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08304A - 電子照相用感光體、其製造方法及電子照相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電子照相用感光體、其製造方法及電子照相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08304A
TW201708304A TW105114572A TW105114572A TW201708304A TW 201708304 A TW201708304 A TW 201708304A TW 105114572 A TW105114572 A TW 105114572A TW 105114572 A TW105114572 A TW 105114572A TW 201708304 A TW201708304 A TW 20170830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receptor
layer
compound
carbon atoms
electrophotograph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145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Feng-Qiang Zhu
Shinjiro Suzuki
Toshiki Takeuchi
Original Assignee
Fuj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7083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08304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7Cover layers
    • G03G5/14708Cover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6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organic
    • G03G5/0601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G03G5/0609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1/00Processe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05D1/02Processe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performed by spray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1/00Processe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05D1/18Processe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performed by dipp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75Details relating to xerographic drum, band or plate, e.g. replacing, test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43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two or more layers 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posite structure
    • G03G5/0436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two or more layers 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posite structure combining organic and inorganic lay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43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two or more layers 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posite structure
    • G03G5/047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two or more layers 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posite struc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 transport lay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5Organic bonding materials; Methods for coating a substrate with a photoconductive layer; Inert supplements for use in photoconductive lay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5Organic bonding materials; Methods for coating a substrate with a photoconductive layer; Inert supplements for use in photoconductive layers
    • G03G5/0503Inert supplements
    • G03G5/051Organic 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G03G5/0517Organic 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omprising one or more cyclic groups consisting of carbon-atoms onl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5Organic bonding materials; Methods for coating a substrate with a photoconductive layer; Inert supplements for use in photoconductive layers
    • G03G5/0525Coating method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5Organic bonding materials; Methods for coating a substrate with a photoconductive layer; Inert supplements for use in photoconductive layers
    • G03G5/0528Macromolecular bonding materials
    • G03G5/0557Macromolecular bonding material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ed bonds
    • G03G5/0564Polycarbonat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8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inorganic
    • G03G5/087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inorganic and being incorporated in an organic bonding materia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7Cover lay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7Cover layers
    • G03G5/14708Cover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
    • G03G5/14713Macromolecular material
    • G03G5/14747Macromolecular material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5/14756Polycarbonat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Photoreceptors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滿足充分的耐污染性及作為感光體之諸特性,同時受溫度濕度環境所致之影響小的電子照相用感光體、其製造方法及電子照相裝置。 本發明係於導電性基體上至少具有感光層之電子照相用感光體。最表面層係含有具下述一般式(I)所示構造之化合物。 □(式(I)中,R1、R2各自獨立地表示碳數1~12之烷基或碳數5~12之環烷基,R3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取代或無取代的碳數1~6之烷基、取代或無取代的碳數1~6之烷氧基、碳數6~20之芳基或雜環基,X、Z表示單鍵或可經取代之碳數1~6之伸烷基,Y表示OCO基或COO基)

Description

電子照相用感光體、其製造方法及電子照相裝置
本發明乃是關於電子照相方式之印表機、拷貝機、傳真機等所用的電子照相用感光體(以下亦單稱為「感光體」)、其製造方法及電子照相裝置,特別是關於藉由添加劑的改良而具有優異耐污染性等之電子照相用感光體、其製造方法及電子照相裝置。
一般而言,電子照相用感光體中,被要求要於暗處保持表面電荷之機能、接受光而產生電荷機能、同樣地受光而輸送電荷之機能。該感光體方面,係有下述者:具有於其中一層同時具有此等機能之單層感光層者,即是單層型感光體,以及,主要積層了以機能分離成賦予電荷產生之層與賦予於暗處之表面電荷的保持及光受容時之電荷輸送之層的層所得之感光層者,即是積層型感光體。
使用此等之電子照相用感光體的電子照相法所致的影像形成方面,例如,可適用卡爾森(Carlson)法。以此方式進行的影像形成,乃是藉由於暗處對感光體 帶電、對已帶電之感光體表面上形成原稿之文字或圖案等之靜電影像的形成、藉由已形成之靜電影像的碳粉所致之顯影、及對經顯影之碳粉像的紙等之支持體的轉印附著所實施。碳粉像轉印後之感光體,係於去除了殘留碳粉或除電等之後再使用。
上述電子照相用感光體之材料方面,係使硒、硒合金、氧化鋅或硫化鎘等之無機光導電性材料分散於樹脂黏合劑中,或使聚-N-乙烯基咔唑、9,10-蒽二醇聚酯、吡唑啉、腙、二苯乙烯、丁二烯、聯苯胺、酞青素或雙偶氮化合物等之有機光導電性材料分散於樹脂黏合劑中者,或使此等真空蒸鍍或昇華者等。
近年,伴隨著辦公室內的網路化所致印刷頁數的增加、電子照相所致輕印刷機的急速發展等,在電子照相方式之印字裝置上,更是要求要有更高耐久性、高感度甚至是高速應答性。又,來自裝置內產生之臭氧或NOx等之氣體所致的影響,或因使用環境(室溫、濕度)之變動所致影像特性之變動等會變小,此乃是強求。
但是,現階段,以往的感光體,並非都能充分地滿足所要求的特性,可舉出以下所述之問題點。
例如,關於耐污染性,感光體因常與帶電滾筒或轉印滾筒接觸,滾筒構成構件的成分會滲出使感光體之表面受污染,半色調影像中有黑筋線產生的問題。
關於耐污染性,係有如專利文獻1中所示,於帶電滾筒之電阻層中使用含乙烯‧丁烯共聚物之樹脂的 方法,如專利文獻2中所示,於轉印滾筒中,使用具有環氧氯丙烷系橡膠作為橡膠主成分且含有填充劑之橡膠組成物的方法被提案。但是,此等之方法對耐污染性都未能充分地因應。
使用環境中感光體之特性變動,首先,可舉出於低溫低濕環境下之影像特性的惡化。意即,在低溫低濕環境下,一般而言,除了外觀上,也會因感光體所具有的感度特性等降低,而使影像濃度降低、半色調影像中階調的惡化等影像品質之惡化顯在化。而且,也有伴隨著感度特性之惡化所引起的影像記憶變顯著之問題。此等係於印字之際,會成為圓筒第1旋轉作為潛影被記錄下的影像在圓筒第2旋轉以後也受電位變動的型態,特別是在印字半色調影像時,被不必要的部分所印字導致的影像之惡化。特別是,於低溫低濕環境下中,顯著可見印字影像的濃淡相反之負記憶的例子較多。
接著,可舉出高溫高濕環境下的影像特性惡化。意即,在高溫高濕環境下,一般而言,感光層中的電荷移動速度會較常溫常濕時大,以此為原因,可觀察到印字濃度的過度增加、白版影像下的微小黑點(Kavli)等之不適。印字濃度的過度增加關係到碳粉消耗量的增加,又,1網點徑變大而成為微細階調毀損的原因。又,有關於影像記憶,係與低溫低濕環境下相反地,顯著可見印字影像的濃淡直接被反映之正記憶的情況較多。
如此因溫濕度而引起的特性惡化,多是感光 層之表面層中的樹脂黏合劑或電荷產生材料之吸濕、放濕的原因。相對於此,如專利文獻3或專利文獻4中所是的將特定的化合物添加至電荷產生層,如專利文獻5中所示將特定的聚碳酸酯系高分子電荷輸送物質用於表面層等的,至今為止被檢討的各種材料。但是,至今仍未能發現可充分地滿足如抑制溫濕度對此等感光體的影響等諸特性之材料。
又,專利文獻6、7、8中所揭示的技術,雖是可解除上述因溫度濕度條件導致的特性惡化之問題,但有關感光體表面之耐污染性,卻未必充分。
再者,專利文獻9中,雖有於感光層之最表面層含有既定的苯二甲酸酯化合物與既定的3次元交聯聚合物之技術被提案,但並未言及感光體表面的耐污染性或溫濕度的影響。再者,專利文獻10中雖揭示有可用作為害蟲忌避劑之苯二甲酸化合物、專利文獻11中雖揭示有於感熱發色層中含有具4個酯基之既定的芳香族化合物所成的感熱記錄紙,但並未言及於感光體中之使用。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11-160958號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8-164757號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平6-118678號
[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平7-168381號
[專利文獻5]日本特開2001-13708號
[專利文獻6]日本特開2007-279446號
[專利文獻7]日本專利第5429654號
[專利文獻8]日本專利第5534030號
[專利文獻9]日本特開2013-41101號公報
[專利文獻10]日本特開昭60-222445號公報
[專利文獻11]日本特開昭61-27284號公報
如上述,關於感光體之改良,從以往已有各種技術被提案。但是,此等之專利文獻中所記載之技術,並非是可滿足充分的耐污染性及作為感光體之諸特性且又能充分地抑制因溫度濕度環境導致對感光體的壞影響者,而被要求要有更進一步的改良。
所以,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在滿足充分的耐污染性及作為感光體之諸特性的同時,受溫度濕度環境的影響小之電子照相用感光體、其製造方法及電子照相裝置。
本發明者們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專致於檢討的結果,發現可藉由於感光體之最表面層添加具特定構造 之化合物,可不受所使用之電荷輸送物質等特性之影響、得以抑制自帶電滾筒或轉印滾筒之構成構件滲出之成分對感光體表面的侵入,而使耐污染性得以改善。藉此,本發明者們發現,可實現一不受使用的有機物質之種類或使用環境之溫度及濕度的變動所左右,且得以提昇電氣特性之安定性、不會產生影像記憶等影像障礙之電子照相感光體。
感光體之最表面層中所用的樹脂方面,現階段,主要是使用聚碳酸酯或聚芳基化物樹脂等。形成感光層之際,係使各種機能材料溶解於溶劑中,並將此藉由浸漬塗佈或噴墨塗佈等塗佈於導電性基體上而形成塗膜。此時,樹脂黏合劑係以包入機能材料的型態形成膜,或是、以分子等級在膜中產生令人無法忽視之程度的大小空隙。此空隙若大,則可預期將導致電氣特性之惡化。
因此,藉由使以樹脂黏合劑所形成之空隙為適切大小的分子來進行填充,可形成更強固的膜,結果可得不因環境變動而引起電氣及影像特性之惡化的感光體。本發明者們以上述檢討的結果,終至於完成本發明。
意即,本發明之電子照相用感光體,其特徵係於導電性基體上至少具有感光層之電子照相用感光體中,最表面層係含有具下述一般式(I)所示構造之化合物。
(式(I)中,R1、R2各自獨立地表示碳數1~12之烷基或碳數5~12之環烷基,R3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取代或無取代的碳數1~6之烷基、取代或無取代的碳數1~6之烷氧基、碳數6~20之芳基或雜環基,X、Z表示單鍵或可經取代之碳數1~6之伸烷基,Y表示OCO基或COO基)。
本發明之感光體中,前述感光層係以前述最表面層者為佳。此時,前述感光層係由電荷產生層與電荷輸送層所成,該電荷輸送層係可為前述最表面層者,又,前述感光層亦可為正帶電單層型者,再者,前述感光層係由電荷輸送層與電荷產生層所成,該電荷產生層亦可為前述最表面層者。又,本發明之感光體中,於前述感光層上具備表面保護層,該表面保護層亦可為前述最表面層者。
再者,本發明之感光體,其中,具前述一般式(I)所示構造之化合物方面,係以具有下述式(I-1)所示構造者為佳。再者,本發明之感光體,其中,具前述一般式(I)所示構造之化合物的添加量,相對於含有該化合物之層中所含樹脂黏合劑100質量份,較佳為30質量份以下。
又,本發明之電子照相用感光體之製造方法,其特徵係以在包含於導電性基體上塗佈塗佈液而形成 最表面層之步驟的電子照相用感光體之製造方法中,於前述塗佈液中含有具上述一般式(I)所示構造之化合物。
再者,本發明之電子照相裝置,係以搭載上述本發明之電子照相用感光體為其特徵。
根據本發明,係以於感光層或於作為表面保護層等之感光體的表面之層含有上述既定的化合物,而得以在不依使用之電荷輸送材料等特性下可實現提昇耐污染性同時受環境變動所致之電氣及影像特性變動少的感光體。又,本發明中,也因於中間的層中使用上述既定的化合物,而得以實現受環境變動所致之電氣及影像特性變動少的感光體。因此,根據本發明,係可在不受使用之有機物質的種類或使用環境的溫度乃至於濕度之變動所左右下,得以實現提昇電氣特性之安定性、不產生記憶等之影像障礙的電子照相用感光體。
1‧‧‧導電性基體
2‧‧‧中漆層
3‧‧‧感光層
4‧‧‧電荷產生層
5‧‧‧電荷輸送層
6‧‧‧表面保護層
7‧‧‧電子照相用感光體
21‧‧‧滾筒帶電構件
22‧‧‧高壓電源
23‧‧‧影像曝光構件
24‧‧‧顯影器
241‧‧‧顯影滾筒
25‧‧‧給紙構件
251‧‧‧給紙滾筒
252‧‧‧給紙導件
26‧‧‧轉印帶電器(直接帶電型)
27‧‧‧清潔裝置
271‧‧‧清潔葉片
28‧‧‧除電構件
60‧‧‧電子照相裝置
300‧‧‧感光層
[圖1](a)表示本發明之負帶電機能分離積層型電子照相用感光體之一例的模式剖面圖、(b)表示本發明之正帶電單層型電子照相用感光體之一例的模式剖面圖、(c)表示本發明之正帶電機能分離積層型電子照相用感 光體之一例的模式剖面圖。
[圖2]表示本發明之電子照相裝置的一構成例之概略構成圖。
以下,乃就本發明之電子照相用感光體的具體實施形態,並利用圖式予以詳細說明。本發明並不受限於以下之說明。
如上述,電子照相用感光體大致上被分為作為機能分離型積層型感光體之負帶電積層型感光體及正帶電積層型感光體,以及主要作為正帶電型之單層型感光體。圖1表示本發明之一例的電子照相用感光體之模式剖面圖、(a)表示負帶電型的機能分離積層型電子照相用感光體之一例、(b)表示正帶電單層型電子照相用感光體之一例、(c)表示正帶電型的機能分離積層型電子照相用感光體之一例。
如圖式所示,負帶電積層型感光體中,係於導電性基體(1)之上,依序積層中漆層(2),與由具備電荷產生機能之電荷產生層(4)及具備電荷輸送機能之電荷輸送層(5)所構成之感光層(3)。又,正帶電單層型感光體中,係於導電性基體(1)之上,依序積層中漆層(2),與兼具電荷產生機能及電荷輸送機能等兩機能之單一的感光層(3)。再者,正帶電積層型感光體中,係於導電性基體(1)之上,依據積層中漆層(2),與由 具備電荷輸送機能之電荷輸送層(5)及具備電荷產生機能之電荷產生層(4)所構成之感光層(3)。此外,任一型的感光體,中漆層(2)可因應需要而設置,而於感光層(3)之上,可進一步設置表面保護層(6)。又,本發明中所謂的「感光層」,包含積層了電荷產生層及電荷輸送層之積層型感光層與單層型感光層兩者之概念。
本發明中,重點是在構成感光體之最表面層的感光層或表面保護層等任一者中含有具前述一般式(I)所示構造之化合物。意即,作為最表面層是感光層之構成的感光體時,可藉由於感光層中含有該化合物,而得到本發明所期望之效果。此時,感光層係由電荷產生層與電荷輸送層所構成之負帶電積層型感光體,最表面層為電荷輸送層時,可藉由使電荷輸送層中含有該化合物,而獲得本發明所期望之效果。又,當為感光層是正帶電單層型之正帶電單層型感光體時,可藉由於單層型的感光層中含有該化合物,而獲得本發明所期望之效果。再者,本發明係感光層由電荷輸送層與電荷產生層所構成之正帶電積層型感光體,當最表面層為電荷產生層時,可藉由於電荷產生層中含有該化合物,而獲得本發明所期望之效果。此外,感光層上具備表面保護層,且為表面保護層是最表面層之構成的感光體時,可藉由於表面保護層中含有該化合物,而獲得本發明所期望之效果。
當作為上述任一型的感光體時,最表面層中上述化合物的添加量,相對於含有上述化合物之層中所含 樹脂黏合劑100質量份,係以成30質量份以下者為佳,1~30質量份的範圍更佳,以成3~25質量份者特別佳。上述化合物的使用量若超過30質量份,因會發生析出而不佳。於感光層以外的層中含有上述化合物時,其使用量亦與上述相同。
以下,顯示具有本發明之一般式(I)所示構造之化合物的具體例。但可使用於本發明之化合物,並不受限於此等。
導電性基體(1)乃是作為感光體之一電極的角色同時亦為構成感光體之各層的支持體,可為圓筒狀、板狀、薄膜狀等之任一形狀,材質方面,係可使用於鋁、不鏽鋼、鎳等之金屬類、或玻璃、樹脂等之表面施予導電處理者。
中漆層(2)係以樹脂為主成分之層或是由氧皮鋁等之金屬氧化皮膜所成,乃是為了控制由導電性基體 向感光層之電荷的注入性,或是以提昇基體表面之缺陷的被覆、感光層與基體之接著性等之目的下,因應需要所設。中漆層中所用的樹脂材料方面,可舉出酪蛋白、聚乙烯基醇、聚醯胺、三聚氰胺、纖維素等之絕緣性高分子、聚噻吩、聚吡咯、聚苯胺等之導電性高分子,且此等之樹脂可單獨使用,或適當地組合混合而使用。又,此等之樹脂中亦可含有二氧化鈦或氧化鋅等之金屬氧化物。
(負帶電積層型感光體)
負帶電積層型感光體,其中,電荷產生層(4)乃是藉由塗佈電荷產生材料之粒子被分散於樹脂黏合劑中所成之塗佈液等之方法所形成,接受光而產生電荷。又,重要的是,其電荷產生效率要高且同時產生的電荷向電荷輸送層(5)之注入性,並期望電場依賴性少,即使是處於低電場也能有良好的注入性。
電荷產生材料方面,係可單獨或適當地組合使用X型無金屬酞青素、τ型無金屬酞青素、α型氧鈦基酞青素、β型氧鈦基酞青素、Y型氧鈦基酞青素、γ型氧鈦基酞青素、非晶形型氧鈦基酞青素、ε型銅酞青素等之酞青素化合物、各種偶氮顏料、蒽酮顏料、噻喃鎓顏料、苝顏料、迫位酮顏料、斯夸琳顏料、喹吖酮顏料等,可因應影像形成所使用的曝光光源之光波長區域而選擇適當的物質。
電荷產生層(4)之樹脂黏合劑方面,可適當 地組合下述而使用:聚碳酸酯樹脂、聚酯樹脂、聚醯胺樹脂、聚胺基甲酸酯樹脂、氯乙烯樹脂、醋酸乙烯酯樹脂、苯氧基樹脂、聚乙烯基縮醛樹脂、聚乙烯基丁縮醛樹脂、聚苯乙烯樹脂、聚碸樹脂、二烯丙基鄰苯二甲酸酯樹脂、甲基丙烯酸酯樹脂之聚合物及共聚物等。
電荷產生層(4)若具有電荷產生機能即可,所以,其膜厚乃依電荷產生物質之光吸收係數來決定,一般而言,可為1μm以下,較佳為0.5μm以下。電荷產生層在以電荷產生材料為主體時,可於其中添加電荷輸送材料等而使用。
電荷產生層(4)中電荷產生材料的使用量,相對於樹脂黏合劑100質量份,較佳為30~90質量份、更佳為40~80質量份。又,樹脂黏合劑的含量,相對於電荷產生層(4)之固形分,較佳為10~90質量%、更佳為20~80質量%。
電荷輸送層(5)主要是藉由電荷輸送材料與樹脂黏合劑所構成。電荷輸送層(5)之樹脂黏合劑方面,可各自單獨或是當地組合而混合下述成分使用:雙酚A型、雙酚Z型、雙酚A型-聯苯共聚物、雙酚Z型-聯苯共聚物等之各種聚碳酸酯樹脂、聚芳基化物樹脂、聚伸苯樹脂、聚酯樹脂、聚乙烯基縮醛樹脂、聚乙烯基丁縮醛樹脂、聚乙烯基醇樹脂、氯乙烯樹脂、醋酸乙烯酯樹脂、聚乙烯樹脂、聚丙烯樹脂、丙烯醯基樹脂、聚胺基甲酸酯樹脂、環氧樹脂、三聚氰胺樹脂、聚矽氧樹脂、聚醯 胺樹脂、聚苯乙烯樹脂、聚縮醛樹脂、聚碸樹脂、甲基丙烯酸酯之聚合物及此等之共聚物等。又,亦可混用分子量不同的同種樹脂。
電荷輸送層(5)中使用的電荷輸送材料方面,係可單獨或是當地組合下述成分而混合使用:各種腙化合物、苯乙烯基化合物、二胺化合物、丁二烯化合物、吲哚化合物等。該電荷輸送材料方面,可例示如以下(II-1)~(II-16)所示者,但不受限於此等。
電荷輸送層(5)中電荷輸送材料的使用量,相對於樹脂黏合劑100質量份,較佳為50~90質量份、更佳為60~80質量份。又,樹脂黏合劑的含量,相對於電荷輸送層(5)之固形分,較佳為10~90質量%、更佳為20~80質量%。
此外,電荷輸送層(5)之膜厚,為了維持實用上有效的表面電位,係以3~50μm的範圍為佳,15~40μm的範圍更佳。
(單層型感光體)
本發明中,為單層型之感光層(3),主要由電荷產生材料、電洞輸送材料、電子輸送材料(受體性化合物)及樹脂黏合劑所成。
單層型感光體之電荷產生材料方面,可使用例如酞青素系顏料、偶氮顏料、蒽酮顏料、苝顏料、迫位酮顏料、多環醌顏料、斯夸琳顏料、噻喃鎓顏料、喹吖酮顏料等。又,此等電荷產生材料係可單獨使用,或組合2種以上使用。特別是,本發明之電子照相用感光體中,偶氮顏料方面係以雙偶氮顏料、三偶氮顏料為佳,苝顏料方面係以N,N’-雙(3,5-二甲基苯基)-3,4:9,10-苝-雙(羧基醯亞胺)為佳,酞青素系顏料方面係以無金屬酞青素、銅酞青素、氧鈦基酞青素為佳。再者,若使用X型無金屬酞青素、τ型無金屬酞青素、ε型銅酞青素、α型氧鈦基酞青素、β型氧鈦基酞青素、Y型氧鈦基酞青素、非晶形氧 鈦基酞青素、日本特開平8-209023號公報、美國專利第5736282號說明書及美國專利第5874570號說明書中記載的CuKα:使X線繞射光譜之布勒格角2θ為9.6°作為最大波峰之氧鈦基酞青素,則在感度、耐久性及畫質的點顯示出可顯著地改善之效果。電荷產生材料的含量,相對於單層型感光層(3)之固形分,較佳為0.1~20質量%、更佳為0.5~10質量%。
電洞輸送材料方面,可使用例如腙化合物、吡唑啉化合物、吡唑哢化合物、噁二唑化合物、噁唑化合物、芳基胺化合物、聯苯胺化合物、二苯乙烯化合物、苯乙烯基化合物、聚-N-乙烯基咔唑、聚矽烷等。又,此等電洞輸送材料可單獨使用,或組合2種以上使用。本發明中所用的電洞輸送材料方面,除了於光照射時產生的電洞的輸送能力優之外,係以與電荷產生材料之組合較佳。電洞輸送材料的含量,相對於單層型感光層(3)之固形分,較佳為3~80質量%、更佳為5~60質量%。
電子輸送材料(受體性化合物)方面,可舉出無水琥珀酸、無水馬來酸、二溴無水琥珀酸、無水苯二甲酸、3-硝基無水苯二甲酸、4-硝基無水苯二甲酸、無水均苯四甲酸、均苯四甲酸、偏苯三甲酸、無水偏苯三甲酸、鄰苯二甲醯亞胺、4-硝基鄰苯二甲醯亞胺、四氰基乙烯、四氰基醌二甲烷、四氯對苯醌、四溴對苯醌、o-硝基安息香酸、丙二腈、三硝基芴酮、三硝基噻吨酮、二硝基苯、二硝基蒽、二硝基吖啶、硝基蒽醌、二硝基蒽醌、噻 喃系化合物、醌系化合物、苯醌化合物、聯對苯醌系化合物、萘醌系化合物、蒽醌系化合物、二苯乙烯醌系化合物、偶氮醌系化合物等。又,此等電子輸送材料係可單獨使用,或組合2種以上使用。電子輸送材料的含量,相對於單層型感光層(3)之固形分,較佳為1~50質量%、更佳為5~40質量%。
單層型感光層(3)之樹脂黏合劑方面,可使用雙酚A型、雙酚Z型、雙酚A型-聯苯共聚物、雙酚Z型-聯苯共聚物等之各種聚碳酸酯樹脂、聚伸苯樹脂、聚酯樹脂、聚乙烯基縮醛樹脂、聚乙烯基丁縮醛樹脂、聚乙烯基醇樹脂、氯乙烯樹脂、醋酸乙烯酯樹脂、聚乙烯樹脂、聚丙烯樹脂、丙烯醯基樹脂、聚胺基甲酸酯樹脂、環氧樹脂、三聚氰胺樹脂、聚矽氧樹脂、聚醯胺樹脂、聚苯乙烯樹脂、聚縮醛樹脂、聚芳基化物樹脂、聚碸樹脂、甲基丙烯酸酯之聚合物及此等之共聚物等。再者,亦可混用分子量不同的同種樹脂。
又,樹脂黏合劑的含量方面,相對於單層型感光層(3)之固形分,較佳為10~90質量%、更佳為20~80質量%。
單層型感光層(3)之膜厚,為了在實用上維持有效的表面電位,係以3~100μm的範圍為佳,5~40μm的範圍更佳。
(正帶電積層型感光體)
正帶電積層型感光體,其中,電荷輸送層(5)主要是藉由電荷輸送材料與樹脂黏合劑所構成。該電荷輸送材料及樹脂黏合劑方面,可使用與所列舉出有關負帶電積層型感光體之電荷輸送層(5)者相同的材料,並無特別限制。又,各材料的含量或電荷輸送層(5)之膜厚,亦可與負帶電積層型感光體相同。
電荷輸送層(5)上所設的電荷產生層(4)主要是由電荷產生材料、電洞輸送材料、電子輸送材料(受體性化合物)及樹脂黏合劑所成。電荷產生材料、電洞輸送材料、電子輸送材料及樹脂黏合劑方面,係可使用所列舉出與單層型感光體之單層型感光層(3)者相同的材料,並無特別限制。又,各材料的含量或電荷產生層(4)之膜厚,亦可與單層型感光體中單層型感光層(3)相同。
本發明中,上述中漆層(2)、感光層(3)、電荷產生層(4)及電荷輸送層(5)中,在以感度之提昇、殘留電位之減少或耐環境性、對有害之光的安定性之提昇、包含耐摩擦性之高耐久性之提昇等為目的下,可視需要而使用各種添加劑。添加劑方面,除了具前述一般式(I)所示構造之化合物以外,係可使用無水琥珀酸、無水馬來酸、二溴無水琥珀酸、無水均苯四甲酸、均苯四甲酸、偏苯三甲酸、無水偏苯三甲酸、鄰苯二甲醯亞胺、4-硝基鄰苯二甲醯亞胺、四氰基乙烯、四氰基醌二甲烷、四氯對苯醌、四溴對苯醌、o-硝基安息香酸、三硝 基芴酮等之化合物。又,亦可添加抗氧化劑或光安定劑等之劣化防止劑。如此的目的中所用的化合物方面,可舉出生育酚等之色原醇衍生物及醚化合物、酯化合物、聚芳基烷烴化合物、氫醌衍生物、二醚化合物、二苯甲酮衍生物、苯并三唑衍生物、硫醚化合物、苯二胺衍生物、膦酸酯、亞磷酸酯、苯酚化合物、受阻酚化合物、直鏈胺化合物、環狀胺化合物、受阻胺化合物等,但不受限於此等。
又,中漆層(2)、感光層(3)、電荷產生層(4)及電荷輸送層(5)中,在以提昇形成之膜的調平性或進一步賦予潤滑性為目的下,可含有聚矽氧油或氟系油等之調平劑。再者,以調整膜硬度或減低摩擦係數、賦予潤滑性等之目的下,亦可含有氧化矽(silica)、氧化鈦、氧化鋅、氧化鈣、氧化鋁(alumina)、氧化鋯等之金屬氧化物、硫酸鋇、硫酸鈣等之金屬硫化物、氮化矽、氮化鋁等之金屬氮化物微粒子、或四氟化乙烯樹脂等之氟系樹脂粒子、氟系梳型接枝聚合樹脂等。再者,因應需要,在不明顯損及電子照相特性之範圍下,亦可含有其他公知的添加劑。
再者,本發明中,在使耐環境性提昇或使機械性強度更加提昇之目的下,可視需要而於感光層表面設置表面保護層(6)。表面保護層(6)係以對機械性壓力具耐久性及耐環境性優異的材料所構成,並以具有盡可能使電荷產生層所感應之光低損失地透過之性能為佳。
表面保護層(6)係以樹脂黏合劑為主成分之 層,或是由非晶形碳等之無機薄膜所成。又,樹脂黏合劑中,在以提昇導電性或減低摩擦係數、賦予潤滑性等為目的下,係可含有氧化矽(氧化矽)、氧化鈦、氧化鋅、氧化鈣、氧化鋁(氧化鋁)、氧化鋯等之金屬氧化物、硫酸鋇、硫酸鈣等之金屬硫化物、氮化矽、氮化鋁等之金屬氮化物之微粒子、或四氟化乙烯樹脂等之氟系樹脂、氟系梳型接枝聚合樹脂等之粒子。
表面保護層(6)中,可含有本發明之具前述一般式(I)所示構造之化合物。又,在以賦予電荷輸送性之目的下,可含有上述感光層中所用的電荷輸送物質或電子受容物質,而以提昇所形成之膜的調平性或賦予潤滑性為目的下,係可含有聚矽氧油或氟系油等之調平劑。
此外,表面保護層(6)本身的膜厚,雖也視表面保護層之搭配組成而定,但在重複連續使用時沒有殘留電位增大等之壞影響的範圍下,可任意地設定。
(感光體之製造方法)
於製造本發明之感光體之際,在導電性基體上塗佈塗佈液而形成最表面層時,重點是於此塗佈液中含有具前述一般式(I)所示構造之化合物,藉此,可實現一不受所使用之電荷輸送材料等特性所影響地在提昇耐污染性的同時,受環境變動所致電氣及影像特性變動少之感光體。此最表面層之形成用塗佈液,當最表面層為感光層時,特別是在電荷輸送層時為電荷輸送層形成用塗佈液、在電荷產 生層時為電荷產生層形成用塗佈液、在單層型感光層時為單層型感光層形成用塗佈液、在最表面層為表面保護層時,為表面保護層形成用塗佈液。該塗佈液可為適合浸漬塗佈法或噴霧塗佈法等之各種塗佈方法所用者,並不受限於任一種塗佈方法。
(電子照相裝置)
本發明之電子照相用感光體乃是搭載上述本發明之感光體所成者,因適用於各種機械製程而可獲得所期望之效果。具體而言,其係於使用滾筒或刷子等之帶電構件之接觸帶電方式或使用放電管(corotron)、電暈管(scorotron)等之非接觸帶電方式等的帶電製程、以及使用非磁性一成分、磁性一成分、二成分等之顯影方式(顯影劑)之接觸顯影及非接觸顯影方式等之顯影製程中,亦可獲得充分的效果。特別是本發明中,在帶電滾筒或轉印滾筒方面,使用聚矽氧橡膠、胺基甲酸酯橡膠、氯丁二烯橡膠、環氧氯丙烷橡膠、丙烯腈‧丁二烯橡膠(NBR)、乙烯-丙烯-二烯橡膠(EPDM)等之橡膠所成的橡膠滾筒時,因可發揮良好的耐污染性而較佳。
圖2中係顯示本發明之電子照相裝置的概略構成圖作為一例。圖示之電子照相裝置(60)乃是搭載本發明之電子照相用感光體(7),其係包含導電性基體(1)、被覆於其外周面上之中漆層(2)與感光層(300)。特別是,本發明之電子照相裝置係於導電性基 體上至少具有感光層,且至少包含最表面層含有前述既定的化合物之本發明之電子照相用感光體與帶電滾筒。再者,圖示之電子照相裝置(60),係由被配置於感光體(7)之外周緣部的滾筒帶電構件(21)、對此滾筒帶電構件(21)供給施加電壓之高壓電源(22)、影像曝光構件(23)、具備顯影滾筒(241)之顯影器(24)、具備給紙滾筒(251)及給紙導件(252)之給紙構件(25)、轉印帶電器(直接帶電型)(26)、具備清潔葉片(271)之清潔裝置(27)與除電構件(28)所構成,亦可作為彩色印表機。
[實施例]
<負帶電積層型感光體之製造例>
實施例1
於作為導電性基體之外徑Φ30mm鋁圓筒的外周,浸漬塗佈使醇可溶性耐龍(商品名「Amilan® CM8000」,東麗(股)製)5質量份、經膠基矽烷處理之氧化鈦微粒子5質量份溶解並分散於甲醇90質量份中所調製而成的塗佈液,於溫度100℃下乾燥30分鐘,形成膜厚約2μm之中漆層作為中漆層。
於上述中漆層上,浸漬塗佈使作為電荷產生材料之日本特開昭64-17066號公報或美國專利第4898799號說明書中所記載之Y型氧鈦基酞青素1.5質量份、作為 樹脂黏合劑之聚乙烯基丁縮醛(商品名「S-LEC B BX-1」,積水化學工業(股)製)1.5質量份以混砂分散機於以二氯甲烷與二氯乙烷之等量混合物60質量份中分散1小時調製而成的塗佈液,於溫度80℃下乾燥30分鐘,形成膜厚約0.3μm之電荷產生層。
於上述電荷產生層上,將作為電荷輸送材料之前述構造式(II-1)所示化合物100質量份與作為樹脂黏合劑之聚碳酸酯樹脂(商品名「Panlite® TS-2050」,帝人化成(股)製)100質量份溶解於二氯甲烷900質量份之後,加入聚矽氧油(KP-340,信越聚合物(股)製)0.1質量份,再加入前述式(I-1)所示化合物10質量份所調製而成的塗佈液予以塗佈成膜,於溫度90℃下乾燥60分鐘,形成膜厚約25μm之電荷輸送層,製作電子照相用感光體。將製作之感光體,靠合於HP公司製之印表機LJ4250中搭載的帶電滾筒(橡膠滾筒)及轉印滾筒(橡膠滾筒),以溫度60℃於濕度90%環境中放置30日。
實施例2~72
除了將前述式(I-1)所示之化合物換成前述式(I-2)~(I-72)所示之化合物以外,其餘係與實施例1同樣地實施,製作電子照相用感光體。就所製作之感光體,與實施例1同樣地放置30日。
實施例73
除了使前述式(I-1)所示之化合物的添加量為1.0質量份以外,其餘係與實施例1同樣地實施,製作電子照相用感光體。就所製作之感光體,與實施例1同樣地放置30日。
實施例74
除了使前述式(I-1)所示之化合物的添加量為3.0質量份以外,其餘係與實施例1同樣地實施,製作電子照相用感光體。就所製作之感光體,與實施例1同樣地放置30日。
實施例75
除了使前述式(I-1)所示之化合物的添加量為6.0質量份以外,其餘係與實施例1同樣地實施,製作電子照相用感光體。就所製作之感光體,與實施例1同樣地放置30日。
實施例76
除了自實施例1中所用的電荷輸送層用塗佈液中去除前述式(I-1)所示之化合物及聚矽氧油而以膜厚20μm形成電荷輸送層以外,其餘係與實施例1同樣地實施而形成電荷輸送層。然後,進一步於該上層,將作為電荷輸送材料之前述構造式(II-1)所示之化合物80質量份與作為樹脂黏合劑之聚碳酸酯樹脂(PCZ-500,三菱瓦斯化學 (股)製)120質量份溶解於二氯甲烷900質量份之後加 入聚矽氧油(KP-340,信越聚合物(股)製)0.1質量份再加入前述式(I-1)所示之化合物12質量份所調製而成之塗佈液予以塗佈成膜,於溫度90℃乾燥60分鐘,形成膜厚約10μm之表面保護層,製作電子照相用感光體。就所製作之感光體,與實施例1同樣地放置30日。
實施例77
除了於中漆層中加入前述式(I-1)所示之化合物3.0質量份,再使電荷輸送層中的前述式(I-1)所示化合物之添加量為3.0質量份以外,其餘係與實施例1同樣地實施,製作電子照相用感光體。就所製作之感光體,與實施例1同樣地放置30日。
實施例78
除了於電荷產生層中加入前述式(I-1)所示之化合物3.0質量份,並使電荷輸送層中的前述式(I-1)所示化合物之添加量為3.0質量份以外,其餘係與實施例1同樣地實施,製作電子照相用感光體。就所製作之感光體,與實施例1同樣地放置30日。
實施例79
除了於中漆層中加入前述式(I-1)所示之化合物3.0質量份,同時於電荷產生層中加入前述式(I-1)所示之 化合物1.0質量份,再使電荷輸送層中的前述式(I-1)所示化合物之添加量為3.0質量份以外,其餘係與實施例1同樣地實施,製作電子照相用感光體。就所製作之感光體,與實施例1同樣地放置30日。
實施例80
除了將實施例1使用之電荷產生材料換成日本特開昭61-217050號公報或美國專利第4728592號說明書中記載的α型氧鈦基酞青素以外,其餘係與實施例1同樣地實施,製作電子照相用感光體。就所製作之感光體,與實施例1同樣地放置30日。
實施例81
除了將實施例1使用之電荷產生材料換成X型無金屬酞青素(大日本油墨化學工業製,Fastogen Blue 8120B)以外,其餘係與實施例1同樣地實施,製作電子照相用感光體。就所製作之感光體,與實施例1同樣地放置30日。
比較例1
除了於電荷輸送層中不添加前述式(I-1)所示之化合物以外,其餘係與實施例1同樣地實施,製作電子照相用感光體。就所製作之感光體,與實施例1同樣地放置30日。
比較例2
除了於電荷輸送層中未添加前述式(I-1)所示之化合物,且將電荷輸送層中使用的樹脂黏合劑之量增量至110質量份以外,其餘係與實施例1同樣地實施,製作電子照相用感光體。就所製作之感光體,與實施例1同樣地放置30日。
比較例3
除了於電荷輸送層中不添加前述式(I-1)所示之化合物,而以添加苯二甲酸二辛基酯(和光純藥工業(股)製)10質量份來取代以外,其餘係與實施例1同樣地實施,製作電子照相用感光體。就所製作之感光體,與實施例1同樣地放置30日。
比較例4
除了不使用前述式(I-1)所示之化合物以外,其餘係與實施例80同樣地實施,製作電子照相用感光體。就所製作之感光體,與實施例1同樣地放置30日。
比較例5
除了不使用前述式(I-1)所示之化合物以外,其餘係與實施例81同樣地實施,製作電子照相用感光體。就所製作之感光體,與實施例1同樣地放置30日。
(耐污染性)
就上述實施例1~81及比較例1~5中製作的感光體,以溫度60℃於濕度90%環境中放置30日之後,進行半色調影像之成像,根據以下來進行評價。
○:半色調影像中未產生黑筋線。
×:半色調影像中產生黑筋線。
(電氣特性)
將上述實施例1~81及比較例1~5中製作的感光體,搭載於具備帶電滾筒(橡膠滾筒)及轉印滾筒(橡膠滾筒)之HP公司製的印表機LJ4250,以下述的方法進行評價。意即,藉由將感光體表面於暗處進行電暈放電,使其帶電-650V之後,測定帶電後即刻之表面電位V0。接著,將電暈放電放置於暗處5秒鐘後,測定表面電位V5,依下述式(1)求得帶電後5秒之後的電位保持率Vk5(%)。
Vk5=V5/V0×100 (1)
接著,以鹵素燈作為光源,在表面電位成-600V之時機點起對感光體照射使用濾波器分光成780nm之曝光光5秒鐘,求取使表面電位成-300V為止之光衰減所需的曝光量作為E1/2(μJcm-2)、求取使表面電位成-50V為止之光衰減所需的曝光量作為感度E50(μJcm-2)。
又,在可於臭氧氛圍下放置感光體之臭氧曝 露裝置內放置實施例及比較例中所示的感光體,以100ppm、2小時進行臭氧曝露之後,同時測定上述電位保持率,臭氧曝露前後之保持率(Vk5)的變化程度以百分率計作為臭氧曝露保持變化率(△Vk5)。此時,令臭氧曝露前的保持率為Vk51、臭氧曝露後的保持率為Vk52,依下述式(2)求得臭氧曝露保持變化率。
△Vk5=VK52(臭氧曝露後)/Vk51(臭氧曝露前) (2)
將作為上述測定結果之實施例1~81及比較例1~5中製作之感光體之耐污染性及電氣特性,顯示於下述之表中。
由上述表中的結果可知,使用本發明之化合物作為構成感光體之各層的添加劑時,對初期的電氣特性並沒有太大的影響。
此外,將電荷輸送層中使用的樹脂黏合劑之量增量來取代添加本發明之化合物的比較例2,則有感度稍微延遲,且放置後感光體之影像評價呈現了產生黑筋線的結果。此結果很明顯地,是因為使用本發明之化合物所得到的效果,並無法單由增量電荷輸送層用樹脂黏合劑來完成。
又,即使是在將作為電荷產生材料之酞青素予以變更時,幾乎未見因使用本發明之化合物所致初期感度的變動,且在放置後感光體之影像評價中,並未產生黑筋線。
接著,將上述實施例1~81及比較例1~5中製作的感光體,搭載於實施了改造而使感光體之表面電位亦可測定之2成分顯影方式之數位拷貝機(Canon公司製,image Runner color 2880)中,亦就拷貝機之10萬張印字前後之電位安定性、影像記憶及感光層與紙、刀片之摩擦所致膜削減量進行評價。將其結果分別顯示於下述之表中。
此外,影像評價乃是藉由對前半部分施予黑白格旗模樣、對後半部分施予半色調之影像樣品的印字評價中,以讀取在半色調部分中是否映入黑白格旗之記憶現象的有無來進行的。結果係將未觀察到記憶者表示為○,稍微觀察到記憶者表示為△,明確地觀察到記憶者表示為×,且就呈現出與原來影像濃淡相同者給予(正)之判定,與原來影像濃淡相反,意即,反轉而影像呈現者給予(負)之判定。
由上述表中的結果可知,藉由將本發明之化合物添加至各層中,相較於未添加時,對初期之實機電氣特性並未見到有多大的差異。又,此時,在印字後的電位及影像評價中,也未見有什麼問題。
接著,調查上述數位拷貝機從低溫低濕至高溫高濕為止的整個使用環境之感光體的電位特性,同時也實施影像評價。意即,在各溫度濕度條件下,以鹵素燈作為光源,在將使用濾波器分光成780nm之曝光光成表面電位為-600V之時機點對感光體照射5秒鐘,並在測定作為5秒鐘照射後之表面電位的殘留電位(-V)的同時,與 前述同樣地實施,進行低溫低濕及高溫高濕下的影像評價。將其結果,顯示於下述之表中。
由上述表中的結果可知,藉由使用本發明之化合物,電位或影像的環境依賴性會變小,特別顯著的是,低溫低濕下的記憶可大幅地改善。
<正帶電單層型感光體之製造例>
實施例82
於作為導電性基體之外徑Φ24mm鋁圓筒之外周,浸漬塗佈使醇可溶性耐龍(商品名「Amilan® CM8000」,東麗(股)製)5質量份及經胺基矽烷處理之氧化鈦微粒子5質量份溶解、分散於甲醇90質量份中所調製之塗佈液,並於溫度100℃乾燥30分鐘,形成膜厚約2μm之中漆層。
使作為電洞輸送輸送物質之前述式(II-12) 所示之苯乙烯基化合物7.0質量份、作為電子輸送物質之下述式(III-1)所示之化合物3質量份、作為樹脂黏合劑之聚碳酸酯樹脂(商品名「Panlite® TS-2050」,帝人化成(股)製)9.6質量份、聚矽氧油(商品名「KF-54」,信越聚合物(股)製)0.04質量份與前述式(I-1)所示之化合物1.5質量份溶解於二氯甲烷100質量份,且添加了作為電荷產生物質之美國專利第3357989號說明書中記載的X型無金屬酞青素0.3質量份之後,藉由混砂機進行分散處理而調製塗佈液。使用此塗佈液,於上述中漆層上形成塗膜,藉由於溫度100℃乾燥60分鐘,形成膜厚約25μm之單層型感光層,得到正帶電單層型電子照相用感光體。將所製作之感光體,靠合於BROTHER公司製的印表機HL-2040中所搭載之帶電滾筒(橡膠滾筒)及轉印滾筒(橡膠滾筒),以溫度60℃於濕度90%環境中放置30日。
實施例83~86
除了將實施例82中使用之前述式(I-1)所示之化合物分別換成前述構造式(I-5),(I-25),(I-33),(I-49)所示之化合物以外,其餘係與實施例82同樣地實施,製作電子照相用感光體。就所製作之感光體,與實施 例82同樣地放置30日。
比較例6
除了使用前述式(I-1)所示之化合物以外,其餘係與實施例82同樣地實施,製作電子照相用感光體。就所製作之感光體,與實施例82同樣地放置30日。
比較例7
除了將實施例82中使用之前述式(I-1)所示之化合物換成苯二甲酸二辛基酯(和光純藥工業(股)製)以外,其餘係與實施例82同樣地實施,製作電子照相用感光體。就所製作之感光體,與實施例82同樣地放置30日。
(耐污染性)
就上述實施例82~86及比較例6、7中製作的感光體,以溫度60℃於濕度90%環境中放置30日之後,進行半色調影像之成像,根據以下來進行評價。
○:半色調影像中未產生黑筋線。
×:半色調影像中產生黑筋線。
(電氣特性)
將上述實施例82~86及比較例6、7中製作的感光體,搭載於具備帶電滾筒(橡膠滾筒)及轉印滾筒(橡膠 滾筒)之BROTHER公司製的印表機HL-2040中,以下述的方法進行評價。意即,首先,使感光體表面於暗處藉由電暈放電而於+650V帶電之後,測定帶電後即刻的表面電位V0。接著,將此感光體於暗處放置5秒鐘之後,測定表面電位V5,並依下述式(1)求得帶電後5秒之後的電位保持率Vk5(%)。
Vk5=V5/V0×100 (1)
接著,以鹵素燈作為光源,在表面電位成+600V之時機點起對感光體照射使用濾波器分光成780nm之1.0μW/cm2的曝光光5秒鐘,求取使表面電位成+300V為止之光衰減所需的曝光量作為E1/2(μJcm-2)、求取使表面電位成+50V為止之光衰減所需的曝光量作為感度E50(μJcm-2)。
又,在可於臭氧氛圍下放置感光體之臭氧曝露裝置內,設置上述實施例82~86及比較例6、7中製作的感光體,並以100ppm經2小時臭氧曝露之後,再度測定上述電位保持率,求得臭氧曝露前後的保持率Vk5之變化程度,以百分率作為臭氧曝露保持變化率(△Vk5)。令臭氧曝露前的保持率為Vk51、臭氧曝露後的保持率為Vk52,則臭氧曝露保持變化率係可藉由下述式(2)來求得。
△Vk5=Vk52(臭氧曝露後)/Vk51(臭氧曝露前) (2)
將作為上述測定結果之實施例82~86及比較 例6、7中製作的感光體之耐污染性及電氣特性顯示於下述之表中。
由上述表中的結果可明白得知,即使是於各層中使用本發明之化合物作為添加劑時,對初期之電氣特性也未能引起大幅度的影響,並可抑制由帶電滾筒或轉印滾筒之構成構件所滲出的成分對感光體表面之侵入。
將實施例82~86及比較例6、7中製作的感光體搭載於實施了改造而使感光體之表面電位也得以測定之BROTHER公司製印表機HL-2040,也就印表機之1萬張印字前後的電位安定性、影像記憶及感光層與紙、刀片之摩擦所致膜削減量來予以評價。將其結果各自顯示於下述之表中。
此外,影像評價乃是藉由對前半部分施予黑白格旗模樣、對後半部分施予半色調之影像樣品的印字評價中,以讀取在半色調部分中是否映入黑白格旗之記憶現象的有無來進行的。結果係將未觀察到記憶者表示為○,稍微觀察到記憶者表示為△,明確地觀察到記憶者表示為×,且就呈現出與原來影像濃淡相同者給予(正)之判定,與原來影像濃淡相反,意即,反轉而影像呈現者給予(負)之判定。
由上述表中的結果可知,藉由將本發明之化合物添加於各層,相較於未添加時,很明顯地,在初期的實機電氣特性上並未見大幅的差異。又,此時,印字後之電位及影像評價中未見問題。
接著,調查上述印表機中自低溫低濕至高溫 高濕為止的整個使用環境中感光體之電位特性,並且也同時實施影像評價。意即,於各溫度濕度條件下,使鹵素燈作為光源,從表面電位成為+600V之時機點起對感光體照射使用濾波器而分光成780nm之1.0μW/cm2之曝光光5秒鐘,並在測定作為5秒鐘照射後之表面電位的殘留電位(V)之同時,與前述同樣地實施,進行低溫低濕及高溫高濕下的影像評價。將其結果顯示於下述之表中。
由上述表中的結果可知,藉由使用本發明之化合物,係可使電位或影像之環境依賴性變小,特別是對低溫低濕下的記憶,很明顯地可大幅地改善。
<正帶電積層型感光體之製造>
實施例87
將作為電荷輸送材料之前述式(II-15)所示之化合物 50質量份與作為樹脂黏合劑之聚碳酸酯樹脂(商品名「Panlite® TS-2050」,帝人化成(股)製)50質量份溶解於二氯甲烷800質量份而調製塗佈液。於作為導電性基體之外徑24mm之鋁製圓筒的外周,浸漬塗佈此塗佈液,於溫度120℃乾燥60分鐘,形成膜厚15μm之電荷輸送層。
於此電荷輸送層上,浸漬塗佈使作為電荷產生物質之美國專利第3357989號說明書中記載的X型無金屬酞青素1.5質量份、作為電洞輸送材料之前述式(II-15)所示之二苯乙烯化合物10質量份、作為電子輸送材料之前述式(III-1)所示之化合物25質量份、作為樹脂黏合劑之聚碳酸酯樹脂(商品名「Panlite® TS-2050」,帝人化成(股)製)60質量份與前述式(I-1)所示之化合物1.5質量份溶解、分散於1,2-二氯乙烷800質量份中所調製的塗佈液,於溫度100℃乾燥60分鐘,形成膜厚15μm之感光層,製作正帶電積層型感光體。使製作之感光體靠合於BROTHER公司製之印表機HL-2040中搭載的帶電滾筒(橡膠滾筒)及轉印滾筒(橡膠滾筒),在溫度60℃於濕度90%環境中放置30日。
實施例88
將作為電荷輸送材料之前述式(II-15)所示之化合物50質量份、作為樹脂黏合劑之聚碳酸酯樹脂(商品名「Panlite® TS-2050」,帝人化成(股)製)50質量份與 前述式(I-1)所示之化合物1.5質量份溶解於二氯甲烷800質量份,調製塗佈液。於作為導電性基體之外徑24mm之鋁製圓筒的外周浸漬塗佈此塗佈液,於溫度120℃乾燥60分鐘,形成膜厚15μm之電荷輸送層。
於此電荷輸送層上,浸漬塗佈使作為電荷產生物質之美國專利第3357989號說明書中記載的X型無金屬酞青素1.5質量份、作為電洞輸送材料之前述式(II-15)所示之二苯乙烯化合物10質量份、作為電子輸送材料之前述式(III-1)所示之化合物25質量份、作為樹脂黏合劑之聚碳酸酯樹脂(商品名「Panlite® TS-2050」,帝人化成(股)製)60質量份與前述式(I-1)所示之化合物1.5質量份溶解、分散於1,2-二氯乙烷800質量份中調製的塗佈液,並於溫度100℃乾燥60分鐘,形成膜厚15μm之感光層,並製作正帶電積層型感光體。就製作之感光體,係與實施例87同樣地放置30日。
比較例8
除了未使用前述式(I-1)所示之化合物以外,其餘係與實施例87同樣地實施,製作電子照相用感光體。就所製作之感光體,與實施例87同樣地放置30日。
比較例9
除了將實施例88使用之前述式(I-1)所示之化合物換成苯二甲酸二辛基酯(和光純藥工業(股)製)以外, 其餘係與實施例88同樣地實施,製作電子照相用感光體。就所製作之感光體,與實施例88同樣地放置30日。
以與實施例82等同樣的方法,評價上述實施例87~88及比較例8、9中製作的感光體。
將作為上述測定結果之實施例87~88及比較例8、9中製作之感光體的耐污染性及電氣特性顯示於下述之表中。
由上述表中的結果可明白得知,即使是於各層中使用本發明之化合物作為添加劑時,對初期的電氣特性並不會造成大幅度的影響,且可抑制從帶電滾筒或轉印滾筒之構成構件滲出之成分向感光體表面之侵入。
接著,將實施例87~88及比較例8、9中製作的感光體搭載於實施了改造而使感光體之表面電位也得以測定之BROTHER公司製印表機HL-2040,就印表機之1萬張印字前後的電位安定性、影像記憶及感光層與紙、刀 片之摩擦所致膜削減量也進行評價。將其結果各自顯示於下述之表中。
此外,影像評價係以與實施例82等同樣的方法來實施。
由上述表中的結果可知,藉由於各層中添加本發明之化合物,相較於未添加時,在初期之實機電氣特性上並未見大幅的差異。又,此時,在印字後之電位及影像評價,並未發現問題。
接著,係與實施例82等同樣地,調查上述數位拷貝機從低溫低濕到高溫高濕為只的整個使用環境之感光體之電位特性,同時也實施影像評價。將其結果顯示於下述之表中。
由上述表中的結果可明白得知,藉由使用本發明之化合物,可使電位或影像之環境依賴性變小,特別是在低溫低濕下的記憶可大幅地改善。
如以上所確認的,本發明之電子照相用感光體,不管各種的帶電製程或顯影製程、對感光體之負帶電製程及正帶電製程的各種製程如何,都是可發揮充分的效果者。藉此,根據本發明,可確認藉由於電子照相用感光體中使用特定的化合物作為添加劑,而得以實現初期、重複使用時及使用環境條件變化中的電氣特性安定、各條件中均不發生影像記憶等之影像障礙的電子照相用感光體。

Claims (10)

  1. 一種電子照相用感光體,其特徵係於導電性基體上至少具有感光層之電子照相用感光體中,最表面層係含有具下述一般式(I)所示構造之化合物, (式(I)中,R1、R2各自獨立地表示碳數1~12之烷基或碳數5~12之環烷基,R3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取代或無取代的碳數1~6之烷基、取代或無取代的碳數1~6之烷氧基、碳數6~20之芳基或雜環基,X、Z表示單鍵或可經取代之碳數1~6之伸烷基,Y表示OCO基或COO基)。
  2. 如請求項1之電子照相用感光體,其中前述感光層係前述最表面層。
  3. 如請求項2之電子照相用感光體,其中,前述感光層係由電荷產生層與電荷輸送層所成,該電荷輸送層係前述最表面層。
  4. 如請求項1之電子照相用感光體,其中,於前述感光層上具備表面保護層,該表面保護層係前述最表面層。
  5. 如請求項2之電子照相用感光體,其中,前述感光層係正帶電單層型。
  6. 如請求項2之電子照相用感光體,其中, 前述感光層係由電荷輸送層與電荷產生層所成,該電荷產生層係前述最表面層。
  7. 如請求項1之電子照相用感光體,其中,具前述一般式(I)所示構造之化合物係具下述式(I-1)所示之構造,
  8. 如請求項1之電子照相用感光體,其中,具前述一般式(I)所示構造之化合物的添加量,對含有該化合物之層中所含樹脂黏合劑100質量份而言,係30質量份以下。
  9. 一種電子照相用感光體之製造方法,其特徵係在包含於導電性基體上塗佈塗佈液而形成最表面層之步驟的電子照相用感光體之製造方法中,係使前述塗佈液中含有具下述一般式(I)所示構造之化合物, (式(I)中,R1、R2各自獨立地表示碳數1~12之烷基或碳數5~12之環烷基,R3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取代或無取代的碳數1~6之烷基、取代或無取代的碳數1~6之烷氧基、碳數6~20之芳基或雜環基,X、Z表示單鍵或可經取代之碳數1~6之伸烷基,Y表示OCO基或COO基)。
  10. 一種電子照相裝置,其特徵係已搭載如請求項1 之電子照相用感光體者。
TW105114572A 2015-06-11 2016-05-11 電子照相用感光體、其製造方法及電子照相裝置 TW20170830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5/066943 WO2016199283A1 (ja) 2015-06-11 2015-06-11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08304A true TW201708304A (zh) 2017-03-01

Family

ID=575032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14572A TW201708304A (zh) 2015-06-11 2016-05-11 電子照相用感光體、其製造方法及電子照相裝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133198B2 (zh)
JP (1) JP6311839B2 (zh)
KR (1) KR20180018473A (zh)
CN (1) CN107430358B (zh)
TW (1) TW201708304A (zh)
WO (1) WO201619928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93191A (zh) * 2017-06-21 2017-09-22 苏州恒久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正电性彩色有机光导体涂布方法及其制得的有机光导体
JP6885465B2 (ja) * 2017-07-21 2021-06-1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423311B2 (ja) * 2019-12-27 2024-01-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1479B2 (zh) * 1972-11-04 1976-01-17
JPS57122444A (en) 1981-01-23 1982-07-30 Canon Inc Electrophotographic receptor
JPS60222445A (ja) * 1984-04-19 1985-11-07 Yoshitomi Pharmaceut Ind Ltd フタル酸化合物
JPS6127284A (ja) * 1984-07-18 1986-02-06 Jujo Paper Co Ltd 感熱記録紙
JPS6318355A (ja) 1986-07-10 1988-01-26 Konica Corp 電子写真感光体
GB2201254B (en) 1986-07-10 1989-12-28 Konishiroku Photo Ind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aterial
JP3229975B2 (ja) 1992-07-09 2001-11-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
JPH07168381A (ja) 1992-09-24 1995-07-04 Konica Corp 電子写真感光体
JPH06118678A (ja) 1992-10-07 1994-04-28 Konica Corp 電子写真感光体
JP3939775B2 (ja) 1994-10-31 2007-07-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感光体
JP3533297B2 (ja) * 1995-09-19 2004-05-31 帝人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の製造方法
JPH11160958A (ja) 1997-11-28 1999-06-18 Canon Chemicals Inc 帯電部材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US6030733A (en) 1998-02-03 2000-02-29 Ricoh Company, Ltd.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conductor with water vapor permeability
JPH11288113A (ja) 1998-02-03 1999-10-19 Ricoh Co Ltd 電子写真感光体
JP3773238B2 (ja) 1999-04-30 2006-05-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感光体、その物を有する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4082875B2 (ja) 2001-03-26 2008-04-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214903B2 (ja) 2002-12-06 2009-01-28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
CN101393402A (zh) 2002-12-06 2009-03-25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电照相光感受器
EP1571495A4 (en) 2002-12-13 2008-04-09 Mitsubishi Chem Corp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RECEPTOR AND THE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RECEPTOR-CONTAINING DRUM CASSETTE AND IMAGING DEVICE
JP4400208B2 (ja) 2002-12-13 2010-01-20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該電子写真感光体を用いたドラム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226637A (ja) 2003-01-22 2004-08-12 Kyocera Mita Corp 単層型電子写真感光体およびそれ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JP4798494B2 (ja) 2006-04-07 2011-10-19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8164757A (ja) 2006-12-27 2008-07-17 Canon Chemicals Inc 導電性ゴムローラ及び転写ローラ
US8765336B2 (en) 2010-03-01 2014-07-01 Fuji Electric Co., Ltd.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recep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KR101645781B1 (ko) 2010-12-09 2016-08-04 후지 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전자사진용 감광체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5857462B2 (ja) * 2011-06-16 2016-02-10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半導体封止用接着剤、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半導体装置
JP5737051B2 (ja) 2011-08-15 2015-06-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15062056A (ja) * 2013-08-19 2015-04-02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269487A1 (en) 2017-09-21
WO2016199283A1 (ja) 2016-12-15
KR20180018473A (ko) 2018-02-21
CN107430358B (zh) 2020-12-11
CN107430358A (zh) 2017-12-01
JPWO2016199283A1 (ja) 2017-09-14
US10133198B2 (en) 2018-11-20
JP6311839B2 (ja) 2018-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16285B (zh) 電子照相用感光體及其製造方法
TWI534565B (zh) Photographic photoreceptor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6432694B2 (ja)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US11036151B2 (en)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receptor,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device
TWI452448B (zh) An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receptor,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an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TW201708304A (zh) 電子照相用感光體、其製造方法及電子照相裝置
TWI414913B (zh) Photographic photoreceptor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10747129B2 (en)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conductor,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TWI644186B (zh) 電子照像感光體、電子照像感光體之製造方法及使用電子照像感光體之電子照像裝置
WO2019142342A1 (ja)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US20040180279A1 (en)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conduc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01066805A (ja)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
JP7187958B2 (ja)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およびそれを搭載した電子写真装置
TWI595333B (zh) 電子相片用感光體
JP2001051434A (ja)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
JP2005035901A (ja) 新規シアノ化合物、電子写真用感光体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02214806A (ja) 単層型正帯電有機感光体
JP2000221710A (ja)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