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58412A - 一种双轴离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轴离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58412A
CN101858412A CN200910106634A CN200910106634A CN101858412A CN 101858412 A CN101858412 A CN 101858412A CN 200910106634 A CN200910106634 A CN 200910106634A CN 200910106634 A CN200910106634 A CN 200910106634A CN 101858412 A CN101858412 A CN 1018584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output shaft
input
double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066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德勇
李云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UECHENG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徐德勇
李云峰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徐德勇, 李云峰 filed Critical 徐德勇
Priority to CN2009101066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58412A/zh
Publication of CN1018584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584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轴离合装置,包括:输入轴,用于接收输入动力;行星运动机构,包括动力输入件、传动件、传动控制件以及动力输出件,其中动力输入件连接输入轴;第一输出轴,用于连接动力输出件;第一离合机构,用于选择性制动传动控制件,以使输入轴经传动件以第一速度比驱动第一输出轴;第二输出轴,与第一输出轴同轴设置;以及第二离合机构,用于选择性接合输入轴与第二输出轴,以使输入轴在不经过传动件的情况下以第二速度比驱动第二输出轴。该双轴离合装置可实现无动力中断换挡。

Description

一种双轴离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传递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行星运动系统的离合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车辆离合器及变速器相关技术正大力向着多挡化、高换挡品质发展。挡位越多,意味着可以获得更好的动力性能、更低的能耗、更高的传递效率、更低的尾气排放。目前轿车用AT的最多挡位已达到八个前进挡,它比以往的AT具备更好的动力性能、更低的能耗、更高的传递效率、更低的尾气排放,但同时,它也更精密、更复杂、成本更高、更难维修等。CVT理论上可以拥有无数多挡位,但现有技术中CVT传动带的强度和寿命问题以及传动带与带轮之间的滑磨等问题限制了CVT的传动效率,也限制了CVT传递大扭矩的能力,因此,目前很少将CVT用在大排量的车上。DCT目前最多也可达七个前进挡。
综上所述,汽车厂商都希望研发生产出有更多挡位、更经济、更环保及换挡品质更高的变速器,但这都意味着需要更多的零部件、更大的体积、更大的重量、更复杂的设计、更精密的加工、更高的生产成本及维修费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辆的多挡位及高品质换挡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轴离合装置,该离合装置内设有行星运动机构,并通过对行星运动机构的不同元件进行控制来在两个输出轴上实现不同速度比的动力输出,以满足多挡位及高品质换挡需求。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双轴离合装置,该双轴离合装置包括:输入轴,用于接收输入动力;行星运动机构,行星运动机构包括动力输入件、传动件、传动控制件以及动力输出件,其中动力输入件连接输入轴;第一输出轴,用于连接动力输出件,第一离合机构,用于选择性制动传动控制件,以使输入轴经传动件以第一速度比驱动第一输出轴;第二输出轴,与第一输出轴同轴设置;以及第二离合机构,用于选择性接合输入轴与第二输出轴,以使输入轴在不经过传动件的情况下以第二速度比驱动第二输出轴。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当第一离合机构制动传动控制件时,输入轴经动力输入件、传动件和动力输出件减速或加速驱动第一输出轴,当第二离合机构接合输入轴与第二输出轴时,输入轴经第二离合机构等速驱动第二输出轴。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双轴离合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三离合装置,用于选择性接合输入轴与第一输出轴,以使输入轴在不经过传动件的情况下以第三速度比驱动第一输出轴。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第二速度比等于第三速度比。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第一离合机构包括与传动控制件同轴设置的被制动件以及用于对被制动件进行制动的制动件。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第二离合机构设置于动力输入件与第二输出轴之间,第二离合机构包括与第二输出轴同轴设置的第一从动件以及连接动力输入件的第一主动件。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第三离合机构设置于动力输入件和动力输出件之间,第三离合机构包括与动力输出件同轴设置的第二从动件以及连接动力输入件的第二主动件。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行星运动机构包括太阳轮、设置于太阳轮周围并与太阳轮外啮合的行星齿轮组、与行星齿轮组内啮合的齿圈以及设置于行星齿轮组上的行星架,动力输入件为选自太阳轮、齿圈以及行星架中的第一元件,动力输出件为选自太阳轮、齿圈以及行星架中的不同于第一元件的第二元件,传动控制件为选自太阳轮、齿圈以及行星架中的不同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的第三元件,传动件为行星齿轮组。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双轴离合装置,该双轴离合装置包括:输入轴,用于接收输入动力;行星运动机构,行星运动机构包括太阳轮、设置于太阳轮周围并与太阳轮外啮合的行星齿轮组、与行星齿轮组内啮合的齿圈以及设置于行星齿轮组上的行星架,其中选自太阳轮、齿圈以及行星架中的第一元件连接于输入轴;第一输出轴,连接于选自太阳轮、齿圈以及行星架中的不同于第一元件的第二元件;第一离合机构,用于对选自太阳轮、齿圈以及行星架中的不同于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的第三元件进行制动,以使输入动力经第一元件、行星齿轮组以及第二元件传递到第一输出轴;第二输出轴,与第一输出轴同轴设置;第二离合机构,用于接合输入轴和第二输出轴,以使输入动力经第二离合机构传递到第二输出轴。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双轴离合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三离合机构,用于接合输入轴和第一输出轴,以使输入动力经第三离合机构传递到第一输出轴。
本发明所提供的双轴离合装置可以实现无动力中断换挡。此外,本发明所提供的双轴离合装置还可以在其中一个输出轴上产生两种不同速度比的动力输出,当该离合装置与变速器组合时,可对变速器中对应轴的挡位数实现倍挡,可以用较少的齿轮数实现较多挡位,以获得更好的动力性能、更高的传递效率、更低的能耗、更低的尾气排放,可以实现无动力中断换挡,并可以把变速器总成做得相对更小、更经济、更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双轴离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双轴离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图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双轴离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双轴离合装置1包括用于从发动机输出轴(未图示)接收输入动力的输入轴10以及第一输出轴121和第二输出轴122。第一输出轴121和第二输出轴122同轴设置,并与变速器2连接。双轴离合装置1的输入轴10与第一输出轴121和第二输出轴122之间设置一行星运动机构。该行星运动机构包括太阳轮13、设置于太阳轮13周围并与太阳轮13外啮合的行星齿轮组14、与行星齿轮组14内啮合的齿圈15以及设置于行星齿轮组14上的行星架16。
在本实施例中,齿圈15与输入轴10连接,以作为行星运动机构的动力输入件。行星架16与第一输出轴121连接,以作为行星运动机构的动力输出件。行星齿轮组14作为行星运动机构的传动件,太阳轮13作为行星运动机构的传动控制件。
在本实施例中,双轴离合装置1还包括制动件171以及设置于太阳轮13上的被制动件172。被制动件172与太阳轮13同轴固定,并与制动件171一同构成双轴离合装置1的第一离合机构。
齿圈15上设置有第一主动件181,而在第二输出轴122上对应设置有第一从动件182。第一从动件182与第二输出轴122同轴固定,并与第一主动件181一同构成双轴离合装置1的第二离合机构。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离合机构可采用公知的摩擦片式离合器或电磁离合器。
双轴离合装置1可以产生以下几种传动状态:
第一种状态,控制第二离合机构的第一主动件181和第一从动件182处于分离状态,同时控制第一离合机构的制动件171和被制动件172处于制动状态。此时,输入轴10通过齿圈15、行星齿轮组14和行星架16以第一速度比(减速)驱动第一输出轴121。输入轴10所接收的输入动力经过齿圈15、行星齿轮组14和行星架16减速传递到第一输出轴121;
第二种状态,控制第二离合机构的第一主动件181和第一从动件182处于接合状态,同时控制第一离合机构的制动件171和被制动件172处于分离状态。此时,输入轴10通过齿圈15以及第二离合机构的第一主动件181和第一从动件182以第二速度比(等速)驱动第二输出轴122。输入轴10所接收的输入动力经过齿圈15以及第二离合机构的第一主动件181和第一从动件182等速传递到第二输出轴122;
第三种状态,控制第二离合机构的第一主动件181和第一从动件182处于半离合状态,同时控制控制第一离合机构的制动件171和被制动件172处于半制动状态,使输入动力分别经行星齿轮组14和第二离合机构的第一主动件181和第一从动件182传递至第一输出轴121和第二输出轴122,以实现无动力中断换挡。
第四种状态,控制第一离合机构的制动件171和被制动件172以及第二离合机构的第一主动件181和第一从动件182处于分离状态。此时,行星齿轮机构的各部件无确定输出,无法将输入轴10的输入动力传递到第一输出轴121和第二输出轴122,也即是空挡。
在上述双轴离合装置中,通过使用行星运动机构作为离合装置的内部传动机构并通过控制行星运动机构的不同元件,可实现无动力中断换挡。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离合机构设置于齿圈15与第二输出轴122之间,并用于选择性接合齿圈15与第二输出轴122,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完全可以想到将第二离合机构设置于其他位置来实现输入轴10与第二输出轴122之间的接合,以使输入轴10在不经过行星齿轮组14的情况下驱动第二输出轴122。例如,将主动件181直接设置在输入轴10上,或者设置在与输入轴10关联的其他元件上。
如图2所示,图2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双轴离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双轴离合装置3包括用于从发动机输出轴(未图示)接收动力的输入轴30以及第一输出轴321和第二输出轴322。第一输出轴321和第二输出轴322同轴设置,并与变速器4连接。双轴离合装置3的输入轴30与第一输出轴321和第二输出轴322之间设置一行星运动机构。该行星运动机构包括太阳轮33、设置于太阳轮33周围并与太阳轮33外啮合的行星齿轮组34、与行星齿轮组34内啮合的齿圈35以及设置于行星齿轮组34上的行星架36。
在本实施例中,齿圈35与输入轴30连接,以作为行星运动机构的动力输入件。行星架36与第一输出轴321连接,以作为行星运动机构的动力输出件。行星齿轮组34作为行星运动机构的传动件,太阳轮33作为行星运动机构的传动控制件。
在本实施例中,双轴离合装置3还包括制动件371以及设置于太阳轮33上的被制动件372。被制动件372与太阳轮33同轴固定,并与制动件371一同构成双轴离合装置3的第一离合机构。
齿圈35上设置有第一主动件381,而在第二输出轴322上对应设置有第一从动件382。第一从动件382与第二输出轴322同轴固定,并与第一主动件381一同构成双轴离合装置3的第二离合机构。
齿圈35上设置有第二主动件391,而在行星架36上对应设置有第二从动件392。第二从动件392与行星架36同轴固定,并与第二主动件391一同构成双轴离合装置3的第三离合机构。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第二和第三离合机构可采用公知的摩擦片式离合器或电磁离合器。
双轴离合装置3可以产生以下几种传动状态:
第一种状态,控制第二离合机构的第一主动件381和第一从动件382以及第三离合机构的第二主动件391和第二从动件392处于分离状态,同时控制第一离合机构的制动件371和被制动件372处于制动状态。此时,输入轴30通过齿圈35、行星齿轮组34和行星架36以第一速度比(减速)驱动第一输出轴321。输入轴30所接收的输入动力经过齿圈35、行星齿轮组34和行星架36减速传递到第一输出轴321;
第二种状态,控制第二离合机构的第一主动件381和第一从动件382处于接合状态,同时控制第一离合机构的制动件371和被制动件372以及第三离合机构的第二主动件391和第二从动件392处于分离状态。此时,输入轴30通过齿圈35以及第二离合机构的第一主动件381和第一从动件382以第二速度比(等速)驱动第二输出轴322。输入轴30所接收的输入动力经过齿圈35以及第二离合机构的第一主动件381和第一从动件382等速传递到第二输出轴322;
第三种状态,控制第三离合机构的第二主动件391和第二从动件392处于接合状态,同时控制第一离合机构的制动件371和被制动件372以及第二离合机构的第一主动件381和第一从动件382处于分离状态。此时,输入轴30通过齿圈35、第三离合机构的第二主动件391和第二从动件392以及行星架36以第三速度比(等速)驱动第一输出轴321。此时,输入轴30所接收的经过齿圈35、第三离合机构的第二主动件391和第二从动件392以及行星架36等速传递到第一输出轴321;
第四种状态,控制上述三个离合机构中的任意两个离合机构处于半离合或半制动状态,同时控制另外一个离合机构处于分离状态,使输入轴30的输入动力经两个离合机构或经其中一个离合机构及传动件共同传递,以实现无动力中断换挡。
第五种状态,控制第一离合机构的制动件371和被制动件372、第二离合机构的第一主动件381和第一从动件382以及第三离合机构的第二主动件391和第二从动件392均处于分离状态。此时,行星齿轮机构的各部件无确定输出,无法将输入轴30的输入动力传递到第一输出轴321和第二输出轴322,也即是空挡。
下面将结合下面两表说明倍档离合装置3与两种不同变速器4进行组合而形成倍挡的各部件工作状态:
  C1   C2   C3   D1   D2   D3   D4   D5   R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R   √   √
  C1   C2   C3   D1   D2   D3   D4   D5   R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C1   C2   C3   D1   D2   D3   D4   D5   R
  8   √   √
  R1   √   √
  R2   √   √
其中C1表示第一离合机构,C2表示第二离合机构,C3表示第三离合机构,D1~D5和R分别表示变速器4内各啮合齿轮对。当C1、C2或C3被选中时,表示该离合机构处于接合状态,当D1~D5和R被选中时,表示经该齿轮对传递动力。
利用上述双轴离合装置3与变速器4相结合,可以使具有M+N+1对齿轮(即与第一输出轴321连接的第一变速器输入轴上有M个前进挡位,与第二输出轴322连接的第二变速器输入轴上有N个前进挡位和1个倒挡)的变速器4,组合成具有M×2+N+1个挡位(即具有M×2+N个前进挡位,1个倒挡)的变速器总成。或者,使具有M+N+1对齿轮(即第一变速器输入轴上有M个前进挡位和1个倒挡,第二变速器输入轴上有N个前进挡位)的变速器4,组合成具有M×2+N+2个挡位(即具有M×2+N个前进挡位,2个倒挡)的变速器总成,并且可实现无动力中断换挡。本发明采用上述双轴倍挡离合装置结合变速器,可对变速器其中一个轴的挡位数进行倍挡,可使用较少的齿轮数实现较多挡位,以获得更好的动力性能、更高的传递效率、更低的能耗、更低的尾气排放,并可以把变速器总成做得相对更小。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离合机构设置于齿圈35与行星架36之间,并用于选择性接合齿圈35与行星架36,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完全可以想到将第三离合机构设置于其他位置来实现输入轴30与第一输出轴321之间的接合,以使输入轴30在不经过行星齿轮组34的情况下驱动第一输出轴321。例如,将主动件381和从动件382分别直接设置在输入轴30与第一输出轴321上,或者设置在与输入轴30与第一输出轴321关联的其他元件上。
此外,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行星运动系统还可以采用其他配置方式并由此实现减速或加速传动,例如动力输入件对应于太阳轮,动力输出件对应于行星架,传动控制件对应于齿圈;动力输入件对应于行星架,传动控制件对应于太阳轮,动力输出件对应于齿圈;动力输入件对应于行星架,传动控制件对应于齿圈,动力输出件对应于太阳轮;动力输入件对应于齿圈,传动控制件对应于行星架,动力输出件对应太阳轮或者动力输入件对应于太阳轮,传动控制件对应于行星架,动力输出件对应于齿圈。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提供的双轴离合装置可以实现无动力中断换挡。此外,本发明所提供的双轴离合装置还可以在其中一个输出轴上产生两种不同速度比的动力输出,当该离合装置与变速器组合时,可对变速器中对应轴的挡位数实现倍挡,可以用较少的齿轮数实现较多挡位,以获得更好的动力性能、更高的传递效率、更低的能耗、更低的尾气排放,可以实现无动力中断换挡,并可以把变速器总成做得相对更小、更经济、更简单。
在上述实施例中,仅对本发明进行了示范性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本专利申请后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修改。

Claims (10)

1.一种双轴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轴离合装置包括:
输入轴,用于接收输入动力;
行星运动机构,所述行星运动机构包括动力输入件、传动件、传动控制件以及动力输出件,其中所述动力输入件连接所述输入轴;
第一输出轴,用于连接所述动力输出件;
第一离合机构,用于选择性制动所述传动控制件,以使所述输入轴经所述传动件以第一速度比驱动所述第一输出轴;
第二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输出轴同轴设置;以及
第二离合机构,用于选择性接合所述输入轴与所述第二输出轴,以使所述输入轴在不经过所述传动件的情况下以第二速度比驱动所述第二输出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离合机构制动所述传动控制件时,所述输入轴经所述动力输入件、所述传动件和所述动力输出件减速或加速驱动所述第一输出轴,当所述第二离合机构接合所述输入轴与所述第二输出轴时,所述输入轴经所述第二离合机构等速驱动所述第二输出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轴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轴离合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三离合装置,用于选择性接合所述输入轴与所述第一输出轴,以使所述输入轴在不经过所述传动件的情况下以第三速度比驱动所述第一输出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轴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速度比等于所述第三速度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轴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合机构包括与所述传动控制件同轴设置的被制动件以及用于对所述被制动件进行制动的制动件。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轴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离合机构设置于所述动力输入件与所述第二输出轴之间,所述第二离合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二输出轴同轴设置的第一从动件以及连接所述动力输入件的第一主动件。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轴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离合机构设置于所述动力输入件和所述动力输出件之间,所述第三离合机构包括与所述动力输出件同轴设置的第二从动件以及连接所述动力输入件的第二主动件。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轴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运动机构包括太阳轮、设置于所述太阳轮周围并与所述太阳轮外啮合的行星齿轮组、与所述行星齿轮组内啮合的齿圈以及设置于所述行星齿轮组上的行星架,所述动力输入件为选自所述太阳轮、所述齿圈以及所述行星架中的第一元件,所述动力输出件为选自所述太阳轮、所述齿圈以及所述行星架中的不同于所述第一元件的第二元件,所述传动控制件为选自所述太阳轮、所述齿圈以及所述行星架中的不同所述第一元件和所述第二元件的第三元件,所述传动件为所述行星齿轮组。
9.一种双轴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轴离合装置包括:
输入轴,用于接收输入动力;
行星运动机构,所述行星运动机构包括太阳轮、设置于所述太阳轮周围并与所述太阳轮外啮合的行星齿轮组、与所述行星齿轮组内啮合的齿圈以及设置于所述行星齿轮组上的行星架,其中选自所述太阳轮、所述齿圈以及所述行星架中的第一元件连接于所述输入轴;
第一输出轴,连接于选自所述太阳轮、所述齿圈以及所述行星架中的不同于所述第一元件的第二元件;
第一离合机构,用于对选自所述太阳轮、所述齿圈以及所述行星架中的不同于所述第一元件和所述第二元件的第三元件进行制动,以使所述输入动力经所述第一元件、所述行星齿轮组以及所述第二元件传递到所述第一输出轴;
第二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输出轴同轴设置;
第二离合机构,用于接合所述输入轴和所述第二输出轴,以使所述输入动力经所述第二离合机构传递到所述第二输出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轴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轴离合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三离合机构,用于接合所述输入轴和所述第一输出轴,以使所述输入动力经所述第三离合机构传递到所述第一输出轴。
CN200910106634A 2009-04-10 2009-04-10 一种双轴离合装置 Pending CN10185841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06634A CN101858412A (zh) 2009-04-10 2009-04-10 一种双轴离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06634A CN101858412A (zh) 2009-04-10 2009-04-10 一种双轴离合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58412A true CN101858412A (zh) 2010-10-13

Family

ID=429444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06634A Pending CN101858412A (zh) 2009-04-10 2009-04-10 一种双轴离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58412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91226A (zh) * 2013-11-11 2014-02-19 深圳市悦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双轴离合装置及车辆变速总成
CN103867679A (zh) * 2012-12-17 2014-06-18 钟燕 一种不会有动力中断的机动车传动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11343A (en) * 1969-06-04 1974-05-21 Nissan Motor Gear train arrangements
US5435792A (en) * 1994-03-28 1995-07-25 Ford Motor Company Multiple-speed automatic transmission for motor vehicles
JPH10299844A (ja) * 1997-04-25 1998-11-13 Jatco Corp 自動変速機用歯車変速装置
US5938559A (en) * 1996-07-16 1999-08-17 Jatco Corporation Speed change gear mechanism of automatic transmission
CN1457408A (zh) * 2001-03-05 2003-11-19 爱信Aw株式会社 车辆用变速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11343A (en) * 1969-06-04 1974-05-21 Nissan Motor Gear train arrangements
US5435792A (en) * 1994-03-28 1995-07-25 Ford Motor Company Multiple-speed automatic transmission for motor vehicles
US5938559A (en) * 1996-07-16 1999-08-17 Jatco Corporation Speed change gear mechanism of automatic transmission
JPH10299844A (ja) * 1997-04-25 1998-11-13 Jatco Corp 自動変速機用歯車変速装置
CN1457408A (zh) * 2001-03-05 2003-11-19 爱信Aw株式会社 车辆用变速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67679A (zh) * 2012-12-17 2014-06-18 钟燕 一种不会有动力中断的机动车传动系统
CN103591226A (zh) * 2013-11-11 2014-02-19 深圳市悦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双轴离合装置及车辆变速总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85144C (zh) 有多个换档部件的变速器
CN101858411A (zh) 一种倍档离合装置
EP0992708A2 (en) Five speed planetary transmission
US10253851B2 (en) Automatic planetary transmission
JP2013007481A (ja) 車両用自動変速機の遊星ギヤトレイン
US8870707B2 (en) Multistage transmission
CN104364148A (zh) 行星齿轮传动装置和电动车辆
CN101876365B (zh) 一种变速总成
EP0992709B1 (en) Five speed planetary transmission
CN107199875B (zh) 一种混合动力车辆传动系统
CN103591227A (zh) 一种倍档离合装置及车辆变速总成
GB2429248A (en) A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having a two-speed input and a Simpson gearset
KR101509735B1 (ko) 차량용 자동변속기의 유성기어트레인
CN203906678U (zh) 一种双轴离合装置及车辆变速总成
CN103591226B (zh) 一种双轴离合装置及车辆变速总成
CN101858412A (zh) 一种双轴离合装置
CN203743333U (zh) 一种倍档离合装置及车辆变速总成
CN102192292B (zh) 一种变速装置及使用该变速装置的车辆
CN102954156B (zh) 自动变速器及应用其的汽车
CN202690908U (zh) 可预选档的变速器
CN102418755B (zh) 离合器组件
CN205047757U (zh) 基于行星机构的倍档机构及变速总成
EP1911993B1 (en) Gearbox
CN205047755U (zh) 一种倍档机构及变速总成
CN205260741U (zh) 双轴倍档机构及变速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LI YUNFENG

Effective date: 20131106

Owner name: SHENZHEN YUECHENG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XU DEYONG

Effective date: 20131106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518100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TO: 518116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1106

Address after: Longgang District of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116 Longgang street community about Han Tian Lao Wu houses 226 No. 507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YUECHENG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100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Baoan District Xixiang Jin Hua Lu Tianjiao family building 1-16c room 9

Applicant before: Xu Deyong

Applicant before: Li Yunfeng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