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48748B - 偏光板之套組,以及使用該偏光板套組之液晶面板及液晶顯示器 - Google Patents
偏光板之套組,以及使用該偏光板套組之液晶面板及液晶顯示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448748B TWI448748B TW097147592A TW97147592A TWI448748B TW I448748 B TWI448748 B TW I448748B TW 097147592 A TW097147592 A TW 097147592A TW 97147592 A TW97147592 A TW 97147592A TW I448748 B TWI448748 B TW I448748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film
- liquid crystal
- polarizing
- polarizing plate
- resin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02B5/3041—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 G02B5/30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including organic materials, e.g. polymeric layer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9/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lcohol, ether, aldehydo, ketonic, acetal or ketal radical; Compositions of hydrolysed polymers of esters of unsaturated alcohols with saturated carboxylic acid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9/02—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cohols
- C08L29/04—Polyvinyl alcohol; Partially hydrolysed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of unsaturated alcohols with saturated carboxylic acid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3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08L33/06—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of esters containing only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which oxygen atoms are present only as part of the carboxyl radical
- C08L33/08—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acrylic acid ester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7/00—Compositions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08L67/03—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the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having the carboxyl- and the hydroxy groups directly linked to aromatic ring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偏光板之套組,以及使用該偏光板套組之液晶面板及液晶顯示器。
偏光板係做為液晶顯示器之主要構件之液晶面板之構成零件,通常呈現於吸附有二色性色素並經定向之由聚乙烯醇樹脂組成之偏光薄膜之單面或兩面,隔著接著劑層積層保護膜(例如:三乙醯纖維素所代表之乙酸纖維素之透明樹脂薄膜)而成之構成。依需要,可隔著其他光學薄膜,使用黏著劑將此偏光板貼合於液晶單元上,藉此得到液晶面板。
液晶顯示器係,其做為液晶電視、液晶螢幕、個人電腦等薄型之顯示畫面之用途正急速擴大。特別是液晶電視之市場顯著擴大,且對低成本化之要求也非常強烈。做為液晶電視用之偏光板,以往一直使用於由聚乙烯醇樹脂薄膜組成之偏光薄膜之兩面使用水系接著劑積層三乙醯纖維素薄膜(TAC薄膜),並於該偏光板之單面經由黏著劑貼著相位差膜而成者。積層於偏光板上之相位差膜一般使用聚碳酸酯樹脂薄膜之延伸加工物(stretch processed)或環烯烴樹脂薄膜之延伸加工物等,但在液晶電視用方面,大多使用由在高溫下相位差不均非常少的環烯烴樹脂薄膜組成之相位差膜。
關於偏光板與由延伸環烯烴樹脂薄膜組成之相位差膜之貼合物,為了提高生產性及降低製品成本之目的,正嘗試降低構成零件之點數和簡化製造過程。例如:在日本特開平8-43812號公報(專利文獻1,特別是參照實施例4)中揭示一種構成,係於偏光薄膜之單面積層TAC薄膜,於與此相反側不隔著TAC薄膜,而直接積層具有相位差機能之環烯烴(降冰片烯(norbornene))樹脂薄膜。
在大畫面液晶電視用途方面,例如做為壁掛電視用途等,將液晶顯示器更進一步薄型化及輕量化之需求正變顯著。此時,有關液晶面板及其構成零件,下述各點成為課題。
(1)若將液晶面板使用於大畫面壁掛電視,則接觸人的手部之機會會增加,且灰塵也容易附著,而清潔畫面之次數會增加,此時,液晶面板最表面(亦即偏光板最表面)必須即使受到因該接觸所造成之摩擦仍不易受損。
(2)因應液晶面板之薄型大畫面化,必須強化面板之強度。
(3)因應液晶電視之薄型化,所使用之構件需要薄化。
(4)必須防止起因於液晶面板與背面之背光源系統之間隙變窄而使液晶面板與背光源系統接觸所造成之圓形之不均和牛頓環(Newton ring)。
本發明人等為了解決上述課題而致力進行研究後結果發現,經由使用於由聚乙烯醇樹脂組成之偏光薄膜之單面積層有透明保護膜之偏光板、與於由聚乙烯醇樹脂組成之偏光薄膜之單面積層有具備丙烯酸樹脂薄膜且霧度值為0.1%以上45%以下之防炫爍性薄膜之偏光板之組合,做為液晶面板之構成零件之2個偏光板,即可得到即使薄化,其機械性強度、抗損傷能力仍優良,且可防止液晶面板之偏斜,且辨識性優良之液晶面板及液晶顯示器,遂完成本發明。
換言之,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偏光板之套組,係由第1偏光板及第2偏光板組成之液晶面板用偏光板之套組,其中,第1偏光板係具有:由聚乙烯醇樹脂組成之第1偏光薄膜、與積層於該第1偏光薄膜之單面之透明保護膜,第2偏光板係具有:由聚乙烯醇樹脂組成之第2偏光薄膜、與積層於該第2偏光薄膜之單面且霧度值(haze value)在0.1%以上45%以下之範圍之防炫爍性薄膜。在本發明中,上述防炫爍性薄膜係至少具備第2個丙烯酸樹脂薄膜。
在此,第1偏光板之透明保護膜係延伸聚對酞酸乙二酯薄膜、或丙烯酸樹脂薄膜,也可復具有積層於透明保護膜之面相反側之面之光學補償薄膜或保護膜。此外,第2偏光板也可復具有積層於第2偏光薄膜之與積層有防炫爍性薄膜之面相反側之面之光學補償薄膜或保護膜者。
此外,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液晶面板,係依序配置上述第1偏光板、液晶單元、及上述第2偏光板而成。在本發明之液晶面板中,第1偏光板係配置成使第1偏光薄膜之與積層有透明保護膜之面相反側之面與液晶單元相對向。此外,第2偏光板係配置成使第2偏光薄膜之與積層有防炫爍性薄膜之面相反側之面與前述液晶單元相對向。
並且,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液晶顯示器,係依序具備:背光源、光擴散板、及液晶面板,且該液晶面板為上述本發明之液晶面板。在本發明之液晶顯示器中,該液晶面板係配置成使第1偏光板與光擴散板相對向。本發明之液晶顯示器,在光擴散板與液晶面板之間也可具有亮度提高薄片,此時,液晶面板係配置成使該第1偏光板與亮度提高薄片相對向。
依本發明,若藉由特定之偏光板之套組(組合),即可達成因使用延伸聚對酞酸乙二酯或丙烯酸樹脂薄膜而提高液晶面板之機械性強度、薄化及防止表面損傷,並同時可經由防止液晶面板之偏斜而避免與包括光擴散板之背光源系統接觸,且可防止圓形之不均和牛頓環,而可達成提高辨識性。此外,丙烯酸系樹脂薄膜因係一種難以顯現相位差的薄膜,所以即使當將亮度提高薄片等具有偏光特性之薄片或薄膜配置於液晶面板與背光源之間時,仍可一面維持上述特性同時防止起因於該薄片或薄膜之色不均(干涉不均)等不良情形。如此之偏光板之套組以及使用該偏光板之套組之液晶面板適合使用於大畫面液晶電視用液晶顯示器,特別是適合使用於可壁掛之液晶電視用液晶顯示器。
本發明之偏光板之套組係由第1偏光板及第2偏光板之2個偏光板組成,此等係做為液晶面板之構成零件使用者。液晶面板可經由於液晶單元之一面積層第1偏光板,並於另一面積層第2偏光板而製作。第1偏光板係做為液晶面板之背面側偏光板使用,第2偏光板係做為液晶面板之前面側偏光板使用。在此,所謂「背面側偏光板」,係意指在將液晶面板裝載於液晶顯示器後,位於背光源側之偏光板,所謂「前面側偏光板」,係意指在將液晶面板裝載於液晶顯示器後,位於觀看側之偏光板。以下,詳細說明關於各偏光板。
第1偏光板係做為液晶面板之背面側偏光板使用者,且於由聚乙烯醇樹脂組成之第1偏光薄膜之單面積層聚對酞酸乙二酯薄膜而製作。具體而言,第1偏光薄膜係於經單軸延伸之聚乙烯醇樹脂薄膜使二色性色素吸附定向而成者。
聚乙烯醇樹脂可使用將聚乙酸乙烯酯樹脂皂化而成者。聚乙酸乙烯酯樹脂除了乙酸乙烯酯之單一聚合物之聚乙酸乙烯酯以外,其餘可例示如:與可與乙酸乙烯酯共聚合之其他單體之共聚物等。
可與乙酸乙烯酯共聚合之其他單體可舉例如:不飽和羧酸類、烯烴類、乙烯醚類、不飽和磺酸類、具有銨基之丙烯醯胺類等。
聚乙烯醇樹脂之皂化度通常為85至100莫耳%左右,且以98莫耳%以上為佳。此聚乙烯醇系樹脂可再經改性,也可使用例如:經醛類改性之聚乙烯縮甲醛或聚乙烯縮乙醛等。此外,聚乙烯醇系樹脂之聚合度通常係1000至10000左右,且以1500至5000左右為佳。
將如此之聚乙烯醇樹脂製成薄膜而得者係做為第1偏光薄膜之原片薄膜使用。將聚乙烯醇樹脂製成薄膜之方法並無特別限定,可依習知之方法製成薄膜。聚乙烯醇系原片薄膜之膜厚無特別限定,例如:10μm至150μm左右。
第1偏光薄膜通常係經由下述步驟製造:將如此之聚乙烯醇樹脂薄膜進行單軸延伸之步驟、經由將聚乙烯醇樹脂薄膜以二色性色素進行染色使二色性色素吸附之步驟、將吸附有二色性色素之聚乙烯醇系樹脂薄膜以硼酸水溶液處理之步驟、及在藉由硼酸水溶液處理後予以水洗之步驟。
聚乙烯醇樹脂薄膜之單軸延伸可在以二色性色素進行染色前進行,也可與染色同時進行,或者也可在染色後進行。當在染色後進行單軸延伸時,此單軸延伸可在進行硼酸處理前進行,也可在進行硼酸處理時進行。當然,也可以此等複數個階段進行單軸延伸。在進行單軸延伸時,可在周速不同之輥間進行單軸地延伸,也可使用熱輥進行單軸地延伸。此外,單軸延伸可為在大氣中進行延伸之乾式延伸,也可為在使用溶劑使聚乙烯醇樹脂薄膜膨脹之狀態下進行延伸之濕式延伸。延伸倍率通常為3至8倍左右。
將聚乙烯醇樹脂薄膜以二色性色素進行染色之方法可舉例如:將聚乙烯醇樹脂薄膜浸漬於含有二色性色素之水溶液中之方法。二色性色素具體而言可使用:碘或二色性染料。再者,聚乙烯醇樹脂薄膜以在染色處理前預先施予浸漬於水中之處理為佳。
當使用碘做為二色性色素時,通常採用將聚乙烯醇樹脂薄膜浸漬於含有碘及碘化鉀之水溶液中進行染色之方法。此水溶液中之碘之含量通常係水每100重量份為0.01至1重量份左右,碘化鉀之含量通常係水每100重量份為0.5至20重量份左右。染色時所使用之水溶液之溫度通常係20至40℃左右,此外,浸漬於此水溶液中之時間(染色時間)通常係20至1800秒左右。
另一方面,當使用二色性染料做為二色性色素時,通常採用將聚乙烯醇系樹脂薄膜浸漬於含有水溶性二色性染料之水溶液中進行染色之方法。此水溶液中之二色性染料之含量通常係水每100重量份為1×10-4
至10重量份左右,且以1×10-3
至1重量份左右為佳,且也可為例如1×10-2
重量份左右以下。此水溶液也可含有硫酸鈉等無機鹽做為染色助劑。染色時所使用之二色性染料水溶液之溫度通常係20至80℃左右,此外,浸漬於此水溶液中之時間(染色時間)通常係10至1800秒左右。
藉由二色性色素進行染色後之硼酸處理可經由將經染色之聚乙烯醇樹脂薄膜浸漬於含有硼酸之水溶液中而進行。含有硼酸之水溶液中之硼酸之量係水每100重量份,通常為2至15重量份左右,且以5至12重量份左右為佳。當使用碘做為二色性色素時,此含有硼酸之水溶液以含有碘化鉀為佳。含有硼酸之水溶液中之碘化鉀之量係水每100重量份,通常為0.1至15重量份左右,且以5至12重量份左右為佳。浸漬於含有硼酸之水溶液中之時間通常係60至1200秒左右,且以150至600秒左右為佳、以200至400秒左右更佳。含有硼酸之水溶液之溫度通常為50℃以上、且以50至85℃為佳、以60至80℃較佳。
在進行硼酸處理後,通常將聚乙烯醇樹脂薄膜進行水洗處理。水洗處理可經由例如:將經硼酸處理之聚乙烯醇樹脂薄膜浸漬於水中而進行。進行水洗處理時之水之溫度通常係5至40℃左右,浸漬時間通常係1至120秒左右。在水洗後施予乾燥處理,即可得到第1偏光薄膜。乾燥處理可使用熱風乾燥機或遠紅外線加熱器進行。乾燥處理之溫度通常係30至100℃左右,且以50至80℃為佳。乾燥處理之時間通常係60至600秒左右,且以120至600秒為佳。
如此對聚乙烯醇樹脂薄膜施予單軸延伸、藉由二色性色素進行之染色、及硼酸處理,即可得到第1偏光薄膜。第1偏光薄膜之厚度可為例如5至40μm左右。
本發明之第1偏光板係於上述由聚乙烯醇樹脂組成之第1偏光薄膜之單面積層透明保護膜而製作。做為透明保護膜之延伸聚對酞酸乙二酯薄膜或丙烯酸樹脂薄膜係機械性性質、耐溶劑性、耐刮性、耐光性、透明性、成本等優良,且丙烯酸樹脂薄膜為難以顯現相位差之薄膜。若藉由使用如此之丙烯酸樹脂薄膜而得之偏光板,即可達成機械性強度提高和液晶面板薄化,同時可得到起因於相位差之色不均等受抑制且辨識性優良之液晶面板及液晶顯示器。
本發明中所使用之延伸聚對酞酸乙二酯薄膜係機械性質、耐溶劑性、耐刮性、成本等優良之薄膜,且使用如此之延伸聚對酞酸乙二酯薄膜而得之本發明之偏光板係機械性強度等優良,並且可謀求厚度減少者。再者,偏光板中所使用之聚對酞酸乙二酯薄膜是否為經延伸者,可由例如薄膜面內之延滯(retardation)值確認。
在此,所謂聚對酞酸乙二酯,係指重複單元之80莫耳%以上係由對酞酸乙二酯所構成之樹脂。其他共聚合成分可舉例如:間酞酸、對-β-氧乙氧基安息香酸、4,4’-二羧基二苯基、4,4’-二羧基二苯甲酮、雙(4-羧苯基)乙烷、己二酸、癸二酸、間酞酸5-磺酸鈉、1,4-二羧基環己烷等二羧酸成分;例如:丙二醇、丁二醇、新戊二醇、二乙二醇、環己二醇、雙酚A之環氧乙烷加成物、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丁二醇等二醇成分。此等二羧酸成分和二醇成分可依需要而組合2種以上使用。此外,也可與上述二羧酸成分和二醇成分一同併用對羥基安息香酸等羥基羧酸。如此之其他共聚合成分也可包含含有少量的醯胺鍵、胺酯鍵、醚鍵、碳酸酯鍵等之二羧酸成分及/或二醇成分。
聚對酞酸乙二酯之製造法可使用:使對酞酸與乙二醇(以及依需要而與其他二羧酸及/或其他二醇)直接反應之所謂直接聚合法、使對酞酸之二甲酯與乙二醇(以及依需要而與其他二羧酸成分之二甲酯及/或其他二醇)進行酯交換反應之所謂酯交換反應法等任何製造法。
此外,聚對酞酸乙二酯也可依需要而含有習知之添加劑。惟,由於在光學用途上需要透明性,故添加劑之添加量以預先限制在最少量為佳。習知之添加劑可舉例如:潤滑劑、抗結塊劑、熱安定劑、抗氧化劑、抗靜電劑、耐光劑、耐衝擊性改良劑等。耐光劑也包括紫外線吸收劑,例如:紫外線吸收劑之例子可舉例如:如2,2’-亞甲基雙[4-(1,1,3,3-四甲基丁基)-6-(2H-苯并三唑-2-基)苯酚(phenol)]、2-(5-甲基-2-羥基苯基)-2H-苯并三唑、2-[2-羥基-3,5-雙(α,α-二甲基苯甲基)苯基]-2H-苯并三唑、2-(3,5-二(三級丁基)-2-羥基苯基)-2H-苯并三唑、2-(3-三級丁基-5-甲基-2-羥基苯基)-5-氯-2H-苯并三唑、2-(3,5-二(三級丁基)-2-羥基苯基)-5-氯-2H-苯并三唑、2-(3,5-二(三級戊基)-2-羥基苯基)-2H-苯并三唑、2-(2’-羥基-5’-三級辛基苯基)-2H-苯并三唑之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如2-羥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羥基-4-辛氧基二苯甲酮、2,4-二羥基二苯甲酮、2-羥基-4-甲氧基-4’-氯二苯甲酮、2,2’-二羥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2’-二羥基-4,4’-二甲氧基二苯甲酮之2-羥基二苯甲酮系紫外線吸收劑;如水楊酸對三級丁基苯酯、水楊酸對辛基苯酯之水楊酸苯酯系紫外線吸收劑等,也可依需要而含有該等2種以上。當含有紫外線吸收劑時,其量通常係0.1重量%以上,且以0.3重量%以上為佳,此外以2重量%以下為佳。
本發明中所使用之延伸聚對酞酸乙二酯薄膜,可經由將如上述之原料樹脂成形為薄膜狀並施予延伸處理而製作。如此施予延伸處理,即可提高聚對酞酸乙二酯薄膜之機械性強度。經延伸之聚對酞酸乙二酯薄膜之製作方法可為任何方法,並無特別限定,可舉例如:將上述原料樹脂熔融並擠壓成形為薄片狀後,將所得之無定向薄膜在聚對酞酸乙二酯薄膜之玻璃轉移溫度以上之溫度進行機械性延伸後,施予熱固定處理之方法。再者,對聚對酞酸乙二酯薄膜施予之延伸處理可為單軸延伸、雙軸延伸之任一者。
進行延伸時之溫度只要為聚對酞酸乙二酯薄膜之玻璃轉移溫度以上之溫度,則無特別限制。以在80至130℃之範圍內為佳、以在90至120℃之範圍內較佳。
此外,本發明中之延伸聚對酞酸乙二酯薄膜之延伸倍率係,關於薄膜之長邊方向、寬邊方向分別以1.1至6倍為佳、以3至5.5倍較佳。此點係因,當延伸倍率未達1.1倍時,有延伸聚對酞酸乙二酯薄膜不會顯示充分的透明性之傾向之故。
再者,從降低延伸聚對酞酸乙二酯薄膜之定向主軸之偏斜(相對於延伸軸之偏移)之觀點來看,以在進行上述之延伸後且在進行熱固定處理前,在長邊方向(薄膜之移動方向)、薄膜之寬邊方向(垂直於薄膜之移動方向的方向)將薄膜進行鬆弛處理為佳。進行鬆弛處理之溫度係90至200℃,且以120至180℃為佳。鬆弛量係因橫向延伸條件而異,以使鬆弛處理後之延伸聚對酞酸乙二酯薄膜在150℃時之熱收縮率成為2%以下之方式設定鬆弛量及溫度為佳。
熱固定處理之溫度通常係180至250℃,且以200至245℃為佳。熱固定處理係,首先以一定的長度進行熱固定處理後,為了降低定向主軸之偏斜並提高耐熱性等強度,以再進行薄膜長邊方向(薄膜移動方向)或薄膜寬邊方向之鬆弛處理為佳。此時之鬆弛量以調整成使鬆弛處理後之延伸聚對酞酸乙二酯薄膜在150℃時之熱收縮率成為1至10%為佳、以2至5%較佳。
在本發明中所使用之延伸聚對酞酸乙二酯薄膜之特徵之一係,相對於定向主軸之延伸方向之偏移角度(定向主軸之偏斜之最大值)為30度以下(較佳為10度以下、更佳為5度以下)。若定向主軸之偏斜之最大值大於30度,則在貼合於液晶顯示器之畫面上後無法得到充分的色不均抑制效果。此外,延伸聚對酞酸乙二酯薄膜之定向主軸之偏斜之最大值之下限值無特別限制,以0度以上為佳。再者,上述之延伸聚對酞酸乙二酯薄膜之定向主軸之偏斜之最大值可使用例如:相位差膜檢查顯示器RETS系統(大塚電子(股)製)、微波穿透型分子定向計(MOA)(王子測量機器(股)製)進行測定。
本發明中所使用之延伸聚對酞酸乙二酯薄膜之厚度dPET
以在20至60μm之範圍內為佳、以在30至50μm之範圍內較佳。當延伸聚對酞酸乙二酯薄膜之厚度dPET
未達20μm時,有難以處理(處理性不良)之傾向,此外當厚度dPET
超過60μm時,有薄化之優點會變少之傾向。
此外,本發明中所使用之延伸聚對酞酸乙二酯薄膜之MOR(Maximum Oriented Ratio)值以1.5以上為佳、以2.0以上較佳、以2.2以上更佳、以3.0以上特佳。此點係因,當將使用MOR值未達1.5之延伸聚對酞酸乙二酯薄膜而得之偏光板使用於液晶顯示顯示器時,有斜向干涉不均會變大之傾向之故。再者,延伸聚對酞酸乙二酯薄膜之MOR值之上限值無特別限制,在7以下即可。在此,所謂MOR值,係指由穿透型分子定向計所測得之穿透微波強度之最大值與最小值之比(最大值/最小值),且做為異向性之指標。MOR值可使用微波穿透型分子定向計(王子測量機器(股)製)進行測定。
此外,本發明中所使用之延伸聚對酞酸乙二酯薄膜之面內相位差值RPET
以1000nm以上為佳、以3000nm以上較佳。若面內相位差值RPET
未達1000nm,則有來自正面之顯色會變明顯之傾向。再者,延伸聚對酞酸乙二酯薄膜之面內相位差值RPET
係如下述式(1)所示:
RPET
=(na
-nb
)×dPET
(1)。
(上述式(1)中,na
為延伸聚對酞酸乙二酯薄膜之面內慢軸方向之折射率,nb
為面內快軸方向(與面內慢軸方向垂直之方向)之折射率,dPET
為延伸聚對酞酸乙二酯薄膜之厚度)。
也可對本發明之製造方法中所使用之聚對酞酸乙二酯系樹脂薄膜賦予易接著層,經賦予該易接著層之聚對酞酸乙二酯系樹脂薄膜之形成方法並無特別限定,可採用例如:形成於所有延伸步驟結束而得之薄膜上之方法、在將聚對酞酸乙二酯系樹脂進行延伸之步驟中(亦即在縱向延伸與橫向延伸步驟之間)形成之方法、及在剛與偏光薄膜接著前或在接著之後形成之方法等。其中,從生產性之觀點來看,以採用在將聚對酞酸乙二酯系樹脂進行縱向延伸後形成,接著進行橫向延伸之方法為佳。
可使易接著層賦予在聚對酞酸乙二酯系樹脂之兩面、或是經由接著劑賦予在與由聚乙烯醇系樹脂組成之偏光薄膜接著之單面。
構成易接著層之成分並無特別限定,可舉例如:在骨架中具有極性基並且分子量較低且玻璃轉移溫度低之聚酯系樹脂、聚胺酯系樹脂、或丙烯酸系樹脂等。此外,可依需要而含有交聯劑、有機或無機填料、界面活性劑、及潤滑劑等。
構成上述第1偏光板及第2偏光板中所使用之丙烯酸樹脂薄膜之所謂丙烯酸樹脂,係意指將甲基丙烯酸樹脂、及依需要而添加之添加劑等混合後,進行熔融混練而得之材料。
上述所謂甲基丙烯酸樹脂,係指以甲基丙烯酸酯做為主體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樹脂可為1種甲基丙烯酸酯之單體聚合物,也可為甲基丙烯酸酯與其他甲基丙烯酸酯或丙烯酸酯等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酯可舉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等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其烷基之碳數通常為1至4左右。此外,可與甲基丙烯酸酯共聚合之丙烯酸酯以丙烯酸烷基酯為佳,可舉例如: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其烷基之碳數通常為1至8左右。除了此等以外,在共聚物中也可含有在分子內具有至少1個聚合性碳-碳雙鍵之化合物之如苯乙烯之芳香族乙烯化合物、或如丙烯腈之乙烯氰化合物等。
在薄膜之耐衝擊性或製成薄膜性之觀點上,丙烯酸樹脂以含有丙烯酸橡膠粒子為佳。丙烯酸樹脂中可含有之丙烯酸橡膠粒子之量以5重量%以上為佳、以10重量%以上較佳。丙烯酸橡膠粒子之量之上限並非臨界值,若丙烯酸橡膠粒子之量過多,則薄膜之表面硬度降低,此外當對薄膜施予表面處理時,對於表面處理劑中之有機溶劑之耐溶劑性會降低。
因此,丙烯酸樹脂中可含有之丙烯酸橡膠粒子之量以80重量%以下為佳、以60重量%以下較佳。
上述丙烯酸橡膠粒子係以以丙烯酸酯做為主體之彈性聚合物做為必須成分之粒子,可為實質上僅由此彈性聚合物組成之單層構造者,也可為以此彈性聚合物做為1層之多層構造者。此彈性聚合物,具體而言以使用經由將由丙烯酸烷基酯50至99.9重量%、至少1種可與此共聚合之其他乙烯系單體0至49.9重量%、與共聚合性之交聯性單體0.1至10重量%組成之單體進行聚合而得之交聯彈性共聚物為佳。
上述丙烯酸烷基酯可舉例如: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其烷基之碳數通常為1至8左右。此外,上述可與丙烯酸烷基酯共聚合之其他乙烯系單體可舉例如:在分子內具有至少1個聚合性碳-碳雙鍵之化合物,更具體而言可舉例如:如苯乙烯之芳香族乙烯化合物、或如丙烯腈之乙烯氰化合物等。此外,上述共聚合性之交聯性單體可舉例如:在分子內具有至少2個聚合性碳-碳雙鍵之交聯性之化合物,更具體而言可舉例如: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或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之多元醇之(甲基)丙烯酸酯、如(甲基)丙烯酸烯丙酯或(甲基)丙烯酸甲基烯丙酯之(甲基)丙烯酸之烯基酯、二乙烯基苯等。再者,在本說明書中,所謂(甲基)丙烯酸酯,係指甲基丙烯酸酯或丙烯酸酯,所謂(甲基)丙烯酸,係指甲基丙烯酸或丙烯酸。
在丙烯酸樹脂中,除了上述丙烯酸橡膠粒子以外,也可含有一般添加劑,例如:紫外線吸收劑、有機系染料、顏料、無機系色素、抗氧化劑、抗靜電劑、界面活性劑等。其中,在提高耐候性之觀點上,以使用紫外線吸收劑為佳。紫外線吸收劑之例子可舉例如:如2,2’-亞甲基雙[4-(1,1,3,3-四甲基丁基)-6-(2H-苯并三唑-2-基)苯酚]、2-(5-甲基-2-羥基苯基)-2H-苯并三唑、2-[2-羥基-3,5-雙(α,α-二甲基苯甲基)苯基]-2H-苯并三唑、2-(3,5-二(三級丁基)-2-羥基苯基)-2H-苯并三唑、2-(3-三級丁基-5-甲基-2-羥基苯基)-5-氯-2H-苯并三唑、2-(3,5-二(三級丁基)-2-羥基苯基)-5-氯-2H-苯并三唑、2-(3,5-二(三級戊基)-2-羥基苯基)-2H-苯并三唑、2-(2’-羥基-5’-三級辛基苯基)-2H-苯并三唑之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如2-羥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羥基-4-辛氧基二苯甲酮、2,4-二羥基二苯甲酮、2-羥基-4-甲氧基-4’-氯二苯甲酮、2,2’-二羥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2’-二羥基-4,4’-二甲氧基二苯甲酮之2-羥基二苯甲酮系紫外線吸收劑;如水楊酸對三級丁基苯酯、水楊酸對辛基苯酯之水楊酸苯酯系紫外線吸收劑等,也可依需要而含有該等2種以上。當丙烯酸系樹脂中含有紫外線吸收劑時,其量通常係0.1重量%以上,且以0.3重量%以上為佳,此外以2重量%以下為佳。
用以得到第1及第2偏光板中所使用之丙烯酸樹脂薄膜之方法,可使用:使用供給塊(feed block)之方法、使用多支管模具(multimanifold die)之方法等一般已知之各種方法。其中,在得到表面性狀良好的薄膜之觀點上,以例如經由供給塊積層,從T模具進行多層熔融擠壓成形後,使所得之積層薄膜狀物之至少單面接觸輥或帶(belt)而製成薄膜之方法為佳。尤其,從提高丙烯酸樹脂薄膜之表面平滑性及表面光澤性之觀點來看,以使進行多層熔融擠壓成形而得之積層薄膜狀物之兩面接觸輥表面或帶表面而製成薄膜之方法為佳。在此時所使用之輥或帶中之與丙烯酸樹脂相接之輥表面或帶表面,為了對丙烯酸樹脂薄膜賦予平滑性,以該表面呈現鏡面者為佳。
也可對第2丙烯酸樹脂薄膜賦予霧度。賦予霧度之方法無特別限制,可使用:在上述原料樹脂(丙烯酸樹脂)中混合無機微粒子或有機微粒子之方法、或於第1丙烯酸樹脂薄膜之與第1偏光薄膜貼著之面相反側之表面上塗佈在樹脂黏合劑中混合無機微粒子或有機微粒子而得之塗佈液之方法等。無機微粒子之具代表性者可使用例如:氧化矽、矽酸膠(colloidal silica)、氧化鋁、氧化鋁溶膠、鋁矽酸鹽、氧化鋁-氧化矽複合氧化物、高嶺土、滑石、雲母、碳酸鈣、磷酸鈣等。此外,有機微粒子可使用例如:交聯聚丙烯酸粒子、交聯聚苯乙烯粒子、交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子、聚矽氧樹脂粒子、聚醯亞胺粒子等樹脂粒子。
於第2丙烯酸樹脂薄膜之與第1偏光薄膜貼著之面相反側之表面上,除了上述防炫爍處理(賦予霧度處理)以外,也可施予棒塗佈處理、抗靜電處理等表面處理。此外,也可形成有由液晶性化合物或其高分子量化合物等組成之塗佈層。
第1及第2丙烯酸樹脂薄膜之厚度以20至120μm左右為佳、以30至80μm左右較佳。若薄膜之厚度未達20μm,則有會變得難以處理之傾向,若厚度超過120μm,則有薄化之優點會變少之傾向。
在第1偏光板中,於第1偏光薄膜之與上述第1透明保護膜貼合之面相反側之面,也可形成用以將液晶單元與偏光板貼合之接著劑或黏著劑之層。此外,於第1偏光薄膜之與上述透明保護膜貼合之面相反側之面,也可積層例如做為保護膜或光學補償薄膜等之透明薄膜,並於該透明薄膜上形成接著劑或黏著劑之層。透明薄膜可舉例如:三乙醯纖維素薄膜(TAC薄膜)等纖維素薄膜、烯烴薄膜、丙烯酸薄膜、聚酯薄膜等。並且,於上述透明薄膜上,也可積層後述之光學機能性薄膜,並於該光學機能性薄膜上形成接著劑或黏著劑之層。
上述纖維素薄膜係由纖維素之部分或完全酯化物組成之薄膜,可舉例如:由纖維素之乙酸酯、丙酸酯、丁酸酯、該等之混合酯等組成之薄膜。更具體而言可舉例如:三乙醯纖維素薄膜、二乙醯纖維素薄膜、纖維素乙酸酯丙酸酯薄膜、纖維素乙酸酯丁酸酯薄膜等。如此之纖維素酯系薄膜可使用適當的市售物,例如:FUJITAC TD80(FUJIFILM(股)製)、FUJITAC TD80UF(FUJIFILM(股)製)、FUJITAC TD80UZ(FUJIFILM(股)製)、KC8UX2M(Konica Minolta Opto(股)製)、KC8UY(Konica Minolta Opto(股)製)等。此外,由纖維素薄膜組成之光學補償薄膜可舉例如:
使具有相位差調整機能之化合物含於纖維素薄膜中而成之薄膜、將具有相位差調整機能之化合物塗佈於纖維素薄膜表面而成之薄膜、將纖維素薄膜進行單軸延伸或雙軸延伸而得之薄膜等。市售之纖維素之光學補償薄膜可舉例如:由FUJIFILM(股)在「WV Film」(Wide View Film)系列中所販售之「WV BZ 438」及「WVEA」、由Konica Minolta Opto(股)所販售之「KC4FR-1」及「KC4HR-1」等。
由上述烯烴薄膜組成之光學補償薄膜可舉例如:將環烯烴樹脂薄膜進行單軸延伸或雙軸延伸而得之光學補償薄膜。當於大型液晶電視用液晶面板(特別是具備垂直定向(VA)模式之液晶單元之液晶面板)中使用本發明之偏光板之套組時,從光學特性、耐久性之觀點來看,上述光學補償薄膜以環烯烴樹脂薄膜之延伸物為佳。在此,所謂環烯烴樹脂薄膜,係指由具有例如降冰片烯或多環降冰片烯單體等由環狀烯烴(環烯烴)組成之單體之單元之熱塑性之樹脂組成之薄膜。環烯烴樹脂薄膜可為使用單一環烯烴而得之開環聚合物或使用2種以上之環烯烴而得之開環共聚物之氫化物,也可為環烯烴與鏈狀烯烴及/或具有乙烯基之芳香族化合物等之加成共聚物。此外,經在主鏈或側鏈上導入極性基者也有效。
當使用環烯烴與鏈狀烯烴及/或具有乙烯基之芳香族化合物之共聚物時,鏈狀烯烴之例子可舉例如:乙烯或丙烯等,此外具有乙烯基之芳香族化合物之例子可舉例如: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核烷基取代苯乙烯等。在如此之共聚物中,由環烯烴組成之單體之單元為50莫耳%以下,例如:可為15至50莫耳%左右。特別是,當製作成環烯烴與鏈狀烯烴與具有乙烯基之芳香族化合物之三元共聚物時,可令由環烯烴組成之單體之單元如同上述為較少之量。在如此之三元共聚物中,由鏈狀烯烴組成之單體之單元通常係5至80莫耳%左右,由具有乙烯基之芳香族化合物組成之單體之單元通常係5至80莫耳%左右。
市售之熱塑性環烯烴樹脂有例如:由德國之Ticona公司所販售之「Topas」、由JSR(股)所販售之「ARTON」、由日本ZEON(股)所販售之「ZEONOR」及「ZEONEX」、由三井化學(股)所販售之「APEL」(皆為商品名)等,適合將此等使用於上述環烯烴樹脂薄膜。將如此之環烯烴樹脂製成薄膜後,即可得到環烯烴樹脂薄膜。製膜方法可適當使用溶劑澆鑄法、熔融擠壓法等習知之方法。此外,也市售有例如:由積水化學工業(股)所販售之「S-SINA」及「SCA40」、由(股)OPTES所販售之「ZeonorFilm」、由JSR(股)所販售之「ARTON FILM」(皆為商品名)等經製膜之環烯烴系樹脂薄膜,此等也適合使用。
做為光學補償薄膜之環烯烴樹脂薄膜以至少朝一方向延伸為佳。藉此,可賦予適當的光學補償機能,而有助於液晶顯示器之視角擴大。經延伸之環烯烴樹脂薄膜之面內相位差值R0
以40nm以上100nm以下為佳、以40nm以上80nm以下較佳。若面內相位差值R0
未達40nm或超過100nm,則有對於液晶面板之視角補償能力會降低之傾向。此外,經延伸之環烯烴樹脂薄膜之厚度方向相位差值Rth
以80nm以上250nm以下為佳、以100nm以上250nm以下較佳。若厚度方向相位差值Rth
未達80nm或超過300nm,則與上述同樣有對於液晶面板之視角補償能力會降低之傾向。再者,經延伸之環烯烴系樹脂薄膜之面內相位差值R0
及厚度方向相位差值Rth
分別如下述式(1)及(2)所示。
R0
=(nx
-ny
)×d (1)
Rth
=[(nx
+ny
)/2-nz
]×d (2)
在此,nx
為經延伸之環烯烴系樹脂薄膜之面內慢軸方向之折射率,ny
為面內快軸方向(與面內慢軸方向垂直之方向)之折射率,nz
為經延伸之環烯烴系樹脂薄膜之厚度方向之折射率,d為經延伸之環烯烴系樹脂薄膜之厚度。
如上述之較佳的折射率特性,除了適當調整延伸倍率及延伸速度以外,其餘可經由適當選擇延伸時之預熱溫度、延伸溫度、加熱套件(在延伸後進行減輕薄膜偏斜之處理)溫度、冷卻溫度等各種溫度(包括溫度圖形)而賦予。因在較和緩的條件下進行延伸,而可得到如上述之較佳的折射率特性。例如:延伸倍率以在1.05倍以上1.6倍以下為佳,並且以在1.1倍以上1.5倍以下較佳。當進行雙軸延伸時,只要使最大延伸方向之延伸倍率成為上述範圍即可。
經延伸之環烯烴系樹脂薄膜之厚度d若過厚,則成為加工性不良者,且易發生透明性降低、或偏光板之重量增加等問題。於是,經延伸之環烯烴系樹脂薄膜之厚度d以40μm至80μm左右為佳。
於第1丙烯酸系樹脂薄膜上、及/或於積層於第1偏光薄膜之與該第1丙烯酸系樹脂薄膜貼合之面相反側之面之做為保護膜或光學補償薄膜之透明薄膜上,也可經由黏著劑貼著光學機能性薄膜。光學機能性薄膜除了以上述之纖維素系薄膜或環烯烴系薄膜做為基材之光學補償薄膜以外,其餘可舉例如:於基材表面塗佈有液晶性化合物並經定向之光學補償薄膜、使特定之偏極光穿透而反射顯示與其相反之性質之偏極光之反射型偏光薄膜、由聚碳酸酯系樹脂組成之相位差膜、在表面具有凹凸形狀之附有防炫爍機能之薄膜、表面經抗反射處理之薄膜、在表面具有反射機能之反射薄膜、兼具有反射機能與穿透機能之半穿透反射薄膜等。相當於於基材表面塗佈有液晶性化合物並經定向之光學補償薄膜之市售物有例如:由FUJIFILM(股)所販售之「WV Film」、由新日本石油(股)所販售之「NH Film」及「NR Film」(皆為商品名)等。相當於使特定之偏極光穿透而反射顯示與其相反之性質之偏極光之反射型偏光薄膜之市售物有例如:由3M Company(3M公司)(在日本則為住友3M(股))所販售之「DBEF」(皆為商品名)等。
其次,說明關於於第1偏光薄膜上積層第1丙烯酸系樹脂薄膜及/或上述之做為保護膜或光學補償薄膜等之透明薄膜之方法。於第1偏光薄膜表面積層此等第1丙烯酸系樹脂薄膜及/或透明薄膜之方法通常採用使用接著劑接著之方法。當於第1偏光薄膜之兩面使用接著劑時,兩面可使用同種的接著劑,且也可使用不同種的接著劑。
從使接著劑層薄化之觀點來看,接著劑可舉例如水系者,亦即,使接著劑成分溶於水中而成者、或使接著劑成分分散於水中而成者。較佳的接著劑可舉例如:使用聚乙烯醇系樹脂或聚胺酯樹脂做為主成分而得之組成物。
當使用聚乙烯醇系樹脂做為接著劑之主成分時,該聚乙烯醇系樹脂除了部分皂化之聚乙烯醇或完全皂化之聚乙烯醇以外,也可為經羧基改性之聚乙烯醇、經乙醯乙醯基改性之聚乙烯醇、經羥甲基改性之聚乙烯醇、經胺基改性之聚乙烯醇等經改性之聚乙烯醇系樹脂。當使用聚乙烯醇系樹脂做為接著劑成分時,該接著劑常調製成聚乙烯醇系樹脂之水溶液。接著劑中之聚乙烯醇系樹脂之濃度係,相對於水100重量份,通常為1至10重量份左右,且以1至5重量份為佳。
在含有聚乙烯醇系樹脂做為主成分之接著劑中,為了提高接著性,以添加乙二醛、水溶性環氧樹脂等硬化性成分或交聯劑為佳。水溶性環氧樹脂可舉例如:使表氯醇、與由如二伸乙三胺或三伸乙四胺之聚伸烷基多胺與如己二酸之二羧酸反應而得之聚醯胺多胺反應而得之聚醯胺多胺環氧樹脂。如此之聚醯胺多胺環氧樹脂之市售物可舉例如:由住友CHEMTEX(股)所販售之「Sumirez Resin 650」及「Sumirez Resin 675」、由日本PMC(股)所販售之「WS-525」等,適合使用此等。此等硬化性成分或交聯劑之添加量係,相對於聚乙烯醇樹脂100重量份,通常為1至100重量份,且以1至50重量份為佳。若其添加量少,則有提高接著性之效果會降低之傾向,另一方面若其添加量多,則有接著劑層會變脆之傾向。
當使用聚胺酯樹脂做為接著劑之主成分時,適當的接著劑組成物之例子可舉例如:聚酯系離子聚合物型聚胺酯樹脂與具有環氧丙氧基之化合物之混合物。在此所謂聚酯系離子聚合物型聚胺酯樹脂,係指具有聚酯骨架之聚胺酯樹脂,且為在其中經導入少量離子性成分(親水性成分)者。如此之離子聚合物型聚胺酯樹脂由於不使用乳化劑而直接在水中乳化成乳液,故適合做為水系之接著劑。聚酯離子聚合物型聚胺酯樹脂,其本身為習知。例如:在日本特開平7-97504號公報中,記載有聚酯系離子聚合物型聚胺酯樹脂做為用以使酚系樹脂分散於水性介質中之高分子分散劑之例子,此外,在日本特開2005-070140號公報及日本特開2005-181817號公報中揭示,以聚酯離子聚合物型聚胺酯樹脂與具有環氧丙氧基之化合物之混合物做為接著劑,將環烯烴樹脂薄膜接合於由聚乙烯醇樹脂組成之偏光薄膜之形態,
接著劑也可使用光硬化性接著劑。光硬化性接著劑可舉例如:光硬化性環氧樹脂與光陽離子聚合起始劑之混合物等。光硬化性環氧樹脂可舉例如:脂環式環氧樹脂、不具有脂環式構造之環氧樹脂、及該等之混合物等。此外,光硬化性接著劑也可使用在環氧樹脂、丙烯酸樹脂、環氧乙烷樹脂、聚胺酯樹脂、聚乙烯醇樹脂等中加入自由基聚合型起始劑及/或陽離子聚合型起始劑而得者。
使用接著劑將透明保護膜及/或透明薄膜貼合於第1偏光薄膜表面之方法可使用習知之方法,可舉例如:依流鑄法、絲棒塗佈法、凹版塗佈法、逗點式(comma)塗佈法、刮刀(doctor blade)法、模具塗佈法、浸塗法、噴霧法等,將接著劑塗佈於第1偏光薄膜及/或貼合於其上之薄膜之接著面後,使兩者互相重疊之方法。所謂流鑄法,係指一面使做為被塗佈物之薄膜朝接近垂直方向、接近水平方向、或兩者之間之斜向移動,同時使接著劑在其表面流下並散佈之方法。
依如上述之方法塗佈接著劑後,藉由夾輥等將第1偏光薄膜與貼合於其上之薄膜夾住使其貼合,藉此將兩者接合。
此外,也適合使用在第1偏光薄膜與貼合於其上之薄膜之間滴下接著劑後,將此積層體以輥等加壓而使接著劑均勻地壓散開之方法。此時,輥之材質可使用金屬或橡膠等。並且,也宜採用在偏光薄膜與貼合於其上之薄膜之間滴下接著劑後,使此積層體通過輥與輥之間並加壓而使接著劑均勻地壓散開之方法。此時,此等輥可為相同材質,也可為不同材質。
再者,在乾燥或硬化前,使用上述夾輥等貼合後之接著劑層之厚度以5μm以下為佳,且以0.01μm以上為佳。
為了提高接著性,對於第1偏光薄膜及/或貼合於其上之薄膜之接著表面,也可適當施予電漿處理、電暈處理、紫外線照射處理、火焰(flame)處理、皂化處理等表面處理。皂化處理可舉例如:浸漬於如氫氧化鈉或氫氧化鉀之鹼性水溶液中之方法。
通常將經由上述水系接著劑而接合之積層體施予乾燥處理,以進行接著劑層之乾燥、硬化。乾燥處理可經由例如噴吹熱風而進行。乾燥溫度係適當選自40至100℃左右(較佳為60至100℃)之範圍。乾燥時間為例如20至1200秒左右。乾燥後之接著劑層之厚度通常為0.001至5μm左右,較佳為在0.01μm以上,此外較佳為在2μm以下、更佳為在1μm以下。若接著劑層之厚度過厚,則偏光板之外觀易變得不良。
在乾燥處理後,可在室溫以上之溫度施予至少半天(通常為1天以上)之硬化,而得到充分的接著強度。如此之硬化,典型的例子係在纏繞成輥狀之狀態下進行。較佳的硬化溫度係在30至50℃之範圍,且以在35℃以上45℃以下更佳。若硬化溫度超過50℃,則在纏繞成輥狀之狀態下易發生所謂「捲緊」。再者,硬化時之濕度無特別限定,以選擇相對濕度在0%RH至70%RH左右之範圍為佳。硬化時間通常為1天至10天左右,且以2天至7天左右為佳。
另一方面,當使用光硬化型接著劑將偏光薄膜與貼合於其上之薄膜予以接合時,在接合後,經由照射活性能量線使光硬化性接著劑硬化。活性能量線之光源無特別限定,以在波長400nm以下具有發光分布之活性能量線為佳,具體而言宜使用低壓水銀燈、中壓水銀燈、高壓水銀燈、超高壓水銀燈、化學燈、黑光燈、微波激發水銀燈、金屬鹵素燈等。對光硬化性接著劑進行照光之照光強度係依該光硬化性接著劑之組成適當決定,無特別限定,對聚合起始劑之活性化有效的波長區域之照射強度以0.1至6000mW/cm2
為佳。當該照射強度為0.1mW/cm2
以上時,反應時間不會變得過長,當為6000mW/cm2
以下時,因自光源所輻射出熱及在光硬化性接著劑硬化時之發熱而發生環氧樹脂變黃和偏光薄膜劣化之可能性低。對光硬化性接著劑進行照光之照光時間係對所硬化之光硬化性接著劑進行個別控制者,而無特別限定,以設定成使表示為上述之照射強度與照射時間之乘積之累計光量成為10至10000mJ/cm2
為佳。當對光硬化性接著劑進行照光之累計光量為10mJ/cm2
以上時,可使源自聚合起始劑之活性種產生足量而使硬化反應更確實地進行,當為10000mJ/cm2
以下時,照射時間不會變得過長,而可維持良好的生產性。再者,照射活性能量線後之接著劑層之厚度通常為0.001至5μm左右,較佳為0.01μm以上,此外較佳為2μm以下、更佳為1μm以下。
當經由照射活性能量線使光硬化性接著劑硬化時,以在第1偏光薄膜之偏光度、穿透率及色澤,以及第1丙烯酸系樹脂薄膜及光學補償薄膜、保護膜等透明薄膜之透明性等偏光板的各種機能不會降低之條件下進行硬化為佳。
第2偏光板係做為液晶面板之前面側(觀看側)偏光板使用者,且於由聚乙烯醇系樹脂組成之第2偏光薄膜之單面積層霧度值在0.1%以上45%以下之範圍之防炫爍性薄膜而製作。具體而言,第2偏光薄膜係於經單軸延伸之聚乙烯醇系樹脂薄膜使二色性色素吸附定向而成者,且可同樣使用在第1偏光薄膜中所述者。有關外形(厚度等)、材質及製造方法等,第1偏光薄膜與第2偏光薄膜可相同或不同。
上述防炫爍性薄膜可經由以丙烯酸系樹脂薄膜做為基材,於其表面積層具有細微的凹凸形狀之硬塗層(hard coating layer)而製作。做為基材之丙烯酸系樹脂薄膜可同樣使用在前述丙烯酸系樹脂薄膜中所述者。有關外形(厚度等)、材質、組成及製造方法等,在第1偏光板與第2偏光板中所使用之丙烯酸系樹脂薄膜可相同或不同。因將如此之丙烯酸系樹脂薄膜做為基材使用,而可更提高液晶面板之機械性強度,並且可達成液晶面板之進一步薄化。
防炫爍性薄膜之霧度值係在0.1%以上45%以下之範圍。所謂霧度值為0.1%,係與實質上透明的硬塗層同義。若霧度值高於45%,則畫面會發白而辨識性降低。防炫爍性薄膜之霧度值可未達5%,但從減少螢光燈映入之觀點來看,以在5%以上為佳。在此,霧度值係藉由依照JIS K 7136之方法進行測定。
丙烯酸樹脂薄膜之厚度以20至120μm左右為佳、以30至80μm左右較佳。若薄膜之厚度未達20μm,則有會變得難以處理之傾向,若厚度超過120μm,則有薄化之優點會變少之傾向。
具有細微的凹凸形狀之硬塗層可依於第2丙烯酸樹脂薄膜表面形成含有有機微粒子或無機微粒子之塗膜之方法、在形成含有或不含有機微粒子或無機微粒子之塗膜後,按壓在經賦予凹凸形狀之輥上之方法(例如壓印(embossing)法等)等製造,但不受此等所限定。上述形成塗膜之方法可例示如:於丙烯酸樹脂薄膜表面塗佈含有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組成之黏合劑成分與有機微粒子或無機微粒子之塗佈液之方法等。
無機微粒子之具代表性者可使用例如:氧化矽、矽酸膠、氧化鋁、氧化鋁溶膠、鋁矽酸鹽、氧化鋁-氧化矽複合氧化物、高嶺土、滑石、雲母、碳酸鈣、磷酸鈣等。此外,有機微粒子可使用例如:交聯聚丙烯酸粒子、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樹脂粒子、交聯聚苯乙烯粒子、交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子、聚矽氧樹脂粒子、聚醯亞胺粒子等樹脂粒子。
用以使無機微粒子或有機微粒子分散之黏合劑成分,以從高硬度(硬塗)之材料中選擇為佳。黏合劑成分可使用紫外線硬化性樹脂、熱硬化性樹脂、電子束硬化性樹脂等,但從生產性、硬度等觀點來看,以使用紫外線硬化性樹脂為佳。紫外線硬化性樹脂可使用市售之物。可以例如三羥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等多官能丙烯酸酯之單獨1種或2種以上,與「Irgacure 907」、「Irgacure 184」(以上,Ciba Specialty Chemicals公司製)、「Lucirin TPO」(BASF公司製)等光聚合起始劑之混合物做為紫外線硬化性樹脂。例如:當使用紫外線硬化性樹脂時,可使無機或有機微粒子分散於紫外線硬化性樹脂中後,將該樹脂組成物塗佈於丙烯酸樹脂薄膜上,並照射紫外線,藉此形成於由黏合劑樹脂組成之硬塗樹脂中分散有無機或有機微粒子之硬塗層。
紫外線硬化性樹脂之例子,詳細而言可舉例如:由聚胺酯丙烯酸酯、多元醇(甲基)丙烯酸酯、具有含有2個以上之羥基之烷基之(甲基)丙烯酸聚合物及光聚合起始劑組成之混合物。
上述聚胺酯丙烯酸酯以使用(甲基)丙烯酸及/或(甲基)丙烯酸酯、多元醇、以及二異氰酸酯調製為佳。例如:可從(甲基)丙烯酸及/或(甲基)丙烯酸酯及多元醇調製具有至少1個羥基之羥基(甲基)丙烯酸酯後,使其與二異氰酸酯反應,藉此製造聚胺酯丙烯酸酯。此等(甲基)丙烯酸及/或(甲基)丙烯酸酯、多元醇、以及二異氰酸酯,可各為1種,也可組合2種以上使用。此外,也可依目的而加入各種添加劑。
上述(甲基)丙烯酸酯可舉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異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等(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環己酯等(甲基)丙烯酸環烷基酯。
上述多元醇係具有至少2個羥基之化合物,可舉例如:乙二醇、1,3-丙二醇、1,2-丙二醇、二乙二醇、二丙二醇、新戊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1,6-己二醇、1,9-壬二醇、1,10-癸二醇、2,2,4-三甲基-1,3-戊二醇、3-甲基-1,5-戊二醇、羥基三甲基乙酸新戊二醇酯、二(羥甲基)環己烷、1,4-環己烷二醇、螺甘油(spiroglycol)、三環癸烷羥甲基、氫化雙酚A、環氧乙烷加成雙酚A、環氧丙烷加成雙酚A、三羥甲基乙烷、三羥甲基丙烷、甘油、3-甲基戊烷-1,3,5-三醇、季戊四醇、二季戊四醇、三季戊四醇、葡萄糖類。
上述二異氰酸酯可使用例如:芳香族、脂肪族或脂環族之各種二異氰酸酯類。具體例可舉例如:二異氰酸丁二酯、二異氰酸己二酯、異弗酮(isophorone)二異氰酸酯、二異氰酸2,4-甲苯酯、二異氰酸4,4-二苯酯、1,5-萘二異氰酸酯、二異氰酸3,3-二甲基-4,4-二苯酯、二異氰酸二甲苯酯、二異氰酸三甲基己二酯、4,4-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及此等之氫化物等。
上述多元醇(甲基)丙烯酸酯之具體例可舉例如:季戊四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甲基)丙烯酸酯。此等成分可單獨使用,也可組合使用。並且,也可依需要而加入各種添加劑。多元醇(甲基)丙烯酸酯以包含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為佳。此等可為共聚物,也可為混合物。
上述具有含有2個以上之羥基之烷基之(甲基)丙烯酸聚合物可舉例如:具有2,3-二羥基丙基之(甲基)丙烯酸聚合物、和具有2-羥基乙基及2,3-二羥基丙基之(甲基)丙烯酸聚合物。
光聚合起始劑可舉例如:2,2-二甲氧基-2-苯基乙醯苯、乙醯苯、二苯甲酮、呫噸酮(xanthone)、3-甲基乙醯苯、4-氯二苯甲酮、4,4’-二甲氧基二苯甲酮、安息香(benzoin)丙基醚、苯甲基二甲基酮、N,N,N’,N’-四甲基-4,4’-二胺基二苯甲酮、1-(4-異丙基苯基)-2-羥基-2-甲基丙-1-酮、其他噻噸酮(thioxanthone)系化合物。
在上述混合物中,可依需要而添加溶劑。溶劑無特別限定,可舉例如:乙酸乙酯、乙酸丁酯及此等之混合溶劑。
此外,上述混合物也可含有均染(leveling)劑,可舉例如:氟系或聚矽氧系之均染劑。聚矽氧系之均染劑可舉例如:反應性聚矽氧、聚二甲基矽氧烷、聚醚改性聚二甲基矽氧烷、聚甲基烷基矽氧烷。以反應性聚矽氧及矽氧烷系之均染劑為佳。經由使用反應性聚矽氧之均染劑,即可對硬塗層表面賦予平滑性,並可使優良之耐磨損性持續長時間。此外,若使用矽氧烷系之均染劑,即可提高膜成形性。
反應性聚矽氧之均染劑可舉例如:具有矽氧烷鍵、丙烯酸基及羥基者。具體例可舉例如:
(a)(二甲基矽氧烷):(3-丙烯醯基-2-羥基丙氧基丙基矽氧烷):(2-丙烯醯基-3-羥基丙氧基丙基矽氧烷)=0.8:0.16:0.04(莫耳比)之共聚物;
(b)(二甲基矽氧烷):(羥丙基矽氧烷):(6-異氰酸基已基異氰酸):(脂肪族聚酯)=6.3:1.0:2.2:1.0(莫耳比)之共聚物;
(c)(二甲基矽氧烷):(末端為丙烯酸之甲基聚乙二醇丙基醚矽氧烷):(末端為羥基之甲基聚乙二醇丙基醚矽氧烷)=0.88:0.07:0.05(莫耳比)之共聚物等。
以上,經由使用如所例示之丙烯酸之黏合劑成分(黏合劑樹脂),即可得到與丙烯酸樹脂薄膜之密著性提高,並且機械性強度更加提高,且可更有效地防止表面受損之防炫爍性薄膜。
當依壓印法而形成具有細微的表面凹凸形狀之硬塗層時,只要使用形成有細微的凹凸形狀之模具,將模具之形狀轉印至形成於丙烯酸系樹脂上之硬塗層上即可。將模具形狀轉印至硬塗層,以依壓印法進行為佳,壓印以使用紫外線硬化性樹脂之UV壓印法為佳。再者,當依壓印法而形成細微的表面凹凸形狀時,硬塗層可含有無機或有機微粒子,也可不含。
UV壓印法係於丙烯酸樹脂薄膜之表面形成紫外線硬化性樹脂層後,一面將該紫外線硬化性樹脂層按壓在模具之凹凸面並同時使其硬化,而將模具之凹凸面轉印至紫外線硬化性樹脂層。具體而言,於丙烯酸樹脂薄膜上塗佈紫外線硬化性樹脂後,在使經塗佈之紫外線硬化性樹脂密著於模具之凹凸面上之狀態下,從丙烯酸樹脂薄膜側照射紫外線使紫外線硬化性樹脂硬化,接著將形成有硬化後之紫外線硬化性樹脂層之丙烯酸樹脂薄膜從模具剝下,藉此將模具之形狀轉印至紫外線硬化性樹脂。紫外線硬化性樹脂之種類無特別限定,可使用例如上述者。此外,經由適當選擇光起始劑,取代紫外線硬化性樹脂,而也可使用可以波長較紫外線長的可見光進行硬化的可見光硬化性樹脂。
硬塗層之厚度無特別限定,以2μm以上30μm以下為佳、以3μm以上30μm以下較佳。若硬塗層之厚度未達2μm,則無法得到充分的硬度,而有表面會易損傷之傾向,此外,若厚度超過30μm,則有容易破裂、或因硬塗層之硬化收縮而使防炫爍性薄膜捲曲以致於生產性會降低之傾向。
防炫爍性薄膜以如同上述藉由硬塗層賦予霧度為佳,但也可經由形成硬塗層並同時使無機或有機微粒子分散於做為基材之丙烯酸樹脂薄膜中而賦予霧度。此外,防炫爍性薄膜也可使用不具有硬塗層,而是經使無機或有機微粒子分散之丙烯酸樹脂薄膜。此等之情形,無機或有機微粒子可使用上述者。此外,經使無機或有機微粒子分散之丙烯酸樹脂薄膜之厚度與上述同樣以20至120μm左右為佳、以30至80μm左右較佳。
於防炫爍性薄膜之與第2偏光薄膜貼著之面相反側之表面上(丙烯酸系樹脂薄膜上或硬塗層上),也可經施予抗靜電處理等表面處理。此外,也可形成有由液晶性化合物或其高分子量化合物等組成之塗佈層。
在第2偏光板中,於第2偏光薄膜之與上述防炫爍性薄膜貼合之面相反側之面,也可形成用以將液晶單元與偏光板貼合之接著劑或黏著劑之層。此外,於第2偏光薄膜之與上述透明保護膜貼合之面相反側之面,也可積層例如做為保護膜或光學補償薄膜等之透明薄膜,並於該透明薄膜上形成接著劑或黏著劑之層。透明薄膜可舉例如:三乙醯纖維素薄膜(TAC薄膜)等纖維素薄膜、烯烴薄膜、丙烯酸薄膜、聚酯薄膜等。並且,於上述透明薄膜上,也可積層光學機能性薄膜,並於該光學機能性薄膜上形成接著劑或黏著劑之層。保護膜、光學補償薄膜及光學機能性薄膜可同樣使用在第1偏光板中所述者。
關於於第2偏光薄膜上積層防炫爍性薄膜及/或做為保護膜或光學補償薄膜等之透明薄膜之方法,可同樣採用在第1偏光板中所述之方法。當於第2偏光薄膜之兩面使用接著劑時,兩面可使用同種的接著劑,且也可使用不同種的接著劑。此外,製作第1偏光板時所使用之接著劑與製作第2偏光板時所使用之接著劑可相同也可不同。
本發明之液晶面板係使用上述偏光板之套組而得之液晶面板,具體而言,係依序配置上述第1偏光板、液晶單元、及上述第2偏光板而成。在此,第1偏光板係配置成使第1偏光薄膜之與積層有第1丙烯酸樹脂薄膜之面相反側之面與液晶單元相對向,且第2偏光板係配置成使第2偏光薄膜之與積層有防炫爍性薄膜之面相反側之面與液晶單元相對向。換言之,第1偏光板係以第1偏光薄膜之與積層有第1丙烯酸樹脂薄膜之面相反側之面做為接著面,使用接著劑或黏著劑貼著於液晶單元上、或者是隔著積層於第1偏光薄膜之與積層有第1丙烯酸樹脂薄膜之面相反側之面之做為保護膜或光學補償薄膜等之透明薄膜或再積層於其上之光學機能性薄膜,而貼著於液晶單元上。同樣地,第2偏光板係以第2偏光薄膜之與積層有防炫爍性薄膜之面相反側之面做為接著面,使用接著劑或黏著劑貼著於液晶單元上、或者是隔著積層於第2偏光薄膜之與積層有防炫爍性薄膜之面相反側之面之做為保護膜或光學補償薄膜等之透明薄膜或再積層於其上之光學機能性薄膜,而貼著於液晶單元上。
液晶單元可採用習知之構成,可使用例如:扭轉向列(TN,Twisted Nematic)型、垂直定向(VA)型等各種方式之液晶單元。
使用如此之本發明之偏光板之套組而得之液晶面板,因將透明保護膜做為第1偏光板之保護膜使用,且將以丙烯酸樹脂薄膜做為基材之防炫爍性薄膜做為第2偏光板之保護膜使用,所以已實現提高機械性強度及薄化、防止表面受損、提高辨識性,以及防止彎曲。
第1圖係表示本發明之液晶顯示器之基本的層構成之一例之示意剖面圖。第1圖所示之液晶顯示器係依序配置背光源10、光擴散板50、及由液晶單元40、貼著於液晶單元40之一面且做為背面側偏光板之第1偏光板20、與貼著於液晶單元40之另一面且做為前面側偏光板之第2偏光板30組成之液晶面板而成。第1偏光板20係具有以光學補償薄膜23與第1丙烯酸系樹脂薄膜25夾住第1偏光薄膜21而成之構成,並配置成使光學補償薄膜23與液晶單元40相對向。此外,第2偏光板30係具有以光學補償薄膜33與防炫爍性薄膜34夾住第2偏光薄膜31而成之構成,並配置成使光學補償薄膜33與液晶單元40相對向。在此例子中,防炫爍性薄膜34係由第2丙烯酸樹脂薄膜35、與積層於其上之在表面具有細微的凹凸形狀之硬塗層36所構成。在第1圖所示之本發明之液晶顯示器中,液晶面板係配置成使做為背面側偏光板之第1偏光板20成為背光源側,亦即配置成使第1丙烯酸樹脂薄膜25與光擴散板50相對向。
在此,光擴散板50係具有使來自背光源10之光擴散之機能之光學構件,可為例如:使光擴散劑之粒子分散在熱塑性樹脂中而賦予光擴散性者、於熱塑性樹脂板之表面形成凹凸而賦予光擴散性者、於熱塑性樹脂板之表面設置經使粒子分散之樹脂組成物之塗佈層而賦予光擴散性者等。其厚度可為0.1至5mm左右。此外,於光擴散板50與液晶面板之間也可配置稜鏡片(prism sheet)(也稱為聚光片,例如:3M公司製之「BEF」等)、亮度提高薄片(與先前所述之反射型偏光薄膜相同者之(DBEF))、光擴散片等其他顯示光學機能性之薄片。其他顯示光學機能性之薄片,也可依需要而配置1片以上、複數種。並且,光擴散板50也可使用例如:如將在表面具有圓柱狀的形狀之稜鏡片與光擴散片積層成一體之物(例如:記載於日本特開2006-284697號公報中者)之將其他機能與光擴散機能複合而成之光學薄片。
如此之本發明之液晶顯示器係使用本發明之液晶面板而得者,且與液晶面板同樣地已實現提高機械性強度及薄化,並且已改善液晶面板之彎曲。再者,本發明之液晶顯示器並不受限於第1圖所示之構成,也可加上各種變形。例如:如同上述,光學補償薄膜23及/或光學補償薄膜33並非必要而也可省略。此外,也可使用保護膜,取代光學補償薄膜23及/或光學補償薄膜33。
以下,藉由實施例更詳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並不受此等例子所限定。在例子中,表示含量及使用量之%及份,只要未特別記載,即表示重量基準。
將平均聚合度約2400、皂化度99.9莫耳%以上且厚度75μm之聚乙烯醇薄膜浸漬於30℃之純水中後,在30℃浸漬於碘/碘化鉀/水之重量比為0.02/2/100之水溶液中。之後,在56.5℃浸漬於碘化鉀/硼酸/水之重量比為12/5/100之水溶液中。接著,用8℃之純水洗淨後,在65℃乾燥,而得到在聚乙烯醇中吸附有碘並經定向之偏光薄膜。延伸主要係在碘染色及硼酸處理之步驟中進行,總延伸倍率係5.3倍。
從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96/4(重量比)之共聚物70份、與由3層構造組成之丙烯酸系多層聚合物之丙烯酸橡膠粒子(第一層:甲基丙烯酸甲酯與甲基丙烯酸烯丙酯之共聚物(重量比99.8/0.2)/第二層:丙烯酸丁酯與苯乙烯與甲基丙烯酸烯丙酯之共聚物(重量比79/19/2)/第三層:丙烯酸甲酯與丙烯酸乙酯之共聚物(重量比96/4))30份之混合物,藉由熔融擠壓而製作厚度80μm之丙烯酸系樹脂薄膜。
使用於乙酸乙酯中以固形份濃度60%溶有重量比60/40之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與多官能胺酯化丙烯酸酯(二異氰酸己二酯與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之反應生成物)並含有均染劑之紫外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此紫外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在硬化後顯示1.53之折射率。
在上述紫外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中,相對於上述紫外線硬化性樹脂(黏合劑成分)100份,加入重量平均粒子徑2.7μm且折射率1.57之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樹脂粒子5份並使其分散後,以固形份(含有樹脂粒子)之濃度成為30%之方式添加乙酸乙酯,而調製塗佈液。
將上述之塗佈液以使乾燥後之塗膜厚度成為3.4μm之方式塗佈於製造例2之丙烯酸樹脂薄膜上,並在設定於60℃之乾燥機中使其乾燥3分鐘。從乾燥後之薄膜之紫外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層側,以換算成h射線之光量成為200mJ/cm2
之方式照射來自強度20mW/cm2
之高壓水銀燈之光,使紫外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層硬化後,得到具有在表面具有凹凸之硬塗層(厚度3.4μm)之由丙烯酸樹脂薄膜組成之防炫爍性薄膜(A)。
使用依照JIS K 7136之(股)村上色彩技術研究所製之霧度計「HM-150」型,測定防炫爍性薄膜(A)之霧度後,結果為20.1%。再者,在測定霧度時,為了防止防炫爍性薄膜(A)彎曲,而使用光學性透明的黏著劑,以使凹凸面成為表面之方式將防炫爍性薄膜(A)之丙烯酸樹脂薄膜貼合於玻璃基板上後提供測定。
於製造例1中所得之偏光薄膜之單面,對其貼合面施予電暈處理後,經由接著劑貼合製造例2中所得之丙烯酸樹脂薄膜(厚度80μm)。於偏光薄膜之相反面,對其貼合面施予電暈處理後,經由接著劑貼合雙軸延伸由降冰片烯樹脂組成之光學補償薄膜(厚度68μm,面內相位差值63nm,厚度方向相位差值225nm),而得到背面側偏光板。再者,雙軸延伸由降冰片烯樹脂組成之光學補償薄膜,係以使其慢軸分別與偏光薄膜之延伸軸垂直之方式貼合。接著,於該背面側偏光板之雙軸延伸降冰片烯光學補償薄膜面設置黏著劑(厚度25μm)之層。
於製造例1中所得之偏光薄膜之單面,經由接著劑貼合製造例3中所得之防炫爍性保護膜(A),於偏光薄膜之相反面,經由接著劑貼合經皂化處理之三乙醯纖維素薄膜(厚度80μm,面內相位差值3nm,厚度方向相位差值50nm),而得到前面側偏光板。於該前面側偏光板之三乙醯纖維素薄膜面設置黏著劑(厚度25μm)之層。
從搭載有垂直定向型之液晶顯示元件之市售液晶電視(Sharp(股)製之「LC-42GX1W」)之液晶單元將兩面之偏光板剝下後,隔著黏著劑層,皆以使偏光板之吸收軸對齊原本貼著於液晶電視之偏光板之吸收軸方向之方式,於液晶單元之背面(背光源側)側貼合上述背面側偏光板、於液晶單元之前面(觀看側)側貼合上述前面側偏光板,而製得液晶面板。接著,將此液晶面板以背光源/光擴散板/擴散片/擴散片/亮度提高薄片(3M公司製之「DBEF」)/液晶面板之構成組裝,而製得液晶顯示器。該液晶顯示器,由於已防止液晶面板之彎曲,故可避免起因於此而與亮度提高薄片接觸,而可防止色不均。此外,液晶面板之前面側偏光板表面(硬塗層表面)不易受損。
在前面側偏光板之製作中,除了使用不具有硬塗層之製造例2之丙烯酸樹脂薄膜,取代防炫爍性薄膜(A)以外,其餘與實施例1同樣進行,而製得前面側偏光板,並組裝液晶顯示器。嘗試用布摩擦液晶面板之前面側偏光板表面(丙烯酸樹脂薄膜表面)後,結果易損傷。
使用於乙酸乙酯中以固形份濃度60%溶有重量比60/40之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與多官能胺酯化丙烯酸酯(二異氰酸己二酯與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之反應生成物)並含有均染劑之紫外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此紫外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在硬化後顯示1.53之折射率。
在上述紫外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中,相對於上述紫外線硬化性樹脂(黏合劑成分)100份,加入重量平均粒子徑2.7μm且折射率1.57之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樹脂粒子5份並使其分散後,以固形份(含有樹脂粒子)之濃度成為30%之方式添加乙酸乙酯,而調製塗佈液。
從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96/4(重量比)之共聚物70份、與由3層構造組成之丙烯酸系多層聚合物之丙烯酸橡膠粒子(第一層:甲基丙烯酸甲酯與甲基丙烯酸烯丙酯之共聚物(重量比99.8/0.2)/第二層:丙烯酸丁酯與苯乙烯與甲基丙烯酸烯丙酯之共聚物(重量比79/19/2)/第三層:丙烯酸甲酯與丙烯酸乙酯之共聚物(重量比96/4))30份之混合物,藉由熔融擠壓而製作厚度80μm之丙烯酸系樹脂薄膜。將上述之塗佈液以使乾燥後之塗膜厚度成為3.4μm之方式塗佈於此丙烯酸系樹脂薄膜上,並在設定於60℃之乾燥機中使其乾燥3分鐘。從乾燥後之薄膜之紫外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層側,以換算成h射線之光量成為200mJ/cm2
之方式照射來自強度20mW/cm2
之高壓水銀燈之光,使紫外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層硬化後,得到具有在表面具有凹凸之硬塗層(厚度3.4μm)之由丙烯酸樹脂薄膜組成之防炫爍性薄膜(B)。
使用依照JIS K 7136之(股)村上色彩技術研究所製之霧度計「HM-150」型,測定防炫爍性薄膜(B)之霧度後,結果為20.1%。再者,在測定霧度時,為了防止防炫爍性薄膜(B)彎曲,而使用光學性透明的黏著劑,以使凹凸面成為表面之方式將防炫爍性薄膜(B)之丙烯酸系樹脂薄膜貼合於玻璃基板上後提供測定。
除了將上述之塗佈液(含有樹脂粒子之紫外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以使硬塗層之厚度成為30μm之方式塗佈於此丙烯酸系樹脂薄膜上以外,其餘與製造例4同樣進行,而製得防炫爍性薄膜(C)。依上述測定方法測定防炫爍性薄膜(C)之霧度值後,結果為20%。
於製造例1中所得之偏光薄膜之單面,對其貼合面施予電暈處理後,經由接著劑貼合單軸延伸聚對酞酸乙二酯薄膜(厚度40μm)。
於偏光薄膜之相反面,對其貼合面施予電暈處理後,經由接著劑貼合雙軸延伸由降冰片烯系樹脂組成之光學補償薄膜(厚度68μm,面內相位差值63nm,厚度方向相位差值225nm),而得到背面側偏光板。再者,單軸延伸聚對酞酸乙二酯薄膜及雙軸延伸由降冰片烯樹脂組成之光學補償薄膜,係以使該等之慢軸分別與偏光薄膜之延伸軸垂直之方式貼合。
接著,於該背面側偏光板之雙軸延伸降冰片烯系光學補償薄膜面設置黏著劑(厚度25μm)之層。
於製造例1中所得之偏光薄膜之單面,經由接著劑貼合製造例4中所得之防炫爍性保護膜(B),於偏光薄膜之相反面,經由接著劑貼合經皂化處理之三乙醯纖維素薄膜(厚度80μm,面內相位差值3nm,厚度方向相位差值50nm),而得到前面側偏光板。於該前面側偏光板之三乙醯纖維素薄膜面設置黏著劑(厚度25μm)之層。
從搭載有垂直定向型之液晶顯示元件之市售液晶電視(Sharp(股)製之「LC-42GX1W」)之液晶單元將兩面之偏光板剝下後,隔著黏著劑層,皆以使偏光板之吸收軸對齊原本貼著於液晶電視之偏光板之吸收軸方向之方式,於液晶單元之背面(背光源側)側貼合上述背面側偏光板、於液晶單元之前面(觀看側)側貼合上述前面側偏光板,而製得液晶面板。接著,將此液晶面板以背光源/光擴散板/稜鏡片(3M公司製之「BEF」)/亮度提高薄片(3M公司製之「DBEF」)/液晶面板之構成組裝,而製得液晶顯示器。關於該液晶顯示器,在從正面及斜向觀看時之色不均(干涉不均)小。此外,嘗試用布摩擦液晶面板之前面側偏光板表面(硬塗層表面)後,結果不易損傷。
除了使用製造例5中所得之防炫爍性薄膜(C)做為前面側偏光板之防炫爍性薄膜以外,其餘與實施例1同樣進行,而製得前面側偏光板,並組裝液晶顯示器。關於該液晶顯示器,在從正面及斜向觀看時之色不均(干涉不均)小。此外,嘗試用布摩擦液晶面板之前面側偏光板表面(硬塗層表面)後,結果不易損傷。
在前面側偏光板之製作中,除了使用未形成硬塗層之丙烯酸樹脂薄膜(厚度80μm),取代防炫爍性薄膜(B)以外,其餘與實施例1同樣進行,而製得前面側偏光板,並組裝液晶顯示器。關於該液晶顯示器,在從正面及斜向觀看時之色不均(干涉不均)大且辨識性不良。嘗試用布摩擦液晶面板之前面側偏光板表面(丙烯酸樹脂薄膜表面)後,結果易損傷。
本次所揭示之實施形態及實施例,在所有的點上皆為例示,並非予以限制。本發明之範圍並非藉由上述之說明表示,而是藉由申請專利範圍表示,並且包括與申請專利範圍同等之意義及在範圍內之所有變更。
10...背光源
20...第1偏光板
21...第1偏光薄膜
23,33...光學補償薄膜
25...延伸聚對酞酸乙二酯薄膜
25’...丙烯酸系樹脂
30...第2偏光板
31...第2偏光薄膜
34...防炫爍性薄膜
35...丙烯酸系樹脂薄膜
36...硬塗層
40...液晶單元
50...光擴散板
第1圖係表示本發明之液晶顯示器之基本的層構成之一例之示意剖面圖。
第2圖係表示本發明之液晶顯示器之基本的層構成之一例之示意剖面圖。
10...背光源
20...第1偏光板
21...第1偏光薄膜
23,33...光學補償薄膜
25...延伸聚對酞酸乙二酯薄膜
30...第2偏光板
31...第2偏光薄膜
34...防炫爍性薄膜
35...丙烯酸系樹脂薄膜
36...硬塗層
40...液晶單元
50...光擴散板
Claims (7)
- 一種偏光板之套組,係由第1偏光板及第2偏光板構成之液晶面板用偏光板之套組,其中,前述第1偏光板係具有:由聚乙烯醇樹脂構成之第1偏光薄膜、與積層於前述第1偏光薄膜之單面之透明保護膜,前述第2偏光板係具有:由聚乙烯醇樹脂構成之第2偏光薄膜、與積層於前述第2偏光薄膜之單面且霧度值在0.1%以上45%以下之範圍之防炫爍性薄膜,前述防炫爍性薄膜係具備:丙烯酸樹脂薄膜、及積層於前述丙烯酸樹脂薄膜之與前述第2偏光薄膜側相反側之面且厚度為2至30μm之硬塗層,其中,前述丙烯酸樹脂薄膜係以10至60重量%之比例含有丙烯酸橡膠粒子。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偏光板之套組,其中,前述第1偏光板之透明保護膜係延伸聚對酞酸乙二酯薄膜、或丙烯酸樹脂薄膜者。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偏光板之套組,其中,前述第1偏光板係復具有積層於前述第1偏光薄膜之與積層有前述延伸聚對酞酸乙二酯薄膜、或丙烯酸樹脂薄膜之面相反側之面之光學補償薄膜或保護膜者。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或第3項之偏光板之套組,其中,前述第2偏光板係復具有積層於前述第2偏光薄膜之與積層有前述防炫爍性薄膜之面相反側之面之光學 補償薄膜或保護膜者。
- 一種液晶面板,係使用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偏光板之套組而得之液晶面板,前述液晶面板係依序配置前述第1偏光板、液晶單元、及前述第2偏光板而成,其中,前述第1偏光板係配置成使前述第1偏光薄膜之與積層有前述延伸聚對酞酸乙二酯薄膜之面相反側之面與前述液晶單元相對向,且前述第2偏光板係配置成使前述第2偏光薄膜之與積層有前述防炫爍性薄膜之面相反側之面與前述液晶單元相對向。
- 一種液晶顯示器,係依序具備:背光源、光擴散板、及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液晶面板,其中,前述液晶面板係配置成使前述第1偏光板與前述光擴散板相對向。
- 一種液晶顯示器,係依序具備:背光源、光擴散板、亮度提高薄片、及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液晶面板,其中,前述液晶面板係配置成使前述第1偏光板與前述光擴散板相對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7319641 | 2007-12-11 | ||
JP2007319642A JP5258016B2 (ja) | 2007-12-11 | 2007-12-11 | 偏光板のセット、ならびにこれを用いた液晶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0935103A TW200935103A (en) | 2009-08-16 |
TWI448748B true TWI448748B (zh) | 2014-08-11 |
Family
ID=409910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097147592A TWI448748B (zh) | 2007-12-11 | 2008-12-08 | 偏光板之套組,以及使用該偏光板套組之液晶面板及液晶顯示器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KR (3) | KR20090061586A (zh) |
TW (1) | TWI44874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251827B2 (ja) * | 2009-10-26 | 2013-07-31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装置 |
JP6664866B2 (ja) * | 2013-04-05 | 2020-03-13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偏光板のセット及び前面板一体型液晶表示パネル |
CN111512198B (zh) * | 2017-12-28 | 2022-07-05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偏光板组及液晶显示面板 |
WO2020101396A1 (ko) * | 2018-11-15 | 2020-05-22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광학 적층체, 편광판,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0712103A (en) * | 2005-06-08 | 2007-04-01 |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 Cellulose ester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TW200728838A (en) * | 2005-08-30 | 2007-08-01 |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 Polarizing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
TW200732705A (en) * | 2005-11-18 | 2007-09-01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 Multi-function enhancement film |
TW200740605A (en) * | 2006-03-31 | 2007-11-01 | Zeon Corp | Polarizing plat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protective film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227606A (ja) * | 2004-02-13 | 2005-08-25 | Jsr Corp | 位相差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これらを使用した液晶表示素子 |
JP2006058616A (ja) * | 2004-08-20 | 2006-03-02 |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 防眩フィルム、防眩性偏光板、画像表示装置及び防眩フィルムの選択方法 |
JP4449688B2 (ja) * | 2004-10-12 | 2010-04-14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アクリル積層フィルム |
JP2007041514A (ja) * | 2005-03-17 | 2007-02-15 | Fujifilm Corp | 液晶表示装置 |
TW200712579A (en) * | 2005-08-12 | 2007-04-01 |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 Protective film for polarizing plate and polarizing plate |
JP2007177169A (ja) * | 2005-12-28 | 2007-07-12 | Okura Ind Co Ltd | 光硬化型接着剤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積層フィルム |
JP2007233114A (ja) * | 2006-03-02 | 2007-09-13 | Nippon Zeon Co Ltd | 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JP4946122B2 (ja) * | 2006-03-24 | 2012-06-06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防眩性偏光フィルム積層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
JP5252811B2 (ja) * | 2006-05-16 | 2013-07-31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
-
2008
- 2008-12-08 TW TW097147592A patent/TWI448748B/zh active
- 2008-12-08 KR KR1020080124228A patent/KR20090061586A/ko active Search and Examination
-
2015
- 2015-07-30 KR KR1020150108114A patent/KR20150093639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7
- 2017-11-28 KR KR1020170160773A patent/KR102169534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0712103A (en) * | 2005-06-08 | 2007-04-01 |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 Cellulose ester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TW200728838A (en) * | 2005-08-30 | 2007-08-01 |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 Polarizing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
TW200732705A (en) * | 2005-11-18 | 2007-09-01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 Multi-function enhancement film |
TW200740605A (en) * | 2006-03-31 | 2007-11-01 | Zeon Corp | Polarizing plat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protective film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0935103A (en) | 2009-08-16 |
KR20090061586A (ko) | 2009-06-16 |
KR102169534B1 (ko) | 2020-10-23 |
KR20170137016A (ko) | 2017-12-12 |
KR20150093639A (ko) | 2015-08-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453503B (zh) | 偏光板套件,以及使用該偏光板套件之液晶面板及液晶顯示裝置 | |
JP2009163216A (ja) | 偏光板のセット、ならびにこれを用いた液晶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
TWI647476B (zh) | 偏光板、附有黏著劑之偏光板及液晶顯示裝置 | |
JP2010217844A (ja) | 偏光板のセット、ならびにこれを用いた液晶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
JP2009169389A (ja) | 偏光板のセット、ならびにこれを用いた液晶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
JP5258016B2 (ja) | 偏光板のセット、ならびにこれを用いた液晶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
TWI477827B (zh) | 偏光板、使用該偏光板之液晶面板及液晶顯示裝置 | |
JP2009157347A (ja) | 偏光板のセット、ならびにこれを用いた液晶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
TWI755361B (zh) | 曲面圖像顯示面板用凸面側偏光板 | |
JP2009157348A (ja) | 偏光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 |
KR102169534B1 (ko) | 편광판 세트, 그리고 이것을 사용한 액정 패널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 |
JP2009109995A (ja) | 偏光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 |
JP2009175685A (ja) | 偏光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 |
TWI453123B (zh) | 偏光板的套組,以及使用該偏光板的套組之液晶面板及液晶顯示器 | |
JP7533719B2 (ja) | 偏光板 | |
JP2009157343A (ja) | 偏光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 |
JP2011242582A (ja) | 偏光板のセット、ならびにこれを用いた液晶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
KR20170021754A (ko) | 곡면 화상 표시 패널용 편광판 | |
JP2010072091A (ja) | 偏光板 | |
JP2010049063A (ja) | 偏光板 | |
WO2018123457A1 (ja) | 光学積層体 | |
JP2010085627A (ja) | 偏光板、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た液晶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
JP2020166049A (ja) | 偏光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液晶表示装置 | |
JP2013210640A (ja) | 偏光板のセット、ならびにこれを用いた液晶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
JP2024142943A (ja) | 偏光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