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269177U - 联合收割机的排气结构 - Google Patents

联合收割机的排气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269177U
CN202269177U CN2011203468640U CN201120346864U CN202269177U CN 202269177 U CN202269177 U CN 202269177U CN 2011203468640 U CN2011203468640 U CN 2011203468640U CN 201120346864 U CN201120346864 U CN 201120346864U CN 202269177 U CN202269177 U CN 2022691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exhaust structure
pipe portion
sheller unit
combine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34686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松下博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bo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bo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bota Corp filed Critical Kubota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2691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26917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hreshing Machine Elements (AREA)
  • Comb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联合收割机的排气结构,该联合收割机包括:设置在行驶机体的前部的割取部、设置在割取部的后方的驾驶部、沿左右方向并排设置在驾驶部的后方的脱粒装置和回收谷粒的回收部、设置在脱粒装置的后方的秸秆处理部、将来自设置在驾驶部下方的发动机的废气排出的排气管,将该联合收割机所具有的排气结构设置成,废气难以向驾驶部的操作员移动,并且秸秆屑或泥土难以堆积在整个排气管上。所述排气结构构成为,排气管(XP)从发动机(60)的排气部(67A)朝斜上方穿过脱粒装置(4)与回收部(5)之间,排气管(XP)的排气出口(70C)配置在秸秆处理部(8,54)的上方。

Description

联合收割机的排气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联合收割机的排气结构,该联合收割机包括:设置在行驶机体的前部的割取部、设置在所述割取部的后方的驾驶部、沿左右方向并排设置在所述驾驶部的后方的脱粒装置和回收谷粒的回收部、设置在所述驾驶部的下方的发动机、设置在所述脱粒装置的后方的秸秆处理部、将来自所述发动机的废气排出的排气管。
背景技术
作为与这种联合收割机的排气结构相关的现有技术文献信息,有下述的专利文献1。在该专利文献1记载的联合收割机中,为了抑制发动机的废气向驾驶部的操作员移动,将排气管的排气出口配置在脱粒装置的上面。
并且,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联合收割机中,排气管包括与履带式行驶装置平行地向前后方向延伸的直线状的前半部分、从履带式行驶装置的后端部附近朝斜上方延伸的大致直线状的后半部分,前半部分和后半部之间的弯曲部与通过筛选风扇将外部气体导入脱粒装置的管道邻接,因此,通过将从管道导入的外部气体的一部分经由弯曲部的上面导入脱粒装置内,至少在排气管的弯曲部就难以堆积秸秆屑。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06439号公报(0006-0010段、图1)
然而,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联合收割机的排气结构中,排气管的前半部分在脱粒装置和回收部的下方水平地延伸,因此,在该部位的上面可能会堆积秸秆屑或泥土。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面所举出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联合收割机的排气结构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联合收割机的排气结构,使得发动机的废气难以向驾驶部的操作员移动,并且在整个排气管上难以堆积秸秆屑或泥土。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的联合收割机的排气结构,该联合收割机包括:设置在行驶机体的前部的割取部、设置在所述割取部的后方的驾驶部、沿左右方向并排设置在所述驾驶部的后方的脱粒装置和回收谷粒的回收部、设置在所述驾驶部的下方的发动机、将来自所述发动机的废气排出的排气管,所述排气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从所述发动机的排气部朝斜上方通过所述脱粒装置与所述回收部之间。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的联合收割机的排气结构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面的排气结构的基础上,包括设置在所述脱粒装置的后方的秸秆处理部,所述排气管的排气出口配置在所述秸秆处理部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提供的联合收割机的排气结构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排气结构的基础上,所述排气管形成为大致直线状。
本实用新型第四方面提供的联合收割机的排气结构的特征在于,在第三方面的排气结构的基础上,所述排气管的所述排气出口配置在纵向送谷装置的后方,该纵向送谷装置设置在所述回收部的机体内侧。
本实用新型第五方面提供的联合收割机的排气结构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排气结构的基础上,所述排气管包括:从所述发动机的所述排气部延伸到所述脱粒装置的上方的第一管部、从所述第一管部的终端附近延伸到所述排气出口的第二管部,在所述第一管部与所述第二管部的连接部上,设置有将外部气体导入所述排气管内部的导入部。
本实用新型第六方面提供的联合收割机的排气结构的特征在于,在第五方面的排气结构的基础上,所述第一管部形成为大致直线状。
本实用新型第七方面提供的联合收割机的排气结构的特征在于,在第五方面的排气结构的基础上,所述第二管部配置在比所述回收部的顶部的高度低的下方位置。
本实用新型第八方面提供的联合收割机的排气结构的特征在于,在第六方面的排气结构的基础上,在所述第二管部的终端设置有所述排气出口,在俯视时,所述排气出口配置在所述秸秆处理部的后端的前侧。
本实用新型第九方面提供的联合收割机的排气结构的特征在于,在第四方面的排气结构的基础上,所述第二管部配置成其轴心与所述第一管部的轴心交叉形成的角度在45度以下。
本实用新型第十方面提供的联合收割机的排气结构的特征在于,在第五方面的排气结构的基础上,在所述发动机的所述排气部与所述第一管部之间设置有废气排出管,在所述第一管部与所述废气排出管之间的连接部上,设置有将外部气体导入所述排气管内部的导入部。
本实用新型第十一方面提供的联合收割机的排气结构的特征在于,在第六方面的排气结构的基础上,所述第一管部和所述废气排出管配置成大致直线状,并且,所述第二管部配置成其轴心与所述第一管部的轴心交叉形成的角度在45度以下。
本实用新型第十二方面提供的联合收割机的排气结构的特征在于,在第五方面的排气结构的基础上,所述第一管部由配置在内侧的第一内管和从外侧覆盖该第一内管的第一外管构成,所述第二管部由配置在内侧的第二内管和从外侧覆盖该第二内管的第二外管构成,所述第一外管配置成其整个圆周相对所述第一内管均等地分离,所述第二外管配置成其整个圆周相对所述第二内管均等地分离。
本实用新型第十三方面提供的联合收割机的排气结构的特征在于,在第十二方面的排气结构的基础上,在所述第一内管的前端,设置有直径越接近所述发动机越大的第一漏斗部,所述发动机的所述排气部的后端和所述第一漏斗部的前端沿着所述排气管的轴心配置成彼此部分重叠,在所述第二内管的前端,设置有直径越接近所述发动机越大的第二漏斗部,所述第二漏斗部的前端和设置在所述第一管部的后端侧的连接辅助管沿着所述排气管的轴心配置成彼此部分重叠。
本实用新型第十四方面提供的联合收割机的排气结构的特征在于,在第五方面的排气结构的基础上,在所述第一管部和所述第二管部上设置有保护罩,在所述保护罩上设置有多个开孔。
本实用新型第十五方面提供的联合收割机的排气结构的特征在于,在第十四方面的排气结构的基础上,所述保护罩形成为其截面为圆弧状,并且,所述保护罩安装成覆盖所述第一管部和所述第二管部的外周面的与所述回收部相对的部位。
本实用新型第十六方面提供的联合收割机的排气结构的特征在于,在第十五方面的排气结构的基础上,所述保护罩形成为半圆状。
本实用新型第十七方面提供的联合收割机的排气结构的特征在于,在第五方面的排气结构的基础上,所述第二管部配置成在俯视时从该第二管部与所述第一管部的后端连接的部位向机体右后方倾斜。
本实用新型第十八方面提供的联合收割机的排气结构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排气结构的基础上,在所述脱粒装置的侧面,设置有用于将脱粒的谷粒供给到所述回收部的纵向送谷装置,所述排气管支承在将所述纵向送谷装置连接在所述脱粒装置的筐体的支承部上。
本实用新型第十九方面提供的联合收割机的排气结构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排气结构的基础上,在所述脱粒装置的侧面,向外方突出地形成有返送处理部,该返送处理部将二次物的谷粒返送到所述脱粒装置的筛选部,所述排气管以迂回所述返送处理部的上方方式延伸。
本实用新型第二十方面提供的联合收割机的排气结构的特征在于,在第十九方面的排气结构的基础上,在所述回收部的筐体的侧面,互相连续地形成有用于避免所述脱粒装置与所述返送处理部之间的干扰的间隙空间以及容许所述排气管通过的间隙空间。
本实用新型第二十一方面提供的联合收割机的排气结构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排气结构的基础上,所述排气管支承在构成所述脱粒装置的筐体上。
本实用新型第二十二方面提供的联合收割机的排气结构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面的排气结构的基础上,包括设置在所述脱粒装置的后方的秸秆处理部,所述排气管的排气出口配置在所述秸秆处理部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第二十三方面提供的联合收割机的排气结构的特征在于,在第二十二方面的排气结构的基础上,所述排气管形成为大致直线状。
本实用新型第二十四方面提供的联合收割机的排气结构的特征在于,在第二十三方面的排气结构的基础上,所述排气管的所述排气出口配置在纵向送谷装置的后方,该纵向送谷装置设置在所述回收部的机体内侧。
本实用新型第二十五方面提供的联合收割机的排气结构的特征在于,在第二十一方面的排气结构的基础上,在所述脱粒装置的侧面,设置有用于将脱粒的谷粒供给到所述回收部的纵向送谷装置,所述排气管的一部分支承在将所述纵向送谷装置连接在所述脱粒装置的筐体上的支承部上。
本实用新型第二十六方面提供的联合收割机的排气结构的特征在于,在第二十一方面的排气结构的基础上,所述排气管包括:从所述发动机的所述排气部延伸到所述脱粒装置的上方的第一管部、从所述第一管部的终端附近延伸到所述排气出口的第二管部,所述第一管部的前端部和后端部以及所述第二管部的前端部和后端部分别支承在支承部上,该支承部设置在所述脱粒装置的筐体上,并且,在所述脱粒装置的侧面,向外方突出地形成有返送处理部,该返送处理部将二次物的谷粒返送到所述脱粒装置的筛选部,所述第一管部的后端部配置在所述返送处理部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第二十七方面提供的联合收割机的排气结构的特征在于,在第二十一方面的排气结构的基础上,所述排气管包括:从所述发动机的所述排气部延伸到所述脱粒装置的上方的第一管部、从所述第一管部的终端附近延伸到所述排气出口的第二管部,所述第一管部的前端部和后端部以及所述第二管部的前端部和后端部分别支承在支持部上,该支承部设置在所述脱粒装置的筐体上,所述第二管部的后端部相对所述第二管部的前端部配置在车辆的宽度方向的右方。
本实用新型第二十八方面提供的联合收割机的排气结构的特征在于,在第二十七方面的排气结构的基础上,支承所述第二管部的后端部的支承部比支承所述第二管部的前端部的支承部更向车辆的宽度方向的右方延伸,并且该支承部连接在所述脱粒装置的筐体上。
本实用新型第二十九方面提供的联合收割机的排气结构的特征在于,在第二十一方面的排气结构的基础上,所述排气管通过将固定在所述排气管的托架连接在支持部来被支承,该支承部固定在构成所述脱粒装置的筐体上,配置在车辆的最后方的所述托架为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板状,通过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分开地配置的多个螺栓连接在所述支承部上。
本实用新型第三十方面提供的联合收割机的排气结构的特征在于,在第二十一方面的排气结构的基础上,在所述脱粒装置的侧面,向外方突出地形成有返送处理部,该返送处理部将二次物的谷粒返送到所述脱粒装置的筛选部,所述排气管以迂回所述返送处理部的上方的方式延伸。
本实用新型第三十一方面提供的联合收割机的排气结构的特征在于,在第三十方面的排气结构的基础上,在所述回收部的侧面,连续地形成有用于避免所述脱粒装置和所述返送处理部之间的干扰的间隙空间以及容许所述排气管通过的间隙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联合收割机的排气结构,由于排气管从发动机的排气部朝斜上方穿过脱粒装置与回收部之间,因此,与排气管配置在比履带式行驶装置足够高的位置情况,以及脱粒装置或回收部配置在排气管的横向侧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秸秆屑难以堆积在整个排气管上的效果。并且,由于排气管的排气出口配置在所述秸秆处理部的上方,因此,不仅能抑制发动机的废气向操作员移动的趋势,并且能抑制从秸秆处理部排出的秸秆屑与从排气出口排出的较高温度的废气相遇。
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联合收割机的排气结构,构成排气管的前半部分的第一管部从发动机的排气部延伸到所述脱粒装置的上方而急剧倾斜,因此,秸秆屑难以在排气管的上面进一步堆积。并且,构成排气管的后半部分的第二管部位于脱粒装置的上方,因此,有效地发挥外部气体对后半部分的自然冷却作用。并且,由于将外部气体导入排气管内部的导入部位于脱粒装置的上方,因此,温度低的外部气体易于导入排气管的内部。
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联合收割机的排气结构,与第二管部达到或超过回收部的顶部的高度的结构相比,本结构抑制了对回收部或谷粒排出用绞龙等进行操作的操作员可能无意地触碰第二管部。
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联合收割机的排气结构,由于排气管的一部分通过将供给筒的一部分与脱粒装置的筐体连接的支承部支承在脱粒装置的筐体上,因此,排气管与供给筒至少共用一个支承部,能够减少用于安装排气管的零件数量,能够使脱粒装置的侧面附近的结构简单化。
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联合收割机的排气结构,通过将排气管以夹持在脱粒装置与回收部之间的方式配置在位于返送处理部的上方的狭小空间,能够实现联合收割机的结构的紧凑化。
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联合收割机的排气结构,能够避免回收部与脱粒装置的返送处理部及排气管干扰,并且,能够实现回收部的筐体外形的简单化,不会阻碍谷粒在回收部的内部自然落下。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本实用新型的排气结构的联合收割机的整体左侧视图。
图2是具有本实用新型的排气结构的联合收割机的整体右侧视图。
图3是具有本实用新型的排气结构的联合收割机的整体俯视图。
图4是主要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排气结构的右侧主要部分的右侧视图。
图5是表示脱粒装置与回收部的边界附近的横剖面图。
图6是表示构成排气管的两个管部的安装结构的立体图。
图7是主要表示排气管的第一管部的纵剖面图。
图8是表示排气管的第二管部的纵剖面图。
图9是表示第一管部的图7中的IX-IX剖面图。
图10是表示第二管部的图8中的X-X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E2 第二导入部(导入部)
S1 间隙空间
S2 间隙空间
XP 排气管
1 机架(行驶机体)
3 割取输送装置(割取部)
4 脱粒装置
4B 筛选部
4S 主壳体(筐体)
5 谷粒储存装置(回收部)
8 秸秆处理部
14 搭乘驾驶部(驾驶部)
32 摆动筛选壳体
35 纵向送谷装置
39 返送用引导板(返送处理部)
51 集谷箱(回收部)
51A 顶部
51C 凹部
54 秸秆切碎装置(秸秆处理部)
60 发动机
67 发动机消音器(排气部)
67A 废气排出管
68 第一管部(排气管)
70 第二管部(排气管)
70C 排气出口
78A 第二支承部(支承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联合收割机的整体构造]
图1和图2所示的联合收割机是具有本实用新型的排气结构的联合收割机的一例。该联合收割机一般被称为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具有由方形管材料等形成为框状的机架1,在机架1的下部具有左右一对履带式行驶装置2。并且,割取输送装置3(割取部的一例)可升降摆动地连接在机架1的前方和左前部,在割取输送装置3的后方具有搭乘驾驶部14(驾驶部的一例)。在该搭乘驾驶部14的下方配置有动力部6。此外,在搭乘驾驶部14的后方左右并排设置有脱粒装置4和谷粒储存装置5(回收部的一例),该谷粒储存装置5回收被脱粒装置4脱粒后的谷粒。需要说明的是,如后所述,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谷粒储存装置5由集谷箱51构成,但是,也可以由装袋用的漏斗(未图示)构成。
[机架的结构]
如图3所示,在机架1上,以分开配置在构成机架1的左右主框架(未图示)的两侧的状态,在左后部搭载脱粒装置4,在右后部搭载谷粒储存装置5,在右前部设置动力部6。
在机架1的右后端部配置谷粒储存装置5的谷粒排出用绞龙52,在前方侧的机架1上设置搭载了发动机60等的动力部6。
[割取输送装置的结构]
如图1和图2所示,兼做传动壳体的筒状的割取部框架26以前低后高的姿势连接在割取输送装置3上。筒状的驱动壳体28以横向长的姿势连接在该割取部框架26的前侧端部之间。并且,在割取部框架26上连接有扶禾装置21、推子形的割取装置22及谷秆输送装置23,该扶禾装置21将植立谷秆以规定的割取姿势扶起,该推子形的割取装置22将扶起的植立谷秆的茎根切断,该谷秆输送装置23将切断的谷秆输送到设置在脱离装置4的横向外侧的输送链30的始端部。
[动力部的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动力部6中,发动机消音器67(排气部的一例)位于机体左右方向的中央附近的上部且位于后述的侧面板15b的下方。由此,秸秆屑等难以落在发动机消音器67上。并且,发动机消音器67包括将来自发动机60的废气引导到排气管XP的废气排出管67A。废气排出管67A形成为朝斜后上方弯曲的形状。
[谷粒排出用绞龙的结构]
如图1至图3所示,在集谷箱51的后方设置有用于将集谷箱51内的谷粒向联合收割机外排出的谷粒排出用绞龙52。谷粒排出用绞龙52包括:纵向筒部分52A,其将谷粒从集谷箱51的底部向上输送;中间部分52J,其绕集谷箱51的摆动中心即纵向轴心Y自由旋转地支承在纵向筒部分52A的上端;横向筒部分52B,其从中间部分52J横向较长地延伸。横向筒部分52B绕横向轴心X相对中间部分52J自由起伏摆动。横向筒部分52B的起伏动作通过设置在纵向筒部分52A与横向筒部分52B之间的液压驱动式的伸缩液压缸5S进行。在谷粒排出用绞龙52停止的状态下,能够将横向筒部分52B的中间部支承固定在设置于脱粒装置4的前方的绞龙托架52H上。
一对倾斜面51a、51b互相相对地配置在集谷箱51的底部,在这些倾斜面51a、51b彼此相交叉的最深的位置,在前后方向上延伸设置有第二横向输送绞龙SF4。
集谷箱51内的谷粒先由第二横向输送绞龙SF4向后方输送,并被供给到集谷箱51外的纵向筒部分52A,接着,通过配置在纵向筒部分52A内部的第三纵向输送绞龙SF5和配置在横向筒部分52B内部的第三横向输送绞龙SF6,从谷粒排出用绞龙52排出,并被移送到与联合收割机并行行驶的卡车的谷粒槽等中。第二横向输送绞龙SF4通过动力部6的输出来旋转驱动,其旋转力经由锥齿轮向第三纵向输送绞龙SF5、第三横向输送绞龙SF6传递。
[搭乘驾驶部的结构]
如图2所示,搭乘驾驶部14包括:驾驶座14S、前面板15a及侧面板15b。在前面板15a上设置有进行机体的转向操作的转向操作杆18等。在侧面板15b上设置有进行机体的前进后退变速操作的变速杆17。在驾驶座14S的靠背的后方配置有与发动机60的进气室连通的空气滤清器62a,在空气滤清器62a的上方配置有空气粗滤器62b。
通过对设置在搭乘驾驶部14的变速杆17进行前后方向的摆动操作,左右各履带式行驶装置2能够在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未图示)所进行的无级变速操作和前进后退之间进行切换操作。并且,通过对设置在搭乘驾驶部14的转向操作杆18向左右方向进行摆动操作,能够利用变速器箱体(未图示)内的齿轮式变速装置在直行状态、左右缓慢旋转状态及左右急转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动力部6的输出,经过所述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的变速,传递到割取部框架26上。该动力传递到多个扶禾装置21、推子形的割取装置22及谷秆输送装置23等。由于该动力,随着机体的行驶,装备在该机体前端的多个分禾件24对植立谷秆进行分禾,各扶禾装置21将分禾后的植立谷秆扶起,割取装置22将被扶起的植立谷秆的茎根侧切断,谷秆输送装置23将割取谷秆由起立姿势转换为横倒姿势,并且向后方的脱粒装置4输送。
需要说明的是,不仅由所述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对割取速度进行无级变速,而且在根据田地的条件或茎秆的倒伏状况等想要大幅度改变割取速度的情况下,通过割取变速机构(未图示)对割取速度进行高低两级的变速操作,该割取变速机构由设置在所述变速器箱体内的专用的齿轮变速机构构成。
[脱粒装置与集谷箱的结构]
在构成脱粒装置4的主壳体4S内设置有脱粒室4A,在该脱粒室4A内,茎根侧被输送链30夹持并输送的谷秆的穗梢侧被脱粒筒41(参照图4)脱粒处理,该脱粒筒41通过来自发动机60的动力绕前后水平的轴心旋转驱动。
在脱粒室4A内从谷秆分离出的处理物通过沿着脱粒室4A的下部张设的筛网31筛选,从该筛网31漏下的处理物落到配备在脱粒室4A的下方的筛选部4B的前半部分的同时,没有从筛网31漏下的处理物从脱粒室4A的终端的排尘口输出,并落到筛选部4B的前后中间部分。
落到筛选部4B的处理物被前后方向长的摆动筛选壳体32接住,处理物被该摆动筛选壳体32向后方摆动输送并被谷粒抖动板按比重筛选,并且,经由粗筛选用上筛、精筛选用下筛、禾秆筛(ほぐし用の選別ラツク)、逐稿器等(均未图示)筛选。并且,将从设置在筛选部前端部的清选风机33向后上方流动的清选风供给到被筛选并落下的处理物,使处理物中含有的较轻的秸秆屑或尘埃向后方飞散排出。
接着,作为一次物的谷粒被筛选回收到一次回收部34,作为二次物的谷粒被筛选回收到二次回收部36,没有从逐稿器漏下的秸秆屑,从筛选部后端的排尘口4C向外部排出。并且,回收到一次回收部34中的一次物的谷粒,通过第一横向输送绞龙SF1横向输送到机外后,通过螺旋式的纵向送谷装置35纵向输送并投入到集谷箱51,回收到二次回收部36中的二次物,通过第二横向输送绞龙SF7横向输送后,通过螺旋式的返送装置37返送到摆动筛选壳体32的前部接受再筛选处理。
如图5所示,纵向送谷装置35是在以立起姿势连接固定在机体右侧的横向外侧的供给筒35T内部安装第一纵向输送绞龙SF2而构成的,第一纵向输送绞龙SF2的下端部与第一横向输送绞龙SF1的终端部通过未图示的传动机构联动地连接在一起。由第一横向输送绞龙SF1输送过来的谷粒由第一纵向输送绞龙SF2承接并纵向输送,被纵向输送的谷粒通过设置在第一纵向输送绞龙SF2上端的供给口35M的旋转叶轮35F(参照图4)排出,并储存在集谷箱51中。
返送装置37是在以立起姿势被连接固定的供给筒37T内部安装第二纵向输送绞龙SF3而构成的,并且,在供给筒37T的上端连接设置有排出壳体38,在该排出壳体38的内部安装有将纵向送谷到的谷粒向筛选部4B的前部排出的旋转叶轮38B。排出壳体38位于脱粒装置4的主壳体4S的右前壁的外侧,排出壳体38的排出口朝前开口。在与排出口相对应的右侧壁上设置有返送用引导板39,其以越靠近排出壳体38一侧越较大地向外侧倾斜而突出,排出壳体38的排出口与返送用引导板39的向后的开口端连接。由此,通过第二纵向输送绞龙SF3的上端的旋转叶轮38B,将由第二纵向输送绞龙SF3输送到上方的二次物,从排出壳体38向前方排出,并沿着返送用引导板39飞散到筛选部4B的前部。
在脱粒室4A的后方且在筛选部4B的后部上方的位置横向架设有由横流风扇构成的排尘风扇40,由排尘风扇40将来自脱粒室4A的终端的浮尘和秸秆屑、被清选风刮到筛选部5的后部上方的浮尘和秸秆屑吸入并强制向机体后方排出。需要说明的是,在该排尘风扇40的上方配备有秸秆输送装置41,从脱粒室4A输出的秸秆从输送链30传递到秸秆输送装置41,并向着后方及穗梢侧倾斜地被输送,并被供给到连接装备在脱粒装置4的后端上部的秸秆切碎装置54(秸秆处理部8的一例)被切碎。
在秸秆切碎装置54的上部,设置有能够关闭秸秆切碎装置54的开口54A的盖体55,该盖体55通过电动马达自由摆动。如实线所示,当盖体55打开时,被夹持输送到秸秆输送装置41的后端部的秸秆,经过开口54A供给到秸秆切碎装置54并被切碎,然后向下方落下排出。另一方面,当盖体55关闭时,从秸秆输送装置41的后端部落下排出的秸秆,沿着盖体55的倾斜上表面向后方的下方落下排出。
如图3所示,构成谷粒储存装置5的集谷箱51能够绕其后部的纵向轴心Y,在作业位置(实线所示)与维护位置(双点划线所示)之间摆动移位,作业位置是指整个集谷箱51位于发动机60的后方的位置,维护位置是指集谷箱51的前部侧向机架1的右外侧伸出以使发动机60的后方和脱粒装置4的右侧壁开放的位置。纵向送谷装置35与集谷箱51的摆动移位无关,维持在脱粒装置4侧的一定位置,随着集谷箱51的摆动移位,设置在纵向送谷装置35的上端的谷粒供给口35M与集谷箱51连接或离开。通过锁止机构(未图示),集谷箱51能够保持在作业位置或维护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纵向送谷装置35的供给筒35T在从脱粒装置4的主壳体4S向集谷箱51侧离开的位置沿上下方向延伸,因此,在集谷箱51的一侧面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槽状的凹部51V,该凹部51V用于在作业位置容纳纵向送谷装置35的供给筒35T的大部分。
[排气结构的构成]
如图4等所示,排气管XP包括:第一管部68,其在机体左右方向上,从发动机消音器67(排气部的一例)的废气排出管67A朝斜上方穿过脱粒装置4与集谷箱51之间,并且直线状地延伸到超过脱粒装置4的顶部的高度;第二管部70,其从第一管部68的后端以比第一管部68缓和的梯度直线状地朝斜上方延伸。
并且,从侧面看时,第一管部68与第二管部70形成倒V形,如图3所示,当俯视时,第一管部68与第二管部70被配置成沿前后方向大致成为一条直线状。更为具体地,当俯视时,第二管部70被配置成从与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管部68的后端连接的部位稍微向机体右后方倾斜。
第一管部68以较大的梯度朝斜上方延伸,并经过能够充分迂回返送装置37的返送用引导板39的上方的位置,使得整个第二管部70配置在纵向送谷装置35的供给筒35T的后方侧且在脱粒装置4的顶部的上方。
如图5所示,在集谷箱51的与脱粒装置4相对的侧面形成有以自脱粒装置4离开的方式凹陷的凹部51C,当集谷箱51位于通常的所述作业位置时,由于该凹部51C,在集谷箱51与脱粒装置4之间形成上下相连接的两个间隙空间S1、S2。下方的间隙空间S1被返送用引导板39占用,在与间隙空间S1的上方邻接的间隙空间S2中排气管XP穿过。
整个第二管部70的长度位于比集谷箱51的顶部51A的高度低的下方位置。并且,位于第二管部70的后端的排气出口70C配置在秸秆处理部8(54)的上方,并配置在相对秸秆切碎装置54的后端靠近前侧的位置以使该排气出口70C不从俯视时的联合收割机的外形突出。
并且,如图3所示,在使横向筒部分52B支承在绞龙托架52H的谷粒排出用绞龙52的收容状态下,当俯视时,第二管部70的大部分与谷粒排出用绞龙52的横向筒部分52B重合。
第一管部68包括:直径较小的第一内管68A、从外周覆盖第一内管68A的长度的大部分的第一外管68B。同样地,第二管部70也包括:直径较小的第二内管70A、从外周覆盖第二内管70A的长度的大部分的第二外管70B。如图9和图10所示,第一外管68B的整个圆周相对第一内管68A间隔大致相同地分开配置,第二外管70B的整个圆周也相对第二内管70A间隔大致相同地分开配置。
在第一内管68A的前端设置有直径越接近发动机60越大的第一漏斗状部68R。在第一内管68A的后端焊接有以比第一内管68A的梯度小的梯度朝斜上方延伸的短的连接辅助管68F。
废气排出管67A的后端与第一内管68A的第一漏斗状部68R的前端沿着排气管XP的轴心配置成部分互相重叠。在该重叠部位,形成在废气排出管67A的后端与第一漏斗状部68R的前端之间的环状的间隙构成第一导入部E1,该第一导入部E1通过排气管XP内产生的负压所引起的喷射效果将外部气体导入第一内管68A的内部。
在第二内管70A的前端部也设置有直径越接近发动机60越大的第二漏斗状部70R。第二漏斗状部70R的前端与第一管部68的连接辅助管68F沿着排气管XP的轴心配置成互相重叠。在该重叠部位(连接部的一例),形成在第一管部68的后端即连接辅助管68F与第二管部70的前端即第二漏斗状部70R的前部之间的环状的间隙构成第二导入部E2,该第二导入部E2根据排气管XP内产生的负压将外部气体导入第二内管70A的内部。
第一外管68B的前端焊接在从第一内管68A延伸的第一漏斗状部68R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另一方面,第一外管68B的后端焊接在托架68J的前面,该托架68J从第一内管68A的后端附近的外周向径向外侧焊接。
第二外管70B的前端焊接在从第二内管70A延伸的第二漏斗状部70R的外周面的一部分。第二外管70B的后端焊接在托架70J的前面,该托架70J从第二内管70A的后端附近的外周向径向外侧焊接。
发动机消音器67的废气排出管67A与第一管部68大致以直线状连接,并且第二管部70的轴心与第一管部68的轴心交叉形成45°以下的较小角度,因此,来自发动机消音器67的废气在排气管XP内顺畅地流动,在排气管XP内不会产生局部温度上升。
并且,如上所述,通过设置第一导入部E1和第二导入部E2,外部气体从设置在第一导入部E1和第二导入部E2的环状的间隙吸入排气管XP,从而能够使废气温度降低。
特别地,第二导入部E2不是位于由脱粒装置4与集谷箱51包夹的封闭空间,而是位于脱粒装置4顶部的上方的空间,因此,较低温度的外部气体导入第二管部70的第二内管70A。
在第一管部68和第二管部70上分别设置有保护罩72、73。在保护罩72、73上通过穿孔金属板而贯通形成有多个圆孔,以免保护罩72、73妨碍第一管部68和第二管部70被周围空气自然冷却,保护罩72、73使用螺栓螺母等安装在焊接于第一外管68B和第二外管70B的外周面的托架72B、73B上。
各保护罩72、73的截面为圆弧状,而整体呈筒状,各保护罩72、73覆盖第一管部68与第二管部70的外周面的大致一半即与集谷箱51相对的区域。因此,当操作员将集谷箱51摆动操作到维护位置时,排气管XP与脱粒装置4的右侧壁一同被开放,但是,对操作员来说,排气管XP的大致整个长度都被保护罩72、73覆盖。然而,排气管XP穿过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纵向送谷装置35与脱粒装置4的右侧壁之间的间隙,因此在相当于该纵向送谷装置35的背面的部位省略了保护罩72。
保护罩72、73以超过第一内管68A与第一外管68B之间的间隔或第二内管70A与第二外管70B之间的间隔的距离离开第一外管68B与第二外管70B的外周面。需要说明的是,保护罩72、73不限于穿孔金属板而形成,也可以形成例如网状等。
排气管XP支承在分别距集谷箱51的侧面和脱粒装置4的侧面大致相等距离的位置。由于集谷箱51能够绕纵向轴心Y在作业位置与维护位置之间自由摆动,因此,排气管XP不是支承在集谷箱51上,而是支承在脱粒装置4的侧面上。更为具体地,排气管XP通过固定在脱粒装置4的侧面的四个支承部来支承。
更为具体地说,就排气管XP的第一管部68的前部而言,将焊接在第一外管68B前端的板状的短小的第一托架82A,使用螺丝V紧固在截面为L形的第一支承部80A的垂直面上,由此对排气管XP的第一管部68的前部进行固定,该第一支承部80A通过螺丝固定在脱粒装置4的侧面的前端。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托架82A上,上下并排设置有内径充分大于螺丝V外螺纹部的外径的两个贯通孔H,以便能够根据废气排出管67A的后端位置变化,微调第一管部68的前端附近的位置。
就第一管部68的后部而言,将焊接在第一外管68B的板状的短小的第二托架82B,通过螺丝固定在截面为L形的辅助托架82C上,并将该辅助托架82C使用螺丝固定在两个支承部78A、78B中位于前侧的第二支承部78A的中间附近的垂直面上,由此对第一管部68的后部进行安装,上述两个支承部78A、78B用于将纵向送谷装置35的一部分安装在脱粒装置4的侧面上。设置在第二支承部78A的两个安装用贯通孔也沿着上下方向并排配置。
就第二管部70的前部而言,将焊接在第二外管70B的前端的截面为L形的短小的第三托架82D,通过螺丝固定在截面为L形的第三支承部80B的水平面上,由此对第二管部70的前部进行安装,该第三支承部80B通过螺丝固定在脱粒装置4的侧面上。设置在第三支承部80B的两个安装用贯通孔沿着联合收割机的行进方向在前后方向上并排配置。
就第二管部70的后部的而言,将焊接在第二外管70B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附近的截面为L形的短小的第四托架82E,通过螺丝固定在截面为朝下开口的コ形的第四支承部80C的水平面上,由此对第二管部70的后部进行安装,该第四支承部80C焊接在脱粒装置4的侧面上。设置在第四支承部80C的两个安装用贯通孔沿着与联合收割机的行进方向交叉的横向并排配置。
【其他实施方式】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直线状的第一管部68和第二管部70以在侧视时互不相同的梯度朝斜上方延伸设置,由此在两个管部68、70之间具有一个弯曲的接头部。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该实施方式,也可以通过在第一管部68的中途再设置接头部,由此使整体由三个直线状的管部构成,三个直线状的管部在侧视时可以以完全不同的梯度或者任意两个以相同的梯度朝斜上方延伸。此时,在新的接头部上可以设置导入部,但这不是必须的。
(2)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相对于朝斜上方延伸的第一管部68,第二管部70在侧视时不倾斜而在前后方向上延伸,或者第二管部70在侧视时朝斜下方延伸。
(3)也可以将排气管XP配置成如下:从发动机60的排气部至配置在秸秆处理部8的上方的该排气管XP的排气出口70C之间不设置弯曲部,在侧视时以一定梯度一条直线状地延伸,由此排气管XP朝斜上方穿过脱粒装置4与回收部5之间。
(4)也可以将排气管XP配置成如下:当侧视时,在从发动机60的排气部至配置在秸秆处理部8的上方的该排气管XP的排气出口70C之间,该排气管XP以向上侧凸出或向下侧凸出的弯曲状朝斜上方延伸,由此,排气管XP朝斜上方穿过脱粒装置4与回收部5之间。此时,排气管XP可以是整个长度以弯曲状延伸,也可以通过弯曲状的第二管部连接直线状延伸的第一管部68与第三管部。
(5)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直线状的第一管部68与第二管部70配置成,在俯视时,在前后方向上或者在斜前后方向上呈一条直线状,或者第二管部70配置成,在俯视时,从该第二管部70与第一管部68的后端的连接部位向机体左后方倾斜。
(6)不管采用上述所例举的哪个实施方式设置排气管XP,都能够将排气管XP沿长度方向分割为多个管部,但是也可以不分割而作为单一的管。在分割的情况下,可以在中间的所有接头部上或者在一部分的接头部上设置导入部,但是,也可以在接头部上不设置导入部。
工业实用性
作为联合收割机的改良的排气结构,能够应用在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和全喂入联合收割机上,该联合收割机包括:设置在行驶机体的前部的割取部、设置在割取部的后方的驾驶部、沿左右方向并排设置在驾驶部的后方的脱粒装置和谷粒回收部、设置在脱粒装置的后方的秸秆处理部、将来自设置在驾驶部的下方的发动机的废气排出的排气管。

Claims (31)

1.一种联合收割机的排气结构,该联合收割机包括:
设置在行驶机体(1)的前部的割取部(3)、
设置在所述割取部(3)的后方的驾驶部(14)、
沿左右方向并排设置在所述驾驶部(14)的后方的脱粒装置(4)和回收谷粒的回收部(5)、
设置在所述驾驶部(14)的下方的发动机(60)、
将来自所述发动机(60)的废气排出的排气管(XP),
所述排气结构的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管(XP)从所述发动机(60)的排气部(67)朝斜上方通过所述脱粒装置(4)与所述回收部(5)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设置在所述脱粒装置(4)的后方的秸秆处理部(8),
所述排气管(XP)的排气出口(70C)配置在所述秸秆处理部(8)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管(XP)形成为大致直线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管(XP)的所述排气出口(70C)配置在纵向送谷装置(35)的后方,该纵向送谷装置(35)设置在所述回收部(5)的机体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管(XP)包括:
从所述发动机的所述排气部(67)延伸到所述脱粒装置(4)的上方的第一管部(68)、
从所述第一管部(68)的终端附近延伸到所述排气出口(70C)的第二管部(70),
在所述第一管部(68)与所述第二管部(70)的连接部上,设置有将外部气体导入所述排气管(XP)内部的导入部(E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管部(68)形成为大致直线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管部(70)配置在比所述回收部(5)的顶部(51A)的高度低的下方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管部(70)的终端设置有所述排气出口(70C),
在俯视时,所述排气出口(70C)配置在所述秸秆处理部(8)的后端的前侧。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管部(70)配置成其轴心与所述第一管部(68)的轴心交叉形成的角度在45度以下。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发动机(60)的所述排气部(67)与所述第一管部(68)之间设置有废气排出管(67A),
在所述第一管部(68)与所述废气排出管(67A)之间的连接部上,设置有将外部气体导入所述排气管(67)内部的导入部(E1)。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管部(68)和所述废气排出管(67A)配置成大致直线状,并且,
所述第二管部(70)配置成其轴心与所述第一管部(68)的轴心交叉形成的角度在45度以下。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管部(68)由配置在内侧的第一内管(68A)和从外侧覆盖该第一内管(68A)的第一外管(68B)构成,
所述第二管部(70)由配置在内侧的第二内管(70A)和从外侧覆盖该第二内管(70A)的第二外管(70B)构成,
所述第一外管(68B)配置成其整个圆周相对所述第一内管(68A)均等地分离,
所述第二外管(70B)配置成其整个圆周相对所述第二内管(70A)均等地分离。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内管(68A)的前端,设置有直径越接近所述发动机(60)越大的第一漏斗部(68R),所述发动机(60)的所述排气部(67)的后端和所述第一漏斗部(68R)的前端沿着所述排气管(XP)的轴心配置成彼此部分重叠,
在所述第二内管(70A)的前端,设置有直径越接近所述发动机(60)越大的第二漏斗部(70R),所述第二漏斗部(70R)的前端和设置在所述第一管部(68)的后端侧的连接辅助管(68F)沿着所述排气管(XP)的轴心配置成彼此部分重叠。
1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管部(68)和所述第二管部(70)上设置有保护罩(72、73),
在所述保护罩(72、73)上设置有多个开孔。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罩(72、73)形成为其截面为圆弧状,并且,
所述保护罩(72、73)安装成覆盖所述第一管部(68)和所述第二管部(70)的外周面的与所述回收部(5)相对的部位。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罩(72、73)形成为半圆状。
1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管部(70)配置成在俯视时从该第二管部(70)与所述第一管部(68)的后端连接的部位向机体右后方倾斜。
1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脱粒装置(4)的侧面,设置有用于将脱粒的谷粒供给到所述回收部(5)的纵向送谷装置(35),
所述排气管(XP)支承在将所述纵向送谷装置(35)连接在所述脱粒装置(4)的筐体(4S)的支承部(78A)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脱粒装置(4)的侧面,向外方突出地形成有返送处理部(39),该返送处理部(39)将二次物的谷粒返送到所述脱粒装置(4)的筛选部(4B),
所述排气管(XP)以迂回所述返送处理部(39)的上方方式延伸。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回收部(5)的筐体的侧面,互相连续地形成有用于避免所述脱粒装置(4)与所述返送处理部(39)之间的干扰的间隙空间(S1)以及容许所述排气管(XP)通过的间隙空间(S2)。
2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管(XP)支承在构成所述脱粒装置(4)的筐体(4S)上。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设置在所述脱粒装置(4)的后方的秸秆处理部(8),
所述排气管(XP)的排气出口(70C)配置在所述秸秆处理部(8)的上方。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管(XP)形成为大致直线状。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管(XP)的所述排气出口配置在纵向送谷装置(35)的后方,该纵向送谷装置(35)设置在所述回收部(5)的机体内侧。
2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脱粒装置(4)的侧面,设置有用于将脱粒的谷粒供给到所述回收部(5)的纵向送谷装置(35),
所述排气管(XP)的一部分支承在将所述纵向送谷装置(35)连接在所述脱粒装置(4)的筐体(4S)上的支承部(78A)上。
26.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管(XP)包括:
从所述发动机(60)的所述排气部(67)延伸到所述脱粒装置(4)的上方的第一管部(68)、
从所述第一管部(68)的终端附近延伸到所述排气出口(70C)的第二管部(70),
所述第一管部(68)的前端部和后端部以及所述第二管部(70)的前端部和后端部分别支承在支承部(80A、78A、80B、80C)上,该支承部(80A、78A、80B、80C)设置在所述脱粒装置(4)的筐体(4S)上,并且,
在所述脱粒装置(4)的侧面,向外方突出地形成有返送处理部(39),该返送处理部(39)将二次物的谷粒返送到所述脱粒装置(4)的筛选部(4B),
所述第一管部(68)的后端部配置在所述返送处理部(39)的上方。
27.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管(XP)包括:
从所述发动机(60)的所述排气部(67)延伸到所述脱粒装置(4)的上方的第一管部(68)、
从所述第一管部(68)的终端附近延伸到所述排气出口(70C)的第二管部(70),
所述第一管部(68)的前端部和后端部以及所述第二管部(70)的前端部和后端部分别支承在支持部(80A、78A、80B、80C)上,该支承部(80A、78A、80B、80C)设置在所述脱粒装置(4)的筐体(4S)上,
所述第二管部(70)的后端部相对所述第二管部(70)的前端部配置在车辆(1)的宽度方向的右方。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
支承所述第二管部(70)的后端部的支承部(80C)比支承所述第二管部(70)的前端部的支承部(80B)更向车辆(1)的宽度方向的右方延伸,并且该支承部(80C)连接在所述脱粒装置(4)的筐体(4S)上。
29.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管(XP)通过将固定在所述排气管(67)的托架(82A、82B、82D、82E)连接在支持部(80A、78A、80B、80C)来被支承,该支承部(80A、78A、80B、80C)固定在构成所述脱粒装置(4)的筐体(4S)上,
配置在车辆(1)的最后方的所述托架(82E)为在车辆(1)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板状,通过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分开地配置的多个螺栓连接在所述支承部(80C)上。
30.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脱粒装置(4)的侧面,向外方突出地形成有返送处理部(39),该返送处理部(39)将二次物的谷粒返送到所述脱粒装置(4)的筛选部(4B),
所述排气管(XP)以迂回所述返送处理部(39)的上方的方式延伸。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回收部(5)的侧面,连续地形成有用于避免所述脱粒装置(4)和所述返送处理部(39)之间的干扰的间隙空间(S1)以及容许所述排气管(XP)通过的间隙空间(S2)。
CN2011203468640U 2010-09-17 2011-09-16 联合收割机的排气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26917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09452A JP5635853B2 (ja) 2010-09-17 2010-09-17 コンバインの排気構造
JP2010-209452 2010-09-1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269177U true CN202269177U (zh) 2012-06-13

Family

ID=460573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346864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269177U (zh) 2010-09-17 2011-09-16 联合收割机的排气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635853B2 (zh)
CN (1) CN202269177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92632A (zh) * 2013-12-03 2016-07-20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
CN106004416A (zh) * 2013-03-07 2016-10-12 株式会社久保田 作业车辆的排气装置
CN106973620A (zh) * 2015-12-25 2017-07-25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
CN106982588A (zh) * 2015-12-25 2017-07-28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
CN108207287A (zh) * 2016-12-22 2018-06-29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
CN109964624A (zh) * 2013-12-03 2019-07-05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
CN110622682A (zh) * 2018-06-22 2019-12-31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30612A1 (ja) * 2012-08-24 2014-02-27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JP6016531B2 (ja) * 2012-08-29 2016-10-26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コンバイン
JP6016122B2 (ja) * 2013-03-28 2016-10-26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JP6509510B2 (ja) * 2013-12-03 2019-05-08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コンバイン
JP6495601B2 (ja) * 2013-12-03 2019-04-03 株式会社クボタ 普通型コンバイン
KR102644733B1 (ko) 2017-01-31 2024-03-07 가부시끼 가이샤 구보다 콤바인과 작업차
JP6842950B2 (ja) * 2017-02-28 2021-03-17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コンバイン
JP7296850B2 (ja) * 2019-10-23 2023-06-23 株式会社クボタ 収穫機
WO2021079872A1 (ja) * 2019-10-23 2021-04-29 株式会社クボタ 収穫機、作業機及び作業車
JP7089704B2 (ja) 2020-05-27 2022-06-23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33234U (zh) * 1985-08-12 1987-02-27
JPH0514737Y2 (zh) * 1986-02-13 1993-04-20
JP2004141088A (ja) * 2002-10-25 2004-05-20 Mitsubishi Agricult Mach Co Ltd コンバインにおけるクラッチ用モータの配置構造
JP4650940B2 (ja) * 2005-09-02 2011-03-16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JP2007244308A (ja) * 2006-03-16 2007-09-27 Yanmar Co Ltd コンバイン
JP2007244307A (ja) * 2006-03-16 2007-09-27 Yanmar Co Ltd コンバイン
JP4891664B2 (ja) * 2006-06-20 2012-03-07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JP2008048707A (ja) * 2006-08-28 2008-03-06 Yanmar Co Ltd コンバイン
JP5006615B2 (ja) * 2006-10-18 2012-08-22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JP5235564B2 (ja) * 2008-08-27 2013-07-10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JP5140536B2 (ja) * 2008-09-29 2013-02-06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04416A (zh) * 2013-03-07 2016-10-12 株式会社久保田 作业车辆的排气装置
CN106004416B (zh) * 2013-03-07 2018-09-18 株式会社久保田 作业车辆的排气装置
CN105792632B (zh) * 2013-12-03 2019-02-26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
CN109964623A (zh) * 2013-12-03 2019-07-05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
CN105792632A (zh) * 2013-12-03 2016-07-20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
CN109964624A (zh) * 2013-12-03 2019-07-05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
CN106982588A (zh) * 2015-12-25 2017-07-28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
CN106973620A (zh) * 2015-12-25 2017-07-25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
CN106973620B (zh) * 2015-12-25 2022-08-23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
CN106982588B (zh) * 2015-12-25 2022-08-23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
CN108207287A (zh) * 2016-12-22 2018-06-29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
CN110622682A (zh) * 2018-06-22 2019-12-31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
CN110622682B (zh) * 2018-06-22 2023-11-07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635853B2 (ja) 2014-12-03
JP2012060955A (ja) 2012-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269177U (zh) 联合收割机的排气结构
JP5635854B2 (ja) コンバインの排気構造
CN106465604B (zh) 联合收割机
CN103369954B (zh) 普通型联合收割机
JP2014064519A (ja) コンバイン
KR102018461B1 (ko) 콤바인의 배기 구조
JP7289250B2 (ja) コンバイン
CN205510903U (zh) 玉米收割机
CN102845177A (zh) 联合收割机
CN108777944B (zh) 联合收割机
CN105706626B (zh) 玉米收获机
CN106465605B (zh) 联合收割机
CN110547105A (zh) 一种农业用秸秆粉碎设备
CN212418668U (zh) 一种具有吹风机构的农业用筛选装置
CN203378263U (zh) 联合收割机
CN203226037U (zh) 联合收割机
CN203884219U (zh) 玉米收获机
CN202104061U (zh) 联合收割机
CN1248566C (zh) 联合收割机
WO2017155062A1 (ja) コンバイン
JP6534954B2 (ja) コンバイン
CN211064165U (zh) 秸秆收集装置和农作物收获机
JP5109947B2 (ja) 脱穀装置
JP6707578B2 (ja) コンバイン
JP2001069848A (ja) 穀粒収穫機における排塵ダクト付穀粒タン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613

Termination date: 201909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