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00999A - 复合驱动装置及搭载该装置的汽车 - Google Patents
复合驱动装置及搭载该装置的汽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700999A CN1700999A CNA2004800011477A CN200480001147A CN1700999A CN 1700999 A CN1700999 A CN 1700999A CN A2004800011477 A CNA2004800011477 A CN A2004800011477A CN 200480001147 A CN200480001147 A CN 200480001147A CN 1700999 A CN1700999 A CN 170099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motor
- electro
- planetary
- power distribu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9
- 239000002360 explosiv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0
- 230000001141 propul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4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4323 axial leng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929 regen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069 regene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904 short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6/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 B60K6/2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 B60K6/2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characterised by apparatus, components or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Vs
- B60K6/3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characterised by apparatus, components or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V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gearings
- B60K6/36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characterised by apparatus, components or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V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gearings with the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6/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 B60K6/2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 B60K6/50—Architecture of the driveline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or kind of transmission uni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7/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 B60K17/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gear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6/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 B60K6/2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 B60K6/2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characterised by apparatus, components or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Vs
- B60K6/4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characterised by apparatus, components or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Vs characterised by the assembly or relative disposition of components
- B60K6/405—Housing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6/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 B60K6/2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 B60K6/4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6/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 B60K6/2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 B60K6/4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 B60K6/44—Series-parallel type
- B60K6/445—Differential gearing distribution typ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6/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 B60K6/2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 B60K6/50—Architecture of the driveline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or kind of transmission units
- B60K6/54—Transmission for changing ratio
- B60K6/547—Transmission for changing ratio the transmission being a stepped gear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 B60L50/1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engine-driven generators, e.g. generators driven by combustion engines
- B60L50/16—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engine-driven generators, e.g. generators driven by combustion engines with provision for separate direct mechanical propuls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 B60L50/5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 B60L50/6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using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 B60L50/61—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using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by batteries charged by engine-driven generators, e.g. series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44—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using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7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using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with a secondary drive, e.g. regulating motor, in order to vary speed continuously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44—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using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7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using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with a secondary drive, e.g. regulating motor, in order to vary speed continuously
- F16H3/727—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using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with a secondary drive, e.g. regulating motor, in order to vary speed continuously with at least two dynamo electric machines for creating an electric power path inside the gearing, e.g. using generator and motor for a variable power torque path
- F16H3/728—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using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with a secondary drive, e.g. regulating motor, in order to vary speed continuously with at least two dynamo electric machines for creating an electric power path inside the gearing, e.g. using generator and motor for a variable power torque path with means to change ratio in the mechanical gear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1/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comprising more than one electric mot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70/00—Problem solutions or mea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L2270/10—Emission reduction
- B60L2270/14—Emission reduction of noise
- B60L2270/145—Structure borne vibr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7/00—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 F16H37/02—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 F16H37/06—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 F16H37/08—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with differential gearing
- F16H37/0833—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with differential gearing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i.e. with two or more internal power paths
- F16H37/084—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with differential gearing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i.e. with two or more internal power paths at least one power path being a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i.e. CVT
- F16H2037/0866—Power split variators with distributing differentials, with the output of the CVT connected or connectable to the output shaft
- F16H2037/0873—Power split variators with distributing differentials, with the output of the CVT connected or connectable to the output shaft with switching, e.g. to change rang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2—Hybrid vehicl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903/00—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HEVS
- Y10S903/902—Prime movers comprising electrical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motors
- Y10S903/903—Prime movers comprising electrical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motors having energy storing means, e.g. battery, capacitor
- Y10S903/951—Assembly or relative location of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Arrangement Of Transmissions (AREA)
-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 Arrangement And Driving Of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壳体部件(14)的前端部的连接部(14d)与内燃发动机连接,同时通过壳体部件(14)的后端部的装配部(安装部)(14c)装配在车身的一部分(4a)上。还有,作为重物的第2电动马达(23)配置于设置在壳体部件(14)的1轴(13)上的第1电动马达(20)、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第2电动马达(22)、及变速装置(23)中的最后端部,从而抑制壳体部件(14)上发生的振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搭载在汽车上的复合驱动装置及搭载该装置的汽车,特别是涉及壳体部件内的2个电动马达、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和变速装置的配置。
背景技术
过去的广为人知的搭载在汽车上的复合驱动装置中,在使发动机、发电机、驱动(辅助)用电动马达分别与行星齿轮的3个元件连接的同时,将驱动用电动马达与输出轴连接,控制发电机从而对上述行星齿轮单元的输出转矩进行无级控制,并且根据需要,将其他的驱动电动马达的转矩与行星齿轮的输出转矩合并在一起输出到输出轴,即为所谓的机械分配方式(分离型或2马达型)的复合驱动装置。
上述复合驱动装置中,有作为FF(前置发动机,前轮驱动)用的如日本特开平8-183347号公报所公开的类型,还有作为在电动马达和输出轴之间设置变速器的如日本特开2002-225578号公报所公开的类型。
但是,当将复合驱动装置搭载在FR(前置发动机,后轮驱动)型汽车时,其搭载位置和搭载方向与FF用的驱动装置完全不同。
即上述FF用的复合驱动装置,横置搭载发动机(曲轴朝着车身的左右方向的状态),其左右的一端上连接复合驱动装置,并且壳体部件的长度方向(沿输入轴及输出轴的方向)朝着左右方向。而且,这些发动机和复合驱动装置一般被收容在设置于车身前部的发动机室内。另一方面,FR用的复合驱动装置中,发动机沿纵向(曲轴朝着车身的前后方向的状态)搭载在发动机室内,其后端上搭载复合驱动装置,并且壳体部件的长度方向朝着前后方向。这样,普通情况下,复合驱动装置搭载在车室的驾驶员座位和助手座位之间的下方,沿前后方向配置。因此,相对于FF用的复合驱动装置,FR用的复合驱动装置的搭载位置和搭载方向以及装配部位等都受到更大的局限。因此,如上所述,由于搭载位置邻近车室,非常希望降低振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将复合驱动装置中重量最大的电动马达(2个电动马达中的一个)配置在壳体部件的最后端部,将壳体部件的前端部固定于内燃发动机,同时将壳体部件的后端部装配在车身上,从而降低振动,以解决上述问题的复合驱动装置及搭载该装置的汽车。
本发明之1的(例如参照图2,3)复合驱动装置(7A)中,装备有输入来自内燃发动机(5)的动力的输入轴(10)、与上述输入轴(10)在1轴(13)上排列配置且与驱动车轮(3,3)联动的输出轴(12)、配置在上述1轴(13)上并具有定子(24)和转子(25)的第1电动马达(20)、配置在上述1轴(13)上并具有与上述输入轴(10)连接的第1旋转元件(CR0)、与上述第1电动马达(20)的转子(25)连接的第2旋转元件(S0)、与上述输出轴(12)连接的第3旋转元件(R0)的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配置在上述1轴(13)上并具有定子(28)和转子(29)的第2电动马达(23)、配置在上述1轴(13)上并将上述第2电动马达(23)的转子(29)的旋转进行变速后传送到上述输出轴(12)的变速装置(22),
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电动马达(20)、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上述第2电动马达(23)、以及上述变速装置(22)被收容在壳体部件(14)内,同时在上述1轴(13)上排列配置,且上述壳体部件(14)上固定有上述第1电动马达(20)及上述第2电动马达(23)的上述定子(24,28),上述壳体部件(14)的前端部上设置有能够固定于上述内燃发动机(5)的连接部(14d),同时上述壳体部件(14)的后端部上设置有能够支撑于车身(4)的装配部(14c),上述第1及第2电动马达(20,23)中的一个(23)配置于在上述壳体部件(14)的上述1轴(13)上配置的上述第1电动马达(20)、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上述第2电动马达(23)、以及上述变速装置(22)中的最后端部。
本发明之2(例如参照图2,3)为本发明之1所述的复合驱动装置(7A),上述第1及第2电动马达(20,23)中的在上述最后端部上配置的电动马达的转子(29)的两侧通过轴承部件(r,s)被支撑在从上述壳体部件(14)延伸的支撑部件(D,E)上,上述装配部(14c)设置于与上述支撑部件(D,E)中的后侧的支撑部件(E)在轴方向重合的位置上。
本发明之3(例如参照图2,3)为本发明之2所述的复合驱动装置(7A),上述输出轴(12)穿过上述第1及第2电动马达(20,23)中的一方的内周侧进行配置,同时通过轴承部件(j,t)被支撑在上述第1及第2电动马达(20,23)中的一方的转子(29)上。
本发明之4(例如参照图2,3)为本发明之1所述的复合驱动装置(7A),上述第1及第2电动马达(20,23)中的另一方配置于设置在上述壳体部件(14)的上述1轴(13)上的上述第1电动马达(20)、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上述第2电动马达(23)、及上述变速装置(22)中的最前端部。
本发明之5(例如参照图2,3)为本发明之4所述的复合驱动装置(7A),上述第1及第2电动马达(20,23)中的另一方的转子(25)通过轴承部件(a,b)被支撑在从上述壳体部件(14)延伸的支撑部件(A,B)上,
上述输入轴(10)穿过上述另一方的转子(25)的内周侧与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连接,同时通过轴承部件(c,d)被支撑在上述另一方的转子(25)上。
本发明之6为本发明之4所述的复合驱动装置(7),从靠近上述内燃发动机(5)侧起,依次配置有上述第1电动马达(20)、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上述变速装置(22)、上述第2电动马达(23)。
本发明之7(例如参照图2,3)为本发明之6所述的复合驱动装置(7),上述输入轴(10)穿过上述第1电动马达(20)的内周侧与上述第1旋转元件(CR0)连接,上述输出轴(12)穿过上述变速装置(22)、上述第2电动马达(23)的内周侧。
本发明之8(例如参照图2,3)为本发明之7所述的复合驱动装置(7A),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由单小齿轮行星齿轮构成,上述输入轴(10)通过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的内周侧与上述单小齿轮行星齿轮的行星架(CR0)的上述变速装置(22)侧连接,上述输出轴(12)通过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和上述变速装置(22)之间,与上述单小齿轮行星齿轮的齿圈(R0)连接,上述第1电动马达(20)的转子(25)与上述单小齿轮行星齿轮的太阳轮(S0)连接。
本发明之9(例如参照图4)为本发明之7所述的复合驱动装置(7A),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由单小齿轮行星齿轮构成,上述输入轴(10)通过第1电动马达(20)和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之间,与上述单小齿轮行星齿轮的行星架(CR0)的上述第1电动马达(20)侧连接,上述输出轴(12)与上述单小齿轮行星齿轮的太阳轮(S0)连接,上述第1电动马达(20)的转子(25)与齿圈(R0)连接。
本发明之10(例如参照图5)为本发明之7所述的复合驱动装置(7A),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由双小齿轮行星齿轮构成,上述输入轴(10)通过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的内周侧与上述双小齿轮行星齿轮的齿圈(R0)连接,上述输出轴(12)通过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的外周侧、以及上述第1电动马达(20)的转子(25)和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之间,与上述双小齿轮行星齿轮的行星架(CR0)的上述第1电动马达(20)侧连接,上述第1电动马达(20)的转子(25)与上述双小齿轮行星齿轮的太阳轮(S0)连接。
本发明之11(例如参照图6)为本发明之11所述的复合驱动装置(7A),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由双小齿轮行星齿轮构成,上述输入轴(10)通过第1电动马达(20)和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之间,与上述双小齿轮行星齿轮的齿圈(R0)连接,上述输出轴(12)与上述双小齿轮行星齿轮的太阳轮(S0)连接,
同时上述第1电动马达(20)的转子(25)通过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的外周侧与上述双小齿轮行星齿轮的行星架(CR0)的上述变速装置(22)侧连接。
本发明之12(例如参照图7)为本发明之1所述的复合驱动装置(7B),从靠近上述内燃发动机(5)侧起,依次配置有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上述第1电动马达(20)、上述变速装置(22)、上述第2电动马达(23)。
本发明之13(例如参照图7)为本发明之13所述的复合驱动装置(7B),上述输出轴(12)通过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上述第1电动马达(20)、上述变速装置(22)、上述第2电动马达(23)的内周侧。
本发明之14(例如参照图7)为本发明之13所述的复合驱动装置(7B),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由单小齿轮行星齿轮构成,上述输入轴(10)与上述单小齿轮行星齿轮的行星架(CR0)的前侧连接,上述输出轴(12)与上述单小齿轮行星齿轮的太阳轮(S0)连接,上述第1电动马达(20)的转子(25)与上述单小齿轮行星齿轮的齿圈(R0)连接。
本发明之15(例如参照图9)为本发明之13所述的复合驱动装置(7B),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由单小齿轮行星齿轮构成,上述输入轴(10)与上述单小齿轮行星齿轮的行星架(CR0)的上述第1电动马达(20)侧连接,上述输出轴(12)通过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和上述第1电动马达(20)之间,与上述单小齿轮行星齿轮的齿圈(R0)连接,上述第1电动马达(20)的转子(25)通过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的外周侧与上述单小齿轮行星齿轮的行星架(CR0)的前侧连接。
本发明之16(例如参照图10)为本发明之13所述的复合驱动装置(7B),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由双小齿轮行星齿轮构成,上述输入轴(10)与上述双小齿轮行星齿轮的齿圈(R0)连接,上述输出轴(12)通过上述输入轴(10)和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之间,与上述单小齿轮行星齿轮的行星架(CR0)连接,上述第1电动马达(20)的转子(25)与上述单齿轮行星齿轮的太阳轮(S0)连接。
本发明之17(例如参照图11)为本发明之13所述的复合驱动装置(7B),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由双小齿轮行星齿轮构成,上述输入轴(10)与上述双小齿轮行星齿轮的齿圈(R0)连接,上述输出轴(12)与上述双小齿轮行星齿轮的太阳轮(S0)连接,上述第1电动马达(20)的转子(25)与上述双小齿轮行星齿轮的行星架(CR0)的上述第1电动马达(20)的转子(25)侧连接。
本发明之18(例如参照图12,13)为本发明之4所述的复合驱动装置(7C),从靠近上述内燃发动机(5)侧起,依次配置有上述第2电动马达(23)、上述变速装置(22)、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上述第1电动马达(20)。
本发明之19(例如参照图12,13)为本发明之18所述的复合驱动装置(7C),上述输入轴(10)通过上述第2电动马达(23)、上述变速装置(22)的内周侧,与上述第1旋转元件(R0)连接,上述输出轴(12)在通过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上述第1电动马达(20)的内周侧的同时,通过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的外周侧与上述变速装置(22)的输出元件(CR1)连接。
本发明之20(例如参照图12,13)为本发明之19所述的复合驱动装置(7C),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由双小齿轮行星齿轮构成,上述输入轴(10)通过上述变速装置(22)和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之间,与上述双小齿轮行星齿轮的齿圈(R0)连接,上述输出轴(12)通过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的内周侧,与上述双小齿轮行星齿轮的行星架(CR0)的上述变速装置(22)侧连接,上述第1电动马达(20)的转子(25)与上述双小齿轮行星齿轮的太阳轮(S0)连接,上述变速装置(22)的输出元件(CR1)通过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的外周侧与上述双小齿轮行星齿轮的行星架(CR0)的上述第1电动马达(20)侧连接。
本发明之21(例如参照图14)为本发明之4所述的复合驱动装置(7D),从靠近上述内燃发动机(5)侧起,依次配置有上述第1电动马达(20)、上述变速装置(22)、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上述第2电动马达(23)。
本发明之22为本发明之21所述的复合驱动装置,上述输入轴(10)通过上述第1电动马达(20)、上述变速装置(22)、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的内周侧,与上述第1旋转元件(R0)连接,上述输出轴(12)在通过上述第2电动马达(23)的内周侧的同时,通过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的外周侧与上述变速装置(22)的输出元件(CR1)连接,上述第2电动马达(23)的转子(29)通过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的外周侧与上述变速装置(22)的输入元件(S1)连接。
本发明之23(例如参照图14)为本发明之22所述的复合驱动装置(7),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由双小齿轮行星齿轮构成,上述输入轴(10)通过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和上述第2电动马达(23)之间,与上述双小齿轮行星齿轮的齿圈(R0)连接,上述输出轴(12)通过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的外周侧与上述双小齿轮行星齿轮的行星架(CR0)的上述变速装置(22)侧连接,上述第1电动马达(20)的转子(25)通过上述变速装置(22)的内周侧与上述双小齿轮行星齿轮的太阳轮(S0)连接,上述变速装置(22)的输出元件与上述双小齿轮行星齿轮的行星架(CR1)的上述变速装置(22)侧连接。
本发明之24(例如参照图2-14)为本发明之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驱动装置(7A,7B,7C,7D),上述变速装置(22)具有行星齿轮。
本发明之25为本发明之24所述的复合驱动装置(7A,7B,7C,7D),上述变速装置(22)至少具有4个变速元件,同时第1变速元件(S1)与上述第2电动马达(23)的转子(29)连接,第2变速元件(CR1)与上述输出轴(12)连接,第3、第4变速元件(R1,S2)分别具有能够固定在壳体上的制动器元件(B1,B2)。
本发明之26为本发明之24所述的复合驱动装置(7A,7B,7C,7D),上述变速装置(22)的行星齿轮由拉维瑙式行星齿轮构成,上述拉维瑙式行星齿轮的行星架(CR1)与上述输出轴(12)连接。
本发明之27为本发明之1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驱动装置,上述第1及第2电动马达(20,23)中的一方的重量大于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及上述变速装置(22)。
本发明之28(例如参照图15)为本发明之1所述的复合驱动装置,配置在上述第1及第2电动马达(20,23)中的上述最后端部的电动马达(23)的转子(29)的两侧通过轴承部件(r,s)被支撑在从上述壳体部件(14)延伸的支撑部件(D,E)上,上述装配部(14c)设置在前侧的上述支撑部件(D)和后侧的上述支撑部件(E)之间。
本发明之29(例如参照图16)为本发明之1所述的复合驱动装置,配置在上述第1及第2电动马达(20,23)中的上述最后端部的电动马达(23)的转子(29)的两侧通过轴承部件(r,s)被支撑在从上述壳体部件(14)延伸的支撑部件(D,E)上,上述装配部(14c)设置在上述壳体部件(14)的比上述支撑部件(D,E)中的后侧的支撑部件(D,E)更靠后侧的部分。
本发明之30(例如参照图1)为一种汽车(1),具有内燃发动机(5)、复合驱动装置、作为接受从上述复合驱动装置传送过来的驱动力的驱动车轮(3,3)的后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复合驱动装置为本发明之1至29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驱动装置(7A,7B,7C,7D),在其上述内燃发动机(5)侧配置在车身(4)的前侧的同时,上述复合驱动装置(7A,7B,7C,7D)与传动轴(16)大致配置在同一轴线上,上述1轴(13)上的输入轴(10)和输出轴(13)朝着前后方向。
还有,上述括号中的符号用于与附图进行对照,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结构不产生任何影响。
根据本发明之1的发明,壳体部件的前端部与内燃发动机连接,同时通过壳体部件的后端部的装配部装配到车身上,另外作为重物的第1和第2电动马达中的一方配置于设置在壳体部件的1轴上的上述第1电动马达、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第2电动马达、及上述变速装置中的最后端部,从而可以减小以装配部为中点的弯曲力矩,还有,由于可以增长在车身上支撑发动机的装配部和复合驱动装置的装配部的距离,从而可以抑制壳体部件上发生的振动,降低从壳体部件传送到车身的振动。
根据本发明之2的发明,由于第1及第2电动马达中的最后端部上配置的电动马达的转子的两侧通过轴承部件被支撑在从壳体部件延伸的支撑部件上,因此可以提高转子的支撑精度,减小定子与转子之间的间隙,可以提高电动马达的输出。还有,由于装配部设置于与支撑部件中的后侧的支撑部件在轴方向重合的位置上,从而可以提高转子的支撑刚性,从而可以抑制壳体部件上发生的振动,降低从壳体部件传送到车身的振动。
根据本发明之3的发明,由于输出轴穿过第1及第2电动马达中的一方的内周侧进行配置,同时通过轴承部件被支撑在第1及第2电动马达中的一方的转子上,输出轴穿过电动马达的内周,因此即使轴长增加,也可以通过被支撑部件可靠支撑的转子而得到支撑,由于能够可靠地支撑输出轴,从而可以通过确保输出轴的刚性来抑制大径化,能够使复合驱动装置小径化。
根据本发明之4的发明,作为重物的第1及第2电动马达中的一方配置于最后端部,另一方配置在最前端部,因此可以使作为重物的第1及第2电动马达分别与复合驱动装置的装配部以及支撑发动机的装配部处于最接近的位置,从而可以进一步抑制壳体部件上发生的振动,降低从壳体部件传送到车身的振动。另外,由于可以增加另一方的电动马达的直径,从而可以通过缩短另一方的电动马达的轴长,来缩短复合驱动装置的轴长。
根据本发明之5的发明,第1及第2电动马达中的另一方的转子通过轴承部件被支撑在从上述壳体部件延伸的支撑部件上,输入轴穿过另一方的转子的内周侧与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单元连接,同时通过轴承部件被支撑在另一方的转子上,因此输入轴穿过另一方的转子的内周而延伸,输入轴可以通过另一方的转子而被壳体部件可靠地支撑,可以通过确保输入轴的刚性来抑制大径化,能够使复合驱动装置小径化。
根据本发明之6的发明,从靠近上述内燃发动机侧起,依次配置有第1电动马达、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变速装置、第2电动马达,第2及第1电动马达设置在复合驱动装置的前端、及后端,从而可以抑制壳体部件上发生的振动,同时通过使第1及第2电动马达分别配置在与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变速装置邻近的位置,从而可以在没有多重轴化的情况下实现复合驱动装置,可以实现复合驱动装置的小型化。
根据本发明之7-11的发明,通过连接第1电动马达、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第2电动马达、变速装置,可以在没有复杂配置的情况下,实现本发明之6的发明。
根据本发明之12的发明,从靠近内燃发动机侧起,依次配置有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第1电动马达、变速装置、第2电动马达,作为重物的第2电动马达设置在后端部,从而可以抑制壳体部件上发生的振动,同时通过使第1及第2电动马达分别配置在与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变速装置邻近的位置,从而可以在没有多重轴化的情况下实现复合驱动装置。由于第1电动马达的前侧只配置有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与变速装置相比,可以缩短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的轴长,从而也可以可靠地支撑第1电动马达。
根据本发明之13-17的发明,通过连接第1电动马达、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第2电动马达、变速装置,可以在没有复杂配置的情况下,实现本发明之12的发明。
根据本发明之18的发明,从靠近内燃发动机侧起,依次配置有第2电动马达、变速装置、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第1电动马达,由于可以将输出必须大于第1电动马达的第2电动马达设置在最前端,从而通过第2电动马达的大径化,可以进一步缩短复合驱动装置的轴长,通过使第1及第2电动马达设置在复合驱动装置的前端、及后端,可以抑制壳体部件上发生的振动。
根据本发明之19和20的发明,通过连接第1电动马达、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第2电动马达、变速装置,可以在没有复杂配置的情况下,实现本发明之4的发明。
根据本发明之21的发明,从靠近内燃发动机侧起,依次配置有第1电动马达、变速装置、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第2电动马达,可以抑制壳体部件上发生的振动。
根据本发明之22和23的发明,通过连接第1电动马达、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第2电动马达、变速装置,可以在没有复杂配置的情况下,实现本发明之5的发明。
根据本发明之24的发明,变速装置由行星齿轮单元构成,可以在1轴上设置变速装置,从而可以实现复合驱动装置的小径化。
根据本发明之25的发明,变速装置至少具有4个变速元件,第1变速元件与第2电动马达的转子连接,第2变速元件与输出轴连接,第3、第4变速元件分别具有能够固定在壳体上的制动器元件,因此通过只设置制动器来使第2电动马达的转子的旋转速度进行2档减速。这里,采用离合器进行变速时,由于要向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供应油,一般将离合器的液压伺服系统设置在中心轴上,而且为了防止旋转部件之间出现漏油,要采用多个密封圈。与此对应,由于可以在壳体上设置制动器的液压伺服系统,从而不需要如离合器那样的密封圈,同时不需要设置在中心轴上。因此,只通过制动器来实现2档的变速档,可以缩短复合驱动装置的轴长,提高壳体的刚性,同时可以减少密封圈,提高效率。
根据本发明之26的发明,变速装置的行星齿轮由拉维瑙式行星齿轮构成,由于拉维瑙式行星齿轮可以共用2个行星齿轮的行星架,从而可以缩短变速装置的轴长。还有,虽然通过连接行星架与输出轴、使2个行星齿轮的行星架实现共有而导致行星架的大型化,但由于行星架与输出轴连接,可以可靠地支撑行星架,从而可以抑制变速装置的振动旋转引起的振动。
根据本发明之28的发明,配置在第1及第2电动马达中的最后端部的电动马达的转子的两侧通过轴承部件被支撑在从壳体部件延伸的上述支撑部件上,因此可以提高转子的支撑精度,减小定子与转子之间的间隙,可以提高电动马达的输出。还有,由于装配部设置在2个支撑部件之间,即位于与设置在最后端的电动马达相重合的位置,由于该装配部靠近作为重物的电动马达的重心,从而可以抑制壳体部件的振动,也有利于抑制动力传动系共振和闷声。
根据本发明之29的发明,配置在第1及第2电动马达中的最后端部的电动马达的转子的两侧通过轴承部件被支撑在从壳体部件延伸的支撑部件上,因此可以提高转子的支撑精度,减小定子与转子之间的间隙,可以提高电动马达的输出。另外,装配部设置在壳体部件的支撑部件中的后侧的后侧部分,从而可以将装备部设定在壳体部件的小径部分。这样,能够进一步实现复合驱动装置在车身上的小型化搭载。
本发明之30为搭载有本发明的复合驱动装置的FR型汽车,利用本汽车,可以抑制复合驱动装置产生的振动,由此降低由于复合驱动装置的振动引起的振动,从而可以减少通过车身等传送到乘坐人员的振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表示搭载有本发明的复合驱动装置的、本发明的汽车的平面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复合驱动装置的骨架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复合驱动装置的结构的纵截面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复合驱动装置的变形例1的骨架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复合驱动装置的变形例2的骨架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复合驱动装置的变形例3的骨架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复合驱动装置的骨架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复合驱动装置的结构的纵截面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复合驱动装置的变形例1的骨架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复合驱动装置的变形例2的骨架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复合驱动装置的变形例3的骨架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复合驱动装置的骨架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复合驱动装置的结构的纵截面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复合驱动装置的骨架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复合驱动装置的骨架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复合驱动装置的骨架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还有,各图中,同一符号表示同一结构或功能,适当省略对这些符号的重复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图1表示有关本发明的汽车,即搭载有有关本发明的复合驱动装置的汽车1的一个例子。同图中所示的汽车1为FR(前置发动机,后轮驱动)型汽车,同图为表示其大概结构的平面图。还有,实际的汽车中,同图中的箭头F方向为前侧,箭头R方向为后侧。
同图所示的汽车1具有被左右前轮2、2以及作为驱动车轮的左右后轮3、3所支撑的车身4。内燃发动机5通过橡胶垫架(图中未表示)被搭载在车身4的前部,作为其输出轴的曲轴6朝着前后方向。还有,同图中,由曲轴的后方突出部形成的输出轴作为图示的曲轴6。内燃发动机5的后端与复合驱动装置7连接。
复合驱动装置7具有通过减震装置8与内燃发动机5的曲轴5连接的输入轴10、第1电动马达20、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变速装置22、第2电动马达23(参照图2)、输出驱动力的输出轴12。这里,输入轴10和输出轴12配置在1轴13上,输入轴10配置在前侧,输出轴12配置在后侧。这些输入轴10和输出轴12相对于车身4朝着前后方向配置,与上述第1电动马达20、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变速装置22、第2电动马达23一起,沿前后方向被收容在长壳体部件14内。还有,对于复合驱动装置7,后面将详细叙述。
复合驱动装置7的输出轴12从上述壳体部件14的后端突出,并向后方延伸,通过弹性联轴节15以及众所周知的传动轴16(实际上具有万向节、中间轴承等,图中进行了省略)与差速装置17连接。还有,该差速装置17通过左驱动轴18L、右驱动轴18R与上述左右后轮3、3连接。
上述结构的汽车1中,内燃发动机5产生的动力输入到复合驱动装置7的输入轴10,通过后述的第1电动马达20、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变速装置22、第2电动马达23进行调节,从输出轴12进行输出。然后,调节后的动力通过传动轴16等传送到作为驱动车轮的左右后轮3、3。
接着,作为搭载在图1所示的汽车1上的与本发明有关的复合驱动装置7的一例,对与本实施方式有关的复合驱动装置7A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2的骨架图,说明复合驱动装置7A的整体概况,然后参照图3,详细叙述具体结构。还有,这些图中,箭头F方向为车身的前侧(内燃发动机侧),箭头R方向为车身后侧(差速装置侧)。
如图2所示,复合驱动装置7A从靠近图1的内燃发动机5侧起,即前侧向后侧,依次配置有第1电动马达20、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变速装置22、第2电动马达23。这些均被收容在壳体部件14(参照图1)的内侧,同时在1轴13的周围排列配置。以下,依次从第1电动马达20到第2电动马达23进行说明。
第1电动马达20具有固定在壳体部件(参照图1)14的定子24、和被支撑在该定子24的内径侧(还有,在下面的说明中,对于壳体部件14的径方向的位置,靠近1轴13的一侧称为内径侧,远离的一侧称为外径侧)且可自由旋转的转子25。该第1电动马达20的转子25与下面说明的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的太阳轮S0连接。这种第1电动马达20主要根据通过太阳轮S0输入的动力进行发电,通过变换器(图中未表示)驱动第2电动马达23,或者对HV电池(复合式驱动用电池:图中未表示)进行充电。
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由相对于输入轴10同轴配置的单小齿轮行星齿轮构成。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具有支撑多个小齿轮P0的行星架(第1旋转元件)CR0、分别与该小齿轮P0啮合的太阳轮(第2旋转元件)S0以及齿圈(第3旋转元件)R0。该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的行星架CR0与输入轴10连接,太阳轮S0与第1电动马达20的转子25连接,还有齿圈R0与输出轴12连接。这种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根据第1电动马达20的旋转控制,将通过输入轴10输入到行星架CR0的动力,通过太阳轮S0分配到第1电动马达20侧,并通过齿圈R0分配到输出轴12。还有,分配到第1电动马达20的动力用于发电,另一方面,分配到输出轴12的动力用于驱动汽车1。
变速装置22具有由1个双小齿轮行星齿轮、和共用该小齿轮的单小齿轮行星齿轮组成的、所谓的拉维瑙式的行星齿轮单元27,还具有第1制动器B1、第2制动器B2。这些行星齿轮单元27由2个太阳轮S1、S2、支撑小齿轮P1及小齿轮(共用长齿轮)P2的行星架CR1、齿圈R1组成。2个小齿轮P1、P2中,小齿轮P1与太阳轮S1和齿圈R1啮合,作为共用长齿轮的小齿轮P2与太阳轮S2和小齿轮P1啮合。该行星齿轮单元27的齿圈R1与第1制动器B1连接,太阳轮S2与第2制动器B2连接。变速装置22整体,作为输入部件的太阳轮S1与下面说明的第2电动马达23的转子29连接,作为输出部件的行星架CR1与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的齿圈R0一样,与输出轴12连接。该变速装置22如后所述,通过使第1、第2制动器B1、B2中的一方结合,另一方开放,或者相反一方开放,另一方结合,从而可以切换不同减速比的2档的减速档。即,变速装置22对从下面说明的第2电动马达23通过太阳轮S1输入的动力的大小进行改变,通过行星架CR1传送到输出轴12。
第2电动马达23配置在上述第1电动马达20、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变速装置22、第2电动马达23中的最后方、即离内燃发动机5最远的位置。第2电动马达23具有固定在壳体部件(参照图1)14的定子28、和被该定子28的内径侧支撑并可自由旋转的转子29。该第2电动马达23的转子29与上述变速装置22的太阳轮S1连接。这种第2电动马达23与上述第1电动马达20一样,通过变换器与HV电池连接。但是其主要功能不同。即第1电动马达20主要用于发电,而第2电动马达23主要作为驱动马达,辅助汽车1的动力(驱动力)。但是,在制动时作为发电机,将车辆惯性力再生成电能。
这里,上述第1电动马达20、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变速装置22、第2电动马达23中,第1、第2电动马达20、23与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或变速装置22相比,重量大,即为所谓的重物。因此,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作为其重物之一的第2电动马达23配置在上述第1电动马达20、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变速装置22、第2电动马达23中的最后方、即离内燃发动机5最远的位置。
还有,参照图2的骨架图,说明了复合驱动装置7A的作用和效果。然后参照图3,说明复合驱动装置7A的具体结构。
图3表示包括复合驱动装置7A的1轴13的纵截面的上半部。
如同图所示的复合驱动装置7A具有配置在1轴13上的输入轴10和输出轴12、配置在该1轴13的周围的第1电动马达20、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变速装置22、第2电动马达23。这些与输入轴10和输出轴12一起,均被收容在壳体部件14内。但是,输出轴12的后端侧的一部分(后端连接部12a)从壳体部件14向后方突出。
考虑到组装性等,壳体部件14沿1轴13在前后方向分割成多个部分,并分别在结合面结合起来构成一个整体。例如,结合面H之一位于第2电动马达23的前部附近。还有,图中省略了其他的结合面。该壳体部件14在前后方向的不同位置处,形成有多个隔壁,即从前侧起依次形成有作为支撑部件的隔壁A、B、C、D、E。这些隔壁A-E中,隔壁A和E分别设置在壳体部件14的前端及后端附近,隔壁A-E之间的壳体内空间被隔壁B、C、D沿1轴13分割成前后方向的4个空间。这些隔壁A-E作为壳体部件14的强度构件,用于支撑各轴承a-v(后述),或形成液压室40、45(后述)。
上述第1电动马达20、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变速装置22、第2电动马达23分别收容在被隔壁A-E所分割的4个空间内,即第1电动马达20被收容在隔壁A、B之间,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被收容在隔壁B、C之间、变速装置22被收容在隔壁C、D之间、第2电动马达23被收容在隔壁D、E之间。下面,从第1电动马达开始依次进行说明。
第1电动马达20由例如交流永久磁铁同步型(无刷DC马达)构成,在输入轴10的外径侧,与其呈同轴状配置。第1电动马达20具有固定在壳体部件14的内周面的定子24、和设置在该定子24的内径侧并隔开一定气隙G1且可自由旋转的转子25。转子25的内径侧为圆筒状,该圆筒状的前部外周面和后部外周面分别形成有台阶部30、31。转子25通过在这些台阶部30、31和隔壁A、B之间以前后方向定位的状态嵌合的轴承a、b,被壳体部件14支撑并可自由旋转。圆筒状部分的后端固定有后述的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的太阳轮S0。输入轴10通过在轴方向与轴承a、b位于重合位置的轴承c、d,被转子25支撑,太阳轮S0通过固定在输入轴10的外周面的轴承d、e,被输入轴10支撑并可相对自由旋转。还有,轴承e配置在与太阳轮S0的齿部相对应的位置。这样,由于第1电动马达20的转子25通过固定在隔壁A、B上的轴承a、b,被壳体部件14支撑并可自由旋转,因此可以很好地确保转子25的前后方向及径方向的位置精度,从而即使当出现例如使壳体部件14沿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弯曲的作用力,定子24和转子25之间也能够很好地维持规定的气隙G1的精度。还有,如上所述,第1电动马达20通过变换器与HV电池连接。这种结构的第1电动马达20的主要功能为,根据下面说明的分配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的太阳轮S0的动力进行发电,通过变换器驱动第2电动马达23,或者对HV电池进行充电。
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配置在壳体部件14的隔壁B、C之间。如上所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由相对于输入轴10同轴配置的单小齿轮行星齿轮构成,具有太阳轮(第2旋转元件)S0、支撑小齿轮P0的行星架(第1旋转元件)CR0、齿圈(第3旋转元件)R0。其中,太阳轮S0向前方延伸,固定在上述第1电动马达20的转子25的后端侧。另外,行星架CR0固定在输入轴10的后端、即固定于在隔壁B、C之间延伸设置的输入轴10的后端。行星架CR0被嵌合在其内径侧的前面及后面的轴承f、g支撑并能自由旋转。轴承f插装在与太阳轮S0的后端面之间,轴承g插装在与固定在输出轴12的前端侧的法兰部32之间。被行星架CR0支撑的小齿轮P0的内径侧和外径侧分别与太阳轮S0、齿圈R0啮合。齿圈R0向后方延伸,同时固定在上述输出轴12的前端的法兰部32的外径侧。该法兰部32的内径侧的前面和后面分别被上述轴承g、和固定在隔壁C的内径侧前面的轴承h支撑并能够自由旋转。这样,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将构成输入部的行星架CR0固定在输入轴10的后端,将构成输出部(动力的分配处)的太阳轮S0和齿圈R0分别连接在第1电动马达20的转子25的后端和输出轴12的前端。这种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将通过输入轴10输入到行星架CR0的内燃发动机5(参照图1)的动力,通过太阳轮S0分配到第1电动马达20侧,通过齿圈R0分配到输出轴12侧。此时动力分配的比例根据第1电动马达20的旋转状态来确定。即由第1电动马达20的转子25产生较大的功率时,增加第1电动马达20的发电量,同时相应减少输出到输出轴12的动力。与之相反,第1电动马达20的转子25产生较小的功率时,减少第1电动马达20的发电量,同时相应增加输出到输出轴12的动力。
变速装置22配置在壳体部件14的隔壁C、D之间,即大致在壳体部件14的长度方向(沿1轴13方向)的中间。变速装置22具有配置在内径侧的拉维瑙式行星齿轮单元27,和分别配置在其外径侧的前侧和后侧的第1制动器B1、第2制动器B2。
其中,行星齿轮单元27具有配置在输出轴12的前端侧的外周面附近的第1太阳轮S1(以下简称“太阳轮S1”)、在该太阳轮S1的后方配置在太阳轮S1的外径侧的第2太阳轮S2(以下简称“太阳轮S2”)、配置在太阳轮S1的外径侧的齿圈R1、与太阳轮S1和齿圈R1啮合的小齿轮P1、构成共用的长小齿轮并与太阳轮S1和小齿轮P1啮合的小齿轮P2、支撑这些小齿轮P1、P2的行星架CR1。以下,从太阳轮S1开始依次说明。
太阳轮S1通过嵌入在输出轴12的前半部的外周面的套管33,与后述的第2电动马达23的转子29的前端连接。该太阳轮S1与套管33一起,通过嵌入在输出轴12的外周面的轴承i、j被输出轴12支撑,并能够相对自由旋转。
太阳轮S2上一体化形成从其后端侧起沿行星架CR1的后侧行星架板CR1a向外径侧延伸的法兰部34、和从该法兰部34的外径侧端部向前方延伸的鼓部35。该鼓部35的外周面和壳体部件14的内周面的内周花键14a之间插装有后述的第2制动器B2。太阳轮S2被嵌合在与上述太阳轮S1一体的套管33的外周面上的轴承k、l、和分别嵌合在法兰部34的内径侧(基端侧)的前面和后面的轴承m、n所支撑并能够自由旋转。还有,轴承m插装在与后述的行星架CR1的后侧行星架板CR1a的内径侧后面之间,还有,轴承n插装在与隔壁D的内径侧前面之间。
齿圈R1的前端部上固定有沿行星架CR1的前侧行星架板CR1b向内径侧延伸的法兰部36,齿圈R1被嵌合在该法兰部36的内径侧的前面和后面的轴承o、p支撑并能够自由旋转。该轴承o插装在与隔壁C的内径侧后面之间,轴承p插装在与行星架CR1的前侧行星架板CR1b之间。齿圈R1的外周面和壳体部件14的内周面的内周花键14a之间插装有第1制动器B1。
小齿轮P1被行星架CR1支撑并能够自由旋转,同时在内径侧与上述太阳轮S1啮合,在外径侧与上述齿圈R1啮合。
小齿轮P2为在后侧形成的大径齿轮P2a、和前侧形成的小径齿轮P2b一体形成的共用长小齿轮。小齿轮P2的大径齿轮P2a与上述太阳轮S2啮合,小齿轮P2的小径齿轮P2b与上述小齿轮P1啮合。
行星架CR1利用前侧行星架板CR1b和后侧行星架板CR1a支撑小齿轮P1、P2并使其能够自由旋转,同时前侧行星架板CR1b固定在输出轴12的前端侧的外周面。行星架CR1被嵌合在前侧行星架板CR1b的内径侧的前面和后面的轴承p以及嵌合在后侧行星架板CR1a的内径侧前面的轴承m支撑,并能够自由旋转。
第1制动器B1具有多片的圆盘和摩擦片(制动板),在上述齿圈R1的外周面上形成的外周花键与在壳体部件14的内周面上形成的花键14a通过花键结合在一起。第1制动器B1的前面配置有第1制动器用的液压执行机构37。液压执行机构37具有在第1制动器B1的前面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地配置的活塞38、设置在隔壁C的外径侧后面并与活塞38的前端侧油密封状嵌合的第1油压室40、插装在固定于隔壁C上的挡板41和活塞38的内径侧后面之间从而使活塞38向前方受压的复位弹簧(压缩弹簧)42。
第2制动器B2在上述第1制动器B1的后方紧接相邻处配置。第2制动器B2具有多片的圆盘和摩擦片(制动板),在与上述太阳轮S2一体的鼓部35的外周面上形成的外周花键与壳体部件14的内周面上形成的花键14a之间通过花键结合在一起。第2制动器B2的后侧配置有第2制动器用的液压执行机构43。液压执行机构43具有在第2制动器B2的后面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地配置的活塞44、设置在隔壁D的外径侧前面并与活塞44的后端侧油密封状嵌合的第2油压室45、插装在固定于隔壁D上的挡板46和活塞44的内径侧前面之间从而使活塞44向后方受压的复位弹簧(压缩弹簧)47。
上述结构的变速装置22将第2电动马达23的输出通过套管33传送到太阳轮S1。在低状态下,第1制动器B1结合,第2制动器B2释放。因此,齿圈R1为固定状态,太阳轮S2为自由旋转状态,上述第1太阳轮S1的旋转通过小齿轮P1大幅度减速,并传送到行星架CR1,该行星架CR1的旋转被传送到输出轴12。
还有,变速装置22在高状态下,第1制动器B1释放,第2制动器B2制动。因此,太阳轮S2为固定状态,齿圈R1为自由旋转状态。在此状态下,上述第1太阳轮S1的旋转传送到小齿轮P1,同时小齿轮P2与停止状态的太阳轮S2啮合,行星架CR1以受到限制的规定转速进行公转,此时,行星架CR1的较小减速的旋转被传送到输出轴12。
这样,变速装置22在低状态下,由于第1、第2制动器B1、B2分别结合、释放,大幅度减速的旋转被输出到输出轴12。另一方面,在高状态下,由于第1、第2制动器B1、B2分别释放、结合,较小幅度减速的旋转被输出到输出轴12。这样,变速装置22可以进行2档变速,第2电动马达23能够实现小型化。即,使用小型电动马达、并在需要例如高转矩的汽车1发动的情况下,在低状态下向输出轴12传送足够的驱动转矩,而在输出轴12的高旋转时,作为高状态,可以防止转子29出现高速旋转。
第2电动马达23由例如交流永久磁铁同步型(无刷DC马达)构成,在输出轴12的外径侧,与其呈同轴状配置。第2电动马达23具有固定在壳体部件14的内周面的定子28、和设置在该定子28的内径侧并隔开一定气隙G2且可自由旋转的转子29。转子29的内径侧为圆筒状,该圆筒状的前部外周面和后部外周面分别形成有台阶部48、50。转子29通过在这些台阶部48、50和隔壁D、E之间以在前后方向定位的状态嵌合的轴承r、s,被壳体部件14支撑并可自由旋转。圆筒状部分的前端固定有上述的与变速装置22的太阳轮S1一体的套管33。相互一体形成的转子29和太阳轮S1通过固定在输出轴12的外周面的轴承i、j、t,被输出轴12支撑并可相对自由旋转。还有,轴承j、t的前后方向配置位置分别为与轴承r、s对应的位置。这样,第2电动马达23的转子29以被固定在隔壁D、E上的轴承r、s、和固定在输出轴12的外周面的轴承j、t所夹持的状态,被壳体部件14以及输出轴12支撑并可自由旋转,因此可以很好地确保转子29的前后方向及径方向的位置精度,从而即使当出现例如相对于壳体部件14沿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弯曲的作用力,定子28和转子29之间也能够很好地维持规定的气隙G2的精度。还有,如上所述,第2电动马达23与第1电动马达20一样,通过变换器与HV电池连接。
如上所述,收容有第1电动马达20、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变速装置22、第2电动马达23的壳体部件14在最后部的隔壁E的内径侧具有向后方延伸的轮毂部14b。利用该轮毂部14b,通过轴承u、v支撑输出轴12的后端连接部12a并使其自由旋转。
还有,壳体部件14中,隔壁E的外径侧构成厚度大的安装部(装配部)14c。壳体部件14的前端侧的连接部14d与和通过橡胶垫架装在车身4(参照图1)上的内燃发动机5连接,后端侧利用安装部14c并通过橡胶垫架装在车身的一部分4a上。即车身的一部分4a上设置有橡胶底座51,支柱55通过螺栓52、垫片53、螺母54,固定在该橡胶底座51上。壳体部件14利用在其后端部附近的安装部14c上螺接的螺栓56,安装在上述支柱55上。还有,安装后,由于车身的一部分4a侧的螺栓52和壳体部件14侧的螺栓56之间的间隙G3要短于该螺栓56拧入长度(螺接长度),因此即使万一螺栓56出现松动,螺栓56也不会从安装部14c中拔出,从而壳体部件14的后端侧不会脱离车身的一部分4a。
这样,第2电动马达23的转子29的两侧通过轴承部件r、s被支撑在从壳体部件14延伸的作为支撑部件的隔壁D、E上,因此可以提高转子29的支撑精度,减小定子28与转子29之间的间隙G2。这样可以提高第2电动马达23的输出。还有,由于安装部14c设置于上述2个隔壁D、E中的后侧的与隔壁E在轴方向重合的位置上,可以提高转子29的支撑刚性,从而可以抑制壳体部件14上发生的振动,降低从壳体部件14传送到车身4的振动。
接着,参照图4的骨架图,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复合驱动装置7A的变形例1。
如图4所示,复合驱动装置7A从图1的靠近上述内燃发动机5侧起,即从前侧向后侧,依次配置有第1电动马达20、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变速装置22、第2电动马达23。这些均被收容在壳体部件14(参照图1)的内侧,并且排列在1轴13的周围。下面依次说明第1电动马达20-第2电动马达23。
第1电动马达20具有固定在壳体部件(参照图1)14的定子24、和被该定子24的内径侧支撑且可自由旋转的转子25。该第1电动马达20的转子25与后面说明的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的齿圈R0连接。这种第1电动马达20的主要功能为根据通过齿圈R0输入的动力进行发电,通过变换器(图中未表示)驱动第2电动马达23,或者对HV电池(复合驱动装置用电池,图中未表示)进行充电。
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由相对于输出轴12同轴配置的单小齿轮行星齿轮构成。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具有支撑多个小齿轮P0的行星架(第1旋转元件)CR0、分别与该小齿轮P0啮合的太阳轮(第3旋转元件)S0以及齿圈(第2旋转元件)R0。该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的行星架CR0与输入轴10连接,齿圈R0与第1电动马达20的转子25连接,还有太阳轮S0与输出轴12连接。这种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根据第1电动马达20的旋转控制,将通过输入轴10输入到行星架CR0的动力,通过齿圈R0分配到第1电动马达20侧,并通过太阳轮S0分配到输出轴12侧。还有,分配到第1电动马达20的动力用于发电,另一方面,分配到输出轴12的动力用于驱动汽车1。
变速装置22具有由1个双小齿轮行星齿轮、和共用该小齿轮的单小齿轮行星齿轮组成的、所谓的拉维瑙式的行星齿轮单元27,还具有第1制动器B1、第2制动器B2。
其中行星齿轮单元27由2个太阳轮S1、S2、支撑小齿轮P1及小齿轮(共用长齿轮)P2的行星架CR1、齿圈R1组成。2个小齿轮P1、P2中,小齿轮P1与太阳轮S1和齿圈R1啮合,作为共用长齿轮的小齿轮P2与太阳轮S2和小齿轮P1啮合。该行星齿轮单元27的齿圈R1与第1制动器B 1连接,太阳轮S2与第2制动器B2连接。变速装置22作为整体,作为输入部件的太阳轮S1与下面说明的第2电动马达23的转子29连接,作为输出部件的行星架CR1与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的太阳轮S0一样,与输出轴12连接。该变速装置22,通过使第1、第2制动器B1、B2中的一方结合,另一方开放,或者相反一方开放,另一方结合,从而可以切换不同减速比的2档的减速档。即,变速装置22对从第2电动马达23通过太阳轮S1输入的动力的大小进行改变,通过行星架CR1传送到输出轴12。
第2电动马达23配置在上述第1电动马达20、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变速装置22、第2电动马达23中的最后方、即离内燃发动机5最远的位置。第2电动马达23具有固定在壳体部件(参照图1)14的定子28、和被该定子28的内径侧支撑并可自由旋转的转子29。该第2电动马达23的转子29与上述变速装置22的太阳轮S1连接。这种第2电动马达23与上述第1电动马达20一样,通过变换器与HV电池连接。第2电动马达23通过变速装置22,辅助输出轴12的驱动,并进行再生。
接着,参照图5的骨架图,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复合驱动装置7A的变形例2。
如图5所示,复合驱动装置7A从图1的靠近上述内燃发动机5侧起,即从前侧向后侧,依次配置有第1电动马达20、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变速装置22、第2电动马达23。这些均被收容在壳体部件14(参照图1)的内侧,并且排列在1轴13的周围。下面依次说明第1电动马达20-第2电动马达23。
第1电动马达20具有固定在壳体部件(参照图1)14的定子24、和被该定子24的内径侧支撑且可自由旋转的转子25。该第1电动马达20的转子25与后面说明的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的太阳轮S0连接。这种第1电动马达20的主要功能为根据通过太阳轮S0输入的动力进行发电,通过变换器(图中未表示)驱动第2电动马达23,或者对HV电池(复合驱动装置用电池,图中未表示)进行充电。
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由相对于输入轴10同轴配置的双小齿轮行星齿轮构成。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具有支撑多个小齿轮P0(P01及P02)的行星架(第3旋转元件)CR0、分别与该小齿轮P01、P02啮合的太阳轮(第2旋转元件)S0以及齿圈(第1旋转元件)R0。该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的齿圈R0与输入轴10连接,太阳轮S0与第1电动马达20的转子25连接,还有行星架CR0与输出轴12连接。这种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根据第1电动马达20的旋转控制,将通过输入轴10输入到齿圈R0的动力,通过太阳轮S0分配到第1电动马达20侧,并通过行星架CR0分配到输出轴12。还有,分配到第1电动马达20的动力用于发电,另一方面,分配到输出轴12的动力用于驱动汽车1。
变速装置22具有由1个双小齿轮行星齿轮、和共用该小齿轮的单小齿轮行星齿轮组成的、所谓的拉维瑙式的行星齿轮单元27,还具有第1制动器B1、第2制动器B2。这些行星齿轮单元27由2个太阳轮S1、S2、支撑小齿轮P1及小齿轮(共用长齿轮)P2的行星架CR1、齿圈R1组成。2个小齿轮P1、P2中,小齿轮P1与太阳轮S1和齿圈R1啮合,作为共用长齿轮的小齿轮P2与太阳轮S2和小齿轮P1啮合。该行星齿轮单元27的齿圈R1与第1制动器B1连接,太阳轮S2与第2制动器B2连接。变速装置22作为整体,作为输入部件的太阳轮S1与下面说明的第2电动马达23的转子29连接,作为输出部件的行星架CR1与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的行星架CR0一样,与输出轴12连接。该变速装置22如后所述,通过使第1、第2制动器B1、B2中的一方结合,另一方开放,或者相反一方开放,另一方结合,从而可以切换不同减速比的2档的减速档。即,变速装置22对第2电动马达23通过太阳轮S1输入的动力的大小进行改变,通过行星架CR1传送到输出轴12。
第2电动马达23配置在上述第1电动马达20、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变速装置22、第2电动马达23中的最后方、即离内燃发动机5最远的位置。第2电动马达23具有固定在壳体部件(参照图1)14的定子28、和被该定子28的内径侧支撑并可自由旋转的转子29。该第2电动马达23的转子29与上述变速装置22的太阳轮S1连接。这种第2电动马达23与上述第1电动马达20一样,通过变换器与HV电池连接。第2电动马达23通过变速装置22,辅助输出轴12的驱动,并进行再生。
接着,参照图6的骨架图,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复合驱动装置7A的变形例3。
如图6所示,复合驱动装置7A从图1的靠近上述内燃发动机5侧起,即从前侧向后侧,依次配置有第1电动马达20、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变速装置22、第2电动马达23。这些均被收容在壳体部件14(参照图1)的内侧,并且排列在1轴13的周围。下面依次说明第1电动马达20-第2电动马达23。
第1电动马达20具有固定在壳体部件(参照图1)14的定子24、和被该定子24的内径侧支撑且可自由旋转的转子25。该第1电动马达20的转子25与后面说明的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的行星架CR0连接。这种第1电动马达20的主要功能为根据通过行星架CR0输入的动力进行发电,通过变换器(图中未表示)驱动第2电动马达23,或者对HV电池(复合驱动装置用电池,图中未表示)进行充电。
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由相对于输入轴10同轴配置的双小齿轮行星齿轮构成。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具有支撑多个小齿轮P0(P01及P02)的行星架(第2旋转元件)CR0、分别与该小齿轮P01、P02啮合的太阳轮(第3旋转元件)S0以及齿圈(第1旋转元件)R0。该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的齿圈R0与输入轴10连接,行星架CR0与第1电动马达20的转子25连接,还有太阳轮S0与输出轴12连接。这种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根据第1电动马达20的旋转控制,将通过输入轴10输入到齿圈R0的动力,通过齿圈R0分配到第1电动马达20侧,并通过太阳轮S0分配到输出轴12。还有,分配到第1电动马达20的动力用于发电,另一方面,分配到输出轴12的动力用于驱动汽车1。
变速装置22具有由1个双小齿轮行星齿轮、和共用该小齿轮的单小齿轮行星齿轮组成的、所谓的拉维瑙式的行星齿轮单元27,还具有第1制动器B1、第2制动器B2。这些行星齿轮单元27由2个太阳轮S1、S2、支撑小齿轮P1及小齿轮(共用长齿轮)P2的行星架CR1、齿圈R1组成。2个小齿轮P1、P2中,小齿轮P1与太阳轮S1和齿圈R1啮合,作为共用长齿轮的小齿轮P2与太阳轮S2和小齿轮P1啮合。该行星齿轮单元27的齿圈R1与第1制动器B1连接,太阳轮S2与第2制动器B2连接。变速装置22作为整体,作为输入部件的太阳轮S1与下面说明的第2电动马达23的转子29连接,作为输出部件的行星架CR1与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的太阳轮S0一样,与输出轴12连接。该变速装置22如后所述,通过使第1、第2制动器B1、B2中的一方结合,另一方开放,或者相反一方开放,另一方结合,从而可以切换不同减速比的2档的减速档。即,变速装置22对第2电动马达23通过太阳轮S1输入的动力的大小进行改变,通过行星架CR1传送到输出轴12。
第2电动马达23配置在上述第1电动马达20、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变速装置22、第2电动马达23中的最后方、即离内燃发动机5最远的位置。第2电动马达23具有固定在壳体部件(参照图1)14的定子28、和被该定子28的内径侧支撑并可自由旋转的转子29。该第2电动马达23的转子29与上述变速装置22的太阳轮S1连接。这种第2电动马达23与上述第1电动马达20一样,通过变换器与HV电池连接。第2电动马达23通过变速装置22,辅助输出轴12的驱动,并进行再生。
(第2实施方式)
接着,作为搭载在图1所示的汽车1上的与本发明有关的复合驱动装置7的其他例,说明与本实施方式有关的复合驱动装置7B。首先,参照图7的骨架图,说明复合驱动装置7B整体的大概情况,然后参照图8,详细叙述具体结构。还有,这些图中,箭头F方向为车身的前侧(内燃发动机侧),箭头R方向为车身后侧(差速装置侧)。
如图7所示,复合驱动装置7B从靠近图1的内燃发动机5侧起,即前侧向后侧,依次配置有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第1电动马达20、变速装置22、第2电动马达23。这些均被收容在壳体部件14(参照图1)的内侧,同时在1轴13的周围排列配置。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出轴12由前端连接部12c(参照图8)、中间连接部12b和后端连接部12a一体化构成。下面,依次说明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第1电动马达20、变速装置22、第2电动马达23。
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由相对于输入轴10同轴配置的单小齿轮行星齿轮构成。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具有支撑多个小齿轮P0的行星架(第1旋转元件)CR0、分别与该小齿轮P0啮合的太阳轮(第3旋转元件)S0以及齿圈(第2旋转元件)R0。该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的行星架CR0与输入轴10连接,齿圈R0与第1电动马达20的转子25连接,还有太阳轮S0与输出轴12连接。这种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根据第1电动马达20的旋转控制,将通过输入轴10输入到行星架CR0的动力,通过齿圈R0分配到第1电动马达20侧,并通过太阳轮S0分配到输出轴12。还有,分配到第1电动马达20的动力用于发电,另一方面,分配到输出轴12的动力用于驱动汽车1。
第1电动马达20具有固定在壳体部件(参照图1)14的定子24、和被支撑在该定子24的内径侧且可自由旋转的转子25。该第1电动马达20的转子25与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的齿圈R0连接。这种第1电动马达20主要通过齿圈R0,根据输入的动力进行发电,通过变换器(图中未表示)驱动第2电动马达23,或者对HV电池(复合式驱动用电池:图中未表示)进行充电。
变速装置22具有由1个双小齿轮行星齿轮、和共用该小齿轮的单小齿轮行星齿轮组成的、所谓的拉维瑙式的行星齿轮单元27,还具有第1制动器B1、第2制动器B2。
其中行星齿轮单元27由2个太阳轮S1、S2、支撑小齿轮P1及小齿轮(共用长齿轮)P2的行星架CR1、齿圈R1组成。2个小齿轮P1、P2中,小齿轮P1与太阳轮S1和齿圈R1啮合,作为共用长齿轮的小齿轮P2与太阳轮S2和小齿轮P1啮合。该行星齿轮单元27的齿圈R1与第1制动器B1连接,太阳轮S2与第2制动器B2连接。变速装置22作为整体,作为输入部件的太阳轮S1与下面说明的第2电动马达23的转子29连接,作为输出部件的行星架CR1与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的太阳轮S0一样,与输出轴12连接。该变速装置22如后所述,通过使第1、第2制动器B1、B2中的一方结合,另一方开放,或者相反一方开放,另一方结合,从而可以切换不同减速比的2档的减速档。即,变速装置22对从下面说明的第2电动马达23通过太阳轮S1输入的动力的大小进行改变,通过行星架CR1传送到输出轴12。
第2电动马达23配置在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第1电动马达20、变速装置22、第2电动马达23中的最后方、即离内燃发动机5最远的位置。第2电动马达23具有固定在壳体部件(参照图1)14的定子28、和被该定子28的内径侧支撑并可自由旋转的转子29。该第2电动马达23的转子29与上述变速装置22的太阳轮S1连接。这种第2电动马达23与上述第1电动马达20一样,通过变换器与HV电池连接。但是其主要功能不同。即第1电动马达20主要用于发电,而第2电动马达23主要作为驱动马达,辅助汽车1的动力(驱动力)。但是,在制动时作为发电机,将车辆惯性力再生成电能。
这里,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第1电动马达20、变速装置22、第2电动马达23中,第1、第2电动马达20、23与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或变速装置22相比,重量大,即为所谓的重物。因此,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作为其重物之一的第2电动马达23配置在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上述第1电动马达20、变速装置22、第2电动马达23中的最后方、即离内燃发动机5最远的位置。
还有,参照图7的骨架图,说明复合驱动装置7B的作用和效果。然后,参照图8,说明复合驱动装置7B的具体结构。
图8表示包括复合驱动装置7B的1轴13的纵截面的上半部。
如同图所示的复合驱动装置7B具有配置在1轴13上的输入轴10和输出轴12、配置在该1轴13的周围的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第1电动马达20、变速装置22、第2电动马达23。这些与输入轴10和输出轴12一起,均被收容在壳体部件14内。但是,输出轴12的后端侧的一部分(后端连接部12a的一部分)从壳体部件14向后方突出。
考虑到组装性等,壳体部件14沿1轴13在前后方向分割成多个部分,并分别在结合面结合起来构成一个整体。例如,结合面H之一位于第2电动马达23的前部附近。还有,图中省略了其他的结合面。该壳体部件14在前后方向的不同位置处,形成有多个隔壁,即从前侧起依次形成有隔壁A、B、C、D、E。这些隔壁A-E中,隔壁A和E分别设置在壳体部件14的前端及后端附近,隔壁A-E之间的壳体内空间被隔壁B、C、D沿1轴13分割成前后方向的4个空间。这些隔壁A-E作为壳体部件14的强度构件,用于支撑各轴承a-z(后述),形成液压室40、45(后述)。
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第1电动马达20、变速装置22、第2电动马达23分别收容在被隔壁A-E所分割的4个空间内,即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被收容在隔壁A、B之间,第1电动马达20被收容在隔壁B、C之间、变速装置22被收容在隔壁C、D之间、第2电动马达23被收容在隔壁D、E之间。下面,从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开始依次进行说明。
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配置在壳体部件14的隔壁A、B之间。如上所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由相对于输入轴10同轴配置的单小齿轮行星齿轮构成,具有齿圈(第2旋转元件)R0、太阳轮(第3旋转元件)S0、支撑小齿轮P0的行星架(第1旋转元件)CR0。其中,齿圈R0向后方延伸,通过连接部件71与第1电动马达20的转子25连接。该连接部件71具有与齿圈R0的后端连接并且使行星架CR0的后方向内径侧延伸的法兰部、和从该内径侧端部向后方延伸的套管部。该套管部与转子25的前端连接。另外,行星架CR0的前侧行星架板CR0b与输入轴10的外周面连接。还有,太阳轮S0与从输出轴12的前端连接部12c向前方延伸的套管部75连接。
该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的如下位置上分别嵌合有轴承。轴承a嵌合在隔壁A的内径侧后面与前侧行星架板CR0b之间,轴承b嵌合在前侧行星架板CR0b的内径侧后面与太阳轮S0的前端面之间。轴承d、e嵌合在输入轴10的外周面、太阳轮S0以及套管部75的内周面之间。轴承c、f嵌合在连接部件71的法兰部的内径侧前面与后侧行星架板CR0a之间、连接部71的套管部的内周面与套管部75的外周面之间。通过这些轴承,行星架CR0与输入轴10成为一体受到支撑并可以自由旋转。齿圈R0与第1电动马达20的转子25成为一体受到支撑并可以自由旋转。太阳轮S0与输出轴12成为一体受到支撑并可以自由旋转。这样,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中,作为输入部的行星架CR0固定在输入轴10上,作为输出部(动力分配目的地)的齿圈R0以及太阳轮S0分别与第1电动马达20的转子25的前端、输出轴12的前端连接部12的前端连接。这种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将通过输入轴10输入到行星架CR0的内燃发动机5(参照图1)的动力,通过齿圈R分配到第1电动马达20侧,通过太阳轮S0分配到输出轴12侧。此时动力分配的比例根据第1电动马达20的旋转状态来确定。即由第1电动马达20的转子25产生较大的功率时,增加第1电动马达20的发电量,同时相应减少输出到输出轴12的动力。与此相反,第1电动马达20的转子25产生较小的功率时,则减少第1电动马达20的发电量,同时相应增加输出到输出轴12的动力。
第1电动马达20由例如交流永久磁铁同步型(无刷DC马达)构成,被收容在隔壁B、C之间,同时在输出轴12的外径侧,与其呈同轴状配置。第1电动马达20具有固定在壳体部件14的内周面的定子24、和设置在该定子24的内径侧并隔开一定气隙G1且可自由旋转的转子25。转子25的内径侧为圆筒状,该圆筒状的前部外周面和后部外周面分别形成有台阶部30、31。转子25通过在这些台阶部30、31和隔壁B、C之间以在前后方向定位的状态嵌合的轴承h、i,被壳体部件14支撑并可自由旋转。圆筒状部分的前端通过连接部件71固定有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的齿圈R0。圆筒状部分以及连接部件71通过固定在输出轴12的前端连接部12c的外周面的轴承f、g、k,被前端连接部12c支撑并可以自由旋转。还有,关于前后方向的配置位置,轴承g、f配置在与轴承h相对应的位置,轴承k配置在与轴承i相对应的位置。这样,由于第1电动马达20的转子25通过固定在隔壁B、C上的轴承h、i,被壳体部件14支撑并可自由旋转,因此可以很好地确保转子25的前后方向及径方向的位置精度,从而即使当出现例如使壳体部件14沿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弯曲的作用力,定子24和转子25之间也能够很好地维持规定的气隙G1的精度。还有,如上所述,第1电动马达20通过变换器与HV电池连接。这种结构的第1电动马达20的主要功能为根据下面说明的分配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的太阳轮S0的动力进行发电,通过变换器驱动第2电动马达23,或者对HV电池进行充电。
变速装置22配置在壳体部件14的隔壁C、D之间,即大致在壳体部件14的长度方向(沿1轴13方向)的中间。变速装置22具有配置在内径侧的拉维瑙式行星齿轮单元27,和分别配置在其外径侧的前侧和后侧的第1制动器B1、第2制动器B2。
其中,行星齿轮单元27具有配置在输出轴12的前端侧的外周面附近的第1太阳轮S1(以下简称“太阳轮S1”)、在该太阳轮S1的后方配置在太阳轮S1的外径侧的第2太阳轮S2(以下简称“太阳轮S2”)、配置在太阳轮S1的外径侧的齿圈R1、与太阳轮S1和齿圈R0啮合的小齿轮P1、构成共用的长小齿轮并与太阳轮S1和小齿轮P1啮合的小齿轮P2、支撑这些小齿轮P1、P2的行星架CR1。以下,从太阳轮S1开始依次说明。
太阳轮S1通过嵌入在中间连接部12b的前半部的外周面的套管33,与后述的第2电动马达23的转子29的前端连接。该太阳轮S1与套管33一起,通过嵌入在输出轴12的外周面的轴承l、m被输出轴12支撑,并能够相对自由旋转。
太阳轮S2上一体化形成从其后端侧起沿行星架CR1的后侧行星架板CR1a向外径侧延伸的法兰部34、和从该法兰部34的外径侧端部向前方延伸的鼓部35。该鼓部35的外周面和壳体部件14的内周面的内周花键14a之间插装有后述的第2制动器B2。太阳轮S2被嵌合在与上述太阳轮S1一体的套管33的外周面上的轴承n、o、和分别嵌合在法兰部34的内径侧(基端侧)的前面和后面的轴承p、q所支撑并能够自由旋转。还有,轴承p插装在与后述的行星架CR1的后侧行星架板CR1a的内径侧后面之间,还有,轴承q插装在与隔壁D的内径侧前面之间。
齿圈R1的前端部上固定有沿行星架CR1的前侧行星架板CR1b向内径侧延伸的法兰部36,齿圈R1被嵌合在该法兰部36的内径侧的前面和后面的轴承r、s支撑并能够自由旋转。该轴承r插装在与隔壁C的内径侧后面之间,轴承s插装在与行星架CR1的前侧行星架板CR1b之间。齿圈R1的外周面和壳体部件14的内周面的内周花键14a之间插装有第1制动器B1。
小齿轮P1被行星架CR1支撑并能够自由旋转,同时在内径侧与上述太阳轮S1啮合,在外径侧与上述齿圈R1啮合。
小齿轮P2为在后侧形成的大径齿轮P2a、和前侧形成的小径齿轮P2b一体形成的共用长小齿轮。小齿轮P2的大径齿轮P2a与上述太阳轮S2啮合,小齿轮P2的小径齿轮P2b与上述小齿轮P1啮合。
行星架CR1利用前侧行星架板CR1b和后侧行星架板CR1a支撑小齿轮P1、P2并使其能够自由旋转,同时前侧行星架板CR1b固定在输出轴12的前端连接部12c的后端侧的外周面。行星架CR1被嵌合在前侧行星架板CR1b的内径侧的前面和后面的轴承s、t、嵌合在输出轴12的中间连接部12b的前端侧外周面的轴承u、以及后侧行星架板CR1a的内径侧前面的轴承p支撑,并能够自由旋转。还有,轴承t插装在与上述太阳轮S1的前端面之间。
第1制动器B1具有多片的圆盘和摩擦片(制动板),在上述齿圈R1的外周面上形成的外周花键与在壳体部件14的内周面上形成的花键14a通过花键结合在一起。第1制动器B1的前面配置有第1制动器用的液压执行机构37。液压执行机构37具有在第1制动器B1的前面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地配置的活塞38、设置在隔壁C的外径侧后面并与活塞38的前端侧油密封状嵌合的第1油压室40、插装在固定于隔壁C上的挡板41和活塞38的外径侧后面之间从而使活塞38向前方受压的复位弹簧(压缩弹簧)42。
第2制动器B2在上述第1制动器B1的紧接相邻处配置。第2制动器B2具有多片的圆盘和摩擦片(制动板),在与上述太阳轮S1一体的鼓部35的外周面上形成的外周花键与壳体部件14的内周面上形成的花键14a之间通过花键结合在一起。第2制动器B2的后侧配置有第2制动器用的液压执行机构43。液压执行机构43具有在第2制动器B2的后面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地配置的活塞44、设置在隔壁D的外径侧前面并与活塞44的后端侧油密封状嵌合的第2油压室45、插装在固定于隔壁D上的挡板46和活塞44的内径侧前面之间从而使活塞44向前方受压的复位弹簧(压缩弹簧)47。
上述结构的变速装置22将第2电动马达23的输出通过套管33传送到太阳轮S1。在低状态下,第1制动器B1结合,第2制动器B2释放。因此,齿圈R1为固定状态,太阳轮S2为自由旋转状态,上述第1太阳轮S1的旋转通过小齿轮P1大幅度减速,并传送到行星架CR1,该行星架CR1的旋转被传送到输出轴12。
还有,变速装置22在高状态下,第1制动器B1释放,第2制动器B2制动。因此,太阳轮S2为固定状态,齿圈R1为自由旋转状态。在此状态下,上述第1太阳轮S1的旋转传送到小齿轮P1,同时小齿轮P2与停止状态的太阳轮S2啮合,行星架CR1以受到限制的规定转速进行公转,此时,行星架CR1的较小减速的旋转被传送到输出轴12。
这样,变速装置22在低状态下,由于第1、第2制动器B1、B2分别结合、释放,大幅度减速的旋转被输出到输出轴12。另一方面,在高状态下,由于第1、第2制动器B1、B2分别释放、结合,较小幅度减速的旋转被输出到输出轴12。这样,变速装置22可以进行2档变速,第2电动马达23能够实现小型化。即,使用小型电动马达、并在需要例如高转矩的汽车1发动情况下,在低状态下向输出轴12传送足够的驱动转矩,而在输出轴12的高旋转时,作为高状态,可以防止转子25出现高速旋转。
第2电动马达23由例如交流永久磁铁同步型(无刷DC马达)构成,在输出轴12的外径侧,与其呈同轴状配置。第2电动马达23具有固定在壳体部件14的内周面的定子28、和设置在该定子28的内径侧并隔开一定气隙G2且可自由旋转的转子29。转子29的内径侧为圆筒状,该圆筒状的前部外周面和后部外周面分别形成有台阶部48、50。转子29通过在这些台阶部48、50和隔壁D、E之间以在前后方向定位的状态嵌合的轴承v、w,被壳体部件14支撑并可自由旋转。圆筒状部分的前端固定有上述的与变速装置22的太阳轮S1一体的套管33。相互一体形成的转子29和太阳轮S1通过固定在输出轴12的外周面的轴承l、m、x,被输出轴12支撑并可相对自由旋转。还有,轴承m、x的前后方向配置位置分别为与轴承v、w对应的位置。这样,第2电动马达23的转子29以被固定在隔壁D、E上的轴承v、w、和固定在输出轴12的外周面的轴承m、x所夹持的状态,被壳体部件14以及输出轴12支撑并可自由旋转,因此可以很好地确保转子29的前后方向及径方向的位置精度,从而即使当出现例如使壳体部件14沿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弯曲的作用力,定子28和转子29之间也能够很好地维持规定的气隙G2的精度。还有,如上所述,第2电动马达23与第1电动马达20一样,通过变换器与HV电池连接。
如上所述,收容有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第1电动马达20、变速装置22、第2电动马达23的壳体部件14在最后部的隔壁E的内径侧具有向后方延伸的轮毂部14b。利用该轮毂部14b,通过轴承y、z支撑输出轴12的后端连接部12a并使其自由旋转。
还有,壳体部件14中,隔壁E的外径侧构成厚度大的安装部(装配部)14c。壳体部件14的前端侧的连接部14d与通过橡胶垫架装在车身4(参照图1)上的内燃发动机5连接,后端侧利用安装部14c并通过橡胶垫架装在车身的一部分4a上。即车身的一部分4a上设置有橡胶底座51,支柱55通过螺栓52、垫片53、螺母54,固定在该橡胶底座51上。壳体部件14利用在其后端部附近的安装部14c上螺接的螺栓56,安装在上述支柱55上。还有,安装后,由于车身的一部分4a侧的螺栓52和壳体部件14侧的螺栓56之间的间隙G3要短于该螺栓56的拧入长度(螺接长度),因此即使万一螺栓56出现松动,螺栓56也不会从安装部14c中拔出,从而壳体部件14的后端侧不会脱离车身的一部分4a。
这样,第2电动马达23的转子29的两侧通过轴承部件r、s被支撑在从壳体部件14延伸的作为支撑部件的隔壁D、E上,因此可以提高转子29的支撑精度,减小定子28与转子29之间的间隙G2。这样可以提高第2电动马达23的输出。还有,由于安装部14c设置于上述2个隔壁D、E中的后侧的与隔壁E在轴方向重合的位置上,可以提高转子29的支撑刚性,从而可以抑制壳体部件14上发生的振动,降低从壳体部件14传送到车身4的振动。
接着,参照图9的骨架图,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复合驱动装置7B的变形例1。
如图9所示,复合驱动装置7B从图1的靠近上述内燃发动机5侧起,即从前侧向后侧,依次配置有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第1电动马达20、变速装置22、第2电动马达23。这些均被收容在壳体部件14(参照图1)的内侧,并且排列在1轴13的周围。下面依次说明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第1电动马达20、变速装置22、第2电动马达23。
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由相对于输入轴10同轴配置的单小齿轮行星齿轮构成。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具有支撑多个小齿轮P0的行星架(第1旋转元件)CR0、分别与该小齿轮P0啮合的太阳轮(第2旋转元件)S0以及齿圈(第3旋转元件)R0。该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的行星架CR0与输入轴10连接,太阳轮S0与第1电动马达20的转子25连接,还有齿圈R0与输出轴12连接。这种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根据第1电动马达20的旋转控制,将通过输入轴10输入到行星架CR0的动力,通过太阳轮S0分配到第1电动马达20侧,并通过齿圈R0分配到输出轴12。还有,分配到第1电动马达20的动力用于发电,另一方面,分配到输出轴12的动力用于驱动汽车1。
第1电动马达20具有固定在壳体部件(参照图1)14的定子24、和被该定子24的内径侧支撑且可自由旋转的转子25。该第1电动马达20的转子25与后面说明的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的太阳轮S0连接。这种第1电动马达20的主要功能为根据通过太阳轮S0输入的动力进行发电,通过变换器(图中未表示)驱动第2电动马达23,或者对HV电池(复合驱动装置用电池,图中未表示)进行充电。
变速装置22具有由1个双小齿轮行星齿轮、和共用该小齿轮的单小齿轮行星齿轮组成的、所谓的拉维瑙式的行星齿轮单元27,还具有第1制动器B1、第2制动器B2。
其中行星齿轮单元27由2个太阳轮S1、S2、支撑小齿轮P1及小齿轮(共用长齿轮)P2的行星架CR1、齿圈R1组成。2个小齿轮P1、P2中,小齿轮P1与太阳轮S1和齿圈R1啮合,作为共用长齿轮的小齿轮P2与太阳轮S2和小齿轮P1啮合。该行星齿轮单元27的齿圈R1与第1制动器B1连接,太阳轮S2与第2制动器B2连接。变速装置22作为整体,作为输入部件的太阳轮S1与下面说明的第2电动马达23的转子29连接,作为输出部件的行星架CR1与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的齿圈R0一样,与输出轴12连接。该变速装置22如后所述,通过使第1、第2制动器B1、B2中的一方结合,另一方开放,或者相反一方开放,另一方结合,从而可以切换不同减速比的2档的减速档。即,变速装置22对第2电动马达23通过太阳轮S1输入的动力的大小进行改变,通过行星架CR1传送到输出轴12。
第2电动马达23配置在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第1电动马达20、变速装置22、第2电动马达23中的最后方、即离内燃发动机5最远的位置。第2电动马达23具有固定在壳体部件(参照图1)14的定子28、和被该定子28的内径侧支撑并可自由旋转的转子29。该第2电动马达23的转子29与上述变速装置22的太阳轮S1连接。这种第2电动马达23与上述第1电动马达20一样,通过变换器与HV电池连接。第2电动马达23通过变速装置22,辅助输出轴12的驱动,并进行再生。
接着,参照图10的骨架图,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复合驱动装置7B的变形例2。
如图10所示,复合驱动装置7B从图1的靠近上述内燃发动机5侧起,即从前侧向后侧,依次配置有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第1电动马达20、变速装置22、第2电动马达23。这些均被收容在壳体部件14(参照图1)的内侧,并且排列在1轴13的周围。下面依次说明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第1电动马达20、变速装置22、第2电动马达23。
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由相对于输出轴12同轴配置的双小齿轮行星齿轮构成。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具有支撑多个小齿轮P0(P01及P02)的行星架(第3旋转元件)CR0、分别与该小齿轮P01、P02啮合的太阳轮(第2旋转元件)S0以及齿圈(第1旋转元件)R0。该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的齿圈R0与输入轴10连接,太阳轮S0与第1电动马达20的转子25连接,还有行星架CR0与输出轴12连接。这种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根据第1电动马达20的旋转控制,将通过输入轴10输入到齿圈R0的动力,通过太阳轮S0分配到第1电动马达20侧,并通过行星架CR0分配到输出轴12。还有,分配到第1电动马达20的动力用于发电,另一方面,分配到输出轴12的动力用于驱动汽车1。
第1电动马达20具有固定在壳体部件(参照图1)14的定子24、和被该定子24的内径侧支撑且可自由旋转的转子25。该第1电动马达20的转子25与后面说明的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的太阳轮S0连接。这种第1电动马达20的主要功能为根据通过太阳轮S0输入的动力进行发电,通过变换器(图中未表示)驱动第2电动马达23,或者对HV电池(复合驱动装置用电池,图中未表示)进行充电。
变速装置22具有由1个双小齿轮行星齿轮、和共用该小齿轮的单小齿轮行星齿轮组成的、所谓的拉维瑙式的行星齿轮单元27,还具有第1制动器B1、第2制动器B2。
其中行星齿轮单元27由2个太阳轮S1、S2、支撑小齿轮P1及小齿轮(共用长齿轮)P2的行星架CR1、齿圈R1组成。2个小齿轮P1、P2中,小齿轮P1与太阳轮S1和齿圈R1啮合,作为共用长齿轮的小齿轮P2与太阳轮S2和小齿轮P1啮合。该行星齿轮单元27的齿圈R1与第1制动器B1连接,太阳轮S2与第2制动器B2连接。变速装置22作为整体,作为输入部件的太阳轮S1与下面说明的第2电动马达23的转子29连接,作为输出部件的行星架CR1与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的行星架CR0一样,与输出轴12连接。该变速装置22如后所述,通过使第1、第2制动器B1、B2中的一方结合,另一方开放,或者相反一方开放,另一方结合,从而可以切换不同减速比的2档的减速档。即,变速装置22对第2电动马达23通过太阳轮S1输入的动力的大小进行改变,通过行星架CR1传送到输出轴12。
第2电动马达23配置在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第1电动马达20、变速装置22、第2电动马达23中的最后方、即离内燃发动机5最远的位置。第2电动马达23具有固定在壳体部件(参照图1)14的定子28、和被该定子28的内径侧支撑并可自由旋转的转子29。该第2电动马达23的转子29与上述变速装置22的太阳轮S1连接。这种第2电动马达23与上述第1电动马达20一样,通过变换器与HV电池连接。第2电动马达23通过变速装置22,辅助输出轴12的驱动,并进行再生。
接着,参照图11的骨架图,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复合驱动装置7B的变形例3。
如图11所示,复合驱动装置7B从图1的靠近上述内燃发动机5侧起,即从前侧向后侧,依次配置有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第1电动马达20、变速装置22、第2电动马达23。这些均被收容在壳体部件14(参照图1)的内侧,并且排列在1轴13的周围。下面依次说明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第1电动马达20、变速装置22、第2电动马达23。
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由相对于输出轴12同轴配置的双小齿轮行星齿轮构成。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具有支撑多个小齿轮P0(P01及P02)的行星架(第2旋转元件)CR0、分别与该小齿轮P01、P02啮合的太阳轮(第3旋转元件)S0以及齿圈(第1旋转元件)R0。该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的齿圈R0与输入轴10连接,行星架CR0与第1电动马达20的转子25连接,还有太阳轮S0与输出轴12连接。这种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根据第1电动马达20的旋转控制,将通过输入轴10输入到齿圈R0的动力,通过行星架CR0分配到第1电动马达20侧,并通过太阳轮S0分配到输出轴12。还有,分配到第1电动马达20的动力用于发电,另一方面,分配到输出轴12的动力用于驱动汽车1。
第1电动马达20具有固定在壳体部件(参照图1)14的定子24、和被该定子24的内径侧支撑且可自由旋转的转子25。该第1电动马达20的转子25与上面说明的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的行星架CR0连接。这种第1电动马达20的主要功能为根据通过太阳轮S0输入的动力进行发电,通过变换器(图中未表示)驱动第2电动马达23,或者对HV电池(复合驱动装置用电池,图中未表示)进行充电。
变速装置22具有由1个双小齿轮行星齿轮、和共用该小齿轮的单小齿轮行星齿轮组成的、所谓的拉维瑙式的行星齿轮单元27,还具有第1制动器B1、第2制动器B2。
其中行星齿轮单元27由2个太阳轮S1、S2、支撑小齿轮P1及小齿轮(共用长齿轮)P2的行星架CR1、齿圈R1组成。2个小齿轮P1、P2中,小齿轮P1与太阳轮S1和齿圈R1啮合,作为共用长齿轮的小齿轮P2与太阳轮S2和小齿轮P1啮合。该行星齿轮单元27的齿圈R1与第1制动器B1连接,太阳轮S2与第2制动器B2连接。变速装置22作为整体,作为输入部件的太阳轮S1与下面说明的第2电动马达23的转子29连接,作为输出部件的行星架CR1与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的太阳轮S0一样,与输出轴12连接。该变速装置22如后所述,通过使第1、第2制动器B1、B2中的一方结合,另一方开放,或者相反一方开放,另一方结合,从而可以切换不同减速比的2档的减速档。即,变速装置22对第2电动马达23通过太阳轮S1输入的动力的大小进行改变,通过行星架CR1传送到输出轴12。
第2电动马达23配置在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第1电动马达20、变速装置22、第2电动马达23中的最后方、即离内燃发动机5最远的位置。第2电动马达23具有固定在壳体部件(参照图1)14的定子28、和被该定子28的内径侧支撑并可自由旋转的转子29。该第2电动马达23的转子29与上述变速装置22的太阳轮S1连接。这种第2电动马达23与上述第1电动马达20一样,通过变换器与HV电池连接。第2电动马达23通过变速装置22,辅助输出轴12的驱动,并进行再生。
(第3实施方式)
接着,作为搭载在图1所示的汽车1上的与本发明有关的复合驱动装置7的其他例,说明与本实施方式有关的复合驱动装置7C。首先,参照图12的骨架图,说明复合驱动装置7C整体的大概情况,然后参照图13,详细叙述具体结构。还有,这些图中,箭头F方向为车身的前侧(内燃发动机侧),箭头R方向为车身后侧(差速装置侧)。
如图12所示,复合驱动装置7C从靠近图1的内燃发动机5侧起,即前侧向后侧,依次配置有第2电动马达23、变速装置22、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第1电动马达20。这些均被收容在壳体部件14(参照图1)的内侧,同时在1轴13的周围排列配置。下面,依次说明第2电动马达23、变速装置22、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第1电动马达20。
第2电动马达23具有固定在壳体部件(参照图1)14的定子28、和被支撑在该定子28的内径侧且可自由旋转的转子29。该第2电动马达23的转子29与后述变速装置22的太阳轮S0连接。这种第2电动马达23与后述第1电动马达20一样,通过变换器(图中未表示)与HV电池(复合驱动装置用电池:图中未表示)连接。但是,其主要功能不同。即第1电动马达20主要用于发电,而第2电动马达23主要作为辅助汽车1的动力(驱动力)的驱动马达。但是,在制动时作为发电机,将车辆的惯性再生成电能。
变速装置22具有由1个双小齿轮行星齿轮、和共用该小齿轮的单小齿轮行星齿轮组成的、所谓的拉维瑙式的行星齿轮单元27,还具有第1制动器B1、第2制动器B2。
其中行星齿轮单元27由2个太阳轮S1、S2、支撑小齿轮P1及小齿轮(共用长齿轮)P2的行星架CR1、齿圈R1组成。2个小齿轮P1、P2中,小齿轮P1与太阳轮S1和齿圈R1啮合,作为共用长齿轮的小齿轮P2与太阳轮S2和小齿轮P1啮合。该行星齿轮单元27的齿圈R1与第1制动器B1连接,太阳轮S2与第2制动器B2连接。变速装置22作为整体,作为输入部件的太阳轮S1与上述第2电动马达23的转子29连接,作为输出部件的行星架CR1与后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的行星架CR0一样,与输出轴12连接。该变速装置22如后所述,通过使第1、第2制动器B1、B2中的一方结合,另一方开放,或者相反一方开放,另一方结合,从而可以切换不同减速比的2档的减速档。即,变速装置22对从上述第2电动马达23通过太阳轮S1输入的动力的大小进行改变,通过行星架CR1传送到输出轴12。
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由相对于输出轴12同轴配置的双小齿轮行星齿轮构成。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具有支撑多个小齿轮P01、P02的行星架(第3旋转元件)CR0、与小齿轮P01啮合的太阳轮(第2旋转元件)S0以及与小齿轮P02啮合的齿圈(第1旋转元件)R0。该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的齿圈CR0与输入轴10连接,太阳轮S0与第1电动马达20的转子25连接,还有行星架CR0与输出轴12连接。这种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根据第1电动马达20的旋转控制,将通过输入轴10输入到齿圈R0的动力,通过太阳轮S0分配到第1电动马达20侧,并通过行星架CR0分配到输出轴12。还有,分配到第1电动马达20的动力用于发电,另一方面,分配到输出轴12的动力用于驱动汽车1。
第1电动马达20配置在第2电动马达23、变速装置22、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第1电动马达20中的最后方、即离内燃发动机5最远的位置。第1电动马达20具有固定在壳体部件(参照图1)14的定子24、和被该定子24的内径侧支撑并可自由旋转的转子25。该第1电动马达20的转子25与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的太阳轮S0连接。这种第1电动马达20主要根据通过太阳轮S0输入的动力进行发电,通过变换器(图中未表示)驱动第2电动马达23,或者对HV电池(复合驱动装置用电池,图中未表示)进行充电。
这里,上述第2电动马达23、变速装置22、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第1电动马达20中,第1、第2电动马达20、23与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或变速装置22相比,重量大,即为所谓的重物。因此,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作为其重物之一的第1电动马达20配置在第2电动马达23、变速装置22、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第1电动马达20中的最后方、即离内燃发动机5最远的位置。
还有,参照图12的骨架图,说明复合驱动装置7C的作用和效果。然后,参照图13,说明复合驱动装置7C的具体结构。
图13表示包括复合驱动装置7C的1轴13的纵截面的上半部。
如同图所示的复合驱动装置7C具有配置在1轴13上的输入轴10和输出轴12、配置在该1轴13的周围的第2电动马达23、变速装置22、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第1电动马达20。这些均被收容在壳体部件14内。但是,输出轴12的后端侧的一部分从壳体部件14向后方突出。
考虑到组装性等,壳体部件14沿1轴13在前后方向分割成多个部分,并分别在结合面结合起来构成一个整体。例如,结合面H之一位于第2电动马达23的前部附近。还有,图中省略了其他的结合面。该壳体部件14在前后方向的不同位置处,形成有多个隔壁,即从前侧起依次形成有隔壁A、B、C、D、E。这些隔壁A-E中,隔壁A和E分别设置在壳体部件14的前端及后端附近,隔壁A-E之间的壳体内空间被隔壁B、C、D沿1轴13分割成前后方向的4个空间。这些隔壁A-E作为壳体部件14的强度构件,用于支撑各轴承a-x(后述),形成液压室40、45(后述)。
上述第2电动马达23、变速装置22、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第1电动马达20分别收容在被隔壁A-E所分割的4个空间内,即第2电动马达23被收容在隔壁A、B之间,变速装置22被收容在隔壁B、C之间、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被收容在隔壁C、D之间、第1电动马达20被收容在隔壁D、E之间。下面,从第2电动马达23开始依次进行详细说明。
第2电动马达23由例如交流永久磁铁同步型(无刷DC马达)构成,在输入轴10的外径侧,与其呈同轴状配置。第2电动马达23具有固定在壳体部件14的内周面的定子28、和设置在该定子28的内径侧并隔开一定气隙G2且可自由旋转的转子29。转子29的内径侧为圆筒状,该圆筒状的前部外周面和后部外周面分别形成有台阶部48、50。转子29通过在这些台阶部48、50和隔壁A、B之间以在前后方向定位的状态嵌合的轴承a、b,被壳体部件14支撑并可自由旋转。圆筒状部分的后端通过嵌入在输入轴10的外周面的套管63,与后述的变速装置22的太阳轮S1连接。相互一体形成的转子29和太阳轮S1通过固定在输入轴10的外周面的轴承c、d、e,被输出轴10支撑并可以自由旋转。还有,关于前后方向的配置位置,轴承c、d配置在分别与轴承a、b相对应的位置。这样,由于第2电动马达23的转子29通过固定在隔壁A、B上的轴承a、b,被壳体部件14支撑并可自由旋转,因此可以很好地确保转子29的前后方向及径方向的位置精度,从而即使当出现例如使壳体部件14沿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弯曲的作用力,定子28和转子29之间也能够很好地维持规定的气隙G2的精度。还有,如上所述,第2电动马达23与后述的第1电动马达20一样,通过变换器驱动第2电动马达23,或者与HV电池连接。
另外,输入轴10通过设置在与轴承a在轴方向重合的位置的轴承c、设置在输入轴10的后端部的外轴面与输出轴12的前端的筒状部的内轴面之间的轴承q、设置在输出轴12与第1电动马达20的转子25之间的轴承r、s、以及设置在第1电动马达20的转子25与隔壁D之间的轴承t,被壳体部件14支撑并能自由旋转。
变速装置22配置在壳体部件14的隔壁B、C之间,即大致在壳体部件14的长度方向(沿1轴13方向)的中间。变速装置22具有配置在内径侧的拉维瑙式行星齿轮单元27,和分别配置在其外径侧的前侧和后侧的第1制动器B1、第2制动器B2。
其中,行星齿轮单元27具有配置第1太阳轮S1(以下简称“太阳轮S1”)、在该太阳轮S1的前稍外径侧配置的第2太阳轮S2(以下简称“太阳轮S2”)、在太阳轮S1的外径侧配置的齿圈R1、与太阳轮S1和齿圈R1啮合的小齿轮P1、构成共用的长小齿轮并与太阳轮S2和小齿轮P1啮合的小齿轮P2、支撑这些小齿轮P1、P2的行星架CR1。以下,从太阳轮S1开始依次说明。
太阳轮S1通过上述套管63,与上述的第2电动马达23的转子29的后端连接。该太阳轮S1如上所述,与套管63一起,通过嵌入在输入轴102的外周面的轴承c、d、e被输入轴10支撑,并能够相对自由旋转。
太阳轮S2上一体化形成从其前端侧起沿行星架CR1的前侧行星架板CR1a向外径侧延伸的法兰部34、和从该法兰部34的外径侧端部向后方延伸的鼓部35。该鼓部35的外周面和壳体部件14的内周面的内周花键14a之间插装有后述的第2制动器B2。太阳轮S2被嵌合在与上述太阳轮S1一体的套管63的外周面上的轴承f、g、和分别嵌合在法兰部34的内径侧(基端侧)的前面和后面的轴承n、i所支撑并能够自由旋转。还有,轴承h插装在与隔壁B的内径侧后面之间,还有,轴承i插装在与后述的行星架CR1的前侧行星架板CR1b的内径侧前面之间。
齿圈R1的后端部上固定有沿行星架CR1的后侧行星架板CR1a向内径侧延伸的法兰部36,齿圈R1被嵌合在该法兰部36的内径侧的前面和后面的轴承j、k支撑并能够自由旋转。轴承j插装在与行星架CR1的后侧行星架板CR1a之间,轴承k插装在与隔壁C的内径侧前面之间。齿圈R1的外周面和壳体部件14的内周面的内周花键14a之间插装有第1制动器B1。
小齿轮P1被行星架CR1支撑并能够自由旋转,同时在内径侧与上述太阳轮S1啮合,在外径侧与上述齿圈R1啮合。
小齿轮P2为在前侧形成的大径齿轮P2a、和后侧形成的小径齿轮P2b一体形成的共用长小齿轮。小齿轮P2的大径齿轮P2a与上述太阳轮S2啮合,小齿轮P2的小径齿轮P2b与上述小齿轮P1啮合。
行星架CR1利用前侧行星架板CR1b和后侧行星架板CR1a支撑小齿轮P1、P2并使其能够自由旋转,同时后侧行星架板CR1a通过连接部件64与后述的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的行星架CR0连接。该连接部件64由与行星架CR1的后侧行星架板CR0a的内径侧后端连接并向后方延伸的套管部、从该套管部的后端向外径侧延伸的法兰部、和从该法兰部的外径侧端部向后方延伸的鼓部所组成,并被嵌合在套管部的内周面与输入轴10的外周面之间的轴承m支撑且自由旋转。行星架CR1被嵌合在前侧行星架板CR1b的内径侧的前面的上述轴承i、分别嵌合在后侧行星架板CR1b的内径侧的前面和后面的轴承l、j支撑,并能够自由旋转。还有,轴承l插装在与上述太阳轮S1的前端面之间。
第1制动器B1具有多片的圆盘和摩擦片(制动板),在上述齿圈R1的外周面上形成的外周花键与在壳体部件14的内周面上形成的花键14a通过花键结合在一起。第1制动器B1的后侧配置有第1制动器用的液压执行机构37。液压执行机构37具有在第1制动器B1的后方配置有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的活塞38、设置在隔壁C的外径侧前面并与活塞38的后端侧油密封状嵌合的第1油压室40、插装在固定于隔壁C上的挡板41和活塞38的外径侧前面之间从而使活塞38向后方受压的复位弹簧(压缩弹簧)42。
第2制动器B2在上述第1制动器B1的紧接相邻处前方配置。第2制动器B2具有多片的圆盘和摩擦片(制动板),在与上述太阳轮S2一体的鼓部35的外周面上形成的外周花键与壳体部件14的内周面上形成的花键14a之间通过花键结合在一起。第2制动器B2的前侧配置有第2制动器用的液压执行机构43。液压执行机构43具有在第2制动器B2的前面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地配置的活塞44、设置在隔壁D的外径侧后面并与活塞44的前端侧油密封状嵌合的第2油压室45、插装在固定于隔壁B上的挡板46和活塞44的内径侧后面之间从而使活塞44向前方受压的复位弹簧(压缩弹簧)47。
上述结构的变速装置22将第2电动马达23的输出通过套管63传送到太阳轮S1。在低状态下,第1制动器B1结合,第2制动器B2释放。因此,齿圈R1为固定状态,太阳轮S2为自由旋转状态,上述第1太阳轮S1的旋转通过小齿轮P1大幅度减速,并传送到行星架CR1,该行星架CR1的旋转被传送到输出轴12。
还有,变速装置22在高状态下,第1制动器B1释放,第2制动器B2制动。因此,太阳轮S2为固定状态,齿圈R1为自由旋转状态。在此状态下,上述第1太阳轮S1的旋转传送到小齿轮P1,同时小齿轮P2与停止状态的太阳轮S2啮合,行星架CR1以受到限制的规定转速进行公转,此时,行星架CR1的较小减速的旋转被传送到输出轴12。
这样,变速装置22在低状态下,由于第1、第2制动器B1、B2分别结合、释放,大幅度减速的旋转被输出到输出轴12。另一方面,在高状态下,由于第1、第2制动器B1、B2分别释放、结合,较小幅度减速的旋转被输出到输出轴12。这样,变速装置22可以进行2档变速,第2电动马达23能够实现小型化。即,使用小型电动马达、并在需要例如高转矩的汽车1发动情况下,在低状态下向输出轴12传送足够的驱动转矩,而在输出轴12的高旋转时,作为高状态,可以防止转子29出现高速旋转。
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配置在壳体部件14的隔壁C、D之间。如上所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由相对于输出轴12同轴配置的双小齿轮行星齿轮构成,具有齿圈(第1旋转元件)R0、太阳轮(第2旋转元件)S0、支撑小齿轮P01、P02的行星架(第3旋转元件)CR0。其中,齿圈R0向前方延伸,固定在从输入轴10的后端附近的外周面沿行星架CR0向外径侧延伸的法兰部61的外径侧端部。还有,行星架CR0的前侧行星架板CR0b与输出轴12的前端连接。还有,太阳轮S0向后方延伸,与第1电动马达20的转子25连接。
该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的如下位置上分别嵌合有轴承n-s。轴承n嵌合在上述连接部件64的法兰部的内径侧后面与法兰部61的内径侧前面之间,轴承o嵌合在法兰部61的内径侧后面与前侧行星架板CR0b的内径侧前面之间。轴承p嵌合在前侧行星架板CR0b的内径侧后面与太阳轮S0的前端面之间。轴承q嵌合在输入轴10的后端部的外周面与输出轴12的前端的筒状部的内周面之间,轴承r、s嵌合在该筒状部的外周面与太阳轮S0的内轴面之间。通过这些轴承n-s,齿圈R0与输入轴10成为一体受到壳体部件14的支撑并可以自由旋转。行星架CR0与太阳轮S0受到输出轴12的支撑并可以自由旋转。这样,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中,作为输入部的齿圈R0固定在输入轴10上,作为输出部(动力分配目的地)的太阳轮S0以及行星架CR0分别与第1电动马达20的转子25的前端、输出轴12的前端连接。这种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将通过输入轴10输入到齿圈R0的内燃发动机5(参照图1)的动力,通过太阳轮S0分配到第1电动马达20侧,通过齿圈R0分配到输出轴12侧。此时动力分配的比例根据第1电动马达20的旋转状态来确定。即由第1电动马达20的转子25产生较大的功率时,增加第1电动马达20的发电量,同时相应减少输出到输出轴12的动力。与此相反,第1电动马达20的转子25产生较小的功率时,则减少第1电动马达20的发电量,同时相应增加输出到输出轴12的动力。
第1电动马达20由例如交流永久磁铁同步型(无刷DC马达)构成,被收容在隔壁D、E之间,同时在输出轴12的外径侧,与其呈同轴状配置。第1电动马达20具有固定在壳体部件14的内周面的定子24、和设置在该定子24的内径侧并隔开一定气隙G1且可自由旋转的转子25。转子25的内径侧为圆筒状,该圆筒状的前部外周面和后部外周面分别形成有台阶部30、31。转子25通过在这些台阶部30、31和隔壁D、E之间以在前后方向定位的状态嵌合的轴承t、u,被壳体部件14支撑并可自由旋转。这样,第1电动马达20的转子25被固定在隔壁D、E上的轴承t、u支撑并可自由旋转,因此可以很好地确保转子25的前后方向及径方向的位置精度,从而即使当出现例如使壳体部件14沿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弯曲的作用力,定子24和转子25之间也能够很好地维持规定的气隙G1的精度。还有,如上所述,第1电动马达20通过变换器与HV电池连接。这种结构的第1电动马达20的主要功能为根据通过分配到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的太阳轮S0的动力进行发电,通过变换器驱动第2电动马达23,或者对HV电池进行充电。
还有,输出轴12通过与轴承t、u在轴方向重叠的位置上设置的轴承s、v,被转子25支撑并可自由旋转,转子25的圆筒状部分的前端固定有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的太阳轮S0,太阳轮S0通过固定在输出轴12的前端侧的外周面的轴承r、s,被输出轴12支撑并可自由旋转。
如上所述,收容有第2电动马达23、变速装置22、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第1电动马达20的壳体部件14在最后部的隔壁E的内径侧具有向后方延伸的轮毂部14b。利用该轮毂部14b,通过轴承w、x支撑输出轴12的后端连接部12a并使其自由旋转。
还有,壳体部件14中,隔壁E的外径侧构成厚度大的安装部(装配部)14c。壳体部件14的前端侧的连接部14d与通过橡胶垫架装在车身4(参照图1)上的内燃发动机5连接,后端侧利用安装部14c并通过橡胶垫架装在车身的一部分4a上。即车身的一部分4a上设置有橡胶底座51,支柱55通过螺栓52、垫片53、螺母54,固定在该橡胶底座51上。壳体部件14利用在其后端部附近的安装部14c上螺接的螺栓56,安装在上述支柱55上。还有,安装后,由于车身的一部分4a侧的螺栓52和壳体部件14侧的螺栓56之间的间隙G3要短于该螺栓56拧入长度(螺接长度),因此即使万一螺栓56出现松动,螺栓56也不会从安装部14c中拔出,从而壳体部件14的后端侧不会脱离车身的一部分4a。
这样,第1电动马达20的转子25的两侧通过轴承部件t、u被支撑在从壳体部件14延伸的作为支撑部件的隔壁D、E上,因此可以提高转子25的支撑精度,减小定子24与转子25之间的间隙G1。这样可以提高第1电动马达20的输出。还有,由于安装部14c设置于上述2个隔壁D、E中的后侧的与隔壁E在轴方向重合的位置上,可以提高转子25的支撑刚性,从而可以抑制壳体部件14上发生的振动,降低从壳体部件14传送到车身4的振动。
(第4实施方式)
接着,作为搭载在图1所示的汽车1上的与本发明有关的复合驱动装置7的其他例,说明与本实施方式有关的复合驱动装置7D。首先,参照图14的骨架图,说明复合驱动装置7D整体的大概情况。还有,同图中,箭头F方向为车身的前侧(内燃发动机侧),箭头R方向为车身后侧(差速装置侧)。
如图14所示,复合驱动装置7D从靠近图1的内燃发动机5侧起,即前侧向后侧,依次配置有第1电动马达20、变速装置22、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第2电动马达23。这些均被收容在壳体部件14(参照图1)的内侧,同时在1轴13的周围排列配置。下面,依次说明第1电动马达20、变速装置22、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第2电动马达23。
第1电动马达20具有固定在壳体部件(参照图1)14的定子24、和被支撑在该定子24的内径侧且可自由旋转的转子25。该第1电动马达20的转子25与后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的太阳轮S0连接。这种第1电动马达20主要根据通过太阳轮S0输入的动力进行发电,通过变换器(图中未表示)驱动第2电动马达23,或者对HV电池(复合驱动装置用电池,图中未表示)进行充电。
变速装置22具有由1个双小齿轮行星齿轮、和共用该小齿轮的单小齿轮行星齿轮组成的、所谓的拉维瑙式的行星齿轮单元27,还具有第1制动器B1、第2制动器B2。
其中行星齿轮单元27由2个太阳轮S1、S2、支撑小齿轮P1及小齿轮(共用长齿轮)P2的行星架CR1、齿圈R1组成。2个小齿轮P1、P2中,小齿轮P1与太阳轮S1和齿圈R1啮合,作为共用长齿轮的小齿轮P2与太阳轮S2和小齿轮P1啮合。该行星齿轮单元27的齿圈R1与第1制动器B1连接,太阳轮S2与第2制动器B2连接。变速装置22作为整体,作为输入部件的太阳轮S1与后述第2电动马达23的转子29连接,作为输出部件的行星架CR1与后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的行星架CR0一样,与输出轴12连接。该变速装置22如后所述,通过使第1、第2制动器B1、B2中的一方结合,另一方开放,或者相反一方开放,另一方结合,从而可以切换不同减速比的2档的减速档。即,变速装置22对从上述第2电动马达23通过太阳轮S1输入的动力的大小进行改变,通过行星架CR1传送到输出轴12。
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由相对于输入轴10同轴配置的双小齿轮行星齿轮构成。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具有支撑多个小齿轮P01、P02的行星架(第3旋转元件)CR0、与小齿轮P01啮合的太阳轮(第2旋转元件)S0以及与小齿轮P02啮合的齿圈(第1旋转元件)R0。该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的齿圈CR0与输入轴10连接,太阳轮S0与第1电动马达20的转子25连接,还有行星架CR0与输出轴12连接。这种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根据第1电动马达20的旋转控制,将通过输入轴10输入到齿圈R0的动力,通过太阳轮S0分配到第1电动马达20侧,并通过行星架CR0分配到输出轴12。还有,分配到第1电动马达20的动力用于发电,另一方面,分配到输出轴12的动力用于驱动汽车1。
第2电动马达23配置在第1电动马达20、变速装置22、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第2电动马达23中的最后方、即离内燃发动机5最远的位置。第2电动马达23具有固定在壳体部件(参照图1)14的定子28、和被该定子28的内径侧支撑并可自由旋转的转子29。该第2电动马达23的转子29与上述变速装置22的太阳轮S1连接。这种第2电动马达23与上述第1电动马达20一样,通过变换器与HV电池连接。但是其主要功能不同。即第1电动马达20主要用于发电,而第2电动马达23主要作为驱动马达,辅助汽车1的动力(驱动力)。但是,在制动时作为发电机,将车辆惯性力再生成电能。
这里,上述第1电动马达20、变速装置22、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第2电动马达23中,第1、第2电动马达20、23与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或变速装置22相比,重量大,即为所谓的重物。因此,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4所示,作为其重物之一的第2电动马达23配置在第1电动马达20、变速装置22、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第2电动马达23中的最后方、即离内燃发动机5最远的位置。
如上所述,第1电动马达20、变速装置22、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第2电动马达23与上述第1-3实施方式一样,收容在壳体部件(图中未表示)中,并分别被隔壁(图中未表示)隔开。与第1实施方式一样,该壳体部件的后端部附近(配置在最后方的第2电动马达23的后部附近)设置有安装部(例如参照图3的安装部14c),并利用该安装部重叠装备在车身的一部分上。
还有,上述第1-4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第1、第2制动器B1、B2除了液压执行机构,也可以采用利用滚珠丝杠机构及电动马达的电动执行机构、或者其他的执行机构。
还有,上述变速装置22除了上述实施方式,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2档、3档或者更多档的自动变速装置、或具有增速档(O/D)的自动变速装置,还可以采用无级变速装置(CVT)。另外,变速装置22的输出除了输出轴12,还可以与从该输出轴12到驱动车轮的动力传送系的任何位置连接。
(第5实施方式)
本发明中,如上所述,在壳体部件14的前端部设置有能够固定内燃发动机5的连接部14d,同时在壳体部件14的后端部设置有能够支撑车身4的安装部14c(装配部)。而且,第1电动马达20、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变速装置22、第2电动马达23中,在第1实施方式(参照图3)、第2实施方式(参照图8)中,第2电动马达23设置在最后端部。在第3实施方式(参照图13)中,第1电动马达20设置在最后端部。还有,关于设置在最后端部的第1电动马达20、或第2电动马达23与安装部14C的前后方向(沿1轴13方向)位置关系,在这些设置在最后端部的第1电动马达20、或第2电动马达23的紧邻后方配置的隔壁E、即壳体部件14的隔壁A、E中靠近壳体部件14的后端的隔壁E处进行设置。还有,图中虽然进行了省略,与第4实施方式一样,安装部14c设置在隔壁E上。
这样将安装部14c设置在隔壁E上时,由于该隔壁E在壳体部件14中为刚性高的部分,从而可以防止壳体部件14发生变形。这样,由于可以抑制壳体部件14的变形对轴支撑(输入轴12、输出轴12的支撑)的影响,从而有利于NV(噪声)、振动、耐久性。
与此对应,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5所示,安装部14c设定在壳体部件14的前后方向与第2电动马达23重叠的位置上。还有,图15的符号与图3的符号相对应。
本实施方式中,安装部14c设定在隔壁E的前侧、并第1电动马达20重叠的位置、即壳体部件14的外周壁的隔壁D、E之间。
壳体部件14的前端侧的连接部14d与通过橡胶垫架装在车身4(参照图1)上的内燃发动机5连接,后端侧利用安装部14c并通过橡胶垫架装在车身的一部分4a上。即车身的一部分4a上设置有橡胶底座51,支柱55通过螺栓52、垫片53、螺母54,固定在该橡胶底座51上。壳体部件14利用在其后端部附近的安装部14c上螺接的螺栓56,安装在上述支柱55上。还有,安装后,由于车身的一部分4a侧的螺栓52和壳体部件14侧的螺栓56之间的间隙G3要短于该螺栓56拧入长度(螺接长度),因此即使万一螺栓56出现松动,螺栓56也不会从安装部14c中拔出,从而壳体部件14的后端侧不会脱离车身的一部分4a。
这样,当安装部14c设置在与第2电动马达23重叠的位置时,由于该安装部靠近作为重物的第2电动马达23的重心,从而可以抑制壳体部件14的振动,也有利于动力传动系共振和闷声。
还有,上述说明中,说明了从壳体部件14的前侧起,依次设置有第1电动马达20、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变速装置22、第2电动马达23(相当于图3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可以适用于包括上述变形例的所有实施方式。但是,在最后端部设置第1电动马达20时(与图13所示的第3实施方式相对应),安装部14c设置于与作为重物的第2电动马达23重叠的位置。
(第6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6所示,安装部14c在壳体部件14的前后位置在第2电动马达23的后方。还有,图16的符号与图3的符号相对应。
本实施方式中,安装部14c设定在隔壁E的前侧、即壳体部件14的隔壁E、与该隔壁E的内径侧的向后方延伸的轮毂部14b的外周面之间形成的三角状的肋条14e上。
壳体部件14的前端侧的连接部14d与通过橡胶垫架装在车身4(参照图1)上的内燃发动机5连接,后端侧利用安装部14c并通过橡胶垫架装在车身的一部分4a上。即车身的一部分4a上设置有橡胶底座51,支柱55通过螺栓52、垫片53、螺母54,固定在该橡胶底座51上。壳体部件14利用在其后端部附近的安装部14c上螺接的螺栓56,安装在上述支柱55上。还有,安装后,由于车身的一部分4a侧的螺栓52和壳体部件14侧的螺栓56之间的间隙G3要短于该螺栓56拧入长度(螺接长度),因此即使万一螺栓56出现松动,螺栓56也不会从安装部14c中拔出,从而壳体部件14的后端侧不会脱离车身的一部分4a。
这样,通过将安装部14c设置于比位于第2电动马达23的后方的隔壁E更靠后的位置,可以将安装部14c设置在壳体部件14的小径部分。这样,可以使复合驱动装置7A在车身4进行更为紧凑的搭载。
还有,上述说明中,说明了从壳体部件14的前侧起,依次设置有第1电动马达20、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21、变速装置22、第2电动马达23(相当于图3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可以适用于包括上述变形例的所有实施方式。但是,在最后端部设置第1电动马达20时(与图13所示的第3实施方式相对应),安装部14c设置于比位于第2电动马达23的后方的隔壁E更靠后的位置。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上述本发明的复合驱动装置可以适用于汽车,特别是适用于FR用的汽车。
Claims (30)
1.一种复合驱动装置,装备有:
输入来自内燃发动机的动力的输入轴;
与上述输入轴在1轴上排列配置且与驱动车轮联动的输出轴;
配置在上述1轴上并具有定子和转子的第1电动马达;
配置在上述1轴上并具有与上述输入轴连接的第1旋转元件、与上述第1电动马达的转子连接的第2旋转元件、与上述输出轴连接的第3旋转元件的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
配置在上述1轴上并具有定子和转子的第2电动马达;和
配置在上述1轴上并将上述第2电动马达的转子的旋转进行变速后传送到上述输出轴的变速装置,
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电动马达、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上述第2电动马达、以及上述变速装置被收容在壳体部件内,并在上述1轴上排列配置,且上述壳体部件上固定有上述第1电动马达及上述第2电动马达的上述定子,
上述壳体部件的前端部上设置有能够固定于上述内燃发动机的连接部,同时上述壳体部件的后端部上设置有能够支撑于车身的装配部,
上述第1及第2电动马达中的一个配置于在上述壳体部件的上述1轴上配置的上述第1电动马达、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上述第2电动马达、以及上述变速装置中的最后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及第2电动马达中的在上述最后端部上配置的电动马达的转子的两侧通过轴承部件被支撑在从上述壳体部件延伸的支撑部件上,
上述装配部设置于与上述支撑部件中的后侧的支撑部件在轴方向重合的位置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输出轴穿过上述第1及第2电动马达中的一方的内周侧而配置,同时通过轴承部件被支撑在上述第1及第2电动马达中的一方的转子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及第2电动马达中的另一方配置于设置在上述壳体部件的上述1轴上的上述第1电动马达、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上述第2电动马达、及上述变速装置中的最前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及第2电动马达中的另一方的转子通过轴承部件被支撑在从上述壳体部件延伸的支撑部件上,
上述输入轴穿过上述另一方的转子的内周侧与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连接,同时通过轴承部件被支撑在上述另一方的转子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从靠近上述内燃发动机侧起,依次配置有上述第1电动马达、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上述变速装置、上述第2电动马达。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输入轴穿过上述第1电动马达的内周侧与上述第1旋转元件连接,上述输出轴穿过上述变速装置、上述第2电动马达的内周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由单小齿轮行星齿轮构成,
上述输入轴穿过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的内周侧与上述单小齿轮行星齿轮的行星架的上述变速装置侧连接,
上述输出轴穿过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和上述变速装置之间,与上述单小齿轮行星齿轮的齿圈连接,
上述第1电动马达的转子与上述单小齿轮行星齿轮的太阳轮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由单小齿轮行星齿轮构成,
上述输入轴穿过上述第1电动马达和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之间,与上述单小齿轮行星齿轮的行星架的上述第1电动马达侧连接,
上述输出轴与上述单小齿轮行星齿轮的太阳轮连接,
上述第1电动马达的转子与齿圈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由双小齿轮行星齿轮构成,
上述输入轴穿过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的内周侧与上述双小齿轮行星齿轮的齿圈连接,
上述输出轴穿过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的外周侧、以及上述第1电动马达的转子和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之间,与上述双小齿轮行星齿轮的行星架的上述第1电动马达侧连接,
上述第1电动马达的转子与上述双小齿轮行星齿轮的太阳轮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由双小齿轮行星齿轮构成,
上述输入轴穿过上述第1电动马达和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之间,与上述双小齿轮行星齿轮的齿圈连接,
上述输出轴与上述双小齿轮行星齿轮的太阳轮连接,
同时上述第1电动马达的转子穿过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的外周侧与上述双小齿轮行星齿轮的行星架的上述变速装置侧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从靠近上述内燃发动机侧起,依次配置有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上述第1电动马达、上述变速装置、上述第2电动马达。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复合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输出轴穿过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上述第1电动马达、上述变速装置、上述第2电动马达的内周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复合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由单小齿轮行星齿轮构成,
上述输入轴与上述单小齿轮行星齿轮的行星架的前侧连接,
上述输出轴与上述单小齿轮行星齿轮的太阳轮连接,
上述第1电动马达的转子与上述单小齿轮行星齿轮的齿圈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复合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由单小齿轮行星齿轮构成,
上述输入轴与上述单小齿轮行星齿轮的行星架的上述第1电动马达侧连接,
上述输出轴穿过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和上述第1电动马达之间,与上述单小齿轮行星齿轮的齿圈连接,
上述第1电动马达的转子通过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的外周侧与上述单小齿轮行星齿轮的行星架的前侧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复合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由双小齿轮行星齿轮构成,
上述输入轴与上述双小齿轮行星齿轮的齿圈连接,
上述输出轴穿过上述输入轴和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之间,与上述单小齿轮行星齿轮的行星架连接,
上述第1电动马达的转子与上述单齿轮行星齿轮的太阳轮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复合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由双小齿轮行星齿轮构成,
上述输入轴与上述双小齿轮行星齿轮的齿圈连接,
上述输出轴与上述双小齿轮行星齿轮的太阳轮连接,
上述第1电动马达的转子与上述双小齿轮行星齿轮的行星架的上述第1电动马达的转子侧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从靠近上述内燃发动机侧起,依次配置有上述第2电动马达、上述变速装置、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上述第1电动马达。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复合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输入轴穿过上述第2电动马达、上述变速装置的内周侧,与上述第1旋转元件连接,
上述输出轴在穿过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上述第1电动马达的内周侧的同时,穿过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的外周侧与上述变速装置的输出元件连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复合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由双小齿轮行星齿轮构成,
上述输入轴穿过上述变速装置和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之间,与上述双小齿轮行星齿轮的齿圈连接,
上述输出轴穿过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的内周侧,与上述双小齿轮行星齿轮的行星架的上述变速装置侧连接,
上述第1电动马达的转子与上述双小齿轮行星齿轮的太阳轮连接,
上述变速装置的输出元件穿过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的外周侧与上述双小齿轮行星齿轮的行星架的上述第1电动马达侧连接。
2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从靠近上述内燃发动机侧起,依次配置有上述第1电动马达、上述变速装置、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上述第2电动马达。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复合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输入轴穿过上述第1电动马达、上述变速装置、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的内周侧,与上述第1旋转元件连接,
上述输出轴在穿过上述第2电动马达的内周侧的同时,穿过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的外周侧与上述变速装置的输出元件连接,
上述第2电动马达的转子穿过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的外周侧与上述变速装置的输入元件连接。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复合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由双小齿轮行星齿轮构成,
上述输入轴穿过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和上述第2电动马达之间,与上述双小齿轮行星齿轮的齿圈连接,
上述输出轴穿过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的外周侧与上述双小齿轮行星齿轮的行星架的上述变速装置侧连接,
上述第1电动马达的转子穿过上述变速装置的内周侧与上述双小齿轮行星齿轮的太阳轮连接,
上述变速装置的输出元件与上述双小齿轮行星齿轮的行星架的上述变速装置侧连接。
24.根据权利要求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变速装置具有行星齿轮。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复合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变速装置至少具有4个变速元件,并且第1变速元件与上述第2电动马达的转子连接,第2变速元件与上述输出轴连接,第3、第4变速元件分别具有能够固定在壳体上的制动器元件。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复合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变速装置的行星齿轮由拉维瑙式行星齿轮构成,上述拉维瑙式行星齿轮的行星架与上述输出轴连接。
27.根据权利要求1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及第2电动马达中的一方的重量大于上述动力分配用行星齿轮、及上述变速装置。
2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配置在上述第1及第2电动马达中的上述最后端部的电动马达的转子的两侧通过轴承部件被支撑在从上述壳体部件延伸的支撑部件上,
上述装配部设置在前侧的上述支撑部件和后侧的上述支撑部件之间。
2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配置在上述第1及第2电动马达中的上述最后端部的电动马达的转子的两侧通过轴承部件被支撑在从上述壳体部件延伸的支撑部件上,
上述装配部设置在上述壳体部件的比上述支撑部件中的后侧的支撑部件更位于后侧的部分。
30.一种汽车,其具有内燃发动机、复合驱动装置、作为接受从上述复合驱动装置传送过来的驱动力的驱动车轮的后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复合驱动装置为权利要求1至29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驱动装置,
上述复合驱动装置的上述内燃发动机侧配置在车身的前侧,并且上述复合驱动装置与传动轴大致配置在同一轴线上,上述1轴上的输入轴和输出轴朝着前后方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3189119 | 2003-06-30 | ||
JP189119/2003 | 2003-06-3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00999A true CN1700999A (zh) | 2005-11-23 |
CN100358743C CN100358743C (zh) | 2008-01-02 |
Family
ID=335497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800011477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358743C (zh) | 2003-06-30 | 2004-06-30 | 复合驱动装置及搭载该装置的汽车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7690455B2 (zh) |
EP (3) | EP1640202B1 (zh) |
JP (1) | JP4319185B2 (zh) |
KR (1) | KR100816674B1 (zh) |
CN (1) | CN100358743C (zh) |
WO (1) | WO2005000618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28952A (zh) * | 2010-12-10 | 2013-07-31 | 敏思工业公司 | 包括变速器的车辆驱动系统 |
CN110234866A (zh) * | 2017-01-31 | 2019-09-13 | 株式会社艾科赛迪 | 带旋转电机的动力传递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059877B2 (ja) * | 2004-10-14 | 2008-03-12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ハイブリッド駆動装置 |
JP4059876B2 (ja) | 2004-10-14 | 2008-03-12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ハイブリッド駆動装置 |
JP4218671B2 (ja) * | 2005-10-13 | 2009-02-04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動力出力装置 |
US8387738B1 (en) * | 2006-08-09 | 2013-03-05 | Sauer-Danfoss Inc. | Electro-mechanical transmission for compact vehicles |
KR100852043B1 (ko) * | 2006-09-07 | 2008-08-13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하이브리드 전기 차량용 변속장치 |
US7665560B2 (en) * | 2007-02-22 | 2010-02-23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Drivetrain for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
US8062169B2 (en) * | 2007-04-30 | 2011-11-22 | Caterpillar Inc. | System for controlling a hybrid energy system |
JP5252311B2 (ja) * | 2009-09-25 | 2013-07-31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冷却装置 |
JP5445000B2 (ja) * | 2009-09-29 | 2014-03-19 | コベルコ建機株式会社 | ハイブリッド建設機械 |
US20110177900A1 (en) * | 2010-01-15 | 2011-07-21 | Means Industries, Inc. |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drive system and control system for controlling a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drive system |
JP2011183946A (ja) | 2010-03-09 | 2011-09-22 | Aisin Aw Co Ltd | ハイブリッド駆動装置 |
JP5216796B2 (ja) * | 2010-03-09 | 2013-06-19 |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 ハイブリッド駆動装置 |
DE102010035204B4 (de) * | 2010-08-24 | 2023-08-10 | Volkswagen Ag | Hybridantriebsanordn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
US9186977B2 (en) | 2011-08-26 | 2015-11-17 | Means Industries, Inc. | Drive system including a transmission for a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
US9435387B2 (en) | 2010-12-10 | 2016-09-06 | Means Industries, Inc. | Device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he operating mode of a coupling assembly, coupling and control assembly and electric motor disconnect and pass through assemblies |
US8813929B2 (en) | 2010-12-10 | 2014-08-26 | Means Industries, Inc. | Controllable coupling assembly |
US9127724B2 (en) | 2010-12-10 | 2015-09-08 | Means Industries, Inc. | Electromechanical apparatus for use with a coupling assembly and controllable coupling assembly including such apparatus |
US9234552B2 (en) | 2010-12-10 | 2016-01-12 | Means Industries, Inc. | Magnetic system for controlling the operating mode of an overrunning coupling assembly and overrunning coupling and magnetic control assembly having same |
US9255614B2 (en) | 2010-12-10 | 2016-02-09 | Means Industries, Inc. | Electronic vehicular transmission and coupling and control assembly for use therein |
US8646587B2 (en) | 2010-12-10 | 2014-02-11 | Means Industries, Inc. | Strut for a controllable one-way clutch |
US9377061B2 (en) | 2010-12-10 | 2016-06-28 | Means Industries, Inc. | Electromagnetic system for controlling the operating mode of an overrunning coupling assembly and overrunning coupling and control assembly including the system |
US9441708B2 (en) | 2010-12-10 | 2016-09-13 | Means Industries, Inc. | High-efficiency drive system including a transmission for a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
US9541141B2 (en) | 2010-12-10 | 2017-01-10 | Means Industries, Inc. | Electronic vehicular transmission, controllable coupling assembly and coupling member for use in the assembly |
US9303699B2 (en) | 2010-12-10 | 2016-04-05 | Means Industries, Inc. | Electromechanical assembly to control the operating mode of a coupling apparatus |
US9638266B2 (en) | 2010-12-10 | 2017-05-02 | Means Industries, Inc. | Electronic vehicular transmission including a sensor and coupling and control assembly for use therein |
US9874252B2 (en) | 2010-12-10 | 2018-01-23 | Means Industries, Inc. | Electronic, high-efficiency vehicular transmission, overrunning, non-friction coupling and control assembly and switchable linear actuator device for use therein |
KR101749788B1 (ko) | 2010-12-10 | 2017-07-03 | 민즈 인더스트리즈 인코포레이티드 | 전기기계식으로 작동되는 제어 조립체 |
US10677296B2 (en) | 2010-12-10 | 2020-06-09 | Means Industries, Inc. | Electronic, high-efficiency vehicular transmission, overrunning, non-friction coupling and control assembly and switchable linear actuator device for use therein |
US8888637B2 (en) | 2010-12-10 | 2014-11-18 | Means Industries, Inc. | Vehicle drive system including a transmission |
US9033836B2 (en) * | 2011-10-08 | 2015-05-19 | Finemech Co., Ltd. | Drive device for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
DE102012212268B4 (de) * | 2012-07-13 | 2021-02-18 |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 Antriebssystem für eine Elektrische Achse mit Zwei-Gang-Getriebe |
US9933049B2 (en) | 2012-10-04 | 2018-04-03 | Means Industries, Inc. | Vehicle drive system including a transmission |
JP5930121B2 (ja) * | 2013-04-16 | 2016-06-08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係合装置及び動力伝達装置 |
JP2015016739A (ja) * | 2013-07-10 | 2015-01-29 | 日野自動車株式会社 |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駆動装置 |
KR101500120B1 (ko) * | 2013-08-09 | 2015-03-18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하이브리드 차량용 유압식 동력 전달 장치 |
US9371868B2 (en) | 2013-08-27 | 2016-06-21 | Means Industries, Inc. | Coupling member subassembly for use in controllable coupling assembly and electromechanical apparatus having a pair of simultaneously actuated elements for use in the subassembly |
US10183570B2 (en) | 2013-09-26 | 2019-01-22 | Means Industries, Inc. | Drive systems including transmissions for electric and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
US10533618B2 (en) | 2013-09-26 | 2020-01-14 | Means Industries, Inc. | Overrunning, non-friction coupling and control assembly, engageable coupling assembly and locking member for use in the assemblies |
DE102013223402B4 (de) * | 2013-11-15 | 2020-04-16 | Mtu Friedrichshafen Gmbh | Elektro-mechanischer Hybridantrieb und Fahrzeug |
DE102013223409A1 (de) * | 2013-11-15 | 2015-05-21 | Mtu Friedrichshafen Gmbh | Elektro-mechanischer Hybridantrieb und Fahrzeug |
DE102013019901A1 (de) | 2013-11-28 | 2015-05-28 | Audi Ag | Antriebsvorrichtung für ein hybridgetriebenes Kraftfahrzeug |
US9482294B2 (en) | 2014-02-19 | 2016-11-01 | Means Industries, Inc. | Coupling and control assembly including a sensor |
US9562574B2 (en) | 2014-02-19 | 2017-02-07 | Means Industries, Inc. | Controllable coupling assembly and coupling member for use in the assembly |
US10781920B2 (en) | 2014-09-16 | 2020-09-22 | Means Industries, Inc. | Drive systems including transmissions and magnetic coupling devices for electric and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
US10781891B2 (en) | 2014-09-16 | 2020-09-22 | Means Industries, Inc. | Drive system including a transmission and magnetic coupling device for an electric vehicle |
US10619681B2 (en) | 2014-09-16 | 2020-04-14 | Means Industries, Inc. | Overrunning, non-friction coupling and control assemblies and switchable linear actuator device and reciprocating electromechanical apparatus for use therein |
US9482297B2 (en) | 2015-04-01 | 2016-11-01 | Means Industries, Inc. | Controllable coupling assembly having forward and reverse backlash |
US9643481B2 (en) | 2015-05-20 | 2017-05-09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Multi-mode powersplit hybrid transmission |
KR101704225B1 (ko) * | 2015-06-26 | 2017-02-08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용 변속기 |
US9694663B2 (en) | 2015-07-24 | 2017-07-04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Hybrid transmission |
DE102016216313A1 (de) * | 2016-08-30 | 2018-03-01 |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 Mehrstufiger Hybrid-Antriebsstra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
DE102016216314A1 (de) | 2016-08-30 | 2018-03-01 |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 Getriebeanordnung und mehrstufiger Hybrid-Antriebsstra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
EP3290247B1 (de) | 2016-08-30 | 2019-07-17 |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 Hybrid-antriebsstra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betrieb |
KR101765644B1 (ko) * | 2016-10-24 | 2017-08-07 |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 하이브리드 변속기용 엔진 클러치의 모터 연결구조 |
JP6607202B2 (ja) * | 2017-01-10 | 2019-11-20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駆動装置 |
US11035423B2 (en) | 2017-02-02 | 2021-06-15 | Means Industries, Inc. | Non-friction coupling and control assembly, engageable coupling assembly and locking member for use in the assemblies |
WO2018144185A1 (en) | 2017-02-02 | 2018-08-09 | Means Industries, Inc. | Overrunning, non-friction coupling and control assemblies and switchable linear actuator device and reciprocating electromechanical apparatus for use therein |
US10590999B2 (en) | 2017-06-01 | 2020-03-17 | Means Industries, Inc. | Overrunning, non-friction, radial coupling and control assembly and switchable linear actuator device for use in the assembly |
WO2020072429A1 (en) | 2018-10-04 | 2020-04-09 | Means Industries, Inc. | Coupling and control assembly having an internal latching mechanism |
US11346404B2 (en) * | 2018-10-09 | 2022-05-31 | Means Industries, Inc. | Coupling and control assembly for use in a motor vehicle |
US10995803B2 (en) | 2018-12-04 | 2021-05-04 | Means Industries, Inc. | Electromagnetic system for controlling the operating mode of a non friction coupling assembly and coupling and magnetic control assembly having same |
CN113412205B (zh) | 2019-02-08 | 2024-08-20 | 敏思工业公司 | 非摩擦式耦合和控制组件、可接合的耦合组件和组件中使用的锁定构件 |
CN114144602B (zh) | 2019-07-09 | 2024-08-13 | 浩夫尔动力总成创新有限责任公司 | 双变速器 |
DE202019103781U1 (de) * | 2019-07-09 | 2020-10-12 | Hofer Powertrain Innovation Gmbh | Twin-Getriebe mit einer Doppel-Eingangswelle |
DE102020118194A1 (de) * | 2019-07-09 | 2021-01-14 | Hofer Powertrain Innovation Gmbh | Twin-Getriebe mit einer Doppel-Eingangswelle |
KR20210023387A (ko) * | 2019-08-23 | 2021-03-04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전기자동차용 변속장치 |
US10933736B1 (en) | 2019-11-14 | 2021-03-02 | Means Industries, Inc. | Drive system including a transmission having a plurality of different operating modes |
US11215245B2 (en) | 2019-12-03 | 2022-01-04 | Means Industries, Inc. | Coupling and control assembly including controllable coupling assembly having speed sensor and methods of controlling the controllable coupling assembly using information from the speed sensor for park/hill-hold operations |
US11286996B2 (en) | 2020-02-12 | 2022-03-29 | Means Industries, Inc. | Electro-dynamic coupling and control assembly and switchable linear actuator device for use therein |
DE102021104228A1 (de) | 2020-03-31 | 2021-09-30 | Means Industries, Inc. | Kupplung und Steuerungsanordnung mit einem berührungslosen, linearen induktiven Positionssensor |
US11874142B2 (en) | 2020-03-31 | 2024-01-16 | Means Industries, Inc. | Coupling and control assembly including a position sensor |
US11542992B2 (en) | 2020-03-31 | 2023-01-03 | Means Industries, Inc. | Coupling and control assembly including a non-contact, linear inductive position sensor |
DE102021107969A1 (de) | 2020-03-31 | 2021-09-30 | Means Industries, Inc. | Kupplungs- und steuereinheit mit einem kontaktlosen, induktiven wegsensor |
JP2022096414A (ja) * | 2020-12-17 | 2022-06-29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電気自動車用のトランスアクスル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558806A (en) * | 1921-12-07 | 1925-10-27 | Jr Alma C Hess | Electromechanical power-transmission mechanism |
US1778028A (en) * | 1929-04-23 | 1930-10-14 | Int Motor Co | Double three-point suspension for motor vehicle units |
US1918490A (en) * | 1932-11-21 | 1933-07-18 | Riley Percy | Suspension means for motor-vehicle engines or gear-boxes |
US3236326A (en) * | 1962-01-02 | 1966-02-22 | Ford Motor Co | Resilient cantilevered engine support |
US3623568A (en) * | 1968-05-31 | 1971-11-30 | Nissan Motor | Electromechanical power train system for an automotive vehicle |
JPS5325582Y2 (zh) | 1971-04-29 | 1978-06-30 | ||
JPS6288851A (ja) * | 1985-10-11 | 1987-04-23 | Nissan Motor Co Ltd | 自動変速機の遊星歯車列 |
US4658672A (en) * | 1986-04-18 | 1987-04-21 | Deere & Company | Simplified power shift transmission |
JP2760108B2 (ja) | 1989-12-12 | 1998-05-28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エンジン懸架装置 |
JP3141262B2 (ja) * | 1992-11-04 | 2001-03-05 | 株式会社エクォス・リサーチ | ハイブリッド型車両 |
JP3291871B2 (ja) * | 1993-11-10 | 2002-06-17 | 株式会社エクォス・リサーチ | ハイブリッド型車両 |
JP3042342B2 (ja) | 1994-12-28 | 2000-05-15 | 株式会社エクォス・リサーチ | ハイブリッド型車両 |
US5603671A (en) * | 1995-08-08 | 1997-02-18 |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 Three prime mover bus transmission |
JP3214368B2 (ja) | 1996-08-13 | 2001-10-02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動力出力装置 |
US5935035A (en) * | 1998-06-24 | 1999-08-10 |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 Electro-mechanical powertrain |
US6022287A (en) * | 1998-08-19 | 2000-02-08 |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 Modularly constructed vehicular transmission |
JP3402236B2 (ja) * | 1999-01-13 | 2003-05-06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動力出力装置およびハイブリッド車両並びにその制御方法 |
JP4370637B2 (ja) | 1999-06-04 | 2009-11-25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
US6117036A (en) * | 1999-07-29 | 2000-09-12 | New Venture Gear, Inc. | Split helical planetary gear assembly |
US6358173B1 (en) * | 2000-06-12 | 2002-03-19 |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 Two-mode, compound-split, electro-mechanical vehicular transmission having significantly reduced vibrations |
JP3580257B2 (ja) * | 2001-02-05 | 2004-10-20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ハイブリッド車 |
EP1253036A1 (de) * | 2001-04-24 | 2002-10-30 | Voith Turbo GmbH & Co. KG | Antriebseinheit mit integriertem Elektromotor |
US6478705B1 (en) * | 2001-07-19 | 2002-11-12 |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 Hybrid electric powertrain including a two-mode electrical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
JP3707411B2 (ja) * | 2001-09-28 | 2005-10-19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動力出力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自動車 |
US7223200B2 (en) * | 2001-10-22 | 2007-05-29 |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 Hybrid-vehicle drive system and operation method with a transmission |
ATE393046T1 (de) | 2001-12-26 | 2008-05-15 | Toyota Motor Co Ltd | Antriebsvorrichtung eines hybridfahrzeugs |
JP3536837B2 (ja) * | 2001-12-26 | 2004-06-14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用駆動装置 |
JP3650089B2 (ja) * | 2002-08-02 | 2005-05-18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ハイブリッド駆動装置並びにそれを搭載した自動車 |
-
2004
- 2004-06-30 CN CNB2004800011477A patent/CN100358743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4-06-30 US US10/532,840 patent/US7690455B2/en active Active
- 2004-06-30 WO PCT/JP2004/009199 patent/WO2005000618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4-06-30 KR KR1020057007557A patent/KR100816674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4-06-30 EP EP04746668A patent/EP1640202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4-06-30 EP EP08010748A patent/EP2156975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4-06-30 EP EP08019947.4A patent/EP2156976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4-06-30 JP JP2005511090A patent/JP4319185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8
- 2008-10-07 US US12/246,780 patent/US20090065274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28952A (zh) * | 2010-12-10 | 2013-07-31 | 敏思工业公司 | 包括变速器的车辆驱动系统 |
CN110234866A (zh) * | 2017-01-31 | 2019-09-13 | 株式会社艾科赛迪 | 带旋转电机的动力传递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0358743C (zh) | 2008-01-02 |
JP4319185B2 (ja) | 2009-08-26 |
EP1640202B1 (en) | 2011-11-02 |
EP2156975A3 (en) | 2010-05-19 |
EP2156975B1 (en) | 2012-02-01 |
JPWO2005000618A1 (ja) | 2006-09-21 |
WO2005000618A1 (ja) | 2005-01-06 |
EP1640202A4 (en) | 2006-07-12 |
KR20060054170A (ko) | 2006-05-22 |
EP2156976A2 (en) | 2010-02-24 |
EP1640202A1 (en) | 2006-03-29 |
US20060169502A1 (en) | 2006-08-03 |
US20090065274A1 (en) | 2009-03-12 |
EP2156976A3 (en) | 2010-08-04 |
EP2156975A2 (en) | 2010-02-24 |
US7690455B2 (en) | 2010-04-06 |
KR100816674B1 (ko) | 2008-10-27 |
EP2156976B1 (en) | 2016-09-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700999A (zh) | 复合驱动装置及搭载该装置的汽车 | |
CN1701000A (zh) | 复合驱动装置及搭载该装置的汽车 | |
CN1170702C (zh) | 混合动力驱动装置 | |
CN1769088A (zh) | 混合驱动装置 | |
CN1237688C (zh) | 电动机、电动车辆和混合电动车辆 | |
CN1626851A (zh) | 双离合器变速装置 | |
CN1460076A (zh) | 车轮内置型电机的安装方法及车轮内置型电机系统 | |
CN1650119A (zh) | 多级变速器 | |
CN1278883C (zh) | 混合车辆的控制装置 | |
CN1684851A (zh) | 轮内马达系统 | |
CN1537744A (zh) | 车辆档位切换装置 | |
CN1394262A (zh) | 带减速器马达系列 | |
CN1793694A (zh) | 自动变速装置的六速动力系 | |
CN1637234A (zh) | 涡轮式流体机械 | |
CN1683810A (zh) | 控制带式无级变速器的装置和方法 | |
CN1940344A (zh) | 减速器、减速器的制造方法、滚子轴承以及曲轴的制造方法 | |
CN1773141A (zh) | 自动变速箱六档动力传动系 | |
CN1899900A (zh) | 电动车辆驱动控制装置及电动车辆驱动控制方法 | |
CN1796823A (zh) | 致动器控制系统 | |
CN1950628A (zh) | 车用驱动系统的控制装置 | |
CN1880143A (zh) | 车辆用转向操纵装置 | |
CN1727726A (zh) | 自动变速装置的六速动力总成 | |
CN1734125A (zh) | 自动变速装置的六速动力系 | |
CN1826484A (zh) | 带有三个行星齿轮组的多档-自动变速器 | |
CN1823236A (zh) | 包括三个行星齿轮组的多级自动变速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102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