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47757U - 基于行星机构的倍档机构及变速总成 - Google Patents

基于行星机构的倍档机构及变速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47757U
CN205047757U CN201520403510.3U CN201520403510U CN205047757U CN 205047757 U CN205047757 U CN 205047757U CN 201520403510 U CN201520403510 U CN 201520403510U CN 205047757 U CN205047757 U CN 2050477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clutch
engine output
output shaft
combined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40351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云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UECHENG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UECHENG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UECHENG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UECHENG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40351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477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477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4775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行星机构的倍档机构及变速总成。该倍档机构包括:连接于发动机输出轴的变矩器;连接于变矩器与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之间且由单行星排和双行星排通过元件共用方式复合而成的复合式行星机构;对复合式行星机构中的元件进行控制以使动力经复合式行星机构传递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的控制机构。该倍档机构及变速总成可实现车辆的柔和起步,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功能强大、易于实现多档化、便于实现自动化等特点。

Description

基于行星机构的倍档机构及变速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合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行星机构的倍档机构以及使用该倍档机构的变速总成。
背景技术
现在,车辆变速器相关技术正大力向着多档化发展。档位越多,意味着可以获得更好的动力性能、更低的能耗、更高的传递效率、更低的尾气排放。目前高档轿车用AT(AutomaticTransmission,液力自动变速器)的最多档位已达到九个前进档,它比以往的AT具备更好的动力性能、更低的能耗、更高的传递效率、更低的尾气排放,但同时,它也更精密、更复杂、成本更高、更难维修等。CVT(ContinuouslyVariableTransmission,无级变速器)理论上可以拥有无数多档位,但现有技术中CVT传动带的强度和寿命问题以及传动带与带轮之间的滑磨等问题限制了CVT的传动效率,也限制了CVT传递大扭矩的能力,因此,目前很少将CVT用在大排量的车上。DCT(DualClutchTransmission,双离合变速器)目前最多也可达七个前进档。
综上所述,汽车厂商都希望研发生产出有更多档位、更经济、更环保的变速器,但这都意味着需要更多的零部件、更大的体积、更大的重量、更复杂的设计、更精密的加工、更高的生产成本及维修费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多档化自动变速器的结构过于复杂,成本太高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行星机构的倍档机构以及使用该倍档机构的变速总成,其中内置的变矩器对输入动力传递柔和,可防止传动系统过载并实现车辆等的柔和起步。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于行星机构的倍档机构。该倍档机构包括:连接于发动机输出轴的变矩器;连接于变矩器与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之间且由单行星排和双行星排通过元件共用方式复合而成的复合式行星机构;以及用于对复合式行星机构中的元件进行控制以使从发动机输出轴输出的动力经复合式行星机构传递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的控制机构。
其中,复合式行星机构包括第一太阳轮、第二太阳轮、第一行星轮、第二行星轮、齿圈以及行星架,其中第一行星轮与第一太阳轮外啮合,齿圈与第一行星轮内啮合,第二行星轮位于第二太阳轮与第一行星轮之间且分别与第二太阳轮和第一行星轮外啮合,第一行星轮和第二行星轮进一步共用行星架;或者,复合式行星机构包括太阳轮、第一行星轮、第二行星轮、第一齿圈、第二齿圈以及行星架,其中第一行星轮与太阳轮外啮合,第一齿圈与第一行星轮内啮合,第二行星轮位于第一行星轮与第二齿圈之间且与第一行星轮外啮合,并与第二齿圈内啮合,第一行星轮和第二行星轮进一步共用行星架。
其中,控制机构包括至少一制动机构,制动机构用于对复合式行星机构中的元件进行制动,以使得从发动机输出轴输出的动力经复合式行星机构的未被制动机构制动的元件传递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
其中,控制机构包括至少一离合机构,离合机构用于将复合式行星机构中的两个元件同时接合至发动机输出轴或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以使得从发动机输出轴输出的动力经复合式行星机构传递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
其中,控制机构包括至少两个离合机构,至少两个离合机构用于选择性接合发动机输出轴或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与复合式行星机构中的不同元件,进而通过离合机构与制动机构的配合或者离合机构之间的配合使得从发动机输出轴输出的动力经复合式行星机构传递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
其中,控制机构包括一个制动机构和两个离合机构,其中通过两个离合机构分别与制动机构配合,使得从发动机输出轴输出的动力经复合式行星机构以第一速度比和第二速度比传递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且通过两个离合机构之间的配合,使得从发动机输出轴输出的动力经复合式行星机构以第三速度比传递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
其中,控制机构包括两个制动机构和两个离合机构,其中通过两个离合机构分别与两个制动机构中的一个配合,使得从发动机输出轴输出的动力经复合式行星机构以第一速度比和第二速度比传递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两个离合机构中的一个与两个制动机构中的另一个配合,使得从发动机输出轴输出的动力经复合式行星机构以第三速度比传递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且通过两个离合机构之间的配合,使得从发动机输出轴输出的动力经复合式行星机构以第四速度比传递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
其中,控制机构包括两个制动机构和三个离合机构,其中通过三个离合机构中的第一离合机构和第二离合机构分别与两个制动机构中的第一制动机构配合,使得从发动机输出轴输出的动力经复合式行星机构以第一速度比和第二速度比传递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通过三个离合机构中的第一离合机构和第三离合机构分别与两个制动机构中的第二制动机构配合,使得从发动机输出轴输出的动力经复合式行星机构以第三速度比和第四速度比传递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并通过三个离合机构中的任意两个离合机构之间的配合,使得从发动机输出轴输出的动力经复合式行星机构以第五速度比传递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
其中,变矩器为液力式变矩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变速总成,该变速总成包括上述任一项的倍档机构以及与倍档机构连接的定轴式变速齿轮组。
上述倍档机构和使用该倍档机构的变速总成的优点在于:利用连接于发动机输出轴与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之间且由单行星排和双行星排通过元件共用方式复合而成的复合式行星机构以及用于对复合式行星机构中的元件进行控制以使从发动机输出轴输出的动力经复合式行星机构传递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的控制机构配合定轴式变速齿轮组,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功能强大、易于实现多档化、便于实现自动化等特点。同时,内置的变矩器对输入动力传递柔和,可防止传动系统过载并实现车辆的柔和起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变速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倍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倍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倍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倍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倍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倍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的倍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九实施例的倍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十实施例的倍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十一实施例的倍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十二实施例的倍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十三实施例的倍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变速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该变速总成包括倍档机构10以及与倍档机构10连接的定轴式变速齿轮组。倍档机构10包括:连接发动机输出轴12的变矩器200,连接于变矩器200与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13之间的复合式行星机构11,以及用于对复合式行星机构11中的元件进行控制,以使从发动机输出轴12输出的动力经复合式行星机构11传递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13的控制机构14。其中,变矩器200从发动机输出轴12接收输入动力,复合式行星机构11和控制机构14可以作为独立部件连接于发动机输出轴12和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13之间。本实施例的变速总成可以用于车辆、船舶、列车等动力驱动装置。
变矩器200为液力式变矩器(FluidTorqueConverter),液力式变矩器的输入轴与输出轴通过自动变速器油联系,工作构件之间没有刚性连接时,能消除输入动力传递过程中产生的冲击和振动,使得车辆可以柔和起步。另外,液力变矩器还具有其他特点:过载保护性能和起动性能好;输出轴的转速可大于或小于输入轴的转速,转速差随着传递扭矩的大小而不同;良好的自动变速性能,载荷增大时输出转速自动下降,反之自动上升;保证发动机有稳定的工作区,载荷的瞬态变化基本不会反映到发动机上;在多档化设计中,液力变矩器可以尽早地锁闭锁止离合器,让发动机的动力直接传递到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13,以获得更好的动力性、加速性和更低的油耗。
复合式行星机构11由单行星排和双行星排通过元件共用方式复合而成,并具体包括第一太阳轮115、第二太阳轮116、第一行星轮112、第二行星轮114、齿圈111以及行星架113。其中第一行星轮112和第二行星轮114共用行星架113,第一行星轮112与第一太阳轮115外啮合,齿圈111与第一行星轮112内啮合。第一太阳轮115、第一行星轮112、齿圈111和行星架113构成一单行星排。第二行星轮114位于第二太阳轮116与第一行星轮112之间,且分别与第二太阳轮116和第一行星轮112外啮合。第二太阳轮116、第一行星轮112、第二行星轮114、齿圈111和行星架113进一步构成一双行星排。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机构14对第一太阳轮115进行控制,第二太阳轮116连接发动机输出轴12,齿圈111连接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13。
控制机构14为一制动机构,例如盘式制动机构,且控制机构14具体可包括制动盘141以及制动钳142。制动盘141同轴固定在第一太阳轮115上,制动钳142用于对制动盘141进行选择性制动。通过上述制动机构对复合式行星机构11的控制,来达到动力的传递和切断。
在图1中,定轴式变速齿轮组以三轴式定轴式变速齿轮组为例进行描述,包括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13及平行设置的定轴式变速齿轮组中间轴151和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出轴152。其中,固定于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13上的齿轮161与固定于定轴式变速齿轮组中间轴151上的齿轮162啮合,以接收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13输入的动力。固定于定轴式变速齿轮组中间轴151上的齿轮172与套设在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出轴152上的齿轮171啮合,齿轮171通过换档器19选择性接合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出轴152,由此将动力传输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出轴152。其中,齿轮171、172为具有多组传动比,并通过换档器19与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出轴152进行选择性接合,实现不同的前进档位。进一步,固定于定轴式变速齿轮组中间轴151上的齿轮183与套设在倒档惰轮轴153上的齿轮182啮合,齿轮182与套设在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出轴152上的齿轮181啮合,并通过对应的换档器19选择性接合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出轴152,实现倒档。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倍档机构10与定轴式变速齿轮组所组成的变速总成具有倍档的功能,也就是说,如果倍档机构10有M个档、与其相连接的定轴式变速齿轮组为N+1档(意为N个前进档,1个倒档),则整个变速总成可以具有M*(N+1)个档位。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倍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2,倍档机构20包括:连接发动机输出轴22的变矩器200,连接于变矩器200与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23之间的复合式行星机构21;用于控制复合式行星机构21中的元件,以使从发动机输出轴22输出的动力经复合式行星机构21传递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23的控制机构24。
复合式行星机构21由单行星排和双行星排通过元件共用方式复合而成,复合式行星机构21具体包括太阳轮216、第一齿圈215、第二齿圈211、第一行星轮212、第二行星轮214以及行星架213。第一行星轮212和第二行星轮214共用行星架213。第一行星轮212与太阳轮216外啮合,并与第一齿圈215内啮合。太阳轮216、第一行星轮212、第一齿圈215和行星架213构成一单行星排。第二行星轮214设置于第一行星轮212与第二齿圈211之间,并与第一行星轮212外啮合,同时与第二齿圈211内啮合。太阳轮216、第一行星轮212、第二行星轮214、第二齿圈211和行星架213构成一双行星排。在本实施例中,行星架213由控制机构24进行控制。太阳轮216连接发动机输出轴22,第二齿圈211连接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23。
控制机构24为一制动机构,例如盘式制动器,且具体包括制动盘241以及制动钳242。制动盘241同轴固定在行星架213上,制动钳242用于对制动盘241进行选择性制动。通过上述制动机构对复合式行星机构21的控制,来达到动力的传递和切断。
第一与第二实施例仅是作为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示范性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上述复合式行星机构11和21的基础上设计出其他使用单制动机构的倍档机构。理论上,只需将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太阳轮115、第二太阳轮116、齿圈111以及行星架113或者将第二实施例的太阳轮216、第一齿圈215、第二齿圈211以及行星架213中的任意两个分别与发动机输出轴和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进行连接,而利用制动机构对其他任意一元件进行制动均可以实现发动机输出轴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的动力传输。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倍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3,倍档机构30包括:连接发动机输出轴32的变矩器200,连接于变矩器200与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33之间的复合式行星机构31;用于控制复合式行星机构31中的元件,以使从发动机输出轴32输出的动力经复合式行星机构31传递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33的控制机构34。
复合式行星机构31由单行星排和双行星排通过元件共用方式复合而成,复合式行星机构31包括第一太阳轮315、第二太阳轮316、第一行星轮312、第二行星轮314、齿圈311以及行星架313,其具体结构与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控制机构34包括一个制动机构341和一个离合机构342,制动机构341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制动机构141相同,离合机构342包括分别设置在两个不同部件上的主动件及从动件,当离合机构342的主动件和从动件接合时,离合机构带动其所控制的两个部件同步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太阳轮315由制动机构341与离合机构342控制,具体离合机构342将第一太阳轮315选择性结合至变矩器200继而结合至发动机输出轴32,制动机构341则对第一太阳轮315进行选择性制动。此外,第二太阳轮316连接变矩器继而连接发动机输出轴32,齿圈311连接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33。
当离合机构342与制动机构341分离时,发动机输出轴32带动第二太阳轮316转动。此时,第二行星轮314、行星架313、第一行星轮312及第一太阳轮315均处于自由状态,齿圈311处不输出动力。当离合机构342分离、制动机构341锁死第一太阳轮315时,发动机输出轴32输入的动力经第二太阳轮316、第二行星轮314、第一行星轮312传递到齿圈311上,以第一速度比输出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33。当离合机构342接合、制动机构341分离时,发动机输出轴32输入的动力同时等速传递至第二太阳轮316与第一太阳轮315,第二太阳轮316、第一太阳轮315、第二行星轮314、第一行星轮312及行星架313相互锁死,以第二速度比带动齿圈311转动,以使发动机输出轴32输入的动力以第二速度比输出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33。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倍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4,倍档机构40包括:连接发动机输出轴42的变矩器200,连接于变矩器200与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43之间的复合式行星机构41;用于控制复合式行星机构41中的元件,以使从发动机输出轴42输出的动力经复合式行星机构41传递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43的控制机构44。
复合式行星机构41由单行星排和双行星排通过元件共用方式复合而成,复合式行星机构41具体包括太阳轮416、第一齿圈415、第二齿圈411、第一行星轮412、第二行星轮414以及行星架413,其具体结构与图2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控制机构44包括一制动机构441和一离合机构442。具体的,制动机构441和离合机构442与上述实施例的制动机构和离合机构相同。行星架413由制动机构441进行控制,具体由制动机构441进行选择性制动。第一齿圈415由离合机构442进行控制,具体由离合机构442选择性接合至发动机输出轴42。太阳轮416连接发动机输出轴42,第二齿圈411连接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43。
当离合机构442与制动机构441都分离时,发动机输出轴42带动太阳轮416转动,第一行星轮412、行星架413、第二行星轮414及第一齿圈415均处于自由状态,第二齿圈411处不输出动力。当离合机构442分离、制动机构441锁死行星架413时,发动机输出轴42只带动太阳轮416转动,此时动力经太阳轮416、第一行星轮412、第二行星轮414传递到第二齿圈411,以第一速度比输出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43。当离合机构442接合、制动机构441分离时,发动机输出轴42带动太阳轮416与第一齿圈415同时等速转动,太阳轮416、第一齿圈415、第二行星轮414、第一行星轮412及行星架413相互锁死,以第二速度比传动第二齿圈411转动,以使得发动机输出轴42的输出动力以第二速度比输出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43。
由第三和第四实施例可知,在存在一个离合机构及一个制动机构时,通过制动机构的制动且离合机构的分离使得从发动机输出轴输出的动力变矩器传递至经复合式行星机构并经复合式行星机构以第一速度比传递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通过离合机构的接合且制动机构的分离使得从发动机输出轴输出的动力经复合式行星机构以第二速度比传递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第三与第四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上述复合式行星机构31和41的基础上设计出其他使用单制动机构和单离合机构的倍档机构。理论上,只需利用离合机构将上述复合式行星机构31和41的两个元件同时接合至发动机输出轴或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均可以实现发动机输出轴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的动力传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倍档机构30和40与定轴式变速齿轮组所组成的变速总成具有倍档(M=2)的功能,也就是说,与倍档机构30和40连接的定轴式变速齿轮组如果为N+1档(意为N个前进档,1个倒档),则理论上,整个变速总成可以有2×(N+1)个档位。更具体地说,因为在第三实施例和第四实施例中的倍档机构具有“倍档(M=2)”的功能,所以要实现8个前进档的变速总成,那就只需要与其连接一个具有N+1(N=4)对齿轮组的定轴式变速齿轮组。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倍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5,倍档机构50包括:连接发动机输出轴52的变矩器200,连接于变矩器200与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53之间的复合式行星机构51;用于控制复合式行星机构51中的元件,以使从发动机输出轴52输出的动力经复合式行星机构51传递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53的控制机构54。
复合式行星机构51由单行星排和双行星排通过元件共用方式复合而成,复合式行星机构51具体包括第一太阳轮515、第二太阳轮516、第一行星轮512、第二行星轮514、齿圈511以及行星架513,其具体结构与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控制机构54包括一个制动机构541和第一离合机构542与第二离合机构543。第一太阳轮515由制动机构541控制,具体由制动机构541进行选择性制动。第二太阳轮516由第一离合机构542控制,具体由第一离合机构542选择性接合至发动机输出轴52,行星架513由第二离合机构543控制,具体由第二离合机构543选择性接合至发动机输出轴52。齿圈511连接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53。
当第一离合机构542以及第二离合机构543都处于分离状态时,复合式行星机构51无法接入发动机输出轴52输出的动力,从而齿圈511处不输出动力。当第一离合机构542接合,制动机构541制动,同时第二离合机构543处于分离状态时,发动机输出轴52输出的动力经第一离合机构542传递至第二太阳轮516。而由于制动机构541锁死第一太阳轮515,动力经第二太阳轮516、第二行星轮514、第一行星轮512后以第一速度比输出至齿圈511,从而使发动机输出轴52输出的动力经复合式行星机构51以第一速度比传递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53。当第二离合机构543接合,制动机构541制动,同时第一离合机构542处于分离状态时,发动机输出轴52输出的动力经第二离合机构543传递至行星架513。同样由于制动机构541锁死第一太阳轮515,动力经行星架513、第一行星轮512后以第二速度比输出至齿圈511,从而使发动机输出轴52输出的动力经复合式行星机构51以第二速度比传递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53。当第一离合机构542与第二离合机构543都接合,同时制动机构541处于分离状态时,发动机输出轴52输出的动力通过第一离合机构542与第二离合机构543同时等速传递至第二太阳轮516与行星架513。此时,第二太阳轮516、第二行星轮514、行星架513、第一行星轮512相互锁死,进而以第三速度比带动齿圈511转动,从而使发动机输出轴52输出的动力经复合式行星机构51以第三速度比传递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53。
本实施例的倍档机构50与定轴式变速齿轮组所组成的变速总成具有倍档(M=3)的功能,也就是说,与其相连的定轴式变速齿轮组如果为N+1档(意为N个前进档,1个倒档),则理论上,整个变速总成可以有3×(N+1)个档位。更具体地说,因为倍档机构50具有“倍档(M=3)”的功能,所以要实现9个前进档的变速总成,则只需要与其连接一个具有N+1(N=3)对齿轮组的定轴式变速齿轮组。此种变速总成与9AT相比,从1档升至9档,换档时间和换档品质基本一样,而制造成本和变速总成复杂程度却远远低于9档AT。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倍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6,倍档机构60包括:连接发动机输出轴62的变矩器200,连接于变矩器200与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63之间的复合式行星机构61;用于控制复合式行星机构61中的元件,以使从发动机输出轴62输出的动力经复合式行星机构61传递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63的控制机构64。
复合式行星机构61由单行星排和双行星排通过元件共用方式复合而成,复合式行星机构61具体包括第一太阳轮615、第二太阳轮616、第一行星轮612、第二行星轮614、齿圈611以及行星架613,其具体结构与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与第五实施例类似,控制机构64包括第一离合机构642、第二离合机构643以及制动机构641组成,不同的是,第一离合机构642控制第一太阳轮615,以将第一太阳轮615选择性接合至发动机输出轴62,第二离合机构643控制第二太阳轮616,以将第二太阳轮616选择性接合至发动机输出轴62,制动机构641控制齿圈611,以对齿圈611进行选择性制动,而行星架613则连接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63。
当第一离合机构642及第二离合机构643都处于分离状态时,复合式行星机构61无法接入发动机输出轴62输出的动力,行星架613处不输出动力。当第一离合机构642接合,制动机构641制动,同时第二离合机构643处于分离状态时,发动机输出轴62输出的动力经第一离合机构642传递至第一太阳轮615。由于制动机构641锁死齿圈611,动力经第一太阳轮615、第一行星轮612及行星架613以第一速度比输出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63。当第二离合机构643接合,制动机构641制动,同时第一离合机构642处于分离状态时,发动机输出轴62输出的动力经第二离合机构643传递至第二太阳轮616。由于制动机构641锁死齿圈611,动力经第二太阳轮616、第二行星轮614、第一行星轮612及行星架613以第二速度比输出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43。当第一离合机构642与第二离合机构643都接合,同时制动机构641处于分离状态时,发动机输出轴62输出的动力通过第一离合机构642与第二离合机构643同时等速传递至第一太阳轮615与第二太阳轮616。此时,第一太阳轮615、第二太阳轮616、第一行星轮612与第二行星轮614相互锁死,发动机输出轴62的动力带动行星架613以第三速度比转动,从而使发动机输出轴62输出的动力经复合式行星机构61以第三速度比传递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43。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倍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7,倍档机构70包括:连接发动机输出轴72的变矩器200,连接于变矩器200与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73之间的复合式行星机构71;用于控制复合式行星机构71中的元件,以使从发动机输出轴72输出的动力经复合式行星机构71传递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73的控制机构74。
复合式行星机构71由单行星排和双行星排通过元件共用方式复合而成,复合式行星机构71具体包括太阳轮716、第一齿圈715、第二齿圈711、第一行星轮712、第二行星轮714及行星架713,其具体结构与图2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控制机构74包括一个制动机构741和两个离合机构742、743。其中,行星架713由第二离合机构743控制,具体由第二离合机构743选择性接合至发动机输出轴72,太阳轮716由第一离合机构742控制,具体由第一离合机构742选择性接合至发动机输出轴72,第一齿圈715由制动机构741控制,具体由制动机构741进行选择性制动。第二齿圈711连接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73。
在第一离合机构742及第二离合机构743都处于分离状态时,发动机输出轴72无法向复合式行星机构71输出动力,第二齿圈711处不输出动力。当第一离合机构742接合、制动机构741制动,同时第二离合机构743处于分离状态时,发动机输出轴72输出的动力经由第一离合机构742传递至太阳轮716。由于制动机构741锁死第一齿圈715,发动机输出轴72输出的动力经太阳轮716、第一行星轮712及第二行星轮714后以第一速度比传递至第二齿圈711,从而使发动机输出轴72输出的动力经复合式行星机构71以第一速度比传递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73。当第二离合机构743接合、制动机构741制动,同时第一离合机构742处于分离状态时,发动机输出轴72输出的动力经由第二离合机构743传递至行星架713。同样由于制动机构741锁死第一齿圈715,发动机输出轴72输出的动力经行星架713、第一行星轮712及第二行星轮714后以第二速度比传递至第二齿圈711,从而使发动机输出轴72输出的动力经复合式行星机构71以第二速度比传递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73。当第一离合机构742与第二离合机构743都接合,同时制动机构741处于分离状态时,发动机输出轴72输出的动力经第一离合机构742与第二离合机构743等速传递至太阳轮716与行星架713。此时,太阳轮716、第一行星轮712、第二行星轮714及行星架713相互锁死,从而使发动机输出轴72输出的动力经复合式行星机构71以第三速度比传递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73。
由第五、第六与第七实施例可知,在存在两个离合机构及一个制动机构时,通过两个离合机构分别与制动机构配合,使得从发动机输出轴输出的动力经复合式行星机构以第一速度比和第二速度比传递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且通过两个离合机构之间的配合,使得从发动机输出轴输出的动力经复合式行星机构以第三速度比传递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第五、第六与第七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理论上来说,只需确保第五实施例中的第一太阳轮515、第二太阳轮516、行星架513、齿圈511或者第六实施例中的第一太阳轮615、第二太阳轮616、行星架613、齿圈611或者第七实施例中的太阳轮716、第一齿圈715、第二齿圈711、行星架713中的任意三个元件分别由上述一个和两个离合机构进行控制,而剩余一个元件连接发动机输出轴均可实现上述功能。在上述第五实施例与第七实施例中,以第一速度比、第二速度比和第三速度比传递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的动力与发动机输出轴输出的动力为同向转动,第六实施例中,以第一速度比与第三速度比传递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的动力与发动机输出轴输出的动力为同向转动,以第二速度比传递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的动力与发动机输出轴输出的动力为反向转动。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的倍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8,倍档机构80包括:连接发动机输出轴82的变矩器200,连接于变矩器200与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83之间的复合式行星机构81;用于控制复合式行星机构81中的元件,以使从发动机输出轴82输出的动力经复合式行星机构81传递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83的控制机构84。
复合式行星机构81由单行星排和双行星排通过元件共用方式复合而成,复合式行星机构81具体包括第一太阳轮815、第二太阳轮816、第一行星轮812、第二行星轮814、齿圈811及行星架813,其具体结构与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控制机构84包括两个制动机构841、842和两个离合机构843、844。具体的,两个制动机构包括第一制动机构841以及第二制动机构842,两个离合机构包括第一离合机构843以及第二离合机构844。制动机构与离合机构的结构如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第一太阳轮815由第一制动机构841控制,具体由第一制动机构841进行选择性制动,第二太阳轮816由第一离合机构843控制,具体由第一离合机构843选择性接合至发动机输出轴82,行星架813由第二离合机构844与第二制动机构842控制,具体由第二制动机构842进行选择性制动,并由第二离合机构844选择性接合至发动机输出轴82。齿圈811连接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83。
当第一离合机构843以及第二离合机构844都处于分离状态时,复合式行星机构81无法接入发动机输出轴82输出的动力,齿圈811处不输出动力。当第一离合机构843接合、第一制动机构841制动,同时其他离合机构与制动机构处于分离状态时,发动机输出轴82输出的动力经第一离合机构843传递至第二太阳轮816。由于第一制动机构841锁死第一太阳轮815,动力经第二太阳轮816、第二行星轮814、第一行星轮812后以第一速度比输出至齿圈811,从而使发动机输出轴82输出的动力经复合式行星机构81以第一速度比传递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83。当第二离合机构844接合、第一制动机构841制动,同时其他离合机构与制动机构处于分离状态时,发动机输出轴82输出的动力经第二离合机构844传递至行星架813。同样由于第一制动机构841锁死第一太阳轮815,动力经行星架813、第一行星轮812后以第二速度比输出至齿圈811,从而使发动机输出轴82输出的动力经复合式行星机构81以第二速度比传递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83。当第一离合机构843接合、第二制动机构842制动,同时其他离合机构与制动机构处于分离状态时,发动机输出轴82输出的动力经第一离合机构843传递至第二太阳轮816。而由于行星架813被第二制动机构842锁死,因此动力经第二太阳轮816、第二行星轮814、第一行星轮812后以第三速度比输出至齿圈811,从而使发动机输出轴82输出的动力经复合式行星机构81以第三速度比传递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83。当第一离合机构843与第二离合机构844都接合,同时制动机构841、842处于分离状态时,发动机输出轴82输出的动力通过第一离合机构843与第二离合机构844同时等速传递至第二太阳轮816与行星架813。此时,第二太阳轮816、第二行星轮814、第一行星轮812与行星架813相互锁死,从而使发动机输出轴82输出的动力经复合式行星机构81以第四速度比传递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83。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九实施例的倍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9,倍档机构9包括:连接发动机输出轴92的变矩器200,连接于变矩器200与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93之间的复合式行星机构91;用于控制复合式行星机构91中的元件,以使从发动机输出轴92输出的动力经复合式行星机构91传递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93的控制机构94。
复合式行星机构91由单行星排和双行星排通过元件共用方式复合而成,复合式行星机构91具体包括太阳轮916、第一齿圈915、第二齿圈911、第一行星轮912、第二行星轮914及行星架913,其具体结构与图2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控制机构94包括两个制动机构941、942和两个离合机构943、944组成,两个制动机构941、942包括第一制动机构941及第二制动机构942,两个离合机构943、944包括第一离合机构943及第二离合机构944。制动机构与离合机构的结构如上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行星架913由第二制动机构942与第二离合机构944控制,具体由第二制动机构942进行选择性制动,并由第二离合机构944选择性接合至发动机输出轴92,太阳轮916由第一离合机构943控制,具体由第一离合机构943选择性接合至发动机输出轴92,第一齿圈915由第一制动机构941控制,具体由第一制动机构941进行选择性制动。第二齿圈911连接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93。
在第一离合机构943及第二离合机构944都处于分离状态时,发动机输出轴92无法向复合式行星机构91输出动力,第二齿圈911处不输出动力。当第一离合机构943接合、第一制动机构941制动,同时其他离合机构与制动机构处于分离状态时,发动机输出轴92输出的动力经由第一离合机构943传递至太阳轮916。而由于第一制动机构941锁死第一齿圈915,发动机输出轴92输出的动力经太阳轮916、第一行星轮912以及第二行星轮914后以第一速度比传递至第二齿圈911,从而使发动机输出轴92输出的动力经复合式行星机构91以第一速度比传递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93。当第二离合机构944接合、第一制动机构941制动,同时其他离合机构与制动机构处于分离状态时,发动机输出轴92输出的动力经由第二离合机构944传递至行星架913。同样由于第一制动机构941锁死第一齿圈915,发动机输出轴92输出的动力经行星架913、第一行星轮912以及第二行星轮914后以第二速度比传递至第二齿圈911,从而使发动机输出轴92输出的动力经复合式行星机构91以第二速度比传递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93。当第一离合机构943接合、第二制动机构942制动,同时其他离合机构与制动机构处于分离状态时,发动机输出轴92输出的动力经由第一离合机构943传递至太阳轮916。由于第二制动机构942锁死行星架913,因此发动机输出轴92输出的动力经太阳轮916、第一行星轮912以及第二行星轮914后以第三速度比传递至第二齿圈911,从而使发动机输出轴92输出的动力经复合式行星机构91以第三速度比传递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93。当第一离合机构943与第二离合机构944都接合,同时制动机构941、942处于分离状态时,发动机输出轴92输出的动力经第一离合机构943与第二离合机构944等速传递至太阳轮916与行星架913。此时,太阳轮916、第一行星轮912、行星架913、第二行星轮914相互锁死,从而使发动机输出轴92输出的动力经复合式行星机构91以第四速度比传递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93。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十实施例的倍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0,本实施例的倍档机构100包括:连接发动机输出轴1020的的变矩器200,连接于变矩器200与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1030之间的复合式行星机构1010;以及用于对复合式行星机构1010中的元件进行控制,以使从发动机输出轴1020输出的动力经复合式行星机构1010传递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1030的控制机构1040。
复合式行星机构1010由单行星排和双行星排通过元件共用方式复合而成,并具体包括第一太阳轮1015、第二太阳轮1016、第一行星轮1012、第二行星轮1014、齿圈1011以及行星架1013,其具体结构与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控制机构1040包括两个制动机构1041、1042和两个离合机构1043、1045。第一太阳轮1015由第一制动机构1041和第二离合机构1045控制,具体由第一制动机构1041进行选择性制动,并由第二离合机构1045选择性接合至发动机输出轴1020。第二太阳轮1016由第一离合机构1043控制,具体由第一离合机构1043选择性接合至发动机输出轴1020。行星架1013由第二制动机构1042控制,具体由第二制动机构1042进行选择性制动。齿圈1011连接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1030。
当第一离合机构1043及第二离合机构1045都处于分离状态时,复合式行星机构1010无法接入发动机输出轴1020输出的动力,齿圈1011处不输出动力。当第一离合机构1043接合、第二制动机构1042制动,同时其他离合机构与制动机构处于分离状态时,发动机输出轴1020输出的动力经第一离合机构1043传递至第二太阳轮1016。而由于行星架1013被第二制动机构1042锁死,因此动力经第二太阳轮1016、第二行星轮1014、第一行星轮1012后以第一速度比输出至齿圈1011,从而使发动机输出轴1020输出的动力经复合式行星机构1010以第一速度比传递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1030。当第二离合机构1045接合、第二制动机构1042制动,同时其他离合机构与制动机构处于分离状态时,发动机输出轴1020输出的动力传递至第一太阳轮1015。而由于第二制动机构1042锁死行星架1013,因此动力经第一太阳轮1015和第一行星轮1012以第二速度比输出至齿圈1011,从而使发动机输出轴1020输出的动力经复合式行星机构1010以第二速度比传递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1030。当第一离合机构1043接合、第一制动机构1041制动,同时其他离合机构与制动机构处于分离状态时,发动机输出轴1020输出的动力经第一离合机构1043传递至第二太阳轮1016。而由于第一制动机构1041锁死第一太阳轮1015,动力经第二太阳轮1016、第二行星轮1014、第一行星轮1012后以第三速度比输出至齿圈1011,从而使发动机输出轴1020输出的动力经复合式行星机构1010以第三速度比传递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1030。当第一离合机构1043与第二离合机构1045都接合,同时制动机构均处于分离状态时,发动机输出轴1020输出的动力通过第一离合机构1043与第二离合机构1045同时等速传递至第二太阳轮1015与第二太阳轮1016。此时,行星架1013、第二行星轮1014、第一行星轮1012相互锁死,进而以第四速度比带动齿圈1011转动,从而使发动机输出轴1020输出的动力经复合式行星机构1010以第四速度比传递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1030。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十一实施例的倍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1,本实施例的倍档机构110包括:连接发动机输出轴1120的变矩器200,连接于变矩器200与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1130之间的复合式行星机构1110;以及用于对复合式行星机构1110中的元件进行控制,以使从发动机输出轴1120输出的动力经复合式行星机构1110传递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1130的控制机构1140。
复合式行星机构1110由单行星排和双行星排通过元件共用方式复合而成,复合式行星机构1110具体包括太阳轮1116、第一齿圈1115、第二齿圈1111、第一行星轮1112、第二行星轮1114及行星架1113,具体与图2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控制机构1140由制动机构1141、1142和离合机构1143、1145组成,也就是说,控制机构1140包括第一制动机构1141及第二制动机构1142,第一离合机构1143及第二离合机构1145。
太阳轮1116由第一离合机构1143控制,具体由第一离合机构1143选择性接合至发动机输出轴1120,第一齿圈1115由第一制动机构1141与第二离合机构1145控制,具体由第二离合机构1145选择性结合至发动机输出轴1120,并由第一制动机构1141进行选择性制动,行星架1113由第二制动机构1142控制,具体由第二制动机构1142进行选择性制动。第二齿圈1111连接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1130。
在第一离合机构1143及第二离合机构1145都处于分离状态时,发动机输出轴1120无法向复合式行星机构1110输出动力,第二齿圈1111处不输出动力。当第一离合机构1143接合、第二制动机构1142制动,同时其他离合机构与制动机构处于分离状态时,发动机输出轴1120输出的动力经由第一离合机构1143传递至太阳轮1116。而由于第二制动机构1142锁死行星架1113,因此发动机输出轴1120输出的动力经太阳轮1116、第一行星轮1112以及第二行星轮1114后以第一速度比传递至第二齿圈1111,从而使发动机输出轴1120输出的动力经复合式行星机构1110以第一速度比传递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1130。当第二离合机构1145接合、第二制动机构1142制动,同时其他离合机构与制动机构处于分离状态时,发动机输出轴1120输出的动力经第二离合机构1145传递至第一齿圈1115中。而由于第二制动机构1142锁死行星架1113。动力经第一齿圈1115、第一行星轮1112、第二行星轮1114以第二速度比输出至第二齿圈1111,从而使发动机输出轴1120输出的动力经复合式行星机构1110以第二速度比传递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1130。当第一离合机构1143接合、第一制动机构1141制动,同时其他离合机构与制动机构处于分离状态时,发动机输出轴1120输出的动力经由第一离合机构1143传递至太阳轮1116。由于第一制动机构1141锁死第一齿圈1115,发动机输出轴1120输出的动力经太阳轮1116、第一行星轮1112以及第二行星轮1114后以第三速度比传递至第二齿圈1111,从而使发动机输出轴1120输出的动力经复合式行星机构1110以第三速度比传递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1130。当第一离合机构1143与第二离合机构1145都接合,同时其他离合机构与制动机构处于分离状态时,发动机输出轴1120输出的动力经第一离合机构1143与第二离合机构1145等速传递至太阳轮1116与第一齿圈1115。此时,太阳轮1116、行星架1113、第一行星轮1112和第二行星轮1114相互锁死,从而使发动机输出轴1120输出的动力经复合式行星机构1110以第四速度比传递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1130。
由第八至第十一实施例可知,在存在两个离合机构及两个制动机构时,通过两个离合机构分别与两个制动机构中的一个配合,使得从发动机输出轴输出的动力经变矩器继而经复合式行星机构以第一速度比和第二速度比传递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两个离合机构中的一个与两个制动机构中的另一个配合,使得从发动机输出轴输出的动力经复合式行星机构以第三速度比传递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且通过两个离合机构之间的配合,使得从发动机输出轴输出的动力经复合式行星机构以第四速度比传递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第八至第十一实施例仅是作为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示范性描述,理论上来说,只需在第五至第七以及其他类似实施例中的由离合机构控制的元件上进一步增加一制动机构均可实现上述效果。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十二实施例的倍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2,本实施例的倍档机构120包括:连接发动机输出轴1220的变矩器200,连接于变矩器200与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1230之间的复合式行星机构1210;以及用于对复合式行星机构1210中的元件进行控制,以使从发动机输出轴1220输出的动力经复合式行星机构1210传递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1230的控制机构1240。
复合式行星机构1210由单行星排和双行星排通过元件共用方式复合而成,并具体包括第一太阳轮1215、第二太阳轮1216、第一行星轮1212、第二行星轮1214、齿圈1211以及行星架1213,其具体结构与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控制机构1240由两个制动机构1241、1242和三个离合机构1243、1244、1245组成。两个制动机构1241、1242包括第一制动机构1241以及第二制动机构1242,离合机构1243、1244、1245包括第一离合机构1243、第二离合机构1244以及第三离合机构1245。
第一太阳轮1215由第一制动机构1241和第三离合机构1245控制,具体由第一制动机构1241进行选择性制动,并由第三离合机构1245选择性接合至发动机输出轴1220。第二太阳轮1216由第一离合机构1243控制,具体由第一离合机构1243选择性接合至发动机输出轴1220。行星架1213由第二离合机构1244与第二制动机构1242控制,具体由第二制动机构1242进行选择性制动,并由第二离合机构1244选择性接合至发动机输出轴1220。齿圈1211连接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1230。
当第一离合机构1243、第二离合机构1244及第三离合机构1245都处于分离状态时,复合式行星机构1210无法接入发动机输出轴1220输出的动力,齿圈1211不输出动力。当第一离合机构1243接合、第一制动机构1241制动,同时其他离合机构与制动机构处于分离状态时,发动机输出轴1220输出的动力经第一离合机构1243传递至第二太阳轮1216。而由于第一制动机构1241锁死第一太阳轮1215,动力经第二太阳轮1216、第二行星轮1214、第一行星轮1212后以第一速度比输出至齿圈1211,使发动机输出轴1220输出的动力经复合式行星机构1210以第一速度比传递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1230。当第二离合机构1244接合、第一制动机构1241制动,同时其他离合机构与制动机构处于分离状态时,发动机输出轴1220输出的动力经第二离合机构1244传递至行星架1213。同样由于第一制动机构1241锁死第一太阳轮1215,动力经行星架1213、第一行星轮1212后以第二速度比输出至齿圈1211,使发动机输出轴1220输出的动力经复合式行星机构1210以第二速度比传递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1230。当第一离合机构1243接合、第二制动机构1242制动,同时其他离合机构与制动机构处于分离状态时,发动机输出轴1220输出的动力经第一离合机构1243传递至第二太阳轮1216。而由于行星架1213被第二制动机构1242锁死,因此动力经第二太阳轮1216、第二行星轮1214、第一行星轮1212后以第三速度比输出至齿圈1211,使发动机输出轴1220输出的动力经复合式行星机构1210以第三速度比传递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1230。当第三离合机构1245接合、第二制动机构1242制动,同时其他离合机构与制动机构处于分离状态时,发动机输出轴1220输出的动力传递至第一太阳轮1215。而由于第二制动机构1242锁死行星架1213,因此动力经第一太阳轮1215和第一行星轮1212以第四速度比输出至齿圈1211,从而使发动机输出轴1220输出的动力经复合式行星机构1210以第四速度比传递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1230。当第一离合机构1243、第二离合机构1244和第三离合机构1245之中的任意二者接合,同时其他离合机构与制动机构处于分离状态时,此时,第二太阳轮1216、行星架1213、第二行星轮1214、第一行星轮1212锁死,进而以第五速度比带动齿圈1211转动,从而使发动机输出轴1220输出的动力经复合式行星机构1210以第五速度比传递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1230。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十三实施例的倍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3,本实施例的倍档机构130包括:连接发动机输出轴1320的变矩器200,连接于变矩器200与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1330之间的复合式行星机构1310;以及用于对复合式行星机构1310中的元件进行控制,以使从发动机输出轴1320输出的动力经复合式行星机构1310传递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1330的控制机构1340。
复合式行星机构1310由单行星排和双行星排通过元件共用方式复合而成,复合式行星机构1310具体包括太阳轮1316、第一齿圈1315、第二齿圈1311、第一行星轮1312、第二行星轮1314及行星架1313,具体与图2所示第二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控制机构1340由两个制动机构1341、1342和三个离合机构1343、1344、1345组成。具体的,制动机构1341、1342包括第一制动机构1341以及第二制动机构1342,离合机构1343、1344、1345包括第一离合机构1343、第二离合机构1344以及第三离合机构1345。太阳轮1316由第一离合机构1343控制,具体由第一离合机构1343选择性接合至发动机输出轴1320,第一齿圈1315由第一制动机构1341与第三离合机构1345控制,具体由第三离合机构1345选择性结合至发动机输出轴1320,并由第一制动机构1341进行选择性制动,行星架1313由第二制动机构1342与第二离合机构1344控制,具体由第二离合机构1344选择性结合至发动机输出轴1320,并由第二制动机构1342进行选择性制动。第二齿圈1311连接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1330。
在第一离合机构1343、第二离合机构1344及第三离合机构1345都处于分离状态时,发动机输出轴1320无法向复合式行星机构1310输出动力,第二齿圈1311不输出动力。当第一离合机构1343接合,第一制动机构1341制动,同时其他离合机构与制动机构处于分离状态时,发动机输出轴1320输出的动力经由第一离合机构1343传递至太阳轮1316。由于第一制动机构1341锁死第一齿圈1315,发动机输出轴1320输出的动力经太阳轮1316、第一行星轮1312及第二行星轮1314后以第一速度比传递至第二齿圈1311,使发动机输出轴1320输出的动力经复合式行星机构1310以第一速度比传递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1330。当第二离合机构1344接合、第一制动机构1341制动,同时其他离合机构与制动机构处于分离状态时,发动机输出轴1320输出的动力经由第二离合机构1344传递至行星架1313。同样由于第一制动机构1341锁死第一齿圈1315,发动机输出轴1320输出的动力经行星架1313及第一行星轮1312、第二行星轮1314后以第二速度比传递至第二齿圈1311,使发动机输出轴1320输出的动力经复合式行星机构1310以第二速度比传递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1330。当第一离合机构1343接合,第二制动机构1342制动,同时其他离合机构与制动机构处于分离状态时,发动机输出轴1320输出的动力经由第一离合机构1343传递至太阳轮1316。而由于第二制动机构1342锁死行星架1313,因此发动机输出轴1320输出的动力经太阳轮1316、第一行星轮1312及第二行星轮1314后以第三速度比传递至第二齿圈1311,使发动机输出轴1320输出的动力经复合式行星机构1310以第三速度比传递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1330。当第三离合机构1345接合、第二制动机构1342制动,同时其他离合机构与制动机构处于分离状态时,发动机输出轴132输出的动力经第三离合机构1345传递至第一齿圈1315中。而由于第二制动机构1342锁死行星架1313,动力经第一齿圈1315、第一行星轮1312、第二行星轮1314以第四速度比输出至第二齿圈1311,使发动机输出轴1320输出的动力经复合式行星机构1310以第四速度比传递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1330。当第一离合机构1343、第二离合机构1344和第三离合机构1345中的任意二者接合,太阳轮1316、行星架1313、第一行星轮1312和第二行星轮1314相互锁死,进而以第五速度比带动第二齿圈1311转动,使发动机输出轴1320输出的动力经复合式行星机构1310以第五速度比传递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1330。
由第十二至第十三实施例可知,在存在三个离合机构以及两个制动机构时,通过三个离合机构中的第一和第二离合机构分别与两个制动机构中的第一制动机构配合,使得从发动机输出轴输出的动力经变矩器再经复合式行星机构以第一速度比和第二速度比传递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通过三个离合机构中的第一和第三离合机构分别与两个制动机构中的第二制动机构配合,使得从发动机输出轴输出的动力经复合式行星机构以第三速度比和第四速度比传递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并通过三个离合机构中的任意两个离合机构之间的配合,使得从发动机输出轴输出的动力经复合式行星机构以第五速度比传递至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第十二至第十三实施例仅是作为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示范性描述,理论上来说,只需在第八至第十一以及其他类似实施例中进一步增加一离合机构均可实现上述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中,仅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范性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本专利申请后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修改。

Claims (10)

1.一种基于行星机构的倍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倍档机构包括:连接于发动机输出轴的变矩器;连接于所述变矩器与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之间且由单行星排和双行星排通过元件共用方式复合而成的复合式行星机构;以及用于对所述复合式行星机构中的元件进行控制以使从所述发动机输出轴输出的动力经所述复合式行星机构传递至所述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的控制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倍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式行星机构包括第一太阳轮、第二太阳轮、第一行星轮、第二行星轮、齿圈以及行星架,其中所述第一行星轮与所述第一太阳轮外啮合,所述齿圈与所述第一行星轮内啮合,所述第二行星轮位于所述第二太阳轮与所述第一行星轮之间且分别与所述第二太阳轮和所述第一行星轮外啮合,所述第一行星轮和所述第二行星轮进一步共用所述行星架;或者,所述复合式行星机构包括太阳轮、第一行星轮、第二行星轮、第一齿圈、第二齿圈以及行星架,其中所述第一行星轮与所述太阳轮外啮合,所述第一齿圈与所述第一行星轮内啮合,所述第二行星轮位于所述第一行星轮与所述第二齿圈之间且与所述第一行星轮外啮合,并与所述第二齿圈内啮合,所述第一行星轮和所述第二行星轮进一步共用所述行星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倍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包括至少一制动机构,用于对所述复合式行星机构中的元件进行制动,以使得从所述发动机输出轴输出的动力经所述复合式行星机构的未被所述制动机构制动的元件传递至所述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倍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包括至少一离合机构,所述离合机构用于将所述复合式行星机构中的两个元件同时接合至所述发动机输出轴或所述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以使得从所述发动机输出轴输出的动力经所述复合式行星机构传递至所述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倍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包括至少两个离合机构,所述至少两个离合机构用于选择性接合所述发动机输出轴或所述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与所述复合式行星机构中的不同元件,进而通过所述离合机构与所述制动机构的配合或者所述离合机构之间的配合使得从所述发动机输出轴输出的动力经所述复合式行星机构传递至所述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倍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包括一个制动机构和两个离合机构,所述两个离合机构分别与所述制动机构配合使得从所述发动机输出轴输出的动力经所述复合式行星机构以第一速度比和第二速度比传递至所述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且所述两个离合机构相配合使得从所述发动机输出轴输出的动力经所述复合式行星机构以第三速度比传递至所述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倍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包括两个制动机构和两个离合机构,通过所述两个离合机构分别与所述两个制动机构中的一个配合,使得从所述发动机输出轴输出的动力经所述复合式行星机构以第一速度比和第二速度比传递至所述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所述两个离合机构中的一个与所述两个制动机构中的另一个配合,使得从所述发动机输出轴输出的动力经所述复合式行星机构以第三速度比传递至所述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且通过所述两个离合机构之间的配合,使得从所述发动机输出轴输出的动力经所述复合式行星机构以第四速度比传递至所述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倍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包括两个制动机构和三个离合机构,通过所述三个离合机构中的第一离合机构和第二离合机构分别与所述两个制动机构中的第一制动机构配合,使得从所述发动机输出轴输出的动力经所述复合式行星机构以第一速度比和第二速度比传递至所述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通过所述三个离合机构中的第一离合机构和第三离合机构分别与所述两个制动机构中的第二制动机构配合,使得从所述发动机输出轴输出的动力经所述复合式行星机构以第三速度比和第四速度比传递至所述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并通过所述三个离合机构中的任意两个离合机构之间的配合,使得从所述发动机输出轴输出的动力经所述复合式行星机构以第五速度比传递至所述定轴式变速齿轮组输入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倍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矩器为液力式变矩器。
10.一种变速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总成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倍档机构及与所述倍档机构连接的定轴式变速齿轮组。
CN201520403510.3U 2015-06-11 2015-06-11 基于行星机构的倍档机构及变速总成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0477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03510.3U CN205047757U (zh) 2015-06-11 2015-06-11 基于行星机构的倍档机构及变速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03510.3U CN205047757U (zh) 2015-06-11 2015-06-11 基于行星机构的倍档机构及变速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47757U true CN205047757U (zh) 2016-02-24

Family

ID=55341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403510.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047757U (zh) 2015-06-11 2015-06-11 基于行星机构的倍档机构及变速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4775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22393A (zh) * 2016-07-29 2016-11-16 龚小娥 具有倍挡功能的离合装置及变速总成
CN114135592A (zh) * 2022-01-30 2022-03-04 深圳市悦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同步器的高低齿环结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22393A (zh) * 2016-07-29 2016-11-16 龚小娥 具有倍挡功能的离合装置及变速总成
CN114135592A (zh) * 2022-01-30 2022-03-04 深圳市悦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同步器的高低齿环结构
CN114135592B (zh) * 2022-01-30 2022-04-26 深圳市悦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同步器的高低齿环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165536U (zh) 具有六前进挡一倒挡的自动变速器
CN101392817B (zh) 八级变速器
CN101368620B (zh) 八级变速器
CN103807372A (zh) 用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的行星齿轮系
CN1793702B (zh) 一种无级变速器
CN106122392A (zh) 四挡变速器集成系统
CN102022491B (zh) 一种无级变速器
CN101858411A (zh) 一种倍档离合装置
CN102312967B (zh) 一种无级变速器
CN101349331B (zh) 八级变速器
CN101761630B (zh) 一种复合型封闭行星锥式无级变速兼起动器
CN205047757U (zh) 基于行星机构的倍档机构及变速总成
CN104033549B (zh) 八挡变速器
CN203906678U (zh) 一种双轴离合装置及车辆变速总成
CN102954156B (zh) 自动变速器及应用其的汽车
CN103591226A (zh) 一种双轴离合装置及车辆变速总成
CN205047756U (zh) 一种双轴倍档机构及变速总成
CN204226467U (zh) 混合动力车辆的离合器及其车辆变速总成
CN203743333U (zh) 一种倍档离合装置及车辆变速总成
CN103711846B (zh) 一种定轴与行星复合传动的十档变速器
CN205047755U (zh) 一种倍档机构及变速总成
CN101349329A (zh) 八级变速器
CN205260740U (zh) 基于行星机构的倍档机构
CN204327883U (zh) 混合动力车辆的双轴离合装置及其车辆变速总成
CN103195885B (zh) 一种用于重型汽车的7速齿轮传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