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40635A - 薄膜搬運裝置 - Google Patents

薄膜搬運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40635A
TW201540635A TW104103849A TW104103849A TW201540635A TW 201540635 A TW201540635 A TW 201540635A TW 104103849 A TW104103849 A TW 104103849A TW 104103849 A TW104103849 A TW 104103849A TW 201540635 A TW201540635 A TW 20154063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state
jig
moving jig
mov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038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64235B (zh
Inventor
Satoshi Yoshikata
Masato Hosoya
Kenichi Kojima
Original Assignee
Futaba Denshi Kogyo Kk
Satsuki Kiz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taba Denshi Kogyo Kk, Satsuki Kiz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taba Denshi Kogyo Kk
Publication of TW2015406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406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642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6423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0Registering, tensioning, smoothing or guiding webs
    • B65H23/04Registering, tensioning, smoothing or guiding webs longitudinal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50Gripping means
    • B65H2405/52Gripping means reciprocating

Landscapes

  • Advancing Web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Registering, Tensioning, Guiding Webs, And Roller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案之課題在於消除薄膜的鬆弛及彎曲等變形而確保薄膜之穩定的搬運狀態。薄膜搬運裝置係包括:第1移動夾具26,係位於搬運方向之入口側,且可往薄膜的搬運方向及搬運方向的相反方向移動;以及第2移動夾具30,係位於搬運方向之出口側,且可往搬運方向及搬運方向的相反方向移動;以面接觸之狀態夾持薄膜的一部分且將第1移動夾具及第2移動夾具的至少一方設定為夾持狀態並予以移動,藉此對薄膜賦予張力;將第1移動夾具及第2移動夾具設定為夾持狀態,並將第1移動夾具與第2移動夾具同步往搬運方向移動,藉此將被賦予張力之薄膜予以搬運。

Description

薄膜搬運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在以夾具(clamper)賦予張力之狀態下搬運薄膜之薄膜搬運裝置之技術領域。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1-235391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8-307555號公報
已有搬運多層薄膜等各種薄膜之薄膜搬運裝置。在該種薄膜搬運裝置中,係有進行例如對於搬運中的薄膜貼附其他的薄膜及從搬運中的薄膜剝離一部分之層等各種加工者。再者,薄膜搬運裝置中亦有將搬運中的薄膜的一部分予以裁斷加工者。
在如上述之薄膜搬運裝置中,係有需要對於搬運中的薄膜賦予固定之張力以消除薄膜的鬆弛或彎曲等變形,以確保薄膜之穩定的搬運狀態。
在以往的薄膜搬運裝置中,就防止發生薄膜的鬆弛或蛇行等變形之手段而言,例如提案有下述之手 段(例如參閱專利文獻1及專利文獻2)。
就專利文獻1所載的薄膜搬運裝置而言,係於薄膜的入口側及出口側分別設置第1搬運部及第2搬運部,而為了消除薄膜搬運時之變形,係將第1搬運部的搬運速度及第2搬運部的搬運速度控制成相同速度。
就專利文獻2所載之薄膜搬運裝置而言,為了消除薄膜搬運時之變形,係藉由設於入口側之抓具(grip)及出口側之抓具分別保持薄膜,而進行將設於入口側之抓具與設於出口側之抓具的動作時序錯開之控制。
就專利文獻1所載之薄膜搬運裝置而言,雖為了消除薄膜的搬運時之變形,而將第1搬運部的搬運速度與第2搬運部的搬運速度控制成相同速度,惟在搬運前的狀態中即已於薄膜產生鬆弛等之情形時,即便將搬運速度控制成相同速度亦無法消除薄膜的鬆弛等。
就專利文獻2所載之薄膜搬運裝置而言,雖為了消除薄膜的搬運時之變形,而進行將設於入口側之抓具與設於出口側之抓具之動作時序錯開之控制,惟並未進行與薄膜的鬆弛等的程度相應之控制,而有無法充分的消除薄膜的鬆弛及彎曲等變形之虞。
因此,本發明之薄膜搬運裝置的課題在於,解決上述問題點,消除薄膜的鬆弛及彎曲等變形以確保薄膜之穩定的搬運狀態。
第1,本發明之薄膜搬運裝置係包括:第1移動夾具,係位於薄膜的搬運方向之入口側,且被設定為以面接觸之狀態夾持薄膜之夾持狀態或解除對於前述薄膜之夾持之非夾持狀態,並且可往前述薄膜的搬運方向及前述搬運方向的相反方向移動;以及第2移動夾具,係位於前述薄膜的搬運方向之出口側,且被設定為以面接觸之狀態夾持前述薄膜之夾持狀態或解除對於前述薄膜之夾持之非夾持狀態,並且可往前述搬運方向及前述搬運方向的相反方向移動;以面接觸之狀態夾持前述薄膜的一部分且將前述第1移動夾具及前述第2移動夾具的至少一方設定為前述夾持狀態並予以移動,藉此對前述薄膜賦予張力;將前述第1移動夾具及前述第2移動夾具設定為前述夾持狀態,並將前述第1移動夾具與前述第2移動夾具同步往前述搬運方向移動,藉此將被賦予前述張力之前述薄膜予以搬運。
藉此,藉由以面接觸之狀態夾持薄膜的一部分且將第1移動夾具及第2移動夾具之至少一方設為夾持狀態而往搬運方向或搬運方向之相反方向移動,而對薄膜賦予張力,且在以第1移動夾具與第2移動夾具夾持薄膜之狀態下,將第1移動夾具與第2移動夾具同步往搬運方向移動。
第2,在上述本發明之薄膜搬運裝置中,較佳為以面接觸之狀態夾持前述薄膜的前述入口側之部分, 並將前述第2移動夾具設定為前述夾持狀態並使前述第2移動夾具往前述搬運方向移動,藉此對前述薄膜賦予張力。
藉此,在對薄膜賦予張力時及薄膜之搬運時皆由第2移動夾具夾持薄膜。
第3,於上述本發明之薄膜搬運裝置中,較佳係設有:第1固定夾具,係位於前述薄膜的搬運方向之入口側,並被設定為以面接觸之狀態夾持前述薄膜之夾持狀態或解除對於前述薄膜之夾持之非夾持狀態;以及第2固定夾具,係位於前述薄膜的前述搬運方向之出口側,並被設定為以面接觸之狀態夾持前述薄膜之夾持狀態或解除對於前述薄膜之夾持之非夾持狀態;將前述第1固定夾具設定為前述夾持狀態且前述薄膜的前述一部分係以面接觸之狀態被夾持。
藉此,在對前述薄膜賦予張力時,以面接觸之狀態被夾持之薄膜的2個部分中的1個部分不會往搬運方向及搬運方向之相反方向被移動。
第4,於上述本發明之薄膜搬運裝置中,較佳為設有:第1固定夾具,係位於前述薄膜的搬運方向之入口側,並被設定為以面接觸之狀態夾持前述薄膜之夾持狀態或解除對於前述薄膜之夾持之非夾持狀態;以及第2固定夾具,係位於前述薄膜的前述搬運方向之出口側,並被設定為以面接觸之狀態夾持前述薄膜之夾持狀態或解除對於前述薄膜之夾持之非夾持狀態;在將藉由移動前述第1移動夾具及前述第2移動夾具而將被賦予前述張力之前 述薄膜予以搬運後之狀態中,將前述第1固定夾具及前述第2固定夾具設定為前述夾持狀態,並將前述第1移動夾具及前述第2移動夾具設定為前述非夾持狀態。
藉此,在將消除了鬆弛等之薄膜予以搬運之狀態中,由第1固定夾具及第2固定夾具夾持薄膜。
第5,在上述本發明之薄膜搬運裝置中,較佳為將前述第1固定夾具設定為前述夾持狀態且前述薄膜的前述一部分係以面接觸之狀態被夾持。
藉此,在對薄膜賦予張力時,以面接觸之狀態被夾持之薄膜的2個部分中的1個部分不會往搬運方向及搬運方向之相反方向被移動。
第6,在上述本發明之薄膜搬運裝置中,較佳為前述第1固定夾具、前述第1移動夾具、前述第2固定夾具、及前述第2移動夾具係分別由可沿與前述搬運方向正交之方向移動之可動部、及不可沿與前述搬運方向正交之方向移動之固定部所構成。
藉此,第1固定夾具、第1移動夾具、第2固定夾具、及第2移動夾具的各一部分係可沿與搬運方向正交之方向移動。
第7,在上述本發明之薄膜搬運裝置中,較佳為分別設有將前述第1移動夾具及前述第2移動夾具往前述搬運方向及前述搬運方向之相反方向導引之導引軸,且前述導引軸的軸方向之一端部係分別被連接於前述第1固定夾具的固定部及前述第2固定夾具的固定部。
藉此,無須用以連接導引軸的各一端部之專用構件。
第8,在上述本發明之薄膜搬運裝置中,較佳為於前述入口與前述出口之間設有剝離部、貼附部、貼附剝離部之至少一者,其中,該剝離部係剝離前述薄膜的一部分,該貼附部係於前述薄膜貼附保護薄膜,該貼附剝離部係於前述薄膜貼附黏接薄膜並藉由前述黏接薄膜將前述薄膜的一部分剝離。
藉此,可在薄膜搬運時對薄膜進行預定的加工。
第9,在上述本發明之薄膜搬運裝置中,較佳為於前述入口與前述出口之間設有裁斷前述薄膜的一部分之衝壓部。
藉此,可在薄膜搬運時對薄膜進行裁斷加工。
第10,在上述本發明之薄膜搬運裝置中,較佳為於前述入口與前述出口之間設有剝離部、貼附部、貼附剝離部之至少一者,其中,該剝離部係剝離前述薄膜的一部分,該貼附部係於前述薄膜貼附保護薄膜,該貼附剝離部係於前述薄膜貼附黏接薄膜並藉由前述黏接薄膜將前述薄膜的一部分剝離,且於前述入口與前述出口之間設有裁斷前述薄膜的一部分之衝壓部。
藉此,可在薄膜搬運時對薄膜進行預定的加工並對薄膜進行裁斷加工。
本發明之薄膜搬運裝置,係由於以面接觸之狀態夾持薄膜且使第2移動夾具往搬運方向移動或使第1移動夾具往搬運方向之相反方向移動而對薄膜賦予張力,且在由第1移動夾具與第2移動夾具夾持薄膜之狀態下,將第1移動夾具及第2移動夾具同步往搬運方向移動,故可消除薄膜的鬆弛與彎曲等變形而確保薄膜之穩定的搬運狀態。
1、1A、1B、1C‧‧‧薄膜搬運裝置
2‧‧‧基座
2a‧‧‧通過孔
3‧‧‧第1支柱
4‧‧‧第2支柱
5‧‧‧第3支柱
6‧‧‧第4支柱
7‧‧‧剝離部
8‧‧‧貼附剝離部
9‧‧‧貼附部
10‧‧‧剝離用捲繞捲筒
11‧‧‧剝離用滾筒
12、17、18、21‧‧‧支撐構件
13‧‧‧貼附剝離用供應捲筒
14‧‧‧貼附剝離用捲繞捲筒
15‧‧‧第1貼附剝離用滾筒
16‧‧‧第2貼附剝離用滾筒
19‧‧‧貼附用供應捲筒
20‧‧‧貼附用滾筒
22‧‧‧入口側抓具給料器
23‧‧‧出口側抓具給料器
24‧‧‧拉入滾筒
25‧‧‧第1固定夾具
25a、26a、29a、30a‧‧‧可動部
25b、26b、29b、30b‧‧‧固定部
26‧‧‧第1移動夾具
27、31‧‧‧導引連接部
28、33‧‧‧導引軸
29‧‧‧第2固定夾具
30‧‧‧第2移動夾具
32‧‧‧拉出滾筒
34‧‧‧支撐部
35‧‧‧搬運滾筒
36‧‧‧衝壓部
100‧‧‧薄膜
101‧‧‧基底保護層
102‧‧‧表面保護層
102a、103a‧‧‧外側部分
102b、103b‧‧‧內側部分
103‧‧‧黏接層
104‧‧‧切縫
200‧‧‧黏接薄膜
300‧‧‧保護薄膜
第1圖與第2至15圖皆為顯示本發明之薄膜搬運裝置者,本圖為薄膜之擴大剖面圖。
第2圖係顯示薄膜中的表面保護層的一部分處於被剝離之狀態之擴大透視圖。
第3圖係顯示於薄膜中貼附黏接薄膜並將表面保護層的一部分與黏接層的一部分予以剝離之狀態之擴大透視圖。
第4圖係顯示於薄膜中貼附保護薄膜之狀態之擴大透視圖。
第5圖係薄膜搬運裝置之概略側面圖。
第6圖與第7至12圖皆為顯示動作者,本圖係顯示第1固定夾具、第1移動夾具、第2固定夾具及第2移動夾具的初始狀態之概略側面圖。
第7圖係顯示由第1固定夾具及第2移動夾具夾持薄 膜之狀態之概略側面圖。
第8圖係顯示將第2移動夾具從待機位置移動而對薄膜賦予張力並消除鬆弛之狀態之概略側面圖。
第9圖係顯示由第1移動夾具及第2移動夾具夾持薄膜之狀態之概略側面圖。
第10圖係顯示將夾持薄膜之第1移動夾具及第2移動夾具同步往搬運位置移動,而搬運薄膜之狀態之概略側面圖。
第11圖係顯示由第1固定夾具及第2固定夾具夾持薄膜之狀態之概略側面圖。
第12圖係時間圖。
第13圖係顯示於基座的內側設置貼附剝離部之薄膜搬運裝置之概略側面圖。
第14圖係顯示在入口側抓具給料器(grip feeder)與出口側抓具給料器之間設置衝壓部之薄膜搬運裝置之概略側面圖。
第15圖係顯示在入口側抓具給料器與出口側抓具給料器之間設置衝壓部、剝離部、貼附剝離部及貼附部之薄膜搬運裝置之概略側面圖。
以下,依據隨附圖式說明用以實施本發明之薄膜搬運裝置之形態。
在以下之說明中,以薄膜的搬運方向為右方,以搬運方向的相反方向為左方而顯示前後上下左右之 方向。另外,以下所示之前後上下左右之方向僅為便於進行說明者,本發明之實施並不受該等方向限定。
[薄膜的構成及薄膜的加工步驟之概要]
首先,針對於薄膜搬運裝置中所用之薄膜的構成及薄膜的加工步驟之一例說明概要(請參閱第1至4圖)。另外,在以下所示之薄膜係包含由樹脂材料及金屬材料等各種材料所形成之各種薄膜,例如亦包含有厚度較薄之金屬箔等。再者,以下所示之薄膜的層數為任意層,可為多層薄膜,亦可為單層薄膜。
薄膜100於加工前,係例如由3層構成,下側之基底保護層101與上側之表面保護層102係由黏接層103而黏接(請參閱第1圖)。薄膜100中,係預先於表面保護層102及黏接層103藉由未圖示之第1衝壓裝置沿著長邊方向等間隔地分開形成有矩形之切縫(半切斷部)104、104、...。
薄膜100係從薄膜搬運裝置之入口側往出口側朝向右方而被搬運。於搬運中,首先由後述之剝離部將表面保護層102之切縫104、104、...的外側部分102a予以剝離(參閱第2圖)。
接著,藉由後述之貼附剝離部對屬於表面保護層102的殘留部分之切縫104、104、...的內側部分102b、102b、...與黏接層103貼附黏接薄膜200,而藉由黏接薄膜200將表面保護層102的內側部分102b、102b、... 及黏接層103的一部分剝離(參閱第3圖)。此時,黏接層103存在於內側部分102b、102b、...的外側之外側部分103a被剝離,而位於內側部分102b、102b、...與基底保護層101之間之內側部分103b、103b、...則殘留。
接著,藉由後述之貼附部將保護薄膜300貼附於黏接層103的內側部分103b、103b、...及基底保護層101。
在以上述方式加工薄膜100時,係藉由未圖示之第2衝壓裝置按分別各包含有一個黏接層103的內側部分103b、103b、...之每個部分進行切斷,而製造多數個製品。
[薄膜搬運裝置的概略構成]
接著,針對以上述方式對於薄膜100進行加工及搬運之薄膜搬運裝置1的概略構成進行說明(參閱第5圖)。
薄膜搬運裝置1係具有基座2、以及在基座2上由左側開始依序分別設置之第1支柱3、第2支柱4、第3支柱5、以及第4支柱6。於薄膜搬運裝置1係由左側開始依序設有剝離部7、貼附剝離部8、以及貼附部9。
剝離部7係具有以可自由轉動之方式被支撐在第1支柱3的上端部之剝離用捲繞捲筒10、及配置於基座2的上表面側之一對的剝離用滾筒11、11。剝離用捲繞捲筒10係由未圖示之第1驅動馬達所轉動。剝離用滾筒11、11係沿上下並排並以可自由轉動之方式被支撐在裝設 於基座2上之支撐構件12。
於剝離部7中,係藉由剝離用滾筒11、11夾持預先於表面保護層102及黏接層103藉由第1衝壓裝置形成有矩形的切縫104、104、...之加工前的薄膜100,表面保護層102的外側部分102a係被捲繞於剝離用捲繞捲筒10而被剝離。
貼附剝離部8係具有以可自由轉動之方式被支撐於第2支柱4的上端部之貼附剝離用供應捲筒13、以可自由轉動之方式被支撐於第3支柱5的上端部之貼附剝離用捲繞捲筒14、配置於基座2的上表面側之一對的第1貼附剝離用滾筒15、15、以及配置於基座2的上表面側之一對的第2貼附剝離用滾筒16、16。貼附剝離用捲繞捲筒14係由未圖示之第2驅動馬達所轉動。第1貼附剝離用滾筒15、15係沿上下並排並以可自由轉動之方式被支撐在裝設於基座2上之支撐構件17,第2貼附剝離用滾筒16、16係沿上下並排並以可自由轉動之方式被支撐在裝設於基座2上之支撐構件18。
於貼附剝離部8中,黏接薄膜200係從貼附剝離用供應捲筒13供應並在一對的第1貼附剝離用滾筒15、15與一對的第2貼附剝離用滾筒16、16之間貼附於表面保護層102的內側部分102b、102b、...及黏接層103,表面保護層102的內側部分102b、102b、...及黏接層103的外側部分103a係與黏接薄膜200一併被捲繞於貼附剝離用捲繞捲筒14而剝離。
貼附部9係具有以可自由轉動之方式被支撐在第4支柱6的上端部之貼附用供應捲筒19、及配置於基座2的上表面側之一對的貼附用滾筒20、20。貼附用滾筒20、20係沿上下並排並以可自由轉動之方式被支撐在裝設於基座2上之支撐構件21。
於貼附部9中,保護薄膜300係從貼附用供應捲筒19供應並由一對的貼附用滾筒20、20而貼附於黏接層103的內側部分103b、103b、...及基底保護層101。
藉由一對的貼附用滾筒20、20而貼附有保護薄膜300之薄膜100係藉由第2衝壓裝置按分別各包含有一個黏接層103的內側部分103b、103b、...之每個部分予以切斷。
於基座2上,係在屬於入口側之剝離部7的左方配置入口側抓具給料器22,在屬於出口側之貼附部9的右方配置出口側抓具給料器23。
入口側抓具給料器22係具有從左方開始依序配置之拉入滾筒24、第1固定夾具25、第1移動夾具26、及導引連接部27。於入口側抓具給料器22係設有軸方向之兩端部分別連接於第1固定夾具25及導引連接部27之導引軸28。
第1固定夾具25係由位於上下之可動部25a、及固定部25b所構成,可動部25a係設為可往上下方向移動,固定部25b係以不會往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移動之方式被固定。第1固定夾具25係設定為夾持狀態或非夾 持狀態,其中,夾持狀態係可動部25a往下方移動而由可動部25a及固定部25b以面接觸之狀態從厚度方向夾持薄膜100之狀態,非夾持狀態係可動部25a往上方移動而解除對於薄膜100之夾持之狀態。
第1移動夾具26係由位於上下之可動部26a、及固定部26b所構成,可動部26a與固定部26b係設為可往左右方向以一體之方式移動,可動部26a係設為可往上下方向移動。第1移動夾具26係在移動範圍之左端的待機位置與移動範圍之右端的搬運位置之間往左右方向移動。第1移動夾具26係設定為夾持狀態或非夾持狀態,其中,夾持狀態係可動部26a往下方移動而由可動部26a及固定部26b以面接觸之狀態從厚度方向夾持薄膜100之狀態,非夾持狀態係可動部26a往上方移動而解除對於薄膜100之夾持之狀態。
導引軸28係往左右方向延伸,且左端部連接於第1固定夾具25的固定部25b,右端部連接於導引連接部27。於導引軸28係以可自由滑動之方式支撐有第1移動夾具26的固定部26b,第1移動夾具26係由導引軸28導引而往左右方向移動。
出口側抓具給料器23係具有從左方開始依序配置之第2固定夾具29、第2移動夾具30、導引連接部31、及拉出滾筒32。於出口側抓具給料器23係設有軸方向之兩端部分別連接於第2固定夾具29及導引連接部31之導引軸33。
第2固定夾具29係由位於上下之可動部29a、及固定部29b所構成,可動部29a係設為可往上下方向移動,固定部29b係以不會往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移動之方式被固定。第2固定夾具29係設定為夾持狀態或非夾持狀態,其中,夾持狀態係可動部29a往下方移動而由可動部29a及固定部29b以面接觸之狀態從厚度方向夾持薄膜100之狀態,非夾持狀態係可動部29a往上方移動而解除對於薄膜100之夾持之狀態。
第2移動夾具30係由位於上下之可動部30a、及固定部30b所構成,可動部30a與固定部30b係設為可往左右方向以一體之方式移動,可動部30a係設為可往上下方向移動。第2移動夾具30係在移動範圍之左端的待機位置與移動範圍之右端的搬運位置之間往左右方向移動。第2移動夾具30係設定為夾持狀態或非夾持狀態,其中,夾持狀態係可動部30a往下方移動而由可動部30a及固定部30b以面接觸之狀態從厚度方向夾持薄膜100之狀態,非夾持狀態係可動部30a往上方移動而解除對於薄膜100之夾持之狀態。
第2移動夾具30的左右方向之移動範圍係設為比第1移動夾具26的左右方向之移動範圍更大。
另外,在上述之第2固定夾具29的夾持狀態及第2移動夾具30的夾持狀態中,貼附了保護薄膜300之狀態之薄膜100係分別由可動部29a、30a及固定部29b、30b所夾持。
導引軸33係往左右方向延伸,且左端部連接於第2固定夾具29的固定部29b,右端部連接於導引連接部31。於導引軸33係以可自由滑動之方式支撐有第2移動夾具30的固定部30b,第2移動夾具30係由導引軸33導引而往左右方向移動。
如上述,在薄膜搬運裝置1中,係分別設有將第1移動夾具26及第2移動夾具30往左右方向導引之導引軸28、33,而導引軸28、33的各一端部係分別連接於第1固定夾具25的固定部25b及第2固定夾具29的固定部29b。
因此,無須用以連接導引軸28、33的各一端部之專用的構件,而可謀求由於刪減薄膜搬運裝置1的零件數量而減低製造成本。
[薄膜之搬運時的動作]
以下針對薄膜100搬運時之入口側抓具給料器22與出口側抓具給料器23的動作進行說明(請參閱第6至12圖)。
另外,以下係參閱第6至11圖之各動作圖及第12圖之時間圖而進行說明,且為了能容易理解,係假設在動作開始前於薄膜100產生了鬆弛。再者,以下所示之第12圖之T1至T9之各動作時間係以預先按每個預定的時間進行之方式由計時器及未圖示之控制部予以控制。
首先,針對第1固定夾具25、第1移動夾具26、第2固定夾具29及第2移動夾具30的初始狀態進 行說明(參閱第6圖)。
在初始狀態中,第1固定夾具25係設定為可動部25a往下方移動而夾持薄膜100之夾持狀態,第1移動夾具26係位於屬於左方的移動端之待機位置並設定為可動部26a往上方移動而解除對於薄膜100之夾持之非夾持狀態,第2固定夾具29係設定為可動部29a往下方移動而夾持薄膜100之夾持狀態,第2移動夾具30係位於屬於左方的移動端之待機位置並設定為可動部30a往上方移動而解除對於薄膜100之夾持之非夾持狀態。因此,在初始狀態中,薄膜100係由第1固定夾具25及第2固定夾具29所夾持。
另外,關於以下所示之薄膜100的搬運時之動作,係各部的運轉(動作狀態)為定位運轉與張力控制運轉同步進行。
定位運轉係依來自未圖示之控制部之指令而讓使移動夾具移動之各馬達動作,而將移動夾具移動達到所設定之距離或停止之運轉。
張力控制運轉係依設定於控制部之力矩值(張力)及動作時間而讓使移動夾具移動之各馬達動作,從而以所設定之力矩將移動夾具移動達到所設定之時間之運轉。即便是在經過所設定之時間之前,當薄膜100的張力達到所設定之值之時間點而移動力與張力達到平衡時,移動夾具亦會以維持該張力之狀態而停止。
同步運轉係與進行主驅動之一方的馬達的 驅動狀態同步而以與該一方的馬達相同之移動量及移動速度驅動另一方的馬達之運轉。藉由2個馬達而各自移動之移動夾具係以兩者的間隔保持在固定之狀態下被移動。
在上述之初始狀態中開始動作,此時,薄膜搬運裝置1之入口側抓具給料器22及出口側抓具給料器23皆被設為定位運轉。在開始動作時,可動部30a係往下方移動而將第2移動夾具30設定為夾持狀態(請參閱第12圖之T1)。
接著,可動部29a係往上方移動而將第2固定夾具29設為非夾持狀態,而藉由第1固定夾具25及第2移動夾具30以面接觸之狀態夾持薄膜100(請參閱第7圖及第12圖之T2)。
接著,將出口側抓具給料器23從定位運轉切換成張力控制運轉,並將第2移動夾具30從待機位置往右方移動預定時間(請參閱第8圖及第12圖之T3)。此時,第2移動夾具30係以比後述之薄膜100的搬運時更小之力量(所設定之拉動力矩)而被移動至右方,而對薄膜100賦予張力並消除鬆弛及彎曲。
如上述由於係以較小之力量移動第2移動夾具30,故即便是預定的時間內,當已對於薄膜100賦予固定的張力時,薄膜100的張力與第2移動夾具30的移動力也會達到平衡,而使第2移動夾具30的移動停止。因此,不會從第2移動夾具30對於薄膜100賦予過度之張力,而不會於薄膜100產生龜裂亦不會於薄膜100發生斷裂。
另外,於上述中,雖顯示於T2時藉由第1固定夾具25與第2移動夾具30夾持薄膜100之例,惟亦可於T2時藉由第1移動夾具26與第2移動夾具30夾持薄膜100,且於T3時不移動第1移動夾具26並將第2移動夾具30從待機位置往右方移動,俾對薄膜100賦予張力。
再者,亦可於T2時以第1移動夾具26與第2移動夾具30夾持薄膜100,且於T3時不移動第2移動夾具30並將第1移動夾具26往左方移動,俾對薄膜100賦予張力。此時,必須使第1移動夾具26於初始狀態時位於比待機位置更靠右方。
再者,亦可於T2時以第1移動夾具26與第2移動夾具30夾持薄膜100,且於T3時使第1移動夾具26與第2移動夾具30皆移動而對薄膜100賦予張力。
就此情形的實施形態而言,係有第1實施形態、第2實施形態及第3實施形態之3種實施形態。
就第1實施形態而言,係將第1移動夾具26與第2移動夾具30皆往右方移動,並使第2移動夾具30的移動量大於第1移動夾具26的移動量之實施形態。
就第2實施形態而言,係將第1移動夾具26與第2移動夾具30皆往左方移動,並使第1移動夾具26的移動量大於第2移動夾具30的移動量之實施形態。於第2實施形態中,必須使第1移動夾具26與第2移動夾具30各自於初始狀態中位於比待機位置更靠右方。
就第3實施形態而言,係將第1移動夾具 26往左方移動,並將第2移動夾具30往右方移動之實施形態。在第3實施形態中,第1移動夾具26的移動量與第2移動夾具30的移動量之差為任意,第1移動夾具26的移動量與第2移動夾具30的移動量可為不同,第1移動夾具26的移動量與第2移動夾具30的移動量亦可為相同。於第3實施形態中,必須使第1移動夾具26於初始狀態位於比待機位置更靠右方。
接著,在入口側抓具給料器22為定位運轉時將出口側給料器23從張力控制運轉切換成同步運轉,並將可動部26a往下方移動而將第1移動夾具26設定為夾持狀態(請參閱第12圖之T4)。
接著,將可動部25a往上方移動而將第1固定夾具25設定為非夾持狀態,而藉由第1移動夾具26與第2移動夾具30以面接觸之狀態夾持薄膜100(請參閱第9圖及第12圖之T5)。
接著,將夾持薄膜100之第1移動夾具26與第2移動夾具30同步往右方移動至搬運位置,而在消除鬆弛等之狀態下搬運薄膜100(請參閱第10圖及第12圖之T6)。
接著,將可動部25a往下方移動而將第1固定夾具25設定為夾持狀態,並將可動部29a往下方移動而將第2固定夾具29設定為夾持狀態(請參閱第12圖之T7)。
接著,將可動部26a往上方移動而將第1移動夾具26設為非夾持狀態,並將可動部30a往上方移動而 將第2移動夾具30設為非夾持狀態,俾由第1固定夾具25及第2固定夾具29以面接觸之狀態夾持薄膜100(請參閱第11圖及第12圖之T8)。
接著,將出口側抓具給料器23從同步運轉切換成定位運轉,並將第1移動夾具26及第2移動夾具30從搬運位置往左方移動至待機位置,使第1固定夾具25、第1移動夾具26、第2固定夾具29及第2移動夾具30返回至初始狀態而結束1循環之動作(請參閱第6圖及第12圖之T9)。
當第1固定夾具25、第1移動夾具26、第2固定夾具29及第2移動夾具30返回初始狀態時,則反覆進行上述之T1至T9之動作,而在消除了鬆弛等之狀態下以複數個循環之動作間斷式地搬運薄膜100。
如上述,在薄膜搬運裝置100中,係在藉由移動第1移動夾具26與第2移動夾具30而將被賦予張力之薄膜100予以搬運後之狀態下,將第1固定夾具25及第2固定夾具29設定為夾持狀態(請參閱第11圖)。
因此,由於在將消除了鬆弛等之薄膜100予以搬運後之狀態下藉由第1固定夾具25及第2固定夾具29夾持薄膜100,故可抑制在下次搬運薄膜100時發生薄膜100的鬆弛及彎曲。
另外,在上述中,雖顯示於T3時將第2移動夾具30從待機位置往右方移動預定的時間而消除薄膜100的鬆弛等之例,惟亦可取代此例,在T2結束時使第1 移動夾具26位於待機位置與搬運位置的中間位置,而由第1移動夾具26及第2固定夾具29、或由第1移動夾具26及第2移動夾具30夾持薄膜100,並在T3時將第1移動夾具26往左方移動預定的時間而消除薄膜100的鬆弛等。
惟,如上述,由於藉由於T3時進行將第2移動夾具30從待機位置往右方移動之動作,而在對於薄膜100賦予張力時(消除鬆弛等時)及薄膜100的搬運時皆由第2移動夾具30夾持薄膜100,故可以連續動作之方式進行對於薄膜100的張力賦予之動作及薄膜100的搬運動作而謀求縮短作業時間的短縮化。
再者,藉由於T3時進行將第2移動夾具30從待機位置往右方移動之動作,而在對於薄膜100賦予張力時及薄膜100的搬運時皆由第2移動夾具30夾持薄膜100,且在任何動作中皆使薄膜100往相同方向移動,因此可謀求控制的簡化。
[薄膜搬運裝置的其他形態]
於上述中,雖以在入口側抓具給料器22與出口側抓具給料器23之間設置剝離部7、貼附剝離部8及貼附部9之薄膜搬運裝置1為例進行示範,惟應用本發明之薄膜搬運裝置並不限定於設有剝離部7、貼附剝離部8及貼附部9之構成。應用本發明之薄膜搬運裝置亦可為例如設有剝離部7、貼附剝離部8及貼附部9之中任1個以上之構成,亦可為剝離部7、貼附剝離部8及貼附部9之中至少1個 設有複數個之構成。
就如此之在入口側抓具給料器22與出口側抓具給料器23之間設有剝離部7、貼附剝離部8及貼附部9之類型的薄膜搬運裝置1中,係由於搬運由入口側抓具給料器22及出口側抓具給料器23消除了鬆弛等之薄膜100,故可確保對於薄膜100之良好的加工功能,並消除薄膜100的鬆弛及彎曲等變形而可確保薄膜100之穩定的搬運狀態。
另外,應用本發明之薄膜搬運裝置係例如亦可為未設有剝離部7、貼附剝離部8及貼附部9之任一者之構成。
再者,於上述中雖顯示了剝離部7、貼附剝離部8及貼附部9位於基座2的上方之例,惟例如第13圖所示,亦可為將剝離部7、貼附剝離部8及貼附部9配置於基座2的內側(比基座2的上表面更靠下側),並將入口側抓具給料器22及出口側抓具給料器23配置於比基座2的上表面更靠下側之構成。另外,於第13圖中,係舉例顯示於基座2的內側僅設置貼附部9之薄膜搬運裝置1A。於薄膜搬運裝置1A中,係例如於入口側抓具給料器22在左右分開設置一對的拉入滾筒24、24,並於出口側抓具給料器23在左右分開設置一對的拉出滾筒32、32,在基座2上的左右兩端部設置分別由支撐部34、34支撐之搬運滾筒35、35、...,且在基座2的上表面部形成有作為黏接薄膜200的通過路徑之通過孔2a。
藉由以此方式將剝離部7、貼附剝離部8及貼附部9配置於基座2的內側,由於剝離部7、貼附剝離部8及貼附部9不會存在於基座2的外側,故可謀求薄膜搬運裝置1A之小型化。
再者,在薄膜搬運裝置1A中,雖入口側抓具給料器22及出口側抓具給料器23在上下方向中之位置,係與剝離部7、貼附剝離部8及貼附部9在上下方向中之位置不同,而以不是一直線之狀態搬運薄膜100,惟即便是薄膜100處在不是一直線之狀態,亦可確保小型化並對薄膜100賦予張力而確保薄膜100之穩定的搬運狀態。
再者,例如,應用本發明之薄膜搬運裝置亦可為例如在入口側抓具給料器22及出口側抓具給料器23之間設置用以截斷薄膜100的一部分之衝壓部36來取代剝離部7、貼附剝離部8及貼附部9之薄膜搬運裝置1B(請參閱第14圖)。
於薄膜搬運裝置1B中,從入口側抓具給料器22拉入之薄膜100的一部分係由衝壓部36裁斷而從出口側抓具給料器23拉出。
如上述,即便是在入口側抓具給料器22及出口側抓具給料器23之間設置衝壓部36之類型之薄膜搬運裝置1B,亦由入口側抓具給料器22及出口側抓具給料器23搬運消除了鬆弛等之薄膜100,故可確保對於薄膜100之良好的加工功能,並消除薄膜100的鬆弛及彎曲等變形而可確保薄膜100之穩定的搬運狀態。
另外,於入口側抓具給料器22中,可使第1固定夾具25與第1移動夾具26的任一者於左右方向中位於靠近衝壓部36側,再者,於出口側抓具給料器23中,可使第2固定夾具29與第2移動夾具30的任一者於左右方向中位於靠近衝壓部36側。
惟,藉由使第1固定夾具25位於比第1移動夾具26更靠近衝壓部36側,並使第2固定夾具29位於比第2移動夾具30更靠近衝壓部36側,係可在衝壓部36的下死點將薄膜100的張力保持為固定,而可謀求薄膜100的品質提升。尤其,在衝壓加工中,由於是在以第1固定夾具25及第2固定夾具29夾持薄膜100之狀態下進行衝壓加工,故係在對於薄膜100賦予張力之狀態下由位於靠近衝壓部36側之第1固定夾具25及第2固定夾具29夾持薄膜100,藉此可在對於薄膜100賦予穩定的張力之狀態下進行衝壓加工,可有效提升薄膜100的品質。
再者,例如,應用本發明之薄膜搬運裝置亦可為於入口側夾具給料器22及出口側夾具給料器23之間設置剝離部7、貼附剝離部8或貼附部9中之至少一者及衝壓部36之薄膜搬運裝置1C(請參閱第15圖)。另外,於第15圖係舉例顯示依序排列配置衝壓部36、剝離部7、貼附剝離部8及貼附部9之薄膜搬運裝置1C。
於薄膜搬運裝置1C中,由於剝離部7、貼附剝離部8及貼附部9中之至少一者之作業與衝壓部36的衝壓加工係連續進行,故可謀求對於薄膜100之作業性 的提升及作業時間的短縮化,並可確保對於薄膜100之良好的加工功能,並可消除薄膜100的鬆弛及彎曲等變形而確保薄膜100之穩定的搬運狀態。
[總結]
如以上所述,在薄膜搬運裝置1、1A、1B、1C中,係藉由以面接觸之狀態夾持薄膜100的一部分並將第1移動夾具26或第2移動夾具30的至少一方設定為夾持狀態並予以移動,而對薄膜賦予張力,並在由第1移動夾具26及第2移動夾具30夾持薄膜100之狀態下將第1移動夾具26及第2移動夾具30同步往搬運方向移動。
因此,可消除薄膜100的鬆弛及彎曲等變形而確保薄膜100之穩定的搬運狀態。
再者,第1固定夾具25、第1移動夾具26、第2固定夾具29及第2移動夾具30係分別由可沿與搬運方向正交之方向移動之可動部25a、26a、29a、30a及不可沿與搬運方向正交之方向移動之固定部25b、26b、29b、30b所構成。
因此,由於設為僅可動部25a、26a、29a、30a可沿與搬運方向正交之方向移動之構成,故第1固定夾具25、第1移動夾具26、第2固定夾具29及第2移動夾具30之構成係簡易,而可謀求薄膜搬運裝置1、1A、1B之構造簡化及製造成本減低。
再者,將第1固定夾具25或第2固定夾具 29設為夾持狀態而以面接觸之狀態夾持薄膜100,並移動第1移動夾具26或第2移動夾具30而對薄膜100賦予張力,藉此,以面接觸之狀態被夾持之薄膜100的2個部分中的1個部分不會被往搬運方向及搬運方向之相反方向移動。
因此,可由第1固定夾具25或第2固定夾具29以穩定之狀態夾持薄膜100而進行張力之賦予,並可謀求對薄膜100賦予張力時的動作之控制的簡化。
再者,藉由設為薄膜100在由第1固定夾具25及第2移動夾具30夾持之狀態下被賦予張力,或薄膜100在由第2固定夾具29及第1移動夾具26夾持之狀態下被賦予張力之構成,可使在面接觸之狀態下被夾持之薄膜100的2個部分的長度變長。
因此,可使在1個循環的搬運動作中之薄膜100的搬運行程變大,而可謀求薄膜搬運裝置1之對於薄膜100的作業性之提升及作業時間之短縮化。
1‧‧‧薄膜搬運裝置
2‧‧‧基座
22‧‧‧入口側抓具給料器
23‧‧‧出口側抓具給料器
24‧‧‧拉入滾筒
25‧‧‧第1固定夾具
25a‧‧‧可動部
25b‧‧‧固定部
26‧‧‧第1移動夾具
26a‧‧‧可動部
26b‧‧‧固定部
27‧‧‧導引連接部
28‧‧‧導引軸
29‧‧‧第2固定夾具
29a‧‧‧可動部
29b‧‧‧固定部
30‧‧‧第2移動夾具
30a‧‧‧可動部
30b‧‧‧固定部
31‧‧‧導引連接部
32‧‧‧拉出滾筒
33‧‧‧導引軸
100‧‧‧薄膜

Claims (10)

  1. 一種薄膜搬運裝置,係包括:第1移動夾具,係位於薄膜的搬運方向之入口側,且被設定為以面接觸之狀態夾持前述薄膜之夾持狀態或解除對於前述薄膜之夾持之非夾持狀態,並且可往前述薄膜的搬運方向及前述搬運方向的相反方向移動;以及第2移動夾具,係位於前述薄膜的搬運方向之出口側,且在設定為以面接觸之狀態夾持前述薄膜之夾持狀態或解除對於前述薄膜之夾持之非夾持狀態,並且可往前述搬運方向及前述搬運方向的相反方向移動;以面接觸之狀態夾持前述薄膜的一部分且將前述第1移動夾具及前述第2移動夾具的至少一方設定為前述夾持狀態並予以移動,藉此對前述薄膜賦予張力;將前述第1移動夾具及前述第2移動夾具設定為前述夾持狀態,並將前述第1移動夾具與前述第2移動夾具同步往前述搬運方向移動,藉此將被賦予前述張力之前述薄膜予以搬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薄膜搬運裝置,其中,以面接觸之狀態夾持作為前述薄膜的前述一部分之前述入口側之部分,且將前述第2移動夾具設為前述夾持狀態並使前述第2移動夾具往前述搬運方向移動,藉此對前述薄膜賦予張力。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薄膜搬運裝置,更包括: 第1固定夾具,係位於前述薄膜的搬運方向之入口側,並被設定為以面接觸之狀態夾持前述薄膜之夾持狀態或解除對於前述薄膜之夾持之非夾持狀態;以及第2固定夾具,係位於前述薄膜的前述搬運方向之出口側,並被設定為以面接觸之狀態夾持前述薄膜之夾持狀態或解除對於前述薄膜之夾持之非夾持狀態;將前述第1固定夾具設定為前述夾持狀態且前述薄膜的前述一部分係以面接觸之狀態被夾持。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薄膜搬運裝置,更包括:第1固定夾具,係位於前述薄膜的搬運方向之入口側,並被設定為以面接觸之狀態夾持前述薄膜之夾持狀態或解除對於前述薄膜之夾持之非夾持狀態;以及第2固定夾具,係位於前述薄膜的前述搬運方向之出口側,並被設定為以面接觸之狀態夾持前述薄膜之夾持狀態或解除對於前述薄膜之夾持之非夾持狀態;在將藉由移動前述第1移動夾具及前述第2移動夾具而將被賦予前述張力之前述薄膜予以搬運後之狀態中,將前述第1固定夾具及前述第2固定夾具設定為前述夾持狀態,並將前述第1移動夾具及前述第2移動夾具設定為前述非夾持狀態。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薄膜搬運裝置,其中,將前述第1固定夾具設定為前述夾持狀態且前述薄膜的前述一部分係以面接觸之狀態被夾持。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第4項或第5項所述之薄膜搬運裝置,其中,前述第1固定夾具、前述第1移動夾具、前述第2固定夾具、及前述第2移動夾具係分別由可沿與前述搬運方向正交之方向移動之可動部、及不可沿與前述搬運方向正交之方向移動之固定部所構成。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薄膜搬運裝置,其中,分別設有將前述第1移動夾具及前述第2移動夾具往前述搬運方向及前述搬運方向之相反方向導引之導引軸,且前述導引軸的軸方向之一端部係分別被連接於前述第1固定夾具的固定部及前述第2固定夾具的固定部。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第2項、第3項、第4項、第5項、第6項或第7項所述之薄膜搬運裝置,其中,於前述入口與前述出口之間設有剝離部、貼附部、貼附剝離部之至少一者,其中,該剝離部係剝離前述薄膜的一部分,該貼附部係於前述薄膜貼附保護薄膜,該貼附剝離部係於前述薄膜貼附黏接薄膜並藉由前述黏接薄膜將前述薄膜的一部分剝離。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第2項、第3項、第4項、第5項、第6項或第7項所述之薄膜搬運裝置,其中,於前述入口與前述出口之間設有裁斷前述薄膜的一部分之衝壓部。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第2項、第3項、第4項、第5項、第6項或第7項所述之薄膜搬運裝置,其中,於 前述入口與前述出口之間設有剝離部、貼附部、貼附剝離部之至少一者,其中,該剝離部係剝離前述薄膜的一部分,該貼附部係於前述薄膜貼附保護薄膜,該貼附剝離部係於前述薄膜貼附黏接薄膜並藉由前述黏接薄膜將前述薄膜的一部分剝離,且於前述入口與前述出口之間設有裁斷前述薄膜的一部分之衝壓部。
TW104103849A 2014-02-05 2015-02-05 薄膜搬運裝置 TWI5642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20122A JP6034814B2 (ja) 2014-02-05 2014-02-05 フィルム搬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40635A true TW201540635A (zh) 2015-11-01
TWI564235B TWI564235B (zh) 2017-01-01

Family

ID=537274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03849A TWI564235B (zh) 2014-02-05 2015-02-05 薄膜搬運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034814B2 (zh)
KR (1) KR101664930B1 (zh)
CN (1) CN104816976B (zh)
TW (1) TWI56423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5222142B3 (de) * 2015-11-10 2016-12-08 Lindauer Dornier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Produktion und zum Abzug eines bahnförmigen Produktes
CN106698029A (zh) * 2015-11-17 2017-05-24 富鼎电子科技(嘉善)有限公司 自动收料机构
CN105538881B (zh) 2016-01-05 2017-11-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撕膜机移动系统
CN106986055A (zh) * 2017-03-30 2017-07-28 苏州欧康诺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半自动覆膜机及其工作方法
JP6262899B1 (ja) * 2017-03-30 2018-01-17 株式会社システム技研 送り装置及び送り切出し装置
DE102017213255B3 (de) 2017-08-01 2018-07-26 Lindauer Dornier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Vorrichtung zum Abzug eines bahnförmigen Produktes von einer Webmaschine
CN108861753A (zh) * 2018-03-28 2018-11-23 海宁金麒麟时装有限公司 验布机中的布料夹持装置
CN110127427B (zh) * 2019-04-27 2020-08-07 江苏立讯机器人有限公司 剥离送膜装置
CN112607497A (zh) * 2020-12-07 2021-04-06 机械工业第九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撕胶带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7000825A2 (en) * 1995-06-20 1997-01-09 Ecrm Incorporated Sheet transporting
US5957360A (en) * 1998-01-16 1999-09-2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porting and clamping flexible film structures
JP2000263865A (ja) * 1999-03-18 2000-09-26 Canon Aptex Inc ラベル製造装置およびラベル製造方法
ITVE20010011A1 (it) * 2001-02-13 2002-08-13 Dalcos S R L Alimentatore a pinza per nastri di lamiera
JP3672028B2 (ja) * 2002-05-14 2005-07-13 東レ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帯状ワークの露光装置
JP2006315776A (ja) * 2005-05-10 2006-11-24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397863B2 (ja) * 2005-08-05 2010-01-13 キヤノン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
JP2008307555A (ja) 2007-06-13 2008-12-25 Panasonic Corp 条材の搬送方法および条材の搬送装置
JP2011054587A (ja) * 2009-08-31 2011-03-17 Misuzu Kogyo:Kk 基板テープの搬送装置
JP2011235391A (ja) 2010-05-10 2011-11-24 Chiyoda Integre Co Ltd フイルム加工装置
JP5794430B2 (ja) * 2011-10-21 2015-10-14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炭素繊維入り樹脂シートの搬送装置
CN103303732A (zh) * 2013-05-31 2013-09-18 泰兴联创绝缘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原膜-离型膜贴合保护膜剥离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034814B2 (ja) 2016-11-30
KR20150092713A (ko) 2015-08-13
TWI564235B (zh) 2017-01-01
JP2015147630A (ja) 2015-08-20
KR101664930B1 (ko) 2016-10-11
CN104816976A (zh) 2015-08-05
CN104816976B (zh) 2017-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64235B (zh) 薄膜搬運裝置
TWI503161B (zh) 中空膜片狀物的製造方法、中空膜模組的製造方法以及中空膜片狀物的製造裝置
JP5078672B2 (ja) 粘着テープの貼着装置及び貼着方法
JP4528822B2 (ja) 紙製綴じ具、および、その製造システムと製造装置
KR101529485B1 (ko) 필름절단장치
JP7022022B2 (ja) シート体の切断方法及びその切断装置
KR101605625B1 (ko) 디스플레이장치용 접착시트 제조장치
JP6412442B2 (ja) シート供給装置および供給方法
JP2017050382A (ja) デバイス実装用フィーダー
KR101266483B1 (ko) 슬리브형 부재로부터 랩형 부재를 제조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KR20180046920A (ko) 시트 박리 장치 및 박리 방법
KR101529483B1 (ko) 필름이동장치
JP6300755B2 (ja) フィルム搬送装置及びフィルム搬送方法
KR20150057022A (ko) 필름부착장치
JP6226660B2 (ja) シート供給装置および供給方法
JP5645225B2 (ja) 積層成形システムおよび積層成形方法
WO2016208231A1 (ja) 包装装置
WO2016208230A1 (ja) 包装装置、包装方法、及び、包装体
JP2018114592A (ja) シート切断装置、シート切断方法、及びシート状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WO2013018440A1 (ja) 形状保持性材料の供給装置及び供給方法
JP5002432B2 (ja) 巻鉄心製造設備における鉄心材料の供給装置
JP2014227261A (ja) フィルムフィード装置及び包装装置
JP6266029B2 (ja) 粘着テープの貼着装置
JP2010219401A (ja) 部品搬送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部品供給装置
WO2013021400A1 (en) Panel lamin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