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08730A - 剝離片用乳化重剝離添加劑、剝離片用乳化組成物、及離型片 - Google Patents

剝離片用乳化重剝離添加劑、剝離片用乳化組成物、及離型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08730A
TW201408730A TW102118409A TW102118409A TW201408730A TW 201408730 A TW201408730 A TW 201408730A TW 102118409 A TW102118409 A TW 102118409A TW 102118409 A TW102118409 A TW 102118409A TW 201408730 A TW201408730 A TW 20140873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ass
group
component
parts
releas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184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67136B (zh
Inventor
Kenji Yamamoto
Toshiaki Ihara
Tsutomu Nakajima
Original Assignee
Shinetsu Chemical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netsu Chemical Co filed Critical Shinetsu Chemical Co
Publication of TW2014087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087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671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6713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83/00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only;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83/04Polysiloxa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7/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7/42Block-or graft-polymers containing polysiloxane sequences
    • C08G77/44Block-or graft-polymers containing polysiloxane sequences containing only polysiloxane sequen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83/00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only;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83/10Block- or graft-copolymers containing polysiloxane sequen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7/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7/04Polysiloxanes
    • C08G77/14Polysiloxanes containing silicon bound to oxygen-containing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1/00Properties
    • C08L2201/54Aqueous solutions or dispersion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Silicon Polymers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Paper (AREA)
  • Paints Or Removers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關於一種剝離片用乳化重剝離添加劑,其特徵為使:(A-1)平均聚合度為100~300,000,在1分子中具有1個以上的羥基或水解性基之聚二有機矽氧烷,與(A-2)以(SiO4/2)單位與(R3SiO1/2)單位(式中,R各自獨立地表示不具有脂肪族不飽和鍵之碳原子數1~12的一價烴基或碳原子數2~6的烯基)作為主成分,(R3SiO1/2)單位相對於(SiO4/2)單位之比率以莫耳比計為0.6~1.2,羥基與水解性基的總含量為2.1質量%以上且未達10.0質量%之聚有機矽氧烷樹脂進行脫水縮合反應後之縮合反應物(A)分散於水中而成,依照本發明,藉由對剝離紙、剝離薄膜等之剝離片用硬化性組成物進行添加,對各種基材塗佈硬化,而得到剝離力重之聚矽氧硬化皮膜。

Description

剝離片用乳化重剝離添加劑、剝離片用乳化組成物、及離型片
本發明關於對剝離片用途所使用之加成硬化型或縮合硬化型聚矽氧乳化組成物,可給予重剝離力之剝離片用乳化重剝離添加劑,使用其之剝離片用乳化組成物,以及剝離紙、剝離薄膜等之離型片。
以往,為了防止紙或塑膠等之基材與黏著材料之接著、固著,在基材面形成聚矽氧組成物之硬化皮膜,賦予剝離特性。作為在上述基材面形成聚矽氧硬化皮膜之方法,加成反應所致的剝離性皮膜形成方法,由於硬化性優異,可對應於低速剝離至高速剝離的各式各樣之剝離特性的要求,而被廣泛使用。更早實用化的縮合反應所致之剝離性皮膜形成方法,亦利用不受到加成反應觸媒毒之影響的優點,即使現在亦被使用。
於反應硬化所致的剝離性皮膜形成方法中,有使聚矽氧組成物溶解於有機溶劑中之類型,使用乳化劑使分散於水中而乳化之類型,僅由聚矽氧所構成之無溶劑型,但溶 劑型由於具有對人體或環境有害的狀況之缺點,從安全性之面來看,進行自溶劑型往無溶劑型或乳化型之轉換。乳化型係除了安全性,還可任意地用水稀釋使用,與其它水系材料或乳化材料亦可任意地混合等,是在應用面優異之可期待將來的利用擴大之材料。
一般地,於剝離紙用之硬化性聚矽氧組成物中,按照目的而要求具有各種的剝離力,對於需要重剝離的用途,添加有含有烯基的MQ樹脂(M單位係意味R’3SiO1/2單位,Q單位係意味SiO4/2單位;R’表示一價烴;以下同樣)之組成物係被廣泛使用。
然而,含有烯基的MQ樹脂之重剝離化效果並沒有那麼大,即使大量添加也會有不滿足目的之剝離力的情況。此含有烯基的MQ樹脂由於高價,大量之添加係在成本上不宜,而要求少量添加可得到優異的重剝離效果之組成物。又,含有烯基的MQ樹脂,已知與硬化後立即的剝離力相比,隨著時間之經過,剝離力有降低之傾向,而要求沒有經時的剝離力之變化者。
特公平5-53183號公報(專利文獻1)係在剝離紙用聚矽氧組成物中併用含有烯基的MQ樹脂與不含有烯基的MQ樹脂者,雖然經時的剝離力之變化少,但重剝離效果不充分。
日本發明專利第2750896號公報(專利文獻2)係在溶劑型加成反應型剝離紙用聚矽氧組成物中摻合含有烯基的樹脂者,雖然得到低溫硬化性與經時變化少之剝離力, 但重剝離化不是目的,剝離力不大。
日本發明專利第2742835號公報(專利文獻3)係在加成反應型有機聚矽氧烷組成物中添加有含有乙烯基的有機聚矽氧烷與(R’3SiO1/2)a(R’2SiO)b(R’SiO3/2)c(SiO4/2)d(式中,R’表示一價烴基,a、b、c、d各表示矽氧烷單位的莫耳分率;a=0.1~0.6,b=0~0.45,c=0~0.3,d=0.3~2.0)所示的有機聚矽氧烷之平衡化反應物者,可視為乙烯基末端之矽氧烷所鍵結的MQ樹脂。
然而,專利文獻3沒有關於構造的最合適範圍之記載,於實施例中作為重剝離添加劑組成物,使用將聚合度約8,000之在兩末端含有乙烯基的二甲基聚矽氧烷40質量份與由(R’3SiO1/2)a單位(M單位)和(SiO4/2)d單位(Q單位)以莫耳比計為0.8/1所構成之聚有機矽氧烷的30質量%甲苯溶解物60質量份,以氫氧化鉀作為觸媒,在100℃加熱處理5小時者,但此組成由於聚合度過高,若不在有機溶劑中稀釋則無法使用。又,重剝離效果即使摻合重剝離添加劑10質量份,也約2~3.8倍,尚未充分。
作為在加成反應硬化型有機聚矽氧烷組成物中添加具有黏著性的聚有機矽氧烷樹脂以進行重剝離化之方法,有報告下述之技術。
特公平6-086582號公報(專利文獻4)係黏著性聚矽氧保護被覆劑,其具有將硬化性聚矽氧橡膠與兩末端含有羥基的有機聚矽氧烷和含有MQ單位的聚矽氧樹脂予以部 分脫水縮合者。為了使用此聚矽氧橡膠,需要溶劑。專利文獻4係黏著劑之技術,沒有觸及作為剝離紙用重剝離控制劑之效果。又,聚矽氧橡膠與含有MQ單位的聚矽氧樹脂之摻合比率以外的記載係沒有。
特開平10-110156號公報(專利文獻5)係關於以乙烯基生橡膠與MQ樹脂的混合或部分縮合物作為主劑之聚矽氧系感壓接著劑之技術。為了使用聚矽氧橡膠,需要溶劑,沒有觸及作為剝離紙用重剝離控制劑之效果。
特開2010-37557號公報(專利文獻6)係剝離調整劑,其係由將(a1)M單位與Q單位之莫耳比為0.6~1.0,羥基或烷氧基之含量在0.3~2.0質量%之範圍的MQ型樹脂100質量份,與(a2)具有羥基或烷氧基的平均聚合度100~1,000之鏈狀二有機矽氧烷20~150質量份予以縮合反應之有機聚矽氧烷樹脂-有機聚矽氧烷縮合反應物所構成。專利文獻6係實施例的剝離力與縮合反應物無添加之比較例相比,在低速(0.3m/min)下,僅上升1.4倍~2.2倍,得不到充分的重剝離化效果。推測此係因為(a1)的羥基或烷氧基之含量為0.3~2.0質量%之範圍的低,與(a2)之反應點少,不具有因充分縮合所致的交聯構造。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情事而完成者,目的在於提供乳化 型,重剝離效果優異,對剝離片用硬化性聚矽氧組成物以少量之添加可得到目的之大剝離力,更且硬化後的經時之剝離力的降低少之剝離片用乳化重剝離添加劑,及使用其之剝離片用乳化組成物,以及離型片。
本發明者們為了達成上述目的,進行專心致力的檢討,結果發現將(A-1)平均聚合度為100~300,000,在1分子中具有1個以上的羥基或水解性基之聚二有機矽氧烷,與(A-2)以(SiO4/2)單位與(R3SiO1/2)單位(式中,R各自獨立地表示不具有脂肪族不飽和鍵之碳原子數1~12的一價烴基或碳原子數2~6的烯基)作為主成分,(R3SiO1/2)單位相對於(SiO4/2)單位之比率以莫耳比計為0.6~1.2,羥基與水解性基的總含量為2.1質量%以上且未達10.0質量%之聚有機矽氧烷樹脂,在縮合觸媒下,進行脫水縮合而得之縮合反應物(A),係重剝離效果優異,而且於將其添加於剝離片用硬化性聚矽氧組成物中,塗佈於基材上,使硬化而形成有硬化皮膜之剝離紙、剝離薄膜等之剝離片中,重剝離添加效果優異,尤其以少量之添加可給予優異的重剝離化效果,另外硬化後的經時之剝離力的經時變化少,終於完成本發明。
因此,本發明提供下述之剝離紙、剝離薄膜等之剝離片用乳化重剝離添加劑及乳化組成物以及離型片。
〔1〕一種剝離片用乳化重剝離添加劑,其特徵為使 下述(A-1)與(A-2)進行脫水縮合反應後之縮合反應物(A)分散於水中而成;(A-1)平均聚合度為100~300,000,在1分子中具有1個以上的羥基或水解性基之聚二有機矽氧烷,(A-2)以(SiO4/2)單位與(R3SiO1/2)單位(式中,R各自獨立地表示不具有脂肪族不飽和鍵之碳原子數1~12的一價烴基或碳原子數2~6的烯基)作為主成分,(R3SiO1/2)單位相對於(SiO4/2)單位之比率以莫耳比計為0.6~1.2,羥基與水解性基的總含量為2.1質量%以上且未達10.0質量%之聚有機矽氧烷樹脂。
〔2〕如〔1〕記載之乳化重剝離添加劑,其中(A-1)成分的聚二有機矽氧烷與(A-2)成分的聚有機矽氧烷樹脂之混合比率以質量比計為30:70~70:30。
〔3〕如〔1〕或〔2〕記載之乳化重剝離添加劑,其中(A)成分的縮合反應物之殘存羥基量為0.3質量%以下。
〔4〕如〔1〕~〔3〕中任一項記載之乳化重剝離添加劑,其中(A-1)成分的聚二有機矽氧烷之平均聚合度為100~30,000。
〔5〕如〔4〕記載之乳化重剝離添加劑,其中(A-1)成分的聚二有機矽氧烷係平均聚合度為100~3,000,在1分子中具有2個羥基。
〔6〕如〔5〕記載之乳化重剝離添加劑,其中(A-1)成分的聚二有機矽氧烷係平均聚合度為1,000~ 3,000,在1分子中具有2個羥基。
〔7〕如〔1〕~〔6〕中任一項記載之乳化重剝離添加劑,其中(A)成分的縮合反應物係更藉由氯矽烷進行中和及羥基之封鎖而成。
〔8〕一種剝離片用乳化組成物,其特徵為在(D)成分之存在下,將下述(A)、(B-1)、(C-1)成分分散於水中而成;(A)如〔1〕~〔7〕中任一項記載之縮合反應物:100質量份,(B-1)在1分子中具有至少2個脂肪族不飽和基,在25℃的黏度為100Pa‧s以下之含有脂肪族不飽和基的聚二有機矽氧烷:1~1,000質量份,(C-1)在1分子中具有至少2個Si-H基,在25℃的黏度為1Pa‧s以下之有機氫聚矽氧烷:相對於(A)成分與(B-1)成分中所含有的脂肪族不飽和基之合計莫耳數,Si-H基之莫耳數相當於0.1~10倍莫耳之質量份,(D)乳化劑:相對於(A)、(B-1)及(C-1)成分之合計100質量份,0.1~20質量份。
〔9〕一種剝離片用乳化組成物,其特徵為在(D)成分之存在下,將下述所示的(A)、(B-2)、(C-2)成分分散於水中而成;(A)如〔1〕~〔7〕中任一項記載之縮合反應物:100質量份,(B-2)在1分子中具有至少2個羥基,在25℃的黏 度為100Pa‧s以下之含有羥基的聚二有機矽氧烷:1~1,000質量份,(C-2)在1分子中具有至少2個水解性基,在25℃的黏度為1Pa‧s以下之含有水解性基的聚有機矽氧烷:相對於(A)成分與(B-2)成分中所含有的羥基之合計莫耳數,水解性基的莫耳數相當於0.1~200倍莫耳之質量份,(D)乳化劑:相對於(A)、(B-2)及(C-2)成分之合計100質量份,0.1~20質量份。
〔10〕一種離型片,其係將添加有如〔1〕~〔7〕中任一項記載之添加劑或如請求項8或9記載之乳化組成物的硬化性聚矽氧組成物之硬化皮膜形成於片狀基材的至少一面而成。
藉由本發明之乳化重剝離添加劑,對剝離紙、剝離薄膜等之剝離片用硬化性組成物進行添加,對各種基材進行塗佈硬化,可得到剝離力重之聚矽氧硬化皮膜。又,以少的添加量得到高的重剝離化效果,亦可改變添加量而調整剝離力,硬化皮膜之剝離力經時變化也可減小。
〔實施發明的形態〕
以下,更詳細說明本發明。
〔(A-1)成分〕
(A-1)成分係平均聚合度100~300,000,在1分子中具有1個以上的羥基或水解性基之聚二有機矽氧烷,可例示下述通式(A-1a)所示者。
(式中,R1a係相同或異種之不具有脂肪族不飽和鍵之碳原子數1~10的一價烴基,R2a係羥基或水解性基;m為100~300,000之整數)。
上述通式(A-1a)中,R1a係相同或異種之不具有脂肪族不飽和鍵之碳原子數1~10的一價烴基,例如可舉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等之較佳為碳原子數1~6的烷基、環己基等之較佳為碳數5~8的環烷基、苯基、甲苯基等之較佳為碳原子數6~10的芳基等,特佳為甲基。
又,R2a係羥基或水解性基,水解性基係意味碳原子數1~6的烷氧基、鹵素原子、醯氧基、肟基等,(A)成分之構造中R2a較佳為羥基,特佳為在1分子中具有2個羥基者。又,作為烷氧基,較佳為碳原子數1~6者,可舉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丁氧基等作為例子。作為鹵素原子,可舉出氯原子、溴原子等作為例子。
平均聚合度即上述式(A-1a)中的平均聚合度m為 100~300,000,較佳為100~30,000,更佳為100~3,000,尤佳為1,000~3,000之範圍。未達100時,未反應的聚矽氧分子變多,剝離力降低。特別地,平均聚合度為1,000以上,1分子中含有2個以上之羥基者,係容易避免其之降低而合適。作為構造,較佳為在兩末端具有羥基者。又,平均聚合度超過300,000時,脫水縮合反應物之黏度變過高。於與其它的剝離紙及剝離薄膜用聚矽氧乳化組成物混合而硬化的皮膜中,變難以均勻分散,塗佈皮膜外觀會變差。工業上,平均聚合度30,000以下者較宜作為(A-1)成分,從作為(A)成分的操作面來看,當重視與其它成分的混合容易度或流動性時,更佳為使用更低的平均聚合度3,000以下。
再者,上述平均聚合度係藉由29Si-NMR,將相當於-Si(R1a)2-O-單位(D單位)與CH3-Si(R1a)2-O-單位(M單位)之波峰的各自積分值換算成M2Dx,求得聚合度X(以下同樣)。再者,R1a係如上述。
〔(A-2)成分〕
(A-2)成分係以(SiO4/2)單位(Q單位)與(R3SiO1/2)單位(M單位)〔式中,R各自獨立地表示不具有脂肪族不飽和鍵之碳原子數1~12的一價烴基或碳原子數2~6的烯基〕作為主成分之聚有機矽氧烷樹脂。此時,(R3SiO1/2)單位相對於(SiO4/2)單位之比率以莫耳比計為0.6~1.2,特佳為0.7~1.1,更佳為0.75~1.0 之範圍。M單位與Q單位之比未達0.6時,脫水縮合反應物之黏度變過高,合成變困難。超過1.2時,由於無法提高聚合度,重剝離效果亦降低。
上述式中的R係各自獨立地表示不具有脂肪族不飽和鍵之碳原子數1~12的一價烴基或碳原子數2~6的烯基,作為R之碳原子數1~12的一價烴基,可舉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等之較佳為碳原子數1~6的烷基、苯基、甲苯基等之較佳為碳原子數6~10的芳基、苄基等之碳原子數7~10的芳烷基。作為碳原子數2~6的烯基,可舉出乙烯基、烯丙基、丁烯基等。
此時,此聚有機矽氧烷樹脂係可藉由四有機氧基矽烷與三有機單有機氧基矽烷之共水解‧縮合而得,因此含有來自四有機氧基矽烷之R3SiO3/2單位(T單位),更且視需情況而定含有R3 2SiO2/2單位(D單位)。
R3係羥基或碳原子數1~6的烷氧基、醯氧基、肟基、鹵素原子等之水解性基,但不是全部的R3成為羥基,較佳為羥基、甲基、乙氧基或丙氧基。
羥基與水解性基之總含量係意味羥基與上述水解性的官能基之總含量,是聚有機矽氧烷樹脂中2.1質量%以上且未達10.0質量%,更佳為2.5質量%以上7.0質量%以下,尤佳為4.0質量%以上6.0質量%以下。含量未達2.1質量%,重剝離效果不大。其理由雖然不明,但認為或許因縮合反應所致的交聯密度少。又,當10.0質量%以上時,對基材的密接性顯著惡化。
(B)成分之聚有機矽氧烷樹脂亦可更含有R2SiO2/2單位或RSiO3/2單位(R係如上述)。此時,此等單位之合計係聚有機矽氧烷樹脂全體之0~30莫耳%,較佳為0~20莫耳%,更佳為0~10莫耳%。
(A)成分之縮合反應物係在觸媒存在下,首先(A-1)成分的羥基與(A-2)成分的烷氧基等之水解性基、及(A-2)成分彼此的羥基與水解性基進行縮合。然後,水解性基的大半係逐漸變成羥基,羥基彼此的縮合係進行。
(A-1)成分與(A-2)成分係可藉由使用觸媒,在常溫或加熱下,較佳在0~200℃,使縮合反應以製作具有黏著性之化合物。作為觸媒,可舉出氨水、乙胺等之胺類,氫氧化鉀、氫氧化鈉等之鹼,鈦酸四丁酯等之鈦化合物或六甲基二矽氮烷等。再者,觸媒之使用量係相對於(A-1)成分與(A-2)成分的合計量而言較佳為0.001~10質量%。
此時,(A-1)成分與(A-2)成分之混合比率以質量比計較佳為30:70~70:30之範圍,更佳為40:60~60:40之範圍。若脫離此範圍,則有重剝離效果降低之情況。
(A-1)成分與(A-2)成分之縮合反應物較佳係殘存的羥基量為0.3質量%以下(0.017mol/100g以下)者,更佳為0.26質量%以下(0.015mol/100g以下)。殘存的羥基量超過0.3質量%時,密接性會變差。為了改善此密接性,亦可在縮合反應後的(A)成分中添加氯矽烷,藉此 進行中和及羥基之封鎖,可減少羥基。此時,氯矽烷之使用量係相對於(A-1)成分與(A-2)成分之合計量而言較佳為0.001~10質量%。
於本發明中,由於(A)成分之黏度若高則乳化變困難,故(A-1)成分之平均聚合度為300,000以下,但藉由黏度低的聚矽氧將(A)成分的脫水縮合反應物予以稀釋後,進行乳化者係亦有效果。此時,最終以0.4~100Pa‧s、尤其0.4~50Pa‧s之黏度使用(A)成分者係有效果。
作為使用於稀釋之聚矽氧,除了以對於添加本發明的乳化重剝離添加劑之硬化型剝離片用組成物的性能不造成影響的方式來選擇以外,並沒有特別的限制。作為適宜的稀釋用聚矽氧之例,可舉出加成硬化型剝離片用組成物、其含有的成分、縮合硬化型剝離片用組成物、其含有的成分,可單獨1種或併用2種以上而使用。又在不損害本發明的組成物本來性能的範圍內,亦可使用紫外線硬化型的剝離片用組成物所含有的成分。
具體地,作為稀釋用聚矽氧,可舉出後述之(B-1)成分、(B-2)成分、(C-1)成分、(C-2)成分。
再者,(A)成分係可在溶劑中稀釋而使用,但溶劑的稀釋於損害安全性或不含有溶劑等的乳化組成物之特徵之點係不宜。惟,藉由溶劑之稀釋,係在工業上重視塗佈性、潤濕性、增膜性等時有效果,不排除。於該情況下,較佳為選擇比較安全的醇、醚、酮、酯、羧酸系之溶劑。
本發明提供除了上述乳化重剝離添加劑之縮合反應物(A),還含有下述(B-1)、(C-1)、(D)、(E)成分之剝離紙、剝離薄膜等的剝離片用乳化組成物,或含有下述(B-2)、(C-2)、(D)、(E)成分之剝離紙、剝離薄膜等的剝離片用乳化組成物。以下,詳述此等之成分。
(B-1)成分係在1分子中含有脂肪族不飽和基,較佳在1分子中含有至少2個烯基等的脂肪族不飽和基之黏度100Pa‧s以下之含有不飽和官能基的聚二有機矽氧烷。
黏度超過上述值之高者,會難以得到乳化組成物。選擇較佳黏度10Pa‧s以下、更佳為1Pa‧s以下、下限較佳0.001Pa‧s以上之聚矽氧,此不僅可增廣(A-1)成分之可能使用的黏度,而且當含有不飽和官能基的聚二有機矽氧烷與交聯劑在鉑觸媒下反應以製作硬化皮膜時,藉由製作更細網目的交聯構造,可期待提高在硬化皮膜中抓住(A)成分之作用。再者,上述黏度係在25℃藉由B型旋轉黏度計所測定之絕對黏度值(以下同樣)。
作為(B-1)成分的具體構造之例,可舉出下述通式(B-1a)及(B-1b)。
(式中,X係碳原子數2~10的脂肪族不飽和基,n為1~3之整數;R1係可相同或相異,為不含有脂肪族不飽和鍵的取代或非取代之碳原子數1~10的一價烴基;a、b及c表示直接連結於矽原子的全部有機基中之0.01莫耳%以上為脂肪族不飽和基,而且在25℃的黏度為0.001~100Pa‧s之整數)。
上述式中,作為X的脂肪族不飽和基,可舉出乙烯基、烯丙基、己烯基等之碳原子數2~6的烯基等,其中較佳為乙烯基。
取代基R1係不含有脂肪族不飽和鍵的取代或非取代之碳原子數1~10的一價烴基,作為其具體例,可舉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辛基等之烷基,環己基等之環烷基,及鍵結此等基的碳原子之氫原子的一部分或全部經鹵素原子、氰基、烷氧基等取代之一價烴基等。
取代基R1係可相同或相異,R1與整數a、b、c從實 用上之觀點來看,較佳為全部R1的80%以上成為甲基。
(B-1)成分之聚二有機矽氧烷係以直鏈狀的分子構造作為基本,但在不影響本發明的效果之範圍內,亦可在分子內含有以三官能性矽氧烷及或四官能性矽氧烷單位作為起點之分支狀構造。
相對於(A)成分100質量份,(B-1)成分之配合量為1~1,000質量份,較佳為1~900質量份。未達1質量份時,得不到配合之效果,超過1,000質量份時,作為重剝離添加劑的加重剝離力之效果會變小。
另一方面,(B-2)成分係在1分子中含有羥基,較佳在1分子中含有至少2個羥基之在25℃的黏度為100Pa‧s以下之含有羥基的聚二有機矽氧烷。較佳的黏度、配合量、構造之特徵係與(B-1)同樣,可舉出與上述式(B-1a)、(B-1b)同樣之式,但上述式(B-1a)及(B-1b)中之取代基X為羥基,n=1。
又,(C-1)成分係加成反應型剝離片用組成物中所通常使用的交聯劑,為在1分子中具有至少2個矽原子鍵結氫原子(Si-H基)之有機氫聚矽氧烷。從得到乳化組成物之目的來看,(C-1)成分之黏度係與(B-1)成分同樣之範圍,但工業上在25℃的黏度較佳為1Pa‧s以下。
具體的(C-1)成分之構造係下述通式(C-1a)所示的有機氫聚矽氧烷。
(式中,R1係與上述式(B-1b)同樣,R2係相同或相異,為氫原子或不含有脂肪族不飽和鍵的取代或非取代之碳原子數1~10的一價烴基;d及e表示使鍵結於矽原子的氫原子成為鍵結於矽原子的全部取代基中之10~50莫耳%成為矽原子鍵結氫原子之數,而且在25℃的黏度成為0.005~1Pa‧s之整數)。
上述式(C-1a)中,取代基R2係氫原子或與前述取代基R1之情況同樣地,為不含有脂肪族不飽和鍵與芳香族取代基的取代或非取代之碳原子數1~10的一價烴基,作為該一價烴基,例如可舉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辛基等之烷基,環己基等之環烷基,及鍵結此等基的碳原子之氫原子的一部分或全部經鹵素原子、氰基、烷氧基等取代之一價烴基。特佳為甲基,從實用上來看,較佳係至少80莫耳%為甲基。
矽原子鍵結氫原子係直接連結於矽原子的全部取代基之10~50莫耳%。
(C-1)成分係基本上較佳為直鏈構造,但與(B-1)成分同樣,亦可在分子內含有以三官能性或四官能性矽氧烷單位作為起點之分支狀構造,也可採取環狀構造。
(C-1)成分之配合量係不損害添加本發明的乳化重 剝離添加劑之加成硬化型剝離片用組成物的本來性能之範圍,一般地相對於(A)成分與(B-1)成分中含有的烯基等之脂肪族不飽和鍵基的合計莫耳數而言,Si-H基之莫耳數宜為相當於0.1~10倍莫耳,較佳為0.2~9倍莫耳,更佳為0.3~8倍莫耳之質量份。
亦可於將本發明之組成物加到縮合硬化型剝離片用組成物時,使用(C-1)成分,於該情況下,一般地相對於(A)成分與(B-2)成分中含有的羥基之合計莫耳數而言,宜以(C-1)成分中之Si-H基的莫耳數相當於0.1~200倍莫耳,較佳為0.2~180倍莫耳,更佳為0.3~150倍莫耳之質量份的範圍進行添加。
(C-2)成分係縮合反應型剝離片用組成物中通常使用之交聯劑,為在1分子中具有至少2個水解性基,在25℃的黏度為1Pa‧s以下之含有水解性基的有機矽烷及聚有機矽氧烷。較佳的黏度、構造之特徵係與(C-1)同樣,但式(C-1a)中的取代基H為水解性基。
於(C-2)成分中,作為水解性基,是直接鍵結於矽的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丁氧基、甲氧基乙氧基、異丙烯氧基等之烷氧基、乙烯氧基等之醯氧基,但一部分具有乙基胺基等之胺基、醯胺基、乙基甲基丁酮肟基等之肟基、氯、溴等之鹵素原子者亦可混合存在。
具體地,可舉出以下之含有水解性基的有機矽烷及聚有機矽氧烷。水解性基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或丁氧基者係工業上較佳。
R4 hSiR5 4-h
(上述式中,R4係碳原子數1~10的烷基等之一價烴基,較佳為甲基;R5係水解性基,特佳為烷氧基;h為0、1或2)。
(式中,i、j為0~100;Me係甲基,Et係乙基)。
此處,烷氧基的一部分亦可被CH3COO-、CH3(C2H5)C=NO-、(C2H5)2N-、CH3CO(C2H5)N-、CH2=(CH3)CO-等之基取代。
(C-2)成分之配合量係不損害添加本發明的乳化重剝離添加劑之硬化型剝離片用組成物的本來性能之範圍,一般地相對於(A)成分與(B)成分所含有的合計羥基莫耳數而言,水解性基之莫耳數宜為相當於0.1~200倍 莫耳,更佳為0.2~200倍莫耳,尤其0.2~180倍莫耳之質量份。
作為(D)成分之乳化劑,製造聚矽氧乳化組成物用之有效的乳化劑係眾所周知,可自市售的界面活性劑或高分子界面活性劑、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之中選擇使用,但損害添加本發明之重剝離添加劑的加成硬化型或縮合硬化型之剝離片用組成物的本來性能者係不可使用。一般地,較宜使用非離子系的界面活性劑、聚乙烯醇、甲基纖維素等之水溶性高分子及彼等的衍生物。在不對本發明的乳化組成物之效果造成不良影響之範圍內,陽離子系或陰離子系界面活性劑亦可併用,可期待潤濕性、均平性之提升。
作為所使用的非離子系界面活性劑,可舉出聚氧乙烯壬基苯基醚、聚氧乙烯辛基苯基醚等之烷基烯丙基醚型者,聚氧乙烯月桂基醚、聚氧乙烯十二基醚等之烷基醚型者,聚氧乙烯油酸酯、聚氧乙烯月桂酸酯等之烷基酯型者等,從乳化性或安全性之觀點來看,較佳為聚氧乙烯烷基醚。
作為非離子系界面活性劑,更佳為HLB是9~16,pH是8以下者,較佳為鹼性雜質少者。又,亦可添加PVA(聚乙烯醇)、纖維素醚等之纖維素衍生物、改性澱粉等,特別地添加皂化度85~98莫耳%、4質量%水溶液在20℃的黏度為0.004~0.1Pa‧s之PVA,從所得之乳化組成物的安定性優異來看係合適。
(D)成分之配合量係相對於(A)、(B-1)、(B- 2)及(C-1)、(C-2)成分之合計100質量份而言較佳為0.1~20質量份。未達0.1質量份時,得不到摻合(D)成分之效果,乳化組成物之保存安定性會不升高。超過20質量份時,有得不到添加本發明之組成物的加成硬化型、縮合硬化型之剝離片用組成物的本來性能之情況。
於本發明之乳化組成物中,在不損害本發明之組成物的性能之範圍內,亦可摻合硬化型剝離片用組成物之成分的(E)硬化觸媒。作為(E)成分,可使用(E-1)加成硬化用觸媒、(E-2)縮合硬化用觸媒。
作為(E-1)加成硬化用觸媒,使用鉑系觸媒,尤其鉑系錯合物(聚矽氧烷與鉑或鉑系化合物之錯合物、氯鉑酸與各種烯烴類之錯鹽等)。此成分係作為使加成反應用之觸媒而使用。於上述觸媒作為乳化組成物摻合時,宜使用作為含有鉑系錯合物的聚矽氧烷。作為含有鉑系錯合物的聚矽氧烷,較佳為在25℃的黏度是10~500mPa‧s者。
摻合鉑觸媒作為乳化組成物之優點,係可使觸媒容易快速地均勻分散到乳化組成物中,結果具有可安定地得到硬化皮膜之良好性能之點。另外亦有效於儲存壽命或適用期之提高。
作為(E-2)縮合硬化用觸媒,可使用鎂、鋁、鈦、鉻、鐵、鈷、鎳、銅、鋅、鋯、鉍化合物等作為縮合反應觸媒。較佳可舉出鋁三價、鐵三價、鈷三價、鋅二價、鋯 四價、鉍三價之有機酸鹽、烷氧化物、螯合化合物等之金屬化合物。例如,可舉出辛酸、月桂酸、硬脂酸等之有機酸鹽、丙氧化物、丁氧化物等之烷氧化物、兒茶酚、冠狀醚、多元羧酸、羥基酸、二酮、酮酸等之多座配位子螯合化合物,亦可在一個金屬鍵結複數種類之配位子。
此時,有效為(E-1)成分與(A)、(B-1)、(C-1)成分一起使用,(E-2)成分與(A)、(B-2)、(C-2)成分一起使用。
(E)成分雖然未必需要,但其配合量一般相對於(A)、(B-1)、(B-2)及(C-1)、(C-2)成分之合計100質量份而言為0~10質量份,摻合時為0.001~10質量份。
再者,亦可摻合適用期延長劑作為(F)成分。
(F)成分之適用期延長劑係作為使將本發明之組成物添加到硬化性剝離片用乳化組成物,更且提高在添加混合有觸媒之狀態下的適用期用之反應控制劑而配合。
於加成硬化型時,以抑制鉑系錯合物觸媒等之鉑系觸媒的活性為目的,按照需要自各種的有機氮化合物、有機磷化合物、炔屬系化合物、含有烯基系的矽氧烷化合物等之活性抑制劑中選擇使用。
於縮合硬化型時,自羧酸化合物、胺基化合物等中選擇使用。
(F)成分由於係配合所選擇的化合物或使用狀況而調整,雖然未必需要,但其配合量一般相對於(A)、 (B-1)、(B-2)及(C-1)、(C-2)成分之合計100質量份而言為0~10質量份,摻合時為0.01~10質量份。未達0.01時,會看不到摻合之效果。超過10時,有使硬化性降低之情況。
本發明之乳化組成物係藉由在均勻混合各成分的指定量後,用均質機等進行乳化而得。
於本發明之組成物中,在不妨礙本發明的效果之範圍內,亦可更摻合各種添加劑。例如以防腐為目的,可添加山梨酸、山梨酸鹽、醋酸等,為了防止對多孔基材之滲透性,可添加甲基纖維素、鈉羧甲基纖維素等之水溶性樹脂,為了改善塗佈時的均平性,可添加均平劑或少量的溶劑等,還可任意地添加作為滑性賦予劑的少量之非反應性有機聚矽氧烷。
本發明之乳化重剝離添加劑係添加到市售的剝離紙、剝離薄膜等之剝離片用硬化性聚矽氧組成物(聚矽氧乳化組成物),使用所混合調製的塗佈液者,在可對應於多樣的要求性能之方面係較宜。然而,當混合複數之乳液時,超出預料地,乳化之安定性、塗佈性、潤濕性等之性能會降低。於該情況下,調製含有本發明之(A)成分的縮合反應物之剝離紙、剝離薄膜等剝離片用之加成硬化型或縮合硬化型的硬化性聚矽氧組成物(聚矽氧乳化組成物),基本上作為主劑,較佳為作為單獨地可使用於塗佈液之聚矽氧乳化組成物調製。適宜作為如此的聚矽氧乳化組成物之組成係如以下。
作為(A)成分,與上述(A)成分同樣者100質量份,作為(B)成分,與上述(B-1)成分或(B-2)成分同樣者50~2,000質量份,作為(C)成分,與上述(C-1)成分及/或(C-2)成分同樣者(C-1)係相對於(A)成分與(B)成分所含有的合計烯基莫耳數,Si-H基之莫耳數相當於1~10倍之質量份,(C-2)係相對於(A)成分與(B)成分所含有的合計羥基莫耳數,水解性基之莫耳數相當於1~200倍之質量份,作為(D)乳化劑,與上述之(D)成分同樣者相對於(A)、(B)、(C)合計100質量份,0.1~20質量份,作為(E)硬化觸媒,與上述(E-1)成分及/或(E-2)成分同樣者相對於(A)、(B)、(C)合計100質量份,0.001~10質量份,作為(F)適用期延長劑,與上述(E)成分同樣者(A)、(B)、(C)合計100質量份之0~10質量份,尤其0.1~10質量份,(G)水相對於(A)、(B)、(C)合計100質量份,20~9,900質量份。
此處,(E)成分係可另途作為乳化硬化觸媒調製,在儲存壽命之方面,宜為在使用的立即之前添加之方法。
本發明之乳化重剝離添加劑或乳化組成物係添加到市 售的剝離片用硬化性聚矽氧組成物(聚矽氧乳化組成物),混合而調製塗佈液,或如上述單獨作為塗佈液可使用之聚矽氧乳化組成物調製,塗佈於紙或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OPP(二軸延伸聚丙烯)、PE(聚乙烯)等之塑膠基材。作為塗佈方法,可以任意的方法,例如輥塗佈、凹槽輥塗佈、氣刀塗佈、線塗佈、刮刀塗佈、刷子塗佈等來進行。
將添加本發明之乳化重剝離添加劑或乳化組成物所得之加成硬化型的剝離片用硬化性聚矽氧組成物(聚矽氧乳化組成物),於紙、薄膜等之柔軟薄膜材料上,以固體成分計0.1~5g/m2之厚度塗佈,使用加熱輥、加熱滾筒或循環熱風乾燥機,藉由在80~200℃處理5秒~3分鐘,可形成具有所欲之脫膜性之硬化皮膜。
又,於縮合反應型的剝離片用硬化性聚矽氧組成物之情況,可與加成硬化型的組成物同樣地形成硬化皮膜,但宜在100~200℃處置10秒~3分鐘。
〔實施例〕
其次,藉由實施例及比較例來更詳述本發明,惟本發明不受此所限定。再者,各例中之黏度只要沒有特別預先指明,則表示在25℃以B型旋轉黏度計之測定值。總官能基量、羥基量之測定方法係如下述。又,於實施例及比較例中,藉由以下所示的方法來評價。表1、2中顯示結果。再者,Me表示甲基、Et表示乙基,Pr表示丙基,Vi 表示乙烯基。
〔總官能基量之測定方法〕 水解性基量
藉由29Si-NMR求得Si的莫耳比與水解性基的莫耳比,藉由換算成質量而求得水解性基之質量%。又,藉由1H-NMR求得Si的莫耳比與烷氧基的莫耳比,自以29Si-NMR所求得的水解性基之莫耳比扣除以1H-NMR所求得的烷氧基之莫耳比,求得羥基之莫耳比,換算成質量%。
〔羥基量〕
自以29Si-NMR所求得的Si-OX基量(X為H、Me、Et或Pr)扣除以1H-NMR所求得的Si-OR基量(OR為OMe、OEt或OPr),進行定量。
〔剝離力〕
‧初期剝離力
於玻璃紙(秤量60g/m2)之表面,以聚矽氧固體成分成為約1.0g/m2之方式,塗佈剝離片用聚矽氧乳化組成物後,在170℃的熱風循環式乾燥爐中處理30秒而形成硬化皮膜,當作聚矽氧隔離物。對在25℃保存20小時後貼合有市售的TESA-7475膠帶(TESA公司製)者,於70℃的乾燥機中,施加20g/m2之荷重,保存20小時而製作試驗片。對此試驗片之TESA-7475膠帶,使用拉伸試驗機, 以180°之角度,在剝離速度0.3m/分鐘之條件下拉伸,測定剝離所需要之力,當作初期剝離力(N/25mm)。
‧經時後剝離力
將由前述硬化方法所得之聚矽氧隔離物在50℃保持7日後,對貼合有TESA-7475膠帶者,在70℃的乾燥機中,施加20g/m2之荷重,保存20小時而製作試驗片。對此試驗片之TESA-7475膠帶,使用拉伸試驗機,以180°之角度,在剝離速度0.3m/分鐘之條件下拉伸,測定剝離所需要之力,當作經時後剝離力(N/25mm)。
〔外觀及安定性〕
外觀係藉由目視觀察所調製的乳化組成物,將良好者當作○,將看到浮游物者當作△,將分離者當作×。安定性係將乳化組成物蓋緊,以在25℃放置10日後的外觀來判斷。
表1中記載的乳化重剝離添加劑及乳化組成物之調製
〔調製例1〕
‧(A)成分之合成
將摻合有作為(A-1)成分之下述式(1)所示的兩末端為羥基二甲基矽烷氧基之平均聚合度1,590的直鏈狀二甲基聚矽氧烷(式1)50質量份、作為(A-2)成分之由Me3SiO0.5單位(M單位)、SiO2單位(Q單位)、(CH3O)SiO3/2單位與(HO)SiO3/2單位所構成之MQ樹 脂,M/Q(莫耳比)=0.8,羥基與烷氧基(甲氧基)之總含量4.29質量%{羥基含量1.19質量%(0.07mol/100g),烷氧基含量3.1質量%(0.10mol/100g)}、甲苯佔60質量%之溶液狀聚有機矽氧烷(MQ樹脂的甲苯溶液)以不揮發分計為50質量份(含有揮發分時為125質量份)、甲苯10質量份及28質量%氨水0.4質量份之溶液,在室溫下攪拌16小時後,安裝狄安-史塔克管,於內溫110℃~120℃使甲苯回流,去除氨與水,得到(A)成分(縮合反應物)之甲苯溶液。
‧乳化組成物之調製
測定所得之縮合反應物的甲苯溶液之不揮發分,將該不揮發分100質量份當作(A)成分,添加(B-1)兩末端為乙烯基二甲基矽烷氧基之直鏈狀二甲基聚矽氧烷(平均聚合度80,黏度100mPa‧s,乙烯基量0.04莫耳/100g)43質量份,於減壓、氮冒泡條件下升溫至150℃為止,而去除甲苯。
於甲苯去除後,在容器中取得(C-1)分子鏈兩末端經三甲基矽烷基封鎖且側鏈由二甲基矽氧烷單位與甲基氫矽氧烷單位所構成之黏度50mPa‧s(直接連結於矽原子的氫原子含量:35莫耳%,Si-H基量:1.1莫耳/100g)之 甲基氫聚矽氧烷3.5質量份(相對於Vi基莫耳數,Si-H基為2倍莫耳)、作為(D)成分之聚氧乙烯烷基醚界面活性劑(HLB13.6、pH5.4)2質量份、皂化度90莫耳%且4質量%水溶液在20℃的黏度為20mPa‧s聚乙烯醇3質量份,進行混合。
於此混合物中加入水581質量份,用均質機混合後,使用均質機得到均質的乳化組成物。此組成物之聚矽氧含量為20質量%,黏度為70mPa‧s。
〔調製例2〕
除了使(A-1)成分之兩末端為羥基二甲基矽烷氧基之直鏈狀二甲基聚矽氧烷成為下述式(2)所示之平均聚合度1,050者以外,以與調製例1同樣的原料、配合量、程序進行調製,得到乳化組成物。
〔調製例3〕
除了使(A-1)成分之兩末端為羥基二甲基矽烷氧基之直鏈狀二甲基聚矽氧烷成為下述式(3)所示之平均聚合度610者以外,以與調製例1同樣的原料、配合量、程序進行調製,得到乳化組成物。
〔調製例4〕
除了使(A-1)成分之兩末端為羥基二甲基矽烷氧基之直鏈狀二甲基聚矽氧烷成為下述式(4)所示之平均聚合度470者之點以外,以與調製例1同樣的原料、配合量、程序進行調製,得到乳化組成物。
〔調製例5〕
除了使(A-1)成分之兩末端為羥基二甲基矽烷氧基之直鏈狀二甲基聚矽氧烷成為下述式(5)所示之平均聚合度390者之點以外,以與調製例1同樣的原料、配合量、程序進行調製,得到乳化組成物。
〔調製例6〕
除了使(A-1)成分之兩末端為羥基二甲基矽烷氧基之直鏈狀二甲基聚矽氧烷成為下述式(6)所示之平均聚合度150者之點以外,以與調製例1同樣的原料、配合量、程序進行調製,得到乳化組成物。
〔調製例7〕
調製例7係在不使調製例1之原料進行脫水縮合反應下混合,於添加兩末端為乙烯基二甲基矽烷氧基之直鏈狀二甲基聚矽氧烷後,去除溶劑。
於摻合有作為(A-1)成分之上述式(1)所示之兩末端為羥基二甲基矽烷氧基的直鏈狀二甲基聚矽氧烷50質量份、作為(A-2)成分之由Me3SiO0.5單位(M單位)、SiO2單位(Q單位)、(CH3O)SiO3/2單位與(HO)SiO3/2單位所構成之MQ樹脂,M/Q(莫耳比)=0.8,羥基與烷氧基之總含量4.29質量%{羥基含量1.19質量%(0.07mol/100g),烷氧基含量3.1質量%(0.10mol/100g)}、甲苯佔60質量%之溶液狀聚矽氧烷(MQ樹脂的甲苯溶液)以不揮發分計為50質量份(含有揮發分時為125質量份)、甲苯10質量份之溶液,安裝狄安-史塔克管,於內溫110℃~120℃使甲苯回流,去 除水,得到(A)成分(未脫水縮合反應物)。
其後之步驟係與調製例1同樣地進行,而調製乳化組成物。
〔調製例8〕
‧(A)成分之合成
將摻合有作為(A-1)成分之上述式(1)所示之兩末端為羥基二甲基矽烷氧基之平均聚合度1,590的直鏈狀二甲基聚矽氧烷50質量份、作為(A-2)成分之由Me3SiO0.5單位(M單位)、SiO2單位(Q單位)、(CH3O)SiO3/2單位與(HO)SiO3/2單位所構成之MQ樹脂,M/Q(莫耳比)=0.8,羥基與烷氧基之總含量1.89質量%{羥基含量0.34質量%(0.02mol/100g),烷氧基含量1.55質量%(0.05mol/100g)}、甲苯佔60質量%之溶液狀聚矽氧烷(MQ樹脂的甲苯溶液)以不揮發分計為50質量份(含有揮發分時為125質量份)、甲苯10質量份、28質量%氨水0.4質量份之溶液,在室溫下攪拌16小時後,安裝狄安-史塔克管,於內溫110℃~120℃使甲苯回流,去除氨與水,得到(A)成分之甲苯溶液。
測定所得之縮合反應物的甲苯溶液之不揮發分,將該不揮發分100質量份當作(A)成分,添加(B-1)兩末端為乙烯基二甲基矽烷氧基之直鏈狀二甲基聚矽氧烷(平均聚合度80,黏度100mPa‧s,乙烯基量0.04莫耳/100g)43質量份,於減壓、氮冒泡條件下升溫至150℃為止,而 去除甲苯。
於甲苯去除後,在容器中取得(C-1)分子鏈兩末端經三甲基矽烷基封鎖且側鏈由二甲基矽氧烷單位與甲基氫矽氧烷單位所構成之黏度50mPa‧s(直接連結於矽原子的氫原子含量:35莫耳%,Si-H基量:1.1莫耳/100g)之甲基氫聚矽氧烷3.5質量份(相對於Vi基莫耳數,Si-H基為2倍莫耳)、作為(D)成分之聚氧乙烯烷基醚界面活性劑(HLB13.6、pH5.4)2質量份、皂化度90莫耳%且4質量%水溶液在20℃的黏度為20mPa‧s聚乙烯醇3質量份,進行混合。
於此混合物中加入水581質量份,用均質機混合後,使用均質機得到均質的乳化組成物。此組成物之聚矽氧含量為20質量%,黏度為50mPa‧s。
〔調製例9〕
除了使(A-1)成分之兩末端為羥基二甲基矽烷氧基之直鏈狀二甲基聚矽氧烷成為上述式(5)所示之平均聚合度390者以外,以與調製例8同樣的原料、配合量、程序進行調製。
〔調製例10〕
除了使(A-1)成分之兩末端為羥基二甲基矽烷氧基之直鏈狀二甲基聚矽氧烷成為下述式(7)所示之平均聚合度90者以外,以與調製例1同樣的原料、配合量、程 序進行調製。
表2記載的乳化組成物之調製
〔調製例11〕
將摻合作為(A-1)成分之上述式(1)所示之兩末端為羥基二甲基矽烷氧基之平均聚合度1,590的直鏈狀二甲基聚矽氧烷20質量份、作為(A-2)成分之由Me3SiO0.5單位(M單位)、SiO2單位(Q單位)、(CH3O)SiO3/2單位與(HO)SiO3/2單位所構成之MQ樹脂,M/Q(莫耳比)=0.8,羥基與烷氧基(甲氧基)之總含量3.64質量%{羥基含量0.85質量%(0.05mol/100g),烷氧基含量2.79質量%(0.09mol/100g)}、甲苯佔60質量%之溶液狀聚矽氧烷(MQ樹脂的甲苯溶液)以不揮發分計為80質量份(含有揮發分時為200質量份)、甲苯10質量份、28質量%氨水0.4質量份而成之溶液,在室溫下攪拌16小時後,安裝狄安-史塔克管,於內溫110℃~120℃使甲苯回流,去除氨與水,得到(A)成分之甲苯溶液。
測定所得之縮合反應物的甲苯溶液之不揮發分,將該不揮發分100質量份當作(A)成分,添加(B-1)兩末端為乙烯基二甲基矽烷氧基之直鏈狀二甲基聚矽氧烷(平均 聚合度80,黏度100mPa‧s,乙烯基量0.04莫耳/100g)43質量份,於減壓、氮冒泡條件下升溫至150℃為止,而去除甲苯。
於甲苯去除後,在容器中取得(C-1)分子鏈兩末端經三甲基矽烷基封鎖且側鏈由二甲基矽氧烷單位與甲基氫矽氧烷單位所構成之黏度50mPa‧s(直接連結於矽原子的氫原子含量:35莫耳%,Si-H基量:1.1莫耳/100g)之甲基氫聚矽氧烷3.5質量份(相對於Vi基莫耳數,Si-H基為2倍莫耳)、作為(D)成分之聚氧乙烯烷基醚界面活性劑(HLB13.6、pH5.4)2質量份、皂化度90莫耳%且4質量%水溶液在20℃的黏度為20mPa‧s聚乙烯醇3質量份,進行混合。
於此混合物中加入水581質量份,用均質機混合後,使用均質機得到均質的乳化組成物。此組成物之聚矽氧含量為20質量%,黏度為50mPa‧s。
〔調製例12〕
除了於調製例11中摻合作為(A-1)成分之式(1)的直鏈狀二甲基聚矽氧烷30質量份、作為(A-2)成分之MQ樹脂的甲苯溶液之不揮發分70質量份以外,以與調製例11同樣之原料、程序,進行調製。
〔調製例13〕
除了於調製例11中摻合作為(A-1)成分之式(1) 的直鏈狀二甲基聚矽氧烷40質量份、作為(A-2)成分之MQ樹脂的甲苯溶液之不揮發分60質量份以外,以與調製例11同樣之原料、程序,進行調製。
〔調製例14〕
除了於調製例11中摻合作為(A-1)成分之式(1)的直鏈狀二甲基聚矽氧烷50質量份、作為(A-2)成分之MQ樹脂的甲苯溶液之不揮發分50質量份以外,以與調製例11同樣之原料、程序,進行調製。
〔調製例15〕
除了於調製例11中摻合作為(A-1)成分之式(1)的直鏈狀二甲基聚矽氧烷60質量份、作為(A-2)成分之MQ樹脂的甲苯溶液之不揮發分40質量份以外,以與調製例11同樣之原料、程序,進行調製。
〔調製例16〕
除了於調製例11中摻合作為(A-1)成分之式(1)的直鏈狀二甲基聚矽氧烷70質量份、作為(A-2)成分之MQ樹脂的甲苯溶液之不揮發分30質量份以外,以與調製例11同樣之原料、程序,進行調製。
〔調製例17〕
除了於調製例11中摻合作為(A-1)成分之式(1) 的直鏈狀二甲基聚矽氧烷80質量份、作為(A-2)成分之MQ樹脂的甲苯溶液之不揮發分20質量份以外,以與調製例11同樣之原料、程序,進行調製。
〔調製例18〕
將摻合有作為(A-1)成分之下述式(1)所示的兩末端為羥基二甲基矽烷氧基之直鏈狀二甲基聚矽氧烷50質量份、作為(A-2)成分之由Me3SiO0.5單位(M單位)、SiO2單位(Q單位)、(CH3O)SiO3/2單位與(HO)SiO3/2單位所構成之MQ樹脂,M/Q(莫耳比)=0.8,羥基與烷氧基之總含量3.64質量%{羥基含量0.85質量%(0.05mol/100g),烷氧基含量2.79質量%(0.09mol/100g)}、甲苯佔60質量%之溶液狀聚矽氧烷(MQ樹脂的甲苯溶液)以不揮發分計為50質量份(含有揮發分時為125質量份)、甲苯10質量份及28質量%氨水0.4質量份之溶液,在室溫下攪拌16小時後,安裝狄安-史塔克管,於內溫110℃~120℃使甲苯回流,去除氨與水,得到(A)成分之甲苯溶液。
測定所得之縮合反應物的甲苯溶液之不揮發分,將該不揮發分100質量份當作(A)成分,添加(B-2)兩末端為羥基之直鏈狀二甲基聚矽氧烷(黏度0.5Pa‧s,羥基量0.015莫耳/100g)43質量份,於減壓、氮冒泡條件下升溫至150℃為止,而去除甲苯。
於甲苯去除後,在容器中取得(C-2)MeSi(OMe)3 之部分水解縮合物的黏度為10mPa‧s之甲基甲氧基聚矽氧烷13質量份(水解性基含量1.5莫耳/100g,水解性基相對於羥基之莫耳比10)、作為(D)成分之聚氧乙烯烷基醚界面活性劑(HLB13.6、pH5.4)2質量份、皂化度90莫耳%且4質量%水溶液在20℃的黏度為20mPa‧s之聚乙烯醇3質量份,進行混合。於此混合物中加入水619質量份,用均質機混合後,使用均質機得到均質乳化組成物。此組成物之聚矽氧含量為20質量%,黏度為70mPa‧s。
乳化剝離紙用主劑組成物及觸媒組成物之調製
〔調製例19〕乳化加成型主劑組成物
將兩末端為乙烯基二甲基矽烷氧基之直鏈狀二甲基聚矽氧烷(黏度500mPa‧s,乙烯基量0.015莫耳/100g)100質量份、分子鏈兩末端經三甲基矽烷基封鎖而且側鏈由二甲基矽氧烷單位與甲基氫矽氧烷單位所構成之黏度50mPa‧s(直接連結於矽原子的氫原子含量:35莫耳%,Si-H基量:1.1莫耳/100g)之甲基氫聚矽氧烷2質量份(相對於Vi基莫耳數,Si-H基為1.5倍莫耳)、聚氧乙烯烷基醚界面活性劑(HLB13.6、pH5.4)2質量份、皂化度90莫耳%且4質量%水溶液在20℃的黏度為20mPa‧s之聚乙烯醇5質量份、水412質量份、作為反應抑制劑之乙炔基環己醇0.5質量份置入容器中,用均質機混合後,使用均質機得到均質的乳化加成型主劑組成物。此組成物 之聚矽氧含量為20質量%,黏度為50mPa‧s。
〔調製例20〕乳化觸媒組成物
將鉑-乙烯基矽氧烷之錯鹽〔兩末端為乙烯基二甲基矽烷氧基之直鏈狀二甲基聚矽氧烷(黏度500mPa‧s,乙烯基量0.015莫耳/100g)分散液(鉑含量係鉑換算5,000ppm)〕100質量份、聚氧乙烯烷基醚界面活性劑(HLB13.6、pH5.4)2質量份、皂化度90莫耳%且4質量%水溶液在20℃的黏度為20mPa‧s之聚乙烯醇5質量份、水393質量份置入容器中,用均質機混合後,使用均質機得到均質的乳化觸媒組成物。此組成物之聚矽氧含量為20質量%,黏度為60mPa‧s。
〔調製例21〕乳化縮合型主劑組成物
將兩末端為羥基之直鏈狀二甲基聚矽氧烷(黏度10Pa‧s,羥基量0.005莫耳/100g)100質量份、MeSi(OMe)3的部分水解縮合物黏度為10mPa‧s之甲基甲氧基聚矽氧烷3質量份(水解性基含量1.5莫耳/100g,水解性基相對於羥基之莫耳比10)、聚氧乙烯烷基醚界面活性劑(HLB13.6、pH5.4)2質量份、皂化度90莫耳%且4質量%水溶液在20℃的黏度為20mPa‧s之聚乙烯醇5質量份、水412質量份置入容器中,用均質機混合後,使用均質機得到均質的乳化組成物。此組成物之聚矽氧含量為20質量%,黏度為50mPa‧s。
〔實施例、比較例〕
剝離紙用硬化性聚矽氧組成物(聚矽氧乳化液)之調製
實施例1~14及比較例1~6係摻合調製例1~18所調製之各種乳化組成物20質量份、調製例19之乳化加成型主劑組成物100質量份、調製例20之乳化觸媒組成物3質量份,充分混合以調製各種加成型剝離紙用聚矽氧乳化組成物。惟,只有比較例1為僅調製例19與調製例20之摻合物。
實施例12係摻合調製例18所調製之乳化組成物20質量份與調製例21之乳化縮合型主劑組成物100質量份,用乙醇將三乙醯基丙酮鋁(III)以Al換算量1質量份溶解成50質量%而添加,充分混合以調製實施例之縮合型剝離紙用聚矽氧乳化組成物。比較例6係在實施例12中不摻合調製例18下調製乳化剝離紙用組成物。
再者,聚矽氧乳化組成物之外觀、安定性、剝離力、羥基量係藉由上述之方法來測定。任一聚矽氧乳化組成物皆硬化性為沒有問題之狀態。

Claims (10)

  1. 一種剝離片用乳化重剝離添加劑,其特徵為使下述(A-1)與(A-2)進行脫水縮合反應後之縮合反應物(A)分散於水中而成;(A-1)平均聚合度為100~300,000,在1分子中具有1個以上的羥基或水解性基之聚二有機矽氧烷,(A-2)以(SiO4/2)單位與(R3SiO1/2)單位(式中,R各自獨立地表示不具有脂肪族不飽和鍵之碳原子數1~12的一價烴基或碳原子數2~6的烯基)作為主成分,(R3SiO1/2)單位相對於(SiO4/2)單位之比率以莫耳比計為0.6~1.2,羥基與水解性基的總含量為2.1質量%以上且未達10.0質量%之聚有機矽氧烷樹脂。
  2. 如請求項1之乳化重剝離添加劑,其中(A-1)成分的聚二有機矽氧烷與(A-2)成分的聚有機矽氧烷樹脂之混合比率以質量比計為30:70~70:30。
  3. 如請求項1或2項之乳化重剝離添加劑,其中(A)成分的縮合反應物之殘存羥基量為0.3質量%以下。
  4. 如請求項1~3中任一項之乳化重剝離添加劑,其中(A-1)成分的聚二有機矽氧烷之平均聚合度為100~30,000。
  5. 如請求項4之乳化重剝離添加劑,其中(A-1)成分的聚二有機矽氧烷係平均聚合度為100~3,000,在1分子中具有2個羥基者。
  6. 如請求項5之乳化重剝離添加劑,其中(A-1)成分的聚二有機矽氧烷係平均聚合度為1,000~3,000,在1分子中具有2個羥基者。
  7. 如請求項1~6中任一項之乳化重剝離添加劑,其中(A)成分的縮合反應物係更藉由氯矽烷進行中和及羥基之封鎖而成。
  8. 一種剝離片用乳化組成物,其特徵為在(D)成分之存在下,將下述(A)、(B-1)、(C-1)成分分散於水中而成;(A)如請求項1~7中任一項之縮合反應物:100質量份,(B-1)在1分子中具有至少2個脂肪族不飽和基,在25℃的黏度為100Pa‧s以下之含有脂肪族不飽和基的聚二有機矽氧烷:1~1,000質量份,(C-1)在1分子中具有至少2個Si-H基,在25℃的黏度為1Pa‧s以下之有機氫聚矽氧烷:相對於(A)成分與(B-1)成分中所含有的脂肪族不飽和基之合計莫耳數,Si-H基之莫耳數相當於0.1~10倍莫耳之質量份,(D)乳化劑:相對於(A)、(B-1)及(C-1)成分之合計100質量份,為0.1~20質量份。
  9. 一種剝離片用乳化組成物,其特徵為在(D)成分之存在下,將下述所示的(A)、(B-2)、(C-2)成分分散於水中而成;(A)如請求項1~7中任一項之縮合反應物:100質 量份,(B-2)在1分子中具有至少2個羥基,在25℃的黏度為100Pa‧s以下之含有羥基的聚二有機矽氧烷:1~1,000質量份,(C-2)在1分子中具有至少2個水解性基,在25℃的黏度為1Pa‧s以下之含有水解性基的聚有機矽氧烷:相對於(A)成分與(B-2)成分中所含有的羥基之合計莫耳數,水解性基的莫耳數相當於0.1~200倍莫耳之質量份,(D)乳化劑:相對於(A)、(B-2)及(C-2)成分之合計100質量份,為0.1~20質量份。
  10. 一種離型片,其係將添加有如請求項1~7中任一項之添加劑或如請求項8或9之乳化組成物的硬化性聚矽氧組成物之硬化皮膜形成於片狀基材的至少一面而成。
TW102118409A 2012-05-25 2013-05-24 The release sheet is subjected to an emulsion-stripping additive, an emulsified composition for a release sheet, and a release sheet TWI5671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19402A JP5799893B2 (ja) 2012-05-25 2012-05-25 剥離シート用エマルション重剥離添加剤、剥離シート用エマルション組成物、及び離型シー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08730A true TW201408730A (zh) 2014-03-01
TWI567136B TWI567136B (zh) 2017-01-21

Family

ID=496237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18409A TWI567136B (zh) 2012-05-25 2013-05-24 The release sheet is subjected to an emulsion-stripping additive, an emulsified composition for a release sheet, and a release sheet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758675B2 (zh)
EP (1) EP2860232B1 (zh)
JP (1) JP5799893B2 (zh)
KR (1) KR101948051B1 (zh)
CN (1) CN104334672B (zh)
TW (1) TWI567136B (zh)
WO (1) WO201317604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19267B2 (ja) * 2015-03-27 2019-05-29 東レフィルム加工株式会社 離型フィルム
JP6387885B2 (ja) * 2015-04-06 2018-09-12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剥離紙又は剥離フィルム用オルガノポリシロキサンエマルション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剥離紙及び剥離フィルム
EP3305868B1 (en) * 2015-06-08 2024-01-17 Shin-Etsu Chemical Co., Ltd. Silicone composition for release paper or release film, release paper, and release film
MY188629A (en) * 2016-05-20 2021-12-22 Hitachi Chemical Co Ltd Release film
JP6634988B2 (ja) * 2016-09-20 2020-01-22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透明液状シリコーンゴム組成物
TWI798326B (zh) 2018-01-12 2023-04-11 美商陶氏有機矽公司 添加劑有機聚矽氧烷組成物、可固化組成物、及膜
KR102534896B1 (ko) 2018-06-29 2023-05-26 다우 실리콘즈 코포레이션 정착 첨가제 및 이의 제조 및 사용 방법
US20210246337A1 (en) 2018-06-29 2021-08-12 Dow Silicones Corporation Solventless silicone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and methods for making and using same
JP7473865B2 (ja) 2019-07-09 2024-04-24 東洋紡株式会社 シリコーン離型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27659A (en) 1966-06-13 1970-09-08 Dow Corning Dimethylpolysiloxanes and copolymers containing sio2 units as release agent
JPS5729676A (en) * 1980-07-29 1982-02-17 Kanze Kk Fixation agent
ATE33847T1 (de) * 1982-09-10 1988-05-15 Gen Electric Von loesungsmitteln freie, klebstoff abweisende silikonzusammensetzungen.
JPH01215857A (ja) 1988-02-23 1989-08-29 Shin Etsu Chem Co Ltd 剥離紙用オルガノポリシロキサン組成物
US5973061A (en) 1988-08-31 1999-10-26 Rhone-Poulenc Chimie Aqueous silicone dispersions crosslinkable into elastometric state by dehydration
US4882377A (en) 1988-09-21 1989-11-21 Dow Corning Corporation Low-viscosity pressure-adherent silicone elastomer compositions
JPH0686582B2 (ja) 1989-04-07 1994-11-02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粘着性シリコーン保護被覆材
JP2750896B2 (ja) 1989-05-31 1998-05-13 東レ・ダウコーニング・シリコーン株式会社 剥離性硬化皮膜形成用オルガノポリシロキサン組成物
JP2742835B2 (ja) 1991-02-27 1998-04-22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剥離用シリコーン組成物
JPH10110156A (ja) 1996-10-08 1998-04-28 Toray Dow Corning Silicone Co Ltd シリコーン系感圧接着剤
JPH10245540A (ja) * 1997-03-04 1998-09-14 Toshiba Silicone Co Ltd 剥離力調整剤、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る紫外線硬化性剥離剤
JPH1161094A (ja) * 1997-08-25 1999-03-05 Oji Paper Co Ltd 剥離剤組成物
JP3538328B2 (ja) * 1998-09-10 2004-06-14 ダウ コーニング アジア株式会社 粘着剤組成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FR2825713B1 (fr) 2001-06-07 2005-03-11 Rhodia Chimie Sa Systeme silicone modulateur d'adherence et son utilisation pour la preparation de compositions anti-adherentes durcissables
US6545086B1 (en) * 2001-10-01 2003-04-08 Dow Corning Corporation Silicone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compositions
CA2551251C (en) * 2003-12-23 2012-02-14 Ge Bayer Silicones Gmbh & Co. Kg Curable siloxane composition with modified surface properties
JP4892922B2 (ja) 2005-10-14 2012-03-07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重剥離コントロール剤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無溶剤型剥離紙用シリコーン組成物
JP2009012317A (ja) * 2007-07-05 2009-01-22 Shin Etsu Chem Co Ltd 剥離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678411B2 (ja) * 2008-02-22 2011-04-27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皮膜形成性オルガノポリシロキサンエマルジョン組成物
KR101648024B1 (ko) * 2008-07-11 2016-08-12 다우 코닝 도레이 캄파니 리미티드 박리 조절제 및 박리성 피막 오가노폴리실록산 조성물
JP5775826B2 (ja) * 2010-01-13 2015-09-09 東レ・ダウコーニング株式会社 シリコーン系再剥離性粘着剤組成物、該組成物を硬化させてなる再剥離粘着層を有するシート状基材、その保護フィルムまたは固定シートとしての使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50016308A (ko) 2015-02-11
KR101948051B1 (ko) 2019-02-14
EP2860232A1 (en) 2015-04-15
US20150119518A1 (en) 2015-04-30
CN104334672A (zh) 2015-02-04
JP2013245274A (ja) 2013-12-09
WO2013176043A1 (ja) 2013-11-28
US9758675B2 (en) 2017-09-12
JP5799893B2 (ja) 2015-10-28
EP2860232B1 (en) 2017-05-10
TWI567136B (zh) 2017-01-21
EP2860232A4 (en) 2016-03-09
CN104334672B (zh) 2017-06-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67136B (zh) The release sheet is subjected to an emulsion-stripping additive, an emulsified composition for a release sheet, and a release sheet
JP2983610B2 (ja) 硬化性有機ケイ素組成物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JP5306220B2 (ja) シリコーン樹脂の水性エマルジョン
TWI567137B (zh) A polyethylene oxide composition for a stripping sheet and a release sheet, and a release sheet
JP5025024B2 (ja) 離型用シリコーンエマルジョン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てなる離型性基材
US10676642B2 (en) Crosslinked organopolysiloxan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mist suppressant, and solvent-free silicone composition for release paper
TWI828754B (zh) 矽氧乳化液組成物
TWI534213B (zh) 加成可固化之聚矽氧乳液剝離組成物以及剝離膜
JP2017538849A (ja) シリコーン組成物を架橋させる新規の触媒
JP5569471B2 (ja) 剥離紙又は剥離フィルム用シリコーン組成物
JP5296412B2 (ja) 離型用シリコーンエマルジョン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てなる離型性基体
US6387451B1 (en) Curable coating compositions
JP2011132532A (ja) 剥離性硬化皮膜形成用シリコーン組成物
US20110201751A1 (en) Film Forming Silicone Emulsions
TWI783110B (zh) 無溶劑型矽酮剝離劑組成物、剝離薄片及其製造方法
JP2006213816A (ja) 剥離性硬化皮膜形成用シリコーン組成物
JP5834755B2 (ja) 剥離性硬化皮膜の形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