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42448A - 防眩偏振膜层压材料和包括该层压材料的液晶显示器 - Google Patents

防眩偏振膜层压材料和包括该层压材料的液晶显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42448A
CN101042448A CNA2007100889383A CN200710088938A CN101042448A CN 101042448 A CN101042448 A CN 101042448A CN A2007100889383 A CNA2007100889383 A CN A2007100889383A CN 200710088938 A CN200710088938 A CN 200710088938A CN 101042448 A CN101042448 A CN 1010424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degree
glare
layer
irregu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8893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42448B (zh
Inventor
矢可部公彦
古谷勉
猪口雄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424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424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424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424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2Antiglare, refractive index matching lay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16Polarising elements involving passive liquid cryst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83Birefringent or phase retard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眩偏振膜层压材料,其具有在其表面上具有不规则的防眩层、线性偏振器和光学各向异性层,其中防眩层逆着垂直入射光的雾度为5%或更小,总反射清晰度为50%或更小,反射率R(30)为2%或更小,反射率R(40)为0.003%或更小,并且R(≥60)与R(30)的比值为0.001或更小,每个反射率逆着在30度入射角下进入的入射光测量;防眩层的表面由平均面积为50μm2-1500μm2的多边形组成;并且光学各向异性层具有光学负或正单轴性和光轴从层的法线方向倾斜5-50度的角度。

Description

防眩偏振膜层压材料和包括该层压材料的液晶显示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合适地用于液晶显示器等的防眩偏振膜层压材料,和包括该层压材料的液晶显示器。
背景技术
由于液晶显示器具有良好的特性如轻、薄、低功率消耗等,它们逐渐用于便携式TV、笔记本尺寸的个人电脑等。近来,液晶显示器也渐增地用于图像切换设备如大屏幕TV等。在用于显示图像的液晶显示器如TV机的情况下,重点是可视性,特别地当从前面看屏幕时的对比率,和当从倾斜方向看屏幕时的对比率,即视角性能。
由于由盒中液晶材料的预倾斜引起的折射率的各向异性,常规扭曲向列(以下称为“TN”)型液晶显示器不具有足够的视角性能。于是,JP-A-06-214116提出在TN型液晶显示器中的液晶盒和偏振板之间提供具有光学负单轴性和以涉及片表面的倾斜方向排列的光轴的片形式的光学各向异性层。JP-A-10-186356公开了由液晶聚合物形成的具有固定向列型混合取向的光学补偿膜,该液晶聚合物在液晶状态具有光学正单轴性,并描述了通过在TN型液晶显示器上施加光学补偿膜而扩大视角。即,通过使用光学各向异性膜作为光学补偿膜改进TN型液晶显示器的视角,该光学各向异性膜具有以涉及膜表面的倾斜方向排列的光轴。
此外,当它们的图像显示屏反射外部的光时,图像显示设备如液晶显示器显著地损失它们的可见性。因此,在图像质量和可见性是重要的应用如TV、个人电脑的监视屏等中,通常处理显示设备的屏表面以防止外部光的反射。作为防止反射的措施,在表面上形成微小不规则以散射入射光和由此破碎反射的图像的防眩处理优选用于诸如大尺寸个人电脑、监视器、TV等应用,因为这种处理在相对适当的成本下进行。
作为提供这种防眩性能的膜,JP-A-2002-365410公开了在它的表面上具有微小不规则的光学膜,其中当光在膜的表面上在从法线的-10度的角度下的方向中进入和仅观察到从表面的反射光时,反射光的分布满足特殊关系。JP-A-2002-189106公开了包括透明树脂膜和可电离辐射固化的树脂层具有微小不规则的防眩膜,它在透明树脂膜的表面上由如下方式形成:固化可电离辐射固化的树脂层同时在压纹模具和透明树脂膜之间插入可电离辐射固化的树脂以形成这种微小的不规则,使得三维十点平均粗糙度和对于三维表面粗糙度在数据水平下在相邻凸起部分之间的平均距离在各自的特定范围内。
JP-A-2004-90187公开了生产辊的方法,该辊用于生产在它的表面上含有微小不规则的膜,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压纹辊的表面上形成镀敷的金属层,镜抛光镀敷金属层的表面,采用陶瓷珠喷砂(blast)镀敷金属层的镜抛光表面,和任选地敲击镀敷的金属层。
通常,可能必须使用具有至少10%的高雾度的防眩膜以防止外部光的反射和保证足够的可见性,并且具有这种高雾度的防眩膜广泛用于笔记本尺寸的个人电脑、TV等。然而,具有至少10%的高雾度的防眩膜的缺点是在明亮房间中测量的对比度由于它的宽反射-散射性能而降低。此外,具有高雾度的防眩膜的缺点还在于它也降低在暗房间中测量的对比度,这是液晶显示器固有的。
为解决那些问题,JP-A-2006-53371公开了具有低雾度和特殊反射分布的防眩膜,它由如下方式生产:采用细粒子喷砂在抛光的金属板上形成不规则,在金属板的不规则表面上无电镀镍以减小不规则的深度以形成模具,并转移模具的表面不规则到透明树脂膜的表面。JP-A-2006-53511公开了包括采用此顺序层压的防眩层、线性偏振器和光学各向异性层的防眩偏振膜,其中防眩层分成每个具有特定区域的域,并描述了当这种防眩偏振膜应用于TN型液晶显示器时,改进液晶显示器的可见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具有高防眩性能和改进的可见性而不增加雾度的防眩偏振膜。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液晶显示器,该液晶显示器包括根据本发明的防眩偏振膜和具有足够的防眩性能以及良好的显示特性。
本发明基于JP-A-2006-53511的防眩偏振膜层压材料,该层压材料包括采用此顺序层压的防眩层、线性偏振器和光学各向异性层,对其施加如在JP-A-2006-53371中公开的具有改进反射分布的防眩膜。然后,进行了各种研究以进一步改进这种防眩偏振膜层压材料的防眩性能。结果发现,当防眩偏振膜层压材料包括在线性偏振器的一个表面上提供的具有特殊表面形状以及特殊光学特性的防眩层和在线性偏振器的另一表面上提供的具有从膜的法线方向倾斜的光轴的光学各向异性层时,它具有低雾度,并且发现当将这种的防眩偏振膜层压材料应用于液晶显示器时,可以进一步改进显示器的对比度。于是,在进一步的研究之后完成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防眩偏振膜层压材料,该层压材料包括采用此顺序层压的在它的表面上具有微小不规则的防眩层、线性偏振器和光学各向异性层,其中
防眩层逆着垂直入射光的雾度为5%或更小,当在45度光的入射角下使用由暗线和亮线组成的三个光学频率梳测量反射清晰度时,总反射清晰度为50%或更小,该光学频率梳每个的宽度分别为0.5mm、1.0mm和2.0mm,逆着在30度的入射角下进入的入射光,在30度的反射角下的反射率R(30)为2%或更小,逆着在30度的入射角下进入的入射光,在40度的反射角下的反射率R(40)为0.003%或更小,并且R(≥60)与R(30)的比值为0.001或更小,其中R(≥60)是逆着在30度的入射角下进入的入射光,在60度或更大的反射角下在任意方向中的反射率;
防眩层的表面由平均面积为50μm2-1500μm2,优选300μm2-1000μm2的多边形组成,其中多边形由表面的Voronoi分划使用表面不规则的凸起部分的尖端作为母点形成;和
光学各向异性层具有光学负或正单轴性并且光轴从层的法线方向倾斜5-50度的角度。
在本发明的防眩偏振膜层压材料中,防眩层有利地由在它的表面上具有微小不规则的树脂膜组成,其由如下方式形成:由细粒子的冲击在抛光的金属板上形成不规则,在金属板的不规则表面上无电镀镍以形成模具,转移模具的表面不规则到透明树脂膜的表面,和从模具除去树脂膜。在此,透明树脂膜可以是可UV固化的树脂或热塑性树脂的膜。光学各向异性层有利地具有光学负单轴性。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该显示器包括液晶盒,该液晶盒包括一对电极基材和夹在电极基材之间的TN型液晶,和放置在液晶盒两个表面上的偏振板,其中放置在显示表面侧上的偏振板由本发明的防眩偏振膜层压材料组成,它被放置使得其光学各向异性层侧面对液晶盒。
本发明的防眩偏振膜层压材料具有低雾度,尽管它在表面上具有微小不规则以获得防眩性能。当将它应用到液晶显示器,特别是通过控制TN型液晶的取向状态显示图像的液晶显示器时,本发明的防眩偏振膜层压材料可达到高的对比度。此外,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具有高的防眩性能并且还得到高对比度,因此在显示的图像的亮度和可见性方面优异。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防眩偏振膜层压材料的一个例子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是显示涉及防眩层的光的入射方向和反射方向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3是涉及从图2的防眩层的法线的30度角进入的入射光的反射光的反射率与反射角作图的例子(其中纵坐标轴由对数刻度表示)。
图4是举例说明确定防眩膜的凸起部分的尖端的算法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5是显示使用防眩膜的凸起部分的尖端作为母点的Voronoi分划的一个例子的Voronoi图。
图6A-6E示意性显示生产防眩层的优选方法的步骤。
图7是在抛光之后无电镀镍的防眩层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的一个例子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的另一个例子的示意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参考附图解释本发明。
参考图1,本发明的防眩偏振膜层压材料10包括采用此顺序从顶部层压的防眩层11、线性偏振器30和光学各向异性层40。防眩层11具有在其上形成微小不规则的防眩表面,并且逆着垂直入射光的雾度为5%或更小,当在45度光的入射角下使用由暗线和亮线组成的三个光学频率梳测量反射清晰度时,总反射清晰度为50%或更小,该光学频率梳每个的宽度分别为0.5mm、1.0mm和2.0mm,逆着在30度的入射角下进入的入射光,在30度的反射角下的反射率R(30)为2%或更小,逆着在30度的入射角下进入的入射光,在40度的反射角下的反射率R(40)为0.003%或更小,并且R(≥60)与R(30)的比值为0.001或更小,其中R(≥60)是逆着在30度的入射角下进入的入射光,在60度或更大的反射角下在任意方向中的反射率;和
防眩层的表面由平均面积为50μm2-1500μm2,优选300μm2-1000μm2的多边形组成,其中多边形由表面的Voronoi分划使用表面不规则的凸起部分的尖端作为母点形成。
光学各向异性层40具有光学负或正单轴性并且光轴从层的法线方向倾斜5-50度的角度。
首先,解释防眩层11。防眩层11优选由以下解释的方法生产,并具有在其上形成微小不规则的防眩表面,并且逆着垂直入射光的雾度为5%或更小。尽管防眩层11具有在它的表面上形成的微小不规则,但当它应用于液晶显示器时,它具有低雾度并因此它可抑制对比度的降低。
防眩层11逆着45度入射光的总反射清晰度为50%或更小。反射清晰度可以由JIS K 7105中说明的方法测量。在JIS K 7105的此方法中,定义和使用由暗线和亮线组成的四个光学频率梳,该光学频率梳每个的宽度分别为0.125mm、0.5mm、1.0mm和2.0mm(暗线宽度与亮线宽度的比值为1∶1)。在本发明中,在使用四个光学频率梳测量的反射清晰度中,使用宽度为0.125mm的光学频率梳获得的反射清晰度未计入总和,因为使用本发明的防眩层的这种光学频率梳获得的反射清晰度较小使得测量的数值具有较大的误差。因此,在本发明中,总反射清晰度是使用由暗线和亮线组成的三个光学频率梳测量获得的反射清晰度的总和,该光学频率梳每个的宽度分别为0.5mm、1.0mm和2.0mm。因此,根据以上定义的总反射清晰度的可能最大值是300%。当总反射清晰度超过50%时,反射图像如光源的图像使得本发明的防眩偏振膜层压材料的防眩性能劣化。
当总反射清晰度是50%或更小时,可能难以仅从总反射清晰度评价防眩性能的优异性,因为如果总反射清晰度小于50%或更小,使用宽度分别为0.5mm、1.0mm和2.0mm的每个光学频率梳测量的每个反射清晰度至多为约10-20%,使得不可忽略由于测量误差带来的反射清晰度的波动。
然后,通过参考图2和3解释反射率对反射角的依赖性,它用作评价防眩性能的另一个标准。图2是显示涉及防眩层(防眩膜)的光的入射方向和反射方向的示意性透视图。根据本发明,当R(30)定义为在30度的入射角下的方向中,即在镜面方向17中,涉及在从防眩层11的法线15的30度的角度下进入的入射光16的反射光的反射率时,R(30)为2%或更小。镜面反射率R(30)优选为1.5%或更小,更优选0.7%或更小。当镜面反射率R(30)超过2%时,防眩层可能不具有足够的防眩性能使得显示器的可见性劣化。在图2中,在任意角度θ下反射光的方向由数字18表示,并且在反射率测量期间反射光的方向17和18在平面19中存在,平面19包括入射光的方向66和膜的法线15。
图3是涉及从图2的防眩层11的法线15的30度角进入的入射光16的反射光18的反射率与反射角作图的例子。显示反射率和反射角的关系的图,或从这种图在每个反射角下读取的反射率称为“反射分布”。如图3的图所示,镜面反射率R(30)是涉及在30度的角度下进入的入射光16的反射率峰值,并且当反射方向偏离镜面方向时反射率倾向于降低。
根据本发明,当R(40)定义为在涉及在从图2中所示的防眩层11的法线15的30度的角度下进入的入射光16的40度入射角的方向中的反射率时,R(40)为0.003%或更小。当R(40)超过0.003%时,显示的图像倾向于变白。因此,R(40)优选不这么大。当R(40)太小时,防眩层可能也不具有足够的防眩性能。因此,R(40)优选至少是0.00005%。然而,可能相当难以严格确定R(40)的优选范围,因为反射或变白主观上由眼睛确定并且是反映用户偏爱的性能。
此外,根据本发明,R(≥60)与R(30)的比值为0.001或更小,其中R(≥60)是在60度或更大的反射角下在任意方向中的反射率。此比值优选是0.0005或更小,更优选0.0001或更小。在此,“在60度或更大的反射角下的任意方向”表示在60度和90度之间的反射角。由下述方法生产的防眩膜具有图3所示的典型反射分布,并且在这种防眩膜的情况下,反射率通常在镜面方向中具有它的峰值并且当反射角增加时逐渐降低。因此,R(≥60)/R(30)比值可以由R(60)/R(30)比值表示,其中R(60)是在60度的反射角度下的反射率。当R(≥60)/R(30)比值超过0.001时,防眩层看起来是白色的使得显示屏的可见性劣化。即,当在屏前面提供防眩层而在显示屏上显示黑白图像时,通过反射外部光整个屏幕看起来是白色的。
在图3所示的反射分布的情况下,镜面反射率R(30)是约0.4%,R(40)是约0.0006%,和R(60)是约0.00003%。
除以上解释的特殊反射分布以外,根据本发明的防眩层的表面由平均面积为50μm2-1500μm2,优选300μm2-1000μm2的多边形组成,其中多边形由表面的Voronoi分划使用表面不规则的凸起部分的尖端作为母点形成。
解释确定防眩层的不规则表面上凸起部分的尖端的算法。当注意力集中到防眩层的表面上的任意点时,如果不存在高度高于任意点周围任意点高度的点,并且不规则表面上任意点的高度高于不规则表面上最高点高度和最低点高度之间的中间值,则任意点是凸起部分的尖端。具体地,如图4所示,挑出防眩层的表面上的任意点81。使用点81作为圆的中心在与防眩层的基础平面83平行的平面上画半径为2μm-5μm的圆。当不存在通过在防眩层的表面83上将所画的圆投影而描述的高度高于圆84中的点81高度的点,并且点81的高度高于不规则表面上最高点高度和最低点高度之间的中间值时,判断点81为凸起部分的尖端。在此情况下,投影的圆84具有这样的半径使得样品表面上的精细不规则不计入,并且圆84不包括多个凸起部分。因此,圆84的半径优选是约3μm。由以上的方法,也可以计入每单位面积的不规则表面的凸起部分的数目。
由以上方法计数的凸起部分的数目在200μm×200μm的区域中优选为50-150个,以达到良好的可见性而不引起反射或变白。如果防眩层的不规则表面上的凸起部分的数目较小,由像素干扰产生眩光使得显示的图像难以看见,特别是当与具有高清晰度的显示设备结合使用防眩偏振膜层压材料时。此外,显示图像的纹理劣化。当凸起部分的数目太大时,不规则的形状的倾斜角度变得非常陡使得图像倾向于变白。200μm×200μm区域中的凸起部分的数目优选为120或更小和70或更大。
现在,解释Voronoi分划。当几个点(即母点)在平面上分布时,可通过确定平面上任意点最接近的母点而分划平面的图是Voronoi图,并且由这种图对平面的分划称为Voronoi分划。图5说明使用表面上凸起部分的尖端作为母点的防眩层的表面的Voronoi分划的例子。在图5中,点85是母点,并且包括一个母点的每个多边形86是由Voronoi分划形成的区域,并且这种多边形称为Voronoi区域或Voronoi多边形,且以下称为Voronoi多边形。以下将解释在图5的外围中变黑的区域87。在Voronoi图中,母点的数目等于Voronoi多边形的数目。为简便,在图5中将母点的一部分和多边形的一部分分别由数字85和86表示。
为计算由Voronoi分划使用凸起部分的尖端作为母点获得的Voronoi多边形的平均面积,采用合适的设备如共焦显微镜、干涉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AFM)等观察防眩层的表面形状,并确定三维坐标值。然后,根据如下算法Voronoi分划防眩层的表面并计算Voronoi多边形的平均面积。即,根据以上算法确定防眩层的不规则表面上凸起部分的尖端,和然后将凸起部分的尖端在防眩层的基础平面上投影。其后,将由表面形状的测量获得的所有三维坐标在基础平面上投影,并将所有的投影点分配到最接近的母点以进行Voronoi分划。计算所有Voronoi多边形的面积并平均化以获得Voronoi多边形的平均面积。在此测量中,计数出邻近测量区边界的Voronoi多边形的面积以最小化误差。即在图5的情况下,邻近测量区边界的变黑的Voronoi多边形87不包括在平均面积的计算中。此外,为最小化测量误差,优选在每个区域为200μm×200μm的至少三个区域中计算Voronoi多边形的平均值,并将所有平均值再次平均化和用作测量值。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以防眩层的不规则表面上凸起部分的尖端为母点的Voronoi多边形的平均面积是50μm2-1500μm2,优选300μm2-1000μm2。当Voronoi多边形的平均面积小于50μm2时,防眩层的表面不规则的形状的倾斜角变得非常陡使得图像倾向于变白。当Voronoi多边形的平均面积超过1500μm2时,防眩层的不规则表面形状变粗糙,使得产生眩光并且图像的纹理劣化,特别是当与具有高清晰度的显示设备结合使用防眩偏振膜层压材料时。
使用在此测量的三维坐标,可以计算横截面曲线的算术平均高度Pa和最大横截面高度Pt,它们由JIS B 0601(=ISO 4287)定义。此外,防眩层的不规则表面上每个点的高度可以采用直方图的形式说明。为达到良好的可见性而不引起反射或变白,横截面曲线的算术平均高度Pa优选为0.08μm-0.15μm,并且最大横截面高度Pt优选为0.4μm-0.9μm。当算术平均高度小于0.08μm时,防眩层的表面基本变平使得它不具有防眩性能。当算术平均高度Pa超过0.15μm时,防眩层的表面形状变粗糙,使得产生诸如变白和眩光的问题。当最大横截面高度Pt小于0.4μm时,再次防眩层的表面基本变平使得它不具有防眩性能。当最大横截面高度Pt超过0.9μm时,再次防眩层的表面形状变粗糙,使得产生诸如变白和眩光的问题。
当采用直方图的形式说明防眩层的不规则表面上点的高度时,直方图的峰值优选处于不规则表面上最高点高度(100%高度)和最低点高度(0%高度)之间的中间值(50%高度)的±20%范围内。这意味着直方图的峰值优选处于最高点高度和最低点高度的高度差的30%和70%之间的范围中。如果峰值不在中间值的±20%范围中,换言之,峰值处于大于70%或小于30%的最高点高度的范围中,则防眩层的表面形状变粗糙,使得不希望地出现眩光。此外,外观的纹理倾向于劣化。
为说明高度的直方图,确定防眩层(防眩膜)的表面上高度的最高和最低点,并随后将每个测量点高度和最低点高度的差值(即测量点的高度)除以最高点高度和最低点高度的差值(即最大高度差)以获得每个点的相对高度。然后在直方图中以最高高度为100%和最低高度为0%绘制获得的相对高度以获得直方图中每个点的相对位置。应当将直方图分段以避免数据误差的影响,并且通常将它分划成约10-30个区段。例如,将从最低点(0%高度)到最高点(100%高度)的跨距以5%间隔分划,并确定峰值的位置。
构成具有上述特性的防眩层的防眩表面具有由基本不具有平的平面的不规则覆盖的形状。具有这种表面形状的防眩表面可有利地由如下方式产生:由细粒子的冲击在抛光的金属板上形成不规则,在金属板的不规则表面上无电镀镍以形成模具,转移模具的表面不规则到透明树脂膜的表面,并从模具除去含有转移的不规则的透明树脂膜。
通过参考图6解释由以上方法生产防眩层(防眩膜)的优选方法,它示意性地显示从生产在它的表面上含有不规则的模具到使用金属板作为模具体将不规则从模具转移到树脂膜的步骤的横截面。图6A显示在镜面抛光之后金属板21的横截面,它具有抛光表面22。将金属板21的抛光表面22采用细粒子冲击(或喷砂)以在表面22上形成不规则。图6B示意性显示在冲击之后金属板21的横截面,它具有半球形微小凹入部分23。然后,将具有由冲击形成的不规则的表面采用镍无电镀敷以减少不规则的深度。图6C示意性显示在镍的无电镀敷后金属板21的横截面。在图6C中,在具有微小凹入部分的金属板21的表面上形成镀镍层24,并且镀镍层24的表面23具有不规则,与图6B的表面26相比其深度由镍的无电镀敷减少,即使金属板表面的不规则形状变缓和。因此,当采用镍无电镀敷具有金属板21的半球形形状的微小凹表面23时,可以获得适于生产防眩膜的具有基本不平平面和不规则的模具,该防眩膜具有优选的光学性能。
图6D示意性显示将在先前步骤中形成的图6C的模具的不规则转移到树脂膜的步骤。即,在镀镍层24的不规则表面上形成树脂膜。由此,获得具有转移的不规则形状的膜11。膜11可以由热塑性透明树脂的单一膜组成。在此情况下,将在受热状态下的热塑性树脂膜压到模具的不规则表面26并通过热压挤而模塑。或者,如图6D所示,膜11可以由透明基材膜12和在基材膜12的表面上层压的可电离辐射固化的树脂层13组成。在此情况下,使可电离辐射固化的树脂层13与模具的不规则表面26接触并通过电离辐射照射以固化树脂层13。由此,将模具的不规则形状转移到可电离辐射固化的树脂层13。以下详细解释这些膜。图6E示意性显示在从模具除去之后膜11的横截面。
在图6所示的方法中,用于生产模具的金属的优选例子包括铝、铁、铜、不锈钢等。在它们之中,优选容易通过由细粒子的冲击而变形的金属,即不具有太高硬度的那些。特别地,优选使用铝、铁、铜等。考虑到成本,更优选是铝和软铁。模具可以为平的金属板或圆筒形金属卷的形式。当使用卷形模具时,可以连续生产防眩膜。
采用细粒子冲击或喷砂具有抛光表面的金属。特别地,优选将金属抛光到接近镜面的状态,因为通常例如通过切割或研磨将金属板或卷机加工以达到所需的精度,并由此加工标记通常保留在金属体的表面上。如果保留深的标记,金属体的表面可在采用细粒子冲击金属表面之后仍然可具有痕量的标记,因为一些标记的深度大于采用细粒子形成的不规则的深度,使得痕量的深标记可对防眩层的光学性能具有不可预料的影响。
抛光金属表面的方法不受限制,并且可以使用任何机械抛光、电解抛光和化学抛光。机械抛光的例子包括超精加工、磨平、流体抛光、磨光等。就中心线平均表面粗糙度Ra而言,在抛光之后金属表面的粗糙度是1μm或更小,优选0.5μm或更小,更优选0.1μm或更小。当Ra太大时,变形之前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可能在由细粒子的冲击而使金属表面变形之后保留。Ra的下限可不受限制,但它可实际地从加工时间,加工成本等的观点来限制。
对金属表面冲击细粒子的方法优选是喷砂加工方法。喷砂加工方法的例子包括喷砂、喷丸、液体珩磨等。作为用于这些加工方法的粒子,形状接近球的那些比具有尖锐边缘的那些是更优选的。此外,优选硬材料的粒子,因为它们在加工期间不破碎而形成尖锐边缘。满足这些性能的陶瓷粒子的优选例子是球形氧化锆珠、氧化铝珠等。金属粒子的优选例子是由钢、不锈钢制成的珠粒等。此外,可以使用在树脂粘合剂上携带的包括陶瓷或金属珠的粒子。
当平均粒度为10-75μm,优选10-35μm的粒子,特别是球形细粒子用作要在金属表面上冲击的细粒子时,可以生产满足形状因子的防眩膜,该形状因子包括50μm2-1500μm2,优选300μm2-1000μm2的根据本发明定义的Voronoi多边形的平均面积。作为细粒子,具有均匀粒度的那些,即单分散粒子是特别优选的。当细粒子的平均粒度太小时,难以在金属表面上形成令人满意的不规则。此外,不规则的形状的倾斜角变得非常陡使得图像倾向于变白。当细粒子的平均粒度太大时,表面不规则变得粗糙使得可能出现眩光,并且图像的纹理可能劣化。
然后将具有由上述方法形成的不规则的金属表面采用镍无电镀敷以减少不规则的深度。深度减少的程度依赖于金属的种类、由喷砂等形成的不规则的尺寸和深度、镀镍的种类和厚度等。控制深度减少程度的最重要因素可能是镀镍的厚度。如果无电镀镍的厚度太小,可能不会有效减少由喷砂等形成的不规则的深度,使得可能不充分地改进具有从模具转移的不规则的防眩膜的光学性能。当无电镀镍的厚度太大时,生产率降低。因此,无电镀镍的厚度优选为约3到70μm,更优选至少5μm到50μm或更小。
为在金属表面上形成镀敷层,优选采用可以在金属板或卷的表面上形成具有宏观均匀厚度的镀敷层的无电镀敷,特别是提供高硬度的镀敷层的无电镀镍。无电镀镍的优选例子包括使用包含光泽剂如硫的镀敷浴的光泽镀镍、镍-磷合金镀(低磷型、中间磷型或高磷型)、镍-硼合金镀等。
如果采用JP-A-2002-189106中描述的硬镀铬,特别地电解镀铬,则电场倾向于在金属板或卷的边缘聚焦使得镀敷金属的厚度可在中心和边缘之间不同。因此,如果在金属板或卷的整个表面上由喷砂等形成具有均匀深度的不规则,则通过镀敷的深度减少程度可在金属板或卷的表面上到处变化,并且结果是不规则的深度变化。因此,电解镀不优选用于本发明。
此外,硬镀铬可形成粗糙表面并因此不适于生产用于生产防眩层的模具。为除去粗糙表面,通常抛光硬镀铬的表面。然而,如以下解释的那样镀敷表面的抛光在本发明中是不希望的。
然而,本发明不排除在无电镀镍之后,在最外表面形成薄镀铬,即所谓的快速镀铬以增加表面硬度。如果进行快速镀铬,则快速镀铬层的厚度尽可能小以避免作为底漆的无电镀镍层的形状的劣化,且应当优选为3μm或更小,更优选1μm或更小。
同样,在本发明中不优选在镀敷之后抛光金属板或卷,如在JP-A-2002-90187中所述。如果抛光镀敷的表面,最外部表面可具有平的部分使得防眩层的光学性能可能劣化,并且几乎不能以良好的再现性控制不规则的形状,因为形状控制因素的数目增加。图7示意性显示金属板,在其上通过抛光具有通过冲击细粒子形成的不规则的表面而形成平的平面,由无电镀镍减少该不规则的深度。即,图7对应于图6C的无电镀敷的金属板,其中抛光镀镍层24的表面。由于抛光,研磨在金属板21上形成的镀镍层24上的表面不规则26的凸起部分的一部分,并由此形成平的平面29。
根据本发明,如图6C所示使用在它的表面上形成有不规则的模具,并将不规则的形状转移到膜11的表面以形成防眩表面。在此情况下,可以由任何常规方法将模具的表面形状转移到膜表面。例如,将热塑性树脂膜热压成模具的不规则表面26以将模具的表面不规则转移到树脂膜的表面;将可电离辐射固化的树脂涂覆在透明树脂膜的表面上,和然后将未固化状态的可电离辐射固化的树脂的涂覆层紧密粘合到模具的不规则表面26并由电离辐射通过透明树脂膜照射以固化可电离辐射固化的树脂而将模具的表面不规则转移到固化的电离辐射固化的树脂的表面。在转移之后,如图6E所示从模具除去膜以获得防眩膜11。从机械强度如防止表面裂纹的观点来看,优选采用使用可电离辐射固化的树脂的后者方法。
用于以上后者方法的透明树脂可以是具有基本光学透明度的任何膜。透明树脂的具体例子包括纤维素树脂(如三乙酰基纤维素、二乙酰基纤维素、乙酸丙酸纤维素等)、环烯烃聚合物、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砜、聚醚砜、聚氯乙烯等。环烯烃聚合物是包括环烯烃如降冰片烯、二亚甲基八氢萘等作为单体的聚合物。市售环烯烃聚合物的例子是ARTON(商品名)(购自JSR Corporation),ZEONOR和ZEONEX(两者购自ZEON Corporation)等。
在它们之中,将具有热塑性的透明树脂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聚砜和聚醚砜及环烯烃聚合物的膜在合适的温度下压制或加压粘合到具有表面不规则的模具并随后从模具剥离以由此将模具的表面不规则转移到膜表面。此外,偏振板用作透明膜并可以将模具的表面不规则直接转移到偏振板的表面。
当可电离辐射固化的树脂用于转移模具的表面不规则时,优选使用在分子中具有至少一个丙烯酰氧基的化合物的聚合物。为增加防眩层的机械强度,更优选使用具有至少三个官能度的丙烯酸酯,即具有至少三个丙烯酰氧基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的具体例子包括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乙烷三丙烯酸酯、甘油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等。为向防眩层赋予柔韧性以防止防眩层的破坏,优选使用在分子中含有氨酯键的丙烯酸酯化合物。这种丙烯酸酯化合物的具体例子是具有如下结构的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两分子在分子中除丙烯酰氧基以外具有至少一个羟基的化合物(如三羟甲基丙烷二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等)加成到二异氰酸酯化合物(如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等)中。此外,可以使用由电离辐射自由基聚合和固化的其它丙烯酸型树脂,如醚丙烯酸酯聚合物、酯丙烯酸酯聚合物等。
此外,可阳离子聚合的可电离辐射固化的树脂如环氧树脂、氧杂环丁烷树脂等可以用作在固化之后对其赋予不规则的树脂。在此情况下,这种可阳离子聚合的可电离辐射固化的树脂的一个例子可以从混合物制备,该混合物包含可阳离子聚合的多官能氧杂环丁烷化合物如1,4-双[(3-乙基-3-氧杂环丁烷基甲氧基)甲基]苯、双(3-乙基-3-氧杂环丁烷基甲基)醚等,和阳离子光聚合引发剂如(4-甲基苯基)[4-(2-甲基丙基)苯基]六氟磷酸碘等。
当采用UV射线的辐射固化可电离辐射固化的丙烯酸型树脂时,使用UV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它在UV射线辐射时产生自由基以引发聚合和固化反应。通常将UV射线从玻璃模具或透明树脂膜的侧面辐射。因此,使用在从可见光到UV光范围中引发自由基产生反应的聚合引发剂,以引发其中光可通过膜的波长范围中的自由基产生反应。
由UV射线的辐射引发自由基产生反应的UV射线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例子包括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代丙烷-1-酮、2-羟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等。当将UV射线通过包含UV射线吸收剂的透明树脂膜照射时,使用吸收范围在可见光波长范围的自由基光聚合引发剂。这种引发剂的例子包括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膦氧化物、双(2,6-二甲氧基苯甲酰基)-2,4,4-三甲基戊基膦氧化物、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膦氧化物等。
当模具为在其表面上具有带有微小不规则的镀敷表面的平板的形式时,允许模具的不规则表面与带有涂覆到其上的未固化可电离辐射固化的树脂的透明树脂膜层接触,使得可电离辐射固化的树脂的涂覆层紧密粘合到模具的不规则表面,和然后将电离辐射从透明树脂膜的侧面照射以固化可电离辐射固化的树脂。其后,将可电离辐射固化的树脂的固化层与透明树脂基材膜一起从模具除去。由此,将模具的不规则形状转移到在透明树脂膜上携带的可电离辐射固化的树脂的固化层。
当模具为在其周围表面上具有带有微小不规则的镀敷表面的卷的形式,并且将模具的不规则形状转移到可电离辐射固化的树脂时,将可电离辐射固化的树脂层和透明树脂膜的层压材料采用电离辐射照射,同时使可电离辐射固化的树脂层与卷形模具的周围表面接触和然后将可电离辐射固化的树脂的固化层与透明树脂膜一起从模具除去。由此将模具的不规则形状连续转移到在透明树脂膜上携带的可电离辐射固化的树脂的固化层。
电离辐射可以是UV射线或电子束。从处理容易和安全的观点来看,优选使用UV射线。作为UV射线的光源,优选使用高压汞灯、金属卤化物灯等。当通过包含UV吸收剂的透明树脂膜进行照射时,特别优选使用包括大量可见光组分的金属卤化物灯。此外,可优选使用“V-Bulb”和“D-Bulb”(两者均为商品名)(购自Fusion UV SystemsJAPAN KK)。电离辐射的剂量可以使得它足以固化可UV固化的树脂到一定程度使得可以从模具除去固化的膜。为改进表面硬度,可电离辐射固化的树脂的固化层和透明树脂层的层压材料可以进一步从可电离辐射固化的树脂层的侧面照射。
根据上述方法,可以制备雾度为5%或更小的防眩层(防眩膜)。雾度由JIS K 7136定义并由(漫射透射率/总透射率)×100%表示。
如以上所解释,当使用在其上具有微小不规则与基本不平平面的模具并将这种不规则的形状转移到透明树脂膜或在透明树脂膜上层压的可电离辐射固化的树脂的固化层时,透明树脂膜的防眩表面具有微小不规则与基本不平的平面。
在本发明中,如以上参考图1解释的那样,将如上所述生产的防眩层11放置在线性偏振器30的一个表面上,并将光学各向异性层40放置在线性偏振器30的另一个表面上以形成防眩偏振膜层压材料10。线性偏振器30可以是通常使用的偏振膜或板,它允许在膜平面中彼此垂直的两个方向之一中振荡的线性偏振光通过其间,同时它吸收在两个方向的另一个中振荡的线性偏振光。这种线性偏振器的具体例子是单轴拉伸的聚乙烯醇膜,它由高二色染料染色和由硼酸交联。可以使用包括碘作为高色性染料的碘型偏振器或包括有机二色染料作为高二色染料的染料型偏振器。线性偏振器可以是聚乙烯醇型偏振器本身,或至少在其一个表面上含有透明聚合物如三乙酰基纤维素的保护膜的聚乙烯醇型偏振器。
放置在线性偏振器30的另一个表面上的光学各向异性层40具有光学负或正单轴性且光轴从膜的法线方向倾斜5-50度的角度。
首先,解释具有光学负单轴性和光轴从膜的法线方向倾斜5-50度的光学各向异性层。“光学负单轴性”表示层具有负各向异性的折射率,即在光轴方向中的折射率小于垂直于光轴的平面中的平均折射率。作为光学各向异性层40,可以使用这种具有负折射率各向异性和光轴从膜的法线方向倾斜5-50度的层。这种光学各向异性层的优选例子是例如由三乙酰基纤维素制成的透明膜,它由有机化合物,特别是JP-A-06-214116中所述具有液晶性和盘状分子形状的化合物,或不具有液晶性但通过施加电场或磁场显示负折射率各向异性的化合物涂覆,并且其中光轴以从膜的法线方向倾斜5-50度取向。光轴的取向可以是在单一方向中的取向,或其中光轴的倾斜角从膜的一个表面到另一个逐渐增加的混合取向。
具有液晶性和盘状分子形状的化合物的例子包括低或高分子量盘状(discotic)液晶如包括核与平面结构的液晶化合物(例如苯并[9,10]菲、三聚茚(truxene)、苯等),至少一个线性取代基(如烷基、烷氧基、烷基取代的苄酰氧基、烷氧基取代的苄酰氧基等)径向连接到该平面结构上。在它们之中,优选是在可见光范围中不具有吸收的那些。
具有盘状分子结构的这些有机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或它们可以采用它们两种或多种的掺合物使用或与其它有机化合物如聚合物基体混合以达到本发明的必须取向。其它有机化合物可以是与具有盘状分子结构的有机化合物相容或可以在其中以不使光散射的粒度分散具有盘状分子结构的有机化合物的任何化合物。具有这种液晶化合物的层和光轴从膜的法线方向倾斜的纤维素树脂型透明膜的例子是“WV Film”(商品名,购自FUJIFILM Corporation),它可用于本发明。
然后,解释具有光学正单轴性和光轴从膜的法线方向倾斜5-50度的光学各向异性层。“光学正单轴性”表示层具有正各向异性的折射率,即在光轴方向中的折射率大于垂直于光轴的平面中的平均折射率。作为光学各向异性层40,可以使用具有这种正折射率各向异性和光轴从膜的法线方向倾斜5-50度的层。这种光学各向异性层的优选例子是例如由纤维素树脂制成的透明膜,它由JP-A-10-186356中公开的具有棒状结构的有机化合物,特别是分子结构具有向列型结晶性并对化合物赋予正光学各向异性的化合物,或不具有液晶性但通过施加电场或磁场显示正折射率各向异性的化合物涂覆,并且其中光轴以从膜的法线方向倾斜5-50度取向。光轴的取向可以是在单一方向中的取向,或其中光轴的倾斜角从膜的一个表面到另一个逐渐增加的混合取向。具有这种向列型液晶化合物的层和光轴从膜的法线方向倾斜的透明膜的例子是“NH Film”(商品名,购自NIPPONOIL CORPORATION),它可用于本发明。
此外,具有光学正单轴性和光轴从膜的法线方向倾斜5-50度的光学各向异性层可以由如下方式生产:在透明基础膜上沉积电介质,该电介质可由真空沉积形成薄膜并且当从涉及基础膜的法线倾斜的方向在透明基础膜上沉积时显示正折射率各向异性。用于此目的的电介质化合物可以是无机或有机电介质化合物。在它们之中,从在真空沉积步骤中抗热稳定性的观点来看优选是无机电介质化合物。无机电介质化合物的优选例子包括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钽(Ta2O3)、氧化钨(WO3)、二氧化硅(SiO2)、一氧化硅氧化钽(SiO)、氧化化铋(Bi2O3)、氧化钕(Nd2O3)等,因为金属氧化物具有良好的透明度。在金属氧化物中,更优选氧化钽、氧化钨、氧化铋等,因为它们容易显示折射率各向异性并形成硬膜。
如上解释的那样,将防眩层11层压在线性偏振器30的一个表面上,同时将光学各向异性层40层压在线性偏振器30的另一个表面上以形成防眩偏振膜层压材料10(图1)。在此层压步骤中,层压防眩层11使得被加工以赋予防眩性能的表面(即不规则表面)面对外部,即这种表面不面对线性偏振器30。当光学各向异性层40具有在透明基础膜上显示折射率各向异性的材料层时,层压它使得透明基础膜面对线性偏振器30。为层压它们,有利地使用具有良好透明度的粘合剂如丙烯酸型粘合剂。
作为市售层压材料,销售由光学各向异性层组成的偏振板,该光学各向异性层具有光学负单轴性且光轴从膜的法线倾斜5-50度,该光学各向异性层粘合到线性偏振器的一个表面,即由线性偏振器30和光学各向异性层40组成的层压材料。这种市售层压材料的例子是“SUMIKARAN SRH 862A”(购自Sumitomo Chemical Co.,Ltd.)。为了形成防眩偏振膜层压材料10,将防眩层11层压在层压的偏振板的另一个表面上,该偏振板的一个表面携带具有光学负单轴性且光轴从膜的法线倾斜5-50度的光学各向异性层。
将图1所示的防眩偏振膜层压材料10与液晶盒结合,该液晶盒包括夹在一对基材之间的TN液晶以组装液晶显示器。这种液晶显示器的例子见图8和9。在这些例子中,液晶盒50包括夹在一对盒基材51和52之间的TN液晶57,它具有在彼此面对的基材的表面上的各自电极54和55。
通常,TN液晶盒50在其两个表面上具有偏振板。根据本发明,一个偏振板,特别是在其显示表面,即观察者所看到的液昌盒的表面上的偏振板由防眩偏振膜层压材料10组成,该层压材料具有图1所示的防眩层11/线性偏振器30/光学各向异性层40的结构。在此情况下,放置偏振板使得光学各向异性层40面对液晶盒50。采用粘合剂60将防眩偏振膜层压材料10的光学各向异性层40粘合到液晶盒50上。在液晶盒50的后表面侧上,提供后面光70且后面光70起液晶盒50的光源作用。
防眩偏振膜层压材料10,液晶盒50和后面光70的组装结构在图8和图9中是相同的,但在液晶盒50和后面光70之间的结构彼此不同。在图8的实施方案中,采用粘合剂60在液晶盒50的后表面上提供偏振板35,而在图9中,采用粘合剂60在液晶盒50的后表面上采用此顺序提供光学各向异性层45和偏振板35。
在后表面侧上的偏振板35可以是常规偏振板,它允许在膜平面中彼此垂直的两个方向之一中振荡的线性偏振光通过其间,但吸收在两个方向的另一个中振荡的线性偏振光。具体地,常规偏振板可包括单轴拉伸的聚乙烯醇膜,它由高二色染料染色和由硼酸交联,并且这种膜通常在其至少一个表面上具有由透明聚合物制成的保护膜。图9中所示的在后表面侧上提供的光学各向异性层45可具有光学负或正单轴性和光轴从膜的法线方向倾斜5-50度的角度,如同用于防眩偏振膜层压材料10的光学各向异性层40。
为改进视角特性和显示特性,如图9所示优选也在后表面侧上提供光学各向异性层45。在此情况下,包括线性偏振器和粘合到线性偏振器的一个表面上,具有光学负单轴性且光轴从膜的法线方向倾斜5-50度的角度的光学各向异性层的偏振板可以用作图9的光学各向异性层45和偏振板35的层压材料。
实施例
以下,通过如下实施例举例说明本发明,该实施例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a)模具的生产
将直径为300mm的铝卷(根据JIS的A5056)的周围表面镜面抛光。然后,在0.1MPa的喷砂压力(表压,下同)下使用喷砂设备(购自FUJI Manufacturing Co.,Ltd.)将铝卷的镜面抛光周围表面采用氧化锆珠“TZ-SX-17”(商品名,购自TOSO CORPORATION;粒度:20μm)喷砂以在表面上形成不规则。将具有表面不规则的铝卷采用镍无电光泽镀敷以获得金属模具。设定镀敷条件以形成厚度为12μm的镍层。在镀敷之后,采用β-射线膜厚度仪(购自Fisher InstrumentsKK的“Fisher Scoper MMS”)测量镍层的厚度为12.3μm。
(b)防眩膜的生产和评价
将可光固化的树脂组合物“GRANDIC 806T”(商品名,购自Daippon Ink & Chemicals Inc.)溶于乙酸乙酯以获得50%浓度溶液。然后向溶液中以5重量份每100重量份可固化树脂的数量加入光聚合引发剂“LUCILIN TOP”(商品名,购自BASF,化学名: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膦氧化物)以获得涂料组合物。将涂料组合物涂覆在厚度为80μm的三乙酰基纤维素(TAC)膜上使得在干燥之后的涂层厚度为5μm,和然后在保持在60℃的干燥器中干燥3分钟。采用橡胶辊压制干燥之后的TAC膜并与(a)中生产的金属模具的不规则表面紧密接触使得可光固化的树脂组合物层面对模具的镀镍表面。在这种状态下,将来自高压汞灯强度为20mW/cm2的光以就h-射线转化光数量而言200mJ/cm2的剂量从TAC膜的侧面照射以固化可光固化的树脂组合物。其后,将带有固化树脂层的TAC膜从模具除去以获得由具有表面不规则的固化树脂层和TAC膜的复合材料组成的透明防眩膜。
防眩膜的雾度使用雾度计“HM-15C”(购自Murakami ColorResearch Laboratory)根据JIS K 7136测量为0.9%。为测量,将防眩膜的样品采用光学透明粘合剂粘合到玻璃板,其中不规则表面面对外部以防止翘曲。
使用图像透明度计“ICM-1DP”(购自Suga Test InstrumentsCo.,Ltd.)根据JIS K 7136测量透射清晰度。为测量,将防眩膜的样品采用光学透明粘合剂粘合到玻璃板,其中不规则表面面对外部以防止翘曲。然后采用来自后表面侧(与玻璃板接触的表面)的光照射样品,并测量透射清晰度。结果如下:
  宽度如下的光学频率梳:   透射清晰度
  0.125mm0.5mm1.0mm2.0mm   31.2%27.9%32.1%57.0%
  总和   148.2%
使用以上测量透射清晰度中使用的相同图像透明度计“ICM-1DP”测量反射清晰度。为测量,将防眩膜的样品采用光学透明粘合剂粘合到玻璃板,其中不规则表面面对外部以防止翘曲。为抑制在后侧玻璃表面上的反射,将厚度为2mm的黑色丙烯酸型树脂板采用水粘附到玻璃板的暴露表面,防眩膜粘合到该玻璃板上。在此状态下,通过从防眩膜的样品的侧面照射光进行测量。结果如下:
  宽度如下的光学频率梳:   反射清晰度
  0.125mm0.5mm1.0mm2.0mm   3.2%*1.5%5.4%14.8%
  总和   21.7%
*从反射清晰度数值的总和排除
由如下方式测量反射率:从膜的法线倾斜30度的方向采用来自He-Ne激光器的准直束照射防眩膜的不规则表面并在包括膜法线和辐射方向的平面中测量反射率的变化。使用“3292 03 Optical PowerSensor”和“3292 Optical Power Sensor”(两者均购自YokogawaElectric Corporation)测量反射率。结果是,R(30)是0.374%,R(40)是0.00064%,且R(60)/R(30)是0.00010。
使用共焦显微镜“Plu 2300”(购自Sensofar Corporation),观察防眩膜的表面形状。为观察,将防眩膜的样品采用光学透明粘合剂粘合到玻璃板,其中不规则表面面对外部以防止翘曲。物镜的放大率是50倍。根据上述算法处理获得的数据并且Voronoi多边形的平均面积计算为582μm2。从三维坐标信息,确认防眩膜的整个表面具有微小不规则但不具有平的部分。
模具生产的条件及防眩膜的光学性能和表面状态(Voronoi多边形的平均面积)总结于表1。
根据以上表面形状的观察中获得的三维坐标,计算200μm×200μm区域中凸起部分的尖端数目、横截面曲线的算术平均高度Pa和最大横截面高度Pt以及高度的直方图的峰值位置。结果见表2。
(c)防眩偏振膜层压材料的生产
提供线性偏振器/光学各向异性层层压材料(“SUMIKARAN SRH862A”,购自Sumitomo Chemical Co.,Ltd.)。此层压材料由聚乙烯醇-碘型线性偏振器、粘合到线性偏振器的一个表面的光学各向异性层和粘合到线性偏振器的另一个表面的三乙酰基纤维素膜组成。此光学各向异性层由基材和具有光学负单轴性涂覆和固定到基材的盘状液晶分子组成,并且具有混合取向使得其光轴从膜的法线逐渐倾斜5-50度并且整体上表观光轴从法线倾斜约18度(“WV Film”,购自FUJIFILM Corporation)。将以上(b)中获得的防眩膜的平表面粘合到线性偏振器/光学各向异性层层压材料的三乙酰基纤维素膜侧上以组装防眩偏振膜层压材料。
(d)液晶显示器的生产和评价
从用于个人电脑的携带TN型TFT液晶显示设备的市售监视器的显示表面和后表面拆卸下偏振板。然后,代替初始使用的偏振板,将线性偏振器/光学各向异性层层压材料“SUMIKARAN SRH 862A”采用粘合剂粘合到后表面使得层压材料的吸收轴对应于初始偏振器的吸收轴且光学各向异性层面对液晶盒,同时将以上(c)中生产的防眩偏振膜层压材料采用粘合剂粘合到显示表面使得膜层压材料的吸收轴对应于初始偏振器的吸收轴且光学各向异性层面对液晶盒。由此,组装具有防眩层的液晶显示器。
将个人电脑在暗室中启动,并使用亮度计“BM5A”(购自TOPCON Corporation)测量在黑显示状态或白显示状态下的液晶显示器的亮度并随后计算对比度。在此,对比度由白显示状态中的亮度对黑显示状态中的亮度的比值表示。结果是,在暗室中测量的液晶显示器的对比度是569。
其后,将此评价系统移动到亮室,并目视观察黑显示状态中显示器上的反射。结果是,基本没有观察到反射。这证明液晶显示器具有良好的防眩性能。结果总结于表3。
实施例2和3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生产具有不规则表面的金属模具,区别在于如表1所示改变镀镍层的厚度。使用如此生产的金属模具,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生产由在它的表面上具有不规则的固化树脂层和TAC膜组成的透明防眩膜。获得的防眩膜的光学性能和表面状态(Voronoi多边形的平均面积)总结于表1。对于每个膜,200μm×200μm区域中凸起部分的尖端数目、横截面曲线的算术平均高度Pa和最大横截面高度Pt以及高度的直方图的峰值位置采用与实施例1中那些相同的方式计算。结果见表2。此外,使用这些膜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组装具有防眩层的液晶显示器,并评价对比度和防眩性能。结果见表3。
表1所报告的透射清晰度是使用四个光学频率梳测量的透射清晰度的总和,该光学频率梳每个的暗部分和亮部分的宽度分别为0.125mm、0.5mm、1.0mm和2.0mm,而反射清晰度是使用三个光学频率梳测量的反射清晰度的总和,该光学频率梳每个的暗部分和亮部分的宽度分别为0.5mm、1.0mm和2.0mm。
对比例1-5
为比较,使用防眩膜“AG1”、“AG3”、“AG5”、“AG6”和“AG8”(分别为对比例1-5),它们每个用作偏振板“SUMIKARAN”(购自Sumitomo Chemical Co.,Ltd)的防眩膜并包含在可UV固化的树脂中分散的填料,并且与实施例1、2和3的结果一起在表1中报导这些防眩膜的Voronoi多边形的光学性能和平均面积。采用这些膜,使用在计算Voronoi多边形的平均面积中测量的三维坐标,200μm×200μm区域中凸起部分的尖端数目、横截面曲线的算术平均高度Pa和最大横截面高度Pt以及高度的直方图的峰值位置采用与实施例1中那些相同的方式计算。与实施例1、2和3的结果一起在表2中报导结果。此外,使用这些防眩膜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组装具有防眩层的液晶显示器,并评价对比度和防眩性能。与实施例1、2和3的结果一起在表3中显示结果。
表1
模具生产条件(或对比产物的名称)以及防眩膜的光学性能和表面形状
      模具生产条件                                 光学性能   表面形状
  喷砂压力(MPa)   镀镍层厚度(μm)   雾度(%)   透射清晰度(%)   反射清晰度(%)                 反射分布   Voronoi多边形的平均面积(μm2)
  R(30)(%)   R(40)(%)   R(60)/R(30)
 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   0.10.10.1   12.311.619.3   0.92.30.4   148.2126.3191.6   21.717.938.2   0.3740.1250.726   0.000640.002210.00013   0.000100.000180.00004   582372533
 对比例1对比例2对比例3对比例4对比例5           AG1AG3AG5AG6AG8   3.63.410.720.110.9   52.197.165.940.9199.8   15.720.123.221.730.3   0.3680.5680.1000.0420.099   0.002590.001130.004090.005820.00452   0.000180.000080.001450.006390.00148   2,0841,762546384345
表2
防眩膜的表面形状(续)
 200μm×200μm区域中凸起部分的尖端数目   算术平均高度Pa(μm)   最大横截面高度Pt(μm)   高度直方图中点的峰值位置
 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   7611979   0.0890.1270.117   0.4930.6880.615   45-5045-5050-55
 对比例1对比例2对比例3对比例4对比例5   182278114139   0.1840.2200.1900.2840.157   0.9331.0881.1071.6150.865   25-3020-2520-2520-2520-25
表3
液晶显示器的评价
  对比度   防眩性能1)
  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   569495611   AAA
  对比例1对比例2对比例3对比例4对比例5   492420382337409   BBAAA
备注:1)防眩性能
A:具有足够的防眩性能
B:具有不足的防眩性能(高反射)
从表1和3中所示的结果可见,实施例1、2和3的样品满足根据本发明的雾度、反射分布和表面形状的定义,显示优异的防眩性能(没有反射),并获得高对比度和良好的可见性。此外,它们引起较少的眩光和损失变白。
由于R(30)小于2%,R(40)小于0.003%和R(60)/R(30)小于0.001,对比例1和2的样品不出现变白。然而,这些样品的Voronoi多边形的平均面积超过1500μm2,它们引起眩光。当使用从对比例的防眩膜生产的防眩偏振膜层压材料组装液晶显示器时,对比例1和2中的对比度非常高且分别为492和420,但防眩性能是不令人满意的且可见性低,如表3所示。对于对比例3、4和5的样品,R(40)超过0.003%和R(60)/R(30)超过0.001。因此,它们比根据本发明的样品变白更多。在对比例3、4和5中,雾度较高并且因此对比度倾向于降低。

Claims (6)

1.一种防眩偏振膜层压材料,包括采用此顺序层压的在其表面上具有微小不规则的防眩层、线性偏振器和光学各向异性层,其中
防眩层逆着垂直入射光的雾度为5%或更小,当在45度光的入射角下使用由暗线和亮线组成的三个光学频率梳测量反射清晰度时,总反射清晰度为50%或更小,该光学频率梳每个的宽度分别为0.5mm、1.0mm和2.0mm,逆着在30度的入射角下进入的入射光,在30度的反射角下的反射率R(30)为2%或更小,逆着在30度的入射角下进入的入射光,在40度的反射角下的反射率R(40)为0.003%或更小,并且R(≥60)与R(30)的比值为0.001或更小,其中R(≥60)是逆着在30度的入射角下进入的入射光,在60度或更大的反射角下在任意方向中的反射率;
防眩层的表面由平均面积为50μm2-1500μm2的多边形组成,其中多边形由表面的Voronoi分划使用表面不规则的凸起部分的尖端作为母点形成;和
光学各向异性层具有光学负或正单轴性且光轴从层的法线方向倾斜5-50度的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的防眩偏振膜层压材料,其中所述多边形的平均面积为300μm2-1000μm2,其中多边形由表面的Voronoi分划使用表面不规则的凸起部分的尖端作为母点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的防眩偏振膜层压材料,其中所述防眩层由在其表面上具有微小不规则的树脂膜组成,由如下方式形成:由细粒子的冲击在抛光的金属板上形成不规则,在金属板的不规则表面上无电镀镍以形成模具,转移模具的表面不规则到透明树脂膜的表面,和从模具除去树脂膜。
4.根据权利要求3的防眩偏振膜层压材料,其中所述透明树脂膜包括可UV固化的树脂或热塑性树脂。
5.根据权利要求1的防眩偏振膜层压材料,其中所述光学各向异性层具有光学正或负单轴性。
6.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液晶盒,该液晶盒包括一对电极基材和夹在盒电极基材之间的扭曲向列型液晶,和放置在液晶盒两个表面上的偏振板,其中放置在显示表面侧上的偏振板由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的防眩偏振膜层压材料组成,它被放置使得其光学各向异性层侧面对液晶盒。
CN2007100889383A 2006-03-24 2007-03-26 防眩偏振膜层压材料和包括该层压材料的液晶显示器 Active CN1010424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82761 2006-03-24
JP2006082761A JP4946122B2 (ja) 2006-03-24 2006-03-24 防眩性偏光フィルム積層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2006082761 2006-03-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42448A true CN101042448A (zh) 2007-09-26
CN101042448B CN101042448B (zh) 2012-03-21

Family

ID=386310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889383A Active CN101042448B (zh) 2006-03-24 2007-03-26 防眩偏振膜层压材料和包括该层压材料的液晶显示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JP (1) JP4946122B2 (zh)
KR (1) KR101382668B1 (zh)
CN (1) CN101042448B (zh)
MX (1) MX2007003303A (zh)
PL (1) PL382043A1 (zh)
TW (1) TWI514016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72946A (zh) * 2008-09-10 2010-03-17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振片及其制造方法
CN102138101A (zh) * 2008-07-07 2011-07-27 创造者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粗糙化子电极层的显示器结构
CN102692670A (zh) * 2012-06-12 2012-09-26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导光板及其制作方法与应用该导光板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CN102834743A (zh) * 2010-04-14 2012-12-1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
CN104275773A (zh) * 2013-07-02 2015-01-14 联钢精密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产品的模具及使用该模具制作光学产品的方法
CN104838295A (zh) * 2012-12-11 2015-08-12 东友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防眩膜和具有该防眩膜的偏光板
CN108292003A (zh) * 2015-12-02 2018-07-17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光学层叠体及图像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48748B (zh) * 2007-12-11 2014-08-11 Sumitomo Chemical Co 偏光板之套組,以及使用該偏光板套組之液晶面板及液晶顯示器
JP5163943B2 (ja) * 2008-02-26 2013-03-13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防眩性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5467422B2 (ja) * 2008-03-05 2014-04-09 東洋合成工業株式会社 複合体の製造方法
JP5644064B2 (ja) * 2009-06-09 2014-12-24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る偏光板
JP2012068473A (ja) * 2010-09-24 2012-04-05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CN102069619B (zh) * 2010-12-30 2013-07-03 叶逸仁 具有内设纹路的热贴合膜片的制备方法
JP6196450B2 (ja) * 2013-01-29 2017-09-1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電飾用シート、電飾用印刷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電飾看板
JP2013219366A (ja) * 2013-05-16 2013-10-24 Toyo Gosei Kogyo Kk 組成物、複合体の製造方法及び光学部材の製造方法
JP2015144278A (ja) * 2015-01-26 2015-08-06 東洋合成工業株式会社 組成物及び複合体の製造方法
JP6935054B2 (ja) * 2016-12-14 2021-09-15 天馬微電子有限公司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制御回路
JPWO2018180541A1 (ja) * 2017-03-31 2020-02-06 株式会社巴川製紙所 防眩性フィルム及び表示装置
CN113759592B (zh) * 2021-10-28 2024-03-26 深圳市茂晶源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可应用于强光环境下的偏光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604602A (en) * 2004-07-16 2006-02-01 Sumitomo Chemical Co Anti-glare polarized light film lamination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reof
CN100462800C (zh) * 2004-07-16 2009-02-1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防眩偏光膜积层体以及使用此积层体的液晶显示装置
JP2006053511A (ja) * 2004-07-16 2006-02-23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防眩性偏光フィルム積層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2006053371A (ja) * 2004-08-12 2006-02-23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防眩フィルム、その製造方法、そのための金型の製造方法、及び表示装置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8101A (zh) * 2008-07-07 2011-07-27 创造者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粗糙化子电极层的显示器结构
CN101672946A (zh) * 2008-09-10 2010-03-17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振片及其制造方法
CN101672946B (zh) * 2008-09-10 2014-07-09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振片及其制造方法
CN102834743A (zh) * 2010-04-14 2012-12-1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用防眩片
CN102834743B (zh) * 2010-04-14 2015-01-2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改善液晶显示装置的纯黑感和图像清晰度的方法
CN102692670A (zh) * 2012-06-12 2012-09-26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导光板及其制作方法与应用该导光板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CN104838295A (zh) * 2012-12-11 2015-08-12 东友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防眩膜和具有该防眩膜的偏光板
CN104838295B (zh) * 2012-12-11 2017-05-03 东友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防眩膜和具有该防眩膜的偏光板
CN104275773A (zh) * 2013-07-02 2015-01-14 联钢精密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产品的模具及使用该模具制作光学产品的方法
CN104275773B (zh) * 2013-07-02 2016-10-19 联钢精密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产品的模具及使用该模具制作光学产品的方法
CN108292003A (zh) * 2015-12-02 2018-07-17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光学层叠体及图像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7256765A (ja) 2007-10-04
PL382043A1 (pl) 2007-10-01
JP4946122B2 (ja) 2012-06-06
KR101382668B1 (ko) 2014-04-07
KR20070096880A (ko) 2007-10-02
CN101042448B (zh) 2012-03-21
TWI514016B (zh) 2015-12-21
TW200809274A (en) 2008-02-16
MX2007003303A (es) 2008-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42448B (zh) 防眩偏振膜层压材料和包括该层压材料的液晶显示器
KR101314399B1 (ko) 방현 필름 및 화상 디스플레이
TWI461791B (zh) 液晶顯示裝置
CN101004456B (zh) 防眩膜及其制造方法、制造用于其的金属模具的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241053C (zh) 制造层压膜的方法、层压膜以及制造显示器件的方法
KR101782653B1 (ko) 방현 필름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TWI453467B (zh) 防眩膜及其製造方法、防眩膜之模具的製造方法以及顯示裝置
CN101042491A (zh) 液晶显示器和其中使用的防眩偏振膜层压材料
KR101395700B1 (ko) 방현 필름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JP4130928B2 (ja) 防眩性光学フィルム
JP2003004903A (ja) 防眩フィルム、偏光板用保護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TW200916836A (en) Optical film and its production method, and glare-proof polarizer using same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580831A (zh) 抗眩光学膜及其制备方法
JP2010020211A (ja) 光拡散性反射型偏光板、積層偏光板、偏光光源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721941A (zh) 防眩偏光膜积层体以及使用此积层体的液晶显示装置
KR20090047375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KR20150096394A (ko) 방현성 편광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JP2009058660A (ja) 光学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