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61748B - 圖像顯示裝置用防眩光片材、其製造方法及改善圖像顯示裝置之圖像之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圖像顯示裝置用防眩光片材、其製造方法及改善圖像顯示裝置之圖像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61748B
TWI461748B TW101137879A TW101137879A TWI461748B TW I461748 B TWI461748 B TW I461748B TW 101137879 A TW101137879 A TW 101137879A TW 101137879 A TW101137879 A TW 101137879A TW I461748 B TWI461748 B TW I46174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lare
intensity
diffusion
particles
formula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378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16044A (zh
Inventor
Gen Furui
Makoto Honda
Takashi Kodama
Original Assignee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8081859&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TWI461748(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3160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160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617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6174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 G02B5/0226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having particles on the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11/00Producing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or prisms
    • B29D11/00009Production of 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B29D11/00317Production of lenses with markings or patterns
    • B29D11/00326Production of lenses with markings or patterns having particular surface properties, e.g. a micropatter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11/00Producing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or prisms
    • B29D11/00865Applying coatings; tinting; colou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cellulosic plastic substances, i.e. substances obtained by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cellulose, e.g. cellulose ethers, cellulose esters, viscose
    • B32B23/1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cellulosic plastic substances, i.e. substances obtained by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cellulose, e.g. cellulose ethers, cellulose esters, viscose next to a particulate lay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next to a particulate lay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 G02B5/02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the surface having an irregular structur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36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 G02B5/024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by means of dispersed particl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73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 G02B5/0278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used in transmis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60/00Layered product comprising an impregnated, embedded, or bonded layer wherein the layer comprises an impregnation, embedding, or binder material
    • B32B2260/02Composition of the impregnated, bonded or embedded layer
    • B32B2260/025Particulate lay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64/00Composition or properties of particles which form a particulate layer or are present as additives
    • B32B2264/10Inorganic particles
    • B32B2264/102Oxide or hydroxid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08Matt, dull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12Transpar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2Polarizing, birefringent, filte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70Other properties
    • B32B2307/73Hydrophob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20Displays, e.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plasma displa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20Displays, e.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plasma displays
    • B32B2457/202LCD, i.e.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20Displays, e.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plasma displays
    • B32B2457/204Plasma display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2Antiglare, refractive index matching lay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1/00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 G02F2201/38Anti-reflection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Description

圖像顯示裝置用防眩光片材、其製造方法及改善圖像顯示裝置之圖像之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圖像顯示裝置用防眩光片材,其適於實現黑彩感、暗處之黑色、動態像用途中優異之防眩光性(動態像防眩光性)、以及高品質之畫質。
於陰極射線管顯示裝置(CRT)、液晶顯示器(LCD)、電漿顯示器(PDP)、電致發光顯示器(ELD)等圖像顯示裝置中,通常於最表面設有用於抗反射之光學積層體。此種抗反射用光學積層體係藉由光之擴散或干涉而抑制影像之映入或降低反射率。
作為抗反射用光學積層體之一種,已知有於透明性基材之表面形成有具有凹凸形狀之防眩光層的防眩光性膜。該防眩光性膜可藉由表面之凹凸形狀而使外部光擴散,防止由外部光之反射或影像之映入所致的視認性降低。
作為先前之防眩光性膜,例如已知有於透明基材膜之表面塗敷含有二氧化矽(Silica)等填料之樹脂而形成防眩光層者(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2)。
該等防眩光性膜存在如下類型:藉由凝集性二氧化矽等之粒子之凝集而於防眩光層之表面形成凹凸形狀的類型;將有機填料添加於樹脂中而於層表面形成凹凸形狀的類型;或者於層表面層壓具有凹凸之膜而轉印凹凸形狀的類型等。
上述先前之防眩光性膜之任一類型均係藉由防眩光層之 表面形狀之作用而獲得光擴散/防眩光作用,為提高防眩光性,必需增大、增多凹凸形狀,但若凹凸增大、增多,則存在塗膜之霧值(霧度值(haze value))上升而產生泛白,對比度隨之降低的問題。
又,由於家庭中欣賞顯示電影等高品質畫質之顯示器的機會增加,因此要求暗室中之黑畫面之黑度(以下稱為「暗處之黑色」)。
再者,將由表面凹凸而表現之霧度定義為「表面霧度」,將使用形成表面凹凸之樹脂或與該樹脂之折射率差為至少0.02以內之樹脂使上述表面凹凸平滑化時表現的霧度定義為「內部霧度」,並依據JIS K 7136(2000)進行測定。
作為簡便地評價對比度之方法,通常使用霧度值或內部霧度與總霧度之比。即,一般認為藉由於光學片材之製造過程中指定材料、控制製造條件等以控制霧度值,可製造對比度之降低較少之光學片材(參照專利文獻1~3)。
然而,亦可見儘管霧度值相同但對比度不同之情形,例如,即便以霧度值及內部霧度與總霧度之比作為指標進行製造,亦未必可穩定地獲得良好之圖像顯示裝置用防眩光片材。
又,亦嘗試藉由於防眩光層上進而設置低折射之光干涉層而降低反射率,但必需高精度地設置100 nm左右之膜,非常昂貴。
進而,近年來,由於以1 seg(One-Seg)為代表之各種配 信系統之普及或大型化之進步等,視聽環境亦出現各種態樣,防眩光片材所要求之性能亦變得更廣泛且個性較強。
例如,由於進行電影欣賞等之機會增加,為於與電影院媲美之高品質視聽環境中進行享受,要求於暗室中高畫質地再現動態圖像,或由於行動用途之增加,為於明亮之室外放映出靜態圖像及動態圖像,要求具有物理強度且於亮室中動態像與靜態像取得平衡的畫質。
即,迫切希望開發一種顯示器終端所要求之圖像品質發生變化,具有適應視聽環境之性能的圖像顯示裝置用防眩光片材。
再者,舉出因視聽環境不同而要求不同之例的專利文獻4及5中記載,靜態圖像與動態圖像之要求性能不同,又,觀察者之視聽狀態亦不同。
本發明者等人對上述課題進行銳意研究,結果發現,正如先前所想,並非僅僅由內部擴散與表面擴散之和構成總霧度,總霧度除內部擴散與表面擴散以外,亦受到擴散粒子與表面凹凸之位置關係的影響。
進而,本發明者等人對適於暗室及亮室中之高品質黑色以及高品質動態圖像與靜態圖像共用的圖像顯示裝置用、例如液晶顯示裝置用(以下,有時簡稱為液晶顯示裝置用)之防眩光片材的要求性能進行銳意研究,結果發現,為獲得暗室中之高品質黑色,必需具有幾乎不產生此前並未考慮過之「雜散光成分」的擴散特性。再者,所謂「雜散光成分」,係指入射至防眩光片材內部之光中,因存在於防 眩光片材之表面及/或內部之擴散要素(例如,於表面之情形時,凹凸形狀本身構成擴散要素,於內部之情形時,用於形成凹凸形狀之粒子等構成擴散要素)而於防眩光片材內部向與目標方向不同之方向移行的不可控制之光成分,其多數情況下於防眩光片材內部反覆進行反射。
又,關於亮室中之動態圖像與靜態圖像而考慮影像光之雜散光成分發現,適度具有此前一味追求防止之外部光之正反射成分對於獲得可堪欣賞之畫質而言較為重要。
即,關於上述雜散光成分,當暗部(例如黑)與明亮部(例如白)存在於同一畫面內時,明亮部之影像光因光學片材之擴散要素而一部分成為雜散光,成為自暗部射出之所謂耀光(flare)而引起對比度之降低、尤其是暗室對比度之降低,不僅如此,而且立體感消失而成為平面之缺乏變化之圖像。
再者,雜散光成分於自正面觀看之情形時影響較小,於自斜方向觀看之情形時更強烈地顯現出影響。
又,本發明者等人發現,關於外部光之正反射成分,正反射極少之光學膜受到人之官能特性之影響,圖像以擬態物之形式被感知,相對於此,適度具有正反射成分之光學膜中圖像容易以實態物之形式被感知,所謂之動態圖像畫面所特有之圖像之光澤及亮度增加,而形成具有跳動感之圖像。
再者,將此種動態圖像所要求之兼具對比度、立體感及跳動感之性能(例如,以藍天下年輕人之場景為例,畫面 所顯示之黑髮之毛髮為具有蓬鬆感之黑,而黑眼睛為具有濕潤感之黑,且肌膚具有年輕人特有之光澤,看上去栩栩如生等)稱為「黑彩感」。
另外,於在照明條件下觀賞電影之情形時或於行動用途中,欣賞動態圖像時亦要求與動態圖像之欣賞對應之耐映入性(防眩光性)。此種並非完全不存在圖像顯示裝置前之物體之映入,而是觀測動態像之觀測者之輪廓或位於背景中之對象物之輪廓或邊界線為模糊之程度的微弱之耐映入性,係稱為「動態像防眩光性」。
進而,近年來,追求一種液晶顯示裝置用防眩光片材,其於電影欣賞等高品質欣賞條件下,即無外部光之暗室條件,且於顯示裝置之良好感受區域內(可以正面亮度之33.3%以上之亮度進行觀看之欣賞範圍)進行欣賞時,黑色顯著且高水準即「暗處之黑色」優異。
又,靜態圖像要求對比度優異及耐映入性更優異之圖像,將此種靜態圖像所要求之兼具對比度與耐映入性之性能稱為「圖像之銳度」。
即,液晶顯示裝置用防眩光片材應黑彩感與圖像之銳度優異之迫切希望不斷高漲。
再者,作為畫質評價,專利文獻6中記載有「黑收斂性」,專利文獻7中記載有「亮黑感」。
為改善液晶顯示器之原理性缺陷即畫面視角狹小,存在對防眩光片材賦予擴散性之情形。然而,賦予擴散性會招致尤其是正視時之對比度降低。
黑收斂性係評價該畫面視角擴大與對比度之相互關係的特性,係將自正對面觀看顯示器時電源斷開(off)時之黑色、電源接通(on)時之黑色(黑色之圖像)進行比較,黑色越強則畫面之收縮感越強的官能比較。
除了正面非常弱、越往斜方向越強而越容易辨識之雜散光成分以外,液晶顯示器中由於其系統構成方面之原因,而於黑顯示中亦存在自液晶顯示元件本身漏出之光(漏光),因此自正對面觀看之電源接通時之黑色係上述漏光與外部光反射融合之情形之黑色程度,上述電源斷開時之黑色由於不存在影像光而為僅有外部光反射時之黑色。
換言之,黑收斂性係指外部光及漏光之黑色均較強,與上述黑彩感不同,並不考慮雜散光成分,又,由於並未考慮適度需要之正反射成分,故而即便對比度較高但圖像之光澤及亮度較差,亦不產生跳動感而黑彩感不高。尤其是,由於優先增大擴散以擴大畫面視角,故而容易產生雜散光成分,暗處之黑色容易降低。
又,所謂亮黑感,係指抑制自外部入射至光學積層體中之光的除正反射光成分以外之擴散,使該正反射光以外者不會到達觀測者之眼睛,藉此於亮室環境下使圖像顯示裝置進行黑色顯示時的黑色之再現性,亦即黑之灰階顯示的豐富性,可於光學積層體之與膜面相反之側經由正交偏光之偏光板或光學膜用丙烯酸系黏著劑(全光線透過率90%以上、霧度0.5%以下、膜厚10~55 μm之製品,例如,MHM系列:日榮加工(股)製造,日立化成工業(股)公司製造, 商品名「L8010」等)貼合黑色丙烯酸系板後,於三波長螢光下進行官能評價。
即,根據該測定法而言,其並非動態像之評價,且亦完全未考慮影像光之雜散光成分之影響。因此,即便光澤及亮度較高,然並不產生暗室對比度及立體感,黑彩感不高。
所謂對比度,係白亮度相對於黑亮度之比,由於黑亮度之絕對值與白亮度相比非常小,故而對比度更強烈地受黑亮度之影響。為獲得對比度優異之圖像,必需使於謀求畫面視角擴大之基礎上的亮室黑色即「黑收斂」、絕對黑度即「暗處之黑色」及黑區域中灰階顯示之豐富性即「亮黑感」優異。
進而,為謀求靜態像與動態像同時實現,必需至少具有立體感及跳動感之黑彩感優異。
再者,對防眩光片材之擴散特性進行限定之專利文獻8及9中,雖對比度良好,但並未考慮實際使用中不可避免之性能即密接性、硬塗性等物理性能或眩光、動態像與靜態像之同時實現等課題,而並未獲得充分之性能。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2-267818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07-334294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開2007-17626
專利文獻4:日本專利特開2006-81089
專利文獻5:日本專利特開2006-189658
專利文獻6:日本專利特開2007-264113
專利文獻7:日本專利特開2008-32845
專利文獻8:日本專利特開2010-60924
專利文獻9:日本專利特開2010-60925
於上述狀況下,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即便不使用低折射干涉層,亦尤其於暗處之高品質黑色(暗處之黑色)及黑彩感、亮黑感優異,具有動態像用途中可容許之防眩光性(動態像防眩光性),適於供給實際使用的陰極射線管顯示裝置(CRT)、液晶顯示器(LCD)、電漿顯示器(PDP)、電致發光顯示器(ELD)等圖像顯示裝置用防眩光片材。
例如,液晶顯示器之畫面視角與畫質存在取捨之關係。迄今為止,液晶電視之畫面視角較窄,就作為等向性之CRT之替代品的觀點而言係看成一種缺陷,一直希望防眩光片材亦具有畫面視角擴大功能。
然而,本發明者等人將液晶電視當作新顯示器,並考慮視聽環境之變化,並不將畫面視角較窄且無等向性之情況視作缺陷,而以正面畫質優先之思想為基礎,為自畫面視角與畫質之取捨之束縛中解放,而想出以下之方法。
迄今為止,一般認為,對比度或防眩光性係依賴於表面凹凸之基於JIS B-0601-1994之算術平均粗糙度(Ra)、十點 平均粗糙度(Rz)、表面凹凸之平均間隔(Sm)、或根據小阪研究所製造之表面粗糙度測定器SE-3400之操作說明書(1995.07.20修訂)中記載之定義而得的凹凸之平均傾斜角(θa)等表面形狀,或認為對比度或防眩光性係依賴於由內部擴散劑與黏合劑樹脂之折射率差或內部擴散粒子之形狀等造成的外部光之反射狀態。即,並未考慮過表面凹凸與內部擴散要素之相互效果。
此處,說明θa之算出定義。
於存在於基準長度L範圍內之凹凸形狀中,自一峰起至下一峰為止,峰存在最高之頂部即凸部,且其兩端存在凹部。凹部之位置並不限定於各自處於相同高度。
θa係藉由如下方法而求出之角度:將自該各個不同之凹部位置起至該三角形之頂部為止之高度記作h1、h2。以相同方式求出基準長度範圍之所有峰自凹部起至凸部為止的高度,求出(一峰具有2個高度)高度之和,計算其除以基準長度L所得之值的反正切。
θa=tan-1 [(h1+h2+h3+h4+......+hn)/L]
本發明者等人發現,如圖8-1至圖8-4所示般,由於擴散粒子與黏合劑樹脂之折射率差,入射至擴散粒子中之影像光及外部光的透過擴散粒子之光以及反射之光的擴散特性大不相同,擴散粒子與黏合劑樹脂之折射率差越大,擴散粒子之反射光量越增加,且透過擴散粒子之光之擴散角度越大,因此影像光之雜散光成分之產生增加且外部光之反射光量增加,使對比度降低。
進而又發現,如圖7-1之1-1至1-5所示般,關於影像光,由於擴散粒子與表面凹凸之位置關係,透過擴散粒子之影像光之透過及反射特性、或使解像度或對比度劣化之雜散光成分之產生狀況亦大不相同,進而,如圖7-2之2-1至2-4所示般,關於外部光,亦由於擴散粒子與表面凹凸之位置關係,射入至擴散層內部之外部光由擴散粒子反射的反射光之反射特性或使對比度劣化之雜散光成分之產生狀況亦大不相同,藉由將本案液晶顯示裝置用防眩光片材之表面凹凸之形狀、擴散粒子之特性、及表面凹凸與內部擴散粒子之相對關係亦加入考慮,可獲得不僅對比度或動態像防眩光性優異,而且黑彩感(動態圖像)與圖像之銳度(靜態圖像)亦優異之液晶顯示裝置用防眩光片材。
又,如圖7-2之擴散粒子2-2所示般處於由擴散粒子所反射之外部光之擴散增大的表面凹凸與擴散粒子之位置關係之情形時,如圖7-1之1-2所示,對於影像光亦成為擴散增大而容易產生雜散光成分之條件,亦容易引起影像光之對比度降低。
即,影像光由雜散光成分所致之對比度降低的大小關係可近似於外部光之反射特性進行考慮。再者,關於雜散光成分之黑彩感(動態圖像)亦相同。又,藉由使防眩光層具有強度較小但角度較大之擴散而使LCD之漏光較廣地擴散該先前之重視畫面視角之方法會促進上述雜散光成分之產生,且尤其缺乏暗室中之高品質黑色、暗處之黑色。
即,即便如此前般,利用總霧度或內部霧度等管理擴散 特性,或對算術平均粗糙度(Ra)、十點平均粗糙度(Rz)、表面凹凸之平均間隔(Sm)、平均傾斜角(θa)等表面形狀加以管理,亦無法獲得優異之防眩光片材。
本發明者等人發現,為獲得黑彩感優異之動態圖像,較佳為來自內部之影像光之指向性處於較高之狀態(光集中於某一方向上之狀態),即液晶顯示裝置用防眩光片材之透過擴散較小而正透過強度適度較高,且使外部光及影像光之雜散光成分越少越好。
相對地,若透過擴散較大則產生雜散光成分,內部影像光之指向性降低(光發生擴散而無法具有方向性地集中之狀態),影像看上去泛白,因此對膚色等之顯示無法顯示得栩栩如生。
另一方面,為獲得圖像之銳度優異之靜態圖像,必需同時實現對比度與耐映入性。然而,若為改善耐映入性而增強所謂之防眩光性,則反射擴散增大、對比度降低,圖像之銳度變差。
因此,本發明者等人關於圖像之銳度(靜態像)進行銳意研究,結果判明對於觀察者而言映入造成苦惱之原因在於:欣賞靜態圖像時觀察者之焦點屢屢對準映入圖像顯示裝置最表面的存在於外部之任意影像(例如,觀察者本身之影像或存在於背景中之物體映入之影像),導致視線集中點無法固定於本來之圖像上。
於是,本發明者等人進行進一步研究,結果發現,藉由使欣賞靜態像時映入之存在於外部之任意影像的輪廓不清 晰,則可使映入不再令人苦惱,且亦可抑制對比度降低,可使圖像之銳度提高。
另外,所謂動態像防眩光性,係僅限於動態像欣賞時之微弱之耐映入性。靜態圖像相較於動態圖像而言對於映入之感受較強,需要比動態像更強之耐映入性。即,只要滿足圖像之銳度,即可同時滿足動態像防眩光性。
另一方面,若僅限於動態像欣賞,則即便不滿足靜態圖像中之圖像之銳度,只要滿足微弱之耐映入性即動態像防眩光性即可。
即,本發明者等人發現,為同時實現靜態圖像所要求之圖像之銳度與動態圖像之黑彩感,重要的是抑制透過擴散之正透過強度成分降低,並且適度具有使映入之外部影像之輪廓變得不清晰的較小之反射擴散,且減少雜散光成分。
該技術意味著將正反射強度成分轉換成正反射附近之擴散,且意味著藉由考慮以下(a)~(c),可獲得實現靜態圖像之銳度與動態圖像之黑彩感並存的液晶顯示裝置用之防眩光片材。
即,滿足(a)透過擴散較小(正透過強度較高)、(b)正反射強度成分較小、(c)轉換成正反射附近之擴散之三要素。
防眩光片材多數情況下添加有通常用於賦予抗靜電功能之導電粒子、或用於防止眩光或進行表面凹凸賦形之微細粒子,除表面凹凸所致之擴散(以下稱為外部擴散)以外,亦具有內部擴散。
圖1係改變粒子之折射率而模擬作為一例之折射率1.50之樹脂塗膜之表面反射率、及分散於上述樹脂塗膜中之球狀擴散劑粒子表面之反射率的結果。如圖1所示般,由內部擴散因素所致之反射強度與由外部擴散所致之反射強度相比遠遠較小,因此擴散反射強度係由表面擴散起支配性作用。
又,關於由表面形狀所致之透過光之擴散,於將自θ之傾斜面之出射角度記作、將塗膜之折射率記作n時,根據斯涅耳定律(Snell's law),n×sinθ=sin,則出射角度為arcsin(n×sinθ)-θ。
另一方面,關於反射,根據反射定律,反射係顯示θ之傾斜面的兩倍之變化,故反射角度為2×θ。因此,於通常之塗膜之折射率及防眩光片材之表面形狀範圍內,如折射率1.50之樹脂表面之情形的計算結果即圖2所示般,可視作反射及透過之擴散角度與表面傾斜角度成比例。
亦即,正反射強度較小即正透過強度較小,增大正反射附近之擴散即增大正透過附近之擴散,因此,可將上述實現靜態圖像之耐映入性與動態圖像之黑彩感之並存的液晶顯示裝置用防眩光片材所要求之三要素全部轉換成透過。又,根據上述記載,於滿足動態像防眩光性方面亦可進行同樣之轉換。
即,上述(a)~(c)分別可換言作:(a)透過擴散較小(正透過強度較高)、(b')正透過強度成分較小、(c')轉換成正透過附近之擴散。
再者,(b')及(c')表示正透過強度(Q)與正透過附近之擴散強度(q)之比Q/q較小,另一方面,(a)表示Q/q較大。
且說,迄今為止液晶顯示裝置用防眩光片材所使用之霧度值係如JIS K7136(2000)中所示般,為自正透過起擴散2.5度以上之光相對於全光線之比率,因此無法由霧度值想到使用如上所述之正透過附近之擴散(尤其是未達2.5度之擴散)的想法。
然而,完全無內部擴散之液晶顯示裝置用防眩光片材無法抑制眩光,因此有具備即便很少之內部擴散之必要。再者,由內部擴散引起之擴散之大小可不超過2.5度,於該情形時由內部擴散所致之霧度為0。
於此,關於等向擴散之情形的正透過附近之擴散強度進行考察。
如圖3之模式圖所示般,關於擴散強度,若於具有擴散透過強度分佈a之透明基板上積層具有擴散透過強度分佈b之層,則越接近於0度擴散透過強度之減少比率越大,因此越接近於0度強度之降低越大,而形成具有擴散透過強度分佈c之液晶顯示裝置用防眩光片材。
又,液晶顯示裝置用防眩光片材中,通常內部擴散要素及外部擴散要素之分佈疏散,因此擴散特性之強度分佈係由上述擴散要素所致之擴散強度分佈、與擴散要素不存在而僅正透過具有強度之兩種強度分佈的和。
如圖4所示般,將使正透過±1度及正透過±2度之強度之斜率向正透過進行外插時的強度作為假想正透過強度U, 此時U近似於擴散要素之擴散特性之正透過強度,Q/U為「不具有擴散要素之部分Q」與「擴散要素部分之正透過強度U」的比,即,「不發生透過擴散地正透過之強度Q」與「由透過擴散導引至0度方向之正透過強度U」的比,可謂成為正透過附近之擴散狀態之尺度。
又,根據圖3及圖4而明確,正透過附近之強度越大則U越大,初始之擴散角度越大之情形U相對於Q之變化量越小。
換言之,代替正透過附近之強度q而使用U,係亦將上述(a)之透過擴散之大小納入考慮之形態。
如上述般,藉由將Q/U之範圍設為特定範圍,可使圖像之銳度與動態圖像之黑彩感平衡較佳且良好,可獲得該等性能並存之液晶顯示裝置用防眩光片材。
Q/U換言之,關於表面形狀(外部擴散要素),因近似於形成正透過之平坦部與形成正透過以外之角度之凹凸部的比率,故與凹凸之傾斜角度及凹凸之存在概率有關連;關於內部擴散,與擴散粒子與黏合劑樹脂之折射率差、及與擴散粒子之碰撞概率及形狀有關聯;關於表面形狀與內部擴散之相互作用,與將上述相互作用進一步相互削弱之程度及相互增強之程度有關聯,藉此決定黑彩感(動態圖像)與圖像之銳度(靜態圖像)之良否。
然而,為實現高水準之暗處之黑色,要求進一步防止雜散光,因此進而對雜散光進行考察。
通常,於折射率n之層與空氣之界面,當將光以角度θ自 層內部向界面入射時p偏光之情形的界面之反射比率記作Rp,s偏光之情形記作Rs,則可藉由依據反射定律及斯涅耳定律進行計算而以下式表示。
Rp=((cosθ-n×cos(arcsin(n×sinθ)))/(cosθ+n×cos(arcsin(n×sinθ))))2
Rs=((cos(arcsin(n×sinθ))-n×cosθ)/(cos(arcsin(n×sinθ))+n×cosθ))2
又,於具有表面凹凸之防眩光層中,將表面凹凸之傾斜角度記作θs,將黏合劑樹脂之折射率記作nB時,內部擴散較小之情形時的透過擴散角度可基於斯涅耳定律而算出,為
因此,自透明基材側入射至防眩光層中之影像光於入射至傾斜角度為θs之凹凸表面(防眩光層與空氣之界面)時,於上述式中可使θ=θs、n=nB,因此上述凹凸表面上之反射比率可由上述Rp及Rs表示,該等可以上述透過擴散角度之函數之形式表示。而且,Rp及Rs越大,則由上述凹凸表面反射而返回至防眩光層內部之光越多,因此雜散光成分增大。
使用通常之黏合劑樹脂之折射率1.50,將上述式之計算結果示於圖6。防眩光層之表面凹凸係無規地形成,因此平均反射比率可表示為(Rp+Rs)/2。如根據圖6可明白般,若透過擴散角度超過30度則反射急遽增大,即雜散光成分急遽增大。
因此,為不產生雜散光成分,較佳為不存在30度以上之透過擴散,由於自20度起反射開始增大,故而藉由將透過 擴散設為20度以下,可確實地防止雜散光成分之產生。
另外,為實現該等光學性質,本發明者等人藉由將利用擴散粒子於防眩光層表面形成凹凸之機制作如下理解而發現了解決方法。
即,當黏合劑樹脂硬化時,體積收縮。另一方面,擴散粒子並不存在收縮之情況,因此擴散粒子抵抗黏合劑樹脂之收縮,藉此,對應於擴散粒子之位置之表面成為凸部而形成凹凸。因此,尤其是若擴散粒子存在於靠近黏合劑樹脂之表面之位置,則擴散粒子形成之凸部容易形成陡峭之傾斜。
然而,藉由使黏合劑微粒子(與擴散粒子相比非常小而不會成為擴散要素,但可與黏合劑一同流動,發揮黏合劑般之作用的微粒子)局部地密集存在於擴散粒子周圍,則該部分之黏合劑(包含黏合劑樹脂與黏合劑微粒子)變得難以硬化收縮,結果擴散粒子周圍之凸部容易形成平緩之傾斜。進而,於擴散粒子為有機微粒子之情形時,與黏合劑樹脂之比重差較小,因此容易存在於靠近黏合劑表面之位置,但若黏合劑微粒子為無機微粒子,則比重大於黏合劑樹脂,因此有使有機微粒子下沈之效果,故而使凹凸之傾斜平緩之效果進一步提高。
於本發明中,如上述般特徵在於關注Q/U進而Log10 (Q30 /Q),但為獲得更優異之效果,可與其他參數即如專利申請範圍之各技術方案中所規定之各種參數進行任意組合,藉此達成本發明之目的。
本發明係基於上述見解而完成者,本發明係包括以下態樣。
(1)一種防眩光片材,其特徵在於:其係於透明基材之至少一面具有含有黏合劑樹脂、擴散粒子及黏合劑微粒子之防眩光層者,該防眩光層於與透明基材相反之側之面具有凹凸,上述凹凸係由基於周圍具有上述黏合劑微粒子的密度較高之局部存在化層之上述擴散粒子及/或上述擴散粒子之凝集體的凸部而形成,將自透明基材側向上述防眩光片材垂直地照射可見光時正透過方向之強度記作Q,自正透過起30度之方向之強度記作Q30 ,將連結自正透過起+2度之方向之強度與自正透過起+1度之方向之強度的直線、及連結自正透過起-2度之方向之強度與自正透過起-1度之方向之強度的直線分別外插至正透過而得的透過強度之平均值記作U時,滿足下述(式1)及(式2):(式1)10<Q/U<36 (式2)Log10 (Q30 /Q)<-6。
(2)一種防眩光片材,其特徵在於:上述黏合劑微粒子之比重大於上述黏合劑樹脂之比重。
(3)一種防眩光片材,其特徵在於:上述黏合劑微粒子為經實施疏水處理之燻製二氧化矽及/或層狀無機化合物。
(4)一種防眩光片材,其特徵在於:於將上述防眩光層之厚度記作T(μm)時,滿足下述(式3):(式3)3<T<10。
(5)一種防眩光片材,其特徵在於:將自透明基材側向上述 防眩光片材垂直地照射可見光時正透過方向之強度記作Q,將自透明基材側向上述防眩光片材垂直地照射可見光時自正透過起20度之方向之強度記作Q20 時,滿足下述(式4):(式4)Log10 (Q20 /Q)<-5.5。
(6)一種防眩光片材,其特徵在於:將防眩光片材之總霧度值記作Ha(%),將防眩光片材之內部霧度值記作Hi(%)時,滿足下述(式5):(式5)0≦Ha-Hi≦1.3。
(7)一種防眩光片材,其係於最表層形成有抗反射防眩光層者。
(8)一種偏光板,其係使用上述防眩光片材者。
(9)一種圖像顯示裝置,其係使用上述防眩光片材或上述偏光板者。
(10)一種防眩光片材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該防眩光片材係於透明基材之至少一面具有含有黏合劑樹脂、擴散粒子及黏合劑微粒子之防眩光層者,且該防眩光層於與透明基材相反之側之面具有凹凸,上述凹凸係由基於周圍具有上述黏合劑微粒子的密度較高之局部存在化層之上述擴散粒子及/或上述擴散粒子之凝集體的凸部而形成,並且調整為,當將自透明基材側向上述防眩光片材垂直地照射可見光時正透過方向之強度記作Q,自正透過起30度之方向之強度記作Q30 ,將連結自正透過起+2度之方向之強度與自正透過起+1度之方向之強度的直線、及連結自正透過起-2度之方向之強度與自正透過起-1度之方向之強度的直 線分別外插至正透過而得的透過強度之平均值記作U時,滿足下述(式1)及(式2):(式1)10<Q/U<36 (式2)Log10 (Q30 /Q)<-6。
(11)一種改善圖像裝置之黑彩感、暗處之黑色、動態像防眩光性、亮黑感、黑收斂之方法,其特徵在於:於在圖像顯示裝置之視認側,包含於透明基材之至少一面具有含有黏合劑樹脂、擴散粒子及黏合劑微粒子之防眩光層之防眩光片材的圖像裝置中,上述防眩光層於與透明基材相反之側之面具有凹凸,上述凹凸係由基於周圍具有上述黏合劑微粒子的密度較高之局部存在化層之上述擴散粒子及/或上述擴散粒子之凝集體的凸部而形成,將自透明基材側向上述防眩光片材垂直地照射可見光時正透過方向之強度記作Q,自正透過起30度之方向之強度記作Q30 ,將連結自正透過起+2度之方向之強度與自正透過起+1度之方向之強度的直線、及連結自正透過起-2度之方向之強度與自正透過起-1度之方向之強度的直線分別外插至正透過而得的透過強度之平均值記作U時,滿足下述(式1)及(式2):(式1)10<Q/U<36 (式2)Log10 (Q30 /Q)<-6。
(12)一種改善圖像裝置之黑彩感、暗處之黑色、動態像防眩光性、亮黑感、黑收斂之方法,其特徵在於:上述黏合劑微粒子之比重大於上述黏合劑樹脂之比重。
(13)一種改善圖像裝置之黑彩感、暗處之黑色、動態像防眩光性、亮黑感、黑收斂之方法,其特徵在於:上述黏合劑微粒子為經實施疏水處理之燻製二氧化矽及/或層狀無機化合物。
(14)一種改善圖像裝置之黑彩感、暗處之黑色、動態像防眩光性、亮黑感、黑收斂之方法,其特徵在於:於將上述防眩光層之厚度記作T(μm)時,滿足下述(式3):(式3)3<T<10。
(15)一種改善圖像裝置之黑彩感、暗處之黑色、動態像防眩光性、亮黑感、黑收斂之方法,其特徵在於:將自透明基材側向上述防眩光片材垂直地照射可見光時正透過方向之強度記作Q,將自透明基材側向上述防眩光片材垂直地照射可見光時自正透過起20度之方向之強度記作Q20 時,滿足下述(式4):(式4)Log10 (Q20 /Q)<-5.5。
(16)一種改善圖像裝置之黑彩感、暗處之黑色、動態像防眩光性、亮黑感、黑收斂之方法,其特徵在於:將防眩光片材之總霧度值記作Ha(%),將防眩光片材之內部霧度值記作Hi(%)時,滿足下述(式5):(式5)0≦Ha-Hi≦1.3。
(17)一種改善圖像裝置之黑彩感、暗處之黑色、動態像防眩光性、亮黑感、黑收斂之方法,其係於防眩光片材之最表層形成低折射率層。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於暗處之高品質黑色(暗處之黑色)及黑彩感、亮黑感優異,具有動態像用途中可容許之防眩光性(動態像防眩光性)且適於供給實際使用的圖像顯示裝置用防眩光片材。
本發明之防眩光片材之特徵在於:其係於透明基材之至少一面具有含有黏合劑樹脂、擴散粒子及黏合劑微粒子之防眩光層者,且該防眩光層於與透明基材相反之側之面具有凹凸,上述凹凸係由基於周圍具有上述黏合劑微粒子的密度較高之局部存在化層之上述擴散粒子及/或上述擴散粒子之凝集體的凸部而形成,將自透明基材側向上述防眩光片材垂直地照射可見光時正透過方向之強度記作Q,自正透過起30度之方向之強度記作Q30 ,將連結自正透過起+2度之方向之強度與自正透過起+1度之方向之強度的直線、及連結自正透過起-2度之方向之強度與自正透過起-1度之方向之強度的直線分別外插至正透過而得的透過強度之平均值記作U時,滿足下述(式1)及(式2):(式1)10<Q/U<36 (式2)Log10 (Q30 /Q)<-6。
以下,使用圖5說明Q及Q30 之測定方法。當對如圖5所示之液晶顯示裝置用防眩光片材自5之方向照射可見光時,光向6之方向正透過,並且一部分光擴散。該6之方向即0度之透過強度為正透過強度Q。又,30度之方向之透過強度為正透過強度Q30
又,分別測定正透過±2度及正透過±1度下之透過強度,以直線連結該強度並外插至正透過(0度)而得透過強度之平均值,將該值定義為假想正透過強度U(參照圖4)。
並且,於防眩光片材之製造過程中,藉由以Q/U作為指標而選擇材料、控制製造條件等,可高效率地製造黑彩感(動態圖像)及應對動態像之防眩光性(動態像防眩光性)優異,並且圖像之銳度(靜態圖像)優異之防眩光片材。
再者,擴散透過強度之測定具體係按以下方式進行測定。
(擴散透過強度之測定方法)
自防眩光片材之背面(防眩光片材之與觀察者側為相反側之面)垂直地照射可見光。光束入射至防眩光片材中,對於擴散透過之光,於-85度~+85度為止之範圍內針對每1度掃描受光器,藉此測定擴散透過強度。
再者,關於測定擴散透過強度之裝置並無特別限制,於本發明中,係使用日本電色工業(股)製造之「GC5000L」。再者,於本測定中係測定-85度~+85度間之範圍,但可藉由僅進行-1、-2、0、+1及+2度之測定而簡便地算出假想正透過強度及測定正透過強度,因此一面於線上變更製造條件等一面自動調整至指定之範圍內亦變得容易。
此處,「GC5000L」之光束之直徑為約3 mm,該直徑為通常所使用之配光測定器之平均光束直徑。
並且,本發明中使用之擴散粒子之粒徑為微米級,相對於作為內部擴散要素之粒子的直徑,光束之直徑大1000倍 左右,因此,亦即是通常於配光測定器之測定中,光束之直徑與粒徑相比足夠大,並且粒子亦均勻地分散,因此無論對試樣之何點照射光束,測定值亦不產生明顯差別而可進行準確之測定。
再者,關於上述Q30 及自正透過起20度之方向之透過強度即Q20 ,係將藉由上述測定法所測定之20度及-20度之平均值作為Q20 ,將30度及-30度之平均值作為Q30
本發明之特徵在於以下述式(x)作為指標進行控制。
Log10 (Q30 /Q)<-6 (x)
藉由使Log10 (Q30 /Q)未達-6,可獲得黑彩感(動態圖像)、暗處之黑色優異之液晶顯示裝置用防眩光片材。
進而,藉由滿足下述式(y),可獲得於暗處之高品質黑色更優異之液晶顯示裝置用防眩光片材。
Log10 (Q20 /Q)<-5.5 (y)
再者,於Q30 或者Q20 非常小而以測定器無法檢測出之情形時,將Log10 (Q30 /Q)或者Log10 (Q20 /Q)之值記作-10.0。
進而,本發明之特徵之一亦在於以下述式(z)作為指標而進行控制。
10<Q/U<36 (z)
藉由使Q/U超過10,可獲得黑彩感(動態圖像)優異之液晶顯示裝置用防眩光片材,並且藉由使之未達36,可獲得動態像防眩光性優異之液晶顯示裝置用防眩光片材。
Q/U更佳為超過22且未達36,原因在於可進一步提高黑彩感及動態像防眩光性。
本發明之液晶顯示裝置用防眩光片材係滿足上述式(x)及(z)者。滿足上述式(x)及(z)之液晶顯示裝置用防眩光片材於暗處之高品質黑色(暗處之黑色)及黑彩感、亮黑感優異,且具有動態像用途中可容許之防眩光性(動態像防眩光性)。
於本發明之防眩光片材中,上述防眩光層係含有擴散粒子、黏合劑樹脂、及局部地密集存在於上述擴散粒子周圍之黏合劑微粒子而成者。
局部地存在於擴散粒子周圍之黏合劑微粒子可與擴散粒子接觸,但並不需要完全接觸,較佳為黏合劑樹脂進入至其間之狀態。藉此,可有效地抑制擴散粒子周圍之黏合劑之硬化收縮。即,所謂局部地密集存在於擴散粒子周圍,係指於防眩光層中,黏合劑微粒子單獨存在之狀態為少量,大部分黏合劑微粒子偏向集中於擴散粒子周圍的狀態,該狀態可藉由對防眩光層之剖面進行電子顯微鏡(TEM、STEM)觀察而容易地辨別。
又,上述擴散粒子較佳為形成凝集體。於凝集體中,凝集體之外緣部具有與單獨分散之粒子相同之凹凸,相對於此,構成凝集體之粒子彼此接近,因此凝集體表面形成為平緩之凹凸。即,藉由形成凝集體,可減少較大之傾斜成分,進一步增多平緩之成分。此處所謂之凝集,不僅指粒子彼此完全密接之狀態,並且亦將剖面觀察時最接近之粒子間距離小於該粒子之平均粒徑的情形視作凝集。再者,平均粒徑(μm)係藉由透過型光學顯微鏡觀察對粒子進行透 過觀察,將10個粒子之最大直徑平均而算出。亦可使用圖像分析軟體而算出。
圖11(a)、(b)係如上所述般黏合劑粒子局部地存在於擴散粒子周圍,且擴散粒子形成凝集體之防眩光層的一例。(a)為3000倍之STEM剖面照片,(b)為20000倍之STEM剖面照片。若為如此之狀態,則表面凹凸並無較大之傾斜成分,因此較佳。
進而,上述擴散粒子較佳為於觀察防眩光層剖面時,係存在於較防眩光層的凹凸之最表面的最低凹部面之透明基材側。藉此,擴散粒子不會突出,可更有效果地使凸部之傾斜變得平緩。
藉由除了對Q/U及Log10 (Q30 /Q)、Log10 (Q20 /Q)進行規定以外,亦進而考慮下述各項並加以選擇,可進一步提高液晶顯示元件表面所使用之液晶顯示裝置用防眩光片材的性能:防眩光層之厚度即含有黏合劑樹脂、擴散粒子及黏合劑微粒子之防眩光層之厚度T(μm),液晶顯示裝置用防眩光片材之總霧度Ha(%),由內部擴散而產生之霧度Hi(%),與表面之凹凸所致之擴散(以下有時稱為外部擴散)與上述內部擴散所致之擴散的相互作用之和即擴散(Ha-Hi)之關連等,或防眩光層之黏合劑樹脂之組合、透明基材樹脂等。
有時存在因偏光板製造步驟中或將偏光板與液晶元件貼合時之彎曲等而對防眩光片材施加負荷,導致產生龜裂的情形,尤其是若黏合劑與微粒子之接著較弱,則該界面上容易產生剝離。若擴散層之厚度較厚,則因聚合收縮而對 界面施加之應變增大,更容易產生剝離,因此防眩光層之厚度T(μm)較佳為滿足:(式3)3<T<10。
即,若防眩光層之厚度T為3 μm以下,則硬塗性較差,若為10 μm以上,則與粒子之界面之應變增大,容易因施加於防眩光片材之負荷而產生龜裂。
若內部擴散較小,則無法消除眩光。其中,於存在具有2.5度以上之擴散角之內部擴散的情形時,可以因內部擴散而產生之霧度Hi而計數,因此即便Hi為0,然只要具有適度之內部擴散即可。然而,若為擴散角較大之擴散,即以霧度而計數之內部霧度Hi過大,則解像度降低且因產生雜散光成分而暗處之黑色降低,導致對比度顯著降低,進而圖像之銳度(靜態圖像)惡化。
再者,藉由使內部霧度為3.0以上,則儘管對比度降低,但可藉由畫面視角擴大作用而提高黑收斂性。
又,本發明係基於如下見解而成者,即並非如先前所認為般總霧度係內部擴散與表面擴散之和,除內部擴散與表面擴散以外,總霧度亦受兩擴散要素之位置關係之影響,亦即,本發明之基本思想為總霧度係內部霧度+外部霧度+由內部擴散要素與表面凹凸之相互作用所致之霧度。
因此,若將液晶顯示裝置用防眩光片材之霧度記作Ha、將因內部擴散而產生之霧度記作Hi,則Ha-Hi可視為由內部擴散要素與表面凹凸之相互作用所致之霧度及外部霧度的和。
於動態像視聽之情形時,由於追求黑彩感以實現動態圖像之高品質畫質,且動態像防眩光性只要為映入影像之輪廓可略微辨識之程度(相較於靜態圖像之防眩光性微弱)者即可,因此霧度(Ha-Hi)較佳為較低。又,於擴散角未達2.5度之情形時,由於無法以霧度計數,因此霧度(Ha-Hi)即便為此前一直認為不合適之0,然只要Q/U值為所期望之範圍即可,更佳為0%以上1.3%以下。
再者,就防止眩光之觀點而言,基於JIS K7105所得的防眩光片材之透過圖像清晰度中光梳2.0 mm與光梳0.125 mm之值之比D較佳為未達2。
以光梳0.125 mm所得之值表示正透過附近之擴散之大小(值越小則擴散越大),其導致影像光之微細歪曲即眩光。另一方面,以2.0 mm之光梳所得之值表示更廣範圍之擴散之大小,亦即使眩光變得不明顯之效果,值越大則該效果越小。因此,透過圖像清晰度中,以光梳0.125 mm所得之值越小、且以光梳2.0 mm所得之值越大,則眩光越差。
因此,可利用上述D表示該關係,若為2以上,則眩光變得明顯。上述D更佳為未達1.9,進而更佳為未達1.4。
以下,詳細地說明分散於黏合劑樹脂中之擴散粒子。
擴散粒子較佳為透光性之微粒子,可為有機粒子,亦可為無機粒子,亦可將有機粒子與無機粒子混合而使用。球狀之有機粒子容易控制凹凸形狀,因此較佳為含有至少1種以上之球狀有機粒子。
於本發明之液晶顯示裝置用防眩光片材中,所使用之擴 散粒子之平均粒徑較佳為0.5~10 μm之範圍,更佳為1~9 μm,最佳為1.5~8.0 μm。若處於該範圍內,則可調整由內部擴散及/或外部擴散及/或內部擴散要素與表面凹凸之相互作用所致之擴散透過強度分佈。
尤其是,若擴散粒子之平均粒徑為0.5 μm以上,則粒子不會過度凝集,容易調整凹凸之形成,若為10 μm以下,則難以出現眩光或不光滑之圖像,因此可確保設計擴散透過強度分佈之方面之自由度。
再者,為滿足上述本申請案之性質,擴散粒子之平均粒徑R與防眩光層厚度T之關係較佳為滿足下述式。
0.35<R/T<0.65
若平均粒徑相對於防眩光層厚度之比R/T為0.65以上,則有擴散粒子突出至塗膜層最表面、或因擴散粒子而產生之凹凸較為陡峭之虞。若上述R/T為0.35以下,則有凹凸形成不充分而映入增強之虞。藉由滿足上述式,可形成適度之凹凸形狀。
再者,對於上述平均粒徑,於單獨測定擴散粒子之情形時,可以庫爾特計數法(Coulter counter)之重量平均直徑(體積平均直徑)進行計測。另一方面,防眩光層中之擴散粒子之平均粒徑可對防眩光層進行透過型光學顯微鏡觀察,以10個粒子之最大直徑之平均值而求得。或者於該方法不合適之情形時,對通過粒子中心附近之剖面進行電子顯微鏡(較佳為TEM、STEM等透過型)觀察,選擇任意之相同種類且觀察為大致相同級別之粒徑的擴散粒子30個 (因不明確為粒子之何部位之剖面,故增加n數)並測定其剖面之最大粒徑,擴散粒子之平均粒徑即為作為其平均值而算出之值。由於均為根據圖像進行判斷,故而亦可利用圖像分析軟體而算出。
又,擴散粒子之粒徑之不均越少,則擴散特性之不均越少,擴散透過強度分佈設計越容易。更具體而言,於將重量平均之平均直徑記作MV、將累計25%直徑記作d25、將累計75%直徑記作d75時,(d75-d25)/MV較佳為0.25以下,更佳為0.20以下。
再者,所謂累計25%直徑,係指自粒徑分佈中粒徑較小之粒子開始計數而達到25重量%時的粒徑,所謂累計75%直徑,係指同樣地進行計數而達到75重量%時之粒徑。
作為粒徑不均之調整方法,例如可藉由調整合成反應之條件而進行,又,於合成反應後進行分級亦為有效之方法。分級中,可藉由增加其次數或增強其程度而獲得理想分佈之粒子。分級較佳為使用風力分級法、離心分級法、沈澱分級法、過濾分級法、靜電分級法等方法。
進而,構成防眩光層之黏合劑樹脂與擴散粒子之折射率差較佳為0.005~0.25。若折射率差為0.005以上,則可抑制眩光,若為0.25以下,則擴散透過強度分佈設計較為容易。根據以上觀點,該折射率差更佳為0.01~0.2,進而較佳為0.015~0.15。
擴散粒子之折射率可以下述方法測定:於改變折射率不同之2種溶劑之混合比而改變折射率的溶劑中,使擴散粒 子等量分散並測定濁度,以阿貝折射計測定濁度極小時之溶劑之折射率,此外亦可藉由使用Cargille試劑等方法進行測定。
又,擴散粒子之折射率除對材料本身進行測定以外,亦可藉由如下方法進行測定:於實際製成液晶顯示裝置用防眩光片材後,將粒子或粒子之碎片自膜中取出並利用上述方法進行測定的方法;或以橢圓儀對防眩光片材之切斷面進行測定之方法;或測定防眩光片材之雷射干涉之方法(FK光學研究所(股)製造之相位偏移雷射干涉顯微鏡、或溝尻光學工業所(股)製造之雙光束干涉顯微鏡等)等。
若擴散粒子為折射率與黏合劑不同之有機粒子,具有塗佈液中之成分滲透至有機粒子中所形成之含浸層,且有機粒子之中心部並未含浸塗佈液中之成分,則有機粒子與黏合劑樹脂之界面之折射率差減小,界面上之反射受到抑制,因而難以產生雜散光,且有機粒子內部與黏合劑樹脂之折射率差較大,因而內部擴散得以維持,因此容易同時實現防止雜散光產生與防止眩光,故而更佳。
再者,為增加上述含浸層之含浸量,例如可選擇下述方法,即降低有機粒子之交聯密度,將含浸性之溶劑同時使用,或提高塗佈液保管溫度等,但重要的是預先選擇形成較佳之含浸量之條件。
於上述具有含浸層之有機粒子中,就維持內部擴散性能之觀點而言,較佳為未含浸塗佈液中之成分之中心部具有可見光波長以上之直徑,更佳為具有1 μm以上之直徑。
再者,上述中心部之未含浸之部分的直徑具體而言可以下述方式算出,即,預先以如上所述之透過型光學顯微鏡觀察等算出防眩光層中粒子之平均直徑,然後利用STEM以3000~5萬倍,對上述防眩光層之剖面中必定存在1個以上具有含浸層之微粒子的任意5個部位進行觀察、拍攝,之後測定含浸最深之部分,並求得平均值(5個以上粒子之平均值)。以原本之平均粒徑之值減去該含浸部之平均值,藉此可算出上述中心部之未含浸之部分的直徑。
作為透光性有機粒子,可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子、聚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粒子、三聚氰胺樹脂粒子、聚碳酸酯粒子、聚苯乙烯粒子、聚氯乙烯粒子、苯并胍胺-三聚氰胺甲醛粒子、聚矽氧粒子、氟系樹脂粒子、聚酯系樹脂粒子,另外可使用中空或具有微孔之有機粒子等。
又,於使用有機粒子之情形時,當黏合劑粒子為無機微粒子(若未經處理則表面為親水性)時,可較佳地使黏合劑微粒子局部存在於有機粒子周圍,因此有機粒子之表面亦可經親水化處理。作為上述親水化處理並無特別限定,可列舉公知之方法,例如可列舉使具有羧酸基或羥基等官能基之單體於上述有機粒子之表面共聚合之方法等。
作為透光性無機粒子,可列舉二氧化矽粒子、氧化鋁粒子、氧化鋯粒子、二氧化鈦粒子、滑石、雲母、高嶺土、膨潤石、膨潤土粒子,另外,可列舉中空或具有微孔之無機粒子等。
擴散粒子較佳為單粒子狀態下之形狀為球狀。藉由使擴 散粒子之單粒子為此種球狀,則由粒子所致之光之擴散角度不會增大,可抑制雜散光成分之產生,因此可獲得黑彩感優異之防眩光性片材。
再者,上述所謂「球狀」,例如可列舉圓球狀、橢圓球狀等,係具有所謂有稜角之部分,使光擴散之部分較多的不定形除外之含義。
進而,擴散粒子較佳為有機粒子。若為有機粒子,則容易形成上述含浸層,此外由於比重較小,故而容易於剛塗佈後之塗膜中移動而容易形成擴散粒子之凝集體,並且可抑制擴散粒子於塗佈液中沈澱。
作為上述塗佈液中之擴散粒子之含量,並無特別限定,相對於後述放射線硬化型透光性樹脂100質量份,較佳為0.5~30質量份。若未達0.5質量份,則存在如下情況:無法於防眩光層之表面形成充分之凹凸形狀,使得本發明之防眩光片材之動態像防眩光性能變得不充分。
另一方面,若超過30質量份,則存在如下情況:於上述塗佈液中產生擴散粒子彼此之凝集,於防眩光層之表面形成較大之凸部而無法獲得所期望之性能,產生泛白或眩光。
上述擴散粒子之含量之更佳之下限為1質量份,更佳之上限為20質量份。藉由處於該範圍內,可更確實地獲得上述效果。
作為黏合劑微粒子,較佳為1 nm以上且與擴散粒子相比粒徑較小,於黏合劑樹脂中容易凝集,比重大於黏合劑樹 脂,可使用上述透光性無機粒子。尤其是可使用滑石或膨潤石類等層狀無機化合物、燻製二氧化矽等,更佳為將表面進行疏水處理後使用。
再者,比重可以液相置換法、氣相置換法(比重瓶法)等進行測定。
就塗佈液之穩定性較高方面而言,上述黏合劑微粒子更佳為燻製二氧化矽。
此處,所謂燻製二氧化矽,係指以乾式法所製成之具有200 nm以下之粒徑的非晶質二氧化矽,可藉由使含矽之揮發性化合物以氣相進行反應而獲得。具體而言,例如可列舉矽化合物,例如使SiCl4 於氫氧焰中水解所生成者等。作為上述燻製二氧化矽之商品,例如可列舉Nippon Acrosil公司製造之Aerosil等。
燻製二氧化矽較佳為平均一次粒徑為1~100 nm。若未達1 nm,則存在無法充分形成上述凝集體之情況,若超過100 nm,則存在因凝集而產生雜散光成分之情況。更佳之下限為5 nm,更佳之上限為50 nm。再者,上述所謂平均一次粒徑,係根據透過型電子顯微鏡(TEM、STEM)之圖像,使用圖像處理軟體所測定之值。
此處,於將上述防眩光層以STEM等進行顯微鏡觀察之情形時,平均一次粒徑為上述範圍之燻製二氧化矽凝集而連結成念珠狀從而巨大化。於如此般巨大化之情形時,若該凝集體之最大部分之平均粒徑為20~600 nm,則可保持防眩光層之高透過率性,因此較佳。若超過600 nm,則存 在透明性降低或產生雜散光成分之情況。更佳為20~400 nm。
再者,巨大化之燻製二氧化矽之平均粒徑可利用STEM對防眩光層進行剖面觀察,以10個巨大粒子之最大直徑之平均值而求得。
又,上述燻製二氧化矽之表面較佳為經表面處理,且較佳為經疏水化處理。藉由如此般進行表面處理,可使燻製二氧化矽較佳地偏靠存在於有機微粒子等之表面,又,亦可於燻製二氧化矽彼此凝集時形成有機微粒子等擴散粒子之凝集體。進而,亦可賦予燻製二氧化矽本身耐化學品性、耐皂化性。上述疏水處理例如較佳為甲基處理、辛基矽烷處理、二甲基聚矽氧油處理等,其中,就獲得適於與有機粒子之局部存在化之疏水度的觀點而言,較佳為辛基矽烷處理。
圖11(a)、(b)係圖10之本發明之防眩光層8的一例,(a)為倍率3000倍之STEM剖面照片,(b)為倍率20000倍之STEM剖面照片。於防眩光層剖面內,係形成為連結成念珠狀之燻製二氧化矽偏靠存在於有機粒子等擴散粒子之周圍的狀態,且擴散粒子亦產生若干凝集。該凝集部分形成平緩之凸部,於本發明中為較佳之形態。
作為構成防眩光層之黏合劑樹脂,可使用透光性之電離放射線硬化性樹脂或熱硬化性樹脂。形成防眩光層時,可藉由將含有電離放射線硬化性樹脂或熱硬化性樹脂之樹脂組合物塗佈於透明基材上,且使該樹脂組合物中所含之單 體、低聚物及預聚物產生交聯及/或聚合而形成。
作為單體、低聚物及預聚物之反應性官能基,較佳為電離放射線聚合性者,其中較佳為光聚合性官能基。
作為光聚合性官能基,可列舉:(甲基)丙烯醯基、乙烯基、苯乙烯基、烯丙基等不飽和之聚合性官能基等。
又,作為預聚物及低聚物,可列舉:(甲基)丙烯酸胺基甲酸酯、聚酯(甲基)丙烯酸酯、環氧(甲基)丙烯酸酯等丙烯酸酯,及不飽和聚酯、環氧樹脂等。
作為單體,可列舉: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等苯乙烯系單體;(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季戊四醇(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乙氧基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乙氧基三(甲基)丙烯酸酯、丙三醇丙氧基三丙烯酸酯、二-三羥甲基丙烷四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雙酚F EO(ethylene oxide,環氧乙烷)改性二(甲基)丙烯酸酯、雙酚A EO改性二(甲基)丙烯酸酯、異三聚氰酸EO改性二(甲基)丙烯酸酯、異三聚氰酸EO改性三(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PO(propylene oxide,環氧丙烷)改性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EO改性三(甲基)丙烯酸酯、二-三羥甲基丙烷四(甲基)丙烯酸酯等丙烯酸系單體;三羥甲基丙烷三硫醇乙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硫代丙酸酯、季戊四醇四硫醇 乙酸酯等於分子中具有2個以上硫醇基之多元醇化合物,另外,具有2個以上不飽和鍵之(甲基)丙烯酸胺基甲酸酯或聚酯(甲基)丙烯酸酯等。
尤佳為多官能丙烯酸酯,其中進而較佳為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
又,作為黏合劑樹脂,亦可將聚合物添加於上述樹脂組合物中而使用。作為聚合物,例如可列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乙酸丙酸纖維素(CAP)等。
藉由添加聚合物,可調整塗佈液之黏度,藉此具有使塗敷變得容易,並且藉由粒子凝集之凹凸形成容易調整,或者可控制粒子之沈澱等優點,可控制表面擴散及內部擴散與表面凹凸之相互作用。
聚合物之較佳之重量平均分子量為2萬~10萬。其原因在於:若未達2萬,則為調整黏度必需較多之添加量,有防眩光層之硬度降低之虞;若為10萬以上,則黏度過高,有塗敷性降低之虞,並且若重量平均分子量過大之化合物存在於組合物中,則有會於硬化反應時阻礙交聯而硬度降低之虞。
再者,本發明之重量平均分子量係藉由使用THF(Tetrahydrofuran,四氫呋喃)溶劑之凝膠滲透層析法(GPC)進行測定,且以聚苯乙烯換算值而求出者。
上述樹脂組合物中可視需要而添加光自由基聚合起始劑。作為光自由基聚合起始劑,可使用苯乙酮類、安息香 類、二苯甲酮類、氧化膦類、縮酮類、蒽醌類、9-氧硫類、偶氮化合物等。
作為苯乙酮類,可列舉:2,2-二甲氧基苯乙酮、2,2-二乙氧基苯乙酮、對二甲基苯乙酮、1-羥基-二甲基苯基酮、1-羥基-二甲基對異丙基苯基酮、1-羥基環己基苯基酮、2-甲基-4-甲硫基-2-啉基苯丙酮、2-苄基-2-二甲胺基-1-(4-啉基苯基)-丁酮、4-苯氧基二氯苯乙酮、4-第三丁基二氯苯乙酮等;作為安息香類,可列舉:安息香、安息香甲醚、安息香乙醚、安息香丙醚、苯偶醯二甲基縮酮、安息香苯磺酸酯、安息香甲苯磺酸酯、安息香甲醚、安息香乙醚等。
又,作為二苯甲酮類,可使用:二苯甲酮、羥基二苯甲酮、4-苯甲醯基-4'-甲基二苯硫醚、2,4-二氯二苯甲酮、4,4-二氯二苯甲酮及對氯二苯甲酮、4,4'-二甲胺基二苯甲酮(米其勒酮(Michler's ketone))、3,3',4,4'-四(第三丁基過氧化羰基)二苯甲酮等。
亦可將光增感劑混合使用,作為其具體例,可列舉:正丁胺、三乙胺、聚正丁基膦等。
進而,亦可藉由於上述電離放射線硬化性樹脂或熱硬化性樹脂中添加高折射率或低折射率之100 nm以下之微粒子,而調整透明樹脂之折射率,藉此控制內部擴散。
其中,若黏合劑樹脂中包含有機矽烷,則根據塗佈液中之樹脂、溶劑體系、粒子之親油、親水程度之組合的不同而粒子之凝集性之變化較大,光學特性不穩定,因此較佳 為避免使用有機矽烷。
推測其原因在於:即便為一種粒子,例如由於在乾燥過程中會因(由於通常係加入2種以上)溶劑之揮發性之差而產生組成變動,因此變得難以控制凝集與分散。該情況尤其於使用親油、親水程度不同之兩種以上粒子之情形時較為顯著。因此,由於產生陡峭之凹凸等方面之原因等,有無法控制粗糙或眩光之虞。
又,於上述放射線硬化性樹脂組合物中,通常為調節黏度或使各成分可溶解或分散而使用溶劑。該溶劑較佳為考慮下述情況而適當地選擇,即:根據所使用之溶劑之種類的不同,由塗佈、乾燥步驟形成之塗膜的表面狀態不同,因此可調整由外部擴散所致之透過強度分佈,此外,根據所使用之溶劑之種類的不同,有機微粒子之含浸層厚度不同。
具體而言,可考慮飽和蒸氣壓、對透明基材之滲透性等而進行選擇。
藉由調整塗佈液中之低分子量成分於透明基材中之含浸量,可控制防眩光層之厚度,又,藉由將其含浸於上述透明基材中,該基材表面具有柔軟性,且其具有吸收防眩光層之硬化收縮之作用,藉此,結果如上所述般可調整表面凹凸形狀。尤其是於透明基材包含纖維素系樹脂之情形時,本方法較為有效。
又,藉由使用對粒子具有含浸性之溶劑,透明樹脂之成分之至少一部分容易滲透入粒子中,可調整上述含浸層, 控制擴散透過強度。
作為溶劑,可根據上述觀點而適當地選擇,具體而言,可較佳地列舉: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系溶劑,或甲基乙基酮(MEK)、甲基異丁基酮(MIBK)、環己酮等酮類,該等可單獨使用1種或將2種以上組合而使用。
較佳為將芳香族系溶劑之至少1種與酮類之至少1種混合而使用。此外,為控制乾燥速度,亦可混合甲基賽路蘇、乙基賽路蘇等賽路蘇類或乙酸賽路蘇類,乙醇、異丙醇、丁醇、環已醇等醇類。
尤其是使用經疏水處理之燻製二氧化矽作為黏合劑微粒子之情形時,較佳為一併使用極性較高且揮發速度較快之溶劑。若為此種溶劑,則上述燻製二氧化矽於塗佈液中之分散性良好,且塗佈後迅速乾燥並容易於塗膜中集中,容易局部地存在於擴散粒子之周圍。作為此種溶劑,例如可列舉乙醇、異丙醇,其中可較佳地使用異丙醇。
本發明之防眩光片材中,可於黏合劑樹脂中視需要調配擴散粒子、黏合劑微粒子以外之添加劑。
例如,可為獲得抗凝集效果及抗沈澱效果,此外為提高調平性等特性,而使用各種界面活性劑。
作為界面活性劑,聚矽氧油、氟系界面活性劑、較佳為含有全氟烷基之氟系界面活性劑可避免防眩光層形成貝納德窩(Benard Cell)構造,因此較佳。將含有溶劑之樹脂組合物塗佈、乾燥時,在塗膜內於膜表面與內面間產生表面張力差等,藉此於膜內引起大量對流。由該對流產生之構 造稱為貝納德窩構造,形成皺皮或塗敷缺陷。
又,上述貝納德窩構造會對黑彩感(動態圖像)或圖像之銳度(靜態圖像)等造成不良影響。若使用如上所述之界面活性劑,則可防止該對流,因此不僅可獲得無缺陷或不均之凹凸膜,且透過擴散亮度特性之調整亦較為容易。
進而,本發明中可添加防污劑、抗靜電劑、著色劑(顏料、染料)、阻燃劑、紫外線吸收劑、紅外線吸收劑、接著賦予劑、聚合抑制劑、抗氧化劑、表面改質劑等。
作為本發明之防眩光片材中使用之透明基材,只要為透明樹脂膜、透明樹脂板、透明樹脂片材或透明玻璃等通常圖像顯示裝置用防眩光片材中使用者,則並無特別限定。
作為透明樹脂膜,可使用:三乙酸纖維素膜(TAC膜)、二乙酸纖維素膜、乙酸丁基纖維素膜、乙酸丙基纖維素膜、環狀聚烯烴膜、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聚醚碸膜、聚丙烯酸系樹脂膜、聚胺基甲酸酯系樹脂膜、聚酯膜、聚碳酸酯膜、聚碸膜、聚醚膜、聚甲基戊烯膜、聚醚酮膜、(甲基)丙烯腈膜、聚降烯系樹脂膜等。
尤其是就具有含浸性故而容易使表面凹凸變得光滑,此外於將本發明之圖像顯示裝置用防眩光片材與偏光板一併使用之情形時,不會擾亂偏光的觀點而言,較佳為TAC膜,就耐候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環狀聚烯烴膜,於重視機械強度及平滑性之情形時,較佳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等聚酯膜。
又,上述透明基材可為多層亦可為單層,亦可以與塗膜 之接著性為目的而於表面設置底塗層。
又,為防止當透明基材與塗膜層存在實質之折射率差時於界面產生干涉條紋,除使用會含浸於透明基材中之塗佈液以外,例如亦可於透明基板與塗膜層之間設置具有中間折射率之干涉條紋防止層,或設置0.3~1.5 μm左右之凹凸作為表面粗糙度(十點平均粗糙度Rz)。
再者,Rz係以依據JIS B0601 1994之方法為基礎並將臨界值設為2.5 mm、評價速度設為0.5 mm/s而測得的值。
亦可使本發明之防眩光片材具有硬塗性、耐映入性、抗反射性、抗靜電性、防污性等功能。硬塗性通常以鉛筆硬度(依據JIS K5400進行測定)進行評價,或者使用鋼絲絨#0000一面施加荷重一面進行10次往返摩擦試驗,以於背面貼附有黑膠帶之狀態下未見刮痕之最大荷重進行評價(耐鋼絲絨摩擦性)。
於本發明之防眩光片材中,鉛筆硬度較佳為H以上,更佳為2H以上。
又,耐鋼絲絨摩擦性方面,即便進行10次往返摩擦試驗亦不見刮痕之最大荷重較佳為200 g/cm2 以上,進而較佳為500 g/cm2 以上,尤佳為700 g/cm2 以上。
又,就防眩光片材表面之抗靜電方面而言,較佳為賦予抗靜電性能。
要賦予抗靜電性能,例如可列舉如下等先前公知之方法:塗敷含有導電性微粒子、四級銨鹽、聚噻吩、其他導電性有機化合物等與反應性硬化樹脂之導電性塗敷液的方 法,或者將形成透明膜之金屬或金屬氧化物等蒸鍍或濺鍍而形成導電性薄膜的方法。
又,亦可將抗靜電層作為硬塗、耐映入性、抗反射等之功能層之一部分而使用。
表示抗靜電性之指標有表面電阻值,本發明中,表面電阻值較佳為1012 Ω/□以下,進而較佳為1011 Ω/□以下,尤佳為1010 Ω/□以下。
又,作為該光學膜可儲存之最大電壓即所謂之飽和帶電壓,較佳為於10 kV之施加電壓下為2 kV以下。
又,可於本發明之防眩光片材之最表面設置防污層。防污層係降低表面能量,使親水性或親油性之污物難以附著者。
防污層可藉由添加防污劑而形成,防污劑可列舉氟系化合物、矽系化合物或該等之混合物,尤佳為具有氯烷基之化合物。
又,可於本發明之防眩光片材之最表面設置低折射率層,該低折射率層之折射率低於表面積層低折射率層之表面層。
上述低折射率層為具有80~120 nm左右之厚度之層,係利用干涉而減低外部光之反射者。上述低折射率層並無任何限定,較佳為藉由將含有添加有多孔質或中空二氧化矽之紫外線硬化樹脂的塗佈液塗佈及硬化而形成。藉由將上述塗佈液塗佈及硬化,可使防眩光層表面之凸部所存在的微小且陡遽之凹凸平滑化而變得更光滑,除抗反射效果, 亦可更進一步提高黑彩感。
本發明之防眩光片材係於透明基材上,塗佈構成最表面具有凹凸形狀之防眩光層之樹脂組合物而製造。
作為塗佈之方法,可使用各種方法,例如可使用浸塗法、氣刀塗佈法、淋幕式塗佈法、輥塗法、線棒塗佈法、凹版塗佈法、模塗法、刮刀塗佈法、微凹版塗佈法、噴塗法、旋塗法、反向塗佈法等公知之方法。
於本發明中,由於透過擴散亮度特性係根據塗佈量之不同而產生變化,因此較佳為容易穩定地使內部具有擴散要素之層與透明樹脂層之厚度的和在3~10 μm之範圍內的輥塗法、凹版塗佈法、模塗法、反向塗佈法。
以上述任一方法進行塗佈後,為使溶劑乾燥而搬送至經加熱之區域並以各種公知之方法使溶劑乾燥。此處,藉由選擇溶劑相對蒸發速度、固形物成分濃度、塗佈液溫度、乾燥溫度、乾燥風之風速、乾燥時間、乾燥區域之溶劑環境濃度等,可調整由表面凹凸形狀之分佈所致之外部擴散及由上述擴散粒子或上述添加劑所致之內部擴散。
尤其是藉由選擇乾燥條件而調整透過擴散亮度特性之方法較為簡便而較佳。作為具體之乾燥溫度,較佳為30~120℃,乾燥風速較佳為0.2~50 m/s,藉由於該範圍內適當地調整,可調整透過擴散亮度特性。
更具體而言,藉由控制溶劑之種類及乾燥溫度,可調整樹脂及溶劑對基材之滲透性。即,於溶劑條件相同之情形時,藉由控制乾燥溫度可調整樹脂及溶劑對基材之滲透 性,如上所述可控制表面凹凸形狀。
以上述任一方法使溶劑乾燥後,可進行電離放射線硬化而使塗膜硬化。
本發明中之電離放射線種類並無特別限制,可根據形成塗膜之硬化性組合物之種類而適當地選擇紫外線、電子束、近紫外線、可見光、近紅外線、紅外線、X射線等,尤其是於操作簡便且容易獲得高能量方面,較佳為紫外線。
作為使紫外線反應性化合物進行光聚合之光源,只要為產生紫外線之光源則均可使用。例如,可使用低壓水銀燈、中壓水銀燈、高壓水銀燈、超高壓水銀燈、碳弧燈、金屬鹵素燈、氙氣燈、FUSION燈等。又,亦可使用ArF準分子雷射、KrF準分子雷射、準分子燈或同步加速器放射光等。其中,可較佳地利用低壓水銀燈、中壓水銀燈、高壓水銀燈、超高壓水銀燈、碳弧燈、金屬鹵素燈、氙氣燈、FUSION燈。
實施例
利用實施例更詳細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並不受該等實施例之任何限定。
(實施例1)
作為透明基材,準備三乙酸纖維素(FUJI FILM(股)製造,厚度80 μm)。
繼而,作為黏合劑樹脂,使用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PETTA,製品名:M-451,東亞合成(股)製造)70質量份及 異三聚氰酸PO改性三丙烯酸酯(製品名:M-313,東亞合成(股)製造)30質量份的混合物(折射率1.51)。
使其中相對於黏合劑樹脂100質量份而含有作為擴散粒子之苯乙烯-丙烯酸系共聚物粒子(折射率1.56,平均粒徑3.5 μm,積水化成品工業製造)5質量份、作為黏合劑微粒子之滑石(Nano Talc D-1000,平均粒徑1.0 μm,Nippon Talc製造)4質量份。
進而,使其中相對於黏合劑樹脂100質量份而含有起始劑Irgacure 184(BASF JAPAN製造)5質量份、調平劑聚醚改性聚矽氧(TSF4460,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製造)0.04質量份。
於其中相對於黏合劑樹脂100質量份而調配190質量份作為溶劑之甲苯、異丙醇及環己酮之混合溶劑(質量比7:2:1)而獲得樹脂組合物,將該樹脂組合物塗敷於上述透明基材上,以0.2 m/s之流速使70℃之乾燥空氣流通15秒鐘後,進而以10 m/s之流速使70℃之乾燥空氣流通30秒鐘而使之乾燥。
然後,照射紫外線(於氮氣環境下照射200 mJ/cm2 )使黏合劑樹脂硬化而製作防眩光片材。硬化後之防眩光層厚度為5.5 μm。
(實施例2~10、比較例1~5)
除了使添加於塗佈液中之各成分等如表1及表2中所示般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成防眩光片材。
於表1中,作為擴散粒子、黏合劑微粒子、黏合劑樹脂及溶劑示出之符號的詳細內容如下。
(擴散粒子)
α:苯乙烯-丙烯酸系共聚粒子(折射率1.56,平均粒徑3.5 μm,積水化成品工業製造)
β:苯乙烯-丙烯酸系共聚粒子(折射率1.54,平均粒徑2.0 μm,積水化成品工業製造)
γ:聚苯乙烯粒子(折射率1.60,平均粒徑3.0 μm,積水化成品工業製造)
(黏合劑微粒子)
a:滑石(Nano Talc D-1000,平均粒徑1.0 μm,Nippon Talc製造)
b:疏水處理燻製二氧化矽(平均一次粒徑12 nm,Nippon Aerosil公司製造)
(黏合劑樹脂)
P: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PETTA,製品名:M-451,東亞合成(股)製造)70質量份、及異三聚氰酸PO改性三丙烯酸酯(製品名:M-313,東亞合成(股)製造)30質量份之混合物
(折射率1.51)
Q: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30,日本化藥製造)80質量份、及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DPHA,日本化藥製造)5質量份及聚合物丙烯酸酯(BS371,荒川化學製造)15質量份之混合物(折射率1.51)
(溶劑)
X:甲苯、異丙醇及環己酮之混合物(質量比7:2:1)
Y:甲苯及環己酮之混合物(質量比6:4)
[評價方法] 1.膜厚:T(μm)之測定方法
利用共焦雷射顯微鏡(LeicaTCS-NT:Leica公司製造,物鏡「10~100倍」)觀察防眩光片材之剖面,判斷有無界面並以下述評價基準進行評判。
測定順序
(1)為獲得無光暈之清晰圖像,共焦雷射顯微鏡中使用濕式之物鏡,且於光學積層體上放置約2 ml折射率1.518之油進行觀察。使用油係為使物鏡與防眩光層之間之空氣層消失。
(2)針對每1個畫面,測定凹凸之最大凸部、最小凹部自基材起之膜厚各1處共計2處,對5個畫面共計10處測定上述膜厚,算出平均值作為防眩光層厚度。再者,當防眩光片材利用上述共焦雷射顯微鏡無法明確可見界面時,亦可以切片機等作成剖面並進行電子顯微鏡觀察,與上述(2)同樣地算出膜厚。
2.總霧度:Ha(%)測定方法
總霧度值可依據JIS K-7136(2000)而進行測定。作為測定機器,使用測霧計HM-150(村上色彩技術研究所)。再者,霧度係使透明基材面朝向光源而測定。
3.內部霧度:Hi(%)測定方法
本發明中所使用之內部霧度係以如下方式而求得。於位 於防眩光片材之觀察者面側最表面的凹凸上,用線棒以乾燥膜厚為8 μm(表面之凹凸形狀完全消失,可使表面變得平坦之膜厚)之方式塗佈與形成表面凹凸之樹脂的折射率相等或折射率差為至少0.02以下之樹脂,於本發明之情形時係塗佈自各實施例、比較例去除微粒子後所成者,以70℃乾燥1分鐘後,照射100 mJ/cm2 之紫外線使之硬化。
藉此,位於表面之凹凸變鈍而形成平坦之表面。其中,當由於在形成具有該凹凸形狀之防眩光層之組合物中加入有調平劑等,而使得上述再塗佈劑容易受到排斥難以潤濕時,只要預先將防眩光片材藉由皂化處理(於2 mol/l之NaOH(或KOH)溶液中、55度浸泡3分鐘後,進行水洗,以Kimwipe等將水滴完全去除後,以50度烘箱乾燥1分鐘)而實施親水處理即可。
該使表面變得平坦之片材不具有表面凹凸,亦無相互作用,因而成為僅具有內部霧度的狀態。
可依據JIS K-7136以與總霧度相同之方法測定求出該片材之霧度,作為內部霧度。
再者,本發明實施例中所使用之三乙酸纖維素基材本身之霧度為0.2。防眩光層本身之內部霧度應為用上述內部霧度減去該基材之霧度所得的值,但本發明中並未減去。由於圖像顯示裝置中通常係以積層體之形式搭載防眩光層,故而不僅僅考慮防眩光層之內部霧度而考慮積層體整體之內部霧度較接近於實際狀態,因此亦可。例如,若霧度為0.2左右則影響較小,但假設使用霧度較高之基材之 情形時,若減去該基材之霧度,則與以積層體之形式進行之光學特性評價不同。
4.正透過強度Q、假想正透過強度U、Q20 及Q30 之測定
利用說明書正文中記載之方法,對各製造例中所製作之防眩光片材進行測定。
5.硬塗性評價方法
於本發明之防眩光片材中,所謂具有硬塗性,係指於鉛筆硬度試驗中具有2H以上之鉛筆硬度。
鉛筆硬度可依據JIS K-5400進行測定。作為測定所使用之機器,可列舉鉛筆硬度試驗機(東洋精機公司製造)。該鉛筆硬度試驗係求出於5次鉛筆硬度試驗中4次以上未見刮痕等外觀異常時所使用之鉛筆的硬度。例如,若使用2H之鉛筆進行5次試驗,4次未產生外觀異常,則該光學積層體之鉛筆硬度為2H。
○:鉛筆硬度為2H以上者
×:鉛筆硬度未達2H者
6.龜裂評價方法
將防眩光片材捲繞於JIS K5600-5-1之彎曲試驗中使用的圓筒形心軸法之芯棒上,根據龜裂之產生狀態進行評價。
○:即便捲繞於8 mm之芯棒上亦未產生龜裂,良好
×:捲繞於8 mm之芯棒上時產生龜裂
7.影像之評價
將索尼公司製造之液晶電視「KDL-40×2500」之最表面的偏光板剝離,貼附無表面塗佈層之偏光板。
繼而,於其上將各實施例、比較例中製成之樣品以防眩光層側位於最表面之方式,利用光學膜用透明黏著膜(全光線透過率91%以上、霧度0.3%以下、膜厚20~50 μm之製品,例如MHM系列:日榮加工(股)製造等)進行貼附。
將該液晶電視設置於照度為約1,000 Lx之環境下之室內,顯示Media Factory公司之DVD「歌劇魅影」,由15名被試驗者自距離液晶電視1.5~2.0 m左右之位置,自上下左右各個角度欣賞該影像,藉此關於下述項目實施官能評價。評價基準如下所示。
(1)黑彩感:以顯示動態圖像時對比度(亮黑感及黑收斂)是否較高、是否有立體感且圖像是否有光澤或亮度、是否感覺到跳動感進行判定。
◎:立體感及跳動感均為○
○:立體感及跳動感中一者為○另一者為△
●:立體感及跳動感均為△
×:立體感及跳動感有一者為×
再者,立體感、跳動感係根據以下基準進行評價。
立體感
○:回答良好之人為10人以上
△:回答良好之人為5~9人
×:回答良好之人為4人以下
跳動感
○:回答良好之人為10人以上
△:回答良好之人為5~9人
×:回答良好之人為4人以下
(2)動態像防眩光性:以顯示動態圖像時耐映入性(不會在意到觀測者及觀測者之背景之映入的狀態)是否優異、動態圖像是否鮮明可見進行判定。所謂不會在意到觀測者及觀測者之背景之映入的狀態,係雖可見觀測者之存在但僅輪廓為不明了之模糊狀態,亦可見背景中之物體之存在但輪廓或邊界不明了的狀態。又,於背景中存在白牆之情形時,為雖可見白牆之存在,但白色較模糊且牆之邊界線不明了的狀態。上述所謂不會在意到觀測者及觀測者之背景之映入的狀態即如此般輪廓等模糊,對於觀測者而言不會在意到映入的狀態。該防眩光性不同於如先前之防眩光性般觀測者或背景完全不映入、完全模糊、不明了的狀態。
◎:回答良好之人為10人以上
○:回答良好之人為5~9人
×:回答良好之人為4人以下
(3)暗處之黑色:將上述液晶電視設置於照度為5 Lx以下之環境下之室內,顯示黑色之畫面,由15名被試驗者自距離液晶電視1.5~2.0 m左右之位置,自上下左右各個角度欣賞該影像,藉此關於下述項目實施官能評價。再者,此時之黑色之畫面顯示係顯示另外於外部連接之筆記型電腦(索尼製造之VAIO)的畫面,將背景色設為整面「黑色」。評價基準如下所示。關於暗處之黑顯示,以是否看上去黑而不會感覺到帶有灰色、或混有乳白色之印象而進行判定。
◎:回答良好之人為13人以上
○:回答良好之人為10~12人
●:回答良好之人為5~9人
×:回答良好之人為4人以下
(4)黑收斂:將上述液晶電視再次設置於照度為約1,000 Lx之環境下之室內,自正對面評價電源斷開時之黑色及電源接通時之黑色(黑色圖像)。以黑度之基準進行表示。
◎:回答良好之人為13人以上
○:回答良好之人為10~12人
●:回答良好之人為5~9人
×:回答良好之人為4人以下
(5)亮黑感:將使用上述光學膜用透明黏著膜將防眩光片材貼合於黑色丙烯酸系板上而成的試樣,於照度為約1,000 Lx之環境下之室內放置於水平面上,由15名被試驗者於點亮三波長線管之狀態下,對45度入射面自正反射方向進行目視官能評價,並根據是否可再現有亮度之黑色而進行判定。
◎:回答良好之人為13人以上
○:回答良好之人為10~12人
●:回答良好之人為5~9人
×:回答良好之人為4人以下
將實施例及比較例中獲得之防眩光片材的評價結果示於表2。
如表2所示般,實施例之防眩光片材之Q/U及Log10 (Q30 /Q)滿足本發明之範圍,因此影像之評價優異。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利用本發明之防眩光片材,可獲得暗處之黑色、黑彩感優異且動態像防眩光性優異之圖像顯示裝置。
1‧‧‧防眩光片材
2‧‧‧防眩光層
3-1‧‧‧擴散粒子
3-2‧‧‧黏合劑微粒子
4‧‧‧黏合劑樹脂
5‧‧‧透明基材
6‧‧‧偏光板
7‧‧‧防眩光片材
8‧‧‧防眩光層
9‧‧‧透明基材
10‧‧‧偏光層
11‧‧‧透明基材
12‧‧‧偏光板
13‧‧‧玻璃基板
14‧‧‧彩色濾光片
15‧‧‧透明電極
16‧‧‧液晶單元
17‧‧‧背光
18‧‧‧玻璃基板(前面板)
19‧‧‧顯示電極(透明電極+匯流電極)
20‧‧‧透明介電質層
21‧‧‧MgO
22‧‧‧介電質層
23‧‧‧玻璃基板(背面板)
24‧‧‧定址電極
25‧‧‧螢光體
26‧‧‧電漿顯示面板(PDP)
27‧‧‧前表面濾光片
28‧‧‧間隔件
29‧‧‧殼體
30‧‧‧螺釘
31‧‧‧前表面(顯示面)
圖1係表示球狀粒子及樹脂之反射率的圖。
圖2係表示反射及透過之角度相對於表面傾斜角度的圖。
圖3係表示擴散強度分佈之圖。
圖4係說明本發明之評價方法之原理的概念圖。
圖5係表示本發明中之擴散透過強度之測定方法的概念圖。
圖6係表示本發明中之透過擴散角度與凹凸表面之反射比率之關係的圖。
圖7-1係說明影像光及外部光之由擴散粒子與表面凹凸之位置關係所致之透過及反射光之特性的圖。
圖7-2係說明影像光及外部光之由擴散粒子與表面凹凸之位置關係所致之透過及反射光之特性的圖。
圖8-1係說明由擴散粒子與黏合劑樹脂之折射率差所致之光之擴散特性之差異的圖。
圖8-2係說明由擴散粒子與黏合劑樹脂之折射率差所致之光之擴散特性之差異的圖。
圖8-3係說明由擴散粒子與黏合劑樹脂之折射率差所致之光之擴散特性之差異的圖。
圖8-4係說明由擴散粒子與黏合劑樹脂之折射率差所致 之光之擴散特性之差異的圖。
圖9係表示本發明之防眩光片材之實施形態之例的剖面圖。
圖10係表示使用本發明之防眩光片材之偏光板之實施形態之例的剖面圖。
圖11係本發明之防眩光片材之剖面STEM照片,(a)為3000倍,(b)為20000倍。
圖12係表示使用本發明之偏光板的液晶顯示裝置之實施形態之例的剖面圖。
圖13係表示本發明之圖像顯示裝置之一即電漿顯示裝置之玻璃基板之構造的模式圖。
圖14係表示本發明之圖像顯示裝置之一即電漿顯示裝置之構造的模式圖。
1‧‧‧防眩光片材
2‧‧‧防眩光層
3-1‧‧‧擴散粒子
3-2‧‧‧黏合劑微粒子
5‧‧‧透明基材

Claims (10)

  1. 一種防眩光片材,其特徵在於:其係於透明基材之至少一面具有含有黏合劑樹脂、分散於其中之擴散粒子及黏合劑微粒子之防眩光層者,該防眩光層於與透明基材相反側之面具有凹凸,上述凹凸係由基於周圍具有上述黏合劑微粒子的密度較高之局部存在化層之上述擴散粒子及/或上述擴散粒子之凝集體的凸部而形成,將自透明基材側向上述防眩光片材垂直地照射可見光時正透過方向之強度記作Q,自正透過起30度及-30度之方向之強度之平均值記作Q30 ,將連結自正透過起+2度之方向之強度與自正透過起+1度之方向之強度的直線、及連結自正透過起-2度之方向之強度與自正透過起-1度之方向之強度的直線分別外插至正透過而得的透過強度之平均值記作U時,滿足下述(式1)及(式2):(式1)10<Q/U<36 (式2)Log10 (Q30 /Q)<-6。
  2. 如請求項1之防眩光片材,其中於將上述防眩光層之厚度記作T(μm)時,滿足下述(式3):(式3)3<T<10。
  3. 如請求項1或2之防眩光片材,其中將自透明基材側向上述防眩光片材垂直地照射可見光時正透過方向之強度記作Q,將自透明基材側向上述防眩光片材垂直地照射可見光時自正透過起20度及-20度之方向之強度之平均值記作Q20 時,滿足下述(式4): (式4)Log10 (Q20 /Q)<-5.5。
  4. 如請求項1之防眩光片材,其中將防眩光片材之總霧度值記作Ha(%),將防眩光片材之內部霧度值記作Hi(%)時,滿足下述(式5):(式5)0≦Ha-Hi≦1.3。
  5. 如請求項1之防眩光片材,其於最表層形成有低折射率層。
  6. 一種偏光板,其係使用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防眩光片材。
  7. 一種圖像顯示裝置,其係使用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防眩光片材或如請求項6之偏光板。
  8. 一種防眩光片材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該防眩光片材係於透明基材之至少一面具有含有黏合劑樹脂、分散於其中之擴散粒子及黏合劑微粒子之防眩光層者,且該防眩光層於與透明基材相反側之面具有凹凸,上述凹凸係由基於周圍具有上述黏合劑微粒子的密度較高之局部存在化層之上述擴散粒子及/或上述擴散粒子之凝集體的凸部而形成,並且調整為,當將自透明基材側向上述防眩光片材垂直地照射可見光時正透過方向之強度記作Q,自正透過起30度及-30度之方向之強度之平均值記作Q30 ,將連結自正透過起+2度之方向之強度與自正透過起+1度之方向之強度的直線、及連結自正透過起-2度之方向之強度與自正透過起-1度之方向之強度的直線分別外插至正透過而得的透過強度之平均值記作U時,滿足 下述(式1)及(式2):(式1)10<Q/U<36 (式2)Log10 (Q30 /Q)<-6。
  9. 一種改善圖像裝置之黑彩感、暗處之黑色、動態像防眩光性、亮黑感、黑收斂之方法,其特徵在於:於在圖像顯示裝置之視認側,包含於透明基材之至少一面具有含有黏合劑樹脂、分散於其中之擴散粒子及黏合劑微粒子之防眩光層之防眩光片材的圖像裝置中,上述防眩光層於與透明基材相反之側之面具有凹凸,上述凹凸係由基於周圍具有上述黏合劑微粒子的密度較高之局部存在化層之上述擴散粒子及/或上述擴散粒子之凝集體的凸部而形成,將自透明基材側向上述防眩光片材垂直地照射可見光時正透過方向之強度記作Q,自正透過起30度及-30度之方向之強度之平均值記作Q30 ,將連結自正透過起+2度之方向之強度與自正透過起+1度之方向之強度的直線、及連結自正透過起-2度之方向之強度與自正透過起-1度之方向之強度的直線分別外插至正透過而得的透過強度之平均值記作U時,滿足下述(式1)及(式2):(式1)10<Q/U<36 (式2)Log10 (Q30 /Q)<-6。
  10. 如請求項9之方法,其中將自透明基材側向上述防眩光片材垂直地照射可見光時正透過方向之強度記作Q,將自透明基材側向上述防眩光片材垂直地照射可見光時自正透過起20度及-20度之方向之強度之平均值記作Q20 時,滿足下述(式4):(式4)Log10 (Q20 /Q)<-5.5。
TW101137879A 2011-10-12 2012-10-12 圖像顯示裝置用防眩光片材、其製造方法及改善圖像顯示裝置之圖像之方法 TWI4617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24696 2011-10-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16044A TW201316044A (zh) 2013-04-16
TWI461748B true TWI461748B (zh) 2014-11-21

Family

ID=480818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37879A TWI461748B (zh) 2011-10-12 2012-10-12 圖像顯示裝置用防眩光片材、其製造方法及改善圖像顯示裝置之圖像之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507057B2 (zh)
JP (1) JP6048411B2 (zh)
KR (1) KR101795119B1 (zh)
CN (1) CN103975258B (zh)
TW (1) TWI461748B (zh)
WO (1) WO201305480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46540B (zh) * 2012-05-09 2016-05-1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膜、偏振片、液晶面板和图像显示装置
JP5903644B2 (ja) * 2012-11-29 2016-04-1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層付き基材及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6287747B2 (ja) * 2013-10-11 2018-03-07 住友大阪セメント株式会社 光散乱組成物、光散乱複合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0060781A (ja) * 2014-08-01 2020-04-1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16035575A (ja) * 2014-08-01 2016-03-1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04297835B (zh) 2014-10-17 2017-03-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线栅偏振片的制作方法
CN104483733B (zh) 2014-12-30 2017-11-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线栅偏振片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4459865A (zh) * 2014-12-30 2015-03-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线栅偏振片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JP6483845B2 (ja) * 2015-09-30 2019-03-13 積水化成品工業株式会社 光拡散性樹脂組成物の成形体及びその用途
CN107403588B (zh) * 2016-07-28 2021-03-12 日商Mcc先进成型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显示装置用前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TWI764944B (zh) * 2016-10-07 2022-05-21 日商日塗汽車塗料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積層構件及光學積層構件之製造方法
KR101988548B1 (ko) 2016-12-12 2019-06-1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광학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 표시 장치
KR101988549B1 (ko) 2016-12-12 2019-06-1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광학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 표시 장치
KR102090810B1 (ko) 2016-12-16 2020-03-1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광학 필름 형성용 조성물, 광학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편광판
KR102301005B1 (ko) * 2017-03-21 2021-09-10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보호필름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전자 장치의 윈도우 조립체
KR102045055B1 (ko) * 2017-06-30 2019-11-1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디스플레이 패널용 시인성 개선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7290809A (zh) * 2017-07-20 2017-10-24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抗眩层的制作方法及显示面板
DE102018121899A1 (de) * 2017-09-21 2019-03-21 KM Innopat GmbH Objektanordnung und Beleuchtung eines Objekts
CN107672525B (zh) * 2017-11-03 2024-04-05 辽宁工业大学 一种逆光行车时预见前方路况的日间辅助驾驶装置及其方法
JP7121479B2 (ja) * 2017-11-14 2022-08-18 株式会社トッパンTomoegawaオプティカルフィルム 光学積層体、偏光板及び表示装置
KR102313377B1 (ko) * 2018-05-11 2021-10-1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눈부심 방지 필름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TWI667303B (zh) * 2018-08-02 2019-08-01 明基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硬塗層光學膜、具有此硬塗層光學膜的偏光板、及含此硬塗層光學膜及/或偏光板的影像顯示裝置
JP7094630B2 (ja) * 2018-09-10 2022-07-04 株式会社川島織物セルコン 眩しさ抑制効果の指標化方法、評価方法
TWI765177B (zh) * 2018-09-21 2022-05-21 南韓商Lg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防眩膜、偏光板及顯示裝置
KR102608213B1 (ko) * 2019-01-14 2023-11-29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편광판,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492778B1 (ko) * 2019-11-26 2023-01-2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눈부심 방지 필름, 편광판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20220206188A1 (en) * 2019-11-23 2022-06-30 Lg Chem, Ltd. Anti-glare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display apparatus
TW202204136A (zh) * 2020-05-15 2022-02-01 日商大日本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防眩膜及影像顯示裝置
JP7340501B2 (ja) * 2020-09-24 2023-09-07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保護具
CN112285971A (zh) * 2020-10-23 2021-01-29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偏光结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13075759A (zh) * 2021-03-29 2021-07-06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偏光板、偏光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面板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48101A (ja) * 2002-02-25 2003-09-05 Fuji Photo Film Co Ltd 防眩性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TW200916836A (en) * 2007-06-28 2009-04-16 Sony Corp Optical film and its production method, and glare-proof polarizer using same and display apparatus
TWI340254B (en) * 2003-04-24 2011-04-11 Jujo Paper Co Ltd Glare-proof film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03133B2 (ja) 2001-03-12 2005-10-0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拡散性シート及び光学素子
DE10160055A1 (de) * 2001-12-06 2003-06-18 Degussa Diffus reflektierende Oberflächen zu deren Herstellung
KR100948526B1 (ko) 2002-02-25 2010-03-23 후지필름 가부시키가이샤 눈부심방지 및 반사방지 막, 편광판, 및 표시 장치
JP2006081089A (ja) 2004-09-13 2006-03-23 Canon Inc 撮像装置
JP4709520B2 (ja) * 2004-10-04 2011-06-22 ダイセル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防眩性フィルム
JP2006189658A (ja) 2005-01-06 2006-07-20 Toshiba Corp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その画像表示方法
CN101128753B (zh) * 2005-02-22 2012-07-04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使用该薄膜的偏振片、液晶、以及使用该偏振片的显示装置
JP4766936B2 (ja) 2005-07-06 2011-09-0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光学補償フィルム、偏光板、並びに液晶表示装置
JP2007072735A (ja) * 2005-09-07 2007-03-22 Aica Kogyo Co Ltd タッチパネル用画像高精細性フィルム
JP2007264113A (ja) 2006-03-27 2007-10-11 Fujifilm Corp 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5252811B2 (ja) 2006-05-16 2013-07-3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5103815B2 (ja) 2006-07-26 2012-12-1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そ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4155336B1 (ja) 2007-02-14 2008-09-24 ソニー株式会社 防眩性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US8163393B2 (en) * 2007-03-19 2012-04-24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Anti-dazzling optical laminate
JP5135871B2 (ja) * 2007-05-08 2013-02-06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防眩性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WO2008140108A1 (ja) 2007-05-09 2010-08-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防眩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JP2009175375A (ja) 2008-01-24 2009-08-06 Nippon Shokubai Co Ltd 防眩性積層体
JP5399024B2 (ja) 2008-09-04 2014-01-2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シートの選別方法
JP5405781B2 (ja) 2008-09-04 2014-02-0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KR101530215B1 (ko) * 2008-10-21 2015-06-19 다이니폰 인사츠 가부시키가이샤 광학 시트
JP2010128255A (ja) 2008-11-28 2010-06-10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光学シートの製造方法及び光学シート
JP5525886B2 (ja) 2009-03-30 2014-06-1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防眩フィルム、偏光板、画像表示装置及び透過型/半透過型液晶表示装置
TWI414828B (zh) * 2009-12-18 2013-11-11 Eternal Chemical Co Ltd 擴散膜及其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48101A (ja) * 2002-02-25 2003-09-05 Fuji Photo Film Co Ltd 防眩性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TWI340254B (en) * 2003-04-24 2011-04-11 Jujo Paper Co Ltd Glare-proof film
TW200916836A (en) * 2007-06-28 2009-04-16 Sony Corp Optical film and its production method, and glare-proof polarizer using same and display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40072859A (ko) 2014-06-13
KR101795119B1 (ko) 2017-11-07
US9507057B2 (en) 2016-11-29
JPWO2013054804A1 (ja) 2015-03-30
WO2013054804A1 (ja) 2013-04-18
CN103975258B (zh) 2018-01-09
US20140211316A1 (en) 2014-07-31
JP6048411B2 (ja) 2016-12-21
TW201316044A (zh) 2013-04-16
CN103975258A (zh) 2014-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61748B (zh) 圖像顯示裝置用防眩光片材、其製造方法及改善圖像顯示裝置之圖像之方法
TWI461749B (zh) 圖像顯示裝置用防眩光片材、其製造方法及改善圖像顯示裝置之圖像之方法
TWI545338B (zh) Anti-glare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TWI409169B (zh) Anti-glare optical laminate
TWI554777B (zh) 圖像顯示裝置用防眩光片材及其製造方法、以及使用其之適合動態圖像及靜止圖像共用之圖像顯示裝置的黑彩感及圖像截斷的改善方法
JP4966395B2 (ja) 動画像と静止画像との混用に適した液晶表示装置の黒彩感及び画像の切れの改善方法
TWI460475B (zh) 光學片材
JP2008203836A (ja) 光学積層体、そ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TWI468739B (zh) 光學片材
TWI391713B (zh) 光學片材
JP5488430B2 (ja) 動画像と静止画像との混用に適した液晶表示装置の黒彩感及び画像の切れの改善方法
JP2011221490A (ja) 動画像と静止画像との混用に適した液晶表示装置の黒彩感及び画像の切れの改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