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34743B - 改善液晶显示装置的纯黑感和图像清晰度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改善液晶显示装置的纯黑感和图像清晰度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34743B
CN102834743B CN201180018702.7A CN201180018702A CN102834743B CN 102834743 B CN102834743 B CN 102834743B CN 201180018702 A CN201180018702 A CN 201180018702A CN 102834743 B CN102834743 B CN 1028347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transmission
crystal display
matrix material
res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1870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34743A (zh
Inventor
儿玉崇
古井玄
本田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8347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347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347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347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 G02B5/02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the surface having an irregular structur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36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 G02B5/024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by means of dispersed particl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2Antiglare, refractive index matching lay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4Diffusing, scattering, diffract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2/00Materials and properties
    • G02F2202/22Antistatic materials or arrange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纯黑感和图像清晰度较好,适于动态图像与静止图像混用的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在透明基体材料的至少一个面设置有功能层,该功能层在内部具有漫射单元并且在与所述透明基体材料相反侧的面具有凹凸面,而且在所述功能层的与所述透明基体材料相反侧的面设置有、或者未设置具有1.0μm以上的膜厚的透明树脂层,在设正透射的强度为Q、连接将向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照射可见光线时的正透射±2度和正透射±1度下的透射强度的直线外推至正透射而得的透射强度为U、在内部具有漫射单元的层与透明树脂层的厚度之和为T(μm)、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的雾度为Ha(%)、由于内部的漫射单元而产生的雾度为Hi(%)时,满足下列式(1)、(2)、(3)和(4):(1)2.15<Q/U<24.18,(2)0.2%<Ha-Hi<13.7%,(3)1.3%≤Hi<35.0%,(4)2.3μm<T<12.4μm。

Description

改善液晶显示装置的纯黑感和图像清晰度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纯黑感、暗处黑色程度显示和图像清晰度较好的,适于动态图像与静止图像混用的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 
背景技术
显示装置的表面所使用的光学片在透明基体材料的观察者侧的面,层叠了具有防眩性、防带电性、防污性等功能的层作为功能层。通常,为了实现上述功能,例如为了赋予防眩性,采用的方法是在表面层赋予凹凸形状,或使形成表面层的树脂含有漫射粒子等。另外,为了赋予防带电性,采用的方法是添加导电性微粒、导电性树脂,为了赋予防污性,采用的方法是添加含氟聚合物、防污剂等。 
由于这些漫射粒子、导电性微粒、添加剂等无法与形成表面层的树脂完全相溶,因此使用了这些的光学片具有将可见光漫射的作用。另外,表面层的凹凸也同样具有将可见光漫射的作用。 
并且,为了防止光学片间的干涉斑、在光学片与显示元件之间的干涉斑,进行了在表面层、透明基体材料的背面、各层间设置有可见光波长以上的凹凸,但该凹凸也同样具有将可见光漫射的作用。 
在本发明中,将产生如上所述的可见光的漫射的单元定义为漫射单元,但若具有这样的漫射单元,则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会产生外部光的反射所引起的对比度的下降。即,希望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维持如上所述的光学片的功能,并防止对比度的下降。 
此外,所述漫射单元中,将由于表面凹凸而呈现的雾度定义为表面雾度,将使用形成所述表面凹凸的树脂、或者与该树脂的折射率差至多为0.02以内的树脂来对表面凹凸进行平滑化时发现的雾度定义为内部雾度,以JIS K7136为基准来进行测定。 
作为简便评价对比度的方法,一般使用雾度值、内部雾度与总雾度之比。即,在光学片的制造过程中,考虑通过特定材料、控制制造条件等以降低雾度值,能够制造对比度的下降较少的光学片(参照专利文献1~3)。 
然而,得知观察到较多即使是相同的雾度值对比度也会不同的情况,例如即使以雾度值和内部雾度与总雾度之比为指标来进行制造,也不一定能够稳定生产出良好的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 
另外,尝试了通过在防眩层上进一步设置低折射的干涉层,使反射率降低,但需要高精度地设置100nm左右的膜,成本非常高。 
并且,近些年来,由于以One-Seg为代表的各种通信系统的普及,在同一显示器鉴赏静止图像和动态图像这两者的机会增多。另外,准备好监视环境并享受图像的电影鉴赏等的机会也增多了。因此,显示终端所要求的图像质量也有变化,要求开发对于静止图像和动态图像的混用较好,且在暗室的显著的高水平的黑色程度显示也优良的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 
作为一个例子,如专利文献4和5所示,在静止图像和动态图像中,要求性能不同,观察者的目视观察环境也不同。 
本发明人专心研究了上述不一致的问题,结果发现不仅是以往考虑那样的内部漫射与表面漫射之和为总雾度,而且总雾度除内部漫射和表面漫射以外的两个漫射单元在防眩片上互相存在于哪个位置会有影响。 
进一步地,本发明人专心研究了对于在暗处的高度黑色程度显示以及动态图像和静止图像的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所要求的性能,结果发现为了得到在暗室的高度黑色程度显示,以下3点对用于可供鉴赏的画质是比较重要的:必须是几乎不产生之前没有考虑到的“杂散光分量”的漫射特性;对于动态图像和静止图像必须考虑视频光的“杂散光分量”;以及考虑该杂散光分量,适当具有之前仅希望防止的正反射分量。 
即,对内部漫射所引起的杂散光进行说明,在暗部(例如黑)和亮部(例如白)存在于同一画面内时,亮部的视频光的一部分由于光学膜内部的漫射单元、表面凹凸(表面的漫射单元)等而成为杂散光,从暗部发出光的所谓的光晕(直到图像的光发出图像装置表面为止,在图像显示装置内部由于各种原因而复杂地反射或漫射,无法行进到理想的图像出光位置,从而使图像装置表面的图像局部地变白,出现成为渗出的光,使画质下降)不仅会引起对比度的下降,特别是暗室对比度的下降,而且会使立体感消失,成为平面地扁平图像。此外,杂散光在正面影响较小,在倾斜方向影响更强。 
另外,对正反射分量进行说明,发现了正反射极少的光学膜会被检测为图像不清晰的模拟物,而与之相对,适当具有正反射分量的光学膜容易被检测为图像清晰的实际物,所谓的动态图像画面特有的图像的光泽和亮度会增加,成为有跃动感的图像。 
此外,将兼具这样的动态图像所要求的对比度、立体感和跃动感的性能(例如以蓝天下的年轻人的场景为例,显示在画面上的黑色的毛发1条1条看起来很清晰且具有松散感的黑,黑色的瞳孔具有的湿润的黑,且皮肤看起来具有年轻人特有的润泽且很生动等)称为“纯黑感”。 
另外,对于静止图像希望对比度和耐眩光性优良的图像,将这样静止图像所要求的,兼具对比度和耐眩光性的性能称作“图像清晰度”。即,希望有纯黑感和图像清晰度优良的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 
并且,近年来,在电影鉴赏等高级的鉴赏条件下,即在没有外部光的暗室条件下的鉴赏,对于显著的高水平的黑色程度显示即“暗处黑色程度显示”优良的防眩片的要求提高。 
此外,作为以往的画质评价,例如专利文献6记载了“黑致密性”,专利文献7记载了“艳黑感”。 
为了改善液晶显示器的原理上的缺陷即视角的狭小,有时要给防眩片赋与漫射性。但是,赋与漫射性特别会造成正视下的对比度的下降。 
黑致密性是评价该视角扩大与对比度的相互关系的,是将电源断开时显示器从正面的黑色程度显示、电源接通时的黑色程度显示(黑色的图像)进行比较,黑色程度显示越强,画面的致密感也越强这样的官能比较。 
在液晶显示器中,由于其系统结构上即使在黑显示下也存在从液晶显示元件其结构泄漏的光(漏光),从正面观察的电源接通时的黑色程度显示,是将所述泄漏光与外部光反射合并的情况下的黑色的程度,所述电源断开时的黑色程度显示是指由于不存在视频光,仅有外部光反射时的黑色程度显示。 
换言之,黑致密性是指无论在外部光还是在漏光黑色程度显示都较强,与上述纯黑感不同,没有考虑到杂散光,另外由于没有考虑到适当必要的正反射分量,即使对比度提高,图像的光泽和亮度也较差,没有跃动感,纯黑感没有提高。 
另外,艳黑感是指在亮室环境下图像显示装置进行黑色显示时的黑色的再现性、即黑的灰度表现的丰富性。而且,在光学层叠体的与膜面相反侧,经由正交尼科耳棱镜的偏光片或者光学膜用丙烯酸类粘着剂(全光线透射率90%以上、雾度0.5%以下、膜厚10~55μm的制品,例如MHM系列:日栄加工(株)制造、日立化成工業(株)制造、商品名“L8010”等)与黑色丙烯酸板贴在一起后,通过在三波长荧光下进行官能评价而测定。即,从其测定法来看,不是动态画面的评价,完全没有考虑视频光的杂散光的影响。因此,即使光泽和亮度提高,也不会产生暗室对比度和立体感,纯黑感不会提高。 
对比度是白亮度相对于黑亮度之比,由于黑亮度的绝对值较小,因此对对比度的影响更大。为了得到对比度优良的图像,需要视角改善的黑色程度显示即“黑致密”、绝对的黑色即“暗处黑色程度显示”、和在黑区域下的灰度表现的丰富性即“艳黑感”较好(以下记为黑再现力较好)。 
并且,为了实现静止画面和动态画面的兼顾,需要具有立体感和跃动感的纯黑感、图像清晰度这两者都较好。 
此外,在特征在于限定防眩片的漫射特性的专利文献8和9记载的发明中,对比度比较好,但没有考虑到实用上不可避免的性能即紧贴性、硬涂层性等物理性能、眩光、动态画面和静止画面的兼顾等问题,无法得到充分的性能。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 : 日本专利特开2002-267818;
专利文献2 : 日本专利特开2007-334294;
专利文献3 : 日本专利特开2007-17626;
专利文献4 : 日本专利特开2006-81089;
专利文献5 : 日本专利特开2006-189658;
专利文献6 : 日本专利特开2007-264113;
专利文献7 : 日本专利特开2008-32845;
专利文献8 : 日本专利特开2010-60924;
专利文献9 : 日本专利特开2010-60925。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这样的状况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其对上述物理特性与眩光、黑再现力、动态画面和静止画面的兼顾等较好,特别是在暗处的高度黑色程度显示和纯黑感和图像清晰度较好,且适于实际使用。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液晶显示器的视角与画质有不能同时兼顾的关系。以往,液晶电视机的视角较小,从代替各向同性的CRT的观点而言这一点被看做是缺陷,防眩膜也期望视角能扩大。
然而,本发明人将液晶电视机视作新的显示器,并且考虑到收视环境的变化,以正面画质优先的思想为基础,首次采取了以下方法。 
以往,认为对比度、防眩性取决于基于表面凹凸相关的JIS B-0601-1994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十点平均粗糙度(Rz)、表面凹凸的平均间隔(Sm)、小阪研究所制造的表面粗糙度测定仪SE-3400的使用说明书(1995.07.20修订)所记载的定义得到的凹凸的平均倾斜角(θa)等表面形状,认为取决于内部漫射剂与粘合剂树脂的折射率差、内部漫射粒子的形状等所引起的外部光的反射状态。 
即,没有考虑到表面凹凸与内部漫射单元的相互效果。 
此处,说明θa的算出定义。在存在于基准长度L范围内的凹凸形状中,从一个峰到达下一个峰,在峰具有第一高的顶部:凸部,且在其两端存在凹部。凹部的位置不限于分别相同的高度。将从各个该不同的凹部位置到其三角形的顶部的高度记为h1、h2。同样,对于基准长度范围的所有的峰求出从凹部到凸部的高度,求出高度之和(一个峰具有2个高度),计算出用基准长度L相除的值的反正切,从而求出角度。 
θa=tan-1[(h1+h2+h3+h4+……+hn)/L] 
如图11-1至图11-4所示,本发明人发现了由于内部漫射粒子与粘合剂树脂的折射率差,入射至漫射粒子的视频光、和透射外部光的漫射粒子的光、和反射的光的漫射特性有较大不同,漫射粒子与粘合剂的折射率差越大,漫射粒子所引起的反射光量越增加,且由于透射漫射粒子的光的漫射角度增大,因此若视频光所引起的杂散光的产生增加,则外部光的反射光量增加,对比度下降。
并且另外,如图10-1的1-1至1-5所示,发现了根据在视频光中漫射粒子与表面凹凸的位置关系,透射漫射粒子的视频光的透射和反射特性,使分辨率、对比度劣化的杂散光的产生状况也有较大不同;并且如图10-2的2-1至2-4所示,发现了对于外部光,根据漫射粒子与表面凹凸的位置关系,侵入漫射层内部的外部光的漫射粒子所引起的反射光的反射特性、使对比度劣化的杂散光的产生状况也有较大不同。 
而且,通过附加本申请的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的表面凹凸的形状、漫射粒子的特性、以及表面凹凸与内部漫射粒子的相对关系,不仅能够得到对比度、防眩性较好,而且纯黑感和图像清晰度也较好的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 
另外,如图10-2的漫射粒子2-2所示,在位于被漫射粒子反射的外部光的漫射变大的表面凹凸与漫射粒子的位置关系的情况下,如图10-1的1-2所示,关于视频光也为漫射变大容易产生杂散光的条件,容易造成视频光所引起的对比度下降。 
即,视频光的杂散光所引起的对比度下降的大小关系可以认为与外部光的反射特性近似。此外,对于杂散光所引起的纯黑感也一样。 
另外,通过使防眩层即使强度小也具有大角度的漫射,使LCD的漏光较宽地漫射的以往的视角重视的方法,会促进上述杂散光的产生。 
本发明人发现了为了得到纯黑感优良的动态图像,通过使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的透射漫射较小、正透射强度适当高,视频光的方向性处于较高的状态,且外部光和视频光的杂散光分量越少越好。 
与之相对,若透射漫射较大,则会产生杂散光,视频光的方向性降低,由于视频看起来会有些褪色,因此无法对肌色等的显示进行有活力的显示。 
即,重要的是最大透射漫射角度较小。 
另一方面,为了得到图像清晰度优良的静止图像,需要兼顾对比度和耐眩光性。 
然而,若以改善耐眩光性为目的,将所谓的防眩性增强,则会使反射漫射增大,对比度下降,图像清晰度恶化。 
因此,本发明人对图像清晰度进行了专心研究,结果判明了,对于观察者而言眩光成为负担的原因在于,在图像鉴赏时观察者的焦点经常会落在在液晶显示装置表面映入有观察者自己的身影等的外部视频,视线无法定在本来的图像上。 
而且,进一步研究的结果发现了,通过使映入的外部视频的轮廓不鲜明,眩光不会成为负担,且能够抑制对比度的下降,能够提高图像清晰度。 
即,发现了为了兼顾静止图像所要求的图像清晰度和动态图像的纯黑感,重要的是抑制透射漫射的正透射强度分量的下降,且适当具有使映入的外部视频的轮廓不鲜明的较小的反射漫射,减少杂散光分量。 
这意味着将正反射强度分量转换为正反射附近的漫射,意味着通过考虑以下的(a)~(c),能够得到实现兼顾静止图像清晰度和动态图像的纯黑感的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即满足以下三要素:(a)透射漫射较小(正透射强度较高);(b)正反射强度分量较小;(c)转换为正反射附近的漫射。 
由于光学片一般而言大多添加有:具有防带电功能用的导电粒子的添加、防止眩光和形成表面凹凸用的细微粒,除了表面凹凸所引起的漫射(以下记为外部漫射)以外还具有内部漫射。 
图1作为一个例子,是折射率为1.50的树脂涂膜的表面反射率、和改变粒子的折射率并对分散在所述树脂涂膜中的球状漫射剂粒子表面的反射率进行仿真的结果。 
由于图1所示的内部漫射单元即球状漫射剂粒子所引起的反射强度、与外部漫射所引起的反射强度相比非常小,因此漫射反射强度的表面漫射是支配性的。 
另外,在来自θ倾斜面的射出角度为ψ,涂膜的折射率为n时,表面形状所引起的透射光的漫射由斯涅耳定律为n×sinθ=sinψ,射出角度ψ为sin-1(n×sinθ)-θ。 
另一方面,由于根据反射法则可知,反射示出θ倾斜面的二倍的变化,因此反射角度ψ为2×θ。因此,在一般的涂膜的折射率和光学片的表面形状范围内,如折射率为1.50的树脂表面的情况下的计算结果即图2所示,反射和透射的漫射角度相对于表面倾斜角度成正比。 
即,由于正反射强度较小可以假定为正透射强度较小,增加正反射附近的漫射可以假定为增加正透射附近的漫射,因此能够将实现兼顾所述静止图像的耐眩光性和动态图像的纯黑感的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所要求的三要素,全部转换为透射。 
即,上述(a)~(c)换言之可以分别是:(a)透射漫射较小(正透射强度较高);(b’)正透射强度分量较小;(c’)转换为正透射附近的漫射。 
此外,(b’)和(c’)表示正透射强度(Q)与正透射附近的漫射强度(q)之比Q/q较小,另一方面,(a)表示Q/q较大。 
另外,由于以往在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所使用的雾度值是如JIS K7136所示,对于全光线从正透射漫射2.5度以上的光的比例,因此从雾度值无法想到使用如上所述的正透射附近的漫射(特别是不到2.5度的漫射)。 
另外,由于在完全没有内部漫射的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中,无法抑制眩光,因此需要略微具有内部漫射。 
此处,考察各向同性漫射的情况下的正透射附近的漫射强度。 
如图3的概念图所示的漫射强度,若在具有a的漫射透射强度分布的透明基板、层叠具有b的漫射透射强度分布的层,则越接近0度漫射透射强度的减少比例越大,因此越接近0度强度的下降越大,成为具有c的漫射透射强度分布的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 
另外,由于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的一般内部漫射单元(漫射剂)和外部漫射单元(表面形状)的分布比较松,因此漫射特性的强度分布为所述漫射单元所引起的漫射强度分布、与不存在漫射单元仅具有正透射的强度这2个强度分布之和。 
如图4所示,在将正透射±1度和正透射±2度的强度的倾斜度外推至正透射时的强度为虚拟正透射强度(U)时,U近似了漫射单元所引起的漫射特性的正透射强度,Q/U为“没有漫射单元的部分的强度Q”与“漫射单元部分的正透射强度U”之比,即“没有透射漫射而正透射的强度Q”与“由于透射漫射而向0度方向引导的正透射强度U”之比,为所谓的正透射附近的漫射状态的尺度。 
另外,从图3和图4可知,正透射附近的强度越大U越大,初始的漫射角度越大的情况下U的变化越小。 
换言之,变为正透射附近的强度q并使用U为附加了上述(a)的透射漫射的大小的形态。 
如上所述,通过使Q/U的范围为特定的范围,可以得到能够使图像清晰度和动态图像的纯黑感均匀、良好,兼顾这些性能的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 
换言之,关于表面形状(外部漫射单元),由于与带来正透射的平坦部与带来透射漫射的凹凸部的比率近似,因此与凹凸的倾斜的角度和凹凸的存在概率相关;关于内部漫射,与漫射粒子与粘合剂的折射率差、漫射粒子的碰撞概率和形状相关;关于表面形状和内部漫射的相互作用,与将所述相互作用更弱的程度和更强的程度相关,通过这样,Q/U决定纯黑感和清晰度的好坏。 
本发明基于上述发现而完成,包含以下形态。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在透明基体材料的至少一个面设置有功能层,该功能层在内部具有漫射单元并且在与所述透明基体材料相反侧的面具有凹凸面,而且在所述功能层的与所述透明基体材料相反侧的面设置有、或者未设置具有1.0μm以上的膜厚的透明树脂层,其特征在于:在漫射正透射方向的强度为Q,将向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照射可见光线时的漫射正透射±2度和漫射正透射±1度下的透射强度连接的直线外推至漫射正透射角度的透射强度为U,在内部具有漫射单元的层与透明树脂层的厚度之和为Tμm,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的总雾度为Ha%,由于内部的漫射单元而产生的雾度为Hi%时,满足下式(1)、(2)、(3)和(4): 
(1)2.15<Q/U<24.18
(2)0.2%<Ha-Hi<13.7%
(3)1.3%≤Hi<35.0%
(4)2.3μm<T<12.4μm。
2.所述Q/U具有下式的关系的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 
2.24≤Q/U≤21.10。
3.所述Q/U具有下式的关系的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 
5.81≤Q/U≤14.81。
4.所述Ha-Hi为0.3%≤Ha-Hi≤11.4%的所述防眩片 
5.所述T为2.5μm≤T≤11.8μm的所述防眩片
6.所述Hi为1.3%≤Hi≤34.4%的所述防眩片
7.所述Hi为1.3%≤Hi≤16.9%的所述防眩片
8.透明基体材料是环状聚烯烃或者三乙酰基纤维素(triacetyl cellulose)的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
9.功能层在透明树脂中分散有透光性无机粒子和/或透光性有机粒子,利用该透光性无机粒子和/或透光性有机粒子在功能层的表面设置有凹凸的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 
10.透明基体材料含有纤维素类树脂,所述功能层由透明树脂构成,该透明树脂是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功能层将含有该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的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涂布在透明基体材料上,交联固化而形成,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包含浸渗在透明基体材料的溶剂和/或浸渗在透明基体材料的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未浸渗在透明基体材料的溶剂和/或未浸渗在透明基体材料的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通过调整向透明基体材料的浸渗量,满足所述式(1)、(2)、(3)和(4)而控制的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 
11.功能层包含硬涂层,耐钢丝绒摩擦性为200g/cm2以上的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 
12.在最外表层形成防反射功能层而成的所述1~11的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 
13.使用所述1~12的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的偏光片。 
14.使用了所述13的偏光片的图像显示装置。 
15.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在透明基体材料的至少一个面设置有功能层,该功能层在内部具有漫射单元并且在与所述透明基体材料相反侧的面具有凹凸面,而且在所述功能层的与所述透明基体材料相反侧的面设置有、或者未设置具有1.0μm以上的膜厚的透明树脂层,在正透射方向的强度为Q,将向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照射可见光线时的正透射±2度和正透射±1度下的透射强度连接的直线外推至正透射的透射强度为U时,进行调整以满足: 
2.15< Q/U <24.18。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从总雾度和图像清晰度和纯黑感(图6)、内部雾度和图像清晰度和纯黑感(图7)、内部雾度/总雾度和图像清晰度和纯黑感(图8)的关系的图形可知,在以往的雾度值中无法评价的纯黑感和图像清晰度的评价如示出Q/U和图像清晰度和纯黑感的关系的图9可知,能够简便进行,能够提供纯黑感较好,且图像清晰度优良的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球状粒子和树脂所引起的反射率的图。 
图2是示出反射和透射的角度相对于表面倾斜角度的图。 
图3是示出漫射强度分布的图。 
图4是说明本发明的评价方法的原理的概念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漫射透射强度的测定方法的概念图。 
图6是示出总雾度和图像清晰度和纯黑感的关系的图。 
图7是示出内部雾度和图像清晰度和纯黑感的关系的图。 
图8是示出内部雾度/总雾度和图像清晰度和纯黑感的关系的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Q/U和图像清晰度和纯黑感的关系的图。 
图10-1是说明视频光和外部光的漫射粒子与表面凹凸的位置关系所引起的透射和反射光的特性的图。 
图10-2是说明视频光和外部光的漫射粒子与表面凹凸的位置关系所引起的透射和反射光的特性的图。 
图11-1是说明内部漫射粒子与粘合剂树脂的折射率差所引起的光的漫射特性的差异的图。 
图11-2是说明内部漫射粒子与粘合剂树脂的折射率差所引起的光的漫射特性的差异的图。 
图11-3是说明内部漫射粒子与粘合剂树脂的折射率差所引起的光的漫射特性的差异的图。 
图11-4是说明内部漫射粒子与粘合剂树脂的折射率差所引起的光的漫射特性的差异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
2.基体材料
3.表面层
4.透光性粒子
5.光束的入射方向
6.正透射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在透明基体材料的至少一个面具有功能层,在该功能层的最表面和/或内部具有漫射单元,其特征之一在于,进行控制以具有2.15<Q/U<24.18的关系。 
下面,使用图5,说明Q和U的测定方法。 
对于图5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若从5的方向照射可见光线,则向6的方向正透射,并且一部分的光被漫射。该6的方向、即0度的透射强度是正透射强度Q。 
另外,分别测定正透射±2度和正透射±1度下的透射强度,用直线将该强度连接,将外推至正透射(0度)的透射强度定义为虚拟正透射强度U(参照图4)。 
而且,在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的制造过程中,通过以Q/U为指标,对材料进行选定,对制造条件进行控制等,可以高效地制造发挥功能层的功能,纯黑感较好,且图像清晰度优良的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 
此外,漫射透射强度的测定具体测定如下。 
(漫射透射强度的测定方法) 
从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的背面(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的与观察者侧相反侧的面)垂直照射可见光线。光束入射至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在-85度~+85度的范围的每1度在光接收器对漫射透射的光进行扫描,测定漫射透射强度。
此外,关于测定漫射透射强度的装置没有特别限制,但在本发明中使用日本電色工業(株)制造的“GC5000L”。此外,在本测定中测定了-85度~+85度间的范围,但由于通过仅在-1, -2, 0, +1和+2度进行测定能够简便地算出虚拟正透射强度,进行正透射强度测定,因此在线地变更制造条件等,在指定的范围内进行自动调整也变得容易。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以下式(I)作为指标来进行控制。 
2.15<Q/U<24.18     (I) 
通过使Q/U超过2.15、不到24.18,能够得到纯黑感较好,并且图像清晰度良好的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从使纯黑感更良好的观点而言,更优选的是Q/U超过5.57。另外,从使图像清晰度更良好的观点而言,更优选的是Q/U不到15.10。
从使图像清晰度更良好,且纯黑感也更良好,兼顾静止画面和动态画面这样的观点而言,优选的是Q/U为2.24以上、21.10以下,最优选的是5.81以上、14.81以下。 
接下来,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满足上式(I)。满足上式(I)的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纯黑感较好,并且图像清晰度也优良。 
为了达到本发明的2.15<Q/U<24.18,重要的是利用内部漫射单元和外部漫射单元来调整透射亮度分布和强度。 
作为利用内部漫射单元来调整透射亮度分布和强度的方法,有在构成功能层的树脂分散透光性无机粒子和/或透光性有机粒子(以下有时仅记作“透光性粒子”)的方法。 
并且,可以通过设定涂覆功能层所使用的涂液中的溶剂组成、构成功能层的透明树脂、分散在透明树脂中的透光性粒子的形状、粒径、添加量、折射率等;改变涂覆后的干燥、紫外线照射条件来控制粒子的分散状态而进行。另外,可以添加在透明树脂中的透光性粒子以外的添加剂的浓度等,也会给所述内部漫射单元所引起的漫射透射强度带来影响。 
另一方面,作为利用外部漫射单元来调整漫射透射强度的方法,例如有: 
(1)使用在表面具有细微的凹凸的模具,在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的表面转印凹凸形状的方法;
(2)利用构成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等功能层的树脂的固化收缩,在表面形成凹凸的方法;
(3)使透光性微粒从所述表面层突出固化,在表面形成凹凸的方法(突出的微粒被构成所述表面层的树脂覆盖也可以,微粒露出也可以);
(4)利用来自外部的压力赋予表面凹凸的方法;等。
作为所述(1)的方法,例如通过在透明基体材料配置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在该电离射线固化性树脂的涂覆层紧贴具有细微的凹凸的模具,利用电离辐射线来固化,能够在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的表面设置凹凸形状。 
所述(2)的方法由于能够得到具有平滑的表面的细微的凹凸,因此对于防止眩光、赋予耐眩光性比较有效,另外,所述(3)的方法由于能够通过透光性粒子和透明树脂的选定、涂膜的厚度、溶剂的选定、干燥条件、向透明基体材料的渗透性等来进行性能调整,因此加工较短且操作简单,因此能够以低成本制造这点比较有效。 
另一方面,在内部漫射单元和外部漫射单元的相互作用的调整中,所述内部漫射单元的调整和表面漫射单元的调整都会有影响,但特别重要的是涂液的组成和干燥时的溶剂比率的随着时间的变化所引起的亲油和亲水性的随着时间的变化所引起的凝聚状态、与粘度的随着时间的变化所引起的粒子沉降所引起的凹凸的位置关系的控制。 
用于得到所述外部漫射单元的方法(3)可以根据使用的透光性微粒的种类,同时赋予外部漫射和内部漫射,从能够简化制造加工这样的观点而言是合适的方法。 
另外,由于所述凹凸表面的具有锐角分量的微小的凹凸有可能重叠,产生使画质劣化的非常大的漫射、杂散光,因此通过在凹凸表面进一步设置有1.0μm至10μm的透明树脂层,能够使表面凹凸平缓,抑制、控制表面漫射。 
不到1.0μm,重叠的凹凸有可能残留;在10μm以上,有可能由于聚合收缩在防眩片产生卷曲。在这个意义上,优选的是透明树脂层的厚度为2.0至8.0μm,更优选的是2.5至7.0μm。 
此外,可以通过增厚透明树脂层的涂膜的厚度,使表面凹凸平缓,利用涂布液粘度、组成、涂布和干燥条件等来控制表面漫射和内部漫射单元和外部漫射单元的相互作用。 
并且,如上所述,除了规定Q/U,通过考虑并选择在内部具有漫射单元的层的厚度与透明树脂层的厚度之和T、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的雾度Ha、由于内部的漫射单元而产生的雾度Hi、雾度Ha与雾度Hi的相关等、漫射层的粘合剂树脂的组合、透明基体材料树脂等,能够进一步提高液晶显示元件表面所使用的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的性能。 
若在内部具有漫射单元的层的厚度与透明树脂层的厚度之和即T较薄,则硬涂层性较差,若太厚,则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会由于固化时的树脂的收缩而卷曲。 
另外,有时由于偏光片制造工序、偏光片与液晶元件的贴合的弯曲等而施加在防眩膜的负载会产生裂纹,特别是若粘合剂与微粒的粘接较弱,则容易在该界面产生剥离。若漫射层的厚度较厚,则由于聚合收缩而施加在界面的形变会增大,更容易产生剥离。 
即,若在内部具有漫射单元的层与透明树脂层的厚度之和即T薄于2.0μm,则硬涂层性较差,若厚于12.0μm,则与粒子的界面的形变会增大,由于施加在防眩膜的负载而容易产生裂纹。 
为了使硬涂层性可靠,更优选的是T为2.5μm以上。此外,由于若膜厚T比透光性粒子的粒径薄,则会产生表面凹凸角度较大的面,有可能产生杂散光并造成黑亮度下降,因此优选的是膜厚比透光性粒子的粒径要厚。 
此外,由于在未设置所述透明树脂层的漫射层中,施加在所述界面的形变的影响有可能更大,因此优选的是2.3μm至12.4μm,更优选的是2.5μm以上至11.8μm,进一步为2.5μm以上至11.5μm,最优选的是在最难以引起粒子界面的形变的状态下,即没有裂纹的状态系能够同时满足硬性的3.0μm以上至8.5μm。 
由于内部的漫射单元而产生的雾度即Hi若太小则会产生眩光,另外若太大大于35.0%,则由于分辨率的下降和产生杂散光所引起的暗处黑色程度显示的下降会使对比度显著下降,并且清晰度恶化。因此,由于内部的漫射单元而产生的雾度Hi优选的是1.3%以上、不到35.0%,更优选的是1.3%以上、34.4%以下,最优选的是1.3%以上、16.9%以下。 
另外,本发明并非如以往考虑的那样,总雾度为内部漫射和表面漫射之和,是以总雾度除了内部漫射和表面漫射以外,两个漫射单元在三维的存在位置也会有影响这样的发现,即总雾度为内部雾度+外部雾度+内部漫射单元与表面漫射单元的相互作用所引起的雾度为基本思想。 
而且,在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的总雾度为Ha%,由于内部的漫射单元而产生的内部雾度为Hi%时,若从总雾度减去内部雾度的雾度=(外部雾度+内部漫射单元与表面漫射单元的相互作用所引起的雾度)=(Ha-Hi)%较小,则正反射分量会过大,以不会给对比度、分辨率带来不利影响的程度的大小的内部漫射无法完全覆盖防眩性,另外,若太大,则会产生对比度的极度下降。所以,雾度(Ha-Hi)%优选的是0.2%至13.7%,更优选的是0.3%以上、11.4%以下,最优选的是0.3%以上、4.8%以下。 
[透光性粒子] 
以下详细说明分散在透明树脂中的透光性粒子。
透光性粒子可以是有机粒子,也可以是无机粒子,也可以混合使用有机粒子和无机粒子。 
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中,使用的透光性粒子的平均粒径优选是在0.5~20μm的范围,更优选的是1~10μm,最优选的是1~9.0μm。如果在该范围内,则可以调整内部漫射和/或外部漫射和/或内部雾度与表面凹凸的相互作用所引起的漫射透射强度分布。 
特别是,若透光性粒子的平均粒径为0.5μm以上,则粒子不会过度凝聚,容易对凹凸形成进行调整;若为20μm以下,则能确保为了难以出现眩光、不光滑的图像的,设计漫射透射强度分布上的自由度。 
另外,透光性粒子的粒径的偏差越少,漫射特性偏差越少,漫射透射强度分布设计越容易。 
更具体而言,在重量平均的平均直径为MV,累积25%的直径为d25,累积75%的直径为d75时,优选的是(d75-d25)/MV为0.25以下,更优选的是0.20以下。 
此外,累积25%的直径是指从粒径分布的粒径较小的粒子开始计数,到质量25%时的粒径,累积75%的直径是指同样进行计数到质量75%时的粒径。 
作为粒径的偏差的调整方法,例如可以通过调整合成反应的条件来进行,另外在合成反应后进行分级也是有力的方法。 
在分级中,通过提高其次数、增强其程度,能够得到期望分布的粒子。分级优选使用风力分级法、离心分级法、沉降分级法、滤过分级法、静电分级法等方法。 
此外,在透光性粒子是有机粒子的情况下,涂液中的成分会渗透至有机粒子,在具有漫射单元的层中有时会与本来的粒子的粒径不同,但所述粒径是指在具有漫射单元的层中的粒子的直径。 
并且,构成功能层的透明树脂与透光性粒子的折射率差优选是0.005~0.25。若折射率差为0.005以上,则能够抑制眩光,若为0.25以下,则漫射透射强度分布设计变得容易。 
从以上的观点而言,该折射率差优选的是0.01~0.2,更优选的是0.015~0.15。 
此外,透光性粒子的折射率可以在使折射率不同的2种溶剂的混合比变化并使折射率变化的溶剂中,将透光性粒子等量分散并测定浊度,用阿贝折射计来测定浊度极小时的溶剂的折射率,此外可以利用使用卡吉尔试剂等方法来测定。这些折射率,除了测定材料自身以外,实际上还可以在成为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后,利用从膜取出粒子或者粒子的碎片来测定,或者用椭圆偏振仪来测定防眩片的切割面的方法,测定防眩片的激光干涉的方法等来测定。 
另外,通过使用实际上与粘合剂没有折射率差,且大于可见光波长小于漫射层厚度的粒子,可以单独设置表面凹凸,特别是对内部和表面凹凸的相互作用的调整比较有用。此外,实际上与粘合剂没有折射率差是指在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下看不出粒子的存在。 
另外,通过并用比重差为0.1以上的2种以上的透光性粒子,或并用粒径之差为0.5μm以上的具有不同的粒径的2种以上的透光性粒子,或并用折射率差为0.01以上的2种以上的透光性粒子,或并用亲水性和疏水性的透光性粒子,或并用球状的透光性粒子和不定形的透光性粒子,也能对漫射透射强度进行调整。 
此外,比重是用液相替换法、气相替换法(比重瓶法)等;粒径是通过同库尔特计数器法、光衍射散射法等、或者用SEM、TEM等显微镜观察光学层叠体的截面;折射率是例如在制造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后,通过取出材料本身的截面,取出透光性微粒、粘合剂的截面,切削并取出粒子、粘合剂片,用阿贝折射计来直接测定,或者贝克法等使用卡吉尔试剂的方法、利用防眩片的激光干涉来测定、测定光谱反射光谱、光谱椭圆偏振等;可以定量地评价。 
作为透光性有机粒子,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子、聚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粒子、三聚氰胺树脂粒子、聚碳酸酯粒子、聚苯乙烯粒子、交联聚苯乙烯粒子、聚氯乙烯粒子、苯代三聚氰胺-三聚氰胺缩醛粒子、硅酮粒子、氟类树脂粒子、聚酯类树脂、另外中空、具有细孔的有机粒子等。 
另外,作为透光性无机粒子,可以例举二氧化硅粒子、氧化铝粒子、氧化锆粒子、二氧化钛粒子、滑石粒子、云母粒子、高岭土粒子、膨润土粒子、蒙脱土、贝得石、绿脱石、皂石、锂皂石、锌蒙脱石、硅镁石等蒙脱石粒子、另外中空、具有细孔的无机粒子等。 
另外,即使是折射率、粒径分布同样的透光性微粒,由于漫射透射强度分布根据透光性粒子的凝聚的程度而不同,因此通过组合使用凝聚状态不同的2种以上的透光性粒子,使用硅烷偶联处理的条件不同的2种以上的无机粒子,可以改变凝聚状态并调整漫射透射强度分布。 
此外,为了防止透光性粒子的凝聚,可以适当例举添加具有可见光线的波长以下的粒径、例如50nm以下左右的粒径的二氧化硅等方法。 
此外,如后所述,有时根据涂液的粘合剂会无法控制凝聚状态。 
另外,为了得到内部漫射的效果,具有可见光线的波长以上的粒径的二氧化硅等不定形透光性粒子是有效的。这是因为与球状粒子相比,不定形粒子具有将透射漫射角度的分布变宽的作用。 
然而,由于不定形透光性粒子容易产生杂散光,另外内部反射分布也会变宽,因此会给涂膜的漫射性带来影响,由于有的情况下难以调整漫射透射强度,因此优选的是在希望得到较宽的透射漫射的情况下等根据需要添加。 
更具体而言,优选的是将不定形透光性粒子相对于球状粒子与不定形透光性粒子的合计量,在质量50%以下的范围内添加。 
优选的是透光性粒子向透明树脂(固体组分)中含有质量1~30%地掺入,更优选的是质量2~25%的范围。若为质量1%以上,则能够得到耐眩光性,另一方面,若为质量30%以下,则对比度的下降减少,能够得到良好的看清性。 
[透明树脂] 
作为构成功能层和透明树脂层的透明树脂,可以使用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或者热固化性树脂。为了形成功能层,可以将含有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或者热固化性树脂的树脂组合物涂布在透明基体材料,使该树脂组合物中所包含的单体、低聚物和预聚物交联和/或聚合而形成。
作为单体、低聚物和预聚物的官能团,优选的是电离辐射线聚合性,其中优选的是光聚合性官能团。 
作为光聚合性官能团,可以例举有(偏)丙烯酰基、乙烯基、苯乙烯基基、烯丙基等不饱的聚合性官能团等。 
另外,作为预聚物和低聚物,可以例举聚氨酯(偏)丙烯酸酯、聚酯(偏)丙烯酸酯、环氧(偏)丙烯酸酯等丙烯酸酯、不饱和聚酯、环氧树脂等。 
作为单体,可以例举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等苯乙烯类单体;(偏)丙烯酸甲酯、(偏)丙烯酸-2-乙基己酯、五赤藓醇(偏)丙烯酸酯、五赤藓醇三(偏)丙烯酸酯、五赤藓醇四(偏)丙烯酸酯、五赤藓醇乙氧基四(偏)丙烯酸酯、二五赤藓醇六(偏)丙烯酸酯、二五赤藓醇五(偏)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偏)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乙氧基三(偏)丙烯酸酯、丙三醇丙氧基三丙烯酸酯、二三羟甲基丙烷四丙烯酸酯、聚乙烯乙二醇二(偏)丙烯酸酯、双酚FEO改性二(偏)丙烯酸酯、双酚AEO改性二(偏)丙烯酸酯、异氰尿酸EO改性二(偏)丙烯酸酯、异氰尿酸EO改性三(偏)丙烯酸酯、聚丙烯乙二醇二(偏)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PO改性三(偏)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EO改性三(偏)丙烯酸酯、二三羟甲基丙烷四(偏)丙烯酸酯、等丙烯酸类单体;在三羟甲基丙烷三巯基乙酸、三羟甲基丙烷三巯基丙氧酯、五赤藓醇四巯基乙二醇等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的硫醇基的多元醇化合物;另外具有2个以上的不饱和耦合的聚氨酯(偏)丙烯酸酯、聚酯(偏)丙烯酸酯等。 
特别优选的是多官能丙烯酸酯单体,其中,更优选的是藓醇三(偏)丙烯酸酯、五赤藓醇四(偏)丙烯酸酯、二五赤藓醇六(偏)丙烯酸酯、二五赤藓醇五(偏)丙烯酸酯。 
另外,由于在这些单体混合聚氨酯多官能丙烯酸酯等低聚物成分,能够使硬度和防裂纹性良好,因此是优选的。 
另外,作为粘合剂,也可以使用将聚合物添加在所述树脂组合物中。作为聚合物,例如可以例举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纤维素乙酸酯丙酸(CAP)等。 
通过添加聚合物具有的优点是,可以对涂液的粘度进行调整,据此,容易涂覆,并且粒子的凝聚所引起的凹凸形成的调整变得容易,可以对粒子的沉降进行控制,可以控制表面漫射和内部漫射单元与外部漫射单元的相互作用。 
并且,多官能丙烯酸酯特别在提高交联度并得到防受损性方面是优选的,另外,各种低聚物对于减少聚合收缩,防止卷曲、裂纹方面有效果。 
此外,若作为粘合剂含有有机硅烷、氟树脂,则在干燥/固化途中会相分离、凝胶化,容易在防眩层表面产生粗糙。另外,根据涂液中的树脂、溶剂类、粒子的亲油、亲水程度的组合,有的情况下粒子的凝聚性的变化较大,光学特性不稳定。这是因为即使是同一种类的粒子,例如由于在干燥途中通常放入的2种以上的溶剂的挥发性之差而产生组成变动,因此难以控制凝聚和分散。特别是在使用亲油、亲水程度不同的二种以上的粒子的情况下比较显著,例如在无机粒子和有机粒子的组合、三聚氰胺、丙烯酸、丙烯酸苯乙烯共聚合、苯乙烯粒子的组合等情况下需要注意。 
另外,在所述树脂组合物中,可以根据需要添加光游离基聚合开始剂。作为光游离基聚合开始剂,使用苯乙酮类、安息香类、二苯甲酮类、氧化膦类、酮类、蒽醌类、硫杂蒽酮类、偶氮化合物等。 
作为苯乙酮类,可以例举2,2-二甲氧基苯乙酮、2,2-二乙氧基苯乙酮、p-二甲基苯乙酮、1-羟基-二甲基苯基酮、1-羟基-二甲基-p-异丙基苯基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2-甲基-4-甲基巯基-2-吗啉苯丙酮、2-苄-2-二甲基氨基-1-(4-吗啉苯基)-丁酮、4-苯氧基二氯苯乙酮、4-t-丁基-二氯苯乙酮等,作为安息香类,可以例举安息香、安息香甲醚、安息香乙醚、安息香异丙醚、苄二甲基缩酮、安息香苯磺酸酯、安息香甲苯磺酸酯、安息香甲醚、安息香乙醚等。 
另外,作为二苯甲酮类,可以使用二苯甲酮、羟基二苯甲酮、4苯甲酰-4’-甲基二苯基硫化物、2,4-二氯二苯甲酮、4,4-二氯二苯甲酮和p-氯二苯甲酮、4,4’-二甲基氨基二苯甲酮(米希勒酮)、3,3’,4,4’-四(t-丁基过氧基羰基)二苯甲酮等。 
另外,也可以使用混合光增感剂,作为其具体例,可以例举n-丁基胺、三乙基胺、聚-n-丁基膦等。 
另外,作为功能层的透明树脂,可以通过使用可相分离的多个树脂,主要调整所述内部漫射单元所引起的漫射透射强度。 
即,在所述的预聚物、低聚物、单体、和聚合物中,通过混合使用相溶性成分与非相溶性成分,可以主要调整所述内部漫射单元所引起的漫射透射强度。 
例如,在一个树脂是苯乙烯类树脂(聚苯乙烯、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等)的情况下,另一个树脂可以适当例举纤维素衍生物(纤维素乙酸酯丙酸等纤维素酯等)、(偏)丙烯酸类树脂(聚甲基丙烯酸酯酸甲基等)、脂环式烯烃类树脂(以降冰片烯为单量体的聚合物等)、聚碳酸酯类树脂、聚酯类树脂等。 
另外,在一个树脂是纤维素衍生物(纤维素乙酸酯丙酸等纤维素酯等)的情况下,另一个树脂可以适当例举苯乙烯类树脂(聚苯乙烯、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等)、(偏)丙烯酸类树脂(聚甲基丙烯酸酯酸甲基等)、脂环式烯烃类树脂(以降冰片烯为单量体的聚合物等)、聚碳酸酯类树脂、聚酯类树脂等。 
组合的树脂的比率(质量比)可以从1/99~99/1的范围选择,优选的是5/95~95/5的范围,更优选的是10/90~90/10的范围,优选的是20/80~80/20的范围、特别是30/70~70/30的范围。 
并且,作为构成功能层和透明树脂层的透明树脂所使用的所述预聚物、低聚物和单体,可以通过使用聚合收缩较大的物质,主要调整所述外部漫射单元所引起的漫射透射强度。聚合收缩越大,表面的凹凸越大,漫射透射强度分布越宽。 
另外,反之,可以通过向所述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或者热固化性树脂添加相溶性聚合物,添加光的波长以下的微粒、例如100nm以下的微粒作为填料,使其减少聚合收缩并调整所述外部漫射单元所引起的漫射透射强度,或者利用涂液粘度的代替使微小粒子的位置关系变化,来调整相互作用。 
并且,通过向所述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或者热固化性树脂添加高折射率或者低折射率的100nm以下的微粒,通过调整透明树脂的折射率,也可以进行漫射控制。 
但是,在粘合剂中含有有机硅烷的情况下,由于粒子的凝聚性根据涂液中的树脂、溶剂类、粒子的亲油、亲水程度的组合而变化较大,光学特性不稳定,因此优选的是避免使用有机硅烷。 
推测其原因在于,由于即使是同一种类的粒子,例如在干燥途中由于(通常放入2种以上)溶剂的挥发性之差而产生组成变动,因此难以控制凝聚与分散。这特别是在使用亲油、亲水程度不同的二种以上的粒子,例如无机粒子和有机粒子的组合、三聚氰胺、丙烯酸、丙烯酸苯乙烯共聚合、苯乙烯粒子的组合等情况下比较显著。因此,有可能无法控制粗糙、眩光。 
另外,在所述辐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通常使用为了调节粘度,或者可使各成分溶解或者分散的溶剂。由于该溶剂根据使用的溶剂的种类,利用涂布、干燥的工序,涂膜的表面状态不同,因此优选的是考虑可以调整外部漫射所引起的透射强度分布而适当选择。具体而言,考虑饱和蒸气压、向透明基体材料的渗透性等而选定。 
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用于形成功能层的树脂组合物优选的是含有作为透明树脂的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透光性粒子、以及溶剂。 
此处,该树脂组合物优选的是包含浸渗在透明基体材料的溶剂(以下有时称作“渗透性溶剂”)和/或浸渗在透明基体材料的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不浸渗在透明基体材料的溶剂和/或不浸渗在透明基体材料的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 
这是因为通过调整向透明基体材料的浸渗量,可以控制功能层的厚度,结果可以调整漫射透射强度。 
进一步详细而言,可以根据向透明基体材料的浸渗量和透光性粒子的大小,控制漫射透射强度。 
具体而言,在溶剂和/或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以下有的情况下记为“溶剂等”)向基体材料的浸渗量较小,且透光性粒子较小的情况下,以在溶剂等中埋入有大部分的粒子的形态形成功能层,但由于透光性粒子容易凝聚,因此表面的凹凸比较大。 
另一方面,在组合使用向透明基体材料的浸渗量较大的溶剂等和较小的粒径的透光性粒子的情况下,由于透光性粒子的凝聚减少,因此表面的凹凸比较小。 
另外,在组合使用向透明基体材料的浸渗量较大的溶剂和/或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和粒径较大的透光性粒子的情况下,由于功能层的厚度变薄,因此透光性粒子成为从功能层突出的形状,会得到透光性粒子引起的表面凹凸。 
与之相对,在组合使用向透明基体材料的浸渗量较小的溶剂等和粒径较大的透光性粒子的情况下,由于功能层的厚度变厚,因此抑制透光性粒子向表面的突出,表面的凹凸比较小。 
这样,通过调整溶剂和/或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向透明基体材料的浸渗量,将其与透光性粒子的粒径组合控制,可以形成各种大小的表面凹凸形状。 
特别是在透明基体材料含有纤维素类树脂的情况下,本方法是有效的。 
另外,通过使用在粒子具有浸渗性的溶剂,透明树脂的分量的至少一部分容易渗透至粒子,通过粒子与透明树脂的折射率差改变,控制漫射透射强度。 
并且,作为所述溶剂,可以包含单独1个种类,或者常温常压的沸点和/或相对蒸发速度不同的2种以上的溶剂。 
通过使用2种以上的溶剂,可以将溶剂的干燥速度多样地控制。若干燥速度较快,则在充分引起粒子的凝聚前,由于挥发溶剂会减少粘度会提高,因此无法进一步进行凝聚。 
所以,控制干燥速度会控制透光性粒子的二次粒径,如上所述,根据与溶剂和/或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向基体材料的渗透度的关系,控制漫射透射强度。 
此外,相对蒸发速度是指ASTM-D3539所示的、由下式求出的速度,数字越大表示蒸发越快。相对蒸发速度=乙酸n-丁基蒸发所需的时间/某一溶剂蒸发所需的时间。 
作为具体的溶剂,可以从所述观点适当选择,但具体而言可以适当例举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类溶剂、甲基乙基酮(MEK)、甲基异丁基酮(MIBK)、环己酮等酮类。 
这些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者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优选的是混合使用芳香族类溶剂的至少1种和酮类的至少1种。此外,为了控制干燥速度,也可以混合甲基乙二醇乙醚、乙基乙二醇乙醚等乙二醇乙醚类、乙二醇乙醚乙酸酯类、乙醇、异丙醇、丁醇、环己醇等乙醇类。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中,向透明树脂中根据需要掺入透光性粒子以外的添加剂。例如,为了提高硬度等物理特性,反射率、漫射性等光学特性等,可以添加各种无机粒子。 
作为无机粒子,可以例举锆、钛、铝、铟、锌、锡、锑等金属、ZrO2、TiO2、Al2O3、In2O3、ZnO、SnO2、Sb2O3、ITO、ATO、SiO2等金属氧化物。此外包含碳、MgF、硅、BaSO4、CaCO3、滑石、高岭土等。 
该无机粒子的粒径,为了减少对漫射透射强度分布的影响,优选的是在涂覆功能层时的树脂组合物中尽可能细微化,平均粒径优选的是在100nm以下的范围。 
通过使无机粒子细微化至100nm以下,可以形成不损害透明性的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此外,无机粒子的粒径,可以利用光散射法、电子显微镜照片来测定。 
另外,在本发明中,为了防凝聚效果和防沉降效果,此外为了提高调平性等特性,可以使用各种表面活化剂。作为调平剂,由于聚醚改性的硅酮油可以将光学特性、物理特性保持在良好的状态,得到所述效果,因此是优选的。 
作为表面活化剂,可以例举硅酮油、氟类表面活化剂、优选的是含有全氟烷基的氟类表面活化剂等。 
在涂覆包含溶剂的树脂组合物并干燥的情况下,在涂膜内在膜表面与内表面会产生表面张力差等,据此在膜内会引起大量对流。该对流会成为桔皮、涂覆缺陷。 
另外,会给纯黑感和图像的清晰度带来不利影响。若使用这样的表面活化剂,则由于能够防止该对流,因此能够得到不仅没有缺陷、不均匀的凹凸膜,而且漫射透射强度特性的调整也变得容易。 
并且,在本发明中,可以添加防污剂、防带电剂、着色剂(颜料、染料)、难燃剂、紫外线吸收剂、红外线吸收剂、赋予粘接剂、禁止聚合剂、防氧化剂、表面改性剂等。 
作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所使用的透明基体材料,只要是透明树脂膜、透明树脂板、透明树脂片、透明玻璃等通常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所使用的即可,没有特别限定。 
作为透明树脂膜,可以使用三乙酰基纤维素膜(TAC膜)、二乙酰基纤维素膜、乙酰基丁基纤维素膜、乙酰基丙基纤维素膜、环状聚烯烃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聚醚砜膜、聚丙烯酸类树脂膜、聚氨酯类树脂膜、聚酯膜、聚碳酸酯膜、聚砜膜、聚醚膜、聚甲基戊烯膜、聚醚酮膜、(偏)丙烯腈膜、聚降冰片烯类树脂膜等。 
特别是在将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与偏光片一起使用的情况下,由于不会扰乱偏振光,因此优选的是TAC膜、环状聚烯烃膜,在重视机械强度和平滑性的情况下,优选的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等聚酯膜。 
另外,所述透明基体材料可以是多层,也可以是单层,也可以是以与涂膜的粘接性为目的在表面设置有底漆层。 
另外,为了防止在透明基体材料和涂膜层具有实质的折射率差的情况下在界面产生的干涉条纹,例如可以在透明基板与涂膜层之间设置具有中间的折射率干涉条纹防止层,设置作为表面粗糙度(十点平均粗糙度Rz)为0.3~1.5μm左右的凹凸。 
此外,Rz是以JIS B06011994为基准测定的值。 
可以使本发明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具有硬涂层性、耐眩光性、防反射性、防带电性、防污性等功能。 
硬涂层性通常是以铅笔硬度(以JIS K5400为基准测定)、钢丝绒#0000施加负荷并进行10次往返刮擦试验,在背面粘贴有黑带的状态下以未确认到有划痕的最大负荷来评价(耐钢丝绒摩擦性)。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中,铅笔硬度优选的是H以上,更优选的是2H以上。 
另外,耐钢丝绒摩擦性优选的是200g/cm2以上,更优选的是500g/cm2以上,特别优选的是700g/cm2以上。 
另外,在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表面的静电防止这点,优选的是赋予防带电性能。
为了赋予防带电性能,例如可以例举涂覆包含导电性微粒、导电性聚合物,4级铵盐、噻吩等反应性固化树脂的导电性涂覆液的方法,或者对形成透明膜的金属、金属氧化物等进行蒸镀、溅射,形成导电性薄膜的方法等以往已知的方法。 
另外,可以将防带电层使用作为硬涂层、抗映入性、防反射等功能层的一部分。 
作为表示防带电性的指标,有表面电阻值,在本发明中,表面电阻值优选的是1012Ω/□以下,更优选的是1011Ω/□以下,特别优选的是1010Ω/□以下。另外,作为该光学膜能够积累的最大电压,即所谓的饱和带电压在10kV的施加电压下优选的是2kV以下。 
另外,可以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的最表面设置有防污层。防污层使表面能量下降,使亲水性或者亲油性的污垢难以附着。 
防污层可以通过添加防污剂而赋予,作为防污剂,可以例举氟类化合物、硅类化合物、或者其混合物,特别优选的是具有氟烃基的化合物。 
下面,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的制造方法。在本发明中,如上所述,以式2.15<Q/U<24.18为指标,满足该指标来控制制造条件是重要的。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是在透明基体材料涂布构成功能层的树脂组合物而制造的。 
作为涂布的方法,可以使用各种方法,例如使用浸渗喷涂法、空气刀喷涂法、隔板喷涂法、辊涂法、线棒喷涂法、凹版喷涂法、压模喷涂法、刀片喷涂法、微凹版喷涂法、喷涂法、旋转喷涂法等已知的方法。 
在本发明中,由于透射漫射亮度特性根据涂布量而变化,因此优选的是在2~12μm的范围容易稳定得到在内部具有漫射单元的层与透明树脂层的厚度之和的辊涂法、凹版喷涂法、压模喷涂法。 
在用所述方法的任一个涂布后,为了干燥溶剂,运送至加热的区,用各种已知的方法干燥溶剂。 
此处,通过选定溶剂相对蒸发速度、固体组分浓度、涂布液温度、干燥温度、干燥风的风速、干燥时间、干燥区的溶剂气氛浓度等,可以调整表面凹凸形状的分布图所引起的外部漫射和所述透光性粒子、所述添加剂所引起的内部漫射。 
特别是,通过选定干燥条件来调整透射漫射亮度特性的方法简便,是优选的。作为具体的干燥温度为30~120℃,在干燥风速中优选的是0.2~50m/s,通过在该范围内适当调整,可以调整透射漫射亮度特性。 
更具体而言,通过控制溶剂的种类和干燥温度,可以调整树脂和溶剂向基体材料的渗透性。即,通过在溶剂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控制干燥温度,可以调整树脂和溶剂向基体材料的渗透性,如上所述,根据与透光性粒子的粒径的关系,控制漫射透射强度。 
例如,在用于形成功能层的树脂组合物由比透明树脂、透明树脂折射率高的透光性粒子和溶剂构成,具有透明树脂的渗透性的低分子的成分的折射率低于透光性粒子的折射率,调平性和透光性粒子的沉降、凝聚为相同程度的情况下,若直至固化的干燥时间较长,则透明树脂中的低折射分量会渗透至透明基体材料,透明树脂的折射率上升,与透光性粒子的折射率差减少。 
另一方面,由于透光性粒子相对于透明树脂的比例增加,因此透光性粒子容易向突出表面,容易发现表面凹凸。 
所以,由于干燥时间延长,内部漫射减小,同时外部漫射增大。 
此外,通过利用该渗透性,也可以防止固着效果所引起的透明基体材料与功能层的紧贴性、透明基体材料与功能层的折射率差为0.03以上的显著的干涉条纹的产生。 
这是因为,透明树脂中的低折射分量渗透至透明基体材料产生的渗透层,发现作为在透明基体材料与功能层之间折射率连续地变化的折射率调整层的功能,具有消除界面的作用。 
另外,由于通过加快干燥速度,透光性粒子的凝聚时间缩短,凝聚无法进行,呈现与实际上作用的透光性粒子的粒径减小同样的作用。 
即,通过控制干燥速度,可以控制实际上作用的透光性粒子的粒径,另外如上所述,根据与溶剂和/或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向基体材料的渗透度的关系,控制漫射透射强度。 
[评价方法] 
1.关于涂膜厚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在透光性基体材料上设置有功能层,最终具有在观察者侧最表面具有凹凸形状的层。基体材料上的功能层存在多层的情况和单层的情况,但涂膜厚是指在内部具有漫射单元的层与透明树脂层的厚度之和。
2.膜厚:T(μm)的测定方法 
用共聚焦激光显微镜(LeicaTCS-NT:ライカ社制造:倍率“50~500倍”),对光学层叠体的截面进行透射观察,判断有无界面,用下述的评价基准判断。
测定步骤 
(1)为了得到没有光晕的鲜明的图像,在共聚焦激光显微镜,使用湿式的物镜,且在光学层叠体上盛放约2ml的折射率为1.518的油并观察。油的使用是为了使物镜与光学层叠体之间的空气层消失。
(2)对1个画面分别测定1点凹凸的最大凸部、最小凹部从基体材料起的膜厚,共2点,将其测定5个画面,共10点,算出平均值作为涂膜厚。 
此外,在用所述共聚焦激光显微镜界面无法明确的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的情况下,也可以用切片机等生成截面,利用SEM观察,与所述2同样算出膜厚。 
3.总雾度:Ha(%)测定方法 
总雾度值可以根据JIS K-7136(2000)来测定。作为测定所使用的设备,可以例举基础仪表HM-150(村上色彩技术研究所)等。
此外,雾度是将透明基体材料面朝向光源测定的。 
4.内部雾度:Hi(%)测定方法 
以本发明所使用的内部雾度求出如下。在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的位于观察者面侧最表面的凹凸上,用甲苯等稀释折射率与形成表面凹凸的树脂相等或者折射率差至多为0.02以下的树脂、例如五赤藓醇三丙烯酸酯等重新涂层剂(包含单体或者低聚物等树脂分量),将固体组分为60%的物质用线棒涂布,使干燥膜厚为8μm。据此,位于表面的凹凸被击碎,成为平坦的表面。
但是,在通过在形成具有该凹凸形状的功能层的组合物中混入调平剂等,所述重新涂层剂容易剥离,难以浸润的情况下,也可以预先将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利用皂化处理(在55度2mol/l的NaOH(或者KOH)溶液浸渗3分钟后,水洗,用金佰利等完全去除水滴后,在50度炉内干燥1分钟),实施亲水处理。由于该表面平坦的片没有表面凹凸,也没有相互作用,因此为只具有内部雾度的状态。 
可以将该片的雾度根据JIS K-7136(2000)用与总雾度同样的方法测定,求出作为内部雾度。 
另外,影响内部雾度以外的总雾度的内部漫射单元与表面漫射单元的相互作用所引起的雾度分量,可以作为Ha-Hi(%)算出。 
5.硬涂层性评价方法 
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中,具有硬性是指在铅笔硬度试验中具有2H以上的铅笔硬度,并且在耐擦伤性试验中具有200g/cm2以上的耐擦伤性。
(1)铅笔硬度可以根据JIS K-5400来测定。作为测定所使用的设备,可以例举铅笔硬度试验机(東洋精機社制造)。该铅笔硬度试验求出5次铅笔硬度试验内,3次以上没有看到伤痕等外观异常的情况下使用的铅笔的硬度。例如,2H使用的铅笔,进行5次试验,若3次没有产生外观异常,则该光学层叠体的铅笔硬度为2H。 
(2)耐擦伤性是使用#0000的钢丝绒,用负荷200g在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的凹凸最表面往返20次时,用目视确认有无伤痕。评价基准如下。 
A:完全看不到伤痕 
B:看到较细的伤痕(5条以下)
C:伤痕较多、剥离
(1)(2)更综合评价
○:铅笔硬度为2H以上且A
△:铅笔硬度为2H以上且B
×:不满足所有上述条件
6.裂纹评价方法
向JIS K5600-5-1的弯曲试验所使用的圆筒型芯棒法的芯棒卷绕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用裂纹的进入方式来评价。
认为裂纹是粒子界面的形变等影响而产生的。 
○:卷绕在8mm的芯棒、没有裂纹、良好 
○ *:卷绕在8mm的芯棒,有1条裂纹
× *:卷绕在8mm的芯棒的情况下,有2~5条裂纹
×:卷绕在8mm的芯棒的情况下,有许多裂纹
此外,由于对于○ *可以作为制品使用,因此在进行综合评价的情况下与○进行同样处理。
7.正透射强度的测定 
对于由各制造例制作的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利用说明书本文中所记载的方法来测定。
8.纯黑感和图像清晰度等评价 
将ソニー社制造的液晶电视机“KDL-40X2500”的最表面的偏光片剥离,粘贴没有表面涂布的偏光片。
接下来,进一步在其上利用光学膜用透明粘着膜(全光线透射率90%以上,雾度0.5%以下,膜厚10~55μm的制品,例如MHM系列:日栄加工(株)制造等),粘贴在各制造例生成的样品,使其表面涂布面侧为最表面。 
将该液晶电视机设置在照度为约1000Lx环境下的室内,显示Media Factory公司的DVD“歌剧魅影”,从离开液晶电视机1.5~2.0m左右的场所,从上下左右各种角度由被验者15人对该视频进行鉴赏,关于下述项目,实施3阶段评价的官能评价。评价基准如下,最多的评价结果为最终结果。 
(1)纯黑感:动态图像显示时,判定是否对比度(黑艳和黑致密)较高,有立体感,且图像有光泽、亮度,感觉到跃动感。求出在判定中回答为良好的人的比例,以下述基准进行区分。 
立体感 
○:回答为良好的人为65%以上
△:回答为良好的人为30%以上、不到65%
×:回答为良好的人为不到30%
跃动感
○:回答为良好的人为65%以上
△:回答为良好的人为30%以上、不到65%
:回答为良好的人为不到30%
纯黑感
○:立体感和跃动感都为○以上
△:立体感和跃动感为○和△/或者都为△
×:立体感和跃动感中的1个为×
(2)暗处黑色程度显示:将所述液晶电视机设置在照度为5Lx以下的环境下的室内,显示黑色的画面,从离开液晶电视机1.5~2.0m左右的场所,从上下左右各种角度由被验者15人对该视频进行鉴赏,关于下述项目,实施3阶段评价的官能评价。
此外,关于此时的黑色的画面显示,显示另行外部连接的笔记本电脑(索尼制VAIO)的画面,使背景色整个为“黑色”。评价基准如下,最多的评价结果为最终结果。 
在暗处的黑显示中,判定是否有灰色,感觉不到混有乳白色,看起来为黑色。求出在判定中回答良好的人的比例,以下述基准进行区分。 
○:回答为良好的人为65%以上 
△*:回答为良好的人为50%以上、不到65%
△:回答为良好的人为30%以上、不到50%
×:回答为良好的人为不到30%
(3)图像清晰度:静止图像显示时,判定是否对比度较高,且耐眩光性(观测者和观测者没注意到背景的眩光的状态)较好,映出并看得见静止图像。求出在判定中回答良好的人的比例,以下述基准进行区分。
○:回答为良好的人为65%以上 
△:回答为良好的人为30%以上、不到65%
×:回答为良好的人为不到30%
(4)眩光:静止图像显示时,判定眩光是否能够容许。求出在判定中回答良好的人的比例,以下述基准进行区分。
○:回答为眩光能够容许的人为50%以上 
×:回答为眩光能够容许的人为不到50%
(5)黑致密:评价从正面将所述液晶电视机电源断开时的黑色程度显示和电源接通时的黑色程度显示。以黑色这样的基准来表现。求出在判定中回答良好的人的比例,以下述基准进行区分。
○:回答为良好的人为65%以上 
△:回答为良好的人为30%以上、不到65%
×:回答为良好的人为不到30%
(6)黑艳:将使用所述光学膜用透明粘着膜在黑色丙烯酸板贴合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的资料,放置在水平面,在使三波长线管点亮的状态下向45度入射面从正反射方向由被验者15人进行目视官能评价,判定是否能够再现具有艳丽的黑色。求出在判定中回答良好的人的比例,以下述基准进行区分。
○:回答为良好的人为65%以上 
△:回答为良好的人为30%以上、不到65%
×:回答为良好的人为不到30%
(7)粗糙:使用所述光学膜用透明粘着膜在黑色丙烯酸板贴合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在1000Lx的亮室条件下,被验者15人用目视从各种方向观察时,判定表面的粗糙是否能够容许。求出在判定中回答良好的人的比例,以下述基准进行区分。
○:回答为粗糙能够容许的人为50%以上 
×:回答为粗糙能够容许的人为不到50%
(8)综合评价
○:图像清晰度、纯黑感为○,粗糙和眩光、硬涂层性、裂纹没有×
△:图像清晰度、纯黑感为○和△/或者都为△,粗糙和眩光、硬涂层性、裂纹没有×
:图像清晰度、纯黑感、粗糙和眩光、硬涂层性、裂纹的至少1个为×。
实施例
利用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制造例1 
作为透明基体材料,准备三乙酰基纤维素(富士フィルム社制造、厚度80μm)。作为透明树脂,使用五赤藓醇三丙烯酸酯(PETA)、二五赤藓醇六丙烯酸酯(DPHA)、和聚甲基丙烯酸酯酸甲基(PMMA)的混合物(质量比:PETA/DPHA/PMMA=86/5/9)(折射率1.51),在其含有作为透光性粒子的,聚苯乙烯粒子(折射率1.60、平均粒径3.5μm、(d75-d25)/MV为0.05)和苯乙烯-丙烯酸共聚合粒子(折射率1.56、平均粒径3.5μm、(d75-d25)/MV为0.04),相对于100质量份的透明树脂,分别为18.5和3.5质量份,作为开始剂的,IRGACURE184(BASFジャパン社制造)5质量份,作为调平剂的聚醚改性硅酮油(TSF4460モメンティブパフォーマンスマテリアル社制造)0.04质量份。
对其作为溶剂将甲苯(沸点110℃、相对蒸发速度2.0)和环己酮(沸点156℃、相对蒸发速度0.32)的混合溶剂(质量比7:3)相对于100质量份的透明树脂掺入190质量份而得到的树脂组合物,涂覆在所述透明基体材料,以0.2m/s的流速70℃的干燥空气流通,干燥1分钟。 
之后,照射紫外线(在氮气氛下为200mJ/cm2)并使透明树脂固化,制作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涂膜厚为3.5μm。关于该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用所述方法评价的结果如表2所示。 
制造例2~7、和制造例10~26、和制造例30、和制造例32~34 
在制造例1中,使透明基体材料的种类、透明树脂的种类、透光性粒子的种类和含有量、溶剂的种类和含有量、干燥条件、以及涂膜厚如表1所记载所示变化,制作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关于各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与制造例1同样评价的结果如表2所示。
制造例8 
作为透明基体材料,准备三乙酰基纤维素(富士フィルム社制造、厚度80μm)。
作为透明树脂,使用五赤藓醇三丙烯酸酯(PETA、折射率1.51),在其含有作为透光性粒子的,苯乙烯-丙烯酸共聚合粒子(折射率1.51、平均粒径9.0μm、(d75-d25)/MV为0.04)和聚苯乙烯粒子(折射率1.60、平均粒径3.5μm、(d75-d25)/MV为0.05)分别相对于100质量份的透明树脂以10.0质量份和16.5质量份,作为开始剂的IRGACURE184(BASFジャパン社制造)5质量份,作为调平剂的聚醚改性硅酮油(TSF4460モメンティブパフォーマンスマテリアル社制造)0.04质量份。 
对其作为溶剂将甲苯(沸点110℃、相对蒸发速度2.0)和环己酮(沸点156℃、相对蒸发速度0.32)的混合溶剂(质量比7:3)相对于100质量份的透明树脂掺入190质量份而得到的树脂组合物,涂覆在所述透明基体材料,以1m/s的流速85℃的干燥空气流通,干燥1分钟。对其此照射紫外线(空气气氛下下为100mJ/cm2)并使透明树脂固化,得到具有5.0μm的涂膜厚的漫射层。 
在该涂膜层上,作为透明树脂将PETA(五赤藓醇三丙烯酸酯、折射率1.51),作为开始剂IRGACURE184(BASFジャパン公司制造)5质量份,作为调平剂将聚醚改性硅酮油(TSF4460モメンティブパフォーマンスマテリアル社制造)0.04质量份,作为溶剂将甲苯(沸点110℃、相对蒸发速度2.0)和环己酮(沸点156℃、相对蒸发速度0.32)的混合溶剂(质量比7:3)相对于100质量份的透明树脂掺入190质量份而得到的树脂组合物进行涂覆,以5m/s的流速流通70℃的干燥空气,干燥1分钟(硬涂层的形成)。对其照射紫外线(在氮气氛下为200mJ/cm2)并使透明树脂固化,制作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 
涂膜厚整体为11.0μm。关于该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与制造例1同样评价的结果如表2所示。 
制造例9 
在制造例8中,使透光性粒子即聚苯乙烯粒子的含有量相对于透明树脂100质量份为6.5质量份,使涂膜厚整体为11.5μm,此外与制造例8同样,制作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
与制造例1同样评价的结果如表2所示。 
制造例27~29、制造例31 
在制造例8中,第一层漫射层的涂膜厚为3μm,透明基体材料的种类、第一、二层的透明树脂的种类、第一层的透光性粒子的种类和含有量、第一、二层的溶剂的种类和含有量、第一、二层的干燥条件、整体的涂膜厚如表1所记载所示变化,此外与制造例8同样,制作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
关于各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与制造例1同样评价的结果如表2所示。 
[表1]      
  
表1中的记号表示如下。此外,由于表中所记载制造例是2层构成,因此左侧所记载的表示下层的信息,右侧所记载的表示上层的信息。
A:聚苯乙烯粒子(折射率1.60、平均粒径3.5μm、(d75-d25)/MV为0.05)
B:苯乙烯-丙烯酸共聚合粒子(折射率1.56、平均粒径3.5μm、(d75d25)/MV为0.04)
C:苯乙烯-丙烯酸共聚合粒子(折射率1.51、平均粒径9.0μm、(d75d25)/MV为0.04)
D:不定形二氧化硅(折射率1.45、平均粒径1.5μm、(d75-d25)/MV为0.6)
E:不定形二氧化硅(折射率1.45、平均粒径2.5μm、(d75-d25)/MV为0.8)
F:苯乙烯-丙烯酸共聚合粒子(折射率1.57、平均粒径3.5μm、(d75d25)/MV为0.04)
P:五赤藓醇三丙烯酸酯(PETA)、二五赤藓醇六丙烯酸酯(DPHA)、和聚甲基丙烯酸酯酸甲基(PMMA)的混合物(质量比:PETA/DPHA/PMMA=86/5/9)(折射率1.51)
Q:五赤藓醇三丙烯酸酯(PETA)(折射率1.51)
R:五赤藓醇三丙烯酸酯(PETA)、二五赤藓醇六丙烯酸酯(DPHA)、聚甲基丙烯酸酯酸甲基(PMMA)、和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混合物(质量比:PETA/DPHA/PMMA=81/5/9/5)(折射率为1.50)
X:甲苯(沸点110℃、相对蒸发速度2.0)和甲基异丁基酮(沸点116℃、相对蒸发速度1.6)的混合物(质量比8:2)
Y:甲苯(沸点110℃,相对蒸发速度2.0)和环己酮(沸点156℃,相对蒸发速度0.32)的混合物(质量比7:3)
[表2]      
 
在制造例1~34中,根据漫射透射强度的测定结果计算Q/U。
此外,对于制造例19,理论上无法求出U。 
可知满足本发明中规定的,Q/U、Ha-Hi等的各式(1)、(2)、(3)、(4)的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纯黑感、暗处黑色程度显示较好,且图像清晰度良好,取得平衡。 
在本发明中,制造例1~4,8~13,15,16,18,21~23和26~34满足2.15<Q/U<24.18,进一步制造例3,9~10,18,21和26~30满足5.57<Q/U<15.10,但可以理解其他所述各参数也是给防眩片的性能带来影响的重要的要素。此外,其他制造例相当于比较例。 
工业上的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在以往的雾度值中无法评价的纯黑感和图像清晰度的评价可以简便进行,能够稳定地提供纯黑感、暗处黑色程度显示较好,且图像清晰度优良的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

Claims (8)

1.一种改善液晶显示装置的纯黑感和图像清晰度的方法,该液晶显示装置适于动态图像与静止图像混用,在液晶显示装置的视认侧具有防眩片,该防眩片在透明基体材料的至少一个面设置有功能层,该功能层在内部具有漫射单元并且在与所述透明基体材料相反侧的面具有凹凸面,而且在所述功能层的与所述透明基体材料相反侧的面设置有、或者未设置具有1.0μm以上的膜厚的透明树脂层,其特征在于,
在设正透射的强度为Q、将连接向防眩片照射可见光线时的正透射+2度下的透射强度和正透射+1度下的透射强度、或正透射-2度下的透射强度和正透射-1度下的透射强度的直线外推至正透射而得的透射强度为U、在内部具有漫射单元的层与透明树脂层的厚度之和为T(μm)、防眩片的雾度为Ha(%)、由于内部的漫射单元而产生的雾度为Hi(%)时,满足下列式(1)、(2)、(3)和(4):
(1) 2.15<Q/U<24.18
(2) 0.2%<Ha-Hi<13.7%
(3) 1.3%≤Hi<35.0%
(4) 2.3μm<T<12.4μ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液晶显示装置的纯黑感和图像清晰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Q/U具有下式的关系:
2.24≤Q/U≤21.1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液晶显示装置的纯黑感和图像清晰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Q/U具有下式的关系:
5.81≤Q/U≤14.81。
4.如权利要求1~3的任意1项所述的改善液晶显示装置的纯黑感和图像清晰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基体材料是环状聚烯烃或者三乙酰基纤维素。
5.如权利要求1~3的任意1项所述的改善液晶显示装置的纯黑感和图像清晰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层为在透明树脂中分散有透光性无机粒子和/或透光性有机粒子而成,利用该透光性无机粒子和/或透光性有机粒子在功能层的表面设置凹凸。
6.如权利要求1~3的任意1项所述的改善液晶显示装置的纯黑感和图像清晰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基体材料含有纤维素类树脂,所述功能层包含透明树脂,该透明树脂是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将含有该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的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涂布在透明基体材料上,交联固化而形成功能层,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包含浸渗在透明基体材料的溶剂和/或浸渗在透明基体材料的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以及未浸渗在透明基体材料的溶剂和/或未浸渗在透明基体材料的电离辐射线固化性树脂,通过调整向透明基体材料的浸渗量,进行控制以满足所述式(1)、(2)、(3)和(4)。
7.如权利要求1~3的任意1项所述的改善液晶显示装置的纯黑感和图像清晰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层包含硬涂层,耐钢丝绒摩擦性为200g/cm2以上。
8.如权利要求1~3的任意1项所述的改善液晶显示装置的纯黑感和图像清晰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防眩片的最外表层形成防反射功能层而成。
9.如权利要求1~3的任意1项所述的改善液晶显示装置的纯黑感和图像清晰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适于动态图像与静止图像混用的液晶显示装置是液晶电视机。
CN201180018702.7A 2010-04-14 2011-04-13 改善液晶显示装置的纯黑感和图像清晰度的方法 Active CN1028347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92765A JP4966395B2 (ja) 2010-04-14 2010-04-14 動画像と静止画像との混用に適した液晶表示装置の黒彩感及び画像の切れの改善方法
JP2010-092765 2010-04-14
PCT/JP2011/059185 WO2011129367A1 (ja) 2010-04-14 2011-04-13 液晶表示装置用防眩シー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34743A CN102834743A (zh) 2012-12-19
CN102834743B true CN102834743B (zh) 2015-01-28

Family

ID=44798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18702.7A Active CN102834743B (zh) 2010-04-14 2011-04-13 改善液晶显示装置的纯黑感和图像清晰度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086520B2 (zh)
JP (1) JP4966395B2 (zh)
CN (1) CN102834743B (zh)
WO (1) WO201112936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48763B2 (ja) * 2011-08-29 2016-07-06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性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03797385B (zh) 2011-09-05 2017-03-2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装置用防眩片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防眩片的适合于动态图像和静止图像的共用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纯黑感及图像清晰度的改善方法
KR101915286B1 (ko) * 2012-12-11 2018-11-05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방현 필름 및 이를 구비한 편광판
WO2014158969A1 (en) * 2013-03-12 2014-10-02 Ppg Industries Ohio, Inc.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with light extracting layer
US9316860B2 (en) * 2013-12-20 2016-04-19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display with damage-resistant polarizer
JP6484846B2 (ja) * 2014-03-11 2019-03-20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及び光学シート、並びに光学シートの選別方法及び光学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WO2015174132A1 (ja) * 2014-05-14 2015-11-19 旭硝子株式会社 透明基体の光学特性を評価する方法および透明基体
KR102523525B1 (ko) 2014-10-23 2023-04-18 니폰 제온 가부시키가이샤 대전 방지 필름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JP6744415B2 (ja) * 2016-09-01 2020-08-1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加飾シート、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自動車車内用内装
TWI653461B (zh) 2018-01-02 2019-03-11 元太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抗眩光層的製造方法
KR102313377B1 (ko) * 2018-05-11 2021-10-1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눈부심 방지 필름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20230092571A1 (en) * 2021-09-17 2023-03-23 Benq Materials Corporation High-haze anti-glare film and high-haze anti-glare anti-reflection film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2448A (zh) * 2006-03-24 2007-09-26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防眩偏振膜层压材料和包括该层压材料的液晶显示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03133B2 (ja) 2001-03-12 2005-10-0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拡散性シート及び光学素子
JP2006081089A (ja) 2004-09-13 2006-03-23 Canon Inc 撮像装置
JP2006189658A (ja) 2005-01-06 2006-07-20 Toshiba Corp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その画像表示方法
JP4766936B2 (ja) 2005-07-06 2011-09-0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光学補償フィルム、偏光板、並びに液晶表示装置
JP2007264113A (ja) 2006-03-27 2007-10-11 Fujifilm Corp 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5252811B2 (ja) 2006-05-16 2013-07-3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5103815B2 (ja) 2006-07-26 2012-12-1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そ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EP1962110A1 (en) * 2007-02-14 2008-08-27 Sony Corporation Anti-glare film,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5405781B2 (ja) * 2008-09-04 2014-02-0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5399024B2 (ja) * 2008-09-04 2014-01-2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シートの選別方法
JP2010122710A (ja) * 2008-10-21 2010-06-03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光学シート
JP2010128255A (ja) * 2008-11-28 2010-06-10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光学シートの製造方法及び光学シート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2448A (zh) * 2006-03-24 2007-09-26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防眩偏振膜层压材料和包括该层压材料的液晶显示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10-60924A 2010.03.18 *
JP特开2010-60925A 2010.03.18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34743A (zh) 2012-12-19
JP4966395B2 (ja) 2012-07-04
US9086520B2 (en) 2015-07-21
US20130027641A1 (en) 2013-01-31
JP2011221420A (ja) 2011-11-04
WO2011129367A1 (ja) 2011-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34743B (zh) 改善液晶显示装置的纯黑感和图像清晰度的方法
CN103975258B (zh) 图像显示装置用防眩片
CN102209916B (zh) 光学片
JP6048412B2 (ja) 画像表示装置用防眩シート
US8488079B2 (en) Optical sheet for use as a display surface
CN103797385B (zh) 图像显示装置用防眩片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防眩片的适合于动态图像和静止图像的共用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纯黑感及图像清晰度的改善方法
JP5725216B2 (ja) 光学シート
US8422135B2 (en) Optical sheet
JP5488430B2 (ja) 動画像と静止画像との混用に適した液晶表示装置の黒彩感及び画像の切れの改善方法
CN103858025B (zh) 图像显示装置用防眩片
JP2011221490A (ja) 動画像と静止画像との混用に適した液晶表示装置の黒彩感及び画像の切れの改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