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57408A - 车辆用变速器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变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57408A
CN1457408A CN02800520A CN02800520A CN1457408A CN 1457408 A CN1457408 A CN 1457408A CN 02800520 A CN02800520 A CN 02800520A CN 02800520 A CN02800520 A CN 02800520A CN 1457408 A CN1457408 A CN 14574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clutch
transmission
selectively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28005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59207C (zh
Inventor
川本睦
石原亲
宫石善则
山下贡
细井宣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AW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AW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AW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AW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4574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574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5920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5920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44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using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44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using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62Gea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central gears
    • F16H3/66Gea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central gears composed of a number of gear trains without drive passing from one train to another
    • F16H3/666Gea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central gears composed of a number of gear trains without drive passing from one train to another with compound planetary gear units, e.g. two intermeshing orbital gea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7/00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 F16H37/02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 F16H37/04Combinations of toothed gearings only
    • F16H37/042Combinations of toothed gearings only change gear transmissions in group arrange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7/00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 F16H37/02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 F16H37/06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 F16H37/08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with differential gearing
    • F16H37/0833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with differential gearing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i.e. with two or more internal power path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003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 F16H2200/0047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the gear ratios comprising five forward spee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003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 F16H2200/0052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the gear ratios comprising six forward spee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003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 F16H2200/0056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the gear ratios comprising seven forward spee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003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 F16H2200/006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the gear ratios comprising eight forward spee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02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sets of orbital gears
    • F16H2200/2005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sets of orbital gears with one sets of orbital gea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02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sets of orbital gears
    • F16H2200/2007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sets of orbital gears with two sets of orbital gea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02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sets of orbital gears
    • F16H2200/201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sets of orbital gears with three sets of orbital gea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2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Ravigneaux set
    • F16H2200/2023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Ravigneaux set using a Ravigneaux set with 4 connec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3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aging friction means not of the freewheel type, e.g. friction clutches or brakes
    • F16H2200/2048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aging friction means not of the freewheel type, e.g. friction clutches or brakes with seven engag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3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aging friction means not of the freewheel type, e.g. friction clutches or brakes
    • F16H2200/2051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aging friction means not of the freewheel type, e.g. friction clutches or brakes with eight engag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3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aging friction means not of the freewheel type, e.g. friction clutches or brakes
    • F16H2200/2053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aging friction means not of the freewheel type, e.g. friction clutches or brakes with nine engag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97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omprising an orbital gear set member permanently connected to the housing, e.g. a sun wheel permanently connected to the hous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006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power being selectively transmitted by either one of the parallel flow path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44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using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62Gea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central gears
    • F16H3/66Gea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central gears composed of a number of gear trains without drive passing from one train to another

Abstract

一种车辆用变速器,以主变速器(M)和差动机构(20)为主体构成。主变速器具有被分别设定为不同传动比的至少2个旋转元件(11、12;13、14),差动机构具有至少3个元件(21、22、23)。设有向主变速器的2个旋转元件有选择地输入输入旋转的第1输入机构(C-1、C-2),和向差动机构的2个元件(21、22)连接上述2个旋转元件并向其他至少1个元件(23)输入输入旋转的第2输入机构(1、2、C-3:1、2、4)。由此,使输入旋转经过差动机构传动到主变速器的1个旋转元件上的动力传动,和作为通过差动机构的速度不同的旋转、同时传动到主变速器的2个旋转元件上的动力传动,通过输入机构的控制成为可能,由这样的动力传动的切换,能够不产生转矩消失。另外,在向2个旋转元件同时进行动力传动时,由于产生由2个旋转元件形成的各个的传动比的中间传动比,能够利用它增加变速档数目。

Description

车辆用变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变速器,特别是关于以手动变速器为主变速器的车辆用变速器。
背景技术
装载于车辆上的变速器,由于有要求不在起速时及变速时的离合器操作而使驾驶操作变容易的倾向,以流体传动装置作为起速装置,以多档或多元件的行星传动机构作为有档变速装置,或者以CTV作为无档变速装置的自动变速器成为主流。另外,由于有在确保运转性能、和节省能源方面不可缺少的燃料费用的问题的要求,有档变速器处于多档化的倾向。
然而,在使用上述的流体传动装置的自动变速器中,特别是由于流体传动装置的传动效率低,虽然有要对此进行改善而附设锁定离合器等的改进,但与使用干式单片的离合器的以往的手动变速器比较,免不了有燃料费用方面的不利。另外,于传动效率方面有利的以往的手动变速器,不管其离合器操作是手动还是自动(在本说明书中,如图105所示,将总是啮合式的变速器和干式单片离合器组合而使离合器操作自动化的手动变速器简略记为自动M/T。),由于在变速时必须经过中途切断动力传动的中立的状态,所以特别会有缺少顺利加速的缺点。
另外,在多档化方面,上述自动变速器的情形,必定伴随着行星传动机构机构的多档或多元件化及控制它的离合器、制动器、单向离合器等的摩擦元件及结合元件的数量的增加,在制约装载空间的严格的车辆用变速器中,虽然对于行星传动机构机构的摩擦元件及结合元件的配置上有下功夫的余地,但本质上空间对策是困难的。另外,在手动变速器的情形下,由于变速档数量的增加与直接齿轮对的增加相关联,所以变速器的大型化、特别是轴长的增加将不可避免。主要在手动变速器中,还留有主变速器和副变速器的组合,和抑止由这些关联控制形成的齿轮对的增加的多档化的可能性,但这时,主副两变速器的同时变速成为必要,就需要明显复杂且困难的控制。这样,在自动变速器和手动变速器中各自有利害得失,解决在以往的技术的延长线上的综合问题是困难的。
在这里,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在通过以上述手动变速器为主体、保持手动变速的良好传动效率的同时,对于齿轮配列可以实现更多的变速档并兼具备自动变速器加速顺畅的新构想的车辆用变速器。然后,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在多档变速器的实用方面,可以说比上述目的更重要的确保良好的传动比分级。
发明内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车辆用变速器,如本发明之1所述,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被分别设定为不同的传动比的至少2个旋转元件(11、12;13、14)的主变速器(M),和具有至少3个元件(21、22、23)的差动机构(20),和在该差动机构不同的变速元件上,将上述2个旋转元件分别直接、或有选择地连接的连接机构。
另外,如本发明之2所述,其特征在于,包括:与输出驱动连接,并且被具有分别设定为不同的传动比的至少2个旋转元件(11、12;13、14)的主变速器(M),和具有至少3个元件(21、22、23)的差动机构(20),和在该差动机构的2个元件(21、22)上,直接、或有选择地连接上述2个旋转元件,并且有选择地输入输入旋转的第1输入机构,和向其他的至少1个元件(23)直接、或有选择地输入输入旋转的第2输入机构(C-3;4)。
在上述的构成中,如本发明之3所述,上述第1输入机构,具有直接连接上述差动机构的2个元件(21、22)和上述2个旋转元件的连接部件,和将上述差动机构的2个元件有选择地连接到输入轴上的离合器;上述第2输入机构,具有有选择地连接上述其他的1个元件和输入轴的离合器。
在上述的构成中,如本发明之4所述,上述主变速器的2个旋转元件,分别有选择地连接在上述差动机构的不同的元件上。
在上述的构成中,如本发明之5所述,上述主变速器,至少可以达到作为最低速档的第1变速档。
在上述的构成中,如本发明之6所述,上述差动机构,是由行星传动机构构成的机构。
在上述的构成中,如本发明之7所述,能够采用下述结构:上述行星传动机构,为由恒星齿轮(21)和内齿轮(23)及移动机构(22)3个元件组成的单行星传动机构,该恒星齿轮及内齿轮其中一方,总是与连接于上述2个旋转元件之一方的第1轴(1)连接,并且通过构成上述第1输入机构的第1离合器(C-1),有选择地与输入轴(4)连接,另外一方,总是与连接于上述2个旋转元件之另一方的第2轴(2)连接,并且通过构成上述第1输入机构的第2离合器(C-2),有选择地与输入轴连接,移动机构通过构成上述第2输入机构的第3离合器(C-3),有选择地与输入轴连接。
在上述的构成中,如本发明之8所述,也能够采用下述结构:上述行星传动机构,为由恒星齿轮(21)及内齿轮(23)及移动机构(22)3个元件组成的双行星传动机构,该恒星齿轮及移动机构其中一方,总是与连接于上述2个旋转元件之一方的第1轴(1)连接,并且通过构成上述第1输入机构的第1离合器(C-1),有选择地与输入轴(4)连接,另外一方,总是与连接于上述2个旋转元件之另一方的第2轴(2)连接,并且通过构成上述第1输入机构的第2离合器(C-2),有选择地与输入轴连接,内齿轮通过构成上述第2输入机构的第3离合器(C-3),有选择地与输入轴连接。
在上述的构成中,如本发明之9所述,上述第1输入机构,具有将上述差动机构的2个元件(21、22)有选择地与上述2个旋转元件连接的离合器(C-1、C-2),和有选择地连接上述差动机构(20)的至少2个元件的离合器(C-D);上述第2输入机构,是能够总是连接另1个元件和输入轴的连接部件(4)。
在上述的构成中,如本发明之10所述,上述主变速器的2个旋转元件,分别有选择地与上述差动机构的不同的元件连接。
在上述的构成中,如本发明之11所述,上述主变速器,至少可以达到作为最低速档的第1变速档。
在上述的构成中,如本发明之12所述,上述差动机构,为由行星传动机构构成的机构。
在上述的构成中,如本发明之13所述,也能够为下述构成:设置有选择地连接上述行星传动机构的至少2个元件的第3离合器(C-D),上述行星传动机构,为由恒星齿轮(21)和内齿轮(23)及移动机构(22)3个元件组成的单行星传动机构,该恒星齿轮及内齿轮其中之一方,通过构成上述第1输入机构的第1离合器(C-1)有选择地与连接于上述2个旋转元件之一方的第1轴(1)连接,另外一方,通过构成上述第1输入机构的第2离合器(C-2)有选择地与连接于上述2个旋转元件之另一方的第2轴(2)连接;移动机构,通过上述连接部件总是与输入轴(4)连接。
在上述的构成中,如本发明之14所述,也能够为下述构成:设置有选择地连接上述行星传动机构的至少2个元件的第3离合器(C-D),上述行星传动机构,为由恒星齿轮(21)和内齿轮(23)及移动机构(22)3个元件组成的双行星传动机构,该恒星齿轮及移动机构其中之一方,通过构成上述第1输入机构的第1离合器(C-1),有选择地与连接于上述第2旋转元件之一方的第1轴(1)连接,另外一方,通过上述第2离合器(C-2),有选择地与连接于上述2个旋转元件之另一方的第2轴(2)连接;内齿轮,通过上述连接部件总是与输入轴(4)连接。
下面,本发明的车辆用变速器,如本发明之15所述,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被分别设定为不同的传动比的至少2个旋转元件(11、12;13、14)的主变速器(M),和向上述2个旋转元件有选择地输入输入旋转的输入机构(C-1、C-2),和具有至少3个元件(21、22、23)的差动机构(20),和向该差动机构的2个元件(21、22)连接上述2个旋转元件、并从其他至少1个元件(23)和上述2个元件的一方有选择地输出输出旋转的输出机构(3A、3B、3C)。
进而,本发明的车辆用变速器,如本发明之16所述,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被分别设定为不同的传动比的至少2个旋转元件(11、12;13、14)的主变速器(M),和向上述2个旋转元件输入输入旋转的输入机构(4),和具有至少3个元件(21、22、23)的差动机构(20),和向该差动机构的2个元件(21、22)有选择地连接上述2个旋转元件、并从其他至少1个元件(23)和上述2个元件的一方有选择地输出输出旋转的输出机构(3A、3B、C-1、C-2、C-D)。
进而,本发明的车辆用变速器,如本发明之17所述,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被分别设定为不同的传动比的至少2个旋转元件(11、12;13、14)的主变速器(M),和向上述2个旋转元件输入输入旋转的输入机构(4),和具有至少3个元件(21、22、23)的差动机构(20),和向该差动机构的2个元件(21、22)连接上述2个旋转元件、并从其他至少1个元件(23)和上述2个元件的一方有选择地输出输出旋转的输出机构(3A、3B、C-1~C-3)。
在上述的构成中,如本发明之18所述,上述主变速器的2个旋转元件,分别有选择地与上述差动机构的不同的元件连接。
在上述的构成中,如本发明之19所述,上述主变速器,至少可以达到作为最低速档的第1变速档。
在上述的构成中,如本发明之20所述,上述差动机构,是由行星传动机构构成的机构。
在上述的构成中,如本发明之21所述,能够采用下述构成:设置连接上述行星传动机构的至少2个元件的第3离合器(C-D),上述行星传动机构,为由恒星齿轮(21)和内齿轮(23)及移动机构(22)3个元件组成的双行星传动机构,该恒星齿轮及移动机构其中之一方,总是与构成上述输出机构的第1轴(3A)连接,另一方,总是与构成上述输出机构的第2轴(3B)连接,同时通过上述第3离合器(C-D),有选择地与上述一方的元件连接;内齿轮总是与输出轴(3C)连接。
或者在上述的构成中,如本发明之22所述,也能够为下述构成:设置连接上述行星传动机构的至少2个元件的第3离合器(C-D),上述行星传动机构,为由恒星齿轮(21)和内齿轮(23)及移动机构(22)3个元件组成的单行星传动机构,该恒星齿轮及内齿轮其中之一方,总是与构成上述输出机构的第1轴(1)连接,另外一方,总是与构成上述输出机构的第2轴(2)连接,同时通过第3离合器(C-D)有选择地与上述一方的元件连接,移动机构总是与输出轴(3C)连接。
另外,在上述的构成中,如本发明之23所述,也能够为下述构成:设置连接上述行星传动机构的至少2个元件的第3离合器(C-D),上述行星传动机构,为由恒星齿轮(21)和内齿轮(23)及移动机构(22)3个元件组成的双行星传动机构,该恒星齿轮及移动机构的其中之一方,通过第1离合器(C-1),有选择地连接到构成上述输出机构的第1轴(1)上,另外一方,通过第2离合器有选择地连接到构成上述输出机构的第2轴(2)上的同时,通过第3离合器(C-D),有选择地连接到内齿轮上,并且内齿轮总是与输出轴(3C)连接。
另外,在上述的构成中,如本发明24所述,也能够为下述构成:设置连接上述行星传动机构的至少2个元件的第3离合器(C-D),上述行星传动机构,为由恒星齿轮(21)和内齿轮(23)及移动机构(22)3个元件组成的双行星传动机构,该恒星齿轮及移动机构其中之一方,总是与构成上述输出机构的第1轴(1)连接,同时通过第1离合器(C-1),有选择地与输出轴(3C)连接,另外一方,总是与构成上述输出机构的第2轴(2)连接,同时通过第2离合器(C-2),有选择地与输出轴(3C)连接;内齿轮通过第3离合器有选择地与输出轴(3C)连接。
另外,在上述的构成中,如本发明之25所述,上述主变速器,通过结合第1离合器达到第1变速档,通过结合第2离合器达到第2变速档,通过结合第3离合器,达到第1变速档和第2变速档的中间档。
另外,在上述的构成中,如本发明之26所述,能够采用下述构成:上述主变速器,通过结合第1离合器和第3离合器达到第1变速档,通过结合第2离合器和第3离合器达到第2变速档,通过结合第1离合器和第2离合器达到第1变速档和第2变速档的中间档。
另外,在上述的构成中,如本发明之27所述,上述主变速器,作为旋转元件,在第1轴上具有分别能够有选择地达到第1变速档、比第2变速档的变速比小的第3变速档的齿轮(13、17),在第2轴上具有分别能够有选择地达到第2变速档、比第3变速档的变速比大的第4变速档的齿轮(11、15),通过达到第1变速档和第2变速档之间的第1中间档、第2变速档和第3变速档之间的第2中间档、第3变速档和第4变速档之间的第3中间档,能够达到前进7档的构成。
另外,在上述的构成中,如本发明之28所述,上述主变速器,进而具有实现后退状态的后退用齿轮(19),把主变速器设为后退状态,通过结合第1~第3离合器其中之一,达到后退档。
另外,在上述的构成中,如本发明之29所述,上述主变速器,进而具有实现后退状态的后退用齿轮(19),把主变速器设为后退状态,通过结合第1~第3离合器的其中的2个,达到后退档。
另外,在上述的构成中,如本发明之30所述,进而设置可以锁定上述内齿轮的制动器(B-1),结合该制动器及第2离合器(C-2),并且通过使主变速器为第2变速档,达到后退档。
另外,在上述的构成中,如本发明之31所述,进而设置可以锁定上述内齿轮的制动器(B-1),结合该制动器及第1离合器(C-1),并且通过使主变速器为第1变速档,达到后退档。
另外,在上述的构成中,如本发明之32所述,设置可以锁定上述恒星齿轮和内齿轮其中之一方的制动器,结合该制动器及移动机构输入用的离合器,并且通过达到连接恒星齿轮和内齿轮其中之另一方的轴上的齿轮的变速档,达到比该变速档加速的变速档。
另外,在上述的构成中,如本发明之33所述,设置可以锁定上述恒星齿轮和移动机构其中之一方的制动器(B-1),结合该制动器及内齿轮输入用的离合器(C-3),并且通过达到连接恒星齿轮和移动机构其中之另一方的轴的变速档,达到比该变速档加速的变速档。
另外,在上述的构成中,如本发明之34所述,设置可以锁定上述恒星齿轮和内齿轮其中之一方的制动器,结合连接该制动器及恒星齿轮和内齿轮的其中之另一方与主变速器的离合器,并且通过达到连接内齿轮的轴的变速档,达到比该变速档加速的变速档。
另外,在上述的构成中,如本发明之35所述,设置可以锁定上述恒星齿轮和移动机构其中之一方的制动器,结合连接该制动器及恒星齿轮和移动机构其中之另一方与主变速器的离合器,并且通过达到连接恒星齿轮的轴的变速档,达到比该变速档加速的变速档。
另外,在上述的构成中,如本发明之36所述,上述主变速器,在输出轴上具有与上述第1轴上的齿轮和第2轴上的齿轮分别成对的齿轮,成对的齿轮的其中一方,总是连接在轴上,另一方通过爪型离合器能够有选择地连接在轴上。
另外,在上述的构成中,如本发明之37所述,上述主变速器,在输出轴上具有与上述第1轴上的齿轮和第2轴上的齿轮分别成对的齿轮,成对的齿轮的其中一方,总是连接在轴上,另一方通过多板离合器能够有选择地连接在轴上。
另外,在上述的构成中,如本发明之38所述,上述主变速器,在输出轴上具有与上述第1轴上的齿轮和第2轴上的齿轮分别成对的齿轮,成对的齿轮的其中一方,通过可产生直接连接旋转和变速旋转的行星传动机构连接在轴上。
在上述本发明的构成中,通过行星传动机构从速度不同的2个变速档的变速元件、能够同时进行动力传动。由此,通过在主变速器中可以达到的变速档的组合,在各变速档之间能够产生中间变速档。从而,利用该产生的中间档可实现由不随变速元件的增设的多档化带来的紧凑结构的变速器。另外,由于通过中间档的产生,使在动力传动状态下的变速成为可能,因此能够由不失去转矩的变速带来的顺畅的车辆加速。
另外,通过以往的手动变速器的齿轮系构成,通过产生经不同的变速元件的并列的动力传动顺序,在主变速器中使用以往的手动变速器能够实现达到上述效果的车辆用变速器。
另外,经过由在主变速器中的行星传动机构形成不同的变速元件的并列的动力传动顺序,以此能够由与不使用爪型离合器的自动变速器同样的控制机构形成主变速器的控制。
特别是,将行星传动机构配置在主变速器的输出侧时,由于所产生的中间变速档的传动比必须为接近上级档侧的传动比的传动比,随着移向高速档,能够变窄设定传动比分级,所以能够实现特别适用于车辆行驶的变速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适用于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车辆用变速器的齿轮系的梗概图。
图2是第1实施例的齿轮系的动作图表。
图3是第1实施例的齿轮系的速度线图。
图4是表示第1实施例的车辆用变速器的加速特性的时间图。
图5是表示以往的自动T/M的加速特性的时间图。
图6是表示第1实施例的齿轮系的行星部的第1变形例的梗概图。
图7是表示行星部的第2变形例的梗概图。
图8是表示行星部的第3变形例的梗概图。
图9是表示行星部的第4变形例的梗概图。
图10是表示行星部的第5变形例的梗概图。
图11是表示第2实施例的车辆用变速器的齿轮系的梗概图。
图12是第2实施例的齿轮系的动作图表。
图13是第2实施例的齿轮系的速度线图。
图14是表示第2实施例的齿轮系的行星部的第1变形例的梗概图。
图15是表示行星部的第2变形例的梗概图。
图16是表示行星部的第3变形例的梗概图。
图17是表示行星部的第4变形例的梗概图。
图18是表示行星部的第5变形例的梗概图。
图19是表示行星部的第6变形例的梗概图。
图20是表示行星部的第7变形例的梗概图。
图21是表示第2实施例的齿轮系的行星部的单行星结构情况的第1变形例的梗概图。
图22是表示行星部的第2变形例的梗概图。
图23是表示行星部的第3变形例的梗概图。
图24是表示行星部的第4变形例的梗概图。
图25是表示行星部的第5变形例的梗概图。
图26是表示行星部的第6变形例的梗概图。
图27是表示行星部的第7变形例的梗概图。
图28是表示行星部的第8变形例的梗概图。
图29是第3实施例的齿轮系的动作图表。
图30是第3实施例的齿轮系的速度线图。
图31是第4实施例的齿轮系的梗概图。
图32是第4实施例的齿轮系的动作图表。
图33是第4实施例的齿轮系的速度线图。
图34是第5实施例的齿轮系的梗概图。
图35是第5实施例的齿轮系的动作图表。
图36是第5实施例的齿轮系的速度线图。
图37是第6实施例的齿轮系的梗概图。
图38是第6实施例的齿轮系的动作图表。
图39是第6实施例的齿轮系的速度线图。
图40是第7实施例的齿轮系的梗概图。
图41是第7实施例的齿轮系的动作图表。
图42是第7实施例的齿轮系的速度线图。
图43是第8实施例的齿轮系的梗概图。
图44是第8实施例的齿轮系的动作图表。
图45是第8实施例的齿轮系的速度线图。
图46是表示第8实施例的齿轮系的行星部的第1变形例的梗概图。
图47是表示行星部的第2变形例的梗概图。
图48是表示行星部的第3变形例的梗概图。
图49是表示行星部的第4变形例的梗概图。
图50是表示行星部的第5变形例的梗概图。
图51是表示行星部的第6变形例的梗概图。
图52是表示行星部的第7变形例的梗概图。
图53是第9实施例的齿轮系的梗概图。
图54是第9实施例的齿轮系的动作图表。
图55是第9实施例的齿轮系的速度线图。
图56是第10实施例的齿轮系的梗概图。
图57是第11实施例的齿轮系的梗概图。
图58是第12实施例的齿轮系的梗概图。
图59是第12实施例的齿轮系的动作图表。
图60是第12实施例的齿轮系的速度线图。
图61是第13实施例的齿轮系的梗概图。
图62是第13实施例的齿轮系的动作图表。
图63是第13实施例的齿轮系的速度线图。
图64是第14实施例的齿轮系的梗概图。
图65是第14实施例的齿轮系的动作图表。
图66是第14实施例的齿轮系的速度线图。
图67是第15实施例的齿轮系的梗概图。
图68是第15实施例的齿轮系的动作图表。
图69是第15实施例的齿轮系的速度线图。
图70是将第15实施例的传动比分级的特性以与第1及第2实施例的比较表示的速度线图。
图71是将第15实施例的齿轮系的行星部表示为单行星结构情况的第1变形例的梗概图。
图72是表示行星部的第2变形例的梗概图。
图73是表示行星部的第3变形例的梗概图。
图74是表示行星部的第4变形例的梗概图。
图75是表示行星部的第5变形例的梗概图。
图76是表示行星部的第6变形例的梗概图。
图77是表示使行星部为双行星结构情况的第1变形例的梗概图。
图78是表示行星部的第2变形例的梗概图。
图79是表示行星部的第3变形例的梗概图。
图80是表示行星部的第4变形例的梗概图。
图81是表示行星部的第5变形例的梗概图。
图82是第16实施例的齿轮系的梗概图。
图83是第17实施例的齿轮系的梗概图。
图84是第18实施例的齿轮系的梗概图。
图85是第19实施例的齿轮系的梗概图。
图86是第19实施例的齿轮系的速度线图。
图87是第15实施例的齿轮系的跳越变速时的动作图表。
图88是第15实施例的齿轮系的跳越变速时的速度线图。
图89是第20实施例的齿轮系的梗概图。
图90是第20实施例的齿轮系的动作图表。
图91是第20实施例的齿轮系的速度线图。
图92是第21实施例的齿轮系的梗概图。
图93是第21实施例的齿轮系的动作图表。
图94是第21实施例的齿轮系的速度线图。
图95是第22实施例的齿轮系的梗概图。
图96是第22实施例的齿轮系的速度线图。
图97是第23实施例的齿轮系的梗概图。
图98是第23实施例的齿轮系的速度线图。
图99是第24实施例的齿轮系的梗概图。
图100是第24实施例的齿轮系的动作图表。
图101是第24实施例的齿轮系的速度线图。
图102是第25实施例的齿轮系的梗概图。
图103是第25实施例的齿轮系的动作图表。
图104是第25实施例的齿轮系的速度线图。
图105是以往的自动化的手动传动的梗概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按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图1~图3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变速器的第1实施例。如在图1中对其齿轮系结构以梗概所表示的,该变速器,基本由具有多个旋转元件11~18、通过对这些旋转元件的并列动力传动顺序的选择、实现多个变速档的主变速器(在实施例的说明中称为M/T部)M,和由行星传动机构20构成的差动机构(同样地称为行星部)S,和作为将行星部S的2个元件21、22连接到M/T部的不同的旋转元件上的机构的第1轴1和第2轴2构成。
在该实施例的情况下,M/T部M,作为其旋转元件,包括多个总是啮合式的齿轮对11~18,并具有选择通过旋转元件的动力传动顺序的2个爪型离合器31、32。该M/T部M,作为将内外二重的第1轴1及第2轴2连接到行星部S上的输入机构,从作为这些装置上的旋转元件的齿轮,即从各传动齿轮11、13、15、17向输出轴3上的各从动齿轮12、14、16、18由平行轴传动动力。第1轴1上的第2速及第4速用的传动齿轮13、17,被旋转自如地支撑在第1轴1上,通过配置于它们之间的爪型离合器31的轴方向移动,可以有选择地与第1轴1连接。对与这些第2速及第4速用的传动齿轮13、17成对的各自的从动齿轮14、18,分别可以一体旋转地与输出轴3连接。第2轴2上的第1速及第3速用的传动齿轮11、15和换向用的传动齿轮19,可一体旋转地与第2轴2连接。与这些第1速及第3速用的传动齿轮11、15成对的各自的从动齿轮12、16,被旋转自如地支撑在输出轴3上,通过配置于它们之间的爪型离合器32在轴方向上的移动,可以有选择地与输出轴3连接。另外,由换向用的传动齿轮19和爪型离合器32的外周齿轮构成的换向用的从动齿轮,通过反转齿轮30相互啮合,进行在爪型离合器32的中立位置、通过换向传动齿轮列19、30、32的动力传动。
行星部S的行星传动机构20由恒星齿轮21、内齿轮23、具有分别与恒星齿轮21及内齿轮23啮合并且相互啮合的小齿轮24、25的双小齿轮构成。行星传动机构20的恒星齿轮21,总是与第2轴2连接,该第2轴2通过构成第1输入机构的一方的第2离合器(C-2)可以与输入轴4连接,支撑小齿轮24、25的移动机构22,总是与第1轴1连接,同时,通过构成第1输入机构的另一方的第1离合器(C-1)可与输出轴4连接。内齿轮23,通过构成第2输入机构的一部分的第3离合器(C-3)可与输入轴4连接。并且,行星部S的输入轴4,与发动机(E/G)的飞轮缓冲器(F/W)连接。
这样构成的变速器,如在图2中将其动作图表化所示的那样,将M/T部M的第1齿轮对11、12(以下,在该实施例的说明中,将第1齿轮对用省略号①表示)由爪型离合器32连接到输出轴3上,通过与行星部S的第2离合器(C-2)结合而达到第1速(1st)。在该状态下,发动机(E/G)的旋转,经由行星部S的第2离合器(C-2)从第2轴2输入到M/T部M的传动齿轮11上,由第1齿轮对①减速,经过爪型离合器32传动给输出轴3。这时的变速比,成为按照第1齿轮对①的传动比变为第1速的变速比,成为该变速器的最低速档。
下面,将M/T部M的第1齿轮对①、由爪型离合器32连接到输出轴3上,同时,将第2齿轮对13、14(同样由省略号②表示)由爪型离合器3 1连接到输出轴3上,通过结合行星部S的第3离合器(C-3)结合而达到第2速(2nd)。该状态在以把以前的变速档作为第1速的1-2变速产生的情况下,通过两爪型离合器31、32的结合,第1齿轮对①和第2齿轮对②以成为同时连接到输出轴3上的状态,在连接第1齿轮对①的传动齿轮11和第2齿轮对②的传动齿轮13的第2轴2和第1轴1之间,产生第1齿轮对①的传动比和第2齿轮对②的传动比的中间的传动比,确定了与第2轴2连接的行星传动机构20的恒星齿轮21和与第1轴1连接的移动机构22的旋转关系。该状态如果以第1速的行驶状态产生,则恒星齿轮21的旋转,对于与发动机旋转相等的旋转,移动机构22的旋转为比其减速的旋转,内齿轮23被这些旋转限定而空转。以该状态解除第2离合器(C-2),移动到第3离合器(C-3)的结合,通过向空转中的内齿轮23输入发动机旋转,并列地产生从按照预先生成的上述中间的传动比的内齿轮23、向移动机构22的转矩传动,和从内齿轮23经由移动机构22向恒星齿轮21的转矩传动,这些转矩经由第1轴1和第2轴2并通过两齿轮对①、②向输出轴3传动而实现第2速的变速档。
将M/T部M的第2齿轮对②、由爪型离合器31连接到输出轴3上,并通过与行星部S的第1离合器(C-1)结合而达到第3速(3rd)。以该状态,发动机(E/G)的旋转经由第1离合器(C-1)输入到移动机构22上,该旋转经过爪型离合器31被传动到第2齿轮对②上,在这里以第2齿轮对②的传动比被减速并传动给输出轴3。
将M/T部M的第2齿轮对②、由爪型离合器31连接到输出轴3上,同时,将第3齿轮对15、16(同样由省略号③表示)由爪型离合器32连接到输出轴3上,通过结合行星部S的第3离合器(C-3)而达到第4速(4th)。该状态在由把以前变速档作为第3速的3-4变速产生的情况下,通过两爪型离合器31、32的结合,第2齿轮对②和第3齿轮对③以同时连接到输出轴3上的状态,在与第2齿轮对②的传动齿轮13和第3齿轮对③的传动齿轮15连接的第2轴2和第1轴1之间,产生第2齿轮对②的传动比和第3齿轮对③的传动比的中间的传动比,确定了与第2轴2连接的行星传动机构20的恒星齿轮21和与第1轴1连接的移动机构22的旋转关系。当该状态以在第3速的行驶状态产生时,移动机构22的旋转,是对于与发动机旋转相等的旋转,恒星齿轮21的旋转为比其加速的旋转,内齿轮23被这些旋转限定而空转。以该状态解除第1离合器(C-1),并移动到与第3离合器(C-3)的结合,通过向空转中的内齿轮23输入发动机旋转,并列地产生从按照预先生成的上述中间的传动比的内齿轮23、向移动机构22的转矩传动,和从内齿轮23经由移动机构22向恒星齿轮21的转矩传动,这些转矩经由第1轴1和第2轴2通过两齿轮对②、③传动到输出轴3上而实现第4速的变速档。
将M/T部M的第3齿轮对⑧、由爪型离合器32连接到输出轴3上,并通过结合行星部S的第2离合器(C-2)而达到第5速(5th)。以该状态,发动机(E/G)的旋转经由第2离合器(C-2)输入到第2轴2上,该旋转被传动到第3齿轮对⑧上,在这里第3齿轮对③的传动比被加速,经过爪型离合器32传动到输出轴3上。
将M/T部M的第3齿轮对③、由爪型离合器32连接到输出轴3上,同时,将第4齿轮对17、18(同样由省略号④表示)由爪型离合器31连接到输出轴3上,通过结合行星部S的第3离合器(C-3)而达到第6速(6th)。在该状态是把以前变速档由第5速的5-6变速而产生的情况下,通过两爪型离合器31、32的结合,使第3齿轮对③和第4齿轮对④以同时连接到输出轴3上的状态,在连接第3齿轮对③的传动齿轮15和第4齿轮对④的传动齿轮17的第2轴2和第1轴1之间,产生第3齿轮对③的传动比和第4齿轮对④的传动比的中间的传动比,确定与第2轴2连接的行星传动机构20的恒星齿轮21和与第1轴1连接的移动机构22的旋转关系。如果该状态以第5速的行驶状态产生,则对于移动机构22的旋转是与发动机旋转相等的旋转,恒星齿轮21的旋转为比其加速的旋转,内齿轮23被这些旋转限定而空转。以该状态解除第2离合器(C-2),移动到第3离合器(C-3)的结合,通过向空转中的内齿轮23输入发动机旋转,并列地产生从按照预先生成的上述中间的传动比的内齿轮23、向移动机构22的转矩传动和从内齿轮23经由移动机构22向恒星齿轮21的转矩传动,这些转矩经由第1轴1和第2轴2、通过两齿轮对③、④传动到输出轴3上而实现第6速的变速档。
将M/T部M的第4齿轮对④、由爪型离合器32连接到输出轴3上,通过结合行星部S的第1离合器(C-1)而达到第7速(7th)。以该状态,将发动机(E/G)的旋转经由第1离合器(C-1)输入到第1轴1上,该旋转经过爪型离合器31被传动到第4齿轮对④上,在这里以第4齿轮对④的传动比被加速并传动到输出轴上。
另外,以M/T部M的爪型离合器32为中立,将换向齿轮列19、30连接到输出轴3上,通过结合行星部S的第2离合器(C-2)而达到换向(Rev)。以该状态,发动机(E/G)的旋转经由第2离合器(C-2)被输入到第2轴2上,该旋转由换向齿轮列19、30减速并经由反转齿轮30将上述各变速档被反旋转并传动到输出轴3上。
从以上的达到各变速档的经过可知,对于各奇数的变速档、是将行星传动机构20的变速元件作为与变速不相关的单纯动力传动部件、即动力通过部件达到,而各偶数的变速档,则是发挥行星传动机构20的变速元件的功能而达到。而且,这些各偶数的变速档,通过在达到夹在其的奇数中的变速档时将2个齿轮对同时连接而实现。
这样将在达到的各变速档中的行星传动机构20的3个变速元件的动作特性用速度线图表示在图3中。该速度线图,与以一般的自动变速器的输入旋转数作为基准(速度比1)表示变速特性的表述形式不同,以传动到输出轴3上的输出旋转数作为基准(速度比1),将作为各变速元件的恒星齿轮、内齿轮及移动机构的速度比、在●标记中把表示变速档的数字用白色表示,这些速度比、即与发动机旋转数的速度比为相同意义。并且在第1速中的发动机速度比最高,是表示相对发动机旋转、变速器的减速比最大。另外用○围起的数字,表示在该变速档中连接的M/T部M的第1~第4齿轮对。
从该速度线图可知,偶数的变速档,通过M/T部M的第1~第4齿轮对①~④、以作为对于本来可以达到的奇数变速档的中间档的传动比,通过由实现相邻的两偶数变速档的齿轮对、同步动力传动而达到,并发挥了作为对于相邻的奇数的变速档的经过档的功能。从而,根据该变速器,相对于以往形式的总是啮合式的4档变速器,不增加齿轮对,而在各变速档的中间,以使传动比分级变密的状态能够附加3档的变速档。
下面所示的图4及图5,表示本实施例的变速器和由以往的自动M/T进行车辆加速时的变速的时间表。在图5所示的以往的装置中,在各变速档间(图中表示第1速(1st)~第3速(3rd))产生由通过中立(N)时的转矩消失形成的加速度0的期间,由于这时对于产生由惯性形成的速度增加的平坦期间,在本实施例的装置中,换档中也以继续由实现前变速档的无论哪个齿轮对形成的动力传动状态,在变速期间不存在中立期间,所以不产生由转矩消失形成的加速度0的期间,速度增加也成为连续顺畅的过程。这样,根据本实施例的变速器,通过在手动变速器中能够消除由不可避免的变速时的转矩消失而形成的不适感的发生。
由在该第1实施例中的行星部S和M/T部M的连接机构(第1轴1及第2轴2)及输入机构(第1离合器及第2离合器)形成的连接关系,能够作种种变更。下面出示的图6~图8就是表示这样的变形例。图6表示的变形例,是对于第1实施例、仅对恒星齿轮21和移动机构22的第1轴1和第2轴2的连接关系进行实质性地变更的例,在该变形例中,恒星齿轮21与第1轴1连接,移动机构22与第2轴2连接。各离合器的位置,虽然按照该变更而更换,但由它们形成的连接关系特别没有改变。另外图7所示的变形例,是对于前面的变形例仅变更了第2离合器(C-2)的位置的变形例。在下面的图8中所示的变形例,对于第1实施例完全不变更接续关系,是仅更换第1离合器(C-1)和第3离合器(C-3)的位置的变形例。
另外,在上述第1实施例中,使行星部S为双行星结构,但也能够把它变更为单行星结构。下面所示的图9及图10表示了这样的变形例。在图9中所示的变形例,是将单行星传动机构20的恒星齿轮21与第1轴1连接,同时通过第1离合器(C-1)可与输入轴4连接,并且将内齿轮23与第2轴2连接,同时通过第2离合器(C-2)可与输入轴4连接,将移动机构22通过第3离合器(C-3)与输入轴4连接。另外,图10所示的变形例,是将单行星传动机构20的恒星齿轮21与第2轴2连接,同时通过第2离合器(C-2)与可输入轴4连接,将内齿轮23与第1轴1连接,同时通过第1离合器(C-1)可与输入轴4连接,并将移动机构22通过第3离合器(C-3)可与输入轴4连接。
下面,图11~图13,出示了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该实施例,如在图11中以梗概图所表示齿轮系那样,是相对于第1实施例改变了行星部S的结构的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行星部S的行星传动机构20的移动机构22、通过第1离合器(C-1)与可第1轴1连接,恒星齿轮21通过第2离合器(C-2)可与第2轴2连接,同时通过第3离合器(C-D)可与输入轴4连接,并且内齿轮23总是与输入轴4连接。在该实施例中的第3离合器(C-D),与第1实施例及其变更例的情形不同,构成为将行星传动机构20的恒星齿轮21和内齿轮23连接的直接传动离合器。
由这样构成的变速器,如把在图12中的动作图表化地表示那样,以将M/T部M的第1齿轮对11、12(以下,在该实施例的说明中,也将第1齿轮对用省略号①表示)由爪型离合器32连接到输出轴3上,并在通过结合星部S的直接传动离合器(C-D)使行星传动机构20一体旋转的同时、通过结合第2离合器(C-2)而达到第1速(1st)。在该状态下,发动机(E/G)的旋转经由行星部S的直接传动离合器(C-D)和第2离合器(C-2)、从第2轴2输入到M/T部M的传动齿轮11上,并由第1齿轮对①减速,经过爪型离合器32传动到输出轴3上。这时的变速比,为按照第1齿轮对①的传动比的第1速的变速比,成为该变速器的最低速档。
下面,以将M/T部M的第1齿轮对①、由爪型离合器32连接到输出轴3上,同时将第2齿轮对13、14(同样由省略号②表示)由爪型离合器31连接到输出轴3上,并通过结合行星部S的第1离合器(C-1)和第2离合器(C-2)而达到第2速(2nd)。该状态在由以前变速档为第1速的1-2变速产生时,通过两爪型离合器31、32的结合、第1齿轮对①和第2齿轮对②以同时与输出轴3连接的状态,在连接第1齿轮对①的传动齿轮11和第2齿轮对②的传动齿轮13的第2轴2和第1轴1之间,产生第1齿轮对①的传动比和第2齿轮对②的传动比的中间的传动比,确定与第2轴2连接的行星传动机构20的恒星齿轮21和与第1轴1连接的移动机构22的旋转关系。该状态在以在第1速的行驶状态产生时,由于行星传动机构20是直接连接状态,所以恒星齿轮21、移动机构22及内齿轮23全都为与发动机旋转相等的旋转。以该状态解除直接传动离合器(C-D),移动到第1离合器(C-1)的结合,通过成为允许恒星齿轮21的空转,并列地产生从按照预先生成的上述中间的传动比的内齿轮23、向移动机构22的转矩传动,和从内齿轮23经由移动机构22向恒星齿轮21的转矩传动,这些转矩经由第1轴1和第2轴2、通过两齿轮对①、②传动到输出轴3上而达到第2速的变速档。
以将M/T部M的第2齿轮对②、由爪型离合器31连接到输出轴3上,并通过结合行星部S的第1离合器(C-1)和直接传动离合器(C-D)而达到第3速(3rd)。以该状态,发动机(E/G)的旋转从移动机构22经由第1离合器(C-1)可输入到第1轴1上,该旋转经过爪型离合器31被传动到第2齿轮对②上,在这里以第2齿轮对②的传动比减速并传动到输出轴3上。
将M/T部M的第2齿轮对②、由爪型离合器31连接到输出轴3上,同时将第3齿轮对15、16(同样由省略号③表示)由爪型离合器32连接到输出轴3上,通过结合行星部S的第1离合器(C-1)和第2离合器(C-2)而达到第4速(4th)。该状态在由以前变速档为第3速的3-4变速产生时,通过两爪型离合器31、32的结合,以第2齿轮对②和第3齿轮对③以同时连接到输出轴3上的状态,在将第2齿轮对②的传动齿轮13和第3齿轮对③的传动齿轮15连接的第2轴2和第1轴1之间,生成第2齿轮对②的传动比和第3齿轮对③的传动比的中间的传动比,确定与第2轴2连接的行星传动机构20的恒星齿轮21和与第1轴1连接的移动机构22的旋转关系。该状态在以第3速的行驶状态产生时,由于行星传动机构20是直接连接状态,所以恒星齿轮21、移动机构22及内齿轮23都是与发动机旋转相等的旋转。通过以该状态解除直接传动离合器(C-D)、移动到第2离合器(C-2)的结合和行星传动机构20解除直接连接状态,并列地产生从按照预先生成的上述中间的传动比的内齿轮23、向移动机构22的转矩传动、和从内齿轮23经由移动机构22向恒星齿轮21的转矩传动,这些转矩经由第1轴1和第2轴2通过两齿轮对②、③、传动到输出轴3上而实现第4速的变速档。
将M/T部M的第3齿轮对③、由爪型离合器32连接到输出轴3上,通过结合行星部S的第2离合器(C-2)和直接传动离合器(C-D)而达到第5速(5th)。以该状态,发动机(E/G)的旋转经由直接传动离合器(C-D)和第2离合器(C-2)输入到第2轴2上,该旋转被传动到第3齿轮对③上,在这里以第3齿轮对⑧的传动比被加速,经过爪型离合器32传动到输出轴3上。
将M/T部M的第3齿轮对⑧、由爪型离合器32连接到输出轴3上,同时将第4齿轮对17、18(同样由省略号④表示)由爪型离合器31连接到输出轴3上,通过结合行星部S的第1离合器(C-1)和第2离合器(C-2)而达到第6速(6th)。在该状态由以前变速档为第5速的5-6变速产生时,通过两爪型离合器31、32的结合,第3齿轮对③和第4齿轮对④以同时连接到输出轴3上的状态,在连接第3齿轮对⑧的传动齿轮15和第4齿轮对④的传动齿轮17的第2轴2和第1轴1之间,生成第3齿轮对③的传动比和第4齿轮对④的传动比的中间的传动比,确定与第2轴2连接的行星传动机构20的恒星齿轮21和与第1轴1连接的移动机构22的旋转关系。该状态以在第5速的行驶状态产生时,由于行星传动机构20是直接连接状态,所以恒星齿轮21、移动机构22及内齿轮23都呈与发动机旋转相等的旋转。以该状态解除直接传动离合器(C-D),移动到第1离合器(C-1)的结合,行星传动机构20以解除直接连接状态,并列地产生从按照预先生成的上述中间的传动比的内齿轮23、向移动机构22的转矩传动和从内齿轮23经由移动机构22向恒星齿轮21的转矩传动,这些转矩经由第1轴1和第2轴2、通过两齿轮对③、④传动到输出轴3上而实现第6速的变速档。
将M/T部M的第4齿轮对④、由爪型离合器32连接到输出轴3上,通过结合行星部S的第1离合器(C-1)和直接传动离合器(C-D)而达到第7速(7th)。以该状态,发动机(E/G)的旋转、经由第1离合器(C-1)被输入到第1轴1上,该旋转经由爪型离合器31传动到第4齿轮对④上,在这里以第4齿轮对④的传动比被加速并传动到输出轴3上。
另外,以M/T部M的爪型离合器32为中立,将换向齿轮列19、30连接到输出轴3上,通过结合行星部S的第2离合器(C-2)和直接传动离合器(C-D)而达到换向(Rev)。以该状态,发动机(E/G)的旋转经由第2离合器(C-2)被输入到第2轴2上,该旋转由换向齿轮列19、30减速并且经由反转齿轮30作为上述各变速档被反旋转并传动到输出轴3上。
从以上的各变速档达成的经过可知,在第2实施例中,相对于各奇数的变速档,使行星传动机构20的变速元件、作为与变速不相关的单纯动力传动部件来达到,而各偶数的变速档,是发挥行星传动机构20的变速元件的功能来达到。而且,这些各偶数的变速档,是通过在夹在其奇数的变速档中达到时、同时连接所连接的2个齿轮对而达到的。
将在这样达到的各变速档中的行星传动机构20的3个变速元件的动作特性用速度线图表示在图13中。该速度线图也以一般的自动变速器的输入旋转数作为基准(速度比1)、与表示变速特性的表述形式不同,以传动到输出轴3上的输出旋转数作为基准(速度比1),将作为各变速元件的恒星齿轮、内齿轮及移动机构的速度比、在●中把表示变速档的数字用白色表示,这些速度比、即与发动机旋转数的速度比为相同意义。并且在第1速中的发动机速度比最高,是表示对于发动机旋转、变速器的减速比最大。另外用○围起的数字,表示在该变速档中连接的M/T部M的第1~第4齿轮对。
从该速度线图可知,由于偶数的变速档,是通过M/T部M的第1~第4齿轮对①~④,以作为对于本来可以达到的奇数变速档的中间档的传动比,通过由实现相邻的两偶数变速档的齿轮对、由同步动力传动而达到的,这样发挥了作为对于相邻的奇数的变速档的经过档的功能。从而,根据该第2实施例的变速器,对于以往形式的总是啮合式的4档变速器,不增加齿轮对,在各变速档的中间,以使传动比分级变密的状态能够附加3档的变速档。
有关采用该锁定方式的行星部,与第1实施例的情形同样地也可以作种种的变更。在图14中所示的第1变形例,是对于第2实施例改变了向行星传动机构20的移动机构22和恒星齿轮21的第1轴1和第2轴2的连接关系。即,在该例中,将内齿轮23连接到输入轴4上,直接传动离合器(C-D)作为直接把内齿轮23和恒星齿轮21连接的构成方面按其原样,将恒星齿轮21通过第1离合器(C-1)连接到第1轴1上,将移动机构22通过第2离合器(C-2)连接到第2轴2上。
在下面的图15所示的第2变形例,是对于前面的第1变形例,将由直接传动离合器(C-D)连接的对象、改变为移动机构22和恒星齿轮21。另外,图16所示的第3变形例,是对于第2实施例,将由直接传动离合器(C-D)连接的对象改变为移动机构22和恒星齿轮21。这时的直接传动离合器(C-D),如于图17所示的第4变形例,也能够配置于行星传动机构20的前侧。
进而于图18中所示的第5变形例,是对于第1变形例,将由直接传动离合器(C-D)连接的对象改变为内齿轮23和移动机构22。另外,于图19所示的第6变形例,是对于第2实施例,将由直接传动离合器(C-D)连接的对象改变为内齿轮23和移动机构22。这时的直接传动离合器(C-D),如于图20所示的第7变形例那样,也能够配置于行星传动机构20的前侧。
以上的各变形例,是对于第2实施例、改变行星部的连接关系的变形例,但有关以行星部的行星传动机构20作为单行星的情形,同样的可以改变种种的连接关系。这时,前提为将移动机构22总是连接在输入轴4上。首先,于图21所示的第8变形例,将与单行星传动机构的内齿轮23和恒星齿轮21之间、由直接传动离合器(C-D)可以直接连接,在该例中,恒星齿轮21可以通过第1离合器(C-1)连接到第1轴1上,内齿轮23可以通过第2离合器(C-2)连接到第2轴2上。改变对于这种情形的恒星齿轮21和内齿轮23的第1轴1和第2轴2的连接关系,是于图22所示的第9变形例。
在下面的图23中所示的第10变形例,是对于第8变形例(参照图21),将由直接传动离合器(C-D)直接连接的元件、改变为移动机构22和恒星齿轮21。另外,图24所示的第11变形例,是对于第9变形例(参照图22),将由直接传动离合器(C-D)直接连接的元件、改变为移动机构22和恒星齿轮21。这种情形也如图25的第12变形例所示,可将直接传动离合器(C-D)改变为配置于行星传动机构20的前侧。
进而于图26所示的第13变形例,是对于第8变形例(参照图21)或第10变形例(参照图23),将由直接传动离合器(C-D)直接连接的元件改变为内齿轮23和移动机构22。另外,于图27所示的第14变形例,是对于第9变形例(参照图22),将由直接传动离合器(C-D)直接连接的元件改变为内齿轮23和移动机构22。这时也如图28的第15变形例所示,可将直接传动离合器(C-D)改变配置于行星传动机构20的前侧。
以上的各实施例及其各变形例,是专门变更齿轮系的行星部的构成的变形例,但不变更齿轮系的构成自体,以其控制的变更,也能够改变所达到的变速档数。于下面的图29及图30所示的第3实施例,就是表示的这样变更的一例。这时,作为齿轮系,作为使用前面的第1实施例装置,如图29所示,以越过在前面的实施例中的第4速的变速,构成前进6速的变速器。
这时,通过超越变速档的第3速和第4速间的变速,如于图30表示的速度线图,是不连续的(在图中由虚线表示),但通过仅在变速期间中将M/T部M的2个齿轮对②、③同时连接到输出轴3上,对于行星部的恒星齿轮21的发动机旋转,将恒星齿轮21的旋转仅由第3齿轮对⑧的传动比部分以低速旋转,如以往的自动变速器那样,以由改换结合第1离合器(C-1)和第2离合器(C-2)的转矩转移,不产生转矩消失,而能够进行变速。这时的转矩转移,为预先在适合于车辆的行驶速度的第1轴1和第2轴2间的转矩转移,由于不是如以往的自动变速器那样、是随着旋转元件的速度变化的结构,因不产生由其形成的惯性转矩,所以两离合器的改换结合控制,与以往的自动变速器的相比较变得更单纯。
在下面的图31~图33所示的第4实施例,是对于前面的第1实施例更换了第1轴1和第2轴2。在该实施例情况下的行星部的各离合器动作,相对于第1实施例,成为更换了第1离合器(C-1)和第2离合器(C-2)的动作的关系,随着这个关系,在于图33所示的速度线图上,是在对于变速档的发动机的连接元件、变成更换为移动机构22和恒星齿轮21的关系方面有所不同,但在实体上与第1实施例相同。从而,在避免冗长的意义上,省略通过该形态达到的各变速档的动作说明,如果将在第1实施例中说明的第1离合器和第2离合器换另一措词,则通过换为移动机构22和恒星齿轮21来进行参照并代替说明。
下面,图34~图36表示了第5实施例,该实施例,是去掉了在前面的第1实施例中的M/T部M的第4齿轮对④、使变速器设为5速化的例子。随着该第4齿轮对④的废除,第2齿轮对的传动齿轮13被直接连接到第1轴1上,除去了不需要的爪型离合器31。在该齿轮系的动作,如图35所示,当然不会有高速档的第6速和第7速,即使在图36所示的速度线图上,也没有这些档。由于通过行星部S的各离合器和M/T部M的各齿轮对的动作而达到的各变速档、对于第1~第5速及后退也都与第1实施例的情形同样,可以参照第1实施例的动作说明来代替在此的说明。
这样,即使通过简略化M/T部M的构成,也能够将行星部S的行星传动机构、通过多元件化达到7速。图37~图39出示了这样的第6实施例。在该第6实施例中,行星传动机构作为构成元件,被置换为具有大直径及小直径的2个恒星齿轮21B、21A,和将与它们相互啮合并且相互之间啮合的长小齿轮25及短小齿轮24共同支撑的移动机构22,和与长小齿轮25啮合的内齿轮23的拉维略型的齿轮系。在该形态中,大直径恒星齿轮21B与第1轴1连接,小直径恒星齿轮21A与第2轴2连接,所有的旋转元件、通过各离合器可与输入轴4连接。即,大直径恒星齿轮21B通过第1离合器(C-1),小直径恒星齿轮21A通过第2离合器(C-2),移动机构22通过第3离合器(C-3),另外内齿轮23通过第4离合器(C-4),分别可以与输入轴4连接。
由这样构成的变速器,如在图38图表化地表示其动作那样,将M/T部M的第1齿轮对11、12(以下,在该实施例的说明中,也将第1齿轮对用省略号①表示)由爪型离合器32连接到输出轴3上,通过结合行星部S的第2离合器(C-2)而达到第1速(1st)。在该状态下,发动机(E/G)的旋转经由行星部S的第2离合器(C-2)、从第2轴2输入到M/T部M的传动齿轮11上,第1齿轮对①被减速,并经过爪型离合器32传动到输出轴3上。这时的变速比,为按照第1齿轮对①的传动比的第1速的变速比,并为该变速器的最低速档。
下面,将M/T部M的第1齿轮对①、由爪型离合器32连接到输出轴3上,并通过结合行星部S的第4离合器(C-4)而达到第2速(2nd)。该状态为由将以前的变速档作为第1速的1-2变速而产生的情况下,以由爪型离合器32的结合而使第1齿轮对①和第2齿轮对②同时连接到输出轴3上的状态,在连接第1齿轮对①的传动齿轮11和第2齿轮对②的传动齿轮13的第2轴2和第1轴1之间,生成第1齿轮对①的传动比和第2齿轮对②的传动比的中间的传动比,确定与第2轴2连接的行星传动机构20的小直径恒星齿轮21A和与第1轴1连接的大直径恒星齿轮21B的旋转关系。该状态以在第1速的行驶状态产生时,相对于小直径恒星齿轮21A的旋转、是与发动机旋转相等的旋转,大直径恒星齿轮21B的旋转成为比其减速的旋转,移动机构22被这些旋转限定而空转。以该状态解除第2离合器(C-2),移动到第4离合器(C-4)的结合,通过在空转中的内齿轮23上输入发动机旋转,并列地产生从按照预先生成的上述中间的传动比的内齿轮23、向经由移动机构22的两恒星齿轮21A、21B的转矩传动,这些转矩经由第1轴1和第2轴2、通过两齿轮对①、②传动到输出轴3上而达到第2速的变速档。
将M/T部M的第1齿轮对①、由爪型离合器32连接到输出轴3上,通过结合行星部S的第3离合器(C-3)可达到第3速(3rd)。以该状态,M/T部M的动力传动顺序也与第2速时相同。但在这时,在行星部S侧,内齿轮23输入被改变为移动机构22的输入。从而,该状态在由以前变速档为第2速的2-3变速产生时,通过爪型离合器32的结合、以第1齿轮对①和第2齿轮对②同时连接到输出轴3上的状态,在连接第1齿轮对①的传动齿轮11和第2齿轮对②的传动齿轮13的第2轴2和第1轴1之间,生成第1齿轮对①的传动比和第2齿轮对②的传动比的中间的传动比,确定与第2轴2连接的行星传动机构20的小直径恒星齿轮21A和与第1轴1连接的大直径恒星齿轮21B的旋转关系。该状态以在第2速的行驶状态产生时,对于小直径恒星齿轮21A的旋转是与发动机旋转相等的旋转,而大直径恒星齿轮21B的旋转为比其减速的旋转,移动机构22被这些旋转限定而空转。以该状态解除第4离合器(C-4),并移动到第3离合器(C-3)的结合,通过向空转中的内齿轮23输入发动机旋转,并列地产生从按照预先生成的上述中间的传动比的内齿轮23、向经由移动机构22的两恒星齿轮21A、21B的转矩传动,这些转矩经由第1轴1和第2轴2、通过两齿轮对①、②传动到输出轴3上而达到第3速的变速档。
以M/T部M的爪型离合器32为中立位置,仅第2齿轮对②与输出轴3连接,同时通过结合行星部S的第1离合器(C-1)而达到第4速(4th)。在该状态下,发动机(E/G)的旋转经由第1离合器(C-1)被输入到第1轴1上,以总是连接的第2齿轮对②的传动比被减速并传动到输出轴3上。
将M/T部M的第3齿轮对③、由爪型离合器32连接到输出轴3上,通过结合行星部S的第3离合器(C-3)而达到第5速(5th)。在该状态下,发动机(E/G)的旋转经由第3离合器(C-3)被输入到移动机构22上。该状态在由以前变速档为第4速的4-5变速产生时,通过爪型离合器32的结合以成为把第3齿轮对③连接到输出轴3上的状态,在连接第2齿轮对②的传动齿轮13和第3齿轮对③的传动齿轮15的第2轴2和第1轴1之间,生成第2齿轮对②的传动比和第3齿轮对③的传动比的中间的传动比,确定与第2轴2连接的行星传动机构20的小直径恒星齿轮21A和与第1轴1连接的大直径恒星齿轮21B的旋转关系。该状态在以第4速的行驶状态产生时,对于大直径恒星齿轮21B的旋转是与发动机旋转相等的旋转,而小直径恒星齿轮21A的旋转为比其加速的旋转,内齿轮23被这些旋转限定而空转。以该状态解除第1离合器(C-1),移动到第3离合器(C-3)的结合,通过向空转中的移动机构22输入发动机的旋转,并列地产生从按照预先生成的上述中间的传动比的移动机构22向两恒星齿轮21A、21B的转矩传动,这些转矩经由第1轴1和第2轴2、通过两齿轮对②、③传动到输出轴3上并达到第5速的变速档。
将M/T部M的第3齿轮对③、由爪型离合器32连接到输出轴3上,通过结合行星部S的第4离合器(C-4)而达到第6速(6th)。该状态在由以前变速档为第5速的5-6变速产生时,通过爪型离合器32的结合、以第3齿轮对③处于连接到输出轴3上的状态,在连接第3齿轮对③的传动齿轮15和第2齿轮对②的传动齿轮17的第2轴2和第1轴1之间,生成第3齿轮对③的传动比和第2齿轮对②的传动比的中间的传动比,确定与第2轴2连接的行星传动机构20的小直径恒星齿轮21A和与第1轴1连接的大直径恒星齿轮21B的旋转关系。该状态在以第5速的行驶状态产生时,对于移动机构22的旋转是与发动机旋转相等的旋转,恒星齿轮21的旋转为比其加速的旋转,内齿轮23被这些旋转限定而空转。以该状态解除第3离合器(C-3),移动到第4离合器(C-4)的结合,并通过向空转中的内齿轮23输入发动机旋转,并列地产生从按照预先生成的上述中间的传动比的内齿轮23向移动机构22的转矩传动,和从内齿轮23经由移动机构22向恒星齿轮21的转矩传动,这些转矩经由第1轴1和第2轴2、通过两齿轮对⑧、④传动到输出轴3上而达到第6速的变速档。
将M/T部M的第3齿轮对③、由爪型离合器32连接到输出轴3上,通过结合行星部S的第2离合器(C-2)而达到第7速(7th)。在该状态下,发动机(E/G)的旋转经由第2离合器(C-2)被输入到第2轴2上,该旋转经由爪型离合器32被传动到第3齿轮对③上,在这里以第3齿轮对③的传动比被加速并传动到输出轴上。另外,换向(Rev)与第1实施例的情形相同。
这样得到的各变速档的速度线图,为如图39所示的情形。这时,第1、第4及第7速、为按照各齿轮对单独的传动比的变速档,而第2、第3、第5及第6速,为在中间生成的传动比的变速档。
下面,图40~图42表示第7实施例。该实施例,废除了在前面第1实施例中的M/T部M的换向(Rev)列,代之以行星部实现换向。随着该换向齿轮列的废除,应取代它的制动器(B-1)将内齿轮23可以锁定地连接到变速器箱9上。在该齿轮系上的动作,如图41所示,由于当然地与前面的第1实施例的情形相同,因此以第1实施例的动作说明代替其说明。
如图41的动作图表所示,将M/T部M的第1齿轮对①连接到输出轴3上,通过结合第1离合器(C-1)和制动器(B-1)而达到在该实施例中的换向(Rev)。在该输入状态下,由于移动机构22以发动机旋转而旋转,而锁定内齿轮23,所以恒星齿轮21为与移动机构22的旋转成相反方向的减速旋转。并且该旋转经由第2轴2输入到最低速档的第1齿轮对①,经由爪型离合器32传动到输出轴3上,实现换向。
于图42所示的速度线图,与前面的各速度线图不同,出示的是将通常的发动机旋转作为速度比1时的行星传动机构的各元件的输出转速比。如图所示,对于通过移动机构输入的第1轴1的速度比,内齿轮为固定的速度比0,通过意味恒星齿轮的反旋转的负速度比,第2轴2的速度比为负的值。另外,有关在该实施例的各前进档的实现,当然不是与第1实施例的情形不同的方式。
这样的制动器的追加,不仅能达到换向,而且还能够利用于前进档的追加。
下面参照图43~图45的第8实施例,是基于前面的第4实施例(参照图31~图33),追加了制动器而达到前进8速的变速档。在该实施例中,将行星传动机构的移动机构22附设固定在变速器箱9上的制动器(B-1)。
达到在该实施例中的第1~第7速和换向的动作,由于是与前面的第4实施例的情形同样,因此以表示本实施例的动作的图44的动作图表,和参照图45的速度线图和前面的第3实施例的动作说明代替对它的说明。在该实施例中的第8速,是将第4齿轮对④、与第6速及第7速时同样通过爪型离合器连接到输出轴3上,通过结合第3离合器(C-3)和制动器(B-1)而实现。这时,对于通过第3离合器(C-3)结合、向行星传动机构的内齿轮23输入发动机旋转,而通过制动器(B-1)的结合固定移动机构22,所以恒星齿轮21在与内齿轮23的旋转同方上向内齿轮恒星传动比部分加速旋转。该旋转作为第2轴2的旋转、通过爪型离合器输入到第4齿轮对④上,并输出到输出轴3上。
这样在将制动器的追加用于前进档的追加时,也能够将行星部的结构进行种种变更。图46~图52就出示了这样的变形例。于图46所示的第1变形例,是在使用单行星传动机构的结构中,设置了锁定恒星齿轮21的制动器(B-1),通过结合移动机构22输入用的第3离合器(C-3),将连接内齿轮23的第2轴2的旋转用于实现加速档。于图47所示的第2变形例,是在使用相同的单行星传动机构的结构中,设置锁定内齿轮23的制动器(B-1),通过结合移动机构22输入用的第3离合器(C-3),将连接恒星齿轮21的第2轴2的旋转用于实现加速档。于下面的图48所示的第3变形例,是在使用双行星传动机构的结构中,设置锁定恒星齿轮21的制动器(B-1),通过结合内齿轮23输入用的第3离合器(C-3),将连接移动机构22的第2轴2的旋转用于实现加速档。
另外,于图49所示的第4变形例,是具有直接传动离合器的情况,在使用单行星传动机构的结构中,设置了锁定恒星齿轮21的制动器(B-1),通过结合内齿轮23和M/T部M用的第2离合器(C-2),将连接内齿轮23的第2轴2的旋转用于实现加速档。于图50所示的第5变形例,是设置了锁定单行星传动机构的内齿轮23的制动器(B-1),通过结合恒星齿轮21和M/T部用的第2离合器(C-2),将连接恒星齿轮21的第2轴2的旋转用于实现加速档。于图51所示的第6变形例,是设置了锁定双行星传动机构的恒星齿轮21的制动器(B-1),通过结合移动机构22和M/T部连接用的第2离合器(C-2),将连接移动机构22的第2轴2的旋转用与实现加速档。另外,于图52所示的第7变形例,是设置锁定双行星传动机构的移动机构22的制动器(B-1),通过结合恒星齿轮21和M/T部连接用的第2离合器(C-2),将连接恒星齿轮21的第2轴2的旋转用于实现加速档。
于下面的图53~图55所示的第9实施例,是对于第1实施例废除了第4齿轮对④,并使爪型离合器31以与第2齿轮对②的连接向相反一侧的移动、可以在变速器箱9上锁定,去掉最高速档并实行前进6档化。由于实现从这时的第1速到第6速的各前进变速档和换向的动作,是通过将第4齿轮对④的部分置换成锁定、而与第1实施例的情形相同,以图54的动作图表和第1实施例的动作说明作为参照来代替对它们的说明。然而,在该实施例的情况下,由于在第6速中第1轴1为锁定,所以这时的移动机构的旋转为0。
以上的各实施例,都是在行星部配置各离合器的形式,但除了直接传动离合器(C-D)的各离合器,能够配置在适当的位置。下面所示的图56,出示了对于第2实施例(参照图11~图13)将第1离合器(C-1)和第2离合器(C-2)移动到输出轴侧的第10实施例。这时,行星传动机构的移动机构22和恒星齿轮21、直接与第1轴1和第2轴2连接,代之以在输出轴3侧,第2齿轮对②的从动齿轮和第4齿轮对④的从动齿轮、被固定支撑在嵌于输出轴的外周的外轴3A上。并且,该外轴3A通过第1离合器(C-1)可以连接到输出轴上,内轴3B通过第2离合器(C-2)可以连接到输出轴上。
在该实施例情况下的变速动作,由于是与参照图11~图13的第2实施例的情形相同,包含动作图表及速度线图以第2实施例为参照代替说明。
于下面的图57所出示的第11实施例,是在前面的第4实施例(参照图31~图33)中,将行星传动机构移动到变速器的后部侧,一起将第3离合器(C-3)移动到变速器的后部侧。在该配置的情况下,由于必须在第1轴1A及第2轴2的内侧进一步将第3离合器(C-3)经过连接到输入轴4上的轴,所以在第1齿轮对①和第3齿轮对③侧轴为3重轴,在第2齿轮对②和第4齿轮对④侧,由于必须从移动机构22折回通过与爪型离合器连接的轴1B,因此成为4重轴。由这样的情况不能免除因多重轴配置形成的轴的大直径化,但原理上这样的配列也是可能的。
下面,图58~图60表示第12实施例。该实施例,是在图58中以梗概表示的齿轮系那样,对于第1实施例,改变了M/T部M的结构。这时,M/T部M,作为其变速元件包括行星传动机构40、50。该M/T部M,在以内外二重的第1轴1及第2轴2为输入轴方面,与第1实施例相同。在该实施例中,连接到第1轴1上的齿轮对11A、12A为1个,而行星传动机构40作为相对于该齿轮对11A、12A的串行的齿轮而配置。对于连接到第2轴2上的齿轮对也是同样,齿轮对13A、14A为1个,而行星传动机构50作为相对于该齿轮对13A、14A的串行的齿轮而配置。两行星传动机构40、50,为单行星型,这些内齿轮43、53作为输入元件分别连接到第1轴1及第2轴2上,将各恒星齿轮41、51通过应作为反力元件的制动器(B-2、B-3)连接到变速器箱9上,各移动机构42、52连接到齿轮对的传动齿轮11A、12A上,同时,通过离合器(C-4、C-5)分别连接到第1轴1及第2轴2上。另外,两齿轮对的从动齿轮12A、14A,分别可以一体旋转地连接到输出轴3上。
行星部S的构成,实质上是与第1实施例的情形相同,但在该齿轮系中,由于在M/T部M没有换向专用的齿轮列,所以为了实现换向,内齿轮23通过制动器(B-1)可以锁定到变速器箱9上,在这方面是对于第1实施例附加的不同结构。
这样构成的变速器,如在图59中图表化地表示了其动作,通过结合M/T部M的制动器(B-2)和结合行星部S的第1离合器(C-1)来固定第1恒星齿轮41而达到第1速(1st)。在此状态下,发动机(E/G)的旋转、从行星部S的第1离合器(C-1)经由移动机构22和第1轴1被输入到M/T部M的第1内齿轮43上,由第1恒星齿轮41固定的反力形成的第1移动机构42的减速、被旋转输入到第1齿轮对11A、12A上,在这里进一步以第1齿轮对的传动比减速并传动到输出轴3上。
下面,在结合M/T部M的制动器(B-2)的同时,通过结合制动器(B-3)和结合行星部S的第3离合器(C-3)而达到第2速(2nd)。该状态在由以前变速档为第1速的1-2变速产生时,同时连接在输出轴3上的第1齿轮对11A、12A和第2齿轮对13A、14A,由两制动器(B-2、B-3)的结合、通过第1及第2行星传动机构40、50,成为连接在第1轴1和第2轴2上的状态,这样,第1齿轮对11A、12A的传动比和第1行星传动机构40的传动比相乘的传动比与第2齿轮对13A、14A的传动比和第2行星传动机构50的传动比相乘的传动比的中间的传动比,在第2轴2和第1轴1之间生成,确定与第2轴2连接的行星传动机构20的恒星齿轮21和与第1轴1连接的移动机构22的旋转关系。该状态在以第1速的行驶状态产生时,移动机构22的旋转是与发动机旋转相等的旋转,而恒星齿轮21的旋转为比其减速的旋转,内齿轮23被这些旋转限定而空转。以该状态解除第1离合器(C-1),移动到第3离合器(C-3)的结合,通过向空转中的内齿轮23上输入发动机旋转,并列地产生从按照预先生成的上述中间的传动比的内齿轮23、向移动机构22的转矩传动,和从内齿轮23经由移动机构22向恒星齿轮21的转矩传动,这些转矩经由第1轴1和第2轴2输入到两行星传动机构40、50,通过两齿轮对11A、12A、13A、14A传动到输出轴3上而达到第2速的变速档。这样,对于第1行星传动机构40及第1齿轮对11A、12A的串行减速的传动比和第2行星传动机构50及第2齿轮对13A、14A的串行减速的传动比的中间的传动比的旋转被传动到输出轴3上。
结通过合M/T部M的制动器(B-2)和结合行星部S的第2离合器(C-2)而达到第3速(3rd)。以该状态,发动机的旋转经由第2离合器(C-2)输入到第2轴2上,并且该旋转传动到第2行星传动机构50的第2内齿轮53上。该第2行星传动机构50,由于以由制动器(B-3)的结合将第2恒星齿轮51的固定作为反力、向第2移动机构52输出减速旋转,因此由该旋转的输入形成的第2齿轮对13A、14A的传动比的减速旋转、被传动到输出轴3上。该输出旋转,成为由第2行星传动机构及第2齿轮对串行减速的传动比形成的减速旋转。
通过在结合M/T部M的第1离合器(C-4)的同时,结合第2制动器(B-3)和结合行星部S的第3离合器(C-3)而达到第4速(4th)。该状态在由把以前变速档作为第3速的3-4变速产生时,同时连接在输出轴3上的第1齿轮对11A、12A和第2齿轮对13A、14A,以对于第1齿轮对11A、12A,通过第1离合器(C-4)连接到第1轴1上,对于第2齿轮对13A、14A由制动器(B-3)的结合,通过第2行星传动机构50,连接到第2轴2上的状态,第1齿轮对11A、12A的传动比,与第2齿轮对13A、14A的传动比和第2行星传动机构50的传动比相乘的传动比的中间的传动比、在第2轴2和第1轴1之间生成,确定与第2轴2连接的行星传动机构20的恒星齿轮21和与第1轴1连接的移动机构22的旋转关系。当该状态以在第3速的行驶状态产生时,恒星齿轮21的旋转是与发动机旋转相等的旋转,而移动机构22的旋转为比其加速的旋转,内齿轮23被这些旋转限定而空转。以该状态解除第2离合器(C-2),移动到第3离合器(C-3)的结合,通过向空转中的内齿轮23输入发动机旋转,并列地产生从按照预先生成的上述中间的传动比的内齿轮2、向移动机构22的转矩传动,和从内齿轮23经由移动机构22向恒星齿轮21的转矩传动,这些转矩在一方经由第1轴1输入到第1齿轮对11A、12A上,由其减速并传动到输出轴3上,在另一方经由第2轴输入到第2行星传动机构50上,在那里成为第1档的减速,进而经由第2齿轮对13A、14A进行第2档的减速,传动到输出轴3上而达到第4速的变速档。这样,对于第2行星传动机构及第2齿轮对串行减速的旋转和第1齿轮对单独减速的中间的传动比的旋转、被传动到输出轴3上。
通过结合M/T部M的离合器(C-4)和结合行星部S的第1离合器(C-1)而达到第5速(5th)。以该状态,发动机(E/G)的旋转经由第1离合器(C-1)被输入到第1轴1上,其旋转经由离合器(C-4)通过第1齿轮对11A、12A传动到输出轴3上。这时的传动比为第1齿轮对11A、12A的传动比。
在结合M/T部M的第1离合器(C-4)的同时,通过结合第2离合器(C-5)和结合行星部S的第3离合器(C-3)而达到第6速(6th)。该状态在由以前变速档为第5速的5-6变速产生时,以同时连接在输出轴3上的第1齿轮对11A、12A、通过第1离合器(C-4)与第1轴1连接,第2齿轮对13A、14A通过第2离合器(C-5)与第2轴2连接的状态,第1齿轮对11A、12A的传动比和第2齿轮对13A、14A的传动比的中间的传动比、在第2轴2和第1轴1之间生成,确定与第2轴2连接的行星传动机构20的恒星齿轮21和与第1轴1连接的移动机构22的旋转关系。当该状态以在第5速的行驶状态产生时,相对于移动机构22的旋转是与发动机旋转相等的旋转,恒星齿轮21的旋转成为比其加速的旋转,内齿轮23被这些旋转限定而空转。以该状态解除第1离合器(C-1),移动到第3离合器(C-3)的结合,通过向空转中的内齿轮23输入发动机旋转,并列地产生从按照预先生成的上述中间的传动比的内齿轮23、向移动机构22的转矩传动,和从内齿轮23经由移动机构22向恒星齿轮21的转矩传动,这些转矩在一方通过经由第1轴1输入到第1齿轮对11A、12A上,由其减速并传动到输出轴3上,在另一方通过经由第2轴2输入到第2齿轮对13A、14A上,由其减速并传动到输出轴3上,而达到第6速的变速档。这样,对于第2齿轮对单独的传动比和第1齿轮对单独的传动比的中间的传动比的旋转、被传动到输出轴3上。
通过结合M/T部M的离合器(C-5)和结合行星部S的第2离合器(C-2)而达到第7速(7th)。以该状态,发动机(E/G)的旋转经由第2离合器(C-2)被输入到第2轴2上,其旋转经由离合器(C-5)通过第2齿轮对13A、14A传动到输出轴3上。这时的传动比为第2齿轮对13A、14A的传动比。
在该齿轮系中的换向(Rev),结合M/T部M的制动器(B-2),通过同时结合行星部S的第2离合器(C-2)和制动器(B-1)而达到。以该状态,发动机(E/G)的旋转经由第2离合器(C-2)输入到恒星齿轮21上,将由制动器(B-1)形成的内齿轮23的锁定作为反力的移动机构22的旋转从第1轴1输入到M/T部M的第1内齿轮43上。对此,第1行星传动机构40的恒星齿轮41,由于通过制动器(B-2)固定,从第1传动齿轮42输出的反转的减速旋转,由第1齿轮对11A、12A进一步被减速而传动到输出轴3上。
将在这样达成的各变速档中的行星传动机构20的3个变速元件的动作用速度线图表示在图60中。该速度线图的表述方法也是与第1实施例的情形相同。另外,该线图的情形,用○围起的数字,①表示第1行星传动机构和第1齿轮对的串行的传动状态,②表示第2行星传动机构和第2齿轮对的串行的传动状态,③表示第1齿轮对单独的传动状态,④表示第2齿轮对单独的传动状态。
从该速度线图可知,在该第12实施例中,由于通过M/T部M的第1、第2齿轮对和第1、第2行星传动机构生成作为对于本来可以达成的奇数变速档的中间档的传动比,所以偶数变速档,是成为对于在其相互相邻的变速档的经过档的变速档。从而,该变速器的情形对于4档变速器,也不增加齿轮对及行星传动机构,在各变速档的中间,以使传动比分级变密的状态能够附加3档的变速档。另外对于不产生转矩消失的变速的方面与第1实施例的情形相同。
下面的图61~图63表示本发明的第13实施例。该形态M/T部M,作为其变速元件,包括行星传动机构60。如在图6中将其齿轮系构成由梗概所示那样,与前面的各实施例的行星部接触的前行星部,由单行星传动机构、第1及第2离合器(C-1、C-2),和第1制动器(B-1)构成,碰到M/T部后的行星部,由2列的齿轮对11B、12B、13B、14B和单一的行星传动机构60、和第3~第5离合器(C-3~C-5)、和第2制动器(B-2)构成。
并且,在前行星部,行星传动机构的移动机构22,在总是连接到连接于第2齿轮对13A、14A的第1轴1上的同时,通过第1离合器(C-1)可以连接到输入轴4上,恒星齿轮21在总是连接到连接于第1齿轮对11B、12B的第2轴2上的同时,通过第2离合器(C-2)可以连接到输入轴4上,内齿轮23通过第1制动器(B-1)可以锁定在变速箱9上。另外,在后行星部,行星传动机构60的移动机构62,在总是连接到连接于第2齿轮对13A、14A的第1轴3A上的同时,通过第3离合器(C-3)可以连接到输入轴上,恒星齿轮61,在总是连接到连接第1齿轮对11A、12B的第2轴3B上的同时,通过第4离合器(C-4)可以连接到输出轴3上,内传动齿轮63,通过第5离合器(C-5)可以连接到输出轴3上的同时,通过第2制动器(B-2)可以锁定到变速箱9上。
如于图62表示动作那样,该变速器的情形,第1速(1st)~第4速(4th),为由第2离合器(C-2)结合的输入形成的动力传动,第4速(4th)~第7速(7th),为由第1离合器(C-1)结合的输入形成的动力传动,各变速档的输出,由于主要通过输出侧的第3离合器(C-3)~第5离合器(C-5)的结合的选择而成,所以,首先归纳这些2系统的动力传动的顺序进行说明。前行星传动机构的移动机构22的旋转,通过第1轴1传动到第2齿轮对13B、14B上,进行由第2齿轮对13B、14B的传动比形成的减速(以下,为方便以该传动比为1而简化说明),经过输出侧第1轴3A成为传动到后行星部的移动机构62的顺序(以下称为第1顺序)。前行星传动机构的恒星齿轮21的旋转,通过第2轴2传动到第1齿轮对11B、12B上,进行由该传动比形成的减速,经过输出侧第2轴3B成为传动到后行星部的恒星齿轮61的顺序(以下称为第2顺序)。
在这样的2个顺序产生中,第1速(1st),结合后行星部的第3离合器(C-3),通过结合前行星部的第2离合器(C-2)和第1制动器(B-1)而达到。这时,第1顺序为联系输出的顺序,成为其基础的移动机构22的旋转,通过固定内齿轮23而为低速旋转,该旋转传动到移动机构62上,通过经过第3离合器(C-3)而输出成为第1速旋转。第2速(2nd)也以相同的第2顺序,仅是切换到由第5离合器(C-5)的结合形成的输出。这时,由于后行星部的内齿轮63的旋转,对于移动机构62的旋转成为加速旋转,因而经过第5离合器(C-5)而输出的第2速旋转比第1速旋转变得稍快。有关第3速(3rd),动力传动的关系是实质上相同的,通过切换到由第4离合器(C-4)结合形成的输出,由于这时第2顺序成为输出,因而发动机旋转在通过前行星部的恒星齿轮21后,仅减速第1齿轮对11B,12B传动比部分,通过后行星部的恒星齿轮61而输出。这时,动力传动由于与第1制动器(B-1)或第1离合器(C-1)的结合无关,因而可准备在下-个变速所具有的任何一方的结合。然而,由于在将两元件同时结合时锁住前行星传动机构,所以不容许第1制动器(B-1)和第1离合器(C-1)的同时结合。
第4速(4th)以后,主体的顺序为第1顺序。在第4速(4th)中,通过第1顺序和第2顺序,在后行星部中,由于移动机构62对于发动机旋转、恒星齿轮61仅由第1齿轮对11B,12B形成的减速部分低速旋转,因而这些两旋转的中间速度比的旋转,从内齿轮63经过第5离合器(C-5)输出,该旋转成为第4速旋转。在下面的第5速(5th)中,通过切换到经过第3离合器(C-3)的输出,第1顺序按原样为输出,发动机旋转成为经由第3离合器(C-3)输出到输出轴3上的第5速旋转。
在第6速(6th)中,通过结合制动器(B-1),使作为第2顺序的基础的恒星齿轮21的旋转加速,由于随着这一加速恒星齿轮61的旋转也加速旋转,因而从内齿轮63经过第5离合器(C-5)输出,并且第6速旋转也加速旋转。在第7速(7th)中,以同样状态,由于输出切换到恒星齿轮61上,因而进一步加速的旋转,作为第7速的旋转被输出到输出轴3上。
另外,换向(Rev),对于由第2顺序形成的恒星齿轮61的旋转,通过由第1制动器(B-2)结合形成的内齿轮63的固定、反旋转的移动机构62的旋转经由第3离合器(C-3)而输出到输出轴3上而达到。
将在这样的各变速档的各旋转元件的旋转比的关系在图63中以速度线图表示。该速度线图,是按照以发动机旋转速度为1的通常的表述的图。
下面的图64~图66,表示本发明的第14实施例。该实施例的特征,在于将所有的结合元件和行星传动机构集中配置在输入轴侧方面。如在图64中将其齿轮系构成以梗概表示那样,在该实施例中的第1行星传动机构P1,由单行星传动机构构成,发挥产生加速旋转的功能。第2行星传动机构P2也由单行星传动机构构成,第3行星传动机构P3,由双行星传动机构构成。在该实施例中的结合元件,与前面的第13实施例同样,由输入侧的第1及第2离合器(C-1、C-2),和输出侧的第3~第5离合器(C-3~C-5),和反力支撑的第1及第2制动器(B-1、B-2)构成。
第1行星传动机构P1,将该恒星齿轮S1总是固定在变速器箱9上,移动机构C1通过第1离合器(C-1)可以连接到输入轴4上,内齿轮R1直接连接到第2行星传动机构P2的移动机构C2上。第2及第3行星传动机构P2、P3,直接连接两恒星齿轮S2、S3,同时通过第2离合器(C-2)可以连接到输入轴4上,另外通过第4离合器(C-4)可以连接到反转齿轮对上,两移动机构C2、C3也被直接连接,并通过第3离合器(C-3)可以连接到反转齿轮对上,各自的内齿轮R2、R3通过第1制动器(B-1)和第2制动器(B-2)可以固定到变速器箱9上,关于第3行星传动机构P3的内齿轮R3,进而通过第5离合器(C-5)可以连接到反转齿轮对上。
该实施例的情形,也从第1行星传动机构P1的内齿轮R1发出的第1顺序,通过两个移动机构C2、C3传达到第3离合器(C-3)上。另外,第2顺序通过两个恒星齿轮S2、S3,传达第4离合器(C-4)上。并且,如在图65中所示的动作,在第1~第4速中,第2顺序为主体,在第4~第7速中,第1顺序为主体。
对于向由第2离合器(C-2)形成的第2恒星齿轮S2的发动机旋转输入,通过在由第1制动器(B-1)的结合形成的第2内齿轮R2的得到的反力的第2移动机构C2的减速旋转,通过第3离合器(C-3)输出而达到第1速(1st)。也以相同状态,输出由第5离合器(C-5)结合形成的第3内齿轮R3的减速旋转而达到第2速(2nd)。另外,经由第2离合器(C-2)的发动机旋转,通过两恒星齿轮S2、S3,并经由第4离合器(C-4)输出而达到第3速(3rd),。
从第4速(4th)由第1离合器(C-1)的结合形成的第1顺序的加速旋转开始作用,相对于向第3行星传动机构P3的移动机构C3的加速旋转的输入,由恒星齿轮S3的发动机旋转使内齿轮R3加速旋转,但该旋转作为内齿轮R3的加速旋转,经由第5离合器(C-5)输出达到第4速。在下面的第5速(5th)中,第1内齿轮R1的加速旋转,按原样从第3移动机构C3经由第3离合器(C-3)输出而成为第5速旋转。另外,在第6速(6th)中,该旋转被切换到第5离合器(C-5)输出的第3内齿轮R3的输出,进而成为加速的输出。并且,第7速(7th),由第1制动器(B-1)结合形成的加速旋转,作为由第2移动机构C2输入形成的第2恒星齿轮S2的加速旋转、从第4离合器(C-4)输出而成为最高速档。另外,换向(Rev)由第3行星传动机构P3产生,这时,相对于由第1制动器(B-1)的结合形成的第3内齿轮R3固定,通过向第3恒星齿轮S3上输入发动机旋转,第3移动机构C3,通过将成为减速的反旋转的输出、经由第3离合器(C-3)输出而达到。
将在这样的变速档中的各旋转元件的旋转比的关系、在图66中以速度线图表示。该速度线图,也是按照使发动机旋转速度比为1的通常的表述的速度线图。另外,在图65的动作图表中的带括弧的○标记,由与在前面的第13实施例的动作说明中记载的相同理由,表示的是在其变速档中,其结合元件的结合状态的维持,容许与变速无关系。这时,由于两结合元件的同时结合而与行星传动机构的锁定相关,所以不被容许。
下面的图67~图69,表示本发明的第15实施例。该实施例的特征,在于在前面的实施例中,在动力传动顺序的基础上,将配置于M/T部M上流侧的行星部S的行星传动机构20、变更配置于下流侧的方面。如在图67将其齿轮系构成以梗概所示的那样,在该实施例中的M/T部M,与前面的第1实施例的情形实质上是同样的,但伴随行星传动机构20配置于下流侧,第2及第4齿轮对的输出轴3A为二重轴的另外的轴。这时,在第1输出轴3A上固定第2及第4齿轮对的从动齿轮14、18,并在第2输出轴3B上的第1及第3齿轮对11、12、15、16的爪型离合器32,被连接为轴方向可动且不能旋转。
行星部S,剩下2个输入离合器(C-1、C-2),行星传动机构20和为变速控制用的离合器,作为直接传动离合器(C-D)移动到M/T部M的下流侧。在该状态下,行星传动机构20的恒星齿轮21,连接到M/T部M的第2输出轴3B上,该第2输出轴3B,通过直接传动离合器(C-D)连接到输出轴3上,支撑小齿轮24、25的移动机构22连接到第1输出轴3A上,内齿轮23连接到输出轴3上。
由这样构成的变速器,如在图68中图表化地表示其动作那样,将M/T部M的第1齿轮对11、12(在该实施例的说明中也与第1实施例同样,用省略号表示为齿轮对)由爪型离合器32连接到第2输出轴3B上,通过结合行星部S的第2离合器(C-2)和直接传动离合器(C-D)而达到第1速(1st)。由此状态,发动机(E/G)的旋转经由行星部S的第2离合器(C-2)被输入到M/T部M的传动齿轮11上,由第1齿轮对①减速,经过爪型离合器32传动到第2输出轴3B上,并经过直接传动离合器(C-D)而传动到输出轴3C上。
下面,将M/T部M的第1齿轮对①、由爪型离合器32连接到输出轴3B上的同时,将第2齿轮对②、由爪型离合器31连接到输出轴3A上,通过同时结合行星部S的两离合器(C-1、C-2)而达到第2速(2nd)。在该状态下,由两离合器(C-1、C-2)的结合,发动机旋转同时输入到第1齿轮对11、12和第2齿轮对13、14上,由它们减速输出到第1输出轴3A和第2输出轴3B上。由这些旋转的输入而形成的行星传动机构20的恒星齿轮21和移动机构22的旋转,限定在这些传动比的中间的传动比上,并从内齿轮23将这些旋转的中间的旋转传动到输出轴3C上。
将M/T部M的第2齿轮对②、由爪型离合器31连接到第1输出轴3A上,通过结合行星部S的离合器(C-1)和直接传动离合器(C-D)而达到第3速(3rd)。由此状态,发动机(E/G)的旋转经由离合器(C-1)被输入到第2齿轮对②上,该旋转经过爪型离合器31而传动到第2齿轮对②上,在这里以第2齿轮对②的传动比被减速而传动到第1输出轴3A上。该旋转成为行星传动机构20的移动机构22的输入,但行星传动机构20由于处于由直接传动离合器(C-D)的结合形成的直接连接状态,因而该旋转按原样传动到输出轴3C上。
将M/T部M的第2齿轮对②、由爪型离合器31连接到第1输出轴3A上,同时将第3齿轮对③、由爪型离合器32连接到第2输出轴3B上,通过同时结合行星部S的两离合器(C-1、C-2)而达到第4速(4th)。在该状态下,由两离合器(C-1、C-2)的结合而形成的发动机旋转,同时输入到第2齿轮对②和第3齿轮对③上,由它们减速并输出到第1输出轴3A和第2输出轴3B上。由这些旋转的输入限定行星传动机构20的恒星齿轮21和移动机构22的旋转,从内齿轮23将这些旋转的中间的旋转传动到输出轴3C上。
将M/T部M的第3齿轮对③、由爪型离合器32连接到第2输出轴3B上,通过结合行星部S的第2离合器(C-2)和直接传动离合器(C-D)而达到第5速(5th)。在该状态下,发动机(E/G)的旋转经由第2离合器(C-2)被输入到第2轴2上,在这里以第3齿轮对③的传动比减速、并经过爪型离合器32被传动到第2输出轴3B上。该旋转成为行星传动机构20的恒星齿轮21输入,但由于行星传动机构20处于由直接传动离合器(C-D)的结合形成的直接连接状态,所以该旋转按原样被传动到输出轴3C上。
将M/T部M的第3齿轮对③、由爪型离合器32连接到第2输出轴3B上,同时将第4齿轮对④、由爪型离合器31连接到输出轴3A上,并同时结合行星部S的两离合器(C-1、C-2)而达到第6速(6th)。在该状态下,由两离合器(C-1、C-2)的结合而形成的发动机旋转,同时输入到第3齿轮对③和第4齿轮对④上,由它们减速而输出到第1输出轴3A和第2输出轴3B上。由这些旋转的输入限定行星传动机构20的恒星齿轮21和移动机构22的旋转,从内齿轮23将这些旋转的中间的旋转传动到输出轴3C上。
将M/T部M的第4齿轮对④、由爪型离合器31连接到第1输出轴3A上,并通过结合行星部S的第1离合器(C-1)和直接传动离合器(C-D)而达到第7速(7th)。以该状态,发动机(E/G)的旋转经由第1离合器(C-1)被输入到第4齿轮对④上,该旋转经过爪型离合器31被传动到第4齿轮对④上,在这里以第4齿轮对④的传动比减速并传动到第1输出轴3A上。该旋转成为行星传动机构20的移动机构22输入,但由于行星传动机构20处于由直接传动离合器(C-D)的结合形成的直接连接状态,所以该旋转按原样被传动到输出轴3C上。
另外,以M/T部M的爪型离合器32为中立,将换向齿轮列19、30连接到第2输出轴3B上,通过结合行星部S的第2离合器(C-2)和直接传动离合器(C-D)而达到换向(Rev)。以该状态,发动机(E/G)的旋转经由第2离合器(C-2)被输入到第2轴2上,该旋转由换向齿轮列19、30减速并且经由反转齿轮30作为上述各变速档被反旋转而传动到第2输出轴3B上,经由直接传动离合器(C-D)被传动到输出轴3C上。
在该第15实施例中,对于使行星传动机构20的变速元件作为与变速不相关的单纯动力传动部件、而达到各奇数的变速档,各偶数的变速档,发挥行星传动机构20的变速元件的功能而达到。而且,这些各偶数的变速档,通过实现把它们夹在中间的奇数的变速档时同时连接的2个齿轮对而达到。
将在这样达到的各变速档中的行星传动机构20的3个变速元件的动作特性、用速度线图表示在图69中。该速度线图,是以一般的自动变速器的输入旋转数作为基准(速度比1),按照表示变速特性的表述的图,将作为各变速元件的恒星齿轮、内齿轮及移动机构的速度比、在●中把表示变速档的数字用白色表示,这些速度比,即是以发动机旋转数为速度比1的速度比。从而,在第7速中的输出轴速度比为最高,表示了对于发动机旋转变速器的减速比最小。另外用○围起的数字,表示在该变速档连接的M/T部M的第1~第4齿轮对。
从该速度线图可知,偶数的变速档,是通过M/T部M的第1~第4齿轮对,以作为对于本来可以达成的奇数变速档的中间档的传动比,通过由达到相邻的两偶数变速档的齿轮对形成的同步动力传动而达到的,也是对于在其相邻的奇数的变速档的经过档。从而,根据该实施例的变速器,对于以往形式的总是啮合式的4档变速器,在各变速档的中间,以使传动比分级变密的状态能够附加3速的变速档。
进而该第15实施例的情形,可以得到使传动比分级容易进行越高速档越变窄的设定的优点。图70将与前面的2个实施例(参照图1、图58)的比较由速度线图表示(但是,关于各变速档的表述,将由单一的齿轮对的传动比达成的变速档、以由整数表示,将由这些中间的传动比形成的变速档以分数表示)。在该例中,将最低速档和最高速档(第4速,相当于实施例的第7速)的传动比设定为与0.342和2.044相同,在途中的变速档的第2、3速(相当于实施例的第3、5速)间作为可得到良好的传动比分级的传动比设定的情形,在图中(b)所示的本实施例的配置的情形,关于包含中间档的所有的变速档间的传动比分级,对于低速档侧传动比分级大于高速档侧传动比分级的关系成立,在图中(a)所示形式的配置的情形,是将行星传动机构的移动机构—内齿轮间的传动比λ单纯地为0.5的情形,在1.5-2速间、2.5-3速间及3-3.5速间,可知产生低速档侧传动比分级小于高速档侧传动比分级的反转。这样,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容易地设定将作为中间档的偶数档全部靠近上位档侧的传动比分级。
这样,关于将行星传动机构配置在输出侧的情形,也与上述第1实施例及第2实施例同样,可对行星部作种种的变更。例示这些如下。首先,以单行星结构为前提的情形,如图71所示,当恒星齿轮21和内齿轮23间锁定时,恒星齿轮21连接向第1轴3A,将内齿轮23连接到第2轴3B上,将移动机构22连接到输出轴3C上。另外,如图72所示,也可考虑将恒星齿轮21与第2轴3B连接,将移动机构22连接到输出轴3C上的结构。下面,在锁定移动机构22和恒星齿轮21的情况下,如图73所示,将恒星齿轮21与第1轴3A连接,将内齿轮23与第2轴3B连接,将移动机构22与输出轴3C连接,并如图74所示,将恒星齿轮21与第2轴3B连接,将内齿轮23与第1轴3A连接,将移动机构22与输出轴3C连接。并且,在锁定内齿轮23和移动机构22的情况下,可考虑如图75所示,将恒星齿轮21与第1轴3A连接,将内齿轮23与第2轴3B连接,将移动机构22与输出轴3C连接的结构,和如图76所示,将内齿轮23与第1轴3A连接,将恒星齿轮21与第2轴3B连接,将移动机构22与输出轴3C连接。
另外,以双行星结构为前提的情形,也可考虑如图77所示,锁定内齿轮23和恒星齿轮21间时,恒星齿轮21与第1轴3A的连接,将移动机构22连接到第2轴3B上,将内齿轮23连接到输出轴3C上的结构。下面,锁定移动机构22和恒星齿轮21的情形,可考虑如图78所示,将恒星齿轮21与第1轴3A连接,将移动机构22与第2轴3B连接,将内齿轮23与输出轴3C连接的结构,和如图79所示,将恒星齿轮21与第2轴3B连接,将移动机构22与第1轴3A连接,将内齿轮23与输出轴3C连接的结构。并且,锁定内齿轮23和移动机构22的情形,可考虑如图80所示,将恒星齿轮21与第1轴3A连接,将移动机构22与第2轴3B连接,将内齿轮23与输出轴3C连接的结构,和如图81所示,将移动机构22与第1轴3A连接,将恒星齿轮21与第2轴3B连接,将内齿轮23与输出轴3C连接的结构。
下面,图82所示的第16实施例,是将与相对于前面的第1实施例的第11实施例(参照图57)相同的改变,实施于锁定型的第15实施例的例子。在该实施例中,将双行星传动机构20和其直接传动离合器(C-D)配置于输出轴侧的变速器后部。该配置的情形,由于有必要在输出轴侧的第1轴3A及第2轴3B的内侧进一步通过输出轴3C,因而在第1齿轮对①和第3齿轮对③侧轴为3重轴,但对于锁定型机构,从原理上讲这样的配列是可能的。
下面图83所示的第17实施例,是将前面的第16实施例的行星传动机构作为单行星传动机构配置在输出轴侧的中心,将直接传动离合器(C-D)配置于M/T部M的输出轴侧的例子。在该配置中,行星传动机构的恒星齿轮21连接到输出侧的第2轴3B上,内齿轮23连接到输出侧的第1轴3A上,移动机构22连接到输出轴3C上。并且这时的直接传动离合器(C-D),连接到输出侧第1轴3A和输出轴3C上,为锁定行星传动机构的移动机构22和内齿轮23的装置。
进而,图84所示的第18实施例,是对于前面的第15实施例(参照图67),将作为输入离合器而发挥功能的第1及第2离合器(C-1、C-2),作为输出离合器配置于M/T部M的输出侧的例子。该实施例的情况下,M/T部的输入侧,以单轴直接连接到输入轴4上,输出侧的的第1轴3A和双行星传动机构的移动机构22,通过第1离合器(C-1)可以连接,输出侧的的第2轴3B和行星传动机构的恒星齿轮21,通过第2离合器(C-2)可以连接,内齿轮23为总是连接到输出轴3C上。并且直接传动离合器(C-D),为锁定行星传动机构的恒星齿轮21和内齿轮23的离合器。
下面,图85及图86所示的第19实施例,是对于当初的第1实施例(参照图1~3),将行星部全部配置于M/T部M的输出侧的例。该情形的动作,输出输入的关系全部对于第1实施例被更换,但在各变速档的齿轮对和结合元件的动作关系,由于与图2表述的动作完全相同,因此以图2的参照代替说明。另外,在该形态情形的图86所示的速度线图,是与第15实施例的表述方法相同,以一般的自动变速器的输入旋转数为基准(速度比1),按照表示变速特性的表述形式的图,将作为各变速元件的恒星齿轮、内齿轮及移动机构的速度比、在●中把表示变速档的数字用白色表示,这些速度比即是以发动机旋转数为速度比1的速度比。从而,在第7速中的输出轴速度比最高,表示的是对于发动机旋转变速器的减速比最小。另外用○围起的数字,表示在该变速档连接的M/T部M的第1~第4齿轮对。
在该第19实施例中,也与当初的第1实施例同样,能对行星部作种种改变。关于这种情形的变形例,作为第1实施例的变形例,由于是将在图6~图10举出的各例的飞轮F/W置换到输出轴3C上的结构,所以可通过参照这些图,换用另一措词而代替说明。
另外,前面的第15实施例(参照图67)的齿轮系的情形也可以由跨过第4速而形成6速化。将这时的动作表和速度线图表示在图87及图88中。
下面,图89~图89所示的第20实施例,是更换第15实施例的第1轴和第2轴的形态。该形态的动作表和速度线图表示在图90及图91中。
下面,图92~图94所示的第21实施例,是废除第15实施例的第4齿轮对的例子。该形态的动作表和速度线图表示在图93及图94中。
进而,图95及图96所示的第22实施例,是在前面的第6实施例(参照图37~39)中,将行星部移到M/T部的输出侧的例子。这时的动作图表由于与在图38所示的图表相同,因此以该图的参考代替说明。另外,速度线图表示在图96中。
进而,图97及图98所示的第23实施例,是在前面的第7实施例(参照图40~42)中,将行星部移到M/T部的输出侧的例子。这时的动作图表由于与在图41所示的图表相同,因此以该图的参考代替说明。另外,速度线图表示在图98中。
进而,图99~图101所示的第24实施例,是在前面的第15实施例(参照图67~69)中,追加了制动器而达到8速化的例子。这时,可以采取行星传动机构的移动机构,通过制动器固定到变速器箱上的结构。这时的动作图表如图100所示,速度线图表示在图101中。
最后,于图102~图104所示的第25实施例,是在前面的第9实施例(参照图53~55)中,将行星部移到M/T部的输出侧的例子。这时,伴随行星部的移设、第2齿轮对的爪型离合器也移设到输出轴侧。这时的动作图表为在图103所示,速度线图表示在图104中。
以上,为了理解本发明而举出了许多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是限定于例示的实施例,而是在专利请求范围的各个请求项中记载的事项范围内,能够变更实施种种具体的构成。
(生产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可以广泛适用于一般车辆,在前置发动机后驱动(FR)车中,在采用横置式变换加速的形态的在前置发动机前驱动(FF)车中及后置发动机后驱动(RR)车中也可以适用。

Claims (38)

1.一种车辆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具有被分别设定为不同的传动比的至少2个旋转元件(11、12;13、14)的主变速器(M),和
具有至少3个元件(21、22、23)的差动机构(20),和
在该差动机构不同的变速元件上,将所述2个旋转元件分别直接、或有选择地连接的连接机构。
2.一种车辆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与输出驱动连接,并且具有被分别设定为不同的传动比的至少2个旋转元件(11、12;13、14)的主变速器(M),和
具有至少3个元件(21、22、23)的差动机构(20),和
在该差动机构的2个元件(21、22)上,直接、或有选择地连接所述2个旋转元件,并且有选择地输入输入旋转的第1输入机构,和
向其他的至少1个元件(23)直接、或有选择地输入输入旋转的第2输入机构(C-3;4)。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输入机构,具有直接连接所述差动机构的2个元件(21、22)和所述2个旋转元件的连接部件,和将所述差动机构的2个元件有选择地连接到输入轴上的离合器;
所述第2输入机构,具有有选择地连接所述其他的1个元件和输入轴的离合器。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变速器的2个旋转元件,分别有选择地连接在所述差动机构的不同的元件上。
5.按照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车辆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变速器,至少可以达到作为最低速档的第1变速档。
6.按照权利要求3、4或5所述的车辆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动机构,由行星传动机构构成。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传动机构,为由恒星齿轮(21)和内齿轮(23)及移动机构(22)3个元件组成的单行星传动机构,
该恒星齿轮及内齿轮其中一方,总是与连接于所述2个旋转元件之一方的第1轴(1)连接,并且通过构成所述第1输入机构的第1离合器(C-1),有选择地与输入轴(4)连接,另外一方,总是与连接于所述2个旋转元件之另一方的第2轴(2)连接,并且通过构成所述第1输入机构的第2离合器(C-2),有选择地与输入轴连接,移动机构通过构成所述第2输入机构的第3离合器(C-3),有选择地与输入轴连接。
8.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星传动机构,为由恒星齿轮(21)和内齿轮(23)及移动机构(22)3个元件组成的双行星传动机构,
该恒星齿轮及移动机构其中一方,总是与连接于所述2个旋转元件之一方的第1轴(1)连接,并且通过构成所述第1输入机构的第1离合器(C-1),有选择地与输入轴(4)连接,另外一方,总是与连接于所述2个旋转元件之另一方的第2轴(2)连接,并且通过构成所述第1输入机构的第2离合器(C-2),有选择地与输入轴连接,内齿轮通过构成所述第2输入机构的第3离合器(C-3),有选择地与输入轴连接。
9.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输入机构,具有将所述差动机构的2个元件(21、22)有选择地与所述2个旋转元件连接的离合器(C-1、C-2),和有选择地连接所述差动机构(20)的至少2个元件的离合器(C-D);所述第2输入机构,是能够总是连接另1个元件和输入轴的连接部件(4)。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变速器的2个旋转元件,分别有选择地与所述差动机构的不同的元件连接。
11.按照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车辆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变速器,至少可以达到作为最低速档的第1变速档。
12.按照权利要求9、10或11所述的车辆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动机构,由行星传动机构构成。
13.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选择地连接所述行星传动机构的至少2个元件的第3离合器(C-D),
所述行星传动机构,为由恒星齿轮(21)和内齿轮(23)及移动机构(22)3个元件组成的单行星传动机构,该恒星齿轮及内齿轮其中之一方,通过构成所述第1输入机构的第1离合器(C-1),有选择地与连接于所述2个旋转元件之一方的第1轴(1)连接,另外一方,通过构成所述第1输入机构的第2离合器(C-2),有选择地与连接于所述2个旋转元件之另一方的第2轴(2)连接;移动机构,通过所述连接部件总是与输入轴(4)连接。
14.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选择地连接所述行星传动机构的至少2个元件的第3离合器(C-D),
所述行星传动机构,为由恒星齿轮(21)和内齿轮(23)及移动机构(22)3个元件组成的双行星传动机构,该恒星齿轮及移动机构其中之一方,通过构成所述第1输入机构的第1离合器(C-1),有选择地与连接于所述第2旋转元件之一方的第1轴(1)连接,另外一方,通过所述第2离合器(C-2),有选择地与连接于所述2个旋转元件之另一方的第2轴(2)连接;内齿轮,通过所述连接部件总是与输入轴(4)连接。
15.一种车辆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具有被分别设定为不同的传动比的至少2个旋转元件(11、12;13、14)的主变速器(M),和
向所述2个旋转元件有选择地输入输入旋转的输入机构(C-1、C-2),和
具有至少3个元件(21、22、23)的差动机构(20),和
向该差动机构的2个元件(21、22)连接所述2个旋转元件、并从其他至少1个元件(23)和所述2个元件的一方有选择地输出输出旋转的输出机构(3A、3B、3C)。
16.一种车辆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具有被分别设定为不同的传动比的至少2个旋转元件(11、12;13、14)的主变速器(M),和
向所述2个旋转元件输入输入旋转的输入机构(4),和
具有至少3个元件(21、22、23)的差动机构(20),和
向该差动机构的2个元件(21、22)有选择地连接所述2个旋转元件、并从其他至少1个元件(23)和所述2个元件的一方有选择地输出输出旋转的输出机构(3A、3B、C-1、C-2、C-D)。
17.一种车辆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具有被分别设定为不同的传动比的至少2个旋转元件(11、12;13、14)的主变速器(M),和
向所述2个旋转元件输入输入旋转的输入机构(4),和
具有至少3个元件(21、22、23)的差动机构(20),和
向该差动机构的2个元件(21、22)连接所述2个旋转元件、并从其他至少1个元件(23)和所述2个元件的一方有选择地输出输出旋转的输出机构(3A、3B、C-1~C-3)。
18.按照权利要求15、16或17所述的车辆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变速器的2个旋转元件,分别有选择地与所述差动机构的不同的元件连接。
19.按照权利要求15~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变速器,至少可以达到作为最低速档的第1变速档。
20.按照权利要求15~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动机构,由行星传动机构构成。
21.按照权利要求20所述的车辆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设置连接所述行星传动机构的至少2个元件的第3离合器(C-D),
所述行星传动机构,为由恒星齿轮(21)和内齿轮(23)及移动机构(22)3个元件组成的双行星传动机构,该恒星齿轮及移动机构其中之一方,总是与构成所述输出机构的第1轴(3A)连接,另一方,总是与构成所述输出机构的第2轴(3B)连接,同时通过所述第3离合器(C-D),有选择地与所述一方的元件连接;内齿轮总是与输出轴(3C)连接。
22.按照权利要求20所述的车辆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设置连接所述行星传动机构的至少2个元件的第3离合器(C-D),
所述行星传动机构,为由恒星齿轮(21)和内齿轮(23)及移动机构(22)3个元件组成的单行星传动机构,该恒星齿轮及内齿轮其中之一方,总是与构成所述输出机构的第1轴(1)连接,另外一方,总是与构成所述输出机构的第2轴(2)连接,同时通过第3离合器(C-D)有选择地与所述一方的元件连接;移动机构总是与输出轴(3C)连接。
23.按照权利要求20所述的车辆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设置连接所述行星传动机构的至少2个元件的第3离合器(C-D),
所述行星传动机构,为由恒星齿轮(21)和内齿轮(23)及移动机构(22)3个元件组成的双行星传动机构,该恒星齿轮及移动机构的其中之一方,通过第1离合器(C-1),有选择地连接到构成所述输出机构的第1轴(1)上,另外一方,通过第2离合器,有选择地连接到构成所述输出机构的第2轴(2)上,同时通过第3离合器(C-D),有选择地连接到内齿轮上,并且内齿轮总是与输出轴(3C)连接。
24.按照权利要求20所述的车辆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设置连接所述行星传动机构的至少2个元件的第3离合器(C-D),
所述行星传动机构,为由恒星齿轮(21)和内齿轮(23)及移动机构(22)3个元件组成的双行星传动机构,该恒星齿轮及移动机构其中之一方,总是与构成所述输出机构的第1轴(1)连接,同时通过第1离合器(C-1),有选择地与输出轴(3C)连接,另外一方,总是与构成所述输出机构的第2轴(2)连接,同时通过第2离合器(C-2),有选择地与输出轴(3C)连接;内齿轮通过第3离合器有选择地与输出轴(3C)连接。
25.按照权利要求7或22所述的车辆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变速器,通过结合第1离合器达到第1变速档,通过结合第2离合器达到第2变速档,通过结合第3离合器达到第1变速档和第2变速档的中间档。
26.按照权利要求13或22所述的车辆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变速器,通过结合第1离合器和第3离合器达到第1变速档,通过结合第2离合器和第3离合器达到第2变速档,通过结合第1离合器和第2离合器达到第1变速档和第2变速档的中间档。
27.按照权利要求1~2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变速器,作为旋转元件,在第1轴上具有分别能够有选择地达到第1变速档、比第2变速档的变速比小的第3变速档的齿轮(13、17),
在第2轴上具有分别能够有选择地达到第2变速档、比第3变速档的变速比大的第4变速档的齿轮(11、15),
通过达到第1变速档和第2变速档之间的第1中间档、第2变速档和第3变速档之间的第2中间档、第3变速档和第4变速档之间的第3中间档,能够达到前进7档。
28.按照权利要求7、8、24或25所述的车辆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变速器,进而具有实现后退状态的后退用齿轮(19),
把主变速器设为后退状态,通过结合第1~第3离合器其中之一,达到后退档。
29.按照权利要求13、14、24或26所述的车辆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变速器,进而具有实现后退状态的后退用齿轮(19),
把主变速器设为后退状态,通过结合第1~第3离合器的其中的2个,达到后退档。
30.按照权利要求8或24所述的车辆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进而设置可以锁定所述内齿轮的制动器(B-1),
结合该制动器及第2离合器(C-2),并且通过使主变速器为第2变速档,达到后退档。
31.按照权利要求8或24所述的车辆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进而设置可以锁定所述内齿轮的制动器(B-1),
结合该制动器及第1离合器(C-1),并且通过使主变速器为第1变速档,达到后退档。
32.按照权利要求7、25或28所述的车辆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设置可以锁定所述恒星齿轮和内齿轮其中之一方的制动器,
结合该制动器及移动机构输入用的离合器,并且通过达到连接恒星齿轮和内齿轮其中之另一方的轴上的齿轮的变速档,达到比该变速档加速的变速档。
33.按照权利要求8、30或31所述的车辆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设置可以锁定所述恒星齿轮和移动机构其中之一方的制动器(B-1),
结合该制动器及内齿轮输入用的离合器(C-3),并且通过达到连接恒星齿轮和移动机构其中之另一方的轴的变速档,达到比该变速档加速的变速档。
34.按照权利要求13、26、27或29所述的车辆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设置可以锁定所述恒星齿轮和内齿轮其中之一方的制动器,
结合连接该制动器及恒星齿轮和内齿轮的其中之另一方与主变速器的离合器,并且通过达到连接内齿轮的轴的变速档,达到比该变速档加速的变速档。
35.按照权利要求14、26、27或29所述的车辆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设置可以锁定所述恒星齿轮和移动机构其中之一方的制动器,
结合连接该制动器及恒星齿轮和移动机构其中之另一方与主变速器的离合器,并且通过达到连接恒星齿轮的轴的变速档,达到比该变速档加速的变速档。
36.按照权利要求1~3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变速器,在输出轴上具有与所述第1轴上的齿轮和第2轴上的齿轮分别成对的齿轮,成对的齿轮的其中一方,总是连接在轴上,另一方通过爪型离合器能够有选择地连接在轴上。
37.按照权利要求1~3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变速器,在输出轴上具有与所述第1轴上的齿轮和第2轴上的齿轮分别成对的齿轮,成对的齿轮的其中一方,总是连接在轴上,另一方通过多板离合器能够有选择地连接在轴上。
38.按照权利要求1~3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变速器,在输出轴上具有与所述第1轴上的齿轮和第2轴上的齿轮分别成对的齿轮,成对的齿轮的其中一方,通过可产生直接连接旋转和变速旋转的行星传动机构连接在轴上。
CNB028005201A 2001-03-05 2002-03-05 车辆用变速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5920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61014/2001 2001-03-05
JP2001061014A JP4968494B2 (ja) 2001-03-05 2001-03-05 車両用変速機
JP061014/01 2001-03-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57408A true CN1457408A (zh) 2003-11-19
CN100359207C CN100359207C (zh) 2008-01-02

Family

ID=189203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800520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59207C (zh) 2001-03-05 2002-03-05 车辆用变速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6893373B2 (zh)
EP (1) EP1367296B1 (zh)
JP (1) JP4968494B2 (zh)
KR (1) KR100862891B1 (zh)
CN (1) CN100359207C (zh)
WO (1) WO2002070919A1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69364A (zh) * 2010-02-11 2010-07-07 合肥工大汽车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用双离合变速器
CN101858412A (zh) * 2009-04-10 2010-10-13 徐德勇 一种双轴离合装置
CN101907152A (zh) * 2009-06-04 2010-12-0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
CN102287507A (zh) * 2010-06-15 2011-12-2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多级变速器
CN103223852A (zh) * 2012-01-31 2013-07-31 腓特烈斯港齿轮工厂股份公司 用于汽车的混合动力系统
CN103470703A (zh) * 2013-10-14 2013-12-25 合肥工业大学 具有并联行星轮系的变速器
CN103591226A (zh) * 2013-11-11 2014-02-19 深圳市悦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双轴离合装置及车辆变速总成
CN103807386A (zh) * 2012-11-05 2014-05-21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多档位自动变速器
CN103807387A (zh) * 2012-11-08 2014-05-21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三离合器多速变速器
CN105556167A (zh) * 2013-09-30 2016-05-04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35640B2 (ja) * 2002-03-05 2012-09-26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車両用変速機
US6679803B1 (en) * 2002-08-06 2004-01-20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Family of multi-speed power transmission mechanisms having three interconnected planetary gearsets
DE10260179A1 (de) * 2002-12-20 2004-07-01 Zf Friedrichshafen Ag Mehrganggetriebe in Vorgelenebauweise mit Leistungsverzweigung
JP4386672B2 (ja) * 2003-05-19 2009-12-1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
JP3855966B2 (ja) 2003-05-28 2006-12-1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自動変速機のニュートラル制御装置
DE102004006732A1 (de) * 2004-02-11 2005-09-01 Daimlerchrysler Ag Gestuftes leistungsverzweigtes Automatikgetriebe mit einer Doppelkupplung
US7128680B2 (en) * 2004-04-07 2006-10-31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Compound differential dual power path transmission
US7223194B2 (en) * 2004-08-13 2007-05-29 Honda Motor Co., Ltd. Clutch mechanism with dual clutch devices and a planetary gearset
CN101189449B (zh) * 2005-04-08 2012-07-25 Dti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尤其是载重汽车的车辆的驱动器
EP1869342B1 (en) 2005-04-08 2008-10-22 DTI Group B.V. Drive for a vehicle, in particular a lorry
US7311630B2 (en) * 2005-12-14 2007-12-25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with differential gear set and countershaft gearing
US7695390B2 (en) * 2006-09-18 2010-04-13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KR100957148B1 (ko) * 2007-12-17 2010-05-11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자동 변속기
KR100957149B1 (ko) * 2007-12-17 2010-05-11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자동 변속기
WO2009086846A1 (de) * 2008-01-08 2009-07-16 Fev Motorentechnik Gmbh Antriebssystem mit 8-gang-getriebe
JP2010001957A (ja) * 2008-06-19 2010-01-07 Honda Motor Co Ltd 多段変速機
US8123647B2 (en) * 2008-07-01 2012-02-28 Magna Powertrain Usa, Inc. Dual clutch multi-speed transaxle
JP2010144775A (ja) * 2008-12-17 2010-07-01 Honda Motor Co Ltd 多段変速機
JP5379497B2 (ja) * 2009-01-27 2013-12-2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回転伝達機器
JP4781442B2 (ja) * 2009-03-04 2011-09-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変速機
KR100986634B1 (ko) * 2010-01-04 2010-10-08 김광태 오폐수 전처리장치
BR112012026864B1 (pt) * 2010-04-20 2021-03-02 Dti Group B.V sistema de transmissão para veículos
US8657712B2 (en) 2010-09-15 2014-02-25 Chrysler Group Llc Multi-speed drive unit
US8444516B2 (en) 2010-09-15 2013-05-21 Chrysler Group Llc Multi-speed drive unit
RU2620633C2 (ru) * 2010-12-17 2017-05-29 ДТИ Гроуп Б.В. Система трансмиссии, а также способ изменения первого передаточного числа
WO2012102613A1 (en) * 2011-01-25 2012-08-02 Dti Group B.V. Transmission system
AT512935B1 (de) * 2012-04-03 2013-12-15 Avl List Gmbh Antriebseinheit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102012210635A1 (de) * 2012-06-22 2013-12-24 Deere & Company Getriebe-Kupplungseinheit
CN104685261B (zh) * 2012-07-24 2018-03-23 Dti集团有限公司 传动系统
US9423005B2 (en) * 2012-08-08 2016-08-2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DE102012021293B4 (de) 2012-10-30 2019-02-28 Audi Ag Schaltanordnung für ein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DE102012021599B4 (de) * 2012-10-30 2018-10-04 Audi Ag Schaltvorrichtung für ein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US8801566B2 (en) 2012-11-08 2014-08-12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Quad-clutch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US9022891B2 (en) 2012-11-08 2015-05-05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Triple clutch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US8696512B1 (en) 2013-03-08 2014-04-15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Powertrain architecture-powersplit hybrid using a single motor
DE102013225527A1 (de) 2013-12-11 2015-06-11 Zf Friedrichshafen Ag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in Vorgelegebauweise
DE102014201646A1 (de) * 2014-01-30 2015-07-30 Zf Friedrichshafen Ag Getriebeeinheit für ein Gruppengetriebe
CN103791047B (zh) * 2014-02-25 2016-02-24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直升机用可变速传动系统
JP6123744B2 (ja) * 2014-07-04 2017-05-1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KR20160099360A (ko) 2015-02-12 2016-08-22 주식회사 솔루엠 스위치 및 스위치 보호 방법
KR101679967B1 (ko) * 2015-04-29 2016-11-25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다단 변속기
DE102015211809A1 (de) 2015-06-25 2016-12-29 Deere & Company Getriebeanordnung
CN106402290B (zh) * 2016-06-12 2018-07-27 沈阳工业大学 全速比2k-h行星轮系及其变速机构
DE102016213733B4 (de) * 2016-07-27 2021-06-02 Zf Friedrichshafen Ag Mehrstufengetriebe
JP6729191B2 (ja) * 2016-08-31 2020-07-22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変速機
DE102017213334A1 (de) 2017-08-02 2019-02-07 Robert Bosch Gmbh Getriebe für eine Hybridantriebsanordnung
DE102017213329A1 (de) * 2017-08-02 2019-02-07 Robert Bosch Gmbh Getriebe für eine Hybridantriebsanordnung
DE102018221424A1 (de) * 2018-12-11 2020-06-18 Zf Friedrichshafen Ag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mit Planeten-Vorübersetzung auf einer Vorgelegewelle
DE102019206979A1 (de) 2019-05-14 2020-11-19 Deere & Company Lastschaltgetriebe für Landmaschinen
DE102019210847A1 (de) 2019-07-22 2021-01-28 Deere & Company Getriebe
DE102019216303A1 (de) 2019-10-23 2021-04-29 Deere & Company Getriebe
DE102019216299A1 (de) 2019-10-23 2021-04-29 Deere & Company Schaltgruppe für Lastschaltgetriebe
DE102019216300A1 (de) 2019-10-23 2021-05-12 Deere & Company Getriebe, Verwendung eines Getriebes und Verfahren für ein Getriebe
CN113669418B (zh) * 2020-05-14 2024-03-22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八速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AT524117B1 (de) * 2020-10-15 2022-03-15 Avl List Gmbh Antriebsstrang mit einer antriebsmaschine und einem getrieb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718652C3 (de) * 1977-04-27 1979-10-11 Zahnradfabrik Friedrichshafen Ag, 7990 Friedrichshafen Zahnräderwechselgetriebe mit einem Differentialgetriebe
JPS5666544A (en) * 1979-11-05 1981-06-05 Toyota Motor Corp Speed change gear for vehicle
JPS6174940A (ja) 1984-09-18 1986-04-17 Nissan Motor Co Ltd 遊星歯車列
US4924729A (en) * 1989-03-27 1990-05-15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Multispeed power transmission
JPH04254032A (ja) 1991-02-04 1992-09-09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自動変速装置
JPH05180283A (ja) * 1992-01-08 1993-07-20 Jatco Corp 車両用自動変速機
JPH05180284A (ja) 1992-01-08 1993-07-20 Jatco Corp 車両用自動変速機
JPH05187489A (ja) * 1992-01-08 1993-07-27 Jatco Corp 車両用自動変速機
JP3443905B2 (ja) 1993-12-15 2003-09-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自動変速装置
US5429557A (en) 1994-03-21 1995-07-04 Ford Motor Company Multiple-speed automatic transaxle for automotive vehicles
DE69503086T2 (de) * 1994-04-06 1998-12-10 Hyundai Motor Co Ltd Getriebezug in einem automatischen Fünfgang-Getriebe für Kraftfahrzeuge
JP3420349B2 (ja) * 1994-09-07 2003-06-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自動車の電気動力ユニット及び動力伝達ユニット
KR970075480A (ko) * 1996-05-14 1997-12-10 김영귀 5단기어비를 갖는 자동차용 자동변속기
DE59710076D1 (de) * 1996-11-30 2003-06-18 Volkswagen Ag Kontinuierlich verstellbares Stufenwechselgetriebe
KR100344896B1 (ko) * 1999-03-25 2002-07-19 가부시끼 가이샤 구보다 수전작업기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58412A (zh) * 2009-04-10 2010-10-13 徐德勇 一种双轴离合装置
CN101907152B (zh) * 2009-06-04 2013-05-0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
CN101907152A (zh) * 2009-06-04 2010-12-0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
CN101769364A (zh) * 2010-02-11 2010-07-07 合肥工大汽车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用双离合变速器
CN101769364B (zh) * 2010-02-11 2012-05-23 合肥工大汽车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用并联行星轮系变速器
CN102287507B (zh) * 2010-06-15 2014-02-1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多级变速器
CN102287507A (zh) * 2010-06-15 2011-12-2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多级变速器
CN103223852A (zh) * 2012-01-31 2013-07-31 腓特烈斯港齿轮工厂股份公司 用于汽车的混合动力系统
CN103223852B (zh) * 2012-01-31 2017-03-01 腓特烈斯港齿轮工厂股份公司 变速器和用于汽车的混合动力系统
CN103807386B (zh) * 2012-11-05 2017-09-05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多挡位自动变速器
CN103807386A (zh) * 2012-11-05 2014-05-21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多档位自动变速器
CN103807387A (zh) * 2012-11-08 2014-05-21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三离合器多速变速器
CN105556167B (zh) * 2013-09-30 2018-01-05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
CN105556167A (zh) * 2013-09-30 2016-05-04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
CN103470703B (zh) * 2013-10-14 2015-11-04 合肥工业大学 具有并联行星轮系的变速器
CN103470703A (zh) * 2013-10-14 2013-12-25 合肥工业大学 具有并联行星轮系的变速器
CN103591226A (zh) * 2013-11-11 2014-02-19 深圳市悦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双轴离合装置及车辆变速总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367296B1 (en) 2011-12-07
US6893373B2 (en) 2005-05-17
KR100862891B1 (ko) 2008-10-13
EP1367296A4 (en) 2009-11-04
CN100359207C (zh) 2008-01-02
EP1367296A1 (en) 2003-12-03
JP4968494B2 (ja) 2012-07-04
US20030148847A1 (en) 2003-08-07
KR20030017510A (ko) 2003-03-03
WO2002070919A1 (fr) 2002-09-12
JP2002266980A (ja) 2002-09-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457408A (zh) 车辆用变速器
CN1584366A (zh) 自动变速器
CN1793694A (zh) 自动变速装置的六速动力系
CN1295452C (zh) 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变速控制设备
CN1626851A (zh) 双离合器变速装置
CN1773141A (zh) 自动变速箱六档动力传动系
CN1166878C (zh) 环型无级变速传动系统
CN1592824A (zh) 多挡变速器
CN1955511A (zh) 三种模式的多速变速器
CN1109615C (zh) 变速箱
CN1573167A (zh) 多级变速器
CN101045451A (zh) 混合动力车辆的传动状态切换控制装置
CN1650119A (zh) 多级变速器
CN1520494A (zh) 转矩传递装置
CN101066675A (zh) 混合动力车辆的传动状态切换控制装置
CN1711436A (zh) 变速器的换档装置
CN1537744A (zh) 车辆档位切换装置
CN1926356A (zh) 车辆用驱动系统以及控制该车辆用驱动系统的方法和装置
CN1700999A (zh) 复合驱动装置及搭载该装置的汽车
CN101036000A (zh) 多挡自动变速器
CN1869479A (zh) 分流式无级变速器
CN101036001A (zh) 多挡自动变速器
CN1541859A (zh) 位置判断装置、位置判断方法及其程序
CN1280536A (zh) 混合动力驱动装置
CN1734125A (zh) 自动变速装置的六速动力系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102

Termination date: 2014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