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72777C - 制作纹脊/纹槽记录/再生型光盘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制作纹脊/纹槽记录/再生型光盘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72777C
CN1272777C CNB991239407A CN99123940A CN1272777C CN 1272777 C CN1272777 C CN 1272777C CN B991239407 A CNB991239407 A CN B991239407A CN 99123940 A CN99123940 A CN 99123940A CN 1272777 C CN1272777 C CN 127277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dress
road
signal
groove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9912394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63336A (zh
Inventor
永井隆弘
佐藤勋
高木裕司
久门裕二
青木芳人
大原俊次
石田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2633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633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7277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7277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009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9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9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 G11B27/28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 G11B27/3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on the same track as the main recording
    • G11B27/3027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on the same track as the main recording used signal is digitally coded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4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 G11B7/005Reproduc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11B7/00718Groove and land recording, i.e. user data recorded both in the grooves and on the land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11B7/00745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01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for track following only
    • G11B7/0904Dithered tracking system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Abstract

在一个扇区地址区5中,将包含地址号码与ID号码的地址块16、17、18、19相对于道中心沿径向交替地向内侧周边或外侧周边位移基本上半个道间距。结果,改进了纹脊/纹槽记录/再生型光盘的地址读取,同时改进了扇区地址区中的跟踪稳定性。

Description

制作纹脊/纹槽记录/再生型光盘的方法
本申请是1996年2月16日向国际局递交的中国申请号为NO.96190104.7发明名称为“光盘及光盘记录/再生装置”的分案申请。
本发明涉及光盘及光盘记录/再生装置。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其中的扇区地址信息坑阵列以摆动方式布置在纹脊道与纹槽道之间的光盘,及用于这种光盘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
光盘具有优良的可拆卸性/便携性与随机存取性能,因此已在诸如个人计算机等各种信息设备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结果,存在着对提高光盘的记录容量的迫切要求。可重写的光盘要求逐个扇区地管理记录与再生数据。因此,在生产这些盘时,通常在为跟踪控制目的形成导纹的同时,以坑的形式形成各扇区的地址信息。在当前流行的可重写的光盘中,在盘基片上以螺旋形状开成1-1.6μm的凹与凸的道(各占大约50%宽度)。用诸如喷涂等方法在道的表面上形成由记录材料(诸如在相变型光盘情况中的Ge,Sb,及Te)构成的薄膜。盘基片是用从母盘形成的压模以聚碳酸酯基片等形式大批量复制的,母盘中用于扇区地址等的凹纹与坑是用光束辐射刻制的。对于具有上述配置的光盘,光束以预定的记录功率辐射到凹道或凸道上以便在记录薄膜上形成标记,借此记录信息,并且光束以预定的再生功率辐射在凹道或凸道上以便检测从记录膜上反射的光,借此再生信息。
近年来,已进一步提高了各种领域中处理的信息数据的容量,从而光盘也要求具有提高的容量。虽然有可能使各道的宽度(此后称作“道间距”)变窄而增加记录密度,但为了实现两倍于传统的记录密度必须减少1/2传统的道间距。然而,任何生产方法在形成具有一半道间距的稳定宽度的凸与凹道的压模及复制这种盘时遇到大的困难。另一方面,已提出过通过在凹道与凸道两者上记录/再生信息来提高记录密度的方法。按照这一方法,能实现两倍于传统记录密度的记录密度而不改变凹与凸道的宽度。
在凸与凹道两者上记录信息的光盘的情况中,为各道分开提供标识扇区的扇区地址将会要求同时形成两个地址或凹道,这将需要使用两个或更多的激光束从而需要复杂的装置。因此已提出了一种中间地址法,其中将地址形成在光盘的凹道与凸道两者上(日本公开的专利公布号6-176404)。按照这一方法,提供了定中在凸道与凹道之间的边界线附近的带有基本上等于凹道的宽度的盘上的各地址,使得凹道与凸道共用同一地址。其结果为方便了母盘的刻制。然而在这一情况中,从记录/再生装置看起来,对两个道提供了同一地址,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必须清楚地区别它们。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上述中间地址法的传统光盘及传统光盘记录/再生装置。
图38为展示具有扇区结构的传统光盘的示意图。在图38中,200表示一片盘;201表示一条道;202表示一个扇区;203表示一个扇区地址区;而204则表示一个数据区。图39为扇区地址区的放大图及展示传统的中间地址的图。在图39中,206表示地址坑;207表示记录标记;208表示纹槽道;209表示纹脊道;而210则表示光点。
其中,纹槽道208与纹脊道209具有相同的道间距Tp,将各地址坑206布置成使其中心沿盘的径向从纹槽道208的中心移位Tp/2。
图40为展示传统的道控制及光盘上的读信号的信号处理的方框图。
参照数字200表示一片盘;201表示一条道;210表示一个光点;而211则表示用于转动盘200的盘电机。参照数字212表示光学地再生盘200上的信号的光学头。光学头212包含一个激光二极管213、一块准直透镜214、一块物镜215、一面半反射镜216、一个光敏部件217及一个致动器218。参照数字220表示用于检测指示光点210与道201之间沿径向的错位量的跟踪误差信号的一个跟踪误差信号检测部件。跟踪误差信号检测部件220包含一个差分电路221及一个LPF(低通滤波器)222。参照数字223表示用于从跟踪误差信号中生成驱动光学头的驱动信号的一个相位补偿部件;224表示用于按照驱动信号驱动光学头212中的致动器218的一个头驱动部件;225表示来自光敏部件217的信号的一个加法电路;226表示用于防止再生信号的符号之间的干扰的一个波形等效部件;227为用于在预定的限制电平上数字化再生信号的一个数据限制部件;228表示用于生成与数字化信号同步的时钟的一个PLL(锁相环);229为用于探测AM(地址标记)的一个AM检测部件;230为用于解调再生信号的一个解调器;231表示用于将解调后的信号分离成数据及一个地址的一个转换开关;232为用于确定地址信号中的误差的一个CRC(循环冗余码校验)确定部件;233为用于校正数据信号中的错误的纠错部件;234表示由元件225至232构成的一个地址再生部件;而CRC则为从地址号码及ID号码生成的一个检错码。
首先,定位控制是沿光点210的聚焦方向进行的,但省略通用聚焦控制的描述。
下面描述跟踪控制操作。半导体激光二极管213发射的激光被准直透镜214准直并通过物镜215会聚在盘200上。盘200反射的激光通过半反射镜216返回到光敏部件217a与217b上,借此作为电信号检测出光量的分布,它是由光点210与盘上的道201的相对位置确定的。在采用两分光敏部件217a与217b的情况中,通过用差分电路221检测光敏部件217a与217b之间的差及用LPF222抽取差分信号的低频区而检测出跟踪误差信号。为了保证光点210跟踪道201,在相位补偿部件223中生成一个驱动信号使跟踪误差信号成为0(即光敏部件217a与217b具有相同的光量分布),而头驱动部件224则按照驱动信号移动致动器218,借此控制物镜215的位置。
另一方面,当光点210跟踪道201时,由于光干涉而反射的光量在道上的记录标记207及地址坑206上减少,从而降低光敏部件217的输出,然而在不存在坑处反射光量则增加,从而提高光敏部件217的输出。对应于记录标记207及地址坑206的光敏部件的输出的总光量是用加法电路225导出的,被引导通过波形等效部件226,并在数据限制部件227上在预定的限制电平上被数字化,即转换成“0”与“1”的信号序列。PLL228从这一数字化信号中抽取数据与一个读时钟。解调器230解调曾调制过的记录数据,并将其转换成容许外部处理的数据格式。如果解调后的数据为数据区中的信号,便在纠错部件233中校正数据中的错误,借此得到数据信号。反之,如果AM检测部件229在PLL228不停地输出的信号序列中检测到一个用于标识地址部分的AM信号,便将转换开关231转换成使解调的数据作为一个地址信号加以处理。CRC确定部件232确定已读出的地址信号中是否包含任何误差;如果不包含误差便将地址信号作为地址数据输出。
图41示出当光点210经过上述配置中的扇区地址区203时再生信号(RF信号)及一个跟踪误差信号(TE信号)的状态。虽然光点210在数据区204中位于道的中心上,但当光点210进入扇区地址区203之后立即在光点210与地址坑206之间出现剧烈的错位,从而使TE信号的电平极大地波动。光点210不能快速地跟踪地址坑206而是逐渐地靠近地址坑206,如用虚线所示。然而由于扇区地址区203是短的,在将光点210处理成完全跟踪地址坑206之前便到达到作为凹纹区的数据区205,从而进行了跟踪控制使得在凹纹区中消除了跟踪偏离的Xadr状态。再者由于一部分光点210是在地址坑206上,便得到图41中所示的一个RF信号。RF信号辐值Aadr随光点210与地址坑206之间的距离变化。具体地,距离越大Aadr越小,而距离越小Aadr则越大。
然而,按照具有图39中所示的配置的扇区地址,在光点的中心在数据区中从道中心错位的情况中,光点与地址坑之间的距离在扇区地址区中也可能变化。结果,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如果光点移位到靠近地址坑时即使地址坑区中的再生信号的幅值会增加,但如果光点从地址坑移开时在地址坑区中的再生信号的幅值会减小,从而导致地址的不充分读取。
还有一个问题在于,由于光点在扇区地址区中从地址坑错位,在跟踪误差信号中会出现并不指示实际道偏离量的电平中的大波动。由于跟踪控制是利用这一跟踪误差信号进行的,在光点通过扇区地址区之后会出现跟踪偏离。
还有一个问题在于,由于将相同的地址坑分配给一条纹脊道及其邻接的纹槽道,便不可能识别当前正在跟踪的道是纹脊道还是纹槽道。
有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具有提供一种在扇区地址区中具有新颖的地址坑布置的光盘的目的,使得由跟踪偏离引起的地址信号的不充分读取得以减少,并且通过扇区地址之后的跟踪偏离也能减少,该光盘还能识别纹脊道与纹槽道,及提供用于这种光盘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
按照本发明的光盘包含一条螺旋形的第一道及一条螺旋形的第二道,第一道与第二道互相邻接,并且在第一道与第二道上记录或再生信息。光盘包含一个地址区,地址区中包含形成在第一道及在内侧周边上与第一道邻接的第二道两者上的第一地址块,及形成在第一道及在外侧周边上与第一道邻接的第二道两者上的第二地址块。
在一个实施例中,光盘为包含多个具有扇区地址区及数据区的扇区的纹脊/纹槽、记录/再生类型,其中扇区地址区中包含多个地址块,沿周边方向互相邻接的多个地址块中的至少两个是布置成相对于一条道的中心向相反方向移位的,并且多个地址块中的各个包含在扇区地址区内指示用于互相识别多个扇区的地址号码的一个部分及指示用于相互识别多个地址块的ID号码的一个部分。
在一个实施例中,互相邻接的至少两个地址块定位成从道中心沿径向向内侧周边或外侧周边移位大约半个道间距。
在一个实施例中,指示地址号码的部分具有同一扇区地址区内的多个地址块公共的数据模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各该多个地址在其起始部分及结束部分中具有非坑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非坑数据的长度大于母盘生产中激光刻制工艺的盘转动精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地址块中的第一个中包含一个再生时钟同步信号部分,该部分比任何其它地址块的再生时钟同步信号部分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扇区地址区中包含一个由与地址号码的标识无关的信息构成的块,并将该块布置成从道中心沿径向向内侧周边或外侧周边移位大约半个道间距。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互相邻接的至少两个地址块之间沿周边方向设置了一个间距。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扇区地址区中,地址块是以下述方式沿周边方向定位的,即构成地址块的坑模式的相位在一条道的两侧上互相匹配。
一种用于按照本发明的纹脊/纹槽记录/再生型光盘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其中的光盘包含具有一个扇区地址区及一个数据区的多个扇区,其中光盘的扇区地址区中包含多个地址块,多个地址块中沿周边方向互相邻接的至少两个布置成相对于道中心向相反方向移位,及各该多个地址块包含指示用于互相识别多个扇区的地址号码的一个部分及指示用于在扇区地址区内互相识别多个地址块的一个ID号码的一个部分。该记录/再生装置包括一个光学头,用于照射一个光束到光盘上及接收从光盘反射的光,以便输出一个再生信号;及一个地址信号再生部件,用于在再生光盘的扇区地址时读取地址号码与ID号码。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光盘记录/再生装置还包括一个地址校正部件,用于利用指示纹脊再生或纹槽再生的信号,按照ID号码校正从各地址块中读取的地址号码。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光盘记录/再生装置还包括一个存储器,用于存储与地址信号再生部件读取的ID号码关联的地址信号再生部件读取的地址号码;一个比较器,用于互相对照比较分别与两个或多个特定的ID号码关联的两个或多个地址号码以便检测这两个或多个地址号码是否互相匹配;以及一个判定部件,用于根据比较器的输出判定再生光束所在的一条道是纹脊道还是纹槽道。
光盘记录/再生装置最好还包括一个地址校正部件,用于按照ID号码校正存储在存储器中的地址号码。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光盘记录/再生装置还包括一个跟踪误差信号检测部件,用于检测指示道与光点之间的位置偏移量的跟踪误差信号;一个定时发生部件,用于生成与扇区地址区的各地址块同步的选通脉冲信号;一个外周边值抽样/保持部件,用于与选通脉冲信号同步抽样与保持布置在外侧周边上的地址块的跟踪误差信号的电平;一个内周边值抽样/保持部件,用于与选通脉冲信号同步抽样与保持布置在内侧周边上的地址块的跟踪误差信号的电平;一个差分电路,用于得出外周边值抽样/保持部件中的值与内周边值抽样/保持部件中的值之间的差;一个增益转换部件,用于将差分电路的输出转换成具有预定的电平的信号;及一个跟踪偏离校正电路,用于利用增益转换部件的输出进行跟踪校正。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光盘记录/再生装置还包括一个反射光量信号检测部件,用于检测光盘的反射光量;一个定时发生部件,用于生成与扇区地址区的各地址块同步的选通脉冲信号;一个外周边值抽样/保持部件,用于与选通脉冲信号同步抽样与保持布置在外侧周边上的地址块的反射光的信号电平;一个内周边值抽样/保持部件,用于与选通脉冲信号同步抽样与保持布置在外侧周边上的地址块的反射光的信号电平;一个差分电路,用于得出保持在外周边值抽样/保持部件中的值与保持在内周边值抽样/保持部件中的值之间的差;一个增益转换部件,用于将差分电路的输出转换成具有预定电平的信号;以及一个跟踪偏离校正电路,用于利用增益转换部件的输出进行跟踪校正。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种光盘包括螺旋形的第一道及螺旋形的第二道,第一道与第二道互相邻接,并且在第一道与第二道上记录或再生信息,其中该光盘包含形成在第一道与第二道两者上的地址块,并且在第一道或第二道之一上形成一个道标识标记。
在一个实施例中,地址区是按照CAV格式或ZCAV(ECLV)格式定位的。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种光盘包含螺旋形的第一道及螺旋形的第二道,第一道与第二道互相邻接,并且在第一道与第二道上记录及再生信息,其中该光盘包括含有形成在第一道及第二道两者上的地址块的地址区,并且第一道标识标记形成在第一道及在内侧周边上与第一道邻接的第二道两者上,及第二道标识标记形成在第一道及在外侧周边上与第一道邻接的第二道两者上,其中的第一道标识标记与第二道标识标记是相同的。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种光盘包括螺旋形的第一道及螺旋形的第二道,第一道与第二道互相邻接,并且在第一道与第二道上记录或再生信息,其中该光盘包括含有形成在第一道与第二道两者上的地址块的地址区,及形成在第一道或第二道之一的控制信息区中的道标识标记。
该光盘记录/再生装置是能够在按照本发明的一种光盘上记录与再生信息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并包括用于选择要记录信息的第一道或第二道的道指定装置,及用于读取道标识标记的道标识标记再生装置,其中该道标识标记再生装置读取当前再生的道的道标识标记,并根据是否存在道标识标记而识别当前再生的道为第一道还是第二道,以便输出一个道标识信号,以及道指定装置按照该道标识标记在选择第一道与选择第二道之间转换。
该光盘记录/再生装置为能够在按照本发明的一种光盘上记录信息及再生信息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并包括用于选择要记录信息的第一道或第二道的道指定装置;用于读取形成在第一道及邻接第一道的第二道上的第一地址块及第二地址块的地址再生装置;及用于根据地址再生装置所再生的第一地址块及第二地址块识别当前再生的道为第一道或第二道之一的道标识装置,其中该道标识装置根据地址再生装置所再生的两个地址之间的差识别当前再生的道为第一道或第二道之一,以便输出一个道标识信号,以及该道指定装置根据道标识信号在选择第一道与选择第二道之间转换。
该光盘记录/再生装置为能够在按照本发明的一种光盘上记录信息及再生信息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并包括用于选择要记录信息的第一道或第二道的道指定装置;用于读取形成在第一道及邻接第一道的第二道两者上的一个道标识标记的道标识标记再生装置;及用于根据道标识标记再生装置所再生的两个道标识标记识别当前再生的道为第一道或第二道之一的道标识装置,其中该道标识装置根据道标识标记再生装置所再生的两个道标识标记之间的差别识别当前再生的道为第一道或第二道之一,以便输出一个道标识信号,及该道指定装置按照该道标识信号在选择第一道及选择第二道之间转换。
它是一种能够在按照本发明的一种光盘上记录信息及再生信息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并包括用于选择要记录信息的第一道或第二道的道指定装置;用于读取控制信息区中所提供的一个道标识标记的数据再生装置;用于判定一条再生的道的极性的道极性确定装置;以及用于校正来自道指定装置的一个道选择信号的道选择信号校正装置,其中该数据再生装置在开始再生光盘时再生控制信息区中的道标识标记,道极性确定装置根据再生的道的道标识标记及来自道指定装置的道选择信号判定道的选择是否正确以便输出一个道级性判定信号,以及该道选择信号校正装置根据该道极性判定信号校正来自该道指定装置的道选择信号以便选择第一道或第二道。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于识别按照本发明的光盘上的一条道的方法的特征在于为了检测至少两个地址块是否互相匹配,而读出一个地址区内所提供的多个地址块,借此识别当前再生的道为第一道或第二道之一。
按照上述构造,提供了具有布置成相对于各道的中心沿径向摆动的地址块的扇区地址。结果,由跟踪偏离所引起的地址信号的不充分读取得以减少,并且通过一个扇区地址之后的跟踪偏离得以减少。
再者,有可能识别一条当前再生的道为一条纹脊道或一条纹槽道之一。
再者,有可能根据在一条内侧道与一条外侧道之间摆动的地址块上得出的反射光量信号之间的差或跟踪误差信号检测出指示光点与道之间实际跟踪偏离量的偏离道信号。有可能通过利用这一偏离道信号来校正跟踪误差信号而精确地跟踪道。
图1为展示按照本发明的实例1的光盘的示意图。
图2为展示按照本发明的实例1的光盘中的地址块的位置的图。
图3为展示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例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的方框图。
图4为展示在按照本发明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中所采用的道标识电路的配置图。
图5为展示按照本发明的实例2的光盘的示意图。
图6为描述按照本发明的实例2的光盘中的扇区地址的格式的图。
图7A为展示扇区地址区的配置的图。
图7B为描述扇区地址区中的RF信号与TE信号的图。
图8A与8B为描述光点与RF信号的跟踪偏离的图。
图9A与9B为展示按照本发明的另一实例的光盘中的地址块的位置的图。
图10A与10B为展示按照本发明的另一实例的光盘中的地址块位置的图。
图11为展示按照本发明又另一实例的光盘中的地址块的位置的图。
图12为展示按照本发明的又另一实例光盘中的地址块的位置的图。
图13为展示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例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的方框图。
图14为展示按照本发明的又另一实例的光盘中的地址块的位置的图。
图15为描述地址校正部件的操作的图。
图16为展示按照本发明的另一实例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的方框图。
图17A为展示纹脊/纹槽标识部件的方框图。
图17B为展示另一种纹脊/纹槽标识部件的方框图。
图18为展示按照本发明的另一实例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的方框图。
图19为展示响应跟踪偏离的TE信号中的变化的图。
图20为定时发生部件的定时图。
图21为展示按照本发明的另一实例的光盘中的地址块的位置的方框图。
图22为展示响应跟踪偏离的AS信号中的变化的图。
图23为展示按照本发明的又另一实例的光盘中的地址块的位置的图。
图24A为展示应形成的两个地址块的图。
图24B为展示实际上形成的两个地址块的图。
图25A为展示两个邻接的地址块之一的坑数据与另一地址块重叠的情况的图。
图25B为展示两个邻接的地址块之一的坑数据并不与另一地址块重叠的情况的图。
图26A为展示按照本发明的又另一实例的光盘中的地址块的位置的图。图26B为展示这些地址块内的数据的位置的图。
图27为展示按照本发明的又一实例的光盘中的地址块的位置的图。
图28为展示按照本发明的又另一实例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的方框图。
图29为展示道标识标记再生电路的配置的图。
图30为展示按照本发明的又另一实例的光盘中的地址块的位置的图。
图31为展示按照本发明的又另一实例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的方框图。
图32为展示在按照本发明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中所采用的道标识标记再生电路的配置的图。
图33为展示在按照本发明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中所采用的道标识电路的配置的图。
图34为展示按照本发明的又另一实例的光盘中的地址块的位置的图。
图35为展示按照本发明的又另一实例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的方框图。
图36为展示在按照本发明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中所采用的道极性确定电路的配置的图。
图37为展示在按照本发明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中所采用的道选择信号校正电路的配置的图。
图38为展示传统光盘的道结构的图。
图39为展示传统光盘中的扇区地址的示意图。
图40为展示传统光盘记录/再生装置的方框图。
图41为描述传统的实例中的RF信号与TE信号的图。
实现本发明的最佳模式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例。
(实例1)
图1示出按照本发明的实例1的光盘401的外观。在光盘401上提供两条螺旋形道404:一条凸道(即纹脊道)402及一条凹道(即纹槽道)403。
信息的记录与/或再生是在两条道402与403上进行的。将各道的一圈分成一个或多个地址区405及一个或多个数据区406。在将各道的一圈分成多个扇区的情况中,分配给各扇区一个地址区405及一个数据区406。在本例中,各地址区405也称作扇区地址区。
光盘401包括一块基片及形成在基片上的各种薄膜(未示出)。这些薄膜中包含一个用于记录信息的已知记录膜、一个已知的反射膜、一个已知的保护膜等等。光盘401可具有通过互相附着两块基片所得到的类型,各基片具有一个信息记录面。这适用于下面的实例中所描述的光盘中的任何一种。
图2更详细地示出光盘401的地址区405。如图2中所示,将示出其对应的道(或扇区)的地址的一个地址区405分配给各道403a、402a、403b与402b。
为了指示纹槽道403a的地址,在地址区405中提供了一对地址块411a与801a。地址块411a与801a包含相同的坑阵列。为了指示纹槽道403b的地址,提供了一对地址块411b与801b,地址块411b与801b包含相同的坑阵列。为了指示纹槽道403c的地址,提供了一对地址块411c与801c,地址块411c与801c包含相同的坑阵列。地址块的坑模式(即坑阵列)所指示的信息随道(或扇区)变化。
从图2中可见,例如将地址块411b与801b的对定位成相对于纹槽道403b的中心408在相反的方向上移位。移位量大约是道间距Tp的一半。在本实例中,道间距Tp规定为在大约0.3至大约1.6um的范围内。
具体地,地址块411b形成为定中在沿纹槽道403b与纹脊道402b之间的一条边界线409上,该边界线409邻接纹槽道403b的外周边,从而地址块411b既在纹槽道403b上又在纹脊道402上。地址块801b形成为定中在沿纹槽道403b与纹脊道402a之间的边界线407上,该边界线邻接纹槽道403b的内周边,从而地址块801b既在纹槽道403b上又在纹脊道402a上。换言之,两个地址块411b与801b形成为从纹槽道403b的中心分别向外周边与内周边移位大约1/2Tp。这里假定纹槽道、纹脊道及地址块411b与801b全都具有相同的宽度。再者,例如形成在纹槽道403b的同一地址区405中的两个地址块411b与801b包含相同的地址信息。再者,这两个地址块是沿道方向接连地布置的(即光盘的周边方向),从而将相继地再生它们。在图中未示出的任何其它地址区中的两个地址块是类似地形成的。
按照上述配置,例如在图2左侧上沿道403b的中心408移动的激光点通过了地址区405中的两个地址块411b与801b,此后在图2的右侧继续沿道403b的中心408移动。
图2中所示的光盘的地址区405是按照CAV或ZCAV(ZCLV)格式形成的。从而,邻接的道的地址区405是沿盘的径向对齐的。结果,分别对应于邻接的纹槽道403b与403c的两个地址块411b与801c是形成在纹脊道402b的地址区405中的。这里,数据区406是用第一地址块411a或411b标识的,它们的数据首先在地址区中再生。
结果,当再生纹槽道403b中的数据时,便再生了地址区405中具有相同的值的两个地址块411b与801b中的信息。当再生纹脊道402b中的数据时,便再生了地址区405中具有不同的值的两个地址块411b与801c中的信息。虽然两个道共用同一地址块411b,便有可能根据在地址块411b后面再生的地址块801b或801c的内容是否与地址块411b的内容相同而判定当前再生的道是一条纹槽道还是一条纹脊道。
图2描述了一种盘,其中第一地址块布置在纹槽道403b与邻接纹槽道403b的外周边的纹脊道402b之间的边界线409上,而第二地址块则布置在纹槽道403b与邻接纹槽道403b的内周边的纹脊道402a之间的边界线407上。然而,用另一种盘也能达到相同的效果,其中第一地址块布置在纹槽道403b与邻接纹槽道403b的内周边的纹脊道402a之间的边界线407上,而第二地址块则布置在纹槽道403b与邻接纹槽道403b的外周边的纹脊道402b之间的边界线409上。
描述了其中提供了包含相同地址信息的两个地址块来标识纹槽道上的数据区的情况,但是在提供包含相同地址信息的两个地址块来标识纹脊道上的数据区的情况中也能达到相同的效果。
图3为展示按照本发明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的图。虽然本说明书中的描述将集中在记录在光盘上的信息的再生上,应能理解本发明同样适用于在光盘上记录信息。为了简明起见,将本说明书中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定义为不仅包含具有记录功能的记录/再生装置,并且还包含只能再生装置及只能记录的装置。换言之,名词“光盘记录/再生装置”将被用来包括字面上狭义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以及字面上狭义的“光盘记录装置”及“光盘再生装置”两者。
本实例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适用于在图2中所示的光盘401上记录或再生信息。在下面的描述中,将描述一个CPU601作为道指定装置;将描述一个地址再生电路603作为地址再生装置;及将描述一个道标识电路901作为道标识装置。
图3中,光盘401是连接在电机611上的,借此将其转动、一个光学头610将激光会聚在光盘401的信息记录面上。头放大电路606将光盘401的信息记录面反射的光强度转换成一个电压,将其放大成预定电平上的一个信号。数字化电路605将再生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设置了一台线性电机609将光学头610快速移动到一条目标道上。线性电机609的操作是由线性电机控制电路607控制的。数据再生电路612与时钟同步地解调数字化电路605数字化的信号,并传送得出的数据。一个ID再生电路602包括:一个地址再生电路603,用于从数字化电路605数字化的信号中再生地址(地址信息);道标识电路901,用于从纹槽道402中识别出纹脊道403及从纹槽道403中识别出纹脊道402;及一个寄存器902,设置它来将地址再生电路603再生的第一地址与从道标识电路901得到的一个道标识信号b组合成一个地址a。聚焦/跟踪控制电路608执行聚焦控制将激光的焦点保持在信息记录面上。并执行跟踪控制将激光的焦点保持在盘上的一条道的中心上。为了访问一条目标道,CPU601利用线性电机控制电路607将光学头610移动到目标道附近,并利用跟踪控制电路608通过道跳跃进一步将光学头610移动到目标道上,以及通过指定跟踪极性选择纹脊道或纹槽道之一。
图4为展示用于根据从图2中所示的光盘401上再生的两个地址e生成一个道标识信号b的道标识电路901的配置的图。参照数字1001表示用于保持第一地址的一个寄存器;1002表示用于保持第二地址的一个寄存器;1003表示用于比较这两个地址的一个比较器;而1004则表示用于保持比较结果的一个触发器。
正面参照图3与4描述图3中所示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的地址再生操作。
当接收到要记录或再生数据的一条道的逻辑地址时,CPU601便发布一条寻找命令给线性电机控制电路607,并驱动线性电机609以便光学头610移动到目标道附近。接着,CPU601根据该道为纹脊道还是纹槽道发布一条道跳跃命令或一条道选择命令给聚焦/跟踪控制电路608,借此光学头610到达目标道上。聚焦/跟踪控制电路608在接收到一条道选择命令时选择跟踪控制极性及跳跃光学头610半条道,从而达到聚焦及跟踪目标道。
用光学头610中的多个光学探测器将来自光盘401的反射光转换成电流,并用头放大电路606转换成作为对应于各光学探测器的再生信号的电压。根据使用它们的目的将再生信号提交给各种计算,从而生成表示信息、跟踪误差信号及聚焦误差信号的再生信号。将跟踪误差信号与聚焦误差信号提供给聚焦1跟踪控制电路608以便用于光学头610的聚焦与跟踪。表示信息的再生信号则由数字化电路605数字化。
按照这一光盘记录/再生装置,用于标识数据区的逻辑地址包括:对纹脊道402与纹槽道403公共的(由地址再生电路603再生的)地址块411;及用于识别纹脊道402与纹槽道403的(由一位构成的)道标识信号b,其中的最高位是从道标识信号b得来的值,而其余地址则是从地址区得来的地址。
道标识电路901包括两个寄存器1001与1002、比较器1003、触发器1004、延时元件1005、1006与1007。道标识电路901按照通过延时地址检测信号d预定的时间周期得到的选通脉冲信号将两个地址e取入寄存器1001与1002中。比较器1003比较这两个地址e:具体地,地址检测信号d被三个延时元件1005、1006与1007延时了预定的时间周期以便为寄存器1001与1002及触发器1004给出选通脉冲信号。按照上述电路,生成道标识信号b以便在两个地址块411与801互相重合时指示一条纹槽道,而在两个地址不同时指示一条纹脊道。
图3中的寄存器902保持地址再生电路603再生的第一地址。通过组合第一地址与从道标识信号b中得来的数据的地址的最高位,便得到用于标识数据区的地址a。
数据再生电路612比较在ID再生电路602中再生的地址a与CPU601提供的地址,如果地址匹配,便从地址再生起经过预定的时间周期后再生数据。
最后,如果判定再生的地址a与CPU601提供的地址不同,便重新寻找目标道。这里,如果只有这两个地址的最高位不同,则进行一次半个道的跳跃,并反相选择跟踪极性的道选择信号。在上述实例中,只有地址的最高位不同的情况对应于其中对纹脊道与纹槽道公共的地址是匹配的但错误地选择了纹脊道或纹槽道的情况。为了纠正这一处境,将跟踪选择信号反相,从而转换跟踪极性。
当用上述装置再生图2中所示的光盘401的纹槽道中的数据时,激光近似地扫描该纹槽道的中心408,并再生一个地址区中具有相同值的两个地址块(诸如411b与801b)中的信息。反之,当再生纹脊道中的数据时,激光近似地扫描该纹脊道的中心410,并再生一个地址区内具有不同的值的两个地址块(诸如411b与801c)中的信息。从而,取决于当前再生的道是纹脊道还是纹槽道,从地址区中再生不同的地址对中的信息。结果,便有可能只根据再生信号识别当前再生的道是纹脊道402还是纹槽道403。因此,不管纹槽配置(即纹槽道或纹脊道)与跟踪极性之间的对应性,能够只用再生信号来执行一条想要的道的记录或再生。
按照上述光盘的记录/再生装置,能够只根据再生的信号,利用两个地址中的差别自动转换跟踪极性。因此,有可能不管盘与光盘记录/再生装置的特征,只执行一种公用类型的跟踪。结果,便能改进在纹脊道与纹槽道上都记录有信息的光盘之间的兼容性。
(实例2)
图5示出按照本发明的实例2的光盘。
按照预定的物理格式,沿一条道2在盘1上相继布置多个扇区4。各扇区4包括指示该扇区在盘上的位置的一个扇区地址区5及用于实际记录数据的一个数据区6。
图6示出本实例的光盘1所采用的扇区地址的逻辑格式。在本实例的光盘1中,在一个扇区地址内提供了四个地址块16至19。图6中,地址块16至19分别表示为ID1至ID4。各地址块包含一个VFO11、一个AM(地址标识)12、一个扇区地址号码13、一个重叠的顺序号码(ID号码)14及一个CRC(循环冗余码校验)15。
VFO11为再生时钟同步信号部分,为了不管盘的转动速度中可能出现的波动能够从地址区中安全地再生地址信号,它具有连续重复的数据模式。记录/再生装置锁定一个PLL(锁相环)到这一重复数据模式上,以便为读取数据生成时钟。AM12包括用于指示地址数据的起始点的一种特定码模式。地址号码13是指示扇区在盘上的位置的一种数据模式。ID号码14指示各地址块在相关地址区中的位置次序,这一号码也可称作“重复号码”。CRC为从地址号码与ID号码生成的错误检测码。错误检测码可以是CRC以外的任何码,诸如Reed Solomon码,只要能检测出地址号码与ID号码的读出错误即可。各地址块中可含除图6中所示的信息以外的附加信息。
图7A为展示地址块在本发明的光盘的扇区地址区内的位置的图。虽然在前面的实例中的各地址区中提供了两个地址块,按照本实例在各地址区中提供了四个地址块。然而要设置在各地址区中地址块数目不限于四个。
图7A示出一条纹脊道22及邻接纹脊道22的纹槽道21与23。四个地址块ID1至ID4布置在设置在数据区6与7之间的一个扇区地址区5中以便相对于道中心交替地摆动。具体地,在不论一条道是纹脊道还是纹槽道其道宽度(或道间距)都是Tp的情况中,地址块ID1至ID4从道中心沿径向移位Tp/2以便交替地布置在内侧周边与外侧周边上。地址坑25是形成在各地址块ID1至ID4中的。记录标记26是形成在数据区6与7中的。按照本实例,地址坑25的宽度(即沿盘径向的尺寸)在0.1至0.6um的范围内。按照本实例的记录标记26是形成在记录膜上的。
地址坑25通常是在形成纹槽道21与23时形成的。在用激光刻制法形成纹槽道与地址坑的情况中,用于刻制的激光点随着它在数据区6中形成纹槽道21在图7A中向右移动。此后激光点随着它顺序地在扇区地址区5中形成地址块16、17、18与19而在图7A中向右移动,具体地,在数据区6中,连续地发出激光从而形成预定宽度的一条纹槽道,而在扇区地址区5中则按照所要求的地址坑间断性地发出激光,使之从纹槽道沿径向移位Tp/2。虽然在图7A中地址块ID1与ID3是布置成相对于地址块ID2与ID4向上移位的,也可将地址块ID1与ID4相对于图中的地址块ID2与ID4向下移位的。
图7B示出在光点24再生扇区地址区5时一个再生信号(RF信号)及一个跟踪误差信号(TE信号)各自的波形。通常RF信号的幅值取基本上与光点24在地址坑25中占据的面积成正比的值。因此,当光点24是在道中心上时,虽然相对于地址坑25的方向不同,但光点24仍照明地址块ID1或ID3及地址块ID2或ID4的相同面积。从而,RF信号具有基本上相同的幅值,如图中所示。
在由纹槽构成的数据区6与7中,TE信号所取的值是与光点24与道槽之间的偏离量成正比的。类似地,在由坑点构成的扇区地址区5中,TE信号所取的值是与光点24与地址坑25之间的偏离量成正比的(虽然对于相同的偏离量,在纹槽部分与坑点部分之间TE信号的输出电平是不同的)。从而,得出的TE信号取决于地址块的位置而具有不同的极性,如图7B中所示。
图8A与8B示出当光点在偏离道的状态中时扇区地址区中的RF信号的状态。图8A示出当光点24向道的内周边移位时扇区地址区5中的RF信号。图8B示出当光点24向道的外周边移位时的RF信号。图8A中,由于光点24在靠近地址块16与18处通过而RF信号在地址块ID1与ID3中具有大的放大,且由于光点24在远离地址块17与19处通过而RF信号在地址块ID2与ID4中具有小的放大。因此,地址信号在ID2与ID4变得难于读出。然而在一个扇区地址中至少需要且仅需要适当地读出一个地址块。在图8A中所示的实例中,RF信号幅值在ID1与ID3中是大的,从而容易读出地址,因此扇区地址的读取在整体上是令人满意的。
类似地在图8B中,RF信号幅值在ID1与ID3中是小的,从而难于读出地址,但RF信号幅值在ID2与ID4中是成反比地大的,从而容易读出地址。换言之,不论光点从道中心向内侧周边或外侧周边偏离道,并不降低扇区地址中的地址可读性。
如将理解的,对纹脊道与纹槽道两者都得到相同的地址可读性。
再者,如图7B中所示,对于每一地址块,TE信号的电平交替地移相,即成为正或负。然而,通过摆动地址块,电平移相频率增加。具体地,TE信号的电平移相频率为20KHz或以上,从通过一个扇区地址区通常需要的时间间隔(100usec或更短)的观点来看,这是可观地高于光点能跟踪目标道的控制带的。因此,光点从来不响应TE信号的这种电平移相。再者,由于电平移相的平均值基本上为零,由DC分量引起的光点偏离不可能出现。结果,扇区地址区在跟踪控制部件上没有影响,而紧接在通过一个扇区地址区之后的跟踪控制中的干扰得以减小。
虽然本实例描述了为一个扇区地址提供四个地址块的情况,改进对抗跟踪偏离的地址可读性的类似效果也能在地址块的数目为二或更多的情况中提供。
在内侧周边与外侧周边上平均地布置偶数个地址块的情况中,提供了防止在通过一个地址区之后跟踪控制中的干扰的效果。在设置奇数个地址块的情况中,生成由TE信号的电平移相引发的DC分量,但它基本上没有影响,因为它具有比跟踪控制带高的频率。鉴于地址可读性及跟踪控制稳定性两者,平均地在内侧周边与外侧周边上提供偶数个地址块是令人满意的。
(实例3)
下面描述按照本发明的实例3的光盘。
图9A与9B示出信息块在按照本实例的扇区地址区中的位置。本实例的光盘具有与图7A中所示的光盘相同的配置,但除外它在扇区地址区5中包含附加信息块107.108及109,其中包含并非地址号码信息的附加信息。参照数字#100与101表示道地址号码。
地址块16至19中各包含用于标识来自ID号码的地址号码的地址信息。最好将附加信息块107至109布置成从道中心沿径向移位大约Tp/2的宽度,如在地址块16至19的情况中。在附加信息块的长度短于地址块或不可能将附加信息块一分为二的情况中,便将附加信息块107布置在内侧周边或外侧周边之一上,如图9A中所示。反之,在附加信息块相对地长的情况中,可将附加信息能分成可识别的块单元108与109,如图9B中所示,它们是布置成在内侧周边与外侧周边上交替地移位的。
通过采用上述配置,有可能改进对抗跟踪偏离的地址信息与附加信息的可读性以及在通过一个扇区地址区期间及以后的跟踪控制的稳定性,即使将附加信息加在扇区地址区中也一样,如在前面的实例中。
虽然按照本实例是将附加信息布置在各扇区地址区的结束处(即图中的右侧)的,也可将它布置在另一位置上。
(实例4)
下面描述按照本发明的实例4的光盘。
图10A与10B示出地址块在按照本实例的扇区地址区中的位置。在图10A与10B中,110与112表示纹槽道;111表示纹脊道;113、114、115、116、117、118、119与120表示地址块;而24则表示光点。
首先描述形成道与地址坑的方法。道与坑是通过将刻制激光照射到一块转动的母盘上而形成的。连续地照射激光便得到一条连续的纹槽,它成为一条道(即本实例中的纹槽道)。坑点是通过在预定的间隔上接通与断开激光束断续地照射它而形成的。换言之,在具有扇区地址的情况中,道与地址坑是通过在母盘的每一圈上将刻制激光沿径向移动一个道间距的同时控制刻制激光在纹槽部分与地址坑部分中的照射,而形成在盘的各圈中的。
为了实现按照本发明的摆动的地址坑,道与坑是用类似的方法形成的。然而,地址坑是布置在道的内侧周边或外侧周边之一上的,因此在将刻制激光的中心为每一地址块沿径向移动Tp/2的同时,必须接通与断开刻制激光。另外,道纹槽与地址坑也能通过采用一组三个激光束来形成,即用于形成道纹槽的激光。用于形成内侧周边上的地址坑的激光及用于形成外侧周边上的地址坑的激光,各激光是在预定的位置上接通与断开的。
图10A与10B中,按这一次序首先形成纹槽道110(在图的左侧)及地址块113、114、115与116。然后,在母盘转动一整圈之后,按这一次序形成纹槽道112及地址块117、118、119与120。由于母盘的转动精度等有一定波动,包含相同的ID号码的地址块(诸如地址块113与117)的位置不一定沿周向重合。如果它们的位置在一个偏移ΔX上,如图10A中所示,便存在着在再生纹脊道111中的数据时不能精确地检测到再生的(RF)信息的可能性,因为地址块117的后部与地址块114的前部互相重叠了ΔX。因此,通过将地址块布置成沿周向互相间隔Xm,间隔Xm等于或大于刻制中的盘转动精度,便能防止邻接地址块的重叠,从而保证了地址信号的可再生性。
将等于或大于刻制中的盘转动精度的间隔Xm设定为诸如0至1.0um范围中的一个值。间隔Xm能随距盘中心的距离变化。
(实例5)
下面描述按照本发明的实例5的光盘。
图11示出地址块在按照本实例的光盘的扇区地址区中的位置。图11中,150与152表示纹槽道;151表示纹脊道;153、154、155与156表示地址块;而157至164则表示构成地址块的地址坑。在进行刻制时,纹槽与地址坑是相继形成的。在纹槽道150中,地址块153与154的坑是与用于刻制的标准时钟同步形成的,从而在从纹槽道150再生数据时,地址块153与154中的地址坑之间沿时间轴的间隔将是一个信息读取时钟周期Tw(诸如大约5至100ns)的一个倍数。换言之,理论上不仅同一地址块内的坑间隔T10而且不同地址块之间的坑间隔T11将成为Tw的倍数。
然而在实践中,为了防止在刻制中由转动波动引发的地址块重叠,故意沿周向移位了下一纹槽道152的地址块的位置,如实例4中所描述的。即使在这一情况中,如果将ΔX设定在一个任意值上,从地址块155的坑163到地址块154的坑160的时间间隔T14也可能不是Tw的倍数,因为它不与刻制期间的基准时钟同步。
当时间间隔T14不是Tw的倍数时,需要一定时间来重新调整位于地址块154的起始处的VFO上的PLL中的数据读取时钟的相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将地址坑布置成使它们的相位匹配,从而位移ΔX的时间间隔近似地成为Tw的倍数。这样,T14也近似地成为Tw的倍数,借此在再生纹脊道151中的数据时,用于地址块154中的PLL同步所需的时间得以减少。
(实例6)
下面描述按照本发明的实例6的光盘。
图12示出地址块在按照本实例的光盘中的扇区地址区中的位置。图12中,130与132表示纹槽道;131表示纹脊道;133、134、135、136、137、138、139与140表示地址块;24表示光点;141表示VFO;142表示AM;143表示地址号码;144表示ID号码;145表示CRC;而146与147则表示虚数据区。
本实例中,如图12中所示,虚数据区146与147布置在各地址块的开始与结束处,虚数据区146与147中包含与地址信号的标识无关的数据。这里,VFO141、AM142、地址号码143、ID号码144及CRC145与实例2中所描述的相同。通过设置虚数据区146与147,即使在沿周向的地址块中出现位置波动时,也能防止一个地址块的起始部分与其前一地址块的结束部分重叠。
虚数据的坑模式可以是任意选定的。例如,通过保证虚数据具有与各地址信息区的起始部分中的VFO141相同的坑模式,VFO将呈现为较长,借此提供保证数据读取时钟的生成的优点。只要虚数据区并不与地址信号的标识实际需要的区重叠,各虚数据区146与147的长度可以是任何值。
只在各地址块的结束处布置一个虚数据区也同样可行。
(实例7)
下面描述按照本发明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的一个实例。
图13为展示能读出图7A中所示的光盘中的扇区地址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的方框图。图13中,31表示一片盘;32表示盘电机;33表示光学头;34表示由一个加法电路35、一个波形等效部件36、一个数据限制部件37、一个PLL38、一个解调器39、一个AM检测部件40、一个转换开关41及一个CRC确定部件42构成的地址再生部件;而44则表示一个地址校正部件。
图14示出用本光盘记录/再生装置执行信息记录/再生的光盘的扇区地址的配置。该光盘具有与图7A中所示的光盘相同的配置。图14中展示了一条纹脊道52及夹往纹脊道52的纹槽道51与53。在设置在数据区6与7之间的一个扇区地址区5中,布置了四个地址块54至57以便相对于道中心交替地摆动。在本实例中,假定每一个道的整圈道的号码增加1;纹槽道51具有地址#100;纹脊道52具有地址#101;及纹槽道53具有地址#101。各地址中的值(诸如#100)表示设定在该地址中的地址号码13中的值(地址)。
下面描述利用图13中所示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从图14中所示的扇区地址区5中读取一个信号的操作。
首先,光学头33照射激光到光盘31上,借此检测出从光盘31反射的光的强度。根据反射的光量生成一个再生信号(RF信号)。用波形等效部件36、数据部件37、PLL38、解调器39、AM检测部件40、转换开关41及CRC确定部件42执行与传统技术描述中所描述的为各地址块从RF信号中抽取一个地址号码与一个ID号码的相同操作。
当光点24再生纹槽道51中的数据时,在扇区地址区中得到的地址信号分别为(#100,1)、(#100,2)、(#100,3)、(#100,4),其中为(地址号码,ID号码)。将这些值输入到地址校正部件44中。地址校正部件44根据输入的地址号码及输入的ID号码检测出一个地址。
图15示出再生纹槽道中的数据时及再生纹脊道中的数据时输入到地址校正部件44中的信号组。将包含相同的地址号码的地址块54、55、56与57布置成相对于纹槽道51的中心在内侧周边与外侧周边上摆动。因此,在再生纹槽道51中的数据时得到的ID1至ID4的地址号码全部取相同的值(即在这里为#100)。从而,从地址校正部件44不加变动地输出读出的地址号码(#100)作为最终的地址值。
另一方面,当光点24再生纹脊道52中的数据时,在扇区地址区中得到的地址信号为(#101,1)、(#100,2)、(#101,3),(#100,4),将它们按这一次序输入到地址校正部件44中。由于从图14中所示的地址块的位置模式中可知:ID2与ID4中指示的地址号码比实际地址号码小1,地址校正部件44在读自ID2与ID4的地址号码#100上加1而得到一个地址号码#101。由于读自ID1与ID3的地址号码#101与实际地址值相同,便不加改变地将它用作地址号码。从而,输出一个最终地址#101。通过输入一个指示正在再生的是纹槽道中的数据还是纹脊道中的数据的信号(L/G信号)到地址校正部件44,便能达到上述地址校正。
从而,按照本实例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提供了假定早先已知正在再生的是纹槽道中的数据还是纹脊道中的数据便能根据几乎同时读出的ID号码(诸如2)校正读出的地址号码(诸如#100)的地址校正部件44,以便导出一个正确的扇区地址值(诸如#101)。结果,便有可能管理如图7A、7B与14中那样定位的光盘的扇区地址。
在本实例中,纹脊道与纹槽道的地址号码为ID1中所指示的地址号码。由于在读取扇区地址时基本上所有四个地址ID1至ID4都是正确地读出的,如果正确地得出ID1的值时,最好利用该值作为道地址。换言之,将纹脊道52的道地址设定为#101更实际,因为这将消除校正从ID1中读出的地址号码的必要,尽管将纹脊道52的道地址设定为#100也是可行的。在将ID1的VFO规定为长于其它地址块的VFO以便增进ID1的可读的情况中,通过用ID1指定道地址号码本身将提供不管纹脊道还是纹槽道都具有相等的可读性的另一优点。
在上述实例中,描述了为一条道设置一个扇区的情况。然而,在一条道中包含N个扇区的格式的盘的情况中,扇区号码连续地增加,地址#100将与地址(#100+N)邻接。相应地,在再生纹脊道中的数据时,地址校正部件输出一个在读出的地址值上加上N的校正的值。从而,有可能以上述相同的方式导出纹脊道与纹槽道两者的地址值。
再者,在一条道中包含N个扇区而使得地址号码取不连续的值的情况中,有可能根据从各地址块中读出的地址号码与扇区号码按照扇区地址的特定格式计算出校正的值。
再者,虽然描述了在再生纹槽道中的数据时读出的是相同的地址号码的情况,它也适用于将光盘配置成在再生纹脊道中的数据时读出相同的地址号码的情况。
虽然将相同的地址号码布置在一条道的内侧周边与外侧周边上,如果ID号码与地址块的位置模式是已知的,也可能根据ID号码来校正读出的地址号码。
(实例8)
下面描述按照本发明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的另一实例。
图16为展示按照本实例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的方框图。图16中,31表示一块盘;32表示盘电机;33表示光学头;34表示由一个加法电路35、一个波形等效部件36、一个数据限制部件37、一个PLL38、一个解调器39、一个AM检测部件40、一个转换开关41及一个CRC确定部件42构成的地址再生部件;43表示一个纠错部件;而61则表示一个纹脊/纹槽标识部件。
图17A为展示纹脊/纹槽标识部件61的配置的方框图。参照数字62表示存储器1;63表示存储器2;64表示存储器3;65表示存储器4;66表示比较器1;67表示比较器2;68表示比较器3;69表示比较器4;而70则表示一个判定部件。
下面描述根据从图10中所示那样布置地址块的扇区地址区中得到的地址信号,用上述光盘记录/再生装置执行的纹脊/纹槽识别操作。首先,光学头33照射激光在盘31上,借此根据反射的光量检测出一个再生信号(RF信号)。用波形等效部件36.数据限制部件37、PLL38、解调器39、AM检测部件40、转换开关41及CRC确定部件42执行与传统技术的描述中所描述的为各地址块从RF信号中抽取一个地址号码及一个ID号码的相同操作。
将光点24扫描扇区地址区5读出的地址信号人微言轻(地址号码,ID号码)对顺序地输出到纹脊/纹槽标识部件61中。在纹脊/纹槽标识部件61中,将读出的地址号码原封不动地存储在与各自的输入ID号码对应的存储器62、63、64与65中。具体地,将ID号码1中的地址号码存储在存储器1(62)中;将ID号码2中的地址号码存储在存储器2(63)中;并依此类推。
参见图14,在再生纹槽道51中数据时,#100存储在存储器1中;#100存储在存储器2中;#100存储在存储器3中;及#100存储在存储器4中。图17A中的比较器1(66)比较存储器1(62)与存储器2(63)中的地址号码从便确定这两个地址号码是否相等,并将结果传送给判定部件70。类似地,比较器2(67)比较存储器2(63)与存储器3(64)中的地址号码;比较器3(68)比较存储器3(64)与存储器4(65)中的地址号码;而比较嚣4(69)则比较存储器4(65)与存储器1(62)中的地址号码。比较器2至4将它们各自的结果传送给判定部件70。
在本实例中,期望比较器1至4对一条纹槽道全部输出结果“相等”,这是由于图14中所示的地址块的位置模式导致的。当所有比较器的输出相等时,判部件70便判定当前再生的道为纹槽道。另一方面,当光点24正在再生图14中所示的纹脊道52中的数据时,#101存储在存储器1(62)中;#100存储在存储器2(63)中;#101存储在存储器3(64)中;及#100存储在存储器4(65)中。结果,比较器1至4的输出全部都成为“不等”,从而,对于纹脊道期望比较器1至4全都输出“不等”,这是由于图14中所示的地址块的位置模式引起的;在这一情况中,判定当前再生的道为一条纹脊道。
如上所述,通过检验对应于预定的ID号码的地址号码是否相等,便有可能确定当前再生的道是纹脊道还是纹脊槽道。在按照本实例的地址块的位置模式中,如果来自比较器1(66)、比较器2(67)、比较器3(68)与比较器4(69)的结果中至少一个为“相等”,便判定当前再生的道为纹槽道。如果至少一个结果为“不等”,便判定当前再生的道为纹脊道。换言之,没有必要精确地读出所有地址块。只要能作为地址信号读出在内侧周边上的地址块ID1与ID3中至少一个中的信息及外侧周边上的地址块ID2与ID4中至少一个中的信息,纹脊/纹槽识别便是可能的。
再者,当包含图17B中所示的地址校正部件71时,纹脊/纹槽识别也是可能的。在这一情况中,#101输入到存储器1(62)中;#100输入到存储器2(63)中;#101输入到存储器3(64)中;及#100输入到存储器4(65)中。因此,在再生纹脊道中的数据时比较器1至4的输出全部成为“相等”。从而在所有比较器都输出“相等”时,判定该道为纹脊道。另一方面,当再生纹槽道中的数据时,比较器1至4的输出全都成为“不等”。从而在所有比较器输出“不等”时,判定该道为纹槽道。
在只能从内侧周边上的地址块ID1与ID3或只能从外侧周边上的地址块ID2与ID4中读出地址信号的情况中,关于纹脊/纹槽的识别是不可能的。在这些情况中,可以输出指示判定部件70不能判定的信号(L/G OK信号)。由于扇区地址是在按照盘转动每几毫秒一次的速率上读取的,通常在长时间间隔上对所有扇区地址不能进行纹脊/纹槽识别的概率非常之小。因此,用上述操作来进行纹脊/纹槽识别是实际上可能的。
如果将一个实际上指示伪地址但CRC判定部件错误地判定为正确的地址输入到了纹脊/纹槽识别部件,比较器的输出中将会包含“相等”与“不等”两者。在这些情况中,可以输出指示判定部件70不能判定的信号(L/G OK信号)
可以理解,通过将来自纹脊/纹槽标识部件61的纹脊/纹槽识别信号(L/G信号)输入到图13中所示的实例7的地址校正部件44中,便能根据一个扇区地址同时执行纹脊/纹槽识别及地址值输出。
(实例9)
下面描述按照本发明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的又另一实例。
图18为展示按照本实例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的方框图。图18中,31表示一块盘;32表示盘电机;33表示光学头;34表示地址再生部件;81表示由一个差分电路82及一个LPF(低通滤波器)83构成的跟踪误差信号检测部件;84表示相位补偿部件;85表示头驱动部件;90表示定时发生部件;91表示外周边值抽样/保持部件;92表示内周边值抽样/保持部件;93表示一个加法电路;而94则表示增益转换电路。
下面描述上述光盘记录/再生装置所执行的检测光点与具有图14中所示那样布置的地址块的一个扇区地址区中的一条道之间的跟踪偏离量的操作。
首先,图18中的光学头33照射激光到盘31上并根据反射的光量检测再生信号(RF信号)。地址再生部件34执行传统技术描述中所描述的为各地址块抽取一个地址号码及一个ID号码的操作。
图19为展示在偏离道状态中扇区地址区5中的跟踪误差信号(TE信号)中的改变的示意图。TE信号的电平基本上与光点与地址坑之间的距离成正比地移相,且电平移相的方向是由光点与地址坑的相对位置确定的,如实例2所述。这里,假定当光点24在外侧周边上的地址坑25上通过时TE信号取负值,而当光点24在内侧周边上的地址坑25上通过时则取正值。当光点24跟踪道2的线(a)时,TE信号的电平移相VTE1与VTE3取小负值,因为在ID1与ID3中光点24与地址坑25之间的距离是相对地小的。在这一情况中,TE信号的电平移VTE2与VTE4取大正值,因为在ID2与ID4中光点24与地址坑25之间的距离是相对地大的。结果便得到图19的(a)中所示的TE信号。当光点24跟踪道2的线(b)时,在全部ID1至ID4中电平移相量是相同的,因为光点24与ID1至ID4中的地址抗25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结果便得到图19的(b)中所示的TE信号。当光点24跟踪道2的线(c)时,得到图19的(c)中所示的TE信号。从图19中可见,VTE1(或VTE3)及VTE2(或VTE4)的电平随光点24在道2上的什么位置上移动而变化,从而跟踪偏离量能根据电平移相之间的差上相论出。换言之,跟踪偏离量可按照公式Voftr=VTE1-VTE2得出。如果光点24跟踪道2的中心线(b)则在扇区地址区5中VTE1-VTE2=0;如果光点24跟踪道2的线(a)则在扇区地址区5中VTE1-VTE2<0;而如果光点24跟踪道2的线(c)则在扇区地址区5中VTE1-VTE2>0。因此能够得到跟踪偏离的方向与量。
下面描述图18中的定时发生部件90的操作。图20为展示定时发生部件90中的选通脉冲信号(GT0至GT2)的定时图。由于读出的地址信号是从地址再生部件34输入到定时发生部件90的,定时发生部件90根据所接收的地址信号生成一个与外侧周边上的地址块同步的选通脉冲信号GT1及一个与内侧周边上的地址块同步的选通脉冲信号GT2。选通脉冲信号GT1成为用于抽样外周边值抽样/保持部件中的一个信号的信号。选通脉冲信号GT2成为用于抽样内周边值抽样/保持部件中的一个信号的信号。
首先,图20的(a)示出成功地读出ID1的情况。如果成功地读出ID1则能够知道出现ID2、ID3与ID4的定时。从而,生成了包含与ID1的结束同步的选通脉冲的信号GTO。在这一情况中,分别为内侧周边上的地址块ID3及外侧周边上的地址块ID2(ID2也能是ID4)生成选通脉冲信号GT2与GT1。相应地,定时发生部件90生成在选通脉冲信号GT0后面滞后时间T1的选通脉冲信号GT1,并生成在选通脉冲信号GT0后面滞后时间T2的选通脉冲信号GT2。
接着,图20的(b)为展示成功地读出ID2而不是ID1的情况的定时图。生成了与ID2的结束同步的一个选通脉冲GT0。在这一情况中,分别为内侧周边上的地址块ID3及外侧周边上的地址块ID4生成选通脉冲信号GT2与GT1。相应地,定时发生部件90生成在选通脉冲信号GT0后面滞后时间T2的选通脉冲信号GT1,并生成滞后时间T1的选通脉冲信号GT2。
接着,图20的(c)示出要抽样与保持的选通脉冲信号是与另一个选通脉冲信号同步生成的情况,该另一个选通脉冲信号是与扇区地址区同步的。假定GTO便是另一个选通脉冲信号,它在各扇区地址区前面立即上升,分别为内侧周边上的地址块ID1及外侧周边上的地址块ID2生成选通脉冲信号GT2与GT1。相应地,定时发生部件90生成在选通脉冲信号GTO后面滞后时间T4的选通脉冲信号GT1,并生成在选通脉冲信号GTO后面滞后时间T3的选通脉冲信号GT2。
例如参照图20的(a),通过利用定时发生部件90所生成的选通脉冲信号GT1与GT2,与选通脉冲信号GT1同步地将外侧周边上的地址块ID2中的TE信号的电平VTE2存储在外周边值抽样/保持部件91中,并与选通脉冲信号GT2同步地将内侧周边上的地址块ID3中的TE信号的电平VTE3存储在内周边值抽样/保持部件92中。结果,从差分电路93输出一个值(VTE1-VTE2)。由于这一值对应于跟踪偏离量,便能通过用增益转换部件94将其电平调节到TE信号的电平上,而进一步将它转换成一个偏离道信号(OFTR信号)。在实际跟踪控制系统中,即使将TE信号控制在零上,由于在跟踪误差信号检测部件81、相位补偿部件84及头驱动部件85中生成的移位分量等,可能出现光点并不真正在道中心上的状态。从而,通过应用OFTR信号来校正图18中所示的跟踪控制系统中的偏离,便有可能将光点定位在道中心上。这同样适用于图20的(b)与(c)。
选通脉冲信号GT2是与内侧周边上的地址块之一而不是地址块中特定的一个同步生成的;选通脉冲信号GT1是与外侧周边上的地址块之一而不是地址块中特定的一个同步生成的。虽然没有必要在确切的时间间隔上调节时间T1与时间T2以便使选通脉冲信号与地址块中的特定地址坑同步,但最好用相同的周期(诸如VFO区)来测定各地址块中的坑布置模式。
虽然本实例中只抽样与保持内侧周边上的一个地址块与外侧周边上的一个地址块,即使这些道是局部卷曲的,通过利用内侧周边上的多个地址块的平均及外侧周边上的多个地址块的平均值来检测偏离道信号能够检测出更平均的值。
(实例10)
下面描述按照本发明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的又另一实例。
图21为展示按照本实例的装置的方框图。图21中,31表示一块盘;32表示盘电机;33表示光学头;34表示地址再生部件;81表示跟踪误差信号检测部件;84表示相位补偿部件;85表示头驱动部件;90表示定时发生部件;91外周边值抽样/保持部件;92表示内周边值抽样/保持部件;93表示差分电路;94表示增益转换电路;而100则表示由一个加法电路101及一个LPF(低通滤波器)102构成的反射光量信号检测部件。
图21中,元件31、32、33、34、81、84、85、90、91、92与93执行与实例9中描述的相同操作。虽然在实例9中为了检测跟踪偏离量而抽样与保持TE信号,但在实例10中是通过抽样与保持由反射光量信号检测部件100检测到的一个反射光量信号(AS信号)来执行跟踪偏离量检测的。
在反射光量信号检测部件100中,在加法电路101中将光学头33的两分光敏元件的输出加在一起,并且为了消除其高频成分而将相加后的信号引导通过LPF102(具有从少数打(12)KHz至少数100KHz中的频带,它高于跟踪控制带但低于RF信号)。结果,检测出作为指示平均反射光量的信号的一个AS信号。
图22示出相对于光点与道之间的偏离量的AS信号中的改变。如实例2中所述,图7A、8A或8B中所示的R F信号移相取决于光点24通过何处。由于AS信号指示RF信号的平均电平,图22中(a)、(b)与(c)中所示的AS信号分别是为光点24跟踪图22中的线(a)、(b)、(c)得出的。因此,通过和实例9中一样与内侧周边上的地址块及外侧周边上的地址块同步地抽样与保持VAS1、VAS2等及得出它们之间的差(VAS1-VAS2),便能检测到对应于跟踪偏离量的一个信号。用于抽样及保持的选通脉冲信号GT1与GT2是由实例9中所示的定时发生部件90生成的。然而,关于选通脉冲信号发生的定时,最好是采用从VFO部分、AM部分或专门设置的坑部分中导出的一个AS信号,因为通过在具有相同的坑模式的地址块中的部分上抽样AS信号能得到更精确的检测。
再者,如实例9中那样采用通过用AS信号检测到一个偏离道信号(OFTR信号)来校正跟踪控制系统中的偏离也是可行的。
虽然这里采用的AS信号是通过引导RF信号通过LPF得到的,采用RF信号(即图22中的VRF3与VRF4)的下包络电平(即具有较小反射光量的一侧)也是可行的。
实例11
下面描述按照本发明的光盘的又另一实例。
本实例的光盘的扇区地址区中的地址块基本上具有与图10A所示的相同示意性位置。然而,不是在邻接的地址块之间包含一个余量(ΔX1),本实例的光盘采用这样一种数据模式,使得各地址块的结束模式不以坑的形式且后面的地址块的起始模式也不以坑的形式,如图23中所示。具体地,各地址块的起始模式包含比刻制母盘中的转动精度(ΔX)长的非坑数据(具有长度ΔX1)。
虽然在图10B的情况中浪费了地址块之间的距离,在图10B中地址块是布置成沿周向相对于彼此移动的,本实例的光盘克服了这一问题。
下面参照图24A、24B、25A与25B详细描述本实例的光盘的优点。在图24A与24B中所示的地址块的数据模式中,各地址块的结束模式是以坑的形式,且后面的地址块的起始模式也是以坑的形式。具体地,图24A示出设计成得出这一数据模式的坑配置。在图24A中,地址块113的结束坑及地址块114的起始坑形成为沿其各自的中心线具有预定的长度。然而,当在母盘的刻制工艺中沿径向在扇区地址区5中移动激光点的位置的同时,形成地址抗时,实际上地址块113的结束坑与地址块114的起始坑可能以图24B中所示的连续形式形成。这是因为即使在将用于刻制的激光点从地址块113沿径向移动到地址块114时,激光也是照射在光盘上的。结果,如图24B中所示,可能得出具有不希望有的配置的坑,从而使得难于正确地再生数据。
这一问题能够通过用分开激光束在内侧周边上刻制地址坑及在外侧周边上刻制地址坑来解决。然而采用这一方法会使刻制装置的结构复杂化。
图25A与25B示出在光点24扫描纹脊道111来再生其中的数据的情况中读取坑的操作。图25A示出在连接的地址块的部分中的坑模式并不具体地定义的情况中的一个扇区地址区。在图25A的扇区地址区中,邻接的地址块114与117互相重叠对应于沿周向的刻制精度ΔX的一个长度,并且地址块114的起始部分为坑数据。在这一状态中,当地址117的结束部分的非坑数据与地址块114的起始部分的坑数据重叠时,如图25A中所示,在光点24沿纹脊道111的中心线移动的同时再生地址块117中的数据,会导致地址块117中的数据错误。这是因为地址块114的起始部分的坑数据导致错误判断地址块117的结束部分中也具有坑数据。
另一方面,图25B示出实例的光盘的一个扇区地址区。光盘在各地址块的起始与结束部分中包含非坑数据。在图25B的情况中,因为再生信号为非坑数据,即使地址块117的非坑最后数据与地址块114的起始部分中的非坑数据重叠,也不会在地址块117中出现数据错误。虽然不能正确地检测出地址块114的起始部分中的非坑数据的数目,地址块的起始部分通常是VFO区,因此不是所有的数据都是需要读取的。如果地址数据部分是在VFO区后面的AM区中重新同步的且地址号码及CRC是正确地识别的,则在读取地址中不会出现问题。
从而,通过保证各地址块的起始模式与结束模式为如图25B中所示的非坑数据,便能防止在刻制母盘中摆动的地址块之间的坑的不充分形成及由地址块重叠引起的再生扇区地址中的地址数据读取错误,同时还消除了浪费的间隔。
实例12
下面描述按照本发明的光盘的又另一实例。
图26A示出本实例的光盘的地址块的位置,它类似于实例2:110与112表示纹槽道;111表示纹脊道;113、114、115、116、117、118、119与120表示地址块;而24则表示光点。图26B示出数据在各自的地址块中的位置。ID1中的地址块117由下述数据构成:VFO1(300)、AM(301)、地址号码(302)、ID号码(303)及CRC1(304)。ID2中的地址块114由下述数据构成:VFO2(305)、AM(306)、地址号码(307)、ID号码(308)及CRC2(309)。
本实例的光盘与实例2的光盘的差别在于;地址块117中的VFO1的长度规定为长于按照本实例的ID2、ID3与ID4中的地址块的VFO1.5至3倍。
当一个扇区地址区受到光点24的照射时,按ID1与ID2的次序再生数据。数据区6由一条道纹槽构成,但扇区地址区5则由在其中形成有地址坑的一个镜面构成。因此,如图8A与8B中所示,再生信号(RF信号)的直流信号分量(DC电平)是在数据区6与扇区地址区5之间变化的。结果,光点24从数据区6移动到扇区地址区5之后RF信号的电平立即剧烈地移相。为了不管这些电平移相仍能精确地读取数据,有必要改进再生电路。然而,即使通过改进再生电路,在数据区6与扇区地址区5之间的界面上仍不能完全消除RF信号的电平移相的影响。因此,为了使数据读取时钟与数据(VFO1)的相位匹配,要用更多时间来观察ID1中的PLL。在ID2及以后,因为RF信号的电平移相的影响减小了。成为更快地观察VFO的PLL。
在所有地址块的数据长度都相等的情况中,ID2至ID4中的VFO的长度必须与ID1中所需的VFO长度相等,从而ID2至ID4中的VFO变得比必要的长,而导致浪费空间。因此,按照本实例,只使ID1中的VFO的长度长于ID2、ID3与ID4中的VFO,借此有可能优化各自的地址块所需的VFO的长度。结果,有可能消除冗余数据且保持地址的可读性。
由于ID1中的VF01(300)与ID2中的VF02(305)的长度之间的差相对于一个扇区地址区的数据长度是小的,基本上在实例1中所描述的扇区地址区中的跟踪误差信号的平均值上没有影响。
(实例13)
下面参照图27描述按照本发明的光盘的又另一实例,图27示出一个地址区405。地址区405中设置的一个地址块411是记录成定中在一条纹槽道403与外周边侧上的一条纹脊道402之间的边界线409上的,从而地址块411是在纹槽道403与纹脊道402再者上的,并且它在各地址区中取不同的值。由于地址块411是公共地包含在互相邻接的纹脊道402与纹槽道403的地址区中的,该数据区是用同一地址块411标识的。道标识标记412用于从纹槽道402识别纹脊道403及从纹槽道403识别纹脊道402,两者具有同一地址块411,并布置在两条道之一的中心上(即408或410)。这里,道标识标记412是设置在纹槽道403的道中心408上的。
结果,道标识标记412是在再生纹槽道403中的数据时再生的,而在再生纹脊道402中的数据时则不再生该道标识标记412。虽然道402与403具有同一地址块411,也有可能根据是否随后再生该道标识标记412而识别当前再生的道是纹脊道还是纹槽道。
图27中,道标识标记412位于地址块411后面,以便按照一个根据地址块411生成的选通脉冲信号更容易与精确地加以检测。换言之,保证在再生信号中的地址块411后面再生道标识标记412。
由于再生信号如上所述取决于道而不同,便有可能单独根据再生信号从纹槽道403识别纹脊道402。因此,不论纹槽配置与跟踪极性的对应性,都能只用再生信号来为一条要求的道执行记录或再生。
虽然在上述实例中道标识标记412是记录在纹槽道403上的,应理解通过将道标识标记412记录在纹脊道402上也能达到相同的效果。
图28为展示按照本发明的另一实例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的配置的图。图28中所示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在图27中所示的光盘上记录或再生信息。在下面的描述中,将描述作为道指定装置的CPU601,并将描述作为道标识标记再生装置的道标识标记再生电路604。
图28中,用601及605至612示出的电路执行与实例1中所描述的相同操作。
ID再生电路602包含一个地址再生电路603,用于根据数字化电路605数字化的一个信号再生地址块411;及道标识标记再生电路604,用于再生道标识标记412。
图29为展示用于从具有图27中所示的地址区的光盘中再生道标识标记412的道标识标记再生电路604的配置的图。参照数字701表示一个触发器、及702表示一个延时元件。信号b为一个道标识信号。信号c为一个已经数字化的再生信号。信号d为一个根据再生地址的选通脉冲信号。
用于标识一个数据区的各逻辑地址是用一个对纹脊道402与纹槽道403公共的地址(由地址再生电路603再生)及一个用于从纹槽道403识别纹脊道402的一位道标识标记表示的。
图29示出在道标识标记412由一位构成的情况中的道标识标记再生电路604。道标识标记再生电路604由触发器701及延时元件702构成,因此将表示已经成功地再生了前一地址的地址检测信号d用延时元件702延时了一个预定时间量,并在其选通周期中将再生信号c取入触发器701中。按照这一电路,道标识标记412(由一位构成)是从地址再生起经过预定的时间量之后再生的。这里,逻辑地址的最高位是根据是否出现道标识标记412得出的。在再生的道标识标记412是由多位构成的情况中,能通过与表示纹脊道402或纹槽道403的一个预定标记进行比较而生成一个道标识信号,将该信号用作地址的最高位。
数据再生电路612比较ID再生电路602再生的地址与CPU601提供的地址,如果地址匹配,从地址再生起经过预定的时间间隔之后再生数据。
最后,如果判定再生的地址与CPU601提供的地址不同,便重新寻找目标道。这里,如果只是这些地址的最高位不同,便行半道跳跃。并反相选择跟踪极性的道选择信号。在上述实例中,只有地址的最高位不同的情况对应于纹脊道与纹槽道公共的地址是匹配的只是错误地选择了纹脊道或纹槽道之一。为了校正这一处境,将跟踪选择信号反相,从而转换跟踪极性。
当用上述装置再生图27中所示的光盘的纹槽道中的数据时,激光近似地扫描该纹槽道的中心408,并再生地址块411及道标识标记412。另一方面,当再生纹脊道中的数据时,激光近似地扫描该纹脊道的中心410,而只再生地址。从而,地址区中的再生信号取决于再生的道而不同。结果,有可能只根据再生的信号识别纹脊道402与纹槽道403。因此,不论纹槽配置与跟踪极性之间的对应性,可以只用再生的信号为一条要求的道执行记录或再生。
按照上述光盘记录/再生装置,跟踪极性能够根据与道标识标记相关的再生信号自动转换。因此,不管盘与光盘记录/再生装置的特征如何,有可能执行一种公用类型的跟踪。结果,在纹脊道与纹槽道两者上都记录有信息的光盘之间的兼容性得以改进。
(实例14)
图30示出按照本发明的光盘的又另一实例的地址区405。本实例的特征在于除了地址块411a、411b及411c以外,还在光盘的地址区405中设置了道标识标记1101a、1101b、1101c、1102a、1102b及1102c。
图30中所示的地址区405是按照CAV或ZCAV(ZCLV)格式形成的,其中邻接的道的地址区中沿盘的径向对齐的。在地址区405中设置了用于标识后面的数据区的地址块411a与411b。地址块411b设置成定中在纹槽道403b与纹脊道402b之间的边界线409上,地址块411b在纹槽道403b与纹脊道402b两者上;为不同的地址区设置不同的地址。由于地址块411b位于纹槽道403b与纹脊道402b中间,为这一盘中互相邻接的纹槽道403b与纹脊道402b的数据区406提供了同一地址块411b。两个道标识标记1101b与1102b形成为分别从纹槽道403b的中心408向外周边与内周边移位大约1/2道宽度。这里,假定出现在同一地址区405中的两个道标识标记1101b与1102b具有相同的值。再者,这两个道标识标记是布置在沿道方向上的顺序位置上的,从而它们将被顺序地再生。类似地,分别为位于纹槽道403b的内侧周边与外侧周边上的纹槽道403a与403c类似地设置了两个道标识标记1101a、1102a、1101c及1102c。这里,出现在一个给定的地址区405中的两个道标识标记赋予与出现在一个邻接地址区405中的道标识标记不同的一个值。例如,对于纹槽道403a与403c上的道标识标记1101a与1102a、1101c与1102c采用相同的标记1(在图30中用向左下方斜线指示),但对于邻接的纹槽道403b上的道标识标记1101b与1102b则采用与标记1不同的标记2(在图30中用向右下方的斜线指示)。这里,假定各道标识标记形成为一位的数据(即0或1),而为沿径向邻接的地址区提供交替地表示0与1的坑。具体地,提供一位的一个坑作为纹槽道403b的道标识标记1101b与1102b;然而对于在内侧周边与外侧周边上邻接该纹槽道的两条纹槽道则不提供坑作为道标识标记1101a及1102c。在图30中所示的光盘401中,道标识标记1101与1102全都位于地址块411后面,以便按照根据地址块411生成的选通脉冲信号更容易与更精确地检测。换言之,保证在再生信号中的地址块411后面再生道标识标记1101与1102。
结果,在再生纹槽道403b中的数据时,再生地址区405中具有相同的值的两个道标识标记(即1101b与1102b),而在再生纹脊道402b中的数据时,则再生地址区405中具有不同的值的道标识标记(即1101b与1102c)。即使道403b与402b具有相同的地址块411b,也可能根据随后再生的道标识标记是否匹配来识别当前再生的道是纹脊道还是纹槽道。
图30描述一片盘,其中第一道标识标记1101a、1101b与1101c是布置在纹槽403b与邻接纹槽道403b的外周边的纹脊道402b之间的边界线409上的,而第二道标识标记1102a、1102b与1102c则布置在纹槽道403b与邻接纹槽道403b的内周边的纹脊道402a之间的边界线407上。然而,用下述的盘也能得到相同的效果,其中第一道标识标记布置在纹槽道403b与邻接纹槽道的内周边的纹脊道402a之间的边界线407上,而第二道标识标记则布置在纹槽道403b与邻接纹槽道403b的外周边的纹脊道402b之间的边界线409上。
描述了一种情况,其中设置在一条纹槽道上的地址区中的两个道标识标记具有相同的值,但在设置在一条纹脊道上的地址区中的两个道标识标记具有相同的值的情况中也能达到相同的效果。
图31为展示按照本发明的另一实例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的配置的图。本实例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在图30中所示的光盘上记录或再生信息。在下面的描述中,将描述作为道指定装置的一个CPU601;将描述作为道标识标记再生装置的一个道标识标志再生电路1201;及描述作为道标识装置的一个道标识电路1202。
图31中,601及605及612所示的电路执行实例1中描述的相同操作。
ID再生电路602包括一个地址再生电路603,用于根据数字化电路605数字化的一个信号再生地址块411中的信息;道标识标记再生电路1201,用于再生道标识标记1101与1102;以及道标识电路1202,用于从纹槽道403识别纹脊道402。
图32为展示用于从图30中所示的光盘401上再生道标识标记1101与1102道标识标记再生电路1201的配置图。参照数字1701表示一个触发器;1302、1303、1304与1305各表示一个延时元件。
图33为展示用于从图30中所示的光盘401上再生的两个道标识标记1101与1102生成道标识信号b的道标识电路1202的配置的图。参照数字1401表示用于保持由一位构成的第一道标识标记1101的值的一个触发器;1402表示用于保持由一位构成的第二道标识标记1102的值的一个触发器;1403表示用于比较这两个道标识标记的一个比较器;而1404则表示用于保持道标识信号的值的一个触发器。用于取入两个道标识标记1101与1102的选通脉冲信号及用于取入这两个道标识标记1101与1102的比较结果的选通脉冲信号是通过在1405、1406与1407中将地址检测信号d延时预定的时间周期而生成的。
用于标识一个数据区的各逻辑地址是用一个对纹脊道402与纹槽道403公共的地址(由地址再生电路604再生的)及一个用于从纹槽道403识别纹脊道402的一位道标识信号b(诸如最高的一位)表示的。
图32示出在道标识标记1101与1102各包含一位的情况中的道标识标记再生电路1201。道标识标记再生电路1201由触发器1301及延时元件1302与1303构成,从而用延时元件1302与1303将地址检测信号d延时预定的时间量并在选通脉冲信号的周期中将数字化再生信号c取入触发器1301中。按照这一电路,这两个由一位构成的道标识标记1101与1102是从地址再生以后经过预定的时间量再生的。
图33中所示的道标识电路1202是由三个触发器1401、1402与1404、比较器1403及延时元件1405、1406与1407构成的。道标识标记再生电路1201所再生的第一道标识标记被取入触发器1401中。第二道标识标记被取入触发器1402中。按照通过分别用延时元件1405、1406与1407将地址检测信号d延时预定的时间周期得到的选通脉冲信号,比较器1403比较这两个标识标记,并将比较结果保持在触发器1404中。具体地,将通过分别用延时元件1405、1406与1407将地址检测信号d延时预定的时间周期得到的选通脉冲信号作用在触发器1401、1402与1404的时钟端上。在这两个道标识标记匹配时,上述电路生成一个识别当前再生的道为纹槽道的道标识信号,而在这两个道标识标记不匹配时则为纹脊道的道标识信号。道标识信号定义各数据区的地址的最高位。在用上述装置再生图30中所示的光盘的地址区中的信息时,激光近似地扫描纹槽道403b的中心408,从而再生地址块411b及具有相同的值的道标识标记1101b、1102b。另一方面,激光近似地扫描纹脊道402b的中心410,从而再生地址块411b及具有不同的值的道标识标记1101b与1102c。从而,再生的道标识标记的再生信号取决于道而不同。结果,便有可能只根据再生信号来识别当前再生的道是纹脊道402还是纹槽道403。因此,不管纹槽配置(即纹槽道或纹脊道)与跟踪之间的对应性,可以只用再生信号来为一条所要求的道执行记录或再生。
按照上述光盘记录/再生装置,能够根据与这两个道标识标记相关的再生信号自动转换跟踪极性。因此,不管盘与光盘记录/再生装置的特征,有可能执行一种公用型跟踪。结果,在纹脊道与纹槽道两者上都记录有信息的光盘之间的兼容性得以改进。
(实例15)
下面描述按照本发明的光盘的另一实例。
图34示出按照本实例的光盘的地址区405及控制信息区1502。图34中,402表示一条纹脊道;403表示一条纹槽道;405表示地址区;411表示一个地址块;而1501则表示一个道标识标记。
设置在地址区405中的地址块411是记录成定中在一条纹槽道403与一条纹脊道402之间边界线409上的,地址块411在纹槽道403与纹脊道402两者上,并且在每一个地址区中设置不同的地址。邻接的纹脊道402与纹槽道403的数据区是用同一地址块411标识的。道标识标记1501设置在纹脊道402或纹槽道403之一的预定控制信息区1502的一个特定位置中,使之位于道中心408或410上。道标识标记1501是用于标识设置了道标识标记1501的道是纹脊道402还是纹槽道403的,并取决于将它设置在纹脊道或纹槽道上而不同。这里,道标识标记1501由一位构成。
结果,如果在当前再生的道中再生了表示纹槽道的一个道标识标记,便知道了当前执行的跟踪的极性是预期用于再生纹槽道中的数据的。如果再生了表示纹脊道的一个道标识标记,便知道了当前执行的跟踪的极性是预期用于再生纹脊道中的数据的。从而,通过只从再生信号中再生道标识标记1501及检测其模式,便能得到当前再生的道的纹槽配置与跟踪极性之间的对应。
在图34中所示的光盘401中,道标识标记1501位于地址块411后面的数据区406中,以便按照一个根据地址块411生成的选通脉冲信号更容易与精确地加以检测。换言之,保证道标识标记1501是在再生信号中的地址块411后面再生的。能够理解虽然在图34中道标识标记是记录在纹槽道403上的数据区中的,通过将道标识标记1501记录在纹脊道402上的一个数据区中也能预期得到相同的效果。
(实例16)
图35为展示按照本发明的又另一实例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的配置的图。图35中所示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在图34中所示的光盘上记录或再生信息。在下面的描述中,将描述作为道指定装置的CPU601;将描述作为道极性判定装置的道极性判定电路1601;并将描述作为道选择信号校正装置的道选择信号校正电路1602。
图35中,部件601及605至612执行实例1中所描述的相同操作。
在再生设置有一个控制信息区1502的一条道中的数据时,道极性判定电路1601通过从来自数据再生电路612的再生信号中抽取一个道标识标记1501来识别当前再生的道是纹脊道还是纹槽道。道极性判定电路1601通过获得指定的道选择信号与道的纹槽配置(即纹脊或纹槽)之间的对应判定是否正确地执行了道选择,并生成一个跟踪判定信号。道选择信号校正电路1602根据从道极性判定电路1601导出的跟踪选择是否正确,校正来自CPU601的道选择信号。
图36为展示用于根据图34中所示光盘的控制信息区1502中的一个道标识标记1501(再生信号h)及来自CPU601的一个道选择信号i,来判定是否正确地执行了跟踪选择的道极性判定电路1601的示范性配置的图。参照数字1701表示一个“异或”门;1702表示一个触发器;而1703则表示一个延时元件。
图37为展示用于根据道选择判定信号g校正来自CPU601的道选择信号i的道选择信号校正电路1602的示范性配置的图,道选择判定信号g是从指示跟踪选择是否正确的道极性判定电路1601导出的结果。参照数字1801表示一个“异或”门。
下面描述当将一片光盘装在具有上述配置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中时所执行的操作。
当装上一片光盘时,记录/再生装置便再生设置有道标识标记1501的一条特定的道的一个控制信息区1502。此时,CPU601输出一个道极性标识信号k给道极性判定电路1601。当将包含设置有道标识标记1501的一个控制信息区1502的一条道的逻辑地址提供给CPU601时,CPU601便发布一条命令使线性电机控制电路607去寻找一条目标道,并驱动线性电机609以便将光学头610移动到该目标道附近。接着,CPU601输出一条道跳跃命令及按照该道是纹脊道还是纹槽道的道选择信号i到聚焦/跟踪控制电路608,以便到达该目标道。在提供了道选择指令时,聚焦/跟踪控制电路608通过转换跟踪控制极性进行一次半道跳跃,借此达到目标道的聚焦与跟踪。
假定用于标识一个数据区的逻辑地址是用一个对纹脊道402与纹槽道403公共的地址(由地址再生电路603再生的)及一个用于从纹脊道识别纹槽道的由一位构成的道选择信号(诸如最高的一位)表示的。
数据再生电路612比较ID再生电路602再生的地址与CPU601提供的地址,如果地址匹配,便在从再生地址起经过预定的时间周期后再生数据。当装上了一片盘时,便再生设置有道标识标记1501的一条道的控制信息区1502。
图36示出在道标识标记1501由一位构成的情况中的道极性判定电路1601。例如,当道标识标记1501(再生信号h)指示“1”时,道标识标记1501是记录在纹槽道402上的,而当道标识标记1501指示“0”时,该道标识标记是记录在纹脊道402上的。当CPU601选择纹槽道403时,输出“1”作为道选择信号i,而要求选择纹脊道402时则输出“0”。图36中所示的“异或”门1701在道选择信号i与再生的道标识标记1501(再生信号h)不同时,便检测到一个道选择错误。换言之,当虽然道选择信号i选择了纹槽道(即道标识标记为“1”)而根据道标识标记1501判定实际上正在跟踪的是纹脊道(即当道标识标记为“0”时),道选择便是错误的。通过取这两个信号的“异或”,便能检测到这一错误。利用来自CPU601的道极性判定信号k及来自地址再生电路603的地址检测信号d作为选通脉冲信号,用于将道选择是否正确的判定结果取入触发器1702中。为了生成用来取入指示道选择是否正确的信号的选通脉冲信号,延时元件1703将地址检测信号d延时预定的时间量。
图37中的道选择信号校正电路1602在由道选择信号i知道了正在执行错误跟踪的情况中,便根据道极性判定信号g执行校正。当正在选择错误的道时,“1”出现在道极性判定信号中;在这些情况中,便将道选择信号i反相并提供给聚焦/跟踪控制电路608。这一反相操作是由图37中的“异或”门1801执行的。由于在装盘或启动驱动器时所再生的是设置了道标识标记1501的一条道中的数据,并由于来自CPU601的道选择信号与跟踪极性的匹配/失配是存储在道极性判定电路1601中的触发器1702中的,在随后的数据再生/记录中根据道极性判定信号g为跟踪选择执行校正。结果,永远执行正确的跟踪。
因此,如图34中所示在控制信息区1502中设置了至少一个道标识标记1501的一片光盘中,纹槽道与纹脊道各自的极性之间的对应及从CPU601输出的道选择信号是事先得到的,因此不论纹槽配置与跟踪极性之间的对应,都能为一条要求的道执行记录或再生。再者,由于通过只在一条道中设置一个道标识标记1501便有可能校正跟踪极性,能够比在每一个地址区中都设置道标识标记的情况获得更大的记录容量。
按照上述光盘记录/再生装置,能根据与道标识标记相关的再生信号自动转换跟踪极性。因此,有可能不管盘与光盘记录/再生装置的特征执行一种公用型跟踪。结果,在纹脊道与纹槽道两者上都记录有信息的光盘之间的兼容性得以改进。
可以理解所有以上实例同样适用于相变型光盘或磁光盘。
虽然在上述实例中描述了各扇区地址区中具有两个或四个地址块的光盘,但各地址区中地址块的数目可增至三个、五个或更多,以增进地址读取精度及纹脊/纹槽判定精度。
工业上可应用性
这样,按照本发明,在允许在纹脊道与纹槽道两者上记录/再生的光盘的一个扇区地址区内设置了多个地址块,这些地址块是布置成沿径向相对于各道的中心交替地摆动的,即向内周边侧或外周边侧。结果,即使光点跟踪偏离时也能可靠地读出扇区地址,并且在扇区地址区中由跟踪误差信号的电平移相引发的跟踪控制中的干扰得以减少。从而,提供了一种不大可能导致地址信号的读取误差的光盘。
再者,按照采用上述光盘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在再生摆动的地址块中的信息时,读出的地址号码是根据该道是纹脊道还是纹槽道,按照重叠的顺序号码(ID号码)校正的。结果,能够在一个扇区地址中为各地址块读出不同的地址号码,借此得到一个精确的地址值。
再者,按照采用上述光盘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在再生摆动的地址块中的数据时,判定内侧周边上的地址块的各重叠的顺序号码的地址号码是否与外侧周边上的地址块的各重叠的顺序号码的地址号码匹配。结果,有可能识别当前道是纹脊道还是纹槽道。
再者,通过检测内侧周边上的地址块中的一个跟踪误差信号或一个反射光量信号与外侧周边上的地址块中的一个跟踪误差信号或一个反射光量信号之间的差,便能检测出光点与道之间的实际跟踪偏离量。通过用这一跟踪偏离量来校正跟踪误差信号,便实现了使光点始终定位在道中心上的一种跟踪控制系统。
再者,由于当激光点通过地址时,跟踪信号偏离是对称地生成的,地址再生期间的跟踪成为稳定的。

Claims (2)

1、一种制作纹脊/纹槽记录/再生型光盘(1)的方法,该光盘包括多个具有一个扇区地址区(5)和一个数据区(6)的扇区(4),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形成扇区地址区(5),该扇区地址区包括多个地址块(16-19),沿周向互相邻接的多个地址块中至少两个布置成相对于一条道中心向相反侧上移位,所述多个地址块(16-19)是被刻制形成的,
形成多个地址块(16-19),该多个地址块的每一块在该扇区地址区(6)内包括一个指示地址号码(13)部分及一个指示ID号码(14)的部分,该地址号码用于互相识别多个扇区(4),该ID号码用于互相识别多个地址块,
形成再生时钟同步信号部分(VFO),该再生时钟同步信号部分(VFO)位于沿周向互相邻接的且相对于一条道中心向相反侧上移动的多个地址块中两个块之一的末端处,以及
形成非坑数据,该非坑数据位于该再生时钟同步信号部分(VFO)的起始部分。
2、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该多个扇区包括至少两个沿径向互相邻接的扇区,并且该至少沿径向互相邻接的两个扇区的扇区地址区包含至少一个公共地址块。
CNB991239407A 1995-02-17 1996-02-16 制作纹脊/纹槽记录/再生型光盘的方法 Expired - Lifetime CN127277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9436/1995 1995-02-17
JP2943695 1995-02-17
JP26124595 1995-10-09
JP261245/1995 1995-10-09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6190104A Division CN1062368C (zh) 1995-02-17 1996-02-16 光盘及光盘记录/再生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63336A CN1263336A (zh) 2000-08-16
CN1272777C true CN1272777C (zh) 2006-08-30

Family

ID=26367652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4100957762A Pending CN1674114A (zh) 1995-02-17 1996-02-16 光盘及光盘记录/再生装置
CNB991239407A Expired - Lifetime CN1272777C (zh) 1995-02-17 1996-02-16 制作纹脊/纹槽记录/再生型光盘的方法
CN96190104A Expired - Lifetime CN1062368C (zh) 1995-02-17 1996-02-16 光盘及光盘记录/再生装置
CN99123939A Pending CN1263335A (zh) 1995-02-17 1999-11-17 光盘及光盘记录/再生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4100957762A Pending CN1674114A (zh) 1995-02-17 1996-02-16 光盘及光盘记录/再生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6190104A Expired - Lifetime CN1062368C (zh) 1995-02-17 1996-02-16 光盘及光盘记录/再生装置
CN99123939A Pending CN1263335A (zh) 1995-02-17 1999-11-17 光盘及光盘记录/再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2) US5872767A (zh)
EP (3) EP0992986B1 (zh)
KR (1) KR100251018B1 (zh)
CN (4) CN1674114A (zh)
DE (3) DE69615065T2 (zh)
HK (1) HK1016819A1 (zh)
IN (1) IN186497B (zh)
MX (1) MXPA96004888A (zh)
MY (1) MY125667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63596B2 (ja) * 1995-11-24 2000-07-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光ディスク
DE19655194C2 (de) * 1995-12-01 2001-12-2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ptische Scheibe und Antriebsvorrichtung für diese
JP3063598B2 (ja) * 1995-12-01 2000-07-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EP1022737B1 (en) 1996-02-08 2002-08-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disk, optical disk device, and method of reproducing information on optical disk
JP3063613B2 (ja) * 1996-03-25 2000-07-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媒体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3560410B2 (ja) * 1996-03-25 2004-09-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光ディスク
WO1997039444A1 (fr) * 1996-04-15 1997-10-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Disque optique et appareil d'enregistrement et de reproduction correspondant
JP3092510B2 (ja) 1996-04-15 2000-09-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媒体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3063616B2 (ja) * 1996-05-13 2000-07-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
CN1077710C (zh) * 1996-06-04 2002-01-09 Lg电子株式会社 光盘及其记录/再现装置
US6665257B2 (en) 1996-06-18 2003-12-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head device, inclination detection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and optic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6418095B1 (en) * 1996-06-18 2002-07-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head device, inclination detection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and optic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6744707B1 (en) * 1996-06-18 2004-06-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head device, inclination detection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and optic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7203138B2 (en) * 1996-06-18 2007-04-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head device, inclination detection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and optic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H1011760A (ja) * 1996-06-24 1998-01-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光ディスクおよび光ディスクトラッキング方法
JP3418065B2 (ja) * 1996-06-26 2003-06-1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
JP3103505B2 (ja) * 1996-06-26 2000-10-3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及び光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KR100494963B1 (ko) * 1996-10-25 2005-06-14 마츠시타 덴끼 산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진동하는 랜드 및 그루브를 갖는 광 디스크
JP2924841B2 (ja) * 1997-02-27 1999-07-2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光学情報記録装置および光記録媒体および光記録媒体のトラッキング極性の判別方法
TW451191B (en) * 1997-03-19 2001-08-21 Hitachi Ltd Wobble signal detecting circuit, wobble abnormality detecting circuit,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using these circuit and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used in the apparatus or method
JPH10275335A (ja) * 1997-04-01 1998-10-13 Toshiba Corp 情報記録再生用光ディスク及び情報記録再生用光ディスクの形成方法
JPH10320841A (ja) * 1997-05-16 1998-12-04 Seiko Epson Corp 光ディスク原盤加工方法及び、マスタリング装置
JP3080902B2 (ja) * 1997-05-27 2000-08-28 株式会社東芝 記録再生用光ディスク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US6327231B1 (en) 1997-06-17 2001-12-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head device with zero-cross point correction
US6310838B1 (en) * 1997-09-03 2001-10-30 U.S. Philips Corporation Record carrier and apparatus for scanning the record carrier
CN1099675C (zh) * 1997-09-17 2003-01-2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光盘,记录仪器,以及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
EP1020861B1 (en) * 1997-09-17 2002-11-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disc recording apparatus, computer 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 a file management program, and optical disc
JPH11120564A (ja) * 1997-10-08 1999-04-30 Toshiba Corp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再生方法
TW406261B (en) * 1997-10-21 2000-09-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optical disk reproduction
US6400660B1 (en) * 1997-10-28 2002-06-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ptical disk and apparatus for reading the same based upon the length of a mirror region
DE19748188A1 (de) * 1997-10-31 1999-05-06 Thomson Brandt Gmbh Gerät zum Lesen oder Beschreiben optischer Aufzeichnungsträger
KR100263161B1 (ko) * 1997-12-05 2000-08-01 윤종용 트랙킹오류신호의반전현상을방지하는딥그루브-고밀도광디스크
JP3775914B2 (ja) 1998-02-02 2006-05-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光学的情報再生装置
EP0974958A4 (en) * 1998-02-06 2007-01-10 Sanyo Electric Co OPTICAL DISK
JP2002507818A (ja) * 1998-03-16 2002-03-12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光記録担体
JP4118999B2 (ja) * 1998-03-20 2008-07-16 株式会社東芝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情報再生方法
JP3876948B2 (ja) * 1998-03-20 2007-02-07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JP4036400B2 (ja) * 1998-03-20 2008-01-23 株式会社東芝 光ディスク装置
KR100300998B1 (ko) 1998-04-17 2001-09-06 윤종용 랜드/그루브 절환 신호 발생방법 및 장치
EP0973155A3 (en) * 1998-07-15 2001-12-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disk and optical disk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same
CN1291327A (zh) * 1998-10-21 2001-04-11 皇家菲利浦电子有限公司 具有紧凑标题区格式的信息载体及其装置
US6381201B1 (en) * 1998-10-30 2002-04-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disk apparatus with address polarity determination and confirmation
DE19857605A1 (de) 1998-12-15 2000-06-21 Thomson Brandt Gmbh Gerät zum Lesen und/oder Schreiben von Datenmarkierungen eines optischen Aufzeichnungsträgers
US6236627B1 (en) * 1998-12-17 2001-05-22 Philips Electronics North America Corp. Tracking method and track format based on quadrature wobble
EP1079376A4 (en) * 1999-01-29 2006-08-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PLATFORM RECORDING MEDIUM AND TRACK PURGING METHOD THEREFOR
JP2000298857A (ja) * 1999-03-30 2000-10-24 Lg Electronics Inc 光記録媒体の記録再生方法及び装置
DE19934473A1 (de) * 1999-07-27 2001-02-01 Thomson Brandt Gmbh Gerät zum Beschreiben optischer Aufzeichnungsträger
CN100407324C (zh) * 1999-12-02 2008-07-3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光盘记录方法及其光盘记录装置
JP4183868B2 (ja) * 1999-12-07 2008-11-19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記憶装置
JP2001189019A (ja) * 1999-12-28 2001-07-10 Sony Corp ディスク状記録媒体、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CN101325064B (zh) * 2000-01-24 2013-08-1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光记录媒体的记录方法和再现方法
JP4737907B2 (ja) * 2000-01-24 2011-08-0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光記録媒体、光再生装置および光再生方法
JP3989665B2 (ja) * 2000-03-03 2007-10-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情報記録媒体
US6654331B1 (en) * 2000-04-03 2003-11-2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ethod for accurate positioning of data marks and spaces on an optical disc
US6574174B1 (en) * 2000-04-15 2003-06-03 Siros Technologies, Inc. Optical data storage system with multiple layer media
JP2002008247A (ja) * 2000-06-21 2002-01-11 Fujitsu Ltd 光記憶媒体及び光記憶装置
JP2002008248A (ja) * 2000-06-21 2002-01-11 Sony Corp 光ディスク、光ディスクのアドレス管理方法および光ディスクのドライブ装置
KR100798201B1 (ko) * 2000-09-01 2008-01-24 마츠시타 덴끼 산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광디스크 매체, 광디스크 재생 장치, 재생 방법 및 기록 방법
JP2002216360A (ja) 2001-01-19 2002-08-02 Hitachi Ltd 記録媒体、情報の記録再生方法、及び記録再生装置
JP2002245636A (ja) * 2001-02-16 2002-08-30 Toshiba Corp 情報記録媒体、情報記録装置、情報記録方法、情報再生装置、及び情報再生方法
JP3699926B2 (ja) * 2001-12-03 2005-09-28 株式会社東芝 光ディスク記録装置、光ディスク記録方法、光ディスク再生装置、光ディスク
TWI242184B (en) * 2003-01-30 2005-10-21 Lite On It Corp Disc discrimination method for discriminating disc type of digital versatile disc
KR100727919B1 (ko) * 2003-02-03 2007-06-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정보 저장매체
JP4328548B2 (ja) * 2003-02-18 2009-09-0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媒体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4142972B2 (ja) * 2003-02-25 2008-09-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位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位置制御装置、並びに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5216379A (ja) * 2004-01-29 2005-08-11 Toshiba Corp 情報再生装置、情報再生方法、情報記録方法、及び情報記憶媒体
JP4713839B2 (ja) * 2004-03-17 2011-06-29 株式会社日立エルジーデータストレージ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そのフォーカスジャンプ制御方法
CN1950893A (zh) * 2004-05-04 2007-04-18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光头范围控制跳跃
US7663987B2 (en) * 2007-04-14 2010-02-16 Mediatek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calibrating recording track offset of optical storage device
US7839732B2 (en) * 2007-04-14 2010-11-23 Mediatek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alibrating recording track offset of optical storage device
JP5978470B2 (ja) * 2014-05-20 2016-08-2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方法、情報記録装置、および情報記録媒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50330A (en) * 1980-09-11 1982-03-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Optic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device
US4712204A (en) * 1984-08-31 1987-12-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disk and method for reproducing reference signal therefrom
JP2568503B2 (ja) * 1986-04-09 1997-01-0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光デイスクのアドレス再生回路
DE3787452T2 (de) * 1986-12-19 1994-01-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Löschbare optische Platte und Gerät zur Aufnahme und Wiedergabe optischer Informationen mit Einrichtung zur Handhabung defekter Sektoren.
JPH01307020A (ja) * 1988-06-03 1989-12-12 Hitachi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
US5200864A (en) * 1989-06-28 1993-04-0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ombining small records into a single record block for recording on a record media
JPH0413221A (ja) * 1990-04-28 1992-01-17 Sony Corp 光ディスク及び光ディスクの再生装置
US5327408A (en) * 1990-09-07 1994-07-0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Optical disk with sector servo patterns compensating for variations in pattern size and/or radial velocity
JP2868682B2 (ja) * 1992-05-15 1999-03-1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
JPH0660431A (ja) * 1992-08-07 1994-03-04 Ricoh Co Ltd 光ディスク
JP2663817B2 (ja) * 1992-12-02 1997-10-1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705481B2 (ja) * 1992-09-14 1998-01-2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シーク方法
US5452284A (en) * 1992-09-14 1995-09-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recording/reproducing medium and apparatus using land and groove encoded information signals and identification signals including position information
JP3133509B2 (ja) * 1992-09-29 2001-02-13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及び光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US5508995A (en) * 1993-07-15 1996-04-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disk capable of recording information on both groove and land tracks
JPH0750014A (ja) * 1993-08-05 1995-02-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記録媒体
US5638354A (en) * 1993-07-16 1997-06-10 Ricoh Company, Lt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JP3240762B2 (ja) * 1993-07-26 2001-12-25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記録媒体の再生方法及び再生装置
US5444682A (en) * 1993-09-07 1995-08-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Tracking control apparatus
JP2878574B2 (ja) * 1993-12-01 1999-04-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及びその再生方法
JP3268126B2 (ja) * 1994-07-06 2002-03-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記録媒体
JP2788022B2 (ja) * 1995-02-14 1998-08-2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光記録媒体
DE19505621A1 (de) * 1995-02-18 1996-08-22 Ego Elektro Blanc & Fischer Übertemperatursicherung für elektrische Heizeinrichtu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821A (zh) 1997-04-02
KR100251018B1 (ko) 2000-05-01
DE69608370T2 (de) 2000-10-12
DE69608370D1 (de) 2000-06-21
DE69612882T2 (de) 2001-11-08
EP0992986A3 (en) 2000-04-26
EP0992986A2 (en) 2000-04-12
EP0992986B1 (en) 2001-05-16
EP0757343A1 (en) 1997-02-05
MXPA96004888A (es) 2005-11-04
HK1016819A1 (en) 1999-11-05
EP0757343A4 (en) 1999-08-04
EP0757343B1 (en) 2000-05-17
EP0992985B1 (en) 2001-09-05
DE69612882D1 (de) 2001-06-21
EP0992985A2 (en) 2000-04-12
CN1062368C (zh) 2001-02-21
DE69615065T2 (de) 2002-06-06
KR970702551A (ko) 1997-05-13
CN1263335A (zh) 2000-08-16
US5862112A (en) 1999-01-19
CN1263336A (zh) 2000-08-16
DE69615065D1 (de) 2001-10-11
CN1674114A (zh) 2005-09-28
EP0992985A3 (en) 2000-04-26
IN186497B (zh) 2001-09-15
MY125667A (en) 2006-08-30
US5872767A (en) 1999-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72777C (zh) 制作纹脊/纹槽记录/再生型光盘的方法
CN1314017C (zh) 光信息记录/再生设备
CN1144184C (zh) 光盘及其再生装置
CN1110799C (zh) 光盘,光盘设备和在光盘上再生信息的方法
CN1310225C (zh) 聚焦位置调整装置及光盘驱动装置
CN1291406C (zh) 一种光盘驱动器
CN1308938C (zh) 光盘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652238A (zh) 解调器、盘驱动设备和相位调整方法
CN1198269C (zh) 光盘和使用该光盘的光盘设备
CN1855259A (zh) 光学拾取器和使用其的光盘驱动装置
CN1192369C (zh) 光盘装置
CN1471709A (zh) 光盘和物理地址格式
CN1178208C (zh) 状态检测装置和光盘装置
CN1282166C (zh) 盘驱动器和预置凹坑检测方法
CN1204120A (zh) 频率解调电路、光盘装置和预格式化装置
CN1866363A (zh) 记录设备和方法,以及盘制造方法
CN1967666A (zh) 光信息记录介质
CN1877713A (zh) 信息记录媒体和信息记录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830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