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23795B - 光学层叠部件 - Google Patents

光学层叠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23795B
CN110023795B CN201780074892.1A CN201780074892A CN110023795B CN 110023795 B CN110023795 B CN 110023795B CN 201780074892 A CN201780074892 A CN 201780074892A CN 110023795 B CN110023795 B CN 1100237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rd coat
coat layer
antiglare
layer
transpa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7489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23795A (zh
Inventor
中田侑助
细川武喜
小林和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pon Paint Automotive Coating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Paint Automotive Coating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Paint Automotive Coating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ppon Paint Automotive Coating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0237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237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237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237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B32B7/023Optical properti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4Protective coatings, e.g. hard coat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32B27/3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form; Layered products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 B32B3/2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form; Layered products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shape of the outline of the cross-section of a continuous layer;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with cavities or internal voids ; characterised by an apertured layer
    • B32B3/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form; Layered products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shape of the outline of the cross-section of a continuous layer;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with cavities or internal voids ; characterised by an apertured layer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formed with recesses or projections, e.g. hollows, grooves, protuberances, ri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B32B7/022Mechanical propert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0/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20/10Esters
    • C08F220/12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 C08F220/16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of phenols or of alcohol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carbon atoms
    • C08F220/18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of phenols or of alcohol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carbon atoms with acrylic or methacrylic acids
    • C08F220/1811C10or C11-(Meth)acrylate, e.g. isodecyl (meth)acrylate, isobornyl (meth)acrylate or 2-naphthyl (meth)acryl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65/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of unsaturated monocarboxylic aci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as defined in group C08F20/00
    • C08F265/0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of unsaturated monocarboxylic aci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as defined in group C08F20/00 on to polymers of esters
    • C08F265/06Polymerisation of acrylate or methacrylate esters on to polymer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90/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modified by introduction of aliphatic unsaturated end or side groups
    • C08F290/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modified by introduction of aliphatic unsaturated end or side groups on to polymers modified by introduction of unsaturated end groups
    • C08F290/04Polymers provided for in subclasses C08C or C08F
    • C08F290/046Polymers of unsaturated carboxylic aci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51/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graft polymers in which the grafted component i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D151/003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graft polymers in which the grafted component i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grafted on to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1Anti-reflection coat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73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 G02B5/0294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adapted to provide an additional optical effect, e.g. anti-reflection or fil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5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mechan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538Roughn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70Other properties
    • B32B2307/732Dimensional proper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20Displays, e.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plasma displays

Abstract

本发明以提供光学层叠部件为目的,所述光学层叠部件兼顾提供显示器的图像显示部所要求的防眩性能和图像非显示部所要求的设计性。本发明提供光学层叠部件,所述光学层叠部件在透明高分子基材的至少一个面上依次层叠有防眩硬涂层和透明硬涂层,其中,防眩硬涂层是防眩层形成用涂覆组合物的固化层,且是在其表面具有连续的不规则凹凸的层,防眩硬涂层表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JIS为0.1~2μm,透明硬涂层是透明硬涂覆组合物的固化层,透明硬涂层层叠于上述防眩硬涂层的一部分上,防眩硬涂层的厚度为1~10μm,透明硬涂层的厚度为0.01~10μm,防眩硬涂层的雾度值Ha为2~45%,并且,内部雾度值Hi为0.01~2%,在防眩硬涂层上层叠有透明硬涂层的部分的雾度值Hm为0.05~20%,以及Ha和Hm为规定的数值范围。

Description

光学层叠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层叠部件。
背景技术
显示器在计算机、电视机、便携式电话、便携式信息终端设备(平板电脑、可移动设备和电子记事本等)、以及数字式仪表、仪表盘、导航、控制板、中央仪表群和热控面板等车载用显示面板等各种领域中使用。在这些显示器中,往往会在显示器表面上设置使表面变成粗面的防眩(AG:Anti Glare)层。通过在显示器表面上设置防眩层,利用防眩层表面的凹凸使外光发生漫反射,可以使反射至显示器表面的图像的轮廓模糊。由此,可以降低显示器表面上的反射图像的可见性,而且可以消除在使用显示器时因反射图像的映入引起的画面可见性的障碍。
如上所述的显示器(例如液晶显示器等)通常具有图像显示部和图像非显示部。例如,在其他周边部件组装有显示器的情况下,于显示器表面上设置防眩层的情况下,通过防眩层形成手段在图像显示部和图像非显示部这两者中形成防眩层。另一方面,例如在车载用显示面板等中,出于在保持其与其他车内装周边部件的一体感的同时酿造出高级感等理由,图像非显示部往往具有黑色等深色。在车载用显示面板中,通过在作为图像非显示部的深色部也形成防眩层,有时会导致深色部的光泽感、高级感下降。
日本特开2014-41244号公报(专利文献1)对成型用层叠膜进行了记载,该成型用层叠膜的特征在于:于基材膜上依次具有裂纹伸长率为5%以上的硬涂层和折射率为1.47以下的低折射率层。该公报记载着:该成型用层叠膜的视觉反射率低、外光的映入或晃眼感小、并且发白感减轻、透过率高。另一方面,专利文献1的成型用层叠膜无法兼顾提供显示器(例如液晶显示器等)的图像显示部所要求的防眩性能和图像非显示部所要求的设计性。
在日本特开2015-57655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对防眩性硬涂膜进行了记载,其是在透明塑料膜基材的至少一个面具有含微粒的防眩性硬涂层的防眩性硬涂膜,以上述防眩性硬涂膜的总雾度值和防眩性硬涂层表面的表面粗糙度等处于特定范围内等为条件。该公报记载着:该防眩性硬涂膜的雾度极低,并且具有优异的防眩性,防止白色模糊(白晕,white blurring),黑显示时黑色的浓度(深度)优异。另一方面,和专利文献1同样,该防眩性硬涂膜也无法兼顾提供显示器的图像显示部所要求的防眩性能和图像非显示部所要求的设计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4124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5765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解决上述现有课题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光学层叠部件,所述光学层叠部件兼顾提供显示器的图像显示部所要求的防眩性能和图像非显示部所要求的设计性。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下述方案。
[1] 光学层叠部件,其是在透明高分子基材的至少一个面上依次层叠有防眩硬涂层和透明硬涂层的光学层叠部件,其中,
上述防眩硬涂层是防眩层形成用涂覆组合物的固化层,且是在其表面具有连续的不规则凹凸的层,上述防眩硬涂层表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JIS为0.1~2μm,
上述透明硬涂层是透明硬涂覆组合物的固化层,
上述透明硬涂层层叠于上述防眩硬涂层的一部分上,
上述防眩硬涂层的厚度为1~10μm,
上述透明硬涂层的厚度为0.01~10μm,
上述防眩硬涂层的雾度值Ha为2~45%,并且,内部雾度值Hi为0.01~2%,
在上述防眩硬涂层上层叠有透明硬涂层的部分的雾度值Hm为0.05~20%,以及
上述Ha和Hm满足下式:
5≤(Ha-Hm)/Ha×100≤99。
[2] 在上述光学层叠部件中优选:
上述防眩层形成用涂覆组合物包含第1成分和第2成分,
上述防眩硬涂层的表面凹凸是来自上述第1成分和第2成分的相分离的表面凹凸。
[3] 在上述光学层叠部件中优选:
上述第1成分包含选自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和多官能氨基甲酸乙酯(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至少一种,
上述第2成分为含不饱和双键的丙烯酸类共聚物。
[4] 在上述光学层叠部件中优选:
上述第1成分和第2成分的质量比为第1成分:第2成分=98.5:1.5~60:40的范围内。
[5] 在上述光学层叠部件中优选:
上述防眩硬涂层的表面自由能为30~50mN/m,以及
向上述防眩硬涂层的表面滴加上述透明硬涂覆组合物时的液滴的接触角为5~75°的范围内。
[6] 在上述光学层叠部件中优选:
上述透明硬涂覆组合物在20℃下的粘度为2~2000mPa・s。
[7] 在上述光学层叠部件中优选:
在透明高分子基材的一个面上依次层叠有上述防眩硬涂层和上述透明硬涂层,并且,
在透明高分子基材的另一个面上层叠有装饰层。
[8] 上述光学层叠部件是配置在显示器部的光学层叠部件,其中优选:
在透明高分子基材的一个面上依次层叠有上述防眩硬涂层和上述透明硬涂层,
使透明高分子基材的另一个面、或者层叠于透明高分子基材的另一个面上的装饰层与显示器部的表面相对地配置。
[9] 上述光学层叠部件优选为车载设备触控面板显示器用光学层叠部件。
[10] 本发明还提供光学层叠部件的制造方法,所述光学层叠部件的制造方法包括下述工序:
通过在透明高分子基材的面上涂布防眩层形成用涂覆组合物并使其固化,形成表面具有连续的不规则凹凸的防眩硬涂层的工序;以及
通过在所得的防眩硬涂层的一部分上涂布透明硬涂覆组合物并使其固化,于防眩硬涂层的一部分上形成透明硬涂层的工序,
上述防眩硬涂层表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JIS为0.1~2μm,
上述防眩硬涂层的厚度为1~10μm,
上述透明硬涂层的厚度为0.01~10μm,
上述防眩硬涂层的雾度值Ha为2~45%,并且,内部雾度值Hi为0.01~2%,
在上述防眩硬涂层上层叠有透明硬涂层的部分的雾度值Hm为0.05~20%,以及
上述Ha和Hm满足下式:
5≤(Ha-Hm)/Ha×100≤99。
[11]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案,可以列举上述光学层叠部件,其中,上述防眩层形成用涂覆组合物含有含聚合性不饱和基团的粘合剂成分,
上述防眩硬涂层是通过使表面具有凹凸形状的铸模基材与防眩层形成用涂覆组合物的未固化涂层进行面接触,之后剥离铸模基材,从而于表面形成凹凸形状的层。
[12] 在上述光学层叠部件的一个方案中列举下述方案:上述防眩硬涂层是在使表面具有凹凸形状的铸模基材与防眩层形成用涂覆组合物的未固化涂层进行面接触的状态下固化,之后剥离铸模基材,从而于表面形成凹凸形状的层。
[13] 本发明还提供光学层叠部件的制造方法,所述光学层叠部件的制造方法包括下述工序:
在透明高分子基材的面上涂布含有含聚合性不饱和基团的粘合剂成分的防眩层形成用涂覆组合物,在使表面具有凹凸形状的铸模基材与所得的未固化涂层进行面接触的状态下固化,之后,剥离铸模基材,从而形成表面具有连续的不规则凹凸的防眩硬涂层的工序;以及
通过在所得的防眩硬涂层的一部分上涂布透明硬涂覆组合物并使其固化,从而在防眩硬涂层的一部分上形成透明硬涂层的工序,
上述防眩硬涂层表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JIS为0.1~2μm,
上述防眩硬涂层的厚度为1~10μm,
上述透明硬涂层的厚度为0.01~10μm,
上述防眩硬涂层的雾度值Ha为2~45%,并且,内部雾度值Hi为0.01~2%,
在上述防眩硬涂层上层叠有透明硬涂层的部分的雾度值Hm为0.05~20%,以及
上述Ha和Hm满足下式:
5≤(Ha-Hm)/Ha×100≤99。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光学层叠部件在显示器的图像显示部可以提供优异的防眩性能,另一方面,在图像非显示部可以提供防眩性能下降且具高级感的设计。本发明的光学层叠部件的特征在于:兼顾提供显示器的图像显示部所要求的防眩性能和图像非显示部所要求的设计性。
附图简述
[图1]是本发明的光学层叠部件的示意说明图。
[图2]是本发明的光学层叠部件的示意说明图。
[图3]是本发明的光学层叠部件的示意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光学层叠部件是在透明高分子基材的至少一个面上依次层叠有防眩硬涂层和透明硬涂层的部件。
这里,上述防眩硬涂层的特征在于:其是防眩层形成用涂覆组合物的固化层,且是在其表面具有连续的不规则凹凸的层,上述防眩硬涂层表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JIS为0.1~2μm,
上述透明硬涂层是透明硬涂覆组合物的固化层,
上述透明硬涂层层叠于上述防眩硬涂层的一部分上,
上述防眩硬涂层的厚度为1~10μm,
上述透明硬涂层的厚度为0.01~10μm,
上述防眩硬涂层的雾度值Ha为2~45%,并且,内部雾度值Hi为0.01~2%,
在上述防眩硬涂层上层叠有透明硬涂层的部分的雾度值Hm为0.05~20%,以及
上述Ha和Hm满足下式:
5≤(Ha-Hm)/Ha×100≤99。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的防眩硬涂层表面的“连续的不规则凹凸”是发挥防眩性能的程度的大小的连续的凹凸形状,是指通过涂覆组合物的涂布和固化而形成的凹凸形状。即,本发明中的防眩硬涂层的表面凹凸并不是指例如通过切削方法等形成的规则的表面形状。
图1是本发明的光学层叠部件的示意说明图。如图1中示意地所示,本发明的光学层叠部件1在透明高分子基材5的至少一个面上层叠有防眩硬涂层3。而且,透明硬涂层7层叠于防眩硬涂层3的一部分上。以下,对各构成等进行详述。
透明高分子基材
作为本发明中的透明高分子基材,例如可以列举由如下述的透明聚合物构成的基材:聚碳酸酯系薄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系薄膜;二乙酸纤维素、三乙酸纤维素等纤维素系薄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丙烯酸系薄膜。另外,作为本发明中的透明高分子基材,还可以列举由如下述的透明聚合物构成的基材:聚苯乙烯、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等苯乙烯系薄膜;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具有环状或者降冰片烯结构的聚烯烃、乙烯・丙烯共聚物等烯烃系薄膜;尼龙、芳族聚酰胺等酰胺系薄膜。
另外,作为本发明中的透明高分子基材,还可以列举由如下述的透明聚合物构成的基材等:聚酰亚胺、聚砜、聚醚砜、聚醚醚酮、聚苯硫醚、聚乙烯醇、聚偏二氯乙烯、聚乙烯醇缩丁醛、聚芳酯、聚甲醛、环氧树脂、和上述聚合物的共混物。
而且,透明高分子基材可以是由透明聚合物构成的多个基材层叠而成的基材。例如,可以是由丙烯酸系树脂构成的薄膜和由聚碳酸酯系树脂构成的薄膜的层叠体或者薄片的层叠体。
在本发明的透明高分子基材中,根据用途可以适当选择这些透明高分子基材中的光学双折射(複屈折)少的基材、或者位相差控制在波长(例如550nm)的1/4(λ/4)或者波长的1/2(λ/2)的基材、以及完全不控制双折射的基材。
透明高分子基材的厚度可以根据光学层叠部件的用途和部件加工方法等适当选择。通常,从强度和处理性等操作性等方面考虑,厚度为10~5000μm左右,特别优选20~3000μm,更优选30~3000μm。
防眩硬涂层
本发明的光学层叠部件在透明高分子基材的至少一个面上具有防眩硬涂层。该防眩硬涂层是通过在透明高分子基材的至少一个面上涂布防眩层形成用涂覆组合物并使其固化而形成的。上述防眩硬涂层是在其表面具有凹凸的层。通过使表面具有凹凸,可发挥防止在层表面背景反射的映入的性能。
在本发明的光学层叠部件中,防眩硬涂层的厚度(膜厚)为1~10μm。通过使防眩硬涂层的厚度为上述范围,在防眩硬涂层上设有透明硬涂层的部分,涂膜的平滑性提高,防眩性能下降。由此,具有下述的优点:在防眩硬涂层上设有透明硬涂层的部分,可以有效地恢复镜面感以及光泽感等。在防眩硬涂层的厚度(膜厚)超过10μm的情况下,在防眩硬涂层上设有透明硬涂层的部分,涂膜的平滑性没有提高,无法得到降低防眩性能的效果。另外,在防眩硬涂层的厚度(膜厚)不足1μm的情况下,在防眩硬涂层中无法发挥充分的防眩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防眩硬涂层的厚度通过测定凹部10点和凸部10点的膜厚、并算出其平均值而求出。膜厚的测定例如可以通过使用切片机等器具使截面露出(析出)、并使用激光显微镜进行截面观察来进行测定。
上述防眩硬涂层的层表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JIS为0.1~2μm的范围内。这里,“十点平均粗糙度RzJIS”是指JIS B0601;2001的附录JA中规定的、显示表面的凹凸形状(粗糙度形状)的一种参数。十点平均粗糙度RzJIS是指在应用通过截断值相位补偿带域的滤波器得到的基准长度的粗糙度曲线中,从最高的山顶(凸部)依高度顺序到第5位的山高的平均与从最深的谷底(凹部)依深度顺序到第5位的谷深的平均之和。十点平均粗糙度RzJIS例如使用激光显微镜依据JIS B0601;2001的规定来求出。
上述防眩硬涂层优选层表面的粗糙度曲线要素的平均长度RSm为20μm~200μm。这里,“粗糙度曲线要素的平均长度RSm”是指JIS B0601;2001中规定的、显示表面的凹凸形状(粗糙度形状)的大小・分布的一种参数。粗糙度曲线要素的平均长度RSm是指基准长度的轮廓曲线(粗糙度曲线)要素的长度的平均。粗糙度曲线要素的平均长度RSm例如使用激光显微镜(VK-8700 KEYENCE制造等)依据JIS B0601;2001规定来求得。
上述防眩硬涂层的雾度值Ha为2~45%,并且,内部雾度值Hi为0.01~2%。通过使雾度值Ha为上述范围,可发挥显示器部所要求的防眩性能。通过使内部雾度值Hi为上述范围内,在防眩硬涂层上层叠有透明硬涂层的部分,可以得到光泽感和高级感优异的设计。
这里,“雾度值Ha”是指包括表面的凹凸形状在内的防眩硬涂层整体的雾度值、即总雾度值。另外,“内部雾度值Hi”是指不受防眩硬涂层的表面的凹凸形状影响的雾度值,是来自构成层的成分本身的雾度值。雾度值Ha和内部雾度值Hi可以使用雾度仪(日本电色制造 NDH2000),通过依据JIS K7136的方法进行测定。具体而言,使用雾度仪按照JIS K7136测定防眩硬涂层的雾度值Ha(总雾度值)。
之后,在防眩硬涂层的表面滴加0.01ml甘油,然后放上玻璃板。由此,防眩硬涂层表面的凹凸形状崩溃,防眩硬涂层的表面变得平坦。然后,在该状态下,通过使用雾度仪按照JIS K7136测定雾度值,可以求出内部雾度值Hi。
防眩层形成用涂覆组合物
从可得到优异的硬度等方面考虑,用于形成防眩硬涂层的防眩层形成用涂覆组合物优选为放射线固化型防眩层形成用涂覆组合物,其中更优选为紫外线固化型防眩层形成用涂覆组合物。
放射线固化型防眩层形成用涂覆组合物包含形成涂覆层的树脂成分。作为这样的树脂成分,优选包含放射线固化性成分。放射线固化性成分为可以通过放射线(例如紫外线)进行交联、固化的单体、寡聚物或聚合物。作为这样的放射线固化性成分的具体例子,可以列举具有至少一个不饱和双键基团的单体、寡聚物或聚合物,更具体而言,可以列举:具有至少一个不饱和双键基团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甲基)丙烯酸酯寡聚物、(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氨基甲酸乙酯(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氨基甲酸乙酯(甲基)丙烯酸酯寡聚物、氨基甲酸乙酯(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以及它们的改性单体、寡聚物、聚合物等。需要说明的是,“(甲基)丙烯酸酯”表示丙烯酸酯和/或甲基丙烯酸酯。
作为本发明中的放射线固化性成分,从可以提高固化后的交联密度、可以提高表面硬度的提升效果、并且可以提高透明性的提升效果等方面考虑,优选包含选自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寡聚物或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等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多官能氨基甲酸乙酯(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多官能氨基甲酸乙酯(甲基)丙烯酸酯寡聚物、多官能氨基甲酸乙酯(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等多官能氨基甲酸乙酯(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等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和多官能氨基甲酸乙酯(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至少一种。
作为具有1个不饱和双键基团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或者寡聚物,可以使用市售品。作为市售品,例如可以列举:(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异硬脂酯、乙氧基化邻苯基苯酚丙烯酸酯、甲氧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甲氧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苯氧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2-丙烯酰氧基乙基琥珀酸酯、(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丙酯、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2-羟基-3-甲氧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羟基(甲基)丙烯酰胺等。
作为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或寡聚物,可以使用市售品。作为市售品,例如可以使用DPHA (Daicel-Allnex公司制造)、PETRA (Daicel-Allnex公司制造: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IA (Daicel-Allnex公司制造)、Aronix M-403 (东亚合成公司制造: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和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Aronix M-402 (东亚合成公司制造: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和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Aronix M-400 (东亚合成公司制造: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和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SR-399 (Sartomer公司制造:二季戊四醇羟基五丙烯酸酯)、KAYARAD DPHA (日本化药公司制造)、KAYARAD DPHA-2C (日本化药公司制造)、Aronix M-404、M-405、M-406、M-450、M-305、M-309、M-310、M-315、M-320、TO-1200、TO-1231、TO-595、TO-756 (以上由东亚合成公司制造)、KAYARD D-310、D-330、DPHA、DPHA-2C (以上由日本化药公司制造)、NIKALAC MX-302 (三和化学公司制造)等。
作为单官能或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可以列举:上述单官能或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或寡聚物的高分子量化合物等。
作为多官能氨基甲酸乙酯(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或寡聚物,可以使用市售品。作为市售品,例如可以使用二官能氨基甲酸乙酯(甲基)丙烯酸酯(日本化药公司制造的“UX-2201”、“UX-8101”、“UX-6101”、共荣社化学公司制造的“UF-8001”、“UF-8003”、Daicel-Allnex公司制造的“Ebecryl244”、“Ebecryl284”、“Ebecryl2002”、“Ebecryl4835”、“Ebecryl4883”、“Ebecryl8807”、“Ebecryl6700”)、三官能氨基甲酸乙酯(甲基)丙烯酸酯(Daicel-Allnex公司制造的“Ebecryl254”、“Ebecryl264”、“Ebecryl265”)、四官能氨基甲酸乙酯(甲基)丙烯酸酯(Daicel-Allnex公司制造的“Ebecryl8210”)、六官能氨基甲酸乙酯(甲基)丙烯酸酯(Daicel-Allnex公司制造的“Ebecryl1290k”、“Ebecryl5129”、“Ebecryl220”、“KRM8200”、“Ebecryl1290N”)、九官能氨基甲酸乙酯(甲基)丙烯酸酯(Daicel-Allnex公司制造的“KRM7804”)、十官能氨基甲酸乙酯(甲基)丙烯酸酯(Daicel-Cytec公司制造的“KRM8452”、“KRM8509”)、十五官能氨基甲酸乙酯(甲基)丙烯酸酯(Daicel-Allnex公司制造的“KRM8655”)等。
单官能或多官能的氨基甲酸乙酯(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或寡聚物例如还可以通过使聚碳酸酯二醇、分子中含有羟基和不饱和双键基团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和聚异氰酸酯反应来调制。
作为单官能或多官能氨基甲酸乙酯(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可以列举:上述单官能或多官能氨基甲酸乙酯(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或者寡聚物的高分子量化合物等。
作为防眩层形成用涂覆组合物的一个优选方案,可以列举防眩层形成用涂覆组合物包含第1成分和第2成分的方案。这种情况下,防眩硬涂层的表面凹凸成为通过第1成分和第2成分的相分离而形成的表面凹凸。作为上述发生相分离的第1成分和第2成分的组合,可以列举在第1成分的SP值(SP1)和第2成分的SP值(SP2)中满足下述条件的方案:
SP2<SP1
SP1-SP2≥0.5。
若在基材上涂布包含满足上述条件的第1成分和第2成分的防眩层形成用硬涂覆组合物,则根据第1成分和第2成分的SP值之差,第1成分和第2成分发生相分离,可以形成在表面具有连续的不规则凹凸的涂膜。
SP值是溶解性参数(solubility parameter)的简称,作为溶解性的尺度。SP值的数值越大则极性越高,反之,数值越小则极性越低。
例如,SP值可以通过下述方法进行实测[参考文献:SUH、CLARKE、J.P.S.A-1、5、1671~1681(1967)]。
测定温度:20℃;
样品:在100ml烧杯中称量0.5g树脂,使用移液管(Vollpipette)加入10ml良溶剂,利用磁力搅拌器进行溶解。
溶剂:
良溶剂:二噁烷、丙酮等;
不良溶剂:正己烷、离子交换水等;
浊点测定:使用50ml的滴定管滴加不良溶剂,以发生混浊的点作为滴加量。
树脂的SP值δ由下式给出。
[数学式1]
Figure 573866DEST_PATH_IMAGE001
[数学式2]
Figure 815492DEST_PATH_IMAGE002
[数学式3]
Figure 277566DEST_PATH_IMAGE003
Vi:溶剂的分子体积(ml/mol);
φi:浊点处的各溶剂的体积分率;
δi:溶剂的SP值;
ml:低SP不良溶剂混合体系;
mh:高SP不良溶剂混合体系。
第1成分的SP值与第2成分的SP值之差优选为0.5以上,更优选为0.8以上。对该SP值之差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定,通常为15以下。在第1成分的SP值与第2成分的SP值之差为0.5以上的情况下,认为成分彼此之间的相容性低,由此在涂布防眩层形成用硬涂覆组合物之后导致第1成分与第2成分的相分离。
在该实施方案中,优选使用上述放射线固化性成分作为第1成分。而且,优选使用含不饱和双键的丙烯酸类共聚物作为第2成分。
作为第1成分,可以优选使用具有至少一个不饱和双键基团的单体、寡聚物或聚合物。作为第1成分的具体例子,可以列举:具有至少一个不饱和双键基团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甲基)丙烯酸酯寡聚物、(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氨基甲酸乙酯(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氨基甲酸乙酯(甲基)丙烯酸酯寡聚物、氨基甲酸乙酯(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以及它们的改性单体、寡聚物或聚合物等。第1成分优选包含选自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寡聚物、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多官能氨基甲酸乙酯(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多官能氨基甲酸乙酯(甲基)丙烯酸酯寡聚物、多官能氨基甲酸乙酯(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等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和多官能氨基甲酸乙酯(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至少一种。通过包含这样的化合物,具有下述的优点:可以提高固化后的交联密度,且可以提高表面硬度的提升效果。
上述(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氨基甲酸乙酯(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以及(甲基)丙烯酸酯寡聚物、氨基甲酸乙酯(甲基)丙烯酸酯寡聚物优选为重均分子量不足5000。例如(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氨基甲酸乙酯(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优选分子量为70以上且重均分子量不足3000,优选分子量为70以上且重均分子量不足2500。另外,(甲基)丙烯酸酯寡聚物、氨基甲酸乙酯(甲基)丙烯酸酯寡聚物优选重均分子量为100以上且不足5000。另外,上述(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氨基甲酸乙酯(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优选为重均分子量不足50000。
作为第2成分的、含不饱和双键的丙烯酸类共聚物,例如可以列举:将(甲基)丙烯酸类单体与其他的具有烯键性不饱和双键的单体共聚得到的树脂、使(甲基)丙烯酸类单体与其他的具有烯键性不饱和双键和环氧基的单体反应得到的树脂、在使(甲基)丙烯酸类单体与其他的具有烯键性不饱和双键和异氰酸酯基的单体反应得到的树脂等上加成丙烯酸或丙烯酸甘油酯等具有不饱和双键且具有其他官能团的成分而得到的加成物等。这些含不饱和双键的丙烯酸类共聚物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将两种以上混合使用。该含不饱和双键的丙烯酸类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3000~100000,更优选为3000~50000。
上述第1成分和第2成分的质量比优选为第1成分:第2成分=98.5:1.5~60:40,更优选为98.5:1.5~85:15,进一步优选为98:2~86:14。通过将配比设定在这样的范围,可以得到具有所期望的表面凹凸形状和硬度的防眩硬涂层。而且,通过第1成分与第2成分的相分离来形成表面凹凸形状,从而具有下述的优点:可以将内部雾度值Hi设计成更低的值。
作为防眩层形成用涂覆组合物的另一方案,可以列举:防眩层形成用涂覆组合物包含上述放射线固化性成分和粒状物的方案。在该方案中,防眩硬涂层所具有的表面的凹凸形状因粒状物而形成。作为粒状物,例如可以列举:二氧化硅(SiO2)颗粒、氧化铝颗粒、氧化钛颗粒、氧化锡颗粒、锑掺杂氧化锡(略称;ATO)颗粒、氧化锌颗粒等无机氧化物颗粒和聚苯乙烯颗粒、蜜胺树脂颗粒、丙烯酸类颗粒、丙烯酸类-苯乙烯颗粒、有机硅颗粒、聚碳酸酯颗粒、聚乙烯颗粒、聚丙烯颗粒等有机树脂颗粒等。这些无机氧化物颗粒和有机树脂颗粒的平均粒径优选为0.5~8μm,更优选为0.7~6μm。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粒状物的平均粒径是指使用图像处理软件由截面电子显微镜的图像测定的值。
作为防眩层形成用涂覆组合物的又一方案,可以列举:含有含聚合性不饱和基团的粘合剂成分的方案。含有含聚合性不饱和基团的粘合剂成分的防眩层形成用涂覆组合物可以在如下的顺序中使用:使表面具有凹凸形状的铸模基材的表面凹凸面与涂布该组合物而得到的未固化涂层进行面接触,然后,在铸模基材进行面接触的状态下使未固化涂层固化,之后剥离铸模基材,形成防眩硬涂层。在该方案中,具有使用上述防眩层形成用涂覆组合物形成的、表面具有凹凸形状的层的基材可以适合用作铸模基材。
作为防眩层形成用涂覆组合物中所含的含聚合性不饱和基团的粘合剂成分,可以使用上述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寡聚物、上述多官能氨基甲酸乙酯(甲基)丙烯酸酯寡聚物、上述单官能或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上述单官能或多官能氨基甲酸乙酯(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和它们的混合物。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寡聚物和多官能氨基甲酸乙酯(甲基)丙烯酸酯寡聚物的具体例子与上述同样。
作为上述单官能或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单官能或多官能氨基甲酸乙酯(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可以使用市售品。作为单官能或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的市售品,例如可以使用DIC公司制造的Unidic V-6840、Unidic V-6841、Unidic V-6850、Unidic EMS-129、Unidic EMS-635、Unidic WHV-649等。
另外,作为上述氨基甲酸乙酯(甲基)丙烯酸酯寡聚物或聚合物的市售品,例如可以使用:日本化药公司制造的UX系列;共荣社化学公司制造的UF系列、UA系列;Daicel-Cytec株式会社制造的EBECRYL系列、KRM系列;日本合成化学公司制造的紫光UV系列;Sartomer公司制造的CN系列;新中村化学公司制造的U系列;根上工业公司制造的ArtResin UN系列等。
光聚合引发剂
本发明的防眩层形成用硬涂覆组合物优选包含光聚合引发剂。由于存在光聚合引发剂,故通过紫外线等放射线照射,树脂成分良好地进行聚合。作为光聚合引发剂的例子,例如可以列举:烷基苯酮系光聚合引发剂、酰基氧化膦系光聚合引发剂、二茂钛系光聚合引发剂、肟酯系聚合引发剂等。作为烷基苯酮系光聚合引发剂,例如可以列举:2,2-二甲氧基-1,2-二苯基乙烷-1-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2-羟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1-[4-(2-羟基乙氧基)-苯基]-2-羟基-2-甲基-1-丙烷-1-酮、2-羟基-1-{4-[4-(2-羟基-2-甲基-丙酰基)-苄基]苯基}-2-甲基-丙烷-1-酮、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代丙烷-1-酮、2-苄基-2-二甲基氨基-1-(4-吗啉代苯基)-丁酮-1、2-(二甲基氨基)-2-[(4-甲基苯基)甲基]-1-[4-(4-吗啉基)苯基]-1-丁酮等。作为酰基氧化膦系光聚合引发剂,例如可以列举: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氧化膦等。作为二茂钛系光聚合引发剂,例如可以列举:双(η5-2,4-环戊二烯-1-基)-双(2,6-二氟-3-(1H-吡咯-1-基)-苯基)钛等。作为肟酯系聚合引发剂,例如可以列举:1-[4-(苯硫基)-1.2-辛烷二酮2-(O-苯甲酰基肟)]、1-[9-乙基-6-(2-甲基苯甲酰基)-9H-咔唑-3-基]-乙酮1-(0-乙酰肟)、羟苯基乙酸(オキシフェニル酢酸)、2-[2-氧代-2-苯基乙酰氧基乙氧基]乙酯、2-(2-羟基乙氧基)乙酯等。这些光聚合引发剂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
上述光聚合引发剂中,更优选使用2-羟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代丙烷-1-酮、2-苄基-2-二甲基氨基-1-(4-吗啉代苯基)-丁酮-1和2,2-二甲氧基-1,2-二苯基乙烷-1-酮等。
相对于防眩层形成用硬涂覆组合物的树脂成分100质量份,光聚合引发剂的优选量为0.01~20质量份,更优选为1~10质量份。上述光聚合引发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的光聚合引发剂。
溶剂
本发明中使用的防眩层形成用硬涂覆组合物可以含有溶剂。对溶剂没有特别限定,可以考虑组合物中所含的成分、被涂布的基材的种类和组合物的涂布方法等适时选择。作为可以使用的溶剂的具体例子,例如可以列举:甲苯、二甲苯等芳族系溶剂;丁酮、丙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等酮系溶剂;二乙醚、异丙醚、四氢呋喃、二噁烷、乙二醇二甲醚、乙二醇二乙醚、二甘醇二甲醚、二甘醇二乙醚、丙二醇单甲醚、茴香醚、苯乙醚等醚系溶剂;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乙酸异丙酯、乙二醇二乙酸酯等酯系溶剂;二甲基甲酰胺、二乙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等酰胺系溶剂;甲基溶纤剂、乙基溶纤剂、丁基溶纤剂等溶纤剂系溶剂;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丁醇、异丁醇等醇系溶剂;二氯甲烷、氯仿等卤素系溶剂等。这些溶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这些溶剂中,优选使用酯系溶剂、醚系溶剂、醇系溶剂和酮系溶剂。
上述防眩层形成用硬涂覆组合物根据需要可以添加各种添加剂。作为这样的添加剂,例如可以列举:抗静电剂、增塑剂、表面活性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表面调节剂、均化剂等常用的添加剂。
防眩层形成用硬涂覆组合物可以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进行的方法来调制。例如,可以通过使用油漆摇动器(Paint shaker,油漆搅拌器)、混合器等通常使用的混合装置混合上述各成分来进行调制。
防眩硬涂层的形成
在本发明的1个方案中,防眩硬涂层是通过在透明高分子基材上涂布上述的防眩层形成用硬涂覆组合物而形成的。防眩层形成用硬涂覆组合物的涂布方法可以根据防眩层形成用硬涂覆组合物和涂布工序的状况适时选择,例如可以通过浸涂法、气刀涂布法、幕涂法、辊涂法、线棒涂布法、模涂法、喷墨法、凹版涂布法或挤压涂布法(美国专利2681294号说明书)等进行涂布。
使通过涂布防眩层形成用硬涂覆组合物得到的涂膜固化,从而形成防眩硬涂层。该固化可以通过使用发出符合要求的波长的放射线(活性能量线)的光源进行照射来进行。作为照射的放射线,例如可以使用累积光量为50~1500mJ/cm2的光。另外,对该照射光的波长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具有360nm以下的波长的紫外光等。这样的光可以使用高压水银灯、超高压水银灯等来得到。
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防眩硬涂层为包含上述第1成分和第2成分的防眩层形成用硬涂覆组合物的固化层的方案。在该方案中,防眩硬涂层具有通过上述第1成分和第2成分的相分离形成的表面凹凸形状。因此,可以将防眩硬涂层内部的来自层形成成分的雾度(即内部雾度)设计得较低。由此,具有下述优点:在防眩硬涂层上设有透明硬涂层的部分,雾度值有效地降低,且可以有效地提高镜面感以及光泽感等。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案中,涂布含有含聚合性不饱和基团的粘合剂成分的防眩层形成用涂覆组合物,使表面具有凹凸形状的铸模基材与所得的未固化涂层进行面接触,之后,剥离铸模基材,从而形成表面形成有凹凸形状的防眩硬涂层。
作为上述方案的更优选的方案,例如可以列举下述方案:涂布含有含聚合性不饱和基团的粘合剂成分的防眩层形成用涂覆组合物,在使表面具有凹凸形状的铸模基材与所得的未固化涂层进行面接触的状态下固化,之后,剥离铸模基材,从而形成防眩硬涂层。在该方案中,使铸模基材的凹凸形状面与未固化涂层的面以相对的方向进行面接触,然后在该面接触的状态下进行固化,从而转印凹凸形状,在表面形成凹凸形状。然后,在固化后剥离铸模基材,从而可以形成表面具有连续的不规则凹凸的防眩硬涂层。在该方案中,防眩层形成用涂覆组合物的涂布方法和固化方法可以通过与上述同样的方法进行。
在该方案中,具有下述的优点:可以形成表面具有凹凸形状、同时具有高硬度的防眩硬涂层。
作为铸模基材,可以无特别限定地使用表面具有连续的不规则凹凸的铸模基材。作为铸模基材,更优选使用通过上述防眩层形成用硬涂覆组合物的涂布和固化得到的、具有表面具有凹凸形状的层的基材。
透明硬涂层
本发明的光学层叠部件具有层叠于上述防眩硬涂层的一部分上的透明硬涂层。上述透明硬涂层是透明硬涂覆组合物的固化层。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上述透明硬涂层以厚度为0.01~10μm作为条件。
在本发明中,上述透明硬涂层层叠于上述防眩硬涂层的一部分上。即,在本发明的光学层叠部件中,其表面具有发挥防眩性能的部分(在防眩硬涂层上未设置透明硬涂层的部分)和不发挥防眩性能或者防眩性能下降的部分(在防眩硬涂层上设有透明硬涂层的部分)。而且,在本发明的光学层叠部件中,在上述防眩硬涂层上层叠有透明硬涂层的部分的雾度值Hm为0.05~20%,以及
上述Ha和Hm满足下式:
5≤(Ha-Hm)/Ha×100≤99。
这样,在本发明中,通过在具有特定物性值的防眩硬涂层的一部分上层叠透明硬涂层,具有下述的优点:可以在设有透明硬涂层的部分有效地进行雾度值的降低和控制。
在防眩硬涂层上层叠有透明硬涂层的部分的雾度值Hm可以使用雾度仪(日本电色制造 NDH2000),通过依据JIS K7136的方法进行测定。具体而言,通过使用雾度仪、按照JISK7136测定在防眩硬涂层上层叠有透明硬涂层的部分的雾度值Hm(总雾度值)即可求得。
上述(Ha-Hm)/Ha×100的值优选为15以上且98以下,更优选为20以上且98以下。
透明硬涂层是通过在上述防眩硬涂层的一部分上涂布透明硬涂覆组合物并使其固化而形成的。透明硬涂覆组合物优选包含上述放射线固化性成分、上述光聚合引发剂和符合要求的上述溶剂。作为透明硬涂覆组合物中所含的放射线固化性成分,优选包含具有至少一个不饱和双键基团的单体、寡聚物或聚合物的至少一种。
作为具有至少一个不饱和双键基团的单体,可以列举:上述(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和上述氨基甲酸乙酯(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作为具有至少一个不饱和双键基团的寡聚物,可以列举:上述(甲基)丙烯酸酯寡聚物和上述氨基甲酸乙酯(甲基)丙烯酸酯寡聚物。作为具有至少一个不饱和双键基团的聚合物,可以列举:上述(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和上述氨基甲酸乙酯(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透明硬涂覆组合物中所含的放射线固化性成分优选包含选自上述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寡聚物、多官能氨基甲酸乙酯(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多官能氨基甲酸乙酯(甲基)丙烯酸酯寡聚物等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和多官能氨基甲酸乙酯(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至少一种。通过包含这样的化合物,具有下述的优点:可以提高固化后的交联密度,且可以提高表面硬度的提升效果。
透明硬涂覆组合物的调制可以和防眩层形成用硬涂覆组合物同样地进行调制。
透明硬涂层是通过在上述防眩硬涂层的一部分上涂布透明硬涂覆组合物而形成的。透明硬涂覆组合物的涂布方法可以根据透明硬涂覆组合物和涂布工序的状况适时选择。作为透明硬涂覆组合物的涂布方法,例如可以通过使用了喷墨设备的喷墨法、辊涂法、线棒涂布法、气刀涂布法、幕涂法、浸涂法、凹版涂布法或挤压涂布法(美国专利2681294号说明书)等进行涂布。采用喷墨法作为透明硬涂覆组合物的涂布方法,可以在防眩硬涂层上的所期望的部位简便地设置透明硬涂层,因此更优选。
优选上述透明硬涂覆组合物在20℃下的粘度为2~2000mPa・s。通过使透明硬涂覆组合物在20℃下的粘度为上述范围内,具有下述的优点:可以有效地进行设有透明硬涂层的部分的雾度值的降低和控制。
透明硬涂覆组合物在20℃下的粘度的测定可以通过B型粘度计(TVB-22L 东机产业株式会社制造)进行测定。作为B型粘度计,例如可以列举TVB-22L(东机产业株式会社制造)等。
透明硬涂覆组合物的粘度的调节例如可以通过使用稀释溶剂变更涂覆组合物的固体成分浓度来进行。
在本发明的光学层叠部件中,上述防眩硬涂层的表面自由能为30~50mN/m,而且,优选向防眩硬涂层的表面滴加上述透明硬涂覆组合物时的液滴的接触角为5~75°的范围内。
向防眩硬涂层的表面滴加透明硬涂覆组合物时的液滴的接触角可以依据JISR3257来求得。具体而言,使2μl透明硬涂覆组合物的液滴滴落在水平放置的防眩硬涂层上。接下来,在防眩硬涂层表面从水平方向(横向)使用CCD照相机放大拍摄透明硬涂覆组合物的液滴,由所得图像分析液滴的轮廓形状,并算出接触角,从而可以测定接触角。
通过使防眩硬涂层的表面自由能和透明硬涂覆组合物的接触角为上述范围,具有下述的优点:在防眩硬涂层的一部分上层叠透明硬涂层时,可以在所期望的部位简便地形成具有所期望的厚度的透明硬涂层等。
本发明的光学层叠部件根据需要可以在上述防眩硬涂层和透明硬涂层上具有色差调节层。作为色差调节层,例如可以列举:低折射率层、高折射率层、或者包含低折射率层和高折射率层的多层。作为低折射率层,可以列举:使包含通常使用的树脂成分(例如上述放射性固化成分等)和金属氧化物颗粒的涂覆组合物固化得到的层。另外,作为高折射率层,可以列举:使包含通常使用的树脂成分(例如上述放射性固化成分等)和金属氟化物颗粒的涂覆组合物固化得到的层。色差调节层的整体厚度优选为30~300nm,更优选为50nm~200nm。色差调节层的形成可以通过涂布上述涂覆组合物和防眩层形成用涂覆组合物并使其固化而形成。
装饰层
在本发明的光学层叠部件中,可以在透明高分子基材的一个面上依次层叠有上述防眩硬涂层和透明硬涂层,并且,在透明高分子基材的另一个面上层叠装饰层。具有这样的装饰层的光学层叠部件例如可以用作成型装饰用层叠部件。
图2是具有装饰层的光学层叠部件的示意说明图。如图2示意性地所示,在透明高分子基材5的一个面上层叠防眩硬涂层3,而且在该防眩硬涂层3的一部分上层叠透明硬涂层7。然后,在透明高分子基材5的另一个面上层叠装饰层9。
图3是具有装饰层的光学层叠部件的另一方案的示意说明图。在图3示意性地所示的方案中,具有透明硬涂层7的厚度发生变化的部分、即厚度的梯度部。在该厚度的梯度部中,雾度值阶段性地发生变化。例如,如图3所示,通过沿着装饰层9的边界部设置透明硬涂层7的厚度的梯度部,可以在装饰的边界部使雾度值阶段性地发生变化。
上述装饰层是在成型装饰用层叠膜上施行图案、文字或金属光泽等装饰的层。作为这样的装饰层,例如可以列举印刷层或蒸镀层等。印刷层和蒸镀层均为用于施行装饰的层。在本发明中,作为装饰层,可以仅设置印刷层或蒸镀层的任一者、或者可以设置印刷层和蒸镀层两者。另外,印刷层可以是由多个层构成的层。从操作工序的容易度等方面考虑,上述装饰层优选为印刷层。
印刷层是在成型体表面施行图案和/或文字等装饰的层。作为印刷层,例如可以列举:由木纹、石纹、布纹、砂纹、几何图案、文字、整面满版印刷(全面ベタ)等构成的图样(絵柄)。作为印刷层的材料,可以使用以氯乙烯/乙酸乙烯酯系共聚物等聚乙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丙烯酸酯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聚乙烯缩乙醛系树脂、聚酯氨基甲酸乙酯系树脂、纤维素酯系树脂、醇酸树脂、氯化聚烯烃系树脂等树脂作为粘合剂、并含有适当颜色的颜料或染料作为着色剂的着色油墨。作为印刷层中使用的油墨的颜料,例如可以使用以下物质。通常,作为颜料,作为黄色颜料可以使用多偶氮等偶氮系颜料、异吲哚啉酮等有机颜料或者钛镍锑氧化物等无机颜料,作为红色颜料可以使用多偶氮等偶氮系颜料、喹吖啶酮等有机颜料或者氧化铁红等无机颜料,作为蓝色颜料可以使用酞菁蓝等有机颜料或者钴蓝等无机颜料,作为黑色颜料可以使用苯胺黑等有机颜料,作为白色颜料可以使用二氧化钛等无机颜料。
作为印刷层中使用的油墨的染料,在不损及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可以使用各种公知的染料。另外,作为油墨的印刷方法,只要采用胶版印刷法、凹版印刷法、丝网印刷法等公知的印刷法或者辊涂法、喷涂法等公知的涂布法即可。此时,如本发明所示,在不使用低分子量的交联性化合物、而使用聚合物彼此交联的构成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情况下,表面无粘附性,印刷时的故障少,产率良好。
蒸镀层可以使用选自铝、镍、金、铂、铬、铁、铜、铟、锡、银、钛、铅、锌等的至少一种金属、或者它们的合金或化合物,通过真空蒸镀法或溅镀法、离子喷镀法、镀金法等方法形成。
这些用于装饰的印刷层或蒸镀层可以根据成型时的拉伸程度,通过通常采用的方法适当选择其厚度,使得到所期望的成型体的表面外观。
光学层叠部件
本发明的光学层叠部件可以适合用作配置在显示器部的部件。作为显示器,例如可以列举:液晶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等离子体显示器等。在显示器部配置本发明的光学层叠部件的情况下,在透明高分子基材的一个面上依次层叠有防眩硬涂层和透明硬涂层的光学层叠部件中,透明高分子基材的另一个面、或者层叠于透明高分子基材的另一个面上的装饰层可以配置成与显示器部的表面相对。
本发明的光学层叠部件例如可以适合用作车载设备触控面板显示器用光学层叠部件。
实施例
通过以下的实施例来进一步具体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中,除非另有说明,否则“份”和“%”均基于质量基准。
调制例1 含不饱和双键的丙烯酸类共聚物的调制
混合由171.6份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2.6份甲基丙烯酸甲酯、9.2份甲基丙烯酸构成的混合物。将该混合液和包含1.8份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的80.0份丙二醇单甲醚溶液同时用3小时等速滴加在具备搅拌桨、氮导入管、冷凝管和滴液漏斗的1000ml反应容器中的、在氮气氛下加热至110℃的330.0份甲基异丁基酮中,之后,在110℃下反应30分钟。之后,滴加0.2份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和17.0份丙二醇单甲醚的溶液,加入含有1.4份四丁基溴化铵和0.1份氢醌的5.0份的丙二醇单甲醚溶液,边注入空气边用2小时滴加22.4份丙烯酸4-羟丁酯缩水甘油醚与5.0份丙二醇单甲醚的溶液,之后用5小时进一步使其反应。得到了数均分子量为5,500、重均分子量为18,000的含不饱和双键的丙烯酸类共聚物。该树脂的Sp值为10.0。
实施例1
防眩层形成用涂覆组合物的制造
在含有13.24份甲基异丁基酮、28.20份异丙醇和16.80份异丁醇的反应器中,混合36.98份作为第1成分的M-402(东亚合成株式会社制造、以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和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作为主成分的多官能丙烯酸酯单体混合物)、2.52份作为第2成分的调制例1的含不饱和双键的丙烯酸类共聚物、2.26份光聚合引发剂(商品名:Irgacure 184、BASFJapan株式会社制造),制造了固体成分浓度为40%的防眩层形成用涂覆组合物。
透明硬涂覆组合物的制造
在含有19.72份甲基异丁基酮和44.17份异丁醇的反应器中,混合33.90份作为放射线固化性成分的M-402(东亚合成株式会社制造、以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和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作为主成分的多官能丙烯酸酯单体混合物)、2.21份光聚合引发剂(商品名:Irgacure 184、BASF Japan株式会社制造),制造了固体成分浓度为36%的透明硬涂覆组合物。
防眩硬涂层的形成
在厚度为1.0mm的、由PMMA和PC构成的3层(PMMA/PC/PMMA)薄片(商品名:MT3LTR、Kuraray株式会社制造)的一个面上涂布防眩层形成用涂覆组合物。在65℃下干燥4分钟使溶剂挥发,之后通过累积光量为80mJ/cm2的紫外线照射处理使其固化,得到了膜厚为5μm的防眩硬涂层。
透明硬涂层的形成
对于所得的防眩硬涂层上的一部分,采用喷墨法涂布透明硬涂覆组合物,使达到下表所记载的固化后膜厚(即0.3μm、0.6μm和1.0μm这3种膜厚)。在65℃下干燥4分钟使溶剂挥发,之后通过累积光量为500mJ/cm2的紫外线照射处理使其固化,形成了透明硬涂层。
涂布的部位如下:沿着事先制作的设计对靶部分进行涂布。
如此操作,得到了在防眩硬涂层的一部分上层叠有透明硬涂层的光学层叠部件。
实施例2
在含有7.96份甲基异丁基酮、28.20份异丙醇和16.80份异丁醇的反应器中,混合34.72份作为第1成分的M-402(东亚合成株式会社制造、以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和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作为主成分的多官能丙烯酸酯单体混合物)、10.06份作为第2成分的含不饱和双键的丙烯酸类共聚物、2.26份光聚合引发剂(商品名:Irgacure 184、BASF Japan株式会社制造),制造了固体成分浓度为40%的防眩层形成用涂覆组合物。
使用所得的防眩层形成用涂覆组合物,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操作,形成了防眩硬涂层。
然后,对于所得的防眩硬涂层上的一部分,采用喷墨法涂布实施例1中制造的透明硬涂覆组合物,使达到下表所记载的固化后膜厚。然后,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操作,形成透明硬涂层,得到了光学层叠部件。
实施例3
在含有4.43份甲基异丁基酮、28.20份异丙醇和16.80份异丁醇的反应器中,混合33.21份作为第1成分的M-402(东亚合成株式会社制造、以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和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作为主成分的多官能丙烯酸酯单体混合物)、15.09份作为第2成分的含不饱和双键的丙烯酸类共聚物、2.26份光聚合引发剂(商品名:Irgacure 184、BASF Japan株式会社制造),制造了固体成分浓度为40%的防眩层形成用涂覆组合物。
使用所得的防眩层形成用涂覆组合物,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操作,形成了防眩硬涂层。
然后,对于所得的防眩硬涂层上的一部分,采用喷墨法涂布实施例1中制造的透明硬涂覆组合物,使达到下表所记载的固化后膜厚。然后,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操作使其固化,形成透明硬涂层,得到了光学层叠部件。
实施例4
在含有15份甲基异丁基酮、28.20份异丙醇和16.80份异丁醇的反应器中,混合36.60份作为放射线固化性成分的M-402(东亚合成株式会社制造、以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和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作为主成分的多官能丙烯酸酯单体混合物)、1.13份平均粒径为1.50μm的丙烯酸类颗粒(商品名:SSX-101、积水化成株式会社制造)、2.26份光聚合引发剂(商品名:Irgacure 184、BASF Japan株式会社制造),制造了固体成分浓度为40%的防眩层形成用涂覆组合物。
使用所得的防眩层形成用涂覆组合物,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操作,形成了防眩硬涂层。
然后,对于所得的防眩硬涂层上的一部分,采用喷墨法涂布实施例1中制造的透明硬涂覆组合物,使达到下表所记载的固化后膜厚。然后,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操作使其固化,形成透明硬涂层,得到了光学层叠部件。
实施例5
在含有15份甲基异丁基酮、28.20份异丙醇和16.80份异丁醇的反应器中,混合36.60份作为放射线固化性成分的M-402(东亚合成株式会社制造、以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和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作为主成分的多官能丙烯酸酯单体混合物)、1.13份平均粒径为4.95μm的丙烯酸类颗粒(商品名:SSX-105、积水化成株式会社制造)、2.26份光聚合引发剂(商品名:Irgacure 184、BASF Japan株式会社制造),制造了固体成分浓度为40%的防眩层形成用涂覆组合物。
使用所得的防眩层形成用涂覆组合物,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操作,形成了防眩硬涂层。
然后,对于所得的防眩硬涂层上的一部分,采用喷墨法涂布实施例1中制造的透明硬涂覆组合物,使达到下表所记载的固化后膜厚。然后,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操作使其固化,形成透明硬涂层,得到了光学层叠部件。
实施例6
除了进行涂布使防眩硬涂层的膜厚达到2μm以外,进行与实施例3同样的操作,得到了光学层叠部件。
实施例7
在含有9.72份甲基异丁基酮、28.20份异丙醇和16.80份异丁醇的反应器中,混合35.47份作为第1成分的M-402(东亚合成株式会社制造、以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和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作为主成分的多官能丙烯酸酯单体混合物)、7.55份作为第2成分的含不饱和双键的丙烯酸类共聚物、2.26份光聚合引发剂(商品名:Irgacure 184、BASF Japan株式会社制造),制造了固体成分浓度为40%的防眩层形成用涂覆组合物。
使用所得的防眩层形成用涂覆组合物,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操作,形成了具有下表所记载的厚度的防眩硬涂层。
然后,对于所得的防眩硬涂层上的一部分,采用喷墨法涂布实施例1中制造的透明硬涂覆组合物,使达到下表所记载的固化后膜厚。然后,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操作使其固化,形成透明硬涂层,得到了光学层叠部件。
实施例8
在含有10.60份甲基异丁基酮、28.20份异丙醇和16.80份异丁醇的反应器中,混合35.85份作为第1成分的M-402(东亚合成株式会社制造、以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和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作为主成分的多官能丙烯酸酯单体混合物)、6.29份作为第2成分的含不饱和双键的丙烯酸类共聚物、2.26份光聚合引发剂(商品名:Irgacure 184、BASF Japan株式会社制造),制造了固体成分浓度为40%的防眩层形成用涂覆组合物。
使用所得的防眩层形成用涂覆组合物,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操作,形成了防眩硬涂层。
然后,对于所得的防眩硬涂层上的一部分,采用喷墨法涂布实施例1中制造的透明硬涂覆组合物,使达到下表所记载的固化后膜厚。然后,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操作使其固化,形成透明硬涂层,得到了光学层叠部件。
实施例9
在含有7.99份甲基异丁基酮、28.20份异丙醇和16.80份异丁醇的反应器中,混合34.55份作为第1成分的M-402(东亚合成株式会社制造、以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和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作为主成分的多官能丙烯酸酯单体混合物)、6.29份作为第2成分的含不饱和双键的丙烯酸类共聚物、2.25份光聚合引发剂(商品名:Irgacure 184、BASF Japan株式会社制造)、0.19份均化剂(BYK-UV3500 BYK-Chemie Japan制造),制造了固体成分浓度为40%的防眩层形成用涂覆组合物。
使用所得的防眩层形成用涂覆组合物,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操作,形成了防眩硬涂层。
然后,对于所得的防眩硬涂层上的一部分,采用喷墨法涂布实施例1中制造的透明硬涂覆组合物,使达到下表所记载的固化后膜厚。然后,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操作使其固化,形成透明硬涂层,得到了光学层叠部件。
实施例10
在含有8.02份甲基异丁基酮、28.20份异丙醇和16.80份异丁醇的反应器中,混合34.39份作为第1成分的M-402(东亚合成株式会社制造、以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和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作为主成分的多官能丙烯酸酯单体混合物)、6.29份作为第2成分的含不饱和双键的丙烯酸类共聚物、2.24份光聚合引发剂(商品名:Irgacure 184、BASF Japan株式会社制造)、0.37份均化剂(Additive67 Dow Corning Toray株式会社),制造了固体成分浓度为40%的防眩层形成用涂覆组合物。
使用所得的防眩层形成用涂覆组合物,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操作,形成了防眩硬涂层。
然后,对于所得的防眩硬涂层上的一部分,采用喷墨法涂布实施例1中制造的透明硬涂覆组合物,使达到下表所记载的固化后膜厚。然后,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操作使其固化,形成透明硬涂层,得到了光学层叠部件。
实施例11
相对于实施例1中制造的透明硬涂覆组合物100份(固体成分浓度为36%),加入20份稀释溶剂(甲基异丁基酮/异丁醇=30/70的混合溶剂),制造了固体成分浓度为30%的透明硬涂覆组合物。
除了使用如此操作而得到的透明硬涂覆组合物以外,进行与实施例2同样的操作,得到了光学层叠部件。
实施例12
将94.34份作为放射线固化性成分的M-402(东亚合成株式会社制造、以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和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作为主成分的多官能丙烯酸酯单体混合物)和5.66份光聚合引发剂(商品名:Irgacure 184、BASF Japan株式会社制造)混合,制造了透明硬涂覆组合物。所得的透明硬涂覆组合物的固体成分浓度为100%。
除了使用如此操作而得到的透明硬涂覆组合物以外,进行与实施例2同样的操作,得到了光学层叠部件。
比较例1
在含有14.12份甲基异丁基酮、28.20份异丙醇和16.80份异丁醇的反应器中,混合37.36份作为第1成分的M-402(东亚合成株式会社制造、以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和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作为主成分的多官能丙烯酸酯单体混合物)、1.26份作为第2成分的含不饱和双键的丙烯酸类共聚物、2.26份光聚合引发剂(商品名:Irgacure 184、BASF Japan株式会社制造),制造了固体成分浓度为40%的防眩层形成用涂覆组合物。
使用所得的防眩层形成用涂覆组合物,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操作,形成了防眩硬涂层。
然后,对于所得的防眩硬涂层上的一部分,采用喷墨法涂布实施例1中制造的透明硬涂覆组合物,使达到下表所记载的固化后膜厚。然后,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操作使其固化,形成透明硬涂层,得到了光学层叠部件。
比较例2
在含有2.67份甲基异丁基酮、28.20份异丙醇和16.80份异丁醇的反应器中,混合32.45份作为第1成分的M-402(东亚合成株式会社制造、以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和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作为主成分的多官能丙烯酸酯单体混合物)、17.61份作为第2成分的含不饱和双键的丙烯酸类共聚物、2.26份光聚合引发剂(商品名:Irgacure 184、BASF Japan株式会社制造),制造了固体成分浓度为40%的防眩层形成用涂覆组合物。
使用所得的防眩层形成用涂覆组合物,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操作,形成了防眩硬涂层。
然后,对于所得的防眩硬涂层上的一部分,采用喷墨法涂布实施例1中制造的透明硬涂覆组合物,使达到下表所记载的固化后膜厚。然后,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操作使其固化,形成透明硬涂层,得到了光学层叠部件。
比较例3
在含有15.00份甲基异丁基酮、28.20份异丙醇和16.80份异丁醇的反应器中,混合35.85份作为第1成分的M-402(东亚合成株式会社制造、以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和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作为主成分的多官能丙烯酸酯单体混合物)、1.89份平均粒径为4.95μm的丙烯酸类颗粒(商品名:SSX-105、积水化成株式会社制造)、2.26份光聚合引发剂(商品名:Irgacure 184、BASF Japan株式会社制造),制造了固体成分浓度为40%的防眩层形成用涂覆组合物。
使用所得的防眩层形成用涂覆组合物,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操作,形成了防眩硬涂层。
然后,对于得到的防眩硬涂层上的一部分,采用喷墨法涂布实施例1中制造的透明硬涂覆组合物,使达到下表所记载的固化后膜厚。然后,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操作使其固化,形成透明硬涂层,得到了光学层叠部件。
比较例4
在含有7.96份甲基异丁基酮、28.20份异丙醇和16.80份异丁醇的反应器中,混合34.72份作为第1成分的M-402(东亚合成株式会社制造、以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和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作为主成分的多官能丙烯酸酯单体混合物)、10.06份作为第2成分的含不饱和双键的丙烯酸类共聚物、2.26份光聚合引发剂(商品名:Irgacure 184、BASF Japan株式会社制造),制造了固体成分浓度为40%的防眩层形成用涂覆组合物。
使用所得的防眩层形成用涂覆组合物,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操作,形成了具有下表所记载的厚度的防眩硬涂层。
然后,对于所得的防眩硬涂层上的一部分,采用喷墨法涂布实施例1中制造的透明硬涂覆组合物,使达到下表所记载的固化后膜厚。然后,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操作使其固化,形成透明硬涂层,得到了光学层叠部件。
比较例5
在含有12.36份甲基异丁基酮、28.20份异丙醇和16.80份异丁醇的反应器中,混合36.60份作为第1成分的M-402(东亚合成株式会社制造、以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和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作为主成分的多官能丙烯酸酯单体混合物)、3.77份作为第2成分的含不饱和双键的丙烯酸类共聚物、2.26份光聚合引发剂(商品名:Irgacure 184、BASF Japan株式会社制造),制造了固体成分浓度为40%的防眩层形成用涂覆组合物。
使用所得的防眩层形成用涂覆组合物,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操作,形成了具有下表所记载的厚度的防眩硬涂层。
然后,对于所得的防眩硬涂层上的一部分,采用喷墨法涂布实施例1中制造的透明硬涂覆组合物,使达到下表所记载的固化后膜厚。然后,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操作使其固化,形成透明硬涂层,得到了光学层叠部件。
比较例6
在含有15.00份甲基异丁基酮、28.20份异丙醇和16.80份异丁醇的反应器中,混合32.08份作为第1成分的M-402(东亚合成株式会社制造、以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和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作为主成分的多官能丙烯酸酯单体混合物)、5.66份平均粒径为1.50μm的丙烯酸类颗粒(商品名:SSX-101、积水化成株式会社制造)、2.26份光聚合引发剂(商品名:Irgacure 184、BASF Japan株式会社制造),制造了固体成分浓度为40%的防眩层形成用涂覆组合物。
使用所得的防眩层形成用涂覆组合物,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操作,形成了防眩硬涂层。
然后,对于所得的防眩硬涂层上的一部分,采用喷墨法涂布实施例1中制造的透明硬涂覆组合物,使达到下表所记载的固化后膜厚。然后,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操作使其固化,形成透明硬涂层,得到了光学层叠部件。
以下的实施例13~18是涂布含有含聚合性不饱和基团的粘合剂成分的防眩层形成用涂覆组合物,在使表面具有凹凸形状的铸模基材与所得的未固化涂层进行面接触的状态下固化,然后剥离铸模基材,从而形成了表面具有连续的不规则凹凸的防眩硬涂层的实验例。
实施例13
表面具有凹凸形状的铸模基材A的调制
在含有13.24份甲基异丁基酮、28.20份异丙醇和16.80份异丁醇的反应器中,混合36.98份作为第1成分的M-402(东亚合成株式会社制造、以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和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作为主成分的多官能丙烯酸酯单体混合物)、2.52份作为第2成分的调制例1的含不饱和双键的丙烯酸类共聚物、2.26份光聚合引发剂(商品名:OMNIRAD184 (IGMRESINS公司制造),制造了固体成分浓度为40%的铸模基材形成用涂覆组合物。
在厚度为75μm的PET膜(商品名:Lumirror U48、Toray株式会社制造)的一个面上涂布了铸模基材形成用涂覆组合物。在65℃下干燥4分钟使溶剂挥发,之后通过累积光量为1500mJ/cm2的紫外线照射处理使其固化,得到了膜厚为5μm的、表面具有凹凸形状的铸模基材A。
防眩层形成用涂覆组合物的制造
在容器中加入29.84份丙二醇单甲醚、11.12份乙酸乙酯、11.12份乙酸丁酯、22.24份Aronix M-402(东亚合成株式会社制造、以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和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作为主成分的多官能丙烯酸酯单体混合物)、11.12份Unidic V-6850(DIC株式会社制造、丙烯酸类(甲基)丙烯酸酯寡聚物或者聚合物)、0.98份OMNIRAD 184(IGM Resins公司制造、光聚合引发剂、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1.31份OMNIRAD TPO(IGM Resins公司制造、光聚合引发剂、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12.27份MIBK-AC-2140Z(日产化学公司制造)进行混合搅拌,调制了硬涂覆组合物3,使固体成分浓度达到35%。
防眩硬涂层的形成
在厚度为1.0mm的、由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PC(聚碳酸酯)构成的3层(PMMA/PC/PMMA)薄片(商品名:MT3LTR、Kuraray株式会社制造)的一个面上涂布了防眩层形成用涂覆组合物。在65℃下干燥4分钟使溶剂挥发,之后将铸模基材A的凹凸面和所涂布的组合物的干燥涂膜面层合,通过累积光量为140mJ/cm2的紫外线照射处理使其固化。然后,剥离铸模基材A,得到了膜厚为5μm的防眩硬涂层。
透明硬涂层的形成
对于由上述得到的防眩硬涂层上的一部分,采用喷墨法涂布实施例1中制造的透明硬涂覆组合物,使达到下表所记载的固化后膜厚。然后,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操作使其固化,形成透明硬涂层,得到了光学层叠部件。
实施例14
在含有7.96份甲基异丁基酮、28.20份异丙醇和16.80份异丁醇的反应器中,混合34.72份作为第1成分的M-402(东亚合成株式会社制造、以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和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作为主成分的多官能丙烯酸酯单体混合物)、10.06份作为第2成分的含不饱和双键的丙烯酸类共聚物、2.26份光聚合引发剂(商品名:Irgacure 184、BASF Japan株式会社制造),制造了固体成分浓度为40%的铸模基材形成用涂覆组合物。
使用所得的铸模基材形成用涂覆组合物,按照与实施例13同样的顺序,调制了表面具有凹凸形状的铸模基材B。
使用所得的铸模基材B和实施例13中制造的防眩层形成用涂覆组合物,按照与实施例13同样的顺序,形成防眩硬涂层和透明硬涂层,得到了光学层叠部件。
实施例15
在含有4.43份甲基异丁基酮、28.20份异丙醇和16.80份异丁醇的反应器中,混合33.21份作为第1成分的M-402(东亚合成株式会社制造、以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和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作为主成分的多官能丙烯酸酯单体混合物)、15.09份作为第2成分的含不饱和双键的丙烯酸类共聚物、2.26份光聚合引发剂(商品名:Irgacure 184、BASF Japan株式会社制造),制造了固体成分浓度为40%的铸模基材形成用涂覆组合物。
使用所得的铸模基材形成用涂覆组合物,按照与实施例13同样的顺序,调制了表面具有凹凸形状的铸模基材C。
使用所得的铸模基材C和实施例13中制造的防眩层形成用涂覆组合物,按照与实施例13同样的顺序,形成防眩硬涂层和透明硬涂层,得到了光学层叠部件。
实施例16
表面具有凹凸形状的铸模基材D的调制
在含有15.00份甲基异丁基酮、28.20份异丙醇和16.80份异丁醇的反应器中,混合36.60份M-402(东亚合成株式会社制造、以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和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作为主成分的多官能丙烯酸酯单体混合物)、1.13份平均粒径为1.50μm的丙烯酸类颗粒(商品名:SSX-101、积水化成株式会社制造)、2.26份光聚合引发剂(商品名:OMNIRAD184(IGM RESINS公司制造),制造了固体成分浓度为40%的铸模基材形成用涂覆组合物。
在厚度为75μm的PET膜(商品名:Lumirror U48、Toray株式会社制造)的一个面上涂布了铸模基材形成用涂覆组合物。在65℃下干燥4分钟使溶剂挥发,之后通过累积光量为1500mJ/cm2的紫外线照射处理使其固化,得到了膜厚为5μm的、表面具有凹凸形状的铸模基材D。
使用所得的铸模基材D和实施例13中制造的防眩层形成用涂覆组合物,按照与实施例13同样的顺序,形成防眩硬涂层和透明硬涂层,得到了光学层叠部件。
实施例17
表面具有凹凸形状的铸模基材E的调制
在含有15.00份甲基异丁基酮、28.20份异丙醇和16.80份异丁醇的反应器中,混合36.60份M-402(东亚合成株式会社制造、以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和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作为主成分的多官能丙烯酸酯单体混合物)、1.13份平均粒径为4.95μm的丙烯酸类颗粒(商品名:SSX-105、积水化成株式会社制造)、2.26份光聚合引发剂(商品名:OMNIRAD184(IGM RESINS公司制造),制造了固体成分浓度为40%的转印膜防眩层形成用涂覆组合物。
在厚度为75μm的PET膜(商品名:Lumirror U48、Toray株式会社制造)的一个面上涂布了防眩层形成用涂覆组合物。在65℃下干燥4分钟使溶剂挥发,之后通过累积光量为1500mJ/cm2的紫外线照射处理使其固化,得到了膜厚为5μm的、表面具有凹凸形状的铸模基材E。
使用所得的铸模基材E和实施例13中制造的防眩层形成用涂覆组合物,按照与实施例13同样的顺序,形成防眩硬涂层和透明硬涂层,得到了光学层叠部件。
实施例18
表面具有凹凸形状的铸模基材F的调制
使用厚度为75μm的聚丙烯膜(商品名Torayfan ZK-207、Toray Film加工株式会社制造)作为铸模基材。
使用该铸模基材F和实施例13中制造的防眩层形成用涂覆组合物,按照与实施例13同样的顺序,形成防眩硬涂层和透明硬涂层,得到了光学层叠部件。
使用上述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的光学层叠部件和光学层叠部件的调制中使用的涂覆组合物,进行了下述评价。评价结果见下表。
雾度值测定方法
关于防眩硬涂层的雾度值(总雾度值)Ha和防眩硬涂层上层叠有透明硬涂层的部分的雾度值(总雾度值)Hm,使用雾度仪(日本电色制造 NDH2000)通过依据JIS K7136的方法进行了测定。
关于防眩硬涂层的雾度值(总雾度值)Ha的测定,将在基材上设有防眩硬涂层的试验样品切成50mm×50mm,将样品放置在试样室内进行测定。测定条件设为“方法3”。
关于在防眩硬涂层上层叠有透明硬涂层的部分的雾度值(总雾度值)Hm的测定,将在防眩硬涂层上层叠有透明硬涂层的试验样品切成50mm×50mm,将样品放置在试样室内进行了测定。测定条件设为“方法3”。
内部雾度值测定方法
将防眩硬涂层的试验样品切成50mm×50mm。在试验样品的涂膜凹凸面滴加0.01ml甘油(特级试剂 Kishida化学株式会社制造),然后放上玻璃板(18mm×18mm Matsunami-glass株式会社制造),制作表面凹凸崩溃的试验片。使用上述雾度仪,通过依据JIS K7136的方法测定了防眩硬涂层的内部雾度值Hi。测定条件设为方法3。
还进行与上述同样的操作测定了在防眩硬涂层上层叠有透明硬涂层的部分的内部雾度值。
膜厚测定方法
将试验样品切成10mm×10mm,使用切片机(LEICA RM2265)使涂膜的截面露出(析出)。使用激光显微镜(VK8700 KEYENCE制造)观察露出(析出)的截面,测定了膜厚。
在防眩硬涂层的膜厚测定中,利用上述方法测定凹部10点和凸部10点的膜厚,算出其平均值,从而求出了膜厚。
另外,在透明硬涂层的膜厚测定中,利用上述方法测定10点的膜厚,算出其平均值,从而求出了膜厚。
Rzjis测定方法
将试验样品切成50mm×50mm,使用具备目镜倍率为20倍、物镜倍率为50倍的激光显微镜(VK8700 KEYECE制造)依据JIS B0601;2001进行测定,得到了Rzjis值。
表面自由能评价方法
将防眩硬涂层的试验样品切成50mm×50mm,在环境温度25度下使用润湿试剂(Nacalai Tesque株式会社制造 湿润指数标准液)进行评价,得到了表面自由能值。
透明硬涂覆组合物的接触角测定方法
将防眩硬涂层的试验样品切成50mm×50mm。将透明硬涂覆组合物填充在注射器内。在环境温度25℃下,在防眩硬涂层的试验样品上从注射器滴加2μl的透明硬涂覆组合物。使用自动接触角计(KRUSS制造 DSA20),通过依据JIS R3257的图像处理,测定了接触角。
粘度测定方法
将要测定粘度的涂覆组合物100ml维持在温度20℃,使用B型粘度计(东机产业株式会社制造、TVB-22L)进行了测定。测定条件如下:使用M1 Roter,并设为60rpm。
透明性评价方法
将防眩硬涂层上层叠有透明硬涂层(透明硬涂层的膜厚:下表的“透明硬涂层的膜厚(相对于Rzjis的比例:100%)”中记载的膜厚)的部分切成50mm×50mm,根据内部雾度测定值进行了判断。
○:内部雾度值为2.0%以下。
×:内部雾度值为2.1%以上。
粘附性评价方法
使用上述“透明性评价方法”中所使用的试验片,依据JIS K5400实施了粘附性试验。使用切割刀(美工刀,cutter knife)在防眩硬涂层上层叠有透明硬涂层的部分实施十字切割(Cross-Cut),使产生100个1mm2的切口(棋盘格)。然后,使透明粘合胶带(L PackLP-24 24mm×35m Nichiban制造)完全附着在所制作的棋盘格上,拿起胶带的一端并往上方剥离。在同一部位实施了3次该剥离操作。之后,按照以下记载的基准判定了剥离的棋盘格数。
10:没有剥离;
8:剥离为5个格以内;
6:剥离超过5个格且为15个格以内;
4:剥离超过15个格且为35个格以内;
2:剥离超过35个格且为65个格以内;
0:剥离超过65个格且为100个格以内。
平滑性评价方法
使用上述“透明性评价方法”中所使用的试验片进行了评价试验。将防眩硬涂层上层叠有透明硬涂层的部分切成50mm×50mm,根据下述基准,通过目视评价进行了评价。
○:没有防眩硬涂层的凹凸、为平滑;
△:稍微确认到防眩硬涂层的凹凸;
×:确认到了来自防眩硬涂层的凹凸的防眩性。
[表1]
Figure 921037DEST_PATH_IMAGE004
[表2]
Figure 256203DEST_PATH_IMAGE005
[表3]
Figure 985125DEST_PATH_IMAGE006
实施例的光学层叠部件均可确认到透明性、粘附性和平滑性优异。在实施例的光学层叠部件中,通过改变透明硬涂层的膜厚,可以有效地改变在防眩硬涂层上层叠有透明硬涂层的部位的雾度值。
比较例1是防眩硬涂层的雾度值Ha不足1%的例子。这种情况下,即使在防眩硬涂层上层叠透明硬涂层,雾度值也不会发生变化,确认到不具有本发明的技术效果。
比较例2是防眩硬涂层的雾度值Ha超过45%、而且防眩硬涂层表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超过本发明的范围的例子。这种情况下,确认到平滑性差。
比较例3是防眩硬涂层的内部雾度值Hi超过2%的例子。这种情况下,确认到透明性差。
比较例4是防眩硬涂层的厚度不足1μm的例子。这种情况下,防眩硬涂层的雾度值Ha不足1%,即使在防眩硬涂层上层叠透明硬涂层,雾度值也不会发生变化,确认到不具有本发明的技术效果。
比较例5是防眩硬涂层的厚度超过10μm的例子。这种情况下,防眩硬涂层表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超出本发明的范围,平滑性差。
比较例6是防眩硬涂层的内部雾度值Hi超过2%、而且防眩硬涂层表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不满足本发明范围的例子。这种情况下,透明性和平滑性均差。
产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光学层叠部件例如可以用作对显示器的图像显示部赋予防眩性能、并且提高图像非显示部的设计性的部件。本发明的光学层叠部件在显示器的图像显示部可以提供优异的防眩性能,另一方面,在图像非显示部可以提供降低防眩性能且具高级感的设计。
符号说明
1:光学层叠部件;
3:防眩硬涂层;
5:透明高分子基材;
7:透明硬涂层;
9:装饰层;
11:图像显示部。

Claims (13)

1.光学层叠部件,其是在透明高分子基材的至少一个面上依次层叠有防眩硬涂层和透明硬涂层的光学层叠部件,其中,
上述防眩硬涂层是防眩层形成用涂覆组合物的固化层,且是在其表面具有连续的不规则凹凸的层,上述防眩硬涂层表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JIS为0.1~2μm,
上述透明硬涂层是透明硬涂覆组合物的固化层,
上述透明硬涂层层叠于上述防眩硬涂层的一部分上,
上述防眩硬涂层的厚度为1~10μm,
上述透明硬涂层的厚度为0.01~10μm,
上述防眩硬涂层的雾度值Ha为2~45%,并且,内部雾度值Hi为0.01~2%,
在上述防眩硬涂层上层叠有透明硬涂层的部分的雾度值Hm为0.05~20%,以及
上述Ha和Hm满足下式:
5≤(Ha-Hm)/Ha×100≤99。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层叠部件,其中,
上述防眩层形成用涂覆组合物包含第1成分和第2成分,
上述防眩硬涂层的表面凹凸是来自上述第1成分和第2成分的相分离的表面凹凸。
3.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层叠部件,其中,
上述第1成分包含选自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和多官能氨基甲酸乙酯(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至少一种,
上述第2成分为含不饱和双键的丙烯酸类共聚物。
4.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光学层叠部件,其中,上述第1成分和第2成分的质量比为第1成分:第2成分=98.5:1.5~60:40的范围内。
5.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层叠部件,其中,
上述防眩硬涂层的表面自由能为30~50mN/m,以及
向上述防眩硬涂层的表面滴加上述透明硬涂覆组合物时的液滴的接触角为5~75°的范围内。
6.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层叠部件,其中,
上述透明硬涂覆组合物在20℃下的粘度为2~2000mPa・s。
7.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层叠部件,其中,
在透明高分子基材的一个面上依次层叠有上述防眩硬涂层和上述透明硬涂层,并且,
在透明高分子基材的另一个面上层叠有装饰层。
8.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层叠部件,其是配置在显示器部的光学层叠部件,其中,
在透明高分子基材的一个面上依次层叠有上述防眩硬涂层和上述透明硬涂层,
使透明高分子基材的另一个面、或者层叠于透明高分子基材的另一个面上的装饰层与显示器部的表面相对地进行配置。
9.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层叠部件,其中,上述光学层叠部件为车载设备触控面板显示器用光学层叠部件。
10.光学层叠部件的制造方法,所述光学层叠部件的制造方法包括下述工序:
通过在透明高分子基材的面上涂布防眩层形成用涂覆组合物并使其固化,形成表面具有连续的不规则凹凸的防眩硬涂层的工序;以及
通过在所得的防眩硬涂层的一部分上涂布透明硬涂覆组合物并使其固化,于防眩硬涂层的一部分上形成透明硬涂层的工序,
上述防眩硬涂层表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JIS为0.1~2μm,
上述防眩硬涂层的厚度为1~10μm,
上述透明硬涂层的厚度为0.01~10μm,
上述防眩硬涂层的雾度值Ha为2~45%,并且,内部雾度值Hi为0.01~2%,
在上述防眩硬涂层上层叠有透明硬涂层的部分的雾度值Hm为0.05~20%,以及
上述Ha和Hm满足下式:
5≤(Ha-Hm)/Ha×100≤99。
11.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层叠部件,其中,
上述防眩层形成用涂覆组合物含有含聚合性不饱和基团的粘合剂成分,
上述防眩硬涂层是通过使表面具有凹凸形状的铸模基材与防眩层形成用涂覆组合物的未固化涂层进行面接触,之后剥离铸模基材,从而于表面形成凹凸形状的层。
12.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学层叠部件,其中,
上述防眩硬涂层是在使表面具有凹凸形状的铸模基材与防眩层形成用涂覆组合物的未固化涂层进行面接触的状态下固化,之后剥离铸模基材,从而于表面形成凹凸形状的层。
13.光学层叠部件的制造方法,所述光学层叠部件的制造方法包括下述工序:
在透明高分子基材的面上涂布含有含聚合性不饱和基团的粘合剂成分的防眩层形成用涂覆组合物,在使表面具有凹凸形状的铸模基材与所得的未固化涂层进行面接触的状态下固化,之后剥离铸模基材,从而形成表面具有连续的不规则凹凸的防眩硬涂层的工序;以及
通过在所得的防眩硬涂层的一部分上涂布透明硬涂覆组合物并使其固化,从而在防眩硬涂层的一部分上形成透明硬涂层的工序,
上述防眩硬涂层表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JIS为0.1~2μm,
上述防眩硬涂层的厚度为1~10μm,
上述透明硬涂层的厚度为0.01~10μm,
上述防眩硬涂层的雾度值Ha为2~45%,并且,内部雾度值Hi为0.01~2%,
在上述防眩硬涂层上层叠有透明硬涂层的部分的雾度值Hm为0.05~20%,以及
上述Ha和Hm满足下式:
5≤(Ha-Hm)/Ha×100≤99。
CN201780074892.1A 2016-10-07 2017-10-06 光学层叠部件 Active CN1100237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99368 2016-10-07
JP2016-199368 2016-10-07
PCT/JP2017/036502 WO2018066697A1 (ja) 2016-10-07 2017-10-06 光学積層部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23795A CN110023795A (zh) 2019-07-16
CN110023795B true CN110023795B (zh) 2021-06-29

Family

ID=618311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74892.1A Active CN110023795B (zh) 2016-10-07 2017-10-06 光学层叠部件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1550080B2 (zh)
EP (1) EP3525016B1 (zh)
JP (1) JP6352575B1 (zh)
KR (1) KR102241216B1 (zh)
CN (1) CN110023795B (zh)
TW (1) TWI764944B (zh)
WO (1) WO201806669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12018003147T5 (de) * 2017-06-20 2020-03-05 AGC Inc. Glasplatte
JP6393384B1 (ja) * 2017-10-06 2018-09-19 日本ペイント・オートモーティブコーテ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防眩ハードコート層の形成方法
WO2020032012A1 (ja) * 2018-08-10 2020-02-13 バンドー化学株式会社 表面保護フィルム
JP6873411B2 (ja) * 2019-10-17 2021-05-19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光学積層体ならびに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用途
WO2022270471A1 (ja) * 2021-06-21 2022-12-29 株式会社カネカ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ディスプレイ
JP7342994B1 (ja) 2022-03-11 2023-09-1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シート、物品、賦形用シート、転写シート、シー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物品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67357A (ja) * 1996-03-29 1997-10-14 Nissha Printing Co Ltd 艶消しインサート成形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2189107A (ja) * 2000-12-21 2002-07-05 Nissha Printing Co Ltd 反射防止部材
WO2005097483A1 (ja) * 2004-03-31 2005-10-20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反射防止積層体
WO2006088206A1 (ja) * 2005-02-21 2006-08-24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光学積層体
CN1297827C (zh) * 2002-05-28 2007-01-31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光扩散片、光学元件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JP2009025384A (ja) * 2007-07-17 2009-02-05 Fujifilm Corp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01928481A (zh) * 2008-09-01 2010-12-29 日本油漆株式会社 防静电性防眩性涂料组合物、防静电性防眩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2033250A (zh) * 2009-10-07 2011-04-27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防眩性硬涂薄膜、偏振片、图像显示装置和其制造方法
CN102033251A (zh) * 2009-10-07 2011-04-27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防眩性硬涂薄膜、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以及硬涂薄膜的制造方法
CN103245982A (zh) * 2012-02-14 2013-08-1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层叠体、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03534219A (zh) * 2010-11-29 2014-01-22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防眩光表面处理方法及其制品
JP2014041244A (ja) * 2012-08-22 2014-03-06 Toray Advanced Film Co Ltd 成型用積層フィルム
CN103858025A (zh) * 2011-10-12 2014-06-1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装置用防眩片
WO2014109370A1 (ja) * 2013-01-11 2014-07-17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4145195A (zh) * 2012-03-23 2014-11-12 木本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元件前面用膜及带有表面构件的显示元件
CN104459841A (zh) * 2013-09-24 2015-03-25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
CN104487524A (zh) * 2012-03-30 2015-04-01 日本碧化学公司 硬质涂层组合物及高折射率抗粘连层形成组合物
CN105388704A (zh) * 2014-08-26 2016-03-09 中国涂料株式会社 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固化被膜及防眩膜及其制造方法、图像显示装置
CN105446513A (zh) * 2014-08-21 2016-03-30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复合基板结构及触控装置
CN105705968A (zh) * 2013-11-07 2016-06-22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光学层叠体
CN105939790A (zh) * 2013-12-27 2016-09-14 日涂汽车涂料有限公司 多层涂膜的形成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E513714A (zh) 1951-08-23 1900-01-01
JPS5925011B2 (ja) 1977-06-03 1984-06-13 石川島播磨重工業株式会社 焼結鉱冷却設備
JPS5945084B2 (ja) 1978-08-22 1984-11-02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ロ−ドセル秤のロ−ドセル本体製造方法
JPS5925012B2 (ja) 1980-12-29 1984-06-13 播磨耐火煉瓦株式会社 真空脱ガス装置用浸漬管およびその施工方法
CN1297827A (zh) 1999-11-25 2001-06-06 重庆大学 高速公路汽车防撞装置应答式测距方法
TWI417564B (zh) * 2005-02-21 2013-12-01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for optical laminate
TW201003131A (en) * 2008-07-04 2010-01-16 Teijin Dupont Films Japan Ltd Anti-glare laminate
KR101870473B1 (ko) * 2011-01-14 2018-06-22 다이니폰 인사츠 가부시키가이샤 반사 방지 필름, 반사 방지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편광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CN103975258B (zh) * 2011-10-12 2018-01-0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装置用防眩片
TWI486412B (zh) * 2011-12-16 2015-06-01 Eternal Materials Co Ltd 抗反射塗料組合物及其製備方法
JP5925012B2 (ja) * 2012-03-30 2016-05-25 日本ペイント・オートモーティブコーテ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高屈折率アンチブロッキング層形成組成物
JP5925011B2 (ja) * 2012-03-30 2016-05-25 日本ペイント・オートモーティブコーテ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ハード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
JP6275945B2 (ja) * 2012-12-10 2018-02-0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両面粘着剤付き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KR102116291B1 (ko) 2014-03-26 2020-05-29 린텍 가부시키가이샤 방현성 하드코트 필름
JP2015057655A (ja) 2014-10-14 2015-03-2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ならびに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5945084B1 (ja) * 2015-11-27 2016-07-05 ダイアモールディング株式会社 フロント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US11180604B2 (en) * 2016-12-20 2021-11-23 Prc-Desoto International, Inc. Polyurethane prepolymers incorporating nonlinear short chain diols and/or soft diisocyanates compositions, and uses thereof

Patent Citation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67357A (ja) * 1996-03-29 1997-10-14 Nissha Printing Co Ltd 艶消しインサート成形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2189107A (ja) * 2000-12-21 2002-07-05 Nissha Printing Co Ltd 反射防止部材
CN1297827C (zh) * 2002-05-28 2007-01-31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光扩散片、光学元件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WO2005097483A1 (ja) * 2004-03-31 2005-10-20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反射防止積層体
WO2006088206A1 (ja) * 2005-02-21 2006-08-24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光学積層体
JP2009025384A (ja) * 2007-07-17 2009-02-05 Fujifilm Corp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01928481A (zh) * 2008-09-01 2010-12-29 日本油漆株式会社 防静电性防眩性涂料组合物、防静电性防眩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2033250A (zh) * 2009-10-07 2011-04-27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防眩性硬涂薄膜、偏振片、图像显示装置和其制造方法
CN102033251A (zh) * 2009-10-07 2011-04-27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防眩性硬涂薄膜、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以及硬涂薄膜的制造方法
CN103534219A (zh) * 2010-11-29 2014-01-22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防眩光表面处理方法及其制品
CN103858025A (zh) * 2011-10-12 2014-06-1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装置用防眩片
CN103245982A (zh) * 2012-02-14 2013-08-1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层叠体、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04145195A (zh) * 2012-03-23 2014-11-12 木本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元件前面用膜及带有表面构件的显示元件
CN104487524A (zh) * 2012-03-30 2015-04-01 日本碧化学公司 硬质涂层组合物及高折射率抗粘连层形成组合物
JP2014041244A (ja) * 2012-08-22 2014-03-06 Toray Advanced Film Co Ltd 成型用積層フィルム
WO2014109370A1 (ja) * 2013-01-11 2014-07-17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4459841A (zh) * 2013-09-24 2015-03-25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
CN105705968A (zh) * 2013-11-07 2016-06-22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光学层叠体
CN105939790A (zh) * 2013-12-27 2016-09-14 日涂汽车涂料有限公司 多层涂膜的形成方法
CN105446513A (zh) * 2014-08-21 2016-03-30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复合基板结构及触控装置
CN105388704A (zh) * 2014-08-26 2016-03-09 中国涂料株式会社 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固化被膜及防眩膜及其制造方法、图像显示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一种触摸屏用防眩硬涂层的研究";苏振国等;《信息记录材料》;20131231;第14卷(第3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241216B1 (ko) 2021-04-15
TW201816427A (zh) 2018-05-01
EP3525016A4 (en) 2020-09-16
EP3525016A1 (en) 2019-08-14
TWI764944B (zh) 2022-05-21
WO2018066697A1 (ja) 2018-04-12
EP3525016B1 (en) 2022-05-11
JP6352575B1 (ja) 2018-07-04
CN110023795A (zh) 2019-07-16
US20200124772A1 (en) 2020-04-23
US11550080B2 (en) 2023-01-10
KR20190050810A (ko) 2019-05-13
JPWO2018066697A1 (ja) 2018-10-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23795B (zh) 光学层叠部件
CN110651203B (zh) 防眩涂覆组合物、使用了该组合物的光学层叠部件和防眩硬涂层的形成方法
CN111183375B (zh) 防眩硬涂层的形成方法
CN115515789A (zh) 层叠膜和成型体、以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JP6917534B2 (ja) 積層フィルムおよび積層部材
JP6818186B2 (ja) 加飾用積層部材及び加飾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CN113365825B (zh) 装饰用层合构件和装饰性成型品的制造方法
JP7433779B2 (ja) コーティング部材及びコーティング部材の製造方法
EP4005789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ayered fil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ayered member
JP2020090084A (ja) 加飾用積層部材及び加飾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KR20230115312A (ko) 적층 필름 및 성형체, 및 그들의 제조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