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904283A - Film for metal film transfer,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metal fil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ircuit board - Google Patents

Film for metal film transfer,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metal fil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ircuit board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904283A
TW200904283A TW97107113A TW97107113A TW200904283A TW 200904283 A TW200904283 A TW 200904283A TW 97107113 A TW97107113 A TW 97107113A TW 97107113 A TW97107113 A TW 97107113A TW 200904283 A TW200904283 A TW 20090428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metal film
film
metal
resi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71071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75937B (zh
Inventor
Hirohisa Narahashi
Shigeo Nakamura
Tadahiko Yokota
Original Assignee
Ajinomot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jinomoto Kk filed Critical Ajinomoto Kk
Publication of TW2009042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042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759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7593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surface of the insulating support and is thereafter removed from such areas of the surface which are not intended for current conducting or shielding
    • H05K3/022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ecursors of printed circuits, i.e. copper-clad substrates
    • H05K3/025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ecursors of printed circuits, i.e. copper-clad substrates by transfer of thin metal foil formed on a temporary carrier, e.g. peel-apart copp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5/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 B32B15/0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15/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15/09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1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insulating support in such a manner as to form the desired conductive pattern
    • H05K3/2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insulating support in such a manner as to form the desired conductive pattern by affixing prefabricated conductor pattern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3/00
    • H05K2203/07Treatments involving liquids, e.g. plating, rinsing
    • H05K2203/0756Uses of liquids, e.g. rinsing, coating, dissolving
    • H05K2203/0769Dissolv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e.g. coatings, not used for developing resist after exposur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3/00
    • H05K2203/07Treatments involving liquids, e.g. plating, rinsing
    • H05K2203/0779Treatments involving liquids, e.g. plating, rin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pecific liquids involved
    • H05K2203/0786Using an aqueous solution, e.g. for cleaning or during drilling of ho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6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the element or component having a specified physical dimension
    • Y10T428/263Coating layer not in excess of 5 mils thick or equivalent
    • Y10T428/264Up to 3 mils
    • Y10T428/2651 mil or les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6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the element or component having a specified physical dimension
    • Y10T428/266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the element or component having a specified physical dimension of base or substrat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31504Composite [nonstructural laminate]
    • Y10T428/31678Of metal
    • Y10T428/31692Next to addition polymer from unsaturated monom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31504Composite [nonstructural laminate]
    • Y10T428/31678Of metal
    • Y10T428/31703Next to cellulosi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Manufacturing Of Printed Wiring (AREA)
  • Parts Printed On Printed Circuit Boards (AREA)
  •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AREA)
  • Reinforced Plastic Materials (AREA)

Description

200904283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關於金屬膜轉印用薄膜、金屬膜之轉印方法及 電路基板之製造方法,尤其關於在撓性印刷配線板、多層 印刷配線板等的電路基板之製造中,適用於在絕緣層表面 上形成當作導體層形成用的片層之金屬層的金屬膜轉印用 薄膜’由該薄膜來轉印金屬膜的方法,及使用該薄膜的電 路基板之製造方法。 【先前技術】 各種電子機器中所廣泛使用的多層印刷配線板、撓性 印刷配線板等之電路基板,爲了電子機器的小型化、高機 能化,而被要求層的薄型化或電路的微細配線化。因此, 作爲其製造方法,例如已知有於內層電路基板上,藉由黏 著薄膜來層合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使該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硬化以形成絕緣層後,以鹼性過錳酸鉀溶液等的氧化劑將 該絕緣層粗化,於該粗面上藉由無電解鍍敷來形成鍍片層 ,接著藉由電解鍍敷以形成導體層的半加法。此處,於該 方法中爲了得到密接強度高的導體層,如上述地需要氧化 劑將絕緣層表面粗化(在表面形成凹凸),而在與導體層 之間得到錨固效果,但於電路形成時藉由蝕刻來去除不要 的鍍片層時,難以去除錨固部分的片層,以能充分去除錨 固部分的片層之條件來進行飩刻時,配線圖型的溶解係顯 著化,發生成爲微細配線化的妨礙之問題。 -5- 200904283 因此,作爲解決如此問題的方法,嘗試藉由轉印而在 基板上形成金屬膜層的方法。此係爲在支持體上隔著脫模 層藉由蒸鍍等來形成金屬膜層以製作轉印用薄膜,將該轉 印用薄膜的金屬膜層轉印到基扳上的樹脂組成物層(絕緣 層)表面或預浸體表面,於所轉印的金屬膜層上藉由鍍敷 等來形成導體層的方法。例如,有報告使用一採用氟樹脂 、烯烴樹脂、聚乙烯醇樹脂當作脫模層的轉印用薄膜之方 法(專利文獻1)、使用一採用含有丙烯酸樹脂或蜜胺樹 脂等的黏著樹脂之黏著劑當作脫模層的轉印用薄膜之方法 (專利文獻2 )等。 [專利文獻1]特開2004-230729號公報 [專利文獻2]特開2002_324969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所欲解決的問題) 然而,於專利文獻1的實施例中,由在脫模層中使用 氟樹脂的轉印用薄膜,隔著環氧系接著劑將銅膜轉印到聚 醯亞胺薄膜上,但爲了得到良好的轉印性,環氧系接著劑 與銅膜之間必須有高黏著性,對黏著性相對低的被附體( 基板上的樹脂組成物層或預浸體等)之表面的轉印一般係 困難。又,於轉印時,藉由使樹脂組成物層或預浸體硬化 ’雖然可提高與金屬膜層的黏著性,但本發明人們嘗試以 使用附有氟樹脂系脫模層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 ) 薄膜之轉印用薄膜,對樹脂組成物層進行銅膜的轉印,結 -6- 200904283 果從硬化的樹脂組成物層上所黏著的銅膜,剝離PET薄膜 的剝離性係差,均勻的銅膜之轉印係困難。又,本發明人 們嘗試如專利文獻1中所揭示地,使用聚乙烯醇樹脂於脫 模層,對樹脂組成物層進行銅膜的轉印,但從硬化的樹脂 組成物層上所黏著的銅膜,剝離p E T薄膜係困難。另外, 本發明人們嘗試如專利文獻2中所揭示地,藉由附有丙稀 酸樹脂系脫模層的PET薄膜及附有蜜胺樹脂系脫模層的 PET薄膜,對樹脂組成物層進行銅膜的轉印,但從硬化的 樹脂組成物層上所黏著的銅膜,剝離P E T薄膜的剝離性仍 然差,均勻銅膜的轉印係困難。 因此,本發明所欲解決的問題爲提供具有優異的金屬 膜層轉印性之金屬膜轉印用薄膜,以及提供使用該金屬膜 轉印用薄膜來有效率地製造電路基板之方法。 (解決問題的手段) 本發明人們爲了解決上述課題,進行專心致力的檢討 ,結果發現藉由在金屬膜轉印用薄膜的脫模層採用水溶性 纖維素樹脂層、水溶性聚酯樹脂層或水溶性丙烯酸樹脂層 ,例如於電路基板製造步驟中’於基板上的硬化性樹脂組 成物層上,以金屬膜層接觸樹脂組成物層表面的方式’重 疊層合金屬膜轉印用薄膜’將樹脂組成物層硬化’則可在 與脫模層的界面中容易剝離支持體層’而且之後藉由水溶 液來去除金屬膜層上所存在的脫模層’則金屬膜層沒有不 均,而可有效率地轉印,均勻的金屬膜層轉印係成爲可能 200904283 ’完成本發明。η卩,本發明包含以下的內容。 (1) 一種金屬膜轉印用薄膜,其特徵爲具有:支持 體層,及在該支持體層上之由水溶性纖維素樹脂、水溶性 聚酯樹脂及水溶性丙烯酸樹脂所選出的1種以上之水溶性 高分子所形成的脫模層,以及在該脫模層上所形成的金屬 膜層。 (2 )如上述(1 )記載的金屬膜轉印用薄膜,其中脫 模層係水溶性纖維素樹脂層。 (3 )如上述(1 )或(2 )記載的金屬膜轉印用薄膜 ,其中水溶性纖維素樹脂層係由羥丙基甲基纖維素苯二甲 酸酯、羥丙基甲基纖維素醋酸酯琥珀酸酯及羥丙基甲基纖 維素醋酸酯苯二甲酸酯所組成族群所選出的1種或2種以 上所構成。 (4 )如上述(1 )〜(3 )中任一項記載的金屬膜轉 印用薄膜,其中支持體層係塑膠薄膜。 (5 )如上述(1 )〜(3 )中任一項記載的金屬膜轉 印用薄膜,其中支持體層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 (6 )如上述(1 )〜(5 )中任一項記載的金屬膜轉 印用薄膜,其中金屬膜層係由鉻、鎳、鈦、鎳-鉻合金、 鋁、金、銀及銅所組成族群所選出的金屬所形成的1層或 2層以上之層。 (7)如上述(1)〜(5)中任一項記載的金屬膜轉 印用薄膜,其中金屬膜層係由銅所形成。 (8 )如上述(1 )〜(5 )中任一項記載的金屬膜轉 -8- 200904283 印用薄膜,其中金屬膜層係在脫模層上依順序形成有銅層 及鉻層、鎳-鉻合金層或鈦層者。 (9 )如上述(1 )〜(8 )中任一項記載的金屬膜轉 印用薄膜,其中金屬膜層係藉由蒸鍍法或/及濺鍍法形成 者。 (1 〇 )如上述(1 )〜(9 )中任一項記載的金屬膜轉 印用薄膜,其中支持體層的層厚爲ΙΟμιη〜70μιη。 (11)如上述(1)〜(10)中任一項記載的金屬膜 轉印用薄膜,其中脫模層的層厚爲Ο.ίμιη〜20μιη。 (1 2 )如上述(1 )〜(1 0 )中任一項記載的金屬膜 轉印用薄膜,其中脫模層的層厚爲〇.2μιη〜5μιη。 (1 3 )如上述(1 )〜(1 2 )中任一項記載的金屬膜 轉印用薄膜,其中金屬膜層的層厚爲50nm〜5000nm。 (14 )如上述(1 )〜(12 )中任一項記載的金屬膜 轉印用薄膜,其中金屬膜層的層厚爲50nm〜lOOOnm。 (15) —種金屬膜層之轉印方法,至少包含:於表層 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所成的被附體上,以金屬膜層接觸被 附體之表面的方式,重疊層合上述(1)〜(14)中任一 項記載的金屬膜轉印用薄膜,將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硬化之 步驟,剝離支持體層之步驟,及以水溶液來溶解去除金屬 膜層上所存在的脫模層之步驟。 (16) —種電路基板之製造方法,包含:於基板上的 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層上,以金屬膜層接觸硬化性樹脂組成 物層表面的方式,重疊層合上述(1)〜(14)中任一項 -9 - 200904283 記載的金屬膜轉印用薄膜’將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硬化之步 驟,剝離支持體層之步驟’及以水溶液來溶解去除金屬膜 層上所存在的脫模層之步驟。 (1 7 )如上述(1 6 )記載的方法,其中硬化性樹脂組 成物層係由使纖維所成的片狀基材含浸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而成的預浸體所構成。 (1 8 )如上述(16 )或(1 7 )記載的方法,其中在以 水溶液溶解去除脫模層的步驟之後,更包含在金屬膜層上 藉由鍍敷來形成導體層之步驟。 (19) 一種覆金屬層合板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爲在由 單一預浸體或複數片的預浸體所重疊多層化成的多層預浸 體之一面或兩面上,以金屬膜層接觸預浸體的表面之方式 ,重疊及加熱加壓上述(1 )〜(1 4 )中任一項記載的金 屬膜轉印用薄膜。 (2 0 ) —種電路基板,其係由使用上述(1 )〜(1 4 )中任一項記載的金屬膜轉印用薄膜,轉印金屬膜層所製 造。 (21) —種覆金屬層合板,其係由上述(1)〜(14 )中任一項記載的金屬膜轉印用薄膜,轉印金屬膜層所製 造。 (發明的效果) 依照本發明的金屬膜轉印用薄膜,由於具有優異的金 屬膜層轉印性,故均勻的金屬膜層轉印係成爲可能。 -10- 200904283 因此,於電路基板製造中,若使用本發明的金屬膜轉 印用薄膜,則由於不以鹼性過錳酸鉀溶液等的氧化劑將絕 緣層表面粗化,可在該表面上可形成密接性及均勻性高的 金屬膜層,故可在更溫和的條件下實施電路形成中的蝕刻 ’結果在多層印刷配線板、撓性印刷配線板等的電路基板 之微細配線化方面發揮優異的效果。 【實施方式】 (實施發明的最佳形態) 以下就較佳實施形態來詳細說明本發明。 本發明的金屬膜轉印用薄膜(以下亦僅稱爲「薄膜」 )具有:支持體層,在該支持體層上所形成的脫模層’及 在該脫模層上所形成的金屬膜層。 <支持體層> 於本發明的金屬膜轉印用薄膜中,支持體層係具有自 己支持性的薄膜或片狀物,可合適地採用塑膠薄膜。作爲 塑膠薄膜,可舉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聚萘二甲酸 乙二酯薄膜、聚醯亞胺薄膜、聚醯胺醯亞胺薄膜、聚醯胺 薄膜、聚四氟乙烯薄膜、聚碳酸酯薄膜等,較佳爲聚對苯 二甲酸乙二酯薄膜、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薄膜,其中特佳爲 廉價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對與水溶性高分子脫模 層接觸之側的支持體薄膜表面,亦可施予聚矽氧系脫模劑 、醇酸系脫模劑、氟系脫模劑等的脫模劑之脫模處理、電 -11 - 200904283 暈處理等的表面處理。 又,對不與水溶性高分子接觸之側的支持體薄膜表面 ,亦可施予消光處理、電暈處理等的表面處理。 另外,支持體層的層厚通常爲ΙΟμιη〜70μιη,較佳爲 1 5 μιη〜7 0 μιη。層厚若太小,則操作性差,而且支持體層 的剝離性或金屬膜層的平滑性有降低的傾向。層厚若太大 ,則成本上不利而不實用。 <脫模層> 脫模層係使用由水溶性纖維素樹脂、水溶性聚酯樹脂 及水溶性丙烯酸樹脂所選出的1種以上之水溶性高分子。 其中’更佳爲水溶性纖維素樹脂或水溶性聚酯樹脂,特佳 爲水溶性纖維素樹脂。通常,於水溶性高分子脫模層中, 使用單獨的任一種水溶性高分子,也可混合2種以上的水 溶性高分子來使用。又,通常以單層來形成水溶性高分子 脫模層,但亦可具有由所使用的水溶性高分子爲互相不同 的2層以上之層所形成的多層構造。 (水溶性纖維素樹脂) 本發明中所言的「水溶性纖維素樹脂」係施有賦予纖 維素水溶性的處理之纖維素衍生物者,較佳可舉出纖維素 醚、纖維素醚酯等。 纖維素醚係指爲了在纖維素聚合物中給予1個以上的 醚連結基,由纖維素聚合物的1個以上之葡萄糖酐重複單 -12- 200904283 位中所存在的1個以上之羥基的轉換所形成的醚;於醚連 結基中,通常可舉出可經.羥基、羧基、烷氧基(碳數1〜4 )及羥基烷氧基(碳數1〜4 )所選出的1種以上之取代基 所取代的烷基(碳數1〜4)。具體地,可舉出2 -羥乙基 、2 -羥丙基、3 -羥丙基等的羥烷基(碳數1〜4) ;2 -甲氧 基乙基、3-甲氧基丙基、2-甲氧基丙基、2-乙氧基乙基等 的烷氧基(碳數1〜4)烷基(碳數1〜4) ; 2-(2-羥基乙 氧基)乙基等的2- ( 2-羥基丙氧基)丙基等的羥基烷氧基 (碳數1〜4)烷基(碳數1〜4)、羧甲基等的羧烷基( 碳數1〜4)等。聚合物分子中的醚連結基可爲單一種或複 數種。即,可爲具有單一種的醚連結基之纖維素醚,也可 爲具有複數種的醚連結基之纖維素醚。 作爲纖維素醚的具體例子,例如可舉出甲基纖維素、 羥乙基纖維素、羥丙基纖維素、羥丙基甲基纖維素、羥丁 基甲基纖維素、羥乙基乙基纖維素、羧基甲基纖維素及此 等的水溶性鹽(例如鈉鹽等的鹼金屬鹽)。 再者’纖維素醚的每單位葡萄糖環之取代醚基的平均 莫耳數係沒有特別的限定,較佳爲1〜6。又,纖維素醚的 分子量以重量平均分子量計較佳爲20000〜60000左右。 另一方面,纖維素醚酯係指由纖維素中所存在的丨個 以上的羥基及1個以上的合適之有機酸或其反應性衍生物 之間所形成,藉此在纖維素醚中形成酯連結基的酯。再者 ,此處所言的「纖維素醚」係如上述,「有機酸」包括脂 肪族或芳香族羧酸(碳數2〜8 ),脂肪族羧酸可爲非環狀 -13- 200904283 (分枝狀或非分枝狀)或環狀,也可爲飽和或不飽和。具 體地’作爲脂肪族羧酸,例如可舉出醋酸'丙酸、丁酸、 戊酸、丙二酸、琥珀酸、戊二酸、富馬酸、馬來酸等的取 代或未取代的非環狀脂肪族二羧酸;乙醇酸或乳酸等的非 環狀脂肪族羥基取代單羧酸;蘋果酸、酒石酸、檸檬酸等 的非環狀脂肪族羥基取代二或三羧酸等。又,作爲芳香族 羧酸’較佳爲碳數14以下的芳族羧酸,特佳具有丨個以 上的羧基(例如1、2或3個羧基)之含有苯基或萘基等 的芳基之芳族羧酸。再者,芳基可經選自於羥基、碳數1 〜4的烷氧基(例如甲氧基)及磺醯基的相同或不同之1 個以上(例如1、2或3 )的基所取代。於芳族羧酸的合適 例中’可舉出苯二甲酸、異苯二甲酸、對苯二甲酸或偏苯 三酸(1,2,4-苯三羧酸)等。 於有機酸具有1個以上的羧基時,較佳爲酸的僅1個 羧基係對纖維素醚形成酯連結。例如,於羥丙基甲基纖維 素琥珀酸酯時’各琥珀酸酯基的1個羧基與纖維素形成酯 連結,其它羧基當作游離酸存在。「酯連結基」係由纖維 素或纖維素醚與前述合適的有機酸或其反應性衍生物之反 應所形成。於合適的反應性衍生物中,例如包括苯二甲酸 酐等的酸酐。 聚合物分子中的酯連結基可爲單一種或複數種。即, 可爲具有單一種的酯連結基之纖維素醚酯,也可爲具有複 數種的酯連結基之纖維素醚酯。 例如’羥丙基甲基纖維素醋酸酯琥珀酸酯係具有琥拍 -14- 200904283 酸酯基與醋酸酯基兩者的羥丙基甲基纖維素 合適的纖維素醚酯係羥丙基甲基纖維素 素的酯,具體地可舉出羥丙基甲基纖維素醋 甲基纖維素琥珀酸酯、羥丙基甲基纖維素醋 、羥丙基甲基纖維素苯二甲酸酯、羥丙基甲 三酸酯、羥丙基甲基纖維素醋酸酯苯二甲酸 基纖維素醋酸酯偏苯三酸酯、羥丙基纖維素 酸酯、羥丙基纖維素丁酸酯苯二甲酸酯、羥 酸酯苯二甲酸酯琥珀酸酯及羥丙基纖維素醋 酯琥珀酸酯等,此等可使用1種或2種以上 ,較佳爲羥丙基甲基纖維素苯二甲酸醋、經 素醋酸酯琥珀酸酯、羥丙基甲基纖維素醋酸 ΰ 再者’纖維素醚酯的每單位葡萄糖環之 均莫耳數係沒有特別的限定,較佳爲〇.5% ,纖維素醚醋的分子量以重量平均分子量言十 〜60000左右。 纖維素醚、纖維素醚酯的製法係眾所周[ 天然的纖維素(紙漿)當作原料,依照 化劑、酯化劑反應而得,但於本發明中亦可 例如,信越化學工業(股)製「HP_55」、 爲羥丙基甲基纖維素苯二甲酸醋)等。 (水溶性聚酯樹脂) t混合酯。 或羥丙基纖維 酸酯、羥丙基 酸酯琥珀酸酯 基纖維素偏苯 酯、羥丙基甲 醋酸酯苯二甲 丙基纖維素醋 酸酯偏苯三酸 。於此等之中 丙基甲基纖維 醋苯二甲酸酯 取代酯基的平 - 2 %左右。又 較佳爲20000 知,可以來自 的方法,與醚 使用市售品。 HP-50」(皆 -15- 200904283 本發明中所言的「水溶性聚酯樹脂」係指多元羧酸或 其酯形成性衍生物與多元醇或其酯形成性衍生物當作主要 原料,藉由通常的聚縮合反應所合成之實質上由線狀的聚 合物所成之聚酯樹脂,分子中或分子末端導入有親水基者 。此處,作爲親水基,磺酸基、羧基、磷酸基等的有機酸 基或其鹽等,較佳爲磺酸基或其鹽、羧基或其鹽。作爲水 溶性聚酯樹脂,特佳爲磺酸基或其鹽及/或羧基或其鹽。 作爲該聚酯樹脂的多元羧酸成分之代表例,有對苯二 甲酸、異苯二甲酸、苯二甲酸、苯二甲酸酐、2,6-萘二羧 酸、1,4-環己烷二羧酸、己二酸等,此等可單獨使用,亦 可倂用2種以上。又,與上述各種化合物一起,亦可少量 倂用如對羥基苯甲酸等的羥基羧酸、馬來酸、富馬酸或伊 康酸等般的不飽和羧酸。 作爲該聚酯樹脂的多元醇成分之代表例’有乙二醇、 1,4-丁二醇、新戊二醇、二乙二醇、二丙二醇、1,6-己二 醇、1,4 -環己烷甲醇、苯二甲基二醇、二羥甲基丙酸、甘 油、三羥甲基丙烷或聚(四亞甲基氧化物)二醇等’此等 可單獨使用,也可倂用2種以上。 對該聚酯樹脂的分子中或分子末端導入親水基係可藉 由眾所周知慣用的方法來進行’較佳爲將含有親水基的醋 形成性化合物(例如芳香族羧酸化合物、經基化合物等) 共聚合的態樣。 例如,於導入磺酸鹽基時’較佳爲共聚合從5 _磺酸納 異苯二甲酸、5_磺酸銨異苯二甲酸、4 -磺酸鈉異苯二甲酸 -16- 200904283 、4 -甲基磺酸銨異苯二甲酸、2_磺酸鈉對苯二甲酸、5-磺 酸鉀異苯二甲酸、4-磺酸鉀異苯二甲酸及2-磺酸鉀對苯二 甲酸等所選出的1或2種以上者。 又,於導入羧基時,例如較佳爲共聚合從偏苯三酸酐 、偏苯三酸、均苯四酸酐 '均苯四酸、均苯三酸、環丁烷 四羧酸、二羥甲基丙酸等所選出的1或2種以上者,於該 共聚合反應之後’藉由胺基化合物、氨或鹼金屬鹽等使中 和,可在分子中導入羧酸鹽基。 水溶性聚酯樹脂的分子量係沒有特別的限制,重量平 均分子量較佳爲10000〜40000左右。重量平均分子量若 低於1 0000,則層形成性有降低的傾向,而若超過40000 ,則溶解性有降低的傾向。 於本發明中’水溶性聚酯樹脂係可以使用市售品,例 如可舉出互應化學工業(股)製的「Plascoat Z_561」( 重量平均分子量:約27000 ) 、「Plascoat Z-565」(重量 平均分子量:約25000 )等。 (水溶性丙烯酸樹脂) 本發明中所言的「水溶性丙烯酸樹脂」,係指含有含 Μ基的單體當作必要成分,分散或溶解在水中的丙烯酸樹 脂。 胃丙稀酸樹脂更佳係以含羧基的單體及(甲基)丙烯 作必要的單體成分,視需要含有其它不飽和單體當 作單體成分的丙烯酸系聚合物。 -17- 200904283 於上述單體成分中,作爲含羧基的單體,例如可舉出 (甲基)丙烯酸、馬來酸、富馬酸、巴豆酸、伊康酸、檸 康酸、馬來酸酐、馬來酸單甲酯、馬來酸單丁酯、伊康酸 單甲酯、伊康酸單丁酯等,可以使用此等之中的1種或2 種以上。於此等之中,較佳爲(甲基)丙烯酸。 又,作爲(甲基)丙烯酸酯,例如可舉出(甲基)丙 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 、(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甲 基)丙烯酸正戊酯、(甲基)丙烯酸正己酯、(甲基)丙 烯酸正庚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癸酯、 (甲基)丙嫌酸十二酯、(甲基)丙烯酸十八酯等的烷基 之碳數爲1〜18的甲基丙烯酸烷酯’可以使用此等之中的 1種或2種以上。 又’作爲其它不飽和單體,例如可舉出芳香族烯基化 合物、丙嫌腈化合物、共軛二烯系化合物、含鹵素的不飽 和化合物、含羥基的單體等。作爲芳香族烯基化合物,例 如可舉出本乙烯、α -甲基苯乙烯、對甲基苯乙烯、對甲氧 基本乙烯等。作爲丙烯腈化合物’例如可舉出丙烯腈、甲 基丙烯腈寺。作爲共軛二烯系化合物,例如可舉出丁二烯 、異戊二烯等。 作爲含鹵素的不飽和化合物,例如可舉出氯乙烯、偏 二氯乙烯、全氟乙烯、全氟丙烯、偏二氟乙烯等。作爲含 羥基的單體,例如可舉出(甲基)丙烯酸酯2_羥乙酯、( -18- 200904283 甲基)丙烯酸2-羥丙酯、(甲基)丙烯酸3-羥丙酯 基)丙烯酸2-羥丁酯、4-羥丁基丙烯酸酯、甲基丙 羥丁酯、(甲基)丙烯酸α-羥基甲基乙酯等。此等 1種或2種以上。 如後述地,於本發明中,脫模層較佳係藉由將 性纖維素樹脂、水溶性聚酯樹脂或水溶性丙烯酸樹 佈液塗佈在支持體上及進行乾燥的方法來形成。於 溶性丙烯酸樹脂時,該塗佈液可使用乳液形態,也 水溶液形態。 於以乳液形態使用水溶性丙烯酸樹脂時,較佳 型乳液;於芯殼型乳液中,在芯殻粒子的殼中有羧 在係重要,因此,殼係由含有含羧基的單體及(甲 烯酸酯的丙烯酸樹脂所構成。 如此的芯殼粒子之分散品(乳液)係可使用市 例如可舉出 Joncryl 7600 ( Tg :約 35°C ) 、7630Α 約 53°C ) 、5 3 8J ( Tg :約 66°C ) 、3 52D ( Tg :約 (皆爲BASF日本公司(股)製)等。 於以水溶液形態使用水溶性丙烯酸樹脂時,該 樹脂係含有含羧基的單體及(甲基)丙烯酸酯之丙 脂’比較低的分子量係重要。因此,重量平均分子 爲1000〜50000,重量平均分子量若低於1000,則 性有降低的傾向,而重量平均分子量若超過5 0000 支持體的密接性變高,硬化後的支持體之剝離性有 傾向。 、(甲 缔酸4- 可使用 含水溶 脂的塗 使用水 可使用 爲芯殻 基的存 基)丙 售品, (Tg : 5 6〇C ) 丙烯酸 烯酸樹 量較佳 層形成 ,則與 降低的 -19- 200904283 如此的水溶性丙烯酸樹脂之水溶液係可使用市售品, 例如可舉出J〇ncryl 354J(BASF日本公司(股)製)等。 再者,於水溶性丙烯酸樹脂的乳液及水溶液中,乳液 由於分子量高而容易薄膜化。因此,較佳爲水溶性丙烯酸 樹脂的乳液。 於本發明中,在支持體層上形成脫模層的方法係沒有 特別的限定,可以採用熱壓機、熱輥層合機、擠出層合機 、塗佈液的塗佈·乾燥等眾所周知的層合方法,但從簡便 、可容易形成性質狀態均勻性高的層等之點來看,較佳爲 塗佈含水溶性纖維素、水溶性聚酯或水溶性丙烯酸樹脂的 塗佈液及進行乾燥的方法。 於本發明中,脫模層可爲單層或多層(積層)。即, 可由從水溶性纖維素層、水溶性聚酯樹脂層及水溶性丙烯 酸樹脂層所選出的至少1層所構成,也可由2層以上的多 層(層合層)所構成。 脫模層的層厚通常爲Ο.ίμιη〜20μπι,較佳爲0.2μιη〜 ΙΟμιη,更佳爲0.2〜5μιη。此處所言的「層厚」,於脫模 層爲單層時係指其厚度,於多層時係指多層的總厚度。層 厚若太薄’則支持體層的剝離性有降低之虞,而層厚若太 厚,則在將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層熱硬化時,則由於金屬膜 層與脫模層的熱膨脹率不同,金屬膜層會有發生裂紋或傷 痕等的不良情況之虞。 <金屬膜層> -20- 200904283 作爲金屬膜層,可使用金、舶、銀、銅、鈷、鉻、鎳 、鈦、鎢、鐵、錫、銦等的金屬單體,以及適宜地2種類 以上的金屬之固溶體(合金)等所有種類的金屬,其中從 成本、蒸鍍法或濺鍍法的通用性、導電性之點來看,較佳 爲鉻、鎳、鈦、鎳-鉻合金、鋁、金、銀及銅,於電路基 板的配線用時,特佳爲銅。 又’金屬膜層可由單層或不同金屬的2層以上之層合 層所構成。例如,於採用該薄膜製造電路基板時,將銅層 層合在基板上的樹脂組成物層表面或預浸體表面上,對該 樹脂組成物層或預浸體進行熱硬化的步驟中,若爲擔心由 於銅對樹脂組成物或預浸體的擴散而使樹脂產生熱降解( 分解)等的系統,則按照需要,可在銅層上設置鉻層、 鎳-鉻合金層或鈦層。即’於水溶性高分子脫模層上形成 銅層後,更可形成絡層、鎳-鉻層或鈦層。 從膜性能之點及與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層的密接之觀點 來看’金屬膜層的形成方法較佳係藉由濺鍍法或/及蒸鍍 法來形成。 金屬膜層的層厚係沒有特別的限制,通常爲5 〇ηιη〜 5000nm,較佳爲 50nm 〜30〇〇nm,更佳爲 100nm〜 3000nm ,特佳爲lOOnm〜lOOOnm。層厚若太小,則於電路基板的 製造中,由於電解鍍敷操作中的損傷等,在金屬膜層上產 生不均’導體層的形成有發生不良情況之虞。另一方面, 層厚若太大,則以潤鍍法或/及蒸鍍法來形成金屬膜時需 要長時間’從成本的觀點係不宜。再者,於成爲如上述的 -21 - 200904283 銅層/鉻層、鎳-鉻合金層或鈦層的2層構造時’全體的層 厚係與上述相同,而且鉻層、鎳-鉻層或鈦層的厚度較佳 爲5nm〜100nm,更佳爲5nm〜50nm’特佳爲5nm〜30nm ,最佳爲5〜20nm。 本發明的金屬膜轉印用薄膜在金屬膜層的轉印’係至 少藉由在表層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所成的被附體(被轉印 體)上,以金屬膜層接觸被附體(被轉印體)的表面之方 式,重疊層合(層壓)該薄膜,於此狀態下使硬化性樹脂 組成物硬化後,剝離支持體層,以水溶液來溶解去除金屬 膜層上所存在的脫模層而進行。 即,藉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而使金屬膜層強固 地黏著於被附體(被轉印體),另一方面,於支持體層的 剝離後,雖然剝離層殘留在金屬膜層上,但由於以水溶液 來溶解去除由水溶性纖維素層、水溶性聚酯樹脂層或水溶 性丙烯酸樹脂層所構成的脫模層,而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所成的被附體與金屬膜層之間不會發生起泡,金屬膜層不 會發生的皺紋、龜裂等,金屬膜層可均勻轉印。再者,於 硬化處理前剝離時,金屬膜層係無法充分轉印,於硬化性 樹脂組成物的硬化後,金屬膜層會容易發生龜裂等的不良 情況。 上述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係沒有特別的限定,可使用於 環氧樹脂、氰酸酯樹脂、苯酚樹脂、雙馬來醯亞胺-三Π并樹 脂、聚酿亞胺樹脂、丙嫌酸樹脂、乙烯基苄基樹脂等的可 硬化之基礎樹脂中,至少摻有該樹脂的一般硬化劑之樹脂 -22- 200904283 組成物。又,亦可更摻合硬化促進劑。 該薄膜對被附體的層合,從作業性及容易得到一樣的 接觸狀態之點來看,較佳爲藉由輥或加壓機來壓黏等,以 將薄膜層壓(laminate )在被附體表面上的處理。其中, 較佳爲藉由真空層壓法,在減壓下進行層壓。又,層壓的 方法可爲分批式,也可爲用輥的連續式。 層壓的條件一般較佳爲以壓黏壓力在1〜1 lkgf/cm2 ( 9·8χ104 〜107·9χ104 N/m2)的範圍,空氣壓在 20mmHg( 26.7hPa)以下的減壓下,進行層壓。 真空層壓係可使用市售的真空層壓機。作爲市售的真 空層壓機,例如可舉出(股)名機製作所製分批式真空加 壓層壓機 MVLP-5 00,Nichigo-Morton (股)製 Vacuum Applicator > (股)日立工業製滾筒式乾塗佈機,曰立 AIC (股)製真空層壓機等。 於本發明中,作爲在剝離支持體層後,用於溶解去除 金屬膜層上的脫模層之水溶液,可舉出使碳酸鈉、碳酸氫 鈉、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等以0 · 5〜1 0重量%的濃度溶解 在水中的鹼性水溶液等。通常,無以下的必要,但爲了在 電路基板等的製造上沒有問題的範圍內,亦可在水溶 '液φ 含有甲醇、乙醇、異丙醇等的醇。溶解去除的方法係沒有 特別的限定,例如可舉出於剝離支持體層後,將基板丨曼胃 在水溶液中以溶解去除的方法,將水溶液以噴霧狀或霧狀 噴塗以溶解去除的方法等。水溶液的溫度通常爲室溫~ 8(TC左右,浸水、噴塗等的處理時間通常可進行10秒 -23- 200904283 1 0分鐘。作爲驗性水溶液,亦可使用電路基板製造時所使 用的鹼顯像機之驗型顯像液(例如〇 . 5〜2重量%的碳酸鈉 水溶液’ 25°C〜40°C )、乾膜剝離機之剝離液(例如1〜5 重量%的氫氧化鈉水溶液,4 0。<3〜6 0 °C )、去膠澄( desmear )步驟所使用的膨潤液(例如含有碳酸鈉、氫氧 化鈉等的鹼水溶液,6 0 °C〜8 0 °C )等。 本發明的金屬膜轉印用薄膜的金屬膜層所轉印的被附 體(被轉印體),只要至少其表面層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所構成即可,並沒有特別的限制。 本發明的金屬膜轉印用薄膜,特別適合在撓性配線板 、多層印刷配線板等的電路基板的製造步驟中,用於導體 層的形成。 製造使用本發明的金屬膜轉印用薄膜之電路基板的方 法係經由以下(A )〜(C )的步驟之方法。 (A )於基板上所形成的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層上,以 金屬膜層接觸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層表面的方式,重疊層合 本發明的金屬膜轉印用薄膜,將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層硬化 °藉此,使金屬膜轉印用薄膜的金屬膜層與硬化性樹脂組 成物層黏著。 (B )其次,剝離金屬膜轉印用薄膜的支持體層。支 持體層的剝離可由手動來剝離,也可藉由自動剝離裝置來 機械地剝離。 (C )接著,以水溶液來溶解去除剝離支持體層後的 金屬膜層上所存在的脫模層。 -24- 200904283 經過上述(A )〜(C )的步驟後,將所轉印的金屬膜 層照原樣地當作導體層(配線層),或是(D )於所轉印 的金屬膜層上,藉由鍍敷(無電解鍍敷及/或電解鍍敷) ,以更使金屬層成長而形成導體層(配線層)。鍍敷所成 的金屬層,通常係與金屬膜層相同的金屬種類,但亦可形 成不同金屬種類的金屬層。作爲合適的一例,例如可舉出 金屬膜層爲銅層,或是在銅層上形成有鉻層或鎳-鉻合金 層的層合層時,轉印後在表層的銅層上形成鍍銅層的態樣 。於本發明中,鍍層的厚度雖然亦取決於金屬膜層的厚度 、所欲的電路基板之設計,但一般爲3〜35μιη,較佳爲5 〜3 0 μηι 〇 本發明所言的「基板」係指玻璃環氧樹脂基板、金屬 基板、聚酯基板、聚醯亞胺基板、ΒΤ樹脂基板、熱硬化 型聚苯醚基板等,或於此等基板的一面或兩面上具有經圖 型加工(形成電路)的導體層,於製造電路基板時,更包 含成爲適用於形成絕緣層及導體層之中間製造物的所謂「 內層電路基板」之槪。又,本發明所言的「電路基板」只 要具有絕緣層及形成電路的導體層即可,並沒有特別的限 定,可舉出多層印刷配線板、撓性印刷配線板等的各種電 路基板。 於本發明中,作爲形成在基板上的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層所使用的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可採用以往在多層印刷配 線板等的電路基板中作爲絕緣層所使用之眾所周知的硬化 性樹脂組成物,並沒有特別的限制,例如可使用於環氧樹 -25 - 200904283 脂、氰酸酯樹脂、苯酚樹脂 '雙馬來醯亞胺-三畊樹脂、聚 醯亞胺樹脂、丙烯酸樹脂、乙烯基苄基樹脂等的硬化性樹 脂中至少摻有其硬化劑的組成物。從與金屬膜層的密著性 、絕緣可靠性之點來看,較佳爲至少含有(a)環氧樹脂 、(b)熱塑性樹脂及(c )硬化劑的組成物。 作爲(a)環氧樹脂,例如可舉出雙酚a型環氧樹脂 、聯苯型環氧樹脂、萘酚型環氧樹脂、萘型環氧樹脂、雙 酚F型環氧樹脂、含磷的環氧樹脂、雙酚s型環氧樹脂、 脂環式環氧樹脂、脂肪族鎖狀環氧樹脂、苯酚酚醛清漆型 環氧樹脂 '甲酚酚醛清漆型環氧樹脂、雙酚A酚醛清漆型 環氧樹脂、具有丁二烯構造的環氧樹脂、雙酚的二縮水甘 油醚化物、萘二醇的二縮水甘油醚化物、酚類的縮水甘油 醚化物、及醇類的二縮水甘油醚化物、以及此等環氧樹脂 的烷基取代物、鹵化物及氫化物等。此等環氧樹脂可使用 任一種,也可混合2種以上來使用。 於此等之中,從耐熱性、絕緣可靠性、與金屬膜的密 接性之觀點,環氧樹脂較佳爲雙酚A型環氧樹脂、萘型環 氧樹脂、萘酚型環氧樹脂、具有丁二烯構造的環氧樹脂、 聯苯型環氧樹脂等。具體地,例如可舉出液狀雙酚A型環 氧樹脂(日本環氧樹脂(股)製「Epicoat 82 8EL」)、萘 型2官能環氧樹脂(大日本油墨化學工業(股)製「 HP4032」、「HP4032D〕)、萘型4官能環氧樹脂(大日 本油墨化學工業(股)製「HP4700」)、萘酚型環氧樹脂 (東都化成(股)製「ESN-4 7 5V」)、具有丁二烯構造 -26- 200904283 的環氧樹脂(DAICEL化學工業(股)製「PB-3600 j )、 聯苯型多官能環氧樹脂(日本化藥(股)製「NC3 000H」 、「NC3000L」)、)、聯苯型環氧樹脂(日本環氧樹脂 (股)製「YX4000」)等。 (b )熱可塑性樹脂係以賦予硬化後的組成物適度的 可撓性等爲目的而配合者,例如苯氧樹脂、聚乙烯縮醛樹 脂、聚醯亞胺、聚醯胺醯亞胺、聚醚颯、聚颯等。此等可 單獨使用任1種類,也可倂用2種以上。以硬化性樹脂組 成物的不揮發成分爲1 〇 〇質量%時,該熱塑性樹脂較佳爲 以0.5〜60質量%的比例來配合,更佳爲3〜50質量%。熱 塑性樹脂的配合比例若低於〇 . 5質量%,則由於樹脂組成 物的黏度低,於塗佈乾燥時,有難以形成均勻的硬化性樹 脂組成物層之傾向,而若超過60質量%,則樹脂組成物的 熔融黏度高,對基板上的配線圖型之埋入會有變困難的傾 向。 作爲苯氧樹脂的具體例,例如可舉出東都化成(股) 製 FX280、FX293、日本環氧樹脂(股)製 YX8100、 YL6954 、 YL6974 等。 聚乙烯縮醛樹脂較佳爲聚乙烯縮丁醛樹脂,作爲聚乙 烯縮醛樹脂的具體例’可舉出電氣化學工業(股)製的電 化縮丁醛 4000-2、 5000-A、 6000-C、 6000-EP,積水化學 工業(股)製S-LEC BH系列、BX系列、KS系列、BL系 列、BM系列等。 作爲聚醯亞胺的具體例,可舉出新日本理化(股)製 -27- 200904283 的聚醯亞胺「Rikacoat SN20」及「Rikacoat PN20」。又 ,可舉出使2官能性羥基末端聚丁二烯、二異氰酸酯化合 物及四元酸酐反應而得之線狀聚醯亞胺(特開2006-3 7083 號公報中記載者)、含有聚矽氧烷骨架的聚醯亞胺(特開 2002- 1 2667號公報,特開2 000-3 1 93 86號公報等中記載者 )等的改性聚醯亞胺。 作爲聚醯胺醯亞胺的具體例,可舉出東洋紡績(股) 製的聚醯胺醯亞胺「Vylomax HR11NN」及「Vylomax HR16NN」,日立化成工業(股)製的含有聚矽氧烷骨架 的聚醯胺醯亞胺「KS9100」、「KS9300」等。 作爲聚醚颯的具體例,可舉出住友化學(股)製的聚 醚砸「PES 5 003 P」等。 作爲聚楓的具體例,可舉出 Solvay Advanced Polymers (股)製的聚颯「P1700」、「P3500」等。 作爲(c )硬化劑,例如可舉出胺系硬化劑、胍系硬 化劑、咪唑系硬化劑、酚系硬化劑、萘酚系硬化劑、酸酐 系硬化劑或此等的環氧加成物或微膠囊化者、氰酸酯樹脂 等。其中,較佳爲酚系硬化劑、萘酚系硬化劑、氰酸酯樹 脂。再者,於本發明中,硬化劑係可爲1種或倂用2種以 上。 作爲酚系硬化劑、萘酚系硬化劑的具體例,例如可舉 出 MEH-7700、MEH-78 10、MEH-785 1 (明和化成(股) 製)、NHN、CBN、GPH (日本化藥(股)製)、SN170 、SN180、SN190、SN475、 SN48 5、SN495、SN 3 7 5、 -28- 200904283 SN3 95 (東都化成(股)製)、LA7052、LA7054、 LA 3018、LA1356(大日本油墨化學工業(股)製)等。 作爲氰酸酯樹脂的具體例,例如可舉出雙酚A二氰酸 酯、聚酚氰酸酯(寡聚(3-亞甲基-1,5-伸苯基氰酸酯)) 、4,4’-亞甲基雙(2,6-二甲基苯基氰酸酯)、4,4,-亞乙基 二苯基二氰酸酯、六氟雙酚A二氰酸酯、2,2-雙(4-氰酸 酯)苯基丙烷、1,1-雙(4-氰酸酯苯基甲烷)、雙(4_氰 酸酯-3,5-二甲基苯基)甲烷、1,3-雙(4-氰酸酯苯基_丨-( 甲基亞乙基))苯、雙(4-氰酸酯苯基)硫醚、雙(4-氰 酸酯苯基)醚等的2官能氰酸酯樹脂、酚酚醛清漆、甲酚 酚醛清漆等所衍生的多官能氰酸酯樹脂、此等氰酸酯樹脂 的一部分經三Π并化的預聚物等。作爲市售的氰酸酯樹脂, 可舉出苯酚酚醛清漆型多官能氰酸酯樹脂(LONZA日本 (股)製,PT3 0,氰酸酯當量124)或雙酚A二氰酸酯的 一部分或全部經三阱化的三聚物之預聚物(LONZA日本( 股)製,BA230,氰酸酯當量232)等。 (a )環氧樹脂與(c )硬化劑的配合比率,於酚系硬 化劑或萘酚系硬化劑時,對於環氧樹脂的1環氧當量而言 ’此等硬化劑的酚性羥基當量較佳爲在0 · 4〜2.0的範圍內 之比率,更佳爲在0.5〜1.0的範圍內之比率。於氰酸酯樹 脂時,對於1環氧當量而言,氰酸酯當量較佳爲在〇.3〜 3.3的範圍內之比率,更佳爲在〇.5〜2.0的範圍內之比率 。反應基當量比若在該範圍外,則硬化物的機械強度或耐 水性有降低的傾向。 -29- 200904283 再者,於當該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中’除了(c)硬化 劑,亦可更摻合(d )硬化促進劑。作爲如此的硬化促進 劑,可舉出咪唑系化合物、有機膦系化合物等,作爲具體 例,例如可舉出2 -甲基咪唑、三苯基膦等。 於使用(d )硬化促進劑時,對於環氧樹脂而言,較 佳爲以0 _ 1〜3.0質量°/。的範圍來使用。再者,於環氧樹脂 硬化劑中使用氰酸酯樹脂時,以縮短硬化時間爲目的,亦 可添加以往在倂用環氧樹脂組成物與氰酸酯化合物的系統 中當作硬化觸媒所使用的有機金屬化合物。作爲有機金屬 化合物,乙醯丙酮化銅(II )等的有機銅化合物、乙醯丙 酮化鋅(II )等的有機鋅化合物、乙醯丙酮化鈷(II )、 乙醯丙酮化鈷(III )等的有機鈷化合物等。有機金屬化合 物的添加量,對於氰酸酯樹脂而言,以金屬換算通常爲10 〜500PPm,較佳爲在25〜200Ppm的範圍。 又,於該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中,爲了硬化後組成物的 低熱膨脹化,可含有(e )無機塡充劑。作爲無機塡充劑 ’例如可舉出矽石、氧化鋁、雲母、雲母(m i c a )、矽酸 鹽、硫酸鋇、氫氧化鎂 '氧化鈦等,較佳爲矽石、氧化鋁 ’特佳爲矽石。再者’從絕緣可靠性的觀點來看,無機塡 充劑的平均粒徑較佳爲3 μπι以下,平均粒徑更佳爲丨.5 μηι 以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中的無機塡充劑之含量,以硬化 性樹脂組成物的不揮發成分爲1 0 〇質量%時,較佳爲2 0〜 6 〇質量°/〇,更佳爲2 0〜5 0質量%。無機塡充劑的含量若低 於20重量% ’則熱膨脹率的降低效果有不能充分發揮的傾 -30- 200904283 向,無 強度有 於 作爲其 的磷化 等的難 、歐本 矽氧系 唑系、 藍、酞 於 厚度亦 ,從層 右,更 硬 條件亦 爲 120 比較低 升邊使 係較宜 於 化性樹 爲藉由 佈液( 機塡充劑的含量若超過6 〇重量%,則硬化物的機械 降低等的傾向。 該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中,視需要可摻合其它成分。 它成分,例如可舉出有機磷系難燃劑、有機系含氮 合物、氮化合物、聚矽氧系難燃劑、金屬氫氧化物 燃劑、聚矽氧粉末、耐隆粉末、氟粉末等的塡充劑 (Orben)、氯化聚醚(Pent〇n)等的增黏劑、聚 、氟系、局分子系的消泡劑或均平劑、咪唑系、噻 三嗤系、砂院系偶合劑等的密接性賦予劑、酞花青 花青綠、碘綠、二重氮黃、碳黑等的著色劑等。 本發明中’基板上所形成的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層之 隨著內層電路導體層厚而不同,但沒有特別的限定 間的絕緣可靠性等觀點來看,較佳爲1 〇〜1 5 0 μπι左 佳爲15〜80μηι。 化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處理通常爲熱硬化處理,其 隨著硬化性樹脂的種類等而不同,但硬化溫度一般 〜200 °C,硬化時間一般爲15〜90分鐘。再者,從 的硬化溫度往高的硬化溫度使階段地硬化,或邊上 硬化,從所形成的絕緣層表面之皺紋防止觀點來看 〇 本發明的電路基板之製造方法中,在基板上形成硬 脂組成物層的形成方法係沒有特別的限定,但較佳 調製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的溶液或分散液所成的塗 清漆),將該塗佈液(清漆)塗佈在支持薄膜上’ -31 - 200904283 進行乾燥,製作擔持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層的黏著薄膜, 將該黏著薄膜的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層層壓於基板的一面或 兩面,剝離支持薄膜而形成。層壓較佳爲藉由真空層壓法 在減壓下進行層壓。又,層壓方法可爲分批式,也可爲用 輥的連續式。層壓條件較佳係以壓黏壓力爲在 1〜 llkgf/cm2 ( 9.8χ104 〜107.9χ104)的範圍,空氣壓爲 20mmHg ( 26.7hPa )以下的減壓下,進行層壓。再者,真 空層壓係可使用市售的真空層壓機來進行、具體例係如前 述。 作爲黏著薄膜的支持薄膜,可舉出聚乙烯、聚丙烯、 聚氯乙烯等的聚烯烴、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萘二甲酸 乙二酯等的聚酯、聚碳酸酯、聚醯亞胺等的塑膠薄膜,以 及脫模紙或銅箔、鋁箔等的金屬箔等。再者,對支持薄膜 ,除了消光處理、電暈處理,亦可施予脫模處理。 於本發明中,亦可變爲在如上述的基板上形成硬化性 樹脂組成物層的態樣,使用預浸體。本發明中的「預浸體 」係指藉由熱熔法或溶劑法,使由織維所成的片狀補強基 材含浸上述硬化性樹脂組成物,藉由加熱使半硬化者。作 爲片狀補強基材的纖維,例如可使用玻璃布或芳醯胺纖維 等當作預浸體用纖維所常用者。 熱熔法係不將樹脂溶解在有機溶劑中,而一旦將樹脂 塗佈在與樹脂之剝離性良好的塗佈紙上,則將其層壓在片 狀補強基材上,或藉由口模式塗佈機來直接塗佈等,以製 造預浸體的方法。又,溶劑法係與黏著薄膜同樣,以在有 -32- 200904283 機溶劑中溶解有樹脂的樹脂清漆含浸片狀補強基材,使片 狀補強基材含浸樹脂清漆,然後使乾燥的方法。 於本發明中,當使用預浸體來製造電路基板時,若在 重疊單一的預浸體或複數片的預浸體而多層化的多層預浸 體上,或在藉由真空層壓法將此等層壓於基板上而成的層 合體之一面或兩面的表面層之預浸體上,以金屬膜層接觸 預浸體表面的方式,重疊層合金屬膜轉印用薄膜,藉由加 熱加壓以進行預浸體的硬化,則金屬膜轉印用薄膜的金屬 膜層與預浸體會黏著。然後,剝離金屬膜轉印用薄膜的支 持體層,以水溶液來溶解去除剝離支持體層後的金屬膜層 上所存在的脫模層,將金屬膜層轉印到預浸體。又,重疊 單一的預浸體或複數的預浸體,再於其上以金屬膜層接觸 預浸體表面的方式,重疊金屬膜轉印用薄膜,藉由真空熱 壓機對配線進行埋入及硬化,如上述地,剝離金屬膜轉印 用薄膜的支持體層,去除脫模層,亦可使金屬膜層轉印到 預浸體上。又,同樣地,於重疊單一的預浸體或複數片的 預浸體而多層化的多層預浸體之一面或兩面上,以金屬膜 層接觸預浸體的表面之方式,重疊層合金屬膜轉印用薄膜 ,藉由加熱加壓來進行預浸體的硬化,亦可製造覆金屬層 合板。 預浸體的硬化處理條件、水溶性纖維素層的水溶液之 溶解去除條件、作業等係沿襲前述內容。使用真空熱壓機 時,條件一般較佳爲以壓黏壓力在 5〜20kgf/cm2 ( 49·〇χ1〇4 〜196.1xl04N/m2)的範圍,空氣壓在 20mmHg( -33- 200904283 26.7hPa )以下的減壓下,從防止絕緣層表面上所形成的 金屬膜之雛紋的觀點來看,硬化較佳爲邊從室溫上升到高 溫,邊使硬化者。 於形成電路基板時,視需要可對基板上所形成的絕緣 層進行冲孔以形成通孔(via hole)、貫穿孔(through hole )。冲孔步驟亦可在硬化處理後從支持體上進行,而 且亦可在剝離支持體後,從脫模層上進行,也可在去除脫 模層後’從金屬膜上進行。冲孔例如係可藉由鑽頭 '雷射 、電漿等眾所周知的方法,且視需要可組合此等方法來進 行,以二氧化碳雷射、Y A G雷射等的雷射來冲孔係最普通 的方法。冲孔步驟後,藉由去膠渣步驟來去除通孔底部等 所存在的膠渣。去膠渣步驟係可藉由電漿等的乾法、鹼性 過錳酸溶液等的氧化劑處理之濕法等眾所周知的方法。 於形成電路基板時,導體層(配線層)的形成係將金 屬膜層照原樣地當作導體層,或在金屬膜層上藉由無電解 鍍敷及/或電解鍍敷以更使金屬層成長而形成導體層。電 解鍍敷的金屬層,通常係與金屬膜層相同的金屬種類之金 屬層,但亦可形成不同金屬種類的金屬層。作爲合適的一 例,例如可舉出金屬膜層爲銅層,或是在銅層上形成有鉻 層或鎳-鉻合金層的層合層時,轉印後在表層的銅層上形 成鍍銅層的態樣。於本發明中,電解鍍敷層的厚度雖然亦 取決於金屬膜層的厚度 '所欲的電路基板之設計,但一般 爲3〜35μιη,較佳爲5〜30μιη。再者’於進行冲孔步驟時 ,藉由無電解鍍敷與電解鍍敷的組合或直接電鍍等眾所周 -34- 200904283 知的方法,可在孔內形成導體層。 以下,呈現實施例以更具體說明本發明,惟本發明完 全不受以下的實施例所限定。再者,於以下的記載中,「 份」係指「重量份」。 〔實施例1〕 <金屬膜轉印用薄膜的製作> 於厚度38μπι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以下簡稱PET )薄膜上’藉由口模式塗佈機來塗佈羥丙基甲基纖維素苯 二甲酸酯(信越化學工業(股)製「HP— 55」)的固體成 分10 %之甲基乙基酮(以下簡稱MEK)與N,N -二甲基甲 醯胺(以下簡稱DMF )的1 : 1溶液,使用熱風乾燥爐從 室溫以3 °C /秒的升溫速度升溫到1 40 t爲止以去除溶劑, 在PET薄膜上形成Ιμηι的羥丙基甲基纖維素苯二甲酸酯 層。接著,於經丙基纖維素苯二甲酸酯層上藉由雜鍍(Ε -400S,Canon-Anelva (股)製)來形成500nm的銅層,再 於該銅層上形成20nm的鉻層,以製作520nm的金屬膜層 之金屬膜轉印用薄膜。 <黏著薄膜的製作> 於15份的MEK與15份的環己酮之混合液中,邊攪 拌邊加熱溶解28份的液狀雙酚A型環氧樹脂(環氧當量 180,日本環氧樹脂(股)製「Epicoat 828EL」)及28份 的萘型4官能環氧樹脂(環氧當量163,大日本油墨化學 -35- 200904283 工業(股)製「HP4700」)。於其中混合110份的萘酚系 硬化劑(羥基當量215,東都化成(股)製「SN-485」) 的固體成分50%之MEK溶液、〇.1份的硬化觸媒(四國化 成工業(股)製,「2E4MZ」)' 70份的球形矽石(平均 粒徑 0.5μπι,(股)ADMATECHS 製「SOC2」)、30 份 的聚乙烯縮丁醛樹脂(積水化學工業(股)製「KS-1」) 的固體成分15 %之乙醇與甲苯的1:1溶液’在高速旋轉 的混合機中均勻分散,製作樹脂清漆。於厚度38μιη的 PET薄膜上,藉由口模式塗佈機塗佈上述清漆,使用熱風 乾燥爐來去除溶劑,製作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層的厚度爲 4 0 μ m的黏著薄膜。 <藉由黏著薄膜在電路基板上形成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層> 於以18μιη厚的銅層形成電路的玻璃環氧樹脂基板之 銅層上,用 CZ8 100 (含有唑類的銅錯合物、有機酸的表 面處理劑(MEC (股)製))來處理而施予粗化,以與銅 電路表面接觸的方式,使用分批式真空加壓層壓機MVLP- 5 00 ((股)名機製作所製商品名),將上述黏著薄膜層 壓於電路基板的兩面。層壓係減壓30秒,在13hPa以下 的氣壓進行。接著’冷卻到室溫後,剝離黏著薄膜的支持 體層’在電路基板的兩面上形成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層。 <藉由金屬膜轉印用薄膜來轉印金屬膜> 以金屬膜層接觸上述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層的方式,將 -36- 200904283 上述金屬膜轉印用薄膜層壓合於電路基板。層合係藉由使 用分批式真空加壓層壓機MVLP- 5 0 0 ((股)名機製作所 製商品名),層壓於電路基板的兩面上而進行。層壓係減 壓30秒,使氣壓成爲13hPa以下,然後藉由30秒、 7.54kgf/cm2的壓力下進行加壓而進行。之後,將硬化性 樹脂組成物層在1 5 0 °C硬化3 0分鐘,再於1 8 0 °C硬化3 0分 鐘,以形成絕緣層(硬化物層)。由該絕緣層剝離金屬膜 轉印用薄膜的支持體層即PET薄膜。剝離性係良好地以手 能容易剝離。然後,以1 %碳酸鈉水溶液來溶解去除羥丙 基甲基纖維素苯二甲酸酯層。金屬膜層係被均勻轉印’沒 有見到樹脂與金屬層間的起泡、金屬層的皺紋、金屬層的 龜裂等異常。 <鍍銅層形成> 於金屬膜層上進行電(電解)鍍銅’形成約SOgm厚 的鍍銅層,以製作多層印刷配線板。 [實施例2] <黏著薄膜的製作> 於15份的MEK與15份的環己酮之混合液中’邊攪 拌邊加熱溶解28份的液狀雙酚A型環氧樹脂( 828EL) 及28份的萘型4官能環氧樹脂(HP-4700)。於其中混合 5 0份的酚系硬化劑即含三阱構造的酚醛清漆樹脂(固形物 的酚性羥基當量1 2 0,大曰本油墨化學工業(股)製「 -37- 200904283 LA7052」,固體成分60%的MEK溶液)、20份的苯氧樹 脂(分子量 50000,日本環氧樹脂(股)製「E1256」的 固體成分40%之MEK溶液)、0.1份的硬化觸媒(2E4MZ )、55份的球形矽石(SOC2 ) 、30份的實施例1所記載 的聚乙烯縮丁醛樹脂溶液、3份的具有丁二烯構造的環氧 樹脂(分子量27000,DAICEL化學工業(股)製「PB-3600」),在高速旋轉混合機中均勻分散,以製作樹脂清 漆。於厚度38μιη的PET薄膜上,藉由口模式塗佈機來塗 佈上述清漆,使用熱風乾燥爐來去除溶劑,製作硬化性樹 脂組成物層的厚度爲40 μηι的黏著薄膜。 <藉由黏著薄膜在電路基板上形成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層> 於以1 8 μηι厚的銅層形成電路的玻璃環氧樹脂基板之 銅層上,用 CZ8 100 (含有唑類的銅錯合物、有機酸的表 面處理劑(MEC (股)製))來處理而施予粗化,以與銅 電路表面接觸的方式,使用分批式真空加壓層壓機M VLP-5 00 ((股)名機製作所製商品名),將絕緣性黏著樹脂 薄膜層壓於電路基板的兩面。層壓係減壓3 0秒,在1 3hPa 以下的氣壓進行。接著,冷卻到室溫後,剝離黏著薄膜的 支持體層,在電路基板的兩面上形成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層 <藉由金屬膜轉印用薄膜來轉印金屬膜轉印> 以金屬膜層接觸絕緣性黏著樹脂層的方式,層合實施 -38- 200904283 例1所作成的金屬膜轉印用薄膜。層合係藉由使用分批式 真空加壓層壓機MVLP-5 00 ((股)名機製作所製商品名 ),層壓於電路基板的兩面上而進行。層壓係減壓30秒 ,使氣壓成爲13hPa以下,然後藉由30秒、7.54kgf/cm2 的壓力下進行加壓而進行。之後,將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層 在1 5 0 °C硬化3 0分鐘,再於1 8 0 °C硬化3 0分鐘,以形成絕 緣層(硬化物層)。由該絕緣層剝離支持體層即PET。剝 離性係良好地以手能容易剝離。然後,以1 %碳酸鈉水溶 液來溶解去除羥丙基甲基纖維素苯二甲酸酯層。金屬膜層 係被均勻轉印,沒有見到樹脂與金屬層間的起泡、金屬層 的皴紋、金屬層的龜裂等異常。 <鍍銅層形成> 於金屬膜層上進行電(電解)鍍銅,形成約3 Ομηι厚 的鍍銅層,以製作多層印刷配線板。 [實施例3 ] <黏著薄膜的製作> 混合3 0份的雙酚Α二氰酸酯的預聚物(氰酸酯當量 23 2,LONZA日本(股)製「BA23 0S75」,固體成分75% 的MEK溶液)、10份的苯酚酚醛清漆型多官能氰酸酯樹 脂(氰酸酯當量124, LONZA日本(股)製「PT30」)、 4〇份的萘酚型環氧樹脂(環氧當量3 40,東都化成(股) 製「ESN-475V」)的固體成分65%之MEK溶液、5份的 -39- 200904283 液狀雙酚A型環氧樹脂(8 2 8 EL ) 、1 5份的苯氧樹脂溶液 (東都化成(股)製「YP-70」,固體成分40%的MEK與 環己酮之1 : 1溶液)、4份當作硬化觸媒的乙醯丙酮化鈷 (Π)(東京化成(股)製,固體成分1 %的DMF溶液) 、及40份的球形矽石(S0C2 ),在高速旋轉混合機中均 勻分散,以製作樹脂清漆。於厚度38 μιη的PET薄膜上, 藉由口模式塗佈機來塗佈上述清漆,使用熱風乾燥爐來去 除溶劑,製作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層的厚度爲40μιη的黏著 薄膜。 藉由與實施例2同樣的方法,由上述黏著薄膜在電路 基板上形成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層。然後,藉由與實施例2 同樣的方法,經由實施例1記載的金屬膜轉印用薄膜,將 金屬膜轉印到絕緣層上,藉由電(電解)鍍銅來形成鍍銅 層’以製作多層印刷配線板。支持體層的剝離性係良好地 以手能容易剝離。又,金屬膜層係被均句轉印,沒有見到 樹脂與金屬層間的起泡、金屬層的皺紋、金屬層的龜裂等 異常。 [實施例4] <改性聚醯亞胺的調製> 於反應容器中’混合50克G-3 000 ( 2官能性羥基末 端聚丁二烯,數量平均分子量=5〇47 (GPC法),羥基當 量=1 798g/eq.,固體成分l〇〇w%:日本曹達(股)製)、 23‘5克Ipz〇le 150 (芳香族烴系混合溶劑:出光石油化學 -40- 200904283 (股)製)、0.0 0 7克月桂酸二丁錫,使均勻溶解。當變 成均勻時,升溫到50°C,再邊攪拌邊添加4.8克甲苯-2,4-二異氰酸酯(異氰酸酯基當量=8 7.08 g/eq.),進行約3小 時的反應。接著,將此反應物冷卻到室溫爲止,然後於其 中加入 8.83 克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酸酐當量 = 161 .lg/eq. )、〇.〇7克三伸乙二胺及74.09克乙基二甘醇 醋酸酯(DAICEL化學工業(股)製),邊攪拌邊升溫到 l3〇°C爲止,進行約4小時的反應。在以FT-IR確認 22 5 0CHT1的NCO峰消失之時間點,更添加1.43克甲苯-2,4-二異氰酸酯(異氰酸酯基當量=8 7.0 8 g/eq.),再於 13 0°C邊進行2〜6小時的攪拌反應,邊以FT-IR來進行 N C Ο峰消失的確認。確認NC 0峰的消失,視爲反應的終 點’將其降溫到室溫爲止,然後以1 〇 〇網目的濾布來進行 過濾,得到改性聚醯亞胺樹脂。 改性聚醯亞胺樹脂的性質狀態: 黏度= 7.0Pa.s ( 25°C, E型黏度計) 酸價=6.9mgKOH/g 固體成分= 40w% 數量平均分子量=19890 聚丁二烯構造部分的含有率=50x 1 00/ ( 5〇 + 4.8 + 8.8 3 + 1.43 ) =76.9 質量 % <黏著薄膜的製作> 混合4 0份的上述改性聚醯亞胺樹脂清漆、4份的液狀 -41 - 200904283 雙酚A型環氧樹脂(828EL) 、12份的含有二環戊二稀之 多官能環氧樹脂(環氧當量279,大日本油墨化學工業( 股)製「HP-7200H」)、8_5份的苯酚酚醛清漆樹脂(固 形物的酚性羥基當量1 2 0,大日本油墨化學工業(股)製 「TD-2090」,固體成分60%的MEK溶液)、及1〇份的 球形矽石(SOC2 ),在高速旋轉混合機中均勻分散’以 製作樹脂清漆。於厚度38μιη的PET薄膜上’藉由口模式 塗佈機來塗佈上述清漆,使用熱風乾燥爐來去除溶劑’製 作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層的厚度爲40 μιη的黏著薄膜。 藉由與實施例2同樣的方法,由上述黏著薄膜在電路 基板上形成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層。然後,藉由與實施例2 同樣的方法,經由實施例1記載的金屬膜轉印用薄膜,將 金屬膜轉印到絕緣層上,藉由電(電解)鍍銅來形成鍍銅 層,以製作多層印刷配線板。支持體層的剝離性係良好地 以手能容易剝離。又,金屬膜層係被均勻轉印,沒有見到 樹脂與金屬層間的起泡、金屬層的皺紋、金屬層的龜裂等 異常。 [實施例5] 除了金屬膜轉印用薄膜的金屬膜層係僅由5 0 〇nm的銅 層所構成(無鉻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2同樣的方法, 製作多層印刷配線板。支持體層的剝離性係良好地以手能 容易剝離。又’金屬膜層係被均勻轉印,沒有見到樹脂與 金屬層間的起泡、金屬層的皺紋、金屬層的龜裂等異常。 -42 - 200904283 [實施例6] 除了金屬膜轉印用薄膜的金屬膜層係僅由25 Onm的銅 層所構成(無鉻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2同樣的方法’ 製作多層印刷配線板。支持體層的剝離性係良好地以手能 容易剝離。又,金屬膜層係被均勻轉印,沒有見到樹脂與 金屬層間的起泡、金屬層的皺紋、金屬層的龜裂等異常。 [實施例7] <金屬膜轉印用薄膜的製作> 於厚度38 μιη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以下簡稱PET )薄膜上,藉由口模式塗佈機來塗佈Plascoat Z-561 (互 應化學工業(股)製)的固體成分2·5 %之甲基乙基酮( 以下簡稱ΜΕΚ)與Ν,Ν-二甲基甲醯胺(以下簡稱DMF) 的1 : 1溶液’使用熱風乾燥爐從室溫到1 2 0。(3使乾燥1 5 分鐘以去除溶劑’在PET薄膜上形成1 μιη的水溶性聚酯 樹脂層。接著’於水溶性聚酯樹脂層上藉由濺鍍(Ε_ 400S,Canon-Anelva (股)製)來形成5 00nm的銅層,再 於該銅層上形成20nm的鉻層,以製作5 20nm的金屬膜層 之金屬膜轉印用薄膜。 <黏著薄膜的製作> 於1 5份的MEK與1 5份的環己酮之混合液中,邊攪 拌邊加熱溶解2 8份的液狀雙酚a型環氧樹脂(環氧當量 -43- 200904283 180,日本環氧樹脂(股)製「Epi coat 8 2 8EL」)及28份 的萘型4官能環氧樹脂(環氧當量163,大日本油墨化學 工業(股)製「HP4700」)。於其中混合50份的酚系硬 化劑即含三畊構造的酚醛清漆樹脂(固形物的酚性羥基當 量120,大日本油墨化學工業(股)製「LA7052」,固體 成分60%的MEK溶液)、20份的苯氧樹脂(分子量 50000,日本環氧樹脂(股)製「E 1 2 5 6」固體成分40%的 MEK溶液)、〇 1份的硬化觸媒(2E4MZ ) 、55份的球形 矽石(SOC2 ) ' 30份的聚乙烯縮丁醛樹脂(積水化學工 業(股)製「KS-1」)、3份的具有丁二烯構造之環氧樹 脂(分子量27000, DAICEL化學工業(股)製「P B - 3 6 0 0 」),在高速旋轉的混合機中均勻分散,製作樹脂清漆。 於厚度38μπι的PET薄膜上,藉由口模式塗佈機塗佈上述 清漆,使用熱風乾燥爐來去除溶劑,製作硬化性樹脂組成 物層的厚度爲40μπι的黏著薄膜。 <藉由黏著薄膜在電路基板上形成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層> 於以18μιη厚的銅層形成電路的玻璃環氧樹脂基板之 銅層上,用 CZ8100 (含有唑類的銅錯合物、有機酸的表 面處理劑(MEC (股)製))來處理而施予粗化,以與銅 電路表面接觸的方式,使用分批式真空加壓層壓機1^乂1^-5 〇 〇 ((股)名機製作所製商品名),將上述黏著薄膜層 壓於電路基板的兩面。層壓係減壓30秒,在13hPa以下 的氣壓進行。接著,冷卻到室溫後,剝離黏著薄膜的支持 -44 - 200904283 體層,在電路基板的兩面上形成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層。 <藉由金屬膜轉印用薄膜來轉印金屬膜> 以金屬膜層接觸上述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層的方式,將 上述金屬膜轉印用薄膜層壓合於電路基板。層合係藉由使 用分批式真空加壓層壓機MVLP-5 00 ((股)名機製作所 製商品名),層壓於電路基板的兩面上而進行。層壓係減 壓30秒,使氣壓成爲13hPa以下,然後藉由30秒、 7.54kgf/cm2的壓力下進行加壓而進行。之後,將硬化性 樹脂組成物層在150 °C硬化30分鐘,再於180 °C硬化30分 鐘,以形成絕緣層(硬化物層)。由該絕緣層剝離金屬膜 轉印用薄膜的支持體層即PET薄膜。剝離性係良好地以手 能容易剝離。然後,以40°C的10%氫氧化鈉水溶液來溶解 去除水溶性聚酯層。金屬膜層係被均勻轉印,沒有見到樹 脂與金屬層間的起泡、金屬層的皺紋、金屬層的龜裂等異 常。 <鍍銅層形成> 於金屬膜層上進行電(電解)鍍銅,形成約3 0 μιη厚 的鍍銅層,以製作多層印刷配線板。 [實施例8] <金屬膜轉印用薄膜的製作>
於厚度38μηι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以下簡稱PET -45- 200904283 )薄膜上,藉由口模式塗佈機來塗佈水溶性丙烯酸樹脂
Joncryl 7600 ( B ASF日本(股)製,固體成分47%的水分 散品),使用熱風乾燥爐從室溫到120 °C使乾燥15分鐘以 去除溶劑,在P E T薄膜上形成1 μ m的水溶性丙烯酸樹脂 層。接著,於水溶性丙烯酸樹脂層上藉由濺鍍(E-4 00 S, Canon-Anelva (股)製)來形成5 0 0 nm的銅層,再於該銅 層上形成20nm的鉻層,以製作520nm的金屬膜層之金屬 膜轉印用薄膜。 <藉由黏著薄膜在電路基板上形成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層> 於以1 8 μιη厚的銅層形成電路的玻璃環氧樹脂基板之 銅層上,用CZ 8100 (含有唑類的銅錯合物、有機酸的表 面處理劑(MEC (股)製))來處理而施予粗化,以絕緣 性黏著樹脂薄膜接觸銅電路表面的方式,使用分批式真空 加壓層壓機MVLP-5〇0 ((股)名機製作所製商品名), 將絕緣性黏著樹脂薄膜,即實施例7所製作的黏著薄膜層 壓於電路基板的兩面。層壓係減壓3 0秒,在1 3 h P a以下 的氣壓進行。接著,冷卻到室溫後,剝離黏著薄膜的支持 體層’在電路基板的兩面上形成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層。 <藉由金屬膜轉印用薄膜來轉印金屬膜> 以金屬膜層接觸絕緣性黏著樹脂層的方式,層合實施 例7所作成的金屬膜轉印用薄膜。層合係藉由使用分批式 真空加壓層壓機MVLP-5〇0 ((股)名機製作所製商品名 -46- 200904283 ),層壓於電路基板的兩面上而進行。層壓係減壓3 0秒 ,使氣壓成爲13hPa以下,然後藉由30秒、7.54kgf/cm2 的壓力下進行加壓而進行。之後,將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層 在150°C硬化30分鐘,再於180t硬化30分鐘,以形成絕 緣層(硬化物層)。由該絕緣層剝離支持體層即P E T。剝 離性係良好地以手能容易剝離。然後,以4(TC的1 0%氫氧 化鈉水溶液來溶解去除水溶性聚酯層。金屬膜層係被均勻 轉印,沒有見到樹脂與金屬層間的起泡、金屬層的皺紋、 金屬層的龜裂等異常。 <鍍銅層形成> 於金屬膜層上進行電(電解)鍍銅,形成約30μιη厚 的鍍銅層,以製作多層印刷配線板。 [實施例9] <金屬膜轉印用薄膜的製作> 於厚度38μιη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以下簡稱pet )薄膜上,藉由口模式塗佈機來塗佈水溶性丙烯酸樹脂 了〇1^1^1 3 54>1(8人8?日本(股)製,固體成分33.5°/。的水 溶液),使用熱風乾燥爐從室溫到1 20 °C使乾燥1 5分鐘以 去除溶劑,在P ET薄膜上形成1 μιη的水溶性丙烯酸樹脂 層。接著,於水溶性丙烯酸樹脂層上藉由濺鍍(E-400S, Canon-Anelva (股)製)來形成500nm的銅層,再於該銅 層上形成20nm的鉻層,以製作520nm的金屬膜層之金屬 -47- 200904283 膜轉印用薄膜。 <藉由黏著薄膜在電路基板上形成硬化性 於以18μπι厚的銅層形成電路的玻璃 銅層上,用 CZ8100(含有唑類的銅錯合 面處理劑(MEC (股)製))來處理而施 性黏著樹脂薄膜接觸銅電路表面的方式, 加壓層壓機MVLP-5 00 ((股)名機製作 將絕緣性黏著樹脂薄膜,即實施例7所製 壓於電路基板的兩面。層壓係減壓3 0秒 的氣壓進行。接著,冷卻到室溫後,剝離 體層,在電路基板的兩面上形成硬化性樹 <藉由金屬膜轉印用薄膜來轉印金屬膜> 以金屬膜層接觸絕緣性黏著樹脂層的 例7所作成的金屬膜轉印用薄膜。層合係 真空加壓層壓機MVLP-5 00 ((股)名機 ),層壓於電路基板的兩面上而進行。層 ,使氣壓成爲13hPa以下,然後藉由30 的壓力下進行加壓而進行。之後,將硬化 在1 5 0 °C硬化3 0分鐘,再於1 8 0 °C硬化3 0 緣層(硬化物層)。由該絕緣層剝離支持 離性係良好地以手能容易剝離。然後,以 化鈉水溶液來溶解去除水溶性聚酯層。金 樹脂組成物層> 環氧樹脂基板之 物、有機酸的表 予粗化,以絕緣 使用分批式真空 所製商品名), 作的黏著薄膜層 ,在13hPa以下 黏著薄膜的支持 脂組成物層。 方式,層合實施 藉由使用分批式 製作所製商品名 壓係減壓3 0秒 秒、7.54kgf/cm2 性樹脂組成物層 分鐘,以形成絕 體層即PET。剝 4 0 °C的1 0 %氫氧 屬膜層係被均勻 -48- 200904283 轉印,沒有見到樹脂與金屬層間的起泡、金屬層的皺紋、 金屬層的龜裂等異常。 <鍍銅層形成> 於金屬膜層上進行電(電解)鍍銅’形成約30μ®厚 的鍍銅層,以製作多層印刷配線板。 [實施例10] <改性聚醯亞胺的調製> 於反應容器中,混合50克G-3000 (2官能性羥基末 端聚丁二烯,數量平均分子量=5047 ( GPC法),羥基當 量= 1 798 g/eq.,固體成分l〇〇w%:日本曹達(股)製)、 23.5克Ipzole 150 (芳香族烴系混合溶劑:出光石油化學 (珠)製)、0.007克月桂酸二丁錫’使均勻溶解。當變 成均句時,升溫到50 °C,再邊攪拌邊添加4_8克甲本-2,4-二異氰酸酯(異氰酸酯基當量=87.08 g/eq.) ’進行約3小 時的反應。接著,將此反應物冷卻到室溫爲止’然後於其 中加入 8.83克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酸酐當量 = 161.1g/eq.) 、0.07克三伸乙二胺及74.09克乙基一甘酉学 醋酸酯(DAICEL化學工業(股)製)’邊攪拌邊升溫到 1 3 0。(:爲止,進行約4小時的反應。在以F T -1R確認 2250CHT1的NCO峰消失之時間點,更添加1.43克甲苯- 2,4-二異氰酸酯(異氰酸酯基當量=87.08§/叫.)’再於 1 3 0 °C邊進行2〜6小時的攪拌反應,邊以FT-IR來進行 -49 - 200904283 NCO峰消失的確認。確認NCO峰的消失,視爲反應的終 點,將其降溫到室溫爲止,然後以1 00網目的濾布來進行 過濾,得到改性聚醯亞胺樹脂。 改性聚醯亞胺樹脂的性質狀態: 黏度=7.0Pa‘s ( 25°c,E型黏度計) 酸價=6.9mgKOH/g 固體成分= 40w% 數量平均分子量=19890 聚丁二烯構造部分的含有率=5 0x 1 00/ ( 50 + 4·8 + 8.8 3 + 1 .43 ) =76.9 質量 % <黏著薄膜的製作> 4 0質量份的上述改性聚醯亞胺樹脂清漆、4份的液狀 雙酚Α型環氧樹脂(82 8EL )、12份的含有二環戊二烯之 多官能環氧樹脂(環氧當量279,大曰本油墨化學工業( 股)製「HP-72 00H」)、8.5份的苯酚酚醛清漆樹脂(固 形物的酚性羥基當量1 2 0 ,大日本油墨化學工業(股)製 「TD-2090」,固體成分60%的MEK溶液)、及1〇份的 球形矽石(SOC2 ),在高速旋轉混合機中均勻分散,以 製作樹脂清漆。於厚度38μηι的PET薄膜上,藉由口模式 塗佈機來塗佈上述清漆’使用熱風乾燥爐來去除溶劑,製 作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層的厚度爲4 0 μιη的黏著薄膜。 藉由與實施例8同樣的方法,由上述黏著薄膜在電路 基板上形成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層。然後,藉由與實施例8 -50- 200904283 同樣的方法,經由實施例1記載的金屬膜轉印用薄膜,將 金屬膜轉印到絕緣層上’藉由電鍍銅來形成鍍銅層’以製 作多層印刷配線板。支持體層的剝離性係良好地以手能容 易剝離。又,金屬膜層係被均句轉印’沒有見到樹脂與金 屬層間的起泡、金屬層的皺紋、金屬層的龜裂等異常。 [實施例11] 除了金屬膜轉印用薄膜的金屬膜層係僅由5 00nm的銅 層所構成(無鉻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8同樣的方法, 製作多層印刷配線板。支持體層的剝離性係良好地以手能 容易剝離。又,金屬膜層係被均勻轉印,沒有見到樹脂與 金屬層間的起泡、金屬層的皴紋、金屬層的龜裂等異常。 [實施例12] 除了金屬膜轉印用薄膜的金屬膜層係僅由25 Onm的銅 層所構成(無鉻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8同樣的方法, 製作多層印刷配線板。支持體層的剝離性係良好地以手能 容易剝離。又,金屬膜層係被均勻轉印,沒有見到樹脂與 金屬層間的起泡、金屬層的皺紋、金屬層的龜裂等異常。 [實施例13] <金屬膜轉印用薄膜的製作> 於經醇酸系脫模劑所脫模處理的厚度3 8 μιη的pet薄 膜(LINTEC (股)製「AL-5」)之脫模處理面上,藉由 -51 - 200904283 口模式塗佈機來塗佈羥丙基甲基纖維素苯二甲酸酯(信越 化學工業(股)製「HP-55」)的固體成分10%之甲基乙 基酮(以下簡稱MEK)與Ν,Ν-二甲基甲醯胺(以下簡稱 DMF )的1 : 1溶液,使用熱風乾燥爐以3 t: /秒的升溫速 度從室溫升溫到1 4 0 °C爲止以去除溶劑,在p E T薄膜上形 成Ιμιη的羥丙基甲基纖維素苯二甲酸酯層。接著,於此羥 丙基纖維素苯二甲酸酯層上藉由濺鍍(E-400S,Canon-Anelva (股)製)來形成5〇OI1m的銅層,製作金屬膜轉印 用薄膜。使用該金屬膜轉印薄膜,藉由與實施例1同樣的 方法’製作多層印刷配線板。支持體層的剝離性係良好地 以手能容易剝離。又,金屬膜層係被均勻轉印,沒有見到 樹脂與金屬層間的起泡、金屬層的皺紋、金屬層的龜裂等 異常。 <導體層的剝離強度測定> 依照JIS C648 1來進行導體層的剝離強度測定。導體 厚係約3 0 μ m。 <絕緣層表面粗糙度測定> 絕緣層表面粗糙度的測定,係以銅蝕刻液或視需要以 鉻蝕刻液,去除所製作的多層印刷配線板上之鍍銅層及金 屬膜層,使用非接觸型表面粗糙度計(VEECO儀器製 WYKO NT3 3 00 ),以VSI接觸模式,50倍的透鏡,測定 範圍爲121μηιχ92μιη,求得絕緣層表面的Ra値(算術平 -52- 200904283 均粗糙度)。 <硬化後的金屬層狀態> 以目視來確認有沒有樹脂與金屬膜間的起泡、金屬膜 的皺紋、金屬膜的龜裂。將無不良時記錄爲〇’將有不良 時記錄其樣子。 <支持體層的剝離性的評價> 藉由以手來剝離支持體層,進行支持體層的剝離性之 評價。 [比較例1] 作爲具有脫模機能的支持體層,使用厚度50μηι的熱 塑性氟樹脂薄膜(ETFE :乙烯-三氟乙烯共聚物,東麗( 股)製「Toyofuron」),進行與實施例1同樣的實驗。 即,在該熱塑性氟樹脂薄膜上藉由濺鍍(E-400S,Canon-Anelva (股)製)來形成500nm的銅層,再於該銅層上形 成20nm的銘層,以製作520nm的金屬膜層之金屬膜轉印 用薄膜,與實施例1同樣地,以該金屬膜轉印用薄膜的金 屬膜層接觸絕緣性黏著樹脂層的方式,層合於電路基板。 然後,將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層在1 5 (TC硬化3 0分鐘,再於 1 8 0°C硬化3 0分鐘,以形成絕緣層(硬化物層)。由透明 的熱塑性氟樹脂薄膜上來觀察,結果金屬膜層有許多皺紋 。又,熱塑性氟樹脂薄膜層的剝離性差,雖然以手剝離, -53- 200904283 但一部分的熱塑性氟樹脂薄膜未與金屬膜剝離而殘留,無 法完全剝離。 [比較例2] 使用具有蜜胺系脫模樹脂的厚度20 μιη之脫模PET薄 膜((股)東麗薄膜加工製,「Finepeel」),進行與實 施例1同樣的實驗。即,在蜜胺系脫模樹脂層上藉由濺鍍 (E-400S, Canon-Anelva (股)製)來形成 500nm 的銅層 ,再於該銅層上形成20nm的鉻層,以製作520nm的金屬 膜層之金屬膜轉印用薄膜,與實施例1同樣地,以該金屬 膜轉印用薄膜的金屬膜層接觸絕緣性黏著樹脂層的方式, 層合於電路基板。然後,將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層在1 5 (TC 硬化30分鐘,再於180 °C硬化30分鐘,以形成絕緣層( 硬化物層)。由透明的熱塑性氟樹脂薄膜上來觀察,結果 沒有見到樹脂與金屬膜間的起泡、金屬膜的皺紋' 金屬膜 的龜裂等異常。但是’ PET薄膜的剝離係困難。 [比較例3] 使用具有丙烯酸系脫模樹脂的厚度3 8 μ m之脫模p E T 薄膜(東麗薄膜加工(股)製,「Cerapeel HP2」)’進 行與實施例1同樣的實驗。即’在丙烯酸系脫模樹脂層上 藉由濺鍍(E-400S,Canon-Anelva (股)製)來形成 500nm的銅層,再於該銅層上形成20nm的鉻層,以製作 52 0nm的金屬膜層之金屬膜轉印用薄膜’與實施例1同樣 -54 - 200904283 地,以該金屬膜轉印用薄膜的金屬膜層接觸絕緣性黏著樹 脂層的方式,層合於電路基板。然後,將硬化性樹脂組成 物層在1 5 0 °C硬化3 0分鐘’再於1 8 0 °C硬化3 0分鐘’以形 成絕緣層(硬化物層)。由透明的PET薄膜上來觀察’結 果沒有見到樹脂與金屬膜間的起泡、金屬膜的皺紋、金屬 膜的龜裂等異常。但是,PET薄膜的剝離係困難。再者, PET薄膜上的丙烯酸系脫模樹脂係不溶解於水及鹼性水溶 液的任一者中。 [比較例4] 藉由口模式塗佈機,將聚乙烯醇((股)KURARAY 製,「P V A - 2 0 3」)的固體成分1 5 %之乙醇與水的1 : 1溶 液塗佈在P E T薄膜上,使用熱風乾燥爐以3 °C /秒的升溫速 度從室溫升溫到1 4 0 °C爲止以去除溶劑,在p e T薄膜上形 成1 μ m的聚乙烯醇樹脂層。然後,進行與實施例1同樣的 實驗。即,於聚乙烯醇樹脂層上藉由濺鍍(E-400S, Canon-Anelva (股)製)來形成5〇〇nrn的銅層,再於該銅 層上形成20nm的鉻層’以製作52〇nm的金屬膜層之金屬 膜轉印用薄膜’與實施例1同樣地,以該金屬膜轉印用薄 膜的金屬膜層接觸絕緣性黏著樹脂層的方式,層合於電路 基板。然後,將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層在1 5 0 °C硬化3 0分鐘 ,再於1 8 0 C硬化3 0分鐘,以形成絕緣層(硬化物層)。 由透明的PET薄膜上來觀察’結果沒有見到樹脂與金屬膜 間的起泡、金屬膜的皺紋、金屬膜的龜裂等異常。但是’ -55 - 200904283 PET薄膜的剝離係困難。 下述表1〜3係實施例1〜1 3的評價結果,表4係比 較例1〜4的評價結果。 [表 1] __ 實施例1 實施例2 實施例3 實施例4 實施例5 實施例6 金屬膜的狀態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支持體層的剝離性 容易 容易 容易 容易 容易 容易 表面粗糙度(Ra)(nm) 50 60 30 70 60 50 剝離強度(kgf/cm) 0.8 0.9 0.6 1.3 1 0.9 [表2] 實施例7 實施例8 實施例9 實施例10 實施例11 實施例12 金屬膜的狀態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支持體層的剝離性 容易 容易 容易 容易 容易 容易 表面粗糙度(Ra)(nm) 50 50 50 70 60 55 剝離強度(kgf/cm) 0.7 0.8 0.7 1.2 0.9 0.8 [表3] 實施例13 金屬膜的狀態 〇 支持體層的剝離性 容易 表面粗糙度(Ra)(nm) 50 剝離強度(kgf/cm) 0.8 -56- 200904283 [表4] 比較例1 比較例2 比較例3 比較例4 金屬膜的狀態 有皺紋 〇 〇 〇 支持體層的剝離性 不良 不能 不能 不能 表面粗糙度(Ra)(nm) 剝離強度(kgf/cm) 編 - . • ※表中’ 「-」係指由於支持體層的剝離性不良或剝 離困難,而無法實施評價。 由表1〜3可知,依照本發明的金屬膜轉印用薄膜, 金屬膜層的轉印性(支持體層的剝離性)係良好,而且所 轉印的金屬膜層係具有良好的膜性質狀態。又,於電路基 板製造中’由於未將絕緣層(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層 )表面粗化,金屬膜層係以高的黏著力黏著在該絕緣層, 故在電路形成後藉由飩刻來去除不要的部分時也可容易地 去除’亦不易發生配線(導體層)的溶解等不良情況。另 一方面’以往的轉印薄膜,如表4所示地,即使可剝離支 持體層,也難以剝離,因此,在所轉印的金屬膜層中,容 易發生皺紋、剝落等的不良情況,而且亦有不能支持體層 的情況,爲缺乏實用性者。 [產業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發明的金屬膜轉印用薄膜,由於可將沒有皴紋、龜 裂等而良好性質狀態的金屬膜層簡單地轉印到硬化性樹脂 組成物層上,故特別適用於電路基板的配線形成。 本申請案係以日本申請的特願2007-052054及特願 -57- 200904283 200 7 -2 1 63 03爲基礎,此等的內容係完全包含於本說明書 中〇

Claims (1)

  1. 200904283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金屬膜轉印用薄膜,其特徵爲具有:支持體層 ’及在該支持體層上之由水溶性纖維素樹脂、水溶性聚酯 樹脂及水溶性丙烯酸樹脂所選出的1種以上之水溶性高分 子所形成的脫模層,以及在該脫模層上所形成的金屬膜層 〇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金屬膜轉印用薄膜,其中 脫模層係水溶性纖維素樹脂層。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金屬膜轉印用薄膜, 其中水溶性纖維素樹脂層係由羥丙基甲基纖維素苯二甲酸 酯、羥丙基甲基纖維素醋酸酯琥珀酸酯及羥丙基甲基纖維 素醋酸酯苯二甲酸酯所組成族群所選出的1種或2種以上 所構成。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金屬膜轉印 用薄膜,其中支持體層係塑膠薄膜。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金屬膜轉印 用薄膜,其中支持體層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之金屬膜轉印 用薄膜,其中金屬膜層係由鉻、鎳、鈦、鎳-鉻合金、鋁 、金、銀及銅所組成族群所選出的金屬所形成的1層或2 層以上之層。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之金屬膜轉印 用薄膜,其中金屬膜層係由銅所形成。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之金屬膜轉印 -59- 200904283 用薄膜,其中金屬膜層係在脫模層上依順序形成有銅層及 鉻層、鎳-鉻合金層或鈦層者。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8項中任一項之金屬膜轉印 用薄膜,其中金屬膜層係藉由蒸鍍法或/及涵鍍法形成者 〇 1 〇 ·如申Bra專利朝S弟1至9項中任—*項之金屬膜轉 印用薄膜,其中支持體層的層厚爲ΙΟμιη〜7〇μιη。 1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 0項中任一項之金屬膜轉 印用薄膜,其中脫模層的層厚爲〇.1μιη〜2〇μιη。 1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 〇項中任一項之金屬膜轉 印用薄膜,其中脫模層的層厚爲0.2μηι〜5μιη。 1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 2項中任一項之金屬膜轉 印用薄膜,其中金屬膜層的層厚爲50 nm〜5000 nm。 1 4 _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 2項中任一項之金屬膜轉 印用薄膜,其中金屬膜層的層厚爲50nm〜lOOOnm。 15.—種金屬膜層之轉印方法,至少包含:於表層由 硬化性樹脂組成物所成的被附體上,以金屬膜層接觸被附 體之表面的方式’重疊層合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4項中 任一項金屬膜轉印用薄膜’將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硬化之步 驟,剝離支持體層之步驟’及以水溶液來溶解去除金屬膜 層上所存在的脫模層之步驟。 16_—種電路基板之製造方法,包含:於基板上的硬 化性樹脂組成物層上’以金屬膜層接觸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層表面的方式’重疊層合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4項中任 -60- 200904283 一項金屬膜轉印用薄膜,將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硬化之步驟 ,剝離支持體層之步驟,及以水溶液來溶解去除金屬膜層 上所存在的脫模層之步驟。 1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6項之方法,其中硬化性樹脂 組成物層係由使纖維所成的片狀基材含浸硬化性樹脂組成 物而成的預浸體所構成。 1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6或1 7項之方法,其中在以 水溶液溶解去除脫模層的步驟之後,更包含在金屬膜層上 藉由鍍敷來形成導體層之步驟。 19. 一種覆金屬層合板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爲在由單 一預浸體或複數片的預浸體所重疊多層化成的多層預浸體 之一面或兩面上,以金屬膜層接觸預浸體的表面之方式, 重疊及加熱加壓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 4項中任一項之金 屬膜轉印用薄膜。 20 _ —種電路基板,其係由使用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 1 4項中任一項之金屬膜轉印用薄膜,轉印金屬膜層所製造 〇 2 1 · —種覆金屬層合板,其係由使用申請專利範圍第1 至1 4項中任—項之金屬膜轉印用薄膜,轉印金屬膜層所製 造。 -61 - 200904283 七、指定代表圖: (一) 、本案指定代表圖為:無 (二) 、本代表圖之元件代表符號簡單說明:無 八、本案若有化學式時,請揭示最能顯示發明特徵的化學 式:無
TW097107113A 2007-03-01 2008-02-29 A metal film transfer film, a metal film transfer method, and a circuit board manufacturing method TWI4759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52054 2007-03-01
JP2007216303 2007-08-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04283A true TW200904283A (en) 2009-01-16
TWI475937B TWI475937B (zh) 2015-03-01

Family

ID=397213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07113A TWI475937B (zh) 2007-03-01 2008-02-29 A metal film transfer film, a metal film transfer method, and a circuit board manufacturing method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040874A1 (zh)
JP (1) JP5201131B2 (zh)
KR (1) KR20100015339A (zh)
TW (1) TWI475937B (zh)
WO (1) WO200810548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31790A (ja) * 2008-02-27 2009-10-08 Ajinomoto Co Inc 多層プリント配線板の製造方法
JP4998418B2 (ja) * 2008-09-16 2012-08-15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金属供給用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プリント配線基板の作製方法
TWI486372B (zh) * 2008-11-28 2015-06-01 Ajinomoto Kk Resin composition
JP5369666B2 (ja) * 2008-12-22 2013-12-18 味の素株式会社 金属張積層板の製造方法
TWI499690B (zh) * 2009-03-13 2015-09-11 Ajinomoto Kk Paste metal laminates
JP5633124B2 (ja) * 2009-07-24 2014-12-03 味の素株式会社 金属膜付きフィルム
ES2687802T3 (es) 2009-10-02 2018-10-29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Método para producir material compuesto reforzado con fibras y material de molde resistente al calor y material estructural resistente al calor usando el material compuesto reforzado con fibras
US11013835B2 (en) 2012-02-03 2021-05-25 Board Of Regent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 Processability of polymeric substrates and related methods
JP6192635B2 (ja) * 2012-03-30 2017-09-06 株式会社トクヤマ 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高熱伝導性樹脂組成物及び高熱伝導性積層基板
CN106660322B (zh) * 2014-07-16 2019-11-22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覆金属箔层压板及其制造方法、附着树脂的金属箔、和印刷电路板
US9887847B2 (en) 2016-02-03 2018-02-0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ecure crypto module including conductor on glass security layer
KR102364792B1 (ko) * 2017-07-10 2022-02-18 디아이씨 가부시끼가이샤 적층체, 그것을 사용한 프린트 배선판, 플렉서블 프린트 배선판 및 성형품
WO2019013039A1 (ja) * 2017-07-10 2019-01-17 Dic株式会社 積層体、それを用いたプリント配線板、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配線板及び成形品
CN110753617A (zh) * 2017-07-10 2020-02-04 Dic株式会社 层叠体、使用其的印刷布线板、挠性印刷布线板及成形品
CN109294139B (zh) * 2018-10-08 2023-07-07 长春理工大学 一种利用盐溶液制备自支持膜的方法
JP2021095520A (ja) * 2019-12-18 2021-06-24 共同技研化学株式会社 液状組成物,液晶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及び該液晶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積層フィルム及び該積層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N111182735B (zh) * 2020-02-26 2024-01-26 东莞市天晖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ed灯带用高透射单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48224B2 (zh) * 1974-06-14 1977-12-08
JPH0821776B2 (ja) * 1987-03-18 1996-03-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両面回路基板の製法
JP3029487B2 (ja) * 1991-05-13 2000-04-04 住友ベークライト株式会社 銅張積層板の製造方法
JPH05315749A (ja) * 1992-05-13 1993-11-26 Toshiba Chem Corp 多層銅張積層板の製造方法
US6702916B2 (en) * 1997-05-14 2004-03-09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Very ultra thin conductor layers for printed wiring boards
JP3771714B2 (ja) * 1998-05-12 2006-04-26 互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プリント配線板製造用フォトソルダーレジストインク
CA2353370A1 (en) * 2000-07-20 2002-01-20 Du Pont Canada Inc.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humidity release coating for polymer film
JP5258128B2 (ja) * 2001-01-24 2013-08-0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加熱剥離型粘着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2002301790A (ja) * 2001-02-01 2002-10-15 Toray Ind Inc 離型フィルム
JP3734758B2 (ja) * 2001-02-21 2006-01-11 パナック株式会社 金属層転写フィルム及び金属層の転写方法
JP2002332462A (ja) * 2001-05-09 2002-11-22 Panac Co Ltd 導電層転写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GB0122195D0 (en) * 2001-09-14 2001-10-31 Hexcel Composites Ltd Epoxy resin composition
JP5089840B2 (ja) * 2001-09-25 2012-12-05 救急薬品工業株式会社 ニコチン含有フィルム製剤
JP2004230729A (ja) * 2003-01-30 2004-08-19 Mitsubishi Plastics Ind Ltd 金属薄膜転写用フィルム
WO2005004567A1 (ja) * 2003-07-04 2005-01-13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部品内蔵基板の製造方法
JP2005056269A (ja) * 2003-08-06 2005-03-03 Konica Minolta Photo Imaging Inc Icモジュール、ic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icカード及びicカードの製造方法
JP4196108B2 (ja) * 2004-01-27 2008-12-1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基板及び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基板の製造方法
JP2006032177A (ja) * 2004-07-16 2006-02-02 Ricoh Co Ltd 版、版の製造方法、基板およびこの基板の製造方法
JP3804022B2 (ja) * 2004-11-17 2006-08-02 富士フイルム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マテ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無機材料膜、無機材料膜構造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転写フィルム
JP4641195B2 (ja) * 2005-02-14 2011-03-02 株式会社きもと 光触媒層転写膜
JP4603383B2 (ja) * 2005-02-17 2010-12-2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配線基板及び半導体装置並びに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JP2006331677A (ja) * 2005-05-23 2006-12-07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転写材料の形成方法、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の製造方法及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US20060286395A1 (en) * 2005-06-15 2006-12-21 Konica Minolta Medical & Graphic, Inc. Optical film and support thereof
TWI437938B (zh) * 2007-03-01 2014-05-11 Ajinomoto Kk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circuit board, a subsequent thin film to which a metal film is attached, and a circuit boar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00015339A (ko) 2010-02-12
JPWO2008105480A1 (ja) 2010-06-03
WO2008105480A1 (ja) 2008-09-04
TWI475937B (zh) 2015-03-01
JP5201131B2 (ja) 2013-06-05
US20100040874A1 (en) 2010-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37938B (zh)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circuit board, a subsequent thin film to which a metal film is attached, and a circuit board
TW200904283A (en) Film for metal film transfer,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metal fil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ircuit board
TWI643895B (zh)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rench type circuit substrate
TWI685289B (zh) 印刷配線板之製造方法
US10645804B2 (en) Adhesive film, multilayer printed wiring board using adhesive fil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multilayer printed wiring board
TW200945989A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multilayer printed wiring board
TW200924965A (en) Film for metal film transfer and adhesive film with metal film
JP2012153885A (ja) 剥離フィルム用樹脂組成物
TW201534193A (zh) 層合板的製造方法
TWI680061B (zh) 3層可撓性貼金屬積層板及雙面3層可撓性貼金屬積層板
TWI666980B (zh) 電路基板及其製造方法、以及半導體裝置
KR101682887B1 (ko) 금속막 부착 필름
TWI445728B (zh) Resin composition
JP5446473B2 (ja) 多層配線基板の製造方法。
TWI468285B (zh) Film with metal film
CN101622916A (zh) 金属膜转印用膜、金属膜的转印方法和电路板的制造方法
TW201127900A (en) Resin composition
KR101594321B1 (ko) 회로 기판의 제조방법
TW201737777A (zh) 印刷電路板之製造方法
JP5582324B2 (ja) 多層配線基板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