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70703B - 具有并联行星轮系的变速器 - Google Patents

具有并联行星轮系的变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70703B
CN103470703B CN201310476907.0A CN201310476907A CN103470703B CN 103470703 B CN103470703 B CN 103470703B CN 201310476907 A CN201310476907 A CN 201310476907A CN 103470703 B CN103470703 B CN 1034707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train
output shaft
planet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7690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70703A (zh
Inventor
汪韶杰
孙保群
李余格
夏鹏飞
胡健
朱文峰
王阳洋
盛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GONGDA AUTOMOBIL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GONGDA AUTOMOBIL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GONGDA AUTOMOBIL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EFEI GONGDA AUTOMOBIL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47690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70703B/zh
Publication of CN1034707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707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707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7070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44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using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62Gea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central gears
    • F16H3/66Gea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central gears composed of a number of gear trains without drive passing from one train to another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具有并联行星轮系的变速器。包括输入轴、第一输出轴、第二输出轴、倒挡轴、第一行星轮系、第二行星轮系、第一接合器、第二接合器、第一联接器、第二联接器和差速器从动齿轮;本发明采用了共齿传动,输入轴上空套的第一前进挡齿轮同时与第一输出轴上空套的Ⅰ-Ⅲ挡从动齿轮和第二输出轴上空套的Ⅱ-Ⅳ挡从动齿轮常啮合,输入轴上固设的第二前进挡齿轮同时与第一输出轴上空套的Ⅴ-Ⅶ挡从动齿轮和第二输出轴上空套的Ⅵ-Ⅷ挡从动齿轮常啮合,可有效减少换挡齿轮副的数量、简化变速传动系统的结构;在同一行星轮系中通过使用接合器或联接器可以形成行星差速传动和直接传动两种不同的传动比,使变速器的整体结构更加简洁和紧凑。

Description

具有并联行星轮系的变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用变速器,具体涉及一种应用行星机构双速传动特性的并联行星轮系变速器。
背景技术
目前,车辆变速器分为手动变速器(MT)、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电液控制自动变速器(AT),双离合器变速器(DSG)和无级变速器(CVT)。手动变速器通过一个离合器和安装在固定轴系上的多对齿轮副进行手动换挡,不能实现自动变速功能;机械式自动变速器是在手动变速器的基础上,加装自动控制装置,控制离合器和选择固定轴系上的齿轮副进行自动换挡,换挡过程中有动力中断现象,换挡平顺性不好;电液控制自动变速器具有一组串联的行星轮系及多个离合器和接合器,可以通过电子控制液压驱动方式进行自动换挡,但结构和控制系统复杂,传动效率低,零部件加工难度大,制造维修成本高;双离合器变速器是在机械式自动变速器的基础上,加装一个与原有离合器并联的离合器和与之相连的输出轴,可以允许两个不同挡位的齿轮副同时啮合实现挡位预置,通过选择不同离合器的工作状态确定变速器的传动路线,安装自动换挡控制装置可以实现自动换挡,但离合器必须在整体旋转状态下完成结合与分离,油路复杂,故障率高,维护困难;无级变速器通过改变V型传动带在主动锥形圆盘和从动锥形圆盘上的传动半径实现连续的无级调速,但传递扭矩较小,零件加工制造难度大,使用中零部件磨损较大,寿命较低。
发明内容
为了增加变速器挡位数量,提高传动效率,同时有效控制变速器结构尺寸,降低零部件加工难度及制造成本,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结构车辆用变速器。
本发明的具体结构设计方案如下:
具有并联行星轮系的变速器包括输入轴ZR1、第一输出轴Z1、第二输出轴Z2、倒挡轴ZD1、第一行星轮系X1、第二行星轮系X2、第一接合器J1、第二接合器J2、第一联接器L1和第二联接器L2、差速器从动齿轮CZ;
所述第一输出轴Z1一侧的端部固定设有Ⅰ-Ⅲ挡从动齿轮C1,另一侧上固定设有第一行星轮系太阳轮XT1;第二输出轴Z2一侧的端部固定设有Ⅱ-Ⅳ挡从动齿轮C2,另一侧上固定设有第二行星轮系太阳轮XT2,倒挡轴ZD1上固定设有第一倒挡轴齿轮CD2和第二倒挡轴齿轮CD3;
所述输入轴ZR1上同时空套设有第一前进挡齿轮CR1和倒挡齿轮CD1,所述第一前进挡齿轮CR1和倒挡齿轮CD1之间的输入轴ZR1上设有输入轴同步器T1;所述第一前进挡齿轮CR1同时与所述Ⅰ-Ⅲ挡从动齿轮C1和所述Ⅱ-Ⅳ挡从动齿轮C2常啮合,所述倒挡齿轮CD1和所述第一倒挡轴齿轮CD2常啮合,所述第二倒挡轴齿轮CD3和所述Ⅱ-Ⅳ挡从动齿轮C2常啮合;
所述第一行星轮系X1包括第一行星轮系齿圈XQ1、第一行星轮系行星架XJ1和第一行星轮系太阳轮XT1;第一行星轮系行星架XJ1空套在第一输出轴Z1上,并固定联接着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CC1,所述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CC1与差速器从动齿轮CZ常啮合;第一行星轮系齿圈XQ1固定联接着第一接合器J1的一端,第一接合器J1的另一端固定联接变速器壳体,第一行星轮系齿圈XQ1还固定联接着第一联接器L1的一端,第一联接器L1的另一端固定联接着第一输出轴Z1;所述第一行星轮系行星架XJ1上设有两个以上的第一行星轮系行星轮,所述第一行星轮系太阳轮XT1、两个以上的第一行星轮系行星轮、第一行星轮系行星架XJ1和第一行星轮系齿圈XQ1构成第一行星轮系X1的传动机构;
所述第二行星轮系X2包括第二行星轮系齿圈XQ2、第二行星轮系行星架XJ2和第二行星轮系太阳轮XT2;第二行星轮系行星架XJ2空套在第二输出轴Z2上,并固定联接着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CC2,所述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CC2与差速器从动齿轮CZ常啮合;第二行星轮系齿圈XQ2固定联接着第二接合器J2的一端,第二接合器J2的另一端固定联接变速器壳体;第二行星轮系齿圈XQ2还固定联接着第二联接器L2的一端,第二联接器L2的另一端固定联接着第二输出轴Z2;所述第二行星轮系行星架XJ2上设有两个以上的第二行星轮系行星轮,所述第二行星轮系太阳轮XT2、两个以上的第二行星轮系行星轮、第二行星轮系行星架XJ2和第二行星轮系齿圈XQ2构成第二行星轮系X2的传动机构;
所述输入轴ZR1的输入端、第一输出轴Z1的输出端和第二输出轴Z2的输出端均位于同一侧;
所述第一行星轮系X1位于第一输出轴Z1的输出侧,所述第二行星轮系X2位于第二输出轴Z2的输出侧;
上述变速器实现四速及倒挡变速。
具有并联行星轮系的变速器包括输入轴ZR1、第一输出轴Z1、第二输出轴Z2、倒挡轴ZD1、第一行星轮系X1、第二行星轮系X2、第一接合器J1、第二接合器J2、第一联接器L1和第二联接器L2、差速器从动齿轮CZ;
所述第一输出轴Z1的一侧空套设有Ⅰ-Ⅲ挡从动齿轮C1和Ⅴ-Ⅶ挡从动齿轮C3,且Ⅰ-Ⅲ挡从动齿轮C1和Ⅴ-Ⅶ挡从动齿轮C3之间的第一输出轴Z1上设有第一输出轴同步器T2,第一输出轴Z1的另一侧上固定设有第一行星轮系太阳轮XT1;
所述第二输出轴Z2的一侧空套设有Ⅱ-Ⅳ挡从动齿轮C2和Ⅵ-Ⅷ挡从动齿轮C4,且Ⅱ-Ⅳ挡从动齿轮C2和Ⅵ-Ⅷ挡从动齿轮C4之间的第二输出轴Z2上设有第二输出轴同步器T3,第二输出轴Z2的另一侧上固定设有第二行星轮系太阳轮XT2;
所述倒挡轴ZD1上固定设有第一倒挡轴齿轮CD2和第二倒挡轴齿轮CD3;
所述输入轴ZR1上同时固定设有第二前进挡齿轮CR2、空套设有第一前进挡齿轮CR1和倒挡齿轮CD1,所述第一前进挡齿轮CR1和倒挡齿轮CD1之间的输入轴ZR1上设有输入轴同步器T1;所述第一前进挡齿轮CR1同时与所述Ⅰ-Ⅲ挡从动齿轮C1、所述Ⅱ-Ⅳ挡从动齿轮C2常啮合;所述第二前进挡齿轮CR2同时与所述Ⅴ-Ⅶ挡从动齿轮C3、所述Ⅵ-Ⅷ挡从动齿轮C4常啮合,所述倒挡齿轮CD1与所述第一倒挡轴齿轮CD2常啮合,所述第二倒挡轴齿轮CD3与所述Ⅱ-Ⅳ挡从动齿轮C2常啮合;
所述第一行星轮系X1包括第一行星轮系齿圈XQ1、第一行星轮系行星架XJ1和第一行星轮系太阳轮XT1;第一行星轮系行星架XJ1空套在第一输出轴Z1上,并固定联接着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CC1,所述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CC1与差速器从动齿轮CZ常啮合;第一行星轮系齿圈XQ1固定联接着第一接合器J1的一端,第一接合器J1的另一端固定联接变速器壳体,第一行星轮系齿圈XQ1还固定联接着第一联接器L1的一端,第一联接器L1的另一端固定联接着第一输出轴Z1;所述第一行星轮系行星架XJ1上设有两个以上的第一行星轮系行星轮,所述第一行星轮系太阳轮XT1、两个以上的第一行星轮系行星轮、第一行星轮系行星架XJ1和第一行星轮系齿圈XQ1构成第一行星轮系X1的传动机构;
所述第二行星轮系X2包括第二行星轮系齿圈XQ2、第二行星轮系行星架XJ2和第二行星轮系太阳轮XT2;第二行星轮系行星架XJ2空套在第二输出轴Z2上,并固定联接着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CC2,所述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CC2与差速器从动齿轮CZ常啮合;第二行星轮系齿圈XQ2固定联接着第二接合器J2的一端,第二接合器J2的另一端固定联接变速器壳体;第二行星轮系齿圈XQ2还固定联接着第二联接器L2的一端,第二联接器L2的另一端固定联接着第二输出轴Z2;所述第二行星轮系行星架XJ2上设有两个以上的第二行星轮系行星轮,所述第二行星轮系太阳轮XT2、两个以上的第二行星轮系行星轮、第二行星轮系行星架XJ2和第二行星轮系齿圈XQ2构成第二行星轮系X2的传动机构;
所述输入轴ZR1的输入端、第一输出轴Z1的输出端和第二输出轴Z2的输出端均位于同一侧;
所述第一行星轮系X1位于第一输出轴Z1的输出侧,所述第二行星轮系X2位于第二输出轴Z2的输出侧;
上述变速器实现八速及倒挡变速。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体现在以下方面:
⒈ 本发明所涉及的变速器,采用了共齿传动(参见图1、图7),输入轴ZR1上空套的第一前进挡齿轮CR1同时与第一输出轴Z1上空套的Ⅰ-Ⅲ挡从动齿轮C1和第二输出轴Z2上空套的Ⅱ-Ⅳ挡从动齿轮C2常啮合,输入轴ZR1上固设的第二前进挡齿轮CR2同时与第一输出轴Z1上空套的Ⅴ-Ⅶ挡从动齿轮C3和第二输出轴Z2上空套的Ⅵ-Ⅷ挡从动齿轮C4常啮合,可有效减少换挡齿轮副的数量、简化变速传动系统的结构;在同一行星轮系中通过使用接合器或联接器可以形成行星差速传动和直接传动两种不同的传动比,所实现的双速传动具有很大的现实工程应用价值,使变速器的整体结构更加简洁和紧凑;
⒉ 本发明使用接合器或联接器中断或结合动力传动,通过接合器、联接器、同步器与两个行星轮系X1、X2的组合,可以在第一输出轴Z1、第二输出轴Z2中选择输出动力的传递路线;根据驾驶员的操作意图,可以通过控制各个同步器的位置进行换入挡位的预置(预先挂挡)、通过控制各个接合器、联接器的状态实现传动路线的转换,能够有效避免换挡过程中的动力中断从而实现平顺换挡;
⒊ 本发明采用普通的NGW型三元件行星轮系与定轴式变速传动轮系的组合结构,工作状态稳定可靠,工艺性好,制造成本低;
⒋ 本发明所涉及的变速器,在图1的基础上每增加一排齿轮(三个齿轮),可以增加4挡转速,对于挡位数量较多的变速器在结构尺寸控制方面的优势更为显著;
⒌ 在本发明基础上,安装自动换挡控制装置可以实现自动变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四速变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四速变速结构Ⅰ挡运转状态图。
图3为本发明四速变速结构Ⅱ挡运转状态图。
图4为本发明四速变速结构Ⅲ挡运转状态图。
图5为本发明四速变速结构Ⅳ挡运转状态图。
图6为本发明四速变速结构倒挡状态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2八速变速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2八速变速结构Ⅰ挡运转状态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2八速变速结构Ⅱ挡运转状态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2八速变速结构Ⅲ挡运转状态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2八速变速结构Ⅳ挡运转状态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2八速变速结构Ⅴ挡运转状态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2八速变速结构Ⅵ挡运转状态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2八速变速结构Ⅶ挡运转状态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2八速变速结构Ⅷ挡运转状态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2八速变速结构倒挡状态图。
上图中代号:输入轴ZR1、第一输出轴Z1、第二输出轴Z2、倒挡轴ZD1、第一行星轮系X1、第一行星轮系齿圈XQ1、第一行星轮系行星架XJ1、第一行星轮系太阳轮XT1、第二行星轮系X2、第二行星轮系齿圈XQ2、第二行星轮系行星架XJ2、第二行星轮系太阳轮XT2、第一前进挡齿轮CR1、第二前进挡齿轮CR2、Ⅰ-Ⅲ挡从动齿轮C1、Ⅱ-Ⅳ挡从动齿轮C2、Ⅴ-Ⅶ挡从动齿轮C3、Ⅵ-Ⅷ挡从动齿轮C4、倒挡齿轮CD1、第一倒挡轴齿轮CD2、第二倒挡轴齿轮CD3、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CC1、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CC2、差速器从动齿轮CZ、输入轴同步器T1、第一输出轴同步器T2、第二输出轴同步器T3、第一接合器J1、第二接合器J2、第一联接器L1、第二联接器L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描述。
实施例1
参见图1,具有并联行星轮系的变速器包括输入轴ZR1、第一输出轴Z1、第二输出轴Z2、倒挡轴ZD1、第一行星轮系X1、第二行星轮系X2、第一接合器J1、第二接合器J2、第一联接器L1和第二联接器L2、差速器从动齿轮CZ;
所述第一输出轴Z1一侧的端部固定设有Ⅰ-Ⅲ挡从动齿轮C1,另一侧上固定设有第一行星轮系太阳轮XT1;第二输出轴Z2一侧的端部固定设有Ⅱ-Ⅳ挡从动齿轮C2,另一侧上固定设有第二行星轮系太阳轮XT2,倒挡轴ZD1上固定设有第一倒挡轴齿轮CD2和第二倒挡轴齿轮CD3;
所述输入轴ZR1上同时空套设有第一前进挡齿轮CR1和倒挡齿轮CD1,所述第一前进挡齿轮CR1和倒挡齿轮CD1之间的输入轴ZR1上设有输入轴同步器T1;所述第一前进挡齿轮CR1同时与所述Ⅰ-Ⅲ挡从动齿轮C1和所述Ⅱ-Ⅳ挡从动齿轮C2常啮合,所述倒挡齿轮CD1和所述第一倒挡轴齿轮CD2常啮合,所述第二倒挡轴齿轮CD3和所述Ⅱ-Ⅳ挡从动齿轮C2常啮合;
所述第一行星轮系X1包括第一行星轮系齿圈XQ1、第一行星轮系行星架XJ1和第一行星轮系太阳轮XT1;第一行星轮系行星架XJ1空套在第一输出轴Z1上,并固定联接着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CC1,所述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CC1与差速器从动齿轮CZ常啮合;第一行星轮系齿圈XQ1固定联接着第一接合器J1的一端,第一接合器J1的另一端固定联接变速器壳体,第一行星轮系齿圈XQ1还固定联接着第一联接器L1的一端,第一联接器L1的另一端固定联接着第一输出轴Z1;所述第一行星轮系行星架XJ1上设有两个以上的第一行星轮系行星轮,所述第一行星轮系太阳轮XT1、两个以上的第一行星轮系行星轮、第一行星轮系行星架XJ1和第一行星轮系齿圈XQ1构成第一行星轮系X1的传动机构;
所述第二行星轮系X2包括第二行星轮系齿圈XQ2、第二行星轮系行星架XJ2和第二行星轮系太阳轮XT2;第二行星轮系行星架XJ2空套在第二输出轴Z2上,并固定联接着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CC2,所述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CC2与差速器从动齿轮CZ常啮合;第二行星轮系齿圈XQ2固定联接着第二接合器J2的一端,第二接合器J2的另一端固定联接变速器壳体;第二行星轮系齿圈XQ2还固定联接着第二联接器L2的一端,第二联接器L2的另一端固定联接着第二输出轴Z2;所述第二行星轮系行星架XJ2上设有两个以上的第二行星轮系行星轮,所述第二行星轮系太阳轮XT2、两个以上的第二行星轮系行星轮、第二行星轮系行星架XJ2和第二行星轮系齿圈XQ2构成第二行星轮系X2的传动机构;
所述输入轴ZR1的输入端、第一输出轴Z1的输出端和第二输出轴Z2的输出端均位于同一侧;
所述第一行星轮系X1位于第一输出轴Z1的输出侧,所述第二行星轮系X2位于第二输出轴Z2的输出侧。
上述变速器实现四速及倒挡变速,具体各挡变速状态说明如下:
参见图1,图中所示为变速器处于空挡状态;输入轴同步器T1处于中间位置,第一接合器J1、第二接合器J2、第一联接器L1、第二联接器L2全部处于分离状态。
参见图2,图中所示为变速器处于Ⅰ挡状态;空挡切换到Ⅰ挡起步时,输入轴同步器T1移动到左侧位置,第一接合器J1接合形成Ⅰ挡传动完成车辆起步;第二接合器J2、第一联接器L1、第二联接器L2处于分离状态;
Ⅰ挡运转时,输入轴ZR1输入发动机动力,输入轴同步器T1处于左侧位置使输入轴ZR1与第一前进挡齿轮CR1联接,因第一前进挡齿轮CR1与Ⅰ-Ⅲ挡从动齿轮C1处于常啮合状态,动力由输入轴ZR1传递给第一输出轴Z1,第一输出轴Z1带动第一行星轮系太阳轮XT1旋转,第一接合器J1处于接合状态使第一行星轮系齿圈XQ1与变速器壳体形成固定联接,故第一行星轮系太阳轮XT1与第一行星轮系行星架XJ1之间形成减速传动并将动力传递到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CC1,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CC1与差速器从动齿轮CZ常啮合,带动差速器旋转并驱动车辆以Ⅰ挡行驶;在第一输出轴Z1传递Ⅰ挡动力时,第二接合器J2、第一联接器L1、第二联接器L2都处于分离状态,第二行星轮系齿圈XQ2不受约束,故此时第二输出轴Z2不传递动力。
参见图3,图中所示为变速器处于Ⅱ挡状态;汽车以Ⅰ挡运转起步后,随着车速增加,需要由Ⅰ挡换入Ⅱ挡时,输入轴同步器T1处于左侧位置,在换挡瞬间,第一接合器J1分离,第二接合器J2接合,使变速器完成换挡进入Ⅱ挡工作状态;
Ⅱ挡运转时,输入轴ZR1输入发动机动力,输入轴同步器T1处于左侧位置使输入轴ZR1与第一前进挡齿轮CR1联接,因第一前进挡齿轮CR1与Ⅱ-Ⅳ挡从动齿轮C2处于常啮合状态,动力由输入轴ZR1传递给第二输出轴Z2,第二输出轴Z2带动第二行星轮系太阳轮XT2旋转,第二接合器J2处于接合状态,第二行星轮系齿圈XQ2与变速器壳体形成固定联接,故第二行星轮系太阳轮XT2与第二行星轮系行星架XJ2之间形成减速传动并将动力传递到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CC2,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CC2与差速器从动齿轮CZ常啮合,带动差速器旋转并驱动车辆以Ⅱ挡行驶;在第二输出轴Z2传递Ⅱ挡动力时,第一接合器J1、第一联接器L1和第二联接器L2都处于分离状态,第一行星轮系齿圈XQ1不受约束,故此时第一输出轴Z1不传递动力。
参见图4,图中所示为变速器处于Ⅲ挡状态;Ⅱ挡切换至Ⅲ挡时,输入轴同步器T1处于左侧位置,在换挡瞬间,第二接合器J2分离,第一联接器L1结合,使变速器完成换挡进入Ⅲ挡工作状态;
Ⅲ挡运转时,输入轴ZR1输入发动机动力,输入轴同步器T1处于左侧位置使输入轴ZR1与第一前进挡齿轮CR1联接,因第一前进挡齿轮CR1与Ⅰ-Ⅲ挡从动齿轮C1处于常啮合状态,动力由输入轴ZR1传递给第一输出轴Z1,第一输出轴Z1带动第一行星轮系太阳轮XT1旋转,第一联接器L1处于接合状态,第一行星轮系太阳轮XT1和第一行星轮系行星架XJ1形成固定联接从而实现直接传动并将动力传递到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CC1,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CC1与差速器从动齿轮CZ常啮合,带动差速器旋转并驱动车辆以Ⅲ挡行驶;在第一输出轴Z1传递Ⅲ挡动力时,第一接合器J1、第二接合器J2和第二联接器L2处于分离状态,第二行星轮系齿圈XQ2不受约束,故第二输出轴Z2不传递动力。
参见图5,图中所示为变速器处于Ⅳ挡状态;Ⅲ挡切换至Ⅳ挡时,输入轴同步器T1处于左侧位置,在换挡瞬间,第一联接器L1分离,第二联接器L2接合,使变速器完成换挡进入Ⅳ挡工作状态;
Ⅳ挡运转时,输入轴ZR1输入发动机动力,输入轴同步器T1处于左侧位置使输入轴ZR1与第一前进挡齿轮CR1联接,因第一前进挡齿轮CR1与Ⅱ-Ⅳ挡从动齿轮C2处于常啮合状态,动力由输入轴ZR1传递给第二输出轴Z2,第二输出轴Z2带动第二行星轮系太阳轮XT2旋转,第二联接器L2处于结合状态,第二行星轮系太阳轮XT2和第二行星轮系行星架XJ2形成固定联接从而实现直接传动并将动力传递到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CC1,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CC2与差速器从动齿轮CZ常啮合,带动差速器旋转并驱动车辆以Ⅳ挡行驶;在第二输出轴Z2传递Ⅳ挡动力时,第一接合器J1、第二接合器J2和第一联接器L1处于分离状态,第一行星轮系齿圈XQ1不受约束,故第一输出轴Z1不传递动力。
参见图6,图中所示为变速器处于倒挡状态;倒挡时,输入轴同步器T1移动到右侧位置,第二接合器J2接合形成倒挡传动;
倒挡运转时,输入轴ZR1输入发动机动力,输入轴同步器T1处于右侧位置使倒挡齿轮CD1与输入轴ZR1联接,因倒挡齿轮CD1与倒挡轴ZD1上的第一倒挡轴齿轮CD2处于常啮合状态,动力由输入轴ZR1传递给倒挡轴ZD1,倒挡轴ZD1上的第二倒挡轴齿轮CD3与第二输出轴Z2上的Ⅱ-Ⅳ挡从动齿轮C2处于常啮合状态,从而带动第二输出轴Z2旋转,第二接合器J2处于接合状态,故第二行星轮系太阳轮XT2与第二行星轮系行星架XJ2之间形成减速传动并将动力传递到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CC2,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CC2与差速器从动齿轮CZ常啮合,从而带动差速器旋转并驱动车辆反向行驶;在第二输出轴Z2传递倒挡动力时,第一接合器J1、第一联接器L1和第二联接器L2处于分离状态,第一行星轮系齿圈XQ1不受约束,故第一输出轴Z1不传递动力。
实施例2
参见图7,具有并联行星轮系的变速器包括输入轴ZR1、第一输出轴Z1、第二输出轴Z2、倒挡轴ZD1、第一行星轮系X1、第二行星轮系X2、第一接合器J1、第二接合器J2、第一联接器L1和第二联接器L2、差速器从动齿轮CZ;
所述第一输出轴Z1的一侧空套设有Ⅰ-Ⅲ挡从动齿轮C1和Ⅴ-Ⅶ挡从动齿轮C3,且Ⅰ-Ⅲ挡从动齿轮C1和Ⅴ-Ⅶ挡从动齿轮C3之间的第一输出轴Z1上设有第一输出轴同步器T2,第一输出轴Z1的另一侧上固定设有第一行星轮系太阳轮XT1;
所述第二输出轴Z2的一侧空套设有Ⅱ-Ⅳ挡从动齿轮C2和Ⅵ-Ⅷ挡从动齿轮C4,且Ⅱ-Ⅳ挡从动齿轮C2和Ⅵ-Ⅷ挡从动齿轮C4之间的第二输出轴Z2上设有第二输出轴同步器T3,第二输出轴Z2的另一侧上固定设有第二行星轮系太阳轮XT2;
所述倒挡轴ZD1上固定设有第一倒挡轴齿轮CD2和第二倒挡轴齿轮CD3;
所述输入轴ZR1上同时固定设有第二前进挡齿轮CR2、空套设有第一前进挡齿轮CR1和倒挡齿轮CD1,所述第一前进挡齿轮CR1和倒挡齿轮CD1之间的输入轴ZR1上设有输入轴同步器T1;所述第一前进挡齿轮CR1同时与所述Ⅰ-Ⅲ挡从动齿轮C1、所述Ⅱ-Ⅳ挡从动齿轮C2常啮合;所述第二前进挡齿轮CR2同时与所述Ⅴ-Ⅶ挡从动齿轮C3、所述Ⅵ-Ⅷ挡从动齿轮C4常啮合,所述倒挡齿轮CD1与所述第一倒挡轴齿轮CD2常啮合,所述第二倒挡轴齿轮CD3与所述Ⅱ-Ⅳ挡从动齿轮C2常啮合;
所述第一行星轮系X1包括第一行星轮系齿圈XQ1、第一行星轮系行星架XJ1和第一行星轮系太阳轮XT1;第一行星轮系行星架XJ1空套在第一输出轴Z1上,并固定联接着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CC1,所述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CC1与差速器从动齿轮CZ常啮合;第一行星轮系齿圈XQ1固定联接着第一接合器J1的一端,第一接合器J1的另一端固定联接变速器壳体,第一行星轮系齿圈XQ1还固定联接着第一联接器L1的一端,第一联接器L1的另一端固定联接着第一输出轴Z1;所述第一行星轮系行星架XJ1上设有两个以上的第一行星轮系行星轮,所述第一行星轮系太阳轮XT1、两个以上的第一行星轮系行星轮、第一行星轮系行星架XJ1和第一行星轮系齿圈XQ1构成第一行星轮系X1的传动机构;
所述第二行星轮系X2包括第二行星轮系齿圈XQ2、第二行星轮系行星架XJ2和第二行星轮系太阳轮XT2;第二行星轮系行星架XJ2空套在第二输出轴Z2上,并固定联接着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CC2,所述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CC2与差速器从动齿轮CZ常啮合;第二行星轮系齿圈XQ2固定联接着第二接合器J2的一端,第二接合器J2的另一端固定联接变速器壳体;第二行星轮系齿圈XQ2还固定联接着第二联接器L2的一端,第二联接器L2的另一端固定联接着第二输出轴Z2;所述第二行星轮系行星架XJ2上设有两个以上的第二行星轮系行星轮,所述第二行星轮系太阳轮XT2、两个以上的第二行星轮系行星轮、第二行星轮系行星架XJ2和第二行星轮系齿圈XQ2构成第二行星轮系X2的传动机构;
所述输入轴ZR1的输入端、第一输出轴Z1的输出端和第二输出轴Z2的输出端均位于同一侧;
所述第一行星轮系X1位于第一输出轴Z1的输出侧,所述第二行星轮系X2位于第二输出轴Z2的输出侧。
上述变速器实现八速及倒挡变速,具体各挡变速状态说明如下:
参见图7,图中所示为变速器处于空挡状态;空挡时,输入轴同步器T1、第一输出轴同步器T2、第二输出轴同步器T3全部处于中间位置,第一接合器J1、第二接合器J2、第一联接器L1、第二联接器L2全部处于分离状态。
参见图8,图中所示为变速器处于Ⅰ挡状态;空挡切换到Ⅰ挡起步时,输入轴同步器T1移动到左侧位置,第一输出轴同步器T2移动到右侧位置,第一接合器J1接合形成Ⅰ挡传动完成车辆起步;
Ⅰ挡运转时,输入轴ZR1输入发动机动力,输入轴同步器T1处于左侧位置使第一前进挡齿轮CR1与输入轴ZR1联接,第一输出轴同步器T2处于右侧位置使Ⅰ-Ⅲ挡从动齿轮C1与第一输出轴Z1联接,因第一前进挡齿轮CR1与Ⅰ-Ⅲ挡从动齿轮C1处于常啮合状态,动力由输入轴ZR1传递给第一输出轴Z1,第一输出轴Z1带动第一行星轮系太阳轮XT1旋转,第一接合器J1处于接合状态使第一行星轮系齿圈XQ1与变速器壳体形成固定联接,故第一行星轮系太阳轮XT1与第一行星轮系行星架XJ1之间形成减速传动并将动力传递到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CC1,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CC1与差速器从动齿轮CZ常啮合,带动差速器旋转并驱动车辆以Ⅰ挡行驶;在第一输出轴Z1传递Ⅰ挡动力时,第二输出轴同步器T3处于中间位置,第二接合器J2、第一联接器L1、第二联接器L2处于分离状态,第二行星轮系齿圈XQ2不受约束,故此时第二输出轴Z2不传递动力。
参见图9,图中所示为变速器处于Ⅱ挡状态;汽车以Ⅰ挡运转起步后,随着车速增加,需要由Ⅰ挡切换为Ⅱ挡时,输入轴同步器T1处于左侧位置,第二输出轴同步器T3移动到右侧位置,在换挡瞬间,第一接合器J1分离,第二接合器J2接合形成Ⅱ挡传动从而完成换挡;之后,第一输出轴同步器T2移动到中间位置;
Ⅱ挡运转时,输入轴ZR1输入发动机动力,输入轴同步器T1处于左侧位置,使第一前进挡齿轮CR1与输入轴ZR1联接,第二输出轴同步器T3处于右侧位置使Ⅱ-Ⅳ挡从动齿轮C2联接第二输出轴Z2,因第一前进挡齿轮CR1与Ⅱ-Ⅳ挡从动齿轮C2处于常啮合状态,动力由输入轴ZR1传递给第二输出轴Z2,第二输出轴Z2带动第二行星轮系太阳轮XT2旋转,第二接合器J2处于接合状态,第二行星轮系齿圈XQ2与变速器壳体形成固定联接,故第二行星轮系太阳轮XT2与第二行星轮系行星架XJ2之间形成减速传动并将动力传递到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CC2,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CC2与差速器从动齿轮CZ常啮合,带动差速器旋转并驱动车辆以Ⅱ挡行驶;在第二输出轴Z2传递Ⅱ挡动力时,第一接合器J1、第一联接器L1和第二联接器L2都处于分离状态,第一行星轮系齿圈XQ1不受约束,故此时第一输出轴Z1不传递动力。
参见图10,图中所示为变速器处于Ⅲ挡状态;Ⅱ挡切换至Ⅲ挡时,输入轴同步器T1处于左侧位置,第一输出轴同步器T2移动到右侧位置,在换挡瞬间,第二接合器J2分离,第一联接器L1结合,第一行星轮系行星架XJ1与第一行星轮系太阳轮XT1形成固定联接,使第一行星轮系X1形成Ⅲ挡传动从而完成换挡过程;之后,第二输出轴同步器T3移动到中间位置;
Ⅲ挡运转时,输入轴ZR1输入发动机动力,输入轴同步器T1处于左侧位置,使第一前进挡齿轮CR1与输入轴ZR1联接,第一输出轴同步器T2处于右侧位置使Ⅰ-Ⅲ挡从动齿轮C1联接第一输出轴Z1,因第一前进挡齿轮CR1与Ⅰ-Ⅲ挡从动齿轮C1处于常啮合状态,动力由输入轴ZR1传递给第一输出轴Z1,第一输出轴Z1带动第一行星轮系太阳轮XT1旋转,第一联接器L1处于结合状态,第一行星轮系太阳轮XT1与第一行星轮系行星架XJ1形成固定联接从而实现直接传动并将动力传递到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CC1,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CC1与差速器从动齿轮CZ常啮合,带动差速器旋转并驱动车辆以Ⅲ挡行驶;在第一输出轴Z1传递Ⅲ挡动力时,第一接合器J1、第二接合器J2和第二联接器L2处于分离状态,第二行星轮系齿圈XQ2不受约束,故第二输出轴Z2不传递动力。
参见图11,图中所示为变速器处于Ⅳ挡状态;Ⅲ挡切换至Ⅳ挡时,输入轴同步器T1处于左侧位置,第二输出轴同步器T3移动到右侧位置,在换挡瞬间,第一联接器L1分离,第二联接器L2结合,第二行星轮系行星架XJ2与第二行星轮系太阳轮XT2形成固定联接,使第二行星轮系X2形成Ⅳ挡传动从而完成换挡过程;之后,第一输出轴同步器T2移动到中间位置;
Ⅳ挡运转时,输入轴ZR1输入发动机动力,输入轴同步器T1处于左侧位置,使第一前进挡齿轮CR1与输入轴ZR1联接,第二输出轴同步器T3处于右侧位置使Ⅱ-Ⅳ挡从动齿轮C2与第二输出轴Z2联接,因第一前进挡齿轮CR1与Ⅱ-Ⅳ挡从动齿轮C2处于常啮合状态,动力由输入轴ZR1传递给第二输出轴Z2,第二输出轴Z2带动第二行星轮系太阳轮XT2旋转,第二联接器L2处于结合状态,第二行星轮系太阳轮XT2和第二行星轮系行星架XJ2形成固定联接从而实现直接传动并将动力传递到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CC2,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CC2与差速器从动齿轮CZ常啮合,带动差速器旋转并驱动车辆以Ⅳ挡行驶;在第二输出轴Z2传递Ⅳ挡动力时,第一接合器J1、第二接合器J2和第一联接器L1处于分离状态,第一行星轮系齿圈XQ1不受约束,故第一输出轴Z1不传递动力。
参见图12,图中所示为变速器处于Ⅴ挡状态;Ⅳ挡切换至Ⅴ挡时,第一输出轴同步器T2移动到左侧位置,在换挡瞬间,第二联接器L2分离,第一接合器J1结合,第一行星轮系齿圈XQ1与变速器壳体形成固定联接从而形成Ⅳ挡传动完成换挡;之后,输入轴同步器T1移动到中间位置,第二输出轴同步器T3移动到中间位置;
Ⅴ挡运转时,输入轴ZR1输入发动机动力,固设于输入轴ZR1上的第二前进挡齿轮CR2随同旋转,第一输出轴同步器T2处于左侧位置使Ⅴ-Ⅶ挡从动齿轮C3与第一输出轴Z1联接,因第二前进挡齿轮CR2与Ⅴ-Ⅶ挡从动齿轮C3处于常啮合状态,动力由输入轴ZR1传递给第一输出轴Z1,第一输出轴Z1带动第一行星轮系太阳轮XT1旋转,第一接合器J1处于结合状态,使第一行星轮系齿圈XQ1与变速器壳体形成固定联接,故第一行星轮系太阳轮XT1与第一行星轮系行星架XJ1之间形成减速传动并将动力传递到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CC1,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CC1与差速器从动齿轮CZ常啮合,带动差速器旋转并驱动车辆以Ⅴ挡行驶;在第一输出轴Z1传递Ⅴ挡动力时,第一联接器L1、第二接合器J2和第二联接器L2处于分离状态,第二行星轮系齿圈XQ2不受约束,故第二输出轴Z2不传递动力。
参见图13,图中所示为变速器处于Ⅵ挡状态;Ⅴ挡切换至Ⅵ挡时,输入轴同步器T1处于中间位置,第二输出轴同步器T3移动到左侧位置,在换挡瞬间,第一接合器J1分离,第二接合器J2结合,第二行星轮系齿圈XQ2与变速器壳体形成固定联接从而形成Ⅵ挡传动完成换挡;之后,第一输出轴同步器T2移动到中间位置;
Ⅵ挡运转时,输入轴ZR1输入发动机动力,固设于输入轴ZR1上的第二前进挡齿轮CR2随同旋转,第二输出轴同步器T3处于左侧位置使Ⅵ-Ⅷ挡从动齿轮C4与第二输出轴Z2联接,因第二前进挡齿轮CR2与Ⅵ-Ⅷ挡从动齿轮C4处于常啮合状态,动力由输入轴ZR1传递给第二输出轴Z2,第二输出轴Z2带动第二行星轮系太阳轮XT2旋转,第二接合器J2处于结合状态,使第二行星轮系齿圈XQ2与变速器壳体形成固定联接,故第二行星轮系太阳轮XT2与第二行星轮系行星架XJ2之间形成减速传动并将动力传递到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CC2,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CC2与差速器从动齿轮CZ常啮合,带动差速器旋转并驱动车辆以Ⅵ挡行驶;在第二输出轴Z2传递Ⅵ挡动力时,第一接合器J1、第一联接器L1和第二联接器L2处于分离状态,第一行星轮系齿圈XQ1不受约束,故第一输出轴Z1不传递动力。
参见图14,图中所示为变速器处于Ⅶ挡状态;Ⅵ挡切换至Ⅶ挡时,输入轴同步器T1处于中间位置,第一输出轴同步器T2移动到左侧位置,在换挡瞬间,第二接合器J2分离,第一联接器L1结合,第一行星轮系齿圈XQ1与第一行星轮系行星架XJ1形成固定联接从而形成Ⅶ挡传动完成换挡;之后,第二输出轴同步器T3移动到中间位置;
Ⅶ挡运转时,输入轴ZR1输入发动机动力,固设于输入轴ZR1上的第二前进挡齿轮CR2随同旋转,第一输出轴同步器T2处于左侧位置使Ⅴ-Ⅶ挡从动齿轮C3与第一输出轴Z1联接,因第二前进挡齿轮CR2与Ⅴ-Ⅶ挡从动齿轮C3处于常啮合状态,动力由输入轴ZR1传递给第一输出轴Z1,第一联接器L1结合,使第一行星轮系太阳轮XT1与第一行星轮系行星架XJ1形成固定联接从而实现直接传动并将动力传递到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CC1,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CC1与差速器从动齿轮CZ常啮合,带动差速器旋转并驱动车辆以Ⅶ挡行驶;在第一输出轴Z1传递Ⅶ挡动力时,第一联接器L1、第二接合器J2和第二联接器L2处于分离状态,第二行星轮系齿圈XQ2不受约束,故第二输出轴Z2不传递动力。
参见图15,图中所示为变速器处于Ⅷ挡状态;Ⅶ挡切换至Ⅷ挡时,输入轴同步器T1处于中间位置,第二输出轴同步器T3移动到左侧位置,在换挡瞬间,第一联接器L1分离,第二联接器L2结合,第二行星轮系齿圈XQ2与第二行星轮系行星架XJ2形成固定联接从而形成Ⅷ挡传动完成换挡;之后,第一输出轴同步器T2移动到中间位置;
Ⅷ挡运转时,输入轴ZR1输入发动机动力,固设于输入轴ZR1上的第二前进挡齿轮CR2随同旋转,第二输出轴同步器T3处于左侧位置使Ⅵ-Ⅷ挡从动齿轮C4与第二输出轴Z2联接,因第二前进挡齿轮CR2与Ⅵ-Ⅷ挡从动齿轮C4处于常啮合状态,动力由输入轴ZR1传递给第二输出轴Z2,第二联接器L2结合,使第二行星轮系太阳轮XT2与第二行星轮系行星架XJ2形成固定联接从而实现直接传动并将动力传递到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CC2,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CC2与差速器从动齿轮CZ常啮合,带动差速器旋转并驱动车辆以Ⅶ挡行驶;在第二输出轴Z2传递Ⅷ挡动力时,第一接合器J1、第一联接器L1和第二接合器J2处于分离状态,第二行星轮系齿圈XQ1不受约束,故第一输出轴Z1不传递动力。
参见图16,图中所示为变速器处于倒挡状态;倒挡时,输入轴同步器T1移动到右侧位置,第二输出轴同步器T3移动到右侧位置,第二接合器J2接合形成倒挡传动;
倒挡运转时,输入轴ZR1输入发动机动力,倒挡齿轮CD1通过输入轴同步器T1与输入轴ZR1联接,因倒挡齿轮CD1与倒挡轴ZD1上的第一倒挡轴齿轮CD2处于常啮合状态,动力由输入轴ZR1传递给倒挡轴ZD1,倒挡轴ZD1上的第二倒挡轴齿轮CD3与第二输出轴Z2上的Ⅱ-Ⅳ挡从动齿轮C2处于常啮合状态,Ⅱ-Ⅳ挡从动齿轮C2通过第二输出轴同步器T3与第二输出轴Z2联接,从而带动第二输出轴Z2旋转,第二接合器J2处于接合状态,故第二行星轮系太阳轮XT2与第二行星轮系行星架XJ2之间形成减速传动并将动力传递到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CC2,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CC2与差速器从动齿轮CZ常啮合,从而带动差速器旋转并驱动车辆反向行驶;在第二输出轴Z2传递倒挡动力时,第一接合器J1、第一联接器L1和第二联接器L2处于分离状态,第一行星轮系齿圈XQ1不受约束,故第一输出轴Z1不传递动力。

Claims (2)

1.具有并联行星轮系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轴(ZR1)、第一输出轴(Z1)、第二输出轴(Z2)、倒挡轴(ZD1)、第一行星轮系(X1)、第二行星轮系(X2)、第一接合器(J1)、第二接合器(J2)、第一联接器(L1)和第二联接器(L2)、差速器从动齿轮(CZ);
所述第一输出轴(Z1)一侧的端部固定设有Ⅰ-Ⅲ挡从动齿轮(C1),另一侧上固定设有第一行星轮系太阳轮(XT1);第二输出轴(Z2)一侧的端部固定设有Ⅱ-Ⅳ挡从动齿轮(C2),另一侧上固定设有第二行星轮系太阳轮(XT2),倒挡轴(ZD1)上固定设有第一倒挡轴齿轮(CD2)和第二倒挡轴齿轮(CD3);
所述输入轴(ZR1)上同时空套设有第一前进挡齿轮(CR1)和倒挡齿轮(CD1),所述第一前进挡齿轮(CR1)和倒挡齿轮(CD1)之间的输入轴(ZR1)上设有输入轴同步器(T1);所述第一前进挡齿轮(CR1)同时与所述Ⅰ-Ⅲ挡从动齿轮(C1)和所述Ⅱ-Ⅳ挡从动齿轮(C2)常啮合,所述倒挡齿轮(CD1)和所述第一倒挡轴齿轮(CD2)常啮合,所述第二倒挡轴齿轮(CD3)和所述Ⅱ-Ⅳ挡从动齿轮(C2)常啮合;
所述第一行星轮系(X1)包括第一行星轮系齿圈(XQ1)、第一行星轮系行星架(XJ1)和第一行星轮系太阳轮(XT1);第一行星轮系行星架(XJ1)空套在第一输出轴(Z1)上,并固定联接着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CC1),所述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CC1)与差速器从动齿轮(CZ)常啮合;第一行星轮系齿圈(XQ1)固定联接着第一接合器(J1)的一端,第一接合器(J1)的另一端固定联接变速器壳体,第一行星轮系齿圈(XQ1)还固定联接着第一联接器(L1)的一端,第一联接器(L1)的另一端固定联接着第一输出轴(Z1);所述第一行星轮系行星架(XJ1)上设有两个以上的第一行星轮系行星轮,所述第一行星轮系太阳轮(XT1)、两个以上的第一行星轮系行星轮、第一行星轮系行星架(XJ1)和第一行星轮系齿圈(XQ1)构成第一行星轮系(X1)的传动机构;
所述第二行星轮系(X2)包括第二行星轮系齿圈(XQ2)、第二行星轮系行星架(XJ2)和第二行星轮系太阳轮(XT2);第二行星轮系行星架(XJ2)空套在第二输出轴(Z2)上,并固定联接着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CC2),所述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CC2)与差速器从动齿轮(CZ)常啮合;第二行星轮系齿圈(XQ2)固定联接着第二接合器(J2)的一端,第二接合器(J2)的另一端固定联接变速器壳体;第二行星轮系齿圈(XQ2)还固定联接着第二联接器(L2)的一端,第二联接器(L2)的另一端固定联接着第二输出轴(Z2);所述第二行星轮系行星架(XJ2)上设有两个以上的第二行星轮系行星轮,所述第二行星轮系太阳轮(XT2)、两个以上的第二行星轮系行星轮、第二行星轮系行星架(XJ2)和第二行星轮系齿圈(XQ2)构成第二行星轮系(X2)的传动机构;
所述输入轴(ZR1)的输入端、第一输出轴(Z1)的输出端和第二输出轴(Z2)的输出端均位于同一侧;
所述第一行星轮系(X1)位于第一输出轴(Z1)的输出侧,所述第二行星轮系(X2)位于第二输出轴(Z2)的输出侧;
上述变速器实现四速及倒挡变速。
2.具有并联行星轮系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轴(ZR1)、第一输出轴(Z1)、第二输出轴(Z2)、倒挡轴(ZD1)、第一行星轮系(X1)、第二行星轮系(X2)、第一接合器(J1)、第二接合器(J2)、第一联接器(L1)和第二联接器(L2)、差速器从动齿轮(CZ);
所述第一输出轴(Z1)的一侧空套设有Ⅰ-Ⅲ挡从动齿轮(C1)和Ⅴ-Ⅶ挡从动齿轮(C3),且Ⅰ-Ⅲ挡从动齿轮(C1)和Ⅴ-Ⅶ挡从动齿轮(C3)之间的第一输出轴(Z1)上设有第一输出轴同步器(T2),第一输出轴(Z1)的另一侧上固定设有第一行星轮系太阳轮(XT1);
所述第二输出轴(Z2)的一侧空套设有Ⅱ-Ⅳ挡从动齿轮(C2)和Ⅵ-Ⅷ挡从动齿轮(C4),且Ⅱ-Ⅳ挡从动齿轮(C2)和Ⅵ-Ⅷ挡从动齿轮(C4)之间的第二输出轴(Z2)上设有第二输出轴同步器(T3),第二输出轴(Z2)的另一侧上固定设有第二行星轮系太阳轮(XT2);
所述倒挡轴(ZD1)上固定设有第一倒挡轴齿轮(CD2)和第二倒挡轴齿轮(CD3);
所述输入轴(ZR1)上同时固定设有第二前进挡齿轮(CR2)、空套设有第一前进挡齿轮(CR1)和倒挡齿轮(CD1),所述第一前进挡齿轮(CR1)和倒挡齿轮(CD1)之间的输入轴(ZR1)上设有输入轴同步器(T1);所述第一前进挡齿轮(CR1)同时与所述Ⅰ-Ⅲ挡从动齿轮(C1)、所述Ⅱ-Ⅳ挡从动齿轮(C2)常啮合;所述第二前进挡齿轮(CR2)同时与所述Ⅴ-Ⅶ挡从动齿轮(C3)、所述Ⅵ-Ⅷ挡从动齿轮(C4)常啮合,所述倒挡齿轮CD1与所述第一倒挡轴齿轮(CD2)常啮合,所述第二倒挡轴齿轮(CD3)与所述Ⅱ-Ⅳ挡从动齿轮(C2)常啮合;
所述第一行星轮系(X1)包括第一行星轮系齿圈(XQ1)、第一行星轮系行星架(XJ1)和第一行星轮系太阳轮(XT1);第一行星轮系行星架(XJ1)空套在第一输出轴(Z1)上,并固定联接着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CC1),所述第一输出轴输出齿轮(CC1)与差速器从动齿轮(CZ)常啮合;第一行星轮系齿圈(XQ1)固定联接着第一接合器(J1)的一端,第一接合器(J1)的另一端固定联接变速器壳体,第一行星轮系齿圈(XQ1)还固定联接着第一联接器(L1)的一端,第一联接器(L1)的另一端固定联接着第一输出轴(Z1);所述第一行星轮系行星架(XJ1)上设有两个以上的第一行星轮系行星轮,所述第一行星轮系太阳轮(XT1)、两个以上的第一行星轮系行星轮、第一行星轮系行星架(XJ1)和第一行星轮系齿圈(XQ1)构成第一行星轮系(X1)的传动机构;
所述第二行星轮系(X2)包括第二行星轮系齿圈(XQ2)、第二行星轮系行星架(XJ2)和第二行星轮系太阳轮(XT2);第二行星轮系行星架(XJ2)空套在第二输出轴(Z2)上,并固定联接着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CC2),所述第二输出轴输出齿轮(CC2)与差速器从动齿轮(CZ)常啮合;第二行星轮系齿圈(XQ2)固定联接着第二接合器(J2)的一端,第二接合器(J2)的另一端固定联接变速器壳体;第二行星轮系齿圈(XQ2)还固定联接着第二联接器(L2)的一端,第二联接器(L2)的另一端固定联接着第二输出轴(Z2);所述第二行星轮系行星架(XJ2)上设有两个以上的第二行星轮系行星轮,所述第二行星轮系太阳轮(XT2)、两个以上的第二行星轮系行星轮、第二行星轮系行星架(XJ2)和第二行星轮系齿圈(XQ2)构成第二行星轮系(X2)的传动机构;
所述输入轴(ZR1)的输入端、第一输出轴(Z1)的输出端和第二输出轴(Z2)的输出端均位于同一侧;
所述第一行星轮系(X1)位于第一输出轴(Z1)的输出侧,所述第二行星轮系(X2)位于第二输出轴(Z2)的输出侧;
上述变速器实现八速及倒挡变速。
CN201310476907.0A 2013-10-14 2013-10-14 具有并联行星轮系的变速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707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76907.0A CN103470703B (zh) 2013-10-14 2013-10-14 具有并联行星轮系的变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76907.0A CN103470703B (zh) 2013-10-14 2013-10-14 具有并联行星轮系的变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70703A CN103470703A (zh) 2013-12-25
CN103470703B true CN103470703B (zh) 2015-11-04

Family

ID=497956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76907.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70703B (zh) 2013-10-14 2013-10-14 具有并联行星轮系的变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7070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96996B (zh) * 2014-08-20 2016-09-14 合肥工业大学 车辆并联行星轮系变速器的电控系统
CN104728367A (zh) * 2015-01-15 2015-06-24 杨晋杰 一种前驱轿车用无级变速器
CN104728385B (zh) * 2015-03-23 2017-02-22 合肥工业大学 并联式双流变速传动装置
CN110985620B (zh) * 2018-10-30 2023-01-31 胡正斌 一种双行星齿轮多级变速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57408A (zh) * 2001-03-05 2003-11-19 爱信Aw株式会社 车辆用变速器
CN101278142A (zh) * 2005-09-30 2008-10-01 Zf腓德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机动车手自一体变速器和用于机动车手自一体变速器的换档控制方法
CN101769364A (zh) * 2010-02-11 2010-07-07 合肥工大汽车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用双离合变速器
JP2012211658A (ja) * 2011-03-31 2012-11-01 Mazda Motor Corp 自動変速機の油圧制御装置
CN203488646U (zh) * 2013-10-14 2014-03-19 合肥工业大学 具有并联行星轮系的变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02228B2 (ja) * 2011-05-31 2015-04-1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変速機の油圧供給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57408A (zh) * 2001-03-05 2003-11-19 爱信Aw株式会社 车辆用变速器
CN101278142A (zh) * 2005-09-30 2008-10-01 Zf腓德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机动车手自一体变速器和用于机动车手自一体变速器的换档控制方法
CN101769364A (zh) * 2010-02-11 2010-07-07 合肥工大汽车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用双离合变速器
JP2012211658A (ja) * 2011-03-31 2012-11-01 Mazda Motor Corp 自動変速機の油圧制御装置
CN203488646U (zh) * 2013-10-14 2014-03-19 合肥工业大学 具有并联行星轮系的变速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一种新型并联行星轮系自动变速器的设计与运动学仿真;胡健等;《汽车零部件》;20130930(第9期);第50-53页 *
多挡行星齿轮变速器的综合;肖汉斌等;《水利电力机械》;19951231(第5期);第27-33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70703A (zh) 2013-1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47312B1 (ko) 자동 변속기
US8123646B2 (en) Vehicle transmission with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ratio
CN102844587B (zh) 双离合器分组变速器和用于操作双离合器分组变速器的方法
EP2360044B1 (en) Transmission for hybrid vehicle
CN103527726B (zh) 变速器
CN101720395A (zh) 可动力切换的多级变速器
CN100436877C (zh) 分流式无级变速器
CN101761612A (zh) 汽动车用双离合器式变速器
KR20090064765A (ko) 차량용 자동 변속기
CN109764107B (zh) 一种变速传动装置
CN101649895A (zh) 混合式无级变速传动装置
CN103470703B (zh) 具有并联行星轮系的变速器
CN104126084A (zh) 自动变速器装置
KR20180003657A (ko) 하이브리드 차량용 변속기
CN104114907A (zh) 自动变速器装置
CN104126083A (zh) 自动变速器装置
CN105793607B (zh) 一种挡位重叠的变速装置
CN101769364B (zh) 一种车辆用并联行星轮系变速器
CN102102738B (zh) 多离合变速器
CN201651186U (zh) 一种车辆用双离合变速器
CN101303073B (zh) 一种分汇流式多挡自动变速系统
CN102777555B (zh) 一种连续动力无级变速传动机构
CN202349119U (zh) 用于拖拉机的双离合器变速器
CN104114908A (zh) 自动变速器装置
CN203488646U (zh) 具有并联行星轮系的变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04

Termination date: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