之M-402(東亞合成股份有限公司製、以二新戊四醇五及六丙烯酸酯為主成分之多官能丙烯酸酯單體混合物)、15.09份第2成分之含不飽和雙鍵之丙烯酸共聚物、2.26份光聚合起始劑(商品名:IRGACURE 184、BASF JAPAN股份有限公司製),製造固體成分濃度40%的防眩層形成用塗敷組成物。 使用獲得之防眩層形成用塗敷組成物,並與實施例1相同來形成防眩硬塗層。 接著,對獲得之防眩硬塗層上的一部分,使用噴墨將在實施例1製造之透明硬塗敷組成物塗布成為下述表所記載之硬化後膜厚。接著,與實施例1相同來使之硬化,形成透明硬塗層,而獲得光學積層構件。
實施例4 於含有15份甲基異丁基酮、28.20份異丙醇及16.80份異丁醇之反應器中,混合36.60份作為放射線硬化性成分之M-402(東亞合成股份有限公司製、以二新戊四醇五及六丙烯酸酯為主成分之多官能丙烯酸酯單體混合物)、1.13份平均粒徑為1.50μm之丙烯酸粒子(商品名:SSX-101、積水化成股份有限公司製)、2.26份光聚合起始劑(商品名:IRGACURE 184、BASF JAPAN股份有限公司製),製造固體成分濃度40%的防眩層形成用塗敷組成物。 使用獲得之防眩層形成用塗敷組成物,並與實施例1相同來形成防眩硬塗層。 接著,對獲得之防眩硬塗層上的一部分,使用噴墨將在實施例1製造之透明硬塗敷組成物塗布成為下述表所記載之硬化後膜厚。接著,與實施例1相同來使之硬化,形成透明硬塗層,而獲得光學積層構件。
實施例5 於含有15份甲基異丁基酮、28.20份異丙醇及16.80份異丁醇之反應器中,混合36.60份作為放射線硬化性成分之M-402(東亞合成股份有限公司製、以二新戊四醇五及六丙烯酸酯為主成分之多官能丙烯酸酯單體混合物)、1.13份平均粒徑為4.95μm之丙烯酸粒子(商品名:SSX-105、積水化成股份有限公司製)、2.26份光聚合起始劑(商品名:IRGACURE 184、BASF JAPAN股份有限公司製),製造固體成分濃度40%的防眩層形成用塗敷組成物。 使用獲得之防眩層形成用塗敷組成物,並與實施例1相同來形成防眩硬塗層。 接著,對獲得之防眩硬塗層上的一部分,使用噴墨將在實施例1製造之透明硬塗敷組成物塗布成為下述表所記載之硬化後膜厚。接著,與實施例1相同來使之硬化,形成透明硬塗層,而獲得光學積層構件。
實施例6 除了塗布使防眩硬塗層之膜厚成為2μm之外,其餘與實施例3相同來獲得光學積層構件。
實施例7 於含有9.72份甲基異丁基酮、28.20份異丙醇及16.80份異丁醇之反應器中,混合35.47份作為第1成分之M-402(東亞合成股份有限公司製、以二新戊四醇五及六丙烯酸酯為主成分之多官能丙烯酸酯單體混合物)、7.55份第2成分之含不飽和雙鍵之丙烯酸共聚物、2.26份光聚合起始劑(商品名:IRGACURE 184、BASF JAPAN股份有限公司製),製造固體成分濃度40%的防眩層形成用塗敷組成物。 使用獲得之防眩層形成用塗敷組成物,並與實施例1相同來形成具有下述表所記載之厚度的防眩硬塗層。 接著,對獲得之防眩硬塗層上的一部分,使用噴墨將在實施例1製造之透明硬塗敷組成物塗布成為下述表所記載之硬化後膜厚。接著,與實施例1相同來使之硬化,形成透明硬塗層,而獲得光學積層構件。
實施例8 於含有10.60份甲基異丁基酮、28.20份異丙醇及16.80份異丁醇之反應器中,混合35.85份作為第1成分之M-402(東亞合成股份有限公司製、以二新戊四醇五及六丙烯酸酯為主成分之多官能丙烯酸酯單體混合物)、6.29份第2成分之含不飽和雙鍵之丙烯酸共聚物、2.26份光聚合起始劑(商品名:IRGACURE 184、BASF JAPAN股份有限公司製),製造固體成分濃度40%的防眩層形成用塗敷組成物。 使用獲得之防眩層形成用塗敷組成物,並與實施例1相同來形成防眩硬塗層。 接著,對獲得之防眩硬塗層上的一部分,使用噴墨將在實施例1製造之透明硬塗敷組成物塗布成為下述表所記載之硬化後膜厚。接著,與實施例1相同來使之硬化,形成透明硬塗層,而獲得光學積層構件。
實施例9 於含有7.99份甲基異丁基酮、28.20份異丙醇及16.80份異丁醇之反應器中,混合34.55份作為第1成分之M-402(東亞合成股份有限公司製、以二新戊四醇五及六丙烯酸酯為主成分之多官能丙烯酸酯單體混合物)、6.29份第2成分之含不飽和雙鍵之丙烯酸共聚物、2.25份光聚合起始劑(商品名:IRGACURE 184、BASF JAPAN股份有限公司製)、0.19份整平劑(BYK-UV3500 BYK Japan製),製造固體成分濃度40%的防眩層形成用塗敷組成物。 使用獲得之防眩層形成用塗敷組成物,並與實施例1相同來形成防眩硬塗層。 接著,對獲得之防眩硬塗層上的一部分,使用噴墨將在實施例1製造之透明硬塗敷組成物塗布成為下述表所記載之硬化後膜厚。接著,與實施例1相同來使之硬化,形成透明硬塗層,而獲得光學積層構件。
實施例10 於含有8.02份甲基異丁基酮、28.20份異丙醇及16.80份異丁醇之反應器中,混合34.39份作為第1成分之M-402(東亞合成股份有限公司製、以二新戊四醇五及六丙烯酸酯為主成分之多官能丙烯酸酯單體混合物)、6.29份第2成分之含不飽和雙鍵之丙烯酸共聚物、2.24份光聚合起始劑(商品名:IRGACURE 184、BASF JAPAN股份有限公司製)、0.37份整平劑(Additive67 Dow Corning Toray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固體成分濃度40%的防眩層形成用塗敷組成物。 使用獲得之防眩層形成用塗敷組成物,並與實施例1相同來形成防眩硬塗層。 接著,對獲得之防眩硬塗層上的一部分,使用噴墨將在實施例1製造之透明硬塗敷組成物塗布成為下述表所記載之硬化後膜厚。接著,與實施例1相同來使之硬化,形成透明硬塗層,而獲得光學積層構件。
實施例11 對100份在實施例1製造之透明硬塗敷組成物(固態份分濃度36%)添加20份稀釋溶劑(甲基異丁基酮/異丁醇=30/70之混合溶劑),製造固體成分濃度30%的透明硬塗敷組成物。 除了使用如此所獲得之透明硬塗敷組成物之外,其餘與實施例2相同來獲得光學積層構件。
實施例12 混合94.34份作為放射線硬化性成分之M-402(東亞合成股份有限公司製、以二新戊四醇五及六丙烯酸酯為主成分之多官能丙烯酸酯單體混合物)及5.66份光聚合起始劑(商品名:IRGACURE 184、BASF JAPAN股份有限公司製),製造透明硬塗敷組成物。獲得之透明硬塗敷組成物的固體成分濃度為100%。 除了使用如此所獲得之透明硬塗敷組成物之外,其餘與實施例2相同來獲得光學積層構件。
比較例1 於含有14.12份甲基異丁基酮、28.20份異丙醇及16.80份異丁醇之反應器中,混合37.36份作為第1成分之M-402(東亞合成股份有限公司製、以二新戊四醇五及六丙烯酸酯為主成分之多官能丙烯酸酯單體混合物)、1.26份第2成分之含不飽和雙鍵之丙烯酸共聚物、2.26份光聚合起始劑(商品名:IRGACURE 184、BASF JAPAN股份有限公司製),製造固體成分濃度40%的防眩層形成用塗敷組成物。 使用獲得之防眩層形成用塗敷組成物,並與實施例1相同來形成防眩硬塗層。 接著,對獲得之防眩硬塗層上的一部分,使用噴墨將在實施例1製造之透明硬塗敷組成物塗布成為下述表所記載之硬化後膜厚。接著,與實施例1相同來使之硬化,形成透明硬塗層,而獲得光學積層構件。
比較例2 於含有2.67份甲基異丁基酮、28.20份異丙醇及16.80份異丁醇之反應器中,混合32.45份作為第1成分之M-402(東亞合成股份有限公司製、以二新戊四醇五及六丙烯酸酯為主成分之多官能丙烯酸酯單體混合物)、17.61份第2成分之含不飽和雙鍵之丙烯酸共聚物、2.26份光聚合起始劑(商品名:IRGACURE 184、BASF JAPAN股份有限公司製),製造固體成分濃度40%的防眩層形成用塗敷組成物。 使用獲得之防眩層形成用塗敷組成物,並與實施例1相同來形成防眩硬塗層。 接著,對獲得之防眩硬塗層上的一部分,使用噴墨將在實施例1製造之透明硬塗敷組成物塗布成為下述表所記載之硬化後膜厚。接著,與實施例1相同來使之硬化,形成透明硬塗層,而獲得光學積層構件。
比較例3 於含有15.00份甲基異丁基酮、28.20份異丙醇及16.80份異丁醇之反應器中,混合35.85份作為第1成分之M-402(東亞合成股份有限公司製、以二新戊四醇五及六丙烯酸酯為主成分之多官能丙烯酸酯單體混合物)、1.89份平均粒徑為4.95μm之丙烯酸粒子(商品名:SSX-105、積水化成股份有限公司製)、2.26份光聚合起始劑(商品名:IRGACURE 184、BASF JAPAN股份有限公司製),製造固體成分濃度40%的防眩層形成用塗敷組成物。 使用獲得之防眩層形成用塗敷組成物,並與實施例1相同來形成防眩硬塗層。 接著,對獲得之防眩硬塗層上的一部分,使用噴墨將在實施例1製造之透明硬塗敷組成物塗布成為下述表所記載之硬化後膜厚。接著,與實施例1相同來使之硬化,形成透明硬塗層,而獲得光學積層構件。
比較例4 於含有7.96份甲基異丁基酮、28.20份異丙醇及16.80份異丁醇之反應器中,混合34.72份作為第1成分之M-402(東亞合成股份有限公司製、以二新戊四醇五及六丙烯酸酯為主成分之多官能丙烯酸酯單體混合物)、10.06份第2成分之含不飽和雙鍵之丙烯酸共聚物、2.26份光聚合起始劑(商品名:IRGACURE 184、BASF JAPAN股份有限公司製),製造固體成分濃度40%的防眩層形成用塗敷組成物。 使用獲得之防眩層形成用塗敷組成物,並與實施例1相同來形成具有下述表所記載之厚度的防眩硬塗層。 接著,對獲得之防眩硬塗層上的一部分,使用噴墨將在實施例1製造之透明硬塗敷組成物塗布成為下述表所記載之硬化後膜厚。接著,與實施例1相同來使之硬化,形成透明硬塗層,而獲得光學積層構件。
比較例5 於含有12.36份甲基異丁基酮、28.20份異丙醇及16.80份異丁醇之反應器中,混合36.60份作為第1成分之M-402(東亞合成股份有限公司製、以二新戊四醇五及六丙烯酸酯為主成分之多官能丙烯酸酯單體混合物)、3.77份第2成分之含不飽和雙鍵之丙烯酸共聚物、2.26份光聚合起始劑(商品名:IRGACURE 184、BASF JAPAN股份有限公司製),製造固體成分濃度40%的防眩層形成用塗敷組成物。 使用獲得之防眩層形成用塗敷組成物,並與實施例1相同來形成具有下述表所記載之厚度的防眩硬塗層。 接著,對獲得之防眩硬塗層上的一部分,使用噴墨將在實施例1製造之透明硬塗敷組成物塗布成為下述表所記載之硬化後膜厚。接著,與實施例1相同來使之硬化,形成透明硬塗層,而獲得光學積層構件。
比較例6 於含有15.00份甲基異丁基酮、28.20份異丙醇及16.80份異丁醇之反應器中,混合32.08份作為第1成分之M-402(東亞合成股份有限公司製、以二新戊四醇五及六丙烯酸酯為主成分之多官能丙烯酸酯單體混合物)、5.66份平均粒徑為1.50μm之丙烯酸粒子(商品名:SSX-101、積水化成股份有限公司製)、2.26份光聚合起始劑(商品名:IRGACURE 184、BASF JAPAN股份有限公司製),製造固體成分濃度40%的防眩層形成用塗敷組成物。 使用獲得之防眩層形成用塗敷組成物,並與實施例1相同來形成防眩硬塗層。 接著,對獲得之防眩硬塗層上的一部分,使用噴墨將在實施例1製造之透明硬塗敷組成物塗布成為下述表所記載之硬化後膜厚。接著,與實施例1相同來使之硬化,形成透明硬塗層,而獲得光學積層構件。
以下之實施例13~18為實驗例,是藉由在已使表面具有凹凸形狀之鑄模基材對塗布防眩層形成用塗敷組成物所得之未硬化塗布層進行面接觸的狀態下,使該未硬化塗布層硬化然後再剝離鑄模基材,而形成了表面具有連續隨機凹凸之防眩硬塗層,其中前述防眩層形成用塗敷組成物含有具聚合性不飽和基之黏結劑成分。
實施例13 表面具有凹凸形狀之鑄模基材A的調製 於含有13.24份甲基異丁基酮、28.20份異丙醇及16.80份異丁醇之反應器中,混合36.98份作為第1成分之M-402(東亞合成股份有限公司製、以二新戊四醇五及六丙烯酸酯為主成分之多官能丙烯酸酯單體混合物)、2.52份第2成分之調製例1的含不飽和雙鍵之丙烯酸共聚物、2.26份光聚合起始劑(商品名:OMNIRAD184(IGM RESINS公司製),製造固體成分濃度40%的鑄模基材形成用塗敷組成物。 在厚度75μ之PET薄膜(商品名:LUMIRROR U48、TORAY股份有限公司製)的一面塗布鑄模基材形成用塗敷組成物。在65℃下使之乾燥4分鐘並使溶劑揮發後,利用累積光量1500mJ/cm2 的紫外線照射處理來使之硬化,獲得膜厚為5μm且表面具有凹凸形狀之鑄模基材A。
防眩層形成用塗敷組成物之製造 於容器中添加、混合並攪拌29.84份丙二醇單甲基醚、11.12份乙酸乙酯、11.12份乙酸丁酯、22.24份ARONIX M-402(東亞合成股份有限公司製、以二新戊四醇五及六丙烯酸酯為主成分之多官能丙烯酸酯單體混合物)、11.12份UNIDIC V-6850(DIC股份有限公司製、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酯寡聚物或聚合物)、0.98份OMNIRAD 184(IGM Resins公司製、光聚合起始劑、1-羥基環己基苯基酮)、1.31份OMNIRAD TPO(IGM Resins公司製、光聚合起始劑、2,4,6-三甲基苯甲醯基二苯基氧化膦)、12.27份MIBK-AC-2140Z(日產化學公司製),調製硬塗敷組成物3使固體成分濃度成為35%。
防眩硬塗層之形成 在厚度1.0mm且由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及PC(聚碳酸酯)所構成之3層(PMMA/PC/PMMA)片(商品名:MT3LTR、kuraray股份有限公司製)的一面塗布防眩層形成用塗敷組成物。在65℃下使之乾燥4分鐘並使溶劑揮發後,使鑄模基材A的凹凸面與塗布好之組成物的乾燥塗膜面層疊,並利用累積光量140mJ/cm2 的紫外線照射處理來使之硬化。接著,剝離鑄模基材A,獲得膜厚為5μm的防眩硬塗層。
透明硬塗層之形成 對以上述所獲得之防眩硬塗層上的一部分,使用噴墨將在實施例1製造之透明硬塗敷組成物塗布成為下述表所記載之硬化後膜厚。接著,與實施例1相同來使之硬化,形成透明硬塗層,獲得光學積層構件。
實施例14 於含有7.96份甲基異丁基酮、28.20份異丙醇及16.80份異丁醇之反應器中,混合34.72份作為第1成分之M-402(東亞合成股份有限公司製、以二新戊四醇五及六丙烯酸酯為主成分之多官能丙烯酸酯單體混合物)、10.06份第2成分之含不飽和雙鍵之丙烯酸共聚物、2.26份光聚合起始劑(商品名:IRGACURE 184、BASF JAPAN股份有限公司製),製造固體成分濃度40%的鑄模基材形成用塗敷組成物。 使用獲得之鑄模基材形成用塗敷組成物,依與實施例13相同的順序,調製表面具有凹凸形狀的鑄模基材B。 使用獲得之鑄模基材B以及在實施例13製造之防眩層形成用塗敷組成物,依與實施例13相同的順序,形成防眩硬塗層及透明硬塗層,獲得光學積層構件。
實施例15 於含有4.43份甲基異丁基酮、28.20份異丙醇及16.80份異丁醇之反應器中,混合33.21份作為第1成分之M-402(東亞合成股份有限公司製、以二新戊四醇五及六丙烯酸酯為主成分之多官能丙烯酸酯單體混合物)、15.09份第2成分之含不飽和雙鍵之丙烯酸共聚物、2.26份光聚合起始劑(商品名:IRGACURE 184、BASF JAPAN股份有限公司製),製造固體成分濃度40%的鑄模基材形成用塗敷組成物。 使用獲得之鑄模基材形成用塗敷組成物,依與實施例13相同的順序,調製表面具有凹凸形狀之鑄模基材C。 使用獲得之鑄模基材C以及在實施例13製造之防眩層形成用塗敷組成物,依與實施例13相同的順序,形成防眩硬塗層及透明硬塗層,獲得光學積層構件。
實施例16 表面具有凹凸形狀之鑄模基材D的調製 於含有15.00份甲基異丁基酮、28.20份異丙醇及16.80份異丁醇之反應器中,混合36.60份M-402(東亞合成股份有限公司製、以二新戊四醇五及六丙烯酸酯為主成分之多官能丙烯酸酯單體混合物)、1.13份平均粒徑為1.50μm之丙烯酸粒子(商品名:SSX-101、積水化成股份有限公司製)、2.26份光聚合起始劑(商品名:OMNIRAD184(IGM RESINS公司製),製造固體成分濃度40%的鑄模基材形成用塗敷組成物。 在厚度75μ之PET薄膜(商品名:LUMIRROR U48、TORAY股份有限公司製)的一面塗布鑄模基材形成用塗敷組成物。在65℃下使之乾燥4分鐘並使溶劑揮發後,利用累積光量1500mJ/cm2 的紫外線照射處理來使之硬化,獲得膜厚為5μm且表面具有凹凸形狀之鑄模基材D。 使用獲得之鑄模基材D以及在實施例13製造之防眩層形成用塗敷組成物,依與實施例13相同的順序,形成防眩硬塗層及透明硬塗層,獲得光學積層構件。
實施例17 表面具有凹凸形狀之鑄模基材E的調製 於含有15.00份甲基異丁基酮、28.20份異丙醇及16.80份異丁醇之反應器中,混合36.60份M-402(東亞合成股份有限公司製、以二新戊四醇五及六丙烯酸酯為主成分之多官能丙烯酸酯單體混合物)、1.13份平均粒徑為4.95μm之丙烯酸粒子(商品名:SSX-105、積水化成股份有限公司製)、2.26份光聚合起始劑(商品名:OMNIRAD184(IGM RESINS公司製),製造固體成分濃度40%的轉印薄膜防眩層形成用塗敷組成物。 在厚度75μ之PET薄膜(商品名:LUMIRROR U48、TORAY股份有限公司製)的一面塗布防眩層形成用塗敷組成物。在65℃下使之乾燥4分鐘並使溶劑揮發後,利用累積光量1500mJ/cm2 的紫外線照射處理來使之硬化,獲得膜厚為5μm且表面具有凹凸形狀之鑄模基材E。 使用獲得之鑄模基材E以及在實施例13製造之防眩層形成用塗敷組成物,依與實施例13相同的順序,形成防眩硬塗層及透明硬塗層,獲得光學積層構件。
實施例18 表面具有凹凸形狀之鑄模基材F的調製 在鑄模基材方面,使用厚度75μm之聚丙烯薄膜(商品名TORAYAN ZK-207、TORAY薄膜加工股份有限公司製)。 使用該鑄模基材F以及在實施例13製造之防眩層形成用塗敷組成物,依與實施例13相同的順序,形成防眩硬塗層及透明硬塗層,獲得光學積層構件。
使用在上述實施例及比較例所獲得之光學積層構件、及在光學積層構件之調製所使用之塗敷組成物,進行下述評價。評價結果顯示於下述表。
霧度值測定方法 防眩硬塗層之霧度值(全霧度值)Ha及在防眩硬塗層上積層有透明硬塗層之部分的霧度值(全霧度值)Hm是使用霧度計(日本電色製 NDH2000),並根據JIS K7136之方法進行測定。 防眩硬塗層之霧度值(全霧度值)Ha的測定是將在基材上設置有防眩硬塗層的試驗樣品切出50mm×50mm,將樣品安裝於試料室內並測定。測定條件設為「方法3」。 在防眩硬塗層上積層有透明硬塗層部分之霧度值(全霧度值)Hm的測定是將在防眩硬塗層上積層有透明硬塗層的試驗樣品切出50mm×50mm,將樣品安裝於試料室內並測定。測定條件設為「方法3」。
內部霧度值測定方法 將防眩硬塗層的試驗樣品切出50mm×50mm。對試驗樣品之塗膜凹凸面滴下0.01ml甘油(特級試劑 KISHIDA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接著,放上玻璃板(18mm×18mm MATSUNAMI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製),做成表面凹凸崩潰的試驗片。使用前述霧度計,並根據JIS K7136的方法測定防眩硬塗層之內部霧度值Hi。測定條件設為方法3。 在防眩硬塗層上積層有透明硬塗層之部分的內部霧度值亦是與上述相同來測定。
膜厚測定方法 將試驗樣品切出10mm×10mm,並以切片機(LEICA RM2265)切開現出塗膜之剖面。將已切開現出之剖面以雷射顯微鏡(VK8700 KEYENCE製)觀察,並測定膜厚。 在防眩硬塗層之膜厚測定時,是利用上述方法測定凹部10點及凸部10點之膜厚,算出其平均值,藉此求出膜厚。 又,在透明硬塗層之膜厚測定時,是利用上述方法測定10點之膜厚,算出其平均值,藉此求出膜厚。
Rzjis 測定方法 將試驗樣品切出50mm×50mm,並以具備接目鏡之倍率20倍、接物鏡之倍率50倍的雷射顯微鏡(VK8700 KEYECE製)且依據JIS B0601;2001來測定,獲得Rzjis 值。
表面自由能評價方法 將防眩硬塗層之試驗樣品切出50mm×50mm,在環境溫度25度下,使用溼潤試劑(nacalai tesque股份有限公司製 濕潤指數標準液)來評價,獲得表面自由能值。
透明硬塗敷組成物之接觸角測定方法 將防眩硬塗層之試驗樣品切出50mm×50mm。將透明硬塗敷組成物填充到注射器。在環境溫度25℃下,從注射器滴下2μl到防眩硬塗層之試驗樣品上。使用自動接觸角計(KRUSS製 DSA20),並利用依據JIS R3257之影像處理來測定接觸角。
黏度測定方法 將要測定黏度之塗敷組成物100ml維持在溫度20℃,並以B型黏度計(東機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製、TVB-22L)來測定。測定條件是使用M1 Roter,並設60rpm。
透明性評價方法 將在防眩硬塗層上積層有透明硬塗層(透明硬塗層之膜厚:下述表「透明硬塗層之膜厚(對Rzjis之比:100%)」所記載之膜厚)之部分切出50mm×50mm,並以內部霧度測定值來判斷。 ○:內部霧度值在2.0%以下。 ×:內部霧度值在2.1%以上。
密著性評價方法 使用上述「透明性評價方法」所使用的試驗片,並依據JIS K5400來實施密著性試驗。使用美工刀對在防眩硬塗層上積層有透明硬塗層的部分實施交叉切割(cross cut),形成100個1mm2 的網格(棋盤格)成為。接著,使透明膠帶(Lpack LP-24 24mm×35m NICHIBAN製)完全附著在做好之棋盤格上,拾起膠帶之一端並往上方剝離。將此剝離動作在相同處實施3次。之後,將被剝離之棋盤格的數目依以下記載的基準來判定。 10:無剝離 8:剝離在5格以內 6:剝離超過5格且在15格以內 4:剝離超過15格且在35格以內 2:剝離超過35格且在65格以內 0:剝離超過65格且在100格以內
平滑性評價方法 使用上述「透明性評價方法」所使用之試驗片進行評價試驗。將在防眩硬塗層上積層有透明硬塗層之部分切出50mm×50mm,並以目視評價且根據下述基準來評價。 ○:無防眩硬塗層之凹凸,而為平滑 △:僅確認有少許防眩硬塗層之凹凸。 ×:確認有源自防眩硬塗層之凹凸的防眩性。
[表1]
[表2]
[表3]
實施例之光學積層構件皆可確認具有優異的透明性、密著性及平滑性。實施例之光學積層構件還可透過使透明硬塗層之膜厚變化,而使在防眩硬塗層上積層有透明硬塗層之處的霧度值有效變化。 比較例1是防眩硬塗層之霧度值Ha小於1%之例。此時,即便在防眩硬塗層上積層透明硬塗層,霧度值也不會變化,可確認不會具有本發明之技術效果。 比較例2是防眩硬塗層之霧度值Ha超過45%而且防眩硬塗層表面之十點平均粗糙度超過本發明範圍之例。此時,可確認平滑性不佳。 比較例3是防眩硬塗層之內部霧度值Hi超過2%之例。此時,可確認透明性不佳。 比較例4是防眩硬塗層之厚度小於1μm之例。此時,防眩硬塗層之霧度值Ha會小於1%,且即便在防眩硬塗層上積層透明硬塗層,霧度值也不會變化,可確認不會具有本發明之技術效果。 比較例5是防眩硬塗層之厚度超過10μm之例。此時,防眩硬塗層表面之十點平均粗糙度會超過本發明之範圍,以致平滑性不佳。 比較例6是防眩硬塗層之內部霧度值Hi超過2%而且防眩硬塗層表面之十點平均粗糙度不滿足本發明範圍之例。此時,透明性及平滑性會不佳。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之光學積層構件可用作為例如在顯示器之影像顯示部賦予防眩性能,且使影像非顯示部之設計性提升的構件。本發明之光學積層構件在顯示器之影像顯示部可提供優異的防眩性能,另一方面,在影像非顯示部可提供防眩性能降低且有高級感的設計。
1‧‧‧光學積層構件
3‧‧‧防眩硬塗層
5‧‧‧透明高分子基材
7‧‧‧透明硬塗層
9‧‧‧加飾層
11‧‧‧影像顯示部
圖1:本發明光學積層構件之示意說明圖。 圖2:本發明光學積層構件之示意說明圖。 圖3:本發明光學積層構件之示意說明圖。

Claims (13)

  1. 一種光學積層構件,是在透明高分子基材之至少一面上依序積層有防眩硬塗層及透明硬塗層的光學積層構件, 前述防眩硬塗層是防眩層形成用塗敷組成物之硬化層,且是在其表面具有連續隨機凹凸的層,前述防眩硬塗層表面之十點平均粗糙度RzJIS 為0.1~2μm; 前述透明硬塗層是透明硬塗敷組成物之硬化層, 前述透明硬塗層是積層在前述防眩硬塗層之一部分上; 前述防眩硬塗層之厚度為1~10μm, 前述透明硬塗層之厚度為0.01~10μm; 前述防眩硬塗層之霧度值Ha為2~45%,且內部霧度值Hi為0.01~2%, 在前述防眩硬塗層上積層有透明硬塗層之部分的霧度值Hm為0.05~20%,並且, 前述Ha及Hm滿足下述式: 5 ≦ (Ha-Hm)/Ha × 100 ≦ 99。
  2. 如請求項1之光學積層構件,其中前述防眩層形成用塗敷組成物含有第1成分及第2成分,且 前述防眩硬塗層之表面凹凸是源自前述第1成分及第2成分之相分離的表面凹凸。
  3. 如請求項2之光學積層構件,其中前述第1成分含有選自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及多官能胺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中之至少1種,且 前述第2成分為含不飽和雙鍵之丙烯酸共聚物。
  4. 如請求項2或3之光學積層構件,其中前述第1成分及第2成分之質量比在第1成分:第2成分=98.5:1.5~60:40的範圍內。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光學積層構件,其中前述防眩硬塗層之表面自由能為30~50mN/m,並且 將前述透明硬塗敷組成物朝前述防眩硬塗層表面滴下時,液滴的接觸角在5~75°之範圍內。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光學積層構件,其中前述透明硬塗敷組成物在20℃下之黏度為2~2000mPa・s。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光學積層構件,其在透明高分子基材之一面上依序積層有前述防眩硬塗層及前述透明硬塗層,且 在透明高分子基材之另一面上積層有加飾層。
  8.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光學積層構件,其供配置於顯示器部; 該光學積層構件是在透明高分子基材之一面上依序積層有前述防眩硬塗層及前述透明硬塗層,且該光學積層構件會配置成透明高分子基材之另一面或已積層在透明高分子基材之另一面上的加飾層與顯示器部之表面相對。
  9.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之光學積層構件,前述光學積層構件為車用機器觸控面板顯示器用光學積層構件。
  10. 一種光學積層構件之製造方法,包含下述步驟: 防眩硬塗層形成步驟,是在透明高分子基材之面上塗布防眩層形成用塗敷組成物並使之硬化,藉此形成表面具有連續隨機凹凸的防眩硬塗層;及 透明硬塗層形成步驟,是在所得防眩硬塗層之一部分上塗布透明硬塗敷組成物並使之硬化,藉此在防眩硬塗層之一部分上形成透明硬塗層; 前述防眩硬塗層表面之十點平均粗糙度RzJIS 為0.1~2μm; 前述防眩硬塗層之厚度為1~10μm, 前述透明硬塗層之厚度為0.01~10μm; 前述防眩硬塗層之霧度值Ha為2~45%,且內部霧度值Hi為0.01~2%, 在前述防眩硬塗層上積層有透明硬塗層之部分的霧度值Hm為0.05~20%,並且 前述Ha及Hm滿足下述式: 5 ≦ (Ha-Hm)/Ha × 100 ≦ 99。
  11. 如請求項1之光學積層構件,其中前述防眩層形成用塗敷組成物含有具聚合性不飽和基之黏結劑成分,且 前述防眩硬塗層是一表面形成有凹凸形狀之層,該凹凸形狀是藉由使表面具有凹凸形狀之鑄模基材對防眩層形成用塗敷組成物之未硬化塗布層進行面接觸之後剝離鑄模基材而形成。
  12. 如請求項11之光學積層構件,其中前述防眩硬塗層是一表面形成有凹凸形狀之層,該凹凸形狀是藉由在已使表面具有凹凸形狀之鑄模基材對防眩層形成用塗敷組成物之未硬化塗布層進行面接觸的狀態下,使未硬化塗布層硬化之後剝離鑄模基材而形成。
  13. 一種光學積層構件之製造方法,包含下述步驟: 防眩硬塗層形成步驟,是藉由在已使表面具有凹凸形狀之鑄模基材對於透明高分子基材之面上塗布防眩層形成用塗敷組成物所得之未硬化塗布層進行面接觸的狀態下,使該未硬化塗布層硬化之後剝離鑄模基材,而形成表面具有連續隨機凹凸之防眩硬塗層,其中前述防眩層形成用塗敷組成物含有具聚合性不飽和基之黏結劑成分;及 透明硬塗層形成步驟,是在所得防眩硬塗層之一部分上塗布透明硬塗敷組成物並使之硬化,藉此在防眩硬塗層之一部分上形成透明硬塗層; 前述防眩硬塗層表面之十點平均粗糙度RzJIS 為0.1~2μm; 前述防眩硬塗層之厚度為1~10μm, 前述透明硬塗層之厚度為0.01~10μm; 前述防眩硬塗層之霧度值Ha為2~45%,且內部霧度值Hi為0.01~2%, 在前述防眩硬塗層上積層有透明硬塗層之部分的霧度值Hm為0.05~20%,並且, 前述Ha及Hm滿足下述式: 5 ≦ (Ha-Hm)/Ha × 100 ≦ 99。
TW106134555A 2016-10-07 2017-10-06 光學積層構件及光學積層構件之製造方法 TWI7649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99368 2016-10-07
JP2016199368 2016-10-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16427A true TW201816427A (zh) 2018-05-01
TWI764944B TWI764944B (zh) 2022-05-21

Family

ID=618311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34555A TWI764944B (zh) 2016-10-07 2017-10-06 光學積層構件及光學積層構件之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1550080B2 (zh)
EP (1) EP3525016B1 (zh)
JP (1) JP6352575B1 (zh)
KR (1) KR102241216B1 (zh)
CN (1) CN110023795B (zh)
TW (1) TWI764944B (zh)
WO (1) WO201806669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88186B2 (ja) * 2017-06-20 2022-06-21 Agc株式会社 ガラス板
JP6393384B1 (ja) * 2017-10-06 2018-09-19 日本ペイント・オートモーティブコーテ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防眩ハードコート層の形成方法
CN112566784B (zh) * 2018-08-10 2023-11-14 阪东化学株式会社 表面保护膜、表面保护膜层叠体及表面保护膜的制造方法
JP6873411B2 (ja) * 2019-10-17 2021-05-19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光学積層体ならびに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用途
WO2022270471A1 (ja) * 2021-06-21 2022-12-29 株式会社カネカ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ディスプレイ
JP7342994B1 (ja) 2022-03-11 2023-09-1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シート、物品、賦形用シート、転写シート、シー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物品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E513714A (zh) 1951-08-23 1900-01-01
JPS5925011B2 (ja) 1977-06-03 1984-06-13 石川島播磨重工業株式会社 焼結鉱冷却設備
JPS5945084B2 (ja) 1978-08-22 1984-11-02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ロ−ドセル秤のロ−ドセル本体製造方法
JPS5925012B2 (ja) 1980-12-29 1984-06-13 播磨耐火煉瓦株式会社 真空脱ガス装置用浸漬管およびその施工方法
JP3494527B2 (ja) * 1996-03-29 2004-02-09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艶消しインサート成形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297827A (zh) 1999-11-25 2001-06-06 重庆大学 高速公路汽车防撞装置应答式测距方法
JP2002189107A (ja) * 2000-12-21 2002-07-05 Nissha Printing Co Ltd 反射防止部材
JP2003344614A (ja) * 2002-05-28 2003-12-03 Nitto Denko Corp 光拡散性シート、光学素子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4544952B2 (ja) * 2004-03-31 2010-09-1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反射防止積層体
TWI417564B (zh) * 2005-02-21 2013-12-01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for optical laminate
TWI411817B (zh) 2005-02-21 2013-10-11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Optical laminates
JP2009025384A (ja) * 2007-07-17 2009-02-05 Fujifilm Corp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TW201003131A (en) 2008-07-04 2010-01-16 Teijin Dupont Films Japan Ltd Anti-glare laminate
JP2010059236A (ja) 2008-09-01 2010-03-18 Nippon Paint Co Ltd 帯電防止性防眩性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帯電防止性防眩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1081217A (ja) 2009-10-07 2011-04-21 Nitto Denko Corp 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ならびに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5522720B2 (ja) 2009-10-07 2014-06-1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ならびに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US9017566B2 (en) 2010-04-30 2015-04-28 Corning Incorporated Anti-glare surface treatment method and articles thereof
JP6070195B2 (ja) * 2011-01-14 2017-02-0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WO2013054804A1 (ja) * 2011-10-12 2013-04-1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用防眩シート
TWI486412B (zh) * 2011-12-16 2015-06-01 Eternal Materials Co Ltd 抗反射塗料組合物及其製備方法
JP6035764B2 (ja) 2012-02-14 2016-11-30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6498857B2 (ja) 2012-03-23 2019-04-10 株式会社きもと 表示素子前面用フィルムおよび表面部材付き表示素子
JP5925012B2 (ja) * 2012-03-30 2016-05-25 日本ペイント・オートモーティブコーテ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高屈折率アンチブロッキング層形成組成物
JP5925011B2 (ja) * 2012-03-30 2016-05-25 日本ペイント・オートモーティブコーテ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ハード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
US9938426B2 (en) 2012-03-30 2018-04-10 Teijin Limited Hard coating composition and composition for forming a high refractive index antiblocking layer
JP6101017B2 (ja) 2012-08-22 2017-03-22 東レフィルム加工株式会社 成型用積層フィルム
JP6275945B2 (ja) * 2012-12-10 2018-02-0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両面粘着剤付き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WO2014109370A1 (ja) 2013-01-11 2014-07-17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5848301B2 (ja) 2013-09-24 2016-01-2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防眩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6238684B2 (ja) 2013-11-07 2017-11-2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
WO2015099151A1 (ja) 2013-12-27 2015-07-02 日本ペイント株式会社 複層塗膜の形成方法
JP6603652B2 (ja) 2014-03-26 2019-11-06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CN105446513A (zh) 2014-08-21 2016-03-30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复合基板结构及触控装置
JP6826803B2 (ja) 2014-08-26 2021-02-10 中国塗料株式会社 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該組成物から形成される硬化被膜および防眩フィルム、画像表示装置、並びに硬化被膜および防眩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15057655A (ja) 2014-10-14 2015-03-2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ならびに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5945084B1 (ja) * 2015-11-27 2016-07-05 ダイアモールディング株式会社 フロント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US11180604B2 (en) * 2016-12-20 2021-11-23 Prc-Desoto International, Inc. Polyurethane prepolymers incorporating nonlinear short chain diols and/or soft diisocyanates compositions, and uses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90050810A (ko) 2019-05-13
US11550080B2 (en) 2023-01-10
CN110023795A (zh) 2019-07-16
CN110023795B (zh) 2021-06-29
EP3525016A1 (en) 2019-08-14
JPWO2018066697A1 (ja) 2018-10-04
US20200124772A1 (en) 2020-04-23
KR102241216B1 (ko) 2021-04-15
JP6352575B1 (ja) 2018-07-04
TWI764944B (zh) 2022-05-21
EP3525016A4 (en) 2020-09-16
EP3525016B1 (en) 2022-05-11
WO2018066697A1 (ja) 2018-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64944B (zh) 光學積層構件及光學積層構件之製造方法
CN110651203B (zh) 防眩涂覆组合物、使用了该组合物的光学层叠部件和防眩硬涂层的形成方法
TWI815807B (zh) 活性能量線硬化型硬塗劑、硬化塗膜、積層薄膜
JP5237745B2 (ja) 耐候性防眩性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耐候性防眩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059236A (ja) 帯電防止性防眩性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帯電防止性防眩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A3122154A1 (en) Laminated member for decoration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decorative molded article
JP6917534B2 (ja) 積層フィルムおよび積層部材
JP2009263410A (ja)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型樹脂組成物、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型塗料及び成形物
JP7433779B2 (ja) コーティング部材及びコーティング部材の製造方法
JP5273400B2 (ja) 帯電防止性光学フィルム、導電層及び導電層形成用組成物
JP2009263409A (ja)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型樹脂組成物、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型塗料及び成形物
JP5277775B2 (ja) 耐擦傷性樹脂板及びその用途
JP7497465B2 (ja) 易接着層形成用組成物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ハードコーティングフィルム
TWI737949B (zh) 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用抗靜電劑、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硬化物及薄膜
JP5018223B2 (ja) 耐擦傷性樹脂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携帯型情報端末の表示窓保護板
WO2020203359A1 (ja) 防眩性積層体
KR20230060537A (ko) 활성 에너지선 경화성 하드코트제, 하드코트층 및 적층체
JP2020090084A (ja) 加飾用積層部材及び加飾成形体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