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75258B - 图像显示装置用防眩片 - Google Patents
图像显示装置用防眩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975258B CN103975258B CN201280050449.8A CN201280050449A CN103975258B CN 103975258 B CN103975258 B CN 103975258B CN 201280050449 A CN201280050449 A CN 201280050449A CN 103975258 B CN103975258 B CN 10397525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ntiglare
- brightness
- formula
- regular transmission
- degre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 G02B5/0226—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having particles on the surfac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11/00—Producing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or prisms
- B29D11/00009—Production of 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B29D11/00317—Production of lenses with markings or patterns
- B29D11/00326—Production of lenses with markings or patterns having particular surface properties, e.g. a micropatter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11/00—Producing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or prisms
- B29D11/00865—Applying coatings; tinting; colour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cellulosic plastic substances, i.e. substances obtained by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cellulose, e.g. cellulose ethers, cellulose esters, viscose
- B32B23/1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cellulosic plastic substances, i.e. substances obtained by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cellulose, e.g. cellulose ethers, cellulose esters, viscose next to a particulate lay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next to a particulate lay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 G02B5/02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the surface having an irregular structur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36—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 G02B5/024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by means of dispersed particl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73—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 G02B5/0278—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used in transmiss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60/00—Layered product comprising an impregnated, embedded, or bonded layer wherein the layer comprises an impregnation, embedding, or binder material
- B32B2260/02—Composition of the impregnated, bonded or embedded layer
- B32B2260/025—Particulate lay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64/00—Composition or properties of particles which form a particulate layer or are present as additives
- B32B2264/10—Inorganic particles
- B32B2264/102—Oxide or hydroxid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08—Matt, dull surfac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12—Transparen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2—Polarizing, birefringent, filter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70—Other properties
- B32B2307/73—Hydrophobic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20—Displays, e.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plasma display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20—Displays, e.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plasma displays
- B32B2457/202—LCD, i.e.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20—Displays, e.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plasma displays
- B32B2457/204—Plasma display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2—Antiglare, refractive index matching laye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1/00—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 G02F2201/38—Anti-reflection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得到亮黑感、暗处黑色程度、在动画用途中防眩性优异、适合于实现高画质的防眩片。一种防眩片,在透明基体材料的至少一个面,具有包含粘合剂树脂、漫射粒子以及粘合剂微粒的防眩层,所述防眩片特征在于,该防眩层在与透明基体材料相反一侧的面具有凹凸,所述凹凸由基于在周围具有所述粘合剂微粒的密度高的局部存在层的所述漫射粒子、和/或所述漫射粒子的凝聚体的凸部形成,在以将可见光线从透明基体材料侧垂直地照射至所述防眩片时的正透射方向的亮度设为Q、以离开正透射30度的方向的亮度设为Q30、以将离开正透射+2度的方向的亮度与离开正透射+1度的方向的亮度连结的直线和将离开正透射‑2度的方向的亮度与离开正透射‑1度的方向的亮度连结的直线各自外推至正透射的透射强度的平均值设为U时,满足下述的(式1)和(式2):(式1)10<Q/U<36;(式2)Log10(Q30/Q)<‑6。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纯黑感、暗处黑色程度、动画用途中的防眩性(动画防眩性)优异、适合于实现高画质的图像显示装置用的防眩片。
背景技术
在阴极射线管显示装置(CRT)、液晶显示器(LCD)、等离子显示器(PDP)、电致发光显示器(ELD)等图像显示装置中,一般在最外薄膜设有用于防止反射的光学层叠体。这样的防反射用光学层叠体通过光的漫射或干涉来抑制像的映入或降低反射率。
作为防反射用光学层叠体的1个,已知在透明性基体材料的表面形成有具有凹凸形状的防眩层的防眩性膜。该防眩性膜能够通过表面的凹凸形状使外部光漫射以防止外部光的反射或像的映入导致的视觉辨认性的下降。
作为现有的防眩性膜,已知例如在透明基体材料膜的表面涂覆含有二氧化硅(硅石)等填料的树脂而形成防眩层的防眩性膜(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
这些防眩性膜有通过凝聚性硅石等粒子的凝聚而在防眩层的表面形成凹凸形状的类型、将有机填料添加至树脂中而在层表面形成凹凸形状的类型或将具有凹凸的膜层压于层表面而转印凹凸形状的类型等。
这样的现有的防眩性膜,不论是哪个类型,都通过防眩层的表面形状的作用而得到光漫射/防眩作用,有必要为了提高防眩性而增大、增多凹凸形状,但如果凹凸变大、变多,则存在涂膜的模糊值(雾度值)上升而产生变白且与此相伴地对比度下降这一问题。
另外,由于即使在家庭中,观赏显示电影等的高画质的显示器的机会也增多,因而要求暗室中的黑色画面的黑色程度(以下,称为暗处黑色程度)。
此外,将由于表面凹凸而体现的雾度定义为“表面雾度”,将在使用形成表面凹凸的树脂或与该树脂的折射率差为至少0.02以内的树脂来对前述表面凹凸进行了平滑化时体现的雾度定义为“内部雾度”,并依据JIS K7136(2000)而测定。
作为简便地评价对比度的方法,一般使用雾度值或内部雾度与总雾度的比。即,在光学片的制造过程中,考虑通过控制材料的确定、制造条件等以控制雾度值,从而能够制造对比度的下降少的光学片(参照专利文献1~3)。
然而,也能看到即使是相同的雾度值而对比度也不同的情况,例如,即使以雾度值及内部雾度与总雾度的比作为指标而制造,也不一定能够稳定地得到良好的图像显示装置用防眩片。
另外,还进行通过在防眩层上进一步设置低折射的光干涉层而使反射率降低的尝试,但有必要精度良好地设置100nm左右的膜,变得价格非常高。
而且,近年来,由于以单波段电视(one seg)为首的各种传送系统的普及和大型化的进展等而导致视听环境也出现各种形态,防眩片所要求的性能也变得更广泛且个性强。
例如,由于进行电影观赏等的机会的增加而导致为了在与电影院同等高度的视听环境下欣赏,要求在暗室中以高画质再现动态图像,或者,由于移动用途的增加而导致为了在明亮的屋外映出静止图像及动态图像,要求具有物理的强度且在亮室中取得了动画和静止画的平衡的画质。
即,显示器终端所要求的图像品质会变化,迫切期望具有适合于视听环境的性能的图像显示装置用的防眩片的开发。
此外,在示出取决于视听环境而要求不同的示例的专利文献4及5中,记载了静止图像和动态图像中要求性能不同,另外,观察者的视听状态也不同。
本发明的发明者们专心研究了上述的课题,结果发现,不仅仅是如在现有技术中考虑的那样,内部漫射和表面漫射的和成为总雾度,而且总雾度除了内部漫射和表面漫射以外,还受漫射粒子与表面凹凸的位置关系影响。
而且,本发明的发明者们专心研究了对适合于暗室和亮室中的高度的黑色程度及高度的动态图像与静止图像的共用的图像显示装置用、例如液晶显示装置用(以下,有时候简称为液晶显示装置用)的防眩片的要求性能,结果发现,为了得到暗室中的高度的黑色程度,必须为几乎不产生以前未考虑的“杂散光分量”的漫射特性。此外,“杂散光分量”是指,入射至防眩片内部的光中的、由于存在于防眩片的表面和/或内部的漫射元件(例如,在表面的情况下,凹凸形状本身成为漫射元件,在内部的情况下,用于形成凹凸形状的粒子等成为漫射元件)而导致在防眩片内部沿与作为目的的方向不同的方向行进的不能控制的光分量,大多在防眩片内部重复地反射。
另外,发现对于亮室中的动态图像和静止图像,考虑影像光的杂散光分量,同时,适度地具有以前仅要求防止的外部光的正反射分量,这对于为了得到能够值得观赏的画质而言很重要。
即,上述的杂散光分量,在暗部(例如黑色)和亮部(例如白色)存在于同一画面内时,亮部的影像光由于光学片的漫射元件而导致一部分成为杂散光,成为从暗部发出光的所谓的光晕,只会引起对比度的下降,尤其是暗室对比度的下降,或立体感消失,成为在平面上缺乏变化的图像。
此外,关于杂散光分量,在从正面观看的情况下,影响少,在从倾斜方向观看的情况下,容易更强地造成影响。
另外,关于外部光的正反射分量,发现正反射极端少的光学膜受到人的官能特性的影响,将图像作为模拟物来探测,与此相对的是,适度地具有正反射分量的光学膜,容易将图像作为实际物来探测,增加所谓的、动态图像画面所特有的图像的光泽及光辉,成为具有跃动感的图像。
此外,将兼备这样的动态图像所要求的对比度、立体感及跃动感的性能(例如,如果取蓝天下的年轻人的场面为例,则画面所显示的黑色头发是具有松散感的黑色,黑色瞳孔是具有湿润感的黑色,而且,皮肤看起来具有年轻人特有的润泽且生动等)称为“纯黑感”。
此外,在照明下进行电影观赏的情况下或在移动用途中,要求即使在动态图像的观赏时也应对动态图像的观赏的耐反射眩光性(防眩性)。将那样的、并非完全地无图像显示装置前的物体的映入、而是观测动画的观测者的轮廓和位于背景的对象物的轮廓或边界线模糊的程度的微弱的耐反射眩光性称为动画防眩性。
而且,近年来,在电影观赏等高度的观赏条件下,即在无外部光的暗室条件且显示装置的良好感觉区域内(在正面亮度的33.3%以上的亮度下能够观看的观赏范围)的观赏中,要求显著的高水准的黑色程度即“暗处黑色程度” 优异的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
另外,静止图像要求对比度和进一步的耐反射眩光性优异的图像,将这样的、静止图像所要求的兼备对比度和耐反射眩光性的性能称为“图像清晰度”。
即,据说应该是纯黑感和图像清晰度优异的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的迫切期望变高。
此外,作为画质评价,在专利文献6中记载了“黑致密性”,在专利文献7中记载了“亮黑感”。
为了改善作为液晶显示器的原理上的缺陷的视角的狭小,有时候对防眩片赋予漫射性。可是,漫射性的赋予尤其造成正面观看的对比度的下降。
黑致密性评价该视角扩大与对比度的相互关系,比较从正前方观看显示器时的电源断开时的黑色程度、电源接通时的黑色程度(黑色图像),是黑色程度越强,画面的致密感也就越强这一官能比较。
除了在正面非常弱且越倾斜越容易强烈识别的杂散光分量以外,在液晶显示器中,在其系统构成上,即使在黑色显示中,也存在从液晶显示元件本身泄漏的光(泄漏光),因而所谓从正前方观看的电源接通时的黑色程度,是将前述的泄漏光和外部光反射合并的情况下的黑色程度的状态,所谓前述的电源断开时的黑色程度,是由于不存在影像光而仅存在外部光反射时的黑色程度。
换言之,所谓黑致密性,黑色程度对外部光和泄漏光都强,与前述的纯黑感不同,未考虑杂散光分量,另外,未考虑适度需要的正反射分量,因而即使例如对比度高,图像的光泽及光辉也差,不产生跃动感,纯黑感不会高。尤其是,由于优先增大漫射并扩大视角,因而容易产生杂散光分量,暗处黑色程度容易下降。
另外,所谓亮黑感,是通过抑制从外部入射至光学层叠体的光的除了正反射光分量以外的漫射且使除了该正反射光以外的光不到达观测者的眼睛而在亮室环境下使图像显示装置进行黑色显示时的黑色的再现性,即黑色的灰度表现的丰富性,在光学层叠体的与膜面相反一侧,与正交尼科耳棱镜偏振片或经由光学膜用丙烯类粘附剂(全部光线透射率90%以上、雾度0.5%以下、膜厚10~55μm的制品,例如,MHM系列:日荣加工(株)制,日立化成工业(株)社制,商品名“L8010”等)的黑色丙烯板贴合在一起,然后,在三波长荧光下进行官能评价。
即,从该测定法来看,也不是动画的评价,也完全未考虑影像光的杂散光分量的影响。因此,即使例如光泽及光辉高,也不产生暗室对比度及立体感,纯黑感不会变高。
所谓对比度,是白色亮度相对于黑色亮度的比,由于黑色亮度的绝对值与白色亮度相比非常小,因而对比度更强烈地受到黑色亮度的影响。为了得到对比度优异的图像,需要作为谋求视角扩大之后的亮室黑色程度的“黑致密”、作为绝对的黑色程度的“暗处黑色程度”以及作为黑色区域中的灰度表现的丰富性的“亮黑感” 优异。
而且,为了谋求静止画和动画的兼顾,至少需要具有立体感及跃动感的纯黑感优异。
此外,在限定防眩片的漫射特性的专利文献8及9中,虽然对比度变得良好,但是未考虑作为对于实用不可避免的性能的密合性、硬涂层性等物理性能和眩光、动画与静止画的兼顾等课题,未得到充分的性能。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67818;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334294;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17626;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6-81089;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6-189658;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7-264113;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08-32845;
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2010-60924;
专利文献9:日本特开2010-60925。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阴极射线管显示装置(CRT)、液晶显示器(LCD)、等离子显示器(PDP)、电致发光显示器(ELD)等图像显示装置用防眩片,该防眩片在这样的状况下,即使不使用低折射干涉层,尤其是,暗处的高度的黑色程度(暗处黑色程度)和纯黑感、亮黑感也优异,具有在动画用途中能够容许的防眩性(动画防眩性),适合于供实际使用。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例如,液晶显示器的视角与画质存在权衡的关系。以前,液晶电视视角狭小,根据作为各向同性的CRT的代替的观点,被视为缺陷,期望防眩片还具有视角扩大功能。
然而,本发明的发明者们将液晶电视理解为新的显示器,并且,仔细考虑视听环境的变化,不将视角狭小且无各向同性作为缺陷而理解,在正面画质优先的思想的基础下,为了从视角与画质的权衡的束缚解放,采取以下的手段。
以前,考虑对比度和防眩性依赖于基于表面凹凸的JIS B-0601-1994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十点平均粗糙度(Rz)、表面凹凸的平均间隔(Sm)和根据小坂研究所制的表面粗糙度测定器SE-3400的操作说明书(1995.07.20修订)所记载的定义的凹凸的平均倾斜角(θa)等表面形状,或者,考虑依赖于内部漫射剂与粘合剂树脂的折射率差和内部漫射粒子的形状等导致的外部光的反射状态。即,未考虑表面凹凸与内部漫射元件的相互效果。
在此,说明θa的算出定义。
在存在于基准长度L范围内的凹凸形状中,从一个峰至下一个峰,在峰中,具有最高的顶部:凸部,而且在其两端,存在凹部。凹部的位置不限于分别处于相同的高度。
将从该不同的凹部位置各个至其三角形的顶部的高度设为h1、h2。同样地,关于基准长度范围的全部峰,求出从凹部至凸部的高度,求出高度的和(一个峰具有2个高度),计算除以基准长度L而得到的值的反正切,从而求出角度。
θa=tan-1[(h1+h2+h3+h4+……+hn)/L]
本发明的发明者们发现,如图8-1至图8-4所示,由于漫射粒子与粘合剂树脂的折射率差而导致入射至漫射粒子的影像光和外部光的透射漫射粒子的光及反射的光的漫射特性大为不同,漫射粒子与粘合剂树脂的折射率差越大,漫射粒子导致的反射光量就越是增加,而且,透射漫射粒子的光的漫射角度就越大,因而影像光导致的杂散光分量的产生增加和外部光的反射光量增加,使对比度下降。
再进一步,发现如图7-1的1-1至1-5所示,在影像光中,由于漫射粒子与表面凹凸的位置关系而导致透射漫射粒子的影像光的透射及反射特性和使分辨率或对比度劣化的杂散光分量的产生状况大为不同,而且,如图7-2的2-1至2-4所示,在外部光中,也由于漫射粒子与表面凹凸的位置关系而导致进入漫射层内部的外部光的由漫射粒子导致的反射光的反射特性和使对比度劣化的杂散光分量的产生状况也大为不同,通过还加进本申请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的表面凹凸的形状、漫射粒子的特性以及表面凹凸与内部漫射粒子的相对关系,从而能够得到不仅对比度和动画防眩性优异,而且纯黑感(动态图像)和图像清晰度(静止图像)也优异的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
另外,如图7-2的漫射粒子2-2那样,在处于由漫射粒子反射的外部光的漫射变大的表面凹凸与漫射粒子的位置关系的情况下,如图7-1的1-2那样,关于影像光也成为漫射大而容易产生杂散光分量的条件,也容易造成影像光所导致的对比度下降。
即,影像光的杂散光分量导致的对比度下降的大小关系能够近似于外部光的反射特性而考虑。此外,对于杂散光分量导致的纯黑感(动态图像)也是如此。另外,通过使防眩层即使强度小也具有大的角度的漫射而使LCD的泄漏光宽广地漫射的现有的重视视角的方法,促进前述的杂散光分量的产生,尤其是暗室中的高度的黑色程度、暗处黑色程度不足。
即,即使进行以前那样的根据总雾度和内部雾度等的漫射特性的管理和算术平均粗糙度(Ra)、十点平均粗糙度(Rz)、表面凹凸的平均间隔(Sm)、平均倾斜角(θa)等表面形状的管理,也不能得到优异的防眩片。
本发明的发明者们发现,为了得到纯黑感优异的动态图像,优选来自内部的影像光的指向性处于高的状态(光集中于某个方向的状态),即,使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的透射漫射小且正透射强度适度地高,而且,外部光和影像光的杂散光分量越少越是良好。
与此相对的是,如果透射漫射大,则产生杂散光分量,内部影像光的指向性变低(光漫射、具有方向性而不集中的状态),影像看起来像变白一样,因而对于肤色等的显示,未成为生动的显示。
另一方面,为了得到图像清晰度优异的静止图像,有必要兼顾对比度和耐反射眩光性。然而,如果在改善耐反射眩光性的目的下,增强所谓的防眩性,则反射漫射变大,对比度下降,图像清晰度恶化。
于是,本发明的发明者们关于图像清晰度(静止画)专心研究,结果判明,对观察者而言,为映入而苦恼的原因是,因为,在静止图像鉴赏时,观察者的焦点常常与映入图像显示装置最外薄膜的存在于外部的某一个像(例如,观察者自身的像或存在于背景的物品映入的像)一致,视线的集中点未固定于本来的图像。
而且,进一步的研究的结果发现,通过使在静止画观赏时映入的存在于外部的某一个像的轮廓不鲜明,从而不为映入而苦恼,而且,还能够抑制对比度的下降,能够提高图像清晰度。
另外,所谓动画防眩性,是限于动画观赏时的微弱的耐反射眩光性。静止图像比动态图像对映入的感知更强烈,需要比动画更强的耐反射眩光性。即,如果满足图像清晰度,则同时地满足动画防眩性。
另一方面,只要限于动画观赏,即使不满足静止图像中的图像清晰度,满足作为微弱的耐反射眩光性的动画防眩性即可。
即,发现为了兼顾静止图像所要求的图像清晰度和动态图像的纯黑感,重要的是,在抑制透射漫射的正透射强度分量的下降的同时,而且适度地具有使映入的外部影像的轮廓不鲜明的小的反射漫射,同时使杂散光分量减少。
这意味着将正反射强度分量转换为正反射附近的漫射,意味着通过考虑以下的(a)~(c)而得到谋求静止图像清晰度和动态图像的纯黑感的兼顾的液晶显示装置用的防眩片。
即,满足以下的三个要素:(a)透射漫射小(正透射强度高);(b)正反射强度分量小;(c)变换为正反射附近的漫射。
防眩片一般大多添加有用于使其具有防静电功能的导电粒子,或为了防止眩光并赋予表面凹凸形状而添加微细粒子,除了表面凹凸导致的漫射(以下称为外部漫射)以外,还具有内部漫射。
图1是作为一个示例来改变粒子的折射率而对折射率1.50的树脂涂膜的表面反射率及分散于前述树脂涂膜中的球状漫射剂粒子表面的反射率进行模拟的结果。如图1所示,内部漫射因子导致的反射强度与外部漫射导致的反射强度相比而大幅地较小,因而关于漫射反射强度,表面漫射为支配性的。
另外,表面形状导致的透射光的漫射,在将从为θ的倾斜面出射的角度设为ψ并将涂膜的折射率设为n时,根据斯涅尔定律,n×sinθ=sinψ,出射角度ψ成为arcsin(n×sinθ)-θ。
另一方面,关于反射,由于根据反射定律而示出为θ的倾斜面的二倍的变化,因而反射角度ψ成为2×θ。因此,在一般的涂膜的折射率及防眩片的表面形状范围内,如作为在折射率1.50的树脂表面的情况下的计算结果的图2所示,可以视为反射及透射的漫射角度相对于表面倾斜角度而成比例。
即,由于正反射强度小是正透射强度小,增加正反射附近的漫射,成为增加正透射附近的漫射,因而能够将谋求前述的静止图像的耐反射眩光性和动态图像的纯黑感的兼顾的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所要求的三个要素全部变换为透射。另外,依据前述的记载,在满足动画防眩性的方面,也能够进行同样的变换。
即,上述(a)~(c)分别能够换言之为:(a)透射漫射小(正透射强度高);(b’)正透射强度分量小;(c’)变换为正透射附近的漫射。
此外,(b’)及(c’)表示正透射强度(Q)与正透射附近的漫射强度(q)的比Q/q小,另一方面,(a)表示Q/q大。
另外,由于以前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的雾度值是如JIS K7136(2000)所示、离开正透射2.5度以上漫射的光相对于全部光线的比例,因而不能从雾度值想到使用如上所述的正透射附近的漫射(尤其是,小于2.5度的漫射)的考虑。
但是,在完全无内部漫射的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中,由于不能抑制眩光,因而即使微小,也有必要具有内部漫射。此外,也可以是内部漫射导致的漫射的大小不超过2.5度的漫射,在这种情况下,内部漫射导致的雾度成为零。
在此,对各向同性漫射的情况的正透射附近的漫射强度进行考察。
如图3的示意图所示,关于漫射强度,如果在具有为a的漫射透射强度分布的透明基板,层叠具有为b的漫射透射强度分布的层,则越接近0度,漫射透射强度的减少比例就越大,因而越接近0度,强度的下降就越大,成为具有为c的漫射透射强度分布的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
另外,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一般内部漫射元件及外部漫射元件的分布稀疏,因而漫射特性的强度分布成为前述漫射元件导致的漫射强度分布和不存在漫射元件而仅在正透射具有强度的二个强度分布的和。
如图4所示,在以将正透射±1度及正透射±2度的强度的斜率外推至正透射时的强度设为假想正透射强度U时,U近似漫射元件导致的漫射特性的正透射强度,Q/U成为“不具有漫射元件的部分Q”与“漫射元件部分的正透射强度U”的比,即“无透射漫射地进行正透射的强度Q”与“通过透射漫射而被引导至0度方向的正透射强度U”的比,可以说成为正透射附近的漫射状态的尺度。
另外,从图3及图4显而易见,正透射附近的强度越大,U就越大,在初始的漫射角度越大的情况下,U相对于Q的变化量就越小。
换言之,改变为正透射附近的强度q而使用U,成为还加进前述(a)的透射漫射的大小的形态。
如以上那样,通过以Q/U的范围作为特定的范围,从而可以使图像清晰度和动态图像的纯黑感平衡,能够使两者良好,能够得到兼顾这些性能的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
换言之,就Q/U而言,关于表面形状(外部漫射元件),近似为成为正透射的平坦部与成为除了正透射以外的角度的凹凸部的比率,因而与凹凸的倾斜的角度和凹凸的存在概率相关联,关于内部漫射,与漫射粒子和粘合剂树脂的折射率差、与漫射粒子的碰撞概率及形状相关联,关于表面形状与内部漫射的相互作用,与使前述相互作用互相更弱的程度和互相更强的程度相关联,由此,决定纯黑感(动态图像)和图像清晰度(静止图像)的好坏。
然而,为了实现高水准的暗处黑色程度,要求进一步防止杂散光,因而进一步对杂散光进行考察。
一般而言,在折射率n的层与空气的界面,光从层内部以角度θ入射至界面时的界面的反射比例,如果在p偏振光的情况下为Rp,在s偏振光的情况下为Rs,则根据反射定律和斯涅尔定律来计算,由此,由以下的式子表示。
Rp=((cosθ-n×cos(arcsin(n×sinθ)))/(cosθ+n×cos(arcsin(n×sinθ))))2
Rs=((cos(arcsin(n×sinθ))-n×cosθ)/(cos(arcsin(n×sinθ))+n×cosθ))2
另外,在具有表面凹凸的防眩层,内部漫射小的情况下的透射漫射角度ψ,在以表面凹凸的倾斜角度设为θs、以粘合剂树脂的折射率设为nB时,基于斯涅尔定律来算出,成为:
ψ=arcsin(nB×sinθs)-θs。
因而,在从透明基体材料侧入射至防眩层的影像光入射至为倾斜角度θs的凹凸表面(防眩层与空气的界面)时,在上述式子中,能够为θ=θs、n=nB,因而前述凹凸表面的反射比例由上述的Rp和Rs表示,它们能够作为前述透射漫射角度ψ的函数来表示。而且,Rp和Rs越大,由前述凹凸表面反射并返回至防眩层内部的光就越多,因而杂散光分量增大。
在图6中示出使用一般的粘合剂树脂的折射率1.50来计算上述式子的结果。由于防眩层的表面凹凸随机地形成,因而平均的反射比例能够表示为(Rp+Rs)/2。如从图6显而易见的,如果透射漫射角度超过30度,则反射急剧地增大,即,杂散光分量急剧地增大。
因此,为了不产生杂散光分量,优选不存在30度以上的透射漫射,由于从20度起,反射开始增大,因而通过使透射漫射为20度以下,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杂散光分量的产生。
而且,为了实现这些光学的性质,通过如以下那样理解漫射粒子导致的防眩层表面的凹凸形成的机构,从而发现解决方案。
即,在粘合剂树脂固化时,体积收缩。另一方面,由于漫射粒子不收缩,因而漫射粒子抵抗粘合剂树脂的收缩,由此,与漫射粒子相对应的位置的表面成为凸部而形成凹凸。因此,特别是如果漫射粒子存在于接近粘合剂树脂的表面的位置,则漫射粒子导致的凸部容易成为陡峭的倾斜。
然而,使粘合剂微粒(与漫射粒子相比相比而非常小,不成为漫射元件,但能够与粘合剂一起流动,完成像粘合剂那样的任务的微粒)局部地密集存在于漫射粒子的周围,由此,该部分的粘合剂(由粘合剂树脂和粘合剂微粒构成)难以固化收缩,作为结果,漫射粒子周围的凸部容易成为平缓的倾斜。而且,在漫射粒子是有机微粒的情况下,由于与粘合剂树脂的比重差小,因而容易存在于接近粘合剂表面的位置,但如果粘合剂微粒是无机微粒,则由于比重比粘合剂树脂更大,因而具有使有机微粒下沉的效果,因此,使凹凸的倾斜平缓的效果更高。
在本发明中,如以上那样一个特征在于对Q/U注意并进一步对Log10(Q30/Q)注意,为了进一步得到优异的效果,能够通过与其他参数,即如权利要求书的各权利要求中所规定的各种参数的任意的组合而达成本发明的目的。
本发明基于上述见解而完成,包含以下的方式。
(1)一种防眩片,在透明基体材料的至少一个面,具有包含粘合剂树脂、漫射粒子以及粘合剂微粒的防眩层,所述防眩片特征在于,该防眩层在与透明基体材料相反一侧的面具有凹凸,所述凹凸由基于在周围具有所述粘合剂微粒的密度高的局部存在层的所述漫射粒子、和/或所述漫射粒子的凝聚体的凸部形成,在以将可见光线从透明基体材料侧垂直地照射至所述防眩片时的正透射方向的亮度设为Q、以离开正透射30度的方向的亮度设为Q30、以将离开正透射+2度的方向的亮度与离开正透射+1度的方向的亮度连结的直线和将离开正透射-2度的方向的亮度与离开正透射-1度的方向的亮度连结的直线各自外推至正透射的透射强度的平均值设为U时,满足下述的(式1)和(式2)
(式1) 10<Q/U<36
(式2) Log10(Q30/Q)<-6。
(2)一种防眩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微粒的比重比所述粘合剂树脂的比重更大。
(3)一种防眩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微粒是施行过疏水处理的气相法二氧化硅和/或层状无机化合物。
(4)一种防眩片,其特征在于,在以所述防眩层的厚度设为T(μm)时,满足下述的(式3)
(式3) 3<T<10。
(5)一种防眩片,其特征在于,在以将可见光线从透明基体材料侧垂直地照射至所述防眩片时的正透射方向的亮度设为Q、以将可见光线从透明基体材料侧垂直地照射至所述防眩片时的离开正透射20度的方向的亮度设为Q20时,满足下述的(式4)
(式4) Log10(Q20/Q)<-5.5。
(6)一种防眩片,其特征在于,在以防眩片的总雾度值设为Ha(%)、以防眩片的内部雾度值设为Hi(%)时,满足下述的(式5)
(式5) 0≤Ha-Hi≤1.3。
(7)一种防眩片,在最外表层形成有防反射防眩层。
(8)一种偏振片,使用上述防眩片。
(9)一种图像显示装置,使用上述防眩片或上述偏振片。
(10)一种防眩片的制造法,所述防眩片在透明基体材料的至少一个面,具有包含粘合剂树脂、漫射粒子以及粘合剂微粒的防眩层,所述制造法特征在于,该防眩层在与透明基体材料相反一侧的面具有凹凸,所述凹凸由基于在周围具有所述粘合剂微粒的密度高的局部存在层的所述漫射粒子、和/或所述漫射粒子的凝聚体的凸部形成,进行调整以使得,在以将可见光线从透明基体材料侧垂直地照射至所述防眩片时的正透射方向的亮度设为Q、以离开正透射30度的方向的亮度设为Q30、以将离开正透射+2度的方向的亮度与离开正透射+1度的方向的亮度连结的直线和将离开正透射-2度的方向的亮度与离开正透射-1度的方向的亮度连结的直线各自外推至正透射的透射强度的平均值设为U时,满足下述的(式1)和(式2)
(式1) 10<Q/U<36
(式2) Log10(Q30/Q)<-6。
(11)一种改善图像装置的纯黑感、暗处黑色程度、动画防眩性、亮黑感、黑致密的方法,所述图像装置在图像显示装置的视觉辨认侧具有防眩片,所述防眩片在透明基体材料的至少一个面,具有包含粘合剂树脂、漫射粒子以及粘合剂微粒的防眩层,所述方法特征在于,所述防眩层在与透明基体材料相反一侧的面具有凹凸,所述凹凸由基于在周围具有所述粘合剂微粒的密度高的局部存在层的所述漫射粒子、和/或所述漫射粒子的凝聚体的凸部形成,在以将可见光线从透明基体材料侧垂直地照射至所述防眩片时的正透射方向的亮度设为Q、以离开正透射30度的方向的亮度设为Q30、以将离开正透射+2度的方向的亮度与离开正透射+1度的方向的亮度连结的直线和将离开正透射-2度的方向的亮度与离开正透射-1度的方向的亮度连结的直线各自外推至正透射的透射强度的平均值设为U时,满足下述的(式1)和(式2)
(式1) 10<Q/U<36
(式2) Log10(Q30/Q)<-6。
(12)一种改善图像装置的纯黑感、暗处黑色程度、动画防眩性、亮黑感、黑致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微粒的比重比所述粘合剂树脂的比重更大。
(13)一种改善图像装置的纯黑感、暗处黑色程度、动画防眩性、亮黑感、黑致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微粒是施行过疏水处理的气相法二氧化硅和/或层状无机化合物。
(14)一种改善图像装置的纯黑感、暗处黑色程度、动画防眩性、亮黑感、黑致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以所述防眩层的厚度设为T(μm)时,满足下述的(式3)
(式3) 3<T<10。
(15)一种改善图像装置的纯黑感、暗处黑色程度、动画防眩性、亮黑感、黑致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以将可见光线从透明基体材料侧垂直地照射至所述防眩片时的正透射方向的亮度设为Q、以将可见光线从透明基体材料侧垂直地照射至所述防眩片时的离开正透射20度的方向的亮度设为Q20时,满足下述的(式4)
(式4) Log10(Q20/Q)<-5.5。
(16)一种改善图像装置的纯黑感、暗处黑色程度、动画防眩性、亮黑感、黑致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以防眩片的总雾度值设为Ha(%)、以防眩片的内部雾度值设为Hi(%)时,满足下述的(式5)
(式5) 0≤Ha-Hi≤1.3。
(17)一种改善图像装置的纯黑感、暗处黑色程度、动画防眩性、亮黑感、黑致密的方法,在防眩片的最外表层形成有低折射率层。
发明的效果
依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这样的图像显示装置用防眩片:暗处的高度的黑色程度(暗处黑色程度)和纯黑感、亮黑感优异,具有在动画用途中能够容许的防眩性(动画防眩性),而且,适合于供实际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球状粒子及树脂导致的反射率的图;
图2是示出相对于表面倾斜角度的反射及透射的角度的图;
图3是示出漫射强度分布的图;
图4是说明本发明的评价方法的原理的概念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中的漫射透射强度的测定方法的概念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中的透射漫射角度与凹凸表面的反射比例的关系的图;
图7-1是说明影像光及外部光中的漫射粒子与表面凹凸的位置关系导致的透射及反射光的特性的图;
图7-2是说明影像光及外部光中的漫射粒子与表面凹凸的位置关系导致的透射及反射光的特性的图;
图8-1是说明漫射粒子和粘合剂树脂的折射率差导致的光的漫射特性的差异的图;
图8-2是说明漫射粒子和粘合剂树脂的折射率差导致的光的漫射特性的差异的图;
图8-3是说明漫射粒子和粘合剂树脂的折射率差导致的光的漫射特性的差异的图;
图8-4是说明漫射粒子和粘合剂树脂的折射率差导致的光的漫射特性的差异的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防眩片的实施方式的示例的截面图;
图10是示出使用本发明的防眩片的偏振片的实施方式的示例的截面图;
图11是本发明的防眩片的截面STEM照相。(a)为3000倍,(b)为20000倍;
图12是示出使用本发明的偏振片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实施方式的示例的截面图;
图13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的一个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玻璃基板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14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的一个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构造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防眩片,在透明基体材料的至少一个面,具有包含粘合剂树脂、漫射粒子以及粘合剂微粒的防眩层,所述防眩片特征在于,该防眩层在与透明基体材料相反一侧的面具有凹凸,所述凹凸由基于在周围具有所述粘合剂微粒的密度高的局部存在层的所述漫射粒子、和/或所述漫射粒子的凝聚体的凸部形成,在以将可见光线从透明基体材料侧垂直地照射至所述防眩片时的正透射方向的亮度设为Q、以离开正透射30度的方向的亮度设为Q30、以将离开正透射+2度的方向的亮度与离开正透射+1度的方向的亮度连结的直线和将离开正透射-2度的方向的亮度与离开正透射-1度的方向的亮度连结的直线各自外推至正透射的透射强度的平均值设为U时,满足下述的(式1)和(式2)
(式1) 10<Q/U<36
(式2) Log10(Q30/Q)<-6。
以下,使用图5,对Q及Q30的测定方法进行说明。关于如图5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如果从5的方向照射可见光线,则沿6的方向正透射,并且将一部分光漫射。该6的方向、即0度的透射强度是正透射强度Q。另外,30度的方向的透射强度是正透射强度Q30。
另外,分别测定在正透射±2度和正透射±1度的透射强度,用直线将该强度连结,将外推至正透射(0度)的透射强度的平均定义为假想正透射强度U(参照图4)。
而且,在防眩片的制造过程中,以Q/U作为指标,进行材料的选定、制造条件的控制等,由此,能够效率良好地制造纯黑感(动态图像)和应对动画的防眩性(动画防眩性)优异、而且图像清晰度(静止图像)优异的防眩片。
此外,关于漫射透射强度的测定,具体而言,如以下那样进行测定。
(漫射透射强度的测定方法)
从防眩片的背面(防眩片的与观察者侧相反一侧的面)垂直地照射可见光线。光束入射至防眩片,使漫射透射的光在-85度~+85度的范围内每隔1度对光接受器进行扫射,由此,测定漫射透射强度。
此外,对测定漫射透射强度的装置未特别地限制,在本发明中,使用日本电色工业(株)制“GC5000L”。 此外,在本测定中,测定-85度~+85度之间的范围,但由于通过进行仅-1、-2、0、+1以及+2度的测定,就能够简便地进行假想正透射强度的算出和正透射强度测定,因而在线地进行制造条件等的变更并同时在指定的范围内自动调整也变得容易。
在此,“GC5000L”的光束的直径是约3mm,该直径成为一般使用的测角光度计(goniophotometer)的平均的光束的直径。
而且,由于本发明所使用的漫射粒子的粒子直径是微米量级,相对于内部漫射元件的粒子的直径,光束的直径成为1000倍左右大的直径,因而,即一般而言,在测角光度计的测定中,光束的直径与粒子直径相比充分大,另外,由于粒子也均匀地分散,因而无论将光束照射至样品的哪个点,都能够进行测定值不产生有意差的正确的测定。
此外,前述Q30和作为离开正透射20度的方向的透射强度的Q20,以通过上述测定法而测定的20度和-20度的平均值设为Q20,以30度和-30度的平均值设为Q30。
本发明特征为以下述式(x)作为指标而进行控制。
Log10(Q30/Q)<-6 (x)
Log10(Q30/Q)小于-6,由此,能够得到纯黑感(动态图像)、暗处黑色程度优异的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
而且,通过满足下述式(y),从而能够更进一步得到暗处的高度的黑色程度优异的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
Log10(Q20/Q)<-5.5 (y)
此外,在Q30或Q20非常小而不能由测定器检测的情况下,使Log10(Q30/Q)或Log10(Q20/Q)的值为-10.0。
而且,本发明,一个特征还为以下述式(z)作为指标而进行控制。
10<Q/U<36 (z)
能够得到这样的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 Q/U超过10,由此纯黑感(动态图像)优异,并且小于36,由此动画防眩性优异。
而且,由于提高纯黑感及动画防眩性,因而Q/U更优选超过22且小于36。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满足上述式(x)和(z)。满足上述式(x)和(z)的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成为暗处的高度的黑色程度(暗处黑色程度)和纯黑感、亮黑感优异且具有在动画用途中能够容许的防眩性(动画防眩性)的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
在本发明的防眩片中,前述防眩层具有漫射粒子、粘合剂树脂以及局部地密集存在于前述漫射粒子的周围的粘合剂微粒。
在漫射粒子的周围局部存在的粘合剂微粒也可以与漫射粒子抵接,但没有必要完全地抵接,优选粘合剂树脂进入其间。由此,能够有效地抑制漫射粒子的周围的粘合剂的固化收缩。即,所谓局部地密集存在于漫射粒子的周围,意味着在防眩层中粘合剂微粒单独地存在的状态为少量,大多不平衡地聚集于漫射粒子的周围的状态,这样的状态能够通过防眩层的截面电子显微镜(TEM、STEM)观察而容易地判别。
另外,优选,前述漫射粒子形成凝聚体。在凝聚体中,凝聚体的外缘部具有与单独地分散的粒子同样的凹凸,与此相对的是,构成凝聚体的粒子彼此接近,因而凝聚体表面成为缓和的凹凸。即,通过形成凝聚体,从而能够减少大的倾斜成分,使平缓的分量更多。这里所指的凝聚,不但是粒子彼此完全地密合的状态,而且为在当进行截面观察的时候最接近的粒子间距离比该粒子的平均粒子直径更小的情况下凝聚。此外,通过透射型光学显微镜观察而对粒子进行透射观察,对10个粒子的最大直径求平均而算出平均粒子直径(μm)。也可以使用图像解析软件来算出。
图11(a)(b)是如上所述地粘合剂粒子在漫射粒子的周围局部存在且漫射粒子形成凝聚体的防眩层的1个示例。(a)为3000倍,(b)为20000倍的STEM截面照相。如果是这样的状态,则在表面凹凸不存在大的倾斜成分,因而优选。
而且,前述漫射粒子,优选,在观察防眩层截面时,相比防眩层的凹凸的最外薄膜的最低的凹部面而存在于更靠近透明基体材料侧。由此,漫射粒子不突出,能够更有效地使凸部的倾斜平缓。
除了规定Q/U以及Log10(Q30/Q)、Log10(Q20/Q)之外,还考虑并选择防眩层的厚度、即包括粘合剂树脂、漫射粒子以及粘合剂微粒的防眩层的厚度T(μm)、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的总雾度Ha(%)、由于内部漫射而产生的雾度Hi(%)、作为表面的凹凸导致的漫射(以下,有时候称为外部漫射)与前述内部漫射导致的漫射的相互作用的和的漫射(Ha-Hi)的关联等或防眩层的粘合剂树脂的组合、透明基体材料树脂等,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用于液晶显示元件表面的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的性能。
有时候由于通过偏振片制造工序或偏振片与液晶元件的贴合中的弯曲等来施加至防眩片的负荷而产生裂缝,但特别是如果粘合剂与微粒的粘接弱,则容易在该界面产生剥离。如果漫射层的厚度较厚,则由于聚合收缩而施加至界面的应变变大,更容易产生剥离,因而防眩层的厚度T(μm)优选满足:
(式3) 3<T<10
即,如果防眩层的厚度T是3μm以下,则硬涂层性差,如果是10μm以上,则与粒子的界面的应变变大,容易因施加至防眩片的负荷而产生裂缝。
如果内部漫射小,则不能消除眩光。但是,在存在具有2.5度以上的漫射角的内部漫射的情况下,计作由于内部漫射而产生的雾度Hi,因而即使Hi是零,也具有适度的内部漫射即可。可是,漫射角大的漫射,即,如果计作雾度的内部雾度Hi过大,则分辨率的下降和杂散光分量的产生所造成的暗处黑色程度的下降导致对比度的下降变得显著,而且,图像清晰度(静止图像)恶化。
此外,虽然对比度下降,但是通过使内部雾度成为3.0以上,从而能够通过视角扩大作用而提高黑致密性。
另外,本发明不是如在现有技术中考虑的那样,总雾度为内部漫射和表面漫射的和,而是将以下作为基本思想:总雾度是根据除了内部漫射和表面漫射以外,两个漫射元件的位置关系也影响这一见解的,即,总雾度是内部雾度+外部雾度+内部漫射元件与表面凹凸的相互作用导致的雾度。
因此,如果以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的雾度设为Ha,以由于内部漫射而产生的雾度设为Hi,则Ha-Hi能够称为内部漫射元件与表面凹凸的相互作用导致的雾度和外部雾度的和。
在动画视听的情况下,为了实现动态图像的高画质,寻求纯黑感,而且动画防眩性为映入像的轮廓仅能识别一点的程度(比静止图像的防眩性更微弱)即可,因而雾度(Ha-Hi)低的倾向变得合适。另外,在漫射角小于2.5度的情况下,未计作雾度,因而即使雾度(Ha-Hi)以前是不合适的0,Q/U值也为期望的范围即可,更优选为0%以上且1.3%以下。
此外,根据防止眩光的观点,基于JIS K7105的防眩片的透射图像清晰度的光梳2.0mm相对于光梳0.125mm的值的比D,优选为小于2。
光梳0.125mm下的值表示正透射附近的漫射的大小(值越小,漫射就越大),这成为影像光的微细的分布不匀、即眩光的原因。另一方面,2.0mm的光梳下的值表示更广的范围的漫射的大小,即,使眩光不显眼的效果,值越大,其效果越小。因此,关于透射图像清晰度,光梳0.125mm下的值越低,另外,光梳2.0mm下的值越高,眩光越恶劣。
因而,能够由前述D表示该关系,如果为2以上,则眩光显眼。前述D更优选为小于1.9,进一步更优选为小于1.4。
以下对分散于粘合剂树脂的漫射粒子详细地进行说明。
漫射粒子优选是透光性的微粒,也可以是有机粒子,也可以是无机粒子,也可以将有机粒子和无机粒子混合而使用。由于球状的有机粒子容易控制凹凸形状,因而优选包括至少1种以上的球状有机粒子。
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中,所使用的漫射粒子的平均粒径优选0.5~10μm的范围,更优选为1~9μm,最优选1.5~8.0μm。如果是该范围内,则能够调整内部漫射和/或外部漫射和/或内部漫射元件与表面凹凸的相互作用导致的漫射透射强度分布。
特别是,如果漫射粒子的平均粒径为0.5μm以上,则粒子的凝聚不会变得过度,凹凸形成的调整变得容易,如果是10μm以下,则难以产生眩光或粗糙的图像,因而确保设计漫射透射强度分布的方面的自由度。
此外,为了满足上述的本申请的性质,漫射粒子的平均粒径R与防眩层厚度T的关系优选满足下述式。
0.35<R/T<0.65
如果平均粒径相对于防眩层厚度的比R/T为0.65以上,则有可能漫射粒子在涂膜层最外薄膜突出或由于漫射粒子而产生的凹凸变得陡峭。如果前述R/T为0.35以下,则有可能凹凸未充分地形成而映入变强。通过满足上述式,从而能够形成适度的凹凸形状。
此外,上述平均粒径,在单独地测定漫射粒子的情况下,能够作为通过库尔特计数器(Coulter counter)法而得到的重量平均直径(体积平均直径)而计测。另一方面,防眩层中的漫射粒子的平均粒径,在防眩层的透射光学显微镜观察中,作为对10个粒子的最大直径求平均的值而求出。或者,在该方法不合适的情况下,是在通过粒子中心附近的截面的电子显微镜(优选TEM、STEM等透射型)观察中,选择30个作为任意的相同种类且大致相同位的粒径而观察的漫射粒子(由于不清楚是粒子的哪个部位的截面,因而增加n数),测定其截面的最大粒径,作为其平均值而算出的值。由于全都根据图像而判断,因而也可以用图像解析软件算出。
另外,漫射粒子的粒径的偏差越少,漫射特性偏差就越少,漫射透射强度分布设计变得容易。更具体而言,在以根据重量平均的平均直径设为MV、以累积25%直径设为d25、以累积75%直径设为d75时,优选(d75-d25)/MV为0.25以下,更优选为0.20以下。
此外,所谓累积25%直径,是指从粒径分布中的粒径小的粒子开始计数而成为25重量%时的粒子直径,所谓累积75%直径,是指同样地计数而成为75重量%时的粒子直径。
作为粒径的偏差的调整方法,例如,能够通过调整合成反应的条件而进行,另外,在合成反应后分级也是有力的手段。在分级中,通过提高其次数或增强其程度,从而能够得到期望的分布的粒子。优选将风力分级法、离心分级法、沉降分级法、过滤分级法、静电分级法等方法用于分级。
而且,优选构成防眩层的粘合剂树脂与漫射粒子的折射率差为0.005~0.25。如果折射率差为0.005以上,则能够抑制眩光,如果为0.25以下,则漫射透射强度分布设计变得容易。根据以上的观点,该折射率差更优选为0.01~0.2,进一步优选为0.015~0.15。
关于漫射粒子的折射率,在使折射率不同的2种溶剂的混合比变化而使折射率变化的溶剂中,将漫射粒子等量分散而测定混浊度,由阿贝折射计测定混浊度变得极小时的溶剂的折射率,除此以外,还通过使用嘉吉试剂(Cargill agent)等方法而测定。
另外,关于漫射粒子的折射率,除了测定材料自身以外,实际上,在制成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之后,还能够通过将粒子或粒子的碎片从膜取出并通过前述方法而测定的方法、由椭圆偏振计(ellipsometer)测定防眩片的切断面的方法、测定防眩片的激光干涉的方法((株)FK光学研究所制的相移激光干涉显微镜或(株)沟尻光学工业所制的双光束干涉显微镜等)等而测定。
如果漫射粒子是与粘合剂折射率不同的有机粒子,具有涂液中的成分浸透于有机粒子的浸渗层,而且涂液中的成分未浸渗于有机粒子的中心部,则有机粒子与粘合剂树脂的界面的折射率差变小,因而抑制界面处的反射,因此,难以产生杂散光,而且,有机粒子内部与粘合剂树脂的折射率差大,因而维持内部漫射,因此,容易谋求防止杂散光产生和防止眩光的兼顾,所以更优选。
此外,为了增加上述浸渗层的浸渗量,能够选择例如降低有机粒子的交联密度、或共用浸渗性的溶剂、或提高涂液保管温度等,但关键是,事前预先选定成为优选的浸渗量的条件。
在具有前述浸渗层的有机粒子中,根据维持内部漫射性能的观点,优选,未浸渗涂液中的成分的中心部具有可见光波长以上的直径,更优选具有1μm以上的直径。
此外,上述中心部的未浸渗的部分的直径,具体而言,预先通过如前所述的透射光学显微镜观察等而算出防眩层中的粒子的平均直径,在利用STEM来以3000~5万倍针对上述防眩层的截面而对浸渗层所具有的微粒必定存在1个以上的任意的5个场景进行观察并摄影之后,测定最大程度地浸渗的部分,求出平均值(5个以上粒子的平均值)。能够从本来的平均粒径的值减去该浸渗部的平均值而算出。
作为透光性有机粒子,使用聚甲基甲基丙烯酸酯粒子、聚丙烯-苯乙烯共聚体粒子、三聚氰胺树脂粒子、聚碳酸酯粒子、聚苯乙烯粒子、聚氯乙烯粒子、苯代三聚氰胺-三聚氰胺甲醛(benzoguanamine-melamine formaldehyde)粒子、硅酮粒子、氟类树脂粒子、聚酯类树脂、另外具有中空或细孔的有机粒子等。
另外,在使用有机粒子的情况下,在粘合剂粒子是无机微粒(如果未处理,则表面为亲水性)的情况下,由于能够合适地使粘合剂微粒局部存在于有机粒子周围,因而也可以对有机粒子的表面进行亲水化处理。作为前述亲水化处理,并未特别地限定,可列举众所周知的方法,例如,可列举使具有羧酸基或羟基等官能基的单体与前述有机粒子的表面共聚的方法等。
作为透光性无机粒子,可列举硅石粒子、氧化铝粒子、氧化锆粒子、二氧化钛粒子、滑石、云母、高岭土、蒙脱石(smectite)、皂土(bentonite)粒子、另外具有中空或细孔的无机粒子等。
漫射粒子,优选,单粒子状态下的形状是球状。漫射粒子的单粒子是这样的球状,由此,粒子导致的光的漫射角度不变大,能够抑制杂散光分量的产生,因而能够得到纯黑感优异的防眩性片。
此外,所谓前述“球状”,可列举例如圆球状、椭圆球状等,是具有所谓的有棱角的部分且将光漫射的部分多的不定形排除的意义。
而且,漫射粒子优选为有机粒子。如果是有机粒子,则除了容易形成前述的浸渗层以外,比重也小,因而在刚刚涂敷之后的涂膜中易动,由此,容易形成由漫射粒子构成的凝聚体,另外,能够抑制漫射粒子在涂液中沉降。
作为上述涂液中的漫射粒子的含有量,未特别地限定,相对于后述的辐射线固化型透光性树脂100质量份,优选为0.5~30质量份。如果小于0.5质量份,则有时候不能在防眩层的表面形成充分的凹凸形状,本发明的防眩片的动画防眩性能变得不充分。
另一方面,如果超过30质量份,则有时候在上述涂液中产生漫射粒子彼此的凝聚,在防眩层的表面形成有大的凸部,未得到期望的性能,产生变白或眩光。
上述漫射粒子的含有量的更优选的下限是1质量份,更优选的上限是20质量份。通过处于该范围内,从而能够进一步使上述的效果可靠。
作为粘合剂微粒,优选,为1nm以上且粒径比漫射粒子更小,容易在粘合剂树脂中凝聚,比重比粘合剂树脂更大,能够使用前述透光性无机粒子。特别是,能够将滑石或蒙脱石类等层状无机化合物、气相法二氧化硅等更优选地对表面进行疏水处理而使用。
此外,比重能够通过液相置换法、气相置换法(比重计(pycnometer)法)等而测定。
上述粘合剂微粒,由于涂液的稳定性高,因而更优选为气相法二氧化硅。
在此,所谓气相法二氧化硅,是指通过干式法而生成的具有200nm以下的粒径的非晶质的硅石,通过使含有硅的挥发性化合物在气相下反应而得到。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硅化合物,例如,将SiCl4在氧和氢的火焰中加水分解而生成的硅化合物等。作为上述气相法二氧化硅的商品,例如,可列举日本德固赛社(アエロジル社)制的气相二氧化硅(Aerosil)等。
气相法二氧化硅,优选平均一次粒径是1~100nm。如果小于1nm,则有时候不能充分地形成上述的凝聚体,如果超过100nm,则有时候由于凝聚而产生杂散光分量。更优选的下限是5nm,更优选的上限是50nm。此外,所谓上述平均一次粒径,是使用图像处理软件来从透射型电子显微镜(TEM、STEM)的图像测定的值。
在此,在利用STEM等来对上述防眩层进行显微镜观察的情况下,平均一次粒径为上述范围的气相法二氧化硅,凝聚并以念珠状连结而巨大化。在这样地巨大化的情况下,如果该凝聚体的最大部分的平均粒径成为20~600nm,则能够保持防眩层的高透射率性,因而优选。如果超过600nm,则有时候透明性下降或产生杂散光分量。更优选为20~400nm。
此外,关于巨大化的气相法二氧化硅的平均粒径,利用STEM来对防眩层进行截面观察,作为巨大粒子10点的最大直径的平均值而求出。
另外,前述气相法二氧化硅的表面,优选进行表面处理,优选进行疏水化处理。通过这样地进行表面处理,从而能够使气相法二氧化硅在有机微粒等的表面合适地不均匀,另外,在气相法二氧化硅彼此凝聚的时候,还能够形成有机微粒等漫射粒子的凝聚体。而且,还能够赋予气相法二氧化硅自身的耐药性、耐皂化性。上述疏水处理,例如,甲基处理、辛基硅烷(octyl silane)处理、二甲基硅酮油(dimethyl silicone oil)处理等是合适的,尤其是,出于适合于与有机粒子的局部存在的疏水度的观点,优选辛基硅烷处理。
图11(a)(b)是图10的本发明的防眩层8的一个示例,(a)是倍率3000倍、(b)是倍率20000倍的STEM截面照相。在防眩层截面内,在有机粒子等漫射粒子的周围以念珠状连结的气相法二氧化硅成为不均匀的状态,而且,漫射粒子也有几个凝聚。该凝聚部分形成平缓的凸部,在本发明中是优选的方式。
作为构成防眩层的粘合剂树脂,能够使用透光性的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或热固化性树脂。为了形成防眩层,能够通过将含有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或热固化性树脂的树脂组合物涂敷于透明基体材料并使该树脂组合物中所含有的单体、低聚体及预聚物交联和/或聚合而形成。
作为单体、低聚体及预聚物的反应性官能基,优选电离辐射线聚合性的官能基,尤其优选光聚合性官能基。
作为光聚合性官能基,可列举(甲基)丙烯酰基、乙烯基、苯乙烯基、烯丙基等的不饱和的聚合性官能基等。
另外,作为预聚物及低聚体,可列举氨基甲酸乙酯(甲基)丙烯酸酯(urethane(meth)acrylate)、聚酯(甲基)丙烯酸酯(polyester (meth)acrylate)、环氧(甲基)丙烯酸酯(epoxy (meth)acrylate)等丙烯酸酯(acrylate)、不饱和聚酯、环氧树脂等。
作为单体,可列举: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α-methyl styrene)等苯乙烯类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季戊四醇(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乙氧基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乙氧基三(甲基)丙烯酸酯、丙三醇丙氧基三丙烯酸酯、二三羟甲基丙烷四丙烯酸酯、聚乙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双酚F EO改性二(甲基)丙烯酸酯、双酚A EO改性二(甲基)丙烯酸酯、异氰脲酸EO改性二(甲基)丙烯酸酯、异氰脲酸EO改性三(甲基)丙烯酸酯、聚丙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PO改性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EO改性三(甲基)丙烯酸酯、二三羟甲基丙烷四(甲基)丙烯酸酯等丙烯类单体;在三羟甲基丙烷三硫代乙醇酸盐、三羟甲基丙烷三硫代丙醇盐、季戊四醇四硫代乙二醇等的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硫醇基的多元醇(polyol)化合物,另外,具有2个以上的不饱和结合的氨基甲酸乙酯(甲基)丙烯酸酯或聚酯(甲基)丙烯酸酯等。
尤其是,优选为多官能丙烯酸酯,特别是,进一步优选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
另外,作为粘合剂树脂,还能够将聚合物添加于上述树脂组合物而使用。作为聚合物,可列举例如聚甲基甲基丙烯酸酯(PMMA)、纤维素醋酸丙酸酯(cellulose acetatepropionate)(CAP)等。
通过添加聚合物,从而能够进行涂液的粘度调整,由此,具有使涂覆变得容易且粒子的凝聚导致的凹凸形成的调整变得容易或能够进行粒子的沉降的控制这一优点,能够控制表面漫射及内部漫射与表面凹凸的相互作用。
聚合物的优选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为2万~10万。因为,如果小于2万,则为了进行粘度调整,有必要增多添加量,担心防眩层的硬度下降,如果为10万以上,则粘度过高,担心涂覆性下降,另外,如果重量平均分子量过大的化合物存在于组合物,则在固化反应时,成为交联阻碍原因,担心硬度下降。
此外,本发明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作为通过THF溶剂中的凝胶浸透色谱法(gelchromatography:GPC)而测定的聚苯乙烯(polystyrene)换算值来求出。
在上述树脂组合物中,能够根据需要而添加光自由基聚合引发剂。作为光自由基聚合引发剂,使用苯乙酮(acetophenone)类、安息香(benzoin)类、二苯甲酮(benzophenone)类、氧化膦(phosphine oxide)类、缩酮(ketal)类、蒽醌(anthraquinone)类、噻吨酮(thioxanthone)类、偶氮(azo)化合物等。
作为苯乙酮类,可列举2,2-二甲氧基苯乙酮、2,2-二乙氧基苯乙酮、p-二甲基苯乙酮、1-羟基-二甲基苯基酮、1-羟基-二甲基-p-异丙基苯基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2-甲基-4-甲基硫代-2-吗啉代苯丙酮、2-苄基-2-二甲基氨基-1-(4-吗啉代苯基)-丁酮、4-苯氧基二氯苯乙酮、4-t-丁基-二氯苯乙酮等,作为安息香类,可列举安息香、安息香甲基醚、安息香乙基醚、安息香异丙基醚、苄基二甲基缩酮、安息香苯磺酸酯、安息香甲苯磺酸酯、安息香甲基醚、安息香乙基醚等。
另外,作为二苯甲酮类,能够使用二苯甲酮、羟基二苯甲酮、4苯甲酰-4’-甲基二苯基硫化物、2,4-二氯二苯甲酮、4,4-二氯二苯甲酮和p-氯二苯甲酮、4,4-二甲基氨基二苯甲酮(米希勒酮(Michler's ketone))、3,3’,4,4’-四(t-丁基过氧羰基)二苯甲酮等。
还能够混合光敏化剂而使用,作为其具体示例,可列举n-丁基胺(n-butylamine)、三乙基胺(triethylamine)、聚-n-丁基膦等。
而且,将高折射率或低折射率的100nm以下的微粒添加于前述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或热固化性树脂,由此,还能够通过调整透明树脂的折射率来控制内部漫射。
但是,如果在粘合剂树脂中含有有机硅烷(organosilane),则涂液中的树脂、溶剂类、粒子的亲油、亲水程度的组合导致粒子的凝聚性的变化大,光学特性不稳定,因而优选避免有机硅烷的使用。
类推其原因是,由于即使是一种粒子,例如也在干燥中途(由于通常放入2种以上)由于溶剂的挥发性的差而产生组成变动,因而变得难以控制凝聚和分散。这在使用亲油、亲水程度不同的二种以上的粒子的情况下尤其显著。因此,担心在产生陡峭的凹凸等的点等上,不能控制粗糙或眩光。
另外,在上述辐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通常,为了调节粘度或能够使各成分溶解或分散而使用溶剂。该溶剂优选考虑以下这点而适当选择:取决于所使用的溶剂的种类,除了由于涂敷、干燥的工序导致涂膜的表面状态不同而能够调整外部漫射导致的透射强度分布以外,有机微粒的浸渗层厚也不同。
具体而言,考虑饱和蒸气压、向透明基体材料的浸透性等而选定。
通过调整涂液中的低分子量成分向透明基体材料的浸渗量,关系到控制防眩层的厚度,另外,通过浸渗于前述透明基体材料而导致该基体材料表面具有柔软性且具有吸收防眩层的固化收缩的作用,由此,作为结果而能够如前所述地调整表面凹凸形状。特别地,在透明基体材料由纤维素(cellulose)类树脂构成的情况下,本方法是有效的。
另外,通过使用在粒子中具有浸渗性的溶剂,从而导致透明树脂的成分的至少一部分容易浸透于粒子,能够进行前述的浸渗层的调整,控制漫射透射强度。
作为溶剂,能够根据上述观点而适当选择,具体而言,可合适地列举甲苯、二甲苯(xylene)等芳香族类溶剂、甲基乙基酮(methyl ethyl ketone)(MEK)、甲基异丁基酮(methyl isobutyl ketone)(MIBK)、环己酮(cyclohexanone)等酮类,这些溶剂能够单独地使用1种或将2种以上组合而使用。
优选将芳香族类溶剂的至少1种和酮类的至少1种混合而使用。此外,为了控制干燥速度,也可以将甲基溶纤剂(methyl cellosolve)、乙基溶纤剂(ethyl cellosolve)等溶纤剂类或溶纤剂醋酸酯(cellosolve acetate)类、乙醇(ethanol)、异丙醇(isopropanol)、丁醇(butanol)、环已醇(cyclohexanol)等酒精(alcohol)类混合。
特别是,在将经疏水处理的气相法二氧化硅用作粘合剂微粒的情况下,优选同时使用极性高且挥发速度快的溶剂。如果是这样的溶剂,则涂液中的前述气相法二氧化硅的分散性良好,而且,在涂敷后容易迅速地干燥而聚集于涂膜中,容易在漫射粒子的周围局部存在。作为那样的溶剂,例如,可列举乙醇、异丙醇,尤其是,合适地使用异丙醇。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防眩片中,根据需要而将除了漫射粒子、粘合剂微粒以外的添加剂调配于粘合剂树脂中。
例如,为了防凝聚效果及防沉降效果,此外,为了调平性等的特性的提高,能够使用各种界面活性剂。
作为界面活性剂,硅酮油、氟类界面活性剂,优选含有全氟烃基(perfluoroalkyl)的氟类界面活性剂,由于避免防眩层成为贝纳德漩涡(Benard Cell)构造而优选。在涂覆含有溶剂的树脂组合物并干燥的情况下,在涂膜内,在膜表面与里面产生表面张力差等,由此,在膜内引起大量对流。由于该对流而产生的构造被称为贝纳德漩涡构造,成为桔皮或涂覆缺陷。
另外,前述贝纳德漩涡构造给纯黑感(动态图像)和图像清晰度(静止图像)等带来不良影响。如果使用如前所述的界面活性剂,则由于能够防止该对流,因而不但能得到没有缺陷和不均匀的凹凸膜,而且透射漫射亮度特性的调整也变得容易。
而且,在本发明中,能够添加防污剂、防静电剂、着色剂(颜料、染料)、阻燃剂、紫外线吸收剂、红外线吸收剂、粘接附加剂、聚合禁止剂、防氧化剂、表面改性剂等。
作为用于本发明的防眩片的透明基体材料,只要是透明树脂膜、透明树脂板、透明树脂片或透明玻璃等通常用于图像显示装置用防眩片的材料,就未特别地限定。
作为透明树脂膜,能够使用三乙酰基纤维素(triacetyl cellulose)膜(TAC膜)、二乙酰基纤维素(diacetyl cellulose)膜、乙酰基丁基纤维素(acetyl butyl cellulose)膜、乙酰基丙基纤维素(acetyl propyl cellulose)膜、环状聚烯烃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膜、聚醚砜(polyethersulfone)膜、聚丙烯类树脂膜、聚氨基甲酸乙酯(polyurethane)类树脂膜、聚酯膜、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膜、聚砜(polysulfone)膜、聚醚(polyether)膜、聚甲基戊烯(polymethyl pentene)膜、聚醚酮(polyether ketone)膜、(甲基)丙烯腈((meth)acrylonitrile)膜、聚降冰片烯(polynorbornene)类树脂膜等。
特别地,除了由于具有浸渗性而容易使表面凹凸变得平滑以外,在将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用防眩片与偏振片一起使用的情况下,由于不扰乱偏振光,因而优选TAC膜,根据耐气候性,优选环状聚烯烃膜,在重视机械的强度和平滑性的情况下,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等聚酯膜。
另外,前述透明基体材料也可以是多层,也可以是单层,也可以将与涂膜的粘接性作为目的而在表面设置底漆(primer)层。
另外,为了防止在透明基体材料与涂膜层存在实质的折射率差的情况下产生于界面的干涉条纹,除了使用浸渗于透明基体材料的涂液以外,还能够例如在透明基板与涂膜层之间设置具有中间折射率的干涉条纹防止层或预先设置0.3~1.5μm左右的凹凸作为表面粗糙度(十点平均粗糙度Rz)。
此外,Rz是以依据JIS B0601 1994的方法为基础并以截止值设为2.5mm且以评价速度设为0.5mm/s而测定的值。
能够使本发明所涉及的防眩片具有硬涂层性、耐反射眩光性、防反射性、防静电性、防污性等功能。硬涂层性,通常,以铅笔硬度(依据JIS K5400而测定)评价,或以钢丝棉(steel wool)#0000施加负荷并同时进行10次往复摩擦试验,以在黑胶带贴附于背面的状态下未确认到伤痕的最大负荷评价(耐钢丝棉摩擦性)。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防眩片中,关于铅笔硬度,优选H以上,进一步优选2H以上。
另外,关于耐钢丝棉摩擦性,即使进行10次往复摩擦试验,也未确认到伤痕的最大负荷,优选为200g/cm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00g/cm2以上,特别地优选为700g/cm2以上。
另外,在防眩片表面的防静电的点上,优选赋予防静电性能。
为了赋予防静电性能,能够列举例如涂覆含有导电性微粒、4级铵(ammonium)盐、聚噻吩(polythiophene)、其他导电性有机化合物等和反应性固化树脂的导电性涂覆液的方法或对形成透明膜的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等进行蒸镀或溅射而形成导电性薄膜的方法等一直以来众所周知的方法。
另外,还能够将防静电层用作硬涂层、耐反射眩光性、防反射等的功能层的一部分。
作为表示防静电性的指标,存在表面电阻值,在本发明中,表面电阻值优选1012Ω/□以下,进一步优选1011Ω/□以下,特别地优选1010Ω/□以下。
另外,作为是该光学膜能够蓄积的最大电压的所谓的饱和带电压,优选,在10kV的施加电压下,为2kV以下。
另外,能够在本发明的防眩片的最外薄膜设置防污层。防污层降低表面能,使亲水性或亲油性的污垢难以附着。
防污层能够通过防污剂的添加而赋予,作为防污剂,列举氟类化合物、硅类化合物或这些化合物的混合物,特别地优选具有氟烷基(fluoroalkyl)的化合物。
另外,能够在本发明的防眩片的最外薄膜,设置折射率比在表面层叠有低折射率层的表面层更低的低折射率层。
前述低折射率层是具有80~120nm左右的厚度的层,通过干涉而降低外部光的反射。前述低折射率层无任何限定,但优选通过对含有添加多孔物质或中空硅石的紫外线固化树脂的涂液进行涂敷及固化而形成。通过对前述涂液进行涂敷及固化,从而使存在于防眩层表面的凸部的微小且尖锐的凹凸平滑化而变得更平滑,除了防反射效果之外,还能够谋求更进一步的纯黑感的提高。
本发明的防眩片,将构成在最外薄膜具有凹凸形状的防眩层的树脂组合物涂敷于透明基体材料而制造。
作为涂敷的方法,能够使用各种方法,例如,使用浸涂(dip coat)法、气刀(airknife)涂法、幕涂(curtain coat)法、辊涂(roll coat)法、线棒(wire bar)涂法、凹版(gravure)涂法、压模(die)涂法、刮刀式(blade)涂法、微凹版(micro gravure)涂法、喷雾(spray)涂法、旋(spin)涂法、逆(reverse)涂法等众所周知的方法。
在本发明中,涂敷量导致透射漫射亮度特性变化,因而优选容易在3~10μm的范围内稳定地得到在内部具有漫射元件的层和透明树脂层的厚度的和的辊涂法、凹版涂法、压模涂法、逆涂法。
在利用前述的方法的任一个来涂敷之后,为了对溶剂进行干燥,搬送至被加热的区,利用各种众所周知的方法来对溶剂进行干燥。在此,通过选定溶剂相对蒸发速度、固体组分浓度、涂敷液温度、干燥温度、干燥风的风速、干燥时间、干燥区的溶剂气氛浓度等,从而能够调整表面凹凸形状的外形导致的外部漫射及前述漫射粒子或前述添加剂导致的内部漫射。
特别地,通过干燥条件的选定而调整透射漫射亮度特性的方法简便而优选。作为具体的干燥温度,优选30~120°C,关于干燥风速,优选0.2~50m/s,能够通过在该范围内适当调整而调整透射漫射亮度特性。
更具体而言,通过控制溶剂的种类与干燥温度,从而能够调整树脂及溶剂向基体材料的浸透性。即,通过在溶剂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控制干燥温度,从而能够调整树脂及溶剂向基体材料的浸透性,如上所述,导致控制表面凹凸形状。
在利用前述方法的任一个来对溶剂进行干燥之后,能够进行电离辐射线固化而将涂膜固化。
本发明中的电离辐射线种类未特别地限制,能够根据形成涂膜的固化性组合物的种类而适当选择紫外线、电子束、近紫外线、可见光、近红外线、红外线、X射线等,特别是,在操作简便且可容易地得到高能量这一点,优选紫外线。
作为使紫外线反应性化合物光聚合的光源,只要是产生紫外线的光源,就全都能够使用。例如,能够使用低压水银灯、中压水银灯、高压水银灯、超高压水银灯、碳弧光灯(carbon arc lamp)、卤化金属灯(metal haloid lamp)、氙灯(xenon lamp)、辐深灯(Fusion lamp)等。另外,还能够使用ArF准分子激光(excimer laser)、KrF准分子激光、准分子灯或同步加速器(synchrotron)放射光等。其中,能够优选地利用低压水银灯、中压水银灯、高压水银灯、超高压水银灯、碳弧光灯、卤化金属灯、氙灯、辐深灯。
实施例
通过实施例而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未由这些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任何限定。
(实施例1)
作为透明基体材料,准备三乙酰基纤维素(富士胶片(株)制,厚度80μm)。
接着,作为粘合剂树脂,使用70质量份的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PETTA,制品名:M-451,东亚合成(株)制)及30质量份的异氰脲酸PO改性三丙烯酸酯(制品名:M-313,东亚合成(株)制)的混合物(折射率1.51)。
使该混合物相对于100质量份粘合剂树脂而含有5质量份苯乙烯丙烯共聚体粒子(折射率1.56,平均粒径3.5μm,积水化成品工业制)作为漫射粒子及4质量份滑石(纳米滑石(nano talc)D-1000,平均粒子直径1.0μm,日本滑石制)作为粘合剂微粒。
而且,相对于100质量份粘合剂树脂而含有5质量份引发剂艳佳固(Irgacure)184(BASF日本制)和0.04质量份调平剂聚醚改性硅酮(TSF4460,迈图高性能材料(MomentivePerformance Materials)制)。
将相对于100质量份粘合剂树脂而将190质量份甲苯、异丙醇以及环己酮的混合溶剂(质量比7:2:1)作为溶剂调配于该混合物而得到的树脂组合物涂覆于前述透明基体材料,使70°C的干燥空气以0.2m/s的流速流通15秒钟,然后,进一步使70°C的干燥空气以10m/s的流速流通30秒钟而进行干燥。
随后,照射紫外线(在氮气氛下200mJ/cm2)而使粘合剂树脂固化来制作防眩片。固化后的防眩层厚为5.5μm。
(实施例2~10,比较例1~5)
除了添加至涂液的各成分等如表1及表2所示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生成防眩片。
[表1]
[表2]
在表1中,作为漫射粒子、粘合剂微粒、粘合剂树脂以及溶剂而示出的记号的详细情况如下。
(漫射粒子)
α:苯乙烯丙烯共聚粒子(折射率1.56,平均粒径3.5μm,积水化成品工业制)
β:苯乙烯丙烯共聚粒子(折射率1.54,平均粒径2.0μm,积水化成品工业制)
γ:聚苯乙烯粒子(折射率1.60,平均粒径3.0μm,积水化成品工业制)
(粘合剂微粒)
a:滑石(纳米滑石D-1000,平均粒径1.0μm,日本滑石制)
b:疏水处理气相法二氧化硅(平均一次粒径12nm,日本德固赛社制)
(粘合剂树脂)
P:70质量份的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PETTA,制品名:M-451,东亚合成(株)制)及30质量份的异氰脲酸PO改性三丙烯酸酯(制品名:M-313,东亚合成(株)制)的混合物(折射率1.51)
Q:80质量份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30,日本化药制)、5质量份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DPHA,日本化药制)以及15质量份聚合物丙烯酸酯(BS371,荒川化学制)的混合物(折射率1.51)
(溶剂)
X:甲苯、异丙醇以及环己酮的混合物(质量比7:2:1)
Y:甲苯和环己酮的混合物(质量比6:4)
[评价方法]
1.膜厚:T(μm)的测定方法
利用共焦点激光显微镜(LeicaTCS-NT:莱卡(Leica)公司制:物镜“10~100倍”),观察防眩片的截面,判断界面的有无,以下述的评价基准判断。
测定顺序
(1)为了得到无光晕的鲜明的图像,在共焦点激光显微镜,使用湿式的物镜,而且,在光学层叠体上放上约2ml的折射率1.518的油并观察。油的使用是为了使物镜与防眩层之间的空气层消失而利用。
(2)针对每1个画面而对凹凸的最大凸部、最小凹部的从基体材料起的膜厚各1点共计2点进行测定,对其测定5个画面、共计10点,算出平均值作为防眩层厚。此外,在利用上述共焦点激光显微镜未明确地判明界面的防眩片的情况下,还能够利用切片机(Mikrotom)等来生成截面,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而与上述(2)同样地算出膜厚。
2. 总雾度:Ha(%)测定方法
总雾度值能够根据JIS K-7136(2000)而测定。作为测定设备,使用雾度计(hazemeter)-HM-150(村上色彩技术研究所)。此外,雾度是将透明基体材料面朝向光源而测定的。
3.内部雾度:Hi(%)测定方法
在本发明中使用的内部雾度如以下那样求出。在防眩片的位于观察者面侧最外薄膜的凹凸上,利用线棒来涂敷与形成表面凹凸的树脂折射率相等或至少折射率差为0.02以下的树脂,在本发明的情况下,涂敷从各实施例/比较例将微粒除去的树脂,使得干燥膜厚成为8μm(为表面的凹凸形状完全地消失而能够使表面平坦的膜厚)在70°C下干燥1分钟,然后,照射100mj/cm2的紫外线而固化。
由此,位于表面的凹凸被压坏,成为平坦的表面。但是,在由于将调平剂等放入形成具有该凹凸形状的防眩层的组合物中而导致上述重涂剂(recoat agent)容易被排斥而难以润湿的情况下,可以预先通过皂化处理(在55度2mol/l的NaOH(或KOH)溶液浸泡3分钟之后,水洗,利用金佰利(Kimwipe)等来完全地除去水滴,然后,在50度烘箱中干燥1分钟)而对防眩片施行亲水处理。
使该表面平坦而得到的片,由于不具有表面凹凸,也不存在相互作用,因而成为只具有内部雾度的状态。
能够根据JIS K-7136而利用与总雾度同样的方法来测定该片的雾度,作为内部雾度而求出。
此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三乙酰基纤维素基体材料自身的雾度是0.2。防眩层自身的内部雾度成为从上述内部雾度减去该基体材料的雾度而得到的值,但在本发明中不减去。由于在图像显示装置中一般作为层叠体而搭载防眩层,因而不是考虑仅防眩层的内部雾度,而是考虑层叠体整体的内部雾度,这接近实际状态,因此可行。例如,如果是雾度0.2左右,则影响小,但在假使使用雾度高的基体材料的情况下,如果减去,则与作为层叠体的光学特性评价不同。
4.正透射强度Q、假想正透射强度U、Q20以及Q30的测定
通过说明书本文中所记载的方法而对通过各制造示例而制作的防眩片进行测定。
5.硬涂层性评价方法
在本发明的防眩片中,所谓具有硬性,是指在铅笔硬度试验中具有2H以上的铅笔硬度。
铅笔硬度能够根据JIS K-5400而测定。作为测定所使用的设备,可列举铅笔硬度试验机(东洋精密机械公司制)。该铅笔硬度试验,求出关于在5次铅笔硬度试验内未确认到4次以上的伤痕等外观异常的情况下使用的铅笔的硬度。例如,如果使用2H的铅笔,进行5次试验,未产生4次外观异常,则该光学层叠体的铅笔硬度是2H。
○:铅笔硬度为2H以上
×:铅笔硬度小于2H
6.裂缝评价方法
将防眩片缠绕于在JIS K5600-5-1的弯曲试验中使用的圆筒型芯棒(mandrel)法的芯棒,根据裂缝的产生方式而评价。
○:即使缠绕于8mm的芯棒,也不产生裂缝,良好
×:在缠绕于8mm的芯棒的情况下,产生裂缝
7. 影像的评价
将索尼(SONY)公司制液晶电视“KDL-40×2500”的最外薄膜的偏振片剥离,贴附无表面涂敷层的偏振片。
接下来,在其上利用光学膜用透明粘附膜(全部光线透射率91%以上、雾度0.3%以下、膜厚20~50μm的制品,例如,MHM系列:日荣加工(株)制等)来将通过各实施例、比较例而生成的样本以防眩层侧成为最外薄膜的方式贴附。
将该液晶电视设置于照度为约1,000Lx的环境下的室内,显示媒体工厂(MediaFactory)公司的DVD“歌剧魅影”,被试验者15人从离开液晶电视1.5~2.0m左右的场所,从上下左右各种角度观赏该影像,由此,关于下述项目而实施官能评价。评价基准如以下那样。
(1)纯黑感:在进行动态图像显示时,判定是否对比度(亮黑感及黑致密)高,有立体感,而且,图像有光泽和光辉,感觉到跃动感。
◎:立体感及跃动感全部为○
○:立体感及跃动感中的一个为○,另一个为△
●:立体感及跃动感都为△
×:在立体感及跃动感中一个有×
此外,立体感、跃动感根据以下的基准而评价。
立体感
○:回答为良好的人为10人以上
△:回答为良好的人为5~9人
×:回答为良好的人为4人以下
跃动感
○:回答为良好的人为10人以上
△:回答为良好的人为5~9人
×:回答为良好的人为4人以下
(2)动画防眩性:在进行动态图像显示时,判定是否耐反射眩光性(不介意观测者及观测者的背景的映入的状态)优异,可映出且可看见动态图像。所谓不介意观测者及观测者的背景的映入的状态,是断定有观测者,但其轮廓只是不明显的模糊的状态,是断定在背景中也存在某个东西,但轮廓和边界变得不明显的状态。另外,在背景中有白壁的情况下,是断定存在白壁,但白色模糊的状态,壁的边界线不明显的状态。这样,成为只要轮廓等模糊,对观测者而言就不介意映入的状态。该防眩性与如现有的防眩性那样观测者和背景完全地不映入且完全地模糊而变得不明显的状态不同。
◎:回答为良好的人为10人以上
○:回答为良好的人为5~9人
×:回答为良好的人为4人以下
(3)暗处黑色程度:关于上述液晶电视,设置于照度为5Lx以下的环境下的室内,显示黑色的画面,被试验者15人从离开液晶电视1.5~2.0m左右的场所,从上下左右各种角度观赏该影像,由此,关于下述项目而实施官能评价。此外,关于此时的黑色的画面显示,使另外外部连接的笔记本电脑(索尼制VAIO)的画面显示,使背景色为整面“黑色”。 评价基准如以下那样。在暗处的黑色显示中,判定是否未感觉到夹杂灰色、或混有乳白色的印象,看起来为黑色。
◎:回答为良好的人为13人以上
○:回答为良好的人为10~12人
●:回答为良好的人为5~9人
×:回答为良好的人为4人以下
(4)黑致密:将上述液晶电视再次设置于照度为约1,000Lx的环境下的室内,从正前方评价电源断开时的黑色程度和电源接通时的黑色程度(黑色图像)。以黑色程度这一基准表示。
◎:回答为良好的人为13人以上
○:回答为良好的人为10~12人
●:回答为良好的人为5~9人
×:回答为良好的人为4人以下
(5)亮黑感:将使用前述光学膜用透明粘附膜来将防眩片贴合于黑色丙烯板的样品在照度为约1,000Lx的环境下的室内放置于水平面,在使三波长线管点亮的状态下,被试验者15人针对每个45度入射面而从正反射方向进行目视官能评价,根据是否能够再现具有光亮的黑色而判定。
◎:回答为良好的人为13人以上
○:回答为良好的人为10~12人
●:回答为良好的人为5~9人
×:回答为良好的人为4人以下
关于通过实施例及比较例而得到的防眩片,在表2中示出其评价结果。
如表2所示,实施例所涉及的防眩片,Q/U及Log10(Q30/Q)满足本发明的范围,因而在影像的评价中优异。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依据本发明的防眩片,能够得到暗处黑色程度、纯黑感优异且动画防眩性优异的图像显示装置。
附图标记说明
1、7 防眩片
2、8 防眩层
3-1 漫射粒子
3-2 粘合剂微粒
4 粘合剂树脂
5、9、11 透明基体材料
6、12 偏振片
10 偏振光层
13 玻璃基板
14 滤色器
15 透明电极
16 液晶单元
17 背光源
18 玻璃基板(前面板)
19 显示电极(透明电极+总线电极)
20 透明电介质层
21 MgO
22 电介质层
23 玻璃基板(背面板)
24 地址电极
25 荧光体
26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
27 前面滤光器
28 隔离物
29 壳体
30 螺丝
31 前面(显示面)。
Claims (17)
1.一种防眩片,在透明基体材料的至少一个面,具有包含粘合剂树脂、漫射粒子以及粘合剂微粒的防眩层,所述防眩片特征在于,该防眩层在与透明基体材料相反一侧的面具有凹凸,所述凹凸以将该凹凸的倾斜设为平缓的方式由基于在周围局部地密集所述粘合剂微粒的所述漫射粒子、和/或所述漫射粒子的凝聚体的凸部形成,在以将可见光线从透明基体材料侧垂直地照射至所述防眩片时的正透射方向的亮度设为Q、以离开正透射30度的方向的亮度设为Q30、以将离开正透射+2度的方向的亮度与离开正透射+1度的方向的亮度连结的直线和将离开正透射-2度的方向的亮度与离开正透射-1度的方向的亮度连结的直线各自外推至正透射的透射强度的平均值设为U时,满足下述的(式1)和(式2)
(式1) 10<Q/U<36
(式2) Log10(Q30/Q)<-6,
所谓在所述漫射粒子的周围局部地密集所述粘合剂微粒,意味着在所述防眩层中所述粘合剂微粒单独地存在的状态为少量,大多不平衡地聚集于所述漫射粒子的周围的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微粒的比重比所述粘合剂树脂的比重更大。
3.如权利要求1至2 的任一项所述的防眩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微粒是施行过疏水处理的气相法二氧化硅和/或层状无机化合物。
4.如权利要求1至2的任一项所述的防眩片,其特征在于,在以所述防眩层的厚度设为T(μm)时,满足下述的(式3)
(式3) 3<T<10。
5.如权利要求1至2的任一项所述的防眩片,其特征在于,在以将可见光线从透明基体材料侧垂直地照射至所述防眩片时的正透射方向的亮度设为Q、以将可见光线从透明基体材料侧垂直地照射至所述防眩片时的离开正透射20度的方向的亮度设为Q20时,满足下述的(式4)
(式4) Log10(Q20/Q)<-5.5。
6.如权利要求1至2的任一项所述的防眩片,其特征在于,在以防眩片的总雾度值设为Ha(%)、以防眩片的内部雾度值设为Hi(%)时,满足下述的(式5)
(式5) 0≤Ha-Hi≤1.3。
7.如权利要求1至2的任一项所述的防眩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防眩片的最外表层形成有低折射率层。
8.一种偏振片,使用权利要求1至7的任一项所述的防眩片。
9.一种图像显示装置,使用权利要求1至7的任一项所述的防眩片或权利要求8所述的偏振片。
10.一种防眩片的制造法,所述防眩片在透明基体材料的至少一个面,具有包含粘合剂树脂、漫射粒子以及粘合剂微粒的防眩层,所述制造法特征在于,该防眩层在与透明基体材料相反一侧的面具有凹凸,所述凹凸以将该凹凸的倾斜设为平缓的方式由基于在周围局部地密集所述粘合剂微粒的所述漫射粒子、和/或所述漫射粒子的凝聚体的凸部形成,进行调整以使得在以将可见光线从透明基体材料侧垂直地照射至所述防眩片时的正透射方向的亮度设为Q、以离开正透射30度的方向的亮度设为Q30、以将离开正透射+2度的方向的亮度与离开正透射+1度的方向的亮度连结的直线和将离开正透射-2度的方向的亮度与离开正透射-1度的方向的亮度连结的直线各自外推至正透射的透射强度的平均值设为U时,满足下述的(式1)和(式2)
(式1) 10<Q/U<36
(式2) Log10(Q30/Q)<-6,
所谓在所述漫射粒子的周围局部地密集所述粘合剂微粒,意味着在所述防眩层中所述粘合剂微粒单独地存在的状态为少量,大多不平衡地聚集于所述漫射粒子的周围的状态。
11.一种改善图像装置的纯黑感、暗处黑色程度、动画防眩性、亮黑感、黑致密的方法,所述图像装置在图像显示装置的视觉辨认侧具有防眩片,所述防眩片在透明基体材料的至少一个面,具有包含粘合剂树脂、漫射粒子以及粘合剂微粒的防眩层,所述方法特征在于,所述防眩层在与透明基体材料相反一侧的面具有凹凸,所述凹凸以将该凹凸的倾斜设为平缓的方式由基于在周围局部地密集所述粘合剂微粒的所述漫射粒子、和/或所述漫射粒子的凝聚体的凸部形成,在以将可见光线从透明基体材料侧垂直地照射至所述防眩片时的正透射方向的亮度设为Q、以离开正透射30度的方向的亮度设为Q30、以将离开正透射+2度的方向的亮度与离开正透射+1度的方向的亮度连结的直线和将离开正透射-2度的方向的亮度与离开正透射-1度的方向的亮度连结的直线各自外推至正透射的透射强度的平均值设为U时,满足下述的(式1)和(式2)
(式1) 10<Q/U<36
(式2) Log10(Q30/Q)<-6,
所谓在所述漫射粒子的周围局部地密集所述粘合剂微粒,意味着在所述防眩层中所述粘合剂微粒单独地存在的状态为少量,大多不平衡地聚集于所述漫射粒子的周围的状态。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微粒的比重比所述粘合剂树脂的比重更大。
13.如权利要求11至12 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微粒是施行过疏水处理的气相法二氧化硅和/或层状无机化合物。
14.如权利要求11至12 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以所述防眩层的厚度设为T(μm)时,满足下述的(式3)
(式3) 3<T<10。
15.如权利要求11至12 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以将可见光线从透明基体材料侧垂直地照射至所述防眩片时的正透射方向的亮度设为Q、以将可见光线从透明基体材料侧垂直地照射至所述防眩片时的离开正透射20度的方向的亮度设为Q20时,满足下述的(式4)
(式4) Log10(Q20/Q)<-5.5。
16.如权利要求11至12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以防眩片的总雾度值设为Ha(%)、以防眩片的内部雾度值设为Hi(%)时,满足下述的(式5)
(式5) 0≤Ha-Hi≤1.3。
17.如权利要求11至12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防眩片的最外表层形成有低折射率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224696 | 2011-10-12 | ||
JP2011224696 | 2011-10-12 | ||
PCT/JP2012/076168 WO2013054804A1 (ja) | 2011-10-12 | 2012-10-10 | 画像表示装置用防眩シート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975258A CN103975258A (zh) | 2014-08-06 |
CN103975258B true CN103975258B (zh) | 2018-01-09 |
Family
ID=480818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80050449.8A Active CN103975258B (zh) | 2011-10-12 | 2012-10-10 | 图像显示装置用防眩片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507057B2 (zh) |
JP (1) | JP6048411B2 (zh) |
KR (1) | KR101795119B1 (zh) |
CN (1) | CN103975258B (zh) |
TW (1) | TWI461748B (zh) |
WO (1) | WO201305480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246540B (zh) * | 2012-05-09 | 2016-05-18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光学膜、偏振片、液晶面板和图像显示装置 |
CN104094671B (zh) * | 2012-11-29 | 2017-04-05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带有透明导电层的基材以及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
JP6287747B2 (ja) * | 2013-10-11 | 2018-03-07 | 住友大阪セメント株式会社 | 光散乱組成物、光散乱複合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16035575A (ja) * | 2014-08-01 | 2016-03-17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防眩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
JP2020060781A (ja) * | 2014-08-01 | 2020-04-16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防眩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
CN104297835B (zh) * | 2014-10-17 | 2017-03-0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线栅偏振片的制作方法 |
CN104459865A (zh) * | 2014-12-30 | 2015-03-25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线栅偏振片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CN104483733B (zh) | 2014-12-30 | 2017-11-21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线栅偏振片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WO2017057748A1 (ja) * | 2015-09-30 | 2017-04-06 | 積水化成品工業株式会社 | 光拡散性樹脂組成物の成形体及びその用途 |
CN107403588B (zh) * | 2016-07-28 | 2021-03-12 | 日商Mcc先进成型股份有限公司 | 图像显示装置用前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
JP6352575B1 (ja) * | 2016-10-07 | 2018-07-04 | 日本ペイント・オートモーティブコーテ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 光学積層部材 |
KR101988548B1 (ko) | 2016-12-12 | 2019-06-12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광학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 표시 장치 |
KR101988549B1 (ko) | 2016-12-12 | 2019-06-12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광학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 표시 장치 |
KR102090810B1 (ko) | 2016-12-16 | 2020-03-18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광학 필름 형성용 조성물, 광학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편광판 |
KR102301005B1 (ko) * | 2017-03-21 | 2021-09-10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전자 장치 보호필름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전자 장치의 윈도우 조립체 |
KR102045055B1 (ko) * | 2017-06-30 | 2019-11-14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디스플레이 패널용 시인성 개선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CN107290809A (zh) | 2017-07-20 | 2017-10-24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抗眩层的制作方法及显示面板 |
DE102018121899A1 (de) * | 2017-09-21 | 2019-03-21 | KM Innopat GmbH | Objektanordnung und Beleuchtung eines Objekts |
CN107672525B (zh) * | 2017-11-03 | 2024-04-05 | 辽宁工业大学 | 一种逆光行车时预见前方路况的日间辅助驾驶装置及其方法 |
JP7121479B2 (ja) * | 2017-11-14 | 2022-08-18 | 株式会社トッパンTomoegawaオプティカルフィルム | 光学積層体、偏光板及び表示装置 |
KR102313377B1 (ko) * | 2018-05-11 | 2021-10-14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눈부심 방지 필름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TWI667303B (zh) * | 2018-08-02 | 2019-08-01 | 明基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硬塗層光學膜、具有此硬塗層光學膜的偏光板、及含此硬塗層光學膜及/或偏光板的影像顯示裝置 |
JP7094630B2 (ja) * | 2018-09-10 | 2022-07-04 | 株式会社川島織物セルコン | 眩しさ抑制効果の指標化方法、評価方法 |
TWI765177B (zh) * | 2018-09-21 | 2022-05-21 | 南韓商Lg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 防眩膜、偏光板及顯示裝置 |
KR102608213B1 (ko) * | 2019-01-14 | 2023-11-29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편광판,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KR102492778B1 (ko) * | 2019-11-26 | 2023-01-27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눈부심 방지 필름, 편광판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US12092794B2 (en) | 2019-11-23 | 2024-09-17 | Lg Chem, Ltd. | Anti-glare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display apparatus |
CN115769109A (zh) * | 2020-05-15 | 2023-03-07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防眩膜和图像显示装置 |
JP7340501B2 (ja) * | 2020-09-24 | 2023-09-07 |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 保護具 |
CN112285971A (zh) * | 2020-10-23 | 2021-01-29 |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偏光结构及液晶显示装置 |
CN113075759A (zh) * | 2021-03-29 | 2021-07-06 |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偏光板、偏光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面板 |
US12032121B2 (en) * | 2021-09-17 | 2024-07-09 | Benq Materials Corporation | High-haze anti-glare film and high-haze anti-glare anti-reflection film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08220A (zh) * | 2007-03-19 | 2008-11-19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防眩性光学层叠体 |
CN101558333A (zh) * | 2007-05-09 | 2009-10-14 | 索尼株式会社 | 防眩膜、其制备方法以及使用该防眩膜的显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703133B2 (ja) | 2001-03-12 | 2005-10-05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光拡散性シート及び光学素子 |
DE10160055A1 (de) * | 2001-12-06 | 2003-06-18 | Degussa | Diffus reflektierende Oberflächen zu deren Herstellung |
AU2003208610A1 (en) * | 2002-02-25 | 2003-09-09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Antiglare and antireflection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display device |
JP2003248101A (ja) | 2002-02-25 | 2003-09-05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防眩性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
JP4361754B2 (ja) | 2003-04-24 | 2009-11-11 | 日本製紙株式会社 | 防眩フィルム |
JP2006081089A (ja) | 2004-09-13 | 2006-03-23 | Canon Inc | 撮像装置 |
JP4709520B2 (ja) * | 2004-10-04 | 2011-06-22 | ダイセル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 防眩性フィルム |
JP2006189658A (ja) | 2005-01-06 | 2006-07-20 | Toshiba Corp |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その画像表示方法 |
WO2006090879A1 (en) * | 2005-02-22 | 2006-08-31 | Fujifilm Corporation | Film,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polarization plate using the film, and liquid crystal,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polarizing plate |
JP4766936B2 (ja) | 2005-07-06 | 2011-09-07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光学補償フィルム、偏光板、並びに液晶表示装置 |
JP2007072735A (ja) * | 2005-09-07 | 2007-03-22 | Aica Kogyo Co Ltd | タッチパネル用画像高精細性フィルム |
JP2007264113A (ja) | 2006-03-27 | 2007-10-11 | Fujifilm Corp | 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
JP5252811B2 (ja) | 2006-05-16 | 2013-07-31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
JP5103815B2 (ja) | 2006-07-26 | 2012-12-19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光学積層体、そ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
JP4155336B1 (ja) * | 2007-02-14 | 2008-09-24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防眩性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
JP5135871B2 (ja) * | 2007-05-08 | 2013-02-06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防眩フィルム、防眩性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
WO2009001911A1 (ja) | 2007-06-28 | 2008-12-31 | Sony Corporation | 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防眩性偏光子および表示装置 |
JP2009175375A (ja) | 2008-01-24 | 2009-08-06 | Nippon Shokubai Co Ltd | 防眩性積層体 |
JP5405781B2 (ja) | 2008-09-04 | 2014-02-05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光学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
JP5399024B2 (ja) | 2008-09-04 | 2014-01-29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光学シートの選別方法 |
CN101910878B (zh) * | 2008-10-21 | 2013-10-09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光学片 |
JP2010128255A (ja) | 2008-11-28 | 2010-06-10 |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 光学シートの製造方法及び光学シート |
JP5525886B2 (ja) | 2009-03-30 | 2014-06-18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防眩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防眩フィルム、偏光板、画像表示装置及び透過型/半透過型液晶表示装置 |
TWI414828B (zh) * | 2009-12-18 | 2013-11-11 | Eternal Chemical Co Ltd | 擴散膜及其製造方法 |
-
2012
- 2012-10-10 JP JP2013538548A patent/JP6048411B2/ja active Active
- 2012-10-10 KR KR1020147000768A patent/KR101795119B1/ko active IP Right Review Request
- 2012-10-10 WO PCT/JP2012/076168 patent/WO2013054804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2-10-10 US US14/238,488 patent/US9507057B2/en active Active
- 2012-10-10 CN CN201280050449.8A patent/CN103975258B/zh active Active
- 2012-10-12 TW TW101137879A patent/TWI461748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08220A (zh) * | 2007-03-19 | 2008-11-19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防眩性光学层叠体 |
CN101558333A (zh) * | 2007-05-09 | 2009-10-14 | 索尼株式会社 | 防眩膜、其制备方法以及使用该防眩膜的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975258A (zh) | 2014-08-06 |
JP6048411B2 (ja) | 2016-12-21 |
US9507057B2 (en) | 2016-11-29 |
KR101795119B1 (ko) | 2017-11-07 |
KR20140072859A (ko) | 2014-06-13 |
JPWO2013054804A1 (ja) | 2015-03-30 |
TWI461748B (zh) | 2014-11-21 |
US20140211316A1 (en) | 2014-07-31 |
WO2013054804A1 (ja) | 2013-04-18 |
TW201316044A (zh) | 2013-04-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975258B (zh) | 图像显示装置用防眩片 | |
KR101934607B1 (ko) | 화상 표시 장치용 방현 시트 | |
CN101268389B (zh) | 防静电防眩薄膜 | |
CN103797385B (zh) | 图像显示装置用防眩片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防眩片的适合于动态图像和静止图像的共用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纯黑感及图像清晰度的改善方法 | |
CN101074996B (zh) | 防眩性硬涂膜、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 |
CN102834743B (zh) | 改善液晶显示装置的纯黑感和图像清晰度的方法 | |
TWI460475B (zh) | 光學片材 | |
JP2009037046A (ja) |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用防眩性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備える液晶ディスプレイ | |
CN106886065B (zh) | 光学层叠体、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 |
TWI468739B (zh) | 光學片材 | |
JP5488430B2 (ja) | 動画像と静止画像との混用に適した液晶表示装置の黒彩感及び画像の切れの改善方法 | |
CN103858025B (zh) | 图像显示装置用防眩片 | |
JP2010122710A (ja) | 光学シート | |
CN103140781B (zh) | 防眩性膜、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 |
JP2011221490A (ja) | 動画像と静止画像との混用に適した液晶表示装置の黒彩感及び画像の切れの改善方法 | |
JP2010122709A (ja) | 光学シー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