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31609A - 一种插入纬纱的方法和喂纱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插入纬纱的方法和喂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31609A
CN1531609A CNA018175864A CN01817586A CN1531609A CN 1531609 A CN1531609 A CN 1531609A CN A018175864 A CNA018175864 A CN A018175864A CN 01817586 A CN01817586 A CN 01817586A CN 1531609 A CN1531609 A CN 15316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support member
retainer
feeding device
alo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181758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21234C (zh
Inventor
����� Լ�������
比约恩·哈尔瓦松
�ˡ�âŬ��
帕特里克·芒努松
安德斯·斯万斯特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ropa AG
Original Assignee
Iropa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DE2000151635 external-priority patent/DE10051635A1/de
Priority claimed from DE2001107311 external-priority patent/DE10107311A1/de
Priority claimed from SE010227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SE0102272D0/xx
Priority claimed from SE010320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SE0103209D0/xx
Application filed by Iropa AG filed Critical Iropa AG
Publication of CN15316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316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2123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2123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7/0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 D03D47/34Handling the weft between bulk storage and weft-inserting means
    • D03D47/36Measuring and cutting the weft
    • D03D47/361Drum-type weft feeding devices
    • D03D47/367Monitoring yarn quantity on the dru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3/00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motions ; Quality control of the package
    • B65H63/08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motions ; Quality control of the package responsive to delivery of a measured length of material, completion of winding of a package, or filling of a receptacle
    • B65H63/088Clamping device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7/0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 D03D47/34Handling the weft between bulk storage and weft-insert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插入纬线材料的方法,包括织机中的插入系统。根据本发明,插入如系统(A)以松弛的和基本上无张力的方式为每一插入提供插入所需的纬线部分,为的是可间歇的剥离它。以这是基本上连续的卷绕工艺由在机械支撑件(S)内部的纬线材料形成相邻卷绕的管状筒并且将其沿退绕方向向前传送。为了插入,至少约与想要插入的纬线部分一致的多个卷绕分离或者脱离支撑件,同时没有纱线张力的保持其管状结构。直接从最前面的卷绕向内然后沿管轴(X)退绕纬线材料。

Description

一种插入纬纱的方法和喂纱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喂纱装置和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喂纱装置。
背景技术
根据已知的在储纱器上形成包括接触或分离和间距卷绕的卷装方法。在储纱器前端的插入系统从卷绕筒中抽出纱线。可通过另外的在前装置提前在储纱器上卷绕。储纱器的轴向长于卷绕筒。在退绕期间形成纱线气圈会引起大的纱线张力变化和很大的纱线张力,而这两者都会延迟纱线的插入。因而为了达到高速插入的目的,在插入系统中需要很大的能量输入。另一方面,对于纬纱这意味着更高的机械荷载。这种方法最大的缺陷是插入所需时间很长,即在起始插入与已止动的纬线达到织物另一边之间的时间间隔。由于已知的插入方法需要很长的插入时间,现代织机的潜在的高效率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而且,其它已知的方法中插入系统不能直接从位于储纱器上的卷装筒上退绕纬线,但相反在松弛和基本上无张力的情形下将纬线材料送给插入系统的。避免了纱线气圈的影响,因而当如此处理纬线材料时低能量输入可获得较高的插入速度。例如,通过机械装置以曲折构型或线圈构型提供纬线。机械装置与退绕同步释放纬线部分。就装置来说该方法需要很高的动力,但是由于机械部件的惯性大并且非常精确的控制大量机械部件的运动,对于现代织机来说动力又太低。
已有在单个大线圈中通过机械装置将纬线提供给插入系统的另一种方法。在插入的起始就释放线圈。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不理想的大间距并且限制了可达到的插入速度。
最后,已知的在储浆筒内部以随机构型将纬线部分松弛的和基本上没有张力的送给插入系统。由于在退绕期间纬线的断裂与纱线张力的变化,纬线部分的随机构型很容易造成干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如上述的喂纱方法和喂纱装置,其中低能量消耗的同时它可达到最佳的短插入时间,并且在现代高效率织机中有很高的操作安全系数。
通过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14和权利要求52的特征均可达到所述目的。
令人惊奇的是,在其它的中间,由于卷绕的固有惯性与其形成的稳定性,用于退绕的支撑件以次序排列的卷绕释放的所述卷装筒部分表现有在自由空间内保持管状结构的倾向,甚至没有任何机械内部悬吊,以便退绕期间的纬线第一次从管中向内运行而没有形成任何气圈,然后其进一步向中心运行且以清除的方式从管中耗尽卷绕,直至仍然支撑在所述支撑件上的最后喂入卷绕。所述释放卷装筒部分不能碰撞。假如快速进行如退绕且以精确时间控制方式配合所述卷装筒部分的释放,所述卷绕则没有缠结或压扁的倾向。令人称奇的是本方法可实现短插入时间。所述短插入时间允许最佳发挥现代织机的高纱线速度与高插入频率的性能。可从外侧支撑所述释放纱线筒部分。然而,悬吊是最安全的方法。以基本上连续的卷绕工艺的速度进行的所述卷绕可方便的与插入频率和所插入的各个纬线部分长度相配合,以致在脱离随后卷装筒部分之前,每一插入基本上都耗尽了所述释放卷绕筒部分。甚至在纱线速度极高的情形下,可看到中心退绕纬线沿退绕方向径向向内耗尽第一卷绕且没有任何气圈,也可看到释放卷绕筒部分将所述卷绕管状结构以最佳几何形状保持到插入结束。所述释放卷绕筒部分可包括许多纱线卷绕,所述纱线卷绕基本上与将要插入的纬线长度一致,或者可包括更多的纱线卷绕与将要一个接一个插入的几种不同纬线相一致。
将退绕时间方式与所述卷装筒部分的释放重叠可能是有利的,以便所述释放卷绕筒部分或在所述卷装筒部分退绕侧的卷绕有尽量少的时间来脱离次序排列卷绕的管状结构。如果通过轴向过滤旨在支撑件末端退绕侧之外的内部支撑件来释放卷绕筒部分的所述卷绕,则在所述讨论卷装筒部分碰撞或处于混乱状态之前,在退绕期间耗尽所述脱离卷绕。通过连续卷绕来过量装载新的纬线材料。
作为选择的或者附加的技术方案,可通过提升所述支撑件上的卷装筒使之超出所述支撑件退绕末端来释放所述卷绕。在这种情况下,可使用各种使用的提升装置。
为了保持所述脱离纱线筒部分的管状结构尽可能的稳固,甚至为了使用接触卷绕之间的自然粘附力,可沿退绕方向倾斜向上传送卷装筒与释放卷绕筒部分。
另一可选择的技术方案是通过各个传送运动或至少一部分支撑件调节移动释放的用于退绕的所述卷装筒部分,释放卷装筒部分中所述卷绕。在这种情形下,可使用所述支撑件的机械调节装置。
增大所述释放卷绕筒部分自由保持在空间内而没有尽可能长的内部机械悬吊的趋向对本方法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这种趋向也取决于所述纱线材料和卷绕结构的稳固性,至少取决于所述卷装筒部分最初固有的结构稳固性。当用至少与纬线材料的最小自然和非强迫容纳弯曲能力基本一致的弯曲纱线材料在所述支撑件上卷绕所述卷绕时,所述结构的稳固性就好。所述容纳弯曲的能力可作如下说明:将纬线材料的一部分放置在光滑表面上。所述部分的两端拉到相互靠的尽可能近。通过这所述纬线部分得到一定的弯曲。如果后来释放其两端,所述纬线部分将释放表示最小自然同那弯曲能力的剩余弯曲。惊奇的是已经发现不同的纬线材料表现仅略有不同或甚至非常近似。假如卷绕至少具有最小自然容纳弯曲能力的所述卷装筒内的纬线材料,然后所述释放卷绕筒部分里卷绕的半径将不具有增大或减小的趋向,以致即使没有来自内部的进一步支撑,所述释放卷绕筒部分相对较长保持了卷绕工艺在内部支撑件上所形成的管状结构。同样形成的接触卷绕之间的任何粘附力均可维持这种效果。
在采用本身不能精确测量所插入的各个纬线部分长度的插入系统的插入方法情形下,机械的测量处于所述插入系统与保持在所述支撑件上的卷装筒部分之间的所述纤维部分是方便的。因此,可应用可控的配合纺织循环的机械系统。
对于本身不能测量纬线长度的织机(即喷气织机),所述喂纱装置主要的但不是限制性的设计成用于测量纬线长度。为了几乎不影响所述纱线卷装筒结构并通过测量和限定每一插入的恰当纬线长度释放纱线卷装筒部分,不单独使用驱动器,但仅通过向前移动纱线卷装筒,将所述接合止动件移到止动位置。将所述止动件带到恰好位于在支撑件上产生的卷绕之前的接合位置和适于测量长度而不妨碍所述卷装筒传送运动的位置。然后,所述止动件随着向前传送的卷装筒滑移直至所述止动位置最终达到止动件限定退绕纬线长度末端的位置为止。为了后来再次将所述止动件移到原始位置,设置动力驱动器来在远移的脱离位置且基本上与退绕方向反向移动所述止动件,而同时通过远移止动件可没有阻碍的退绕纱线卷绕。在所述纱线卷装向前移向所述止动件时,这将导致用逐步的方法操作,在操作期间,所述动力驱动器总是使止动件返回。在接合止动位置,所述止动件暂停所述插入。
方便的是,所述止动件与使插入开始的纱线夹持器共同操作,以时间方式配合所述止动件的运行移动来控制所述纱线夹持器。当不接合的止动件返回到原始位置时,所述纱线夹持器稳固的支撑纬线。所述纱线夹持器在插入循环启动时第一次精确的释放所述纱线。然后在纱线夹持器再次支撑纱线以备所述止动件的返回之前,当接合的止动件已达到所述止动位置且被挡住时,暂停所述插入。
当所述止动件在接合止动位置暂停插入时,所述纬线可经受所述止动件与所述插入系统之间或者所述止动件与织机间的纵向张力。所述纵向张力向后至少作用到止动件。处于调整到夹持位置和支撑纱线的纱线夹持器与止动件之间的所述纬线部分也将处在纵向张力下。假如将止动件从接合止动位置移动到不再接合的脱离位置,取决于在移动止动件上所述纬线摩擦力的张力可扰乱所述纱线卷装筒的管状结构。而且,在止动件移向脱离位置期间释放不可避免发生的张紧纱线也可导致所述纱线卷绕的管状结构的混乱。但是,通过辅助驱动器可调整支撑纱线的纱线夹持器,以致通过纱线夹持器沿仍然处于接合止动位置的所述止动件方向调整移动,逐渐释放在它们间延伸的纬线部分,并且当所述止动件移到用于下次插入的脱离位置时,就完全释放。这种对纱线夹持器的调整避免了对所述纱线卷装筒结构的毁坏。基本上,借助于执行器或者甚至用同样的辅助驱动器,至少在插入的最终阶段将纱线夹持器移出纱线的移动空间。这使纱线夹持器缠住纱线的危险降低到最小。在一定条件下,它可足以用于暂时在纱线夹持器夹持区移动遮蔽板,或者在纱线夹持器和邻接纱线夹持器的夹持区设置导向板,然后导向板导引纱线侧向通过所述夹持区,也就是说从纱线正常进入所述夹持区的侧面。
为了在通过纱线卷装筒将止动件沿退绕方向移动期间尽量少移动,可在所述止动件与所述止动件的动力驱动器间设置铰链。而且,所述止动件沿其移动方向引导以使其至少在止动位置具有准确的定位,所述止动位置对测量纱线长度是重要的。所述导向可通过限定铰链轴垂直于退绕方向和/或支撑件或甚至紧邻支撑件外侧的结构上的导向曲面均可达到,然后可沿该方向延伸导向曲面。
基于磁性动力驱动器维护简便且功能安全。通过使用铰链,固定电磁铁在脱离位置拉或推至少部分磁性导体,处于释放位置的止动件回到原始位置。作为可选择的技术方案,基于同一目的可使用其它驱动器。
在止动位置,可通过在支撑件或在相邻结构外围中的导向槽口中设置止动器达到所述止动件的精确位置。所述纱线卷装筒沿传送方向向着所述止动器移动所述止动件。
在本技术中,由于止动位置的所述退绕纬线的突然停止运动,所述止动件不可避免的反方向猛扭或突然拉长与纱线瞬间张力的增大相关,传统的是用可控纱线制动器(插入末的制动)来缓冲张力增大。所述可控纱线制动器不仅昂贵而且要求复杂的控制系统。基于这个原因,本发明以一种结构简单的方式使用了使纱线在将产生反方向猛拉或拉长纱线的止动件止动位置缓冲,也就是说在止动件上。通过使止动件相对于在所述支撑件圆周方向上偏移预定反弹力和通过将纬线的能量转移到在所述止动件以实现缓冲。通过使所述止动件相对于反弹力偏移以逐渐的使所述纬线减速,并且将能量分散以减少或者消除纬线张力峰值。因此这里可不用可控纱线制动器。
也可使用止动件来达到上述效果,所述止动件使用弹性铰链部件设计成自身具有回弹力特性,以致像增加弯曲弹簧反方向猛拉能量一样偏移所述止动件以降低纱线张力增大。作为可选择的技术方案,可在所述支撑件和在邻接支撑件的结构中的止动件上设置位于侧面的托架。在与预定反力反向的纬线张力作用下,所述托架暂时脱位且侧向移动该止动件以分散能量。所述反方向猛拉一结束,所述托架或止动件分别沿圆周方向退回的预定准确长度限定止动位置。
由于所述释放纬线的时间必须精确配合织机的运行,且在开始插入的命令与实际释放纬线之间的时间非常短,因此启动插入的所述纱线夹持器非常重要。基于这个原因而所述夹持器用作插入触发器。所述纱线夹持器应尽量少的占用纱线通道空间且在支撑件前端之前就应当结束,所述释放卷绕筒部分以插入所需的大小且没有任何机械干扰的脱离所述支撑件。为了释放设置在支撑纱线的纱线夹持器与处在插入后止动位置的止动件间的纬线部分,和在某些情况下,为了至少基本上将干扰纱线夹持器部分的纱线移出纱线移动区域之外,按退绕方向以直线或回转运动来调整纱线夹持器是很重要的。步进电机可使用旋转驱动器。可用衔铁装置作为直线式驱动器。
通过纱线夹持器小突起中的槽口状夹持区到可达到用精确调整夹持力对很小部分的有效夹持。所述夹持力可由机械弹簧力产生。由于在不论以何种方式捕住纬线后,对纱线的夹持作用是次等重要的,因此可以做这些。所述弹簧力甚至在成插入系统产生张力的情况下也必须确保有足够夹持力以安全夹持纬线返回。
然而,重要的是当引进插入时,纱线夹持器在理想时间精确并尽可能快的释放纬线。这以结构上简单的方式由转换电磁铁来实现。当激发所述转换电磁铁时,所述转换电磁铁的衔铁在距紧紧支撑着纬线的螺栓预定的中间间距的初始位置。由于中间间距,所述衔铁接触所述螺栓之前有充分的时间来克服启动静摩擦、快速转换升高的磁能、增大动能且使加速更快。然后,所述转换电磁铁不需要通过从零开始加速衔铁以克服弹力,而需要通过已突然加速的和具有高动能的衔铁来克服弹簧反力。这造成突然释放所夹持的纬线。实际上,释放时间可达到一微秒的范围内。
当所述纱线卷装筒倾向于在不再从内侧悬挂的脱离部分中长时间保持管状结构时,至少在导向表面上某个区域从外侧支撑所述纱线卷装筒。从外侧的悬吊保持了管状结构且在退绕期间允许从卷绕上先径向退绕纬线,然后沿着支撑件轴线延长部分退绕纬线。以致不形成造成延长和可分散能量的气圈,并分别以此获得所需的高插入速度或短插入时间。
可形成所述导向表面以致它们至少可悬吊在脱离纱线卷装筒部分较低部分。在一些情况下,甚至可悬吊更大部分或整个纱线卷装筒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可通过表面部分或杆或类似部分形成所述导向表面以在脱离纱线卷装筒部分上产生尽可能小的摩擦,或者仅在沿退绕方向最前端卷绕的上部位置产生摩擦以防止卷绕的无意向前倾斜。
作为可选择的或者附加的技术方案,至少所述导向表面一部分可沿退绕方向向前倾斜。这有助于在所述脱离纱线卷装筒部分向前移动时并且甚至在纱线退绕期间保持它的紧密与密集。
另一可选择技术方案可以是将所述导向表面与向前传送的纱线卷装筒一起移动以使所述导向表面与所述纱线卷装筒间的摩擦力影响尽可能小些。这也可通过驱动导向表面的链轨结构来实现,如间距齿轮的所述驱动表面的链轨结构从外侧支撑并传送纱线卷装筒。直到所述止动件在止动位置,在插入末才耗尽所述支撑件上的最后纱线卷绕。所述不理想的反方向猛拉或拉长可导致所述纬线张力增大。因此可在所述纱线卷装筒上侧设置薄片或刷子形状的阻止件。所述阻止件与支撑件前端共同运行以在纬线全部静止之前降低纬线速度。所述阻止件必须是可调节的以致它可仅在各个所需位置及时起作用,即在插入末,而不影响在剩余时间的脱离纱线卷装筒部分。所述支撑件可以结构简单的方式设计成杆支撑架。所述杆支撑架的指部可具有独立的偏心调整装置,普通调整偏心装置可从所述支撑件前侧进入。以这种方式可适当的改变所述杆支撑架的直径。由于本方法所用的支撑件具有相对较小的直径,约与最小自然和非强迫容纳弯曲能力相一致,简单的偏心调整装置就足够了,因此与一纱线卷绕的长度一致的直径变量仅需相对小的径向调整冲程。
这里可实现两种可能性。所述调整偏心可放置在指端内侧或外侧且在托架里旋转,或者所述调整偏心借助于偏心部分与指端一起放置在托架里并在指端旋转。
所述支撑件的外部直径在约20毫米和约50毫米之间,最好在与30毫米至约40毫米之间。该直径范围与最小自然和非强迫容纳多数已加工的纬线材料弯曲能力相一致。
因此避免了对所述纱线卷装筒的管状结构干扰以获得尽可能同质且稳固的纱线卷装筒和稳固、同质的脱离纱线卷装筒部分,这有利于在所述支撑件的较低侧设置止动件,在这儿,重力有助于避免干扰所述止动件的影响。
所述纱线夹持器基本上应沿拉伸纱线方向与所述止动件穿入支撑件的区域成一直线。
可通过中心回转镇压器来极大的提高本发明的重要方面的方法操作安全。所述中心回转镇压器设置在支撑件上且沿退绕方向与支撑件轴基本成一直线凸出,以致可将其自由端设置在支撑件前。本方法的基本优势分别是极高的插入速度或短插入时间。该积极效果来自于退绕间超出所述释放卷绕筒部分的最前面卷绕之外的纱线基本上直接径向向内然后沿轴向送入织机,且没有任何气圈形成。纱线以很高的速度和很高的动能移动。由于所述释放卷绕筒部分中的卷绕不是从内侧支撑,而是保持在自由空间内,尤其偶尔在绉缩纱线质量的情况下,如果在捻结时插入则可形成造成为织物瑕疵的卷缩,或者以后造成插入系统的混乱。所述卷缩镇压器支撑基本上从卷绕最前面径向向内然后沿轴向运行的纱线运行。在这个区域,所述镇压器通过结构来阻止卷缩的捻结。相反将再次拉开未捻结的卷缩。产生在带有镇压器的纱线运行动力期间的接触可压平将沿轴向直线式移向所述插入系统的纱线。
所述卷缩镇压器具有旋转对称的且向自由端呈锥形的外表面。这确保已形成的卷缩将在该处滑开且阻止了卷缩的捻结。所述形状也阻碍了卷缩在退绕张力下绕着所述卷缩镇压器缠绕和拉紧。
结构简单的卷缩镇压器是销,最好是圆锥销。所述销用来放置退绕传感器以记录每一退绕卷绕。
所述销的外径(至少在接近其自由端)仅达到所述支撑件直径的几分之一。
所述自由端应明显的凸出所述支撑件前侧之外以在纱线从所述释放卷绕筒部分向内运行的区域中起作用。所述自由端最好沿退绕方向设置在所述纱线夹持器下游侧以伸进下游区域,在下游区域不再形成卷缩并且没有捻结且形成结的危险。
所述外表面应是光滑的且具有低的摩擦系数,可选择的是所述外表面具有低摩擦的覆层。低摩擦的意思是所述表面于所述纱线材料间仅产生低的摩擦力。这是因为仅仅通过所述镇压器自身和沿退绕方向的延长必定影响工艺中所产生卷缩的捻结。所述镇压器应给纱线施加尽量小的机械与延迟性负荷。
通过支撑件的预定锥度来起动所述卷装筒升高的向前移动。所述圆锥体传送操作有导致直接接触可在释放卷绕筒部分中相互粘结在一起的纱线卷绕的优点。而且,这解决了安全问题且成本低。
作为可选择的技术方案,可应用在支撑件上使用摆动件的提升操作,所述提升操作与所述卷绕件同步驱动。由于其倾斜轴使摆动件不是旋转而是产生摆动,所述倾斜轴将摆动传送到从所述卷绕件退出的且在支撑件上形成的第一纱线卷绕上。然后将第一纱线卷绕推向纱线卷绕下游侧。
作为另一可选择的技术方案,可用所谓由驱动提升件产生的纱线分离来轴向提升所述纱线卷装筒。所述提升件可放置在杆支撑架的杆或指端与普通驱动中心,所述驱动中心具有与支撑件轴或者卷绕件驱动轴相关的倾斜轴。
当用于退绕的所述纱线卷装筒部分没有张力且松弛时,基本上通过过量装载所述支撑件来释放纱线卷装筒部分。作为可选择的技术方案,可相对于纱线卷装筒并沿与退绕相反的方向拉回所述支撑件以在恰当的时刻释放所述纱线卷装筒部分。在这种情况下,辅助抄钢丝件可有助于以紧密的形式和管状结构从已拉回的支撑件上释放所述纱线卷装筒。
另一可选择的方案是将辅助支撑件与支撑件的前侧结合起来。所述辅助支撑件用来第一次形成从内侧支撑的纱线卷装筒。在此之后,从所述支撑件上同轴的拉开所述辅助支撑件以释放将要插入的所述纱线卷装筒部分。在这种情况下,抄钢丝辊件可帮助拉回辅助支撑件,抄钢丝辊件的优点是可保持所述脱离纱线卷装筒部分紧密的形状。
通过将来自于测量喂入装置的纬线喂入喷气织机,插入喷气织机末的拉伸作用或反向猛拉作用是所插入纬线在所述止动件处突然减速的机械结果。为了避免毁坏,实际上使用可控纱线制动器以在止动件处捕住纬线且纬线逐渐减速之前提前开始制动。这种可控纱线制动器要有精确的电子控制系统且它既复杂成本又高。本发明的主要方面,控制达到所述止动位置时反向猛拉或者拉伸作用的止动件本身用于缓冲或者削弱插入末纱线张力的增大。也就是说,削弱在纬线中产生不理想的纱线张力增大的区域进行。因此可与预定弹力反向的方向且沿所述支撑件的圆周方向在缓冲冲程倾斜所述止动件。更详细的说,从开始使纬线减速的第一次捕住位置调整所述止动件到第二次捕住纬线的位置,并且使它承受纬线的反力,以致在纬线全部停止之前就可分散其能量。然后通过所述预定弹力使所述止动件返回。这允许很好的控制纱线而在最终线性拉伸的纬线中没有纱线断裂。
对于这种情况,方便的是在所述线性驱动器与所述支撑件之间至少设置一个铰链区,所述线性驱动器控制处于接合位置与脱离位置间所述止动件。所述铰链区允许侧向移动或者止动件的自由度而不必要因而移动所述线性驱动器。在静止导向件中沿预定移动方向可移动的设置所述缓冲件,所述缓冲件可产生反弹簧力。通过与弹簧力相反且缓冲冲程纬线反力,止动件移动所述缓冲件。以便分散能量且逐渐制动纱线而不使纱线张力增大太多。所述缓冲件不需要完全沿着支撑件的圆周方向移动,反而可沿与止动件所产生的纱线反力方向斜向移动。所述方向决定于在退绕侧的最后卷绕与止动件间延伸的纱线圆周力和所述下游侧紧密部分的轴向力。所述缓冲件在纱线张力峰值调整后的自动返回具有可将纬线拉回一小段距离的优点。
在可选择的实施例中,已用几个比邻接纱线卷装筒大且限定各个止动件接合位置的纱线卷装筒构成所述纱线卷装筒。所述止动件可形成钩状且可翻转并与所述纱线卷装筒一起移动,以致它们在放大的卷绕中接合。这在以一定纤度形成所述纱线卷装筒时特别有利,所述纤度表示用于几个接连插入纬线长度。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方法实施过程简图,即将纬线部分插入织机的方法,
图2是说明所谓的纱线材料最小自然容纳弯曲能力的立体图,
图3是一种具体变形图,
图4是另一具体变形图,
图5是在退绕开始之前的又一具体变形图,
图6是在退绕开始之后的具体变形图,
图7是喂纱装置的立体图,
图8是图7的径向剖面图,
图9是类似于图8径向剖面图,另一实施例可移动止动件在原始位置时的径向剖面图,
图10是类似同一实施例的图9,止动件在另一位置的径向局部视图,
图11是图10中沿X1-X1剖面的详细剖面图,
图12是另一实施例的简图,
图13是如图7中使用的纱线夹持器的纵向剖面图,
图14是是一个曲线图,各个曲线表示本方法相联系的几个构件的运行。
图15是图7的详细正视立体视图,
图16是图15的详细放大立体图,
图17是变形的方法和装置简图,
图18是图17的喂纱装置的详细俯视图
图19是更详细的立体图,
图20是立体图中的具体变形,和
图21是立体图中的又一变形。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将环形纬线材料Y(即来自图中未示出的纱线供应装置的纬线)拉进旋转的卷绕元件W,驱动部件M以基本上连续旋转的卷绕运动R带动旋转的卷绕元件W。在机械支撑件S上通过卷绕元件W卷绕纬线Y,随后或者邻接放置沿着箭头的方向以速度V在支撑件S上向前移动的作为管状卷绕筒的卷绕T。然后沿退绕方向和X轴向在卷装部分B中超出支撑件S的末端从支撑件S上释放卷绕T,同时它们保持管状构型。在释放卷装部分B里,卷绕T1松弛和基本上无张力的向前传送。由于卷装筒的惯性与构型稳固性,卷绕T1以一定的间距保持自由状态。大约沿对准轴线X的方向设置了织机L的插入系统A,插入系统A间歇的退绕纬线Y(以单箭头C所示)并且将每一根纬线Y插入织机L。在插入系统A与卷装部分B之间在一侧和/或在另一侧支撑件S的末端区域释放支撑件S,可设置机械装置H和G来测量用于插入的各个修正纬线长度。依据纺织周期控制这些装置H,G。基本上与X轴同轴的卷装部分B释放的退绕纬线Y在没有形成任何气圈的情况下各自耗尽第一次卷绕,并且基本上沿径向向内运行,然后最终在插入系统的末端可耗尽所有的卷装部分B释放的卷绕T1。接着,是刚用于随后插入的邻接卷绕筒。
包括卷绕T与卷装部分B的卷绕筒为圆形或多边形管状结构。至少在卷装部分B中卷绕T1差不多是相互紧密接触并按良好的次序排列,而且构型基本上相同。卷装筒的直径D是精选出来的以致卷绕曲率与纬线材料最小自然和非强迫容纳弯曲能力相一致。
图2说明了最小自然与非强迫容纳弯曲能力的涵义。纬线材料Y的部分E放置在光滑的表面5上。部分A的两端3、4沿箭头1的方向相互移动,然后松开。由于它的固有弹性,部分E将沿点箭头2的方向回弹到具有剩余弯曲部分的图示位置,,半径RN就相当于该纬线材料最小自然和非强迫容纳弯曲能力。所述弯曲的半径大约等于图1中卷装筒直径D的一半。
图3简要说明了实施本方法的另一变形。通过基本上连续卷绕工艺形成位于纬线卷装筒上的内部支撑件S,所述内部支撑件S具有向后固定件6和向前(以退绕方向)定位件8,所述向前定位件8可向内转移并且分别通过铰链7与向后固定件6连接在一起。借助于沿点箭头9方向移动的相应控制系统,在卷绕工艺的过程中,通过向内移动支撑件S的向前定位件8使向前推动的卷绕T1脱离类似于图1所示的退绕。
图4中支撑件S包括设有位于托架11上构件10的笼式滚筒,所述托架11位于构件10之上并支撑构件10,在一些情况下也可包括固定保持架12。通过沿箭头13的方向向后拉动托架11,将有所需数量卷绕摆脱支撑件S以用于退绕。作为可选择的技术方案,也可通过向前推保持架12来脱离卷绕。
图5和6示出本方法的又一变形。支撑件S包括固定支撑部分S1,在所述固定支撑部分S1上,借助于基本上连续的卷绕运动R卷绕件W形成具有卷绕T、T1的卷装筒。在支撑部分S的前方,沿退绕方向设置同轴的辅助支撑件S2。所述辅助支撑件S2可向内打开并且包括杆状件15,所述杆状件15组成与托架14相连的笼式滚筒结构。在托架14保持在图5所示位置的时候,构件15沿退绕方向延伸了支撑部分S1。尽管在任何情形下该装置都不是必须的,但在某种情形下可设置固定调线装置。通过超量装载支撑部分S1,在管状结构中的支撑件S2上形成预定数量的卷绕T1,立即沿箭头17的方向快速拉出托架14和构件15。通过操作来使卷绕T1脱离。从沿退绕方向第一次卷绕,然后纬线Y向内并且沿退绕方向通过形成带有内部通孔的剥离装置16与托架14运行。
图6中卷绕T1总是脱离的。调整支撑部分S2进入右端位置。通过箭头C所示纬线Y的退绕,脱离的卷绕T1连续地耗尽至支撑部分S1。在这之后,支撑部分S2又一次回到图5所示位置,以致再次通过超量装载支撑部分S1,可将卷绕T1引入管状结构,并且可将其推离支撑部分S1。
对于图3-6的方法变形,可使用测量纬线长度的装置H、G,即,在喷射织机的情况下,对于本身不能测量所插入纬线长度的插入系统A。直接与支撑件S一起运行的装置H、G可以是带有止动件的可控止动装置,所述止动件用以通过捕住纬线材料Y使插入停止,在另一装置G可以是可控夹持器,所述可控夹持器通过开口撞击来激发插入的起动。
在以上所描述的方法变形中,通过卷绕工艺本身向前推动卷绕工艺引起的卷装筒。作为选择的或附加技术方案,可使用在前的构件或装置来向前传送卷绕。也可在支撑件S上用相邻纱线卷绕之间的分离(节距)来操作。
如图1点画线所示,出于安全考虑,可设置机械(或气动)引导表面装置F以用于卷装筒部分B脱离支撑件S。所述引导表面装置起到脱离卷绕(但是仅从外部)的作用。但为了避免释放卷绕筒部分B弯曲或降低,引导表面装置F附近的悬架没有、必有、可有优势。而且,设置在释放卷绕筒部分B且仅在其外侧上接合的装置,并且该装置从外侧阻止了释放卷绕筒部分B退绕侧的第一卷绕T1向前倾斜。在沿卷装筒部分B轴X方向的纬线Y中心向内退绕期间,这些装置与引导表面装置S附近的悬架对卷绕T1的气圈自由磨损没有任何影响。直径D可在约30毫米的范围内。但特殊纱线重量可要求更大或甚至更小的直径D。经验表明大范围的纱线质量与纱线号数具有近似于最小自然和非强迫容纳弯曲能力(与约1 5毫米的弯曲半径向一致)。
本方法目的不仅可用于喷射织机,而且也可用于片梭织机、剑杆织机、射体引纬织机。
图7说明了实施本方法的喂纱装置18。图8、9、10、11和13示出了喂纱装置18的几个详细部分。图7中喂纱装置18用于将纬线Y喂入喷射织机(如喷气织机)和自身不能测量纬线长度的插入系统A。基于这个原因,在喂纱装置18中设置了装置H、G。
所述卷绕部件W的驱动马达M设在腔室内。所述卷绕部件W围绕固定支撑件S旋转,所述固定支撑件S形成作为一种圆周分布的杆状支撑架,杆自由端19沿基本上与退绕方向X平行的方向延伸。所述装置H设置在所述支撑件S的下侧,参照图8-10将详细描述所述装置H,同时所述装置G设置在支撑件S的下游,且由可控纱线夹持器20构成。
所述纱线夹持器20通过辅助驱动21在枢轴上向后并可向前转动,而且绕着枢轴21’垂直于退绕方向X定位。所述纱线夹持器20包括管状突出部分41和槽口状夹持区42。所述突出部分41从外侧且垂直于基本上处于所述支撑轴延长部分之下的枢轴21’延伸。双箭头22表示怎样通过辅助驱动21反复调整所述纱线夹持器22。所述旋转辅助驱动21包括快速响应步进电机。作为可选择的技术方案,可设置线性驱动装置,所述线性驱动装置可移动平行于退绕方向且与双箭头22相一致的纱线夹持器20。引导表面F轴向叠盖所述支撑件S并分别用作纱线卷装筒或者脱离纱线卷装筒部分。在本实施例中,如果需要,可在下侧和两侧都设置所述引导表面F以引导并支撑脱离纱线卷装筒部分。
图7中,基本上在通过分离(未示出)、执行器或者甚至通过辅助驱动21,从纱线的移动空间临时性插进装置Q的终结阶段中,这可有利于移动纱线夹持器20。作为可选择的技术方案,可在夹持区域42上方短时间的移动遮护板。作为另一可选择的技术方案,可在那儿设置永久性导风板。那些措施阻碍在出入阶段末通过纱线夹持器20随机夹持住纱线。
图8室所述喂纱装置18变形的径向截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至H设置在所述支撑件S之下并且由具有可动止动元件24的止动装置构成。所述支撑件S的杆19以自由悬臂的方式设置在固定托架23内。所述卷绕件W绕着所述支撑件S旋转。所述托架13可旋转的支撑在所述卷绕件W的驱动轴上;然而,未示出的电磁铁装置阻碍了所述托架23随着所述驱动轴旋转以致托架23保持静止。
所述止动件24呈销状并且通过具有垂直于所述退绕方向X的铰链轴的铰链28与电磁铁驱动器26(线性驱动)的衔铁相连,通过电磁铁驱动器26所述止动件24以双箭头27的方向在所示脱离位与结合位之间往复移动。在结合位所述止动件24的自由末端与一杆19的脱套或者纵向导纱器31相接合。在图8中所述纵向导纱器31左端设置制动销32来限制停止位置,在停止位置中所述接合的止动件24进一步阻碍从所述支撑件S上的卷绕退绕纬线。所述止动件24自由端绕铰链28沿双箭头21的方向往复移动。制动销30限制了所述止动件24的原始位置(如图8所示)。在原始位置,所述止动件可从所示脱离位向上送进纵向导纱器31以便可将器放置在从所述卷绕件W退出的纱线之前且至少在沿退绕方向已经放置在支撑件S上的第一纱线卷绕之后。由于在纱线卷绕形成期间所述铰链28,直到在止动位制动销套住止动件24,轴向生成的纱线卷装筒一直传送所述止动件24。在所述插入停止之后,电磁铁驱动器26将所述止动件24再次拉回到脱离位以便所述纱线卷装筒可装满所述支撑件S或者再次退绕纬线。为了是所述止动件24返回到图8中原始位置,设置了动力驱动器33,相对于止动件24动力驱动器是固定的并且它可以是可控电磁铁33。所述电磁铁33仅在所述止动件24必须返回时是有效的。所述止动件24仅需控制插入的结束。插入的起始可用纱线夹持器20控制。
图9和10示出了具有止动件24详细变形,所述止动件24的铰链28由可以各个方向移动的弹性铰接部分28‘构成。所述铰接部分28’包括弹性体部分。所述铰接部分28‘的固有弹性调整所述止动件24从图10所示止动位返回至图9所述原始位置,也可以说是自动的调整。弹性部分28’的弹力作用应尽可能的小以尽量不阻碍所述纱线卷装筒向前传送止动件24。处于安全考虑,可设置永久磁铁33以确保它与所述止动件24的原始位置磁性部分35共同起作用(如图9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邻接S所述支撑件S和所述杆19,从所述杆19外侧远离间距分别设置固定结构34并且它可包括用于所述止动件24的纵向导纱器31’。在作为制动器32’的结构34中设置定位器36以限定缓冲件(将参照图11来解释它)。所述定位器36需限定所述止动件24的止动位置并且与所述喂纱装置18的缓冲装置止动件24共同操作。
图11的局部视图示出了当所述纱线卷装筒向前传送止动件24时,所述纵向导纱器31’是一个导引接合的止动件24的槽。在基本上定位于支撑件S圆周方向或者定位与退绕方向倾斜的横向导引槽口38中,相对于弹簧37的弹力所述定位器36是可替换的。所述定定位器36一方面构成用于限定止动位置的制动器32’,另一方面构成缓冲件,经由止动件24减速纬线的反映力使所述缓冲件从缓冲冲程上第一捕纬位置K至第二捕纬位置I移动。在该打击动能分散的期间,以致减弱了或甚至消除了插入末纱线张力的增大。
在未示出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止动件24自身基本上可借助于反力与回弹力沿支撑件S圆周方向移动并且直接构成所述缓冲装置。
图12示出了与支撑件S(薄板或电刷)相连的后支撑件39,所述支撑件S沿退绕方向倾斜延伸以分别同支撑件S或纬线前端协作,在止动位置里止动件24恰好连续的捕住纬线。可沿双箭头40的表现反复调整所述后支撑件33以在插入末作用于纱线来减小纱线速度。
图13说明图7可控纱线夹持器20的结构。所述管状突出部分41确保容纳电磁铁驱动器48、49,所述电磁铁用于调节纱线夹持器从示出的夹持位置到未示出的无源位置。所述突出部分41向外打开的槽口的外边缘与设置在螺钉45肩部夹持表面44限定所述槽口状夹持区42,螺钉可滑动的放置在突出部分41中。弹簧46弹力在夹持方向使所述螺钉45负载。最终,所述弹簧46用于支撑纬线Y。在所述电磁铁驱动器48中设置柱塞状衔铁49。只要没有激发所述电磁铁48所述衔铁停在如图13所述的初始位置。在该初始位置,通过中间距离50使所述衔铁49与所述螺钉相隔离。所述中间距离50允许电磁铁48激发所述衔铁49迅速加速,然后猛烈的撞击螺钉45以便突然的释放所支撑的纬线Y(打开时间在一毫秒之内)。
从图13所示夹持位置至无源位置通过从织机传递的精确信号来调整所述纱线夹持器20。通过调整,释放用于退绕的所述纬线Y以启动插入循环。另一方面,在图中未详细示出的微型化装置控制系统产生的信号将所述纱线夹持器20拉到夹持位置之后,从接合止动位置拉回所述止动件24。从原始位置到接合位置调整所述止动件24。在一些情况下,所述喂纱装置的控制装置信号甚至可用来控制纱线严办20。纱线卷绕上的一定数量的卷绕达到目标值时,也可立即用纬线装置的控制装置信号来控制从所述原始位置到接合位置的所述止动件24的调整。设置在喂纱装置的固定部分中的霍尔传感器HS(图8)可用于计数纱线卷绕上的卷绕。所述霍尔传感器可与设置在卷绕件W上的永久性磁铁PM联合。
参照两个紧接着的插入循环(槽口I‘)的曲线图14解释喂纱装置18所应用的方法。所述水平轴代表时间或者织机旋转角,而它们之间的竖直轴代表所述装置H、G在两个相反方向上的运动冲程。
曲线II表示在脱离位置a与接合位置b之间对止动件24的装置H的基本上径向的调整。曲线III表示沿处于所述夹持位置d与所述无源位置c之间的突出部分41的纵向相对于所述纱线夹持器20外缘表面43来调整所述夹持表面44的装置G。曲线IV表示所述装置H里止动件24与在原始位置f(类似于图8所示)和止动位置e(类似于图10)之间的退绕方向同向或者反向的移动。曲线V表示沿图7中双箭头22的方向(即与在原始位置g和位置i之间的退绕方向同向或者反向)对所述纱线夹持器20的装置G的调整,在位置g所述纱线夹持器20离在中间位置h上的支撑件S最远,在位置i所述纱线夹持器离支撑件S最近。
根据曲线II,在时间t1调整在脱离位置24且在插入之前的止动件到接合位置b,更确切的参照在邻近卷绕件W原始位置f的曲线IV。现在连续的形成新纱线卷绕以致直到时间t3根据曲线IV卷绕传送的所述止动件24才达到止动位置e。当在时间t1时,所述止动件24调整到接合位置b,所述纱线夹持器20仍然在曲线III的夹持位置d,以致所述纱线夹持器20仍旧支撑纬线。在这段时间内所述纱线夹持器20仍然在离支撑件S最远距离的位置g(参照曲线V)。例如在时间t2时传递精确信号。所述纱线夹持器20调整到无源位置c。所述插入开始。在无源位置里所述纱线夹持器20逐渐的移向中间位置h(参照曲线V)以致所述纱线夹持器20在时间t4时将到达中间位置h。在时间t3插入停止。所述止动件24已经到达止动位置e且止动(参照曲线IV)以便捕住所述纬线。所述插入已经结束。在世界安t4所述纱线夹持器24再次调整到夹持位置d(参照曲线III)以便所述纱线夹持器20再次支撑纱线。此后关闭的纱线夹持器20从中间位置h(参照曲线IV)移向离支撑件S最近的位置I以便于所述纱线夹持器在止动件24于纱线夹持器20之间释放所述纱线部分。在时间t4纱线脱离之后,所述止动件24移向所述脱离位置(参照曲线II)。由于已经释放纱线,进行该移动不会在纱线上产生摩擦并且不会有急拉纱线的动作。所述止动件24一到达所述脱离位置,动力驱动器33(参照曲线V)就把所述止动件24从止动位置e移到邻近卷绕件W的原始位置f直到在时间t1达到原始位置时为止。然后在时间t2下一插入开始之前,所述止动件24再次调整到接合位置b(曲线II)。在将所述止动件24拉动到曲线II中时间t5的脱离位置之后,直到时间t2(即插入开始)为止,所述纱线夹持器20沿退绕方向从离支撑件S最近的位置I逐渐的移向纱线夹持器支撑纱线的位置g(参照曲线III)。
参照曲线V,第一次逐渐的从位置g到中间位置调整所述纱线夹持器20以便所述纱线夹持器20在时间t4到达中间位置。在已经将所述止动件24调整到脱离位置之后,然后进一步调整到位置i。
作为可选择的技术方案,不同于曲线V,所述纱线夹持器20可以保持约在时间t2和t3的位置g。然后在时间t4一冲程之后将第一次调整所述纱线夹持器20到位置I以致它可在时间t5或者之后不久到达位置i。
仅在一个止动件24的情形下,所述可释放的纬线长度可以是支撑件S(直径D’)圆周长度的整数倍。为了使纬线长度适于织机的织幅,直径D’必须是可变的。基于这个目的,所述支撑件S设计成可变直径(参照图15和16)。在可沿所述固定托架23的导纱器径向移动的拨爪51上设置杆19。所述拨爪51的各个径向调整位置均至少用紧固螺栓52固定。每一拨爪51具有独立的偏心调整装置53以允许无级变动支撑件S的直径D’。所述偏心调整装置包括穿过拨爪51中挖去部分56的调节偏心部分55。将参照图16说明所述调节偏心部分55的作用。
图16中绕着托架23的轴57可旋转的支撑所述偏心部分55,且尤其通过可旋转部分58支撑(通过图中未示出的圆环槽接合的安全件来定位)。所述调节偏生部分55包括其轴偏离旋转轴57偏心部分59和用于接合旋转工具的手柄60,所述偏心部分59与基本上沿拨爪51圆周延伸的挖去部分56接合,优选的是滑动配合。通过转动所述调节偏心部分55(即超过有限旋转角度180),就限定了每一个拨爪51的整个调节幅度。在第一次松开紧固螺栓52之后即可进行调整。通过再次旋紧所述紧固螺栓52来固定新的调整位置。
可选择的方案(图中未示出)所述调节偏心部分55可在不怕抓51上可旋转的支撑以致它可用其偏心部分59与托架23中挖去部分相接合,所述挖去部分类似于挖去部分56。
图17简明的表示了怎样根据本方法在纱线卷装筒内形成许多卷绕。卷绕的数量与各种纬线长度相符合。为了限定每一纬线部分长度,设置几个止动件24’,所述止动件24’可方便的沿退绕方向与所述纱线卷装筒一起移动并且它可与精选的卷绕T’相接合。形成的卷绕T’大于近邻的卷绕T,即借助于预先放置在邻近所述卷绕件W(双箭头63)的装置62,然后形成一更大的卷绕T’。精选的止动件24’分别与所述加大的卷绕T’的一个接合以终止位于下侧的所有卷绕T’沿退绕方向插入。
最后,下一插入过程一开始,该止动件24’就通过旋转运动退回到脱离位置,然后将通过随后的接合止动件24’来阻止下一插入。
图18中将形成类似钩的所述止动件24’且将其支撑在可旋转的轴承65上。可通过齿圈在接合位置与脱离位置间反复翻转所述止动件24’。箭头64表示止动件24’与向前传送的纱线卷装筒一起移动(图17)。
在纱线夹持器20的纱线通道下侧可设置可控纱线制动器(未示出)。
在织机自动插入系统能机械的限定纬线长度(射体引纬织机或剑杆织机)的情况下,可拆下所述装置H、G。
在纱线从释放卷装筒部分B退绕期间,所述最前面卷绕的纱线在其基本上轴向运行之前第一次直接径向向内运行。靠纱线卷绕与弹力和回弹力之间的粘附力,几乎所有的卷绕都阿克向内移动,或者纱线从最前面的卷绕分别螺旋向内运行。这意味着偶尔形成纱线的卷缩,然后在绉缩纱材料的情况下,在所述纱线横截面上有得到全部卷曲的倾向。由于高退绕速度,该卷缩可造成打结或者除插入外不能使之消除。基于这个原因,设置可消除上述后果的卷缩镇压器70(如图19)。在拨爪51上的杆19限定了具有一定轴线长度和上述直径D’的支撑表面,所述拨爪51固定在托架23上支撑件S中,所述托架23可绕所述卷绕间W旋转(即沿着箭头方向)。通过底部69将所述卷缩镇压器68、70固定在所述杆19的支撑件S上。所述卷缩镇压器68、70便于可移动的插入或甚至旋进。所述卷缩镇压器68、70基本上沿支撑件轴向延伸超出所述支撑件S前端,即超出所述杆19限定的前端,并且所述卷缩镇压器68、70具有自由端71。在图示实施例中,设置了直径小于所述支撑表面直径的锥形旋转对称销70。所述自由端71的直径至少式所述支撑表面直径的几分之一。所述销70可以是线性圆锥形的者具有凹面或凸面母线形的。所述销70甚至可以是类似尖端圆锥体或像圆柱体的形状。所述销的外层表面72应是光滑的,在一些情况下它甚至可以镀有低摩擦力覆层以尽可能的减小对纱线的摩擦阻力。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带有自由端71的所述卷缩镇压器68沿退绕方向外伸出所述纱线夹持器20所在的位置。所述纱线夹持器20设置在支撑轴外面所述支撑件S的纱线退绕通道中,并且基本上与所述止动件24成一直线以致所述纱线免受所述止动件24的磨损安全大到达所述夹持部分42。图19也示出了用于所述止动件24的导纱器槽31。
所述卷缩镇压器68的销70自由端71不一定要成为所述纱线夹持器20的下游侧。可将所述自由端71恰好设置在纱线夹持器20所所在的位置,或者甚至将其设置在纱线夹持器20与支撑件S之间。
在操作中,所述退绕纱线至少有时可接触所述外侧表面72。如果卷缩在前进中有绕其交叉位置捻结的倾向,即在绉缩纱线材料的情况下,所述卷缩镇压器68的镇压体则可阻止这种情形发生。不是捻结卷缩而是打开且耗尽或消除它。令人惊奇的是,所述卷缩镇压器68的积极效果可将纱线的情形平静的送入所述插入系统。
所述卷缩镇压器68可以是塑料材料或金属。代替销的是可使用几个平行的或成圆锥形聚合的金属丝部分或类似结构。如上所述,可形成其外表面72的母线为凹面或者凸面的圆锥销70。
方便的是,可用所述卷缩镇压器68来放置用于检测退绕卷绕的可靠纱线退绕传感器(图20和21),在图20中,反射表面73(如反射镜)放置在所述外层表面72上或者放置在所述外层表面72里。所述表面75与光电传感器74、75共同起作用。在图21中,在所述销70中形成了侧面通道76。发射关系窗前74’、75’的检测光束穿过所述侧面通道76。图20中每通道检测每一个卷绕一次(计数1),图21中每通道检测每一个卷绕两次(计数2)。

Claims (53)

1.一种通过织机中插入系统(A)间歇插入纬线的方法,按照该方法,从无限的纬线材料(Y),松弛的且基本上没有纱线张力的通过插入系统向退绕提供至少大部分插入所需的纬线长度,其特征在于:
通过至少基本上连续的卷绕工艺在鼓状支撑件(S)外侧上形成管状纱线卷绕筒,所述纱线卷绕筒包括相邻躺着的卷绕(T,T1),所述纱线卷绕筒基本上沿退绕方向向前传送,在纱线卷绕筒退绕侧,许多至少构成基本相同的卷绕(T1)脱离所述支撑件(S),所述相同构成基本上与将要插入的纬线长度的倍数一致,以致所述卷绕(T1)松弛的且接板上无纱线张力的保持管状结构以用于退绕,向着所述管状结构的管轴(X)且基本上沿所述管轴(X),从各个最前面退绕侧的退绕(T1)向内退绕所述纬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释放所述卷绕的过程在时间上与退绕所述纬线重叠。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纱线卷绕筒轴向过量装载所述支撑件(S)释放所述卷绕(T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退绕侧,通过在支撑件(S)上向前传送所述纱线卷绕筒在所述支撑件(S)末释放所述卷绕(T1)。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沿退绕方向倾斜向上传送所述纱线卷绕筒与已释放卷绕(T1)。
6.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相对于纱线卷绕筒调整移动至少一部分(S1,8)支撑件来释放所述卷绕(T1)。
7.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纱线卷绕筒中所述纬线材料(Y)卷绕进纱线卷绕(T,T1)里,其弯曲至少约与所述纬线材料的所述最小自然和非强迫容纳弯曲(RN)能力相一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机械地测量所述纬线插入系统(A)的修正上游侧长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通过插入系统(A)机械地测量所述纬线长度。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仅从外侧支撑所述已释放的卷绕(T1)。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从较低的外侧支撑所述已释放的卷绕(T1),最好也从侧面和/或上部支撑所述已释放的卷绕(T1)。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悬吊从外侧支撑所述释放静止(T1),悬吊约与沿退绕方向传送的卷绕同步移动。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用几个精选的卷绕形成所述纱线卷绕筒,相对于邻接卷绕放大精选的卷绕以用于限定机械长度测量装置(H)的接合卷绕。
14.一种织机(L)的喂纱装置,尤其是喷气织机的喂纱装置,包括:
相对于固定件旋转驱动的卷绕件(W),
用于形成管状纱线卷绕筒的鼓状支撑件(S),所述管状纱线卷装筒包括构成基本上相同的邻接躺着的卷绕(T,T1),在所述支撑件上沿退绕方向向前传送纱线卷绕筒,
及机械纬线长度测量装置(G,H),所述机械纬线长度测量装置至少具有一个与所述支撑件(S)共同操作的止动件(24),
止动件(24),在从外侧接合支撑件(S)的接合位置(b)与缩进释放位置(A)间可调整所述止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动件(24)可相对于所述支撑件(S)沿日方向(X)移动,设置动力驱动器(33)以沿与退绕方向相反的方向将所述止动件(24)移进封闭卷绕件(W)的预定原始位置(F),并且接合位置(b)的止动件(24)只有通过所述生成纱线卷绕筒沿退绕方向(X)从最终位置(f)移到预定止动位置(e)。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喂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件(24)纱线通道下游侧中所述机械纬线长度测量装置(G,H)的一部分是纱线夹持器(20)。这可在夹持位置(d)与无源位置(c)之间调节,所述纱线夹持器包括驱动器(48,46),在从释放位置(a)到接合位置(b)对所述止动件(24)调整之后,用驱动器将所述纱线夹持器(20)从夹持位置(d)调整到无源位置(c),且用驱动器将所述纱线夹持器(20)从无源位置(c)再次调整到夹持位置(d),在从接合位置(b)调整到释放位置(e)之前夹持位置支撑纱线,并且通过从夹持位置(d)调整到无源位置(c),所述纱线夹持器(20)释放用于插入的第一次稳固支撑的纬线。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喂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夹持器(20)包括辅助驱动器(21),所述辅助驱动器用于基本上与退绕方向(X)同向和反向来回调节纱线夹持器,且所述辅助驱动器(21),所述驱动器(48,46)与所述止动件(24)的驱动器(26)一起运行,以致在从接合位置(b)将所述止动件(24)调整到释放位置(a)之前,所述纱线夹持器(20)在其夹持位置(d)可沿与退绕方向(X)反向或者同向的方向移向所述止动件(24)。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喂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止动件(24)与驱动器(26)直接设置铰链(28),,所述驱动器(26)用于在接合位置与释放位置间调整所述止动件(24),并且所述止动件(24)可绕垂直于退绕方向(X)延伸的铰链轴和/或沿退绕方向(X)延伸的导向件(30,31’)沿退绕方向移动,所述导向件(30,31’)设置在支撑件(S)上或结构(34)上并紧邻着支撑件(S)。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喂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驱动器(33)包括相对于所述止动件(24)固定的设置的可控电磁铁(33’),且当激发所述可控电磁铁时,它在所述止动件(24)的一部分(33)上产生与退绕方向(X)相反的力。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喂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S)或紧接着所述支撑件件(S)的固定结构(34)具有用于限定所述止动件(24)止动位置(e)的止动元件(32,32’)。
20.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喂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可用弹簧反弹力沿所述支撑件(S)圆周方向偏斜止动位置(e)的止动件(24)。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喂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件(24)自身形成以沿支撑件圆周方向对着预定反力偏斜并弹性返回,最好通过所述铰链(28)的弹簧部分(28’)。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喂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支撑件(S)或者紧邻支撑件(S)的固定结构中设置位于侧面的托架(36),所述托架(36)形成用于限定所述止动位置(e)的止动元件(32’),并且通过所述止动件(24)并对着预定弹簧反力(37)沿支撑件沿着方向移动托架(36),且在力(37)的作用下,所述托架(36)自动的返回。
23.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喂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夹持器(20)设有管状小直径的凸起(41),所述凸起包括槽口状纱线夹持区(42),所述凸起(41)紧邻着所述支撑件(S)的前端放置,所述凸起(41)从纱线卷绕筒外径(D)轴向凸起之外的支撑位置自由延伸,所述纱线卷绕筒基本上与通过纱线卷绕通道的退绕方向交叉,而且所述纱线夹持器(20)的辅助驱动器(21)沿支撑件排列,由旋转驱动器构成的辅助驱动器(21)具有基本上垂直于退绕方向与所述凸起(41)纵轴的旋转轴(21’),或者沿移动方向的直线移动驱动器,移动方向基本上平行于退绕方向。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喂纱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凸起(41)里形成的向外开口槽外围表面(43)限定所述槽口状夹持部分(42),并通过可纵向移动的螺栓(45)夹持表面(44)接合所述凸起(41),通过弹簧力(46)使纱线夹持器(20)的夹持部分(d)中的螺栓负载,用支撑在它们之间的纬线(Y)在外围表面(43)上压紧所述螺栓的夹持表面(44)。
25.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喂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夹持器(20)的驱动器包括含有棒状衔铁(49)的转换磁铁(48),当向所述之后磁铁通入电流时,反向于弹簧弹力(46)所述接头(49)接合螺栓(45),且当没有电流通入所述之后磁铁时,在纱线夹持器(20)的夹持位置(d)中,在所述衔铁(49)与所述螺栓(45)中间形成预定中间距离(50),而衔铁(49)保持在预先的初始位置。
2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喂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外部导向表面(F)接着所述支撑件(S)沿退绕方向(X)排列,所述导向表面用于过量装载支撑件(S)期间释放所述纱线卷绕筒部分(B),所述导向表面(F)基本上沿退绕方向延伸,并且,所述导向表面(F)最好沿退绕方向延伸到所述纱线夹持器(20)之外且与所述支撑件(S)前端重叠。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喂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表面(F)至少绕着所述纱线卷绕筒较低半部分从外侧紧夹着,最好绕着较低的大半部分紧夹着,甚至绕着整个纱线卷绕筒。
28.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喂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表面(F)包括单个局部表面或指状或杆状件的纱线卷绕筒圆周方向。
29.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喂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释放卷绕筒部分(B)之下至少有一部分导向部门(F)时沿退绕方向向上倾斜的。
30.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喂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用于基本上沿退绕方向与纱线卷绕筒一起移动所述导向表面(F)驱动器,所述驱动器至少用于移动所述导向表面(F)的一部分。
31.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喂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纱线卷绕筒上部设置后支撑件(39),所述后支撑件(39)是薄片、刷子或横向臂,最好从升高的中心位置到降低的支撑位置可移动所述后支撑件(39),且支撑位置的所述后支撑件(39)与所述纬线材料/和/或所述支撑件接触,当所述支撑件(S)支撑所述纱线卷绕筒末端时,所述后支撑件(39)在退绕侧纱线卷绕筒上从上部斜向下延伸。
32.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喂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S)形成直径可变的杆支撑架,所述杆支撑架具有基本上沿平行于所述退绕方向(X)延伸的杆(19),所述杆(19)外缘形成纱线卷绕筒的支撑表面,所述杆(19),最好是一组杆,设置在拨爪(51)上,相对于固定托架(23)里的支撑件轴向基本上径向导向所述拨爪(51),并且可将所述拨爪安装在不同的径向调整位置,且每一拨爪均装有各自的偏心调整装置(53),所述偏心调整装置包括从所述支撑件(S)前侧可进入的调整偏心部分(55)。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喂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偏心装置支撑在托架(23)上用于绕着平行与支撑件(S)轴另一轴旋转,最好用于在有限旋转幅度180度上调整,并且,所述调整偏心部分(55)通过偏心部分(59)接合沿所述拨爪(51)的圆周方向的挖去部分(56)。
34.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喂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偏心装置支撑在托架(23)上用于绕着平行与支撑件(S)轴另一轴旋转,最好用于在有限旋转幅度180度上调整,并且所述调整偏心部分(55)用偏心部分(59)接合沿所述托架(23)里圆周方向的挖去部分。
3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喂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S0具有在约20毫米至约50毫米之间的外径(D’),最好外径在约30毫米至约40毫米之间。
3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喂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从家(24)说着在所述支撑件(S)的较低侧。
37.如权利要求23或36所述的喂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夹持器(20)的夹持部分(42)设置在支撑件(S)轴的外侧并且沿基本上与所述止动件(24)成一直线的所述纬线(Y)退绕方向。
3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喂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缩镇压器(68)中心的设置在所述支撑件(S)上,最好以可移动的方式,所述卷缩镇压器(68)从至少与支撑件轴成一直线的支撑件(S)沿退绕方向延伸,并且所述卷缩镇压器具有在支撑件前端前面的自由端(71)。
39.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喂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缩镇压器(68)具有向着自由端(71)逐渐变细旋转对称的外表面(72),以及在结构上最好将纱线卷绕传感器(73、74、75、74’、75’、76’)与所述卷缩镇压器(68)连接起来。
40.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喂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缩镇压器(68)是销(70),最好是圆锥销。
41.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喂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销(70)外径,至少接近所述自由端(71)的外径,达到所述支撑件(S)外径(D’)的几分之一。
42.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喂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由端(71)位于接近纱线夹持器(20)的位置,最好位于沿退绕方向的纱线夹持器(20)下游侧位置。
43.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喂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表面(72)是光滑的且形成低摩擦,最好通过设置低摩擦覆层来形成低摩擦。
44.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喂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S)表面形成沿退绕方向(X)逐渐变细的锥度,倾斜度最好约1°。
4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喂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提升件设置在所述卷入件(W)与所述支撑件(S)的表面之间,并且所述提升件与卷绕件(W)同步驱动以作摆动移动。
4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喂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提升件设置在支撑件(S)的杆支撑架的所述杆间,所述提升机与普通驱动器相连接,在驱动器沿退绕方向以振荡的方式反复同步驱动提升件卷绕件(W),使得在向前移动期间每一个提升件都相对于毗邻杆(19)凸出且在向后移动期间再次关于毗邻杆(19)向内返回且在所述杆(19)之后。
4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喂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排列所述支撑件(S)使得可相对于纱线卷绕筒并沿与退绕方向(X)相反的方向拉回它以释放所述纱线卷绕筒部分。
48.如权利要求47所述的喂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基本上固定的脱开件(12),并且排列所述支撑件(S)使得可相对于脱开件(12)将其拉回。
4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喂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共轴环状辅助支撑件(S2)结构上与支撑件(S,S1)相连接,所述辅助支撑件(S2)这是具有与支撑件(S,S1)相同的外径(D’),排列所述辅助支撑件(S2)使得其可从用于延长支撑件(S,S1)的纱线卷绕前端位置调整到轴向伸出纱线卷绕筒之外的间隙位置,以及它可与间隙位置中的所述前端形成中间距离以通过所述辅助支撑件(S2)退绕纬线。
50.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喂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排列所述辅助支撑件(S2)使得其可相对于基本上固定、环状脱开件(16)转移到所述间隙位置。
51.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喂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卷绕件(W)与所述支撑件(S)间设置可循环驱动的装置(62)以可选择的形成单个放大卷绕(T’),排列几个钩状止动件(24’)使得它们可与纱线卷绕筒一起移动且它们最好是向内与向外移动,以及每个止动件可移动到接合位置,在该位置,在其它较小相邻卷绕中,它与在纱线卷绕筒中形成的较大的卷绕(T’)中一个接合。
52.一种织机的喂纱装置,尤其是喷气织机,包括用来关于固定支撑件驱动旋转而设置的卷绕件(W),用于测量纬线长度的止动件(24),所述止动件(24)可沿支撑件(S0的轴向径向以及关于处于已缩回的纱线释放位置(a)和接合位置(b)间的支撑件(S)来回移动以在接合位置捕住所述纬线,通过织机将纬线退绕出在支撑件(S)上形成的纱线卷绕筒的卷绕(T,T’),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件(24)排列在接合位置(b)使得和通过纬线(Y)可将其反向于预定弹簧力斜移出第一捕住位置(k)并在缓冲冲程上沿圆周方向进入第二布置位置(1)。
53.如权利要求52所述的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件(24)于直线式驱动器(25,26)连接以在接合位置(b)与释放位置(a)之间调节止动件(24),所述止动件(24)包括处于支撑件(S)与直线式驱动器之间的铰链部分(28、28’),并且在沿圆周方向定位的固定件(38)中设置自动返回缓冲件(36),所述缓冲件(36)可通过止动件(24)反向于弹弹簧力(37)移动。
CNB018175864A 2000-10-18 2001-10-17 一种插入纬纱的方法和喂纱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2123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051635.1 2000-10-18
DE2000151635 DE10051635A1 (de) 2000-10-18 2000-10-18 Verfahren zum Eintragen von Schussfadenmaterial
DE10107311.9 2001-02-16
DE2001107311 DE10107311A1 (de) 2001-02-16 2001-02-16 Fadengreifer
SE01022722 2001-06-26
SE0102272A SE0102272D0 (sv) 2001-06-26 2001-06-26 Verfahren zum eintragen von schussfäden, und fadenliefervorrichtung
SE0103209A SE0103209D0 (sv) 2001-09-25 2001-09-25 Verfahren zum Eintragen von Schussfäden, und Fadenliefervorrichtung
SE01032093 2001-09-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31609A true CN1531609A (zh) 2004-09-22
CN1321234C CN1321234C (zh) 2007-06-13

Family

ID=274378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817586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21234C (zh) 2000-10-18 2001-10-17 一种插入纬纱的方法和喂纱装置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2) US7156337B2 (zh)
EP (1) EP1402097B1 (zh)
JP (2) JP4101651B2 (zh)
KR (1) KR100516487B1 (zh)
CN (1) CN1321234C (zh)
AT (1) ATE321903T1 (zh)
AU (1) AU2002215960A1 (zh)
DE (1) DE50109401D1 (zh)
WO (1) WO2002033157A2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31455A (zh) * 2015-06-01 2015-08-12 苏州市晨彩纺织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内旋式储纬器
CN105002637A (zh) * 2015-07-28 2015-10-28 苏州市丹纺纺织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摇摆式储纬器
WO2017177657A1 (zh) * 2016-04-15 2017-10-19 苏州市丹纺纺织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弹簧式捕纬器
WO2017177659A1 (zh) * 2016-04-15 2017-10-19 苏州市丹纺纺织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气流式捕纬装置
CN114249170A (zh) * 2020-09-21 2022-03-29 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 存丝机构及作业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02215960A1 (en) * 2000-10-18 2002-04-29 Iropa Ag Method for inserting weft threads and thread feed device
US7543610B2 (en) * 2006-06-16 2009-06-09 Sultex Ag Thread clamp for a rapier head
DE10340008A1 (de) * 2003-08-29 2005-03-24 Iropa Ag Messliefergerät
DE10358283A1 (de) * 2003-12-12 2005-07-21 Iro Ab Fadenmessliefergerät
DE102004036996B3 (de) * 2004-07-30 2005-12-01 Lindauer Dornier Gmbh Duesenwebmaschine, insbesondere Luftdüsenwebmaschine, mit einer Klemmeinrichtung im Mischrohr
DE102006025968B3 (de) * 2006-06-02 2007-11-29 Lindauer Dornier Gmbh Verfahren zum Klemmen eines Schussfadens in einer Düsenwebmaschine, insbesondere Luftdüsenwebmaschine, Klemmeinrichtung und Düsenwebmaschine
EP1918437A1 (de) * 2006-11-02 2008-05-07 Sultex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Eintragen eines Schussfadens
ITMI20072269A1 (it) * 2007-12-04 2009-06-05 Btsr Int Spa Metodo e disposizione per l'alimentazione a lunghezza di filo costante assorbito di una macchina tessile operante su una pluralita' di fili
EP2169099A1 (en) * 2008-09-25 2010-03-31 L.G.L. Electronics S.p.A. Negative yarn feeder with weft-braking device
CN104846516B (zh) * 2015-06-01 2016-04-13 苏州市晨彩纺织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螺旋移位式储纬器
JP6436574B2 (ja) * 2015-06-23 2018-12-12 日特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把持装置及び把持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90710A (en) * 1967-07-31 1970-01-20 Fouquet Werk Frauz & Planck Automatic thread delivery device for textile machines
US3464452A (en) * 1967-11-30 1969-09-02 Leesona Corp Storage apparatus
US3477476A (en) * 1968-02-26 1969-11-11 Leesona Corp Storage device
US3844504A (en) * 1972-04-05 1974-10-29 Lawson Hemphil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yarn
DE2633474C3 (de) 1976-07-26 1980-06-04 Franz Fourne Vorrichtung zum Ablegen eines fadenförmigen Gutes bzw. eines Fadenkabels in einen Behälter o.dgl. endlos, oder in Form von Teilen begrenzter Länge
NL7612811A (nl) * 1976-11-17 1978-05-19 Rueti Te Strake Bv Inrichting voor het vormen van een voorraadwikkel uit een van een garenvoorraad aangevoerde draad.
CS272202B2 (en) 1981-10-13 1991-01-15 Saurer Diederichs Sa Doser and weft meter for shuttless looms
JPS5943149A (ja) * 1982-08-27 1984-03-10 津田駒工業株式会社 流体噴射式織機用緯糸貯留装置
CS243054B1 (en) 1983-05-16 1986-05-15 Jindrich Henzl Method and equipment for selective discharging of pre-determined weft length into shed with shuttless looms
CS236254B1 (en) * 1983-07-01 1985-05-15 Zdenek Rambousek Device for measuring of weft thread's length
JPS62117853A (ja) * 1985-11-15 1987-05-29 津田駒工業株式会社 よこ入れ制御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DE3684286D1 (de) * 1985-12-13 1992-04-16 Tsudakoma Ind Co Ltd Schussfadenzubringer fuer webmaschinen.
JPS6328944A (ja) * 1986-07-14 1988-02-06 津田駒工業株式会社 よこ入れ装置の測長量設定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S6342940A (ja) * 1986-08-11 1988-02-24 津田駒工業株式会社 よこ入れ制御装置
JPH0759774B2 (ja) * 1986-10-04 1995-06-28 津田駒工業株式会社 無杼織機のよこ入れ自動調整方法
JP2516353B2 (ja) * 1987-01-30 1996-07-24 津田駒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ジエツト織機のよこ入れ制御装置
DE3864442D1 (de) * 1987-04-24 1991-10-02 Sulzer Ag Schussfadenspeicher mit automatischer fadenabmessung fuer webmaschine.
JP2715078B2 (ja) * 1987-09-11 1998-02-16 津田駒工業株式会社 よこ入れ制御装置
JP2587961B2 (ja) * 1987-10-30 1997-03-05 津田駒工業株式会社 よこ入れ装置のよこ糸測長方法
JPH01280048A (ja) * 1988-05-02 1989-11-10 Toyota Central Res & Dev Lab Inc ジエツト織機のよこ入れ方法および装置
JPH0226957A (ja) * 1988-07-12 1990-01-29 Nissan Motor Co Ltd 流体噴射式織機の緯入れ制御方法
JP2791806B2 (ja) * 1989-09-18 1998-08-27 津田駒工業株式会社 よこ糸通し装置
SE9002892D0 (sv) 1990-09-10 1990-09-10 Iro Ab Styrd utgaangsbroms vid fournissoer foer textilmaskiner, foeretraeesvis av luft- eller vatten-jet-typ
JP3134879B2 (ja) * 1990-09-27 2001-02-13 津田駒工業株式会社 流体噴射式織機の積極フィードよこ入れ装置
US5127445A (en) * 1990-10-04 1992-07-07 Nissan Motor Company Limited Automatic gaiting arrangement for a fluid jet loom
JP2898773B2 (ja) * 1991-03-08 1999-06-02 津田駒工業株式会社 ジェットルームの緯入れ制御装置
DE69514594T2 (de) 1994-07-19 2000-07-06 Lgl Electronics Spa Fadenfesthalteorgan für Schussfadenspeicher für Luftwebmaschinen
ITTO980520A1 (it) * 1998-06-16 1999-12-16 Lgl Electronics Spa Perfezionamento ai dispositivi di sorveglianza della riserva di filato negli apparecchi alimentatori di trama a telai di tessitura.
AU2002215960A1 (en) * 2000-10-18 2002-04-29 Iropa Ag Method for inserting weft threads and thread feed device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31455A (zh) * 2015-06-01 2015-08-12 苏州市晨彩纺织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内旋式储纬器
CN105002637A (zh) * 2015-07-28 2015-10-28 苏州市丹纺纺织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摇摆式储纬器
WO2017177657A1 (zh) * 2016-04-15 2017-10-19 苏州市丹纺纺织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弹簧式捕纬器
WO2017177659A1 (zh) * 2016-04-15 2017-10-19 苏州市丹纺纺织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气流式捕纬装置
CN114249170A (zh) * 2020-09-21 2022-03-29 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 存丝机构及作业设备
CN114249170B (zh) * 2020-09-21 2024-01-30 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 存丝机构及作业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21234C (zh) 2007-06-13
US20040061018A1 (en) 2004-04-01
US7475709B2 (en) 2009-01-13
AU2002215960A1 (en) 2002-04-29
US7156337B2 (en) 2007-01-02
EP1402097B1 (de) 2006-03-29
DE50109401D1 (de) 2006-05-18
JP2007308870A (ja) 2007-11-29
KR20030042471A (ko) 2003-05-28
JP2004527665A (ja) 2004-09-09
EP1402097A2 (de) 2004-03-31
WO2002033157A2 (de) 2002-04-25
ATE321903T1 (de) 2006-04-15
KR100516487B1 (ko) 2005-09-22
JP4101651B2 (ja) 2008-06-18
US20070095418A1 (en) 2007-05-03
JP4744488B2 (ja) 2011-08-10
WO2002033157A3 (de) 2003-12-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531609A (zh) 一种插入纬纱的方法和喂纱装置
ES2377603T3 (es) Procedimiento de funcionamiento de un huso de una máquina retorcedora de doble torsión o cableadora
CN103303740B (zh) 用于优化自动络筒机的工位的卷绕速度的方法
CN1861507B (zh) 自动络纱机的落纱装置
CN1080331C (zh) 在气流纺纱机上纱线生头的方法以及装置
CN101078140A (zh) 转杯纺纱机操作单元上单纱生头的方法和装置
CN101065524A (zh) 将由纱线组成的条带卷绕到绕旋转轴线旋转的卷绕体上的方法和装置
CN101057011A (zh) 在整经机上进行分纱的方法和装置
CN101177220B (zh) 用于操作生产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的卷绕头的方法
US804232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pinning staple fibres on ring-spinning machines
CN101057012B (zh) 将由许多平行纱线组成的条带卷绕到绕旋转轴线旋转的滚筒上的方法及装置
CN1755000A (zh) 用于铺设长丝纤维条的方法和装置
CN1530478A (zh) 纺纱机
JP2011037608A (ja) 繊維機械
CN105297197B (zh) 纺织机及纺织方法
CS198228B2 (en) Yarn feeder,especially for knitting frames
JPS606565A (ja) ボビンの多目的取扱機構を具備した糸処理機械
CN101148232A (zh) 制造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械的工位
CN109881317A (zh) 纺织机械工位中的自动接线方法以及纺织机械
CN1236118C (zh) 给纱装置
JP2008024438A (ja) 糸巻取装置
CN1550584A (zh) 落纱暂停时操作环锭纺纱机以及落纱时切断纱线的方法
CN201006919Y (zh) 直捻机可调节的磁力张力器
CN1243799A (zh) 叶片横动装置
CN1865560A (zh) 织机的纬纱供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613

Termination date: 2017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