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15132B - 安全带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安全带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15132B
CN1915132B CN200610115009.2A CN200610115009A CN1915132B CN 1915132 B CN1915132 B CN 1915132B CN 200610115009 A CN200610115009 A CN 200610115009A CN 1915132 B CN1915132 B CN 19151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gue piece
piece plate
grip part
seat belt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11500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15132A (zh
Inventor
市田善之
浅子忠之
长滨雅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ka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kata Corp filed Critical Taka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9151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151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151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1513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18Anchoring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1/00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 A44B11/25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with two or more separable parts
    • A44B11/2503Safety buckles
    • A44B11/2546Details
    • A44B11/2561Tongue ele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4/00Buckles, buttons, clasps, etc.
    • Y10T24/45Separable-fastener or required component thereof [e.g., projection and cavity to complete interlock]
    • Y10T24/45225Separable-fastener or required component thereof [e.g., projection and cavity to complete interlock] including member having distinct formations and mating member selectively interlocking therewith
    • Y10T24/45241Slot and tab or tongu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4/00Buckles, buttons, clasps, etc.
    • Y10T24/45Separable-fastener or required component thereof [e.g., projection and cavity to complete interlock]
    • Y10T24/45225Separable-fastener or required component thereof [e.g., projection and cavity to complete interlock] including member having distinct formations and mating member selectively interlocking therewith
    • Y10T24/45602Receiving member includes either movable connection between interlocking components or variable configuration cavity
    • Y10T24/45623Receiving member includes either movable connection between interlocking components or variable configuration cavity and operator theref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4/00Buckles, buttons, clasps, etc.
    • Y10T24/47Strap-end-attaching devices
    • Y10T24/4736Buckle connec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安全带佩戴操作性的安全带装置。包括安全带(3)、可移动地设置在安全带(3)上并具有从用于乘员握持的握持部(5A)延伸的卡合部(5B)的舌片板(5)、所述舌片板5的卡合部(5B)可结合地拆装的带扣(6),在所述舌片板(5)的握持部(5A)表侧(在乘员握持时成为手的正面侧)的表面上设置了皮革制的罩(11)。

Description

安全带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置在机动车等乘坐物上,用于对乘员进行保护的安全带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安全带装置由用于对乘员进行约束的织带、能够将该织带的一侧拉出并卷取的卷收器、设置在上述安全带上的舌片板、与该舌片板结合的带扣等构成。
上述舌片板具有用于乘员握持的握持部(板操作用基部)、以及与从该握持部延伸出并与带扣结合的卡合部(舌片部),在握持部上设置了覆盖其表面的树脂制的模压部(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
在这种结构的安全带装置中,通过乘员握持舌片板的握持部而从卷收器将织带拉出,通过将舌片板的卡合部插入带扣内而使其结合,安装安装带。由此,将乘员约束在座椅上。
专利文献1  特开2001—138862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佩戴安全带对遏制乘员受伤非常重要,例如根据法律,在普通乘用车的前排座椅上,乘员有义务佩戴安全带。在此背景下,始终期望一种便于安装操作的安全带装置,提出了为了提高操作性而进行各种努力的安全带装置。
在佩戴安全带时,如上所述,乘员握持舌片板的握持部,从卷收器将安全带拉出。因而舌片板的握持便利性也就是舌片板的握持性对安全带的佩戴操作性的影响非常大。而且,通过将舌片板的卡合部插入带扣而使其结合,进行安全带的佩戴。因而舌片板向插入口的插入便利性也对安全带的佩戴操作性的影响非常大。
但是上述现有技术的安全带装置不是对舌片板的握持性和相对于带扣的插入便利性进行特别考虑了的结构,从安全带的佩戴操作性角度出发,还存在进一步的改善余地。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使安全带的佩戴操作性提高的安全带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第1发明包括织带、设置在上述织带上并具有用于乘员握持的握持部和从上述握持部伸出的卡合部的舌片板、上述舌片板的卡合部可结合地插拔的带扣,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舌片板的握持部一侧的表面上设置了罩。
在本发明的安全带装置中,通过乘员对舌片板的握持部进行握持并对舌片板进行牵拉,从卷收器将织带拉出,将舌片板的卡合部插入带扣内而使其结合,佩戴安全带。
此时在本发明中,在舌片板的握持部一侧的表面上设置了罩。此时,例如在乘员握持舌片板的握持部时,通过在成为手的正面侧一侧的表面上设置了罩,同时使用难以打滑的皮革制的罩,能够格外提高舌片板握持部的握持性。其结果,由于在佩戴安全带时乘员更容易进行织带的拉出操作,因而,能够提高安全带佩戴操作性。
本申请的第2发明在上述第1发明中,其特征在于:上述舌片板具有设置得覆盖上述握持部的模压部,在该模压部的上述一侧的表面上设置上述罩。
在本发明中,设置了覆盖舌片板握持部的模压部。由此,能够提高舌片板握持部的握持性。其结果,由于在佩戴安全带时乘员更容易进行安全带的拉出操作,因而,能够提高安全带佩戴操作性。
一般来说,为了具有高强度,舌片板由金属制造。在本发明中,设置了由树脂材料构成的模压部,以便覆盖该金属制的舌片板握持部。由此,能够提高舌片板握持部的握持性。而且,通过设置模压部,相对于该模压部,可以设置罩或缓冲材料或装饰材料,在获得握持性的相乘效果的同时,能够提高外观性。
本申请第3发明在上述第1或第2发明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罩设置成可以相对于上述舌片板或上述模压部进行拆装。
由此,例如可以使用握持性优良的皮革制罩,也可以使用握持性中等程度的布制罩,乘员可以对应于用途选择罩(换句话说,选择握持性的高低)。从而,由于增大了乘员的选择自由度,因此能够提高便利性,而且考虑到由标牌等显示装置或装饰材料而形成各种设计的罩,能够选择所希望设计的罩进行组合,因而能够获得具有多种多样设计的舌片板。
本申请第4发明在上述第3发明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模压部具有凹部,上述罩覆盖上述凹部地安装在上述模压部上。
由此,与使用在模压部上没有设置凹部的实心壁厚成型品即舌片板相比,由于具有相同厚度且具有空洞部,舌片板能够轻量化。其结果,能够提高舌片板的操作性,能够进一步提高安全带的佩戴操作性。而且通过设置覆盖凹部的罩,能够防止舌片板的外观性低下。
本申请第5发明在上述第1~第4发明中的任一发明中,其特征在于:上述舌片板具有从上述握持部沿上述织带长度方向伸出的第1把手部。
在本发明中,设置了从舌片板的握持部沿织带长度方向伸出的第1把手部。由此,即使例如在乘员于黑暗中抓握舌片板时或者眼睛不自由的乘员抓握时等因一些原因而难以握住舌片板的握持部的情况下,由于设置了从握持部延伸出的第1把手部,因而乘员能够轻易地把握第1把手部。因此,能够把握第1把手部对舌片板进行牵拉,从卷收器中将织带拉出。因而,即使在因上述理由而难以把握舌片板时,由于通过把握第1把手部,能够轻易地进行织带的拉出操作,因而能够可靠地提高安全带的佩戴操作性。
本申请第6发明在上述第2~第5发明之一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罩或上述第1把手部的表面至少有一部分由皮革制造。
在本发明中,罩或第1把手部的表面至少有一部分由皮革制造。也就是通过由难以打滑的皮革制造乘员手指与罩或第1把手部的接触部分,能够可靠地提高舌片板握持部和第1把手部的握持性。
本申请第7发明在上述第6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罩或上述第1把手部的表面的内侧设置了缓冲材料。
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舌片板握持部和第1把手部的握持性,而且能够提高触感。
本申请第8发明在上述第1~第7发明中的任一发明中,其特征在于:上述舌片板在上述握持部宽度方向两端部具有设置成不从上述握持部突出的第2把手部。
在本发明中,在舌片板握持部的宽度方向两端部上设置了第2把手部,由此,提高了乘员在握持舌片板握持部的宽度方向两端部时的握持性。因而,由于在佩戴安全带时乘员对安全带的拉出操作变得容易,因此,能够提高安全带佩戴操作性。
而且在本发明中,第2把手部设置成不从握持部突出,由此,能够遏制舌片板的大型化,能够提高握持性。
本申请第9发明在上述第8发明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把手部与乘员手指接触的接触面形成锯齿纹形状。
由此,能够遏制乘员的手指与第2把手部的打滑,可靠地提高第2把手部的握持性。
本申请第10发明在上述第9发明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把手部由弹性材料构成。
在本发明中,设置在舌片板握持部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的第2把手部例如由合成橡胶等弹性体构成。由此,能够遏制乘员的手指与第2把手部的打滑,进一步提高第2把手部的握持性。
本申请第11发明在上述第10发明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把手部成型成与上述罩的颜色不同。
由此,由于能够提高第2把手部的识别性,乘员能够轻易地握持第2把手部。因而,能够提高安全带的佩戴操作性。而且,能够提高舌片板的设计性。
本申请第12发明在上述第1~第11发明的任一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舌片板的握持部的一侧表面上可拆装地设置了显示装置。
在本发明中,在舌片板的握持部的一侧表面上设置了显示装置,因而,能够将舌片板制造厂商名称的标牌等设置在舌片板的表侧上,能够提高宣传性。而且,由于显示装置是可拆卸的,因此根据需要,能够变更显示。
本申请第13发明在上述第1~第12发明的任一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将上述卡合部的前端形成圆形。
由此,能够遏制在乘员将舌片板的卡合部插入插入口内时被称作卡合部卡住的情形,可以顺利地插入。而且由于在安全带佩戴时舌片板插入操作性变得容易,能够提高安全带的佩戴操作性。
本申请第14发明在上述第1~第13发明的任一发明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带扣具有可插入上述舌片板的卡合部的插入口、设置成包围该插入口的周围并将上述舌片板卡合部导入到上述插入口内的导向装置。
在本发明中,包围带扣的插入口周围地设置了将舌片板的卡合部导入插入口内的导向装置。由此,在乘员将舌片板插入带扣内时,舌片板的卡合部由导向装置而被引导到带扣插入口内,乘员可以轻易地将舌片板插入带扣内。如上所述,由于安全带佩戴时的舌片板插入变得容易,因而,能够提高安全带的佩戴操作性。
本申请第15发明在上述第14发明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导向装置在上述插入口的四周具有朝向上述插入口倾斜的倾斜面。
由此,在乘员将舌片板插入带扣内时,由于舌片板的卡合部由设置在插入口周围的倾斜面而被引导到插入口内,因此,乘员可以轻易地将舌片板插入带扣内。
本申请第16发明在上述第15发明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导向装置在朝向上述插入口倾斜的倾斜面中至少一个倾斜面由金属或金属色调材料构成。
由此,在导向装置的倾斜面中由金属或金属色调材料构成的倾斜面(例如与身体密切接触侧的倾斜面)中,能够提高面强度(硬度)以及相对于舌片板的润滑性(容易滑动)。因而,能够提高舌片板向带扣内的插入性。而且,在乘员将舌片板插入带扣内时,利用由金属或金属色调材料构成的倾斜面的反射光,能够提高导向装置的识别性。由此,由于能够顺利地将舌片板的卡合部插入带扣的插入口内,因而能够提高安全带的佩戴操作性。
本申请第17发明在上述第1~第16发明的任一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带扣的壳体表面上设置了装饰材料。
由此,例如由真皮、合成皮装饰材覆盖带扣的壳体整个表面或表侧(与身体密切接触侧相反侧)的表面,在佩戴安全带时,乘员握持带扣的壳体时,使真皮、合成皮装饰材位于手的正面侧,能够提高带扣的握持性。而且通过上述那样由真皮、合成皮装饰材覆盖壳体整个表面或表侧的表面,可以提高带扣的装饰性。而且可以由夹物模压的一体成型或粘结剂等将该装饰材设置在壳体上,特别是在由夹物模压的一体成型而将该装饰材设置在壳体上时,能够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和外观性。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安全带的佩戴操作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安全带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的座椅周边部分的透视图;
图2是表示构成本发明安全带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舌片板的整体结构的透视图;
图3是表示构成本发明安全带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舌片板的整体结构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构成本发明安全带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舌片板的整体结构的仰视图;
图5是表示构成本发明安全带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舌片板的整体结构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构成本发明安全带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舌片板的整体结构的侧剖视图;
图7是表示构成本发明安全带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带扣的整体结构的透视图;
图8是表示从插入口方向观看到的构成本发明安全带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带扣的主视图;
图9是表示构成本发明安全带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带扣的整体结构的侧视图;
图10是表示将垫子设置在罩内侧的变形例中舌片板整体结构的侧剖视图;
图11是表示设置了把手的变形例的舌片板整体结构的侧剖视图;
图12是表示设置了突出形状的把手的变形例中的舌片板整体结构的透视图;
图13是表示设置了突出形状的把手的变形例中的舌片板整体结构的俯视图;
图14是表示设置了突出形状的把手的变形例中的舌片板整体结构的侧视图;
图15是表示在模压部设置了凹部并可拆卸地构成了罩的变形例中舌片板整体结构的透视图;
图16是表示在模压部设置了凹部并可拆卸地构成了罩的变形例中舌片板整体结构的俯视图;
图17是表示在模压部设置了凹部并可拆卸地构成了罩的变形例中舌片板整体结构的侧视图;
图18是表示在模压部设置了凹部并可拆卸地构成了罩的变形例中舌片板整体结构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介绍,本实施例是将本发明应用在机动车的安全带装置中的示例。
图1是表示本实施例安全带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座椅周边部分的透视图。
在图1中,安全带装置100配置有固定设置在车室内侧的中柱1下部的卷收器2、从卷收器2拉出的织带3、安装在上述中柱1上部的通过环4、可移动地设置在上述织带3上的舌片板5、可与该舌片板5啮合地插脱的带扣6、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进入带扣6而控制织带3的张力下降的预张紧器7。
从卷收器2向车体上方拉出的织带3经过通过环4后向车体下方延伸,将端部3a固定在中柱1和座椅8之间的车体内壁上。
舌片板5沿着织带3可自由移动地设置在织带3的通过环4和端部3a之间的部分上。通过该舌片板5与从座椅8的车体内侧向上方突出的带扣6啮合,将乘员约束在座椅8上。
图2是表示舌片板5整体结构的透视图,图3是其俯视图,图4是其仰视图,图6是沿图3中VI-VI断面的侧剖视图。
在图2~图6中,舌片板5具有用于乘员握持的握持部5A、从握持部5A延伸出并与带扣6啮合的卡合部5B。
卡合部5B由从握持部5A延伸出的金属制的舌片板芯材9构成。在该舌片板芯材9上形成了结合孔9a,在被插入带扣6内时,由带扣6的未图示的卡合部件嵌合在结合孔9a内,舌片5和带扣6啮合。
舌片板芯材9(卡合部5B)的前端9b的两个角部9b1、9b2被倒角。两个角部9b1、9b2之间形成为向外侧鼓胀的曲面。因而舌片板芯材9(卡合部)的前端9b变成圆形,能够顺利地插入带扣6的插入口15(下文介绍)内。
握持部5A配置有舌片板芯材9(的握持部部分)、由树脂构成的设置得覆盖该舌片板芯材9(的握持部部分)的模压部10、设置在该模压部10一侧(图2中上侧、图3中纸面前侧、图5和6中的左侧,下文记载为“表侧”)的表面上的罩11、设置在舌片板握持部5A大致中央部上的标牌12(显示装置)、分别设置在上述模压部10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图3和图4中左右两端部)上且形成为不从握持部5A突出形状的把手部13,13(第2把手部)。
标牌12和罩11以及模压部10一体成型,此时标牌12和罩11以及模压部10可以都由单一颜色一体成型;也可以将标牌12作为插入材,将标牌12与罩11插入成型,进而与模压部10适合地由双色一体成型;也可以实施将标牌12作为插入材而将标牌12与罩11插入成型,同时将该插入成型和模压部10的双色成型,从而一体成型。通过上述那样地将标牌12和罩11以及模压部10一体成型,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外观性。
在模压部10上在与卡合部5B的相反侧(图3~6中上侧)以及另一侧(图2中下侧、图4中纸张面前侧、图5和6中右侧。下文称为“里侧”)上分别形成了用于贯穿织带3的通孔10a、10b,通过使织带3穿过这些通孔10a、10b并在这些通孔10a、10b中滑动,舌片板5能够相对于织带3移动。
罩11例如最好由真皮、合成皮、木材、布等装饰材覆盖,特别是最好由难以打滑的材料即真皮或合成皮覆盖。罩11由夹物模压的一体成型或粘结剂等仅设置在模压部10的表侧表面上。当由夹物模压的一体成型而设置罩11时,能够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和外观性。从而在佩戴安全带而乘员握持舌片板5的握持部5A时,罩11位于手的正面侧,使舌片板5的夹持性提高。
标牌12例如表示舌片板5的制造厂商名称等,由粘结剂等固定在舌片板5的握持部5A的大致中央部上。而且,在标牌12的设置部分上不设置罩11,使标牌12相对于模压部10接着(参考图6)。由这种结构,能够不影响罩11地剥离所述粘结并对标牌12进行更换。
把手部13上述那样地分别设置在模压部10宽度方向的两端部3a上,不从握持部5a突出(换句话说,设置得几乎收束在模压部10的轮廓形状内)。该把手部13由弹性材料(本实施例中合成橡胶)构成,而且在把手部13的表面也就是与乘员手指接触的接触面形成为锯齿形。
由此,在佩戴安全带而乘员保持舌片板握持部5A的宽度方向两端部3a时,能够控制乘员的手指与把手部13的打滑,并可以提高舌片板5的握持性。而且把手部13成型为与罩11不同的明亮的颜色(例如橙色或黄色),因而乘员能够轻易地识认把手部13的位置。
图7是表示带扣6整体结构的透视图,图8是从插入口方向观看带扣6的主视图,图9是其侧视图。
在图7~9中,带扣6具有壳体14、设置在该壳体14前方侧(图8中纸面前侧、图9中的左侧)且舌片板5的卡合部5B能够插入的插入口15、可进退地设置在上述壳体14的前方侧并能解除带扣6和舌片板卡合部5B的结合的解除按钮16、突出部17。突出部17设置得与解除按钮16夹持着插入口15并在与解除按钮16相反侧的位置上向前方突出,并具有朝向插入口15倾斜的倾斜面17a。如图9所示,该突出部17比解除按钮16向外方突出,轻易地使舌片板5的卡合部5B适合倾斜面17a。
壳体14整个表面或表侧(与身体密切接触侧相反侧)的表面最好例如由真皮、合成皮的装饰材料覆盖。该装饰材料相对于壳体14由夹物模压一体成型或由粘结剂等设置在壳体14上。在由夹物模压一体成型设置在壳体14上时,能够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和外观性。由此,在佩戴安全带而握持带扣6的壳体14时,真皮、合成皮的装饰材位于手的正面侧,可以提高带扣6的握持性。
在解除按钮16前方侧的插入口15侧上形成了朝向插入口15倾斜的倾斜面16a。而且,在插入口15的左右两侧(图7和8中左右两侧)上分别设置了朝向插入口15倾斜的倾斜面18、19。如上所述,在带扣6上设置了包围插入口15四周的倾斜面16a、17a、18、19,由此在乘员将舌片卡合部5B插入结合口15内时,卡合部5B由上述倾斜面16a、17a、18、19导向。特别是倾斜面17a优选由金属或金属色调装饰材构成。倾斜面17a是在要将安全带佩戴在要佩戴安全带装置100的人身体密切接触的一侧,也是在佩戴时可以看见的一侧,而且具有使舌片板5的卡合部5B接触并滑入地导向的作用,因此如果上述倾斜面17a由金属或金属色调装饰材构成,则能够提高其面其强度(硬度)和相对于舌片板5的润滑性(容易滑动),可以提高舌片板向带扣的插入性。而且,在乘员将舌片板卡合部5B插入带扣6内时,利用由金属或金属色调材料构成的倾斜面的光的反射,能够提高插入口15的识别性。由此,由于能够顺利地将舌片板卡合部5B插入带扣插入口15内,因而提高了安全带的佩戴操作性。
而且,倾斜面16a、17a、18、19构成第14发明所述的将舌片板5的卡合部5B导入到插入口15内的导向装置。
根据上述结构的本实施例的安全带装置100,能够实现下述结果。
也就是在安全带装置100中,通过乘员握持舌片板5的握持部5A并对舌片板5进行牵拉,而从卷收器2将织带3拉出,将舌片板5的卡合部5B插入带扣6的插入口15内而使其结合,佩戴安全带。
在该实施例中,在舌片板握持部5A的模压部10的表侧表面上设置了难以打滑的皮革制的罩11。由此,在乘员握持舌片板的握持部5A时,罩11与手的正面侧接触,能够格外地提高舌片板5的握持部5A的握持性。因而由于在佩戴安全带时,乘员对织带3的拉出操作更加容易,因而,能够提高安全带的佩戴操作性。
而且通过像本实施例那样构成为仅将罩11仅设置在舌片板5表侧的表面上,能够获得下述效果。也就是通过仅将罩11设置在舌片板5表侧的表面上,乘员由手接触而能把握舌片板5的里表方向。由此,例如即使当乘员在黑暗中佩戴安全带时或眼睛不自由的乘员在佩戴安全带时,乘员能够不弄混方向地正确安装安全带。由此根据本实施例,能够获得遏制误佩戴安全带的效果。
此外,通过象本实施例那样将皮革性的罩11设置在舌片板5的表侧上,也可以提高舌片板5的外观性。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在舌片板握持部5A的宽度方向两端部3a上设置了表面形成为锯齿形的把手部1、13。由此,在佩戴安全带时,在乘员握持舌片板握持部5A宽度方向两端侧时,能够遏制乘员手指和把手部13的打滑,格外提高舌片板5的握持性。因而,织带3的拉出操作变得简便,能够提高安全带的佩戴操作性。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把手部13设置得不从舌片板握持部5A突出,因而能够不导致舌片板5的大型化,可以提高握持性。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作为把手部13的材料,使用合成橡胶。由此,例如与作为把手部13的材料而使用弹性体即橡胶相比,能够保持同等的柔软性,并提高耐久性、重复利用性。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由与罩11不同的明色成型把手部13。由此,由于能够提高把手部13的识别性,因而乘员能够轻易地握持把手部13。因而,能够提高安全带的佩戴操作性。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将标牌12设置在舌片板5的握持部5A表侧的中央附近。由此能够象本实施例那样表示舌片板5的制造厂商名称,可以提高装饰性和宣传性。而且,通过对标牌12的表示形态(字体、色彩等)下工夫,能够提高舌片板5的设计性。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将标牌12设置得能够更换。由此,例如在变更制造厂商时,能够根据需要变更适合的表示。而且,通过与流行潮流一致地变更标牌12的表示字体、色彩等,能够进一步提高设计性。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将舌片板卡合部5B的前端形成为圆形。由此,在乘员将舌片板卡合部5B插入插入口15内时能够遏制被称作卡合部5B卡住的情况,能够顺利地插入。因而由于在安全带配佩戴时舌片板插入操作变得容易,能够提高安全带的佩戴操作性。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了包围带扣6的插入口15四周地朝向插入口15倾斜的倾斜面16a、17a、18、19。由此,在乘员佩戴安全带时,由于舌片板卡合部5B由倾斜面16a、17a、18、19导入插入口15内,因而乘员能够轻易地将舌片板5插入带扣6内。因而,由于安全带佩戴时舌片板插入操作变得容易,因此能够提高安全带佩戴的操作性。
而且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其实质精神和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下文将对其变形例进行介绍。
(1)将缓冲材料20设置在罩11内侧的舌片板5的变形例
图10是一变形例的舌片板5’的侧剖视图。如图10所示,本变形例的舌片板5’的握持部5A’具有模压部10、设置在该模压部10表侧表面上的罩11、设置在模压部10和罩11之间的缓冲材料20。在上述实施例中,将罩11直接设置在舌片板握持部5A的模压部10的表侧上(参考图6),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如图10所示,例如也可以在模压部10和罩11之间设置尿烷等缓冲材料20。罩11优选粘合皮革而形成。
根据上述结构的本变形例,能够进一步提高舌片板5’的握持部5A’的握持性,而且也能提高触感,而且,能够遏制当失误地将手指等乘员身体与舌片板握持部5A’接触场合下的误差或使舌片板的握持部5A’与中柱等车体部件碰场合下舌片板自身和车体部件的损伤。而且,也可以获得遏制此时碰撞声音的效果。
图11是其它变形例舌片板5”的侧剖视图,如图11所示,本变形例的舌片板5”的握持部5A”具有模压部10,在模压部10上设置了标牌12。在图6所示舌片板5上,将罩11直接设置在舌片板握持部5A的模压部10上的表侧上,而且,在图10所示的舌片板5’中,在模压部10和罩11之间例如设置了尿烷等缓冲材料20,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将模压部10设置在握持部5A”的表侧上,没有设置罩。
标牌12和模压部10一体成型。此时,标牌12和模压部10可以是由单一颜色整体一体成型(包含插入成型)的结构、将标牌12作为插入材对标牌12和模压部10进行插入成型的结构或将标牌12和模压部10由双色成型的结构。通过上述那样对标牌12和模压部10一体成型,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外观性。
根据上述结构的本变形例,由于舌片板5”的握持部5A”设置了模压部10,与没有设置该模压部的场合相比,能够提高握持性,而且也可以提高触感。而且由于舌片板5”的握持部5A”设置了模压部10,与没有设置该模压部的场合相比,能够遏制当失误地将手指等乘员身体与舌片板握持部5A’接触场合下的受伤或使舌片板的握持部5A”与中柱等车体部件碰场合下舌片板自身和车体部件的损伤。而且,也可以获得遏制此时碰撞声音的效果。
(2)设置了突出的把手部的舌片板的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将把手部13设置成在舌片板握持部5A宽度方向的两端部3a上不从握持部5A突出的形状,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设置从握持部5A突出形状的把手21。图12是表示本变形例的舌片板5””整体结构的透视图,图13是其俯视图,图14是其侧视图。
如图12~14所示,本变形例的舌片板5”’具有用于乘员握持的握持部5A””、从握持部5A””延伸出并与带扣6啮合的卡合部5B””、大致沿着织带3长度方向并朝向握持部5A””的表侧弯曲延伸的把手21(第1把手部)。
卡合部5B””由从握持部5A””延伸出的金属制的舌片板芯材9””构成。该舌片板芯材9””(卡合部)的前端9b””的两个角部9b1””、9b2””与上述实施例相同被倒角,从而能够顺利地插入带扣6的插入口15。
握持部5A””具有舌片板芯材9””(的握持部分)、由树脂构成并设置得覆盖该舌片板芯材9””(的握持部部分)的模压部10””、设置在该模压部10””表侧(图12中上侧、图13中纸面前侧、图14中上侧)的表面上的罩11””。在舌片板芯材9””(的握持部分)和模压部10””上形成了用于织带3穿过的穿过孔10a””、10b””,通过使织带3穿过这些通孔10a””、10b””并在这些通孔10a””、10b””中滑动,舌片板5””能够相对于织带3移动。罩11””与上述罩11同样由皮革制造,由粘结剂等仅设置在模压部10””表侧的表面上。
把手部21与舌片板握持部5A””设置为一体,从握持部5A””朝向与卡合部5B””的相反侧大致沿着织带3长度方向并朝向握持部5A””的表侧稍微弯曲地延伸。该把手21的表面贴了皮革,提高把手21的握持感。而且把手21的内部设置了尿烷等缓冲材料20,能够获得提高触感以及遏制失误、损伤、碰撞声音等效果。
根据上述那样结构的本变形例,由于在舌片板5””的表侧设置了罩11,与上述实施例相同,能够提高舌片板5””的握持性,提高安全带的佩戴操作性,同时由设置了突出的把手21,可以获得下述效果。
也就是,例如即使在乘员于黑暗中抓握舌片板5””时或眼睛不自由的乘员抓握舌片板5””时等因一些原因而难以抓握舌片板5””的握持部5A””时,由于把手21从握持部5A””突出,因而能够轻易地抓握。由此,在乘员抓握把手21而牵拉舌片板5””,能够将织带3从卷收器2中拉出。因而,由上述理由,即使在难以抓握舌片板5””时,由于通过抓握把手21,而能轻易地将织带3拉出,能够可靠地提高安全带的佩戴操作性。
而且,由于本变形例的把手21沿织带3的长度方向突出,因而与例如将把手21设置得沿舌片板5””宽度方向(也就是与织带3的长度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突出的场合相比,能够减少张出,能够实现舌片板5的小型化同时提高收容性。而且,由于把手21是在表侧弯曲的形状,在佩戴安全带时能够不给予乘员不适感。而且,把手21构成得在皮革制的表面内部设置了缓冲材料20,例如与把手21由合成树脂等构成场合相比,能够轻量化。而且,由于把手21与舌片板5””一体形成,因而例如与安装舌片板5和分体的把手21而使用的场合相比,能够遏制把手21的脱落和忘记连接。
而且在本变形例中,不言而喻,也可以象上述变形例(1)那样将缓冲材料20设置在罩11””的内侧。
(3)在模压部设置凹部,罩可拆卸的结构
图15是其它变形例的舌片板5”’的分解状态透视图,图16是其主视图,图17是其侧视图,图18是其仰视图。
在图15~18所示本变形例中,舌片板5”’包括在手的正面侧部分上具有由周缘部10a”’包围的凹部10b”’的模压部10”’以及罩11”’。罩11”’具有相对于设置在上述周缘部10a”’内面侧的多个部位上(此2个)上的结合孔22分别可自由结合脱离的多个(此时2个)致爪状结合片23,并相对于模压部10”’可拆装。
罩11”’相对于模压部10”’安装得覆盖上述凹部10b”’,而且由插入成型将标牌12设置在罩11”’上,一旦将罩11”’从模压部10”’上拆下,则标牌12也和罩11”’一体地被拆下。
根据本变形例的结构,与没有设置这种罩的壁厚实心的成型品即模压部(参考图6、图10和图11的模压部)相比,该模压部和罩11”’由于具有相同厚度,并具有空洞部(凹部10b”’),因而能够实现轻量化,同时由于能够考虑由标牌12而装饰多种图案的罩11”’,通过选择所希望图案的罩并进行组装,能够实现具有多种图案的舌片板5”’。
(4)把手部的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由同一种颜色(例如橙色)形成设置在舌片板握持部5A宽度方向两端部3a上的把手部13、13,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成型为不同颜色。由此,不仅提高了把手部13的识别性,而且乘员从把手部13的颜色位置可把握舌片板5的姿势(表里)。因而,能够避免误佩戴安全带。而且由于可使用多种颜色,能够提高设计性。此时,作为把手部13的颜色如果使用荧光色,则即使在黑暗中,也可以把握把手部13的位置。而且,在上述实施例中,在舌片板握持部5A宽度方向两端部3a上形成了形状相同的把手部13、13,但是例如在两端分别形成具有例如表面的锯齿数量不同等不同表面形状的把手部13,乘员由手的触摸感,就能把握舌片板5的方向,能够避免安全带的误佩戴。
(5)标牌(显示装置)的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由标牌12表示生产厂商名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表示坐在该座椅上的乘员的姓或促进注意安全带佩戴的提醒声明等。而且,并不局限于文字,也可以通过表示色彩或模样而提高舌片板的设计性。而且在上述实施例中,由接着而将标牌固定在模压部上,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由嵌入固定或由螺丝固定。
在上述介绍的一个实施例和其变形例中,以将本发明应用在机动车上为例,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将安全带装置应用在例如铁道或航空等其它乘坐物上。

Claims (14)

1.一种安全带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织带;
舌片板,设置在所述织带上,具有乘员用于握持的握持部和从所述握持部伸出的卡合部;以及
带扣,可以与所述舌片板的卡合部卡合地进行插拔;
在所述舌片板的握持部的一侧表面上设置了罩,
所述舌片板,具有覆盖所述握持部地设置的模压部,在该模压部的所述一侧表面上设置所述罩,
所述罩被设置成可以相对于所述舌片板或所述模压部进行拆装,
所述模压部在手的正面侧部分上具有由周缘部包围的作为空洞部的凹部,覆盖所述凹部地将所述罩安装到所述模压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舌片板,具有从所述握持部沿所述织带的长度方向伸出的第1把手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或所述第1把手部的表面至少有一部分由皮革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带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罩或所述第1把手部的表面的内侧设置了缓冲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舌片板,在所述握持部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具有第2把手部,所述第2把手部被设置成不从所述握持部突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全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把手部,其与乘员手指接触的接触面形成锯齿纹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全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把手部由弹性材料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全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把手部,以不同于所述罩的颜色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舌片板的握持部的一侧表面上可拆装地设置了显示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部的前端形成圆形。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扣,具有:可插入所述舌片板的卡合部的插入口;和导向装置,包围该插入口周围地设置,将所述舌片板的卡合部导入到所述插入口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安全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装置,在所述插入口的四周具有朝向所述插入口倾斜的倾斜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安全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装置,其朝向所述插入口倾斜的倾斜面中,至少有一个倾斜面由金属或金属色调的材料构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带扣的壳体的表面上设置了装饰材料。
CN200610115009.2A 2005-08-19 2006-08-18 安全带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151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38477 2005-08-19
JP2005238477 2005-08-19
JP2005238477 2005-08-19
JP2006167135A JP5057550B2 (ja) 2005-08-19 2006-06-16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2006167135 2006-06-16
JP2006-167135 2006-06-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15132A CN1915132A (zh) 2007-02-21
CN1915132B true CN1915132B (zh) 2012-07-18

Family

ID=374337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15009.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15132B (zh) 2005-08-19 2006-08-18 安全带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520035B2 (zh)
EP (1) EP1754637B1 (zh)
JP (1) JP5057550B2 (zh)
CN (1) CN1915132B (zh)
DE (1) DE602006019672D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7061907A1 (de) * 2007-12-21 2009-06-25 Trw Automotive Gmbh Steckzunge für einen Sicherheitsgurt
WO2009144485A1 (en) * 2008-05-29 2009-12-03 Graham Edward Cox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seat belts
GB0920806D0 (en) * 2009-11-27 2010-01-13 Cox Graham E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seat belts
EP2377417B1 (en) * 2010-04-15 2013-01-02 Volvo Car Corporation Belt latch for a safety belt
FR2961663B1 (fr) * 2010-06-23 2012-11-02 Renault Sa Dispositif de prehension d'un pene de ceinture de securite d'un vehicule automobile
US8661625B2 (en) * 2011-03-28 2014-03-0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Slidable seatbelt buckle with integral ribbed cover
JP2013049334A (ja) * 2011-08-30 2013-03-14 Takata Corp シートベルトタング及び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5650160B2 (ja) * 2012-06-04 2015-01-07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用タング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708568B2 (ja) 2012-06-15 2015-04-3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タングプレート及び車両用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CN103653556A (zh) * 2012-09-21 2014-03-26 郑丹丹 一种安全带插扣
DE202012012254U1 (de) * 2012-12-20 2013-02-22 Key Safety Systems, Inc. Gurtschloss für einen Fahrzeugsicherheitsgurt
US9877548B2 (en) * 2013-04-18 2018-01-30 Autoliv Development Ab Buckle for seatbelt device
KR101459969B1 (ko) * 2013-11-19 2014-11-0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의 시트벨트 버클장치
EP2901882B1 (de) * 2014-01-30 2017-05-03 Autoliv Development AB Blockierbare Gurtzunge für einen Dreipunkt-Sicherheitsgurt
DE102016105149B4 (de) 2016-03-21 2021-05-20 Autoliv Development Ab Element eines Insassenrückhaltesystems mit Markierung
US10189436B2 (en) * 2016-08-05 2019-01-29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Ergonomic safety belt latch plate
US10501047B2 (en) * 2017-06-21 2019-12-1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eat belt latch plate assembly with two-shot noise dissipating bumpers
US10045594B1 (en) 2017-07-26 2018-08-14 Evelyn March Seatbelt tongue protector
DE102017121613A1 (de) * 2017-09-18 2019-03-21 Autoliv Development Ab Schlosszunge mit Abdeckung
USD881065S1 (en) * 2017-12-19 2020-04-14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Seat belt connector for motor vehicles
US10512310B2 (en) 2018-02-05 2019-12-24 Autoliv Asp, Inc. Noise dampening tongues for use in a seat belt restraining system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CN108394375A (zh) * 2018-05-04 2018-08-14 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带插扣和安全带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95030A (en) * 1972-03-21 1974-03-05 Firestone Tire & Rubber Co Buckle
US4903377A (en) * 1988-05-31 1990-02-27 Gateway Industries, Inc. Free-falling, self-locking adjustable tip assembly
CN1065487C (zh) * 1995-01-11 2001-05-09 有限会社睦道研究所 安全带金属连接座及其制造方法
DE20113868U1 (de) * 2001-08-22 2002-01-03 Trw Repa Gmbh Steckzunge für einen Fahrzeug-Sicherheitsgurt sowie Baugruppe bestehend aus Steckzunge und Gurtschlo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37060Y2 (ja) * 1979-10-11 1984-10-13 芦森工業株式会社 隣接するシ−トベルト装置の間におけるバックル装置の組み合せ
JPS6228889Y2 (zh) * 1981-06-17 1987-07-24
DE3128139C2 (de) * 1981-07-16 1983-08-18 Repa Feinstanzwerk Gmbh, 7071 Alfdorf Verschluß für Sicherheitsgurte, insbesondere für Kraftfahrzeuge
JPS58185909U (ja) * 1982-06-05 1983-12-10 芦森工業株式会社 シ−トベルトのバツクル
JPH02111308A (ja) 1988-10-21 1990-04-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異種キャビネッ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キャビネット
JPH0739869Y2 (ja) * 1990-03-01 1995-09-13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オイルシール供給装置
US5222278A (en) * 1991-11-26 1993-06-29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Tongue assembly
US5561891A (en) * 1995-06-20 1996-10-08 Hsieh; Hsing-Chi Fastener structure between a diving flipper and a tightening strap thereof
JP4293475B2 (ja) 1997-04-14 2009-07-08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
JP3723951B2 (ja) 1997-10-16 2005-12-07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ベルトのタング構造
JP3544322B2 (ja) * 1999-07-01 2004-07-21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のタングプレート
JP3650310B2 (ja) 2000-05-10 2005-05-18 アロン化成株式会社 高年齢者バリアフリ−用シ−トベルトシステム
JP3778340B2 (ja) * 2000-09-26 2006-05-24 Ykk株式会社 ベルト連結具
JP2001138862A (ja) * 2000-10-04 2001-05-22 Mutsumichi Kenkyusho:Kk ベルト連結用金具
JP4808336B2 (ja) * 2001-06-26 2011-11-02 株式会社シマノ 釣り用リールのつまみ状ハンドル把手及びそのカバー部材
JP3702951B2 (ja) 2001-10-18 2005-10-05 アロン化成株式会社 乗用車用シ−トベルトシステムに付加するグリップ
JP2004224169A (ja) 2003-01-22 2004-08-12 Altia Co Ltd シートベルトアダプタ
US20050115031A1 (en) * 2003-12-02 2005-06-02 Takata Corporation Safety belt system
JP2006131087A (ja) * 2004-11-05 2006-05-25 Takata Corp タング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FR2889139B1 (fr) 2005-07-28 2007-09-07 Renault Sas Ceinture de securite pour sieg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et siege correspondant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95030A (en) * 1972-03-21 1974-03-05 Firestone Tire & Rubber Co Buckle
US4903377A (en) * 1988-05-31 1990-02-27 Gateway Industries, Inc. Free-falling, self-locking adjustable tip assembly
CN1065487C (zh) * 1995-01-11 2001-05-09 有限会社睦道研究所 安全带金属连接座及其制造方法
DE20113868U1 (de) * 2001-08-22 2002-01-03 Trw Repa Gmbh Steckzunge für einen Fahrzeug-Sicherheitsgurt sowie Baugruppe bestehend aus Steckzunge und Gurtschlo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E 20113868 U1,第4页第18行至第7页第5行以及附图1,3,4,12.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057550B2 (ja) 2012-10-24
JP2007076635A (ja) 2007-03-29
US20070039144A1 (en) 2007-02-22
EP1754637A2 (en) 2007-02-21
US7520035B2 (en) 2009-04-21
EP1754637B1 (en) 2011-01-19
EP1754637A3 (en) 2008-04-30
DE602006019672D1 (de) 2011-03-03
CN1915132A (zh) 2007-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15132B (zh) 安全带装置
CN107105838B (zh) 包含夹持在切割金属板下的附件的便于携带的装饰件
CN1187004C (zh) 带扣
JP4851194B2 (ja) 車両用内装材及び該車両用内装材の製造方法
CN107757546A (zh) 安全带的织带调整装置
AU2005225238A1 (en) Shoulder pad for vehicle seat belt
US20060097503A1 (en) Seat belt tongue
CN110325400A (zh) 用于将排列珠紧固到紧固件条带的工具
JP5615846B2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のスライダー
CN103445402A (zh) 用于座椅安全带装置的插舌及其制造方法
US20050115031A1 (en) Safety belt system
KR20180035558A (ko) 장식부재 탈부착 구조를 갖는 핸드백
CN217185052U (zh) 一种组合式针扣
CN219108868U (zh) 宝石更换式饰品装置
KR100418504B1 (ko) 차량용 안전벨트 길이조절장치
CN217455671U (zh) 汽车档把
CN210652811U (zh) 一种汽车脚垫
JPH06219201A (ja) 自動車のアシストグリップ
KR20090058642A (ko) 고무장식 혁대용 버클
CN108019500B (zh) 用于汽车的自动挡手球结构
KR200179322Y1 (ko) 휴대폰 케이스
KR200186243Y1 (ko) 구슬형 보석 착탈용 목걸이
ITBO940399A1 (it) Pomello composito per leva di comando di cambio automobilistico.
KR200261623Y1 (ko) 안전밸트
EP3266656A1 (en) Skin-covered interior trim pa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621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Japan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Takata Corporation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18

Termination date: 2019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