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97827C - 光扩散片、光学元件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扩散片、光学元件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97827C
CN1297827C CNB03810685XA CN03810685A CN1297827C CN 1297827 C CN1297827 C CN 1297827C CN B03810685X A CNB03810685X A CN B03810685XA CN 03810685 A CN03810685 A CN 03810685A CN 1297827 C CN1297827 C CN 129782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ayer
light diffusing
film
diffusing sh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381068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53361A (zh
Inventor
西田昭博
矢野周治
前田洋惠
近藤隆
畑中武藏
重松崇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Den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533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533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9782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9782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 G02B5/0226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having particles on the surfac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73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 G02B5/0278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used in transmiss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 G02F1/133634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the refractive index Nz perpendicular to the element surface being different from in-plane refractive indices Nx and Ny, e.g. biaxial or with normal optical axi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光扩散片中,在透明膜的至少一面上形成有由表面具有微细凹凸形状的树脂被膜层、和位于所述树脂被膜层的微细凹凸形状表面的折射率低于所述树脂被膜层的低折射率层的光扩散层。当应用于高清晰度LCD时,可维持防眩性,几乎不出现表面散射造成的发白,且几乎不显示双折射,粘附性和耐久性优良。

Description

光扩散片、光学元件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液晶显示器(LCD)、平板显示器(FPD)、有机EL、PDP等图像显示装置中为抑制画面辨识性下降而使用的光扩散片、及设置有上述光扩散片的光学元件。另外还涉及使用上述光学元件的图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LCD等图像显示装置中,由于荧光灯等的室内照明、太阳光自窗户的入射、操作者的影子等的映现,在显示装置表面上,图像辨识性受到了影响。因此,为了提高图像辨识性,在LCD表面上设置有已形成有微细凹凸结构的光扩散层,上述的微细凹凸结构能够扩散表面反射光,抑制外来光线的单向反射,防止外部环境的映现(具有防眩性)。作为形成光扩散层的方法,成为主流的是涂敷分散有微粒的树脂而形成树脂被膜层的方法,这是因为这种方法容易进行结构的微细化,而且生产率高。
但问题是随光扩散层的形成条件的不同,在LCD上安装光扩散层之后,会出现表面散射,或者因黑色显示时的显示画面的发白即因所谓的发白现象,会导致画面显示的对比度的下降。
比如,在特开平10-20103号公报中,作为改善防眩性等的光扩散层,公开了着眼于光扩散层表面的60°光泽度,将该值设在90%以下的光扩散层,但该公报中因大量使用平均粒径小的粒子,会出现发白现象。国际公开WO95/31737号公报中也公开了把光扩散层表面的60°光泽度设为90%以下的方法,但该公报中所记载的光扩散层也不能充分改善发白现象。
作为改善发白现象的方法,可举出一种在微细凹凸结构的树脂被膜层表面设置折射率低于树脂被膜层的低折射率层,由此赋予防反射功能,防止画面显示的对比度下降的方法。但是,若要体现防反射功能,通常需要以波长的1/4的膜厚均匀设置低折射率层,且在微细凹凸结构上通过湿式处理进行防反射处理,此时因低折射率层的均化作用,会使微细结构的凸部和凹部具有不同的厚度,从而不能体现足够的防反射功能。
另外,作为可形成光扩散层的透明膜,一般使用的是三乙酸纤维素、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等透明性良好的材料。特别是作为用于LCD中必不可少的偏振片上的透明膜的材料,成为主流的是双折射性小的三乙酸纤维素膜。但是,在三乙酸纤维素膜的表面上形成微细凹凸形状的光扩散片当长时间被暴露于高温加湿环境中时,因三乙酸纤维素膜的水解会导致光扩散层的剥落、破裂。
也有高温加湿环境中不水解的透明膜。作为该透明膜,一般使用提高了膜的机械强度的拉伸膜。但是,拉伸膜中会因拉伸而产生相位差。为此,在作为偏振镜的保护膜使用时,有时会导致视角特性的降低。另外,最近作为拉伸之后也不易产生相位差且光学特性优良的透明膜,所使用的是降冰片烯类树脂膜,但作为光扩散层设置树脂被膜层时,当该薄膜和该树脂被膜层的粘附性较差,难以形成光扩散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扩散片,当将该光扩散片用于高清晰度LCD时,也可维持防眩性,且几乎不会出现由表面散射造成的发白现象,也几乎不显示双折射性,而且粘附性、耐久性优良。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设置有该光扩散片的光学元件、以及使用该光学元件的图像显示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人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发现利用具有如下所示特性的光扩散片能够达到上述目的,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涉及一种光扩散片,是在透明膜的至少一面上形成有光扩散层的光扩散片,上述的光扩散层具有形成有微细凹凸结构的树脂被膜层、和位于该树脂被膜层的微细凹凸结构表面上的折射率低于该树脂被膜层的低折射率层,其特征在于,上述透明膜中含有(A)侧链上具有取代和/或未取代亚氨基的热塑性树脂、和(B)侧链上具有取代和/或未取代苯基以及腈基的热塑性树脂,上述的低折射率层是由具有聚硅氧烷结构的材料形成的,而且,在形成有树脂被膜层和低折射率层的状态下,设置在树脂被膜层表面的低折射率层表面的60°光泽度为15%以上、50%以下,当把透明膜的面内折射率最大的方向设为X轴,将与X轴垂直的方向设为Y轴,将薄膜的厚度方向设为Z轴,且各个轴向的折射率设为nx、ny、nz,透明膜的厚度设为d(nm)时,
面内相位差Re=(nx-ny)×d在20nm以下,
且厚度方向相位差Rth={(nx+ny)/2-nz}×d在30nm以下。
上述本发明的光扩散层中,在树脂被膜层的微细凹凸形状表面上设有低折射率层,通过由该低折射率层赋予防反射功能,防止画面显示对比度的下降,改善发白现象。该低折射率层是由具有聚硅氧烷结构的材料形成的,微细结构的凸部和凹部的厚度差较小,能够体现足够的防反射功能。
低折射率层的防反射功能的体现程度因树脂被膜层微细凹凸结构的状况而不同,在设置树脂被膜层和低折射率层这2层的状态下,如果设在树脂被膜层上的低折射率层表面的60°光泽度在15%以上,则能够有效抑制发白现象。在设置这2层的状态下,优选上述低折射率层表面的60°光泽度为20%以上。当上述低折射率层表面的60°光泽度在设置这2层的状态下不到15%时,由图像表面的散射引起的发白现象会降低画面显示的对比度。另一方面,当上述低折射率层表面的60°光泽度在设置这2层的状态下超过50%时,防眩性将显著下降,不能发挥作为光扩散层的功能。上述低折射率层表面的60°光泽度在设置这2层的状态下更优选为50%以下。根据上述,若要满足防眩性和发白现象这两种特性,上述低折射率层表面的60°光泽度在设置这2层的状态下应为15~50%,优选20~50%,进一步优选30~50%。
另外,在本发明的透明膜中,作为主成分含有上述热塑性树脂(A)、(B)的混合物。该透明膜几乎不显示双折射性,且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光学老化也较少,与树脂被膜层的粘附性较好,且耐久性优良。
透明膜的面内相位差在20nm以下,更优选在10nm以下,且厚度方向相位差在30nm以下,更优选在20nm以下。当把光扩散片适用于偏振片时,如上所述地控制了相位差值的透明膜能够减少偏振光入射时对其偏振状态的影响。对透明膜的厚度d不作特别限定,一般为10~500μm,优选20~300μm。特别优选30~200μm。
在上述光扩散片中,透明膜优选为被双向拉伸的薄膜。对拉伸方法及其倍率不作特别限定,优选在MD方向、TD方向上都等倍拉伸。拉伸倍率优选为0.5~3倍,进一步优选1~2倍。一般的塑料材料会因拉伸而表现双折射性,所以当要维持偏振状态时应该在未拉伸状态下使用。但是,未拉伸薄膜的强度不够充分,操作困难。作为主成分含有上述热塑性树脂(A)、(B)的混合物的本发明的透明膜,不会因拉伸而表现双折射性,因此能够得到强度优良的薄膜。
上述光扩散片中,树脂被膜层优选由紫外线固化性树脂形成。紫外线固化性树脂可由利用紫外线照射的固化处理,通过简单的加工操作以高效率形成树脂被膜层。
还有,本发明的光学元件的特征在于,在光学元件的一面或者两面上设置有上述光扩散片。另外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使用上述光学元件。本发明的光扩散片能够用于各种用途,如可用于光学元件,可以适用于各种图像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光扩散片的截面图的一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图1是在透明膜1上形成有光扩散层5的光扩散片,光扩散层5中,在具有微细凹凸结构的树脂被膜层2的表面上具有低折射率层4。树脂被膜层2的微细凹凸结构是由微粒3形成的。还有,图1中所示的是树脂被膜层2为1层的情形,但在树脂被膜层2和透明膜1之间可以另设可含微粒的树脂被膜层,由此可以由多层树脂被膜层形成光扩散层。
作为透明膜1,使用含有(A)侧链上具有取代和/或未取代亚氨基的热塑性树脂、和(B)侧链上具有取代和/或未取代苯基以及腈基的热塑性树脂的材料。含有这种热塑性树脂(A)、(B)的透明保护膜,如在WO01/37007中已有记载。其中,透明保护膜以热塑性树脂(A)、(B)为主成分时,也可以含有其他树脂。
热塑性树脂(A)是,侧链上具有取代和/或未取代亚氨基的树脂,主链为任意的热塑性树脂。例如,主链可以仅由碳元素构成,也可以在碳元素之间插入碳元素以外的原子。另外,也可以由碳元素之外的原子构成。主链优选为烃或者其取代体。主链可通过加聚获得。具体为聚烯烃或者聚乙烯。另外,主链也可通过缩聚获得。如可由酯键或者酰胺键等得到。主链优选为使取代乙烯基单体进行聚合而得到的聚乙烯骨架。
作为在热塑性树脂(A)上导入取代和/或未取代亚氨基的方法,能够采用以往公知的任意方法。可列举如聚合含有上述亚氨基的单体的方法;聚合各种单体而形成主链后导入上述亚氨基的方法;把含有上述亚氨基的化合物接枝到侧链上的方法等。作为亚氨基的取代基,能够使用可取代亚氨基中氢的以往公知的取代基。可以举出烷基等。
热塑性树脂(A)优选为含有由至少一种烯烃衍生的重复单元和具有至少一种取代和/或未取代马来酸酐缩亚胺结构的重复单元的二元或者二元以上的多元共聚物。上述烯烃-马来酸酐缩亚胺的共聚物能够采用公知的方法由烯烃和马来酸酐缩亚胺化合物合成。关于合成方法,例如在特开平5-59193号公报、特开平5-195801号公报、特开平6-136058号公报以及特开平9-328532号公报中已有记载。
作为烯烃,能够列举如异丁烯、2-甲基-1-丁烯、2-甲基-2-戊烯、2-甲基-1-己烯、2-甲基-1-庚烯、2-甲基-1-庚烯、1-异辛烯、2-甲基-1-辛烯、2-乙基-1-戊烯、2-乙基-2-丁烯、2-甲基-2-戊烯、2-甲基-2-己烯等。其中优选异丁烯。这些烯烃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两种以上使用。
作为马来酸酐缩亚胺化合物,可列举马来酸酐缩亚胺、N-甲基马来酸酐缩亚胺、N-乙基马来酸酐缩亚胺、N-正丙基马来酸酐缩亚胺、N-异丙基马来酸酐缩亚胺、N-正丁基马来酸酐缩亚胺、N-仲丁基马来酸酐缩亚胺、N-叔丁基马来酸酐缩亚胺、N-正戊基马来酸酐缩亚胺、N-正己基马来酸酐缩亚胺、N-正庚基马来酸酐缩亚胺、N-正辛基马来酸酐缩亚胺、N-月桂基马来酸酐缩亚胺、N-硬脂基马来酸酐缩亚胺、N-环丙基马来酸酐缩亚胺、N-环丁基马来酸酐缩亚胺、N-环戊基马来酸酐缩亚胺、N-环己基马来酸酐缩亚胺、N-环庚基马来酸酐缩亚胺、N-环辛基马来酸酐缩亚胺等。其中,优选N-甲基马来酸酐缩亚胺。这些马来酸酐缩亚胺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还可以组合两种以上使用。
在烯烃-马来酸酐缩亚胺共聚物中,对烯烃的重复单元的含量不作特别限定,为热塑性树脂(A)的总重复单元的约20~70摩尔%,优选40~60摩尔%,进一步优选45~55摩尔%。马来酸酐缩亚胺结构的重复单元含量约为30~80摩尔%,优选40~60摩尔%,进一步优选45~55摩尔%。
热塑性树脂(A)含有上述烯烃的重复单元和马来酸酐缩亚胺结构的重复单元,可以只由这些单元形成。另外,除上述之外,也可以以50摩尔%以下的比例含有其他乙烯类单体的重复单元。作为其他乙烯类单体,能够列举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等丙烯酸类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等甲基丙烯酸类单体,醋酸乙烯酯等乙烯酯单体,甲基乙烯基醚等乙烯基醚单体,马来酸酐等酸酐,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p-甲氧基苯乙烯等苯乙烯类单体等。
对热塑性树脂(A)的重均分子量没有特别限定,约为1×103~5×106,上述重均分子量优选在1×104以上、5×105以下。热塑性树脂(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在80℃以上,优选在100℃以上,进一步优选在130℃以上。
另外,作为热塑性树脂(A)可以使用戊二酰亚胺类热塑性树脂。在特开平2-153904号公报等中记载了戊二酰亚胺类树脂。戊二酰亚胺类树脂中含有戊二酰亚胺结构单元和丙烯酸甲酯或者甲基丙烯酸甲酯结构单元。在戊二酰亚胺类树脂中也能导入上述的其他乙烯类单体。
热塑性树脂(B)是侧链上具有取代和/或未取代苯基和腈基的热塑性树脂。作为热塑性树脂(B)的主链,可以举出和热塑性树脂(A)相同的结构。
作为在热塑性树脂(B)中导入上述苯基的方法,可以列举如使含有上述苯基的单体聚合的方法、使各种单体聚合而形成主链后导入苯基的方法、把含有苯基的化合物接枝到侧链上的方法等。作为苯基的取代基,能够使用可取代苯基中氢的以往公知的取代基。如可举出烷基等。作为在热塑性树脂(B)中导入腈基的方法也能够采用和导入苯基时相同的方法。
热塑性树脂(B)优选为含有由不饱和腈化合物衍生的重复单元(腈单元)和由苯乙烯类化合物衍生的重复单元(苯乙烯类单元)的二元或者三元以上的多元共聚物。如能够优选使用丙烯腈-苯乙烯类的共聚物。
作为不饱和腈化合物,可以列举具有氰基以及反应性双键的任一种化合物,能够列举如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等α-取代不饱和腈、富马腈等具有α,β-双取代烯烃性不饱和键的腈化合物等。
作为苯乙烯类化合物,可以列举具有苯基以及反应性双键的任一种化合物。能够列举出如苯乙烯、乙烯基甲苯、甲氧基苯乙烯、氯苯乙烯等未取代或取代的苯乙烯类化合物,α-甲基苯乙烯等α-取代的苯乙烯类化合物。
对热塑性树脂(B)中的腈单元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定,以总重复单元为基准,约为10~70重量%,优选20~60重量%,进一步优选20~50重量%。特别优选20~40重量%,20~30重量%。苯乙烯类单元的含量为30~70重量%,优选40~80重量%,进一步优选50~80重量%。特别优选60~80重量%,70~80重量%。
热塑性树脂(B)中含有上述腈单元和苯乙烯类单元,可以只由这些单元形成热塑性树脂(B)。另外,除上述之外,也可以以50摩尔%以下的比例含有其他乙烯类单体的重复单元。作为其他乙烯类单体,可以列举出热塑性树脂(A)中例示的物质、烯烃的重复单元、马来酸酐缩亚胺、取代的马来酸酐缩亚胺的重复单元等。作为这种热塑性树脂(B),可以列举出AS树脂、ABS树脂、ASA树脂等。
不特别限定热塑性树脂(B)的重均分子量,约为1×103~5×106。优选在1×104以上、5×105以下。
热塑性树脂(A)和热塑性树脂(B)的比率可以根据要求于透明保护膜的相位差进行调节。就上述配合比而言,一般热塑性树脂(A)的含量优选占薄膜中树脂总量的50~95重量%,更优选60~95重量%,进一步优选65~90重量%。优选热塑性树脂(B)的含量占薄膜中树脂总量的5~50重量%,更优选5~40重量%,进一步优选10~35重量%。通过热熔融混炼可以混合热塑性树脂(A)和热塑性树脂(B)。
透明膜1的厚度可以适当确定,一般从强度或操作性等作业性、薄层性等考虑,为10~500μm,优选20~300μm,特别优选30~200μm。
具有微细凹凸结构表面的树脂被膜层2形成在透明膜1上即可,不特别限定其形成方法,能采用适当的方式。可以列举出如,通过事先采用喷砂或压花滚压、化学蚀刻等适当的方法对用于形成上述树脂被膜层2的薄膜的表面进行粗面化处理,以赋予薄膜表面微细凹凸结构的方法等,使形成树脂被膜层2的材料自身的表面形成为微细凹凸结构的方法。另外还可列举,在树脂被膜层2上经涂敷另设树脂被膜层后,通过利用金属模的转印方式等赋予上述树脂被膜层表面微细凹凸结构的方法。此外,如图1所示,能举出在树脂被膜层2中分散微粒3而赋予微细凹凸结构的方法等。这些微细凹凸结构的形成方法,也可以组合两种以上的方法,形成含有不同状态微细凹凸结构表面的复合层。在上述树脂被膜层2的形成方法当中,从微细凹凸结构表面的形成性等观点出发,优选的是设置分散有微粒3的树脂被膜层2的方法。
下面,说明分散微粒3而设置树脂被膜层2的方法。作为形成上述树脂被膜层2的树脂,只要能够分散微粒3,且作为形成树脂被膜层后的被膜具有足够的强度并具有透明性,就都可以使用,没有特别限定。作为上述树脂,能够列举出热固化性树脂、热塑性树脂、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电子束固化性树脂、双液混合性树脂等,其中优选紫外线固化性树脂,这是因为该类树脂可通过紫外线照射进行固化处理,并由此可以利用简单的加工操作以高效率形成光扩散层。
作为紫外线固化性树脂,能够列举出聚酯类、丙烯酸类、氨基甲酸酯类、酰胺类、硅酮类、环氧类等各种树脂,其中含有紫外线固化性的单体、低聚物、聚合物等。作为优选使用的紫外线固化性树脂,能够列举如具有紫外线聚合性的官能团的树脂,其中优选含有具有两个以上该官能团、尤其是具有3~6个该官能团的丙烯酸类单体和低聚物成分的树脂。而且,在紫外线固化性树脂中配合紫外线聚合引发剂。
其中,在树脂被膜层2的形成中能够添加流平剂、触变剂、抗静电剂等添加剂。当形成树脂被膜层时,通过使其含有触变剂(0.1μm以下的二氧化硅、云母等),在树脂被膜层(光扩散层)的表面,利用突出粒子能够较容易地形成微细凹凸结构。
作为微粒3,能够使用各种金属氧化物、玻璃、塑料等具有透明性的物质,没有特别限定。能够列举出如二氧化硅、氧化铝、二氧化钛、氧化锆、氧化钙、氧化锡、氧化铟、氧化镉、氧化锑等具有导电性的无机类微粒,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聚氨酯、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苯并鸟粪胺、三聚氰胺、聚碳酸酯等各种聚合物构成的交联或未交联的有机类微粒和硅酮类微粒等。这些微粒3,可以适当选择一种或2种以上使用。微粒的平均粒径为1~10μm,优选2~5μm。
对含有微粒3的树脂被膜层2的形成方法没有特别限定,能够采用适当的方法。例如,把含有微粒3的树脂(如紫外线固化性树脂:涂敷液)涂敷在上述透明膜1上,干燥后,进行固化处理,形成表面呈凹凸形状的树脂被膜层2。其中,上述涂敷液可适当采用喷涂、冲模涂法、浇铸、旋涂、金属喷镀法、雕刻滚筒涂法等涂敷方法进行涂敷。
不特别限定上述涂敷液中所含的微粒3的比例,但相对于100重量份树脂,优选1~20重量份。而且,不特别限定树脂被膜层2的厚度,优选约1~10μm,特别优选2~5μm。
在上述树脂被膜层2的微细凹凸形状表面上可设置低折射率层4。作为低折射率层4的材料,可使用折射率低于树脂被膜层2的具有聚硅氧烷结构的材料。
作为形成低折射率层的材料,能够列举出使用四乙氧基硅烷、四乙氧化钛等金属醇盐的溶胶-凝胶类材料等。上述例示的低折射率材料的形成材料可以是已聚合的聚合物,也可以是作为前体的单体或低聚物。另外,各种材料中都能使用含氟化合物,目的是赋予表面抗污染性。
作为含有上述氟基的溶胶-凝胶类材料,可举出全氟代烷基烷氧基硅烷。作为全氟代烷基烷氧基硅烷,能够列举出用通式(1):CF3(CF2)nCH2CH2Si(OR)3(式中:R表示碳原子数1~5的烷基,n表示0~12的整数)表示的化合物。具体地说,能够列举如三氟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三氟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十三氟辛基三甲氧基硅烷、十三氟辛基三乙氧基硅烷、十七氟癸基三甲氧基硅烷、十七氟癸基三乙氧基硅烷等。其中,优选上述的n为2~6的化合物。
形成低折射率层时,也可以添加将二氧化硅、氧化铝、二氧化钛、氧化锆、氟化镁、二氧化铈等分散在醇溶剂中而形成的溶胶等。另外,可以适当配合金属盐、金属化合物等添加剂。
利用适当的方法可在树脂被膜层2的表面上形成低折射率层4。作为形成方法,可采用和树脂被膜层2的形成相同的方法。
还有,当形成低折射率层时,能在树脂被膜层2的表面实行亲水化处理。对亲水化处理方法不作特别限定,可以适用电晕放电处理、喷溅处理、低压UV照射、等离子体处理等表面处理法。另外,能够进行利用氢氧化钠水溶液等的化学处理,纤维素类材料、聚酯类材料的薄层涂敷处理等可以提高的粘附性的处理。
不特别限定低折射率层的厚度,优选0.05~0.3μm,特别优选0.1~0.15μm。
另外,在上述图1的光扩散片的透明膜1上可以粘接光学元件(未图示)。
作为光学元件,可举出偏振镜。不特别限定偏振镜,能够使用各种偏振镜。作为偏振镜,能够列举出如在聚乙烯醇类薄膜、部分缩甲醛化的聚乙烯醇类薄膜、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类部分皂化薄膜等亲水性高分子薄膜上,吸附碘或二色性染料等二色性物质并单向拉伸的薄膜;聚乙烯醇的脱水处理物或聚氯乙烯的脱盐酸处理物等聚烯类取向薄膜等。其中优选由聚乙烯醇类薄膜和碘等二色性物质构成的偏振镜。对这些偏振镜的厚度不作特别限定,一般约为5~80μm。
用碘对聚乙烯醇类薄膜进行染色并经单向拉伸所得的偏振镜,例如可以通过将聚乙烯醇浸渍在碘的水溶液中进行染色后拉伸至原长的3~7倍而制成。也可以根据需要浸渍在硼酸或碘化钾等的水溶液中。另外,也可以根据需要在染色前将聚乙烯醇类薄膜浸渍在水中进行水洗。通过对聚乙烯醇类薄膜进行水洗,除了可以清洗聚乙烯醇类薄膜表面的污物或防粘连剂之外,还可以使聚乙烯醇类薄膜溶胀从而防止染色斑等不均匀。拉伸可以在用碘染色后进行,也可以边染色边拉伸,另外也可以在拉伸后用碘染色。也可以在硼酸或碘化钾等的水溶液中或水浴中进行拉伸。
透明保护膜通常被设置在上述偏振镜的一面或两面上,以用作偏振片。作为透明保护膜,优选为具有优良的透明性、机械强度、热稳定性、水分屏蔽性能、各向同性等的材料。作为所述透明保护膜,可以使用和上述透明膜相同材料的膜。作为上述透明保护膜可以使用内外都由相同聚合物材料构成的透明保护膜,也可以使用由不同聚合物材料等构成的透明保护膜。当把上述的光扩散片设置在偏振镜(偏振片)的一侧或两侧时,光扩散片的透明膜能够兼当偏振镜的透明保护膜。
另外,在透明保护膜的没有粘合偏振镜的一面可以进行硬涂层或防粘连处理。进行硬涂层处理的目的是防止偏振片表面受损伤等,例如可以通过在透明保护膜的表面上附加由丙烯酸类、硅酮类等适宜的紫外线固化性树脂构成的硬度、滑动特性等良好的固化被膜的方法等形成。另外,实施防粘连处理的目的在于防止邻接层之间的粘附。此外,所述硬涂层、防粘连层等,除了可以设置为透明保护膜本身,也可以作为不同于透明保护膜的其它的光学层设置。
作为光学元件,实际应用时可以使用上述偏振片上层叠了其他光学元件(光学层)的光学膜。对光学层不作特别限定,如可以使用1层或2层以上的反射板、半透过板、相位差板(含1/2、1/4等波长板)、视角补偿膜等可用于形成液晶显示装置等的光学层。特别优选在偏振片上进一步层叠反射板或半透过半反射板而构成的反射型偏振片或半透过型偏振片、在偏振片上进一步层叠相位差板而构成的椭圆偏振片或圆偏振片、在偏振片上进一步层叠视角补偿膜而构成的宽视角偏振片、或者在偏振片上进一步层叠亮度改善薄膜而构成的偏振片。
反射型偏振片是在偏振片上设置反射层的偏振片,用于形成使来自辨识侧(显示侧)的入射光反射并显示的类型的液晶显示装置等,具有能够省略背光灯等光源的内置而容易使液晶显示装置薄型化等优点。反射型偏振片的形成,根据需要可以通过介入所述透明保护膜等在偏振片的单面上设置由金属等构成的反射层的方式等适宜方式进行。
作为反射型偏振片的具体例,可以举出根据需要在消光处理后的透明保护膜的单面上设置由铝等反射性金属构成的箔或蒸镀膜而形成反射层的反射型偏振片等。
作为代替将反射板直接附设在上述偏振片的透明保护膜上的方法,还可以在以该透明膜为基准的适当的薄膜上设置反射层形成反射片等后使用。还有,由于反射层通常由金属组成,所以从防止由于氧化而造成的反射率的下降,进而长期保持初始反射率和避免另设保护层的观点等来看,优选用透明保护膜或偏振片等覆盖其反射面的使用形式。
此外,在上述中,半透过型偏振片可以通过作成用反射层反射光的同时使光透过的半透半反镜等半透过型的反射层而获得。半透过型偏振片通常设置在液晶单元的背面侧,可以形成以下类型的液晶显示装置等,即,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使用液晶显示装置等的情况下,反射来自于辨识侧(显示侧)的入射光而显示图像,在比较暗的环境中,使用内置于半透过型偏振片的背面的背光灯等内置光源来显示图像的类型。也就是说,半透过型偏振片在如下类型的液晶显示装置等的形成中十分有用,即,在明亮的环境下可以节约使用背光灯等光源的能量,且即使在比较暗的环境下也可以利用内置光源使用的液晶显示装置。
下面对在偏振片上进一步层叠相位差板而构成的椭圆偏振片或圆偏振片进行说明。在将直线偏振光变换为椭圆偏振光或圆偏振光,或者将椭圆偏振光或圆偏振光变换为直线偏振光,或者变换直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时,可以使用相位差板等。特别是作为将直线偏振光变换为圆偏振光或将圆偏振光变换为直线偏振光的相位差板,可以使用所谓的1/4波长板(也称为λ/4板)。1/2波长板(也称为λ/2板)通常在变换直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时使用。
椭圆偏振片可以有效地用于以下情形,即补偿(防止)超扭曲向列相(STN)型液晶显示装置因液晶层的双折射而产生的着色(蓝或黄),进行所述没有着色的白黑显示的情形等。另外,控制了三维折射率的偏振片还可以补偿(防止)从斜向观察液晶显示装置的画面时产生的着色,因而十分理想。圆偏振片,例如可以在对图像变为彩色显示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图像的色调进行调整时有效地利用,而且还具有防反射的功能。作为上述的相位差板的具体例子,可以举出由聚碳酸酯、聚乙烯醇、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或其它聚烯烃、聚芳酯、聚酰胺等的适宜聚合物构成的膜经拉伸处理而形成的双折射性膜,液晶聚合物的取向膜,或用膜支撑液晶取向层的材料等。相位差板可以是根据使用目的而具有适宜的相位差的板,例如各种波长板或用于补偿由液晶层的双折射而引起的着色或视角等的板,也可以是层叠两种以上的相位差板从而控制相位差等光学特性的板。
另外上述椭圆偏振片或反射型椭圆偏振片是通过层叠适当组合的偏振片或反射型偏振片和相位差板而成的。这类椭圆偏振片等也可以通过在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过程中依次分别层叠(反射型)偏振片及相位差板来形成,以构成(反射型)偏振片及相位差板的组合,而如上所述,预先形成为椭圆偏振片等光学薄膜的材料,由于在质量的稳定性和层叠操作性等方面出色,具有可以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等的制造效率的优点。
补偿视角薄膜是从不垂直于画面的稍微倾斜的方向观察液晶显示画面的情况下也可使图像看起来比较清晰的、用于扩大视角的薄膜。作为这种视角补偿相位差板,例如可以由相位差膜、液晶聚合物等的取向膜或在透明基材上支撑液晶聚合物等的取向层的材料等构成。作为通常的相位差板,使用的是在其面方向上被单向拉伸的具有双折射的聚合物膜,与此相对,作为被用作视角补偿膜的相位差板,可以使用沿其面方向被实施了双向拉伸的具有双折射的聚合物薄膜、沿其面方向被单向拉伸并且沿其厚度方向也被拉伸了的可控制厚度方向折射率的具有双折射的聚合物或像倾斜取向膜等的双向拉伸薄膜等。作为倾斜取向膜,例如可以举出在聚合物薄膜上粘接热收缩膜后在因加热形成的收缩力的作用下对聚合物薄膜进行了拉伸处理或/和收缩处理的材料、使液晶聚合物倾斜取向而成的材料等。作为相位差板的原材料聚合物可使用与上述的相位差板中说明的聚合物相同的聚合物,可以使用以防止基于由液晶单元造成的相位差而形成的辨识角的变化所带来的着色等或扩大辨识性良好的视角等为目的的适宜的聚合物。
另外,从达到辨识性良好的宽视角的观点来看,可以优选使用用三乙酸纤维素薄膜支撑由液晶聚合物的取向层、特别是圆盘状液晶聚合物的倾斜取向层构成的光学各向异性层的光学补偿相位差板。
将偏振片和亮度改善薄膜贴合在一起而成的偏振片通常被设于液晶单元的背面一侧。亮度改善薄膜是显示如下特性的薄膜,即,当因液晶显示装置等的背光灯或来自背面侧的反射等,有自然光入射时,反射特定偏光轴的直线偏振光或特定方向的圆偏振光,而使其他光透过,因此将亮度改善薄膜与偏振片层叠而成的偏振片可使来自背光灯等光源的光入射,而获得特定偏振光状态的透过光,同时,所述特定偏振光状态以外的光不能透过,被予以反射。借助设于其后侧的反射层等再次反转在该亮度改善薄膜面上反射的光,使之再次入射到亮度改善薄膜上,使其一部分或全部作为特定偏振光状态的光透过,从而增加透过亮度改善薄膜的光,同时向偏振镜提供难以吸收的偏振光,从而增加能够在液晶显示图像的显示等中利用的光量,并由此可以提高亮度。即,在不使用亮度改善薄膜而用背光灯等从液晶单元的背面侧穿过偏振镜而使光入射的情况下,具有与偏振镜的偏光轴不一致的偏振方向的光基本上被偏振镜所吸收,因而无法透过偏振镜。即,虽然会因所使用的偏振镜的特性而不同,但是大约50%的光会被偏振镜吸收掉,因此在液晶显示装置等中可以利用的光量将减少,导致图像变暗。由于亮度改善薄膜反复进行如下操作,即,使具有能够被偏振镜吸收的偏振方向的光不入射到偏振镜上,而是使该类光在亮度改善薄膜上发生反射,进而借助设于其后侧的反射层等完成反转,使光再次入射到亮度改善薄膜上,这样,亮度改善薄膜只使在这两者间反射并反转的光中的、其偏振方向变为能够通过偏振镜的偏振方向的偏振光透过,同时将其提供给偏振镜,因此可以在液晶显示装置的图像的显示中有效地使用背光灯等的光,从而可以使画面明亮。
在亮度改善薄膜和所述反射层等之间也可以设置扩散板。由亮度改善薄膜反射的偏振光状态的光朝向所述反射层等,所设置的扩散板可将通过的光均匀地扩散,同时消除偏振光状态而成为非偏振光状态。即,扩散板使偏振光恢复到原来的自然光状态。将该非偏振光状态即自然光状态的光射向反射层等,经过反射层等反射后,再次通过扩散板而又入射到亮度改善薄膜上,如此反复进行。通过在亮度改善薄膜和所述反射层之间设置使偏振光恢复到原来的自然光状态的扩散板,可以在维持显示画面的亮度的同时,减少显示画面的亮度的不均,从而可以提供均匀并且明亮的画面。通过设置该扩散板,可适当增加初次入射光的重复反射次数,并利用扩散板的扩散功能,可以提供均匀的明亮的显示画面。
作为所述亮度改善薄膜,例如可以使用:电介质的多层薄膜或折射率各向异性不同的薄膜多层层叠体之类的显示出使特定偏光轴的直线偏振光透过而反射其他光的特性的薄膜、胆甾醇型液晶聚合物的取向膜或在薄膜基材上支撑了该取向液晶层的薄膜之类的显示出将左旋或右旋中的任一种圆偏振光反射而使其他光透过的特性的薄膜等适宜的薄膜。
因此,通过利用使所述的特定偏光轴的直线偏振光透过的类型的亮度改善薄膜,使该透过光直接沿着与偏光轴一致的方向入射到偏振片上,可以在抑制由偏振片造成的吸收损失的同时,使光有效地透过。另一方面,利用胆甾醇型液晶层之类的使圆偏振光透过的类型的亮度改善薄膜,虽然也可以直接使光入射到偏振镜上,但是,从抑制吸收损失这一点考虑,最好借助相位差板对该圆偏振光进行直线偏振光化,之后再入射到偏振片上。而且,通过使用1/4波长板作为该相位差板,可以将圆偏振光变换为直线偏振光。
在可见光区域等较宽波长范围中能起到1/4波长板作用的相位差板,例如可以利用以下方式获得,即,将相对于波长550nm的浅色光能起到1/4波长板作用的相位差层和显示其他的相位差特性的相位差层例如能起到1/2波长板作用的相位差层重叠的方式等。所以,配置于偏振片和亮度改善薄膜之间的相位差板可以由1层或2层以上的相位差层构成。
还有,就胆甾醇型液晶层而言,也可以组合不同反射波长的材料,构成重叠2层或3层以上的配置构造,由此获得在可见光区域等较宽的波长范围内反射圆偏振光的构件,从而可以基于此而获得较宽波长范围的透过圆偏振光。
另外,偏振片如同上述的偏振光分离型偏振片,可以由层叠了偏振片和2层或3层以上的光学层的构件构成。因此,也可以是组合所述反射型偏振片或半透过型偏振片和相位差板而成的反射型椭圆偏振片或半透过型椭圆偏振片等。
在所述光学元件上层叠光扩散片、进而在偏振片上层叠各种光学层的工艺,可以利用在液晶显示装置等的制造过程中依次独立层叠的方式来进行,但是预先经层叠而成的偏振片在质量的稳定性或组装操作等方面优良,因此具有可改善液晶显示装置等的制造工序的优点。在层叠中可以使用粘合层等适宜的粘接手段。在粘接所述偏振片和其他光学层时,它们的光学轴可以根据目标相位差特性等而采用适宜的配置角度。
在上述的偏振片或至少层叠有一层偏振片的光学膜等光学元件的至少一面上,设置有所述光扩散片,在没有设置光扩散片的面上也可以设置用于与液晶单元等其它构件粘接的粘合层。对形成粘合层的粘合剂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适宜地选择使用以丙烯酸类聚合物、硅酮类聚合物、聚酯、聚氨酯、聚酰胺、聚醚、氟类或橡胶类等聚合物为基体聚合物的粘合剂。特别优选使用丙烯酸类粘合剂等光学透明性优良并显示出适度的润湿性、凝聚性以及粘接性等粘合特性并且耐气候性或耐热性等优良的粘合剂。
除了上述之外,从防止因吸湿造成的发泡现象或剥离现象、因热膨胀差等引起的光学特性的下降或液晶单元的翘曲、并且以高品质形成耐久性优良的液晶显示装置等观点来看,优选吸湿率低且耐热性优良的粘合层。
粘合层中可以含有例如天然或合成树脂类、特别是增粘性树脂或由玻璃纤维、玻璃珠、金属粉、其它的无机粉末等构成的填充剂、颜料、着色剂、抗氧化剂等可添加于粘合层中的添加剂。另外也可以是含有微粒并显示光扩散性的粘合层等。
在偏振片、光学薄膜等光学元件上附设粘合层时可以利用适宜的方式进行。作为该例,例如可以举出以下方式,即调制在由甲苯或乙酸乙酯等适宜溶剂的纯物质或混合物构成的溶剂中溶解或分散基体聚合物或其组合物而成的约10~40质量%的粘合剂溶液,然后通过流延方式或涂敷方式等适宜铺展方式直接将其附设在光学元件上的方式;或者基于上述在隔离件上形成粘合层后将其移送并粘贴在光学元件上的方式等。粘合层也可以设置成不同组成或种类的各层的重叠层。粘合层的厚度可以根据使用目的或粘合力等而适当确定,一般为1~500μm,优选5~200μm,特别优选10~100μm。
对于粘合层的露出面,在供于使用前为了防止其污染等,可以临时粘贴隔离件覆盖。由此可以防止在通常的操作状态下与粘合层接触的现象。作为隔离件,在满足上述的厚度条件的基础上,例如可以使用根据需要用硅酮类或长链烷基类、氟类或硫化钼等适宜剥离剂对塑料薄膜、橡胶片、纸、布、无纺布、网状物、发泡片材或金属箔、它们的层叠体等适宜的薄片体进行涂敷处理后的材料等以往常用的隔离件。
还有,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在形成上述的光学元件的偏振片、透明保护膜、光学层等以及粘合层等各层上,利用例如用水杨酸酯类化合物或苯并苯酚(benzophenol)类化合物、苯并三唑类化合物或氰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镍配位化合物类化合物等紫外线吸收剂进行处理的方式,使之具有紫外线吸收能力。
设置有本发明的光扩散片的光学元件可以适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等各种装置的形成。液晶显示装置可以根据以往的方法形成。即,一般来说,液晶显示装置可通过适宜地组合液晶单元和光学元件以及根据需要而加入的照明系统等构成部件并装入驱动电路而形成,在本发明中,除了使用本发明的光学元件外,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依据以往的方法形成。对于液晶单元而言,也可以使用例如TN型或STN型、π型等任意类型的液晶单元。
通过本发明可以形成在液晶单元的单侧或双侧配置了所述光学元件的液晶显示装置、在照明系统中使用了背光灯或反射板的装置等适宜的液晶显示装置。此时,本发明的光学元件可以设置在液晶单元的单侧或双侧上。当将光学薄膜设置在双侧时,它们既可以是相同的材料,也可以是不同的材料。另外,在形成液晶显示装置时,可以在适宜的位置上配置1层或2层以上例如扩散板、防眩层、防反射膜、保护板、棱镜阵列、透镜阵列薄片、光扩散板、背光灯等适宜的部件。
下面对有机电致发光装置(有机EL显示装置)进行说明。一般,有机EL显示装置中,在透明膜上依次层叠透明电极、有机发光层以及金属电极而形成发光体(有机电致发光体)。这里,有机发光层是各种有机薄膜的层叠体,已知有:例如由三苯基胺衍生物等构成的空穴注入层和由蒽等荧光性的有机固体构成的发光层的层叠体、或此种发光层和由二萘嵌苯衍生物等构成的电子注入层的层叠体、或者这些空穴注入层、发光层及电子注入层的层叠体等各种组合。
有机EL显示装置根据如下的原理进行发光,即,通过在透明电极和金属电极上加上电压,向有机发光层中注入空穴和电子,由这些空穴和电子的复合而产生的能量激发荧光物质,被激发的荧光物质回到基态时,就会放射出光。中间的复合机理与一般的二极管相同,由此也可以推测出,电流和发光强度相对于外加电压显示出伴随整流性的较强的非线性。
在有机EL显示装置中,为了取出有机发光层中产生的光,至少一方的电极必须是透明的,通常将由氧化铟锡(ITO)等透明导电体制成的透明电极作为阳极使用。另一方面,为了容易进行电子的注入而提高发光效率,在阴极上使用功函数较小的物质是十分重要的,通常使用Mg-Ag、Al-Li等金属电极。
在具有这种构成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中,有机发光层由厚度为10nm左右的极薄的膜构成。因此,有机发光层也与透明电极一样,使光基本上完全地透过。其结果是,在不发光时从透明膜的表面入射并透过透明电极和有机发光层而在金属电极反射的光会再次向透明膜的表面侧射出,因此,当从外部进行辨识时,有机EL装置的显示面如同镜面。
在包含如下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体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中,可以在透明电极的表面侧设置偏振片,同时在这些透明电极和偏振片之间设置相位差板,上述有机电致发光体中,在通过施加电压而进行发光的有机发光层的表面侧设有透明电极,同时在有机发光层的背面侧设有金属电极。
由于相位差板及偏振片具有使从外部入射并在金属电极反射的光成为偏振光的作用,因此由该偏振光作用具有使得从外部无法辨识出金属电极的镜面的效果。特别是,采用1/4波长板构成相位差板并且将偏振片和相位差板的偏振光方向的夹角调整为π/4时,可以完全遮蔽金属电极的镜面。
即,入射于该有机EL显示装置的外部光因偏振片的存在而只有直线偏振光成分透过。该直线偏振光一般会被相位差板转换成椭圆偏振光,而当相位差板为1/4波长板并且偏振片和相位差板的偏振方向的夹角为π/4时,就会成为圆偏振光。
该圆偏振光透过透明膜、透明电极、有机薄膜,在金属电极上反射,之后再次透过有机薄膜、透明电极、透明膜,由相位差板再次转换成直线偏振光。由于该直线偏振光与偏振片的偏振方向正交,因此无法透过偏振片。其结果可以完全遮蔽金属电极的镜面。
实施例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制造例1
把由异丁烯和N-甲基马来酸酐缩亚胺构成的交替共聚物(N-甲基马来酸酐缩亚胺的含量为50摩尔%)75重量份、和丙烯腈含量为28重量%的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25重量份溶解于二氯甲烷,得到固态成分浓度为15重量%的溶液。将该溶液流延于敷设在玻璃板上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上,在室温放置60分钟后,从该薄膜上剥下来。在100℃干燥10分钟之后,在140℃干燥10分钟,接着在160℃干燥30分钟,得到厚50μm的透明膜。透明膜的面内相位差Re=4nm,厚度方向相位差Rth=4nm。
还有,面内相位差Re、厚度方向相位差Rth,是根据由自动双折射测定装置(王子计测仪器株式会社制,自动双折射计KOBRA21ADH)测定的折射率nx、ny、nz的测量结果计算出来的。
实施例1
混合作为微粒的平均粒径为4.5μm的二氧化硅粒子4重量份、紫外线固化性树脂(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类单体)100重量份、二苯甲酮类光聚合引发剂5重量份和计量成该固态成分达到40重量%的溶剂(甲苯),并把混合而成的溶液涂敷在上述的透明膜上,在120℃干燥5分钟之后,通过紫外线照射进行固化处理,形成3~5μm厚的微细凹凸结构表面的树脂被膜层(折射率:1.52)。接着,用丝锭在树脂被膜层的微细凹凸结构表面上涂敷1层折射率为1.39的氟改性烷氧基硅烷溶液,进行干燥—固化处理,制成形成有低折射率层(0.1μm)的光扩散片。
实施例2
和制造例1同样地制成厚度为100μm的透明膜。160℃下沿MD方向拉伸该透明膜1.5倍之后,160℃下沿TD方向拉伸1.5倍,得到厚45μm的双向拉伸透明膜。双向拉伸透明膜的面内相位差Re=4nm,厚度方向相位差Rth=12nm。在实施例1中,除了作为透明膜使用上述的双向拉伸透明膜之外,和实施例1相同地制成光扩散片。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中,作为微粒使用平均粒径为3.5μm的聚苯乙烯珠15重量份,并向混合溶液中添加流平剂(デイフエンサMCT-323,大日本墨水化学社制)0.5重量份,除此之外,和实施例1相同地制成光扩散片。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中,作为微粒使用平均粒径为1.3μm的二氧化硅粒子6.5重量份、和平均粒径为2.5μm的二氧化硅粒子6.5重量份,并向混合溶液中添加流平剂(デイフエンサMCT-323,大日本墨水化学社制)0.5重量份,除此之外,和实施例1相同地制成光扩散片。
比较例1
在实施例1中,除了作为透明膜使用厚80μm的三乙酸纤维素薄膜(面内相位差Re=2nm,厚度方向相位差Rth=40nm)之外,和实施例1相同地制成光扩散片。
比较例2
在实施例1中,除了作为透明膜使用厚40μm的降冰片烯类薄膜(面内相位差Re=4nm,厚度方向相位差Rth=20nm)之外,和实施例1相同地制成光扩散片。
比较例3
在实施例1中,除了作为透明膜使用厚50μm的双向拉伸聚碳酸酯薄膜(面内相位差Re=10nm,厚度方向相位差Rth=120nm)之外,和实施例1相同地制成光扩散片。
比较例4
在实施例1中,作为微粒使用平均粒径为1.3μm的二氧化硅粒子6.5重量份、和平均粒径为2.5μm的二氧化硅粒子7.5重量份,并向混合溶液中添加流平剂(デイフエンサMCT-323,大日本墨水化学社制)0.5重量份,除此之外,和实施例1相同地制成光扩散片。
比较例5
在实施例1中,除了未设置低折射率层之外,和实施例1相同地制成光扩散片。
比较例6
在实施例1中,除了把二氧化硅粒子的使用量改变成0.5重量份之外,和实施例1相同地制成光扩散片。
关于由上述实施例1~4、比较例1~6得到的光扩散片的光扩散层(设置在树脂被膜层表面的低折射率层),以JIS K7105-1981为基准,使用スガ试验机(株)制(数字变角光度计UGV-5DP)测定60°光泽度。此外,关于光扩散片,评价发白、映现、粘附性、耐久性。结果如表1所示。
(发白)
把贴合有光扩散片的偏振片(185μm)粘接在玻璃基板上,而且在玻璃基板的与偏振片粘接面相反侧的面上粘贴黑带,在室内用荧光灯照射的条件下(700勒克司),按照下述基准用肉眼对发白现象进行评价。
◎:完全没有发白现象。
○:几乎出现发白现象。
△:虽出现较弱的发白现象,但实用上没有问题。
×:发白非常多。
(映现)
把贴合光扩散片的偏振片(185μm)粘接在玻璃基板上,而且在玻璃基板的与偏振片粘接面相反侧的面上粘贴黑带,在室内用荧光灯照射的条件下(700勒克司),按照下述基准用肉眼对映现进行评价。
○:没有映现。
△:几乎没有映现。
×:有映现。
(粘附性)
使用粘合剂把光扩散片贴合在玻璃板上,采用JIS K5400的网纹带法,按照下述基准评价光扩散层(树脂被膜层)和透明膜的初期粘附性。
◎:完全没有剥落。
△:剥落面积不到整个正方形面积的65%。但完全没有剥落的情况除外。
×:剥落面积占整个正方形面积的65%以上。
(耐久性)
使用粘合剂把光扩散片贴合在玻璃板上,投入到80℃下,90%RH的恒温恒湿器中。随后,按照下述基准评价1000小时后的外观、粘附性。
◎:570小时、1000小时后,没有破裂、剥落(全面)。
×:570小时后全面出现破裂、剥落。
表1
  60°光泽度(%)   发白   映现   粘附性   耐久性
 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   31324225.4 ○○◎△ ○○○○ ◎◎◎◎ ◎◎◎◎
 比较例1比较例2比较例3比较例4比较例5比较例6   313131125263 ○○○×○○ ○○○○△× ◎×◎◎◎◎ ×-◎◎◎◎
由表1可知,本发明的光扩散片具有发白、映现、粘附性、耐久性优良的特点。
实施例5
将实施例1中制成的光扩散片使用聚氨酯类粘合剂粘合在聚乙烯醇类偏振镜的一面上,同时,在其对面同样层叠制造例1中制成的透明膜,得到具有光扩散功能的偏振片。
实施例6
将实施例2中制成的光扩散片使用聚氨酯类粘合剂粘合在聚乙烯醇类偏振镜的一面上,同时,在其对面同样层叠实施例2中制成的双向拉伸透明膜,得到具有光扩散功能的偏振片。
比较例7
将比较例1中制成的光扩散片使用聚氨酯类粘合剂粘合在聚乙烯醇类偏振镜的一面上,同时,在其对面同样层叠三乙酸纤维素薄膜,得到具有光扩散功能的偏振片。
比较例8
将比较例3中制成的光扩散片使用聚氨酯类粘合剂粘合在聚乙烯醇类偏振镜的一面上,同时,在其对面同样层叠聚碳酸酯薄膜,得到具有光扩散功能的偏振片。
贴合实施例5、6以及比较例7、8中制成的具有光扩散功能的偏振片,并使它们的偏振轴分别垂直,测定自偏振轴方向的方位角为45度且极角为70度的位置处的透过率(%)。测定透过率时,使用日立制作所制的分光光度计U-4100测定550nm的值。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透射率(%)
  实施例5实施例6   1.72.0
  比较例7比较例8   3.816.0
由表2可知,由本发明的光扩散片可以得到偏振特性优良的具有光扩散功能的偏振片。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能提供适用于高清晰度LCD上时也可维持防眩性且几乎不会出现由表面散射造成的发白、几乎不显示双折射、粘附性和耐久性优良的光扩散片。另外,还提供设置有该光扩散片的光学元件,以及使用该光学元件的图像显示装置。

Claims (5)

1、一种光扩散片,是在透明膜的至少一面上形成有光扩散层的光扩散片,上述光扩散层具有形成有微细凹凸结构的树脂被膜层、和位于该树脂被膜层的微细凹凸结构表面上的折射率低于该树脂被膜层的低折射率层,其特征在于,上述透明膜中含有(A)侧链上具有取代和/或未取代亚氨基的热塑性树脂、和(B)侧链上具有取代和/或未取代苯基以及腈基的热塑性树脂,且上述低折射率层是由具有聚硅氧烷结构的材料形成的,而且,在形成有树脂被膜层和低折射率层的状态下,设置在树脂被膜层表面的低折射率层表面的60°光泽度为15%以上、50%以下,把透明膜面内折射率最大的方向设为X轴,与X轴垂直的方向设为Y轴,膜的厚度方向设为Z轴,各轴向的折射率分别设为nx、ny、nz,透明膜的厚度设为d(nm)时,面内相位差Re=(nx-ny)×d在20nm以下,且厚度方向相位差Rth={(nx+ny)/2-nz}×d在30nm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扩散片,其特征在于,透明膜是经双向拉伸的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扩散片,其特征在于,树脂被膜层是由紫外线固化性树脂形成的。
4、一种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光学元件的一面或者两面上设置有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扩散片。
5、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元件。
CNB03810685XA 2002-05-28 2003-05-16 光扩散片、光学元件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9782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53773/2002 2002-05-28
JP2002153773A JP2003344614A (ja) 2002-05-28 2002-05-28 光拡散性シート、光学素子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53361A CN1653361A (zh) 2005-08-10
CN1297827C true CN1297827C (zh) 2007-01-31

Family

ID=295613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810685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97827C (zh) 2002-05-28 2003-05-16 光扩散片、光学元件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161743B2 (zh)
JP (1) JP2003344614A (zh)
KR (1) KR20050004231A (zh)
CN (1) CN1297827C (zh)
WO (1) WO200310047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23795A (zh) * 2016-10-07 2019-07-16 日涂汽车涂料有限公司 光学层叠部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06770B (zh) * 2005-02-21 2013-09-01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Anti-glare optical laminate
TWI409169B (zh) * 2005-02-21 2013-09-21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Anti-glare optical laminate
TWI417564B (zh) * 2005-02-21 2013-12-01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for optical laminate
TW200641387A (en) * 2005-02-21 2006-12-01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Anti-glare optical multilayer body
TWI411817B (zh) * 2005-02-21 2013-10-11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Optical laminates
US20060246233A1 (en) * 2005-04-28 2006-11-02 Fuji Photo Film Co., Ltd. Light diffusion film, anti-reflection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US20090237797A1 (en) * 2005-06-23 2009-09-24 Wataru Horie Optical Film and Display
CN1955765B (zh) * 2005-08-02 2010-06-16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光学膜和抗反射膜以及它们的生产方法、偏振片及液晶显示装置
DE102005041242A1 (de) * 2005-08-31 2007-03-01 Merck Patent Gmbh Verfahren zur Strukturierung von Oberflächen von Substraten
KR100716144B1 (ko) * 2005-10-21 2007-05-10 도레이새한 주식회사 박막트랜지스터 액정디스플레이용 확산시트
US7848021B2 (en) * 2006-02-17 2010-12-07 Fujifilm Corporation Optical film, antireflection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US7567383B2 (en) * 2007-02-14 2009-07-28 Sony Corporation Anti-glare film,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4155336B1 (ja) 2007-02-14 2008-09-24 ソニー株式会社 防眩性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US9128235B2 (en) * 2008-08-11 2015-09-08 Greenlux Finland Oy Optical light diffuser component having a substrate with optical structures and optical coatings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WO2012075070A1 (en) * 2010-11-30 2012-06-07 Corning Incorporated Display device with light diffusive glass panel
JP6213463B2 (ja) * 2012-05-22 2017-10-1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拡散反射板
CN103943785A (zh) * 2013-06-18 2014-07-23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光学调节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3323902B (zh) * 2013-06-21 2016-03-16 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炫目光学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JP6661286B2 (ja) 2014-06-30 2020-03-11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Samsung Electronics Co.,Ltd. 樹脂膜、光学部材および偏光部材
WO2016003179A1 (ko) * 2014-06-30 2016-01-07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저굴절률층을 갖는 광학 부재
CN106249428A (zh) * 2016-04-11 2016-12-21 台谱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消光镜片及其制作方法
WO2018116931A1 (ja) * 2016-12-21 2018-06-2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
CN109946772A (zh) * 2017-12-21 2019-06-28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光扩散层及光扩散片
CN109946774A (zh) * 2017-12-21 2019-06-28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薄型高透光的光扩散层及光扩散片
CN109946773A (zh) * 2017-12-21 2019-06-28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薄型光扩散层及光扩散片
TWI679474B (zh) * 2018-10-23 2019-12-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防漏光膜總成及應用該防漏光膜總成的顯示器
KR102154502B1 (ko) 2020-03-04 2020-09-10 성치헌 하드코팅 필름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27305A (ja) * 1995-10-31 1997-05-16 Sumitomo Chem Co Ltd 耐汚染性に優れた防眩性フィルムまたはシート
CN1202634A (zh) * 1997-06-09 1998-12-23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器
WO2001037007A1 (fr) * 1999-11-12 2001-05-25 Kaneka Corporation Film transparent
JP2002107512A (ja) * 2000-10-02 2002-04-10 Nitto Denko Corp 光拡散性シート及び光学素子
JP2002131507A (ja) * 2000-10-24 2002-05-09 Fuji Photo Film Co Ltd 防眩性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および偏光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5031737A1 (fr) 1994-05-18 1995-11-23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Film anti-reflechissant
JPH1020103A (ja) 1996-07-05 1998-01-23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防眩フィル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27305A (ja) * 1995-10-31 1997-05-16 Sumitomo Chem Co Ltd 耐汚染性に優れた防眩性フィルムまたはシート
CN1202634A (zh) * 1997-06-09 1998-12-23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器
WO2001037007A1 (fr) * 1999-11-12 2001-05-25 Kaneka Corporation Film transparent
JP2002107512A (ja) * 2000-10-02 2002-04-10 Nitto Denko Corp 光拡散性シート及び光学素子
JP2002131507A (ja) * 2000-10-24 2002-05-09 Fuji Photo Film Co Ltd 防眩性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および偏光板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23795A (zh) * 2016-10-07 2019-07-16 日涂汽车涂料有限公司 光学层叠部件
CN110023795B (zh) * 2016-10-07 2021-06-29 日涂汽车涂料有限公司 光学层叠部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3344614A (ja) 2003-12-03
CN1653361A (zh) 2005-08-10
KR20050004231A (ko) 2005-01-12
US7161743B2 (en) 2007-01-09
US20050157407A1 (en) 2005-07-21
WO2003100477A1 (fr) 2003-1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97827C (zh) 光扩散片、光学元件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646947A (zh) 光扩散片、光学元件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324329C (zh) 防反射膜、其制造方法、光学元件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646948A (zh) 光扩散片、光学元件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243256C (zh) 光学散射片,光学元件和视觉显示器
CN1646949A (zh) 光扩散片、光学元件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0336868C (zh) 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固化膜以及防反射膜
CN1260586C (zh) 光学薄膜,偏振光学薄膜和图像显示器
CN1228652C (zh) 偏振片,光学膜片和使用偏振片的液晶显示器
CN1293393C (zh) 抗反射膜,光学元件和视觉显示器
CN1285001C (zh) 层压光学薄膜、椭圆形偏振片和图像显示器
CN1603866A (zh) 光学部件用粘合剂组合物
CN1625702A (zh) 粘合型光学薄膜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0345010C (zh) 偏振薄膜的制造方法和由该方法制得的偏振薄膜以及光学薄膜
CN1589414A (zh) 相位差板及其制造方法、光学膜
CN1957274A (zh) 带有表面保护薄膜的光学薄膜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673831A (zh) Ips模式液晶显示装置
CN1756973A (zh) 高亮度偏振片、使用该偏振片的液晶面板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688906A (zh) 光学薄膜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504778A (zh) 偏光片的制造方法、偏光片及采用偏光片的图像显示装置
CN101040196A (zh) 防静电性粘合型光学膜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734297A (zh) 相位差粘合剂层、粘合型光学薄膜及它们的制法、应用
CN101040198A (zh) 防静电性光学膜、防静电性粘合型光学膜、它们的制造方法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735820A (zh) 宽带胆甾醇型液晶薄膜、制造方法、圆偏振片、直线偏振镜、照明装置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659457A (zh) 偏振片、偏振片用胶粘剂、光学薄膜及图像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